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潇潇雨歇TXT下载潇潇雨歇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潇潇雨歇全文阅读

作者:梦凝小筑     潇潇雨歇txt下载     潇潇雨歇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五十二章 秀宁

    李渊父子在太原紧锣密鼓地进行准备的时候,鄠县城外,何潘仁正在郁闷。他带着手下近两万人来打鄠县县城,心里却没多少底,眼看着城墙上的隋军往下伸脖子,他就皱眉头,这城,能攻下来吗?

    何潘仁是个反贼,只不过,他与别的反贼有点不同,既不是普通小百姓,也不是地主大户,更不是朝廷大员,也与贵族无关。他是个商人,一个常年行走西域的胡商。前两年,一次偶然的不幸让他成了反贼,随着前来投奔他的百姓流民越来越多,他居然成了这方圆十几里地上最大的造反势力了。

    只是,何潘仁从来没想过要称王做皇帝,也有自知之明,所以,他只是打家劫舍,却没有攻打过城池,对他来说,这两者区别大了去了。可是,十天前,一个叫马三宝的人突然找到他,让他把事业做大做强。

    何潘仁哪有这个心思呀,当时听了马三宝的话,只会摇头,他可不想去找死。结果,马三宝神秘地告诉他,来找他也是受人之托,这个幕后人居然是唐国公家的二公子。乖乖,唐国公唐大将军可是他们渭水这一代有名的大人物,在关中的影响那是数一数二的。

    “何首领,你想呀,你自己这样小打小闹的,能闹出多大动静?能有什么辉煌的前途?如果不趁自己手中有兵有马,依附一个实力强厚的人,早晚有一天要玩到头,到时候,别说家财了,连性命也没了。”

    马三宝劝说的话回响在何潘仁耳边,他叹口气,这些话其实还不能打动他,马三宝后面说的话才让他心动。

    “自古以来,造反者不是当皇帝就是当流寇,这两条路都不那么好走。可有一条路却是造反者能走的好路,那就是博取功业。唐国公刚刚宣布在太原起兵,如果你现在依附他,那么,唐国公成功了,你就是开国功臣,到时候,别说经商特权了,封侯拜将,也可告慰祖宗了。即便唐国公不能成功,你最多和现在一样,没有啥损失。”

    有好处不捞,等想捞的时候,就得不到了。何潘仁望望鄠县城门,摇摇头,管他的,先依附唐公也成,树大好招兵。这几天,何潘仁打出李家大旗后,还真的有许多民众慕名来投,看来,果然是大树底下好乘凉。只是,这位李家二公子,啥时候来见他呢?

    李秀宁见到何潘仁的时候,何潘仁早已经拿下了鄠县。第一次攻下城池的他异常兴奋,而来见他的李秀宁也不是派马三宝见何潘仁时的手无一兵的状况了,她拥有了三万多人马。何潘仁虽然拥有二万多人,却也不敢再妄自称大了。

    在成功招收了何潘仁后,李秀宁亲自去见了几个通缉犯,这几个人的亲属或家人中都有人造反或者是包庇造反者的。其中最有名气的当属李密的叔父李仲文。

    李密造反,李仲文只好当土匪,保命最要紧。只是,南下路上多艰难,李仲文无法带着和他一样当了土匪的数千弟兄去洛阳,只能在关中这一代打家劫舍,躲避官军追捕,日子过的是提心吊胆,朝不保夕。李渊家有人来找他联合,他可是巴不得。

    李仲文没有想到,李家来的这位所谓的李二公子怎么看怎么像个女人,虽然英气勃发,但……李秀宁没有让他猜下去,而是直截了当地告诉他,自己就是女的,是李渊的三女,柴家的媳妇。

    李仲文知道了李秀宁的真实身份,不仅没有看不起李秀宁,反而心生感慨:李渊的女儿都这么强,那几个儿子也是勇武有名,看来,李渊才是成大业之人。从这天起,李仲文还就死心塌地跟李渊了。

    李仲文佩服李秀宁而归,同样在这一带游弋的丘师利和向善志等小股反贼也被李秀宁或者说是被李渊的名号所吸引,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当开国功臣之路。这几股人马聚集在李秀宁身边后,李秀宁开始为新的问题而发愁。

    得到这么大一支武装力量,李秀宁本应该很高兴,她开始也的确很高兴,但问题很快出来了。这些人都是些草莽,纪律涣散,军心不齐,更有甚者,这几个人互相之间都不服气,加上都想抢占开国大功臣的名额,互相之间的贬低压制等手段层出不穷,让她颇为头疼。收编整治这些兵马,成为摆在李秀宁面前的关键难题。

    “何将军。”想好了策略后,李秀宁找的第一个人是何潘仁:“将军所部在我的队伍中人数最多,眼下,我欲向西发展,将军有何建议?”

    在这几个人中,何潘仁话最少,不是他不想表现自己,而是身份档次相差了许多,那几个要不家世显赫,要不出身高贵,就他是普通小民一个,而且是最不被士大夫所看重的商人,李秀宁要先把何潘仁的心收拢过来,再利用何潘仁的势力来压制另外三人。

    “三将军。”虽然知道李秀宁是女人,但这个称呼却固定了下来:“我认为,我军目前不宜去攻城掠地了。”

    “为什么?”

    “唉,军心不整呀,互相拆台的事太多了。如果军队再这样互相闹下去,别说攻城掠地了,恐怕连朝廷派来围剿的官兵都打不过。”

    李秀宁重重地叹口气,这些贵族们还不如一个商人目光远见:“你说的对呀。我想着手改编军队,何将军能支持我吗?”

    “三将军想如何改编?只怕……”

    “将军放心,我不会让你们失去各自的兄弟,原班人马不会拆开,还是各带各的。我想整顿军纪,申明法令,让乱哄哄的义军成为真正的军队。”

    何潘仁眼皮子一跳:“三将军果然家学渊源。”

    “都是家父平时教导有方,我的夫婿也是带兵之人,我跟他们学了点皮毛而已。”

    “如此已经高人一等。何潘仁没有别的本事,唯三将军马首是瞻。”

    “好,有将军的支持,我就有成功的把握了。”

    获得何潘仁的大力支持后,李秀宁又分别找李仲文几个谈了话,在她的悉心指导下,这些草莽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胡闹,同意了李秀宁整改军队的想法。大规模的整军运动之后,这几万人马就像脱胎换骨一般,而那几个人的明争暗斗也变成了争先立功,李秀宁说得明白,功劳是打出来的,不是闹出来的。

第五十三章 新兵

    军令要严肃,军纪要严整,令行禁止是最基本的行军要求。李秀宁从小处抓起,将这些散兵游勇,土匪流民整合在一起,开始了大练兵。与此同时,李秀宁也在这些流寇家属中精选数百女子,组成了她的亲卫军,娘子军由此而来。

    等这支部队终于有了正规军的模样了,李秀宁就带着他们杀向了关西地区。每一仗,每一次攻城,李秀宁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女人而坐镇指挥,恰恰相反,她知道,要让这些男人佩服她,甘愿听从自己的指挥,就一定要身先士卒。

    李秀宁每仗必亲冒矢石,亲临前沿,攻城对敌,从不落后。面对这样的主帅,这些义军还有什么可说的,自然拼命以报。就这样,李秀宁率领这支拼凑起来却不输与任何一支军队的兵马向西发展,陆续打下了武功、始平等地,将长安以西到渭水以南的地盘统统囊括到了李家的口袋里。

    朝廷不是不想消灭这支队伍,从长安城里频频发出围剿的命令,可惜,朝廷派出的围剿人马不仅没能阻止李秀宁的发展,反而被她打得抱头鼠窜,很多兵马还反戈过来加入义军。一时间,李家三将军威震关西。当然,这一切,李渊父子都是后来才知。

    李家的巾帼英雄在整顿军队向关西地带磨刀霍霍的时候,太原的李建成和李世民两兄弟也在整顿军队,他们正要兄弟携手展开第一次攻城战役。

    自从李渊公开杀了高君雅和王威,打出“废杨广、立代王”的旗帜后,太原周围各郡县的官吏纷纷前来投诚,而前来参加唐军的百姓更是源源不断。然而,就有人看不清形势,一定要拿出忠心耿耿的样子来和李渊唱对台戏,这个人就是西河郡的郡丞高德儒。

    这个高德儒名字取得好,为人却既无德行,也没儒雅之气质,反而是个媚颜奴才,靠进献所谓“祥瑞”来巴结杨广,才得到今天的荣华富贵。或许是知道李渊容不下他这样的臣子,高德儒决定赌一把,当一次忠臣,所以,他是拒不听从李渊之命,而且搞坚壁清野,与太原断绝交通,并派人火速将李渊造反的消息报告给皇帝。

    对这样的人,李渊当然不能放过,况且,西河郡又在太原范围内,不拿下西河郡,后院也不安稳。所以,李渊决定攻打西河郡,用高德儒的人头来祭造反大旗。李渊决定让两个儿子去打这一仗。

    李渊对两个儿子的作战能力还是比较了解的,这是一场不大不小的战争,并不担心他们会吃败仗。他让李建成和李世民同时领兵去打西河郡的目的就在于锻炼儿子,磨合新兵,让二子增加实际作战经验,为即将到来的恶战做好准备。

    “大郎,二郎,西河郡虽然是个小地方,但我军将士中大多数是新招来的人马,没有战场经验;而你们两个,以前也随我征战过几次,但都是战场上对阵,并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攻城之战。所以,你们这次去攻打西河郡,一是锻炼自己,二是训练军队。为了让你们尽快获取这些经验,我让稳重老成的温大有作你们的行军参军,你们要虚心请教,不得怠慢先生。”

    面对李渊的叮嘱,李建成和李世民同时应声:“是,儿子谨遵父亲教诲。”

    等李建成和李世民把部队拉出晋阳,才明白李渊为什么那样嘱咐他们了。这支军队真的是新兵队伍,虽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训练,攻击能力上有所提高,但军纪却有很大的问题。不会听话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将官喝止不休,这样下去,怎么打仗?

    “二弟,这可不行,打仗不是儿戏,军队做不到令行禁止,是无法统一指挥的。”骑在战马上,李建成叹气。

    李世民皱着眉头看着身前身后走路不成体统的士兵:“也不知道刘弘基他们是怎么训练的,没一个像样的兵。”

    李建成笑笑:“这不能全怪他们,都是新兵,首先要解决战斗能力的问题,军纪,军令这方面的规矩怕是没时间教。我想,这也是父亲让我们带这支队伍出来的原因。”

    李世民若有所思:“怪不得父亲并没有给我们多少太原府的精兵。大哥,我想,我们还是用点时间整治一下军纪,给他们立点规矩。”

    “我也有此意。不用立太多规矩,宣布一些最基本的军令,然后宣布有针对型惩罚的措施,我看就差不多了。”李建成微笑到,这些他已经想好了,多年的兵书可没有白读。

    李世民点头了:“大哥,我想,咱们既然打的是义军旗号,首先就不能侵犯老百姓的利益。不能像朝廷兵马那样强买强卖,强行征调军粮、民夫等。不得践踏田地,不得欺辱妇孺。违反军令者,严惩不贷。”

    李建成有些惊讶地看了看李世民:“二弟说的不错,为兄也想到了这点。只是,这些军士毕竟是新兵,给我们的时间又短,我觉得,惩罚的措施制定得要严格,执行起来还是不要太严,斩首、打军棍之类的等回军以后再严格执行比较好。免得新兵产生畏惧心,逃了就不好了。”

    “大哥说的是,我明白了。”李世民并没有坚持自己的想法,他是一个善于纳谏之人。

    庄严的出兵仪式上,士兵们听到的不是豪言壮语,而是一条条军令:“擅入民田者,杖八十;强抢财物者,杀;侮辱妇孺者,杀;不遵将领者,一次杖五十,两次坐监,三次斩;违反军令者,严惩不贷。”

    条条禁令让这些新兵们听得个个心惊胆寒,反观那些老兵们却是昂首挺胸,一副漠然的样子。军令虽然制定的非常严格,传令的将官表情也很严肃,内容也很能威慑这些新兵,但私下里,李世民却关照那些将官,对违反军纪的士兵不要惩罚得过于严厉,要允许他们犯点小错误。

    士兵们很快发现,他们的主帅与传说中的贵人不同,两个主帅吃饭是和他们一起吃,睡觉和他们一样裹了披风倒在地上就睡,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很快,他们又发现,主帅需要什么总是用最高的价钱从百姓手中购买,从来不用强抢夺。他们又发现,如果他们拿了百姓的东西而没给钱,他们的主帅会亲自上门将钱给百姓送去。这一切的一切,让这些军士明白,他们拥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将军。

    李建成和李世民用身体力行来解释了军纪军威,很快就让新兵们明白了应该怎样去遵守纪律,大军的军纪马上就变好了,甚至都不用再三重复,多次教导。有什么样的带头人,自然能带出什么样的兵,这一点,温大有都看在了眼里,记在心里。而这一次的带兵过程,也深深地刻入李世民的脑海里,从这个时候起,李世民就没有忘记过表率带来的作用。

第五十四章 初战

    大军开到西河郡城下,李建成和李世民商量了一下,并没有忙着攻城,而是先围困城池,然后劝降。西河郡毕竟在太原防区内,说好听的,乡里乡亲的,还是不要弄得太过血腥为好。对于李世民兄弟的选择,温大有非常高兴,两个年轻人并不是只有血气,他们还拥有智慧,这正是成大事之人所具有的品质。

    李世民兄弟采取的法子果然奏效了,西河郡人心惶惶,都在私下商量投降的事,没有人喜欢打仗。只是,西河郡做主的人却不干。高德儒坚持要坚守西河,他要等朝廷的兵马来解救他,他幻想着当忠臣能得到的好处。

    “大哥,这个高德儒是铁了心要和咱们干下去了,看样子,兵不血刃拿下西河是不可能了。”

    李建成看着西河的城门叹气:“能不打还是不打,我看,城里的人也支撑不了几天了,这两天夜里来投的守军就不下百人。”

    李世民狠狠地看着城墙:“我倒是认为,该打一打,免得高德儒认为我们是来吓唬他的,不敢把他怎么样。”

    “这……”

    “这样,我先带右军冲击一下城门,看看效果。”

    李建成想了想:“真的要打,还是一起上。这样,你带右军攻击城门,我带左军云梯攻城墙。”

    “好,看我们兄弟谁先进城。”李世民扬声大笑,右手一挥:“右军将士听令,跟我一起冲击城门,攻城。”李世民把马鞭一扬,旋风般地跑到了军阵的前排,身先士卒去了。

    “二弟……注意安全。”李建成大喊,可李世民已经冲出去了,他摇摇头,把令旗一挥:“全体攻城,拿下西河,活捉高德儒。”

    高德儒在城墙上口号喊得响亮,一旦李家军发起攻击了,他的两条腿却不听使唤了,筛糠一样抖个不停。

    西河郡的守军门与高德儒的想法不同,他们早就想跟着唐公干了,整个太原谁不知道呀,跟着唐公走,一切才会有,傻瓜才忠于这个对他们没有什么恩惠与好处的朝廷呢。因此,看到唐军奋不顾身地往城墙上爬,听着城门被撞击的咚咚之响,这些军士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个动作:转身……跑。

    高德儒看到唐军攻势如此猛烈,本就有些胆颤心惊,还没等他定下神来,周围的士兵全跑没了。这下,高德儒傻眼了,继续留在城墙上,岂不是等于给唐军当活靶子,不行,我得跑。他是带着几个亲兵转身就跑,跑的比那些军士还快,一溜烟就不见了。

    等李世民带着军士将城门撞开,冲进城里一看,没人抵抗呀!而那些爬城墙的士兵没受阻拦,一路畅通地爬上墙,顺顺当当地接收了西河城的防御,心里也在怄气。这些守军,你们早点把城门打开多好,免得我们爬墙呀,累死人了。

    如此顺利地攻入西河郡,李世民和李建成都是哈哈大笑,敢情这高德儒就是嘴皮子有功夫,其他的都没水平。这也难怪,他可不就是靠嘴皮子功夫当上官的嘛。

    坐在西河郡的郡守大堂里,李世民和李建成有些无聊地看着手下登记的登记,搬文书的搬文书,受降的受降,两人竟没啥可干的。正在无聊的时候,大门处传来一阵喧哗,两人急忙跑到外面一看,却是高德儒被人绑了进来。

    西河郡司法书佐朱知瑾等人可不想忠心于这个在风雨中摇摆的隋王朝,因此,早就在准备投诚了。一听唐军攻城了,他们率领手下直奔城墙,不是抵抗,而是来抓高德儒。结果,高德儒跑得太快,他们在城墙那里没找到人,不甘心的一帮人分头去找,终于堵住了想潜逃的高德儒,将他绑来进献了。

    李建成和李世民对看一眼,对于这种死顽固的反对者,两人都是一个想法:杀。可是,怎么杀,才能让民众觉得他们杀高德儒杀的对呢?就在两人犹豫的时候,温大有走了出来。

    慢步走到高德儒身前,温大有笑了笑:“哟,高大人,您就是那个指着孔雀说是鸾凤的高大人呀,真是闻名不如一见,就这德行,也就是个佞臣贼子的样儿。”

    大业十一年,当时只是皇帝亲卫校尉的高德儒看见了两只孔雀,他却跑去向皇帝禀报说来了两只鸾凤,等杨广跑过去的时候,孔雀已经飞走了,高德儒一口咬定是鸾凤,狠狠地拍了杨广一通马屁,把杨广高兴得马上升了他的官职。不久,杨广又在高德儒发现“鸾凤”的地方修起了一座鸾仪殿。高德儒凭借马屁功夫走进了王公大臣的行列。

    听了温大有的话,李世民冷笑了:“原来你就是那个谄媚当官的高大人呀!秦有指鹿为马的赵高,今有指鸟为凤的高德儒。呸,这种奸臣留在世上,只会祸害人。来人,给我拉下去,砍了。”

    西河一战,结果就杀了一个高德儒。李建成和李世民在温大有的建议下,不仅对西河郡官民秋毫无犯,而且所有的官员依然照旧当职。在处决了高德儒后,李建成和李世民又下令开仓赈济灾民,命地方悉心安置流民。唐军的做法不仅消除了西河郡百姓的担心,还赢得了民众的一片欢呼之声,非常圆满地完成了李渊交给他们的任务。

    平定西河郡,从出发到收兵回到晋阳,李建成和李世民只用了九天。这样辉煌的战绩,可以说是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的最好写照。李渊自然非常高兴,大军凯旋之日,李渊亲自到城外迎接,放声大笑:“如此行兵,完全可以横行天下!”

    练兵的目的加清剿反对势力的工作圆满结束,下一步就要真正出兵南下了。大业十三年七月初五,李渊在太原宣布起义兵南下:“炀帝无道,弄得民不聊生,天下大乱。身为大隋臣子,我决定依伊尹放逐太甲、霍光废昌邑的故事,废炀帝而立代王。并传檄各县,克日起兵。诸位将士,父老乡亲,我等兴义军以匡扶国家,救民于水火,是真正的义军,我全军将士也为义士。我等一定会躬行仁义,扫除四海奸恶,为民请命!”

    “追随唐公,万死不辞。”震天的高呼在校场上空回响。

    军心民心所向,李渊满意地点头了。他后退一步,挥挥手,温大雅跨步向前,展开长卷,大声宣读了李渊的任命书:李建成为陇西公,兼左军大都督;李世民为敦煌公,兼右军大都督;李元吉为姑臧公,统中军。裴寂、刘文静为大将军府司马。段志玄、刘政会、唐俭、温大雅、权弘寿、卢阶、田德平、武士镬等一干心腹封为掾属、记室、参佐等等;长孙顺德、窦琮、刘弘基、王长阶、姜宝谊、杨毛等新旧属下则全部成为统领,副统领等军官,划归李建成和李世民属下。上至公侯,下至参军佐将,文臣武将,一班子人马,宛若一个小小的朝廷。

    起兵宣誓仪式,是唐军正式南下迈出建立大唐盛世的第一步。李世民站在李渊身边,双手紧紧握成拳头放在身侧,仰望万里无云的上空,思绪早已经飞向了明天的战场,他渴望胜利,更渴望这种胜利由自己来缔造。

第五十五章 南下

    七月的夜晚,蛙鸣声声,皎洁的月光轻柔地***着大地。大军明日就要出发南下了,李世民将长孙无垢拥在怀里,左手不自觉地在长孙无垢的小肚子上来回***,这里面已经怀上了他们的孩子,他的希望。

    “无垢,我走后,这里就辛苦你了。眼下,大哥、四弟他们的家人都来了,府中人多嘴杂,有啥事,你多忍耐。”

    长孙无垢把脸贴在李世民的心口,感受着强有力的心跳:“夫君放心去吧,我知道。”

    “嗯,你要好好保重,保重自己,保护好咱们的孩子。”

    长孙无垢把手放在肚子上,微笑中带了点淡淡的愁:“我希望是个儿子,像你一样的儿子。只要能为你生个儿子,就算……”

    李世民明白长孙无垢想什么。是呀,这一走,什么时候再能相见他心里也没底。战场上的无情厮杀,一路的腥风血雨,造反的性质注定这是一个不到最后谁也猜不到结局的征程。

    右手略微加了一点力气,将长孙无垢拥得更紧一点,李世民故作轻松地笑道:“一个儿子哪儿够呀?你看,母亲可是生了我们兄弟四个。所以,你一定要努力,至少为我生四个儿子才行。”

    长孙无垢努力控制住自己不要流泪,她不能让夫君在艰苦的战斗中还要惦念她和孩子:“无垢一定会向母亲大人学习的。”

    “呵呵,我相信你,无垢……”

    轻轻为妻子拉上被子盖住肩膀,李世民慢慢低头,将安慰与期望同时落在爱妻的唇上,慢慢地渗到对方心里去了……

    唐军誓师南下后,没有快速去攻城掠地,李渊却率领大军在西河郡待了六天。李渊不抓紧时间南下,他在干什么?李渊在封官许愿。六天的时间,李渊在西河郡封了一千多名朝廷官员,上至大夫,下至校尉,几乎有点学问,有点才能的人都被封了官,连那些七十岁以上的老者也当了官,而且是大官。

    面对两个儿子的狐疑,李渊笑道:“你们知道,做我们这样的大事什么最重要?打仗是重要,却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收买民心。我们现在经过每一个地方都要做好五件事:礼敬长老,哀抚孤儿,赈济穷人,擢任贤能,平断狱讼。做好了这五件事,就安稳了民心,就能获得他们的支持。”

    似懂非懂的两兄弟在离开李渊后,李世民才神秘地问李建成:“大哥,你说,父亲给这些人封了官,这些人是不是就不敢背叛我们了?嘿,他们接受了父亲的任命,就等于把自己绑上了咱们的战车,下不来了。”

    李建成噗哧一笑:“二弟,应该这么说,父亲这是在帮义军造势,名利双收的好处之下,天下人还不望风而来?”

    李世民也笑了。是的,这些天,李渊不仅封官许愿,还大散金银,他们手中有钱呀,光是裴寂就以恭喜李渊出兵的名义献出了晋阳宫的米九百万斛、杂彩五万段、铠四十万枚。这些东西中,拿出区区一点就可以完成收买人心的行动了。

    在西河郡的所作所为果然贯穿了李渊整个南下的路途,每座城池的停留虽然收买了天下民心,却也给李渊造成了一点点小小的麻烦,那就是他耽搁的时间实在太多了点。等到唐军大军走到贾胡堡的时候,就碰上了今年的秋雨季节,这一下,就是好几天不见停。

    贾胡堡离距离唐军要攻取的第一座重要城池霍邑不足五十里,而霍邑北靠着汾水,东靠霍山,扼守着前往长安的要道。等李渊率大军到达贾胡堡的时候,长安的代王杨侑已经派了虎牙郎将宋老生率领精兵二万到达了霍邑,准备靠霍邑来拒守,拦住了唐军前进的道路。

    这位被李渊准备扶植起来当皇帝的代王杨侑,可并不相信李渊那套把戏,哼哼,废杨广,立我?我可不要当傀儡。谁也不是傻瓜,我们杨家的江山是怎么来的,我一清二楚,你李渊不过是学前人而已。

    杨侑决定不听李渊那套,他要为大隋保住这片江山。于是,在宣布李渊为反贼的同时,杨侑也调兵遣将,不仅让宋老生驻守霍邑,他还派了大将军屈突通,带着辽东兵及骁果等数万余人据守河东,与宋老生相互支援。

    天空依然是灰蒙蒙的一片,说阴不阴,说凉不凉,让人难受之极。淅淅沥沥的秋雨连绵不断地下了好几天,枯黄的杂草湮没在水凼里,歪歪斜斜地黏在一起,人从上面趟过,灰黄的泥水沾在战靴上,看着让人有种说不出的烦闷。

    “听说了吗?突厥人又进犯太原了。”

    “你听谁说的?真要这样,家里岂不是惨了?”

    “可不是,咱们都到这里来了,太原没人守,突厥人还不是随便干什么都行呀?”

    几天的阴雨已经让人够心烦了,空穴来风的消息更是让人忧心忡忡。唐军大部分将士都是太原地区出来的,家乡被人抄了,这军心自然不稳。本来计划前往攻克霍邑,谁知还没靠近霍邑城,便被秋雨阻滞在贾胡堡这里,动弹不得。望着帐外的雨水,李渊愁眉不展。

    晌午过后,李渊召开了起兵以来的第一次紧急军情会议:“各位,针对突厥人进犯晋阳的消息,有什么看法吗?”

    “晋阳不能丢。”裴寂首先发言:“太原是我们的基地,一旦太原有失,我军将陷入前有阻军,后无援军的境地,非常不妙。”

    “我不同意裴大人的意见。”李世民站起来了。

    “哦。”李渊看了一眼李世民,眉头微微皱了皱,年轻人就是沉不住气呀!

    “父亲。”李世民环视了一下营帐中的人:“突厥进犯晋阳的消息目前还没得到证实,如果我们匆忙回军,而晋阳无虞,会丧失眼下的大好时机。一旦给长安方面时间集结大军,我军再想拿下长安,困难加大不说,说不定还会被敌人衔尾追击,那个时候,胜败就难以预料了。”

    “这……”听了李世民的话,李渊深深地看了儿子一眼,这孩子的思想越来越成熟了,这番话说的很有道理。

    李建成也站起来了,而且是站在了李世民身边:“二弟说的对,我们现在不能退兵。一来,突厥进犯尚属于传言,不一定是真;二来,刚刚起兵就撤退,军心民心都会受到打击,一旦信心动摇,这可就不好办了。”

第五十六章 哭谏

    李渊点点头:“这么说,你们兄弟都建议继续前进了?但,外面的雨一直不停,进军十分困难,万一突厥的消息是真的,我们的境地可就难了。”

    李世民摇头了:“父亲,我认为突厥进犯晋阳的消息是假的。一来,四弟那里没有一点消息,即便他可能没有经验,温先生却是经验丰富之人,如果突厥人和刘武周那里有什么异动,他们一定早把消息递过来了。”

    想到温大有的稳重,李渊不由地点点头。

    “万一突厥人来个突然袭击,温大有也顾不上报信呢?突厥人擅于玩弄突然袭击,五月的时候,他们就来过一次了,再来一次也不是难事。”

    裴寂的话提醒了李渊,突厥骑兵五月份突袭晋阳,可不是来的很突然。这么一想,李渊又将立场放在了裴寂这边。

    “可是,毕竟还没有确凿的消息呀。”李世民有些急了,在他看来,撤军真是下下之举。

    不仅李渊犹豫,其他人也在沉吟。裴寂看看别人,他叹口气:“二位公子血气方刚,主张进取也是好的。但,目前我军面临的困难也很大。宋老生和屈突通扼守要道,要想快速打败他们不太可能。而我军将士多数是太原出来的,家里不稳,军心怎么稳得下来?至于长安,眼下盗贼四起,我料长安那边想集结兵力,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只要我们行动快点,回援了太原,再回来,还是来得及。”

    李渊再次点头。

    李建成此时沉声道:“裴大人说得有些道理,但是,眼下我军已经离开了太原地区,面临的又是以作战勇猛出名的宋老生。一旦我军后撤,宋老生一定会主动出击,到时候,那些在我军周围持观望态度的小股部队很可能转向支持宋老生,这么一来,我军腹背受敌,可就难以为继了。”

    “大哥说的对。”李世民不由地提高了声音:“杨广已经宣布我们为叛军了,长安也发出了拦截命令,如果我们后撤,必然会涣散军心,说不定还会出现大量的逃兵。如果真出现这些情况,我们再想聚集这么一支部队就十分困难了。”

    裴寂也有些急了,晋阳可是他赖以发迹的老窝:“两位小将军,你们太过意气用事了。打仗可不能只靠勇气,还应该多方面权衡利弊。说句难听的话,我们一旦失去了太原,就好比失去了家,就真的成流寇了。与窦建德、刘武周之流又有什么区别?难道我们还能学他们那样,随便找个地方建个城,筑个寨?”

    流寇……这个词触动了李渊的神经,他可是堂堂的国公,与窦建德等人有天壤之别,失去了太原,没有后援,他拿什么去斗。再说,他的家眷也全部在太原城呀!

    “啪。”狠狠一拳打在行军案上,李渊决定了:“回军太原。”

    “父亲!”

    “父亲!”

    李世民和李建成同时叫了起来。

    李渊挥挥手:“别说了。太原比任何地方都重要。来人,传令,左军立刻后军变前军,回撤太原。右军暂时不动,移部分人马到左军大营,造成大军未撤的假象,避免被宋老生发现。中军随我做好准备,明日晌午开始撤军。”

    李世民还想再争,却被李建成拉住了。军事会议在一片阴霾中结束,随李建成回到驻地,李世民怎么想也想不通,他实在无法得知那些老狐狸的心思,保家比立功还迫切吗?

    “二弟,父亲已经决定了,你我再争也没有用,还不如多考虑回到太原以后该怎么办。”年长十岁,李建成已经没有了李世民那样的冲动,他更多考虑的是怎么样顺从父亲的意志,然后尽力去弥补父亲可能的失误。

    李建成的劝解并没有让李世民安心,相反,在营帐外走了数十个来回后,李世民下了决心,直奔李渊的大帐,他还要再劝。

    知子莫若父,李渊这个父亲当的还算合格,知道二儿子也是一根筋的人,特意吩咐守卫的亲兵,不许放任何人进帐,小将军们也不许放进来。心急火燎的李世民就这样被拦在了大帐外。

    李世民急呀,左军已经出发了,如果他不能说服李渊,撤军就无法挽回了。细雨密密地淋在身上,盔甲已经被浸透了,但李世民却感到浑身都在发热,热得他受不了。望着漆黑的大帐,望着死死守在帐门口的卫兵,他很想闯进去,却还是忍住了,刘文静一向就劝他凡事不能莽撞。

    望着大帐的帐门,李世民想了又想,脑子里突然灵光一闪,扑通一下跪在了大帐门口,放声大哭。哭声惊动了周围营帐中的人,大家纷纷跑出来看,一看是二将军跪在自家老子大帐门口哭,都摇摇头,慢慢退了回去。

    李渊并没有睡着,虽然决定撤军,但他心里也是犹豫不定,想着大好时机可能被错过,他也有些不甘心,毕竟为了这一天,他已经准备得太久,太久了。就在他辗转反侧的时候,帐外突然传来了嚎哭之声,仔细一听,正是二儿子的哭声,哭得那个惨呀,惨的他再也躺不住了。

    “来人,将世民给我叫进来。”

    阴沉着脸看着哭的一抽一抽的儿子,李渊真是头疼:“二郎,你哭什么?不丢人吗?”

    “父亲,咱们父子的命都快不保了,还顾得上面子吗?”

    “什么?”李渊怄气了,不就是撤兵回去看看嘛,被你说的,好像成我回去找死了:“二郎,不得胡说。”

    李世民狠狠地抹了一把泪:“儿子没胡说。父亲,您一直在教导儿子,作战要勇往直前,战前要谋划周全。现在,我们仅仅是听到了突厥进犯的传言,就要退兵,岂不是既丢掉了勇,也没有了谋?我军刚刚举义旗出兵,结果一仗没打又撤回去了,太原的民众怎么想,他们会不会以为我们口号喊得响,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了?一旦真的给民众留下这种印象,军心民心就涣散了。”

    “可他们说的也有道理,一旦太原不保……”

    “父亲,开弓没有回头箭,这是您教儿子的。在您指挥的战斗中,可有刚出兵就回撤的例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我们继续前进,大军斗志高昂,就能勇往直前;一旦后撤,斗志马上就没了。军心一散,一旦敌军追击,大军马上就溃败千里,再也无法凝集,多年心血毁于一旦不说,我们父子还会直接暴露在敌人面前,甚至还可能被投机之人献出去,岂不是性命危在旦夕?”

第五十七章 齐心

    多年带兵打仗,这些道理李渊是知道的,只是关心则乱而已,一旦被李世民提出来,他马上就意识到了自己的疏忽:“二郎,你说得对。还有什么,继续说。”

    “父亲,儿子明白父亲的担心,也知道太原的重要,回撤后再来本也可以,但儿子仔细想了想,二次出兵的胜算远远不如现在。父亲,您想,宋老生和屈突通是我军通往长安路上的两个拦路虎,也是长安能调动来与我们对敌的唯一精锐,只要我们把他们吃下去,长安就唾手可得了。可是要和这些精锐作战,我军的战斗经验不足,唯一能把握的优势就是斗志。回撤再来,斗志肯定差太远。胜算就要打一个打折扣了。”

    “嗯,不错,二郎分析的有理,知己知彼,这点你做到了。还有吗?”

    得到父亲的鼓励,李世民一口气说了下去:“即便突厥侵犯是真,儿子认为我们也不能撤。父亲,您想,突厥人虽然和咱们有协议,但与刘武周的关系也很密切,我们想吃下刘武周,短期内绝不可能,在太原和刘武周、突厥人纠缠,只能陷我们于被动。眼下,朝廷的中原大军被李密牵制,河北大军被窦建德牵制,河西有薛义,江南有杜伏威和萧跣,我们如果和刘武周突厥人纠缠时间过长,就会错失进军长安的时机,到时候再想攻取长安,恐怕不仅没有机会,还会陷入与全国乱军的纠缠之中。”

    李渊频频点头,他此时已经放弃了回撤的想法,决定继续前进了。但,他还想听听,听听儿子的想法,此时的他发现,自己有李世民这样的儿子,真是老天厚爱:“二郎,你继续说。”

    “儿子知道,父亲想回撤,还因为军中粮草不够,这场雨将我们羁绊在此,我们所带的粮草不够几天用度了,后续粮草又因为下雨的原因迟迟未到。是,粮为三军之胆,但,父亲,少吃一两顿饭饿不死人,也影响不了我们,机会却是错过就得不到了。”

    “呵呵,二郎,你有把握拿下宋老生?”李渊快慰地笑了,他的儿子不仅继承了他年轻时的勇猛,还多了为将的智慧,这是一个天生的大将军。

    “有。等雨停了,儿子如果攻不下霍邑,杀不了宋老生,情愿提头来见。”李世民斩钉截铁地发誓。

    “好,二郎,你与大郎的建议才是真正的谋国之策。就这么决定了,雨停进攻霍邑。唉,老成有时候就是保守呀,为父差点犯了这个错。”

    “父亲,儿子……”

    李渊摆摆手:“其实我何尝不知道,那些建议回军的人心里多多少少也是为了自己家人的性命,为父之所以同意回军,也是怕军心不稳。不过,你说服我,你的建议才是正确的。通知大郎,改变命令。只是,左军已经出发了……”

    “儿子马上去追。”

    “好,这支令箭给你,你和大郎一起分头去追。”

    “遵命。”

    很快,李建成就来到了李渊的营帐,听到弟弟说服父亲改变了军令,他也十分高兴,马上去追左军了。在兄弟俩的齐心合力下,左军在天亮后被追回。

    望着众人狐疑的目光,李渊淡淡地解释自己改变回军决定的原因:“诸位,昨晚我作了一个梦,梦中,一位神仙对我说,他受霍山之神的派遣,来向我传话:太原城没有事情发生,而雨水到八月就会停下。他还说,如果我们攻打霍邑,不要走大路,霍山的山神为我军准备了一条小路,能让我军避开霍邑城的耳目,突然兵临城下。”

    “啊?山神托梦?”众人纷纷交头接耳。

    李渊故作神秘地笑道:“这位神仙还给我提了一个要求,要我在拿下霍邑后,给他立一个祠,说是原来的祠堂已经破败不堪了。”

    “啊?难道真是神仙来指路?”刘弘基大叫起来:“我知道那条小路在哪儿,也看到过一座破败的祠堂。”

    “天哪,真是神仙托梦呀?”

    “恭喜唐公,神仙托梦,大业有成呀……”

    在一片惊喜之中,裴寂捋着胡子,埋下头,苦笑了……

    山神托梦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军上下,所有的将士都沸腾了,神仙都在给唐公指引道路,这更加说明唐公一定有上天保佑,我们跟对人了。

    李渊和儿子们演了一场神仙托梦的好戏,不仅稳定了军心,还大大鼓舞了士气。老天也是帮忙,此后没两天,连绵的阴雨停了下来,久盼的粮草也运到了。有了吃的,加上突厥进攻太原的消息已经被证实为是假消息,唐军全军上下的斗志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在军中视察了一圈下来,李世民满意地回到了指挥营帐,他要请示李渊,部队是不是可以上路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还没走进营帐,李世民就听到李渊的大笑声,他急忙跨了进去:“父亲,何事如此高兴?”

    李渊将手中的一封信直接递给李世民:“二郎看看吧,李密的回信。”

    “李密的回信?他同意结盟了?”李世民迫不及待地看起了信。

    李渊哈哈一笑:“他不是同意与我结盟,而是要我带兵去加入他的队伍。呵呵,看看他的口气,天下盟主,就差明说,我是皇帝,你要尊我号令。”

    正如李渊所言,李密根本不了解李渊的现状,很自负地告诉李渊,他已经被天下英豪推举为盟主了,看在大家都姓李的份上,他会很照顾自家兄弟,希望李渊率领步骑数千将士自动来到投,和他李密“面结盟约”。

    李世民看完李密的信也笑了:“此人竟如此狂妄,倒是没有想到。父亲准备如何回复?”

    “你说,如果要你来回复,你将如何写这封回信?”李渊没有正面回答李世民,却把问题扔了回去。

    李世民想了想道:“依儿子想来,不妨把姿态做得再低一点,承认李密是天下盟主。有李密帮咱们打洛阳,咱们这边省了好多心。”

    “好,正和我意,不亏是我的儿子。”李渊一拍手,哈哈大笑:“小儿无知呀,以前还真是高看了李密。二郎,请温大雅过来,为父这就给李密回信。”

    (下一章开始就转到瓦岗寨部分了。)

第五十八章 黎阳

    “唐瑛,我带军去打黎阳,雄信让你跟我一起去,你快点收拾,一个时辰后跟我出发。”一大清早,原来该在洛阳城外的徐世勣却突然出现在唐瑛的小院外,根本不容商量地扔下一句话,又匆匆而去。

    带着一身汗水才刚刚晨练回来,唐瑛被这突如其来的吩咐给懵住了。望着徐世勣急匆匆离开的背影,她长叹一声,略微收拾了一下,出门向邴元真处走去。单雄信根本不在洛口仓,她不问明白怎么回事怎么可能跟徐世勣走。

    邴元真一听唐瑛的问话,笑了:“懋公是怕你不答应所以闹这么一出吧?呵呵。其实,让你跟他去,是我的建议。”

    唐瑛更糊涂了,这三个人在拿她开涮?把眉头一皱,唐瑛一屁股坐在邴元真的专座上,不动了:“元真兄,你不解释清楚,我可不走。大清早的,我还没吃饭呢!”

    邴元真笑笑,先起身出去嘱咐亲兵给唐瑛端碗粥,才过来对唐瑛解释:“山东、河南遭遇大水,你知道不?”

    唐瑛点点头:“知道,饿殍遍地,惨不忍睹。这里每天都有好几百山东流民过来。”

    “皇帝老子在江南,根本不顾百姓死活,黎阳仓的官员又不开仓放粮,完全无视每天饿死上万人的惨状。懋公向密公建议,我们瓦岗军去打黎阳仓,开仓放赈,救济百姓。”

    唐瑛正在喝粥,听了这话,抬头看邴元真一眼,哼哼两声:“李密肯定会答应。”

    “呵呵,你这个小家伙,以往不是看不起密公嘛,这阵子终于转过弯了!”

    唐瑛努嘴道:“我看不起的是李密的贵族架子,却没有小看过他的智慧。占领黎阳仓,开仓放粮救济灾民,这是好事。当然,李密可不是要做什么拯救百姓于水火的事,他要的是利用这样的机会提升瓦岗军的声望,获得山东、河南这一地区百姓的支持。这对他打天下可有很大的好处。”

    “啧啧啧啧……”邴元真摇头咂嘴了半天,才叹气:“你呀,唉,这不知让我说你什么好,把啥事都说的这么正经,就没趣味了。”

    唐瑛冷笑:“难道我还说错了?统治阶级的本性嘛!”

    “成,成,成,我不说你了。”邴元真还是摇头:“都怪我,以前不该给你讲什么士族腐败之类的故事,弄的你养成这么偏执的性格。”

    唐瑛翻个白眼:“是你先说起的。对了,你还没说,徐将军去打黎阳仓,为什么让我跟着去?难道又是李密提出的建议?”

    “错、错、错。”邴元真嘿嘿一笑:“这个建议是我提出的。你想呀,山东、河南那边既然闹成这样,咱们的军队打下黎阳仓后,一定有不少饥民来领粮食,投军,需要人去清点、接收、登记。懋公想让我去,我年纪大了,可不想去劳累,再说,洛口仓这边的粮草支出,收编投军流民等事我也放不下嘛。”

    “哦……”唐瑛明白了:“敢情是元真兄想偷懒,就把我给出卖了。”

    邴元真把脸一板,假装不高兴:“怎么,让你帮先生做点事,你不乐意?再则说,打黎阳仓也不是小事,老单在东都外面离不开身,你代表他去,打下来,也算大功一件。”

    “不敢,不敢,学生怎么敢不听老师的话。”得知不是李密的主意,唐瑛的心情轻松了许多,加上去黎阳仓放赈是大好事,又能顺便再给单雄信加点功劳,她自然愿意去,因此,唐瑛躬身冲邴元真行个学生见先生的大礼,调皮地笑了起来。

    邴元真被她逗的也哈哈大笑起来:“臭小子,还不带上你那八百亲兵赶紧去找懋公,耽搁了出发时间,让懋公打你屁股。”

    “是,小子遵命,请先生洗碗,我去也……”唐瑛哈哈一笑,将空粥碗往邴元真手里一放,一溜烟跑出了邴元真的住处。

    “懋公在东校场外扎营。”喊了一声,望着唐瑛跑远的背影,邴元真摇摇头,叹口气,这小子,要哄住他可真费劲。

    原来,让唐瑛跟着徐世勣去打黎阳仓,还真是李密的建议,李密为培养唐瑛也算费尽心思了。只是,徐世勣知道唐瑛不愿意听从李密的将令,便找到单雄信和邴元真,三个人串通好了,果然把唐瑛给骗了。

    带上八百兄弟,唐瑛兴冲冲地来到徐世勣的营地里,徐世勣正在大营里安排出兵事宜,营帐里除了徐世勣的亲兵,还有一个人坐在那里给徐世勣讲着什么。

    见唐瑛听话地跑来了,徐世勣松口气,冲她招招手:“唐瑛,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武阳郡丞元大人派来的使者郝孝德。”

    “武阳郡丞?”唐瑛哦了一声,冲郝孝德一抱拳:“郝将军。”

    “呵呵,久闻瓦岗军中俊才多,今日一见唐瑛兄弟,果然英雄出少年。”

    “这……”唐瑛苦笑,当官的果然嘴皮子功夫好:“不敢,在下不过是徐将军的跟班。”

    徐世勣哈哈一笑:“唐瑛,郝将军也是义军首领,在河南一带颇有威名,这次攻打黎阳仓,郝将军的部属将与我们一起作战,你要好好向他学习才是。”

    一听对方是义军首领,唐瑛的态度马上变得恭敬有礼:“请将军多多指教。”

    郝孝德哈哈一笑:“徐将军谬奖了,在下那点本事与瓦岗军比起来,不值得一提。此次若没有瓦岗军率领,我们这些人,也只能对黎阳仓望而兴叹。”

    唐瑛微微一笑,冲徐世勣一抱拳:“徐将军,我的部属能干些什么?”

    “哈哈,等一下再说你的分工。”徐世勣哈哈一笑,知道唐瑛最腻歪这种应酬,便不再与郝孝德啰嗦:“郝将军,李文相、张升、赵君德部等义军加起来有近两万兵马,武阳郡元大人出兵五千,这样算来,我们手中有三万人马可以调用,黎阳仓那边有多少人马?”

    “徐将军,武阳的五千是精兵,将军的兵马也是精壮,只是,我手下和其他各路义军的兵马恐怕人数上虽多,攻城的能力却不足。黎阳仓守军大概在一万左右。不过,黎阳仓的那些官吏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家伙,官声很差,那些守军早有背叛之心。”

    “民心、军心这两样是打仗的基础,黎阳仓的官吏都黑透了心,肯定没人愿意帮他们,这一仗,好打。”唐瑛接嘴了。

第五十九章 民心

    徐世积看了一眼唐瑛,微微摇头:“就算真的好打,我们也要做好攻城之战的准备。郝将军,请你先回去回禀元大人,请他协助我们准备攻城械具,我率麾下大军,即日到达武阳,与各路义军汇合。”

    “好,在下立刻启程。”郝孝德也是爽快之人,马上答应下来。

    “等一下。”徐世积沉吟了一下又道:“黎阳仓的仓储比洛口仓大多了,打黎阳仓容易,但打下后……不知道郝兄能否说服其他义军暂时不要忙着抢粮,毕竟,你我此次出兵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救那边的灾民。”

    郝孝德哈哈一笑:“徐将军多虑了。此番瓦岗兴义举,我们这些义军一切都听从将军号令,绝不会干那些没义气的事。”

    徐世积微微一笑:“各路兄弟这些年也颇为辛苦,分些东西也是理所应当。只是,我特地带了数百维持秩序的兄弟,诺,就是唐瑛的部属,希望大家多熟悉熟悉,免得产生误会。”

    郝孝德也明白徐世积的担忧,瓦岗军和他的部属加起来人数上不占优势,万一其他义军见粮眼红,控制不了,事情可就不好办了:“好,在下回去后,亲自去见其他几路的义军首领,先把这事说好。唐将军,辛苦了。”

    唐瑛赶紧回礼:“郝将军,请转告各位义军将领,大家兴义军是因为官吏腐败,朝廷不仁,是为贫苦百姓谋条生路,我想,大家能多想想灾民,想想饿死的父老乡亲,就一定不会看重眼前的那一丁点东西。唐瑛和手下的兄弟们不过是巡逻的小兵,不太可能跟大家有什么误会。”

    “好,唐兄弟说的好。”郝孝德赞赏地看着唐瑛道:“我今天算是明白瓦岗军为什么能壮大起来了。”

    唐瑛微微一笑:“大人过誉了。”

    从洛口仓到武阳郡,徐世积率领大军走的并没唐瑛想象中的那么快,而一路上,军队遇到的流民就多达近一万人。徐世积命令部队留下半个月的口粮,其余的全部拿出来给这些流民,这下引得这些流民跟在大军后面,逗留不去了。

    徐世积对这样的情况似乎早有所准备,在唐瑛诧异的目光中,徐世积命人对跟随的流民说,我们是去打黎阳仓的,带的口粮也不多,你们别跟着啦,跟着也没用。结果,这些人一听瓦岗军是去打黎阳仓的,更不走了,都纷纷要求加入瓦岗军,甚至有不少自告奋勇当向导。

    对于这样的热情,徐世积自然不会拒绝,在流民中选了一些老成的人,把他们请到中军营帐里,招待这些人吃肉,告诉他们,瓦岗军打黎阳仓是为了开仓赈济灾民,你们跟着会有危险。不过,如果你们知道黎阳仓的情况,告诉了我,或许能帮我们一个大忙。

    这些人本受宠若惊,一听瓦岗军这么辛苦地打仗是为了灾民,这下更是感动的泪水涟涟,七嘴八舌地把他们知道的黎阳仓状况全都说了,都不用说防守人数,当官的品行,就连那些官吏的七大姑八大姨的破事都说出来了。

    徐世积一面倾听这些人提供的情况,一面陪他们嘻嘻哈哈地嘲笑那些黑心官吏,时不时地问这些人能不能找到关系,去黎阳仓做做那些守军的思想工作,为了贫苦的乡亲们不被饿死,就不要跟瓦岗打了,免得丢了性命还要落下埋怨。

    从这些人进营帐与他们坐在一起吃吃喝喝开始,唐瑛的嘴巴就一直出于惊奇地张大状况中,看着这些衣衫褴褛的人们争先恐后地表示自己能找到这样的关系,自己能进黎阳仓去做亲人老表的工作,还有拍胸脯保证能给瓦岗军当内应的,唐瑛不由得不将佩服万分的目光放在了徐世积的身上,真不愧是千古名将。

    得到了自己想得到的情报,安排了最好的内应,徐世积心满意足地和亲兵们一起亲自把这些流民送出了自己的中军大营。回到营帐一看,唐瑛还歪着脖子盯着自己发呆,徐世积笑了。

    “怎么,现在明白我为什么请这些人来吃肉了吧。”

    唐瑛点点头:“徐大哥,你军事上的才华简直堪比诸葛亮呀,好厉害,我怎么就想不到用这么简单的法子获取所需要的军事情报?”

    “因为你就缺乏这种实际的领军作战经验。这次你要好好地学学怎么攻城。”

    唐瑛点点头,又叹口气:“要学的还很多。今天,我终于弄明白了一个问题。”

    徐世积好笑:“什么问题?”

    “什么叫人民战争?发动百姓参与推翻黑暗统治的战争,就叫人民战争。只要你为贫苦百姓而战斗,贫苦百姓就会把身心都献给你。”唐瑛说出这番跨越时代的话,还自鸣得意地在那儿摇头晃脑。

    “晕,你这脑袋瓜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呀?”徐世积看着一脸陶醉的唐瑛直摇头:“你也知道什么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要打黎阳仓,一定要先弄清楚黎阳仓的情况。这些流民都是灾民,他们渴望朝廷能在黎阳仓开仓放赈,自然会去黎阳仓打听情况。你可别小看这些人,他们的消息来源于四面八方,比咱们专门派人去打探都要准确的多。”

    唐瑛把自己装成一个白痴状,看着徐世积不说话。这些道理她已经明白了,而她想到的却是徐世积怎么也弄不明白的道理,所以,她不会傻到去解释自己的“胡言乱语”。

    徐世积说了半天,见唐瑛没太大的反应,无奈地摇头:“你呀,聪明是聪明,就是爱胡思乱想,竟说些莫名其妙的话。行了,具体怎么打黎阳仓,你来说说。”

    “我?”唐瑛眨眨眼:“徐将军是考我,还是教我?”

    “你说呢?”

    “嘿嘿,多谢将军提携。那,唐瑛就班门弄斧喽。”

    徐世积笑了:“唐瑛,你不那么严肃的时候,还是一个很乖巧的家伙嘛。你平时真该多笑笑,不要老板起脸,欠你债的是朝廷,是皇帝,不是我们。”

    唐瑛摇头了:“不是朝廷,也不是皇帝,而是……”

    “我知道你放弃报仇是为大局着想,但你心里一时一刻也没真正放下报仇的想法。”徐世积叹气:“我们都能理解你,所以,密公才让秦将军带着他的部属远离洛口仓,就是为了不让你再看到杀母仇人。”

    唐瑛慢慢地低下头,双手却不由自主地握成了拳头:“我还能忍。”

    “唉,算了,别想这么多了。说说吧,有没有想该怎么打黎阳?”

    唐瑛闭上眼睛连做了几个深呼吸,才能让自己回到平静一些的心态上来:“徐将军已经找到了那么多内应,自然应该采取怀柔政策,先来一个围而不打的攻心战。如果黎阳仓的官员还是不肯投降,再强攻。我想,有了这些内应的帮助,即便黎阳仓的官吏不投降,拿下黎阳也费不了太多的精神。”

第六十章 功成

    徐世积缓缓点头:“不错,不错。就一点,要那些官兵失去斗志,光靠这些内应还不行,应该威逼利诱一起来。”

    唐瑛皱起眉头想了想,才犹豫道:“试探攻城伤亡大,不合算,还是不用为好。这样,把武阳郡准备的攻城械具再加点料,摆在城下威慑一下城上守军。”

    “哦?加什么料?怎么加?”

    “攻城械具无外乎就是云梯、投石车、锥车等等。咱们弄一些大木头,征集一些马车,再扯上几十丈的灰布往这些东西上一铺,城墙上的人往下看,一定能被骗了。咱们人马多,攻城械具再弄成用之不竭的假象,估计,守军哗变的可能非常大。”

    徐世积哈哈一笑:“你小子,不仅有悲天悯人之心,还有不少花花肠子。我都想不到这种法子。好吧,就听你一次,不搞试探攻城了,采取威吓架势,看看成效好不好。”

    唐瑛也笑了:“效果不好不是我的错,是反动派太顽固。”

    “反动派?”这个词太新鲜了,徐世积又没听懂。

    “嘿嘿,我给那些黑心官吏起的外号。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唐瑛双手叉腰,摆了一个笑死人的滑稽姿势,顿时笑倒一片。

    徐世积也快忍不住了,指着唐瑛道:“哎,你这聪明劲怎么老用在这些胡思乱想上,真拿你没办法。”

    唐瑛一副无辜的样子看着徐世积:“是你让我多笑笑,不许扳着脸的。”

    “你,你,你……哈哈哈哈哈哈。”徐世积终于忍不住了,哈哈大笑起来。

    不知道是唐瑛的心理战术运用的好,还是徐世积的军事谋略用的恰当,总之,攻打黎阳仓的战斗进行得非常顺利。主动投降倒也没有,那些黑心官吏们不想投降,也知道投降不投降对他们来说,结局都差不多。但,黎阳仓的守军可是早就想投降了,因此,在义军正式攻城开始后,守军几乎没有进行像样的抵抗,一触就败,很快就打开城门投降了。

    或许是瓦岗军的威信大,也或许是别人不敢得罪瓦岗军,总之,唐瑛带着手下一路疾奔毫无阻碍地冲到了黎阳仓账房。账房里干干净净的,没有一丝战乱的痕迹,所有的账房人员都垂手静立在账房门外,早就准备好了迎接工作。唐瑛看着这几个脸上无喜无悲的人,也不由地感慨万千。

    “谁是管事的?”环视一下门外的人,唐瑛没有急着进屋,而是站在房门口,尽量把声音放的柔和些,询问站立的人。

    站在阶下距离房门最近的中年人跨上两步:“在下就是。首领有何吩咐?”

    “黎阳仓有多少大粮仓、中粮仓?贮量多少?”

    中年人的身体轻轻晃了一下,嘴角上翘了一点,他马上把腰弯得更低,不让唐瑛看见他的表情:“黎阳仓城周围十八里,筑有二千四百粮窖,每窖存粮八千石。除粮窖外,设有临时仓储四十七座,存粮十九万石。年初,守官临时下令加仓十二座,总计放陈粮二万六千石,目前还剩一万七千石。”

    唐瑛没有错过账房管事嘴角的那一丝嘲笑,她自嘲道:“我不懂这些,看账本也算外行,管事先生不必忌讳什么。”

    “在下不敢。”

    唐瑛微微一笑,走下台阶,过去拽住管事的衣袖:“大叔跟我进来,各位先生也进来吧,在下还有许多事情要请教。”说完拉着管事就往屋里走。

    管事的被唐瑛这么一拉,不想进屋也只能跟进去。单成笑嘻嘻地看着唐瑛把人拉进去,自己赶紧跟在了后面。

    唐瑛把人拉进来后,顺手就按到主座上,嘴里还在招呼其他人:“大家都坐,你们几个,给几位先生看座,以后,咱们做事还要靠先生们扶助。我把丑话放前面,如果让我知道谁对几位先生不敬,哼,我的规矩你们都是知道的,到时候别怪我不讲情面。”

    “是。”跟随唐瑛的人马上上前将几个不知所措的账房先生半请半推地按到座位上,他们则挺胸站立在这些人的身后,两眼望着唐瑛,一动不动。

    你想呀,谁的身后站上几位这样的武人,心里能不发毛?唐瑛看到这种情形,直想笑,把手一指这几个人:“去,都给我烧水找弄吃的去,再给先生们弄点洗脸的水来。站在这里跟煞神似的,把先生们都给吓着。”

    这些人哈哈一笑,都走了出去。几个账房的这身汗才总算下来了,提着的心也慢慢放到了肚子里。不过,人还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唐瑛,大气不敢出。

    屋里没有那些碍眼的军士了,唐瑛才笑道:“先生们既然在这里等我们,说明你们都知道了我们来的目的。眼下,我别的也不啰嗦了,就想问问先生们,如何开仓放赈才能救济更多的乡亲,又不至于弄出乱子。”

    管事的在座位上扭了扭屁股,浑身上下别扭的要命,却又不敢起身,眼前这个小伙子看着文气,手上的劲道却大,这让他收起了些许的抗拒心,毕竟,没人愿意跟死神套近乎。

    唐瑛知道他在想什么,却不去解释,而是自己端了旁边的凳子过来坐在管事的身边询问:“还没请教先生贵姓?”

    “免贵,在下姓章。”

    “根据章先生所言,黎阳仓的仓储仅低于回洛仓,可算得上天下第二大粮仓了。”

    “是。”

    “先生是否了解这周围灾民的情况?”

    章管事微微沉思了一下,抬头看向唐瑛:“将军为什么不问问你们能拿走多少粮食?”

    “拿走?”唐瑛一下子笑了起来:“章先生为什么这样想?哪个傻瓜看到这么一块宝地还会离开?”

    章管事摇摇头:“真如你们所说,打下黎阳仓只是为了救济灾民,为什么会留下?如果任凭灾民取粮,你们以后守着一座空空如也的粮仓又有什么用?”

    “我来之前算过,也了解过,就算我们敞开粮仓的大门让灾民们自己去拿,黎阳仓的粮食也够灾民们抢上一年了。”唐瑛冷笑一声,看了看脸色变红的章管事,继续道:“我们瓦岗军是义军,打黎阳仓也是为了救济灾民,可是,我们并不是傻子,也不是劫富济贫的江湖好汉,我们瓦岗军要的是推翻暴政,让天下百姓都不再有成为灾民的那一天。章管事,你说,我们会放弃黎阳仓吗?”

第六十一章 杀儆

    “将军……”章管事擦擦额头上的汗,不敢再起轻视之心了:“将军教训得对,在下领教了。”

    唐瑛微微教训了章管事一顿,也就放开了,微笑道:“好了,章管事,从年初春涝到现在,灾民饿死数万,黎阳仓守着这么多粮食,为什么不放赈?”

    “守仓的大人不让放呀,说是这些都是军粮,不能放出去。他们不仅不放,还从民间收刮了大量粮食囤积起来,连义仓也没放过,他们把义仓的粮食弄来,再高价卖给有钱人。皇帝其实曾经发了三道圣旨来让开仓赈济灾民,这里的大人为了敷衍皇帝,就把四处弄来的陈粮拿出来,偶尔施舍一次,哄骗灾民,说黎阳仓只有这么一点粮食了,其余粮食都被皇帝拿去打高句丽了。”

    “什么?”唐瑛气得一拍案几跳了起来。

    她是真的没想到呀,杨广居然下过三次圣旨要求黎阳仓开仓赈济灾民,更没想到这些官吏的心肠居然黑到了这种地步,不仅罔顾皇帝的圣旨,还这样哄骗民众。这一刻,唐瑛的心里居然为杨广叹惜了一回,他能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恐怕也与这些黑心官吏的无耻作为有关系吧。

    唐瑛铁青的脸色把这些人都吓住了,章管事抖了一下,也站了起来:“那个,将军……”

    这些人的惊恐很快让唐瑛清醒了过来,她使劲压下满肚子的气愤,对站在自己身后的单成道:“你去见徐将军,把章管事说的这些话都说给徐将军听。”

    单成也早就气的满眼冒火了,道了一声“是”,飞快地冲了出去,找徐世勣去了。

    章管事又擦了一把汗,知道即便瓦岗军原先不打算杀了那几个仓守官员,这下恐怕也是要动手杀人了。不过,他没有懊悔,这些人的行径太过分了,该杀呀!

    看着单成跑了出去,唐瑛也慢慢坐了回去,她知道,不管徐世勣原先如何打算,听了单成这番话后,肯定会起杀心的,这就够了。不过,如果徐世勣还要放过某些人,她也不在乎违反一次将令,反正她只是来帮忙的……

    “章先生,这些账册上的记录没问题吧?”

    章管事赶紧回答:“没有,将军可以派人查验。”

    “不用了,我相信章先生的人品。这样,先把陈粮封存起来,将靠近城门的仓储的位置和钥匙给我,就从最近的这处开始开仓。各位先生等我命令,挨个守着这些仓储,搬完一处记录一处,什么时间搬的,什么人拿的等等,等整个放赈工作做完了,我给先生们请功。”

    听了唐瑛的吩咐,这几个人赶紧站了起来,齐声应道:“是。”

    不出唐瑛所料,徐世勣本就打算杀几个黑心官吏来收买民心,听了单成转过去的话,别说他了,连那些义军首领和下级军官都气惨了,一迭声地杀杀杀。整个黎阳仓的守官一个也没漏掉,脑袋全部挂在了城门口。这一次,唐瑛甚至都没想过要保全这些人的尸身,她在看到这些脑袋的时候,脑子里就两个字:活该。

    开仓放赈的法子最后采用了徐世勣的建议,那就是敞开了几座大窖的大门,任凭饥民过来拿粮,每人每天限一次,能拿多少就拿多少,一直到一个月的时限到了为止。这道布告一发布,黎阳四周的民众首先沸腾起来,家家户户四处奔走相告,每个人都是热泪盈眶,以为自己在做梦。

    这还不算,徐世勣又下令,从军队中调出两千人,分成五组,带上一连串的马车,拉了满满的粮食,顺黄河沿岸而去,一路上除了救济那些早被饿得半死不活的灾民,还宣传了瓦岗军的仁义。

    徐世勣这一手高明呀,百姓的命救了,瓦岗军的声誉提高了,都不要说那些贫苦百姓,就连河北的窦建德都派人来找李密,说是被瓦岗军的仁义所感动,愿意听瓦岗军的指派。而地方上的那些小股义军赶到黎阳投奔瓦岗军的就多如牛毛了。最后,连武安、永安、义阳、弋阳、齐郡等地的官员们也纷纷向瓦岗称降,俨然将瓦岗当作新的领导了。

    自从决定开仓让灾民自行取粮后,唐瑛的工作便由监管粮仓的监督官变成了登记官,跑来要求加入瓦岗军的民众和各地小股义军越来越多,几天的功夫就来了几万人,徐世勣手下的那几个人忙的团团转,有这方面经验的唐瑛自然被徐世勣抓了差。

    “姓名?家乡?多大了?”唐瑛奋笔疾书,偶尔抬头看看面前排起的长龙和黑压压的人群,都要在心里为自己的手腕叫苦,才三天时间,她的手腕已经提笔就痛,却不得不坚持下去,每天过来的人太多了。

    “张小六,二十一,齐州郓城。”

    “齐州的?嗯,去那边领号牌。”唐瑛麻利地把名字籍贯写下来,头也不抬地吩咐道。

    “将军,我以前当过兵,我能给您当亲兵吗?”张小六很平静地提出了自己的请求。

    唐瑛这次抬头了,嗯?看清眼前人的模样,她感到似乎有些眼熟:“你是齐州人,瓦岗军的秦琼将军也是齐州人,按照我们的规矩,你应该分到他的帐下。另外,我不是将军。”

    这几天,不是没有投军的人提出过类似张小六的这种请求,唐瑛也一如既往地解释回答,一般来说,为了让新兵尽快消除陌生感,都会给他们分配到有家乡人的群体中去。

    “我知道,可我们兄弟俩想跟您,可以吗?”张小六不像其他人,仍然固执地要求留在唐瑛身边。

    这下,别说唐瑛觉得不好处理,旁边的单成也皱眉头了:“我说,那个张小六,投军可不是找媳妇,没有自己找的,都要经过分配,分配,你懂吗?就是说,我们家小将军也没权力私自留下你。”

    这次张小六没坚持了,而是深深地叹口气:“既然将军为难,小人也就不再坚持了。只是,我这位小弟弟年龄太小,我又不放心让他跟我去打仗,不知道将军能不能把他当仆人暂时收留一段时间?”

第六十二章 小豆

    唐瑛一时间被张小六弄的云里雾里的,听他这么一说,才注意到他的身后缩着一个瘦小身体,身上穿了一件不知哪儿弄来的半旧衣服,上遮不住胳膊,下露出半条小腿,而露在外面的身体上一点肉也没有,简直是一副皮包骨头,头发脏兮兮地如同乱鸡窝一样顶在头上,一双眼睛一会儿看看自己,一会儿又看看张小六,一副不知所措的模样。

    见唐瑛上下打量身后人,张小六道:“他是我的叔伯兄弟,叫张小豆,十二岁。春上的大水冲垮了房子,一家人就活了他一个。我除了当兵,也不会干别的,他又无处可去,年纪这么小,跟着我……”

    唐瑛长长地叹口气,这孩子,怎么看怎么像刚到瓦岗寨的她,同病相怜之心一起,唐瑛下决心了:“好吧,这孩子我留下了,不入军籍,就当是我的小兄弟好了。”

    张小六松了一大口气,急忙把张小豆拉到唐瑛面前,就要按着他下跪:“快叫主人。”

    唐瑛忙探身一把拉住张小豆的手臂:“别,我这里不兴这套。小豆,我不是什么将军,而是瓦岗军中单雄信将军的亲随,我身边的人都是我的兄弟,你以后也和他们一样,就是我们的小兄弟了,随他们,叫我唐瑛或唐兄就成。”

    “这……”张小豆不敢答应,转头去看张小六。

    张小六忙点头,还推了张小豆一下:“你真有福气,还不快点叫兄长?”

    “唐兄。“张小豆脆脆地叫了一声,有点脸红地低下头。

    唐瑛微微一笑,转头找单成:“单成,把这孩子领去洗干净了,再他弄套干净合体的衣服。在我的饷银里出。”

    单成哈哈一笑,几步过来揽住张小豆的腰就往旁走:“走吧,让单哥哥我给你好好收拾收拾。啧啧,看这张小脸,脏成什么样了。”

    “不许欺负他。”唐瑛冲单成喊了一嗓子,嘴角也带出不少笑意。

    “哈哈,我才不会不欺负他呢。”单成拽着小豆往前走,边走边笑:“咱们单家军里又来了一个小唐瑛,我高兴都来不及。”

    唐瑛撇嘴,心知单成玩兴大发了。

    单成虽然只比唐瑛大了七八岁,父母却都是单家的老家人了,他也是自打懂事起,就一直跟在单雄信身边。当年单雄信把唐瑛捡回瓦岗寨,单成就想充老资格,可惜,唐瑛骨子里透出的冷把所有想把她当成孩子的人都吓退了,单成自然也不敢去逗弄整天带着冰冷面具的唐瑛。

    单成一直为没有逗过小时候的唐瑛而耿耿于怀,唐瑛看出张小豆像以前的她,单成自然也看出来了。这下,肯定要把以前想捉弄唐瑛未了的心愿都实现在张小豆身上。

    看到张小六还在凝视远处的背影,唐瑛笑道:“你放心,我们单家人都亲如一家,绝对不会欺负你弟弟。以后,大家都住在一起的时候,你也可以向所属将军请假来看他。”

    “多谢将军成全。”张小六感激地躬身到底。

    唐瑛摇摇头,乱世才会造成这种骨肉亲情的分离:“你去领号牌吧,还没具体分配的时候,你可以经常去看你弟弟,我那里很随便的,没什么规矩。”

    张小六似乎还想说什么,见唐瑛已经忙着招呼下一个人了,他只好向旁边走去。唐瑛很快又埋入到登记工作中去了。这天以后,唐瑛也见过张小六两次,都是他去看张小豆的时候碰上的,两人没交谈过,不过是点头而已。唐瑛后来听张小豆说,张小六被分到了秦琼的部属里,那已经是他们回到洛口仓以后的事情了。

    黎阳仓的工作唐瑛并没有做完,十月底,徐世勣接到李密传来的密令,让他带着自己所属部队和唐瑛他们一起,火速前往月城与瓦岗军主力会合。徐世勣不得不匆忙离开了黎阳仓,郝孝德接手了徐世勣的工作,暂时帮徐世勣管理黎阳仓。

    直到走上了回程的路,徐世勣才把唐瑛等中层以上的将领召集在一起,告诉他们李密下令让他们火速返回洛阳的真正原因:李密吃败仗了,吃了到瓦岗后的第一个败仗,他的心腹谋士柴孝和也在这一次的败仗中掉入洛水,溺水身亡。让李密吃这个败仗的人就是朝廷紧急调往洛阳的江都通守王世充。

    听完徐世勣的解释,唐瑛唯一的念头就是:王世充真的来了,李密果然打不下洛阳。

    (今天是唐瑛这部分的一个小尾巴,只有暂且先更新的这些,明天转李家攻打长安的部分。若是RP爆发,今天有0.1%的概率可能会加更。若是RP不爆发,。blablabla明天再来看吧。)

第六十三章 如晦

    十月中旬的长安城不仅没有入秋的凉爽,反而热得要命。天热,人热,连空气中都充满了热气和硝烟的味道。是的,长安城笼罩在硝烟之中,虽然这股硝烟还没有真正地燃烧起来,却已经让长安城里的民众感觉到了它的炙热——唐军驻扎在城外已经八天了。

    从起兵一直到攻到了长安城下,李渊率领的军队只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这其中的艰辛与运气都不缺乏。

    八月,唐军攻到霍邑城下,驻守霍邑的宋老生经不住唐军的嘲讽骂战,率精兵出城,结果运气不好,被唐军欺骗的城内守军早早关闭了城门,将宋老生也关在了城外,宋老生被刘弘基砍死在爬城的过程中。随后,李渊下令趁热打铁,唐军在没有准备攻城用具的情况下,愣用人肉长梯硬生生地攻下了霍邑。

    霍邑被拿下,宋老生的死深深地震撼了唐军南下路上的城池,小城池纷纷开城投降,防守能力不足的大城池要么直接投降,要么抵抗一下被攻破,总之,当唐军行进到渭水河时,除了屈突通率领的人马驻守在黄河岸边外,已经没有人能阻挡唐军前进了,不到二个月就开到了长安城下。

    唐军能迅速做到这点,除了作战能力强悍外,也取决于李渊的领导才华。强攻下霍邑城后,李渊发布了两道命令:一,以后攻城,要文先武后,先以文德劝降,实在不行,再武力攻取;二,所有将士,无论出身,不论官职大小,只要立功,通通奖赏,而且奖赏的额度完全一样,一视同仁。

    这两道命令就是唐军能迅速取胜的真正原因。第一条,显示了唐军的仁义,显示出李渊在这个乱世中对生命的尊重,这条命令一经公布,顿时让有志之士和广大民众都为之一振,这就是明主的气质。第二道命令,官兵一致,以功论赏,大大刺激了普通士兵和底层将领的奋发性,而这道一视同仁的命令,彰显出李渊博大的胸襟和远见卓识的智慧。因此,唐军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这两道命令发布后,前来投靠李渊的人才就源源不断,而一路上加入唐军的民众也是非常踊跃,到达长安城下的时候,出发时不到七万的唐军已经扩大到了二十多万,人才涌来无数,不仅为李渊此时打江山出力颇多,其中不少人也成为了大唐建立之初的朝廷基柱。

    在这些人才的帮助和建议下,李渊的军事行动变得迅捷而有效起来。就在瓦岗军占领黎阳仓的时候,唐军也占领了四大仓之一的永丰仓。永丰仓是隋朝四大粮仓中,距离长安城最近的一座,里面的仓储量虽然比不上回洛仓,但比起黎阳仓来,也小不了多少。当李渊看到窖藏里满满当当的粮食时,嘴都笑歪了。

    有了兵马,有了粮草,唐军很快就攻到了长安城下。也许这里不应该说“攻”,应该是行军走到了长安城下,因为沿途几乎没有阻挡之兵,偶尔出来一个城池,不是主动归降,就是大军一攻就下。而唐军一路上对百姓秋毫不犯,开仓赈济灾民,安置流民,安抚百姓等行为更是深得民心。所以,唐军几乎是毫无阻碍就来到了长安城下。

    “敦煌公,敦煌公……”

    大嗓门从外面传进内帐的时候,李世民放下手中的酒杯,一抹嘴角的酒水,大笑:“弘基兄,还不快点进来,陪我喝酒。”

    刘弘基就着李世民的声音大步跨进内帐,冲李世民一抱拳:“敦煌公,房乔带了一个人来见您。”

    刘弘基说的房乔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房玄龄。在早期投靠李世民的众多人才中,房玄龄给李世民最大的印象就是远见卓识。因为房玄龄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最注重为李世民寻觅每一地的人才和地理文献等,而不是其他人那样对财宝和府库感兴趣。

    李世民听到刘弘基的禀报,赶紧放下手中的酒盅站起身来:“哦?房先生又为我揽来人才了?走,看看去。正好把夫子拉来喝酒。”

    “走,走,走,看看夫子又找什么人来了。”哈哈的笑声中,李世民手下的佐将们东倒西歪地跟在李世民身后走到了营帐外。

    房玄龄此时正带着杜如晦往这边走,一边走一边说着什么,见到一群脸红身子歪的人跑了出来,两人的眉毛都皱到了一起。

    “哈哈,房先生呀,你带谁来见我了?快介绍介绍此人的本事。”李世民在笑声中迎向两人。

    “玄龄,这就是你说的英杰人才?世上难找的英明圣主?”杜如晦气愤地拉住了房玄龄的衣袖,大声嚷嚷起来:“你还不老呢,怎就糊涂成这样?”

    “这……老杜,你先放手。这几日不是没战斗嘛,敦煌公也是为了让下面的将领们解乏,偶尔为之,不为过嘛。”房玄龄尴尬万分,只能慢慢解释。

    杜如晦的嗓门本就大,再加上说话有一点点结巴,李世民听到英杰人才到来时很高兴,听到后面的话,脸却顿时垮了下来。他上前两步,正想说上两句,不料想,杜如晦并不买房玄龄的账,冷哼一声,是转身就走。房玄龄看了一眼李世民,深深叹了口气,也赶紧跟上了杜如晦,他可舍不得放杜如晦离开。

    李世民愣愣地看着两人的背影,傻在了当场,这样的人,他还是第一次遇到,一时之间,竟不知如何反应。再说,房玄龄看他那一眼,分明也带上了一丝埋怨,这倒让他脸上有些挂不住了。

    随李世民出来的这些将领们一看,哟,什么人呀,这么拽,纷纷起哄:不就喝点酒嘛,又没误事,摆什么架子教训人,什么玩意嘛。敦煌公不必理睬这种人,咱们接着喝。

    一片嘈杂之声中,李世民冷哼一声,抬腿走回了内帐,一屁股坐在座位上,眼睛盯着面前的酒罐子发呆。他没有喝醉,但一直被表扬的他突然遇到这样一件事,脑子里一时还没转过弯来。

第六十四章 营中

    过了一会儿,刘弘基跑了进来:“敦煌公,房先生要送杜先生离开了,需要末将去留下他们吗?”

    “留什么呀,老夫子而已。”

    “是呀,这些读书人,就会这些歪歪咧咧的说词。”

    “走就走呗,打仗有我们就够了。”

    李世民的手下纷纷发言,无不显示出对读书人的蔑视。

    “够了。“李世民越听越烦,大吼一声,营帐里顿时没了声音。

    静静地想了想,李世民腾地抬手拎过一坛酒,举起来就摔,清脆的爆响声中,李世民冷笑一声:“从今往后,我军中再不许饮酒,有饮酒误事者,定以军法处置。弘基,这条军令,你去告诉房先生。”

    望着一地的碎渣,别人是吓得噤口不语,而刘弘基却是大喜,抱拳行礼匆匆跑了出去,留下一群傻眼的人愣愣地看着他的背影。

    刘弘基把李世民的军令对房玄龄这么一说,又笑道:“夫子气性太大了吧?敦煌公还需磨砺,但有这番心胸,一般人可不能及。”

    房玄龄把手一摊冲杜如晦道:“怎么样,这下你信我了吧?我这双眼睛,还没看走过人。留下吧,别耍你那犟牛脾气。”

    杜如晦微微颌首:“这么看来,果然有点味道,我就暂且留下。”

    听到刘弘基的汇报,李世民苦笑了一下,没成想,喝酒也差点把人才喝跑,看来,古人没说错呀,酒还真能误事。

    刘弘基见李世民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很高兴:“男人嘛,酒还是要喝的,反正,敦煌公只是说不许军中饮酒,哈哈。”

    李世民也笑了:“还是弘基兄了解我。”

    两人正在说笑,长孙无忌走了进来:“敦煌公,三将军过来了。”

    长孙无忌也是听到李渊起兵后才跑来投靠的,他是李世民的大舅子,而且与小妹长孙无垢的感情最好,两兄妹同患难了很长时间。正因为这种感情,长孙无忌才不遗余力地帮助李世民打天下,从而得到了李世民的厚待。

    长孙无忌口中的三将军正是李世民的二姐,李家的巾帼英雄李秀宁。李秀宁在关中为李渊拉起人马后,几个月里占领了关中大部分的土地,为李渊进军长安解除了很大的后顾之忧。得到父亲率军到达渭水的消息后,李秀宁带军连续赶路,赶在唐军渡河之前就到了南岸,正好迎接了大军的渡河。

    见到李秀宁,不用说柴绍的激动和羞愧了,连李渊父子都激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特别是李世民,对这位姐姐佩服得五体投地。

    与大军汇合后,李渊并没有让李秀宁就此放下将军身份,在整编了李秀宁带来的部队后,专门拨出一部分人马给李秀宁指挥,李秀宁的娘子军在唐军中不仅独树一帜,更是万众瞩目。

    “二姐,我正要过去找你,没想到二姐先过来了。”

    李世民跑出营帐亲自迎接李秀宁,见面就摆出弟弟的架势,倒让李秀宁笑了起来:“你这张嘴越来越会说话了。我过来是问问你,我原来的那些手下可听你的话?有没有不听话的?他们出身山匪,没有经过正规的管教,你凡事多让让。”

    李秀宁的人马整编后,大部分都划到了李世民的手下,原本李秀宁不担心这些人,都是她早就整编规矩的人马,但昨天却发生了一点小事,李秀宁知道后心中不安,故而专门过来和李世民沟通一下。

    “哈哈,姐姐怕我亏待了你的人呀。不会,别说他们被姐姐带得比我的手下都好,就是有什么差池,有姐姐的面子在,我也不会对他们动用军法。”

    李秀宁摇头了:“你这样说说而已,真的违反了军令,该处罚的也不可以轻易放过。”

    李世民立刻转变了口气:“二姐说的对,我绝对不会姑息养奸。”

    “你呀……”李秀宁乐了:“现在也是统帅一军的敦煌公了,该学学大哥的稳重才是。”

    李世民点头如捣米:“大哥的稳重要学,二姐的厉害要学,世民一定会更加努力。”

    李秀宁笑得直摇头,冲旁边也在笑的刘弘基道:“将军,听说刘文静大人那边传来大捷的消息了,你告诉世民了吗?”

    “我知道了。”李世民回答了:“正因为解除了后顾之忧,大家都高兴,我才带着他们……”

    刘文静大捷的消息的确很让唐军高兴,为什么?因为刘文静为唐军攻打长安城解除了后顾之忧。在李渊命令两个儿子各带左右两军渡过渭水向长安城打过来的时候,唐军的背后还有屈突通这员骁将带领的大军。李渊虽然听取了任瑰等人的建议,留下刘文静等人领偏师牵制屈突通,主力绕过屈突通来打长安,但心里毕竟还是在为身后担心。

    屈突通得知李渊亲率大军直奔长安后,的确是要来打李渊身后的,却被刘文静、段志玄等人阻拦在潼关了,屈突通这时犯了一个错误,他没有亲自带兵攻打唐军,而是派自己的偏将桑显和去打,结果,桑显和没能打下刘文静和段志玄,却被两人联手打的稀里哗啦的。这一战后,屈突通的精兵损失惨重,再也不能给唐军身后造成威胁了。

    听了李世民的话,李秀宁责怪道:“又聚众喝酒了?虽说没有战事,但在军营里喝酒也不好,你从那群江湖朋友身上学的习惯该改了。”

    “我刚才下令了,以后绝对不许在军营里喝酒了,我保证改了这习惯。”

    李秀宁并不知道李世民下决心军营禁酒前还出了杜如晦骂人这么一出戏,见李世民答应得如此爽快,更加高兴:“好呀,世民越发有大将风采了,做主帅就要有这种当机立断的手腕。对了,父亲还没下决心攻城?”

    说到目前的情形,李世民摇摇头:“父亲有他的考虑,咱们来长安,旗号可是扶立代王,在说服对方的努力没有完全失去希望之前,父亲肯定不愿意攻城。”

    李秀宁看看长安城方向,眼中流露出悲哀的神情:“我想为智云报仇。”

第六十五章 热血

    提到五弟的死,李世民的眼睛马上射出嗜血的杀意:“我也想,不管别人怎么处置,一定要杀了阴世师为五弟报仇。”

    阴世师就是下令杀了李智云的人,他是代王杨侑的心腹,十三岁的杨侑把长安城的防守重任交给了他,目前跟唐军顶着干的就是这个人。

    李秀宁叹口气,又摇摇头。出于女人的天性,她并不喜欢战争,但作为一个女儿,一个妻子,一个姐姐,她又不得不为李家的事业出力,因为她有这个能力。

    刘弘基脸上也显现出阴沉的表情,不管阴世师为什么杀李智云,刘弘基都是忿恨的,因为李智云不仅是个孩子,而且本身就有残疾。连一个身有残疾的孩子都不放过,阴世师的人品可见一斑。因此,别说李世民兄弟姐妹了,就连刘弘基他们这些见惯了血腥沙场的人都很想杀了阴世师为李智云报仇。

    “杀不杀阴世师恐怕还要看他的表现,如果他为长安百姓着想,开城归降,唐公不会杀他。只是,这个人属于死硬派,恐怕还在幻想屈突通能杀过来解长安之围。不过,我们可以让屈突通大败的消息传进长安城里去,看看杨侑小儿和阴世师还有什么幻想。”

    长孙无忌在旁边沉默半天了,此时才开口点出问题的重点。

    李世民深深地看了一眼长孙无忌,在外人面前一直不露声色的长孙无忌唯有在他面前才是毫无保留的,正是这点让他最为欣赏。

    李秀宁也深深地看了一眼长孙无忌。弟媳长孙无垢与她相处的时间很短,那个女子留给她的印象就是贤淑委婉,举止有礼。眼前这个男人与长孙无垢的五官有五分相似,神情气度却输长孙无垢一截,但长孙无忌举止有度,知道自己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从不逾越规矩一步,这点让李秀宁很是欣赏,也赞叹弟弟李世民有这样的人扶助真是好运气。

    “长孙先生,世民性子有些急躁,喜欢冒进,你在他身边要多提醒他注意,别什么时候都冲在最前面。”

    长孙无忌马上躬身应诺:“三将军放心,在下一定竭尽全力确保敦煌公的安全。”

    李秀宁满意地点头:“有你们这些人在二弟身边,我就可以放心了。”

    李世民站在一旁,感动的连话都说不出来了。这个二姐跟他们的母亲一样,时时刻刻在挂念他的安危。

    “二弟,陪我走走。”

    “是。”

    姐弟两人默默地穿过一排排营帐,走到一处空地上,李秀宁才长叹一声:“二弟,母亲临终最放不下的心事终于可以放下了。”

    李世民点点头:“姐说的是,母亲最担心父亲了,怕他优柔寡断,怕杨广起杀心灭我李家。眼下,我们终于打到长安了,只要攻进长安城,一切都将是新的开始。”

    李秀宁望着远处的斜阳,眼中充满迷离的神色:“新的开始也是杀戮的开始。我们取得了关中并不一定就能取得天下。眼下战局纷乱,战争延续的时间恐怕要很久很久。”

    “我知道,但我不怕,我相信,我们的唐军一定能扫除群雄,赢得天下。”

    回头看看怀着满腔热血的弟弟,李秀宁嘴边的笑却显得苦涩:“征战天下是男儿的志向,姐姐不会拦你。只是,二弟,你那凡事冲在前面的性格,实在是你的弱点,说起这个,大哥也经常叹气。你可知,三军可以无将却不能无帅。”

    李世民微微低头:“姐,不能身先士卒,如何能统领全军?不过,姐放心,我会注意安全的,再说,我的武艺也不亚于父亲。”

    “这点我知道,兄弟几人中,你的武艺最好,四弟的力气最大,倒是大哥要弱一点。但大哥的长处在于处事待人上,让人一见便有亲切感,哪像你,脸上的戾气这么重,说话也不知道拐弯,不知会得罪人呀?”

    李世民摸摸脸:“姐,我哪儿有什么戾气?我的手下都服我。”

    李秀宁笑了:“算了,这也是天生的。总之,凡事要胆大心细。”

    李世民狂点头:“我知道。姐,你也一样,军队不比家里,你的身体最要紧。两年不见,你瘦了好多,姐夫也说你瘦了,肯定是这段时间累的。”

    李秀宁笑笑:“没事,我可是将门虎女。”

    “那是,姐是巾帼英雄,提起姐的娘子军,军营里谁不竖大拇指说句强呀!”

    “呵呵,才说你不会说话,马上就跟抹了蜜糖似的。回去吧,我也回营了,估计,攻城的时间也快定下来了。”

    “嗯,姐,保重。”

    李秀宁找李世民聊天的时候,李渊正在营帐里来回走动,一群心腹端坐在两旁,眼睛跟着李渊的身体动,而其中一老者却气喘吁吁地怄气。

    这位老者自称是卫文升的老友,昨天自告奋勇地要求进城去劝降。老者说,虽然城里的防卫等重要事务都是阴世师在做,但卫文升的话语份量最重,如果说服了卫文升,长安城门就能打开,唐军可以兵不血刃地拿下长安,而城里的百姓和守军也可以避免一场血腥战争了。

    李渊当然期望能够兵不血刃地得到长安,除了创业君王必需的“仁德”,李渊内心深处对长安城的那份眷恋也是原因之一,毕竟,这里是他生活成长的地方。

    可惜,事与愿违,老者今天一早带着满心的期望进了城,午后就带着一腔怨愤回来了。卫文升已经病得快不醒人事了,而主事的阴世师和骨仪不仅一口回绝了老者的和平建议,还口出狂言要死守长安,等援军到来还要灭李渊于长安城下。这些都还勉强让人不那么生气,但阴世师却还让老者给李渊带话,说是唐军如果不立即撤退,他就要把李家所有亲族都杀光,还要掘墓挖坟,将李家祖宗坟墓都给毁了。

    战争固然残酷,政治观点也可不同,但那是活人之间的事,搅扰死者不仅违背天理,还要失去民心,身为左翊卫将军和京兆郡丞,阴世师和骨仪居然连这种浅显的道理都不知道,可见李渊的对手有多么愚笨。得天下的霸者,自身有过人本事不假,但运气之好,有时候也是不得不让后人叹惜之。

第六十六章 宗族

    “唐公,打吧,别犹豫了。”殷开山最先坐不住了,身为李渊旧部,大将,眼看着主帅可能遭受这么大的侮辱,他受不了了。

    刘政会也跳了起来:“打,打下长安城,杀了那两个狗东西。”

    有人带头,其他人也纷纷附和起来,这些人驻扎在长安城下,他们也早就腻歪了,一路的顺利让这些人无不渴望早点杀进长安城。

    李渊跟前的这些人其实已经很能忍了,围困长安这么久,他们能一动不动地站在长安城下,实属不易,哪个将军不愿意第一个踏上长安城墙,成为李氏天下的大功臣?可李渊下了不许攻城的命令,他们忍住了。

    但,下面的偏将们却没有这么能忍,特别是那些被收编的小股义军和偏师。他们没能跟随李渊当成起兵元老,就想在打长安上立下大功,所以,就在昨天,有几支人马未经本属将军同意,抬着攻城械具朝城墙和城门发起了攻击。幸好李渊得到消息火速赶到,把人全部骂了回去。这就是让李秀宁为之不安的小事,却也说明了唐军上下进攻长安城的激情。

    李渊的脸色很不好,祖宗祠堂,父母遗骨,亲戚朋友,这些真被损害,他岂不心痛?但是,他不是匹夫,这种威胁只会让他心痛,却无法搅乱他的心神,损害他的意志。

    望着跃跃欲试的众人,李渊皱了一下眉头:“我们来这里不是造反,而是为了保大隋江山,如果就这样打进长安,别人会怎么说我们?嗯?唐军还是义军吗?”

    李渊略带生气的口吻让众人都噤口不语了。是的,李渊说的再正确不过,虽然人人都知道“保隋”是借口,但,这个借口能让唐军在乱世中独树一帜,能让李渊在政治上占领道德高点,能让长安城的老百姓把战火的罪魁指向官声名声都恶劣的阴世师等人身上去。政治,就是这样的玩意。

    两天后,长安城里传出消息,阴世师和骨仪居然不是在吓唬李渊,而是真正动手毁了李家祠堂,真的对李家祖坟实施了挖坟掘墓的行动,不仅这样,他们还将李家先人的骸骨敲碎抛洒了。而与李渊关系好的城中朋友和与李家沾亲带故的亲戚,也被两人抓了上百,全部关押在大牢里。两人下了狠话,李渊再不退兵,他们就要大开杀戒了。

    世界上的笨人很多,但完全不顾眼前形势一味蛮干的蠢货却没有几个,但阴世师和骨仪却恰好是这种人,他们在挖李家祖坟的时候,其实也是在为自己挖坟。

    听到这个消息的唐军全军上下炸锅了,这是赤裸裸的侮辱,是挑衅,是对唐军几十万人的蔑视。没有人受得了这种蔑视,何况士气高涨的唐军。请战之声很快就把李渊所在的营地给包围了。杀,杀进长安城,活剐阴世师的喊声惊动了所有的人,包括长安守军。

    李渊低着头看几上的长安城的沙盘,很久都没说话。他的心情没人能知道,营帐里的气氛压抑而沉闷,每个人脸上都有汗珠,每个人身上都燥热的要命,他们全身上下的毛孔都在叫嚣着杀进长安城。

    李渊终于慢慢地抬起了头,众人第一次在李渊的脸上看到散发凶光的眼睛。所有的人,包括李世民在内,第一次感受到李渊身上那股逼人的杀气,李渊,真正地发怒了,帝王之怒。

    “传令,陇西公李建成率左军攻打东面和南面;敦煌公李世民率右军攻打西面和北面。中军随我坐镇正北。众将要齐心合力,打下长安,按功论赏。”

    “是。”众人齐齐应声。

    李渊环视一下周围摩拳擦掌的人们,冷笑一声:“还有,传我军令:攻入长安后,不准冒犯隋室七庙,不准冒犯代王和其他皇室成员,如有违背,屠灭三族。”

    “啊……哦……”众人先是一愣,接着又齐齐应声:“遵令。”

    一场惨烈的攻城战役就此拉开大幕,长安城因为两个蠢蛋的愚蠢行为,注定要进行火与血的洗礼。整整十三天,前赴后继的唐军踏着同伴的鲜血和尸骨,怀着对辉煌前途的渴望向长安城发起了一拨又一拨的攻击。灰色的长安城墙以变化为红与黑的交汇色彩见证了这血腥激烈的一幕,而它在以后的岁月里还要见证无数次这样的激烈和血腥,但,这一次,却是一个辉煌王朝诞生的前奏。

    十三天后,李建成的部下,军头雷永吉第一个登上了长安城墙,用军刀砍出的血腥宣告了长安城破。这一天,是大业十三年,也是义宁元年的十一月九日。

    努力过了,拼命也拼了,当注定的失败就在眼前的时候,长安守军选择了放弃。唐军冲进城门,冲过街道,很快就冲到了目的地:皇宫。

    当被杀戮刺激得已经没有理智的唐军士兵杀进太*的时候,十三岁的代王杨侑吓瘫在座位上,根本就站不起来了。他毕竟还是个孩子,既没有祖父的勇猛,也缺少父亲的凶狠,该做的,他已经做完了,此时唯一能做的就是等着命运的判决。

    杨侑身边,此时就剩下一个人了,太子侍读姚思廉,只有他还忠心耿耿地陪在杨侑的身边。此时的姚思廉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太子侍读,而千年后的人们却称他为史学家。因为他著有二十四史中的《梁书》和《陈书》。此时的姚思廉纯粹因为文人的傲骨和忠心守在了小杨侑身边。

    杀红眼的唐军冲进大殿,手中的兵器泛着青光,晃得杨侑整个人都冰凉了。正在他想闭上眼睛等死的时候,一声大喊在他身边响起,却是姚思廉冲那些军士大喝了一声:“唐公举义兵是匡扶帝室,你们敢对代王无礼?”

    姚思廉的大喊终于让这些昏了头的士兵稍微清醒了点,他们停下了前冲的脚步,放下了高举的兵器,站在大殿上,安静了下来。他们其实并不在乎什么举义兵的口号,更不在乎什么匡扶帝室的幌子,但,这声大喊却让他们想起了李渊的那条军令:不得对代王和皇室成员无礼,违令者灭三族。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7059/ 第一时间欣赏潇潇雨歇最新章节! 作者:梦凝小筑所写的《潇潇雨歇》为转载作品,潇潇雨歇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潇潇雨歇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潇潇雨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潇潇雨歇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潇潇雨歇介绍:
无力翻云覆雨,无貌倾国倾城。三年瓦岗寨兴衰,一朝玄武门泣血。
剑戟寒霜,恩怨情仇,都付与蔓草黄沙。
乱世中当可生死与共,歌舞中谁能携手同行。
琼楼玉宇,衣冠冕旒,怎及我,巍巍昆仑,碧水桃花。潇潇雨歇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潇潇雨歇,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潇潇雨歇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