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振奋新明TXT下载振奋新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振奋新明全文阅读

作者:小波不停     振奋新明txt下载     振奋新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振奋新明全文阅读

请假一天(2号正常更新)

    最近内容有点乱,得整理一下!

开了新书:绝境求生崇祯帝求票!求推荐!求收藏!

    《绝境求生崇祯帝》,还是明末题材,开始于崇祯十五年、誓死守卫北京城!感觉构思、结构、还是文笔都比这本要成熟!希望各位大大们多收藏、多投票!跪求!

第一章 我穿越了吗?

    李振新是一个剧务公司的场工,昨天送了一堆道具给一个三流的古装剧剧组,送过去的时候剧组导演说缺群众演员,让他零时客串个没有台词的群众,反正第二天才离开所以他就答应了。可没想到,刚刚在天黑的时候把戏拍完,正准备吃饭呢,老板打电话让连夜赶回去,说有个抗战剧剧组急需道具要赶紧去送。没办法只能连夜开车往回赶,连饭都没吃一口。

    好在剧组的导演还算个人,在临走的时候给他装了一箱方便面,还有一堆火腿肠之类的零食让他在路上吃。这些东西可救了李振新的老命。万万没想到在开夜车赶路的时候迎面冲过来一个大客车把他挤出了公路,小厢货车和他一起翻到了悬崖下边。当他醒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的早晨。

    不幸中的万幸,人居然没有受伤,可是车已经被撞坏了。遇到这种倒霉的事也是没办法,只能打电话叫救援了。可是电话没有任何信号,连救援报警电话都打不了。抱着找信号和救援的目的,他在掉车的山沟折腾了一个早晨,可是情况相当糟糕,既没有遇见任何一个活着的人,也没有找见有找见手机信号,手机都被折腾的没电了。

    不得已李振新又回到了掉车的地方,时间已经到了中午,得想办法吃点东西了。从车里取出了不锈钢的饭盒,在山谷里找了一些干柴,磊了一个土灶,他开始煮方便面了。顶着烈日,方便面终于煮好了,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能有方便面吃也是一种小确幸。

    吃着方便面,看着身上穿的昨天来不及脱的古装戏服,李振新有种非常荒诞的感觉,人生就是这么奇异。喜欢看荒野求生的他,可绝对没想到有一天在自己身上会上演一把真实的荒野求生。情况并不是很好,依着早晨寻找救援的经历来看,这附近似乎异常荒凉,至少他没看见任何人类生存的痕迹。以前听过一个老司机说过,延安这地方山大沟深,迷路了有时候开半天车见不着人烟,现在想来确实如此。

    开半天车都有可能遇不见人烟,更何况现在连车都没法开,所以得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从荒野求生之类的节目中获得的野外求生知识来看,首先得盘点一下自己的装备。于是他吃完泡面之后,就在小箱货车里搜寻起来,看看自己现在有多少家底。

    经过一番搜寻,李振新终于知道了自己的家底。一把道具刀,实际用途不大但也能将就着当一个刀用,总比挨饿得什么都没有强。修车用的扳手小榔头等工具若干,貌似没什么用。矿泉水五瓶,之前煮方便面的时候用了两瓶。火腿肠十根,巧克力之类的零食十包,不锈钢饭盒一个,水杯一个,衣服四件,机械手表一把,打火机三个(其中一个是zipo),绳子一套,道具望远镜一个(勉强能用)。除此之外能够和野外生存相关的物品似乎没了,对了还有一辆抛锚的小箱货车勉强能当零时住所。

    看着自己找到的这些东西,李振新估算了一下,食物至少能撑个三四天,但是水似乎有点不够了,当务之急是找到水源,这可是野外求生的大神们一直强调的关键。在车里躺着休息了一会之后,李振新决定今天就不在盲目的瞎转了,首先找一处水源,然后收拾一下东西第二天出发找救援。

    找水源可是个专业技术活,这对没有任何经验的野外求生小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找了一下午终于在山沟的一个小山谷里找到了一个小泉眼的形成的一处小水潭。这是掉下悬崖之后,遇到的唯一一件让人开心的事。用矿泉水瓶装了两瓶带回到车里之后,天已经黑了下来。

    晚上吃的还是泡面,因为除了泡面以外也没有其它吃的可以吃。生了一堆篝火,烤着火的李振新思绪万千,他感觉自己似乎真的陷入了一种困境,而且这种困境非常的怪异,按道理说他掉下的山崖应该不算很高,可是他白天的时候爬到了山谷的顶端也没有遇见公路。

    这就很奇怪了,他好像掉到了一个特别奇诡的地方。本来这事,他白天就感觉到不对劲,可那时候没有时间静下心来想,到了晚上越想越不对劲,特别是他似乎隐约地听见了狼的叫声。这在现代社会是很难遇到的情况。

    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个好的结果,只好回到车里睡了。管他呢,明天起来再说。这一晚,李振新睡地下非常不踏实,晚上的狼叫和心里的不安折腾的他一直处于一种半睡半醒的状态,后来为了壮胆把道具刀挂到了身上才感觉好点。

    好不容易熬到了天亮,李振新赶紧从车里爬了出来,把火生了起来,继续煮方便面。要说这个剧组的导演,可真是救命恩人,要是没这箱方便面估计都得饿死在这荒郊野岭。

    正吃方便面的时候,李振新意外得听到了孩子的哭声和羊叫的声音。刚开始听到的时候他以为是幻觉,但越听越真实,他连忙找到了望远镜爬到了车顶,往四处看了一下。

    在大约一公里远的地方看到了几个人,赶着十几头羊牵着一匹马。终于见到了活人,李振新难掩兴奋,忙从车顶爬了下来,向他们跑去。由于跑的急,连身上为了给自己壮胆挂着的道具刀都没有来的急取。

    当他跑到赶羊的人面前的时候,出现了意外,那几个人见到他过来,居然直接跪到了他的面前,嘴里还不停的用陕北方言说:兵爷爷,饶了小民。

    这是怎么一回事,李振新一时没有搞明白。看着这几个村民样的人,跪着不停地磕头、求饶,以及他们的穿着,这是遇到剧组了吗?这些群演也真是糊涂,这么快就入戏了啊,估计是把他当做剧情人物了。

    想到这儿,李振新不由的笑了起来,嘴上还调侃道:你们演的这么专业啊?搞得像真的一样,我可不是你们组里的人。赶紧起来。我可算见着活人了。

    村民们没有听懂李振新的话,还在一个劲磕头求饶。这个时候,李振新也发现似乎不对劲。因为他没有看到摄像机和剧组的其他工作人员,这方圆几里似乎就他和这几个奇怪的人。

    而且这几个人的着装和打扮细看起来也不像演员,因为他们的样子太过真实了,真实到李振新一下子想起了以前看过的老照片里清末的人才有的神情,尽管这些人的脑后并没有辫子,可是神情和气质却非常能让人联想到那种感觉。

    李振新的脑海里,突然蹦出了一个念想,我是不是穿越了?

第二章 这里是明末的延安府

    我居然穿越了?

    而且是穿越到了明末的延安府。

    看着眼前围坐在小箱货车旁边吃着泡面的六个古代人,李振新有一种想要撞墙的冲动。早上经过一番非常费劲的交流和沟通,李振新终于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这六个人自称是延安府延川县的村民,由于村里正在过兵,在老爷子的带领下躲到附近山谷里躲兵灾。

    他们说现在是大顺永昌年间,时间是农历七月。这六个人是一家子,老爷子吴老三,儿子吴二狗,以及他们的老婆和两个娃娃。

    之所以来到这个山谷是因为村里过兵,吴老三害怕当兵的抢了他的羊,所以就带着一家六口逃了出来。来到这个他以前放羊的时候来过的山谷,因为他知道这儿有一个水潭和小溪可以饮羊。

    对于这次逃难,儿子吴二狗和老子有不同意见。在吃泡面的时候,就不停地抱怨老爹说,新朝的兵也就是过个境,完全没必要一家几口都躲到山沟里,说实话要不是家里就他一个儿子,他早就从军跟着闯王的兵打天下去了。

    听到这话,吴老三就是一顿怼,说自己经过的事多了,什么狗屁新朝的大军,就是一群乱民杆子,这些人从前朝抢到了现在,难道到了大顺朝就不抢了?

    咱们乡里跟着这些杆子出去抢的有几个活着回来的?这些兵一看就是在外边吃了败仗的,说不定就是被朝廷的兵打着退到延安的。父子俩说着说着就杠了起来,最后被他们的媳妇给拉住了。

    从父子二人的对话中李振新基本上明白了目前的处境。如果自己真的穿越了的话,那么现在就应该是大顺元年,而他们说的过兵很可能是李自成从北京兵败之后退回了西安,然后部署大军到陕北防御清军,目的是据守陕西。这段历史他大概还是清楚的。在他的记忆中,好像大顺政权没有撑过一年就从陕西败亡,李自成就逃到了湖北,被一个土财主带着家丁给打死了。

    吴老三以为李振新是被大顺军打散的明朝兵,为了避祸才逃到了这深山中。所以对于李振新说的胡话他也不怎么在意,用他的话说,他这几十年所有的经历就是看着官军打贼军,看着贼军打官军。

    既然逃到这儿了,就躲上一段时间,说不定过一段时间官军就又打过来了。

    吴老三这个判断不会灵验,李振新知道过一段时间打过来的不是大明朝的官兵,而是满清的铁骑。不过能在明末的陕北活到这个岁数,并能够保全一家老小,这吴老三的本事也不算小。

    要说明末的陕西也是奇迹,这里是农民军的大本营,但也是剿匪官兵的大本营。农民军已经在这里闹了十几年,但是陕西被破坏的严重性,并没有想象中的大,起码没有河南大,要不然孙传庭也不会凭着屯田就迅速的练出一支强兵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李振新当年看历史书的时候也很纳闷。

    吴老三一家吃完李振新请的泡面大餐之后,商量了一下准备在山谷里先搭个窝棚,暂时安顿在这个地方,等过几天看情况再说下一步的打算。

    看着吴老三一家忙碌地干活,李振新越来越觉得自己遇到的吊轨的穿越事件可能是真的。那么下一步该怎么办?依着自己看过的一些乱七八糟的穿越文来说,到了明末不抗清,简直是天理难容。但是按照目前自己的境况,别说是抗清了,连活下去都比较困难。

    别的穿越客要不带着金手指,要不就是能力超强,懂各种东西的制作,过目不忘的记得各种历史事件。到了李振新这儿,就啥都不是了。一个文科生出生,但是真的没把各种历史事件记清楚。他只模糊的记得,好像李自成坚持了没两年,之后南明也挺了几年,中间似乎有什么人反过正,除此之外就毫无所知了。

    想了半天,对于活在明末唯一有帮助的,就数自己大学毕业之后因为找不到工作,在一个钢铁厂里干过两年的维修钳工,这玩意勉强算个铁匠吧?当时做维修工的水平可真不怎么的,不知道这二把刀的水平到了明末转行当铁匠能不能行。

    到了中午的时候吴老三一家已经搭好了窝棚,并准备做饭,按着吴老三的话说,他们本来是一天只吃两顿饭的,今天劳动强度太大,得吃三顿。

    吴老三家做的午饭非常简单,就是小米熬了一锅粥,然后放了点野菜。李振新决定和他们一起搭伙吃饭,就在稀饭粥里把方便面给煮了。然后和吴老三一家,凑合着喝了一碗古代稀饭。

    在吃完午饭休息的时候,李振新发现自己快要出现断粮危机了。方便面勉强还能吃一天,剩下的就些零食也撑不了多长时间。必须得想办法找到吃的。

    尽管吴老三一家貌似带了粮食来逃难,可是总不能以后都蹭人家的饭不是。这可是明末,粮食可比命都值钱。

    怎么才能解决吃饭的问题?李振新琢磨了半天,打猎什么的貌似可行性不大。自己既没有经验又没有工具,再说陕北这地方因为连年干旱,活着的动物估计也没多少。那么就只能用东西找人换了,看着随自己一块穿越过来的东西,貌似能换粮食的物件并不多。

    李振新围着拉道具的小箱货车转了好几圈,最终决定把一个还算完整的后视镜拆下来,改造一下能当镜子卖。再好像,没什么东西是能够直接在古代卖出去的。对了,钱包里还有几枚硬币,看看能不能卖出去。

    来到明末,李振新选择专辑了第一个买卖的对象,自然是吴老三一家了。他从车上搜罗了一圈东西,除了后视镜和硬币以外,还搭了几件物品,一双道具靴子,一个罐头瓶子,一个塑料金蟾像,对了金蟾嘴里还含着一块假玉。

    当李振新把吴老三一家叫过来,说了自己想要用这些东西和他们换粮食的想法之后。吴老三一家对着这堆东西瞅了好一会,然后说他们一件也换不起,这些玩意都是大户人家才用的东西。

    最后李振新软磨硬泡的把一个罐头瓶和两块一元钱的硬币给了吴老三,吴老三给了李振新一升谷子面和一升小米和一头羊。

    当晚两个人都觉得自己占了很大的便宜。李振新没想到自己总共花了三块钱,就解决了近十天的吃饭问题。而吴老三则抱着玻璃罐头瓶子只乐,这玩意儿可是透明的,估计一般大户人家都没有,只要到太平时节拿到县城,绝对能卖出好几头羊的价格。

第三章 五十两银子的大生意

    和吴老三的大买卖完成之后,李振新决定先给自己搭一个窝棚,毕竟经常睡在车里也不是个事。

    接下来的三天里在老吴一家的帮助下,李振新拥有了来到明末的第一处家。

    一个特别简单的窝棚,床是从驾驶室里拆的座椅,生活用品简单的特别不像样子,但好歹算是有个窝了。在这个时间里,吴老三偷偷的回了趟村子,查看村里的兵走了没。

    吴老三从村里回来后,带回了一个消息,村里边的兵走了,似乎也没发生什么抢劫的事情,于是他准备带着一家人回村。

    李振新想要跟着吴老三一家,去他们的村里看一看,一方面是确定一下自己到底是不是穿越了,另一方面是去看看有没有机会把自己的东西卖了换点生活必须品。

    跟着吴老三一家,赶着羊走了整整一天,才走到吴老三所在的村里吴家庄。

    看到吴家庄的时候,李振新终于确定自己确实穿越了,因为眼前的这个村子绝对比任何影视剧里的古代村落都真实。

    首先的第一感觉就是破旧,全村就没一间瓦房,全是破旧的土坯房,房顶上长满了茅草,这些草一看都有年成了。

    出山的第一天晚上,李振新借住在吴老三家,老吴一家只有三间房,李振新和老吴两口子以及两个孙子挤在一个炕上勉强住了一个晚上。

    第二天李振新决定到县城去转转,主要是找一个集市把自己带的东西卖出去。

    吴二狗领着李振新走了大半天,从早晨天还没亮走到了大中午才到县城。吴二狗带自己到县城可不是白帮忙的,李振付了一个硬币的报酬。

    明末的延川县城,给人的第一感觉小,第二感觉是破。

    由于连年的战乱,整个县城也没多少人,一条一眼看到边的街道。街面上转悠的人超不过三十人,其中还有一半是乞丐。这样的街道能不能把自己带的东西卖出去都很难说。

    两人从街道东头走到了西头,也没有发现一个能卖东西的地方,最后还是土著吴二狗出了个主意,看看到当铺能不能把这东西当出去。

    来到古代的当铺,李振新终于找到了熟悉感,因为这个当铺和影视剧中的样子非常像,柜台比人高,里边坐着一个留着山羊胡子账房。

    当李振新把自己要买的东西递给了账房之后,明显的看到账房的眼睛里闪出了一到金光。

    六枚硬币,账房拿到手里掂量了半天,还称了一下,然后说这玩意儿非金,非银,也不压称,是不是和鹰洋一个出处啊?李振新含糊的点了一下头。

    最后老账房说看在雕工好的份上,一个抵半两银子,六个算三两。李振新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一双靴子,老账房瞅了半天说,物件比较新可以,样式也是官靴能当个五两。

    塑料金蟾,一看就是个鎏金,但裹得金太少了能值个十五两。玻璃后视镜,镜面好的很,就是这个座做的太怪了,放都放不住。也不知道做这玩意的匠人是在想什么的,最多也就值15两。金蟾嘴里含的假玉,账房估价二十两。

    听到这个报价李振新一口价都没有还,把所有的东西一口都当了死当。换了五十两银子和三串铜钱。

    从当铺出来,心中总算踏实了,终于有在明末求生的基础了。

    好歹也有五十两银子打底,腰杆终于可以挺一下了。

    吴二狗一直抱怨说,李振新这是被账房给忽悠了,他的这些东西都能当传家宝了,不当个百八十两银子就算亏了。

    怀揣着一笔巨款,李振新决定在明末的延川县城,大肆消费一番。可还没有行动,就被五个小乞丐给挡住了,这五个小乞丐看脸色已经被饿的不成人形了。他们堵住李振新和吴二狗,用很虚弱的声音,祈求着给点吃的,其中一个小女孩站都站不稳。

    吴二狗看到这几个孩子,就准备赶走,结果被李振新给拦住了。倒不是李振新有什么同情心,而是他对这几个孩子有了想法。

    既然来到了明末,那么就得想办法活下来,而活下来一个人太势单力薄,收养几个乞丐也算是个帮手不是。

    于是李振新就像诱拐儿童的大叔一样,对着几个孩子说道:“你们想要吃的也可以,但是得跟我走。”

    那几个孩子想了半天,最后还是在吃饱饭的诱惑下,答应跟着李振新一块走,不过有一个孩子提出了他的爸妈也要一块走才可以,这种要求当然是求之不得了。最终李振新带着这帮孩子,在一处卖粥的地方吃了一顿饱饭,顺便买了二十个窝头。

    然后带着这些窝头找到了已经饿着不行的孩子父母,把自己要收留他们的想法说了出来。孩子的父母也没怎么犹豫,就答应跟着李振新走了,要求只有一条,给口饭吃就可以。

    人吃饱饭之后的动力有多大?李振新从这几个乞丐和他们的父母身上,算是看明白了。带着用五十两银子买的三石粮食,两头骡子,五十斤粗盐,一个独轮车,一个铁锅和一些铁匠工具。用了半天时间就从县城回到了吴家庄。在吴老三家凑合着挤了一晚上后,第二天傍晚的时候已经赶回到了李振新的窝棚。

    看到李振新的窝棚,五个小乞丐和乞丐夫妇,脸色非常不好看,他们没想到收留自己的恩人,居然会住在这种地方,要不是那辆奇怪的车看着很值钱的样子,他们估计都想转身就走。

    在窝棚旁边搭的土灶上,做了一顿晚饭后,李振新和被自己诱拐回来的七个乞丐开诚布公的谈了一下。告诉他们虽然,现在条件非常简陋,但是有一口自己吃的就有一口他们吃的。别看这个山谷这么荒凉,可是这儿有水也有平地。

    等安顿下来之后,先把住的地方修好,然后就开荒,怎么着也能开些田出来,只要熬上一年,大家就有粮有田了。现如今外边兵荒马乱的,咱们躲在这山沟里先种几年田,然后等着太平了出去日子也就能过的去了。

    在李振新的忽悠下,主要是这几个乞丐也没办法跑情况下,这个临时搭凑的小团队,开始了山沟里的生活。

第四章 收留锦衣卫

    转眼之间已经来到明末快一个月了,从吴家庄回到山谷后,李振新带着诱拐回来七个乞丐,在山谷里开了二十多亩的荒。并从车里搜出了一包不知道什么原因遗留下的一包白菜种子,种了一亩多的白菜。

    在这期间吴二狗利用放羊的经过的时间,带着骡子从山外边驮了两趟煤,顺便带了三只母鸡一只公鸡和两副犁。

    李振新的打铁作坊,也勉强建了起来。直接在山谷里挖了一口窑洞,然后用石头和泥搭了一个打铁的炉子,就是这么简单的铁匠作坊。

    花了整整三天时间,利用从车里拆下的减震钢板搭了三把狗腿刀,和一副铁胎弓,这应该是来到明末做的第一套工具,虽然做的铁胎弓似乎不怎么容易拉的开,可这已然让李振新非常满足。当年的二把刀钳工手艺,似乎还算有点用。

    收留的乞丐夫妇叫王四和张王氏,几个孩子中有小的一儿一女是他们的孩子叫王二蛋和王小妞。剩下的三个大一点是他们的侄子,分别叫王狗蛋,王铁蛋和王大牛,大人都已经饿死了。

    按着这个节奏估计用一年时间,能勉强的达成在明末当农民的目标,其实李振新也想过搬到吴家庄之类的村里去,可是由于穿越过来的不安全感让他很难迈出走出山谷的腿。

    这一天李振新正在窑洞里琢磨着,怎么用从车里拆下的铁皮做几个盆用,突然王二蛋跑进了窑洞说山谷里来了几个兵。

    在这种陌生的乱世遇到当兵的可不是什么好事情,赶忙从旁边找了把刚打好的狗腿刀,跑出了窑洞。

    王二蛋说的那几个兵已经走到了窑洞旁边,开荒的王四夫妇带着几个孩子慌乱的挤在窑洞口,两帮人就这么对峙起来。

    几个当兵的中走出了一个身体很壮实的人,对着李振新等人说道:“俺们是大明的锦衣卫,俺家百户大人受了伤,现到你们这儿讨口水喝”

    大明的锦衣卫?不是现在这里已经被李自成的大顺占了两三年了,怎么突然蹿出来锦衣卫了?李振新很不解的问道:“现在不是大顺了吗?你们怎么跑到这里的。”

    那几个当兵的显然脾气不好,并没有搭理李振新的问话。直接就闯进了窑洞,并说让赶紧准备吃食和热水,说着就把他们抬着的百户大人放到了打铁炉的傍边。

    其中一个壮汉,走到李振新的身旁,对着李振新就打了一顿刀背,边打边骂,说一帮大顺的野人一点不知忠义。

    被打了一顿的李振新,认怂保平安,安排王四等人烧热水做饭。在做饭的时候,几个当兵的看见了李振新从吴老三手里换的羊,没说二话就提着刀子把羊宰了,然后拿到打铁炉旁边烤着吃。

    遇到这种不讲理的强盗,李振新也是没话说,笑脸相迎好生伺候着。几个所谓的锦衣卫吃饱喝足之后,开始打量李振新的家当。看到他打的那副铁胎弓,顺手就拿了起来拉开试了试,说:这个弓还有些力气,边说边拿着自己带的箭对着不远的一颗树射了一箭,射完之后觉得还能用。然后就背在了自己身上。

    他们带着的受伤的百户已经处于昏迷状态,一直躺在担架上。李振新看到这个情况之后,觉得这似乎是个讨好的机会。于是凑了过去说道:“几位大人,你们百户似乎伤的不轻,小人也略懂点医术能不能看看?”

    事实是李振新一点医术都不懂,但穿越过来的时候车里放着一点零时用的急救药,里边有阿莫西林和头孢之类的抗生素,说不定有用。

    听到李振新的话之后,那几个锦衣卫一下子激动起来。赶紧把李振新带到了百户旁边,让他看一看百户大人还有没有救。

    李振新来到百户的担架旁,仔细的打量了一下百户,看到这个百户已经脸色发青,同时嘴唇发干,摸了一下额头后发现非常的烫,应该是感染发烧了。

    百户受伤的部位在胸口,似乎是被箭射伤的,伤口发炎已经溃烂的不成样子了,这种情况也不知道能不能救的过来,反正死马当作活马医吧!

    看完百户的伤情后,李振新吩咐王四的老婆,赶紧烧锅热水,并且让那几个锦衣卫去杀只鸡。吩咐完这些之后,李振新取出头孢拿出两粒灌到了百户的嘴里。

    看着灌完药后,几个锦衣卫一下子客气起来,前边用刀背抽李振新的壮汉,突然跪在李振新面前。

    “先生,吕强多有得罪,万望你大人不记小人过,一定救救我家百户。”自称吕强的壮汉说完磕了三个响头。其它的众人也随着跪了下来,纷纷给李振新磕头,恳求李振新救救他们的大人。

    李振新见状忙说:“我也是尽力而为,能不能救了你们家大人,就看他的造化了。”说完之后不忘装了个逼说道:“要是本人救不活他,这世上估计也很难有人能救活了。”这到是句实话,如果后世的抗生素都起不了作用的话,估计神仙也没什么办法。

    这时候王四的老婆把水烧好端了过来,李振新拿起一块破布在热水里烫了一会,然后取出来拧干,在百户的伤口上擦了一遍。接找了一把之前练手打的小刀,在火里烤了一下,就开始把百户伤口上已经溃烂的肉切了下来。

    切的差不多之后,用盐水又洗了一遍伤口。做完这一些后,把阿莫西林的胶囊搞破,撒在了伤口上,然后用烤干的干净破布把伤口包扎好。

    给百户包扎好之后,李振新告诉他的手下,现在的情况就只能等了,如果明天早晨之前能醒过来就能活。

    后世的抗生素果然是神药,没想到到吃晚饭的时候,那个百户就醒了过来,李振新摸了一下额头发现烧也退了。看来这次是赌对了,感谢万能的头孢。

    百户醒过来后,他的几个手下给说了情况,听完之后连忙躺在担架上虚弱的对李振新表示感谢。李振新让他的手下给百户喂了鸡汤,说让他先养病,病养好再说。

    晚上的时候锦衣卫的领头人,过来找李振新,给李振新塞了一包银子。说他们也没什么能拿出手的东西,就剩这四十多两银子了,全给李振新,以后若有机会,再想办法报答李振新的活命之恩。

    百户三天以后病就大幅好转,而代价是把李振新的四只鸡全吃光了。能自由活动的百户,专门找李振新谈了一次话。他先向李振新表达了自己的感谢之情,然后问李振新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这一问,问的李振新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了。看到李振新的疑惑,百户说道:“吾看先生也不是什么乡野之人,以先生这般通天的本事,肯定是因为避祸不肯附逆才躲到这野地的,现如今天下板荡,先生一定要带着我等忠义之人,报效朝廷啊,在下锦衣卫世袭百户肖正南带手下的兄弟决心投靠先生,万望先生不弃。”

    得,这个锦衣卫百户,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发烧把脑袋烧坏了。病好之后居然准备投靠李振新,既然他这么上道,李振新就勉为其难的接受了,反正这乱世多一个人多份力量,再说这个百户和手下的六个兄弟看着都很壮,估计打架之类的还能靠的住。躲在山谷里的李振新小团伙,又发展壮大了。

第六章 劫粮

    到了村子附近,肖正南突然多对李振新说道:先生情况有些不对,村子里似乎有人。李振新没什么经验,只好问肖正南接下来该怎么办。肖正南说得先摸清楚情况,再做打算。李振新思考了一会之后,说这样吧,自己先带着人在这儿等着,肖正南带两个人去村子摸情况再说。

    等了半个多小时,李振新一直看着手腕的表,这可能是到明末以后最紧张的时刻。因为他知道这时候在村子里的人不是兵就是匪,肯定都不是善茬。快一个小时的时候,肖正南终于带着人回来了。肖正南到了李振新旁边说,他已经摸清楚情况了。看样子是闯逆运粮的队伍,里边当兵的有十几个,还有二十几个民夫,拉粮食的车有十几辆,人都集中在村东头的院落里。

    听完肖正南的回报之后,李振新把吴老三叫了过来,问他现在村子里边有贼兵,接下来改怎么办。吴老三的意见是,既然有兵咱们就躲一下,等着兵走了再说。肖正南马上表示了反对,说眼瞅着有那么多粮食不去取,简直是暴殄天物。说着两人就吵了起来。

    李振新看着两人吵起来了,连忙制止。然后说道,现在大家缺粮是关键,既然有机会取粮,咱们就干这一把,虽然对方有十几个兵,可现在疏于防范,咱们到村子里之后,直接对这些兵对手应该能杀他们个搓手不急。

    李振新的主意并没有被多少人反对,尽管村里的青壮似乎有些惧怕,可再肖正南的手下咄咄逼人的气势下,也不得不低头认了这事。

    拿定主意之后,李振新就做出了安排,让肖正南和他的手下在前边,然后其它的青壮跟在后边,大家的要求只有一个见着当兵的就用刀砍,一定不要放过任何一个贼兵。

    整个进攻的过程非常顺利,肖正南等人毕竟是专业军人,且在陕北沦陷的这两年里多次出生入死,面对毫无防备的闯军,直接一顿砍杀就结束了战斗,村里的青壮也很给力,主要是他们使用的狗腿刀非常便于发力,对着慌乱的敌人,直接抽刀就砍,也算是见过血了,就是不知道他们砍死了几个人。就连李振新都拿着刀砍了一个贼兵,这可是他这一生第一次用刀砍人,但似乎没有想象中的慌乱,估计是由于天黑看不太清楚的缘故。

    砍完贼兵之后,旁边运粮的民夫都跪在众人面前,请求大家不要杀他们。对这些民夫,李振新上前说道:我们只抢粮不杀人,现在你们可以每人带点粮食回家,如果是不想回家也可以跟着我们运粮食,到地方之后,也有顿饱饭管着大家。

    民夫们经过商量之后,有十几个决定留下来,帮着李振新他们运粮,因为现在兵荒马乱的,也不知道回家之后会不会被大顺的官府算后账。

    这次不算激烈的战斗,让李振新见识了,古代军队的战斗力,怪不得古时候经常出现小股部队袭营成功的案例,主要原因是当时的军队组织管理能力低下,没有完整的纪律维持,在进攻的时候还算是有有战斗力,但是在平时的时候就很难保持警戒,遇到偷袭之后很容易因为慌乱而丧失抵抗能力。别看李振新他们这次的战斗很轻松,但是如果易地而处,估计一样会是挨宰的命。

    这次的收获还是非常大的,抛去回家的民夫带走的粮,还剩七十多石,外加三十匹步,两石土盐和五罐油,五匹马十几头骡子。抢了这么多东西并不见得都是好事,怎么运回去就成了难题,进入山谷的路是小便道,或者说就是放羊人走的羊肠路,拉粮的大车根本没办法走。这可愁死了李振新,最后围着大车转了好几圈之后才琢磨出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先用大车拉着把能走的二十多里路走完,到了实在不能走的路时候再用,骡子和马驮一部分。同时派人回到山谷把所有的人都叫出来一块帮着背粮食。

    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李振新带着大家赶夜路连夜往山谷里搬粮食,经过一夜在加一个白天不间断的接力运输,总算是把这些冒着风险抢到的物资安全的运到了山谷。所有人都累的不成样子,但是也难掩喜悦。俗话说的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大家都知道有了这批物资,大家在山谷里怎么着也能熬到来年开春了,如果省着点吃说不准都能用到夏天了。

    运完粮经过一夜的休整,第二天的时候李振新把所有人都叫到一起,说开个会商量一下这批物资怎么用,大家对这事都很踊跃,谁会和分粮食过不去哪?

    对于这批物资的使用,李振新其实早都琢磨好了,这次他可不打算包产到户,而是决定集中起来统一使用。虽然后世对于集体经济吃大锅饭的经历有着惨痛的教训,可是那是因为集体的规模太过庞大,现在就眼前的这七十来号人,不玩集体经济就是找死,再说李振新还是有自信的,难道一个穿越客连一百多号人的小公司都管不好吗?

    当李振新把自己的处置办法给众人说了之后,很多人私下里开始议论起来了,但李振新根本不给大家议论的机会,直接就说这事就这么定了,该集权的时候还是的集权,更何况李振新可是有肖正南这几个刀把子支持的,参加过吴家庄劫粮行动的人都知道肖正南这几个人有多凶残。

    今后山谷里的所有人都集中使用,大家一起吃饭做大锅饭一天吃三顿,统一分配活,五个妇女专门做饭,吴老三和他儿子还有三个青年负责放羊打探消息顺便出山买东西,原本的十几个青壮再加上这次跟着上山的民夫一共三十多人负责继续开荒,肖正南和他的手下则负责日常的警戒同时帮着李振新打铁做工具,这次上山的民夫里有两个是木匠,李振新也抽到铁匠窑里干活,十几个小孩则负责照顾骡子等牲口,剩下的妇女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把这次抢来的三十匹布做成衣服和被褥,力争在冬天到来的时候给每人做一身棉衣,一双鞋和一套被子。

第五章 吴老三带着村民来投

    收留了肖正南等七个锦衣卫之后,山谷里算是有了十五号人,队伍壮大了。

    可紧接着面临的问题是缺粮了,人一多,吃的就多,眼瞅着当时买的三石粮食就快见底了。这个时候李振新也明白,为什么肖正南这个百户说要投靠自己,原来这是为了吃饭。

    不得已李振新只得拿出最后的四十两银子,让送煤过来的吴二狗带着王四,还有一个看着像老实人的锦衣卫牵着骡子到县城又买了一次粮。四十两银子买了八石粮,顺便买了三头羊和十只鸡,以及一百个鸡蛋就全花光了。

    缺粮、缺银子没想到穿越到了明末也为钱发愁,李振新觉得自己可能是丢了穿越者的脸了,别人穿越动辄就能挣好几万两银子,结果轮到自己手里的银子就没超过一百两。

    之所以买鸡蛋,是因为李振新准备人工孵化小鸡,人总不能只吃粮食不吃蛋白质吧。

    而现阶段能够有效补充蛋白质的办法就只能养鸡了。鸡是杂食性动物,好养活在山谷里可以搞点草和蚯蚓顺便再加点谷皮之类的就可以养,而且生长快关键是还能产蛋。

    人工孵化小鸡,其实很容易农村出生的李振新小时候见过邻居养过。就是找一个三十多度的恒温的地方把鸡蛋放哪儿,剩下的事就是凭运气了,为了保持温度李振新把孵鸡蛋的地方选在了打铁炉的旁边,然后用车垫子把鸡蛋包好,管他能不成先试试再说。

    因为人手的增加,山谷里开荒的速度明显加快了,到了九月份的时候,已经开出近一百亩荒田了。之前种的一亩大白菜也长了出来,为了灌溉方便,李振新还带着人从水潭里引出了一条灌溉用的渠。到了开年就是一百亩水浇地,种的粮食绝对能把目前的这十几号人养活了。

    打铁的手艺也越来越熟练,利用从车里拆的减震钢板,李振新又打了七副铁胎弓。

    这七副弓明显要比之前打的好用很多,毕竟肖正南这些人可是专业的军人。他们虽然不会做弓,但人家会提意见啊,根据他们的意见李振新打的弓明显上了一个档次。用肖正南的话说,这么好的钢做的弓绝对算强弓了。

    农历的九月份,陕北的天气已经变凉了,让李振新发愁的是这么多人没有冬衣也没有被窝,这个冬天可怎么过哪。根据记忆满清的大军也快进入陕北了,到时候兵荒马乱的即时是有钱也没办法买,更何况没钱。

    愁人的事还没有解决,一个更大的麻烦有找了上来。九月中旬的时候,吴老三带着三十多号村名逃到了山谷。看着这么多人李振新一下还没反应过来,问了吴老三之后才知道,他们村子被大顺军抓壮丁运粮,为了躲壮丁村里的人就跟着吴老三逃到了这里。

    一下子多了这么多人,首先住的地方就不好解决,李振新只能带着所有人继续搞基建搭窝棚。用吴老三的话说,这次这么大规模的抓壮丁肯定是要打大仗了,说不定要打好几个月。

    刚搭好窝棚,又出了大麻烦,粮食不够吃了。尽管村民们逃难过来的时候带了点粮食,但是也没带多少。五十来号人吃了不到十天粮食就见底了。这个时候,李振新发现他们这群人里最富裕的居然是吴老三,因为这老头逃难的时候也没忘把自己的羊赶上。

    晚上的时候一大堆人围着吴老三,说要把吴老三的羊杀了大家吃饭,这十几头羊再加上剩下的粮食,对了还有五头骡子三头驴怎么着也能吃个十天半个月。

    但是吴老三死活不让杀羊,最后还拿着刀架在自己的脖子上,说如果要吃他的羊他就死去。

    没办法众人找到李振新让他那个主意,因为这五十来号人里李振新最有本事,更关键的是他好像是这个山谷的地主。

    看着吵吵闹闹的众人,李振新也是没办法,问大家有没有办法找到粮?大家七嘴八舌的说了一堆也没有拿出有用的办法,最后又回到杀羊上来了。要说吴老三也是个人精,看到大家又打他的羊的主意,老人家最后居然想出了个主意。说大家逃难的时候家里的粮食都偷着埋在村子里了,要不大家乘夜回村子把这些粮食都起出来拉到山谷里,这不大家都有的吃了。

    这个主意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反对的人其实都有私心,因为埋的这些粮食是村民们准备等着兵灾过去了回到村里安身立命的本钱,如果这时候起出来,以后回到村里就没法生活了。

    看着有吵成一片的众人,李振新只能站出来对着大家说:“既然有粮食咱们就先起出来,以后等过了兵灾后他想办法给大家还。”

    李振新的话并没有说服众人,他们问李振新拿什么还给大家?最后逼的李振新没办法,只能拿已经开出来的荒田做抵押,来年荒田里种出的粮食全归村民才算是把这事给平了。

    去起粮食可不是简单的事,李振新和大家商量了半天后,决定带着肖正南七人再加上十来个村里的青壮年,带着五匹骡子三头驴出发去村里搬粮食。为了保证回村里的时候不出意外,大家都带着武器,好在这一段时间李振新打了几把狗腿刀,再加上肖正南他们以前的兵器才勉强凑够人手一把武器。

    去村里的时候吴老三也跟了过来,本来他算老年人并不需要去,可是老头说李振新带的这些人去之后知道各家把粮食埋在哪儿了吗?一句话就把大家给问住了,李振新不解的问吴老三,他难道知道各家的粮食埋哪儿了?老头直接说,就这些贱骨头藏粮食能藏多深,他老人家只要去院子里转一圈就知道。

    干什么事都的有专业人士,吴老三算是人老成精的那种人,多少年在乱世生存的智慧可不是什么人都有的。带着吴老三,肖正南等人走了一天路终于赶天黑的时候到了村子的地界。

第七章 小鸡孵出来了

    为了达到集权的目的,李振新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任用管理层,一个人吵不过七十来号人,总能勉强吵得过三五号人吧。吴老三被任命为采办管事,肖正南被任命为武事管事,王四和村民吴磊被任命为垦荒管事,王四和老婆王张氏被任命为杂物管事,王四的侄子王狗蛋被任命为养骡子管事。任命了管事以后李振新对大家说,以后有什么事就找管事反映,山谷里的事都通过李振新和管事商量来解决。

    有了物资大家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首先是垦荒的进度明显加快了,以至于垦荒的工具都不够用了,害的李振新和肖正南的手下以及两个木匠加班加点干了五天,打了二十吧铁锹,和五把木犁才勉强够用。

    人工孵化的小鸡终于在九月中旬的时候破壳了,大家李振新能够对不用母鸡孵蛋就能孵出小鸡的本事惊奇不已。这次孵的小鸡陈功率不怎么高,一百个鸡蛋,才孵出了五十几个小鸡,不过这已经很令人满意了,要知道这可是在没有恒温装置也没有温度计的古代,全靠李振新每天不断的观察和用手凭感觉揣测温度完成的,能够有一半的成功率已经非常不错了。

    第一窝小鸡孵出来以后,李振新再接再厉又把这么多天积攒的鸡蛋全拿出来,准备再孵一窝,这样到了年底的时候就有一百多只成年的鸡了,过了年就能保障每个人每天有一个鸡蛋补充能量,隔三差五大家能够吃只鸡改善生活了,照顾小鸡的任务安排给了王四的女儿王小妞。

    小丫头被安排了这么重要的任务,非常的重视,每天起早贪黑的照顾小鸡,一点也不觉得累,要说还是古代的孩子懂事,这样是在现代估计很多人知道了就得喷死李振新。

    人活在世麻烦不断,刚刚还因为孵出小鸡而欣慰不已的李振新,又有好几件麻烦事等着解决。首先是管杂物的王四老婆找过来说,做棉衣没有和被子没有棉花。接着吴二狗过来说外边买煤的煤矿因为大顺官府征丁而停了,以后买不了煤,并且他还带回了五个失业的矿工。同时李振新发现,自己已经把跟着自己一块穿越过来的小箱货车上能用的铁都熔的差不多了,除了一些发动机,变速箱这些结构工具件以外似乎再也没什么可以用的铁了,当然这些结构工具件李振新也没打算现在就熔炼,这些可是以后发展工业必不可少的参照物。

    缺棉花,缺煤,缺铁,李振新似乎遇到了工业社会才会遇到的工业原料问题,尽管目前不到一百人的山谷垦荒团,谈什么工业都比较扯,可问题却提前出现了。要不就开个会,商量一下怎么解决吧,反正后事的经验告诉李振新解决问题就得靠开会,要是不行那就开两次会。

    把几个管事叫到一起,李振新说大家商量一下,现在缺棉花缺铁缺煤的事情。这老几位大眼瞪小眼半天也没憋出一句话,最后还是年龄最小的王狗蛋说没有棉花就用羊毛吧,反正长的都差不多,而且羊毛也挺暖的。这个主意首先就遭到了吴老三的反对说羊毛怎么能做棉衣哪?装到衣服里不出几天就全结成块了,而且全是油。王四的老婆也提出了反对,她的反对意见非常的现实,山谷里没有羊毛,就是把吴老三的十几头羊的毛都拔下来也做不成几件。紧接着吴老三出了个主意,说羊毛不能做棉衣但是能擀毡,这东西起码冬天的时候能御寒。

    听到这话,李振新就一股火上来了,都说了没有羊毛没有羊毛,难道擀毡不要羊毛吗?于是他对着吴老三一顿怼,说老吴你能不能抓住重点,咱们都没有羊毛,还怎么擀毡,你那几头羊能顶个什么用。可没想到吴老三顶了回来,说只要给他十两银子,他就能搞来足够大家用的羊毛,咱们陕北别的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羊毛,全陕北都是放羊的,羊毛除了擀毡也没别的用,羊毛毡大户人家又不用,所以放羊娃手里压的羊毛多了去了,他老人家放了一辈子羊认识的全是放羊娃,这年头虽然世道混乱,可是放羊的依然满山乱跑,所以找羊毛不成问题,而且价格便宜。

    好吧,李振新承认自己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小看老吴了,得知吴老三能够搞到羊毛,李振新说我给你三十两银子,你能弄到多少羊毛就弄多少羊毛。当然李振新要羊毛可不是为了擀毡,而是想到了一个大主意。看过穿越小说的都知道,羊毛纺织可是一个利器啊,同时代英国可是凭借着毛纺织业奠定了工业时代崛起基础。阻挠羊毛纺织发展的,不就是软化和脱脂吗?这玩意儿自己可是知道的啊,既然有羊毛那就有办法解决问题。

    想到这儿,李振新干脆对吴老三说给你六十两银子,你想办法除了弄羊毛以外,再尽可能多的买些碱过来,同时搞到一个织布机和纺纱机。要说李振新怎么突然有银子了,这还得从吴家庄劫粮说起,那天晚上除了搞到粮食等物资以外,还从死了的大顺军身上搜出了八十多两银子,这些银子本来是李振新留着买煤和其它东西的时候用的,现在煤是没法买了就干脆收羊毛算了。

    吴老三对李振新这么大规模的收羊毛的行为很不解,但是既然给银子,那就干呗。也许是因为自己的能耐被李振新认可,老头子又添砖加瓦提供了一个好意见,他老人家说自己放羊的时候遇到离这儿不远的山上,好像有煤不知道能不能挖出来用。

    这个老头是个人才啊,没想到还有发现煤矿的天赋,李振新简直爱死吴老三了。既然老头说附近的山上有煤,那就八九不离十了而且说不定还是容易开采的浅层煤矿。李振新知道陕北的煤矿资源非常丰富,在后世人们对于陕北人的第一个反应就是遍地的煤老板。虽然不知道吴老三发现的煤矿矿品怎么样,但现在这种情况有的用就不错了。赶紧安排吴老三带着儿子和五个矿工,这几天去查看一下煤矿看能不能开采。

第八章 织毛衣

    吴老三所说的煤矿,经过旷过的探查,发现确实有煤而且还是半露天的,很容易开采,唯一的问题煤层比较薄,矿产规模并不大,但这对李振新来说并不是问题,只要保证现阶段有煤用就可以了,安排五个失业矿工负责开采煤矿,缺煤的问题算是解决了。

    要说还是吴老三好用,在拿到银子的十天里,吴老三带着儿子和另外两个帮手牵着几匹骡子,就开始在陕北的大山里找放羊娃收羊毛,用了十天左右的时间就收了好多羊毛,吴老三说接下来的时间里还能收很多,到了春天开始剪羊毛的时候那就更多了。很多放羊娃都表示,以后的羊毛都给吴老三。

    在吴老三收羊毛的时候,李振新带着两个木匠开始琢磨织布机和纺纱机的事情,利用从山外买来的一台织布机和纺纱机,李振新也搞懂了这种古代织布机和纺纱机的结构。经过和木匠的沟通和研究,李振新在他们的帮助下仿制了一台织布机,并且做了些微小的改进,理论上说会比以前的老式织布机好用很多,但实际情况如何就得看使用情况了。

    搞定了织布机,有了羊毛以后,就得开始对羊毛加工的工作了。羊毛的脱脂其实很简单,就是把羊毛放在有碱的温水里煮一段时间,然后捞出来洗涤一下就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李振新还顺便做了一锅肥皂,不过严格来说是肥皂膏,由于水平的问题,还没有办法做成块状的肥皂。以后有条件了再研究改进吧,现在山谷里没多少油可以用,再说做出来也没办法没出去,这玩意穷人用不起,又因为混乱没办法卖给富人,再说了一个地方的富人也没多少尤其是陕北这个经过了十几年的战祸,富人都跑的剩不下多少了,买到外地去更是想都不要想。

    利用脱脂的羊毛织布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首先原来给棉布纺纱的纺纱机就不太好用于给羊毛纺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振新和两个木匠又不得不改进纺纱机,折腾了三天才算是改了一台能用的纺纱机。接着是织布机也不能用,不得不拆下来继续改进。

    终于在十月中旬的时候,纺出了第一匹羊毛布。对于纺出来的第一匹布,李振新觉得很粗糙,但是其它缺觉得非常满意,因为羊毛布比棉布要厚实很多,并且保温性也要强不少,李振新干脆决定直接做羊毛大衣。

    这么冷的冬天仅仅靠羊毛大衣显然是不够的,既然有了羊毛,那么就用羊毛织毛衣吧,这是李振新想到的另一个办法,因为直接做毛线的工艺要简单很多,很多人都会,连垦荒的那些大老爷们也都能上手,织毛衣的手法也不是太难,李振新居然自己都会,把这个手艺交给众人之后,山谷里就出现了一副神奇的景象,只要是有空闲不管是大老爷们还是妇女都拿出毛线团开始织毛衣。

    被子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直接用羊毛代替了棉花打成棉絮,然后装在棉布做的被子里面,尽管比棉花做的被子重了好多,但保暖性不是也更好了?有什么条件用什么这就是生存的智慧。

    织出了布如何染色,当地的妇女们有自己的办法,她们利用土法直接把布染成了蓝色,虽然看起来土色比较重,可这已经很令人满意了起码不用都穿羊毛色的衣服,感觉太过奇诡。

    又做了两台改进型织布机和纺纱机,织布的效率就提升起来了,按着这个节奏到了十一月份的时候织出的布就能给山谷里所有人都做一件大衣,并且还有很多富余,这是非常令人满意的事情。

    在山谷里的人忙着织布和开荒的时候,吴老三带来了外边的消息,外边开始打仗了,听说是东虏从北边的黄河过来和大顺军开打了。听到这个消息李振新并不意外,记忆中清军进入陕西的时间就在入关后不久,现在看来大顺军在陕北的统治可能坚持不到这一年结束。

    前锦衣卫百户肖正南,在知道这个消息之后缺非常焦急,他急着找李振新谈话,问李振新对于东虏入陕怎么看?他觉得东虏入陕,怎么感觉是要待着中原不走了,难道是要问鼎中原吗?

    人家已经把北京城都占了好不好,不问鼎中原,难道是待着生孩子。对于这个幼稚的问题,李振新都懒得回答。直接说现在的问题不是东虏问鼎中原而是东虏用多少时间,估计用不了一年的时间不管是李自成,还是南方的明朝都会完蛋,尽管不会全部完蛋,但是会大势已去。

    对于李振新判断,肖正南很不认同他觉得南方的朝廷凭借着淮河和长江天险,怎么着都能守住东虏的,到时候说不准利用,闯军和东虏的战乱顺势北伐。李振新也没兴趣说服这位锦衣卫百户,只得说现在考虑这些大势,没什么用,咱们首先的问题是想办法自保,现在地都开始冻住了,开荒的事情得停下来了,然后要把青壮们训练起来,不然说不定哪天,乱兵就摸到山谷。

    时间进入1644年的十一月中旬,山谷里开荒的事情彻底停了下来。经过近两个月大规模的开荒,山谷里的平地已经被开的差不多了,总共开了500多亩的荒田,这已经到了山谷的极限。停了开荒之后,利用富余的人手,李振新组织了三十多个青壮组成护山队。整个队伍没三人分成一个小组,由一个长枪兵,一个刀盾兵和一个弓箭手组成一共十队,再加上肖正南的六个手下组成的突击队,队伍的班子就勉强搭了起来。

    本来李振新让肖正南负责组织大家训练,可练了三天之后李振新觉得这个百户练兵的方法太过简单粗暴,,就是把人凑在一起然后乱哄哄的让大家练武艺,。这样的练法,让李振新都怀疑肖正南是不是正规的大明军官。询问之后,才知道这家伙确实不是一个正规的军官,人家是锦衣卫,尽管名义上是个百户但实际上最多的时候手底下的兵也没超过二十人,于此同时锦衣卫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军队,根本就没有正规的打过仗,他们的武艺更接近江湖侠客。

    遇到个二把刀军官,没办法李振新只能自己上。虽然没当过兵,但好歹上学的时候军训过,李振新把上学军训的练法照搬过来,当然也做了一定的改进,比如踢正步之类的就取消了。只保留了队列训练,跑步训练,齐步走,同时也加入了进攻和撤退训练。肖正南问是不是要练列阵,李振新想了半天发现自己不懂冷兵器的李振列阵进攻,只得慢慢摸索了,反正整个队伍没一个专业的人。

第九章 大顺溃军

    练兵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经过十多天的训练,李振新和他的山谷民兵才勉强做到队列整齐,组织有序,整个队伍才能坚持比较整齐的跑五里路。跑步训练是非常困难的,古代人可能耐力没什么问题,但是一跑步刚开始的时候连一里都跟不上,长跑对于人的心肺功能,肌肉组织,营养的要求都非常大。首先营养这块就是个问题,现在山谷里的主要食物都是谷物,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完全没法供应。

    说道蛋白质,李振新发现似乎吴老三这老头能够有办法解决,这些天吴老头收羊毛的事业干的风声水起,刚开始的时候是用银子收羊毛,后来银子没了,李振新就准备暂停了,等着以后搞到银子了再说。可没想到老吴头不干了,他说给他羊毛织的布他去换羊毛。这一换,可是成就了老吴头的事业,一匹羊毛布能换回来十倍的羊毛,这老吴头还说是照顾自己同行的生意。后来除了羊毛以外,他也换别的东西,比如放羊娃的羊,还有什么鸡呀,鸡蛋等等物资,他居然还换回来了几头猪,导致山谷里的鸡羊猪等动物的数量成倍的增长,谷里的小孩子都快照看不过来了。

    因为活禽数量的增加,李振新难得奢侈了一会,已经杀了两头羊,给大家改善伙食,成天吃谷物等素食都把人吃的营养不良了。眼瞅着老吴头收的羊毛越来越多,有一天李振新忍不住问吴老三,他就几个人手,是怎么做到把羊毛越收越多的?老吴头的回答,又让李振新不禁惊奇不已。这家伙居然建立了一套代理分销体系,他把羊毛布定价买给熟悉的放羊娃,然后这些放羊娃再转手卖给别的放羊娃和村民。

    羊毛布的优质性能得到了苦寒的陕北人民的极大认同,现在比棉布什么的都抢手,据说现在收上的羊毛除了陕北以外还有蒙古鞑子的。可以说用不了多久,吴老三同志的羊毛织品网络就通过满山遍野游荡放牧的放羊娃,覆盖到整个陕北甚至河套等蒙古地区。

    吴老六的羊毛收购网络,除了源源不断输送羊毛,卖出毛布以外,还能收购其它物资,同时还有个意想不到的作用,那就是提供信息和情报,现在的吴老六估计是全陕北地区消息最灵通的人士之一。由于大顺军与满清在陕北的战争,整个陕北原有的商路几乎都断绝了。现在整个陕北的商业唯一流通的居然是,吴老三通过羊毛织品这个硬通货连接起来的放羊娃商业体系。

    生意越做越大的吴老三,现在最关心的就是羊毛布的产量,他除了逼着李振新造织布机以外,还多次建议李头领把练兵的事情先停下来,大家全部织布。这个建议当然没被采纳,李振新如今的安全感越来越差,他知道自己躲在这个山谷里是不可能永远劈开明末清初的战乱的。而要想在这个乱世自保以及有所作为,就必须练兵,靠着一帮农民种地、织毛衣是不可能长久的安定的。

    尽管吴老三停止练兵增加织布人手的建议没有实施,但是织布人手的问题缺得到了解决。时间进入腊月,山谷里来了很多难民。因为这一代已经被满清占领,清军的军纪比大顺军更差,他们对乡村的骚扰更加严重,满清的游兵进村抢劫,杀人屠村的事层出不穷。这也导致很多村民往山里跑,有很多村民就跑到了李振新的山谷,陆续来到这里的难民已经超过了两百人。

    进入山谷的逃民一律被李振新接纳了,主要被安排去织布,以及干养殖还有挖窑。当然进入山谷的不仅有逃命,也有不受欢迎的人群。比如大顺的逃兵。这天李振新正在铁匠窑里研究着怎么打铁,肖正南突然冲了进来说在谷外警戒的青壮跑回来说有三十几号大顺军沿着山路往山谷方向走,应该很快就到山谷里了。

    这股大顺军估计是被清军击溃的溃军,之所能找到山谷也并不奇怪,因为这些天山谷对外交流非常频繁,已经纯粹靠着人和骡子走路踏出了一条山路。这些溃军逃到山里,本能的会选择有路的方向逃窜,而这条路的终点就是山谷。

    得知有溃军要来山谷,李振新赶紧集合民兵。现在这只民兵的集结速度非常快,不到一会功夫就已经完成了。集结完队伍之后,李振新和肖正南带着民兵就往谷口走,一定要把这些溃兵堵在谷口以外,不然他们进入山谷就是一场灾难。

    带着民兵到了山谷口的时候,溃兵还没有过来。乘着这个时间,李振新抓紧布置了一下战场,安排十个弓箭手在最前面后边由刀盾手和长枪兵,等着弓箭手射一轮箭之后,长枪兵和到盾手就冲过去,三人一组。肖正南等七人分成两组,第一组负责最前边冲过去,剩下的四个人在最后压阵。本来李振新准备到前边带着大家冲锋,结果被肖正南给阻止了,他说大将必须在后边压阵,带头冲锋的事叫给他,同时还吩咐四个手下一定要保护好李振新。

    布置完之后的不多时间,大顺溃军就进入了谷口,当看到居然有人堵住谷口的时候,还有点小慌乱,不过很快就稳住了,说到底还是经历过多次战斗的老兵。他们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切换成了战斗模式。

    同时对着山谷里的民兵喊话,说赶紧投降他们大顺官军。不然到时候刀兵相见可讨不了好处。李振新也对着这股溃军喊话,让放下武器投降,不然就休想进入山谷。两股人谈了三句话不到,就谈崩了。大顺军急不可耐的向着民兵冲了过来,李振新见状急忙令弓箭手射箭。

    顺军也有弓箭手,在他们冲锋的时候也纷纷射箭。不过由于还有点距离,没有对李振新的队伍产生伤害,估计是他们的弓兵的弓箭质量并不怎么好。这也说明这股顺军并不是精锐,当然这事想都能想到,大顺军的精锐别的本事可能比不上同时代的强军,但跑路的本事可是天下第一,十多年的游击战经历造就了他们无敌的逃跑本事。据李振新的记忆,好像守陕北的这支顺军最后硬是从陕北逃到甘肃然后不知道怎么又跑到了湖北。这所以对这段历史记忆深刻,是因为当时看历史书的时候非常想不通,他们是怎么逃到湖北的。所以说顺军的精锐主力估计早都逃走了,剩下的都是装备不怎么样的杂牌部队。

第十章 收编大顺溃军

    溃军的弓箭并没有起作用,但山谷的民兵的弓箭却起了作用,一排箭射过去,有三个冲在前边的溃军就到在了地上。这说明李振新打造的铁胎弓威力还是可以的,主要是材料好,这几把弓的原材料可是后世的减震钢板,弹性势能非常大。

    一轮弓箭之后双方就已经接触上了,肖正南带着两个手下率先与顺军接触,这几个前锦衣卫的单兵作战能力还是很强,一个照面,就已经砍到了三人,紧接着双方的主力都接触上了。坦白来说,双方的战斗能力都不怎么强,不过李振新手下的人有一个优势,那就是装备的狗腿刀异常锋利,不一会就砍到了好几个顺军。

    遭遇了伤亡之后,顺军的战斗力立马就下降了,最后纷纷放下武器跪地投降了。这一战从开始到结束用的时间并不长,不过伤亡缺很大,溃军死了五个人,重伤了三个,受了轻伤的八九个。谷里的民兵,并没有死人,不过也有四个受了重伤,还有五个受了轻伤。

    投降的顺军,被肖正南带着人,用绳子绑了起来,押回到山谷。对于受伤的顺军,肖正南准备全给砍了,还是李振新给拉住了。把他们和受伤的民兵一起带回来救治,

    山谷里因为这次战斗而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特别是战斗结束以后出现的伤员,让山谷里的人都非常担心。安排人把死了敌军埋了以后,李振新就开始了伤员的救治。虽然已经没有抗生素等现代药了,但基本的伤员急救处置措施李振新还是懂一点。把这些伤员的伤口用开水和盐水清洗以后,敷上草木灰,然后就带到避风的窑洞里进行休息,不知道能不能起作用。

    万幸,这些伤员的伤情没有恶化,只有一个顺军的伤因为太严重而流血过度死了。其它人的伤势都得到了控制,并有在逐渐好转。为了避免感染,李振新要求所有伤员和看护人员,必须用热水和肥皂洗手,一定要提高卫生防范意识。

    俘虏的顺军该怎么处置,李振新和肖正南的意见产生了分歧。肖正南对于大顺军的仇恨心理非常严重,所以他一直主张把这些人全杀了,李振新缺觉得这些人还是有用的,如果把他们收编过来经过训练,就可以加强山谷的战斗能力。最后李振新强制的做出了决定,把顺军收编了。

    对于这些顺军,李振新也知道他们的德性,军纪非常不好,所以在收编之后,就强调了一件事,加强训练量同时严格纪律要求。刚开始的几天,这些顺军对于训练和纪律抵触很大,但是在肖正南带着人暴打之后,大部分人就乖了起来。当然也有依然不服的刺头,其中一个半夜的时候试图去骚扰谷里妇女,还有一个在串联其它顺军要闹事,这两人的事暴露以后,李振新二话没说,就让肖正南拉了出去砍了。

    在乱世是很难和人讲道理的,刀剑和拳头才是最好的对话手段。面对李振新的强势手段,这些顺军一下子就软了。他们其实也都是普通的农民,只不过是跟着顺军当了一段时间的流寇,本质上来说畏强欺弱,只要手段够硬不怕他们不服。

    收编了顺军之后,山谷里又陆陆续续的来了很多逃难的村民,照着这个趋势,到了过年的时候谷里的人口估计能超过五百人。人口在增加,自然也就带了很多乱起八遭的问题,比如住宿的问题,比如吃饭的问题,反正是每天都有令人头疼的问题。

    接下来该怎么办,是李振新近期一直考虑的问题。现在来说自己身边也算是聚集了一部分力量,情况要比刚穿越过来的时候好很多了。从七月份到现在,盘算一下来到这儿的几个月所做的的事,一个是开荒开了五百多亩,依着目前人口增加的趋势貌似并不怎么够用。建了一个以打铁为主的手工作坊,现在除了打制简单的农具,兵器以外,最大的工业制成品就是能够制作纺纱车和羊毛织布机,手底下的专业人员,有五个木匠,一个打铁的学徒再就是一些干力气活的帮工,专业人员非常缺乏。有一支七十多人的半工半兵的武装力量,战斗力估计还上不了台面。

    唯一能够拿的出手的就是羊毛纺织产业,以及以此为基础建立的供销体系了。毛纺产品得到了这一地区的消费者广泛的认同,同时供销体系也为山谷里的物资供应提供了极大的保障。起码现在来说,即使人口在增加但粮食供应还能跟的上,日用品也越来越丰富。

    如今山谷里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铁,一个有着钢铁厂工作经历的穿越者居然会缺铁,这也是够丢脸的事情。吴老三的供应链,也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这一带,根本就没有铁可以供应。炼铁工厂要不就是因为战乱关停,要不就是被大顺、满清征用,不要说没有铁料了,连铁匠都找不到,目前铁匠可是各方势力的战略人才。

    必须要解决缺铁的问题,不然真的就没脸当穿越客了。两手准备一是让吴老三想办法收铁料,多多少少都行,如果收不来铁料,就收铁矿石,如果找到一个铁矿就更好了,二是准备炼铁,现在山谷里有煤,那么理论上来说只要有了铁矿就能练出来铁。

    对于能不能炼出铁,李振新其实非常不自信,他真不知道古代的人是怎么练铁的,同时尽管看了好几年现代钢铁厂如何练铁的,可是他还是不知道如何能够练出来铁。唯一有帮助的还是,初中学的一点化学,让他知道炼铁反应的化学式,好像帮助也不大。

    不管怎么困难都得想办法解决,炼铁是一件系统工程。在正式炼铁之前,得先做三件大的准备工作,要烧砖,烧石灰,练焦炭。没有这三样连炼铁炉都架不起来。如果在太平时节,交通便利的地方,这些东西可能能够买得到,但是在这山谷里即使买到也运不进来。按着这个复杂程度,估计是赶着过年之前,能够练出铁的可能性完全没有,如果能在过年之前,先解决一样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第十一章 一根针难倒李钳工

    寒冬腊月的山谷里并不萧条,李振新正在带着大家砌烧砖的窑洞。砌砖的窑洞并不大,主要是为了方便做试验,试验用什么方式才能烧出耐火砖。耐火砖是炼铁炉的重要材料,可谁都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才能烧出来,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不同的土,一炉一炉烧。好几个石头砌的窑洞一起烧,烧出来的砖已经有好多了,但是耐火砖的配方还是没有找到。

    这些砖并没有被浪费,一部分被用于砌烧石灰和练焦炭的窑,还有一部分被用于在山谷谷口的位置修一道寨墙。之前的山谷里没有任何防御措施,但随着人越来越多,就不得不启动防御建设了,有了寨墙大家才会有安全感。

    谷口的位置,挖了一道防御的壕沟,然后在壕沟的里边夯了一道土墙土墙的外边再包一层砖,这样的防御措施,估计一般的小毛贼和土匪是奈何不了的。如果以后练出了铁,李振新还准备在外围拉一道铁丝网,那样就完美了。

    在腊月的最后几天,耐火砖终于烧了出来,紧接着石灰和焦炭也相继被烧了出来。总算是奠定了一点工业发展的基础。看来过完年之后,就可以准备大炼钢铁了。想想这不到半年的时间,过的可真不容易,从几乎赤身穿越到明末到现在,总算是有了一点家底和生存的本钱。

    就在李振新沾沾自喜的时候,王四的老婆缺给骄傲的李先生带了一个大难题。那天王四老婆给李振新说能不能,做一些针出来,山谷里缝衣服的针不够用。李振新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让她第二天过来取。

    结果到了打铁炉旁边,准备做针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根本就不会做针。别看缝衣服的针并不起眼,可是真正做的时候才发现难度一点也不低。怪不得有人说,越不起眼的东西越难做。一根小小的针,工艺一点都不简单,首先得做出硬度很高而且要非常细的钢丝

    为了做出细钢丝,李振新和其他人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李振新想出的办法是,用铸模的办法先铸出一个带着细眼的厚铁板。然后把烧红的铁料放到上边,用锤子使劲往下锤,在压力的作用下回从细空里拉出铁丝

    。这个方法实际操作起来困难重重。铸出有细眼的铁模就非常不容易,做废了好几块铁模之后,才算是做出了勉强能用的铁模。接下来的工作就更难了,铁料如果烧化以后放到铁模里就会和铁模形成沾结,如果烧的温度太低,又没办法通过锤压,压出铁条来。连续实验了好几天之后,李振新绝望的发现这个办法行不通。真的不知道古人是怎么,做出钢针的,现在想来可一点不敢小看古代的工艺。

    第一个办法行不通之后,李振新非常不甘心,他非常不服气的是自己一个现代钳工居然会让小小的一根针给难住了。仔细回忆自己在钢铁厂见过的生产工艺,他发现还是找不到办法,钢板的生产工艺他到是回忆起来了。原理和小时候农村用的手工压面机差不多,就是把烧红的铁料放到两个滚动的铁柱上然后就压出钢板了。等等能压出铁板,似乎也能压出面条啊,小时候他特别喜欢吃的那种细面条,不就是很像铁丝。唯一的差别是一个用的是平滑的铁柱,另一用的是两个有凹槽的齿轮状的铁柱。

    想到这儿,李振新不禁感叹自己就是个天才啊,完全可以根据手工压面机的样子做出一个手工的压铁机,这个难度并不怎么大,带凹槽的铁柱手工锉都能锉出来。说干就干,利用从车里拆下的轴承,以及铸了几个铁柱。李振新带着人奋战了五个昼夜,终于在大年夜的前一天做出了一一套压铁板和铁丝的机械。

    这是来到古代以后,做出的唯一一套自住创新的机械啊,尽管是几乎照抄了后世的压面机,但这也让李钳工兴奋不已。

    大年三十这一天,李振新安排吴老三张罗着准备过年的东西,首先是得做一顿像样的年夜饭,让山谷里的人感受一下组织的温暖。杀了两头猪,三只羊和二十只鸡,配合着大白菜和面条,用吴老六的话说完全是可以做出来一顿席面。当然以李振新的眼光来看,就实在太简陋了。

    吴老六们忙着准备年夜饭的事情,李振新却闲不下来,他一定要赶在新的一年到来之前把答应王四老婆针做出来,这是一个穿越者的骄傲感。

    组织人手先把用的铁料烧红,然后放到压铁板的机械上,利用人工搅动使劲压出铁板。再把铁板烧红之后放到压丝机上,压出了铁丝。然后剪成长短一样的铁针,最后经过手工细致的打上针眼,再经过渗碳,炒制,回火、淬火,打磨,终于在吃年夜饭之前做出了两百多根钢针。

    坦白说这些钢针的做工并不怎么样,但李振新依然很满足。当他郑重的把钢针作为礼物送到王四老婆面前的时候,王四老婆一点也感受不到那种神圣感,在她看来这不就是普通的针吗?为什么李振新在递针的时候表情那么庄重。

    这能是普通的针吗?这里边包含的是心血,是一整套钢铁加工工艺。尽管王四老婆没有意识这件事的伟大意义,可有人却意识到了。这个是是谁哪?自然就是生意天才吴老三。他看到李振新做的针之后,立马就过来问李振新这针能不能拿出来卖?

    一根小小的针能做多大生意?李振新觉得老吴头纯粹是做生意上瘾,连这种小生意都不放过。结果吴老三却说,现在陕北这针的生意绝对大有可为,之前王四老婆也找过他从外边买针,结果他硬是没有买到。因为以前这种绣花针都是从南方过来的,现在商路断绝市面上这种针可是紧缺物。再说以前太平的时候,针就买的很贵,在乡里一根针能换十个鸡蛋哪,现在估计都能换二十个了。

    这生意可以做啊,以目前山谷里的生产水平,只要稍加熟练一天就能生产五六百根,而且铁料也不怎么耗费,所以是一个非常花的来的生意。趁着大家吃年夜饭的空隙,李振新就和吴老三商量好了钢针的生意。以后山谷的产品除了,毛纺织品以外又有了一个拳头产品。如果炼铁成功的话,产品一定会更多。

第十二章 成立管事局

    1645年大年初一,山谷里还沉浸在过年的氛围中,李振新却不得不开始干活了。谷里的人口在增加,之前的管理办法李振新觉得有点跟不上了,最近一段时间明显的感觉到很多人开始焦虑,特别是那些逃难过来的难民,他们对于接下来的生活非常恐慌,特别是马上就要到了春耕的时候了,农民如果春天不种地,那就觉得一年都没着没落的。

    李振新觉得乘着过年的时候,要解决这些事情。目前山谷里能种的地一共就五百多亩,显然是不够用的,五百多人口一人也就一亩地,以陕北的环境以及目前的粮食产量,一口人怎么着也得两三亩地才能种出足够的口粮。

    于此同时,目前这种集体劳动,集体吃大锅饭的山寨体系也急需改变。刚开始的时候都是逃难者,可能大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但时间一长之后就会出问题,没法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李振新的初步打算是想办法,用集体农庄的形式把大家组织起来。也就是说把这些人变成种地和做工的工人,然后用粮食和其它产品作为工资支付给大家。

    当下山谷里可用于支付的东西并不丰富,只有毛纺织品以及一些粮食,但这事必须要着手可是干,不然越拖到后边问题越多。要想完成这项工作,之前李振新一人说了算的管理办法就跟不上形势了,必须要建立个管理机构,不然得把李振新一个人给累死。

    李振新的想法是成立一个山谷议事局,通过议事局负责人员物资的管理和分配。本来也可以用直接任命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样的话大家的参与感和凝聚力就会差很多。很多人就感觉是在给李振新打工,完全没什么集体归属感。

    在大年初一的时候把所有人都召集起来,李振新说新的一年开始了。新年就要有新气象,现在外边依然兵荒马乱的,既然大家来到这儿,咱们就在这儿重新开始。现在山谷里的管事人数还是太少了,今天就在选几个管事出来,以后山谷里的大小事情就通过各位管事商议决定,比如接下来怎么种田,到哪儿开荒,各家各户的口粮怎么分,开出来的荒怎么分都由管事组成的议事会商量决定。

    原有的管事李振新不准备更换,这是他掌控山谷的基础。最后经过一天的折腾,又选出了五个管事,加上之前的王四,肖正南,吴老三,王四老婆,王狗蛋,和王四一道负责垦田的朱耀祖一共十一个人组成了山谷里第一届管事局成员。李振新自然当仁不让的作为管事局的总理,负责组织议事局的工作。

    选出管事局成员之后,李振新也对他们的工作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分配,新选上的管事两个负责帮着王四他们组织开荒耕田,还有两人负责羊毛纺织和新增加的工业项目,剩下的一个负责协助吴老三搞外贸。

    管事局成立以后的第一次会议,非常重要,重要到后世史学家用无数的文字来描述这次会议的盛况,并把其定义为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内阁会议的雏形。但是那次会议的参与者,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有多重要,而是在会上漫无目的的争吵了半天,而争吵的主要内容也和开会的目的没多大关系,大家吵吵嚷嚷的是还要不要吃大锅饭了。

    李振新原本是想结束大锅饭的模式,而是用劳务报酬的方式给大家把粮食等物资分配下去,让他们自己解决吃饭的问题。但是王四,王四老婆,吴老三和肖正南却集体反对这件事。他们认为现在这种情况还是吃大锅饭比较好,理由是谷里这么多小孩妇女,怎么给人算粮食?再说这么多杂物的活就根本没法安排,最后李振新只能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整个管事会吵了开了三天,最后商量的决议是,为了解决耕地不足的问题,等着天气变暖之后,就在里山谷二十多里的清涧河谷地去开荒,那儿原本有个大庄子,河滩的川地也有个两三千亩,前几年的时候,被乱民把庄子破了之后才荒的,所以地也基本能算是熟地,只要开出来就能种,不过今年夏粮肯定是种不成了,估计能开出来一些田种秋粮。

    至于劳动报酬的问题,大家商议之后的决定是目前还是吃大锅饭,等着今年种的粮食收了之后在看,在此之前每个壮劳力以及民兵每个月分一匹羊毛布,壮年妇女一个月半匹布,其它的老人小孩就四个人一匹布。对于干活不积极的就少分或者不分,干活积极的可以适当奖励,这事最后由管事会每个月开会决定,管事每个月多分一匹布。村民们可以直接分布,也可以用布来换其它东西。目前山谷里的羊毛布产量能有个五六百匹,每月当工资给大家发完以后还能剩余三百多匹,扣去收羊毛的成本,还有两百匹是纯利润,更何况产量还可以近一步增加,所以大家都很满意。

    去二十里以外大的清涧河河谷开荒,李振新还是比较满意的起码哪儿有灌溉水,同时还有可以利用的水利,以后发展工业也能用的着。唯一令人担忧的事,怎么防御的问题。之前大家躲在山谷里,遇到敌袭的概率比较小,现在出了山谷风险就大多了。李振新把自己的担忧提出来以后,管事们说可以在哪儿立个堡子,平时大家在堡子外边种田,有危险的时候就躲在堡子里。

    建一座城堡确实能够极大的提高安全指数,李振新觉得这个建议非常可行,并且脑海里迅速形成了一个想法,堡子就不用修成传统的中国城堡了,这次可以直接修成欧洲的那种棱堡。虽然李振新并不知道,真正的棱堡怎么修但是大概样子还是清楚的,修的时候在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反正会修的比以前的堡子防御力高很多。要修棱堡,就得有火炮,所以说炼铁练钢的事,绝对刻不容缓。炼铁的地方就还是定在目前的山谷里,清涧河谷哪儿要想稳定下来估计怎么着也得半年以上,起码在未来的一年内这处山谷还是李振新的重要基地。

    除了炼铁以外还有个大事,就是教育的问题。现在山谷里500来号人,只有李振新和肖正南不是文盲,这就导致山谷里连个账房都没有。为了解决文盲的问题,李振新只能自己上,首先把谷里的小孩子全部集中起来进行扫盲,教他们识字和算数,同时对山谷里的大事也开个扫盲班,要求管事必须参加扫盲班,并规定一年之后如果识字不够三百字,就取消管事资格。炼铁和扫盲的事在正月的时候就开始搞,因为这段时间正好是大家最闲的时候。

第十三章 炼钢

    如何说这个世界有比教小学生识字更令人抓狂的事,那就是教古代的小学生识字。从正月初三开始,李振新就把山谷里七八十号小孩子和十几个管事,以及民兵稍长等人集中起来分为两个班,每天早晨给他们进行识字和算数教学。这项工作在李振新看来并没有多大的难度,但是实际展开以后才发现困难之大令人难以想象。

    在后世上学的时候,尽管遇到过比较笨的同学,但近一百号人全是笨蛋的现状,真的是难得一遇。一加一等于二,这种简单到极致的算术题,交了十天之后还有很大一部人要扳着手指头数半天。一到十这几个数字很多人学了十天以后,还是不会写。最要命的是,为了以后教学方便,李振新还叫给大家阿拉伯数字的写法,这样一来,很多人就在阿拉伯数字和汉字之间经常搞混。

    以前上学的时候老师经常说,这是他带过的最差的一届学生,不知道如果后世的老师穿越过来,面对自己的这些学生会生出什么样的感慨。本来以为小孩子要比大人好教一点,可没想到笨起来不分大小,怪不得古代教育普及难度如此的大,这也是有原因的。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届扫盲班里表现最突出的居然是吴老三这个老汉,近百十号人数他识字最快,十天时间就认识一百多个汉字,一百以内的加减法算的贼溜。这种人属于被时代原因埋没的人才,李振新甚至恶俗的想,如果给这老头找一个好点的老师,说不定三五年之后都能参加科举考试,靠一个举人和进士出来。以后说不准,有什么吴老三,五十二,始发奋的段子流传于世。

    白天一半的时间用于给一帮文盲当老师,另外一半的时间则用于和一堆石头较劲。把铁矿石炼成钢铁的过程也不容易,特别是李振新想要一步到位的把钢和铁一道炼出来。高炉炼铁,转炉炼钢,这个常识李振新还是知道的。

    当把铁矿石和焦炭到进砌好的炼铁小高炉之后,第一个意外就发生了。烧了没多久就熄火了,因为提前没有考虑供风的问题。做一个有供风设备的炉子,首先就得有鼓风设备,李振新带着木匠做了一个新式的转轮鼓风机,为了加大鼓风量,人力鼓风显然是不现实的,那就得做蓄力鼓风机,而这有牵扯到齿轮等传动设备的制造。

    当鼓风设备做好以后,李振新又想起来之前看穿越小说的时候,很多人提到要给风进行预热,这样能提高炉温,所以重新修的炼铁炉只能拆了重新做一个蓄热池,配合蓄热池再砌一个炼铁炉。

    当炉子重新做好以后,练铁的时候又出意外了,炉子的强度不够,在高温的环境下,裂了开来,又不得不研究怎么加强炉子的耐火强度。

    整整折腾了一个正月,李振新才终于做好了一个一次能出,五百来斤铁的小高炉和一个一次炼三百多斤钢的小平炉。但是炼出来的钢和铁,质量并没有想象中的好,李振新总结了一下原因主要是经验太少,不能掌握火候,同时铁矿的质量以及铁料的配比都不好,这些因素都导致目前出铁的质量并不好。估计要想炼的铁质量达标,得经过近半年的调整才可以。

    现在的这个小高炉,最大的产量一次也就能出个四五百斤,一炉铁的生产周期得三天左右,而且炼上四五炉铁之后,就必须重新装填炉壁。所以完全靠一个炉子是不可行的,必须得做两个炉子才能保持连续生产。依照目前这个效率一个月的能生产的钢铁最大也就三五吨的样子。

    山谷里的的产能,也就只能这么大了,要想更大规模的生产,李振新的想法是等到清涧河谷地N那儿开发好了之后再开展。而清涧河那儿开发好,估计得等到后半年了。所以目前的思路是利用现在的小高炉尽可能的为以后大规模生产奠定基础。

    有了钢铁原料以后就可以开展之前,因为缺铁而停止的工作了,开荒种田用的农具,民兵使用的兵器、一些铁制工具、于此同时李振兴还准备做简易轴承,链条,齿轮的基础机械工具,条件容许的话还要试着炼一些工具钢出来。

    时间进入了二月,种田和开荒就成了山谷里的主要工作、五百多人全体动员,经过十天不到的时间就把山谷里的五百亩地种上了夏粮。主要是小麦和大豆。大豆是必不可少的辅粮既能榨油又能生产豆腐,同时也能当骡马等牲畜的饲料,而且还能改善土壤的氮含量提高粮食产量,绝对是好东西。

    种完地之后,就紧接着启动了清涧河河谷的开荒。其实哪儿的地以前都是熟地,所以开荒难度并不大,唯一让人感到困难的是,它离山谷的距离有点远,得走二十里的山路才能到。这个路程其实很耽误时间,为了接下来方便一点,又不得组织人整修山路,起码的修一条可以通车的路,这样运送物资之内的就会方便一点。

    在修路的,开荒的同时,李振新也开始研究新的运输工具。在穿越之前的农村,有一种常用的运输车架子车,在李振新看来这种车比目前明代使用的板车和独轮车要先进很多。做架子车最难的一道工序是如何制作可靠的轴承。架子车使用的轴承,要求并不高,但如何磨出规格统一的钢珠,对工艺的要求却非常高。

    李振新想了好多办法,最后只得采用铸造的办法,先铸出大小差不多的钢珠,然后进行研磨,磨出来的钢珠尽管误差还是不太理想但是勉强能用,把他们放进做好的轴承套里边,似乎挺像那么回事的。不过这种轴承的误差太大,估计使用寿命会非常短。因为生产精度的问题,将轴承套进车轴和车轮里就完全变成手工技术活了,需要一个工匠花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用锉把误差找平,才能组装成功。有了轴承和铁制车轮,做出来的架子车在轻便性上,要比以前车好很多,这极大的提升了山谷和河谷之间的物流联系。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7085/ 第一时间欣赏振奋新明最新章节! 作者:小波不停所写的《振奋新明》为转载作品,振奋新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振奋新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振奋新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振奋新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振奋新明介绍:
现代剧组道具工李振新意外穿越到了崇祯十七年的延安,从此开始了他充满艰辛和波澜的明末生活。他是让满清痛恨的羊毛贼,陕北义军亲密的铁瓷兄弟,让永历皇帝爱恨交织的征虏大将军。东林党人怒斥其为竖子不足与谋的李毛贼,陕北人民尊敬无比的虎威将军。他让洪承畴上了汉奸榜,也为吴有性建了医学院,还让八十岁的宋应星决然的北上延安。他振奋了明末的人心,重建了一个崭新的大明!振奋新明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振奋新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振奋新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