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明末美僮传奇TXT下载明末美僮传奇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明末美僮传奇全文阅读

作者:龙吟森森     明末美僮传奇txt下载     明末美僮传奇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百零七章 江南风云(1)夺岛

    永和五年二月份。

    安国军长江水师突然加强了从南京到江阴一带的巡逻。

    这日,总部在太平的长江水师提督王自羽亲自率领一百五十艘大船突然来到南京附近,让附近的黄蜚水师大惊失色,不过此时黄蜚手下只有大船两百艘,配齐了火炮的只有一半,还多是几百斤的火炮,看着安国军水师东去也不敢出去阻截。

    以往安国军水师巡逻时,最多是五十艘大船,今日如此之多的船只出现在江面上肯定有古怪,不过自从经历上次被徐尔显羞辱,又被安国军解救之后,黄蜚便没了以往对大明死忠到底的心思。

    何况以安国军如今的水师配置,又多了上百艘的江海两用船,自己这一百艘大船上去也是送死,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彼等过去了。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此次王自羽亲领大船一百五十艘,除了五十艘江海两用船是货真价实的水师船只以外,其余一百艘却装载的是上万陆师,船队浩浩荡荡越过南京后便一路向东,不多时便过了镇江,镇守镇江的总兵沈廷扬也是无可奈何。

    过了镇江不久,有一处大型沙州便露了出来,此处此时叫沙中,原是徐达的封地,约莫有几百平方公里,岛上的田产自然多半是魏国公所有,不过由于此处北面便是大运河,西边是南京,东边是江阴,地理位置倒是非常重要,在岛上明军设有三千人镇守,沿江还有沈廷扬的水师遮护。

    沙中,也就是后世的扬中市适合大型船只停泊的码头到处都是,不过在此时,只有北边、东边靠近长江的地方有水师的码头,其它地方都是渔船的码头。

    船队抵达沙中后,出人意料的没有继续前行,直接对江北的码头展开攻击,沈廷扬部水师关注的重点自然是镇江附近,此处只有大船十艘,还分别停靠在江北、江东两处,这里的明军水师见到安国军的大船遮天蔽日而来,完全没有硬抗的理由,此地的水师千总见到后只说了一句话。

    “这一日终于来了,我总算放心了”

    水师很快便降了安国军,获得码头之后,随船的那一万陆师在凌风的带领下便向岛上的城堡奔去,这里的城堡里只有区区一千五百人,还是如今的魏国公安插在此地的一名远房亲戚,为的就是守护好自己在岛上的几万亩祖产,手下的一千多人也多是酒囊饭袋之辈,甫一见到上万的安国军人马,吓得几乎魂不守舍,此时哪儿有抵抗到底的心思,不多时便屁滚尿流地来到城下“肉坦而降”了。

    故此,不到半日功夫,安国军便占了此岛,占领此岛后,王自羽又在岛屿西部、南部设置了新的码头,这样一来,岛屿四周都有安国军的水师码头。

    自此后,王自羽的水师大本营便设在此地了,从此地向西到南京、从东到江阴都在百里左右,此时在江面上巡视便方便了许多,加上岛上魏国公的粮庄有多处,庄里堆积的粮食不计其数,倒是便宜了安国军。

    岛屿的北边便是大运河的入口,安国军占领此岛后,鞑子的水师无论是从东边的大海过来,还是从大运河南下都在王自羽水师的监视之中。

    凌风的人马占领岛屿后,对岛上秋毫无犯,不过想要自由进出岛屿便不可得,岛上一律许进不许出。

    东边。

    与王自羽的水师几乎同时,陈文盛带着一百艘大船也趁着刚刚兴起不久的南风北上了,沿途不走海岸线,而是在远离大陆的海上行走,饶是如此,他们还是被浙江沿海的明军水师发现了,不过彼等也没有直接找明军水师的麻烦,而是一路向北。

    兴许是已经得知了以前安国军水师在海州、胶州大破鞑子水师的消息,彼等一开始还以为他们故技重施呢,故此并没有特别在意,不过等陈文盛的船队进抵崇明岛上的卫城附近时,彼等才意识到此次安国军是冲着他们来的。

    此时的崇明岛还没有连在一起,从北到南依次是崇明岛、长沙岛、南沙岛,其中卫城设在崇明岛,有黄斌卿五千水陆军,三十艘大船遮护,长沙岛、南沙岛加起来有也相差仿佛,一万水陆军,其中步军、水师各半,这便是大明扼控长江出口要地的总兵力。

    与历史不同,由于安国军的介入,并没有出现张明振与王朝先勾结击杀黄斌卿一事,“大敌当前”,朝廷也很好地对各自的驻地进行了划分。

    黄斌卿得知安国军的来意后却没有慌张。

    崇明卫城设在岛屿正中,安国军想要利用船上的大炮进行轰击便不可得了,想要夺取卫城只有夺取码头后上岸攻取一途。

    黄斌卿没有机会与安国军作战,他麾下这三十艘大船也配备有少量的火炮,手下的兵丁也多是在江南、浙江一带的的船工、海盗中招募的,与寻常明军水师相比战力要强一些,不过与安国军相比就不够看了。

    果然,黄斌卿让自己的弟弟镇守卫城,自己亲自带着三十艘大船迎了上去,他这三十艘大船都是江南一带常见的大沙船,长宽与陈文盛水师里的江海两用船差不多,不过高度就差远了,船上也配有两三门红夷炮,不过都在首层甲板上,其余的武器还是大发贡、碗口铳等物。

    在千里镜里冷冷地瞧见后,陈文盛冷哼一声,“螳臂当车!”,一挥手便让一旁的沈劲带着二十艘从郑芝龙那里俘获的大海船上了。

    与此同时,另外一名将领万礼带着二十艘江海两用船沿着崇明岛转圈,为的不是清剿明军的水师船只,而是防备黄斌卿的步军从岛上逃跑。

    而他自己却带着十艘武昌级的大船、十艘江海两用船、四十艘大海船停泊在江心,坐等沈劲等人的战果。

    当然了,他这六十艘大海船上还有一万陆师,正是彭家声在潮州重新成军的陆师,彼等还等着占领码头后赶紧上岸呢。

    黄斌卿打的还是与敌船靠近后接船肉搏的心思,可惜安国军海军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几轮散弹轰击过后,黄斌卿的大部分船只已经失去了操控,不多时便完全没有了阵型,乱七八糟地撞在一起,这时陈文盛大手一挥,随船的还有三千海军陆战队出动了,领头的正是苏利。

    结局是注定的,不到半个时辰,苏利便控制了这三十条大沙船,黄斌卿也被活捉了。

    还是熟悉的套路,押着黄斌卿等人来到卫城下面,不过黄斌卿的弟弟,那位刚刚投笔从戎的书生倒很硬气,丝毫没有投降的意思,还从城上射下来大批的箭只。

    这下惹火了城下的凌风,他这万人将卫城团团围了起来,在城下驻扎一日后,卫城的东城门前不远处赫然出现了两千斤的火炮十门!

    黄斌卿这位颇有节气的弟弟倒是颇知“兵事”,知道没有护城河的卫城被大炮轰塌之后只有死路一条,便准备亲自带一千“敢死队”趁着夜色打开了城门,准备拼死毁了那十门大炮。

    他倒是这样想,可惜城里的士卒自从见了总兵大人被俘之后这守城的心思便淡了许多,最后在一个参将的虚与委蛇之下假意答应了他的要求,等这一千人一出城门,这位参将便将他拿下了。

    最终,崇明岛在这位参将的率领下全部投降了。

    拿下崇明岛后,陈文盛的水师继续向长沙岛、南沙岛进军,三日之内便大破黄斌卿设在两处的水师,俘获了全部的船只,得知黄斌卿兄弟被俘后,岸上的两个千户所城也投降了。

    至此,崇明三岛全部落入安国军手中,陈文盛也将大本营设在了崇明岛,长沙、南沙二岛各派了二十艘船只守卫,苏利镇守南沙岛,彭家声派了三千人镇守长沙岛,剩余的七千人镇守崇明岛。

    于是长江的出海口也落到了安国军的手里,此时陈文盛派出十艘江海两用船逆水而上,不多时便与王自羽取得了联系,王自羽得知后也是大喜过望,自此以后,从江阴到出海口这一段便由陈文盛的海军来巡守了。

    不过在舟山群岛驻有重兵的张明振、王朝先也不是傻子,知道安国军拿下崇明拿下崇明三岛之后也不会干等着,其下一步肯定是拿下整个浙江沿海的岛屿,两人商议过后,便凑出五十艘大船,由精于水上作战的阮进统一指挥,准备将盘踞在三岛的安国军赶出去,实在不行的话,拿下三岛中的一岛也行。

    于是在大明永和五年的二月末,一场大海战在南沙岛附近的海面上展开了,此次阮进不仅带来了五十艘大船,还邀请了盘踞在嵊泗列岛的大海盗顾三麻子一起出动,顾三麻子由于上次自己的三当家田川新右卫门一伙儿被安国军歼灭,虽然没有主动找安国军“报仇”,不过这双方的仇恨倒是结上了,阮进派人邀请他一起对付安国军时,他二话没说便答应了。

    顾三麻子也带了五十艘大船,加上阮进的五十艘,也是一百艘大船,在长江的出海口附近与安国军海军大战起来,史称南沙之役。

第三百零八章 江南风云(2)马吉翔的的作用

    南沙之役乏善可陈,一个落后的水军组合远不是郑芝龙的对手,何况是已经比郑芝龙厉害得多的安国军?

    由阮进、三麻子的二当家佛尔男多率领的百艘战船不到两个时辰,也就是半日的功夫便大败亏输,中午时分,佛尔男多率先逃跑,可惜远处的海面上正在观战的三麻子另外百艘大船率先遭到了安国军战船的打击。

    沈劲仅用二十艘两用船便将三麻子的船队击破,最后俘虏了五十余艘,击沉、击毁了三十多艘,三麻子最终连嵊泗列岛的老巢也不敢回去了,仓皇向琉球列岛跑去。

    沈劲也没穷追,返回时正遇上佛尔男多逃回来的十多艘船只,这下他们无路可逃了,又是一场大战下来,海盗们的船只既没有安国军的灵活,又没有安国军的皮实,最终全军覆没,佛尔男多也被散弹扫中掉进了大海。

    那边厢的阮进独自面对七十艘安国军大船更是不堪一击,历史上这位鲁王麾下的水师“名将”最终被俘,船只也大多被安国军夺取。

    不过,无论是明军的还是海盗的,彼等的船只安国军大多看不上,最后倒便宜了杨文利和汪然明两人,都以最低的价格被彼等收购了。

    不说南沙之役,却说安国军在水上行动时,陆上也不乏动作。

    花小山、杨文部从福安、蒲城出发,直扑浙江温州府、处州府;

    张勋部从广信府出发,直扑直扑浙江衢州府、严州府;

    贺云龙部两万人从广德州出发,目标直指湖州府、杭州府;

    李振国部两万人、黄得功部五千骑从太平府出发,直指南京;

    加上已经占据沙中岛、崇明三岛的凌风、彭家声部,安国军从四面八方涌上来近十万大军。

    与此同时,已经牢牢占据崇明三岛的陈文盛部水师派了五十艘大船南下,一路扫荡舟山、台州、温州海面,大败张明振、王朝先等浙江沿海的水师,同时李安国亲自带着五十艘大船从福建过来,将杨天星部万人也放在舟山岛上。

    至此,江南、浙江四周都是安国军,想要不战而退亦不可得。

    不过此时明军陆师四面八方仍有步军十余万,想要一战一战打过去收复两地却不是李安国所想的,各路大军进入江南、浙江后行军速度非常缓慢,莫说是行军,就是民间商人的脚程也比他们快。

    深入敌境,讲究的便是兵贵神速,李安国这是闹哪般?

    回到南京。

    却说安国军各路大军进入敌境后,在南京以两面间谍形象招摇过市的马吉翔却不见了,按说像他这样一位人物跑了也就跑了,没有什么人会想到他,不过此人脑子里记着安国军各路人马的诸般特征,留在身边终究是一件好事。

    于是吕大器赶紧派人到处寻找——按照城门口的守城士卒的话来说,这几日并没有见到“马大人”出城。

    却说此时南京城分为三层,为外城、内城、宫城,外城面积最大,自然是由不大放心的卜从善两万人镇守,不过外城实在太大了,外城城墙周长一百二十里,卜从善这两万人莫说铺上去了,就是驻扎在城北靠近长江的石灰山、中间的钟山、城南的大校场三处也显得空空荡荡的。

    于是卜从善便想了一个法子,平日里全部是江南的团练在城墙上驻守,他的两万大军全部在上述三处,一旦有警再上城墙。

    他的大本营便安置在钟山脚下,与北边的石灰山、南边的大校场两相呼应。

    所以,外城墙只是一个类似于长城烽火台的作用。

    至于西边,由于有秦淮河,自然有黄蜚的水师守卫。

    内城,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京城周长也有六七十里,全部铺上去只怕要五万余人,镇守外城的是马士秀,由于外边还有卜从善,马士秀自然也不会将全部人马铺上去,平日里只有一万人马在上面,还多聚集在城门附近,剩下的一万人马全部在城北、扼控靠着大江的仪凤、阅江、钟阜、金川、神策五门的军营。

    那里还是南京城最大的粮库所在。

    宫城小一些,不过也有六里,赶得上一个县城的城池了,最受信任的左梦庚万人精锐便在那里守卫,自从左良玉“为国尽忠”之后,左梦庚便袭了他的宁南候侯爵,如今风雨飘摇之际,为了笼络他,更是将大明宗室之女嫁给他,他又一跃便为大明的驸马爷。

    为了感恩戴德,左梦庚将五千人全部放上了宫城城头,一千最精锐的人马放进了皇宫,剩下的四千人全部在南边的洪武门驻扎。

    当然了,皇宫里还有鲁王亲自管辖、名义上受大太监监管的一千名锦衣力士,分驻宫城东西两侧的东华门、西华门,加上朱常淓握在自己手里的锦衣卫五百驻扎在宫城北边、靠近后宫的元武门,皇帝的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钟山脚下,卜从善的大营。

    卜从善今年约莫四十余岁,家里三代都是大明的武将,河南人,其实若是不信任他的话,将他安排在京城最为合适,届时其内外都有明军扼控,他想要“不轨”确实要掂量掂量。

    不过唐王、吕大器等人还是按照惯常思维将他放到了外城。

    话说此时的南京城墙号称古今以来最大的城墙,连北京都比不上,周长就不用说了,一般的城墙高达六丈(18米)、墙基宽达六丈(十八米)、城墙上宽达一到两丈,全部都是用厚实的大青砖、条石加上夯土垒成,像这样一座庞然大物,就算安国军调来了全部的三千斤的大炮轰上一个月也无可奈何。

    鞑子上次能攻占南京当然是南京城自己出了问题,若是兵力足够,粮草充足,此地就是守上两三年也无问题。

    可惜……

    按照朱元璋当时修建城墙时的打算,此地最少要有三十万兵马驻守方可,不过随着承平日久,这城防也渐渐松懈下来,原本账面上还有守备勋臣、守备太监、南京兵部尚书麾下十万兵丁,不过大多羸弱不堪用,如今能转换成目前的五万人马,还是诸人花了不小的力气才成。

    “安国军真的杀了肃亲王?”

    大营里,卜从善一脸不相信地盯着一人,只见那人赫然就是吕大器苦苦寻找的马吉翔。

    马吉翔脸上带着他惯常的谄媚,“自然,除了肃亲王以外,尚有郡王一名,贝子多人,连那赫赫有名的骁将鳌拜也死于我军手下,前前后后,真鞑子死在四川不下两万!”

    “啊?!”,卜从善内心狂跳不已,如此战绩,竟已经超过上次池州之战了,那是鞑子阵亡地位最高的也就是一个贝勒,而此次……

    “马大人没有诳我吧?”

    “大人说的甚话,我俩是什么关系,我会诳你吗?再说了,重庆总兵曾英也降了,他倒是一个不忘旧主之人,听说他已经派人到南京来了,不知时下到了没有,届时你一问便知”

    “还有……”

    “何事?”

    “吴三桂的五千关宁铁骑也被我军全歼,以前投靠鞑子的秦军名将郑嘉栋、牛成虎、左光先也先后降了我军,如今整个四川都在安国军的掌管之下”

    “那献贼、闯贼余部…..”

    “呵呵,在安国军大军横扫之下,哪儿有彼等的容身之地,还是大都督慈悲,让闯贼余部经江油去了甘肃,让献贼余部经广元去了汉中”

    卜从善听完后闭上了眼睛,他在心里默默盘算着鞑子的兵力,在武昌、池州没了两万,又在四川丢了两万,还多是精锐之辈,虽说鞑子凶悍,不过也不是这么一个折腾法,加上安国军的水师又远远强于鞑子,看来这天下……

    半晌,他突然睁开眼睛,然后一脸笑意地抓住了马吉翔的手,“马大人,末将今后如何行事尚需大人多多指点”

    马吉翔笑道:“这还用指点,自然是识时务者为俊杰,追随我家大都督方为上策”

    “那接洽一事……”

    “诶”,马吉翔却拦住他,“不忙,大人想要立下更大的功勋,何不再进一步?”

    “如何做?”

    “我军就算拿下了外城,还有内城和宫城,不知大人……”

    卜从善拈须沉思着,半晌说道:“城里的马士秀一向以左梦庚马首是瞻,左梦庚如今又是皇家的亲戚,此人不好弄啊”

    “无妨,你等有进入内城的机会没有?”

    “自然有,汇报军情,讨要粮草都需要进入马士秀的大营才行”

    “哦?你这里有舆图没有?”

    等卜从善将一幅偌大的绢制的舆图铺开,其实作为一位曾经长期在南京生活过的人,马吉翔对于南京的的城防自然不陌生。

    他盯着舆图看了半晌说道:“大人你看,这是您的石灰山大营,这是钟山大营,这是北校场,石灰山大营不远处便是马士秀的内城北大营,其中有五门相通,你等平日里办事都是经过那道城门?”

    “正中的钟阜门,此门附近便是兵部衙门设在此处军仓所在,内有粮仓一百万石,还有军械甲仗无数”

    “你等去的时候都是多少人?”

    “由于粮食只给我等发放一月之数,我等在月初的时候都是自备马车、人手前去搬运,人数倒是不少,不下千人”

    “成了!”

    马吉翔突然大叫一声,将卜从善吓了一跳,不过他瞬间便明白了他的意思。

    “还是要万分小心,钟阜门可是马士秀的一千精锐镇守的”

    “哈哈,无妨,再精锐,敌得过安国军?”

    “……”

第三百零九章 江南风云(3)波谲云诡①

    就在安国军利用按察司在南京的探子四处活动时,江对岸的鞑子也没闲着。

    由于安国军封锁了长江,最近又突然占了中沙岛与崇明岛,明眼人都瞧得出来彼等最近肯定有大动作。

    江北三王也不例外。

    三王中实力最强的孔有德独守湖北,江面被宋江、汤志牢牢地锁住动弹不得,自然没有任何心思在这方面打主意。

    尚可喜镇守的安庆一带相差仿佛,不过耿忠明镇守的扬州一带却有大把的机会。

    安国军虽然拿下了中沙岛,之后在从太平到江阴一带的巡逻更加频繁了,不过终究不如在自家地盘的江面自如,船只一旦有事,你总得停靠修葺、补给不是?

    故此,虽然在这一段江面加强了巡逻,不过从频次上、严密上还是有机可乘。

    秦淮河注入长江的地方、外城定淮门附近的江面上有两处沙州,一大一小,小的在北面,大的在南面,与出江口一起组成了一个天然的屏障。

    这处屏障便是黄蜚水师的主力所在,黄蜚的衙门便设在出江口附近的码头上。

    黄蜚的兵力承自原东江镇总兵黄龙,也就是黄蜚的亲舅舅,黄龙没有儿子,便过继了黄蜚为他的儿子。

    黄蜚原本姓凃,他也有两个儿子,一个叫黄尽孝,一个叫凃尽忠,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不过如今两人都是他水师旗下的大将,老大尽孝如今已经是堂堂的参将了,老二则是一名水师游击。

    既然来自东江镇,其麾下的兵卒大部分是来自原来辽东的人马,其中不少人还与江北三王沾亲带故。

    黄蜚由于手握重兵,又担着遮护京城江面的重任,父亲黄龙又是不屈殉国之人,朝廷自然优渥有加,朱常淓上任后立即封他为定波候,一下子,这地位不仅高了好几截。

    自从安国军扫荡长江一带后,对面的孔有德、尚可喜、耿忠明手下的水师不是藏在汉江、大运河一带,便是根本就没有水师了——比如尚可喜,如此一来,黄蜚终于可以一抒胸臆了——虽然一旁的安国军水师还像在自家地盘那样招摇过市,不过黄蜚也明白,安国军水师想要灭掉自己那不过是抬抬手的事,彼等频繁过江无非是盯着对面的鞑子。

    安国军屡破鞑子的消息当然也传到了黄蜚耳朵里,特别是杜虎北上灭了鞑子设在海州、胶州的水师基地后更是耳熟能详,由于自家与鞑子有血海深仇,在得知消息的那一刹那,他不禁有了立即投靠安国军的冲动,也是,若是还在江南小朝廷里盘桓,家仇国恨何时能报完全是一个幻影。

    不过他终究是深受大明厚恩的股肱之臣,想来想去还是决定以大明为重——虽然大明的日薄西山、摇摇欲坠所有人都看在眼里。

    黄蜚封侯后,他的几个手下也水涨船高,纷纷得以提拔到总兵的高位,不过也只有两位,一位是以前广鹿岛的水师千总,尚可喜的远房侄子尚之谦,一位则是他以前退入太湖时结识的苏州水师将领总吴志葵,每人手下都有五十艘大船,兵丁五千人。

    核心的一百艘大船自然掌握在自己两个儿子手里。

    尚之谦驻守在北面的栖霞山附近,吴志葵驻守在南面的大沙洲,黄家父子则在秦淮河的出江口,牢牢地锁住京城的江面。

    得知安国军突然袭占中沙、崇明二岛后,黄蜚立即醒悟安国军要采取大动作了,他心里既兴奋又失落,个中内情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不过他也不是坐等“大动作”的到来,他立即让尚之谦、吴志葵紧守讯地,不可擅离职守,既没有帮着镇江的沈廷扬、蒋若来收复中沙岛,也没有主动加强对江面的巡逻,如此行事,谁也不知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镇江的沈廷扬、蒋若来两人也没有主动去收复近在咫尺的中沙岛,他们也知晓,实力实在是太过悬殊了。

    朝廷得知后也并没有下令二人采取激进的行动。

    一切都很平静,一江春水依旧向东流,繁盛如花的秦淮河依旧游人如织,一切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

    这一日是尚之谦三十六岁的生日,对古人来说,三十六、四十八,那可是比四十、五十岁更隆重的时候,尚之谦自然要大摆宴席,邀请各路亲朋好友与会。

    帖子也下到了黄蜚这里,尚之谦也知道,能请得动黄蜚自然是好事,不过他多半会派自己两个儿子之一带着一份厚礼到来,自己是不会出席的。

    黄蜚也是这么想的,他在准备礼物时心里还在暗骂,“大敌当前,飘摇无定之际还有心思大摆宴席,真是莫名其妙,自己偷偷在家里摆几桌庆贺一下不就完了?”

    不过尚之谦是跟着自己多年的老人,又是手下两大将之一,既然得到了他生辰的消息,面子上还是要过得去,于是他便让黄尽孝备了一份厚礼代他前去祝贺。

    这时他的二儿子凃尽忠说话了,“大人,如今国事艰难,这大江一带的安危全系于大人一身……”

    话还没说完,黄蜚冷哼道:“什么系于一身,不是还有沈大人嘛”

    凃尽忠笑道:“大人,那沈廷扬手下的实力您也不是不知道,尚之谦、吴志葵任何一部的实力都比他强,担着一个水师总兵的名头,其实也就是滥竽充数罢了”

    “尚之谦是您的老部下,家里都惨死在鞑子手里,是当时广鹿岛唯一没有跟着尚可喜投奔鞑子的,忠勇双全,以孩儿愚见,您还是亲自去一趟吧,如此,显得您虚怀若谷,礼贤下士,更得将士们的爱戴和忠心,何况如今波谲云诡……”

    “波谲云诡?”,黄蜚瞟了他一眼,“你最近是不是听到什么消息了?”

    “孩儿没有”,凃尽忠赶紧申辩道,“不过尚之谦与对岸的尚可喜终究是一家人,大人若是有一些怠慢的话,恐怕……”

    “他敢!”,黄蜚呼地站了起来,站起来后兴许是感觉到自己在小辈面前也太沉不住气了,这样的话将来如何教导他们,于是他又坐下来,将两个儿子招到跟前。

    “尽忠、尽孝,我今日就跟你等把话说清楚了,无论将来发生任何事情,都不许降了鞑子,东江镇上百万人,惨死在鞑子屠刀下的至少有八十万,你们的爷爷一家便在其中,千万不可学江北三狗,就算朝廷再怎么委屈你,也不可如此行事!”

    “是!父亲”,看到黄蜚如此郑重其事,二人赶紧答应下来。

    黄蜚最后还是决定带着两个儿子一起去给尚之谦贺寿,如今稳定压倒一切,虽然他很有信心保证尚之谦不会背叛他,不过保险起见,他还是得走一趟。

    两个儿子中,文才武艺没有话说,不过尽孝耿直,尽忠胆小,都不是方面之才,这一直是他的心病,还好他如今也才四十出头,春秋正盛,否则在眼下在这个波谲云诡的局面下,二人不知什么时候就被别人吞了也说不定。

    吴志葵他不担心,那是一个像他一样对大明忠心耿耿之人,但尚之谦却有些滑头,自己将来百年之后,两个后备终究是需要人来照顾,自己的麾下多半是来自辽东、山东的旧人,吴志葵是苏州人,自己都还没有建立起偌大的威信,遑论照顾他人。

    尚之谦就不同了,他不禁善战无前,而且很会做人,方方面面都照顾得很周到。

    “拿上那匹玉马吧”

    那匹玉马便是上次徐尔显想要夺取、中间被安国军打断了的那件不凡的礼物,黄蜚为人耿直,也一直没有送出去,如今送给尚之谦倒是合适。

    尚之谦的驻地离此地只有二十多里水路,父子三人便乘了一条大船贴着江南一侧向东驶去。

    途中,吴志葵乘着一条小船赶了上来,他是苏州有名的武进士,一身武勇名满江南一带,见到黄蜚便急急地问道:“大人,尚大人也给我下帖子了,您看……”

    黄蜚想了想便说道:“我父子都去了也就行了,家里面不能没有人值守,你还是回去吧,之谦怪罪的话就说是我说的,我把礼物带到就是了”

    吴志葵确实是忠心耿耿之人,一听此话便如释重负,赶紧把一个包袱交给尽孝,“那就多谢了”

    船只不多久便抵达尚之谦的驻地,一听说侯爷大人亲自来给他祝寿,尚之谦喜出望外,赶紧带着手下千总以上将官在码头上迎接。

    回到尚之谦的驻地后,自然大开宴席,考虑到黄蜚的心情,尚之谦悄悄撤去了鼓乐,开席前黄蜚将那匹玉马递给他,“之谦,我等都是辽东健儿,迫不得已才呼啸海上,不过终究是骑马打仗畅快,记得毛大帅以前总是在嗟叹自己手下没有战马,如今我等已经是水师了,不过还是不能忘了骑射”

    “这匹玉马,听说是用上好的和田玉制成,温润如玉,又栩栩如生,就送给你了,权当贺礼”

    尚之谦赶紧单膝跪下接过,“谢侯爷”

    黄蜚又将一个包袱递给他,“这是志葵的贺礼,家里面不能没有人,我就让他留在家里,你不会怪他吧”

    “那里那里”,尚之谦赶紧接过包袱恭恭敬敬应道。

    ……

    酒过三巡之后,黄蜚突然感到自己头有些晕晕乎乎的,不对啊,自己在辽东的时候喝上一晚也没事,到江南后虽然很少喝酒,不过也不是三杯便醉倒了吧。

    于是指着尚之谦说道:“之谦,你……这…..是何酒?竟…然有如此劲道?”

    迷离中,只见尚之谦笑嘻嘻的,他端着一杯酒继续向黄蜚敬来,“大人最近一直在修身养性,很少喝酒,不妨事,过一阵子就好了,来,属下再敬您一杯”

    黄蜚端着杯子正想继续喝,这时一阵眩晕袭来,手中的杯子“咣当”一声掉在地上,然后就人事不知了。

第三百一十章 江南风云(4)波谲云诡②

    鞑子在江北安置三王,不过也不是放任自流,由于三王中耿忠明以前都是以孔有德马首是瞻,从来没有独当一面的时候,他镇守的扬州对面便是镇江,不远处便是南京,如此重地,让耿忠明一人独挡鞑子自然不放心,最后便让洪承畴在此坐镇,节度三王。

    除了耿忠明手下那五万人,洪承畴还有一万在松山大战中返还给他的精锐,由以前在松山大战时跟在他身边的夏承德、祖大乐统领,由于当时是身为松山副将的夏承德主动投降的,鞑子便以他为中营总兵领兵七千,祖大乐虽同为总兵,不过麾下却只有区区三千人。

    安国军闪电般夺占明廷中沙、崇明二岛的消息自然很快便传到了洪承畴耳朵里,他得知此事后也是大惊失色。

    洪承畴年近花甲,自投降鞑子之后自然一门心思为“我大清”着想,不过自从安国军崛起之后他便寝食难安了。

    也是,若是没有安国军的存在,我大清如今早已平定了天下,天下人莫不是我大清的臣民,谁还管得了他洪承畴区区一人降清的事情。

    可惜天不随人愿,偏偏出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安国军!

    得知安国军闪电夺岛后,老于行伍的洪承畴第一时间便判断出彼等接下来必定有大动作。

    以安国军的实力,以及江南小朝廷的德性,不出一月安国军便会一统江南。

    这是洪承畴万万不愿意看到的。

    联络尚之谦便是他的第一步反应。

    其实此时小朝廷君臣已经又定下了“借虏平寇”的“大计”,使团已经悄悄经大运河北上了,这一节洪承畴自然知晓,不过事情紧迫,若是安安稳稳等双方达成“友好协议”,等安国军完全占领了江南,那时我大清的形势便更加危急。

    他立即将三王招到扬州商议大事,最后定下了三策。

    其中联络尚之谦反水,利用黄蜚的船只将尚可喜、耿忠明的部分兵马运到江南便是第一策。

    尚之谦自然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不过鞑子手里却捏着一张牌——他的父亲在辽东被找到了,于是通过他的父亲,加上尚可喜的书信,以及大清公爵的许诺,尚之谦最后竟然答应了。

    接下来便顺理成章了,尚之谦利用自己生辰的机会扣留了黄家父子,将黄蜚、黄尽孝留下,让一向胆小的尽忠回去,当然了,跟着他回去的还有尚之谦的人,很快也控制了黄蜚一家人。

    又利用黄蜚的名义将吴志葵招到秦淮河出江口的大营,二话没说便杀了他,可惜吴志葵在明末也是一员抗清名将,竟枉死在宵小之手,时耶命耶,殊为可叹。

    这样,尚之谦利用凃尽忠一下控制了黄蜚的全部船队,当然了,此时朝廷又传来“借虏平寇”的声音,一切正好天衣无缝地配合了尚之谦的行动,其实若是黄蜚还在的话,打死他也不会同意利用自己的船只来运载鞑子大军。

    办完此事之后,尚之谦诈称黄蜚病重,水师一切事务由凃尽忠和他主持,其实此事黄蜚、黄尽孝已经被秘密送到了扬州,洪承畴劝他投降,像历史上一样,黄蜚咬断舌头喷在洪承畴脸上,最后不屈而死,黄尽孝也不屈而亡。

    读者看到这里不禁要问,安国军不是封锁了江面吗?鞑子还如何能将大军运过来?

    这就要说到安国军的操典了,安国军麾下,无论军、政,凡事必有章法可依,必有操典可循,以往安国军完全控制、孔有德尚可喜手下几乎没有船只的江面自然问题不大,不过在新近加强了巡逻的南京江面若是还是按照以前那种定时巡逻的法子便行不通了。

    安国军水师虽然势大,不过也不可能将上千里的江面巡逻得水泄不通,总是有空闲的时候。

    而这个空闲便被长期观察安国军巡逻特点的洪承畴抓住了。

    就在尚之谦完全控制黄蜚船队的那一晚,洪承畴出手了。

    黄蜚的船只都是大船,每艘船只可装载两百人,一共有两百艘大船,洪承畴利用那晚,一个晚上便让尚可喜手下的大将班志福带着两万人、耿忠明手下的大将连得成带着两万人渡过了长江。

    过江之后,班志福驻扎在江边的大胜关附近,而连得成驻扎在秣陵关附近,分别堵住了安国军进入从江边以及溧水县进入南京的道路。

    尚可喜、耿忠明麾下虽然都号称有五万精锐,不过从辽东带来的“子弟兵”却只有五千,剩下的多半是在投降的明军以及当地招募的,不过以尚、耿两人在东江镇的经历,以及大清严苛的军纪,这五万人的战力比以前的明军可是强出不知里许。

    渡江的两万人中,来自来自辽东的五千精锐都在其中,二王倒是豁出去了,知晓想要保住江北,就必须保住南京,一旦南京不保,扼控长江的安国军随时可以麾师北伐。

    使团还没有回应,小朝廷便得知了清军过江的消息,彼等倒是又惊又喜,最后还是捏着鼻子认了,还给两支大军准备了充足的粮草。

    不过如此一来,原本驻守大胜关到溧水一带的方国安却有些不高兴了,这不明摆着不相信自己能守住京城西边一带嘛(虽然事实上就是如此)。

    若是换了别的将领,肯定是一怒之下就投了安国军,不过方国安的弟弟死在安国军手里,面对如此情形他也只能忍着。

    洪承畴还有第二策。

    在马吉翔悠哉乐哉地从卜从善的大营出来后便回到了内城,刚进到内城便被守城的士卒抓住了,马吉翔还以为自己的事情暴露了,没想到那士卒说道:“马大人,吕大人满大街找您呢”

    马吉翔一听一颗悬着的心便放下了,“哦?这样,我这就去拜访吕大人”

    马吉翔前脚刚走,卜从善的大营又来了一人。

    卜从善听说是一个落魄的书生,便不想见,结果来人拿出了一件信物,卜从善赶紧屁颠屁颠地接见了。

    话说当时鞑子让卜从善回到明廷的怀抱,自然还是防了一手,这件信物便是其中之一,不过若是卜从善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话,什么信物不信物的,他一概不认便是,就算明廷、安国军知晓了也不会怪罪他。

    不过鞑子昔日的威风还是让卜从善接见了来人——洪承畴手下的一个幕僚。

    “公爵?世系某地?”

    卜从善一听这个条件不禁有些心动,他如今被小朝廷封了伯爵,不过小朝廷自身都是朝不保夕,这个爵位也就是“银样镴枪头,中看不中用”,聊以**罢了。

    不过大清一贯是言出必行的,实际上此时洪承畴并没有得到清廷的授权,不过是哄骗他罢了。

    话又说回来,如今的洪承畴头上可是顶着江北诸省总督、钦差大臣的名头,地位还在三王之上,由不得卜从善不信。

    这下卜从善有些踌躇了,虽然安国军更强一些,不过到了中原骑兵纵横的地带,还能不能有如此战力肯定是一个问号。

    更关键的是,安国军麾下的将领除了俸禄,一概皆无,军纪又异常严苛,做人如此,虽然战场厮杀痛快,终究是了无生趣。

    而明廷、清廷就不一样了,只要你对朝廷忠心耿耿,麾下欺男霸女、刻薄小民、搜刮钱财之事只要不是做的太过分,他们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样的朝廷才是好朝廷,不然自己辛辛苦苦熬到如此地步所为何来?

    不过卜从善终究是来回变换过几次身份之人,也不是三言两语可以打动的,于是他开口问道:“世系某地?何地?”

    他这里打了一个马虎眼,如果来人说出江南某地的名字,他立马会将来人赶走,安国军虽然了无生趣,不过做一个富家翁还是可以的。

    “哦?”,那人不动声色,“固始,不知大人是否满意?”

    固始正是卜从善的原籍,一听此话便有些信了,那人便趁热打铁,“大人若是嫌此地太小的话,也可以另外商议”

    “不小了,不小了”,卜从善连忙摆摆手,心里早就乐开了花,不过他很快便问道:“不知对面需要小的如何做?”

    此时来人已经将两人的大军已经渡江的消息告知了他,他心里却还是有些打鼓,真鞑子都干不过安国军,何况二鞑子?他现在是一门心思回到江北,能继续带兵自然好,不行的话回到固始安安稳稳做他的固始公也不错。

    “放心吧,湖北的定南王也有兵马南下,此次我大清配合明廷作战,就算不胜,也会给彼等重创,届时大人便可过江加官进爵了”

    这自然一句诳言,孔有德被安国军牢牢地钉在北岸,左近还有四川的安国军,他哪儿有闲功夫和能力过江。

    来人的意思很简单,你只要不起异心,配合清军作战就可以了,洪承畴对江南诸将也是门清,左梦庚是朝廷驸马,与安国军有杀父之仇,马士秀一向以左梦庚马首是瞻,方国安与安国军也有杀弟之仇,都不可能投降安国军,唯一可虑的便是这首鼠两端的卜从善了,看他的名字就可以瞧得出来。

    搞定卜从善后,来人很快离开了。

    洪承畴想的很周到,只要依托南京城与安国军来一次攻防战,将安国军的实力消耗到一定程度目的便达到了。

    此时吕大器正拉着马吉翔再一次询问安国军诸将的特点以及麾下兵马的战力,马吉翔也是虚与委蛇,心里却在不住地冷笑。

第三百一十章 江南风云(5)波谲云诡③

    此时李安国已经来到了中沙岛,就是为了居中坐镇指挥所有的战事,一听到黄蜚部将清军运到了江南,这心里的后悔便不打一处来。

    唉,还是自己心慈手软,若是以前连明廷的水师也收拾了何来今日的局面?

    不过事情既然来了,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鞑子运过来多少人?”

    “不下四万,按照旗号应该是尚可喜和耿忠明的人马,有两面大旗,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就是尚可喜手下的大将班志福、耿忠明手下的大将连得成”

    “李振国的人马已经到了哪里?”

    “回禀大都督,李大人本来兵分两路,一路万人直扑大胜关,一路直扑秣陵关,不过根据大都督的指示都走的很慢,一路还在江宁镇,一路还在溧水附近”

    “黄得功呢?”

    “黄将军刚刚兵出高淳,离溧水还有一段距离”

    “让彼等继续前进,按照急行军速度,必须在三日之内拿下大胜关、秣陵关”

    “大都督,恐怕不妥吧,方国安部在高淳有五千人,黄将军那里都是骑兵,拿不下高淳,如何到达溧水与李将军汇合?何况溧水也有五千人,也不是几日可下,两关附近本来有方国安的各万人,加上鞑子的兵力之后每关附近都有三万人马,可是远远超出了李将军的兵力”

    “这个你不用管了,让黄得功绕过高淳,直接与溧水的李振国部汇合,至于大胜关、秣陵关,关上最多只能驻扎三千人,敌军大营肯定在关外”

    “是!”

    等按察司的人出去了,李安国“啪”地一声拍在桌子上。

    娘的,算计来算计去,最终还是要一点一点地硬啃。

    虽然马吉翔那里传来了卜从善可做内应的消息,不过在鞑子过江以后一切便是未知数了。

    他在屋子里走了几圈,又连续下达了几道命令。

    “自羽,你部抽调一半船只西去,目的只有一个,彻底消灭镇江、南京两地的明军水师!”

    王自羽自是欣然领命,不过他转瞬一想,“就怕来不及了”

    “无妨,黄蜚的船只想要躲避,只有退入大运河一途,如今被我军盯得死死的,他能往何处去?往西就要接受汤志、宋江的船队的挑战,往东有你在这里,我实在想不出他还有何能”

    “对了,你此去将凌风的陆师也带三千人去,能趁机占了镇江最好”

    ……

    南昌。

    南昌城所在的赣江对岸不远处有一处古刹,名曰天宁寺,这几日正逢老主持圆寂,寺内按照老主持身前的意愿已经让前几年在此挂单的云游僧人雪峰上人接替主持一职,不过这还需要到官府报备才行。

    自从安国军完全控制了长江江面后,南昌深处内地,城里只有正规驻兵一千五百人,还有同等数目的地方团练,一共三千人。

    不过安国军旗下这几年都是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虽然说不上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不过与以往相比就好太多了,莫说三千人了,就算城里的衙役就可以将大小事务处理得干净利落。

    不过这一日,南昌城却出现了少见的进展紧张气氛,不是民众的,而是城里的兵卒。

    正好在此地修养的安国军大都督的三夫人葛嫩娘这日得知自己以前熟悉的天宁寺主持圆寂后便准备去祭奠,如今安国军正准备收复江南,虽说南昌是大后方,不过大都督的夫人出行还是要严谨万分的。

    葛嫩娘却不想惊动许多人,她这次起了心思想去祭奠前主持自然有她的道理。

    以前在江西时她就经常去天宁寺,一方面是为了祭奠已故双亲的在天之灵,另一方面自然是为了自身着想,一去二来便与此地的方丈熟悉了。

    去到广州后她闲暇时也按照方丈的法子日夜祷告,没想到还真灵验,不仅嫁得意中人,不多久还为李安国诞下长子,想到不久前自己还是在南京苦苦挣扎的一名艺妓,每念至此,她总觉得是自己的诚心感动了佛祖,让她如今有好的下场,故此,每次回南昌时她必定要去天宁寺焚香祷告以谢佛祖的恩赐。

    这次李安国准备攻打江南,也让她带着长子兴华过来了,得知前主持圆寂后,她赶紧要去那里祭奠。

    原本她只想带着几个亲卫轻车简从罢了,没想到知府、驻守千总得知后死活不同意,最后她无奈之下只得带着精锐兵丁一百名、衙役二十人,加上一直跟着她的按察司女兵三名,以及刚刚一岁多一点的兴华一起去天宁寺。

    由水师的船只渡过赣江后,葛嫩娘与兴华两人坐在一辆舒适的马车上,三名女兵都骑马,兵丁、衙役在一旁跟着,半个时辰后便来到了梅岭脚下的天宁寺。

    焚香祭奠后,葛嫩娘一行人正欲离去。

    “夫人且慢”

    只见大殿里间转出一人,只见他约莫三十多岁,面容清癯,不过却是一脸祥和的模样。

    葛嫩娘正不知如何称呼,一旁熟知她的知客对他说道:“夫人,这位便是鄙寺新任主持雪峰上人”

    双方见礼后,只见那雪峰上人双手合十道:“夫人舟车劳顿,何不在后殿歇息一阵再走”

    葛嫩娘瞧了瞧他,只见一幅端庄恭敬模样,也不好推脱,心里还想着若是前主持还在的话自己还准备让他给兴华瞧瞧,看应该注意些什么,以保佑他今后顺顺当当地成长。

    当然了,她自然还有另外的心思,此处便不足为外人道了。

    此人虽然年轻,毕竟是一寺的主持,多半也是得道之人,就让他瞧瞧也行。

    就这样,葛嫩娘带着兴华进去了,三名女兵站在外面值守,不多久里面便传来葛嫩娘与上人讨论佛法的声音,最后她让上人给兴华面相时,三名女兵赶紧离开廊檐来到院子中间——如此大事她们听到了不好。

    又过了小半个时辰,只见那位上人出来了,对着三位女兵说道:“夫人有些倦怠了,此处正好是客房,她说要休息一阵子,中午用过素斋再走”

    一名女兵是一直跟着葛嫩娘的人,她听了便从打开的窗户缝里瞧了一下,只见葛嫩娘和兴华两人都躺在床上,眼睛都闭着,便不虞有他,转身就走了。

    跟着来的兵丁和衙役都有素斋供应,倒是不用她们操心,当然了,那间客房的门口一直有一名女兵守候,那名女兵见今日的风势较大,还将打开的窗户轻轻地掩上了。

    一个时辰过后,女兵见葛嫩娘母子还未起身,便推开了房门,一见之下不禁晕了过去!

    只见床上空空如也,哪儿有葛嫩娘母子的踪影!

    带队的千总以及衙役班头得知后赶紧拉住一个小沙弥,“你们的主持呢?”

    等那小沙弥带着一行人来到方丈的居室,只见里面也是空空如也,千总大惊失色,赶紧让人将这间寺庙围了起来,将所有的僧人都羁押在大殿,剩下的人一部分在个各个房间搜寻,一部分赶紧散到寺庙附近寻找。

    以下是按察司女兵与知客的问答。

    “寺里一共有多少人?”

    不见了大都督夫人,那知客也是吓得瑟瑟发抖,“回将军,一共三十六人,除了主持以外全部在这里”

    “新主持是何时来到此处的?”

    “两年前”

    “哦?可知是从哪里来的?”

    “不知,只知此人自称雪峰上人,在鄙寺挂单之后与老主持一见如故,此人佛法精通,老主持年迈,这两年讲经说法都是此人主持的”

    “……”

    按察司的女兵此时也是六神无主,不过她们终究比那千总、班头强一些,立即带着知客来到了那上人接待葛嫩娘母子的房间。

    “这间房有密道或者暗室吗?”

    “没听说过,有的话也只能是寺里的主持才知道”

    众人仔细检查了这间房,只见房里四面都是青砖刷上白灰抹成,房间里也很简单,一张床、一张四方桌子、四张圆凳,桌子上还摆着茶具和糕点,四壁都是空空如也。

    床、桌子、凳子都是普通的木制式样,都可以活动,众人仔细检查了房间里每一处墙面和地面,并没有发现异常。

    “那主持在你值守期间进来过没有?”,那班头犹豫半天还是向那女兵问道,葛嫩娘身边的女兵自然都是亲信,区区班头肯定不敢得罪,不过夫人、大公子蹊跷失踪,若是大都督怪罪下来,在场的一个都跑不了,班头无奈之下只得开口询问。

    “没有,我一直站在这里,有没有人来到绝对清楚”

    “那房间里有什么动静没有?”

    女兵仔细想了想,“没有,不过今日风势较大,没准将房里的动静掩盖了也说不定”,她倒是很坦然,若是夫人、公子遭遇不测,她已经决定以死相殉,大都督仁义,绝对不会牵连到自己的家人。

    众人都手足无措,倒是那名班头醒目,“何不到方丈居室查看一下?”

    于是众人都来到方丈的那间居室。

    方丈的居室倒是比那间客房的东西多一些,除了床、桌、椅,还有一大张书桌,桌上摆着几卷佛经,笔墨纸砚俱全,墙上还有一张释迦牟尼的画像以及一个佛龛。

第三百一十一章 江南风云(6)波谲云诡④

    一行人最终在佛龛后面发现了机关,里面有一道暗门和狭长的甬道,甬道直通葛嫩娘歇息的那间房舍,难怪刚才他们在这间房舍任何发现,原来两者相连的机关只能在方丈房舍控制。

    客房也有一条狭长的甬道直通寺院外面,不过到了这里便没有任何踪迹了,寺院附近有一片小村庄,经过询问,村里的人都说没有任何异常。

    ……

    远在中沙岛的李安国很快便得知了葛嫩娘母子失踪的消息,甫一得知此消息,他不禁有些天旋地转。

    他立即赶到了九江。

    “大都督,按察司、江西的驻军都在南昌附近布下了天罗地网,水陆交通要道也加强了盘查,大江如今被我军牢牢地控制着,贼子必定逃不脱……”

    贼子逃不逃得脱不是李安国所关心的,他关心的是葛嫩娘母子的安危!

    许久,李安国终于冷静下来。

    贼子在这个时候设计掳走葛嫩娘母子,不用说是跟目前目前的战事有关,不是南京小朝廷便是对岸的鞑子!

    不过安国军基本控制长江以南区域之后,造成的明里的、暗里的仇家也不少,比如部分被收缴了田地的士绅,大部分土司,都有作案动机。

    但以贼子这个手段来看,一般人还真办不到,按照按察司的情报,这甚雪峰秃驴两年前便来到了南昌,能潜伏在天宁寺两年多待机行事,能使得动这样的人才,绝对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嗯,还是小朝廷和鞑子有能力做到,那到底是谁?目的又何在?

    目前安国军与小朝廷的战事已经开始了,掳走葛嫩娘母子,一方面肯定是拿来作为筹码,一方面肯定是为了扰乱自己的心神。

    自己不能乱!

    李安国立即肯定是后者,天下都知道他李安国有三位夫人,并且子女众多,掳走葛嫩娘作为筹码在一般意义上来说并不管用,在当前战事的关键时刻自然就是为了扰乱自己的心神,进而举止失措为己方渔利了。

    “查到这雪峰秃驴的真实身份没有?来自何处?”

    燕厥中正站在面前,说实话葛嫩娘母子在天宁寺失踪对于他来说更是如雷轰顶,按照以前大明锦衣卫的规矩,他绝对是难辞其咎,不过眼前的李安国好像并没有过多责怪他似的,饶是如此,他内心更是不安。

    “禀大都督,是按察司的失职,这秃驴两年前来到天宁寺挂单,登记的行踪也都是全凭他自己所说,当时无论礼部、江西提刑按察使司、按察司都没有过多盘问,以为一位精通佛法之人不会有什么隐瞒,没想到……”

    “算了,不提这些了,我也是倏忽了,南京的锦衣卫、对面的鞑子都擅长潜藏行踪行那暗探的活计,特别是对面的鞑子,更是无所不用其极,今后注意些便是了”

    “是,大都督,根据按察司的探查,这秃驴说自己是四川人,曾在峨眉山出家,结果我司一一访查过后都没有此人,此人的履历明显是捏造的”

    “好了,不说这些了,先说说战场的事吧”

    “是。黄蜚部内乱的事情已经查清楚了,是黄蜚手下的两总兵之一的尚之谦利用自己寿诞的机会扣押了黄蜚父子,最后又控制了船队,杀了另一位总兵吴志葵,这尚之谦是尚可喜的远房侄子”

    “鞑子两路人马也已经完全核实了,在秣陵关附近的正是耿忠明手下的大将连得成,在大胜关附近的正是尚可喜手下的大将班志福,另外……”

    “有什么就直说!难道还有比葛嫩娘母子失踪更可怕的事?”,李安国不满地看了燕厥中一眼。

    燕厥中看到李安国眼中闪过的寒芒,心里也是一哆嗦。

    “据马吉翔传来的消息,外城的卜从善态度突然转化,以往他去见他时都是毕恭毕敬的,不过前几日他再次去见他时,卜从善却有些不冷不热,按照马吉翔的分析,多半是对岸鞑子的到来令卜从善有些心猿意马了”

    “哼!这卜从善本来就是鞑子留在南京暗桩,鞑子多半派人找过他了,算了,求人不如求己,老子就不信了,以安国军目前的实力就拿不下江南地?”

    “大都督,身在中沙岛的王自羽、凌风已经击败了沈廷扬、蒋若来的水师,被趁势攻占了镇江!”

    “哦?”,这倒是一个好消息,李安国不禁站了起来,攻占镇江在他原本的设想里本来需要花费一番功夫的,没想到这么容易就拿下了。

    “大都督,击破沈廷扬的水师倒没有花费多大功夫,不过镇江城却并没有这么容易,不过镇江城的守将在见到己方水师大败后心惊胆战,便挟持了还在城里的总兵沈廷扬投降了,倒省了我军攻城的力气”

    “好!”,李安国刚才低落的心情瞬间又被点燃了,镇江一下,只要再攻占大胜关、秣陵关,南京城便是瓮中之鳖!

    “大都督,还有,按照您新的指示,各部加快了攻击速度,花小山部已经击破驻扎处州、温州一带的惠登相部,张勋部已经击破了驻扎严州、衢州一带的马进忠部,如今惠登相、马进忠两部已经退往金华,与那里的朱大典汇合,看样子是准备在金华附近与我军决一死战”

    “贺云龙部已经攻占了湖州,如今正按兵不动,贺云龙占领湖州之后就将南京、杭州之间拦腰截断了”

    “杨文部攻占了溧阳,不过在鞑子过江之后,大胜关附近便全部由班志福扼守,方国安部三万人全部到了溧水附近,准备在那里与我军决一死战,如今溧水附近的李振国、黄得功一万五千人马正在那里与敌军对峙”

    “李将军麾下的另外万人则是由胡一鸣带领,至今日,尚没有拿下大胜关”

    “哦?看来这班志福还是有两下子嘛”

    李安国在九江的大都督府客厅背着手走了几圈,半晌猛地转过身来。

    “通知贺小石马上到这里来”

    没多久贺小石到了,几年过去后,贺小石已经是二十七岁的成熟大将了,他这几年也没闲着,稳固湖南、江西、江左三地后,他按照李安国的授意在三地重新招募了一支大军——中央近卫军。

    话说自从广州的黄埔海军学校成立后,李安国又在南昌设立了陆军学校,便是由贺小石兼任校长,首批学员毕业后全部纳入到中央近卫军作为基层军官。

    中央近卫军满编一万五千余人,其中长枪兵四千人,其中更有大枪兵千人,是各支陆师中配置最高的,火铳兵四千人,其中普通火铳兵、十二斤、十五斤、十八斤的大铳兵各一千人,配置也是各军之冠,刀盾兵两千人,其中更有五百大盾兵。

    另有炮兵两千人,配备的火炮有一千斤、两千斤、三千斤三种,全部是红夷炮,都是由挽马和健骡拉动,一共一百门,每二十人负责一门火炮。

    这个炮兵的配置在当今的世界首屈一指,由梅义亲自担任炮兵总管,炮兵以二十人为一队,队官全部由南昌陆军学校的学院担任,队官还同时兼任瞭望手、观测手。

    “来了?”,看到贺小石步入大堂,李安国略略点了点头,这时他身后一张巨幅地图也在墙上露了出来。

    贺小石一见那幅地图,知道又有大的战事起来了,心里隐隐有些激动,不禁摸了摸自己的颌下——这几年他也蓄起了长须,到如今也有接近一尺了。

    “小石,我是这样想的,堵不如疏,这偌大的长江全靠堵是堵不住的,我等不如主动出击,反正马武、张勇和你三人加上宋江、汤志两人都闲了很久了”

    贺小石双眼放光,“大都督,您这是要……”

    “嗯”,李安国点点头,“全面进攻,川东的李思文部向东进攻,第一阶段目标是拿下夷陵州!”

    “马武部向荆州进攻”

    “张勇部向武昌进攻!”

    “你部向安庆进攻!”

    这几年,除了新增加的贺小石中央近卫军之外,马武、张勇部增加了兵力,每部都是一万五千人,不过并没有像近卫军这样加强配置,以前是长枪兵、刀盾兵、火铳兵各三千人,加强配置后每部各增加了一千人,这便是一万两千人,加上一千炮兵、两千骑兵,就是一万五千之数。

    这也是考虑到对面的孔有德部麾下有骑兵的缘故。

    在三王中,孔有德的兵力最强,除了孔有德外,还有缐国安驻扎在夷陵州,孙龙驻扎在荆州,全节驻扎在襄阳,李养性驻扎在黄州。

    这几人都是在辽东跟着孔有德降了鞑子的老部下,其中缐国安、孙龙更是方面大将(历史上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便是嫁给了孙龙的儿子孙延龄),全节控制着汉江上的水师。

    不过孔有德手下也就是五万人,在安国军占据四川后,与四川交接的襄阳、夷陵州便增加了防守的兵力,各有万人,荆州、黄州各有五千人,剩下的两万人全部驻扎在汉阳,其中更有甘肃回将马雄的三千骑兵。

    这也是李安国将黄得功部下的万余骑调了四千骑到湖南的缘故。其它的四千骑在浙江,分别由黄惟明、靳统武指挥,黄得功自己手下只有五千骑,还多是以前就跟着他的原明军骑兵。

第三百一十二章 江南风云(7)全面进攻之一:虚虚实实

    大胜关。

    江宁镇、大胜关、板桥镇在南京城西南部沿江一字排开,形成了一道长约五十里、宽约十里的屏障,板桥镇与南京外城之间则是秦淮河,这里便是南京城的第二道屏障,然后才是外城、内城、皇城。

    加上南京城那巨大的城郭,若是要步步为营,一个个攻取占领的话非得付出偌大的代价不可。

    班志福接管大胜关附近的防线后,便将自己的两万大军一分为三,最前面的江宁镇布置了七千五百人,最后面的板桥镇也是七千五百人,中间的大胜关则布置了五千人马,关上有三千,关后有两千随时补充支援。

    江宁镇、板桥镇都是南京附近的重镇,其中江宁镇是南京附近著名的工矿重镇,南京兵部所需的铜铁有一半是从此地获取的,板桥镇则是经济重镇,各类诸如竹木、丝绸、食盐、陶器交易发达。

    班志福占据三地后,以往兴旺发达的三地立即成了人间地狱,为防止安国军从江上潜藏进攻,班志福将三地的居民杀的杀、掳的掳、抢的抢,以往南京城西南部重要的枢纽、屏障的烟花繁盛之地很快成了一座人喧马嘶的大军营。

    三地一面朝江,一面靠山,易守难攻,班志福接管此地后在沿江一带的码头都布置了重兵,防备的就是如今在江上占优的安国军水师的突袭。

    说到突袭,安国军还真是这么做了。

    三月某日,安国军驻扎在镇江的水师五十艘大船在王自羽的亲自带领下向南京开动,与此同时,驻扎在太平的王自羽麾下的另外三十艘大船在总管、原来带着船队南下扬德纳岛的李兴国带领下向东开进。

    结局是注定的,在两路人马的夹击下,尚之谦的一百多艘大船不堪一击,最终除了少数船只躲进秦淮河侥幸逃过一劫,大部分船只不是被安国军击毁便是被俘获。

    击破尚之谦的船队后,安国军解救了被困在秦淮河出江口码头的姚进忠——黄蜚的二儿子,从他嘴里也得知了更加详细的情报。

    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黄蜚麾下的东江镇水师将领大部分也是义愤填膺,不过如今尚之谦已经逃到了秦淮河,窜入了莫愁湖,王自羽犹豫再三,最终还是派了二十艘原本从明军手里缴获的两层大船在一名水师千总的带领下驶入了秦淮河。

    一番激战后,安国军水师在莫愁湖堵住了尚之谦的水师,大破之,俘虏了全部十多艘沙船,击毙了尚之谦。

    于是以前赫赫有名的黄蜚水师便烟消云散了。

    控制秦淮河的出江口码头后,班志福的两万大军便被挤在江宁镇、大胜关、板桥镇这近二十万亩的狭小地带。

    不过彼等也不是完全没有出路,三地的东南面是沟壑纵横的丘陵地带,有多条道路通向东南面的腹地,与秣陵关更是只有五六十里路,一旦三地有警,秣陵关的连得成还可以快速支援。

    不过安国军占据秦淮河出江口码头之后并没有大举进攻的模样,而是安营扎寨,一副在此地长久驻扎的势头。

    当时,无论是班志福、连得成还是城里的明军都知道,如今安国军已经控制了秦淮河,便可沿着秦淮河直通沿岸的秣陵关、溧水,而如今的连得成大军、方国安大军都在秦淮河畔的秣陵关、溧水附近!

    某日,占据镇江的凌风部突然分出三千人马出其不意地攻占了南京城南边的句容县,如此一来,方国安、连得成、班志福的七万人马就被压缩在秦淮河以西、太平以东的狭小地带。

    其西面、南面便是黄得功、李振国、胡一鸣的两万五千劲旅,东面是秦淮河,北面是长江,七万人马挤在不到五百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带。

    这下班志福、连得成、方国安都慌了,两路鞑子大军过江之后小朝廷自然也送了一些粮草,不过方国安部一直受着朝廷兵部的管辖,粮饷都是一月一发,也就是彼等最多储存了一个月的粮饷,而两路鞑子那里由于时间仓促,小朝廷只支援了十日的粮饷。

    不过江宁镇、板桥镇都是富裕的重镇,班志福在搜刮一阵后还能满足他这一路人马三个月之用,不过连得成就惨了,身边只有十日的粮草!

    秣陵关附近也是大片的乡村,连得成立即出动下乡“打草谷”,一时弄得附近天怒人怨。

    永和五年(1650年)三月十八日,夜,秣陵关。

    此时的秣陵关位居秦淮河西侧,其西边便是连绵不绝的山体,中间还有一条小河与山体相隔,此时江南的梅雨季节尚未来临,小河蓄水不多,人马徒涉可过。

    这天夜里,有一支军队正穿梭在这绵延不绝的山体里,军队约莫万人,一部分是明军打扮,还有一部分是清军绿营的打扮,两支军队都沿着山体明军、清军设置的小关推进,一路不断假扮对方夺占明军、清军在山上设置的据点。

    由于都打着送粮、巡视的幌子,加上这些据点安置的敌军不多,两路人马都很顺利,至天明前,一路人马已经摸到了板桥镇附近的将军山,并出其不意地攻破了班志福设在将军山上面的一处千人的营寨。

    一路假扮明军的也摸到了秣陵关的西侧,在小河里偷偷埋伏起来。

    这时,秦淮河上涌来了大批的安国军水师船只!

    此时的秣陵关正好设在两条河流之间,长约八里,关城正好位于其中,两边都是荒滩,在炮火的掩护下,凌风带着五千人马出动了。

    与班志福一样,连得成这两万人也只有五千人布置在秣陵关城里,还有两路大军分别布置在关城南北,北边在禄口镇,南边在方山附近,与关城都有十里左右的距离,都在清军一个时辰的速度范围里。

    兴许是考虑到南北两侧都有大军,连得成占据秣陵关后将三千最精锐的辽东老兵都布置在关城里,另外两千精锐这布置在靠近秦淮河这一端,防备的就是安国军可能从河上杀到的军队。

    船上炮火轰击之下,布置在关城东侧、靠近秦淮河这一端的营垒摇摇欲坠,营里不断出现的实心炮弹让士卒们都无法在营里安身,最终在一个参将的带领下跑出了营垒,纷纷向关城方向聚集。

    这时凌风好的五千人人马上岸了,越过营垒之后对着这两千人马便是一阵突袭!

    连得成的大本营便在关城里,布置在外面的两千人也是耿忠明在江淮一带招募的精锐明军降军,看到安国军准备前来夺城也没有慌,而是在短暂的时间里整顿好了队伍反身迎了上来。

    不过安国军陆师的战力可不是这两千人可以比拟的,何况凌风的手下有五千人之多,渐渐地,在安国军长枪兵的打击下,这两千人抵挡不住了,纷纷朝关城东门撤退。

    连得成此时已经在关城上了,眼见得己方逐渐抵挡不住,而关城也放不下这许多人马,而南北两侧的军队想要过来支援最少也要半个时辰以上,他一咬牙,亲自带着自己麾下最精锐的一千重甲步军打开东城门迎战了。

    跟着耿忠明来到江淮的三千老兵都是甲胄齐全、骁勇善战之辈,来动江淮后他又从投降明军里挑拣了两千北直隶、辽东籍的健卒,同样披挂齐备,这五千人便是耿忠明的精锐,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说,这五千人,一个人能当五个普通明军士卒来用,这次让连得成带了两千过江,一千便直属于连得成,另一千布置在秣陵关的北部的禄口镇。

    在后阵骑在马上的凌风眼见从城里又出来了一支人马,与刚才只有一件绿营号衣的清军不同,这支人马却是全副铠甲,铠甲呈黑色,都是长枪大刀,还都生得牛高马大,为首一人年约三十许,也骑在马上,身边还有二三十骑护卫。

    凌风这支人马是安国军普通营头的典型配置,刚才突前的便是三百大枪兵、三百大斧兵,刚才一番突击之下正有些志得意满呢,便迎头碰上了连得成的黑甲兵。

    六百对一千!

    大枪兵带队的千总一见前面来了一支黑压压的部队,装束、精神头与刚才的鞑子很有些不同,也打起了精神,很快,三百一丈二尺长、有着锋利锥形枪头的大枪兵打头,后面紧接着是大斧兵,这样交错配置便迎了上去。

    连得成这一千人的阵型配置倒是与安国军的不同,以前的明军比较注重刀盾兵,为首的都是一手提着盾牌,一手拿着大刀的“武艺高强”之人,当然了,像三王这样的人马,全部配备铁盾、铜盾是不可能的,连鞑子自己的巴牙喇也没配齐,何况他们?

    不过人手一面以辽东特有的硬木柞木制成的木盾还是有的,木盾通过特殊的处理,加上周边包铁,每面足有五斤之重,加上大刀的分量,不是一般人还真舞动不了,不过偏偏连得成这一千人便有五百这样的“锐士”,后面还有五百长枪兵,长枪长度倒是与寻常长枪差不多,不过却粗上许多,可刺可砸,倒是比寻常长枪强上几分。

    “扑!”

    双方的士卒很快对上了,安国军的大枪兵都是经过长期机械训练的,不管你前面来的是什么兵种,采取的法子都是以不变应万变——左刺!

    一般来说,刀盾兵都是以左臂拿着盾牌,右手握着武器,眼见得敌方的长枪来势凶猛,连得成的刀盾兵纷纷用盾牌遮住面部和胸部,部分悍勇的还用盾牌将长枪磕开。

    这一轮,安国军大枪兵杀伤的效果寥寥,倒是成军以来罕有的局面。

    不过他们还有后招!

第三百一十三章 江南风云(8)全面进攻之二:黑虎掏心

    刀盾兵躲开安国军大枪兵致命的一击之后,突前的多半是真正武艺高强之人,右手的大刀此时也没闲着,而是在这电光火石间或刺或砍向安国军突前的大枪兵猛击!

    这些刀盾兵眼见得一个照面便破了传说中安国军赫赫有名的大枪兵,这心里头也都是一喜,有的人心里还在冷哼——“不过如此!”。

    后面骑在马上的连得成也是拈须点头,到底是王爷重金打造的勇士,这战力确实不一样,接下来由于长枪兵在突击时不可能像平常列阵时站得那么开,只要这些刀盾兵杀入、切破敌阵,后面便是迎刃而解了。

    连得成摸着胡须的右手还没放下,眼前的一幕便让他目瞪口呆!

    他没有看到自己的刀盾兵大杀四方、敌方长枪兵迎面而倒的“盛况”,反而看到了他们一个个扑倒在地的骇人景象。

    接着跃入他眼帘的便是从敌方长枪兵之间突出来的一帮人,也是重甲在身,不过都是磨得闪亮的铁甲,头上是铜盔,手里端着的却是一把奇形怪状的大斧!

    只见那些斧子约莫四尺来长,与真满洲巴牙喇兵的斧枪不同,斧头更短一些,斧面与中原地带常见的形状不同,更短、更薄,枪尖与斧身整体锻造而成,比斧枪的枪尖更长,就像一根铁棒的一端磨细、磨尖了一般。

    就是这些奇形怪状的斧子刚才或夹住了刀盾兵的大刀,或直接刺在、砍在他们的脚面上、小腿上,而腾出手来的大枪兵又是一阵突刺!

    不多久,在大枪兵、大斧兵的交错打击下,连得成引以为豪的这五百刀盾兵不住地倒地,最终彼等还是被大斧兵那骇人的模样吓到了,纷纷向后跑,这下便是安国军大枪兵发挥的时候了。

    小半个时辰过后,连得成这千人几乎有一半惨死在大枪兵、大斧兵手里,照这样下去不多久便要全军覆没了,而在连得成带着千人出来时,城外那一千多清兵并没有直接退入城里——主将还在城外厮杀,他们也不好在城里作壁上观。

    不过在看到安国军大枪兵、大斧兵的猛烈攻势之后,这些人便待不住了,也不管主将不主将的,纷纷抽身便往城里跑,不过城里可是连得成从辽东带来另两千精锐,虽然甲胄比城外的重甲兵稍次一些,不过战力却相差仿佛,对连得成也是忠心耿耿。

    连得成出来时城门便关上了,自家主子尚未进城,自然也不会放那些人进去,于是城上、城下的人都大骂起来,渐渐地,将城上其它方向的清兵都吸引到了此处。

    连得成此时已经萌生退意了,不过凌风却不给他这个机会,近五千人马全部压了上来,最后在关城东城门形成了一个正方形的包围圈,将连得成残存的这不到两千人紧紧压缩在城门附近。

    城外这两千人有一半是耿忠明从原籍北直隶的投降明军里挑选的,有一半却是在江淮投降明军里拣拔的,此时都紧紧簇拥在城门附近,将进城的道路堵得水泄不通,连得成自己想过去也不可得,他大怒之下立即命令自己的亲卫骑在马上向里突。

    这下可惹毛了这些以前北直隶、江淮的降兵,彼等一方面躲开从马上挥下来的各式武器,一方面也利用自己手中的长枪、大刀反击,这下城门口一通大乱!

    而安国军的包围圈还在不断收紧,时间没多过一分,城门口便多了大片的尸体。

    作为关城,自然没有护城河、吊桥这些设置,最终在连得成家丁的拼死突击之下,连得成带了十余骑终于冲到了城门前,此时城门终于开了!

    城门打开之后,连得成十余骑自然是一马当先率先突入,紧跟着他们的便是便是残存的几百重甲兵,等城外大营残存的人马想要跟着进去时,城上却射下来大片的箭只,就在城下的人错愕之时,城门猛地关上了。

    城门口还有几百清兵,彼等见状,除了大骂之外也无可奈何,最终这几百人干脆投降了安国军。

    连得成侥幸逃脱之后很快带着人马来到了关城的十字街心,到了这里他隐隐有些后怕,刚才若不是当机立断从乱兵中杀出一条血路,他这几百人马便就都交待在城外了。

    不过回到城里就不一样了,城里还有两千精锐,禄口、方山还有一万五千大军,自己在附近都设有哨卡,此处的战斗哨卡里的人若不是白痴的话一定瞧见了,南北两路的援军呼吸可至,届时内外夹击,将城外这几千贼军灭了也不是难事。

    不过今日一战,自己麾下最精锐的辽东老兵一千去了七百,只剩下区区三百余人,想到这里他心里不禁一阵绞痛。

    “大人!”,连得成正在思前想后,一声大喊将他拖回了现实。

    只见十字街的正北面跑来了一百多人,连得成定睛一看,为首的一人正是西城门的守将,他手下的一个千总。

    连得成还以为他们是过来迎接自己进城的,自己这几百人刚才跑得匆忙,一直跑到街心才停下来,还没有见到一个兵丁的身影,西城门临近小溪,离东门最远,难得他有心,于是便催马上前,准备勉励几句。

    不过一见到眼前这些人,他一颗心顿时又在缓缓向下沉。

    只见这些人有一半的人军帽都没有,露出了里面丑陋的金钱鼠尾大光头,大多数人身上还有大片的血迹。

    “怎么回事?”

    随着连得成的一声怒喝,这些人都“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大人,刚才东城门喧闹异常,奴才还以为这边吃紧,便带了一半人马前来支援,等奴才查明情形回到西城附近时,那边突然冒出来了大量的敌军,彼等利用我等的目光都吸引到了东城,估计是利用飞索攀上了城墙,结果……”

    话音未落,一大片整整齐齐的喊叫声从西城门那边传来,连得成一见之下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

    只见约莫千人正从西边过来,都是铜盔、齐腰甲,走在最前面的都是端着火铳的,紧接着的便是拿着长刀,长刀手左臂上还有旁靠!

    “将他们赶出去!”

    一见没有大枪兵以及那莫名其妙的大斧兵,连得成豪气顿生,他手下还有三百人,都是重甲兵,只要挨过敌军一轮火铳的攻击,等重甲兵突入敌阵,那就是杀鸡宰羊了。

    来的自然是从山上摸过来的安国军了,自从李安国下令全面出击时,再在腹地布置大量的正规军便没有必要了,于是他让何万盛带着九龙营、雪峰营、武功营留在当地的总共上万山地营的士兵偷偷摸到了南京附近。

    一路化妆成清军摸到了将军山,另一路便是由何万盛亲自率领的五千人马,彼等一早便在秣陵关城西侧的小溪埋伏,等东边凌风大打出手时,趁敌军的倏忽,猛地攻上了城头!

    这次连得成亲自带着三百人向前冲,他此时没有骑马,手里拿着一柄一丈长的大刀,他计划牺牲几十人后再猛地杀进去。

    敌军冲过来时,对面的安国军便停住了,关城街面可并排行走十人,只见手持佛朗机铳的山地营士兵排成了十排,都是后面一排站着,前面一排蹲着的交错布置。

    清兵举着盾牌大踏步地向前冲,连得成似乎看到了虎入羊群大开杀戒的场面……

    “砰!!!”

    二十杆佛朗机铳几乎同时打响了,一上一下,凸在前面的清兵几乎被席卷一空,不过兴许是意识到情况万分危急,后面的清兵并没有慢下脚步,而是继续向前冲!

    “砰砰!!!”

    “砰砰!!!”

    “砰砰!!!”

    “砰砰!!!”

    连续五轮佛朗机铳打响后,连得成的三百人已经损失了三成,不过此时他们也杀到了安国军的面前!

    此时安国军突前已经是双手长刀兵了,他们对上的便是连得成残存的近两百长枪兵!

    一方是训练有素、勇悍无敌的辽东老兵,一方是来自湖南、江西大山、经过蔡九仪指点训练过的山地兵,一时双方竟斗了个不分胜负!

    不多时,“砰砰……”的声音又响起来了。

    后面的连得成一看,只见那些放完火铳的安国军士兵都爬上了街面两侧的屋顶,正举着佛朗机铳向下射击!

    一时局面不禁为之一变,清兵正面有山地兵,两侧有火铳兵,不多时这一百多人便纷纷扑倒在地,不过连得成还是跑了,他眼见不妙,带着手下的十名家丁向城北跑了。

    他一路跑一路还在纳闷,自己刚才这么大的动静,北城、南城的人马难道没有听到?只要彼等稍微醒目一点,带上几百人过来,局面没准能改观,何况南城的人马还有三百弓箭手,正好是贼军火铳兵的对手。

    等着他这一行人气喘吁吁赶到北城门,看到城上熟悉的“我大清”织金龙旗帜还在,心里不禁长舒了一口气,不过除了旗帜,城上、城门口附近一个人影也没有。

    难道?连得成心头大震,不过还是抱了一丝侥幸,他带着十人沿着城门附近的甬道就准备向上爬。

    “哈哈哈!”

    刚抬起右脚,只见上面传来了一阵大笑。

    连得成惊恐之下向上一望,这一看之下不禁有些天旋地转!

    只见城头上窜出了大片的人头,而这些人头都有显著的标志。

    铜盔!

    ……

    在凌风、何万盛两路人马的夹攻下,连得成以为固若金汤的秣陵关就这样被安国军攻下了,连得成也死于此役。

    秣陵关一下,安国军便在班志福、连得成之间打下了一颗大大的钉子,将两支大军拦腰截断。

    如此一来,班志福、连得成、方国安三支大军便被紧紧压缩在长江以南、秦淮河以西、太平以东的狭小地带,中间还被打下了钉子,真正的动弹不得!

第三百一十四章 江南风云(9)全面进攻之三:大战溧水①

    太平府到南京城有四条路可通。

    其一,自然是沿着长江南岸,经江宁镇、大胜关、板桥镇,过秦淮河。

    其二,可从太平府径直向东,经丹阳镇、横溪镇直达禄口,然后沿着秦淮河直下。

    其三,便是从太平府出发,经新市镇、石湫镇进抵秦淮河边,北可抵禄口,南可通溧水。

    其四,便是沿着丹阳湖、石臼湖北岸直通溧水了。

    长江到溧水之间有许多断断续续的山体,丹阳到溧水之间的山体当地人称之为横山,其中大的山体有两座,呈西北-东南走向屹立在丹阳、横溪之间,方国安部麾下有三万劲旅,自然不能全部放置在小小的溧水县城,其中的一万便放置在刚才所提到的第二条路,也就是横山之间的横溪镇上。

    方国安在此处官道上设置有大营一座,由其麾下的大将方元可镇守,牢牢地扼住了通往禄口的通道,另外连得成还有七千五百人在禄口,可与方元可守望相助。

    石湫镇也有五千精锐驻扎,由方国安手下另一大将李明钧统领。

    至于方国安自己,则带着一万五千精锐驻扎在溧水县城。

    由于此时方国安已经封侯,方元可、李明钧都挂着总兵衔。

    而此时的安国军,李振国亲率的一万劲旅以及黄得功部的五千精骑却还在丹阳镇蹉跎,丹阳镇与溧水、石湫镇、横溪镇的距离都不超过五十里,不过前面却有三路大军挡路,这便是李振国、黄得功二人许久无从下手、蹉跎至今的原因。

    你攻击一路,另外便有两路敌军随时向你侧击,安国军虽然骁勇,也是血肉之躯,他们在此地踌躇盘桓也情有可原。

    当然了,像他们这样按兵不动实非上策。

    十日后,等何万盛、凌风占领秣陵关后,丹阳镇又到来了一支大军,这支大军却是原本镇守岳州一带的李三才的岳州营,同时抵达的还有李安国。

    原来他们在等援兵。

    “大都督,若是攻击横溪镇,则鞑子随时可过来支援,若是攻击石湫镇,横溪镇、溧水的敌军也可随时过来支援,攻击溧水的话,石湫镇、禄口的鞑子随时可过来支援”

    李振国正在汇报军情,李安国闭着眼睛听着。

    “凌风他们占领秣陵关后,鞑子有何动静?”

    “凌风占领关城后,只留两千人在关城里面,剩余八千人分别布置在关城南北,南边对着方山的鞑子,北边对着禄口的鞑子,鞑子得知关城失陷后攻击过两次,不过都被凌风他们击退了”

    “鞑子的统领不在了,彼等就没有露出半点慌乱的情形?”

    “自然,不过听说方山、禄口的鞑子退回去后便紧守大营,没有丝毫继续出动的迹象”

    “嗯,那以你来看,我等该如何行事?”

    “大都督,原本只有我与黄将军的一万五千人马,还要攻打三地,确实力有未逮,不过三才过来后就不一样了,攻击任何一处都可,按照大都督常用的围城打援的战法,攻击石湫、横溪两地均可,攻打溧水的话恐怕另外两处不会轻易出动,因为溧水是南京城西南部的屏障,城池坚固,不可骤下”

    “嗯,那攻打石湫还是横溪?”

    “大都督,横溪兵力众多,由于禄口的鞑子水师可支援,攻打的话不太适宜,攻打石湫的话,横溪、溧水的明军肯定会过来支援,故此,职部建议攻打石湫”

    “不!”,这时李安国突然睁开了眼睛。

    “你等可想到此战的关键在哪里?”

    李振国、黄得功两人两人面面相觑,半晌李振国才答道:“自然是溧水城的方国安部了,只要击溃该部,溧水、禄口、横溪、石湫的菱形防线便瓦解了”

    “错!”,李安国却摇摇头,“方国安是我军手下败将,其战力虽比寻常明军强一些,不过也强不到哪儿去,何况此人军纪松弛,民间颇有怨言,实在是不足为惧”

    “鞑子则不然,这几路鞑子虽然多半是江北的明军降将、降兵组成,不过按照鞑子制军的严苛,必定有能约束彼等之处,凡制军者,令行禁止乃是首选,此一点鞑子便远远强过明军”

    “故此,此役胜败的关键不在方国安,而在鞑子!”

    李振国与黄得功对望一眼,后者笑道:“大都督,鞑子也是新败之军,何况彼等带兵大将也没了,何来关键?”

    “呵呵”,李安国淡淡一笑,“本督所说的关键并不是各方的战力,而是在赌心理”

    “心里?”

    “我赌我军无论攻往何处,禄口的鞑子都不会过来支援,而是坐观成败,一旦我军获胜,鞑子有很大的可能会投降我军,若是我军失败,彼等方有可能趁火打劫”

    “何也?彼等虽然号称鞑子,几年前还是中华的兵卒,先前有连得成压着彼等自然唯唯诺诺,如今连得成死了,方山、禄口的鞑子统领多半也是连得成的辽东亲信,只能勉强压着,此时以静制动方为上策,否则一旦内部出了乱子,来自辽东的将领及亲信便是灭顶之灾”

    “所以,我军同时进攻,听我命令”

    “其一,李三才部进攻横溪大营,不必顾忌禄口、石湫的援兵,禄口的鞑子绝对不会过来,石湫兵少,也不会过来”

    “其二,李振国部攻击石湫大营,注意,是围而不打,黄得功部负责打援,援兵只能来自溧水”

    “其三,击破两路敌军后便会攻溧水,溧水一下,连得成部在禄口的鞑子绝对会投降”

    ……

    “轰!!!”

    横溪镇,李三才部对方元可大营的攻击开始了,与他部不同,李三才部还是五百、八百、千斤的红夷炮配置,方元可的大营则是以镇子为依托,中军放在镇子上,南北两侧则是新立的木制大寨,为了建好这处大寨,彼等几乎将横山上的大木砍伐一空。

    方元可倒是方国安军中少有的机警之人,他连续派人到禄口、石湫求援未果后知道在敌军有大量火炮的前提下紧守大营只有死路一条,一开始也派了三千最精锐的甲兵出战,不过却大败亏输,最后只得缩回大营紧守。

    方元可的大营周围都是密密匝匝的木墙,想用千斤的火炮轰垮也不是一日之功,不过李三才在得到李安国“不惜弹药”的命令后便好整以暇地对南大营展开了轰击。

    因为他知道,身后的太平府便是安国军在江左省设立的工坊中心,炮弹、火药会源源不绝地从那里送过来。

    火炮不断抵近大寨,轮番轰击半天之后,一面寨墙终于不支轰然倒塌,李三才又下令对着大寨的缺口轰击两轮后,便对着已经排的整整齐齐的攻寨队伍大手一挥。

    还是熟悉的套路,刀盾兵在前面遮护,后面是火铳兵,两侧是长枪兵,李三才一下便投入了三千人,另外北边、东边、西边各有两千人围住大寨,他自己身边还有一千人。

    方元可一开始还亲自在南营附近坐镇指挥,不过在安国军火铳兵、长枪兵的轮番打击之下他安排在此地的军卒很快便溃不成军了,他无奈之下只得带着残兵败将退到了镇子中营所在,那里在官道的两侧都是民房,镇子两端的出口又被石块封死,安国军想要攻破此处也不容易。

    不过世事难料,南大营失陷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北大营,北大营的将领却是一名从以前逃到南直隶的蓟州游击,后来被方国安收到麾下,眼见得南大营半日功夫便陷落了,四面八方又都是安国军,这名游击、现在的参将干脆打开大门,迎接安国军进来了。

    这下方元可的中营便牢牢困在横溪镇上。

    不过区区千斤红夷炮的炮弹对镇子两端的石墙却力有未逮,最终李三才让人用火铳掩护,用火药包炸塌了石墙才从缺口处一拥而入。

    方元可却顽固得很,他是方国安的亲族,与方国安、方国泰兄弟从小一起长大,心里根本没有投降安国军的念头,于是一场巷战便在横溪镇展开了。

    在太阳落山时,方元可期盼的援军依然没有踪影,而他自己也只能带着几百亲卫被包围在一处大宅里。

    结局是注定的,最终方元可自杀,手下的人弃械投降。

    横溪镇一日便下,不过在白天的巷战里李三才部也牺牲了上千人。

    另一路的围困石湫镇之战却不像横溪之役这样顺利,李振国的大军包围李明钧的大营后并没有发动攻击,不过大军围了一整天,期盼中的援军并没有到来。

    晚上,李安国大营。

    “大都督,方国安只怕不会来了”

    “不,他一定会来的,如今溧水南边的溧阳已经被我军占据,往东是秦淮河,往西是太平府,他想要扭转占据,只有在溧水附近拼死一搏才有胜利的可能,,否则便是瓮中之鳖,活活待在溧水县城被动挨打”

    “那……”

    “地图”

    等亲卫摊开了地图,李安国问李振国:“从溧水到石湫有几条道路可走?”

    “大的道路有两条,一条在横山北面,一条在南边,远近差不多”

    “嗯,也不知他会从哪里过来,不管了,今晚黄得功的骑兵加大巡视范围,大队也时刻保持警醒,一旦发现敌踪,立即出击!”

第三百一十五章 江南风云(10)全面进攻之四:大战溧水②

    溧水,包在秦淮河与其支流之间,西面、东面、南面又是连绵不断的横山余脉,历来是进出南京的重镇。

    安国军对横溪的方元可、石湫的李明钧展开攻势的第一时间,身在溧水县城的方国安便知晓了。

    在得知消息的一刹那,方国安便起了立即催动大军前往横溪救援的心思,离溧水最近的石湫他没怎么放在心上,不过从小和他一起长大的方元可他是不想轻易放弃的。

    就在麾下整备军马准备出发营救方元可时,他又得到了禄口的清军按兵不动的消息,这下他不禁有些踌躇了。

    安国军围城打援的厉害,如今这大明地界稍微有些心思的军将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方国安自然也不例外,如今溧水县城只有区区一万五千人,虽然多是精锐,不过都是方国安最近几年新练的兵卒。

    他真正的“精锐”,一部分已经随着方国泰消失在饶州,一部分与左梦庚消失在与闯营交战的安庆附近,真正剩下来的已经不多了,其中,跟着方元可的有一部分,如今溧水城中加起来也就三千人。

    他刚才就是想带着这三千人前去营救方元可,不过这也有个前提,那就是禄口的清军能与他同时出动,清军不动的话,他这三千人无论如何是不能动的。

    开什么玩笑?方国泰上万人马都不敌以前尚处于初建阶段的安国军,何况如今的三千人?

    可一想到方元可、李明钧两人在安国军的攻击下多半不能幸免的模样,方国安这心里终究是不得劲。

    如今他的上策自然是投降安国军,不过自家兄弟死在彼等手里,自己就算不能报仇,也不能舔着脸凑上去吧。

    至于南京城里的明军,他根本指望不上,彼等能守好城池就不错了。

    彷徨之下,他没有像历史上一样仓皇之下投降了清军,而是将自己关在屋子里喝酒,不多久便醉眼朦胧。

    朦胧中,他似乎感觉到有人进来了,还不止一人。

    ……

    李安国等人还在紧张兮兮地等待方国安的援兵,不过一直到天色大亮也没有等到,反而在上午等来了一人。

    方国安的幕僚。

    原来城里的明军得知清兵在秣陵关大败之后心知大势已去,一个个便起了异样的心思,跟着方国安守城的总兵、参将加上方国安的幕僚等人一起商议过后便定下了绑了方国安投降安国军的计划。

    由于方国安正在借酒消愁,一行人的计划很快便实现了。

    李安国得知之后自是大喜过望,能不费一兵一卒拿下溧水当真太好了。

    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

    下午,得知溧水的方国安部投降后,驻守禄口的清兵在一个千总的带领下杀了连得成的亲信,也向安国军投降了,接下来便是镇守方山的清军。

    一时,秦淮河以西,除了班志福还在江边江宁镇、大胜关、板桥镇狭小地带负隅顽抗之外,其以东、以西、以南的大片土地都落到了安国军手里。

    准备在南京附近大量杀伤安国军,甚至击败安国军,从而为江北的清军创造机会的尚可喜、耿忠明两人的梦想在几天之内便落空了。

    安国军立即将这个消息散播到了到了江宁镇-大胜关-板桥镇以及镇守南京外城的卜从善那里。

    甫一得知此消息,身在大胜关的班志福当即晕了过去。

    不过等他醒来时,大胜关西边的江宁镇已经落到了原本在镇子西边虎视眈眈的李振国部下、带着另外万人进攻的胡一鸣手里,板桥镇也落到了正在将军山上驻扎的、带着另外五千山地营的贺锦龙手里。

    于是,身处大胜关的班志富手里便只有区区五千人了!

    不过这五千人可不会轻易投降。

    在大胜关的关城里有班志福亲自率领的三千辽东老兵,关城外则是尚可喜在京畿、宣大一带搜罗的明军降卒,其家属都在北京附近,想要他们投降几乎不太可能。

    不过在江宁镇、板桥镇新降的清军以及方山、禄口新降的连得成部的猛烈攻击下,三日后,几部新降的清军在损失了三成人马后,方国安部新降的军卒终于攻上了大胜关的关城。

    最终,方国安部降卒也在损失了三成的兵马之后全歼了班志富部。

    说来也奇怪,按说方国安的降卒战斗力应该远远低于班志福的辽东老兵,进入关城的只有五千人,按说还不是班志福三千老兵的对手,可是不知怎地,这五千人竟然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损失两千人便全歼了此股敌军。

    联想到历史上那些投降清军之后南下福建、两广、四川战斗力惊人的李成栋部、马得功部、田雄部、吴国英部,李安国便释然了。

    原本做了艰苦作战准备的安国军没想到事情竟这样顺利,拿下班志福、连得成部后,李安国将二将麾下的辽东老兵全部杀掉了,这些人以前虽说在辽东也曾为抵抗清军清军立下了不少功劳,不过与其进入关内后对汉族同胞犯下的滔天罪行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至于二将在京畿、宣大招募的降卒,李安国还是接受了他们的投降,跟着连得成、班志福的辽东老兵多半都入了旗,享受到了跟着“我大清”作威作福的快意,而在京畿、宣大一带的这些降兵多半没有享受到,彼等最终入旗还要等到多年以后跟着尚可喜、耿忠明进入广东、福建之后。

    李安国在南京附近大胜之时,从江西、福建进入浙江攻击前进的邱福、杨文、花小山、靳统武四人也没有闲着,彼等一路驱赶明军前进,最终在金华合兵一处。

    此时的金华城还有浙江巡抚朱大典的一万新兵,加上马进忠、惠登相等逃窜到此地的溃兵,总兵力还不下三万,与进攻的安国军几路人马的总兵力相差仿佛。

    不过一方是势如破竹、士气正旺,一方则是新败之军、惶惶如丧家之犬,虽然朱大典号令严明、身先士卒,准备在金华附近与安国军决一死战,不过其手下的军将们却不这么看。

    一开始,朱大典见到围城的安国军不多,便勒逼马进忠、惠登相两部出城邀战,马、惠两部以前都是左良玉的手下,手里还有不少骑兵,而对面的安国军只有靳统武、黄惟明的三千骑。

    马、惠两人无奈,只得各自带了万人出战,两人的骑兵加起来也有五千之数,加上步军,声势一点也不比安国军弱。

    不过俗话说得好,兵败如山倒,两人麾下虽然还有些兵马,不过一路被安国军驱赶着奔逃,这士气却是一落千丈,加上朱大典虽然号称知兵,不过却是一个守财奴,其府里多年宦途积累的金银财宝堆积如山,却舍不得发放一些给出城的士兵以振奋士气。

    结局是注定的,一战之下,马、惠两人大败,惠登相当场战死,最终只有马进忠一人带着五千残兵顺利退回到金华城。

    此战过后,安国军便将金华城团团围住,这一围便是十日。

    十日过后,南京附近战事的消息也传到了这里,得知此消息之后,金华大震!

    朱大典当即宣布全城戒严。

    马进忠这时的心思却活泛起来。

    历史上他与王允成两人是左良玉手下唯二没有在九江投降阿济格的明军将领,得知安国军在南京附近大破连得成、班志福两部后,他心知大明已经完了。

    他自己以前便是响当当的一股义军,诨号“混十万”,还是荥阳三十六家之一。

    后来在河南不敌左良玉,便投降了,左良玉明面上很器重他,不过对于义军出身的多少还是防着,除了从小与他相识的金声恒以外,其他诸如马进忠、马士秀、惠登相等人受到的器重远不如原本就是明军的李国英、徐勇、王允成等人。

    若不是这些投降的义军实在是人多势众,按照左良玉的心思,一早就把彼等吞了。

    金华城里还有朱大典的中军一万人,这一万人却是乏善可陈,其中只有少量正规明军,多半是金华、处州、衢州等地的团练新近提拔上来的,而马进忠虽然只剩下五千人,不过在收拢了惠登相的残部之后,这五千人多半是以前义军中的骁勇之士,相比之下,战斗力却比朱大典的“中军”强多了。

    危难之际,朱大典终于拿出了自己一小部分钱财,并购买了大量的肉食、蔬菜,对退回城池的马进忠余部进行犒劳,并亲自给这些人每人发了一两银子。

    若是在平素,马进忠等人自是感激不尽,不过朱大典的贪酷在大明是有名的,身为大明高级将领的马进忠自然熟知。

    于是同样的一幕在金华上演了,马进忠当即扣住了朱大典,朱大典被拘之后,他的中军标营群龙无首,只得推举马进忠为首领。

    马进忠投降了,金华不战而下。

    由于贺云龙一早就攻占了湖州,最近身在崇明的彭家声也攻占了宁波,如此一来,江南明军还有一定实力的便只有南京的卜从善、马士秀、左梦庚,杭州、绍兴的王之仁。

    偌大的江南,便只有孤零零的南京、杭州、绍兴三地。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大明的江山已经岌岌可危,离覆亡已经不远了。

第三百一十六章 江南风云(11)大榕树下

    葛嫩娘母子失踪已经五天了。

    身为江西提刑按察使司副使的胡里最近忧心忡忡,以前花白夹杂的须发如今竟然全白了——胡里今年才五十岁。

    上次在吉安发生南京锦衣卫与当地官府勾结之事后,李安国对胡里并没有追究失职之罪,这几年反而步步高升,如今竟然升到了副使的高位,这在以前的大明是不可想象的。

    以前在大明官场,副使一职多半由科甲出身的士子担任,胡里虽然对于刑捕侦缉之事颇为在行,也识得一些字,不过无论如何做不到一省主管刑狱之事的高官,何况是仅次于提刑按察使的副使?

    越是如此,胡里反而愈发觉得自己对不起李安国,自从发生葛嫩娘母子失踪之事后他便殚精竭虑,仔细分派人手四处侦查。

    如今天宁寺附近的重要道路都有刑捕房以及南昌团练把守,贼子想要将葛嫩娘母子劫到他处无异于比登天还难。

    所以,胡里便认定葛嫩娘母子依旧还在天宁寺附近。

    不过天宁寺附近便是梅山,梅山上下的村落有多处,丁口不下几千,加上梅山山洞众多,贼子若是藏在附近按兵不动的话安国军也徒唤奈何。

    经过几日的排查,胡里将目光聚焦到了距离天宁寺最近的梅山村。

    这是离天宁寺密道最近的一个村落,正好位于梅山脚下,说是村落,由于左良玉、吕大器等人先前在江西驻扎重兵,乡下一片萧索,原本有几十户人家的村落只剩下区区十户。

    这十户胡里已经派人细细探查过,连家里的地窖也没放过,也都是本分老实的当地人——也是,这年头,只有最本分老实的人才会老老实实呆在当地忍受官府、官兵的双重盘剥。

    在以前邝昭管辖的江西省,像这十户的人家还有不少,都是完粮、服役的重点,逃亡了的农户的田赋、劳役自然要摊到这些人头上,按说这个负担确实太重,一般人还真是负担不起。

    不过中国的老百姓就是这么有忍耐力,当然了,这也与这些剩下来的农户可以耕种的农田突然增加许多有很大的关系,否则彼等无论如何是负担不起的。

    其他的农户死的死、逃的逃,彼等的农田也不能一股脑发放到剩下农户的手里,不过为了养活大军,官府也做了变通,剩下的农户以前自己原本就有的田地还是按照以前的规制缴纳赋税,为了养活大军,赋税高达五成,多出来的田地收归官有,农户可以耕种,不过需要缴纳高达七成的田赋。

    于是这些剩下来的农户实际上成了官府的佃户,饶是如此,这些农户还是兢兢业业地拾掇这多出来的田地,饥一顿饱一顿的,勉强度日。

    安国军入主江西后,这些农户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多出来的田地不仅一分不少地发放到他们的手里,还给他们补办了田契,如今梅山村的农户一年只上缴少量田赋,剩余的粮食全是自己的,怎能不对安国军死心塌地?

    胡里最终将目光对准了村头的那户人家。

    这户人家说起来也是惨不忍睹。

    原本是一家大户,老夫妇膝下有三男三女,三个女儿都出嫁了,三个儿子还都成了家,这年头有三个成年男丁的农户可不得了,也是附近农户有女儿的农户愿意嫁的对象。

    故此,这三个儿子娶的媳妇都不错,模样在村子里都是出挑的。

    若是故事平稳发展下去,这户人家没准在十年、几十年之后没准能成为村里的小地主,可惜世上事不如意往往十之八九。

    先是老大、老二被左良玉的部队抓去当父子,结果双双死于营中,老三跑到军营准备讨一个说法,又不幸被乱棍打死。

    于是这家在几日之间便形势大变,先是老大、老二的媳妇带着孩子回娘家去了,路上又被乱兵抢走,老三媳妇生得最俊,又被附近南昌城的团练看上,最后软磨硬泡之下又被抢走了。

    于是前不久还是活蹦乱跳的一大家子便跌入云端,剩下来一对六十岁的老夫妇终日以泪洗面度日。

    胡里瞧上这户人家,自然不是对这对老夫妇起了疑心,这对老夫妇的遭遇着实可怜,如今分了田地之后,虽然膝下无子,不过在左邻右舍的帮助下,守着十几亩田地,这日子还是有模有样的,怎么说也不会干出对安国军不利的事情来。

    不过胡里还是将目光盯在这里。

    葛嫩娘母子失踪后,为了探查方便,按察使司仔细查阅了天宁寺附近所有农户的黄册,最终发现这户人家还有一个儿子去向不明。

    原来这对老夫妇的老大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到了江北安庆府他姑姑家做了养子——当时他们膝下已经有了几儿几女,将已经七八岁的老大送出去也是人之常情,这在当时的大明屡见不鲜。

    这名长子若是活到今日也有三十岁了,可惜按察司在安庆的暗探仔细查访过后发现他姑姑、也就是他母亲居住的村子在历次兵乱中已经空无一人,于是想要继续追查此人的下落便不可得了。

    不过还是有一个信息还是被按察司查到了。

    此人过继到他姑姑家后,一直备受宠护,据说在十八岁那年还参加了乡试,高中举人,中举之后便被他姑父(父亲)送到北京一个亲戚那里住,准备参加进士科的考试。

    消息到这里便断了,安国军在北京自然也有暗探,不过消息刚刚发出去,南昌到北京不下几千里,在北京的暗探接到消息后探查、传回消息,怎么着也要一个月之久。

    胡里决定亲自再到这户人家去一趟。

    前几次探查村子他都没出面,这次他决定带上两人扮成赶大车的,车上还有几匹布、一袋食盐。

    他装扮成梅山西北安义县的山民,说是将山货卖到了南昌,这也是人之常情,将山货卖到南昌自然比在安义县城交易划算一些,何况如今安国军境内国泰民安,安义县到南昌城也只有不到百里,家里有大车的话,几日功夫便是一个来回。

    从南昌城到安义县,若是从梅山西南脚下绕过的话要多出几十里地,不过天宁寺附近正好有一条山路穿过梅山,可直接出梅山到安义,胡里走得自然是这条道路。

    天色渐晚,梅山村家家户户的房头都升起了袅袅炊烟——这年头,安国军境内的农户除了少数秉持着勤俭持家的人,多半习惯了一日三餐,晚上这一餐多半还有荤腥,梅山村也不例外。

    老夫妇家也是如此,他家里原本有三间连在一起的茅屋,加上牲口棚、放置农具、粮食的棚屋,是一间典型的农家院子。

    与其他家不同的是,他这院子颇大,正中有一棵偌大的榕树,榕树听说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能将榕树圈在院子里,这一家的祖上看来也了不得。

    得知胡里三人的来意后,老夫妇脸上并没有露出什么异常,反而是殷勤接待了他们一行。

    在老夫妇准备晚饭的当口,胡里的两个手下有一搭没一搭地与两位老人闲聊,多半是日子如何,收成如何云云。

    胡里却在内院子里盯着那颗大榕树看。

    这颗大榕树躯干甚伟,估计需要多人才能合抱得下,榕树枝叶繁茂,树上还有一个大鸟窝,树下放着一张石桌,若是夏天的话,倒是一个休闲纳凉的好去处。

    胡里在榕树附近转了几圈,很快便有了发现。

    这棵榕树的躯干有一半是死的、一半是活的,问过那队夫妇之后,才知这棵榕树在去年还是枯死的状态,今年竟然又活了过来!

    榕树躯干上有许多小的树洞,不过洞口都很小,成年人很难爬进去。

    胡里很快便有了计较,他对着一处树洞扒拉了几下,只见这处洞口附近的树皮全是死的,几下扒拉之后纷纷落到了地面,这下便露出了一个大洞!

    “啊?!”

    房舍里传来一声惊呼,随着胡里的示意,两个手下很快将那队夫妇拿下了。

    “咻!”

    随着胡里一道响箭飞上天空,这户人家周围又出现了大批的安国军士兵。

    ……

    葛嫩娘母子找到了,不过那雪峰上人却下落不明。

    随着对那队夫妇的审问,终于真相大白。

    原来那雪峰上人便是老夫妇送到别人家的长子,此人到北京后连续几年没有考中,最后便加入到了洪承畴的幕府,成了洪承畴的书办。

    此人化妆成和尚劫走葛嫩娘母子之后很快便得知自己无法带着他们逃脱,于是便将他们偷偷放在自家的榕洞里,每日用药物镇着,对老夫妇说的是这对母子是他的妻子,自己由于恶了官府被追查着,过几日待事情平息过后便好了。

    老夫妇膝下无子,骤然见到失散多年的长子自是喜不自胜,对于他的说法也没有追究——此人这时自然是一副正常的面孔。

    对于葛嫩娘母子为何昏昏沉沉的没有动静,此人只是说两人都中毒了,不过只要每日服用他亲自调制的药丸,十日之后便会复原。

    期间,此人偷偷溜走了,服侍葛嫩娘母子的便是这对老夫妇。

    ……

    李安国很快便得知了这个消息。

    几日后,胡里升任江西提刑按察使。

第三百一十七章 江南风云(12)南京南京①

    明末投降左良玉的义军中,马士秀是一个另类。

    李自成十八骑兵出商州大山时,第一站便是河南南阳府的淅川、内乡,当时那里有两股“义军”打着李自成的旗号已经盘踞在那里多时了。

    其中一股便是号称“一斗粟”的金声恒,另外一股便是号称“瓦罐子”的马士秀。

    两人自然配合李自成拿下了淅川、内乡,不过他们却并不是久居下人之人,虽然跟着李自成的大军,不过还是保留了相当的独立性。

    闯营席卷河南之时,两人的兵力也与日俱增,不过都打着“要当官,杀人放火受招安”的心思,遇到当时最有战力的左良玉部后,“一斗粟”金声恒由于与左良玉是旧识,很快便接受了左部的招安,更由于这层关系(多半是以前都在山东贩卖过私盐),金声恒一开始便是参将的高位。

    由于金声恒的关系,马士秀也痛快地地加入了左部,与金声恒不同,马士秀一开始只是一个千总的职位。

    不像金声恒与左良玉有特殊的关系,区区一个千总的马士秀想要在左营创下名头就必须要有过人之处,何况他还是所谓的“义军”出身。

    马士秀也是这样做的,他一方面大力交好金声恒,一方面与左梦庚、黄澍打得火热,很快便升到了游击将军,最后一路高升,最终还是与金声恒平起平坐了。

    历史上原本的湖广总督何腾蛟在武昌时便与左良玉多有龌龊,马士秀对于“左大帅”的维护那是不遗余力,史籍斑斑,此处就不赘述。

    左良玉死后,马士秀一度有了动摇,不过他最后还是下定决心紧跟左梦庚,当时左部被安国军杀得大败,江北的马进忠、马士秀、惠登相三部倒是侥幸偷生。

    左梦庚被李安国放到江北后,马士秀是头一个站出来将麾下的精锐三千人拨给了左梦庚,在他的影响下,马进忠、惠登相不得不也拨了四千人马,加上左梦庚自己招募的,最终凑够了一万之数。

    没想到安国军没来,却迎来了闯营,不过左梦庚、马进忠、惠登相、马士秀四人却知晓厉害,将原本的方国安推在前面,自己却逃到了南京。

    抵达南京后,左梦庚很快便受到了小朝廷的重视,不仅将宗室女子嫁给了他,还打破了以往明廷不让驸马从军、从政的惯例,还是让他带着那万余大军,马士秀此时也因为左梦庚的关系受到器重,他本人不仅封了伯爵,还带着两万人镇守南京内城北部、狮子山、石灰山南侧、玄武湖东侧最大的军营,也是南京城最大的粮仓所在。

    在安国军清扫完毕南京西侧的方国安部、清军之后,南京大震,此时南京城里还有卜从善的两万人、马士秀的两万人、左梦庚的万人,加上朝廷新近又组建了全部由火器部队组成的神机营五千人,整个南京城还有五万五千人。

    五万五千人,对于外城城郭就达六七十里的南京城自然不够看,不过若是全部缩到内城,内城虽然也有三十里长,不过五万多人还是勉强能铺满(三十里便是一万五千米,五万多人每米可铺四人)。

    卜从善由于“历史问题”,南京君臣自然戒备有加,让他独自镇守外城也是有这一层考虑。

    不过自从方国安、连得成、班志福三路大军,总计七万人马丧师失地后,南京城便惶惶不可终日了,各路人马这心思也活络起来,朱大典兵败之后,这热络的心思更是欲盖弥彰。

    这日,外城南侧卜从善的大营,马吉翔受到了卜从善热情的款待,卜从善不禁好酒好肉招待着,还让自己一新纳的小妾作陪,马吉翔自然心知肚明,不过他长期游离在安国军体系之外,对这一切还是笑纳了。

    酒足饭饱,马吉翔在带着那位小妾离开之前,卜从善最终表明了心迹,不但如此,他还将自己最小的儿子让马吉翔带走了,一副唯安国军之命是从的恭顺模样。

    马吉翔想从外城回到内城有多条路可走,最近的便是从外城南侧的军营出发,过雨花台、报恩寺,通过秦淮河上的聚宝桥经内城的聚宝门进入内城,马吉翔是小朝廷君臣眼里的“红人”,以往他想去哪里也没人管。

    不过这天马吉翔刚刚抵达聚宝门便被守城门的军士发现了,一看到他这些军士便纷纷起身扑了过来,马吉翔是锦衣卫出身,出行都是骑马,眼见得情况不妙,赶紧扭转马头向回跑,一直跑到卜从善大营附近才松了一口气。

    此时马吉翔心里已经有些明白了,值此危难之际,小朝廷就是再傻也不可能任凭像他这样一个人物四处乱窜了。

    此时回到卜从善那里方为上策,不过马吉翔终究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如果这样做的话,虽然能保证自己的性命,不过以后在安国军按察司里自己就不好混了。

    于是他当机立断,没有回到卜从善的大营,而是带着随从、卜从善的幼子沿着秦淮河一路西行,一个时辰时辰之后绕了半个城池来到了城北狮子山下,那里有卜从善的另一处大营,并且那里的钟阜门是外城唯一可以进入内城的地方,也是卜从善的部队讨要粮草唯一的通道。

    他的目标很清楚——马士秀,当下正是马士秀的兵丁守卫着钟阜门。

    与聚宝门一样,马吉翔一行刚刚进入钟阜门便被围困起来,马吉翔此时虽有些忐忑不安,不过在锦衣卫多年的历练终究还是让他冷静下来。

    “通知马伯爷,就说我马吉翔有天大的好处要告诉他”

    守城士兵抓住马吉翔后本来就是要送到马士秀那里,一听此话也没说什么,直接将他带到了马士秀的大营。

    马士秀一早便得知抓到马吉翔的消息,此时他却有些忐忑。

    马士秀的经历与马吉翔颇有些类似,最大的相同点便是逢迎功夫一流,遇到该做选择的时候绝对不会含糊,什么忠义、恩情等在他们眼里都不算什么,他现在紧跟左梦庚,那是左梦庚能给他带来荣华富贵,一旦左梦庚自己都难保,他马士秀一定会做出另外的选择。

    这便是熟悉马士秀的马吉翔敢于赌上自己身家性命的缘故,何况他身边还有一人。

    马士秀甫一见到卜从善的幼子瞬间便明白了一切,一个心思便浮现出来。

    卜从善子女众多,区区一个幼子根本没有放在他的眼里,不过此人表露出来的心迹完全昭然若揭,一刹那,原本他还绷着面皮准备给马吉翔来一个下马威的心思便跑到了九霄云外。

    “大胆,你等怎敢如此怠慢马大人!还不快快松绑!”

    一听此话,再看看马士秀的眼神,也精于此道的马吉翔便明白了。

    ……

    “伯爷可知其它战场的消息?”

    “不知,就知晓安国军雷霆之下方国安灰飞烟灭,连鞑子也尽数被歼,安国军之威势,末将真是只有仰慕的份儿啊”

    “呵呵,这还是刚开始,实话告诉你吧,我安国军已经从川东、湖南、武昌、九江兵发几路,全面向湖北、安庆进攻”

    “啊?!”

    马士秀一听大惊失色,仔细观察了一下马吉翔,看他不似作伪的模样,心里暗忖,按照常理来说,安国军目前的重心肯定是在南京,拿下南京,江南、浙江之地便尽在囊中,何苦还分兵去江北?

    “不止如此,前几日我军在金华大破朱大典、马进忠、惠登相,杀惠登相,俘获朱大典,呵呵,听说朱大典多年为宦多年为宦积累的财富尽入我军之手,马进忠将军弃暗投明,已经加入安国军了,如今的江南地界,除了杭州、南京、绍兴三地,其余的广大地界都已经是我军辖地了”

    “啊?!!”,这下马士秀坐不住了,他眼下收到的消息还是南京附近战事的,浙江的战事如今都被朝廷兵部封锁着,对外则宣称“朝廷大军正在浙江与贼军激战,击退之日为时不远”。

    马士秀知晓马吉翔虽然油滑,不过从此人嘴里说出来的消息十分却有八九分是真的。

    “真的?”

    “呵呵,你我都姓马,我何苦诳你来!”

    “……”

    “嘿嘿,马大人,不不,马兄……”

    “哦?不知伯爷有何见教?”

    “嘿嘿……”

    ……

    几日后的一个夜晚,从狮子山、石灰山的关口进来了一支大军,约莫万人,都是明军模样,大军进入北大营后一部分立即接管了马士秀的大营,一部分则接管了钟阜门、聚宝门。

    又过了几日,又有万人抵达了内城,其中的五千人进驻到宫城西北角的小校场,有五千人进驻到宫城西南侧的天坛,由于这两处都是马士秀的防区,城里的人也没有特别注意。

    不过当安国军的水师大摇大摆经秦淮河上的闸门-三山门抵达内城西南角的居民区以及贡院、学府所在时,众人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

    不过一切都太晚了。

第三百一十八章 江南风云(13)南京南京②

    武英殿。

    兴许是意识到危机迫在眉睫,近期朱常淓似乎收敛了一些,面色也好了许多,不过一副苍白焦虑之容依然跃然面上。

    朱聿键、朱以海、吕大器、马士英、袁继咸、王铎、刘宗周、张同敞、陈子龙、左梦庚等人济济一堂,不过由于强敌就在内城,如今只有小小的宫城还暂时在朝廷手里,一个个焦虑、忧急之色那是少不了的。

    如今各人的职位是:

    刑部尚书朱聿键

    户部尚书朱以海

    兵部尚书吕大器

    礼部尚书马士英

    工部尚书王铎

    吏部尚书袁继咸

    督察院都御史刘宗周

    大理寺卿张同敞

    兵部左侍郎兼应天府尹陈子龙

    皇城禁卫都指挥使、宁南候左梦庚

    只见左梦庚跪在地上以首伏地,“马士秀这厮投敌,臣有失察之罪,请陛下赐罪”

    朱常淓却摆摆手,“起来吧,不管你的事,此人乃贼寇出身,是养不熟的白眼狼,如今贼军兵临城下,先不说这些了,接下来如何行事,诸位爱卿倒是要竭诚以献”

    说完顿时歪倒在龙椅上,唬得附近的太监赶紧上前扶住了他,朱常淓定了定,摆摆手让他退下了。

    看着眼前诸臣,他眼里闪过一丝悲凉。就快要做亡国之君了,依照李安国平素的行事,大臣,包括诸王多半无事,不过他这一国之君终究是无法幸免了,早知道如此,自己之前何苦要坐上这位子。

    诸臣都没有说话,如今什么战守之计、安民之策都无用了,皇城里只有左梦庚的万人禁卫,城外卜从善、马士秀两部加起来就是四万人,何况贼军也已经进了内城。

    半晌,陈子龙站了起来,他先是向朱常淓行了大礼,接着又向诸臣拱了拱手,众人都不解何意,都怔怔地看着他。

    “皇上,容臣出去一趟”

    众人一听大惊,难道一向号称忠勇耿直的陈子龙、陈卧子要提前投敌了?

    “拿下他!”,一旁的左梦庚一声断喝,迅疾又意识到此时轮不到自己发号施令,便又施施然缩了回去。

    陈子龙却不为所动,他继续向朱常淓说道:“总得有人做这事,皇上,对于李安国,微臣多少了解一些,愿拼死为皇上讨得平安”

    这便是要去议和了,朱常淓点点头,眼里隐隐有些泪花。

    陈子龙倒退三步,然后挥挥衣袖大踏步地出去了。

    贡院,掌院学士府邸。

    李安国正与一人谈笑风生,他身边赫然坐着奚鼎铉、周文江、白云飞三人,对面那人年约七旬,不过却红光满面,须发也是花白夹杂,浑不似一个七旬老人。

    此人便是当朝礼部左侍郎、翰林院掌院大学士钱谦益了,钱谦益旁边坐着一位年约三十许的美貌少妇,与钱谦益相比,此人却有些意兴阑珊。

    李安国注意到了这点,他也是怜香惜玉之人,对于柳如是此时的心情还是理解的,无非是前朝将尽,作为大诗人的她心中暗自嗟叹而已。

    “河东君若是有别的事请自便”,李安国脸上还是带着惯常的、淡淡的笑意。

    “此人一眼便看穿我的心思,倒是一个玲珑剔透的人物”,柳如是闻听此言不禁一愣,不过瞬间便又想到此人马上就是新国之君,那可是一言九鼎、须臾不可怠慢的人物,赶紧在座椅上福了一福,“妾身失态了,还望大都督见谅”

    “河东君请便”

    柳如是正欲抽身离去,只见前院来了一人,正是安国军按察司的都督燕厥中,他见了柳如是先是弯了弯腰,等柳如是走远了便上前向李安国施礼,“大都督,陈子龙求见”

    其实这时柳如是也见到了正在前院院中等候的陈子龙,两人在四目相对的那一刹那便移开了。

    不多久两人背对着,中间有约莫一丈的距离。

    “卧子此来……”

    “为皇上而来”

    “满朝大臣位高权重者不知凡几,怎地让你前来?”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陈子龙责无旁贷”

    “唉……”

    “你去吧,我观那安国军的大都督都是一个良善之人……”

    “良善之人?良善之辈能在短短七年便取得半壁江山?”

    “.…..,你……你好自为之吧”

    等脚步声没了,陈子龙猛地转过身来,跃入眼帘的只是一个依稀的身影。

    陈子龙很快见到了李安国,他一见到李安国便跪下了。

    “卧子这是何意?”,李安国正欲起身将他扶起来,燕厥中却挡在他身前轻声说道:“大都督,提防有诈”

    李安国一把推开他,“有什么诈?卧子是那样的人吗?”

    他将陈子龙扶起来,等他坐下后便问道:“卧子之意,我已尽知,说说看,你有什么想法”

    “大都督,如今局势已定,子龙也不想多说,不过皇上虽然资质平庸,不过并不是暴君,还望大都督能网开一面……”

    “还有吗?”

    “另外,除了皇上,迁居到南京的诸王也没有大的过错,还望……”

    李安国冷笑道:“你以为你是谁?本督凭什么要放过他们?”

    “你……”,陈子龙一听大惊,“若是那样,宫城尚有精兵万人,玉石俱焚之下,你休想得到它”

    “哈哈哈”,李安国站了起来,他在客厅里背着手走了几圈,然后来到陈子龙面前,直直地看着他:“其他的好说,我想知道卧子你是怎么想的”

    “若是大都督能放过皇上及诸位大臣一马,陈子龙代表江南士子感激不尽”

    “就这些?”

    “大都督若是在江南一带行那清丈田亩之事,子龙家里尚有好田几百亩,可全部捐献出来”

    “还有吗?”

    陈子龙知道李安国问的是什么,不过他却心如止水,“请大都督见谅,我生是大明的民、臣,死是大明的鬼”

    “呵呵,很好,那我若是不答应呢?”

    “自当全家殉节以报君恩”

    一旁的钱谦益脸色有些羞赧,不过此时他也不方便说话,在椅子上有些坐卧不宁。

    “你回去吧,事关重大,你不是合适的谈判人选,你告诉朱常淓,叫鲁王、唐王、马士英、吕大器四人前来商议,有些事情不是拼着一腔热血便能做成的”

    等陈子龙远去了,钱谦益也向李安国施礼施了大礼,“大都督,学生……”

    “你的意思与陈卧子一样吧?”

    “是”

    “呵呵,你等之意,我已尽知,不过事关重大,你安排一间房舍,我要与他们细细商议”

    “是”

    ……

    不多久鲁王等四人来了,在贡院的一间书房,李安国、奚鼎铉、周文江与他们商议了很久。

    两日后,宫城南侧的正阳门打开了,在城门口的甬道上站着两排长长的安国军士兵,一直排到了秦淮河边,河边停靠着一长溜安国军的水师船只,中间有一艘三层的大船,船上正站着一员大将,正是前不久到了扬德纳岛的李兴国。

    从宫城里出来许多人,不过都是普通打扮,看不出来哪位是皇帝,哪位是大臣,哪位是太监。

    这些人上船后便沿着秦淮河驶向长江,抵达长江后便一路向东,出海后又换上大海船向南行驶,船只一共有一百艘,可满载五千人。

    没人知晓哪些人坐船走了,又去向哪里,不过在第三日李安国住进宫城后,有好事者依稀看到了马士英、王铎两人,这么来说,鲁王、唐王、吕大器、袁继咸、刘宗周、张同敞、左梦庚等人应该随船走了。

    至于朱常淓有没有随船出发,无人知晓,也没人敢随便打听。

    多日后,有消息从广东传来,说是船队在潮州临时停了一天,又装了一些人上船,一个正好在潮州海面打渔的渔夫见到船队直直地向南驶去,方向正好是南澳气,这么说来,船队应该是去南洋了。

    李安国占领南京后,杭州的王之仁也投降了,王之仁一降,硕果仅存的绍兴府也跟着降了,如此一来,江南、浙江全部被安国军收入囊中。

    而贺小石、张勇、马武等人对于湖北、安庆的进攻却是虚张声势,等江南、浙江一下,他们都退回到了江南,不过也不是全无收获,四川提督李思文麾下的曾英率领胡鸣凤、郑嘉栋两部万人在江南马武的配合下一举攻占了缐国安镇守的夷陵州,缐国安仓皇逃回荆州,几次战役之后,缐国安麾下的精兵几乎丧失殆尽。

    占领江南、浙江之后,由于俘虏了大批的降军,李安国便让贺云龙、彭家声、凌风、邱福、花小山、杨文七部全部按照两万人的大都进行扩编,其中贺云龙、彭家声部还按照贺小石禁卫军的规制扩编。

    秦峰的亲卫队也扩编到三千人,其中大铳兵一千人、刀盾兵一千人、大枪兵一千人。

    目前安国军麾下的骑兵已经有了近两万人,目前有五千在张啸虎的率领下驻守四川,剩下的一万五千人都分驻各地,攻占江南后李安国又进行了新的安排。

    黄得功升任江西、江左提督,亲领五千骑以及凌风部、杨文部镇守九江-芜湖一带。

    王二喜、靳统武领五千骑镇守南京。

    余者五千骑以牛成虎为都督,率领徐成、黄惟明镇守武昌带。

    按照这个规划,以后长驻南京的便是贺小石、贺云龙、彭家声三部近卫军四万五千人,加上王二喜的骑兵,一共五万人,李振国部自然驻扎在外城。

    俘获黄蜚、沈廷扬的船只后,王自羽从中挑选一百艘适合安国军改装的,剩下全部作为运输船只使用。

第三百一十九章 开国

    “南京古称建康、秣陵,最有名者当属三国之东吴、南渡之东晋、五代之南唐,微臣愚见,似乎可以‘吴’、‘晋’、‘唐’冠以国名”

    “不可,无论‘吴’、‘晋’、‘唐’都是偏于一隅之小国,大都督肯定是要包吞宇内、一统寰宇的,怎能以偏安国度名之?”

    “大都督历来推崇汉唐,不如就以‘汉’或‘唐’名之,以恢复先祖之荣光”

    “江南历史上是楚国的疆域,何不以‘楚’名之?”

    “.…..”

    李安国已经进驻宫城了,小朝廷撤离时带走了部分宫女和宦官,如今还剩下一部分,与北京内宫的宦官与宫女相比就相形见绌了,如今只剩下几百人,李安国身边只有三位夫人,有这些人倒是足以维持了。

    一开始他还想将这些阉人全部清退的,不过转念一想这些人都是身体残废之人,就是出去了也是受人耻笑的对象,不如就养在宫里,至于宫女,年纪大的全部放出去嫁人了。

    南京皇城,南端有大殿数座,为首者是奉天、华盖、谨身,其中奉天最大,以前是皇帝早朝的地方,李安国入主后,便将奉天殿改成勤政殿,将华盖殿改成武德殿,谨身殿改为南书房。

    现在他正与奚鼎铉、周文江、白云飞、贺小石以及从江左赶过来的杨廷麟等人在南书房商议开国的大事,这首要的一桩便是定国名了,刚才众人各抒己见,争论得煞是热闹。

    半晌,众人见李安国沉吟不语,便纷纷将目光投向他。

    李安国站了起来,众人也赶紧起身,只见李安国左手握着拳头,右手不停地拍打着拳头,一边走一边思考。

    不多久,他转过身来对着诸人说道:“诸位所说都有些道理,不过本督倒是有新的想法,你等看啊,我等华夏子弟历来自称中国人,抑或中华人,抑或汉人,以‘华夏’、‘中华’、‘汉’命名都可,依我来看,不如称为中华帝国”

    “中华帝国?”,众人一听都有些不明其里,杨廷麟说道:“‘中华帝国’好是好,不过历来之强大帝国多以单字名之,这…似乎于礼不合”

    李安国摇摇头,“我等安国军所创之国度你等也看到了,并亲身经历了,与历史上所有之国度都大不相同,说为开创也不为过,推陈出新命名国度有何不可?”

    众人见李安国似乎已经有了定计,也不想过多忤逆,便纷纷上前施了大礼,口称:“大都督明见万里,非我等能及”

    李安国微微一笑,“好,既然诸位都没有异议,国名就这样吧,至于政务、军务之规制,本督也有新的想法,前明虽未设丞相,不过首席大学士却承担其实,实则换汤不换药”

    “本督决定,设立政务院,专司打理全国政务,政务院设置总理一名,副总理两名,为内阁常务成员,六部之尚书为成员,日常政务便由总理处置,会后你等商议一下施政细则,反正本督的意思是,一般事务由政务院总理处置就行了,无须像前朝一样每日早朝,若是皇帝是这么个当法,我宁愿去做一个小兵”

    “大的原则便是,除非有新的全国性政令、律令、重要人事任免、全国性预算、决算批准、重大案件、涉及他国等要务,其它的便由总理打理就是了”

    “六部之中的兵部职责一分为二,地方团练、军仓、器械、粮秣、退伍等事务还是由兵部主理,野战正规兵团嘛”

    说到这里,他偷偷瞄了一下诸人。

    “本督之意,前宋设置的枢密院倒是一个好的办法,本督属意新设枢密院,专司打理作战事宜,枢密院设枢密使一名,职衔、品阶与内阁总理平齐,下设陆军部、水师部、海军部、军校四部,你等以为如何?”

    几人中,杨廷麟、白云飞都是积年老吏,瞬间便明白了李安国的用意,安国军虽说政务、军务都非常出色,不过终究是军事上的优势大一些,也是安国军安身立本之基。

    将地方团练、后勤辎重掌管在兵部手里,作战及日常操练掌管在枢密院手里,双方形成一定的制衡,这大都督真是好算计!

    “我安国军成军以来,贸易方面出力不少,干脆将其拨出来新设一部,就叫商部,专司全国海内外贸易之打理”

    “我观皇城南侧是前明各大衙门云集之地,北边只有刑部、大理寺、督察院,今后枢密院就在南边的五军都督府办公,督察院由按察司入驻”

    “不可……”,杨廷麟站了起来,他向众人看了一眼,“大都督,这督察院历史上虽各有名目,不过却是督查百官的关键所在,岂能……岂能……”

    李安国笑了笑,“岂能让类似锦衣卫的衙门入驻?呵呵,以我观之,有明一代,督察院所其之作用甚微,有时还起到反面的作用,我意已决,这督察院原本之职责暂时撤销,今后若是有必要再设置吧”

    “今后刑部专司邢捕之职,大理寺专司审理之职,这样吧,督察院的名头还是保留,刑部有案件需要审理的先提交督察院,督察院根据律法向大理寺提起公诉,然后再由大理寺审理,这样如何?”

    见众人都是蒙擦擦,李安国便摆摆手,“此事就这样定了,你等在实施中慢慢摸索、体会吧”

    “至于国旗,中华人士历来尊崇龙凤,这样吧,以红色为底,金色龙凤拱卫五星”

    “再就是议事规程了,政务院、枢密院议事规程你等商议后拿出条陈供我参阅,确定后便按照规程实施,需要我决定的……”

    “后宫干政那一套在我这里行不通,这样吧,内殿由秦峰的人驻守,你等要进入正阳门,由我的亲卫传递、引领就行了,内宫空旷,在内宫设置女兵一千,就由……”

    说到这里,李安国有些犹豫,按说除了除了万宁之外,喜梅、嫩娘都可以带兵,不过这样一来,无论是让她们两人中何人带领都是问题,这样看来只得在外面寻找一人了。

    他眼前顿时浮现出一人,想到这人,他眼里隐隐有些笑意。

    “就由女兵负责传递、引领,我这里平素若是不出意外的话都会在南书房,以后内外宫殿的洒扫、膳食、服饰、出行、文档、库藏等务仍由宦官及宫女担任”

    对于这个,众人自然没有异议。

    “接下来便是封赏之事,诸位有何高见?”

    众人互相看了一眼,这才是他们心里最为期盼的,虽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士大夫之梦想,不过封妻荫子、衣锦还乡更是他们所愿。

    李安国见半晌没有动静,知道这事关重大,自己只得再次开口。

    “安国军虽然成军不到八年,不过在八年之内便打下了半壁江山,其中文武官员都出了大力,没有文官们的清丈田亩,就没有武官们的所向披靡,本督对于此事也有所考虑,既然你等都不出声,本督就先说了”

    “还是施行公候伯子男五阶勋爵,不过我要丑化说在前头,此爵位只是荣誉头衔,没有封地,也没有特权,不过却有相应的报酬,这样,若是爵位对应的俸禄高于担任军务、政务职级的,便以爵位为准,若是低于职级的,还是按照职级对应的俸禄发放”

    “另外,拥有爵位的,其居住、出行以及子女就学、从军、从政略微有些优惠,具体细则就由礼部制订”

    “如今我等只占据了半个中国,爵位就不能太多,我之前想了一下,公爵最多两人,侯爵最多五人,伯爵最多十人,子爵、男爵在公爵、侯爵、伯爵定了之后之后再定,眼下赶紧要将这公、候、伯三爵定下来”

    “这便是我等接下来要议定的事情,你等不妨畅所欲言,当然了,不要说自己,先说别人”

    半晌,只见贺小石起来说道:“末将推举奚鼎铉奚大人为公爵候选”

    奚鼎铉赶紧站起来说:“微臣推举贺小石贺大人为公爵候选”

    其实在刚才李安国说出政务院、枢密院的名字以及“两名公爵”的话后,这众人都已经明白了,这政务院总理、枢密院枢密使就是为这两人量身定做的啊。

    接下来众人又纷纷推举其他的侯爵、伯爵人选,途中李安国也插道:“爵位不仅要注重政绩、战功、能力,也有考虑资历,同时也要平衡先加入的、途中加入的、后加入的,义军出身的、官军出身的、自己培养的,不可偏废”

    五日后,是公历五月一日,正是后世李安国的生日,在天坛、地坛祭拜天地后,他便在勤政殿正式登基成为中华帝国首任皇帝,接受百官朝贺。

    新任的后宫总管,原南京的太监庞天寿这天可累坏了,因为这日同时宣布了各人的封赏事宜。

    职位、爵位最终确定下来的是:

    政务系统:

    政务院总理兼吏部尚书、开国公奚鼎铉

    政务院副总理兼兵部尚书、开国候周文江

    政务院副总理兼户部尚书、开国候白云飞

    工部尚书、开国伯宋应星

    礼部尚书、开国伯方以智

    刑部尚书、开国伯徐以显

    商部尚书,开国子薄钰

    督察院都御史,开国伯杨廷麟

    大理寺卿,开国子周综文

    应天府尹,开国子李春江

    武昌府尹,开国子顾景星

    南安府尹,开国子张家钰

    四川布政使,开国伯堵胤锡

    云南布政使,开国男严书勤

    贵州布政使,开国男卢高

    广西布政使,开国子史可镜

    广东布政使,开国男余国柱

    福建布政使,开国子黄元凯

    湖南布政使,开国子周圣楷

    江西布政使,开国子谭嘉瑞

    江左布政使,开国子舒日长

    浙江布政使,开国男杨柱朝

    军务方面:

    应天府(城内):

    封贺小石为开国公,枢密院枢密使,中央近卫军提督,率军两万驻扎南京内城北大营。

    封贺云龙为开国候,中央近卫军都督,率军两万驻南京内城南大营。

    封彭家声为开国伯,中央近卫军都督,率军两万驻宫城东侧、外城之仙鹤门、麒麟门、沧波门之间的大营。

    封李振国为开国候,南京外城提督,率军两万驻外城南北大营。

    封王二喜为开国候,骑兵都督,率骑兵三千驻内城北大营。

    封靳统武为开国伯,骑兵都督,率骑兵两千驻外城南大营。

    封秦峰为开国男,皇城都督,领兵三千,兵员全部由各部抽调精锐以及陆军学校学员组成,驻皇城。

    封沈云英为开国男,宫城总管,领女兵一千驻扎宫城。

    这样的话,城池里便有精锐大军八万五千,随时可出动五万精锐,是安国军目前最大的机动力量。

    应天府(其它):

    封杨天星为开国候,江南提督,率军两万驻大胜关-秣陵关-淳化镇,将南京紧紧抱在里面。

    封何万强为开国伯,江南都督,率军一万驻镇江-江阴。

    封徐成、黄惟明为开国子,骑兵都督,率骑兵五千驻镇江-江阴。

    浙江:

    封花小山为开国候,浙江提督,领兵一万五千,驻扎杭州。

    封邱福为开国伯,浙江都督,领兵一万驻扎处州。

    江左、江西:

    封黄得功为开国候,江左、江西提督,领骑兵五千驻芜湖。

    封凌风为开国伯,江西都督,领兵一万,驻九江。

    封杨文为开国子,江西都督,领兵一万,驻赣州。

    武昌:

    封张勇为开国伯,武昌提督,领兵一万五千,驻武昌。

    湖南:

    封马武为开国候,湖南提督,领兵一万五千,驻长沙。

    封尹先民开国子,湖南都督,领兵一万,驻岳州。

    贵州:

    封焦琏为开国子,贵州都督,领兵一万,驻贵阳。

    四川:

    封李思文为开国候,四川提督,领兵两万,驻重庆。

    封陈友龙为开国伯,川西都督,领兵两万,驻成都。

    封曾英为开国伯,川东都督,领兵一万,驻夷陵州。

    封张啸虎为开国子,川西都督,领骑兵三千,驻江油。

    封郑嘉栋为开国子,川东都督,领骑兵两千,驻广元。

    云南:

    封堵正明为开国子,云南提督,领兵一万五千,驻昆明。

    封胡一清为开国子,云南都督,领兵一万,驻蒙自。

    封谢志良为开国子,云南都督,领兵一万,驻孟定府。

    广西:

    封何万盛为开国子,广西提督,领兵一万五千,驻浔州。

    封贺锦龙为开国子,广西都督,领兵一万,驻南宁。

    广东:

    封李三才为开国伯,广东提督,领兵一万五千,驻广州。

    封童以振为开国子,广东都督,领兵一万,驻惠州。

    福建:

    封宋奎光为开国子,福建提督,领兵一万五千,驻福州。

    封张勋为开国子,福建都督,领兵一万,驻漳州。

    南洋:

    封徐勇为开国候,南安提督,驻南安府。

    封陈课为开国男,南安都督,驻金兰。

    水师:

    封王自羽为开国候,枢密院枢密副使兼水师提督,驻南京。

    封汤志为开国伯,水师都督,驻武昌。

    封宋江为开国伯,水师都督,驻岳州。

    封杜虎为开国子,水师都督,驻重庆。

    封阮发为开国子,水师都督,驻浔州。

    海军:

    封陈文盛为开国候,枢密院枢密副使兼海军提督,驻厦门。

    封沈劲为开国伯,海军都督,驻崇明。

    封张礼为开国子,海军都督,驻广州。

    封胡大海为开国男,海军都督,驻钦州。

    封李占春为开国男,海军都督,驻温州。

    封陈奇策为开国子,海军都督,驻金兰。

    封李兴国为开国子,海军都督,驻定南。

    其它:

    封燕厥中为开国候,按察司提督,驻南京。

    封李丰为开国子,按察司都督,驻贵阳。

    封赵静为开国子,按察司都督,驻广州。

    封李汉堂为开国候,刑部左侍郎。

    封万机为开国候,礼部左侍郎。

    封蔡九仪为开国子,按察司南洋都督,驻满喇甲。

    余者子爵、男爵数不胜数,此处便不一一列出。

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风云之一:柴棍攻略

    “陛下,徐勇去南安特别府,一晃已经多年了,听说他在当地分别娶了真腊人、占城人、安南人大族的女人,与柴棍的真腊守将也来往密切,长此下去……,末将建议将他调回来”

    一晃已经是九月份了,安国军大兵压境,加上安国军从湖南、江西两地抽调了大批的吏员到应天府(江南)、浙江,清丈田亩、分发新田契的事务进行得十分顺利。

    期间江北的鞑子、汉中的孙可望、西北的李自成都没有动静,由于要稳定江南、浙江一带,新起了“龙兴元年”年号的中华帝国皇帝李安国并没有大动干戈,而是以安定、静养为主。

    这日,在南书房,李安国正与枢密院的贺小石商议军务上的事情,奚鼎铉也赫然在座,谈到南洋一带时,贺小石突然说出上面一番话。

    李安国却摆摆手,“不妨,如今我国在南安三地已经移民四十万,整个真腊国加起来也只有子民不到两百万,其东边原先有广南人作祟,如今换成了中华帝国,其北边有南掌、清迈,其西边有暹罗,与其都是大敌”

    “听说近期暹罗占据平原一带的帕拉赛东东王窝罗翁不断发兵攻击真腊国,迫使真腊国国王再次迁都,他们在此时必定不敢招惹我等,徐勇此人我还是知晓的,作为以前明军的将领,小动作自然是有一些,若是说他想占据南安自立,他还没有这个本事”

    “不过还是要防患于未然,如今南安的军力如何?”

    “回禀陛下,如今我军陆师三万五千人都是按照安国军的标准配置,其中一万人由徐勇亲自率领,驻扎在新安城”

    “王兴率领万人驻扎在同奈江以东的的隆庆、头顿、罗夷三地,其亲领三千人驻扎在柴棍以东、同奈江上面小岛的城堡,其余七千人分驻隆庆、头顿、罗夷三地”

    “目前我国在湄公河流域南边最大的河流后江上新建的城池已经全部竣工了,按照陛下之意,已经命名为南靖城,由以前在赣州投降的明军将领吴之藩率领万人镇守,如今同奈江到湄公河,再到后江,陛下所说的湄公河流域广大的土地基本被我国占据了,再往南便是更为广袤的不毛之地,您看……”

    “继续移民!”,李安国心里一凛,再往南便是后世越南的渭清、朔庄、永州、金瓯所在,总面积近两万平方公里,虽然到处是杂草丛生、毒蛇巨蟒鳄鱼出没之地,不过都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按照先前移民的烧荒之术,以及中华百姓的勤劳、忍耐力,不出十年又是一处大粮仓。

    “就在江南、浙江两地动员移民,对了,加上福建,这些地方除了太湖流域的常州、无锡、苏州、松江、湖州一带,其它的地方都是地少人多,马上动员,告诉他们,沿途旅费官府全包,到之后官府帮着建设新居,头三年免除田赋”

    他盯着奚鼎铉说道。

    奚鼎铉点点头,“陛下,您看要迁移多少人家?”

    “如今江南、浙江、福建三地的总人口有多少?”

    “近两千万”

    “嗯,还是尽量动员位居山区水田较少的农户前往,按照三年之内十万户,也就是五十万人的规模在各省动员”

    “十万户”,奚鼎铉一听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那需要多少运力啊。

    李安国看着他笑道:“勿忧,除了我军海军帮着运输以外,官府的海上船队,加上杨文利、汪然明、林春的船队,一次运送一万户不成问题,收复江南、浙江、福建之后也要将民间的船队利用起来,听说松江的沈家可是海上大豪,不妨也发动起来,费用由官府出就是了,或者对彼等的商税、田赋适当做一些减免也行”

    “充分利用东北季风,争取在今年就运四万户过去,对了,通知海军,尽快派船南下,让张家玉做好接受移民的准备”

    “是,陛下”

    “小石你继续说”

    “是,陛下,目前我军的海军陆战队共有五千人在南安一带,其中金兰港有三千人,头顿港有两千人,统一由陈课指挥,金兰港有大船三十艘,小船五十艘,由李常荣统一指挥,头顿港有大船二十艘,小船三十艘,由杨彦迪统一指挥”

    “湄公河流域有水师小船一百五十艘,由邓耀统一指挥,总部便设在湄公河上新建的永隆城,其中同奈江、湄公河、后江各布置了一些船只,永隆城还有张国祚率领的五千陆师镇守”

    此永隆城的位置就是后世越南的永隆市所在。

    “团练呢?”

    “金兰、隆庆、头顿、罗夷、新安、永隆、南靖各有千人的规模”

    “也就是说我军若是要发动的话,这些城池便只有千人的团练驻守了”

    “是的,陛下”

    李安国仔细想了想,“你刚才所说的事也颇有道理,京城附近精兵众多,倒是可以抽出人选南下配合徐勇,小石,以你来看,谁过去比较好?”

    贺小石答道:“若是配合的话,李振国部的胡一鸣就行了,若是接替徐勇的话就需要一名侯爵以上的大将了,以末将的意思,李振国、杨天星均可”

    李安国沉吟半晌,“那就让杨天星去吧,带上三千人,你与他一起去,今年就不展开北伐了,等拿下柴棍,将真腊人驱赶到湄公河上游,湄公河流域两侧以西、以南,凡是没有大规模人烟的地方都先占下来”

    “是”

    “柴棍有多少军队?”

    “按照南洋按察司的消息,也有万人的规模,不过这些士兵多半是来自占城国、广南国的雇佣兵,真正的真腊人不多,这也是真腊国王提防身在柴棍的副王做大故意为之,副王无法,只得招募这些雇佣兵”

    “那真腊国呢?”

    “陛下,湄公河的上游有一处大湖,大湖周围都是广袤的平原,已经完全开发出来了,真腊人大多聚集在大湖周围,靠近南掌国的地方也有一些,那里是广袤的山区,听说副王以前便在那里居住,后来不知怎地来到了柴棍”

    “真腊北部山区,加上南掌,盛产高棉树、柚木、檀木,高棉树是当地人衣衫布料的材料来源,听说真腊人善于纺织木棉成衣,周边的各族也称之为高棉人,柚木、檀木可是建造海船的好东西,其木质细密厚重,还有独特的气味,蚁虫不侵,我军海军的船只材料太半便是从这里进口的”

    “真腊国也有水师,不过与我军相比就差远了,其京畿附近有禁军三万,加上北边与南掌接壤的地方、西边与暹罗接壤的地方各有万人,加上柴棍的驻军,一共有六万人,不过听说其国内上层斗争纷纭不休,皇室子弟也是针锋相对,目前真腊国王能控制的也就是京畿附近的那三万人”

    “其兵多半使用刀具、长矛等武器,有少量军队、主要是驻守皇城的军队配有火器,数目不详,不过彼等的象兵还是不能小觑,听说其北边、西边、京畿、柴棍的军队里都配有数目不等的战象,战法与我国骑兵颇有些类似”

    “一是用战象冲阵,二是大象背上有一个大竹筐,竹筐里配有士兵三人左右,或持弓箭,或持火铳,随着大象冲阵,端地不可小视”

    “若我军进攻柴棍,真腊国国王出兵营救的可能性有多大?”

    “回陛下,彼虽与副王不和,与镇守西边、北边的王室宗亲也不和,不过此处毕竟是他们的国土,若是得到了消息,肯定还是会派兵营救的,不过彼等能出动的便是京畿附近的三万人,抛去镇守京城的人马,能出动的最多两万人”

    “按照安国军的战力,有大量火炮,防御得当的话,对其战象倒无须太过在意,怕的就是两军突然相遇”

    “攻打柴棍,徐勇的那一万人就可以了,迎战援兵,王兴、张国祚两部可抽调万人迎击”

    贺小石说完一笑,笑完见李安国盯着他,心里一凛,突然意识到眼前这人已经不是以前的“二娃”了,货真价实的中华帝国皇帝,赶紧收敛面容。

    “陛下恕罪”

    “为何发笑?”

    “陛下,微臣听说这暹罗国是真腊国的世仇,一旦真腊国城里防备空虚彼等便会从西边趁虚而入,真腊国的都城迁移了几次,几次都是因为暹罗国大举入侵所致,一旦真腊国王从京城出动援兵,必定会被暹罗国侦知,微臣时才失态发笑便是此故”

    李安国点点头,并没有责被贺小石的意思,心中想的却是柬埔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吴哥窟恐怕就是毁于暹罗人的大军。

    “这样来看,彼等为了防备暹罗人,能出动的军队最有可能的数目便是万人喽”

    “陛下明见万里,微臣也是这么想的”

    虽然如此,李安国还是让贺小石、杨天星带着三千人南下了,贺小石去的目的自然是等战事结束后由他宣布让杨天星取代徐勇的事,随行的还有按察司的燕厥中。

    南洋一带虽有蔡九仪在盯着,不过作为按察司的最高长官,也需要经常下去了解民情、官情、军情。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7421/ 第一时间欣赏明末美僮传奇最新章节! 作者:龙吟森森所写的《明末美僮传奇》为转载作品,明末美僮传奇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明末美僮传奇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明末美僮传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明末美僮传奇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明末美僮传奇介绍:
安国者,献贼美僮也,姿容秀美,名二孩儿,时年十八,武艺绝伦,尝与黄靖南对阵,甫出战,僮飞矢中其手,黄几败阵,怒甚,伏兵擒之。爱其勇,欲令降,僮坚不允,绝其食死,后竟复活,演出一场明末传奇明末美僮传奇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明末美僮传奇,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明末美僮传奇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