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一路隋行TXT下载一路隋行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一路隋行全文阅读

作者:朱藤紫骢     一路隋行txt下载     一路隋行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05章 当世头号悍妇

    杨广眼望一旁侍立的萧萧,淡淡地答道:“孝仁,你说错了。今儿这道‘剔缕鸡’可并非出身谢讽之手,乃是萧萧亲手做的。”

    虞孝仁大瞪着一双色迷迷的眼睛,直盯着萧萧,嘴里啧啧称羡道:“谢讽这小子好福气,才入王府多长时日,就有缘收下了这么个美人徒儿。”

    “虞公子请放尊重些。”瑟瑟显然听不惯虞孝仁意存轻薄的言语,紧绷着脸提醒他道。

    “咳咳。”杨广也觉虞孝仁说话过于轻佻了些,干咳两声,摆手示意两名侍女退下,扯开话题问虞孝仁道,“今日怎么没见金才(李浑)和你一道来呀?”

    虞孝仁方才那话甫一说出口,随即就意识到了眼下并不是在“江南岸”酒楼上,而是在晋王府中,面对着杨广的两名贴身侍女说话,自知失了言,忙站起身,躬身向萧萧、瑟瑟赔礼道歉,眼瞅着她俩退下,才摇晃着肥嘟嘟的脑袋回答杨广道:“唉,别提了。李金才这两天正和他们家老爷子闹别扭呢,无心出来耍。”说着,又抬眼向殿口张望了一眼,压低嗓音,故作神秘地对杨广说道:“哎,王爷,你听说了没有:前些天华州的尔朱绩因要带兵叛乱,被人就在华州军坊的议事厅一刀砍去了脑袋。”

    因目下正值与南陈交战之时,加之尔朱绩未及起兵举事就被杨素当场斩杀,收伏了他麾下的一万府军,朝廷没有公开宣布华州兵变的真相,虞孝仁只是道听途说,对事情的真相知道得并不确切。

    杨广心中暗笑,却不便主动向他透露真实情况,只头,对虞孝仁的话不置可否,顺着方才的话题向他追问道:“金才和老太师闹得这是哪一出啊?”

    虞孝仁原指望着能从杨广这儿探听到些关于华州尔朱绩被杀的详细消息,见杨广并不理会自己,略沉失望,又打了个唉声,答道:“说起来也都是他们家的家事。王爷你也知道,李浑的生母是老太师当初做并州总管时在当地娶下的一房小妾,自嫁入李府后,便备受府中大娘的嫌恶、排挤,当今万岁代周开创大隋后,因感念老太师的鼎力相助之情,诏命将老太师满门迁入长安,合家上下重行封赏,却由于老太师的嫡妻从中作梗,不但单单落下了李浑的生母未受册封,而且挑唆着老太师把她一人抛在了并州,未曾返回长安。前几天,并州传来消息,称李浑的生母身染重病,行将不久于人世,李浑便向老太师提出,要前往并州探视母亲。也不知老太师心里是怎么想的,竟然一口回绝了李浑,还把他关在府中,不得老太师的允准,概不得出府。这一来,李浑可不干了,听说这几天直闹得一座太师府鸡犬不宁,一个劲儿地嚷嚷着要杀了府中大娘,为生母泄恨呢。”

    杨广一听便知,这其中多半仍是太师李穆的嫡妻在暗中作祟,才使得父子反睦。

    这位李老夫人也真够强梁的,不但亲手逼死了自己的儿媳,如今又要拦着另一位庶子赶往并州探视生母,当得起当世第一号悍妇的名号。联想起不久前活活逼死冯小怜也是这位李老夫人的杰作,杨广不禁附和着虞孝仁,摇了摇头。

    “嘿嘿,王爷,李浑昨天还托人带话给我,要我来央求王爷,准许他充做王爷的藩属、护卫,待王爷离京出镇之时,能够随同王爷一道前往并州,探视其母呢。”虞孝仁嘿嘿笑着,顺便向杨广提出了个令杨广难以拒绝的请求。

    “你今天来我府上,就是为了替李金才求情来的?”几番交道下来,杨广对虞孝仁此人的秉性、为人已有了个大概的了解:此人一向是无利不起早,心里永远揣着自己的小九九,随时想从自己这儿赚得些什么好处。

    “王爷不是早已经答应下,要在下和李浑随同王爷出镇并州吗?李浑这是杞人忧天,多此一虑了。”虞孝仁目光闪烁地试探着杨广的态度,有意抱怨着李浑。

    “你也不必再存心要我再承诺下什么。”杨广不客气地答道,“我说过的话,自然是不会不做数的。只是唯恐李浑生母的病情捱不到我离京出镇那一天,岂不是会令李浑抱憾终生?”

    “那,那也就没什么别的办法了。”虞孝仁得到杨广的再次允诺,不免心中欢喜,脸上却做出一副无可奈何的神情,轻叹一声,旋即又换做一副笑脸,怂恿着杨广说道,“王爷,高连升的商号里,新近运到了几只‘海东青’,早说着要请王爷前去过目的,他因嫌其中并无一只是极罕见的‘玉爪’,担心有违他曾对王爷当面许下的承诺,连日来一直未敢请王爷前去。昨日他到我家中送货,被我向他提起此事,他迫不得已才说出了实情。要是王爷今日有空的话,不妨到他家商号里先挑上一只,先放到府里养着……”

    杨广这些日子一直闷在家中,正想出去散散心,加之今天一早就承长孙晟前来向他介绍了奉旨出使辽西的原因是因高句丽欲趁火打劫,役使关外诸异族部落南迁叩关来犯,联想起高连升出身于高句丽王室,论辈份似乎还是当今高句丽王高汤的叔父辈,自己顺道也可向他打听打听高句丽邦内的情形,当下未做任何迟疑,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由于张须陀已被杨广派去捉拿袖红去了,而他又颇不情愿李渊另派他人跟着自己一道去东市挑鹰,便指使着虞孝仁与他一道悄悄溜出了正殿,来到了一处偏僻的院墙根儿前,脚踩着虞孝仁的肩膀,把他当做一架人梯,顺势爬上靠墙长着的一棵大树,三窜两跃,即爬上了墙头,回头冲虞孝仁叮嘱道:“你从府门出去吧,对门上的人就说是我的话,今晌概不见客,不要到正殿来搅扰我温书。”

    虞孝仁也是位翻墙越脊的老手,当下会意地向杨广一笑,头,转身奔晋王府的正门飞奔而去了。

第206章 猎鹰

    时近深秋,北风吹寒。长安城东市内,皮货行的生意逐渐开始兴旺起来。尽管大多数居住在长安的百姓们还在为每天两顿饭愁,可依然挡不住世家、豪富人家的子弟们挥金如土,争先恐后地抢购来自辽东的上好裘皮。

    杨广翻墙出了晋王府,随着虞孝仁来到位于东市皮货行列居中位置的高升号皮货行时,高连升正在店中忙于招呼络绎不绝前来选购皮货的客人们。一眼瞅见虞孝仁真的把杨广给请来了,高连升向店内的伙计们嘱咐了一声,连忙迎上前来,满面含笑地冲杨广躬身拱手行了个礼,说道:“王爷玉趾光临,敝号蓬壁生辉。王爷,请里间上座,说话。”

    杨广不欲自己来东市闲逛的事被别人现,急忙冲高连升连连摆手示意,迅地穿过临街的一间铺面,直接走进了高升号皮货行的后院。

    “不要惊动旁人。随我一起来。”紧随在杨广身后的虞孝仁对杨广的心意一清二楚,凑近高连升身边,压低声音吩咐他道。

    高连升见状,才知道这两位贵客不想在旁人面前暴露自己的身份,暗地里吐了吐舌头,跟在二人身后也进了后院。

    “辽东运来的那几只猎鹰现在何处?”一走进后院,虞孝仁就四下张望着,问高连升道。

    “哎哟,王爷,虞公子,您两位贵人初次光临敝号,连碗茶都不喝,叫老儿我心里怎么过意得去呢?”高连升说着,就想将两人引往院中的上房落座喝茶。

    “不用了。”直到这时,杨广才开口说话,他矜持地向高连升摆了摆手,说道,“本王今日特为‘海东青’而来,高老板,咱们还是先看看鹰去吧。”

    “是,是。”高连升一迭声地答应着,伸手将二人引向西边的一间仓房,“只为新近运来的这几只‘海东青’中并没有老儿承诺要献给王爷的‘玉爪’,若依老儿的本意,想等上一等,再请王爷移尊敝号。今天王爷既然来了,就先相上一相吧,若是相不中的话,也不当紧,稍晚还会有‘海东青’运来的。”

    “如此说来,高老板这皮货行里不仅售卖皮货,即连诸如‘海东青’之类的活物也在经营之列啊。”杨广边随口和高连升寒喧着,边迈步走进了那间仓房。

    只见仓房里空荡荡地,并没有堆放有任何的货物,借助房内微弱的光线,依稀可见一侧的房梁上高高地悬挂着灯笼般大小的四五只铁笼,铁笼内偶尔传来两声猛禽低沉的鸣叫之声。原来这间仓房是专门安放“海东青”用的。

    “王爷有所不知,‘海东青’如今可是长安城内的抢手货啊。”虞孝仁不待高连升张口回话,笑着对杨广解说道,“高老板出售一只寻常的‘海东青’所赚取的钱帛,只怕要抵得上两张完好无损的虎皮呢。”

    “嗯,请问高老板,这样一只‘海东青’,不知能卖什么样的价钱哪?”见高连升一走进仓房,就忙活着燃房中各处烛台上的蜡烛为自己照亮,杨广抬手指着一只铁笼,向他问道。

    仓房里亮起烛光的一刹那,杨广就听到房梁上高悬着的几只铁笼里不约而同地响起了一阵猛禽被惊动时出的噪动声,他循声抬头望去,只见铁笼内几只体形并不十分硕大的飞禽正用力扇动着翅膀,不安地在铁笼内来回疾走动着。

    “皮货行是季节分明的买卖儿,老儿从辽东不远万里进几只‘海东青’来卖,不过是为了弥补生意上的亏空罢了。王爷面前,哪儿敢提什么价钱?”高连升虽生长于民风剽悍的辽东,却也有着生意人惯有的狡黠,故意不在杨广面前提及“海东青”在长安市面上的价钱。

    “高老板,这铁笼里关着的几只‘海东青’可是都喂饱了的?”虞孝仁唯恐杨广不谙相鹰的门道儿,主动替他问高连升道。

    “都喂饱了的。要是王爷今日相中了哪只,老儿随后便命店中伙计送进王府,王爷今晚便可‘熬鹰’了。王爷请一一过目相看吧。”高连升不知从哪儿摸出一支火把,亮后高擎在手中,为杨广照着亮,殷勤地引导着他走近鹰笼来挨个相看笼中关着的“海东青”。

    杨广怀着好奇兼有一丝恐惧的心理跟在高连升身后,走近第一只铁笼,高仰起脖颈,注目向笼间观瞧,见铁笼内有一只毛色灰白、体态矫健的“海东青”正高昂着头在铁笼内来回逡巡着,或许是高连升高举着的火把过于接近铁笼的缘故,这只“海东青”显得格外地烦燥不安,不时地舒展一两下翅膀,做出一副急欲展翅高飞的架势。

    杨广还是头一次在如此近的距离之中观察“海东青”,见笼内的这只“海东青”举手投足之间无不透露出敏捷而十分警觉的风度,恍若一位急欲上阵与敌人厮杀搏命的猛将,不由得为它叫了声好,正要开口说话,身后却传来虞孝仁分明带着几份不屑的声音,对高连升说道:“这不过是只再寻常不过的杂毛‘海东青’,比起你上回送我那只纯灰的,尚有几分不如。高老板,要是这一拔运来的几只都是这样的,我今日就带晋王殿下来了。还有好的没有?”

    “虞公子莫要心急嘛。老儿猜想着王爷未必亲眼见到过活的‘海东青’,想要王爷多瞧上一瞧。这拔之中虽然没有‘玉爪’那样的极品,好的还是有一只,请王爷随老儿移步这边。”高连升脸上堆满着笑容,边向虞孝仁软语解释着,边将杨广径直引向最后一只铁笼。

    这只铁笼里,关着一只全身上下一团乌黑的“海东青”,若不是高连升高举着火把在前面照着亮,即便是房中有蜡烛散出的光亮,寻常人只怕会误以为这只铁笼里是空的,并没有“海东青”。

    “禀王爷,这是一只上好的‘黑袍’,通常一千只‘海东青’中才会见到这么一只,请王爷近前来过目。”高连升这回不等虞孝仁说话,主动向杨广介绍起了笼内这只“海东青”的品种来了。

第207章 高连升的真实身份

    杨广听到高连升说起最末一只铁笼中的“海东青”实是“海东青”中的上品“黑袍”,精神登时一振,抬头定睛看了多时,却未见铁笼内那只全身漆黑的鸟儿有丝毫的动静,不禁疑惑地问高连升道:“它是不是被蒙住了双眼,见不到亮光啊。”

    高连升用手里的火把往回一指,呵呵笑道:“王爷请看,这几只‘海东青’有哪只没被蒙住了双眼呢。这也是‘黑袍’不同于寻常同类之处,它并不怕火。”

    杨广顺着他手中火把所指的方向转头望去,这才注意到铁笼里关着的每只“海东青”双眼处都罩着个黑色的眼罩。

    就在杨广的注意力从头顶上那只铁笼移开的同时,突然听到头顶上蓦地传来一声犀利的鸟鸣声,唬得他下意识地举目张望,却赫然看到被高连升称为“黑袍”的那只“海东青”展翅扑至笼边,准确无误地冲着自己所站的方向伸出尖利的前喙,一双金色的眸子直勾勾地盯着他,作出一副见到猎物捕食时的凶猛架势。

    “王爷莫慌。”高连升生怕杨广受到惊吓,忙拦在他身前,将手中的火把冲着头顶笼子里的“黑袍”晃了两晃,那只“黑袍”不甘示弱地扑扇了两下翅膀,终于退到了笼子的另一侧。

    “王爷,就这只吧。我瞅着比我家中那只可要强多了。”三人之中唯有虞孝仁兴奋地冲杨广叫道。

    杨广惊魂方定,不由得再次抬头望向那只“黑袍”,见它一扑未能得手后,也像是觉到身在牢笼之中,不可能捕食到近在咫尺的猎物,随即收拢翅膀,伫立在铁笼的另一侧,又变得一动不动了。“动若脱兔,静如处子。”杨广脑海里立马闪过八个字,凝视着“黑袍”了头。

    由于除了“黑袍”外,其它的几只都是较为常见的“海东青”,高连升在引导着杨广靠近相看过“黑袍”之后,便带着杨广和虞孝仁出了仓房,转身来到上房中喝茶叙谈。

    “这只‘黑袍’虽然已属难得,比起‘玉爪’来尚多有不如。王爷如相不中的话,老儿日后还可托人寻一只‘玉爪’来进献给王爷。”高连升因自己有言在先,要献一只“玉爪”给杨广,一落座就试探着杨广对方才那只“黑袍”的印象如何。

    “要我说,这只‘黑袍’你就先献给王爷带着,日后有了‘玉爪’再献不迟嘛。将来王爷出镇并州之时,身边有这一黑一白的一双‘神鹰’,岂不是威风八面?”虞孝仁大大咧咧地替杨广做起了主。

    杨广虽没亲眼见识到携带猎鹰外出会猎的场景,但想起古人曾有“左牵黄,右擎苍”的诗句来形容古代会猎令人向往的场面,不禁开口附和虞孝仁道:“就是这只‘黑袍’吧。本王愿出两段上好的绢帛,从高老板手中购下此鹰,不知高老板意下如何?”

    高连升没有想到杨广会出重金从他手里购得“黑袍”,忙起身决口推辞道:“王爷能收下‘黑袍’,已是老儿的荣幸,老儿岂敢在王爷面前讲论价钱。敬请王爷收回成命才是。”

    “王爷,高老板诚心诚意要赠鹰给你,也有日后求你多关照于他的意思在其中,今日你若执意要出重金购下‘黑袍’,岂不要令高老板的一番美意落空?我劝王爷还是收下‘黑袍’吧。”虞孝仁用眼角的余光瞟着高连升,半是真话半是玩笑地劝杨广道。

    “高老板,本王听说你与当今高句丽王高汤彼此叔侄相称,这些‘海东青’不会是你替高汤售卖,以换得钱帛粮晌的吧?”杨广听虞孝仁提到高连升有意借献鹰攀附自己,心中一动,随即也改用玩笑的口吻向他问道。

    或许是被杨广一口道破了实情,高连升神色一滞,旋即又恢复如常,干笑着摇了摇头,答道:“老儿此刻若矢口否认,只怕王爷和虞公子也信不过老儿。只是老儿虽与当今高句丽王同出一族,论年岁辈份还是高汤的长辈,可老儿早在十年前就远离故邦,前来长安经商,那时高汤还是个黄口小儿,老儿现如今纵使有心攀附于他,他也不会再认我这个远在长安的叔父喽。”

    “我父子与高老板打交道前后也有七八年了,这一请王爷放心,他决非高句丽王有意安插于长安城中的眼线。”虞孝仁不知曾得了高连升多少好处,竟拍着胸脯替他打起了保票。

    因今日是应虞孝仁之请,前来东市高连升所开商号内挑选“海东青”的,杨广不便对高连升逼问过甚,伤了彼此间的和气,于是听虞孝仁这一说,也哈哈大笑道:“我不过是想到就说,和高老板随意开个玩笑罢了,孝仁兄和高老板皆不必当真。方才我听说这‘海东青’带回去还须调教、驯养,才能听命于主人,捕捉猎物,但不知该如何驯养,还望高老板能不吝赐教。”

    高连升得了杨广这话,一颗提至嗓子眼儿的心才逐渐安稳下来,重新落座,赔着笑向杨广解说道:“王爷,包括‘黑袍’在内,这一拔‘海东青’在从辽东运至长安的一路上,已用雁鹊之类的禽肉将其喂饱养肥,下一步即可熬鹰了。嗯,今晚老儿即派人将这只‘黑袍’送至王爷府上,再差专人登门传授王爷熬鹰之法,如何?只是有一件事,须得由老儿亲口向王爷说明,‘海东青’虽然和猎犬有相似之处,却也有所不同:它只认最初驯服它的主人,一经驯化后,则非主人之命不听,因此旁人只能传授王爷熬鹰之法,却无法代替王爷您亲自熬鹰。”

    杨广前些时因李渊嘴快,向李圆通报知了谢讽窃取杨丽华笔迹之事,从而导致了谢讽被关入天牢,此时极不愿自己在府中熬鹰之事被李渊察知,给自己带来新的麻烦,眼珠一转,手指虞孝仁说道:“高老板,在本王自己府中熬鹰多有不便,能否请你命人将‘黑袍’送到孝仁兄府上,本王亲到虞府受教、熬鹰,怎样?”

第208章 花圃熬鹰(上)

    “王爷,要将这只‘黑袍’驯服,至少也需半个多月的时间,您离开王府这么长的时间,老儿不知方便不方便。”高连升提醒杨广道。

    杨广只想着如何能够避过李渊对他的监视,却没想到熬鹰需要这么长的时间,想想如果自己离开王府,白天黑夜地在虞孝仁家中熬鹰,此事一旦让李渊知道了,禀报给父皇母后,只怕又是一件大麻烦。可既要躲过李渊的视线,又能持续不断地熬鹰,到哪里寻找这样的地方呢?

    杨广低头思忖了片刻,居然被他想到了一个合适的地方,遂向高连升嘱咐道:“这样吧,今晚定更时分你差人将‘黑袍’送到本王府门西侧的花圃内,到时本王自会带人在那儿候着就是。”

    当下三人商议已定,高连升唤过一名身强力壮的年轻汉子,向杨广介绍道:“此人名叫金大顺,原是运送这拔‘海东青’来长安的辽东猎户,就由他来向王爷通禀熬鹰之法吧。”

    杨广头,算是同意了。

    回到王府,杨广哪儿还有心思研究北境诸地的舆图,满脑子都是关于今晚金大顺等人送“黑袍”来,自己该怎样驯服他的事儿。他左思右想,突然想到自己如果一连几天呆在王府外的花圃内熬鹰,先不说要设法堵住江陀子的嘴,而且府里至少有三个人一定是瞒不过的,那就是照料自己饮食起居的两名侍女萧萧和瑟瑟,以及每天几乎和自己形影不离的贴身护从鲜于罗。这三个人倒还不至于将自己悄悄在花圃内熬鹰的事泄露出去,但也防着李渊和他手下的千牛军士随时都有可能来找自己,到时如果现自己并不在府中,岂不是前功尽弃?

    杨广思索多时,终于想出了一个以假充真的办法:他寻思鲜于罗虽比自己年长几岁,但论身材和自己倒有几分相似,在自己前往花圃熬鹰的这几天里,不如就令他冒充自己呆在府中,一旦有急需自己亲自料理的事情,自己随时可以返回府中,这样就不会被人现了。

    像杨广这样年纪的孩子,要让他整天对着一幅幅舆图背地名儿,对他来说,真比坐牢还要烦闷。如今意外获赠了一只堪称上品的“海东青”,他哪儿还顾得上去背地名儿呢。

    心中计议已定,趁着回寝殿睡晌觉的功夫,杨广将鲜于罗和萧萧、瑟瑟三人召集到寝殿,当面向三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鲜于罗和萧萧听了,倒没说什么,只瑟瑟一人听罢,当即提出一定要随杨广一道前往花圃熬鹰。

    “你一个女孩儿,平白无故地跟着我到花圃去做什么?”杨广把脸一沉,向瑟瑟问道。

    “王爷乃千金之躯,花圃虽近,毕竟是在府门外,江陀子又是个半疯半颠之人,一旦王爷在外有个三长两短的,奴婢们可吃罪不起。”瑟瑟振振有辞地答道。

    经瑟瑟这一提醒,鲜于罗和萧萧也意识到了此事的严重性,纷纷向杨广表示出了忧虑。

    “王爷,听您方才说,这熬鹰须得几天几夜,有奴婢陪在您身边,一来可以服侍王爷,二来也可以替王爷跑个腿,传个信儿什么的,王爷,您就带上婢子吧。”瑟瑟这几个月和杨广混得熟了,半是恳求半是撒娇地说道。

    “那好吧。”杨广听瑟瑟说得不为无理,只得头答应了,他随即吩咐鲜于罗和萧萧道:“在我到花圃熬鹰的这几天里,鲜于罗,你每天晚上就在寝殿睡觉,白天从寝殿直接赶赴前院的正殿温书,背地名儿就是,除了这两个地方外,别的地方都不要去。萧萧,长姐和表兄要是问起,你就对他们说,长孙晟先生奉旨前来要我勤习北境之山川地理,风土人情,我每天都在用功温书。还有,除宫内来人外,外客一律不见。”

    鲜于罗和萧萧对视一眼,只得硬着头皮答应了。

    杨广将府中之事安排妥当,又命鲜于罗提前到花圃知全了江陀子一声,在花圃内为自己和瑟瑟安排下歇息的地方,好容易盼到天色黑了下来,前院传来焦二的定更锣声,杨广换上鲜于罗日常穿的黑色衣裤,在头上戴了顶遮住大半个脑袋的护耳风帽,瑟瑟也是一副王府护从打扮,两人相跟着骗过把守府门的千牛军士,出了晋王府的府门,拐向王府西侧的花圃。

    晋王府的花圃占地足足有五六亩大小,顶得上长安城中一户上等人家的宅院了。花圃中紧挨着王府的院墙处建有一排四五间供花匠住的土房。这里早先不止江陀子一位花匠,但这些人都受不惯江陀子平日里对他们颐指气使的态度,加之花匠做到底仍然只是个花匠,不像王府内其他的差使,即使不能跟随主人混个前程,也多多少少有些零花钱可赚,因此,三五年下来,这里的十几位花匠走得就只剩下江陀子一个了。

    江陀子白天得到鲜于罗前来向他传达晋王要借他经管的地界儿熬鹰的消息,并没有像王府寻常执役人等那样表现得十分兴奋和殷勤,反而嘴里嘟囔道:“熬鹰可以,但也得提醒王爷,别碰坏了老夫精心培育的花苗才是。”

    鲜于罗原就知道江陀子脑子不太正常,听他没有公开提出反对,也就装做没听见,匆匆向他叮嘱了两句“不要向别人提起王爷在此熬鹰”之类的话,就急忙返回王府扮演他的王爷去了。

    杨广带着瑟瑟来到花圃栅栏外时,影影绰绰地看到栅栏外站着三四个人影,当中地上还放着个硕大的铁笼子,知道是金大顺带人送‘黑袍’已经到了,遂走上前和金大顺打了声招呼,命人把关着“黑袍”的铁笼子搬到花圃内一间值房当中,单留下金大顺一人,准备向他讨教熬鹰之法。

    房内烛光照耀下,杨广看到金大顺手中拎着根三尺多长,仅有手指肚粗细的圆木棍儿,另一只手的手腕上还挽着根牛皮的脚绊儿,心中猜想这些家伙儿事都是熬鹰用到的工具,正要请金大顺开讲,突然就听到房外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喝问道:“房内是什么人哪?”

第209章 花圃熬鹰(中)

    杨广一惊之下,忙命随行的瑟瑟出房去答话,却不料瑟瑟出了房门一眨眼的功夫,房外的老者不顾她的阻拦,径直闯了进来。

    原来是那位有着开府仪同三司勋阶的更夫焦二。

    焦二迈步进了屋,先就望见了屋内当中地上放着的那只大铁笼子,两眼中立时迸出惊喜的火花,随即又看到了和杨广面对面站着的金大顺,脸色顿时一沉,问道:“你是什么人?”

    杨广平时没少听鲜于罗说起这位焦二,可几个月来自己和他面对面说过的话加起来统共还不到十句,此时见他横眉立目地喝问金大顺,忙赔笑向他解释道:“他是来传授本王熬鹰之法的,无需见怪。”

    “这只‘黑袍’是你带来的?”焦二用手一指铁笼里关着的“黑袍”,仍然冲着金大顺问道。

    金大顺见焦二手持更锣,身着短褐,瞧身份不过是一位更夫,却听杨广和他说起话来十分地客气,一时之间也不敢小觑了焦二,便了头,算是默认了。

    “那就请你放下手里的家伙儿事,从哪儿来的,还回哪儿去吧。”焦二身子一侧,让开道儿,毫不客气地吩咐金大顺道。

    “他可是来传授本王熬鹰之法的,要是走了......”杨广顾及焦二的身份,不便当着金大顺的面儿呵斥他,只得耐下心来向他解释道。

    “有我这把老骨头在,还用得着他来教王爷如何熬鹰?撂下熬鹰木和脚绊儿,快走吧。”焦二不屑地盯了金大顺一眼,催促道。

    “哈哈,老夫已备下了酒菜,专等你这老不死的巡完更来陪老夫痛饮三碗,没想到你这么早就来了。”话音方落,花匠江陀子已悠悠地踱进房来。

    “焦二,你也通晓熬鹰之法?”杨广吃惊地盯着焦二,问道。

    “老不死的早些年在北边的大漠之中打过仗,他说得大概不会有错。只是笼子里的这只鸟儿嘛,老夫瞅着怎么不像只鹰,而像是只黑喜鹊呢?”江陀子也不顾还有金大顺在场,手指着焦二,唠唠叨叨地说道。

    谁知,江陀子话音刚落,地上笼中的那只“黑袍”仿佛能听懂人话似的,陡地一展双翅,一双金色的眸子中射出一道寒光,直盯向江陀子,口中出一声尖利的鸣叫声,唬得江陀子身子一歪,差儿没摔倒在地。

    “嘟嘟。”焦二见状,忙用手中的更锤一指“黑袍”,嘴里出一串嘟嘟声,像是在安抚被江陀子激怒了的“黑袍”。“黑袍”听到这一连串的嘟嘟声,嗓子眼儿里也嘟嘟作声回应着,逐渐变得安稳了下来。

    “您果然是位熬鹰的大行家。得,有您在此,也用不着我来向王爷传授熬鹰之法了。王爷,恕小的这就告辞了。”金大顺见焦二露出了这一手驯鹰的功夫,再不迟疑,当即便抱拳向杨广提出告辞。

    “慢着。”焦二抬起手中的更锤,一金大顺,问道,“这只‘黑袍’你是从哪儿捉到的?”

    “这不干他的事,原是他家东主赠送给本王的。”杨广不想焦二得知高连升送“黑袍”给他的事,边冲金大顺摆手示意他快走,边替他答道。

    趁着杨广接过话茬儿的空当,金大顺迈步出了花圃值房,回去向高连升交差去了。

    “王爷,这数月以来咱们府中屡屡出事,还望王爷能够警醒些,今后莫要引外人入府。”焦二听杨广的意思,似乎有意避讳谈及这只“黑袍”的具体来历,当下也不再追问,只用近乎训诫的口吻对杨广说道。

    一个区区更夫,居然用这样的口气和自己说话!杨广心头掠过一丝不快,却也没开口反驳,只了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金大顺既然已走,而焦二瞧这架势分明是一位熬鹰的行家,杨广只能指望着焦二教自己熬鹰了。

    焦二似乎对熬鹰格外着迷,金大顺走后,他围着大铁笼转个不停,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笼子里关着的那只“黑袍”,嘴里喃喃称赞道:“老儿多年未曾见过这样雄俊的‘黑袍’了,瞧它这双利爪,只怕一两头狼也不是它的对手咧。”

    “你这老不死的,今晚倒底是要陪着王爷熬鹰,还是陪着老夫喝酒哇。”江陀子一手拎着个酒葫芦,不耐烦地冲焦二催问道。

    “你这老儿反正夜晚无事可做,倒不如替我去巡巡更吧。今晚我就守着它了。”焦二目光仍不舍得从“黑袍”身上移开,顺便将手中的更锣、更锤儿递给了江陀子,指使他道。

    江陀子甭瞧在杨广面前敢口出不逊,可偏偏对焦二很是服贴,嘴里嘟囔着:“好心要你来喝上一碗酒,没承想却落了个替你打更的差使,也罢,反正老夫晚上觉少,就替你一夜吧。”从焦二手中接过更锣、更锤儿,脚步蹒跚着转身走了。

    待江陀子一走,焦二从地上捡起金大顺撂下的熬鹰木和脚绊儿,转身对杨广说道:“王爷,老儿不敢越俎代庖,这只‘黑袍’既然日后王爷用得着,就只能由王爷亲自来熬了。不过,瞅它这副架势,没有个一二十天,很难熬得出它来,王爷须得有这份耐心才行。”

    杨广早已跃跃欲试了,忙向焦二求教道:“我该怎么做,就请你指出道来吧。”

    焦二并没立即答复杨广,而是先抬头目测了一下头顶房梁的高度,张嘴将熬鹰木咬住,从自己腰间解下一根牛皮腰带来,两手用力,竟然单凭手力生生将半揸宽的牛皮腰带从中一撕两半,尔后平空向上一跃,原地窜起两丈来高,手攀住房梁,将手中两条腰带牢牢地绑到了房梁上,紧接着将腰带的另一端分别系在熬鹰木两端,以房梁做为受力支撑,做成了一副秋千。旋即像只大鸟似地飞身跃下了房梁,径直走向大铁笼,嘴里依然出“嘟嘟”的声音,以吸引“黑袍”靠近自己。待“黑袍”展翅向自己扑过来时,焦二出其不意地一把抓住“黑袍”的一只脚踝,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法给它绑上了脚绊儿。

    焦二一连串的动作可说是一气呵成,直看得杨广眼花缭乱,莫名所以。

    “你这是......”

    焦二回头正想作答,稍稍不留神,未及收回的左手已被笼中的“黑袍”爪尖划过,立时便留下了一道血印。

    “这畜牲,身手果然不凡。”焦二被“黑袍”抓伤手背,非但不恼,反而面露笑容,咬着牙夸赞它道。

    “好了。剩下的事只能由王爷亲自来做了。”

第210章 花圃熬鹰(下)

    按照焦二传授的熬鹰之法,熬鹰共分三个阶段:去膘、过臂和放鹰。

    其中去膘费时最长,杨广用了整整七天七夜,才基本完成了这一阶段的任务。

    简而言之,去膘就是将“黑袍”一只脚上绑上脚绊儿,系于熬鹰木上,使得“黑袍”勉强能够在熬鹰木上站住即可,每天只喂它很少的一食物,就这样不吃不睡,让它始终保持全身肌肉紧绷的清醒状态,直至它全身的肥膘脱尽,听从熬鹰者的指挥为止。

    去膘之时,只留杨广一人在房内,手持一根长约五六尺的竹竿,每当“黑袍”在熬鹰木上熬不住困,想要睡着时,杨广就得用这根竹竿将它拔醒,“黑袍”不小心失足跌下熬鹰木时,杨广也得用竹竿引着它重新回到熬鹰木上重新站稳。

    七天七夜下来,不但“黑袍”前些日子养出的肥膘去除殆尽,即连杨广也瘦了一圈儿。

    在为“黑袍”去膘的七天中,杨广除了吃饭、方便,几乎与“黑袍”形影不离。果然,七天下来,“黑袍”对杨广的声音、手势都渐渐熟悉了,每每杨广一抬手,它便下意识地出两声鸣叫,提醒杨广该给它喂食了;而当它有时从熬鹰木栽下来时,只要杨广出号令,它就会像一名严格服从军令的战士一样,竭尽全力挣扎着翻身回到熬鹰木上站稳。因此,这七天杨广最辛苦,却能从“黑袍”的种种反应当中体会出收获的快乐。

    瑟瑟就住在隔壁的值房里,每天为杨广洗衣、做饭,悉心照顾他的日常起居。唯一令杨广觉得有些遗憾的是,瑟瑟的厨艺似乎远不及萧萧。有一次,趁出熬鹰房吃饭的机会,杨广有意无意地向瑟瑟打听起萧萧跟谢讽学习厨艺的事来,瑟瑟只抿嘴一笑,却不肯说出其中详情,只说自谢讽因行窃被抓之后,萧萧每天都要悄悄地哭上一两回,还曾和她商量过该怎样解救谢讽的办法。

    杨广听了,才算彻底明白过来:原来萧萧对谢讽已暗生情愫。

    谢讽和萧萧两个,一个是自己将来身边的尚食值长,一个是自己贴身侍女,他们两个要是能成为一对夫妻,也没什么不好。

    因瑟瑟和他谈及谢讽,杨广联想到他派去蹲去捉袖红的张须陀已有几天没有他的消息了,便命瑟瑟回府去打听一下,最近张须陀是否回来过,可曾有关于袖红和张仲坚的最新消息。

    然而令他感到失望的是,据瑟瑟回来向他禀说,张须陀这些天根本就没回过晋王府,倒是鲜于罗假扮杨广,有两三次差儿被李渊识破,幸亏有萧萧在旁相助,才勉强混了过去。

    “王爷,萧萧姐要我转告王爷,还是尽早回府去吧。”瑟瑟言辞恳切地劝杨广道。

    “再有个七八天,‘黑袍’就能熬出来了,我岂能半途而废?”杨广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瑟瑟的劝说。

    接下来的过臂阶段更增添了杨广的满足感。“黑袍”在熬鹰木上整整站了七天七夜,才被解开脚绊儿,放了下来。初练过臂的那天,焦二放心不下,特地赶来助阵,江陀子也担心“黑袍”毁了他花圃里的花儿,手里拎着张不知从哪儿找来的网,神情紧张地站在一旁观看。一旦“黑袍”不听招呼,有踩踏花丛的举动,江陀子随时冲上前去,用手中那张网将“黑袍”给扑住。

    “陀子,你这张网只能扑个蝴蝶,用来扑鹰?嘿嘿,小心被它啄了眼睛。”焦二力劝江陀子撂下那张网,不要做无益之举。

    所谓过臂,就是熬鹰人和所熬之鹰能够相互识别,鹰听从熬鹰人的呼喝,能顺利地飞落于熬鹰人的手臂之上的阶段。为提高熬鹰的效率,杨广直接跳过了室内过臂的阶段,一上来就把“黑袍”带出了熬鹰房。

    “黑袍”经过七天七夜的去膘,又饿又困,脚上虽去除了脚绊儿,双眼却仍然被蒙着,只能依靠听力辨别方位。

    它才一出熬鹰房,就似乎嗅到了在花圃中栖息的鸟儿身上的气息,登时胃口大开,张开双翅,像一枝利箭似地直扑向了群鸟,不待鸟儿们反应过来,它已用尖利的脚爪抓到了两只小鸟,飞在一旁,大嚼大咽起来。

    “黑将军,过来。”杨广冲与自己相距二三十步开外的“黑袍”呼喝一声。就见还在狼吞虎咽地嚼食着食物的“黑袍”极为服从地抛开食物,掉头朝着杨广飞了过来。

    焦二生怕头次过臂,“黑袍”会不小心伤着杨广,急忙靠近杨广,意欲保护他,不想却被“黑袍”认做了要伤害主人的敌人,尖声鸣叫着直奔焦二便扑了过来,唬得焦二抽身就走。“黑袍”听到他脚步离开的声音,才回身稳稳地落在了杨广的肩头。

    杨广顺手塞给“黑袍”一块肉,“黑袍”喉咙间出咕咕的声音,仿佛在向主人表示感谢,随即站在杨广肩头啄食起那块肉来了。

    “‘黑将军’,嘿嘿,王爷,这只‘黑袍’果然与你有缘哪。”焦二远远地站在一旁,笑着对杨广说道,“依老儿我多年熬鹰的经验,能一飞过臂的,这还是屈指可数的一次。从今天起,‘黑将军’就只听王爷的号令啦。”

    “不是还有接下来的放鹰吗?只有成功完成了放鹰,一只鹰不是才算熬出来了吗?”杨广边亲昵地用手抚摸着“黑袍”的一双翅膀,边问焦二道。

    焦二呵呵笑着答道:“放鹰指的是主人携带初熬成功的猎鹰参与狩猎实战。单从驯化说起来,今日过臂成功,便算是这只‘黑袍’已经熬出来了。接下来的三四天里,只要它能像今天这样,随时听从王爷的召唤,飞落到王爷肩头,放不放鹰都是不打紧的。”

    杨广听焦二如此说,更是喜出望外,得意非凡地肩头架着这只被他唤做“黑将军”的“海东青”在花圃里来回走个不停,不时地惊起一群歇息在花丛中的飞鸟。

    三天之后,“黑将军”已能做到身在花圃之外,与杨广相距里许的路程,一听到杨广的呼唤,便顺利地飞过来,落在杨广肩头了。经焦二提醒,杨广特意动手削制了一枚竹哨,专做召唤“黑将军”之用,以便它能在更远的距离外听到自己的召唤,及时飞回来。

    第四天临近晌午,杨广肩头架着“黑将军”,正欲放“黑将军”回房休息,一抬头,正望见鲜于罗急急忙忙地正向花圃跑了过来。

    一定是府中出了紧要之事,不然,鲜于罗假扮自己,决不会亲自跑出府来的。杨广心念一闪,随即架着“黑将军”迎了上去,问道:“鲜于罗,府中出了什么事?”

    鲜于罗乍一见到杨广肩头架着只眼露寒光的猎鹰,吓得接连倒退了几步,方稳下心神,气喘吁吁地禀报道:“有中使到来,请王爷即刻回府接旨。”

第211章 准领三百骠骑

    杨广接到鲜于罗来报信称宫中有旨意下给自己,不知为了何事,心怀忐忑地将“黑将军”送回熬鹰房安置好,和正在隔壁房间的瑟瑟打了声招呼,便跟着鲜于罗回府接旨来啦。

    前来传旨的中使是位杨广并不认识的年轻宦者,一见杨广走进正殿,忙满面堆笑地迎上前来,主动自我介绍道:“咱家苏仪儿见过晋王殿下。”

    苏姨儿?杨广听这宦者的名字十分好笑,不禁扑哧一乐,抬眼多打量了他两眼,见他生得齿白唇红,亭亭玉立,年纪约在十八,九上下,倒有七分更像是一位美貌的宫人,而不像是一位阉割过的宦者,心中觉得好奇,便向他问道:“请问小公公在宫中哪处当值呀?本王面生得很。”

    苏仪儿忙躬身答道:“承蒙王爷垂询,咱家原在尚药局当差,半月前才有幸被万岁爷调至武德殿侍候笔墨。今后有用得着咱家出力跑腿儿的地方,王爷敬请吩咐就是。”

    “父皇身边也用起宦者来了?不敢当,日后还请苏公公多行方便。”杨广惊奇之余,心中暗自猜想:这苏仪儿原来是武德殿父皇身边得用的宦者,今日来自己府中传旨,想必一定是为了紧要之事前来。

    “有旨。着晋王杨广接旨。”两人见面寒喧已毕,苏仪儿在殿内居中站定,面向杨广,沉声唱道。

    “儿臣杨广,接旨。”杨广忙撩衣跪倒在苏仪儿面前,竖起双耳,仔细聆听圣训。

    “前已明诏旨,准晋王杨广开府建衙,配置僚属,今再颁下旨意,准晋王杨广领三百骠骑,以充藩邸护从,一应人等,除统带外,概由杨广自行简择。钦此。”苏仪儿声音清脆地宣读完圣旨,笑眯眯地俯身将杨广扶起,向他称贺道:“恭喜王爷,贺喜王爷了。”

    杨广听到是一道准许自己统带三百名护卫的旨意,也不由得喜出望外,领旨谢恩已毕,极力挽留苏仪儿在府中用过饭再回宫复命。苏仪儿初到皇帝身边当差,哪里肯在杨广府中耽误时辰,婉言谢绝了杨广的好意,带着两名小宦者打道回宫向杨坚复命去了。

    准领三百骠骑,并且由自己自行挑选护卫,哈哈,如此一来,只怕出不了旬月的光景,自己岂不就要离京出镇并州了吗?送走苏仪儿,杨广回到正殿,越想越美,只恨自己不能像才驯服的那只“黑将军”一样,生出一双翅膀,当场便飞起来了。

    鲜于罗守在殿口,也听到了皇帝诏准杨广统带三百名护卫的消息,他近水楼台先得月,头一个跑过来向杨广请求道:“小的跟随王爷多年,这三百名护卫当中,恳请王爷允准,为小的留下一席。”

    杨广此时正在兴头上,当场即对鲜于罗许愿道:“放心吧。我不但要召你进骠骑营,还要提拔你做个小头领什么的。”

    鲜于罗自己得了喜讯,却仍不肯站起身,乍着胆子接着问道:“那张须陀,王爷,您看是不是?”

    原来,这些日子和张须陀交往下来,鲜于罗很是相中了张须陀办事一丝不苟,且极能吃苦耐劳的长处,一心想拉张须陀进杨广的近卫营,做个自己的使唤人儿。

    “嗯,张须陀军籍尚在备身府,不知能否将他招入本王近卫营,此事容当后议吧。”杨广犹对张须陀过于执拗直率的性格耿耿于怀,随便找了个借口敷衍鲜于罗道。

    此时,李渊、鱼赞等人也得到了喜讯,纷纷赶来向杨广道贺。

    “王爷,在下怎么瞧着您清减了许多,不会是最近这些日子闷在殿内温书闷出病来了吧。”李渊上下打量杨广两眼,故作关心地问道。

    因李渊之前曾当面向自己提出过愿随自己出镇并州,而杨广私心里又烦透了这位时时处处都能坏自己事的表兄,唯恐他旧话重提,再次向自己提出非份的要求,便推说要将此好消息当面告诉长姐杨丽华,含混支应了李渊两句,就带着鲜于罗出了正殿,直奔杨丽华居住的小院而来。

    杨丽华听罢杨广获准统带三百名护卫的消息,也很替他感到高兴,当即便向杨广问道:“父亲旨意里既已明说要阿纵你自行挑选护卫,这三百人从哪儿选出,你心中可有打算了吗?”

    “不瞒长姐,先前阿纵获准开府建衙之时,已有虞孝仁、李浑等十数位故交好友表示,愿随我一同出镇并州,征战沙场,这些人自然是要招入骠骑营的。至于其他的人选嘛,我这不才接到圣旨,尚未得及多想呢。”杨广不假思索地答道。

    杨丽华的脸色立马阴沉了下来:“父亲未曾册命府僚,单单下了这道准建晋王府骠骑营的旨意给你,难道你还不明白父母的一番苦心吗?”

    杨广见杨丽华的脸色骤然由晴转眼,顿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低头思忖了片刻,方抬头问道:“长姐是说父母因牵挂我的安危,才特意先下了这道圣旨吗?依你说,这三百名护卫该从哪儿选呢?”

    “充做你身边护卫之人,先须忠心于你,能够拚得自身性命护得你周全方可,其次还需有武力,能够于危难之时护得你转危为安。只有忠勇兼备之人,方可担当起护卫重任。父亲要你自行简选骠骑营军士,也有此意思在其中。”杨丽华见杨广尚能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遂语重心长地教诲他道。

    “虞孝仁、李浑这些王公贵宦家子弟入得骠骑营固然可以,但他们人数有限,难以成为骠骑营的主力。依我说,骠骑营的大多数军士,须得是你既能施重恩于彼,而他们又能死心踏地地跟随于你出生入死的人,你不妨循着这样的思路去想一想,该从哪儿精选骠骑营护卫。”

    “我能施重恩于他们,而他们又能死心踏地地为我效命。长姐所说的这样的人,该从哪儿找呢?”杨广像是喃喃自语,又像在继续问杨丽华,一时间竟想不出这样的人来。

第212章 盖世猛将入藩邸

    就在杨广仍在为到哪儿精选出三百名能誓死效忠于自己的近卫勇士而感到愁时,次日一早,苏仪儿又带着一道圣旨来到了晋王府,向杨广当面宣谕:

    皇帝册任左武卫将军,上开府,云州刺史,齐安郡公李彻总领晋王府军事,兼掌晋王府骠骑;册任左武卫左一骠骑府车骑将军段达为晋王府参军事,佐领晋王府骠骑;根据晋王杨广保荐,敕命左翊卫别将鱼俱罗为晋王府骠骑营大都督,佐领晋王府骠骑。

    也就是说,皇帝亲自为杨广择定了三位骠骑营的正副领军将领。

    三位骠骑营的正副统领尽皆随同苏仪儿一道来到晋王府,向杨广报到。这三人当中,除了鱼俱罗是因杨广曾向杨坚当面保举,得到破格提拔,加入到晋王府骠骑营的之外,李彻爵封郡公,位列左武卫将军,称得上是朝廷重臣,段达以车骑将军的职衔与鱼俱罗并列为晋王府骠骑营佐领,从中也可看出杨广的这座近卫营规格之高,与配属给太子杨勇的东宫六率相差也不多了。

    李彻近不惑之年,长得短小精悍,面色黎黑,杨广乍一见到他,依稀觉得他论相貌和当今位居朝廷辅的高颖颇有几分相似。

    “就是不知论起文韬武略来,他和高颖相差多少。”杨广心中犯着嘀咕,送走了前来传旨的苏仪儿,将李彻等三位将领留下来陪自己说话。

    “殿下,在来王府的路上,末将曾听苏公公说起,万岁前旨诏准,由王爷自行挑选骠骑营众军士,不知此事可有头绪否?”李彻由于身兼总领晋王府军事和统领晋王府骠骑两副重任,且今见杨广尚在稚龄,生恐他将一班中看不中用的贵宦子弟选入骠骑营中,因此,刚一座定,就关切地向杨广问道。

    杨广有心考校考校李彻选兵、领军的眼光和智识,当下紧皱起双眉道:“不瞒将军说,本王正在为此事着愁呢?前些时,鱼将军跟随本王查案,麾下带有五十名军士,还有,本王还有十几位在太学里的故交好友,也可当做护卫人选......”

    “哈哈哈......”听到此,李彻仰面哈哈大笑道,“请恕末将直言,要依王爷这种选法,三百人不知要到哪一天才能聚齐。今日,末将等三人在武德殿领受册命之时,蒙皇上当面教诲,务必于十日内组建完毕晋王府骠骑营,并会同殿下一并拟定各营统带将佐人选,进呈御览后即可赴任。据此,末将倒有一个选人的主意,但不知王爷想不想听听?”

    杨广盼的就是李彻这句话,忙头答道:“请李将军赐教。”

    “请问王爷,您属下田庄有多少户人家,其中又有多少位成丁男子呢?”李彻问道。

    “具体数目我说不准,大约二三百户人家吧。至于成丁男子的人数,则需要查阅底册才知道。李将军,要不要我命人将底册拿来你过目?”杨广一就醒,明白了李彻是欲从自己属下田庄里选择成年男丁加入近卫营。

    田庄上的庄户人家就是依附于自己的奴隶,并无人身自由,一旦庄户人家的成年男丁被选中,加入到晋王府骠骑营中,无论对其个人而言,还是对家庭来说,都打开了一条人生路上的上升通道,倒是蛮符合长姐所说的第一个条件:即自己能够施重恩于他们,同时也能保证他们效忠于自己。

    可问题在于:自己田庄上的这些男丁战力如何?如果他们只会种地,不懂打仗的话,岂不是会削弱整个骠骑营的战力,起不到任何作用?

    杨广心里正在犹豫未决,就听李彻接着说道:“如按每户人家有父子两名成年男丁估算,每户选出一丁加入骠骑营,三百人之员额基本上已可确定。殿下完全不必担心,这些庄户人家的子弟战力如何,皇上已专命段达、鱼俱罗两位将军负责操演骠骑营将士,并赐下方阵图,以供操演阵法之用。”

    他说着,冲下坐着的段达头示意,段达站起身,双手向杨广捧上一卷阵图,恭敬地说道:“请王爷过目。”

    段达三十岁出头的年纪,身高八尺开外,生得面如敷粉、口似丹朱,称得上是一表人材,略显不足的是,他举手投足间天生带着几分媚态,与他车骑将军的身份不甚相符。

    杨广带着几分诧异,从段达手中接过卷轴,在面前的几案上摊开来注目观瞧,见果然是一幅阵图。图中描画得十分清晰:一队大约五六十名骑兵居中,在骑兵四周,则是一百多名手持长枪、大刀的步军,步军当中还有少数的车军,驾着几十辆战车,围成了一座方阵,最外围则是一百多名弓箭手,正张弓搭箭,虎视耽耽地盯着阵外的敌军。方阵以外的敌军则被描画成了清一色骑着战马的骑兵。

    杨广低头看罢多时,方抬起头问李彻道:“此阵图是何人所绘?”

    李彻抱拳答道:“此阵名为车步骑射混编方阵,原是清河郡公杨素进献给皇上,专门用来对付突厥铁骑的。皇上已颁下此图给北境诸军,命他们按图示勤加演练。王爷不日即将出镇并州,所领骠骑营自当先谙熟此阵法。”

    哦,原来这就是那日杨素向父皇进献的阵图啊!杨广心下恍然道。

    “王爷如果采纳末将建言,今日段、鱼两位将军即可亲自赶赴田庄,一一择定骠骑营之军士,你看如何?”为尽量多争取些操演阵法的时间,李彻只得催促杨广道。

    “好吧,就依将军之言。我派府掾鱼赞带领两位将军前去田庄选人。”杨广看罢杨素所献之方阵图,约略放心了些,爽快地采纳了李彻的建议。

    李彻又向杨广禀报了许多骠骑营组建成军之后,所需戎服、辎重、军械以及每日操演阵法之场地安排等诸多营中事务,杨广无不头允准,之后他便站起身向杨广告辞了。

    杨广因欲和鱼俱罗单独说几句话,便命段达代自己送李彻出府,只将鱼俱罗一人留在了殿内。

    “多谢王爷保举提携之恩,自打今儿起,老儿就是王爷您的人了,上刀山、下火海,但有王爷一声令下,老儿必定出生入死,为王爷效命。”不待杨广开口,鱼俱罗已挺身站起,朝着杨广深深鞠了个躬,抱拳谢道。

第213章 送礼就得像段达这样

    杨广之所以会在杨坚面前保举鱼俱罗,其中大半原因在于相中了他那一身无人匹敌的功夫,而在内心里对鱼俱罗的为人,尤其是擅自与青楼女子同居,向袖红透露了冼花儿被抓的消息,直接导致了袖红提前逃跑颇为不满,此时见他主动向自己誓效忠,只淡淡一笑,指着座位对鱼俱罗说道:“鱼将军不必客气,坐下说话就是。”

    鱼俱罗却不肯转身就座,从怀中掏出块大红的汗巾,双手捧着,呈给杨广,嘿嘿笑道:“这块汗巾原是袖红亲手为老儿缝制的,老儿还从未舍得用过,今日就将它进献给王爷,略表老儿的一番心意吧,还望王爷笑纳。”

    一个多月前,自己因被鱼俱罗诱骗着,亲手杀了头一个人,大病初愈之时,鱼俱罗就曾托张须陀送给自己一块据说是他母亲留给他的巾帕,搞得杨广哭笑不得,今日见他故伎重施,居然捧出块重大嫌犯袖红做给他的汗巾进呈给自己,杨广忍不住鼻腔里重重地哼了一声,脸色明显阴沉了下来。

    鱼俱罗尚不知与他在石屋院一见钟情,厮混多日的袖红如今已被杨广视做了头号嫌犯,误以为杨广嫌弃自己所送之谢礼过轻了些,一时间进也不是,退也不是,脸色颇为尴尬地立在杨广面前,活像一尊被上重了釉彩儿的金刚造像。

    “鱼将军久在行伍,前些日子跟随本王查破会真大师横死一案,掌毙蝠王,亲自抓获真凶花姑,现今得到父皇的擢拔,也是顺理成章之事,大可不必谢我。”杨广虽对鱼俱罗有意谄媚而出手悭吝的做派心生烦感,但因念及他毕竟是自己府中骑骑营的佐领,不好太让他下不来台,于是脸上强挤出一丝笑容,再次指了指鱼俱罗身后的座位,吩咐他坐下说话,“今后你和鱼赞兄弟同在本王府中当差,也算得是本王的体已人了,只须做到忠谨二字,本王断不会亏待你兄弟二人的。”

    “是,是,王爷的教诲,老儿定当时刻铭记在心,没齿不忘。”鱼俱罗一边头应着,一边又不由自主地要站起身,向杨广表示感谢。

    恰在这时,鱼赞和送李彻返回的段达一道走进了正殿。

    “鱼府掾,你哥哥受父皇敕命,今到府中任骠骑营佐领,以后你兄弟二人便可日日见面,一家团圆了。”杨广不耐烦听到鱼俱罗当面肉麻地拍自己的马屁,忙转向鱼赞呵呵笑道。

    鱼赞上前与鱼俱罗相见施礼已毕,问明杨广要自己办的差使,便欲引着段达和鱼俱罗出府前往田庄去挑选军士,段达却借口有事要向杨广单独禀报,请鱼氏兄弟先行一步,自己稍后就来。

    “不知段将军有何事要向本王通禀啊?”杨广心里感到纳闷儿,段达与自己素不相识,今是初次见面,他会有什么机密的事要向自己单独禀报呢。

    段达见殿内只剩下了他和杨广二人,遂笑嘻嘻地走近杨广,从怀中掏出个长方形的锦囊,双手捧着,呈向杨广,说道:“末将有幸为殿下效命,区区薄礼,不成敬意,还望殿下不嫌末将冒昧,收下此刀,以做日后防身之用。”

    又是一个和鱼俱罗差相仿佛的奸佞之徒。杨广于心中冷冷一笑,接过段达呈上的锦囊,脱去锦囊,赫然现出一柄黑色鲨鱼皮鞘来。

    他手按金丝镶边的刀柄,刷地一下从刀鞘中抽出一把短刀来,只觉眼前寒光一闪,一股阴森森的冷气扑面而来,情不自禁地脱口赞道:“好刀。”

    掌中的这把刀长仅尺许,刀锋蓝瓦瓦地泛着寒光,令人一见之下即不免心生怯意。比起鱼俱罗之间所献那块大红汗巾来,简直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不可同日而语。

    “段将军,咱们初次见面,本王就收下你这口宝刃,恐怕多有不便吧。”杨广口中虽推辞着,可目光却一刻也未离开过手中这把短刀。

    段达见自己所献之短刀入了杨广的法眼,心中窃喜,趁机手指宝刀向杨广解说道:“此刀原是末将数月前跟随乐安公元楷大败吐谷浑,从吐谷浑一位被杀的王子身上缴获的战利品,末将临阵厮杀,但凭长刀强弓即可,用不着这样的短刀,末将今后到王爷身边效命,自当拚死也须护得王爷周全,这把短刀就当是末将送与王爷防身之用吧,望王爷切勿推辞。”

    既是战利品,而非段达家传宝物,杨广收下此刀便不算是夺人所爱了。他一边小心翼翼地将短刀插回刀鞘,紧握在手中,一边随口向段达问道:“段将军曾跟随乐公公西征吐谷浑?但不知斩获几许啊?”

    “禀王爷。”段达抱拳正色答道,“数月前末将以左武卫左一骠骑府右二车骑营大都督的职份随同乐安公西御吐谷浑,奉军令担任全军先锋,于吐谷浑大军先锋遭遇于大斗拔谷,末将麾下三百军士一战几乎全部阵亡,杀伤敌军三千余人。吐谷浑西溃之后,乐安公战后具折叙功,末将忝居诸将之,当今皇上特授末将车骑将军之职。”

    听罢段达看似简短实则战功显赫的简历,杨广不由得对眼前这位长相仿佛一位儒雅书生的年轻将领刮目相看,频频头道:“将军能以区区三百之众,一举歼灭十位于已的敌军,堪称当世之勇将,日后本王多有求教将军之处,望将军莫要推辞。”

    “末将奉王爷军令,前往田庄选兵,不知王爷还有什么要吩咐的没有?”段达见杨广没再推辞,爽利地收下了自己献上的宝刀,目的已然达到,遂见好就收地委婉向杨广提出了告辞。

    “你位列鱼俱罗之上,此次前往田庄择定骠骑营军士,自应以你为主。好生用心为本王挑选些忠勇之士,本王还指着你们与突厥铁骑一决高下呢。”杨广对眼前这位既有着显赫战功,又头脑灵活的年轻将领本能地产生了好感,像叮嘱自己的心腹一样吩咐段达道。

第214章 一项秘密差使

    杨广采纳了李彻的建议,指派段达和鱼俱罗二人前往自己属下的田庄上挑选近卫营军士,不出三天,段达和鱼俱罗就返回长安,向杨广禀报称,已从晋王田庄庄户人家的成年男丁中挑选出了二百三十七人,可充做晋王近卫。

    杨广因感念鱼俱罗之前所率五十名左翊卫军士跟随自己查案有功,和李彻、段达等人会商后,由杨广和李彻联名具章,请求皇帝杨坚诏准,将此五十名左翊卫禁军全部补入晋王府骠骑营,这样,连同原先杨广已许诺过他们的虞孝仁、李浑等十几名世家子弟,庶几已招满了三百人的护卫。

    随后,杨广经与骠骑营三位统军将领商议,对选来的三百人进行了初步测试,拟定了骠骑营各队人马的统领人选,经杨坚过目、核准后,正式当众公布了骠骑营各队的建制、统领:

    左武卫将军,上开府,云州刺史,齐安郡公李彻,总领晋王府军事,兼领晋王府骠骑;

    左武卫左一骠骑府车骑将军,晋王府参军事段达,佐领晋王府骠骑(由于李彻总领晋王府军事,实则由段达领掌骠骑营)

    晋王府领骠骑近卫大都督鱼俱罗,佐领晋王府骠骑;

    虞孝仁为晋王府骠骑近卫一营都督(一营为骑射混编营,配备五十名骑兵、五十名箭手);

    鲜于罗为晋王府骠骑近卫一营别将;

    李浑为晋王府骠骑近卫二营都督;(二营为车、射混编营,配备二十辆战事,五十名箭手)

    裴虔通为晋王府骠骑近卫三营都督(三营清一色的步军)。

    在骠骑三个营的统带之中,唯有三营统带裴虔通是段达、鱼俱罗从杨广田庄庄户中挑选出的一名白丁、部曲,暂以都督名份统带三营一百名步军。

    之所以会从田庄庄户中择定一位统带将佐,多半出自李彻的主意。李彻认为,唯有如此,才能激励骠骑营大多数庄户人家出身的军士誓死效忠杨广,为众人立下建功立业的榜样。

    而最终确定由裴虔通来担任三营统带,则一半是因为裴虔通身负武功,在二百多名被选出的丁壮中属于佼佼者,另一半则是由于鱼赞的推举,据鱼赞向杨广报告,二十天前,就是这位裴虔通带领几十名庄丁,于半夜三更天,在田间地头燃起了几十堆篝火,配合了杨素在华州平叛,并且裴虔通于次日天明,还带人抓获了多名从华州军坊中逃窜出来的尔朱绩的亲兵,可以说是曾立下一份军功。

    三百骠骑营既已组建完毕,李彻便传命由段达、鱼俱罗两位将军带领全体军士开始每日操演杨素所献之步骑射车混编之方阵阵法,以期骠骑营能早日形成战力。

    骠骑营组建成军、正式开始进入操演状态的第二天,杨广派去蹲捕捉袖红的张须陀突然回到了晋王府。

    要说,这世上再没有一位像张须陀这么死心眼儿的人了。十几天前,杨广命他悄悄潜伏于鱼俱罗和袖红同居的宅院附近,蹲守候,不过是亡羊补牢之举,并没对他能够守到袖红回来抱有多大的希望。可张须陀却把这项差使当做了一项必须要完成的重大使命,十几天来,他独自一人埋伏于大庄严寺附近的那所小小院落之外,每天只吃一顿饭,从早到晚,连个囫囵觉都不敢睡,全神贯注地盯着小院内的动静。

    直到鲜于罗眼瞅着骠骑营三百名军士已经招募完毕,即将开始操演阵法,出于好心,偷偷溜出府向张须陀透露了消息,张须陀才托付鲜于罗留在原地替自己继续盯着小院,自己急急忙忙地奔回晋王府来见杨广,请求将自己也编入骠骑营,以使自己获得随杨广出镇并州,临阵建功的机会。

    杨广独自一人在正殿里接见了张须陀,听罢他一连十几天几乎不吃不睡盯着鱼俱罗和袖红同居的那座小院儿,却仍是一无所获,眼瞅着张须陀耳鬓稍犹沾挂着几片落叶,一副狼狈不堪的神情,杨广心软了。

    “本王早就向鲜于罗提说过,你的军贯尚在左右领军辖下的备身府中,职在禁宫近卫,调你入本王府中骠骑营,只怕比别人又多了些麻烦。”杨广一面吩咐张须陀在下落座,一面沉吟着向他说道。

    “小的一片诚心,要追随王爷征战沙场,建功立业,一切还请王爷成全。”张须陀也是真急了,说着,竟扑通一声冲着杨广跪了下去,再也说不出别的话来,只知一味地叩头作揖,央求杨广收下他这名护卫。

    “那好吧。”杨广实在不忍心看下去了,遂开口答应道,“好在你原本就跟着本王查案,本王在父皇面前提起,还有个由头。不过,此事成与不成,并不全由本王做主,将来能不能遂了你的心愿,尚在两可之间。关于这一,你须事先有个准备。”

    “我,我情愿舍身为奴,寄身为王爷的一名部曲,也要随王爷一同北上。”张须陀一副实心肠,实在听不得杨广只跟他说些活络话,一急之下,竟说出情愿卖身成为杨广的奴仆、部曲,也要随他出镇并州的话来。

    杨广终于被张须陀的一片赤诚之心感动了,虽然明知招张须陀入骠骑营会有不小的麻烦,也不禁慨然道:“难得有如你这样死心踏地的人,本王今日暂且答应你,到本王离京出镇之时,定会带上你就是。”

    张须陀激动地抬起头,抹一把眼泪,哽咽着说道:“多谢王爷,多谢王爷。”依然是说不出更多的话来。

    “大庄严寺那边就不用再去了。”杨广命张须陀站起身,向他吩咐道,“你也用不着跟随其他人一道操演阵法,在本王获准离京出镇之前,单独有一项差使要交给你来办。如果办得下来,到时本王保举你做个骠骑营的统带,也不是什么难事。你可愿意去办?”

    “愿意,愿意,敬请王爷下令。”张须陀挺身站起,赤红的脸膛上犹挂着几滴泪水,毫不犹豫地应道。

    “自今日起,你替本王盯住舒国公府,将每天进入来往于舒国公的所有人等一并记下,于次日辰时回府向我禀报。”杨广两眼紧盯着张须陀,目光中闪现出一丝杀机。

第215章 太子宫僚遭殃

    赤髯少年张仲坚既然是南陈派至长安的奸细,那么与其父合伙开设“江南岸”酒楼的舒国公刘鲂自然也摆脱不了与南陈有暗中勾连的嫌疑。袖红跑了,还有刘鲂在。因此,杨广这几天在熬鹰的同时,将自石屋院甜水路暗道外张仲坚偷袭自己至张仲坚潜入自己府中行窃,打死丁三儿的前后经过于脑海当中又过了两回,将注意力集中到了与张仲坚关系亲密的舒国公刘鲂身上。

    张仲坚晚上入府行窃打死丁三儿,第二天一早刘鲂就心急着入宫向父皇杨坚低头认罪,事后杨广再三想来,刘鲂的行为怎么看都像是在使诈,而不像是自真心。

    甚至,杨广还怀疑到,张仲坚先是胁迫谢讽,继而亲自动手,一而再地想窃取长姐笔迹,说不准和华州尔朱绩谋反之间还存在着某种联系,而身为前朝宣帝驾前幸臣,尔今受到父皇冷落的刘鲂不早不晚,恰恰在朝廷获悉尔朱绩叛乱的前夕反常地主动入宫撇清他和张仲坚父子的关系,颇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味。

    据此,在保证不能打草惊蛇的前提下,杨广又派给了办差素来认真的张须陀一项新的差使:于暗中监视舒国公府,严密观察刘鲂的一举一动,试图从他身上找到更多的查捕南陈间谍头子关自在的线索,了却自己的这桩心愿。

    张须陀领受新的差使,前往舒国公府附近埋伏,走了没有两天的时间,杨广便得到了一个新的消息:太子左庶子卢贲、汾州刺史张宾等数位朝中大臣因被怀疑暗通南陈,相继被杨坚关入了天牢,接受进一步的审查。

    卢贲其人,杨广曾于自己府中闹粮食危机,到东宫借粮那晚见过一面,而汾州刺史张宾,杨广连这个名字都从未听说过。他虽不清楚,父皇是从什么渠道获知他们暗通南陈的,但至少有一,杨广明白,卢贲身为太子身边重要的宫僚,他被怀疑是南陈奸细,对太子杨勇来说,实在算不得是什么好消息。

    经过多方打听,杨广才了解了卢贲和张宾等人突然遭到关押的起因,就在于舒国公刘鲂的举报。

    据说,是刘鲂当面向杨坚坦白,他之所以会和有南陈奸细嫌疑的广陵富张季龄合伙开设“江南岸”酒楼,起因全在于卢贲从中牵线搭桥,介绍二人相识。

    从刘鲂嘴里获知这条线索后,杨坚在任用杨素平息华州尔朱绩叛乱的同时,命令其侄左卫大将军杨雄对卢贲进行了秘密调查。结果虽没现卢贲有暗通南陈的证据,却无意中查获了卢贲和汾州刺史张宾等人暗中密谋,妄图诋毁尚书左仆射高颖,进而扳倒高颖的直接证据。

    由于高颖现为攻灭南陈的全军统帅,杨雄在向杨坚据实禀报后,杨坚便推断出卢贲等人很可能要借扳倒高颖来达到逼使自己退兵的目的,从而极有可能和南陈朝廷有所勾连,于是当即传旨,将卢贲、张宾等人关押入了天牢,对他们进行审问盘查。

    卢贲、张宾很可能是刘鲂为洗脱自己身上的嫌疑,而找来的两名替死鬼,杨广在查知了此事的前因后果后,脑海之中先产生了这么一个念头。

    然而,一连数天,张须陀每回按时回府向他禀报,都说舒国公府连日来府门紧闭,从未见刘鲂在家中接待过任何客人。经张须陀暗中打听得知,刘鲂自那日在宫中受到惊吓,当场晕倒后,据说是伤了元气,至今仍卧床不起,甚至宫中皇帝皇后赐药给他,他连下床谢恩的力气都没有,眼瞅着这样下去,刘鲂说不准哪天就会一命呜呼了。

    难道刘鲂真是胆小怕事,受到过度惊吓,染上了重病?杨广听罢张须陀的禀报,也不禁动摇了先前对于刘鲂的怀疑。

    因新组建成军的骠骑营奉了李彻之命,由段达、鱼俱罗两位佐领带着,进行全封闭式地操演,即连杨广本人,李彻也婉言拒绝了他一再提出的要去观摩操演的要求。杨广这些天除了整天盼望张须陀能给他带回刘鲂新的动向之外,就是一个人闷在府中正殿里温书,如今连鲜于罗这样可以说说体已话的人,他身边都没有了。

    偶尔几回,杨广借口要到隔壁花圃赏花,骗得把守府门的千牛军士放了行,顺道去花圃探看那只才被自己驯服的“黑将军”和留在那儿负责照料“黑将军”的瑟瑟。

    每回他去,瑟瑟总会向他抱怨,“黑将军”只认杨广一位主人,即使她使出各种手段,也难以诱使“黑将军”改听她的号令。因一个女孩儿家独自留在花圃有种种不便,瑟瑟还力劝杨广尽快将“黑将军”带回王府豢养,以便能使自己也早日回到王府之中去。

    由于忌讳府中尚有一位处处和自己作对的表兄李渊在,杨广尽管私心里也颇想把瑟瑟和“黑将军”召回王府,但又担心李渊在母亲面前打自己的小报告,所以每回都好言安慰瑟瑟,答应她会让她尽快回府去的。

    杨广常来花圃,自然常和江陀子碰面,突然有一天,江陀子向他提出请求,请求杨广在出镇并州时,无论如何也要带上他。

    杨广觉得奇怪:放着在长安王府好好的安稳生活不过,江陀子一个上了年岁的老儒生为何要跟着自己到并州受苦呢。

    江陀子说出的理由让杨广无法拒绝,他说:“叶落归根,人老思乡。老夫蒙万岁、娘娘恩典,来在王爷府中安享清福,如今算起来,已有将近十年了。老夫上了年纪的人了,说不准哪天两脚一蹬,就不在人世了,唯一的心愿便是把这把老骨头埋在定州老家,求王爷能成全老夫的这番心愿。”

    面对着一位比自己父亲还要大上好几岁的老人的恳切请求,杨广除了头答应,还能说什么呢?

    眼瞅着日子一天天地过去,距离自己离京北上的日子很可能也越来越近,杨广身不由已地又想起了安若溪来。

第216章 了残之死

    到今天为止,杨广也无从分辨得清他对安若溪究竟怀着份怎样的情感:要说他和她有男女间的私情,可曾经有过的肌肤之亲毕竟生在他穿越之前;要说他对安若溪仍有所怀疑,可安若溪却态度坚决地拒绝了回到他的身边,而甘愿枯守在万善尼寺之中;要说他时常惦念着安若溪,是出于和她的友情,可他和安若溪相处的时间加起来总共还不到一两天的时间,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又会有什么友情可言呢。

    杨广绞尽脑汁,最终替自己想出了一条牵挂安若溪,希望她回到自己身边的理由:他在这个世上,太孤独了,身边缺少一位像安若溪这样的伴儿。

    鲜于罗、萧萧、瑟瑟等人虽已可算做是自己的心腹,但都无法像安若溪对待自己那样,和自己相对平等地说话。

    长姐杨丽华对自己的关怀可谓是无微不至,从某种程度上说,杨丽华就是他杨小宽自穿越以来的人生导师,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一直在手把手地教导着自己如何进入新的角色,适应皇家王室的生活,然而,她毕竟比自己大着近十岁,有些话他宁愿向和自己年岁仿佛的安若溪去说,也不太情愿跟杨丽华说起,以免受到她的好心唠叨。

    杨广虽然内心当中渴望见到安若溪,哪怕和她在万善尼寺外的小树林里面对面说说话也好,可他也明白,自上回安若溪拒绝做他的眼线之后,他和安若溪之间已失去了唯一的联系渠道。如果单凭着故主的身份去见她,不要说会遭到她的再次拒绝,即使两人真见了面,他也不知该对她说些什么话才好。

    杨广一想到安若溪来,心中就充满了纠结和矛盾:既自内心地想亲近她,又找不到和她有效沟通的途径。

    就在杨广因查案接连碰壁,思念起安若溪的时候,奉杨丽华之命,以陪伴服侍安若溪为名,实则是对安若溪在万善尼寺的言行举止实施监看的小侍女坠儿,奉了安若溪之命,突然回到晋王府,向杨丽华和杨广报告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前朝末帝宇文阐之生母,原来的天大皇后朱满月,法名唤做了残的,昨天晚间突然自缢身故了。

    “满月是不是受到了来自寺外的什么刺激,才想起寻死来呢?是你主动想起要回来报信的吗?”出乎杨广意料之外,杨丽华听到朱满月的死讯后,并没有表现得过于伤心难过,反而十分冷静地问前来报信的坠儿道。

    “禀娘娘、王爷。是了音师姐吩咐婢女回府来报信的。”坠儿显然难以回答杨丽华的第一个问题,又恐避而不答,引得主子娘娘不快,赶忙又补充道,“了音师姐说,娘娘和了残师姐姐妹一场,理应对了残师姐的死有所表示的。”

    “哦?若溪是对你这样说的?”杨丽华听到坠儿末一句话,不由得一怔,旋即向她问道。

    “是的。”坠儿又望向一旁坐着的杨广,轻声说道,“了音师姐还嘱咐我,最好能当着王爷的面儿向娘娘禀报了残师姐的死讯。”

    “好了,你先退下等着吧,稍后我还有话要托你带给若溪。”杨丽华瞟了杨广一眼,声色不动地吩咐坠儿道。

    坠儿一退下,杨广就迫不及待地向杨丽华问道:“长姐,安若溪为何要坠儿当着我的面儿向您禀报了残的死讯呢?莫非她料定,我会对此事感兴趣?”

    杨丽华这时才用手中的巾帕擦拭了一下眼角,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对杨广说道:“数月前,阐儿夭亡于弘圣宫内时,满月尚未想要去寻死,事隔数月,昨日她却突然自寻死路,分明是事出有因哪。若溪这是在借满月的死讯,向你我姐弟示警呢。”

    杨广听长姐说得甚是在理,由此,他更加认定,先前自己怀疑万善尼寺中潜藏有南陈奸细并非妄自臆断,而很可能就是事实。

    “长姐,如今你外出不便,能否由我代表长姐前往万善尼寺去走一趟,一来对了残之死表示吊唁,二来也可当面向若溪询问了残死前的种种情形?”

    “你一个开府建衙,即将出镇外藩的朝廷亲王,到尼寺之中去吊唁一位和你素不相识的前朝皇后,你以为这样做合适吗?”杨丽华冷冷地回绝道。

    “可,你我姐弟都不能亲处前往万善尼寺,又怎能了解到了残的真正死因呢?”杨广虽觉方才提出要亲往寺中吊唁朱满月的确过于唐突了些,却急于探知其中隐含的详情,怀着焦急的心情问杨丽华道。

    “我在想,只要满月确是自缢身亡,就说明她已生无可恋。咱们又何必非得追根溯源,令她身后也不得安宁呢。”杨丽华仰面长叹一声,神色落寞地回应道。

    杨广一心只想着能揪出暗藏于万善尼寺中的南陈奸细,哪里能体会到杨丽华此刻和朱满月同命相怜,兔死狐悲的凄凉心情,听杨丽华竟然打算默然处之,对此不理不问,不由得有儿急了,本欲竭力说服杨丽华能帮助自己,把了残的真正死因查个水落石出,可话到嘴边,才恍然想起,关于先前自己奉旨彻查会真和尚之死案,以及自己一心想查获南陈“雁巢”脑人物关自在这一系列的事,自己尚未向长姐透露过一个字,如今定要长姐参与到其中,难免会暴露了自己的真正意图,于是生生将已到唇边的话给咽了回去,转而劝解起杨丽华不要因了残之死过度悲伤,以至伤了自己的身体来了。

    从杨丽华居住的小院告辞出来,杨广暗下决心,一定要将了残真正的死因彻查到底,以期盼能顺藤摸瓜,挖出潜藏于万善尼寺当中的奸细来。

    “王爷,宫中传下话来,皇上急召王爷入宫。”杨广正低头思忖着该怎样和身在万善尼寺的安若溪取得联系,从她那儿获得更多的线索,来查清了残的真正死因,迎面就听有人匆匆向自己禀报道。

第217章 五可汗结盟来犯

    杨广接到召命,急忙入宫赶到武德殿时,只见殿内父皇杨坚面色严峻地居中而坐,太子杨勇、尚书右仆射苏威、内史令李德林、左卫大将军广平王杨雄等几位都在,除此之外,在杨雄下的位置,还依次站着两位杨广从未见过的陌生大臣。

    “长孙晟奉旨出使契丹、貘合诸部,虽进展还算顺利,高句丽在受到朕的严辞警告后,也有所退缩,但据卫王杨爽报称,突厥五可汗近日已在都斤山摄图牙帐缔结盟约,意图联合兴兵南下,大举进攻我幽并等地。突厥此番来势汹汹,决不可等闲视之。今日急召汝等入宫,就是为了会商此事。”杨坚抬手示意杨广进殿不必施礼,站到太子杨勇下,向与会的几位臣下简单明了地说明了此次御前会议的主要议题。

    尚书左仆射高颖领军在外,殿内诸臣以右仆射苏威居,众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了他的身上,想听听他有何良策,用以破解来自北境的威胁。

    “卫王以六百里驿传回的军报,臣已仔细看过。”苏威不紧不慢地开了腔儿,“卫王在军报中称,突厥五位可汗结盟,统共调集了四十万兵马,意图大举来犯。而拒臣所知,幽并等地统归卫王节制的各路官军加起来,总数不过十万有余,单以兵力相较,敌数倍于我,形势于我极其不利。于今之计,依臣之见,陛下可双管齐下,加以应对:其一,立即抽调攻陈大军北上,寻机与突厥一战;其二,即行建立河北道行台,统一指挥对突厥作战等事宜。”

    内史令李德林立即提出反驳道:“臣赞同苏仆射关于建立河北道行台,统一调度、指挥北境征战事宜的建言,然对其关于抽调攻陈大军北上的建言持反对意见。陛下试想,如若我数十万精锐之师挥师北上,万一南陈乘隙对我起反攻,又该如何应对?依臣浅见,攻陈大军不可轻动,北境所缺兵员,可通过就地招募等办法加以补充,在南线战事结束之前,北线但取守势,能将突厥铁骑拦挡于长城以外即可。”

    从两位朝廷重臣截然不同的两种建言中,杨广意识到了当前局面的严重性:刚刚创立不久的大隋王朝即将陷入南北两线作战的困局,面临腹背受敌的窘境。这使得他不得不暂时将彻查了残死因的事抛于脑后,聚精会神地投入到如何应对突厥四十万铁骑大举进犯的议题当中。

    “子相,朕想听听,你对此,持何见解啊?”杨坚把目光投向两位陌生大臣当中年纪稍长的一位,语气温和地问道。

    “禀陛下,臣自灵州任上才返回长安,对幽并等地的态势不甚了了,不敢在陛下面前妄言国事。然臣久在灵夏等州为官,有一事需提请陛下留意:突厥自沙钵略为大可汗之后,已渐有东、西分化之势。在西北则有阿波、达头两可汗领地,阿波领地偏北,少与我大隋接壤,而达头领地与我接壤处长达近千里地,达头其人老奸巨滑,且凶悍残暴,陛下不可不防。如今突厥五可汗既已结盟,领有西北地之阿波、达头两可汗麾下兵力仅次于沙钵略,长安以西之防务也丝毫不能松懈。”

    “文运,你说呢?”杨坚了头,又向另一位陌生大臣问道。

    “陛下,臣以为,苏仆射、李内史所说皆有道理,南北战事孰攻孰守,唯在圣心独断,臣下不便置喙。”被唤做文运的这人圆脸圆身,说起话来一团和气,全不似方才那位棱角分明,语气间自多大流露出一份威严。

    “阿纵,你还不认得这两位吧。来,朕为你们做个引见。”杨坚转向杨广,先指着圆脸圆身的那位介绍道,“这位是张威张文运,现任相州刺史。”

    张威满面堆笑,迈步向前,冲着杨广拱手道:“下官张威见过晋王殿下,今后还望殿下多多关照。”

    杨坚见张威对杨广一副谄媚、讨好的神情,不由得皱了皱眉头,随即指着年纪稍长的那位介绍道:“这位是王韶王子相,现任灵州刺史。”

    王韶立在原地未动,只矜持地向着杨广拱了拱手,算是和他见过了。

    杨广不明白父皇为何要引见两位外州刺史给自己认识,一面向两位刺史抱拳回礼,一面思忖道:近些天多看舆图,依稀记得相州似在中原、河北一带,而灵州据王韶方才所说,分明应在长安之西北方向,两地相距甚远,为何父皇要单单召这两位刺史对与今日的御前会议呢?

    “子相方才提及突厥达头可汗玷厥不可深信,朕深有同感。”杨坚听几位大臣都表达出了自己的意见,用冷峻的目光扫视着殿内诸人,说道,“前些时,玷厥领受了朕赐予的狼头纛,又差使节来长安向朕贡献方物,其使节才离长安,他便与沙钵略缔结盟约,欲兵南侵,殊为可恶。”

    李德林见杨坚如此嫌恶达头可汗玷厥,不由得面有忧色地提醒杨坚道:“皇上,如果西北也需调集重兵布防的话,臣只恐……”

    杨坚一抬手,拦住了李德林的话头,态度坚决地说道:“不要说三面开战,就是四面八方同时有敌来犯,朕贵为华夏天子,煌煌大汉之血胤,也断无退缩妥协之理。关于调兵北上之事,朕还需听听独孤的意见,尔后再做定夺。见地伐。”

    太子杨勇忙躬身道:“儿臣在。”

    “即命六百里驿传赶赴江陵,将突厥即将大举入侵之事告知高颖,问问他能抽调出多少兵力北上?三日之内朕必须接到回报。”“是。”杨勇答应一声,立即出殿安排去了。

    “三日之后,朕将在临光殿举行朝会,当众宣布应对突厥南犯诸项举措。与会诸位今日告退后,如能想出更佳的御敌之策,随时可入宫晋见,不必有所顾虑。好了,阿纵暂且留一留,其他人等可以告退了。”

    皇帝既然表明了对突厥作战的坚定态度,李德林也不便再多说什么,只得随众人一并向杨坚告退,离开了武德殿。

    “阿纵,朕本意,是想待攻陈之役获胜后,再遣你离京就藩,如今为形势所迫,只好提前要你北上了。”待殿内只剩下了他们父子二人,杨坚面容慈祥地望着杨广,说道。

    杨广只觉一股热血直贯顶梁,立马跨前两步,抱拳正色答道:“儿臣早有为父皇为忧,为国建功之心,就请父皇下诏吧,儿臣明日即可离京赶赴并州,誓将突厥胡寇却于国境之外。”

第218章 还是面幌子

    杨坚见杨广如此心急着想要出镇并州,不喜反忧,面色登时阴沉了下来,板着脸对他说道:“朕特意将你一人留下,是有几句话想在朝会前告诫于你。你须牢记在心,日后切不可任性乱来,坏了朕的大事,你能做到吗?”

    杨广陡地意识到自己方才的反应有些过了火,忙敛容应道:“儿臣愿听从父皇教诲,谨遵圣谕。”

    “此次你离京就藩,朕意将在河北建立行台尚书省,将幽、并、冀等二十州之地尽划归河北道行台尚书省节制,拟册任你为行台尚书令,方才引见你认识的张威、王韶两位分任行台尚书左、右仆射,同时,朕也替你择定了行台尚书省的各部尚书人选,会在三日后的朝会上一并册任。”杨坚像是在试探着杨广的反应,先抛出了个大喜讯来观察儿子是否沉得住气。

    杨广有了刚才的教训,心头虽然像有只小鹿乱撞,砰砰跳个不停,但脸上却不敢带出一丝喜悦的表情出来,强忍着心头的狂喜,低眉顺眼地站在杨坚面前,一言不,静候着杨坚继续说下去。

    杨坚对儿子的反应还算是满意,遂将话锋一转,说道:“建台就藩,虽然以你为,但你须谨记,但凡河北道辖下与突厥之战事指挥、调度,由你六叔统掌;行台所辖范围内一干政务,则由张、王两位仆射分掌,你只需跟随他们几位用心学习,勤加揣摩,行台尚书省的一应政令、军令,虽可以你的名义颁布实施,但必须以他们三位的意见为准,如有违反,则视同抗旨不遵,你明白了吗?”

    杨坚的话虽不多,但意思十分明确:杨广虽将被册任为河北道行台尚书令,但手中并无任何实权,一切军情、政务,须得听从卫王杨爽和行台两位仆射的意见。

    这不还是面幌子吗?

    刹那间,杨广胸中刚刚燃的熊熊烈火顿时被杨坚兜头一盆凉水给彻底扑灭了。他无比沮丧地耷拉着脑袋,站在杨坚面前,竟连个是字也答不上来了。

    “朕为你选定的几位骠骑营统领,你还满意吧?”杨坚已预料到儿子会有此反应,旋而把话题转向了能令杨广高兴起来的骠骑营上面,微笑着向他问道。

    杨广浑若没听到父皇在向他问话,脑子里仍是一片空白:自己望眼欲穿地巴望了几个月,换来的竟是这样的离京出镇,这与留在长安晋王府中有什么差别呢?

    “诏准你亲领三百骠骑,是为你的安全着想,并不是要你带着他们上阵杀敌去的。”杨坚见杨广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加重了语气告诫他道,“今后你在晋阳的出入行止,须得服从骠骑营几位统领的安排,切不可肆意胡来,朕将在你离京之前,下一道诏旨给李彻,要他严格约束于你,你心中如有不服,趁现在不妨向朕明说,到时不必为难于他。”

    完了,这回是彻底完了。杨广脑海里轰地一声,绝望地想到,在长安时有李渊和他派来的张须陀时时跟随在自己身旁,好容易盼到能离开长安,出镇并州,却没想到,父皇诏准自己亲领三百骠骑,原来是为了时时处处看管着自己。

    直到这时,杨广才领悟出了杨坚特地诏准创建晋王府骠骑营的真正用意:其中固然多半有保护自己安全的用意,但同时也不无约束自己在晋阳的种种行为的作用。

    “朕对你说的就是这些了。阿纵,你还有什么要对朕说的吗?”杨坚冷冷地提醒杨广道。

    “啊,儿臣,儿臣是在想……”杨广张口结舌地想要提出反驳,却又不敢,只得用可怜巴巴的眼神望着杨坚。

    “好了,朕知道你在想什么。”杨坚眼看着儿子由兴奋变为失望,继而几近陷入了绝望之中,心头也不由得一软,放缓语气,劝解他道,“你今年不过才十三岁,年纪如此小便能替君父分忧,出镇一方,实在已算是了不起的一份功业了。你尽可放心,待你再年长些,朕自还会相应安排,决不至令你失望的。”

    得到父皇的几句安慰,杨广感觉好受了许多,强打起精神,抱拳应道:“儿臣谨遵父皇教诲。”

    “去正阳宫向你母亲请个安吧。昨日听朕说起要差你离京出镇并州的消息,她几乎一整夜没合眼,牵挂着你的安危呢。”杨坚叹了口气,吩咐杨广道。

    杨广遵从父命,离开了武德殿,正要赶往正阳宫去向母亲独孤伽罗请安,在殿前迎面碰到了刚安排完驿传,返回武德殿的太子杨勇。

    “阿纵,你就要离京到并州去了,父皇告诉你了吗?”杨勇笑着向杨广报喜道。

    “哦,我已经知道了。多谢大哥。”杨广无精打采地向杨勇施了一礼,有气无力地答道。

    “你怎么了,病了吗?”杨勇察觉出杨广的神色不对,诧异地问道。

    “我没事的,大哥。父皇还在殿内等你的回话呢,你快进去吧。”杨广勉强挤出一丝笑容,答道。

    “阿纵,我向父皇提出请求,欲率军北上,抵御突厥,父皇还不答应呢。你能以小小年纪,就出镇外藩,建功沙场,就连大哥我还颇有些羡慕你呢。只要到了并州,还不都是你说了算,有什么不高兴的呢。”杨勇善解人意地劝说起了杨广。

    “是吗,大哥,到了并州,连六叔也得听我的?可父皇……”杨广眼前一亮,旋即目光又变得黯淡了下来。

    “古语有句话说得好: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你得花些心思体会其中的含义。”杨勇话中有话地拔杨广道,“有些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旦真正离开父皇身边,你就知道了。”

    杨广虽不十分明白杨勇这番话的真正含意,但却因杨勇宽慰他的这番话,一时间心情变得好了许多。

    他见杨勇转身就要进殿,忽然想起了如今是太子杨勇执掌禁军,张须陀加入骠骑营的事与其跟父皇杨坚说,不如征得大哥杨勇的同意即可,于是忙拦住杨勇,向他深鞠了一躬,央求道:“臣弟还有一事相求,请大哥能够承全。”

第219章 又一起命案

    “咱们是自家兄弟,阿纵,用不着跟大哥这么客气,有什么事啊?”杨勇停下脚步,笑着问道。

    “现有一名军贯在备身府的军士,名唤张须陀的,前些时一直跟随我查案,我瞧他办差还算是踏实、认真,想把他留在身边,随我一同到并州去......”杨广答道。

    “嗯,既然他军贯现在备身府,回头我跟舅舅打声招呼,把他的军贯销掉,你那里再给他补一份也就是了。我当是什么事,区区小事,举手之劳而已。”杨勇答应得很爽快。

    或许是杨勇亲切和蔼的态度鼓励到了杨广,他随即又向大哥提出了第二个请求:“大哥,现关在天牢里的谢讽,我知他并不是南陈的奸细,还望大哥能够关照于他,莫叫他在牢中受了委屈。将来我会设法劝说父皇放他出来的。”

    杨勇这回却没立马表态,而是皱皱眉头,反问杨广道:“谢讽此人,我前几天曾亲自提审过,他确系南陈治下会稽人氏,并且在建康做过太学生,像这样的人,阿纵你怎知他不是南陈的奸细?”

    其中的原委杨广自是无法向杨勇明说,只得避而不答,只一味地央求大哥多多关照谢讽,不要叫他在天牢当中吃了苦头。杨勇知道谢讽厨艺高,误以为杨广贪恋美食,所以要救谢讽出狱,被他磨不过,最终了头,算是答应了。

    两件事杨勇都答应帮忙,使得杨广对这位大哥很是感激,恭恭敬敬地冲杨勇施了一礼,表示感谢,旋而转身朝正阳宫的方向走了。

    杨勇站在原地,望着杨广离去的背影,嘴角挂上了一丝冷笑。

    杨广来到正阳宫向母亲请安,不承想在正阳宫的正殿里再次碰到了杨素的夫人郑祁耶,正抹着眼泪儿向独孤伽罗述说着什么。

    就听母亲安慰她道:“事情已然生了,人死不能复生,你也不必过度悲伤。依本宫说,此事暂且不必跟她夫君提起,免得影响了前线战事。”

    杨广先是听说有人亡故,继而又听母亲说到死去的这人竟会影响到前线战事,不由得上了心,侍立在一旁专注地听起二人的谈话来了。

    郑祁耶泪眼婆娑地望了一眼杨广,对独孤伽罗说道:“前些时日臣妾还曾跟娘娘面前提说,小妹的命强似臣妾,却不料言犹在耳,她却遭此横祸,命丧歹人之手。娘娘既有懿旨,臣妾自当遵从,唯愿朝廷能早日捉拿到杀害小妹的奸人,替小妹报仇。”

    “祁耶你放心,堂堂朝廷命妇,好端端地居然在自己家中被人害了性命,此事事关朝廷体面,皇上和本宫断不会叫杀人凶手在外逍遥自在的。广平王已奉了皇上旨意,带人彻查此案,定会给你们一个满意的交待的。”独孤伽罗沉声说道。

    “有皇上和娘娘替小妹做主,臣妾就放心了。娘娘还有话要和晋王殿下说,臣妾就不叨扰了,就此告退。”郑祁耶说着,站起了身。

    独孤伽罗担心自己的闺蜜伤心过度,认不得出宫的路,忙吩咐贴身侍女月莹将郑祁耶一路送出露门。

    “母后,出了什么事?”杨广守在一旁,早就听得心头直痒痒了,郑祁耶才一离开正殿,他就禁不住向独孤伽罗打听道。

    独孤伽罗轻声叹了口气,怜爱地望了一眼杨广,缓缓答道:“行军元帅、上柱国长孙览的夫人,今早被人在府中杀死了。”

    杨广闻听此言,不由得大吃了一惊,心中暗道:长孙览现在正率军攻灭南陈,他的夫人恰恰在此时被人杀死,这桩凶杀案会不会和南陈神秘的“雁巢”有关?

    “阿纵,你瞧瞧,在长安尚且如此,何况是并州?你小小年纪,就要离开为娘的身边,身赴不测之地,叫娘怎么舍得?”独孤伽罗命杨广贴近自己身边坐下,抚摸着他的头,依依不舍地说道。

    “娘,阿纵已不是三岁的小娃娃了,当此危难之时,理应为朝廷效命,为父皇母后分忧。娘,孩儿身边有三百骠骑护着呢,歹人哪会轻易伤到孩儿,你就放心吧。”杨广懂事地劝慰着母亲。

    “娘啊,也知道儿子长大了,就像鸟儿一样,迟早都会从娘身边飞走的。可一想到要你独自一人前往千里之外的并州,仍是放不下这颗心,好歹央得你父皇答应,在你身边设了这座骠骑营。阿纵,你可要给为娘记住,今后在并州无论想去哪儿,都得李广达(李彻)答应才行。”独孤伽罗一把将杨广搂在怀里,念叨着。

    杨广依偎在母亲温暖的怀里,听到这话,不由得撇了撇嘴,直想哭。

    过了大约有一盏茶的功夫,独孤伽罗才轻轻推开杨广,带着份歉意,对他说道:“阿纵,在你离开长安,前往并州之前,为娘还想要你办件事,不知你能不能做到?”

    杨广虽对母亲如此严格地约束自己离开长安后的种种行为感到极度不满,但一听到母亲要自己于出镇前办件差使,立马想到了彻查南陈奸细的事上头,兴奋地抬起头,问道:“母后有何差遣,儿臣定将竭尽全力,办下这桩差使。”

    独孤伽罗盯着杨广一本正经的小脸儿,突然扑哧一声笑了:“这件事用不着你如此大惊小怪,就能办下来。”

    “请母后明示。”

    “阿纵啊,为娘跟你说句贴心话儿,自八月十五那晚起,为娘就动了劝你长姐回宫来住的心思。最近你就要离京北上,长安城里又颇不太平。”说到这儿,独孤伽罗像是想起了一件事,面带忧虑地说道,“你知道吗?这两天,不单是长孙览的夫人被杀,就连前朝的天大皇后朱满月,也不明不白地死了。为娘惦记着你走后,你长姐一个人带着个吃奶的娃儿呆在你府中,实在叫人放心不下。因此,想请你劝劝长姐,还是回宫住到娘的身边来吧,这样,娘也好随时照应着她们母女。”

    原来如此啊。杨广心头掠过一丝失望。不过,自从出了张仲坚潜入府中,行窃不成,伤了丁三儿的性命那件事后,杨广也替杨丽华母女的安全着想,正欲劝说长姐带着女儿返回宫中居住,今天却与母亲不谋而合,想到了一处,遂未假思索地当场应承下了这件事。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7462/ 第一时间欣赏一路隋行最新章节! 作者:朱藤紫骢所写的《一路隋行》为转载作品,一路隋行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一路隋行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一路隋行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一路隋行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一路隋行介绍:
新书《隋风飞扬》已经发布,将为您继续讲述隋朝的故事,欢迎书友品读、指正。
一部波澜壮阔、波诡云谲的中古东亚皇朝争霸史:金戈铁马,并吞万里;诡道机心,杀人无形;塞北江南,风光同好;佳人梦寻,宛在水中央......
诗云:
三百年地分南北,九千里日月东西。
少年马上披重甲,老僧溪边浣袈裟。
饮马长城嗟蹉跎,戏蝶迷楼话旖旎。
大业贞观兴亡事,曲折是非任涂鸦。
本书书友群:534869286,欢迎各位书友加入。一路隋行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一路隋行,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一路隋行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