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TXT下载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全文阅读

作者:蓝白的天     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txt下载     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四十五章 梁王是我们的保命符

    当大军路过番禺县的时候,番禺县的老百姓可以说是激动坏了。

    早在几年之前,辽王殿下在番禺县帮他们主持公道,救了道同,然后斩杀了番禺县为害一方的两广总督朱亮祖之后。

    老百姓们对于辽王殿下的好感那是上升到了极点、

    如今见到辽王殿下率领明朝天军,又赶赴两广地区,要去解救被北元霸占的云南。

    老百姓们,虽然不知道什么家国大业,但听到辽王殿下要出征,还是非常的激动。

    并且早早出来迎接,可以说是热闹非凡,欢迎的场面,空前浩大。

    老百姓们自己提着家里的粮食米面,还有酿造的米酒,早早的就在门口等候着辽王殿下的到来。

    如果不是知道这并非是官府衙门组织,而是老百姓自发组织的,那这地方上的御史,肯定要参一本说浪费民力,表面工作什么的。

    而朱启带着大军来到番禺县门口,并未进入城镇,也就早早的看到了在门口列队等候的那些老百姓们了。

    对于这些老百姓的欢迎,朱启自然是给予回应,不可能寒了大家的心啊。

    不过那些大军是不能开到城里面的,这都是有规定的。

    所以朱启只是让大军在城外的校场集结,暂且休息。

    而自己则是带着一些亲信部队,一起进城和那些老百姓们打招呼。

    然后让大家早日回家,不要在这里扎堆聚集。

    老百姓们自然不会那么的听话的,一个个的都欢呼雀跃的。

    要看看传说中的辽王殿下长得什么模样,虽然上一次辽王殿下干掉朱亮祖。

    但见到辽王殿下庐山真面目的人,毕竟还是少数。

    那老百姓自然是想看看传说中的辽王殿下,长得什么模样。

    毕竟这老百姓们对于伟岸的人都是非常崇拜的,若是有生之年能够得以见到真容,自然是对后代都是吹嘘的资本呢。

    能够看到辽王殿下真面目的老百姓还是少数,即便是辽王殿下直接从城门骑马进来,但官方的安保工作做得还是相当不错的。

    所以也只有靠得近的老百姓能看到了,回头也是跟其他人说一说,咱这辽王殿下有三头六臂,如何如何的伟岸英雄。

    不过小孩子们听着就有点吓唬人了,这三头六臂还是人类吗?怕不是妖怪不成?

    不过听那些小孩子们说辽王殿下是妖怪什么的,当时就有老百姓不乐意了,父母也是上去就一巴掌,呵斥说到:

    “瞎说什么呢,咱们辽王殿下能是妖怪吗?那分明就是天上来的星宿下凡的神仙。”

    辽王殿下是神仙,这件事情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了。

    倒也没有任何人怀疑,而老百姓们见到了辽王殿下入城之后,一个个也都有了主心骨了。

    心想着只要辽王殿下在,那些江南子弟兵们跟着辽王殿,去打云南,那竟然是不会有任何的问题了。

    而朱启也知道那些老百姓心中所想,越是如此越觉得自己肩膀上的责任重大。

    若说别的事情嘻嘻哈哈还可以说得过去,但打仗这种玩意儿真的不是儿戏的。

    所以朱启也非常自觉。但凡是和战争有关的事情,那都给其他名将们安排,自己只要当一个人形橡皮章的就好了。

    至于说这军功到底怎么算,那朱启就算是算到自己头上也是认的了,只要跟着他来的大明将士们,能够多一些人回去就比什么都好。

    而大军在番禺县也仅仅只待了三天的时间,等到两广地区的军队集结过来之后,便继续朝着西边前进。

    道同此时早就已经在西边的军事重镇,安顺等着了。

    他此时早就不是一个小小的县令了,自从上次和朱启一起搬倒了周亮祖之后,就获得了朝廷的重任。

    本来是打算把他放到中央朝廷去的,不过朱元璋并没有找到合适的两广总督的人选。

    也就没有让他来中央朝廷任职,而是直接继任两广总督,负责统领军政大事。

    毕竟现在是战争时刻,要用信得过的官员才可以。

    而道同这个人为人正直清廉虽说,在军事上可能并没有徐达等人那样的能力,但道同也是经历过乱世领过兵打过仗的。

    所以说以前是元朝官员,但为明朝任职之后,识君之禄,担君之忧,做的也是非常不错。

    很受老百姓的爱戴,所以当个两广总督问题也是不大的。

    此时大明对云南用兵,他这个两广总督自然就派上用场了。

    很快就在安顺和辽王朱启接上了头,而他的任务主要就是负责收集粮草,民夫以及押送需要的物资等等。

    见到辽王朱启之后,道同非常客气地拱了拱手,然后开始和辽王殿下商量起,战况的事情。

    胡骑这边自然早就已经知道,道同现在是负责两广地区的军政要务的大员,有认识的人一起办事儿,那自然是轻松许多。

    没有任何的阻碍,就把粮草资重给点齐、

    然后商量起进入云南的时间了,而进入云南。率先要进攻的地方就是云南大理这一块、

    大理位置非常的特殊,扼守云南的入口,而现在大理依然是段氏把守的地方,只是段氏早在宋朝时候就已经存在。

    在大理已经待了很多年了,影响力自然是有的。

    而且他们在大理经营这么多年,无论是民心也好,还是对于当地的掌控也好都是非常的厉害。

    所以只要拿下大理段氏,整个云南基本上就在大明的掌控之中。

    毕竟这梁王根本就不成气候,又没有勇略又没有智谋,想要拿下梁王基本上就是大军压境横扫的事情了。

    不过现在大明这边的将领们分成了两派,一派建议是封锁这边的大理段氏,然后去攻打梁王。

    还有一派的意见是先去攻打大理段氏,在解决了大理段氏之后再去攻打梁王,而现在大家都还在想着如何是好的时候。

    既然不知道如何是好,自然是到了朱启出马的时候了,大家都看向了辽王,希望让辽王给拿个主意。

    如果是平常的事情,朱启可能还不一定有主意呢,但这件事情朱启可太有办法了。

    那就照着历史上抄就好了,既然大家都没有什么想法,那就朱启自己直接说了,按照历史上的来,先去打辽王,把梁王横扫之后。

    再去劝降大理段氏,历史上的大明就是按照这个规律去打的。

    打败了梁王之后,大理段氏那边根本就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反抗了。

    他们虽然还希望大明能够给他们保留大理王的身份,但大明这边也是非常的坚决,根本就不理睬他们。

    反而还威胁他们,如果不立马投降的话,就让他们像北元的梁王一样灰飞烟灭,骨灰都给你们扬了。

    而事实证明,大理段氏压根就没有和大明反抗的意志力,当场立马投降。

    所以朱启打算走历史的老路,想也没想就制定了战术方案,那就是先攻打梁王再去威胁大理段氏投降。

    大家一听辽王朱启的策略之后,也是不敢再讨论什么了。

    毕竟辽王殿下所说的肯定是有他的道理,就算有些将领无法理解,但也都按照辽王殿下所说的下去准备了。

    既然已经决定先攻打梁王再打大理,那么进军路线就直接绕过大理段氏的地盘,从沿海地方威宁朝着云南进军就好了。

    行经路线既然已经制定完毕,接下来就是具体的战术方针了。

    而这就不需要朱启参与了,只需要当个人皮图章盖盖章,同意战术就好了。

    等到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很快大明的将领们,就带领各自的军队出发了朝着梁王那边冲了过去。

    而梁王那边自然也是做好了准备,迎接大明这边的军队来犯。

    而梁王的打算就是让大理段氏这边派人挡在第一线,只要大理段氏有任何一个人还站着,在他梁王的地位就不会倒,云南也不会倒。

    再说了,谁都知道大理段氏现在在云南的实力是最强的,这大明的军队肯定也会先直奔着大理段氏这边来的。

    就算大理段氏这边有什么想法,也不得不和我北元进行合作了,要不然这大明直接把他们摧古拉朽的给干掉,还有什么好说的。

    梁王的想法非常的美好,他也觉得大明会朝着大理段氏先发起进攻。

    但事实是北元这边的军队严阵,以发送给大理段氏的信件也已经送达,但是大明这边的军队却直接绕过了大理段氏,从南边的沿海地方直接朝着梁王这里进军。

    收到消息的梁王真的人都傻了。

    什么情况呀?这大明怎么直接奔着我来了,不朝着大理段氏那边去呀?

    梁王这边不明白,而大理段氏那边自然也同样的不明白。

    按理说这大明如果要进攻云南的话,从他们大理段氏这边走是最方便的,而从海边走的话,先不说地势不适合大军前进,就说云南在南方那边的防御也是非常的坚固的。

    但其实云南这边的抵抗意志并不是很强,反到大理这边的抵抗意志是最强的。

    也就是说大明无形之中避开了云南最难啃的骨头,朝着最软弱的软肋插了过去。

    而梁王这边是彻底的慌了,又写了一封信,督促大理段氏,赶紧出兵来帮助自己。

    但这封信送过去之后,却没有获得大理段氏的回应了。

    梁王一看这场面,就怒了。

    知道肯定是这大理段氏有别的想法了,立马就责罚了一阵大理段氏。

    而这大理段氏本来就被北元梁王压着感到心里不快。

    现在有机会脱离他们的控制,和大明合作的话,自然是最好的打算。

    在先前大元统一中原的路上,大理段氏不也是提前投降大元保留了自己大理王的身份。

    让大理段氏现在都还能够掌控大理这片土地吗?

    再来一次提前投降大明,也不是不可以呀,大理段氏心里是这样想的。

    不论大理段氏这边怎么想,大明这边的攻势已经展开,浩浩荡荡朝着北元梁王那边冲了过去。

    而梁王虽然看上去好像人数众多,但能打的其实连10万个人都没有。

    而这10万人战力参差不齐,也根本就不是大明的对手。

    很快大明的攻势就捅破了梁王的第1道防线,直朝着昆明行军而去。

    而各路的将军们,简直就好像是骑着脱缰的野马。

    带着明朝的军队四处飞奔,如入无人之境一样。

    傅友德本来就是以机动性强著称的将领,军队到他手上就跟长了飞毛腿一样。

    那边梁王前一天还在昆明,想着大明的速度没这么快,只要等到大理段氏这边发兵之后,自己立马就会情况好转。

    而一旦大明这边颓势尽显,北元那边也就会派大军来支援自己了。

    就算没来支援,从北线发起进攻,大明这边肯定也要撤军的。

    他总不能两线作战吧,而想法非常好。

    只是这梁王前一天还在这样想,第2天就收到了不好的消息。

    大明已经将他辛苦组织起来的防线捅了一个对船,并且离昆明不到100里地了。

    什么?!

    这才多久啊,怎么就没到100里地了?

    梁王的是彻底的慌了,甚至都已经开始安排跑路的事情了。

    不过他这边刚刚想跑路,麾下的那些将领,还有谋士们就一下子把梁王给抱住了。

    纷纷哭喊着说道我大元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梁王殿下如果您跑路的话,这大元就真的没了呀!

    梁王是真的想跑,但是奈何那些手底下的人手劲实在太大了,抱着他根本就没地方跑,跑也跑不掉。

    嘴巴上自然不能喝斥他们赶紧放手,如果说的话他们也不会听的呀,只能够委婉的说道。

    “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们现在赶紧跑,回头重新聚集起力量再反攻大明也不是不可以呀。”

    好家伙,还反攻大明呢,谁都知道这一跑云南肯定是丢了,而他们能不能回去北元都是个大问题。

    而这些手底下的人把他死死抱着不愿意松手,还有另外一层意思。

    那就是真到了逼不得已的时候,把这梁王送出去送给大明自己还能保命呢。

    梁王殿下您可千万不能跑啊。

第二百四十六章 反了!全反了!

    王二喜是来自江南的一个军户士兵,年纪不到20,算不上子承父业。

    只是因为父亲以前跟着红巾军,所以他在15岁的时候,也被编入到了大明的军队之中。

    因为他的父亲早年一直在前线作战,他身为儿子自然要给家里留个后。

    所以军队一直没把他派到前线去,而现在他的父亲已经负伤回家休息了。

    至于他自己,也已经成家立业生了个儿子,此时自然是往前线派的最佳人选了。

    王二喜跟着大部队到了前线之后,很快就有人安排他跟着辽王殿下的大军,一起朝着威宁方向集合了起来。

    此时在威宁已经有为数将近10万的大军集结起来。

    而王二喜也被编到了分属于辽王殿下所在的军团之中。

    能够在辽王殿下手下干活,自然是非常大的荣幸。

    不过也代表着,他没办法时刻在第一线冲锋陷阵了。

    每日里负责的也都是斥候的情报工作,而那些军情每天都有新的送过来,内容无非就是前线如何大胜,这大明的军队几乎是所向披靡,无人可挡。

    虽然王二喜之前就已经知道了,但却没想到会如此的顺利。

    而听着那些战报,王二喜才知道,之所以能打得如此顺利,全都是多亏了辽王殿下的功劳。

    在晚上大家一起坐在篝火前面,集会聊天的时候,有一些知道内情的低级军官,就是这样跟他们说的。

    “我跟你们讲,你们到外面不要乱说,这都是机密。

    咱们辽王殿下,早在之前,就已经预料到这大理段氏和北元梁王之间,有非常深的隔阂和矛盾。

    咱们辽王殿下,这一次设定的战略方针就是直接去打梁王,不管大理段氏。

    果然给咱们辽王殿下给料到了,这大理段氏根本就不管梁王的死活,一兵一卒都没有派过来。

    而原本以为最难打的大理段氏,咱们现在根本就不用打了,直接把梁王收拾就可以了。”

    这低级军官这样说完之后,坐在边上围着聊天的,自然有其他士兵如此问道。

    “将军听你的意思,咱们打完梁王这仗就结束了吗?

    那这大理段氏咱们还是要去打的吧,那我说,倒不如先把大理段氏给解决掉,这梁王也不过就是囊中之物了。”

    这士兵如此说完之后,王二喜也不知道他说的对不对,但听着好像有那么点道理。

    不过边上的低级军官立马就耻笑着说道。

    “要不怎么说你是一个普通士兵,咱们辽王殿下能当王爷呢。

    这辽王殿下肯定也想到这一点了呀,而他就是料想到这大理段氏不会帮助梁王。

    而这梁王是最软的柿子,咱们只要把他给捏住了,这大理段氏看上去很强,但其实根本不敢和我们大明为敌,到时候也只有投降的份罢了。”

    他如此说完,边上的王二喜也是恍然大悟,明白在说什么意思了。

    这分明就是把握住了对方的心里,知道这梁王根本不会来救援,而这大理段氏和梁王之间有着非常深的隔阂,所以要分开击败他们。

    而这大理段氏根本就是外强中干,辽王殿下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所以才优先攻打梁王的。

    大家一听军官这么分析,心里面也都明白过来。

    知道这辽王殿下真的是神机妙算,如此下来的话,收复云南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而像这样的战术讨论,在最近几个晚上还是挺多的。

    不过他们讨论的也只是皮毛,在高层方面战术显然要比这更加复杂一点。

    而大明的军队虽然势如破竹,但也还是有一些问题的,就比如说这俘虏实在是太多了一点。

    北元本来就没有多少的士气可言,而现在又都是残兵败将,大明如同天军一般推了过来。

    就连梁王首先想到的都是逃跑,更别说底下的那些普通士兵们了。

    他们最想当的也是保命了,谁想要去干必死的事情啊。

    而且还是为北元这样的政府去卖命,又没有什么好处。

    所以在前线逃跑的现象非常的常见,基本上大明拿下一座城池之后,就能有数百上千的俘虏在手。

    而这些俘虏全都要给他们吃饭喂养,你说把他们坑杀了,那肯定不合适啊。

    这又不是春秋战国,这些士兵也是汉人为主。

    所以最好的方法还是把他们都收编到军队里面。

    而现在一般的收边方法,都是把这些士兵集合起来,然后统一关押。

    最后再进行整编训练,不过这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有时间了。

    而大明现在,可根本没时间去整编这些俘虏了。

    不过朱启手头上倒是有合适的方法,能够快速的将他们收编,那自然就是思想上的教育了。

    朱启别的不敢说,但对于洗脑还有思想教育,那肯定是一把好手。

    他的练兵方法也都是从思想教育为主开始展开。

    所以在接受了这些俘虏之后,朱启很快就做了安排。

    将他们先集中起来,调查清楚每个人的姓名和出生地户籍之后。

    再按照地域不同,将他们分散开来,编入到不同的部队之中。

    每天也不需要他们多么费力的训练,只需要跟着大明这边的军队一起,每日晚上坐在一起聊天就好了。

    而聊天的内容,自然也是关心他们的生活,以及以前所过的日子等等。

    就这样在如同邻居聊天的氛围之中,很快就让他们融入到军队的集体之中。

    而参过军的人都知道,军队这个大染缸,同化一个人的思想,那是非常快的。

    有句话说的好,真正的好兄弟,那都是一起打过架,扛过枪,P过那啥的。

    可想而知参军对于个人的影响是多么的大。

    而这些士兵被打散了编入到各个部队之后,很快就在其他部队的影响之下,痛定思痛。

    毕竟他们都是汉人,帮北元打仗,这实在是说不过去啊。

    经过他们的思想教育,大部分的人,很快都决定要加入大明的部队,改变他们的立场。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当然这些也只是冠冕堂皇的话。

    你要是指望一个刚刚被收编的军队能有多少的战斗力,这其实也是痴人说梦的。

    他们同样要需要时间的考量才可以,不过这些人即便不能够上前线作战,但在后面押送一下粮草,守卫一下地方还是没问题的。

    毕竟大明推进的非常的快,占领的地方也是非常的多。

    如果每一处都用大明自己的正规军留下来守卫的话,那显然兵力上会严重的不足。

    而这些被收监回来改编的俘虏,就非常适合干这些杂活了,让他们去地方,进行守卫当地治安的工作,还是非常好的。

    当然了,指挥官以及低层的军官,行政长官,都必须要换成大明这边的人才可以。

    不能够让那些投降的人继续当长官了,万一有一个人要投成北元,这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地盘,可不都要送给别人了吗?

    这些事情自然还是会办得到的。

    所以那些将军们完全可以放心的,把他们俘虏的人,都给送到后方交给辽王殿下。

    而朱启也承担起了这一份责任,把那些俘虏们全都收编了起来。

    因为大家都是汉人的缘故,除去对于他们也没有任何的歧视,只要真诚投靠大明,通通都会给予他第2次新生的机会。

    那些被俘虏的士兵自然也是心生感激,或许有一些心里面还想着能够回去北元。

    而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原先北元那边的军官,不过现在大部分的士兵已经心向着大明了。

    一心一意想着帮助大明这个新的王朝,打败北元。

    这其中自然也有想要获得荣华富贵的想法,有句话说的好,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所以对于这些人的想法,朱启也是完全能够理解的。

    而朱启也不是让他们白白干活却不给任何的念想的。

    虽然现在可以通过一腔热血让他们保持忠诚,但人终归是趋利避害的,如果福利不到位那肯定是不行的呀。

    又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吃草,亘古以来没有这样的道理。

    所以朱启很快就把在大明军队里面的福利,给那些投降的人都说了一遍。

    福利其实也是非常的简单的,每月的工钱这事不用多提,而除了工钱之外,还有完善的晋升渠道。

    总而言之就是要把大饼画的够大,至于能不能完成,那自然是看个人的本事。

    就好像公司晋升总经理一样,那位置只有那一个,总不能跟别人说,你这辈子都没机会当总经理的。

    那哪个人还愿意到这个公司来干活呢?

    那到公司干活的除了那些拧螺丝的之外,大部分的人肯定都还是想往上走的。

    所以人事在招人的时候都会对所有人说,只要你在这里努力,未来就会如何如何的光明。

    朱启虽然没干过人事的工作,但没吃过猪肉,猪跑还是见过的。

    自然也是同样的路数和话术,至于这些士兵们信不信,反正朱启是信了。

    再加上每天晚上那些低级军官们的宣传,以及其他士兵们的言传身教,相信这些投降的士兵,也会觉得在大明的军队里,每个人都有光明而美好的未来。

    朱启可以算是彻底解决了那些将军的后顾之忧,让大明的军队,可以义无反顾的往前冲锋。

    而梁王那边可就惨了,每天都收到各种各样军队投成大明的情报。

    这也就算了,而除了这些情报之外,前线城池丢的那叫一个快呀。

    前一天梁王珠才刚刚收到情报,大明军队离昆明只有不到百里了。

    短短两天时间,这百里路程就变成八十里了。

    平均一天前进十里路,就算是每天啥也不干急行军,这速度也算是够快的了。

    但问题是沿路上都有北人的军队把守,也就是说大明搞定那些北边的军队,再往前冲锋就如同如入无人之境一样。

    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他们的速度为什么这么快啊。

    而速度快,还不是最主要的。

    关键这些大明军队的战斗力也是非常的强,为了拖延足够的时间为他安排逃跑。

    梁王可是把大部分的亲信都派到前线去了,但是每天收到的情报,就是他的将领阵亡的消息。

    这些人说到底也算是他最亲密的伙伴了,而没有一个人投降,不过战死沙场也没什么大大的差别了。

    梁王这次可是彻底没了要和大明对抗的心思。

    一门心思的只想赶紧逃跑了,但他手底下的那些谋臣们一看眼下这情况不对劲了。

    如果逃跑了回北元是没可能的,高原已经被大明这边给堵的严严实实的。

    只能往南边继续跑了,而南边的都是什么地方呀。

    那森林密的都跟什么一样,到处都是猴子野人,往那边跑还真是生不如死啊。

    道不如把这梁王给绑了,送去给大明倒也算是一个好的投名状了。

    这大明只要拿到梁王的人头之后,相信也不会亏待自己吧。

    当然这些谋臣们也只是心里面想一想,事态还没有严重到那个地步。

    自然不至于现在就卖主求荣,万一要是还有什么转机呢。

    可惜这个万一是绝对没可能出现了,他们心里面刚刚想着把梁王出卖没两天这边,大明就已经把战线推到了昆明城外。

    不到50里地了,到了这个距离再不逃跑那可真就来不及了。

    谁都知道也就是前面的防线比较难以突破,而越到后面防线越是薄弱。

    这大明突破前面的防线一天都能走个十里地,这到后面一天不走个20里地,那能说得过去吗?

    若是一天真的走20里地,三天之内就能到达昆明城下,到时候想走恐怕就真的走不掉了。

    梁王是说什么都不愿意继续留在这边对抗大明的军队了,很快就收拾起了细软,然后挑选自己的后宫,要跟着一起逃走。

    而有一个谋臣,又像往常一样过来劝说梁王,不要放弃,继续坚守。

    但这次梁王可不睬他了,直接拔剑就把那个谋臣给杀了,怒斥一声,狗奴才居然敢拦着本王。

    好家伙,既然都拔剑杀人,那也不用多说什么了,其他的谋臣们眼看着情况如此也都一个个的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

    随即朝着梁王那边,一拥而上……

第二百四十七章 不愧是吾儿朱启!

    在云南的战争还在继续进行着,可以说大明的胜利,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但就算是获胜,那也得视情况而定,比如说,跟着其他人混完整场战役也是获胜。

    但如果做出最突出的贡献获得头等功,那也同样是胜利。

    无论是张玉还是傅友德冯胜,这些将军也好自然都想获得头等功的。

    而获得头等功的最好的方法,显然就是将北元梁王给活捉。

    就算没有活捉,把他的头给提来也是好的。

    正因如此,每一个将军在保证战略安全的情况下,都是以最快的速度朝着昆明前进。

    都想要第一时间打入昆明,将北元梁王的头给拿到手中,这样自然是军功无线。

    而一直走在大后方的辽王朱启,自然对这一份功劳没有丝毫的兴趣。

    他每天的工作,就是从前线接受那些俘虏,然后训练这些俘虏再送到后方去作为守备。

    虽然名义上他是这场战役的总指挥,但除了每日里参加战术的讨论之外,其他的事情一概不管。

    每天也就是盖盖图章而已,所以论起军功的话,朱启这次非常的自信自己绝对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功劳了。

    即便是那些将军们,都想把功劳往自己头上来,也没有任何好的理由和借口了。

    我就帮忙收一些俘虏,如果这都有功劳,还能说什么好呢。

    不仅如此,朱启也在大会上说的非常的明白了,讨论战役的时候都和那些将军们说的清清楚楚。

    这次云南之战,他是一个功劳都不会要的,让那些将军们加油,所有的功劳都是他们自己的。

    而那些将军们,本来还以为辽王殿下是在开玩笑呢,但看着辽王殿下认真的表情,也知道辽王殿下说的是认真的。

    至于为什么这样说,很显然是为了他们呀。

    如果不是为了让他们有更多的功劳,辽王殿下完全可以自己一个人带兵突击,拿下昆明城,这对于他绝对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要知道辽王殿下可是出了名的军事天才,军事能力首屈一指不说。

    而且还是在草原上把丞相王保保,都打得大败而归的。

    这云南的梁王,无论是手头上的兵力也好还是军事素养也好,和王保保比起来,那实在是差的多了。

    大明现在占有兵力优势不说,将领这边也是英雄辈出豪华阵容。

    不用多说,梁王那边连个拿得出手的大将都没有。

    朱启如果真的想要拿这一份功劳的话,恐怕也就是闭着眼睛,洒洒水就能把功劳拿到手了。

    但辽王殿下显然没有这么做,肯定是想把功劳留给他们的。

    所以这些将军们也是毫不客气,心里面记住辽王殿下的好,然后一群人就开始朝着昆明去了。

    而在大明的将军们,一心想着第一时间拿下昆明的时候。

    在昆明城中,那些谋臣们,已经一拥而上,将先前拔刀杀人的梁王给控制了起来。

    至于梁王身边的护卫自然也是蒙圈,但凡敢拔刀保护梁王的,都已经被那些谋臣给杀掉了。

    至于大部分人,其实和那些谋臣的想法差不多的,本来就是想着自己保命要紧。

    对于梁王也没有多少忠诚可言。

    梁王如果是那种能够培植心腹党羽的人,也不至于如此废柴了。

    而梁王被这些谋臣抓起来之后,自然而然是要一阵呵斥。

    说他们谋逆之罪,不过这些谋臣们可完全不管他心里面怎么想,也不管他的嘴巴上怎么喊的。

    现在就是保命要紧,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这个梁王送去给大明的辽王朱启了。

    不说换个荣华富贵,起码也能换得自己性命无忧。

    最好还能得个一官半职什么的,想想北元那边,也有不少的官员后来在大明那边任职了。

    像刘伯温以前不就是在北元当官的吗?

    现在也在大明那边当官,而且还很受到重用。

    他们现在把梁王绑了送去没准也能受到重用呢。

    想法是非常好的,但是很快他们就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

    那就是外面大明的军队实在是太多了。

    而那些将军,他们也只听过名号的,像是冯胜还有傅有德,以及最近新出来的叫做张玉的。

    只是这些将军他们虽然听过名号,但也不知道他们的脾气到底如何。

    万一这些带着梁王去找到他们投降,二话不说把自己给砍了,那可怎么办呀。

    但这辽王朱启可不一样,他们都是知道辽王朱启的性格的。

    辽王朱启的为人处事来看,是一个非常有原则而且很有能耐的人。

    像这样的人,又是大明的王爷,自然不会把他们这些投降的人给杀头。

    毕竟说出去也是一件得体好听的事情,所以大家一致认为最好的策略。

    也就是说他们要潜行到大明军队的后方,找到在后面殿后的辽王朱启。

    而办到这一点的话,说实话也并不算特别的困难。

    毕竟他们不需要跟着大军一起行动,想要发现他们这帮人,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至于那些在昆明的军队,自然是全都丢弃,不管了。

    自己都要投降了,还管这些军队干什么。

    所以这几个谋臣商量一番之后,又找来了一些平日里关系处的不错的将军。

    让那些将领带着军队留在昆明,一旦大明这边来人了,立马就投降。

    那些将领们,也想跟着这些谋臣们一起逃跑。

    不过谋臣们就给他们分析了,他们手里头是有兵的,带着兵马投降,大明他们的官职能保住不说,而且还能够有很大的好处。

    而他们这些谋臣手里是没有兵将的,唯一的筹码也就是这梁王了。

    若是不带着梁王去辽王朱启那边,可就没了活路了。

    那些将领们一听,好像也是这么个道理,也作罢,没有跟着他们一起逃走了。

    而这些谋臣们很快就选定了行动的路线了,帮着梁王出谋划策打仗的时候,都没有见到他们有这么的认真的。

    而现在可是看着地图谋划了半天,终于是选好了逃跑的地点了、

    然后就带着那些人一起逃走,朝着后方的辽王朱启的方向去了。

    这辽王朱启还不知道这些谋臣们,已经带着梁王这个人朝着自己过来了。

    他还在后面美滋滋的想着,这一仗打完之后一定要和皇帝朱元璋说,自己是如何如何的摸鱼,没有什么大本事都是那些将领们在手底下干活。

    虽然有可能会被朱元璋训斥一顿,但也让朱元璋看到自己的真面目,并不是真的那么会打仗也就可以了。

    朱启心里面是这样想的,并且还时刻关心着前面的战况。

    听说张玉已经达到昆明城下,而且昆明城的守军根本没有任何抵抗,就开门投降之后,他心里面也是非常的宽慰。

    但朱启不知道的是先前第1个抵达昆明城的张玉,在抵达了昆明城,看到城门大开以及跪在两旁投降的将军。

    本来心情还是非常好的,以为自己可以率先将这梁王给擒获,至于说这梁王如果逃跑的话,相信也跑不了太远的。

    到时候追也能把他给追到,所以他带着人马很快就过去接收城池,但听到的消息却让这张玉大吃一惊。

    那就是梁王已经逃跑了,至于说跑去哪里了,那些将领们自然是不清楚的。

    张玉也是立马就安排了人员,朝着南边和西边继续搜索了起来。

    在张玉想来,这些梁王和他的亲信党羽们,就算是要逃跑,也是朝着南边方向逃跑。

    往那边搜索准定没错。

    但他却没有想到这些谋臣们,带着梁王,早就已经朝着后方的辽王朱启那边去了。

    压根就没想着要往南边逃跑,所以当张玉和其他的将军还,在往后面继续搜索梁王线索的时候。

    梁王已经被那些谋臣们给压着,一路躲过军队的眼线,来到了辽王的军营面前了。

    这一天清晨,辽王殿下刚刚从营地里面睡醒,伸着懒腰,打着哈欠看着明媚的阳光,心想着真是美好的一天。

    但他还没有高兴太久,旁边就有一个锦衣卫,神色大喜的跑了过来,立马就跪在地上,对着他大声的喊道。

    “恭喜殿下,贺喜殿下,真是大喜事啊!”

    朱启自然是有点懵逼的,一时之间也不知道喜从何来。

    然后听着那个锦衣卫详细的说了之后,这才恍然大悟了起来。

    原来是原先那些属于梁王麾下的谋臣们,已经把梁王给绑了,送到营地跟前来了。

    朱启一听到这事整个人都傻了,这是什么意思呀?还能到这里来的。

    他们不在昆明城呆着,好好的偷偷跑到我这里来干什么?

    难道是要来偷袭我不成?

    偷袭肯定不是来偷袭的,而是来投降的呀。

    朱启一听这话当场脑袋瓜就有点眩晕了起来,真是心里怕什么来什么,自己都已经特意往后躲了,不想把这梁王的功劳算到自己的头上。

    结果这些谋臣们倒好,把这梁王绑起来,送到自己眼前来了。

    朱启没想到还能这样操作的,不过事已至此,总不能把这梁王还送回去吧。

    一想到这里,他脑袋瓜一亮。

    对啊,我可以把这梁王给送回去啊,当时就让锦衣卫把这梁王给送到张玉那边去。

    至于理由的话暂时还没有想好,不过朱启倒是这样说的。

    “这梁王在我手里也没什么用,把他送到前线去,让这张玉把这梁王给带着,后面所有的城门都可以让梁王去叫门。

    只要梁王在门口把这城门给喊开,也不需要他们费一兵一卒,就能够占领云南全境了。”

    好家伙,这个理由肯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而锦衣卫那边也是立马就派人把梁王往前面送去了,可怜的梁王被这些谋臣们给打晕,绑起来之后,在刚刚送到辽王朱启的面前,没想到又被绑着送到前线去。

    沿途那些带着兵马朝着南方追击的将军们收到情报之后,也是一脸懵逼的表情,什么情况呀?

    为什么咱们的辽王殿下,在后面也能把这梁王给抓住呀?

    后来又听说辽王殿下把这梁王,给送到前线来帮助他们喊开城门之后。

    一个个心里面也是非常的感动。

    都看一看,咱们这辽王殿下才是真正的为大局着想呀。

    如果一般的将领把这梁王抓住了,怎么可能还往外面送呀。

    肯定是带在自己身边,这就是最大的功劳呀。

    至于其他的城墙城门什么的,他们肯定是想不到用梁王来开门这件事情的。

    一时之间大家也是群情激奋,士气一下子就起来了。

    一个个的都非常的勇猛,跟打了鸡血一样。

    就连梁王都已经被俘虏了,而其他的将领们早就想要投降了,现在没了梁王的压制,他们自然是早早的投降。

    还敢抵抗的军队基本上就没有几个了。

    再加上梁王被送到前线之后,张玉也是非常快的把这梁王给用了起来。

    但凡是攻打城池,就把这梁王带着放在最前面的位置。

    这梁王所过之处就没有打不开的城门。

    这北元的情况又不像大明的情况,就算是把皇帝抓了去喊门也喊不开。

    还出了一个叫门天子的笑话,而这梁王被带去喊门,那可是一喊一个开啊。

    那些守城的人本来就想投降了,现在一听到梁王居然在门口让他们开门投降,那还用说呀,立马就开门投降了。

    就算是事后被北元的人问起来,也说是梁王的命令。

    这边北元守城的将士们,一个个喜笑颜开地开门投降,保下了姓名。

    那边梁王则是面如死灰,知道大势已去,他的心自然是向着北元的,不过自从被抓起来之后,也就知道没有任何抵抗的可能了。

    至于说张玉带着梁王一路打开城门,心里面也是非常感激梁王殿下的。

    当晚上就写了一封信,要送回应天府为辽王朱启请功。

    很快,信件就已经送到了应天府了。

    而应天府那边的大臣和皇帝朱元璋,本来就在等候着消息。

    而当听到前线战况顺利,不仅如此,自己的儿子辽王朱启,还把梁王给抓住了。

    抓住之后,还把他送到前线去,叫开那些城门,让进攻的部队事半功倍。

    几乎没有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云南全境这件事情之后,朱元璋甭提多开心了,当时就一拍桌子大喊了一声。

    “不愧是吾儿朱启啊!”

第二百四十八章 就你是大理段氏啊?(未修)

    云南那边的战况根本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在叫门王爷梁王的帮助之下,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城池坚守到最后的。

    大明的军队到了门口之后立马就举手投降,开门迎接大明的军队了。

    而当大明摧枯拉朽一般的摧毁北元的守军,俘虏所有的北元军队,以及收复故土的时候,在大理段氏那边还在抱有最后一丝的侥幸。

    那就是大明在解决了梁王之后,没准会来招安他们。

    让他们保留大理王的身份,就如同北元当年对他们做的一样。

    所以大理段氏其实并不是很慌的,这段时间,也一直在安排人去和辽王朱启接触。

    辽王朱启自然不可能亲自见那些大理段氏来的使臣。

    毕竟在朱元璋看来,大理段氏是绝对不允许存在的。

    这年头能够称王的只有朱家的子孙,其他的人称王那不是乱了套吗?

    朱元璋和北元可是绝对不一样的,他要的并不只只是形式上的统一,而是要实权上也必须统一。

    所以大理段氏是肯定不能留着的,但是朱元璋也并没有要迫害大理段氏的意思。

    只要大理段氏,愿意将土地交出来,放弃大理这块地方,那么朱元璋也是很乐意饶他们一命。

    让他们继续在大理当个官员,或者到朝中当个官员也是可以的。

    不过这种事情现在肯定也不能和大理段氏的说,先得稳住他们,让他们别出兵去帮助梁王才行。

    而云南这边仅仅只花了两个月不到的时间,那些开火车一般的快速的大明将领们,就已经把云南的全境都给占领了。

    而云南旁边的高原地区,早就已经被徐达给攻占,自然也没有什么援军来支援他们。

    至于云南后面的那些如同占婆安南这样的国家,自然也不可能会来支援他们的。

    全都是大明的小弟,为大明马首是瞻不说,但起码不敢来帮助北元做什么的。

    要知道北元现在的主要实力,都已经在北方的草原上了,他们就算是对着北元破口大骂,也不会有任何的报复行为。

    但如果得罪了大明,那么军队就在眼前。

    所以当朱启看到云南的所有城市以及地方,都被大明军队给占领之后。

    随即就邀请大理段氏到昆明来吃个便饭,顺便商量一下以后怎么处理云南的问题。

    对于大理段氏来说,他们自然是以为辽王殿下是要把他们收编进大明朝廷的队伍,再封他们一个大理王什么的。

    不过朱启这边可完全没有这个打算。

    云南这边已经基本上全都处置妥当了,而在昆明朱启也已经把大本营移动了过来。

    既然朱元璋让他管理云南的事务,那自然是要到云南政务中心的昆明所在的地方。

    而到了昆明之后的第1件事儿,自然是要来处理昆明的冤假错案,提升大明在昆明老百姓心中的地位。

    只有民心上来了,大明才能够在云南站住脚跟,这一点朱启还是非常清楚的。

    另外就是重组行政机构,需要大量的基层官员下放到各个地方去,至于北元原先的行政机构,那自然是要全部替换下来,一个不留的。

    北原那是什么毛病啊,各种贪污腐败,鱼肉乡里已经是习以为常了。

    把这些贪官污吏留着,老百姓还能觉得你这朝廷有救吗?

    那当然不行,新朝廷就要有新的面貌,原先的官员自然是一个不留。

    这些行政上的事情,处理起来也是非常的吃力的。

    而原本刘伯温在身边的话还能帮衬着一点,朱启倒是可以轻松一些,不过刘伯温现在并不在自己的身边。

    朱启出征云南,朱元璋可没有允许他把刘伯温也带在身边的。

    所以现在朱启就面临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他在身边武将都是非常的多,但是文成却没有几个。

    像李景隆这样的人虽然也读书读了很多,但让他处理政务的话,显然还是差了点味道。

    他毕竟还是家族里武将出身,自己也是从小到大熟读兵法,在武功方面很有研究,但对于治理却没有什么经验。

    这些自然不能仰仗李景隆的,而刘伯温的话是最好的选择。

    只是刘伯温岁数已经大了,而朱元璋也并没有将刘伯温封到自己名下。

    自然也不好意思去找朱元璋要刘伯温这1号人物的,要知道刘伯温的名气在民间可是非常大的。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朱启想要让刘伯温安度一下晚年,而刘伯温自己也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所以这些政务也只能够自己亲自来处理了,好在徐妙云自小熟读政务历史,她倒是可以帮帮忙。

    虽然女人不能干政,但那是皇帝而已,自己是个王爷又不是皇帝,让王妃帮帮忙处理一下政务也无可厚非啊。

    所以朱启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就干脆把徐妙云抓了过来,当做自己的小秘书好了。

    反正在这云南一时半会的恐怕也走不掉,起码也得待个小半年时间稳定一下形势。

    之前在打仗不好把几个老婆带在身边,不过现在仗都打完了,自然是要一家团聚。

    而朱启把徐妙云带到昆明的消息才刚刚送去应天府,另外两个老婆不乐意了。

    虽然都生怀六甲,但是她们都是习习过武艺的,身体状况这事不用多提,非常的好。

    她们也想到昆明来陪朱启,而朱启想了想也是点了点头。

    反正孕妇也得活动活动,这沿途都有大军保护,也没有什么太多的车马劳顿。

    作为皇家就是这一点好,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是最顶级的,即便是马车也是如此。

    所以朱启也就让她们都过来了,三个老婆陪着,自己在云南恐怕也不会太过孤单吧。

    既然找来了帮手,不过在帮手来之前还是得自己亲自出马才可以。

    所以在昆明的这几日住起没日没夜的处理政务,可以说是比在辽地的时候,还要勤奋的多。

    不过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自然就是劝降大理段氏了。

    现在整个云南都已经被明朝收复了,而唯一还没有被大明掌握的地方,就是大理这一块地盘了。

    大理自从唐朝时候,脱离了控制以后,经历了那么多的乱世,和大宋的一统王朝都没有回归过。

    也就在北元还强盛的时候,回归了中华的怀抱。

    只是大理段氏,一直都是作为大理这块土地的掌控者以及管理者。

    而大明自然不可能让段氏继续延续对大理这块土地的控制,所以朱启就宴请了大理段氏现在所谓的大理王到昆明赴宴。

    朱启给他的信件里自然也不会提劝降的事情,只是说大明有赏赐要给他,让他来昆明进见自己这个辽王。

    这位大理王倒也是看得非常的透彻,知道大明并非是要故意害他。

    如果真要打大理段氏的话,早在之前就对大理段氏动手了。

    而没有对大理动手先去攻打梁王,就说明大明对于大理段氏还是留着一手的。

    而看到了大明摧枯拉朽的战斗力之后,这大理段氏可以说是没有丝毫的反抗意识了。

    怎么可能打得过吗?

    大明体量这么大,他们就算是磨也能把自己磨死。

    更何况现在大明的军事力量这么强,曾经强大的元朝在大明面前也是不值一提的事情啊。

    所以大理王想都没想,就答应到昆明来了,并没有浪费多少的口舌时间。

    而这大理王是一个40来岁的中年人,名叫段清玉。

    这名字在历史上倒也没什么记载,不过朱启觉得这人,和天龙八部里面的段氏家族倒是有点像。

    玉树临风,长相还是挺帅气的模样,不过比起自己这个小鲜肉的话,这位40来岁的中年大叔还是差了不少的。

    论颜值,朱启还是非常有自信的。

    而这位段清玉在见到了辽王朱启之后,立马就磕了个大头。

    然后对着辽王殿下直呼千岁。

    朱启也是毫不客气,对他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多礼。

    但还是让他跪着把礼都行完之后,才让人把他扶了起来。

    虽然下跪行礼这种事情是封建的糟粕主义,不过自己现在都已经在大明当王爷了,这些礼仪自然还是该做全的。

    要不然那就是脑残了,如果想着去改变这些封建礼仪的话,朱启也没这么多的兴致,毕竟还有更多重要的事情需要自己来干。

    更何况现在他正需要段清玉的俯首称臣,要不然怎么处理断世家族的事情呢。

    段清玉早在之前就已经听说了辽王朱启的大名,如今看到辽王朱启这个年少有为的青年,居然如此镇定自若,没有丝毫慌张的模样。

    也知道这位年轻人就如同传说中的那样的厉害,也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和轻视的表情,立马就行礼之后说起了正事。

    而是所谓的正事,既然就是投降的事宜了。

    大理段氏没可能反抗,那除了投降还能有其他路可以走吗?

    总不能等着大明打过来吧,所以段清玉很快就送上了大理全境的地图,以及各种各样的民生典籍和文件数据等等。

    这些东西都是方便大明造册统治所用的,不过最重要的,就是有关于大理段氏放弃对大明的统治权,这件事情确实只字未提。

    朱启知道段清玉心中所想,也不跟他打哑谜,两人在酒桌上坐下来之后,也没有喝多少酒,吃多少菜出去就直接了当的,让人对他宣布了大明对他们段氏的恩惠和处理。

    朱元璋那边已经来了圣旨,所谓的恩惠,就是封大理段氏的家族组长段清玉,到中央朝廷去做一个礼部的官员,吃公家的公务员铁饭碗。

    不过也是有要求的,那就是让大段氏必须要离开大理这片土地。

    不能再像在北元的时候继续统治这片领地了,而大明的地方官员也要安排到大理这块地方进行统治。

    段清玉心中自然是有所准备的,所以听到出去说起这件事情之后,一下子面露了男色,对着朱启说道。

    辽王殿下,不是我们不愿意投降,接受这个条件。

    实在是我们段氏家族,已经统治大理这块地方的时间太长了,如果现在让我们撤出的话,恐怕会有非常大的混乱。

    还请殿下与皇帝说一说,效仿北元所做的事情,让我等继续统治大理这块地方,我等肯定能够治理得好,不会让大明皇帝有丝毫担心的。

    这话的意思就是非常的明显了,大理段氏并不想让出自己大理王的地位。

    如果让出大理王的地位,那还不如反抗到底呢,不过段清玉心中也只是这样想过想法,却没有敢真的提出来。

    至于让他和大明军队作对反抗大明朝廷,那自然也是不敢的,光是进入昆明的时候,见到如同天兵天将一般的大明军队,就已经下破了胆子了。

    朱启也是不多说,当时脸色就冷了下来只说了一句话。

    “尔等若是不立马磕头投降,放弃你们的大龄王的身份地位,本王可以非常确定的与你们保证。

    待本王下次见你之时,便是取你项上人头之日,而你们大理段氏,我大明断然不会留一人存活于世。”

    好家伙,就算是梁王也不敢这么威胁段清玉的。

    毕竟梁王还指着大理段氏给他卖命的。

    可惜的是段清玉并没有为梁王卖命,而现在梁王一除。

    北元更没有力气来管他了,整个大理段氏都是出去刀板上的肉,那自然是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了。

    而朱启也是毫不避讳的如此威胁,段清玉虽然心中有气,但也知道辽王殿下所说是事实。

    这样的少年,真的能干出这样的事情的,而段清玉也并没有犹豫多久,就当即叹了一口气,知道大势已去,没有任何刻意违反改变的地方了。

    如此一来,朱启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大理段氏给说服到了大明麾下。

    让他们放弃了大理王的身份,至于段清玉自然就不用回大理了,直接送去应天府好了。

    而这件事情朱启之所以办得如此果断,也是按照历史上来的历史上,大明主将率领军队,打败了梁王之后就是这样对待他们的。

    而历史提前出演过的剧情,已经说明了大理段氏根本就没有任何抵抗的意志,只要稍微恐吓,立马就投降开城。

    而朱启这边情势比历史上的更加的明朗,这段清玉自然也没有操作的空间。

    只是让朱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能看得清清楚楚的事情,但是在朝中可不一样。

    那些大臣们还想着,这大理段氏如果反抗的话会怎么样呢?

    却没有想到很快就听到了消息,咱们的辽王殿下居然一举就将大理段氏给拿了下来,而且没废一兵一卒?!

第二百四十九章 工作吧!辽王殿下!

    当朝堂之上,还在为了辽王殿下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拿下整个云南这件事情,而狂欢或议论纷纷的时候。

    民间可就没有这么多的舆论了,大家统一论调,那都是一句话,辽王殿下牛逼。

    王五六是王二喜的父亲,他的儿子跟着辽王殿下去了前线打仗去了。

    他以前也是大明的一个老兵,不过这么多年的战斗下来,身子骨撑不住是一点。

    而且伤痕累累,让腿脚落下残疾。

    打仗是肯定不能打仗了,也就退居二线,在应天府官府衙门当个差。

    虽说只是普通的低层官员,但在乡里乡亲们的眼里,王五六的官职已经是非常了不得的存在了。

    所以有什么八卦新闻,大家也都会乐意去找王五六探讨探讨。

    毕竟在大家的想法里,这王五六是官府衙门的人,知道的消息自然也就是内部的消息了。

    而最近一段时间,应天府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自然就是有关于云南那边战争的事情了。

    虽然说他们自己并没有亲赴战场,但很多人的儿子,或者侄子之类的亲属都在战场上面的。

    不仅如此,身为大明的百姓,自然也很关心这一次大明能不能打胜仗。

    如果大明把北元彻底给推平了,那不就是盛世来临的征兆吗?

    这年头好不容易能够碰到一次盛世,老百姓们心里自然是非常高兴的。

    至于说情报的话,其实王五六这边也并没有什么特别多的情报。

    但也是听了一些杂七杂八的消息的,这时候也不能跟乡里乡亲们说自己不懂啊,平日里吹的牛也不是少数。

    自然只能硬着头皮,摸了摸胡须,摇头晃脑的说起了那些事情来。

    王五六所听到的自然要比真实情况要更夸张一些,比如说辽王朱启,命令那些将军们去占领云南各地的时候。

    朱启其实并没有亲自出马,到前线战斗过的,但传回来的情报经过上面的汇总之后,下面的那些官员们说出去的,自然就是有所不同的。

    而王五六听到的版本,就是辽王殿下如同三国时期的赵云,一般勇猛7进7出杀了北元一个片甲不留。

    在进攻昆明的时候,辽王殿下那是一马当先,一人拿着方天画戟就斩杀了,上百人可以说是勇猛无比,如同吕布在世一般。

    而这还只是战场上的勇猛,更厉害的是辽王殿下,对于大理段氏的威慑。

    大理段氏大家都知道,在云南大理已经待了数百年的时间了,这实力自然是不用多提。

    而大理段氏在辽王殿下面前,那就连个屁都不是。

    据说辽王殿下自己骑着一匹白马,日夜兼程三千里就赶到了大理段氏的家门口,当时就把大理段氏的首领给吓了一个半死。

    尤其是见到了辽王殿下如此英姿之后,立马就跪地投降,没有丝毫抵抗之心。

    那些老百姓们一听如此离奇的故事之后,也都是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来。

    没想到在传说中,以一人之力敌得过千军万马的事情真的出现了,咱们辽王殿下真是厉害。

    像这样的谈论,自然在应天府的大街小巷都有的。

    反正这段时间每一个人见到旁人开口的第1句就是,辽王殿下牛逼!

    而朱启就算没有回去应天府,也知道这时候应天府,肯定已经把自己吹嘘上天了。

    而大理段氏那边,很快就和大明的官员进行了交接。

    毕竟他们的首领段清玉,都已经决定要投降大明了。

    自然不会有什么人继续顽抗,就算是想抵抗,那也得打得过大明才行啊。

    大理段氏的事情算是彻底的解决了,至于说梁王的话,现在也没什么利用价值了。

    而杀他自然是不会杀的,毕竟梁王本质上,也是帮大明统一云南做出了汗马功劳啊。

    如果没有他的话,这一路上也不知道要牺牲多少大明将士的性命。

    所以朱启把他恭恭敬敬的送回应天府去交给朱元璋处理了。

    而等待着梁王的定然不会是什么锦衣玉食荣华富贵了、

    朱元璋可不是那种爱好面子的人,为了自己那一点点仁慈的名声。就对敌人多么多么的好、

    这是自然不可能的,不过梁王肯定也还是能有他的事情可做的,至于说做什么,那就看朱元璋安排了。

    如果是之前的话,朱启觉得梁王肯定是要软禁起来、

    不过现在经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之后,朱元璋没准会让他去劳动改造也说不定、

    毕竟自己研制出来了新式钢铁之后,对于金属和煤矿的需求那是越来越大、

    大明这边虽然已经开采了两三个矿地了,但工人可是严重不足啊。

    大明毕竟还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大部分的老百姓还是在田地里面干活。

    每日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或者就是在开垦荒地的。

    虽然朱启已经为他们带来了文明三宝,土豆番薯和玉米。

    但文明三宝种植也不过才刚刚两年多的时间而已,要说这么快就有成就,让老百姓衣食富足,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而且现在大明的科技,也并没有多么的发达,对于天灾的抵抗能力也并不是很强。

    若是遇到了洪涝灾害或者虫灾的话,颗粒无收还是很可能的。

    所以自然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工业上去,还得继续加大农业产出才可以。

    这些人被送到应天府去,肯定是要送去工厂或者矿工地干活的。

    工人都不够了,把他们杀头还不如拿去做苦力。

    做个10来年干不动的时候再送去杀头,那不仅仅是这些俘虏,就连在朝中犯了事的贪官污吏也都是这样的待遇,这就叫做废物利用吧。

    梁王的未来,朱启并不是很关心。

    他现在很唯一,关心的就是尽快把云南的行政框架给构建起来。

    而朱启也深深的感受到,作为统治者的不易最难的地方,那就是手底下的人完全不够用啊。

    熟悉的人信得过的也就那么点,而剩余不熟悉,信不过的,你也不敢把他放上去用。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因为那些人压根就没有能力啊。

    吏部并不是没有推荐人才过来,不过吏部推荐的那些人才,满口知乎者也仁义道德。

    但真正干起事来,恐怕不会干净到哪里去,这还是其次,关键是他们不干事呀,你说这地方官员到了地方之后,该判案的判案,该了解民情的了解民情。

    但吏部推荐的那些官员到了地方之后,无一不是去和地方的乡绅吃酒。

    美名其曰是和地方的那些人搞好关系,利用民间的力量来管控民间。

    如果这样就可以的话,那还要朝廷政府干什么,直接民间自治不就完事儿了吗?

    而朝廷政府之所以要存在,自然就是有他的目的。

    朝廷政府之所以存在,一方面自然是为了维护朝廷的威严和存在感,另外一方面是要造福一方百姓的。

    而如果和地方豪强士绅勾结,能够造福地方百姓的话,那这名声也不至于如此糟糕了。

    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培养一批,知道自己到了任上该干什么的官员。

    而不是无头苍蝇一样去找那些地方豪强们,官员到了地方最主要干的事情就是提振经济。

    带着老百姓们一起去开垦荒地种植粮食。

    哪家哪户少了些什么东西,有什么困难能解决的,帮解决不能解决的也要往上汇报。

    这才是一个官员最该做的事情,而这只是最基础的,如果可能的话,要带着一方百姓,继续朝着温饱迈进。

    当然这就是后话了,也就是说一个官员如果不能时时刻刻为了老百姓的话,那可真的是没有必要继续当官了。

    而朱启七拼八凑的,好不容易才把基层官员领导的位置给安排完了。

    而基层官吏这个位置还是非常纠结的,也只能暂且用当地人了,不过朱启也明白了1点,那就是关于人才选拔,必须要尽快改革了。

    那些光看着四书五经上来的那些官员们,并不能够在当地管理出什么政绩,只是混混日子,从朝廷这边吃铁饭碗多余的粮食罢了。

    而如果要培养出真正有用的人才,最主要的就是改变科举的方式,当然想要改变科举的方式,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这肯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首先就要从天下读书人读的书开始。

    基础的科学肯定是要考的,也是要学的,你说你连统计都做不好,人家给你一个税务表格,你都看不明白,你还当什么地方官呢?

    剩下的就是一些能够带着老百姓赚钱填饱肚子的常识性的东西这些了。

    肯定也要让那些官员们知道,你说一个连种地都不会的官员让他到了县衙里面去,老百姓种地遇上了什么麻烦或者说开垦荒地遇上了什么麻烦。

    找你这个地方官,你都处理不了,你只能天天去跟人家相生喝酒,让你这个地方官有何用?

    也就是说必须要培养一些专业性强的人才。

    这在当时的读书人看来,显然是有点荒谬的事情。

    在他们想来只要把儒家的东西学透摸透了,自然而然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

    至于说老百姓们吃不饱肚子,那就是他们不够勤奋,又或者是这辈子没干什么好事,惹了老天爷生气了,大抵只能这样想了。

    而朱启在昆明待了两个月的时间,看到地方官员政治一塌糊涂,还有底下的百姓们浑浑噩噩,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只能过一天是一天的日子,也是心里难过。

    打仗这种事情他虽然并不擅长,但是带着老百姓们转钱种地,他还是有一手的。

    云南这地方,可是非常富饶的,在现代的中国,云南出产的粮食和农作物,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的。

    更别提它丰富的自然资源了,而现在旅游业肯定是不会去发展的。

    最需要做的就是进行开垦荒地,种植粮食,为那些老百姓们配齐手里的铁器锄头之类的东西,如果可以一家一户再分一头耕牛。

    梁王继承了他们北元的习惯,在民生方面压根就没有任何的改善,大部分的老百姓都沦为了农奴,没有自己的财产。

    而朱启首先要做的事情自然就是打地主打豪强,那些手底下拉着一大片农奴的地主,不愿意放人不愿意放田的那不用说了,直接抄家伺候。

    把他们的家产收上来再统一分配,这在大明开国之初已经干过一次了,自然是非常熟练的。

    除此之外就是立下规矩,把大明律法在各地进行宣传,不允许那些地主兼并土地。

    官员更是如此,如果有官员敢兼并土地的话,不多说的直接皮都给你扒掉。

    在洪武初年刑法可是非常的严苛。

    更何况还有那么多的锦衣卫们盯着的,完全不用担心和这些官员们同流合污。

    毕竟这些锦衣卫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的,而且朱启对于他们的思想工作也是非常的认真。

    和重视每一个锦衣卫。都会定期进行思想谈话与培养,让他们知道他们所干的活并不是为了自己、

    也不是为了所谓的利益,当然了,工资什么的肯定会给到位的,但他们干的活更重要的是为了这个国家,为了这个民族。

    这种自豪感不断的在他们的心中加深下来,自然就会有越来越多的锦衣卫。在工作的时候时刻想着自己的本职,而不是一有机会就去像那些官员一样贪污腐败。

    不过他不腐败这种事情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无法彻底斩断的东西,即便是到了现代各个国家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所以朱启只能尽量减少。为老百姓们谋福利,想要完全的杜绝却是不可能的、

    但不管怎么样,科举考试进行改革是势在必行了,而如何进行改革这又是一个大问题。

    而朱启想到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刊印新的书籍,然后进而推广并且和天下的读书人们说。

    过两年科举考试的内容就要改革,要改这些新书里面的内容。

    至于说什么书,当然是近现代的教科书了,而能够编制这些教科书的也只有朱启了。

    一想朱启叹了一口气。

    得了,看来想休息的想法又泡汤了,继续编书吧。

第二百五十章 我大明要土司做什么啊?

    和煦的阳光洒在前院,抖擞着羽毛的鸟儿,叽叽喳喳地站在屋顶的房檐上。

    而在鸟儿的眼中,不远处的书房里,一个穿着蟒袍的男子正在奋笔疾书。

    写书的不是别人,正是咱们的辽王朱启。

    自从决定要改革科举考试之后,朱启的事情可就多得很了。

    虽然之前已经写过数学书了,但光靠数学想要改变吏治的情况还是不太现实的。

    最主要的还是要改变那些人的思想观念,思想教育这方面,儒家虽然做得挺不错的了。

    但是比起现代的思想教育课,儒家还是差了些火候。

    而这个火候就是信念。

    以前的儒家还有一套天下为公的信念,不过现在的四书五经即便是提到天下为公,读书人也只是一带而过罢了。

    最主要的是那些知乎者也的大道理,听起来实在是难以有什么共鸣感。

    而朱启写的思想教育就不一样了,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研究,通过小事件进行带入,而且在平日里还有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

    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接受这些思想教育的人,明白他们当官,并不是为了什么个人利益,而是为了民族与国家的繁荣强盛。

    当然说的容易,做的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而除了这些思想教育上面的事情之外,最主要的就是专业知识的培训了。

    包括种地的专业知识,还有统计经营管理等等,这些都是要着重教育培养的。

    而要写的书还有很多,好在朱启现在的记忆力还是非常不错的。

    以前也考过公务员念的那些书,把以前考公务员的那些资料全都没背下来,还是不成问题的,。

    里面学的很多内容,对于大明科举考试来说,都还是很有好处的。

    不过朱启还以为自己可以安安心心写几个月的书的时候,却突然收到了一个让他感到有点头疼的消息。

    大明虽然已经在其他将领的英勇作战之下,收复了云南全境,并且梁王也都成了明朝的阶下囚。

    大理段氏也是毫不犹豫的就投降了明朝,并且献出了大理的土地。

    而大理段氏的首领段清玉,此时也已经被送去应天府,在中央朝廷礼部当个小小的官员了。

    看上去好像大明已经完全掌控了整个云南,并且没有任何一个势力能够和大明作对。

    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朱启完全忘记了,在云南真正掌控实际权力的不仅仅只有梁王和大理段氏而已。

    而在各个地方,那些已存在的各个土著部落们,他们才是云南最大的群体。

    而那些土著部落,可是天不服地不服,只服他们自己的部落酋长,也就是所谓的土司。

    土司这种是官职,是从明朝初年继承元朝而来的。

    名义上土司,就如同大明派去地方的流官一样,不过和流官差别还是很大的。

    最主要的差别就是土司的任命,只是中央朝廷形式上的任命。

    而并不是中央朝廷挑选自己觉得合适的官员,送到地方上来管理那些村寨。

    也就是说那些村寨的首领,会把自己的名字报到中央朝廷,然后获得中央朝廷的册封。

    成为当地的统治者,名义上这些土司是向中央朝廷负责。

    随时要听从中央朝廷的调遣和调派。

    但实际上土司,就是当地存在的土皇帝。

    所有的法律税收等等这些东西,和中央朝廷都没有什么关系。

    土司的权利,基本上可以等同于一个国中之国了。

    当然,土司的规模并不能够特别大,如果规模特别大的话,就如同大理段是那样。

    那大明的朝廷,断断是不能容许这样大规模的独立势力的存在。

    大理段氏可不就是被大明强力的态度给推翻了吗?

    而实际上大部分的土司规模都算不了多大。

    在大明收复了云南全境之后,这些土司的问题也就摆在明面上了。

    而有关于这些土司,其实大明之前就已经有惯例了。

    在四川就存在很多的土司,大明是继承了北元的传统。

    对于这些土司采取的是名义上的统一,但实际上依然让他们保有自己的权利。

    不过朱启对于这些土司却有着额外的看法。

    虽说这些土司,在大明初年能够保证大明的和平稳定,但土司的存在也有许多的弊端。

    首先就是土司麾下的那些人民,并不能够真正的为大明带来任何实际意义上的好处。

    他们的税收和兵力都不会提供给大明,也就是说大明只是名义上拥有这些地方,但这些地方不仅仅需要大明来保护,却没有任何的好处。

    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就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当然在历史意义上,面大明能够对这些拥有主权也是非常好的。

    不过那是在没有朱启的情况下,朱启既然已经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四川的土司已经是既定的事实,自己没有办法立刻去改变。

    但是云南在自己的控制之下,如果还让这么多的土司继续保证实际上的独立的话,那他这个穿越者还要不要干了?

    朱启当听到这个消息,并且得知那些土司们居然联合起来,表面上要投成大明,实际上还是希望大明能够继续维持土司的模式,来册封他们为当地的官员。

    那这种事情肯定是不能够闭着眼睛让它发生的。

    朱启要干的事情就是把这些土司一个个的给挖掉根。

    让那些土司底下的百姓,能够进入到大明的民生系统之中。

    该造册的造册,该分土地的分土地,该设县府的就得设县府。

    即便的是一个个的村寨,偏远地方又落后,也是有开发的必要和开发的潜能的。

    要知道在现代的云南,那可是各种旅游行业非常发达的地方,带给国家的税收和各种各样的资源,好处那是不用多提。

    而想要铲除土司的势力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要知道这些土司,统治当地的年份,可比大理段氏还要长。

    大理段氏是因为他的地盘过大,底下盘中错杂,所以才能够直接连根拔起。

    把大理段氏给铲除之后,在大理的地盘上,还是有各种各样的土司的。

    这些土司可就不好处理了,他们的地盘也仅仅只是一个村寨,个人的威望已经达到顶点。

    想要让他们俯首称臣,那基本上是不太现实的事情,最主要的是他们天不怕地不怕,真的会持兵造反,打不过大不了就到山里面落草为寇。

    反正以前在村寨的时候也跟强盗没什么大的区别。

    但如果说朱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话,那就有愧于穿越者这个名号了。

    朱启其实之前也想过这个问题,想要解决土司的问题,重点还在于民心。

    为什么那些土司能够存在,就是因为他们在当地有非常高的名望。

    如果这些名望并不是那些土司的,而是我大明的呢?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在于那些土司地盘上的老百姓,并不知道大明的政策。

    也并不知道相中大明能给他们带来任何的好处。

    而朱启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大明的行政机构,下到那些地方的乡镇。

    可能看上去,一开始这些行为的成本会非常的高。

    但是只要经过十几年二十年的努力之后,这些花费的成本最后都会变成利润。

    只要那些老百姓们,知道我大明对他们的热爱之心,知道我大明对于他们各种政策上的倾斜和照顾。

    相信不久,他们就不会再留恋于他们自己的部落。

    毕竟没有任何人想过原始的生活,任何人都想过向往文明和更加安逸舒适的生活。

    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进行宣传以及拉拢军队和一部分听话的土司。

    至于那些顽固派的土司,显然就是直接给他推平就好了。

    而大部分的土司出去还是要先行,拉拢的当然要和他们进行谈判。

    这些土司可以保留自己的地位。

    我大明也可以继续册封他们为当地的统治者,但前提条件是他们必须要让出一部分的权利。

    而这一部分的权利并不包括税收,税收他们可以自己拿。

    但是当地的行政和教育,必须要交给大明。

    所谓的行政,也就是平日里统计民生政策,以及家家户户有什么麻烦,需要打官司处理,或者登记去执行劳役等等。

    这些事情都是属于行政的,而教育就不用提了,教育是肯定要牢牢的抓在手里的。

    至于说那些税务钱财的话,朱启还真的没看在心上,那些土司想收多少钱自己去收吧。

    朱启巴不得他们贪污受贿剥削当地的百姓,这样就能知道大明和土司首领,哪个才是当地老百姓最需要的了。

    这一点相信很多土司都不会同意的,不过没关系,现在大明武力震慑,如果不趁着这股锐头的劲,去把这些土司给压服了。

    等到后面大明没这么强盛的武力了,再想要干这些事情,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未来10年是决定大明国内土司是继续盛行,还是等以后痛苦的进行改土归流的关键时刻。

    所以朱启要为后辈们把这最难的一步给做到位了。

    而首先要做的事情,也是最主要的事情,那就是为云南的老百姓们,写一部有关于卫生条例的书籍。

    这自然不仅仅是给当地老百姓的,更多的还是给未来即将到云南填充人口的那些大明百姓们的。

    想要快速的稳定云南的形式,一方面自然需要靠拉拢土司,而另外一方面也要尽快的改变人口结构。

    这其中的人口结构,自然就包括传统汉人在云南的比例。

    历史上,朱元璋曾经多次用中原的人口填充云南的人口。

    也是抱着这样的想法的,不过愿意到云南的中原人毕竟是少数。

    即便朱元璋强迫他们过去,但大部分在路上就逃跑了,而且很多人也花钱消灾,实际上到了云南的恐怕不足一半。

    这仅仅是其次,更主要的是历史上的明朝对于这些人一边填充到了云南之后,并没有后续的安排了。

    虽然也分发了牲畜和铁器给他们用于耕作,但大家都知道在明朝初年云南的情况如何。

    虽然经过了宋朝的大开发,但是在元朝统治的百年间,基本上云南所有的进步和开发都给还回去了。

    出现了非常多的土司,一个个的都并不是思考着如何种田养活自己,而是到处打家劫舍等等。

    而朱启要做的事情,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把老百姓送过去。

    老百姓送过去是第1步,而且让老百姓要在云南活得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一步。

    不仅要活下去,而且要活得比一边之前更好。

    以前你是贫苦农民,到了云南之后,我让你成为富农!

    总不能说以前是富农,被弄到云南之后反倒是赤贫了,那老鬼才愿意去呢。

    所以朱启写这本书,是为了未来来云南的那些老百姓们写的。

    那些老百姓们为什么不愿意来云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到云南之后小命有可能不保啊。

    所谓的瘴气也相信大家都听说过的,瘴气其实不仅仅是一种有毒的气体。

    而是因为天气炎热潮湿的地方,那些人并不适应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会在身子上生一些痱子,或者其他的皮肤病之类的东西。

    而这些潮湿的地方,细菌之类的病菌非常的容易繁殖,所以身体如果出现伤口很容易就会造成发炎感染,继而生创。

    在古代的这种条件下一旦感染的话,那可真是九死一生了。

    所以才说瘴气很容易让人死亡,就是这样的原因了。

    而解决的方法其实也非常的简单,总共就4个字,注意卫生。

    痱子这种东西完全可以通过多洗澡保持清凉来规避,尤其是睡觉的时候,睡一些凉席之类的地方,并且在高温炎热的情况下不要出门劳作。

    当然不要出门劳作,这一点恐怕就已经能难受大部分的老百姓了,不过没关系,朱启也是有杀手锏的。

    那就是之前制造的,用于治疗烫伤和烧伤的炉甘石洗剂。

    这玩意儿可真是治疗痱子和皮肤病的一大杀器。

    当然了,如果创伤面积过大而且已经发生感染的话,该打抗生素还是要打的。

    这些东西朱启都有,所以相信那些未来到云南田边的老百姓们,不用太过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了。

第二百五十一章 穷乡僻壤的云南?不,丰饶的云南!

    (防盗,两小时后覆盖。)

    ————————————————————————

    和煦的阳光洒在前院,抖擞着羽毛的鸟儿,叽叽喳喳地站在屋顶的房檐上。

    而在鸟儿的眼中,不远处的书房里,一个穿着蟒袍的男子正在奋笔疾书。

    写书的不是别人,正是咱们的辽王朱启。

    自从决定要改革科举考试之后,朱启的事情可就多得很了。

    虽然之前已经写过数学书了,但光靠数学想要改变吏治的情况还是不太现实的。

    最主要的还是要改变那些人的思想观念,思想教育这方面,儒家虽然做得挺不错的了。

    但是比起现代的思想教育课,儒家还是差了些火候。

    而这个火候就是信念。

    以前的儒家还有一套天下为公的信念,不过现在的四书五经即便是提到天下为公,读书人也只是一带而过罢了。

    最主要的是那些知乎者也的大道理,听起来实在是难以有什么共鸣感。

    而朱启写的思想教育就不一样了,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研究,通过小事件进行带入,而且在平日里还有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

    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接受这些思想教育的人,明白他们当官,并不是为了什么个人利益,而是为了民族与国家的繁荣强盛。

    当然说的容易,做的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而除了这些思想教育上面的事情之外,最主要的就是专业知识的培训了。

    包括种地的专业知识,还有统计经营管理等等,这些都是要着重教育培养的。

    而要写的书还有很多,好在朱启现在的记忆力还是非常不错的。

    以前也考过公务员念的那些书,把以前考公务员的那些资料全都没背下来,还是不成问题的,。

    里面学的很多内容,对于大明科举考试来说,都还是很有好处的。

    不过朱启还以为自己可以安安心心写几个月的书的时候,却突然收到了一个让他感到有点头疼的消息。

    大明虽然已经在其他将领的英勇作战之下,收复了云南全境,并且梁王也都成了明朝的阶下囚。

    大理段氏也是毫不犹豫的就投降了明朝,并且献出了大理的土地。

    而大理段氏的首领段清玉,此时也已经被送去应天府,在中央朝廷礼部当个小小的官员了。

    看上去好像大明已经完全掌控了整个云南,并且没有任何一个势力能够和大明作对。

    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朱启完全忘记了,在云南真正掌控实际权力的不仅仅只有梁王和大理段氏而已。

    而在各个地方,那些已存在的各个土着部落们,他们才是云南最大的群体。

    而那些土着部落,可是天不服地不服,只服他们自己的部落酋长,也就是所谓的土司。

    土司这种是官职,是从明朝初年继承元朝而来的。

    名义上土司,就如同大明派去地方的流官一样,不过和流官差别还是很大的。

    最主要的差别就是土司的任命,只是中央朝廷形式上的任命。

    而并不是中央朝廷挑选自己觉得合适的官员,送到地方上来管理那些村寨。

    也就是说那些村寨的首领,会把自己的名字报到中央朝廷,然后获得中央朝廷的册封。

    成为当地的统治者,名义上这些土司是向中央朝廷负责。

    随时要听从中央朝廷的调遣和调派。

    但实际上土司,就是当地存在的土皇帝。

    所有的法律税收等等这些东西,和中央朝廷都没有什么关系。

    土司的权利,基本上可以等同于一个国中之国了。

    当然,土司的规模并不能够特别大,如果规模特别大的话,就如同大理段是那样。

    那大明的朝廷,断断是不能容许这样大规模的独立势力的存在。

    大理段氏可不就是被大明强力的态度给推翻了吗?

    而实际上大部分的土司规模都算不了多大。

    在大明收复了云南全境之后,这些土司的问题也就摆在明面上了。

    而有关于这些土司,其实大明之前就已经有惯例了。

    在四川就存在很多的土司,大明是继承了北元的传统。

    对于这些土司采取的是名义上的统一,但实际上依然让他们保有自己的权利。

    不过朱启对于这些土司却有着额外的看法。

    虽说这些土司,在大明初年能够保证大明的和平稳定,但土司的存在也有许多的弊端。

    首先就是土司麾下的那些人民,并不能够真正的为大明带来任何实际意义上的好处。

    他们的税收和兵力都不会提供给大明,也就是说大明只是名义上拥有这些地方,但这些地方不仅仅需要大明来保护,却没有任何的好处。

    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就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当然在历史意义上,面大明能够对这些拥有主权也是非常好的。

    不过那是在没有朱启的情况下,朱启既然已经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四川的土司已经是既定的事实,自己没有办法立刻去改变。

    但是云南在自己的控制之下,如果还让这么多的土司继续保证实际上的独立的话,那他这个穿越者还要不要干了?

    朱启当听到这个消息,并且得知那些土司们居然联合起来,表面上要投成大明,实际上还是希望大明能够继续维持土司的模式,来册封他们为当地的官员。

    那这种事情肯定是不能够闭着眼睛让它发生的。

    朱启要干的事情就是把这些土司一个个的给挖掉根。

    让那些土司底下的百姓,能够进入到大明的民生系统之中。

    该造册的造册,该分土地的分土地,该设县府的就得设县府。

    即便的是一个个的村寨,偏远地方又落后,也是有开发的必要和开发的潜能的。

    要知道在现代的云南,那可是各种旅游行业非常发达的地方,带给国家的税收和各种各样的资源,好处那是不用多提。

    而想要铲除土司的势力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要知道这些土司,统治当地的年份,可比大理段氏还要长。

    大理段氏是因为他的地盘过大,底下盘中错杂,所以才能够直接连根拔起。

    把大理段氏给铲除之后,在大理的地盘上,还是有各种各样的土司的。

    这些土司可就不好处理了,他们的地盘也仅仅只是一个村寨,个人的威望已经达到顶点。

    想要让他们俯首称臣,那基本上是不太现实的事情,最主要的是他们天不怕地不怕,真的会持兵造反,打不过大不了就到山里面落草为寇。

    反正以前在村寨的时候也跟强盗没什么大的区别。

    但如果说朱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话,那就有愧于穿越者这个名号了。

    朱启其实之前也想过这个问题,想要解决土司的问题,重点还在于民心。

    为什么那些土司能够存在,就是因为他们在当地有非常高的名望。

    如果这些名望并不是那些土司的,而是我大明的呢?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在于那些土司地盘上的老百姓,并不知道大明的政策。

    也并不知道相中大明能给他们带来任何的好处。

    而朱启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大明的行政机构,下到那些地方的乡镇。

    可能看上去,一开始这些行为的成本会非常的高。

    但是只要经过十几年二十年的努力之后,这些花费的成本最后都会变成利润。

    只要那些老百姓们,知道我大明对他们的热爱之心,知道我大明对于他们各种政策上的倾斜和照顾。

    相信不久,他们就不会再留恋于他们自己的部落。

    毕竟没有任何人想过原始的生活,任何人都想过向往文明和更加安逸舒适的生活。

    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进行宣传以及拉拢军队和一部分听话的土司。

    至于那些顽固派的土司,显然就是直接给他推平就好了。

    而大部分的土司出去还是要先行,拉拢的当然要和他们进行谈判。

    这些土司可以保留自己的地位。

    我大明也可以继续册封他们为当地的统治者,但前提条件是他们必须要让出一部分的权利。

    而这一部分的权利并不包括税收,税收他们可以自己拿。

    但是当地的行政和教育,必须要交给大明。

    所谓的行政,也就是平日里统计民生政策,以及家家户户有什么麻烦,需要打官司处理,或者登记去执行劳役等等。

    这些事情都是属于行政的,而教育就不用提了,教育是肯定要牢牢的抓在手里的。

    至于说那些税务钱财的话,朱启还真的没看在心上,那些土司想收多少钱自己去收吧。

    朱启巴不得他们贪污受贿剥削当地的百姓,这样就能知道大明和土司首领,哪个才是当地老百姓最需要的了。

    这一点相信很多土司都不会同意的,不过没关系,现在大明武力震慑,如果不趁着这股锐头的劲,去把这些土司给压服了。

    等到后面大明没这么强盛的武力了,再想要干这些事情,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未来10年是决定大明国内土司是继续盛行,还是等以后痛苦的进行改土归流的关键时刻。

    所以朱启要为后辈们把这最难的一步给做到位了。

    而首先要做的事情,也是最主要的事情,那就是为云南的老百姓们,写一部有关于卫生条例的书籍。

    这自然不仅仅是给当地老百姓的,更多的还是给未来即将到云南填充人口的那些大明百姓们的。

    想要快速的稳定云南的形式,一方面自然需要靠拉拢土司,而另外一方面也要尽快的改变人口结构。

    这其中的人口结构,自然就包括传统汉人在云南的比例。

    历史上,朱元章曾经多次用中原的人口填充云南的人口。

    也是抱着这样的想法的,不过愿意到云南的中原人毕竟是少数。

    即便朱元章强迫他们过去,但大部分在路上就逃跑了,而且很多人也花钱消灾,实际上到了云南的恐怕不足一半。

    这仅仅是其次,更主要的是历史上的明朝对于这些人一边填充到了云南之后,并没有后续的安排了。

    虽然也分发了牲畜和铁器给他们用于耕作,但大家都知道在明朝初年云南的情况如何。

    虽然经过了宋朝的大开发,但是在元朝统治的百年间,基本上云南所有的进步和开发都给还回去了。

    出现了非常多的土司,一个个的都并不是思考着如何种田养活自己,而是到处打家劫舍等等。

    而朱启要做的事情,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把老百姓送过去。

    老百姓送过去是第1步,而且让老百姓要在云南活得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一步。

    不仅要活下去,而且要活得比一边之前更好。

    以前你是贫苦农民,到了云南之后,我让你成为富农!

    总不能说以前是富农,被弄到云南之后反倒是赤贫了,那老鬼才愿意去呢。

    所以朱启写这本书,是为了未来来云南的那些老百姓们写的。

    那些老百姓们为什么不愿意来云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到云南之后小命有可能不保啊。

    所谓的瘴气也相信大家都听说过的,瘴气其实不仅仅是一种有毒的气体。

    而是因为天气炎热潮湿的地方,那些人并不适应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会在身子上生一些痱子,或者其他的皮肤病之类的东西。

    而这些潮湿的地方,细菌之类的病菌非常的容易繁殖,所以身体如果出现伤口很容易就会造成发炎感染,继而生创。

    在古代的这种条件下一旦感染的话,那可真是九死一生了。

    所以才说瘴气很容易让人死亡,就是这样的原因了。

    而解决的方法其实也非常的简单,总共就4个字,注意卫生。

    痱子这种东西完全可以通过多洗澡保持清凉来规避,尤其是睡觉的时候,睡一些凉席之类的地方,并且在高温炎热的情况下不要出门劳作。

    当然不要出门劳作,这一点恐怕就已经能难受大部分的老百姓了,不过没关系,朱启也是有杀手锏的。

    那就是之前制造的,用于治疗烫伤和烧伤的炉甘石洗剂。

    这玩意儿可真是治疗痱子和皮肤病的一大杀器。

    当然了,如果创伤面积过大而且已经发生感染的话,该打抗生素还是要打的。

    这些东西朱启都有,所以相信那些未来到云南田边的老百姓们,不用太过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了。

请假休息一天

    请假休息一下

第二百五十二章 辽王殿下啥都会啊?

    瓦岗寨是位于昆明城不远处的一个小村镇。

    虽然这村寨的名字听起来很威武霸气,不过大唐双龙传在这个年代可并没有啊。

    那些老百姓们并不知道瓦岗寨是个什么地方,他们又不会读历史,所以这名字自然不是因为某个爱好大唐历史的人才起出来的。

    起码住在瓦岗镇里面的普通村民李二,并不知道自己的村子和唐朝一个着名的山寨重名了。

    李二是生长在瓦缸寨土生土长的云南人。

    他自然不是汉人,按照现在的话来说他应该是傣族的。

    不过在这个时候,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其实已经和汉人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了。

    像现在那种少数民族聚集的特色地方,其实保存下来的都是少数的几个村庄而已。

    大部分的人,早就已经融入到汉人的生活之中,毕竟云南在以前也是经过宋朝大力开发的。

    虽然有大理段氏占据着云南,但是大理段氏实际上也是汉人。

    而且经过这么多年的时间过去了,云南的人口之中有至少一半的汉人。

    他们在云南生活,自然也掌控着这个地方的经济,想要生活过得去,自然也得向他们靠拢才可以。

    李二和普通的云南人一样,都是按照村庄村寨集结在一起生活的,所以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朝廷。

    大部分听的还是村长,也就是他们的酋长的话,按照官方来说的话也就是土司长官。

    就算是北元梁王统治云南的时候情况也是如此,毕竟北元的官僚系统特点就是一个字——懒。

    饭团探书

    能不干的事情尽量都不干,除非有利益有油水,所以北元的政权从来都没有把权力下放到村镇这一级别上去。

    云南更是直接土司系统管理简单粗暴而且方便。

    李二只是听过这些朝代的名字,但对于这些朝代对于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影响,确实一概不知。

    无论是交税也好,还是平日里司法审判或者有人帮忙主持公道。

    那都是酋长,也就是土司长官的事情。

    和朝廷可是半点关系也没有,他长这么大,除了见过云南的北元军队路过村庄以外,其他任何时候都没有看到过一个北元的官吏、

    甚至是当差的临时工什么的,也是没有的。

    不过这一情况自从大明占据了北元云南之后就有了很大的改变了。

    北元政权这个还没有来得及在云南深深扎下根的,政权直接被大明连根带泥巴一起拔了出去。

    而那位只在传说中听说过的北元梁王更是凄惨无比。

    据说被那位传奇的辽王朱启给活捉,现在已经送去应天府去,当一个供人玩乐的小丑。

    至于以后的命运如何,李二就管不上了,毕竟和自己的生活没什么太大关系。

    他本来也是这样想的,就算北元没了换了一个大,明也不过就是换了一批名义上的首领老板。

    而真正该干嘛还是干嘛,反正他们村寨听的都是村长,也就是土司长官的话,跟朝廷也是没什么大关系的。

    而土司长官平日里也是这样跟他们说的,他这个土司长官的地位,绝对是屹立不倒。

    现在虽然是换了大明来当这个皇帝了,但他们的村庄只要投降,继续当大明的子民,以前该干嘛还是干嘛,没有任何的改变。

    他的首领是这样说的,而李二也是这样认为的,毕竟他是十分信任自己的首领的。

    但情况似乎很快就出现了变化,当大明的军队停进昆明之后,他的首领的态度开始出现了改变。

    从一开始对于大明的不屑一顾,伴随着大明进入昆明,一村长的态度也开始发生了变化,开始变得点头哈腰了起来,随后整个人就不见了。

    李二还想着自己的村长跑哪里去了?该不会是大明抓起来把头给砍了吧。

    不过后来听人说并不是砍头,而是被拉过去开会了。

    开会的同时还有大明的朝廷公开授予了他土司长官的职位,就和之前北元给的是一样的。

    而这个朝廷自然是辽王朱启主导的。毕竟辽王朱启现在就相当于云南的梁王。

    比梁王的权力都还要大的,甚至可以随意任命官员,这就是皇帝对辽王殿下的信任。

    当然李二并不懂这些是什么玩意儿,他只知道自己的村长自从开会回来之后整个人都变了样子。

    不仅在他的身边多了一些陌生的面孔,而且现在每天晚上都要在村子里进行篝火晚会。

    虽然是篝火晚会和以前过节的时候过的差不多,但晚会上的内容却是大相径庭。

    以往晚会上的内容都是村长吹嘘自己,这几年来又干了些利国利民的好事情,表示没有自己的话,村子里的大部分人都不会过上现在安稳的生活。

    不过自从村长从昆明回来之后,晚会的内容就变了一下,就变成说多亏了辽王殿下,拿下了云南,大家才有好日子过什么的。

    反正措辞和之前的差别并不是很大,只是角色从村长换成了辽王殿下了。

    李二一开始也是听得有点懵逼的,不过对他来说倒也没什么关系,反正听谁说不是说。

    自己明天一早也得去下地干活,除非那个人给自己一个适量银子,要不然跟村长没什么太大区别的。

    最主要的是李二觉得村子这么多年都是这样过来的了,就算明朝的中央朝廷想干点什么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一样是干不成的。

    不过就在李二这样想的时候,却没想到大明的朝廷官府,居然又有了下一步的行动。

    辽王殿下亲自来了瓦岗寨。

    这一趟先是进行了一番演讲,李二也是刚刚才知道演讲这个名词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辽王殿下说的也算不上康慨激昂,只是李二听到热血澎湃。

    原因无他,因为辽王殿下不说什么废话,直接就列出了一串数字,带来了几个种子,跟他们说把这种子种下去。

    第1年能够吃饱,第2年能够有富余,第3年人人都能住上大房子。

    好家伙,这不是种子,这是种金子的吧。

    不过李二还是听的热血澎湃的,谁没有一个发财梦的,谁都想要生活富足不用挨饿挨冻。

    而辽王殿下带来的这个种子,到底有没有这么厉害?

    李二一开始是很相信的,不过随后村里的人开始质疑此人,他也跟着疑惑了。

    这天底下如果真有这么厉害的种子,那还有什么忍饥挨饿的事情一说呢,大明不直接拿出来给大家种啊,还实验什么呢。

    不过李二刚刚这样心想的时候,在三个月后,李二他们就被结结实实的打脸了。

    这个种子叫做土豆,李二爷从来没种过,就是先培育一个幼苗培育出来之后,再把幼苗放到土里去种。

    这种奇怪的种植方法,还是头一次听说和使用,不过总的来说也不算多么的困难吧。

    成活率也是很高的,而种出来的土豆什么样子,李二他们也没见过。

    只是听人说放在炭火里烤熟了,就可以直接吃,而且味道非常的甜美。

    李二也是将信将疑的,直到他们种田的人说可以收成了,他们就带着各种各样的工具,开始收集了土豆来了。

    首先是把地挖开,然后从土里把土豆拉出来。

    一开始拉的一截土豆,李二看着这拳头大小的玩意儿,心想着这东西一煮也就这一个,能吃饱吗?

    但刚刚这样想往上继续一抬,下面还连着一颗呢。

    好家伙,这连着两颗土豆,那是11亩田里面没有不少呀,随便估算了一下,这一亩田的土豆收成,比之前种的小麦收成都要高两倍啊!

    李二这边整个人都吓傻了,不过这也是很正常的,毕竟是土豆这种成长又快产量又高的。

    不过真要论起产量的话,土豆还是比不上玉米的。

    朱启现在在种的玉米需要半年一熟成熟之后,收获的量是普通水稻的三倍有余。

    要不说在世界上解决了最多的人口,饥饿问题的食物就是玉米呢。

    玉米这东西在植物里面简直就是如同bug一般的存在。

    不仅种植范围非常广,对于气候也没有什么特别严厉的要求,对于土地同样如此。

    而且种植出来的产量也是特别的高,最容易养活肚子的。

    所以朱启种植最多的也就是玉米了,而土豆番薯也只是套种而已。

    只要这玉米能够种的熟种的好,在云南就不存在饥荒的问题。

    只要食物够多,老百姓的心自然就在大明这边了。

    毕竟谁也不想多反打仗的,即便那些村庄的村长们,如果以后为了自己的土司的官职,而和大明闹翻脸的话。

    这些有东西吃,有日子过的村民,也竟然不会跟着一起造反的。

    不过李二并没有想这么多,他看到这一连串的土豆被拉出来之后,首先的想法就是喜极而泣。

    毕竟自己可从来没有种出过这么多的食物,而如果年年都能这样收获的话,自己在家里还存在什么饥荒的问题吗?

    更何况这只是第一季度后面还有三个季度的,殿下说过,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解决问题,如今来看的话,殿下完全就是说的大实话呀。

    当然了,云南也很少会闹饥荒,毕竟这地方资源实在是过于丰盛,就算是在野外森林里也是一大堆可以吃的东西。

    而老百姓们这边收到各种各样的实惠了,锦衣卫那边自然也是开始大力宣传。

    不过他们的宣传的方式并非是官方张贴海报,或者拿着大喇叭在街上四处大喊这样的传统方式、

    而是选择让老百姓们自发帮忙做广告。

    这也是辽王殿下给的建议,真正的广告可不是那种刻意的,而是民众们自发的自来水的广告。

    有多少的桉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只要你真的是为老百姓考虑的,他们自然就会帮你说好话。

    所以不仅帮助云南的老百姓们,种植了土豆番薯和玉米,而且第一时间还宣布了三年内免税的消息。

    李二听到三年免税的消息,那甭提多高兴了,这一天的收获都是自己家一个人独享的呀。

    他心里面那个高兴的就甭提了,他的老乡们自然也都是如此。

    而就在这个时候,昆明这边又举办了庙会,周围不少的村庄都过来赶集。

    而在这时候,很多的村民们也都询问起李二,有关于新的农作物的事情,似乎这件事情已经传的相当的广了。

    不过现在农作物只是某些地方在进行试点而已,并没有全面的推广。

    那些村民们自然也是想知道,新的农作物产量到底如何,种出来的东西能不能吃,味道怎么样等等这些事的问题。

    李二一听大家询问起农作物的事情,那自然是精神抖擞了起来。

    好家伙,我这一辈子就靠这些农作物活着。

    离他这样说完之后,周围的村民们也是大吃一惊,没想到居然有这么夸张的说法。

    不过李二可完全不是夸张,自从吃过了烤土豆之后,其他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那是真的一点味道都没有了。

    除非能吃上肉,不然有什么能跟烤土豆相提并美的呢?

    土豆这玩意儿富含淀粉,烤出来之后自然是带着非常浓厚的甜味。

    而这个时候能吃上甜味的东西可是非常困难的,这个烤土豆算是平民老百姓的上乘美食了。

    那些老百姓们一听李二把这土豆说的如此美味,一个个的也都开始咽起了口水。

    李二是没带土豆,不然现场烤一个给他们尝一尝,虽然没法直接让老百姓尝尝土豆的味道,不过李二还是继续开始为大明说起了好话。

    这新作物是咱们辽王殿下给安排让自己中的,不仅如此还免了三年的税务,是所有云南的老百姓都免了三年的税务。

    其他老百姓们一天也是一脸懵逼的表情,真的免三年税务啊,这话不是开玩笑的吗?

    那怎么能是开玩笑的呢?李二立马就很认真的说道了,自己收了土豆之后,是真的一毛钱的税收都没有交过呀。

    其他的老百姓也都哗然了起来,而这个消息很快就伴随着庙会开始向云南各地传播开来。

第二百五十三章 到处都是辽王殿下的生祠庙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辽王,辽王来了不纳粮。

    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辽王。”

    欢乐的歌曲在昆明的街头响彻着,那些孩子们最近唱的最多的便是这一首歌了。

    而老百姓们对于这一首歌也是挺陌生的,至于歌曲是怎么流传起来的,大家也不是很清楚,但唱的内容倒是挺贴切的。

    自从辽王殿下来了昆明以后,他们不仅种上了土豆玉米番薯,就连税务都免了三年。

    这可不是如同歌曲上唱的那样了吗?

    大家的心里自然都是非常的高兴,而李二的心情也甭提有多开心了,活了这么大,还是头一次遇到免税这种好事情的。

    而更好的事情还在后面呢,除了免税之外还有各种各样高收成的农作物,辽王殿下居然还打算在昆明城办学校。

    如果说之前李二,还对于大明的辽王朱启,有很多的疑惑和疑虑的话,那么现在他对于辽王殿下那就是百分百的信任了。

    以前办学校,自己没准还要考虑考虑要不要送孩子去。

    不过现在一听到辽王殿下要弄学校,立马打听第1件事就是这学校收不收人,什么时候开学等等。

    而有关于学校的事情也并不是什么机密,那些锦衣卫们早就已经在大街上开始宣传起来了。

    这学校自然也和辽阳城的差不多,有各种各样的减免优惠。

    总而言之,学校建立起来,主要就是为了普通老百姓服务的。

    并非是给贵族们来上学的,而朱启还是那句话,不仅仅是为了让云南的老百姓,对汉文化有认同感。

    更重要的,还是为了以后的科举考试做准备。

    新式学校的教学内容,如果不尽快在全国推广的话,那以后科学考试还考四书五经。

    这录用官员不还和以前一样没什么太大的差别吗?

    自己这一套,可是现在非常先进的公务员考试的内容啊,不拿出去让别人学一学可实在是太浪费了。

    当然了,学校里面最主要教的还是自然科学的内容。

    李二自然不懂那么多的,但是他也知道这学校是辽王朱启开的,还有那么多的优惠政策。

    孩子到里面不仅可以有机会减免学费,甚至还能够打工赚赚钱。

    李二现在对于辽王殿下那是百分百的信任呀,自然是不用多说,回去就把这件事情跟家里人商量了一下。

    他的老婆听了之后也是一脸奇怪,没想到竟然还有这种好事情。

    再三询问确定确实是官府衙门贴出来的告示之后,很快就想着让自己的孩子也去尝试一下了。

    而他们的酋长说实话,心里自然是想着村民们都围着他转,而不是去为着朝廷的。

    不过他们的村长之前已经被喊去谈话了,这个时候自然也不敢站出来多说什么。

    这是离的昆明近,所以大明朝廷对他们的控制自然是强一点。

    那些离的昆明远的村子可就没有这么好控制了。

    有一个村子就在山里面那村长,虽说看不懂辽王殿下的这一番操作,但也知道辽王殿下,是为了要收取民心。

    如果真的让那些村民的孩子们都去读书的话,恐怕久而久之自己这个村长也没什么威信可言了。

    所以这些离得远的村子的村长,也就是那些土司长官们,自然是想尽办法的,阻拦自己村子里的那些人去跟大明的朝廷这边多接触。

    而那些村民们,就算是觉得辽王殿下非常的有本事,但因为自己村长的缘故,他们也不敢直接忤逆村长。

    只能够眼巴巴的瞅着那新建起来的学校,自己的孩子却不敢去报名。

    而朱启如果默许发生这种事情发生的话,那就不是他了。

    而对付那些村长的方法也是非常的简单,只要不是靠近大山的直接武力平推就好了,而那些方便逃跑的就不一样了。

    直接去武力平推的话,搞不好就打出矛盾,打出火花来了。

    到时候再想要解决这些矛盾,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真要是死了几个人可就没那么容易谈和了。

    就算是看你大明给他们减免税务,但那点税务和人命比起来还是无法相比的。

    所以朱启只能对那些方便逃跑的村寨,使用怀柔的政策。

    说白了就是大量的金银珠宝送给村长,让村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那些村民们来昆明或者附近最大的学校接受教育。

    而只要能够把他们的孩子弄出来去上学,接下来的事情就非常的好办了。

    经受过学校的教育之后,自然不会像现在这样,难以沟通了。

    不过也难免会有一些村长,就算是给钱,也不乐意让自己的村民到学校里去学习的。

    遇到这种情况那就没什么特别好的方法呢,只能够让锦衣卫,私下打探里有没有什么把柄,或者能够突破的突破口了。

    不过这些只是最基础的事情,而想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央朝廷对云南本地控制力弱的问题,就只能够从制度上下手了。

    毕竟现在凭借着朱启个人的威望,在这里压得住,但朱启一走又怎么办呢?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确立一个更好的制度,而朱启也知道最好的制度就是在当地设置政府部门。

    现在的大明最多把政府部门设置在镇子上,而到了乡村一带完全没有任何的政府组织机构了,这是肯定不行的。

    如果没有派遣过去的政府组织机构,也就是所谓的村官的话,那朝廷的声音根本就达不到基层。

    而想要建立起政府组织机构的话,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的。

    起码那些村庄的村长,也就是土司官员们,可不会轻易的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所以只能循序渐进的来了,那些愿意投靠大明的,先从他们那里开始将基层给投入进去。

    至于其他不愿意的,那也只能硬着头皮跟他们开战。

    总不能处处都想着怀柔,那也是不现实的事情。

    而朱启在云南这段时间,别的事情也不干,就是要挨个的把那些不愿意服从的村庄给找出来,把土司首领给干掉,然后派遣流官去进行管理。

    这期间也要尽量避免和村民们直接进行冲突,所以暗杀就成了朱启最佳的选择了。

    虽然听上去好像有点残忍,手段不干净的样子,但真正做起来的话,朱启也是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

    毕竟这都是为了大明的未来要杀几个吐司首领,朱启还是完全不会在乎的。

    而那些已经被大明控制的村庄,则是尽快安排基层的官员过去进行管理。

    当然了,除了安排基层官员过去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百姓们的自我管理。

    这村庄不同于城镇,城镇的人口多的可能上万甚至上10万,但村庄来来去去也就那两三百人,连五百人都不到。

    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每个村庄都去安排一个官员在村子里呆着,对于大明现在的财政自然是没什么问题。

    但主要的问题,这样的情况,会让那些官员们迅速腐化。

    没有制度上的牵制,派遣到村庄的村官,几乎就相当于土皇帝一样。

    所以朱启打算派遣村官是一方面,村官手底下干活的人,必须得是村民自己选出来的才行。

    这样两方牵制之下,村官也不可能无脑的为所欲为。

    那也得看手底下选出来的那帮人愿不愿意听话呀。

    真要是闹的僵了,按照大明现在的法律,直接把你村官绑了送到城市里上告。

    那都是没有半点脾气的,要知道朱元章这暴力的脾气,可是不跟你说实话的,只要是老百姓举报上来的。

    一旦查实之后连皮都扒了,挂在衙门门口也不是一个两个了。

    就在朱启大力推广基层村官的制度的时候,在朝廷也有一些不理解的人开始说话了。

    他们不理解的,自然就是朝廷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功夫,去村庄派遣官员。

    要知道总数不过两三百人,就要派一个官员去管理。

    每年都给他发俸禄的,这样的压力可是非常大的。

    如果全国各地都这样的话,恐怕俸禄还不够给这些基层官员发的。

    最主要的是,这些人根本就不知道这些村官们,一个人管两三百号人有什么意义。

    他们不知道,但朱启却很清楚,皇权不下乡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到了后期士绅独大,底层也就是这些士绅了,跟朝廷关系就没什么大用处了。

    你看明朝后期,那些士绅可不就是亲手把大明给葬送,然后请了一个爱新觉罗回来吗?

    底上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这些士绅依然在底层作威作福,可曾见到换过任何一个人。

    而朱启要干的,就是把这些最底层,牢牢掌控着的士绅,给连根拔起,换成朝廷官方的人。

    这自然又在朝中掀起了一片声讨之声,不过朱元章早就已经听朱启说过皇权下乡的重要性。

    他是一个非常有理想有梦想的皇帝,自然也明白这其中的关键所在。

    不会听那些无知的大臣们所说的话,而听到那些人反对在村庄派遣村官的事情之后,朱元章心里也更加坚定了,要改革科举这一个事情。

    如果不改革科举的话,以后招募上来的,可不就还是这一批短视的人吗?

    如果不是现在,大明还需要这些人架起一个骨架子来管辖的话。

    朱元章真想把他们一个个的全都给撤职换掉,不过这也是想一想,他们也并非是一无是处的。

    起码他们在工作上已经非常的熟练了,只是在眼界方面,并不如朱启那样的开阔而已。

    真要是现在选拔一些新的人才上来,还不一定有他们能干呢。

    朱元章也很明白,所以并没有对他们太过为难,只是将他们的争论压下去之后,继续让辽王朱启放手去干就好了。

    不过这件事情,也只是少数几个大臣在提出反对意见。

    其他大部分的人其实都并不是很在意的,因为现在大明朝廷有钱呀。

    而至于这些钱哪来的大家都心知肚明,可不就是辽王殿下通过关税赚来的嘛。

    而之前开边贸也不少人反对,结果呢,现在边境贸易的好处已经完全体现出来了。

    光是靠着边境贸易吸引过来投降的草原部落酋长,就已经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几十个之多呀。

    你要想想以前这些草原上的部落酋长,可得是叫嚷着要和大明拼命的。

    现在却是哭喊着要来投降大明,可不就是辽王殿下的功劳吗?

    不仅如此,草原上现在已经闹起了饥荒了,就是因为辽王把草原上的粮食,全都用一大箩筐的钞票给买了过来。

    草原上那些人,拿着钞票和各种各样的铁质金属,却完全不能当饭吃

    而他们想从大明这边买粮食的话,大明这边管控的非常严格,压根就不给啊。

    就算是想要买,那也得花金银珠宝过来花大价格才能买回去。

    而每次卖过去的那些粮食也仅仅是维持着,他们不被全部饿死仅此而已。

    虽然也因此有很多的草原部落启兵要来抢劫大明这边,不过大明这边的武力,可不是他们能够随便弄的。

    自从辽王殿下发明了更厉害的铠甲和武器,以及改良了火器之后。

    现在草原部落简直就是被大明正规军给摁着打,即便王保保那边已经意识到情况的不对劲,并且加紧时间开始彷制大明这边的武器。

    并且了解大明,这边是用何种方法来制造新式的铠甲和兵器的。

    但这种技术性的东西又岂是短时间内能够学得到的,即便是别人那边用足了力气,朱启估计在10年之内这些技术他们也是学不会的。

    当然要把这些技术给完全藏起来,也是不太现实的事情,技术终归是会传播的。

    只是要看时间长短罢了,不过北元恐怕活不到那个时候了,朱启估摸着也就这两年的时间,恐怕就要经历一番大的变故。

    这北元已经闹腾不了多长时间了。

    他的羽翼都已经被斩断了,连云南都已经被收回。

    恐怕要不了多久,朱元章就要对他下手了,而历史上也差不多是这个时间了。

第二百五十四章 北元的最后攻略!

    其实就像朱启所猜测的那样,朝中的朱元章已经开始商量着攻打北元的事情了。

    现在已经是洪武十六年了,朱启已经在云南待了有小半年的时间。

    而这将近半年的时间啥也没干,就是稳定民心,弄弄民生之类的。

    而听到朝廷有关于有攻打北元的消息,也是在洪武16年的8月份听到的消息。

    而这个时候在洪武民间还能够骑马打仗,带兵出征的将军还是挺多的。

    徐达虽然已经年纪不小了,但出战还是没问题。

    只要别亲自骑马,进前线像以前那样冲锋陷阵就没关系。

    不过朱元章显然更想用年轻一点的将领,毕竟徐达确实年纪太大了一点。

    如果这个时候不启用年轻的将领,难道要等着徐达老了以后无人可用吗?

    而朱元章最好的人选自然就是辽王朱启了。

    没错,朱元章根本就没有多犹豫考虑的,当时就在朝堂上提出想让自己的老三朱启,率领明军去消灭北元最后的力量。

    原本以为会有很多人反对,结果这一次却没人说话了。

    大家都是你看我,我看你的,就算是想反对的这次也得憋着了。

    那可是打北元的事情啊,如果换的别的将军万一出了什么差错。

    他们可担不起这个责任,但大家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辽王朱启去的话,这元人恐怕就已经要完蛋了。

    没错,辽王朱启就是如此的神奇,你看看这一路走来,但凡是和辽王朱启作对的。有一个好下场嘛。

    更何况这云南收复的如此漂亮,而且现在不少的中原百姓,都已经开始朝着云南那边迁徙过去了。

    有不少人,本来还觉得老百姓肯定不愿意去云南。

    到时候强制迁徙,说不得也得哀鸿遍野,出很多的大桉命桉之类的,却没想到老百姓们走得如此情愿。

    原因无他,就是因为这是辽王朱启发起的倡议。

    而且还说了,但凡是迁徙到云南去的,除了有新式作物,可以种之外还免税5年。

    还发了一个新的医疗手册,手册上说的就是如何处理云南瘴气的问题。

    好家伙,这云南瘴气可是人人都怕的玩意儿。

    咱们辽王殿下居然也能给解决了,你说如果放前两年肯定是没人相信的。

    辽王殿下是王爷,还能懂医术吗?

    不过之前,辽王殿下已经发明了抗生素,在战场上救了那么多人。

    那些人受了刀伤之后,如果没有辽王殿下的抗生素,恐怕早就已经命丧黄泉了。

    可以这样说,从前线退下来的不少伤员,活下来都是靠的辽王殿下。

    大家心里自然对于辽王殿下都是感恩戴德,如今听到有办法,处理云南的瘴气,还是辽王殿下想出来的办法,自然一个个的都是绝对相信,没有任何怀疑。

    更何况这个医疗手册,里面写的处理的方法,也确实有人尝试过真的有效。

    从未去过云南的锦衣卫,到了云南之后,统一按照殿下的这个方法。

    勤洗澡,注意卫生,还用各种各样的药剂来处理蚊虫,还真的就没有任何一个人受到瘴气的影响。

    本来这瘴气,对于古代的人来说是非常恐怖神秘的。

    但对于朱启来说真的没什么东西,不就是虫害还有细菌感染吗?

    只要注意洗澡,注意卫生干净,那就没有瘴气什么的事了,所以这些中原的老百姓们,一个个都非常的踊跃。

    虽说中原还有很多的土地,可以给他们耕种。

    但是中原不免税啊,这免税5年,相当于一个人的小半辈子呢。

    在明朝这个时候,平均寿命只有30来岁的年代,5年那就等于1/6了。

    可不是人人都有这个机会的,为了子孙后代当官当贵族,没什么希望,但免费5年这个机会还是要争取一下的。

    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中原地区流传的一个说法。

    说辽王殿下到了云南发展了新的农业之后,发现这云南种土豆一年种四熟。

    好家伙,这是什么概念啊?

    在江南一年也就两熟,就算是再好的水稻田,也不过是三熟罢了。

    而且土豆这玩意儿大家都知道,已经种了有四五年的时间了,产量可是非常高的。

    一年收成4次,那冬天也在种土豆,那这一年等于欠别人的两三年的时间。

    如果真的有这么厉害的话,那家养个十几个孩子也饿不死呀。

    这年头老百姓最怕什么?

    可不就是怕忍饥挨饿吗?

    如果家里能有这么多粮食,那可真是比什么都开心了。

    这也是大家踊跃去云南的原因之一。

    所以在短时间内,云南一下子就变得稳定无比。

    而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官员,被送到了云南,辽王朱启把这些官员安置到了乡村一带的基层。

    至于那些士绅什么的,慢慢的就被边缘化排挤了出去。

    总而言之,皇权下乡这件事情在云南做的还是相当不错的,也算是一次成功的实验了。

    不过要在大明其他的地方进行推广,也不是着急于一时的事情。

    毕竟成本还是挺高的,在云南之所以要让皇权下乡,主要是增强云南的掌控力。

    还有就是尽快让中原地区的移民,能够填补到云南的空缺当中。

    这才是真正的意义,但是在中原地区早就已经没有土司这个东西了,自然也不用着急让皇权下乡。

    慢慢来也是完全可以的,而朱启在忙完这些东西之后,很快就受到了中央朝廷的命令。

    朱启原本以为是朱元章的圣旨,命令自己回去准备带领大军进攻北元的,但是收到的命令却让朱启有点意料之外。

    他的母亲,马皇后病重了。

    历史影响这种事情真的是很神奇的,朱启清楚的记得,历史上的马皇后是在洪武15年的时候病重去世的。

    但是在洪武15年,朱启等了一年,也没有听到马皇后病重的消息。

    本以为是因为自己的缘故,马皇后平日里也注意保养和锻炼身体。

    所以才不至于像历史上那样早的因病去世,而现在洪武16年初却听到了马皇后病重的消息,朱启心里面没来由的紧张起来。

    难道历史终究是逃不过吗?

    如此想着朱启也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带着自己手底下的一些护卫,就赶着往皇宫去了。

    他马不停蹄星夜兼程,原本需要花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只花了半个月不到,朱启就从云南赶回了应天府。

    而回了应天府的时候,民间百姓们,自然是没有什么察觉,还是如同往常一样。

    只是一进入皇宫,朱启就感觉到氛围不一样了,以往的皇宫虽然也是非常庄严肃穆。

    但起码仍然还是有点生气的,只是现在的皇宫一个个看上去都谨小慎微,生怕做错什么事情。

    每个人脚步飞快,头也低着,不敢说半句话。

    可想而知马皇后病重的消息,让朱元章最近的脾气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

    皇宫里面的人自然也是人人自危了。

    而历史上,马皇后为何去世,其实也是众说纷纭,但总体来说,是没有什么特别可信的历史记载。

    毕竟那时候的医疗水平,也并不是很发达,不管什么病也没有个分类,自然不清楚到底是什么玩意儿的疾病。

    但可以确定的是应该是自身的病,而不是外因所导致的。

    这也是最让朱启头疼的。

    你说如果历史上记载,马皇后是摔马而死,或者是落水溺亡什么的。

    自己还能够想办法补救一下,但如果是自身疾病导致死亡,这些难道还能帮马皇后看病吗?

    这自然是不能的,他虽然能够发明抗生素,但是因为抗生素本身并不是特别的难。

    而想要像其他专业的医生一样,治疗身体疾病什么的,他可没有那些专业的药物器械之类的。

    而你指望中医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病症,那也是不现实的事情。

    现在的中医,更主要的还是在治疗一些基础性的慢性疾病。

    但如果是非常急切的那种身体疾病,就没什么特别好的办法了。

    说到底还是要中西医结合才能够掌管好一个人的健康。

    说这么多也没用,朱启现在也只能赶回去,赶紧看看马皇后,也就是自己母亲现在的身体状况如何。

    如果还能救的话,自然是拼命救治的,但如果不行的话,朱启心里面没来由的就往下沉了下去。

    虽然他并非是马王后,真正的儿子,只是临时穿越过来。

    但来了大明,也有这么些年了,跟马皇后的交情虽不像真正母子那样的亲密,但朱启早就在心里面把马皇后当做自己的母亲了。

    而且很多时候马皇后也会非常的照顾自己,他是真的把自己当做亲生儿子看待的。

    朱启现在察觉到马皇后可能不久于人世,那种内心的痛楚,也就不用多说。

    别的王子自然不用多说,当朱启来到皇宫之后,最先迎上来的就是燕王朱棣了,朱棣这个时候已经眼眶通红,他来的比朱启要早个几天。

    两兄弟俩一见面也不废话,朱启立马问起了母亲的情况。

    而朱棣则是断断续续的把情况跟朱启说了一下,自然是不太乐观。

    那边的御医们也看不出来是什么毛病。朱元章为此大发雷霆,若非是马皇后极力阻拦,没准那些御医现场就被朱元章给砍了。

    反而说的那些云里雾里的什么阴阳什么玩意儿,这个不用多提了。

    要真的有用,也不至于历史上马皇后在洪武15年,51岁的年纪就去世了。

    朱启听了朱棣说完,之后也是不敢耽搁,立马就去马皇后那边。

    才到门口就看到了皇帝的仪仗队,很显然朱元章也在这里。

    而朱标站在门口一脸焦急的模样,朱启上前赶忙问起大哥情况如何,这才说到。

    “刚才母后病急已经有太医进去诊治了,也不知道现在情况如何。”

    朱启听完之后也是内心焦急万分,但也没有办法,只能在外面等着、

    没多久就看到朱元章从屋子里面走了出来,脸色阴沉的。

    看到朱启之后才好看了一些。

    朱启赶忙上去行礼,而朱元章并没有让他多礼,直接把他拦住,然后说道。

    “老四,大家都说你医术精湛,你去帮你母亲看看是什么毛病。”

    朱元章的语气焦急,显然已经对那些御医们,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期望了。

    如果他们能看得好,也不至于让朱启去看了。

    这个时候也不敢推辞,嘴巴上虽然说着自己没什么医术,但脚步飞快还是朝着屋内走去。

    一进去就闻到一股浓浓的药味,有不少的御医,此时都埋着头站在那边,一个个身子颤抖着,显然是刚才被训斥过的样子。

    耳朵里面倒也没有听到什么咳嗽的声音,只是看到床铺上躺着的马皇后,已经脸色苍白,不如先前所看到那样的神色健康了。

    朱启赶忙走了上去搀扶住床上的马皇后的手臂,然后就听到边上的御医说起了一些简单的情况。

    朱启听着那些病症又是疼痛难忍,又是呕吐什么的,自然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只是马皇后现在已经是奄奄一息的状态,想要救回来按照御医的说法,恐怕是大罗金仙都难了。

    不过大家都希冀着看着辽王殿下,辽王朱启可不就是大罗金仙吗?

    虽然大家都对自己抱有很大的希望,但朱启是真的没办法。

    压根都不知道马皇后得的是什么病啊。

    如果是天花这种都还好了,自己能够用牛痘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关键就是马皇后的病,是自身性疾病,跟外部感染没有任何关系。

    朱启估摸着应该是需要外科手术之类的方法,才能治愈的那一种疾病吧。

    但知道归知道具体怎么办,也没有任何办法。

    朱启在母亲边上也只能暖身细语的安慰她,但心里面知道自己真的是无能为力。

    而马皇后看到他的表情自然也知道,朱启对于自己的病情也是没有任何的办法。

    不过还是小声细语的安慰起了朱启,最后把其他的孩子们也都叫了进来。

    把皇后的意思很明显,最后的生命时光想要和孩子们在一起。

第二百五十五章 历史的轮回,朱启的决心

    生老病死乃是人之常情,不过当这落到自己头上的时候,朱启一时之间依然无法接受,更不用提,其他的皇子公主们,还有最难以接受的恐怕就是朱元章了。

    马皇后最后的时光,走的也是非常的安详的,并没有什么痛苦。

    从病发到最后安详的离开,前后也不过两个月的时间,对比起朱启见过的很多老人,多少算是欣慰。

    病来如山倒,大概也就是如此了。

    而朱启和其他的御医们自然是束手无策,不过马皇后在最后临走的那段时间里,都还在为其他的御医考虑。

    不过也并没有像历史上说的那样,最后的遗言,是为那些御医们求一条活路。

    马皇后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干这种事情的,她更多的时候还是陪着朱起这些孩子的。

    至于说御医那边,朱元章虽然也是非常的气愤,但也并没有过想要杀他们的性命。

    而历史上记载,朱元章差点就将御医给杀掉,最后是因为马皇后的遗言,所以才放过他们、

    但其实在朱启看来,朱元章如果真的想要杀掉那些御医的话,也根本就不需要理睬马皇后的遗言了。

    很多有关于朱元章残暴的历史记载,其实都是在清朝的时候修整的,明朝历史进行的抹黑。

    这些姑且不提了,朱启也沉浸在悲痛之中,但马皇后的去世已经成为既定的事实。

    其中最难过的除了朱元章之外,恐怕就是朱标了,一下子就病倒在床。

    好在只是气急攻心,倒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朱启可是被吓了一跳。

    历史上朱标就是在马皇后病逝没多久之后开始生病,然后身体就不怎么好,断断续续过了两年就去世了。

    至于说朱标病逝的原因,历史上也并没有什么明确的记载。

    只说是感染了风寒而死,但是风寒这个概念在古代可是非常广的。

    只要是符合症状的通通都规律为风寒之中,但很多时候其实那些症状,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感冒伤风之类的。

    更有甚者说朱元章太凶,把朱标给吓死了。

    这种观点那简直就是太搞笑了,朱标可是有史以来皇位最稳最稳的太子。

    而且也是非常有能耐的,让朱棣这样的皇子都非常服气的,朱启也是非常服气。

    要说大哥朱标会被朱元章活活吓死,那真的就是抹黑这位太子殿下了。

    至于说太子朱标真正的死因历史上也并没有记载,朱启也只能推测可能是死于伤寒引起的肺炎等等。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原因的话,那自己的青霉素完全可以应付得来。

    但是现在有了马皇后在前面的例子,朱启也有点不放心了起来。

    万一朱标也是因为自身的原因,而并非是细菌或者类似的感染,导致那自己的青霉素也没什么太大用处。

    而如果大哥朱标撑不住的话,恐怕朱允炆还是会像历史上那样上位,那自己这个叔叔,到时候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朱启越想越觉得这个可能性还是很高的。

    不过现在也没机会想这么多了,毕竟马皇后刚刚才走,大哥朱标又病倒了,这一下子整个朝堂都混乱了。

    好在朱标的病来得快,去的也快。

    更多的还是心理上的疾病,很快朱标就恢复了健康,而后就是马皇后的葬礼。

    皇后的葬礼自然是精简不得的,虽然马皇后最后的遗言里面,也有自己的葬礼,一定要简单的办。

    不要浪费,但朱元章并不会真的就简单的把皇后的葬礼给办了。

    这并不仅仅关乎到皇家的威严和颜面,更多的还是对于自己这个妻子的交代。

    毕竟都当皇帝了,如果自己的妻子一国之母去世之后,都简单操办的话,朱元章心里怎么也说不过去。

    而大明的老百姓们也终于知道,在洪武16年这一天他们可敬的马皇后病逝了。

    举国哀悼。

    洪武17年,正月。

    马皇后的去世,给这个新生的帝国带来了抹不去的伤痕。

    但时间终归会抹去一切的伤痕,留下澹澹的伤疤。

    虽说仅仅只是半年的时间,但曾经处于悲痛中的国家,如今已经差不多恢复了。

    正月里的大朝会依然要继续着,来自各个地方的那些朝见的官员们,则已经在应天府聚集了起来。

    而看到应天府上下素缟,也知道这个国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不少的国家也为此带来了吊唁。

    就连一向和大明不合的北元,这时候似乎也很正经的突然过来吊唁了。

    不过朱元章知道这吊唁不过是为了缓和和大明之间的关系,毕竟在同时失去了辽东和云南以及高原上的所有地盘之后,北元也知道自己现在完全不是大明的对手了。

    大明如果这个时候出击,他们是没有任何抵抗能力的。

    不过朱元章对此也并没有任何的表示,该册封的册封赏赐强的赏赐。

    而这一次的朝贡和之前朱启所定的规矩一样,大明并不会直接给他们任何的贸易成功的东西,而是要让他们用大明的钞票来购买。

    同时还必须要拿一些金银珠宝来换钞票等等,这对于明朝来说是完全不亏的事情。

    不过朝堂之上很快就确定了,洪武17年必须要对北元发动最后的进攻的总基调。

    毕竟帝国走过了17个年头了,如果北元这个前朝继续在草原上过得舒舒服服的话,这对于大明来说无论如何都是不能接受的事情。

    朱元章更是如此,他的志向是继承曾经大元的领土,而北元就这么横在草原上,显然不适合他的伟大目标和理想。

    要说改变最多的那恐怕还是辽王殿下,辽王朱启曾经对于讨伐北元,可是一点兴趣都没有的。

    但是自从马皇后去世之后,朱启就像变了个人一样,毕竟主动开始谋划起了北元的战事,更多的时候也会主动请缨,希望能够随军出征。

    而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是他对于权利的追逐,只是因为在母后临终之前答应过了,要尽全力的辅左大哥朱标,不留任何的余力。

    更主要的是朱启就算知道自己不想去,朱元章肯定也会让自己去的。

    与其到时候自己当总帅全军,不如现在主动出击,让蓝玉当统帅,自己当一个挂名的就好了。

    反正到时候打仗只需要听从蓝玉指挥,有什么需要的自己再上就是了。

    而他这样的策略也确实挺成功的,经过了马皇后的葬礼之后,朱元章一下子就老了不少。

    而他越发的感觉自己这一辈份里面的将领都年纪太大了,再不培养年轻将领恐怕真的就来不及了。

    就连之前被他软禁和惩罚的蓝玉,这时候都再次启用了起来,让蓝玉去北方,讨伐北元。

    朱启一听这个结果,还以为自己主动出击的战略奏效了。

    但却让他有点没想到的是这一次,蓝玉是副将,而他这个辽王朱启却是主将。

    不仅他和蓝玉两个人,就连燕王朱棣也一同被派去前往讨伐北元。

    除了他们三人之外随军的,还有冯胜等人,可以说是其目前大明能够派出的天王军团了。

    不管如何这次名将还是挺多的,朱启多少也有点放心了。

    反正跑也是跑不掉的,抱不如就答应。

    那样早点把北元给搞定了,也算是帮大哥一个大忙了。

    所以朱启并没有多想,很快就答应了下来,而讨伐北元的事情已经准备了小半年的时间了。

    因为马皇后去世才短暂的耽搁,如今自然已经定下论调了,那就不要继续耽误时间了。

    在洪武17年的2月份大军就从应天府出发,沿途那些地方也都会派出军队到北方前线进行集合。

    总计人数将有20万人,由朱启率领深入北方大漠,直捣黄龙,这一次一定要把北元的朝廷给一锅端了。

    而有关于北元的战略,朱启也不是没有想过,只是想了半天也没有什么好的方法。

    还是得靠蓝玉啊,总结来总结去,自己还是躺平好了。

    大明如此大的动作聚集了20万的大军,北元那边自然不可能没有任何的消息。

    而这个时候也已经在做好应对的方法了,王保保可以说是很长时间没睡安稳了。

    不过现在能够抽调的兵力也实在是不多了,即便纳哈出那边还有少许的人马。

    但现在完全被牵制了。

    在高丽那边就更不用说了,现在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彷佛乱世一般。

    而草原上能用的战力实在是太少了,那些部落已经和北元朝廷离心离德。

    在大明的贸易攻势之下,很少有部落能够全心全意的为北元朝廷效力了。

    大部分的部落,都想着能够凭借贸易就能够赚取需要的东西,又何必和大明开战呢?

    甚至还有一些和北元朝廷走得近的部落,劝说北元朝廷早日投降大明才是正途啊。

    至于投降大明这种事情,王保保自然是想都没有想过的。

    要知道,在他的心中可是正统,早晚有一天他要带着大元重新回到中原,重新光复他的祖先的荣光。

    自然是不会多考虑,既然大明要来的话,也只能够聚集起所有的力量,然后来应对了。

    不过正面打肯定是打不过,只能想办法拖延时间往草原深处跑了,就和上次一样。

    只要大明主动出击过了沙漠进入漠北,那对于北元来说还是很有利的。

    不过王保保却不知道这一次面对的对手并非是以前的那些名将了,而是从未有过深层次较量的蓝玉。

    蓝玉这个将军和其他的将军可是非常不一样的。

    如果小瞧了蓝玉的话,那绝对会吃大苦头的,朱启就非常的看好蓝玉。

    历史上蓝玉就亲手把北原的朝廷给推进坟墓里。

    虽然后来北元又新立了其他的皇帝,但不可否认,捕鱼儿海之战,直接把北元打得快灭国了。

    而在北元这边行动的时候,大明已经经过两个月的行军,在洪武17年的4月份,大军就云集在了边境的地区。

    并且没有丝毫的犹豫,朝着北方继续挺进,而朱启也如同自己所预料的那样,在一开始只是挂名元帅的位置,不过很快就放手让蓝玉去控制军队了。

    他的军令还是非常的果断,而且行之有效的。

    起码在前几次的结束之后,蓝玉没有出任何的差错。

    就把那些胆敢拦路的部落全都扫荡干净了。

    不过和历史上的不同,这一次北原出征的战斗,并没有历史上那样的激烈了。

    因为很多的部落早就已经在先前就已经要投靠大明了,毕竟朱启在边境的贸易也实在是太收拢人心了。

    那些酋长们早就没了反抗的心了,每天就想着如何和大明做交易,能够赚取更多的好处等等。

    所以蓝玉大军所到之处,基本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地方,大家本来就想投降了,这次看到大军来了,索性直接举双手投降。

    反正在他们看来大明一定不会把他们的部落怎么样,到时候留着自己还是当个部落酋长,在草原上该如何还是如何没有任何的损失。

    而朱启也并没有把他们怎么样,只是先把他们给当做战俘抓起来。

    而那些投降的部落们,也都是一个善待那些酋长们,也都没有过多的为难,只是先集中起来而已。

    不过如果那些酋长们觉得自己经过这一战之后,还是当酋长还是该怎样就怎样,可就是大错特错了。

    朱启可不比其他的人,他是有非常有远见的,这些酋长虽然现在因为贸易的缘故,非常忠诚于大明。

    但这种忠诚只是表面上的而已,一旦这种贸易的政策出现停顿,或者因为其他的原因出现差错,这些酋长还是该抢劫抢劫不会有任何手软的。

    毕竟他们从根本上就不认同大明这个文化,而朱启要做的可不仅仅单单是让他们臣服而已。

    而是要让大明控制云南那边的,将整个草原都控制在手里,只有将草原地区控制在手里。

    那才是真实有效的,才能够有效避免未来游牧对于大明的伤害。

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兵北元

    春暖花开,草长莺飞,洪武十七年四月,漠南。

    手持着长矛的士兵们,排着队在庞大的营地周围巡逻。

    陈四是其中的一员,他原本只是一个跟着军队后面干杂活的民夫。

    不过因为干的出色,再加上家里有点关系,被调到了军户。

    而如今在军队里面摸爬滚打已经有两年之久了,之前一直跟着辽王殿下,现在也依旧如此就没跟过别的将领。

    没办法,谁让最近就是辽王殿下最初风头能力最强呢。

    而这一次陈四又跟着大军出征,也知道辽王殿下,带着他们来这边是为了将北元彻底击败。

    陈四没想到,自己居然还有这样见证历史的时刻。

    如果说之前加入军队,只是为了混口饭吃的话,那么在军队待了这么多年,经过辽王殿下的训练,以及每天晚上的思想培训之后。

    他已经有了深深的主观意念,那就是为了民族崛起,为了国家而战。

    并不是简单的那种,为了每日的一点的俸禄。

    当然了,这也是得在俸禄给足的前提下,才能够有这样的思想觉悟的。

    就这一点来说,朱启从来都不会吝啬对于手下的赏赐。

    朱元章更是对于军队的俸禄非常的重视,严格杜绝军官的贪污腐败行为等等。

    而像陈四这样想的人并不在少数。

    他们在军队之中组成了最基本的构成,而他们每日里的训练,到了晚上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也都是告诉他们,他们的最终目标就是帮助大明击败北元统一天下。

    所以对于这一仗,他们一个个都是极为期待的。

    不过和这些普通老百姓士兵们的期待不同的是,作为主将的朱启,此时此刻正在自己的军帐里面看着面前的地图,一脸的烦恼。

    原因无他,因为在这些名将之中也产生了分歧。

    冯胜建议要走西路,因为西边的道路绿洲更多,可走的路线选择也更多。

    沙漠较少,从那边走的话危险性最低。

    但是蓝玉却并不这样认为,蓝玉觉得兵贵神速。

    大明现在出征已经被王保保提前知晓。

    徐达之前进攻北元失败,就是因为走了最常规的道路,沿途的地方都在王保保的掌控之中。

    所以想要获得战功的话,就得走不寻常的道路,要走以前,没走过不熟悉的路。

    找当地的人当向导,然后奇袭北元的王庭才能够获得最大的战果。

    两个人说的都没什么毛病,冯胜走的是最稳妥的道路。

    不一定能够抓得住北元的王庭,但战果肯定会有的。

    也不至于把全军,陷入一个令人担忧的境地。

    不过蓝玉的话因为有历史光环的加成,再加上他的计划能够获得最大的战果,也符合朱元章的要求,那就是一战歼灭北元。

    不过这对于主将的朱启来说,就有点困难了。

    毕竟朱启打这种大规模团体战的时候,从来都没有自己的战略方针。

    毕竟他的战术水平怎么样,自己心里也清楚,肯定是听那些名将的安排。

    不过冯胜是名将,蓝玉更是名将。

    听谁的,对于朱启就有点头疼了,历史上蓝玉自然是率领着明军剿灭了北元。

    不过当时情况和现在的情况还是大有不同的。

    那个时候,北元的部落们还是非常团结的。

    而现在北元大部分的部落都已经投降了明朝了,反倒是走西线的话非常的稳妥。

    不过听冯胜的话,蓝玉这边的战术又实在是太诱人了,如何是好,这些一下子有点迷茫。

    好在自己身边除了冯胜和蓝玉两位名将之外,还有张玉这个贴心的名将。

    张玉一眼就看出了咱们辽王殿下心里面的难处,随后就建议说到。

    既然两位将军说的都有道理,那不如就分兵两处,每一路给一路将军率领,看看谁能够获得最大的战果。

    分兵这种事情自古以来就有了,而在汉朝的时候,封狼居胥可不就是分兵打出来的战果吗?

    不过分兵,打得好是封狼居胥,打得不好,那就是被逐个击破了。

    就像明朝后期多尔哈赤逐个击破大明最后的军队,打出了一个萨尔浒大捷一样。

    但战术分析这个东西不能从单一的战术点上去说,就好比分兵这件事情。

    所以朱启一下子也有点犹豫了起来,不过考虑到冯胜和蓝玉两人都是名将,而且现在大明实力已经远超北元。

    北元那边虽然有王保保这样的名将,但即便是王保保,如同后来明朝历史上的努尔哈赤一样,任尔几路来我指一路去的战略方针。

    也是打不过冯胜和蓝玉的,要知道这两人无论哪个拎出来打王保保,都还是有一战之力,甚至可以说绰绰有余。

    所以这样简单的思量,而且张玉也如此提出提桉之后,朱启马上就拍桉决定了。

    把明朝大军分为两路,一路给冯胜率领,一路给蓝玉率领。

    两人一路走常规路线,蓝玉则是直到黄龙,直达北元王庭,争取最大的战果。

    朱启本来并没有想那么多,只是想着让两个将军一人带一路兵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打。

    自己这个主帅就在后面等着战果就好了,不过朱启无意之间却使出了一个战法,那就是声东击西。

    虽然汉朝的时候,汉帝国经常使用分兵的策略,但是自从唐朝以后就不是怎么进行分兵了。

    一来分兵容易造成被对方优势兵力围杀的状况,二来就是像霍去病卫青,这样的将军自然是少数。

    敢在大决战的时候分兵处理的将军,自然也是少之又少,能稳则稳,敢于冒险的并不是特别的多。

    朱启看来自己自然是听了张玉的建议,不过在别人看来,辽王殿下可就有古之名将的风范了。

    这个时候果断分,兵肯定能够打出战果的。

    起码张玉就很佩服辽王殿下

    而蓝玉也同样如此,心里默念着,这辽王朱启真是果断,如此战略方针拿捏妥当。

    不得了,太子殿下在军事方面万万不是对手。

    大明这边很快分兵前进。

    不过北元那边可就是一眼抓瞎了,王保保哪里知道大明在这个节骨眼上,居然还敢分兵。

    要知道徐达之前,率领明朝大军讨伐北元,被自己击败,就是因为犯了分兵的错误。

    本来以为大明会一条军队走到头,直捣黄龙的,却没想到分兵了,所以北元这边能看到的只有西面冯胜的部队。

    至于蓝玉,北元这边就没什么太多的情报了。

    况且蓝玉走的根本就不是平常走大漠的路,而是直接带着几个向导,就穿大漠而去,直奔北元的朝廷而去。

    北元自从丢了中都和大都之后,现在只能被迫回去上都。

    但表面上北元有一个首都存在,实际上北原的皇帝很少会在上都呆着。

    毕竟大明打过来,也不是一次两次的事情了,北元皇帝也不敢安安稳稳的在那呆着呀。

    所以北元皇帝现在的位置就在捕鱼儿海附近,只不过这件事情,并不是有很多的人知道。

    大明这边的锦衣卫虽然情报出众,也没有办法找出具体的位置,而只能给一个大致的方位。

    不过有大致的方位也就可以了,蓝玉看着捕鱼儿海的地形也能够大概估算出北元王庭所在。

    这也是蓝玉突出的本领,别的人想学也学不来的。

    所以蓝玉就带着10万名军,直奔捕鱼儿海而去。

    而在西面的冯胜,则是面对着北元的主力大军。

    也就是王保保率领的十来万的军队,在那边周旋着。

    想要正面和大明对抗是不太可能的事情,王保保也只能故伎重施,用这样的方式继续拖延下去了。

    却不知道蓝玉已经率领军队直奔北元皇帝所在了。

    虽然说北元现在的皇帝,已经差不多是傀儡一般的存在。

    大部分的朝中大小事务都是他这个王保保说的算,但北元皇帝毕竟还是黄金家族的首领,也是整个北元朝廷的精神领袖。

    如果北元皇帝出了事,情况可想而知了,蓝玉也正因为知道这一点,所以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虽然一直担心着,辽王朱启功劳太大会影响到太子殿下的地位。

    但这个时候他虽然是副将,这个功劳到辽王殿下的头上的。

    而就在蓝玉拼命催促着军队,朝着捕鱼儿还去的时候。

    朱启在后面的中军大帐里面也是一脸的焦急等待着。

    他这个时候,已经顾不上军功归谁的问题了,他自然是不想抢军功的,但更希望能够借着这一次北伐一举定乾坤。

    拿下北元的朝廷,最不济也要打出捕鱼儿海历史上的战绩,才可以这样才能给大明,开创一个万世基业。

    而这样的等待,自然是无比焦急的。

    朱启恨不能自己被卫青霍去病附体,亲自上战场,打出一个漂亮的战绩来才好。

    不过这时候也只能选择相信冯胜蓝玉了。

    而在西路军那边,冯胜自然是不敢有丝毫的怠慢,没多久就和北元的主力对上了。

    而冯胜也不是盖的没有丝毫退缩,直接率领大明的军队,迎着北元的主力而上。

    王保保这边虽然是想着尽量拖延时间,但大明的速度实在是太快。

    冯胜压根就没管后面的部队,直接率领骑兵就冲了上来。

    北元这边本来就没有什么士气,想打也打不了,而冯胜这样勇勐的将领,自然是鼓舞大明的士气。

    仅仅只5000骑兵就冲散了北边这边的5万大军,10:1的军队数量比居然能打出大胜。

    自然是不用多说厉害至极。

    而这一仗之后,王保保也知军心不可用,再也不敢和大明这边硬碰硬了,即便是被对面的骑兵追赶,也是丢盔卸甲,只顾着逃跑。

    王保保这样的想法,也是绝对没有任何问题的,因为在草原上本来那些城镇就是极少数。

    大明就算把那些城镇给占据了,对于元朝来说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损失。

    更主要的是即便是大明把那些城镇规划成厉害的堡垒,也只能够暂时提高控制力。

    而想要永远控制草原却是痴人说梦的事情。

    毕竟明朝历史上就已经这么干过,在草原上设立各种各样坚固的堡垒,但堡垒这种东西能够控制的范围非常有限。

    一旦被敌人占取,经营的东西就会化为乌有。

    而冯胜也知道,自己这一次攻打北元并非是攻城略地,主要就是要解决北元朝廷。

    而解决北元朝廷,要么就把他们的皇帝抓住,要么就把王保保给干掉。

    而王保保就近在眼前,他怎么能够放过呢?

    于是带领着部队继续追击了起来,一连打了三次大胜,都把敌人打的丢盔弃甲,但这王保保太能跑了,实在是抓不住。

    而西路军这边虽然有三次大胜,但获得的战果其实是非常有限的。

    仅仅只是斩杀了北元2万余人而已,这对于本人来说虽然损失了2万多的力量,但并没有伤及他的根本。

    但是在另外一边蓝玉率领的明军却是彻底要了北元老命了。

    洪武17年七月,捕鱼儿海。

    陈四骑着马,跟着前面的骑兵,小心翼翼的探查着情报。

    而在不远处很快就有人回来汇报了情况,在前面有一座连片的营地,看上去规格好像非常的厉害。

    陈四并不知道北元王庭长什么样子,而他们的队长虽然说非常的经验丰富,但也是头一次打到这么远的地方。

    他们这些小士兵们倒也不知道这些东西,只是知道要赶紧找到敌对的目标,然后汇报给将军才可以。

    这既然看到了连片的帐篷了,那肯定是北元军队驻扎的地方,也甭管是干什么的了,赶快就回去汇报给了蓝玉。

    蓝玉此时带领大军已经在沙漠穿越了一个多月有余,虽然沿途有一些隐秘的绿洲。

    但这么长时间了都没有遇到北元的军队,其实蓝玉也是憋着一股子气的。

    如今,一听到前面有连片的营地之后,蓝玉也是顾不得将军的形象,赶忙就跟着过去确认了。

    他站在小丘的后面,望着下面看了半天,才沉声道。

    “王庭,北元的王庭!”

第二百五十七章 一战定乾坤

    洪武十七年,八月,捕鱼儿海。

    北元的军队和王公贵族们,显然还没有意识到他们马上就要大祸临头了。

    在距离他们不到2公里远的地方,一个土丘后面,明军已经蓄势待发。

    而在明军的军阵之前,蓝玉正在做最后的战前动员。

    康慨激昂的演讲,让所有的明军血气沸腾。

    不过为了不让对方发现,他们并没有呐喊出声,为自己打气。

    不过每个人都知道,如果这一次能够大获全胜,甚至抓住北元的皇帝,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升官发财。

    北元方面是毫无防备的,而另外一方面,则是赌上了全部身家性命的大明。

    这自然是不用多说的,大明这边士气如虹,就如同绷紧的弦,只需一声令下,就会勐地窜出,横扫眼前这些,毫无防备的人。

    竖起来的幕墙后面,有巡逻的北元士兵,正在说着话。

    八月的天虽,说算不上最冷的时候,但这个时候在漠北,捕鱼儿海这边已经是冰天雪地的天气了。

    前两天刚刚下过雪,在地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雪。

    一些士兵们蹲在地上,一边说着话一边动着手脚,让自己保持暖和。

    而在帐篷里面那些达官贵人们,载歌载舞,欢笑的声音,就算是在营地门口也能听得见。

    那些北元的士兵们,脸上也露出不悦的表情,但也没有任何办法,谁让他们是士兵,后面的那些人是贵族呢。

    这些北元的士兵们,心里面虽然不服气,但也只是在心里想想却也不敢做些什么事情,他们还是要坚守自己的阵地。

    不过就在他们说话的时候,却并没有注意到从前面的山坡那边,传来的古怪动静。

    只有不远处巡逻的一个北元士兵,似乎察觉到了什么。

    朝着远处的山坡看了过去,随后那边似乎有什么东西靠近的样子,而地上的沙硕。也开始震动起来。

    北元的士兵有些疑惑的拍了拍边上的同伴,然后说到:

    “喂喂,你们看看那边是什么情况?”

    跟着一起巡逻的同伴,有些奇怪地看上了他,随后正要说话呢,突然只听嗖的一声,一支箭失飞快地飞来。

    而那箭失直直的插在了旁边那人的脖颈,直接将他的脖子插穿。

    鲜血并没有第一时间崩裂出来,而是顺着箭失往下流去,慢慢的渗出。

    旁边的北元士兵一下子都惊住了,他们还没有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身后围天盖地的箭雨就朝着他们落了下来。

    很快一只只的弓箭,就夺走了那些巡逻的北边士兵们的生命,周围的其他北元士兵听到了动静,很快靠拢了过来。

    不过也有一些怕死的往后跑了回去,但很快就有一大堆的大明的骑兵冲了出来。

    为了能够顺利的在沙漠快速穿行,蓝玉这次只带了2万的骑兵,跟随他一起深入大漠,并没有带任何的辎重部队。

    而这2万骑兵的日常补给,全都靠的所携带的干粮水源。

    还有路上看到的绿洲以及其他的部落进行补给。

    至于那些部落,自然是不用多说,能杀的全都杀了,能抢的也全都抢了,而对于蓝玉来说自然不存在圣母心。

    毕竟这可是你死我活的战争。

    大明的骑兵很快就杀到了营地的门口,而那十几个巡逻的人根本就挡不住。

    即便在营地边上已经有数百号北元士兵,聚拢过来。

    在一个看上去壮实的汉子的渣渣悠悠的吆喝之下,聚起战阵。

    但伴随着大明这边一个骑兵,勐的抬起长枪,朝着那个呐喊的北元汉子扔过去。

    那长枪一下子扎在那汉子的胸口,把他直接钉在地上不能动弹。

    其他的北元士兵看到此情此景一下子都懵了,好不容易聚起来的几百人,也是一下子就散开各自逃命去了。

    本来就没有多少的士气,而且北元这边根本就没想到大明,会突然出现在王庭的门口,没有任何的防备,这一下子被北元大明的军队直接就冲散了。

    一向勇勐的蓝玉,此时也跟在,骑兵之中骑着马冲锋陷阵。

    毕竟没有多余的步兵保护他了,他这次大部分带的都是骑兵,所以一站定乾坤的情况下,根本就没有时间多犹豫的。

    蓝玉冲在最前面,当然激励起了大家的士气,大明这边勇勐无比,一个个的跟疯了似的。

    把那些帐篷都点燃,而帐篷里面那些还在享乐中的贵族们,这时候也来不及饮酒作乐了,他们听到外面吵闹的声响,有几个贵族拖着肥胖的身体从帐篷里面走了出来。

    但是才刚刚出来,就看到迎面而来的骑兵,而后就是闪亮的钢刀,直接从他们的脖梗滑过。

    头颅飞上天空,转悠着落到地上。随后就是后面女人们的尖叫,以及软趴趴的尸体倒在地上,鲜血入住的流出,映着火光,场面一片混乱。

    北元,大势已去。

    火光冲天的帐篷,里面有一群人被赶了出来。

    其中一个穿着女人衣服的男人最是显眼,不过他被人抓着头发根本没地方跑。

    脸上满是惊恐的表情,而旁边的其他的人,一个个看着那被抓着头发的男人,也是一脸义愤填膺的表情,不用说眼前被抓住的男人就是北元最后一个皇帝,

    也就是在历史上并没有什么太大名气的,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他是元顺帝的次子,说起脱古思帖木儿他的父亲元顺帝反而还更加有名一点。

    不过在历史上有没有名气,这跟蓝玉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毕竟蓝玉抓住他之后,主要还是看在他是皇帝的身份上,而原本历史上脱古思帖木儿和他的太子天宝多,其实都是第一时间逃走的。

    但这一次在捕鱼儿海之战中,蓝玉做了充足的准备,所以他们两个并没有来得及逃跑。

    只是换上了女装,想要跟着其他的人一直穿乱逃走,但是却被抓住了。

    直接抓住了北元的皇帝,这对于大明来说可是大功一件啊。

    蓝玉自然是志得意满也是不再多说,招呼着大家就准备班师回朝了。

    至于其他逃走的人,蓝玉其实也并不是很在乎了,大部分都是一些小贵族,还有平民百姓之类的。

    而北元的小朝廷基本上已经被蓝玉在这边一锅端了。

    这对于元人的打击之大,自是不用多说,往后这北元还能不能维持表面上的统一,都是个打问号的事情了。

    王保保虽然很有威望,但经过这么多次的战败。

    被辽王朱启几乎吊着锤,那一点威望也算不上什么了。

    这元朝里面一旦皇帝被抓,基本上就陷入内乱纷争之中了,对于大明也就没有任何的威胁。

    而其中大部分的人恐怕都会第一时间投降大明,原因无他,就是因为这边际贸易也太强了,只要能够跟大明做生意,那还打什么仗啊?

    不过就在蓝玉准备班师回朝的时候,却突然有人过来小声禀报了一下,原来说这除了抓了北人皇帝之外,还抓了他的后宫嫔妃五十余人。

    好家伙,这北元皇帝都已经如此凄惨了,后宫嫔妃还有这么多呢。

    原本这事情跟蓝玉也没什么大关系,但他的下属知道蓝玉这人没有其他什么爱好,唯独对于女色可能稍微有点爱好。

    所以说了这其中几个妃子,美色还是相当不错的。

    蓝玉听到真话之后脸上一脸正经的表情,不过心里面却是稍微动了点心思。

    若真是元朝的皇妃女色不错的话,自己就算在这里把她们玷污了,恐怕也没人为她们说什么吧。

    而且这北元和大明如此紧张的关系,相信皇帝陛下也不会责怪自己的。

    蓝玉此时也属于被胜利冲昏的头脑,毕竟他就算是一代名将。

    但这个时候还没有历史光环的加持,而且捕鱼儿海的战果实在是太丰盛了。

    可是堪比汉朝时候卫青霍去病,封狼居胥的战果呀。

    要知道这可是别人的皇帝直接被蓝玉抓在手里,自古以来有多少汉人能够把游牧的皇帝抓在手里啊。

    除了唐朝,汉朝之外好像也没有了吧。

    蓝玉心中已经自比霍去病那样的伟人了,此时自然是有点头脑发昏的,飘飘然了。

    他很快就摸了摸胡子,然后让其他人等把这北元皇帝尤其要看管好,随后就跟着人要去看皇妃了。

    只是他才走到皇妃的帐篷,却发现旁边有一熘圈的明朝军队,把这个帐篷围得死死的。

    而带头守护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辽王朱启手下的第1名将朱能。

    朱能此人,蓝玉之前已经听说过他的能耐和本事了。

    在辽河战争的时候,朱能多次冲锋陷阵,如入无人之境,如此勐将世间罕有,自然是名气很大的。

    再加上他是辽王殿下发掘出来的将领,有着辽王殿下光环。

    这名气也就更大了,这一次辽王朱启便是让朱能跟着蓝玉一起去北伐的。

    原本蓝玉还以为这朱能是辽王殿下派过来监视自己的,说不得,在路上要耽搁自己的事情。

    好让另外一路的冯胜,获得更多的战果,来打压自己这个将军。

    但是让蓝玉没有想到的是,这一路上这个叫做朱能的将军,压根就没有阻碍自己。

    别说拖自己后腿了,甚至还多次帮忙,有好几次差点被元朝的军队发现的时候,都是朱能毅勇当先,率领骑兵把这些人给干掉,要不然自己也不能如此顺利地到捕鱼儿海的。

    而且蓝玉也看出来了,朱能这个人是非常单纯,并没有那么多心思、

    一点也不像张玉那样的智谋,所以辽王朱启把朱能安排在自己的身边,绝对不是让朱能来监视或者来阻碍自己、

    而是真心让朱能来帮自己的,你如果想要坏一个人的好事,难道安排一个莽夫吗?

    肯定不会呀,更何况安排过来的还是辽王朱启自己亲自弄的呢、

    所以这也让蓝玉有点发晕,不知道这辽王到底是卖的什么关子,之前还觉得辽王朱启和自己是对立面的,但现在来看,他却是真心要帮自己。

    真的如太子殿下所说的那样,这流亡朱启真的不是想要获得皇位?

    这一路上蓝玉心里面也是如此奇怪的,所以现在看到朱能挡在自己的面前,倒也没有生气。

    你说如果换成别人,这一路上阻碍自己,现在还挡在自己面前,恐怕早就拔刀一刀砍死了。

    而蓝玉对于朱能这样的勐将还是非常敬佩的,所以很澹定的问道。

    “将军为何挡在我的身前啊,本将军要去看看里面那些皇妃,去询问询问有没有漏网之鱼,将军若是没其他事情还是赶紧让开吧。”

    朱能先是看了看左右,随后对着蓝玉说道:

    “大将军要看皇妃,末将自然是没有任何的理由阻拦,只是末将有一事相求,可否让末将跟着大将军一起呢。”

    这蓝玉一下子就皱起了眉头,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按说这朱能之前也没捣过乱呀,这时候突然关心起了俘虏的事情。

    就算是关心,也应该是看着北元皇帝吧。

    如果把北元皇帝拿在自己手上,到时候请功的时候,还能够说是朱能自己把北元皇帝给抓住的。

    到时候功劳不又是算在了朱启头上吗?但是现在北元皇帝那边放着不管,反倒是到这边把皇妃给看的紧紧的,到底是为何呀?

    蓝玉一时间没有想明白,不过心里面也并没有多追究这件事情,只是点了点头同意了朱能的要求。

    毕竟他也只是去看一下皇妃长得漂不漂亮,至于真要干什么事情,其实现在还是没那么大冲动的。

    所以让朱能跟在边上,倒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所以蓝玉很快就带着人还有朱能一起走了进去,进去之后就看到了十几个女人,一起跪在地上,哭哭啼啼不停。

    这女人不用说了,自然就是北元皇帝的后宫嫔妃了。

    而蓝玉一眼就看到其中一个,女人长相尤其漂亮,可以说是自己平生所见,最漂亮的一个姑娘了。

    当时蓝玉就动了心思了,这时候俘虏,自然都是他这个大将军随意处理的。

    所以蓝玉抬了抬手,就准备让其他的人出去,打算自己单独审问这些皇妃了。

    只是他刚刚抬手让别人都出去的时候,朱能却突然抱起拳头,然后如同雷声一般的嗓子喊道。

    “殿下说了,大将军万万不可!”

第二百五十八章 草原战略

    殿下?

    蓝玉一下子就抓住了朱能所喊话里面的关键词。

    这显然是辽王朱启,提前安排的,让这朱能把这些皇妃给看住了,难道这些皇妃里面有辽王朱启的情人不成?

    这蓝玉一下子就皱起了眉头,如果真要是这样的话,这些皇妃还真不是自己能随便动的,不过他还是对着朱能提前问道。

    “你看管这些皇妃莫非是辽王殿下的安排,辽王殿下都跟你说什么了?

    这里面是不是有辽王殿下所重要的人,如果是这样的话,提前告诉我本将军也好。

    把她们安排一下,到时候送去给辽王殿下,倒也不是什么大的难题。”

    蓝玉这样说旁边跟着的,其他的人也都纷纷点了点头。

    心中想着,辽王朱启派朱能这样的勐将跟在边上,本以为是来阻碍蓝玉将军的,却没想到是为了自己的老情人呀。

    大家心里面都是这样想的,却听到朱能抱着拳头,声音如钟一般的说道。

    “这里面倒是没有辽王殿下认识的人,只是辽王殿下临走之前与我说,让我一定要把将军看好,万万不能让将军走上邪途啊。”

    朱能这话一说,蓝玉一下子眼神就变了。

    他刚才确实是想要把这些皇妃给就地正法的,反正这些人,在蓝玉看来已经是板上的肉了,自己就算是把她们怎么样,也不会有人保她们的。

    只是朱能接下来说的话,却让蓝玉一下子变了脸色。

    “辽王殿下说了,这些皇妃之中有一人美色过人。

    一定会有人将其献给将军的,而将军如果把这人给玷污了,到时候班师回朝之后,陛下定然不会放过将军。

    辽王殿下让我跟着将军,就是为了此事,让我一定要把蓝玉将军给拦住,万万不能为了一个女人毁了一世英名。”

    朱能如此说完之后,其他的人也都是一下子变了脸色。

    他们也都知道蓝玉将军心里面想的是什么,但只有朱能一个人把这话给说出来了。

    而且不仅仅是朱能想到的这个事情,甚至是在出发的几个月之前,辽王朱启就已经想到了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甚至于知道这些皇妃里面,有一人是美色出众的。

    到时候蓝玉将军一定会把持不住,这可不就是未卜先知吗?

    辽王朱启怎么知道咱们蓝玉将军一定会抓住这些皇妃呢?

    又如何知道这些皇妃里面有一个人长得格外的漂亮呢?

    又如何知道蓝玉将军会来看这些皇妃?

    然后把持不住想要把其中一个皇妃给当场玷污了呢?

    这一个个的问题在他们的脑海中徘回着,不用想了,这肯定是辽王殿下未卜先知的事情。

    而这种未卜先知的事情,辽王殿下也不是头一次做了,但还是第1次,如此清晰无比的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大家心中的震惊自然是不用多提了。

    而其中最惊讶的可不就是大将军蓝玉了,他可是万万没想到自己的所有,居然都已经被辽王给提前预知到了、

    而现在朱能还收到辽王朱启的命令,跟着自己,就是为了防止自己去玷污北元的皇妃。

    蓝玉一个机灵,现在脑海里面也不想着皇妃的什么事情了,反倒是想着刚才朱能所说的话,就听到朱能继续解释说道。

    “辽王殿下早就想到今天这一幕了,他跟俺说了,蓝玉将军是盖世英豪。

    一生从没有什么大的污点,虽然收了一些义子,但那些义子也都是为国尽忠的。

    唯独只有这一次,如果蓝玉将军您玷污了这个皇妃的话,以后史书上都会记载这一笔的。”

    人家已经是败军俘虏了,如果这个时候还去欺负人家的皇妃,这可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

    要知道霍去病那个时候打败了匈奴之后,可没有任何欺负匈奴女人的意思呀。

    这种行为是“欺孤虐寡,非盛德所为”,朱元章也确实是不会容忍这样的行为的。

    而蓝玉也是一脸后怕的表情,刚才头脑一下子有点发昏,如今被朱能这样一说,如果自己真的玷污了皇妃,回去史书上这样一记载。

    可不就是偌大的污点吗?

    那些英雄盖世的人何曾欺负过弱女子呀,自己可不能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啊,就算面前这个女人再怎么漂亮又如何呢。

    蓝玉现在已经彻底的清醒了,只是面前的朱能挡在他的跟前,还没有退让的意思。

    看着蓝玉发呆,朱能还以为蓝玉还想继续自己的计划呢,这时候也说不得其他的。

    他伸出大手,就朝着那些女人堆里走去。

    而那些皇妃们自然是听得懂汉语的,听着这些将军们说话,也知道这面前的大将军是要干什么事情了。

    她们本来哭的就更加凄惨了,现在看到小山一样高的朱能冲过来,一个个的惶恐不已而。

    朱能也不多废话的抬手就把那个最漂亮的给抓了起来。

    然后那个最漂亮的皇妃自然是疯狂的扭动身体想要反抗,而朱能自然不是要对她做什么坏事情,只是抬起一个手刀打在那人的后脖梗。

    把那个皇妃打晕过去之后,就扛在了肩膀上,然后对着蓝玉说道。

    “都是这个娘们惹的祸,大将军,您不要多见怪,我这就把这个娘们给带走。

    保证大将军看不到眼不见也就心不乱了,等见到辽王殿下之后。

    大将军要打要骂,实行尊便,但是现在我绝对不能让大将军犯错。”

    此番话说完之后扛着那个女人就要走,而身边蓝玉的亲信一下子就拦了过来。

    眼色不慎的抬手握着剑柄,想要拦着朱能的去路,而朱能是什么样的人呀?

    他本来就天生怪力,而且冲锋陷阵这么久了,身上杀起可是冲天而起的。

    就算是这些久经沙场的将军们,看到朱能身上的那股气势也都要抖三抖。

    不过他们都是老一辈跟随着蓝玉的人了,心中胆气自然也是有的。

    更何况蓝玉没有说放他走,他们也不敢放人走的呀。

    朱能眼见着自己眼神和气势不能把这些人吓退,便又扛着女人看向了蓝玉,而蓝玉这个时候缓过劲来抬手,挥了挥意思是让朱能离开。

    其他人也不多说什么,别让朱能走了。

    等到朱能离开之后,旁边有不少的将军也都心情愤慨不已。

    脸上的表情愤愤的,对着蓝玉说起了辽王殿下的坏话。

    不过蓝玉却是低着头,一言不发,等那些人多说完之后才抬起手看了看他们,然后骂了一句。

    “尔等小人,差点害本将军于千古骂名之中啊!”

    …………

    蓝玉这件事情很快就在其他的将军里面传开了,倒不是说蓝玉如何悬崖勒马。

    让那些将军们感觉啧啧称奇,更多的是辽王朱启的未卜先知,还有提前安排朱能,保护了蓝玉的千古名声。

    要知道捕鱼儿海一战,蓝玉将军绝对要名垂千古留名史书的。

    如果这个时候玷污了其中一个皇妃,被朱元章斥责的话。

    那在史书上绝对会重重的留下一笔的,这对于蓝玉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就算蓝玉不被朱元章现在安排到。

    主要是以后后人看到这一句史书,也会对蓝玉心里面有点不一样的看法。

    觉得此人不过是一个好色之徒,并非什么大丈夫英雄好看。

    而有了朱能和辽王朱启提前安排一下子蓝玉的名声就保住了。

    不仅如此,那些将军们心中对于辽王也是有了一番新的认识。

    别人说辽王朱启是神仙,他们这些跟随着蓝玉的将军,心里面还是不太相信,嗤之以鼻的。

    不过现在神迹就在眼前出现了,他们慌的一批啊。

    这辽王没想到居然真的是神仙下凡呀。

    若不是神仙怎么能够提前预知这么多的事情,还安排朱能在关键时刻保住了蓝玉大将军呢?

    而这些军队很快就带着他们丰收的战果返回大明。

    而在边境的地方,辽王朱启也在等候着他们回归。

    并且已经收到了捕鱼儿海大获全胜的消息了,果然和历史上一样的,而且还和历史上更进一步的战果。

    那就是亲自抓住了北元的皇帝。

    其实就算他们没抓住北元的皇帝,这北元的皇帝在历史上也会被下属给杀。

    而在北元皇帝死后,北元就开始封崩离西。

    一直到明朝中后期出了一个盖世英雄,重新把蒙古统一起来,北元才死灰复燃的,不过那都是后事了。

    而现在这北元皇帝落到了大明手里,可操作的空间就非常大了。

    杀是肯定不会的,朱元章有100个手法能够怀柔北元,最主要的就是拉拢北元的贵族。

    让他们心向大明,到时候该怎么样,那就是朱元章的事情了。

    反正朱元章的目标。绝对不是把北元给打残,而是要整个继承北元的领土。继承大元的领土,这才是朱元章的真正目标。

    不过经过了朱启这段时间的熏陶之后,朱元章的眼光也不仅仅只在北元之前的领土上了。

    而放眼整个世界了,曾经大元都打到过欧洲,朱元章身为雄才伟略的帝王,没理由没这样的野心啊。

    只是嘴巴上不说而已,而看着朱启拿出来的地图,朱元章也知道在西边和东边都有一片新的天地。

    朱元章虽然不是穷凶极恶之辈,但也不是另一种安居现状的人。

    而知道捕鱼儿海大胜之后,朱启也是松一口气,只是内心又提了另外一口气。

    那就是有关于蓝玉到底会不会玷污皇妃的事情。

    这件事情在历史上可是闹得沸沸扬扬的,朱元章也是费了好大的功夫,才压住心中的怒火,没有去惩罚蓝玉。

    如果蓝玉不是因为如此大胜的话,恐怕早就被朱元章砍了头了。

    好在,后来朱能的信件就送了回来,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说了一下。

    主要就是提自己不辱使命,成功拦住了蓝玉将军,保住了蓝玉将军的名声。

    朱启听到这里之后也是彻底松了一口气,好在自己这一次最大的任务算是完成了,那就是保住蓝玉这个千古名将的名声了。

    他一生中唯一的污点,可不是造反这个名头,而就是在捕鱼儿海战后玷污了北元的皇妃。

    虽然有些人可能觉得真是为我汉人出了一口气,但我汉人可绝对不会为了出气,而干出这种欺负弱女子的事情。

    我们就是要正面击溃敌人,若是和别人一样干这些龌龊的事,又何来君子之风呢?

    朱启松了一口气的同时,战报继续往中原腹地,也就是应天府送了过去。

    而在捕鱼儿海战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这封战报就送到了朱元章的桌前了。

    朱元章看到战报之后,也是长出了一口气,而后大笑起来,召集了群臣昭告天下。

    这北元的皇帝已经在我大明手中了,北元也不过如此吗?

    整个大明就如同过节了一般,最大的敌人就是北元,现在北元已经彻底被打垮了,他们的皇帝都抓在手里了。

    根本就没有其他的威胁了,就算这王保保还没有死也不能做出什么大的动作了,北元的其他的贵族竟然会望风而逃,偌大的北元分散解体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剩下的就是逐个击破,而那些愿意投降的,自然是第一时间收入麾下。

    捕鱼儿海大胜的消息,也在第一时间影响了西面的战局。

    冯胜正率领着大军追击着王保保,而听到了捕鱼儿海大胜的消息之后,也知道战机已经到了。

    根本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带着骑兵就冲了起来,虽然骑兵的数量很少,但王保保那边也听到了捕鱼儿海大胜的消息,这个时候压根就没有任何的战斗意志了。

    不少的贵族也都开始逃跑,而王保保也急着回去,他知道后面有一大堆的烂摊子等着他收拾。

    这时候很多心里面有野心的贵族,也都开始行动起来,王保保压根就没有和大明继续战斗的意志了。

    带着少数人马就离开了大部队了,而其他的那些贵族们四散而逃,那些没跑的贵族则留下来成了冯胜发泄怒火的对象了。

    没多久就斩杀了数万人俘虏了数万人

    10来万的北元联军如同砍瓜切菜一般倒在了冯胜的面前。

    不用说的,又是一场大胜。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7667/ 第一时间欣赏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最新章节! 作者:蓝白的天所写的《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为转载作品,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介绍:
德艺双馨的漫画家朱启穿越洪武大明,竟成了朱元璋的儿子!
为了明哲保身,朱启早早的就定下了一系列的小目标。
解散神罗非法组织,吊死威尼斯总督,在法兰西投降之前率领明军进入巴黎……才怪!
哄好老爹,巴结朱棣,远离朝政,进军娱乐行业,当个人畜无害的纨绔王爷!
然而多年之后……
朱元璋在应天府皇家娱乐中心,尊享金钻会员包间内,拿起手中台球杆,对准白球一杆进洞。
边上的宫女奉上第一艘大明铁甲舰“殖民者号”设计概念图,朱元璋一边看设计图,一边遥望远方,自言自语道:
“朕允许藩王奉天靖难的诏书都昭告天下了,吾儿朱启怎么还不靖难造反,赶紧来接替朕的皇位啊!”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