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TXT下载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全文阅读

作者:蓝白的天     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txt下载     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全文阅读

第一章 开局朱棣喊我哥

    洪武七年,正月,应天府紫禁城。

    身穿纁裳青衣的朱启正坐在椅子上,看着面前从朱漆窗棂探进来的春暖花开,不得不接受眼前的事实。

    他穿越了,而且已经穿越一个月了。

    这一个月当然不是整天坐着发呆,他搞明白了三件事。

    第一,他成了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三个儿子,辽王朱启,年方十五。(启放木字旁的造字,大家心里懂就行了,不多解释了。)

    至于历史上的三皇子朱棡怎么改名叫朱启了,还成了辽王,朱启也就没有过多在意了,毕竟人都穿越了,这种事情不重要了。

    第二,他现在住在应天府紫禁城,也就是后世的南京故宫,大明如今的都城所在。

    第三,自己的封地在辽东,以自己现在的水平,去四战之地的辽东当塞王,死定了。

    朱启正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屋外传来一个少年郎的喊声:

    “三哥!”

    朱启看到来人,不自觉的挺直腰杆,以示敬意。

    跑过来一脸兴奋的少年,穿着和朱启差不多,名叫朱棣。

    他在后世还有另外一个称呼,历史上唯一封狼居胥的千古一帝,明成祖!

    不过现在他还没当皇帝,而是自己的弟弟。

    “殿下,您小声点,辽王还在养病休息呢。”

    一名内官太监小跑着跟过来,跑得气喘吁吁,瞧见朱启坐在卧室里,并未躺在床上,赶忙慌张的对着朱启又说到:

    “辽王殿下,太医正嘱托您大病初愈,要多多卧床修养才是。”

    朱启挥了挥手:

    “本王没事,你下去吧。”

    那内官太监犹豫了一下,回了一声“是”,躬身退了下去。

    此时的朱棣也不过十四岁的年纪,一脸稚嫩青涩,衣袍一掀,坐在朱启身旁,先是帮朱启倒了一杯茶,这才说道:

    “三哥,你看上去真的好多了,年前那时候,太医院的人都说三哥不行了,我真怕三哥你撑不过来。”

    好家伙,会说话你多说点。

    不过看着朱棣关心的眼神,朱启忍不住说了一句:

    “其实是没撑过来……”

    “三哥尽会开玩笑,你不是好生生在这里坐着吗。”

    朱棣一边笑出声来,一边为自己也倒了一杯茶,一口喝干继续说道:

    “三哥你是不知道,大哥知道你身体好了许多以后,甭提多高兴了,就是太忙了,前几天想来看你,过来的时候你在睡觉,大哥就没打扰你,又走了。这会又忙的没边了,人影都瞧不见了。”

    朱棣提到大哥朱标,在朱启的脑海里就闪现出有关朱标的记忆。

    不得不说朱标真的很有人格魅力,就连穿越过来的朱启,回忆起朱标照顾弟妹们的场面,都忍不住赞叹一句好大哥。

    朱元璋常年在外打仗,后来生的孩子,可以说全是朱标这个做大哥的一手带大的。

    “大哥是太子,替父皇分忧是应该的。”

    朱启随口说着,朱棣却叹了一口气,说道:

    “哎,确实是要分忧,岭北一战,徐叔叔大败,我听大哥说,那是徐叔叔头一次吃败仗,这北元王保保太厉害了,等我就藩北平,我一定要去跟王保保交交手!”

    朱棣所说的徐叔叔,自然就是大明战神徐达,而岭北一战就是大明第二次讨伐北元战争,这也是徐达有生以来唯一败绩。

    王保保就是元末最强的名将,王保保是汉名,本名叫扩廓帖木儿。

    不过王保保大部分时候都是打败仗的,但他就跟打不死的小强一样,每次失败后总能拉起一批人东山再起,北元能撑到现在,全靠着王保保。

    朱启看着朱棣咬牙切齿的模样,竖起了大拇指:

    “朱棣,不愧是你,大明有你在,我放心多了。”

    朱棣一愣,没想到朱启夸的这么露骨,心里多少有点小骄傲,腆着脸说道:

    “其实我今天来,主要是来还书的,顺便问问还有新的吗?”

    朱棣说着,从怀里掏出了一本材质明显不同于这个时代的漫画书。

    只见到封面中是一幅山水画,一个穿着龙袍的英武男人遥望山河。

    光滑的塑胶封面上,苍劲有力的字体,写着几个大字:《明山河》。

    作者一栏赫然写着:朱启。

    朱启看到这本自己早年出版的漫画书,赶忙将漫画书接了过来,塞进怀里,同时一把拉过朱棣的脑袋,两人把头砰在桌下,朱启小声问道:

    “除了你,没别人看到这本书吧?”

    “三哥放心,大哥我都没给看!不过三哥,你把父皇画的实在是太英明神武了,确定这书不给父皇看看?他肯定很高兴的。”

    朱启一听朱棣的话,立马恶狠狠的威胁到:

    “你敢给父皇看,这辈子别想看我画的漫画。”

    朱棣面露惊恐之色:

    “不敢不敢,我打死都不说。不过这本,就看到父皇在黄觉寺习得易筋经,然后投奔义军,后面就没了啊。”

    朱启直起腰来,给朱棣使了一个眼神:

    “去门外等我。”

    朱棣会意,赶忙退到门外。

    朱启这才回到里屋,从枕头边上的被窝里,掏出了一个鼓鼓的大背包。

    这是朱启穿越之前,外出采风背着的旅行背包,却没想到落水穿越之后,这背包也跟着一起过来了。

    那本《明山河》漫画书,就是放在背包里的,总共也就装了两本而已,是自己早期的作品了,被朱棣意外所得,也是没办法的事。

    但这背包里最有价值的,其实还是那本笔记本电脑,太阳能充电器。

    朱启试过了,电脑能用,充电器也能用,而身为一名漫画家,电脑里面可是存了各种各样的资料,毕竟身为漫画家,涉猎必须要广,毕竟好漫画也需要合理的剧情。

    这些资料,朱启先前也没有什么心情从笔记本电脑里面搬运出来。

    毕竟刚穿越的一个月,是充满了迷茫,忐忑和恐惧的一个月。

    如今也算熟悉了大明皇子的生活,既来之则安之,起码自己没穿越成个小日子过得不咋样的倭人。

    回头把资料都搬运誊抄一下,不说一年内燃机,两年铁甲舰,三年马克沁,四年全球制霸,但多少有些是能用得上的。

    而除了漫画书,笔记本电脑之外,还有一些户外生存必须的东西,但这些小玩意朱启也没有多在意。

    朱启从背包里将自己画的《明山河》第二话拿出来,随后将背包小心翼翼的塞回去。

    这才走到外面打开房门,朱棣瞧见朱启手里的《明山河》第二话,赶忙接过漫画书,口中称赞道:

    “三哥,你有这一手画画的本事,父皇还请什么画师来给我们家画肖像啊,你都给全包了就好。”

    朱启哭笑不得的抬手在朱棣肩膀上拍了一下:

    “敢情你要我当画师啊?”

    “不敢不敢。”

    朱棣嬉皮笑脸的说着,将漫画书塞进衣袖里,小声说道:

    “那我先走了,三哥,你多休息。”

    看着朱棣连跑带蹦离去的背影,朱启算是确定了,这家伙不是来关心自己的,他是来关心漫画书的。

    不过也还好,跟朱棣处好关系,对自己肯定是没坏处的。

    …………

    这边朱棣离开了朱启的寝宫,在路上就忍不住拿出了漫画书看了起来。

    虽然三哥朱启再三嘱咐,这漫画书除了他朱棣以外,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但十四岁的年纪,哪里忍得了漫画书的诱惑啊?

    再说边上只有随行的宫女太监,还都走在身后呢,也瞧不见这漫画书。

    朱棣这样子想着,干脆找了一个亭子,让宫女太监们都留在外面,然后自己一个人钻进亭子里,拿出了漫画书看了起来。

    我就只翻一页。

    ……半个时辰之后……

    一众宫女太监们,都等候在亭子外面,也不知道燕王殿下在看什么,如此入神,但上课时间都要过了,大家也只能干着急。

    而此时在身后拐角处,一众人等正沿着石板路,匆匆而来。

    随行的宫女太监们,举着龙旗,门旗,丹墀左右布黄麾仗,各色大伞,团扇,当中三十二人抬着龙辇,这赫然就是皇帝出行的仪仗!

    不过此时的大明天子朱元璋,并未坐在龙辇里,而是背着手,愁容满面的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脚步飞快,身后的人不得不小跑着跟上。

    大明第二次讨伐北元的失败,自然让朱元璋高兴不起来,而这次岭北之战的失利,也让朱元璋看到了短时间内想要彻底消灭北元是不太现实的事情了。

    北元纵然是战斗力再弱,但回到了大漠,就如同鱼入大海,那里本来就是他们的老家,中原的好日子过不了,骑上马来又回到了原先游牧的状态。

    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而且还占尽了地利。

    明朝大军进入大漠,来来去去也就知道那么几条路而已,离开了那几条路,真就是两眼一摸瞎。

    别说找元军去向,能不迷路都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王保保之所以能够在巨大劣势之下,还能于岭北之战大胜徐达,就是因为王保保知道,明朝大军入大漠作战,必定要走哈尔和林这一条路,一路败退之后,于此地设伏,明军必来。

    明军不去不行啊,不走哈尔和林,漠北那种恶劣的环境,除了当地人,谁能认得了路?

    一想到此处,朱元璋就恨得直咬牙,恨不得手里捏着一张详细的漠北地图,再来几百上千个认路的向导才好。

    朱元璋心里正烦躁,一走过拐角,就瞧见一帮子人站在路上发呆,不远处的亭子里,小四朱棣背对着自己正聚精会神的看着什么书。

    朱元璋顿时心情大好,很是欣慰,自己的儿子如此好学,以后当个戍守边疆的塞王,拱卫大明千秋万代,全靠他们了。

    不过现在好像是上课的时间吧,呵,看来是读到了精妙之处,入神了啊,挺好。

    朱棣身边的宫女太监们瞧见是皇帝来了,一个个都吓了一跳,正打算说话,朱元璋一抬手,示意他们噤声。

    随后背着手,面带着笑容的朝着朱棣走去,想要看看好儿子正在看什么圣贤书,有什么思想感悟读后感呢。

    不过当朱元璋走到了朱棣的身后,笑容凝固了。

    朱棣全然不知道自己身后站着老爹朱元璋,一边翻过漫画书的一页,一边兴奋的自言自语道:

    “妈耶,三哥画的这漫画书也太好看了吧!”

第二章 朱元璋:“吾儿朱启竟有如此将才?”

    朱启躺在床上,一想到自己以后要去辽东那苦寒之地当塞王,心中凄苦。

    还能有什么比这还苦的呢?

    北有女真诸多部落打草谷,西有北元余孽千里转进虎踞大漠觊觎中原,东有北元册封的征东行省左丞相高丽国,高丽现在还是北元的驸马国呢。

    如果其他朝代的塞王也就罢了,洪武大明的九大塞王,每一个都是有实际军权的,朱元璋是真的指望自己的儿子,能为大明戍守边疆的,真打起仗来,最高统帅就是自己这样的塞王。

    不说战神,起码也得军事素养过关的塞王,才能在辽地坐得住。

    朱启自己有几斤几两还是掂量清的,为大明戍守边疆这种活,那就不是自己能干的。

    但想要让朱元璋改变主意,把自己的封地换一下,却又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啊。

    无论怎么想,自己的未来都是两个字——药丸。

    朱启越想越困,干脆就闭着眼睛,一脸安详。

    但朱启才刚刚睡下,外面就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随后听到内官太监杀猪一般的喊声:

    “殿下!陛下急召您过去呢!”

    朱启腾地一下坐起身来,朱元璋喊我?干啥哦?

    朱启是见过朱元璋的,一个高高壮壮的皮肤粗糙黝黑的汉子。

    他是父亲,也是皇帝,记忆里的朱元璋对于子女那是极为严苛,亲自抄起棍子家法伺候也是家常便饭。

    这次听到内官语气,朱启就有点不安起来了,赶紧问道:

    “陛下为何事召见我?你没说我生病了?”

    那内官躬着身子,小心翼翼的说道:

    “内臣也不清楚,就是陛下心情不太好,先前燕王殿下看什么漫画书,正好被陛下撞见,燕王殿下他已经被吊着打了一百下藤条了……”

    朱启大惊失色,失语了一阵后,默默躺下。

    “啊……本王头好疼……快让太医给本王瞧瞧……”

    那内官也头疼,但皇帝的命令哪里是能违背的?

    内官赶紧走前两步,说道:

    “殿下您就别装病了吧,燕王他什么都招了,您赶紧去吧。”

    朱启坐起身来,颤颤巍巍的开始穿鞋子。

    死朱棣,是不是亲兄弟,就这么把我出卖了,不是说打死不说吗?没打死你就说了啊?

    朱启已经能猜到大概为啥喊自己了,八成是漫画书的事情,等下看到了老爹怎么解释呢?

    【爹,是四弟他非要从我这要去的,跟我没关系啊!】

    不行,这样说的话,以后朱棣记恨我可怎么办?他可是以后要当永乐大帝的男人啊!

    【孩儿一人做事一人当,爹!你不要为难四弟!】

    不行,朱元璋扒了我的皮怎么办?他是现在的洪武大帝啊!

    行了,两边都惹不起。

    朱启那是左右为难,难上加难,但再难的事情,硬着头皮也只能上。

    被内官太监领着,一路穿过宫门,来到御书房的门口,朱启已经是大脑一片空白了。

    此时此刻,深殖在基因深处“充楞装傻”的天赋充分的发挥出来,等下挨训一句话不说,啥也不解释,大不了就是跟朱棣一样,被吊起来打一百藤鞭!

    男子汉大丈夫,我怕什么!

    朱启硬气了起来,内官推开门,他昂首挺胸跨过门槛。

    瞧见朱元璋坐在书案后面,旁边的朱棣跪在地上,呈现着五体投地的姿态来。

    身上的纁裳青衣屁股的位置正对着门口,被打的破烂,屁股上一道道的血杠子透过里衣看的清清楚楚。

    妈耶,真打了一百藤条啊?!

    朱元璋身前书桌上还放着一根藤条,只见到他脸上无悲无喜,把手上翻开的漫画书往桌子上一扔。

    “砰。”

    “启儿,这画本,是你给朱棣的?”

    朱启两腿一软,对着老爹就跪了下来,通红着脸,一脸愤慨的表情指向了弟弟朱棣:

    “父皇,这是四弟非要抢去的,我都给他说了,你现在正是努力学习奋斗,学知识的年纪,这种玩物丧志的东西,怎么可以出现在你的书桌上呢!父皇知道了,该有多伤心,多失望!他不听,我作为兄长,那是痛心疾首啊!”

    朱启话音落下,朱棣睁大了双眼,上下嘴唇碰了碰,愣是没发出什么声音来。

    不过朱启继续说道:

    “当然,儿臣也有责任,应该多多管教四弟,儿臣这就把四弟领回去,好生责罚,绝对看着他好好学习,不会再犯,若然再犯,不用父皇您动手,儿臣先打断他的腿!”

    朱棣一听朱启这话,眼珠子都不带转了,没多久眼泪都开始在眼眶打转。

    主要是心情波动太大,影响到屁股的伤口,疼的。

    朱元璋看着朱启,也不知道是气的还是怎么得,脸上竟然露出了笑容,道:

    “兔崽子!你给你弟弟看画本的事情,之后咱在算账,我问你,这漫画是你画的?!”

    朱元璋把手里的《明山河》晃了晃,朱启硬着头皮点了点头。

    不点头也不行啊,这世界上除了自己能画出这种风格的画作来,谁也画不出来!

    也幸亏自己这是黑白画,没有一页是彩色画,不然光是颜料的事情都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了。

    朱元璋又问道:

    “这封面书壳子哪来的?我摸着怎么比我用的都好,你找谁做的?”

    朱启硬着头皮继续说道:

    “宫里一个内官给儿臣做得,儿臣也记不得是谁做得。”

    好在朱元璋并未在书壳的事情上追问,而是站起身来说道:

    “我看这画本里,有一页,是朱重八参加义军之后,看到郭子兴军帐中的地图,你把那地图画出来,我就相信这画是你的画的,过来,这里有纸笔,都给你准备好了。”

    朱元璋这边说着“朱重八”“郭子兴”“参加义军”,给朱启说的那是额头一阵冒汗。

    也幸亏这是他朱启画的东西,而且也确实是发生过的,漫画里面的主角就是朱元璋,当然是从头到尾都是光辉伟岸的龙傲天形象。

    要不然缺了哪一点,那都得出大事的,吃不了得兜着走。

    至于画一张地图,证明这漫画是自己的画的这件事情,朱启也没有多想,又不是画不出来,怕个球。

    别人碰到毛笔画画,可能就要傻眼了,但朱启从小学画画,什么画都学过,别说毛笔画画了,一手毛笔字都能在明初傲视群雄。

    还真的别觉得现代人练毛笔字就一定不如古人,现代人的资源丰厚,理论知识加上科学练习方法,就不是古人比的了。

    少年宫里但凡学了两年毛笔字的孩子,用过的文房四宝,都不是一般古代读书人能买得起的。

    至于漫画书里的所画的地图,朱启当然知道是哪一张,那就是一张元朝疆域图。

    朱启拿着毛笔,三下五除二的将地图轮廓画出来,随后标注上一些河流山脉,以及大概的重要城市。

    朱启画的很快,笔若龙蛇游走,墨如行云流水,不多时就将地图画完,然后放下毛笔,恭恭敬敬的退到边上去了。

    又看了一眼自己画的东西,可惜没有铅笔,不然还能画的更好看点。

    朱启并未多想,朱元璋此时却是在心里暗暗心惊,他打了半辈子的仗,见过的地图数不胜数,但能够像朱启这样,一口气画出包含漠北,西域,高丽在内的大片疆域的全貌图,却还是平生仅见。

    关键是,这地图一个个部分拆开来看,却又都是正确无比的。

    朱元璋早在朱启来之前,便已经找人来看过,虽说大致形状和普通认知里的有所不同,但山河湖泊,城池关隘,确实没有太多区别的。

    而朱启竟然能默背着画出如此准确的地图,这放在军营里,也是了不起的一项大本事。

    打仗靠的是什么?天时地利人和,何为地利?就是地图啊!

    若是开战之前,连周围地形都不了解,怎么能打胜仗?

    朱元璋心里惊讶不已,脸上却没有表露,询问道:

    “你是如何学会的?我不记得你学过啊。”

    朱元璋问的是画地图,朱启还以为朱元璋问的是画画本身,赶忙回答:

    “回父皇,儿臣其实对这些挺感兴趣的,虽然没有老师具体教过,但儿臣总是自己翻阅书籍,查看古籍,算是自学成才吧。”

    朱元璋看着朱启面色平常的说出“自学成才”四个字,尤其是想到,不仅仅是地图,这漫画里面很多的战例时局分析,也是前所未有的准确,不免心中狂喜。

    这是什么?这就是军事天赋,是大将之才啊!

    我朱元璋的儿子,十五岁就能画地图,会分析以往战例时局,这还不厉害吗?

    朱元璋笑了:

    “好,不愧是我儿子!”

    朱启松了一口气,心想着幸亏朱元璋不排斥画画这种事情。

    朱元璋心情大好,自然也不会责怪朱启将漫画书的事情给朱棣看,勉励了朱启几句,好好学习继续努力。

    朱启也是立马拍胸脯保证,天不生我辽王启,学海自古如长夜!

    随后趁着朱元璋心情好,朱启又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为朱棣求情,朱棣那是举天发誓,一定要向三哥好好学习,这才被放过一马。

    兄弟两人搀扶着,一幅兄友弟恭的和谐场面,赶紧撒丫子跑了。

    朱启和朱棣跑路没多久,朱元璋背着手喊来在外面等候的内官,命令道:

    “去,把徐达给我喊来。”

    “是。”

    那内官应了一声,赶忙离开了。

    徐达此时就在紫禁城内的官署,听到皇帝召见,赶忙过来。

    徐达走进屋中行礼后,朱元璋已经按奈不住要显摆的心思,拿起了朱启画的地图,咧开嘴笑了起来:

    “徐天德,我发现了一个将才……”

第三章 三哥,带我。

    朱元璋拿出了地图,往徐天德面前那么一摆。

    朱启是按照现代人的思维看待地图,那些山川河流,城池关隘,在朱启看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在明初这回,地图绘制还非常的不完善,但军用地图,已经知道什么叫做等比例绘制,甚至用上了简易的平面沙盘。

    所以朱启这张地图,在懂军事的将领眼中,就弥足珍贵。

    徐达并不知道这张地图出自朱元璋的儿子朱启之手,但看着朱元璋的表情,就差没在脸上写着“赶紧夸”三个字了。

    徐达是何许人也?整个洪武一朝,少有的能够善终的明白人。至于说野史所说的“烧鹅赐死”,那毕竟是野史,朱元璋想杀徐达的话,还需要烧鹅?看看蓝玉,李善长那些将领都是如何死的明明白白。

    人家朱元璋在文人士子口中的“屠夫”之名,可没有掺和半点假。

    徐达二话不说,立马就开始夸赞起来,什么“此子恐怖如斯”“经天纬地之才”“恨不能早日遇见,王保保那就是插标卖首”云云。

    总之一句话,这画地图的“大才”早点出世,大元搁着一百年前就灭了。

    一番吹嘘之后,徐达说出点睛之笔:

    “陛下,此人是谁啊?”

    朱元璋这时候已经鼻孔朝天了,满脸带着笑容,说道:

    “就是我的第三子,辽王朱启!”

    “竟然是辽王殿下!真不愧是陛下,龙生龙凤生龙,也只有陛下,方能生出如此可造之材!”

    徐达一脸惊讶之色,随后转为钦佩,其实心里面道了一句“果然如此”。

    但抛开徐达拍马屁的成分不谈,这幅地图画的也确实不错,光凭这一手认地图画地图的本事,辽王在徐达的心中,已经是一位未来可期的塞王了。

    朱元璋喊来徐达,一方面是吹嘘自己的儿子辽王朱启有将才,另外一方面自然也是商量草原战事,毕竟北元还在大漠草原上虎视眈眈呢,随时想着重回中原呢。

    再加上第二次北伐失利,北元十之八九会做出点动作来,不得不防啊。

    顺便,也该是让塞王们锻炼锻炼的时候了。

    ………………

    朱启领着弟弟朱棣从御书房连滚带爬的跑出来,直跑到看不到御书房的围墙了,这才放慢脚步。

    朱棣捂着屁股哎呦哎呦就叫唤起来了,朱启那是又气又笑。

    气的是自己都跟朱棣说了,打死都不要供出自己,万万没想到这朱棣在朱元璋面前,这么没骨气,不仅漫画书的事情立马抖出来,就连自己病完全好了的事情,也是直截了当的说出来。

    笑的是未来的永乐大帝,也有被揍得嗷嗷叫的一天。

    朱棣心里也知道自己牵连到哥哥朱启不太厚道,一脸歉意的说道:

    “三哥,这真的不能怪我,你也知道老爹揍我们毫不手软,我要是咬紧牙关不说出来,怕不是真的能把我打死!”

    朱启看朱棣说的夸张,摆了摆手:

    “好了好了,父皇总算是没追究,但你可得记住我的情啊。”

    “一定一定。”

    朱棣一边疼得龇牙咧嘴,一边冲着朱启挤出一个笑容,说道:

    “但三哥,你那一手地图画的是真的好啊,我之前看漫画还没注意到呢,咱们讲武的时候,也没学绘制地图啊。”

    所谓讲武,便是讲习武事,军事教育。

    身为朱元璋的儿子,那是必须要文武双全,除了读圣贤书之外,骑马射箭驾车兵法,那得样样精通,朱棣也是学过兵法的,虽然没有上过战场,更没有实战经验,但也知道地图对于行军打仗的重要性。

    听到朱棣这么一说,朱启先是一愣,随后一拍脑门子,糟糕,该不会被朱元璋误以为自己有将帅之才了吧?

    自己还想着找机会换个封地,到江南享清福呢!朱元璋要是以为我有将才,把我往辽东赶去就藩怎么办啊?那不是死定了!

    朱启有点慌,赶紧跟朱棣解释了一句:

    “就是画个地图而已,跟行军打仗用的地图差得远了。”

    “我感觉三哥画的比我见过的那些地图还要来得好。”

    朱棣由衷的夸赞了一句,朱启心里那就是更慌了,赶忙转移起了话题:

    “不说这些了,没啥事我先回去了。”

    朱启正要走,朱棣赶忙凑到近前,小声说道:

    “三哥,那《明山河》第二本里,其实有一段你画的不对。”

    朱启一愣,问道:

    “哪里不对了?”

    朱棣回头看了看身后那些太监宫女们离得比较远,这才说道:

    “那郭天叙勾栏听曲那一段,画的不太对。”

    朱启瞪大了眼睛,满脸问号,朱棣继续说道:

    “这回春阁名字也太露骨了,哪有教坊司开的勾栏起这名字的,这是其一。三哥你画的回春阁的楼上,一群小娘子莺莺燕燕,还摆着手巾,其实真正的勾栏里,也没有这么多小娘子摆着手巾召客的,这是其二。”

    似乎是觉得自己说的有点多,朱棣又补充了一句:

    “三哥,你别这么看我,我可没进过勾栏,也就是路过潇湘馆的时候看了一眼,其实听说,人家那地方挺高雅的。”

    朱启把朱棣从上到下看了一遍,认真的问道:

    “你老实说,是不是去过勾栏了?”

    朱棣一脸义正严词的说道:

    “怎么会呢,我要是去那种地方,被父皇知道,可不得打断我的腿?”

    确实,朱元璋能干的出这事来。

    况且朱棣才十四岁,这么点大就去过勾栏,自己前后两世加起来都快五十岁的人,却连招牌都没见过啊,就有点过分了。

    朱启心灵纯洁,对勾栏那是半点兴趣都没有,打心眼里瞧不起这种污秽的地方。

    但一想到自己所画的勾栏,竟然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身为一名负责尽职的漫画家,心中不免有点自责,这是对读者的不负责任。

    左思右想之后,朱启紧皱眉头,对着朱棣说道:

    “四弟,哥哥我觉得你说的好像有点道理,我确实是凭着我的想象,来画郭天叙上勾栏那一部分剧情的,画出来的东西,不太严谨,不够写实。”

    朱棣点了点头:

    “是吧。”

    朱启继续说道:

    “我想着,把那一部分全部推倒重画,但若是不亲眼见一见,恐怕画不出那种真实感来,所以你不要误会,我不是想去勾栏,而是要去采风,采风你懂吧?所以你刚才说的那个潇湘馆,他正规吗?高档吗?离紫禁城远吗?”

    朱棣赶忙说道:

    “教坊司开的,肯定正规,听说是应天府首屈一指的勾栏,离得紫禁城也不远,西华门出去没多远就到。”

    听着朱棣说完,朱启点了点头,说道:

    “那此事你不要对别人说,父皇要是问起,就说我跟你一起讲武去了,等我采风归来,保证画第三话给你。”

    朱启抬腿正要走,却感受到胳膊一下子被拉住,一回头就瞧见朱棣双目炯炯有神,肃然道:

    “三哥,带我。”

第四章 风月场所行话多

    从紫禁城出了西华门,便是一条名为太平街的的大道,一路向西穿过小半个应天府,便到了应天府最为出名的红灯区,秦淮河!

    洪武年间,大兴教坊司,这让青楼这种一直处于公私结合的第三产业,算是彻底变成了官营,第三产业的首席总裁,便是大明皇帝朱元璋了。

    朱元璋是个的井井有条的人,建立大明之时,便设立了各种各样的制度,希望后代子孙们都能遵守这些制度,以期大明能够千秋万代。

    对于这青楼女子的穿着打扮,恨不得安排大明朝每一户家庭的朱元璋那是亲自下诏:“坊司乐艺着万字顶巾,系灯线褡膊,乐妓明角冠皂褙子,不许与民妻同。”

    啥意思?就是娱乐从业者,必须统一戴“万字符”头巾,腰间应系特制的腰带,教坊司女员工着角冠,穿赤褐色的坎肩,不能穿的和平民百姓一样。

    所以当朱棣领着朱启拐到一处紧挨着秦淮河的大街,看着河畔戴着角冠,穿着赤褐色坎肩倚楼远眺的姑娘之时,立马就小声说了一句:

    “三哥,咱们到了!潇湘馆就在前面了。”

    朱启一眼看过去,那楼上小娘子们莺莺燕燕的走来走去,偶尔一些有陪客,一个个虽然花枝招展,但也确实没有像电视剧里那样,拿着丝巾探出半个身子来,用肉弹攻势来奋力拉客。

    这时候哪里还需要拉客啊,全天下的青楼都是教坊司一家垄断,赚取的银两哗啦啦的流进朱元璋的腰包里,又没有竞争关系,更不存在业绩考核,进谁家里不是进啊?

    所以说啊,这行业只要形成垄断,就容易变成这样毫无朝气的模样。

    都走到门口了,竟然还没有一群小姑娘围过来,搂着我嘤嘤嘤,朱启那是痛心疾首啊!

    要像是以前官民合营那样,什么花活都能给你整出来啊。

    朱启已经十五岁元服了,按照现如今的说法,就是成年人,只要不是去后宫,出入紫禁城都不会有人拦着他,十四岁的朱棣能出的来,自然是沾了朱启的光。

    两人身后跟了五名护卫,走到一座精致小楼前,眼瞧着朱漆大门顶端悬着黑色金丝楠木匾额,上面龙飞凤舞地题着三个大字“潇湘阁”,两边丹楹刻桷,玉砌雕阑,犹如琼楼金阙。

    有露着半个肩膀,搭着坎肩的老鸨瞧见朱启和朱棣两人,赶忙迎了上来,笑道:

    “两位公子,是来俏酒听曲,还是要住局啊?”

    朱启挺直腰杆面容平静,虽然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但只要边上朱棣开口说话,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但等了数息也不见朱棣说话,朱启扭过头去,就瞧见朱棣跟自己一样的挺直腰杆,面容平静。

    还是身后一个护卫眼力见不错,从怀里掏出了四钱银子,递到了老鸨手上,小声道:

    “住局先不急,先找几个姑娘吃花酒,这是下帖子的钱,若是不错,自然少不了赏银。”

    现在的一钱银子就是一百文,十钱约等于一两银子,购买力相当于朱启前世的一千元钱。

    也就是说,这护卫上来就给门卫掏了四千块的“下帖子钱”。

    那老鸨收了钱,立马喜笑颜开,领着朱启一行人等往里走,很快就到了一个包间,安排朱启和朱棣坐下之后,陪笑了一声“马上就上先生”,随后就退了出去。

    这潇湘馆自然是装修奢华,金碧辉煌,但比起皇宫来说还是差了点。

    那护卫也看出来朱启和朱棣两位王爷对这勾栏里的行话并不了解,小声的开始解释起来。

    明朝这时候进勾栏,就算啥事也不干,那也是要给钱的,一般人给的是“打茶围”,也就是戏台子下面排排坐,姑娘们摆盘上桌,倒茶陪聊,嗑嗑瓜子摸摸小手,也仅限于此。

    台子上姑娘吹拉弹唱,之后有穿的轻纱薄衣,诱惑万千的漂亮些的姑娘,在台子上左摇右摆的扭屁股。

    台下把持不住的,那就可以找个姑娘一起“住局”,就是过一夜的意思,那自然是另外收费。

    若还想高雅私密点,可以“吃花酒”,就是换了一个专门的包间打茶围,姑娘们就伺候那一间屋子里的人就行了,“下帖子”就相当于包厢费了。

    “上先生”就是上姑娘的意思。

    还有些其他的行内话,那护卫也是一一说到,吐字清楚,思路清晰,不禁让朱启感慨人才就在身边。

    “你叫什么名字?”

    朱启对着那机灵的护卫问道。

    其余护卫投来羡慕眼神,那护卫也是面色一喜,赶紧抱拳说道:

    “回殿下,小人名叫高锦。”

    “嗯,本王记下了,以后本王出门,你都随行跟着。”

    朱启点了点头,默默将这名字记下,高锦一看就是见多识广,能说会道到的人,先不管功夫怎么样,自己身边还是需要这样一个,做事说话都干脆麻利的人。

    高锦赶忙低头说道:

    “是。”

    说罢,一言不发的站在边上,好像刚才叽里呱啦做名词解释的是另外一个人一样,讲究。

    此时老鸨又回到了门口,在门外精神抖擞的喊了一声:

    “两位公子,上先生咯!”

    说罢,那房门被轻轻推开,就见到五名皮肤白嫩,身姿妖娆的女子盈盈笑着走了进来。

    这五名女子五官中正,皮肤白,年纪轻,综合起来就是那一类没有车房外加百万礼金娶不到手的级别。

    边上的朱棣默默抬起杯子,喝了一口茶。

    一瞧见朱棣喝茶,有一个女子赶忙就凑了上来,嗲着声音说道:

    “公子,都到了咱们潇湘馆了,就别喝茶了,奴婢陪你喝喝酒吧。”

    朱棣倒是没拒绝那女子坐到自己身边,不过看上去还是略显拘谨,用询问的眼神看向了朱启,问道:

    “三哥,咱们要喝酒吗?”

    朱启问道:

    “你酒量不行?”

    朱棣摇了摇头,赶忙说道:

    “这倒不是,我主要是怕喝了酒,万一把持不住自己……”

    朱启一听,眉头一皱,正直的心灵一下子就警觉了起来,对着老鸨沉声说道:

    “快!上你们潇湘馆最烈的酒!”

    “啊,三哥,这不太合适吧?”

    朱棣还在犹豫,但朱启已经笑着解释道:

    “你怕什么,你三哥我的酒量,那是千杯不倒,你要是怕把持不住自己,不还有三哥我吗?到时候肯定把你摁住抬回去。”

    朱启这么一说,朱棣也就放心了。

    朱启倒不是吹牛,在他看来,古代这酒水的度数,顶多也就十几度呗,只要不去碰葡萄酒,那是屁点事情没有的。

    自己这前世跟朋友聚餐,直接上白酒的酒量,小意思啊!

    况且都来大明娱乐场所采风了,不喝酒,如何能采的原汁原味啊!

    回头我就搞个蒸馏酒,取名国窖1368,度数给八十度往上整,霸占整个酒业市场,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嘶,话说蒸馏酒具体怎么做来着的?

    那老鸨也是毫不含糊,立马就出去抱了一个瓷瓶子回来,姑娘们早已轻车熟路的坐到了朱启和朱棣的两旁,还有一个姑娘坐在大家对面的椅子上,眨巴着眼睛对着朱启放电,同时问道:

    “两位公子,是想要奴婢抚琴,还是吹箫?”

    朱启说道:

    “先吹吧。”

    那姑娘笑着点了点头,跪坐下来,为朱启吹起萧来。

    丝竹雅乐,美人美酒,这叫什么,这就叫成功人士的格调!

    “公子,一路走来辛苦了,喝口酒润润嗓子吧。”

    一个姑娘端着半个巴掌大的酒杯凑到了朱启的面前,朱启一瞧,呵呵一笑,就这点,塞牙缝都不够的。

    他想也没想的端起酒杯一口灌下。

    酒水入喉,朱启眼珠子瞪圆了,嘴巴咧了起来,肚子立马就火烧起来了!

    这酒特么的少说六十度往上走啊!明初就有白酒了?

第五章 徐妙云和唱诗

    蒸馏酒自元朝发明,又叫酒露,明初洪武这时候技术已经相当普及,酒精度数丝毫不比现代的白酒差。

    朱启倒是不知道这些,一大杯高浓度白酒下肚,此时他放下了酒,杯怀疑人生。

    朱棣显然早有准备,凑着酒杯抿了一口,由衷说道:

    “果然是烈酒啊,想必是烧出来的酒露吧?不过比起家里的酒露,还是差了点,家里烧出来的酒露,那是真的烈啊,不过三哥你居然一口喝完,真是让小弟我佩服不已啊。”

    朱启没管朱棣的马屁,看向了老鸨,问道:

    “老鸨,这酒……烧出来的?”

    “自然是烧出来的酒露啊,要不怎么能这么烈呢,等下上两盘小菜,两位公子边吃边喝。”

    老鸨脸上带着笑,这一瓶酒可不便宜呢,不过眼前这两人一看就是贵公子,肯定消费得起,今天光是酒钱就大赚一笔了。

    想了想,继续推销说道:

    “另外,咱们潇湘馆里,新上了一批药堂送来的五石散,两位公子若是有兴趣……”

    老鸨话还没说完,朱启抬手打断,说道:

    “不用不用,赶紧上菜。”

    朱启一大口六十来度白酒的酒劲,这时候慢慢上来了,得赶紧搞两口菜,不然这一口酒就喝醉了,那真丢人了。

    至于这五石散,可不就是张仲景的寒食散方子改良后的著名春药吗!现代的中医药堂里,很多都有卖呢,效果堪比蓝色小药丸。

    自己年纪轻轻的,用那玩意干啥。

    朱棣却没听说过五石散,对着朱启笑着说道:

    “三哥,这潇湘馆为了赚钱,连药都开始卖,到这的人买药干什么啊。”

    朱启酒劲开始上头,说道:

    “想不出来。”

    边上姑娘们一个个嘤嘤嘤的,又开始劝起酒来。

    朱棣也喝了好几口,正熏醉时,最为骚包,一边摸着姑娘的小腰,一边说道:

    “佳人伴身,不禁令我诗兴大发,前几日我偶得诗词两句,三哥我吟给你听。”

    朱棣摇头晃脑道:

    “红湿胭艳逐零蓬,一片春风细雨濛。燕子不知无处去,东流犹有杜鹃声。”

    姑娘们一个个拍起手来:

    “好诗啊,公子真是做的一首好诗。”

    边上有姑娘很快用小条子把诗句写了下来,递了出去,外面听到有人开始唱诗来,某某房间的公子,为潇湘馆的某某姑娘,赠诗一首云云。

    要是之前朱启肯定大为称赞,自叹不如,虽然他听不懂。

    但此时酒精已经蒙蔽理智,边上还有五个漂亮大姐姐,荷尔蒙当时就上去了,立马就决定抄一手,获得优先交配权。

    朱启脸色通红,站起身来袍袖一挥:

    “看我也来一首!”

    ……………………

    而此时在潇湘馆的另外一间包厢里,气氛却不如朱启和朱棣这边热烈。

    但屋子里坐的人,也是身份尊贵,乃是魏国公徐达的儿子,徐增寿。

    徐增寿边上还坐了一人,虽然穿着男装,但这人肤如凝脂,唇红齿白,眉目顾盼之间,一股天生妩媚之气。

    明眼人一瞧,就知道徐增寿边上坐着的人,是女扮男装来的,这女孩年纪也不大,看上去十四五岁的模样,却也不是外人,是徐增寿的二妹,徐妙云。

    按照行家话说,外面的女人进风月场所,俗称“过班”,一般都是很熟的熟客带来的人才给进,而且都是有钱人家的大小姐,出于好奇来这地方瞧一瞧,风月场所要价也会很高,光是打茶围就得一般客人的两三倍价钱。

    这屋子里因为有了一个徐妙云,接待徐增寿的姑娘也没敢太奔放,只是搭了手在徐增寿的胳膊上,偶尔给徐增寿添添酒。

    徐妙云身边的一个姑娘,那更是乖巧的就跟小丫鬟一样。

    徐增寿皱巴着一张少年的脸,语气央求着说道:

    “我的好妹子,这潇湘馆长啥模样你也看到了,咱们赶紧回家去吧,被爹发现我带你过来,我非脱了三层皮不可啊。”

    徐妙云鼻头一皱,对着徐增寿说道:

    “你三天两头往勾栏跑,也没见着爹把你脱了三层皮啊。”

    徐增寿哭笑不得:

    “我来勾栏,跟你来勾栏,那能一样吗,况且我来勾栏,也就是听听曲子,看看跳舞,也没做什么出格的事,爹怎么会责怪我呢。”

    “是是是,爹不责怪你,甚至还想跟你一起来呢。”

    徐妙云继续问道:

    “哥,你平日来潇湘馆就是喝酒?家里不也能喝吗?”

    徐增寿拿着酒杯一愣,心想着我来这干的事能让你知道?嘴巴上却说道:

    “也不全是,在这还能吟诗作赋。”

    “吟诗作赋?”

    徐妙云眼前一亮,她自小聪明,好读书,前两年,还有国子监的大儒,夸赞徐妙云是女中儒生,应天府中更有“女诸生”的称号。

    旁边的姑娘瞧见徐妙云对吟诗作赋感兴趣,笑着说道:

    “小姐有所不知,徐公子可是文采斐然呢,没少为我们姐妹几个写诗,前些日子在这房子摆花酒,还写了一首咏梅诗,鸨母传出去,在咱们潇湘馆里,也是上佳之作。”

    这姑娘话一说,边上的徐增寿面色有点古怪,抬手说道:

    “平日里随便写的打油诗,没什么好说的。”

    “哦?我倒是很想听听那首咏梅的打油诗。”

    徐妙云眼睛微眯了起来,边上姑娘自知说错了话,支支吾吾一声忘了,哪里还敢开口。

    徐增寿被妹妹看的脖子直缩,那首诗自然不是他写的,是徐妙云在家里写的,他瞧见了就拿来潇湘馆显摆。

    就跟外省人去了广东,迷失在一声声“靓仔”中一样,谁还不想迷失在一声声的“才子”称呼里呢?

    徐妙云鼻子里“哼”了一声,虽然没说话,但估摸着以后是没诗可抄了。

    徐增寿头皮发麻,不抄诗这风月场所还要不要混了,赶忙说道:

    “过阵子潇湘馆那位花魁挂衣的时候,全城的文人士子估摸着都要来,我带你来见识见识。”

    “真的?”徐妙云脸上不悦的神情顿时烟消云散,不过又问道:“何为挂衣啊?”

    几个姑娘们面面相觑,挂衣就是初次同枕,招入幕之宾的盛会呗。

    徐增寿犹豫一阵,说道:

    “你就当是诗会就行了。”

    徐妙云撇了撇嘴:“肯定不是什么正经事,不愿说就算了。但你说了到时候带我来,可不能食言。”

    徐增寿赶忙点头应下,这事情也算是揭过去了,回头还有诗抄就行,再说,花魁挂衣的时候,带上自己这个妹妹,到时候搞来两首佳作,技压群雄,再准备一大笔银子,说不定自己也能拔得头筹,当那个人人羡慕的入幕之宾呢。

    颇具姿色的姑娘,挂上了花魁名号,总要捂上一阵,待身价最高时,卖个高价,至于说有达官贵人来暗箱操作,逼迫花魁什么的,放在以前或许有,但在明初是绝对没人敢这么做的。

    朱元璋亲自动手,昭告天下,把风月产业纳入自个的钱包,已经是国营了,哪个嫌命长的去干这种招惹朱元璋的事情啊?

    敢在风月场所里招惹是非,摆架子耍横的都没几个,别看老鸨跟你嬉皮笑脸的,真要硬气起来,当场掐腰就喊:

    “凭哪来的竖子,还敢在我们这里闹事,知道我们大东家是谁吗?当今皇上!”

    五城兵马司驻军就在秦淮河不远处,一盏茶不要的功夫就到,你横一个试试?

    徐妙云这花酒也喝了,姑娘也聊了,就连厅堂戏台子上,穿着半透明薄纱扭屁股的表演也看了,至于剩下的那自然不是她能看得,况且心里想着以后花魁挂衣的“诗会”,她倒是也没兴趣再多久留了。

    正打算起身离开呢,却听到外面一阵脚步之声,还有人说话询问。

    “听到刚才唱的诗了吗?好生厉害啊!”

    “听说花魁都去送了一壶花酒,还送了一张挂衣请帖呢!”

    “真的假的?那一张请帖现在少说十两一张了吧?”

    “我刚来啊,什么诗啊?这么厉害吗?花魁呢?”

    外面逐渐纷扰吵闹起来,徐妙云站起身来,徐增寿已经跑出去看热闹了。

    只见到一众人等围在一间房门外议论纷纷,与其说是想看看作诗的才子,倒不如说是想看看被花魁送了花酒的人长得什么模样。

    徐增寿和徐妙云走到房门门口,抬眼望去,屋子里却已经没人了,这屋子,正是先前朱启和朱棣两人喝花酒的屋子。

    侍卫们也没有想到,平日里没瞧见有什么才学的辽王朱启,竟然一首诗技惊四座,花魁都托人送了一壶酒,还送来了“挂衣”请帖。

    这两位毕竟是王爷,虽说当今皇帝朱元璋是鼓励风月场所的,两位王爷明显都喝得醉醺醺的模样,眼瞧着周围人都议论,还有人过来敲门求见,这万一生出事端就不好了。

    五名护卫也顾不得其他,两人一组架着朱启和朱棣就赶紧开溜了。

    只留了一个空房间,给围观群众们以无限遐想。

    而在潇湘馆内发生的事情,仅仅过去一个时辰,便写在了一张小纸条上,送到了朱元璋的案头。

    朱元璋此时正拿着从朱棣那边没收来的《明山河》第二话看得出神,看到小纸条本来没有在意。

    但一打开,看到朱启和朱棣两人去了潇湘馆,朱元璋眼睛里带火了。

    但再往后看,两人居然做了一首诗,技惊四座,诗的原句就附在纸条里呢!

    “九十春光一掷梭,花前酌酒唱高歌。

    枝上花开能几日,世上人生能几何。

    好花难种不长开,少年易过不重来。

    人生不向花前醉,花笑人生也是呆。”

    落款:

    ——辽王朱启

    “快!传召宋濂!”

第六章 文武全才辽王启

    宋濂,大明朝臣公务员。

    就和洪武年间的大部分公务员一样,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

    但每个月都有五天休息,节假日三到五天的假期,而且这些假期全都是带薪休假。

    明天正好是休息,宋濂一把老骨头,脸上也多少带点美滋滋,不过一个内官急匆匆的来到了官署,传召了朱元璋传召的旨意。

    已经六十四岁的宋濂,一听到朱元璋的传召,那是立马腿脚飞快赶忙过去,毕竟朱元璋性格比较暴躁,传召的火急火燎的,去的晚了,万一惹他生气就不好了。

    宋濂也不知道皇帝突然喊自己干什么,脚下步伐不禁又快了点,不过等到了朱元璋跟前,瞧见朱元璋带着笑容的模样,他多少放心了一点,看上去应该不是自己犯了什么错。

    “微臣宋濂,叩见陛下。”

    宋濂行礼打算跪拜,朱元璋上前两步拉住,满脸喜滋滋的表情说道:

    “爱卿免礼,赐座。”

    看到朱元璋心情不错,宋濂也放心了不少,边上内官送来椅子,宋濂半个屁股坐了下来,这才看到朱元璋拿出了一幅墨宝,递了过来。

    宋濂一看字迹未干,再看那鬼画符一般的字体,就知道这是皇帝朱元璋写的没错了。

    但看到那墨宝里写的内容,第一遍看下来目光一楞,再看第二遍时已经忍不住跟着念出了声来。

    “九十春光一掷梭,花前酌酒唱高歌……”

    待轻声念完全诗,宋濂又开始看起了第三遍,开始细细体会诗中隐含的深意。

    朱元璋背着手,看着宋濂品鉴欣赏的目光,得意洋洋的说道:

    “宋濂,你是一代文宗,学识渊博,你来点评点评,这诗写的如何啊?”

    宋濂一听这话,立马就神情肃穆的说道:

    “陛下,以微臣之浅薄学识,可万万不敢说点评,微臣初见这诗,便觉得这诗词实乃旷世之作,有汉唐之风!这首诗气势酣畅,语如贯珠,似瀑布飞泉,奔流直下,诗共二十句,一气呵成;然细味诗意,每四句可分成一小节,又是节节推进。陛下看这第一句……”

    随后便是宋濂最擅长的解析诗词,朱启抄的是唐伯虎的《花下酌酒歌》,诗的意思就不多做解释,反正作为明朝最著名的诗人之一,这首诗同样也是唐伯虎的代表作之一,内容自然是牛逼普拉斯就完事了。

    朱元璋虽然是农民出身,自小没读过书,但和百姓一样,信奉的是万物唯有读书高,后来事业壮大,除了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必须文武双全之外,自己也是恶补了很多的知识。

    对于这首诗自然也是看得懂,知道是教导人们爱惜眼前时光,不要虚度光阴,尤其是年少时候的光阴,其实不需要宋濂来解析,单纯想听宋濂吹一吹。

    至于说里面的放荡不羁爱自由的诗人情怀,考虑到诗成于潇湘馆这种风月场所,免不了生出一种“诗人暗示自己迫不及待要来一发”的错觉,这事情朱元璋肯定是不会提的。

    一边听着宋濂吹,一边想到自己的儿子朱启,竟然能写出如此精妙绝伦,又富有深意的诗句来,朱元璋脸上的笑容更盛。

    宋濂那边解析完毕,开始问正事了:

    “陛下,此诗为何人所做啊?”

    朱元璋的鼻孔已经对着地球散逸层了,誓要与太阳肩并肩,只见他虎躯一震说道:

    “吾儿辽王朱启!”

    那神情,那语气,就差没把大拇指竖起来了。

    宋濂也是虎躯一震,自然也不糊涂,他所擅长的台阁体散文,那就是“颂圣德,歌太平”,拍马屁这一方面比徐达那就厉害多了。

    一看朱元璋这表情就是等着别人夸呢,那还说什么,立马就夸起来了。

    赶忙跟着一连串彩虹屁拍过来,什么“天不生他辽王启,诗道万古如长夜”“在陛下的儿子辽王面前,我这一代文宗的名号,不要也罢!”。

    朱元璋那个高兴的啊,宋濂作为诸多皇子的老师,朱启能写出这般诗词,自然是有宋濂的功劳,况且宋濂又夸的那么卖力,当即就有赏赐,金银珠宝太俗气了,就把刚写好的墨宝送给你宋濂吧!

    宋濂手里拿着鬼画符一般的皇帝墨宝,那是感激涕零,不说了,回去就裱起来挂墙上,从此成为宋家镇宅之宝。

    事情干完,宋濂拿着墨宝就走了,出了门才舒出了一口气,不过略微寻思又觉得奇怪。

    辽王朱启的文采,何时如此之好了啊?

    不过这诗确实是不错,宋濂一边在心中默念继续欣赏,想着回去官署和同僚们分享一下。

    一回到官署,立马就拿出了朱元璋写的墨宝,摊开来放在桌子上,官员们一看这字这么丑,就知道是顶头上司皇帝朱元璋写的了。

    但抛开字丑不论,这上面的诗句,大家看了一遍之后,还真的是颇有感觉!

    大家纷纷询问宋濂,这诗词是哪里来的,宋濂也不卖关子,直接将自己方才去朱元璋那边的事情一说,众人又是一惊。

    辽王朱启今年不过十五岁元服吧?竟然能写出这等诗句来?以往也未曾听说辽王有神童之资啊,莫非是年前一场大病,突然开窍了?

    大家议论纷纷之际,魏国公徐达此时悠悠说道:

    “辽王殿下真是文武双全啊,其实上午时候陛下也召我去了,你们猜怎么着,辽王朱启当着陛下的面,当场默画了一幅精妙详细的行军地图,我来给你们细细说道……”

    …………

    第二日。

    朱启并不知道昨日他“文武双全”的事迹,已经整个官署的官员们都知晓了。

    他昨日喝醉,被侍卫们扛着回了寝宫,到了第二天起床头还有点疼,嗓子冒火一样的渴。

    脑子里关于潇湘馆里的事情那已经是碎片化记忆了,满脑子都是姑娘们的细腰翘臀,藕臂朱唇,也不知道是梦里瞧见的,还是在潇湘馆真的看到了。

    “这烧酒太厉害了,一不小心居然着了道。”

    朱启自言自语着坐在桌子上,默默地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正自顾自的喝着呢,有内官跑了进来:

    “殿下,陛下来了。”

    窝草,朱元璋来了?

    朱启赶忙一口气把茶水喝掉,然后站起身来,把关着的窗户全都打开,呼呼的凉风就灌了进来,朱启也管不了那么多,醉酒睡了一整天,一屋子里全是酒味啊!

    还没有两分钟呢,外面一大堆的仪仗队就进来了,朱启那是头皮发麻,只能把卧室门关上,然后硬着头皮来到外面,看到朱元璋背着手走进来,躬身迎接道:

    “儿臣恭迎父皇。”

    朱元璋往椅子上一坐,朱启赶忙为朱元璋倒了一杯茶水,这才站到朱元璋身旁,就听着朱元璋悠然说道:

    “听说昨天你带着小四一起出门了?都干什么去了?”

    朱启一听,眼皮子开始跳了,不过还是嘴硬说道:

    “回父皇,儿臣前些日子生病,在床上躺的有点久了,近日来身子稍稍好了一些,就想着去城里走动走动,正巧四弟来找我,就一起了,也没干什么,随便走走看看……”

    朱启说得有理有据,并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不过朱元璋抖了抖衣袍,说道:

    “小四可全都招了。”

    草!这狗一样的朱棣!居然又全招了!

    ————

    (希望大家能每天追读投票,不然没推荐位,我不想一轮游。)

第七章 辽王朱启的起居录

    好在朱启临危不乱,继续说道:

    “父皇误会了,儿臣正要说呢。我俩到应天府逛了逛,就想着去体恤一下民情,看到潇湘馆很多人进进出出的,四弟就提议进去看看,四弟也是无心的,他年纪小,不知道潇湘馆是什么地方,当然我也不清楚那是什么地方,本来是不想去的,但我连日大病,可以说是死里逃生,对亲情别有一番感悟,我不忍拒绝四弟,无奈就跟着进去了,但我们真的什么也没干,就喝了点酒就回来了。”

    朱启倒也不是全在说胡话,他们确实没干,光喝酒了。

    朱元璋一拍桌子:

    “还敢说什么都没干?”

    朱启额头开始冒汗了,妈耶,不会是喝醉酒的时候点了个姑娘吧?

    朱启心跳已经上了二百八了,朱元璋的表情却是“黑哥一笑.gif”,说道:

    “你不是还做了一首诗吗,我觉得写的挺好,但这诗好像没名字,我今天来就是想问问这诗的名字是什么。”

    朱启一愣,碎片化的记忆逐渐拼凑起来……窝草,喝酒误事啊!我怎么喝酒装逼,抄了唐伯虎的《花下酌酒歌》了啊?!

    朱启可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的,才子的名头那是万万不敢担头上,这时候赶忙说道:

    “儿臣也就是喝醉了酒,突发灵感,诗名没想过,若是父皇不嫌弃,还请父皇为诗题名吧。”

    朱启瞧见朱元璋喜笑颜开,就知道马屁拍对地方了,朱元璋既然来问诗句的事情,自然就是因为唐伯虎的诗好啊,诗词这种东西,可是能传于后人的。

    唐伯虎已经用实力证明自己的诗词不输古人,可以传于后代,那这时候赶紧把题名权让给朱元璋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朱元璋笑着说道:

    “既然你是在潇湘馆做的诗,那便叫做《花下酌酒歌》吧。”

    “不愧是父皇,这名字真不错。”

    朱启赶忙夸赞一番,心中感叹自己抄唐伯虎的诗歌,幸亏名字没换,属于历史线的收束了。

    朱元璋听了朱启的夸赞,自然是喜笑颜开,又是一阵勉励朱启要加油,好好学习,大明的未来在你们的身上云云。

    一番父亲的教导下来,朱启那是小鸡啄米一般的点头,本以为朱元璋没其他事情了,却没想朱元璋站起身来准备离开的时候,连带着提了一句:

    “那本《明山河》我看了,画的不错,但我手上那好像是第二话吧?小四说第一话还给你了,你等下送到我那去,我先走了。”

    说罢,抬脚走人。

    朱启傻在原地,好家伙,朱棣喜欢看漫画书,你朱元璋一把年纪了,也看漫画书?不合适吧。

    但这是皇帝的命令,也没得办法,幸亏自己画的《明山河》,并没有任何诋毁朱元璋的地方,反而从头到尾都是吹捧,不然可就麻烦。

    目送着朱元璋离开后,朱启才松了一口气,坐在椅子上就喝了一口茶,回到房间打算从背包里拿出《明山河》第一话给朱元璋送去,却看到床上放了一封请帖。

    拿起来一看,上书几行字,邀请自己去潇湘馆参加什么挂衣,落笔是【花魁师萱儿】。

    朱启一愣,这什么玩意?

    朱启把高锦细细询问了一番,方才知道这封请帖,原来是自己醉酒作诗之后,潇湘馆的花魁师萱儿送给自己的挂衣请帖。

    当然,身为潇湘馆的花魁,师萱儿名头响亮,但实际上也没有什么能自己做主的份,多半还是潇湘馆的老鸨,看到朱启这一首诗技惊四座,又带护卫又有钱又有才,那真是又富又贵,所以就以师萱儿的名义,送来挂衣请帖了。

    花魁师萱儿挂衣选入幕之宾那天,自然是大人物越多越好啊,又有名又有利,何乐而不为呢。

    好家伙,没想到这勾栏老鸨这么会来事啊!

    但潇湘馆毕竟是勾栏,是风月场所,自己一个年轻有为的大明王爷,怎么能再去那种地方呢!

    朱启当即一甩衣袖,说道:

    “这潇湘馆的老鸨倒是会做生意,竟还想着拉本王去给她师萱儿撑撑场面,怕不是还想我出点钱,给师萱儿捧场呢,本王不过是去潇湘馆采风而已,这老鸨竟然如此算计本王,待师萱儿挂衣那天,本王非亲自给她一个深长的教训不可!”

    朱启一边愤恨的说着,一边将请帖放到了贴身的口袋里去。

    随后将《明山河》第一话,交给在外面等候的内官,让其送去给朱元璋。

    那内官才刚出门,朱棣就火急火燎的跑了过来,看到朱启一脸严肃的表情坐着喝茶,朱棣踌躇了一下,还是靠近过来说道:

    “三哥,父皇没揍你吧?”

    “你好意思问?”朱启都气笑了:

    “昨天去的时候怎么说的,你我兄弟二人,休戚与共其利断金,打死不说,打不死更不说。”

    朱棣有些尴尬,解释道:

    “三哥,这真的不能怪我,咱爹什么水平你不知道吗,我们前脚从勾栏出来,爹后脚就知道了,今天一早拿着藤条来看我功课学习的如何,我不说命都要送了。”

    看着朱棣一脸苦瓜相,再考虑到他以后是要当永乐大帝的男人,朱启想想算了,忍一手,但听着朱棣的话,朱启有些担忧起来,皱眉道:

    “你是说咱们身边有内鬼?”

    “这倒不至于,应该是守宫门的内官去说的。”朱棣凑近过来,说道:

    “三哥,下次咱们换一身衣服,别走正门,走小门出去,应该能安全不少。”

    朱启一听,眼前一亮,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朱棣又伸出手来,大拇指指了指外面,小声道:

    “咱们现在走不,护卫衣服我都带了,咱两换上偷偷摸摸的出小门。”

    “去哪?”

    “啧。”

    朱棣眼神暗示了过来,朱启露出犹豫神色:

    “今天还去啊,不过我昨天确实没有采风采清楚,主要去了光喝酒了。”

    朱棣一脸“就是这样”的表情,说道:

    “是吧,所以这次咱们去打茶围,不要喝花酒,就坐厅堂里看戏台子的姑娘,三哥你才方便采风啊,不采风,这《明山河》哪里画的好。”

    身为一名漫画家,朱启被朱棣的觉悟所感动,为了画好漫画,为了自己的读者,当下没有了道德伦理的束缚,抛下了心中的顾虑,决定朝着充满了正能量的愿景前行。

    “换衣服!”

    朱启接过朱棣递过来的侍卫衣服,朱棣也是语速极快的说道:

    “三哥,我听说今天潇湘馆还有白皮肤的色目女人来表演呢!”

    “真的啊?走走走,快快快!”

    …………

    在皇宫之中,是有起居录这种东西的。

    虽然起居录主要记载的是皇帝的言行举止,但在宫中未就藩的元服后的皇子,也会一并记录,并且起居录是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运行,就连皇帝都无权要过来观看,甚至都不知道是谁在记这些东西。

    正因如此,起居录能够留下许多重要的史料依据。

    于是在大明洪武七年的正月里,有关于年少时候的辽王朱启,多了这样一段珍贵的起居录记录。

    洪武七年,正月二十,辽王朱启大病初愈,带着燕王朱棣上勾栏。

    洪武七年,正月二十一,辽王朱启带着燕王朱棣上勾栏。

    洪武七年,正月二十二,辽王朱启带着燕王朱棣上勾栏。

    洪武七年,正月二十三,燕王朱棣被辽王朱启痛心斥责:“朱棣啊朱棣!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大明的光明未来可都在你我的肩膀上,忘记父皇对我们的敦敦教诲和殷切希望了吗!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我们兄弟二人,绝对不能再这样堕落下去了!”。

    洪武七年,正月二十四,辽王朱启带着燕王朱棣上勾栏。

    洪武七年,正月二十五,辽王朱启带着燕王朱棣上勾栏。

    ……

    洪武七年,二月初一,他俩又去了。

    ——————

    (求推荐票求追读)

第八章 人在应天,玩到没钱

    洪武七年,二月。

    朱元璋近日来有个烦心事,那就是朱启画的漫画,实在是太好看了。

    但漫画书只有两本,剧情断在了朱重八,也就是自己因为阵前斩将夺权,而被准岳父郭子兴关进了大牢,不日就要问斩,却在牢房内,发现了绝世神功《易筋经》中册,此时未来的马皇后,也就是朱启的亲娘,突然出现在监狱门口。

    然后就没了,朱元璋当时人就傻了!

    当然,他自己本人从未斩将夺权,更没有被岳父郭子兴关过大牢,这漫画剧情只是艺术手法而已,意料之外的自己竟然并不反感这样编撰出来的剧情,反而从头到尾有一种“天命在我”的爽快感。

    这漫画画的实在是太好看了,这《易筋经》中册到底学到手了没,马氏突然来做什么,自己到底有没有学会《易筋经》中册,又是如何从大牢里逃出来,然后娶了马氏的呢?

    这一系列的问题,就跟蚂蚁爬满了心窝子一样,给朱元璋那个心痒痒的啊,明明漫画的主角是自己,后续发展却让自己这么好奇。

    朱元璋让内官去找朱启问问还有没有第三本了,朱启当时很老实的回答:“没了。”

    好家伙,回答的如此果决,那朱元璋自然也没有含糊的,又下了一个诏令给朱启:“赶紧开画第三话!”

    这下子,朱元璋的烦心事,成了朱启的烦心事了。

    他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人都穿越到洪武大明了,竟然还有人催更自己画漫画,而且这人还是自己没办法拒绝的。

    那能怎么办呢?只能准备纸张,让人削了炭笔开始做起老本行了,好在还有勾栏这个温柔乡,能够让自己放松紧张疲惫的身体与精神。

    但很快,朱启又遇到了另外一个大难题,他去不了勾栏了,他和朱棣都没钱了。

    本以为到了明朝当了王爷,那就是腰缠万贯,出手都不带眨眼的,付钱都是论斤称。

    结果才带着朱棣去了十来天的勾栏而已,竟然从内务府那边拿不到钱了!不过仔细想想,自己每日里去勾栏,打茶围进场费就是两钱,偶尔还要吃花酒,再点个好酒,找两个漂亮姑娘,聊得开心的打赏亿点,每日在潇湘馆不消费个四五十两银子那是不可能回宫的,这还不算朱棣的呢。

    十来天下来,光摸摸亲亲就六七百两银子下去了啊!好家伙,这就是高端场所吗。

    朱元璋倒是没有苛待皇子,每月里都有银钱可以领取,这时候的俸禄是一年米五万石,钱二万五千贯,当然这是明面上的说法,就跟号称百万大军一样,实际到手的水分非常的大,能拿到二十分之一,都算朱元璋非常宠爱你。

    而且这个俸禄是必须得去封地就藩之后,从封地内的财务之中拨款给自己,朱启虽然已经是辽王,但还没有就藩啊,现在还是在应天府啃老,吃的是朱元璋内务府的钱啊!

    十天花了六七百两银子,这还只是朱启个人的单项支出呢,后来内务府的内官小声的提醒了:

    “殿下,不能再这么支钱了,再这么支,陛下要过问的。”

    好家伙,要是被朱元璋过问了,那可能就要出事情了,朱元璋要是哪天跑到自己面前问一句:“吾儿,你每天四五十两银子的个人开销是扔河里玩去了吗?”,吓都能把自己吓死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朱元璋内务府的钱是肯定不能去要了,朱启那个发愁的啊,朱棣也在边上小脸皱成了一团,最后一咬牙,说道:

    “干脆一不做二不休……”

    朱启一愣,好家伙,不愧是未来的永乐大帝,骨子里天生就有着果决狠辣,在十四岁的年纪就打算造反了吗?!

    “……这个月不去勾栏了!”

    看着朱棣下了很大决心的模样,朱启默默叹了一口气。

    兄弟两沉默了一阵,朱启用着忧愁的嗓音,冒出了一句:

    “下海吧。”

    “啊?”

    “做生意的意思。”

    朱启继续说道:

    “我思来想去这皇宫里是没有咱两能捞钱的地方了,内务府那边的内官已经提醒我了,就算现在父皇没发现,但回头万一他发现了,回头问起来,我们这十几天花了六七百两银子,也实在是解释不了,但如果我们说拿去做生意了,那不就能解释的清楚了。”

    朱启刚刚说完,朱棣大惊失色,说道:

    “三哥,你跟爹说咱两去做生意,还不如说上勾栏呢,爹见不来商人,你又不是不知道。”

    朱启倒是不以为意,朱元璋确实是不喜欢商人,但其实并没有朱棣说的这么夸张,朱元璋实施海禁,并不是为了故意刁难商人,而是为了限制明初的倭寇,这时候倭寇都聚集在辽东,高丽一带,得了,又一个不想去辽东就藩的理由。

    不允许商人跨省经商,则是为了实施固民政策,不仅仅是商人不允许跨省,任何有户籍的人,都不允许跨省的,与其说是针对商人,倒不如说是针对所有人。

    固民的好处在于能够快速稳定时局,加强了集权,政令可以下达到每一个地方。朱元璋的初衷和设计是好的,但固民政策整体而已,肯定是弊大于利的。

    至于说朱元璋不允许商人穿绫罗绸缎,其实这倒不是朱元璋针对商人,他也规定百姓不允许衣服上绣大鹏,乐妓不允许穿的过于华丽等等。其实民初这时候,只看一点,就知道朱元璋并没有去特意刻薄商人,那就是商税!

    明初洪武的商税是多少?史料记载,三十税一!这是什么概念就不用多说了吧,可以说是非常非常轻的税赋了。

    所以朱元璋不喜欢商人,却并没有去刻意刁难商人,这是事实,但为何后世传成那样,那当然和清朝修明史有很大关系,在清朝修编的明史里面,大明276年,历经的16个皇帝,就没几个是正常的,反倒是他大清的皇帝,甭管什么歪瓜裂枣,一个个的英明神武,勤政爱民。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朱启是不太信的。

    但朱棣所说也确实提醒了朱启,身为皇子藩王,跟朱元璋说自己去经商,确实有点不妥当,他想了想说道:

    “那就换个说法,咱们去丰富大明的娱乐生活,造福百姓去了!”

    “啊?”

    朱棣有点迷糊起来,不清楚丰富大明的娱乐生活是个什么意思,总不能去开青楼,跟父皇抢生意吧?

    朱启耐心的解释了起来,说道:

    “你想啊,什么是买卖生意?拉一堆货,从北卖到南,从南卖到北,这叫买卖生意吧,咱们不进货,也不卖货,咱们就是生产诸如话本小说,你看过的那种漫画书一类的东西,咱们盘一个店,把这些小说漫画,都给放在店里,进店就交钱,钱不就来了吗,老百姓们有话本小说看,有漫画书看,这娱乐生活是不是就丰富起来了?文人的事情,怎么能叫做生意呢。”

    朱棣还有点迷糊,问道:

    “三哥,你说的确实不算做生意,但小说漫画……真的有钱赚吗?”

    朱启呵呵一笑,这小孩子终究是年轻了,光卖小说漫画当然钱不多,但配套赚钱的,都可以跟上啊。

    潇湘馆是风月场所,难道只有女人吗?吃喝唱戏跳舞表演那可是一样不少的!

    至于说吸引力这个问题,那可真是小瞧了小说漫画的市场,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朝是什么最火?小说啊!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古典小说最为流行强盛,甚至超越了诗词歌赋曲的地位,四大名著,有三个都是出自明朝时候,《水浒传》《三国演义》那真是火到大江南北,还有后面出现的《西游记》,老百姓们都喜欢看,更不要提大名鼎鼎的明朝四大奇书了,那真是火到发紫啊!

    更别说什么小说上不了台面,知道《金瓶梅》谁写的吗?明朝知名的文学大家、一代文宗,艺术大师徐渭!

    漫画更不用说了,这种划时代的娱乐产物,只要自己能推出来,一定会大受欢迎的,没看到朱棣和朱元璋都挺喜欢的吗。

    反正都要画,我画给朱元璋看,一枚铜板都拿不到手,我拿出去赚钱难道不香吗!

    朱启决定下海了,继续这样从内务府拿钱,早晚要被朱元璋发现的,而且自己手上没钱,心里就没底气啊,玩都玩不开心了。

    但朱棣很快又问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三哥,咱们这个本钱怎么来啊?内务府去支?”

    朱启还未回答,外面有内官进来通报道:

    “辽王殿下,太子爷来了。”

    朱启嘿嘿一笑,对着朱棣道:

    “本钱这不就来了吗?”

    ————

    (求推荐票)

第九章 和太子朱标的约定

    太子朱标是朱启和朱棣的大哥,两人自然是不可能在这里干坐着的,更何况,朱启还打算找朱标来点下海的本钱呢。

    刚走出房门,就瞧见一个穿着明黄色蟒袍的男子急匆匆的走了过来,正是朱启记忆里的太子朱标。

    朱标十九岁的年纪,但看上去已经风尘仆仆,像是二十来岁的样子,半点没有养尊处优的模样,此时紧皱眉头一脸愁容,看到朱启和朱棣站在门口迎接,他的脸上才漏出了笑容。

    朱启和朱棣两人都喊了一声:“大哥。”

    朱标也走过来,拉着两人朝着里屋走,同时看着朱启问道:

    “三弟,看到你如今身体恢复不少,为兄就放心了,前几日为兄来看过你,但你已经休息了,就没有打扰你,后来一直忙,每日里协调辎重粮草,抚恤嘉奖,实在是抽不出身来。你们不知道啊,整个大宁丰州一带,那都已经被李文忠搅得,乱成了一锅粥啊!”

    说这话的时候,朱标已经带上了一脸的笑容,显然李文忠是在大宁一带打了胜仗了。

    朱棣对打仗一直都很感兴趣,此时一脸兴奋的问道:

    “真的啊?大哥快给我们说说,李将军战绩如何啊?”

    朱标走到屋内坐了下来,朱棣很乖巧的给朱标奉了一杯茶,随后又给朱启也奉了一杯茶。朱启也很想知道前线战况如何,毕竟他是辽王,以后是要去就藩的,现在明初的这些神将们,在前线战果和优势越大,自己以后去就藩也就能越轻松。

    最好把四面八方都给打服帖了,自己去当个清闲王爷,岂不美哉。虽然心里知道多半是不可能,但还是怀揣着美好的愿望。

    朱标喝了一口茶,随后诉说了起来。

    这李文忠说起来还是朱启的表哥,因为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虽说是亲戚,但绝对不是吃干饭的,淮西二十四名将里面排的到前五的人物,更是明初六国公之一的曹国公。

    李文忠作为岭北之战中的第二梯队,本来就是负责殿后的,打的可以说是非常憋屈,正面战场没打几场,刚上就被溃军裹挟着后退,那是打打退退,退到了山西才稳住脚跟。

    自从岭北之战失败,大明损兵折将,北元便开始蠢蠢欲动,觉得自己又能打了。

    正常将领吃了败仗,那当然是整顿防御,准备抗压。李文忠要是也这么做,那他就不是当世名将了。

    李文忠没有龟缩不前,反而是在大军回师以后,率领手下军队,直接进击北平,而后以北平作为据点,分兵三路,直接出塞!

    正喜滋滋筹备入关,准备重回中原的元军,还没有到长城脚下呢,一扭头的功夫,就发现刚刚在岭北之战战败的明军,居然又回来了!

    李文忠这一招回马枪,杀的北元那是措手不及,三路出塞军队,在三不剌川,俘获平章陈安礼,随后在顺宁、杨门接连获胜,阵斩北元大将真珠驴,又在白登,擒获北元太尉脱脱不花。

    李文忠随即又率军进攻大宁、高州,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又斩杀北元宗王朵朵失里,擒获承旨百家奴。

    你以为打到这,李文忠就要胜利回师了?并没有。

    李文忠又率军直奔毡帽山,也就是现在的阿拉善地区,又阵斩北元鲁王,俘获其妃及司徒答海等一众官员,紧跟着又调头丰州,杀了一圈,又调头北上,一路砍瓜切菜,直打到百干儿,现在的巴彦和卓附近,这才因为俘获太多,实在是带不了了,收兵回师了。

    好家伙!就算朱启对打仗没什么热情,但地理知识他还是知道的,这一年时间下来,李文忠转战近千里,而且无一败绩,各种阵斩俘获那真的是听得热血沸腾。

    朱启脑海里都能想象到,李文忠将军骑着马,带着大军快速奔袭,同时还对着跪在两旁投降的北元士兵们喊道:“我没有时间俘虏你们,你们自己把自己绑着跪好,等着后面的人俘虏你们。”

    啥也不说了,猛地一笔。

    这才是我大明男儿的风采,远迈汉唐,跟你开玩笑呢?

    朱启都热血沸腾了,那朱棣还用说吗,当时就忍不住想要抄刀子去北边投军,要跟北元战个痛快。

    前线有如此捷报,那自然是皆大欢喜的事情,朱标脸上满是笑容,朱启也是心情舒畅,朱棣更是喜笑颜开。

    趁着大家都心情不错,朱标问道:

    “对了,听说你俩十来天从内务府支了千两白银啊?”

    朱启脸上笑容凝固,朱棣嘴唇开始哆嗦了。

    “四弟,你跟大哥说说,你钱都花去干嘛了。”

    朱棣支支吾吾的说起来:

    “勾、勾……”

    眼前着这狗一样的朱棣又要全招了,朱启赶忙提高音量,说道:

    “都花去调研了!”

    朱标显然没听说过“调研”这个新鲜词汇,疑惑地看向了朱启。朱启本就打算将自己搞类似潇湘馆那样的,但比潇湘馆更正能量,玩法选择更多的综合娱乐中心的想法告诉朱标,顺便从朱标那边拉一波投资。

    此时抓住机会,自然是开始大力推销起自己的理念来,但朱启说了半天之后,却发现朱标满脸狐疑之色,似乎并没有动心的样子。

    不过想想也是,朱启是见过各种台球室,网吧,游戏厅,动漫厅等等娱乐场所的人,但太子朱标没有啊!

    在明初这时候,除了风月场所,压根就没有能娱乐放松的地方了啊。

    光靠嘴讲解自己的创业理念,想让朱标理解显然有点困难,最后没办法,朱启把朱元璋之前还回来的《明山河》第二话给拿出来了,送到了朱标面前,解释说道:

    “我的意思很简单,店里放漫画书,小说,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娱乐项目,然后别人进来放松娱乐,就要付入场费,特定项目另外收费,就是这么赚钱的,我是技术入股,四弟是出力入股,大哥你就是资金入股。”

    朱标大致的翻了一下,有点哭笑不得,说道:

    “原来这画本就是漫画书啊,我还想着谁这么大的胆子敢画父皇,原来是三弟你啊。”

    “额,大哥你看过了?”

    “嗯,在父皇的桌子上见过几次,但当时也没敢自己翻,也没有问过父皇,早知道是你画的,我就早看了。”

    朱标欣慰的感慨说道:

    “只是没想到一段时间没见,三弟你的画功见长不少啊,你先前做得那首诗,画的地图,父皇也跟我说了,三弟你年纪轻轻有如此本事,大哥很为你高兴啊。”

    如果说别的帝王家里,兄弟之间为了皇位互相猜忌争夺,那么在明初朱标还在的时候,绝对不会有。

    这就是朱标的人格魅力所在,因为他是真的从小带着弟弟妹妹们长大的,又当哥哥又当父亲,从未将弟弟们当做是自己皇位的威胁着,而是真的像兄长一般,庇佑照顾着弟弟们。

    朱启一想也知道,朱标从内务府那边得知了自己和朱棣两人十来天支取了千两白银,肯定是没有告诉朱元璋的,不然过来的就不是朱标,而是拿着藤鞭的朱元璋了。

    如今过来询问自己和朱棣那些银钱花在什么地方,那就是存着庇佑自己和朱棣的心思了。

    朱标虽然未说出来,但朱启想到这一点,不禁心中一暖,这就是有哥哥的感觉的吗?

    随后罪恶感涌上心头,大哥如此优秀,自己却还天天上勾栏,怎可如此堕落,明天开始,绝对不去勾栏了,一定要好好学习,努力当个合格的大明亲王!

    朱启如此下定了决心。

    朱标在听完了朱启的企划案,从头到尾的大致的翻了一下漫画书,也是越看越觉得有意思,又问了一句:

    “第一话呢?”

    朱启老老实实回到:“父皇那呢。”

    “这样,那我等下去父皇书房看看去,这第二话为兄看完了送还给你。”

    朱标一边说着一边将漫画书塞进自己怀里,真的没把自己当外人。

    朱启赶忙又问起关键的事情:

    “大哥,那投资我那个大明皇家娱乐中心的事情……”

    “三弟四弟,你们要多少钱?”

    朱标刚问完,朱棣伸出了一根手指头,他本来想说一百两,毕竟在应天府开个规模不大的小店,一百两也足够了。

    但朱启张口就说:“一千两,大哥如果能投资一千两,那我们肯定能开起来的!”

    朱标一听,眉头一皱:

    “这么多钱?”

    朱启看着朱标没第一时间拒绝,就知道这位大明太子肯定是拿得出来一千两的,就是钱有点多让他有点犹豫,赶忙继续劝说道:

    “大哥,钱虽然多,但我们肯定不会乱花,这一点你放心,到时候都会有账目,给大哥你过目,而且大哥你放心,只要给我三个月,保证能回本!”

    朱启嘴巴上这么说,心里却想着,有大明太子爷入股,自己和朱棣两个亲王亲自操刀,三个月回本,那都是保守估计啊!

    朱标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说道:

    “好,既然三弟这么说,那这一千两银子,为兄我可以出,只不过……”

    朱棣和朱启异口同声道:

    “只不过什么?”

    朱标笑着看着朱启说道:

    “只不过明天你们要去禁卫军营讲武,而明天讲武所用地图沙盘,三弟,为兄想要你来做!只要你做的地图沙盘,能让诸位将军们满意,这钱,为兄出了!”

    做地图沙盘?好家伙,不就是模型吗,我一个艺术生出生的漫画家,还不会这玩意?

    朱启立马答应道:

    “好!一言为定!”

    ————

    (求推荐票)

第十章 改良沙盘

    华夏利用地图作战古已有之,早在涿鹿之战,黄帝便让仓颉制作作战地点的地图,就是传说里的“史皇作图”。

    而真正意义上的军事沙盘,是在东汉汉光武帝时期,以米堆作为原材料,在桌子上堆砌地形,城池,军队等等,在《后汉书•马援列传》中,有非常详细的记载。而后逐渐发展完善,到了明初时候,军队作战之前,制作军事沙盘已成惯例。

    而在西方的记载中,最早的沙盘,是在1811年,普鲁士的军事顾问冯莱斯维茨所发明出来的,不过西方的沙盘一出现,就是以非常完善的形式出现,并且是作为一种娱乐和训练手段,直到一战时期,沙盘才真正的在实际中获得运用。

    朱启作为艺术生,自然是没有学过军事教育的,但对于模型制作,那是烂熟于心,沙盘就是模型的一种。

    想要制作沙盘,自然先要了解地形,还有其他详细数据,这些数据自然都在军营之中。

    明天就要讲武了,只有一天的时间来制作地图沙盘,朱启丝毫不敢耽搁,送走了太子朱标之后,带着小跟班朱棣,马不停蹄直奔禁卫大营去了。

    洪武年将有禁卫二十六卫,明日讲武所在是金吾卫,就驻扎在皇城以北,两人穿过皇城,出了玄武门,便到了金吾卫军营之中。

    因为是得了太子朱标的命令,朱启和朱棣出入军营并没有得到任何的阻拦,这放着以前的朝代,凭着太子的命令能够出入禁军大营,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此时是大明洪武,朱元璋极其信任自己的太子还有自己的儿子们,情况当然就不一样了。

    找到了军需官之后说明来意,军需官也不敢有丝毫的怠慢,赶忙就将沙盘的实际选址,还有各种各样的数据册子给拿了出来,甚至还让人抬上来了一幅沙盘来,这自然是他们提前做好的。

    明日讲武所用的地图就是应天府周边地区的紫金山周围,这里三峰相连形如巨龙,山、水、城浑然一体,古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称,古代打仗,很多都是依靠着地利,山水林谷之类的,所以以紫金山为地图进行讲武,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这幅做好的沙盘,就是中心用砂石堆了一座山,周围布置了河流,城池,山谷,湖泊等等地形,从外观上来看,很是精致美观,尤其是应天府这座城池,城墙都标注的有模有样。

    不过看着这幅提前做好的沙盘,朱启皱起了眉头,朱棣倒是并没有觉得不妥当,反而是一拍手说道:

    “太好了,原来这沙盘都有现成的,大哥这是明显照顾咱们啊,三哥,咱们就把这沙盘改一改,明日直接拿来用可不就是过关了!”

    朱棣心里正高兴,想着银子的事情肯定有着落了,但朱启看了几个册子里的数据之后,摇了摇头,说道:

    “不行,咱们不能直接用这个沙盘。”

    “啊?三哥,为什么啊?”

    朱启把册子递给了朱棣,叹了一口气:

    “我不敢用啊,你看着册子里的数据,白马湖和燕雀湖的大小明显记录的不一样,但这沙盘上却标注的一般大小,其他的湖泊也是一样,更别提距离了,我看了这沙盘,我连紫金山到应天府有多远都不清楚,这沙盘除了好看,还能有什么用啊?将军们也不是傻子,大哥更不是,拿这个出去就是糊弄,你还想不想要投资了?”

    在朱启的眼里,这玩意做的也太不标准了!朱启那已经习惯了用现代思维的网格法等比例制作模型的方法,看到眼前这个沙盘地图之中的地形,湖泊标注的比应天府还大,包括山高,湖长等等这些数据一概没有。

    虽然没有经受过军事训练,但朱启好歹是学过数学的,小明回家路程一千米,一分钟走一百米,多久能到家这种问题好歹也会拿出数据算一下。

    朱启也没管边上有其他的金吾卫的军士们,指着沙盘说道:

    “这沙盘上连个距离都不标注,而且很多东西明显被夸大,不符合账面数据,这行军打仗的,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需要多长时间,能算得出来?

    假设我军在紫金山北面,敌军在紫金山南面依山驻军,我分兵三路,一路翻山正面佯装进攻,两路分别绕左右待正面进攻打响后,开始夹击敌军,你看着紫金山东西两面做得一般宽,我连紫金山有多高都不知道,左右两边有多少路程也不知晓,三路何时出兵,几时可以会合,这些都不知道啊。”

    兵法朱启是不懂,但战争,时间是非常关键的要素,手表的发明,一开始并非是为了显摆,而是为了能够在战场上精确计时,以此来准确完成战略方针的部署。连时间都无法考虑到的战场推演,在朱启看来,可能连纸上谈兵都不如啊。

    朱启侃侃而谈,唬得朱棣那是一愣愣的,不过朱棣很快问了一句:

    “三哥,敌人都依山驻扎了,咱们直接翻山正面进攻,好像不太妥当吧?”

    朱启一愣,这就跟别人依水建营,结果你直接蹚水过去进攻一样,确实有点蠢。果然,就不该跟朱棣聊这些军事专业的话题啊,一聊就穿帮啊!

    但朱启方才说的振振有词,这个时候要是退让了,那自己当哥哥的威信还要不要了!最主要的是男人至死是少年,哪个少年不爱面子?

    朱启临危不乱,脸皮子都不带红一下,继续说道:

    “兵者,诡道也。敌人依山驻扎,也是想着不会有人翻山来进攻,我偏偏这么干,拉两门大炮上去,对着下面营地轰,敌人一乱,左右大军顺势夹攻!”

    朱启“啪”的一拍手,说道:

    “不就成了?”

    十四岁的少年朱棣,顿时一脸敬佩崇拜之情,边上的那些金吾卫的军士们,也是一个个的一脸懵逼,没想到这位才元服的辽王殿下,竟然在气势上丝毫不输那些指挥大军的将军们,颇有将才之风啊!

    不过朱启知道自己别说半桶水,在军事方面,他连半瓢水都没有,生怕旁人问出“这大炮怎么躲过敌人的眼线拉上山啊?”这样的问题来了,赶紧这时候赶紧转移话题说道:

    “好了,这些推演的事情就不谈了,都是纸上谈兵而已,咱们还是聊模型,就是沙盘的事情,这个肯定得重新做,而且,要按照我说的做。”

    朱启看向了旁边的军需官,那位军需官赶忙抱拳说道:

    “但凭辽王殿下吩咐。”

    朱启点了点头,随后要了纸笔过来,一边说一边写道:

    “第一,我需要你们按照一定比例来,假设这湖泊实际上宽四里,这沙盘上标注有五寸,那另外一个湖泊宽十里,这沙盘上标注就必须是一尺长,这叫等比例,湖泊如此,道路也是如此。

    第二,我要你们把沙盘分为一个个的方块形格子,每个格子,长宽必须各代表一里路,这叫网格状分割,如此一来,旁人一眼看过去,就知道这占了三个格子的路,有三里长,这站了五个格子的湖泊,有五里宽。

    第三,我看着册子上提到,紫金山有三座山峰,但你这沙盘上,只标了一座山峰,沙盘讲究的是实际还原,我知道条件有限,太苛刻不现实,但这三座山峰有多高,总得标注出来啊,册子上也没写这些数据,只写了山宽,是你们漏记了?”

    朱启这问题一问,那些军需官和士兵们顿时傻眼了,军需官愣愣的说道:

    “殿下,我等之前也未曾去测量过紫金山的山峰有多高,而且还要测量三个山峰,这要是临时去测,没有个十天半个月,恐怕测不出来啊,明日就要讲武,来不及啊。”

    朱启听了笑了起来:

    “测个山峰高度而已,你还要个十天半个月?军营里有竿子吗?”

    军需官赶忙点头,朱启大手一挥,说道:

    “去,拿两根三丈长的杆子,趁着太阳未下山,本王带你们测紫金山的高度去!”

    一众人等面面相觑,两根杆子就能测山高?怎么测啊?

    ————

    (等下还有一章~希望大家踊跃投票,对了签约完成了已经,可以投月票打赏了~)

第十一章 辽王殿下会神通!

    此时的应天府正是二月春暖花开之时。

    正所谓人勤春来早,秋时收获忙,这应天府城外的田亩之间,老百姓们大多已经开始劳作,王初四也扛着锄头在田间劳作,干的格外卖力。

    因为这能种田的机会,那真是来之不易啊,何况这还是他自家的田呢!自从来了个朱皇帝,把元人赶跑了以后,家家户户填户籍造册子分田亩,这田再也不是地主家的,而是自己家的了。

    最重要的,还是每年交的赋税远远比之元朝时候要少了很多,元朝时候,虽然表面上看上去赋税很低,但那些收税的人两头吃利,元廷交一份,百姓这边收十份!像以前田里种出来的东西全交了,都还欠着赋税呢,真的是眼睁睁的看着全家饿死,毫无办法。

    大明建立以来,虽然明面上的赋税多了,但说收多少就是多少,哪个敢多收赋税,皇帝真的直接扒了他们的皮,填草吊起来的,现在官府衙门门口还吊着一个人皮草人呢,是前任县太爷,上任没两年,因为多收赋税的事情,这命就没了,谁提起来都是拍手称快!

    这日子有了盼头,干活也卖力很多。

    王初四正干着活呢,却见到一群骑马的兵士,簇拥着两个年轻人来到了紫金山下,这群人还拿着两个长杆子,也不知道是干啥用的,身后还跟了不少来看热闹的老百姓,周围农田里忙碌的庄稼汉子们也都纷纷聚了过来,想看看这是要干嘛呢。

    王初四也放下了手底下的活,跟着过去看热闹,只是看着那两个年轻人,穿着和其他人都不太一样,仔细一瞧,王初四吓得锄头都快要拿不稳了,就听边上也有人低声说道:

    “哎呦,那两人穿着龙啊?”

    边上人一听这话也是吓了一跳,不过还是有识货的人解释说:

    “那叫蟒,四爪呢。”

    “那他们两是皇子啊!”

    “厉害了啊!”

    老百姓们远远地说着,王初四也不懂这些,但既然是皇子,那肯定是了不起的人物,龙生龙凤生凤,皇帝生的儿子,差不了的。

    王初四心里面这样想着,就见到前面有一人跑回来,满脸兴奋的表情说道:

    “你们知道这两位皇子是什么身份吗?来干什么的吗?”

    其他人瞧见这人好像知道点什么,赶忙催促他赶紧说,那人喝了一口水,说道:

    “我方才打听了,那位高个一点的,是当今天子的第三个儿子,是当今的辽王殿下,他是来测一测这紫金山有多高!”

    王初四一听惊了,说道:

    “测山有多高?怎么测啊,辽王殿下难道要钻山里面去量啊?”

    其他的老百姓们一听也是乐呵了,纷纷说道:

    “哎呦,那这是神通啊。”

    “怕不是神仙吧?”

    “也有可能就是随口说说,出来郊游的呢。”

    老百姓们嘴巴上这么说着,但心里面和王初四是一样的,都想要看看,这辽王殿下怎么测量紫金山的高度呢?

    ………………

    朱启此时还不知道身后聚集起来的那些看热闹的老百姓们,正纷纷议论关于测绘山高的事情。

    毕竟离得远也听不见,他堂而皇之的过来,又不是什么机密事务,保密是不可能的,更没有驱赶那些百姓,毕竟朱元璋不同其他皇帝,他们皇子外出,驱赶百姓被知道的话,那绝对少不了一顿揍,更何况以朱启的脾性,也不可能去驱赶百姓的。

    朱启瞧见位置差不多,便开始安排手下的人,开始测绘的工作。

    首先是放下了第一根标杆,隔着一千步,放下第二根标杆。

    随后从第一根标杆开始,逐渐后退,直到视野中,山峰的最高点和标杆的最高点重合位置,标记下所站的位置,记录后退的步数距离。

    再从第二根标杆开始,重复之前的动作,确认第二根标杆的顶端和山峰最高点重合以后,标记下所站的位置,也记录后退的步数距离。

    那些金吾卫的士兵们,听着辽王殿下的命令,也是一头雾水,心想着这是在干什么哦,在这里立杆子,退来退去的,从头到尾都是在玩标杆,跟山高有什么关系啊?

    他们心里面疑惑,但也不敢多问,只能执行命令,随后就瞧见辽王殿下获得了所有数据之后,开始拿着一根树枝,在地上写画了起来,一个个的符号根本就看不懂。

    朱棣也看不懂,忍不住问道:

    “三哥,你这是在干什么呢?”

    朱启正在做算术题呢,漫不经心的答了一句:“算算数呢。”

    朱棣也学过算术,但从未像三哥这样算过,况且这些东西跟山高有什么关系啊?他还想再问,朱启已经拍了拍手,把写算术题的木棍给扔到了一边,说道:

    “算完了,第一座山高一百二十丈,走,下一个山头!”

    朱棣人都傻了,这就算完了?朱启看着朱棣一脸懵逼的表情,就知道他没看明白,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算法来计算山高,并非是自己独创的,朱启此时大大方方的说道:

    “这叫相似三角形算法,重差术知道不,解释起来很麻烦,回头再跟你慢慢说好了,时间有限,咱们赶紧测了数据回去还要做沙盘呢。”

    朱棣也赶忙应了一声,一群人收了标杆,骑着马又赶紧策马去下一个山头了。

    只留下一众百姓们站在原地,不过有消息灵通的人还是很快送回来了消息,说是辽王殿下已经算好了这紫金山的高度了!

    一群人那是赶忙凑了过来问道:

    “快说!算的多少啊?”

    那人说道:

    “刚才听到的,一百二十丈高!”

    大部分人也不知道这山有多高,但估摸了一下,一百二十丈,好像也差不多啊,此时有一个年纪大的突然喊道:

    “我听爷爷说过,这山还真的是有一百来丈高呢!”

    众人又是一惊,这么说,这是算的八九不离十了?

    “真的算对了啊?这么厉害的吗?”

    “这殿下怎么算的,真的施法了?”

    “辽王殿下肯定是施法了啊!你看殿下就刚才写写画画的,可不就是做法事吗!”

    “估摸着是刚才那一阵,殿下灵魂出窍,进入紫金山中,从地下飞到顶上算出来的!”

    “没错了!肯定是这样的。”

    众人赶忙又跑去刚才朱启在地上写画算数的地方,见到地上果然一堆看不懂的符号,那更是坐实了辽王殿下施展神通,测绘了紫金山高度的事情了。

    王初四也和其他人一样,满脸惊愕的表情,直把辽王殿下当做文曲星下凡,满身神通的人物,毕竟这前后不到一炷香的功夫,站在山脚下光是走几步,就把山高给算出来这件事情,已经超出了王初四的理解范围。

    王初四扛着锄头就往家里跑,见到神仙了这是,赶紧跟家里的婆娘说啊!

    咱们辽王殿下会神通!

    ——————

    (签约了,求票!)

第十二章 徐达献宝,都是辽王殿下的功劳!

    朱启帮着测完了数据,提完了要求,剩下的就是现场指导,等着金吾卫们将沙盘给做出来了。至于自己亲自动手去做?朱启没考虑过,现在都已经是当王爷的人了,做个沙盘还自己亲自动手,那这王爷也做得太掉份了。

    如果可以的话,朱启连在边上指导都懒得做,但没办法,自己的网格沙盘,等比例等要求,对于这些金吾卫的军需官和士兵们来说,似乎是有点要求太高了。

    为了太子朱标的那一千两白银的赞助,朱启也只能亲力亲为的指导了,朱棣身为小弟,自然是全程作陪,好在朱棣也没有抱怨,反倒是全程都在边上瞪大眼睛看着,生怕漏了任何一个环节,只要是和打仗有关系的,朱棣都很感兴趣。

    忙前忙后的终于将这沙盘制作完成,时间也到了临近傍晚了,也幸亏有这些经常制作沙盘的士兵们在边上帮忙,不然还真的不可能一下午完工呢。

    朱棣围着沙盘那是左转三圈右转三圈,看的那是啧啧称奇,朱棣虽然对沙盘不甚了解,但直观的来看,肯定是朱启做得这个沙盘更好啊!

    其他的士兵们,此时也是对辽王朱启佩服的是五体投地,纷纷夸赞,朱启还以为他们在拍马屁,也就没有多在意了,领着朱棣就回宫里去,晚上好好休息,明天就去找太子朱标领钱去!

    …………

    入夜。

    漆黑的夜色之中,连绵的火把将军营照得通亮,守备巡逻的士兵,五人一队手持着长枪在军营四里范围之内来回巡视。

    徐达骑着马一路来到了金吾卫大营门口,守门的士兵验过了军营通关的通牒后,很快就让开路来,徐达一路往军营里走,一边召来了军需官。

    明日要进行讲武,皇帝朱元璋也会到场,徐达这是按照惯例,提前过来询问下军营中的准备是否妥当,最重要的当然就是军营士兵们的武器装备情况,以免明日出了什么纰漏就不好了。

    军需官也不敢怠慢,带着徐达一路从粮草库,走到了军械库,都一一检查之后,徐达又问了一些明日流程安排的问题,确认无误后,盯着明天一早全营集合不得有误后,转身就准备要走。

    但军需官犹豫了一下,在身后说道:

    “徐将军,其实有一件事情,属下觉得还是需要跟您汇报一下比较好。”

    徐达勒住缰绳,问道:

    “何事?”

    军需官说道:

    “其实,今天辽王殿下来过营中,好像是奉了太子殿下的命令,来制作地图沙盘来的。”

    坐在马背上的徐达还并未察觉到有何不妥的地方,笑了笑说道:

    “辽王殿下在这方面倒是很有天赋,太子殿下会如此要求,我倒是并不惊讶。”

    军需官心想了一句“那我让你惊讶一下好了”,随后恭敬说道:

    “属下想说的并非如此,而是辽王殿下所做的那张地图沙盘,和我等以往常用的,大不相同。”

    “大不相同?”

    “还请徐将军随我来。”

    那军需官领着徐达来到了先前视察过的军帐中,指了指地图沙盘,徐达将信将疑的走了过去,地图沙盘他见得多了,上面配着假人的都见过,不都是大同小异吗,还能做出花来不成啊?至于需要单独禀报的吗?

    徐达满腹疑惑,但见到那地图沙盘之后,就见到上面的山山水水,还是如同往常一般,但看上去山的高度有高低起伏,湖泊大小也是各不相同,除此之外,在沙盘地图上,还有多了一个个的一般大小的方块格子,就连那最中间的紫金山,都标注上了三个不同的山峰高度。

    见到徐达满脸疑惑不解,军需官就知道自己禀报是对的了,见多识广的徐将军,也是头一次看到这样的地图啊!

    “徐将军,我来给你细细说道……”

    …………

    一个时辰之后,徐达带着那张沙盘地图,还有一脸懵逼的军需官,拿着出入皇宫的令牌,深夜求见朱元璋。

    军需官那是真的傻了,他虽然知道辽王殿下做得地图沙盘很好用,很新奇,却万万没想到,告诉徐达将军之后,竟然直接就带着自己和这幅地图沙盘来面见皇帝了!

    这可是深更半夜啊,谁知道陛下会不会正在跟哪个妃子在温柔乡呢?反正如果是自己的话,正在造人运动的时候被打断,那绝对会暴跳如雷的。

    好在传话的内官看到是徐达深夜求见,并未阻拦,进去没多久,便传出了皇帝的吩咐,让他们两人到偏殿等候。

    军需官很想询问,但徐将军从头到尾都是紧皱眉头,一句话不说的盯着那网格状沙盘,一直等到皇帝陛下来到,徐将军才刚忙过去行礼。

    朱元璋虽然是半夜被喊起来,但脸色还算是不错,并没有任何不悦的样子,尤其是听说徐达有军机事务汇报,心中更是期待不已,让徐达和军需官免礼之后,便说道:

    “徐天德,你有什么军机要务要汇报的啊?”

    徐达赶忙让人将地图沙盘推了上来,说道:

    “陛下,微臣今日得到了一件能够对付北元的利器,若是上一次征讨北元,微臣能带着这一件利器的话,断然不会被那王保保轻易在岭北击败的,谁胜谁负就难说得很了!”

    朱元璋一听这话,那是格外意外,因为徐达这人他是很了解的,绝对不是那种会找理由,或者夸大其词的人,他能这么说,这一件利器,定然是可以左右战局的东西。

    就见到徐达将那地图沙盘推了出来,朱元璋见到那地图沙盘跟以往所见确实有所不同,但山仍旧是山,河仍旧是河啊。

    朱元璋颇为不解,问道:

    “徐天德,这地图沙盘,就是你所说讨元利器?”

    “正是!陛下心中所想,必定是觉得这沙盘没什么特殊之处吧?其实一看是,微臣与陛下所想是一样的。”

    徐达面带着笑容,抬手指了一下这沙盘,说道:

    “这沙盘乍一眼看上去,好像跟普通沙盘没什么太大区别,但这其中有两点不同寻常之处,第一,这沙盘无论是山高,还是湖泊大小,道路长短,都是一种叫做等比例的长短大小,也即是说,这山高有一百二十丈,随便选一段路,与这山高一般长度的,在实际之中,就是一百二十丈长!

    第二,陛下请看这一个个的方格,每个方格的长宽,都代表着现实里的一里长,如此一来,只要能够提前获取详细的信息,而后在战斗中,知道大军所在地图上的何处,就算是一个平庸的将军,也能够一眼看出周围各处的路程了!”

    朱元璋也是亲自领兵作战过的,自然很清楚了解地图的重要性,地图就是基础,带领大军行军打仗,对周围环境两眼一抹瞎,那还打个屁啊。

    这也是朱启画了一张详细地图,朱元璋便觉得他有将才的原因,认地图记地图,那就是一个好将军的第一要素!

    但很多时候,就算是有地图,但从一地到一地需要耗费多久,这样的问题,很多时候都是靠着打听,或者将领自己的直觉判断。

    这样就导致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准确性大打折扣,而且不同将领的个人经验不同,合兵一处还好,一旦分兵,到了陌生地方,那真的就只能各自为战了。

    而在第二次讨元北伐之中,便是因为对地图不够精确的前提下,元人比明朝大军对当地更为熟悉,他们很清楚自己行军要花费多久,明军到达某处大概是什么时间点。

    明军的计划是三路大军前行,攻守互相呼应,一路遇到敌人,很快就能有所反应,看上去很完美,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比如中路大军穿越大漠,期间知道有山谷,但却不知道这山谷有多长,穿越需要多久的时间,只能看着地图估计,哪怕是错了两个时辰,也足够和左右大军拉开距离,无法及时传递消息和互相支援。再加上每个将领的判断和直觉都不同,实际操作上又会有不同的结果。

    三路大军正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很难按照既定的计划和时间到达地点,而元人不同,他们只是凭借着以往的经验,都能预判到各种各样的情况,从而作出应对。

    这也是徐达领导的第二次讨元北伐失败的重要原因所在。

    朱元璋不是庸才,他知道如此准确直观的地图,带来的好处,那就是让作战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变得可以更加的准确,尤其是执行。

    等比例和网格沙盘,看上去很简单的方法,但直到了近现代才被发明出来,也同时让沙盘成为了近现代战争中,极为重要的道具之一!

    朱元璋知道,这沙盘定然不是徐达所做的,赶忙问道:

    “这沙盘,何人所作?我明军之中,竟有如此大才!”

    徐达面色一笑,抱拳说道:

    “回陛下,此沙盘,乃是辽王殿下所制!”

    “什么?!”

    朱元璋一愣,这真的是他万万没想到的,而徐达又指了指紫金山说道:

    “顺带一提,这山峰高度,都是辽王殿下亲自去量的。”

    朱元璋就更奇怪了,说道:

    “不可能吧,我从未听说朱启那孩子找人去量过紫金山有多高啊。”

    军需官知道是自己登场的时候了,赶忙接话说道:

    “不瞒陛下,辽王殿下是今天亲自去量的。”

    朱元璋大奇:

    “今天?他只用一天的时间就量出紫金山有多高了?”

    “陛下您猜错了,辽王殿下用的不是一天。”

    军需官摇了摇头,伸出了一个手指头:

    “辽王殿下量这山高,前后一炷香而已。”

第十三章 徐达的夸赞

    第二日,紫禁城。

    朱启安安稳稳的躺在床上,格外的安详。屋外春光明媚,微风拂晓,按照朱启的生物钟,少说还要再睡一个时辰,但今天要去金吾卫讲武,朱启便吩咐了内官,到点了一定要喊自己,可千万不能迟到了。

    原本以为睁开眼的时候,看到的会是蒙蒙未亮的夜幕,到时候也可以悠然说一句:“应天凌晨四点半的天,黑的刚刚好。”

    但当他梦的睁开眼,看到的却是透亮的天空时,朱启心脏战术性停跳了一下。

    卧槽,怎么没人喊我!讲武迟到了啊!

    朱启猛的爬起来,脑海里一片空白,大喊道:

    “来人啊!快来人啊!”

    朱启杀猪一般的喊声,顿时就引来了外面的宫女太监们,内官们哗啦啦的冲进来,一个个围在辽王殿下的边上一脸懵逼。

    就见到辽王殿下已经自己爬起来,抓了一把衣服开始试图穿起来,一边穿一边喊到:

    “卧槽!你们还愣着干什么啊,赶紧来帮我穿衣服啊!这衣服怎么这么难穿啊?”

    很快有宫女上前来开始帮朱启穿起衣服,有个内官小心翼翼的说到:

    “殿下,太子殿下之前派人来说了,今天早上的讲武取消了,让我们千万不要打扰殿下休息。”

    朱启一愣,第一反应就是太子朱标,是不是发现自己和朱棣两人去勾栏的事情了啊?但真要这样,怎么还会让自己好好休息呢?

    “该不会真的是取消了吧,那我投资怎么办,约定还有效吗……”

    朱启在那边自言自语着,外面却传来了一阵火急火燎的声音:

    “三哥!三哥!”

    一听到这声音,就知道是朱棣那孩子来了,朱启虽然心里慌张,但表面上还是非常淡定的模样,冲着朱棣问道:

    “讲武的事情取消了,你知道吗?”

    朱棣一听朱启这么问,当时一愣,问道:

    “不是吧?三哥你还不知道吗?!”

    朱启一愣,朱棣坐下来脸上就咧开了笑容,说到:

    “三哥,今天我一早起来,本想去金吾卫那边参加讲武的,但我还没出门呢,就有人来跟我说,今天爹照常上朝了,没有讲武了。那我一看没讲武了,就正常去上早课了,然后我就在课上,听宋濂老师抓着三哥你就是一阵夸啊!

    我这才知道,原来是昨日三哥你做的那个沙盘地图,被徐叔叔昨晚看到了,然后拿去当宝贝献给了父皇,这会一群将军们都还围着那沙盘地图一定研究呢!”

    朱启一听这话,那真的是人都傻了在他看起来那个沙盘地图没啥特殊的,等比例也好,网格也好,这都是常识吧?

    朱棣还在那边巴拉巴拉的夸赞着,说的话也是文邹邹的,估摸着都是宋濂在课堂上夸过的话。

    朱棣这边正夸着呢,外面又来了一个内官,一瞧见辽王朱启已经醒了,赶忙喜滋滋的跑过老,说到:

    “辽王殿下,我可算是把您等醒了,陛下那边说了,殿下您醒了以后,赶快跟我去一趟吧。”

    得了,不用问也知道喊自己是去干什么了,肯定是为了那个沙盘地图的事情呗。

    既然是朱元璋喊自己,朱启也不敢有任何的怠慢,赶紧换了衣服,然后跟着内官过去了。

    一路穿过宫门,很快就到了御书房,就见到一群武将们都在御书房里,太子朱标也在。房间里摆着昨天做好的地图沙盘朱元璋就站在边上,徐达正对着地图,对着朱元璋侃侃而谈。

    朱元璋一看朱启来了,赶忙招呼朱启进来,头一句话就说:

    “吾儿朱启制作了这个沙盘,怎么样,吾儿朱启是不是很有大将之风啊!”

    这场面,像极了拿着奖状到处夸赞的老父亲。但要是正常夸也就算了,这上来就大将之风,这怎么受的了啊!大明不比其他王朝,尤其是朱元璋,对每个儿子都寄予厚望,指望着每个儿子都能当大明战神。

    朱启对自己在军事层面上几斤几两,那实在是太清楚不过了。诗可以随便抄,画可以随便画,生意可以随便做,唯独这个带兵打仗当将军,那绝对不是开玩笑的事情,打仗会死人的啊!

    当时朱启就急红了脸,连连摆手否认,自称才薄学浅,万万没有将才这回事!

    徐达那是立马说到:不辽王殿下如此自谦不骄不躁,不愧是陛下的儿子。

    后面的事情就不提了,那是一发不可收拾,一阵夸,给朱启都夸麻了。

    即便知道太子是朱标,那个历史上对弟弟们没有猜忌之心的大明最强太子,但朱启那个心啊,还是听的一颤颤的,慌啊。

    好不容易夸完了,也没朱启什么事情了,朱元璋挥了挥手,让朱启回去了。

    走出御书房朱启才反应过来,好家伙,这就是喊自己过来挨夸啊?

    算了算了,看那些将军们的表情,肯定是非常满意的。估摸着太子主朱标的一千两银子投资款是跑不掉了,至于其他的,朱启也不懂,也懒得管,洪武这么多人才,天塌了有他们顶着呢!

    朱启想到此处,决挥了挥衣袖,回去画漫画,写开店企划案去。

    …………

    当徐达离开皇宫回到家中之后,时间已经是傍晚。

    他昨天踏着傍晚的晚霞出门,到了今天才又踩着晚傍晚的晚霞回家,最担心的自然就是家里人了。

    正巧家里吃饭,徐达往主位上那么一坐一看大家的表情,就知道他家里人都很好奇,徐达怎么进宫这么久。

    徐达呵呵一笑,主动说到:

    “你们也不用担心了,陛下没有因为之前战败的事情怪罪我的意思,这次去宫里逗留一天,主要还是因为辽王殿下啊。”

    徐增寿疑惑问到:

    “是那位上个月才大病痊愈的辽王殿下吗?”

    徐达点了点头:

    “没错,辽王殿下这一场病,好似因祸得福开窍了一样,太详细的我也不说了,反正都是些军务,只是辽王殿下确实有大才啊,又自谦,我很看好殿下。”

    徐妙云笑着说到:

    “很少听到父亲主动夸赞别人呢。”

    “辽王殿下不是常人,不仅有将才,还有文采,他前段日子,做了一首诗,名叫《花下酌酒歌》,我念给你们听听……”

    徐达在那边念着,只是徐妙云听了以后神色一变,这首诗……是那天在潇湘馆的人做的诗啊!

    那人竟然是辽王殿下?

第十四章 徐妙云的小心思和朱元璋的赏赐

    徐达那边夸完了,徐妙云第一时间反应过来,那天作诗的神秘人,原来就是辽王殿下,又想起接待过辽王殿下的姑娘说的那些话,什么“奴家服侍才子满意,这首诗是才子送给奴家的。”“你骗人,这位才子器大活好,潇湘馆除了奴家,没人能承受的来,这首诗分明是送奴家的!”“不对不对,是这位才子使出了洞玄子三十六手,奴家竟然都能招架得住,这位才子是写诗鼓励奴家的!”

    一个个说的,徐妙云在边上都觉得害臊,虽然徐妙云也很期望那首诗多少能跟自己有点关联就是了,毕竟这样的诗句,那是越品越有味道,在徐妙云看来,这首《花下酌酒歌》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诗成于潇湘馆。

    如今却听说作诗的是辽王殿下,徐妙云表情就更加微妙了,身为皇子,却出入潇湘馆这样的地方,不是很妥当吧?

    一顿饭吃完之后,徐妙云回到自己书房之中,心里还在想着辽王殿下跑去潇湘馆这件事情,其他人显然不知道,传出去肯定不太好,此时徐增寿就跑了过来,背着手在书房里晃悠了一圈,眼睛到处瞟,说道:

    “嗯,妹妹这几天没作诗啊,不像你啊。”

    徐妙云有点无语,知道这家伙又是跑来抄诗的,但心里面担心徐增寿会乱说话,把辽王殿下上潇湘馆的事情说出去,引来不必要的麻烦,于是善意的提醒道:

    “哥,关于辽王的事情,可不能出去说,也别跟父亲说。”

    “辽王?”徐增寿一脸迷糊的表情,看上去不是装的。

    徐妙云一愣,看着徐增寿的表情就明白了,哥哥压根就没反应过来,父亲在饭桌上念得拿手《花下酌酒歌》,就是那天在潇湘馆听到的诗啊!

    不过想想也是,徐增寿从头到尾都在看潇湘馆的那些轻佻女人,根本就没有注意什么诗词,想到此处徐妙云叹了一口气,说道:

    “没什么,是我想差了,对了,那潇湘馆花魁挂衣是何时举行?”

    徐增寿笑了笑,说道:

    “都打听好了,下月初四,不过哥先说好,这是最后一次带你去潇湘馆了。”

    “是了是了。”

    徐妙云敷衍的说了一声,随后推着徐增寿往外面去,一边说道:

    “诗词没有,哥哥出去吧,我要看书了。”

    徐增寿摇了摇头,也顺从地离开了书房,等到徐妙云关了房门,徐增寿才摇了摇头,嘟囔了一句:

    “这下好了,我妹还知道帮别人守秘密了,辽王殿下啊,诗写的好,就是受欢迎啊,哎,我要有着诗才就好了。”

    ………………

    应天府,紫禁城。

    朱启伏在案头,正拿着炭笔在白纸上作画,至于说开店企划,写了一半实在是太累人,还不如画画来的有意思,反正早晚得画。

    那边朱棣在旁边打下手,当然,漫画家助理通常做得勾线,涂黑,画背景,写对话等等事情,朱棣肯定是干不来的,但端茶递水聊剧情,还是可以的。

    这倒不是朱启强留着朱棣过来当助理,而是朱棣自己不愿意走,说白了觉得紫禁城哪里都无聊,就三哥朱启这边贼有意思。

    写企划有意思,画漫画那就更好玩了!

    两人在这里忙活了半天,外面突然走进来了好几个内官,抬着一个个的箱子,领头的却是太子爷朱标。

    院子里的一众人等纷纷跪下迎接,朱启和朱棣也赶忙放下手头工作,来到院子迎接太子朱标。

    作为大哥的朱标自然是没什么架子,让朱启和朱棣免礼之后,便挥了挥手,让内官们将箱子都放在院子里,这才说起来怎么一回事。

    原来朱启做得沙盘地图,朱元璋非常的满意,而且还要在全军之中进行推广,本来是没什么赏赐的,毕竟发明人是朱元璋自己的儿子朱启,但经过太子朱标提示之后,朱元璋才想起来要给赏赐,还是太子朱标建议,最后给了两千两银子作为奖励,算上太子朱标先前和朱启约定的一千两,总计三千两银子,全都在这些箱子里了。

    朱启一听人都傻了,三千两白银啊!按照消费力兑换,就相当于现代世界的三百万元啊!只是一个随手做出来的沙盘,居然得到了两千元赏赐?朱启在犹豫着,要不要缺钱的时候,就从笔记本电脑里面抄一个不明觉厉的图纸送出去,万一还能混钱呢?

    太子朱标还有事,临行前拍了拍朱启的肩膀,勉励朱启要好好学习,继续努力云云。

    至于说开店赚钱分红的事情,那就是提都没提,看来太子朱标并没有将分红的事情放在心上,毕竟以后是要当皇帝的人,天下都是他的,确实不在乎这些分红的。

    朱启作为知道后世历史的人,自然知道朱标以后会英年早逝,现在想想都是心中颇为唏嘘,但自己是漫画家,不是医学家,唯一能做的只能是嘱托大哥朱标,多喝热水啊!

    送走了太子朱标,朱棣那是一阵兴奋啊,看着箱子里的白银,嘴都裂开瓢了。

    朱启也是大大方方,挥手说了:

    “先拿一千两去送到内务府,把咱兄弟两的空账补一补。”

    朱棣一听,一阵激动不已,眼泪都快流出来了,抱着朱启就喊道:

    “还是三哥对我好啊!”

    朱启也是不言语,摸了摸朱棣的后脑勺:永乐大帝,你以后一定要记得三哥我对你的好啊。

    不说了,好兄弟。

    ………………

    既然决定要开店,那自然是要立马行动起来,首先就是确定店名称,按照先前所说,最终确定为“皇家娱乐中心”,既然是叫“皇家”两个字,那肯定要获得朱元璋的首肯。

    朱启拿着店名字就去找了太子朱标,毕竟牌面上是顶着太子的名头去开店,洪武这些年,不管干啥事,把太子朱标扯上,那绝对就是一张护身符啊!

    本想让太子朱标拿着店名去请示朱元璋的,结果太子朱标一听说是取店名,笑了笑说:“三弟你要取什么店名自行决定都可以的,麻烦父皇干什么,大哥我都支持你的,让我看看店名。”

    太子朱标看了看名字,愣了一下,又看了一眼。

    “好怪哦,再看一眼。”

    确实,“皇家娱乐中心”这个店名字有点过于超前,但这名字一出来,才能显得出与众不同,大气而且绝对没有人敢山寨店名,除非他活腻歪了。

    太子朱标只是觉得这名字怪,但并没有阻拦朱启,朱启也就放心了。

    而后就是出去选地址,开店最主要的就是选址,尤其是这种放松休闲的娱乐场所,你要是开在居民聚集的小区附近,那真的就是找死啊。

    平民老百姓谁没事干往娱乐场所跑啊?普通百姓去酒楼喝酒吃饭都是屈指可数,更别提花钱去玩了,朱启自然没有高估洪武年间的社会生产力,更加没有想当然的去凭空猜测客户群体。

    而是作了一番市场调研的,调研的对象就是同样是第三产业的酒楼,戏台和风月场所。

    酒楼和戏台就安排身边的人去调研,主要是看看平日里消费和出入的都是些什么人,风月场所这种特殊的地方,朱启决定牺牲自己的名节,带着朱棣一起调研。

    连着调研数日下来,大概数据到手之后,朱启很快便确定了自己的客户群体对象,官二代,书生和富商们。

    至于当官的,不好意思,他们没那个胆子去娱乐,有一句话叫做“宁做太平狗,不当乱世人;宁做乱世人,不当洪武官”,整个洪武年间,朱元璋亲自下令诛杀的官员,史料中记载有十五万人之多!

    很多地方县衙,门口挂着前前任县太爷的人皮草人,县衙里面坐着戴着刑枷的前任县太爷,没办法,现任县太爷还没挑出来,前任只能先戴罪办公了。

    这年头的官员,那真是老老实实的在官署和家之间两点一线,其他地方真的是不敢跑了,至于官员之间去娱乐场所走动,那更是别提了,一天到晚祈祷着自己的老师或是学生千万别犯事,不然连坐到他们就完蛋了,还敢跟其他官员去娱乐场所走动?

    那可真是老寿星上吊,活腻了。

    可能有人要问了,不对啊,明朝不是官员俸禄很低吗?官二代为什么有钱出去的娱乐呢?

    起码在洪武年间,明朝官员俸禄确实不高,但也不能说低,跟元朝比起来,并不差!洪武年间,官员们的工资标准是:

    正一品每个月发俸米八十七石,从一品每个月发俸米七十四石,正二品每个月发俸米六十一石,从二品每个月发俸米四十八石,正三品每个月发俸米三十五石,从三品每个月发俸米二十六石……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县官,每个月都能领到七石粮食,足够一大家子人吃一整个月还能有剩余,你管这叫俸禄低的不能活?

    更别说除了发放粮食外,还会按照级别发放对应数量的银钱,不过后来有了一个骚操作,那就是从朱元璋开始,国家乱发纸币了,给官员的银钱都换成了纸币。

    明朝纸币,懂的都懂,到了明中期以后,那真的只是纸,不是币。

    不过官员们也有很多其他来钱的门路,真能把自己穷到不行的官员,比如大清官海瑞,那都是被人围观的奇葩。总之在封建王朝,只要当了官,你想穷都很难啊。当然在洪武年间,你也别想暴富,不然被朱元璋查到,二话不说先把你砍了再问其他的。

    一番调研之后,朱启决定将店铺选址在豪门富贵们群居聚集的地方,一看地图,城西,再仔细看,好家伙,不就在秦淮河开店最合适吗!

    得了,以后跟潇湘馆的姑娘们当邻居了。

    ————

    (上推荐位了,希望大家能每天追读,求票~)

第十五章 我身边怎么没这么漂亮的姑娘啊?

    朱启这边紧锣密鼓的安排开店的各项事宜,选址,买房,装修,雇人等等杂七杂八的事情一大堆,就连潇湘馆每天都没什么时间去了,着实可惜。

    除此之外,还要关注营销方面的准备,既然客户群体是官二代,书生和富人们,那自然需要针对特定客户,进行开店前的宣传推广,这也是营销公关里的重要一环,那就是确保开店既营业,在装修的过程中,就确定下首批客户。

    朱启不认识什么书生,富商,但官二代他认识啊!

    身为皇子,朱启和朱棣都是从小就和功勋子弟们一同长大,尤其是朱元璋还在打天下那会,外面各自老爹杀的震天,家里一群熊孩子们玩到天亮。

    当然朱启只是有这份记忆,但本质上和那些官二代们并没有太多的交集,至今为止没见过面,为了保险起见,邀请官二代们聚会的任务,就交给朱棣了。

    朱棣自然不懂什么营销公关,但凡是三哥安排的任务,朱棣那是毫不废话的直接完成,在少年朱棣的心中,三哥现在就是永远的神。

    于是乎,朱棣摇身一变,成为了“皇家娱乐集团”的市场部负责人,专业负责拓宽市场,开始挨个联络起他认识的官二代们。

    当然,朱启也已经提前想到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明初时候,大部分功勋都很难能够善终,别看现在和和气气的,朱元璋说发飙就发飙,屠戮功臣那是家常便饭,尤其是朱标英年早逝以后,原本留下来给朱标用的班底,那真的是从头到尾撸了一个干净。

    为了避免日后不必要的麻烦,朱启也是毫不含糊,直接搬出了太子朱标的名头。

    这可不是我辽王朱启邀请你们这些官二代,而是太子爷朱标,出钱投资了“皇家娱乐集团”,我身为集团CEO,是以大股东太子爷的名义,来宣传我们集团的!

    朱启知道那些官二代们肯定听不懂这些名词,不过没关系,听得懂太子爷三个字就完事了,就算是传到朱元璋的耳朵里,也可以当做是太子爷朱标,领着两个弟弟一起涉足文化娱乐领域,创造一片天地。

    反正给太子朱标顶前面,自己苟住就完事了。

    这徐增寿乃是徐达的第四个儿子,自然也是地地道道的官二代,朱棣这边也安排人上门打招呼了。

    徐增寿本来就不用承袭徐达的魏国公,又没有官职,家里隔三差五的就有皇帝赏赐,即便父亲是徐达这样的虎将,徐增寿在家里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压力,虽不至于成为纨绔,但吃喝玩乐还是样样精通的,一听说皇家娱乐中心要开业了,什么大股东是太子爷,CEO也就是总裁是辽王朱启,谁敢拒绝这份邀请啊?

    当即表示,我一定到,随后就收拾东西准备出发赴约去了。

    但人还没出门呢,就被妹妹徐妙云给看到了,徐妙云看到那份古怪异常的请帖,尤其是看到了宴请人是辽王朱启以后,当即拉着徐增寿就喊了:

    “哥!带我去!”

    徐增寿赶忙说道:

    “你没看到是辽王和太子爷宴请我吗,定然是商量国家大事呢,你去什么啊?”

    徐妙云指了指请帖说道:

    “哥,你以为我不识字啊,这上面分明写着是辽王朱启要开店,请你们当第一批会员,这会员一次虽然是头一次听说,但肯定是拉着你去捧场面而已,能有什么国家大事,我就是去看看热闹,我保证不给你添乱,我扮作你的丫鬟还不行吗?”

    徐增寿一拍脑门,知道这丫头一定是看到辽王朱启也在,想要去看看辽王是何许人也,正想着怎么拒绝自己这个倔强的妹子呢,却听到徐妙云直接说道:

    “这几日,我又偶得三首上好诗词,哎,既然去不了宴会,那我回书房烧了好了。”

    徐妙云扭头要走,徐增寿赶忙将徐妙云拉住,脸上堆着笑,说道:

    “别别别,有话好商量,你不就想去看看热闹吗,给你看,但说好了,你假扮成丫鬟,一个字不许多说,就在边上看热闹听到没。”

    徐妙云用力的点了点头,稚嫩的脸上充满了兴奋,随即就去换了一身丫鬟的衣服,跟着徐增寿出门了。

    …………

    另外一边,辽王朱启也很快就安排好了宴会的地点,应天府最好的酒家之一,醉仙楼。

    一听这名字,就知道定然是各种大事件的发生地,皇家娱乐中心首批会员动员会,选在这里准没错。

    明处这时候已经有菜谱了,而且经历了宋朝发明铁锅后的大发展,如今各地菜系已经是颇为全面,各类调味料比如酱油,料酒,香料等等,那是一应俱全。

    很多家常菜的味道,和朱启所吃过的没有太大的区别,甚至于皇宫里的料理,吃上去还更美味一些。

    朱启现在手头上有钱,心里就有底气,点个菜都很硬气,把南北菜系的菜都点了一圈,凑够了十八道菜,总计宴请了十来号人,足够了。

    一边回忆着脑海里,那些小伙伴们的信息和长相,那边就陆陆续续的来人了,首先来的是一个瘦瘦高高的少年,看上去颇为儒雅,来吃饭手上还拿着一本书在看。

    朱启看到这人后,愣了一阵,随后才反应过来,这人就是少年时候的李景隆啊!那位太害怕跑不过敌人,所以舍弃一切冲击,火力与围城,全点了机动性的李景隆!

    可以说,朱棣能够靖难造反成功,李景隆功不可没啊,当然了,李景隆是建文帝朱允炆这边的全军统帅。

    朱棣倒是似乎看李景隆很不爽的样子,瞧见李景隆手里还拿着本书,撇了撇嘴说道:

    “三哥你看着李景隆臭屁的,到哪都拿这本书,以前小时候就瞧不来我,说我就会骑马玩乐,要跟他多学习。”

    朱启笑了笑说道:

    “四弟,话不能这么说,你以后有感谢他的时候。”

    朱棣被朱启一句话给说蒙了,朱启才反应过来自己不小心说漏嘴了,没等朱棣询问,就迎着李景隆走上前去。

    李景隆说话文绉绉的,就跟长相差不多,朱启对他也是笑脸相迎,寒暄两句,邀请他走上楼去,此时有瞧见一队车马过来,下马来的人就是徐达的四儿子徐增寿。

    朱启是知道徐增寿的,在历史上,他是朱棣靖难时期,在应天府的最重要的眼线,递了不少情报给朱棣,可以说是对朱棣忠心耿耿的一个人,可惜后来被建文帝发现,然后直接斩首了。

    不过此时的徐增寿和朱棣的关系还并不算亲密,毕竟朱棣现在还是未婚状态呢。

    朱启对着徐增寿抱了抱拳,照例寒暄了两句,徐增寿也是满脸堆笑,满嘴的荣幸。

    不过两人说话之间,朱启就察觉徐增寿身后一个小婢女,似乎总是抬头看自己,但自己只要一望过去,那小婢女立马就缩回头去了。

    而在看清了那小婢女的身段长相之后,朱启心中一痛:麻蛋,这徐增寿的丫鬟怎么看上去只有十三四岁的模样,而且是这么水灵灵的美人胚子呢?

    可恶!我身边的宫女都没长得这么漂亮的!

    ——————

    (求票~)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7667/ 第一时间欣赏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最新章节! 作者:蓝白的天所写的《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为转载作品,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介绍:
德艺双馨的漫画家朱启穿越洪武大明,竟成了朱元璋的儿子!
为了明哲保身,朱启早早的就定下了一系列的小目标。
解散神罗非法组织,吊死威尼斯总督,在法兰西投降之前率领明军进入巴黎……才怪!
哄好老爹,巴结朱棣,远离朝政,进军娱乐行业,当个人畜无害的纨绔王爷!
然而多年之后……
朱元璋在应天府皇家娱乐中心,尊享金钻会员包间内,拿起手中台球杆,对准白球一杆进洞。
边上的宫女奉上第一艘大明铁甲舰“殖民者号”设计概念图,朱元璋一边看设计图,一边遥望远方,自言自语道:
“朕允许藩王奉天靖难的诏书都昭告天下了,吾儿朱启怎么还不靖难造反,赶紧来接替朕的皇位啊!”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