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TXT下载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全文阅读

作者:蓝白的天     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txt下载     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六十章 狗一样的朱棣,害我大功临头!

    应天府,十里亭。

    朱启仅仅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从太原府带着大家伙赶回了应天府,去的时候是跟着军队去的,一路上辎重粮草都要照顾,行军速度自然就要慢上许多,回来的时候只带了护卫,自然就快了许多。

    此时的朱启鲜衣怒马,正是少年得意时,再加上刚刚打了一场史诗大捷,按道理说这个时候少年郎那绝对是飘到天上去了,但朱启不仅没有飘,反而非常的接地气,一边骑马赶路,一边对着边上的朱棣说道:

    “小四啊,回去之后,哥哥教你说的话都记住了吗?”

    “记住了。”朱棣很有精神的回答道:“到时候就把诸位将军们的功劳都如实汇报。”

    “嗯,尤其是廖永忠和耿炳文两位将军,要尤其重点的介绍,知道了吗?”

    朱启一边说着,看着朱棣不断点头,这才放心下来,至于朱棣的功劳,那当然是朱启本人亲自去说了啊。

    离得应天不足十里地,却瞧见不远处有一对人马赶来,一看原来是一群穿着内官衣裳的人,不用说的,肯定是朱元璋派来迎接他们的了。

    朱启和身后众人们赶紧下马,但领头的内官也没有拿着圣旨,就是传达了一下朱元璋的旨意,让朱启和朱棣不要耽搁,直接去皇宫参加宴席。

    朱启一愣,这是庆功宴?但徐达还没有带着大军班师回朝呢,庆功宴不是应该那时候再吃的吗?

    不过朱元璋的命令可不能不听的,朱启和朱棣两人拍马就往皇城赶,其余人等就各自回家去吧。

    到了皇城,自有内官领着他们往宴会的地方走,到了宴会所在的地方,就瞧见厅堂之中,做了好几十个文官,而且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像什么李善长,宋濂,胡惟庸这些,那是全部到场了。

    朱元璋生活节俭,山珍海味大鱼大肉的吃不习惯,在皇宫里也经常吃些烙烧饼之类的东西,还吃的贼香,所以洪武年间皇宫的伙食,那是非常接地气的,就算是宴请这些文官的时候,也从来都没有奢侈过。

    朱启就见到一个个桌子面前,清一色的三菜一汤,韭菜炒鸡蛋,炖白菜,千张烧肉还有青菜豆腐汤。

    虽然民间已经习惯一大家子一起坐一桌吃饭了,但皇宫里面还是分桌坐的,所以每个人三菜一汤,也是绝对够吃的。

    朱启还是头一次参加有群臣的宴席,之前也就在马皇后那边跟大家一起吃过饭,其余时候不是在皇家娱乐中心就是潇湘馆,要么就是自个吃饭,一时之间有点拘谨,也记不得有啥宫廷礼仪需要讲究的,此时太子朱标站了起来,冲着朱启和朱棣两人招了招手,喊道:

    “三弟,四弟快过来。”

    朱启和朱棣两人赶忙走了过去,太子朱标招呼着两人在自己身边坐下来,朱元璋看着兄弟三人兄友弟恭的模样,也是满脸堆笑,朱启这才放松了些。

    朱启正想问今天这顿饭是啥意思呢,朱标突然凑过来,神秘说道:

    “三弟,你这次可是又立大功了啊。”

    朱启一愣,赶忙说道:

    “大哥,在太原府的战功,可跟我没什么关系啊,都是小四的功劳啊!”

    朱棣在边上听着一愣,要不是自己确认是说功劳的事情,怎么听三哥的语气像是在推锅呢?

    不过朱棣很感动,没想到三哥这个时候都还想着自己,之前谦虚谦虚就算了,在父皇和大哥面前还如此谦让功劳,朱棣脸都红了,赶忙说道:

    “大哥,我真的没啥功劳,如果不是三哥果断决策,身先士卒,那根本就不可能有云中山大捷,也不可能那么快就把胡骑给打退的,大哥你是不知道啊,咱三哥第一时间就赶紧派人去通知外三关了,那胡骑还领着四万大军突袭雁门关呢,幸亏宋国公及时收到了三哥的信件,提早做了准备,这才全歼了那四万胡骑!”

    朱棣说的那叫一个眉飞色舞,还添油加醋的说朱启在战场上如何如何的神勇,什么扛着一把长枪,如同石家庄赵子龙一般七进七出,好不威风,两米多高的高头大马,咱三哥那是冲上去就给突突了,大马都瞬间受惊,仰天悲鸣,场面那叫一个惨不忍睹。

    朱棣那边说的比说书先生还要精彩,朱启就一直“我不是,我没有,你不要胡说啊!”,咳嗽那是咳的嗓子都发疼了,要不是朱元璋还在看着,现在直接上手给朱棣脖子勒起来,让他物理闭嘴。

    啊?先前怎么说的,三哥我平时待你不薄,你就是这么对我的?

    朱启那是悲愤交加,朱棣则是语重心长的对着朱启说道:

    “三哥,我知道你是想谦让这个功劳,一路上都在告诉我不要帮你揽功,但我这个做弟弟的,怎么能着三哥这么大的功劳被埋没呢?无论如何我也要说出事实真相来的。”

    好你个狗一样的朱棣,你特么是蓄谋已久,害我大功临头,老爹一个高兴把我派去收复辽东怎么办啊?

    兄弟两互相谦让的模样,自然也是落在了群臣眼中,李善长带头站了起来,拱手夸赞道:都看看两位王爷,这才是兄弟的典范啊,这是天下的福气,是陛下的福气啊!

    群臣们也是赶忙起身祝贺,纷纷称赞,甚至有官员当场就要念诗一首。

    朱元璋也是满脸笑容,不过朱标却对着朱启说道:

    “这功劳自然也给你记着呢,为兄说的功劳,是另外一份大功啊,父皇今天宴请群臣,便是为此事设宴的啊!”

    朱标话音刚落,这倒是轮到朱启一脸懵逼了,赶忙慌张说道:

    “我、我怎么又有功劳了啊?”

    他思来想去也没想明白除了云中山之战,自己还能有啥功劳,自己真的是每天都尽心尽力的摸鱼了啊!

    朱标没有说话,倒是宋濂站出来欣慰的摸着胡子说道:

    “微臣今生能当辽王殿下的老师,真是平生之幸啊,辽王殿下可是为了天下读书人做了一件大好事啊!”

    天下读书人?大好事?

    朱启有点听不明白,就见到朱元璋大手一挥,随后有人抬上了一台木头机器,看着那机器的造型,朱启立马就想起来了。

    草!这不是我的手摇印刷机吗?!

    朱元璋大步流星的走到了手摇印刷机的面前,抬手拍了拍机器,随后竟然亲自开始操作起来。

    群臣们也是一个个神情肃穆,只有朱启看着边上史官奋笔疾书,不用说了,朱元璋这个千古一帝亲自示范手摇印刷机,这事情要名垂青史了。

    朱启大脑那是一片空白啊,这叫啥?

    这叫人在家中坐,功从天上来啊!

    我怕不是要加紧步伐去辽东了,全完了!

    ————

    (推书《光明!》夜鸡的新书,黑暗刷怪的类型,可以收藏一下)

第六十一章 火器才是永远的神(求推荐票求月票)

    朱启原本就是想着让印刷速度加快一些些,好让自己能多印一些书拿来卖钱,要知道这些小说顶上《西游记》三个字,那可是超级好卖。

    但朱启却根本没有想过自己的手摇印刷机对于天下读书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书籍是承载文明的媒介,从春秋战国的竹简,到汉朝时候纸张的出现,再到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每一次能够降低书籍成本的发明,都能够大大提高社会的识字率,增加读书人的群体数量。

    此时的朱元璋和诸位大臣们,自然不清楚识字率对一个国家实力进步的重要性,但如果能够让天下人都能看的了书,那可是儒生们毕生的梦想。

    儒道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可不就是天下大同吗,如何实现?教化!落实到实际上,就是读圣贤书,学先贤们的道理。

    朱元璋对官员非常严苛,但他并不憎恨读书人,也希望天下的读书人越来越多,这样对大明有用的人才,才能越来越多啊。

    一时之间,整个宴会之上,那就是一片欢声笑语啊,辽王殿下发明的手摇印刷机,那可是比起云中山之战还要厉害的功劳啊!

    不说了,回头咱们一定使劲吹!

    朱元璋也是二话不说,当场就对朱启下了单子了,要尽快制造更多的手摇印刷机,当然朱元璋也不是白拿的,一台机器按照一百两的价格收购!

    朱启那是人都麻了,怎么可能收这个钱呢,他现在也真的不是缺钱的主,况且皇家娱乐中心的运作,都还要靠着朱元璋的关照呢,当即就表态,我身为辽王,为国家做贡献是应该的,怎么还能伸手找国家要钱呢?作出的手摇印刷机,自然是要免费给国家使用的啊!

    说得冠冕堂皇,当然也是为了留一手防备,主要是怕朱元璋插手自己的科研院所,倒不是自己小气,而是这个世界上,压根就没有人能够理解科技的重要性。

    中华文化圈被儒学绑的那是严严实实,西方则是中世纪晚期,依然是黑暗愚昧的时代,拜占庭帝国虽然国土大大缩水还在打内战,但毕竟还未亡国,罗马的遗产还未远渡欧洲,文艺复兴还需要等候近百年的时间才能开始。

    可以说,朱启是这个世界上思想意识最为超前的人,没有之一,科研院所还是留在自己的手上来经营打理,才是最可靠的。

    但对于铺天盖地的夸赞,朱启还是有点头皮发麻,朱元璋对于朱启竟然如此为国为民,也是当即挥手,又是一大堆的金银珠宝赏赐了下来,朱启到最后宴会怎么结束的都不知道了,回到寝宫那是倒头就睡。

    啥也不说了,一睡解千愁啊。

    ………………

    之后的几日,李善长,宋濂这些文官们,也确实没有让朱元璋失望,到了外面无论是官方场合,还是各种学府,但凡是有机会,就要夸赞一下辽王殿下的手摇印刷机。

    民间那传的就更是离谱了,说是辽王殿下从天上太上老君那边拿过来的玩意,印刷出来的,那都叫天书,皇家娱乐中心里就是这些书呢。

    托舆论发酵的福,皇家娱乐中心里的小说和漫画变得更加好卖了起来。

    而因为朱元璋要求加快手摇印刷机的生产速度,朱启也是顺势而为,就又雇佣了一百来号的工匠,这些工匠也都是拜托太子朱标,从现有的匠户里挑选出来,拨到自己这边来的。

    若不是朱标,这事情还真的办不到呢。

    因为明朝的户籍制度的缘故,手工制造业者都被编入了匠户之中,称之为官匠,这些匠户就好像是被国家供养起来了一样,他们都是国家的公务员,不存在额外的收益,也没有什么什么远大前程可言。

    还有一种就是民户里的匠人,他们明面上是农民,但私下里却自己做点东西拿出来卖钱,到了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的资本主义萌芽,基本都是这些民户匠人开起来的作坊带动起来的。

    毕竟一两百年过去了,你指望世袭的匠户,能比民间工匠们手艺更好?大部分的民间工匠手艺都要远远强过匠户,这也是崇祯年间,官坊出品的火器全都是劣质产品,而江南地区出产的火器,却都是不逊色于西方的好货。

    可惜明末的崇祯皇帝不懂这些,依据照搬着祖制,让那些世袭匠户们来打造火器,而不去江南民间采购火器。

    把持朝政的东林党,那就不用说了,让他们写写八股文还可以,提一些利国利民的良策那是不可能的,一个个都忙着在江南吃的满嘴流油呢,临到把国家吃亡了,直接扭头就当贰臣三臣,东林魁首钱谦益的“水太凉”“头皮痒”,至今都让人耻笑。

    等到满清入关,定鼎天下以后,无论是资本主义萌芽也好,还是江南不逊于时代的火器制造技术,全都被扼杀在了摇篮之中,原先五花八门的明朝火器,最后全都退化成了八旗们的长枪大刀了,关于火器制造的工艺那是丢的干干净净。

    即便是西方使节,把极度领先的火器,都送到清朝统治者眼皮子底下了,他们想的还是万万不能让这种玩意被汉人掌握,然后直接丢到仓库去不再多看一眼,为啥?怕汉人造反呗。

    于是到了清末抗击西方帝国主义,大部分的火器竟然都是明末封存起来的那批,整整两百多年,技术没有丝毫进步,反而是跨大步子的往后腿。

    就文化技术层面而言,清朝对华夏的贡献,那真的是连蒙元都不如啊,蒙元起码还放手不管,高层只管享乐,不足百年的时间,华夏大地上的科技水平也有长足的进步,到了明初这会,军队中使用的火器,已经从南宋时候的竹竿枪,变成了轻便手铳、中形手铳、轻型铳炮和大型铳炮等多种用途的火器,可谓是五花八门。

    朱启也知道死板的明朝户籍制度不是什么好玩意,但目前而言,户籍制度还是利大于弊的,因为能够极大稳定社会生产,经历了元末乱世,乱成一锅粥的中原大地,最需要的就是稳定的休养生息,所以目前而言,朱启还是静观其变,没想过去改革什么东西,他目前也不觉得自己有这个能力。

    正因如此,在洪武年间,这些官匠还是很有积极性的,而且一个个都是有真本事的,朱启把他们招过来以后,一边让他们学习制造手摇印刷机,一边还有另外一个任务给他们。

    那就是改良火铳!

    自己以后是要当塞王的,现在这一身的功劳,那是甩都甩不掉,不去辽东就藩,换个江南封地当逍遥王爷那是不能指望,就连收复辽东这种事情朱启也只能每天祈祷,千万别轮到自己才好。

    躲是躲不过了,那就只能早做准备了,拥有跨时代意识的朱启,当然知道比起刀枪剑戟,火器才是永远的神!

    于是乎,朱启拿出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又誊抄了一些新的图纸,送去了研究所之中……

    ——————

    (我的票好少啊……为啥你们都不投票呢……)

第六十二章 太子朱标的任务

    接下来的整个十一月份,朱启基本上都是在皇家娱乐中心的研究所里度过的,这当然不是朱启突然不喜欢潇湘馆了,实在是因为之前功劳实在是太大了。

    他也是后来才知道,这次防御北元进攻,徐达竟然将首功给了自己!

    天地良心,朱启可是真的啥也没干啊,大家都在上阵杀敌,就连朱棣都扛着刀子在云中山的时候上了,但自己从头到尾都在侍卫们的严密保护之下,也就远远地看到火光冲天,连死人都没看到几个呢,怎么这首功就跑到自己头上来了呢?

    解释还不行,一解释人家就夸“啊呀,你看看人家辽王殿下,多么谦虚啊,对弟弟多么友爱啊。”“做藩王的都像辽王殿下这般,大明万世永昌啊!”,给朱启那是人都夸麻了。

    干脆就跑去皇家娱乐中心避避风头,顺便做出一副醉心赚钱的模样,可不能再表现了啊。

    还有就是了解一下火器改造的难度和情况,图纸是给了,朱启也看不懂那些什么三眼铳,鸟铳之类的是什么,其中的各种零部件和技术要点,那也是一窍不通。

    工匠们拿到图纸之后也是一脸懵逼,陈初五就说了,这可一点也不比上一次给的手摇印刷机来的简单啊,肯定是要花一点时间的。

    朱启倒也不着急,让工匠们放下心来慢慢捣鼓,不过在捣鼓火器之前,朱启让那些工匠们先制作一些东西——台球!

    ………………

    皇家娱乐中心,会员包间。

    朱启拿着木杆,站在一个长桌的边上,桌子上用绒布铺着,还放着十六个五颜六色的木球。

    不得不说,那些工匠们还是很心灵手巧的,完美的重现了朱启心目中的台球,至于说为啥不用铁球来打,因为朱启试过了,打不动啊!

    随后就改用木头秋了,打起来就好打多了。

    边上还站着朱棣,徐增寿,李祺,李景隆和其他的一众勋贵子弟们,他们是观摩皇家娱乐中心的新娱乐项目的,毕竟身为创始会员,能够首先体验新娱乐项目,就是他们的特权之一。

    而朱启也是把他们当做实验对象,看看台球在明初洪武年间的接受度如何。

    事实证明,人类对于娱乐游戏的接受程度,是不受历史时期限制的。

    朱启在解释完了规则之后,那些勋贵子弟们的心里想着就是:这有什么好玩的?

    但当他们学着朱启那样,拿着木杆开始击打台球之后,他们的心态,发生了些许的变化……

    朱启以前就很喜欢玩台球,只是眼下这一套台球工具实在是过于原始,以至于没有朱启熟悉的那种手感,但勋贵子弟们可是从来都没有打过台球的啊,这乍一接触,竟然还挺难的。

    但难归难,趣味性可是一点也不低的,朱启还记得自己第一次接触台球,跟同学一起打了一个下午,要不是到晚上必须要回家了,还想晚上继续打呢。

    回想起当初岁月,那时候,还不过是初中而已啊……

    朱启撑着木杆在那边回忆往昔岁月,那些勋贵子弟们已经在台球桌上打开了,打着打着也就顾不上什么规则了,一人一球轮着来,至于说什么比赛计分之类的就算了吧,他们只是享受木杆打球的那种爽快感罢了。

    朱启正在边上看着他们玩呢,突然就见到有人进来禀报,说是太子殿下过来了。

    朱启一愣,随后面色大喜,一定是朱元璋发现自己天天泡在皇家娱乐中心里面,所以生气了,让大哥朱标来教训自己了!

    一想到这里,朱启哪里还有什么兴致打台球了,把木杆一扔就去迎接朱标了,迎面就瞧见朱标走来,皱着眉头看上去有什么烦心事的样子。

    朱启赶忙走了迎接了过去,刚走到近前就开口说道:“大哥你别说了,我这就回宫去跟爹认错。”

    他刚说完,朱标愣愣的问道:“认错?认什么错?”

    朱启立马回答:

    “我这十几天一直在皇家娱乐中心,都没有回宫里去给爹娘请安,爹一定是气得不行了吧?”

    朱启才刚说完,朱标立马露出了一副哭笑不得的表情,说道:

    “这有什么错啊,你又不是去潇湘馆待了十几天,为兄都帮你解释过了,你这几日不是经常去研究所里去督促他们制造手摇印刷机吗?父皇知道此事高兴都来不及呢!”

    “啊?!”

    朱启大为惊愕,照这么说,自己还不如去潇湘馆待着呢?但真要去待个十几天被朱元璋知道了,怕不是狗腿都要被打断了,朱元璋还真能干出这件事情来呢。

    朱标看着朱启大为惊愕的模样,倒也没有多想什么,说起正事来了。

    他这一次来找朱启,主要是想和他商量一下马上就要过春节了,皇宫里是有除夕家宴的,自己作为长兄,备了一些礼物,也考虑着带着弟弟几个人一起送礼,这样多少能节省一点,朱元璋那边也是这个意思,这次来便是想要商量送什么东西的。

    朱启的哪里有主意,要放在现代,那自己送一台PS5给老爹,送一个LV包包给老娘,保准哄得开开心心,但洪武年送什么合适,朱启就真的不知道了,总不能做几件衣服送吧?

    爹娘毕竟是皇帝皇后,不合适吧?

    “要不送衣服?”

    但朱启还是这样问了,毕竟他实在是想不出来送什么了。

    朱标摇了摇头道:“父皇母后倒是不缺衣服这些,为兄想着,三弟你既然会画画,不如就亲自作画,送一幅贺寿图,其余年纪小一些的弟弟们,便给题词,要么也作画,一来是孝心,二来也是展示他们过往所学,父皇和母后肯定会高兴的。”

    朱标说完,朱启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还是大哥有水平,要么说是史上最牛太子爷呢,又不铺张浪费,又有心意,最关键的是朱元璋他肯定喜欢啊,朱元璋就是最重视亲情的,但对于儿子们的教育问题也是最为严厉的,如果能够让大家在除夕家宴上展示一下自己所学,朱元璋肯定会很高兴的。

    画一幅贺寿图而已,朱启当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当即点头答应了下来,却听到朱标叹了一口气,说道:

    “说起除夕家宴,其实有一点事情,为兄甚为烦恼啊。”

    朱启一愣,问道:“大哥什么事啊?”

    朱标悠然说道:“为兄接到一些消息,说是有人团伙贪污,欺上瞒下……”

    “那该直接问罪就好,和咱们除夕家宴何关啊?”朱启随口一说,随后就反应过来,愣了一下说道:

    “这人该不会是咱老朱家的吧?”

    朱标重重的点了点头,说道:

    “定远知县朱桓。”

    朱启思索了一下,确定自己不认识这个朱桓,应该也是没见过的,那就不是皇族嫡亲了,也不是自己的兄弟,于是便大义凝然的说道:

    “既然是咱老朱家的人,又是为官的,若真是作奸犯科了,那定然不能饶恕的,大哥,我知道你想着的无非就是除夕家宴上说出此事,会让父皇败了心情,那不如这样,先不跟父皇说,暗中收集罪证,等到证据确凿之后,将犯人关押起来,待年后再将事情原原本本的禀报父皇,既符合规矩和流程,又不算欺瞒父皇,两全其美啊。”

    朱启一番话说完,朱标露出欣喜表情,拉着朱启的手说道:

    “知我者,三弟也!”

    朱启看着朱标脸上的表情,突然升起了一股不祥的预感,果然,就听到朱标跟着说道:

    “为兄走不开,那朱桓毕竟是皇亲国戚,太子东宫怕也没有人敢查他,为兄思来想去,三弟,你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啊?”

    “三弟,就麻烦你微服私巡,走一趟定远吧!”

    看着太子朱标认真的表情,朱启心态爆炸。

    合着你在这里等我呢?

    ————

    (谢谢大家的票票,我更新都有劲许多!我们三江还差一点点,大家帮忙宣传一下,拜托了!记得要追读啊!)

第六十三章 同路的徐妙云

    朱启也知道大哥是将这件棘手的事情托付给值得信任的人,也就是自己。

    谁让自己在凤阳的时候,直接把平阳侯给抄家杀头了呢?这件事情虽然明面上没说,但私底下里,可是震惊朝野,大家都知道辽王殿下是个不会徇私枉法的狠人。

    平阳侯是谁啊?又有免死铁券,又是朱元璋的养子,算起来还是辽王殿下的兄长,辽王殿下那是眉头不带皱一下的,说杀就杀了。

    当然了,罪名是谋逆造反,家里搜出龙袍铁证如山啊,免死铁券也免不了谋逆造反的大罪啊。

    至于说平阳侯是不是真的谋逆造反,那就说不好了,明面上反正是没人会去他讨论的,人都已经死的不能再死了,也不可能有人跳出来鸣不平,怕不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哦?

    虽然朱标的拜托合情合理,但朱启还是决定挣扎一下,说道:

    “大哥,虽然定远离得很近,但我这一走少说十天半个月的回不来,之前我就半个月没回去皇宫了,现在又是十几天不回去,父皇问起来……”

    朱标立马摆手说道:

    “放心,父皇那边为兄帮你搞定,哎,为兄也是迫不得已,若是为兄有确凿证据,这时候肯定就安排去抓人了,也不会劳烦三弟你跑一趟的,为了父皇,为了老朱家,三弟你就辛苦一趟吧。”

    朱标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要是再推辞可就不像亲兄弟了,朱启也只能口说“这都是我身为大明亲王应该做得事情。”

    随后朱启就询问起了这朱桓的一些具体情况来了。

    说起这朱桓,朱启没什么印象也确实不怪他,因为这人确实没什么存在感,能在定远当知县,也不是靠的功劳,纯粹是他的老爹朱六九啊!

    说起朱六九,朱启陡然一下子就想起来了,这朱六九是和朱元璋隔了很远的远房堂兄,因为在朱元璋年轻时候,有过近乎救命之恩的恩情,所以朱元璋都是喊他亲六哥,虽未封王,也却给的是亲王待遇,他的儿子,也就是朱桓,凭着这层关系,坐上了定远知县的位置。

    朱启那是万万没想到,这朱桓竟然是朱六九的儿子,难怪太子朱标都感到如此棘手呢,这事情要是不调查清楚,就禀告朱元璋的话,那这个年确实是过不安生。

    其实朱启知道,朱标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在保护举报人呢,万一查出来这朱桓无罪,以朱元璋和朱六九的关系,这举报人十之八九可能会被认为是栽赃诬陷,普通百姓还好,朱元璋不会追责,但若是朝堂官员,这样弹劾皇亲国戚,恐怕以后的仕途就有点影响了。

    朱启想到这一点,就以为朱标不打算说,也没有问,却没想到朱标将朱桓介绍完了以后,开始详细说起事情的始末。

    原来是一个叫做郑士元的监察御史,弹劾举报的朱桓,但因为朱标现在可以提前看到各种公文政务,便喊了那郑士元询问是否有罪证,郑士元也说暂时没有,但悠悠众口是堵不住,定远民间已多有议论,虽然郑士元说的言之凿凿,但朱标和郑士元不熟,只知道他是洪武四年中的进士,期间也没什么特殊的功绩和履历,又看他年轻,怕他是为了博取名声才举报的,所以还是决定先暗自调查一下。

    但朱启一听就不淡定了,郑士元啊!这可是洪武年间在民间很有贤名的一个清官啊!他妻子死后,因为家里没钱安葬,五个儿子央求卖身葬母,最后还是找同僚借钱办的丧事。

    他自己死的时候,民众夹道送葬,是真正得民心的好官。

    不过后来牵扯到空印案,仕途大受影响,官职一直都不大,所以在历史上的名声也并不如包拯,海瑞那般的响亮。

    不过洪武七年的郑士元显然还没什么名气,但这脾气还是一如历史上一般的耿直,因为民众们的议论而弹劾皇亲国戚,虽说老百姓都议论的坏蛋,十之八九是错不了,但这胆子也确实忒大了点。

    朱标说完了事情原本始末,朱启又多了一个去定远的理由了,他本身虽然很想摸鱼,但对于历史上的那些名臣,还是非常尊敬的,郑士元这样的清廉好官,尤其如此,自己走这一趟,也算是帮郑士元一把了。

    这事情自然是要保密的,而且这一次是不能带上朱棣了,自己一个人跑了,太子朱标还好说,但朱棣跟着一起去定远,就不好解释了。

    朱启也只能独自一人上路了。

    至于出应天府的理由,朱标都帮朱启想好了,就说有几个技术了得的匠人,朱启爱才心切,便在朱标的允许之下,前往拜访。

    大家都知道辽王殿下雇佣了很多匠人,就喜欢捣鼓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这样的理由倒也说得过去。

    朱启虽然摸鱼,但行动力还是很强的,第二天便收拾好了东西,带了二三十号的侍卫,他自己假装成权贵家的公子,侍卫们则是家丁打扮,就收拾好了行李,在朱棣恋恋不舍的眼神下离开了皇城。

    不得不说,有了太子朱标的支持,那真是干啥事都方便,身为藩王的自己,离开应天府这种事情都能得到允许,可想而知朱元璋是给了朱标多大的权利。

    怕是只有那一把龙椅还没给了吧?

    朱启原本以为这一次自己走的是静悄悄的,却没想到刚出皇城,就瞧见徐增寿带着仆从丫鬟来给自己送行呢。

    朱启也是大为惊讶,毕竟自己出去的理由普普通通,实在是没有什么送行的理由,却没想到徐增寿看到自己就一脸苦逼的模样,说了:

    “殿下,你此行要离开应天府,小弟我带了一些丫鬟仆从,让他们跟着殿下同行,路上也能照顾殿下的饮食起居啊。”

    徐增寿苦逼的说完,朱启就一脸迷惑,自己可是带着侍卫呢,有啥不放心的啊?但看到从徐增寿身后走出来的丽人儿,朱启那是恍然大悟。

    好家伙,这不就是丫鬟打扮的徐妙云吗!

    只见到徐妙云对着自己眨巴眨巴了眼睛,朱启那是二话不说就拉到自己身边,干咳两声说道:

    “也不用太多,一个丫鬟就可以了,本王谢过你的贤弟的好意啊!”

    徐增寿脸色就更苦逼了,凑上前来小声说道:

    “我爹还没回来,我娘回娘家省亲去了,我这妹子我实在是摁不住了,拼死拼活要来找殿下,殿下你可千万别把这事情说出去让我爹知道了,不然我小命不保。”

    看着徐增寿的目标,朱启嘿嘿直笑。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那我辽王是这种人吗?

    当即说道:

    “啊?哪有什么你妹啊?分明就是你府上的丫鬟啊。”

    说罢,边上的徐妙云也是俏脸一红,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没说话了。

    朱启心中那个得意啊,这“俏丫鬟”终究是到了我辽王帐下了啊!

    ——————

    (求推荐票!求追读!)

第六十四章 百姓畏之如虎的知县老爷

    这定远县离得应天府也就三百里不到的路程,正常坐马车,也就两天的路程而已,因为离得凤阳很近的缘故,原先贫穷落后的定远县,如今也是繁华地带。

    朱元璋大力发展凤阳周边的经济可是铁了心的,十万富户迁过来,可不是开玩笑的。

    只是当朱启坐在马车上,掀开帘子便可以看到新翻修的宽敞官道上,往来人群却并不是很多,而且鲜有看到商贾打扮的人带着货物进城的。

    明朝虽然有户籍制度,将百姓绑在当地州府,但不要以为老百姓们就不会出门了,像什么赶集,庙会之类的也是颇为热闹的,定远县作为紧挨着凤阳的县城,人口自然也是很多的,经济繁华有市场,自然就容易聚集商贾。

    朱启也只能当做是快过年了,商人们也要过年呗。

    马车里除了朱启之外,还有一个徐妙云,不过现在徐妙云作着丫鬟打扮,对外也是自称奴婢的。

    毕竟让别人知道还未成婚就跑来和未婚夫一起出远门,胆大的徐妙云或许无所谓,但朱启还是要留一份心的,别到时候被朱元璋吊起来打。

    徐妙云凑在窗户边上,眼睛直瞧着远处的城门,边上的高锦骑马过来,她才将帘子放下坐好,就听高锦在马车外面大声说道:

    “公子,前面就是定远县了,咱们是去馆驿还是民宿?”

    高锦所说的民宿,自然不是朱启那个世界上的特色旅馆,而是民间私营的旅馆酒肆的意思,至于公子称呼自然是隐藏身份所以这么喊。

    明朝时候分为公营的馆驿又称为驿站,和私营的民宿,都是可以吃饭住店的地方。

    大家可千万不要以为驿站就好像电影里面破破烂烂的样子,其实各个地方的驿站,都有专门的团队管理,设施和档次方面,要求是很高的。

    以为驿站主要是用来接待往来官员和差役的,一般老百姓是进不去的,无论是服务水平还是装修设施,都比一般的民宿要好上很多。

    具体可以将驿站当做是,最低三星级以上水平的连锁酒店就好了。

    “住民宿吧。”

    朱启回答说道。

    高锦应了一声,很快就带着队伍进城去了。

    朱启此行明面上好像是去拜访知名工匠,但其实是去调查定远知县朱桓的贪污腐败的罪证,带着护卫大张旗鼓的去馆驿,难免打草惊蛇。

    说起来这种调查贪腐的事情,朱启还是头一次办呢,之前处理平阳侯那次,是直接给他撞见平阳侯横行乡里,而后略施小计,让老百姓们勇敢的踊跃揭发,这才人证物证具在的。

    但那是因为平阳侯上来就被自己关押起来了,在找了一大帮子的托,抬起了社会舆论,才让凤阳老百姓们有胆子来举报的。

    这次调查朱桓肯定是没办法这么用了,自己总不能上去就把他抓起来吧?这年头还没有锦衣卫呢,就算自己是亲王皇子,也没有直接缉拿朝廷命官的权利,更不要说这朱桓算起来还是自己的远房堂兄,是自己的长辈呢。

    于情于理都不能直接拿人,退一万步说,万一这朱桓是被郑士元冤枉呢?虽然朱启觉得,按照郑士元在历史上的评价,郑士元的检举多半是真的。

    想要调查罪证,最简单的方法自然就是在街头巷尾询问一下老百姓们的看法了。

    朱启带着徐妙云等人进了城,很快问了一家最好的酒家,名为同福客栈。

    不过这客栈里面没有风韵犹存的佟掌柜,也没有身手敏捷脸皮白的跑堂,但生意还是很不错的,正值农闲时候,店里面都是来吃饭喝酒的,就是住宿的房间少了些,让朱启没有想到,他要定十间客房,竟然没有,只有八间了,而且是整个酒肆里,就只有八间。

    掌柜的是个四五十岁的胖胖的男人,看上去就跟弥勒佛一样,按他的说法,平时都是吃饭喝酒的多点,住宿的几乎没几个,空余的客房都改成了包间吃饭用了,也就只有八间客房了。

    朱启心里奇怪,按理说定远县规模不小啊,往来商贾都需要住宿才对,这同福客栈还是定远县最好的,为什么只备了八间客房啊?

    只是他刚刚问出来,掌柜的只顾着摆手,也不多说。

    眼见着问不出来什么东西,朱启除了支付正常住宿伙食费之外,还额外丢了十两银子算是小费,随后继续问了一句:

    “听说这定远县的知县,是皇亲国戚啊?”

    朱启无意之间问了一句,但那掌柜的却突然皱起眉头,赶忙把十两银子恭恭敬敬的给送回来,说道:

    “这我不太清楚啊,我就做小本买卖,跟官面上也不打交道的,知县老爷更是不知道何许人也了,你们要是来打听这些的,上别家打听去。”

    那掌柜的说完这番话,也没管朱启还要说话的意思,招呼着边上的店小二带着朱启一众人等上楼住下。

    朱启看着掌柜的快步离开去了后堂,心中若有所思,边上的徐妙云则是皱着眉头说道:

    “公子,这同福客栈是定远县最好的客栈,照这个样子来看,交的商税肯定不少,怎么可能不知道知县是何人呢,看来这定远知县,真的有点问题啊。”

    朱启点了点头,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若是定远知县照常办公的话,老百姓们纵然不说他好话,也不至于提都不敢提,那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定远知县朱桓,为祸乡里早已让人害怕的名字都不敢提了。

    朱启带着一众人等到了房间之中,随后便让高锦等人出去打探消息。

    高锦等人速度很快,出去不足半个时辰就回来了,但带回来的消息,却让朱启心里不住的往下沉。

    那就是……没有消息!

    高锦带着侍卫们问了一圈,有的百姓听到是大厅知县老爷的,摆了摆手不愿说话,还有的直接脸色苍白的掉头就走,更多的则是看到他们一副生面孔,连话都不搭理的。

    就连拿出钱来给百姓,那些百姓收了钱,一听是询问知县老爷,立马就带着钱跑了!

    一看百姓们的态度,朱启就更加确信了,这定远县分明就是凤阳第二啊!

    但老百姓们心中害怕,不愿配合,想要找人证都难,更别提物证了。

    边上的徐妙云倒是心生一计,对着朱启说道:

    “公子,既然百姓们不愿说,那我们就主动出击好了,这定远县外来商户很少,定然是有其原因所在,咱们不如就办做外来商户,去这县城里走一圈,奴婢觉得,多少能有点收获的。”

    朱启一愣,一拍手,这是个好办法啊!

    他随后看向了人高马大的高锦,问了一句:

    “会卖炊饼不?”

    “啊?”

    ——————

    (求推荐票求月票!)

第六十五章 定远县的朱元璋

    朱启想要让高锦假扮商贩上街摆摊,可不是买点货物炊饼,扛着扁担上去游街叫卖就可以的。

    明初时候因为天下未定,对城镇内的管理还是极为严格的,《明会典》上记录,在城镇之中,“凡侵占道路,而起盖房屋,及为园圃者,杖六十,各令复旧”;“其穿墙而出污秽之物于街巷者,笞四十。出水者勿论”。

    也就是说,你乱搭乱建可不是警告你拆除就完事的,而是要吃板子的,乱扔垃圾倒脏水,鞭笞四十。

    除了这些规定,对于破坏公共设施、不按规定行车,以及在禁区内摆摊设点、取土作坯、随地大小便等行为,也一律“问罪”,涉事者要被强行戴上刑具,在街头示众一个月,即所谓“枷号一个月发落”。

    不过禁止摆摊设点的地方,一般也就在官府衙门周围,其余地方倒是没太多讲究了。

    此时正是十一月梅市,定远县街道上都挺热闹,开着的店铺之中,都有百姓出入购买商品,街道两排也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摊位,有卖金银首饰的,有卖小吃甜品的,布帛锦缎的,还有一些手艺人在那边拉糖人,一个个稀奇古怪的糖人引来了一群孩童们的驻足围观。

    一方面是好玩,一方面是馋的。

    而在这热闹街道后面的箱子里,一个穿着普通百姓衣裳的高大汉子,此时挑着扁担,却有点拘谨。

    这汉子不是别人,正是朱启的侍卫高锦,挑的也全是炊饼,又厚布盖着的,这扁担连带着炊饼和厚布,都是从卖饼郎那边全套买过来的。

    给那卖饼郎乐的啊,拿着银子直拍自己脸,还以为自己是在做梦呢。

    高锦试探性的问了一句“你家县老……”,话还没说完,那卖饼郎就跑了,得了,看来定远县百姓是真的半个字都不会提自家的知县老爷的。

    看到百姓们这个态度,朱启就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这就带着高锦找了个地方躲起来,瞧见有官差在附近,对着高锦示意了一下。

    “公子,那我去了啊。”

    高锦挑着扁担,对着巷子里的朱启说了一句,朱启点了点头,便目送着高锦走出了小巷。

    随后就见到高锦挑着扁担,沿街一边走,一边高喊了起来:

    “炊饼!卖炊饼咯!”

    这句话你还别说,高锦嗓音洪亮,喊出来还真有那么回事呢。

    不过边上百姓们看到高锦一个外地人,扛着扁担卖炊饼,一个个表情有点古怪了,其中边上一个卖鸡蛋的喊住了高锦,说道:

    “你不是咱们本地人吧,怎么跑咱这来卖炊饼了啊?”

    高锦赶忙说道:

    “这定远县不也是我大明疆土,我也是庐州人,为什么不能卖了?老哥,是不是有什么讲究啊?”

    那卖鸡蛋的正欲说话,但眼见着不远处走过来三个穿着官差衣服的人,赶忙闭上了嘴巴,高锦本来想追问,看到了不远处走过来的官差,便不多话什么,扛着扁担继续叫卖起了炊饼。

    那是哪个官差自然是奔着买炊饼的高锦来的,其中一人抬起手里的佩刀就拦下了高锦,质问道:

    “看你挺面生的,不是咱们定远县的人啊,你卖这炊饼,多少钱啊?”

    高锦一愣,躬着身子说道:

    “回三位官爷,咱这炊饼一文钱一张。”

    其中一个官差拿着佩刀将厚布挑起来看了一眼,随后说道:

    “说少有一百张吧?”

    “官爷,没这么多呢。”

    “废什么话?”那官差眼珠子一瞪,大声呵斥道:

    “你是当官的啊我是当官的啊?我说一百张就一百张,一文钱一张,收你十文钱的税,赶紧交钱吧!”

    那官差把手一摊,这回轮到高锦傻眼了,十文钱对他这样跟着辽王殿下的侍卫来说自然不算什么,但对普通百姓们来说,一个人一天估计也就挣个二三十文钱,这一个税,赚的一半的钱都没了。

    高锦赶忙陪笑着说道:

    “官爷,不要跟小人开玩笑了,小人这炊饼都是自家做的,小本买卖,纳什么税呀。”

    那官差眼睛一瞪,呵斥道:

    “谁跟你说不要纳税了!你这刁民,想抗税啊?!”

    高锦赶忙又说道:

    “就算我这小本买卖要纳税,但皇帝说过,这天底下的税是三十税一,你怎么收的我三十税三啊?而且我这也没有一百张饼,况且我一张都没卖出去呢。”

    那些个官差笑了笑,其中一人继续道:

    “没错,天底下的税确实是三十税一,但这皇帝在凤阳修行宫你不知道?这多收的税前,那就是支援皇帝行宫用的,你这刁民有机会替皇上出力,那是你的荣幸,赶紧交钱吧,不交钱就跟我回去蹲班房!”

    高锦露出一脸为难的神色来,那官差抬手要打,高锦赶忙从口袋里掏出了十文钱,恭恭敬敬的递了上去。

    那三个官差脸色才好看了些,收下了钱,这才握着刀柄继续开始巡街,但却不是在保境安民,巡查罪犯,反倒像是在四处看看哪个摆摊的没有交税呢。

    周围百姓们也是纷纷避之不及,哪敢有跟他们对视一眼的啊,甚至有个官差随手拿起一个梨子,在身上擦了擦就开始吃,那卖梨子的商贩也只能陪笑着点头哈腰半句话也是没敢说啊。

    朱启看着眼前的一幕,脸色越发的凝重起来,底下的小小官吏,都敢如此大胆的欺压百姓,要说上面没问题,他是打死不信的。

    收拾这三个小官差自然不是难事,但收拾他们也没多大用处,苍蝇要打,但老虎,更要打!

    不过仅仅是这样,还不能就说是定远县知县作奸犯科,得有更加实在的证据才行。

    边上的徐妙云倒是微微一笑,说道:

    “公子,证据,咱们不是有了吗?”

    朱启一愣,刚想说犯事的只是三个官差,但徐妙云继续说道:

    “公子,地方官府收税都需要有专门的通告公文,这些公文是中书省统一下达的政令,放到六部来执行,可不是地方官府可以随意更改税务的。

    而且这个通告,是公文,得在官府衙门的门口张贴出来才可以,若无改税的告示,就算是官府衙门想要收税,也没有依据,百姓定然会对此进行反抗,但这定远县的百姓却只是敢怒不敢言,奴婢心想,要不去官府衙门的告示牌看看?”

    朱启听了点了点头,也是不废话,等到高锦换好了衣服,边带着一众人等直奔官府衙门去了,果然就见到在官府衙门的门口,贴着各种各样的告示,边上还有官差守着,其中一个告示里,赫然写着定远县的税,是三十税三!

    朱启呵呵一笑,这证据,不就到手了吗?

    朱启刚想上前去将这告示撕下来,但有人却先行一步,把告示给撕下来了。

    朱启一愣,回头一看正要说话,但所有话都堵在了嗓子眼里了。

    身后那人不是别人,正是——朱元璋!

    ——————(求推荐票求月票!求追读啊!)

第六十六章 闹事的人就是我(求票!)

    此时的朱元璋穿着一身丝绸衣服,手里正抓着那一张从告示牌上撕下来的税务公告。

    边上还站着两个人,都是较为年轻,二三十岁的模样,但看上去不像是习武之人,反倒是文质彬彬的模样。

    身后跟了另外一个汉子,一看就是习武之人。

    朱启愣愣的张大了嘴巴,那是话都说不出来了,按道理朱元璋这时候不是应该在应天府吗?怎么会出现在了定远县,而且还和自己一样,跑过来查看收税公告了啊?

    徐妙云是认识朱元璋的,此时也是吓了一跳,原本还一脸乖巧模样站在朱启身边呢,这回赶忙就缩到后面去了,不过朱元璋似乎并没有认出来徐妙云,估计是以前没见过。

    朱启还未反应过来,朱元璋便将那公文收好,冲着朱启招了招手,说道:

    “这里不方便,过来说话吧。”

    朱元璋话音刚落,便背着手朝着街道另外一边走去,那两个文质彬彬的男人也赶忙跟了上去,倒是不远处的官差看到朱元璋撕了公告,赶忙大喝着走过来:

    “哪里来的刁民,怎敢撕……”

    只是那官差话还没说完,朱启就见到朱元璋身后的汉子一个箭步冲上前去,一巴掌就甩在那官差的脸上,那官差被打的撞在公告牌上,竟然就这么昏了过去。

    此时官府门口又冲出来三个官差,那汉子直迎了上去。

    朱启倒是没有再看了,怀着忐忑的心情跟上了朱元璋的步伐……

    ——————

    朱启在路上前思后想了一阵,朱元璋肯定是知道了有人检举朱桓的事情,所以才会到定远县来的,本以为太子朱标安排妥当,看样子还是没瞒得过朱元璋啊。

    朱元璋一直走到了一处巷子里停着的轿子前,有内官等候在边上掀起帘子,朱元璋一拂衣摆走了上去,一边对着朱启示意过来。

    朱启赶忙跟了上去,内官将帘子放下,车厢里就只想朱元璋和朱启两人了。

    朱元璋便问道:

    “说罢,老大是不是让你来查朱桓的。”

    朱启原本在路上就想好了说辞了,却没想到朱元璋都已经知道了,这时候当然不能出卖大哥朱标的啊,自己往后还得靠大哥混呢,这要是被大哥知道了,以后还怎么混呢?

    看着面前面无表情的朱元璋,朱启一口钢牙都咬碎了,拿出了平生几乎所有的兄弟义气,说道:

    “是的,大哥叫我来的,没想到父皇你也来了啊。”

    朱元璋点了点头,说道:

    “这朱桓是我的亲侄子,是你们的亲堂兄,我也知道老大是想调查清楚再说,但我既然知道此事,让我又如何能安安心心的坐在应天府等着。”

    他说完,拿起了手里的公告,语气渐渐强硬了起来,说道:

    “本来我是不信的,如今亲眼所见,看来这朱桓在定远县,还真的是在为非作歹啊。”

    光是这乱收税一项就已经是重罪了,洪武年间,官员贪污六十两以上,便要处以死刑。

    原本的三十税一,给改成了三十税三,朱桓在定远当知县也有好些年了,贪污的数量恐怕早就不止六十两了。

    其实朱启心里也有点疑惑,按照朱元璋的脾气,要是放在别人敢这样贪污,怕是早就被朱元璋给杀了,朱元璋至今没有动静,该不会真的是存了放朱桓一马的心思吧?

    朱启才刚刚这样想着,便听到朱元璋命令道:

    “走,去朱府。”

    马车很快朝着前面行进,而在马车上的朱元璋,则是叹了一口气,说起了往事,自己小时候吃不饱饭,全家都饿死了,临到自己快饿死的时候,还是堂兄朱六九给了一口饭吃,后来他就去黄觉寺当了和尚。

    这朱六九救了朱元璋的命,又是同宗的兄长,明朝建立之后,自然是富贵显赫,封了一个侯爵,还世袭罔替,就连朱六九的儿子,也跟着被封了一个定远县的知县老爷。

    朱元璋本以为都这样的显贵了,朱桓也该满足了,却没想到前两日收到了朱桓贪污枉法之事,朱元璋便亲自过来定远县了。

    而举报的,正是郑士元,也就是马车外面的那两个人中的一个。

    朱启没想到这郑士元竟然如此的固执,举报到太子那边以后,瞧见太子没动静,竟然也不问两句,直接就来举报给皇帝了,要知道明朝这时候的政务,朱标和中书省都是先看的,做过注解建议之后再送去朱元璋那边的。

    这郑士元直接跳过中书省和太子,这就是不把太子和中书省放在眼里了啊,而且他是明摆着觉得太子会袒护朱桓才这么做得。

    好家伙,这一来二去的,得罪了不少人,有点唐朝魏征的架势了,果然名臣都是这么有个性的?

    马车很快就到了定远县的朱府,这朱府也就是朱六九所居住的地方。

    门口两尊大石狮子,红铜大门外站了一个门房,有内官上前去递了名帖,那门房离开后没多久,便见到有人急匆匆的跑过来,朱元璋这时候带着朱启下了马车。

    来人是一个头发花白的男人,看上去比朱元璋都要老很多,但腿脚还是很利索的,见到朱元璋以后,就躬着身子赶紧下跪,说道:

    “臣不知天子驾临,未曾迎接,罪该万死啊!”

    朱元璋没等朱六九跪下,就赶忙双手扶着他起来,说道:

    “我的老哥哥,都说了多少次了,你见到我不用跪的,来来来,咱们里面说话,我一路过来还没吃饭呢,老哥给我准备一下吧。”

    朱六九也是脸上挂着笑容,很亲切的拉着朱元璋说道:

    “皇上还没吃饭啊?那赶紧的来,我这正要吃呢。”

    朱启对朱六九是有印象,虽然这记忆已经很浅了,但见到之后还是认识的,赶忙上前行礼:

    “侄儿朱启见过皇叔。”

    朱六九也是满脸带笑,看上去就像是个慈眉善目的老人,对着朱启说道:

    “上次见到还是小孩子,这都长这么大了啊!跟叔叔我还客气什么,来来来,一起来。”

    说着话,就见到朱六九带着朱元璋到了内院里,厅堂上摆着一张大桌子,上面那是山珍海味,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走的,那是应有尽有。

    别的官员要是敢在朱元璋面前这么吃饭,怕不是当天就要被查办一番了,但朱元璋看到朱六九吃的好,脸上却更是高兴了。

    大家总觉得朱元璋是一个诛杀功臣,屠戮百官的皇帝,但朱元璋针对的大多数都是贪官污吏,大举诛杀功臣,也是在朱标意外死亡之后所做,当然这举动直接让朱棣摘了桃子,那就是历史上的故事了。

    但朱元璋本人对于有恩于自己的人,其实是非常照顾的,比如凤阳县同村的刘继祖,曾经给过朱元璋一块薄地安葬家人,后来被封了后,世袭罔替,直到明朝灭亡之后。

    就连曾经对自家困难袖手旁观的大地主刘德,因为和刘继祖是亲戚关系,朱元璋不仅不怪罪刘德,反而还因此送了刘德三十亩良田,可想而知,朱元璋并非是历史上那般弑杀残暴之人。

    朱启不知道朱元璋是存了什么心思,一直默默不语的跟在后面,朱元璋跟朱六九吃了一顿饭,唠了唠家长里短的,饭席上倒也没再说其他的。

    而就在此时,外面有家丁过来禀报,说是少爷回来了。

    这少爷,自然是定远县里的知县老爷朱桓!

    但此时,可还是官府上班的时间段啊。

    朱六九这个当爹的,倒是没有什么特别担忧的样子,只是对着朱元璋说道:

    “皇上,桓儿回来了,你也好久没见了吧?自从他当了知县啊,可是天天都在想着为民办事,丝毫不敢懈怠啊……”

    朱六九在那边夸赞着,这时候就瞧见一个穿着官服的男人走了过来,一边走还一边说道:

    “爹,今天不知怎的有几个外乡人来官府闹事,耽搁了一些时……”

    那朱桓说着话的时候,走到了门口,瞧见了坐在厅堂上的朱元璋,就听朱元璋悠悠说道:

    “闹事的人,就是我。”

    朱六九不明所以,朱桓倒是脸色刷白,膝盖一软,直接当场跪下了。

    ——————

    (给点票吧……我每天都更新五千字呢……大家给我点票吧……)

第六十七章 我让这朱桓死的明明白白(求推荐票)

    朱桓脸色苍白,一下子跪在了地上,喊道:

    “微臣不知道方才是皇上来的官府,微臣说错了话,还请皇上恕罪啊!”

    边上的朱六九也吓了一跳,看着朱元璋面色不善,朱六九赶忙也跟着跪了下来,说道:

    “陛下,桓儿他不是有意的,这中间肯定是误会了,桓儿是最尊敬陛下您的啊。”

    朱元璋将朱六九搀扶起来,也不言语,只是对着身后摆了摆手,说道:

    “郑士元,你来说吧。”

    就见到那两个年轻人中的其中一人走上前来,显然此人就是郑士元了,他说道:

    “经过走访,已经查明这定远县税收是三十税三,而我大明朝规定的税收乃是三十税一,不仅如此,还多了许多苛捐杂税,例如行车税,月租税,仓储税等等大小税务一十一种,朱桓,你身为定远县知县,定远县的税务你不可能不知晓,你乃是本地父母官,不作为也就罢了,还搜刮百姓,肆意盘剥民脂民膏,依照大明律,罪当斩!”

    郑士元洋洋洒洒的说完,朱元璋将衣袖里的公告拿了出来,直接就扔在了朱桓的脸上,铁青着脸说道:

    “你是我亲侄子,我让你当定远知县,是想让你为一方父母,你却为祸乡里,定远百姓不敢说,因为他们知道你是皇帝的侄子,你可知道,你贪的何止是钱,你贪的,是我大明的根基!来人!拖下去,召集百姓于官府门口,斩了!”

    随行的护卫们应了一声,就要上前去拿住朱桓,但朱六九一下子就扑了过来,抱住了朱元璋的大腿,哭爹求娘的就哭喊起来了,无非是不能杀他儿子,他儿子是个好官肯定不会干这些事情,定然是下面人干的,又说自己当年是如何帮助朱元璋的,宁可不做侯了,不做官了,让他们回乡下去也行,只求饶恕朱桓一命。

    朱元璋也是拉扯着朱六九,口中喊着“哥啊,这哪是能商量的事情啊!”,但也迟迟没有再命令侍卫将朱桓给压下去了。

    侍卫倒是想压,但朱六九抱着朱元璋的大腿,身子还护着朱桓,这要是将朱桓拖下去,指不定要拉扯到皇帝,这他们哪里敢啊,更何况朱六九什么身份,他们也是清楚的。

    那可是皇上的哥哥啊!这也就不是亲的,不然都得封王的!

    侍卫们一时之间有点踌躇,那朱桓好像抓到了救命稻草,赶忙喊到:

    “皇上,罪臣不知道这些事情啊,肯定是下面的人拿了公文,故意瞒着罪臣这么干的,我可是皇上的亲侄子啊,我怎么可能干这种事情呢!”

    朱桓说的有鼻子有眼,朱元璋冷笑一声,说道:

    “既然你这么说,那我也让你死个明白,这几天就在这定远县好好查查,若你是罪魁祸首,定斩不饶!先带下去关起来,再把县城里所有的官员全都召集起来,我要一个个的审问!”

    朱元璋背着手转身就走,被扶起来的朱六九赶忙追了上去,不用说的就是求情去了。

    那朱桓也被带了下去,只有朱启看着眼前的一幕,脸色古怪。

    脸色古怪的还有那个郑士元。

    郑士元踌躇了一下,就要跟进去找朱元璋去,但朱启已经猜出来这郑士元要干什么了。

    朱元璋是什么人啊?他养子平阳侯犯了事,手上有免死铁券,朱元璋都能千里迢迢弄来一件龙袍,为的就是合法的把平阳侯给杀了。

    连龙袍栽赃养子造反这种事情,朱元璋都能干得出来,可以说,只要能杀贪官污吏,朱元璋是绝对不会心慈手软的。

    这定远县的税收是正常的三倍,还有那么多的苛捐杂税,朱桓这个定远知县能没有责任?是下面诓骗?

    放到别人,朱元璋早就把人给杀了,还会到别人老爹家里吃饭去?

    朱启之前就有点担忧,怕朱元璋会念在亲情的份上,把死刑变死缓,死缓变无期徒刑,无期徒刑再变个减刑,虽然朱元璋内心想法可能并非如此,但朱六九继续这么软磨硬泡下去,那可就说不好了啊。

    毕竟历史上这件事情就真实发生过,当时朱元璋就动了恻隐之心,想要把朱桓给免死,关键时刻是郑士元站了出来,对着朱元璋就一顿喷,就说朱桓这样胆大妄为鱼肉百姓的贪官,如果这都不杀他,那干脆订一条皇亲国戚犯法,可以从宽处理的法律好了!

    朱元璋可不是李世民,关陇贵族出身,又因为得国不正,留着谏臣博名声。

    朱元璋火起来,郑士元几个脑袋能掉的?

    朱启记得历史上是朱元璋就被气得不轻,要治郑士元违逆死罪,还是太子朱标帮忙求情,朱元璋冷静下来之后,才最终决定处死朱桓的。

    但关键问题是,现在历史轨迹不一样了啊,朱标不在这里啊!就自己这个辽王,到时候郑士元把朱元璋给惹毛了,自己帮忙求情还真不一定有用呢!

    眼看着郑士元要进去找朱元璋了,朱启二话不说就将郑士元给拉住,郑士元一愣,赶忙问道:

    “辽王殿下,您拉着我是干什么啊?”

    不让你去送啊!

    “郑大人跟我来,有点事情跟你商量下。”

    朱启和颜悦色的说着,郑士元眉头一皱,说道:

    “还是待会再说吧,不然皇上被说的改了心意,这朱桓若是不能伏诛,往后皇亲国戚只能更加肆无忌惮!”

    果然,郑士元是要去谏言了!

    朱启也不跟郑士元废话了,对着高锦一个眼神示意,高锦赶忙就帮忙拉这郑士元往外走。

    朱启算是看出来了,这人确实是历史上说的为民请命的好官,就是有点不爱惜自己的生命。

    不过一个谏臣如果怕死,那还当什么谏臣呢?

    那郑士元大声嚷嚷着,但边上朱元璋带来的侍卫们也不敢动啊,虽然辽王殿下拉扯大臣不太合适,但毕竟是辽王殿下啊。

    算了算了,当没看见好了。

    朱启把郑士元给拉到了前面的院子里,这才对着皱眉不解的郑士元拱了拱手,说道:

    “郑大人,本王刚才无礼了,只是看到郑大人要做不忠不义的事情,本王这才情急之下做出非常之举,还请郑大人不要建议。”

    郑士元眉头一皱,说道:

    “殿下?我怎么就不忠不义了,难道殿下看不出来,陛下之心有所动摇吗?朱桓这等贪官污吏若是不惩治,我大明天下官员看在心里,这日后百姓的日子,还能好过吗?”

    “你说的是。”

    朱启笑了笑,说道:

    “只是你这时候跟过去找皇上,万一皇上不答应立即处死朱桓,要暂且留他,先继续调查,你怎么办?”

    郑士元朗声道:

    “这还有什么好查的,出了这等子事,朱桓是知县,他便是死罪,若是死不悔改,诬赖是下属所谓,到时候盘问这定远官场,定然能够水落石出的。”

    “那万一,我是说万一,这案子拖下去,最后朱桓因为证据不足,免了死罪了呢?”朱启问完,郑士元脸色一变,说道:

    “若真有这个万一,那就让皇上下旨,在这大明律里加一条,往后皇亲国戚犯法,从轻发落好了!”

    朱启神情肃然,拱手道:

    “郑大人高风亮节,不惧生死如此谏言,只是你说完这话,皇上一怒之下杀了你,史官在后世史书上记了那么一笔,你是青史留名了,皇帝成了不听劝告,滥杀忠良之人,你明知会如此,若还这么做,就是陷君王于不仁,你这可不就是不忠不义之举吗?”

    郑士元一愣,拂袖说道:

    “殿下这是诡辩,毫无根据道理,若为此顾,我这个谏臣就不说话了吗?下官不与殿下说了。”

    郑士元作状要走,朱启索性不拉了,抱着胳膊说道:

    “去吧去吧,你去送死了,那朱桓多半还是能活,你以为我来这是为了什么?可不就是听说你举报朱桓,我知道这朱桓不是那么容易死的,就先过来找证据,证据确凿了,他可不就是死定了,结果你倒好,完全沉不住气,把皇帝弄来了,现在一点确凿的人证物证都没有,就凭着一张公告,人家朱桓现在咬死不是自己签发的公告,你能如何?

    就凭他是知县?别的知县可以死,他真不一定,他爹救过皇帝的命!这一命抵一命,他朱桓也能活了!你直接去谏言,现在就去,成了你的美名,到时候朱桓死不掉,你这个谏臣死了,大明官场乌烟瘴气,全都怪你头上,你要不怕背着锅,不怕百姓受苦,你就去吧。”

    朱启这么一说,那郑士元反倒是停下脚步来了,犹豫了一下说道:

    “辽王殿下,您……您是来找证据,给朱桓治罪?你不是来找工匠的吗?”

    朱启突然笑了起来,说道:

    “也就你信,我估摸着皇帝都不信的,只是皇帝不说罢了。”

    朱启心中默默松了一口气,这郑士元多少算是冷静下来了,只要别急着去顶撞朱元璋就行,尤其是太子朱标不在的时候,我这个辽王,是真的怕镇不住朱元璋哦。

    只是郑士元又叹了一口气,道:

    “听了殿下如此说,如今局面,到还真有我郑士元的三分原因了,若陛下真的下不了决心,我总不能不去谏言吧……”

    “谏言肯定是要谏言的,但不一定要你自己去说啊。”朱启换上了一副游刃有余的表情,说道:

    “整治贪官污吏这种事情,我拿手啊,你配合我,我保证,五日之内,我让这朱桓死的明明白白。”

    郑士元看着眼前的辽王殿下,心中敬意却是油然而生……

    ——————

    (贪官克星辽王殿下要开始整活了,大家月票推荐票赶紧走一波!快!)

第六十八章 脱罪?

    朱桓刹那之间就被抓了,对于整个定远县来说,简直就跟火星撞地球一样劲爆的大新闻。

    但就和凤阳府的百姓们一样,老百姓们对于朱桓到底能不能伏诛,那还是抱有疑问的,毕竟这朱桓可是皇亲国戚,当今天子的亲侄子啊,听说他父亲以前救过皇帝的命呢,想死怕是没那么容易。

    也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消息,说这一次主办朱桓的人,是辽王殿下!

    老百姓们就纳闷了,这辽王殿下也是朱桓的亲戚啊,他能把朱桓办了?

    又有人说了,怎么不能啊,那凤阳府的平阳侯知道不,皇帝的养子,在凤阳府欺男霸女,比这朱桓好不到哪里去啊,咱们辽王殿下那是说杀就杀!

    一众百姓们听到这话,也就翘首以盼,等着朱桓被押到菜市口斩首示众的那一天了。

    民间喜气洋洋,定远县官场那可就是哀鸿遍野了,朱元璋那是何许人也?对付贪官污吏可是丝毫也不手软的,即便是现在暂时没杀朱桓,但也并没有说不杀,定远县但凡是和收税沾边的官员,全都抓了起来,交由郑士元进行审问。

    不过来审问的却不是郑士元,反而是咱们的辽王殿下。

    这一大早,定远县牢房之中,穿着一身王爷蟒袍的朱启,就坐在了搬过来的太师椅上,面前一众侍卫们,那是刑拘齐全,火炬中点燃着火把,将牢狱照的通亮。

    郑士元也站在辽王殿下的身边,来亲自审问犯官自然是辽王殿下的意思,他也就站在边上看看辽王殿下是如何审问的,顺便也想看看,辽王殿下如何能够做得到,不去陛下那边劝谏,却能够五日之内,让这朱桓必死无疑。

    不过辽王殿下有个要求,那就是郑士元可以站在边上看,但不要插手审问。

    原先的牢狱里面可是求饶声吵闹不绝,但今天却不一样,因为朱启把那些犯官们全都清出去,放到官府其他的地方单独关押去了这时候监牢里面并无其他犯人了。

    就见到辽王殿下摆了摆手,说道:

    “带第一个犯人来吧。”

    很快,便有一个穿着囚服的战战兢兢的犯官被带了上来,那人八字胡子,身上倒是干干净净,也没伤痕,显然是没有经受过拷打的。

    那犯官被带到了朱启面前的椅子上,随后用锁链固定住手脚,朱启看了看桌前的纸张,上面记录着犯官的身份,他问道:

    “犯人可是原定远县通课司的司丞苏文忠?”

    通课司便是设置在地方上的税务局,这苏文忠也就是主管税务的,所以朱启第一个便审的他。

    那苏文忠立马战战兢兢的说道:

    “回殿下,罪臣就是苏文忠。”

    朱启一拍惊堂木,呵斥道:

    “大胆苏文忠,名字气的倒是不错,人长得也是浓眉大眼,没想到居然也是个背叛朝廷,祸害百姓的狗官,你有什么想要交代的,趁着本王还没有给你上刑之前,赶紧都交代了!”

    那苏文忠自然不是什么有骨气讲义气的人,不然也干不出祸害百姓这样的事情来,立马就哭喊着如数交代了,下到大街上拿东西不给钱,上到召集商户,加征赋税,不过交代的同时,他也说了,这事情都是朱桓指示的,他也就是个干活的官吏而已。

    好家伙,都县城级别的税务局长了,你还敢自称“干活的官吏而已”?你敢说自己在里面没有捞油水?

    郑士元当场就怒了,正欲说话,但朱启速度更快,直接一拍惊堂木,大喝一声:

    “大胆!”

    郑士元也是跟着说道:“在辽王殿下面前,还不赶紧老实交代了!”

    不过朱启随后说道:

    “朱桓乃是本王的堂兄,是我朱家同族同宗的人,是大明的皇亲国戚,也是你这个小小官吏能够诬陷的!你老实说,这定远县胡乱收税一事,是不是你这个税务长官主谋的!”

    那苏文臣人傻了,郑士元也有点懵逼,小声提醒道:

    “殿下,您是不是审错了?这朱桓乃是知县,这公告白纸黑纸写着,他绝无可能不知情的啊。”

    朱启对着郑士元翻了一个白眼,并没有说话,郑士元也想起自己先前答应的事情,便也不说了。

    那苏文忠哪知道辽王殿下和郑士元之前都谈好了,这时候看着还以为是辽王殿下一瞪眼,这官员就不敢说话了,再寻思辽王殿下方才所说的话,这苏文忠当时就慌了。

    这什么意思啊?这是要帮朱桓脱罪,让自己这个税务官来顶罪啊!

    苏文忠立马就哭喊了起来:

    “冤枉啊!真的冤枉啊!罪臣只是一个小小税务官,哪里敢干这种事情啊,真的是朱桓干的啊!他从庐州府弄来了空文书,然后自己写的啊!罪臣真的只是负责张贴收税而已啊!”

    那苏文忠哭喊的厉害,朱启也是不废话,直接让人用刑。

    高锦虽然是大内护卫,但对于刑法这种东西,那自然是不在话下,连就拿了一连串的竹片,中间用绳子串联着,直接就把竹片给装到了苏文忠的左手手指上,随后就是左右用力一拉,那竹片一夹紧,苏文忠立马就嚎啕大叫了起来。

    那叫声,当真是撕心裂肺啊。

    朱启看的也是心惊肉颤,高锦真是毫不留情啊,一下子就给苏文忠五个手指头全都把骨头夹断了,按照现如今的医学水平,以后都没有完全康复的可能。

    朱启看着时候差不多了,抬手让高锦松开竹片,然后指着苏文忠说道:

    “如果不想受皮肉只顾,就赶紧招了吧,这事情,你是主谋对不对?”

    苏文忠这时候疼的都蜷缩了起来,浑身上下忍不住的颤抖,依然说着:“我、我真的不是主谋啊。”

    他纵然是助纣为虐的贪官污吏,但也知道这事情捅出去,顶多他一人死,但如果把主谋的罪定下来了,那可是夷三族的啊!

    朱启呵呵一笑,站起身来走到他边上,说道:

    “本王也不怕实话告诉你,这朱桓乃是本王的堂兄,是皇帝的亲侄子,他是什么脾性,我们不比你清楚,朱桓万万不可能做出这种事情来,而且他也说了,他是受到你们懵逼的,所以我劝你赶紧全招了,本王保证,留你个全尸。”

    说完,那苏文忠哪里还不明白,这明摆着是要保全朱桓这个皇亲国戚啊,既然死是跳不掉了,他颤颤巍巍的说道:

    “那我要是这么招供,我家、家人……”

    “放心,他们跟你一起下去,整整齐齐。”

    朱启说完,苏文忠那是眼睛都红了,嘴巴嘟囔了半天一句话也没说出来。

    朱启笑着抬手让人将苏文忠送回单独看押的房间,说道:

    “来人,送他回去,备好纸笔,让他用把招供内容全写下来,本王要送给皇上看,一定要让他写,他如果不写,就不给他睡觉。”

    说罢,那苏文忠挣扎着咒骂了起来:

    “你们朱家人不得好死啊!明明是朱桓那个狗贼干的,为何要赖我啊!他为何不死啊,为何不死啊!就因为他是皇亲国戚吗!我不服,啊——”

    叫声渐渐远去,但却依然惨烈无比。

    朱启看着苏文忠的状态,非常的满意,边上的郑士元则是完全不知道这是要干什么,就这样,能让皇帝下定决心诛杀朱桓?皇帝他也不在这里啊!

    朱启坐回了主审官的位置,挥了挥手:

    “下一个。”

    ——————

    (求月票求推荐票啊!!!!)

第六十九章 辽王殿下真乃治世大才!(求票啊!)

    郑士元这几天是真的看不懂辽王殿下的操作了。

    若非是之前在院子里,和辽王殿下有过一番交谈,知道辽王殿下也是为了让朱桓定罪,才来的定远县的话,怕不是要以为辽王殿下是跟朱桓一伙的了。

    整整三天下来,辽王殿下那是不辞辛苦,挨个在牢狱之中身为那些犯官,但无一例外,都是指责他们是主谋,也就是负责出去收税的小官差们例外了,而后说的话,全都是为了朱桓脱罪的。

    并且前前后后的暗示,朱桓是皇亲国戚,是皇帝的亲侄子,他爹有恩于皇帝,这波怎么得也死不掉的,肯定是没是,最多贬为庶人云云。

    至于说那些犯官们的表现,又跟苏文忠一样的,破口大骂的,也有立马就表示自己认罪,只求放过家人,当然,也有的从头到尾就是哭,一听自己是主谋,吓得屎尿横流的都有。

    这样的贪官污吏,郑士元见得多了,他们鱼肉百姓的时候,作威作福,死到临头了,开始求饶博取同情,他们若是可以饶恕,他们若是可以同情,谁来同情百姓啊?百姓的公道,又在何处啊?

    郑士元看的心里来气,恨不得上去就给这些贪官污吏们活活打死才好。

    而辽王殿下同样的套路审问结束,都让人把他们带回去,然后每人都有笔墨纸砚,让他们交代自己是主谋,朱桓是被蒙蔽的事情。

    一些人老老实实的写了,但更多的是死活都不动笔,一方面是不愿意认罪,起码不愿意帮朱桓顶罪,一方面则纯粹是抗拒心理作祟,还抱有一线希望罢了。

    毕竟这白纸黑字一写下来,手指往上一画押,可就真的死定了。

    但辽王殿下也有办法,很简单,不写没关系,你不用睡觉了,边上一整天都有护卫守着你,你只要一打瞌睡就把你弄醒,刀子戳,冷水泼,无所不用其极。

    郑士元原本还想,这算是什么刑罚啊?但让郑士元意外的是,这种法子之下,竟然无一人扛过四天的!

    到了第四天的时候,很快就有一大堆的招供的口供摆在了辽王殿下的面前,但按照先前辽王殿下的诱导审问来看,肯定有不少的口供,是能够帮助朱桓脱罪的。

    若是这些口供给皇上看到了,顺势而为,就说是下属蒙蔽朱桓,那朱桓岂不是不用死了?!

    郑士元开始慌了,甚至怀疑辽王殿下是不是故意讹诈自己,然后借此机会帮表哥朱桓脱罪啊?

    但郑士元才刚开始怀疑,日子已经到了第五天了,而辽王殿下看着手里的口供,对着郑士元笑了笑,甩了甩手里的口供,说道:

    “郑大人,你看看这定远县的贪官们多好啊,临死了还当一回谏臣,哎,可惜他们都贪污腐败了,不然一个个都是我大明忠臣呢。”

    看着面前嬉皮笑脸的辽王殿下,郑士元那是人都傻了,税务都提高了三倍,整个定远县的官员,都跟着朱桓一起搜刮民脂民膏,如此胆大妄为的集体贪腐案,大明开国至今,未曾有之啊!

    就这还能当忠臣啊?

    “等等……”郑士元突然一愣,说道:“殿下你说,他们是谏臣?”

    郑士元隐约好像摸到点头绪了,而辽王殿下则是神秘一笑,道:

    “他们原本不是,本王让他们是,他们就是了。”

    ………………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皇帝最近很心烦,朱六九每日就跟在皇帝身边,天天除了哭就是下跪,要么就是搬出以前小时候的点点滴滴,为的就是帮他儿子求一命。

    不得不说,朱六九一直以来确实都非常关照朱元璋,若不是朱六九,朱元璋怕是早就饿死在凤阳了。

    但朱元璋是皇帝,怎可带头徇私枉法呢?话虽如此,但连着五天过去了,朱元璋也没有下令立即处死朱桓,反倒是辽王殿下和郑士元两人,在官府衙门里审问犯官审的那叫一个热火朝天。

    整日里都能听到哀嚎的声响,看来没少用刑,只是走近了一听,多少让人有点哭笑不得:

    “啊,求求你让我睡觉吧,我再也不贪了。”

    “就睡一炷香,我保证,就睡一炷香。”

    “我给你三百两,求求你了,让我睡一觉吧。”

    好家伙,这是干啥呢?

    被派来看看情况,顺便问下进展的内官这么一说,朱元璋倒也觉得稀奇了,老三这么审犯官,能审出来吗?直接用刑不就好了?

    那当然不能直接用刑啊,朱启还指望这些犯官写字呢,打的半死不活的还怎么写字啊,不过这事情朱元璋肯定是不知道的。

    那内官接着又说了:

    “不过辽王殿下也确实非常的认真呢,听说连着审了四五日了,那些犯人没合眼,辽王殿下也未合眼呢,哎,太辛苦了。”

    朱元璋一听有点动容,就听内官小心翼翼问道:

    “陛下,要不然,您去看看?”

    朱元璋点了点头,说道:

    “走吧,去官府衙门看看。”

    朱元璋来了定远县,并未住在官府,也没有住在朱六九的朱府,而是住在定远驿站里面,这时候带着护卫一大帮子就去了官府衙门了。

    这时候的官府衙门倒是没停摆,就是看到清一色的戴着枷锁办公的官员,也算是千古奇葩了,不过这在明朝洪武年间,到不算是什么稀罕事情。

    官员贪腐,被抓了以后,戴着枷锁继续办案,等着新官员到任再拉去杀头,这都是基本操作了。

    有的时候百姓都能给看乐了。

    这时候定远百姓们就在边上看乐子呢,朱元璋是微服私访的,并未暴露身份,也能听到不少百姓议论,无非就说朱桓这个大贪官终于倒台了,辽王殿下真是青天大老爷云云。

    朱元璋并未说话,跟着就走进了官府衙门,老百姓不认识朱元璋,跟着朱启的护卫们认识啊,一看到皇帝过来,赶忙纷纷跪下。

    一听皇帝是来找辽王殿下的,郑士元赶忙出来说道:

    “回陛下,殿下在公堂看那些犯官的口供,只是太累了,看着看着,睡着了,卑职现在就去喊殿下起来。”

    睡着了?

    朱元璋也不让郑士元去喊殿下了,自己抬腿朝着里面走,果然就在公堂上看到了朱启正趴在案头睡觉呢,边上还放着厚厚一沓子的纸张,上面都是字,不用说了,肯定就是口供啊。

    朱元璋走上前去,随手拿起了第一张口供,上面写的都是朱桓无辜,他不知情,是下属等人蒙蔽等等内容。

    朱元璋一愣,随后对着郑士元说道:

    “看来这案子有隐情啊!”

    郑士元倒也没说话,心想着那朱六九这几日的死缠烂打,看来多少是有效果啊。

    朱元璋话音刚落,就看到第二份口供,不过看了一眼,鼻子都气歪了。

    什么“朱桓是知县,税务的事情他能无辜?就这还能脱罪?收税的事情,白纸黑字,下属还能蒙蔽他啊?你们是疯了吧?当天下人都是傻子?”“你们摆明了就是要帮他脱罪,他是皇亲国戚,犯法无罪,我们不是,就得去死吗!”“你们老朱家如此倒行逆施,必然二世而亡啊!”

    下面是另外一个字体写着名字:苏文忠。

    朱元璋阴着脸不说话,而后看向了第三份口供,依然是破口大骂的内容。

    和第二份很相似,说的就是控诉皇亲国戚为何就能知法犯法,这世间公道如此,大明还不如赶紧灭亡才好,你们这么干,哪个老百姓发了疯才会心向着大明,大元比起你们朱明都要好一点,大元起码皇亲国戚犯法了还赔钱呢!

    朱元璋又连着看了好几份口供,随后一言不发的将所有口供放了回去,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也未喊醒朱启,退到了屋外,看着外面的朗朗乾坤,还有官府外面看热闹的百姓,随后听到有人鸣放鞭炮,百姓们欢声笑语的庆祝之声。

    朱元璋就那么站着,听着。

    良久后才对着郑士元命令道:

    “传我旨意,即刻将罪臣朱桓,押至菜市口,斩首示众,扒皮填草,挂在官府衙门前,以谢民愤!其余犯官,一律凌迟处死!”

    “卑职领旨。”

    郑士元领命之后,目送朱元璋离开,而后转身神情肃穆的看向了官府公堂的方向,恭恭敬敬的作揖道:

    “辽王殿下真乃治世大才,郑某,不如也!”

    ————

    (记得每日追读,一定要追读啊!)

第七十章 朱雄英出生啦!(求票)

    朱桓终究还是死了,死在了老百姓们的唾骂里。

    朱六九还试图来一次劫法场,不过人才刚到就被朱元璋身边的侍卫给拦了下来,看到朱桓被砍头的那一刹那,朱六九当即就昏死了过去,纵然是朱元璋,看到自己从小到大的哥哥,竟被自己绝了后,也是有点不忍心看下去。

    待到法场行刑结束,朱元璋便回去了驿站之中了。

    砍头,凌迟这种血腥的玩意,朱启当然是没有什么兴趣的,也跟着朱元璋回去了驿站。

    朱元璋自己在房间里没出来,朱启也没去打扰,寻思着啥时候回去应天府,当天晚上朱元璋便把自己给喊到屋子里去了。

    朱启才刚进去,就见到朱元璋坐在老爷椅上,脸上也没有表情,不怒自威,朱启心头一颤,就听朱元璋抬手说了一声:

    “你过来。”

    朱启硬着头皮走过去行了一礼,就见到朱元璋说道:

    “我思来想去,这招数,郑士元那耿直的家伙是想不出来的,也就只有你个兔崽子能拿这个方法来劝谏我了。”

    朱启听这话就知道朱元璋肯定是什么都知晓了,想想也是,人家可是元末乱世里问鼎中原,统一天下的洪武大帝,什么阴谋诡计没见识过啊,即便是当时没看出来,事后自己分析分析,再加上没准还有暗哨情报之类的,要是不知道才有鬼呢。

    越是要挨揍的时候,朱启越是头脑清楚,不卑不亢的说道:

    “爹,您曾经说过,既为了天下,那只能舍弃了家了,您杀了朱桓,纵然是对不起朱皇叔,但您对得起天下万民,对得起大明江山,更对得起咱们朱家天下!”

    朱元璋听了微微一笑,说道:

    “你这么做我也多少能够猜到缘由,你是不是看那郑士元正直,怕他触怒我,我会杀了他?”

    朱启没想到朱元璋连这个猜到了,尴尬的笑了笑没有说话,也算是默认了。

    朱元璋继续说道:

    “郑士元此人,为官刚正廉洁,行事一丝不苟,有唐朝魏征的风骨,若有他在身旁,就如同一面镜子,时刻可以反躬自省,你既已元服,以后是要去当塞王的人,身边总得有个人能时刻提醒你的职责,从今天起,这郑士元就留在你身边当长吏,你以后也多跟他学学圣人的道理。”

    “啊?”

    这辽王长吏就相当于自己的导师一样的职位,朱启听了一愣,朱元璋看到朱启的表情,胡子一吹,瞪眼道:

    “唐太宗称魏征甚是妩媚,郑士元的妩媚不输魏征,我将此人留给你,怎的,你还不乐意啊?”

    历史上,唐太宗评价魏征妩媚,自然不是说他娘娘腔,而是因为有了魏征这样敢说话的谏臣,而心情极好才如此说的,朱元璋将郑士元比作魏征,可想而知朱元璋对于郑士元的评价也是极高的。

    可惜的是历史上的郑士元,并未如同魏征那般坐到极高的位置,但无论是官场还是民间,对郑士元的历史评价都是非常高的。

    但对于朱启来说,帮助名臣是一回事,但把这样一个如同魏征一般的名臣放在自己身边,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啊!

    这郑士元之前可是还想着去跟朱元璋说,你不杀朱桓,不如从今往后加一条法律,皇亲国戚犯法可以减轻罪责好了。

    好家伙,这年头谁敢对朱元璋说这等话啊?刘伯温那种直性子的也得拐着弯说话吧?

    一想到郑士元这死脑筋的家伙要留在自己身边当长吏,朱启就有点脑壳疼,自己这天天摸鱼的性子,还不得被他喷死啊?

    朱启赶忙拱手说道:

    “爹,我觉得郑士元有大才,这样敢于直言纳谏的人,在朝堂之上实在是不多,应该将郑士元放去东宫,辅佐大哥才是啊,放在我这里,实在是大材小用了啊。”

    朱启说得有理有据,但朱元璋摇了摇头,道:

    “你大哥身边的能臣不少了,而且他耳根子软,说话的人多了,反倒是容易没了主见,这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你也早早回去休息,明日我们启程,返回应天府。”

    朱元璋都说到这份上了,自己还能说啥呢,只能恭恭敬敬的退出去了。

    到了第二天一早,朱启便和朱元璋一同启程返回应天府去了,至于老皇叔朱六九的情况,朱启就没去多管了,反正是好不了的。

    这皇帝和王爷出行,一路上自然是浩浩荡荡的一大批人跟着的,百姓们一瞧见这架势,就知道是辽王和皇帝要回去了,一个个的全都跑了出来,在街道两旁夹道欢送,口中还山呼万岁。

    朱启坐在马车里,看着外面的百姓们心中感慨不已,心想着若是天底下都没有贪官污吏就好了,但实际上,又哪有这么简单的事情呢?

    ——————

    只花了一天的时间,朱启便跟着朱元璋回到了应天府。

    才刚刚回来,便听到了一个好消息,太子朱标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朱启还跟着朱棣一起去看了看刚出生一天的小宝宝。

    朱元璋也是大为高兴,亲自提笔起名为——朱雄英。

    至于说为何朱雄英的名字没带火字旁,那是因为《皇明祖训》这时候还没编纂出来呢,当然就没有偏旁部首的要求了。

    不过看着可爱的小宝宝,朱启看着可爱,但也是一阵担忧,历史上的朱雄英只活了八岁就夭折了,马皇后也因此一病不起,不久之后也跟着去世了。

    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的人伦惨剧,朱启自然是不希望发生在自己家里的,但朱雄英的死因,正史里面其实没有任何的详细记载,只说是因病夭折。

    朱启又不是医生,就算是想帮朱雄英瞧一瞧,那也是有心无力,也只能寻思着,等他长大一点之后,再教教他自己会的那些养生知识,希望他保重身体,多喝热水。

    毕竟是我的亲侄子呢。

    太子朱标自然是最高兴的那个,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那就是父亲。

    但高兴之余,他也没忘记询问朱启有关定远的事情,毕竟朱元璋去往定远之后,朱标就知道露馅了,但他身为太子,还有实际上的监国职权,就算是想跟着朱元璋一起去定远县也没得办法。

    听到朱启说完了来龙去脉,朱标也是哀叹了一声,评价了一句“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

    朱标和朱桓两人显然是有兄弟感情的,朱桓或许曾经也是天真烂漫过的少年,但终究是被权欲给腐蚀了个干干净净,这不禁让朱启有点警醒,自己身为大明的王爷,可千万不能犯了朱桓这样的错误啊。

    洪武七年的最后十来天,大明应天府的皇城,便在朱雄英出生的喜悦中悄然度过。

    很快,便到了除夕那一天……

    ————

    (求票)

第七十一章 除夕家宴(求票求追读)

    洪武七年,除夕,应天府大内。

    朱启一大早就被内官喊了起来,穿戴得整整齐齐,然后跟着朱元璋还有老朱家的一大家子,一起去除夕祭祖去了。

    自然是不用去凤阳县的,在应天府大内之中便设置了有祖宗祠堂,也是祭祖的地方。

    除夕夜的祭祖并不需要多么的隆重,就和普通寻常百姓家差不多,跪拜烧纸,祈福祈愿,也没有随行的大臣,就一些太监宫女们跟着而已。

    祭祖之后,便准备晚上参加除夕家宴的事情,而这个空闲时候,就是孩童们疯狂玩耍的时候了。

    朱启当然不是孩子了,早上起的太早了,这时候还困得不行呢,马上就回去了被窝里面睡回笼觉了。

    主要是这段时间太缺睡眠了啊,自从回到了应天府,每天早上起来要早读,上午有晨课,下午有午课,这皇子亲王的日子,愣是给朱启过出了高中生的感觉。

    这当然不是因为朱启因为朱桓案有感而发,决定奋发图强,当一个爱读书的大明亲王,而全是因为那个新上任的辽王长吏,郑士元!

    一想到郑士元,朱启那是悔不当初,大腿都拍粉了,你说我好端端的保他郑士元一命干什么,让他直接去跟朱元璋谏言,当面冷嘲热讽朱元璋一通,然后给拖出去砍了多好啊,省得我现在这么痛苦了!

    自从当了辽王长吏,郑士元浑身上下使不完的正义凌然都使在了自己身上,督促着读书,你不读书,他也不去朱元璋那边告状,他就只是在你耳朵边上念叨着:

    “你怎么睡得着的?你怎么睡得着觉?你这个年龄段,你这个年龄段你睡得着觉?有点出息没有?”

    好家伙,怼人的功夫已经是出神入化了。

    好不容易今天除夕,不用去读书,郑士元也回家该干嘛干嘛去了,朱启可算是找到了机会睡个懒觉了。

    但人刚躺到床上,外面就又听到了吵闹不已的声响。

    “哎呦,我的小祖宗们,不要跑啊,辽王殿下在休息呢!”

    然后就是一场哄堂大笑的声音,还有小姑娘脆生生的喊道:

    “闪开闪开,别拦着我们,我们要找朱启哥哥玩!”

    啊?什么情况?

    朱启迷迷糊糊的坐起身来,随后就瞧见了四个小姑娘叽叽喳喳的就跑进来了,一瞧见来人,朱启那是头都炸了,分别是安庆公主,汝宁公主,怀庆公主和大名公主。

    她们四个年纪相仿,都在十来岁左右,互相之间也是玩的最开的。

    祭祖之后,就跑过来找朱启玩了,至于为啥找朱启,那当然是朱启这里好玩的东西最多呗!

    朱启好歹也是开皇家娱乐中心的,皇家娱乐中心里有的好玩的东西,他这里自然也有啊。

    像什么漫画书,小说,台球桌之类的,玩的东西简直不要太多。

    而朱启又是一个对弟弟妹妹们都特别和善的兄长,一来二去的,这四个小丫头就特别喜欢往自己这边跑了。

    得了,这还睡个屁吧,起来嗨吧。

    朱启耸拉着眼皮子,看着围过来的叽叽喳喳的四个妹妹,就知道今天是没的觉可睡了。

    带着四个妹妹正玩呢,那边朱棣又跑过来了,一看到这边玩的热火朝天的,立马凑过来“带我一个!”

    一直折腾到了下午接近黄昏时候,那四个小丫头才终于走人了,不过也不用睡了,马上就要除夕家宴了,还睡个屁啊,一想到今天晚上也不能睡觉,要熬夜守岁,朱启心里那个苦啊。

    苦归苦,除夕家宴还是要去的。

    朱元璋是非常勤俭节约的一个人,极度讨厌铺张浪费,他自己自然也是如此。

    宴请臣子的时候,一个臣子还有单独的三菜一汤,家宴的时候,可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不存在分开吃饭,一人三菜一汤这么美的事情了。

    直接两个桌子,朱元璋,马皇后,太子朱标,秦王朱樉,辽王朱启,燕王朱棣,周王朱橚,楚王朱桢等十来个人为一桌。

    余下十岁以下的孩子们,聚在一起坐在另外一桌。

    桌子上也就十个菜两个汤,吃的倒像是朱启以前在现代经历过的年夜饭了,至于说电视里面,清朝宫廷那样的满汉全席,自然是绝无可能的。

    边上也没有臣子们作陪,更没有乐师奏乐,舞女跳舞,有的只是宫外一声声的炮仗声响,还有远处一盏盏挂起来的大红灯笼。

    但也就是这样的一顿饭,吃的才热闹,才有温度。

    朱元璋对待家人也没有什么架子,笑呵呵的看着另外一桌的孩子们吃饭,偶尔还逗一逗怀里的孙子朱雄英,直到朱雄英被吵得哇哇大哭起来,这才手忙脚乱的把朱雄英给了旁边的马皇后,而后的来了马皇后的一顿白眼。

    朱标在边上无奈的笑了笑,朱启和朱棣直接化身为干饭人,没办法啊,两个人饿呀,尤其是朱启,被四个妹妹缠的紧,那是中午饭都没吃好呢!

    一顿饭后,朱标带头拿出了过年礼物,就是他画的贺岁画,余下的秦王等人也是不甘落后,大家都各自画了贺岁画,或者自己写了对联等等,这都是朱标带头,兄弟们商量好的事情。

    又不花钱浪费,又很有心意,朱元璋那是别提有多高兴了。

    指着孩子们,对着马皇后直说:

    “妹子,你看咱们儿子们多好啊,就该这样,大明的亲王,都要如此勤俭节约!”

    说的朱棣那是立马嘚瑟起来了,满脸写着“我爹夸我了呢!”

    不过这里面画的最好看的自然是朱启了,其实朱启已经留了五成功力了,没想到这画一拿出来,还是技压群雄,可以说是非常牛逼了。

    说实在的,就朱启现在这个画工,在山水画方面不敢说第一,但油画和素描写真简笔画等等方面,那真的是他自称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

    就算是西方欧洲,现在在绘画方面,那也是一片黑暗混沌,拿头跟我这个漫画家比哦!

    朱启画的内容则是画了一个扎着鞭角的胖娃娃,正抱着一条红色大锦鲤的画面,这当然是朱启直接照搬课本上的插画的,这玩意本来就是除夕用的画,在九十年代的时候可以说是家家户户都有,年年有鱼的意思,上了点年纪的人都认识。

    寓意有了,画工也不用说的,朱元璋把朱启逮着又是一阵猛夸。

    其他的公主们也嘤嘤嘤的过来,求着朱启给她们画肖像。

    没办法,宫里的画师画的简笔画,素描写真哪里比得上朱启啊,主要还是理论和科学方法没到位,这年头画画大部分时候都是凭借熟能生巧和经验手法,但科学系统的学习可从未有过的,自然是比不上朱启的。

    但若是遇到真正的国画大师,朱启也是甘拜下风,自叹不如的,比如唐伯虎存世的那些画,朱启都看过,不是说画工不如人,而是意境方面,就已经败下阵来。

    对于妹妹们的请求,朱启也不拒绝,一个个的通通答应,当然画不画,什么时候画,那就是另说了,只是嘴巴上说着“好好好,都画,你们启哥哥什么时候骗过你们?”

    妹子们一高兴,又是嘤嘤嘤一阵子。

    洪武七年的最后一天,我们的辽王殿下,在与家人们的欢声笑语中,愉快度过。

    而此时在应天府中的一个宅院里,名为刘基字伯温的老人,正和妻儿在家中吃着饭,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此时屋子里吃年夜饭的,也就只有他的妻子和大儿子刘琏而已,场景倒是颇为凄凉。

    他听着儿子刘琏说着有关于辽王殿下最近的奇闻异事,只说了一句话:

    “过几日,带为父去皇家娱乐中心坐一坐吧。”

    ——————

    (求票求追读啊!!!)

第七十二章 潇湘馆的姑娘们被书院包圆了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洪武八年的第一天,当别的老百姓们还在欢度春节的时候,朱启便参加了第一次以祭祀为主题的大朝会。

    年初一的大朝会只有明朝在京官员,五品以上方能参与,除了明朝官员之外,还有来自周边各国的使臣们,虽然没有后世万国来朝那般的盛况,但作为东亚的绝对核心区域,无论是任何政权占据了中原地区,便可以自居天朝上国,其余小国家得到消息,也会第一时间过来纷纷朝拜。

    而明朝又承袭汉唐的朝贡体系,对于周边小国的朝拜自然是不会拒绝的。

    朱元璋对自己很勤俭,但对外国事方面,该隆重的还是得隆重起来,毕竟这代表着国家的脸面,天朝上国的尊严。

    在朝会上,朱启也是身穿着王爷的衮服,站在朝臣之前,听着朱元璋在前面念完了祭文,然后跟着一起山呼万岁,在进行朝拜。

    而后是各国使节奉上朝贡礼品,大明再回赠礼物,多半是要比朝贡礼品好一些的东西。

    可能有人要说了,啊,你这朝贡系统多亏本啊,人家送的东西不值钱,你送的东西那么值钱,我们不是亏大发了吗!

    确实,表面上来看这可能确实有点亏,但实际拆开来分析,可就一点也不亏了。

    朱启也是今天才知道,原来各国使节除了来朝贡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做生意”!

    大明的对外贸易,百分之九十的份额都是国家垄断,而作为商品原产地的中原王朝,和任何国家的交易,基本都是可以肯定保持自己的贸易顺差的地位,而朝贡体系,便是维持这种国家贸易的形式,同时也是大明和该国结盟的标志。

    可不是每一个国家都能朝贡的,比如如今还盘踞在大理的段氏,就曾经有过朝贡大明的念头,但朱元璋压根就不接受的,先不说你段氏现在是北元朝臣,朱元璋的眼睛里可容不下一个异姓王。

    大理段氏无非就是想继续主宰大理,才想着朝贡,朱元璋志在统一天下,怎么可能接受呢?

    有数据统计,在朝贡体系最繁盛的明宣宗时期,全世界有将近百分之七十的白银和铜都流入大明,而到了万历年间,算上美洲大发现开采出来的白银,全世界百分之八十五的白银,同样流入了大明。

    可惜的是,这种对外贸易的巨大好处,不再由皇帝直接掌握,而是在一群贪婪的文官们的蛊惑之下,逐渐流入了到了士大夫阶层的手中,而后的发展就不用多说,国家和皇帝穷疯了,那些士大夫们吃的满嘴流油,最后被流寇和满清抄家,直接把满清给抄发了,光是抄家所得,就抵得上大明接近十年的府库收入!

    若有这些钱,哪还有什么李自成?哪还有什么清军入关啊?

    后来入主中原的清朝也继承了对外贸易的优势,在鸦片战争之前,每年有三亿两白银流入,就经济方面而言,唯一可战的恐怕就只有当时的日不落帝国不列颠了。

    总而言之,朝贡体系是有利有弊的,至于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朱启觉得多半是后者,要是他当皇帝,朝贡个屁啊,趁着世界蒙昧,大家都没开全图,赶紧多占地盘才是真理啊!

    不过也就胡思乱想,真要愣着头这么干,隋炀帝便是前车之鉴,唐朝时候文化入侵,恩威并施,兼济天下的占领方式,才是真正的王道。

    朱启在这边胡思乱想着,大朝会进行到中午就结束开席了,大家都留下来,直接吃了一顿露天饭,这顿饭倒是吃的很精致,各种山珍海味,还有乐声歌舞,看的朱启那是大饱眼福。

    可惜,没有潇湘馆的半透明屁股好看,哎,我的潇湘馆啊……

    朱启不禁莫名惆怅。

    好不容易等到大朝会结束,朱启这才有功夫喘一口气,但马不停蹄的又是吃家宴,大年初一,当然要一起吃饭啊。

    这两天下来,那不是在吃家宴,就是在吃家宴的路上。

    好在大年初二开始,自己就可以好好放松放松了,那些勋贵子弟们也是如此。

    一到大年初二,一帮子人全都约在一起了,啥也不说了,先去潇湘馆逛一逛去,至于说为啥不去皇家娱乐中心,那当然是因为皇家娱乐中心现在客流爆满啊!

    而且朱启觉得活到老学到老,自己在潇湘馆,还有很多经营方面的东西需要学习的。

    一群勋贵子弟们簇拥着辽王殿下和燕王殿下,就直奔潇湘馆而去,潇湘馆老鸨看到辽王殿下那是一个激动的啊,当场就晕厥在了辽王殿下的怀中,脸色透红的问道:

    “殿下,你怎的这么长时间都不来看我们,姑娘可都是想你想的紧啊,没有辽王殿下的一日,姑娘们都是彻夜难眠啊。”

    瞧瞧,这就叫专业,赏,立马赏!

    朱启赏完了,立马明说自己等人是来调研的,赶紧喊一批姑娘来,本王要亲自考察一下业务水平怎么样。

    这回老鸨眉目如丝,甩了甩手绢说了,殿下来的不巧,今天没姑娘了啊。

    朱启一听,心里惊讶不已,这教坊司也过年放假吗?

    而后才听老鸨解释,说是几个书院一起,在潇湘馆宴请了一些朝中高官,这潇湘馆的姑娘便是被他们给包圆了。

    就和现代一样,各种学术机构经常性的会开一些研讨会,明初的私塾书院是很发达的,很多考上功名的举人都是书院出身。

    书院以讲学为重,参评政事,褒贬人物,经常会邀请文臣名人,一起讲述经史评论政事。

    比如明朝后期盛极一时的东林党,便是以东林书院为起点,规模越来越大。

    不过朱启万万没想到这些书院找官员评论政事,积攒政治资历也就算了,居然把潇湘馆的姑娘都找的七七八八了,看来这次规模挺大的样子。

    至于开讲座为什么要找风尘女子,当然是自古以来的附庸风雅的习惯。

    朱棣看到这情景,便提议道:“要不然咱们去别家?”

    朱棣才刚刚说完,就听到从潇湘馆中有人走出,惊喜万分的问道:

    “两位尊驾可是辽王殿下,燕王殿下?”

    朱启一愣,随后瞧见面前站着一个花白胡子的中年男人,确定是不认识的,边上朱棣点了点头,说道:

    “你是何人啊?”

    那人赶忙走近了一些,被高锦拦下之后,才文绉绉的自我介绍了起来。

    他是崇正书院的讲师,是听到朱启等人说话后走出来的,对于他来说,能一口气见到两位皇子自然是颇为难得的,不过还是问了起来了,两位殿下是来干什么来的啊?

    朱启一愣,总不能说自己是来逛勾栏的吧,虽然这时候朱元璋还并未禁制官员进出风月场所,但历史上洪武十年开始就禁制官员去风月场所活动了,而且朱启的观念之中,男人来这种地方多多少少有点理亏,别人能堂而皇之的过来,朱启反倒是不好意思大大方方的走进去。

    不过朱启也不慌,背着手说道:

    “呵,听闻一些书院在这里讲学,本王自然是过来看看的。”

    听得那讲师一阵欣喜若狂,没想到书院讲学,竟然吸引了辽王殿下和燕王殿下过来啊!

    不用说了,赶紧里面请啊!

    (求追读求票!)

第七十三章 女侠你又接活了啊?

    学院讲学,邀请官员在潇湘馆聚餐,听上去有点魔幻,但如果换成现代一点的表述风格,某研究机构开研讨会,和某某官员在某国际大酒店聚餐,其实本质上是一样一样的。

    区别在于洪武年是明面上正大光明的教坊司。

    不管怎么样,朱启这个当王爷的,也算是有机会体验一下“时代风情”了。

    而此时在潇湘馆中的那些学生才子们,一瞧见竟然是大名鼎鼎的辽王殿下来了,一个个的也都伸长了脖子,驻足观看。

    要知道辽王殿下最近可是风头正盛啊!

    击退北元就不说,而在读书人中,最大的名头便是在凤阳和定远两个地方,查办了贪赃枉法的皇亲国戚,使劲儿的攒了一波名望。

    不过朱启对于这年头的学术研讨会实在是没有什么兴趣,因为这些书生们聚在一起讨论的东西,在朱启看来,就跟后世领导们开会一样,又臭又长,浮于表面,没有实质。

    比如有书生上来就说了,陛下现在对北元用兵太急,应该徐徐放缓,以仁德施恩于天下等等,如果光说话能够感化北元的话,估计北元这时候已经感动的稀里哗啦,拿头便拜了。

    关键是这书生说的话,还获得了不少人的称赞。

    总之,但凡是和仁德两字挂钩的,都能获得不少的掌声。

    辽王殿下素有才子之名,此时出现在这里,自然是让众人纷纷期待辽王殿下对于时政有什么高见,那些个胡子白花花的学院院长们,都过来邀请辽王殿下上台说两句。

    朱启没想到自己这个当王爷的,还有机会上潇湘馆的舞台上聊两句,以前这上面可都是女人扭屁股呢。

    他也不摆架子,上去就开口说道:今年是洪武八年,我们要紧紧团结在大明的旗帜之下,全面推进封建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卫所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番话说完,大家掌声雷动,将辽王殿下请了下来。

    虽然听不懂,但辽王殿下在这样的场合里说话了,那对于应天府的各大书院来说,那就是了不起的成就,以后再举办这样议论时政,探讨学术的活动,含金量都得高两个档次了!

    其他跟着辽王殿下身后的勋贵子弟们,自然也是跃跃欲试,他们都是年轻气盛的少年郎,看到边上这么多的姑娘,台上书生说的乱七八糟一通都能获得姑娘们崇拜的目光,那咱们也行啊!

    尤其是徐增寿,那嘚瑟的,上台了就说:

    “说起战事,前几个月,我跟着辽王殿下去太原府迎战北元胡骑的时候……”

    好家伙,这开场白一来,气氛立马就到位了,别人都是夸夸其谈,徐增寿那是货真价实上过战场,拿过刀子和北元胡骑拼过命的啊!

    当然了,说是拼命,其实也并没有太大的危险,毕竟唯一打过的就是云中山之战,而且打的也不是很激烈,不像老一代的勋贵武将,都是尸海里杀出来的。

    徐增寿上台说的台下姑娘们一个个的嘤嘤嘤了起来,李祺和李景隆那是不甘示弱,一个个也要上去说。

    朱启也是看的乐呵,一众人等在这里舌战群儒,好不威风,全然忘记了他们一开始过来的初衷了。

    还是老鸨上道,看到辽王殿下在下面一个人坐着寂寞,立马喊到:

    “哎呦,快来个人给辽王殿下倒酒啊!”

    有不少姑娘抢着要来,但其中一个姑娘身手最快,一下子就握住了酒壶,开始帮朱启到其酒来。

    可惜这里大庭广众之下,又有这么多的斯文书生,这姑娘没有按照规矩坐在朱启的腿上倒酒,朱启那更不好对身边的姑娘上下其手。

    毕竟违背妇女意愿的事情他是干不出来的。

    再看身边那姑娘似乎很害羞的样子,头发挡住了大半的脸颊,全程低着头不说话,就是身材看上去非常得好,有一股冷冰冰的气质,你还别说,仔细看两眼还挺有感觉的。

    但朱启也没有来得及让那姑娘走近些看看模样俊不俊呢,在外面却传来了嘈杂的声响,离得窗户比较近的儒生们探出头去看看是个什么情况,一些姑娘们也好奇的四处张望。

    “快抓住那刺客!”

    “那刺客就是朝着这边来的!”

    一群人等呼喊着,还有听到有人快速跑过来的声音,朱启也凑到了窗户边上,就见到街道上,一群全副武装的五城兵马司的人已经朝着潇湘馆这边跑过来了。

    不多时便将潇湘馆四面包围了起来,而后有一群兵士拿着武器就冲进来了,当头的一个将官就大喝一声:

    “全都不许动,五城兵马司拿人!”

    那将官喊完了话,威风凛凛的扫视了一圈,而后看到了站在人群显眼处的辽王殿下。

    那五城兵马司的将官,虽然不认识辽王殿下,但他认识辽王殿下身边的徐增寿和李祺,李景隆等人啊。

    这些勋贵子弟们,以前在应天府虽说不是横行霸道,但一个个的也都不是省油的灯,那可是没少惹事情啊!

    再看看这些勋贵子弟们众星捧月般的跟着辽王殿下的样子,联想到之前传出的辽王殿下与潇湘馆有关的传言,这个将官一下子就明白了过来,这位一定就是辽王殿下了啊,赶忙过来行礼询问。

    朱启便问道发生了何时,这么多五城兵马司的人包围潇湘馆干什么啊?

    那将官也是赶紧解释了一番,原来是刚才永嘉侯的府上出了刺客,好在永嘉侯原先就是的战场上刀口上打下来的,有着万夫莫开之勇,身边也有武艺高强的护卫,不仅没事,还把那个刺客给击伤了,闻讯赶来的五城兵马司的人一路追着那刺客,便来到了这里,跟着来的永嘉侯身边的高手,就说刺客跑进这里来了,他们便带人将潇湘馆给围了。

    毕竟这可是刺杀侯爵的案件啊,可不得了,他们五城兵马司负责应天府治安的,出了这等事情,他这个将官也有责任,这时候也只想着能够早点抓住刺客,将功补过了。

    朱启听了来龙去脉,皱眉问道:

    “可是永嘉侯朱亮祖?”

    那将官一愣,点头肯定。

    朱启是知道朱亮祖了,这人还挺有名,但不是什么好名声,他原本是自发包围元朝的义军,性质有点类似义和团,而后被元朝授予官职,和朱元璋打了好几个回合,胜少负多,但作战及其勇猛,朱元璋爱才,便招降了他。

    就和其他跟随朱元璋的武将们一样,朱亮祖自此开始了开挂的一生,参加了灭张士诚,陈友谅,蜀中明夏政权等等战役,屡立战功,因功封侯,获赐免死铁券,子孙世袭。

    但就和其他获得免死铁券的功臣一样,朱亮祖一样被朱元璋给杀了,但和其他那些因为朱标早亡而死的功臣勋贵们不同,朱亮祖是因为祸害地方,欺瞒朱元璋而被鞭打至死的。

    不过朱亮祖祸害地方是去镇守广东时候的事情,他现在还在应天府,啥事也没干,还一身的军功,朱启自然也不好直接跟朱元璋说这人以后肯定鱼肉百姓,朱元璋也不一定会相信的。

    一听到朱亮祖被刺杀,朱启还有点小高兴,可惜刺客没成功,至于说刺客在不在潇湘馆,朱启就不太清楚了,但若是有机会,朱启不介意把这个刺客保下来,然后询问一下详细缘由,没准就能抓住朱亮祖的罪证也说不定啊。

    毕竟明知道朱亮祖以后回去祸害广东的老百姓,不然现在找机会把他做了,省的以后广东老百姓受苦受难,也不枉广东的姑娘们以前喊自己那么长时间的靓仔。

    朱启的脑筋开始活络起来了,嘴巴上对着五城兵马司的将官说道:

    “那你就按照规矩办事吧,本王会让大家配合你的。”

    五城兵马司的将官对着辽王殿下那是谢了又谢,而后开始安排人将所有的姑娘全都喊出来,说是刺客受了伤,纵然本事再好,再善于伪装,但受伤的事情是没办法隐藏的,挨个检查定然可以找到刺客。

    朱启没想到还是个女刺客呢,洪武年间的姑娘都是如此厉害的吗?

    很快,潇湘馆的姑娘们就都被喊出来了,其实大部分也都在厅堂上。

    就见到有个双目如电,鹰钩鼻的男人,头发有点秃顶,身材矮小,一看就是练过家子的,此刻对着那些姑娘们挨个盯着看了起来。

    朱启也跟着盯着那些姑娘们一个个的看,想着等下要是真给这个高手认出来刺客了,自己到时候该怎么把那刺客保下来。

    却突然感到耳边吐气如兰,似乎有重重喘气的声响,朱启侧过头去,就瞧见方才帮自己倒酒的姑娘,右手微微颤抖,有鲜红的血迹顺着手腕滴落。

    似乎是注意到了朱启的目光,那姑娘赶忙用左手捂住了右手的袖口,头也低的更低了。

    朱启看着那姑娘,头脑一个灵光,这姑娘,自己认识啊,看这身材气质,可不就是先前那个假扮师萱儿,后来在凤阳刺杀平阳侯,还分了自己五十两杀手佣金的江湖女侠吗!

    这女侠又接活了?

    朱启才刚反应过来,便听到那鹰钩鼻的高手对着那姑娘问道:

    “你也是潇湘馆的?抬起头来。”

    那女侠的手,朝着身后摸了过去……

第七十四章 蓝仙儿(求票)

    那鹰钩鼻的高手朝着朱启身边的姑娘走过去,不过朱启眉头一皱,高锦站了出来,大喝一声:

    “大胆,殿下允许你靠近了吗?”

    朱启是王爷,个人安危自然是全方位保护,更何况高锦已经看出来了辽王殿下神色不悦,此时拦下了那鹰钩鼻的高手,那高手也是立马露出惶恐神色,拱手道:

    “草民无心冒犯,还请殿下赎罪。只是殿下身边那女子,与草民先前交手的女刺客身形极为相似,还请殿下让草民确认一下。”

    确认是不可能给确认,朱启还想问问她为何去刺杀朱亮祖呢,没准能够抓到朱亮祖的罪证也说不定。

    “你既然无心,本王不怪你。”朱启随意的摆了摆手,继续说道:“只是这姑娘,本王是认识的,不可能去行刺永嘉侯的,肯定不是你说的刺客,你还是再看看别人吧。”

    辽王殿下都这么说了,那鹰钩鼻的高手哪敢说什么话,像小说影视剧里武林高手,蔑视朝廷,任意妄为,那毕竟只是小说电影罢了,除了上山当了杆子的,谁敢跟朝廷作对啊。

    朱启是辽王,是皇子,他代表着的可不就是朝廷吗。

    那鹰钩鼻高手赶忙退到一旁去,五城兵马司的将官见到没抓着人,还惹了辽王殿下不悦,赶忙挥手招呼着兵丁们赶紧离开,别扫了殿下的雅兴才是。

    一众人等纷纷退了出去,去别处继续查找女刺客去了,而等到他们走后,朱启身边那姑娘默默说了一句“谢谢”,随后就想往人群里退,但朱启一把就拉住了她的手,随后当众对着大家说道:

    “今日与诸位相谈甚欢,不过本王还有事情,来日再与诸位相聚。”

    大家一看辽王殿下拉着人家姑娘的手,又说了这样一番话,再瞧那姑娘虽然低着头,但从身形和气质来看,俱是尚佳,而且辽王殿下方才说了是认识的人,你在潇湘馆认识的姑娘能是什么人啊?

    懂,大家都懂了。

    这时候也不可能有不解风情的人跳出来挽留的,一个个的立马开始道别,就连那些勋贵子弟们也都要留下来继续坐而论道,只有朱棣以为三哥说的是真的要回去呢,拍了拍屁股起身就要跟着走,但朱启咳嗽了一声说道:

    “四弟,你就留在这里和书生们论道,晚点回去都没事的。”

    说罢,也不管朱棣怎么回答,拉着身边姑娘就往外走去,身后高锦在内的一众侍卫们紧紧跟了上去。

    开玩笑啊,高锦和侍卫们多少猜测出这女人的身份了,方才那鹰钩鼻高手所说女刺客受了伤,这辽王殿下身边的女人分明也是受了伤的模样,只是辽王殿下明显有意袒护,他们也不能说,只能紧紧护着辽王殿下,可千万别处什么差池才是。

    朱启倒是并不担心身边的女侠会暴起伤人,毕竟从认识她以来,总共见过两次面,两次她都并没有对自己有敌意,可见不是那种不分是非曲白的法外狂徒。

    朱启当然没有回去皇宫,而是直接带着人去皇家娱乐中心,本想带着这姑娘找一个房间,然后好好深入交流一番,却没想到还没上马车呢,自己拉着的姑娘突然就身子一歪,靠在了自己的身上,要不是朱启反应快,赶忙搂腰抱住,估计已经倒在地上了。

    朱启一愣,这才看到姑娘身体侧面的地方,早就被鲜血染透了,显然是伤重不支昏迷过去了!

    再看那姑娘躺在朱启怀中,脸色苍白,头发披肩,虽穿着一身潇湘馆里朴素衣裳进行伪装,但她长相漂亮,就像是仙女一般,而女人长得漂亮,穿什么都好看。

    上一次近距离看到这姑娘的时候,还是她假扮花魁师萱儿的时候,还戴着面纱,一晚上没瞧见真容,如今倒是看到了这姑娘的容貌了。

    这么漂亮的姑娘,如果就这么死了着实可惜,朱启赶紧抱着姑娘就上了马车,一边让人去找郎中大夫来。

    只是才刚把这姑娘抗上马车,吩咐着往最近的医馆送,姑娘悠悠转转就醒了过来,虚弱地靠在车厢上,轻声道:

    “你……你侧过脸去……”

    朱启看着姑娘已经是气若游丝了,急着道:

    “你都伤成这样了,还管我看不看你啊,况且我就是抱你上车,也没干别的事情。”

    那姑娘咬了咬牙,继续道:

    “我要给自己上药……”

    “啊?你带药了?那你赶紧上吧。”

    朱启赶忙转过身去,就听到身后很快传来了脱衣服的声音,随后就是一阵安静,大约也就过了一分钟不到,便听到那姑娘说道:

    “好了。”

    朱启这才回过头来,就看到那姑娘衣衫有点不整,脸色更加苍白了,额头上都布满了汗水,显然是刚才疼出来的,而这姑娘却愣是一声没哼。

    朱启坐在那边,随着马车上下颠簸着,率先开口道:

    “我俩也算是有缘分,这天下这么大,大半年时间里,让我们碰了三次面,只是到现在都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总不至于叫师萱儿吧?”

    朱启呵呵笑着说完,倒是面前姑娘一愣,似乎是没意料到朱启竟然看出来了当时自己是假扮师萱儿的,至于第二次,那当然是凤阳府刺杀平阳侯的时候。

    但她并未挑明,而是犹豫了一下,说道:

    “我姓蓝,没有名字。”

    这年头的普通百姓家的男人都是按照日期取名字,女人干脆就只有姓氏没有名字了。

    但喊蓝氏又有点古怪,朱启正想着要不要喊蓝儿呢,对方倒是说道:

    “不过师父给我小名仙儿,你可以这么喊我。”

    朱启笑着说道:

    “蓝仙儿?嗯,这名字倒是很适合你,人如其名,不过这姓氏有点少见,你是南方人?”

    蓝仙儿点了点头,但并未明说什么具体的地名。

    宽敞的车厢里透出了些许的血腥味,朱启这才想起蓝仙儿身上还有伤呢,便赶忙问道:

    “对了,你伤情如何了?马上就要到医馆了,找个郎中给你治疗下?”

    蓝仙儿摇了摇头,说道:

    “不用了,我已经自己用了药了,回头找个地方,静养几日便好。”

    虽然蓝仙儿这么说,但朱启还是挺担心的,看着那个出血量,很显然是一定创口的外伤,就是不知道她用的是什么药。

    不过上次蓝仙儿刺杀平阳侯的时候也曾经被砍伤过大腿,现在看来没有任何活动不便的样子,没准真的有效果很好的秘药也说不定。

    朱启见到蓝仙儿态度坚决,知道就算送去医馆,处理的也不一定有这个江湖女子自己处理的好,便也不强求了,探出头来,吩咐马车调头前往皇家娱乐中心去。

    蓝仙儿一愣,朱启看出了她眼中的疑惑,自顾自的说道:

    “在潇湘馆那么多人都看到是我把你带出来的,要是你现在就走了,晕倒在路上,被人认出来,那永嘉侯会以为是我安排人去刺杀他的,我虽是皇子,但安排人去刺杀一个侯爵,也是触犯明律的事情,这时候不管你,有可能惹来麻烦。”

    蓝仙儿犹豫一下,问道:

    “既然怕麻烦,为何刚才还要帮我呢?”

    朱启想起了蓝仙儿曾经写给他的信件,开玩笑的说道:

    “像你说的,我是个好人,好人做到底呗。”

    蓝仙儿又问道:

    “那我掉包了花魁师萱儿,刺杀平阳侯,这次又刺杀永嘉侯,也都是触犯明律的事情……”

    朱启觉得眼前的姑娘真是一点也不会说话,这时候不赶紧脸红一阵嘤嘤嘤,长这么漂亮的脸蛋,嘤嘤嘤起来肯定大增好感。

    不过朱启也知道这不是蓝仙儿情商低,而是她可能压根就没想到要和自己这个辽王殿下亲近一下,并无半点讨好之意。

    “但无论是救出沉沦风月的师萱儿,还是刺杀恶贯满盈的平阳侯,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好事,若是那一天让我知道你为了钱做了恶事,到时候再抓你吧。”

    朱启这么说完,蓝仙儿沉默一阵,才说道:

    “你确实是个好人。”

    朱启一愣,没想到自己又被发了一张好人卡,就听蓝仙儿说道:

    “我知道那平阳侯是恶人,所以去杀他,可惜我没救下那姑娘……”

    蓝仙儿所说的,自然是被死在平阳侯画舫上的姑娘了。

    朱启也叹了一口气,但听到蓝仙儿方才所说,确认道:

    “听你意思,你只杀恶人?”

    蓝仙儿摇了摇头,道:

    “我杀那些该杀,和我必须杀的人。”

    “你倒是真性情啊。”

    朱启感慨了一句,心想蓝仙儿这个姑娘确实是一身江湖气,跟自己说话也不会挑好的说,但是元末明初的江湖大概就是如此了,想要不杀人是不可能的,你不杀人别人就杀你,人在这世道,就免不了这些。

    朱启也不再过多纠缠这些话题,而是问起了自己现在最关心的问题:

    “那永嘉侯呢,你为何刺杀他?他是不是做了什么恶事?”

    但意料之外的蓝仙儿又摇了摇头,而后说道:

    “我杀他,是为了报仇,父母之仇。”

    ————

    (求票~~~我的票呢?)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7667/ 第一时间欣赏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最新章节! 作者:蓝白的天所写的《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为转载作品,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介绍:
德艺双馨的漫画家朱启穿越洪武大明,竟成了朱元璋的儿子!
为了明哲保身,朱启早早的就定下了一系列的小目标。
解散神罗非法组织,吊死威尼斯总督,在法兰西投降之前率领明军进入巴黎……才怪!
哄好老爹,巴结朱棣,远离朝政,进军娱乐行业,当个人畜无害的纨绔王爷!
然而多年之后……
朱元璋在应天府皇家娱乐中心,尊享金钻会员包间内,拿起手中台球杆,对准白球一杆进洞。
边上的宫女奉上第一艘大明铁甲舰“殖民者号”设计概念图,朱元璋一边看设计图,一边遥望远方,自言自语道:
“朕允许藩王奉天靖难的诏书都昭告天下了,吾儿朱启怎么还不靖难造反,赶紧来接替朕的皇位啊!”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