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TXT下载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全文阅读

作者:蓝白的天     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txt下载     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七十五章 发烧

    对于父母之仇的细节,蓝仙儿并未详说,只说朱亮祖还在元朝为义军统领的时候,杀害了她的父母,她那时候还是很小的孩子,甚至连对父母的记忆都不清楚了,唯一知道的就是杀害父母的仇人就是永嘉侯。

    但这显然不能作为朱亮祖的罪状,考虑到他还没有去镇守广东,如今还是在中央待业的将军,并没有实际兵权,就算他想要为非作歹,恐怕也没有那个能力。

    难道真的要等这朱亮祖去了广东主持军务,镇守一方,开始祸害百姓了,自己才能收拾他?朱启那个愁啊。

    蓝仙儿看到朱启眉头紧皱的模样,忍不住问道:

    “你……殿下又是为何和朱亮祖结仇的?”

    蓝仙儿似乎终于想起了朱启的辽王身份,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朱启现在算是她的半个救命恩人。

    “也算不上结仇吧。”朱启说道:“只是这人以后有可能要为祸一方,我只是想着提前收集一些罪证。”

    “以后?提前?”

    蓝仙儿皱眉,察觉到了朱启话语里反常的用词,朱启笑着摆了摆手:

    “算了,你知道我跟永嘉侯不是一伙的就行,你报你的仇,真要能把他杀死了,也是一件好事。”

    蓝仙儿摇了摇头,道:

    “他本就警觉,自身也有武艺,身边高手也多,今日失手,往后恐怕都难有机会。”

    看着蓝仙儿失落的模样,朱启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总不能说这朱亮祖早晚要死,但这就是在说废话了。

    两人正说着话,马车已经稳稳当当的停了下来,高锦在窗户口说道:

    “殿下,已经到了。”

    朱启很快搀扶着蓝仙儿下了马车,只是蓝仙儿身侧的鲜血甚是显眼,朱启拿了一条放在车厢里的毯子让她暂且遮蔽一下。

    此时的皇家娱乐中心自然是人满为患,忙的脚后跟贴后脑勺的何掌柜瞧见是辽王殿下来了,赶忙迎了上来,朱启也是二话不说,让何掌柜把自己的专用房间留给蓝仙儿,让她安心在这里养伤好了。

    反正五城兵马司的人,是断然不敢来这里搜索的。

    蓝仙儿倒是坚持以后报答辽王殿下,朱启心里面已经是在思考着以后她报答的时候,摆出什么姿势才好了,但表面上还是摆了摆手说道:

    “举手之劳,你若真想报答,那你便当我的护卫就好,正好我身边也需要你这样的武林高手,赚的肯定比你在外面打打杀杀来得多,你觉得怎么样?”

    蓝仙儿倒是没有一口回绝,而是有认真的在考虑,稍后才说:

    “护卫倒是没问题,只是我可能在应天府没办法待太长的时间……”

    朱启立马就说道:

    “没关系,你随时想走都可以。”

    如此宽松的条件,如果还不答应,那就是不识抬举了,蓝仙儿自然也没有什么异议,还真诚的感谢了辽王殿下一番。

    这边才把蓝仙儿安排好,蓝仙儿便说要自己仔细处理一下伤口,朱启很想坐在房间里睁大眼睛看看详细流程,学习一下南方医术,但蓝仙儿显然没有这个意思,自己也只能悻悻然的退出房来。

    看着店里客满为患,朱启自然也是颇为高兴的,只是才刚刚走到门口,便瞥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然后瞬间石化在了原地。

    来者不是别人,而是一脸似笑非笑的表情看着自己的徐妙云!

    这小丫头竟然又女扮男装跑出来了啊!而且怎么是这个时间点过来啊?

    徐妙云远远地看见了朱启,便背着手走了过来,随后像男人一样行了一礼,说道:

    “徐某见过辽王殿下。”

    朱启也是二话不说抬手在徐妙云的鼻子上刮了一下,问道:

    “你娘不是回来了吗?你怎么跑出来的?”

    徐妙云耸了耸肩膀,说道:

    “有家丁来找我娘,说我哥去了潇湘馆,我娘带人过去了,我就趁这个机会跑出来了,不然天天在家里待着,都闷死我了。”

    朱启一愣,徐增寿他娘去潇湘馆找他去了?那狗一样的徐增寿,百分百会拿自己出来当挡箭牌的啊。

    朱启赶忙说道:

    “其实是我带你哥去的,那边几个书院请了一些官员交流学术,谈论政事,我想着去听一听,便一起去了。”

    徐妙云乖巧的点了点头,笑着说道:

    “我哥说了,今天是跟殿下一起出来的,我哥去了潇湘馆,殿下你自然也去了啊,其实我刚从潇湘馆那边回来,已经知道此事了。”

    朱启一愣,再看徐妙云的表情,似乎并不知晓自己带了一个潇湘馆的女人回来的事情,想一想徐增寿那群人就算是再怎么狗,也不可能跟徐妙云说这事的。

    就见到徐妙云眨巴眨巴了眼睛,问道:

    “殿下既然回来了,稍后应该不会去潇湘馆了吧?”

    还回去?脑壳子进水了哦,在徐妙云面前说去潇湘馆,朱启当然是立马大义凝然的表示怎么可能回去呢,既然小丫头你都来找我了,我自然是专心一意的陪着你啊。

    徐妙云这小姑娘对于朱启的这些肉麻情话,那根本就是毫无抵抗能力,一瞬间就倒在了朱启的怀中嘤嘤嘤了起来。

    看着温柔可人的徐妙云,朱启那是心中感慨万千,如果这都不叫人生赢家,那还有谁呢?

    不说了,带小丫头出去玩去!

    …………

    明朝初年,在应天府的商品已经极为丰富。

    除了自己小时候经常看到的拉糖人,竹编动物,还有各种各样不输现代工业化制品的饰品首饰以外,朱启甚至还看到了有卖香水的。

    没错,就是香水!

    不过这时候叫做花露,就是利用蒸馏法,从花瓣里提取出来的那种香水。

    发现了市面上竟然已经有香水的朱启,那是忍不住捶足顿胸,原本还想着自己要不要露一手研发一下香水,震惊大明女性市场,却没想到明初已经有这玩意。

    但和小说里写的,香水问世,六亲不认相比较起来,这时候即便是有香水,但也不至于到有价无市的那种地步。

    市面上可供选择的香水并不多,主流是广东产的蔷薇水,实际上原材料是茉莉花,在元朝时期几乎是和蒸馏酒同时间出现的。

    毕竟香水的技术含量真的不高,只要有蒸馏技术,就能制造香水,古人也是有智慧的,总有一些聪明人,能想到把香喷喷的花朵放到蒸馏器里操作一下的。

    但价格普遍比较昂贵,普通老百姓反正是肯定用不起的,而且只能在一些奢侈品专卖店里才能买得到,所谓奢侈品专卖店,也就是专门卖高档胭脂水粉的地方。

    香水是没了,朱启开始考虑要不要来想一下丝袜,情Q内衣什么的……但一想到朱元璋手上的藤条,他还是就此作罢了。

    逛了一圈之后,朱启便亲自将徐妙云送回去了,不送也不行,现在还是未婚夫妻的关系,留宿这种事情是肯定不能干的。

    看了看天色已经渐晚,干脆今天就不回宫了,反正都是元服的成年人了,朱元璋又不会来查寝的。

    朱启拿着多买了一份的香水,就去送给蓝仙儿去了,不过到了门口才看到蓝仙儿似乎在休息,朱启喊了两声没喊开门,已经没有打扰了。

    他自个回去了屋子,又开始抄起了《西游记》,争取早日抄完,让皇家娱乐中心按时更新就好。

    不过当朱启晚上就寝,睡得正香的时候,高锦却过来禀报了一个不太好的消息。

    蓝仙儿,似乎发烧了。

    ————

    (求票啊!!我的票怎么这么少啊?推荐一本书《美综大枭雄》很好看,建议大家看一看)

第七十六章 我可是悲痛欲绝啊

    不大的房间里烧着暖炉,床上躺着脸色蜡白的蓝仙儿,额头上敷着毛巾,因为发烧的缘故,她浑身无力,好在意识还算清醒的。

    对于自己突然发烧的原因,蓝仙儿似乎也有点迷茫,按理说已经上过伤药,不应该会出问题,至于说风寒之类的,她自从练了武,可是几乎没有过的。

    但朱启隐约有点不好的预感,受了外伤之后又发烧,这该不会是伤口感染了吧?

    朱启把何掌柜喊来,让他赶紧去找个郎中来。

    何掌柜有点为难了,这深更半夜的也不知道上哪里去找郎中啊,洪武年代可没有二十四小时营业的医院啊。

    皇宫里的太医院倒是二十四小时营业,但皇宫是有关门时间的,到了晚上关门以后,除了皇帝以外,谁都别想进出,朱启纵然是皇子也不例外。

    何掌柜这时候想起了一个人,赶忙说道:

    “殿下,咱们皇家娱乐中心里,似乎住了一个郎中,今日听人说起好像还挺有名的,姓刘,要不我去请他来看看?”

    朱启一听有郎中,那也不多说什么,便让何掌柜赶紧去请人去。

    何掌柜赶忙过去,不过朱启把他拉住,让高锦塞了五十两银子给他带去,毕竟大半夜的把人家喊起来看病,要是银子不塞够,人家心里有怨气怎么办呢,就算自己是王爷,也得把好处费给到位了。

    何掌柜没多久就带着人过来了,来人是个六十来岁的老者,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看上去有点疲惫的模样。

    朱启初见此人只觉得好像有点眼熟,但一时半会和记忆里面的人又对不上号,不过还是很客气的说道:

    “半夜打搅老先生,实在是不应该,只是小王这里有个病人,之前受了外伤,如今突然发烧起来,一时半会又找不到会医术的,听闻老先生医术很出名,还请老先生本着医者父母心,帮忙看一看。”

    朱启客客气气的说完,按照寻常的郎中,知道是辽王殿下相请,又给了五十两银子,此时肯定是激动万分的立马来帮忙看病啊,不过这老者笑了笑,问了一句:

    “殿下不认识老夫了?”

    朱启一愣,自己和他莫非以前认识的?边上高锦这时候赶紧说道:

    “殿下,方才那五十两,这位先生也没收呢。”

    朱启还未说话,那刘老先生倒是笑着摆了摆手说道:

    “不是我不想收,只是出诊一次便收五十两银子实在太贵,若殿下真的要给,便给二两银子好了。”

    朱启觉得这人倒是挺实诚的,回头再给赏赐了,赶紧带着刘老先生去蓝仙儿那边了。

    正发烧睡不着觉的蓝仙儿见到有郎中过来,皱了皱眉头,似乎是不太乐意让刘老先生查看自己的伤口,而是和刘老先生说起自己已经处理过伤口,也上了伤药了,无需在医治。

    刘老先生询问了一下如何处理,蓝仙儿也是一一作答,说什么剔除翻开的血肉,敷药等等,说的朱启那是心惊肉颤的。

    方才在屋内,蓝仙儿就是这么给自己处理伤口的?为何一次叫声也没听到啊?汉朝时候华佗的麻沸散,早就失传了,这年头可没有麻药啊。

    刘老先生对于蓝仙儿的处理方法似乎很认可,又问了一句能否看看伤药,蓝仙儿犹豫了一下,还是拿出了一个小瓷瓶子,递给了刘老先生。

    刘老先生打开瓷瓶子看了一眼,闻了一闻,又倒除了一些,抹在了自己的手背上,而后点了点头,说道:

    “这确实是上好的伤药。”

    既然伤口处理方法和上药在刘老先生看来都没有什么问题,那刘老先生便也不去看伤口了,而是开始为蓝仙儿把起了脉搏,随后便祝福蓝仙儿好好休息,退出了房间了。

    朱启也跟着走了出来,急切问道:

    “大夫,如何啊?”

    刘老先生摇了摇头,说了一通朱启听不明白的古言文,总结来说三个字——是疡病。

    简单来说,就是伤口感染导致发烧了。

    伤口感染在古代可是非常危险的重症,基本上只能等死。

    伤口感染在古代全世界都基本是绝症,一直等到抗生素被发现之后,伤口感染的致死率才大大降低。

    虽然朱启自己没学过医,但也知道一些简单医学常识,论现代医学方面,全世界他肯定是中外第一名。

    确实如同刘老先生所说的,如果继续这么下去,蓝仙儿可以说是必死无疑了,幸运的是,这个世界有朱启,还有那个穿越自带的背包。

    背包里可是放了一些急救的药品呢,其中就有治疗感染的抗生素,无论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感冒发烧还是外伤引起的感染,那绝对是药效极好的。

    知道是什么问题就好办了,朱启心里也舒了一口气,没有丝毫的担忧了。

    刘老先生自然不知道这一点,而是叹了一口气,说道:

    “可惜了一个这么年轻的小姑娘,若老夫估计无错,大概也就这一二十天了吧,想来她自己也知道这一点的,方才询问之中,我也能听的出来。”

    朱启赶忙问道:

    “老先生,你是说,屋里姑娘知道自己是疡病,而且继续发展下去,可能时日无多了?”

    刘老先生点了点头,朱启表情变得古怪了起来,心里已经开始打起了小主意了。

    这蓝仙儿在自己手上肯定是死不掉的,但蓝仙儿自己不知道,她还以为自己可能要因为感染而死了?

    好家伙,那我不借此机会趁人之危,我朱启还是男人吗?

    这抗生素肯定要给她吃的,但这事不能对蓝仙儿说,不仅不说,而且自己还另有安排,很快一连串的坏主意就在朱启的脑海里成型了。

    干啥啥不行,搞事第一名啊!

    朱启在那边越想越美,甚至都美滋滋的自顾自的笑了起来,刘老先生看到这一幕也是有点诧异,问道:

    “殿下方才不是很紧张那位姑娘的吗?此时听说她是疡病,怎么殿下看上去还很高兴的样子?”

    朱启笑了笑,说道:

    “怎么会呢,我可是悲痛欲绝啊。”

第七十七章 殿下要缝人啊?

    刘老先生看着面前的辽王殿下,笑着说出“悲痛欲绝”四个字的时候,显然对于这四个字有了全新不同的理解。

    不过既然看了病人,虽然这个病人可能时日无多了,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还是要说到的,说的都是一些跟伤口护理有关的事情,要时刻注意去除腐肉,若是能抗的过去,还能有一线生机。

    好家伙,连腐肉都出来了,这伤口这么大的吗?

    刘老先生点了点头,说道:

    “方才与那姑娘谈话之间,这伤口约有十寸以上,如此大的伤口,疮生腐肉是很正常的事情。”

    十寸以上?这么大的伤口?

    这下子朱启也慌了,难怪白天受伤,今天晚上就开始发烧了,身体突然有这么大的伤口,没流血流死,都是蓝仙儿命大啊。

    大半天都过去了,血肯定是止住了,但如果就光敷药,不缝合伤口的话,那肯定是不行的。

    缝合伤口是现代医学里,治疗大疮口的外伤必须要做得事情,当然,现代医学里已经越来越倾向于让伤口进行吻合处理。

    但吻合是需要专业医疗器材的,朱启肯定是没有的,也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先把伤口给缝起来。

    不缝合窗口的话,痊愈的速度会大大减缓,而且有如此大疮口的存在,无时无刻都会让人暴露在感染源中,这要是不发生创伤感染,那才有鬼了呢。

    朱启知道事不宜迟,得赶紧行动起来了,也没管边上的刘老先生,就对何掌柜吩咐起来。

    去准备一些缝合伤口需要用到的东西,首先是高浓度的酒精,就去酒坊里,找那些刚蒸馏出来,还没有进行过任何勾兑的酒底子,那些酒精的浓度能高达90%以上,甚至更高,用来进行手部消毒是绝对够得了。

    而后就是准备针,棉线,还有大量的纱布,全都要用沸水煮沸半个时辰以上进行彻底消毒,而后要用酒精消毒后的手进行操作。

    最后,就是去找专业裁缝来,一定要手法娴熟,技高人胆大的,这年头也没有人专门学过缝合伤口的,只能找个将就一下。

    反正人体没有想象的那么脆弱,只要不是涉及到缝合肌肉,神经这一类的细致的医疗手段,用针线一股脑的缝起来,总比就这么暴露在空气中要好得多。

    而后进行包扎,每日换药三次,再搭配自己的抗生素药品,等到棉线看上去有长进肉里的趋势的时候,再把线给拆了,一般也就是一周左右,这也就是处理大面积外伤的现代医疗的处理方法了。

    至于朱启为何知道的这么清楚,当然是他以前受伤缝过针啊,不过也没有十寸那么大的疮口啊。

    朱启这边安排人前前后后的忙活了起来,刘老先生在边上听了这么多,反倒是一脸奇怪的表情问道:

    “殿下,这种时候,你找来针线是为何?难道你在帮着姑娘准备后事了?这是不是,早了些啊?”

    朱启听了哭笑不得,随后说了一句:

    “这么大的伤口,我自然是要帮她缝起来啊。”

    缝起来?

    不仅是刘老先生一脸惊愕,就连前脚刚打算去办事情的何掌柜也懵了,身边高锦在内的那些护卫们也都傻眼了。

    辽王殿下不像是在开玩笑啊,这是真的要把人给当衣服给缝起来的意思啊!

    在这些人看来,这么做,多少沾点重口味。

    朱启看着他们的表情,就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什么了,有点哭笑不得,但这种事情解释不了,你跟他们说细菌,说微生物,说加快愈合,减轻身体负担,谁能懂啊?

    朱启干脆也不说了,只是看着刘老先生说道:

    “既然老先生都没办法了,姑且就让小王死马当活马医吧,小王的办法,或许能有奇效也说不定。”

    刘老先生倒是摇了摇头说道:

    “但殿下把伤口这么一缝合,那腐肉都烂在体内了,腐肉没办法第一时间清楚,这姑娘死得更快。”

    有朱启的抗生素在,把腐肉清理掉,再把伤口一缝合,抗生素一吃,哪里还有腐肉能生得出来哦,估计一周时间这蓝仙儿就能继续活蹦乱跳了。

    但这话朱启是不会对外说的,他还要好好把握这次机会,蓝仙儿这样的江湖女子,显然不会因为自己有才气,有王爷的身份就对自己另眼相看,从先前的接触就已经看出来这一点了。

    这时候就必须要用自己的真性情来打动对方。

    朱启也不多解释,就只说自己有办法,反正自己肯定是应天府里,最不想这姑娘死的人,不会害她的。

    刘老先生见到辽王殿下一脸自信满满的样子,略作沉思之后,便点头说道:

    “殿下的往事,老夫也有所耳闻,旁人说殿下能行常人所不能行之事,看来不仅仅是政务军事方面,就算是这医术方面,殿下也有自己的主意。

    这疡病,老夫反正是束手无策,既然殿下有办法,那就按照殿下所说的来吧,老夫正好也看看,殿下的法子,是不是真的能治这无救之病。”

    朱启听刘老先生的这个意思,似乎又想要全程参与治疗的意思了,再看刘老先生是越来越眼熟了起来,朱启便拱手问起姓名和身份来了,这如果是自己知道的历史名人,没准还能借着这个机会,将外伤处理的法子给推广一下呢。

    朱启虽然很懒,也不觉得自己聪明,并不想主动推动社会变革,但如果能借着有名望的人,影响一下中医的发展,朱启是丝毫不介意的。

    毕竟从古时候起,中医其实是非常类似现代医学的理念,从实际出发,注重疗效和结果,只要有相应科学技术的引导,相信很容易就能走上现代医学的道路。

    只可惜后来过于注重阴阳五行,把医学和一些玄乎的东西过于融合,这哪行呢。

    朱启起先只当他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医生,却没想到老先生摸着胡子,笑着说道:

    “老夫,姓刘名基,表字伯温,浙江青田人,殿下很小的时候,老夫曾为殿下开蒙。”

    朱启听了,愣在了原地,难怪自己看这个人熟悉无比啊!

    这人原来是——刘伯温啊?!

    ——————

    (准备冻手!准备冻手!)

第七十八章 原来是苗疆的姑娘

    朱启万万没想到会在这种情况下遇到刘伯温,更加没想到刘伯温竟然就是眼前这个看上去和蔼可亲,平平无奇的老头子。

    正所谓“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山河刘伯温”,本以为这刘伯温就算不是三头六臂,也该是双目炯炯有神,气质非凡,往那一站就浑身王霸之气。

    至于说刘伯温为何会医术,这也很正常,毕竟刘伯温是著名的杂学家,什么叫杂学家?那就是啥都懂一点,在中医领域里面,刘伯温也是有留下传世药方的,在民间也传言刘伯温的医术高明,他会医术,自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

    朱启一听说是刘伯温,赶忙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一想到历史上的刘伯温就是在洪武八年去世的,至于说去世的原因,很可能和胡惟庸送去给他的汤药有关系,也就是说,刘伯温极有可能是被胡惟庸毒死的。

    至于说两人之间的恩怨,其实就是李善长,胡惟庸代表的淮西集团,和刘伯温代表的浙东集团之间的党争冲突。

    不过刘伯温本人其实并没有结党营私的心思,在朝堂之上,也一直是独善其身,即便是曾经风光无限的浙东核心人物杨宪,朱元璋询问刘伯温,杨宪能否胜任丞相的时候,刘伯温也说这人不行。

    后来杨宪还是当了丞相,结果不用说了,没当几个月就因为犯事被下旨处死了。

    当然,历史上的刘伯温被胡惟庸害死,一定程度上也是有朱元璋的默许,朱元璋可是洪武大帝,即便是洪武八年这回,还没有锦衣卫这些情报特务们,但朱元璋的情报工作一直以来都是非常厉害的。

    胡惟庸想要害死刘伯温,朱元璋肯定是知道的,至于说为什么要杀刘伯温这样的全才,原因就是两个字——相权!

    朱元璋是想要皇权至高无上,而刘伯温则是坚定的相权党,在这方面两人的分歧不是一般的大,而后的事情就不用说了,朱元璋成功废除了丞相,确保了大明皇权,在制度和形式上的独一无二。

    别看大明后面出来的内阁阁老,还有司礼监太监等等,好像权利都很大的样子,但他们能够废立皇帝?他们能够架空皇帝?

    都不能,因为朱元璋废除了丞相之位以后,无论是什么官员,皇帝只要一张小纸条递出去,直接就给裁撤了,六部官员直接受皇帝管辖,根本就没中书省什么事情,内阁也仅仅只是帮忙干活,提提意见,实权可是半点没有的。

    太监更是如此了,别看司礼监掌印太监权力很大,都被称呼为内相,能给披红盖章审核,但其实也就是个干活的,皇帝一道指令就能杀了,关键就是皇帝想不想罢了。

    大名鼎鼎的九千岁魏忠贤,天启帝的时候,多少人弹劾都是纹丝不动,不是因为他权势滔天,而是天启皇帝需要魏忠贤这个太监来压制东林党,来做那些地痞流氓才能做的事情,抛弃一切道德观念,一切向利益看齐,以此来维持平衡。

    崇祯上台之后,没有听从天启皇帝重用魏忠贤的临终遗言,直接就把魏忠贤给杀了,再有权利又如何,在皇帝面前,不堪一击。

    往后的事情就是越弄越糟,本就已经疾病良多的大明朝,彻底垮塌,自不必多提了。

    这不是给魏忠贤洗地,他是很坏,贪了很多钱,违法乱纪,滥杀无辜,但他唯独不会去碰一种人,占据了大明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

    倒不是魏忠贤有多爱民如子,而是因为农民穷啊,他知道农民身上榨不出来油水,百官和商人地主多有钱啊,那就使劲儿从他们身上捞钱好了。

    朱启还是希望刘伯温这样的传奇人物能够好好活着,但又不好直说小心胡惟庸这种话,只能说了一句:

    “恩师,你以后要注意身体啊,万一生病了,恩师可以来找我,我可以帮恩师找郎中,尽量别喝外面人给的药。”

    朱启这番话说完,他是没有多想,刘伯温倒是一愣。

    朱启并不知道,洪武八年,是刘伯温受到淮西集团打压最急迫的一年,刘伯温其实早就告老还乡了,只是有人告发刘伯温给自己选的墓地有天子之气。

    刘伯温知道这多半是胡惟庸的手段,只能带着大儿子刘琏又返回了应天府,老老实实的待在了朱元璋的眼皮底下,以此来躲避祸事。

    这时候一听辽王殿下这么说,刘伯温倒是疑惑了起来,莫非是辽王殿下听说了什么事情,特意提醒自己?

    刘伯温默默记下,随后想到了什么,说道:

    “倒是有一事,老夫想提醒一下殿下。”

    “恩师请说。”

    “那姑娘的伤药,若是我没认错,应当是出自苗疆。”

    朱启一愣,苗疆?苗族里面蓝姓也确实是大姓。

    而朱启也明白过来,刘伯温之所以提醒这一点,因为现在的云南,还在北元朝廷的掌控之中,在云南坐镇的,便是北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

    而大明朝收复云南,历史上是洪武十四年的事情了。

    刘伯温的意思很明显了,估计是担心蓝仙儿是敌营探子,但朱启觉得可能性不高,如果真是北元的探子,自己这个辽王估计早就死了。

    朱启还要急着去给蓝仙儿治疗伤口,谢过刘伯温以后,也不再多说什么,趁着何掌柜去准备缝合伤口用的东西,还有找裁缝技巧熟练的女工的时候,便自己一人进入蓝仙儿的屋中。

    蓝仙儿看到是辽王殿下进来,想要坐起身来,但朱启快步走了过去,示意蓝仙儿不要动,看着蓝仙儿因为发烧显得略微发白的脸色,朱启开头便叹了一口气,说道:

    “方才我与郎中聊过了,想必你自己多少也知道病情了吧?你生的这个是疡病,按照当下的水平,是无药可医的。”

    蓝仙儿并未说话,显然是默认了。

    朱启便继续说道:

    “只是我觉得还可以再努力一下,你的伤口虽然上了药,但就这么放着不管,让它自己长好肯定是不行的,我已经让人去准备材料,等会就来帮你处理一下。”

    蓝仙儿皱了皱眉头,说道:

    “不用,殿下的伤药不一定有我的好,况且我也已经处理过了。”

    朱启就知道蓝仙儿肯定会拒绝,继续说道:

    “这病是无药可医的,就算你再好的伤药也没有办法,倒不如试试我的方法,没准还能有一线生机,你可能也听说过我不少的事情,不是我自夸,治疗疡病方面,我还是很有一手的。”

    蓝仙儿似乎还有点犹豫,问了一句:“殿下打算怎么医治?”

    朱启说道:“先把你缝起来,然后再尽力医治。”

    而后开始说起了缘由,什么感染,细菌一通说完,蓝仙儿当然是听不懂,那听不懂就对了,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蓝仙儿显然也知道自己解决不了疡病的问题,简单思量之后,点了点头。

    而在外面紧锣密鼓的准备着东西的人们,心中其实都有一个疑惑,这疡病,辽王殿下真的能治好吗?

    ——————

    (求票!)

第七十九章 殿下一定很喜欢你

    众人都好奇辽王殿下会如何治疗这个得了疡病的姑娘,尤其是身边护卫的那些侍卫,内官们,他们跟着辽王殿下也不是一两年的,根本不记得辽王殿下何时学过医术。

    但辽王殿下说起缝人来,那是头头是道,就好像只要把伤口像缝衣服一样缝起来,这疡病就能治好了一样。

    大家虽然疑惑,但辽王殿下最大,众人也只能按照辽王殿下的吩咐,忙碌了起来。

    很快这皇家娱乐中心外面的房间,就暂且变成了诊疗室了,一大帮子人在外面烧水,消毒。

    准备好了东西以后,又拿来了75%左右的酒精,会裁缝的老妈子一脸懵逼的用酒精消毒双手,而后拿着针线在朱启的指导下,该消毒的消毒,该煮沸的煮沸。

    就是没有麻药,蓝仙儿得硬生生忍着把皮肉缝起来的痛苦。

    蓝仙儿的伤口在身体的左侧,也难怪蓝仙儿不允许别人来查看伤口,朱启自己比划了一下,这伤口一露,可不就把前面的包子也看到了吗。

    正人君子的辽王殿下,当然不想看蓝仙儿的包子,但缝人这种事情,没有辽王殿下的指导,那是绝对完成不了的。

    虽然蓝仙儿委婉的提出希望辽王殿下能够出去等候,但老妈子很上道,立马就说道:“哎呀,不行不行,殿下出去的话,老身缝不好啊,我光是看到伤口就怕。”

    朱启倒不是真的想借着这个机会占便宜,他是真的得全程盯着指导,以免老妈子不注意卫生,另外,他还可以充当助手,在边上将伤口手动闭合,方便老妈子来缝。

    朱启又不得不留在这里的理由,蓝仙儿咬了咬牙,便也不再坚持什么了,于她而言,得了疡病,这半条命就已经放在阎王那边了。

    虽然辽王殿下的方法很奇怪,但辽王殿下说的信誓旦旦的,蓝仙儿其实也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

    蓝仙儿便侧过身体,打算脱衣服,不过朱启喊住了蓝仙儿,而后拿出了一把剪刀,直接从衣摆开始,直接将衣服剪开,蓝仙儿两只手搂在胸前,将剪开的衣服抱住。

    而在剪开衣服之后,朱启也看到了眼前触目惊心的伤口,足足有十寸长,皮肉绽开来,一股子血腥味,看伤口显然是不久之前才剔过肉了。

    老妈子也是第一次看到这场面,待会就要把这绽开来的皮肉缝起来,也是不由得紧张。

    朱启深吸了一口气,让老妈子准备动手。

    老妈子点了点头,就见到辽王殿下亲自上手,将开水煮沸后的棉花沾着酒精擦拭伤口的周围进行消毒。

    而后将蓝仙儿的皮肉给固定好,她才拿着针线开始缝起来,蓝仙儿那是从头到尾一声没吭,缝皮的老妈子手也很稳,就是缝完之后,脸色煞白,估摸着得有一阵子不敢摸针线了吧。

    朱启看着缝起来的伤口,心里总算是舒了一口气,有用棉花擦拭表面进行第二次消毒,而后拿出了开水煮沸后的纱布条子,想要帮蓝仙儿将伤口包扎起来。

    蓝仙儿还有点犹豫,似乎是想自己来弄,但朱启皱眉呵斥道:

    “你这伤口你还想自己弄?我白天要是知道你伤成这样,早就第一时间帮你处理了,没准你还不会得疡病呢,回头等你这伤口崩线了,更麻烦更疼!再说了,我现在也算是你的医生,疾不避医的道理都不懂吗?”

    眼见着辽王殿下如此严厉的模样,蓝仙儿犹豫了一下也没有表示拒绝了。

    其实老妈子在边上心想着自己其实可以包扎的,但看着辽王殿下紧皱眉头一脸认真,再看边上那姑娘长得如此之漂亮,老妈子立马就不说了,只是在边上看着辽王殿下帮蓝仙儿包扎起来。

    蓝仙儿侧转身体,朱启也不多说什么,从后面开始一圈圈的把伤口包扎好,而后在另一边固定好,这才扶着蓝仙儿重新躺下,至于说方才从纱布上传来的柔软触感,朱启就没有去过多回味了,毕竟一心想着照顾好蓝仙儿呢。

    至于蓝仙儿的衣服,短时间内是不用穿了,等到伤口长好,拆线之后再说吧。

    朱启忙活完了,这才舒了一口气,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嘱托蓝仙儿多休息,多喝热水,便带着老妈子出去了,而后让原本侍奉自己的两个宫女,进去照顾一下蓝仙儿。

    看了看外面天色,这忙活来忙活去,天都要亮了,宫门应该就快要开了,朱启也是马不停蹄的就往皇宫赶去,正好赶上了宫门打开。

    一众官员们正排队准备入皇城早朝呢,就瞧见辽王殿下从外面飞奔而来,直奔皇城而去,大家还在猜测着辽王殿下这是干啥呢,怎么从外面回来的啊?

    没多久,又瞧见辽王殿下飞奔而出,除了皇城就跨马跑了。

    朱启怀里揣着治疗发炎感染的口服抗生素,自己也就带了一盒,一盒两板子,一板子一个疗程。

    先给蓝仙儿用一个疗程,而后再看看情况,估摸着一个疗程下来就可以了,毕竟说明书上是这么写的。

    ………………

    那边蓝仙儿被缝了皮肉之后,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伤口已经没有之前那么疼了,只是浑身上下依然在发烧发的厉害,躺在床上也不着。

    结果还没多久,就瞧见辽王殿下回来了,气喘吁吁地直接一屁股就坐在自己床边上。

    蓝仙儿一愣,还没有来得及说话,就瞧见辽王殿下从怀里掏出了一个精致的小瓷瓶,然后小心翼翼的从里面倒出了一个样子非常古怪的药丸。

    拿起水杯就把药丸和水杯都递了过来,命令着说道:

    “把这个吃了。”

    蓝仙儿看着药丸微微皱眉,问道:

    “这是术士的丹药?”

    朱启哭笑不得的说道:

    “那些个重金属药丸怎么可能给你吃,放心吧,我不会害你的。”

    蓝仙儿听到辽王殿下这么说,便接过药丸,和水一起吞了下去。

    朱启又嘱咐了一下注意休息之后,便退了出去,边上的两名宫女这才将蓝仙儿扶着躺了下去,其中一人就羡慕的说道:

    “真羡慕姑娘呢,我听闻方才殿下去拿药,鞋子都跑掉了呢。”

    边上另外一人又说道:

    “是啊,殿下肯定很喜欢你,要不然也不会把这个药拿出来的。”

    那宫女说完,蓝仙儿一愣,问道:

    “这是……什么药?”

    那宫女便说道:

    “具体名字不知道,但辽王殿下可宝贝这个药了,说是什么能治百病的仙丹灵药,全天下都只有这么几颗了。”

    “很……很贵吗?”

    一听到蓝仙儿居然问这个,那宫女笑了起来,说道:

    “何止是贵,这是无价之宝啊!”

    ——————

    (明天中午十二点半上架,啥也不说了,求个首订。)

第八十章 吾儿,你写完了?(第一更,求首订!!!)

    朱启最近很忙,主要是忙着照顾蓝仙儿,帮忙换药,换绷带,顺便查看伤口愈合情况,是否需要消毒等等。

    手头上的一板抗生素也吃完了一个疗程,蓝仙儿的身体素质也确实相当的不错,在吃药的第二天,就已经退烧。

    而从宫女那边获知这些像是术士炼制的丹药一样的药物,竟然是辽王殿下好不容易获得的无价之宝,蓝仙儿本来是不愿意再吃第二颗的,但辽王殿下当时就说了:

    “这药物得连着吃才有效,你既然都吃了第一颗了,后面的不吃便没有效果,你如果病死了,不是更加浪费吗?”

    辽王殿下都已经说道这个份上了,蓝仙儿也只能吃下去了。

    而这一幕自然都在刘伯温的注视之下,当然了,刘伯温不是注视着这两个郎才女貌的小年轻,如何感情升温的,而是看着蓝仙儿的状态一天天的变好。

    原先浑身发烧的症状,在缝合了伤口,并且辽王殿下亲自帮她用药以后,第二天就退烧了,而后过了五天的时间,预想中的病情每况愈下的情况并没有发生,蓝仙儿的状态反而是越来越好了。

    其实第三天蓝仙儿就能下床走动了,到了第六天,辽王殿下亲自帮蓝仙儿拆线,然后敷了创伤药以后没两天,蓝仙儿甚至都开始在院子里活动起了筋骨。

    虽然辽王殿下一脸稀松平常的模样,但刘伯温心中的震撼已经是无以复加了。

    这可是疡病啊!

    刘伯温是跟着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几乎每一场重大战役,他都有参与,虽然没有亲上前线上阵搏杀,但他也曾在后方,见过无数的伤者,有一些伤口巨大的姑且不提。

    而一些很可能只是些许的小伤,但稍不注意,生出了疡病,等待这些人的也唯有肉体溃烂发臭,然后看着挺健康的一个人,渐渐地就这么慢慢死掉了。

    这可是疡病啊!刘伯温至今为止,还没有见过哪个因为外伤得了疡病,能挺过来的人!

    但奇迹如今就生生发生在了眼前,放在几天之前,刘伯温那是想都不敢想的,即便是有着诸多传奇故事的辽王殿下,刘伯温也不觉得辽王殿下能医治得了疡病,但事实摆在了眼前,不信也得信。

    而相比较器朱启的无心散漫,刘伯温思考的东西就比较多了,这一日瞧见辽王殿下有空,刘伯温便直接来到了辽王殿下的面前,首先就是深深地作揖鞠躬,把朱启给吓了一跳,赶忙把刘伯温扶了起来。

    先不说刘伯温是自己的开蒙恩师,就凭借着刘伯温的名声,朱启也断然没有让刘伯温给自己鞠躬的脸皮。

    他也知道刘伯温肯定是有求于自己,当即就说了:“恩师有何事尽管开口,只要小王能办得到的,定然相助!”

    刘伯温也不拐弯抹角,说出了来意,只为一个目的——求疡病的诊治药方!

    俗话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句话倒不是说让读书的文人去行医,而是一个君子要么就去为国效力,要么就去为民谋福,总之得有天下为公,舍己为人的精神。

    明朝时候虽然经历了宋元两个朝代的影响,但文人的脊梁骨并没有像后世清朝那样被打的粉碎,郑士元,刘伯温便是秉承这一理念的文人。

    刘伯温求疡病的诊治药方,自然不是为了私欲,而是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将士存活下来。

    朱启一听也是神情肃穆,要么说这些名士和普通人之间的区别呢,也是立马拱手说道:

    “恩师心怀天下,小王佩服,只是这疡病的诊治药方,并非是一剂药那么简单,其中涉及到方方面面,光是口述恐怕不太方便,这事儿还得写下来。”

    朱启倒不是推脱,而是有关于伤口感染的治疗,其中最关键的还不是缝合伤口,而是抗生素!

    抗生素的制备,其实现在就已经完全有这个技术条件了,朱启电脑里面就记载了土法制造的方法,也是大名鼎鼎的《民兵军事训练手册》里面的内容。

    不过相对而言步骤繁琐复杂,口述肯定是不行的,更何况还有缝合伤口,拆线,消毒等等一大堆的事情,这些都是能够辅助患者康复的手段,也得统统写下来才是。

    刘伯温见到辽王殿下答应下来,便继续说道:

    “殿下若是写下方子,也不用给老夫的,殿下直接呈给陛下就是。”

    朱启犹豫了一下小声道:

    “小王知道恩师和父皇有点点小误会,这疡病药房或许能是你们二人解开心结的一个契机呢。”

    刘伯温似笑非笑的摸了摸胡子,说道:

    “老夫谢过殿下好意,陛下天恩浩荡,老夫没有丝毫不满,只是这疡病诊治的方子,本就是殿下的,老夫怎可夺来?还请殿下及早整理出来,然后呈现给皇上,造福天下才是。”

    朱启见到刘伯温这么说,心里也知道他是不想再接触朝堂上的事情了,实际上早在几年前刘伯温告老还乡之后,他就已经不再想要接触官场的事情了。

    刘伯温比谁都知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也知道自己的性格和朱元璋合不来,他也是朱元璋废除相权,集中皇权的一个阻碍,所以很自觉的就跳出官场,闲云野鹤了。

    至于你说,让刘伯温事事都顺着朱元璋来不就好了?要真如此,他还是那个一统山河的刘伯温吗?

    朱启本意是想改善刘伯温和朱元璋之间的关系,但见到刘伯温坚持,他也不懂朝堂上的这些东西,便也不再要求什么,但正如刘伯温说的那样,尽快将治疗疡病的方法给推广开来,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他能快一步,也就能救更多的人了。

    想到此处,他也不强求了,但刘伯温不想涉及观察,朱启却很需要这样的聪明人,就这么放着他空闲着,着实浪费人才,他脑筋一转,便说道:

    “恩师既然不想出面,那不如就退居幕后,帮小王做做事情好了。”

    刘伯温有些犹豫,朱启也知道他在犹豫什么,他虽然不在朝廷为官,但毕竟是名士,还是浙东集团官员们心目中的领袖,如果当了朱启的幕僚,朝堂之上肯定会一堆人来针对朱启的。

    朱启心里也门儿清,哈哈一笑,说道:

    “恩师放心,不是让恩师给小王出谋划策的,恩师可能不知道,小王和太子和燕王,我们三兄弟一起搞了一个皇家集团,额,就相当于皇庄,但也有点不一样,其中一个部门名叫科研所,这里无关朝堂,纯粹就是研究格物致学的,正好缺了恩师您这样的人才帮忙。”

    “不是老夫不愿意,只是……”

    见到刘伯温还有点不乐意,朱启继续劝说道:

    “恩师可能不知道,这治疗疡病的药物,并非是像寻常汤药那般,抓几副药,煎熬一下就行的,过程繁琐,小王一人恐怕无法照料周全,还请恩师相助,也算是造福天下了。”

    朱启又把造福天下这个大义给搬了出来了,因为他知道刘伯温这样以天下为公的人,在这样的大义面前,就算是再大的困难他也会上,要不然就不是刘伯温了。

    果然,刘伯温叹了一口气,点头道:

    “既然殿下都这么说了,老夫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刘伯温思考的是方方面面,朱启则是啥也不想,反正就背靠太子朱标这棵大树,有什么事情,让太子朱标给顶着,朱元璋都能给你顶住咯,凡事找大哥就对了。

    朱启很快离开了皇家娱乐中心,而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回去整理治疗伤口感染的理论知识。

    朱启写的很详细,首先就是解释了一下微生物的概念,阐述疡病的发生,大部分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而后再说明如何消灭微生物,就是治疗疡病的重要手段。

    至于之后的消毒伤口,缝合伤口等等,都是为了减少微生物对身体的影响。

    当然了,除了这些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杀灭身体里繁殖的微生物,小的伤口感染自然是不足为虑,但如果是大伤口,引发的“疡病”,那就不是身体能够承受的程度,需要接触外力,也就是药物。

    而这个药物,就是抗生素!

    至于抗生素如何制备,朱启也只能照着电脑上的资料开始抄写了起来,好在民兵训练手册上写的极为详细,所需要的的技术手段基本为零,只要有方法,就算是个小孩子也能完成。

    朱启这边忘我的写着东西,完全进入了大学时候四十八小时不睡觉,赶工毕设的状态之中了,那真的是心无旁骛。

    外面的那些内官们,则是一个个的急得不行。

    辽王殿下就跟中了疯魔,从皇家娱乐中心跑回来以后,就把自己关在了房间里,还不允许别人进来,然后就不出来了,不吃东西也不喝水的,这一眨眼功夫,就大半天过去了,依然是半点动静都没有的。

    如果不是内官隔着窗户,看到辽王殿下还伏在案头奋笔疾书的话,真是担心辽王殿下出了什么事情呢。

    但这样不吃不喝也不行啊,大家看着天色渐晚,有一个内官就端着食物走到了门口,一边敲门一边说道:

    “殿下,吃点东西吧,这都大半天过去了。”

    房间里则是半点回应都没有,他又敲门说了一遍,里面传来了很凶狠的一声:“别烦!”

    那内官一愣,随后退了回来,边上的内官宫女们凑过来问情况,那内官眉头紧皱说道:

    “不正常啊,咱们殿下一直以来都很和蔼可亲的啊,刚才居然凶我了……”

    说完,一脸委屈,像个孩子。

    大家一筹莫展之时,正巧这时候太子朱标过来了,以往这时候有内官通报以后,朱启都会赶忙到门口迎接的。

    但这一次朱启已经进入毕设状态,那真是神鬼勿近,压根就跟没听见一样。

    太子朱标自然也不会介意这一点,还以为是三弟有什么事情在忙呢,进来一看一群内官宫女们眉头紧锁,朱标也是一愣,不会是老三又生病了吧?

    他赶忙询问了一下情况,内官宫女们瞧见是太子殿下询问,赶忙将事情原委说了一遍。

    他们这些日子,一直跟在辽王殿下的身边,可是亲眼见到蓝仙儿从疡病发烧,到快速痊愈这个过程。

    再加上这期间,太子殿下亲自下场缝人,好家伙,谁见过这场面的啊,把大活人当衣服一样缝起来,关键是这还把人给缝活了!

    这可真是神仙手段了啊!

    一番添油加醋的说完之后,太子朱标也是人都听傻了,当太子这么多年了,也算是见多识广吧,缝人治病还是头一次听说,而且治的还是疡病!

    太子朱标也是上过杀阵,见过伤员的,但凡得了疡病,不都得日日刮腐肉,方才能有一线生机吗?把皮肉缝起来,这腐肉不都得溃烂在体内,这人还能活啊?

    听了半天,太子朱标翻来覆去就是:

    “此事当真?”

    “你们没骗孤吧?”

    “真的?”

    “不是吧?”

    那些内官宫女们哪里敢骗太子殿下啊,一个个说的信誓旦旦的,再看屋子里奋笔疾书的辽王朱启,太子朱标也就信了大半了,若真是能用着方法治疗疡病的话,那对于将士们而言,可是一件大喜之事啊!

    多少受伤的将士,没死在沙场,却在病榻上忍受痛苦煎熬,皮肉刮的只剩骨头,最后还是含恨而死,若真的能活他们的命……

    太子朱标背着手想了一下,对着大家说道:

    “你们不要打扰辽王,就在这里守着。”

    众人也就不多说什么,太子殿下转身就离开了,没多久,一帮子人就看到了朱元璋也过来了……

    他们都吓傻了,朱元璋也是二话不说,来到了厅堂里,就是一屁股坐了下来。

    朱启不知道太子朱标和朱元璋也在外面等候自己了,他这一动笔,修修改改的就写了一天一夜。

    主要还是没有打印机,不然拿出电脑直接手打,然后打印机打印出来,估计几个小时就能完工了。

    但手写那就累多了,但手写也更加专注,朱启写了一天一夜,看着面前厚厚的几十页纸,这才感觉到右手上传来了麻木的刺痛感。

    饶是他这个艺术生天天拿笔画画的手,也是撑不住这样高强度的工作量了。

    但看着写下来的手稿,有了这些东西,再去将抗生素试验出来,那些受到伤口感染折磨的病患们,就有生的希望了。

    心中的那种无法言表的满足感,让朱启所有的疲劳都消散一空。

    或许真如蓝仙儿所说,自己是个好人吧……

    朱启心里这样想着,拿着手稿就出了门,结果就瞧见了太子朱标站在门口等候着自己,一众人等也都眼巴巴的瞅着自己,全都顶着黑眼圈呢。

    这是干啥呢?

    朱启还没反应过来,突然又看到一个人影站了起来,同样是顶着黑眼圈,不过看清那人之后,朱启吓了一跳。

    老爹朱元璋怎么跑这里来了啊?!

    朱元璋因为和朱标聊了一夜的天,又没睡觉休息,嗓子略微嘶哑,眼巴巴的看着朱启手上的手稿,问道:

    “吾儿,你写完了?”

    (第一更,求首订~)

第八十一章 本王需要贴身女护卫(第二更,求首订!)

    朱启看着面前顶着黑眼圈的朱元璋发愣,其实他自己的状态也不咋样,一天一夜不睡觉,还伏在案头拼命写,那真的是蓬头垢面,也幸亏他现在年轻,人长得帅,要是放到以前三十来岁的时候,那真的就是油腻中年男的典范了。

    朱启是真的没想到朱元璋会跑过来,而且紧盯着自己手里的手稿,再看边上其他人的表情,朱启一下子就明悟过来了。

    好家伙,你们把这事告诉朱元璋了啊?不对,应该是大哥朱标去说的,肯定是大哥过来找自己,结果自己正在状态没注意,然后朱标听了旁边那些宫人们说的事情缘由,便去告诉朱元璋了啊!

    朱启头皮有点发麻,他本来计划是打算写完之后,再进行抗生素的实验,等到一切实验结束,然后再去跟太子朱标说一声,拉着太子一起去找朱元璋的。

    毕竟这功劳太大了,以后是要永载人类史册的。

    史册姑且不提,这也跟自己低调为王的目标不一样啊,自己这个王爷现在已经是有点文武全才的倾向了,要是再独占了抗生素的功劳,万一以后朱标喝热水都抵不住命运的安排,朱允炆那臭小子以后当了皇帝,拿自己这个名声最高的叔叔下手,那不是惨了?

    朱棣不就是个例子,被疯狂针对,要不是装疯卖傻,怕不是已经被朱允炆给治罪杀了。

    结果现在全泡汤了,还拉啥朱标啊,朱元璋人都到跟前了,现在不用说了,所有的功劳全都得自己背着了,这种大功临头的局面,让朱启那是头皮发麻。

    再麻也得拿出来,光是这厚厚的一沓子纸能救下多少人命这一点,就容不得朱启犹豫的。

    朱启很快将手里的手稿递给了朱元璋,字迹都未干,因为写的飞快,很多地方涂涂改改,字迹潦草,甚至还有油墨弄花的迹象,但朱元璋拿在手心里,那就跟拿着宝贝一样,手都在微微颤抖。

    他很快放到桌子上摊开来一页页的看了起来。

    朱启写的都是简单易懂的白话文,也没有朝廷臣工们那些文绉绉的遣词造句,一言一语都是直白简明,即便是有许许多多的名词,朱元璋是头一次见,但朱启也已经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解释了。

    朱元璋看起来,倒也不会觉得过于费力,不懂归不懂,但起码知道说的是什么,把疡病的原因,治疗的手段和缘由,以及抗生素药物的制备方法,都写的清清楚楚了。

    朱元璋看的入神,倒也忘记让太子朱标和辽王朱启入座,两个人也就只能站在边上等着朱元璋看完了。

    朱启写了一天一夜,朱元璋也看了有将近小半个时辰才看完,看完之后舒了一口气,回头看着朱启还站着,赶忙拉着朱启让他做到自己边上,同时招呼着朱标也坐下,随后就拉着朱启问道:

    “儿啊,这都是你写的?”

    朱启就算不想认也不行了,自己写了一天一夜,外面一帮子人看着呢,他只能硬着头皮点了点头,不过还是补充了一句:

    “不过准确性,还有待进行实验,起码这抗生素得先弄出来。”

    “好好好!”朱元璋大笑着连说了三声好,继续说道:

    “我可是听说了,你刚治好了一人啊,用的就是这个法子对不对?老三,你且去实验,我看着上面写了,抗生素制备需要七八天的时间,是这么个说法对吧?”

    朱启点了点头,朱元璋看向了朱标,说道:

    “老大,这事情你跟你弟弟一起办,有什么需要的东西或者人,你全都给,若这疡病真的有药可医,对我大明而言,便是天大的福气!”

    朱标也是立马拱手应允,朱元璋也是心疼儿子的,知道儿子一天都没休息了,赶紧吩咐左右,烧水的烧水,做饭的做饭,把辽王殿下伺候好了,可不能有任何的怠慢。

    想到自己在这边,朱启可能休息不好,立马拉着朱标就闪人了。

    朱启也确实是累得不行,看着朱标和朱元璋都离开之后,只是简单的洗了一把脸,倒床就睡着了。

    ………………

    而在朱启忙前忙后的整理理论知识的时候,此时在皇家娱乐中心里的蓝仙儿,正在按照朱启的吩咐,进行一些康复训练——散步。

    不过身为习武之人的蓝仙儿,对于朱启的这些康复训练实际上是有点无法理解的。

    她对于自己的身体很清楚,现在别说走路了,飞檐走壁都没问题啊!

    但朱启现在算是她的主治医生,而且在治疗期间,态度无比强硬,就连换药换绷带这种事情,蓝仙儿想自己来都不给,说什么“炸了线怎么办?”“你以为我是想看你吗?”“我一个大明王爷什么没有见识过啊?”

    也不知道这人怎么好意思直接说出口的,饶是蓝仙儿这个不苟言笑侠女,每每被朱启换药的时候,也只能低头沉默不语。

    不过倒是有两天没见到辽王殿下了,这让蓝仙儿有点意外,以往的时候,辽王殿下可是天天来的,难道是出了什么事情?

    没有见到辽王殿下,蓝仙儿在皇家娱乐中心里待着多少有点心神不宁,想了想还是问起了边上的宫女。

    那宫女听了一笑,说道:

    “原来姑娘你在担心这个啊,我说姑娘虽然看上去沉默寡言,对事事漠不关心的样子,但肯定能记着辽王殿下的好的。”

    边上人也笑了起来,随后一人就说道:

    “殿下最近在忙着为国为民的大事呢。”

    “为国为民的大事?”

    “是啊,姑娘有所不知啊,殿下治好了姑娘的疡病,但这天底下受疡病困扰之人还有很多,殿下便想着要推广此法,治好更多的人。”

    一说起这件事情,那些宫娥们一个个的又叽叽喳喳的议论开了,她们本身就对辽王殿下极为崇拜,这时候自然全是夸赞之语,试问天底下那个女人不喜欢辽王殿下呢?一个王爷身份,就足以激发所有的情欲了。

    更别说辽王殿下还是才子,还是将军,如今又成了神医……

    宫娥们说着说着就嘤嘤嘤了起来,一个个的恨不得去给辽王殿下生猴子。

    倒是被她们围着叽叽喳喳的蓝仙儿听着有点心情微妙,也不知道是微妙于辽王殿下本事如此之大,还是这些宫娥们想给辽王殿下生猴子这件事情。

    说曹操曹操到,这边正聊着天呢,那边朱启就快步走了过来了。

    朱启过来主要是去找刘伯温的,看到蓝仙儿在院子里散步,边上围着一群莺莺燕燕的宫娥,想也没想,就朝着蓝仙儿这边过来了。

    宫娥们正在夸赞辽王殿下呢,一看到辽王殿下过来了,一个个的立马都不说话了,就是一个个的脸色绯红,嬉笑着走到一边。

    朱启过来之后,蓝仙儿看上去有点手足无措,显然还没有适应如何和朱启想出,她身体僵硬的想要用女子的方式来行礼,但朱启直接抬手说道:

    “不用多礼了,你身体好多了吧?要多喝热水啊。”

    蓝仙儿点了点头,想了一下说道:

    “殿下那治疗疡病之法确实有用,听说殿下要推广此法?”

    朱启点了点头,这样为国为民的好事,现在遇到了,当然要推广啊,更别说还有个朱元璋在自己身边不断鞭策自己干活呢。

    蓝仙儿看上去欲言又止的样子,朱启看着蓝仙儿的表情,心里猜了一个大概,随后问道:

    “你好像是南疆苗人吧?”

    蓝仙儿一愣,倒也没有隐瞒,而是老实的点了点头,不过补充道:

    “殿下放心,我不是北元的刺客。”

    朱启笑着说道:

    “你要是北元刺客,我早就死了,我说的不是这件事情,我听说南疆那边森林密布,野兽颇多,经常发生伤口感染,哦,就是疡病,这法子我还在实验,若是试验成功了,到时候我把你教会了,你回故乡以后,也可以教教同族的人,能多活好些人,是好事。”

    朱启此话一处,倒是蓝仙儿大感惊讶,忍不住说道:

    “殿下应当知道,此时南疆,是北元梁王……”

    “知道知道,除了北元梁王,还有个大理段氏对吧,不过这梁王也好,段氏也罢,这云南终归是我华夏的领土之一,包括那北元现在所占之地,未来都是我大明疆域,既是我大明疆域,域内子民皆是我大明百姓,能帮助南疆的百姓,是我这个大明藩王应该做得事情。”

    朱启大义凝然的说完,背着手,仰面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脑海里拼命思索有什么诗句适合当下情景的,但思来想去那些诗词都是之前写过了。

    可恶,果然到了大明朝之后,留给自己抄袭的传世诗作就不多了啊!

    蓝仙儿倒是正色了起来,此时恭恭敬敬的行了女子之礼,正声道:

    “殿下能有这般胸襟,仙儿佩服之至,只是如此大恩大德,却不知道何以为报了。”

    朱启呵呵一笑,脑海中又温习了一遍洞玄子三十六手,继续说道:

    “先前不就说过,我帮你并非是求你报答,若你真的过意不去,便留在我身边当个护卫,你这样的武林高手保护我,我也更能安心。”

    蓝仙儿点了点头,朱启内心暗喜,果然,自己还是要贴身女护卫,很多事情高锦不方便啊,对不对,万一自己以后路上裤裆被蛇咬了,高锦能帮我吸吗?不能啊,还得贴身女护卫来啊!

    朱启已经在考虑去哪里找条蛇了,边上何掌柜过来,对着朱启说道:

    “殿下,刘伯温求见。”

    朱启来就是找刘伯温的,看到蓝仙儿后过来唠嗑耽误了时间,刘伯温就主动过来找自己了。

    看来这刘伯温嘴巴上说不愿意参与朝堂之事,但心里面还是很关心的啊,他不想参与的只是一些政客之间争权夺利的事情,他果然是个天下为公的人。

    朱启还要忙正事,便和蓝仙儿告辞去找刘伯温去了,此时刘伯温已经坐在厅堂里了,见到辽王殿下过来,起身行礼,两人就坐以后,也不用多寒暄,都是直来直往的人,便开始说起正事。

    刘伯温要问的是伤口感染的治疗方法,皇上是否知道了,朱启便一五一十的说了起来。

    听到朱元璋迫不及待的要实验这种治疗伤口感染的方法,并且命令朱标全程配合,一路绿灯以后,刘伯温欣慰的摸着胡子,一边点了点头,满脸写着“不愧是你啊,老朱”的表情。

    刘伯温问完之后,起身告辞就要走了,但朱启直接把刘伯温拉住,笑眯眯的说道:

    “恩师啊,咱们事情还没说完呢。”

    刘伯温一愣,开始装傻了:

    “殿下,事情不是都结束了吗?这蓝姑娘已经痊愈,这疡病的疗法,陛下也已经知晓,老夫都几日没回家了,你这皇家娱乐中心住宿可不便宜,再住下去老夫可没钱了。”

    朱启哪能不知道刘伯温的心思,他这就是想赶紧开溜,明哲保身呢,但历史证明,你刘伯温越是想明哲保身,越是保不住自己,胡惟庸能放过你吗?不仅你自己最后要被胡惟庸毒死,就连你的儿子,最后也要被胡惟庸逼得跳井自杀的。

    但这是预言未来,朱启自然不会对刘伯温细说,只是说道:

    “恩师啊,先前我俩可是约定过的,我将此法推广可以,但你得帮我做实验。”

    刘伯温笑着说道:

    “这实验之法,无非就是缝人罢了,老夫不善裁缝。”

    “这缝人只是第一步,这种手工活,当然不需要劳烦恩师的。”

    朱启一边笑着,一边将自己写了一天一夜的手稿给拿了出来,交到了刘伯温的手上,随后说道:

    “小王想让恩师负责这个实验,制备抗生素!”

    刘伯温一愣,什么叫“制备”“抗生素”啊?他还是头一次听到这些词汇,不过拿起了朱启递过来的手稿,他只是简单一看就全明白了。

    刘伯温看的速度比朱元璋就快得多了,他自小就是天才,有一目十行还能过目不忘的超人本领,三两下看完厚厚的一沓子书,随后迷惑的看向了朱启,问道:

    “此法,当真?”

    朱启点了点头:

    “当真!”

    刘伯温思虑了一下,点了点头,说道:

    “好,既然殿下给了方法,老夫就按照这个方法来,做出这抗生素,再试试能否对着疡病有效。”

    刘伯温说完,便将手稿递了过来,朱启推了回去说道:

    “恩师拿着啊,回头做实验对着要用呢。”

    刘伯温微微一笑,指了指自己的心口说道:

    “方才看了一遍,老夫已经烂熟于心了。”

    而后就将制备方法从头到尾复述了一遍,竟然分毫不差!朱启一愣,真就看一遍全记住了啊?

    这刘伯温,是人是鬼啊?

    (第二更~求首订~)

第八十二章 我二皮匠也有缝活人的一天啊?(求订阅)

    陈初五是个手艺精湛的匠人,也是科学研究所里的匠人头头,算得上是这大院里的小领导了。

    但陈初五可从来没敢把自己当成领导,先不说他没有功名,连个大字都不认识几个,就是辽王殿下每月里给的这么多的工钱,他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只能每日里加班加点的干活,才能对得起这么多的工钱啊。

    洪武八年的正月初十,别的人都还在休假呢,陈初五就带着匠人们来了科学研究所,继续开始干活了。

    一批人加班加点的制作手摇式印刷机,毕竟印刷这种行业,那绝对是供不应求的,效率自然是越高越好。

    除了印刷机之外,还有辽王殿下给的火器改良图纸,也在加班加点的研发之中。

    不过陈初五这次回来以后,就发现在科技研究所的边上,竟然多了一个院子,上面挂牌:生物研究所!

    嗯?这是个什么地方啊?

    陈初五跟何掌柜打听了一下,何掌柜便神秘的说道:

    “你知道那生物研究所,是谁在里面吗?”

    “谁啊?”

    “说出来吓死你啊,是神机妙算刘伯温啊!”

    陈初五一听,却是吓了一跳,万万没想到刘伯温都开始为辽王殿下效力了啊,而后何掌柜又说起这生物研究所是要研制一种能够治疗疡病的新药物。

    治疡病?这是好事情啊,咱们辽王殿下还真是厉害啊,什么都懂呢。

    只是和陈初五印象里面的一堆郎中们抓各种各样的草药来煎熬不一样,旁边的生物研究所没有任何的药物味道,也没有生火煮什么东西,就见到一些个人每天带着厚厚的面巾,然后搬进搬出的都是米啊,山芋啊,各种瓦罐啊,棉花啊,碳粉啊之类的东西。

    甚至还看到有人推着一车车的古怪草本植物,一问才知道是海草,八百里加急现从海里摘出来火速运过来的。

    不仅如此,陈初五偶然一次还看到了一些发酵发霉的古怪东西,放在瓶瓶罐罐里被送了进去,也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

    一来二去的,怎么好像是酿酒厂啊?

    其实陈初五也猜对了一大半了,因为辽王殿下虽然让刘伯温牵头监督,但手底下干活的,可全都是好几个酿酒作坊里的人。

    明初这时候的作坊,还并没有几家大规模的,绝大部分都是家庭为单位的作坊,所以朱启请人,也就只能从御用的酿酒厂,也就是所谓的皇庄里请人了。

    既然是为了制造抗生素,太子朱标那边自然是全部批准,只是一些酿酒厂的匠户而已,有什么难度的呢。

    朱启这也是专人办专事,要说谁对稀释,过滤,洗涤,制备蒸馏水最专业,那洪武年间绝对不是朱启,而是这些酿酒厂的匠户,他们天天可不就干这些东西吗,在实际操作上,一个个可绝对都是专业级别的啊。

    当然了,在制备抗生素的时候,一些必须要注意的几点,比如要注意个人卫生,每个人都要戴头套,戴手套,不能污染培养皿,还有就是要带面巾,操作时候要尽量远离培养皿,不要吸入青霉菌等等。

    反正该注意的地方,朱启那都是详尽的点到了,有这些专业人士的操作,还有刘伯温的监督,朱启这边那就很轻松了,没事过来看一看,剩下的就是等成果。

    而刘伯温也确实没有让朱启失望,很快在他的监督下,第一批用《民兵训练手册》的土方法,制备出来的抗生素就已经顺利完成了!

    因为是土法发酵法获得的抗生素,并不是化学合成获得的,所以最后得到的不是那种结晶颗粒状,而是呈现着类似液体的形态。

    当然,如果有条件的话,肯定是化学合成更好一点,对比起发酵法获得的抗生素,效率更高,结构更稳定,毒性更小更安全。

    至于说土法制备的抗生素到底有没有用,朱启就不知道了,他只知道理论,又没有实际试验过,想要知道效果如何,那还必须要做人体实验。

    说起做人体实验,一时半会竟然还有点为难,因为这皇城里面好端端的也没有伤号啊,不过这难不倒朱启,直接在应天府里张贴了告示,就说现在朝廷有一种新的治疗疡病的药物问世了,希望征集患有疡病的患者前来免费试药。

    这应天府百姓这么多,谁家里出个意外,划伤身体,不小心感染得了疡病的情况肯定是有的。

    但老百姓们其实对于这种试验新药的事情,心里多少是有点慌得,就和现代人一样,跟你说去试验一种不知道啥效果的新药,你会乐意去吗?

    即便是那些病入膏肓的人,在这个时候也更乐意进行一些保守治疗。

    不过很快就有人打听到了消息,说是这新药是辽王殿下研发的,而且之前已经救过一个得了疡病的人,那人没几天就活蹦乱跳了!

    老百姓们一听,好家伙,是辽王殿下研发的新药啊?那辽王殿下是谁啊,就是天上下来的文曲星啊!

    人家是一炷香不到就丈量了一座山,当初现场看着辽王殿下丈量紫金山的人,那都说是见到神仙下凡了呢。

    不仅如此,辽王殿下还能未卜先知,北元那些胡骑们多狡猾啊,要偷袭雁门关,任谁都没想到的事情,就奇了怪了,辽王殿下竟然提前知晓了!

    连夜兼程,率领大军决战于云中山,只带着一两千人的小队,就把北元四千多大军打的那是落花流水,而且无一人伤亡,这不是神仙,能打出这样的战绩来啊?

    不过有人当即提出疑问,说道:

    “不对啊,我听得云中山之战版本不是这样啊。”

    那人话音刚落,就有老百姓举起了大巴掌来了,好在那人很快又说到:

    “我听说是辽王殿下带着三百余骑,冲杀地阵,七进七出,四千多北元大军瞬间灰飞烟灭!”

    好家伙,刚举起来的巴掌立马就拍到了对方的肩膀上,顺势还欣慰的拍了拍,这才对,这才是我大明的好百姓。

    老百姓们也不多说啥了,赶紧把这个消息四散传开来,看谁家有得了疡病的,赶紧拉过来给治疗一下,没准就给辽王殿下医活了呢?

    朱启此时完全不知道,他发出去的公告是朝廷名义研制的药物,但老百姓们私底下都知道是辽王殿下研发的了,消息很快传播开来,没两天就来了两百来号的伤病员。

    这些伤病员,无一例外都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大面积外伤,感染了疡病的人,有些是刚刚起症状,有些则是烧的神志不清,伤口都发脓结痂了。

    还有一些不想花钱请郎中的,用土法来治疗外伤,比如说什么窗户上的窗灰来涂抹伤口的,门槛上的灰来涂抹伤口的。

    那真是听了都给朱启气笑了,这些灰尘除了加重伤口感染之外,有个屁的作用啊?关键是有些人没有常识就算了,还把那些乱七八糟的治疗方法,奉为经典。

    朱启就看过一则新闻,一个男人被烧伤了,家人竟然用沙土把男人烧伤的地方给覆盖住,说是沙土能治疗烧伤,除了加重病情,造成感染之外,有半点作用?你说这不是弱智是什么?

    古代人没有常识也就算了,都二十一世纪了,但凡上过义务教育的,还信这些玩意,跟印度那边信奉牛尿治癌症的有什么区别呢?

    每每看到这些缺乏常识,朱启那是气的都无法呼吸。

    所以说啊,最要不得的就是反智主义,但凡是看到这种行为,那必须要坚决抵制。

    朱启看到这些百姓们五花八门的治疗行为,也是气的话说不出来,但这时候不是科普这些常识的时候,看到那些被送来的各种各样的病患,朱启也是不多废话,立马让人开始用新方法医治。

    就连朱元璋也穿着常服到了现场,顺带还带着一批太医院的御医们过来了,这些御医们哪里知道朱启的新治疗法。

    一进门,就看到辽王朱启正命令人帮着一个大腿上开了一个大口子的人揭开血痂,一个御医忍不住说道:

    “殿下,他好不容易伤口开始复原,如果此时揭开血痂,只怕是伤情加重啊,不如应该多熬制一些消除疡病的药物才是啊。”

    其他御医们虽然没说话,但他们心里也是这么想的,他们倒不是有坏心思,纯粹是他们学习的医术就是这样教的,这时候对于疡病,就是喝药敷药,有腐肉就提出腐肉,其余就不管了,也没办法管。

    朱启则是指着病人的大腿周围说道:

    “你们看这伤口周围发黑,还有一股子臭味,说明这血痂下面都已经化脓腐烂了,病人也已经烧的昏迷不醒,别说喝药了,连水都喂不进去,要是不赶紧处理,能活几日都不知道呢。”

    朱启也是没想到送来的病患竟然这么多危重的,但古代的疡病也确实是如此,万一发展成了个败血症,那真是凶多吉少。

    见到辽王殿下这么说,那些御医们也确实是没办法,病情发展到如此,他们能做的也就是素质三连,没救了,救不了,告辞了。

    既然救不了,那就只能看辽王殿下来发挥了。

    以这个病患为例子,辽王殿下很快吩咐安排好的特殊医疗人员准备动手。

    很快走出来了一个精瘦的中年人,皮肤黝黑,手脚麻利,其中一个御医还认识他呢,好家伙,这不是义庄里的二皮匠吗!?

    那二皮匠没想到见到老熟人了,也是不好意思的嘿嘿一笑,他跟死人尸体打了一辈子交代,专职负责缝合尸体,这年头万一有个谁家的人断胳膊断腿最后死掉的,都是来拜托他们给缝好的。

    技术精湛,不仅是皮肉,连骨头都给你固定好,除了周围一圈线绳之外,看上去就跟没断过一样。

    朱启一开始是想找仵作的,但专业人士一听说是要缝皮肉,那找二皮匠啊!他们比一般仵作都还要专业呢!

    朱启一听旁人介绍,好家伙,这二皮匠怕不就是古代外科手术专家哦?虽然他们外科手术的对象都是死人,但这世界上,也算是少有的对人体极为了解的群体了。

    这位二皮匠也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还能缝活人,其实他的职业是非常晦气的,平日里谁家有什么喜事,那绝对不会喊他,就算是喊他了,他也不会去的,毕竟谁家还没个讲究呢。

    这二皮匠也怕自己身上晦气,来帮人缝皮,万一死了人,到时候算不算自己的啊,不过辽王殿下大手一挥,说了:

    “尔等以前是缝合尸体的,如今本王喊你们来,是为了治病救人,实验新疗法的,既然是新疗法,有个死伤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尔等不要有任何的压力,以前怎么缝,现在就怎么缝。”

    辽王殿下都这么说了,这二皮匠自然也是放下了负担。

    此时就拿来了专业工具,然后让一众人等都退后一点,能带上面巾的都带上,这倒不是他医学常识,害怕感染病人,或者被病人感染,纯粹是职业习惯了。

    尸体容易引起正常人生病,也就是所谓的尸毒,他这个干二皮匠的,自然是处处注意。

    一番准备以后,他拿来了消毒好的各种器具,又用75度酒精消毒双手,这才开始操作起来。

    拿着工具一掀开血痂,冲鼻就是一股腐臭味,果然大块的血痂下面,都已经开始化脓腐烂,这位二皮匠也不多啰嗦,眉头都不带皱一下的,更腐烂的都见过,这算个球啊。

    那些御医们也是见多识广,此时都专注的看着,其余普通人一个个都吓得脸色苍白,朱启一看这场面,好家伙,这可不就是近代医学史上著名公开手术的场面吗?

    一大帮子人围着医生看手术过程,可不就是近代历史上的西方医学发展的黑暗一幕。

    没想到在洪武八年的正月里复刻出来,看来人类医学进步都需要走一条路啊,真是造化弄人啊。

    近代历史的手术是在剧院进行的,甚至还公开卖票,说起公开手术,一个人就不得不提,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飞刀”罗伯特·李斯顿,一场手术300%的致死率。

    当然了,这只是流传出来故意黑罗伯特·李斯顿的,学过医的都知道,罗伯特·李斯顿对现代医学的贡献,是无可比拟的。

    在外科医生们普遍谈笑间帮病人断腿断手,整个剧院惨叫连连相比,罗伯特·李斯顿是极为关注病人感受的,不仅规范了手术器具,强调无菌环境,甚至于他“飞刀”的称号,也是在当时没有麻醉剂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让病人少受折磨而逼不得已的。

    那二皮匠也不知道,自己正在做的,是多么伟大的近现代医疗的先行者事业。

    他就按照自己所学的,把血痂掀开后,开始放脓血,然后刮掉腐肉,原本烧的昏迷不醒的病人,那是直接硬生生的疼醒了,也幸亏提早给他咬了一根木头,边上还有三个壮汉将他固定好。

    饶是如此,也是惨叫连连。

    没办法,麻沸散失传了啊,要不然一万麻沸散下肚,哪还有什么痛楚啊。

    二皮匠手脚很麻利,快速的清除腐烂的黑肉之后,开始反复消毒,周围的皮肤,而后开始将皮肉落在一起,进行缝合。

    对于初次见到这场面的人,那是相当的血腥暴力了。

    缝着缝着那病人又疼晕了过去,对他来说,也算是好事情了。

    缝完了以后,就是最关键的注射抗生素了。

    这念头没有针筒,不过没关系,替代品还是很多的,鹅毛管就是天然的针头,就是粗了点,病人肯定要疼很久,但也没办法,这年头想要制造出合格的针头,那真的不是短期内能办得到的。

    不过金属针筒还是能办得到的,实际上在十六十七世纪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最早的金属针筒,但金属针筒容易腐蚀,以后还是要开发玻璃针筒才好,技术层面其实都是一样的。

    将早已准备好的抗生素注入到了病人的体内,因为对方的情况比较严重,所以选择是中等剂量的注射,以后就每天观察情况,再酌情加大或者减少剂量。

    没办法,在现有条件之下,也只能秉承着实验精神一步步的试了。

    老百姓们看的那是心惊肉跳的,朱启在一边也是看的额头冒汗,朱元璋倒是很淡定,上过沙场的就是见多识广,见到那二皮匠操作完了,朱元璋嘱托让人好生照看病患,做好记录,随时汇报情况。

    余下能做的就是等,要么把病人等死,要么把病人等活。

    而在现场,还有一两百号病人,等着医治呢,不过不少人看的那是脸色发白,估计想跑的心思都有了,但皇帝在这里,谁敢跑啊?

    那些御医们,也是一个个的面面相觑,他们行医这么多年,还是头一次见到这种医疗手段的。

    刮肉他们会,但让二皮匠来缝合皮肉,然后注射东西,这操作还是头一次见啊。

    这真的,有效果吗?

    (第三更,上架首日一万五更新完毕~求票求订阅)

第八十三章 快传辽王朱启(第一更,求订阅)

    有没有效果一天两天的看不出来,但御医们着实被这种治疗手法给震撼到了。

    其实不仅仅是御医,就连普通百姓们,在民间传的也是神乎其技的。

    陈五六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去年正月,有幸在紫金山亲眼目睹了辽王殿下展现神迹,仅仅竖起两根竹杖,就知道了紫金山的高度,那真是惊为天人啊。

    今年正月,本以为是和往常一样普普通通的农闲岁月,却没想到应天府里,辽王殿下又传出了传说。

    只是这一次的传说听着有点恐怖,就跟以前听得志怪说书一般。

    茶馆上,一个书生打扮的人,就一边喝茶,一边对着面前一种吃瓜群众们说起了前些日子,在官府衙门新开辟出来的临时医馆里发生的事情。

    “你们是不知道啊,当时那得了疡病的人,大腿都结痂了,咱们辽王殿下一看,说了不行,这底下都是烂肉,生生让人给扣开,果不其然,里面全烂了啊!”

    一众百姓们露出了惊悚的表情,四周都是“啧啧”的声音,那书生继续说道:

    “而后你们猜怎么着,别的人表情跟你们都差不多,咱们辽王殿下那是眉头不皱一下,直接就上手针线活,那前前后后撸的速度,别提了!”

    百姓们皆是大惊失色,陈五六也是惊讶问道:

    “辽王殿下竟然亲自上手针线活吗?那针怎么样啊?是不是跟普通针一样细细短短的啊?”

    那书生笑了笑道:

    “辽王殿下的针那怎么可能一般人一样呢?有那么长,那么粗,一手抓不来啊!”

    “啊?这么厉害,那人不都得给穿死了啊?”

    “是啊,是啊。”

    那书生似乎也察觉到吹过头了,不过边上桌子那么一拍,“啪”的一下,止住了百姓们的议论之声,眼神一瞪,说道:

    “这就是咱们辽王殿下的神通之处了!这么大的针,在辽王殿下手上,那就是可大可小,伸缩自如啊!西游记看过没有?那就是孙猴子手上的定海神针,辽王殿下完全是以自己为原型,写的西游记呢。”

    一众百姓们纷纷发出了近乎,陈五六也是惊叹不已,还以为对方是吹牛皮,但一说《西游记》就明白过来了,这辽王殿下要不是天上神仙下凡,能写出西游记啊?

    他咋知道有石猴子,有龙王,有如意金箍棒,有各路神仙的呢,肯定是天下星宿下凡啊!

    百姓们觉得自己又找到了辽王殿下是星宿下凡的有力证据了。

    但传的再神乎其技的,关键还是得真的能治病才行啊。

    而在官府临时开辟出来的医馆里,最关心这些患者的倒不是八卦的老百姓们,反而是刘伯温。

    刘伯温是亲眼所见蓝仙儿一步步康复起来的,但蓝仙儿毕竟只是个例,辽王殿下所说的新疗法,到底有没有用,那还是得经过多人验证才可以看到最后结果。

    而且结果也是可喜的,那些经受了朱启缝合伤口外加抗生素治疗的病患们,也很快就开始康复了起来。

    抗生素这种东西,那最大的特点就是疗效快,基本上打进身体里面,跟随着血液循环,很快就能起到效果,当然也有一定的毒性,也就是过敏反应。

    一般人群里的过敏反应在5%到10%之间,会发生重度过敏反应危及生命的,那就更少了,很幸运的是,这一批一两百号的人里,竟然没有任何一个人出现过敏反应。

    就连那些留守下来的御医们,在看到这些疡病患者,在经过了辽王殿下的治疗之后,竟然一个个的全都开始好转起来,原先那个大腿受伤昏迷不醒的人,竟然第三天就开始自主进食了!

    一些伤情较轻的,在第五天拆线之后,第六天直接下地活动了!

    这要是给他们治疗,第五天就得穿寿衣,第六天就可以开席了,还走个屁的路啊。

    都看了这么久了,这缝合伤口,还有注射抗生素的方法,到底有没有效果,那这还用说吗?

    那些御医是奉了朱元璋的命令在这里照看伤者的,这回确认了新疗法对疡病有奇效之后,赶忙跑回去跟朱元璋汇报此事,朱元璋这会子才刚刚下早朝,一听到这个好消息,那是饭也不吃了,立马就浩浩荡荡的来了官府衙门这边。

    上一次朱元璋过来的时候,这里等待接受治疗的病患一个个都哀嚎不已,生不如死的,还混杂着腐臭味道。

    这一次朱元璋过来,满屋子里打扫的干干净净,一个个病患的床铺,也都是整洁无比,这当然都是朱启的要求。

    既然把官府衙门腾出空位来做了临时医馆,那像别的医馆里面,闲杂人等进进出出肯定不行啊,而且杂乱不堪也是不行的,朱启就强调了三件事,整洁,整洁,还是整洁!

    累是累一点,但人家刘伯温,堂堂大明诚意伯,都直接拿着扫把按照辽王殿下的吩咐开始扫地,他们这些官府里当差的,哪里好意思看着诚意伯干活,他们却不干活呢?

    朱元璋倒不是来检查卫生的,他主要是看看那些病人们的,一走进来,果然就瞧见一个个病患都比之前有精神的多,甚至还有人下地走动呢。

    刘伯温此时也在诊疗室里,看到朱元璋过来赶忙行礼,但朱元璋抬手让他免礼,便询问其刘伯温这里的具体情况。

    刘伯温将自己这几日里观察和记录的情况一五一十的说出来,还有书面材料也递给了朱元璋。

    刘伯温的记录非常的详细,朱元璋看得一目了然,再看那些病人们的情况,事实已经胜于雄辩了,这新的疗法确实对于疡病有奇效啊!

    朱元璋赶忙看向了周围的那些御医们,让他们务必将此法学会,不仅他们要会,还要推广天下,尤其是那些随军的郎中们,那是必须要会的。

    御医们赶忙领旨,随后眼巴巴的看向了刘伯温,刘伯温哪里不知道他们的意思,摸着胡子笑了笑:

    “我只是帮着辽王殿下打下手,这治疗疡病的手段,你们还是得跟辽王殿下学习才是啊。”

    听到刘伯温这么说,朱元璋立马就宣召辽王朱启。

    朱启其实早就已经预料到此法肯定要推广,尤其是军队之中,这几日来,早就将所有的东西,都写好成了册子,再加上手摇式印刷机的功劳,就这短短的七天时间里,就已经印了有快五百份小册子。

    而书面材料是一方面,最主要的就是朱启培养了十个熟手,他们要么是仵作,要么就是义庄的二皮匠,无一例外都是缝人很有水平的。

    而且在这一次实验中,一两百个病患,也全都是他们亲自上手缝皮,打针的,熟练度可以说是相当之高了。

    朱启来到朱元璋面前,将所有的东西都装车送了过去,至于说剩下的事情,那朱启的就没去管了,毕竟如何培养会治疗疡病的郎中,这可是太医院的事情了。

    教材有了,导师也有了,他这个王爷也总算事可以功成身退了。

    朱启想的如此周到,朱元璋就甭提有多高兴了,各种赏赐又是不要钱一样御赐了过来,又给朱启这个辽王加了食邑两千户,现在光是每个月朝廷拨给的俸禄工资,那都是一笔可观的大数目了。

    至此,从正月初三就一直忙活到正月底的朱启,也终于是有机会可以喘口气,好好休息休息了。

    但朱启还没有休息几天时间呢,各种各样的事情,又开始接踵而至……

    自洪武八年二月起,天气逐渐转暖,地头上已经时常可见忙碌的农人。

    而一骑快马此时从北方官道而来,一路疾驰到了中书省,方才停了下来。

    沿途宫门的守将们也没有敢阻拦的,这些天里,已经有很多这样的骑士过来送信了,无一例外都是有关于北方军务的事情。

    朱标这段时间除了要从旁协调太医院的学生们学习疡病新疗法一事,还有就是在朱元璋的命令下,建立起一个专门生产制备抗生素的工坊。

    朱启知道这些事情麻烦,干脆把方法都写成了书,当起了甩手掌柜,朱标这个当大哥的,又是太子,自然是躲不掉的,没日没夜的工作着,此时一封封的北方军情送了过来。

    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好消息是徐达送来的,自从年前击退了北元之后,他已经着手开始修缮起了太原府,大同府的防御,进展顺利。

    坏消息,则是王保保又开始酝酿起新的攻势了!

    但这一次的攻势却不是针对大明的,而是针对长城外的一些臣服与大明的势力。

    此时的北方,长城以北基本都还是北元的底盘,王保保这个丞相占据了漠南与漠北,之前又打败过明军,威望最高,军力最强。

    而在辽东一地,则是北元名臣纳哈出的地盘,此人也是作战勇猛,是北元仅次于王保保的军阀将领,虽然没有像王保保一样正面击败明军的英勇战绩,但他对于北元是很忠诚的。

    他曾经被朱元璋俘虏过,但因为誓死不降,朱元璋又念其英武,忠诚,便给了路费放他回去了。

    后来被北元重用,开始经略辽东,如今数年过去,麾下部落众多,统筹控弦之士足有二十万之多。

    不过在山海关外,也有许多臣服于大明的部落,这纳哈出之前看到北元形势如山崩一般,自然是不敢对这些臣服大明的部落如何的。

    但如今大明已经战略收缩,纳哈出趁着此番良机,就开始征服吞并这些部落,以壮大自身力量。

    按道理来说,这些部落和大明的关系就是朝贡关系了,是大明的小弟,他们被打了,自然就会第一时间向明朝求援。

    而朝堂之上,关于是否救援这些部落,也是吵得不可开交。

    一方主张既然已经臣服我大明,自然要保障他们的安全,不然以后谁还心悦诚服呢。

    一方却说,自汉唐以来,外族臣服者良多,最后结局,无外乎就是这些异族反叛,能忠于中央朝廷的,那是少之又少,表面上过得去就行,他们要打,便让他们狗咬狗好了,我们且做壁上观。

    一方则是劝架地,别吵了,都别吵了,听陛下定夺吧。

    朱元璋是个很有主见的人,自然不会因为群臣们争论不休就没了主意,在综合了个方面的情报和意见之后,很快就做出了决定。

    此时正是农忙之时,塞外牧民不需要耕地,自然多得的是时间打来打去,但大明此时出兵征讨纳哈出,就会耽误农事,况且王保保定然会有所行动,到时候又是一场大战,此时还不是决战的好时机,出兵征讨是肯定不会的,但那些部落也不能放着不管。

    那怎么办呢?很简单,打代理人战争呗!

    咱们大明不出兵,但可以出钱出物,资助塞外的那些部落,去跟纳哈出周旋,而后再见机行事,若是纳哈出出现疲态破绽,我大明也不建议出关扫荡一波,削弱一下北元实力。

    但问题很快就来了,这些物资怎么才能送出去呢?关外可都是纳哈出的地盘,有什么风吹草动,他们都能知道,这要是物资出了关隘,没送到那些部落的手上,反倒是被纳哈出给截获了,岂不是得不偿失啊?

    而且北地的物资多集中在北平,资助那些部落的物资,运送出关外,路途遥远,定然要大批量的士兵来维持运输线,这消耗和成本其实也挺大的。

    朱元璋的心中其实早就有计谋了,他把地图一摊,随后抬手一指,正是天津卫到辽东之间的渤海。

    很简单,走海道啊!

    明初时候的海道,此时还处于极为混乱之中,渤海之上有大明,倭寇,高句丽,还有北元的船只,如果要走海道运输,那肯定要疏通海道的。

    这可又是一大波的军功啊!

    明初时候的将军,那真的就没有一个怕打仗的,不仅不怕,还都是很期待,千方百计的希望能上战场领兵,建功立业!

    那些武将们眼睛都绿了,一个个站出来请战了,都想去,不过朱元璋早就已经有了心仪的人选了。

    他对着左右挥手,说道:

    “快,去传召辽王朱启。”

    (求订阅~~)检测到你的最新阅读进度为“第二百三十二章千金买马骨”

    是否同步到最新?关闭同步

第八十四章 孤也是这么想的(求订阅)

    朱启穿着朝服,跟着内官身后一路朝着奉天殿而去。

    此时一众大臣们都在奉天殿里上早朝呢,而根据大明的规矩,朱启这样皇子身份,但没有官职在身的,是无需上早朝的。

    毕竟也没啥事情要跟朱元璋汇报的,过来占个位置干什么呢。

    所以当内官喊朱启过来的时候,朱启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就是有关于疡病的事情。

    难道是抗生素过敏反应出现了?也不对啊,自己书里也写了过敏反应的事情了啊。

    就算是询问带路的内官,内官也只是笑脸盈盈的说道:

    “殿下,陛下是有天大的功劳要给您呢。”

    好家伙,怎么又是功劳啊?朱启那是一阵为难,说实话,真的挺不想要的。

    到了奉天殿,就瞧见朱元璋坐在上首位置,下面一众人等都扭头看着站在门口的自己,朱启在门口行礼后喊道:

    “儿臣拜见父皇。”

    太子朱标这个时候直接走了过来,拉着朱启的手说道:

    “三弟来我这里坐。”

    朱启跟着朱标刚坐下,上面朱元璋便将事情说了一遍,很简单,辽东的纳哈出闹事,大家研究决定,就决定让你辽王朱启去辽地走一趟,疏通海道,给那些被纳哈出袭击的部落运输物资。

    好家伙,朱启刚坐下来,屁股都没焐热,立马就站起来了,连连摆手说道:

    “万万不可啊父皇!儿臣哪里懂什么海事,这要是去了,岂不是误了国家大事!”

    朱启对于大明目前的水师力量并不是很了解,但他知道在洪武年间,渤海一代倭寇肆虐,高丽也向着北元,他们的水师也是用来对付大明的,更别说还有辽东的北元水师。

    倒不是朱启害怕他们,守卫疆土乃是大丈夫的责任,但让他当统帅,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啊。

    朱元璋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让朱启当大统帅,总管渤海海道之事,他连兵法都还没学全呢,这回又要去海上跟敌人干架,这哪能行啊。

    历史上,疏通了渤海海道,扫清了倭寇,高丽和北元水师的,乃是大将军傅友德。

    傅友德那是何许人也啊?那是从东打到西,从南打到北,第二次北伐战争时候,唯有傅友德,七战七胜!

    就连朱元璋在开国时候,都评论傅友德:“论将之功,傅友德第一。”

    朱启觉得自己是万万比不了傅友德的,别到时候历史上肃清了海道,到自己手上还整失败了,可就是千古罪人了。

    总之一句话,朱启觉得自己去燕云十六州肃清海事,那根本就是大本钟下送快递,上面摆下面寄啊!

    朱启说的那叫一个情真意切,但朱元璋只是笑了笑,摆了摆手说道:

    “老三,你就不要再谦虚了,你是什么本领,我还不知道吗,天下人都是有眼睛的,此事不用多说,就决定是你了。”

    朱启那是想死的心都有了,自己啥本领自己最清楚啊,至今为止装的那些个逼,没有一个是自己的真本事啊,全都是别人的东西,就连云中山之战,也是采纳了朱棣的建议,才碰巧打出来的。

    结果现在看样子是弄巧成拙了,朱元璋和这些臣工们,不会真以为我是天纵奇才了吧?

    其实朱启还是想的保守了点,大家觉得辽王殿下何止是天纵奇才啊?应天府的百姓口中的辽王殿下,那就是天上的星宿下凡,就差没给辽王殿下建个寺庙给供奉着了。

    臣工们虽然不会这么想,但也觉得辽王殿下确实是有真本事的,先不说文采斐然的事情了,但凡只要外出,就能立功,去凤阳一趟,查出平阳侯谋反,去太原一趟,挫败王保保的惊天阴谋,去定远县一趟,好家伙,朱桓直接被判了一个扒皮填草。

    更别说最近鬼神一般的治疗疡病的手段,要不是亲眼所见,这些事情你说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做得,谁信啊?

    但事实就是如此,由不得你不信。

    所以臣工们都觉得辽王殿下行,再加上朱元璋都这么说了,一个个的也没有反对意见。

    只是这个关键时候,却见到胡惟庸站了出来,说道:

    “陛下,臣以为,辽王殿下虽然英明神武,但此时太医院推广治疗疡病新法之事,还多要仰赖辽王殿下坐镇,肃清渤海海道,臣觉得,也无需劳烦殿下出马,就让其他将军前去整顿便是了。”

    胡惟庸这么一说,边上原先都还赞成的一些臣工,这个时候突然就改口了,纷纷附和胡惟庸的说法。

    朱启看向了一脸正气的胡惟庸,好家伙,终于有个明白人了,你们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一个十六岁的少年郎,怎么可能放心呢?

    朱启脸上看上胡惟庸,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只是胡惟庸看到这个笑容,尴尬的低下了头,边上的臣工们,也是面面相觑,朝堂之上的氛围有点微妙,即便是朱启这个政治小白,也察觉到大家好像突然都安静了下来。

    时不时的看看自己,又看看沉默不说话的胡惟庸。

    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皱了皱眉头,朱标看了看两边,随后开口说道:

    “父皇,胡丞相所说是有点道理的,不过关于治疗疡病新法之事,胡丞相并不知道三弟已经准备妥当,早早编写了有上百页的书籍用以教学之用,所以儿臣觉得,派遣三弟前往北平,肃清渤海海道,运输物资之事并不影响。”

    朱标如此说完,朱启原本高兴的心情一下子就沉下去了。

    朱标都开口了,那胡惟庸和一众大臣们,也就没有再说什么了,倒不是他们不敢跟朱标对着干,而是很清楚当朱标和朱元璋的意见一致的时候,那就没其他人什么事情了。

    果然朱元璋脸色大喜,看着朱标说道:

    “标儿和我想的一样,此时就不需要多议了,就这么决定了,赐封吾儿辽王为平辽指挥使,总管渤海海事,扶持关外部落与纳哈出周旋,燕云十六州随辽王节制!”

    此事也就这么定下来了,至于其他的一些安排,絮絮叨叨的就不提了,可惜的是原先历史上负责此事的傅友德没有被派遣过来了。

    但朱启想了一下,北平还有一位大佬,李文忠啊!

    说起来李文忠还是自己的表哥呢,到时候过去了,啥事情都问问李文忠的意见,肯定是没错的!

    朱元璋很快便宣布退朝,一众人等纷纷离开,朱启和朱标则跟随着朱元璋从另外一个门离开,朱元璋还有很多政务需要处理,勉励了朱启几句,吩咐他尽快准备早日出发之后,就带着朱标急匆匆的离开了。

    这还说个啥啊,就上路呗!

    朱启怀揣着悲愤的心情回到宫中,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出发了。

    突然想到自己身为平辽指挥使,好像有选择自己副将的权利啊!

    他赶忙去找朱标,将此事一说,朱标笑了笑,问道:“那你有何人选啊?”

    朱棣肯定是要带上的,这臭小子是个军事天才,虽然现在还很稚嫩,但提出来的很多意见都非常的准确,再加上朱棣往后的战绩,把他带着肯定没错。

    而后就是李景隆,这是个福星啊,他有啥军事建议,全都规避掉,肯定是没错,毕竟历史上这李景隆就没打过胜仗,再大的优势他都能打输了,不禁让人想大喊一声“严查内鬼”。

    李景隆都带上了,那徐增寿没理由不带上,别看徐增寿好像很不讲义气的样子,但这小子圆滑的很,最关键的是他其实是很忠诚的一个人,平常大大咧咧的,更何况还是自己的大舅子,和他处好关系绝对没问题。

    顺带也把李祺给喊上。

    朱启一番名单送了过去,朱标自然不会阻拦,大明朝是勋贵政治,勋贵们与国同休,这些二代自然也需要经受锻炼。

    至于说辽王朱启这个藩王带着勋贵二代去锻炼,会不会被人怀疑是培植自己的势力,这就不用多担心了。

    别的朝代可能有这样的担忧,但在洪武一朝,只要朱标还在,哪个皇子要是敢去抢皇位,没有人会跟随的,不仅不跟随,第一时间就要告发你,怀疑你脑子是不是有毛病。

    朱标很快就写好了递交给中书省审核的公文,上面就是让朱棣等人也跟随朱启一同前往北平办事的文书。

    朱启看着这文书写好,突然又想到了一个人,赶忙说道:

    “大哥,咱再加一个人。”

    朱标又拿起了笔,笑着问道:

    “谁啊?”

    “诚意伯刘伯温。”

    内官拿着太子朱标的公文,送去了中书省,而后就会送达兵部正式生效。

    朱启则是让人去通知朱棣等人,尽快收拾东西,跟随自己北上。

    至于说为何最后要带上刘伯温,其实朱启是存着保全刘伯温的意思。

    历史上刘伯温在洪武八年就会被胡惟庸给害死,自己这一去北平,保不住又要个一年半载的时间。

    万一回来之后刘伯温被胡惟庸给害死了,那对于朱启来说,可就实在是太难受了,这样的天下名臣,多留在人间一日也是好的。

    不过到了第二天一早,朱启才刚刚起床,便听到有人来汇报,说是刘伯温求见,已经在皇家娱乐中心等了好一会了。

    朱启也不知道刘伯温这么早来找自己是干什么,不过也猜到十之八九是为了北上肃清海事的事情。

    一番洗漱后便赶去了皇家娱乐中心,刘伯温一瞧见辽王殿下,赶忙上前问道:

    “昨日胡惟庸在朝堂上谏言,不让殿下去北上肃清海事?殿下,可否此事?”

    朱启一愣,点了点头,说道:

    “确有此事。”

    刘伯温摸了摸胡子,皱眉问道:

    “殿下是如何反应的?”

    朱启呵呵一笑,说道:

    “我朝他笑了笑,并未多说什么。”

    那能不笑吗,甚至还有点小感激呢,不过刘伯温突然笑了起来,一边笑一边摸着胡子说道:

    “殿下如此应对,想必那胡惟庸也没有想到,殿下竟然如此沉得住气。”

    朱启一愣,心里面懵逼不已,这根沉得住气有什么关系?我应对胡惟庸什么了?要不是怕被人怀疑懦弱,我还想顺着他的话,干脆不去呢。

    朱启没说话,刘伯温倒是继续说道:

    “看来这胡惟庸,要开始针对殿下了……”

    朱启一愣,胡惟庸针对我?为何啊?我跟他无冤无仇啊?

    朱启心里很慌,但面上还是风平浪静,就听刘伯温继续说道:

    “不过殿下应对得当,并未当场与其争锋相对,殿下年轻轻轻,能有如此城府,陛下是明事理的人,自然能看得出来殿下并没有争权之心,反倒是这胡惟庸,擅权妄为,恐怕大难临头之日不远了。”

    朱启听到这番话,方才一下子惊醒过来,胡惟庸那样的聪明人,怎么可能会在朱元璋主动安排的情况下,随便提出反对意见呢,更何况自己这个辽王之前表现一直不错,胡惟庸完全没必要当面反对的。

    那么他这样做,就只有一个目的,就如同刘伯温所说,这是胡惟庸在针对自己啊!不希望自己这个辽王继续立功了!

    要说哪里得罪了胡惟庸,莫非是因为自己和刘伯温这几天走得很近?胡惟庸以为自己是浙东集团的保护伞了?

    还是说,胡惟庸是太子党,觉得自己有想夺嫡的心思?

    或者说,朱亮祖察觉到了蓝仙儿的身份,知道自己救治了蓝仙儿,将此事告诉了胡惟庸,让胡惟庸以为自己派出了刺客刺杀朱亮祖?

    毕竟朱亮祖可是胡惟庸那边的人,而且还关系匪浅。

    但最大的可能,应该还是和党争有关系,估摸着是因为刘伯温的缘故了。

    朱启想通了这一点,于是平淡说了一句:

    “孤也是这么想的。”

    好家伙,看着刘伯温钦佩的神情,朱启一阵暗爽。

    但爽归爽,朱启心里面其实还是有点慌的,果然不能把古人当傻子,更不能将朝堂不当一回事。

    明朝党争是非常凶残的,自洪武开始便是如此,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虽然自己有皇子身份,有朱标,朱元璋这两大靠山,肯定是不会有问题的。

    但每日里因为这些朝堂争端而伤神的话,也为免太累了点。

    朱启决定了,此番肃清海事之后,说什么也要全身心的投身到娱乐行业里,每天日常躺平,打死也不要管朝堂的事情了。

    没事给大明盼盼科技,造福下民生,多整点现代科普,可不比朝堂尔虞我诈强得多吗!

    刘伯温也就是来确认,并且提个醒而已,两人交谈之后,刘伯温便告辞回去收拾行李去了。

    三天之后,朱启便带着一帮人等,上路前往北平而去……

    (求票)

第八十五章 辽王殿下的大将之风(求订阅)

    阳春三月,桃红梨白。

    自南京前往北平,只需经过京杭大运河即可,虽已是春末,但越往北,天气寒冷似乎并未多少改变。

    朱启披着个毛茸茸的斗篷,站在二层楼高的官船上,看着运河上航行的船只,但意料之外的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多。

    一来是因为现在是三月份,并不是需要运送粮草物资的季节。

    二来则是因为自元世祖绕开京杭大运,首开海运,以平底船60艘,成功运粮46000余石,其实现在南北运输线,重心已经朝着海运转移了。

    明朝继承了元朝的遗产,海运的习惯自然也是保留了下来,但历史上的明朝海运其实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便因为越来越恶劣的海洋天气,在洪武末年而暂停了。

    往后历代明朝皇帝虽然都有心重开海运,但因为种种原因,最终都不了了之。

    不过现在是洪武八年,海运自然还是有的,但没有大量军舰护航,自己这个王爷走海运万一被人劫了道,那可就白送了。

    蓝仙儿的身体已经康复的七七八八了,此番朱启前往北平府,她便作为朱启的贴身女护卫也一同跟了过来。

    但和朱启所想的,一身侠女打扮,手拿一柄三尺清风剑俏立在自己身旁不同,蓝仙儿一身宫娥打扮,按照她自己的话来说,以这样的伪装待在朱启的身边,不会引人注意,也更容易在关键时刻出手保护朱启的安危。

    朱启觉得蓝仙儿说的很有道理,最主要的是她穿着一身宫娥衣服非常的好看,令人赏心悦目。

    极远处已经能够看到码头,可惜看的不是很真切,朱启背包里也没有带望远镜这种东西,毕竟谁出去会背包塞这个啊。

    但望远镜的工艺其实并不复杂,也就是各种透镜或反射镜的组合,只要能制作玻璃镜片,有足够的耐心,手工制作就可以了。

    一想到玻璃,朱启就想到了土法炼钢里的分层炼钢炉,好家伙,那可是神器啊。

    你可以想象吗,在三四十年代的时候,抵抗日寇入侵的先辈们,在农村用砖头搭建起来的一个个的露天的蒙古包一样的土窑子,从里面能烧出水泥,玻璃甚至烧钢铁都不在话下。

    回头我也整一个。

    朱启在官船上想着以后整点小发明,表现得“不务正业”一点,那边已经有纤夫拉着官船到了码头靠岸。

    洪武八年的纤夫,和后世大家所熟悉的漕帮的纤夫是不一样,这些纤夫都是征调来的民力,也就是服劳役的老百姓,和后世拿钱拉船的差别很大。

    当然,这年头也没有漕帮这种社会组织。

    船只靠岸以后,自有人马过来接应,朱启见到来人之后也是有点意外,竟然是李文忠亲自来迎接自己。

    李文忠没等辽王殿下和燕王殿下下船,便一个箭步跨上了甲板,立马就朝着朱启和朱棣两人行礼。

    李文忠是个三四十岁的粗糙汉子,谈不上帅气英武,看上去甚至有点老实巴交的样子,但一身上铠甲亮亮堂堂的,身板子也是颇为壮实,看上去就一股子杀伐之气。

    他是朱元璋的外甥,也是朱启和朱棣两人的表哥,但因为年纪差距过大的缘故,其实大家之间并没有什么太深的感情。

    但朱启看到李文忠,那是两眼泪汪汪啊:哥,我这趟可全靠你了啊!

    “将军,不,表哥快不要多礼!”

    朱启赶忙上前去抓住了李文忠的双手,那叫一个亲切的啊,给李文忠都吓了一跳,不知道自己啥时候和辽王殿下这个表弟关系这么好了啊?

    “表哥,你军务繁忙,怎么还亲自来接我们啊,让个副将来就好了嘛。”

    李文忠赶忙说道:

    “不忙不忙,殿下有所不知,自从殿下挫败了北元的阴谋之后,那王保保知道事不可为,已经收了攻势了,末将驻守的北平城,乃是原先的元大都,城坚墙高,也无需修缮什么防务,将士们又在忙着春耕,连着训练都少了不少。”

    朱启一脸欣慰的拉着李文忠,边走边说:“总之辛苦辛苦了。”

    众人寒暄一阵,便一同前往北平府。

    北平是原先的元大都所在,元朝皇宫自然也在这里,不过此时的元朝皇宫,早已经是一片瓦砾废墟,经过常年战乱之苦,焚毁殆尽。

    朱启等人自然不会住在瓦砾废墟之中,李文忠早就收拾好了北平驿站,按照大明律,朝廷官员到地方上去办事情,一律都要住在驿站。

    这北平驿站就有点类似于现在接待外宾和领导的地方贵宾楼的形式,不仅不像电视剧里那样的残破不堪,反而建造的是相当气派。

    除了门口的朱红大门之外,还有两尊石狮子,开门后是几进几出的院子,看上去就好像行宫一样的宽敞漂亮。

    朱启等人在北边的这段日子,也就住在这里了。

    既然到了北平,接下来就要开始干活了,不过朱启不知道该干什么,好在带来了刘伯温。

    刘伯温那是从政经验老道,对于海事的流程也知道的一清二楚,既然要肃清海事,那首先就是要了解海边的各种人口户籍,船只数量,各个卫所兵力等等状况。

    他很快就去官署调集档案去了,朱启把郑士元也给一并喊去,名义上是让郑士元去跟刘伯温老先生好好学一学,实际上是把郑士元给拉走,不然总跟着自己,干什么都不方便。

    至于说干什么……

    “殿下,这力道……还行吗?”

    “好好好,不错。”

    朱启趴在床榻上,边上的蓝仙儿正在帮着自己做按摩。

    本来朱启是想脱光衣服做个全套推油的,但这北平的三月天也太冷了点,跟应天府的天气压根就不一样,屋子里烧着暖炉也透着一股凉气。

    这边正按着摩呢,外面突然听到有走动的声响,蓝仙儿就跟被吓到了一样赶忙坐了起来,随后就听到内官在门口说道:

    “殿下,诚意伯他们回来了。”

    朱启应了一声,随后就带着蓝仙儿来到了厅堂上,就见到刘伯温和郑士元两人已经带了一大堆的文书回来了,刘伯温率先开口道:

    “殿下,这附近一代的户籍状况,船只状况,都在这里了,另外,这北方一代,最大的船坞便是大沽船坞,离得北平也不是很远,若殿下想要新造船只,便可以在大沽船坞建造即可。”

    朱启点头应了一声,随后详细询问起了有关于大沽船坞的情况,一听吓了一跳,这大沽船坞的工匠足有上千人之多,而且船坞设施齐全,具备得天独厚的港口条件,可以建造当下技术允许的任何船只。

    其实明朝的造船技术并没有大家所想的那么烂,郑和时期的宝船,领先了世界造船技术一百年左右,就可见明朝前中期的科技水平,依然是领先于世界的。

    即便后期落了一点,但明朝已经注意到了西方的新鲜科技,中后期的明朝皇帝们,也都很注重仿制学习西方的工艺,这才有了著名红夷大炮等武器。

    朱启思来想去,来北平既然要肃清海道,那肯定免不了要跟海上的那些杂七杂八的势力们碰一碰,这年头最有效的外交就是拳头,你拳头够硬就有外交,你软弱可欺那就没的外交可谈。

    那打海战,最关键的当然就是船只啊!现在大明所拥有的的船只,覆灭元朝以后继承下来的。

    船只水平虽然不错,都是硬帆船或者1桨帆船,倒不是说打不过,而是用这些船只去打,对方如果都是轻型船只,在海上跑得飞快,你还真就拿他们没得办法。

    你造轻型船只去追吧,又没办法拉开装备差距,到时候跟海盗们打个五五开的,朱启丢人是其次,将士们阵亡过多,那就是罪过了。

    所以朱启在来之前,便已经决定好了要建造新的战船,不过朱启所要建造的船只,倒不是现在常有的硬帆船,当然也不是软帆船,而是更加厉害的黑科技。

    朱启拿出了图纸,递给了刘伯温,说道:

    “恩师,那就麻烦你和郑先生,跑一趟大沽船坞,就按照小王画的这个图纸,来督造战船,越多越好,回头有大用处的。”

    朱启说完,刘伯温接过了图纸,看了一眼,只看到图纸上的船只造型怪异,没有任何的风帆,反倒像是一个大盒子,边上伸出了两排的船桨。

    刘伯温是个杂学家,什么都懂一点,看造船图纸自然也懂的,他乍一看觉得这新式战船颇为古怪,再仔细看第二眼的时候,就知道这战船的厉害之处了,而在图纸的上方,赫然写着两个字——龟船。

    显然就是这船只的名字了。

    刘伯温看着图纸,摸着胡子哈哈大笑了起来:

    “殿下真乃大才也,有了此等战船,我明军在海上定然所向披靡啊!”

    朱启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这龟船当然不是他发明的,而是历史上,万历年间的朝鲜名将李舜臣发明的。

    说起这李舜臣,那就不得不提一提万历三大征里的抗日援朝战争了。

    倭寇入侵朝鲜的时候,那真是砍瓜切菜一般,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占据了朝鲜所有州道,朝鲜过往都跑到明朝边境祈求入境避难了。

    如果不是李舜臣率领一支海军打游击,估计朝鲜都抗不到明朝大军支援的那一天了。

    后来的海战之中,李舜臣也是作用颇多,可以说是朝鲜方面最闪亮的将星。

    当然了,李舜臣的作用也仅仅只是海战而言,陆战还是得看大明军队,李如松将军那是追着倭寇爆锤,这也就不多提了。

    只是战后这朝鲜棒子们充分发挥了,他们自己所擅长的精神胜利法,对于明朝的支援在史书上极少提及,即便是提到了也都是负面为多。

    外国很多史学家也是屁股坐歪的,在看待这一历史的时候,也都以朝鲜史料为主,对于中国记载的万历抗日援朝战争,却很少采纳。

    刘伯温拿着图纸很快就去办事情去了,郑士元自然也是跟着去了,学习,多去学习!

    两人一走,朱启那是美滋滋的又开始打算享受生活了,但还没有享受几天呢,李文忠便找过来了,说是那些关外的部落使臣们求见,想要询问大明天军何时能到。

    他们原本是找李文忠的,但李文忠知道朝廷方面并没有现在派军队出关打北元的意思,但这些部落的使臣如果放着不管他们,保不定他们就有可能倒向北元的纳哈出,也就只能用一个拖字诀。

    就说朝廷会派遣专人来处理这个问题,自己只是北平守备,并无出兵之权利。

    这回他们又来问了,李文忠哪里能定的了注意,便来通报辽王殿下了,毕竟辽王殿下现在是平辽指挥使,按照这个级别来看,整个燕云十六州都在辽王殿下的管辖范围,就算是大同府的徐达将军,辽王殿下都有权指挥,更别说在北平的李文忠了。

    朱启听到李文忠汇报了此事,倒是没有像李文忠那样的着急了,笑着说道:

    “就这事啊?表哥不要担心,带路带路。”

    打仗我是没这个本事,但忽悠人,我肯定是没问题的啊,更何况朝廷也不是没有动作的,已经准备好了要打代理人战争了,那肯定不能够放着这些小弟不管的啊。

    至于说代理人战争该怎么打,如何让小弟跟吃了枪药一样,丧失理性的横冲直撞,那简单啊,看看现在美国怎么干的,跟着有样学样就完事了。

    乌克兰都敢跟毛熊正面叫板,这何止是打鸡血喂鸡汤啊,怕不是都喂到脑干里去了。

    朱启这边老神在在颇为淡定,看的李文忠是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人家都说辽王殿下有旷世奇才,他起初还觉得奇怪,曾经那个小表弟现在这么厉害了啊?

    如今一看,果然就如同大家所说啊,就这份淡定,有大将之风啊!

    (起点居然删我字数……我真是人都杀了,求订阅求票)

第八十六章 国际联合军和你们站在一起(求订阅)

    官府衙门的一个房间之中,一群披头散发的胡人们,此时正满心忧愁的聚在一起,叽叽喳喳的讨论着有关于北边的战事。

    他们都是原先归附明朝的部落使者,这次来北平,就是为了像宗主大明求援的,来到北平已经有数日了,但援军的消息一直都没有定数,他们本来都打算南下去应天府,直接求见天子诉说此事了,却没想到这次过来,就听说,应天府那边来了一个平辽指挥使,专管此事。

    一打听,原来这平辽指挥使,竟然是一个十六岁的皇子亲王,辽王朱启!

    草原上交通不便,消息闭塞,这些使臣们鲜有听说过辽王朱启大名的人,只有其中一人,反复回忆之后,惊叫起来:

    “啊!是那位挫败了王保保的辽王殿下啊!”

    “嗯?就是那个在太原府,奇袭了云中山的那位?”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就是那位人物啊!

    虽然大家不一定听说过名字,但王保保的计谋被明朝某位将领挫败的消息,他们还是听说过的,如今才知道,那某位将领,竟然就是这十六岁的大明辽王。

    年纪是小了点,但年纪小也有年纪小的好处,那就是性烈如火啊!

    你看李文忠,这快四十岁的中年人了,你跟他说战事要紧,他跟你说今天天气不错,你跟他说纳哈出兵峰甚急,他跟你说中午吃饭了没。

    你说这个大明名将,怎么就这么慢吞吞的呢,赶紧发兵帮我们打纳哈出啊!

    李文忠是靠不住了,这些使臣们一个个的都眼巴巴的瞅着这位辽王殿下能多点冲动血性,二话不说就赶紧发兵教训一下纳哈出,最好能帮自家部落抢点地盘,到时候放牧牛羊,岂不美哉。

    他们这样想着的时候,外面就听到了急冲冲的一声怒吼:

    “什么?这狗一样的纳哈出,竟然敢欺负我天朝大明的塞外属臣?!岂有此理!简直就是不把我辽王朱启放在眼里啊!”

    一众使臣们那都是眼前一亮,瞧瞧,都瞧瞧,这才是英雄少年郎啊,你指望着李文忠冲冠一怒那是不可能的,这辽王殿下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听就是一个精神小伙,保准出兵暴揍纳哈出啊!

    一众使臣们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光明,看到了自家部落的希望。

    使臣们眼巴巴的就凑到了门口,果然见到了一个穿着亲王蟒袍的英俊少年郎就走了过来,身后还跟着大将李文忠,看着走路一前一后的架势就清楚了,这位前面穿着蟒袍的少年郎,定然就是辽王殿下了!

    一众使臣们赶紧互相招呼一声“辽王来了”,然后该哭的就哭,哭不出来的就倒点茶水往眼皮子上使劲擦,一时之间,放屋里哭喊震天。

    朱启这才刚刚走到门口,突然听到里面哭喊震天的动静,也是一下子吓了一跳,身后的李文忠露出了一脸哭笑不得的表情。

    好家伙,看来这些使臣们一个个的也都是演技派啊,没关系,不就是演吗,怕谁。

    朱启拎着衣摆,走进屋种,那就跟戏台子上的老将军一样,惊诧喊道:

    “诸位使臣们,这是为何大哭啊?”

    边上立马有一个大胡子壮汉,直接就扑到了朱启身上,身上一股膻味也扑鼻而来,但咱们辽王殿下愣是眉头不皱一下,那大胡子壮汉就哭喊的解释了起来。

    无非就是纳哈出那狗一样的东西不是人,居然趁着大明天军不在,就出兵来袭扰他的部落,可怜他八十老母都被纳哈出掳走去做了四姨太去了。

    另外一人也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你八十老母算什么,我家羊了八年的小母马,纳哈出瞧见她唇红齿白炮架长,当即就强要了她!

    其他人等一听这话,那哪里还矜持得了,一个个的都开始诉苦了起来,这年头要是有奥斯卡小金人,在场没一会都该有,但凡一个人没有小金人,这奥斯卡朱启那是一届都不想看。

    朱启当时就火了,跟着这些使臣们怒斥纳哈出没人性,简直就是衣冠禽兽,反正骂的要多难听有多难听,一众使臣们也是纷纷附和。

    骂也骂完了,哭也哭完了,剩下的就是正事了,咱大明天朝,啥时候出兵啊?

    一说到出兵,朱启就来精神了,立马拍胸脯保证说了:尔等放心,我天朝大军已经在集结之中,不过你们也知道,这集结大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等到大军集结,我大明天军立马就开出塞外,把那个纳哈出脑浆子都给锤出来!

    诸位使臣们都是面色一喜,果然年轻的辽王殿下就是好说话啊,你看咱们这才稍微一哭,辽王殿下底裤都交了!

    不怕你说,就怕你拖啊!现在大明王爷辽王殿下亲自说了,大军已经在云集,很快就要出兵,那这事情肯定是有戏了啊!

    至于说辽王殿下骗人这一点,他们是不相信的,大明是几乎完成了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也就个别地方还在北元掌控之中,等到完成了大一统,那可不就是天朝上国了,天朝上国怎么可能会骗人呢?

    朱启也确实没骗人,这支援物资可不就在云集吗,至于出兵塞外,肯定要出啊,不过不是走陆路,咱们走海道,肃清海道可不就需要军队和海船。

    不过这些事情没必要说的太详细,辽王殿下反正是说到位了,大明天军一到,管他什么纳哈出,就算是王保保,也是瞬间灰飞烟灭!

    诸位使臣们心里都有点底了,辽王殿下又继续说了,这次来呢,虽然大军还没出发,但自己也是带了点杀伤力武器的。

    诸位使臣们一下子来精神了,什么武器啊,莫不是大明的火铳要发给咱们用了啊?

    火铳当然是不能发的,这玩意是战略武器,哪能随便发呢,更何况大明自己一年都没有太多的产量,朱启带来的不是火铳,而是外交辞令!

    外交辞令?!

    一听到这个新鲜词汇,一众使臣们那都是一脸懵逼,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朱启也是二话不说,从怀里掏出来了一大堆的纸,上面各种各样的纸张文书,而且都不带重样的。

    首先是大明的外交文书,是给纳哈出的,什么客气的话也没有,上来就是一顿臭骂,把这纳哈出骂的是猪狗不如,并且严正警告,如果再继续袭扰大明的番臣,我大明不会坐视不理!

    至于说如此坐视不理,就没怎么写详细了,总之先骂爽了再说吧。

    而后就是其他国家的外交辞令,也都给安排上了。

    这大明朝继承了中原大一统王朝的特定,天朝朝贡体系。

    虽然洪武八年的朝贡体系,并没有像永乐年间那样的万国来朝的盛况,但随便拉个二三十个小的朝贡国还是很随意的。

    使臣们就看到了什么爪哇国、占城、索里、琉球、撒里、朵甘、彭亨、百花……五花八门,那真是看的眼睛都花了。

    虽然都没听说过,但这些文书上,都是这些国家咒骂纳哈出的,跟大明的文书差不多,一顿臭骂,然后就说要跟纳哈出拼个你死我活,甚至还有把行军路线都写出来的,军民十万已经集结云云。

    这么写的是琉球国,嘴巴上说的痛快,不服?不服你纳哈出来打我琉球啊!

    打是肯定打不了的,地理位置就能让纳哈出没脾气了。

    那些时辰们看着这些文书也是懵逼了,他们还是头一次看到这样的操作呢,这是啥意思啊?

    辽王朱启很耐心的解释说了:这些国家和你们一样,都是我大明的属臣,如今这纳哈出不给我大明天朝面子,这些国家哪里能坐得住呢,你们放心,你们这些部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你们的身后,还有我们大明!

    除了,大明,你们身后还有爪哇国、占城、索里、琉球、撒里、朵甘、彭亨、百花……咱们都是同一阵营,同一战线的啊!

    一番话说完,给这些使臣们都快说哭了。

    看看,都看看,什么叫天朝上国啊!谁说大明要作壁上观的?谁说大明要拿我们当炮灰的啊!

    这不仅大明自己要出兵帮我们,大明甚至还召集万国来帮,这是什么?这就是汉唐时候的,围绕天朝建立起来的国际联军啊!

    大明终究是复了汉唐风采,远迈汉唐,天下无敌啊!

    如果说之前听到辽王殿下口说大军,还只是略微放心的话,现在看到万国文书,那真的就是彻底放下心来了,一个个现在也不哭了,也不喊了,咬牙切齿的就在那边咒骂纳哈出,不仅咒骂纳哈出,还有北元也一起骂。

    骂归骂,辽王殿下又继续说了:现在你们可以放心了吧,我大明真的无时无刻不在把你们当儿子一样看待,你们且放心回去,召集部下兵马,备足武器粮草,该怎么打就怎么打,正面打不过那就拖,敌疲我扰,敌进我退,反正这玩意你们这些草原上的游牧汉子熟啊!

    没吃的不要怕,我大明送给你们吃,没钱抚恤也不要怕,我大明可以支援你们抚恤金,总之一句话,跟他娘的纳哈出拼了!谁出力最多,到时候就跟谁开边做买卖,柴米油盐都能买!

    一时之间,屋子里也是群情激奋,一众使臣们眼睛都红了,好家伙,辽王殿下这说的,好处太大了啊!

    也没人催着大明出兵了,一个个义愤填膺,喊着要跟纳哈出拼命,就算是用手撕,用牙齿咬,也定然不会让纳哈出占到半点便宜!

    使臣们一个个的就赶紧离开了,当即出发回去部落,要跟纳哈出拼命去了。

    李文忠在边上都看傻了,这都行的?这就把这些使臣们给打发走了?

    朱启默默的喝了一杯茶水,算是办完了一件事了,但把这些使臣们忽悠瘸了归忽悠,但他们和纳哈出的实力差距毕竟还在这里,打是肯定打不过的,等到他们被打得抱头鼠窜的时候,又该如何是好呢?

    李文忠很快问出了这个问题,要不然,到时候我大明再出兵?

    朱启笑着摆了摆手,出兵是不能出兵的,这才刚刚开春呢,接下来一段时间都要忙农事,这时候出兵关外打纳哈出,农事耽搁了不说,这草原也实在是没什么油水。

    能截获什么?战马?牛羊?够燕云十六州的将士们吃几顿啊?战马大明又不是没有,陇右,燕云十六州在手,这些都是天然马场!

    总不能去草原上拔草玩吧?

    没好处不说,自己打完了死伤惨重,耗资巨大,等班师回朝了,这些祈求援军的部落,根本不会跟你客气的,一个个都会去占地盘,别看他们现在好像跟咱们大明好得不能再好,一个个嘴巴上喊着天朝,上国,君父之类的。

    等到他们壮大了实力,过个几年,他们就是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纳哈出!

    这道理李文忠,朱元璋那都是看得明明白白啊,这也是他们不愿意出兵的原因所在,这些个草原部落,又能有几个是真心实意要归附的啊。

    朱启是不大相信的,和游牧谈和平,谈稳定,靠的不是仁义道德,也不是信用,靠的是手头上的马克沁!

    当然现在马克沁是没有的,短期内工业科技水平也不能发展到马克沁这个阶段,自己的科技研究所现在都还在攻克鸟铳,也就是火绳枪的难关呢。

    朱启很快分析说道:

    “表哥,这些部落多半是打不过纳哈出的,咱们也不能直接出兵,该给钱给钱,该给粮给粮。

    当然也要防一手他们带着钱粮投靠北元,每次给的不用多,够用就行。

    其次,就是没事训练的时候,也别光在的城里训练,可以直接长跑到长城下去训练,什么山海关,居庸关,都可以去,也不用带什么粮草辎重,就人人带个两天干粮,跑个来回,声势搞得好大一点,训练之前还要对外公布消息,大招旗鼓的告诉关外草原上的那些部落,咱们大明军队来了!”

    朱启这一招其实就是后世的军事演习,军事威慑。

    名义上是演习,训练,实际上就是亮肌肉,吓唬人,美国就喜欢干这一招,那自己也能学啊!

    隔三差五的拉去训练一下,回来继续干农活,那真是两不耽误啊,纳哈出哪里知道咱们是在演习呢?吓都给他吓死了,哪里还敢尽全力吞并这些部落啊?

    只要纳哈出有顾虑,那就有操作空间啊!

    朱启一番话说话,李文忠那是眼睛都发光了。

    好家伙,打了一辈子仗,头一次知道,还能这样玩的?

    (求票求订阅)

第八十七章 传出去,我明军大胜!

    拓拔是一个塞外部落的首领,前些年便臣服于大明,毕竟在拓拔的部落紧挨着长城,明军时不时的就会出长城扫荡一番,反倒是北元这边的骑兵很少回到自己这里来。

    那拓拔也没有的选,最好的打算自然是投降大明啊,况且大明这几年是越战越勇,北元都给赶回草原去了,现在天命在大明,他一个部落首领投降大明,倒也不算是什么丢人的事情。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拓拔的日子可不好过啊,现在正是春分时节,但他的部落却不能好好地牧马放羊,反倒是被纳哈出给追着打,原先肥美的操场也都被纳哈出给占据了,现在他也只能带着部落的成员们四处躲避,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草原上的部落那从来都是强者为尊,若是跟着的首领总是吃败仗也就是威严下降,但如果让部众们都吃不饱饭了,那问题可就严重了啊。

    如今部落里虽然还没有到吃不到饭的地步,但如果继续这么下去,不等纳哈出把他们部落,他们部落就会因为没有草场喂养牛羊而被活活饿死了啊。

    唯一的希望就是大明,只要大明发起进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纳哈出那是什么蹩脚三?能跟大明天团比?

    拓拔就连昨晚做梦,都梦到大明天军来了,大元帅是朱元璋,左将军是冯胜,中将军是徐达,右将军是李文忠,后将军是傅友德,前锋将领蓝玉,后续副将若干,总之淮西四十二将,除了去世的,余下全都到场。

    好家伙,纳哈出还没打呢,光听完名单就跪下来投降,双手将领地全部奉上给了拓拔。

    然后梦就醒了。

    回到现实的拓拔又开始愁眉苦脸,甚至都想到要不干脆投降纳哈出算了,但这样子的话,万一大明军队打过来……

    他正这样犹豫着呢,外面突然传来了奔马的声响,而后有人快速朝着这边跑来,一边跑还一边喊道:

    “台吉!台吉!大明!大明!”

    这声音是之前派去明朝的使臣,一连去了有一个月,拓拔还以为还得要一两个月才能回来呢,没想到这么快就回来了。

    拓拔赶紧收起自己白日做梦的小心思,跟着跑出帐篷去,果然是之前那个使者,他赶忙问道:

    “大明怎么了啊?汉人皇帝怎么说啊?”

    那使臣满脸喜色,一边从怀里将万国文书掏了出来,一边喜滋滋的将在北平,与辽王殿下所说的事情从头到尾说了一遍,拓拔一开始是懵逼的,但后来听到了大明已经开始集结,而且还有这么多的国家也要来助阵,立马就来信心了。

    当然了,最主要的是辽王殿下说了,钱管够,粮管够,让自己这边放心去打,甚至还约定了送粮食的时间和地点,一个月后,就在海边某处!

    拓拔立马来精神了,这几天被纳哈出追着打的怨气终于算是有了一个小小的发泄口了。

    那使臣又说到:

    “对了,殿下还说了,要是这纳哈出追的太紧了,就把这万国文书送过去,咱们自称是大明番邦的使节就好了,纳哈出肯定不敢拿咱们怎么样的,殿下说了,这叫外交辞令,其他部落也这么干,他纳哈出肯定怕!”

    拓拔一听这话,立马拍手叫好,随后看向了使臣:

    “那你跑一趟吧。”

    “啊?”

    ……数日之后……

    辽东,沈州。

    纳哈出属蒙古札剌亦儿氏,为成吉思汗四杰之一木华黎裔孙。

    他是北元臣子,官至太尉,曾经被朱元璋俘虏也不降明,而是忠诚于北元,但此时的纳哈出,就实力上而言,那已经是货真价实的割据辽东的一方王者了。

    手下控弦二十万之众,这放到什么地方,那都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军事实力。

    虽说纳哈出的战绩一直都是败多胜少,但那是跟大明的军队较量起来才是如此的,大明那边带军打仗的,不是徐达就是常遇春,随便冒一个将军叫冯胜,再跑一路又冒出来一个叫李文忠,傅友德的。

    好家伙,这些都是个什么妖魔鬼怪哦,你给谁来打也不好使啊,纳哈出觉得就算是自己的爷爷木华黎再世,领着曾经的蒙古铁骑,跟这些个将军们战场搏杀,也不一定能占得上风。

    打大明虽然赢面不大,但我打不过大明,还收拾不了你们这些归附大明的小部落?

    趁着王保保和明军主力在对峙拉扯的时候,纳哈出就奉了王保保的命令,开始袭击那些归附了明朝的部落,如果愿意归顺咱们大元那是最好的,但如果负隅顽抗的,那就是直接消灭吞并!

    要说是以前的话,纳哈出可绝对不会听从王保保的命令的,但自从北元节节败退之后,原先那些勾心斗角的各方势力,现在全都统一在了王保保和现在的北元宣光皇帝的麾下了。

    正是因为如此空前团结的局面,才是前些年,王保保在和林大败明军,纳哈出自然也参加了那一场战斗,那可是他为数不多,打败明军的风光时刻。

    纳哈出坐在府邸里一边喝酒一边吃肉,听着手下汇报着这几日的战况,又劫掠了几个部落,俘虏了多少女人,截获了多少牛羊,那心情甭提有多高兴了。

    正喝着酒呢,却突然听到外面有人汇报,说是大明番邦的使臣来了!

    嗯?大明番邦的使臣?谁啊?没听说啊?

    纳哈出左思右想,愣是没想出来这辽东这块地方上,哪里来的大明番邦啊?

    不仅有番邦使臣,还有带来的外交文书呢,一听到这,纳哈出就想笑,好家伙,还外交文书呢,我草原猛男需要跟你们外交?多了一份擦屁股纸而已!

    但那外交文书递了上来之后,纳哈出人傻了。

    当先看到琉球国的外交文书,说什么集合大军十万,征讨北元余孽纳哈出!

    纳哈出一愣,对着左右问道:

    “这琉球什么地方啊?”

    纳哈出虽然是贵族,但和大部分的元末贵族一样,读过书,但又好像没读过,认识字,但很多常识都不了解。

    元朝统治阶层,不要以为多有文化和知识,在元朝中后期的时候,甚至出现了杀光汉人,直接把中原江南全都变成牧场的呼声,而且支持的还挺多的。

    纳哈出左右的的人也都不知道这琉球是什么地方,但看这外交文书里言辞如此激烈,有点哈人。

    纳哈出又拿出了其他的外交文书看了起来,意思都差不多,都是恐吓自己的,这样的文书数了一数,好家伙,二三十个呢!

    国家名字基本上都是没听说过的,好不容易翻到了一个认识的,是来自大明的文书。

    大明的文书就要的有文采许多,没这么直白了,但也是逮着自己就是一顿臭骂。

    纳哈出看完以后就笑了,直接把大明的文书给撕掉了,对着左右又说了:

    “这明朝也不过如此嘛,竟然想拿这些玩意来吓唬我,几个字就想把我纳哈出给打发了?我不把长城外的那些反叛部落都收拾咯,我纳哈出还有脸回朝面见陛下吗?”

    然后纳哈出就把这些文书当做擦屁股纸了,估计能擦好一会了,但这只是开始而已。

    没过两天,又来了一个自称大明番邦使臣的家伙,还送来了一大堆这样的文书,纳哈出也是给气笑了,哪里来的这么多大明番邦啊?

    他一样没见,但接下来的几天,这些外交辞令的文书,就跟雪花片一样的轰炸了过来……

    纳哈出看着这些印了印章的国书也是给整的不明白了,要说是虚张声势恐吓自己也就算了,但这一大堆的国书不要钱一样的送过来,该不会是真的吧?

    大明真的是集结了大军?那琉球的十万大军在路上了?

    纳哈出有点纳闷了,他不懂什么是外交,但这么多的国书还是让他有点慌,这真要打过来,他们会从哪里来啊?山海关?居庸关?

    但不管怎么样,这明军万一要是真出兵了,自己这边还真的不一定打得过,别看有二十万大军,这打起来了,谁胜谁负还两说呢,现在的明军,那是一汉顶五胡啊!

    看来原本打算集中全力进攻那些部落的计划要更改一下,纳哈出有划分出了一些兵力,用来侦察和防备明军的动向。

    然而没过几天,又有新的消息传来,说是原先被压着打的那些部落们,也不知道从哪里的来了武器装备还有粮草,最主要的他们胆子也肥了,原先扭头就跑,现在竟然敢回过身来跟北元军队打个正面了!

    这一下子措手不及,有好几路人马居然还吃了败仗!

    纳哈出一听是明军的支援到了,那心里就更慌了,赶紧加派人手,继续打探明军动向,真要是明军来了,那肯定不能跟明军打正面的,王保保给的军令也是如此,专心收复弱小部落,如果明军出兵,那自己这边就撤退。

    反正牛羊放那边吃草就能涨,也不需要人去天天打理。这明朝就不一样啊,他们是要种田的,尤其是这些个军人,一个个可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北方的屯田全靠他们耕种,拉出了塞外打仗来了,只要拖住他们的时间,自己这边就是胜利啊!

    一来二去的自然而然的就削弱了大明的力量。

    至于说这些小小败绩,不足挂齿,继续进攻!

    他刚刚下达了进攻的命令,突然有人过来传令,说是明军要出关作战了!

    两万大军,直扑居庸关而来啊,看样子是明摆着要出关作战啊!

    纳哈出一惊,什么?!这才三月啊,大明就要出兵作战了?他们不种田了啊?

    这边纳哈出虽然被整的有点懵逼,那些小部落们在几十张外交文书的激励下,打了鸡血一样的一度开始反攻。

    但朱启很清楚,就算是打再多的鸡血,给这些小部落喝再多的鸡汤,打不过就是打不过,他们的任务就是拖延时间,拖到了秋收之后。

    等到秋收以后,大明这边农事忙完了,你纳哈出再来蹦跶一下试试看呗。

    至于这些小部落能不能拖到秋收以后,朱启不是很清楚,但关照小弟姿态还是必须要有的,这姿态一方面是给部落看的,一方面也是给纳哈出看的。

    至于说其他的臣属番邦的态度,考虑到当下科技水平和交通速度,除了高丽倭国还有那白山黑水中散乱的女真部落,能关注到辽东这边以外,其余的番邦属臣们,或许连纳哈出是谁都不知道吧。

    外交辞令肯定是要继续送的,咱们对于纳哈出殴打部落小朋友的举动,充满了愤慨,我们要严正抗议,每天都要抗议,写成文书给他送过去。

    除了抗议之外,那就是之前所说的,拉出去演习去。

    这事情是李文忠负责的,办的很到位,昨天就集结了周围两万府卫兵马,开到了居庸关那边去军事演习去了。

    说白了就是跑个拉练,连辎重部队都没带,跑过去练了小半天再跑回来,就这么简单。

    前后两天时间,又不耽误后续干农活,又能让府卫兵马保持战斗力,最主要的是,这大明军队的调动,消息肯定会传到纳哈出那边啊!

    这纳哈出懂什么军事演习,只要得到大军运动的消息,肯定就会以为是去打他的呢。

    果不其然,这大军出去跑了两天,回来以后还没有过两天呢,前面就传来了情报,说是原先都准备要全力进攻的纳哈出的的大军,这时候全面收缩回防。

    并且开始在纳哈出的老巢沈州附近,开始布置起了全面的防御。

    不仅如此,纳哈出还去给了北元元廷送了书信,估摸着就是请求王保保的援军呢。

    朱启听了也是哈哈直笑,可以可以,这一来一回的,等到这纳哈出发现问题了,估摸着一个月都过去了。

    李文忠带着拉练的兵马回来以后,得知了此事也是高兴的不得了,没事就在府邸上喝两杯,同时还跟着左右说道:

    “还是辽王殿下厉害啊,有手段啊,你看我这出去跑两天而已,什么都没干,这纳哈出就被吓得退兵了!”

    李文忠这刚说完呢,外面来了一个传信的人说了:殿下有请将军去吃庆功宴呢。

    李文忠有点懵,庆功宴?那人说道:

    “殿下说了,李将军神勇无敌,此番出征,疾行一百里,杀敌两万,俘获无数啊!要传出去,大肆传扬出去!”

    “啊?”

    (希望大家都能一直订阅支持~)

第八十八章 纳哈出都给忽悠瘸了

    就在李文忠带领两万府卫士兵们拉练两日归来以后,咱们的辽王殿下便在北平设置了庆功宴。

    庆功宴的规模很浩大,除了吃喝之外,辽王殿下还给北平城的老百姓们弄了一个焰火表演。

    这烟火表演倒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了,以前元朝统治的时候,就时常会有宴会表演,不过不是专门给百姓们准备的,而是给那些元朝贵族们准备的。

    当然这玩意也不可能室内放的,都是室外放的,老百姓们自然也看得到。

    这烟花归烟花,老百姓们更在意的是这庆功宴的原因,有人就说了,这李文忠将军,奉命出塞作战,结果一战克敌,斩首两万,俘获无数啊!

    好家伙,这可是大捷啊!那不用说了,赶紧传下去吧!

    当然了,这也就是流言,具体如何老百姓们也不知道,但大明军队这几年确实是胜多败少,追着北元摁着锤,你看着丢失了数百年的幽云十六州,不也都给大明给夺回来了吗?

    这流言老百姓们说得有鼻子有眼,而且北平城内也确实在开庆功宴,这消息难免就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给察觉到了。

    只是官方并没有确认此事,也没有否认此事,而且之前大军也确实出城了,只是很快又回来了,难道说……李文忠,真的又大捷了?!

    这么大的消息不用说的,很快便递送出了城,没过两天就摆到了纳哈出的桌面上了。

    纳哈出得知此消息的时候,整个人也是懵的,他原本在知道了明军的动向之后,就下令收缩了防线,却没想到还是出了事情,到底是哪个将领的军队出了事情,没有及时撤回来啊?

    但仔细一想又不对,这北平离得沈州数百里的路,他李文忠就算再厉害,日行两百里路,带着大军过来抓自己啊?

    况且,也确实没有哪支部队有遇到明军的袭击啊!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

    远在沈州纳哈出还在思考着怎么一回事,恐怕得过一段时间才能稍微反应过来的时候,在塞外的那些部落首领们自然也知晓了此事,当然也跟纳哈出一样,是从小道消息听说的,辽王殿下倒是从来没有官方明说过。

    但不得不说,这件事情起码在私下里,是给他们的部落民众们打了一剂兴奋剂,跟纳哈出对抗也更有劲了。

    不过优势也就是这一两天的时间而已,纳哈出那边终究是很快反应了过来,什么杀敌两万,俘获无数,根本就是无稽之谈,恐怕是谣言传过来的假消息啊!

    反应过来以后,纳哈出那是恼羞成怒,只是听说明军大军要来,自己就畏缩不前,而后听说明军大捷,他害怕的拼命查找自己哪里被明军袭击了,这不是明摆着告诉别人自己害怕了明军吗?

    纳哈出气得不行,下令军队立马继续出击,说什么也要把这些部落给吞并了,好告诉吧别人,自己纳哈出也不是吃素的!

    来人,牵我战马!

    不过纳哈出才刚这么想着,就又听到有人过来说了:

    “明军那边,李文忠将军,又率领三万大军,朝着山海关来了……”

    前脚硬朗起来的纳哈出,看到牵出来的战马,默默让人送回去喂饱了再说,而后又是一通常规操作,立马命令暂时防御收缩,同时向王保保禀告情况,请求援军……

    李文忠现在对于辽王殿下那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别的先不说,这一手声东击西算是给辽王殿下玩明白了。

    虽然辽王殿下一直说自己不会带兵打仗,但不会打仗能想到这一手的?

    那个纳哈出也算是身经百战的老将军了,你看被咱们辽王殿下耍的团团转,也是没谁了。

    不过朱启倒也不是谦虚,他的计谋之所以能够成功,说白了还是明军现在的硬实力,整体比纳哈出强出不少。

    和北元王保保虽然是对峙状态,但要是狠下心来,不顾成本的出兵打击纳哈出,他纳哈出现在的据点沈州,少说得往后诺腾个两三百里路才行。

    正因为如此,朱启的计谋才能成功,但凡是能跟纳哈出打个五五开,你看着纳哈出还怕不怕,一听到你明军出击,搞不好还主动来找你呢,甚至跑去攻个城呢。

    所以这样的情报战,演习恐吓战,也只能是在实力有差距的情况下才能有效的。

    这当然也是现实中学的,你看美国一天到晚的演习威胁别的国家,你换个小国家毛里求斯去演习别人试试,怕不是消息刚放出去,就要挨揍了。

    至于说这一招能用多久,朱启也不清楚,反正就这么用着呗,要真是这纳哈出最后觉得大明这就是只说不练假把式,根本就是狼来了罢了,那倒是更好了!

    等到秋收之后,趁着这纳哈出放松警惕的时候,让李文忠带一股骑兵出击,奇袭沈州,没准能打出唐朝看李靖奇袭突厥吉利可汗战绩也说不定呢。

    反正就一句话,大明只要硬实力放在这里,打不打你得看我大明的,战略主动权,从来就不在纳哈出这边。

    但吓唬归吓唬,朱启自然是没忘记这一次来北平的具体任务,除了为那些部落拖延时间之外,还有就是给那些部落支援物资,让他们能够和纳哈出进行消耗。

    一开始这些部落都被打到长城底下来了,给他们送点物资倒是没什么,就算是路上有损耗,也是能接受的。

    但当这些部落开始运动起来以后,再去送物资就有点难办了,主要是运输物资的补给线太长,而且就是随时在北元的威胁之下。

    这就和纳哈出不能无视明军的演习一样,大明这边自然也不能轻视关外的北元势力,或许正面对决,纳哈出不是对手,但如果知道了有这么一个补给线的话,他绝对会派出轻骑兵来骚扰的,到时候资助的可就不是这些小部落,而是他纳哈出了。

    况且朱元璋都有明确的命令,那就是肃清海道,打通海上运输线。

    这不仅仅是为了牵制纳哈出,也是为了日后收复辽东做准备的。

    唐朝时候的李世民打高句丽就这么干过,路上大军行军,海面上有运输船运输粮草物资,又省事省力还安全,敌人总不能从海上来吧,来了也不怕啊。

    朱启记得在十字军东征的故事里,狮心王理查德也是这么保护自己的补给线的,他甚至还玩出了《魔兽争霸3》里面的飞艇微操伤兵的操作来了,受伤的人就上船养伤,伤害了下船继续作战,也是没谁了。

    朱元璋肃清海道的命令,说白了就是这么个道理,朱启自然不敢无视的。

    这几日除了每天随便在地图上画一画,让李文忠带兵过去拉练拉练,或者干脆拉练都没了,直接让人去放出明军要进攻的谣言之外,就是关注一下大沽口船坞的造船情况如何,顺便了解一下这年头在渤海上兴风作浪的都是些什么妖魔鬼怪。

    做情报收集工作的是刘伯温,这几天老刘算是给朱启当牛马使唤起来了,一方面要他督造新式战船龟船,一方面又让他去了解海上的势力情况。

    没多久刘伯温就亲自送来了一份详细的报告。

    就和朱启先前预测的一样,这渤海之上,目前就是四家势力给瓜分了,一家是倭寇,也是最猖狂的,历史上在洪武年间,渤海辽地一代的沿岸,经常会有倭寇袭击。

    等到大明彻底击溃了北元之后,朱元璋遣使警告了倭国,而倭国此时也已经正式结束内战,进入了稳定的室町幕府,也就是著名的足利幕府时代。

    足利幕府的末代也就是日本战国时代,算是日本古代历史上最出名的一代战争历史了。

    稳定的倭国幕府,在受到了朱元璋的警告之后,很快就约束了部下的子民,于是危害大明的倭乱从此停歇了有近百年的时间。

    当然,现在是洪武八年,辽东还未收复,这倭乱自然也没有空去收拾了。

    除了倭寇之外,这渤海之上的第二股势力,便是高丽国。

    这高丽国的海军,到不像倭寇一样,到处抢劫当海盗,但高丽国因为曾经和元朝数代的联姻关系,现在的高丽国王都还是北元的驸马国王,所以对于大明的态度是想当敌意的,可想而知大明如果利用渤海进行运输航线的话,这高丽国的海军极有可能会来阻挠,很有可能会发生冲突。

    第三也就是一定会发生冲突的,那就是北元的海军。

    原本朱启以为这北元海军是纳哈出管理的军队,随后看了刘伯温的情报才知道,还是自己年轻了,这北元海军倒不是纳哈出管理的,而是北元一位平章,名叫刘益的汉人统辖的。

    平章的意思就有点像是唐朝时候的节度使,写作平章,念做军阀。

    一开始的平章只是地方长官而已,但到了这个年头了,能在地方当平章的,那都是手握一方军权的割据势力了。

    这刘益虽然是汉人,却当了北元的平章割据辽阳,手下主要是海军为主,朱元璋也曾多次劝降刘益,奈何这人多次拒绝,说什么忠诚于北元。

    到底是不是忠诚北元就不清楚了,反正此人是跟大明对着干的肯定是没错的,想要肃清海道,这刘益的海军部队,便是第一个打击对象!

    而且在渤海之上,刘益的海军也是规模最大的,保守估计大小船只上百搜以上,具体如何就不太清楚了,但肯定是最难啃的骨头了。

    而这第四方势力,便是游离于各方势力之外的海盗了。

    朱启第一反应就是这些海盗是能够争取的对象,元朝时候出去当海盗的,其实很大一部分都是宋朝故人,不愿意在元朝手下当顺民,才出去当海盗的。

    顺带一提,宋朝时候,是海上最安稳,海盗最抬不起头的时代了。

    一方面是因为宋朝海军强盛,陆军我唯唯诺诺,海军我重拳出击!

    另一方面就归功于宋朝繁荣的海上贸易,还有富裕的经济水平。

    海上贸易非常自由,民间几乎没有任何阻碍,沿海的老百姓也非常有钱,这种情况下,谁没事干去当海盗啊?

    天生喜欢抢劫杀人的毕竟是少数脑子不正常的人,但凡是脑子正常点的,正经做生意能赚到钱的,不会去铤而走险的。

    所以在元朝时候,汉人出海当海盗的,不一定是坏人,而且很有可能是自己人!

    其实就算是明朝中后期出现的各大汉人海道,其内心还是希望能够被朝廷招安的,最大的例子就是郑成功他爹,才华横溢的大明首富郑芝龙了。

    郑芝龙被招安之前也是一名海盗,主要做的是走私生意,顺便打劫打劫外国人,被招安之后,全心全意的为大明付出,他的儿子郑成功更是成为了民族英雄,自是不用多提。

    而这股海盗之中,实力最强的,是一个名叫王传奇的汉人,这王传奇祖上据说还是南宋名将王坚!

    这南宋王坚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说起一场战役,肯定每个人都知道,钓鱼城之战!

    没错,就是这位南宋名将,驻守钓鱼城,硬生生阻挡上百万大军,还重伤了蒙古汗蒙哥,蒙哥没多久就伤势过重而死。

    至于说这王传奇自称王坚之后,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就不得而知了,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这王传奇是坚定抗元的!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更不要提这王传奇的民族气节还是挺让人钦佩的。

    朱启心里刚刚这样想着,刘伯温就帮着朱启规划期了战略布局来了。

    这倭寇可以先安抚不管,这高丽毕竟还未与大明正面交锋,其国王态度虽然强硬,但可派遣使者,让其看清楚形势,最起码要警告恐吓一番,高丽国内现在也是分为主战和主和的两派,就算是参战,也要争论不少时间,多半也不会趟这趟浑水。

    北元平章刘益才是我等现在的大敌,日后肯定有一战,也是必须一战,无需多言。

    至于这海盗王传奇,从种种迹象来看,这是一定要招揽的力量,他手下的战船和水手,都是经验丰富的擅长海战的人,如果能够将王传奇收入麾下,对于这次肃清海道来说,定然是事半功倍啊!

    刘伯温最擅长的就是大局规划,如同张良一般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朱元璋就曾经说过“刘伯温真乃吾之子房。”这句话。

    所以听完了刘伯温的一番分析和建议之后,朱启也是点了点头,老话道:

    “孤也是这么想的。”

    (求订阅!)

第八十九章 招降王传奇

    既然已经决定要拉拢渤海周围的海盗头目王传奇,朱启便让刘伯温代笔,以辽王的身份写了一封招降书信送去给王传奇了。

    没办法,自己写的话,瞬间就要暴露文学水平了,朱启现在的文言文水平,那是连十岁小孩子都不如的,也幸亏朱元璋是贫穷农民出身,身为皇帝连朕都不说,更别说文言文了。

    所以朱启平日里通篇大白话,也是没有半点问题的,因为朱元璋的那么多孩子里,除了太子朱标之外,其余几个皇子,也都没那么文绉绉的,大多都是像朱棣那样,喜欢骑马射箭的皇子。

    想要送行给王传奇,自然是需要中间人,好在牢里关着的不少以前的劫匪流寇海贼什么的,都可以充当中间人,在燕云十六州干这一行的,谁不认识王传奇啊?

    朱启便挑了几个犯罪没那么严重,而且都是专挑元人作对的海贼,让他们出狱去送信,也算是将功补过了。

    送信的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没过几天,王传奇便受到了朱启名义送来的书信。

    王传奇此人是个三十来岁的精壮汉子,和其余满脸横肉的海贼不同,王传奇还颇有儒生气质,本人的文学素养也是不错的,手底下战船三十余艘,不过都是中小型的快船。

    干海贼这一行的,你手底下船只大了慢了都不行,大了老远就暴露了目标,慢了你一追不上猎物,二是被官军围剿的时候,你跑不过别人可不就歇菜了。

    倒是手底下的海贼水手不少,有近千人之多,算上他们的各种家眷,也有两千人的规模,在这渤海之上的海贼势力里面,那绝对是最大规模的。

    如果不是这海贼们没什么组织纪律性,随便什么机会,号召开个大会什么的,这王传奇没准就是渤海之上的海贼王。

    王传奇本来就是坚定的反元分子,以前元朝掌权的时候,他是海贼,也收到过朝廷的招降书信,王传奇那是嗤之以鼻。

    但现在来的却是大明辽王的书信,而且名义上还不是招降书信,是招贤,对王传奇的称呼也从海贼,变成了义军统领,抗元英雄。

    好家伙,直接就先义军,英雄什么的喊上了。

    不过王传奇对这种称呼也是很受用的,他虽然不接受大元的招降,但这大明乃是号称“重开大宋天”的王朝,他心里面其实就很想投靠大明的。

    只是以前大明并不算在黄河以北站稳脚跟,也就前两年,李文忠彻底拿下了北平之后,才算是彻底站稳了脚跟,这大明的招贤书信就来了。

    辽王殿下在信里说了,只要王传奇愿意带着手下船只和水手海员加入大明,自己立马禀报皇帝,少说是一个辽海水师都督之类的职务。

    从此以后就是大明朝廷的水师都督,不用像海贼一样东躲西藏了,

    王传奇象征性的将此事与二当家,三当家还有一些骨干海贼们商量了一下,最后便一拍桌子决定了,啥也不说了,接受招贤,投靠大明!

    王传奇那边立马就写了书信回送了回去,并且约定三日之后,在北平的大沽口外举行招贤仪式。

    所谓仪式其实也就是朝廷这边等着王传奇开着船队带着属下到大沽口这边,辽王殿下再出来亲自迎接一下,古往今来都是如此。

    总不能说你都招贤人家了,一点仪式感都没有,人家就来给你跑腿卖命吧,除了官职好处意外,面子也是要给足的,不然他这个水师都督,当的也没人承认啊是不是。

    朱启收到回信之后,听了旁人解释了一通什么叫做招降仪式以后,便欣然答应下来,准备挪窝前往大沽口了。

    当然现在是招贤仪式了。

    大沽口离的北平极近,朱启带上了李文忠给安排的两千精兵以后,便和朱棣等人一同前往大沽口,顺便也看看龟船的建造情况如何了。

    等第二天到了大沽口,朱启首先就奔着船坞过去了,此时已经有五艘龟船建造完毕了。

    两个月下海了五艘,之所以这么慢,因为建造第一艘的时候,光是研究图纸花费了不少时间。

    第二艘开始速度就快了不少,往后建造速度也能够维持在一个月三艘左右,这样的速度已经算不得慢了。

    当然,这也跟朱启设计的龟船,本身只能容纳一两百名士兵,大小只能算中型船只有关系,你要说建造最大的那种龙船,三四层船楼高,甲板上能跑马,一艘船能有一两千人还多的,别说一个月三艘了,一年估摸着才能建造出一艘来呢。

    朱启还亲自登上了龟船看了看,无论是外型,还是船只内部构造,都和朱启给的图纸里的一模一样,不得不说这年头的工匠们手艺确实是很不错的。

    除了看龟船之外,也顺便看了一下目前大明水师的船只,总计五十余艘战船,其中大型楼船为主,有二十多艘,余下都是中型船只,至于说小型船只就没有去统计了,因为这些小型船只在江河里还能用一用,你放到海洋上去,一个浪头就给你掀翻了,拿来打海战肯定是不行的,人家大船都不用打你,直接航行过来就给你直接撞翻。

    官军水师毕竟不是海盗,在机动性和战斗力二者不可兼得的这个年代,自然是以战斗力为主。

    相比较起其余将军们对于陆战的狂热来说,朱启其实对于海船更加有兴趣,因为他知道,从十五世纪地理大发现时代开始,一直到二十一世纪的现如今,拥有了海洋霸权的国家,便能够拥有世界霸权。

    海洋力量是绝对不可忽视的,而中国之所以在近现代积贫积弱,没办法跟上时代的潮流,说白了就是对海洋力量的自我阉割,海禁政策导致了中国海船的巅峰,永久的停留在了明朝永乐,郑和下西洋的宝船这一水平。

    而同时代的西方国家,却在航海技术上一直迎头猛追,不断吸取中国硬帆船的优点,同时扩大自己软帆船的优点,最终两种集合起来,造出了一批有一批适合远洋航向的帆船。

    可千万别以为大航海时代的跨洋航行的帆船全都是西方自主研发的,起码就在风帆上面,西方大船的帆就是由横帆、拉丁帆和斜桁帆三部分组成,横帆是他们自己的,拉丁帆是阿拉伯人的发明,而斜桁帆,则是中华硬帆船的专利。

    这就是学习的重要性,不能盲目自大,更不能妄自菲薄。

    而就远洋航行来说的话,吃风大,速度和负载有很大的优势,而且还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更加细节的调整船帆的西式软帆船,自然是更加适合远洋航行。

    但操作简单方便,所需人员少的硬帆船,则比软帆船更适合近海和内海航行。

    所以远洋用软帆,近海内海用硬帆,这才是历史已经证明的正确答案。

    还有另外一点,那就是如果用于海战的话,西式的软帆船比中式硬帆船要更加合适,主要愿意除了转向和瞬时加速更加灵活以外,就是自身较轻吃水浅的西式帆船,能装更多的大炮!

    火力就是正义!

    当然,不管你什么帆,统统不如铁甲舰,蒸汽船,这是毋庸置疑的。

    大沽口船坞的工匠们,也没想到辽王殿下居然对船只如此感兴趣,其他的大人们可是很少会询问这些,虽然大明现在也有海运,但毕竟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有一个庞大的地中海,注定了他们以海洋为生命线,一个个都是海洋性的国家,所以从上到下,对于海事并不是很上心。

    这些工匠们也是一一作答,而朱启问的问题,在他们看起来,就是有些难了,比如这最大的船只,能航行多远无需补给?如果远离海岸,遇到大风大浪如何啊之类的问题。

    这些工匠们也就只负责造船,这些问题他们哪里懂啊,一个个的也都是大眼瞪小眼的。

    大沽口船坞负责的官员,也是一脸懵逼的表情。

    朱启虽然不抱有什么希望,但看到就连这些专门从事海事的工匠和官员们,都从来没有关心过远海航行的问题,就知道想要把大明引导向大航海方向的话,绝对不是改造一个船坞的问题。

    但难做不代表就不去做了,总得有人来做这件事,朱启虽然比较喜欢摸鱼,但不代表就想看着历史的轨迹按照原先的世界线来发展,坐等西方在百年之后,开启大航海时代然后吃的满嘴流油。

    至于说到底怎么做,朱启已经在心里面有了一个大概的规划了。

    而这个规划,也跟王传奇有关。

    三天的时间过得很快,王传奇那边很快就带着自己的海盗,不对,是义军船队,来到了大沽口了。

    那些海船一律停在了的港口外面,主要是港口就那么大,一下子冒出五十来艘船放不下。

    王传奇自己坐着小船,带着一众海贼团的领导层门,也就是二当家三大将这些人,都上岸来了。

    一上岸,就看到了两边都有老百姓们在挥舞小旗帜,还拉起了横幅横条,很是热闹,一个个的全都在欢迎义军英雄的归来。

    王传奇那是热泪盈眶啊,快四十岁的人了,本以为这辈子也没办法洗白身份,以汉人身份堂堂正正的踏足中华大地,却没想到天下一个霹雳,朱元璋横空出世,十数年横扫八荒六合,大明重开大宋天,胡元也被赶出了长城以外,这等改天换地的事情,他居然能够等得到,可不是热泪盈眶吗?

    至于说这稀奇古怪没见过的欢迎仪式,王传奇就并未在意了,可能是自己海上漂泊几十年,中原的习惯改变了也说不定。

    王传奇很快就见到了传说中的辽王殿下,一个英气逼人的年轻小伙子,但已经听说过辽王殿下的英勇壮举的王传奇,可绝对不敢有丝毫轻慢的态度。

    一上岸,立马就对着辽王殿下拿头便拜,说道:

    “微臣王传奇,叩见辽王殿下!”

    朱启看到这个四十来岁的汉子也是很高兴的,他不仅是自己打败辽阳平章刘益的关键所在,更是自己未来开辟大明朝大航海时代的可用人才啊!

    专人干专事,在海洋上漂了几十年的王传奇,海事方面,谁能比他专精啊?

    “王都督快快请起!”

    王传奇虽然还没有被正式任命,但朱启这个平辽指挥使,临时认命一个水师都督的权利还是有的,当然最终王传奇是个什么职务,还是要看朱元璋的意思的。

    相关的属性,朱启两日前就送去应天府了,相信过不了两天就能回来旨意,给王传奇一个正式的任命。

    这边把王传奇搀扶起来,朱启一阵寒暄以后,便亲切的拉着王传奇的手,朝着码头外面走。

    泪眼婆娑的王传奇本来以为可以开席了,大家吃吃喝喝,今晚没准还能有几个姑娘作陪呢。

    却没想到直接被辽王殿下拉着到了街道上,那些百姓们很快开始热烈鼓掌,随后又几个小朋友用古怪的方式斜挎着一条红色丝绸,上面还写着“热烈欢迎王传奇王都督”的字样。

    那些小朋友们手里都拿着扎好的鲜花,送来给了王传奇,看着王传奇一脸懵逼的表情,我们辽王殿下背着手说道:

    “哦,这是我大明百姓,听说王都督你率领义军英雄们归来,他们这是表达对你们的敬意呢。”

    王传奇听得哭笑不得,他要是能信了这个鬼话,怕不是三岁小孩,以前在海上航行的时候,老百姓的渔船看到他们就慌得一批,渔民就差没直接弃船跳海逃跑了。

    当然王传奇也从来没打劫过老百姓,一般都是盯着元朝运输船,或者是大元商船来打劫的。

    不用说也知道这肯定是辽王殿下的安排啊,王传奇那是立马抹了抹眼泪,满口都是感恩的话语。

    送完了花,这才终于可以开席了,席间美食如山如海,漂亮姑娘还在边上吹拉弹唱,不得不说,论生活腐败这方面,辽王殿下是行家里手。

    从头到尾总之一条龙服务,差点没给王传奇送走。

    这吃饱喝足了,也该干点正事了,这王传奇也是早已有所准备,便开始在席间跟辽王殿下分析起了渤海局势。

    他跟刘伯温说的差不多,也是明说了大明的心腹大患,就是辽阳平章刘益的水师船队,不打败他们,想要在渤海走通海道运输,那是不可能的。

    但打他们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刘益的水师还是很有水平的,王传奇就谏言了,一定要打造更多的大船,等到船只重组以后,再行出击。

    辽王殿下便问道:那要多少大船啊?要多少时间啊?

    王传奇伸出了五根手指说道:“若有五十艘大广船,大福船,上百艘的沙船,末将有十成把握,能拿下刘益的水师!”

    明朝这时候,在海船方面,无论是战船还是民用船只,按照大小都划分为广船,福船和沙船三种档次。

    广船因广东建造而闻名,是一种专门用于海洋航行的船只。

    福船因福建所造出名,也是一种海洋航行的船只,至于说两者区别,就是福船的船帆要明显多于广船,也更容易远洋航行,三宝太监郑和的船队,大多都是福船。

    至于沙船则是中小型船只,是一种平底船,不能远航,但机动性强,王传奇的船队,有一大半都是沙船。

    朱启听到还要这么多船只,随便算了算,那少说也得造个大半年的船,这肯定是不行的。

    朱启便笑着说道:

    “其实本王有更好的战船。”

    王传奇一听说有更好的新式战船,他一下子就来精神,他本来就是专精海事,对于战船尤其了解,一听有新式战船,那肯定要见识一下啊。

    朱启也就顺理成章的带着王传奇去大沽口船坞去看看龟船去,他本来打算就是让王传奇这帮子海员们,来操纵龟船的,毕竟现如今能找到的经验丰富的海员,那绝对就是这一群海盗。

    明朝的府卫兵士即便是训练有素,但陆地上的训练和海洋上的训练,那绝对是两码子事情,临时训练水师部队,成本太高不说,最主要的是时间跟不上。

    朱启带着王传奇到了船坞之后,将那龟船展示给了王传奇,随后细细说了起来。

    王传奇本来就是行家里手,看着这造型古怪的龟船,一开始的反应是“这玩意是什么鬼?”

    等到辽王殿下从头到尾解释了一遍,他自己进去看了一圈之后,心里的反应是——这玩意是什么鬼!

    这一天,王传奇在龟船里,一直待到了深更半夜……

    大沽口的百姓们喜迎了曾经的海盗头子王传奇,其实更喜的是看到了传说中的辽王殿下。

    至于说海盗头子王传奇,大部分的人反应是,谁啊?

    他们毕竟是普通老百姓,没几个消息灵通的,就算是很多人以出海捕鱼为生,但王传奇从来不为难渔民,都是绕着辽东找大元的官船,老百姓自然不知道他是何许人也。

    而后大明天子的圣旨到了,任命王传奇归平辽指挥使辽王殿下管理,同时就地任职大沽口水师都督,这当然是朱启的建议。

    而后几天,大沽口的百姓们就开始看到这位新上任的水师都督,开始在大沽口的港口外面训练水师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7667/ 第一时间欣赏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最新章节! 作者:蓝白的天所写的《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为转载作品,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介绍:
德艺双馨的漫画家朱启穿越洪武大明,竟成了朱元璋的儿子!
为了明哲保身,朱启早早的就定下了一系列的小目标。
解散神罗非法组织,吊死威尼斯总督,在法兰西投降之前率领明军进入巴黎……才怪!
哄好老爹,巴结朱棣,远离朝政,进军娱乐行业,当个人畜无害的纨绔王爷!
然而多年之后……
朱元璋在应天府皇家娱乐中心,尊享金钻会员包间内,拿起手中台球杆,对准白球一杆进洞。
边上的宫女奉上第一艘大明铁甲舰“殖民者号”设计概念图,朱元璋一边看设计图,一边遥望远方,自言自语道:
“朕允许藩王奉天靖难的诏书都昭告天下了,吾儿朱启怎么还不靖难造反,赶紧来接替朕的皇位啊!”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