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从大明风华开始的皇帝生活TXT下载从大明风华开始的皇帝生活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从大明风华开始的皇帝生活全文阅读

作者:白云牛仔裤     从大明风华开始的皇帝生活txt下载     从大明风华开始的皇帝生活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二十章 心算小能人

    九月初一,天晴,有风。

    朝议新政一事,至今,已经过去了足足有四日时间。

    完整版的新政,对于消息灵通的京师人而言,现如今,不知晓此事的人,虽说还有吧,但却已是为数不多了。

    到了今日,民间的舆论,就像煮开的热水那样,算是彻底沸腾了起来。

    对此,王迪也早有预料。

    毕竟这年头,又不是后世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对于缺少劲爆消息的大明朝而言,往日里,可没有那么多能供人们在茶余饭后谈及到的实时资讯。

    而将要实施的新政,这种关乎到几乎所有人自身利益的大新闻,给了京师万民足够多的讨论话题。

    其舆论热度,依王迪之见,至少能持续到今年年底。

    为此,他早早派出身着便装的锦衣卫,混进茶楼酒馆打探消息,想要听听来自最底层的樵父贩夫,对于新政一事的议论及想法。

    没准,还能借机补充完善一下新政。

    就比如现在鼓楼下大街的一家露天茶铺。

    一大早,半扇豕肉已经卖了个精光的刘老六屠夫,袒胸露乳相当壮实的他,正坐在斜对面的露天茶铺,讨上一大碗茶去去乏。

    猛灌三大碗过后,油乎乎的大手往那嘴巴上一抿,瞅了茶铺在座的十个人,他咧着亮晶晶的大嘴冲着相识的几人直接说道:“唉,伙计们,我家那大侄子,你们都知道吧。听了皇爷的新政以后,你们猜他和我说了啥?”

    成功引得几人的注意力,还不待别人只言片语呢,刘老六故作神秘一笑连忙说道:

    “我家大侄子和我讲了,路引放开以后,要想发大财,需赶紧往那天津卫还有其它开通市舶司的城市跑。早去早发财,晚去晚发财。最重要的是,我家大侄子,他便懂得一门发大财的路子。”

    刘老六这话一说完,果然如他所料,坐在茶铺长条凳上的人,甭管认不认识呢,一个个的目光,都瞅向了他。

    享受着众人的注视,刘老六端起刚刚续满的大碗茶,“咕咚”一大口,又闷了个干干净净,捋了捋胡须,大口道出一个“爽”字。

    刘老六这副作态,当即引得一个与其相识的瘦削汉子有点看不惯,哼了一声,开口讥讽道:“行了吧,刘屠户…你家那大侄子,别人不知道,我李松还能不清楚?你侄子,除了算术机灵点,懂得替你算账以外,四书五经他能全背下来吗?”

    注意到刘屠户的脸色没有多大变化以后,此人有点诧异,不死心继续道:“这年头,开通市舶司的地方能发财,还用你家大侄子说?”

    “但是你也不想想,咱大明朝,多少人啊,都像你家大侄子说得那样去了天津卫那里,你有地方住吗?还发大财…我看呐,一旦听信了你大侄子的话,是跑过去散财还差不多!”

    话语落罢,李松摇摇头叹了口气,端起茶碗,慢悠悠品着茶汤的同时,聆听着茶铺其余人的议论。

    “是啊…在外谋生打拼哪有那容易,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无依无靠没有熟人帮衬的话,不受当地人欺负也就罢了,想要发财,我看挺难。”

    “确实!全面开海,随便想想都知道,那十几处繁华之地,定会云集大批商人和堆积如山的货物。发财的路子,肯定是不少。但老话说得好啊,强龙不压地头蛇,更何况咱们都是普通人……”

    “那也不一定!年后开春,我便要去趟天津卫。反正在哪跑腿卖力都是卖,不如去开通市舶司的那些地方去卖。没有熟人,加个当地的帮会不就得了。”

    “也是…我感觉王三说得挺对。新政下来以后,我家地也不多,留下舍弟,他一人足够应付得来。明年开春,我也去趟天津卫或是更南边一点的地方,瞧瞧沿海富庶的省府,究竟是个啥模样的。涨了见识挣得些许银钱以后,再回来讲与老娘听。”

    众人议论纷纷之际,茶铺老板许老头续茶之际,哈哈一笑道:“让我说啊,你俩就没转过弯来。”

    “你们也不想想,咱们脚下这是哪啊?”

    “帝京啊…咱们呆的地方,是物宝天华、王气蒸蔚的四方首善之都!”

    “全面开海通商,这天底下的好东西,能短得了咱们这儿吗?就算不靠海,不还有运河嘛!何必非得跑到外面自讨苦吃?”

    拎着长嘴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许老头,一点没耽误给众人续茶的同时,还将心中所想原原本本道了出来。

    “是啊!老许说得对!咱们这是帝京啊,皇爷就住这呢!天底下的好顽意再多,那还不得先紧着皇爷挑选。”皮肤黑黢黢的王三,听闻茶铺老板所言以后,顿时恍然大悟。

    “你俩这是当局者迷!光想着全面开海通商会富裕那十几个市舶司所在的地方,却是忘了再好的东西,也得先紧着咱们帝京的皇爷。”

    随口答复之际,拎着茶壶再次转到刘屠户这儿后,许老头瞧见他有点闷闷不乐的样子,心思一转,脱口而出道:“刘老六,你刚刚不是说,你家大侄子,他懂得一门发大财的路子嘛,方便和我们说说吗?”

    许老头言语落罢,茶铺在座众人这才想起来,刚刚自己究竟是因为何事才被刘屠户吸引了注意力。

    而刘老六这边,有了引起话头的捧哏,再次享受众人注目礼以后,他冲着先前讥讽自己的瘦削汉子嘿嘿一笑道:“那有啥不方便说的……”

    “就像李二哥先前说得那样,我家大侄子,没有别的出息,就是懂点算术小道而已。”

    “我这一扇肉,定价几何卖得快,卖了多少,该往家拿多少钱,打小他心里就是门清。若非如此,就算我愿意,我家那口子,也不能白白养活他这么多年。”

    “现在呢,更是不得了了!”

    “这小子在地安门外大街的蔺氏布行找了一份生计以后,东家的账,他啥都不用,杵在那儿不到一息时间,算得比那些干了几十年的老账房先生都快,还不带有一丝错的。”

    “怎么样,我家大侄子,书读得是不多,但就凭他这个本事,往市舶司那些地方走上一遭,大财发不了,小财应该跑不了吧。”

    “不过嘛,我没答应他。这小子今年还未束发,怎么着,我也得等他娶了媳妇给我大哥延续下香火以后,才会撒手不管他了。”

    谈及自己有出息的大侄子,刘老六发自内心嘿嘿一笑,脸上的横肉,也随之一阵晃动。那傻呵呵的憨厚样子,让人看了忍俊不禁。

    而此时,茶铺上一名不起眼的汉子起身离去,七弯八拐之后,便将得来的消息记到了无常簿上。而后层层上递,未出三个时辰,已是摆在了天子案前。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主动一点呢还是被动一点呢?

    夕阳西下,晚霞映红了半边天。

    落日余晖的映衬下,紫禁城,美丽且宏伟。

    比这更美更令人赏心悦目的,是永和宫内,跪在床榻上的杨蜜。

    此时此刻,她身着由蓝白底嵌着粉色荷花图样的布料裁剪而成的三分袖旗袍。

    一身的窈窕曲线,在旗袍的包裹下,是那般得诱人!

    现如今,媚眼如丝半闭半合的杨蜜,樱桃檀嘴微张,刚刚承接完皇室赐予的恩泽雨露。

    轻轻的“咕咚”一声,没有一丝犹豫吞服以后,满面娇羞不已的她,小心翼翼瞅了瞅皇帝,赶忙将旗袍裙摆往下拽了拽,而后悄咪咪地往皇帝身边靠了靠。

    而王迪这边,身心很是通透的他,倚靠着软枕,正翻阅着锦衣卫呈上来的实时密报。

    对于消息掌控,王迪特别在乎,尤其是京师之地的一举一动。

    是以,在班师回朝期间,他便嘱咐过袁彬,在宫门关闭之前,需将每日搜集到的信息上呈至他面前。

    虽说大大小小有用无用的信息很是繁杂,不过对于早已习惯浏览天下新闻的王迪而言,这百十来条实时消息,顶多浪费他半个时辰而已。

    不出所料的,今日刘老六屠户谈及到的事情,也已是入了他的眼。

    “心算高手吗…还如此年轻!要不要尽早设立大明理工太学呢?”

    攀科技,最需要的,便是理工型人才。

    这一点,王迪不会不清楚。

    他构思出来的大明理工太学,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经济、地质、冶金、建筑工程等诸多杂科,与后世的理工类大学,基本没差太多。

    只要一道旨意颁发出去,王迪相信,三年之内,大明理工太学的师资力量与就学人数,应该不会低于三千人。

    十年之内,集众人之力,王迪觉得,应用在各行各业,可以完全代替手工劳动继而引发工业革命的蒸汽机,应该便能成功研制出来。

    之所以有如此大的信心,是因为王迪知晓,技术科研领域,最难的就是从0到1的突破。

    而蒸汽机的原理,又不难。

    只要科研思路与方向差不了,那么汇聚大明帝国的顶尖人才,再许下丰厚名利,耗费十年时间将其研制到成熟阶段,应该是绰绰有余了。

    甚至是说,为了理工型人才不会断流,类似于九九乘法表、拼音、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以及加减乘除这些符号,王迪早就亲自誊写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

    随便召点无事可干的秀才们,教授三五个月,而后派往全国各地县学府学将其普及开来,再搭配着区别与正常科举考试的杂学科举……

    如此这般的话,最多不超过二十年的时间,掌握文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便会源源不断批量生产出来。

    只是,一想到这,王迪有点犹豫了。他在考虑,到底要不要放开全面化的启蒙教育。

    这其中的好处嘛…毋庸置疑,识文晓义懂得简单算术的人才,会变得越来越多。

    可替换的人才一多,也无需再像现在这样,生怕有人抱团起来集体尥蹶子不做事了,畏手畏脚地定了一个较低的水平线,不敢大规模地贬黜官员。

    但坏处嘛…令王迪比较担心的就是,亲手结束持续上千年的愚民政策,待到黎民百姓大范围启智以后……

    这朱家的皇权,还能稳固多久?

    要知道,一言可决万人生死的至高皇权,这种事,只有亲自体会过,才能明白圣裁决断的那一刻,究竟是有多爽!

    爽过之后,便再也难以抛却忘怀这种无上权利。

    也正是因为这样,即便王迪再不喜儒家士子动不动满口仁义道德的酸腐作态,但他知道,自己之所以能够出口成宪决定大明帝国所有人的命运,除了手中的兵权以外,代表着三纲五常的儒家思想,也功不可没。

    一旦全民启智,对比后世的情形,王迪又岂会猜不到会产生何种恶性后果。

    还是那句话,屁股座的位置,决定了大脑的想法。

    坐在龙椅上,王迪要考虑的,是如何培养无数的死忠愚忠之辈,以此来巩固强大自己的皇权统治力。

    实施一系列利国利民强国富民的政策,说白了,也不过是笼络万民之心,最终还是为了自身服务罢了。

    没了土木之变,王迪相信,仅凭现在即将落实的新政,大明朝再烂,恐怕也能烂上个几百年。

    再不济呢,也够自己花天酒地风流潇洒一辈子了。

    是以,在王迪看来,继续执行愚民政策,朱氏皇权便会更加巩固。

    如若实行广泛启智政策,大明帝国应该会变强,这一点,绝对是毋庸置疑的。

    但朱氏皇权…说白了,就是皇帝个人的影响力呢,依王迪之见,有大概率会变得越来越弱。

    毕竟,有句老话说得好啊,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再结合后世的经历,王迪知道,有的人,书得越多,三观越不正。他们除了自己,就连“孝顺”是为何物都不懂了……

    你说说,这种目无君父的贱民,至高无上的皇权,能使唤得动他们吗?

    最重要的是,这种无视皇权的人,不用太多,有上那么几十个或是几百个,如果他们老老实实自娱自乐那还好说……

    万一像白莲教那样,啥都不干,就是天天想着造反,这特么谁受得了!

    即便不造反,如果这些人当中觉醒了“人人平等”或是“天赋人权”这种价值观念,如若再将其传播开来……

    想想吧,在大规模普及蒸汽机改变现有生产资料方式的现实情况下,类似于法国大革命的那种真正变革,恐怕就近在眼前了。

    真要遇到这种大事件发生的话,如果王迪还活着,那么他的立场,可谓是相当坚决。

    除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灭杀以外,没有第二条路可选。

    反正,谁动摇他的皇权,便是罪不可赦的真正敌人。

    只不过,王迪心里也清楚得很,这个世界,终究是个圆的。

    自己这边不主动启智的话,不管西方文艺复兴开没开始、结没结束,只要全面开海通商持续上几年或是十几年…最多不超过五十年,恐怕随着东西方越来越频繁的交流,被动的启智,照样不可避免。

    到了那个时候,想要杜绝此事发生,要么实行文字狱,要么就是闭关锁国……

    否则,文化思潮,定会如同越来越强盛的大明帝国那样,待到工业文明发展到了某个进程,黎民百姓的意识与思想,便如同解封的魔物一样,泛滥,且势不可挡。

    是以,王迪正在想,全面启智,就像玩女人似的……

    自己是主动一点好呢,还是被动一点好呢?

第一百二十二章 造神成圣计划

    日入时分,夜色渐深。

    永和宫的主人,也就是杨蜜,刚刚用完膳。

    王迪这边,也刚正儿八经地用完膳。

    “陪朕走走吧,大蜜蜜。”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王迪以医科生的身份保证,这事,还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

    借着散步遛弯的闲余功夫,王迪准备和杨蜜探讨一下万民启智的问题。

    他想看看,这个比较懂自己心意的女人,关于此事能有什么独特见解。

    只不过,到了嘴边的话语,对于有点拧巴的王迪而言,一时之间,却又不知该怎么提出问题来了。

    总不能直接问出,对天底下的黎民百姓,是愚民政策好呢,还是启智政策棒呢?

    就算问出来了,王迪估么着,杨蜜她也没有那个胆子,敢回答这个问题。

    “陛下,可是…可是新政遇到了什么烦心事吗?”

    挽着皇帝的臂膀,心思细腻的杨蜜,对于皇帝的一举一动,观察得清清楚楚。

    新政有多完美,她应该是先于满朝文武百官最先知晓此事的。

    正因如此,她才有点纳闷,仅是两日未见,身边这个刚纳了孙太后近身奴婢的皇帝,按理来说,就算谈不上有多么高兴,那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吧?

    四下瞅了瞅,注意到近处无人跟随以后,生怕被别人告发自己干政的杨蜜,小心翼翼问询着。

    “大蜜蜜,江南被抄家灭族的那几个书香世家,先前朕也和你提及过此事。思前想后,朕有点想不明白,所以特想知道……”

    “你说说,这些世家,虽不如汉唐时期的名门望族那样尊贵显赫,但他们一不愁吃,二不愁喝。家中良田无数,族中子嗣绵延、人丁兴旺。不管是米粮还是银钱,足够他们享用几辈子了…那为何,他们还要做出此等丧尽天良的事情呢?”

    “普通的蟊贼,行不法之事,顶多霍霍几人或十几人而已。但像他们这种豪绅地主,一旦没了任何约束,那么一村一乡的百姓,怕是都难逃他们的摧残折磨。”

    “按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些罪人,包括朝中一些臣子,哪一个,圣贤书读得也不少。古圣先贤讲的道理,他们懂得,可能比朕都多。但是呢,瞧瞧他们干的这些狗屁事情!”

    “最为重要的是,太祖高皇帝龙驭宾天,这仅仅只过去了五十二年时间;太宗文皇帝呢,才只有二十五年…可是现如今呢,不论是儒家圣人讲的大道理,还是大明朝的严刑苛法酷吏,对这些人而言,貌似是没有起到一点作用呐!”

    长长叹了一口气,王迪没有直接讲出愚民还是启智问题。他换了个思路,想看看杨蜜能给出何种作答。

    “陛下,这天底下,像他们这种泯灭人性的豪绅地主,应当不多吧。”

    “别的地方臣妾不知道,但京师之地,往日逢年过节的时候,总有不少大户人家会布摊施粥,救急穷苦。”

    “陛下,您瞧瞧,大明圣朝在您的治下,坏人有,但好人,也挺多的呀。”

    拍完龙屁,察觉到皇帝并未显得有多么高兴,杨蜜眼睛一眨,没怎么思虑,接着又讲道:

    “人坏不坏,有没有歹心,想不想作恶…陛下,依臣妾之见,和圣贤书读得是多是少,好像也没有太大的关系。”

    “至于严刑苛法酷吏嘛,就像您先前与臣妾说得那样,只要大明朝的律法还是由人来执行,那它终归是有漏洞的。”

    “既然是这样,臣妾就觉得,想要感化这些恶人,或是减少这些恶人出现的概率,也许…也许儒释道剩下那两家会有较好的办法。毕竟……”

    还不待杨蜜说完,顿在原地灵光一现的王迪,生怕思路被打断,抬手止住杨蜜接下来要讲的话语。

    “宗教……”

    嘟囔出“宗教”二字以后,王迪的眼睛,瞬间闪亮了许多。

    双手抱于胸前,望着夜空当中的繁星,他踱步转着圈圈,诸多思路迸发了出来。

    “宗教…对啊!怎么把这顽意给忽略掉了。”

    “后世人人启智的情况下,貌似全球信教的人数比例,都超过了三分之二!”

    “现如今的时代,更为愚昧……”

    “连关羽这么个平民出身的赳赳武夫,经过儒释道三家的美化以后,都能成为可与文圣孔子相媲美的武圣……”

    “没理由,造福天下万民的我自己…就不行啊!”

    《三国演义》的新旧版本,王迪各看过一遍。于他而言,视天下英雄如无物的关羽,如若此人不是刘关张核心成员之一,如若没有曹阿瞒成全的好名声……

    有勇有谋,忠义不下关羽,一身皆是胆,且待人更为随和顺从的常山赵子龙,其成就,至少在王迪的眼中,是远超关羽此人的。

    然而再看看现如今各省各府都有的关公庙……

    就是这么一个没有半点虚怀若谷之心的傲气武夫,仅凭自身忠义之心外加读过《春秋》这种小事,从宋徽宗开始,至今不过三百来年的时间,竟被历代帝王还有儒释道三家,给硬生生捧到如此之高的地位!

    让王迪特别纳闷的就是,古往今来,忠义这玩意,对于武将而言,难道不是最基本的要求吗?

    况且,魏蜀吴三国,前前后后那么多不亚于或是超越关羽的武将,皆是忠勇之辈啊!

    如此这般想来,处在当下这个时代,只要德行不亏,只要有权利调动儒释道三教为己用,那么人为的造神成圣,恐怕也没有多难。

    “圣人可以著书传世,在其中讲有不少大道理,我也可以啊!”

    “我完全可以把自己代入到圣人角色,强行命令儒释道三教整合出一个新的宗教…而后,再把种族优越论置于其中,通过培养竖立汉民族的强大自信与优越感,来强化凸显自己、乃至整个朱氏后辈的至高皇权。”

    “顺带着…借此良机,还能提前防备杂种的泛滥化,尤其是与默这种低端生物……”

    嘀嘀咕咕的王迪,越想越高兴。拍了拍杨蜜的屁股以示鼓励后,领着美娇娥便返回寝殿。

    要来纸和笔,在上面涂写“宗教”、“传销”、“金字塔式组织框架”、“种族优越论”……

    甚至到了最后,王迪连“神圣大中华民族”、“昊天汉族”、“神圣华族”这类彰显汉族子民至高无上的词汇都总结出来几个。

    是夜,指指点点划划,为了大明宗庙社稷操劳许久过后,身心很是满意的王迪,睡了个舒坦觉。

第一百二十三章 崭新的大明朝

    翌日,清晨。

    乾清宫,御书房内。

    今日君臣奏对的,是已经七十有五,提出致仕请求好几次的礼部尚书,胡濙。

    之所以召见这位正在操心着皇帝大婚事宜的老臣前来面圣,也是因为僧录司与道录司,皆是归在礼部管辖范围之内。

    “陛下,老臣想问一下,您召佛道二教得道之人所为何事啊?”

    胡濙怎么都没想到,新政即将实施之际,即将大婚的皇帝,竟然想要召见佛道二教研习佛经道藏较为精通的出家人。

    这……

    皇帝这是想干啥!?

    说真的,听闻皇帝所言之后,当真是把胡濙给吓了一大跳。

    因为在他的眼中,古往今来,那些崇尚宗教…尤其是佛道二教的帝王,他们所求之事,无非是长生不老而已。

    问题是,在这其中,有几位帝王是得善终的?

    联想至此,当真由不得胡濙不害怕!

    在他看来,眼前的皇帝,今年不过二十有二。如此年轻,求个屁的长生不老啊。

    最为重要的是,再过几日,关乎所有人的新政,便要陆陆续续实施下去。

    这个时候,要是闹出皇帝崇佛尚道这种不务正业的消息,胡濙还真不敢去想,朝堂之上,为此又会生起多少波澜。

    “胡爱卿,怎么…你可是担心朕突发昏聩、神智不清,想要炼丹修道妄图长生吗?”

    操着淡淡的语气问完之后,看着脸色大变跪伏请罪的胡濙,生怕将此人吓出个好歹的王迪,也懒得继续逗弄这个白胡子老头,直接讲道:

    “胡爱卿,快快起来。你无需担心,也不必赘言,按朕的旨意去办即可。”

    皇帝说归说,但胡濙都这一把年纪了,生死早就看淡了。

    他刚刚之所以脸色大变,倒不是真得害怕皇帝会治罪于他,而是真心忧虑皇帝会像他本人说得那样……

    炼丹修道,妄图长生!

    正当胡濙想要继续谏言呢,外面候着的内侍太监李复,快步走到皇帝身前,小声禀报了一句话。

    那一瞬间的功夫,胡濙忽然发现,皇帝笑得很灿烂。

    ...

    相比愁眉苦脸离去的礼部尚书胡濙,现如今王迪这边,倒是乐呵得很。

    李复通报之事,有两个。

    其一,是坐落于小时雍坊的天工所,已经彻底竣工。

    至此,小本本上记载的一系列科研推进工作,便可陆陆续续投入运行当中。

    王迪大笔一挥,写下“精益求精”这四个大字,又将“标准化”与“流水线”这两个名词说与李复听,让他再传达给天工所上上下下所有匠人。

    本来呢,对于这个很是看重的天工所,王迪还想亲自过去一趟,整个类似于剪彩仪式的热闹场合嗨皮一下下。

    不过嘛,当皇帝越久,他才愈发体会到,自己贵为真龙天子,岂能让低贱的工匠们,随随便便就可见到?

    要知道,处在当下这个时候,能有幸殿前面圣,对于普通人而言,那也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与赏赐。

    所以嘛,只要许下丰厚且诱人的名利二物,王迪倒不怎么担心这些人会不尽心尽力去做事。

    至于第二件较为高兴的事情,便是现如今摆在王迪眼前的水泥墩子。

    不过在看到这顽意上面有几道细微裂纹以后,他的心情,就有点不怎么美丽了。

    “臣有失陛下厚望,臣乞罪!”

    跪伏在地请罪的,是工部尚书,石璞。

    按照皇帝的交代,当水泥粉这种新奇顽意烧制成功以后,他基本便已知晓其具体用途是啥了。

    可惜的是,整整试验了三日过后,眼前这个布有四道裂纹的水泥墩子,已经算是石璞亲临京郊石灰窑,从近百个当中挑出来的形象最好的一个。

    “石爱卿,你先起来吧。与朕说说,水泥烧制过程具体是怎么一回事?”

    ...

    半刻钟过后,听闻石璞所言,眉头皱紧的王迪,死死盯着眼前的水泥墩子,吓得一众人等噤若寒蝉。

    如何制造水泥,说白了,王迪也从未有过任何实践操作。

    从化学课本当中学来的理论知识,他也只知晓水泥原料,是由碳酸钙,也就是石灰石,还有黏土构成的。

    很显然,他有点想当然了。

    眼下的水泥,与他印象中的合格品,貌似还差了不少。

    首先是彻底硬化凝固的时间,竟然高达十六个时辰!

    虽说王迪不是工程专业出身的,但他清晰记得,儿时放暑假期间,一个邻居,当时用水泥在门口砌的一个方便车子上下走动的缓坡,貌似仅用了一上午的时间,自行车与摩托车,便能从上面轧过去。

    这么一对比,这硬化时间,相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啊。

    其次就是,粘合度的问题了。

    当然了,这也只是王迪的个人感觉。

    因为在他看来,如果不是粘合度出了问题,好好的水泥墩子,怎能这么快就出现了裂纹?

    思虑片刻,结合常规药和高级药的区分,王迪估么着,现如今刚刚烧制出来的水泥,顶多算是1.0版本。

    烧制过程中,再往里面添加一点针对性的配料,没准…自己期待的那种合格品,就能面世了。

    至于加什么额外配料,虽然王迪不清楚,但他有个大概的猜想。

    后世他看到的一则新闻,提到了水泥几十年的价格,刨除通货膨胀的因素以外,无论是在全国大基建时期,还是在恢复青山绿水蓝天的时期,貌似都没产生太大的波动。

    就算这则新闻情况不怎么属实,至少也代表着,水泥价格波动,肯定没有房价涨幅那般厉害。

    如此这般的话,便能反应出一件事来,那就是添加到水泥当中的配料,肯定是不是什么稀罕顽意。

    甚至是说,没准都是不要钱的工业废料。

    照着这个思路去想,王迪瞬间便想到了不要钱的煤渣或是矿渣这种东西。

    “硅酸盐吗…是了,火山灰这类危险顽意,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吸入后,一旦触碰到人体支气管粘液,就会凝固在一起,并粘在支气管上,稍微严重一点,便能造成窒息死亡。”

    “也就是说,往现有水泥里面,加点硅酸盐就行了?”

    反复思量过后,王迪觉得,自己的思路,应该没有大的问题。

    唯一的不足,就是大明朝没有那么多可用的矿渣。

    当然了,不多归不多。暂时用来试验的,肯定还是有的。

    只要确定了具体配方,待到西山炼钢所开工之后,不管是矿渣还是煤渣,应该是少不了的。

    将所思所想写到一张纸上,交给石璞鼓励他几句话,顺便又给烧制水泥的匠人,拨下百两白银以示嘉奖……

    望了眼微白天空中的红日,哼哼着同名歌曲,在王迪的心中,崭新的大明朝,自今日起,已经来到了。

第一百二十四章 九月九,老道现

    身处紫禁城当中,小日子,过得无聊且忙碌。

    对于现如今的王迪而言,皇帝这份职业,他干得是愈发熟练。

    军权在手,天下我有。

    懂得这个亘古不变的至真道理,一切就都好说了。

    再辅以《矛盾法则》,抱着“快乐做人,轻松做事”的心态……

    在文官之首,也就是吏部尚书王直被罚俸半年,且免除首年远洋通商名额举荐权以后,满朝文武百官,他们一个个的工作态度,变得愈发认真了起来。

    有此效果,王迪倒不怎么意外。

    底层乱七八糟的事,太多,多到他懒得且也没有功夫事事去管。

    再者说了,啥事都要他来管,还要这满朝的臣子们有何用呢?

    是以,王迪本着抓大放小、以大制小的思路,在与臣子们和和气气过去一周的时间以后,随便丢出几份弹劾,便率先拿王直开了刀。

    当然了,之所以动王直,也存在另一方面的原因。那就是,消减一下江西帮在朝堂上的影响力。

    要知道,目前内阁首辅杨士奇、吏部尚书王直,还有锦衣卫指挥使袁彬,身居如此重要之职的他们仨,可都是江西人呐!

    别管他们私底下有没有什么往来交情,但该有的警告,还是不能缺的。

    因为对于非江西帮的臣子而言,即便这三位私下没有任何交情可言,只有他们仨没有大的争执,那么单凭老乡这一点,就值得多数人心生顾虑。

    况且,别的且不说,大明朝这些年以来日益败坏的吏治,直接负责天下官员升迁贬黜事宜的王直,他绝对是难辞其咎。

    小以惩戒,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如若在年底之前,整个吏部依旧没有太大改观的话,王迪不介意撤掉已近古稀之年按例该上疏请求致仕的王直,换上个更听话懂事的狗来替他做事。

    与此同时,在目前看来已是补全细节的新政,于九月四号,也已加盖皇印通告全国。

    瞬间,整个大明朝,如同锈住的齿轮那般,在新政这一剂润滑油的作用下,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渐渐转动了起来。

    至此,亲自负责掌控大方向的王迪,个人时间…尤其是玩小妮这一块的时间,被压榨得属实太多。

    忙碌一天,抱着美娇娥睡觉的时候,明明已经狠下心来不想再去管那些堆积在桌案上的奏梳……

    可惜的是,一大早起来,不管是强迫症也好,还是责任心也罢,君臣奏对、批阅奏梳,已经慢慢融入到了王迪骨子里,直至九月初九重阳节。

    ...

    重阳节这一天,除却登高祈福、拜神祭祖、赏菊辞青活动以外,于大明朝的皇帝而言,给太后和太皇太后及朝中年过半百的臣子们摆敬老宴祈寿,才是最为要紧的事情。

    再加上新政刚刚实施,本着“要叫马儿跑,得叫马儿多吃草”的心态,此次于乾清宫举办的重阳大宴,规模还是比较庞大隆重的。

    根据李复先前报上来的活动准备方案,殿廊下布五十席,丹墀内二百四十有四席,甬道左右放置了一百二十有四席,丹墀外左右更是布置了三百八十有二席。

    整个重阳大宴以飨众官的席面,总计有八百席之多!

    参与宴席的这些人当中,有皇亲国戚,也有朝中重臣,还有随机从民间挑选出来的高龄老人。

    ...

    午时正点,湛蓝天空下,白云朵朵。明媚的阳光,不是很刺眼。

    一阵习习秋风吹来,夹杂着浓郁的酒香肉香味道,从耳畔鼻尖处轻轻掠过。

    一身常服装扮的王迪,居高临下,俯视众生。满脸笑盈盈的他,环顾四周过后,准备于宴席开始前,做个简短的开场致辞。

    “仁爱孝悌,家国天下……”

    “《礼记》有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孟子也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朕以为,没了自古流传至今的中华美德,家,便不成家…无家,又何来国?”

    “天下万民构建起来的家庭,是大明帝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家的和睦,即为大明朝的繁荣昌盛。”

    “家和万事兴,国泰百姓安!”

    “是以,诸位要切记,养老尊贤,仁爱天下。”

    话语至此,“陛下仁厚大德!谨遵陛下教诲!”的高声山呼,响切云霄,经久不息。

    一直到皇帝端起酒杯以后,好似波浪般此起彼伏的声音,才瞬间戛然而止。

    “今日这第一杯酒,朕先敬太皇太后还有太后。”

    “朕冲龄践祚,彼时主少国疑,人心不定,值此多事之秋,幸得有她二位的扶助。此恩情,朕没齿难忘。”

    话不多说,举杯冲着太皇太后张妍还有孙太后二人微笑示意后,王迪满饮杯中美酒。

    这一副母慈子孝的画面,惹得在座所有人连连点头,交口称赞。

    更是引得端坐于孙太后身边的胡善祥,紧咬牙关,努力摆出一副与有荣焉何其幸甚的灿烂笑容。

    瞅着至高至尊的年轻皇帝端起第二杯酒时,她好像看到了那是自己的孩子,郕王朱祁钰。

    可惜啊,他不是。

    而王迪这边,手举第二杯酒,视线从三杨阁老与张辅这些高龄老臣身上一一扫过之后,他淡然一笑道:

    “朕这第二杯酒,要敬众位爱卿。”

    “朕才陋识浅,幸得诸位悉心教诲和提点。也是尔等身膺顾命,齐心协力尽忠朝廷,大明朝才能安稳走到今日…朕,甚感欣慰。”

    再度满饮杯中美酒过后,举起第三杯酒,望向远方的高龄老人,脸上笑意不减的王迪,继续讲道:

    “朕这第三杯酒,要敬天下万民。”

    “是你们,俯首农桑,精耕细作,使得我大明朝物资丰饶,兵强马壮,国运昌盛。”

    高举酒杯以示敬意片刻,王迪满饮第三杯酒。

    透过一派蒸腾的烟蕴之景,目光遥望远方,他安然享受了一阵赛过一阵的如同山呼海啸般的歌功颂德。

    而后,注意到皇帝安稳落座之际,李复高声宣唱道:“开宴!”

    宫廷丝竹管弦宴乐骤起。

    殿前,轻盈娇嫩好似一只只乳燕的舞女们,她们的身体软如云絮、双臂柔若无骨,步步生莲般甩动着轻灵的舞姿。

    靓丽动人的她们,好似花间飞舞的蝴蝶,在那如同潺潺流水般的宫廷宴乐中,展现出华美至极的舞姿,使人如饮佳酿,醉得无法自抑。

    乐起舞翩翩,乾清宫内,霎那间觥筹交错,熙熙攘攘。

    宴席期间,王迪不惜金贵之躯,亲至朝中重臣及九十岁以上的老者身边,亲赐饮酒,赐予众人诗刻、如意、寿杖、朝珠、缯绮、貂皮、文玩…更有等同于所标数额的银牌。

    里外里的,这次重阳大宴,总计支出,高达十五万两白银!

    一顿饭啊,十五万两白银。

    要知道,这些小钱钱,可都是从内帑掏出来的。

    好在是,抄家灭族缴获的,花起来不怎么心疼。

    酒过三巡,正当宴席气氛越来越浓厚时,不少人注意到一名小内监急急忙忙跑到李复身边耳语片刻。

    而后,满脸惊讶神色止不住的李复,又凑到皇帝身边附耳低语了小一会儿。

    “来人自称是三丰子!?”

    注意到李复笃定地点了点头以后,王迪脸色虽然看不出多大变化,但他内心当中,却是无比得骇然失色。

    示意李复喊上礼部尚书胡濙代自己邀请这位隐仙入殿面圣,眼巴巴瞅着宫门方向的王迪,陷入到长长的沉思当中。

    “武当张三丰吗……”

    嘀嘀咕咕之际,很是心不在焉的王迪,此时此刻,他的脑瓜子有点懵逼。

    说实在的,王迪一直以为,这个被太祖高皇帝还有太宗文皇帝疯狂追星的神仙老道,早特么死翘翘荣登天界了。

    毕竟,不管是从《倚天屠龙记》当中的影视渲染形象来看,亦或是从现如今大明朝能够找到的文献记载资料来判断……

    张三丰此人,截止到目前为止,其实际年龄,应该至少不下一百五十岁了。

    这岁数……

    如果情况属实的话,这个年龄记录,简直有点打破王迪这名医科生的三观认知了。

    因为医学界的普遍认知就是,人类能达到的寿命上限,应该就是在一百五十岁左右。

    虽说后世在网上搜一搜有关长寿者的记录,动不动就能发现二百多岁、三百多岁乃至四五百岁的长寿老人,但是,没有一人可以证实这些记载是真的。

    能活到一百二十岁的幸运儿,已经算是叨天之幸了。

    再往后,每过一日,就算经历一次鬼门关,更别说是以年计之了。

    现在好了,活生生的医学奇迹,就要出现在自己的眼前了!

    与此同时,令王迪有点纳闷的就是,连太祖和太宗这两位千古帝王都屡诏不出、屡访不遇的神仙人物,怎就屈尊来见自己这么个年轻小伙子?

    他此行目的,究竟为何?

    至于此人是不是假冒的,王迪倒不怎么担心。

    出家人不打诳语嘛,何况是欺君了。

    唯一让王迪心生顾虑的就是,如果张三丰真像武侠影视小说中描绘得那般厉害……

    这世间,可有人能与之匹敌?

    如若这老道心怀不轨效仿白莲教那样刺皇杀驾,可还有第二个袁彬,能替自己挡下灭顶之灾?

    思虑至此,王迪甚至想到了后世星爷拍的《功夫》这部电影,想到了影片当中那个举世无敌,仅是歪歪头便可轻而易举躲避子弹的火云邪神……

    长达百年时间专注于一门技艺,想要达到那玄而又玄的臻至化境,恐怕也不是多难的事情。

    如此这般想来,王迪估么着,即便张三丰不能像火云邪神那样躲子弹,也不能达到飞花摘叶皆可伤人的地步,怕是…除了万箭齐发这招以外,普通的冷兵器或是现如今的火器,应该很难击杀这名神仙人物。

    好消息就是,照目前这情形看来,张三丰此人,还算比较守规矩。

    只不过,王迪转眼间又想到《英雄》这部电影中的刺客无名。费尽心机的此人,不也是在长空、飞雪、残剑这三人的帮助下,获得了距离始皇帝只有十步之遥可以施放大招“十步一杀”的机会吗……

    虽说此人最后被始皇帝的个人魅力给折服了,但王迪可没那么大的信心,能够折服一位上百岁的大宗师啊。

    “找个借口,就此不见,两厢安好?”

    “貌似也不妥啊……”

    “自己贵为大明朝的皇帝,此时此刻又值重阳节,人家主动登门拜访,这要不见一面,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啊。”

    “特么的,不受世俗束缚的方外之人,还真有点难办啊!当皇帝久了,最烦这种生死掌握在他人一念之间的感觉了。”

    胡思乱想得越多,王迪越是心乱。内心一乱,脸上的笑意,便也不见了。

    就这样,时间一点点过去,人声鼎沸的乾清宫,因为皇帝表现出来的异样,渐渐安静了许多。

    其实呢,从李复拉走礼部尚书胡濙之后,已经有不少人猜到了。只是他们不敢相信,究竟是从哪来的,又是怎样的尊贵客人,竟然能让皇帝如此这般恍惚失态。

    仅是过了不到半刻钟的时间,万众瞩目的来宾,便入了众人的视线。

    观其相貌,丰神奇异,龟形鹤背,大耳圆睛。身着玄青色道袍,腰间别着个酒葫芦,后面背着顶草帽。

    道人!

    注意到来者竟是一名朴素道人时,筵席上不少臣子的酒意,顿时不见了踪影。

    前几日皇帝吩咐礼部尚书胡濙召集佛道二教得道之辈入京觐见的事情,早已是传得沸沸扬扬。

    除了个别人以外,多数臣子的想法,基本与当初胡尚书想的,可谓是一模一样。

    如若不是为了修道妄图长生,那好端端的,皇帝为啥会突发奇想,要召见方外之士呢?

    一想到这,再结合精神头略显恍惚失态的皇帝,不少人的视线,集中到了这名道人腰间别的酒葫芦上面。

    莫非…莫非这道人是前来进献长生不老丹的?

    若非是这样的话,还能有什么事,可以叫坐拥天下的大明皇帝,表现得如此这般失态!

    联想至此,不少臣子的内心,顿时纠结了起来。

    鬼神一说,别管是不是儒家门生,放眼天下所有人,绝大多数还是相信的。

    但是长生不老这顽意,放到现如今的大明朝,信者有,但肯定不如以前多了,尤其是读书人信的不多。

    毕竟古往今来这么多年了,史书上记载的,服食丹药妄图长生不老羽化升仙的皇帝,没有一百,也得有八十了。

    就连始皇帝还有唐太宗文皇帝这种雄才大略的帝王,一个个的,都避免不了求仙问药,意欲打破生死界限……

    但是呢,可有一个成功的?

    不早死,就已算万幸了,还想长生成仙!?

    只不过,想归想,敢挑在今天这么个喜庆的日子直言进谏的人,怕是绝无仅有啊。

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丰子面圣

    荧惑入南斗,天子下殿走。

    徐有贞这个自学成才的半吊子都能观测出来的星象,身为武当派开山祖师的张三丰,又岂会不懂?

    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方。

    荧惑主灾,其所守,是为兵乱。

    是以……

    荧惑犯南斗时,朝有反臣,道路不通。

    荧惑入南斗时,国饥、亡国、死主,非大能大才之辈不可行逆天之事挽天倾。

    正因为懂得太多太多,所以才有了他此次的主动拜访。

    在三丰子看来,明明星象未变,经过四方打探以后,也从未听说朝中出了堪比诸葛卧龙、袁天罡或是当朝诚意伯这一类神机妙算的相术士……

    但是呢,既定的轨迹,该有的动荡,竟然全都不见了踪影!

    这是何故?

    星象未变,这就说明了一件事。那便是,当今天子,肯定遭遇了大的变故。

    可是,安然逃过白莲教刺皇杀驾的天子,屁事也没有,与夜空中的星象,完全对不上号。

    这…这在三丰子的眼中,很不合理!

    最为重要的是,多日以来,耗费无数心神,从观测推演晦涩天象得到的结果来看,三丰子竟算得“李代桃僵”这么个惊世骇俗的推断!

    李代桃僵,一则意思是兄弟相助相爱…但现如今表达更多的意思,是顶替或代人受过。

    天子被人顶替了!

    不光是被顶替了…最重要的是,照目前这情形来看,满朝文武及太后与太皇太后,竟无一人察觉到这种情况。

    整治权宦、任用贤能,皇帝身上突然间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其他人都以为这是潜龙在渊随云上天的吉兆。

    但是三丰子他心里明白,真实情况,绝不是这样简单。

    问题是,他知道不管用啊。如若将这事说出去,他清楚得很,全天下,怕是没有一人会听信他的疯言疯语。

    甚至是说,就算有人信了,为了顾全苍生大局,怕是也会装作不信。

    朗朗乾坤,昭昭日月……

    那一刻起,三丰子很想知道,这个冒天下大不韪胆敢顶替天子的妖孽,究竟是从哪冒出来的,他到底想要干什么?

    最为重要的是,现如今的大明圣朝,又非先秦远古时期,怎会有这等逆天妖孽现世呢?

    要知道,活了二百来岁,通人性的精怪,三丰子不是没有见到过。

    但说到底,他眼中的这些精怪,也只是略通人性懂人意的正常生灵而已,压根就不存在口吐人言乃至化形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

    可若不是妖孽,难道顶替天子的,仅仅只是个普通人类?

    但此事在三丰子的眼中,那就更不可能了!

    先不说此人是如何瞒得过上上下下所有人……

    单是天子命格…尤其是那张龙椅,就不是常人想坐就能坐的国器。

    没那个福分,坐上去是要折寿的。严重的,还会牵连到子孙后代的运数。

    只是,消息来源且快且准的三丰子,对于新政一事,他不比京师之地的文武百官要慢上多少。

    知晓此事过后,一时之间,他有点搞不明白了。

    被妖孽李代桃僵的皇帝,他到底想干啥呀?

    造福万民、笼络人心,这不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草莽英雄经常干的事情嘛,就像当年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的太祖高皇帝那样。

    问题是,妖孽取而代之的,本来就是个皇帝啊!

    不去做些伤天害理祸国殃民的事情,怎么反倒做起这些利国利民的好事了?

    这……

    这是吃饱了撑得闲的没事干吧。

    最最重要的是,早早来到京师之地的三丰子,在皇帝班师回朝之际,曾远远望之观之。

    不望,还不要紧。

    这一望,便是让他心神不凝。

    与常人见到的贵不可言有所不同的就是,在三丰子的眼中,年轻天子身上散发出来的煌煌大势,犹如长虹贯日!

    如此不平凡的气象,据他所知,多为夏少康、汉光武这类中兴帝王才配拥有的帝王之气。

    况且,见不得光的妖孽,没理由能与此等灼烈气象互融啊!

    百思不得其解之际,相当有耐心的三丰子,选择静观时变。

    果不其然,未有多久时间,完整版的新政,便入了他的耳中。

    纵使再没见识呢,单凭自己活了二百来岁,三丰子他也知道,无可抵挡的新政,将会开创一个新的大明朝。

    自此之后,他是彻底有点懵圈了。

    甚至是说,他都怀疑,现如今的天子,难道是被古圣先贤给附了身?

    是以,在听闻重阳大宴以后,三丰子便动了见一见皇帝,与他聊一聊的想法。

    ...

    “福生无量天尊!贫道三丰子,见过当朝天子。”

    在众人面色复杂的注视下,在大太监李复和礼部尚书胡濙魂不守舍的陪同下……

    有着道教武当派开山祖师、太极拳祖师、张天师后裔头衔,有过多次死而复活传闻,被世人称之为“隐仙”的张三丰,恭恭敬敬对着大明天子作了个揖。

    令人比较称奇的是,明明从三丰子口中讲出来的话语不是多么洪亮,但落座于乾清宫内外的所有人,都能清晰听到他的声音。

    “三丰子!入殿面圣的道人,是传闻当中的那个三丰子道长?”

    “武当山张三丰?这怎么可能!他竟然还活着!”

    “玄玄子!他真得还活着!他…他这是活了多久!?”

    “刚刚入殿面圣的那位道长…他就是那个自称‘大元遗老’的武当派开山祖师,张三丰道长?”

    “那人…他就是那个太祖高皇帝屡诏不出,太宗文皇帝屡访不遇的隐仙人物?这次…怎么主动亲临顺天府来面圣了?”

    听闻道人所言过后,筵席上的众人,皆是哗然一片。忍不住心中疑惑的他们,询问之际,满脸俱是骇然神色。

    三丰子,对于大明子民而言,没听过的,还真不怎么多。

    就算他是个无名人物,单是被太祖高皇帝还有太宗文皇帝如此追捧,也值得天底下所有人记住此人的名号了。

    更别说,不管是蛮元还是当今的大明圣朝,都曾多次敕封过这位神仙道人。

    然而正是因为他如此广为人知,才引得在场所有人大惊失色。

    要知道,大明圣朝刚刚立国之际,民间便有传闻讲到,三丰子道长,是一位年逾百岁的神仙人物。

    到现在,大明立国已经过去了八十二年。

    单是取个整数的话,那也是一百八十岁了!

    这……

    别说是一百八十岁了,就是个零头八十岁,也是天下绝大多数人望而不及的长寿高龄。

    再瞧瞧三丰子道长刚刚那步履轻盈的模样,说他仅有五六十岁,貌似都一点不夸张。

    这么一位活神仙出现在这里,怎能叫人不震惊!

第一百二十六章 陛下想问的,可是长生一事?

    九月九,天好得很,特别适合登高赏菊。

    乾清宫内,很是隆重的重阳大宴,还在继续进行着。

    只不过,众人忽然感觉到,面前筵席上摆放的美酒佳肴,虽说还是那般香喷喷的,但许多人已经没有了半点食欲。

    活神仙似的人物突然现世于此,若非这里是乾清宫,指不定会引起何种疯狂呢!

    要知道,除了值守维持纪律的锦衣卫们,今日来此参加重阳大宴的宾客,其中最低年龄,都已是年过半百了。

    五十而知天命。

    在这个多数人都活不到五十岁的大明朝,一个活生生的神仙人物出现在自己眼前,有谁还能保持一颗平常心?

    尤其是那些位高权重已是高龄的大臣们……

    到了这个时候,内心无比激荡的他们,反倒是一改先前心态,特别盼望着皇帝,可以好好与三丰子聊一聊有关修仙问道长生不老的话题。

    此时此刻,这些人,很现实,头脑也是无比得清醒。

    在他们看来,灵丹妙药这顽意,不管三丰子道长有没有,他们也能分得清,这不是自己可以染指的稀罕东西。

    但是,如若有幸得到三丰子道长有关长寿之秘的一两句提点,他们也不强求年逾百岁这种逆天好事,能多活上个五八年或是三五年…哪怕是一两年也行啊。

    尤其是像三杨阁老还有英国公张辅这些位极人臣的国之重臣。

    对于自己身体的情况,他们一个个的,比谁都清楚。

    如果没有今天这档子事,说实在的,他们也已是看破生死,往后的日子,一切都随缘了。

    但是,就像行走在沙漠当中极度渴望水源的旅者那样,眼见可以救得性命的绿洲已经有了确切的消息,到了这个时候,不努力拼一把的话,岂能叫人心甘情愿?

    毕竟,钱财与名望,于他们而言,已经不缺了。

    现如今,他们只盼自己能多活几日罢了。

    就这样,在众人内心久久不能平复之际,时间一点点过去。

    半刻钟之后,一个令人有点可惜又有点庆幸的消息传了出来。

    皇帝和三丰子道长这俩人,已经跑到御书房说起悄悄话了。

    虽说不能亲自再见一面三丰子道长,不过这样也好。

    因为在许多人看来,现如今的皇帝,很是孝顺。

    就算不为了自己,不还有太皇太后还有孙太后这两人嘛。

    如若皇帝能从三丰子道长口中问出一点长生之秘,诸多大臣已是打定主意,宁可拼着这张老脸不要了,也得从皇帝口中套出点有关长生的秘辛。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地之道,无有好坏一说。”

    “人分正邪,才有了好人与坏人,正教与邪教。”

    “道,玄而又玄,世间至理所在。”

    “无论是儒家先贤写出来的那些文章,还是佛陀总结出来的藏经,亦或是道门当中的道藏……”

    “诸多经典当中,道,就蕴藏于其中。”

    “陛下的新政,在贫道看来,亦是人间煌煌大道。”

    御书房内,王迪正与张三丰坐而论道。

    之所以变得如此大胆敢与张三丰独处,那是因为他相信张三丰不会加害于自己。

    当时下了这道皇命之际,王迪觉得,那个时候的自己,相当清醒,并未中了此人什么迷惑性的法术。

    因为,当觐见面圣的张三丰,站在自己面前作揖的那一刻,没来由的,当时王迪的心里,便有了这种感觉。

    气场!

    那一瞬间由内心迸发出来的信任感,王迪知晓,心中有点戒备的自己,应该是受到了张三丰善意气场的影响。

    气场,按照后世比较科学的说法就是,一个人的气质对其周围的人产生的影响,算是一种对人散发的隐形能量的较为客观的描述。

    就像后世许多人都能看到的一条网络劝诫标语,远离负能量爆棚的人。

    对于王迪这名医科生而言,他敢拍着胸脯保证,这句话,绝对是有科学依据的。

    既然有贪嗔痴这样的负能量,理所当然的,便有真善美这一类的正能量存在。

    善意,虽说是种摸不着看不到的东西,但是,互不相识陌生人的一个微笑、一句话语或是一个小动作,便能让人从内心当中感受得明明白白。

    王迪记得很清楚,盘膝坐于自己眼前的张三丰,在半刻钟之前,就是凭借着一个和蔼至极的笑容,打破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戒备之意。

    否则,好日子还没过够特别怕死的王迪,肯定是没那个胆子与其独处。

    而三丰子这边,近距离打量当朝天子过后,首先可以肯定的就是……

    大明朝的皇帝,应该还是那个皇帝。

    至少在肉身方面来讲,他看不出皇帝是被他人或是妖孽代替的赝品。

    其次,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感受,那就是……

    天人之姿,是他对于眼前皇帝最中肯的评价。

    “呃…三丰子道长,玄而又玄的大道,朕有点懂,也不怎么懂。那个……”

    《道德经》嘛,王迪还是听过的。

    用之正则正,用之邪则邪…这套有关力量运用的正邪理论,武侠影视小说中,也早已讲烂了。

    这些,说实在的,对于王迪而言,没有多少吸引力。

    现如今,他最想搞清楚的就是,眼前的张三丰,究竟活了多少岁?

    他能保持如此长寿的秘诀,又是因为啥?

    只是,话到嘴边了,一时之间,王迪又不知该如何问出来。

    涉及到长生不老术这种核心机密,就算自己身为大明朝的九五至尊,王迪他也不敢保证,连太祖高皇帝和太宗文皇帝都不鸟的神仙人物,会平白无故告诉自己。

    问出话后,万一得不到想要的答案,折了自身面子,这还是其次的。

    令王迪心生顾虑的是,如若弄得大家比较尴尬,伤了目前还算不错的和气氛围,那自己的安全,岂不就受到了莫大威胁!

    正当王迪胡思乱想之际,好似看透人心的三丰子,望着眼前如此年轻的皇帝,再一想到出自他手的新政……

    心中五味杂陈的三丰子,于内心深处长叹一口气后,爽朗一笑道:“陛下想问的,可是长生一事?”

第一百二十七章 长生妙法核心关键所在

    “懂事!”

    内心当中,给张三丰点了个大大的赞的同时,王迪好似啄米的小鸡那样,连连点头之际,赶忙说道:“三丰子道长,真不愧是神仙般的人物,吾这点小心思,当真瞒不过您。”

    “不过…长生一事暂且不着急。最令吾好奇的是,三丰子道长,您今年贵庚几何啊,方不方便将此事告知与吾?”

    说实在的,对于饱受唯物思想理论教导的王迪而言,即便盘膝而坐的张三丰,他这么个活生生的医学奇迹与自己仅有不到一米间的距离……

    但是,现如今,相当有自知之明的王迪,心里很是清醒。

    他估么着,就算得到了长生妙法,先不提贵为一国帝王的自己,敢不敢修炼、能不能修炼这一实际问题。

    即便修炼了,在王迪看来,怕是也无法达到张三丰这样的成就。

    况且,自己今年才二十有二,正值青春年少。

    与那些半只脚已经迈进棺材里面的老头子有所不同的是,对于虚无缥缈的长生之法,王迪想知道归想知道,但也仅限于想知道而已。

    至少在当下这个时候,是这样的。

    之所以有这般想法,那是因为,先不提自己还有大把的时光可以挥霍。最为重要的是,在王迪他本人看来,如果长生不老术随随便便就能修炼成功,为啥这么多年以来,就只有一个张三丰呢?

    就算还有隐藏不为人知的,恐怕也没超过五指之数。

    再就是,突破了生命限制,如此这般厉害的人物,有着大把时间的他们,就没动过坐一坐龙椅的念头吗?

    但是呢,古往今来,历朝历代,这种惊世骇俗的奇闻,王迪从未听过有谁传出只言片语。

    这样一想的话,如果长生不老术确切存在……

    对于已经冷静下来的王迪而言,秉持着“有所得必有所失”的心态,他认为,修炼长生不老术可能就像修炼《葵花宝典》那样,在这其中,必定有着某种强大的限制。

    所以说,心态快速摆正之后,目前最令王迪好奇的就是,眼前的张三丰,他今年到底多大岁数了?

    而三丰子这边,在注意到皇帝的眼神变得很是清明之际,他略微感到有点诧异,笑了笑道:“陛下,贫道是贵由二年生人。”

    贵由,说的是元定宗,孛儿只斤·贵由。

    他是蛮元帝国的第三任大汗,史称“贵由汗”。

    在他之后继任的蒙古大汗,便是那个被杨过用石头砸死的蒙哥小伙。

    对于孛儿只斤·贵由,结合原主的记忆,王迪还是有点印象的。但是,愣神半天以后,他才发现自己搞不明白贵由二年具体是哪一年?

    “陛下,贫道今年,已是二百有二岁。”

    人老成精的三丰子,察觉到皇帝略显迷茫的眼神以后,当即便讲出自己真实的年龄。

    不出他的意料,听闻自己所言过后……

    眼前的皇帝,直接傻眼了。

    “二百零二岁…这…”

    张三丰吐字清晰,王迪的耳朵没有一点问题,他自认自己不会听错半分。

    正因这样,于刹那间,精神变得有点恍惚的他,很想把“这怎么可能”这句话完完整整地讲出来。

    但是,人家张三丰就坐在自己的眼前。王迪相信,此人没有一丁点的必要对自己撒谎。

    二百零二岁……

    两个世纪,还多余出来两岁!

    在这一瞬间,王迪的脑瓜子里面,蹦出来无穷无尽的疑问。

    话到嘴边了,只是长长叹了一口气,感慨了一句“道长真乃神人也!”

    话语落罢,一老一少,一个面含微笑,一个面色复杂,二人再次互相打量了许久,未发一言。

    片刻过后,福灵心至的王迪,问出心中所想,“三丰子道长,能否告知与吾,您这是有师承呢,还是自己顿悟出来的长生仙法?”

    如此长寿健康的人,现如今就坐在自己的眼前,已经由不得自己不相信了。

    把乱七八糟诸如“郭襄真的存在吗?”“你有没有喜欢过她”这类的杂念排除掉,王迪忽然蹦出一个想法来,那就是……

    张三丰会不会和自己一样,也是个穿越者?

    有所区别的是,自己是从后世穿梭至古代。至于张三丰嘛,他也许是从神话时代,或是其他仙侠位面穿梭过来的。

    要不然,他凭啥如此个例?

    是以,他才问出这么个问题。

    如果张三丰没有师承,王迪有三成的把握,认为他和自己一样,也是个穿越者。

    当然了,有师承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

    “贫道师从火龙真人,是文始派第五代传人,我派始祖,便是道家道祖,老子。”

    年轻皇帝问完,一直在默默打量着皇帝的三丰子,没有任何避讳,直接讲出自己的师承。

    而王迪这边,在听闻张三丰所言知乎,他于心中默算小一会儿,顿时变得口干舌燥。

    老子李聃。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那可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出现的古圣先贤。

    洋洋洒洒仅有五千来字的《道德经》,便能把天地运转、万物轮回的道理说尽。

    与别的古圣先贤有所不同的就是,老子,人家从来不教他人做圣人,更不以圣人自居。

    在王迪看来,他讲的那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若是没有人喜欢美,也就没有人厌恶丑;若是所有人都满口仁义善心,那才是最大的不善),便是最早涉及到矛盾观的唯物辩证法。

    再者说,儒家圣人孔老二已经够牛逼了,但他再牛逼,不也对老子顶礼膜拜推崇备至嘛,甚至还讲出了……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说,鸟、鱼、兽,我都知道它们的秉性,也都有办法来捕捉他们。可是龙,我却没有办法去了解、去追逐。而老子,就是遨游太虚的龙,令人捉摸不透。

    在孔老二的眼中,老子竟是龙!

    但是,现如今王迪关注的重点,可不是最具神话传奇色彩的老子。

    他现在想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截止到目前正统十四年为止,已经有两千年左右的时间了。

    两千年啊!

    被太祖高皇帝还有太宗文皇帝疯狂追星的张三丰,他仅仅只是第五代传人!

    这尼玛……

    瞧这样子,文始派一个个的,都是活神仙似的人物啊。

    “那…三丰子道长,贵派第一代传人,可是函谷关关令,尹喜?”

    再不懂呢,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著书传道这件广为人知的传闻,王迪还是清楚的。

    况且,尹喜此人在道教中地位颇高,常常配祀于老子身侧。这一点,即便没有原主的记忆,对于现如今的王迪而言,他心中也是一清二楚。

    “没错!”陷入回忆当中的三丰子,微微点头做出肯定答复之际,接着缓缓讲道:“文始派,又称尹喜派或楼观道,源于老子,后由文始先生关尹子开派,传麻衣子李和,再传希夷先生陈抟,再传吾师火龙真人。”

    三丰子所讲,便是他们这一派不为人知的秘辛。此事,别说等闲人了,就是历朝历代的皇室,顶多知晓其中的某个人物,并不清楚具体传承。

    一句话,短短几十字而已。五个人物的名字,串联在一起,就像是一部简短的华夏史。

    言语落罢之际,无论是言者还是听者,俱是闭嘴不语,又是好一阵的相视无言。

    张三丰讲出来的这五个人名,除了火龙真人以外,其余几个,或多或少,王迪都是有点印象的。

    老子与尹喜他二位,自不用说。

    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慈惠普济真人的李和,王迪好歹也知晓此人是东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道士。

    至于从赵大手中赢下华山的陈抟老祖,其尽人皆知的睡仙名头,绝不比现在有着隐仙称谓的张三丰要差到哪去。

    要知道,这年头的大明朝,民风还是较为彪悍的。在民间,尤其是在山西、山东一带流传范围较广且颇有声誉的太祖长拳,也就是赵家拳,有传闻,便是陈抟老祖于睡梦当中传授给赵大的。

    所以嘛,不管怎么说,从张三丰口中道出来的这几人,且不提他们真正的实力如何,单是那名字,就足够唬住一大批人。

    而眼前的张三丰,就是他们这一派的。

    至此,王迪有点懂了。

    他有点明白了,后世风靡世界的太极拳,为何会出自眼前之人。

    大概率的原因,是他集前辈之精华,到了他这儿,终于花开结果了。

    “三丰子道长,如您所说,这长生妙法,便是老子传下来的《道德经》?”

    结合张三丰先前主动想要告知长生妙法的态度,定下心神稍加思虑过后,王迪马上想到,也许为世人所追逐的长生妙法,便是那触手可得的《道德经》。

    “陛下大智慧!”

    “世人眼中的长生妙法,的确存在,也的确是出自道德真经。”

    脸上始终挂着淡淡笑意的三丰子,点头示意做出肯定答复,还不忘了补充道:“虽说流传于世的各个注释版本有所不同,但其中涉及到长生事宜最至关重要的一句,却是不曾缺少的。”

    注意到年轻皇帝不急不躁的态度,三丰子没有卖任何关子直接讲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益有余。”这句话。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益有余?”

    这句话,尤其是前半句,在王迪看来,没听过的人,怕是不多。

    他猜来猜去,是怎么都没想到,涉及长生妙法的核心关键所在,竟只是这短短的一句话而已。

    三丰子这边,注意到皇帝眼中当中那一抹不可置信的神色以后,他捋了捋胡子笑道:“陛下,无论是道分阴阳、阴阳化万物,还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这类的说辞,里面所讲的,无非是一个道理,那便是…道,无处不在。”

    “生老病死,阴晴圆缺,道消魔涨…天下之大,包罗万象,这一切的一切,不论好坏,皆为大道所在。”

    言语至此,察觉到皇帝似懂非懂的神情,三丰子沉默片刻继而讲道:“贫道听闻陛下想要炼钢…铁,百炼成钢。那么陛下,你可否听闻过炼气士一说?”

    “先秦炼气士吗?”听到张三丰的询问,于短时间内接收太多信息导致脑子有点昏昏沉的王迪,马上来了精神。

    炼气士这种带有神话色彩的职业,他怎能不好奇。

    即便到了后世,那些所谓的气功大师,都能唬住许多高官富豪明星一类的大人物,更别说现在了。

    而且,当张三丰问出这句话的时候,王迪也猜到了,所属门派有着悠久历史传承的张三丰,八成就是真正的炼气士。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如此这般想来,在先秦远古时期,没准神话当中那些呼风唤雨的神仙,真得存在。

    唯一令王迪有点搞不懂的就是,为啥越往后越稀少,少到都快绝迹了。

    难道……

    “炼气士,三个字而已。其中的‘炼’,与炼钢的‘炼’,基本都是‘使之纯净或坚韧’的意思。士嘛,便指先秦时期的贵族,尤其是指那些可以接触到修炼法门的人,与现在的释意也差不太多。”

    “唯独是气,与道一样,有正气、邪气诸多之分。吾等都知晓它的存在,却是看不到,摸不着。”

    “陛下可能猜到了,贫道正是炼气士。就像炼钢那样,通过特殊的修炼法门,凝练自然之气纳为己有,让凡人之躯变得更加纯净融入到天地之中力争与天齐寿,或是将自身修炼得更加坚韧以此抵抗岁月的侵蚀,来延长自身的性命。”

    “法门说是特殊,也无非是静坐凝神调息这些罢了,只是常人很难接触到。但于陛下而言,搜集各种修炼法门,这并不太难。”

    “只是,想要找到自然之气较为充裕的地方,这才是当下较为困难的一点。于贫道而言,吾可以无论寒暑,云游到各地名山大川采集天地灵气…然,陛下若是修炼此法,那是万万要不得的。”

    “与了无牵挂的方外之士有所不同,古往今来帝王自有其道,切不可以金丹、金液分人主励精图治之思。”

    “是以,像吾等这样知晓炼气法门的方外之人,与那些为利修真入朝酿下祸端的游仙不同,就算不为自己只为天下苍生,等闲也不会应了朝廷的宣召,将事关长生妙法的关键所在,讲与承担着宗庙社稷的帝王来听。”

    待到张三丰讲完,王迪眨了眨眼。

    略显懵逼的他,很是有点纳闷,自己究竟有啥特殊的地方吗?

    难道就因为自己并不看重或是相信长生妙法,所以张三丰才主动告诉自己?

    那也不对啊!

    现在自己没拿长生妙法当一回事,但也保不准往后玩腻了女人或是大彻大悟……

    自此寻得一块清静之地,开始修炼长生妙法。

    按照张三丰的解释,如若自己真这么做了,他岂不成了千古罪人?

    “嗯,三丰子道长,如您所说的话,为何要将此事透露给吾听呢?”

    “再就是,如若历朝历代的帝王不适合修炼长生妙法,那…诸多像道长您这样的得道之人,他们是不知道这种长生妙法呢,还是在这其中,另有什么限制?”

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丰子的不情之请

    乾清宫,隆重至极的重阳大宴,还在继续进行着。

    先前食不知味的一众人,现如今,又恢复了推杯换盏、觥筹交错的热闹局面。

    畅饮之际,多数人的心里,美滋滋的同时,都在默算着时间。

    在他们看来,既然三丰子道长主动现身面圣,那么有关长生或是长寿的秘诀,只要皇帝开了金口,获取此法的难度应该不是太大。

    皇帝弄到手以后,为了安全起见,他不得找人先试一试嘛。

    这一个人试的效果,肯定不如多几个人试的效果好。

    如此一来,只有试的人一多,就算皇帝不想给,怕是也由不得他了。

    小算盘打得啪啦啪啦响的臣子们,品尝着美酒佳肴,心里怎能不乐呵。

    ...

    御书房这边,很是安静。

    一万个搞不懂的王迪,问出心中疑惑之后,他死死盯着张三丰,想看他到底能给出何种作答。

    “长生之法,焉有人不欲得之?”

    “与其等到陛下主动相问,不如贫道提前讲出此事。除此之外,贫道却是还抱有别的心思。”

    “不过还请陛下安心,贫道并无半点恶念或是歹意。”

    饮了一杯武当道茶,三丰子挂着淡淡的笑意继续说道:“长生之法,方才贫道也说了,关键所在,是“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益有余”这句话。”

    “陛下,与‘道’有所不同的是,随着中原大地上的朝代更迭,人口日益繁盛及大量身外之物的出现,适宜用来修炼长生之法的‘气’,正在变得愈发稀少。”

    “在这其中,还涉及到‘信者有,不信者无’这一道理所在。”

    “为何先秦炼气士较多,而现在较少?”

    “其中一方面,是‘气’在减少…应该说是,玄而又玄的‘气’,被人为固化属性了,不适宜再用来修炼。还有较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越来越多的人,愈发不注重自身修行,而是将注意力,全部放到身外之物上面。身外之物越多,适宜修炼的‘气’便越少。”

    “当然,造成这一现象的,依贫道之见,应当是几千年前人类先祖的刻意选择。”

    “炼气纳为己有,所图之事,无非是强身健体行逆天之事意图谋取长生。然,炼气一事,难修炼,且见效慢。”

    “起初,人类先祖想到假以外物来促进自身修炼的办法。未曾想,时间一长,受不了此等苦累的多数贵族与资质悟性皆不佳的绝大多数人,为了更好的生活,放弃了枯燥乏味的修炼,变得愈发倚重身外之物。”

    “自此以后,人人通用的身外之物,因其便利性,正逐渐取代‘气’的存在。”

    “而陛下的新政,贫道可以遇见到,将会大大加速这一进程。”

    “此事于国于民皆有大利,就像损不足而益有余的人之道,任何人,包括贫道在内,只能为其助力,无法阻止已然形成的大势。”

    长长叹了一口气的三丰子,端着茶杯,望着皇帝,默然不语。

    而王迪这边,听闻张三丰的回答以后,心中略微有点慌乱的他,大概有点明白张三丰想要表达的是个什么意思了。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道,就像熵增定律,也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那样,其总稳定度应该是不变的。

    别管是光明大道还是歪门邪道,涉及到天地万物的大道,其相加总量,就是那些,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但是张三丰口中所讲的‘气’,也许…就是后世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灵气,因为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多及工具的取代或是科学的出现,正在慢慢变得稀少。

    结合张三丰的解释,王迪甚至有个大胆猜测。

    如果几千年的人类先祖坚持走自身修炼路线,如果最关键的‘气’没有减少,也许……

    曾经事事讲究唯物科学理论的社会,将变成一个人人如龙炼气横行的唯心国度。

    一拳可开山,飞天遁地,集天地伟力于自身而非外物,也许真能实现。

    联想至此,回想起后世常常提及到的“灵气复苏”一词,王迪思量片刻后讲道:“三丰子道长,吾认为,无论是‘气’亦或是身外之物,它们终归都是为人类生活服务的。”

    “最重要的是,吾认为,‘气’只会衰弱,却不会真正消散于天地之间。就像你们道家常说的那样,阴极必阳。待到末法时代一过,天地间的‘气’,定像潮起潮落的海水那样,再度复苏。”

    “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嘛。也许几千几万年过后,如此这般反反复复几次过后,到了那个时候,人类将掌握‘气’与外物平衡共存的关键所在。”

    因为长期接受唯物思想教育,所以在王迪看来,现如今科学带来的进步,谁也阻挡不了。即便没有他的乱入,末法时代,也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况且,选择更为便利的工具,而非人力,这也是几千年,人类先祖自己做出来的选择。

    最重要的是,在王迪看来,就算他现在称霸全球,效仿始皇帝那般整上一次波及全球范围的焚书事宜,将火器火药及数不胜数的代表着先进技术的顽意全部销毁掉,甚至来上一次史无前例的大屠杀,怕是也无法阻挡张三丰口中的大势。

    “陛下有此想法,实乃天人之智!”

    从口中讲出的这句话,三丰子是由衷发自内心的感慨。

    全程细细打量皇帝这么久,他愈发肯定李代桃僵被取而代之的皇帝,有极大可能是位生而知之的天人。

    道,殊途同归。

    能与天人坐而论道交流一番验证未知的大道,这也是三丰子主动讲出长生之法的一个原因。

    “嗯,三丰子道长,按说吾的新政,会耽误您的修炼吧,怎么……”

    话虽未明说,但王迪知晓张三丰定能明白他的意思。

    也正是因为有这种想法,所以先前王迪心里才略显慌乱。

    毕竟,阻人成道这种事,恐怕比断人财路、杀人父母要严重得多。

    “陛下,无须忧虑!”暖心一笑展现自己善意的同时,三丰子继续讲道:“贫道说了,‘气’逐渐消亡的大势不可违,陛下只是加速了这一进程而已。”

    “况且,贫道坚守的仙道,是以功德为体,金丹为用,二者合一,方可成就仙道。”

    “陛下新政,于国于民,都大有裨益。这,便是人间的煌煌大道。贫道又怎会不自量力做出螳臂当车之举?”

    “只是,贫道此行,还是有个不情之请。”

    待到态度温和的张三丰话语落罢之际,王迪心中登时蹦出一句,“这才对嘛!”

    一个连个太祖高皇帝和太宗文皇帝都不鸟的神仙人物,赴京觐见面圣且不说,还主动告知长生妙法……

    这要没所求的话,王迪的心里,说实在的,他还真有点不怎么踏实。

    “三丰子道长有何请求,尽管直说即可。”手一挥,王迪很是大度道。

    “陛下的新政,贫道能够预料到,十年之后,中原大地上的人口将会迎来大幅度的激增。”

    “这人一多,随着各方面变大的需求,黎民百姓的活动范围也会逐步扩大…在这期间,难免会误入吾等方外之士的清心苦修地。”

    “是以……”

    不待难言的张三丰讲完,反应过来的王迪,直接问道:“三丰子道长,是想请求朝廷下旨封山?”

第一百二十九章 帝在宫中坐,艳从各地来

    九月十二己酉日。

    顺天府,西便门,白云观。

    成功与大明皇帝做完某些交易的三丰子,以天子龙气太重为由,在全真龙门派祖庭,也就是白云观呆了足足有三日时间。

    在这期间,白云观绝对称得上是人山人海,摩肩擦踵。

    就连诸多身怀六甲行动不便的妇人,不管她们是不是心甘情愿的,俱是在家人的陪同下赶来此地,希望腹中还未出世的胎儿,能沾上哪怕是一丁点的仙气。

    因为在许多人看来,即便见不着三丰子道长,只要能成功入得观内,与隐仙同处一片小天地内,吸上一口气隐仙呼吸过的空气,那也是不枉此行。

    此举,比之后世的无脑追星,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一幕幕场景,对于身处大内的王迪而言,即便他没有亲眼目睹到万民不可理喻的疯狂劲头,单凭每日接到的实时讯息描绘出来的模样……

    活神仙的名声,当真是名不虚传!

    万幸的是,王迪和三丰子他二人早有先见之明,派了锦衣卫和西城兵马司维持秩序。

    否则,仅靠道观内那百余名道士的微薄之力,绝对无法阻止大规模踩踏致死事件发生。

    甚至是说,在张三丰离开道观数月乃至数年以后,来自大明朝全国各地有钱有势的香客们,还是不远万里来此请人诵经做道场,或是做出献神供品、重塑金身、助印善书赠送及捐资修观的这类善举。

    而借助张三丰的名头,当朝正统皇帝的好名声,随着新政的实施,也是在短时间内,爆炸式地一直增长,未见有任何滑落之势。

    之所以这样,完全是因为在底层愚民的心中,这位连太祖高皇帝与太宗文皇帝都屡诏不出、屡访不遇的神仙人物,能够主动赴京面圣,仅此一事,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况且,不少有幸入得玉皇殿听闻三丰子道长讲颂大道的幸运儿,俱是从这位活神仙的口中,听到过不止一次他对于当朝天子的由衷夸赞。

    年轻的皇帝,及其实施的新政,连活了不知几百年的神仙人物都连连称赞……

    这叫啥?

    这就叫众望所归,人心所向!

    只不过,与民间乐乐呵呵的黎民百姓有所不同的就是,朝中不少位高权重已是高龄的臣子们,却是高兴不怎么起来。

    事关长寿的秘辛法门,应皇帝的请求,于当日重阳大宴结束之际,三丰子道长已经抽了点时间将其讲解与众人听。

    大道理说了不少,听得众人获益匪浅。

    但是,其中“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核心思想,同样的,在场那二十几号人,没有一人听不出来。

    活了一辈子,大权在握享福了一辈子,临到老了,还特么想延寿……

    哪有如此两全其美的好事!

    当然了,如若族中有后辈想修行长生之法,看着皇帝的面子上,那也不是不行。

    先出家遁入空门,有资质有悟性的,终有一日便能像老道这样,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

    正所谓:遁入空门深似海,洗尽铅华始见真。

    这一席话,说实在的,像三杨阁老还有英国公张辅这些人,他们也不是没有考虑到。只是,对于半只脚已经踏入棺材里的这些人而言,他们总想着自己并不怎么贪心,只要多活一两年就行,刻意将其忽略罢了。

    是以,当三丰子道长那不算委婉的大白话当面讲出之际,一个个的,除了发出长长一声叹息以外,便再无他法。

    至于推荐后辈出家这档子事嘛,众人就当没听见。

    身为儒家门生朝中大员,哪怕是家中的庶出子弟呢,令其遁入空门修行道法,丢不起这个脸面呐!

    不过即便是这样,一众人为了聊表心意,还是集资请旨,给白云观和武当派各弄了一个直径约有六尺,且周身雕铸着精美云龙图案的鎏金铜鼎炉。

    至此,三丰子进京面圣一事,不管民间仍是多么得沸沸扬扬,在王迪这儿,除了每日早起打打太极拳,入夜时分配合着真人研究一下张三丰独特注解的《黄帝内经》以外……

    这事,便算渐渐淡化了下去。

    况且,对于王迪还有整个大明宗庙社稷最为重要的一件事,即将到来了。

    那便是,皇帝大婚事宜。

    要知道,从太后责令翰林院与礼部官员选秀的懿旨发出,至今,已经过去有半个月的时间。

    此事的优先等级,那绝对是一顶一得高。

    礼部官员及奉旨外出搜罗美女的太监们,满脸喜气捞点油水的同时,他们办起事来,可是万万不敢有一丝马虎懈怠。

    再加上,随着新政的风声迅速刮过大江南北,底层良善之家送女入宫陪伴圣君的热情,可谓是彻底激活了起来。

    从现有大概一千多万适龄的人口当中,海选出五千名秀女。

    三千分之一,这概率已经不算小了。反正在王迪看来,这比买彩票的中奖几率,可是要高不少。

    对于多数人而言嘛,只要能入得宫中,即便自家闺女当不了皇后,能捞个妃嫔当一当也不差。就算妃嫔也当不了,做个宫女伺候圣君衣食也不算赖。

    是以,在这种上下齐心共同协作的态势下,首批来自寒微之家的行止端庄、家法齐整、容貌端洁、言动温恭的清白秀女,已是海选晋级,陆陆续续抵京入宫。

    待到南直隶或是更南边拿到入场券的秀女齐聚紫禁城之后,除去几位内定名额以外,不出三日时间,这些便可走完身高、体型、五官、相貌、通籍、口音、手足、仪态、步姿这几轮筛选。

    其中占比八成的秀女……也就是四千名不合格者,将被遣送回原籍,无缘得见或是侍奉大明朝的皇帝。

    侥幸过关获得留京指标最次也能混个宫女当当的那一千名秀女,还要经过“探其乳,嗅其腋,扪其肌理,察其贞洁”这道最为严格的体检筛选。

    从这一轮胜出的三百名秀女,别的且不说,至少在皮肤这一块,她们一个个的,俱是皮肤光滑细腻之辈。

    像什么“肤如凝脂”“肌肤赛雪”这一类的词语,绝非什么空口白谈瞎胡说。

    当然了,胜出的三百名幸运儿,还要在宫中“留用察看”一个月的时间。由专人详细观察记录每一位秀女的饮食起居、性情言语、贤愚高下。

    说白了就是,每一位秀女的吃喝拉撒睡,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天二十四小时的所有行为细节,俱是在全程监控之中。

    尤其是夜间就寝之际的观察,像什么睡觉磨牙吧嗒嘴的,还有说梦话发癔症的这些,通通都不能过关。

    这要一个不慎惊了圣驾,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在这期间,考评秀女的标准,便是以崇尚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女诫》为准。

    温柔敦厚,聪慧贤淑……

    别管真实本性是不是这样的,至少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要给他人这样的感受。如此一来,仅差临门一脚便可成为人上人的秀女们,方能顺利通过考察。

    成功晋级美人的这五十名秀女,便算是有了名分的小媳妇了。

    不过嘛,想要飞上枝头变成真正的凤凰,还要合了太皇太后与太后的眼缘。

    通过她二位的法眼成功晋级的三名秀女,再经过皇帝的最终钦定,其中一位,便是后宫之主,大明朝的皇后。

    另外两位,至少也能混个从二品的妃子当当。

    选定人选,最后的最后,便是大婚了。

    而在这近乎两个月的选秀活动中,插不上手的王迪,除了和孙太后说了一声“别把太好看的被视为祸水的女人筛选掉”换了个大白眼以外……

    磨枪霍霍向羔羊的王迪,翘首以盼着好日子的来临。

第一百三十章 皇帝大婚了

    正统十四年,十一月廿九甲寅日。

    天,大晴,万里无云。

    今日,宜,结婚、嫁娶、求嗣。

    从选秀到大婚,按照《礼记》当中的记载,即便王迪身为一国之主,照样也得和普通人家一样,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徵、告期、亲迎”这六大礼。

    整整三个月的时间,正统皇帝的大婚事宜,在礼部官员与满朝文武尽心协力的配合下,急而不乱,且有条不紊。

    至此,自永乐十八年建成,至今已有三十年历史的紫禁城,也将于今日,首次承办帝王大婚事宜,迎来它首位真正意义上的女主人。

    ...

    婚丧嫁娶,人生大事。

    等闲人家都格外重视,更别说事关大明朝的皇帝了。

    最为重要的是,在皇宫内举办大婚,可是一件极为隆重的典礼,程序繁琐且复杂。

    以礼部官员为主导,上至阁老,下至言官,满朝文武百官操心新政的同时,还得引经据典,务求将无祖制可依循的皇帝大婚礼仪,办得敞敞亮亮,恢弘至极。

    而王迪这边,穿戴好冕服的他,接受文武百官的行礼之后,便宣旨派出正使英国公张辅、副使少师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与户部尚书王佐,率领逼格满满的仪仗大乐和放置着皇后册宝的龙亭,以及满朝文武百官,至钱府行发册奉迎礼。

    钱氏,这位即将成为大明帝国皇后的女人,出身于靖难功臣世家。

    她的曾祖父,钱整,是太宗文皇帝还在做燕王时的老部下,任燕山护卫副千户,一直对太宗文皇帝忠心耿耿。

    其祖父,钱通,官至金吾右卫指挥使。

    父亲钱贵,继承了祖传的武职,也是多次随太宗文皇帝还有先帝北征寇虏,凭借实打实的战功,升至都指挥佥事。

    作为靖难遗孤的孙若微,之所以选择钱氏成为大明朝的皇后,也是出于一定的政治考量。

    说实在的,监国理政这么多年,孙若微早已琢磨过来,当初永乐大帝在位期间,其实已经起了赦免靖难遗孤的心思。

    只不过,由于当时靖难功臣势大,不宜行此事罢了。

    仁宗即位九五之后,为了成全她和自家儿子,便假借太宗文皇帝的口谕,命其模仿大帝笔迹伪造圣旨,在大帝灵堂,当着宗师勋戚文武百官的面,赦免了三万名靖难遗孤的性命。

    不过嘛,此事终究是在靖难功臣的心里,留下一块不大不小的疙瘩。

    况且,自家好大儿实施的新政,在她看来,只要内部稳定,其余一切事情都好说。

    为此,出乎太皇太后张妍的预料,不计前嫌的孙若微,选了出身于靖难功臣世家的钱绮,作为大明正统一朝的皇后。

    ...

    皇帝大婚当日,这一天的顺天府,可谓是人山人海,彩旗招展,鼓乐喧天,鞭炮齐鸣。

    在文武百官和内外命妇的叩头如仪中,一十八岁正值大好年华的钱绮,头戴九龙四凤冠,身着真红大袖祎衣红罗长裙红褙子红霞帔,在万众瞩目下,经由只有皇帝才可以走的午门正门,被迎入崭新的紫禁城,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明国母。

    说实在的,纳后期间,除了晚上入洞房这件事以外,全程一直在充当工具人的王迪,他能参与进去的事情,还真不怎么多,只需老老实实服从礼官命令即可。

    待到午时,穿戴整齐在内庭幕次后等着的王迪,听闻午门处响起钟鼓声,他已知晓,自己的大媳妇,就要来到了。

    当仪仗女乐止在幕次外面,看起来比王迪都要紧张些许的李复,接过迎亲使节复命之后的他,深吸一口气走出内庭幕次,以册宝授女官。

    至此,算是正儿八经取得“大明皇后”牌照的钱氏,随着被撩起的舆帘,好似慢动作回放那般,伸出秀脚的她,小心翼翼地迈出彩舆,现身于世人眼中。

    服祎衣,头戴九龙四凤冠,由西阶盈盈走来的钱绮,这便算首次入了等候在东阶处的王迪的眼中。

    只见其,颀秀丰整,面如观音,眼似秋波,口若朱樱,鼻如悬胆。

    临至跟前,注意到皇帝正在温柔地打量自己,心中好似饮了蜜水般的钱氏,微微一笑之际,稍稍露出来的整整齐齐的细洁皓牙,白得无暇。

    这副端庄靓丽的美人样,在这身华美行头的衬托下,对于今生后世见过不少美女的王迪而言,有那么一瞬间,还是稍稍愣神了一下。

    默念清心咒的同时,大手一抓,王迪领着自家媳妇入得内殿,在一众人的折腾下,更衮冕礼服,同诣奉先殿拜谒帝王家庙,再行极其复杂的合卺礼……

    至此,随着帝后的从者,按照既定礼仪,拿着帝后吃剩下的酒菜躲在一边享食之际,无需担心他人来闹洞房的王迪,迈着王八步直接走进坤宁宫。

    ...

    四杯承载着夫妻二人自此合为一体,与永不分离这种幸福寓意的合卺酒,虽说没人劝吧,但钱氏还是一滴不落地全部喝进了肚中。

    于王迪而言,这一丁点的低度米酒,喝下去的感觉,仅是洒洒水啦。

    但对于钱氏而言,没掺一滴水的合卺酒,四杯下肚之后,当即就是桃花上脸。过去一阵时间,待到酒劲上来以后,整个人都变得粉粉嫩嫩的。

    瞧见她这副可人模样,挥挥手打发走长得还不赖的婢女以后,没正形的王迪,死沉沉的一屁股坐在了大媳妇身边,登时吓了人家一个激灵。

    将好似暖玉的皙白小手握在自己手中,细细摩挲把玩的同时,呼吸声愈发急促的王迪,死死盯着端庄大气不可方物的钱氏。

    她那一双眼睛,好看且很明亮,如同夜空当中的繁星那般。水盈盈的红唇,稍微翘起那么一丁点,那略显娇羞的含笑模样,便给人一种好似回到家的温馨感觉。

    “给朕更衣。”言语之际,满面笑容的王迪,对于孙太后挑选出来的钱氏,他可谓是满意至极。

    当然了,皇后到底行不行,怎么着也得实践过后,终有一日方可了解此人深浅。

    是以,心动不如行动。

    气氛暧昧不安的坤宁宫内,微微跳动的龙凤火烛,发出红彤彤的亮光。

    那满面娇羞的可人儿,被这烛光给映得满面嫣红。

    正所谓:携手揽腕入罗帏,含羞带笑把灯吹。金针刺破桃花蕊,不敢高声暗皱眉。

第一百三十一章 皇后的威信很重要

    婚后的第二天,已是不见昨日的明媚阳光,天气显得有点阴沉,看起来像是要下雨的样子。

    碰到这种阴沉天,心爽身体更爽的王迪,赖在床上的他,是一万个不想起床,也没了操练太极拳的心思。

    是以,对于刚刚成为皇后的钱氏而言,面对皇帝这种无赖举动,早已梳妆打扮好身着一袭绛紫色宫装的她,是彻底傻了眼。

    明眸似水的她,这一回,在泪珠涌现即将哭出来的连番催促中,总算喊起了皇帝,服侍他穿戴好礼服。

    如此这般,王迪领着身心好不疲惫的大媳妇,谒见孙太后还有太皇太后,行了八拜大礼。

    完事过后,感受着外界愈发寒冷的天气,挽着笑意重现的皇后回到坤宁宫后,赖在这儿哪也不去的王迪,往那暖和的被窝一钻,无视皇后范还没端起来的钱氏的劝说,脸色一板,当即唬得美娇娘老老实实钻进被窝,贴在自己身边。

    虽说不能白日宣淫吧,不过揽着美人闻着体香翻看着奏梳,这小日子,马马虎虎就这么凑合过呗。

    如此这般,新婚燕尔感情培养得很是不错的帝后,按照既定礼仪,连续五日谒见太后还有太皇太后。

    五日一过,算是度完蜜月的王迪,出于尽快让中宫怀妊好去开发其她小妮的心思,他准备再陪钱氏个三五日的时间,好好浇灌这株刚刚绽放花蕾的嫩苗。

    哪曾想,人家钱氏倒是大度淡雅得很。

    “陛下,臣妾身为后宫之主,岂能独占恩宠,以致三宫锁怨。今日过后,还请陛下于百忙之中抽点时间,莫要冷落了其她妹妹。”

    言语的时候,极其温顺乖巧的钱氏,看不出有一点不情愿的模样。

    她这种与世无争的温柔敦厚性子,当真是让王迪有种说不出的爱怜。

    “这事,你说了算。朕听你的,皇后。”

    “不过嘛,以七天为一周期,每七日,朕要在你这休息三天,就算你怀上龙嗣,也一如这般。这事,你也得听朕的。”

    研习三丰子注释版本的《黄帝内经》,也有一段时间了。驭女有术的王迪,为了往后长长久久的好日子,对于女人的自控力,可是涨了不少。

    不过涨归涨,就算只是为了抚平深宫当中这些妃嫔美人孤独寂寞的内心与身体,王迪也得如那耕地的黄牛一般,辛勤耕耘,不辍劳作。

    为此,他定下了一周美人开发计划。

    如果操劳国事一天过后,自身精气神还有体力足够好的话,王迪准备以两日时间开发一个新鲜小妮的速度,给这久旱急需甘霖的后宫,先快速洒上一遍皇室的恩泽雨露。

    而后,再拿出两日时间,用以温故而知新,体贴一下类似杨蜜、双喜这种知深浅懂人意让干嘛就干嘛的可人儿。

    最后的三日时间,全部放在皇后钱氏身上。

    一则,是为了树立强化皇后之于整个后宫的威信。

    毕竟这几日相处下来,王迪已经隐约察觉到,熟读《女诫》的钱绮,是一位不好争抢,不擅心计,为人待事很是和善的好皇后。

    这样的皇后,贤良淑德有余,阴狠毒辣不足。

    要是放到其它地方,温和柔婉的皇后,应该是个不差的好主母。

    但在紫禁城内,她这种性子,若是没有王迪刻意照拂的话,怕是镇不住精挑万选出来的其她妃嫔。

    别的女人暂且不说准,王迪觉得,单是有着一颗七窍玲珑心的杨蜜,皇后钱氏就很难降得住她。

    最为重要的是,如若皇后钱氏诞下的头胎是个女婴,而杨蜜生下来的是个龙子,过后钱氏再诞下一位龙子……

    这事,涉及到了长子与嫡子之争,如若没有自己的偏袒,王迪还真怕皇后钱氏斗不过杨蜜这个同龄人。

    况且,身为大明朝的皇帝,有着不小责任心的王迪,为了天下万民的安居乐业,他也不可能天天将注意力全部放到后宫这一块。

    就算放到了,怕是也管不过来。

    毕竟,三个女人都是一台戏,更何况整个后宫成百上千名的女人了。

    女人多的地方,是非就多。即便当家的主子淡泊寡欲、不争不抢,缺少实时沟通的她们,也架不住下面的奴婢会拱火挑事。

    再者说,进了宫的女人,就像外面的臣子那样,有几人可以做到真正的清心寡欲。

    但是呢,王迪有闲情逸致去玩小妮,可没多余的功夫听她们哭诉抱怨。

    只不过,争风吃醋要人命这种令他较为忧心的事情,古往今来一直到后世都屡见不鲜。其恶劣程度,比之影视剧上面描绘的,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还有一点比较重要,那就是,现如今可没有监控这顽意啊。

    宫中一些犄角旮旯里有啥见不得人的事情,除了当事人知晓以外,恐怕还真没有第三人了解个人实情是怎么一回事。

    虽说这些龌龊事到不了自己的眼前,但王迪又不是聋子或瞎子,仅是从李复嘴里听到的只言片语,再结合后世那些宫斗剧及职场当中的弯弯绕绕,他不难猜出紫禁城尤其是后宫之中,每日每夜会发生多少勾心斗角、尔诈我虞的算计。

    不怪王迪想得过于黑暗,因为大内后宫只有他这么一个男人的现实情况就摆这了,就像恒星与行星的关系那样,紫禁城内的所有人,尤其是女人,都是以他为中心绕着他转。

    没有子嗣,这些苦守在冷冰冰宫殿内的女人,她们眼巴巴期盼着迎来皇帝的恩宠,可以就此怀上龙胎。

    有了子嗣,若是位公主还好说点。若是个皇子,哪个当娘的,不想替自家孩子争一争。

    是以,为了防止后院起火,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来树立且强化皇后钱氏的威信,绝对是有大大的必要性。

    当然了,刨除树立强化皇后威信这一重要原因以外,一周花费三日时间呆在坤宁宫,王迪也是为了好好休息一下,是真正的那种休息。

    毕竟,一周四日在旁的妃子那受苦受累,这时间一长,铁打的身子也受不了啊。

    而到了坤宁宫这里,面对温婉敦厚的皇后,其体贴入微的言行举止,让王迪每次见到她,心里都为之一松。

    在皇后这养精蓄锐,再跑到其她妃子那应付公事,这天底下,还有比这更两全其美的好事嘛?

第一百三十二章 提升大明国力的一件小事

    腊月初七,满朝文武百官休沐日。

    一为新政、二为皇帝大婚,这两件大事赶到一块儿,官员们有一个算一个,累死累活已是有一阵子了。

    现如今,对于逢七休沐一日和上朝时间改成辰时这两项新规,他们是发自内心地称赞不已。

    ...

    长安宫,草原明珠,大明贵妃其木格所居寝殿。

    作为大明首任被废皇后也就是胡善祥曾经居住过的寝殿,此宫配置之高,在东六宫里面,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那种。

    “陛下,瑞雪兆丰年这种说法,臣妾没有说错吧。昨日…您是不是知道今早要下雪,来时才那般得高兴?”得偿所愿成为皇帝女人的其木格,此时此刻,满脸止不住的笑意。

    趴在皇帝身边双臂撑着全身的她,不着寸缕,仅是裹了一件领口镶着纯白狐毛的皮大氅,透过双交四椀菱花槅扇,抬头望着一片片雪花,正被凛冽寒风吹到窗棂上面。

    看着寝殿外寒风吹雪的这一幕场景,依偎在皇帝身边披着皮大氅的其木格,心里止不住地涌现出一阵阵的暖意。

    喜笑颜开之际,想到昨日皇帝刚来时那一脸喜气的样子,实在忍不住好奇心的她,违背了母亲还有二哥伯颜帖木儿“不许多嘴干政”的教导,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是啊,与塞外草原的雪灾不同,在中原大地上,进了腊月门的瑞雪,便预示着明年又是丰收的一年。”伸进皮大氅的手,轻抚着其木格细腻光滑肌肤的同时,透过窗户,王迪望着殿外漫天飞舞的雪花继续说道:“不过嘛,朕高兴的,并非瑞雪一事。”

    一把揽过野性似在非在的其木格,注意到她眼中满是好奇意味的眼神后,先来了个湿哒哒的长吻,而后心满意足的王迪直接讲道:“昨日朕收到个消息,提及暖室那边,孵化出几只小鸡来。”

    “孵化出几只小鸡来?”眨了眨眼,满面娇红的其木格,瞪大眼睛不解道:“这…这种事,很值得高兴吗?”

    暖室,一个相当神奇的顽意。

    现如今,对于已经嫁到大明皇室的其木格来说,天天不缺新鲜果蔬食用的她,已是从婢女那里了解到不少有关暖室的信息。

    在她看来,既然连夏秋季节才能有的果蔬,在这寒冬腊月天里都能种植出来。孵出几只小鸡,这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种田这回事吧,对于其木格这名草原女子而言,她接触的确实不多。但类似于生产羊羔孵化小鸡这些事,一年四季她都摆弄过。

    在她的眼中,冬季种不了庄稼蔬菜,以及不耽误小鸡正常孵化,这些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为何来嫁到大明朝,竟是反过来了?

    所以嘛,此时此刻,一头雾水的其木格,相当胆大的她,一顾涌一顾涌,翻身上了皇帝的身,呆头呆脑的样子,愣愣地瞅着皇帝。

    “你啊,当真胸大无脑!”轻轻一捏,拍了拍其木格脑袋将其推向龙庭方向,王迪不紧不慢继续说道:“现如今,可是隆冬时节啊……”

    “最为重要的是,暖室那边孵化出来的那几只小鸡,虽说是意外得来的吧,但它们却是通过人工而非母鸡抱窝的方式来孵化的。”

    “唔…木留木鸡,怎能唔出笑鸡。”按照皇帝吩咐,正口含天宪的其木格,听闻小鸡不用母鸡便能孵化出来时,满心皆是好奇的她,支支吾吾问道。

    “技术便是生产力。”轻轻摁住其木格的脑袋,身心通透的王迪,怔怔不语,回想着昨日李复递上来的消息。

    暖室,也就是蔬菜大棚。

    这次能意外能孵化出小鸡来,若是没了这玩意,一切皆为休谈。

    掌管宫中蔬菜与瓜果的司苑局,为了皇帝及妃嫔们的菜谱,肯定不缺能种出反季蔬菜的暖室。

    况且,在大明朝已经算是较为普遍的暖室,根据在司苑局工作了十几年的杨蜜介绍,这顽意的存在记录,至少可以上推到建立大一统秦朝的始皇帝时期。

    唐代开元年间有位精于儒术、长于地理的学者,名叫张守节。此人曾给司马迁的著作《史记》作注,起名为《史记正义》。

    在《史记正义》这本书中,张守节引用东汉学者卫宏《诏定古文尚书序》中的一句话,提及到了暖室最早的出处。

    “秦既焚书,恐天下不从所改更法,而诸生到者拜为郎,前後七百人,乃密种瓜于骊山陵谷中温处,瓜实成,诏博士诸生说之。人言不同,乃令就视。为伏机,诸生贤儒皆至焉,方相难不决,因发机,从上填之以土,皆压,终乃无声。”

    坑儒的起因,是法家李斯,以“儒生不师今而学古,道古以害今,如不加以禁止,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统一可能遭到破坏”的理由,为了树立帝王君权的绝对权威,他向秦始皇提出了焚毁先秦古书的建议。

    焚书之后,此举遭到了一些方士和儒生的诽谤。

    对于完成华夏大地统一伟业的始皇帝而言,哪能任由这帮喷子瞎叨叨。

    所以嘛,这些被召集于此围观的吃…看瓜儒生与方士们,见到冬天结瓜这极其罕见的一事,不明所以很是纳闷的他们,胡逼逼啥的都有。

    而后,不出意外的,被始皇帝随便找了个由头,全部就地掩埋坑杀。

    也就是说,统一思想开启愚民政策的“坑儒事件”,别管真正的理由是什么,反正王迪能找到的明面上有记载的文献资料,俱是表明此事仅仅只是因为冬季结出几个反季甜瓜而已。

    由此可见,依靠天然暖室或是人工暖室种植反季节蔬菜,早在一千七百年前的秦朝就已经有了。

    可惜的是,在宋朝之前,要么是臣子,要么是当朝天子,对于食用反季节蔬菜这一事,他们是抱有反对意见的。

    汉孝元皇帝时期有着“召父”之称的著名廉臣,召信臣,曾上书言及:“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信臣以为此皆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宜以奉供养,乃它非法食物,悉奏罢,省费岁数千万。”

    蕴火,是一种不起火焰,可以为室内增温,极利于蔬菜生长的燃烧方式。

    本意是为了劝谏皇室不要太奢侈的召信臣,上书称反季节蔬菜是“非法食物”,是不能吃的!

    虽然他的劝谏没有彻底制止皇室的铺张浪费,但耗费颇丰的暖室,在两汉时期,终归也只能为极少数人服务。

    到了唐朝太宗文皇帝李世民时期,满心欢喜的他,亲率十万精兵,在大将李世勣、李道宗还有长孙无忌的陪同下亲征高句丽。

    安市城之战落幕,代表着东征高句丽的失败。班师回程期间途经易州时,当地司马陈元寿,经过多年潜心研究,终于让当地老百姓利用地窖燃烧温火,成功在隆冬时节种出来新鲜的蔬菜。

    结果倒好,待到陈元寿将这些罕见的反季蔬菜进贡给皇帝以后,没升职加薪且不说,竟被心气不顺的李世民,安了个扰民之罪,就地罢免了官职。

    按照史书上的记载,王迪知晓,这应该是古代较为全面普及暖室的一次良机。

    可惜啊,碰到了不识货的李世民。

    一直到了较为重视格物且商品经济达到巅峰时期的宋朝,依靠暖室种植反季蔬菜花卉的这项技术,才算大范围普及开来。

    几百年过去,暖室这顽意,在大明朝已算是相当普遍了。

    甚至是说,北方地区一些小农小户家里,每到隆冬时节,在室内筑炕烧火取暖的同时,顺带着以无土栽培的方式整出点豆芽菜,自己食用的同时,还能售掉一部分用以补贴家用,争取过个好年。

    当然了,对于豪门大户人家而言,就更不缺这顽意了。夏有冰窖,冬有暖室,这是必须要配置的建筑。

    如若没有,如若不是比较抠门的晋商,那只能说明一件事……

    这一家,是驴粪蛋子表面光,徒有其表罢了。

    总而言之,可以种植反季蔬菜的暖室,从一千七百年前的秦朝到现如今的大明朝,这项技术发展至今,已经相当先进成熟了。

    是以,才有了这次意外的孵化事件。

    几枚遗落在暖室稻草中的鸡蛋,在没有母鸡抱窝的情况下,成功孵化出四只小鸡来。

    听闻这事以后,王迪想到了更多。

    小鸡孵化技术,虽说他学的不是兽医专业,但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点,也就是通过灯光来辨别鸡蛋是否为受精卵这一简单办法,对此,他还是门清的。

    有了暖室,再加上快速辨别之法,大规模孵化小鸡,对于不缺煤炭资源的顺天府而言,应该不算多么困难。

    试验上几次,找出最适宜的温度,也许待到来年开春之际,便可向漫山遍野撒上一大批鸡崽子。

    之所以如此慷慨大度,首先,是鸡蛋价格一点都不贵。至少在王迪看来,是一点都不贵。

    现如今市面上一枚鸡蛋的卖价,不过三文钱而已。

    大规模孵化小鸡,对于王迪而言,他现在有的是本钱。

    其次,西山煤窑民营转官办一事,进展得还算顺利。

    如无意外的话,最多不超过半年时间,在西山煤司的统筹安排下,量大管饱质优价廉的煤炭,便可供应整个顺天府。

    如此一来,先前定下的封山及巡林员事宜,也能立即无缝衔接上。

    将大量的鸡崽子撒进山区,吩咐巡林员稍加照料,待到长大之后,别的且不说,至少可以当做巡林员的一项福利。

    当然了,令王迪特别看重的,是鸡的成长期比较短暂这一优点。

    在他看来,一只鸡从小崽子长至可以食用的阶段,就算不通过人工饲料喂养这一块,最多也不会超过一年的时间。

    这代表着什么?

    这代表着,往后的禽蛋供应,就算达不到后世那种可劲造的地步,至少也会比目前要强出许多许多。

    此举,对于畜牧养殖业并不算发达的大明朝而言,绝对算是一件天大的幸事。

    别的且不说,半年过后,极具营养价值的禽蛋,就算无法不限量地满足三大营,至少在供应新军这一块,应该还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这样一来,配合上外挂甘油的辅助,只要可以做到早餐有蛋、午餐有肉、晚上再来点大补鸡汤这种常人难以想象到的福利待遇,往死里训练的新军,其战斗力成型的速度,怕是要远超王迪的预期范围。

    况且,一旦彻底普及开小鸡孵化技术以后,王迪随随便便一想,就知道这么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可以给大明朝的千万子民,带来多大的变化。

    对于医科生出身的王迪而言,他知晓,综合考量下来的话,鸡蛋这顽意,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人类最好的营养来源,没有之一。

    他清楚记得,无需多么繁杂的料理工艺,每一枚最简单不过的水煮鸡蛋,都富含着人体所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还有大量的维生素与矿物质,及与人体蛋白组成极为近似的高生物价值蛋白质。

    对于人类而言,每日食用一两枚鸡蛋,是可以起到修复人体组织与形成新的组织这种重要作用的。其蛋白质品质,经过医学研究证明,是仅次于母乳的高品质!

    至于鸡汤,极具温补作用的此物,对于大病、产后、身体虚弱这三类人群,是可以起到补气、养血、补精及填髓这些重要作用的。

    由此可见,禽蛋的营业价值,毋庸置疑,绝对是一顶一得高。

    如此这般想来,一旦营养有了较大的提升,多了且不说,二十年过后,待到下一批大明子民正值壮年时,其身体平均素质,怕是要远超现如今的水平。

    这可不是单一的变化,而是整体都变得更高、更强、更壮。

    此事,于国而言,绝对是大有裨益。

    还有一点,也是王迪特别看重的。

    大明朝正值小冰河期,这事,他始终不曾忘记。

    处在小冰河期的影响范围内,旱灾与蝗灾,会变得愈发频繁。

    旱灾嘛,王迪已经派出徐有贞整治水利了。在他看来,或多或少的,总能起到点作用。

    但如果碰到蝗灾这种铺天盖地瞬息而至的灾祸,大面积的粮食绝产,是必定会发生的一件惨事。

    一旦农户绝收断了粮,其后果有多严重,王迪心里清楚得很。

    若是再遇到当地官员欺上瞒下,导致朝廷赈济不及时,万千难民能选择的,要么是等死,要么是易子而食,要么就是民变造反。

    但是呢,如果每个乡村都搞一个养鸡合作社,只要家家户户都养上几只、十几只或是更多的鸡,凭它们刨地吃虫卵的本事,就算不能将所有蝗虫都消灭于萌芽阶段,至少也能大大延缓或是降低蝗灾出现的几率。

    就算爆发了蝗灾,只要鸡够多,受灾范围,肯定也会小上许多。

    是以,自打昨日得知这么个消息以后,王迪的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第一百三十三章 我该怎么做?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在现如今的大明朝,自打冬至那天起,而后进了腊月门,再过了上元节,一直到二月二龙抬头日,这个大年才算完完整整地过完。

    本着“新旧动能转换”的思想……

    王迪对储存有将近两千吨火药的王恭厂下令,留下一千吨当做储备以外,其余的全部赶制成烟花爆竹,给京师之地的黎民百姓,过个热热闹闹的响年。

    之所以这么大方,说白了,与“新旧动能转换”思想确实有关,毕竟新式颗粒状火药的研制进度,一点都不慢。当下唯一的缺点,仅是产量过低罢了。

    当然了,最为重要的一点,是王迪胆子小,比较怕死。

    要知道,位于顺天府内城西南角的王恭厂,是大明皇室正儿八经的兵工厂,又被称之为火药局,是专门制作、储备火药的地方。

    正因为它是兵工厂,又是制作、储备火药的工厂,所以自永乐十八年顺天府修建利索以后,太宗文皇帝直接把这么重要的建筑单位安排在了城内眼皮子底下,而非布置在城外。

    好在是,永乐大帝他也知道火药的威力,担心一个不慎会引发大爆炸继而影响到皇宫的安全,所以才把它安排在了距离皇宫约有七里地的犄角旮旯处。

    三十年过去了,反正到截止到目前为止,王恭厂还不曾出过什么纰漏。

    只不过,就算是这样,一想到自己天天守着个火药桶,王迪这心里就不怎么踏实。

    他是愿意相信那些在王恭厂盯守执勤的人的素质,但是,这么多年过去都相安无事,怀着墨菲定律心态的王迪,很担心有人会心生懈怠情绪。

    这要一不小心闹出个意外,让人看了笑话且不说,王迪是真怕自己死得不明不白。

    后世有句话说得好啊,抛开剂量谈毒性,那逗是耍流氓。

    粉末状的火药,其威力再不济呢,一旦储备量超过千吨,一想到后世老家制作土鞭导致满门被灭的惨剧,王迪心里顿感一阵虚。

    更何况,威力远胜于粉末状火药的颗粒状火药,王迪岂能长期放任自己身边摆着如此之大的火药桶。

    对此,他已有了应对之法。

    那便是,借助重新规划及扩建顺天府的机会,迁移王恭厂…将其迁移到远离皇宫至少十五里地的位置。

    当然了,迁移归迁移,为了保证新式火药不会外泄,还得让王恭厂处在城内严密的盯守下。

    是以,便有了重新规划及扩建顺天府的想法。

    不过除此以外,还有一点,也是令王迪做出重新规划及扩建顺天府这一想法的原因。

    因为路引政策的放开,在有着后世经验的王迪看来,作为物华天宝掌管天下官员命脉的帝都,最多不超过三五年的时间,来此讨生活的外地北漂人,其数量之多增量之快,定会要超出自己的想象。

    因此,对于事事考虑在前的王迪而言,重新规划及扩建顺天府,势在必行,且速度要快。

    再就是,开海通商事宜,虽说有不少人盼着它失败吧,但是,目前在“利”的驱使下,再加以徐滨的超强个人能力,一切进展都很顺利。

    如果没有大的意外发生,最多不超过半年时间,首批载满货物与金银珠宝的舰队便能顺利返航。

    还有一点较为重要,那就是水泥这玩意,在万两白银的重赏及不计成本的投入之下,经过日日夜夜三个月的烧制试验,远超1.0版本的高级水泥,已于半月之前诞生了出来。

    是以,只要银钱陆陆续续到位了,拉动大明帝国内需盘活整体经济的大基建计划,便能上手了。

    上手之后,王迪首先要干的,就是给帝都顺天府多加几个环,将目前城内过于拥挤的一部分居民,迁移至外城去。

    这样一来,便能空出现有城中的不少地盘,方便官员家属大院的建设,扩建膨胀速度远超自己预期的天工所,以及筹建帝国理工太学与其配套设施。

    其实呢,王迪的本意,他是不想将银钱耗费在修建城墙这一方面…尤其是给顺天府修建外墙及外外墙这种事上。

    毕竟在新军与脱胎换骨的三大营的威慑下,以京师之地为中心,辐射方圆百里以内的区域,绝对是大明朝最安全的地方,没有之一。

    所以嘛,在王迪看来,与其将白花花金灿灿的银钱浪费在可有可无的城墙上面,还不如多修点水泥大道,方便各地交通往来呢。

    只不过,他不担心归他不担心。

    根据搜集到的反馈信息来看,近乎所有的黎民百姓,如果没了那堵令人心安的高耸城墙,待到夜晚来临之际,他们就像置身于荒郊野外的迷途羔羊似的,心中没有一点安全感。

    民意不可违呐!

    正因为这样,再加上借此机会为大宁卫先培养一批了解水泥筑墙的熟练工匠们,转过年来挑个黄道吉日,环顺天府的第一道外环城墙,便将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开土动工。

    如果预估无误的话,那么待到明年中秋佳节时,城内整体面积翻了两倍有余,可承载至少三百万居民的顺天府,绝对是古往今来最大最繁华的帝都。

    保管叫来此的那些外地人,当场看傻了眼。

    而这,还仅仅只是是第一道“环”。

    “嘶!”

    长寿宫内,倚靠在刺绣着鸳鸯戏水图样的软枕上面,为了国事正一门心思操劳的王迪,当即就是一个哆嗦。

    他是怎么都没想到啊,书香世家出身的妃子罗绾,也就是宣府巡抚罗亨信的嫡孙女,如此一个大家闺秀,虽说才及笄没多久懂得可能不多吧,但在伺候人…尤其是口含天宪这一方面,竟是笨得出奇!

    比照着一教就会还能整出点花活的“野丫头”其木格,当真是差了太远。

    要知道,口含天宪,重点是在那个“含”字上面。

    关乎到大明帝国宗庙社稷的国之重器,岂能随意咬之?

    “嗯…唔…陛下,臣妾太笨了。”

    跪伏在皇帝身体一侧,展现着无限风光的罗绾,现如今大口喘着气的她,看了看伟岸龙庭,又小心翼翼回望了下皇帝。

    察觉到皇帝没有怪罪之后,罗绾的小脑瓜子里面,可谓是一团浆糊。

    如何伺候侍奉皇帝,如何快速怀上龙胎这些事,从那一日皇帝上门探望慰问祖父过后,族中的女性已婚长辈们,便不厌其烦地一遍遍与之相告。

    但家中长辈教导的这些伺候人的知识里面,并未提及如何用嘴来服侍皇帝啊!

    再说了,皇室赐予的恩泽雨露,是用嘴来吃的?

    “我该怎么做?”懵懵懂懂的罗绾,现如今,她很是懵逼。

第一百三十四章 论如何拆分文人政治团体

    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大年三十一过,为大明帝国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正统十四年,就要过去了。

    虽说新政实施还未过太久,但因为其中多项政策涉及到了所有人的利益,所以嘛,纵使有人无意或是有意地想拖后腿,那他也得问问旁人乐不乐意啊!

    因此,新政实施的进展程度,在王迪看来,还算蛮顺利的。

    毕竟,断人钱财、阻人仕途这种事,不管放到什么时候,都是不亚于杀人父母的深仇大恨。

    绝大多数人借着新政之风都在向上攀爬之际,谁不行,谁在拖后腿,可谓是一目了然。

    同级或是下属办不了这种人,可别忘了,这天底下,除了皇帝无人管得了以外,纵使位列三公九卿,他们头顶上,不还压着皇帝这尊大神嘛。

    是以,在吏部老大王直快速反躬自省之后,上至朝堂,下到各省各府各县,在皇帝的默许下,罢黜了近百位尸位素餐看不清形式的官员。

    虽说此举导致不少言官上疏进谏王直有任人唯亲排除异己的心思,不过王迪倒不怎么在乎。

    水至清则无鱼、人无完人这些道理,王迪比谁清楚。

    还是那句话,只要在新政实施期间能为朝廷办实事,一切都好说。

    而身为天官冢宰的王直,正是摸准了年轻皇帝的这种心思,才大胆启用了不少后进之辈。

    当然了,火速提拔起来的这些执政能人,其中尤以江西帮居多。

    不过这也不能怪人家王直起了偏袒之心。

    谁叫当下这个时候的江西布政司,是个人杰地灵能人辈出的好地方呢。

    在王迪看来,与后世有所不同的就是,大明朝的江西布政司,其地位,就好比后世的魔都那样…甚至还要超出许多。

    别看人家身处内陆地区,但不管是在文化还是政治亦或是经济方面,刨除帝都顺天府,江西布政司这一地,在各大领域当得上是执牛耳者。

    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王迪觉得,一句话便能概括,那便是……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要知道,从唐朝开始,因为对外贸易发达,货币流通量大增,造成铜料不足等诸多原因,有唐一代,朝廷开始明令禁止百姓用铜铸造生活用品。

    再加上饮茶之风盛行,江西布政司的制瓷业,从唐朝开始,便日益兴旺了起来。

    瓷器这玩意,可不便宜啊!

    当然了,还有一点,是最为重要的。

    那便是,自古以来,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易守难攻被称之为“布袋省”的江西布政司,虽说它所处的位置不算太偏僻吧,但从秦朝开始,这处风水宝地就没经历过几次大的战乱。

    元末期间,整个华夏大地,尤其是南方的朱张陈三大政权,可谓是打翻了天。

    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夹在湖广与江浙二地中间的江西布政司,虽说也遭受了一定程度上的战乱吧,但待到太祖高皇帝戡定群雄建立明朝以后,人家愣是没怎么受到影响。

    若非如此的话,怎会有了那个一点都不亚于北方洪洞大移民的“江右填湖广,湖广填巴蜀”这个南方版本的大移民。

    再加上彭蠡湖,也就是后世的潘阳湖……

    有了如此之大的一个淡水湖泊,任那老天爷如何变化呢,作为乱世避风港存在的江西布政司,历经千百年的时间,经历了大范围的兼容并蓄之后,其工业和手工业的发达程度,到了正统一朝,放眼全国范围的十三个布政司,那绝对是数一数二得强!

    最能体现概括这一点的,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王勃在赣江之滨写下的那篇《滕王阁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瞧瞧人家说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俊采星驰……

    从唐初年间开始,江西布政司便已不差。更何况,自那时起,称得上是风平浪静的此地,经历了五个世纪的发展,又怎能不强?

    强到了什么地步呢?

    想想吧,在其它省府多是以农耕经济为主导还饱受战乱的时期,江西布政司的工业与手工业,偷偷摸摸发展了如此之久。

    且不提此地的全面程度究竟有多强,单是经济这一方面,又岂能差得了?

    现如今,作为缴税强省的江西布政司,其真实情况就是,合并周边数郡,都不及江西饶郡产!

    鱼米之乡这种事就不说了,仅是景德镇上的佣工,聚揽天下四方无籍之徒,每日都有不下数万之巨的人流量。

    这事要是放到其它省府,刨除顺天府和江南几个城市,其余地方连想都不敢想。真要出现这一幕,恐怕当地的父母官,都会以为是乱民来攻城了。

    是以,有了强大的经济支撑,不愁吃喝的人们,才能有心思去学习。

    有了足够多的银钱,才有了那一千五百余座遍及华夏各省各府各州的江西会馆与万寿宫。

    更何况,因为环境足够安稳,从唐代开始,文风鼎盛读书人辈出的江西布政司,便是科举大省,亦是强省。

    像什么欧阳修、王安石、晏殊及其子晏几道、曾巩、黄庭坚、杨万里、文天祥这些知名文人,一个个的,都是江西老表。

    永乐初年,杨士奇这位阁老,也不知是喝多了还是怎么滴,他曾对太宗文皇帝说过这么一句话,“四方出仕者之众,莫盛于江西。”

    现如今,再根据袁彬这个地道江西人提供的详细情报,王迪已经知晓……

    南昌府,号称“市井多儒雅之风”。

    吉安府,有着“环吉水百里之疆多业儒”的美誉。

    广信府,有着“下逮田野小民生理裁足,皆知以课子孙读书为事”这种奇闻异谈。

    别的且不说,内容涉及面十分广的《永乐大典》,主持编纂之人,便是有明以来举世公认的大才子,解缙。

    此人,便是江西吉安府吉水人士。

    由此可见,目前朝堂上流传的“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这句话,当真是没有任何虚假水分。

    因为新政的缘故,王迪也不能为了限制江西帮的发展,而弃人才选庸才。

    不过嘛,对于此事,就算不凭借皇权独断专行,他也不怎么担心。

    江右帮,还有后来居上的江南帮,他们之所以如此牛逼,无非是当地文风盛行。但归根结底,还是有钱罢了。

    现在不敢说,但最多不超过二十年,这两地会变得更加富裕,但在新政的照拂下,其它省府,尤其是开通市舶司的东部沿海地区,也差不到哪去。

    富了起来,再加上基础教育的普及,待到二三十年以后,朝堂政治两极化的格局,必会不攻自破。

    着眼未来的王迪,完全等得起。

    况且文风盛行之下,又身处内陆最安稳地区的江西布政司,有明以来,还不曾诞生知名的武将。

    所以嘛,任这帮文臣如何欢实呢,王迪是稳坐钓鱼台,静看他们能玩出什么鬼花样。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7756/ 第一时间欣赏从大明风华开始的皇帝生活最新章节! 作者:白云牛仔裤所写的《从大明风华开始的皇帝生活》为转载作品,从大明风华开始的皇帝生活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从大明风华开始的皇帝生活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从大明风华开始的皇帝生活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从大明风华开始的皇帝生活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从大明风华开始的皇帝生活介绍:
朱祁镇:朕,天资聪颖!
这辈子就干了两件错事,打错一仗,杀错一人……
然,这也不能抹煞朕的能力与功劳。
后世不肖子孙竟敢妄议朕!
好,好,好!要不你来当这个皇帝?
《大明风华》、《大宋宫词》、《长安十二时辰》、《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后续待定
诸天历史文,莫较真!
诸天历史文,莫较真!
诸天历史文,莫较真!从大明风华开始的皇帝生活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从大明风华开始的皇帝生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从大明风华开始的皇帝生活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