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清弊主TXT下载大清弊主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清弊主全文阅读

作者:塞外流云     大清弊主txt下载     大清弊主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521章 天下共主

    小汤山行宫。

    进入六月,天气已有些酷热,康熙也在太医的建议下将每日的行走锻炼改在早晚各一次,一大早起床后,在后院绕着花园行走半晌,沐浴后,又让太医推拿针灸,忙完之后,才开始练习左手写字,随着行动和精力的恢复,他已经不再听书休息,而是让李德全念一众大臣的密折,并亲笔进行回复,当然都是极简单的,诸如朕躬安,知道了,已阅之类的。

    有道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康熙不想因为自己的中风而导致各地人心不稳,通过对密折的回复,可以让地方一众封疆大吏安下心来,这事他不想让别人代劳,如今虽然恢复情况良好,但日后右手肯定是不能劳累的,左手字必须得让一众臣子熟悉起来。

    就在康熙吃力的回复地方封疆大吏的密折之时,京城快马已将早朝的情况送了过来,康熙搁笔看了一阵,不由露出一丝微笑,老十四驾驭朝会的手段有长进,能够先发制人,及时的制止事态的扩大,看来还是要多经历一点风波,才能快速的成长起来,略一沉吟,他便吩咐道:将这些都撤了。

    不出意料,老十四肯定马上就会赶过来,他可的好好休息一会,在太监的搀扶下来到院子里,康熙舒适的坐在躺椅里,微微的摇着,海军征日,瞒着朝廷上下,这事确实有些欠妥,不过,也怪不得老十四,真要将此事拿到朝堂上,定然是个争论不休的局面,太平年月,谁愿意打仗

    对这种事,他是深有感触的,平三藩征台湾抗击沙俄三征准噶尔,哪次不是反对者众,不是他力排众议,乾坤独断,哪有今日大清之昌盛

    想到这里,他不由有些感叹,大清如关,鼎定中原之后,满蒙贵族就开始安于享乐,不思进取了,一众汉臣更是惧怕战争,好在老十四还算争气,不仅有野心,而且会赚钱,海军征日,不仅不花一文国帑,反而还给朝廷倒赚七千万两银子,这是大清入主中原之后,从来未有过的战例。

    通过此战,老十四可谓是给所有的王公勋贵文武大臣开了眼界,战争,不再是劳民伤财,不再是穷兵黩武,而是能够给朝廷带来巨大财富和利益,能大力提升朝廷威望和实力想来,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点,朝中众臣才会反应如此激烈,他们是担心日后老十四继续绕过朝廷而发动战争,将他们完全闲置起来。

    正自想的出神,李德全蹑手蹑脚的走了过来,轻声禀报道:皇上,太子来了,在外求见。

    恩,来的好快,难不成是骑马来的康熙微微怔了一下,才道:宣他进来。

    胤祯在外已经稍事洗漱,听得召他觐见,忙整理检查了下朝服朝冠,而后快步走进院子,请安之后,却未起身,而是摘下朝冠,躬身道:今日早朝,群臣刻意攻讦儿臣秘密征日一事,群情汹汹,儿臣情急之下,诿过于皇阿玛,罪该万死,还请皇阿玛严责。

    康熙含笑道:不是诿过,确系朕的疏忽,此事不必再提,平身,赐座。

    皇阿玛宽厚仁慈,实乃儿臣的福分,儿臣谢皇阿玛不罪之恩。胤祯叩首谢恩之后,才捡起朝冠,从容落座。

    俟其坐定,康熙便道:江户条约朕有两点不明,一是为何要日本禁神道教,二是日本和亲一事,你是如何想的

    对于这两点,胤祯知道康熙是肯定要过问的,早就有准备,当下便从容回道:回皇阿玛,儿臣在上海就曾听闻与日贸易的商人提及,日本在佛教没有传过去之前,信奉的是神道教,在儒学兴起之后,他们将崇拜天照大神的神道教义与朱熹理学相结合,强调尊皇忠君,主张神道教独立,从而形成了一些学派,并得到大力发展,日本武士作战英勇,不惧死亡,便是受其影响。

    全面禁止神道教,必然会极大促进佛教的发展,如此,一方面可以抹杀日本武士的血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遏止他们尊皇忠君的信念,将军幕府,其统治的力度和号召力都要远逊于日本的倭皇。

    至于让日本派谴王室公主将军府公主各地藩主的姬前来和亲,则是受郑成功的影响。日本是一个极度崇拜强者的岛国,郑成功的母亲系日本人,日本也因此对郑成功极为崇拜,为此还专门编写了一部国信爷合战的戏剧,在日本广为演出。

    另外,日本的天皇虽然号称万世一系,但是却曾经出现过多位女天皇,甚至有母女两代天皇的情况,足以说明他们皇室的血脉混乱。

    听到这里,康熙已是明白过来,老十四这是想通过有日本血脉的子孙彻底的统治日本,或者是分化日本,甚至是融合日本,不能不说老十四想的长远,但是,二十个日本女人,会不会多了点老十四如今才多少女人再有,大清历来重视血统,满汉尚且不能通婚,纳日本公主为妾,会不会招致物议老十四可是皇太子,有道是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口子一开,下面的王公勋贵如何去约束

    康熙自己的后宫虽然也有不少汉妃,象老十五老十六两人的母妃就是汉人,可他毕竟没有大张旗鼓,反而是多加掩饰,抬了旗籍才纳入后宫的,老十四这二十个日本女人却是搞的轰轰烈烈,唯恐天下不知,这却有些难办。

    康熙心里也清楚,老十四之所以要把这条堂而皇之的写在江户条约的正约之中,是为日后的子孙正名,便于日本朝野上下承认血脉的存在,便于日本人接受,也便于其子孙对日本的统治,可是这有必要吗

    日本才多大点地方有多少人,何以老十四对日本如此重视瞥了胤祯一眼,康熙才淡淡的道:日本一蕞尔小国,偏居海外一隅,地不过弹丸大小,虽然素有野心,但所倚仗者,不过是海峡天险,否则,灭其国,易如反掌,如今,既有强盛之海军,举手投足间便能令其臣服,何以还要对其倍加重视

    回皇阿玛。胤祯躬身道:日本虽是蕞尔小国,仅占据弹丸之地,却拥有三千万人口,瞬间便能集结十数万敢死之士,如今虽已臣服,不过是无奈之举,儿臣窃以为,其对大清之威胁,远胜西北,想我大清,当年何尝不是偏居辽东,举族亦不过数十万之众,一旦风云际会,便席卷中原,鼎定天下。

    日本有三千万之众,不仅多有敢死之士,而且极善学习,实不可掉以轻心,儿臣不仅要封死日本,断绝其与外界之联系,还准备将喇嘛教传入日本,双管其下,彻底弱化日本。

    听胤祯如此比说,康熙不由无语,这些年来,老十四的眼光越发显的长远独到,极少有失误之处,他既是如此严防日本,定然有他的道理,不过,这和亲之事,该如何处理

    略微沉吟,康熙才道:日本如今是大清藩国,日本派遣公主和亲,那其他藩国,如朝鲜安南暹罗苏禄缅甸等一众藩国,会否亦要求派遣公主和亲咱们是宗主国,即便分彼此,亦不可悬殊太大,如此一来,这后宫岂不成了一众藩属国女人的天下

    再有,即可纳藩属国女子入宫,那汉人,藏人维人回人这些女子纳不纳不纳,于理不合,纳,我满族血统又如何保障后宫会成何等光景

    胤祯亦未料到康熙竟会由此及彼,由一个日本谴送公主和亲居然牵扯出如此大一篇文章来,未免有些猝不及防,略一思忖,便暗笑康熙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康熙自己后宫的汉人妃子就不下二十余人,却转头来问,该不该纳汉人

    略一沉吟,他便回道:回皇阿玛,儿臣以为,各藩属国但凡请求,都不应该拒绝。微微顿了一下,他又缓缓说道:皇阿玛非一族一国之天子,乃是天下共主,统御华夏,抚有万方,岂能拒绝一心向往华夏文明的众藩属国联姻之请

    汉,藏维回各族皆是大清子民,何分彼此,允许这些女子抬旗入宫,有利于聚集民心,亦利于大清一统万年。

    至于血统,可规定诸皇子不得擅自娶外族女子,再加上秘密立储制度,足以保障皇室的血统纯正,各王公勋贵爵位承袭,亦可沿袭此法。

    一口气说完,他便静静的等待康熙的反应,这番话,他并非有备而言,乃是被康熙问了个措手不及,情急之下,只能是按照自己的思路说,他自知说的颇为大胆,也不敢看康熙的脸色。

    康熙面上神情毫无变化,心里却是暗自不满,朕登基亲政数十年,所做所为,难道是一族一国之君的表现微一沉吟,他不由瞥了胤祯一眼,老十四这番话与他上次说的民族融合暗暗相合,这小子是真的想来个民族大融合

    不过,他说的也有理,若是大清连纳几个藩属国的公主也畏首畏尾,又如何配称宗主国,又如何称得上是天下共主

第522章 游说

    想到这里,康熙微微松懈下来,端起茶杯,浅浅的啜了几口茶,老十四所说的保障皇室血统纯正的法子也算是行之有效,皇子如此,宗亲也可如此,允许娶外族女子,不过得以放弃皇位或者是爵位为代价,这倒是比强行禁止有效的多。

    至于与藩国女子所生子嗣,公主自然是和亲,皇子只要不继承皇位,倒是没什么不妥的,按老十四的想法,这些皇子,他可能还要派上大用场,这倒不用他去操心了。

    微微沉吟,康熙才含笑道:如此多的女子,后宫如何安置况且,仅日本一个藩国就谴二十人,是否多了点

    见康熙竟然是默许了,胤祯不由大为欣喜,忙按捺住心里的兴奋,沉稳的回道:回皇阿玛,儿臣窃以为,采取分院而居,身份等级限制等措施便可相安无事,况且,各藩国是否愿意,还在两可之间,即便愿意,也不会同时谴派多人,于后宫而言,无足轻重。

    日本的人数确实多了点,但日本系被逼而为,儿臣令其多送,意在有挑选余地,不满意者,既可充当宫女,也可赏与宗室。

    原来老十四是这个想法,康熙不由微微点了点头,却是不再言语。

    见康熙不再发问,胤祯微一沉吟,便道:皇阿玛,关于旗人生计问题,儿臣近日有些想法。

    一听这话,康熙立时来了兴趣,旗人生计问题,他可是头痛不已,一直想不出妥善的解决办法,而旗人生计又直接关系到旗人的发展,甚至可以说已经成为制约旗人发展的瓶颈,虽然明知其重要性,却是苦无良法,能够一劳永逸的彻底解决掉,不论是拔款,还限制旗产交易都只是权宜之计,他曾经还尝试过沿边驻防,却是毫无成效。

    老十四接手解决旗人生计问题如此长时间,才首次开口,想来不会是权宜之策,康熙登时就含笑道:无妨,说来听听。

    胤祯微微沉吟,才从容开口,侃侃而道:随着摊丁入亩的推广,免除了人头税,种痘疫苗法的推广又消除了天花的传染,提高了小孩的存活率,北方各省推广高产抗旱作物,又将极大的提高粮食产量,台湾南洋澳洲的移民,保证了充足的土地,再加上对喇嘛教的逐步限制,可以肯定,未来十数年,大清将迎来人口爆炸似的增长。

    但以上的所有措施,旗人却是受益不多,仅是海军的扩建,多了几千披甲名额,对于日益严重的旗人生计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旗人的生计问题,如今已经严重的遏制了旗人的繁衍,我大清八旗子弟本就式微,此消彼长之下,这劣势就更为明显,因此,解决旗人生计已是朝廷当前首务。

    对此,儿臣思虑多日,若是仅仅治标,朝廷如今财力可说富足,供养十数年,没一点问题,问题是十数年后,若是朝廷财政紧张,而旗人又大量的繁衍起来,势必出现不可逆转的冲突,因此,要解决旗人生计,必须得标本兼治,才能一劳永逸,才能免除后顾之忧,才能不给子孙增加负担。

    康熙听的微微点头,老十四看问题,果然是与众不同,竟从满汉的人口增长比较入手,确实眼光长远,待听到标本兼治,他更是有些急迫起来,老十四真是找到了标办兼治,两全齐美的办法

    微微顿了一顿,见康熙身子已是有些不自觉的前倾,胤祯不敢多吊胃口,接着说道:旗人之所以会造成生计日艰,儿臣以为,不全是挥霍无度安于游惰,聚众滥赌的原因,主要原因是生齿日繁不善经营限制从业造成的。

    听胤祯提到限制从业,康熙不由微皱了皱眉头,这个原因,他何尝不知,却是苦无两全齐美之法,老十四若是要求放开对旗人的从业限制,这番话,可就等于白说了,他不由的微觉失望。

    见康熙皱眉头,胤祯仍是从容不迫的接着道:朝廷必须要鼓励旗人大量繁衍,这是朝廷的长期利益所在,这一点不容置疑,更不能因为生计问题而限制旗人繁衍。

    旗人不善经营,这是事实,但这不能怪旗人,是朝廷的从业限制导致他们不善经营,在限制旗人从事其它行业的情况下,要想旗人擅长经营之道,是完全不可能的。

    儿臣以为,限制旗人从事其它行业才是导致旗人生计日艰的真正原因,因此,儿臣建议适当的放开对旗人从业的限制。

    康熙敏锐的注意到了胤祯所说的适当,老十四既然是如此说,则说明他对朝廷限制旗人生计的用意是有着充分的了解,微微沉吟,他才沉声问道:适当如何放开这限制才能两者兼顾

    胤祯亦是沉声道:回皇阿玛,随着海军和禁卫新军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火器火药,冶炼钢铁造船铸造枪炮制作火药军工后勤等都需要建造大量作坊,不妨让旗人进作坊做工匠。

    让旗人成为工匠康熙亦是大为惊讶,这就是老十四所说的标本兼治的法子简直荒唐,不过,他很快就冷静下来,老十四可不是信口开河之人。

    见康熙不作声,胤祯赶紧解释道:皇阿玛,这些军工作坊,民间是绝对禁止的,旗人同样脱离不了朝廷的掌控。而且,这些军工作坊都掌握在旗人手中,朝廷也更为放心,对火器的控制也更严密。再则,旗人皆有子弟在军中,他们负责军械的生产,更能保证军械的质量。

    而且,有工可做,可以让旗人一改安于游惰,聚众赌博的习气,对于整顿旗务亦大有益处。

    听胤祯这一解释,康熙不由微微点了点头,这法子是真不错,既未放松对旗人的控制,又解决了旗人的生计问题,而且还益处多多,真是难为老十四,居然想出如此一个两全齐美的法子来。

    不过,很快,康熙的眉头又微微皱了起来。

第523章 士农工商

    见康熙皱眉,胤祯心里不由一紧,这法子难道还有不妥之处自冒出这个想法之后,他可是前前后后反复思虑论证,要想彻底解决旗人生计问题,这是目前唯一行之有效的办法,也是康熙和一众王公勋贵能够接受的,难道还有什么疏漏之处

    就在胤祯忐忑不安之时,康熙已是缓缓开口说道:这法子确实是别出心裁,堪称是当前解决旗人生计的最佳法子,不过,朕有几点不明,京师旗人有数十万之众,军工作坊能安排多少人每年的开支又是多少朝廷能否长久支撑

    再则,旗人做为大清的根本,其身份地位高于民人,高于士绅农民,但作坊工匠的地位却是远逊于士绅和农民,若是让旗人尽为工匠,岂非将工匠地位骤然提升如此,士绅会是何反应会否引起混乱导致礼崩乐坏

    见康熙连礼崩乐坏都说出来了,胤祯神情登时一凝,士农工商的排位是中国几千年来重农轻商的结果,旗人身份特殊,全部转为工人,势必会极大提升工匠的社会地位,农民且不说,没有话语权,但士绅阶层的反应却不能等闲视之,康熙这话倒不是杞人忧天,若是士绅阶层感觉自身地位受到威胁,定然会大肆抨击的。

    胤祯之前是真没从这个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工人和商人的地位是必然要上升的,不说超过士绅,农民是铁定要超过的,但大清目前是以农耕为主,公然提出,是肯定不行的,将旗人转化为工人,无疑是起了一个很好的带头作用,必须要支持。

    稍稍沉吟,胤祯便欠身回道:皇阿玛,随着手工作坊的兴盛,从事作坊劳作的工匠已是月滋日盛,这点在江南尤其明显,制铁业绢织造纸印刷造船制衣药行都是已形成劳工密集的作坊,作坊工匠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一个阶层。

    随着商贸经济的发展,作坊将日趋繁盛,作坊工匠亦会越来越多,其社会地位的提升也是必然的,旗人转化为作坊工人,确实会极大的助长这股风潮,但是,作坊工匠的地位再提升,亦不至于危及到士绅的地位,也不会损害他们的利益,他们对此的反应不会过激。

    农业为国之根本,是手工作坊兴盛的基础,朝廷鼓励农桑的政策不能变,皇阿玛若是觉得此举会予人一种重工轻农的错觉,不妨同时下旨分流一部分旗人前往辽东恳荒务农,至于有没有旗人愿意前往,相信没人会格外较真,朝廷要做的,不过是表明依然重视农桑的态度罢了,当然,对于士绅,皇阿玛亦可稍加抚慰,他们不可能有多大的反应。

    玩遮眼法康熙略微沉吟,暗道这法子可行,辽东本就处于封闭状态,就是想较真,也难探虚实,让京报加以正确引导,想来不会有多大问题,不过,说不触及士绅利益,却是未必,从老十四重视上海虹港工匠的情形来看,旗人转为工匠,必然会大量授予官职,连带着现有的汉人工匠亦会跟着受益。

    旗人尚且不说,汉人工匠的地位上升,特别是授予官身,读书的士人岂能没有意见做工匠能授官身,何必十年苦读而更为忧心的是,士子对此将是何看法,有辱斯文离经叛道他们会否对朝廷感到失望

    沉吟半晌,康熙才缓缓说道:上海虹港的军工作坊,不少总管和技术工匠都授有官身,旗人再转为作坊工匠,会否予人以错觉士农工商,自古皆然,骤失平衡,朕担忧会起波折。

    闻听这话,胤祯微微沉吟了片刻,解决旗人生计可说是当前朝廷首务,康熙明显已经动心,却又担心工匠授予官身会对士子形成冲击,造成士农工商的平衡,这是要他表态对工匠的身份地位进行遏制。

    胤祯却是不想表这个态,大清要发展,要工业强国,就必须大力打破对工匠的束缚,如今有如此大好机会,他岂肯定轻易放过略微思忖,他便道:皇阿玛,所有的军工作坊,皆是以朝廷工部的名义筹办,工部的司匠是官身,纳捐的商人亦是官身,并无士绅就此攻击,儿臣窃以为,不妨先试行,同时以京报进行舆论引导。

    火药火器的改良战舰船舶的改进,都需要激发工匠的积极性,若是对工匠加以限制,使工匠没有前途,必然阻止有才有识之士进入工匠行列,以火器为列,火枪火炮的膛线缠角如今就没几个工匠能懂,因为这些东西必须要深研数学之士才能略知皮毛。

    制铁业同样如此,如何才能大规模炼制出好铁好钢,这不是一般的铁匠能够鼓捣出来的,必须得大量有识有才之士深入的研究摸索,甚至可能一代人还解决不了,枪炮的铸造也同样如此。

    欧洲各国之所以杂学兴盛,便是国家进行鼓励,不仅是奖励钱财,而且还赏赐爵位以刺激,征日一战,大清之所以能以微弱伤亡取得大胜,便在于火器之利,若如大清在火器研制和改良方面不大加发展,一旦被欧洲反超,日本就是前车之鉴。

    听得胤祯借题发挥,康熙不由一阵无语,不过,想到征日之战,如此悬殊的伤亡比,他不由一阵后怕,火器先进与否,如今已经完全可以决定战争的胜负了,确实不容轻忽,老十四既然死活不愿意限制工匠,也由的他,军工作坊毕竟是以朝廷名义筹办的,又多是旗人,真要招致物议,大不了将受封赏的抬入旗籍。

    毕竟这法子能够一劳永逸的解决旗人生计问题,担点风险也是值得,先看看反应再说,想到这里,康熙微微点了点头,道:此事,京报不要刊载,暂且试行,密切关注京畿江南士林的动向,另外,凡事不可操之太急,治大国如烹小鲜,必须有耐心,循序渐进才是中庸之道。说着,他又问道:军工作坊能安排多少人少了可不济事。

    见康熙终于松口,胤祯心里不由一松,忙躬身道:儿臣谨尊皇阿玛训诲。起身后,他略显轻松的道:随着美洲的分封和澳洲的移民,海军这几年会逐步扩招,禁卫新军的训练略有成效之后,会迅速的在驻京禁旅中推广,火器火药的需求量将倍增,一应后勤装备,如军装被服帐篷大车等等亦是需求激增。

    儿臣初步估算了下,仅是天津一地军工作坊可吸纳二万人,若是在加上噶罗巴上海以及日后的广州澳洲等几地,容纳十万人,应是绰绰有余。

    至于军工作坊的军费开支,前期自然是要垫付的,有日本这笔赔款,倒是无须担忧周转不过来,待得发展起来,部队也训练出来了,完全可以以战养战,至少军工作坊这块军费不用朝廷负担。

    康熙微微点了点头,道:旗人这些年已经被惯坏了,上海富庶繁华,倒还好说,噶罗巴澳洲之地,旗人愿意前往再说,如此一分散,京师旗人数量岂不骤减

    胤祯心里不由暗暗腹诽,什么旗人不愿前往,无非是担心旗人散落各处,京师兵源枯竭,略一沉吟,又觉不对,难道康熙是不赞成军工作坊分散,想全部集中在天津,以便能够牢牢掌控这可不是好想法,太耗费人力物力了。

    稍稍思忖,他便从容回道:回皇阿玛,噶罗巴乃南洋省府所在之地,又是澳洲与大清往来的中转站,繁华富庶不过是时间问题,澳洲军工作坊所在地,同样亦是繁华港口,不虑旗人不愿前往。

    再说,南洋澳洲远离大陆,处在通往欧洲航线的前沿,而且海上气候变幻无常,夏季常有风暴,不利航行,万一有战事,则难以兼顾,因此,两地必须驻防八旗兵丁,建造军港以及军工作坊。

    因此而引起的京师旗人数量减少,随着朝廷鼓励繁衍,十数年便能补回,问题应该不大。

    康熙沉吟半晌,才沉声说道:军工作坊必须相对集中,以便于管理,暂时就以天津上海噶罗巴三地为中心。澳洲地域辽阔,一旦有变,难以征剿,实不宜建立军工作坊。

    胤祯也想将澳洲牢牢的掌控在手,当即便道:皇阿玛圣虑深远,儿臣尊旨。

    将这事定了下来,康熙亦是大感轻松,一直以来,旗人生计便让他耿耿于怀,能够在他手中彻底解决掉,不给后世子孙增添负担,他自然是大为欣慰。

    缓缓啜了几口茶,康熙眉头不由又微微皱了一下,旗人入作坊务工,表面上是解决旗人生计问题,实则,已是触动了八旗制度,打破了旗人不得从事其他行业的规矩,想不到老十四竟是以旗人生计为突破口来推动八旗制度革新,只不知,接下来他还有什么举动

    默神思忖了半晌,他才开口问道:旗务整顿事宜,你可有具体想法

第524章 豆汁饭

    见康熙转移了话题,胤祯不由微微松了口气,能够将旗人招入军工作坊务工,不异于给旗人不准从事其它行业这条规定撕了条口子,日后推行八旗制度革新可就有了借口。

    至于旗务整顿,如何着手,他还未有具体的考虑,微微沉吟,他便道:回皇阿玛,具体如何整顿,儿臣尚未有全盘的考虑,最近,儿臣一直利用闲暇时间在京城微服私访,但主要针对的是底层旗人,旗人生计的问题既已定了下来,儿臣再暗访一番有权有势的旗人情况,再从容拟订整顿方案。

    听的这话,康熙点了点头,道:为君者,确实应该不时的微服私访,以了解民生疾苦,如今的官员皆是报喜不报忧,不能完全听信他们的一面之言。说完,他颇感兴趣的问道:你对底层旗人生活是如何看的

    安于游惰,限于温饱。胤祯直言不讳的说道。

    康熙也没料到胤祯说的如此直接,不由微微一怔,沉吟片刻,才道:详细说说。

    微微沉吟,胤祯才道:京城底层旗人入关之初,分房分田,略有薄产,由于不善经营,几十亩田地早已经折腾干净,虽然朝廷禁止旗产交易,但他们在手头拮据之时,仍通过种种办法将田地出手,租借,典当,如今,大多数人家都是依靠家中子弟的兵饷度日。

    由于天下太平,没有战事,驻京禁旅兵丁员额有限,为防旗人断了生计来源,聚众滋事,各旗官吏便将兵丁名额进行平摊,基本上是一户一名额。

    马甲因为要养马匹,实际收入跟步甲差不多,一年也就二十石粮食和二十两银子,供养一家老小七八口,由于居住在内城,他们每年还要雇请大车领粗米舂米买水,这些花费虽然不大,经年累月却也不是小数目,原本还要雇请人挑粪,有了公厕之后,这笔钱倒是剩下了。

    这种情形下,旗人所得钱粮已经只够解决温饱,习练骑射已是奢谈,况且骑射再精,亦无批甲的名额,时日一长,自然也就懈怠了,成日里无所事事,也就安于游惰了。

    但也有极少数旗人做鞋或雕刻等营生,妇女则是刺绣或做纸花等,籍此稍获赢余,弥补家计,不过,都是偷偷摸摸,百般掩藏。

    儿臣在内城偏街窄巷中游走,曾听到一首儿谣,今晚月儿怎幺那幺高,骑白马,跨腰刀。腰刀快,剁白菜,白菜老,剁皮袄,皮袄厚,剁羊肉,羊肉肥,剁毛贼,光着脚丫上八旗,没马褂干着急,当了裤子买炕席,豆汁饭就萝卜皮儿,看你着急不着急。

    听到豆汁饭就萝卜皮,康熙不由微微有些动容,朝廷花了诺大的物力财力恩养旗人,底层的旗人生活居然仍是如此清贫,他不由喃喃的道:何至于如此即便京城物价贵,一年二十石米二十两银子也足够解决七八口之家的温饱了。

    胤祯生怕康熙动怒,连忙回道:皇阿玛,这些年,旗人已经养成了处处高人一等的风气,即便家里在穷,一身好行头,那是必不可少的,出门在外,必然衣着光鲜,该有场面,也是绝不能少的,生怕被民人看不起,丢了旗人的脸面,这既是虚荣心做怪,也是出于维护旗人的尊严,儿臣委实不知该如何评说。

    经胤祯这一说,康熙的心情也为之好转起来,旗人确实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谁能想到大街上衣着光鲜,论及吃喝玩乐,口若悬河的他们回到家里会是如此光景不纠正这股风气,再多的钱,也经不起他们折腾。

    想到这里,他沉声说道:整顿旗务,必须彻底扭转他们爱虚荣好攀比的习气,否则,他们有了钱,会更加助长这种不良习气,旗人的尊严不是靠摆阔气挣来的,而是通过在战场厮杀,通过无数次的胜利竖立起来的。

    皇阿玛能否下道谕旨,训诫旗人。胤祯连忙顺口说道。

    康熙瞅了他一眼,暗笑老十四这算盘打的精,整顿旗务还不忘把朕顶在前面,不过,这事确实该大力支持,当下,他便颌首道:整顿旗务的具体方案出来之后,朕给你圣旨,只管放手施为,无须顾忌。

    儿臣谢皇阿玛体恤。胤祯忙躬身道,起身后,又是微笑道:旗人进了作坊务工,挣得都是血汗钱,想来不会再如此摆阔。

    但愿如此。康熙微微点了点头,沉吟着道:旗人好虚荣,让他们入作坊务工,恐会有抵触现象,此事只能诱之以利,晓之以理,你与各旗旗主,王公勋贵详细商议一番,以自愿为主,切不可强迫,以免另生事端。

    儿臣尊旨。胤祯忙躬身说道,心里却是不以为意,旗人固然好面子,但岂能受得住银子的诱惑,一个月二两银子的工钱,还担心他们不干

    听闻嵩祝今日早朝祈求还乡养老,是否需要朕允准康熙却是突然问道。

    胤祯听的一楞,康熙这是试探还是想刻意维护他的威信嵩祝可是康熙一手擢拔,而且跟着他出征过噶尔丹的得力大臣,再说,嵩祝退了之后,康熙又会擢拔谁总不会是提拔他十四党的人。

    胤祯瞬间便有了决断,忙躬身回道:儿臣谢皇阿玛体恤,嵩祝熟悉军务,又久在地方任职,了解各地军事民情,实乃难得干才,如今尚不到六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岂能让他还乡儿臣身为储君,若这点气度和自信都没有,岂不贻笑大方儿臣恳请皇阿玛成全。

    康熙微微颌首道:旗务整顿八旗制度革新必然反对者众,朕担心朝中一众老臣食髓知味,你既如此自信,朕便依你。说完,他略显疲倦的说道:跪安吧。

    儿臣谢皇阿玛体恤,儿臣告退。胤祯忙躬身说道。

    回到毓庆宫,胤祯仍是欣喜不已,终于给八旗制度撕开了条口子,现在要做的便是将这条口子慢慢的撕大,在殿里踱了几圈,他才叫来包福全,吩咐道:谴人去通知胤禟过来,另外谴人通知京城一等公以上的王公勋贵明日参加早朝。

第525章 宗藩关系

    待包福全躬身领命退下,胤祯又在殿内缓缓踱了起来,之所以叫老九胤禟前来,他是想把天津的军工作坊这一块暂时交给老九打理,旗人入作坊务工不是件小事,这些个旗人个个都是大爷,七弯八拐都能跟一众王公勋贵拉上关系,没个得力的人坐镇,根本镇不住他们。

    再则,跟八爷党关系亲密的王公勋贵不少,由老九前往天津坐镇,不仅可以省却很多麻烦,而且也易于获的大多数王公勋的大力支持,这事关系甚大,他可不想出任何纰漏。

    包福全很快就去而复返,进来躬身禀报道:太子爷,上书房王掞富宁安二位大人在外求见。

    请他们进来。胤祯停住脚步,随口吩咐道,而后缓缓踱回书案边落坐。

    王掞富宁安二人来的极快,进来请安见礼后,富宁安便躬身道:禀皇太子,大清皇家海军一众将领皆系青年俊杰,因战功而白身晋三四品者比比皆是,实属罕见,今海军又征日大胜,年少高位,既不利于人才作养,亦恐遭物议,奴才恳请押后封赏。说完,他便躬身呈上早已写好的奏章。

    胤祯接过奏章,含笑道:坐下谈。说着翻开奏章略略看了看,而后抬头瞅了富宁安一眼,稍稍沉吟,才道:富大人知道皇家海军现在的规模和初步的计划吗

    不待富宁安开口,他就自顾接着道:不算并入海军的水师,也不算仍在上海和天津的二万新兵,仅是现在海军征战的就有三万余人,如今海军才几个总兵和副将五年之内,海军的规模就会在十万以上,这仅仅才是开始,近几年,海军还会源源不断的提拔大批将领。

    远征欧洲在即,征日又系国战大胜,若不封赏,如何激励将士远征欧洲四万里,不知有多少将士会葬身大海,埋骨异国他乡,朝廷岂能吝啬这点封赏

    我知道有不少官员嫉妒,但海军的封赏凭的是实打实的战功,有功不赏,何以彰显朝廷的公正何以激励将士用命

    皇上早已有旨意,必须尽快封赏有功将士,富大人这份奏章,还是自己收回去吧。

    听的胤祯这番话,王掞富宁安二人都是震惊不已,海军在五年内要扩到十万那得要多少战舰战舰维护火器火药的消耗,再加上兵饷,一年的开支至少要上千万,朝廷如何养的起难道象打日本一样,通过不断的战争获取赔款

    富宁安不敢多想,既然康熙已经下旨,他这份奏章除了得罪人之外,不会再有任何作用,听的胤祯让他收回,他赶紧的起身上前取回奏章,心里暗暗感激胤祯厚道。

    见富宁安碰了个大钉子,王掞自然不想多事,朝廷是否有能力维持那么庞大的兵力,不关他的事,海军可是皇太子的心头肉,在这上面与皇太子较真,纯粹是自找苦头,不过,日本和亲一事,他仍是想一探究竟,这很可能暗示着大清对外政策有重大变化,指望胤祯主动解释,可能性不大。

    沉吟了下,王掞便欠身道:日本既已称臣纳贡,便是我大清藩属国,派遣公主和亲,无例可循,皇太子乃是我大清储君,如此和亲,众藩国必然趋之若骛,大清藩国众多,若都蜂拥效仿,该如何应对微臣愚顿,还请皇太子指点。

    无例可循难道事事皆有例可循什么事不是从无到有胤祯连声反问道,稍稍停顿,又语气沉重的说道:尔等都是饱学之士,不可一味的因循守旧,人云亦云,这个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要与时俱进,要勇于创新,敢于创新。

    就以火器来说,最初的火器是什么样子不是经过无数次的创新,改良,能有今日之威力以律法而言,远有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近有张居正变法,我朝的摊丁入亩也是变法,哪有一成不变之法岂能事事尊循旧例

    而今海贸昌盛,各种新奇事务层出不穷,一味的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便会落后,落后便要挨打,日本为何称臣纳贡愿赔巨款本宫今日明白告诉你们,因为海军在江户一战就杀了他数万人,而自身仅仅伤亡二百余人。

    如今大清的敌人不在周边,而是远在四万里之遥的欧洲,因为欧洲各国勇于革新,在不断的进步,大清如是不思进取,不知革新,不知与时俱进,不消数十年,日本就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二百年前,谁敢想,谁会想到欧洲人会横跨四万里之遥来到我中华,看看京城的这些欧洲传教士,传教士能来,他们的军队同样也能来,西班牙的舰队不就很好的例子西班牙能来,难道英国法国荷兰等国的舰队就不能来

    王掞富宁安都没想到,问一句日本和亲之事,胤祯却抓住无例可循,借题发挥,大加痛斥,二人都是人精,从这番话隐隐猜到胤祯又要开始革新了,听他的语气,似要进行大变法,两人都是颇为的担心,历来变法都没什么好结果,大清更是以少驭多,大变革自然也就更为艰难。

    大清入主中原以来,一直就动荡不安,如今好不容易天下太平,却又摊上这么一个喜欢革新的皇太子,两人都是暗暗长叹,看来又要穷折腾了。

    胤祯稍稍停顿,呷了口茶,才接着道:大清能派公主和亲,各藩国为什么不能派公主来大清和亲堂堂宗主国,难道还不敢接受一众藩属国的和亲请求来多少本宫都照单全收,诺大的紫禁城,难道还容不下几个藩国女子不仅如此,本宫还有意着各藩国谴质来京,岁岁纳币,各藩和亲也要形成定例。

    王掞富宁安不由暗暗心惊,大清众多的藩属国,实际上只是每年或者是隔年甚至隔上三五年谴使朝贡,表示臣服,大清对各藩国的内政外交向不干涉,皇太子令各藩国和亲,押质,纳岁币,显然是准备实际有效的控制各藩国的内政,此举虽然能大大加强对各藩国的控制,但也极易遭到各藩国强烈反对,难道大清皇家海军准备对周边各藩国动武

    这可是天大的事情,胤祯又是刚从小汤山行宫回来,难道康熙已经允准了王掞富宁安都拿捏不定,自然也不敢轻易表态。

    胤祯也只是先吹吹风,借二人之口传出去看看朝中的反应,并不指望两人能够表态,说完之后,便淡淡的道:跪安吧。

    待二人退出,胤祯也松懈下来,惬意的靠在椅背上,他放出这个风声,确实是有意改变大清目前的宗藩关系,大清虽然是宗主国,但对一众藩属国根本没有实质上的管理和控制,完全可以说是徒有虚名,各藩属国除了谴使朝贡,册表请封名义上臣服之外,不受任何限制。

    谴使朝贡就不用说了,那完全是赔钱赚吆喝,大清皇帝赏赐朝贡使者的钱物远远超过各藩国朝贡的那点东西,而且还特许朝贡使团在会同馆免税贸易,这种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事,自然是使各国趋之若骛,各藩国都是千方百计的来朝贡,特别是爱占便宜的朝鲜,每年除了贺冬至贺正朔贺圣节纳岁币的四次固定朝贡使节外,各种不定期使节更是源源不断。

    朝鲜每年纳岁币的情况,胤祯只知道之前是黄金一百两,白银一千两,但经多次减免之后,他就不清楚了,这点子银钱根本就不够塞牙缝的,相比起他们的使团贸易免税和回赐的钱物,大清完全是亏本,仅是名义上好听而已。

    各藩国的册表请封也不过是表面文章,上表请封,鲜有不允准的,即便是如此,各藩国也并未及时的上表请封,小小的琉球连换了两任的国王,都未上表请封,别说责备,根本就无从知道。

    胤祯此举,不仅是要改变这种松散的宗藩关系,这只是一个信号,大清从今年开始,要对各藩国步步紧逼,有针对性的,逼到他们一个个造反,好有出兵的借口,周边沿海各藩国,要让他们造反是亡国灭种,不造反,也亡国同化的下场。

    不过,此举定然回遭到朝中一众满口仁义道德,怀柔远仁厚往薄来,王者不治夷狄的朝臣大肆攻击,铁定会有场大辩论,得先给自己人通通风。

    正自想着的出神,包福全在外躬身禀道:太子爷,九爷到了。

    老九到了,胤祯忙起身迎了出去,一出殿,便见身形肥胖的胤禟大步而来,他不由含笑站在台阶上,见老十四迎了出来,胤禟急趋了几步,赶到前面抱拳半鞠道:皇太子何须如此客气。

    九哥来了,我定然是要迎一迎的。胤祯含笑说道,然后一伸手道,道:咱们进屋叙话,九哥请。

第526章 理关系

    稍稍谦让,胤祯胤禟两人便一前一后进了大殿,落座之后,胤祯便含笑道:急着请九哥过来,是因皇阿玛已允准旗人进军工作坊以改善日益严重的旗人生计问题。

    皇阿玛准了胤禟闻言一喜,老十四急召自己前来,难道是让自己负责天津的军工作坊他登时精神一振,微笑道:恭喜十四弟,十四弟如今可是深得圣眷,上一本准一本。

    此乃利国利民之举,皇阿玛自然不会横加阻挠。胤祯谦逊了一句,便缓声说道:旗人是大清的根本,全国人口爆增之时,旗人也不应该落后,必须得大力繁衍,而旗人生计窘迫却严重制约着人口的繁衍,旗人入作坊务工不仅是解决旗人的生计问题,也是旗人大力繁衍的机会,这关系到大清的万世基业。

    见胤祯的开场白说的如此慎重,胤禟立刻就收敛了笑容,神情肃然的听着,他心里很清楚,老十四这是在提醒他责任重大,不容轻忽,同时,这番话也是让他转告一众皇族宗亲,王公勋贵,这是关系到江山社稷的大事,别不知好歹。

    顿了顿,见胤禟神情肃然,胤祯微点了点头,接着道:这些年来,旗人被朝廷惯坏了,无时无刻不以大爷自居,吃着皇粮,便自觉处处高人一等,好面子,讲排场,虽说入作坊务工的工钱高,但也担心他们撂不开面子,放不下架子,而且又是到天津,担心他们不愿意离京。

    皇阿玛又还刻意交代,不能强迫旗人,要对他们诱之以利,晓之以理,。我仔细考虑了下,诱之以利从下面三点着手,一则天津军工作坊修建新房舍提供给所有愿意去旗人居住,二则是月钱,二两银子已是相当于一个步甲的兵饷,最后,开通京城到天津的马车客运,乘马车到天津,二天时间就可到。

    晓之以理,我就不赘言了,就是前面说的那些,为朝廷,为八旗子弟,另外,再加上一条,海军和禁卫新军扩招,优先考虑军工作坊的工人和家属。

    听到最后一条,胤禟忍不住笑了起来,道:有最后一条,就足够京城旗人趋之若骛了,现在天气热了,护城河四处都是学习游泳的半大小子,这可不都是冲着海军去的。

    胤祯微微笑了笑,才道:倒不纯粹是逼迫他们,军工作坊所产的军械及后勤装备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战争的胜负和八旗子弟的生命安全,不愿意进军工作坊的旗人可谓是既不爱国也不爱自家的子弟兵,这样的人如何能招进军队

    听的这背后竟然是这么个道理,胤禟不由点了点头,道:十四弟放心,旗人是大清的根本,大清也是旗人的依靠,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他们都清楚,此事无须担心。

    胤祯微微颌首道:旗人进入军工作坊,首先要跟汉人工匠学习,这有个过程,要让他们放下架子,虚心请教,用心钻研,不要只学得皮毛。再有,旗人进驻天津军工作坊,必然是分批进入,各旗的名额分派,先期的住宿安排工种分配等事宜都需要安排,这些个旗人都是大爷,随便一个七弯八拐都能与朝中的王公勋贵攀上关系,一般官员根本无法应付,必须要有得力的人坐镇天津。

    这事,暂时得借助九哥虎威,天津日后肯定是北方第一大港,其繁华不会下于京城,九哥借此机会也要多加研究,另外,赴俄罗斯商队的事宜可安排好了此事也不容耽搁。

    随着天津开发,移民澳洲由天津出海,天津如今可谓是日新月异,能够到天津去呆一段时间,那可是美差,胤禟岂肯放弃这个机会,当下就一口回道:十四弟放心,赴俄罗斯商队的事宜,我这两日就能敲定下来,误不了天津的事情。

    那就好。胤祯轻叹了口气,道:我如今还是处处缺乏得力人手,天津的事务,九哥要尽快让它走上轨道,不宜在天津久留,西北如今才是重点。顿了顿,他才叮嘱道:旗人的住房可以暂时先租借,要让旗人尽快进入作坊,不仅要学,还要多练习,这都需要时间,首批旗人要尽量安排周到,要让他们能够起到宣传的作用。再有,天津的施世纶,爱民如子,清廉有加,却是个死要钱的主,不要与他闹生分了。

    听的胤祯絮絮叨叨,胤禟不由微笑道:十四弟放心,九哥明白,旗人入军工作坊事关重大,天津也是堪比上海更重要的地方,一切都要从长远着手,顾全大局。

    呵呵,九哥既然清楚,我就不赘言了。胤祯轻笑着道:明日早朝,我便要当众宣布此事,九哥你们今日最好抽出时间与熟悉的王公勋贵沟通一下。

    此事是须谨慎。胤禟点头道:我这就去找八哥。

    胤祯起身相送,边走边道:跟八哥说一下,着理藩院将我们与朝鲜建立宗藩的情况和这些年的变化情况总结一下报上来。

    听胤祯突然提及与朝鲜的宗藩关系,胤禟眼珠子一转,放缓了脚步,试探着道:十四弟这是打算让朝鲜也谴公主和亲

    九哥不会是对日本的公主感兴趣吧胤祯微微笑道:日本使团来京,你挑两个过去。

    哪那成呐胤禟不好意思的笑道:把他们藩主的姬赏两个,九哥就心满意足了。

    这没问题。胤祯含笑道,而后话题一转道:我们大清与朝鲜的宗藩关系建立的最早,往来也最频繁,现今的关系也最好,我想借鉴一下,随着海军的强盛,海航的发展,咱们大清与其他藩国的关系该好好的理一理了。

    确实该理一理。胤禟心情大好,顺口便道:咱们除了得个虚名,根本就没有任何实惠,朝鲜还岁岁纳币,那些个藩国就知道谴使来贸易。

    胤祯微微叹道:朝鲜那些个岁币,还不够招待他们吃喝的,他们一年来多少拔使节团,还是日本好,一称臣就送了七千万两。

第527章 皇帝不急太监急

    听的胤祯这话,胤禟含笑道:日本盛产金银,这一点,朝鲜可是没法比,大清一众属国,没有哪个能跟日本相提并论。

    那倒不一定。胤祯亦是放缓了脚步,慢慢的踱着,随口说道:南洋各国,虽不盛产金银,却是各有特产,缅甸的玉石,特别是翡翠相当有名,而且产量也大,真腊的紫檀木,柚木产量也很大,南掌暹罗安南则盛产稻米,咱们可不能捧着金饭碗讨饭。

    老十四这是要南洋各国岁岁纳币还是准备让海军去南洋各国打一打胤禟心里疑惑,嘴上却附和着道:十四弟这话极是,这些年来,咱们可不就是捧着金饭碗讨饭,而今海军强盛,咱们应该各国驻军,我去告诉八哥,将南洋各藩国的资料好好整理一份出来,以供十四弟策划。

    胤祯微微点了点头道:确实该仔细摸摸他们的家底了,您让八哥他们将资料收集的扎实一点。

    行,我马上就去。胤禟说着抱拳半鞠道:十四弟请留步。

    俗话说一更人,二更锣,三更鬼,四更贼,五更鸡。

    大清的皇帝都就跟做贼似的,四更天就得起床,四更在丑时,也就是凌晨一点到三点,正是人睡得最沉的时候,也是鸡鸣狗盗之辈最佳的活动时间,所以叫四更贼,也称为狗盗之时。

    胤祯自住进毓庆宫后,便不敢懈怠,每日里都按照康熙年青时的作息时间,在三点起床,而他的四个儿子比他还要略微早点,三点就的赶到他窗外给他请安,而后就去阿哥所读书。

    对这种作息时间,胤祯可谓是恨透了,但现阶段却是不敢革新,做皇太子就敢偷懒,群臣,特别是那些都察院的言官那还不蜂拥而上,口水就得把他淹死,康熙也会严加训斥,没法子,忍,必须得忍。

    次日一早,三点正,包福全准时在门外高声唤道:请太子爷起床。紧接着就跟唱戏似的抑扬顿挫的高声道:黎明即起,万机待理,子孙永志,事必恭亲。

    迷迷糊糊的被吵醒之后,胤祯便一骨碌坐起身来,他身旁的张梦娇也被惊醒过来,也赶紧的起身,胤祯知她不习惯,微微摇了摇头道:你不用起来了,多睡会吧,让丫鬟们侍侯。

    臣妾可不敢。张梦娇庸懒的说道,一边给胤祯张罗衣物,一边接着说道:臣妾若是坏了规矩,又要惹丫鬟们笑话了。

    胤祯笑了笑,却不再言语,宫里规矩大如天,一言一行都的合乎礼仪规范,张梦娇又是汉人出身,平日里更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他能做的只是多宠爱她一点。

    太子爷,臣妾听说,等您做了皇帝,臣妾就不能陪您一晚了张梦娇好奇的问道。

    胤祯微微点了点头,这年头的皇帝不是那么好当的,现在只是皇太子,还能跟老婆睡一宿,等做了皇帝,那就得一个人独睡了,略微沉吟,他才道:皇帝不急太监急,这句话听说过吗

    恩。张梦娇轻恩了一声,不解的道:跟这有什么关系

    说的就是这事。胤祯轻笑道:皇宫里规矩多,为了预防皇帝专宠和体恤皇帝的龙体,皇帝临幸妃子时,都有一群太监在外听房,到了时间,也就二个时辰,他们就会在外高喊,是时候拉。若是连喊几声,见皇帝还不愿意放人,太监们就敢进屋背了妃子就走。

    一听行房事,还有人在外听房,张梦娇不由羞的满脸红晕,扭捏的问道:毓庆宫有没有人听房咱们的声音那么大,岂不都让他们听去了

    什么咱们的声音,就你的声音大。胤祯调侃她道。

    张梦娇轻擂了他几拳,娇羞的道:还不都是你弄的,不准说。

    呵呵,放心,我也不喜欢有人听房,早废了这规矩。胤祯轻笑道:不过,我喜欢听你婉转沉醉的声音。

    作死。张梦娇轻拧了他一把。

    听到屋里有了动静,早就端着一应洗漱用具侍侯在门外的一众丫鬟在秋分香巧两个贴身丫鬟的带领下开门进来,亮灯之后,一众人便七手八脚的围着胤祯忙活。

    待收拾利索,已过了小半个时辰,胤祯便精神抖擞的开始按步就班的进行一天的流程,先去给太皇太后请安,至于他的母妃德妃和康熙的一众妃子,却是循皇子例,不须日日请安。接下来,便是早读,早读内容是前朝历代皇帝的圣训和实录,当然也包括康熙的。

    胤祯起的早,围着他转的大臣自然也不敢晚起,特别是上书房大臣,他们起的也不比胤祯晚,当值上书房大臣在五更天五点就的进宫以备皇帝传询,因为御门听政的时间一般在辰初刻早7时,他们得提前赶进宫,将各部各地送来的奏折先写节略并附上处理意见,以供皇帝参考,康熙病重,不理朝政,自然就是供监国太子胤祯参考了。

    对于重要的事情或者是大事,必须挑出来原件奏进,而且得自己先打好腹稿,以免被询问意见,另一重任便是接见官员,听取各地进京述职的官员的政绩汇报,从中挑出优异者,引见给皇上,不过,这事胤祯是不敢代劳的,宁愿搁置,也不愿意康熙多心。

    除此之外,还有无数的琐事,并且不时还的出差,外人看来上书房大臣尊荣无比,其实一个个都是有苦说不出,劳累也就罢了,日日常伴君侧,看着风光,实际上都是在刀尖上跳舞,而且还的天天跳,这也是大清的上书房大臣少有善终的原因。

    这日轮值的上书房大臣是富宁安和张鹏翮二人,两人准点进入值房,各自便开始忙碌,翻捡奏折,看有无重要之事,粗粗扫了一遍,见无大事,两人便坐下开始准备撰写节略,富宁安这时却轻咳了一声,见张鹏翮望过来,他便道:昨日觐见皇太子,提及令各藩国押质,纳岁币一事,运青可知具体详情

    各藩国押质,纳岁币张鹏翮暗自一惊,怎得未听太子提及过这是太子一时心血来潮,还是仅只是放出风声,试探朝中反应略一沉吟,他便道:令各藩国押质,纳岁币,这可是国之大事,太子岂敢独自做主

    富宁安听的眉头微微一皱,他也怀疑这事已经得到康熙的首肯,皇太子监国以来处处谨慎,不会如此独断专行,张鹏翮是十四党的领军人物,原是指望能从他这里探听虚实,岂知这家伙竟是滴水不漏。

    微一沉吟,富宁安仍是不甘的道:朝鲜的岁币这些年都是不断减免,宗藩关系亦是大为改善,何以会风云突变

    此一时,彼一时。张鹏翮不知底细,自然不愿多谈。简单含糊的回了一句,便埋头撰写节略。

    见这情形,富宁安只得悻悻的闭上嘴,取过一本奏折翻看起来,屋里登时一片安静。

    半晌之后,一名太监脚步匆匆的赶了过来,在门口恭谨的躬身道:禀二位中堂大人,皇太子叫进。

    张鹏翮头也不抬的道:知道了。说着,便搁笔起身,整理冠袍朝珠,检查有无失仪的地方,而后才迈步出门。

    两人赶到毓庆宫外,才见另外几位上书房大臣都已在门口候着,张鹏翮不由微觉诧异,难道有重大事情商议此时也无暇多想,与几人见礼之后,便鱼贯而入,心里却是一个劲的纳闷,难道是商议宗藩之事不应该不给自己打声招呼的

    萧永藻马齐张鹏翮嵩祝王掞富宁安六人进了毓庆宫,便齐齐给胤祯请安见礼,胤祯含笑伸手让座,待几人落座,他才缓缓说道:昨日陛见,皇上已经允准旗人进入天津军工作坊务工,以解决旗人生计日益艰难的问题。

    听的这话,几位上书房大臣都是一楞,旗人进作坊务工这可是打破了旗人不准从事其它行业的规定,难道皇太子准备进行八旗制度革新

    王掞富宁安两人都是恍然大悟,难怪皇太子昨日大说变法,原来他竟然是要革新八旗制度,连大清最根本的八旗制度他都敢革新,日后,还有什么他不敢革新的

    张鹏翮却是暗暗心惊,旗人是大清的根本,牵一发而动全身,旗人养尊处优惯了,进作坊能吃得了那份苦这事一旦弄砸了,可没有回头的余地,旗人生计本就是一条死胡同,人人唯恐避之不及,十四爷如今处境未稳,羽翼未丰,何以要去趟这趟浑水

    萧永藻马齐却是昨天就得知了这一消息,并不如何惊讶,嵩祝略微沉吟,却是忍不住问道:奴才愚顿,不知天津军工作坊是沿袭上海的模式,还是

    胤祯瞥了他一眼,缓声说道:本宫如今已是太子,家即是国,国即是家,岂能再置私产上海天津的军工作坊都一体归入工部名下。

    萧永藻马齐对望了一眼,心里都是暗道,看来这工部尚书是马上要换人了,不是十四党的人,谁做这工部尚书都会灰溜溜的自动请辞,太子这手厉害,让康熙心甘情愿的将工部尚书拱手相让,再加上户部,六部已去其二了。

    听的胤祯将上海天津的军工作坊都上缴给朝廷,王掞富宁安嵩祝都不由暗松了口气,他们仨都是康熙阵营的,若是天津的军工作坊仍沿袭上海的模式,那旗人的心可都尽偏向皇太子了,康熙即便是完全康复,要想挽回人心,亦无可能,如今天下太平,旗人有几个不看重银子的况且旗人的生计本就艰难。

    张鹏翮却是暗叹,十四爷这份胸襟,一众皇子还真是无人能及,这些年辛苦挣下的这份家业,竟然连眼睛也不眨一下,就送得干干净净,这回可是真的破家为国了。

    见几人都默不作声,胤祯沉声道:这些年天下太平,驻京禁旅是兵有定额,饷有定数,旗人生计日艰,一家七八口,仅靠一人之兵饷供养,已经严重遏制了旗人的繁衍发展,也必然要拖累朝廷财政,国家一年之岁入,扣去八旗绿营的饷银和马乾银,扣去朝廷官员的俸禄,还剩几何

    旦与灾荒饥谨之年,何以赈济若遇大的战事,急切间从何处去凑措军饷别都盯着日本的那七千万两赔款,那是移民澳洲发展海军禁卫新军,建设天津噶罗巴的钱,那点子银子远远不够。

    几人都被胤祯这语气吓了一跳,七千万两白银,大清两年的岁入总和,在皇太子嘴里竟然是那点银子,转念一想,也确实不够,澳洲移民就要五千万两,海军更是个无底洞,天津要开发,噶罗巴成了南洋首府,也要大力开发,剩下的二千万银子,也确实不经花。

    顿了一顿,胤祯接着道:旗人进军工作坊务工,既能解决旗人的生计问题,也能大力促进军工作坊的发展,更可省却朝廷的后顾之忧,这是利国利民之善举,今日早朝,本宫召集在京的所有的皇族宗亲王公勋贵,公布此事,各位都是德高望重之辈,在各旗有很大的话语权,希望诸位能以国事为重。

    张鹏翮立即毫不迟疑的道:天下太平之后,旗人生计便成为顽症,朝廷费尽财力物力也仅只能延缓的一时,皇上为此亦愁闷不堪,亦曾提出沿边驻防却是收效甚微,此举能一劳永逸的解决旗人生计问题,微臣等自然竭心尽力以支持。

    王掞微一犹豫,便沉吟着道:此举固然是利国利民,不过,也有不妥之处,微臣窃以为暂缓公布为宜。一则,旗人地位不同于民人,入作坊为工匠,会骤然抬高工匠地位,容易引起混乱。二则,旗人入军工作坊,自然是要发工钱的,工钱何来仍是朝廷支出。

    目前,海军禁卫新军扩展,军械之类需求大,过得三五年,或者是十年八年,海军禁卫新军不扩展,甚至是裁撤,军工作坊的旗人生计又如何解决此举无异于将旗人生计转嫁强加于朝廷。

第528章 不卖帐

    听的这话,众人皆是大有同感,如今是推行海外分封,海军急需扩展,过得十数年,海外分封稳定下来,那必然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届时,军工作坊的旗人又如何安排

    富宁安紧接着道:王大人眼光长远,虑事深远,奴才亦深以为然,海军扩建,禁卫新军扩招,军工作坊又是如此规模,朝廷现有之财力,如何能常年维持

    这话可是有欠思量,海军这几年根本就没花朝廷一个大子儿,嵩祝微皱了皱眉头,沉声道:旗人之所以能养尊处优,尊荣体面,乃是有功于社稷,我大清历来厚待功臣,岂能将旗人与低贱的工匠等同视之如此,朝廷脸面何在旗人亦是颜面扫地再说,旗人务工,必然荒废骑射,这不合祖制,一旦有战事,兵从何来

    胤祯冷冷的扫了几人一眼,心里却是暗忖,不知是因为事前没有征求他们的意见,他们在此借机讦难,还是他们本身就坚决反对此事若用康熙来压他们,倒是让人小瞧了去,也担心他们有抵触情绪,暗中扇煽风点火,最好还是打消他们的顾虑。

    微一沉吟,胤祯便侃侃说道:旗人入军工作坊务工,不侵害士绅利益,不与农民争利,于商人更有是有利无害,何来混乱即便有人乘机挑拨,也难成气候。

    海军从创建到现在,不仅没花一文国帑,反而还给朝廷赚了七千万两白银增加了南洋澳洲三省之地,并且还负担了沿海广东福建等几个水师数万人的兵饷开支,这几年朝廷的岁入逐年增加,国库的库银子亦是稳步上涨,本宫真不知道你们的担心从何而来

    海军禁卫新军的扩招,军工作坊的开支,仍将循例,不会从朝廷正项里支出,这一点,诸位无须杞人忧天。

    至于说旗人务工,荒废骑射,纯属不明下情。一则,军工作坊不可能安置数十万人,本宫目前只能尽力保证一户能有一个子弟入作坊,以缓解旗人生计,其余子弟并不受影响。二则,习练骑射开支不菲,旗人眼下生计艰难,根本没多余钱财习练骑射,解决旗人生计,不是荒废骑射,反而能够保证促进旗人习练骑射。

    说到这里,胤祯微微一顿,呷了口茶,又望了几人一眼,才继续说道:旗人之所以安于游堕,崇尚奢糜,竞相攀比,不思进取,其根源,便在于自觉高人一等。

    不错,大清的江山是旗人打下来的,旗人应安享荣华,可诸位想过没有随着天下太平,旗人的数量正在迅速增长,现今已高达百二十万之众,数十年后,朝廷能够供养数百万,甚至是上千万不劳而获的旗人

    另外,你们也应该便服到京城的偏街窄巷去微服私访一下,看看你们口中养尊处优,尊荣体面的旗人的真实生活,别只看大街上衣着光鲜,时时端着个架子,穷讲究,瞎摆谱的旗人。

    本宫最近转的地方不少,见到不少平日想象不到的事情,旗人有干私活的,有做喇嘛的,有自卖为奴的,有私下迁到外城的,还有靠民人接济的,吃的东西更丰富,腌白菜帮子盐拌小葱,酸豆汁萝卜皮,菜叶子粥,杂粮窝头。

    本宫微服私访,听到过一句最心酸的话,旗兵的全部家当,就是打仗用的家伙和浑身的疙瘩肉,我不知道你们听了这句话,是何想法旗人有功于社稷,也是八旗兵丁的兵源,你们是不是该多关注一下,多了解一下他们的真实生活别一个个站着说话不腰痛

    听到这番话,嵩祝不觉微微脸红,却是兀自分辨道:旗人再穷,一家也有十多石米粮和二十两银子,何至窘迫到如此地步

    没调查就没发言权,自个下去看看,去看看是不是本宫在信口开河,故意夸大事实胤祯瞥了他一眼,而后看向王掞,稍稍调整了下语气,道:你能考虑到军工作坊的长远发展,也算有心,不过,本宫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军械不仅可以装备自身部队,还可以贩卖,贩卖军火的利润很高,足以维持军工作坊的发展。

    只要我们的军械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就不愁没有市场,欧洲美洲这些年战乱不断,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军械根本不用担心卖不出去。

    见胤祯张口就将几人的担忧逐一解说,驳斥,几位上书房大臣不由皆是无语,心里却是颇不以为然,胤祯对此事琢磨良久,他们却是仓促之间,加以反驳,处于下风亦是情理之中。

    见三人默然不语,胤祯暗骂了句,不知好歹略一沉吟,便沉声道:解决旗人生计,适度放开对旗人的限制,不仅涉及到八旗制度,亦事关朝廷百年国运,诸位所虑,本宫与皇上皆已细细探讨过,皇上深思熟之后,方才允准,诸位是自认才干学识,远胜于皇上还是质疑皇上的眼光见识

    嵩祝王掞富宁安几人不过是不满胤祯事事独断专行,不与他们互通声气,借此讦难于他,听的胤祯将康熙搬了出来,而且乱扣帽子,哪里还坐不住,赶紧的都跪下来,马齐衔首说道:皇上雄才伟略,高屋建瓴,圣虑深远,奴才等与之相较,无异于皓月之明挥与萤火之微光,岂能妄自质疑皇上既已允准,奴才等自必竭心尽力促成此事。

    胤祯微微点了点头,沉声道:希望各位心口如一,先退下吧。

    待六人依次退出,胤祯略微松懈的往后靠了靠,萧永藻马齐两人一直不言声,看来八哥已经打了招呼,有了这个铺垫,再加上宗室子弟在海军的人数不少,旗人入军工作坊的不会有多大的阻力,但康熙不下旨,肯定会有王公大臣不卖帐。

    而更让他担心的是以后的朝局,在明知康熙已经允准的情况下,嵩祝王掞富宁安三人还敢如此不依不饶,想来是清楚康熙的康复情况,一俟康熙完全康复,会是什么情形他与康熙如何相处康熙会不会扶持其他兄弟来制衡他康熙若是要制衡他,会扶持谁老三还是老八可能扶持八哥的机会还大一点,可不能出现这种局面,好不容易才将老八他们拉拢过来,必须得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可如何才能避免呢

    胤祯皱着眉头默想着,或许以退为进是个好办法,若能找由头避出京师,自然就能免除与康熙的冲突,可康熙会让他出京吗

    包福全这时躬身进来提醒道:太子爷,该准备上朝了。

    胤祯点了点头,起身让太监宫女整理冠服佩饰,而后才迈出殿门,在众人的镞拥下前稳步向乾清门而去。

    乾清门前面的广场上,一大片翎顶辉煌的大臣整齐的肃立着,静静的等候在胤祯的到来,皇太子要革新八旗制度,打破旗人不得从业的规矩,让旗人进军工作坊务工的消息早就已经暗暗传开,一众王公勋贵对此却是褒贬不一。

    由于各旗之间极少往来,一众旗主,王公勋贵不论是支持还是反对,都是心里无底,都等着在早朝观望风色。

    上朝后,胤祯首先处理常务,按着顺序逐一点名着六部九卿主官到东阶进行日常汇报,因为他是每日都听政,若无重大事情,例行汇报还是很快的,半个时辰左右,日常汇报便告结束。

    料理完日常事务,胤祯站起身徐徐踱到御路石前端,扫了阶下一众王公勋贵,文武大臣一眼,却没有急于开口,包福全见状,立即命小太监将矮杌子搬上前来。

    阶下一众官员见此情形,也立即打起了精神,胤祯并未立即就坐,眼睛掠过一众官员,望向后面的宫墙,沉吟半晌,他才扬声道:大清自入关以来,不过七十余年,而且多经战乱,天下太平不过二十余载,可旗人已由初入关的三十余万,爆增到如今的一百二十余万,足足涨了四倍,再过二十年,五十年将会是何等光景,诸臣工想过没有

    随着生齿日繁,京师旗人生计日渐艰难,已导致数次骚动,朝廷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然而,却是收效甚微,旗人生计,已经成为朝廷的一块心病,长期悬而不决,必然祸遗子孙后代,甚至是拖跨我大清,皇上对此亦是忧心不已。

    为解决这一难题,皇上欲适度放开对旗人控制,允许旗人进入工部的军工作坊务工,以彻底解决旗人生计问题。诸位臣工对此可有异议

    话一落音,多罗顺承郡王布穆巴便出列躬身说道:启奏皇太子,帐不能如此算,如今旗人虽有百二十万,但这其中有一部分却是收编的,如巴尔虎达斡尔费雅喀索伦鄂伦春锡伯等族,实际人口涨得没如此快。

第529章 驾驭朝会

    胤祯瞥了他一眼,这布穆巴既是铁帽子郡王,也是正.红.旗的旗主,历来跟老八他们走得近,今日怎会头一个跳出来,而且直指他言语有误,是他不赞成,还是八哥另有他意这不存在未通知到的情况,想到这里,他不由瞥了胤禩一眼。

    八阿哥胤禩却是低着头,心里暗自骂娘,布穆巴这头倔驴,不是说好了,就是反对,也只能让旗下的人去反对,旗主不要表态,这下倒好,第一个就赤膊上阵了,要卖弄你也选个地方

    见胤禩低着头,胤祯又看向布穆巴,沉声说道:多罗顺承郡王布穆巴对东北情况了解的倒是很详细,巴尔虎达斡尔费雅喀索伦鄂伦春锡伯等族,各部族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人,再有,一百二十万的人口基数,二十年能否翻一翻

    这事我哪里清楚这不是成心刁难嘛,略微沉吟,布穆巴才梗着脖子道:回皇太子,奴才不清楚,不敢信口开河。

    听的布穆巴暗暗嘲讽他信口开河,胤祯心里一沉,看样子,今儿这事怕是有点玄,他不由暗自警惕,缓缓坐了下来。

    简亲王雅尔江阿这时却是站出列道:这些年,京师物价逐年上涨,旗人生计是一年不如一年,旗人入军工作坊,既能妥善解决生计,又能逐步掌控火器制造,实乃两全其美之事,奴才及镶.蓝.旗大力支持。

    见雅尔江阿大力支持,胤祯心头一亮,何不先试探各旗旗主的意见旗主若是支持,他下面的王公勋贵即便是反对,也要好好掂量掂量,这样一来,至少更容易判断形势。

    大清八旗,分为上三旗,下五旗,上三旗正.黄,镶.黄,正.白,都是皇帝亲领,这旗主自然就是康熙了,有旗主的唯有下五旗,现有雅尔江阿的镶.蓝.旗支持,再有两旗支持,他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想到这里,胤祯瞟了显谨亲王衍潢一眼,直接点名道:衍潢,你们镶.白.旗对此事是什么意见

    一见胤祯直接点名询问各旗主,八阿哥胤禩便明白了他的心思,不由暗暗佩服,老十四如今是越来越厉害了,这招擒贼先擒王,用在这里,可谓是再好不过,康熙都同意了,这些个旗主敢不同意旗主一同意,下面的王公勋贵就算有意见,也翻不起多大的浪来,除非是群起而攻。

    显谨亲王衍潢是海军北洋舰队总兵衍德的兄弟,因着这层关系,他与胤祯走的稍近,他也未料到胤祯会直接征询他的意见,他本人对旗人入作坊是反对的,但却又不便出言反对,况且此事康熙也是同意了的,出列之后,微一犹豫,他便躬身道:回皇太子,旗人生计日艰确实是事实,但旗人入军工作坊为工匠,亦有损旗人身份,不过,既然皇上和皇太子有意为旗人生计寻找一条出路,奴才和镶.白.旗自当极力支持。

    这是个小滑头,胤祯听的暗笑,但其既然表态支持,他也不愿意节外生枝,当下,便看向庄亲王博果铎,沉声道:博果铎,你们镶.红.旗是何意见

    庄亲王博果铎没有子嗣,平日里与一众宗室亲贵关系十分密切,与胤祯的关系也不错,澹泊居就是他的产业,因此,各旗大多王公勋贵反对此举的情况,他是很清楚的,而且还谴人快马通传给了康熙,康熙当初允准他开澹泊居便是要他及时收集汇报各种情况。

    旗人入作坊务工这事,康熙既然是允准了,对于此事的情况,他自然是要及时汇报的,见胤祯点到他头上,他立刻出列躬身道:回皇太子,此乃利国利民之举,镶.红.旗自然是大力支持,不过,显谨亲王说的不错,此举确实有损旗人的身份,皇太子能否酌情考虑一二奴才们回去,给旗下也好有个交代。

    见这两旗都明确表示大力支持,胤祯不由稍稍放心,不过,他两人都提到有损旗人身份一事,却是给旗下一众持反对意见的王公勋贵留下了借口,这事怕是会另生波折,这剩下的一旗若是含糊其词,一场大争论仍然是避免不了。

    必须得先声夺人,震慑他们一下,让剩下的一旗有所顾忌,能拉拢四旗支持可就轻松多了,想到这里,他抬头望了一眼顺承郡王布穆巴,沉声问道:布穆巴,你们正.红.旗可有意见

    布穆巴没想到胤祯掉过头来,又再问他,不由微微一怔,老八胤禩亦是一楞,马上就反应过来,老十四这是准备拿正.红.旗杀鸡儆猴了,他不由暗暗着急,这头倔驴,可千万别上当。

    微微一怔之后,布穆巴便朗声道:旗人入军工作坊做工匠,既是皇上的意思,奴才岂敢有意见,不过,正.红.旗下的旗人是否愿意做工匠,奴才可不敢保证。

    哼。胤祯轻哼了一声,冷冷的道:以后你可别怪本宫不一事同仁,正.红.旗的旗民也不要到本宫这里来哭诉,军工作坊是为大清皇家海军和禁卫新军生产火器弹药和一应后勤装备的,既是不愿意进军工作坊,大清皇家海军禁卫新军也不需要这些不爱国不爱子弟兵的旗人,正.红.旗的海外分封看来也不需要大清皇家海军的保护。

    布穆巴一听就傻眼了,海军和禁卫新军不收人就算了,连海外分封也不受保护那旗下一众王公勋贵还不得闹翻天

    阶下的一众王公勋贵文武大臣登时都是一楞,合着不同意旗人进作坊,皇太子竟然还可以此为要挟海军一直在源源不断的扩招,禁卫新军这架势看来也是走的海军的路子,日后定然是要大举扩招的,他们不担心旗人的生计,就是看准了这一点。

    禁卫新军可不比海军,康熙已经下旨,禁卫新军全部从八旗子弟中招收。海军不用说,皇太子是一言九鼎,禁卫新军,皇太子虽然不可能象掌控海军那样,但铁定是要皇太子出钱的,他说的话,就连康熙也得卖面子,要不就可能面临没米下锅的情形。

    美洲的海外分封不受海军的保护,那还不是一盘菜,不用等到欧洲人来,自家人就能把你吃的渣都不剩,到时候,连告状都没门,而且没有海军支持,如何去美洲难道放弃海外分封

    看皇太子这架势,可不是说着玩的,几位旗主,一众王公勋贵文武大臣心里都不由一阵打鼓,八旗之间,特别是下五旗之间,历来就是明争暗斗,互相较劲,大家都穷,谁也没话说,可若是自己旗下的都是苦哈哈,而其他旗的旗人在海军在禁卫新军混的风声水起,那会是什么结果

    简亲王雅尔江阿,显谨亲王衍潢的两个旗,不就是出了两个总兵,旗人进海军都容易的多,海外分封也占足了优势,这还是眼前的,日后,这优势会越来越明显,总不能让自己的旗人不进海军和禁卫新军,天知道以后这海军和禁卫新军会发展成什么样子难道等到这两军都成了气候再着急

    胤祯却是不理会众人怎么想,停顿片刻,便望向信郡王德昭,直接就点名问道:德昭,你们正.蓝.旗有何异议

    信郡王德昭一听,连忙闪身而出,躬身道:回皇太子,奴才很赞同简亲王雅尔江阿所说,旗人进军工作坊务工,既利旗人,又利八旗子弟,更能减轻朝廷负担,还能纠正旗人安于游堕,崇尚奢糜之风,实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奴才及正.蓝.旗自当不遗余力的支持。

    庄亲王博果铎亦是紧跟着道:奴才糊涂,我大清没入关之前,旗人同样是耕地放牧,样样都拿得起,放得下,这一入关,一个个倒变的身娇肉贵起来,纯属是猪插大葱装象,进入军工作坊务工,同样是吃皇粮,也不辱没了他们,反倒还可以让他们知道钱财来之不易,狠刹崇尚奢糜之风,实是一举数得。

    奴才的镶.红.旗必定竭力支持,但凡不愿意进军工作坊的旗人,即是不忠不孝之徒,奴才坚决将他们驱除出旗籍。

    一见庄亲王博果铎抢先表了态,显谨亲王衍潢哪里敢落后,亦紧跟着道:奴才的镶.白.旗岂敢落后于人,必定全旗上下一心,竭力支持旗人入作坊务工。

    一见形势急转直下,顺承郡王布穆巴是彻底的傻了眼,各旗都去了,就他的正.红.旗格外一条筋,那会是什么结果,且不说旗下的旗人和一众王公勋贵怎么看他,他首先想到的是康熙会如何看他

    犹豫了片刻,他才赶紧的跪下道:奴才鼠目寸光,一叶障目,竟未想到进入军工作坊也同样是吃的皇粮,奴才的正.红.旗从奴才到下面旗人必定尽心尽力贯彻执行旗人入军工作坊务工一事,还恳请皇太子怜惜正.红.旗下之旗人生计艰难,给予一次机会。

    见有如此效果,胤祯不由暗乐,却是矜持的道:八旗子民皆是大清之根本,本宫岂能弃正.红.旗于不顾说着,他扫了阶下众人一眼,朗声道:大清入关七十余载,八旗子弟已经惯于安逸,安于享乐,丧失了人关之初的锐气,环顾四周,大清已再无对手,诸位是不是都以为到了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的地步

    今日本宫明确的告诉你们,永远不会有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的日子,咱们的北边,俄罗斯正在快速的强大,现在已经是横跨欧洲亚洲的大国,他们对于的土地的渴求永远没有止境,不要以为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所谓的条约,当你国力强大时,那就是条约,当你国力衰弱时,那就是一张废纸,这是一个强权的时代,一切都要靠武力说话,没有强大的军队,大清就是一块肥肉,谁都可以来咬一口。

    为什么北方这几十年很安静那是因为俄罗斯正在欧洲与欧洲各国大打出手,待分出胜负,他们就会掉头直奔我大清而来,现在你们应该明白为什么要创建禁卫新军了

    除了俄罗斯,大清还有海上的强敌,就是欧洲的海上强国,英国法国,而目前与我大清交战的荷兰和西班牙,在欧洲只能算是二流的国家,这就是为什么要不断扩建海军的原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居安思危,忘战必亡,都是老生常谈了,可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历朝历代都在重蹈覆辙,大清也不例外,看看我们的八旗禁旅,现在都成了什么样子了,可还有一丝当年笑傲疆场的雄风可还有当年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

    鼎定中原才多少年七十年一支千锤百炼,纵横白山黑水间,让敌人闻风丧胆,望风而逃的赳赳雄师现在成了什么样子

    一众大臣谁也不知道皇太子怎么好端端的又提起这茬来了,你要革八旗制度,要让旗人进军工作坊,不是都已经同意了还罗嗦什么

    马齐却是眼皮一跳,暗道这位太子爷进步快,这是乘热打铁,为整顿旗务造势了。他不仅暗暗感叹,这位太子爷还真是没说得,这才多长时间,驾御朝会的手段就如此谙熟了,八旗的旗务就是一团乱麻,凡与旗务沾上边的,鲜有不争吵的,今儿朝会这情形,稍有失误,就会引发一场持续几日的大争议,却被他快刀斩乱麻,干净利落的定了下来。

    果然,胤祯微微顿了一顿,又扬声道:如今,不仅是八旗兵丁败落了,八旗旗务也是一团糟,必须大力进行整顿,诸位旗主,各旗统领先自行整顿,解决了旗人生计,本宫便要着手旗务整顿,别说本宫没有提前告知你们。

    包福全一直站在后面,紧张的手心里都是汗,太子爷处理朝务的经验太少,上面又还有尊大神,朝中不卖太子帐的朝臣大有人在,这种大朝会,一个不好,便是难以收拾的局面。眼见太子已经完全掌控了局面,他才微微松了口气。

    这时,一个小太监却是在旁拉了拉他的后襟,回头一看,包福全不由一楞,竟然是康熙身旁的大总管太监李德全来了。

第530章 顺水人情

    李德全在这节骨眼上赶来何事难道是传旨可为何却又只站在门后并不声张包福全不由一阵纳闷,他是毓庆宫的总管太监,自然是不敢擅自离位,万一胤祯要散朝,不见他人,可不是小事。但李德全前来,同样不是小事。

    微一沉吟,包福全便不动声色的向前移动了几步,待胤祯话音一落,他便低头垂首,轻声的禀报道:太子爷,李德全来了,在门后立着。

    听的李德全在门后,胤祯同样也是一楞,转念间,他便明白过来,康熙这是不放心,担心他压不住阵脚,特意谴李德全前来,想来,这李德全定然带有圣旨,想到这里,他心头不由微微一热,看来,康熙对解决旗人生计的问题,还是很上心的,只要康熙态度坚决,这事就好办多了。

    不过,他现在已经全面掌控了局面,倒是无需再借助康熙的威信,再则,从李德全只是在门后观望,便可看出康熙显然是不愿意公开的,大张旗鼓的支持此事,他不由微微皱了皱眉头,康熙这是把他当过河卒子用

    台上胤祯不爽,台下一众旗主,王公勋贵却是噤若寒蝉,胤祯最后这句话,有意将旗人生计和整顿旗务连在一起,那是明明白白的警告他们,旗人入军工作坊务工一事,胆敢阳奉阴违,整顿旗务时,就会拿谁开刀。

    康熙下旨着皇太子整顿旗务和解决旗人生计的事情,他们都知道,这么长时间以来,太子除了策划了一出京师严打和建了几所宗学之外,就毫无动静,原本都认为太子是知难而退,闹了半晌,太子却是在这里等着他们。

    由皇太子主持旗务整顿,一众旗主和王公大臣心里都有些发怵,这位太子连八旗制度都敢动,天知道他会不会借此机会对旗务大举革新看来,这旗人入作坊务工一事,还真不能怠慢。

    胤祯扫了阶下众人一眼,见无人吭声,便站起身来,包福全连忙扬声道:退朝。

    见胤祯从乾清门台阶上下来,李德全急忙迎了上去,恭敬利落的扎了一个千儿,道:奴才李德全给皇太子请安。

    胤祯微微一笑,道:李总管无须多礼,劳你一大早赶过来,辛苦了。

    皇太子这话,可是折杀老奴了。李德全起身,陪着笑道。

    皇上可是有旨胤祯和煦的问道。

    回皇太子。李德全躬身道:皇上确实有旨,不过,却是给吏部左侍郎王项龄的,升王项龄为工部尚书。

    胤祯微微点了点头,王项龄是南山集一案,他亲自出面捞出来,拉入十四党的,康熙此举不过是送了份顺水人情,上海天津的军工作坊全部纳入工部,几万旗人进入军工作坊务工,每年的开支是笔惊人的数目,仅靠朝廷的正常岁入根本就无法支撑,这工部尚书不是他胤祯的人,根本就驾驭不了如此大的局面。

    想到这里,胤祯不由暗叹了一声,他原本是想提拔他岳父工部侍郎罗察为工部尚书的,没料到康熙却将王项龄提了起来,如此一来,他在吏部可就真没人了,康熙还真是好手段,送个顺水人情,都能送得出这等水平,不仅可以起到支持他的作用,还顺手压缩他的势力范围,这手段倒是真得好好学学。

    见胤祯未做声,李德全躬身道:皇太子若无别的吩咐,老奴这就赶去吏部宣旨。

    那就不耽搁李总管了。胤祯微微颌首,转头又吩咐包福全道:王大人为官清廉,马上着人给他送一千两银子,就当本宫贺他迁升之喜。

    李德全一听,自然知道这是皇太子变着法子给他送银子,人多眼杂,他也不敢道谢,一躬身道:奴才告退。

    回到毓庆宫不久,便闻报八阿哥九阿哥求见,胤祯知道两人定然是为顺承郡王布穆巴的事情,前来解释的,微微沉吟了下,仍是起身迎了出去,犯不着为这点小事给他们脸色看,甭说现在还只是太子,就是御极登基,借重他们的地方也多,得多多笼络才是。

    迎出殿外,便见胤禩胤禟二人连袂而来,胤祯前迎几步,在阶前站定,微笑着道:八哥九哥,今日可着实让我虚惊一场。

    一听胤祯这话,胤禩胤禟都不由暗松一口气,老十四能当面抱怨,就说明这事他并不见怪,若是闭口不提,那反倒是麻烦了。

    两人上前抱拳半鞠,见礼之后,胤禩才含笑道:布穆巴这头倔驴,真是让我们颜面扫地,昨日说的好好的,即便有意见,也只能让旗下的人提议,旗主不能乱表态,事到临头,他却率先赤膊上阵,朝会上,八哥都没脸见您。

    那是个粗人,十四弟无须与他一般见识。胤禟亦是轻笑道:好在是有惊无险,否则,咱们都没脸来见十四弟。

    进屋再说。胤祯含笑道,说着便伸手礼让。

    三人进屋落座,胤禟才接着道:十四弟今日这招擒贼先擒王,用的可谓是恰到好处,海军不保护海外分封领地,更是神来之笔,可算是抓住了各旗旗主的软肋,昨日,怎得不见您提及,要昨日有此一说,今日的情形定不会如此之惊险。

    昨日与您提及,海军禁卫新军优先从进入军工作坊的旗人家属中选拔,本以为一众旗主和王公勋贵会有所顾忌,哪知道他们全然不顾旗下旗人的死活。胤祯脸上露出一丝苦笑道:我亦是被逼无奈,才情急生智,虽然情知在朝会上如此要挟,已是完全落了下乘,却也无可奈何,若是早能想到,何至如此狼狈

    多亏了十四弟这份急智。胤禟点头道:这些个旗主,最怕的还是旗下的那些个王公勋贵不满,旗人倒是其次了。

    胤禩却是不愿再顺着这个话题谈下去,略微沉吟,他便神情肃然的开口问道:皇阿玛既是支持,何以不下道谕旨却让十四弟孤身冲锋

    胤禩此问,分明是怀疑康熙对此事的支持力度,胤祯自然不会如实说,以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微微点了点头,他才道:此事触及八旗根本,皇阿玛也是担心一众旗主和王公勋贵反应激烈,刻意留下回旋余地,今日早朝,李德全便一直在乾清门后,皇上下了道谕旨,迁吏部左侍郎王项龄为工部尚书。

    王项龄是老十四的人,胤禩胤禟自然都清楚,这节骨眼上提拔王项龄为工部尚书,康熙虽未明言,但其态度却是明确无遗,一听这话,二人都是放下心来,康熙既然是力挺老十四,这事他们也就底气十足了。

    略微沉吟,胤禩又小心翼翼的问道:昨日听九弟提及,十四弟要朝鲜藩国的资料,朝中亦有风声,说十四弟要强化宗藩关系,此事非同小可,不知十四弟是有意吹风,以观反应,还是已经得到了皇阿玛首肯

    见胤禩颇有忧色,胤祯不由微微一笑,看来,朝中大臣是担忧者多,大清的这些近邻,可没什么好东西,朝鲜是个无底洞不说,越南更是条白眼狼,老挝缅甸的金三角更是毒品的生产基地,日本就更不消说了,印度也是争端不断,如今乘着这大好机会,自然要一劳永逸的解决他们。

    微微沉吟,胤祯才道:朝鲜藩国最早臣服我大清,两国关系也最为密切,但这些年来,我们对朝鲜的内政外交却是极少干涉,大清现在的主要敌人是欧洲的海上强国和北方的俄罗斯。

    俄罗斯暂且不提,就说欧洲的海上强国,他们要入侵大清,必然要先在我们附近寻找落脚点,否则漫长的后勤补给,他们受不了,这也是南洋舰队远征欧洲必须先找盟友,而且还要在非洲寻找落脚点是一个道理。

    八哥,海洋很大,有很多利于海上航行的潮流,咱们前往美洲的舰队就必须借助黑潮暖流,途经日本,也就说,欧洲各国的舰队可以从美洲经日本或者是朝鲜进入我大清,若是他们将日本或者是朝鲜作为落脚点,建立后勤补给基地,要侵犯我大清,就易如反掌。

    藩国也是国,只要有足够的利益,与宗主国翻脸乃是寻常事,一旦足够强大,反过来攻打宗主国也不鲜见,以前,咱们是没能力,现在有这能力,为何还要给子孙留下隐患

    正所谓鸟尽弓藏,日本既已臣服,朝鲜便再不是缓冲地带,已无继续存在之必要,日本朝鲜琉球,这三个藩国必须乘着国力强盛之时纳入大清版图,不能留下隐患。

    胤禩胤禟都没想到,老十四根本不是要强化什么宗藩关系,而是要直接侵吞这三个藩国,而且还是出于战略上的考虑,微微一想,两人都已明白过来,老十四刻意放出强化宗藩关系的风声,不过是一种手段,造成各藩国恐慌,进而逼迫他们断绝宗藩关系,以便名正言顺的侵吞他们。

第531章 防范未然

    想明白这点,胤禩胤禟二人不由面面相觑,老十四实在太让人无语了,连藩属国都要侵吞,而且还振振有词,如此一来,大清日后还会有藩国现有的众多藩国会是何种反应

    沉吟了一阵,老九胤禟才试探着问道:日本朝鲜琉球是出于战略需要,南洋诸国,难道也是战略需要

    听的这话,胤禩不由狐疑的看了看胤禟,而后又看向胤祯,南洋诸藩国难道也要侵吞

    胤祯微微点了点头,道:英国已经在莫卧儿帝国建立了商贸据点,并且往来频繁,缅甸与莫卧儿帝国接界,又濒临孟加拉湾,暹罗则濒临安达曼海,都在南洋之外,也都有可能成为欧洲人东侵的据点,纳入大清版图自然更为放心,而且南洋诸国,富庶不下于江南,你们可知道南洋稻米多少银子一石

    胤禟对商业最为上心,立即便问道:多少钱一石

    三钱到四钱一石,我才采购了五十万石。胤祯沉声道。

    三四钱银子一石稻米胤禩胤禟二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即便是江南,稻米也在一两二钱银子一石的价格上下浮动,南洋竟然只要三四钱一石难怪老十四要侵吞南洋藩国,什么战略需要纯属扯谈,仅仅这一条,就令大清垂涎三尺,这简直就是一大粮仓

    他们究竟有多大的产量胤禟身子往前微微一倾,连忙问道。

    九哥动心了胤祯微微一笑道:乘早别打这主意,澳洲移民的口粮,我计划都从南洋诸国出,日后的漕粮,也可能要改由南洋诸国供应,不允许商人私自贩粮。

    一听这话,胤禟不由微感失望,老十四手里握着海军,整个南洋,如今都是南洋舰队掌控,他说不准私贩粮食,估计没有海商敢不听话,即便偷偷摸摸的能运点,那也赚不了多少钱,还不如贩卖其它货物。

    见胤禟一脸的遗憾,胤祯不由微笑道:九哥何必在意那点蝇头小利海外的金矿才是大头,您负责组织的勘探和提炼金矿的工匠可有眉目了

    此事已经谴人分赴各地有名的金银矿区联系聘请。胤禟从容说道:最迟在年底,都能聚集到天津。

    胤祯点了点头,道:也好,聚齐了一块动身,噶罗巴的驻军少了点,民团还需要时间训练,年底正好,也利于海上远航。

    胤禩身为理藩院的尚书,对于宗藩关系自然是格外上心,按老十四这种搞法,不消数年,这理藩院可能就将变成大清最为清闲的部院,略一沉吟,他便继续问道:十四弟,侵吞藩国可不是什么好名声,而且大清的藩国众多,一个不慎,甚至会引得诸藩国群起而攻之,此事,皇阿玛可会同意

    侵吞藩国,自然是要找借口的,岂能出师无名胤祯不以为然的道:皇阿玛那里,更无须担心,嘴边的肥肉,强忍着不吃掉,是一种痛苦的煎熬。

    一听康熙也是这想法,胤禩不由半晌无语,看来,侵吞藩国,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了,思忖了半晌,他才道:此事,朝中一众大臣怕是会极力反对。

    他们反对有何用胤禟不屑的道:海军远征,他们连一丁点风声都听不到,怕是连反对的机会都没有。

    能说服他们自然更好。胤祯含笑道:说服不了,就只能打了再说。儒家治国乃是上上之选,但在开疆拓土方面,却是有些迂腐,怀柔远仁厚往薄来,只能是在无力征服的情况下,唾手可得的情况下,仍坚持这点,那岂非食古不化我大清若是也如此迂腐,此时岂不仍在辽东

    正是如此,天授弗用,反受其咎,天授弗取,反受其害。胤禟兴奋的道:嘴边的肥肉,强忍着不吃,那还不馋出病来

    胤祯点了点头,却是看向胤禩,沉声说道:从今日早朝的情形来看,反对旗人进军工作坊的务工的王公勋贵怕是不少,要提防着他们唆使一些较为富足的旗人聚众闹事,九门提督鄂伦岱那里,还需八哥去叮嘱一声,着他加派兵丁在内外城巡逻,发现旗人有聚众闹事的苗头,快马回报,若因怠慢而失职,八哥也须救他不得。

    胤禩肃然道:十四弟放心,鄂伦岱不是不知轻重的人,我这就亲往步军统领衙门走一趟。

    胤祯微微颌首,又对胤禟道:旗人进军工作坊的务工已成定局,九哥要尽快起程赶往天津,旗人抵达天津后,要尽量妥善安排,银子,我通知四大恒,您径去天津的分号支取,五十万两上限,你自斟酌,如今处处等着用钱,九哥切毋铺张,这钱要用在刀口上。

    胤禟沉声道:十四弟放心,九哥就是把铁算盘。

    起身将胤禩胤禟二人送走,胤祯返身便吩咐包福全道:着人叫达春罗静二人来我书房。

    喳。包福全忙躬身应到。

    待胤祯一路缓步踱着回到书房,达春罗静二人已在门口候着,他也不跟二人客气,径直进房落座,沉声道:罗静,命人严密监视内城动静,密切注意内城有无旗人聚集,有情况随时快马回报,无事一时辰一报。

    奴才尊命。罗静忙躬身领命,随即退了出去。

    胤祯随即提笔写了封信,用了印,吹干之后,才递给达春,道:快马去顺天府,将信交给顺天府府尹王懿,着他留意内外城的动静,满城张贴告示。

    虽然胤祯口口声声是说康熙欲适度放开对旗人控制,允许旗人进入工部的军工作坊务工。但既不见康熙的谕旨,也不闻口谕,一众旗主王公勋贵文武大臣自然都心知肚明,这是胤祯在拉大旗做虎皮。

    因此,散朝之后,皇太子要将旗人投入天津军工作坊做工匠的消息便一传十,十传百,迅速的在内城传了开来,不到一个时辰,就传遍了内城的大街小巷,整个内城也随之轰动起来。

第532章 托儿

    京师旗人本来一天到晚就闲的无聊,素来最喜以主人翁的心态对朝廷大事评头品足,侃大山已成为平日里消磨日子,打发时间的重要方式,一般朝廷大事,他们尚且津津乐道,何况是涉及到他们旗人自身利益的事

    皇太子要将旗人投入天津军工作坊做工匠的消息一传开,整个京师内城立即便沸腾起来,各大小茶楼街边的早点铺子各街各坊的街头巷尾,立刻就聚集了一堆堆旗人,老少爷们都扎在一处议论纷纷。

    旗人是什么旗人是大清的根本,是大清的功臣,是大清的铁杆庄稼,大清这万里江山就是他们祖辈浴血厮杀得来的,也正是因为这点,他们心安理得的享受着律法入仕任职免赋高薪等种种特权,享受着朝廷的恩养,享受着不劳而获的悠闲日子。

    作坊的工匠是什么绝大多数旗人并不知道作坊的工匠是什么光景,他们见过最多的是聚集在口儿上等着工头来招人的泥瓦匠木匠棚匠,那就是一群卖苦力,成天一身臭汗,地位低下,人嫌狗不待见的苦哈哈。

    吃着皇粮,养尊处优,享受着各种特权待遇的旗人,身份比士绅都还要高贵的旗人怎能去做那种地位低下,见人矮三分的工匠这还是不是大清的天下朝廷难道要放弃他们旗人了这不是卸磨杀驴吗

    崇文门大街,天宝轩茶楼一大早就人满为患,生意出奇的火暴,伙计们前前后后来来回回的跑,一个个都忙的额头冒汗,虽然没时间听一众大爷们谈论的是什么,但从飘进耳朵里的只言片语,却是隐隐知道,皇太子这次要拿这帮子铁杆庄稼开刀了。

    经常进茶楼喝早茶的都是家境较为富足的旗人,对于旗人入作坊务工,他们自然是坚决反对,旗人之所以倍受尊敬,便是因为种种特权和不劳而获,若是与工匠为伍,岂不自份整个大厅里闹哄哄的,无一例外都是抱怨的声音。

    镶。白。旗的马平原也是一早便听闻了这个消息,如此重大的的事儿,可是出风头的好机会,他自然极为上心,正准备出门去打听详细的情况,却有人主动将消息送上门来,虽然不认识来人,但一看消息,他就知道这绝对是真的,记熟整理一番之后,他才踱着方步,悠闲自如的进了天宝轩茶楼。

    一众茶客见到马平原进来,仿佛是看见了主心骨,纷纷起身打躬作揖让座,天宝轩茶楼的常客几乎都知道,马二爷家的老爷子是刑部的大员,素来消息灵通。

    马平原扫了大厅一眼,见自己的老对头正。蓝。旗的那常山还未到,不由暗自得意,今儿可得好好扬眉吐气一番,眼见大厅人满为患,他径直走到居中的一桌,在众人的注视下从容落座。

    一俟马平原落座,整个大厅都渐次安静下来,这里的茶客都只是听到些小道消息,谁都想从马二爷这里听到真实具体的情形。

    同桌的一名茶客给马平原斟了杯茶之后,才含笑道:马二爷,今儿人到的齐,可都是冲着旗人入作坊务工一事而来,您说,皇太子这不是成心打咱们旗人的脸吗这往后出门,都不敢提咱是旗人了。

    你们呐,真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马平原说着端起茶盅,斯条慢理的轻啜了一口,放下茶盅,又扫了厅中众人一眼,才朗声道:允许旗人入作坊务工,乃是皇太子体恤底层旗民生计艰难,刻意恳请皇上允准的。

    体恤旗民生计艰难,就非要咱旗人进作坊,做那人憎狗嫌的臭工匠

    听到这话,众人都是一楞,谁敢如此不给马二爷面子,回头一看,却见那常山一摇一摆的踱了进来,众茶客一见,都不由暗乐,打擂台的来了,今儿特定又有场好戏,一众与那三爷熟络的连忙起身招呼,那常山瞥了马平原一眼,径直就在他旁边的茶桌落座。

    见那老三摆出一副打擂台的模样,马平原暗自高兴,微撇了撇嘴,便道:可没人说一定要旗人进作坊做工匠,皇太子只是说允许,允许,懂不懂不是强迫,而是自愿。

    旗人做工匠,没这个先例,而且也有损咱们旗人的体面,往后,别人用哪只眼看咱们旗人大家伙说是不是那常山说着望了众人一眼。

    那三爷这话地道,就是这个理,旗人真要做了工匠,咱们可没脸出这四九城了。一众人轰然应到。

    那常山团团一揖,又扬声道:士农工商的排位,那是千年不易,颠扑不破的至理,这读书人还讲究个有辱斯文,咱们旗人身份贵重,操持贱业,岂不有份

    贱业马平原一下就抓住了这个漏洞,朗声道:各位怕是不清楚皇太子允许旗人进的是什么作坊吧对是作坊没错,但不是一般的作坊,而是天津的军工作坊军工作坊懂不懂那是专门生产火枪火炮火药战舰的作坊。

    咱大清皇家海军为何屡战屡胜靠的就是船坚炮利,海军征日,为什么日本称臣纳贡,赔款七千万那是因为江户一战,咱们五千人对倭寇十万人,生生杀退了他们十几波亡命的攻击,杀了倭寇三万人,自己只伤亡了二百余人,咱大清有多少年没听闻过如此辉煌的战绩了

    你们以为这七千万两银子就那么容易拿若不是将倭寇惊破了胆,他们肯乖乖的赔这么多银子海军靠什么胜的靠的就是火枪火炮

    江户一战,你们没看到,海军攻击阜成门那一战,你们应该见过听过吧那么坚固的防御,不到一个时辰就攻破了,战力之强,可想而知,知道海军为何如此厉害他们倚仗的就是优良的火器

    天津兵演,有不少人都见识过海军的火炮吧,打的那叫又远又准,可海军的火枪,你们还没见识过,告诉你们,都听瓷实了,百步之外,就能一枪将你撂下马来,甭说步兵了,骑兵也没戏唱。

    还有个消息,你们还不知道吧,皇太子准备在顺义新建禁卫新军,已经在勘察营地了,为何叫禁卫新军那就是跟海军一样的全火器营,而且全部只招八旗子弟。

    为什么要另建一支禁卫新军那是因为如今已是火器时代咱们满人靠什么得的天下凭什么能稳坐江山靠的就是武力

    太子爷为何要让旗人进军工作坊你们想过没有太子爷此举的目的就是要把火器牢牢的掌握在咱们旗人手里,唯有如此,咱们大清江山才能千秋万代

    一口气说到这里,马平原略做停顿,呷了几口茶,而一众茶客却被他抖出的这些猛料镇的半晌没回过神来,那常山瞥了他一眼,暗道这小子从哪里打听来的,为何如此详尽

    见镇得一众人无话可说,马平原心里不由大为得意,挑衅的看了那常山一眼,而后放下茶盅,索性站起身来,扫了满厅的人一眼后,又接着大声道:咱们旗人为什么身份贵重,咱们这份体面又是从何而来凭什么能享有如此优厚的待遇

    咱们旗人是大清的根本,这没错,可大清也是咱们旗人的依靠,没了大清,咱们这份尊荣体面从何而来所以,这军工作坊,不管我们旗人是否需要这份工钱,都必须大力支持,既是为大清,也是为咱们旗人的子孙后代。

    至于说,进军工作坊务工是贱业,我不那么认为,天津的军工作坊是归于工部名下的,工钱也是由朝廷按月发放的,而且跟八旗的兵饷一样,远高于一般的作坊,二两银子一月,这可是相当于一个步甲的兵饷。

    咱们旗人进军工作坊务工,同样是吃得皇粮,跟打散工的那些个工匠可是天差地别,这同样是份待遇优厚,光鲜体面的差事,再说了,面子是靠自个挣的,腰包里有银子,你还怕别人不拿你当大爷

    更别说了,皇太子还在天津给旗人安排住房,开设天津到京城的马车行,二天时间就可以回到京城,更重要的是,以后海军和禁卫新军的扩招,只从军工作坊的旗人家属中招收,诸位,海军的升官速度那可是谁看了谁眼红,如果说当初错过了海军的机会,那么,禁卫新军的机会可就千万别再错过了

    话音一落,厅中一众人立时就轰的一下议论开来,进军工作坊的待遇,他们倒不稀罕,但海军和禁卫新军的扩招只从进军工作坊的旗人家属中招收,可就要命了,谁不知道现在海军好升官,禁卫新军估计也差不那里去,毕竟朝廷是最重军功的,几仗下来,还愁没机会升官

    海军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谁都看的明明白白,有澳洲和南洋在,有美洲的封国在,有欧洲的海军舰队存在,大清的皇家海军就不可能压缩,必将是一个长期的存在,禁卫新军就更难说了,真要有海军那么厉害,取代驻京禁旅的可能都有。

第533章 过河拆桥

    有道是一步先,步步先,这海军也好,禁卫新军也罢,抢先进入一步,可就占了莫大的先机,海军的情形便是明证,做为一般的旗人家族,子弟出人头地的机会可不多,能让整个家族兴旺强盛的机会更是千载难逢,若是家族子弟能够在海军或是禁卫新军中以战功封爵,整个家族都将兴旺起来,这个机会是绝不能错过的。

    想到这里,一众旗人哪里还有心思喝茶闲聊,一个个都赶紧的会帐,回家去通知族人,此事可万万不能反对,相反,必须极力高调的支持,不就是派几个子弟进军工作坊嘛,多大点事。

    在街头巷尾扎堆议论的旗人,则多是底层旗人,消息也不灵通,他们考虑却不是什么有份,有损面子这些虚的,他们关注的是进作坊有没有工钱,既然能进作坊务工,那是不是意味着朝廷不再对他们的从业加以限制另外,天津距离京城有些远,五百多里路,来回要好几天,这可不方便。

    因为没有确切的消息,都只是道听途说,听的一鳞半爪,谁也不知道具体的情形,一众旗人聚集在街头巷尾议论,更主要的不是议论,而是等待着确切的消息,如此大事,朝廷应该马上就会张贴告示的。

    众多旗人聚集街头巷尾茶楼,自然是引起了步军统领衙门的高度重视,九门提督鄂伦岱本来就担心出现聚众闹事的情形,在得到八阿哥的叮嘱之后,立刻就调集兵力,加强了内城的巡逻兵丁。

    顺天府府尹王懿在得接到胤祯的信后,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即就召集人手抄写告示,写一张贴一张,同时,又谴人带着书信赶往五城兵马司,请求协助配合,一同张贴告示。随后,他又将一众衙役兵丁尽数安排上街巡逻,忙完之后,他才稍稍松了口气,心里却是微觉奇怪,太子爷为何不让京报出刊那多省事

    随着顺天府五城兵马司的一张张告示连续张贴出来,为解决旗人生计,允许旗人进天津军工作坊务工的一系列奖励措施立即就传了开来,当然,不利于团结不利于稳定的话,在告示上是没有的。

    消息传开之后,聚集在街头巷尾的底层旗人自然是欣喜不已,如此一来,各家又能多出一个吃皇粮的名额,多得一份稳定的收入,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实惠,至于是否有份,有损旗人的脸面,这不是他们考虑的事情,对他们而言,腰包有钱,才是最实在的。

    毓庆宫。

    接到汇报,得知街上的旗人已经逐步散去,胤祯不由放下心来,微微松了口气,他最怕的,便是底层的旗人闹事,底层的旗人不闹事,上面的旗人根本就闹不起来。

    他是真没料想到,一众旗主和王公勋贵竟敢如此消极抗议,居然不给旗下的旗人解释,反而是有意的误导,看来,几个旗主散朝后是互通了声气的,想弄成一个法不责众的局面,必须得抓紧时间将旗务整顿推出来,否则,他们不定还会出什么妖蛾子,这些旗主对旗下旗民的控制力是不容小觑的。

    包福全在时在门口躬身禀报道:太子爷,方赞善在外候见。

    请他进来。胤祯随口吩咐道。

    方苞刚刚从城里回来,进屋见礼后,便道:禀皇太子,内城各条大街上的情形已经大为好转,聚集的旗人已经逐步散去。稍一犹豫,他又道:有句话,微臣不知该不该说。

    胤祯颇为诧异的看了他一眼,道:有话但说无妨。

    这话有挑拨嫌疑。方苞沉声道:太子爷与八爷九爷谈及过旗人进军工作坊的目的和具体的待遇,但今日仍有如此多的旗人不明事情真象,而太子爷又是委任九爷前往天津负责旗人之事,微臣实在有些担心。

    胤祯不以为然的笑了笑,道:你不了解八旗的情况,八旗对外虽然是一个整体,实际上,各旗之间罕有往来,高层稍好点,底层基本是没有往来,要不,旗人也不会说隔旗如隔山了。八哥九哥都在正。蓝。旗,能告之的也就限于一旗。

    再说,天津可不比京师,九哥即便有心,在天津也不可能翻出多大的浪来,真若出了意外,随时可掐断天津至京城的驿道,不用为此担心,倒是京师的这些个旗主和王公勋贵,让人放心不下,此事,我担心被两面夹击。

    两面夹击方苞转念间便明白,太子爷这是担心皇上借题发挥,略微沉吟,他才道:皇上如今对京报基本是不再过问,能否通过京报将皇上推上前来

    胤祯微微摇了摇头,道:京报影响太大,旗人入军工作坊若是刊在京报上,立刻就会引起轩然大波,可不能因小失大。微微一顿,他才接着道:我想顺势推出旗务整顿,你意如何

    快速的思忖了片刻,方苞才沉声说道:太子爷的旗务整顿在于加强皇权,削弱各旗旗主统领王公勋贵对旗人的掌控,眼下,皇上态度不明,微臣以为,暂且不宜竖敌太多,适当的敲打一番,或者是杀鸡儆猴,可能效果更好,再则,也要防着过河拆桥。

    康熙会过河拆桥吗胤祯微微皱了皱眉头,康熙连送个顺水人情都不忘借机压缩自个的势力范围,若是有机会,他会放过吗眼看康熙康复的情况越来越好,究竟该如何与康熙相处,也应该拿出个具体的方案来了,眼下,消停一下也好,先看看康熙是何章程

    太子爷,王项龄在外求见。包福全又在门口禀报道。

    王项龄定然是接到康熙谕旨,前来请示的,胤祯微微点了点头,道:请他进来。说完,又看向方苞,道:此事先放放也好,不过,皇上的情况日渐好转,这事咱们得有个准备,以免届时进退失据。

    这事,方苞也一直在想,这不是三言两语能说的清楚的,王项龄马上就进来了,不宜让他久等,略一沉吟,他才道:容微臣先下去细细思虑一番,等下再出向太子爷回奏。

第534章 意外收获

    王项龄确实是一接到升迁谕旨后就匆匆进了宫,倒不为了谢恩表忠心,而是情知这节骨眼上的工部尚书就是个烫手山芋,上海天津的军工作坊尽纳入工部名下,旗人又入天津的军工作坊,不仅事务繁多,而且还是火烧眉毛的事,他岂敢有丝毫怠慢

    接到谕旨后,他与一众同僚虚虚应酬了几句,便推掉宴请,赶进宫求见皇太子,一路行来,他是又喜又忧,吏部侍郎是从二品,迁升至从一品的尚书乃是实实在在的超迁,从二品到一品更是一道巨大的门槛,绝大多数官员终其一生也不能突破这个槛。

    京师的二品官员本身就不少,地方的二品官员诸如布政使按察使巡抚漕运总督河运总督未加尚书衔的地方总督更是多如牛毛,但一品大员就那么几个位置,竞争之激烈,那是可想而知,他今年已经七十有二,能在有生之年迁升一品大员,已是足慰平生。

    而令他担忧的却是这一迁升,他在十四党就成了举足轻重的人物,这无异于将他一下推到了风口浪尖,皇太子如今虽是如日中天,却是有些锋芒毕露,康熙如今康复情况良好,一旦痊愈,这皇权之争是不可避免的,康熙春秋已高,再废太子的可能倒不大,届时,遭打压的可能就是他们这些十四党大员。

    再则,所有的军工作坊纳入工部之后,工部虽然权势大增,但事务也必然更为繁忙,而且根本不可能指望满尚书满笃会为他分忧,他一上任就面临这么大的摊子,还真有些担心这把老骨头不知能否撑得过来,皇太子行事历来深谋远虑,既将旗人塞进军工作坊,不可能就此止步,应该还有后继动作,他可不能误了皇太子的事。

    进了毓庆宫,王项龄急趋了几步向胤祯行了个跪安礼,道:微臣王项龄叩见皇太子。礼毕,他又恭敬的叩头道:皇太子知遇之恩,微臣即便粉身碎骨也无以为报,唯有勤勉办差,以不负皇太子隆恩。

    胤祯静静的看了王项龄一眼,此人年轻时即负诗名,一生著作不断,堪称大清著名诗人,文学家,但其为人处事谨慎平和,年龄又偏大,实不适宜在此时出任工部尚书一职,不过,其人居官清廉,并不持才傲物,亦不居功自傲,善于提拔人才,奖掖后进,这却是一大长处。

    微微沉吟,胤祯才沉稳的道:颛士不必拘礼,起来,坐下谈。

    王项龄谢恩之后,才斜签着身子坐下,俟其坐定,胤祯才道:工部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必然让你忙的焦头烂额,瞧着你精神尚好,不过,却也不能太过劳累,我手头能用的人着实不多,可不希望你累倒了。

    军工作坊,事关海军和禁卫新军的后勤供给,也关系到旗人的生计,你上任伊始,要作为首务来抓,日后,整个工部也必须坚持不懈,长期的将其视为首务。

    军工作坊既是收归朝廷工部,即是官办作坊,但却不能因循守旧,沿袭官办手工业作坊那一套,让旗人入军工作坊,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旗人生计,也有探索革新官办作坊,摸索出一套成熟的作坊管理体制,以达到引领私营作坊的目的。

    说到这里,胤祯有意的停顿了一下,端起茶盅缓缓的啜了几口茶,旗人进军工作坊对大清的日后发展必然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旗人不仅身份特殊,受教育的普及率也高,组织纪律性强,而且有很强的责任感,将他们培养成大清的第一批产业工人,还是有极大的可行性的。

    旗人进入军工作坊之后,便可尝试着推行全新的管理模式,大量开发引进欧洲的先进技术,自己的一些见识也可逐步的灌输给他们,有雄厚的资金,又能及时引进新技术,再加上成熟的管理模式,不愁吸引不来人才,也不可能落后于欧洲的发展。

    听的胤祯最后一句话,王项龄心头不由一震,他怎么也没想到,皇太子鼓动旗人入军工作坊的背后,竟然是抱的这个目的官办作坊如何革新现有的管理难道有问题这么多年不都是这么管理的,可没见出什么纰漏。

    略略停顿,胤祯才接着道:现有的官办作坊管理混乱,模式僵化,根本无法适用于军工作坊,因为军工作坊不仅要求质量,而且追求产量,这就要求必须极大的提高作坊工匠的积极性,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银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刺激激励他们积极性的办法。

    军工作坊的工种劳作时间产品的质量数量对原材料的消耗残次品率的高低等等都必须与他们的工钱挂勾,也就是按劳计件支薪。

    除此之外,还要将工匠分等级,工钱跟等级挂勾,就跟官员的品级和薪俸一样,以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因为军工作坊长期需要熟练的工匠,培养一个熟练工匠不仅要花费时间,也需要消耗不少的原料,那种临时雇请散工的方式,不适宜于军工作坊。

    稍稍沉吟,胤祯才接着道:旗人进作坊,一律先做三个月学徒,工钱按一两银子算,合格之后,工钱按二两银子一月算,以此为基数向上递增,允许最高级的工匠拿到一月十二两。学徒半年仍无法合格的,坚决辞退,咱们不养废物。

    工匠的评级必须有严格的制度,必须公开,而且要公开考核,不允许有私相授受买卖送人情等丑恶现象,以免打击所有工匠的积极性。

    军工作坊生产的都是军械,在管理方面要多下功夫,再则,旗人虽然有诸多忧点,却是不易管理,因此,必须制度详尽的管理制度,对不服从管理的,再高级别的工匠,都一律辞退。

    你初次接触军工作坊,缺乏了解,可以亲往天津去了解一下,广泛征求意见,不仅要征求一众作坊总管主管司匠的意见,也要广泛征求工匠的意见,对于表现好的工匠,本宫届时给予他们抬籍的奖励。

    给工匠抬籍王项龄忍不住惊讶的问道,前面高薪他都忍住了,听到抬籍却终是没能忍住。

    有何不可工匠也是大清不可或却的人才。胤祯沉声道:制定的所有制度,都必须在军工作坊公告,并且组织工匠们学习,把抬籍的奖励也写进去,军工作坊要以优厚的待遇和破格的奖励吸引全国的优秀人才,这制度还要在京报公开刊出。

    王项龄听的一阵发楞,皇太子那么大的手笔,这军工作坊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此时,他也不敢多想,赶紧的用心默记胤祯的方才说的这些要点。

    停顿片刻,胤祯才接着道:工部的满尚书满笃是镶。黄。旗人,由左都御史转任,其为人谨慎,不会为你分忧,亦不会掣肘,你只管放手施为,无须顾忌。不论是军工作坊还是工部,你都要着力发现人才,提拔人才,不要怕破格提拔,整个海军如今都是破格提拔,也不差工部这几个。

    工部事务繁多,而且杂乱,你年纪大,精力有限,要格外注意身子,能放手的不妨让下面人去做,眼下,先将军工作坊理出头绪来,工部原有的作坊再慢慢借鉴军工作坊的成功之处。

    王项龄忙躬身道:微臣谨尊皇太子钧令。抬起身,略微犹豫,他才问道:太子爷,军工作坊的开支是纳入工部,还是另行开支

    名不正,则言不顺,还是纳入工部。胤祯略微沉吟,便道:不过,与工部原有的帐目不要混在一起,找得力的信得过的人专门管理,军工作坊的收支数额巨大,帐目必须独立,而且需要保密。

    听到还要保密,王项龄心里不由一紧,太子难道还要设私帐这事关系太大,他可不敢多问,忙躬身应承下来。

    待王项龄躬身退出,胤祯起身活动了一下,而后在殿里缓缓的踱了起来,旗人入军工作坊,将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首先受到影响的是工匠的社会地位,他们将不会再遭人轻贱鄙视,军工作坊对工匠的重视,特别是高薪和抬入旗籍,必将让越来越多没有出路的闲人转为工匠。

    再则,与工匠息息相关的杂学算学和西学亦会随之兴盛起来,如今人丁兴旺,文风昌盛,想要通过科举考试中举入仕,无疑是越来越难,三年一次,数万人考试,能中进士的不过三百多人,相反,举人的队伍却是年年增加,不少人终其一生,仍是童生一个。

    朝廷如今重视农业,重视工匠,不仅抬高其社会地位,而且有优厚的待遇,必然会吸引一部分士子转而攻读杂学算学和西学,以图能在农业手工业出人头地,至不济,也比在私塾教蒙童强上许多,如此一来,各地新建的西学必然大受欢迎,不担心遭受冷遇。

    这些个益处和影响,还真是有些出乎胤祯的意料之外,也算是意外收获了。

第535章 海军威武

    得知王项龄辞了出去,方苞便赶了过来,见胤祯在房里背着手缓缓的踱着,他不觉迟疑了下,正待转身,过段时间再来,胤祯却是一眼瞥见了他,当即便含笑道:进来吧。

    方苞进来见礼后,便笑道:微臣担心搅乱了太子爷的思绪。

    无妨。胤祯含笑道,说着一伸手道:别拘礼,坐吧。说着,他便踱回自己的座位上,呷了口茶,才道:将你的想法说来听听。

    微一沉吟,方苞便沉声道:太子爷如今乃是一国之储君,自然不能如做皇子一样,轻易离京,皇上乃千古雄主,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十六岁擒鳌拜,独掌大权,数十年来,一直处于权力颠峰,指望皇上主动放权,无异于痴人说梦,别说是放权,就连分权亦无丝毫可能,以皇上的性格,是不可能允许皇权有丝毫的旁落。

    太子爷最大的依仗是海军,在朝中的势力与皇上根本就不能相提并论,皇上康复之后,与皇上争权,威胁皇权,那是极不明智之举,二爷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场,便是不理智,八爷当年一呼百应,却屡遭打压,也是因为威胁到皇权。

    不能避,不能争,那便只能退让,如今的局势已是大利太子爷,有争储之心的四爷已经远去欧洲,三爷遭受二爷的牵连,已是有心无力,八爷如今已经倒向太子爷,即便不死心,也只能出暗招,不可能公然亮出旗号争储。

    皇上春秋已高,又遭受中风之创,在这种情形下,皇上对身后事定然是要考虑的多一些,微臣窃以为,应该大步退让,彻底让皇上安心,即便是被削减羽翼也在所不惜,中风之后,皇上的龙体已经大不如前,而太子爷却是春华正茂,正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

    胤祯微微点了点头,退让等待虽然了无新意,却是正道,康熙这身体即便完全康复,那也是大不如前,还能活几年略微沉吟,他才道:我即便是大步退让,皇上也不会完全放心,毕竟海军在我手上,而且又能随时调动巨额银钱,这两样,却是不能交出去的,以皇上惯用的手段来看,他会不会扶持八哥来制衡我

    方苞听的也是眉头一皱,这倒不是杞人忧天,太子手中握着海军,能调动的钱财比朝廷还多,要说康熙会完全放心,还真是难说,而这两样,太子也确实不能放弃,这可是他最大的倚仗,放弃了这两样,便等于是给其他皇子机会,他们的野心又会冒出来,说不定还会步二爷的后尘。

    太子为拉拢八爷党很是费了番工夫,自然不愿意八爷再被扶持起来,这不仅是离间他们兄弟情分,而且也太危险了,八爷的威胁实在太大了,而偏偏又不能象打发四爷那样将八爷远远的打发出去,方苞一时间也是颇感棘手。

    见方苞默然不语,胤祯不甘心的道:若能出京避上一年半载,则最为理想,既表明了态度,又可自然过渡,届时再回京城,一切都已恢复原状,只是,这借口实在是难找。

    沉吟半晌,方苞才道:太子是一国之储君,这个借口还真是难找,除非是发生威胁到大清安危的战事,您看南洋能否做点文章

    南洋胤祯眼睛不由一亮,前往澳洲,南洋是必经之路,南洋若是被攻,朝廷必然要倾力相救,只是,让谁来做这个替罪羊从地理位置来看,南洋的满刺加紧靠暹罗,但暹罗不仅是大清的藩属国,而且一向较为软弱,再说,先打暹罗也不符合吞并整个东南亚的战略布局。

    除了暹罗,就只有缅甸了,要让缅甸来打南洋,这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而且康熙多半也不会相信,这事得好好筹划一下,康熙如今离完全康复还要段时间,南洋舰队远征也要到九月,时间还是很充足的。

    微微沉吟,他才道:这事先放一放,忙了一上午,你先下去歇息一下。

    朝阳门外。

    隆科多远远的看到朝阳门高大的城楼,不由暗松了口气,终于平安的将这二百二十万两黄金押运到京城了,虽说一路有海军护送,又是在京畿之侧,不可能有蟊贼劫道,但他还是打起了十二分小心,二百二十万两黄金,这可是大清一年的岁入,又是海军的战利品,万一有个什么闪失,那还不把海军的脸给丢尽了老十四不剥他的皮才怪。

    回头望了一眼长达两里的大小马车,隆科多高声喝道:到京城了,叫大伙儿都加把劲,进城了请他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亲卫们立刻骑马将话传了下去,整个车队立刻就响起一片轰然叫好声。

    这一车溜车队一进城,立刻就引起了无数人的关注,隆科多前后望了望,见海军和步兵统领衙门的兵丁将马车守的严严实实,便吩咐道:谴人以红旗报捷的方式沿途喊话,海军大捷,日本首批赔款二百二十万两黄金解押进京

    听的吩咐,两名亲卫立刻扬开早已备好的红旗,催马前行,沿途一路高喊:海军东征日本,大捷日本称臣纳贡,赔款七千万两白银,首批二百二十万两黄金押解进京。

    随着红旗报捷的呼声传开,整个京师内城都轰动起来,一时间万人空巷,纷纷都涌上朝阳门大街来观看这押解的二百二十万两黄金,整条朝阳门大街立刻就被挤的水泻不通,望着那一长溜遮盖的严严实实的马车,一众百姓都是兴奋莫明。

    纷纷低声的议论着朝廷会怎么花这笔黄金,并不时指点着海军士兵的军装,火枪,大多都是羡慕的眼神和语气,唯一感到紧张的则是大首饰铺子的掌柜们,京城一下多出二百多万两黄金,这金价还不应声而跌这下可是亏大了。

    也不知谁带头高喊了一声,大清万岁海军威武

    街上众人立刻就不由自主的跟着高喊起来,大清万岁海军威武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5744/ 第一时间欣赏大清弊主最新章节! 作者:塞外流云所写的《大清弊主》为转载作品,大清弊主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清弊主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清弊主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清弊主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清弊主介绍:
当一个宅男传越成为康熙帝的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祯时,改变的不仅是大清朝的历史,为争夺皇位,胤祯强势出手,强势到康熙和一众王公大臣对他爱恨交加,却欲罢不能,一众皇子对他恨之入骨,却只能强颜欢笑。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九龙夺嫡的艰辛,初登大宝,自上而下改革的困苦,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大洋州,都是我们的!大清弊主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清弊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清弊主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