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清弊主TXT下载大清弊主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清弊主全文阅读

作者:塞外流云     大清弊主txt下载     大清弊主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43章手铳

    第143章手铳

    听说是亏空,胤祯不由松了口气,这才隐约记起,曹家当年就是因为亏空才被抄家败落的,钱的事好说,曹家掌握着为皇室督造和采办绸缎的控制权,又掌管着两淮漕运、盐务,四百万亏空,帮他出个点子,几年就填回来了。

    不过,曹家投靠的事,实在是干系太大,一旦康熙发觉,他也是吃不了兜着走,默想了下,胤祯才道:“农学院开院庆典在即,本王负有监督之责,江宁之行在所难免,转告曹大人,四百万而已,且放宽心,至于其它的,毋庸再提。”

    曹颙一听,心头狂喜,十四爷同意伸手相助,而且还不用依附,对曹家而言,这是最好的局面,他忙起身,沉稳的磕了三个响头,“十四爷援手之恩,曹家没齿难忘。”

    曹颙走了半晌,胤祯才回过神来,这个老曹寅,还真是老奸巨滑,怕是早算准自己不会接纳,却偏偏以此来诱惑自己,他应该是在试探,试探自己到底有没有争储的心?他最后会拿什么来交换,他有什么?江南的情报体系?若是这样,倒是合算。

    巴亥等人在达春的陪同下在留春园草草转了一圈便回到胤祯书房所在院子,探知曹颙已经离开,便在外求见。

    胤祯对那几个高手也颇为好奇,忙叫了进来。

    一进屋,巴亥就将康熙送的三把俄罗斯手铳呈了上去,“恂王爷,这是皇上赐给王爷做防身之用的。”

    胤祯闻言不由感到一阵温暖,广州被刺一案,康熙只字未提,心里其实还是很着紧自己的安危,行了一礼,他才拿过一把俄罗斯手铳。

    俄罗斯进贡的手铳制作精美,手柄是象牙雕琢的,枪管至少也是百炼精钢,虽然不是蓝钢,却也乌黑呈亮,各处都经过细心的打磨,就连配备的铳条、火药盒都相当的精美,胤祯仔细把玩了下,虽然是隧发枪,不过却没有膛线,他不由撇了撇嘴,这手铳与其说是武器,还不如说是艺术品。

    自打广州遇刺,胤祯就一直在琢磨怎么应付‘粘杆处’以及这时代的江湖高手,手铳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他回上海后,就将左轮手枪的草图画了出来,不过怕扰乱戴梓对后装火炮的研究,他才一直收在书房里,象这种原始的俄罗斯手铳,胤祯完全是不屑一顾,根本没用,还不如长火铳。

    将俄罗斯手铳随手放在桌子上,胤祯饶有兴趣的望向那三个曹寅推荐来的高手,既然是康熙密旨交待,曹寅又有求于自己,这三个高手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那三人见胤祯看过来,忙上前叩见,“草民罗静、甘洪军、车同拜见恂王爷。”

    胤祯点了点头,这三人可以说是奉康熙的密旨前来听用的,却又跟巴亥、赖希二人的御前侍卫不同,而是出身草莽,心里顿起招揽之心,但康熙却是一向严禁皇子结交江湖异人,想了想,他才沉吟着道:“自古江湖多豪杰,你三人既然是奉旨前来,也不能委屈了你们,本王暂赏你们一个三等护卫吧。”

    罗静、甘洪军、车同三人对侍卫的品级还知道一点,但对护卫就完全不清楚了,听的胤祯这句话,都有点蒙。

    巴亥见三人兀自发呆,知道三人不清楚护卫品级,不由提醒道:“你三人可算是一步登天了,还不快快谢恩,这可是五品官职。”

    罗静三人也没料想到,胤祯随口一句就赏了他们五品官职,一个个激动的忙叩头,“谢王爷大恩。”

    胤祯原本有心让他们露一手,又觉欠稳重,便强忍下心头的好奇,对巴亥、赖希二人道:“巴大人,赖大人,本王一应宿卫安全,就劳二位大人费心了。”

    巴亥一直在康熙跟前侍卫,护卫经验丰富,眼力和心思也不差,十四爷眼下可是当红的很,又自立十四党,目前一众皇子竞争激烈,谁知道哪片云彩会下雨,康熙既然让自己前来护卫十四爷,天知道还有没有调回去的时候,要是一直端着个一等御前侍卫的架子不放,怕是两头不讨好,他忙跪了下来,叩首道:“王爷,大人二字,奴才可不敢当,皇上既然谴奴才过来护卫十四爷,十四爷就是奴才的主子。”

    赖希忙跟着跪了下来,“自现在起,奴才就是王爷的护卫,但凭王爷差使。”

    见二人如此乖巧明白,胤祯微微点了点头,也放下心来,“既是如此,你二人就跟达春一起负责一应宿卫事项。”

    山东山西五县饥民暴*,在三天之内就被周边驻军以雷霆之势剿灭,手无寸铁的暴动饥民根本就未及有效的组织起来,就被来势汹汹,武备齐整的八旗兵丁迅速打散,分割剿灭。大军过后,五县城一片狼籍,伏尸遍地。

    康熙接到平乱红旗军报,对剿灭暴民八千的数字瞟了一眼便直接向下审查报功人员名单,稍稍沉吟,便批下‘照准’二字,而后吩咐道:“李德全,皇太子胤礽欲购粮开粥棚赈济被灾之民,你将这份军报给他看看,就命他跟三皇子、四皇子在这五县施粥,以安抚民心。”

    听完李德全转达的旨意,皇太子胤礽立时就感到背后一阵凉飕飕的,起身接过军报折子,却感觉薄薄的奏折重若千钧,眼见李德全宣完旨便抽身要走,他忙笑道:“李公公,皇上近几日,心情可好?”

    李德全虽是大内总管太监,却哪里敢得罪太子,闻言忙回道:“回太子爷,圣上龙体安康,精神健旺。”

    胤礽心里暗骂,我问的是心情,你说身体干啥,他知道这老阉货精明谨慎,口风很紧,但却最是贪财,便朝前走了几步,口中说道:“皇阿玛日夜操劳国事……”边说边从袖中抽出一张银票塞了过去。

    李德全收了银票,只低低吞了两个字,“如常。”

    如常就好,回到书房,胤礽便在房间里快速的踱着步子思索。

    能够如此快速血腥的镇压暴动,显见康熙是早有察觉,并做好了准备,但康熙根本就似没有察觉暗中有人挑唆饥民,否则不可能毫无动静,仅仅只是屠杀了暴*的饥民了事。

    可康熙命人把军报转过来又如何解释?即便是命自己去被剿五县赈济,也没必要转发军报过来,是有意暗示?警告?敲打?

    胤礽一时之间揣摩不透康熙的用意,只得谨慎防范,命人将负责暗中联络负责山东山西挑唆饥民暴动的人统统灭口,以绝后患。

    闽浙总督范时崇接到胤祯快船送来的康熙上谕后,不由长长的松了口气,这闽浙总督的位子算是勉强保住了,有皇十四子恂郡王胤祯这个大金主前来福建招抚,完全可以高枕无忧,他一边组织人手大肆抄录康熙上谕,快马急驰各地广为张贴,一边召集福州文武大员前来商议。

    对于这位十四爷,范时崇身为八党中人,可是知之甚详,因与九阿哥关系密切,他从未曾想过投靠十四爷,再加上胤祯在广州毫不顾及他的面子将他的姻亲处以站笼,这虽是小事,但可以看出,十四爷根本就没拉他的心思,对胤祯他是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

    一俟诸位大员到齐,范时崇就宣读了康熙的上谕,一众大员一听,立时都喜上眉梢,不仅官帽保住了,而且暴*的事也不用他们再操心了,自然是皆大喜欢。

    范时崇却是接着说道:“诸位,恂郡王招抚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各位的前程,该怎么做,本督就不多费唇舌了,本督提醒几点,一,马上大力整饬福州的治安,确保恂郡王在福州不能有任何意外,二,约束好各府的长随、奴仆,恂郡王年青,从未来过福州,不排除有微服私访的可能。三,恂郡王办事雷厉风行,诸位都打起精神侍侯,到时候被参了,别怪本督无情。”

    泉州,陆路提督府。

    提督蓝理在永春县发觉暴动饥民有可能转化成流寇之后,便快马通传各地,并分兵回防沿海各富庶府、县,他自己则领兵欲直奔漳州府。

    不料,才过南安,他便接到参将王晋兵败仙游,莆田城破被屠、劫一空的战报,蓝理当机立断回兵兴化,并着人快马向福建水路提督施世驃求援,希望施世驃出动水师援助漳州府,力保漳州不失,他则率兵一路急行,经惠安到莆田,永德军听闻蓝理率二万大军前来征剿,连夜转移仙游遁入山中。

    蓝理率兵收复莆田之后,又调拨两千兵马入驻兴化府。在巩固兴化、泉州两府各县之后,他才率兵进入漳州,考虑到沿海各县城防守力量薄弱,他不得不分出部分兵力入驻沿海各县,而他则率领八千兵马在漳州与泉州之间巡梭,确保不再丢失县城。而莆田城破被屠掠一空的消息也让所有幸存的府、县加强了防守意识,一面对协防官兵大力支持,一面加强对饥民的赈济和控制。

    蓝理的这招确实很厉害,一方面卡住通往外省的关隘,一方面又保住沿海各府、县不失,如此一来,暴动的饥民也好,流寇也好,在抢完了山区能抢的粮食之后,最终都只有一条路,活活饿死

    福建的三路大股义军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他们既无兵器,又无攻城器械,对防守严密的府、县根本没有办法,要想硬攻,只能是合兵一处。但他们偏偏不敢合兵一处,单独活动,尚且填不饱肚子,合兵一处,立马上就会内乱。

    为了活命,三路义军只得分头转向福建内陆山区各个小县、乡镇。

    第143章手铳

    第143章手铳,到网址

第 144章 福建布局

    第144章福建布局

    胤祯自上海出发,并未去福州,而是直接在泉州登岸。

    福建水师提督施世驃因担心胤祯安全,一直就未断过与他的联络,得知胤祯要在泉州登岸,早一天就率水师船队在泉州等候。

    福建陆路提督蓝理本就是待罪之身,得报后不敢有丝毫怠慢,一大早就率领泉州文武大小官员和当地有名望的缙绅恭候在码头。

    当胤祯乘坐买来的那艘西洋风帆战舰缓缓靠上码头,施世驃麾下的一众水师将领都是看的暗暗吞口水,这不过才千料左右的帆船,咋就能够装载这么多门火炮?不怕把船震散架?

    蓝理及一众将领却是望着站在船舷两侧的那两排军装笔挺,军姿整肃的海军出神,早就听说十四爷在上海办了个海军学院练海军,这些就是海军?果然是与水师不可同日而语。

    胤祯上岸后却只草草应付了一下迎接钦差的仪式,就在一众官员镞拥下进入了陆路提督府。

    签押房里,待胤祯坐定,施世驃与蓝理二人又以下属身份重新见礼,胤祯待二人起身,才淡淡的说道:“坐吧,先谈谈福建现在的情况。”

    蓝理落座之后便欠身说道:“回恂王爷,福建西南眼下除了府城及沿海一带县城外,其他县城俱被暴民抢掠一空,从贼人数约在三十万以上,乱民现在已分成三大股,由于沿海平原一带已无粮可抢,他们现在都已经掉头进入内陆山区各县。”

    听到有三十万之众,胤祯眉头不由微蹙,“通往广东、江西、浙江的通道关隘可都有重兵把守?”

    “回恂王爷,三省地方驻军怕暴民流入境内,在通道层层关隘都布有重兵把守,万无一失。”蓝理恭敬的回道。

    暴*饥民流出外省的可能性很小,这一点胤祯早就预料道,得到蓝理亲口证实,他是彻底放下心来,沉吟了下,他才继续问道:“兴化、泉州、漳州三府皆是平原,人口数量应该不止三十万,除了府、县城内,外面可还有零散饥民?”

    蓝理回道:“回恂王爷,暴动饥民为抢夺粮食经常残杀无辜,一众饥民要么从贼,要么逃进府、县城,零散饥民在城外根本就没有活路。”

    闻言,胤祯不由一阵心痛,这场饥民暴动不知道死了多少人,现在人口可宝贵的很,默然半晌,他才问道:“皇上的谕旨公布于众了吗?可有效果?”

    犹豫了下,蓝理才道:“恂王爷,各府县都已经公布张贴,不过,大股暴民都已经进山,无人敢进山去张贴皇上谕旨。”

    不敢?胤祯眉头一拧,半晌才扬声道:“叫泉州知府进来。”

    泉州知府刘侃一直就候在外面,闻报马上就一溜小跑着进来,“下官泉州知府刘侃拜见恂王爷。”

    待他起身,胤祯才道:“把泉州府各县衙役都集合起来,五、十人一组,带上锣和皇上谕旨,每组再挑派五十名福建籍士卒护送他们进山宣传圣上谕旨,每招回一个饥民,赏银二钱,若是衙役全部死了,所有士卒一钱银子也得不到,全部赏钱都由本王出。你马上着人宣传出去。”

    一听胤祯如此重赏,蓝理、刘侃二人都是大喜,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下不愁没人进山去各县宣扬圣谕了。刘侃忙揖手道:“下官马上就着人去张贴告示宣扬出去。”

    待刘侃出去,胤祯呷了口茶,才对施世驃微笑道:“施军门,这次又要借助你水师的战船。”

    施世驃立即起身揖手道:“王爷统领福建境内所有水、陆兵马,但有所命,未将岂敢不从,还请王爷下令。”

    胤祯右手虚按了两下,含笑道:“现在还早,本王是先让你有个准备,这暴*的饥民,本王计划将他们移往台湾。”

    “全部移往台湾?”施世驃闻言一惊,这运输量可就大了。

    祯点了点头,“你出去安排下,也可以联络下各个港口的海船。”

    施世驃起身告退,胤祯又对蓝理道:“把本王重赏的消息快马通传各府、县,限定各府县只能出动四队人马进山,告诉他们,本王只出三十万人的赏钱。”

    胤祯重赏衙役和士卒进山招抚饥民的消息不到一个时辰就传遍了泉州城,所有的衙役和士卒都沸腾起来。有道是鸟为食亡,人为财死,如此重赏,一众衙役士卒立时就纷纷争抢着要进山,山里最少也是三、四十万暴*饥民,随便拉回来一股,可都是上万人,那就是二千两银子,一人轻轻松松就可以分到三、四十两,还有什么比这更赚钱的?

    紧接着传出的消息,立刻把气氛推到了顶点,每府只有四队的名额,恂王爷只出三十万人的赏钱。这二条消息一出,一众衙役和士卒为争名额差点就大打出手,机灵的马上就花钱贿赂。

    刘侃不由大为感叹,有钱就是好,先前打死也没人愿意干的差事,一转眼,竟然争着抢着花钱贿赂着要去,恂王爷要是早来,这暴*只怕早就平了。

    蓝理在外转了一圈,将差事交待了下去,马上就转了回来,见只有胤祯一个人在签押房,便涎着老脸道:“恂王爷,未将属下参将王晋仙游兵败,一战就死了四千兵马,眼下是士气不振,等朝廷的抚恤下来,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王爷能否体谅下这些苦哈哈,赏点银子激励下士气。”

    胤祯闻言盯了他一眼,“本王要养三十万饥民足足两月,你给本王算算要多少银子?激励士气,你也是老军务了,除了银子难道就没别的办法了?”

    蓝理被胤祯一顿抢白,不由躁的老脸通红,讷讷着说不出话来。

    见他窘躁的样子,胤祯也不为已甚,暴*的饥民大部分可能都可以招抚,但不排除有死硬分子顽抗到底,思虑及此,他轻叹了一声,才温言道,“本王也是带兵之人,深知带兵之难,也罢,指点你一条路。”

    蓝理一听这话,马上就来了精神,揖手道:“还望王爷指点。”

    胤祯瞅了他一眼,“此次饥民暴动,有多少大户人家,缙绅地主家破族灭,又有多少田地成为无主之地?”

    蓝理一听这话,心里就懊恼无比,以前笑别人端着金饭碗讨饭,没想到自个竟然也是一样。他忙躬身谢道,“未将谢王爷指点迷津。”

    胤祯轻笑道:“别说本王没提醒你,吃相别太难看,虽然是无主之地,朝廷最终是要核查的,你本就是待罪之身,还是谨慎点为好。”

    第144章福建布局

    第144章福建布局,到网址

第145章移民入台

    第145章移民入台

    施世骠调派水师战船,并征集海船准备运载饥民入台的消息在不经意间就泄露了出去,立时就引起了所有人的关注。不到半天时间,皇十四子恂郡王胤祯要将三十万饥民全部移民台湾的消息便如长了翅膀一样飞快的传遍了泉州府,并迅速的向福建沿海各府县传播开去。

    消息一传开,便引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海商和百姓是兴高采烈,大户豪族则是心慌意乱,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大户豪族的反应是在胤祯的意料之中,也正是他希望看到的,不过,海商和百姓的反应,他就感到意外了,默想了片刻,他便着人将泉州知府刘侃叫来。

    刘侃在听闻胤祯欲移民三十万赴台的消息也很振奋,有一种送瘟神的轻松感,这批饥民在暴动期间可是杀了不少人,若仅是招抚回来,日后不知道要发生多少流血报复事件,更让人忧心的是,这批人尝到了暴动的甜头,日后的管理也是一**烦。

    闻听恂王爷召见,刘侃匆匆赶到提督府,胤祯待其请安后,便直接问道:“刘大人,移民台湾,为何百姓会如此高兴?”

    见是问这事,刘侃便欠身侃侃而道:“回王爷,福建地瘠民贫,人多田少,而台湾却地荒人稀,加之台湾土地肥沃,地气和暖,稻米、糖蔗、杂粮有种必获,一岁所获,数倍福建。

    虽然朝廷对福建与台湾之间往来管束很严,但每年仍然有不少的海商、百姓往返,台湾的种种情形在福建是广为人知,‘台湾好趁食’,‘台湾钱、淹脚目’等谚语在福建亦是妇孺皆知,福建百姓尽皆视台湾为乐土。

    王爷此次一举将三十万饥民移往台湾,实乃是万家生佛之善举,于福建、于台湾、于饥民皆是一大善政,下官谨带福建百姓叩谢王爷隆恩。”说着,他便跪下,庄重无比的磕了三个响头。

    胤祯听完,却是半晌无语,移饥民于台湾,这不过是他为了让福建沿海各府县的大户豪族产生恐慌,以达到贱买粮食的目的而放出的风声,原本打算只是移个几千人做做样子,迷人眼目而已,没想到竟然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他不得不慎重的考虑移民入台这件事。

    瞅了一眼兀自跪在地上的刘侃,胤祯温言说道:“刘大人请起,本王于台湾府情形不甚了解,刘大人能否详谈一、二?”

    刘侃见自己说完之后,胤祯半晌无语,心下已是疑惑不已,听闻胤祯此语,再联想朝廷对台的政策以及胤祯不过是运来五万石粮食,他不由心里一沉,恂王爷移民入台难道只是惑人眼目?他甚为失望的爬起身来,小心的斜签着身子坐下,脸上已然没了兴奋欣喜的神情,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失落的神情。

    见刘侃一脸的失落,胤祯不由暗忖,这知府倒是精明,不过欠缺了点城府,看年纪不过是而立之年,应该是个正牌子进士出身,倒要查查他的履历,官声,人望。

    刘侃沉吟了下,才缓缓说道:“回王爷,收复台湾之后,朝廷设立了台湾府,下辖台湾、凤山、诸罗三县,为防台湾再次成为各股反贼的集结地,朝廷对台湾管理极严,对沿海各省与台湾间百姓的往来限制颇严,犹以福建为甚。”

    原来如此,难怪听闻移民台湾,百姓是不惊反喜,胤祯点了点头,也有心考较他,便徐徐说道:“本王初下江南,打造远洋舰队,创建海军,所为皆是为了扞卫海上疆域,台湾虽然孤悬海外,却是东南海防不可或缺之地,开发台湾,移民入台不是权宜之计,你详细说说你了解的情况。”

    刘侃一听这话,立时便精神一振,欠身说道:“回王爷,自收复台湾之后,朝廷便大规模地遣返在台官兵及其家属,开海禁之后,朝廷规定赴台官员不得携带家眷,对赴台百姓管理更严,并有严格规定,其一,欲渡船台湾者,先给原籍地方照单,经分巡台厦兵备道稽查,依台湾海防同知审验批准方可。此即所谓‘照单’入台。

    其二,渡台者,不准携带家眷,业经渡台者,亦不得招致。其三,粤地屡为海盗渊薮,以积习未脱,禁其民渡台。

    王爷,福建历来便是缺粮大省,无田无地之民甚众,一遇灾荒,饥民便流离失所,台湾对福建百姓的诱惑实在太大,虽然朝廷管理如此之严,但仍有大量百姓以小船偷渡入台,每年死于海上、孤岛的百姓,数不胜数。

    王爷若能上书朝廷,允许移民入台,无异于福建灾民再生父母。再有,暴*饥民即便是招抚回来,于地方亦是后患无穷,日后,稍遇灾荒,便会故态复萌。”

    胤祯一阵无语,花了诺大的气力收复了台湾,却不移民开发,反而严加控制,以抑制台湾的人口发展,康熙为江山稳固真可谓是煞费苦心,不过也让人无语到了极点。

    刘侃告退之后,胤祯冥想良久,康熙苦心抑制台湾发展,无非就是害怕台湾再次成为反清基地,但若是远洋舰队建成,他这个顾虑就应该打消了吧?少字台湾可是宝地,如此荒废,着实令人叹息。

    沉吟良久,胤祯才提笔给康熙写了封密信。

    五月初八,福建大雨如注。

    五月初九,首批招抚回来的三千饥民登上福建水师战船移民台湾。

    各府县本就心中恐慌的囤粮大户,再也不敢坐等观望了,眼下粮食虽然降价幅度不大,可任谁都能够看出,粮价已经维持不了多久,整个闽南人口,死的死,移的移,囤积那么多粮食卖给谁去?不暴跌才怪。

    一众囤粮大户纷纷涌向了泉州府,整个福建,现在就胤祯是购粮大户,他可是负责赈济三十万饥民,而且谁都知道,胤祯不缺银子,今年二月,他仅是卖远洋贸易船队的股份就收了五千万两,这可是富可敌国的主。

    不过,令他们感到恐慌的是,胤祯根本就不见他们,这让他们更加恐慌,随着一船船的饥民运往台湾,随着旱情的缓解,整个闽南的粮价开始下滑,跟涨价的情形一模一样,一天一个价往下掉。

    旱情缓解,粮商急,胤祯也急,他此时正与蓝理研究如何派兵卡住各地关隘,以保证漳州平原、泉州平原、兴化平原能够恢复耕种,不再遭受暴动饥民破坏。

    福建下雨了,可京城仍然是滴雨未见。

    康熙一面在宫中斋戒祈雨,一边却发出上谕:“即日起,着刑部派员巡查北方各省府县,清察刑狱,减免罪人,在京及地方大小臣僚,务必竭诚斋戒,以祈祷雨泽。

    今当此亢旱之际,朕夙夜焦劳,无一时一事,不以群生为念,诸臣工宜仰体朕怀,日存忧惕,为群黎竭诚祈祷,则甘霖可冀早沛也。”

    康熙这道谕旨一出,京城一众大臣立时都大为收敛,一众宗室亲贵,也不敢在外肆意招摇,以免被人参劾,遭康熙训斥事小,万一被削爵可就亏大了。

    次日,畅春园,清溪书屋。

    康熙看完胤祯从福建泉州发来的密信,便在殿中缓缓踱步。胤祯在信中恳请移福建饥民入台,并详细列出了移民入台的好处:一,缓解福建民众田寡之现状,从根本上解决福建缺粮的问题。二,台湾地广人稀,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可一年两种甚至是三种,一旦开发,在粮食方面,可以反哺福建、广东两省,从而缓解江南、湖广的压力。三,台湾在东南海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人口太少,不利于驻军防守。四,日后打下广袤的海外领土,也需移民巩固,不妨以移民入台先行积累经验。

    信尾,胤祯又说道,自荷兰人手中购买的二级战列舰已经在上海开始着手仿建,仅仅是这种二级战列舰,一次就可装载兵员上千,更大的一级战列舰不过几年时间,也将建造出来,由此等巨舰组成的远洋舰队远征西洋尚且不惧,何惧台湾弹丸之地?

    若是台湾能仿四川例,大举迁移广东、福建之无地贫民,既可相互制衡又可促进台湾开发,数年后,朝廷便可又得一粮仓。

    康熙轻叹了口气,不是为了防范汉人在台湾坐大,祸乱东南沿海,朕又何至于花诺大的精力去限制台湾开发?不过,既然有了远洋舰队,倒确实可以放下心来,另外移民制衡也是不错的主意。

    对胤祯在信中提及的二级战列舰,上海的密探早有密报呈上,康熙对那种可载千人,火炮近百的二级战列舰也是大为神往,暗道,待新仿建的二级战列舰下水,一定要胤祯开到天津来,开开眼界。

    至于移民入台之事,还需在朝会上议议,方好召告天下。

    仰脸默想了下,康熙坐回御案,又写了一道谕旨:“自古人事有失,必干天和,或政事未尽合宜,或用人未能允当,大小官员,有暗结党援,以及残忍之人,尚居职位,囹圄中或有无辜,凡若此等,方遭天谴,着内阁、九卿、科道,一一详问具奏。”

    第145章移民入台

    第145章移民入台,到网址

第146章 太子妙计

    第146章太子妙计

    康熙这道谕旨一出,京城一众大员尽皆惶惶。

    结党营私,居官残忍,陷害无辜这几桩罪名可着实不轻,涉及面又广,康熙这是泛指?还是暗有所指?一众大员不由自觉的对号入座,自纠自察,审视完自身,又再琢磨别人,而后又细细揣摩康熙的真实用意,也不知道有多少大臣夜不能寐。

    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三人也是惊疑不定,很快就在廉贝勒府聚集,老九满脸担忧的说道:“八哥,皇阿玛不会是又想借机打压我们吧?少字”

    老十心直口快的说道:‘那可不一定,自从公推太子以来,皇阿玛是逮着机会就敲我们几下,这次大旱,数十年不遇,怎么也得找几个替罪羊不是。”

    胤禩眉头一蹙,低语道:“十弟,你这口无遮拦的毛病得改改,小心祸从口出。”

    老九却是拧眉说道:“十弟这话没错,如此大旱,皇阿玛总得有个说法,这道谕旨实际上已经是带有罪已诏的味道了,那帮子汉大臣怎么着也得为皇阿玛掩饰不是?”

    “即便如此,也未必会拿我们开刀。”胤禩沉吟着道:“现在的局面跟两年前已是大不一样,那时太子一党被打压殆尽,就我们八党独大,皇阿玛自然要打压我们,现在可是三党并存,而且我们现在根本就没触及到皇权,没理由打压我们。”

    雍亲王府,后花园。

    邬思道幽幽的说道:“四爷,皇上这是要对太子动手了,先剪其羽翼,再削其爪牙。”

    胤禛矜持的点了点头,“山东山西饥民暴动,不过三天时间就被镇压,皇阿玛显然是早就察觉,暗中防备了。”说完,他又怅然道:“老八现在改走务实的路子,圣眷是日益浓厚,太子一倒,他的呼声定然更高……。”

    “四爷还是先解决了十四爷再担心八爷。”邬思道缓缓说道:“圣上即便是要废太子爷,也不是短时间的事,四爷目前还是韬光养晦为宜,这盘棋,圣上才开始布局,到底是什么变数,谁也说不定。”

    毓庆宫,皇太子胤礽同样是揣揣不安,结党营私,居官残忍这二条似乎都是冲着他来的,康熙难道察觉了山东山西饥民暴动的真相?枯坐冥思良久,胤礽嘴角一勾,眉头也随之舒展开来,命人传来着朱天保,叮嘱了他几句,朱天保听完便神情欣喜的急步离去。

    ‘澹泊居’后院,一座幽雅隐密的小院里。

    刑部尚书齐世武、九门提督托合齐、兵部尚书耿额三人都是闷坐喝酒,这一年多来,太子胤礽眼光长远,策划周密,却是处处不顺,很多暗招根本就没机会派上用场,三人也是颇感沮丧,康熙在这当口发出这道谕旨,很有可能便是征对他们一党而来,三人自然是忧心仲仲。

    就在这时,房门一开,三人一看,进来的竟是朱天保,齐世武率先问道;“九如,这时节你怎么过来了,可是太子爷有急事吩咐?”

    朱天保先微笑着给三人见了礼,这才说道:“太子爷怕你们乱了阵脚,特意着我来,有一计相告。”

    合齐站起身来,“快说说。”

    朱天保先喝了杯茶,这才说道:“皇上最近一直提倡以宽为政,太子爷的意思就是放出风声,说皇上要改宽为严了,先把水搅浑,让皇上投鼠忌器。”

    “妙”齐世武不由低赞了一声,“以宽为政是皇上的大政宗旨,轻易不可能更改,这风声一出,不论是京师还是地方大员都的人心惶惶,皇上要是拿人开刀,就坐实了改宽为严的宗旨,呵呵,不愧是太子爷,这一计实在是妙不可言。”

    不到半天时间,京城内外,都传遍了康熙要改宽为严的风声,而且是越传越离谱。这可是朝廷的大政方针,各省驻京的信差不敢有丝毫怠慢,纷纷四处打听。

    康熙在清溪书屋闻报这一消息,不由为之一怔,半晌才冷笑道:“好手段不知你逃得过初一,逃不逃得过十五?”

    次日早朝,来的官员竟然比逢五的大朝还要多,就连抱病在家休养的大学士李光地都颤巍巍赶了过来。

    一众大员心里都是七上八下的,不知道康熙这次会拿谁开刀,也不知道朝廷的风向是否就此一变?一个个都怀着揣揣不安的心情等待着。

    康熙一升座,大学士李光地就上前跪奏道:“微臣李光地,启奏皇上。”

    瞅了一眼已是老态龙钟的李光地,康熙轻声道:“免礼,赐座。”

    李光地拜谢之后,小心的坐了半个屁股才欠身说道:“微臣昨日恭绎圣谕,不胜悚惶,北方春旱,十有**,今春虽是旱情严重,然各省抗旱、赈济都周全细致,并无流徙之民,此皆是皇上夙夜焦劳,为万民筹画生计之功。

    皇上行政无阙,用人悉当,天下臣民,罔不共知,而今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货物南北畅通,藩属岁岁来朝,皆是皇上精心治理之功。

    至于臣子结党乃王法所不宥,一有败露,即祈立正刑章。残忍之人,存心险刻,谗毁媢嫉,若有其人,即严加处分。今天时稍旱,皆臣等奉职无状,致干天和,求皇上罢斥训示,至于刑狱之中,蒙圣恩宽释,现押重犯仅二百余人。

    吾皇好生之德,上天有心,必然膏雨立沛,伏望纾释天怀,毋过焦劳,以慰臣民之望。”

    一众大臣听李光地说完,都不仅暗暗佩服,不愧是老牌的大学士,轻描淡写就把康熙的罪责都揽到臣子身上了,顺带还连颂带赞了一番,而且还有理有据,想不接受都还不行。

    立时,萧永藻、张鹏翮两个大学士便出声附议,一众大臣自然是纷纷站出来附议、称颂一番,就连号称‘官屠’的都察院左都御史赵申乔也不敢做仗马之鸣,谁要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参劾大臣,那就是直指康熙有罪了,能够站在这里的可都不傻。

    皇太子胤礽见此情形不由暗自松了口气,这一关算是暂且躲过了。

    一众大臣也不由松懈下来,一个个对李光地佩服的五体投地,老四胤禛却是大为警惕,太子不是把李光地拉过去了吧?少字李光地虽然老了,可他的门生故吏却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第146章太子妙计

    第146章太子妙计,到网址

第147章移台之争

    第147章移台之争

    康熙发出这道带有罪己诏性质的谕旨,原本是欲借天旱之名,剪除几个皇太子胤礽的党羽,结果京城立即就传开了改宽为严的风声,这让他只得暂时打消这个念头。

    目前局势微妙,朝局的稳定必须维持,一旦人心惶惶,朝局动荡,必然给予太子胤礽以可乘之机,如此,即便是废掉了太子,亦会牵连大批官员,即有损朝廷体面,亦有损他自己的名声,而且妨碍后继计划的实施。

    李光地不仅是老臣,也是康熙极为宠信的大臣,他的这番奏对,康熙极为受用,也正好顺水推舟,当下便开口说道:“自古君臣之义深厚,必上下一德相成,始能上感天心,召致和气,不在徒饬虚文,务空名以从事。今当此亢旱之际,我君臣应上下一心,夙夜靡宁,时时处处以万民为念,方可期甘霖早沛。”

    这话一出,一众大臣彻底的松懈下来,皇太子胤礽、八阿哥胤禩亦是长长松了口气,康熙冷眼扫了殿中一众大臣一眼,又徐徐说道:“皇十四子胤祯上书请准移福建三十万饥民入台,请准放开入台限制,请准入台官员、士绅百姓携带家眷入台。诸臣工对此有何异议?”

    一众大臣刚刚松了口气,没想康熙竟然又抛出了这么大的一个议题,十四阿哥胤祯的三个请准,完全颠覆了朝廷对台政策,一众大臣刚刚放下的心顿时又提了起来。

    朝廷为收复台湾,仅仅是‘迁界禁海’就长达二十余年,造成的损失根本就无法估量,为此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即便是‘三藩之乱’所造成的损失也远远赶不上‘迁界禁海’所造成的损失,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在收复台湾后,朝廷上下,所有满汉大员,都极力支持对台湾采取极端变态的抑制政策,就为怕台湾再次乱党群集,成为反抗朝廷的基地,再来一次‘迁界禁海’。

    重开海贸之后,海贸的巨额利润使的朝中大员、王公亲贵纷纷插足,从中分一杯羹,可以说,满朝文武大员大都是海贸的既得利益者,谁也不愿意再出现‘迁界禁海’这样的悲剧。

    胤祯的三个请准完全是全面开放台湾,台湾孤悬海外,朝廷的控制力量薄弱,谁敢保证不会出现第二个郑家或者是林家、陈家割岛而据?难道再来一次征台?

    而更令人玩味的是,康熙居然把这个问题在朝会上提出来讨论,他是什么意思?是支持还是反对?是全支持还是半支持?一众大员都还在细心揣摩。

    都察院左都御史赵申乔却是率先站了出来,“皇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兴一利,必生一弊,朝廷自收复台湾以来,对台政策始终如一,三十年来,天下太平,东南无忧,足以证明对台政策是有效的,正确的。若是妄加变动,则徒增变数,微臣窃以为,台湾孤悬海外,不比内陆,开发、发展是其次,稳定方是首务。”

    一众大臣听完,心里皆是暗赞赵申乔好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兴一利,必生一弊。’这话可是康熙三月训斥偏沅巡抚潘宗洛的原话,他竟然敢原话引用,康熙若是支持改变对台政策,岂不是自食其言?

    这番奏对太过惊心,一众有心赞同的大臣也没胆子敢站出来附议,一个个都闷声不响,没风险,那才附议,赵申乔这奏对,风险太大了,谁要敢附议,指不定就成了他的替罪羊。赵申乔虽是又臭又硬,但却清廉如水,康熙即便不满,也不会发作他,他们这些人,可就不好说了。

    康熙听到这番奏对,脸上神情却没任何变化,赵申乔这话确实是老成谋国之言,台湾的稳定确实比开发、发展要重要的多。不过,他竟然敢引用自己的原话来封堵自己,这居心就有点不纯了,但他也没发作,只是默不作声。

    文华殿大学士、上书房大臣张鹏翮一听这话可就稳不住了,移民入台,改变对台政策可是十四爷胤祯提出来的,他这个十四党领军人物怎么着也得支持,他站了出来,沉稳的说道:“启奏皇上,微臣不敢苟同赵大人看法,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朝廷对地方的政策历来也并非是一成不变,台湾孤悬海外,唯稳为先,这一点毋庸置疑。

    对台政策是朝廷一大要务,恂郡王既然提出移民入台、改变对台政策,则必然经过深思熟虑,试问恂郡王近年所做之事,哪一件不是卓见成效?

    赵大人既然担心台湾的稳定,微臣不得不一吐为快,微臣上月方从上海回京,恂郡王在上海训练海军、建造远洋舰队,虽然时日颇短,却是卓有成效,不足一年时间,恂郡王便已将海军训练成了一支雄壮威武,军纪森严的虎狼之师,在建的战船亦是火炮百门、载员千人的艨瞳巨舰,远不是水师四百料战船可比,有如此舰队、海军在手,何愁台湾不稳?

    台湾既无不稳之患,又为何不加以开发利用?朝廷征台,费时糜饷,历尽心血,难道任其荒芜?再有,福建、广东山区,皆是民众田寡,已无可垦之地,台湾膏胰肥沃之地却任其空闲荒芜,岂不是有伤皇上爱民之心?”

    张鹏翮话一落音,户部尚书噶敏图便立即站了出来,“张大人所言甚是,台湾地广人稀,气候适宜,土地肥沃,一旦放开,沿海无田可耕、无工可庸、无食可觅之民必欣然前往,不出几年,定然兴旺起来,朝廷只需派谴官员治理便可巩固下来,实乃利国利民之举。”

    在朝的十四党就他们两个大员,两人说完,朝堂上便一片安静。

    康熙扫了殿中一众大臣一眼,心里却是暗骂,这个老十四,自立一党,却不拉人,还等着朕给他建班底,着实可恶,不过,这十四党人员也确实太少了,是的给他再塞几个人,否则在朝中也难以立足,更不用说抗衡太子一党与八党了。

    康熙不作声,一众大臣揣摩不透他的心意,也不敢乱发言,都报着观望的态度,反正支持的,反对的意见都有,就看康熙是什么意见了。

    皇太子胤礽见此情形,暗忖这是给老十四卖人情的好机会,便转身奏道:“皇阿玛,儿臣赞同张大人所言,台湾既是稳如磐石,自然不宜任其荒芜,台湾若能开发出来,亦是朝廷一大盛举。”

    八阿哥胤禩一见太子表态支持,知道他是欲以此拉拢老十四,自然不欲让他得逞,也奏道:“皇阿玛,十四弟在福建招抚饥民,于台湾不过是一海之隔,于此时提出调整对台政策,定然已深悉、洞察福建、台湾之民情,十四弟历来眼光独到,虑事长远,谋划周密,儿臣相信对台政策的调整定然又是一大善政。”

    大学士李光地是福建安溪人,对福建和台湾的情形尤为熟悉,眼见已经是一面倒的情形,也躬身奏道:“启奏皇上,恂郡王此议实乃忠心体国,老成谋国之举,台湾一旦放开,不出五年,便可成为一大粮仓,不仅可以自足,还能返销粮食于福建、广东,移民开发台湾,乃历朝历代未有之创举,微臣祈恳皇上允准。”

    三人这一接连表态,一众大臣自然是纷纷跟风,有心反对的也只能闷在心里,没见康熙的都已经露出微笑了。

    果然,康熙紧接着就开口说道:“诸位臣工既然都极力支持,朕即诏告天下,允准福建三十万饥民移民台湾,亦允准官员、百姓携带家眷入台。至于取消入台限制,还需稍缓时日,以免各省无地无籍之民蜂涌入台,造成混乱局面。”

    说到这里,康熙瞥了一眼仍跪着的赵申乔,缓缓而道:“身居高位者,首要职责便是权衡政务利弊,利多弊少则倡之,弊多利少则禁之,利弊平衡,自然则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凡事多琢磨,不要一味的生搬硬套。”

    稍稍沉吟,康熙又道:“北方十年九旱,皇十四子胤祯提议推广抗旱高产农作物,事关重大,着户部侍郎施世纶予以协助,总揽抗旱高产农作物推广事宜,另,海关总署副总监督一职至今空悬,一并兼之。”

    施世纶,施琅次子,历任扬州、江宁、苏州三府知府、江南淮徐道副使、安徽布政使、太仆寺正卿、顺天府尹、都察院落左副都御史、户部侍郎等。其人聪强果决,准抑豪猾,禁胥吏,居官一地,事事为民,在地方名声显著,清名远播,居官三十载,清白自持,始终如一,也曾被康熙表彰为‘天下第一清官’。

    施世纶没料到康熙竟然让自己兼任海关总署副总监督,而且还总揽抗旱高产农作物推广事宜,忙稳重的站出来谢恩。

    一众欲入十四党,却不得门而入之的官员都是羡慕不已,又是海关总署副总监督,又是总揽抗旱高产农作物推广事宜,可不自然而然的成了十四党一员。

    施世纶却是有苦说不出,几兄弟中,出息的就他和六弟施世驃,这下倒好,都成了十四党,施家算是绑在十四爷身上了。

    第147章移台之争

    第147章移台之争,到网址

第148章 建军港

    第148章建军港

    福建泉州。

    晾了一众大户粮商五日后,胤祯命人放出消息,在兴化府、漳州府、泉州府各收稻米二万石,价格却是低于市价二成。

    一众大户还在犹豫不决时,家中有子弟在海军的大户却开始踊跃卖粮。等一众大户反应过来,各府的二万指标早被一抢而空,市场粮价也由此开始大跌,眼看着自家财富一天天缩水,一众粮商都是急的火烧火燎。

    胤祯放出的移民入台的消息也开始从沿海向山区快速传播,赦免无罪对饥民而言是生的希望,移民入台对他们而言则是安稳富足的希望,两条消息一前一后传播开来之后,大量的暴*饥民开始在各队进山宣传的衙役带领下,有序的走出山区,赶到兴化、漳州、泉州三府城外的指定地点聚集。

    胤祯一面派遣蓝理率军卡住出山的大小关隘,以防大股顽抗饥民乘机杀回沿海,一面紧急命令三府大小官吏全部出动组织饥民在平原地带抢种各种渡荒的农作物,同时,也在泉州港每天不紧不慢的运送饥民出海赴台。

    五月二十日,康熙允准福建三十万饥民移民台湾,允准官员、百姓携带家眷入台的谕旨传到了泉州。

    整个泉州城立时就沸腾起来,三十万饥民移民台湾的风声早就已经传出,可允许百姓携带家眷入台这个消息可就太激动人心了,这意味着完全可以在台湾安家落户了。

    欢腾的人群立即就自发的包围了提督府,欢呼的声浪一波接着一波,泉州知府刘侃带着泉州大小官员、缙绅在提督府大门前磕头感谢十四皇子恂郡王胤祯。

    一众百姓见了,也纷纷跟着磕头,提督府门前大街上立时就黑压压的跪了一片,胤祯闻报,急忙走了出去,却在大门口被达春拦住了,达春揖了一礼,才道,“主子,外面人群太杂,也太多,四周的制高点也没派人清查,太危险了。”

    巴亥也紧随着道:“主子,情况确实太复杂,奴才们一时之间也没来的及准备。”

    胤祯想了想,人带多了,怕吓着百姓,带少了,确实难以防护周全,沉吟了一下,他便扫兴的说道:“出去把刘侃叫进来,另外着人将施世驃叫来。”

    刘侃一进大门,便恭谨的跪下磕了四个响头,“下官谨带福建万千百姓叩谢王爷大恩。”

    “起来,叫百姓们都散了,这是皇上的恩德,要谢就叫他们谢皇上吧。”胤祯和煦的说道。

    施世驃来的很快,进门见礼之后,就笑道:“还是王爷能量大,朝廷对台政策已延续了近三十年,王爷一到福建就改了过来,这下福建百姓可是乐坏了。”

    “这份功劳是皇上的,本王可不敢贪天之功,否则,应景的时候可又是一大罪状。”胤祯笑着纠正道:“叫你来是商量一下饥民安置的问题,三十万饥民进入台湾,台湾府一时之间怕也接受不了,本王打算好好安置他们,顺带也利用一下他们。

    凤山、诸罗两县一南一北,听闻俱是优良港口,本王计划将饥民一分为二分别送往这两个地方,扩建港口,台湾的全面开放,已是时间问题,随着台湾的开发,现有的港口肯定是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需求。

    另外,为了台湾日后的稳定,也必须拓展这两个港口,这事,本王没时间料理,还得劳烦施军门,这两个港口开拓出来,必须留一半码头做为远洋舰队、福建水师的军用港口。”

    “未将尊命。”施世驃揖礼回道,抬起头却又笑道:“出力的事,属下是没问题,不过,属下可没钱。”

    “银子的事,不用你操心,我会派专人打理。”胤祯含笑道:“从明日起,开始大量的运送饥民入台。”

    施世驃刚走,便有亲卫禀报,“禀王爷,闽浙总督范时崇、福建巡抚黄秉中等一众福建大员前来拜访。”

    “让他们进来。”胤祯吩咐后,略略思忖,还是矜持的进出签押房,在门口站定,这群大员既然赶来泉州,应该就不至于空手,他们一个个可都是降五级留任的,不出点力,这级别怕是不容易恢复。

    范时崇、黄秉中带着一众大员一进院子,见胤祯立在滴水檐下,忙上前跪下,“奴才(微臣),范时崇、黄秉中恭请圣安。”

    “圣躬安。”胤祯受礼之后淡淡的说道。

    一众人行完了钦差礼仪,又重新给胤祯见礼,礼毕,胤祯才伸手将一众人等让入签押房,落座之后,范时崇便率先说道:“福建饥民暴动,下官等剿、抚不力,累及恂王爷亲至福建招抚,下官等着实羞愧,此时次前来泉州,下官等四处筹集,带来四千精兵、五万石稻米,以资王爷招抚之用。”

    听说带来四千精兵、五万石稻米,胤祯微微点了点头,暗忖这些个官员还算识趣,当下便道:“有劳诸位大人,不过,三十万饥民入台,一应后继安置事宜,还须各位大人多多费心,事成之后,本王自当将各位功劳如实上奏。”

    范时崇、黄秉中巴巴赶到泉州,又是送粮,又是送兵,图的就是胤祯这句话,闻言自是欣喜,黄秉中在椅上欠身说道:“下官恭谢王爷,一应具体安置事宜,皆是下官职责所在,王爷但有所命,下官等无有不从。”

    沉吟片刻,胤祯方徐徐说道:“本王计划将饥民分批入台,三个月的口粮,种粮,农具本王可以负责筹备,治安、防疫、住所、荒地划分、地域管理,凡此种种就劳诸位费心,台湾府现有的人手怕是忙不过来,还得抽调一批得力的官吏前往。”

    范时崇、黄秉中见胤祯想的如此周全,而且大头的钱粮也不用他们考虑,自然是大为欣喜,三十万饥民移台,可不是小事,若能协助胤祯将这事漂漂亮亮的办下来,官复原级,还不是小事一桩,二人当下都是欠身回道:“谨尊王爷吩咐,下官立即着手安排各种事宜。”

    随着范时崇带来的五万石粮食上岸,闽南的粮价更是一路暴跌,就在一众粮商一筹莫展,焦急万分的时候,胤祯放出了消息,以一两六钱一石的价格敞开收购。

    一众粮商到了这个地步,那里还敢犹豫,纷纷将手中囤积的粮食出手,虽然赚的少了点,可总比砸在手上要强的多,一旦新粮出来,这粮价还要暴跌。

    第148章建军港

    第148章建军港,到网址

第149章风云再起

    第149章风云再起

    福建、延平府。

    延平府并未遭遇旱灾,但三明、永安一带却遭受到掉头西进的暴*饥民疯狂抢掠,饥民所过之处犹如蝗虫过境,劫杀大户、中小地主,就连贫民家中的杂粮也是掠夺一空,不仅如此,他们连田里灌浆的稻米也不放过。

    消息传开,不用官府组织,村村寨寨便自发的组织青壮帮助官兵协守关隘,山寨,延平府总兵林章亦怕落得降五级的处分,紧急抽调东南、东北各县兵力严守各道关隘,严防流寇深入延平,同时,他还命人在各处关隘、城镇张贴康熙招抚饥民、允准移福建三十万饥民入台的布告。

    赞川彦镇的一处大户人家的宅子里。

    邓老大烦闷的呆在房间里沉思,他接到命令后,便带队进入福建,先后接触了无数股大大小小的义军队伍,却都令他失望不已,一个个都是名字叫的响亮,实际上却连土匪都不如,土匪还有自己的地盘,还拿得出几把象样的兵器,那些个义军却是什么都没有,纯粹就是一群流民。

    反反复复找了很久,邓老大一行才找到永德军,永德军于仙游一战,缴获了三千多兵器,一路攻取掠夺乡镇都是轻而易举,已经成了义军中实力最强、号召力最大的一股义军,无数饥民闻名来投,王福、张震却都不肯收留,多一个人多一张嘴,他们自己都在不断的精简队伍,以便填饱肚子,也更灵活一些。

    邓老大等一行人来投,王福、张震一见那几十名弓手,就毫不犹豫的收下了,他们可是太需要娴熟老练的弓手了,入伙后,邓老大很快就在义军中站住了脚,并得到王福、张震的看重。

    不过,眼看永德军一天天的深入西北山区,邓老大却是大为烦闷,胤祯确实是到了福建平乱,不过他却是招抚,而且身在泉州,不把永德军调回去,跟胤祯打一仗,他们根本就没出手的机会。

    “老大,王福派人来叫你去商量大事。”卢子敲了敲门,在外面说道。

    “尽是些破事,有什么好商量的?”邓老大拉开门,闷闷的骂了声,想了想了,还是抬脚走了出去。

    镇中的一座大宅正厅里,已经座了十几个人,邓老大进去之后,王福朝他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而后便开口道:“眼下的情形大家都知道,自打康熙爷发布告招抚和移民台湾的告示后,很多兄弟都动了心,每天都有人偷偷溜走,而且我听说,另外那两股大的义军也都解散出山了。今天喊大家来,就是商量下,我们怎么办?”

    一人马上接着说道:“大伙儿造反还不就是为了活命,既然回去没事,又可以到台湾去落户,为什么不回去?”

    “就是,都没人造反了,就我们这一股,迟早要被朝廷大军围剿,那时候就没活路了。”

    一听到这里,邓老大马上意识到机会来了,他忙说道,“那些饥民回去或许没事,我们回去可就难说,大伙别忘了,我们可是杀了几千官兵的。”

    这话一出,一众人都不作声了,他们永德军少说也杀了四、五千官兵,回去真能没事?即便康熙爷不追究,那些个地方官兵会善罢甘休?可不接受招抚,又能怎么样?继续流窜?那迟早是被围剿的下场。

    见有些冷场,张震轻咳了一声才道:“我们永德军现在有一万二千人,我跟王头商量了一下,愿意跟我们一条路走到黑的,我们欢迎,想接受招抚去台湾的,我们也不勉强,大伙儿好合好散,我们也不想把大伙儿都往绝路上引。”

    “张头,这话怎么说的,大伙儿要死一起死,要生一起生,自打造反那天起,咱们就是活一天算一天。”

    “其实未毕就没有活路。”邓老大站起身,见一众人都望了过来,他才说道:“我们不能再往山区前进了,山区地形狭窄,关隘太多,没有回旋余地,一旦官兵围剿,就是死路一条。再说,现在各地防范很紧,每打一寨一镇,损失都很大,我认为,要想活命,我们的掉头向沿海平原。”

    回沿海平原?众人不由一楞,王福疑惑的道:“沿海根本就无法筹集到粮食,我们又没攻城的器械,无法攻打防备周全的城池,不消几天时间,不要官兵打,饿也饿垮了。”

    邓老大微微笑道:“官兵现在已经出兵把守各处关隘,各个城池的兵力肯定空虚,我们只要冲破关隘,进入平原,朝廷就会想法子招抚我们,那时候,我们就有了谈条件的本钱,大伙儿也都会有一条活路。”

    张震撇了撇嘴道:“那些个龌龊官员,跟他们有什么好谈的,他们的话能信?”

    “谁说我们要跟地方官谈了。”邓老大马上就说道:“布告上不说了,十四皇子胤祯是招抚饥民的钦差,现就在泉州,咱们跟他谈,他一个皇子能不在乎自己名声?再说了,他要敢骗我们,回去的饥民还敢相信他的话?只怕马上又会暴动,他是来招抚的钦差,只要能把我们招抚回去,移民台湾,就是一大功劳,他何苦要背个杀降的名声?”

    有活路,谁愿意往绝路上走,一听这话,一众人心思都活络起来。沉吟半晌,王福才站起身来,“邓老大说的不错,在山区转下去,迟早是条死路,杀回平原,咱们还有一丝生的希望,大伙要是没有意见,就这么定了。”

    泉州府。

    胤祯来到泉州,身为闽海关监督的于准自然要前来拜访。

    于准是康熙朝著名的清官于成龙之孙,江苏巡抚任上,因为藩库亏空而流放黑龙江,正值胤祯建海关总署,革新海关,撤换四大海关监督,才被康熙赦免,降级调任闽海关监督,与他一同被罢的陈鹏年也被胤祯点名要到海关总署出任江海关监督。

    对胤祯,于准自然是深怀感激,听闻胤祯在泉州赈济灾民,需要大量的玉米、番薯、马铃薯做种子,他便命人专程到台湾采购,随船一并送来。

    亲眼看到马铃薯,胤祯不由大为兴奋,这东西的营养价值可比番薯高多了,而且产量也不比番薯差多少,实在是必须大力推广之物,他瞅了眼稍显清瘦的于准,含笑问道:“本王三月前往广州,路经厦门,你都还未到任,你是何时上任的?”

    于准恭谨的回道,“回王爷,下官在辽东接到任命,乘船南下,于上月方到任。”

    胤祯点了点头,“新的海关制度看到了吧?少字乘着本王在福建,不要有顾虑,大刀阔斧的给本王革新,旧的海关制度积弊太深,必须彻底整改。”顿了一下,他才沉吟着道:“另外,对台湾的各方面情况,多多留意下,台湾马上就要大力开发了,没得力的人可不行。”

    “下官谨尊王爷钧旨。”于准躬身回道,心里却是一惊,恂王爷这是准备让我去台湾?

    胤祯似是知道他想什么,接着道:“这事不急,先把闽海关整顿好。不过三、五年,台湾便会建省,到时候提前让你去,先把把位置占住。”

    台湾要建省于准一喜,忙躬身揖手道:“谢王爷提携。”

    借着给各地运送玉米、番薯、马铃薯等种子的机会,胤祯微服带着一众亲卫四处巡视,暗察各地赈济灾民的情况。

    福建这次饥民暴动杀死了不少侵吞赈济钱粮的官吏,因此这次赈济,基本都是中规中矩,各粥棚真正是做到裹巾不渗,插筷不倒,粥棚的粮食,胤祯也仔细的检查过,都是上好的大米掺合各种杂粮。

    见到这种情形,胤祯也颇到满意,无心再去彻查有无侵吞现象,不过,各地的饥民却是看得胤祯一阵阵心酸,相比起城内的饥民而言,城外的这些饥民更为凄惨,一个个都漆黑枯瘦,脸上都是麻木的神情,而且大都衣衫褴褛,衣不遮体者比比皆是,不**女亦是如此。

    胤祯只看的暗叹不已,这等枯瘦是长期营养不良造成的,真不敢想象,福建农民竟然是如此贫困,难怪他们对去台湾是趋之若骛。

    回到泉州,胤祯便给上海的郑清海去信,叫他收购三十万匹耐磨的土布送来泉州,在这些移民台湾的饥民身上,胤祯舍得投钱,也不怕在他们身上投钱,他相信,投的越多,回报越多。

    随着永德军掉头东下,原本日趋平稳、安静下来的福建又风云再起。

    福建陆路提督蓝理的二万多人马又要留守沿海府县,又要分兵防守大大小小十多个关隘,以至各个关隘的兵力都较为薄弱,实际上也就只起到了一个通传敌情的作用。

    永德军掉头直奔德化、永春而来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泉州。

    胤祯闻报,长叹了一声,本以为不用动刀兵的,没料到,如此好的招抚条件下,竟然还有冥顽不灵的,既然是自找死路,那也只得成全他们了。他立马就发出军令,着泉州府参将以上各级武将前来商议。

    胤祯是统领福建境内所有水、陆兵马的钦差,军令一出,谁也不敢怠慢,一众武将很快就聚集在提督的议事大厅。

    第149章风云再起

    第149章风云再起,到网址

第150章不如人意

    第150章不如人意

    扫了一眼神情峻然的一众武将,胤祯沉声道:“诸位,福建形势可说是一片大好,每天都有大量的暴*饥民接受招抚,在各路衙役、兵丁的接应下,有序的前往指定安置地点。

    永德这股乱民冥顽不化,不仅不接受招抚,反而掉头东下作乱,实则是丧心病狂,眼下漳州、泉州、兴化三府皆在组织饥民日夜忙碌翻耕抢播度荒农作物,这节骨眼上,万不能纵容这股乱民进入平原,肆意破坏饥民的心血和希望。

    诸位,福建平乱,在此一役,想戴罪立功的,想立战功的,这是唯一的机会,希望在座各位好好把握这个机会。下面请蓝军门给大家通报军情。”

    蓝理躬身朝胤祯一揖之后,才大步走到胤祯下首,沉声道:“参将王晋仙游之败就是折在永德军手上,大家万不可有轻视之心,现在的永德军人数约在一万一、二,精锐五千余众,拥有四千制式兵器,是暴*饥民中实力最强的一股,打掉了永德军,福建饥民暴*也就基本平息。

    永德军自三明赞川彦一带向德化、永春而来,显然是欲进入平原搅乱朝廷招抚计划,最好的堵截地点是在永春,但是我们大军调动太慢,赶不上永德军的速度。

    而由永春进人平原,有三条路可走,一条是经仙游入莆田、兴化平原,一条是出南安,入泉州平原,最后一条是经安溪,入漳州平原。

    永德军是原路折返,沿途不可能得到补给,他们在三明也不可能筹集到足够一万余人一月的粮草,也就是说,永德军此次东下,若不能够进入平原,就是死路一条。因此,我们只要死死封住安溪、南安和仙游,就足以全歼永德军。”

    胤祯听的暗暗点头,蓝理不愧是老军务了,永德军粮草只够单程这点,他就没想到,扫了众将一眼,他才道:“刚才蓝军门的分析很有道理,不过在不知道永德军确切的粮草情况下,我们不能冒这个险,这次要是让他们缩回去,日后要围剿他们,就是**烦。永春堵截是好地点,但是在永春堵截,只能将他们拒在门外,无法全歼他们,所以,必须要放他们进来,才好关门打狗。现在众将听令:

    命德化、永春一线关隘守军稍稍抵抗便就近退往安溪、南安、仙游三县。

    命提督蓝理率领左营五千兵马汇同兴化府、莆田、惠安各地驻军前往仙游堵截。

    命漳州总兵官许凤率漳州、汀州及福州来援的四千精兵前往安溪堵截。

    水师施世驃率水师官兵进驻泉州城,协防泉州。

    中军、海军随本王进驻南安。三军探报前出,随时探查乱军动向,一旦叛明乱军动向,空虚两方,即直插永春,断其后路,此一役务必全歼。”

    永春县城,随着永德军的进驻,破败而了无生气的县城稍稍恢复了点活力。

    城中一座稍显完好的大宅里,王福独自坐在一颗大树下沉思,一万多兄弟的生死此时就握在他手中,他不得不谨慎,慎重。从赞川彦一路行来,基本没遇上多大的抵抗,即使是很险的关隘,官兵也是稍做抵抗就往后撤了,而且撤得干净彻底。

    原本以为官兵会在永春堵截,结果永春也没人,官兵到底是打的什么主意?他们现在又该从哪条路进人平原?

    他正在心里盘算,张震却是轻咳了一声,走了过来,王福起身问道:“可探到什么消息?”

    张震神色凝重的道:“仙游、南安、安溪,三个方向都是重兵把守。”

    “都是谁的旗号?”王福沉声问道。

    “仙游是蓝理,南安应该是那个皇子,安溪是许凤。”

    “那明日我们就直奔南安。”王福果断的说道。

    张震犹豫了下才问道:“永春要不要留人看守?”

    “当然要守,这可是我们的退路。”王福沉吟了下,“你留下三千人守永春。”

    听了这话,张震不由苦笑道:“我们哪里还有退路,粮食最多还能撑五天,一路上又没有补给,根本就撑不到三明,我认为,还不如集中人马,万一谈不拢,咱们还有一拼的机会。”

    王福却自信说道:“我觉的十四皇子同意招抚的机会很大,这人我虽然没见过,不过去年跑船的时候,听说过不少关于他的事,我感觉这事能成,放心,我会安排好的。”

    见王福说的如此有把握,张震也不好再说什么,半晌他才问道:“大哥,那个邓老大的底细查清楚没?”

    “他们的警惕性很高,探不出来。”王福缓缓摇了摇头,“不过,我估摸着他们应该是天地会、日月盟那一类帮会的成员,他们的弓、箭都跟我们缴获的都不一样,显然是特制的,这类人对我们无害,没必要担心。”

    “但我总觉的邓老大提议打回平原,有点其它用心。”张震蹙着眉头说道。

    “这个问题我想过。”王福蹙着眉头道,“不管他是什么用意,回来跟十四皇子谈谈是没错的,你叫人盯死他们,别让他们坏了大事。”

    次日一早,王福率领永德军出了永春,直奔南安而去,并一路谴出哨探远远清理对方的探子。

    永德军一离永春,胤祯、蓝理、许凤三路哨探便将消息迅速的传了回去。

    闻知永德军大队人马直奔南安而来,胤祯暗赞这群家伙胆大,不过,让海军见见血也好,要不永远都是新兵蛋子,海军这次可是带了三百把线膛火铳,正好在实战中体验下规模火铳的威力。

    安溪的许凤和仙游的蓝理闻报永德军直奔南安而去,立即就点起所部兵马直插永春,以截断永德军的后路,对于胤祯的安危,两人倒不太担心,胤祯只要不出城,随便守个五、六天没一点问题。

    王福领着永德军行军不到二个时辰,便命就地休息。半个时辰后,却又命令全军返回永春。一众人虽觉的奇怪,却也没有多问,对他们来说,听命行事就是了,反正王头不会害他们。

    邓老大却是隐隐猜到了王福的心思,不由暗暗佩服,看不出这个泥腿子还真是个领兵的料,平日里打打小镇,破破寨子还真没显出手段来。

    第150章不如人意

    第150章不如人意,到网址

第 151 章招抚

    第151章招抚

    出乎邓老大意料的是,王福率领着永德军并没在城外埋伏,而是大摇大摆的回到永春城,就连所有的稍探也全部收回。

    邓老大看的满头雾水,忍不住找了个机会问道:“王头,咱们怎么不在城外埋伏?这可是伏击对方的大好机会。”

    伏击?王福不由苦笑道,“蓝理、许凤都是老将,一向稳妥,大军一动,探报便如流水一般,源源回报,哪有这么容易伏击?就凭我们这些兵能够跟绿营的兵野战?再说,安溪、仙游两地距离永春路程差不多,两支人马都在一万左右,一旦被缠住,我们反有被包饺子的可能。”

    邓老大闻言不由默然,想想也确实是这个理,这些泥腿子兵放放火,以多打少,打打顺风仗还行,真要真刀真枪,确实不是绿营兵的对手,上万人的大军他们确实吃不下,一旦被前后夹击,全军覆灭那是指定的。

    他的目标是十四皇子胤祯,打不打蓝理、许凤,对他来说都没意义,不过,永德军这一缩回永春城,便再无与胤祯交战的机会,他的计划也就完全泡汤了,想想他就觉的窝囊,在福建转了两个月,竟然连胤祯的影子都没见到,好不容易要碰上了,却根本就没出手的机会。

    南安,闻报永德军出城不过三、四十里便返回永春县城,胤祯不由眉头一蹙,永德军这一佯动,必然要引得蓝理、许凤二路兵马直插永春,他如此做的动机何在?伏击不可能,大队人马出城逃不过哨探耳目。暗渡陈仓?山高林密,不利于大队人马行动,而且速度也慢,也难逃哨探耳目。奇袭粮草?可能也不大,蓝理、许凤都是老将,粮道肯定守护周全。

    沉思片刻,胤祯不由眉头一展,看来,永德军陈兵永春,其用意是想谈条件接受招抚,不知道他们会开出什么条件?不过,这个王福倒是个人才,这一招引蛇出洞,以逸待劳用的恰到好处。

    想到蓝理的右营四千兵马就是折损在王福永德军手里,胤祯不由有点担心蓝理假意招抚,而后杀俘泄愤,想到这里,他不再犹豫,率军出城直奔永春,并一路加大哨探的侦察范围。

    次日午时,胤祯便率兵赶到永春,见蓝理许凤皆在城外扎营,永春城上亦是旗帜招展,不由放下心来,蓝理、许凤二人见胤祯赶来,急忙上来拜见。

    待二人见礼之后,胤祯便直接问道,“对方是什么条件?”

    “禀王爷,对方昨日就谴来信使,说愿意接受招抚,但有条件。”说到这里,蓝理有些尴尬,顿了一下,才接着道:“他们说只跟王爷谈。”

    果然是不出所料,胤祯点了点头才又问道:“你二人的粮草后营可护的周全?”

    二人闻言齐齐躬身回道,“王爷放心,这山间密林有小道,未将都清楚,粮草皆有重兵把守。”

    永春城头,见胤祯如此快便赶来,王福大为欣喜,转身瞅了一眼张震,才沉声说道:“咱们粮食不多,耗不起,你守好城,我去会会这位皇子钦差。”

    张震一听,忙急道:“大哥,你是一军之主,打仗我也不在行,还是我去,你守城。”

    “两位头领都是军中主心骨,不容有失。”邓老大神情肃然的说道,“还是让我去会会那个钦差。”

    这么大的事,王福岂肯让邓老大这等不明底细的人去,还未及开口,张震已是抢先道:“这话就见外了,怎能让邓兄弟去冒这个风险。”

    王福紧接着便道:“就张震去,这事也没什么风险,两军交战还不斩来使,何况他们是有心招抚,张兄弟,我已经派出一千人走山岭小路去仙游抄蓝理的粮草,你把底气放足点,咱们不是没本钱谈。”

    中军大营,张震被仔细搜查后,很快就被带入大帐,胤祯细细瞅了他一眼便直接问道:“既然愿意接受招抚,为什么还要据城顽抗?你军中已无粮草,顽抗又能坚守几日?”

    张震是第一次见到怎么大的官,不免有些紧张,望了胤祯一眼,才朗声说道:“谁说我们没有粮草?没粮草的怕是你们。”

    蓝理、许凤二人闻言皆是会心一笑,这王福果然是派人翻山越岭去抄他们后方的粮草,不过,只怕难以如愿了。

    胤祯哂笑道:“雕虫小技,本王早有成算,岂容你们得手?就你们这些野鸡把式,也算知兵?不是本王唬你,永春小城,本王一声令下,半个时辰便能拿下。

    上天有好生之德,本王亦不想多造杀戮,说说你们条件,若是合情合理,本王自当允之,若有非份之想,本王不介意让麾下军将立点战功。”

    听胤祯说早有安排,张震不觉大感气馁,但仍然壮着胆子大声道:“我们的条件很简单,我们愿意接受招抚,但你们不能杀降,而且我们信不过这些官员,要你亲自保证。”

    一听竟然只是这个条件,胤祯不由暗自叹息,这些饥民的要求还真是低的让人心酸,折腾出这么大的动静,仅仅只是为了活命,不满的瞥了蓝理、许凤等人一眼,他才肃然说道,“招抚饥民,移民入台,这是皇上的圣谕,谁胆敢杀降,便是欺君之罪,本王亦不允许出现这等天怒人怨之事,回去告诉王福,本王允了。”

    见胤祯满口答应,张震已是不知不觉的跪了下来,改口说道:“王爷,非是草民不相信您,您在福建还好说,您一旦离开福建,这事可就难说了。”

    胤祯也没料到这个张震想的如此长远,沉吟了一下,才缓缓说道:“依圣上谕旨,首恶当诛,协从不究,念在王福你二人率民受抚的情份上,本王自会奏请皇上,免你二人死罪,既是担忧日后的安危,便着你二人,一人跟随本王,一人随饥民移台,二人一年一轮换,如此,可安心?”

    一听这话,许凤不由暗自羡慕,这两个家伙可是因祸得福了,蓝理则恨的牙痒痒的,太便宜这帮子乱民了。

    张震一听,大为放心,胤祯肯如此安排,那便是诚心招抚他们了,忙磕了个头道:“王爷大恩大德,草民回去立刻带他们出城受降。”

    张震带回来的消息一传开,整个永春城登时就欢声震天,王福也随之长松了口气,默然半晌,他才道:“走,去跟邓老大他们说说,愿意受抚,我去跟王爷求情,不愿意,大家也兄弟一场,咱们好合好散,赠送盘缠送他们离开。”

    找了半天,两人也未见到邓老大一行人身影,一打听,才知道张震一出城,邓老大就带着他那一帮人离开了。

    王福整军缴械出城受降之后,便到胤祯中军大营请罪谢恩。

    胤祯仔细打量了他一番,见他不过三十出头,虽然也是黝黑,却并不枯瘦,相反,还很魁梧,容貌也算周正,便问道:“你是做什么营生的?”

    王福也不懂礼节,磕了个头回道,“回王爷,小的是水手,家在永春,今年春旱,回家探望,正遇上饥民闹事,就卷了进去。”

    对福建饥民暴动,能够如此迅速蔓延开来,胤祯也颇为奇怪,便顺着话头道:“你把饥民闹事的情况说说。”

    “回王爷,小的听说,去年年尾就有外地人到城里收粮,今春旱情一出,粮价就一个尽猛涨,粥棚赈济不上之后,又来了不少外地人到灾民中鼓动大家一起去抢大户的粮食,永春城第一拨冲进大户家抢粮的都是一些波皮混混,饥民都是随后才参加进去的,不过,很快就引发了抢大户的风潮。”

    竟然是有人暗中策划?胤祯眉头一皱,联想到山东山西暴发的饥民暴动,他隐隐猜到可能是太子的手尾,要不要奏报上去?转念又想到康熙对福建暴动饥民的宽容,心里不由暗惊,福建暴民杀官兵三千,这可震惊全国的大事,康熙却仅是招抚了事,想来已是洞悉了饥民暴*的真象。

    瞅了一眼王福,胤祯沉吟了半晌才道:“你们这群饥民移到台湾后,会散布在台湾、凤山、诸罗三县,你挑三个得力的人手,好好组织他们安家落户,至于你和张震二人先补入本王的亲卫,皇上赦免的圣旨下来,再赏你们个出身,日后,安心在台湾发展。”

    王福听到不仅免罪,而且以后还要赏出身,一张脸立时兴奋的通红,忙磕头谢恩。

    王福出去不久,蓝理就在外求见,进来见礼之后,就闷声道:“王爷,所有饥民已经全部缴械,在永春城里集结完毕。”

    胤祯听他语气不善,诧异的望了他一眼,沉声道:“就地休整一晚,明日一早开拔回泉州。”

    “王爷……。”蓝理叫了一声便揖手肃立。

    “恩?”胤祯眉头一扬,低声问道:“怎么——?你还真想杀俘?”

    蓝理头一低,忙分辨道:“属下岂敢有那个意思,那岂不是陷王爷于不信之地。”

    “没那个意思最好。”胤祯冷冷的说道:“别以为福建天高皇帝远,福建饥民暴动的原由,皇上清楚的很,否则怎会下旨招抚?此次饥民暴动死了多少人?你们最好都扪心自问一下。”

    第151章招抚

    第151章招抚,到网址

第152章 海军首届淘汰

    第152章海军首届淘汰

    泉州,从上海采购的三十万匹土布运到之后,十四皇子给三十万移台饥民每人发一匹土布的消息立即就传了开去。

    消息一传出去,整个闽南饥民都轰动起来,纷纷奔走相告,虽然一匹土布值不了很多钱,但对于现在缺衣少食的饥民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让久已麻木的饥民感到了关怀,自十四皇子到了福建之后,好消息就一个接着一个,闽南的饥民也从中看到了希望。

    而闽南各府县的官吏们却是暗暗咋舌,十四皇子出手也忒大方了,仅仅这一项可就扔出去二十万两,要能够靠上这颗大树,那日子可就滋润了。

    泉州、厦门现在每天都开始大量往台湾运送饥民,而胤祯所住的泉州提督府每天都有不少准备赴台的饥民拖家带口在大门外默默磕头,而后才去港口上船,胤祯着人劝阻了几次,都没效果,也只得听之任之。

    随着永德军的招抚,福建的饥民招抚也接近尾声,饥民的运送,台湾的安置,凤山、诸罗军港的建设,都有福建水师提督施世驃、闽浙总督范时崇、福建巡抚黄秉中等一些人去操心,胤祯则只要保证这三十万饥民三个月的口粮。

    粮食,胤祯现在倒不急,手上还留存有十五万石,足够三十万人一个半月的口粮,而再有半个月,江南的早稻就可以收割了,完全跟的上,为防台湾地方官员侵吞他调拨的赈济钱粮,种粮、农具等物质,他特地派遣了十几个亲卫驻扎台湾各地监督。

    刚刚忙完这一切,他就接到了江宁农学院院使李锦的来信,江宁农学院定于七月初一开业,希望他这个农学院的首倡者,农学院的督办钦差莅临检查。

    农学院是胤祯投康熙所好鼓捣的第一件事,农学院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他的声誉,关系到农业的兴盛,农业的重要性在这个时代就毋庸多说了,江宁之行,他是在所难免的。

    京城,

    一进五月下旬,就接连下了几场大雨,康熙也不由松了口气,这个时节,旱情缓解,不影响夏种,收得一季,下半年的口粮就有着落了。今春这么大的旱灾,能够挺过来,多亏了老十四走海路运粮的法子。

    昨天接到胤祯从泉州送来的折子,福建暴动的饥民已经全部招抚,没出现征剿情形,也没饥民伤亡,饥民移台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康熙看了是倍感欣慰,老十四的办事能力是越来越强了。

    今年自开年以来,就事情不断,康熙也一直没消停过,现在一桩桩都摆平了,他不由大感轻松,暗自思忖,是时候腾出手来打击太子了。

    六月十五,康熙启跸移驻热河行宫,随行的有皇太子胤礽、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皇十五子胤禑、皇十六子胤禄。

    胤祯从泉州乘船北上,因为时间富裕,又牵挂上海的情况,便拐回了上海。

    上海在陈鹏年、完颜海锋、徐世桢等几人的打理下,一切都显的井井有条,虽然周围各府县涌来了不少的饥民、流民,可很快就被各个工厂、作坊给拉走了,一些既无一技之长又无劳力的老弱妇儒也都被管理安置的十分妥当。

    粮价也因为北方旱情的缓解及早稻即将收割开始小幅下降,不过,看到上海狭窄、凌乱的街道,胤祯不由微微皱了皱眉头,京城的整改估计也快接近尾声了,是该把上海好好规划一下,花大力整改一下了。

    一回到留春园,各路人马便闻讯而至,纷纷前来请安、汇报,胤祯一一听取汇报之后,自是不免对众人温言勉慰一番,而让他欣喜的是,造船厂对二级战列舰及快速风帆战舰的解析已经结束,开始着手仿制这两种战舰。

    铸造厂对铁模铸炮的方法经过多次的摸索,也进入了试产阶段,开始为大规模的量产积累经验,火器厂的进展也不错,大批的学徒正在逐步的成长。

    武格是最后一个赶到的,他送来了海军学院首届淘汰人员的名单,一共要淘汰八百人,胤祯仔细的留意了下名单,其中宗室子弟有二十六人,八旗子弟可就厉害了,占了四百九十三人,而且基本上是在游泳这一科刷下来的。

    胤祯阴沉着脸默然半晌,才道:“刷,淘汰的都刷掉。”

    武格犹豫了下才道:“院长,这些人都训练了一年,就这么刷掉实在是太可惜了,不是标下替他们求情,这些人在陆营里都称得上是好苗子,就这样刷掉了,对海军可是不小的损失。”

    “不会游泳的兵,能叫海军吗?”。胤祯毫不为所动的道:“本王花费诺大的心血创建海军,是要炼出一支精锐的海军,一支能够纵横四大洋的精锐海军,不要窝囊废。”

    武格讪讪的道:“这些八旗子弟也都不容易,现在又没仗打,就靠朝廷每月发的月例银子,也就勉强能混个温饱,能不能再给他们一次机会?”

    “不行制度定下来就要执行。”胤祯说着,沉吟了一下才道:“江海关、粤海关等四大海关现在都急需人手,淘汰下来的愿意去海关的,本王都安排他们进海关,海军学院出来的,即便是淘汰下来的,本王也安排出路。”

    一听安排这些人进海关,武格不仅大为高兴,海关的高薪可是出了名的,最差的,一年下来也能拿到几十两银子,比当海军还阔,只不过没了立功的机会。很快,他就担心的问道:“院长,如此安排会不会让合格的海军学员有情绪?”

    “告诉他们,淘汰下来的都有这么好的待遇,他们的会更高。”胤祯笑道:“海军一旦成军,将是大清最富有的军人,不要眼红这点小钱。”

    闲适的踱了几步,胤祯又道:“给他们一个机会,告诉他们,一年内,能够考核合格,海军学院热烈欢迎他们归队。”

    有了这条就更好办了,武格也放下心来,这几天到他那里求情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有了这两条,完全可以应付过去了,顿了一下,他才问出最关心的问题,“院长,那二十六个宗室子弟怎么办?”

    第152章海军首届淘汰

    第152章海军首届淘汰,到网址

第153 章 曹寅的情报网

    第153章曹寅的情报网

    对于被淘汰下来的宗室子弟,胤祯也颇为头痛,这些人都是康熙通过各个宗亲皇族塞到海军来的,一方面固然是想获立战功封爵,一方面却是想通过他们来掌控海军。也不知道康熙对他们许诺了什么好处,使得这些宗室亲贵们趋之若骛,千方百计的把自家子弟送进海军。

    胤祯到上海来发展,可是得到了这些宗室亲贵的大力支持,若是就此把这二十六人踢出海军,不仅得罪其背后的家族,而且还会引起康熙见疑,说不定还会引起所有宗室亲贵们的恐慌,那可就得不尝失了。

    但是其他淘汰者皆踢出海军,独独把他们二十六个留下来,那所有的宗室子弟日后还如何约束?其他的海军军官会有什么想法?海军制定的各种制度、军规岂不就成了一纸空文?

    瞅了武格一眼,胤祯闷声问道:“这事你怎么看?可曾有妥善的办法?”

    见胤祯反问过来,武格微微一怔,很快就说道:“院长,标下这几日也曾反复的思虑过,就此把他们赶出海军,情面上有些过不去,不赶他们出去,海军以后的管理就是**烦,为海军长远计,该狠下心来。标下建议将他们全部赶出海军,去负责海军的各项后勤补给。”

    去负责后勤?胤祯暗笑武格厚道,这批人去负责后勤,海军一旦立功,自然也少不了他们一份功劳,不过,后勤这块,胤祯却是不想交到这些人手中,掌控了后勤,也就等于掌控了海军,后勤必须是自己信得过的人。

    他千心万苦的开发台湾,又是建军港,又是邀买人心,就是准备在台湾再给海军建一个后勤基地,以后在南洋也要建后勤基地,这样海军才能够真正的掌控在手,他怎么可能让这些人去掌控上海的后勤。

    暗忖了半晌,胤祯才道:“这法子不行,反而令他们不思进取,海军的军功可不是那么容易混的,让他们全部到留春园值卫,一年后,若是还不能通过考核,坚决赶回京城。”

    江宁府。

    六月二十八日一早,江宁府大小近百官员在两江总督噶礼的带领下恭候在中关码头,迎接自上海而来的皇十四子恂郡王胤祯,不独为胤祯身份尊贵,也因为他身上兼着无数个钦差身份,跟江宁有关的就有江南七省观风使和督办农学院事。

    对于这位近二年来如日中天的皇十四子,一应江宁官员是闻名已久,江宁城有关十四爷的传闻更是数不胜数,早就有说书的将十四爷的事迹编成段子四处说唱,而十四爷对这些说书的也颇为照顾,每隔一段时间,都会为他们添加一些新鲜事或者是大的举动来吸引看客,最近几天,他们说的就是十四爷下福建,招抚饥民,移民三十万入台,赠送三十万布匹给饥民的事,十四爷这次来江宁,他们的生意又得火暴一阵了。

    与百姓不同,这些官员更看重的却是十四爷与江南官场的缘份,这二年来,凡是跟十四爷沾上边的,那品级都是嗖嗖的往上升,而且都是与两江或者是江宁沾边的,象松江知府朱延志,原本是被两江总督噶礼弹劾的,靠上十四爷,不仅没事,还连升两级成了从三品的粤海关监督。

    苏州知府陈鹏年也是一样,关进了大牢,都被十四爷点名要了出来,也连升两级成了江海关监督,原江苏巡抚于准,流放黑龙江的,现在也成了闽海关监督,原户部尚书张鹏翮,侍郎噶敏图,不过是来江南查案的,靠上了十四爷,不痛不痒打了几次嘴仗,结果,张鹏翮升了大学士,噶敏图升了户部尚书。

    官场最讲究的就是机遇,对他们来说,十四爷这次来江宁就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一旦入了十四爷的法眼,至少要省却十余年的煎熬,所以一众人等都是眼巴巴的盼着胤祯来江宁。

    两江总督噶礼却是心情复杂,他原本是在八党与太子.党之间摇摆,却是先被十四皇子踩了一脚,又被八皇子弹劾一道,这才索性倒向了太子,却没料到,十四皇子竟然自立十四党,而且还得到康熙的大力扶持,现在太子爷又来信要他去跟十四爷结盟,这个中滋味,着实复杂难辨。

    通政使、江宁织造、巡视两准盐漕监察御史曹寅对胤祯的到来却如大旱之盼甘霖,四百万的巨额亏空已经快压的他喘不过气来了,两江总督噶礼的密劾,让他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十四爷虽然一口就将亏空的事应承了下来,却是不知道他会开出什么条件,这事一日不彻底落实下来,他一日就不得安心。

    江宁农学院院使李锦,江宁督管秦淮河试点的钦差鄂尔泰也在恭候的官员之列,二人对胤祯的到来同样是充满了渴盼,只不过,李锦想要的是银子,鄂尔泰想要的是胤祯的赏识。

    等了将近一个时辰,挂有钦差旗号的大船终于出现在了众人的视线之中,一众官员不由一阵骚动。

    大船上,胤祯饶有兴致的打量着大量停靠在两岸的各式船只,感叹着这时代水运的繁忙及江宁的繁华。看到那绵延不绝,高大巍峨的城墙,他也是颇为兴奋,六朝古都,果然是不同凡响。

    船一靠岸,胤祯稳重的走下码头,在早已准备好的位置面南而立,立时就听下面一片整齐的弹马蹄袖的声响,一众官员在两江总督噶礼的带领下整齐的跪下,“臣等恭请圣安。”

    “圣躬安。”胤祯朗声回道。

    “万岁,万岁,万万岁。”三跪九叩之后,一众官员起身又重新下跪给胤桢见礼,“下官、奴才给恂王爷请安,王爷金安。”

    礼毕起身,噶礼就微笑道:“王爷一路辛劳,下官在‘庆福楼’略备薄酒为王爷洗尘,还望王爷赏光。”

    胤祯对这类官场虚礼最为反感,当下便含笑道:“本王自福建一路奔波,着实乏累,噶大人的好意,本王心领了,酒宴就免了吧。”

    胤祯不喜官场虚礼的事,早就从上海传遍了两江官场,噶礼当下也不以为意,又笑道:“下官为王爷已备好下塌之处,王爷既是劳累,下官这就送王爷前去安歇。”

    曹寅一听,忙上前一步笑道:“王爷,还是去奴才的织造府吧,既安静又便于防护。”

    胤祯在广州被刺,虽然安然无恙,却累及一条街的百姓惨遭鱼池之殃,心中一直大为内疚,闻言便笑道:“本王性喜清静,就住织造府,有劳噶大人费心了。”

    江宁织造府占地广阔,庭院阁楼层层叠叠,康熙六下江南,五次住在织造府,织造府实际已是行宫规格。

    安顿下来之后,胤祯在曹府安排的几个丫鬟的侍侯下洗漱了一番,换了便装出来,就闻报曹寅早已在外候着了,胤祯没料想曹寅如此着急,稍稍沉吟便吩咐让他进来。

    曹寅进来见礼之后,胤祯便伸手让座,曹寅一落座便欠身道:“十四爷住的可还习惯,若有不周之处,老奴马上着人更改。”

    胤祯含笑道:“环境幽雅,景色宜人,各项设施齐全,不错。”

    “十四爷满意,老奴就放心了。”曹寅说着又询问道:“老奴奉皇上密旨,为王爷物色的那三名江湖异人,王爷可还觉满意?”

    曹寅送来的罗静、甘洪军、车同三人,都跟巴亥、达春一样,随时侍侯在胤祯左右,曹寅岂有不知,有此一问,无非是为接下来的谈话增加筹码,胤祯微笑道:“还不错,本王已经赏了他们三等护卫。”

    “王爷赏识,就是他们的福分。”曹寅含笑道:“三人都是江南大家出身,家大业大,王爷不必有顾虑。”

    胤祯点了点头,“有劳曹大人费心了。”

    “老奴不敢居功,这都是皇上对王爷的厚爱。”曹寅说着,起身一揖,肃然道“十四爷愿出手帮老奴填还巨额亏空,老奴感激不尽,十四爷但有差谴,老奴万死不辞。”

    这是要自己开条件了,曹寅手上的资源,胤祯最感兴趣的,莫过于情报了,曹寅作为江南密探头目,手里肯定有一张情报网,海军日后征日本也好,下南洋也好,都需要大量的情报,之前虽然叫老九他们收集日本的情报,但自立十四党之后,关系已大不如前,他可不敢做指靠。胤祯收敛了微笑,肃然道:“曹大人快人快语,本王也不绕圈子,本王要刺探日本、南洋诸国的各方面情报。”

    日本、南洋诸国的各方面情报?曹寅不由一怔,十四爷造远洋舰队是为了打日本和南洋?这不是什么难事,也不损害各方利益,稍稍沉吟,他便点头道:“十四爷,日本与南洋往来商船众多,这不是难事,不过,需要点时间,日本一年就足够了,南洋稍大了点,两年时间如何?”

    胤祯不由暗自惊诧曹寅的能力,这时间比他预料的要快的多,看来,曹寅这个情报网比他想象的要大的多,得想办法抓在手上,至少也要跟康熙共享才行,微微点了点头,他才道:“详细说说你的亏空情况以及你负责的差事。”

    第153章曹寅的情报网

    第153章曹寅的情报,到网址

第154 章 收曹颙

    曹寅既指望胤祯帮着出主意填补亏空,他有心攀抱胤祯这颗大树,便下决心把真实的原因说出来,稍稍沉吟,他便欠身说道:“回十四爷,老奴身兼通政使、江宁织造、巡视两准盐漕监察御史三职,通政使不过是虚衔,主要是后面二职,江宁织造是常年亏损,所以皇上才赏了淮盐监察使以为补贴。”

    曹寅说着不自觉的张望了一下,胤祯沉声道:“放心,本王规矩森严,没人能听的到我们谈话,尽管如实说。”

    曹寅点了点头才接着道:“织造亏损是在明面上的,数目并不大,亏空大头都是皇上南巡时拉下的,皇上六次南巡,五次住在织造署,老奴负责四次接驾大典,这巨额亏空便是逐次星积下来的,淮盐监察虽然能够补贴一点,但相对于四百万的巨额数字,无异于杯水车薪。

    另外,十四爷既然知道密探耳目一事,老奴也不妨直言,江南三织造都有密折特权,必须直接向皇上随时禀报钱粮、吏治、营务、缉盗、平乱、帮会、荐举、参劾、收成、粮价、士人活动以及民情风俗等包含江南地方各方面的情形。

    要收集这些情报需要大量的人手和严密的组织,老奴从家父手中接手时,规模还不太大。

    不过,时间一长,这规模也就越来越大,每月的开支也越来越惊人,但皇上又喜欢凡是讲究光明正大,这些帐目根本就上不了台面,老奴也没胆子向皇上如实奏报,这些年来,老奴可谓是不胜其苦。”

    胤祯瞅了一眼仿佛吃了黄连一般,满脸都是苦色的曹寅,心中暗忖,织造的亏损既然是明面上的,那么收益也就是明面上的,没动脑筋的必要,而淮盐监督,却是职权有限,想捞大钱,根本就没那个可能,难怪他束手无策,一面是巨额的亏空,一面是无法报销的巨大开支,这种情形下,要想填补巨额亏空,还真是个难题。

    想到曹家最后因为这笔亏空而被抄家,他也感觉有点冤,想到这里,他猛然一惊,雍正后来抄了曹家,他难道就不需要曹家的情报网?微微一顿,他便明白过来,粘杆处,对!粘杆处肯定还兼有收集情报的作用,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雍正才毫不留情的抄了曹家。

    在这个信息不发达,交通落后的时代,情报就显的尤为重要,四哥胤破日后将是自己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可不能在情报方面落后于他,想到这里,胤祯对曹寅手上的情报网就更为重视。

    见胤祯默然不语,曹寅又接着道:“不仅如此,三织造还有为宫里采办贡品的职责,举凡彝鼎古玩、秘籍珍本、山珍海味乃至名优特产,都在搜罗进贡之列,在家父手中,就曾进呈过铁梨案、博古围屏、名人字画、淳化阁帖、秦镜、汉唐鼎、太极图端砚、程君房墨以及各种名玉笔架等。

    到老奴任上,又进献各种名贵西洋漆器、苏州戏班女孩、丝竹技师,至于皇上嗜好的鲂鱼、冬笋、火腿、茶叶、腐乳、卤蛋、糟鹅蛋、小瓶卤菜、菱白、新鲜佛手、洞庭桔子等,更是不断地进贡。”

    见曹寅一唠叨起来,竟是没完没了,连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扯了出来,胤祯不由暗笑,这人老了,是不是都会变的这样嘴碎。笑了笑,他才说道:“这事,容本至先想想,曹大人先把心放宽,这笔亏空,包在本王身上,你只管安心办差就是。”

    一听这话,曹寅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十四爷身家几千万,四百万不是小数目,但对他来说,却也不是难事,只是这个人情领的可就大了,沉吟了下,他才道:‘奴才老了’已不堪大用,就让曹颇为十四爷出力吧。”

    见曹寅再次提出依附,胤祯也不再推辞,含笑道:“以后就让曹颇派人与本王单线联系,你现在心结已了,该多作养身子,曹颇还年轻,需要你多扶持。”

    见胤祯应承下来,曹寅不由大喜,若是十四爷日后能够上位,曹家还能再红火几十年,即便不能上位,曹家也能全身而退,不虑后顾之忧,他忙起身跪下道:“奴才叩谢十四爷大恩。”

    胤祯将曹寅送了出去,折返回来,就见达春拿着一叠名贴迎了上来,“王爷,外面有一群官员候着拜见。”

    接过那一叠厚厚的名帖,胤祯暗自奇怪,自己什么时候变的如此受欢迎了?随便翻了一遍,大都是四、五品官员,估计这些官员都是来混个脸熟的,他也没心思见,只是把正六品的江宁农学院院使李锦,正四品的江宁督管秦淮河试点的钦差鄂尔泰这两张贴子抽了出来,吩咐道:“叫这二人进来,就说本王旅途劳累,事务繁多,叫其他人散了。”

    李锦、鄂尔泰二人进来请安见礼之后,胤祯伸手示意让二人坐下,这才瞅着李锦道:“农学院已经全部完工?”

    李锦欠身回道:“回王爷,农学院于半月前就已经全部完工,江南各府、县推荐而来的三百二十名生员亦全部入院就学。”

    胤祯微微颌首,“明日,陪本王前去视察一下。”

    李锦忙乖巧的说道,“谢王爷,下官明日率农学院全体先生及生员恭迎王爷。”

    “不必。”胤祯摆了摆手,“不要影响生员们读书,明日,本王微服并往,有你陪着就行了。”

    一听这话,李锦却是神色一肃,“王爷,恕属下直言,农学院初建,虽规模宏大,却名声不显,王爷声名显赫闻达于朝野,又是农学院的首倡者,更是皇上钦命督查农学院的钦差,前往视察农学院,既能使农学院扬名,又为农学院增色不少,属下恳请王爷大张旗鼓前往,方显得皇上和王爷对农学院的重视。”

    听李锦这一说,胤祯不由暗自欣喜,康熙亲自挑的这个农学院院使不错,做事认真,而且有眼光,他微微一笑:“李院使说的有理,本王允你所请。”

第155章太子的橄榄枝

    第155章太子的橄榄枝

    见胤祯从善如流,李锦不由暗暗松了口气,心里对胤祯也是大为敬服,这位十四爷年纪轻轻,却是才华出众,文武双全,见识和眼光皆有独到之处,尤为难得的是他并不持才傲物,刚愎自用,他欠身一揖道:“王爷亲临,农学院必将为江南士林、缙绅、百姓所瞩目,声名鹊起不过等闲事,属下先行谢过王爷。”

    说完,李锦直起身来,又沉吟着道:“王爷,农学院目前虽然生员众多,却苦无饱学大儒授业,属下为此绞尽脑汁亦苦无良法,着实惭愧。”

    胤祯闻言淳淳说道:“农学院不比国子监,授业必须从实际需求出发,饱学大儒不一定知农事,若为提高农学院名声,可聘请几个大儒为名誉讲座,而实际授业,需以熟知农事的教习为主,另外,李院使不妨鼓励生员放下身段,多下乡请教老农。

    前朝传承下来的农政书籍也须一一甄别,要勇于质疑,勇于创新,岂忌生搬硬套,大清眼下熟知农事的士子太少,李院使须得多多留意学业优异,作风严谨,长于务实的生员,以为农学院储备教习人才。”

    “属下谨尊王爷教诲。”李锦恭谨的欠身回道,稍后又才道,“属下还有一事劳烦王爷,农学院新建,属下既无经验,亦无借鉴之地,难免有遗漏不周之处,只是朝廷下拨的经费早已用尽……”

    绕了半天圈子,这才是李锦前来的主要目的吧?少字胤祯微微一笑,“农学院是朝廷创立的经制机构,一切皆须遵守朝廷法度,本王虽有责督办农学院事,亦不能有违朝廷制度,所缺经费,呈文户部,奏请划拨,皇上尤重农事,户部尚书噶敏图想必亦不敢怠慢,若是急务,本王可先行垫支,不过一应帐目须的清楚。”

    听到胤祯特意点出户部尚书噶敏图的名字,李锦顿觉懊恼,怎得忘了噶敏图是十四爷的人,他忙躬身谢道:“王爷教训的是,属下一定尊循朝廷法度,循章办事。”

    鄂尔泰一直正襟危坐,聆听二人交谈,暗暗在心里揣摩胤祯的驭下之道,处事之道,待李锦告退,他方欠身说道:“王爷,秦淮河青楼业截止到六月,已征税五十余万两,秦淮河上下较大的青楼共一百单三家,奴才明查暗访详细的打探过,目前所征税额基本上占其利润的一成左右,各业主虽稍有微言,但抗拒情绪并不严重。”

    才征一成的税,他们能有什么意见?即便加上其他杂税,也达不到二成,跟后世那是根本没的比,倒是这鄂尔泰果真是个人才,办事严谨,细致,务实,沉吟了下,胤祯才道:“按原定计划,从七月起税额再翻一番,最终要达到三成,这些昧心钱,不能让他们赚的太多。”

    鄂尔泰躬身揖道,“奴才谨尊王爷钧旨。”

    祯微微颌首道,“本王让你留意其它各行业,可有心得?”

    “禀王爷。”鄂尔泰欠身说道:“奴才对珠宝首饰、梨园等行业做过初步的调查。”

    胤祯一听就知道他想左了,便温言道:“倡导奢侈之风,对奢侈行业征收高税,不仅只局限于个别的奢侈行业,其实奢侈是无处不在,衣食住行百行百业都有,就以饮食而言,小面馆、小食店、小餐馆等不在之列,但大酒楼就属于奢侈之列,对它就应该征收高税,但凡暴利、高利润的都属于奢侈之列,不要有行业局限。”

    鄂尔泰闻言不由豁然开朗,原来京城的工商杂税革新也是出自十四爷的手笔,而且与倡导奢侈之风是一脉相承,竟然涉及所有的行业,这完全就是税制革新,自己身处其中,那是大有可为,想到这里,他大为激动,终于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忙躬身回道:“奴才明白。”

    江宁素有‘四大火炉’之称,六月的江宁更是又闷又热,但元武湖(即玄武湖)边却是另一番情形,这里林木茂密,风景优美,穿林而过的湖风亦不似城内的热风,吹在身上相当的惬意。

    农学院就建在鸡鸣寺东,紧临元武湖,距离江宁府学不远,整个农学院的大体布局都是依照胤祯提供的草图,再根据具体的地形稍加变化而成。

    胤祯去巡视农学院,江宁的一众地方官员自然是景从若骛,就连两江总督噶礼也是抽出时间特意陪从,一行人浩浩荡荡开到农学院,李锦早已率领农学院一众教习、生员恭候在大门外。

    在一众官员的镞拥下,胤祯饶有兴致的参观了一番,见农学院的教学区、宿舍区、活动区、实验区基本都是按照自己所设计的草图布置,不由颇为满意,转了一圈下来,早有教习带着一众生员在学馆前候着了。

    李锦见胤祯兴致颇高,便躬身说道:“农学院是恂王爷首创,这些生员皆可说是王爷门生,王爷难得来一次江宁,还请王爷稍作训示。”

    扫了一眼皆是肃手恭立的一众生员,胤祯点了点头,前走了几步方扬声说道:“农学院初创,尔等皆是江南各府县举荐而来的品学兼优,才学出众之辈,本王深感欣慰。

    农业是什么?农业是立国之本,是商业之本,是人口繁衍的根本,是人类生存的根本,而农学院则是农业的根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农学院的兴盛将直接关系到大清农业的发展与兴盛。农学院的创立仅仅只是一个开端,日后,朝廷对农业还将大力扶持,还将成立更高等级专门从农业管理的职能部门,农业人才将成为最受欢迎的人才。

    你们是农学院第一届生员,本王为你们感到自豪,你们将成为大清的骄傲本王可以肯定的告诉你们,你们之中将有不少人会被载入史册,名流千古。”

    说到这里,胤祯一顿,一众生员立时被他的这番话激励的热血沸腾,但一个个都强行压制住内心的喜悦与激动,以免胤祯面前失仪,不过却都仰起一张张因兴奋而胀的通红的脸,两眼一眨不沾的盯着他,生怕漏过了任何一句话。

    农学院的创建本就是开天辟地之创举,从农学院四年结业,便授于正九品的实职更是打破了唯有读书方能入仕这一承袭千年的规定,使得所有人都看到了从事农业的前景。但从来没人把农业抬高到这种高度,他们连做梦也不敢想过,会因为学农而名传千古。

    这时代的人咋就没学会鼓掌呢?鼓掌可是很能够调节气氛的,要不要先在海军灌输一下?胤祯也就只想了一下就打住了,这年头,等级制度太森严了,怕是很难流行起来。

    迎着众人炙热的眼神,胤祯接着道:“荣誉与责任是相辅相成的,身为农学院第一届生员,你们肩上责任也不轻,你们将是以后历届农学院生员的楷模,所以你们必须要以身作则,以严谨务实的态度去学习研究农业,为后面所有的农学院生员树立榜样。

    本王今天为什么要用白话训示,就是在这里带一个头,你们不论是著书立说,还是到田间地头指导,面对的都是广大的不识字的农民,本王要求你们尽量要用白话,之乎者也,农民们听不懂,你们说了也是白说。

    另外,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一定要养成严谨的习惯,不要用虚数,要数据详实,力求准确,不能似是而非,这不比写文章,没写好,可以马上重来,农时是误不起的,一丁点的失误就可能导致一府一县谦收甚至是绝收,你们要明白这其中的重要性。

    最后,本王希望你们都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为大清的农业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从农学院出来,两江总督噶礼便趋步跟上胤祯,陪笑道:“恂王爷,天时已经不早,下官在不远的‘缘聚居’订了一桌席面,还望王爷赏脸。”

    胤祯也正觉肚饿,带着钦差仪仗回到织造府至少得半晌,而噶礼一再相邀,相必是有事,因此稍作沉吟他便含笑道:“噶大人再三盛情相邀,本王若一味推辞,倒显的不近人情了。噶大人请。”

    “恂王爷请。”听的胤祯同意,噶礼不由松了口气,整个两江官场都知道,宴请十四爷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躬身待胤祯上轿,他才转身上了自己的轿子。

    ‘缘聚居’就在元武湖边,距离农学院不是很远,占地广阔,不仅风景优美,而且是应有尽有,在江宁也是一流的大酒楼。

    噶礼一早就命人将‘缘聚居’包了下来,一行人一进‘缘聚居’,噶礼就陪着胤祯直趋后院,一众官员自在前院大厅就席,亲卫扈从也自有人招待安排。

    进入后院,待见的一席只有噶礼与自己两人,胤祯便知噶礼确实是有事跟自己商谈,果然,待的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噶礼就屏退了屋里侍侯的一应人等,用茶漱了口之后,才开口说道:“十四爷文才武略出众,又擅长经济之道,论眼光见识更是无人能比,实乃国之柱石,而今又自立一党,皇太子心甚喜之,特谴下官探询,可有能相助之处?”

    第155章太子的橄榄枝

    第155章太子的橄榄枝,到网址

第156章敲竹杠

    第156章敲竹杠

    太子欲与自己结盟?胤祯闻言不由微微一怔,福建饥民暴动,山东山西饥民暴动的背后都能看到太子的影子,康熙对太子只怕已经是忍无可忍,这个节骨眼上与太子结盟,岂不是自寻死路?

    胤祯缓缓的呷了口茶,直接拒绝也没必要,太子现在是身在局中,是否意识到他自己的危险处境,还很难说,被他临死咬一口可就太不合算,而且这事也不能让康熙有所查觉,以免康熙日后对自己加强防范,拖,是最好的办法。

    缓缓放下茶杯,胤祯才微笑道:“转告太子,就说十四多谢他的厚爱,事关重大,十四还得慎重考虑一下,看看有没有需要他援手的地方,若有需要,本王会派人通知噶大人。”

    见胤祯没有直接拒绝,噶礼不由暗松了口气,最起码还有机会不是,他忙笑道:“下官恭候佳音。”

    江宁城郊的徐家庄,邓老大郁郁的闷在屋里,一脸的无奈,就在这时,八叉却急奔了过来,说道:“老大,点子在江宁现身了。”

    邓老没好气的说道:“卢子昨天就将消息传回来了。”

    见邓老大脸色不好,八叉陪着小心问道:“咱们不动手?”

    “动什么手?”邓老大闷闷的说道:“江宁不是广州,在这里动手,那是找死。叫兄弟们准备下,明日动身北上。”

    待八叉离开,邓老大才苦笑着摇了摇头,就在昨天,他收到密信,‘情况有变,停止行动。’想想他就气闷,这次行动,历时近半年,折了近一半的人手,半途却突然叫停,很多年没吃过这么大的亏了。

    七月初一,江宁农学院举行盛大的开业庆典,胤祯、噶礼、曹寅三人广邀各界名士前往出席,这时节,开业没那么多讲究,胤祯简短的倡明了建立农学院的意义之后,便是揭匾、题字、舞狮之类的节目。

    胤祯在江宁没什么事务,因为要处理淘汰的海军学员的事情,二日后,他就顺江而下回到了上海。

    武格闻讯后,第一时间就赶到了留春园,见礼之后,他便从容易说道:“报告院长,海军新招的五千名新学员已全部到达,目前已经开始进行为期半年的队列训练。被淘汰的所有学员,标下也一一征询过,他们全部同意进入海关。”

    祯点了下头,“一年内,考核合格,允许回返海军的事情交待清楚了吗?”。

    “报告院长,标下已经全部交待过。”说完,武格有些伤感的道:“标下是真舍不得他们离开,海关的月例高,一入海关,怕是没人愿意再回来,标下现在仍然坚持认为,他们都是好兵。”

    “有什么心痛的?”胤祯沉着脸道:“去海关也是本王的兵,海关缉私的任务很重,一般的水师兵丁都无法胜任,更别说那些招募的了,这些人去了海关,也算是人尽其才,不算白白浪费咱们的心血。”

    一听这话,武格心里不由好受多了,“标下倒忘了,院长还是海关总监督了。”

    “坐下说。”胤祯伸手一让,而后才道:“新学员的训练要抓紧,老学员的训练更不能放松,海洋和航海的学习,帆船操纵固然重要,火铳火炮的实弹训练也很重要,海军,最终是要靠枪炮去开疆拓土,保家卫国的。

    另外,队列训练也不能拉下,队列训练不仅是锻炼海军的凝聚力和纪律性,培养相互协作的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它也是为以后的战术动作做准备,相信你们也感受到了,火铳火炮的射击都有严格的动作规程,这些都需要良好的队列动作做支撑。

    再有两个月,首批风帆战舰应该就可以下水,到时候全部装备上大小火炮,把他们都拉到海上去给我狠狠的练,不要心痛银子,好的炮手,都是银子喂出来的,爷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银子。”

    武格一听马上就有一批风帆战舰下水,立刻兴奋的敬了一礼,“标下尊命。”

    二日后,胤祯就命人用海军手上的所有战船将那淘汰下来的八百人送往粤海关、闽海关,前往粤海关的还有胤祯从江海关抽调的一批熟练的各级吏员,不仅如此,他还命人将自己的王命旗牌也一并送去了粤海关。

    胤祯倒想看看朱延志到底有没有魄力,值不值得大用,他这次要还摆不平粤海关,就该考虑换人了。

    忙完了这些事,胤祯刚想松懈一下,已经升为上海传教士分会长的白理华神父却是上门求见来了,胤祯原本准备过几日去找他的,一听禀报,忙吩咐传他进来。

    一见胤祯,白理华就学得有模有样的跪下行了个请安礼,“尊贵的皇子殿下,神父白理华向你请安。”

    见他不知道自己站起来,胤祯微笑着道:“免礼。”心里暗忖,他这是跟谁学的礼仪?

    白理华起身后就说道:“尊贵的皇子殿下,我们今年足足为您带了一百二十名各种人才,因为你要造船,这次大部分都是来自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的熟练造船工匠和水手。”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欧洲人更是无利不起早,白理华送来这么多工匠,肯定是有目的的,胤祯不接他的话,反而东拉西扯的问道:“白神父,你们在上海的教堂快完工了吧?少字”

    “是的,谢谢殿下的关心。”白理华有点郁闷,胤祯竟然连句感谢的话都没有。

    祯点了下头,“你们不远万里而来,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王关心也是应该的。”

    一听胤祯扯到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白理华就不接这话了,要沿这这个话题说,包准聊倒天黑也聊不完,他很清楚,跟东方人周旋,纯粹是浪费时间,便直接说道:“殿下,我们请求得到你的批准,能够到上海附近的地方去传教。”

    想发展传教的范围?这倒问题不大,反正康熙过二年就要驱逐你们了,不过得借这个机会弄点好处,他故做为难的道:“白神父,本王去年奏请的只是让传教士在驻留上海,这件事,本王还真不敢作主。”

    送了这么大份礼物,竟然没一点效果,白理华一张脸登时就有点发僵。

    瞥了一眼一脸郁闷的白理华,胤祯才缓缓的道,“本王最近想研究点东西,手头很缺化学、物理、解析几何和微积分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一听这话,白理华登时来了精神,“皇子殿下,这些人才,我们可以尽力帮你物色。”

    “那好,本王就担点风险,允许你们先在南汇、奉贤、金山三县传教。”

    第156章敲竹杠

    第156章敲竹杠,到网址

第157章调将不调兵

    第157章调将不调兵

    上海靶场,火炮试射区。

    随着“轰”一声巨响,炮身前后都腾起一股烟雾,胤祯看的眉头一蹙,炮尾部密封不严,火炮的威力将大打折扣。

    见胤祯皱眉,戴梓颇感无奈,这主子对火炮的要求咋就这么严?试射的这门火炮采用了后装炮弹,炮管亦是四根螺旋膛线,炮弹与子母炮的子铳一个原理,不过是改成了尖头桶形,炮尾的炮门栓,他倒是琢磨了出来,但是点火孔的密封却是个老大难问题。

    不过就算这样,这门火炮他亦是相当的自豪,虽然射程稍有欠缺,但火炮的射击速度和精度已是大幅提高,与之前的火炮已然是不可同日而语。

    胤祯瞥了戴梓一眼,便自走上前去,仔细的查看炮的结构,要说对火炮,他是个十足的门外汉,对具体的结构,他还真不敢指手划脚,因此看了半晌也没作声。

    戴梓见他半晌不语,呐呐的说道:‘主子,这点火孔因为要穿引线,根本就没办法密封。”

    胤祯凝神回想了半晌,才道:“亏你在火器上侵yin了这么多年,这点火孔的位置难道不能够换个地方?非得在上方,下面不行?尾端不行?点火孔从外面无法密封,就不能从里面想办法?”

    有道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戴梓苦闷了几个月的难题顿时迎刃为解,他眉飞色舞的笑道:‘主子骂的好,骂的妙,这法子也就主子能想出来。”

    待戴梓平复下来,胤祯扫了一眼身后站立的一众火炮研究攻关小组的成员,语重心长的叮嘱道:“对火器的研究永远不能满足,你们要勇于打破常规的、现有的、固定的条条框框,

    要勇于质疑,敢于革新,不敢质疑,不敢革新,怎么会有进步和发展?这门火炮不就是很好的例子?

    火炮的威力,你们都看到了,本王告诉你们,火炮将是以后战争的主宰,火炮的发展,这才仅仅是开始,本王远洋舰队的巨舰上需要威力更大,射程更远,射速更快的各式火炮。

    这门火炮成形后,本王将重赏你们三千两银子,希望你们不要自满,继续努力。”

    回到留春园,胤祯前胸后背都湿了一片,忙进入后院痛快的冲洗了一番,本想找个阴凉的地儿休息一下,张梦娇却拿着一叠邸报匆匆迎了上来,“王爷……。”

    一见张梦娇欲言又止的样子,胤祯便道:“去书房吧。”

    进房,落座,张梦娇乖巧的给胤祯斟了杯茶,这才在他下首款款坐下,“王爷,皇上最近一段时间,对京城及地方各八旗统领调换频繁,这是妾身整理出来的,您看看。”

    胤祯伸手接过单子一看,就被密密麻麻的调动吓了一跳,不由凝神细看:

    降镶黄旗蒙古副都统觉罗阿腊纳、为镶白旗护军统领。正红旗满洲副都统琅图、为镶蓝旗护军统领。

    调镶黄旗蒙古都统班滴为正蓝旗满洲都统,升镶黄旗护军统领善丹为蒙古都统。正白旗满洲副都统苏克肫、为镶黄旗护军统领。

    调正白旗满洲副都统英赫紫、为镶白旗满洲副都统。升前锋参领五鬲、为镶黄旗蒙古副都统。调正白旗蒙古副都统宝色、为满洲副都统。升护军参领赫迓图、为正白旗蒙古副都统。调正黄旗蒙古副都统毛奇塔特、为正红旗满洲副都统。升护军参领吴勒、为正黄旗蒙古副都统。

    调正红旗蒙古副都统鄂代为正黄旗满洲副都统。升护军参领吴法为正红旗蒙古副都统。

    调镶蓝旗蒙古都统硕鼐为正红旗满洲都统。

    调正黄旗蒙古副都统吴勒正红旗满州副都统。升参领腾额特为正黄旗蒙古副都统。

    调正蓝旗蒙古都统阿拉纳为镶黄旗满洲都统。正白旗蒙古都统朱麻喇、为镶白旗满洲都统。升前锋参领觉罗图拉为镶白旗蒙古副都统。云南提督偏图为镶白旗汉军都统。

    胤祯细心看完,心里便已明白过来,调将不调兵,康熙这一手玩的漂亮,举手间就牢牢的掌控了满蒙八旗军队,而频繁的更换护军将领,则是为了加强他自身的防护,由此看来,康熙果然是对太子深具戒心,这翻调整之后,怕是就将开始对太子动手了。

    见胤祯眉头舒展开来,张梦娇轻声问道:“王爷,这里面调整最多的就是各旗的满蒙都统,其次就是护军统领、参领,护军的具体职责是什么?”

    胤祯沉吟了下,心道也不是什么机密的东西,便道;“护军营是禁卫军之一,分上三旗和下五旗,护军皆是自八旗中满洲、蒙古精兵中遴选,上三旗的主要是负责是守卫宫殿门户,稽察出入,皇帝出巡时扈从,驻跸则保卫御营。下五旗则是守王公府门。”

    广州,粤海关,粤海关监督朱延志见十四爷没来,却送来近六百人的强助,而且连王命旗牌都送了过来,心里大为振奋,他上任粤海关监督这四个月来,着实是憋屈到了极点,不仅安插下去的人手被排挤,就连他这个监督也几乎被人架空。

    粤海关号称‘天子南关’是四大海关之首,以前每年的税额占了四大海关总税额的六成,可谓是富的流油,广东大小官员纷纷往内安插自己的亲信,上至总督,下至知府,无一不是如此,这也是朱延志倍感棘手的地方。

    不过,自上次十四爷来广州整顿十三行,连扫两广总督和闽浙总督的面子后,朱延志的胆气也足了许多,十四爷这是有意做给他看的,只是当时限于清洗之后,没有足够的人手维持海关运转,这才没有动手。

    现在要兵有兵,要人有人,而且又有王命旗牌在手,他就没什么好顾忌的了,当下差票四出,令人缉拿一应他早就暗中调查清楚的各级海关吏员。

    粤海关各总口分卡立刻就是一片混乱,眼见各委员吏头纷纷被抓,海关上下人等都是惊恐不安、人人自危,亦不乏机灵的急忙谴人四处报信求援。

    广州一众大小官员闻讯亦是万分惊讶,平日里闷声不响的朱关宪怎得一反常态,突然间就翻脸不认人,一众官员平日里可没少拿海关亲信送的孝敬,这当口,自然要出面回护,以免寒了下属的心,不过一个个官员赶到海关署衙,看到竖立在门口恂郡王胤祯的王命旗牌后,立时都打了退堂鼓。

    朱延志一口气拿了三十五个大小吏员,上至总口委员,下到书办,各级皆有,并放出风声,三日内三倍退还一应贪贿银两者,革职处理,逾期者,送上海交海关总署总监督恂郡王胤祯处理。

    送去上海,那会是什么结果?一应吏员就是用脚也想的到,十四爷整顿海关,可正需要人头立威,运气好,站笼处死,还能留个全尸,运气不好,就是斩首的下场了。根本就没有任何的犹豫,一众人等立刻就根据宣布的各自的处罚数目,谴人回家拿钱,这些年,他们哪个不是赚的盆满钵满,拿钱赎命,谁不愿意?

    提心吊胆过了两天,见朱延志手段还算温和,广州一众官员不由大松了口气,不牵连到他们身上就好。不过一想到,就此断了财路,一众官员心里又愤愤不平起来,观望了两天,见广东巡抚、提督、布政使、按察使等一应大员都没事人一样,一个个也不由大为沮丧,捏着鼻子自认倒霉。

    朱延志自然不会放过如此大好机会,一边张贴告示招募寒门子弟,一面在海关大肆清洗,几乎将粤海关从上到下的吏员、杂役都彻换了一遍,同时推出新的海关制度,一举将粤海关整合成铁板一块。

    相比于粤海关,闽海关就轻松多了,监督于准在胤祯驻扎泉州时,就开始着手整顿清洗,福建一应官员根本就不敢言声,在得到三百被淘汰下来的海军学员之后,闽海关从上到下也是焕然一新,新的海关制度推行根本就没遇一丁点阻力。

    胤祯发王命旗牌整顿粤海关的消息传到浙江后,浙海关一众吏员立时就掀起了一股请辞风潮,浙海关监督汤之旭见此良机,哪里肯如此轻易罢手,他比朱延志和于准更狠,以上任后所征税额为标准,上翻三年,要求凡是请辞吏员必须吐出三年的差额,否则不准请辞。

    汤之旭一面勒令清退,一面招揽人手,同时还向江海关催要熟悉海关业务的吏员,居然在没有胤祯大力支持的情况下,有条不紊的将浙海关上下整顿一新。

    八月初,胤祯在上海就先后收到了于准、朱延志、汤之旭三人关于海关整顿的详细呈报,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能够平稳顺利的推行新的海关制度,胤祯不觉心头一松。原本还准备粤海关整顿之后亲往浙海关一趟的,没料到这个汤之旭能力竟然如此出众。

    他对汤之旭了解不是很深,只记他是有名的清官汤斌的孙子,康熙四十五年进士,是从左通政迁到浙海关的,看来是个人才,得多多留意。

    第157章调将不调兵

    第157章调将不调兵,到网址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5744/ 第一时间欣赏大清弊主最新章节! 作者:塞外流云所写的《大清弊主》为转载作品,大清弊主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清弊主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清弊主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清弊主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清弊主介绍:
当一个宅男传越成为康熙帝的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祯时,改变的不仅是大清朝的历史,为争夺皇位,胤祯强势出手,强势到康熙和一众王公大臣对他爱恨交加,却欲罢不能,一众皇子对他恨之入骨,却只能强颜欢笑。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九龙夺嫡的艰辛,初登大宝,自上而下改革的困苦,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大洋州,都是我们的!大清弊主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清弊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清弊主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