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惊雷入汉TXT下载惊雷入汉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惊雷入汉全文阅读

作者:乾坤不动     惊雷入汉txt下载     惊雷入汉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六十六章 三方角逐(下)

    兵败如山倒,司马昭收拢三万余败军退守弘农,分出万余人在弘农长安两郡交界处接应司马望。连续等待数日,竟是没有司马望的消息,司马昭等人不免担忧。幸好蜀军初得长安,三辅地区还需仔细经营,姜维的大军屯驻于长安城外没有动静。于是司马昭派遣斥候装扮成平民百姓,进入长安打探消息。

    长安沦陷使中原的士族百姓恐慌不已,几十年来蜀吴两国都是难越雷池半分,眼下蜀汉竟然一股脑儿的打下了长安城。国中的宿将强兵竟是挡不住小小的西蜀?邓艾,陈泰,王浑战死,晋公与司马望亲自出征也是败绩,雍凉二州已然成了蜀国的地盘。[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如何阻挡蜀军?有谁可以阻挡蜀军?一时间蜀汉成为了焦点中的焦点。

    魏帝曹奂虽然只是傀儡皇帝,可毕竟是一国之君,朝堂上这么大的事情无论如何都是要议论的。起初西线频频后退,一众文武站在司马氏一方屡屡解释,并且不遗余力的调拨军力,物力,人力来供给长安军团。

    等到司马昭败绩,长安沦陷的消息传来,平素里热热闹闹的群臣都是没了声响。大家都把晋公捧上了天,这些年国内国外的战事,只要是遇到晋公的都是凯旋而归,谁会想到这次的蜀人如此难缠?朝中的文武把司马昭抬得太高,面对兵败失地的事实,想拉也是拉不回来。

    曹奂看着垂头丧气的文武百官,虽是魏国战败,可心中升起一股想咆哮的冲动。不知为何,蜀人打败了司马昭,自己的心中竟是十分的舒爽,要不是宫中司马氏的党羽众多,自己早就放声大笑了。

    痛快!

    “近来蜀贼猖獗,众卿有何对策呀?”曹奂面上保持严肃的态度,心里却想看看群臣如何替司马昭分辨。

    留守许昌的司马炎与群臣一样,都是跪在大殿之上。司马昭身为晋公,在朝堂上有如在自己的宅院般,无拘无束。留守许昌的司马炎本应是继承父亲的待遇,可曹奂迟迟没有下旨,司马炎又没有司马昭那么霸道,竟是跪了下去。

    在这一时刻,曹奂第一次把控了整个朝堂,这从所未有的体验,憋闷许久后的舒畅,使曹奂贪婪的享受着,却浑然不知危险的降临。

    退朝之后,文武百官齐集到了晋公府邸中。司马炎居中而坐,文武分列两侧,俨然是一个小朝廷的样子。

    对于魏帝曹奂今日的表现,没有人去提及,所有人的精力都投入到眼下的形势中。长安一失,曹魏在西方的屏障便是洛阳以及弘农。

    弘农郡土地肥沃,洛阳城是东都所在,两处都有不能舍弃的理由。若是将重兵于弘农据守,便是野战为主;若是退缩于洛阳凭城而守,便是将弘农资敌。

    国内的舆论风向已经有所转变,这个时候朝廷的一举一动都要深思熟虑才能进行。若是暴露软弱的一面,对百姓以及军队,世家都是严重的打击。

    廷尉卫瓘见群臣慌乱的样子,心中不由得叹气。司马炎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接班人,只是年龄小了一些,历练还是不足。眼下的司马炎应付这等大事还是稍显稚嫩,若是蜀人晚来几年,届时倒真的是不用担忧什么了。

    司马炎并非是等闲之辈,见到群臣多有慌乱的主张,心中也是觉得情况不在自己掌握之中。思索之时,恰好看到了卫瓘在一旁昂首而立,面色平静淡淡的望着自己,司马炎心中一动,于是问道:“请伯玉先生见教于我!”

    卫瓘颔首出列道,大声道:“晋公大军已屯弘农,东方各处防线也是无忧,蜀人虽得长安,已是强弩之末,有何惧之?胜负兵家常事,汝等皆为朝中大员,何以乱作一团!”

    这卫瓘性格刚烈,平素里便得罪了许多权贵,如今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一呵斥,不少大臣的脸面都是挂不住,黑着脸孔便要发难。

    掌声在一片嘈杂中响起,鼓掌的人有三,分别是司马炎,荀勖,杜预三人。荀勖字公曾,乃是荀爽的曾孙,为人多谋略有治国之才,裴秀前去司马昭处后,留守的文臣中以荀勖为首。

    杜预字元凯,现任尚书郎,乃是杜畿的孙子。因为父亲杜恕得罪了司马懿,导致杜预出仕机晚。司马昭掌管大权之后,对于杜预非常看重,将自己的妹妹高陆公主嫁给了杜预。于是杜预便成为了司马氏的心腹之臣,其人不能上马,弩不能穿甲,然而无论是治国还是治军都是难得一见的人才。

    司马炎是晋公的世子,荀勖是司马昭留在许昌的智囊,杜预则是司马昭的妹夫。有这三位捧场卫瓘,谁还敢找茬?

    卫瓘冷哼一声继续道:“当务之急乃是使人巡视各州,安抚百姓,增调军力支援晋公。待战事平缓,再寻求援助。”言罢,卫瓘眼睛瞄了荀勖一眼,似乎传递什么消息。

    司马炎等人也是听出了卫瓘话中有话,稳住局面,然后寻求援助。哪儿来的援助?荀勖嘴角挂着笑意,冲着卫瓘微微颔首,示意二人所见略同。

    ……

    长安的士族父老可是未曾料到竟是蜀主刘禅亲自出迎,震惊之余心中颇有触动。此番动员了城中的各大世家富商,劳军的钱财物资牛羊无数,刘禅见了也是惊讶三辅世家的力量。

    这可是战乱之后的第一天清晨,这些世家就能动员出如此的物力财力,这等实力着实让人刮目相看。

    亲自出迎是表示蜀汉的态度,三拜九叩的大礼则是眼看着这些老骨头们一点一点做完的,这是威仪不可免的。府邸之中世族的宿老们自然恭恭敬敬的捡好听的说,可话里话外拐来拐去的还是打听自己家族日后的利益相关。

    川中的发展,众人都是有所耳闻的,只是无缘亲眼所见而已。蜀汉能打下长安,靠得可不是取巧,而是实力。军力,科技,谋略,后勤各方面都不在魏军之下,加之科技上的优势,这一仗赢得并无花巧。

    刘禅早与众人商量好了雍凉二州的政策,必然是将川中的拿来施行。诸郡新定,实施蜀汉的国家制度似乎有所不适应,恰好眼前这些三辅地区的元老可以作为安抚雍凉世家的关键人物。

    这些宿老们虽然半截身子入了黄土,但各个都是精明至极的人物。即便在蜀汉的统治下,谈到自身利益时也是据理力争。只不过争得极有分寸,并不触犯为人臣民的本份。这更像是谈判,统治方与三辅世家的谈判。

    世家豪族们只有这一次机会,一旦现在低了头,以后便只能被蜀汉的体制牵着鼻子走。在蜀汉皇帝刘禅这个角度去看,国家的疆土日后还要继续扩张,眼下对待世族的政策,也是中原各方瞩目的焦点。

    双方都是秉持一个观点,必须打好底子,输的一方以后就没了叫嚣的资本。家族的宿老们依靠的是在三辅数十年的威望,传承的底子就是所谓的底蕴。就在众人互不退让之时,三个木匣被呈了上来,正是司马望,司马骏,司马亮的人头。

    “朕尚有要务处理,明日在此设宴款待诸公,失陪了。”在众人的错愕中,刘禅起身离去。一群老家伙们看着三颗人头,叹了口气,也是各自散了。

    司马骏,司马亮在长安城中久住,世家豪族如何不认得?司马望当年也曾数度经过长安,这都是面熟的人物。司马氏三大栋梁竟然被蜀汉给斩杀了,这一仗魏军到底输的有多惨?

    ……

    此时长安被蜀军攻占的消息已经传到了江东,东吴君臣为之哗然。一个寿春便耗尽了东吴五万人马,劳师无功,而蜀汉竟然势如破竹!长安是闻名天下的巨城,防御能力远远超过了寿春。

    况且东吴的人马是直接攻击寿春,而蜀汉的军队则是先行攻克了雍凉等地,军力损耗极大啊。

    先前商量袭取西川时江东君臣还是信心满满,如今蜀汉真的攻破了长安,吴主孙亮以及全尚等人却是顾虑重重。江东的实力现在能不能打下如日中天的蜀汉根据地——西川呢?

    陆凯的军队仍然屯驻在合肥新城,寿春的魏军已经得到了消息,正在做备战的准备。而远在荆州的施绩也得到了最新的军情,留守川中的蜀汉骠骑将军霍弋,亲自率领万余蜀兵进驻白帝城,其用意不言自明。

    曹魏,蜀汉都是有了防备,寿春和白帝皆是重兵屯聚,选择强攻白帝城或是血战寿春,关系着天下三分的走势。江东君臣都陷入了苦思之中,一时难以抉择。保持伐魏,或是选择袭取蜀地并不是什么艰难的抉择。

    可听从陆凯的建言之后,江东走了一条中和的道路。看起来可以随机应变,实际上却是延误了时机,魏人和蜀人都有了防备,无论是讨伐哪一个国家吴军都没了优势。

    陆凯把丁奉等人召来,详细的布置了自己的计划,然后将军权尽数交给了丁奉。自己则是带着随从,乘船返回江东。望着滔滔的江水,陆凯面带笑容,看着远方笑道:“该来的总是要来的。”

    (本书QQ群:212313047,欢迎大家阅读收藏本书,并多提宝贵建议)

第六十七章 群英会(上)

    司马昭的军队屯驻在弘农,已经没有主动出击的力量,姜维的八阵之强远超乎众人意料之外。破不了八阵,日后终究是要被蜀军击败的。

    文武之中,只有裴秀对于八阵有所了解,不过也只是对于传承下来的八阵而言。姜维使用的八阵乃是诸葛亮所创,平时蕴含在屯兵安营之中,战时可做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般阵势变幻莫测。[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传统的八阵都是采用锣,鼓来号令军队,但是根据魏军兵将的回忆,蜀军从始至终都没有传出鼓声和锣响,显然蜀汉的八阵要比流传下来的八阵精细许多。这无形中又是增加了破阵的难度,蜀汉通过什么传递军令,只有蜀人自己知道。魏人摸不到头绪,再次交手也是一样被蜀军玩弄。

    杀手锏并非只有八阵,还有投石车与诸葛连弩。两者都是马钧的发明和改造,其威力在这个时代可以称为惊人了。几万大军被铺天盖地的石块一砸,瞬间便土崩瓦解,作鸟兽散,让人难以应对。

    这一点上又和裴秀有所牵扯,当年裴秀前去拜访马钧,把马钧辩驳的哑口无言而回。现在这哑口无言的家伙竟是造出如此威力的兵器,让裴秀忍不住汗颜。早几年想到这一点,今日苦恼的便是蜀汉与东吴了。

    弘农太守傅玄是当年裴秀与马钧辩论的见证者,又屡次向朝廷推荐马钧,希望马钧的才能可以为国家所用。只是历代当权者都将马钧的才华视为玩物,认为难登大雅之堂,这才有了刘禅派人掠人的事情。

    偌大个魏国,还找不出与马钧比肩的巧手不成?司马昭便派人传令各地,征召巧手工匠制作军械。

    过了些时日,弘农的军民总算是定下了心,长安的蜀军没有继续进攻的意思。这点倒是在司马昭等人的预料之中,毕竟四五个月的长期作战,又夺下了雍凉二州,这都需要消化消化。

    许昌,洛阳,河北各郡的军队陆续向弘农进发,随之而来的还有司马炎派来的使者杜预。

    长安的失守意味着蜀汉凭空增加了两个州的土地,天下格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正在崛起的蜀汉,丧失西部土地的曹魏成了天下的焦点,而江东则处于最为尴尬的境地。

    进难以攻取魏地,退又无法坐视蜀汉一家独大,这等处境让人倍感无力,无奈。朝中的建议很是清楚,利用蜀汉休整期间,巩固弘农,洛阳以及新野,宛城,两淮等各处要地的守御。同时要联系吴人,看看吴人如何在这时代变革之时自处。

    若是可以拉拢东吴站在自己这边,那么蜀汉便不足为惧了。蜀汉国力迅速的膨胀让人侧目以待,但不带表蜀汉的国力已经可以与魏国相提并论。魏国可以同时承受吴,蜀两国的夹击,保持多线作战而兵力足够使用。

    蜀汉可以么?

    攻与守是不同的概念,二打一和一抵二更是天壤之别!

    东吴一贯自恃与蜀汉并驾齐驱,甚至凌驾于蜀汉之上。如今被蜀汉远远的甩开了几条街,一个寿春折兵五万都没能拿下,蜀军却是一鼓作气拿下了雍凉乃至三辅。

    江东群英的自尊已经受到了不小的打击,落差感想必也是十分巨大。这个时候去游说东吴,至少有五成的几率可以使吴人背盟反蜀!

    就算游说失败,吴蜀之间也会因此产生隔阂,而魏国则是得到了最为宝贵的时间。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何乐而不为?

    ……

    等到刘禅第二次宴请长安城的士族宿老时,双方依旧是谈不妥。说是谈不妥,其实什么都没有谈,刘禅没有明确出这些盘根错节世家的权责,宿老们也不想提及蜀汉法制在本地的实施。

    三颗人头没有震慑住这些老而成精的士族首领,反而刺激这些人放手一搏。争的无非是利益二字,而赌的便是蜀汉想稳定雍凉,三辅之地,便要依靠这些世家的力量。

    这里可不是东西两川,被刘氏父子经营了几十年,稳固的不得了。蜀汉若想继续东进讨伐魏国,后方的大本营便是雍凉二州以及三辅之地。前方鏖战之时,后方失火,那将是万劫不复的遭遇。

    川中不少人都是三辅的后代,与当地的世家多多少少还能攀上些关系。因此东西两川的世家豪族是何等的境遇,这些宿老们都是知晓的。

    自家的奴仆佃户都要向国家缴纳税金,这是何等的损失?今天振臂一呼各家能凑出数万家仆,若是从了蜀汉的政策,将来岂不是任人宰割?

    刘禅绝对不敢在这个时候对三辅的世家使用武力,这就是众人的倚仗,也是想和刘禅耗下去的缘由。你不说我也不说,终究不会烂在肚子里,可利益就截然不同了。

    于是众人欢饮而散,刘禅又厚赏了前来赴宴的宿老们,此事暂时告一段落。现在不过是试探这些人的态度罢了,眼下有比这更为重要和紧急的事儿。

    关于雍凉二州,刘禅与姜维早就勾画好了蓝图,现在正是付诸实践的时机。雍凉境内的汉人并不是什么问题,最重要的是出力好少数民族的关系,将其改造成为第二个南中。

    从羌,氐等各族群中补充人力,物力,使其忠心于汉,为自己所用,这是当务之急。五个月征伐的消耗让蜀汉刚有富裕的国库又要见了底儿,并不是财力不足,而是粮食不足。

    山路崎岖难行,运输效率低下的问题都有所改善,这是支持蜀汉十几万人连续作战五个月的根本,但不足以解决粮食储量的问题。战争和运输本身就是极为消耗粮草辎重的,蜀汉解决的一些问题不过是相对于以往做了改善,本质上粮食不会因此就变得多的吃不完。

    屯田耕种都是发展农业的好办法,只是都需要时间。在南方各国交易的货品种也有粮食,但数量十分有限。这个时代农耕在任何国家都是问题,有余粮也不会轻易的拿出来换钱,这是救命的根本。

    南方各国中愿意和蜀汉交易粮食的都是富贵人家,这些人家能搜罗到了粮食也是很客观的,拿到国内来供应十几万大军却是不够。再加上国家通过各种渠道加以控制,所以得到的粮食实在是有限。

    不过少数民族的手中却是有许多粮食,姜维之前数次北伐都是依靠各个族群支援粮食的。所以处理好少数民族与汉族乃至蜀汉的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这需要军力也需要政治力量。

    大量的商业物资由汉中运送到了雍,凉二州。交易得到的除了粮食还有牛羊骡马,这些可都是紧缺的物资,更是俏手货。大量的开荒和耕种都离不开牛羊骡马,而蜀汉的骑兵力量也可以得以加强。

    打通了蜀中到达身毒的古道,开拓与南方各个国家的商业贸易便使得蜀汉有了今天的国力。若是将所谓的丝绸之路也贯通,从而发展西方各国的商业贸易,蜀汉会有什么发展呢?

    这点不用刘禅费心,这个时代的人虽然有局限性可不代表没有能力。早有范长生,姜维,黄崇纷纷向刘禅进言,要求把南方的成功复制到凉州的西北地区。这些人都是一国的精英,拓展了眼界和思路后,自然会举一反三,甚至在其他问题上产生新的见解。

    而带动众人向一个前所未有的方向思考的,便是刘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照搬后世的成功之作不过是个人的成功,国家的发展和延续,历史的前进和变革依靠的不是某个人。

    这一代威震天下,不可一世,但人死之后余下的不过是虚名罢了。强盛的国家得不到延续,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便是逐渐走向衰落。尤其是依靠后世的东西搬来使用,对于时代确实是一个冲击和改变。然而盛极必衰,到达了顶点最终还是走向没落与平庸。

    成功有许多种,一个人的成功与一时的成功不过昙花一现。刘禅要做的便是在这大时代中埋下种子,遍及各地,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生根发芽,水到渠成的崛起。

    只要思想走在前列,国家和民族自然会不断的发展壮大。当然,这并不是几代可以完成的伟业。

    川中关于东吴的报告也需要及时的处理,虽然霍弋已经往白帝城进发,可吴人心里盘算着什么还是未知之数。眼下正是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刻,实在不宜再兴战事。东吴一旦站在曹魏一边,蜀汉便休想有片刻的安宁。

    无论如何派遣使者去东吴是势在必行之举,不用多说,这担子就落在了黄崇的肩上。

    舆论是控制百姓有效的手段,呼雷阙的人员暗中开始了行动。川中,雍凉,三辅之地的声音都极为统一。百姓知道什么?能吃饱穿暖,安居乐业才是王道。揣摩百姓的心态来造势宣传,再加上仁惠之政,人们渐渐的都没了抗拒蜀汉的心里。

    川中经过数个月的培养,此时已经组织了一批三百余人的医师北上参军。三百多名医师被编在各个队伍中,在屯军之初,州郡之内都设有专门为兵将治疗伤患的医所。

    打了一辈子仗,谁也想不到还有这等福利,各处兵将都对刘禅心存感激,拥护万分。

    (本书QQ群:212313047,欢迎大家阅读收藏本书,并多提宝贵建议)

第六十七章 群英会(下)

    陆凯撇下大军不顾,轻舟回到了江南,这让吴国君臣大吃一惊。于是吴主孙亮以及全尚,贺邵等人纷纷前往陆凯府中探望。谁知这陆敬风闭门谢客,只称患病在身,就算是吴主孙亮的传召也是置之不理。

    从汉代以来不敬便是可杀头的大罪了,子对父不敬,下对上不敬,臣对君不敬皆是杀头。陆凯此举无异于是自投火坑,朝中一片哗然,各大世家频频向陆氏一族施加压力,打探缘由。[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到了这一代的陆家族长便是陆凯,家族中有谁敢不从?结果各大世家门阀也是无功而返。

    吴主孙亮可不是昏庸的君主,相反非常聪明。陆凯不是如此轻率之人,更不是因私废公的臣子,孙亮思索了两日,便起驾亲自往陆府而去。

    江东的文武群臣早就聚集在陆府之外,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屯驻在合肥的吴军有十万左右,陆凯把军权交给了丁奉,然而丁奉也是没有什么动作,让人理不出头绪,只有干瞪眼的份儿。前线的军队联系不上,又没有与陆凯一探究竟的机会,真是愁死个人。

    “陛下来了!”有人见到了宫中的车驾,扯着嗓子喊道。

    群臣一看果然是陛下的车驾,忍不住欢喜起来,陛下亲至你陆凯还敢不见么?

    孙亮几步走下了马车,示意群臣起身。来到陆府门前,自有随侍上前叩门。过了半晌,才有人打开了府门,见是当今陛下,吓得慌忙跪倒在地。

    孙亮倒也不计较,问道:“你家将军可在?”

    开门的小厮平日里在府中也算是机灵的,如今却是磕磕巴巴的道:“我家主人有命,若是陛下至此,还请陛下入内。”

    孙亮微微一笑,迈步便进入了府中,身后的侍从也都跟随进入。门口等了许久的全尚等人见状也要入府,却被小厮拦住了去路。

    “我家主人说只许陛下入内!”言罢,府门再次关闭,剩下全尚气的一脸铁青,不知是走是留。

    陆氏是江南四姓大族之一,其子弟遍布各处,历代传承。不过这位于京师的府邸却是不大,沿途自有陆府的家丁引路,穿过三四处宅院便到了书房。

    “请陛下入内。”家丁恭恭敬敬的说道。

    孙亮倒是没什么意见,身后的侍从早就火了,张口喝道:“大胆!天子到此,如何不来迎驾?”

    那家丁在地上磕着头,不卑不亢的道:“我家主人说了,请陛下入内一叙,余者不可相随。”

    “你这奴才!”那侍从听了更是火大,抬手上前便要教训下这不知趣的家丁。

    正要动手时,却见吴主孙亮略有不悦的看着自己,那侍从猛然跪在地上道:“奴才失礼,请陛下恕罪啊!”

    孙亮没有言语,抬脚大步走入书房之内。剩下的人见陛下没有发话,也不敢更随,唯有在这书房外等候。跪在地上的那侍从见陛下没有说话,也不敢起身,保持姿态不变的跪着不动。

    “臣冒昧返京,抗旨不尊,请陛下降罪!”陆凯在书房之内正在读书,见推门而入的乃是吴主孙亮,于是先行跪地请罪。

    孙亮眼角四周打量着这书房的布置,房间并不大,可却是立满了书架,装的竟是书籍,没有多余的装饰,书香袭人让人感到非常舒服。

    “敬风何罪之有,朕为人君不识臣意才是罪过。”孙亮打了一句哈哈,伸手去搀扶陆凯。

    陆凯闻言不敢起身,以头扣地道:“臣实为无奈之举,望陛下容臣细说之后定臣之罪。”

    孙亮笑了笑扶起了陆凯,自顾自的走到了书案之前,做在座椅上道:“敬风独自回京,却又不露面,可是有难言之隐?”

    “陛下聪慧过人,臣却有难以启齿之事。”陆凯在孙亮的示意下坐在一旁道。

    “难以启齿?或是难避人耳?”孙亮闻言道。

    “陛下真乃我主也!此事牵连甚广,为国臣不得不说,为私又不好说,因此才想到这么个办法请陛下来,还望陛下恕罪。”陆凯见孙亮的意思似乎猜到了几分,顿时高兴道。

    孙亮也是来了兴趣,能让这江东重臣如此大费周折,小心翼翼的事情,究竟是什么呢?

    就台面上来讲,确实是吴蜀两国并力北伐曹魏,然而本质上不过是各取所需罢了。不断的夺取土地就是自己的利益,两个国家一起去抢曹魏的地盘便叫联合。无论兴复汉室的口号,或是讨伐逆贼的旗帜都是表面文章,所谓出师有名便是这个了。

    陆凯作为江东势力的重要臣子,看的比皇室与世家都要透彻。江东目前的实力无论是攻打魏国还是蜀汉都已是相当吃力。

    蜀人夺取了雍凉三辅等地,一时半刻怕是没有能力继续东进。江东何必在这个时候与曹魏硬碰?名义上的攻守同盟,到了这个时候只能依靠自身了。江东与曹魏大战一场,蜀汉缓过劲儿来捡便宜,这才是不幸。

    联蜀或是联魏并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利益。眼前的蝇头小利不过是浮云,着眼点在于长远的打算。

    可皇族也好,世家也好,都急于在北伐中证明东吴的能力,想找回些颜面,于是便有了二次出兵的事。这就是急功近利的表现,只是皇族和世家都执迷于此,想要解围只能由陆凯挺身而出,接过这一棒,然后缓缓进兵拖延时间。

    时机过去了,也就不再执着了。

    只是如此行事却是直接得罪了皇族和世家这两大派系,作为世族阀门之一的陆家出于公心维护国家的利益,保全国家的实力,这是功劳。身为臣子欺君在先,抗旨在后这是死罪;处于世族之中反而损害世族的利益,这是祸端。

    功劳不是保命符,自古以来有几**到临头时,是依靠功劳保全性命的?

    ……

    魏,蜀,吴三国之间不约而同的终止了军事行动,整顿内政的同时不停的加强军备,等待下一轮战事的到来。

    江东的朝堂上却是并不平静,陆凯将军队控制在手中后竟然有意的拖沓时间,这让世族和许多朝臣都感到不满。

    有人建议对陆凯进行撤职,有人觉得陆凯此举无异是把家族的利益抛诸脑后不顾,更有也认为陆凯这一先例绝不能开,否则后人效仿国家威严何在?

    弹劾陆凯的奏折如雪花般送往宫中,然而却如同牛入泥潭般没了讯息。自从与陆凯一谈之后,孙亮便回到了宫中,一如往常的处理政务,只是对于陆凯有关的奏闻视而不见,不予理睬。

    陆凯那边仍旧是不见客,每日都在府中不知做些什么。

    整个江南随处可见的浮躁,人心浮躁,人言浮躁,人行浮躁,这一切都是源自于蜀汉的崛起,江东的无力。

    幕后的推手自然是高居庙堂的各大士族,可吴主孙亮不受影响,兵权又在深居不出的陆凯手中,世家士族们只能制造舆论而已。久而久之,见陛下如此镇定,朝堂上许多臣子也各自冷静了下来。

    便在此时,江东迎来了两名重要的人物。曹魏遣派的使者荀勖,以及曾经出使过江东的蜀汉大臣黄崇。

    荀氏乃是中原的世家大族,祖上乃是荀卿也就是后人所称的荀子。在独尊儒家文化的这个时代,荀氏是备受崇敬的一族人。东汉末年荀氏八个兄弟被称之为“荀氏八龙”,其中论才学则以排行第六的荀爽为首,可谓是一代大儒。

    等到了荀彧,荀攸叔侄也是名扬海外,尤其是荀彧忠心为汉,反对曹操称王结果被逼死一事,更加提升了荀氏的地位与声望。

    要知道若是曹操成为魏王,乃至最后代汉而立,那么荀彧就是萧何般的地位与功绩。但荀彧不计较这美好的前程,反而竭力的反对曹操称王,一心想保全汉室,这等气节如何让人不钦佩?

    自荀勖踏足江东,每到一地必是吸引附近的世族,文人前往一睹荀氏后人的风采。当地的世族更是频频相约,酒会,座谈不断,搞得荀勖无可推辞只得放慢脚步逐渐向建业而去。

    荀勖人还没有离开这一处,附近各地的贴子便递了过来,都是江南有名望的高门。一些名望较低的世家自知请不动这荀氏后人,于是只能跟随着四处游荡。荀勖所带的随从不过三十余人,跟随的江南士人却足有数百。

    有的明知请不动荀勖,干脆准备好酒席守在路上,拦住马车相约一叙。荀勖为国事而来,自然是有所不悦,但家族的地位摆在那里,又不能拂人美意。前面卖给张三的面子,李四不比张三差,如何推卸?

    况且江东的世族能量很大,与这些人打成一片也可以了解东吴的近况,更有机会和江东的豪族暗中沟通,至少这也符合拖延时间的策略。

    想开了,荀勖更是来者不拒,于是一日数宴,十天时间才走了不到二百里路。此时蜀汉使者黄崇却是乘着东吴荆州水军的船只直接抵达了建业城。

    吴主孙亮闻讯,于是派遣宿卫快马去荀勖处,直接将其请到建业来商议大事。荀勖倒是没什么抗拒的,准备许多时日的世族们多有怨言,这黄崇来这么快作甚?

    于是大批的士族也跟随着来到了吴国京师建业城,准备一睹荀氏后人的风采。

    (本书QQ群:212313047,欢迎大家阅读收藏本书,并多提宝贵建议)

第六十八章 川中之变(上)

    魏国荀勖,蜀汉黄崇住的是同一个馆驿。荀勖这边三四十个人相随,黄崇那边不过是十几人跟随。这馆驿落座于城中的繁华地带,笔直的大道通往宫中,附近都是权臣显贵的府邸。

    邦交有邦交的礼仪,吴国与蜀汉是盟友,与曹魏则是敌人,面子功夫做足了之后,便是私人活动时间了。

    黄崇这边是冷冷清清,只有江东的几大世家依照必要的礼数进行探访。荀勖的住所则是高朋满座,来的晚的没甚么名气的都聚集在了院子里,而江南名流都是在大堂之上赴宴。

    黄崇在屋中闭目养神,对面魏国使臣住处不时传来喧哗之声,此时已是深夜,人群反而是逐渐增多,并没有退散的迹象。

    “大人,已经问清楚了。”几名随从回到屋中,对黄崇禀报着。

    “备车!”黄崇闻言双目一睁,便吩咐众人准备出门。

    于是蜀汉使者就这么悄然的离开了馆驿,而对面数以百计的人群都没有留意到这边的动静。荀勖与江南世族打得火热,开怀畅饮,兴致来了更是品乐弄萧,风花雪月,好不热闹。

    这个时代的任何城市都实行宵禁制度,过了时间便不许人上街。黄崇自长安而来,车驾自然是东吴提供,外交使臣的身份和地位足以无视宵禁这一规定。

    马车备好之后,黄崇留下三四人在馆驿休息,自己带着剩余的六七人赶赴陆府,准备会一会陆氏的族长陆凯。

    吴主孙亮会在第二天早朝接见蜀汉以及曹魏的使者,看江东世家的态度,就可料到明日的早朝必是一番恶战。江东世族只会根据自己的利益选择合作伙伴,绝不是自己三言两语就能说服得了的。

    就算自己巧舌如簧,说得天花乱坠,也给不了这些世家豪族什么好处。所以黄崇也没有在意江东士人对于曹魏的倾向,决定先接触手握兵权的陆凯,看看这实权派的人物是什么想法。

    马车在夜里飞驰,街上空空荡荡,偶尔可以看到巡逻的士卒。黄崇无形之中用成都与这东吴都城建业做着比较。

    一个是川中古城,一个是江南水乡,各有各的风韵和特色。然而无论从繁华成都还是京畿守卫来看,蜀汉的成都皆是超过了这当世最为繁华的城市。

    江南的商业是比较发达的,无论是水路还是陆路都方便货物的运输和流动。加上蜀汉以及曹魏都都借助东吴作为缓冲,各取所需,建业的繁华便不在话下了。

    不过赚钱的始终是世家豪族,商贾富户们,寻常百姓也就是捞点血汗钱罢了。蜀汉在这一方面要比东吴的情形好上许多。不少百姓早已有了自己的营生,大头给富贵人家有权有势的赚,小头便落到百姓囊中,皆大欢喜。

    刘禅的治国之道看起来没有什么大用,可施行后的效果往往是出人意料的。越是没有人留意的所在,便有着越是出其不意的结果。其中的因由一时半刻还没有弄清楚,可大概的脉络是摸得到的。

    世家,豪族,商贾,富户,农耕各个体制分明,无论任何阶级都要对国家的财富负责,但各有的各的门路。上层的不在单纯依靠人力和耕地来剥削下级的财富,而是有了通商等其他的生财之道。耕地的百姓少了国家和上层的剥削,自己温饱的同时,还能有些富余,国家自然逐渐强盛起来。

    这边想着,车已经到了陆府门前,这深夜时分冒昧造访甚是唐突。然而没等侍从们去叩门,府门却已是打开。陆凯身着儒服迈步走了出来,笑道:“来者可是舌战江东群英之黄太初?”

    黄崇心中一动,这陆凯竟是早有预料,看来此行有眉目了。当下黄崇也不敢怠慢,下车走上前去施礼道:“深夜叨扰,有劳陆将军久候了。”

    二人话中蕴藏机锋,陆凯笑容一展:“如此更应珍惜时间才是,请了。”言罢便带着黄崇等人进入了陆府之中。等陆府的大门关闭,附近的宅院中数人探头探脑,见四下无人各自散去。

    “贵国在西线连战连捷,不知下一步有何打算?”府中落座之后,陆凯开门见山的问道。

    “连续作战军力疲惫,我主决意在长安修养,再做东进。”黄崇同样是快人快语。

    此时已经是深夜,离上朝也没有多少时间供二人客套。陆凯闻言点了点头道:“太初此来是劝东吴兴兵?”

    黄崇看了眼陆凯,也没有什么好遮掩的,于是道:“蜀吴本是联盟,我受陛下所托,前来与吴主商议评分魏地。至于出兵之事,不可儿戏,需量时而行。”

    “江东处境尴尬,人心浮躁,明日早朝陆某恐怕帮不上什么忙。”陆凯略微思索后说道。

    黄崇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说道:“吴主乃聪慧之主,魏人虎狼之心不可不防。吴蜀两家既然联盟,大可并力取之,只要地界划分清楚,大事可定矣!”

    “黄太初快士也,果不欺我。可曾见过曹魏使者?”陆凯见这黄崇坦陈直率,心中甚是敬佩。

    “远远一瞥,无缘相识。”黄崇两手一摊道。陆凯与黄崇双目对视,均是会意,各自捧腹大笑。

    ……

    天色渐亮,江东文武群臣二百余人盛装入宫,蜀汉使者黄崇,曹魏使者荀勖则于宫外候宣。

    “魏蜀皆遣使前来交涉,众卿可有眉目?”孙亮高坐龙椅,对东吴群臣问道。

    “启禀陛下,曹魏此举乃是自保之策,不可轻信。然蜀汉一方也需详谈,不可为其利用才是。”贺邵抢先进言道。

    “陛下,臣倒是觉得事关我吴国的生死存亡,应使两国使者于殿前阐明来意,然后再说。”全尚也是出班奏道。

    “既如此,宣召!”孙亮点了点头,心中忍不住发笑,江东世族自从荀勖南下便与其眉来眼去,又不顾忌被自己知道,显然是是借此表达世家的态度。但是为了避免被抓到把柄,朝堂之上又是谁也不敢先开口替魏国说话。

    “陛下!”薛珝挺身而出道。

    “爱卿有何话说?”这薛氏兄弟算不上一等的治国之才,然而忠心上却是比一般的世家要可靠些。

    “今魏蜀强而吴弱,陛下可于朝堂上立刀斧手,以示威严。”薛珝道。

    “可,便依爱卿。”孙亮闻言觉得不错,于是命人召刀斧手上殿。

    不多时,黄崇和荀勖并排步入大殿之中,二人均是深施一礼,然后命手下送上礼物的清单。

    “二位皆是一方俊才,此番前来江东,不知有何见教?”吴主孙亮对于礼物并不在意。

    大殿左后站得是江东的文武群臣,都是江南的英才,无论文臣还是武将各有气质,气派非常。在群臣之后则是刀斧手一排排挺拔而立,手中刀斧锋锐无比,一股杀气不断侵袭黄崇与荀勖二人。

    荀勖双臂一端便要答话,耳旁却是响起了黄崇的洪亮嗓音:“吴蜀已结秦晋之好,我主派我来此与陛下商议评分魏地事宜,此乃吾主国书,请陛下圣阅。”

    见黄崇抢先,荀勖也不敢落后抢着道:“大魏天子欲与吴主商议结盟之事,共除蜀贼,此乃国书!”

    侍从结果蜀汉和曹魏的国书,纷纷递给孙亮观看。黄崇和荀勖在大殿之上却是打起了口水仗。

    “吴蜀结盟已久共同伐魏,两军数万将士浴血沙场,埋骨他乡。魏主不在许昌沐浴更衣准备授降,来此何干?”黄崇首先发难,正色道。

    荀勖闻言脸有不屑之色,也不去瞅黄崇,面朝前方道:“蜀人奸猾偷袭得手,占得小利便沾沾自喜,独吞两州之地,焉有盟友之义。”

    “长安一战司马昭勉强留的性命而已,中原人心惶恐不安,正是平分魏土大好时机,汝为荀氏后人却与魏人效命,再从司马氏奴役,置令君脸面于何地?”黄崇见者荀勖张嘴便是中伤蜀吴关系,于是改变策略。

    ……

    上党王刘虔的尸首运回了成都,监国太子刘湛出城十五里去营弟弟的灵柩。沿途蜀汉军民自发的前往护灵,场面甚是壮观。

    刘禅七个儿子除了大儿子刘睿谋反叛逆被处于极刑外,余下的六个儿子中有五个都死在了战场之上。这一切都是为了保住蜀汉的江山,保存北伐的希望。魏军退出川中,百姓的生活恢复了安定与平静。想起陛下家中的惨剧,不少百姓都感叹不已,修得几世福分才摊到这么一个好皇帝。

    刘湛与几个兄弟共处几十年,可以说是孩童时期便在一起。如今自己虽然成为了太子,可一众兄弟纷纷逝去,这等连串打击简直是熬人心扉。再听说已经找不到弟弟的首级,刘湛更是伏在灵柩上痛哭。

    留守川中的杨戏,樊建二老也跟随一同前来。见太子如此悲痛,只怕是哭坏了身子,于是命人拉走太子,尽快安排时间给上党王下葬。

    也许是兄弟情深,也许是禁不住打击,刘湛回到宫中后没多久,便是一病不起。宫中的御医百般诊治都是束手无策,急忙将情况传往前线的长安,请陛下回来一趟。讯息是传了出去,但刘湛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愈加的明显。

    张皇后也曾来数次探望,见刘湛神色萎靡,精神不振只是叹息。经过刘禅的政令和宣传后,山野之间已是有不少的隐士出世。张皇后眼看刘湛挺不到刘禅回川,于是便借助兄长张绍,与杨戏,樊建等人商议,请最近出山的隐士相助。

    (本书QQ群:212313047,欢迎大家阅读收藏本书,并多提宝贵建议)

第六十八章 川中之变(下)

    川中留守的大臣都是绝对忠心于蜀汉的,而且杨戏,樊建,谯周等人都是诸葛亮时期留下的重臣。虽然太子刘湛病倒,但国家和政务依旧如常,没有丝毫的影响。

    骠骑大将军霍弋在早些时候率领万余人马赶赴白帝城,这是应对江东增兵巴丘的手段。

    发展好内政,供给前线是川中的主要任务,可单做到这一点却是不够的。蜀汉的版图已经扩张,雍凉二州需要一批蜀汉本地的官员任职。魏国投降的官吏将领中,挑选一部分留在当地继续任职,另一部分则是调入川中任职。

    川中各地也设置了医馆,用来给寻常的百姓瞧病,百姓只需要支付部分的药材钱便可。经过刘禅在国中的大力推广和扶植,医师这一行业逐渐摆脱了往日里卑贱的地位,反而变得炙手可热。

    以往在民间颇有声名的医师都由各地的官府负责延揽,或是给予其固定的宅院作为传授以及行医的馆驿,或是随其所好配以专门的符碟,以便在各地都可以享受

    得到应有的方便。在各个州郡乡县都有大批的学员,接受医术的传授以及采药行医。

    当年马钧入蜀之后,工匠的地位便陡然而升,呼雷阙的刘邵更是成为其入门弟子。马钧年纪大了,精力有限,虽然看起来仍是老当益壮,可到了这把年纪还是以修养为主。

    川中许多著名的工匠都是慕名而来,转为国家所用的工匠到马钧这里来学习更是成了升职的法宝。能学到马钧的两三分,已经够人一生生活无忧;学到四五分的便可称得上是大匠了;像刘邵这种尽得所传的,那就是国宝。

    各行各业都少不了工匠的身影,这些人得到了提高,受到了重视,于是更加专心于自己的行业。无形之中,从基础设施到各行各业,已经开始呈现出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苗头。

    一个小小的发明创造,甚至只是一处改动,对生活,国家,百姓都带来很大的帮助与转变。小小的改变越来越多,就促成了质的飞跃。马钧构思了许多东西,但没有人重视,凭借自己的力量是做不来的。

    现在身处蜀汉,得到刘禅的权利支持,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脑子里的想法总算可以付诸实践,来不及做的便将想法说出去,自然有人乐于尝试。

    尤其是马钧带着一众弟子们赶赴南中,对铁矿的开采以及锻炼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与改进。经过数月的努力,从勘探方法,到炼制的工具设施,再到锻造术都有了相当的提高。通过新式锻造技术制作的兵器与铠甲,其纯度远高于正在使用的刀枪铠甲。

    武器的锋利程度足以毫无阻碍的削断现存的任何武器与铠甲,而铠甲的坚韧程度也可以防住一般意义上的攻击。军备的大幅升级,使得蜀汉在日后的征战中有了新的杀手锏。

    在炼铁以及锻造器械的过程中,成功率只有平时的三四成,这还是经过数月努力后的结果。最初的时候没有足够的硬件设施,只能撞运气,用新技术锻造出新的工具,然后逐步的提高和稳定效率。

    从南方诸国迁入南中的百姓也是越来越多,大都是些生活困难,又通晓汉语的外国人,千里迢迢的来到南中,为的只是生存。呼雷阙的人员早就发展到了南方各国,对各行各业的精英进行诱惑,招揽,以及威胁。然后通过商队的形势送往国内,这都是刘禅在川中时便已拟定的事情。

    挖脚也是一门学问,通过观察和打探了解其性格喜好,家庭背景。然后逐步的接近,寻找机会尝试各种手段,在不惊动各国官府的情况下把这些大才都搞到蜀中去。

    有人很好的完成了任务,可也有人做的不好,或是运气不好。南方诸国也渐渐发现了自己的人才流失,但各国本身就是敌对的状态,想和蜀汉提起这件事儿自己的底气又不足,只能忍着。暗中却是不断的搜集证据,甚至派人阻挠。

    初时双方都保持警戒,非常敏感,一旦发现事情不对也就各自收手了。蜀汉这边都是富有经验的人员进行暗中活动,南方各国派出的大都是自家的宿卫,武士。有脾气暴躁的,有鲁莽无脑的,更有贪功的,龙蛇混杂什么鸟都有。

    终于有一天惹出了乱子,两名呼雷阙的成员被当地的军队击杀在了闹市区。呼雷阙的成员都是暗中行动的,明面上身份都是商人游客,因此除了双方的高层外,普通人看来不过就是死了两个人而已,没什么特别的。

    蜀汉屯驻当地的人员不敢把事情闹大,只能将消息传送往马承那边,等待指示。见到汉人没什么动作,这小国的国王不禁打起了歪歪注意,于是找个借口开始查封汉人的仓库和财产。

    当地的汉人实力小没法抵抗,自恃是商队的人,于是便任由这些外国人处置。当年马承与这小国的国王是签订过盟约的,汉人们自信这事儿会和平解决。

    然而事情往往都是事与愿违,轻而易举就得到这么多财富,这国王可是红了眼。开始对汉人进行拷问不说,还联系其他国家准备掠夺汉人的财富。

    这些国家彼此也是出于战争的状态,一时半刻对这莫名其妙的邀请都不敢接受。一直等到派出的人打听消息回来,才知道果然如此,这可是个发财的机会,况且是汉人先暗中动得手脚,这么做并不过分啊。于是互相勾结的几个国家不约而同的对本国的汉人下手。

    马承和张翼几乎是同时得到了讯息,这等大事儿若是处理不好恐怕苦心经营的大好形势便会毁于一旦。

    马承游走各国见多识广,张翼身居要职足智多谋,当下张翼整顿军备前去营救众人,马承遣使到各国说明缘由,要求各国联合起来讨伐这些不守诺言的小国。

    离得远的只是声援,离得近的国家却是跃跃欲试。汉兵的战斗力大家是有所耳闻的,与汉兵一起战斗,而且是各国联军,这等美事儿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一样。

    就在几个小国国王得意之时,张翼的五千蛮军和马承的四万联军联袂杀来,过于悬殊的力量使得张翼,马承等人轻而易举的便攻破了这几个小国。救出来的汉人并不多,大部分都惨死于审讯时的酷刑中,活下来的大部分也受尽折磨。

    盛怒之下马承和张翼将这几个国家的王室尽数处死,以儆效尤。联军中各国将领算是见识到了汉军的战力,自己这边四万人和汉军一比简直就是乌合之众。盛怒之后,马承取回了属于自家的财产,又将几个国家的国库进行了搜刮。土地依照约定由组成联军的各个国家瓜分,钱财则是汉军与联军对五五分。

    事情很快就传遍南方诸国,震慑于汉人武力的同时,各国又是羡慕得到好处的几个国家。平时你来我往打个三五年都占不到便宜,现在跟着汉军一战就得到大片的土地和资源,这等美事儿怎么就没落到自己头上?

    也有的国家暗自庆幸,幸好自己派出的人员没有做出过分的事儿,否则惹怒了汉人,别说这几个工匠手艺人,自己的脑袋倒是先掉了。阻止汉人掠夺人口的事儿还是压一压再说,因为这点小事儿弄得国破人亡多不值当。

    话是这么说,可自己这国内才有多少工匠?让汉人这么挖下去,恐怕国家离灭亡也是不远了。汉人过于强势惹不起,其他的国家倒是不乏弱小的,柿子要捡软的捏。

    在蜀汉展示了强大的武力之后,一些聪明的国王纷纷派遣使臣来和马承磋商,希望得到汉军的武力支持,用来讨伐其他国家。

    汉人不参与各国之间的争斗,这是当初便明文规定的事情,没有什么好谈的,马承一口回绝了众人。各国使臣来时早做了精心的准备,于是开出了各种有利的条件,包括人力以及很少对外出售的资源储备。

    后知后觉的国家毕竟也不是傻子,见许多国家都跑到汉人那里要援助,自己也不甘于人后。丫的你们有了汉人的帮助,让我们怎么活?大家实力分大小,可也不是很悬殊,你能拿得出手的,我加倍便是了。这个时候不能心疼本钱,一旦得到汉人的协助,攻城略地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儿么。

    一时间之各国的使臣不断来拜访马承,这让马承应接不暇。见到南方各国如此态势,马承与张翼商量之后都觉得有利可图,于是派遣使者紧急文书送往成都,请成都转交给北方作战的刘禅。

    得知爱子病的不轻,刘禅无心处理政事,与众臣一番商议后留姜维督雍,凉二州,廖化镇守长安,自己带着千余人火速返回成都。

    本体刘禅的七个儿子仅存刘湛一人,这让刘禅心中愧疚,而与众子相处多年也是有了感情。魏,蜀,吴三国都进入了修养阶段,一时半刻也不会有什么战事,正好趁机回川。

    刘湛的病情,半年没见的张皇后和爱子都在成都,刘禅归心似箭一路上不曾停留终于到了成都。

    蜀军在长安以及雍凉的部署瞒不过魏人,失去这片广袤的土地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魏人无时无刻不想将其夺回。听闻刘禅返回川中,姜维镇守雍凉,司马昭心中暗喜,于是召集文武群臣商议出兵之事。

    (本书QQ群:212313047,欢迎大家阅读收藏本书,并多提宝贵建议)

第六十九章 魏蜀相争(上)

    三个国家中只有蜀汉的医师以及百工地位逐渐提高,其他国家的行业者渐渐被蜀汉吸引,也都流入了川中。有的是为了生计,有的想凭一技之长混个上等人,更多的是慕名前来。

    华佗的弟子李当之便是其中一人,太子殿下重病卧床不起,御医束手无策,于是朝廷广招天下医者,李当之闻讯之后匆匆赶到成都应征。华佗的医术受人赞叹,可地位并不因其神技而有所改变,这一点华佗与马钧十分相似。

    作为华佗的弟子,无论是樊阿,吴普,还是李当之,虽然得了华佗的真传,可如何比得过师傅?师傅尚且以行医为耻,做弟子的也好不到哪儿去。

    据说当初华佗在狱中,曾经有意将自己的医书传世,狱卒碍于法令不敢接受,华佗只好将书烧毁。李当之闻讯赶赴已经是晚了一步,老师的医书没有流传下来,医术却是在三个弟子的身上。

    李当之于是找寻自己的两个师兄,准备融三人所长,将老师的医术记录为书,传于后世。

    普通百姓著书非常艰难,尤其是医书这种可以活人的书籍。凡是提到的药材,配方都要先行试过才可以记录,这是一个医者的医德。天下药草何其多?单凭一个人的力量难以成书。

    于是李当之试图与世家大族和官府联系,希望得到帮助和资助。然而医者这个行业本身就是卑贱的行业,人家根本瞧不起你,多次碰头之后,李当之不由得心灰意冷,又是不甘此生碌碌无为。

    入蜀是唯一的机会,恐怕也是最后的机会了。

    看顾过刘湛之后,刘禅又去探望张皇后和自己的儿子,还没坐热乎,司马望之和文立便联袂而来。

    马承与张翼等在南方诸国的将领联名上奏,请刘禅定夺。南方诸国想借蜀汉刀兵之利,这本是违犯原则的。但眼下的形势由于蜀汉过于强大,各国又彼此猜忌,见到了被灭的几个小国之后,联合起来对抗蜀汉的念头便完全打消了。

    蜀汉通过各种手段挖掘和剥削南方诸国的国力,南方诸国只能依靠掠夺其他国家来增强自身,否则便是坐以待毙。眼下这种形式正是蜀汉从中牟利的最佳契机,南方彼此战乱,影响不到蜀汉,蜀汉可以坐山观虎,又可以大发横财,狠狠的敲上几笔。

    刘禅也是如此认为,谨慎起见便召杨戏,谯周,樊建等人前来共议。深得刘禅器重的郤正在各地征集新军,并未在成都。

    出兵相助显然是不行的,兵力是蜀汉在南方最为主要的力量,要不断的维持和增加,绝对不可损耗。一旦蜀汉的强势开始转弱,到时候被南方诸国联合击之也不是没有可能。

    推波助澜是必要的,刘禅眼光不由得放到了长远考虑上。南方诸国混战一片,各国的势力定然不断的削弱,社会加剧混乱,百姓流离失所。蜀汉大可以用武器,铠甲,军械等换取一些稀有资源,包括盐,矿产等。

    群臣对此也是没有异议,割据各地的国家经过战争会产生新的王者和霸主,但依然不是蜀汉的对手,如果有好的时机,趁机把南方各国也逐一平定,纳为蜀汉的版图,这是何等的功绩?

    于是刘禅也不迟疑,批准了马承,张翼等人的请求,并且下诏给南中的诸葛瞻,令其全力支持吞并南方诸国的计划。只要蜀汉控制对南方各**械的输出量,就可以确保自身的优势。同时南中“新铁”打造的铠甲和军械也不断的运送到成都来,产量虽然少,可经过四个月的制造,“新铁”的军械已经可以装备一支两千五百人的队伍了。

    异国乃至少数民族不断的涌入川中和雍凉地区,便存在一个和睦共处以及教化的问题。谯周为首的蜀汉大儒们早已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许多学校。

    公家办学财政的支出是国家买单,入学的学子只是负担很少一部分的经费。私人授学的,国家也会给予长期的资助。鼓励百姓多读书,多识字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任务,虽然长路漫漫,但这一举动无疑是国家重视教学的信号。

    刘禅也因此得到了朝野间的一致好评,陛下崇尚治学到这般程度,这是历代帝王不曾有过的壮举。

    法令诚然可以约束人的行为,毕竟是外力。个人素养才是体现国民素质的最佳途径,百姓的学识见识德行都有所提高,便不会与异族人冲突。而异国人和各民族的百姓经过授学,也会逐渐同化。

    李当之不愧是华佗的弟子,太子刘湛经过李当之施诊,病情逐步的好转。刘禅大喜过望,每日都去探望刘湛,并对李当之大加赞赏。李当之便趁机提出了自己想著医书的愿望,恳请蜀汉可以出人出力,协助其完成心愿。

    书籍在这个时代是较为贵重的物品,抄录也好,刻录也好都是手工出力,速度慢不说,也容易出错。所以书籍只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流传,绝大多数人都是采用口述的方式传授自己的技艺。

    李当之的请求为刘禅又是打开了一扇门,一定要著书,不仅仅是医术,各行各业都要有专门的书籍,用来传授技艺。如此才可以使更多人获得知识,这些技艺也不会发生失传的现象。

    南方的马承和张翼得到了刘禅的密诏,于是开始了和南方诸国的谈判。大量的盐,铁矿以及珍奇异宝运往川中,各州府郡县中老旧的军械同样送往南中。蜀汉兵士嫌这些军械年头久了不禁用,到了南方的外国人手中,却是成了神兵利器。

    率先得到武器支援的几个国家开始对周边国家进行掠夺,每个国家也不过是只有五六百人配备蜀汉的军备而已。就是这五六百人在战斗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连战连捷,大砍大杀的一塌糊涂。见到好处,各国更是不再犹豫抓紧与蜀汉商谈,只是此时的军械也随着行情水涨船高了。

    ……

    黄崇和荀勖还在江东与吴人商谈,蜀汉和曹魏又是开始了新的对决。刘禅和姜维的离开使得长安的兵力减弱,廖化虽然是蜀汉的宿将,但在敌国眼中并不是什么难缠的人物。

    趁着吴国没有动作,司马昭调集了八万余人会同钟会在新野的四万援军共计十二万人人马,杀奔长安。东方没有吴国入侵,自然可以抽调些许兵力来支援作战,江东暂时的平静下,魏国得到了和蜀汉公平的战机。

    如果魏国趁势夺回长安,荀勖与吴王的商谈自然也有了底气。相反,蜀汉的使者在事实面前还有什么可以拉拢东吴的资本么?

    孙吴抽身事外,成为了一名看客,因双方都有使者在吴,所以吴人不可能在此时采取任何的军事行动。

    隔岸观火,缓兵之计,何尝不是东吴有意为之的策略?

    看似弱小的东吴并非是任人鱼肉之辈啊……

    二虎相争必有一伤,蜀或魏无论谁胜谁负,吴国都是赢家。从有被蜀魏吞并的尴尬境地,到如今捡便宜看热闹的路人,吴国没有违背与蜀汉的盟约,也不在曹魏有使者停留江东时采取没有道义的军事行动,这是最为聪明的做法。

    留守长安的蜀军有四万余人,其中两万五千人驻守在长安城,余下的一万五千余人分别驻扎在左冯翊,右扶风。

    魏军毫不客气的先挥军攻取左冯翊,蜀汉守军见魏军势大,不敢出城迎战只得紧闭城门死守不出。司马昭二话不说立即挥军猛攻,蜀汉将士浴血奋战坚守城池。无奈城中的百姓都是新附于蜀汉,见城外的魏军如此之多,几家大族联合在一起,里应外合打开了城门。可怜五千蜀汉将士被十几万魏军攻杀,最后全军覆没。

    廖化不断的调集附近兵力聚集在长安,一面固守,一面在城中各处屯驻人马,防止左冯翊的故事重演。长安城中的这些个世家,虽然对蜀汉做了妥协,可家奴家仆一时也不能散尽。甚至许多世家对于蜀汉的执法力度还抱有疑问,并没有遣散家族的仆役。

    但是这些仆役,拿起刀枪武器就可以上战船,数万人的私人武装在城中若是闹将起来,廖化等人便是死无葬身之地。

    好在军情已经传往姜维以及川中,只要守得住长安些许时日,川中以及雍凉的救兵便会赶到。

    廖化想到的,司马昭和钟会也是想得到。魏军潮涌至长安城后留下数万人马屯驻在附近,大军径直越过长安攻取附近的州郡府县。周围歌城的兵力尽数聚集在长安,本不充裕的守军更加的薄弱。被魏军一连数日攻打,加上内部百姓并不支持蜀汉,相继被魏军攻破。

    廖化眯缝着眼睛每日都在城头观看外面的形势,姜维在雍凉可用的军队也不会多,川中来了援军恐怕也多是新军。和司马昭这十几万魏兵一比,蜀军在人数和战力上都处于明显的下风。毕竟蜀汉常规兵力是不能与曹魏这样数倍于自己的大国做比较的。

    外面魏军占领的城池不断增多,城中世家百姓的情绪也随着不断变化。每日里这么拖延不是个办法,廖化长叹一声,召集马脩,杜珍,蒋斌等将领到府中议事。

    ……

    得到魏军入侵的消息,姜维放下稳定雍凉的工作,召集了自己的精锐部队连忙赶赴长安。与此同时,魏将钟会也布置好了一切,安心等待蜀军自投罗网。

    (本书QQ群:212313047,欢迎大家阅读收藏本书,并多提宝贵建议)

第六十九章 魏蜀相争(下)

    自刘禅对蜀汉施行改革以来,蜀汉的人口和财富都是与日俱增,可士卒不同。百姓拿起武器就可以上战场,但那不是标准的军人,充其量称其为乌合之众。

    军人要有强健的体魄,高昂的斗志,一腔热血以及对于国家的忠城,最重要的是服从命令。服从命令也分很多种,有人在平时听从指挥,可遇到特殊的状况便只顾自己,罔顾军队,这样的军人并不合格。因此招募军卒并非是凑人数,而是需要详尽的考察。

    蜀汉常备的军力不过十万左右,为了准备北伐已经提升过了军队储备。在于魏军的历次交战中,获胜一方的蜀汉也是损失了不少兵力,况且蜀汉也结结实实的被魏军打败了几次。

    雍凉之地刚刚收服,又是姜维家族的发源地,自然由姜维前去治理最为合适。投降的那些士族富户一时半刻还是靠不住的,所幸蜀中就有不少从雍凉迁入的名士,用这些人治理雍凉,自然会得到当地相关士族的支持。

    姜维本部的两万余人被带到雍凉二州休整,刘禅先一步回成都,余下的两万余人便由傅佥率领回汉中休整。留给廖化的四万蜀军已经是蜀汉现有机动兵力的一半了,负责镇守长安地区。若是算上随时能来援助的姜维军和傅佥军,其实蜀军全部兵力仍然处于随时待命的阶段。

    长达五个月的连续作战,蜀汉的军队全靠一股斗志支撑,休整下来才感觉到疲惫。

    长安的守军大都是后从川中增补的军队,因此体力和战力还能保持在不错的水平。

    廖化召集众将入府议事,众人都是觉得眼下魏人来得好不是时候,或者说对于魏人来讲是恰到好处的。

    蜀汉的军队处于疲惫期,而新兵正在操练之中,更要命的是占领长安也不过月余的时间而已。

    魏人仰仗雄厚的国力,短时期内又调集了十二万人马。而蜀汉要么动用刚进入休整期的老兵,要么调取训练期的新兵。无论是老兵还是新兵,状态和战力都是大打折扣。

    若非是兵力疲敝,刘禅与姜维当时便会趁势进取潼关,将关中门户掌握在蜀汉的手中了。这其中自然也有魏军屡败但军力不断补充的缘故,蜀汉非是不想继续东进,而是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实在是有心无力。

    “将军,魏军分兵各处恐怕意在我国援军,我等应及早筹谋才是。”护军杜珍思路清晰,对廖化建言道。

    “杜护军所言甚是,不过近来几个家族都偷偷的派人出城与魏军联系,须先解决此事才行。”镇东将军马脩接着说道。

    马脩是蜀汉名将马忠的长子,跟随刘禅北伐以来屡立战功。尤其是长安城下与司马骏一战,马脩舍命阻挡魏军铁骑,侥幸保得性命。刘禅见其忠勇,甚是喜爱,于是破格升为镇东将军一职,作为廖化的副手。

    “攘外必先安内,内患不除,我等休想有所动作。”辅军将军蒋斌甚是忧虑的说道。

    廖化见三人的想法还是颇为统一,思索了一下道:“陛下临行之前交予我一个锦囊,言遇危机时可拆开一看,眼下似乎到了时候。”

    “眼下内忧外困,却是如此。”杜珍等人点头称是。

    于是廖化从怀中掏出一个锦囊,用火烧开封口,取出其中的纸张观看。只见廖化脸色逐渐转为温和,众人也不知那纸上写的什么内容。

    廖化猛的一拍大腿道:“陛下高瞻远瞩,神机妙算,我等可速速行事!”

    杜珍,马脩,蒋斌纷纷聚拢过来一观,均是赞叹不已。

    ……

    当晚,辅军将军蒋斌率人亲自巡城抓获了几名偷出城池的家伙。廖化为了保证蜀汉军队的战力,使自家军卒养精蓄锐,城墙上负责巡视防御的不对中夹杂了许多长安本地的青壮。

    穿着蜀人的衣甲旗号,城下的魏军如何认得出这不是蜀军呢?

    而蜀汉在城中本是两万五千人,收拢了附近各地的六七千人之后,军力便在三万之上。这三万余人轮班在城防紧要处和城内的要害地点屯驻,每一轮都有两万人可以休息,保持充沛的体力。

    城中的世家便是利用这个机会,纷纷派出自家的奴仆,与守城的魏人打通关节,然后偷出城墙联系城外的魏军。之前附近的州县大都是还没被魏军攻破,城中的百姓豪族就做了乱,造了反。长安虽是巨城,可内部的人心未服,贼心不死,又如何能够免俗呢。

    城里城外的眉来眼去自然逃不过廖化的法眼,就算刘禅没有留下计策,廖化也早酝酿好了如何应付,眼下与刘禅的锦囊不谋而合,做这事儿便再没有任何顾虑了。

    翌日清晨,长安城中的世族富豪们便接到了蜀汉左车骑将军廖化的邀请。这个时候邀请大家去赴宴,肯定没什么好事儿。这才几天的功夫,魏军又打了回来,蜀军主力却是撤走了一大半。不过去去也好,眼下还不宜和蜀汉扯破脸皮,城中的蜀军比起城外的魏军要少,那也是三万多人,小心为上。

    酒宴之上廖化频频举杯,看大家兴致到了,于是起身道:“强敌压境,我等即为汉将,必当血战之,还请各位父老乡亲多多支持,老夫在此先干为敬了!”说罢,廖化碗中的酒一饮而尽。

    “廖大将军言重了,老朽等在这长安城中生活一辈子,怎敢不与将军齐心协力,抗击外敌呢!”一老朽率先响应道。

    “郑公所言甚是,廖大将军是长安的屏障,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总不能让魏人攻进来啊。”其他人也跟着随声附和。

    廖化一脸欢喜道:“承蒙诸公爱戴,老夫先行谢过了,只是有些许事情还需劳烦诸公,心中多有顾虑。”

    赴宴的众人把话已说满,心中暗道正题来了,口中迎逢着:“大将军只管开口,就算要老朽的脑袋,也是在所不辞!”

    左右已经联系上了魏军,这边不妨忽悠着蜀军,你说什么我全都答应,回头魏军进来了,还不都是空头支票?领头的如此言语,其他人更是嘈杂着应声,一个个慷慨激昂,说道动情处站起身来不断挥舞手臂。

    廖化把这一切都放在眼底,等众人渐渐安静了,于是缓缓的道:“老夫与诸公约法三章,还望诸公海涵一二。”

    “廖大将军但说无妨!”

    “我等皆从廖大将军吩咐!”

    “只要大将军开口,万死不辞!”

    众人各怀鬼胎,心里越是有打算的叫嚷的越凶,反而是一些没有打算和想法的家族处于观望态度,不敢附和。

    “第一条,城中军械不足,有劳诸位捐献军械充实军备!”

    “第二条,守城须有长远打算,今日起城中粮草辎重统一管理,麻烦诸公不要吝啬。”

    “第三条,魏军人多势众,诸公家仆尽数充军,战后归还。”

    说道这里,廖化看了看众人的表情,淡淡的又补充了一句:“违令者斩!”

    众人起初认为不过是捐献钱财这种事情,谁知道廖化口中的约法三章,一章比一章令人难以接受。

    世家大族靠什么屹立不倒?

    传承和积淀。

    文化,人脉,财富的不断传承才造就了今日的规模。军械,粮草,仆役这三样都交给蜀汉,世家豪族们与贫民何异?

    “大将军安敢如此?我等……”一老者起身便要和廖化理论,四周突然冲出了数百名刀斧手,一个个凶神恶煞的盯着在场众人。这老者话说到一半,见形势不对,硬是将要说出的话语咽回了肚子里。

    好汉不吃眼前亏。

    “这是何意?我等岂能任人鱼肉!”一中年文士慨然起身,便要号召众人。

    廖化冷笑一声道:“是何用意你不清楚么?来人啊,带上来!”

    一声令下,刀斧手从门廊后推出了几个人,都是五花大绑的绑着。眼睛尖的见了都是不做言语,心中却是嘀咕着,这不是谁家的某人么?难道……后面的事情就没法想了,蜀汉的军纪甚严,这一个月来还没有扰民和乱抓人的事情。看这几人灰头土脸的,身上的打扮穿戴也和平时有异,这是出城用的装扮啊……

    一会儿的功夫,这几人已经被押到了大堂之上。众人看得仔细,瞧的真切,心中都替这几家前来赴宴的族长捏了一把汗。

    “念!”廖化一身儒服打扮,可横坐在堂上,历经百战的杀气不由自主的散发,威慑着在场众人。这老头也是个杀人不眨眼的主儿,战场上都不知道砍下多少个脑袋了,今天的约法三章恐怕是躲不过去了啊。

    护军杜珍缓缓起立,掏出几封信札大声宣读着。内容不外乎是被蜀汉胁迫,日夜思念大魏,如今愿与魏人里应外合等等。每一封的内容都是差不多,有甚者在信中还罗列了城中蜀军的军情配备。

    几个世家的族长见事情泄露,脸色惨白的倒在了地上,完了,一切全完了。

    (本书QQ群:212313047,欢迎大家阅读收藏本书,并多提宝贵建议)

第七十章 全面战争(上)

    “约法三章的用意相信诸公都是明白的,不是万不得已,老夫真是不想与诸公如此。只是有些人未免欺人太甚了!”廖化冷冷的说着,厅堂内的众人都是屏息听着。

    之前还一脸不忿的众人如今脸上都没了表情,许多人想到勾结魏军这几家的下场,都是不寒而栗。

    有人要献城,怪不得蜀军采取如此强硬的措施,这个时候想不答应也是不行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个时候谁说一个不字儿,会被直接当做叛党处置。

    一众刀斧手走到人群中,将参与勾结魏军的几家族长拖出厅外,就在院子里大刀一挥,人头落地。十几个人头在地上骨碌出老远,拖出常常血渍就在这光天化日之下,看得人毛骨悚然。

    这几家的府邸,庄子,店铺早被蜀军围个水泄不通。里面的人不明所以,又或是揣着明白糊涂不开门,士卒抬脚就是猛踹。门一开百余人一拥而入,片刻功夫便将府中的人员尽数俘虏。

    试图逃跑的骑在墙头上被外面的弓弩手射死,慢一步的瑟缩在墙根儿没了勇气。颇有几分勇武的挥舞着兵器试图杀出去,又或是不甘心就这么被抓,但蜀军可不管你是什么原因,只要手中拿着器械的一律砍杀。

    城中这么大的动静百姓都是偷偷的打探,各家族富户更是提心吊胆,家里的族长老爷们前脚去赴宴,接着就发生这么一大档子的事儿,让人好不担心。连忙派人到外面打探,可蜀军屯驻在大街上禁止百姓上街,去打探的人走出没二十步远就被赶了回来。

    提心吊胆的猜测着,揣摩着,这究竟是怎么了?城外头还围着魏军,怎么汉军拿百姓开刀?普通的叩门声音却是把人吓得不轻,门外站着的是蜀兵,递上的却是自家老爷写的信。

    信得内容很简单,族里的武器,粮草,仆役都交给汉军,由汉军统一分配和调遣。

    更嘱咐家人不要担心,家里办的妥当了,自己也就回来了。

    字数少得很,内容却是惊人,照着汉军说的做,否则这族长是回不来了。各家各族心里都是有气,自己这一族在三辅,在长安也是名门望族,还会受到这种粗暴的对待,简直是颜面扫地。可是又不能不听,越是这种大族越是重视孝道,这是一大家子的事儿,抗拒汉军最后是什么结果大家看的很清楚。你相死?我还想活呢……

    大批的武器和钱粮运往长安的库府中,信里说只要粮草,但聪明的又主动上缴了不少钱财。这是态度更是人情,守城需要各族的支持,可粮草军械那是人家汉军主动要求的,附上钱财也是一番心意。

    每个家族的仆役有多有少,闲散的先被汉军带到了广场上,在各处工作忙碌的也陆续都送了过来。这些人加在一起足有十三四万之众,可惜不是正规军队,人数虽然多,战场之上只要数百人冲杀,恐怕就要溃散了。

    东汉末年幽州牧刘虞率领十万人征讨公孙瓒,公孙瓒的兵将正巧都分派了出去,城中只有数百人罢了。可刘虞是个心慈的人,十万人又没有懂得布阵的,公孙瓒见这一群人连个阵势都没有,于是就带着几百人杀了出来。结果可想而知,刘虞竟是被公孙瓒俘虏……

    廖化在这十几万仆役中挑选了两万精壮的,有些武力的作为新军日夜操练。又抽调出青壮一万五千人编排为数队拱卫城防,而之前掺杂在城防中的百姓依然在城头充数,其中被人收买与魏军勾结的早就被挑了出来,一刀砍个干净。

    余下的人尽数遣散,这些人虽然不愿意但也没有办法。世族的威胁解除了,城内便稳定了许多,这些老爷子们回到府中都是破口大骂汉军,却又不敢声张。

    廖化又遵从刘禅“劫富济贫”的指示,从收缴的财物中拿出一部分散给了城中的百姓。这些世家的物资和财富都是惊人,交出来的虽然不是全部,可用来抚慰百姓那是绰绰有余。

    百姓得了好处各个欢呼雀跃,叫着汉家的好,呼雷阙的探子在人群中开始鼓动百姓参与守城,一时间人人踊跃争先。

    城中百姓都站到了汉军一边,世族又没了实力,长安城这才是内部较为安定。这不过是第一步,第二步便是用计了,于是廖化招来了几个家族的首脑暗中计议着什么。

    如今的世族已经没了脾气,廖化招呼谁敢不从?

    ……

    钟会和司马昭分兵两路,司马昭带着五万魏军负责困住长安的蜀军,钟会则带着七万人趁机扫平附近的郡县。

    蜀汉的军队到了休整期,魏军却是有足够的生力军继续作战,先前示弱的姿态不过是一个缓兵之计而已。只有魏国进入到了完全守备的态势,江东才不敢轻举妄动——吴蜀夹击时吴国都占不到便宜,魏军全心投入守御吴人如何不绝望?蜀汉因为兵力的问题,只能借机歇战,不想正是调入了魏军的圈套之中。

    攻克了长安附近的郡县后,钟会的魏军长驱直入连克咸阳,槐里等地,蜀汉在这些郡县只留了一两千人守卫,自然挡不住七万魏军的强攻了。然而钟会魏军并未歇息,反而趁势进入了骆谷,杀奔汉中!

    汉中守将傅佥在得到长安的紧急军情后,紧急召回了正在休息的蜀军一万余人,剩下的蜀兵都回到了川中暂歇,一时半刻也调集不来。半年征战许多兵将都要回家看看才是。另外受伤的军卒也有近万人在各地治疗,这也是傅佥兵力薄弱的原因。

    幸而郤正在川中操练新兵送来了一万三千人,事不宜迟,于是傅佥点兵两万五千人进入骆谷前去支援长安。同时在巴中休整的范长生和范登也带着一万人走祁山,向长安进发。

    骆谷是奔向长安最近的道路,地势却是最为复杂的。一旦除了骆谷可以在雍州进行补给,因此傅佥这支蜀军一路轻装简行,日夜行军试图尽早的到达雍州。

    不想就在急于赶路之时却是在山谷中遭遇到了魏军!魏军似乎等待了好久,在发现蜀军踪迹后便冲杀过来。蜀军的斥候也是发现了敌军踪迹,傅佥强自镇定指挥众军应战。

    汉中的援军不过是一路,援助长安的还有姜维的雍凉人马,魏军敢于深入骆谷,难道是大将军那边遇到了什么问题不成?

    山谷之中地势险恶,双方数万人马交战完全是混战,阵列队形都难以展开。不过蜀军连夜赶路又是轻装,魏军以逸待劳皆是重甲,双方杀得天翻地覆,震的山谷不停摇荡,蜀军终是支持不住有了败退的迹象。

    傅佥见了勃然大怒,率领亲兵冲到前线冲突魏阵,魏军方面夏侯邵,张统两杆长刀接着傅佥厮杀。

    左右蜀军节节败退,傅佥纵然勇武也难以力挽狂澜,只能护着大军且战且退。钟会也是一代俊杰,一时间四面八方只要是能走人的地方就能见到魏军,对蜀军不停的骚扰和伏击。

    傅佥带着三四百人狠狠的压在队伍最后抵挡魏军,顾不上左右各条道路出现的敌人,只能拼死作战。

    山谷中地形狭窄,快速进军唯有将队伍拉长,遇敌人之后也只有回头一条路可跑。四周的小路都被魏军堵住守御着,傅佥若不断后死战,无处可逃的蜀军必然是被杀戮的命运,如此两万余人能跑出一半都是多的了。因此傅佥冒死断后使拖延魏军,使自家的军队可以多些时间逃出山谷。

    不过此举确实将断后者置于险境之中。

    山石中不停窜出魏军,蜀军长长的阵势开始出现断裂。夏侯劭和张统率领魏军牵制着傅佥,不敢压的过于靠前。傅佥勇猛是魏将众所周知的,因此二将不断的催促军卒上前缠战。

    ……

    军情传到了成都,刘禅龙颜大怒!

    怒的不是魏军,而是吴人。

    江东留着黄崇和荀勖不放,始终不做表态,使得魏军有了大举进攻的时机。借魏人之手来削弱蜀汉实力的意图昭然若揭。两家联盟共伐中原,你东吴本领不济打不过魏军,反过来用如此腌臜的手段对待盟友,真是让人不耻。

    魏军此次前来非同小可,若失长安及雍凉之地,以吴人眼下的态度趁势背盟攻蜀是绝对可能的。因此必须早做应对,不仅反击魏军,更要开辟新的局面。否则即便打退了魏军,蜀汉元气大伤,与吴人的盟约恐怕一样是没什么约束力。

    召集众人商议之后,刘禅命郤正继续在国内征募军队,操练新兵负责供应前线。同时以杨戏为帅,马融为先锋率领一万五千蜀军往汉中增援。刘禅亲自挂帅,以文虎为大将前往白帝与骠骑大将军霍弋汇合。

    东路军自从阎宇死后,庞宏便一直固守西城县。魏将羊祜带着两万魏军在西城县下屯驻,庞宏不出城,羊祜也不攻城。二人都是知道对方不好惹,因此不轻易的发动攻势。

    襄阳的吴军过不了长江,羊祜这边有新野,宛城,洛阳各处支援稳如泰山。庞宏固守孤城,但西城县一面环水,蜀汉的水军往返于西城和永安之间,因此兵员和钱粮也是用之不竭。

    刘禅将西方的战事交给姜维,廖化,杨戏负责,自己准备和霍弋汇合之后以西城为据点,打开新的局面。

    西城虽然地处险恶,但通往长安,洛阳,宛城,新野,又有水路连接荆州,可谓是战略要地。击溃此处的魏军刘禅便可以择路而行,魏军则是要处处防范,如此既可以打开新的局面,又使得长安的魏军首尾难顾。

    (本书QQ群:212313047,欢迎大家阅读收藏本书,并多提宝贵建议)

第七十章 全面战争(下)

    傅佥死战断后,顾着眼前的魏军却观察不到身后的情形。两侧山谷中不断涌出魏军或是弓箭,或是投石,让撤退的蜀军苦不堪言,损伤惨重。久而久之,长长的队伍便被隔做数截,彼此难以相救,困在原地各自为战。

    勇猛善战的蜀将见被困于绝境,纷纷带着本部人马向山谷两侧的魏军杀去。魏军仗着军力众多也是一涌而下,和蜀军战在一处。其中三四百名魏军瞅准了傅佥这一路离着蜀军大队比较远,于是直插下来将傅佥这支人马围住。

    直到后路被断,傅佥才发觉自己这断后的数百人竟是处于敌军的包围之中。夏侯劭和张统见了均是大喜,各自拍马向前冲入蜀阵与傅佥战在一处。

    傅佥身为姜维手下得力的大将,经过数次战阵洗礼已经成长为可以镇守一方的人物。先前魏国伐蜀时傅佥便已经是阳平都,负责镇守要地,如今无论是刘禅还是姜维都有意培养傅佥成为一名统帅,可谓是下了不少心血。

    能够击杀傅佥在这山谷之中,对蜀汉定是不小的打击。而汉中没有傅佥这样的名将镇守,说不定可以将其趁势攻克!

    钟会眼见数万蜀军陷入困境,忍不住仰天大笑。魏军在这骆谷之中早已布下了天罗地网,探明了各个山道。只要是有道路的地方,就有魏军的所在,或是凭借险地阻击蜀军,或是利用地势居高临下的远程攻击,抑或是根据地势突然杀出把蜀军的队伍截断,这都是钟会根据此处地理精心布置的战术。

    骆谷这边的厮杀,最多是汉中的蜀军前来支援,雍州凉州方面的姜维如何会得知骆谷的消息呢?在槐里,武功,咸阳等城都驻扎着魏人的军队,虽然数量不多,只是守城却是够的。

    长安告急,姜维的军力也不过两三万人,顾忌到眼下的形势,甚至多留部分军队稳定雍凉二州都是大有可能的举措。两万人的蜀军如何攻得下沿途的城池?就算攻得下又如何来得及救援长安?想救援长安便只有孤军深入,不理会沿途的魏军城池,先赶到长安再说。

    长安方面司马昭手下五六万魏军,就算挡不住姜维,也不至于被蜀军打败。有了这层因素,钟会才大胆的挺进骆谷,先行迎接蜀汉川中方向的援军。等击败了这支蜀军,或者直逼汉中,或者回身抄袭姜维后路,甚至留下一支人马和司马昭配合,自己分出一半军力去抢雍凉二州都没问题。

    长安只是诱饵,蜀汉兵力不足又是填坑的方式分批援救长安,此举正是给了魏人各个击破的机会。而钟会也根据这一点布置好了战术,等着蜀军一步步走向败亡。

    遭到魏军的夹击,左右又是无路可走,傅佥杀得浑然忘我,血染征袍完全没有留意到身边的蜀兵仅剩数十人。

    张统和夏侯劭自恃勇力,初时还不屑于使出全力,时间一久才发现早就把压箱底儿的绝招都用了出来。这傅佥枪法朴素,无甚精妙之处,可胜在斗志旺盛,力大无穷。二将合力拼之已经砍中傅佥五六刀,可傅佥仍是疯虎一般的死战不休,张统和夏侯劭也是挨了傅佥两枪,血流不止。

    这是搏命之战!

    此时蜀汉只撤出了一万余人,剩下的万余人尽数被困在山谷之中。魏军见到蜀军一脸绝望之情,于是各自呼喊蜀军投降。

    夏侯劭见傅佥勇猛,手中大刀有意放缓道:“败势已定,将军何不投降?”

    傅佥一脸愤慨道:“我乃堂堂汉将,安肯降魏狗乎!”

    夏侯劭脸色一变不在相劝,手中大刀却一刀快似一刀,连续猛斩傅佥。

    傅佥哈哈一笑,纵马挺枪相迎与夏侯劭,张统二骑中间穿过,腰部和肩膀连中两刀,鲜血标出老远。

    张统和夏侯劭也不轻松,夏侯劭大腿被傅佥一枪刺了个窟窿,张统头盔被傅佥枪柄扫掉。

    傅佥随身的数百亲兵此时已尽数阵亡,无一投降。傅佥冲杀多时咳血不止,猛吸一口气提枪杀入魏阵之中。压阵的魏将见状各自舞动兵器迎上,魏卒也是纷纷举起刀枪向傅佥身上招呼,傅佥杀红了眼,杀红了心,杀得疯狂,杀得狂妄,杀得魏兵魏将纷纷落马,杀出了一条血路。

    只是血路的尽头依旧是杀不完的魏将,杀不尽的魏军,所过之处不断的迸出血水,手中的长枪却是越来越慢……

    钟会站在高山上,望着一员蜀将在魏阵中所向披靡,于是回头问道:“此人便是傅佥?”

    身旁的副将答道:“回禀都督,此人正是傅佥,乃蜀汉新任命的征东将军。”

    “闻其父亦是殉难战场,一门两父子忠勇可嘉,忠勇可嘉啊……”钟会点了点头,发自内心的赞叹道。

    ……

    魏国大举进犯,屯驻在凉州的姜维也是得到了消息。吃惊之余对眼下的形势不由得感到了担心。司马昭虽然在长安大败,也不过是惜败而已,魏国实力不损,蜀汉军力却是到了极限。

    这个时候汉中就算能发出援军也不会太多,而且多是刚刚休息不到十余人的旧军,战力要打上一些折扣。雍凉这二州看起来还算平静,但自己大军一旦离开,保不准那些忠于魏国和蛇鼠两端的家伙趁机作乱。

    安远将军,凉州牧王志被少数民族当做自家人般拥戴,对于稳定当地局面有着重大的作用。雍州方面则是从川中调来了梁,上官等各族的官员赴任,这些人重回故里,一时倍感亲切。

    当年流入川中的东州士和东州兵老家都是这雍州的,虽然在川中生活了几十年,传承了三四代,可归属感还是有的。祖宗祭祀,族中亲旧都在这里,发动这些关系控制雍州也是比预想的效果要好些。

    情况乐观不代表没有危险,留下必要的军队震慑宵小是必不可免的。于是姜维留下赵统带着七千人屯驻在两州,自己以文鸯为先锋率领蜀军一万六千人赶赴长安。

    沿途各郡县皆是提供粮草辎重,姜维无须担心补给只是加紧进军。从长安方向驰回的探马一波接着一波,除了长安意外其他的郡县竟是尽数沦陷。

    这固然是魏军势力强大所致,但其中自然也有各城百姓反水与魏军里应外合的功劳。

    这些消息想封锁也是困难,传入了雍凉不免让人心思打动。只是眼下姜维也没有多余的力量去管那么多,只能依靠各地官员的能力来弹压谣言,安抚人心了。

    数日之后姜维的大军赶到了武功附近,据闻负责攻掠这一代的乃是魏军大将钟会,姜维于是命令军中斥候不断打探敌情,又使探子化妆为百姓到乡村中探个究竟。

    可带回来的消息竟是除了留守城中的魏军外,没人知道钟会的主力魏军去了哪里。

    姜维脸色凝重,传令蜀军停止前进,安营下寨咱先休息。在不清楚魏军动向之前,只能让军队先行恢复体力,以不变应万变。

    据闻钟会手中有六七万魏军,而自己这边才一万来人,一旦遭遇魏军不用说是救援长安,自保都是个问题。因此必须得到魏军的详细情报和军力分布,才能选择对于自己有利的战术来行动。

    毕竟武功县方圆数十里是没有钟会大军踪迹的,城中的三四千魏军不足为虑,若是敢出来便夺了这武功城。

    蜀军在城外屯驻不动,城中的魏军也是不敢大意,于是不断的增强城防。外面的可是蜀汉大将军姜维,晋公在东面的时候百战百胜,可到了这西线战场便是败在这姜维的手中。长安那样的巨城都夺了下来,小小的武功县可不能有丝毫松懈啊。

    派出去的探子又是仔细的盘问了附近的百姓,仍然是没有魏军主力的消息。如此只能有一种情形,便是魏人有意封锁了消息,隐藏主力的位置。

    巨大的军力优势不用,为何要隐藏踪迹?姜维望着天空若有所思的样子,文鸯在一旁见了也是学着用心思索。

    沿途各城都有魏军,长安城下也是有魏军,这种情形直接冲去长安固然可行,但却十分冒险。姜维这一路人的兵力本来就是不多,和魏人硬拼对于解围没有丝毫益处,好钢要用到刀刃上,才能使难题迎刃而解。

    姜维心中已是有了答案,转头见文鸯尚在苦思,于是也不打扰,自顾坐在帐中等待文鸯。

    当年丞相称自己为“凉州上士”,尽心培养自己,才有了今天的蜀汉。如今自己也是到了培养继承人的时候。眼下的文鸯正如当初的自己一般,武力超众,胆气过人,行军作战并不差,所欠缺的只是谋略。

    没有谋略和观察大局的眼光只能是将,现在的文鸯可以作为阵前的斗将,日后的文鸯却是要被培养成三军统帅的。文鸯是个好苗子,所差的不过是精心的调教和培养,这是陛下和自己共同的心愿。北伐单单倚靠某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随着汉家版图的不断扩张,大把的机会给这些年轻人建功立业。

    在文鸯之前,傅佥是自己一手栽培的将领,现在不也是独当一面了么?说起来汉中也是应该得到了消息,算算日子似乎也快出骆谷了,再见傅佥不知道这小子又有怎样的成长。

    (本书QQ群:212313047,欢迎大家阅读收藏本书,并多提宝贵建议

第七十一章 尔虞我诈(上)

    廖化召集城中的几个大族前来,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让他们作为诱饵继续和城外的魏军联系。如此魏军不了解城中的变化,加上蜀汉给出有利于守方的情报,才能在交战中占得先机。几大家族不敢不从,于是依照廖化的指示不断将情报递出城去。魏人也没有怀疑,不断的嘱咐几大家族小心行事。

    里应外合是魏军西进以来的常规手段,也是屡试不爽的计略。长安中蜀汉屯有重兵,在司马昭眼中不过是是案板上的肉罢了。要知道长安城中的世家联合起来就可以凑出近十万的仆役,这十万人拿起刀枪就是现成的战力。和蜀军硬拼是不行,但作为内应已经足够了。

    廖化用民夫充做守卒混在行伍中,这消息早就传出了城。只要城中的世家有消息递出来,就说明蜀军守城的依然是民夫。

    司马昭每日都登高望着长安城墙上的蜀兵,冷眼一看没什么分别,仔细观察区别则是非常明显。

    “所言非虚!”司马昭笑道。

    “晋公,我等何时攻城!”许仪在一旁心痒痒,手也痒痒,于是打听道。

    “攻城?呵呵,不急!”司马昭神秘的一笑,转回大营而去。

    魏军没有动作,廖化等人则是抓紧操练新编制的军队。这些人都是各家的仆役,大部分都有武功底子,选其精锐组成的军队操练起来比一般的新兵要容易许多,效果也好上几分。

    最初蜀军还担心这些人在各家各府做爷爷做惯了不好管束,可实际操练却发现一个个都老实得很,而且十分用心和卖命。原因无他,各家各户的主子都被汉军收拾成这幅德行,当奴才的还有胆子挑刺么……

    司马昭的大军便屯在长安城外二十里处,虽然不算近可也不算远。蜀汉的斥候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可以出城侦查,只要小心,安全回城倒也不是什么问题。这四周的郡县都归了曹魏,司马昭也不怕蜀军刺探出什么情报,反倒让廖化,马脩,杜珍,蒋斌这一班蜀将搞不清楚用意。

    魏军不攻城显然是好的,廖化等人因此有足够的时间训练新兵,有足够的时间通过各大家族给魏人布下圈套。但从另一方面讲魏军不攻城又是不利于蜀军的,司马昭越是冷静,说明其对钟会很有信心,蜀汉的援军到不了长安,自然不会急于求成了。

    对于和城中家族的联系,魏军方面始终是非常的冷静和谨慎。同一个情报要经过几个家族的反复确认后才会相信,这无形中使得廖化等人布置圈套的难度加大了许多。

    有些家族有特殊的关系可以利用,一些家族却是没有的。各大家族的情报不会相同,而且和魏人联系的时间也有分别,情报的内容需要随着时间而改变。更困难的是魏人要求打探的情报非常细致,看似无关紧要的问题,却在细微之处可以发映出城中的现实状况,从而印证其他情报的真伪及准确性。

    廖化等人集思广益数次几乎着了魏军的道道儿,没有什么比编制谎言更让人痛苦的了。

    经过十几日的联系,魏军终于有了偷城的计划传了进来。三日之后的三更时分,各大家族在城中举火为号,偷开城门。魏军趁机发动总攻,进入长安城中围歼蜀汉人马。

    见大鱼上钩,廖化等人大喜过望,于是吩咐各大家族照办,城中的蜀军则是准备将计就计给司马昭颜色瞧瞧。

    城外的魏军更是秣兵厉马,按捺着情绪,准备一举夺下长安城,恢复这西方最为重要的据点。

    ……

    西城是个小县,不过地势极其险恶,所以易守难攻。其实也不能说是易守难攻,至少两万魏军围攻一万蜀军还是有些胜算的。无奈蜀军的诸葛连弩犀利非常,庞宏也是指挥得当,守得一个无懈可击,找不出漏子来。

    魏将羊祜是司马家的外戚,为人深沉韬略计谋皆属上乘。见这西城县不易攻取,索性便不攻城,只是在山间各处设置人马,把蜀汉人马困在西城,余下的魏军趁势收服了其余的郡县。

    然而这两郡的人口大半都被蜀汉迁移到了川中,各城乡剩余的百姓着实是不多,看起来颇有几分荒凉的景象。羊祜在这些城池也不留太多兵力,只是留下数百人守城。

    过于稀少的百姓负担不起城中军队的消耗和支出,留下的军队一旦过多,百姓不都跑掉才怪……

    庞宏数次派出斥候刺探魏军的布置,大多数斥候一旦出城便没了音讯。行军作战军情是第一位的,因此斥候都是军中最为矫捷善战的勇士。当年长平之战,秦军斥候就斩得赵国带兵的将领,斥候的武勇由此可见一斑。

    偶有回来的斥候也是带伤而回,试了几次庞宏便不再做尝试。魏军的布置看不出什么特别之处,对西城县监视却是丝毫不差。排兵布阵细致到这种程度,可见魏将绝非等闲之辈。

    好在永安方向的物资和兵员不断的从水路送来,守城军械不断的完备,庞宏倒也不怕和魏人对峙。

    长安被蜀军攻破后,羊祜的魏军依旧是驻守在西城附近,也不担心长安的蜀军分兵来救。见到羊祜这种态势,庞宏自然明白魏军主力在长安虽然战败,但仍然有相当的威胁,足以使蜀汉军队不敢轻动。

    水路是魏军触摸不到的所在,乃是这西城县赖以为生的绿色通道。唯一能够对其造成威胁的便是吴军,也正巧吴军增兵巴丘,水面上聚集了许多战船。留守白帝城的罗宪一边飞报成都,一边派人和吴人交涉,同时也将这一情况通知了庞宏。

    有了吴国战船的虎视眈眈,蜀军一时半刻也不敢继续向西城提供补给。阎宇和庞宏东进已经抽走半数的东线兵力,剩下的蜀军勉强够守御而已。吴人若是发动突袭,白帝城便危险了。

    魏军也很快得知了这一消息,众将都想趁机攻打西城县。有吴人这等暧昧的举动在,正好是魏军逞能的时机。主将羊祜看了看城头的诸葛连弩苦笑几声,并未同意出兵。

    如今局势的关键在于西线战场和东吴的态度,西线的胜负决定吴人的举措;吴人的态度同样影响西线的胜负。西城县弹丸小地,只须稳稳的封锁住,便没有什么忧患。没有必要以身犯险,更何况那诸葛连弩威力无穷,拿下西城县折损的兵力也让人难以负担。

    拉锯战这样延续着,荆州的吴军等的颇有些不耐烦。巴丘聚集了三万余吴军,加上襄阳,江陵,公安等地的吴军,已经有了十一二万人的军队。这其中有常规的军队,也有各处的守军,更有临时招募的民兵。

    无论是什么兵,吃的都是粮食,消耗的都是当地的资源。从荆州各地征运辎重到这几处屯兵所在,离得近的尚且好说,离得远的一路颠簸钱粮都消耗在路上,损失甚巨。

    想攻打白帝城,却发现蜀汉骠骑将军霍弋的军队已经进驻白帝城。想渡江和魏人作战,在魏骑的逼迫之下实在是没有胜利的把握。坐等局势变化更是磨人,蜀汉与曹魏就在西城县这么对峙,没有丝毫开战的意思。

    十几万军队的粮饷可不是小数目,荆州军区吴国总指挥施绩愁眉不展,只好派人入建业请吴主孙亮做决断。

    对于吴国来讲,拖延时间确是一步好棋,可某些局部的环境实在是不利于无止境的托亚。

    国内的兵力长期屯驻前线,那些山越和少数民族就会有造反的念头。武力镇压的前提是威慑力,没有军队屯驻如何产生威慑力?

    不知不觉出使江东将近一个月,黄崇每日里与江东群臣唇枪舌剑,辩论不休,就是没有个结果。

    这是明显的拖延时间,而此时曹魏已然在长安和蜀军正面交锋。黄崇愤怒之余,又是无计可施。磨破了嘴皮子吴主孙亮不点头,陆凯虽然点头但不出府,也不写奏章,一来二去倒是把黄崇搞的没了脾气。

    荀勖那边却是偷着乐,吴人抱有何等的心态傻子都看得出来。同样是拖延魏国这方本就是没抱什么希望,江东和西蜀的关系越是疏远,对于魏国越是有利。等长安之战有了结果,江东世家又多数站在自己这边,届时反而有了超乎想象的把握说服东吴背弃和蜀汉的盟约。于是荀勖每日里和江东群英饮酒作乐,过的好不潇洒。

    黄崇思索数日终是狠下心来,便吩咐手下的勇士勘察馆驿的地形,留意荀勖的动向,准备刺杀荀勖!

    蜀汉使者把魏使斩杀在吴国首都建业,吴国如何向魏国交代?又如何面对盟友蜀汉?

    你江东与曹魏不清不楚,我蜀汉和曹魏却是死仇。江东人物不愿意撕破脸皮,坏人只好自己来做了。杀了荀勖,来逼迫江东做出决断,同时又有自己的立场。虽然难免一死,但死得其所,也是值了。

    身边的随从屡次劝阻都是被黄崇拒绝。如此下去长安便危险了,蜀汉就危险了,这个时候为国牺牲是大义所在,义不容辞!

    馆驿外的车道上,痛饮而回的荀勖躺在车里有些醉了。朦胧之中被人搀扶下车驾,只见馆驿门口处矗立一人,仔细分辨却是认得,乃是蜀汉使者黄崇!

    (本书QQ群:212313047,欢迎大家阅读收藏本书,并多提宝贵建议)

第七十一章 尔虞我诈(下)

    骆谷血战一片惨状,蜀军虽中埋伏可斗志不减,见没有了退路便与魏军拼命。逃出生天的蜀军见一半兵力没有脱险,鼓起勇气也是杀了回来。

    被拖在最后的傅佥浑身是伤,力气随着鲜血一同流失,陷入魏军包围之中。纵有杀敌之心,已无杀敌之意,傅佥忍不住仰天长叹。[搜索最新更新尽在www.uu234.combsp;  就在附近的山石之上突然多出了数百人,人人身着轻甲飞跃而下,好似天神下凡落入魏阵之中。这些山石都是陡然而立,魏军尚且无法到上面去做伏击,不知这些蜀军是如何爬上去的。

    远处山顶的钟会望见形势有变,惊道:“无当飞军!”

    一千多名无当飞军此时赶到了战场,有的落入阵中砍杀魏军,有的沿着山岩石壁击杀埋伏的魏军。双管齐下,被困蜀军的压力顿时减轻不少。数十名无当飞军落入傅佥这边的阵势中,手中长枪短刀在魏人群中抡开,挨着就死,撞到就伤,竟然杀开了一条出路。

    健将王约到傅佥马前,一手牵马一手挥刀开路,前后四周簇拥着四五十名无当飞军护着二人向蜀汉大军方向冲杀。

    遭到突然袭击,魏国兵将都有些莫名其妙,蒙头蒙脑,等阵势稍微稳定下来才发现蜀汉援军虽然犀利,可人数未免太少了些,于是魏军再次拥杀上来。

    傅佥累的双臂无力,身体伏在马背上早已昏迷不醒。王约见魏军人多势众,索性将傅佥背在自己后背上,大刀对着战马臀部就是狠命一插!

    那战马禁不起疼痛,惊叫一声嘶鸣着直冲向前。山谷中道路狭窄,地势坑洼,魏军躲闪不及也是没地方可躲闪硬生生的被战马撞倒,撞飞无数。不停有刀枪落在战马身上,然而那马受了惊吓越砍跑的越快!

    王约背负着傅佥和几十名无当飞军随后冲杀,魏军被战马肆虐后一时缓不过力,竟是拦不住众人。

    “砰”的一声,战马倒落尘埃之中,魏军惊魂方定逐渐恢复了战力。可道路两侧的高地上,蜀汉的诸葛连弩手已经悄然接近,没等魏军有所反应,连弩狂射而出,又是一片惨乱之象。

    魏将夏侯劭,张统见了勃然大怒,各自指挥人马拼死奋战。蜀军诸葛连弩手的伏击也不过是一小会儿,魏军再次出现在高地上对蜀汉的连弩手进行围杀。连弩手们无路可退,有的用弩射,有的干脆拔出腰畔短刃与魏军搏命。

    没有连弩手的牵制,王约等人再次陷入困境之中。无当飞军虽然悍勇善战,但在这山谷中足足挤了数万人,没有空间发挥无当飞军身形矫健,善于腾挪的特点。魏军都是重甲重刀,比起无当飞军更适合这种肉搏战。

    战鼓声远远出来,并非是魏国的中军方向,而是从汉中方向,骆谷的另一端。蜀汉将士听得鼓声,知道是来了援军,更兼无当飞军,诸葛连弩这等精锐都是投入了战场,自家大军自然也快到了。一时间蜀汉军心大振,各自奋勇作战扳回了一些劣势。

    魏军方面也是号角齐鸣,总攻便在此刻!

    夏侯劭抡刀斩杀两名无当飞军,已经靠近了王约等人。王约虽是蛮人可十分忠勇,自己奉命前来救援,如何可以完不成任务?

    “啊哇哇!”见到自己的无当飞军挡不住夏侯劭,王约一声怒吼将傅佥交由其他人背负,自己手持铁叉截住夏侯劭。

    剩余的无当飞军极有默契,十二三人护着傅佥继续向前冲杀,另十几人毫不犹豫扑向四周的魏军,死战不退!

    另一端的魏军本是把蜀军切断,不想逃跑的蜀军又返身杀回,只得硬着头皮接战。幸好被困住的蜀兵同样是前后受敌,一时也难以集中兵力夹击这最紧要的魏军。

    返身回来营救被困蜀军的可不只有哪些败军,随之而来的尚有蜀汉在南蛮征召的特殊军队,藤甲兵!

    土三野,奚角先两名悍将先前被庞会砍伤,恰好带着藤甲兵在汉中养伤,特来助战!

    对于这刀枪不入,难以抵挡的藤甲兵魏军兵将就算未曾遇过,但也已经有了耳闻。寻常状况下自可点燃火箭射之,可这大白天的混战之中谁也没有准备火石,更没工夫引火。藤甲兵当先冲杀,汉军随后助阵,魏军抵挡不住只得不断的收缩退避。

    远方钟会看的清楚,忍不住勃然大怒,愤然一哼传令魏军预备火箭,下了山坡率领中军赶赴战场。

    蜀魏两国近十万人在这山谷中交战,主战场是这蜿蜒绵长的山谷,同时在山野间也有无数副战场。跑散或是预先埋伏好的蜀军和魏军在各处也纷纷交战起来,蜀汉这头的援军乃是大将关彝。

    被庞会重创之后,关彝就留在汉中救治,至今伤势仍然没有痊愈。傅佥率军离开后,正巧郤正带着数千新兵赶到,关彝见汉中兵力有所富余便吵着上前线。众人劝不住关彝,只好点了四千人马以及藤甲兵,无当飞军,一千诸葛连弩手这些尚在休整的兵力交给关彝。由关彝押送大量的辎重上路,作为傅佥一军的后援和补给。

    藤甲兵刀枪不入但是惧火,无当飞军擅长山中作战,到了平原上只能作为奇兵使用,况且人数不过一千多人,不可过于消耗。因此傅佥并没有带着这两支人马出征,只是吩咐他们跟随后续的部队以及辎重北上。郤正的到来,关彝的固执,造成了第二批蜀军的迅速赶到,恰好救了傅佥。

    纵然如此,魏军依旧是兵力强盛,占据着绝对优势。王约徒步力战夏侯劭,钢叉大刀频繁交击。王约纵然武勇,但比起夏侯劭这等惯战的将领还是不如。四周的无当飞军一一阵亡,王约在魏国兵群中四面受敌,无处闪避,被杀的险象环生。

    拼的急了,王约大吼一声飞身跃起,手中钢叉掷向夏侯劭。夏侯劭冷不防王约跳的如此之高,勒马仰身回到隔飞了钢叉。只看这王约一脚蹬住山岩,另一脚用力一点竟然再次跃起!

    四周的魏兵扑了空,仰头一看王约在空中伸手抓住一突出的石岩,双足在石壁上一蹬,借力已是到了山岩顶端!

    夏侯劭正抬头仰望,却没想到王约纵身之时另一只手将短刃甩了过来,待夏侯劭发现不好已是慢了一步。那断刃插入夏侯劭脸部,深入逾尺,夏侯劭一声不吭栽倒马下……

    王约见了哈哈一乐,突然闻得弓弦响动,身形连续用力之下已是无力躲闪,只好挥舞手臂去抓……可如何抓的主箭矢?可怜王约好不容易脱离险地,还没缓过气来,胸口正中一箭。

    底下的魏军只看自家主将先是被这蜀将偷袭所杀,而那蜀将在山岩上眨眼间也是中箭,身形晃了几晃便掉了下来,溅起一片血色。

    魏将张统在十步开外屏息收弓,眼见夏侯劭已经气绝,忍不住叹息几声,吩咐众军收拾好尸体,自己督军继续追杀蜀兵!

    护着傅佥那十几人冲杀了一阵,便得到自家人马的接应,虽然依旧处于魏阵中但力量已是有所增强。回首去看王约时,正是王约被射落的一幕。这些南蛮勇士都是重义气的战士,平时乡里之间一人有难全族来援,一人犯法全族人愿意共同承担罪责。

    王约一死这些无当飞军都是双眼布满血丝,于是由其中数人背着傅佥爬上附近的高地逃亡,剩下的人掉头杀奔魏军,要为王约报仇雪恨!

    张统冷哼道:“自寻死路耳!”

    无数魏军瞬间将无当勇士围住,双方展开惨烈的肉搏。

    藤甲兵锐不可当,一路奔进十里救出了大部分的蜀军,但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前方魏军没有准备,后面的魏军却是得到了军令,顾不上自家军队正在和藤甲兵纠缠,无数火箭射入人群之中。

    魏兵魏将固然是身后中箭死伤一地,藤甲兵更是惨烈,沾到一点火星就着起大火,不过几个呼吸的功夫,火势已经蔓延到了全身上下……

    惨叫声接连不断,一声比一声凄惨,声声不绝于耳,听着的看见的人都忍不住转过身捂住双耳。

    山谷中一个挨着一个,无处躲避,烈火焚身的疼痛让藤甲兵不分方向的奔跑挣扎。有的撞进魏阵,有的撞入自家人怀中。千余藤甲兵前后相连,火势顺着队列蔓延,转眼间便是冲天的大火。

    熊熊烈焰焚烧的不仅仅是藤甲兵,还有山谷中的草木。蜀军和魏军见大火难灭,甭说救人,走得慢了自己都会陷身火海。只有三百余在后面的藤甲兵转身跑的快幸免于难,余下的一千多藤甲兵,包括土三野,奚角先这两员悍将尽数被烧死在骆谷道上……

    滚滚黑烟升起,转眼就就笼罩了天空,烧焦的刺鼻味道弥漫在山谷之中,离开十余里仍是可以闻到。魏蜀两军都是不断的后撤,火势越来越大,双方都是束手无策。

    关彝收整残军只有一万五千人,其中藤甲兵仅存三百多人,无当飞军只剩六百余人,带来的一千诸葛连弩手也是二三百人的样子。这一仗可谓是惨败,尤其是藤甲兵惨不忍睹的画面深深的映入了众人脑中。

    火势隔断道路,钟会见进去汉中无望,于是清点士命令三军转头出骆谷,前去突击蜀汉雍凉道上的援军,务必要把姜维置于死地!

    (本书qq群:212313047,欢迎大家阅读收藏本书,并多提宝贵建议)

第七十二章 通神之策(上)

    到了约定的夜晚,天公似乎也在成全蜀魏两国厮杀,这是抬头看不见月亮的夜晚,杀人的好时节。长安城中蜀汉准备就绪,只等魏军自投罗网。

    到了三更时分长安城中燃起数处大火,火光冲天而起,耀亮一方天际。这是与魏军约定偷城的暗号,只需见了火势,便是说明长安城中的内应已然成功控制了城门。

    数千魏军不知何时静悄悄的伏在长安城下,火光一起几名伶俐的魏卒在前啊,余者在后开始向长安城东门潜行。

    “什么人?!”

    “啊!……”

    有守城的军卒发现了魏军踪迹,可随之而来一声惨叫,显然是被内应处理掉了。城中因为火势乱哄哄的,可城墙的守兵听得仔细,无数火把抛到城下照明,看到的却是无数魏军……

    城门虚掩着,内应见事情败露急忙推开了城门招呼魏兵入内,领头的魏将几步冲到城门处似乎还有几分怀疑。

    守军这时自然发现城门失手,那魏将探头一看城门内蜀兵正合一群内应杀的不亦乐乎,于是便再没有怀疑,手臂一招身后无数魏军便跟了上来。

    内应见了大喜,贴身就走了过来道:“快随我去杀蜀……”

    话还没有说完,一杆长刀没腹而入捅了个窟窿出来,后半截愣是没说出来,一脸不可置信的表情倒地身亡。

    魏将阴森森的笑着也不进城,身后的魏卒将两辆冲车推入门内,然后魏军竟是撤出了城门。

    城楼上的廖化见状大呼中计,急命人去把车推出关上城门,可城外的魏军弓箭连发,射得蜀军无法近身。

    与此同时,整个局势都产生了变化!

    长安城四周伴随着咚咚战鼓声,逐片逐片的亮如白昼。五万魏军并无数攻城器械映入了蜀军的眼底,这绝不是偷袭,这是攻城!

    蜀军的手段都设计到了城门处,还没等施展却被魏军先一步的撤走,而且东城门又被冲车隔住,关闭不得。廖化看得心惊肉跳,暗道这次竟是反中了司马昭的奸计!

    蜀汉的投石车以及诸葛连弩兵用最快的速度进入了防卫战中,可魏军接着蜀军想诓骗自己入城的机会,早趁着夜色布置好了一切。

    在城头上的蜀军并不是没发现附近环境的诡异,只是怕坏了这诱敌之计,所以装作看不见,听不到罢了。若是成功把魏军引到城中一举歼灭,这是大功一件;眼下反被魏人借机利用,这简直是自欺欺人!

    城内的火已经被蜀兵熄灭,城外的战火却是刚刚燃起。魏军等待已久的时刻终于到来,各部将领早领了军令状舍命攻城。长安的蜀军准备不足,等投石车和诸葛连弩手到位,已是晚了一步。

    投石车的投掷范围虽然远,可一旦靠近长安城便是投石车无法投掷的范围。魏军将五万人马尽数布置在了这个区域,队队紧密相连,密密麻麻一大片,为的就是避开蜀汉投石车的攻击。

    聚集如此多的军力在城下,只有一个思想,就是夺城!

    退一步是投石车的抛射范围,原地不动便是等着蜀军的诸葛连弩爆射,唯有舍命向前才是生路!

    “晋公神机妙算,属下等自愧不如!”见这般情势,早有魏国文武上前奉承。

    司马昭淡淡一笑:“此等计策只可瞒过三岁小儿,岂瞒得过本公。”

    司马昭这中军离着长安城甚远,望着无数魏军攀爬攻城,蜀汉的防御火力显然不如预计的那么充足。

    城头的攻防随着蜀军兵力迅速的补充,魏军的气势暂时被压制住了。可城门处的攻防端的是惨烈无比!

    东门打大开,魏军初时只是弓箭手在盾牌手的掩护下不断的射击前来关城门的蜀军。等到蜀汉的军队都从埋伏的地点转移到了城墙的防御,魏军才开始组织对城门的进攻。

    一队队魏兵挥舞着兵器就冲入了城门,正面迎上的是一队队的蜀军。这里无险可守,也没有地利可以凭借,有的只是满腔热血和一具肉身。比起攀爬城墙,又或是在井阑中和守军对射,这城门处算是最为公平的战场了。

    这是勇者的战场,强者的舞台!

    布置在城门处的都是两国最为精锐的军卒,嘶声呐喊着在城门下对撞,被人戳穿了身躯,砍飞了头颅没人在乎,死前坚定的信念便是手中砍人对方身体的武器。蜀汉和曹魏的勇士以惊人的速度消耗着,遍地都是尸体,甚至许多后来者被脚下的尸体绊倒,白白丢了性命。

    廖化布置好东城的防御工事,便带着千余人来到城门处。城外的魏军早有准备接连不断的冲杀着,而蜀军则是一拨一拨来援救,力量接续不上,被魏军利用这接连的空隙冲到了城内……

    “放箭!”廖化激动的颤抖不停,手中大刀一横,附近埋伏好的诸葛连弩手便是乱箭射了出去。

    那冲入城中的魏军勇士也是有所准备,一手持盾不顾生死的拼命向前冲。若是长盾尚可护住全身,不过长盾并不利于快速推进,而且携带长盾之后攻击力锐减,更是无法冲过蜀军的封锁。

    因此这些勇士皆是手持利刃,带着普通的盾牌冲杀,有勇猛的索性盾牌也不带,拿着长矛长枪便跟着冲了上来。

    成片的魏军倒在冲锋的途中,可魏军连续不断前仆后继的向前冲杀,竟是用尸体铺出了一条道路。诸葛连弩手们来不及撤走,各自拔刀应战,廖化所带领的众军也是加入了战团。

    把魏人打出去,或是被魏人打出去,没有第二条路也不能再退一步。双方贴身肉搏,互不相让,杀得血肉横飞。廖化见魏军源源不绝,心情不断下沉,城门被两辆冲车死死的卡主,如今魏军又是涌了进来。看着连绵不绝的态势,只能采取极端手段了。

    东城门城楼上,蜀军接到了廖化的命令,无数巨石被搬运到了城门内外的城墙上,准备将巨石尽数投下,隔断城门。

    这么做的好处是除了杀伤魏军,更将城门堵死截断魏军内外的联系,减轻廖化军的压力,使得廖化可以集中兵力歼灭入城的魏军。

    但这只不过是暂缓之计罢了,城外的魏军已然投入如此多的兵力,就算堵住了城门,也会继续的挖石攻城。打通城门,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治标不治本。

    ……

    骆谷的火势绵延几十里,日夜烧个不停,钟会率领魏军转身向武功进发,准备攻击蜀汉大将军姜维的军队。

    这一路魏军算的上是奇袭军,可骆谷的大火着实猛烈,这样的火势无疑暴露了魏军的所在。汉中方面的蜀军可不会放火烧自己,显然不知道所踪的魏军主力便在骆谷之中。

    等到钟会大军出了骆谷,赶到了武功,才发现姜维的蜀军早已撤走。据武功守将说,发现骆谷大火的第二天,蜀军便拔营撤走。

    钟会颔首道:“姜伯约一代名将,果不虚传,传我军令三军在武功暂歇数日!”

    等众将都转会各自的营寨,钟会一个人在府中看着地图。自己在长安三辅这片区域设立的战术便是请君入瓮。姜维的蜀军一旦越过武功深入重地,自己的军队从后面包夹,晋公的军队在正面迎击,各城的守军也都纷纷出击,这等围杀下就算姜维天神下凡也是在劫难逃。

    怎奈姜维也是布阵的行家,当初在川中主动退守剑阁,在汉中外围设立各个防御据点,其用意与今日的钟会颇有几分相似。诱敌深入,然后分批包夹围杀。只是魏军撤走时井然有序,而且兵力优势明显,所以蜀军不敢追击,眼睁睁看着魏人撤出了川中。

    然而这不过是开始,汉中的援军被重创,道路又被大火隔绝,一时半刻难出骆谷。就算出了骆谷,战力也是大打折扣。只需要在骆谷附近布置一路人马屯驻,据守险隘之地,便可使汉中援军望长安兴叹!

    骆谷激战后魏军尚存六万余人,思量蜀汉在雍凉的军力不过两三万,既然你不中计,那我便打去雍凉。或是用计,或是逼迫蜀军正面交锋,总有痛击蜀军的办法。

    想到这里,钟会忍不住笑出声来。晋公司马昭被国人称为用兵如神,可平淮南三叛多半都是自己的计策和王基的战功。晋公做的不过是从善如流,被国内那些蠢材吹的自我膨胀罢了。

    邓士载之辈尚且魂断川中,度量魏国之内就算夏侯玄,诸葛诞这样的一流角色也远不是姜维的对手。晋公的老谋深算多在权谋上,而非智略。能和姜维放手一搏的也就是自己……

    姜维识破钟会的布置,本想静观其变,寻找武功魏军的破绽。可惜武功魏军甚是本分,一心守着城池,没有丝毫出击的念头。无奈之下,姜维只得率军撤出武功地界。

    长安所隔甚远,一时半刻急切不得,想救长安,唯有先破钟会的魏军主力。谋略尚是其次,重要的力量乃是兵力。用一万多人去和六七万魏军硬碰那便是螳臂当车。

    对方不犯错误,自己便全无机会,于是姜维派人到雍凉之地征调人马,尽力充实军队。就算自己不去长安,难道钟会就不能来攻雍凉?

    蜀军屯驻了数日,祁山方向一支蜀军赶到,正是天师道的范长生和范登二人。见到姜维大军屯驻在此地,二人都是感到惊讶。

    长安的军情十万火急,蜀汉大将军如何在这种地方耽搁?

    对此,姜维并不以为意,胸有成竹的道出一番计策,说的范长生和范登拍手叫好。

    (本书qq群:212313047,欢迎大家阅读收藏本书,并多提宝贵建议)

第七十二章 通神之策(下)

    黄崇袖藏短刀,见荀勖被随从扶下车驾,便迈步迎了上去道:“荀公曾何故醉成如此,认得我么?”

    荀勖迷迷糊糊闻得有人喊自己,一脸茫然的抬头看着,如何用力却是抬不起眼皮。魏国的随侍见蜀汉使臣走了过来,都是各自戒备,其中不伐勇武之士。[搜索最新更新尽在www.uu234.combsp;  黄崇视若未见,满面春风来到荀勖身旁道:“公曾醉成这般,我来扶你。”

    言罢伸出双手便去搀扶荀勖,就在黄崇身形一动之间,两名魏国侍从闪身护在了荀勖身前,垂下的手臂已是搭在了腰刀之上。一脸煞气的看着黄崇,那态度不言而喻,再向前一步便要动刀了。

    早做好杀身成仁的准备,黄崇心中波澜不兴,面色却是转为严厉道:“我乃大汉使臣,汝等意欲何为!”

    见黄崇一身正气,两名魏国侍从心中有了动摇。拦路抽刀的态势是为了保护荀勖,可这蜀汉使者真是继续迈步而行,自己这刀也是真不敢砍下去。

    魏蜀使者出使在吴国,双方少有接触,在这馆驿门外撞上避是避不开的。见黄崇态度坚决,魏国侍从被其气势震慑,忍不住退了小半步。

    黄崇冷哼一声,一脸不悦抬腿便要继续向前。正在此时荀勖却是干呕一声,呕吐不止,众侍从连忙扶住荀勖到一侧暂歇,留守馆驿的魏国侍从此时也是跑了出来端着醒酒的汤茶。

    荀勖一呕吐离着黄崇更是远了,有机灵的魏国侍从上前道:“我家大人身体不适,大人可暂回馆驿歇息,待明日我禀明我家大人。”

    抬手从身旁走过的魏人侍从手中夺过汤茶,黄崇道:“本使对于解酒略有研究,可尽绵薄之力,公曾吐得这般厉害,怎可袖手旁观!”说完黄崇不理魏国侍从,手端汤茶向着荀勖再次走去。

    荀勖在一角呕吐半天似乎有所清醒,伸开双手搭在两名侍从肩上,口中嘟囔道:“回府,回府……”

    侍从不敢怠慢于是扶起荀勖,向着馆驿门口而行。

    黄崇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之色,扬声道:“公曾先饮此茶!”甩开大步便跟了过去。

    从门口相遇到这一刻,荀勖连续变换了三次位置,每一次都是避开黄崇。黄崇找了三般理由,每一次都是要接近荀勖。魏国侍从到了这个时候心中都是有了提防,两名侍从迎着黄崇走来,躬身施礼请黄崇将汤茶交予自己。

    眼看荀勖要进了馆驿,黄崇心中一急,便要拔身向前。不曾想到一只手由身后伸出,搭在了自己的肩上。黄崇身形一紧,便要闪身观瞧,身后江南口音响起:“

    公曾既醉,我陪黄大人一叙如何?”

    黄崇听着口音耳熟,转身一看乃是吴国尚书郎陆胤!

    陆胤目送荀勖被人搀入了馆驿,才继续道:“在下府中藏有好酒,黄大人肯赏脸否?”

    这陆胤乃是江东陆氏族长陆凯的弟弟,当年因为吴国的太子之争而受到牵连入狱,被人严刑拷打硬是审不出个罪名。等到孙休执政便将陆胤放了出来,重新加以任用。

    作为江东四姓之一的陆氏和孙家甚有渊源,孙策当年途径庐江便去拜访庐江太守陆康。那个时候的孙策还没有什么名声,只是袁术手下的校尉,因此陆康便打发自己的主簿去见孙策。孙策如何受到了这般轻视?于是含恨而走。

    后来袁术向陆康借粮,陆康素来看不起袁术,因此对其严词拒绝。袁术盛怒之下便使孙策前去攻打庐江,自此孙陆两家结下了仇怨。

    陆康作为江南大族的代表人物,遭到了如此对待,使得江南名士对孙策的评议开始恶劣起来。

    但平定江东的人物偏偏就是这孙策,这让各大家族如何面对?于是乎只能向孙家低头,陆氏自然也不能免俗。这江南的早晚是要一个强大的政权来统治的,孙家有这等实力,自然符合家族的利益了。

    荀勖和江东名士醉饮已经不是第一次,黄崇观察数日皆是没有江东人物跟随,想不到仍然是看走了眼。陆胤此时插手干预,必然是看出了苗头,不过由于陆胤身份的特殊,前往陆府一叙也无不可。毕竟这是陆氏族中陆凯,陆抗下的第三号人物了。

    ……

    羊祜率领魏军围困西城县,各处的战报不停的传到魏军营中。司马昭大军围困长安,钟会的人马扫平三辅,捷报频传之下魏家兵将气势高昂,军中的舆论一致认为应趁此时攻打西城县,响应晋公的大军。

    魏军将帅还没有制定好作战策略,蜀军竟是打开城门杀了出来。羊祜闻言一愣,旋即眉头一皱,经过数月的对峙,羊祜深知蜀将庞宏也是才智绝伦之士,缘何主动出击?当下羊祜带着魏将点兵披挂出营,看看蜀军究竟卖弄什么玄虚。

    到了阵前只见十余员蜀将纵马阵前,身后两万余蜀兵排好了阵势。见到魏军来迎,蜀阵中鼓声骤然而起,号角齐鸣,十余员骁将分列左右,让出一条路来。

    蜀汉皇帝刘禅金盔金甲,一马当先来到阵前,身旁一将铁甲罩身,手中大砍刀寒锋凛凛,威武无比,乃是文虎!

    竟是蜀汉皇帝至此!怪不得蜀军竟然主动出击……

    与此同时左侧山路一支蜀军涌出,一面大旗上书写着“汉骠骑大将军”正是驻守白帝城的霍弋。右侧山路涌现出无数蜀兵,诸葛连弩手阵列整齐的排在高地之上,蜀将庞宏立马阵前。

    “朕乃大汉天子,尔等效力伪朝,何不速降免死!”刘禅手持双股剑,冷喝道。

    蜀军阵势惊人,左中右三路人马合计达四万余人,魏军不过两万兵力,显得势单力薄。

    但魏将并没有因为对方展现出的强大兵力而畏缩,反而一个个的磨刀立马,跃跃欲试。若能趁着此战将蜀汉皇帝擒到手中,岂非是绝世之功?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魏将争抢着向羊祜请战。

    见刘禅叫阵,羊祜也扬声道:“西蜀偏僻小国,一时得志竟猖獗至此?大魏继承汉之正统,岂容尔等放肆!”

    刘禅闻言冷笑不止道:“曹氏篡逆之举天下皆知,朕今日带先祖讨之!”

    羊祜不甘示弱道:“无知下国狂妄自大,自寻死路耳!”

    此时战鼓声逐渐密集,刘禅不在发话退入阵内。蜀汉阵势一动中路的蜀军以及左侧山道霍弋的蜀军同时向魏军杀来!

    魏国兵将握紧兵器做好战斗准备,可空中百余石块飞射而来,让人顿时不知所措。蜀汉竟是携带了投石车前来作战,怪不得敢在此耀武扬威!

    石块砸在魏阵之中,魏军顿时乱了阵脚,羊祜目光扫过未曾动弹的庞宏一军,心知蜀汉这阵势无懈可击,加之投石车之助和兵力优势,自己这一仗有败无胜。

    “撤军!”一声令下魏军开始撤退,蜀汉大军涌上随后掩杀。

    将近魏军的营盘,只见撤退的魏军皆是奔往大营两侧,从偏门而入。两侧道路狭窄不利追击,正面又是空旷旷的对着魏军的大营,这让蜀汉兵将一时有些无所适从。

    “放箭!”

    守营的魏军看到蜀军进入了射程,于是营中的弓弩手不断射出手中的箭矢。遭到魏军的弓箭打击,蜀汉攻势顿然一缓。

    投石车虽然是杀敌利器,但投掷前要组装,投掷后要拆装才能移动。威力固然够大,但移动起来也是颇为麻烦的。

    从两侧进入营寨的魏军分为两路又到了前营抵御蜀军,魏人的弓箭越来越密集起来。看到蜀军攻势受挫,又没有投石车攻击,羊祜拍马舞刀带着三千精兵开营门冲杀出来。

    蜀军正在和魏营互射,冷不防魏军够胆开营门杀将出来,虽然竭力抵住可后续无力,被羊祜竟是突入了阵中。

    霍弋轮斧杀来过来,和羊祜战在一处!

    作为霍峻的儿子,霍弋继承了父亲良好的军事能力和素养,同时魏人耿直不屈,对蜀汉忠心耿耿。能在南中地区被少数民族信服,除了为人与政策外,另一条元素就是武艺超绝!

    羊祜也是这个时代后期的名将,可一身武艺比起霍弋便有所不如了。只见二人战到三十余个回合,羊祜败象频现。

    ……

    钟会大军杀入雍州境内,姜维的蜀军明知敌众我寡可仍是正面拒敌!蜀汉骑兵不过三五千人,而魏骑却有两万之众。姜维多处设伏,都被钟会用雄厚的兵力一一化解,更兼骑兵犀利打得蜀节节败退。

    连续的推进胜利让魏军欢喜不已,姜维排兵布阵得到了诸葛亮的真传皆是不俗。但有兵力和兵种的劣势存在,就算阵法如何奥妙也是难以弥补这块硬伤。钟会恰恰就是一个善于以己之长攻彼之短的家伙,抓住了蜀军的命门紧抓不放。

    姜维手中兵力有限,又得不到补充,连续几场硬仗下来死伤了不少兵将。但姜维仍旧是当道安营,屯守交通要地,没有退军暂避的意思。这让钟会感到了十分奇怪,身处劣境之中仍可坚持不变的,必然是有所依仗。

    雍州和凉州的蜀军如今不过就是眼前这么多,姜维想倚仗何人?

    (本书qq群:212313047,欢迎大家阅读收藏本书,并多提宝贵建议)

第七十三章 图穷匕见(上)

    与陆胤聊了片刻,黄崇只觉得索然无味,这陆氏的三号人物作风论调与东吴群臣相同,不是推托就是绕弯子,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

    陆胤在自己准备对荀勖下手的关键时刻插手阻拦,绝非是眼前这等庸俗谈论之辈。想到这里黄崇站起身来左手一扬,一支匕首落在桌案上,入木三分。[]

    突如其来的举动倒是吓了陆胤一跳,仰头见黄崇大袖一甩道:“本使奉命而来通两国之好,想不到江东人物尽是蛇鼠两端之辈,敷衍了事于本使,未免太过!”

    陆胤并未立刻回答黄崇,盯着黄崇看了半刻,起身到屋外命家仆警戒,然后关上房门才示意黄崇坐下说话。

    “江东非是西蜀,黄大人今日之举切不可为。北伐久战无功,朝中议和者甚多,就算本家之中也是存在多种声音。以大兄之能也难以力排众议,此事急切不得,唯有缓缓图之。”

    这番言论自然在黄崇的预料之内,陆胤所言大都是黄崇见得到的景象,可以肯定的是江东的情形绝不是陆胤所说如此简单。

    “吴主聪慧,兵权又在陆家只手,君臣其心之下,旁人安敢有所阻挠?曹魏屯重兵于西侧,东线必然空虚,丁奉朱异陈兵十万于淮间,每日只是张望,久久如此,焉能不失人心民望?”黄崇摇头叹道。

    “前次北伐折兵数万,国内哀怨声起,各族又是惜兵,陈兵淮间实乃无奈之举。”陆胤苦笑道。

    “魏国强大,蜀吴弱小,正是齐心并力之时。何以江东人物皆是倾心北方?教本使百思不得其解,愿先生教我。”黄崇继续问道。

    “贵国一举克定雍凉,长安以西尽数括入囊中,自是乐此不疲。江东折兵数万不过得襄阳一郡之地,朝中文武焉有继续支持北伐之理?”陆胤反问道。

    “曹氏乃汉贼也,怎可不讨!曹魏所惧者乃是你我两家联手,是以屡屡派出固守阵,消耗我等耐心。东西夹攻之下,纵然中原兵力雄厚又怎能久持?届时蜀吴并分中原岂不美哉?想不到东吴人物竟然如此短视,让本使失望不已!”黄崇游说道。

    “寿春坚城难下,魏将守御有方,丁承渊亦是国中名将,一样是束手无策。不过……”陆胤谈到此处,有意停下话语看黄崇的表情。

    黄崇顺势问道:“不过如何?敬宗但说无妨。”

    “哈哈,只是听闻蜀中有投石车精妙无比,一车连投几十石威力惊人,堪称攻坚的利器。若有此等利器在手,我军自可先破寿春,与贵国平分中原。”陆胤脸色不变的说完心中想法,接下来便是等待黄崇的答复。

    在形势上诚然是蜀汉的迅速膨胀和东吴的苍白无力,可这不过是表面的态势罢了。东吴群臣始终以此为借口来搪塞,来亲近曹魏,为的却是蜀汉可以屡克坚城的制胜法宝,投石车。

    在蜀汉与曹魏的交战中,马钧制造的投石车大发神威,在攻守两端都显出了不可思议的战斗力。

    碍于投石车的战力,魏国不得不接二连三的调整策略,终于是被刘禅和姜维算计的大败亏输。出谋划策是刘禅与姜维等人的智力,但能造成魏军缩手缩脚,没有选择余地的困境,乃是投石车的功劳。

    这等消息传的异常之快,更是吴国和魏国所重点关注的所在。魏国只能寻找破解的方法和手段,吴国则决定从蜀人手中引进这种技术。

    筹码,就是眼下的形势!

    魏国要利用吴国,吴国要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局势的平衡,蜀汉需要吴国协力承担曹魏的压力,这都是台面上的文章。

    有了马钧特制的投石车这种大规模杀伤武器,就算没有吴国的帮助,曹魏就夺得会长安么?

    吴主孙亮一点也不关心这一点,蜀汉如何使用投石车那是蜀汉的事情,轮不到自己操心。东吴要是有了这种特质的投石车,就可以敲开寿春,然后挺进徐州,青州等地。

    攻城破寨如同摧枯拉朽,这等威力谁不动心?

    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魏国被吴蜀瓜分之后,面对此等技术的蜀汉,吴国又怎么是对手?

    要求得到蜀汉的投石车,这也是自身利益的一种保证。

    陆胤一句话说穿江东君臣所欲,黄崇自然是心如明镜,了解的透彻。想不到吴人考虑的如此深远,怪不得这一个月拖拖拉拉始终不做表态。现在司马昭反攻长安,正是关键时刻,失去了东吴的支持等于将东吴推给了曹魏。

    得不到马钧特制投石车,东吴的利益就没有保障,那么与曹魏联手先灭蜀就是水到渠成之事。对于吴人来说,在军械技术上领先的蜀汉,此时潜在的威胁已然不在曹魏之下,某种程度上比曹魏更加难缠。

    “投石车不过是军械罢了,贵**中也是多见,何以看上此物?”黄崇故作不解的道。

    “哈哈哈哈,黄兄何以揣着明白装糊涂?”陆胤见黄崇认真的样子,心中暗叹这交易恐怕不是容易做的。

    “那不过是魏人战败的借口,难不成江东君臣皆当真事儿?”黄崇哑然笑道。

    “黄兄休要瞒我,此等大事岂有儿戏之理。贵国的投石车一次投出几十块巨石,破城攻坚如同家常便饭般容易,若得此车,吴蜀图魏大计可成!”陆胤正色道。

    “不知吴主做何想法?”黄崇思考了半天,没头没脑的问了一句。

    陆胤观察黄崇的表情不像是做作,于是起身道:“黄大人若有此意,可随我立即去见陛下。”

    “正有此意!”黄崇心中有数,于是起身随着陆胤赶赴宫中。

    此时已是深夜,吴国皇宫内王蕃,贺邵,全尚,薛莹等一干重臣都陪着吴主孙亮商议国事。

    前一刻这些重臣还在陪荀勖饮酒,一个个喝得酩酊大醉,若是荀勖见到这些东吴重臣竟是如此清醒,必然大呼上当。

    宫中的侍者领着陆胤和黄崇走了进来,吴主孙亮眼中不由得一亮,拖延时间利用形势来压迫蜀汉就范的计划看来是获得成功。只要拥有了制造特制投石车的技术,江东一样可以连战连捷和蜀汉平分天下!

    ……

    巨石轰然落下,城门被彻底堵死。城中大概有两千多魏军都是杀红了眼,没有了退路等于没有生路,等外面的兄弟挖开巨石是来不及的。廖化指挥附近的蜀军有四千余人,在魏军的拼杀下虽然折损了许多诸葛连弩手,但总算抢救出了数百连弩手。

    诸葛连弩手是经过大量的训练,达到一定的标准才允许上阵。诸葛连弩五十连发的特性固然是好,但无法瞄准这一缺陷也是致命的。每死一人便代表着短时期内,不会有新的连弩手补充。

    城外攻打长安的魏军也是拼了命,各部将校之前都力下了军令状,不能登城回去也是死。城头上不停的落下魏军,有的早已死去,有的却是活生生被打下了城头,摔了个粉身碎骨。

    看到魏军攻势猛烈,杜珍留副将指挥城墙的防守,自己奔下城去点兵五千开门杀了出去。

    城门处的魏军撞车正在撞击城门,不想城门突然一开,推车的魏军顺势把车推到了城门内。随之而来的便是杜珍以及五千蜀军,大刀翻飞之间城门处的魏军便被尽数斩杀。那冲车也被蜀军拉到城内,免得妨碍进出。

    这五千蜀军如同出笼猛虎般,顺着城墙一路扫荡。一路打翻,砸烂,焚烧了无数的云梯和井阑。魏军的攻势严重受阻,遍地哀鸿,死伤惨重。

    魏军大将许仪见了虎吼一声,率领亲兵抡刀来战杜珍。杜珍以破坏魏军攻势为主,见附近几支魏军都是奔着自己杀来,于是也不应战,拨转马头率军杀向另一侧。一时间长安城四周的魏军攻势尽数被打乱,只好先集结兵力围杀这路蜀军。

    杜珍与数千蜀兵被围在当中奋力死战,许仪等人都是魏军出了名的勇将,这一路蜀军渐渐的开始崩溃。

    看到时机成熟,蜀将马脩也是披挂上马带着两万新兵开门杀了出来!

    这两万人都是城中大户的家奴和仆役出身,经过十几日也能做到号令分明。列阵对战虽然不行,但作为奇兵来冲杀却是足够。

    围城的魏军总兵力只有五万人,除了攻城以及围困杜珍的魏军,余下的机动兵力根本挡不住两万蜀军。马脩的骤然出击竟是一举击溃魏军一侧的阵势!

    “城中有多少蜀军!?”司马昭见城头上的蜀兵已然不少,杜珍那五千蜀兵向来是仅存的兵力,没想到这边又是杀出了两万人。

    这和之前蜀汉城中三万余蜀兵的情报相距甚远,如何使人不惊讶?

    “晋公休慌,我等速去支援!”几名魏将见状各自请命,引军往长安城下支援魏军。

    数千魏军还没接近长安城,天上便下起了石雨,比起往日里的数量要少得多,但对魏军精神上的震慑是无以复加的。

    这几名魏将知道晋公在背后看着,不敢退却,只好要紧牙关死命硬冲。蜀军这边不过是魏军攻势受阻,才有时间和精力发射投石车。发射两轮之后,便无暇顾及远处的魏军,转而奔下城楼,杀出去配合马脩一军杀敌。

    一场鏖战直杀到东方见白方休,魏军连续遭到重创,而蜀军也好不到哪儿去。两万新兵初时还颇有效果,时间一长便露了底细。稍微遇到魏军的冲击,便有人开始后退和放弃抵抗,让人难以维持阵势。

    魏军也因此能和蜀军对战到黎明,司马昭见长安取不下来,于是便鸣金收兵。杜珍和马脩等人也是一夜奋战不敢追击,见为军退了,连忙返回城内去协助廖化。

    (本书QQ群:212313047,欢迎大家阅读收藏本书,并多提宝贵建议)

第七十三章 图穷匕见(下)

    雍州地界之内魏军强势压境,钟会分拨各路魏军齐头并进接连不断的猛攻蜀军阵地。

    前方战事激烈,钟会与一般谋臣留在后方大营冥思苦想。蜀军无论是兵力还是兵种都占不到任何优势,相反处于绝对的下风,为何仍是这般负隅顽抗?[..com]

    照理来说若是敌众我寡,自当退入城池之中凭借城防来拖延魏军脚步,奈何要在这旷野上安营屯兵?

    姜维那边就没有钟会如此清闲,说是据守险要,可平原旷野上哪来的险要之地?无非是相对重要的交通所在罢了,在战略上是要地,可真打起来了与一般的平地无甚异处。

    文鸯,范登等蜀将早已分派出去坚守营盘,姜维亲自率军在中军大营督战,激励众军士气。雍州境内的各郡县城乡先后各自抽调城中青壮前来支援,多的城郡有四五百人,少得不过一百来号……林林总总加到一起,前后共计四千余人,虽然是新兵娃子,但也缓解了燃眉之急。

    这一仗打得异常艰苦,平地之上魏骑来去如风,犀利无比。蜀军的营盘乃是依照诸葛武侯之法而设,一营护着一营,营中有屯,屯屯相连。打破了一处寨子,剩余的蜀兵便躲入另一处寨中继续抵抗。攻下了一处营盘,周围各营的蜀军不顾兵力薄弱也是纷纷来抢。

    你来我往拉锯战一连持续数日,折损甚多的蜀军渐渐支撑不住。往日里舍命反扑的次数越来越少,转变为了坚守不出。

    为了以防万一,钟会分出数千人马去攻打附近的城县,却发现附近各城的守军虽然不多,但防御的十分严密,非是一时半刻可以攻下。探得到了附近蜀军虚实,钟会与一众魏将的心里总算是踏实了。

    蜀汉的兵力本来就不多,如果不是益州山川险要,蜀汉军力只需要在几个关键处死守就稳得住形势,挡得住数倍的魏军的话,恐怕益州早被曹魏扫平了。

    平心而论,益州若是如同雍凉般无甚险要,单凭益州的十几万军队如何是魏军的对手?

    国力和军力皆远逊于魏国的蜀汉,长期以来凭借的不过是“地利”二字而已啊……

    这等军力拿到平原上,又要顾及长安,又要顾及雍凉,必然是捉襟见肘的布局。兵力不足本身就是硬伤,对于蜀汉来说八万机动兵力留在长安四万,雍凉两万已经是倾尽全力。但也要看对手是谁,司马昭使使劲儿就能号召十五六万魏军来作战,就算蜀军八万兵力都留在长安一样是眼下的形势。

    这是国力上**裸的差距,没有任何花巧可取。

    攻下长安时刘禅和姜维本应该顺势攻取潼关,这样就可以完全夺取三辅之地。但魏军也不是吃素的,各路兵力尚有数万不说,东线的吴国早没了动静,如此行形势和曹魏硬拼,并不是明智之举。

    蜀汉的八万兵力消耗两三万才能从国内补充一两万人,而魏国的兵力消耗掉两三万却可以随时补充五六万人。没有吴国在东线牵制,曹魏单凭人力就足以让蜀汉吃瘪。

    因此,与其和曹魏做无谓的消耗战,不如保留兵力先稳守长安和雍凉。与东吴一同进军北伐才是取胜的关键,单凭蜀汉一国和曹魏对战绝对是下下之策。及时收手还能有八万人可用,和曹魏消耗一段时日留守西线的兵力恐怕连五万人都凑不齐,到时候就算占领了再大的地盘没有兵力去镇守,最后不过一场空罢了。

    蜀汉要做的是保存实力,哪怕这一举动是多么的不合时宜,但结果要比继续进军有利得多。

    曹魏做的是抓住时机,不管东线的孙吴政权揣着什么想法,只要东吴不发兵,就集中兵力攻取长安和雍凉二州。蜀汉这点兵力都在台面上,被动作战又没有川中的地利,并没有什么胜算。

    所以见到附近各城蜀军确如情报判断的那般兵力薄弱,钟会等人才放下了心。于是魏军加紧猛攻蜀军营盘,同时钟会分出一万骑兵在四周布下了埋伏,这次可不让姜维跑了!

    身处军营之中,姜维也是见到了附近的形势变化。魏军仗着兵力优势,分批的攻击蜀营,随着一个又一个寨子被魏军攻破,蜀汉大军已然处于魏人的包围之中。这个时候想撤退已经来不及了,或者说危险系数比之前要大得多。

    旷野平原之上面对近两万的魏骑和三万的步卒,就算姜维可以幸免于难,这支蜀军也是全军覆没的下场。

    这是骑兵的战场,并不属于蜀军。

    蜀汉那四五千骑兵在两万魏骑面前也只有被杀戮的份儿,想打开局面实在没有多大的希望。

    环境如何恶劣,姜维也有死守不退的理由。

    粮草!

    钟会的魏军强势来袭,确实让人难以抵挡。但蜀汉有蜀汉的难处,曹魏也有曹魏的短板。

    从长安到雍州沿途的城池尽数被魏军攻下,只有长安被困,这是事实。钟会大军补给线拖得老长也是事实。骆谷大火总有熄灭的时候,汉中的傅佥乃是姜维,廖化之下的强将,蜀主刘禅也是知兵的君主,大发救兵前来是迟早的事儿。

    钟会进不了雍州,和蜀军野战,蜀军消耗的是兵力,魏军消耗的是粮饷,同时消耗的是时间。

    长安不丢,雍州不丢,只是三辅的几处城池被魏军夺取并不伤及根本。蜀汉要扎根在这片土地,最根本的东西绝不能让。一让,钟会的魏军便有了依托;被魏军扎下根,川中再来多少军队都难以扭转眼前的颓势。

    雍州各城池都是清野坚壁,守军虽然不多,好在有姜维这条大鱼吸引魏军火力。钟会如何自负,也不敢在姜维全师尚存的情况下分兵去强行攻城。更何况蜀军的营盘摇摇欲坠,焉有不先行围剿蜀军主力的道理?

    钟会不是看不透形势的人,骆谷处早已留下万余魏军严防死守,长安有晋公的大军坐镇,沿途各郡县都在组织兵力和人力运送粮草辎重。补给一时半刻难以充足,但只要击溃姜维的蜀军,雍州的城池就可不攻自破。

    姜维,赌得是蜀军坚守到底;钟会,倚仗的是此战必胜!

    同样的自信,同样的搏命,注定有人失败,有人胜利。

    ……

    西城县外刘禅,霍弋,庞宏各引一军和魏军激战。羊祜稍微逼退了蜀军的攻势,便率军且战且退,更是一把火焚烧了大营来阻拦蜀军的追击。有蜀将冒险冲杀了过去,却是遭到羊祜的伏击。一战败走魏军,总算是解了西城县的围,于是蜀汉皇帝刘禅传令众军停止追击。

    “这魏将智勇双全,真是好对手!”战后的刘禅带着众将到附近的山头观察形势,见到魏军退出没有多远竟然又是安营扎寨,不由得赞道。

    “此人乃是司马氏的心腹名为羊祜,谋略深远,冷静沉着。论其谋略或不如钟会机巧,深沉却在钟士季之上。”庞宏与羊祜对峙数月,早摸清了底细,此时娓娓道来。

    霍弋看了看远方正在安营的魏军道:“瞧这魏军不过三四千人,余下的想必是埋伏四处,防备我军偷袭。此子不除,西城县终究是被其所困。”

    庞宏沉思道:“司马昭,钟会出兵长安,宛洛之间想必兵力薄弱。若是吴人能够趁机北上,长安魏军不攻自退矣。”

    霍弋点头道:“吴人恐怕指望不上,当设法先行击溃眼前魏军,然后或取宛洛,或援长安,使魏人难以兼顾,方有胜机。”

    刘禅胸有成竹,见霍弋和庞宏都执着于斗智,不由得哑然失笑道:“我大军数万,战械齐备,只需一路打将过去,步步为营,小心谨慎即可,破敌又有何难?”

    一语点醒梦中人,霍弋和庞宏听了也是大笑,自家凭借投石车占据绝对的优势,何须和魏军斗智呢?

    第二日清晨,战事再起,依旧是刘禅,霍弋,庞宏各引一军杀奔魏营。左中右三路人马环环相扣,根据地利安排兵力,也不急于进攻。

    魏营中羊祜观察片刻,见蜀军的阵势无懈可击,自己的兵力又不足以冲动这数万蜀军,只好带着魏军继续撤退。

    没等魏军开始撤退,蜀汉的投石车在对面已然组装完毕,空中石雨落下砸得魏军抱头鼠餐。幸好羊祜提早决定了撤军,刚遭受到攻击魏军便开始撤出营寨,一把大火将魏营付之一炬。

    蜀军也不追赶,便在当地安下营盘静观魏军动静。羊祜带着魏兵走出十余里,见蜀军不来追赶,于是也是安营。

    等到魏军的营寨安顿好了,蜀军便拔营起行杀奔魏营。在营外列好了阵势开始组装投石车。羊祜见了不由得叹气,没等石雨落下,魏营已是一片火海。

    双方反复如此,刘禅不慌不忙的缓缓进军,稳扎稳打;羊祜审时度势的组织撤军,处处安营,这般僵持到第三日魏军终是坚持不住。

    不做战也不用跑,每天只是不停的撤退和修筑营盘,一两次尚可,天天这般对军心士气是严重的打击。无奈之下羊祜只得改变策略,百般引诱蜀军正面作战,夜间也是屡次偷袭。

    然而刘禅抱定以拙击巧的策略和心态,任你智略通天,我只稳步推进不留半点破绽,凭借优势一步一个脚印,既不给你正面交锋的机会,又逼迫你难以设防。这副硬生生磨死对手的态度使得魏军有力无处使,无所适从,把刘禅恨之入骨!

    (本书QQ群:212313047,欢迎大家阅读收藏本书,并多提宝贵建议)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7127/ 第一时间欣赏惊雷入汉最新章节! 作者:乾坤不动所写的《惊雷入汉》为转载作品,惊雷入汉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惊雷入汉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惊雷入汉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惊雷入汉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惊雷入汉介绍:
header惊雷入汉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惊雷入汉,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惊雷入汉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