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唐天子TXT下载大唐天子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唐天子全文阅读

作者:殷扬     大唐天子txt下载     大唐天子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十七章 阴谋进行时

    太平公主府上,太平公主正在上演全武行。

    “砰!砰!砰!”太平公主脸色阴沉,正在摔砸东西,凡是能摔的全摔了,一地的碎片。

    “娘,你好狠心!你太狠心了!你居然要治我的罪!”太平公主一边摔东西,一边大吼。

    “你偏心,你太偏心了,儿子是你的血脉,女儿就不是你的血脉?”太平公主发了一阵脾气,又把火朝武则天头上撒了。

    她两次要置李旦于死地,这次更是公然行刺,是她不顾亲情,她反而把责任推到武则天头上,真是岂有此理。

    “我决不会罢休!对,一定不能罢休!”猛然间,太平公主停下来,一双好看的眼睛瞪得滚圆,下定决心道:“来啊,把婉儿、武三思、武承嗣、张氏兄弟、窦怀贞、萧至忠、韦王妃给我本公主叫来。”

    立时有人领命去安排。

    “娘,你不仁,休怪我不义。”太平公主雪白的牙齿死死咬着嘴唇,嘴唇出血了。

    没过多久,上官婉儿、武三思、武承嗣、张易之、张昌宗、窦怀贞、萧至忠、韦王妃和李裹儿他们到来,向太平公主见过礼,坐了下来,自有下人送上茶水。

    “敢问公主,召我等前来有何要事?”武三思忙问道。

    “这次行刺之事,你们都知道了,失败了。”太平公主很不甘心,道:“我还是小看了李隆基,他竟然从国老在我府里过夜这事识破了我们的谋划。”

    “是呀。”众人点点头。也是不甘心。

    “李隆基年岁不大,却是见识了得,国老在公主府里过夜这才多大一点事儿。他竟然能看出那么多东西。我虽然痛恨他,不得不说,李隆基真的了得。”武三思这次真的不乏佩服之意,点头道。

    武三思恨李隆基入骨,要让他亲口赞扬李隆基,比登天还要难。可李隆基识破太平公主行刺这事,他不得不服气。

    狄仁杰在太平公主府里过夜这事儿。说起并不大,要是换个人的话,很可能就忽略了。然而。李隆基竟然看出很多东西,识破了太平公主的用意,一举挫败行败一事,谁都得服气。

    “李隆基是可恨。却不得不说他了得。真的了得。”武承嗣、张氏兄弟他们齐声附和。

    尽管他们早就知道李隆基了得,如今对李隆基的了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莫光顾着夸赞李隆基了,你们大祸临头了,知不知道?”太平公主眼睛瞪圆,扫视着众人道。

    “公主,此话从何说起?”韦王妃不解的问道:“李隆基不是答应不追究了么?”

    “是呀,是呀。”众人齐声附和。

    行刺这事是把天捅漏了,在座之人可以死上十回八回了。然而。李隆基为了不让武则天难过,答应不追究。

    “不追究?说得好听。这样的话你们也信?”太平公主一裂嘴角,不屑的道:“陛下已经下定决心,要追究此事了。”

    “啊。”一片惊呼声响起,众人齐齐变色。

    李旦是武则天的亲儿子,他遭到刺杀,武则天的怒火可想而知,一旦她追究起来,必然怒火万丈,会血流成河,在座之人都卷入此事,不会有好下场,谁能不惊?

    “陛下要处死本公主。”太平公主的脸色铁青,一脸的不甘心。

    “甚?甚?甚?”

    “陛下要处死公主?”

    “这不可能吧?”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最疼爱的女儿,是心尖儿肉,要他们相信武则天处死太平公主,太难了,不比登天容易。

    “公主,此话从何说起?”上官婉儿很是惊讶。

    “是这样的……”太平公主把武则天召见她的事儿说了。

    “这是好事儿呀。”武三思、武承嗣还有张氏兄弟没有看出问题。

    “蠢。”太平公主没好气的瞪了他们一眼道:“陛下这是与本公主的最后亲近,接下来就是本公主的末日。”

    太平公主倒是看得明白,上官婉儿也是赞成道:“公主说得没错,陛下已经下定决心要处置公主了。我们这些参与此事者,都不会有好下场,我们的末日也要到了。”

    “这……”个个脸色发白,连话也说不出来了。

    太平公是武则天最疼爱的女儿,是武则天的心尖儿肉,她都要被处死,武三思这些帮凶能有好下场么?他们能不害怕?

    “这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这要怎样才能活命?”

    众人脸色大变,冷汗直冒,仿佛末日已经到来似的,七嘴八舌的叫嚷。

    “想必公主已经有了决断。”上官婉儿把太平公主镇定自若的样儿看在眼里,知道她已经有了主意。

    “敢问公主,我们该如何做?”武三思他们升起希望,急不可耐的问道。

    “我们只有死中求活。”太平公主脸色阴沉。

    “死中求活?”武三思不解的问道:“这要如何做才能死中求活?”

    这话正是众人心里所想,无不是睁大眼睛,死死盯着太平公主。

    “发动宫变。”太平公主一字一顿的道。

    “宫变?”一片失声尖叫响起,众人个个脸色大变,齐刷刷的站起来。

    宫变也就是政变,这是翻天的大事,比起行刺还要严重得多,谁能不惊?

    “公主,这不好吧?”就是才智非凡的上官婉儿也是一脸的震惊。

    “公主,不至于宫变吧?”武承嗣小心翼翼的提醒。

    宫变这事儿太大了,就是一心想要太当子的武承嗣也没有想过这事儿。

    “是呀,此事太大。我不想参与。”武三思想要打退堂鼓。

    “公主,我府里有急事儿,我告退。”张易之冲张昌宗打个眼色。就要离开。

    张易之两兄弟很得武则天宠信,应该不会有事,他们犯不着卷入此事。

    “裹儿,我们也走吧。”韦王妃虽然想要李显更进一步,却也不想卷入宫变这事,这可是诛九族的大罪。一个不好,她的父母、兄弟、亲戚。还有九族都会玩完。

    “娘,我不走。多好玩的事儿,我就是不走。”李裹儿却是不动。冲太平公主笑道:“姑姑,就是要宫变,就是要宫变。”

    “嗯,还是裹儿乖。”太平公主阴沉的脸上终于多了一丝笑容。

    “你们以为不参与。你们就能活命了?”太平公主眼睛瞪圆。扫视众人,冷声道:“先不说陛下这一关,就是李隆基也不会放过你们。你们之中,有谁与李隆基没有仇?”

    在座的人中,武三思、武承嗣、张易之、张昌宗四人与李隆基的仇怨最大,一旦李隆基得势,他们肯定没有好果子吃。

    “公主,你这话过了吧?陛下不一定立李旦为太子呢。不是还有李显么?”武三思不太同意这话。

    “是呀。”武承嗣、张氏兄们忙附和。

    “愚蠢。”上官婉儿冷笑,把武三思和武承嗣看看。讥嘲一句,道:“你们真是愚蠢,怪不得陛下没有立你们为太子。”

    “婉儿,你休得胡言乱语。”武三思脸一沉,喝斥道。

    上官婉儿是武三思的人了,他是以上官婉儿男人的身份喝斥的。

    “你不是一般的蠢,是很蠢。”上官婉儿虽然与武三思勾搭成奸了,对武三思还是瞧不起,要不是韦王妃用计,给她吃了药,哪会便宜武三思这蠢货。

    “你给我说清楚,我哪里蠢了?”武三思脸上挂不住了。

    “行刺这事,公主是首谋,陛下要处置她,公主自然是不能再当上皇太女了。”上官婉儿裂了裂嘴角,讥嘲之意更浓,道:“庐陵王参与此事,虽然是被逼的,却是难脱干系,庐陵王能当上太子?国老和张柬之是庐陵王最有力的支持者,他们两人也卷入此事,说话的份量减轻了许多,失去了这两个最有份量的大臣,庐陵王能当上太子?”

    虽然李显是被逼的,不管怎么说,他毕竟卷入了行刺一事,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会让李显蒙羞,让他减弱很多竞争太子的力度。

    狄仁杰和张柬之也是如此,会让他们失去很多份量。

    “就只剩下一个李旦了,陛下不立李旦为太子还能立谁?”上官婉儿的声调转高,讥嘲之意更浓了。

    武则天就只有李旦、李显和太平公主三个儿女,李显和太平公主失去了继承的资格,李旦成为太子就是必然。

    “皇嗣当上太子,李隆基必然受到重用,你们还有好日子过?”上官婉儿沉声问道。

    李隆基才智不凡,又有大功,现在就能左右局势。李旦当上太子后,李隆基的份量会更重,更加被器重,要对付武三思他们是轻而易举。

    “这……”众人哑口无言。

    “至于你,更没有活路了。”上官婉儿不满的瞪着韦王妃,冷笑道:“不说别的,你和他勾搭成奸就足以处死你。”

    要不是韦王妃下药,上官婉儿也不会成为武三思这个蠢货的人,她心里还是记恨韦王妃。

    “你……”这种事儿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说出来太让人没面子了,韦王妃脸色通红,狠狠瞪了上官婉儿一眼。

    “要想活命,只有跟随公主发动宫变,一举夺权,来个死中求活。”上官婉儿最后道。

    “……”众人你看看我,我望望你,一时难言。

    “要如何发动宫变?”武三思想了一阵问道。

    “是呀,如何宫变?”众人也想明白了,不发动宫变是死,发动宫变也是死,不如奋起一搏,死中求活。(未完待续。。)

第三十八章 风雨欲来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集中在太平公主身上,静等她说话。

    “我的意思是,我们把七哥、八哥全杀掉。”太平公主语出惊人。

    “啊!”尽管众人从上次行刺一事看出太平公主的狠辣,此时听了这话仍是不免一阵心惊肉跳。

    “公主,你太狠了吧。”韦王妃对李显多少还有一份夫妻之情,听了这话忙道:“庐陵王不用杀了吧?要杀就杀李旦。”

    虽然韦王妃和武三思勾搭成奸了,毕竟她和李显是多年的夫妻。

    “不,都得杀。”太平公主不为所动,冷声道:“他们不死,我当不上皇太女。”

    太平公主上次是行刺,这次是宫变,可以说是罪大恶极,若是李旦还活着,武则天立她为皇太女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只有把李显顺便杀掉,太平公主才能当上皇太女。

    武则天只有李显、李旦和太平公主三个儿女,若是李显和李旦死了,太平公主就成了唯一的继承人。即使太平公主罪该万死,武则天也不可能杀掉她。要是杀了她,武则天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这皇位传给谁呢?

    若是太平公主的计划实现,武则天不仅不能治太平公主的罪,还会设法为她洗脱。

    “这……”韦王妃一阵迟疑。

    “若是七哥当上太子,你与他的事一旦暴露,你说七哥会放过你么?你必死无疑。”太平公主威胁,道:“你莫要侥幸,要是我失败的话。我一定在死之前说出来。”

    “你你你……”韦王妃的痛脚被太平公主抓住了。指着太平公主说不出话来了。

    “武三思。你若是帮我的话,不仅有大功,还可以把她和婉儿赏给你。”太平公主冲武三思道。

    “谢公主。”武三思大喜。

    他与韦王妃勾搭,就是想要借机上位,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不过,韦王妃床上功夫好,让他欲仙欲死,他一听这话。不能不喜。

    更何况,还有上官婉儿这个大美人兼才女。

    “你……无耻。”韦王妃有些气恼。

    “娘,这样不好么?你不用再提心吊胆了。”李裹儿却是笑得很甜,很是欢喜。

    “还是裹儿明事理。”太平公主脸上泛起笑容。

    “就算我们把李显和李旦全杀了,陛下那里能过得去么?”武三思很是担心。

    李旦和李显是武则天的亲儿子,若是遭遇不测,武则天绝对不会放过武三思他们,他们就会完蛋。

    “我们不仅要杀掉七哥八哥,还要逼陛下退位,传位给我。”太平公主声音很冷。让人背上发寒。

    “啊。”一片惊呼声响起,众人齐齐变色。

    “不可。不可,万万不可。”武三思和武承嗣齐声叫嚷,道:“公主,你绝不能对不住陛下呀,绝不能。”

    武三思和武承嗣对武则天是很佩服的,虽然二人没少干对不起武则天的事儿,逼武则天退位这种事儿,他们还真没有想过。

    “本公主这是为了你们好。”太平公主冷冷的道:“只要七哥八哥死了,我就是有天大的罪过也不会有事。你们就麻烦了,陛下要是不退位,一定不会放过你们的。”

    并不是为武三思他们着想,不给他们一条生路,他们不会帮太平公主发动宫变。

    “这……”武三思和武承嗣愣住了,脸色变幻,一时难决。

    逼武则天退位这事儿,他们想都没有想过,更不要说做了。可是,要是不逼武则天退位的话,他们不会有好果子吃。

    侄子不如儿子亲,要是李显和李旦死了,武则天不能拿太平公主出气,难道还不难拿武三思和武承嗣这些参与者出气?杀掉他们是轻而易举。

    “好吧,一定要让她退位。”过了一阵,武三思和武承嗣一咬牙,终于下定决心。

    “公主,我们甚时间行动?”上官婉儿眉头一挑问道。

    “明日早朝,趁着百官上朝之际,发动宫变。”太平公主想了想,道:“李隆基太过精明,若是迟了说不定就会被他识破,此事越早越好。”

    李隆基有多精明,他们有深刻的认识,上次行刺那么机密,还不是被李隆基识破了。这次要发动宫变,动静会更大,绝不能拖。一旦拖下去的话,就会被李隆基识破。

    “好。我们好好商议一番。”上官婉儿也赞同这说法。

    接下来,就是商议行动计划,经过商议,太平公主决定,要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负责宫里。两兄弟收买了不少太监,可以挟持武则天。

    武三思、武承嗣、窦怀贞、萧至忠、太平公主多带死士,进入朝殿,一举杀掉李显和李旦、李隆基他们,再把反对他们的大臣也清除掉。

    商量好之后,他们分头行动。

    xxxxxxxx

    东宫,东殿。

    李隆基眉头拧着,脸色冰冷,道:“但愿你死心了,不然的话,我决不放过你。”

    对于太平公主行刺这事,李隆基是恨得牙根发痒,太平公主太狠心了,竟然要置李旦一家于死地。

    “楚王。”人精高力士快步进来,一脸的凝重。

    “高力士,有甚事?”李隆基看在眼里问道。

    “楚王……”高力士摇摇头,不再往下说。

    “说。”李隆基冷冷的道。

    “楚王,公主召集武三思、武承嗣、上官婉儿、窦怀贞、萧至忠、张易之、张昌宗、韦王妃和李裹儿议事。”高力士脸色更加难看道:“她真的是不死心。行刺这事,能放过她,她就该好好自省。”

    “狗是改不了吃屎的,她是不会放弃的。”李隆基点点头。倒也不意外:“还有甚消息?”

    “这些人回去后。都在召集人手。至于要做甚事,还没有查出来。楚王放心,我会再查。”高力士忙道。

    “我知道他们要做甚行,他们是要发动宫变。”李隆基眉头一挑道。

    “甚?宫变?”高力士吃了一惊,眼珠子差点掉出来了,道:“楚王,你说笑的吧?”

    宫变这事儿太大了,那是造反。高力士不得不惊。

    “除了宫变,不可能是别的。”李隆基非常笃定,道:“她还是不死心,那好,这一次,我不会再放过她的。高力士,你派人把张说、陈玄礼、薛直、李仙凫、葛福顺、张小飞、杨思勖他们叫来,我们好好商议。”

    高力士应一声,忙去办理。

    “既然你要寻死,就成全你。”李隆基眼里杀机闪现。

    没多久。张说、陈玄礼、薛直、李仙岛、葛福顺、张小飞、杨思勖他们到来,冲李隆基见过礼。李隆基要他们坐下。

    “今儿召你们来,是有事儿要商议。”李隆基眉头一挑,道:“公主行刺这事你们都知道,为了不让父王伤心,为了不让陛下有事,我决定不再追究她。可她仍是不死心,竟然召集武三思、武承嗣、上官婉儿、窦怀贞、萧至忠、张易之、张昌宗、韦王妃还有李裹儿议事,他们正在召集人手。”

    “好大的胆子!他们要宫变。”张说、陈玄礼和杨思勖齐声喝道。

    “甚?宫变?”薛直、李仙凫、葛福顺、张小飞他们失声惊呼,个个嘴巴张得老圆乎乎的,可以塞进一只鸡蛋了。

    宫变这事儿太大了,他们不得不惊。

    “不错,本王也是如此想的。”李隆基点点头,赞赏的打量着张说、陈玄礼和杨思勖。

    “楚王,会不会弄错了?不至于宫变吧?”张小飞心直嘴快。

    这话正是众人心里所想,无不是点头赞同。

    “除了宫变,不会有别的。”张说非常笃定,道:“公主召集这些人做甚?必然是商议。商议之后,他们回去召集人手,会做甚?必然是宫变。他们参与行刺一事,都有大罪,陛下可以放过公主,却绝不会放过他们,他们罪过就大了,抄家灭门是轻的,诛他们九族也不为过。如此大罪,要想死中求活,唯有宫变,逼陛下退位。”

    这话很通透了,众人恍然,齐齐点头道:“有理,有理。”

    “还有一点,在这之前,陛下召见了公主,与公主很是亲近。其实,这是陛下与公主的最后亲近,接下来,陛下就会处置公主。”杨思勖道。

    杨思勖是李隆基安插在宫里的眼线,对宫中情形非常熟悉。

    “原来如此。”众人明白原因所在。

    太平公主要被武则天惩处,她心中不安,发动宫变自保,顺势取得皇位,也在情理中。

    “他们发动宫变,应该就在明日早朝。”陈玄礼非常笃定。

    “没错。”杨思勖接过话头,道:“楚王英明过人,能识破他们行刺,就能识破他们宫变,是以,他们等不起,要尽快发动。”

    李隆基的精明,他们都知道,对这话大为赞赏。

    “楚王,我们如何做?”张说问道。

    “他们发动宫变,我们也来发动宫变,以宫变对宫变。”李隆基冷冷的道。

    “我们也发动宫变?”张小飞彻底糊涂了,道:“楚王,不用吧?我们只需要挫败公主的阴谋就行了。”

    薛直、李仙、葛福顺他们点头附和。

    太平公主要发动宫变,李隆基完全可以挫败太平公主的阴谋,用得着发动宫变?

    “光挫败不够。”张说剖析道:“要是我没有料错的话,不管公主犯多大的罪过,陛下都不会杀她。象公主这样的人,她不会甘心,留下她就是留下祸害,是以,必须得杀掉她。要杀掉公主,首先就得过陛下这一关。”(未完待续。。)

第三十九章 宫变(上)

    太平公主野心勃勃,只要她不死,就会搅风搅雨,就不得安宁。

    她是武则天最疼爱的女儿,是武则天的心尖儿肉,不管她犯下多大的罪过,武则天都不会处死她,哪怕她把天捅漏了。

    至于她说的武则天要处死她,不过是她自己吓自己,武则天会处置她,却不会处死她。

    退一步来说,即使武则天要处死太平公主,李显和李旦也不会答应,会求情的。这两弟兄注重亲情,对太平公主是百般疼爱,一定会磨着武则天。

    是以,就算李隆基挫败了太平公主的阴谋,她也不会死。

    留下太平公主就是留下祸害,李隆基不打算再留下她了,要杀掉她。要想杀掉太平公主,首先就要过武则天这一关。

    所以,李隆基要想杀掉太平公主,只有发动宫变,以宫变对宫变。

    “杀掉公主,陛下不会放过楚王,这该如何是好?”薛直眉头紧拧着。

    “是呀。”张小飞、李仙凫、葛福顺也是拧着眉头。

    “逼陛下传位给皇嗣就行了。”杨思勖的声音尖细刺耳,很是唬人。

    “甚?逼陛下退位?”薛直、李仙凫、葛福顺、张小飞大吃一惊。

    “没错,唯有如此,我们才能除掉太平公主。”张说、陈玄礼点头赞同。

    “可不可以杀掉公主就行了?”张小飞迟疑着问道。

    “不行。”李隆基摇头,道:“公主是陛下的心尖儿肉,若是我杀掉公主。陛下不会放过我。顺带的也不会放过父王。这太子之位就会落到七伯头上。”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心尖儿肉。即使她有天大的罪过,若是李隆基杀了她,武则天会大怒,会治李隆基的罪。顺带的,李旦也会被牵连。

    李旦也就失去了太子之位,这太子之位就会落在李显头上。

    “那好吧。”薛直点头道:“可以逼陛下退位,却不能伤害陛下。”

    武则天具有雄材,以一介女流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唯一女皇。具有雄视四海,俯视群雄的气慨,让人服气。逼武则天退位,薛直他们能接受,要伤害武则天,薛直他们不会接受。

    “没错。”众人齐声附和,包括张、陈玄礼和杨思勖在内。

    “不管怎么说,陛下是我的祖母,我肯定不会伤害她,只要她退位就行了。”李隆基也没打算把武则天怎么着。

    “那就好。那就好。”众人大为欣慰,齐齐点头。

    “这事儿要不要让皇嗣知晓?”李仙凫问道。

    “不可。”李隆基断然否决。道:“父王注重亲情,若是让他知晓了,他万万不会应允,还是我们悄悄进行为是。”

    “也对。”众人对李旦的为人很清楚,这是很注重亲情的人,要他同意杀掉太平公主,那是不可能的事儿。

    “陛下那里就交给杨思勖。”李隆基分派任务,道:“李仙凫、葛福顺率领千骑,擒杀公主和他的爪牙,保护群臣安全。陈玄礼、薛直、张小飞你们出动神都驻军,严加盘查,把太平公主、上官婉儿、武三思、武承嗣、窦怀贞、萧至忠、张易之、张昌宗府第围起来,他们的家人全部杀光,一个不留。”

    他们罪大恶极,杀掉他们的家人是必然,众人没有异议。

    “尤其是武氏,全部杀光!”对于武氏,李隆基没有好感,杀掉他们是应该的。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历史上,张柬之就是没有把武氏斩尽杀绝,最后被武三思玩死了,李隆基绝不会得蹈覆辙。

    “至于七伯那里,只杀韦王妃和李裹儿,基余的不要动。”韦王妃和李裹儿参与此事,决不能留。

    这两母女也是不稳定因素,她们心狠手辣,历史上还毒杀了李显,李隆基自然是不会放过她们。

    “遵命。”众人领命。

    “李仙凫、葛福顺,你们在行动之前,最好让刘幽求和钟绍京参与进来。若是他们不同意,就控制他们,夺取千骑。”李隆基眼中精光闪闪。

    若是能让刘幽求和钟绍京参与进来,那是天大的好事。若是不能的话,就控制这两人。至于杀这两人,李隆基不会做,因为这两人对于李隆基不错,而且还有恩。

    xxxxxxxxx

    次日早上,太平公主站在铜鉴前,道:“今日,我就会当上皇帝,成为第二个女皇。”

    看着铜鉴中的自己,太平公主只觉意气风发,精神抖擞,仿佛她已经成为女皇似的。

    然后,她就带人出发了。

    汇合武三思、武承嗣、上官婉儿、窦怀贞、萧忠至、韦王妃这些人,加上他们带来的人,足有两千多人,声势不小。

    来到端门,值守的千骑拦着她,道:“公主,你怎么带这么多人?”

    “拿下了。”太平公右手一挥,大气不凡,如同指挥千军万马。

    手下立时涌上去,把千骑围住,喝道:“放下武器,饶你们不死。”

    “大胆!拿下逆贼。”千骑也不是好惹的,大喝一声,挥刀杀来。

    千骑的确是厉害,可惜的是,变起仓促,他们以寡击众,终是不敌,很快就被杀死。

    “进宫。”太平公主率人进入皇宫,一场宫变开始了。

    xxxxxx

    武则天寝宫,武则天决定今儿要处置太平公主,把行刺这事了结了,早早起来,洗漱完毕,穿戴好,就要去上朝。

    就在这时,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二人带着一众太监进来,道:“陛下,你这是去哪?”

    “当然是上朝了。”武则天也没有多想,笑着道。

    “陛下,这朝就不上了。你还是歇着吧。”张易之笑道。

    “五郎。你这话何意?”武则天一愣。道:“朕是勤政之君,怎能不上朝?”

    “陛下,你年岁大了,何必再为国事操劳呢?”张昌宗道:“自有人为陛下代劳。”

    “嗯。”武则天知道不对劲了,脸一沉,大喝一声道:“张昌宗,你好大的狗胆,你不怕朕杀了你?”

    这一喝不打紧。声威不凡,尽显女皇的霸气。

    张氏兄弟心头一紧,不由自主的朝后退。

    “给朕说清楚,甚叫有人为朕代劳?”武则天眼中精光闪闪,杀气腾腾。

    “武则天,你以为你还是女皇?”张易之冷笑道:“告诉你,你不再是女皇了。”

    “你……好大的胆子,你大逆不道。”武则天眼睛一翻,厉芒闪烁,脸色极为不善。

    “这就要问你的宝贝女儿了。”张易之冷笑道。

    “甚么?太平?”武则天这一惊非同小可。眼珠子差点掉下来了,急吼吼的问道:“太平她要做甚?”

    “还能做甚?当然是宫变了。”张昌宗得意的一笑。道:“公主当上女皇,我们兄弟就会升官发财。说不定,还要我们兄弟侍寝,我们兄弟艳福不浅,两代女皇都是我们的女人。”

    “宫变?”武则天脸色大变,一个趔趄,喝道:“太平,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发动宫变?”

    “这也不全怪公主,谁叫你要处死她?”张易之道:“公主为了自保,不得不发动宫变。”

    “处死她?从何说起?”武则天一愣,道:“朕是要处置她,却没想着把她处死呀。朕只想废她的公主。”

    “啥?不是处死公主?”张易之和张昌宗愣住了。

    搞了半天,太平公主是自己吓自己。

    “你们让开,朕可以当作甚事也没发生。不然的话,抄家灭门,诛九族。”武则天威逼利诱道。

    “陛下,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只能委屈陛下了。”这种大逆不道之罪,哪会说不计较就不计较的,张易之不为所动,右手一挥,道:“请陛下歇息。”

    一群太监进来,把武则天看住了。

    “恨啊!都怪朕瞎了眼,竟然引狼入室!”武则天气得话都说不出来了。

    xxxxxxxxxxx

    朝堂上,李旦、李显、狄仁杰、张柬之、宋璟、姚崇,以及群臣,站在当地,一派整肃,只等武则天前来上朝。

    就在这时,惊变骤生。

    “轰隆。”一群人在太平公主的率领下,杀气腾腾的进来,他们手中的刀剑还在滴血。

    “……”群臣惊讶不已,张大了嘴巴,如同在看天方夜谭似的。

    这是朝堂,谁敢如此气势汹汹的进来?更别说还带来如此多的人,这些人的刀剑还在滴血,这太惊人了,谁能不惊?

    就是狄仁杰、张柬之、宋璟、姚崇这些才智不凡,胆识过人的名臣,也是震惊无已。

    “小妹,你这是做甚?”李旦好不容易反应过来,忙冲太平公主道:“小妹,你莫要犯傻,赶快的,叫他们出去。我和七哥会为你向陛下求情。”

    “是呀,小妹。”李显忙附和,道:“这可是天大的事儿,你莫再任性而为,到时我们难以保全你。”

    “两位哥哥的好意,小妹心领了。”太平公主玩味的笑笑,道:“却是用不着了。”

    太平公主上前几步,冲群臣道:“今儿我发动宫变,陛下会传位于我,我就是你们的女皇,愿效忠的站到我这边来。”

    嗡!

    朝堂一下子就炸了,群臣目瞪口呆,个个眼珠子掉出来了。

    太平公主是气势汹汹而来,这很不对劲,虽然群臣有所猜测,可太平公主亲口证实,仍是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

    “甚?甚?甚?宫变?不可能吧?”

    “我耳朵没出毛病?我耳朵没问题?我听清楚了?”

    “似乎好象可能没错。”

    群臣惊疑不定,叫嚷声响成一片。

    “公主,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发动宫变,你不怕抄家灭门?”

    “公主,此事比天大,你莫要犯险,悔改还来得及,赶紧放下武器,向陛下忏悔,我们会向陛下求情,保你无事。”

    紧接着,群臣就是劝解起来。

    “箭在弦上,焉有不发之理?”太平公主冷冷的道:“给你们一盏茶时间思虑,要效忠我的,赶紧过来。一盏茶时间不效忠的,杀!不仅要杀你们,还要抄家灭门!”

    声音冷森森的,如同来自九幽地府。(未完待续。。)

第三十九章 宫变(中)

    群臣被太平公主给镇住了,不由得发愣。

    “公主,你胆大妄为,若是立时醒悟,还来得及。公主,切莫自误。”狄仁杰上前一步,规劝太平公主。

    “可笑!”太平公主冷笑道:“国老一向明智,此时却是如此糊涂。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做出逆天之事,陛下岂会饶我?你们会放过我?我若听你的话,不再进行大事,你们一定会上奏,要陛下杀我,可对?”

    太平公主这话很有道理,她做出的逆天之举不是一件两件,而是好几件了,件件都是罪该万死的大罪。若是她不再进行下去,而是听从狄仁杰的话,她必死无疑。

    即使武则天想要放过她,群臣也不会答应,也会上奏,会逼武则天处死她。

    “哎。”狄仁杰见劝说无用,只得长叹一声。

    “有没有要效忠于我的?”太平公主目光灼灼,扫视群臣。

    “公主,臣愿效忠。”立时有大臣转投太平公主。

    一有人带头,立时就有仿效,不少大臣投靠了太平公主,竟然有一半大臣成了太平公主的属下。

    “你们呢?”太平公主看着没有效忠的大臣问道。

    “我们誓死不从。”这些大臣不乏硬骨头,头一昂,脖子一梗,激昂昂而言。

    “对!我们誓死不从!”立时响起一片附和声。

    “那好,我就成全你们。”太平公主眼中厉芒闪烁,冲李显和李旦道:“七哥,八哥。对不住了。你们放心。我会当一个好皇帝。把江山打理得花团锦簇。”

    “你……”李显和李旦一脸的悲戚,指着太平公主,连话也说不出来了。

    他们两人对太平公主极为疼爱,却是没有想到,太平公主竟然要对他们痛下杀手,这让他们伤心失望。

    “休杀庐陵王!”

    “休杀皇嗣!”

    那些不愿投靠太平公主的大臣很是忠心,呼啦啦冲上来,把李显和李旦围挡在身后。

    “你们很忠心。我很佩服。我再给你们最后一次机会,效忠我,我会厚赏你们。”看着这些慷慨赴死,以身护卫李显和李旦的大臣,太平公主不乏钦佩之情。

    “休想。”回答太平公主的是断然拒绝。

    “那好,我就成全你们。全杀了。”太平公主右手一挥,大声下令。

    “遵命。”这些爪牙挥着手中刀就冲了上来。个个眼睛瞪得滚圆,杀气腾腾。

    xxxxxxxxx

    武则天寝宫,武则天被软禁起来了,大声怒吼。把张氏兄弟跟骂孙子似的骂着。

    “你们两个狗东西,忘恩负义。朕给你们高官显爵,你们竟然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武则天指着张易之大声痛骂。

    “陛下,你以为我愿意?你人老珠黄了,要不是看在你还有点儿姿色,能给我荣华富贵的份上,我才不侍候你呢。没给你说,我在府里养了十几个能歌善舞,姿容不凡的歌女,歌声优美,舞姿迷人,榻上能折腾,比起你强了十倍百倍。”张易之双手抱在胸前,冷笑道。

    “你……”武则天差点没给他气得吐血。

    “公主是你女儿,姿色不在你之下,我们效忠她,就有机会一亲芳泽了。”张昌宗眼里尽是另类光芒,道:“我想想公主那身段儿,就想扑到她肚皮上,好好侍弄她一通。”

    这两兄弟真不是好东西,扳笋子砍竹子,老嫩一起吃。

    “谁?”就在此时,只见一群太监在一个筋骨如铁的太监带领下,冲了过来。他们手握横刀,杀气腾腾,如狼似虎一般。

    “杨思勖。”张易之看清了,不由得大是不解,喝道:“杨思勖,你来做甚?”

    “杨思勖,你好大的狗胆,竟敢到这里来。”张昌宗也喝斥起来。

    “奉楚王命,保护陛下安危。杀!”杨思勖手中横刀一挥,一道耀眼的刀光闪现,一个谋逆的太监人头滚落。

    “杀!杀!杀!”杨思勖他们吼得山响,手中横刀狠狠劈下,凶狠异常。

    “啊!啊!啊!”张易之、张昌宗他们的手下压根儿就不是对手,唯有被屠杀的份,惨叫声此起彼伏。

    “杀得好!杀得好!”武则天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大声叫好。

    “这……”杨思勖勇猛无敌,每一刀下去,必然劈翻一个太监,这让张氏兄弟心惊肉跳,脸色大变。

    只一口气功夫,杨思勖就砍翻十几人,握着滴血的横刀,快步过来。

    张氏兄弟看在眼里,如同看见魔鬼走向自己一样,吓得不轻,齐声尖叫:“你莫要过来。莫要过来。”

    杨思勖却是径走不停,手腕一振,手中横刀就架在张易之脖子上了。

    “噗。”张易之当场就吓得屎尿齐流,臭不可闻。

    “没用的东西!”武则天极是不屑,很是厌恶。

    “带下去。”杨思勖手一挥。

    立时有太监强忍着臭气,前来把张氏兄弟捆绑好,押了下去。

    “见过陛下。”杨思勖冲武则天见礼。

    “杨思勖,你做得不错。”武则天的危机终于解除了,不由得长吁一口气,看着杨思勖,赞赏的点头。

    “陛下过奖了。杨思勖不过是奉楚王之命行事。”杨思勖忙谦逊道。

    “三郎,这小子还真有眼光。”武则天脸上泛起笑容,赞道:“你在宫中多年了,朕竟然有眼不识英才,惭愧!惭愧!幸好三郎眼光不错,发现你这个人才,好!好!”

    武则天以善于识人,善于用人著称,她发现了很多人才,比如姚崇、宋璟、张说这些名臣。却是没有发现在宫中多年的杨思勖。她还真有些惭愧。

    “杨思勖。随朕去朝堂。”武则天就要去朝上。

    杨思勖忙拦住,道:“陛下,楚王正在平叛,刀光剑影的,这于陛下不太好,陛下还是在这里歇着。等楚王平叛后,再来恭请陛下。”

    “朝堂如何了?”武则天眉头拧着。

    “公主率领两千多爪牙冲进了朝堂,这一打起来。定是凶险。”杨思勖忙回答。

    “两千多人?太平,你真是处心积虑呀。”武则天的脸孔扭曲了。

    “好吧,朕就在这里歇着。”想了想,武则天决定还是不去朝堂。

    xxxxxxxx

    “隆隆!”一队唐军开来,把武三思府第围了个水泄不通。

    这动静不小,府里人被惊动了,武崇训脸色阴沉,快步而出,双手叉腰,冲唐军喝斥道:“你们好大的狗胆。竟敢围困梁王府,你们这是作死。”

    李宽骑在高头大马上。一拍马背,策马而来,冷笑道:“武崇训,你是死到临头了,还敢作威作福,武氏就这嘴脸?”

    “你是谁?”武崇训意识到不妙。

    “本将奉楚王命,为朝廷除奸。”李宽眉头一挑,大声下令,道:“杀进去,鸡犬不留。”

    “杀!杀!杀!”武氏作恶多端,很不得人心,将士们早就想杀他个痛快了,得令之后大是舒畅,大声怒吼。

    然后,将士们挥着横刀,如同狼似虎般冲了进去。

    “你们……”武崇训脸色大变,没有一丝儿血色,双腿发抖,差点吓尿了。

    刷!

    一道闪亮的刀光出现,武崇训的头颅就滚落在地上了。他的眼睛瞪得滚圆,嘴巴张得老大,似乎有话想说,却是再也没有机会了。

    李宽率领唐军冲进去,大开杀戒,把武三思的家人杀得一干二净。

    xxxxxxxxxxx

    “隆隆!”一队唐军开来,把武承嗣的魏王府围了个水泄不通。

    武承嗣府里立时有人出来,大声喝斥:“大胆!你们好大的狗胆,竟敢围困魏王府,你们活得不耐烦了?”

    “死到临头,还要作威作福,真是可笑。”苏凡冷笑道。

    “你们知道这是哪儿么?这是魏王府!”这个武氏爪牙吼得山响:“没给你说,过了今天,魏王就会权势滔天,你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真是……”唐军已经把武承嗣府第包围了,竟然不醒悟,还在作威作福,苏凡很是无语,右手一挥,道:“楚王有令:为民除害,杀进去,鸡犬不留。”

    “杀!杀!杀!”将士们爆发出一阵惊天动地的吼声,个个如狼似虎般冲了进去,大开杀戒。

    xxxxxxxx

    “隆隆!”

    惊天动地的蹄声响起,张说带领一队唐军,把太平公主府围了个水泄不通。

    这动静不小,下人忙通禀太平公主的丈夫武攸暨。

    “砰!”武攸暨得报后,勃然大怒,右手重重拍在短案上,冷笑道:“好你个张说,竟敢围我府第,我一定要抽你筋,扒你的皮。”

    “来啊,随我擒人。”太平公主权势滔天,谁敢惹她?谁敢包围她的府第?武悠暨只觉尊严被践踏了,率领爪牙,快步而出。

    “张说,你好大的狗胆。”来到府前,武攸暨眼睛一瞪,指着张说,大声喝斥:“谁给你的胆子,竟敢率兵包围公主府第,你就不怕诛九族?”

    “武攸暨啊武攸暨,公主谋逆,罪大恶极,诛九族的应该是你。”张说大觉好笑,冷声道:“奉楚王命,张说率兵前来平叛,铲除奸逆。”

    “李隆基?”武攸暨预感到不妙。

    李隆基有多了得,武攸暨不会不知道,他命张说前来包围太平公主府,这意味着太平公主的情形不太妙。

    “公主如何了?”武攸暨忙问道。

    “武攸暨,你还是管好你自己吧。”张说可没有为他释疑的想法,右手一挥:“奉楚王命:公主逆谋,罪大恶极,理应抄家灭门!杀进去,一个不留!”

    “杀!杀!杀!”将士们大声怒吼,如狼似虎般冲了进去。(未完待续。。)

第三十九章 宫变(下)

    庐陵王府,被陈玄礼率领的唐军围了个水泄不通。

    李重润得报后,急匆匆出府,冲陈玄礼喝问道:“陈玄礼,你为何围我府第?”

    陈玄礼抱拳一礼,道:“陈玄礼见过王子。好教王子得知,末将奉楚王之命,前来捉拿逆贼。”

    “陈玄礼,你莫非疯了不成?我府里尽是恪守本份之人,哪有逆贼。”李重润只觉这世界太疯狂了,李显府上竟然会出逆贼,这是天下间最大的怪事。

    “韦王妃和李裹儿就是。”陈玄礼并没有隐瞒,而是实话实说:“她们参与公主谋逆之事,还请王子不要阻拦。”

    “甚?甚?甚?娘?小妹?”李重润还不知道韦王妃和李裹儿参与谋逆之事,惊奇得眼珠子差点掉下来了,尖叫起来:“陈玄礼,你好大的胆子,竟敢胡说。我要参你,我要参你。”

    要李重润相信韦王妃和李裹儿参与谋逆,比登天还要难。

    “来啊,请王子安静。”陈玄礼右手一挥,立时过来两个唐军,把李重润看住了。

    “府里人听着:奉楚王之命,擒拿逆贼韦王妃、李裹儿。无干人等避开。”陈玄礼大声喝道,声若雷霆,远远传了开去。

    “甚?甚?甚?”

    “王妃和裹儿参与谋逆?”

    “这不可能吧?”

    府里人众跟李重润一个反应,个个吃惊不已,一脸的不信。

    “甚么?擒拿我们?”韦王妃召集了一些人手,交给武三思带去参与宫变。她本人和李裹儿还在府里。听见陈玄礼的话。不由得大惊失色,手足无措。

    “娘,你莫怕,我就不信他敢把我们怎样。”李裹儿蛮横之人,却是不当一回事。

    李裹儿怒气冲冲的冲了出来,冲着陈玄礼喝道:“你是谁?你好大的胆子,竟敢来王府撒野,饶你不得。来啊。给我拿下了。”

    王府下人却是惊疑不定,把李裹儿看看,把官军瞧瞧,就是不敢动弹。

    “拿下。”陈玄礼手一挥,唐军过去,把李裹儿擒住。

    “放开我!放开我!”李裹儿使命挣扎,却是没用,只得恐吓,道:“你们好大的狗胆,竟敢擒拿我。我要父王治你们的罪。”

    韦王妃也冲了出来,嚷道:“放开裹儿!放开裹儿!”

    “拿下。”陈玄礼一声令下。唐军就把韦王妃擒住了。

    陈玄礼飞身下来,来到韦王妃和李裹儿跟前,道:“奉楚王命,陈玄礼前来诛逆贼。王子,为了让你明白,末将就费点功夫,审上一审。”

    若不是怕牵连到李显,以韦王妃和李裹做的事,可以满门抄斩了。韦王妃是李显的元配,李裹儿是李显的亲女儿,要杀她们,会给李隆基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稍微审上一审很有必要,这会减少很多误会。

    “韦王妃,你参与公主谋逆之事,你可认罪?”陈玄礼大声喝道。

    “不!娘不可能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李重润大吼道:“陈玄礼,你诬蔑,是你诬蔑。”

    “……”韦王妃张大了嘴巴,没有说话。

    “你若不认罪,就要受刑。王妃,认了吧,少吃皮肉苦。”陈玄礼劝解道。

    “是。我认。”韦王妃知道她是在劫难逃了,若是不认罪会吃很多苦头,只得认了。

    “娘,你真的参与谋逆了?”李重润如同泄气的皮球似的,一下子萎顿在地。

    “不就谋个逆么,有甚了不得。”李裹儿却是嘴一翘,不当一回事。

    “此女飞扬跋扈,不可留。”陈玄礼打量着李裹儿,摇摇头。

    “杀了。”陈玄礼右手一挥,两个唐军兵士手起刀落,韦王妃和李裹就人头搬家了。

    “不!”李重润尖叫一声,疯了似的冲上来,把韦王妃的无头尸抱在怀里,大声哭道:“娘!娘!”

    “小妹!小妹!”李重润把李裹儿的无头尸抱在怀里痛哭。

    陈玄礼轻叹一声,摇摇头,率领人马离去。

    “李隆基,你杀我娘,害我小妹,我饶你不得。我要与你拼命。”李重润哭了好一阵,放下两具无头尸,跳起来,飞也似的冲了出去。

    就这样,唐军按照李隆基的部署,武氏子弟全部被杀,一个不留。

    xxxxxxxxx

    朝堂上,太平公主率领爪牙,打算对群臣大开杀戒。

    “咦,李隆基呢?”猛然间,太平公主发现李隆基不在这里,不由得一愣。

    李隆基能左右局势,要是不把李隆基杀了,就是后患无穷,太平公主眼睛一翻,喝道:“有人看见李隆基了么?”

    “没看见。”有人回答。

    “是呀,楚王不见了。往昔,楚王都是来得很早,今儿怎会不见人呢?”有大臣发现了异样。

    “八哥,李隆基呢?”太平公主冲李旦问道。

    “三郎今儿一早就出去了,他去干甚了?”李旦也是惊奇,在心里想。

    “不告诉你。”李旦当然不会告诉太平公主了。

    “你不说,是吧?没事儿,杀了你们之后,我再去杀他。”太平公主冷森森的道:“我就不信,他能逃出我的手心。”

    话刚落音,就听有人道:“你失望了,不是我能不能逃出你的手心,是你能不能逃出我的手心。”

    寻声望去,不是别人,正是李隆基在说话。

    此时的李隆基戎装在身,顶盔贯甲,威风凛凛,如同天神下凡似的。

    随着李隆基来的还有李仙凫、葛福顺,以及一队千骑,他们是从朝堂里面出来的。

    千骑骠悍异常,顶盔贯甲。手握横刀。杀气腾腾。

    “楚王来了!楚王来了!”那些不愿归顺太平公主的大臣大喜过望。齐声欢呼,如同见到老祖宗似的。

    太平公主就要大开杀戒,他们面临天大的危机,就在这紧要关头,李隆基到来,由不得他们不欢喜。

    “楚王来了。”狄仁杰、张柬之长吁一口气,只要李隆基到来,平叛就是稳妥妥的。

    “三郎。你来得正是时候。”李显和李旦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李隆基,你竟敢坏我好事。”太平公主看在眼里,就知道这宫变一事横生变数了。

    李隆基把千骑带来了,这变数还用说么?瞎子也看得出来。

    “李隆基,就算带来千骑,你也难逃杀身之祸。”太平公主咬牙切齿。

    上次行刺,被李隆基给搅黄了,坏了她的好事,今天眼看着就要成功了,李隆基又来横插一脚。她不得不恼。

    “是吗?”又一个雷鸣似的声音响起。

    寻声望去,只见千骑将军刘幽求和钟绍京正率领千领。从朝堂前杀了进来。

    千骑如狼似虎一样,砍杀起来犀利无匹,出手不留情,凶狠凌厉,太平公主的爪牙不过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哪里是千骑的对手。

    不要说这些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就算是精锐军队,也不可能是千骑的对手。

    “千骑将来?”太平公主一愣,一颗心直往下沉。

    她这次宫变的胜机就在于,要在千骑干预之前控制住局势。唯有如此,她才能成功。不然的话,千骑一干预,以她的乌合之众,是不可能成功的。

    太平公主虽然野心勃勃,却有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她手中无兵。历史上,她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如此。而李隆基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牢宾掌握了军权。

    李隆基之所以现在才来,就是赶去见刘幽求,说服了刘幽求和钟绍京,二人愿意跟着他发动宫变。

    “李隆基,你……”太平公主差点吐血了。

    上次行刺,被李隆基识破;这次宫变,李隆基又来横插一脚,怎么十处打锣九处有他呢?

    “你以为你发动宫变这事做得很机密,我就不知道了?你那是妄想。”李隆基冷笑道。

    “你怎么知道的?”太平公主纳闷了,她发动宫变这事如此机密,李隆基怎会知道?

    “你召集武三思、武承嗣、上官婉儿、张氏兄弟他们议事,他们在召集人手,就是用脚趾头也能想到你会做甚。”李隆基不屑的道。

    上次行刺之事还未处置,太平公主又在召集心腹议事,在召集人手,她要干什么已经是很明显的事儿了。

    “既生我,何生李隆基!”太平公主郁闷之极,李隆基总是坏她的好事。

    “杀!”李隆基右手一挥,随来的千骑发一声喊,挥着横刀就冲了上去。

    千骑不愧是帝国最为精锐的军队,身手了得,砍杀犀利,这一冲杀起来,如同虎入羊群,这些乌合之众哪是对手,死伤不少,地上堆了厚厚一层尸体。

    “武三思,你不是一直想要杀我?来吧,本王给你一个机会。”李隆基握着横刀,来到武三思面前,食指一勾。

    “楚王,哪有的事,哪有的事。”武三思脸色惨白,给他十个胆,他也不敢与李隆基交手,只得说软话。

    “既然你不想杀我,那我就杀你,你莫怨我没给你机会。”李隆基手中横刀一挥,武三思就人头搬家了。

    李仙凫手中刀一挥,武承嗣人头滚落。

    李隆基握着滴血的横刀,来到上官婉儿面前,冷声道:“上官婉儿,你本是一位了不得的才女,若你安守本份,还可享有荣华富贵,你竟然参与谋逆,你这是自寻死路。”

    “庐陵王,救我。”上官婉儿头发散乱,脸色大变,惊惶不安,只得向李显求救。

    “三郎……”李显对上官婉儿很是迷恋,不想她死,要阻止李隆基。

    “七伯,此事你莫要参与。”李隆基有些无语,上官婉儿明明给李显戴了绿帽子,李显竟然还要维护他。

    “噗!”李隆基手起刀落,鲜血喷溅,上官婉儿死于非命。(未完待续。。)

第四十章 武则天退位

    李隆基出手狠辣,丝毫不留情,上官婉儿虽死,脸上的惊恐却上清晰可见。

    历史上,上官婉儿也是被李隆基所杀。当时,太平公主一力阻止,想要李隆基饶过上官婉儿一命,李隆基却是不为所动,坚持杀掉她。

    为了活命,上官婉儿使出了浑身解数,甚至把由她起草的立李氏诏书拿出来,以此来证明她心向李氏,还是没用。

    李隆基之所以杀掉上官婉儿,理由很充足,不说别的,只一个与武三思私通,就足以杀上官婉儿十回八回了。

    “婉儿。”李显看着栽倒在地上的上官婉儿,尖叫一声,就要冲上来,却给李旦拉住。

    李隆基握着滴血的横刀,一步步朝太平公主走去。太平公主看在眼里,如同看见恶魔似的,心头狂跳,一个劲的后退,再也没有了适才指点江山,手握众臣生死的豪情,唯有一脸的惊恐。

    她的爪牙被千骑斩杀得所剩不过数十人了,她的宫变已经失败了,她不得不惧。

    “三郎,你莫过来,莫过来。”太平公主退无可退,退到墙角,只得出言阻止李隆基。

    然而,李隆基却是不理睬她,径直走来,眼睛瞪圆,盯着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吓得不轻,头皮发炸,脸色大变,苍白得没有一丝毫儿血色,冲李隆基求饶道:“三郎,千错万错,都是姑姑的错,姑姑再也不敢了,不敢了。你饶过姑姑。好不好?”

    “不好!”李隆基断然拒绝。

    打蛇不死。必遭蛇反噬。象太平公主这样的人,绝对不能放过她,一定要干掉她,才能永绝后患。

    太平公主双腿发软,都快软倒在地上了。

    “八哥,救我,救我。”太平公主只得向李旦求救了。

    “哎。”李旦轻叹一声,把太平公主这副可怜样儿看在眼里。心头一软,冲李隆基道:“三郎,你就饶过小妹吧。”

    “是呀,三郎。”李显也来求情,道:“经过这事儿,想必小妹会吸取教训,再也不会犯这错误了。”

    “是呀,是呀,我再也不敢了,不敢了。”太平公主忙附和。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你眼下才知道求饶,才知道错了。晚了。”李隆基却是声音冰冷,如同没有看见太平公主这副可怜样儿似的,道:“你这是第三次欲要置我,置父王,置我们全家于死地,我能饶你么?我已经饶过你两次了,你不仅不知悔改,还越来越大胆,留下你,就是留下祸患。”

    “三郎……”李旦就要冲上来阻止,却给姚崇一把拉住。

    精明的姚崇当然知道,这是铲除太平公主的良机,绝不能让李旦来搅局。

    “三郎,快住手。”李显也想冲来为劝解,却给宋璟拉住。

    两兄弟一个劲的挣扎,却是没用。

    “看在你是我姑姑的份上,在你临死前,我再告诉你一件事,我已经派人把你府里的人杀光了,一个不留。”李隆基冷森森的道。

    “甚么?”太平公主这一惊非同小可。

    她万万没有想到,李隆基是如此的狠辣,把她的家人杀得精光。

    “这叫报应!若你不是想要置我们家于死地,岂有今日!”李隆基冷冷的道。

    “报应?”太平公主惨然一笑,或许这真的叫报应。

    若她不三番五次欲要置李旦一家于死地,也不会有今日,也不会有她的家人被杀光一事。

    刷!

    李隆基手起刀落,太平公主的头颅滚落在地上,鲜血喷溅中,无头尸栽倒在地上。

    “小妹!”李旦和李显挣脱,疯了似的冲了上来。

    兄弟二人,抱着太平公主的无头尸,呜呜之哭。

    他们对太平公主特别疼爱,比起疼自己的儿女还要疼爱,太平公主身死,他们也很伤心。

    李隆基手握横刀,身上血淋淋的,站在当地打量那些附逆的群臣,目光灼灼。

    这些附逆的大臣个个只觉李隆基的目光如同利剑似的,如要剜他们的心似的,个个低垂着头颅,跪在地上求饶:“楚王饶命!楚王饶命!”

    “你们的罪过以后再计较。你们,立时把朝堂打扫干净。”李隆基冷冷的扫视这些大臣。

    “谢楚王!谢楚王!”只要能活命,啥都好说。

    这些大臣忙行动起来,搬尸体的搬尸体,拖地的拖地,开始清扫。

    就在这时,张说、陈玄礼他们回来。

    “完成了?”李隆基问道。

    “禀楚王,顺利完成。武氏全部杀了。”张说大声禀报。

    “很好。”李隆基点头赞赏,心想就剩下让武则天退位这事了。

    “李隆基,我要杀了你。”就在这时,只见李重润披头散发,跟疯子似的冲了进来,眼睛红通通的,跟一头野兽似的,对着李隆基冲来。

    “重润,你这是怎生了?”李显看在眼里,大为不解,大声喝问。

    “父王,李隆基好狠心,他杀了娘和小妹。”李重润哭喊着道:“此仇不共戴天,非报不可。李隆基,有种你就杀了我,不然我要与你拼命。”

    李隆基苦笑摇头,他这是一片好意,是为李显清除两个祸根,却是惹来李重润的敌视。

    “甚么?”李显一蹦老高,眼珠子差点瞪掉了,死死瞪着李隆基喝问道:“当真?”

    “三郎,你真杀了七嫂和裹儿?”李旦也是不信,眼珠子差点掉出来了。

    “是有这事。”李隆基点点头。

    “三郎,你为何要杀七嫂和裹儿?”李旦眼眼一翻,凶光闪闪,怒不可遏。

    李旦是真的怒了。他如此凶狠的对付李隆基。还是平生头一遭。

    “她们参与谋逆。”李隆基道。

    “谋逆?就算谋逆。你也不用杀了她们吧?”李显咆哮起来:“韦妃和我是患难夫妻,在我被贬出长的十几年间,她无怨无悔的跟着我,吃了多少苦头,你知道么?就算参与谋逆,我可以向陛下求情。”

    “是呀,三郎,你太狠心了。”李旦也来帮腔。

    “行。我们到那里去说。”有些事情不能当众说出来,李隆基决心找个僻静的地方把事儿说清楚,不然的话,李旦会恨他。

    李显的恨,李隆基倒不怎么放在心上,李旦的恨李隆基不得不顾虑。

    “我看你能有甚话说。”李旦恨恨的道,扶着伤心绝望的李显跟来。

    李重润眼里凶光闪闪,不住磨牙,恨不得把李隆基吃了,也跟了上来。双拳紧握。

    来到僻静处,李旦气恨恨的道:“你有甚话说?”

    李显父子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恨不得把李隆基撕着吃了。

    “七伯,父王,重润哥,我之所以杀掉韦王妃,不仅仅是因为她参与谋逆,还有她和武三思私通。”李隆基很是平静道。

    “甚?不可能!不可能!”李显如同炭火掉进裤裆烧了他jj似的,一蹦老高。

    “你诬蔑!是你诬蔑!”李重润打死也不信,那是他的亲娘。

    “三郎,当真?”李旦也是吃了一惊。

    若韦王妃仅仅是参与谋逆,还可以求情,说不定能保下来。不管怎么说,在李显最为艰难的日子里,她陪着李显,无怨无悔,这是患难之情,很可贵的。

    “不是如此的话,我何必杀她?”李隆基非常肯定的道:“七伯,你仔细想想,难道你一点可疑之处也没有发现?”

    “我……”李显思索起来,脸色变幻,越来越难看。

    纸是包不住火的,以前李显是没有往这方面想,如今仔细一想,疑点还真不少,他不得不信李隆基的话了。

    “这这这……”李重润嘴唇哆嗦,半天说不出话来了。从李显的表情已经可以肯定,李隆基没有乱说。在儿子的眼里,母亲总是伟大的,李重润一下子难以接受这现实。

    “那裹儿呢?”李旦问道。

    李显、李重润父子二人眼睛瞪得大大的,死盯着李隆基。

    “裹儿她必须死,一是因为她小小年纪就飞扬跋扈,谁都不放在眼里,若是长大了,必然是个惹事精,会给七伯招祸。二是因为韦王妃参与谋逆,和她有莫大的干系,是她一力怂恿的。”李隆基冷冷的道。

    “哎。”李旦叹息一声。

    真要如此的话,杀掉李裹儿反而是好事,会让李显省很多事,不给李显招祸。

    “三郎,我想把她们母女厚葬,可以么?”李显是个注重亲情的人,虽然韦王妃做了对不起他的事儿,他还是念着夫妻之情,想要厚葬韦王妃。

    “这是应该的。”对李显这想法,李隆基很欣赏。

    “这事儿就我们知晓就行了,谁也不要说。”李旦脸色一冷,道:“谁要是说出去,休怪我无情。”

    李旦性情温和,很少有发火的时候,如此声色俱厉的事儿很少,实在是这有关李显的脸色,他不得不如此。

    “那是必须的。”李隆基之所以到这僻静处来说,而不是当众宣布,就是考虑到李显的脸面。

    李显、李重润父子两人抱头痛哭,目光呆滞,李旦和李隆基把他们抚回去。

    “楚王,接下来该如何?”李隆基回来,狄仁杰前来问道。

    要不是李隆基,还不知道死多少人,狄仁杰不得不请示李隆基。

    “烦请国老整顿朝中秩序,准备上朝事宜。”李隆基道:“我这就去见陛下。”

    接下来的事儿,当然是要武则天退位了,这事儿李隆基得亲自去。(未完待续。。)

第四十一章 睿宗复位

    交待好事情,李隆基率领张说、陈玄礼、刘幽求和钟绍京他们,直奔武则天寝宫,前去见武则天。

    来到武则天寝宫前,杨思勖迎接,见过礼后问道:“楚王,张氏兄弟如何处置?”

    李隆基一瞧,只见张氏兄弟惊恐不安,脸色苍白,没有一丝儿血色,如同世界末日到来似的。

    “楚王,饶命,饶命。”二人忙跪在地上,冲李隆基叩头乞命。

    “你们不是横么?你们不是不把人放在眼里么?”李隆基冷笑道:“砍了。”

    “饶……”张氏兄弟一句求饶的话还没说出来,就被唐军砍掉头颅。

    “陛下呢?”李隆基没有丝毫同情心,看着张氏兄弟的尸身如同在看死狗似的,这两兄弟作威作福,不值得同情。

    “在里面。”杨思勖忙回答。

    李隆基率领众人进入寝宫,只见武则天头戴皇冠,身着皇袍,正焦虑不安的走来走去。

    “见过祖母。”李隆基上前一步见礼。

    “呵呵。”武则天一见李隆基到来,脸上立时泛起笑容,快步上来,抚着李隆基的脸颊,笑呵呵的夸赞道:“三郎,你总算是来了。呵呵。今儿幸得有你,不然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太平公主竟然发动宫变,这太出武则天的意料了,她绝对想不到竟然是她最疼爱的女儿要谋逆,这让她很是气愤。当杨思勖解救她之后,她又把满腔希望寄托在李隆基身上。如今,李隆基到来。说明李隆基已经平定了叛逆。

    “祖母过奖了。这是孙儿该做的。”李隆基平静的道。

    “对了。三郎,太平呢?”武则天很是紧张的打量着李隆基。

    果然是舍不得她这宝贝女儿,幸好李隆基当机立断,把太平公主给杀了,不然的话,武则天一定会留下她,就是留下一个祸根。

    “死了。”李隆基没有隐瞒。

    “甚么?太平死了?”武则天脸色大变,一把揪着李隆基的衣襟。失声尖叫,道:“太平怎会死呢?她怎能死呢?是不是你杀的?说。”

    “没错,是我杀的。”李隆基点头。

    “你好大的胆子,你竟敢杀太平。”武则天眼珠子差点瞪掉了,冲李隆基大喝道:“太平是你能杀的么?是你能杀的么?你胆子太大了,朕饶你不得。”

    “祖母,你心疼姑姑,我能理解。可是,你想过么?她这是第三次要置我们全家于死地,我能放过她么?”李隆基能理解武则天的心情。平静的道:“若是留下她,就是留下祸害。天知道她会做出甚事儿。不如杀了她,一了百了。”

    “你……”武则天指着李隆基,胸口急剧起伏,想要喝斥,又不知从何说起。

    李隆基说得没错,太平公主这是第三次要置李旦一家于死地了。第一次是利用武三思和武承嗣拿李隆基暴打张昌宗一事生事之时,她就想除掉李旦一家,却给李隆基破解。第二次就是行刺之时,太平公主不仅要杀掉李隆基,连李旦、李成器、李成义他们也不放过。第三次就是宫变之时,不仅要杀掉李旦一家,连李显也不放过,她越来越毒辣了。

    “那你也不能杀她呀,可以囚禁她呀。”过了好一阵,武则天这才反应过来,仍是不想处死太平公主。

    “以她的毒辣,只要她还有一口气在,她就会兴风作浪,这等祸根绝不能留。”李隆基非常笃定。

    “你……”武则天指着李隆基,愣了半天这才转移话题,道:“还有哪些人附逆?”

    “还有武三思、武承嗣、上官婉儿、韦王妃、李裹儿、窦怀贞、萧至忠。”李隆基回答。

    “武三思,武承嗣,他们也附逆?”武则天眼珠子差点掉出来了,一脸的不信,道:“不可能,不可能。朕对他们有大恩,他们怎能反朕呢?”

    这是两个反骨仔,只要有利可图,哪能不反的?

    “他们人呢?”武则天急忙问道。

    对于武家的人,武则天很是关心。

    “死了。”李隆基冷冷的道。

    “甚么?你杀了他们?”武则天又揪着李隆基的衣襟,吼得山响:“你是公报私仇,是不是?你就是公报私仇!你不把我们武家的人放在眼里,你想他们死绝,是不是?”

    “他们罪有应得。”武三思和武承嗣两人罪大恶极,就早该死了,要不是武则天维护他们的话,都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了。

    武则天怒气冲冲的瞪着李隆基,恨不得把李隆基吃了。

    尽管武三思和武承嗣罪该万死,但他们是武氏的人,武则天就要维护他们。

    “不仅他们死了,武氏的人死光了,只有祖母一个人了。”李隆基没有打算隐瞒武则天,而是实话实说。

    “甚?甚?甚?你把我武氏的人杀光了?”武则天这一惊非同小可,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在地上。

    “你为何如此毒辣,把他们全杀了?他们没招你没惹你呀。”武则天咆哮惊天,口水乱溅,要不是李隆基躲得快,肯定会喷李隆基一头一脸。

    “他们作威作福,欺压百姓,早就该死了。”李隆基不为所动。

    “千骑将军,把这个逆孙给朕抓起来。”武则天目眦欲裂,冲刘幽求大喝道。

    李隆基平定叛逆固然有功,然而,李隆基杀掉太平公主、武三思和武承嗣,就让武则天万分痛心。再有诛杀武氏之事,武则天无法忍受,非要治李隆基的罪不可。

    “陛下,请恕臣难以从命。”刘幽求却是站着不动。

    “嗯。”武则天有些意外,大声喝道:“千骑将军,你竟敢抗旨?”

    吼声如雷。威仪不凡。然而刘幽求却是没有理睬。

    “祖母。你年岁大了,不必再为国事操劳了,还是让父王来治理天下吧。”李隆基正式逼宫了。

    “甚?甚?甚?你要逼宫?”武则天如同在听天方夜谭似的,眼珠子差点瞪掉了,死命的打量李隆基。

    “逼宫?祖母,你说得真难听。禅位就行了。”李隆基纠正一句。

    “你说得好听,你果然是狼子野心,竟然要逼宫。都怪朕瞎了眼,竟然信任你。”武则天咆哮惊天,口水乱溅,再也没有女皇风度。

    “不是我要逼宫,而是情势处此,不得不如此。”李隆基解释,道:“我就知道你不会治公主、武三思和武承嗣的罪,留下他们就是留下祸害,我只得杀了他们。我杀掉他们,你一定会治我的罪。我只能请祖母禅位。”

    “你……”武则天嘴巴张得老大,半天说不出话来了。

    以太平公主、武三思和武承嗣的罪过。杀他们十回八回都不为过,李隆基平定叛逆有大功,武则天不仅没有夸赞李隆基,反而是一通怪罪,这对李隆基还真是不公。

    武则天想要反驳,却是找不到词。

    “朕要是不退位呢?”武则天没有让步的打算。

    “那可由不得你了。”李隆基冷冷的道:“你如今还能当皇上么?太平、武三思、武承嗣犯下如此重罪,你还要包庇他们,你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雄视天下的女皇了。你若还要当皇上,还有谁服你?”

    武则天能够雄视天下,就在她有手腕,会用人,赏罚分明。如今,她已经凌乱了,赏罚不明,已经不配当女皇了。

    “……”武则天哑口无言。

    “贾祖,国玺和皇冠皇袍呢?”李隆基冲贾铭问道。

    “在这里。”贾铭忙把国玺皇冠皇袍送上。

    “嗯。”李隆基接在手里,逐一检视,没有假,道:“杨思勖,你派人看好祖母。”

    杨思勖应一声。

    李隆基带着国玺、皇冠、皇袍,来到朝堂。

    “三郎,你回来了,陛下如何?”李旦、李显忙问道。

    他们对武则天特别关心,不管怎么说,这是他们的母亲。

    “她很好。”李隆基来到李旦身边,道:“父王,是你复位的时候了。”

    “好。甚?复位?”李旦先是称好,然后反应过来,目瞪口呆。

    复位这事,李旦想过,却是没有想到来得如此之快,要他不震惊都不成。

    “甚?复位?”不仅李旦震惊,所有人的谁不惊讶?就是狄仁杰、张柬之也不例外。

    “没错,就是复位。”李隆基手一挥:“给父王穿戴。”

    贾铭忙上前,带着太监,七手八脚的忙活起来,给李旦穿皇袍,戴皇冠。

    李旦嘴巴张大,愣愣的,跟提线木偶似的,任由贾铭他们摆布。

    “等等,陛下呢?”过了好半天,李旦这才清醒过来,问起武则天。

    “祖母已经禅位了。”李隆基笑着道。

    “禅位诏书呢?”李旦忙问道。

    武则天禅位,必须要有诏书,才能算数。

    “以后再补。”现在的武则天很凌乱,要她写禅位诏书,那是要她的命,李隆基没有打算再逼武则天,不管怎么说,那是祖母,只要达到目的就行了,不必逼得太紧。

    “没诏书能复位么?”李旦又问。

    “皇嗣,你身为皇嗣,陛下不能理政,你不复位谁来治理天下?”狄仁杰忙劝解一句。

    如今的狄仁杰不再坚持让李显当皇帝了,一是因为李隆基控制了局势,二是因为李旦卷入了行刺一事,失去了资格。

    “是呀,皇嗣。”群臣忙附和。

    “父王,你听听,人心所向,你不当皇帝谁能当呢?”李隆基道。

    “参见陛下。”李显跪在地上,开始行大礼。

    对这个皇位,李显已经没有再争的心思了,李旦当就李旦当吧。

    “参见陛下。”群臣忙跪下。(未完待续。。)

第四十二章 复国号还都

    李旦兀自愣愣的,张大了嘴巴,瞪圆了眼睛,跟泥雕木塑似的。

    李隆基和贾铭忙扶着李旦来到宝座前,扶着李旦坐下,李隆基这才代李旦道:“平身。”

    “谢陛下。”群臣忙谢恩,站了起来,按班次站好,井然有序。

    然后,群臣瞪圆眼睛,死死看着李旦,静等他的旨意。

    新君即位,总是有一系列的事儿要做,群臣不能不等待。

    不过,群臣却是满脸喜色,因为李氏继位一直是他们的心愿,如今,李旦终于登上皇位了,他们不能不喜。

    “陛下,陛下,你说话呀。”李隆基忙提醒李旦。

    “哦。”李旦这才反应过来,忙坐直身子,脸一肃,摆出一副穆穆威严的样儿,道:“朕新即位,国事还需诸卿同心协力……”

    说到这里,扭过头,问李隆基道:“三郎,你说这丞相谁当合适?”

    李旦能当上皇帝,是李隆基的功劳,在任命丞相这事儿上,他不能不证求李隆基的意见。

    群臣的目光齐刷刷落在李隆基身上,静等他回答。

    “陛下作主便是。”李隆基没打算干预,毕竟李旦才即位,这时候干预不合适,还是让李旦乾纲独断为宜。

    “那就国老吧。”李旦见李隆基没有出主意的意思,只得独断一回了。

    “陛下,臣万万不敢当。”狄仁杰一惊,忙推辞道:“老臣被公主胁迫,卷入行刺一事。陛下不追究老臣的罪过。老臣感激不尽。不敢再当丞相,还请陛下恩准。”

    狄仁杰卷入行刺一事,使得他身处嫌疑之地,无法再当丞相了,他有自知之明。

    “国老言重了。那是小妹的过错,非国老之罪也。国老为国操劳,殚精竭虑,德高望重。这丞相之位非国老莫属。”李旦坚持。

    在目前来看,这丞相非狄仁杰莫属,因为还没有一个人能取代他,只能交给狄仁杰了。

    就是张柬之,虽然才智不凡,却是被重用的时间并不长,根基还浅,当不得大任。

    至于张说他们更不行,因为他们还年轻,资历不足。

    一味讲究资历是不好的。不过,有些职位不讲资历不行。因为资历就是根基。

    “老臣不敢。”狄仁杰自觉心中有愧。

    “国老不必自责,目前来说,这丞相之位非国老莫属,还请国老担此重任。”李隆基开口了。

    “哎。”狄仁杰轻叹一声,道:“既如此,老臣就暂代。”

    狄仁杰也知道这点,只得任丞相。

    “张柬之、姚崇、宋璟,辅助丞相。”李旦道。

    “谢陛下。”三人领旨。

    李隆基赞赏的打量着李旦,暗想谁说李旦糊涂?这不是很明白么?让张柬之、姚崇、宋璟三人辅助狄仁杰,这是为新老交接做好准备。

    “至于附逆之臣,降两等,戴罪立功,希望你们各司其职,同心同德,忠心王事。”李旦打量那些附逆的大臣道。

    附逆是重罪,按理当斩。只是,这有一半大臣,若是把他们杀了的话,就会朝堂一空,官府就会停止运作,那后果就严重了。是以,降两等,要他们戴罪立功是很好的处置。

    至于以后的事儿,就以后再说,到了条件成熟时,再把他们慢慢换掉就是了。总之一句话,眼下还得用他们。

    “谢陛下!谢陛下!”这些附逆的大臣大喜过望,再三谢恩。

    他们原本以为如此重罪,他们要完蛋了,却是没有想到,只是降两等,谁能不喜?

    “嗯。挺有手腕的嘛。”李隆基很是赞赏的打量李旦。

    “陛下英明。”狄仁杰他们也是赞赏。

    “从今日起,恢复大唐国号。”李旦再道。

    “陛下万岁!万岁!”

    “大唐万岁!大唐万岁!”

    李旦的话刚落音,就是一片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响起,群臣振臂高呼,个个欢喜难言。

    李唐王朝雄视天下,气吞四海,灭国数十,威名赫赫,深入人心,恢复唐朝国号,这是顺天应人的大好事,谁能不喜呢?

    “至于都城嘛,还是还都长安吧。至于神都,就恢复东都之称。”李旦再度道。

    “陛下英明。”群臣齐声颂扬。

    唐朝的都城是长安,洛阳称东都。至于神都之称,是在武则天篡唐后改的名。

    在当时来说,长安比洛阳更适合定都,其原因张良劝刘邦迁都关中就说得很通透了。当时,刘邦想要定都洛阳,而娄敬却反对,一连几个问题把刘邦给问住了。刘邦拿捏不定,就找张良商议,张良一口气提出了很多问题,刘邦决定迁都关中。

    洛阳不宜成为都城,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四战之地,无险可守。

    洛阳位居位中原,号称天下之中,位置很重要,四通八达,正是因为此点,周公这才选中洛阳,在此建城,为的是让天下诸侯朝天子方便。

    方便是方便了,就是四战之地,一旦发生战争,无险可守。

    而关中不同,四塞之国,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有险要之地,完全可以保得都城的安全。这点,秦国的崛起就是最好的明证。秦国地处关中,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力东进,经达百年大战,秦始皇最终统一了中国。

    其中的函谷关至关重要,六国就打不下函谷关。每当秦国不利,就退回关中,死守函谷关,让六国束手无策。若是有利之时,秦国就大举东进。总之一句话,进可攻,退可守。

    是以,定都关中比定都洛阳更好。

    定都关中也有一短,那就是到了唐朝。因为长安成为超级城市。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常住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导致关中之地无法支撑这种巨大的需求,不得不从山东运粮。

    一旦关中发生灾害,那么,长安就会不稳,就会出现饥荒,这在史书上多有记载。

    总的来说,还是长安为都城更好。

    武则天把都城定在洛阳,那是因为政治上需要。她想削弱唐朝的影响。

    如今,恢复了国号,再还都就成了必然之事。

    “小妹的后事,一定要厚葬。”李旦对太平公主这个小妹很疼爱,不想亏待她,决心给她办一个隆重的葬礼。

    对于此事,李显是特别赞成:“陛下英明!陛下英明!”

    李显也很疼爱太平公主,给她办一个隆重的葬礼,他打从心里赞成。

    群臣深知李旦的心思,也没有反对。就是李隆基也是默认。

    “至于武三思、武承嗣、上官婉儿。还有武氏之人,就让他们入土为安吧。”李旦此人性格温和。不愧“谦恭孝友”的赞誉。

    武三思、武承嗣对付李旦这么多年,多次下死手,想要置他于死地,李旦就是把他们喂了野狗也没人敢说不对。李旦却让他们入土为安,这很厚道了。

    “陛下英明。”群臣不得不服气,李旦的胸襟不错。

    李隆基也没有反对,不管怎么说,这是武则天的亲戚,能让他们入土为安,可以让武则天心里好受些。毕竟,武则天年岁大了,再加上一连串的打击,她再也经受不起打击了。

    果然,武则天知道这事儿后,还赞扬了一句:“老八仁德呀。三思、承嗣,你们这么多年一直在对付老八,可老八却让你们入土为安,你们泉下有知,也该好好反思。”

    经过商量,最后决定,七天之后起程,还都长安。

    在这七天里,整个洛阳忙碌起来了,疯狂的运转,百姓、军队、官员连轴转。

    迁都是何等的大事,需要做的事儿特别多,要想不忙碌都不成。

    “张说,你先去长安,为还都做准备。”李隆基征得李旦同意后,派张说先去长安,准备还都事宜。

    这是必要的,而且张说大才盘盘,李旦没有不同意之理。

    张说离开后,过了三天,李隆基又命陈玄礼率领几万大军从洛阳出发,先一步赶到长安,接管长安的城防,为还都做准备。

    都城的安危很重要,需要精锐大军来保卫,从洛阳抽调驻军是必然之事。

    一转眼,就到了还都之日,李旦乘坐皇辇,群臣或乘车或骑马,跟着出发。再加上护卫的大军,百工、太学、百姓之属,络绎于道,如同一条长龙。

    从洛阳出发,朝西去,经过函谷关,再到灞上,很快就到了长安。

    来到长安时,李隆基一瞧,惊呆了。只见长安巍峨,是一座雄城,城高垣厚,气象万千,很是不凡。

    在历史上有两个,一个是汉长安,一个是隋唐长安。

    这两个长安都在关中,又不同。

    始筑长安是汉朝名相萧何,他趁刘邦在前线打仗的时候,大筑长安。刘邦回到长安,看见长安宫室壮丽,不由得大怒,把萧何叫来,大骂一通:天下未定,大筑宫室劳民伤财。

    萧何回答他:天下未定,正宜用民力,若是天下一定,百姓思安,再用民力的话,百姓就会叫苦连天,这正是修筑宫室的良机。

    刘邦一听有理,立理夸赞萧何,对于壮丽的宫室大为喜欢。

    唐长安与汉长安不同,是隋朝修建的大兴城。隋文帝得天下后,定都长安,当时使用的是汉长安。不过,年代久远,汉长安保存得不多,而且年久失修,很是破败,隋文帝决定另修长安城,就有了大兴城。

    为了修建大兴城,把汉长安的原材料,比如说石料,能用的木料都拆下来使用,进展很快。到了唐朝,又多加修建,就有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座常住人口超过百万的巨型城市。

    还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前前后后用了两个月时间才完成。(未完待续。。)

第四十三章 立太子

    大明宫,是唐都着名的宫殿。始建于了唐太宗年间,是唐太宗给高祖李渊修的夏宫,用来避署。

    在当时,唐朝的宫殿主要是太极宫,发布政令军令,处理国政都在太极宫。不过,太极宫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地势稍矮,有些潮湿,不宜居住。是以,唐太宗决定在龙首原修建大明宫,给高祖李渊避署。

    到了唐高宗年间,就成了唐朝皇帝处理政事的地方。

    大明宫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这里干燥,再也没有太极宫的潮湿之苦。

    大明宫宫殿很多,宫室很壮丽,很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政令、军令都是在这里发布,传到帝国各处,然后再被严格执行。

    含元殿,是大明宫的正殿,是举行朝会的主要场所。今天,含元殿里人头攒动,前来上朝的人多不胜数,因为今儿是还都之后的第一个大朝会,只要在京的官员,不论官职大小,都会前来。

    “大朝会啊,多少年未在含元殿举行大朝会了啊。”

    “是呀,好想念含元殿。”

    “含元殿啊含元殿,大唐很多震惊天下的政令军令就是从在这里发布,传遍全国各处,被严格执行。如今,含元殿再复盛况,难得呀难得。”

    群臣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大声感慨。

    从唐高宗时期,唐朝的主要政令军令就是在含元殿发布的,甚中不乏很多重大政令,影响历史走向。自从武则天定都洛阳后。这里就被放弃了。少有人问津。

    如今。重新在含元殿举行朝会,群臣不能不感慨万千。

    “楚王来了。楚王来了。”就在这时,群臣发见李隆基到了,脸上泛着笑容,冲李隆基见礼。

    与李隆基一起到来的还有李成器、李成义,只是因为李隆基名重天下,群臣自动把二人忽略了,忙着向李隆基见礼。

    “跟着三弟来。我们是倍受冷落呀。”李成器脸上泛着笑容,开起了玩笑。

    “倍受冷落倒在其次,要是去见美人,千万莫与三弟一起去。”李成义调侃一句。

    “哈哈。”群臣放声大笑,李成义这话挺逗的。

    以李隆基的威名,英俊,要是与李隆基一起去见美人的话,包证没有李成器和李成义什么事儿,那绝对是陪衬。

    李成义这一打趣,气氛一下子活跃了。群臣说说笑笑,很是欢喜。

    “陛下驾到!”就在这时。只听贾铭尖细的声音响起。

    群臣忙一肃,按班次站好,个个一脸的肃穆。

    只见李旦头戴皇冠,身着皇袍,在太监和宫女的簇拥下,大袖飘飘而来,神采飞扬,与往日里大为不同。

    往日里的李旦事事小心,处处谨慎,如今当上皇帝了,多了几分神采,多了几分威严。

    来到宝座前,李旦扫视一眼群臣,坐了下来。

    “参见陛下。”群臣忙见礼。

    “平身。”李旦轻启金口。

    “谢陛下。”群臣谢恩,站起身来。

    “今日是还都后的第一个大朝会,你们满脸喜气,一瞧便知你们心里欢喜。没给你们说,朕也很欢喜。”李旦脸上泛着笑容道。

    “呵呵。”群臣发出一阵畅笑声,个个欢天喜地。

    “欢喜归欢喜,国事还是得处置,有本就上奏。”李旦道。

    然后就是群臣开始奏事。虽然还都了,但事儿却不少,有很多事情要处置,这一上奏就是费时老长。

    终于告一段落了,李旦问道:“还有本奏么?”

    群臣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没有人上奏了。

    “没有本奏了,那朕就说一件事。”李旦站起身来,眼睛瞪圆,道:“众卿皆知,立太子之事争争吵吵近十年,难以决断,以致于各种见不得人的事儿层出不穷,朕多次遇险,九死一生。朕思来想去,这立太子一事不能拖,还是早立早好。”

    武则天一朝为了立太子一事争争吵吵近十年,为了当上太子,武三思和武承嗣见不得人的事儿做得很多,多次对李旦痛下辣手,李旦是九死一生。

    “朕有六子,成年者有长子成器,次子成义,三子隆基。”李旦打量李隆基三兄弟,缓缓道:“朕能当上皇帝,皆因隆基之功,若立隆基为太子,是理所当然。然,成器年最长,而曾为太子。如何决断,还请众卿畅所欲言。”

    李隆基非凡了得,把李旦一手推上皇位,要是没有李隆基,李旦不可能当上皇帝。甚至于,他很可能遇害了。李隆基有大功,立他为太子,名正言顺。

    可是,李成器是长子,而且在李旦第一次当皇帝时,就被立为太子,他也有资格当太子。

    群臣把李成器和李隆基瞧瞧,没有人说话。

    两人一个“贤”,一个“长”,各有优劣,就看从哪个角度出发了。这事儿,还真是难以决断,群臣不能不慎重。

    “国老,你以为呢?”李旦只得点名了。

    “这……”立太子这事儿来得突然,狄仁杰一时也不知道如何区处,沉吟着道:“一个年长,一个贤明,立长还是立贤皆可,还请陛下裁处。”

    “你……这话不如不说。”李旦很没好气,正因为李旦一时难决,这才找群臣商议,狄仁杰倒好,模棱两可。

    “陛下,臣真不知如何区处。”狄仁杰忙解释一句。

    “张柬之,你以为呢?”李旦问张柬之。

    “陛下,此事真是难决。”张柬之沉吟着道:“若是立长的话,大唐不会有问题,至少会八方不动。若是立贤,大唐将倡大。如何区处,还请陛下处置。”

    李成器虽然不如李隆基有才。却也不错。也是一个精明人。守成绝对不会有问题。

    李隆基的才干不需说的,他已经用他非凡的功业证明了这点,若是立他为太子的话,很可能是又一个唐太宗,唐朝发扬光大不在话下。

    究竟如何选择,就要看李旦怎么想了。

    “姚崇呢?”李旦白了张柬之一眼,你等如没说。

    “陛下,臣以为当立楚王。”姚崇是李隆基的坚定追随者。当即表明态度,道:“楚王英明,才智过人,驰骋疆场,大破突厥,灭契丹,建立不世功勋。太宗皇上如此年岁,还未有如此奇功。若立楚王为太子,大唐必将发扬光大,万国臣服。”

    “没错。”

    “我支持楚王。”

    “楚王必为太子。”

    姚崇的话刚落音。一片附和声响起,整个含元殿嗡嗡直响。

    “姚大人所言固然有理。楚王之才智臣也心服,只是长幼有序,哪有以兄事弟的道理,臣以为当立长。”长幼有序在古代很有市场,立时就有大臣反驳。

    “没错。一国之道,必立纲常,先长后幼。立太子,必立长。”立时有大臣附和。

    长幼有序,在古代很有力量,响应的大臣不少。

    宋璟立即反驳,道:“长幼固然重要,然大唐历来立太子以贤明,而不是长幼。太宗本为高祖次子,因功大,定鼎天下,创建大唐,而被立为太子。高宗皇上,并非长子,同样被立为太子,大唐自有大唐的道,不必遵循长幼之道。”

    “附议!”

    “附议!”

    一片响应声响起。

    牛闪闪的皇帝唐太宗,并非李渊的长子,却给立为太子,这是活生生的例证,要群臣不响应也不成。

    当然,不可能所有的大臣都响应,总有那么一些古板的大臣坚持长幼之序,道:“高祖立长之意不坚,遂有玄武门之变,骨肉相残之事。陛下,当吸取教训,立长为宜。更要抑制楚王的权势。”

    “没错。太宗皇上权势过盛,功劳过大,建成太子感到巨大的威胁,不得不对付太宗皇上,遂酿成玄武门之变,还请陛下三思。”有大臣极力支持长幼之序。

    你一言,我一语,一时难决。

    李旦的眉头紧拧着。

    “好了,莫争了,我来说几句。”李成器上前一步,挥手阻止群臣争吵,道:“你们看得上我李成器,我很感激。但我要说句公道话,若无三弟,我们家早就遇害了,哪有今日的荣华富贵。我自认不如三弟,这太子之位非三弟莫属。”

    历史上,李成器主动辞让太子之位,这才落到李隆基头上。如今,他还是主动辞让。

    “大哥。”李隆基对这个大哥是很钦佩。

    皇帝,谁不想当?为了当皇帝,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可以骨肉相残。太平公主、武三思、武承嗣就是活生生的明证,而李成器竟然主动放弃,无论怎样赞誉都不为过。

    “啊。”群臣大为震惊,一脸的难以置信。

    “我没听错?”

    “有人放弃皇位么?”

    “这好象只有史书中才有记载嘛,我怎遇到了?”

    震惊中的群臣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议论纷纷。

    就是李旦也是震惊,瞪圆眼睛盯着李成器。

    “你们没听错,我不会当太子。”李成器再度肯定一句。

    “真的呀?这……如此高尚,只有周公能与之相比了吧。”群臣对李成器大为赞赏。

    “二弟,我不当太子了,你不会要争吧?”李成器向李成义道。

    “大哥,你说哪里的话。你是长子,你都不当太子了,我这个次子还能争么?我们家是三弟保全的,这太子之位非三弟莫属。”李成义冲李旦道:“还请父皇下旨,立三弟为太子。”

    “好!”李旦欣然应允,笑呵呵的道:“为了太子之位,可以骨肉相残,你们倒好,让来让去。有你们这样亲近的兄弟,父皇欣慰。传旨:李隆基为太子。”

    一场原本难以决断之事,因为李成器的主动放弃,立时就有了结果。

    选定吉日,李旦正式下旨,立李隆基为太子。(未完待续。。)

第一章 大食东进

    呼罗珊,原波斯帝国首都古尔(今菲鲁扎巴德)。古尔是萨珊王朝的都城,占地很大,方圆数十里,经过萨珊王朝多年经营,城高垣厚,是一座雄城。

    古尔城外,一队队顶盔贯甲的阿拉伯帝**队正在驱赶波斯百姓,大声吆喝,如同在赶狗似的。稍有不如意,不是皮鞭,就是弯刀招呼下来,波斯百姓惨叫声响成一片,惨不忍睹。

    “你们这些异教徒,真主降下怒火,要你们死,你们就得死。”

    “凡是违背真主意志的异教徒,都该死!他们全家都该死!”

    “伟大的真主不容亵渎,伟大的真主的意志必须要贯彻。”

    这些阿拉伯帝**队一边抽打波斯百姓,一边叫嚷,把波斯百姓骂得一文不值,仿佛是垃圾似的。

    “这些可恶可恨的杂碎,我们的神怎么不降下神罚,把他们全部劈死。”

    “他们是恶魔,他们入侵我们的国家,杀死我们的国王,奴役我们,在我们头上拉屎,他们坏事恶事做绝,他们罪该万死。”

    “这些可恶的恶魔吃人不吐骨头,罪恶多端,他们想方设法要置我们于死地,我们绝不能死,我们要抗争。”

    “对!我们一定要抗争。你们知道么?前不久,泥涅师王子派人回来了,大唐要对付大食了,我们有盼头了。”

    “真的假的?这么多年,都没有王子的消息,王子在哪儿呢?”

    “王子在大唐都城。被大唐皇帝拜为波斯王。兼任波斯总督。这是天大的好消息,是大唐要对大食动手了,我们的苦日子要到头了。”

    “太好了,太好了,终于有盼头了。”

    波斯百姓对阿拉伯人恨之入骨,一边走一边悄声咒骂,有人趁机传播消息。

    自从波斯帝国灭亡之后,波斯王室就东迁。几经辗转,来到唐朝,在唐朝定居。自此以后,两地相隔甚远,波斯百姓很难得到波斯王室的消息,如今,泥涅师派人回来传播消息,这对于波斯百姓来说,是天大的好消息,个个欢喜不已。

    王室的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这是唐朝要收留波斯王室的原因所在,这是李隆基救下泥涅师的原因所在。

    这些百姓被驱赶到古尔城外。停了下来。百姓一瞧,吓了一大跳,只见好多的百姓,人头攒动,密密麻麻的,一眼望不到头。

    “这得多少人?有十万了吧。”

    “岂止十万,以我看已经超过十万了。”

    “天啊,这么多人,可恶可恨的大食人要做甚么?该不会是要杀掉我们吧?”

    “不可能。这么多人,谁敢杀?就是再大胆的恶魔也没这胆吧?依我看,很可能是要我们做苦力。”

    “嗯,这话有道理。要杀掉十几万,还不把自己的胆子吓破,就算优素福这恶魔心肠再狠,也没这胆,做苦力的可能性更大。”

    波斯百姓猜测多端,没人相信优素福会杀掉他们。

    “得得。”急促的蹄声响起,只见一队精锐的大食军队护卫着一群将领,策马而来。

    领头的是一个身材矮小,瞎了一眼的独眼龙,他的长相很丑陋,属于不堪入目的那种。此人虽然长相不堪入目,却是透着一股子凶悍之气,独目异常明亮、清澈,透着睿智。而且,他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气吞四海,俯视群雄的气质,令人仰视。

    他,就是阿拉伯帝国历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最有成就、最凶悍残暴、最有野心的东方总督哈查只?伊本?优素福。

    哈查只?伊本?优素福天生残疾,瞎一只眼不说,还身材矮小,容貌丑陋,属于特别不讨喜的歪瓜裂枣。

    然而,此人聪明过人,口若悬河,特别有辩才,与人争辩,无不屈服在他的口才之下。不过,因为他长相丑陋,事事不顺,好不容易谋得一个教师的职业糊口,他仍是不满足,就投身军旅,却是怀才不遇,没人重视他。

    直到恩主哈里发阿卜杜勒?马立克发现他的才华,这才重用他。他也没有辜负马立克的期望,凡是他去的地方,不管多乱,总是能被他平定,会重回秩序,这让马立克对他特别赏识,把他当作“救火队员”,哪里危急,哪里不稳,就把他派到哪里去。

    哈查只?伊本?优素福之所以成功,就在“凶狠残暴”这四个字。他第一次受命去平定叛乱,就把清真寺给毁了。在当时,清真寺神圣不可侵犯,凡上侵犯清真寺的,都会被钉上“恶魔”的标签,成为大反派,正是因为如此,每当有叛乱发生时,就有人躲到清真寺里去避难,这让阿拉伯帝国官员束手无策。

    哈查只?伊本?优素福却不管那些,把清真寺毁了再说,自此以后,他就凶名昭著,成了大反派,一提起他,人们就会骂他是魔鬼。

    他虽然凶狠残暴,嗜血,却是有不少人甘愿追随他,因为跟着他总是能成功,总是能立下大功,就没有见他失败过。

    比如跟在身后的古太白和穆罕默德两人,这两人是天生的将军,军事才华了得,可以说是才华横溢了,完全可以独挡一面,却是心甘情愿追随哈查只?伊本?优素福,当他的陪衬。

    哈查只?伊本?优素福一拉马缰停下来,独目扫视这些波斯百姓,脸色冰冷,道:“你们瞧瞧,他们好舒适,跟在家里一样。”

    “英明而伟大的总督大人,他们背井离乡,妻离子散,吃尽了苦头呀。”有将领没有明白哈查只?伊本?优素福的意思,实话实说。

    哈查只?伊本?优素福了得,他的部下对他打从心里敬佩,一开口总是赞扬他为“英明而伟大”。

    斜了这个多嘴的将领一眼,哈查只?伊本?优素福问道:“有多少人了?”

    “英明而伟大的总督大人,已经有十二万人了。”古太白声若洪钟,大声回答。

    “十二万?少了些。不过,也可以了。”哈查只?伊本?优素福点点头,道:“我奉哈里发之命,前来呼罗珊平定叛乱,到如今,局势总算不再恶化了,得到了控制,这是诸君之力。可这还不够,得再怒力点,一举平定叛乱。”

    略一停顿,道:“中国人已经平定了突厥,要不了多久,中国人就会西进,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得加快平乱,早日东进。”

    “东进?太好了。”

    “我早就想打到中国去。”

    “听说中国是天堂,那里黄金遍地,要多少有多少。”

    打进中国,一直是这些将领的心愿,哈查只?伊本?优素福一提起这事儿,他们就是欢喜莫铭,七嘴八舌的叫嚷。

    “把他们全杀了。”哈查只?伊本?优素福手中马鞭一挥,大声下令。

    “全杀了?”一片惊呼声响起,众将个个震惊莫铭。

    他们在血水里打过滚,在死人堆里睡过觉的,对于生死之事看得很淡,可是,一次杀死十二万百姓,这种事情不要说经历,就是做梦也没有想到过。

    “总督大人,你是说笑的吧?”穆罕默德只觉口干舌燥。

    虽然他也恨这些作乱的波斯百姓,一次屠杀十二万人,他也是受不了。

    震惊太甚,竟然没有说“英明而伟大”。

    “中国人一次屠尽百万突厥,我们一次杀十二万,比起中国人差得太远了。要不是一时间不能聚集得更多,我还想多杀些。”哈查只?伊本?优素福云淡风轻的道。

    他连眼皮都不眨一下,仿佛杀十二万人是吃饭喝水一般平常。

    这就是哈查只?伊本?优素福的凶狠残暴之处,也是他成功的原因所在。别人或许已经吓得六神无主了,他还镇定异常;别人不敢做的事儿他敢做,别人不敢杀的他敢杀。

    一声令下,阿拉伯帝**队一队队的驰骋起来,挥着弯刀开始砍杀。

    这些波斯百姓,没有丝毫抵抗之力,唯有被屠杀的份。

    “是谁说可恶可恨的优素福不敢杀我们的?你把他想得太善良了。”

    “优素福,你是魔鬼!吃人不吐骨头的魔鬼!”

    波斯百姓除了叫嚷外,再也不能做什么。

    这场屠杀一直持续了一天一夜,方才完成。

    此时此刻,古尔城外到处都是堆积如山的尸体,鲜血来不及浸入土里,汇成一泓泓血湖,在日光下闪闪发着红光,妖艳异常,说不出的诡异。

    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作呕的血腥气,就是古太白、穆罕默德这些见惯了血腥的人也是几欲作呕。

    而哈查只?伊本?优素福却是如同嗜血的恶魔似的,显得很是兴奋,一吐舌头,叫嚷着道:“血腥,真是令人振奋!要是能多杀些,会更加令人兴奋。”

    众将却是个个紧抿着嘴唇,不敢接口,不敢说话,唯有脸色发白的份。

    “就你们这点胆子,也想征服中国?做梦吧。”哈查只?伊本?优素福把众将的害怕样儿看在眼里,极是不屑,道:“你们知道中国有多大么?你们知道中国有多少人么?要想征服中国,要学会的第一个本领就是:凶狠残暴!唯有大加屠杀,唯有凶狠残暴,唯有杀得中国人胆寒,才能征服中国。”

    扯起嗓子叫嚷道:“在征服中国的道路上,一次性杀掉十二万人不算一回事,要杀得更多,二十万、三十万、五十万,甚至百万!”(未完待续。。)

第二章 万骑

    一次性屠杀十二万人,虽然凶狠残暴,让古太白和穆罕默德这些见惯了生死的大将也是吓得不轻,其效果却是出奇的好。

    当这消息传开后,呼罗珊的反叛一下子减少了很多,实在是波斯百姓被吓破了胆。哈查只?伊本?优素福能一次性屠杀十二万人,也就是意味着他可以杀更多的人,有多少杀多少,谁能不怕?

    对这结果,哈查只?伊本?优素福还是满意的,把古太白和穆罕默德这些大将召集到总督府,训话道:“反叛者之所以反叛,就在于他们有恃无恐,以为你不敢杀!即使要杀,也不敢杀得太多!唯有打破他们的希望,让他们心生恐惧,他们就会老老实实,服服帖帖,再也不敢反叛。”

    善于制造恐怖,让人心生恐惧,是优素福的特长,他对此道是极为熟悉。

    “英明而伟大的总督大人说得极是。”众将不得不服气,大声颂扬。

    “呼罗珊的反叛要不了多久就能平定,到那时,我们就能大举东进,打到中国去。”哈查只?伊本?优素福点点头,道:“在我们大举东进之前,要做好准备。我以为,我们要做的是两件事:一是寻找盟友,二是筹备好钱粮。”

    穆拉古很是兴奋的道:“禀英明而伟大的总督大人,我以为我们的盟友可以考虑吐蕃。”

    哈查只?伊本?优素福赞赏的点点头,道:“我们的盟友原本是突厥,可以利用突厥滋扰中国的北方。没想到的是。默啜太无能。这么快就被中国灭掉了,我们是得另找盟友。这盟友非吐蕃莫属。”

    “吐蕃虽然国力不如中国,却是地势有利,在高山密林里,进可攻,退可守,完全立于不败之地。可以利用吐蕃牵制中国,威胁河西走廊。让中国无法把大量的军队、人力物力投入西进,这对我们有巨利。”古太白眼睛放光,大声剖析道。

    若单从国力来说,十个吐蕃也比不了唐朝,只是因为吐蕃所处的地理位置极好,在高山密林里,易守难攻,吐蕃立于不败之地,进退自如。有机会就进攻唐朝,没有机会就退走。让唐朝束手无策。

    而且,吐蕃自从拿下大非川之后。就对河西走廊构成巨大的威胁,为了防备吐蕃,唐朝曾派出大量军队驻守西北,以此来保证河西走廊的安全。

    河西走廊是中原连接西域的交通要道,要是河西走廊不稳,唐朝就没法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西域,就无法对抗阿拉伯帝国的东进。

    “吐蕃太弱,没有精良的装备,难与中国抗衡。”穆罕默德接过话头,出主意,道:“我们应该援助吐蕃,给吐蕃精良的装备,增强吐蕃的实力,让吐蕃能更好的拖住中国。”

    “好主意。”众将齐声赞同。

    “我们更可以许诺吐蕃,把河西走廊和关中交给吐蕃,对这两地,吐蕃是垂涎已久,若如此的话,吐蕃一定会乐意之至。”穆拉古补充一句。

    “这不可。关中可是富饶之地,是中国的根本之地,岂能给吐蕃?”有将领不同意。

    “我那就是一个许诺,让吐蕃更加卖力而已。只要我们打到中国去了,不要说中国,就是吐蕃也是我们的。”穆拉古解释一句。

    “你真够阴险的。好!”众将齐声大笑,大为赞许。

    “你们把寻找盟友这事儿已经说得很透彻了,我就不再多说。”哈查只?伊本?优素福点头赞赏,道:“这与吐蕃结盟一事,就交给穆拉古。”

    “遵命。”穆拉古大声领命。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筹备粮草之事。”哈查只?伊本?优素福眼睛一翻,精光暴射,道:“借用中国人的一句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若是没有足够的钱粮,我们要想征服中国那是妄想,是以,这事儿得当做头等大事来做,而且一定要成功。”

    说到这里,略一停顿,道:“从呼罗珊到中国,路途遥远,不下万里之遥,运粮是不可能的。当年中国皇帝唐太宗拒绝波斯国王的请求,不出兵援助波斯,就有路途遥远的考虑。”

    粮草的重要性不需要说的,没有充足的粮草,要谈征服中国那是不可能的,这事儿很棘手。从呼罗珊运粮嘛,路途太远,明显不可能。

    这还真把众将给难住了,有将领问道:“英明而伟大的总督大人,这要如何筹集粮草?”

    这问题正是众将心里所想,无不是睁大眼睛,死盯着哈查只?伊本?优素福。

    哈查只?伊本?优素福的独目中闪着精光,透着睿智,道:“中国兵法叫‘因粮于敌’,我们可以借用。从呼罗珊运粮是不可能的,我们可以用敌人之力来对付中国。”

    来到地图前,指着一幅硕大的巨型地图上的阿富汗、巴基斯坦,道:“这两个地方紧邻中国,而又富饶,容易筹措粮草,我们可以先一步征服。”

    “好主意。”

    “太好了。”

    “总督大人总是那么英明而伟大!”

    众将恍然,齐声颂扬,个个眼里尽是崇拜。

    从呼罗珊到中国,有万里之遥,是不可能得到补给,这是一个天大的难题。然而,经过哈查只?伊本?优素福这么一说,天大的难题迎刃而解了。

    只要征服这两个地方,可以把这两个地方当作战略跳板来使用,就是阿拉伯帝国很好的前进基地。

    谁能不服气?

    谁能不崇拜?

    “古太白,你率五万精锐攻打这两地,为大军筹集粮草;穆罕默德,你率五万精锐攻打撒马尔罕、石国,直指碎叶城,为大军东进打通道路,以便本督兵临西域。” 哈查只?伊本?优素福独目中精光闪闪,整个人意气飞扬。

    “遵命。”古太白和穆罕默德齐声领命。

    他们两人肩负重任,为阿拉伯帝国大举东进打头阵,这是哈查只?伊本?优素福对他们的莫大信任,两人兴奋不已,神采飞扬。

    “你们一定要竭尽所能,我会重奖你们:你们两人,谁先踏上中国的土地,谁就是中国的总督!”哈查只?伊本?优素福声若洪钟。

    “定不让英明而伟大的总督大人失望!”古太白和穆罕默德互视一眼,如同两只斗鸡似的,那意思就是说这中国总督做定了。

    xxxxxxxx

    长安,大明宫。

    李旦召集狄仁杰、张柬之、李隆基、张说、姚崇、宋璟、陈玄礼这些文武大臣议事。

    “朕初登大位,国事繁重,还请各位尽心尽力。”李旦缓缓开口,道:“各位还有甚事,尽管说。”

    李旦虽然没有过人的才华,却有过人的胸襟,很勤政,很大度,只要是国事,不管你是用什么语气说的,哪怕是顶撞他,他也能接受,这让李隆基对李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狄仁杰带头,说着国事,过了好一阵,方才说完。

    “太子,你有甚要说的?”李旦看着李隆基问道。

    “父皇,儿臣以为有一件事得先做,那就是把千骑发展成万骑。”李隆基早就想做这件事了,只是一直没有机会。

    “发展成万骑?”群臣一愣。

    李旦也是惊讶,道:“太子,千骑好好的,你怎想到要把千骑发展成万骑呢?”

    千骑是帝国最精锐的军队,很得帝国高层重视,李隆基的想法让人震惊。

    “千骑是大唐最精锐的军队,每一个都是千挑万选的,进入千骑后,会学到很多东西,有不少人能独挡一面,成为大将,甚至可能成为名动天下的统帅。”李隆基剖析,道:“如此宝贵的机会,只给一千人享有,太可惜了点,何不把千骑扩大成万骑,让更多的人拥有成才的机会呢?”

    千骑无异于一所“皇家军事学院”,凡入选的人会学到很多东西,会实现蜕变,不少人会成为将领,甚至可能成为大将,成为名动千古的名将,比如说郭子仪就是出身龙武军。

    如此宝地,只有一千人,实在是太可惜了,扩大,让更多的人享有这机会,这是大好事,李隆基早就有这想法了。

    “我赞成。”陈玄礼第一个赞成。

    陈玄礼出身千骑,对千骑特别了解,深知李隆基说的很中肯。如此宝贵的机会,只让一千人享有,太浪费了,让更多的人学习,让更多的人成才,那是最好。

    “我也赞成。”张说精通兵道之人,他也清楚如果李隆基此举实现的话,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那会让更多的人才成,会有更多的将领,甚至有大将名将,这前景太广阔了。

    “太子深谋远虑,赞成。”狄仁杰想了想,赞成了。

    他都赞成了,其人更不用说了,齐齐赞成。

    “太子想得深远,呵呵,好!”李旦大为欣赏,笑呵呵的道:“把千骑发展成万骑,固然是好事,却有很多事儿要做,不太容易,刘幽求和钟绍京有得忙的,依朕看,让陈玄礼帮他们,可好?”

    陈玄礼是千骑出身,而且有大器局,善于运筹,由他来帮忙,这事儿会更快完成,众人对这提议没有异议,就这样通过了。

    “陈玄礼,此事干系重大,干系大唐军队能否善战,是国之大事,你要多用心。”李旦勉励陈玄礼。

    “请陛下放心,臣一定办好。”陈玄礼忙道。(未完待续。。)

第三章 管理奇才:王毛仲

    把千骑发展成万骑,这是大好事,李隆基能想到这点,令李旦特别欣慰。

    “太子,你还有要说的?”李旦很是期待的看着李隆基。

    “父皇,儿臣以为,对吐蕃之战应该尽早进行。”李隆基再次道。

    “甚?打吐蕃?”群臣吃了一惊。

    吐蕃与唐朝是死敌,尽管有文成公主进藏之事,然而,吐蕃时不时就会进攻唐朝,这让唐朝很是气愤。攻打吐蕃一事,固然是美事,却也太急了些,由不得众人不惊讶。

    “太子,进攻吐蕃这事必然要做,吐蕃与大唐不共戴天,薛仁贵兵败大非川这仇要报,可也不能太急。”李旦摇头,道:“朕新即位,要处理的国事很多,这战端不能轻启,得容朕把国内事务稳定下来再说。”

    “是呀。”狄仁杰、张柬之二人大为赞成这话。

    李旦新即位,根基还不够稳固,先稳定国内,再来打吐蕃,这是稳妥之策。

    “父皇所说固然有理,然时间不等人。”李隆基不赞成,道:“要是我没有料错的话,大食很快就会东进,若我们不能快速打败吐蕃,拿下大非川,保证河西走廊的安全,那么,在与大食的大战中,我们就会吃大亏。”

    “大食?大食藐视华夏,支持突厥这帐是要算,可也要许久以后去了。”狄仁杰接过话头,道:“两国之间还有很多土地,相隔甚远,这仗也不是一两年就能打得起来的。”

    “是呀。国老所言极是。”李旦和张柬之齐声赞成。

    他们不太相信阿拉伯帝国要想征服中国。这点在穆拉古出使一事就得到验证。

    “优素福野心勃勃。一心想要征服大唐,奴役华夏,他原本指望突厥能够拖住大唐,如今突厥覆灭,他这一希望破灭了,那么,他就会另想办法,他一定会派出大军东进。”李隆基非常笃定。道:“两国之间虽然路途遥远,可只要大食东进,三两千里路途不算一回事,很快就会被大食占领。”

    阿拉伯帝国实力雄厚,凭借中亚那些小国,是不可能阻挡阿拉伯帝国东进的,只要优素福下定决心,这些小国很快就会被灭掉。

    “这……”李隆基这话非常在理,李旦、狄仁杰、张柬之不由得一愣。

    “太子,你据说固然有理。然两国相距太远,难以补给。这可是大事,会难住优素福的。”张柬之想了想,道:“当年,波斯向大唐求援,太宗皇上再三思虑,认为路途太过遥远,无法补给,这才拒绝出兵。”

    唐太宗当年拒绝出兵援助波斯帝国,主要原因是西突厥未灭,挡在唐军西进的必经道路上。当然,路途遥远,不能补给,也是一个原因。

    “是呀,这可是大事,没有粮草,大食怎么打仗?”李旦重重点头,大为赞成这话。

    “陛下,这事其实很好解决。”张说接过话头,道:“优素福只要下定决心,要想征服大唐的话,那么,他可以派出大军先一步东进,拿下这两地就可以筹措粮草。”

    张说站起身,走到巨型地图前,指着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道:“这两地离大唐很近,而且又富饶,完全可以筹措到足够的粮草。”

    “好!张说了得!”李隆基也是如此想的,没想到张说也想到这点了,李隆基大为赞赏。

    “……”李旦、狄仁杰和张柬之三人嘴巴张得老大,半天合不拢。

    他们对这两地有所了解,知道这里富饶,口众多,粮草丰富。而且,这两地离西域很近,若是被大食打下来的话,就会成为阿拉伯帝国的战略基地,这后果太严重了。

    就在这时,贾铭进来,向李旦见礼道:“禀陛下,泥涅师求见。”

    “泥涅师?他来做甚?叫他进来。”李隆基虽然不知道泥涅师求见有什么要事,还是决定召见他。

    贾铭去带泥涅师,很快就回转。

    泥涅师不再是以前那个小老头了,红光满面,神采飞扬,竟然年轻了不少。

    这也不用奇怪,以前泥涅师忧虑成疾,一心想要回到故土,却是没有机会。如今,机会当前,他回到故土的可能性大增,因为唐朝解决了突厥,就可以把兵力集中起来对付阿拉伯帝国,他复国就有希望了。

    “见过陛下。”泥涅师忙向李旦见礼。

    “免了。”李旦摆手,问道:“泥涅师,你前来见朕,有何要事?”

    “禀陛下,臣带来呼罗珊的消息。”泥涅师忙回答,道:“优素福快要平定呼罗珊的叛乱了,他已经派出古太白和穆罕默德各率五万大军东进,古太白攻打这里这里两地,穆罕默德进攻撒马尔罕,兵锋直指碎叶城。”

    一边说,一边走到地图前,指着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两地。

    “……”李旦张大了嘴巴,半天没有说出话。

    适才他还不太相信李隆基的判断,这才多大一会儿,泥涅师带来了呼罗珊的消息,得知优素福已经东进了,他不能不惊。

    不仅李旦吃惊,在座的谁不吃惊?

    “好快!”就是早就有所预料的李隆基也是吃惊,因为大食进东比他预计的还要快。

    “你说的是真的?”李旦好半天这才反应过来,兀自有些不信。

    “千真万确!”泥涅师非常笃定,道:“臣自从当上波斯总督后,就在派遣人手,回到故地发展势力,如今已经大有成效,再有摩尼教徒的支持,要打探到消息不难。”

    泥涅师的价值不仅仅是他是波斯王子,还在于他能够打探到消息,如今,得到证实了。

    “优素福决心好大。”李隆基站起身。来到地图前。看着地图道:“他是兵分两路。一路筹集粮草,一路打通道路。只要这两人成功,优素福就能率领大军大举东进,到那时,就是一场生死大战呀。”

    “太子说得极是。”众人忧心忡忡。

    “这要如何是好?”李旦问道。

    “陛下,以臣之见,我们当务之急就是打败吐蕃,夺回大非川。保证河西走廊的安危。”狄仁杰眼中精光闪闪,道:“此事,宜早不宜迟。”

    大非川就是现在青海湖一带,薛仁贵兵败后,就被吐蕃得到,得到这里后,吐蕃实力大涨。同时,这里也成了吐蕃的战略基地,从大非川出发,可以威胁河西走廊。

    唐朝要想与阿拉伯帝国大战。首要任务就是保证河西走廊的安全,不能受到危胁。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得打败吐蕃,夺取大非川,不然的话,就是妄想。

    “国老所言极是,此战应当尽早进行。”张柬之也改主意了。

    “好!”李旦点头,道:“大食不是想要征服大唐么?大唐就与大食决一死战!嗯,太子首倡此战,攻打吐蕃这事,就交给太子全权处置。”

    对于李隆基,李旦是绝对信任的,这是给李隆基全权。

    “谢父皇。”李隆基接令。

    “太子,你打算此战如何打?”李旦问道。

    “父皇,儿臣以为,不打则已,既然要打,就要把吐蕃打败,要让吐蕃三二十年难以对大唐构成威胁。”李隆基眉头一挑,眼中精光闪闪,道:“若是有机会的话,就把吐蕃灭了。”

    “灭吐蕃?这可难了。”狄仁杰摇头道:“吐蕃龟缩在高山密林里,进退自如,要想灭吐蕃,难如登天呀。比起灭突厥难了千百倍。”

    突厥的国力比起吐蕃要强得多,却是因为大漠空旷,便于大军征战,最终为唐朝所灭。而吐蕃不同,吐蕃地处高山密林,进退自如,唐朝就是派出再多的军队也没用,要想灭吐蕃,无异于做梦。

    “是呀,若是有机会的话也不要放过。”李隆基深知此点。

    “那就如太子所说,打一场大仗。”李旦最终下定决心。

    接下来商议一阵,这才散去。

    回到东宫,李隆基把杨思勖召来,把事儿一说,要杨思勖跟着筹划。

    杨思勖虽然是太监出身,却是精明过人,为人强毅,极富军事才华,李旦早就想把他留在身边,只是因为要让他打探宫中消息,这才迟迟没有把他留在身边。如今,李旦已经登基,杨思勖不用再留在宫中,李隆基自然要是把他留在身边了。

    “太子,这将是一场大战,需要的钱粮很多,运筹将是一件大事。”杨思勖提醒道。

    “嗯。”对这说法,李隆基是赞成,道:“有张说在,这没问题。”

    张说大才盘盘盘,让他来处理这钱粮之事自然不会有问题,让人放心。

    “张大人固然了得,然张大人有大器局,更应该运筹全局,而不是用来管理钱粮之事。”杨思勖不赞成。

    张说策论天下第一,才华横溢,有大局观,让他来运筹的话的确是更好。只是,李隆基眼下没有管理粮草的人,不得不用张说。

    “难道你有人?”李隆基有些狐疑。

    “太子说对了,我还真知道一人,可以担此重任。”杨思勖点头道。

    “谁?”要是有人能处置钱粮之事,把张说解脱出来,这是大好事,李隆基忙问道。

    “王毛仲。”杨思勖举荐,道:“此人本是高丽人,因为父辈犯法,被罚为宫奴。他善于管理,在宫中管着很多事儿,井井有条,众人交口称赞。若是由他来管理钱粮之事,必然不会有问题。”

    “王毛仲?”李隆基眉头一挑,想起了这人的资料。

    王毛仲在历史上并不出名,然而,他是一个管理奇才。李隆基派他掌管马政,经过他的努力,唐朝的马政取得巨大成就,官方掌握的战马就高达七十万匹。(未完待续。。)

第四章 调兵遣将

    马政兴于汉,盛于唐,衰于宋。可以这样说,马政与中国历史息息相关,汉唐之所以强盛,就在于马政的成功。

    为什么这样说呢?

    汉朝的马政在汉景帝时开始推行,汉武帝进行强化,取得巨大成就,汉王朝掌握了大量的战马,可以组建大量的骑兵。有了骑兵之后,汉武帝就可以改变汉朝的军事战略,由战略防御改为战略进攻,精锐的汉朝骑兵在卫青、霍去病这些军各天才的统帅下纵横在大漠之上。

    在汉匈战争中,汉朝运用骑兵可以称为经典战例的应该要算卫青奔袭河套之地、霍去病攻打河西走廊和漠北决战。

    卫青攻打河套之地是从千里之外进行长途奔袭,打了匈奴一个措手不及,一举拿下河套之地。霍去病攻打河西走廊,两次出兵,总共才出动三万精锐兵力,打垮了盘踞在河西走廊上的二十四万匈奴军队。

    漠北决战更不用说了,汉朝出动十万精锐骑兵,三十万匹战马,创造了“单于夜遁逃”、“封狼居胥”的壮歌。

    汉朝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功,就在于马政的成功。

    唐朝的马政更加了得,王毛仲主管马政期间,唐朝官方拥有的战马高达七十万匹,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是中国历史的巅峰之作。

    正是因为唐朝拥有大量的战马,唐军不分兵种,人手一匹战马。冷兵器时代,机动能力主要就是靠战马,唐军人手一匹战马。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唐军已经实现了“机械化”。正是因为如此。唐军的机动能力极强。可以快速集结,快速进攻,这是唐军能够席卷万邦,灭国数十的重要原因。

    想想看,要是没有足够的战马,重达五十斤的陌刀就无法出现在战场上,因为那太重,靠人来背。是不可能到达战场的。

    陌刀是中国古代的豪华兵器,有着巨大的杀伤力,然而,只出现在唐朝,而且还只是前期,到了唐朝后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究其原因,就在于唐朝后期衰败了,马政不给力了,战马急剧减少,沉重的陌刀无法到达战场。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

    至于宋朝的马政,乏善可陈。可以说是糟透了。正是因为马政的衰败,导致了宋王朝的衰败。其实,宋王朝对马政极为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是因为管理混乱,**横行,吏治败坏,最终让马政无能为力。比如河北路,宋王朝开设了十二个马场,用来牧养战马,一年只有两百四十匹战马可用,平均算下来,每个马场只有二十匹战马,**有多恐怖由此可见。

    马政失败,没有战马,向西夏、辽国购买战马又太贵,宋王朝来了一个自宫的举措,由韩琦极力主张的“以步制骑”战略得到实行,最终导致宋王朝的军事乏善可陈。

    步兵是不可能制约骑兵的,原因很多,说两点就明白了:一是步兵太慢,机动力不够,骑兵完全可以今天在这里,明天在那里,打了就走;二是即使打胜了,也追不上,无法扩大战果,这点在宋史中多有记载。

    汉、唐、宋三朝马政的成功或失败,导致这三朝或强盛或衰败,由此可见,马政极为重要,而把唐朝马政推向中国历史巅峰的王毛仲是多么的了得。

    “他在哪儿?”王毛仲是一位管理奇才,此人应当重用,李隆基忙问道。

    “还在宫中管事。”杨思勖忙回道。

    “去,把他叫来。”李隆基当即道。

    杨思勖应一声,忙去传王毛仲。

    “王毛仲,一个管理奇才,有他来管理,就不用再为后勤发愁了,不管打多大的仗都不用发愁。”李隆基对王毛仲很是期待。

    没过多久,杨思勖回转,带来一个中年人,他就是王毛仲。

    王毛仲个头甚高,瘦长瘦长的,不象杨思勖那般筋骨如铁,倒有点瘦不禁风。不过,此人甚为精神,一双眼睛清澈,透着睿智,一瞧便知是那种精明过人的人。

    “王毛仲见过太子。”王毛仲快步上前,向李隆基见礼,红光满面,甚为激动。

    王毛仲不过是一个宫奴,身份地位很低,李隆基竟然要召见他,他是万万想不到,要他不激动都不成。

    “嗯。”李隆基瞄着王毛仲,也没有要他起来,而是淡淡的道:“王毛仲,高丽人,父辈犯罪,罚为宫奴,不知你可愿为国效力?”

    “愿意,愿意。”王毛仲哪能不愿的。

    “你愿意,我还不愿意收你呢。”李隆基拿捏一番,道:“我这里的人,都有过人之处,一句话,我不收废物。你说说看,你有何过人之处?”

    “禀太子,别的不敢说,管理之事我想没人能比我更在行。”王毛仲头一昂,脖子一梗,激昂昂而言。

    “大胆!”李隆基脸一沉,沉喝一声,王毛仲一缩脖子,一脸的惊惧之色。

    “你也太高自己了,张说难道不如你?”李隆基声音有些冷。

    “禀太子,张大人盘盘大才,策论天下第一,有大器局,若是全盘运筹,王毛仲万万不如。若只是管理,筹备粮草之事,王毛仲不才,却比张大人要胜上那么一两分。”王毛仲信心十足。

    “是么?”李隆基依然不冷不热。

    “若太子不信,王毛仲可以用人头担保。”王毛仲昂头挺胸,激昂昂道。

    “那好吧,我就给你一个机会。”李隆基终于点点头,道:“朝廷要准备对吐蕃的大战,这筹措运送粮草、军械就交给你了。”

    “请太子放心,王毛仲定不辜负太子厚望。”王毛仲大喜,终于有大展身手的机会了。

    xxxxxxx

    大明宫,李旦、李隆基、狄仁杰、张柬之、姚崇、宋璟、张说、陈玄礼在座。

    “呵呵。”李旦发出一阵畅笑声,赞赏的打量着李隆基,道:“三郎,你独具慧眼,又发现一个人才。这个王毛仲真是了得,管理很在行。”

    “是呀,是呀。”狄仁杰重重点头,大为赞许:“一个小小宫奴,竟然如此善于管理,要不是我亲眼证实,我还真不信。”

    王毛仲是管理奇才,他一展身手之后,众人信服,李旦对他是赞不绝口。

    “太子的眼光非常了得,发现了陈玄礼、杨思勖,如今又发现了王毛仲,佩服佩服。”张柬之佩服得五体投地。

    陈玄礼、杨思勖、王毛仲三人才华横溢,非常了得。三人中,除了陈玄礼是千骑出身外,其余两人的出身都很低贱,杨思勖是为人瞧不起的太监,王毛仲是为人不重视的宫奴,李隆基却能发现两人,重用两人,谁能不服?

    “不说别的,就凭太子这份眼光,大唐就会人才济济。”姚崇也是感慨一句。

    “太子,对征吐蕃一事,你有何想法?”李旦充满期待的问道。

    李隆基精明过人,每当言事,必有惊人之见,众人很是期待,睁大眼睛盯着他。

    “父皇,儿臣以为吐蕃这一战,干系重大,儿臣亲自率兵出战。”李隆基眉头一挑道。

    “嗯。如此甚好。”对于李隆基的军事才华,李旦很是赞赏,李隆基亲自率兵出战,这胜算就更大了。

    狄仁杰他们也没有异议。

    “吐蕃地处高山密林里,易守难攻,大唐要想战胜,必须调集精兵强将,是以张说、陈玄礼都要随我出征。”李隆基对吐蕃之战很是清楚,不是容易打的。

    吐蕃的国力与唐朝没法比,其军队的装备战力与唐军没法比,但吐蕃占据有利地形,进退自如,这一仗不太好打,必须要精兵强将,方有胜算。

    是以,陈玄礼、张说这两个李隆基的左臂右膀必须出战。

    “如此甚好,只是兵部怎生办?”李旦的眉头拧着了。

    兵部尚书是王孝杰兼领的,只是他在漠北,兵部实际上是由李隆基和张说一手打理。他们两人要去征吐蕃,这兵部就没人打理了。

    “父皇,王孝杰年岁大了,让他在漠北对他的身子骨没好处,儿臣的意思让唐休璟去漠北,要王孝杰回京打理兵部。”李隆基道。

    “甚好!甚好!”李旦、狄仁杰、张柬之齐皆赞同。

    王孝杰的年岁不小了,不比年轻人,让他在漠北,对他的身体没好处,回到长安反而有利于他的身体。至于漠北军务,可以由唐休璟处理,唐休璟也是一员良将,完全能处理好。

    “传旨:要王孝杰回京。唐休璟入漠北。”李旦当即传下旨意。

    “如今已经入冬,不便作战,就趁此机会调兵遣将,做好来春大战的准备。”李隆基道。

    眼下已经入冬了,不是用兵之季,而且青藏高原太冷,不可能在冬天大举用兵,只有等到来春。不过,可以趁此机会调兵遣将,做好大战的准备。

    xxxxxxx

    西北,河西走廊,冬天雪地,一派银装素裹。

    一队队唐军开来,热情似火,个个欢天喜地,冰天雪地并不能浇灭他们的热情。

    “大唐终于要对吐蕃大举用兵了,我辈男儿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

    “吐蕃是个小人,反复无常,象个窃贼,总是偷偷摸摸的,让人气愤。”

    “左骁卫大将军兵败大非川之仇,一定要报!”

    将士们来到西北,厉兵秣马,战意高炽,只等来春开战。(未完待续。。)

第五章 各自盘算

    西域,小孛律。

    小孛律位于西域之南,是吐蕃的属国。攻打小孛律,这要到唐玄宗后期,高仙芝远征,小孛律才成为唐朝的属国。

    小孛律是高山国家,地域很小,相当于内地一个县那么大小,却是地理位置很重要,可以俯瞰西域。而且,还是吐蕃在西域的出境之地,能很好的与阿拉伯帝交结。

    历史上,吐蕃和阿拉伯帝国勾结,小孛律就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两国曾经组成联军,进攻西域,却给唐朝击败。

    “见过小论。”吐蕃小论到来,小孛律国王忙见礼,如同见到祖宗似的。

    小论是吐蕃高官,相当于现在的副总理。小论之所以来到小孛律,那是因为阿拉伯帝国使者穆拉古到来,要与吐蕃商量结盟一事。

    优素福尽管野心勃勃,想要征服中国,然而,他却很清楚,唐朝是劲敌,不是那么容易打的,要想征服中国,就得借吐蕃之力,是以,他派出穆拉古前来商议结盟之事。

    对于结盟一事,吐蕃也很积极,因为突厥覆灭后,唐朝的北方再也没有牵制,就可以把兵力集中起来对付吐蕃,吐蕃面临极大的压力,能与阿拉伯帝结盟的话,这对吐蕃有好处。

    虽然阿拉伯帝国相距遥远,暂时无法联兵,却可以得到阿拉伯帝国的军事援助,阿拉伯帝国可以给吐蕃急需要的军械,可以让吐蕃军队的战力提高。

    是以,得到这消息后。吐蕃赞普很重视。派出小论前去西域。

    “大食使者呢?”小论问道。

    “回小论。大食使者在驿官歇息。”小孛律国王忙回答。

    “那好,你给我找一间上房,我要好好歇息。”小论眉头一挑。

    “小论,您不立时见大食使者?”小勃律国王有些奇怪。

    小论不远万里,在大冬天的赶来小勃律,竟然不第一时间见穆拉古。

    “不急,不急。”小论摇头,道:“容我歇息好了再说。”

    吐蕃与阿拉伯帝国结盟。不过是相互利用罢了,谁心急谁吃亏,小论自然是不会看不明白这点,他这是故意拿捏。

    “那好吧,请小论歇息。”小孛律国王亲自把小论送到驿馆。

    小论这一歇息不打紧,却是一连五天都不出门,仿佛他并不是为了国事而来,而是为了旅游度假似的。

    穆拉古得到这消息后,嘴一裂,冲他的随从不屑的道:“这些自高自大的吐蕃蠢货。为了一点脸面竟然如此拿捏。”

    “大人,这些吐蕃狗真是没有眼光。两国结盟都有利,何必如此呢?”随从也是不满。

    “吐蕃这么多年一直与中国交战,却始终打不过中国,除了国力不强外,还有这些大臣都是蠢材。”穆拉古眉头一挑,道:“既然这些蠢货想要脸面,那我们就去拜访他吧。”

    “大人,这不太好吧?”随从不太同意。

    “这些都是小事,无干大局的。”穆拉古精明人一个,笑道:“越是在乎小事的人,越是做不出大事。我们要做大事,要征服中国,不要斤斤计较。”

    “还是大人眼光了得。”随从赞扬一句。

    就这样,穆拉古主动前去拜访小论。当他来到小论的住处时,被小论的人拦着了,道:“你是做甚的?”

    “烦请回禀小论,就说穆拉古前来拜访。”穆拉古脸上堆着笑容,右手里一颗明珠塞到此人手里。

    此人略一打量,眼睛放光,冒出一长串的小星星,脸上泛起笑容,道:“你们等着。”

    说完,此人进去禀报。

    小论正在与一个姿色过得去的歌女在嬉闹,得报后道:“不急,让他等着。”

    “大人,这不太好吧?他已经来到屋前了呢。”随从提醒一句。

    “有甚不好的?是他求我们,不是我们求他,让他等着就等着。”小论得意的道。

    真正说起来,是吐蕃求阿拉伯帝国才是,因为吐蕃与唐朝的大战即将进行,这是燃眉之急,而唐朝与阿拉伯帝国虽然早晚必有一战,却还要过上好一段时间。可是,到了小论嘴里,却是阿拉伯帝国求吐蕃,真是自高自大。

    “那好吧。”随从出来向穆拉古道:“大人有事,还不能见你,你等着。”

    说完,也不管穆拉古的反应,快步而去。

    穆拉古这一等就是老长时间,足足一个时辰,也不见小论的影。

    这是冰天雪地的大冬天,而且小孛律是高原国家,就更加冷了,冷风吹在身上,如同刀子在割肉似的,穆拉古被冻得一脸乌青,鼻濞直流。

    穆拉古一开始还能耐心等待,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耐心被消磨得一干二净。耐心被消磨了不说,还怒气上涌,越来越盛。

    作为一国使臣,被人吃闭门羹,受些委屈,穆拉古能接受,问题是这要看对象。象唐朝这样的大国,即使给穆拉古再多的闭门羹,穆拉古也只能忍着,因为唐朝有那实力。

    吐蕃与阿拉伯帝国比起来,差得太远了,就是如此一个二流国家也敢给穆拉古如此折辱,他不得不怒:“走,回去。”

    手脚冻僵了的穆拉古带着人回到屋里,围在火堆边取暖,越想越气,冷冷的道:“如此蠢货,也想成事,真是没天理了。来人,准备准备,明日我们启程回国。”

    “大人,不结盟了?”随从忙问道。

    “如此蠢材,结盟也没用。”穆拉古是真怒了。

    “这些吐蕃狗也真是太蠢了,没有他们,我们照样能征服中国。”随从大为赞成这话。

    于是乎,阿拉伯帝使者一行人开始准备。次日回国。

    小论得到消息后。不以为意。冷笑道:“他是在拿捏,他不会回国的。”

    然而,小论想错了,到了次日,穆拉古真的带着人回国了。

    “不会吧?他真走了?”小论有些傻眼,想了想道:“他一定是在拿捏,不是真的要走,很快就会停下来。”

    以退为进。也是外交上的常用招数,小论不得不如此想。

    “禀小论,大食人走得很快,没有停下的意思。”没过多久,随从前来回报,道:“已经走出三十里了。”

    “三十里?我料定,他在五十里就会停下来。”小论一愣,随即又道。

    当穆拉古回程到了五十里,依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小论意识到不妙了。额头上冒出冷汗,道:“不会真走了吧?快。备马,我去追。”

    要是失去了阿拉伯帝国的支持,吐蕃的情形就不太妙,别的不说,只说铁这一项就足以让吐蕃难受。吐蕃本质上是游牧民族,没有先进的技艺,发达的科技,不能大量生产铁。而阿拉伯帝国有不少铁,只要援助一些,就足以让吐蕃受益良多,小论不得不急了。

    小论骑着骏马,带着随从,顶风冒雪,去追穆拉古。

    等他追上时,穆拉古一行已经在七十里开外了。

    “拦住他。”穆拉古得知小论追来,怒气不仅没有消散,反而更盛,没有见小论的意思。

    小论见不到穆拉古,并不罢休,不断向随从说好话,都没用。他只得跟着穆拉古,到了晚上,穆拉古一行停下来歇息。

    “机会来了。”小论忙赶到穆拉古的帐幕前,大声道:“吐蕃小论求见大食使者。”

    “让他等着。”风水轮流转,终于轮到穆拉古掌握主动权了,哪会便宜小论。

    这一等不得了,足足几个时辰,穆拉古都没有见小论的意思,小论冻得一脸乌青,都快成冰人了,穆拉古还是没有见他。

    到了后来,小论实在是挺不住了,给冻晕了。

    “自作自受。”穆拉古这才勉强满意,脸上多出一丝笑容,道:“把他弄进来。”

    随从把小论搬进穆拉古的帐幕,放到火堆旁边烘烤,过了一阵,小论这才醒过来。

    “见过贵使。”小论挣扎着站起身,向穆拉古见礼。

    “说吧,见我有甚事?”穆拉古高昂着头颅,斜着眼睛,一副不把小论放在眼里的样儿,冷冷的道。

    “我奉赞普之命,前来见贵使,商议两国结盟之事。”小论丧失了主动权,不敢再强项,只得小心翼翼的道。

    “结盟?不会吧?贵国强大无比,不把中国放在眼里,也不把敝国放在眼里,用得着结盟么?”穆拉古被冻了一个时辰,他心里不爽,扯起嗓子讥嘲。

    小论脸一红,讪讪的道:“我多有不敬,还请贵使谅解。”

    “我穆拉古身为使臣,出使过很多国家,中国也去过,还被气得吐血,但我服气。”穆拉古冷笑道:“因为中国人有手段,有实力,我输了我就心服口服。尤其是那个李隆基,特别了得,我很佩服他。你嘛,没有手段,没有实力,想拿捏又把握不住分寸,就是愚蠢。”

    这话有道理,拿捏是需要实力的,没有实力的拿捏那是笑话。

    穆拉古出使唐朝时,被李隆基气得吐血,他还不得不服气,因为唐朝有那实力,怎么拿捏都行。而吐蕃没那实力,乱拿捏就是愚蠢。

    “还请贵使见谅。”小论不得不低声下气。

    “看在你还有点诚心的份上,可以与你们结盟。”穆拉古眉头一挑,沉声道:“不过,援助你们的东西,却不能一次全给你们,得分批给你们。先给你们一半,余下的一半,若是你们能取得令我们满意的战果,再给也不迟。”

    小论那个后悔,要不是他乱拿捏,穆拉古也不会如此分批给他们,现在再后悔也没用了,只得接受这一现实。(未完待续。。)

第六章 征吐蕃

    逻些,布达拉宫。

    吐蕃赞普召集大论、小论、整事相这些大臣商议军机。

    “一转眼,春季到了,本赞普以为唐朝会对大吐蕃开战,你们有何想法,都说说。”都松芒布结眼中精光闪闪,看着群臣。

    “没甚好说的,我们大吐蕃地处高山密林里,易守难攻,进退自如,唐朝就是派出再多的大军也是没用。”大论自信心十足,一点也不放在心上,道:“这么多年了,唐朝想要进攻大吐蕃,都止步于高山密林。高山密林,就是大吐蕃最好的盟友。”

    高山密林很难对付,就是以唐朝强大的国力也是无可奈何,对于此点,吐蕃人绝对有信心能够阻止唐朝的进攻。

    “大论说得没错。”小论已经回到逻些,他当然不会把与阿拉伯帝国结盟的经过实话实说,而是谎言他多加努力,这才争取到最大的支援,赞普对他更加赞赏,道:“有了高山密林,我们就万无一失。当然,我们也要做好出击的准备,一旦把唐军拖累拖疲,就可以趁势出击,打一个大胜仗,要唐朝知道大吐蕃的厉害。”

    “呵呵。”一片畅笑声响起,群臣个个欢喜难言,

    以往就是如此,利用高山密林把唐军拖累拖疲,再抓住机会出击,总能让唐朝难受。

    有道是“一招鲜,吃遍天”,吐蕃还真是这样。吐蕃对付唐朝的战法一点也不新鲜,很是老套,就是用高山密林把唐军拖垮。再趁势反击。总是能成功。

    “更不用说。我们还有石堡城,只要石堡城在,我大吐蕃就无忧也。”整事相接过话头,笑呵呵的道。

    石堡城并不大,却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坚城,哥舒翰为了攻打此城,付出了四万多人的代价,而吐蕃驻军只有四百人。

    石堡城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难攻打的关隘之一了。

    而且。石堡城地处要害之地,若是不打下来,就难以进入大非川,唐朝不得不打。

    “你们说得很对,本赞普也是如此想的。”都松芒布结点头道:“本赞普的意思是,先坚守,消耗唐军,挫其锐气,直到把唐军拖累拖疲,再趁势杀出。嗯。这一次,不打则已。既然要打,就要把唐朝打疼,要调集大军到大非川,唐军一败,我们就直下河西走廊。”

    “哈哈!”群臣放声大笑,特别得意。

    河西走廊太过重要了,吐蕃一直想要拿下来,却是没机会。若是吐蕃占领了河西走廊,往东可以俯视关中,就是把利剑悬在唐朝头上,直逼都城长安。往西就可以进攻西域,可以与小孛律的吐蕃军队遥相呼应,一举拿下西域。

    一旦拿下西域,就掌握了“丝绸之路”,就可以象当年的突厥一样,把中国的丝绸倒卖到西方,再把西方的珍货倒卖到唐朝,就可以快积累庞大的财富,那么,吐蕃的实力就会暴涨,会有金山银山。

    有了钱,就可以招兵买马,就可以纵意驰骋,那是一步登天。

    想到这种美好的后果,吐蕃君臣欢天喜地,笑得特别开心。

    xxxxxx

    长安,大明宫。

    李旦召集狄仁杰、王孝杰、张柬之、李隆基、张说、姚崇、宋璟、陈玄礼这些文武重臣议事。

    王孝杰已经接到旨意,把漠北的军务都给了唐休璟,从漠北回到长安,接管了兵部。

    王孝杰虽然年事已高,身体却是很硬朗,精神不错。

    “转眼间,已经到了春季,是用兵的季节了。”李旦眼中精光闪闪,颇为兴奋,道:“这是朕即位以来的第一战,一定要打好,要打得漂亮。”

    对于李旦来说,这一仗意义非比寻常,因为这是他复位以来的第一仗,务必要打好,要打得漂亮。

    “如何打这一仗,你们都说说。”李旦扫视众人,很是期待的道。

    “这一仗由太子统军,还是太子来说吧。”狄仁杰期待的看着李隆基。

    李隆基虽然年岁不大,却是精通兵道,这在灭突厥一战中得到了验证,众人对他是抱以厚望,目光齐刷刷落在他身上。

    “大帅久在西北,对吐蕃异常熟悉,这一仗如何打,还请大帅提点一二。”李隆基并没有满足众人的想法,而是看着王孝杰道。

    “也对。”众人对李隆基此举大为赞同,因为王孝杰是硕果仅存的老将名将,身经百战,战阵经验极为丰富,而且他精通兵道,再加上他久在西北防范吐蕃,能得到他的提点非常有必要。

    “王孝杰,你就说说。”李旦很是期待。

    “太子言重了,我虽久在西北,对吐蕃熟悉,却是不如太子惊人呀。”王孝杰笑呵呵的,异常赞赏道:“太子一出,突厥覆灭,王孝杰是佩服无已。”

    可以这样说,若是没有李隆基,突厥一定不会覆灭,很可能逃回漠北去舔伤口了,唐朝只有调集大军追入漠北,那么,现在还在打这一仗。

    作为灭突厥的统帅,王孝杰对李隆基是特别推崇。

    “大帅过奖了。”李隆基谦逊一句。

    “说到打吐蕃,就一个字:难!打吐蕃比起打突厥更难!”王孝杰脸一肃,剖析道:“为何这样说呢?突厥虽然强横,其国力是吐蕃的数倍之强,然而,大漠空旷,宜于大军驰骋,只要调度得宜,就能灭掉突厥。而吐蕃不同,高山密林,易守难攻,即使有大军,也是难以展开,这就是打吐蕃之难。”

    唐朝的边患主要是突厥和吐蕃这两个异族,突厥被唐朝灭了两次。第一次是李靖夜袭阴山,一举灭掉突厥,第二次就是碛口一战,屠尽百万突厥。

    而吐蕃国力不如突厥,与唐朝打败多胜少,其结果是吐蕃始终败而不亡,最后幸存下来。原因就在于,高山密林太过险要,无法展开大军,唐朝是有力使不上。

    所以,打吐蕃比起打突厥更难。

    “有理,有理。”众人齐声赞同。

    王孝杰不愧是名将之才,一般的人难以说得如此通透。

    “要是我所料不错,吐蕃这一次应该还是采用老办法:利用高山密林消耗我大军,直到消耗得差不多了,再杀出来。”王孝杰眼中精光一闪,道:“可是,吐蕃忘了一点,这次的大战与以往不同了。”

    说到这里,声调转高,道:“以往的大战,大唐是两线作战,既要打突厥,又要打吐蕃,不能把大军投入到对吐蕃的大战中,打上一阵,不得不退兵。而如今,突厥已灭,只有一个吐蕃,我们可以倾举国之力大战一场,可以把军队轮番上阵,让吐蕃无机可乘,不说别的,拖都会把吐蕃拖得难受。”

    “妙!妙!绝妙!”众人齐声赞赏。

    王孝杰这话说到要害了,以往唐朝要两线作战,投入对吐蕃大战的兵力人力物力有限,打上一阵子,军队就会疲惫,就会被吐蕃所乘。如今,唐朝能集中兵力打吐蕃,军队完全可以轮换,只要后勤跟得上,唐军总是战意高炽,不会有疲惫之虞。

    这就是一场消耗战,打到后来,受不了的一定是吐蕃。

    因为吐蕃的经济实在是不敢恭维,唐朝可以把吐蕃甩开十万八里,唐朝不过是付出一定的代价,而吐蕃已经无法承受了。

    “当然,这样打是不得已的办法,因为这是消耗战,敌我双方都会有巨大的消耗。而且,还费时甚长,可以说是旷日持久。”王孝杰话锋一转,道:“若能早日结束的话就尽早结束,便于准备与大食的大战。”

    “敢问大帅,要如何早日结束大战?”李隆基问道。

    “就两策:一是拿下石堡城。石堡城地处险要之地,若能拿下来,大唐的利剑就对准了大非川,大非川就是囊中之物。若是不能打下石堡城,就得从高山密林里想办法,据我所知,高山密林虽然险要,却并非没有道路,只是道路太过险要,难以通行。若是能有万全准备,通过高山密林并非不可能,这就是第二策。”王孝杰出主意。

    石堡城的位置非常重要,若是能打下来,进军大非川就是一片坦途,唐军可以蜂涌而入,拿下大非川就是必然之事。

    当然,石堡城太过险要,易守难攻,能不能打下来,还在两说。

    若是不能打下来,就得另想他法,就得从高山密林里着手。高山密林里,并非没有道路,只是太过险要,难以通行。

    只要准备得当,指挥得好,通过高山密林并非不可能。

    这点,已经为历史验证了。比如说高仙芝远征小孛律、大孛律之战,号称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西方史学家认为,高仙芝在平均海拔四千米的高原上作战,还取得巨大成功,比起西方名将汉尼拔、拿破仑、苏沃洛夫翻越阿尔卑斯山,要超过许多倍。

    “呵呵。”李旦笑了,特别开心,王孝杰这主意非常好。

    “好!王孝杰不愧是王孝杰!”狄仁杰击掌赞叹,一有的感慨。

    “大帅了得。”众人齐齐感叹。

    “谢大帅指点。”李隆基大声致谢,对于王孝杰的想法,李隆基打从心里赞成。

    接下来,商议一阵军机,然后,李隆基与李旦他们告别,带领陈玄礼、张说、薛直、杨思勖、张小飞他们出发了。

    出发之时,李旦率领群臣送出城,依依惜别。(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7615/ 第一时间欣赏大唐天子最新章节! 作者:殷扬所写的《大唐天子》为转载作品,大唐天子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唐天子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唐天子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唐天子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唐天子介绍:
武周年间,内忧外患,内有夺嫡之争,外有后突厥、吐蕃、阿拉伯帝国为患……杨辰来到这个武氏横行,李氏势危的多事之秋,成了少年李隆基,他该如何登上帝位?如何开创“开元盛世”?大唐天子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唐天子,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唐天子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