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唐天子TXT下载大唐天子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唐天子全文阅读

作者:殷扬     大唐天子txt下载     大唐天子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八十七章 《水调歌头》

    第八十七章《水调歌头》

    李隆基这是广而告之,生怕别人听不见似的,真是个损人。

    众人听在耳里,不住摇头,这个李隆基太损了。

    “嗯。”武则天脸一沉,瞪了李隆基一眼。

    武三思已经够丢人的了,李隆基还广而告之,是嫌武三思丢人丢得不够?

    不管怎么说,武三思是她的侄儿,武三思丢脸了,她也跟着脸上无光。

    “数清了么?要不要我教你数酒杯?”李隆基还嫌不足,声调更高了,冲武三思叫嚷。

    “你……”武三思额头上的冷汗如同涌泉般涌出来,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此时他真的后悔了,可事已至此,后悔有何用呢?

    “李隆基,你少要得意,你还没吟诗呢。说不定,你的诗还不如呢。”不管怎么说,武三思是武家的人,他丢脸了,武承嗣跟着没面子,只得出言相帮。

    “要不,我们打个赌。我的诗要是比他好,你就学狗……”李隆基扯起嗓子叫嚣,却给武则天打断了。

    “三郎,酒宴之中,休得胡言乱语。”武则天当然知道李隆基念念不忘让武三思学狗叫一事,这赌无论赌不赌,武三思都会没脸面,她不得不阻止。

    “陛下……”李隆基还想再说,又给武则天喝斥了。

    “三郎,你要吟诗就吟诗,不吟诗就坐下,休要聒噪。”武则天脸一沉。

    依她对李隆基的了解,一旦这小子来事儿了,就会没完没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绝不能让他闹事。

    “敢问楚王,你的诗是……”上官婉儿明白武则天的意思,忙插话。

    “我不吟诗,我作词。”李隆基回答。

    “作词?你会么?”武承嗣冷笑一声。

    词在唐朝已经兴起,却不如诗流行,填词的人不算多,这算是一个冷门了。用现代的话来说,作词不算主流。

    “作词?”所有人都很是惊讶,万万没有想到李隆基选了一个冷门。

    “你做何词?”武则天也有些好奇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李隆基端起酒杯,高举在面前,仰首望天,一副问天的样儿。

    “红日几时有,举盏问苍天。”武承嗣嘴角一裂,冷笑道:“这也叫词?我也会,比你写得好。”

    李隆基让武三思没面子,众人的目光睃过来时,总是少不了武承嗣,武承嗣心里特别不爽,抓住机会奚落李隆基。

    “应景是应景,可……”武则天摇摇头,有些惋惜。

    现在正是明月东升之际,这两句虽然应景了,却并不出采。

    “比姓武的好得多。”李旦却是放心了,只要隆基的词不比武三思的差,就保住了脸面。

    “不好不坏。”众人在心里暗道。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李隆基接着吟道。

    “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干你何事?”武承嗣接着嘲讽。

    “嗯,有点意思了。”武则天点点头,眼里露出赞赏之色。

    众人也是点头赞赏。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李隆基摇头晃脑,一脸的陶醉样儿。

    “你能有翅膀……”武承嗣依然是持否定态度,出言相讥。然而,他的话才说到一半,就被一片叫好声打断了。

    “好!”

    “好!”

    惊天的叫好声响起,如同雷鸣似的。

    “这……”武三思和武承嗣听着如雷的叫好声,脸色很不好看,很是阴沉。

    “高处不胜寒,好!”武则天双手轻击,大声赞好,一脸的欣慰,赞道:“此言与宋玉的‘曲高和寡’有异曲同工之妙呀。”

    “没错。”一片附和声响起。

    “曲高和寡”出自春秋时的楚国大文豪宋玉的《对楚王问》,这是非常有名的典故,与“高处不胜寒”意境相似。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李隆基抑扬顿挫的吟咏。

    “……”武则天他们重重点头,一脸的享受表情,却没有说话。

    如此佳作,何须多言?夸赞已经不需要了。

    武三思和武承嗣的脸色更加难看了。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李隆基的吟咏声格外响亮。

    “好!”

    “好!”

    一片如雷的叫好声响起,震得仙居殿的殿顶都在颤抖。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李隆基的声调略高。

    “噌!”武则天如同装了弹簧似的,噌的一下就蹦起来了。

    不仅武则天站起来了,狄仁杰、王孝杰,以及众人全部站起身。

    “啪!啪!啪!”他们不仅站起身,还使劲击掌,一时间,掌声如同雷鸣似的。

    这一句是千古绝唱,是苏大才子这首《水调歌头》里的经典名句,为无数后人赞颂,武则天他们是识货的,能不站起身,使劲击掌赞赏么?

    “……”武三思和武承嗣二人愣了半天,也机械的站起来了。

    要是坐着不动,那就太显眼了,一定会被众人的目光“杀”死。

    他们很不愿站起来,可情势处此,不得不站起来。

    这已经够让人享受的了,然而,还有让他们更加享受的,只听李隆基吟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李隆基的吟咏抑扬顿挫,恰到好处,可没有人叫好。

    不是他们不想叫好,而是沉浸在如此美妙的意境中,一脸的陶醉,他们竟然痴了。

    “好!”

    “好!”

    “啪!啪!啪!”

    过了好一阵子,众人这才清醒过来,扯起嗓子叫好,使劲拍掌赞赏。

    “好好好,好三郎!”武则天是红光满面,一脸的欣喜,打量着李隆基,一脸的宠溺。

    李隆基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吟出如此美妙的词,这是给她挣了莫大的面子,这脸挣得够大了,由不得她不喜。

    “三郎竟然还有如此文才,哈哈!”李旦是纵声狂笑,满脸的喜色。

    作为父亲,有如此出众的儿子,他能不欢喜么?

    “三弟,你真是了得,为兄愧为兄长呀。”李成器既是赞赏,又是羞愧。

    李隆基如此出采,他这个当兄长的与之一比,黯然失色了。

    “你们说,今晚谁是魁首?”武则天笑眯眯的问道。

    “楚王!”一片惊天的叫嚷声响起,出自众人之口。

    李隆基这词要是还不能夺魁,还有谁能夺魁?就是张说的诗,也是比不了呀。

    首先,李隆基这词很美妙,美妙得如同仙乐似的,让人陶醉。

    其次,还很应景,应眼前的中秋佳节之景。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描写中秋佳节的诗词,可苏大才子的这首《水调歌头》称最,无出其右者。

    “大家都举杯。”武则天笑呵呵的端起酒杯,道:“我们今晚在这里共度佳节,可我们的万千将士驻守在边关,还有在各地处置政务的官吏,他们很辛苦,朕要告诉你们的是:朕没有忘记你们!朕就借三郎的词来感谢你们:朕与你们‘千里共婵娟’。”

    “千里共婵娟!”一片轰鸣声响起。

第八十八章 李家有儿名隆基

    第八十八章李家有儿名隆基

    武则天竟然引用李隆基的话来表达对驻守边关将士和在各地处置政务官吏的感谢,这是何等的荣耀!

    放眼整个大唐王朝,皇帝借用臣下的话不是没用,就是太少,扳着手指头也能数得过来。

    众人的目光落在李隆基身上,一脸的艳慕,恨不得与李隆基换个位置。

    “今晚务必要尽兴而归,不醉不归!”武则天的心情特别好,冲众人道。

    “谢陛下。”众人齐声欢呼。

    先是寿昌公主跳舞,拔了头筹,再有李隆基作词夺魁,让武则天大大的露了一回脸,她能不欢喜吗?她能不兴致高昂?

    “武承嗣,你举盏问苍天,问出个甚了?”然而,李隆基不安份了,放下酒杯就冲武承嗣大声问道。

    “呃。”众人嘴里发出一阵磨牙声,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李隆基会如此来事儿。

    “你……”武承嗣被点名了,脸刷的一下就红了,比起关二哥的红脸还要红,红得多。

    李隆基的词已经夺魁了,他那点儿笔墨能整个甚?他就是整出个屁来,还不会有个响呢。

    “三郎。”武则天沉声喝道。

    武承嗣是她的亲侄子,她不愿武承嗣过于丢脸,只得阻止李隆基。

    “陛下,我这不是为你着想么?”李隆基一副为武则天着想的样儿,道:“武承嗣少读圣贤书,才思敏捷,才华横溢,问苍天一定能问出一篇宏伟巨制,拿来佐酒助兴,那是正好。”

    “噗哧。”

    “噗哧。”

    李隆基的话还没落音,就是一片失笑声响起。

    武承嗣是什么样的人,众人还不知道么?要他拍马屁,没问题,一定拍得武则天通体舒泰,要他吟诗作词,打死他也不可能。

    “三郎,你要再多嘴,休怪朕不客气。”武则天直翻白眼,这小子太能来事了,明明是刁难武承嗣,竟然还一副为她着想的样儿。

    “陛下,天地良心啊,我真的为你着想呢。”李隆基一本正经的道。

    “闭嘴。”武则天的语气很严厉,语气不善了。

    再让这小子说下去,天知道他狗嘴里会说出什么难听的话,只得把脸拿下来了。

    “今儿是喝酒,大家要欢欢喜喜,不能搅了酒兴,不然的话,有你两孙子好受的。”李隆基见武则天把脸拿下来了,只得借机下台。

    毕竟,这种酒宴气氛最重要,破坏了气氛就没意思了。

    而且,得罪的人也太多了,很不划算。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李隆基瞪了一眼武承嗣,以一副训诫的口吻道。

    “噗。”众人又失笑出声了。

    这个李隆基,明明占尽了便宜,还要摆出一副训诫人的模样。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有理,有理。”武承嗣轻轻点了点头,在心里赞同这话。

    此时的武承嗣后悔不已,要是早知如此,他又何必强出头呢?

    是李隆基和武三思扛上了,和他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他多什么嘴?此时的武承嗣,恨不得抽自己几个耳光。虽然李隆基说这话没安好心,他也不得不承认这话有道理。

    “三郎。”武则天颇为无奈,摇了摇头。

    好在,李隆基没有过份,没有再为难武三思和武承嗣二人,这让她放心不少。

    “这个三郎,虽然太会来事儿了,可他知机识趣。”紧接着,武则天又是欣慰。

    万事皆有分寸,来事儿也得把握好度的问题,李隆基当然懂得这道理,不会过份的。

    “敬楚王一杯。”狄仁杰端起酒杯,来到李隆基面前,面带笑容,冲李隆基笑呵呵的道:“楚王大才盘盘,华章惊世,狄仁杰佩服。”

    狄仁杰这话很真诚,发自肺腑,李隆基如此文才,谁能不佩服?

    “谢国老。”李隆基忙谢道,端起酒杯,与狄仁杰碰了一下,两人一饮而尽。

    “老夫敬楚王一杯。”王孝杰端着酒杯过来,声若洪钟,冲李隆基敬酒。

    “谢大帅。”李隆基举杯,与王孝杰碰一杯,一饮而尽。

    “楚王,有空多来老夫府上走走。”王孝杰笑眯眯的邀请。

    “啊。”一片惊呼声响起,众人大为震惊。

    李隆基能得到狄仁杰和王孝杰这两位文武大臣首脑的礼敬,二人向他敬酒,已经是天大的荣耀了,王孝杰竟然邀请他到府上走动,这是何等的令人艳慕。

    王孝杰,是武则天朝硕果仅存的老将名将,位高权重,跺跺脚,会风云失色,等闲难得有人入他之眼。他竟然邀请李隆基,这事儿对于众人来说,太有冲击力了。

    “一定叨扰。”李隆基笑道。

    “好!老夫就恭候楚王大驾。”王孝杰亲热的拍拍李隆基的肩膀,笑呵呵的离去。

    “敬楚王一杯。”

    “敬楚王一杯。”

    众人络绎不绝,上来向李隆基敬酒。

    人数太多,排成了一条长龙。

    就这样,李隆基一杯接一杯的喝着,直到兴尽方散。

    次日,早上,李隆基还在榻上,就被人精高力士吵醒了。

    “楚王,快醒醒,快醒醒。”高力士满脸的兴奋,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高力士,扰人清梦没修养。”李隆基有些不满,道:“你吃了蜜蜂屎了,这么欢喜?”

    “蜜蜂屎算个甚?”高力士扯起嗓子叫嚷,道:“楚王,你知道么?你已经名满神都了。”

    “嗯?”李隆基的睡意刹那消失,猛的坐起,问道:“当真?”

    “楚王,这事儿能有假么?”高力士很是兴奋,声调更高了,道:“如今的神都,都在传诵楚王的华章呢,都在赞扬楚王文才了得。”

    “这正是我想要的。”李隆基在心里暗道。

    李隆基要候登上帝位,成名是必然的,也是他的第一步。如今,总算了是完成了。

    “楚王,你要是不信,可以去茶楼酒肆听听就明白了。”高力士还以为李隆基不信,忙提醒一句。

    “也好。”李隆基也想瞧瞧,他这名头是如何的响亮。

    在高力士的帮助下,李隆基穿衣起来,洗漱完成,用过早点,带着高力士、陈玄礼、薛直他们离了东宫。

    洛阳是武则天的都城,经过她多年经营,已经成了继长安之后的第二个常住人口超过百万的巨型城市,非常热闹,人来人往,多如过江之鲫。

    “李家有儿名隆基……”李隆基刚到街上,就有人在议论他。

    “休要提楚王名讳。”有人轻斥,还一脸的气愤。

    “你放心,楚王心胸宽广如海,不会计较这些。”

    “就是啊。楚王是天上文曲星下凡,文才了得,昨儿晚间吟出一首千古绝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多好的词章啊,连我这大老粗都能记得,都能吟咏呢。”

    李隆基来到一家茶楼,老远就听到人们在议论他:“李家有儿名隆基……”

    李隆基来到一家酒肆,老远就听到雷鸣般的叫嚷声:“李家有儿名隆基……”

    一路走下去,人们议论的都是他。

    “成名这事儿,算是成功了,接下来,我要准备建军功,建立势力了。”李隆基在心里暗道。

第一章 后突厥汗国

    第一章后突厥汗国

    大漠之上,八月天时,正是秋高草肥之季。突厥人骑着骏马,唱着牧歌,放牧牛羊,一派欢喜气氛。

    黑沙城,位于现呼和浩特西北,是后突厥“南牙”所在地,也是现在突厥首领阿波干可汗默啜的都城所在。

    牙帐是突厥可汗的王帐,相当于唐朝的皇宫。

    默啜的牙帐很大,金顶金鹰,牙帐前一根粗大的旗杆,上面挂着一面狼头纛,在秋风中飘扬,猎猎作响。

    牙帐中坐满了人,个个身着华贵的锦袍,一身的富贵气息。

    突厥被唐朝灭亡后,成了唐朝的附属部族,深受华夏文明的影响,其风俗习惯,与最初的突厥已经大为不同了,与中原风气有几分近似了,竟然在如此重要的聚会中不穿突厥的皮衣裘帽,而是着锦袍。

    当然,锦袍太贵重,只有突厥贵族才有资格穿,普通突厥人仍是皮衣裘帽。

    默啜身材高大,接近一米九的个头,身胚宽大,可以说是虎背熊腰,很是威猛。一双眼睛特别明亮,透着睿智,一瞧便知是个精明人。

    他端坐在黄金铸就的宝座上,左手握着黄金权杖,打量群臣。

    “今儿把你们召集起来,是要和你们好好议议,如何光复大突厥。”默啜的声音很洪亮,如同洪钟大吕在轰鸣似的,很有震憾力。

    “光复大突厥!”群臣齐声大吼,个个一脸的振奋。

    李靖夜袭阴山,灭了**,突厥成了唐朝的附属部族,要听从唐朝的调遣。数十年来,突厥并不死心,一心想要复国,恢复**一直是突厥人的梦想。

    默啜这话说到他们心坎上了,无不是大吼。

    “先可汗起兵反唐,虽然屡有斩获,奠定了大突厥强大的根基,然,大突厥仍未复国,本可汗一直引以为憾。”默啜眼中掠过一抹伤感,道:“到如今,我们才恢复了不过一半的疆域,回纥、九姓铁勒皆未臣服。南方还有强大的唐朝,我们虽是多次打败唐朝,却是南北受敌,要想恢复大突厥的荣光,仍是很艰难。”

    有后人认为,突厥之所以反叛,是因为唐朝征调突厥打仗,让突厥无法忍受,不得不反叛,其实这不对。

    突厥反叛唐朝,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那些顽固份子不愿臣服唐朝,一心想要光复突厥。

    不要说在当时,就是在现代社会,仍有突厥的后裔想要恢复突厥帝国。

    另一个原因和唐太宗有关,是唐太宗埋下的隐患。

    李靖夜袭阴山,一举灭掉**,如何处置**就成了大问题。在当时,唐朝内部有两种意见,一种是把突厥肢解成多个小部落,让突厥留守故地,也就是漠北。

    另一种意见仍是把突厥肢解成多个小部落,要突厥南迁到河套之地。

    这两种意见争论得很激烈,唐太宗再三思虑后,决心让突厥南迁至河套之地。

    这遭到了以魏征为代表的大臣的激烈反对,魏征更是举出汉朝让匈奴南迁,为南北朝时匈奴进攻中原大开方便之门为例,都没能阻止唐太宗。

    对于唐朝此举,突厥是感恩戴德,对唐太宗是感激涕零,尊他为“天可汗”。

    河套之地土肥水美,气候温暖,日照时间长,植被生长时间长,是天然的牧场,突厥人做梦都想得到。

    历史上,为了得到河套之地的不仅仅有突厥,还有匈奴、鲜卑这些游牧民族。

    突厥打来打去,不就是想得到河套之地么?以前死了那么多人,打了那么多年,都不能得到河套之地,如今是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了,突厥是欢喜不已,对唐太宗的感激也是真的。

    然而,没过多久,唐太宗睡不着觉了。

    因为河套之地离唐朝都城长安不到一千里的路程,对长安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这种威胁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让唐太宗有刻骨铭心之痛。

    在玄武门之变后不久,颉利可汗率领十几万突厥大军从河套之地出发,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就打到渭水了,离长安只有一步之遥了。

    幸得唐太宗雄材大略,沉着应对,使得颉利可汗最后不得不退兵。在退兵之前,和唐太宗在便桥订下兄弟之盟,史称“便桥之盟”。

    这么多突厥聚集在河套之地,休养生息,要是突然造反,进攻长安的话,唐朝连反应的时间都不多,唐太宗能睡得着么?

    想来想去,唐太宗最终决定,要突厥返回漠北。

    这道旨意一下,突厥人是怨声载道,对唐朝大为不满,只是因为唐太宗牛闪闪,突厥惹不起,只得忍着了。

    到了唐高宗年间,这种怨恨终于爆发出来了,突厥正式反叛,想要恢复**的疆域。

    最先反叛的是阿史德·温傅和阿史那·奉职,却被唐朝名将裴行俭大破于黑山,打得突厥血流成河,尸积如山,实力大损,无法复国。

    后来,阿史那·伏念又反,又被裴行俭大破之。阿史那·伏念不得不投降,裴行俭答应他不杀他,伏念因此而杀了温傅投降。

    只是,裴炎忌裴行俭功大,唆使唐高宗杀了伏念,断绝了唐朝招降突厥的可能。自此以后,突厥对唐朝就是血战到底,不死不休,没人投降。

    紧接着,阿史那·骨咄禄又反,经过他南征北战,奠定了突厥复国的基础,再经过默啜的努力,终于在武则天圣历元年,也就是明年复国成功,史称“后突厥汗国”。

    骨咄禄死后,他的儿子拓西年幼,他的弟弟默啜自立为可汗。

    “大汗,臣以为九姓铁勒、回纥虽未臣服,并不是甚大事。”阿史德·元珍身材高大,眼睛明亮,整个人很是精明,是默啜的谋主之一,道:“如今,大突厥最重要的是趁着武则天无力北讨之际,对唐朝多加掳掠,只要得到口众、精铁、钱粮,复国就不远了。”

    “我赞成。”他的话刚落音,另一个谋主暾欲谷立时赞成,道:“大突厥要想复国,最缺的就是口众和精铁。这两样,也只有向唐朝掳掠。”

    唐朝人口几千万,唐玄宗时更是达到七千多万,非常吓人。要想得到口众,只有掳掠唐朝。因为九姓铁勒和回纥的人口很少,即使打败这两个部族,人口的增长也不会太多。

    最重要的是,回纥和九姓铁勒没有先进的炼钢技术,没有精铁。要想得到精铁,非向唐朝索取不可了。

    没有精铁,还打什么仗?

    还谈什么复国?

    “哈哈。”默啜把阿史德·元珍和暾欲谷一打量,放声大笑,道:“你们两个的说法正合我意,我也是这意思。我们眼下要集中兵力,与唐朝大打一场,攻城略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尽可能多的掳掠口众、精铁!”

    猛的站起身,右手一挥,豪气万千,声若雷霆,道:“这一次,要狠狠的打,打得那个女人心疼为止!”

    “可汗英明!”群臣齐声颂扬。

    “要是能有盟友给我们有力的支持,那就更好了。”默啜眉头一挑,有些忧虑。

    这一仗,关系到突厥能否真正复国的问题,事关重大,光凭突厥的实力,很难达到目的。若是有一个强大的盟友,给他足够的支持,一切都不是问题了。

    “禀可汗,大食使者求见。”默啜的话刚落音,他的一个侍卫快步进来,冲他禀报。

第二章 狼狈为奸

    第二章狼狈为奸

    “大食使者?”侍卫的话刚一落音,一片惊讶声响起。

    阿拉伯帝国和突厥相隔万里之遥,阿拉伯帝国的使者竟然来了,谁能不惊讶?

    “大食使者前来做甚?”紧接着,群臣就是大声问询。

    对于这个问题,没人能回答。

    “叫他进来。”默啜右手一挥,大声道。

    侍卫领命,出去领人。

    “可汗,要如何对待大食使者?”有大臣问道。

    “先看看他的来意再说。”默啜眉头一掀,沉吟着道:“若是对我们有利,自然万事好说。要是不利,哼!”

    冷哼一声,眼中杀机闪现。

    对这说法,群臣没有异议,点点头。

    就在这时,只见穆拉古快步进来,脸上泛着笑容,冲默啜见礼,道:“穆拉古见过可汗。”

    “穆拉古,你有何事?”默啜瞄了一眼穆拉古,淡淡的道,连请他坐下的意思都没有。

    “可汗,穆拉古不远万里而来,远来是客,这一个座次,一囊马**,还不至于让你们拿不出来吧?”穆拉古只得自己说出来。

    “座次,马**,都不是问题。问题是,这些东西只能给予最好的客人。”默啜仍是没有满足穆拉古要求的意思。

    “那我就是可汗最好的客人了。”穆拉古脸上泛着笑容。

    他的声调并不高,却是透着一股子自信,让人不敢置疑,默啜的眉头挑了挑,右手一挥,道:“请贵使入座,上马**。”

    “谢可汗。”穆拉古抱拳行礼。

    立时有奴隶前来准备,很快就准备好,穆拉古就要入座,默啜把面前装马**的革囊一推,道:“把这个给贵使。”

    这是他喝的马**,给穆拉古喝,这是莫大的礼节,穆拉古看在眼里,脸上泛出笑容,笑眯眯的赞一句,道:“久闻可汗英明了得,果是不假。穆拉古也就不客气了。”

    从奴隶手里接过革囊,倒了一盏,一饮而尽。

    “你有何事?”有大臣忍不住了,沉声喝问。

    “不急,贵使慢慢喝,我们有的是时间。”默啜精明过人的人物,他很清楚,穆拉古不远万里前来黑沙城,必是有要事,用不着他发问,穆拉古自个儿就会说出来。

    “好!”穆拉古赞赏的看了一眼默啜,道:“穆拉古不远万里前来黑沙城,自不是无因而来。穆拉古来黑沙城之前,先去了一趟洛阳,想要武则天交出波斯王室,她拒绝了。后来,我们的勇士对泥涅师行刺,又被武则天之孙李隆基挫败。”

    “李隆基?”默啜头一回听到李隆基的名字。

    “我遭到唐人的追捕,不得不东躲西藏,好不容易来到黑沙城。”穆拉古接着道:“出使黑沙城,与可汗结盟,亦是我此番出使东方的重要使命。”

    穆拉古没有隐瞒,而是把出使唐朝的事儿说出来,这是开诚布公,很能获得默啜的好感。

    默啜点点头,道:“贵使有如此诚心,默啜甚为感动。只是两国相距遥远,结盟有何用?”

    阿拉伯帝国和突厥相隔万里,即使结盟对突厥也没有什么大用,远水解不了近渴。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可汗的近忧是南有强大的唐朝,北有回纥和九姓铁勒,可汗是南北受敌呀。”穆拉古语出惊人。

    “你这是在威胁本可汗?”默啜眼中精光一闪,脸色不善。

    “非也!”穆拉古摇头,道:“我只是为可汗计。若是唐朝遣一介之使去漠北,要回纥和九姓铁勒出兵进攻可汗,再有唐朝大军北上,可汗如何处置?”

    这不是不可能,而是很可能。

    而且,这正是默啜最怕的事儿,立时被问住了。

    “哼!”紧接着,默啜就是冷哼一声,道:“我手握数十万大军,即使唐军北上,回纥、九姓铁勒南下,又能奈我何?”

    “要是可汗手中钱粮充足,有足够的精铁,这自是不惧。可汗,你有么?”穆拉古笑着问道。

    这话戳到默啜的要害了,突厥还没有成功复国,最缺的就是钱粮和精铁。

    “我能为可汗解决这麻烦。”穆拉古笑道:“一万斤精铁,已运至牙帐外面。”

    “万斤精铁?”

    “当真?”

    “不可能吧?”

    穆拉古的话刚落音,一片惊讶声响起,群臣个个不信。

    就是默啜也是难以置信,一双眼睛瞪得滚圆。

    “可汗,何不去看看呢?”穆拉古站起身,笑呵呵的道。

    “走!”默啜猛的站起身,快步而去。

    群臣跟着出了牙帐。

    一出牙帐,就见一队胡商正围着几十辆马车,静静的等待。

    这些胡商身材高大,身板挺得笔直,一身的骠悍气息,异于寻常胡商。

    “这些并不是胡商,是我国的勇士装扮而成。他们不远万里,给可汗运来一万斤精铁,还请可汗点收。”穆拉古笑着道。

    默啜兴奋不已,双手不住搓动,快步来到一辆马车前,掀开车上的箱子一瞧,只见箱子里是亮闪闪的镔铁。

    “镔铁!是镔铁!”默啜兴奋得红光满面,扯起嗓子叫嚷。

    镔铁,并不是中土所产,最初产于中东,在南北朝时传入中国。后来,“镔铁”二字就成了精铁的代名词。

    镔铁在当时非常受欢迎,是上等好钢,非常难得。

    一下子有一万斤镔铁,这对于默啜来说,是天大之喜,由不得他不尖叫。

    “镔铁?不可能吧?”群臣一脸的不信,冲上去掀起箱子一瞧,不是镔铁还能是什么?

    “一万斤镔铁?”过了好半天,突厥君臣这才反应过来,个个惊喜不已。

    “您是本可汗最尊贵的贵客!”默啜给了穆拉古一个拥抱,脸上的笑容是叠了一层又一层,亲切得紧,跟见到老祖宗似的。

    “这是十箱珠宝,请可汗收下。”穆拉古回拥默啜后,一挥手,立时有手下抬来十箱珠宝,笑道:“黄金不如珠宝值钱,这些珠宝就权当黄金了。”

    “好!好!好!”阿拉伯帝国的珠宝非常值钱,有了这么多珠宝,就是解了默啜的燃眉之急,他真想放声高歌了。

    “贵使此来,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你说吧,要我如何做?”默啜笑呵呵的,脸上泛着红光,他正愁没有精铁,没有钱,如今这事儿全解决了。

    正想睡觉,就有人递枕头,那感觉很美妙。

    “这不过是小恩小惠而已,把你欢喜得不成样了。英明而伟大的总督大人,总是那么英明,把突厥人的想法算得如此之准。”穆拉古把默啜欣喜的样儿看在眼里,在心里鄙视。

    “我想,有了这些精铁,这么多珠宝,可汗不会让唐朝好过吧?”穆拉古言有所指。

    “贵使放心,我一定尽起大军,对唐朝大打出手!一定要打得唐朝血流成河,尸积如山!”穆拉古右手一挥,扯起嗓子大吼。

    “一点小恩小惠就能让你与唐朝拼命,让唐朝不能插手呼罗珊,我们就能从容平叛。”穆拉古在心里暗道。

第三章 突厥犯边

    第三章突厥犯边

    黑沙城外,一片人山人海,到处都是背弓负箭的突厥军队。

    默啜与穆拉古订盟,两国结为兄弟之盟,相互支援。阿拉伯帝国给突厥提供精铁、钱财,突厥对唐朝用兵,拖住唐朝,让唐朝不能插手波斯事务,优素福就能从容平叛。

    唐朝真要插手波斯事务的话,这对阿拉伯帝国极为不利。先不说唐朝的强大,光一个波斯王室的影响就足以让优素福难受的了。要不然的话,他也不会派人前来洛阳行刺了。

    这个盟约,对于突厥和阿拉伯帝国来说,是各取所需。

    阿拉伯帝国需要时间,只要把突厥武装起来,让突厥与唐朝打,就能拖住唐朝,让唐朝无法插手波斯事务。

    突厥需要精铁和钱粮,阿拉伯帝国能够提供。有了这些东西,突厥的实力就会大增,正是对唐朝大打出手的良机。

    默啜一声令下,突厥军队集结在黑沙城外。数十万大军集中在这里,人山人海,一眼望不到头。若是从空中望去的话,只见黑沙城外一片人潮马海,占地数十里。

    默啜最强的时期,手握四十万大军,现在这一时间没有这么多,三二十万不是问题。

    “得得得。”急促的蹄声响起,一队人疾驰而来。

    来的正是默啜和一众大臣。

    此时的默啜头戴金盔,身着金甲,如同黄金天神似的,威风凛凛。胯下一匹上好的突厥骏马,与之异常匹配。

    群臣个个身着明亮的盔甲,骑着骏马,精神抖擞,兴奋不已。

    他们身上的盔甲,都是用阿拉伯帝国赠送的镔铁打造的,明光闪亮,看上去异常威风。

    突厥虽是游牧民族,和匈奴、鲜卑大为不同,因为突厥能打造上等兵器。突厥最初是柔然的奴隶,负责为柔然打造兵器,是以,柔然的首领曾经侮辱突厥的开国可汗为“锻奴”。

    默啜来到大军前,一拉马缰,停了下来,说停便停,展现了良好的骑术。

    默啜睁圆眼睛,打量大军,只见兵士个个精神抖擞,士气高昂,大为满意。

    “大突厥的勇士们:六十年前,卑鄙无耻的李靖夜袭阴山,灭我故国,擒我可汗,这是大突厥永远的耻辱!”默啜扯起嗓子训话,一脸的气愤,道:“自此以后,大突厥的勇士就成了唐人的奴隶!我们起早贪黑,为唐人牧牛养马!我们不辞辛劳,为唐人征战沙场!我们真心实意,愿与唐人友好相处!可唐人背信弃义,夺我河套之地,命我回归漠北,不把大突厥的勇士视为人,是可忍,孰不可忍,大突厥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了!”

    “不能忍!”默啜是个不错的演讲家,这番训话成功的激起了突厥人的仇恨,个个眼里如欲喷出火来,扯起嗓子大吼。

    李靖夜袭阴山,灭掉**,生擒了颉利可汗,这是突厥历史上的奇耻大辱,每每想到这事儿,突厥人就是气愤不已。

    更别说,还有唐太宗下旨要突厥人放弃做梦都想得到的河套之地,回归寒冷异常的漠北,突厥人能不仇恨满腔?

    “武则天这个臭女人,更是大突厥的死敌!”默啜接着训话,道:“她遣刽子手裴行俭,在黑山屠戮我兄弟姐妹数十万。黑山上的枯骨,至今依然堆积如山!夜晚的黑山,依然回荡我们冤死兄弟姐妹的哭声!她,这是要灭我种族!大突厥唯有奋起抗争!”

    “奋起抗争!”突厥军队爆发出惊天的吼声。

    黑山一战,裴行俭杀戮极众,数十万突厥人死于此地,可以说是血流成河,尸积如山了。这么多年过去了,若是去黑山的话,依然可以看见遍地白骨,这些都是突厥人的尸骨。

    默啜这话戳到突厥人的痛处了。

    “抗争到底!”默啜右臂高举,大声吼叫,吼声如同雷鸣似的,远远传了开去。

    “抗争到底!”数十万突厥军队爆发出惊天的吼声。

    “今天,我带领你们去复仇!”默啜眼里噙着泪水,脸色赤红,激动得身子打颤,大吼道:“唐人是如何**大突厥勇士的,我们就把这种耻辱还给唐人!”

    “复仇!”

    “复仇!”

    突厥与唐朝打了那么多年,就没有占到便宜,要说仇恨,比起大海里的水滴还要多,默啜这话立时得到突厥兵士的响应。

    “十倍还报!”默啜大吼。

    “十倍还报!”突厥兵士响应。

    “百倍还报!”默啜怒吼。

    “百倍还报!”突厥兵士响应。

    “你们记住我给你们的命令:大军过处,寸草不生!不留一个活口!不留一个能喘气的!”默啜脸孔扭曲,杀气腾腾的,道:“务必要让唐境成为死地!”

    “不留活口!”这话说到突厥人的心坎上了,无不是大声响应。

    “记住:凡能带走的都要带走,不给唐人留一粒粮,哪怕是鸟儿飞过,也要自个儿带粮!”默啜这次是发了狠,不仅要杀掳,还要把唐境化为死地,因为这对突厥最为有利。

    “万岁!”突厥兵士齐声大吼,声震长空。

    “年十二岁以下者,杀!年五十五岁以上者,杀!伤残病弱者,杀!一无用处者,杀!胆敢反抗者,杀!”紧接着,默啜就下达了具体的屠杀令。

    “杀!杀!杀!”突厥军队爆发出惊天的喊杀声。

    “年轻力壮者,不杀!能写会算者,不杀!有一技之长者,不杀!工匠不杀!”紧接着,默啜又下达了不杀令。

    他这次去唐境,就是要掳掠,要掳掠足够的人口,尤其是识文断字的读书人和工匠,更是突厥最需要的奴隶,这些人得留着。

    “遵令!”突厥军队大声领命。

    “出发!”突厥猛的拔出弯刀,朝南一挥,如同惊雷闪电。

    “隆隆!”突然间,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声响,数十万突厥大军出动,朝着南方驰去。

    一朵巨大的乌云陡然出现,连天接地,笼罩数十里方圆,快速朝南方飘去。

    xxxxxx

    “那里有唐人,杀!杀!杀!”一支突厥军队发现一些唐人,爆发出惊天的喊杀声,策马冲了过去。

    “突厥来了!突厥来了!”这些唐人惊惶失措,脸色惨白。

    “噗!噗!噗!”这些突厥军队冲到,手中的弯刀狠狠砍下,沉闷的着肉声混杂着唐人的惨叫声声。

    等到这支突厥军队过后,这里没有一个活着的唐人。

    xxxxxx

    “这个村子里有不少漂亮的女人,弟兄们,好好享受吧。”一支突厥军队发现一个村子,突厥头目大声吆喝。

    “漂亮的女人!哈哈!”突厥军队爆发出一阵狼嗥声,策马冲了进去。

    紧接着,村庄里就是一片哭喊声。

    等到这支突厥军队离去,这个村庄已经不复存在了,被突厥军队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

第四章 国难思良将

    第四章国难思良将

    洛阳皇宫,甘露殿,正午时分。

    一如往昔般平静,太监、杂役、宫女进出忙碌,该干什么干什么。

    “得得得。”突然,一阵急促的蹄声打破了甘露殿的宁静。

    “灵州急报!突厥犯边。”一个眼中布满血丝的兵士飞奔而来,远远就扯起沙哑的嗓子吆喝。

    “突厥又犯边了?”值守的武士嘀咕一声,摇摇头,忙迎上去。

    突厥自从反叛后,哪年哪月不犯边?这种事儿见得多了,他们也不以为奇。

    “云州急报!突厥犯边!”

    这些值守的武士还没有迎上飞奔而来的报信兵士,只听一阵急促的蹄声响起,又有报信的兵士远远叫嚷。

    “云州也遭到进攻了?”这些值守的武士眉头拧着了。

    “丰州急报!突厥犯边!”

    “赵州急报!突厥犯边!”

    “胜州急报!突厥犯边!”

    ……

    一声接一声的吆喝声响起,只见报信的兵士一个接一个的冲到,只一口气功夫,就有十几个兵士冲到。

    他们每人代表一州,一下子就有十几个州遭到突厥的进攻,这也太吓人了,这已经好多年没有过这样的事儿了。

    突厥一下子进攻十几个州的事儿,在唐初才有。自从李靖夜袭阴山,灭了**之后,几十年来就没有听说过了。

    “夏州急报!突厥犯边!”

    “庆州急报!突厥犯边!”

    ……

    紧接着,又是一阵吆喝声响起,又有近十骑飞驰而来。

    “这……这么多?”值守的兵士听在耳里,如同雷霆在耳际炸响似的,被震得一愣一愣的,好半天这才反应过来,大吼一声:“快!向陛下禀报。”

    立时有值守的兵士飞也似的冲了出去。

    近三十州遭到突厥进攻,若是查地图的话,就会知道,这是上千里之地呀。上千里之地遭到突厥的进攻,这是何等的惊人,这是天大之事呀。

    “甚?甚?你说甚?”武则天正在午睡,被贾太监叫醒,本有些不悦,一听贾太监说有近三十处急报,遭到突厥进攻,武则天一脸的不信,瞪圆眼睛冲贾太监喝道:“贾铭,你好大的狗胆,竟敢谎报军情!”

    “陛下,千真万确呀。”贾铭就是贾太监的姓名,忙分辩道:“近三十骑报信的兵士就在甘露殿外候着呢,您若是不信,可以去察看呀。再说了,这等大事儿,贾铭就是有天大的胆儿,也是不敢说谎呀。”

    军情历来是重中之重,得如实禀报,不得弄虚作假。

    更别说,近三十州遭到攻击的重大军报,在整个唐朝历史上也不多见,贾太监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说谎。

    “好!朕这就去看看。”武则天点点头,猛的站身,在宫女的帮助下,把皇袍朝身上一披,小跑着跑走了,一边跑,一边穿皇袍,急得几个宫口一个劲的叫嚷:“陛下,小心点!小心点!”

    “……”武则天急匆匆跑到甘露殿,一见近三十个疲惫不堪的报信兵士,眼珠子差点掉在地上了。

    虽然她已经信了贾太监的话,可此时亲眼看见这么多报信的兵士,依然是震惊不已。

    “呼。”武则天就是武则天,吐出一口气,强迫自己平静下来,问道:“你们是来报信的?有哪些州遭到突厥的进攻了?”

    “陛下,这是灵州急报。”

    “陛下,这是丰州急报。”

    “陛下,这是夏州急报。”

    ……

    这些报信兵士强忍着疲惫,忙把军报呈上。

    一人一份,近三十份军报,乍一看上去,颇为壮观。

    “好了,都收下。”武则天冲贾太监道。

    贾太监应一声,忙带人收下军报。

    “你们千里迢迢前来报信,甚为辛苦,朕感激你们。你们先去歇着。”武则天扭过头,脸上泛起笑容,冲这些报信的兵士和颜悦色的道。

    “陛下真亲切!”

    “陛下竟然如此容易相处。”

    这些报信的兵士万万没有想到,武则天竟然冲他们笑,和颜悦色,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兴奋莫铭,疲惫好象不见了。

    自有太监带领这些报信的兵士下去。

    “陛下,要不要召集国老、王孝杰他们商议?”贾铭忙提醒。

    如此重大的军报,必然是要召集狄仁杰、王孝杰这些重臣商议,这提醒很及时。然而,武则天却是摇头,道:“天塌不下来!朕先看看再说。”

    见武则天如此镇定,贾铭大受感染,急躁的心情平复下来,把军报一份一份的递给武则天。武则天一份接一份的看着,眉头没有拧着,没有急躁,更没有惊慌,仿佛没有突厥犯边的事儿似的。

    “陛下……”贾太监看在眼里,有些不解。

    这么紧急的军情,放眼整个唐朝,也没有几次,比起当年颉利可汗率军直逼渭水也不遑多让,武则天竟然不急,很平静,贾铭实在是弄不明白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突厥这次来势汹汹,千里之地遭到突厥的进攻,突厥所为何来?”武则天的眉头终于拧着了,轻声道:“默啜,你这是要做甚?”

    自从突厥反叛后,突厥犯边是家常便饭,哪年哪月没有?可如此大规模的入侵,还是头一遭,默啜的目的是什么,得弄明白。

    唯有弄明白了默啜的目的,才好应付。

    “传旨:命边关诸将多派人手,打探突厥动向,务必要探明默啜的意图。”武则天好看的眉头一挑,大声传旨。

    这很有必要,贾太监应一声,立时派人去办理。

    “传旨:着国老、王孝杰、皇嗣、太平、张说、张柬之、宋璟、武三思、武承嗣、刘幽求、钟绍京进宫议事。”武则天又传下一道旨意。

    如此重大军情,必须要与文武重臣商议,这也是必须的,贾太监忙命人去办理。

    武则天皱着眉头思索起来,不断翻动军报。

    “砰!”突然间,武则天把手中的军报狠狠摔在地上,大喝一声:“程务挺,你这蠢货,枉朕百般栽培你,你竟然敢胡言乱语!”

    程务挺,唐朝大将,是著名的抗击突厥的重将。他在北方那些年,将士用命,打得突厥不敢近边,很得武则天重用。

    可惜的是,他卷入了不该卷入的政治纷争中,被武则天杀了。

    突厥听说程务挺死了,大为欢喜,杀牛宰羊的庆贺。

    而且,突厥人做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儿,那就是给程务挺立庙祭祀,每当突厥要出兵打仗了,就要到他的庙里祭拜一番,请求程务挺保佑突厥打胜仗。

    程务挺明明打得突厥血流成河,尸积如山,是突厥的生死大敌。突厥却祭拜他,这真是太出人意料了。

    要是程务挺不死的话,以突厥对他的惧怕,绝对不敢犯边。

    在这突厥大举犯边的危急时刻,武则天想到了程务挺,是又惋惜又气愤。

    惋惜的是,失去了程务挺这样的良将,致使突厥大举犯边;气愤的是,程务挺太不识时务,卷入了不该他卷入的政治纷争,是自取其死。

第五章 机会来了

    第五章机会来了

    “父王,你找我?”李隆基跨进大厅,冲正在等他的李旦见礼。

    “三郎,陛下召我进宫,东宫的事儿,你多上点心。”李旦打量着李隆基,大是欢喜。

    对李隆基这个儿子,李旦是打从心里欣赏,越看越是顺眼,脸上泛起了笑容。

    李隆基如今的地位大涨,不仅在朝臣中有着不小的名气,就是李旦有事儿也要与他商议,他离开东宫,自然是要李隆基看着东宫。

    “父王放心,我明白。”对东宫的事儿,李隆基是责无旁贷。

    “哎。突厥又犯边了。”李旦轻叹一声,眉头紧拧着。

    “突犯犯边?”李隆基眉头一挑,问道。

    “是呀。”李旦点点头,道:“这次,突厥来势汹汹,千里之地都遭到突厥进攻,情势危急呀。”

    说着说着,李旦脸上就泛起了忧色。

    “明年将是突厥复国的年份,这一仗关系甚大,关系到北方的安危,一个处置不好,就会留下一个巨大的隐患。”李隆基在心里暗道:“突厥复国成功后,一直严重威胁北方,直到前任开创的‘开元盛世’成功,唐朝实力大涨,突厥这才收敛。”

    后突厥汗国对唐朝构成严重威胁,长达半个世纪,为了抵挡后突厥的进攻,唐朝在北方派驻大量的军队。

    经过开元盛世的发展,唐朝国力超过了唐太宗时的贞观之治,李隆基命令唐军对后突厥发起进攻,经过一系列的有力打击,后突厥势衰,最终被回纥所灭。

    “正是因为后突厥汗国的严重威胁,唐朝不得不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兵力投入到北方,阻碍了唐朝在西域的发展,给了阿拉伯帝国东进的良机。以至于,开元初,优素福麾下大将古太白的兵锋直指唐朝,打到新疆来了。”李隆基是“唐粉”,熟悉这段历史,很是清楚后突厥汗国对唐朝的威胁有多大。

    后突厥汗国拖住了唐朝,让唐朝不能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兵力投入西域,不能及时拿下中亚,以至于给了阿拉伯帝国东进的良机,优素福麾下两员大将,穆罕默德和古太白一路往东打,不仅拿下了中亚,古太白更是兵锋直指唐朝。

    等到唐朝解决了后突厥汗国,再拿下石堡城,解除了河西走廊的威胁之后,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兵力投入到西域,与阿拉伯帝国争锋,已经有些迟了。

    这也是高仙芝在怛罗斯战败的重要原因。

    怛罗斯之战打了五天五夜,唐军完全是压着阿拉伯帝**队打的,只是因为高仙芝手中的兵力不足,而阿拉伯帝国拥有巨大的兵力优势,使得高仙芝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给了阿拉伯帝国策反葛逻禄部的机会。

    究其原因,就在于唐朝全力经营西域的时间有些晚。之所以有些晚,就在于后突厥汗国拖住了唐朝。

    “默啜,你想复国,是吧?有我在,你休想!”李隆基暗中决定,无论如何也要阻止默啜复国。

    只要默啜不能恢复突厥汗国,对北方的威胁就不会太大,唐朝就能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兵力投入到西域,在接下来与阿拉伯帝国进行的战争中,占有更大的优势。

    “我一直等待的去边关建军功的机会来了,我决不能错失这次良机,我得请命去北方。”紧接着,李隆基就决定无论如何也不能错失这次良机,要去边关建军功,建立自己的势力。

    “父王,我与你一起进宫。”李隆基冲李旦道。

    “你?你去做甚?”李旦很是讶异,道:“三郎,这可是商议军国大事呢,你去有甚用?”

    李隆基机灵多智,要说李隆基很会踩人,李旦会信,要李旦相信李隆基精通军国之事,他还真不相信。因为李隆基还没有展露过这方面的才华。

    “父王,突厥如此大举进攻,边关情势危急,这商议起来,必然是见仁见智,我去见识见识,必是大开眼界,能学到很多东西呢。”李隆基当然不会说他是要阻止默啜复国,而是找借口,道:“我们是皇族,多学些战阵之道,说不定甚时间就用得上呢。”

    “也有理。”李隆基这话很在理,有时候,皇子皇孙要上战场,多学点军国战阵之道,以备不时之需很有必要,李旦大为赞成这话。

    “那你跟着我去,切莫多言,给人看笑话。”李旦叮嘱道。

    “父王放心,我明白。”李隆基点头应道。

    就这样,父子二人直奔甘露殿。

    来到甘露殿,李旦冲武则天见礼。

    武则天却是一双好看的美目盯着李隆基,眉头一挑,问道:“三郎,你来做甚?”

    李隆基虽然机灵多智,毕竟年幼,对这种军国之事肯定没甚么见识,对于他的到来,武则天还真是不解。

    “祖母,听说边关情势危急,你们在商议军国之事,我就来见识见识,开开眼界。”李隆基依然没有说实话。

    “也好。”武则天想了想,点头道:“你既有此心,那就见识见识吧。”

    “谢祖母。”李隆基笑嘻嘻的。

    “记住,切莫多言,给人笑话。”武则天叮嘱道。

    要是李隆基乱插嘴,说出不该说的话,那就会惹人笑话,她这个祖母也会脸上无光。

    李隆基自个儿搬了一张矮几,坐到不起眼的角落里。再弄来一张短案,把武则天的点心端来几盘,命太监给他沏上一壶好茶,吃着点心,一副旁听的样儿。

    “嗯。”武则天看在眼里,大为满意。

    李隆基这是摆明了只听不说的架势,武则天对他的知机识趣不能不满意。

    “见过陛下!”狄仁杰、王孝杰、张柬之、张说、宋璟、太平公主、刘幽求、钟绍京他们先后到来,冲武则天见礼。

    “免了。”武则天摆手,要他们免礼。

    “这是……”狄仁杰他们把坐在角落吃点心的李隆基一瞧,大为诧异。

    虽说李隆基很得武则天赏识,可他还没有资格参与此等机密大事,狄仁杰他们不诧异也不成。

    “三郎想要见识见识军国大事,朕就让他听听。”武则天解释一句。

    “哦。”狄仁杰他们明白了,点点头。

    “见过楚王。”狄仁杰、王孝杰、张柬之、张说、宋璟、刘幽求和钟绍京更是抱拳见礼。

    “见过各位大人。”李隆基抱拳回礼,没有丝毫王爷的架子,这令狄仁杰他们大为满意。

    武三思和武承嗣这两货进来,见李隆基坐在角落里,得意的冲李隆基一扬下巴儿,一副自鸣得意的样儿。

    这两货没少吃李隆基的亏,如今他们能坐在武则天身旁,参与军国大事,李隆基只能坐在角落旁听,他们自认为比起李隆基高一等,要不自鸣得意都不成。

    “这两货,你们千万莫出洋相,要不然的话,哼。”李隆基在心里暗道。

    “先听听他们如何商议,要是有机会,我就要发表我的见解,让武则天对我刮目相看,再请命去边关,就容易多了。”李隆基转着念头。

第六章 一语解惑

    第六章一语解惑

    武则天等众人坐定,这才缓开金口,道:“这次突厥犯边,异于往昔,来势汹汹不说,还大肆杀戮,所为何来?朕再三思虑,就是不解默啜为何要如此做?”

    武则天的才情不需要说的,对于军国之事,她异常精通。然而,对于这次突厥大加杀戮之事,她还真是不解了。

    突厥犯边,哪年哪月没有?每次突厥犯边,都会有杀戮,会血流成河,尸积如山。

    突厥崛起于南北朝时期,盛于隋唐之际,对中原的杀戮长达数百年,死在突厥刀下的中原人不知道有多少。然而,象这次这般凶狠凌厉的杀戮,还真没有过,精明的武则天不得不少有的糊涂了。

    “嗯。”武则天非常精明,才情很高,她都不明白,那这事儿就更加难解了,狄仁杰的眉头拧着了。

    王孝杰、张说、张柬之他们的眉头跟着拧在一起了。

    “你们先看看军报再说。”武则天挥挥手,贾太监立时把军报分发给狄仁杰他们。

    狄仁杰他们接过军报,浏览起来。

    “咝。”紧接着,就是一片吸凉气声,从军报上可知,这次突厥南犯异于往常,杀戮太多,已经血流成河,尸积如山了,即使他们早就知道这点,此时也是心惊肉跳。

    “突厥,可恨!”刘幽求更是右手重重砸在短案上,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

    突厥的杀戮的确是太狠了,令人心惊肉跳,又是气愤莫铭。

    “三郎,你也看看。”武则天冲李隆基道。

    既然李隆基是来开眼界的,不妨让他开个够。

    “谢祖母。”李隆基谢过武则天,接过奏章,观看起来。

    这些军报大同小异,禀报的是突厥犯边如何如何杀戮、掳掠,向朝廷求援。

    “李仙凫?”李隆基翻着军报,一个份军报吸引了他的注意,眼中精光闪闪,点点头,大为赞赏。

    “葛福顺?”又一份军报引起了李隆基的注意。

    看完军报,李隆基脑海中浮现李仙凫和葛福顺的资料。

    “李仙凫和葛福顺出身万骑,大力支持前任发动宫变。”李隆基在心里暗道:“这两人很有才华,这军报与别的军报不一样,他们已经说明了原因,不知你们有没有注意到?”

    李仙凫和葛福顺,是李隆基的重要支持者,二人出身万骑,给了李隆基强有力的支持,这是李隆基宫变能够成功的原因所在。

    千骑到了唐中宗时,发展成万骑。

    “在商议如何应对突厥这次犯边之前,我们得先弄明白默啜的意图,他为何要如此大加杀戮?”武则天见众人把军报都看完了,缓缓道。

    这是应该的。要是不明白默啜的意图,谈应付突厥犯边,那会不给力。唯有弄明白了默啜的意图,针对性才会更强。

    “国老,你以为默啜为何要大加杀戮?”武则天冲狄仁杰问道。

    “陛下,臣实在是想不明白。”狄仁杰摇头,眉头紧拧着道:“突厥犯边,必有杀戮,却也没有如此凶狠的杀戮。默啜精明人,他应该很清楚,如此做会激怒朝廷,朝廷会发大军征剿,这对突厥很不利呀。”

    “王孝杰,你呢?”武则天眉头挑了挑,冲王孝杰道:“你久在边关,对突厥甚是熟悉,你可知原委?”

    王孝杰的眉头拧着,想了想,摇头道:“陛下,默啜这次的举动反常,与任何一次突厥犯边皆不同,臣左思右想也是不解。默啜此举是在弄险,一个不好,就会激怒朝廷,朝廷会出动大军征剿,以突厥眼下的实力难以应付呀。”

    如此凶狠凌厉的杀戮,必然会激怒武则天,发大军征剿是必然。而突厥现在复国只成功一半,还没有真正成功,实力有限,若是遭到唐军的大举进攻,突厥就要倒大霉。

    是以,在这之前,默啜虽然屡屡侵边,却是有所克制,虽有杀戮,却并不是那么严重,与这次比起来,更没法比。

    狄仁杰和王孝杰这两员重臣都不明白,张说他们更不用说了,不用武则天问他们,他们就自个回答:“臣也不明白。”

    “依我说,默啜这是得了失心疯。”武三思想了想,讥嘲一声道。

    “失心疯?亏你说得出口。”李隆基冷笑一声,接过话头,道:“你也不怕给人笑话。”

    “是呀。”武则天率先开口赞成李隆基这话。

    “默啜发誓复国,精明过人,他的一举一动,都是精心思虑过的,就是你得了失心疯,他也不会得失心疯。”李隆基接着讥嘲武三思。

    “没错。”狄仁杰他们大声附和。

    默啜虽然可恨,但武则天他们不得不承认,默啜是个精明人,他的一举一动,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如此大加杀戮更是有着他的图谋,要不然的话,他不会冒激怒唐朝的风险。

    “不是得了失心疯,还能是甚?难道你知道?”武三思被抢白了,当然不服气,反唇相讥,冲李隆基道。

    “我还真知道。”李隆基却是如同没有听出他的讥刺之意似的。

    “嗤。”武三思失笑出声,鼻孔望天,冷笑道:“陛下都不明白,你还能明白?除非日头从西边升起。”

    “没错。”武承嗣立时接过话头,大声附和。

    这两货没少吃李隆基的亏,有如此奚落李隆基的良机,他们自然是不会错失。

    “三郎,休要多嘴。”武则天当然不会相信李隆基能解此惑,轻斥一句。

    “三郎,你听着就是了。”李旦冲李隆基道。

    李隆基翻翻白眼,要问座中谁最清楚默啜的意图,舍李隆基其谁欤?

    作为穿越者,李隆基要是不知道,谁能知道?

    竟然没有人信,李隆基还真是无言。

    “陛下,你看看这两份军报,他们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李隆基把李仙凫和葛福顺的军报递给武则天。

    “是么?”武则天略感诧异,接过两本军报,浏览一遍,眉头一挑,道:“这有甚?”

    “李仙凫说突厥此次犯边,杀戮的多为老弱病残。葛福顺说,突厥此次掳掠多为丁壮、识文断字的读书人、工匠、有一技之长者。”李隆基只得点明,道:“这就是原委所在。”

    “这……”武则天的眉头拧着,思索起来,眼中精光闪闪。

    狄仁杰、王孝杰、张说、太平公主、刘幽求、钟绍京他们拧着眉头思索。

    武三思和武承嗣二人却是不住裂嘴解,鼻孔望天。

    “明白了!我明白了!”张柬之右手拍拍额头,一脸的恍然大悟,冲李隆基赞道:“楚王见机好快!张柬之佩服!”

    “你明白甚?”武则天诧异的冲张柬之问道。

第七章 突厥复国?

    第七章突厥复国?

    武则天问得有些急切,然而张柬之竟然如同没有听见似的,抹了抹额头上的冷汗,一副心惊肉跳样儿,道:“狠!好狠!真狠!默啜这一手真狠!”

    “这何需你说?默啜要不是狠,陛下能召集我们商议?”武三思冷笑一声,讥嘲一句。

    “闭嘴。”武则天冲武三思喝斥,道:“张柬之很有才干,善谋善断,如此说必是有所见。”

    武则天不愧知人,对张柬之倒也算是了解。

    武三思一窒,只得闭嘴了。

    “陛下,默啜此举就是要毁掉能够毁掉的一切,杀掉能够杀掉的一切,留给朝廷的是一片废墟,他为的是争取时间。”张柬之感慨一阵后,开口解释。

    “争取时间?”

    “为何要争取时间?”

    狄仁杰和王孝杰他们大为不解,忙问道。

    默啜杀这么多人,把北方化为一片废墟,争取时间有什么用?这还真是让人不解。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张说一拍额头,一脸的恍然大悟。

    “你又明白甚了?”武则天有些讶异,冲张说问道。

    “默啜之所以要争取时间,是因为他来春要挥师北上,攻击九姓铁勒和回纥。”张说一语点出默啜的用意。

    “挥师北上?”

    “攻击九姓铁勒?”

    “攻击回纥?”

    “那不就是恢复**了么?”

    张说的话一落点,群臣就是一阵惊呼声,个个一脸的震惊。

    经过骨咄禄的南征北战,突厥恢复得差不多了,漠北的九姓铁勒和回纥还未被征服。只要这两部被突厥征服的话,突厥就真正的恢复了。

    “默啜想要复国?他想明年复国?”武则天猛的站起,眼中精光闪闪,一脸的难以置信。

    历史上,默啜就是在明年复国。而武则天没有洞悉到万岁通天二年,默啜对唐朝北方大举进攻的用意,错失了扑灭默啜复国的良机,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使得后突厥汗国威胁北方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你终于明白了,应该不会错失这良机了。”李隆基微微点头,大为欣慰。

    只要武则天明白了默啜的用意,就不会让默啜得逞,就不会再留一个巨大的祸害。

    “这就说得通了。”狄仁杰恍然,重重点头。

    “是呀,一切都能说得通了。”王孝杰也明白了。

    “呼。”武则天吐出一口气,强迫自己平静下来,剖析道:“默啜在北方大加屠戮,就是要把北方化为废墟,让朝廷在短时间内难以调集大军,对他进行征剿,他就可以挥师北上,征服九姓铁勒和回纥,好算计!”

    默啜这一手虽然狠,却不能不说是很好的算计。

    以唐朝强大的恢复能力,即使突厥把整个北方全部化为废墟,唐朝也能很快恢复过来。不过,这需要时间,若是破坏得很严重的话,唐朝要重建北方,也需要三五年时间。

    默啜是需要时间,却也不需要三五年时间,能有一年半载就够了。

    有了这一年半载的时间,他就可以从容挥师北上,征服九姓铁勒和回纥,重建**帝国,到那时,他就再也不用害怕唐朝了。即使唐朝调动数十万大军北上,他也可以与唐朝周旋了。

    北方要是被破坏得严重的话,唐朝即使要调集大军进攻突厥,这粮草得重新从内地调拨,各种设施的重建,都需要时间,一年半载未必能完成。

    “默啜,朕不会让你得逞的!”紧接着,武则天就是眼神凌厉,杀气腾腾:“血债必要血偿!你如今大加杀戮我边关百姓,他日朕必屠你突厥部众!”

    “血债血偿!”众人齐声吼道,眼中杀气腾腾。

    就是武三思和武承嗣二人也是怒吼。

    “幸得三郎一语解惑,不然朕还被蒙在鼓里。”武则天赞赏的打量李隆基,脸上泛着笑容,很是欣慰。

    原本只是让李隆基旁听,开开眼界就是了,没想到李隆基竟然有如此抢眼的表现,她这个奶奶特别欢喜。

    “楚王见机极快,臣佩服。”狄仁杰抚着额头,好一通感慨,道:“军报臣也看了,却是没有发现这两份军报的异常,惭愧!惭愧!“

    “是呀。”王孝杰大声附和一句,赞道:“楚王能从这极细微的异常处洞明原委,精明过人,心思细密,了得!了得!”

    “恭喜陛下,有此贤孙!”群臣向武则天道贺。

    “呵呵。”武则天发出一阵畅笑声,眼睛一眯一眯的。

    “呵呵!”李旦也是欢喜不已,脸上尽是笑容。

    他也没有想到,李隆基竟有如此抢眼的表现,给他大大的露了一回脸。

    “张柬之,国老一再赞你善谋善断,朕还未深信,今日朕信了。你就与国老一道处置政务吧。”笑过之后,武则天冲张柬之道。

    张柬之的年岁比起狄仁杰还要大些,却是不被重用。狄仁杰再三向武则天举荐他,武则天都不太想用他。直到后来很多大臣共同举荐,武则天这才不得不重用他。一用之后,发现此人真的是善谋善断,比起狄仁杰一点也不差,这才放心的用他。

    如今,张柬之因为率先明白李隆基的意思,而得到武则天赏识,一步登天,与狄仁杰共同处置政务了。

    “谢陛下。”张柬之大喜,忙谢恩。

    “张柬之啥都好,才华没说的,就是有妇人之仁,留下武三思这个祸根。”李隆基瞄了一眼张柬之,再看看武三思,暗道:“最终张柬之也给武三思玩死了。”

    “张说,不错,不错,不愧是策论天下第一!”武则天笑呵呵的冲张说赞道。

    张说策论天下第一,本就得武则天赏识,今儿更是展现了他非凡的一面,更得武则天赞赏,武则天有意升赏他。

    “陛下,边关军情紧急,还是先说说如何应对突厥入侵吧。”武三思因张说不为他作证一事而记恨在心,忙岔开话题。

    “嗯。”武则天赞赏的瞄了张说一眼,心想这升赏之事,以后有的是机会,先把突厥这事处理好了再说。

    “张说的才情真是不凡,不愧是开元盛世的重要推手之一。”李隆基对张说特别欣赏。

    “三郎,来,坐过来。”武则天冲李隆基一招手。

    武则天要李隆基坐过来,就是要他参与军机。要是在这事儿之前,此举必然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现在没人反对,狄仁杰他们更是觉得这是理所应当之事。

    “陛下,我还是坐这儿吧。”李隆基却是坐着没动。

    “过来。”武则天脸一沉,轻斥道:“少给祖母装。”

    对这个孙子,武则天是很清楚的,没少在她面前装。

    “那好吧。”李隆基一副不情愿的样儿,站起身,快步过来。

    走到武三思身边,停了下来,问道:“陛下,我坐哪儿呢?”

    “你……”还没给李隆基安排座位,武则天就要给他找个位置。

    “陛下,这里挺好,是吧?那好吧,我就坐这里了。”李隆基抢着道,一推武三思,道:“让让。”

    “我为甚让你?”武三思当然不会让的,一掀眉头,就要发作。

    然而,李隆基已经不管三七二十一,把矮几一放,一屁股坐下来,大屁股还在武三思身上蹭了蹭,一副武三思是多余的样儿。

    “你……”和李隆基坐在一起,武三思没那肚量,说不定会被李隆基气死,如同装了弹簧似的跳起来,走到一边去了。

    他一走,武承嗣也坐不住了,只得离开。

    就这样,李隆基又来了个雀占鸠巢,把武三思的位置给霸占了。

第八章 李隆基献计

    第八章李隆基献计

    “呃。”武则天嘴里发出一阵磨牙声,翻翻白眼,有些无力的看着李隆基。

    这小子,真是太会来事儿了,武则天就是想和他亲近点,他就来了这么一出,竟然把武三思的位置给霸占了。

    武则天脸一沉,就要喝斥,只听李隆基道:“陛下,赶紧说说如何应对突厥吧。边关军情紧急,每多担误一刻,就多死不少人呢。”

    这话听着和武三思刚才的话有些相似。

    群臣拿眼把武三思瞄瞄,再看看李隆基,似有所悟,原来李隆基是给张说打抱不平。

    张说对李隆基投来感激的目光,冲李隆基笑笑。

    谁都看得出来,武则天适才有升赏张说的意思,却给武三思所阻。李隆基现在为张说出气,张说能不感激李隆基?

    “小样的。张说是我的大臣,是开元盛世的重要推手,我自然是要罩着他。”李隆基在心里暗道:“再说了,如此收买人心的良机,我怎能错失?”

    “你找个座次坐吧。”武则天算是明白李隆基的用意了,对于被武三思所阻一事有些后悔,瞪了武三思一眼,要他自己找位置坐。

    这等于承认了李隆基霸占武三思座位一事,武三思差点把鼻子气歪了,却是无可奈何,只得自己找个末座坐下来。

    武承嗣也只能坐末座了,二人真是晦气。

    “既然已明默啜的图谋,那就好办了。你们都说说,该如何应对?”武则天原本拧着的眉头散开了。

    正如她所说,只要明白了默啜的图谋,要应付就好办多了,她也不那么担心了。

    “陛下,当调集大军征剿,一定要打掉突厥的嚣张气焰。”武三思出了丑,很是不爽,忙抢过话头,想要拔个头彩。

    “是呀,陛下。”武三思脸上无光,武承嗣也觉得脸上不光采,忙附和。

    “嗤。”二人的话刚落音,李隆基就是失笑出声,冷笑道:“这等屁话谁不会说?调集大军多少?粮草多少?如何出兵?如何号令?把突厥打到哪种地步,你知晓么?”

    武三思的话听着有理,着实是屁话,等于没有说,大而空。被李隆基一抢白,顿时怒气上涌,冲李隆基喝道:“你有计较?有本事,你说出个好计较。”

    “这事何须我来说,有王大帅在这里,听听王大帅的高见,不是更好么?”李隆基裂裂嘴角,冷笑道。

    “是呀。”武三思本想反唇相讥,却见武则天重重点头,率先赞同。

    “嗯。”狄仁杰他们深表赞同。

    王孝杰是硕果仅存的老将、名将,德高望重,有关打仗的事儿不问他,你说什么看法?

    武三思的话再也说不出口了,他虽然很想抢白李隆基,却是不得不承认,李隆基说得在理,非常在理。

    “王孝杰,如何应对突厥,你可有良谋?”武则天冲王孝杰问道。

    众人的眼睛瞪得老大,死盯着王孝杰,静等他说话。

    “陛下,臣以为此战干系甚大,绝不能让默啜得逞,应当出兵二十万,迎头痛击。”王孝杰不愧是名将,说起来头头是道:“这一仗,一是要打掉默啜的狂妄野心,二是要拿下黑沙城,三是要重创突厥,最好是全歼突厥的主力。”

    这就是名将,一开口就有实际的东西,比起武三思那大而空的屁话具体得太多了。

    默啜一心想要复国,打掉他的野心是必然之事。

    黑沙城是突厥的“南牙”所在,其实是默啜的实际都城所在,唐朝一直想要收复,一直没有成功,若是拿下黑沙城的话,这对突厥的打击相当沉重。

    能全歼突厥的主力当然最好,若是不能的话,就得重创突厥,使其在短时间内不能入侵。

    这三点完全切合实际,完全能够实现。

    “好!”武则天大为赞赏,一脸的欣慰,道:“王孝杰不愧是名将之才,一转瞬间,已是良谋在胸。”

    能在如此短时间内,说出如此具体的目标,出兵数目,的确难得,王孝杰当得这番赞誉。

    “陛下,臣以为当派人深入漠北,与九姓铁勒和回纥联合,南北夹击。”狄仁杰出一策。

    “好!就这么办。”若是能联合九姓铁勒和回纥,要这两部族从北方进攻突厥,唐军从南进攻,那就是南北夹击,突厥必败无疑,武则天大为赞成。

    “臣赞成。”群臣没人有异议,齐声附和。

    “你们都没异议,是吧?那朕就下旨了。”武则天扫视群臣,见群臣没有人异议,这事儿基本上是定了。

    “陛下,不可。”然而,李隆基却是出声阻止。

    “嗯。”众人大为惊讶,目光齐刷刷落在李隆基身上。

    “三郎,为何不可?”武则天最是惊讶了。

    这么多人都没有异议,就他有异议,她能不惊讶?

    武则天这话正是众人心中所想,无不是睁大眼睛瞄着李隆基。

    “三郎,休得胡说。”李旦更是脸一沉,轻声喝斥。

    这是军国大事,虽然李隆基适才有抢眼表现,可是李旦也不会相信他能有比王孝杰更加高明的主意。

    要知道,王孝杰驰骋沙场时,还没有李旦呢,李隆基能有他高明么?

    “陛下,若是只是击退并重创突厥的话,王大帅的谋划自无不可。若是要彻底解决突厥的话,王大帅的谋划就不行了。”李隆基却是如同没有听见李旦的提醒似的,侃侃而言。

    “彻底解决突厥?”武则天好看的小嘴张得老大,半天合不拢,一脸的震惊,打量着李隆基,很是难以相信,这话是从李隆基嘴里说出来的。

    不仅武则天震惊无已,就是狄仁杰和王孝杰他们也是震惊。

    彻底解决突厥,武则天不是没有想过,而是做不到。要是能做到的话,武则天还不把突厥给灭了,哪会留下这么大的祸害。

    李隆基只有十三岁,就有如此雄心壮志,这的确是太惊人了。

    “三郎,休要说大话。”紧接着,武则天就是轻斥,道:“要彻底解决突厥,谈何容易。”

    “是呀。”群臣齐声赞同。

    突厥反叛十几年了,要是能彻底解决的话,还会任由突厥嚣张?

    “陛下,要是在以往的话,要彻底解决突厥,是不太可能。如今嘛,却是天赐良机。”李隆基剖析,道:“默啜要想把北方化为废墟,必是倾巢出动,他的大军必是在漠南。若是朝廷大军北上的话,就能拖住他,只有找到战机,全力一击,就能彻底解决突厥。”

    “楚王,你所说,老夫也想过。只是,这至少需要四十万大军呀,朝廷没这么多军队。”王孝杰双手一摊,一脸的懊恼。

    唐朝全盛时期,也才五十三万多军队,出动四十万大军,这也太多了,唐朝还真没有这么多军队。

    “王孝杰说得没错。”武则天点点头,道:“朝廷要是能有四十万大军,朕就是倾尽家产,也要把突厥给灭了。”

    话锋一转,一脸的遗憾,道:“只是,朝廷没有这么多大军呀。”

    府兵制已经败坏,唐朝的兵员很成问题,四十万大军就是武则天把脑袋想破了,她也凑不出这么多军队。

    “哼!说得好听,你还能有办法?”武三思终于抓住机会奚落李隆基。

    “孙子,你说对了,我就有办法。”李隆基头一昂,胸一挺,激昂昂而言。

第九章 王孝杰挂帅

    第九章王孝杰挂帅

    李隆基的声调并不高,却是笃定,让人不敢怀疑,众人的眼睛一亮,目光齐刷刷落在李隆基身上。

    要是真能拿出四十万大军,就能彻底解决突厥,北方就再也没有威胁了,这是天大的美事。可是,唐朝拿不出这么多军队,也是枉然。

    “三郎,何法?”武则天身子前倾,有些急切。

    她这话正是众人心中所想,无是重重点头。

    “想我天朝,拥有口众三千多近四千万,莫要说区区四十万大军,就是百万大军也不是问题。”李隆基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来了一句很振奋人心的话。

    武则天统治时间,唐朝人口有三千七百多万,这么多的人口,竟然拿不出四十万大军,还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究其原因,就在于府兵制败坏了,使得兵员减少。

    “话虽然有理,可就是没有四十万大军呀。”武则天作为皇帝,对唐朝的现状最是了解,坐拥近四千万人口,却连四十万大军也拿不出来,说出来都没人会信。

    “我有两个办法,可以得四十万大军。”李隆基伸出两根手指。

    “两法?”不是一个办法,还有两个办法,这也太多了点,众人更加期待了。

    “不会是真的吧?”武三思和武承嗣对望一眼,有些难以置信。

    他们是最不想李隆基有办法解决这事儿的,可把李隆基如此笃定的样儿看在眼里,信心有些动摇。

    “第一个办法,就是从驻守西北,防御吐蕃的军队抽调。”李隆基道。

    “不行!坚决不行!”李隆基话还没落音,就是一片反对声,众人齐声反对。

    “嗤!”武三思和武承嗣失笑出声,一脸的得意,冷笑道:“这就是你的良法?真是良法呀。驻守西北的大军要是能调动,还用你说?陛下就不知道么?”

    “是呀。”武则天点头赞同二人的讥嘲。

    吐蕃是唐朝的大敌之一,唐朝驻守西北的大军是十几万,用来防御吐蕃。就是这样,吐蕃一个不好就要犯边,西北吃紧。

    要是抽调走军队的话,还不把西北之地拱手让给吐蕃?

    “陛下,优素福为了不让天朝插手波斯事务,派穆拉古出使天朝,愿给珠宝愿割地,他这是在买时间,我们也可以仿效他嘛。”李隆基如同没有听见武三思和武承嗣的讥嘲话似的,侃侃而言,道:“我们可以与吐蕃和谈。”

    “和谈?”武则天的眉头拧着,思索着道:“这不失为一法。钱粮好说,这土地不能让。”

    “是呀。”狄仁杰他们大声附和。

    钱粮,对于实力雄厚的唐朝来说,不是问题。只是割让土地,他们绝不会答应。

    “割让土地固然让人心疼,却不是不可以。”李隆基笑得有些贼,道:“那些险要之地,我们不能给,坚决不能给!可以把那些易攻难守之地让给吐蕃。”

    “你这等于没割让。”武则天笑道。

    只要掌握了险要之地,割让与没有割让有啥区别?只要唐朝腾出手来,大军一到,还不立时收复?

    “不过呢,却不失一法。”武则天紧接着就是点头认可。

    “还有,我们可以拖嘛。”李隆基扳着手指头,细数道:“谈的时候可以慢慢谈,多拖些时间。就算谈成了,割让土地时,我们同样可以拖嘛。”

    声调转高,大声问道:“拖,会么?”

    “噗哧。”武则天他们轰然失笑。

    这个李隆基,真是个坏小子,这种办法他也想得到。

    “这倒是个好办法。”狄仁杰点头,道:“真要不得不割地的话,可以多割些易攻难守的土地给吐蕃,吐蕃很可能会动心。”

    “不一定非要与吐蕃谈成,只需要稳住吐蕃就行了,我们就能抽调军队。”张柬之眉头一挑,重重点头,道:“此事可行。”

    “臣也以为可行。”张说大声赞成。

    “国老以为呢?”武则天脸上泛出笑容,冲狄仁杰问道。

    “这事儿得看王大帅打突厥需要多少时间了。”狄仁杰没有回答,而是冲王孝杰问道。

    拖,也是有限制的,不能无限制的拖下去,只能在短时间内有用,时间长了,吐蕃就会失去耐心。

    “嗯。”王孝杰紧拧着眉头,沉思道:“要彻底解决突厥的话,少则一年,多则两年。”

    “两年时间的话,还真有可能从吐蕃那里争取到。”狄仁杰的眉头一掀,道:“可这需要一员能说会道,精明强干的能员去和谈。”

    “陛下,臣愿往。”宋璟立时请命。

    “宋璟才干非凡,有你前去,此事必成。”武则天欣慰的笑了。

    宋璟的才干不需要说的,他去的话,都放心。

    “嗯。”众人也是赞成这话。

    “和谈只是一种不得已的办法。”李隆基接着道:“吐蕃进攻的话,我们无力反击的话,防守总可以吧?若是防守,我们能守多少时间?”

    “若只是守的话,五六万大军,就能守上三两年。”王孝杰主要就是防守吐蕃的将领,对西北太熟了,想也没有想,脱口而答。

    “这也是一法。”武则天脸上的笑容更多了,点头道:“如此一来,就能从西北抽调七八万军队,也就是近三十万了,还差十万,这要如何解决?”

    要想彻底解决突厥,没有四十万大军想都别想。若是想要胜算更高的话,更多是最好。

    “陛下,臣有策,可解此难。”张说冲武则天道:“可以用招蓦替代府兵制。”

    “招蓦?”一片惊讶声响起。

    在这一时期,唐朝的府兵制已经败坏了,而解决兵员的新办法还没有确立,这是导致兵员不足的根本原因。招蓦虽然时有实行,却是并不多,不占主流。

    直到开元年间,张说向李隆基进谏,这才用招蓦替代了府兵制,解决了兵员问题。

    “啪!啪!啪!”李隆基击掌赞赏,道:“张说所言,正是我所想。”

    李隆基也是想用招蓦来解决兵员问题,给张说先说出来了。

    “陈玄礼就曾写奏章,向朕上奏,说府兵有问题,要朕寻找新的替代之法,朕一直在想要用何法来代替。”武则天眼睛放光,大声问道:“招蓦可行么?”

    “可行!绝对可行!”李隆基大声力挺。

    狄仁杰、张柬之他们低声议论一阵,齐齐道:“可行!”

    “只需要赏罚随之变更就可。”王孝杰也认同。

    “那好。这事就由国老和张柬之来做,务必要在第一时间把赏罚之事做好。”武则天笑道:“这军队之事解决了,谁挂帅出征?”

    刷!

    众人的目光齐刷落在王孝杰身上了。

    除了他,还有谁更合适?

    “陛下,臣愿望。”王孝杰当即请命。

    “好!”武则天欣然同意,道:“这一战,就由王孝杰统帅大军。”

第十章 请命击边

    第十章请命击边

    王孝杰是武则天朝硕果仅存的老将、名将,他率兵出征是众望所归,谁都没有异议。

    “有王孝杰率兵出征,朕无忧也。”武则天对王孝杰还是很信任的,大为欣慰。

    狄仁杰他们对王孝杰同样信心十足,大为放心,重重点头。

    “我在这次议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让武则天洞悉了默啜的阴谋,我现在请命去边关打突厥,应该要容易多了。大事议定,是我请命的时候了。”李隆基心里转念头。

    “大事议定,你们退下去准备吧。”武则天挥手,就要众人退下。

    边关军情紧接,既然议定了,就应该去准备。

    “祖母,孙儿愿去边关打突厥。”李隆基站起身,冲武则天道。

    “甚?”武则天好看的眉毛一挑,宝石般美丽的眼中尽是诧异,一副听错了的表情。

    “三郎,你说甚?”李旦也是一副没听清的样儿。

    狄仁杰、王孝杰他个一脸的诧异,目光在李隆基身上溜来溜去。

    李隆基请命击边这事儿,太出人意料了,谁也想不到,要不诧异都不成。

    “三郎,你再说一次,你要做甚?”武则天明明听得清清楚楚,却是不敢相信,目光在李隆基身上溜着。

    “祖母,孙儿请命去边关打突厥。”李隆基头一昂,胸一挺,激昂昂而言。

    “噗哧。”武则天还没有说话,武三思和武承嗣就是失笑出声,二人不住摇头,一脸的讥嘲之色。

    “你去打突厥?你象那块料么?”武三思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儿,冷笑着讥嘲:“你也不撒泡尿照照,你是甚样儿。”

    “没错。”武承嗣忙接过话头,道:“就你一小小童子,若是上战场的话,还不被突厥笑话死!笑我大周无人!”

    “嗯。”所有人,包括武则天、李旦在内,都是重重点头,大为赞成这两人的话。

    李旦对武三思和武承嗣只有恨,就没有好感,也是不得不赞成二人的话,谁叫他们说得在理呢?

    “三郎,休得胡闹。”武则天脸一肃,冲李隆基道。

    武则天不同意,这在李隆基的意料之中,一点也不意外,道:“祖母,我这不是胡闹呀。你想想,我年纪虽小,我可是立下大功了呢。大食行刺泥涅师,不是我识破的么?”

    阿拉伯帝国行刺泥涅师,只有李隆基发现端倪,最终识破了其阴谋,救下了泥涅师,这还真是他的大功,谁也无法否认。

    “可战场上刀枪无眼,一个不好就会丧命,你不能去。”武则天一愣,紧接着摇头。

    她很喜爱李隆基,自然不愿让李隆基去冒险,她这是一番好意。

    “祖母,我身手了得,我不怕。”李隆基昂头挺胸,道:“阿卜杜拉不就是被我亲手擒下的么?阿卜杜拉是大食的好手,万中无一,都不是我对手呢,我去边关的话,足以自保。”

    “又没人看见,谁知是不是你手下擒住……”武三思对李隆基特别不爽,就要讥嘲。

    “闭嘴!”然而,他的话才说到一半,就被武则天喝斥,武三思一个哆嗦,只得把到嘴边的话咽回去。

    “三郎光明磊落,怎会做此等下作之事?”武则天兀自冲武三思喝道:“休得有小人之一心度君子之腹!”

    李隆基生擒阿卜杜拉一事,那么多人亲眼看见的,哪会有假,武则天当然不会容许武三思在这事上给李隆基抹黑。

    “武三思,你这孙子,你要是不信,我们两个来比划比划,谁输了谁是孙子。”李隆基冲武三思一扬下巴儿,挑衅道。

    “你……”李隆基虽然年岁不大,却是勇猛过人,真要与李隆基比划比划,武三思肯定不是对手,武三思哪敢自取其辱,只得把脸扭到一旁。

    “真是个孙子。”李隆基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骂一句武三思。

    武三思把这话听在耳里,只觉怒气直冲顶门,要是他真有过人的身手,肯定要与李隆基比划比划。

    “祖母,你还没上过战场吧?”李隆基扭过头,冲武则天道。

    “三郎,祖母是女儿身,怎能上战场?”武则天白了李隆基一眼。

    女将上战场,不是没有,就是太少,武则天虽是女皇,也没有上过战场。

    “祖母指点江山,气吞四海,愧煞多少男儿,登基称帝,更是开一代先河,却没有上过战场,不觉得遗憾么?”李隆基笑呵呵的道。

    “是有点遗憾。”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的唯一的女皇,俯视群雄,指点江山,令多少男儿自愧不如,就是没有上过战场。每每想到这事儿,武则天自己也觉得很遗憾。

    “祖母,这遗憾孙儿帮你弥补,由我去打。”李隆基拍着胸脯道。

    “这……”武则天有些心动。

    皇帝不一定非要上战场,只要坐镇中枢,驱使群雄就成。不过,若是能上战场,建立天大的军功,那是大大的美事。看看唐太宗,十九岁起兵反隋,一生南征北战,一手创建唐朝,美名万古传,那是何等的美事儿。

    武则天听了李隆基的话,不能不动心。

    “祖母,我们是一家人,孙儿打了胜仗,就是祖母打了胜仗,岂不美哉!”李隆基抓住机会大下说词。

    “嗯。”武则天重重点头。

    “祖母,你儿孙满堂,却没有一个儿孙上战场,这多不好。我上了战场,祖母脸上也有光啊。让天下人都知道,祖母的儿孙不是孬种!”李隆基再下说词。

    武则天是儿孙满堂,就没有一个儿孙上过战场,若是李隆基上了战场,这让她脸上有光。若是李隆基能立下大功的话,那她就是大大的风光一次。

    武则天眼中精光闪闪,眉头一挑,道:“只是战场太过凶险。”

    她已经心动,却是为李隆基的安危担心。

    “祖母,阿卜杜拉那么厉害,都不是我对手,你就莫要担心了。”李隆基笑嘻嘻的道:“若是祖母不放心,就把千骑给我百八十个就成。”

    “你还真敢要。”刘幽求一脸的肉疼,眼睛一翻,叫嚷起来。

    上次,李隆基去千骑,把他的心尖儿肉挑走了那么多,现在竟然狮子大开口,要百八十个,他跟防贼似的看着李隆基。

    “王孝杰,你看呢?”武则天眉头拧着,沉吟一阵,冲王孝杰问道。

    “楚王虽是年幼,却是机灵多智,上战场的话,不会有问题。”王孝杰赞赏的打量李隆基,声若洪钟的支持李隆基。

    “那好吧。”武则天见王孝杰同意了,也就下定决心,道:“只是,三郎初次上战场,这军队不能给你,你得自己招蓦。”

    李隆基虽然机灵多智,毕竟只有十三岁,缺乏战阵经验,若是把训练好的军队给他的话,不是不可以,就是不太好,这样的军队应该由久历战场的人来统领才会发挥出更大的威力。

    而且,李隆基没有威望,就是把军队交给他,他也未必指挥得动。

    若是由他自己招蓦,自己训练的话,那就没有这种顾虑了。

    “太好了!我也是这么想的!”李隆基在心里暗道:“我要培植自己的势力,建立自己的军队,还是自己招蓦自己训练的好。”

    自己招蓦,自己训练的军队,比起接手已经训练好的军队更加可靠些。这对于才开始培植势力的李隆基来说,是无上美事。

    “陛下,你也太偏心眼了吧。”李隆基却是装出一副很委屈的样儿。

    “就这么定了。”在这事上,武则天没有商量的意思。

    “那我能招蓦多少呢?”李隆基嘟着一张嘴,鼓着腮帮子,好象他是天下间最为委屈的人似的。

    在唐朝,每个将领统兵数目是固定的,不能超过。超过了,就要治罪。

    “你能招多少就多少吧。”武则天摇摇头,有些惋惜,李隆基年幼,又没有上过战场,没有威望,他能招到千儿八百就不错了。

    “真的?三五五万十万八万都可以?”李隆基眼睛一亮,一脸的兴奋样儿,叫嚷道。

    “噗。”武则天失笑出声,指着李隆基道:“你能招到三万五万?”

    李隆基没有任何根基,要是能招到三五万,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更别说十万八万了。

    “你要真能招到那么多,那是你了得,你统领就是。”武则天脸上泛着笑意,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儿。

    “陛下,你可不能反悔哦。”李隆基忙敲定脚跟。

    “朕是九五至尊,说话算话。”武则天重重点头。

    “我有的是办法!”李隆基在心里暗道,他真想放声大笑,武则天这是给他大开“方便之门”,他就可以放手培植势力了。

第十一章 跟屁虫

    第十一章跟屁虫

    武则天打量李隆基,大为欣慰,怎么看怎么顺眼,这个孙子孝心可嘉啊,知道自己不能上战场,他就代自己去打,要给自己挣脸。

    “三郎,你要多向王孝杰讨教讨教兵法。”武则天微微颔首,叮嘱李隆基。

    这话无异于把李隆基推荐给王孝杰,要王孝杰教李隆基兵法。

    王孝杰是硕果仅存的老将、名将,他征战一生,战阵经验是何等的丰富,由他来教李隆基兵法,这等美事儿,放眼天下间,又有几人有如此幸运?

    李旦、武三思和武承嗣眼里一片火热,恨不得与李隆基换换。

    “欠我的人情,回报果然是大呀。只是,我不太需要。”李隆基在心里暗道:“不过,可以趁此机会与王孝杰走得很近,可以拉拢王孝杰。”

    王孝杰的威望不需要说的,要是他能支持李隆基的话,这对李隆基有着莫大的好处。

    “陛下言重了,讨教不敢。我们两个可以好好切磋切磋。”王孝杰捋着胡须,满意的点点头。

    每一位名将,都想找到一位好的传人,继承自己的兵法。

    比如李靖,他的传人是苏定方,隔代传人是裴行俭,这两人都是唐朝著名的战将,立下不朽的功勋,把李靖兵法发扬光大。

    要是李隆基成了王孝杰的传人,王孝杰的兵法就有人继承,就能发扬光大了,纵然比不了李靖,那也是无上美事,由不得王孝杰不欢喜。

    “还请大帅多多教我。”李隆基长身而起,身子躬成九十度,向王孝杰见礼,要多恭敬有多恭敬。

    “呵呵!”王孝杰欢喜难言,双手扶住李隆基,笑眯眯的看着。

    “王孝杰,朕这孙儿就交给你了。”武则天笑眯眯的,冲王孝杰道。

    李隆基能得到王孝杰的赏识,武则天也是觉得荣耀,放眼整个天下,有几人能入得了王孝杰之眼?

    她这话的言外之意就是说,要王孝杰照顾李隆基,危险的地方就不要李隆基去了,可以立功的地方不妨让李隆基多去,多立些功。

    “武则天其实挺有亲情的。”李隆基当然明白她的意思,大为感动。

    “陛下请放心,臣明白。”王孝杰年老成精的人物,哪有不明白的道理,当即拍着胸脯保证。

    “好!好!好!”有了王孝杰这番话,李隆基此番必然立功,为武则天大大的挣一回脸,她也脸上有光,不由得大声叫好。

    武三思把李隆基瞧瞧,把武则天瞧瞧,眼中精光闪闪,脸色变幻。猛然间,他一咬牙,噌的一下站起身,冲武则天见礼,道:“陛下,臣请命去边关打突厥。”

    “甚?”一片惊讶声响起,上自武天则,下至一众大臣,个个惊讶莫铭。

    就是李隆基也是一脸的惊讶,难以相信的打量着武三思:“这孙子甚时间有这狗胆了,敢于上战场了?”

    “陛下,臣请命去边关打突厥!”武三思头一昂,胸一挺,激昂昂而言。

    “我没听错?”李旦他们个个一脸的惊讶,出声相互询问。

    武三思是个没有胆识的人,更不懂战阵之道,他竟然请命去打突厥,太出人意料了。

    “三思,你说的是真的?”武则天好半天这才确信,她没有听错。

    “陛下,臣说的是真的。”武三思重重点头,很是笃定。

    “好!好!好!”武则天大声赞好,一脸的欣慰,红光满面,赞道:“这才不愧我们武家的男儿,有种!”

    李隆基请命打突厥,已经够让武则天欢喜的了,武三思再来请命,她就更加高兴了。

    李隆基是她的亲孙儿,代表她去打突厥;武三思是她的侄儿,是武氏子弟,他要上战场,这让武则天是喜上加喜,倍感欣慰。

    武三思听在耳里,得意非凡,高昂着头颅,冲李隆基扬扬下巴,意思是你能得到陛下的夸赞,我也能。

    “三思,你想过么?战阵凶险,刀枪不长眼呐。”武则天提醒一句。

    “陛下,臣是武氏子弟,不能是孬种,我不战场,谁上战场!”武三思昂头挺胸,激昂昂而言,好象他代表武氏似的。

    “好!”武则天大是满意,重重点头,道:“准!”

    “谢陛下。”武三思打量李隆基,眼里闪过一抹怨毒。

    “李隆基,你给我记住,你踩我脸这仇,我一定要报!若是有机会,我不介意杀掉你!”武三思在心里杀气腾腾的想。

    李隆基上次踩他脸的事儿,让他脸面丢尽,成了天大的笑话,使得他见人矮一等,为了找回这脸面,他只能强忍着害怕,去战场上走一遭。

    “武三思,你知道你这次去北方打突厥,是多么的愚蠢么?”李隆基也在心里转念头,道:“你招蓦不到兵,打了大败仗,被狄仁杰拿来说事,这是武则天最终立子为太子,而不是立侄为太子的重要原因。”

    历史上,武三思去北方招蓦军队,费时数月,才招到几千兵马。而李旦轻而易举就招到了十万人马,狄仁杰当作证据来使用,说“人心向李”,最终逼使武则天立儿子为太子。

    “嘿嘿!”李隆基在心里发出一阵阴笑声,道:“我会让你更加难堪的!”

    “陛下,战阵上刀枪无眼呐,万一有个闪失……”王孝杰忙向武则天道。

    “无妨。”武则天打断王孝杰的话,道:“三思既入军旅,自当听从你的调遣,若有不从,你尽管行军法便是。”

    “谢陛下。”王孝杰的笑容有些勉强。

    武三思是武则天最为器重与信任的人,是内定的武则天继承人选之一,他要是仗着身份不听从调遣,那怎么办?总不能真的拿他行军法吧?

    真要行了军法,天知道武则天会不会找王孝杰算帐。

    “三思,你给朕记住,你得听从王孝杰的调遣!”武则天扭头,冲武三思沉声道。

    “请陛下放心,臣谨记在心。”武三思忙道。

    “我入了军中,当然是要拉拢一帮人,若我能掌控一支大军,太子之位我就是十拿九稳。”武三思在心里暗道。

    “王孝杰,朕把三思交给你了。”武则天冲王孝杰道。

    “陛下放心,臣明白。”王孝杰的笑容有些勉强。

    武三思是什么样的人,他很清楚,武三思会不会听从他的调遣,只有天知道。

    “武三思心慕王大帅,想向大帅学些兵法,还请大帅赐教。”武三思虽然没甚才能,也是知道,若是能得到王孝杰的支持,他的地位就会大涨,脸上泛着笑容,有些讨好的道。

    “好说,好说。”王孝杰淡淡的道。

    谁都听得出来,王孝杰这是在应付他,武三思脸上的笑容不变,在心里暗道:“王孝杰,你给我记住,到了边关之上……哼!”

    只要离开了武则天的视线,以他武氏子弟的身份,他就能呼风唤雨,到那时,他就能让王孝杰难受。

    “陛下,能不能借给臣仪卫。”武三思扭头,冲武则天道:“臣如今没有爵位,没有仪卫,这有损陛下威严。”

    武氏本就不得人心,若是没有这些仪卫的话,他就更加不得人心了,武三思不得虑。

    “嗯。”武则天点点头,道:“三思,朕就封你为假梁王,给你梁王仪卫。若你能立功,朕就封你为梁王。”

    “谢陛下!”武三思大喜过望,冲武则天谢恩。

    “武三思,你咋跟跟屁虫儿似的,我走哪儿你跟到哪儿。”就在这时,一个突兀的声音响起,不是别人,正是李隆基在奚落武三思。

第十二章 张说罢官

    第十二章张说罢官

    武则天亲口承诺,只要武三思立功,就重新封他为梁王,这令他万分欢喜。虽然现在还是“假”梁王,离真的也就一步之遥了。

    他正高兴着,李隆基突兀插话,犹如当头一盆冷水,把他的欢喜之情浇灭,心情极度之糟糕。

    狄仁杰、王孝杰他们拼命忍笑,把武三思瞧瞧,再把李隆基瞧瞧,一脸的古怪。

    这两人真是命里犯冲,到哪里都不消停。武三思刚刚得到武则天的承诺,李隆基就来破坏他的好心情。

    “老子就知道武则天舍不得你,要阻止武则天给你恩德,那是不可能的事儿,但老子可以恶心你。”李隆基把武三思那副不爽的样儿看在眼里,特别开心。

    谁都看得出来,武则天对武三思仍然信任与器重,要阻止武则天给武三思假梁王的封号,那是不可能的事儿。不能阻止,恶心你总成吧?

    “三郎,真是太会说话了。”李旦听在耳里,笑眯眯的,万分受用。

    武三思越是倒霉,他越是欢喜,李隆基不放过一切打击武三思的良机,他特别欢喜。

    “三郎,你怎生说话的?”武则天一愣,脸一沉,冲李隆基喝斥。

    李隆基如此说话,如此损武三思,太不把武氏子弟放在眼里了,她有些不悦了。

    “陛下,李隆基口出狂言,侮辱朝廷大臣,理应治罪。”武三思忙向武则天进言。

    他不仅在进言,还冲武承嗣打眼色,要武承嗣声援他。

    然而,让他意外的是,武承嗣如同没有听见似的,木桩般坐着,一动不动。

    “李隆基虽然可恨,这话却是说得挺好。”武承嗣在心里暗道:“你都当上假梁王了,离真梁王只有一步之遥,你太得意了,让李隆基整整你也好。”

    武承嗣和武三思二人虽是同出武氏,却是有着心病。两人都想当太子,把对方视为眼中钉,眼下只是因为还不知道武则天究竟是立侄子还是立儿子为太子,他们还有共同利益,这才不得不同进共退。

    如今,武三思离恢复王爷的爵位只有一步之遥了,武承嗣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想要落落武三思的脸面,又没有机会,更不宜由他出面。李隆基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落武三思的脸面,武承嗣打从心里赞成。

    “陛下,我可没乱说。”李隆基却是昂头挺胸,振振有词,道:“我不去边关,他不去边关,他不是跟屁虫儿还能是甚?”

    “闭嘴。”武三思如同被踩了尾巴的猫儿似的,尖叫起来,道:“边关又不是你家的,我想去就去。”

    “嗯。”武则天微微点头,大为赞成这话。

    边关人人都去得,李隆基能去,武三思也能去,这和跟屁虫有屁的关系。

    “你可比我大得多呢,你咋不抢着去边关?我说了去,你才去,你就是跟屁虫儿!”李隆基的声调很高,大声叫嚷起来,生怕别人听不见似的。

    “要不是看见你有那么多好处,我能冒着性命危险去边关么?”武三思在心里暗道,却是不敢说出来。

    武则天壮李隆基之志,给他那么多好处,让武三思眼红。特别是,武则天要李隆基向王孝杰学兵法,这让武三思怦然心动,要是能拉拢王孝杰的话,对他有莫大的好处,他这才甘冒奇险去边关。

    不然的话,打死他也不会去。

    “嗯。”这次,不仅武则天在点头,就是狄仁杰、王孝杰他们也是点头赞成李隆基的话。

    武三思比起李隆基大了好几十岁,若是真心打突厥,应该在李隆基前面请命。他偏偏落在李隆基后面了,这着实让人不得不有另外的想法。

    “真是个跟屁虫儿!”李隆基扯起嗓子嗥一声。

    “你闭嘴。”武三思的脸都绿了,能不这么大声嚷嚷么?

    “你们两个给朕听着,到了边关若是谁敢闹事,朕绝不轻饶!”武则天的脸拉下来了,狠狠瞪了一眼李隆基和武三思,沉声喝道,声若雷霆。

    “遵旨!”李隆基想也没有想,脱口而出。

    “遵旨。”武三思狠狠瞪了一眼李隆基,这才有些口不应心的领旨。

    “你们给朕滚吧。”武则天很没好气的喝道。

    当着武则天的面,两人都这般咬来咬去,到了边关,还不知道闹出什么事来,武则天有些后悔把他们放到边关去了。只是话已出口,不太好改口,只得告诫二人一番。

    李隆基站起身就走,没有丝毫停留之意,他今天是如愿以偿,可以去边关了,要赶回去准备准备。

    “臣等告退。”狄仁杰他们向武则天施礼告退。

    “张说?”武三思不经意看见正大步离开的张说,眉头一挑,眼里掠过一抹冷芒,在心里恶狠狠的道:“张说,上次你不听我的话,不为我作证,我饶你不得。嗯,在离开神都之前,我要好好收拾你一次。”

    武三思和武承嗣诬告李旦父子时,张说不听武三思的话,如实直言,这惹恼了武三思,他一直记恨在心。

    武三思回到府里,叫人召来武懿宗,道:“懿宗,你收拾收拾,我们去边关。”

    “边关?去边关做甚?”武懿宗一脸的不解。

    “还能做甚?当然是打突厥。”武三思解释道。

    “打……突……厥?”武懿宗的脸色刷的一下就变了,一脸的惊惶,结结巴巴的道:“三哥,你说笑的吧?”

    “谁和你说笑?”武三思很是得意的道:“突厥凶狠残暴,我们当然不会去拼命,我们见机行事,有功的时候,我们就冲上去领功;有危险时,我们就跑,有多远跑多远。”

    “啪!”武懿宗重重一拍额头,一脸的媚笑,道:“还是三哥精明!三哥了得!如此高明的法子也能想到!”

    “嗯。”武三思得意的点点头。

    对于武三思来说,他要的是“功”,只是功就成,至于是抢功冒功都不重要,只要有能让他地位见涨的“功”就成。

    “对了,还有一件事,走之前,我想收拾收拾张说,你与我好好合计合计。”武三思眼里闪过一抹厉芒。

    xxxxxxxxxxx

    “三思,你说的是真的?”甘露殿,武则天看着武三思的奏章,眉头一挑,有些惊讶。

    “陛下,千真万确呀。”武三思非常笃定,道:“张说贪赃枉法,败坏律法,收受贿赂,铁证如山。”

    “不可能?”武则天仍是不信,道:“张说风骨凛然,朝中少有,他断不会做出此等事。”

    “陛下,这可是有真凭实据。”武三思忙道。

    “传张说。”武则天把奏章看了一阵,下旨。

    很快的,张说前来见武则天,施礼之后,问道:“敢问陛下,召臣何事?”

    “张说,三思告你贪脏枉法,败坏律法,你可有话说?”武则天脸色平静,没有丝毫见怪的意思。

    对张说的风骨,武则天很清楚,她不相信张说会做出这等事儿。

    “臣无话可说。”张说的眉头一挑,瞄了一眼武三思,随即开口。

    “甚?”武则天一脸的诧异,眼瞪猛的瞪圆了,盯着张说。

    “这……”武三思以为张说要辩解,他也准备好与张说好好辩论一通,却是没有想到,张说竟然不辩解。

    “你再说一遍。”武则天好不容易回过神来,冲张说道。

    “陛下,臣无话可说。”张说很平静的道。

    “张说,你风骨凛然,朕很信任你。你若是有委屈,你尽管道来,朕自会为你作主。”武则天赞赏的打量张说。

    对张说,武则天打从心里赞赏。

    “谢陛下好意,臣无话可说。”张说仍是没有辩解的意思。

    “你……”武则天好看的眼睛瞪得老大,好半天这才道:“罢免张说。”

第十三章 张说来投

    张说的家并不大,总共不过三五间房。家里的人也不多,算上张说,以及张说的妻子,和两个使唤丫头以及三个佣人,总共七口人。

    家里的布置更是清一色的简朴,没有丝毫奢华之气,只是收拾得很干净,很清爽。

    张说的妻子正在忙碌,收拾家里,额头上挂着晶莹的汗水。

    就在这时,只见张说一步跨进来,张妻大为惊讶,把张说好一通打量,道:“你今儿怎回来得这么早?你是不到深夜不归家的呀。”

    张说勤于公务,每天都是天黑很久才会回来,今儿回来得这么早,还真不多见,他的妻子不得不好奇。

    “我罢官了。”张说很平静的道。

    “罢官?”张妻一愣,继而就是失笑出声,道:“你真会说笑!陛下那么信任你,赏识你,你会被罢官?升官还差不多。”

    张说策论天下第一,更是风骨凛然,武则天善于识人,对张说特别赏识,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儿,要张妻相信张说被罢官了,还真有些难度。

    “我真罢官了。”张说解释一句,道:“武三思告我贪脏枉法,收受贿赂……”

    “格格!哈哈!”张妻先是矜持的笑,后是不顾形象的大笑,笑得前仰后合,眼泪都笑出来了。

    “笑死我了!笑死我了!”张妻一边笑,一边捂着胸口,道:“你会贪脏枉法?你会收受贿赂?他就不会找个好点的籍口?你是甚么样的人,我还不清楚?你要是贪脏枉法,收受贿赂,我们家会成这样儿?”

    张说是出了名的清廉,在朝中有口皆碑,作为张说的妻子,张妻更是清楚张说的为人。

    “武三思这籍口太烂,你一辩就明,何难之有?”张妻捂着胸口道。

    “我没辩解。”张说的话很是惊人。

    “甚?甚?甚?”张妻的眼珠子差点掉出来了:“你能说会道,怎不辩解?”

    “我不想辩解。”张说接下来的话更加绕,足以把明白人绕糊涂。

    “为何不想辩解?”张妻糊涂了,好看的睛睛在张说身上瞄来瞄去。

    “我正想辞官,武三思就告我,我就顺势而为。”张说笑道。

    “辞官?为何要辞官?你可是胸怀天下呀,为何不做官?”张妻的下巴差点砸中脚面。

    张说才华盖世,更是胸怀天下,辞官了还怎么安定天下?

    “胸怀天下,不一定非得做官。”张说岔开话题:“给我一盏茶,我歇会就去求见楚王。”

    “楚王?你见楚王做甚?”张妻很是贤惠,道:“我给你备点礼物。”

    “要甚礼物?”张说摇头,道:“要是带上礼物,反而为楚王瞧轻了。”

    “礼多人不怪,带点礼物。”张妻坚持。

    “礼多人不怪,这话固然有理,可也要因人而异。对于楚王,没用。”张说很是笃定。

    张妻见张说如此笃定,也没有坚持。

    张说喝了一阵茶,歇息一会,离开家,直奔东宫而去。

    xxxxxxx

    东宫,李隆基居住的东殿,挤满了人。

    除了李隆基外,还有陈玄礼、薛直、苏凡、李宽、裴孝恪、张小飞这些护卫。他们出身千骑,是李隆基精心挑选的将才,这次去打突厥,肯定少不了他们。

    “今儿把你们召到这里,就是要告诉你们,我已经向陛下请准,可以去打突厥了。”李隆基扫视一眼众人后,大声宣布。

    “嗥!”李隆基的话刚落音,只听一声嗥叫声,如同打雷似的,突兀的响起。

    李隆基寻声望去,不是别人,正是张小飞,正扯起嗓子嗥叫。

    “又可以打突厥了!嗥!嗥!嗥!”张小飞一脸的欢喜,神采飞扬,仿佛战场并不是让人害怕的地儿,那是摆酒设宴的地儿,只等他入席似的。

    “嗥!打突厥了!”

    “嗥!打突厥了!”

    陈玄礼他们个个欢喜不已,一脸的振奋之色,摩拳擦掌,瞧他们那样儿,恨不得立时奔赴边关似的。

    “好!”李隆基看在眼里,大为欣喜,重重点头,在心里赞叹不已:“唐朝武功极盛,灭国数十,不是幸致,而是有陈玄礼他们这样的猛士!”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战争最多的王朝,灭国数十,更是一路往西,打到中亚去了,压着阿拉伯帝国打了数十年。最终,打出了一个梦幻似的王朝,让无数后人为之赞叹。

    这不是天下掉下来的,而是有陈玄礼、薛直、张小飞他们这样的猛士,把上战场当作吃肉喝酒这样的美事儿。

    有了这样的猛士,唐朝要不强盛,要不成为梦幻王朝,就没有天理了!

    “你们身经百战,战阵经验丰富,需要何种准备,我就不多说了,你们自个儿去处置便是。”李隆基等到他们嗥叫过后,这才道。

    他们身经百战,对战场比起对自己的家还要熟悉,叮嘱之类纯属多余。

    “请楚王放心,我们明白。”陈玄礼代表众人道。

    “这事儿,就由陈玄礼来督促。”李隆基对陈玄礼是绝对信任的,把重任交给他。

    “楚王,我们少一个出令的司马。”陈玄礼想了想,道。

    “司马?”李隆基眉头一挑,道:“这倒是。可我没有合适的人选,就从你们中选一人担任吧。”

    “多谢楚王信任。”陈玄礼话锋一转,道:“弟兄们虽能胜任司马之职,可弟兄们更善于杀敌,率军冲杀。”

    司马相当于现在的“参谋长”,主管发布命令这些细务。

    陈玄礼他们战阵经验极为丰富,他们更善于率军冲杀,而不是发布命令,这的确是有些难为他们。

    “杨思勖倒是挺合适,只是他是我在宫中的眼线,不能动用。”李隆基对杨思勖的军事才华很是赏识,要是能带上他的话,这事儿就解决了。

    只是,杨思勖是李隆基在宫中布下的暗棋,不能动用。

    “楚王,张说求见。”就在这时,人精高力士快步进来,冲李隆基道。

    “张说?他来做甚?”李隆基很是诧异,眉头一挑,道:“叫他进来。”

    高力士应一声,忙去领张说。

    很快的,张说进来,冲李隆基见礼道:“见过楚王。”

    “张说,你来有何事?”李隆基把张说一打量,只见他一身常服,没有穿官服。

    “张说此来是投楚王的,还请楚王收留。”张说也没有绕弯子,而是直道来意。

    “投我?此话从何说起?”李隆基很是讶异。

    张说大才盘盘,是开元盛世的重要推手之一,他要投李隆基,李隆基当然欢迎。只是,他现在是朝中官员,投奔李隆基的话从何说起?

    陈玄礼他们也是诧异。

    “是这样的……”张说择要把罢官经过说了。

    “哈哈!”一片大笑声响起,陈玄礼他们开心的笑了。

    “太好了!正缺一个司马,张说就来投我了,这是想睡觉就有人给递枕头,这种感觉很美妙!”李隆基在心里暗道,满脸的笑容。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7615/ 第一时间欣赏大唐天子最新章节! 作者:殷扬所写的《大唐天子》为转载作品,大唐天子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唐天子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唐天子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唐天子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唐天子介绍:
武周年间,内忧外患,内有夺嫡之争,外有后突厥、吐蕃、阿拉伯帝国为患……杨辰来到这个武氏横行,李氏势危的多事之秋,成了少年李隆基,他该如何登上帝位?如何开创“开元盛世”?大唐天子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唐天子,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唐天子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