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相声大师TXT下载相声大师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相声大师全文阅读

作者:唐四方     相声大师txt下载     相声大师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百零六章 行内顶尖

    其实现在相声的地位还真是挺尴尬的,通俗来说相声就是娱乐节目的一种,但是现在各大晚会电视节目都不把相声当做是娱乐节目了。

    像春晚这种都是因为上面有要求,说不能把抛弃国家的传统艺术,所以每年都还有相声戏曲这些传统艺术的一席之地。

    电视节目也是有上面政策要求的,虽然也都邀请一些相声演员来表演做节目,但是给的时间都是垃圾时间,也没有什么正经节目。

    但是那帮子说相声的却都还是挤破脑袋往电视台冲,因为那边最差的时段都比你下乡慰问来的强啊,所以能挤上电视台的都还是比较有实力也有背景的演员。

    更多的普通演员都是在消夏晚会上演出,北京有消夏晚会,夏天晚上太热了,政府就组织一批演员在广场上演出,来往的群众愿意看的就停下来看看,不愿意就拉倒。

    这里面就有一大批普通相声演员在演出消夏晚会,但是根本没人看,现在老百姓生活都好了,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谁来广场上看你这个啊。

    所以好多相声演员的演出很尴尬的,现场可能就是那么三五个人听你说相声,人家还是站着听的,没过一会儿人家就走了,演员还不能停,因为说不定又会路过两个人。

    路过的反正听得也是前言不搭后语的,可能还不到半分钟就又走了,周而复始,演员反正都得傻站在台上说相声。

    你说惨不惨,都跟撂地差不多惨了。

    在消夏晚会上的这些相声演员的境遇甚至可以说比撂地还惨,眼瞧着观众跟路人似得来来往往,自己跟猴子似得在台上又蹦又跳,可是观众连看猴戏的心思都没有,这对演员来说是一件多么悲凉的事情啊。

    连不少成了名的大腕儿都纷纷改行演小品或者演电视剧去了,在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纪初的那几年里面,在很多小成本的喜剧类电视剧或者电影里面就能发现许多相声大腕儿的身影。

    唉,连大腕儿们都觉得相声说不下去了,就更不要说小演员了,当时真的有太多人认为相声已经死了,这一行已经干不了了。

    反正那时候相声的境遇真可谓是惨不忍睹。

    何向东想了想,问高俊生:“全国说相声的那么多,大腕儿也有不少,你干嘛找上我这样一个小年轻啊?“

    高俊生说道:“原因很简单,我是找人来指导帮助我们的,当然是谁厉害找谁了,难不成我找一个自己都弄不灵清半桶水晃荡的家伙过来啊?”

    何向东很是意外,他没想到高俊生竟然说出这样的话:“嚯,您这一句话差点没吓我一跳,这话可别瞎说啊,您这是给我找骂呢。”

    高俊生却很认真地摇头说道:“没有,我是认真的,请那些什么所谓的大腕儿帮我,那简直是扯淡,他们懂得还不一定有我多呢。但是你不一样,你是真懂相声,我去你的剧场听过好多次了。我挺喜欢听相声的,也听过好多大腕儿说过,但是像你这么厉害的,我还是第一次见。”

    何向东笑了:“您还去了我们园子好多次啊?您怎么也没找我呢,我都不知道这事儿的。”

    高俊生没回何向东的话,他继续往下说:“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高俊生再怎么说也算是行内人,好坏我还是分的出来的,您说的相声绝对是行内顶尖,而且现在相声都变成了这副样子了,你们的剧场每天却还有那么多观众拿着真金白银来听相声,这就真的很难得了,当然也更加说明了您本事的厉害,所以我很真诚地邀请您来帮助指导我们一下。”

    何向东赶紧摆摆手,道:“言重了,别说什么帮助指导的话,我们向文社有观众愿意花钱来捧,靠的也不是我一个人,是我们大家的努力。另外呢,我就是相声界一个非常普通的小演员罢了,您要是看得起我,那我们就互相学习一下。”

    “好。”高俊生非常开心地举起了杯子。

    ……

    高俊生托何向东做的事情就是帮着他们改一点剧本,还有就是大家在一起交流,听何向东给他们说一些相声里面的语言技巧。

    何向东答应得挺痛快的,相声里面有句话叫做宁舍一锭金不传一句春,这些包袱技巧都是相声演员的饭碗,轻易不会外传的。

    但是何向东还是答应了,相声里面的语言技巧太多了,他懂的也多,分享一些,问题也不大,他又不是指着这一两个包袱吃饭的。

    另外高俊生的舞台剧他觉得也挺有意思的,也想和他们多交流交流,虽然相声和舞台剧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是大家都是用语言来逗笑观众,从这个角度来说二者是一样的。

    所以相互交流对彼此都是一种促进。

    交流的时间定在了年后,现在大家都放假了,演员们也都着急回家,没几个人有心思交流,而且何向东到上海的车票都买好了,第二天就要出发了,所以交流的日期只能是在年后了。

    第二天,何向东和王弥苇出发去上海,何向东在北京买的东西太多了,他装了满满两大包,试了一下发现自己完全扛不动。

    王弥苇在旁边看热闹看的别提有多开心了,他身上倒是干净,什么东西都没有,当然了,他也带了几件换洗衣服的,现在也都在何向东的包里面。

    何向东也不敢指使这位大爷给他帮忙,就只能是自己含着眼睛把两大包东西搬到门口,一直省吃俭用的他很难得地叫了一次出租车,用出租车带着一大堆东西去了火车站。

    出租车司机一直在骂街,何向东却是充耳不闻,下了火车站,何向东连钱都没给,没办法,这位司机就是顾柏墨,自己再怎么说也是他老板,坐他的车还要给钱?

    何向东别提有多理直气壮了,算了,这孩子穷日子过惯了,这抠门的本性看来是改不了了。

    火车出发,何向东和王弥苇赶奔上海。

    何向东已经好几年没见着师父了,他还好吗?(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七章 终见师父

    难得大方一回的何向东这次去上海的车票买的是两张软卧,这价钱可比硬座贵了好几倍啊。

    如果只是何向东一个人,他肯定就买一张硬座凑合过去算了,但是这回一起来的还有王弥苇,老爷子年纪那么大了。从北京到上海路途遥远,他可不敢让老爷子坐硬座,到时候路途上要是出点什么岔子,那自己就真的是百死莫赎了。

    火车慢的要死,中途还停停靠靠的,何向东和王弥苇坐了一天一夜才到了上海。

    下了车之后,何向东先跟师父打了个电话,确定好了地址之后,他才花钱叫了出租车,这次是真的要给钱了,这么多行李也只能靠着出租车送过去了。

    一路上,何向东表面上没有露出什么异样,但是心里头却是心潮澎湃,心脏都不争气地狂跳起来。他都有两年多没见着师父了,也不知道他过的好不好。

    何向东坐在车上,眼睛一直看着窗外,但是他现在思绪动荡也没了看风景的心思。

    上海其实是一座非常有味道的城市,这里经济发展得相当快,可以说这里已经是国家的经济中心了,但是它却并不像是旁人想象的那种被现代化城市吞噬后的产物。

    没去过上海的人可能会认为上海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动不动就是几十层高的摩天大楼,墙外用的全都是锃光瓦亮的玻璃幕墙,金碧辉煌,晃得让人睁不开眼。

    但真正去过上海的人就不会这么觉得了,上海是有很多高楼大厦,但是紧挨着大厦的就是很普通很矮小的小弄堂,一排排整齐整洁的小弄堂反而衬出这座城市的特色。

    到处都有的洋房建筑似乎也在诉说那个特殊的年代上海的特殊经历,街上都是几个人都抱不过来大树,大树旁边就是很有情调的小咖啡厅小酒吧。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默默阐释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环顾其他城市为了经济快速发展把城市原有的风貌全部推翻,换上了千人一面的高楼大厦,让现代化这个怪物一点点吞噬了城市的所有特色,让千城一面,无甚区别。

    由此可见,上海在平衡继承和发展的尺度拿捏上做的恰到好处,很值得其他城市认真学习。

    ……

    张玉树是上海杂技团的领导,以前单位的福利都不错,也给他分了房了,三室一厅,虽然房子比较老,但还是挺大的。

    他儿子现在是公务员,在区里的文化局工作,他自己也有房子,平时他自己工作也挺忙的,也不和张玉树一起住,只是在周末放假才会过来。

    张玉树的爱人去世好些年了,现在家里头就他跟方文岐两个老头子住,张玉树身体还不错,自己能做饭什么的,他也不喜欢让别人伺候他,所以就没雇保姆了。有些时候自己懒得烦动弹的时候才会请钟点工过来帮着忙活一下。

    今天接到电话之后,两人就在门口等着了。方文岐今年已经上八十岁了,他早年受的苦头太多了,身体一直不好。

    何向东之前一直也是浪迹江湖卖艺,日子过的太苦了,所以方文岐的身体也没能好好养过。这两年在上海,他可算是过上了安定的生活了。

    不愁吃穿,也不用发愁第二天住哪儿。南方的气候也养人,这两年过来方文岐虽然还是很苍老,但是气色却是好了许多,脸上也见着红光了,不再是之前那样的死灰色了。

    张玉树比方文岐年轻一些,他的身子骨很硬朗,身体得要靠养,像方文岐这样漂泊了大半辈子的人,还能活到八十真的算是老天爷赏脸了。

    张玉树现在头发也花白了,但是气很足,说话也很有力量:“方老哥,咱俩回屋等吧,你知道东子什么时候能来啊?”

    方文岐手上拄着一根老人拐,他眺望着路上来车的方向,嘴里说道:“哎呀,我这不是着急嘛。”

    张玉树无奈一笑:“以前小东子就说要来看你,你还非死活不让人家来,这会儿你怎么还着急起来了?”

    方文岐抿抿嘴,鼻头发出一声哼,道:“我不跟你说话。”

    “嘿,你这老头。”张玉树都给气笑了。

    现在是寒冬腊月,上海虽然没有北京那么冷,但是这气温还是有点低的够呛,尤其是对老年人来说,这寒风吹在脸上还真是有点吃不消。

    方文岐等了好一会儿,也不见车子来,他的脸都给吹红了,实在是等不了了,就先回到家里坐一会儿暖和暖和。

    张玉树还给他倒了一杯热水,方文岐也没有心思喝,他的眼睛一直都是看着窗户外面的。

    何向东就只有他这一亲人,他又何尝不是如此啊,何向东这孩子是他在这个世上唯一的牵挂。

    张玉树看着方文岐紧张的样子,心里头又是好笑又是感慨,他都多少年没见着方老哥有这样的姿态了。

    半晌后,一辆出租车缓缓开到了他们家门前,方文岐蹭的一下就站起来了,大声叫道:“一定是东子来了,一定是的。”

    方文岐赶紧向前跑了两步,但是却又突然停了脚,神色有点慌乱和茫然,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应该继续往前走。

    张玉树在窗户边眺望了一下,发现下了车的年轻胖子跟自己印象里面那个小孩子模样还是有点像的,想来应该就是何向东了。

    他赶紧走到方文岐身边催促道:“方老哥,是小东子来了,您还傻站着干嘛呀?你前面不还是很激动的嘛。”

    方文岐抬头看着张玉树,他眼神惴惴:“玉树啊,东子从小就在我身边长大,也没离开我这么久,他现在去了大城市了,也有自己的事业了,我就是一个没用的糟老头子,他……他不会嫌我吧。”

    张玉树又是无语又是心酸,他知道自己的方老哥外表看起来很倔强,但其实他内心是很脆弱很自卑的,他知道方老哥这么多年不肯见自己徒弟就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没用帮不上徒弟什么,还会拖徒弟后腿,他觉得很惭愧,没脸见徒弟。

    “唉……”张玉树拍拍方文岐的肩膀,沉声说道:“东子是你看着长大的,他是什么样的人你最清楚,他不会这样的。”

    听了这话,方文岐点了点头,脑海中浮现了何向东从小到大的经历,一幕一幕就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中掠过。

    是啊,东子是个好孩子,不管多久没见,他的本性是不会变的。

    张玉树见到方文岐的状态已经恢复了,他推着方文岐到了门边,然后把门打了开来。

    何向东正在把自己带的两个大包从出租车上搬下来,突然看见门开了,他转头看来,只见在梦中无数次浮现的熟悉背影就在门口看着自己。

    “师父。”何向东一声动情的悲呼,手上的背包也不知不觉滑落在地上了,他朝着方文岐飞奔过去,如同乳燕归巢一般。

    到了方文岐身边,何向东再也忍不住心头的激动了,他都来不及细看方文岐的容貌,因为泪水已经模糊的他的双眼,他现在就感觉鼻头好酸好酸,眼泪怎么都止不住。

    他一个人在北京漂泊两年多了,这两年他过的很苦很苦,他有很多话想跟师父说,但却怎么都开不了口,最后他只是又唤了一声师父,然后便跪倒在了方文岐的身边了。

    方文岐搂着何向东的身躯,老泪纵横。(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八章 好像在哪儿见过

    看到这一幕,张玉树也感觉鼻头好酸,眼睛也泛起了泪光。太不容易了,真的太不容易了,他知道方文岐的心里有多苦。

    方文岐从出生的那天起就在吃苦了,从小就跟着艺人在街头卖艺,饥一顿饱一顿的,没过过一天好日子。他这一辈子连老婆都没娶,也没有后辈子孙,收了一个孤儿当徒弟,是当儿子那么养的,但是好景不长,他最亲近像儿子一样的徒弟却出卖了他。

    那件事把方文岐伤的很深很深,他在世上就只有那唯一的一个亲人,可是这个亲人却是背叛他最重的那个人。

    方文岐后来浪迹江湖,再不肯跟说相声同行接触也跟这件事有关系。他这一辈子太苦了,今年他已经八十了,可是却没有过过一天安生日子。

    也幸好他在晚年的时候还收了何向东这样一个徒弟,也算是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了一点牵挂,如果不是有何向东,张玉树觉得方文岐的身体早就撑不下去了。

    他记得很清楚,方文岐到了上海之后,他带着方文岐去医院看病,医生检查了他的身体都说他还能活到现在真是一个奇迹。

    那时候的方文岐真是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了,如果不是他真的放心不下何向东,说不定早就撒手人寰了。

    张玉树后来还带着方文岐找了上海非常出名的一个老中医调养了一年多,他的身体才渐渐好转,有了点人样子。

    那时候张玉树真想把何向东叫到上海来,万一方文岐有点什么不测,师徒俩也不至于连最后一面都见不到。

    也还是方文岐一直拉着他的手,让他千万不能把何向东叫回来,不能让他知道这件事。

    “唉,这俩师徒啊。”张玉树深深一叹,他只希望老天爷能对这两人好一点,不要让他们再遭罪了。

    王弥苇站在出租车边上看着那两人,他长长一叹,目光里都是艳羡的神情,他有好几个学生,但是这辈子他还没有收过徒弟,他也没有儿子。都说师徒如父子,他是多么希望自己也能有这样的一个徒弟,也能有这样的一个儿子啊。

    只是可惜啊。

    可惜啊。

    唉……

    出租车司机也下来了,看着眼前这一幕,他愣住了,他不明白这两人怎么突然就这么大阵仗了。心中虽然有疑问,但是他张了张嘴,却始终没有把肚子里面的话说出来,现场的气氛让他觉得自己开口就是一种煞风景的大错。

    良久之后,情绪激动的两人终于分开了,何向东擦了擦眼角的泪水,跪在地上看着师父,师父还是那么苍老,但是气色却是好了许多,看来在上海的这两年过的还是不错的。

    方文岐也赶紧用袖子擦擦眼泪,手扶着何向东起来:“来,好孩子,快起来。”

    何向东赶紧站起来,心里依然很激动,他的声音都带着颤抖:“师父,您还好吗?”

    方文岐忙不迭说道:“好,好,都好,都好。”

    “师父,我想你了。”

    这是这简单的一句话,却又让师徒两人再次泪奔,眼泪就像坏了的水龙头似得,怎么样都止不住。

    “师父。”何向东又唤了一声,然后一把把方文岐紧紧抱住,如同在幼年时期还依赖在师父怀里的孩子一般。

    方文岐一脸的感慨,深深一叹,叹息中带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张玉树揉了揉发酸的鼻子,对两人说道:“行了,别在门口站着了,进屋坐吧,外面冷。”

    何向东松开了师父,转头看着张玉树,目光在一刹那有点恍惚,然后眼前这人便迅速和自己印象中的那个身影重合起来了,他试探性地问道:“张叔?”

    张玉树笑了笑,点点头说道:“你不是都叫我张大妈的吗?”

    何向东反倒是不好意思起来了,小时候的自己还真是调皮啊,他道:“张叔,您还记着呢。”

    张玉树故意板起了脸,道:“废话,我活了大半辈子了也没见哪个人喊我大妈了。”

    何向东挠着头,尴尬地笑着。

    方文岐在一旁帮腔:“张儿,你就知道欺负小孩子,还有没有点大人的样子了?”

    张玉树:“哎哟呵,你还真是帮亲不帮理啊,徒弟来了你就是非不分了是吧。”

    方文岐翻个白眼给他:“我管你啊。”

    张玉树笑了笑,也没计较那么多,看了一眼外面站着的王弥苇,他转头问何向东:“那人是谁啊?给我们介绍介绍吧。”

    何向东这才想起这茬来,他来之前跟两人说过他会带着一个相声前辈一起过来,但是他也没有把王弥苇的身份说清楚。

    他赶紧小跑到王弥苇的身边,把王弥苇迎到了两人身边,然后做了一番介绍:“这是王弥苇王先生,是我在北京认识的相声前辈。王老爷子,这位是我的师父方文岐。”

    王弥苇把目光投向方文岐,他对方文岐好奇很久了,他很知道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位名师能教出何向东这样的弟子,今日一见,不说别的,单方文岐这身上的地气就是十足的。

    “方先生。”王弥苇抱拳。

    方文岐急忙抱拳回礼:“王先生,您客气。”

    何向东再一伸手,介绍道:“这位是张玉树,张先生,他是评书门人。”

    王弥苇再一拱手:“张先生。”

    张玉树同样抱拳道:“王先生,幸会幸会。”

    几人都很客气,相视一笑。

    出租车司机先前的感动劲儿也过去了,他眼瞧着这几人居然在门口聊起天了,也没人管他了,他实在忍不住了,便喊道:“喂,你们的东西还要不要了,车钱还没给呢,别净顾着聊天耽误我生意啊。”

    何向东赶紧小跑过去把车钱付了,然后把自己的两个大包弄下来,吃力地扛过来。

    张玉树惊讶道:“他这是逃难来的还是怎么着啊?哪里来的这么多东西啊?”

    王弥苇微微一笑道:“他为了来上海看你们差点没把北京城搬空了。”

    张玉树点点头道:“这孩子还真是有心了。”

    方文岐却没看何向东,他的目光一直停留在王弥苇身上,不知道为什么他总觉得王弥苇这人有点眼熟。(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九章 吓一跳

    “这是天福楼的酱肘子,我买了二十个,你们要是吃不掉就放在冰箱里面冻着吧,吃的时候再蒸一下就好了。这是六必居的咸菜,还有糖蒜什么的,我也买了十几斤了。对,这是内联升的布鞋……”

    何向东从大背包里面把东西一样一样献宝似得掏出来,全都是响当当百年老店的产品,这份孝心真是感人啊,当然价钱更加感人。

    方文岐和张玉树都看傻了,这孩子买的东西都是一摞一摞往外搬的,不说别的,他咸菜都买了十几斤了,连布鞋都买了七八双,这是干嘛?从北京批发商品到上海做生意啊?

    王弥苇也是苦笑不迭,何向东两个大背包里面装的全都是这些东西,而且每样都买的很多,真的是跟搞批发生意似得。

    两个背包加起来两百多斤了,也难怪他背不动。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也没少花钱,这个铁公鸡这回总算是大方了一回了,他买这两背包东西就花了一万多了。

    在那个年代一万多可不是个小数字啊,好多人挣一年都没能赚到这些钱呢,而何向东却眼睛都不眨就花了这么多,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张阔如是真有钱啊。

    唉……

    “哎,好了好了,孩子,你怎么买了这么多东西啊?”方文岐赶紧叫停了何向东的献宝。

    何向东把手上的布鞋放好,说道:“嗨,我来一趟上海也不能空手来嘛。张叔,这几双41码的是给您的。”

    张玉树惊讶道:“还有我的啊?”

    “当然有了,还有这件羽绒服也是给您的,您看看合不合身,哦,对了,这些老北京的点心您也能吃吧,你应该没有糖尿病什么的吧,这些点心都是现做的,特别香。”说着,何向东又开始找他带来的点心了。

    其实他带的这些东西只有三分之一是给方文岐的,剩下的是给张玉树还有张玉树家里人的,毕竟师父在人家这里吃住两年多了,他要是一点表示都没有就有点不像话了。

    你说要是直接送钱吧,人家肯定也不乐意。张玉树的退休工资也挺高的,也不差那么点钱,给人家反倒是有点见外了,所以何向东就只能是多送礼物了。

    ?他在上海的这段时间也要多花钱,至少不能让自己显得小气了。张阔如很明显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出手也非常大方,直接给了何向东五万块让他花去。

    张玉树欣慰地点点头,他倒是不在意何向东带了多少礼物,只要有这份心就很好了:“好了好了,别献宝了,赶紧把这些东西都搬到旁边去吧,你们吃饭了吗,肚子饿不饿啊?”

    何向东答道:“在火车上吃了饭了。”

    张玉树看了看时间,说道:“那成,那就先吃点水果,咱再等一会儿,等书白回来咱晚上一块儿吃饭。”

    张书白就是张玉树的儿子,今天因为何向东过来上海了,他儿子也说晚上一起过来吃饭,一起的还有他媳妇儿子。

    何向东点点头,说道:“好啊,那要不咱出去吃吧,我好不容易来一趟上海,也得给我一个做东的机会。”

    张玉树笑笑:“行了,不用那么麻烦,在家做就是了,别出去花那个冤枉钱了。”

    何向东也很客气道:“要的要的,您说接下去这段时间我们都要在您家麻烦您那么长时间,您再不让我多表现表现,我可住不安心啊。”

    张玉树指着何向东哈哈大笑:“嗨,你这孩子。”

    方文岐也在一旁帮腔说道:“这是孩子的一番心意,你答应就是了。”

    张玉树这才道:“好吧好吧,那我得赶紧去把我的那件珍藏的大衣找出来,去咱小东子的饭局,可不能穿的随意咯。”

    何向东亦是大笑。

    方文岐看看两人,笑了笑,又把目光看向了王弥苇,问道:“王先生,我们以前是不是见过啊,我总觉得您很眼熟。”

    这话一出,旁人还没怎么着,何向东的心一下子就提到嗓子眼了,冷汗都要出来了。

    王弥苇看着方文岐的脸,灰白的眉毛微微皱了皱,他仔细在脑中思索了一下,稍顷之后,微微摇头,好像也没什么印象,就道:“呵呵,年纪大了,不记得了。”

    方文岐又问道:“敢问王先生师承那位老前辈啊?”

    王弥苇呵呵一笑:“家师在艺界名声不显,说了恐怕方先生也不一定会知道。”

    “哦。”方文岐应了一声,眉头微皱。

    何向东赶紧把话题岔开,再问下去那还得了,他心脏都快要跳出来了,他只知道王弥苇不会在师父面前提起拜师的事情,但是他也没想到自己师父居然对王弥苇这么感兴趣,好像曾经还见过,这万一要是被自己师父知道了王弥苇的来历和底细怎么办?

    自己师父在江湖上混了这么多年了,别的相声艺人可能不知道王弥苇这一支的单口相声传承,但保不齐自己师父知道啊。

    他太清楚自己师父的性格了,这要是被自己师父知道了王弥苇的来历,还有自己要学习他们这一枝儿的单口相声传承,以师父的性子非得压着自己脑袋拜王弥苇为师不可啊。

    可是自己完全不想再拜别的相声艺人为师啊,何向东现在悔的肠子都青了,千不该万不该,不该把王弥苇带来上海啊。

    但是现在也不能随随便便就把人家给赶走,造孽啊,真是造孽啊,现在也只能是能瞒一天算一天了。

    王弥苇可是从地沟油里面炸出来的老油条啊,他打眼一看何向东的脸色就知道这小子在想什么了,他的脸色当时就是一沉,随即又是一松,再然后目光中流露出复杂的神情。

    何向东岔开话题道:“师父,咱们上海有一家酒店叫青云大酒楼您知道吧,要不咱晚上就去那儿吃吧。”

    张玉树吓一跳:“你疯了啊,那可是新建的五星级大酒店啊。”

    “没事。”何向东故作轻松地一笑。

    方文岐没有说话,眼睛一直狐疑地盯着何向东,看的何向东浑身都不自在起来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章 吃饭

    张玉树的儿子张书白在下了班之后也开着车带着自己媳妇儿子过来了,其实张家的生活条件还是挺不错的,这年头家里就买得起小汽车就很了不起了。

    张书白,何向东也见到了,一个带着眼睛非常文气的中年男人,虽然没有从艺,但是做的事情也跟艺界有点关系,因为他是管着艺界的。

    虽然现在艺人已经翻身了,社会地位也高了,也成为了人民心目中的人民艺术家了,再不是旧社会时期跟乞丐妓女一样的下九流行当了,但是在很多老艺人眼里还是不太希望自己孩子从艺的。

    现在社会也变好了,干点什么不好呢。艺人行从来都是名利场是非圈,所有人都是冲着争名逐利来的,虽然其他行业也是名利场,但是竞争真的没有艺人行当来的这么激烈这么黑暗和龌龊。

    很多老艺人都希望自己孩子去做一点体面稳定的工作,比如当个老师或者医生,再或者去政府单位上上班,哪怕是不能成名赚大钱,但至少工作体面收入稳定,这就足够了。

    艺人这一行是真的不好混。

    所以张玉树在张书白还是很小的时候就让孩子好好念书,也没有传授他半点口技,让他把大学都读完了,后来国家也给分配了一个还不错的工作,现在也挺有出息的。

    张书白的爱人是上海一家医院里面的医生,工作虽然比较忙,但是很体面,夫妻俩的收入加在一起也就不低了。

    他们的儿子叫小风,今年九岁,还在读小学,小模样长得白白净净,很可爱。

    何向东见了小风立马就给包了一个大红包,这是见面礼,张家人稍稍推辞了一下也就收下了。

    晚饭就定在了青云大酒店,张书白自己有一辆车的,然后还雇了一辆出租车,这些人才全都挤了进去。

    张书白开着车带着老婆孩子还有自己的老父亲,去青云大酒店的路线他知道,他在车流中开车很稳,面色也有点不苟言笑,这而是一个比较严肃的人。

    他开着车问道:“爸,那个何向东是相声演员对吧?”

    张玉树就在后座陪着自己孙子玩呢,听到话,他答道:“是啊,他是说相声的。”

    张书白又问道:“他现在在哪儿工作呢?”

    张玉树答道:“现在啊,正式的工作是在铁路文工团里面,在北京也在一家小园子里面说相声。”

    张书白又问道:“没有别的工作了?”

    “没有了。”

    “哦。”张书白应了一声,便不再继续询问了。

    张玉树逗弄了孙子一小会儿,想了想,问道:“你打听小东子的工作干嘛?”

    张书白道:“没有,我只是觉得他请我们去青云大酒店吃饭,这手笔可不小,我在想是不是这人的收入很高,现在看来,恐怕……呵呵……”

    张玉树眉头皱起,他也觉得何向东有点太大方了,但是他又不好多说什么,何向东的心思他很清楚,这孩子就是想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激之情,但是真的不必如此啊,自己跟他师父的交情那可是过了命的啊。

    张玉树想了想,说道:“这孩子也是一片心意,咱们收着就是了。”

    张书白微微摇头:“表心意大可不必如此铺张,在旁边随便找个小饭馆吃一顿也就是了,我们也不会挑他什么理,心意到了就行了了。现在去这种大酒店,恐怕一顿饭就得吃掉他差不多半年工资,唉,这孩子还是太年轻啊。”

    张玉树也默然了,自己儿子说的也在理。青云大酒楼他很清楚,这是上海新建的五星级大酒店,据说里面的消费是出了名的高,他现在也只能是暗暗决定到时候在酒桌上可要控制着点餐了。

    说话间,车子就到了青云大酒店了,何向东他们下了出租车就到了酒店门口等着了,张书白则是去停车了。

    何向东打量了一下这座酒店,酒店的楼层倒是不高,只有八层,但是面积极大,是一个正方形的地基,地基的一半是酒楼,建筑是呈一个直角形状的,正好占了地基的一半面积,另外一半则是花园人工湖还有露天咖啡吧等建筑。

    整个大酒店呈现出一种西式的风格,何向东看了眼正在停车的张书白,他走到了大门那边,对门童说:“你们经理在吗,告诉你们经理就说何向东过来了。”

    门童显然是知道这件事的,立马让何向东在这里稍等,然后飞快跑进去报告这件事了。

    穿着一身正装的经理也很快就出来了,一见到何向东就非常热情地把手伸出来,握着何向东使劲摇了一下,热情洋溢地说道:“哎呀,何先生可把您给盼来了,鄙人姓王,您叫我小王就可以了。”

    何向东道:“王经理,您客气了,包间都准备好了吧?”

    王经理道:“您放心,早就准备好了,我们这里最好的包间青云阁。”

    “包间?”张书白也停好车走过来了,刚刚过来就听到了这样一句话,眉头当时就皱起来了。

    张玉树拉着孙子的小手也过来了,当时就劝道:“嗨,去什么包间啊,就在大厅吃吧,去包房多挤得慌啊,空气也不流通。”

    王经理立马道:“我们的青云阁包房安装了国际上最好的空气疏通和净化装备,不仅一点都不闷不堵,而且设备还能有效去除外界空气中的尘土和杂质。”

    张玉树心中暗暗淬了一口,单一个破空气就弄得这么厉害,这价钱还不得高到天上去啊。

    张书白心中默默盘算了一下,照这个架势下去,这个混小子还不得把一年工资都献出来啊?

    小年轻逞什么能啊?

    小风这孩子可不懂这些大人的想法,听到有这么好玩的东西他眼睛都发亮了:“哇,真的有这么厉害啊。”

    王经理显然也是个人精,他立马对小风说道:“是的呀,包房里面还有全套的变形金刚玩具哦。”

    小风双手捂着嘴:“哇,真的有吗?我可以玩吗?”

    王经理笑道:“你想要,我可以全都送给你哦。”

    “太好了,我要去,爷爷我要去。”小风赶紧拉住张玉树的手,开始央求了,他知道自己爷爷疼自己,老爸太凶了,他可不敢求。

    张玉树脸都黑了,连这玩意儿都送,这他妈得花多少钱啊。

    张书白的媳妇赶紧把孩子拉倒身边,柔声劝道:“小风乖,咱们不去包房好不好,爷爷年纪大了,不太适合在小房间里面待着。”

    说完,她还狠狠剜了王经理一眼,这人为了做生意真是没下限了,居然这么卑鄙地勾搭小孩子。

    王经理当时便哭笑不得。

    小风把嘴撅起来了,满脸的不高兴,可是也没敢大喊大叫,他老爸的可是严厉的很啊。

    见状,何向东赶紧说道:“好了好了,咱们就去青云阁吧。”

    张玉树道:“在大厅就行了。”

    何向东笑了笑:“没事,就去青云阁好了。”

    张书白皱着眉头问道:“你确定?”

    何向东含着笑点了点头。

    方文岐也有点担忧地看了何向东一眼,但是看到何向东这么坚持,他也就不说什么了。

    张书白点了点头:“好吧,那就去青云阁。”

    张玉树见他们都这么说了,他只能默默叹了一口气。

    “好耶。”小风倒是高兴地跳了起来。(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一 中国口技

    一行人一起往酒店里面走去,王经理在前头带路,何向东也在前面,两人差不多是并排走的,但是王经理却是落后何向东半个身位的。

    到了青云酒店内部,何向东才发现这里面的装修也没是极有特色的,奢华但不媚俗,雅致中透露出难掩的贵气。

    何向东这个土包子可没见过这么好的装修,一路上他看的眼睛都有点花,但毕竟也是老江湖了,他在表情上也没有显露出半点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样子。

    后面的那几人显然也甚少来这种场所,他们的眼睛一直在四处打量着,很是新奇,尤其是小风这孩子,眼睛都看直了。

    等电梯的时候,王经理从自己怀里拿出一张名片来,双手递给了何向东,说道:“何先生,这是我的名片,您在上海有什么需要可以随时联系我。”

    “好。”何向东也很客气地双手接过来,看了一眼名片上的信息,就把名片都收起来了。

    后面那些人腹诽不已,都在暗自咒骂王经理,这老小子真的把何向东这愣头青当成是冤大头宰了,还找你?你他妈到底想坑多少钱啊?

    现场也只有王弥苇老爷子最能沉得住气了,他是最清楚这里面内情的人了,只不过他也没有说什么。

    方文岐倒也还能稳得住,他虽然心里也有很多疑惑,但是他太了解自己的徒弟了,知道小东子不是一个瞎逞能讲排场的人。

    一行人上了电梯了,进入了青云酒店里面最好的包厢青云阁,这包厢内部也就不用多说了,只能说是真不愧是这酒店里面最好的包厢,连空气中都散发这淡雅的清香,让人瞬间就放松下来了。

    几人落座之后,王经理冲着几人微微一鞠躬,说道:“您诸位请稍事休息,菜肴马上就来。”

    说完,王经理就出去了。

    张玉树直接懵了,他本来还打算在点菜方面控制一下的,结果人家完全不给他这个机会,居然直接就走了,搞什么鬼啊。

    何向东只是微微笑了笑,他也怕点菜麻烦,所以很早就让王经理自己去准备了。

    张书白看着何向东轻声冷哼了一下,脸有点挂下来了,这个年轻人真是死撑面子,一顿饭花去一年的工资值得吗?都是自家人有这个必要吗?

    旁边有长得很漂亮的女服务员在给他们泡茶,她把茶壶端过来的时候,何向东对她说道:“行了,给我吧,你出去忙就好了。”

    女服务员微微一鞠躬就出去了,何向东拿着茶壶站起身来一一给他们倒茶,非常的尊重和客气。

    到了张书白这里的时候,张书白看着何向东非常恭敬地给自己倒茶,他板着的脸也渐渐缓了一下,心里也在默默想道:“毕竟是年轻人,做事情肯定有考虑不到的地方,但是这孩子的心还是好的。”

    “大哥,您用茶。”何向东双手把茶杯递给了张书白。

    张书白把茶杯接过来,一直很严肃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点笑意了,他也给何向东道了一声谢。

    到了小风的身边,小风正在乐此不疲地玩变形金刚的模型,王经理还打发别人送来不少其他玩具,都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玩的东西,王经理也是个人精。

    “小风,好玩吗?”何向东笑眯眯问道。

    “好玩。”小风很开心地点了点头。

    何向东也拿起了一个模型,他是没有看过变形金刚的,变形金刚的电影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就已经红的不行了,但是一直没有引进中国播放,等到引进来的时候,他也早就过了看动画片的年纪了。

    但是他知道这好像是汽车变身成的铁人,他拿过一个模型来,放在手里把玩了一下,然后把模型挡住嘴,嘴唇微微一抿,声音就出来了。

    “呜……呜……嗯……”汽车开动。

    “哔哔……呜呜……”汽车鸣笛开动。

    ……

    小风停下来手里的动作,转头看着何向东,他都看傻掉了。

    张书白也深深看了何向东一眼,然后又看着满脸欣慰的老父亲,最终他也只是低头默默一笑。

    张书白的媳妇也有些惊讶,但她也是吃过见过的,倒是也没有太过诧异。

    张玉树则是非常欣慰地点了点头,看样子小东子这些年真的没有把口技功夫放下啊。

    方文岐也非常满意点点头。

    王弥苇笑了笑,然后又是一叹。

    “哇,叔叔你好厉害啊。”小风眼睛里面都是崇拜的神情。

    何向东道:“叔叔都是跟你爷爷学的,爷爷才厉害呢。”

    “真的吗?”小风亮晶晶的眼睛盯着张玉树看。

    张玉树苦笑着摇了摇头:“不行了,我年纪大了,气力不足了,而且前几年动过手术,口技是使不了了。”

    “啊?”何向东很惊讶,他一点都不知道这事。

    张玉树又叹了一口气:“唉,口技不使就不使吧,反正也没人爱听。以前外国人还想用他们最好的节目来求着换我们的口技,周总理还说这是我们的国宝不能外传,可是恐怕连周总理都没想到会有我们的国宝连我们自己国家的人都不愿意听的一天。”

    听着张玉树落寞的话语,何向东觉得自己心里堵得难受。

    饭桌上其他人也是如此,尤其是王弥苇和方文岐两位,他们都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老艺人,最能明白这里面的落差。

    中国口技当年在国际上的名头有多大啊,那可是被外国人称为东方魔法的东西啊,中国这么多曲艺艺术,当年最出彩的就是口技。

    当年口技门的孙泰大师在国外表演口技《云雀》的时候,竟然引来大批云雀在其上空盘旋,语气一鸣一和,久久不愿离去。

    八二年春节的时候,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访华在北京过生日,口技门的牛玉亮先生在给他们表演二狗相争的时候,莫尼克公主和她姑母带着过来的两只小白狗居然直接打起架来了,这就是以假乱真,人兽合鸣。

    当年的华沙杂技节,世界上的国家都派出了他们最好的杂技演员进行比赛,但是力压群雄一举夺魁的还是中国口技。

    那时候前苏联还向中国发出请求,他们想用他们国家最好的两门艺术来换中国的口技,但是却被周总理以中国国宝不外传为由拒绝了。

    当年的中国口技在国际上是有多么的辉煌啊,可惜啊,时过境迁,现在也没有什么年轻人愿意学习口技,连中国人都自己都不愿意听口技了,反而要去学什么b-box,其实中国口技才是真正的世界最强,没有之一。

    保护国宝保护到最后居然连本国人都不去珍惜和喜欢了,这是多可惜的一件事啊,也难怪张玉树会如此神伤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二章 张家人傻了

    其实中国口技在国内还面临一个很尴尬的处境,那就是这门艺术的分类问题。口技和相声是很有渊源的,最初的口技艺人就坐在屏风后面说学逗唱,这叫暗春,有时候也有两个艺人在里面互捧互逗,这也就是相声的雏形。

    后来有一批口技艺人走出了屏风站在了观众面前说学逗唱,这叫明春,再之后就慢慢发展成了相声艺人了。

    所以说在最初的口技里面他是包含了说学逗唱这些内容的,包括初中课本的古文《口技》里面也是说一家三口晚上睡觉的场景,还有巷子里面失火了,众人救火的场景。

    从这个角度来说,口技应该是要归属于曲艺类的。但是由于建国后口技一门的孙泰和其弟周志成从香港归来后就直接进入了上海杂技团,那时候口技的主要表演内容变成了模仿自然界还有动物的声音了,所以口技归于了杂技一类。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后来杂技舞台上就渐渐找不到口技的身影,口技从杂技中脱离了,但是曲艺界也不认为口技是曲艺的一种,好了,口技变成没人要的孩子了。

    你说操蛋不操蛋。

    张玉树话说完之后,饭桌上的气氛就有点凝重了,连最好玩的小风也觉得气氛有点不对,小脑袋抬起来看着众人,眼睛忽闪忽闪的。

    何向东默默一叹,也坐到位置上去了,现在传统艺术都是这样一副半死不活的景象,也不只是口技一门。

    因为是酒店里面最好的包厢,菜很快就上来了,珍馐佳肴,让人目眩神迷。

    张家的生活条件是不错,但也仅仅是还不错而已,奢侈的时候也只是在深秋时分买一些大闸蟹吃吃而已,像这样的一桌,他们还从来没试过。

    张玉树也见现场气氛有点沉重,他主动道:“来吧来吧,吃菜吧,别浪费了这一桌子好菜。”

    小风这时候也非常懂事,他拿了一个大海蟹过去放在张玉树的碟子里面说道:“爷爷,您吃螃蟹。”

    张玉树笑着点点头:“好,爷爷吃,小风你也去吃吧。”

    经过小风这一弄,饭桌上的气氛也好多了,众人也纷纷吃起菜来了,张玉树刚把螃蟹拿起来,看着螃蟹他又叹了一口。所有人又都愣住了,老爷子又怎么了?

    张玉树把螃蟹放下,他实在忍不住了,就对何向东说道:“小东子啊,你这顿饭得花多少钱啊?”

    何向东看看餐桌,摇摇头道:“我也不太清楚诶。”

    张玉树翻了个白眼差点没晕过去,你这孩子的心可真大。

    张书白的媳妇也说话了:“小东啊,其实我们家跟你们师徒的关系很近,大家也都是跟一家人一样的,家里人吃饭就不用这么破费了,下次不要这样了啊。”

    张书白也叹了一口气,说道:“小东啊,你现在也是刚工作没有多久,收入方面也不高,真的不必这么破费。你看看你点的这一桌子菜,这得花你多少钱啊。唉,算了,这回就我来做东吧,下次你不要这样了。”

    何向东急忙拦道:“哎,大哥,您别这样,说好的是我请的,其实吧,这酒店……”

    “砰砰……”

    两声敲门过后,王经理进来了,他正好把何向东的话给打断了,他后面还跟着一个服务员,服务员托盘上带着两瓶皇家礼炮。

    王经理笑容可掬:“哟,没有打扰到诸位用餐吧。”

    张书白眉头当时就皱起来了,他对这位王经理可没有半点好感,因为在他看来,就是这个混蛋非把何向东这个小年轻坑到青云阁包厢里面来的。

    “王经理来有什么事吗?”张书白语气也冷了几分了。

    王经理微微有点错愕张书白的语气,但他脸上的笑容未减,很客气道:“我就是代表我们酒店来给各位敬上一杯酒。”

    话音刚落,他身边的男服务员就把酒给开了,张书白还没来得及拒绝了,就听得嘭的一声,他当时就懵了,这酒钱算谁的啊?卧槽,一个月工资又没了啊?

    张玉树脸也黑下来了,这经理怎么还没完没了了。

    张书白的媳妇的脸也变得不好看了。

    反正这家人脸色就没一个好看的,除了小风,这孩子现在正吃得不亦乐乎呢。

    王经理看看几人的表情,他头有点大了,怎么感觉这些人对自己的意见有点大啊,按理说不应该啊,自己的服务还是很好的啊,这怎么还把人给得罪了。

    王经理也有点懵,想了想,他从自己怀里掏出一张金卡来,走到了张书白的身边,说道:“张先生,这是本店最高级别的vip金卡,持此卡在本店一律享受最高的贵宾服务,而且所有消费一律五折。”

    这话一出,张书白愣住了,他可不是没见过世面的愣头青,这种顶级酒店的顶级vip卡可不是一般人能拿到的,这每一张卡都是专门登记过的,酒店也有专门的人员跟进这些顶级客户的,持这种卡到这家酒店享受的肯定是最好的待遇。

    张书白懵了,自己何德何能能拿到这种级别的金卡啊?自己又不是什么大领导,文化局是出了名的清水衙门,无权无势的,也管不到人家酒店身上,自己也只是文化局的一个小领导而已啊,他给我这种卡干嘛啊?

    王经理双手把卡递过去,微笑道:“张先生,这是我们酒店的一片心意,请您一定要收下。”

    张书白脑袋晕晕乎乎地收下了这张卡。

    在坐的全都是人精,看到这一幕,都愣住了,当然要除了何向东和王弥苇,还有小风这孩子。

    张玉树眼珠子瞪得很大。

    张书白的媳妇也傻眼了。

    方文岐看看张书白又看看何向东,眉头皱起。

    男服务员也在给众人倒酒了,王经理绕过他,走到了何向东身边,恭敬地轻声说道:“何先生,总统套房已经给您准备好了,您看您准备什么时候入住了。”

    这话一出,张家人傻了,看着何向东的眼神就跟见了鬼似得,不是说这人就是文工团里面的一个小演员吗?怎么还住上总统套房了?

    何向东推辞道:“不用麻烦了,我这段时间住在张家就好了。”

    王经理想了想说道:“那房间我给您留着,您什么时候有需要随时过来都可以住。”

    张家人更懵了,一个个大眼看小眼,人家说不住,你们酒店还给人把房间留着,不拿出去做生意,这酒店是何向东开的啊?你们对他这么好?

    何向东道:“哎,不用客气了,你们该做生意做你们的,不用管我了,耽误你们做生意就不好了。”

    王经理客气道:“您说的这是哪里话,张董吩咐过的,我们自然要好好办的。”

    何向东笑着摆了摆手,张家人嘴都合不拢了。

    ps:因为书友群人才济济,所以经过商量后决定我们做一台网络晚会,有书友朋友表演节目哦,包括各类曲艺歌曲,当然也有本人的轻易不唱的曲目。所以有想表演节目的书友朋友可以加群,想看表演的也可以加群,想献计献策的更要加群了,群号看简介。(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三章 气王弥苇

    饭局后来就在很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了,何向东也向他们坦白了这家酒店经理为什么会对自己这么客气。

    其实这家酒店的老板的就是张清丰,来上海之前张阔如跟张清丰打过电话了,张清丰也跟这边的王经理说过这事了,也跟何向东通过电话了。

    其实张清丰对何向东还是很好的,他是拿何向东当成自己弟弟一样看待的,他也知道自己要忙工作,没有时间陪老爷子,老爷子年纪大了也怪可怜的,现在好不容易有个何向东能陪着照顾老爷子,他别提有多高兴了。

    他也知道自己家老爷子是拿何向东当亲儿子一样看待的,所以爱屋及乌,他拿何向东也是当成是亲弟弟的。

    只不过何向东总觉得现在的张清丰有点太成功了,他也不愿意去过多地沾他的光,这还是他第一次在张清丰的酒店里面吃饭,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

    不过他也没有和这些人细说张清丰的事情,就说了自己跟这家酒店的老板沾点亲,这顿饭是不要钱的。

    张家人这才释然,终于可以放心地大快朵颐了,前面他们都还是慎着的,一想到这顿饭得花一年的工资,他们哪里吃的下去啊,现在总算可以抛开心里负担了,免费的不吃白不吃。

    方文岐也才清楚这家店居然是张清丰的,他在和何向东的以前通话的时候隐隐知道了现在张清丰出息了,好像生意做的挺大的,其他的他也不太清楚,也没想到上海新建的这个五星级酒店居然是张清丰出资的。

    他也不禁有些感慨,当年那个青涩的小伙子现在居然能攒下来这么大的一份家业,唉,是龙是虎,谁能预料呢。

    ……

    已近年关了,张书白也放假了,何向东这段时间也一直在帮衬着张家一起筹备春节的事宜,当然钱也没少花,一直抠抠缩缩的何向东总算是大方一回了。

    今年张家的过年计划就是除夕一起守岁,然后过了十二点之后,各回各家睡觉。

    因为今年来的客人比较多,一套房子住不了那么些人了。往年就方文岐一个人和他们一家子过年,一套房子就够用了。

    今年又来俩,这就住不下去了。所以除夕那天大家一起在张玉树家里吃年夜饭,然后看春晚守岁,过了十二点之后,张书白一家子再开车回他自己家。

    大年三十那天,大家都挤在一起贴春联,准备年夜饭,倒也是极为热闹的。何向东还给张阔如打了个电话,得知他又回大别墅里面了,张清丰也回家了。

    拜了年之后,何向东把电话挂了和王弥苇闲聊了起来,这段日子,他师父也盘了王弥苇好几次底,但是都被王弥苇给糊弄过去了,也没有把他自己的来历说出来,这让何向东大松一口气。

    “老爷子,您以前春节跟谁过的啊?”何向东笑着问王弥苇。

    王弥苇手上抱着一个玻璃大茶杯,里面泡着香片,他冲何向东翻了个白眼,毫不客气道:“关你屁事。”

    到了年三十了,何向东的胆子也养肥了不少了:“该不会您老一个人过吧,那可够惨的。”

    王弥苇脸都黑下来了:“你单口相声还想不想学了?”

    何向东现在也开始作死了:“我是不想学,是您非得教哇。”

    “啊呀。”王弥苇捂着胸口,差点没给气的背过气去。

    何向东嘴角憋着坏笑,自从他长大之后可很少这么气人过了,现在回到他师父身边了,这骨子里面的调皮捣蛋性子又死灰复燃了。

    王弥苇都快气疯了:“我他妈就算让我们这一枝儿绝户了,我也不传你。”

    何向东吓一跳:“哎哟呵,您老这么疯狂啊。”

    方文岐也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了,张嘴就问道:“什么绝户啊。”

    何向东冷汗都要下来了,急忙说道:“没事没事,我们逗着玩呢。”

    王弥苇黑着脸:“逗什么呀,我们单口传承就要绝户了。”

    听到这话方文岐眸子骤然一亮,他这几十年奔波江湖都是为了拯救和整理传统相声,现在一听到有快要绝户了的单口相声,他瞬间就来劲儿了:“王先生,您擅长单口?”

    何向东差点没给自己两个大嘴巴,自己没事干嘛要去惹王弥苇啊,好死不死的还把师父给招来了,完了完了,这次万事休矣了。

    何向东脸都白了。

    王弥苇看看何向东这副死样子,心中大为畅快,真他妈爽啊,这混小子也有今天:“是啊,我一直是以说单口相声为生。”

    何向东冷汗下来了,眼神央求着王弥苇。

    王弥苇根本不想理他,央求个屁啊,前面不是挺嚣张的嘛,再说拜自己为师就那么惨啊?

    方文岐皱着眉头在细细思索,嘴里头也还在念叨:“说单口为生,这在相声界可不常见啊,说相声的都是说对口的,单口为生?”

    何向东都快哭出来了,完了完了,以师父的阅历很有可能会被他猜出来的。

    也恰好就在这个时候张玉树喊话了:“饺子熟了,都先过来吃点饺子吧,年夜饭还得好一会儿。”

    何向东如同泥菩萨过江的时候终于抱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他赶紧推着师父往厨房走:“走了,走了,师父,饺子熟了,咱们赶紧先吃饺子吧。”

    方文岐的思路一下子就被何向东给打乱了:“现在就吃吗?这么早,我肚子还没怎么饿呢。”

    何向东道:“先吃点吧,年夜饭还有好一会儿呢,不然等会肚子饿了就没东西吃了。”

    方文岐也没有多想,就道:“好吧好吧,那就先吃点吧,你快去叫王先生一起过来吃。”

    “好好。”何向东忙不迭应了两声,然后扭头喊道:“王先生,过来吃饺子了。”

    王弥苇看着推着方文岐走的何向东,他目光幽幽,鼻头里面发出一声冷哼。

    默默驻足看了一会儿,又扭头看了窗外一眼,已经是年三十了,街上也没什么人了。

    王弥苇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脸上露出一丝笑意,也很快追了上去。(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四章 这两人是在地上捡过钱的

    今年的年夜饭很丰盛,是张书白的媳妇掌大勺,然后何向东也做了几个特色小菜,哦,对了还有小风这孩子,他也做了一个寿司。

    何向东见都没见过,也不能理解好好的一个紫菜包饭怎么就叫寿司了,是给人拜寿用的吗?跟寿面寿桃一个意思吗?

    那这样看起来这个寿司的寓意还是蛮好的嘛,就是颜色有点不太喜庆,黑白色儿的。

    何向东尝了一个发现味道还是可以的,就是已经冷了,不知道加热一下会不会好一点。

    当他把自己对寿司寓意的猜测还有加热食用的想法说出来之后,现场霎时一静。

    连小风那孩子都翻着白眼说了一声土鳖。

    旁边的人更是哈哈大笑不止。

    何向东脸都绿了。

    年夜饭在一片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着,喝酒的推杯换盏,好不热闹,不喝酒的也弄一杯饮料喝着,桌子上虽然都是家常菜,但是在此刻也只有家常菜才能显出除夕夜的家庭温情。

    在这种环境这种气氛中,人们才能更好的感受家这个字的味道。家从来不是激情澎湃热情似火的,它永远都是默默温情,就像一泓温泉缓缓流着,不温不火,不激不烈,但是这种淡淡而又绵长的温暖才最能温润心田。

    年夜饭后,所有人都在张玉树的房子里面看春晚,大家一起守岁。

    春晚在这个时候就已经成为了中国人过春节一项必不可少的习惯了,目前春晚的好评率还是比较高的。

    这也跟现在的娱乐方式相对后世来说比较匮乏有关系,现在网络还是刚刚迈出普及的第一步,网速都还是几十k的年代,电视上也没有什么娱乐节目,春晚就已经算是一道娱乐盛宴了。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娱乐生活越来越丰富,老百姓的口味都养刁了,但是春晚却还是一成不变,这自然没有办法满足了老百姓对春晚的期待了。

    换句话说,春晚是一直没有变的,变的是观众。

    当然了,这不能怪观众,观众是不会有错的。人家观众见得世面多了,眼光高了,你春晚固步自封难道还要怪观众眼光太高不成?

    在坐的大部分都是文艺圈的人,包括张书白,他也算是艺界的人。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他们关注的点自然是跟旁人不一样的,尤其是这里还坐着四个传统曲艺行当的艺人。

    像什么现代歌曲舞蹈,他们关注的还稍微少一点,也没什么好关注的,一个三流歌手比我们一流的唱曲的都要红好几倍了,我们还关注个毛线啊。

    开场歌舞过后,第一个语言类节目就出场了,第一个便是相声,还是一个群口相声,表演者就是那四个外国人。

    一段群口说完之后。

    何向东:“……”

    方文岐:“……”

    王弥苇:“……”

    张玉树扭头看看三人麻木的表情,他差点没笑出声来,幸灾乐祸道:“哎啊,咱们这些传统的老玩艺儿看来就只有你们相声走出国门迈向国际了啊,哈,连外国人都有说相声的。”

    方文岐黑着脸,破口骂道:“关你屁事。”

    何向东摇头苦笑一下,他倒不是反对外国人说相声,在他看来只要是能说中国话就具备了说相声的前提了,但是电视上这几个货明显是票友性质,水平真心不敢恭维。

    但也没办法,这次春晚的节目就是这样安排的,这是一场晚会,又不是一个擂台,又不是谁打赢了谁就一定可以上场的,人家春晚工作组的节目就要这样设计,你有什么办法。

    第一段相声看完,接下去就是两首歌曲,再然后就是小品了,小品这两年可红,这门艺术虽然非常年轻,但是红的太快了,虽然大家都是语言类节目,但是小品却在各方位全面压制了相声,二者完全没有可比性。

    小品看完,众人心头略沉,这门艺术真的非常有特点,它比相声丰富多了。相声就是两个人在台上靠着两张嘴说,其他什么东西都没有。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得靠相声演员的一张嘴说出来,还得让观众在脑海里面立刻就能呈现出演员所描述的一切,这就太吃功夫了,一般的相声演员根本来不了。现在的大多数相声从业者都不具备这样的功夫,这其实就是相声没落的最根本的原因。

    相对来说小品就简单多了,它有情节有人物,有主演有助演,有场景有各种道具,就跟拍电影似得,所有场景和人物都很清楚地摆在观众面前,这种形式就比相声丰富多了,表演起来的难度也小多了。

    第二段相声也很快就出来,表演者就是冯爷,马老师的徒弟,冯爷也是春晚的老面孔了,年年都上去说相声,现在也是相声界的一位大腕儿。

    再过后几年,冯爷有感于相声的表演形式实在是太吃亏了,也干不过小品,相声又越来越不景气,他就要开始搞大事情了。可是等他刚刚动手一搞,何向东就打了他脸了,当然何向东也很无辜,因为他打的是整个相声届的脸。

    其实方文岐每年也都看春晚,他不喜欢电视上的相声,但不可否认,电视才是目前相声演员走红的唯一道路。

    看完冯爷的相声之后,方文岐也没有过多点评,春晚的相声反正总归是那一个套路,默默点了点头就继续往下看了。

    最后一段相声在比较后面,出场的是那两个来自湖南的相声演员。

    方文岐看着电视上的两人,问何向东:“这是新人吧?”

    何向东点头道:“是的,这两人是第一次上春晚,而且他们是海青。”

    “哦?”方文岐微微有些讶异。

    听了何向东的话,王弥苇也有点错愕,这两人居然还没有师承啊,他问何向东:“这就是把你竞争下去的那两位啊?”

    何向东脸一黑。

    方文岐看看何向东,又看看电视上两人,等到这两人一说话,方文岐眸子当时就是一亮,言语中带着一丝惊喜:“这两人是在地上捡过钱的。”(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五章 祝大家新年快乐

    何向东对这两位湖南的相声演员稍微了解一点,他们俩人虽然也是在国家院团工作的,但是他们常年在歌厅走穴。

    湖南民间是有歌厅文化的,这种歌厅并不是专门唱歌的地方,它的舞台上也是有其他节目的,包括小品啊话剧舞台剧什么的,老板是做生意的,什么样的节目能被观众喜欢,他们就会放什么节目上去。

    这两人就是常年混迹于这种场所,这其实就是小剧场演出,这是非常吃功夫的,因为你一旦表演不好,观众不喜欢看,老板第二天就会让你滚蛋,没有半点情面好讲。

    所以这种环境能淘出真正有本事的艺人,也能逼着艺人不断去提升自己的技艺以满足观众的挑剔的喜好。

    这就是小剧场最大价值所在。

    而这两人在湖南的歌厅界名气非常大,他们的相声非常受观众喜欢,也从其他种类艺人里面脱颖而出,杀出了一条血路。

    他们在湖南民间很红,红到什么地步,红到了歌厅老板派人去威胁他们去自己歌厅演出,不去就动手打人。

    虽然很野蛮,但也正好说明了这两人的实力,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能最终击败拥有强大编剧团队的霍明德的根本原因。

    因为他们的实力比霍明德强多了,连方文岐这种眼光挑剔的老相声艺人都为他们感到惊艳。

    看完了这两人的演出之后,方文岐微微点头,这两人显然是没有经过名师指点的,这两人是海青,也没有师承什么的,没人给他们规整过也很正常。但是就从两人现在的表现来看还是可以的,要是能遇到明白人给他们好好规整一下,那就很不错了。

    方文岐扭头问何向东:“你也去参加春晚了?”

    何向东点了点头,他之前是没有和方文岐说起冲击春晚的事情的,因为他也摸不准老爷子的脉,老爷子当初可是很反对电视上的相声的。

    方文岐又问道:“这次为什么没上?”

    何向东答道:“可能是我的水平还不够吧。”

    方文岐轻声哼了一下,不置可否。

    其他人也没对这对师徒的对话有太大的反应,每年冲击春晚的演员多了去了,也不差何向东这一个,每年倒在半路上的更是海了去了,更不差何向东这一个。

    默默又看了一会儿春晚,方文岐眼睛盯着电视,嘴里漫不经心地问道:“没能上春晚,一时半会也成不了名了,难过吗?”

    何向东看了身边的王弥苇一眼,若不是王弥苇上次点醒他,他现在肯定难受得想拿脑袋撞墙:“不会,手艺人凭能耐吃饭,只靠一台晚会就想吃一辈子是不现实的,找一地儿好好说相声比什么都强,只要好好说相声,该有的都会有的,该来的也都会来的。”

    方文岐嘴角终于露出了一丝的笑意,满意地点了点头:“你能这么想就好,我不反对你上电视,但是我希望你能记住你作为一个说相声的,你得知道你的根儿在哪儿。”

    “师父,我记住了。”何向东很郑重地回答。

    王弥苇也笑了一下,微微侧头看着方文岐平平无奇的脸庞,这人的话跟他说的是一样的,看来也是明白事儿的人。

    王弥苇这次来上海就是冲着方文岐来的,他特别想知道这个在相声界里面并没有名气的艺人是怎么培养出来何向东这样一个弟子的。

    他也和方文岐相处了一段时间了,这段时间他们也聊了不少东西,方文岐也很喜欢和他交谈。

    王弥苇现在敢确定这个在相声界没有名气的普通民间老相声艺人绝对是一代相声宗师,这人绝对是当今相声说的最好的那几人之一,而且他是自成一派的。

    目前的相声界主要分成两大派,侯派和马派,侯派注重相声表演,表演就是拿着事物某一个特点进行艺术性的放大和夸张,使其充满趣味性和鲜明性。

    相声演员的表演风格都是不一样的,但有特性就有共性,侯家一脉的传人的共性特点就是走表演的风格。相声四门功课说学逗唱,从学一门就可以看出来了,他们学唱曲学方言都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是经过了放大和夸张处理的。

    另外一派就是马派,在天津有无派不宗马之说,马氏相声在天津的影响很大。

    马氏相声最大的特点是生活化,他靠的是模仿,从身边的小市民的日常生活中找寻灵感,然后把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在舞台上模仿出来。少马爷的《纠纷》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还是那句话,每个相声演员的表演风格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有特性就一定有共性,这就是马氏相声的共性。

    而方文岐的相声的特点是不在两派之中,他的特点就是没有特点,包罗万象,他就是冲着相声本身去的,他所追寻的就是相声最本质的特点。

    王弥苇也说了一辈子相声了,虽然他主攻的是单口,但是他对对口也是很精通的,但是扪心自问,相声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他也有点回答不上来。

    所以他不是太能理解方文岐目前的境界,他和相声泰斗张寿臣老先生也很熟悉,张寿爷的相声的特点就是相声,方文岐的特点和他比较接近,但也有区别。

    反正越接触,他就感觉方文岐这人越深不可测,论实力,这人绝对是一代宗师,完全可以开宗立派。这么厉害的人物居然在相声界名声完全不显,太奇怪了。

    王弥苇很困惑。

    “零点的钟声马上就要敲响了,好,全国的观众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十……九……八……七……”

    春晚开始倒计时了,新年终于要到来了,电视上也开始放烟花了,外面倒是一片平静,因为现在城市里不让放烟花了,怕出事情。

    小风这孩子还没睡呢,一到零点这孩子就精神了,从沙发上跳下来,笑滋滋地拱着手道:“祝大家新年快乐,红包拿来。”

    何向东噗呲一声笑了出来:“你就这么愣要啊?”

    小风首先走到何向东身边:“何叔叔,您可得给个大红包。”

    何向东纳闷道:“凭什么我得给个大的啊?”

    “因为你有钱啊。”自从上次何向东请了大家去青云酒店吃过饭之后,小风这孩子就认准了何向东是个有钱人。

    张玉树也在哈哈大笑:“少废话,赶紧给钱,我们小风今儿就打土豪了。”

    何向东苦笑着从怀里把早就准备好的红包拿出来给小风。

    小风接过来,非常熟练地捏捏厚薄,笑得眼睛都看不见了:“谢谢叔叔。”

    何向东给他翻了个白眼。

    其他人的红包也早就准备好了,给孩子压岁钱这也是习俗。等到小风拜年拜到王弥苇这里的时候,王弥苇微笑着拉开自己羽绒服的拉链,从衣服内袋拿红包的时候,一不小心把袋子里面一个小物件给一起扥出来了。

    还是小风这孩子眼睛快,动作也快,他一把就抓住了这个小物件,放在手里翻开了一下,惊喜道:“哇,是块玉诶。”

    其他人也纷纷笑着扭头来看,方文岐坐的比较近,他一眼就看到小风手上拿着的东西,待得瞧仔细了,他顿时一惊,失声道:“你是净街王,王元风。”(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六章 最珍贵的那块玉

    何向东当时脸色就是一片煞白,脑子都快要停止思考了,心里头只剩一个想法,那就是万事休矣。

    方文岐这话一出,张玉树也淡定不了了,“蹭”的一下就站起来了,张大着嘴,无比惊愕地看着王弥苇,他也懵了。

    净街王的名头实在是太大了,尤其是对方文岐和张玉树这种经历过旧社会艺界的老艺人来说,净街王就是那个年代最响当当的大角儿。

    净街王有两位,一位是评书门的王杰魁老先生,后来解放后老先生也进了国家院团了。但是眼前的这位净街王却根本不愿意为国家效力,谁来劝都没有,再后来这位爷就在艺界消失了,遁入了茫茫江湖,销声匿迹了。

    艺人在旧社会是下九流的行当,是最让人瞧不起的,也没有好人家愿意让自家孩子学艺的。所以新中国成立之后,艺人可以翻身做主了,甚至可以当官吃皇粮了,这些艺人别提有多开心了,都是争着抢着进国家院团的。

    可王弥苇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来了一个莫名失踪。当时艺界好多人都闹不清楚他的想法,也有不少人在揣测王弥苇的心态,都说这人太孤傲了,后来越传越邪乎,这也给王弥苇披上了一层传奇色彩。

    随着时间推移,好几十年过去了,艺界没人知道还有一位净街王是叫王元风了,就连旧社会过来的老艺人都快忘了这人了。

    在旧社会,论名气,方文岐和张玉树两人绑在一起也比不上半个王弥苇,那可是真正的响当当的大角儿啊。

    其实方文岐和张玉树当初也是见过王弥苇的,但是没什么交往,毕竟不是一个层次的人。

    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家都老的不成样子了,单从外貌根本认不出来了,他们也没想到当年鼎鼎大名的净街王居然就跟自己眼皮子底下晃荡,他们还以为这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老艺人,谁成想这人的来头居然这么大啊?

    王弥苇微微叹了一口气,从已经被吓傻了的小风手里面把玉拿过来,仔细看了一下,发现还好没磕着碰着。

    这块玉是方形的,做的跟醒木一模一样,上面还有净街王三个字。这也算是个老物件了,是从民国那时候传下来的。

    王弥苇当初就在北京的书场茶馆里面说书,喜欢他的观众特别多,后来等他要离开北京去天津的时候,北京观众都很不舍得,商议过后,他们决定集资送给王弥苇一块玉。

    他现在手上拿着的就是当初那些观众集资给他做的,这在当时在艺界还传为了一段佳话,那年头的艺人社会地位太低了,连观众都看不起他们。

    大角儿的待遇会好一点,也有很多有钱人赏戏,类似于现在的打赏吧,但那都是有钱人的玩意儿,有钱人赏完戏之后,有时候还会把艺人带到家里去那啥那啥的,特别是女艺人。

    但是王弥苇不一样,去听他书的人也没有什么很有钱的人,他是在天桥那边说书,那边去听书的都是劳苦大众,都是扛活的,今天扛了两块钱了,把今天的饭钱留出来,剩下搓个澡换个衣服去天桥听玩艺儿了,听个相声大鼓评书什么的,这些都是只管今天不管明天的主儿。

    以前天桥那么多艺人是怎么活着的,大部分都是靠着这些劳苦大众活着的,有钱人还不一定乐意看你这些玩艺儿呢。

    这块玉就是那些劳苦大众你给两毛,我给五毛,他给一块,就是这样凑出来一块玉的钱,然后去玉器店找人给刻的。

    所以这块玉的分量太重了,可以说这比任何终身成就奖都要重,终身成就奖都是同行评的,这块玉却是那些劳苦大众从自己的饭钱里面一分一毛省出来做出来送给他们喜欢的艺人的礼物。

    当年的艺界真的没有别人有这待遇了,当然现在也有不少人抛家舍业去追星的,但那时候的背景跟现在能一样吗?

    所以这么多年过去了,王弥苇一直把这块玉带在身上,这是对他的艺术最好的肯定,也是纪念那些观众最好的凭想,这份礼物比什么都贵重。

    他本来是有专门的小盒子来放这块玉的,平时也经常拿在手上把玩,现在这块玉的包浆很好看,今天在房间里他拿出来看了一会儿,何向东就推门进来找他了,他没想让何向东看到这东西,就直接往兜里面一塞,本想晚上睡觉再拿出来的,谁成想现在居然……唉……

    王弥苇微微一叹,把玉细心地收起来了,还是放在衣服内侧袋子里面,靠近心脏的那个袋子。

    方文岐淡定不了了,他也是看到这块玉上面的字才认出王弥苇来的,他赶紧站起来小碎步走到王弥苇身边,小心翼翼问道:“您是王元风王先生?”

    饶是方文岐这一大把年纪了,都是八十来岁的人了,现在知道了王弥苇的来历,他还是感觉压力好大,心跳砰砰的,就跟当年他第一次上门拜访是一样的紧张和激动。

    “唉……”王弥苇轻声叹了一口,微微点了点头。

    等到人家确认了之后,方文岐和张玉树齐齐倒吸了一口凉气,还真是这位爷啊,多少年没有这人的消息了,这回是真见着活着的传说了。

    小风那孩子都吓傻了,呆呆站在那里不知所措,他只知道自己貌似就讨了一个红包,这群人突然就变成这样了,是自己讨红包弄得吗?不会吧,讨个红包没这么大罪过吧?

    张书白也傻了,他不知道王弥苇这人,王弥苇叱咤江湖的时候他都还没出生呢,等他出生记事之后,江湖上早就没有了王弥苇的传说了。

    他刚才也听到了净街王的三个字了,他脑海里面最先跳出来的就是王杰魁老先生,可是老先生都去世好几十年了,眼前这位又是谁啊?

    好像来头很大的样子啊。

    “哎呀。”张玉树一拍大腿,对着王弥苇惊喜叫道:“原来是元风先生,哎呀,您怎么还瞒着我们呢,这段时间我们都怠慢您了,哎呀,这真是的。”

    王弥苇微笑着挥了挥手,示意无妨。

    张玉树继续激动道:“您明明是说评书的,怎么您还说是说相声的呢,您怎么还微服私访呢,还瞒着我们,嗨,您看这事儿闹得。”

    方文岐摇摇头:“不是,王先生就是说相声的,他不是评书一门的。”

    “啊?”张玉树一愣。

    说罢,方文岐目光幽幽,扭头盯在了何向东那张煞白的脸上。

    何向东抬眼和师父对视,呼吸粗重。(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七章 又来一位祖宗

    “唉……”见到眼前现状,王弥苇又是无声地一叹。

    “说相声的?不能吧。”张玉树很吃惊,因为当年艺界绝大部分人都认为王弥苇是说评书的,因为他从来不说对口相声,也跟相声界的人来往不密,反而是天天和那些评书门人混在一起。

    而且他是专门在茶馆书场里面说书的,没有哪个相声艺人是这样的,所有的相声艺人都是以说对口为主的,尤其是在旧社会时期,后来在新中国之后,倒是出了不少常说单口相声的人了,因为这个时候他们不需要考虑自己能不能吃饭的问题了,他们的饭都是国家给的。

    在旧社会,会说单口的相声艺人有不少,但他们都是只会一点片段,在茶馆说相声的时候临场说一点的,然后说一场要一场的钱,这是顶场用的,挖个坑就不管了,没谁是专门指着这个吃饭的。

    当然了,相声界也有一句话叫做“会一点一个人的活儿,以后等着养老用”,这就是挖坑不填的另外一个妙处,可以指着这些坑养老。

    坏处就是单口相声不系统,艺人会的都是一些支零破碎的段落,一部完整的书目,很多人就只会当中一点,后来也就有不少东西失传了。这玩意儿拯救起来都很困难,你去找几个老艺人问问这部书是怎么回事,明明是一个书目,可他们说的全都是不一样的,有时候连人名都不一样。

    这还怎么弄?

    单口相声和评书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就是单口的包袱比评书多一点,更加注重笑料而已。

    王弥苇会单口也会评书,当时艺界大部分人包括相声界的都认为他是评书艺人,只是说书的风格更加逗乐一点,仅此而已。

    倒是也有不少人打听过王弥苇的师承,但是他很多时候都给糊弄过去了,非说不可的时候,他把自己师父真名说出来也没人知道,当然他师父的艺名倒是名气大的不得了。

    后来他成为了大角儿了,倒是也没人敢轻易来盘道了。所以张玉树一直认为他是评书门人,方文岐之前也是这么认为的。

    一直到了他离开曲艺团到民间去寻访老艺人问艺,收集整理传统相声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位老艺人,在跟老艺人交流的时候,他才知道了王弥苇的真实来历包括他们这一枝儿的可怕传承还有那严苛到了极点的规矩。

    方文岐目光沉凝地看着脸色发白的何向东,现在王弥苇都跟着何向东来上海过年了,这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何向东抬眼看着师父,他虽面色发白,但内心却渐渐平静下来了,他苦笑一下,对着师父微微摇了摇头。

    方文岐太了解何向东了,何向东一摇头他就明白这里面到底是怎么回事了,他皱着眉头很复杂地叹了一口气。

    这师徒俩的微妙交流都落在了王弥苇的眼里了,王弥苇多精啊,他瞬间就看懂了这两人的意思了,但他神情不变。

    张玉树也没懂他们之间那些弯弯绕的关系,他现在可兴奋了,活着的传说可就坐在自己家沙发上啊,本来挺睿智的一老头现在脑子都转不利索了,他还在很兴奋地问王弥苇:“王先生,您真是说相声的啊?”

    说书艺人在旧社会是被尊称为说书先生的,在艺人里面地位算是高的,先生就是老师的意思,说书艺人也很喜欢别人这么称呼他们,其他艺界同行也是对他们也是以某某先生相称的。

    而说相声的就更江湖一点了,他们对行内比较出色的艺人都是用“爷”来称呼的,比如老侯爷,侯三爷,马三爷,少马爷,斗爷等等。

    王弥苇抬头看着站在一旁的张玉树,他沉沉吐了一口气,道:“没错,我就是说相声的,只不过我专攻单口。”

    张玉树这才明白过来为什么当时所有人都认为他是评书门人了,你光说单口,谁知道你是说相声的啊:“那您在相声里面是什么辈分啊?”

    王弥苇看了何向东师徒一眼,吐字道:“寿字辈。”

    这话一出,何向东师徒顿时牙疼不已,何向东自己都没弄清楚王弥苇的辈分,问他他也不说,现在知道了,他差点没白眼一翻晕了过去。

    寿字辈是现在相声界最大的辈分了,所有说相声的见着寿字辈的老前辈都要恭恭敬敬叫一声老祖,目前相声界好像也就马三爷一个人是寿字辈吧。

    那可是相声界公认的老祖啊,现在倒好了,又冒出一位祖宗了。

    方文岐头都大了,他本来还想着让何向东也拜师的,反正他那一支跟自己一样都是单传,何向东拜两个师父,这叫一马双跨,两门皆不绝。

    当初拜张阔如的时候就是他撵着何向东去拜的,他知道何向东这孩子对自己的依赖不一般,但是为人师父就如同为人父母,何向东是方文岐在这世上唯一的牵挂。

    只要这孩子好就行了,他自己其实并没有太大关系,他知道自己单口说的不好,当初为了这孩子的发展,他让何向东拜了张阔如,今天出了一个说单口相声天下无敌的高手,让这孩子再拜一次又如何呢。

    只要这孩子好就行了。

    可是连他自己都没想到王弥苇的辈分居然那么高,简直是高的吓人了,何向东要是拜了他,自己以后跟这孩子怎么相处,难道自己见了这孩子也要恭恭敬敬喊一声师叔吗?

    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何向东这孩子要是一瞬间变成宝字辈的老前辈,他会被行内所有人攻击和排斥的。

    因为相声这一行非常传统,很讲究辈分,举个简单例子,侯三爷马老师这些大腕都是文字辈,而且都是一把年纪了,但是他们见着何向东也得恭恭敬敬叫一声师叔,你说崩溃不崩溃?

    不说这些人了,相声行内其他人更是如此了。

    李文华老先生虽然说相声很出名但其实他也是海青,没有正式师父的,当然因为年纪关系他和文字辈的人来往比较多,大家都是平辈论交。

    但是早在八十年代的时候,李文华老先生就想拜马三爷为师,马三爷也觉得这个人不错,人品艺德艺术水平都很好,也想收他为徒。

    但是这个消息一传出来,相声界就炸了窝了,马家的门槛差点没被那帮说相声的人踩烂了,所有人都想尽一切办法阻拦。

    按理说拜师这事儿,人家双方都同意了,拜师摆支就是了,但是那么多同行却死活拦着,为什么,道理是一样的,你一个海青,我们平时跟你称兄道弟就算看得起你了,结果你现在还要爬到我们头上了?岂能容你?

    所以李文华老先生到现在都是没有师承的,一直到马三爷去世了他都没有拜成师,这也成为了李老心里的一个痛。

    一直到了二零零八年,李文华老先生都病入膏肓了,随时都有可能撒手人寰。就是在这个时候,相声界那帮人总算是放他一马了。

    李老冒着生命危险强行出院,少马爷代父收徒,李老叩拜马三爷的照片,这才拜师入门,算是有了一个出身门户了,没多久之后,李老也就驾鹤西去了。

    方文岐现在最担心的问题也就这个,他在这一行年头太长了,太清楚这里面是怎么回事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八章 确定关系

    方文岐心中想着,恐怕这拜师是拜不了了,那王弥苇这一枝儿的传承怎么办?据传说,他们这一枝儿从来都是一脉单传的,想来王弥苇到现在应该也没有收徒吧,他都这么大年纪了,要是出点什么事那单口相声怎么办?

    方文岐到现在都还想着拯救传统相声的事儿呢,都还在想着这些完整的好单口会不会失传的问题。

    方文岐也有点闹不清楚现在的状况了,何向东是没有拜师的,以这孩子的性格他也做不出这种事情来,可是他怎么跟王弥苇混在一起了,还一起到上海来过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老前辈,您果然是老前辈啊。”张玉树也闹不清楚情况,他现在还是很激动着的呢。

    “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张书白忍不住了,不禁出声问道。

    张玉树赶紧道:“哦,这位啊……”

    王弥苇站起来了,打断张玉树的话:“张先生,我先回房间了,失陪了。你们俩跟我过来吧。”

    张玉树愣住了。

    张书白也愣住了,这又是闹得哪一出啊?

    方文岐和何向东两人各怀心思跟着王弥苇走到了房间里面,王弥苇在自己床上坐了下来,伸伸手,说道:“来吧,随便坐。”

    方文岐就坐在桌子边的凳子上了,他皱眉沉思,没有开口说话。何向东没有坐,他是站在方文岐身后的。

    房间里面的气氛有点沉闷,何向东见两位长辈都没说话,他也没敢先开口,他现在心里也有点乱,也不知道事情会怎么发展。

    沉默了有好一会儿了,还是王弥苇先开的口:“你知道我的来历?”

    方文岐点点头:“是的,以前听一位前辈说过这件事。”

    王弥苇点了点头。

    想了想,方文岐问道:“您有传人了吗?”

    王弥苇回答道:“没有。”

    方文岐微微一滞,回头看自己的徒弟。

    王弥苇道:“行了,不用看了,我相中的人就是你徒弟。”

    “果然如此。”方文岐心中暗道一声。

    何向东耷拉着脑袋,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方文岐想了想,说道:“我倒是不反对这孩子拜您为师,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番造化。”

    王弥苇微微压抑,这人竟然如此大方,师徒如父子,哪里有让孩子认别人当爸爸的。一马双跨的情况是有,但一般都是发生在两枝儿都是单传,不传你这孩子,两枝儿都要绝户的情况下。而且两位师父关系要很好,不然也没人乐意这样做的。

    等这孩子出名了之后,算是你徒弟还是我徒弟啊?给你们这一枝儿扬名还是给我这一枝儿扬名啊?所以这里面是会出现问题的。

    但是王弥苇也没想到方文岐还没怎么考虑就给答应下来了,这也有点太好说话了吧。

    何向东心头涌过一阵暖流,果然师父最关心的还是自己啊。

    方文岐继续往下说:“您这一枝儿的单口传承我也知道一些,说是当世最强也不为过,小东子能跟着您学习是这孩子的造化。但是,您的辈分太高了,我怕害了这孩子。”

    方文岐并不是海青,他也有自己的师承,他师父虽然不出名,但毕竟是一手把他带大的。还有他的师爷,那虽然是已经改行做生意的寿字辈的老先生,但毕竟人家给了他们这一枝儿的一个出身一个名分啊。

    如果方文岐是海青的话,那倒是可以考虑一下自己这一枝儿可不可以归入王弥苇门下,然后事情就顺利成章了,但现实情况却根本不行。

    再说人家这一枝儿的传承多么严格啊,就算自己肯拜,人家还不一定肯收呢。

    王弥苇道:“不会,辈分根本不是问题,你也在艺界也混了一辈子了,你可知我的辈分是什么?”

    方文岐一愣,如果不是那位老艺人跟他说起这故事,他都不知道相声界还有这样一枝儿传承,就更不要说什么辈分不辈分了。

    “呵。”王弥苇自嘲地笑了笑:“如果那么注重辈分,我们这一枝儿早就没法传承了。我们看的是传人的资质和能耐,达标了就能传艺,出师之后,我们这一枝儿从来不会对外面说出我们真实来历,更不要说什么辈分不辈分了。”

    难怪这帮人跟相声界都不怎么来往呢,也没人知道他们这一枝儿的情况,敢情这帮人都是自己隐瞒的啊。

    “这是为什么呀?”方文岐疑惑问道。

    王弥苇很简短回答道:“怕麻烦。”

    方文岐点点头,专攻单口的行事风格,严苛至极的传承标准,单这两点就得被说相声的同行挤兑死,尤其是在旧社会时期,这太另类了。

    “好,东子。”方文岐下了决定了:“过来。”

    何向东站着没动。

    方文岐扭过头,语气微微严厉了起来:“过来。”

    “师父。”何向东皱着眉头,有些不情愿。

    方文岐知道这孩子是舍不得自己,他也跟何向东生不起气来,微微一叹,语气也缓和不少了:“你还记得你九岁拜张先生的时候,我跟你说过的话吗?”

    “记得。”何向东出声应道。

    方文岐点点头:“去吧。”

    何向东默默站了一会儿,然后面色沉重,脚步更是沉重无比地走到了王弥苇身边,他跪了下来。如果王弥苇是别的行当的艺人,他就没有那么不情愿了,可他偏偏也是说相声的啊。

    正准备磕头的时候,王弥苇拦住了他,何向东愣住了,方文岐抬头也是一愣。

    王弥苇看着何向东,眼神很复杂,说不出是什么味道:“我王弥苇从不勉强人,我知道你拜师拜的不情愿。”

    一听这话,方文岐有点急了,正欲开口,王弥苇伸手拦下了他的话。

    王弥苇继续对何向东说道:“但我知道你是一个好孩子,你是一个有良心的人。罢了罢了,我们这一枝儿的单口传给你也不算辱没了,你有这个资质也有这个能力,更重要的是你的心是真好,唉……只可惜不是我徒弟啊。”

    王弥苇话语苦涩,心中更是落寞。

    何向东鼻头也是发酸的紧。

    王弥苇一叹,自嘲一笑:“算了,我传你之后,你记得要帮我找到传人,代我向他授艺,让他拜入我们这一枝儿就好了。”

    话语刚落,何向东一个头磕在了地上,眼眶通红,嘴里高声喊道:“学生拜见先生。”

    方文岐深深一叹。

    王弥苇扶起了何向东,既是遗憾又是欣慰地笑了笑,抚摸着何向东厚实的肩膀:“好孩子。”

    ……

    他们的名分今天就算是定下来了,是师徒但也不是师徒,他们是学生和老师,不是师父和徒弟。(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九章 离开上海

    “我们单口相声八大棍儿里面有马寿出世一段儿,但这是不完整的,我现在把后续完整的马寿传奇传授给你。”

    确定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之后,王弥苇也开始传授他们这一枝儿的单口技艺了,他们这一枝儿是专攻单口的,而且他们的传承实在是太完整了,也太完善了。

    何向东越了解越觉得王弥苇的实力深不可测,好多相声界根本没有传承的单口相声他们都有,而且很明显是经历过好几代宗师完善过的,别提有多成熟了。

    就拿马寿传奇来说好了,传统的单口相声八大棍儿里面就有一篇是马寿出世,这一段是来自评书永庆升平的,但是当年评书艺人在传给相声艺人八个书目的时候是掐头去尾的,全都是不完整的,光不溜秋跟个棍子一样,所以叫做八大棍儿。

    但是相声艺人在表演八大棍儿的时候,他们自己也改了一些东西,换句话说单口相声对评书是有继承,但是又有发展的。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这传统的八大棍儿内容已经非常完善了,非常有单口相声的味道了,甚至可以说比原版的永平生平还要出色。

    但问题也是存在的,因为当年学的时候就是只学了一段儿,而且相声艺人都是以说对口为主的,单口他们也很少说,所以这就导致了八大棍儿被几代人弄得很完善了,但是后续的内容却很少有人动手。

    因为大部分相声艺人都是说一段单口要一段的钱,后面的东西就不管了,他们反正第二天就说对口了。

    所以像马寿出世后面的故事,相声艺人都知道后面是说什么的,在永庆升平里面也能找到,但是他们却只能用评书的方式说出来,却没法加上单口相声的特色。

    要把后续的内容变成完整完善的单口相声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所需要的努力也不是一个两个人能完成的,甚至不是一两代人能做到的。

    王弥苇这一枝儿的传承一直专攻单口,而且他们每一代都是宗师级的人物,经过几代宗师一百多年的努力,这些单口已经非常完善了。

    所有相声界遗憾的单口,在人家这里都能找到完美的答案。

    而现在王弥苇终于正式传授何向东单口相声了,要知道何向东可是张氏评书的正宗传人啊,有张氏评书的底子在,再加上王弥苇的悉心传授,真的很难想象何向东今后的境界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地步地步。

    授艺的时候,何向东和王弥苇都是单独在一个小屋子里面的,张玉树和方文岐也很懂规矩,没有去打扰他们,更没有偷听什么的。

    学说书是这样的,师父先在茶馆书场里面说书,说几个月的书,小徒弟在茶馆里面边帮忙边听师父说书,等听会故事了,自己也会模仿着说了,师父这时候才会给你规整规整。

    何向东已经跨过这一步了,永庆升平他早学了,后面的故事很清楚,但他不知道的是王弥苇这一枝儿把后面的故事发展成什么样子了。

    为此,王弥苇还特地带着何向东去了附近一个小公园里面,给几个晨练的老头老太说了这段儿,何向东就在一旁听着看着。

    这一说倒是不要紧,老头老太们全都上瘾了,大家口耳相传,更多老头老太蜂拥而至,里面还有不少中年人,现在是春节,大家都空,都跑出来看热闹了。

    这里面绝大部分的人是来看热闹的,但是热闹没看几分钟就全都入了迷了,热闹也看不下去了。

    所以那个小公园最近很热闹,一群人顶在寒风中,听一个老头儿给他们说书,凄风苦雨中,一群人死死相守,这瘾头真的别提有多大了。

    何向东就在一旁伺候着,这是他第一次亲眼见着王弥苇说书,说实话,让他很震撼,这种震撼是在录音里面找不到的。

    真不愧是一代宗师,何向东在心里暗自赞叹,佩服不已。

    等王弥苇把门子关子传授到一半的时候,春节就要结束了,向文社也要重新开业了,何向东也要离开上海了。

    方文岐还是留在张玉树家里,他不想自己去北京再拖累自己徒弟,他知道自己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徒弟一定会把更多心思放在自己身上的,这肯定会影响他的发展。

    何向东也没有多劝,师父留在上海也挺好的,毕竟南方的气候养人,师父这两年来气色好很多了,身体也好多了,就别跟着自己再去北京了。自己有空就多来上海看看师父就是了,想来师父总不会再拒绝了吧。

    火车站里,张家人都来送别何向东和王弥苇了。

    “小东,这些东西带在路上吃。”张书白的媳妇把一大包东西塞给了何向东。

    何向东双手接过来,笑着道谢道:“谢谢嫂子。”

    张书白也说话了,他对何向东道:“去了北京好好工作,好好演出,有什么事儿就说一声,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如果万一北京实在不好混的话,那就来上海,大哥虽然没有什么大本事,但是给你安排个工作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何向东心头涌过一阵暖流,他是孤儿,也没有亲戚,但他在这一刻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张家人是真的把他当做了自己人的,他用力点点头:“好,大哥,我记住了。”

    张书白也满意地点了点头。

    张玉树笑了一下:“那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好好卖艺就是了,不顺心就回来。”

    “好。”何向东感动地应了一声,声音有点哽咽。

    方文岐看着长得已经比自己高的何向东,感慨地一叹,目光慈祥,他抬手想摸摸何向东的脑袋,却发现自己已经够不到了,他又是欣慰又是落寞地一笑,然后把手顺势落在了何向东宽厚的肩膀上。

    他拍了何向东几下肩膀:“孩子,你也长大了,师父也没什么好嘱咐你的了。出门在外要照顾好自己,也要照顾好张先生和王先生,遇事别冲动,能忍就忍忍吧,事情总会过去的。”

    “师父。”何向东一把抱住了方文岐,双眼通红。(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章 牡丹奖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离别多。

    何向东和师父两年多没见了,相处了还不到半个月,他们又要分开了,这一次,他就没有上次那么失落和难受了。

    生活就像是一把巨轮推着所有人不断前行,这个巨轮会碾碎一切影响前行的情绪,包括不舍、眷念、疲惫和失落。人们步履蹒跚,一步步回头但却一步步被迫往前走,这就是最无奈的生活。

    北京还是在冰天雪地之中,何向东和王弥苇回了张阔如家里,张阔如又从别墅搬回到小胡同里的房子了,因为张清丰又离开了北京。

    张阔如不想待在那个空空荡荡的大别墅里面,就又回到这个有点人气儿的小胡同来了。

    何向东今年也没见着张清丰,张清丰现在是越来越忙了,一年到头都见不到他几回,生意是越做越大了,可是这人却是越来越生分了。

    看的出来,其实张阔如也不希望自己儿子这么成功的,他老是觉得自己心里没底,张清丰的成功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安全感,这个从旧社会时期就过来的老人总认为爬的越高就会越不稳当。

    他更希望张清丰是一个很普通的小人物,过完平凡平淡但又不失精彩的一生,这样就足够了。

    可惜事与愿违,张清丰踏上了一条与张阔如预想大相径庭的道路,唉,连张阔如自己都没想到他生出来的孩子居然这么厉害,孩子小的时候怎么一直没看出来呢,还真是打了眼了。

    张阔如还记得自己从天津搬到北京之后,张清丰不想给人打工,他想自己做点小生意。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不管是否成熟,张阔如都觉得自己应该支持一下,如果成了那更好,就算是失败了,那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次珍贵的磨砺。

    就这样,他给张清丰拿了一万块钱,让他自己去闯,想做点小生意就去做吧,反正他自己也不插手。就这样,张阔如也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张清丰莫名其妙地就把生意做大了。

    刚开始张阔如还是觉得挺开心的,孩子有本事挣钱,这以后的日子应该不会过得太困难。但是张清丰却越挣越多,多的让张阔如开始心慌起来了,到了后来他都不敢问了,他怕自己的心脏会吃不消。

    他这辈子也没见过这么些钱啊。

    张阔如虽然心里很担心,但嘴上却也没说什么,为人父母的都不想因为自己让孩子有什么负担,他只能是默默地把担忧都放在肚子里面,有些时候在何向东面前,他也会说起一些来。

    何向东每每听完,都只是长长一叹,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到了北京之后,走亲访友也挺忙的,张文海和范文泉这些老先生家里都要上门去拜年,顾柏墨李泉江也少不了。

    还有田佳妮,趁现在还在春节时期,大家都还没开始上班,何向东和田佳妮好好温存了一番,一诉相思之苦。

    再过一天就要春节假就要结束了,马上就要开始上班了,何向东和薛果两人带着礼物到侯三爷家里拜年,何向东带的都是从上海买的特产。

    侯三爷一开门,见着是这两人,他没好气地哼了一声:“上班前才来看我,不是来走后门的吧?”

    薛果赶紧道:“诶,这可不关我事儿啊,我初二那天就来过了,只是某人非得拉我一起来。”

    何向东斜眼看着薛果道:“你把自己倒是摘得干净啊。”

    薛果一笑:“事实嘛。”

    何向东摇头笑笑,然后对侯三爷解释道:“不是我特意来的晚,我这不是特地跑上海去给您找特产了嘛,这一来一回的,能不费功夫嘛。”

    “嗬。”侯三爷都乐出声来了:“哟,你还特地跑到上海去给我找特产啊?”

    何向东脸一点都不红,信誓旦旦道:“那肯定的呀。”

    侯三爷道:“那我倒是想看看您到底给我带什么来了。”

    何向东道:“那您也得让我先进门啊,在凄风苦雨里面也太寒我的心了。”

    侯三爷都给气乐了,没好气道:“行了,赶紧进来吧。”

    两人进来后,桌子上就放着热茶,何向东倒是一点不客气,马上就给自己倒了一杯,也不管薛果到底要不要喝。

    薛果摸摸鼻子好生尴尬,然后只能自己倒茶喝了。

    侯三爷拿着自己的大茶杯暖手,对何向东道:“说吧,到底带什么来了,别光顾着喝茶,我家茶叶可贵啊,别到时候你送的东西还没我的茶叶值钱。”

    何向东拿过自己的大袋子,从里面拿出一样样宝贝:“哪能啊,我可是扫了好几家货的,都是南方的特产,您看啊,这是绍兴的梅干菜,这是上海的蟹壳黄,趁还脆赶紧吃,对了这是南方的软烧饼,在咱北京没见着有卖的。还有杭州的冬腌菜……”

    侯三爷都听不下去了,叫道:“你敢不敢来点值钱的东西啊。”

    何向东把手中的冬腌菜放下,道:“不是,我这叫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这些都是好东西,您就拿杭州的冬腌菜来说,这是用长管青菜腌的,很脆很鲜,您用点五花肉切成小丁儿,然后再拿点小尖椒炒在一起,特别香。对,那个梅干菜也是一样,您弄块五花肉来,咱弄个梅菜烧肉,咱中午就吃这个了哈。”

    侯三爷翻着白眼,他都快气懵了:“合着我自己还得搭进一块肉去啊,你得亏没去做生意啊。”

    “哈哈哈……”薛果和何向东都是大笑。

    侯三爷也是无奈摇头在笑。

    何向东又在他的大袋子里面找起来了:“有好东西,您看,雪舫蒋的火腿。天下火腿出金华,金华火腿出东阳。东阳火腿出上蒋,上蒋珍品雪舫蒋。”

    侯三爷笑了:“这还差不多,总算拿出一个值钱的了。”

    “那可不,咱来个火腿炖甲鱼吧,我前面听薛果说您家有好几条野生大甲鱼啊。”

    侯三爷指着何向东笑骂道:“你倒是真不吃亏啊。”

    “哈哈哈……”

    几人这样逗闷子倒是也挺好玩的。

    笑完之后,侯三爷也不开玩笑了,就道:“饭菜都有,咱们中午好好吃一顿。那个接下去你们有什么打算?”

    见着谈正事了,何向东也收起了嬉皮笑脸:“还是老一套,园子里面说相声呗,团里面要是有演出,我也会演的,两头跑。”

    侯三爷点点头问薛果:“果儿,你呢。”

    薛果耸耸肩,笑道:“嗨,我也一样。主要还是跑团里的演出,得空就去拍拍戏。”

    侯三爷道:“挺好,年后有一个比赛,我希望你们去参加。”

    “什么?”何向东问道。

    侯三爷看着两人,吐字道:“牡丹奖。”(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8173/ 第一时间欣赏相声大师最新章节! 作者:唐四方所写的《相声大师》为转载作品,相声大师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相声大师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相声大师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相声大师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相声大师介绍:
男问:“这书好笑吗?” 女摇头道:“不好笑,都冷死了。” 男人解开自己的衣服,柔声道:“来穿上我的衣服,小心着凉。” 女人也很感动,笑着说道:“谢谢,裤子就不必了。” …… 作者按:这是一本不一样的娱乐文,您诸位多捧了!相声大师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相声大师,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相声大师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