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帝国之主TXT下载帝国之主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帝国之主全文阅读

作者:奥丁信使(书坊)     帝国之主txt下载     帝国之主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百二十五章 夺取泉州

    宁海水师的旱营。

    由于泉州港够大,再加上这边靠海,城西面的喊杀声这里几乎听不到。但那位泉州港城守兼总督的嘉福大人,短短半天派来了四名亲兵,催促水师参战,足以让宁海水师的将士们知道了西城形势的危急。

    包括四支分舰队的副将、八艘主力福船的管带,几乎大半聚集在了这里,商议着眼下的情况,以及宁海水师该何去何从。

    “嘉福总督已经派人催促多次,只怕……”

    有人面带焦虑,显然对战局很不看好。

    “可咱们是水师啊!大伙对陆战守城并不熟悉,去了也帮不了太大忙。”永福号的管带郑鲁摇了摇头,显然不愿意趟这趟浑水。

    也有坚决想要参战的道:“不帮忙的话,难道眼睁睁看着泉州港沦陷不成?”

    “问题是,进攻泉州的是松江的官军。官军跟官军打,跟咱们有什么关系?”水师副将丁洋跟郑鲁的态度差不多,直言不讳的反驳对方。看上去心平气和,就像是完全没受到战事的影响。

    “什么松江的官军,他们的老底谁不知道?”另外一名副将叶古南愤愤道:“就是一伙叛军起家的,先前的招安不过是为了争取时间罢了。现在看到帝国西南生变,才老实了没一年就忍不住露出了狐狸尾巴,绝不能放任他们!”

    叶古南的态度十分坚定,他也是宁海水师中为数不多的几个公然要求支援的将领。

    至于其他的将士,大部分还在犹豫中。

    不过。让他们疑惑的是。宁海水师的提督施梁。一直到现在都没有露面表态。先前嘉福派的亲兵想要求见,也被施梁以身体染病推脱了。谁都知道,施梁的身体十分健壮,十多年就没生过一次小病。这突然染病,无疑是一种婉拒。

    看上去,提督似乎并不想出兵。

    也正是这个因素,导致宁海水师内部参战的**始终不高。毕竟施梁在这支舰队中多年,威望是很高的。

    正争论之中。泉州那边再度派来了一骑骑兵。

    无疑,这是嘉福第五次派来求援的亲兵了。先前几次,求援的亲兵虽然着急,但好歹还能维持体面。而这一次,他完全没有了丝毫的淡然,翻身下马后跌跌撞撞的冲进了旱营。他带过来的消息,更是让水师众将士们震惊。

    城墙被抛石机轰塌的事,他们早就已经知道了,但万万没想到松江军的进攻会如此猛烈,以至于泉州港的城防营很快就被打散。若不是最后一个宁海警备旅团的联队及时顶上。只怕泉州港直接就失守了。

    饶是如此,现在的情况也很不乐观。

    还有就是。由于宁海郡的局面已经逐渐明朗,泉州港内的海商们也选择了观望,没有轻易派出援军。这种情况下,嘉福急切的希望宁海水师能够带个头,表明自己的态度。那样的话,或许能调动整个泉州港内势力的积极性。

    毕竟,困扰嘉福的并不是人手不足,更多的是军心和士气低落!

    “先前已经跟你说了,提督大人病了,无法见客!”

    丁洋拦住了嘉福派来的亲兵,不肯放他进去。

    先前几次,亲兵就是被这么打发回去的。但这一次,泉州港的战局已经十分危急,亲兵顾不了那么许多了,直接拔剑就要强闯。他当然知道,施梁多半不是真的病了,而是不想参战。或许是不想趟浑水,或许是想保存实力,但他唯独不知道,松江军已经跟施梁提前接触过了,还顺利的招降了对方。

    “丁大人,你这是做什么!”

    叶古南有点看不下去了,闪身过来拦住了丁洋,想要放亲兵进去。

    其他人顾忌丁洋这个副将不敢出面,他叶古南可是跟对方平级的,又自认出自一片公心,因此无所畏惧。

    趁叶古南出面,嘉福的亲兵抓出机会,越过丁洋就想往里闯,不过却被施梁门外的士兵拦下。就在两边要起冲突的时候,房门突然打开了。施梁一身水师战袍,面无表情的负手走出,喝道:“军营之中大呼小叫,成何体统!”

    水师提督发怒,没人敢顶嘴。包括两位副将在内,所有人都不得不行礼认错。

    “提督大人,我家总督……”

    看到施梁终于出面,看上去也完全不像是病倒的样子,嘉福派来的亲兵抓住机会,想要表明来意并让施梁做出决定。

    但他的话被打断了。

    “水师的任务,是保护海疆安全,而不是陆上战斗。”施梁居高临下,盯着这名亲卫,淡淡道:“如果敌人是从海上而来,宁海水师自当奋勇杀敌。但敌人是从陆上而来,据说还是松江官军,这是你们官府内部的事,与我水师无关,请回吧!”

    “提督大人三思啊!”

    得到了对方明确的拒绝,亲卫心中发凉,但仍旧不肯就这么回去,恳求道:“眼下情况,若提督大人不肯出兵援助,泉州港的沦陷已然注定。宁海水师也是帝**队,同样有守土安民之责啊!”

    叶古南也忍不住了,上前扣胸行礼,帮忙劝说道:“施大人,那松江军名为官军,实则是一伙叛军出身。无端出兵攻打泉州,实则为叛国作乱,绝不可放任他们妄为。”

    施梁定定看着叶古南,片刻后声音一沉,问道:“什么时候,水师的副将可以反过来帮提督做出决定了?”

    这已经是很严重的指责了,是说叶古南逾越。

    这位急迫的副将此时也意识到了自己态度不对,当即就要道歉。但没等他说什么,施梁就继续道:“松江军前身是什么,本提督并不在意,但它毕竟是帝国中枢亲自招安的。此外,水师的任务就是抵御海上的侵袭,这句话,我不想再说第三遍!”

    他直接对丁洋使了个眼色,然后径自转身回了屋,重重关了房门。

    “阁下请回吧。”

    丁洋侧身一让,让两名士兵将失魂落魄的嘉福亲兵架出了旱营。

    到了这个时候,叶古南已经从施梁的态度中嗅出了异样。他震惊的看了看丁洋,心里飞快的寻思着真相。到底是不愿意参与,亦或者想要卷着水师直接放弃宁海、投奔东海,还是说?

    想到了最后那个可能,叶古南身体一震,不敢再说什么,掉头就往停了战船的码头栈桥那边走。

    “提督有令,所有人不允许出海!”

    丁洋的话,从背后传了过来,一同响起的还有一队水兵拔剑的声音。叶古南自然敢做出任何异动,就会被直接拿下。

    整个旱营,顿时安静了下来。

    ………

    水师拒绝参战!

    消息从宁海水师的军港传来,泉州港内的各家势力固然是一片哗然,已经急得上火的嘉福和泉州文武官员们更是惊怒交加,还带着几分绝望。

    眼下局面,宁海水师可以说是他们最后的指望,而且实力相当强大。一旦这批军力拒绝参战,城内那些观望风声的本地豪强和几大海商,只怕更加不肯出人了。没了他们,光靠城内不到两千的守军,拿什么抵抗松江军的进攻?

    “实在不行……”

    嘉福的心腹手下、宁海郡的财政署长章则,吞吞吐吐的说了半句话。随后,拿眼神看向了一筹莫展的同僚和嘉福本人。

    “实在不行什么?”

    嘉福一边不停在会议室内来回踱步,一边随口问道。

    “实在不行的话,就开城投降吧。”章则一咬牙,硬着头皮说出后半句话:“趁现在松江军才攻了一半,咱们还有不少士兵,好歹也有讨价还价的本钱。等再打一两天,警备旅团的那个联队打残了,就真的一点资本都没有了。”

    “投降!”

    嘉福脸色一变,下意识的就要痛斥他,但视线一转,会议室内的这帮文武官员,竟然没有几个脸上有反对的意思。这种情况下,沉默无异就是支持了。

    章则也被这无声的支持鼓励了,胆子大了不少,侃侃道:“宁海郡的情况已经是这样了,沙洲府被人占了,花莲那边虽然还没动静,但也是早晚的事。就咱们泉州港一个孤城,拿什么对抗松江军的大军?”

    “可是……”

    嘉福心里有一点动摇了,但一时间又难以做出决断。投降陈武,对方还会重用他吗?帝国日后万一打过来清算怎么办?

    “不投降的话,肯定是死。若是投降,说不定还能保住一场富贵。松江的陈武,听说也是得了天命的。”章则小声的说着,这是他能想到的唯一办法了。

    嘉福被章则的话说服了。

    的确,泉州港现在已经三面被围,水师似乎也不可靠了。嘉福也不敢保证,自己现在想要走海路离开,会不会被施梁翻脸扣下。既然走不脱,城也守不住,那继续顽抗下去只可能是死。

    想起陈武先前的战绩和入主松江、天南后的举措,嘉福心念转了几圈,不说到底投不投降,只是说:“松江军都已经轰开了城墙,只怕未必肯接受啊。”

    听到这话,会议室内明显响起了吁气的声音。章则也知道,这位总督应该是答应了,自告奋勇的道:“看松江军前三天不肯攻城就知道,他们多半也是顾忌牺牲的,不想硬来。总督大人若是担心,属下愿意冒险出城,去跟松江人谈!”(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六章 封锁花莲府

    泉州港的官员想要谈判,但已经掌握了主动权的陈武却并不想跟他们谈。

    如果说,没有得到宁海水师的投靠,攻城也没开始前,泉州港的人早早投降,陈武或许还愿意给他们一个体面的条件。但现在,泉州港城墙都被打破,城内守备力量的虚实也被探明,宁海水师更是倒向了自己这边,泉州的官员们实际上没有任何谈判的资本。

    他们唯一能算上要挟的,就是让松江军多付出一些牺牲。

    然而,已经亲自驾临这边的陈武,又怎么会章则的这点连威胁都算不上的话吓住,杀气腾腾的道:“松江军攻城中死一人,破城之后就会拿你们登州官员家属开刀,双倍杀回来!本督倒想知道,你们的妻小家人数量有多少,加起来够不够杀!”

    短短一段话,就让躬身站在那里的章则脸色惨白起来,拿着手帕不停擦汗,两腿也抖个不停。

    大概是确定陈武不会再让步了,他用略显谦卑的口气问道:“总督大人这么做……就不怕帝国将来怪罪下来吗?”

    “怪罪?”陈武眉头挑了挑,自信的道:“乾元帝国已然自顾不暇,哪有精力顾及宁海。何况,松江军坐拥大青关,帝国在东南还有多少军力,敢投到这座雄关中?”

    章则被问的哑口无言。

    在松江、天南、宁海都被松江军拿下的情况下,帝国在东南真的没有多少力量了。眼前这位总督,只怕早晚要在松江称王。就这么答应投降,应该是唯一的出路。可是,对方提出的条件未免又太苛刻了些……

    “投降的条件就是这些,你还有两个时辰的时间回去跟嘉福谈!”

    陈武一挥衣袖。示意他可以离开了。

    章则虽然很想再争取一下,但也知道陈武已经下定决心。只能哀叹了一声,面带苦色赶回了泉州港。

    ………

    半日之后,残存的泉州城防营和宁海警备旅团士兵放下武器,接受了松江军的监管。第一旅团的四千士兵随即开进了泉州港,全面接管了这座城市。

    至于泉州港的原文武官员。想要继续出仕的,需要接受松江军的考核,并且有可能调走另行任命。不愿意接受的,可以选择带着部分财产离开。所有的田地、不动产等,被松江军以极低的价格回收。光这一项,就能给松江军带来巨额的财富。

    嘉福虽然是泉州府的城守兼宁海总督,但谁都知道宁海郡是帝国二十郡中最小的,只有正常郡的一半大。甚至,西北的武威郡只要一府就抵得上整个宁海。因此。这个总督其实是很没含量的。犹豫之后,嘉福跟大多数泉州港的官员一样,没有选择离开,而是最终选择了留任。

    这让陈武有点意外,不过嘉福肯留下更好。一来是松江军的确缺少可用的高级官员,二来有嘉福配合,陈武吞并宁海郡的借口会更加真实。

    没什么好说的,当天晚上。前总督嘉福就动用大印,补发了一张真正的公文。邀请松江军入境协助平寇。

    同时,又一份文书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发往了中州,准备向帝都通报东南的情况。

    可以想象的到,当松江军悍然越境吞并宁海,在中州会引发多么大的风暴。但只要有“宁海郡主动邀请”的这个台阶可以下,窘迫的帝国就只能接受这个事实。除非。皇室敢豁出一切,把最后的禁卫军也调派出来,然后千里迢迢赶到松江,不惜死伤几万人强攻大青关!

    但是,一旦最终的禁卫军出动。中州和皇室手上就真的一点点应急的兵力都没有了,而且一来一回再加上破关的时间,最快也要几个月之久。这期间,随便出一点乱子,都可能让皇室万劫不复。

    乾元基敢吗?

    就算他敢,中州的朝臣和其他皇亲外戚也绝对不会轻易同意!

    正因此,这道通知性质的公文发出去后,陈武吃定了乾元皇室,只发了一道谕令让大青关守军加强防范,随后便将注意力重新收回到宁海。在泉州港吃下后,泉州府的其他县城一道公文就可以拿下。但是,花莲那边还需要费一点手脚。

    说起来,这还跟松江军和黑鲨团有关系。尽管黑鲨团他们的真正目标是在沙洲,但仍旧派了不少附庸在花莲那边捣乱。放出去的风声和造成的声势,又引来了更多的海寇,把整个花莲搞的乌烟瘴气。

    不久前,听说总督嘉福派了两千大军前来增援,不少海寇已经起了捞一把就走的想法,但得知沙洲那边的动静,嘉福又派人把援军叫走了,这下整个花莲成了海寇们的狂欢地。除了花莲府城还在,海寇们没敢乱来,下面的村镇甚至是一座县城,都被海寇们想法设法洗劫一空,可谓损失惨重。

    对花莲府眼下的局面,松江军和做出决策的陈武,无疑是要背负一定责任的。不过,眼下群魔乱舞的形势,也给了松江军一个绝佳的机会。

    如果说,沙洲府城前的两千海寇,是宁海海寇们的主力外,那花莲府这边的乱况,就集结了剩余小股海寇的至少六七成。若是赶去的松江军第三旅团能将活跃在花莲的海寇一网打尽,那整个宁海郡的海寇至少三五年内,都别想恢复元气。

    这期间,松江军完全可以加强管制,并设法解决海寇的源头、库克群岛那边的东夷人,困扰宁海郡的海寇就能彻底解决!

    不过,设想虽然好,想要成功施行的难度可不小。

    倒不是说松江军的军力不够,距离在花莲的海寇虽然很多,但鱼龙混杂,平均起来实力很差。再加上不知道分属多少势力,彼此间根本不可能形成合力。开抵花莲的,又是多达四千人的松江军精锐,镇压海寇根本不成问题。真正的难题在于,如何能够保证这些海寇不会逃跑。

    如果仅仅是想击败,那一两战之后,知道松江军不好惹的海寇就会四散而逃,日后再想一点点平定,就会陷入像宁海郡以前的情况一样,疲于奔命,且取得不了多达的效果。

    为了能做到这点,松江军的军情处也是下了力气进行推演的。再加上有陈武的提点,最终制定出了一个可行度很高的计划。

    这需要调动松江军现在近乎全部的力量来配合。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封锁海岸线,阻止聚集在花莲府的海寇逃回外海。

    莫国豪统帅的第三旅团,进入花莲府后,为了不打草惊蛇,压根就没有深入,而是沿着花莲府的边界直接扑向了沿海,并在短短几天内,以闪电般的速度分兵扼守住了上阳峰、仙通、莺歌海三地。

    其中,上阳峰是花莲府北面必经的官道咽喉。

    仙通是花莲府中部堪称交通枢纽的县城。

    莺歌海则是花莲府南部的一个大镇,以捕鱼为生,人口接近两万。南面有一段跟天南郡接壤,地理位置紧邻花莲南段的出海口。

    只要控制住了这三地,并沿着南北方向展开,几乎就可以完美封锁海寇们从花莲府逃回东大洋外海的通道。或许仍旧会有海寇从小道逃离,但那终究只是少数,可以忽略不提。

    随着莫国豪的第三旅团发回了消息,接下来的事就容易多了。

    已经顺利接手泉州港的第一、第二警备旅团,抽出部分兵力来到了泉州、花莲两府的交接处,封锁住了海寇们往北逃跑的通道。天南郡的天陇警备师团,也接到陈武的谕令,抽调了三千人机动到了花莲跟天南郡的边境,挡住了海寇们西南方向的生路。

    随着短短一周时间,几个方向的包围圈同时完成,花莲府内的海寇已然近乎瓮中之鳖。

    然而,大部分无恶不作的海寇们都还没意识到,自己周围已经布下了一张天罗地网,还沉浸在可以肆意妄为的喜悦中。至于剩下的一小部分,也有感觉敏锐的,隐隐觉察到了不安,但他们的想法仅仅只比愚蠢的同伴快了半步:收到官军杀入花莲的消息后就立即逃离。

    只可惜,在包围圈已经完成的情况下,跑的快只不过意味着死的更快。

    随着负责协调的松江军军部传下命令,孙田的第一旅团从北向南、莫国豪的第三旅团在维持封锁线的情况下抽出一个联队由东向西,开始了逐城逐地的清理。

    如果是以往,很多海寇在宁海郡本地都有藏身的窝点。只要他们抛下武器伪装成平民或者商人,想要找出他们来没那么容易。就算是本地人,也要担心告密后遭到海寇余党的报复。但这一次,海寇们的大动作让花莲府的百姓积累了空前的怨气。而松江军又针对这点,用了一个小小的打草惊蛇计谋。

    花蛇藏在浓密的草丛中,想要找出它们来当然没那么容易。可一旦拨弄草丛,将蛇惊扰到自己跳出来,想抓到它们就容易太多了。

    伴随着围剿的齐头并进,一条爆炸性的消息在花莲府内传开,松江军应宁海总督的邀请,动用了数万大军入境,要对花莲的海寇进行力度前所未有的肃清!(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七章 海盐

    松江军故意散播的谣言,在很短时间内传遍了整个花莲。

    如果说,刚听到这传言的时候,还有海寇们将信将疑,那随着南北方向清理的孙田部遭遇了好几股海寇,足足歼灭了两三百人,并大肆宣扬战绩,便再也没有任何海寇敢怀疑了。所有收到了消息的海寇,都停止了劫掠,沿着各自的既定路线疯狂逃离。

    然而,网早已经张好,这些被困住的虾米又能逃到哪去?

    往北面,有孙田的第一旅团;往东面,有莫国豪的第三旅;天南郡的边界上也有天陇警备师团的士兵严阵以待。第一批试图逃跑的海寇,全都一头撞到了网上,撞的头破血流!

    剩下的海寇们知道了厉害,不得不尝试调转方向。但其他方向的海寇,也将生路被断的消息传了回来。直到被压缩到一个很小的圈子,花莲府的海寇们才知道官军的包围圈已经完全形成了,惊慌失措的闷头乱窜起来。

    最终,除了极少数的海寇能够逃离外,剩余九成的海寇都将被清理一空。

    当顺利收网的消息传来后,陈武就将注意力从花莲上收了回来。清理了这些海寇后,接管花莲府多半也不是难事。他将具体的执行交给了典勇,自己亲自带着一批骑兵,赶赴了花莲府的莺歌海。

    正是莫国豪的旅团在花莲府南部的那个封锁节点。

    这里虽然名叫莺歌海,但实际上并不是真的有一个内海,而是一个规模很大的镇子。镇子上的人,主要以捕鱼为生,顺带经营一些诸如海带、虾蟹、腌制的鱼干等海产品。因为东大洋上的海产品异常丰富,莺歌海的渔民们哪怕很少种地。生活条件也依旧不错。

    顺带着检阅了一番在这里封锁海寇的第三旅团士兵后,陈武并没有过多停留,在石贤谦和季英瑞的陪同下朝莺歌海的南岸海滩赶了过去。

    因为要攻占宁海郡,分属财政署副署长、内政署副署长的两人,自然要跟着一并前来,接管宁海郡的权利。但他们没想到。泉州港那边的事务交割还没理清,陈武就借口有事,特意点名让两人随行,一同赶到了莺歌海。

    对陈武的用意,两人自然是有些疑惑的,毕竟如果只是检阅部队或者临时起意游玩的话,完全没必要带上他们。但此刻大队人马直奔莺歌海的南海滩而来,再加上陈武一副高深莫测的表情,两人才隐隐感觉到其中另有内情。

    同时叫上了内政署和财政署。会是什么事呢?

    如果是泉州港那边,还可能跟发展海贸有关。但莺歌海这边未免有些太偏了,两人一时间想不出有什么用意。

    然而,面对他们的疑问,陈武淡淡一笑,只是说到了地方就知道了。

    战马碎步小跑,仅仅一刻钟的时间后就穿过了一片树林,抵达了莺歌海的南海滩。哗哗的海浪声逐渐响亮了起来。不时有海鸟从低空掠过。尽管已经是深秋时节,但海滩上的阳光依旧炽烈。伴随着湿咸的海风,给人一种南国大海的独有风情。

    “好宽阔!”

    穿过了树林,眼前视线豁然开朗的那一刻,很多随从和骑手们都忍不住感叹出来。

    眼前的海滩,出乎意料的宽阔和平坦,一直纵向延伸出十几里。更远处。深邃辽阔的东大洋一直向海平线的尽头延伸,形成了海天一线的壮美景观。同行的燕东行,先前一直在北地当马匪,如此近距离的直观东大洋还是第一次,看上去俨然比手下骑兵还要震撼。

    “总督大人。这里景色的确壮美……”

    季英瑞挠了挠头,脸上仍旧有困惑和苦恼。这次出来,前后浪费了好几天时间。就算上面还有袁兴韦这个内政署署长帮忙分担,泉州那边的公文只怕仍旧要堆积如山了吧?

    听了手下得力大臣的抱怨,陈武笑了笑,道:“到了这里,你们还没想到什么吗?”

    看到两位心腹面面相觑,陈武耸了耸肩,问了一个问题:“两位,你们可曾知道,松江郡、天南郡用的盐,是从何而来啊?”

    “这个臣自然知晓!”

    季英瑞想也不想,张口就道:“松江郡本身没有盐场,主要流通的盐有两种。一种是来自东海郡的登莱海盐,因为产量大、口感较差、价格也更低,通行下层百姓。另外一种是丹阳郡自来井的青盐,几乎没有杂质和苦涩的卤味,再加上远道运输而来,价格数倍于登莱海盐。以往的年份中,最稀缺的时候甚至有按两来贩卖的,基本上只有贵族和有钱的富商才吃的起。”

    “说的好!”

    陈武点了点头,故意做出一副不解神色,道:“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盐铁一项都是国家财政大头。咱们松江军夺取了宁海之后,三郡之地的总人口怕是至少也有一千三百万了吧?这么多人的市场,在海盐一项上该是多大的收入啊?”

    身为财政署的副署长,石贤谦对此自然知晓,略一思索,回答道:“青盐虽然昂贵,但用量却远不如登莱的海盐。假设全以海盐计算,一人一年的用盐也不过数枚银币。但乘以一千三百万之数,就非常可怕了,至少是每年几百万金的收入!”

    的确是非常惊人!

    这还都是以廉价的海盐计算,若是算上青盐的价格,再加上宁海郡很多地方有腌制鱼干的习惯,用盐量更大,这个市场只怕比想象的还大。

    同样是一个非常巨大的产业!

    见自己的问题都被两名心腹回答上来,陈武又问了一个比较专业的问题:“那你们两人可否知道,为什么宁海郡跟东海同样靠海,却没有类似登莱的盐场?或者我换个方式来问,决定一处盐场的条件有什么?”

    “这……属下不知!”

    两人又不曾在盐务上任过官制,家里也没有产盐的,自然不清楚其中要诀。但陈武问的这几个问题,却让他们隐隐约约明白了陈武来这里的目的、以及想要给他们带来什么,心中不由激动了起来。

    “丹阳郡那边的自流井,可望不可求,咱们且不谈。单说海盐的盐场,归根到底无非以下这些因素:海滩平坦,终年炎热,阳光充足,海风大,降水少!”

    这五大因素,决定了一个地方有足够优秀的晒盐条件。再加上濒临大海,有近乎无穷无尽的海盐来源,才构成了一处盐场的条件——当然了,除了这些外,还得有足够的劳力,不然盐场的规模同样要受限制。

    恰好,莺歌海盐场就具备这一切的完美因素!

    南北十几里异常开阔平坦的南海滩,提供了足够的盐田。而莺歌海的独特地理位置,可以说是整个帝国沿海最南方的村镇,不管是光照、气温还是海风都有保证。降水方面虽然略多一些,但也不比东海郡的登莱盐场多很多。综合来讲,只要投入足够多的人力开发,这里将是一个不亚于登莱盐场的大盐场。

    可以为整个松江、天南和宁海三郡提供源源不断的海盐!

    莺歌海本地的渔民,早在很多年前,就有小规模的做私盐自用。只是当地人一直比较注意保密,没有外传。在游戏中,这里的海盐一直要到帝国崩溃的末期才被开发出来。但陈武的出现,让这片宁海郡最合适的天然盐场,提前问世了至少七年!

    它将跟即将投产的汉井坊酒、被松江军借弘文商会插手的松江棉布一起,成为陈武手上三大最赚钱的产业,源源不断的提供现金流。辅以松江郡本身出色的财政,让陈武拥有了供养一支大军的财力和可能!

    “莺歌海这地方,竟然还有这样一处宝藏?”

    不管是季英瑞还是石贤谦,都被陈武的话惊呆了。哪怕先前已经隐隐猜到了,但被陈武明确的指出,可以用来替代登莱盐场,两人一时间仍旧有点难以置信。要知道,海盐这东西除了前期的一点投入和人力外,其他几乎没有任何本钱,堪称是无本万利的生意!

    众人来这么一趟,等于是找到了一个每年至少几百万金币的聚宝盆!

    若是日后能够将这个莺歌海盐场扩大,将海盐卖到更多的州郡,那岂不是……

    “没那么容易啦!”

    陈武稍稍给两位乐观的大臣泼了一点冷水:“莺歌海盐场的海盐,跟登莱的海盐质量味道差不多,都比青盐差了一个档次。在确保价格相仿的情况下,靠行政手段夺取三郡内的市场应该没问题。想要运出关,势必要跟登莱盐场展开激烈的竞争,又或者采取低价倾销——但登莱盐场也能这么做,最后只可能是两败俱伤。”

    就眼下而言,只要能够稳稳拿下东南三郡的盐务,他就十分满足了。

    “请总督大人放心,等花莲这边稳定下来,内政署就会立即跟花莲政府联手开发莺歌海盐场,争取尽快投产。”季英瑞做了保证。

    “财政署也会在盐税上注意。”

    两名心腹的回答,还有眼前辽阔的东大洋,让陈武一时间豪情万丈。脚下的这片海滩、未来的盐田,就是他成王基业的又一块厚重的基石!(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八章 帝国的无奈和窘迫

    松江军大举出动,越界杀入宁海郡,不出意外的在帝都中州引发了轩然大波。

    先前最为热门的话题,西南跟印加王国的战事,顷刻间被转移。随着加急奏报送到中州,上到文武百官,下到中州的普通百姓,都开始或讨论、或怒斥肆意妄为的松江军和总督陈武。更有谏官上书,攻讦起了先前做出招安决定的大臣,认为正是他们的决定,纵容姑息了太平叛军,以至于招来今日祸患。

    至于说松江军言称,是受宁海郡的邀请入境、彻底消除海寇威胁后就会离开,谁都知道这只是托辞。既然来了,宁海郡多半会被就此吞并,压根没有谁相信松江军会轻易将到口的肥肉放走。

    一时间,朝堂上关于出兵镇压松江总督陈武的呼声喧嚣尘上。

    乾元基的御案之上,就堆满了类似的上书,但随意翻看了几本后,乾元基满是皱纹的脸色却只有了苦笑。

    出兵?

    如果是十年之前,松江军敢这么做,帝国早就发动二十万大军碾压过去了。可现在,帝国还有什么资本出兵?

    要知道,帝国二十郡中,最多时有整整七郡脱离了控制。虽说不久前成国公乾太卓在西南收复了陇西,天水也有过半重新纳入帝国治下,但经历了五斗米道的骚乱,陇西已经一片残破。别说能为帝国提供赋税和粮食了,未来两三年内能不成为帝国的负担就不错了。

    以十三郡的土地,同时跟四方的帝国对抗,还要供养七八十万的大军!

    两三年来的连轴大战,已经让帝国的财政不堪重负,出现了触目心惊的赤字。就算帝国还有额外的军力,也没有财政能支撑起一场对东南的讨伐了。至于松江军公然吞并宁海。由他们去吧……

    只要他们跟阿曼人的敌对关系没变,可以充当帝国在东南的屏障,中枢短时间内就不会拿松江军怎么样。

    眼下的第一目标,仍旧是西南和印加王国;其次是帝国的财政!

    就算不考虑可能卷土重来的瓦刺人和北面的勒拿人,解决松江的优先级也仅仅才派第三位。而且,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隐忧。那就是自己的身体……

    老皇帝脸上阴晴不定,片刻之后长叹了一口气。

    ………

    松江郡和宁海总督嘉福联名的上书,在不久后就紧随抵达中州。嘉福明确表明,是自己担忧帝国来不及派兵,才在发出第一封求援后,又紧接着向松江军就近借兵。这道联名公文,多少平息了一些官员和百姓的怒火,也让帝国中枢有了一个下台的台阶。

    结果不出所料,中枢的批复仅有寥寥几句话。含糊其辞的给了答复。没许可松江军这么做,但也没追责,仿佛这件小事无足挂齿。

    其他所有相关的公文和奏章,也一律留中不发,被乾元基强行压了下来。

    这个举动,足以说明中枢对宁海的态度……以及无奈和窘迫。

    随着中枢的立场传回来,宁海郡地方势力对松江军的隐隐抗拒,顷刻间烟消云散。松江、天南两郡的地方士绅。也首次真正意识到了松江军的力量。公然吞并了帝国的一个州郡,中枢却只能坐视不管!

    东大陆这边。只怕真的要变天了。

    对这个结果,一手主导了攻略宁海的陈武丝毫不感到意外。收到了林家那边发来的祝贺,庆祝松江军“剿灭海寇”大捷,他只是随意看了几眼,就将注意力重新收回到宁海的内务上。

    经过为期十天的拉网式逐地清剿,花莲府的军事行动已经接近了尾声。花莲府城内的城防营和城守。最终也选择了和平解放,全体放下武器投降。这样一来,松江军的宁海攻略堪称是圆满完成。除了偏远一些的村镇还没来及接管外,整个宁海的三府已经全部纳入松江的统治中。

    推行类似松江、天南的行政改革;安抚才投靠的宁海水师;以及对宁海警备旅团的重组,随即提上了日程。

    陈武的心腹大臣们。好不容易才将松江、天南两郡理顺,紧接着就又投入了忙碌中。而在这之后,如何将宁海的军事、经济全面整合进松江—天南的体系中,也是陈武需要考虑的事。可以预料,一直到今年年底之前,他都不会有任何空闲的时间了。

    ………

    天水郡,汉昌府。

    在东面的半郡之地被帝国收复后,这里就变成了五斗米道跟帝**交战的前线。如果没有意外,这里早在盛夏之时就会爆发一场大战。但印加王国十万大军越过雅克臧江,公然踏入西川郡的消息,让老成持重的成国公放弃了这一战,就地转入了战略收缩,巩固先前收复的半郡地盘。

    这几个月来,两方各自都在积蓄力量,往汉昌府运送兵员、粮草辎重,让这里变成了一处空前的大战场。

    五斗米道这边,老底子的道民还有十万。在获得了印加王国的粮草支援外,新拉起的部队再度达到了三十万。算上印加王国班加罗军团的十万人,人数达到了空前的五十万人,声势可谓浩大之极,甚至超过了两年前西北武威郡的大战!

    汉昌府的东侧,帝国的大军也同样不弱。

    清河军团和丹阳、芜湖的部队,总计超过十五万人。大举增援的城卫军,总数接近十五万。再加上成国公乾太卓一手组建的鹰扬军团,虽然战斗力不如老牌部队,但也是十万人,总计四十万大军!

    可以说,除了北地燕山郡的大军,以及坐镇中州的禁卫军外,汉昌东侧已经拥有了帝国半数的大军!若是这支帝国大军战败,那整个乾元帝国会瞬间陷入崩溃。

    五十万叛军,对四十万帝**!

    从人数上看,五斗米道在获得了印加王朝的支持后,重新占据了上风。也正是这个原因,输不起的乾太卓虽然知道对方的五十万大军有很多水分,仍旧不敢轻易开战。

    五斗米道叛军的水准,过去的战斗中乾太卓已经了如指掌。对那号称三十万的道民军,也从没放在心上。但印加王国的班加罗军团,却是帝国所不熟悉的,统军的将领艾瑞.萨瓦利又号称是印加名将。若是他们能有城卫军……不,哪怕有清河军团的实力,帝**这一战都会非常艰难。

    要是能想办法摸清印加王国十万大军的真正战力就好了。

    不过,急迫归急迫,没有万全的把握和机会前,乾太卓并不敢随意动手。唯一还算好消息的就是,他的四十万大军虽然比西北之战时更多,但天水郡距离芜湖、中州的距离,可比威武郡近太多了,短了一千里都不止。正因此,相比于两年前,这次的粮草、辎重转运起来反而更容易。

    “再坚持半月……不,再等一月吧。若是对面的五斗米道和印加人还能沉得住气,自己再想办法主动出手试探。”

    乾太卓这样想着,他却不知道,一个绝佳的机会就要来了。

    事实上,不仅仅是乾太卓想弄清班加罗军团的真正实力,五斗米道的高层同样也想知道。

    在经历了先前的大败后,还在巴陵郡龙泉府的师君张法,以及几位大祭酒和天师,有点端坐不住了。早在印加王国的军队越界之后,张法就做出了亲临前线指挥战斗、鼓舞军心的决定。

    此刻,他正在汉昌府的城守府之中,跟印加王国的统军大将萨瓦利商议主动出军事宜。

    平心而论,乾太卓的压力虽然大,但张法的压力更大。以三郡多的地盘,养五十万的大军,这已经超过了穷兵黩武的极限。若不是有印加王国的粮草输入,只怕领地里的军队和道民要成片饿死。饶是有了外援,这种支援也不是无限度,将来需要加倍的偿还。而且,张法也需要一场大胜来鼓舞因为先前战败、饥饿而导致的低落士气。

    见到乾太卓似乎非常沉稳,一副死守不出的样子,张法便决定主动出击试探一下帝**防线的虚实。

    恰好松江军公然出兵吞并了宁海的消息传来,张法觉得这是个机会,于是便有了他跟萨瓦利商议的这一幕。

    不过,张法先前的考虑显然是多余的。萨瓦利带着大军踏入帝国这么久,除了几场小打小闹的试探外,几乎没有建立过任何像样的功勋。为了给印加王国的皇帝陛下一个交代,这次的进攻,张法还在拐弯抹角试探的时候,萨瓦利就已经主动开口,要求自己部下承担进攻的任务了。

    两边一拍即合,迅速拟定了一个作战计划。

    经过五斗米道细作的侦查,最终的突破口被选在了帝**防线的西南侧,一处叫做东泉镇的不起眼小镇。

    这里是帝**鹰扬军团第三师团、第二旅团的驻扎地。

    之所以选这里为突破口,一是因为鹰扬军团是帝**几大部分中资历最浅的一个,另外一个因素就是从这里突破后,只需要往东北方向斜插三十公里,就能威胁到帝**的一条重要粮道。

    为了确保这一战能够胜利,萨瓦利整整投入了一个万人团。

    一万班加罗的精锐,还带了秘密武器,进攻一座四千人把守的小镇,不管怎么看都应该是稳胜吧?(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九章 印加人的藤甲兵

    东泉镇。

    班加罗军团的第三万人团,已经趁夜色的掩护,在昨日抵达了附近的十五里外。由于大军在帝国汉昌防线中央部队做出佯攻的举动,吸引了帝**的注意,因此并没有人发现这一万印加王国的精锐士兵。

    负责统领这支万人团将领,是萨瓦利的心腹,名叫潘加的万户。

    出身印加王国上层贵族的他,对于自己的血统和出身极为自豪,也因此看不起印加王国的下层人民和相邻的乾元帝国。眼下终于得到了首战的机会,而且己方在数量和先手上都占据了优势,这让潘加心里极为得意。

    “用完干粮后,大军拔营,务必要在中午抵达东泉镇,给我一战而下!”

    伴随着他的叫嚣,上万印加王国的士兵信心十足的踏上了首战的征程。身为印加王国两大精锐军团之一,班加罗的士兵们身穿轻便而又结实的藤甲,头戴高角帽,上面插着两根孔雀尾翎,腰间系着由印加王国祭祀们精心开光过的骨质护符,可以保证他们在战场上逢凶化吉,看上去威风凛凛。

    然而……

    这只是班加罗人自己的看法,在同行的五斗米道一个大队的士兵看来,这些头发浓密卷曲、肤色驳杂、穿的花里胡哨、口中念念有词的士兵,真的能够打胜仗吗?看他们行进间的队列,也就只比五斗米道新组建的那些道民部队强一点。而且,身上的那些盔甲是藤甲吧?

    这种东西,听说是用桐油浸泡的。不是很怕火攻吗?

    类似的质疑。早在一个月前潘加就已经听过。对此嗤之以鼻。

    竟然敢怀疑伟大的班加罗军团的战力!

    这些孱弱的帝国人怎么知道,那些骨头做的东西,是尊贵的印加祭祀们精心加持过法力的护符。至于藤甲,表面更是用特殊汁液涂抹过。只要不是被聚集在狭小的地势中,普通的火箭对分散开的藤甲兵并没有太大威胁。

    是时候用一战来证明他们的厉害了!

    十几里路走过来,潘加满心建功立业的想法。以至于,短短半天的路途,在他眼中竟然像是足有好几日那么漫长。

    随着大军的行进。东泉镇的帝**哨探注意到了他们的动静,早早传回了警报。鹰扬师团这边的将领名叫赵广,是成国公当年从军的一名亲兵。资历虽然不算深,但跟随成国公耳濡目染,能力和意识绝对不差。在印加王国的万人团抵达镇外、摆开阵势的时候,鹰扬军的四千士兵也已经依托东泉镇的低矮围墙,做好了防御的准备。

    当镇子的情况出现在潘加的眼中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情景。

    “帝国人的反应还不慢啊!”

    潘加略微有些惊讶,但也仅仅只是略微,很快就把那点吃惊抛开。稍稍休整片刻、让士兵们把呼吸喘匀后。已经迫不及待的他就立即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一个千人团的班加罗士兵,带着帝国人无法理解的优越感和对胜利的自信。朝东泉镇发起了试探性的进攻。

    东泉镇虽然有围墙,但仅仅只是两米多高的土木结构。哪怕经过鹰扬军的加固,高度也勉强只有三米,随便有个木梯就能攀爬上去。而且,除了弯刀外,班加罗士兵中也有不少装备了长矛。这种高度的围墙,站在地面上的士兵举起长矛都能直接刺伤围墙上的守军!

    “班加罗万岁!”

    用帝国人听不太懂的土语高喊着荣誉的口号后,班加罗的千人团逼近到了东泉镇的八十步距离。

    “这帮印加人,搞什么幺蛾子?”

    赵广站在墙后面堆高的土墩子上,探头打量着这些印加人的军队,摇了摇头,面带一点严肃,发起了进攻的命令。

    因为东泉镇只是一个镇子的缘故,赵广的部队并没分配到抛石机、床弩之类的重型兵器。作为补偿,他的麾下足足分配到了四个大队的步弓手。此刻得到了命令,四百名步弓手张弓开始了齐射。

    呼啸声中,密密麻麻的箭雨精准的射入了印加人的队伍中。

    做工出色的藤甲,防御力比帝国的制式皮甲高许多,甚至堪比普通的铁甲。鹰扬军的第一轮齐射,竟然没能收到太好的效果。尽管命中的概率还算不错,但很多箭矢要么被藤甲的缝隙卡住了、要么只是轻伤,并没能影响士兵的战力。只有十来个运气实在很差的,被箭矢射杀。

    “帝国的军队,果然无能!”

    看到一轮箭雨没能伤害到自己,班加罗的士兵们本就高涨的士气再度得到了振奋,加快了冲锋的脚步。

    相反,帝国这边的鹰扬军士兵们就一脸的凝重了。

    印加人果然来者不善!

    不过么……

    赵广看着这些班加罗人即将冲到东泉镇围墙前的三十步距离,脸上露出了一丝阴险的笑容。他在这里驻扎了那么久,可不是什么都没干、每天晒太阳的。

    下一刻,惨叫声和惊呼声一连串的响起。

    在班加罗士兵中看来平坦的地面,地下却被挖出了一道足有三米深的陷坑。陷坑的地面,倒插着锋利的刀刃,上面精心做了伪装。由于准备的时间久了,表面的土壤已经被风吹日晒,跟周围地表融为一色,看不出有丝毫的异常!

    冲在最前面的班加罗人,毫无防备的中了招。

    差不多是同时,二三十名班加罗人掉入了陷坑中。运气好的,或许只是被刀刃插中了小腿,运气不好的,只怕当场就被刀刃刺穿,只有寥寥几个人幸免于难,但也被困在了陷坑中无法上来。

    在这些班加罗士兵之后,陆续还有七八人没能收住脚步,或者反应慢了一拍,被身后的人推了下去,也掉到了陷坑中。

    进攻的势头,顿时被打断了。

    “可恶的帝国人,竟然用这种见不得人的卑鄙手段!”

    在后方观战的潘加大怒,用一连串的肮脏词汇咒骂起东泉镇的帝**人。然而,还没等他的咒骂结束,班加罗士兵迎来了更大的伤亡。要知道,他们停留在东泉镇的三十步外,正是步弓手们杀伤力最大、命中也最精准的位置。

    四百名弓手,再度开始了齐射。

    这一次,由于距离拉近,箭矢的杀伤力和准确度都大幅提升。被困在陷坑前有点不知所措的班加罗人顿时损失惨重,一下子就倒下了数十人!

    “撤退!撤退!”

    眼见得势头不对,潘加只能紧急下达了撤退的命令,找回了这支千人团。可这退回的路上,班加罗士兵少不得又挨了两轮齐射。算上被陷坑坑掉的士兵,帝**几乎没付出任何代价,就轻而易举的干掉了百余名班加罗士兵。

    “去,把陷坑里的几个倒霉蛋给我拖上来!”

    看到敌军暂时退下,赵广对手下下了命令,他对这些印加士兵产生了一点好奇。

    很快,几个身手灵敏的士兵从围墙上跳了下去,带着绳套跑到了陷坑前。被坑在里面的班加罗士兵,已经有一些受伤严重的当场毙命,但大部分人都还活着,被陷坑上抛下来的绳套套中,硬生生拉了上去。

    五分钟后,赵广面前就多了三名被捆得五花大绑的班加罗伤兵。

    “这是……藤甲吧?”

    赵广用手指戳了戳,感受了一下材质,又嗅了嗅虽然经过处理、但仍旧有些刺鼻的桐油味道,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印加人竟然敢用这种铠甲,难道就不怕火攻么?”

    手下几名联队长也确认了这种盔甲的材质,不由面面相觑。

    他们不知道的是,印加王国的国境大半位于热带,随处可以看到森林,气候潮湿燥热。如果用铁甲,成本高不说,还很容易锈蚀。藤甲不同,轻便又结实,经过处理后,在湿热的环境中也没那么容易引燃,所以印加人用藤甲当部队的标配是有原因的。

    但印加人没想到的是,这里是乾元帝国!

    天水郡的气候,可比印加人干燥多了。而且,帝国在军事谋略上的造诣也远不是偏安一隅、狂傲自大的印加土人能比的。

    “拿火把来!”

    赵广虽然不知道缘由,但并不妨碍他做出结论。不过,直接用火把烧,效果却并没想象的那么好。

    印加人在上面涂的一层药水,防火的效果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的。再加上似乎提前用水浇过,火把烧了好一会才将藤甲彻底引燃。在战场上,如果只是用普通火箭的,显然不足以对这种东西造成致命的威胁。

    “那就用油吧!”

    他询问起手下:“咱们军械库里,应该是有黑火油的吧?统统拿过来!另外,镇子里的豆油、猪油之类的,也统统收集过来。我就不信,加了火油还烧不死这帮印加人!”

    一声令下,帝**队迅速行动了起来。

    跟帝**比起来,印加人的效率慢多了。耽搁了足足好几个小时,都已经到了下午时分,印加的士兵们才赶制出了二十块模样酷似门板的踏板。

    有这个东西盖在陷坑之上,士兵们就可以轻易跨过了。

    看到准备完成,急于拿下东泉镇、争回先前丢失颜面的潘加,迫不及待的再次下达了进攻命令。

    天黑之前,一波拿下!(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章 东泉镇大捷

    夕阳的照耀下,班加罗军团的士兵展开了第二波进攻。

    大概是一天没有得到好好休整的缘故,印加人看上去比中午疲惫了不少,士气也稍微低落一些。不过,他们对于胜利的自信却始终没变。喊着参差不齐的口号,踏着方步冲到了陷坑之前。

    一块块巨大的踏板被士兵合力架起,搭到了陷坑之上。

    “阻止他们!”

    赵广对步弓手们下令,让四百弓手专注射杀那些正在“搭桥”的士兵。这个举动,有效拖延了班加罗士兵的进攻速度。甚至有印加的士兵惊慌之下,不慎松手将踏板掉到了陷坑之中。

    在后方观战的潘加眼睛几乎要冒火,恼怒到了极点的时候,进攻的士兵终于在付出了差不多一个百人团的代价后,开辟了前进的道路,踩着踏板冲到了东泉镇的围墙之下。

    厮杀和金铁交击的声音随即响起。

    两边都装备了大量的长矛,互相刺杀起来,不时有长矛的矛杆交击到一起,发出噼啪的声响。也有一些印加人带了三米长的木梯,直接架到了东泉镇的围墙上,准备顺着木梯攀爬上去。不过,绝大部分都被严阵以待的帝**人直接拦下。

    “竟然能拦下我班加罗士兵的进攻!”

    眼瞅着攻势不怎么顺利,帝国人稳稳守住了围墙,潘加再度多了几分惊讶:“不是说鹰扬军团是帝国人最弱的么?不,一定是被错误的情报误导了。帝国人很可能早就收到了情报,将最精锐的部队派到了这里。”

    这样想着。他一挥手。下达了增兵的命令。同时派出了投矛手。

    老实说,投矛手这种兵种,远不如弓弩,近不如刀剑,除了中距离的杀伤力比较可观外,其他没什么有点,反而还十分浪费资源。但印加人之所以保留了这种兵种,是因为印加人的战争器械工艺远不如帝国。造不出性能先进的抛石机和床弩,就连弓弩也不算精良。而且,经过改良后,现在的印加人已经没有纯粹的投矛手了。

    班加罗军团的投矛手,算是一种近战长矛兵的兼职。除了主手的兵器外,每人额外携带了两支一次性的投矛。即便用掉,也不影响他们作为普通长矛兵种继续作战。

    在弓弩兵种不怎么发达的情况下,投矛手算是班加罗人一种有效的远程打击手段。

    伴随着潘加的命令,五百名投矛手开始集结、快步上前。为了保证连续的压制,以及最大的杀伤效果。五百名投矛手并非是一齐出手,而是分成五轮。这样一来。由于每人携带了两根投矛,最多可以造成每轮100根、总计10轮的打击效果。

    不过,投矛的杀伤最好还是要出其不意。但潘加轻视了帝**人,并没有上来就用出杀手锏,以至于现在错失了最好的机会,因为班加罗士兵跟帝国人已经厮杀到一起。

    为了保证投矛不至于误伤自己人,他们不得不刻意拉近了距离,但这反过来给了帝**充裕的应对时间。

    “投矛?”

    赵广眼睛一缩,立即命令弓手调转目标,转而射杀后方的这些投矛手,同时提醒己方的士兵注意躲避。

    远比箭矢破空更尖锐的利啸声响起,一根根长矛带着惊人的杀伤力落下。更加歹毒的是,潘加命手下在上面涂抹了一种植物的汁液,具有相当不错的毒性和麻痹效果。即便没能命中要害,上面的药效也能让敌人瘫软无力,甚至当场昏厥!

    可惜,实际的杀伤效果却并没有潘加想象的那么好。

    投矛的精度,是不可能比得过弓弩的。第一轮的百支投矛抛出去,哪怕已经有意放近了距离,仍旧落空了大半。剩下恰好落在人群中的,也有一些被提前有了防备的士兵幸运的躲过。真正被投矛杀伤的,只有寥寥不足十人。

    事实上,这东西的效果更大的是对敌人心里造成的威慑和混乱。

    如果对手同样是印加地方的土邦士兵,遭到几轮这样的投矛打击,的确可能要分崩瓦解了。但鹰扬军团好歹也是帝国的正规军队,又是大名鼎鼎的成国公亲自训练出来的,自然没那么容易溃败。何况,投矛看着厉害,但实际上杀伤的人数并不比己方的步弓手多。

    随着四百步弓手开始反压制,不断出现伤亡的投矛手们慌乱起来。有不少甚至随意瞄准了一下,就匆匆将手中投矛抛出,然后撤了回去。

    被潘加寄予厚望的投矛手,只让鹰扬军团稍微乱了一下,多制造了一点伤害,但并没能真正动摇这支守军!

    “湿婆大神在上,怎么会这样!”

    潘加脸色变了,他越发确信,眼前的军队是帝国的精锐强军,说不定就是那什么“城卫军”。不然的话,怎么可能顶着投矛手的攻击继续战斗,而不是哭喊着崩溃?

    还没等他从这个沮丧的事实中平复下来,鹰扬军的反击开始了。

    由于又一个千人团伴随着投矛手一起加入战场,东泉镇的围墙下挤满了班加罗军团的士兵。看到这一幕,赵广觉得火攻的条件已经成熟,便决定提前动用这招给印加人还以颜色。

    片刻之后,收集的大量火油、其他各类油脂,从围墙之上泼洒了下去。

    然后,只需要一轮火箭下去……

    普通的火箭,的确不容易引燃印加人的藤甲。但浇了火油之后,被淋透的班加罗士兵身上顿时燃烧起了可怕的火焰,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在藤甲兵之间传开。

    有些班加罗士兵的反应比较快,立即在地上翻滚扑打起来,企图熄灭火焰。的确有人成功了,但在火油的助燃下,大部分的举动都是徒劳。不得已之下,士兵们甚至无视了眼下还置身战场,强行脱下了藤甲,但等待他们的马上就是步弓手的羽箭。

    更要命的是,随着身上的衣物、头发也被点燃,即便是脱了盔甲,照样也被烧伤。

    瘆人的惨叫声,沉重打击了这些班加罗军团的士兵,让他们一边握着祭祀开光过的骨质护符祈祷,一边开始争先恐后的往后逃离。

    可不要忘了,身后三十米处是有一条陷坑的!

    来的时候,两个千人团是通过十几块踏板有序冲过来。但此刻为了逃回去,士兵们开始不断推让、争抢,甚至拔刀相向。而帝**的步弓手趁机射杀,加剧了惊慌和混乱。火焰在聚在一起的士兵之间进一步蔓延,更有大量的士兵被推到陷坑之下死于刀刃上,甚至是彼此间的践踏。

    整个班加罗的万人团,被眼前的惨剧惊呆了。

    当两个千人团最终惊恐的跳回来后,还活着的人俨然只剩下了千余,其中还有大量被火焰烧伤的伤兵。就这么一轮的进攻,班加罗军团就损失了近千名士兵。即便是活着回来的士兵,士气和军心也被彻底打没了。没有足够时间休养,根本不可能再次投入战场。

    “这就是印加王国的军队?”

    清点了一下伤亡,发现还不足对方的两成,赵广脸上不由多了几分轻蔑。虽说这跟己方采取守势有关,但东泉镇的城防也就普通镇子的水平,他手里又没有大型城防武器。伤亡比例能悬殊到这个程度,固然有火攻的因素,但印加人败的这么快、这么惨,只能说他们战力和斗志太差。

    如果印加人的军队都是这个水准,那所谓的十万大军不足为惧!

    第一天的进攻,彻底失败!

    士兵们的惨叫,还有五斗米道军队那怀疑的眼神,让潘加一整夜都没能睡着。第二天一大早,红着眼睛的他并没有选择就此后退、暂避锋芒,又或者休整后再战,而是不信邪的继续发动了猛攻。

    这一次,进攻的队列站位更加分散,用于越过陷坑的踏板也更多。

    尽管帝国人的火攻,仍旧是一个致命的威胁,但潘加很清楚,东泉镇守军的火油是有限的。昨日一通火攻,已经用掉了很多,他不信帝国人一夜间能突然变出更多的黑火油!

    接下来的战局走向,看上去似乎跟潘加预料的差不多。尽管守军第二次动用了火攻,但规模和杀伤效果都比昨日差了很多。有了心理准备后,班加罗军团士兵仅仅只损失了两三百人。而这次之后,班加罗军团终于没有了顾忌,可以肆无忌惮的进攻了。

    战场一度回到了真刀真枪的硬仗和强攻!

    作为印加王国的两大主力军团之一,潘加一直对自己所属的班加罗军团充满了信心。尽管昨日接连遭遇挫折,但他坚信那是由于帝国人卑鄙无耻,只敢用阴谋诡计阻挡自己的缘故。只要双方正面一战,攻破帝国人的防线根本不成问题。

    然而,赵广统领的鹰扬军团士兵,却用现实给潘加狠狠上了一课!

    即便是没有取巧的法子,正面作战,帝**人仍旧不是印加人能比的。在昨日的惨败后,班加罗军团的士气本就低靡,连攻了三天,始终没能打进东泉镇。抓住机会的赵广,针对班加罗人鸣金收兵的混乱主动出击,驱赶溃兵反卷了潘加的中军,然后追杀十里,取得了一场空前的大胜。

    前后四日,杀敌三千五百人,俘获两千,自身损失不足千人!(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一章 四个师团的编制

    东泉镇的大捷,同时震动了五斗米道的叛军和帝国的四十万平叛大军。

    虽然仅仅只是一个万人团,并不能完全说明什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印加王国的军队绝对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在鹰扬军的赵广将战斗的总结和经验报上去后,很快得到了成国公乾太卓的嘉奖和亲自接见。

    之后,帝国的平叛大军开始了积极的进攻。

    五斗米道的叛军这边,在印加王国的大将萨瓦利力主之下,还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在汉昌府一代跟帝**展开了一场正面的大战。而这一次,印加王国出动了被引以为王牌的终极兵种——战象!

    十万班加罗军团之所以敢公然越境进攻帝国,很大的依仗就是有这样一支强悍的战象部队。它们皮糙肉厚,近乎刀枪不入,力大无穷,可以轻易冲散战阵、杀死敌方士兵。尤其是当战象兵排成战阵,多达八十头战象一举冲入敌阵中,足以瞬间击垮敌方军队的士气和斗志。

    只可惜,这一招被引以为王牌和奇兵的战象兵,被成国公乾太卓破解了。

    自打乾元帝国立国三百年,西南边境一直没怎么跟印加人发生过战争,自然也没接触过战象。但是,并不代表前朝没跟西南的王国交战过,对战象这种可怕的东西有详细的记载。由于八十头战象动静太大,再加上印加人也没有刻意保密,帝国的军情局暗探提前探查到了战象的存在。

    当乾太卓有了准备后,这一战的结果就注定了。

    普通的刀枪、箭矢虽然难以伤害战象。但并不代表帝国手中就没有能伤害战象的兵器了。神机营中手持的两千张强弩、外加用来守城的床弩。都可以给战象造成有效的伤害。除此外。战象的鼻子和眼睛也是一个致命弱点,配合火箭、爆竹、锣鼓声的恫吓,让战象集体陷入了惊恐和混乱。

    八十头战象,到最后大部分陷入失控,甚至掉头践踏、冲撞进了己方的军阵。

    剩下的战象,也在帝**神机营的强弩射杀下,被不计代价的围剿。

    在印加人的眼中,战象不仅仅是无敌的兵种。更有一种神圣的意味。眼瞅着八十头战象的象兵战败,班加罗军团的九个万人团大乱,军心动摇,被帝国的城卫军从中央突破。同时,两个师团的骑兵从左翼偷袭,一战击垮了印加的十万大军,随后横向出击扩大战果。

    若不是师君张法听了手下的汇报后,早早做了两手准备,得知班加罗军团溃败后就立即撤退,恐怕五斗米道会在这一战中彻底失败。饶是如此。张法仍旧断送了四万用来断后的新兵。

    一战杀伤敌人超过十五万,己方损失寥寥。让成国公的声威再度名动天下。

    整个中州的朝局为之一振,所有官员都看到了快速解决西南叛乱的希望。

    然而,只有少数眼光长远的人才能看清,这一战虽然彻底奠定了帝国的优势,但想要在短时间内解决五斗米道叛乱仍旧是不可能的。班加罗军团的溃败,让张法彻底放弃了在野外跟帝国对抗、依靠一场大战扳回局面的想法。他一边在心里大骂印加人,一边又不得不积极跟印加王国沟通,企图诱使对方加大援助、派遣更多兵力,同时采取了彻底的守势。

    分出兵力,每一城、每一地都要坚守,而且是死守不出!

    这种打定主意拖延战局、等待外界形势的变化,虽然是一种被动等死的局面,但不得不说很有效果。五斗米道数十年来的传道洗脑,让手下的道民有着惊人的忠诚度,哪怕连连战败也不会轻易投降。这样拖下去,辅以印加王国的后续支援,完全可以将局面再次拖上半年!

    无法将优势快速转为胜势、短时间内彻底收复失地,是乾太卓和整个乾元帝国都需要面对的最大问题。

    熟知未来的陈武,对帝国眼下的情况一点都不奇怪。尽管历史的大事件已经面目全非,但未来的走势和帝国的结局却是不变的。接下来的乾元帝国,会因为失陷于这种情况而不断的失血,并且无法自拔,一直到彻底崩溃的那一刻。

    而这,无疑给了陈武更多的发展时间。

    在西南汉昌府的大战余波未散时,松江军已经将触角和势力渗透到了宁海郡的每一个县城,并且初步稳固了在宁海的统治。

    财政方面,由于剿灭了大批海寇,追缴了一批财富,再加上攻占宁海后抄没、处理的部分资产,松江军迎来的一个短暂的宽裕期。

    粮食方面,第二季水稻在十月底已经收割完毕,是一个不错的丰收年,松江郡的各府库均已填满。

    对松江军来说一直紧缺的铁矿时,在歪头山铁矿的持续开采下,得到了源源不断的有效补充。

    除了钱粮和直接关系武备的铁矿外,制约松江军的军官问题,也在登州军事学院的速成班帮助下大为缓解。

    这个时间点的松江军,赶上了成军以来局面最为优越的时候。偏偏,松江军的地盘再次得到了扩大。而西南的一战中,五斗米道的五十万大军、帝国的四十万大军,也深深刺激到了陈武。

    前者的五十万还好说,水分实在太大了。但帝国的四十万大军,那可是实实在在的。强横的城卫军就不说了,单说清河军团的士兵,松江军现在的部队序列中就只有第一军的第一师团可以一战。手握三郡、或者至少也是两郡半的地盘,陈武不能容忍自己才只有两个师团的主力部队。

    在各方条件都已经成熟的情况下,是时候开始新一波的扩军了!

    如果单单是维持自己对内的统治,两个松江军的师团,再加上登州警备师团、天陇警备师团、宁海警备旅团,倒是足够了。但松江军面临的威胁,并非来自内部,而是同时来自外部的南北两个方向。

    大青关外的帝**、南峰要塞南面的阿曼人!

    帝**的威胁也就罢了,陈武可以基本确定,帝国可预见的时间内,没有找自己麻烦的能力。就算有,顶多也是派少量部队摆在关外牵制一下。但南面的阿曼人,却不是那么好相与的。

    去年的大战中,陈武可以说把萨拉丁往死里得罪了。今年一整年,萨拉丁硬是忍住了没有北上。但陈武很担心,萨拉丁会在明年开春后卷土重来——以对方的老辣,是绝不会给自己太多种田经营时间的。

    又或者,就算开春不来,时间也不会拖过初夏。

    去年那场大战中,有十多万大军的天南军团都被打残。虽说叛徒勾结、导致了坚黄岭段的失陷,是天南军团被打的丢盔弃甲的重要原因,可就算没这一节,想要守住南峰要塞也至少要十万人以上。

    松江军现在可动用的军力才有多少?

    除去维持地方治安、同时战斗力也不强的警备部队,一共也只有天南军团的三个整编师团、松江军的两个师团,加起来才六万多不到七万士兵。

    也就是说,即便不考虑帝国可能的牵制,陈武也至少需要再组建三个师团,才有可能比较稳的守住南峰要塞。

    考虑到新组建的松江军战力,比精锐的天南军团要差很多,实际上这个数字还要增加!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上次萨拉丁举国之力北伐,是看到有绝佳的机会,这次未必还会动用全力,可能仅仅只会动用十几万或者二十余万部队。但陈武制定计划的时候,显然不能愚蠢的把希望寄托在敌人不动用全力上。

    正因此,军部拿出的扩军计划注定要震动整个松江军的高层。

    早在宁海郡入手后,就有扩军的风声传出,很多松江军的官员也有了心理准备,但他们预料的规模仅仅是一到两个师团。可陈武授意军部拿出的计划,却是空前的四个师团!

    只有第一、第二师团的松江军,一下子多了第三到第六总计四个师团的番号、多达52000人的编制!

    其中,新组建第三师团,将会是耗资巨大、但战斗力也同样强大的重步兵师团。毫无疑问,这个新组建的师团将会由许世忠调任。第四、第五师团,跟前两个师团一样是轻步兵师团。第六师团,将会在燕东行统领的独立骑兵旅的基础上扩编,形成一支13000人的混编骑兵师团。

    整个扩军计划同步进行,力争在来年三月之前全部完成。

    对松江军而言,一下子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扩编,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骤然征召五万多名青壮男子,对于地方上的生产、稳定等方面也会造成极大的压力。庆幸的是,可以将这五万多人分摊到三郡中,甚至偷偷将范围放宽到关外的原山郡。反正编制陈武是给了,钱粮也不缺,如何按时将四个新师团凭空“变”出来,那就是军部和战备署需要操心的活了。

    现在的陈武,已经不再是两年前那个事事需要亲为的叛军头子了,而是有一个完整体系和大批能干下属的三郡总督!(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二章 松江的名酒

    镜湖县。

    北面官道上,大批骑兵护卫着一个身着锦衣的男子。在五百骑兵护卫几里开外的地方,还有为数不少的侦骑前后奔走。路途偶遇的商贾,无不在惊讶之余猜测起男子的身份。若是有人眼尖,还能看到锦衣男子十步开外的地方,有镜湖县的县令在小心翼翼的侍立,面色极为恭敬。

    这个威严尽显的锦衣男子,自然就是陈武了。

    波澜不惊的吞并了宁海后,眼看着这个新纳入治下的州郡初步平定,陈武便统领一部军队率先返回了登州。没想到,在半路上就收到了镜湖县康谷这边传来的好消息,当即决定临时移驾,从乌山府直奔西北而来,抵达了镜湖。

    得知三郡之主驾临,镜湖县令自然不胜惶恐,恨不得能出城十里迎接。

    此刻陈武直奔康谷而来,县令虽然有些遗憾,但也没有迟疑,坚持跟随起来,并沿途给陈武汇报镜湖这边经年来的变化。

    “总督大人请看,再往前几百米,就脱离原本的官道,抵达那些阿曼降兵新修的通路了。”

    因为没有步兵和其他随从的拖累,大队行进的速度很快。说话间,几百人就脱离了原本止于镜湖县北面十里的官道,抵达了新修的通路。

    入眼的第一印象,就是平整、宽阔、整洁!

    宽达十步的通路,在这个时代绝对不能算窄了。不仅夯实了地基,路基用的土更是火炒过的熟土,间杂以大量的碎石。最后用沉重的石碾反复夯平。跟另一方世界的水泥沥青之类肯定是没法比。但质量绝对不亚于帝国主修的官道。甚至犹有过之。

    六千名瓦朗加师团的降兵,果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纵马在这平坦的路段上奔行片刻后,陈武不由满意的点了点头,坚定了要进一步压榨这些降兵的想法。反正只要不往死里驱使,阿曼人就说不出什么,降兵么,不当劳力用,难道还要当大爷养着么?

    大队差不多往前奔行了一里。看到了地面上用烧制的地砖铺出的一道狭长标记。

    这也是陈武要求铺设的,每隔一里铺设一道,可以方便通行的商旅甚至是军队确定自己的方位和距离目标的距离。不仅仅是在镜湖到康谷的这一段路,整个天南郡的路段,包括日后重修的官道,都会有这种统一的设计。

    这一段新修的通路,总长约二十里。

    经历了二十道地砖铺就的标志后,汉井坊所在的康谷出现在众人面前。

    相比于酿酒师傅杜春第一次带人找到这里时,康谷的模样已经有了翻天彻底的变化。原先的这里,就是一个人迹罕至的荒野山谷。反观现在。山谷的入口已经被人力开凿扩大了不少,地面也被修建的整整齐齐。早有得到消息的酒坊护卫和酿酒的师傅们一字排开。在这里迎接陈武的到来。

    “不必多礼。”

    陈武对这种繁缛的礼节兴致不大,刚开始被人这么欢迎的时候或许会很爽很得意,次数多了就会感觉到无聊和没趣。有这个时间欢迎自己,不如加班加点好好干自己工作。但他也知道,这种尊敬和礼节是必要的,就算他不在乎,手下人也会因此而不安。

    带着和蔼的笑容,跟这里的师傅们聊了几句,陈武在大队护卫的保护下进入了康谷内部。

    入谷的附近不远,已经修建起了不少酒坊的建筑。靠东侧的山崖上,也利用一处原本的山洞扩建出了酿酒和储酒的酒窖。更远处,大小不等的几处醴泉附近,被开辟出了一条引水的渠道,方便酒坊的师傅们引水。

    或许是酒粮已经老熟的缘故吧,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酒香,哪怕在酒坊外面都能清楚的闻到,勾起了不少骑兵的酒虫。

    “杜春呢?怎么没来?”

    看了一圈,唯独没见过这个被自己从太平郡汉井县亲自绑来的酿酒大师傅,陈武不由有些奇怪。

    “这……”几位招来的酿酒师傅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都有些无奈,最后公推出一个资历最老的老师傅道:“杜坊主正在里面忙呢,毕竟今日就是第一锅酒出炉。没能亲自出来迎接,还望总督大人莫怪!”

    看到几人吞吞吐吐的样子,陈武只一听就大概明白了。

    他早就知道,杜春这人一心醉于酿酒,洞房的当晚都能把新娘子抛家里独守空房,因此并不以为意。只要杜春能给他酿出好酒,这点不敬根本不算什么。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陈武,对此的容忍程度自然不是此方世界的人能够理解的。

    见陈武没生气,反而兴致勃勃的朝酒坊走去,几位酿酒的师傅才松了口气。对望一眼,蜂拥跟了上来。

    “总督大人!”

    看到陈武亲自带人过来,杜春就算再怎么不通世事人情,也知道该如何做。何况,陈武先前允诺过他,可以分给他卖酒的一成红利,整整传三代而止!

    有这样的承诺,他对陈武是十分感恩的,先前被强行绑来的一点怨恨和不满早就烟消云散了。正因此,一直以来对康谷的酒坊建设也十分上心。终于,随着酒坊的各项准备到位,在约莫一个月前开始了试制,并且完成了泡粮、蒸煮、扬冷、拌曲等一系列的前期准备。时至今日,酒粮也早已经老熟,只等待最后一步的蒸馏、成酒。

    “可以开始了吗?”

    陈武看着酒坊内的地锅、蒸桶之类的设备,询问起这个《帝国》中鼎鼎有名的酿酒大家。

    “只待总督大人一句话!”

    这样说着,自信满满的杜春朝旁边早就做好准备的酒坊工人做了个开始的手势。当即就就有人拿起木铲,将炮制好的酒粮原料装进桶中,倒进了地锅。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还要生火、蒸酒,最终冷却的酒液经过处理装坛成酒,需要很长的时间。

    杜春担心陈武会不耐烦,于是一边看手下和其他酿酒师傅处理,不时出言指点一二,一边给陈武介绍起整个酿酒的流程和他进行改进过的工艺。

    “汉井坊酒,讲究一个酒曲、工艺、水质一体,缺一不可……说到工艺,那又极为复杂,单是蒸煮一项就有诸多讲究……所蒸煮的大米必须要外硬内软、无生心、疏松不糊,透而不烂,均匀一致。如果哪一环节掌握不好,达不到要求都可能影响到出酒率……”

    有些东西,陈武穿越前也有一定了解,但具体的详细就不曾知晓了。听杜春介绍得差不多了,他随口问道:“咱们的出酒率能达到多少?”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直接涉及到酒的成本和产量。

    出酒率高的,酒的成本低,售卖的利益更高,产量也大。若是出酒率低,成本高,连带着售价也会高昂,反过来又导致了买酒的人少,形成恶性循环。

    这一点,杜春显然早有核算过,不慌不忙的道:“根据工艺、酒曲种类等有所不同,一般是三斤粮食能出一斤酒。咱们汉井坊的工艺和酒曲都要好一些,约莫能比正常少用二到三两的粮食。”

    也就是差不多十分之一的比例。

    看上去不多,实际上已经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了。一锅酒或许瞧不出什么,可要是汉井坊的酒行销天下,一年卖出几百万坛甚至更多,光节省下来的一成粮食就可能高达几十上百万斤!

    这些节省下来的,都将化作令人动心的金币和利润,流入松江军的财政。

    言谈间,蒸酒的过程已经开始。酒坊内的通风虽然很不错,但随着火烧和少许外溢的蒸汽,仍旧不可避免的变得热气逼人。陈武倒也没坚持,在手下的劝说下从善如流,退到了蒸坊的外面等待。

    “出酒了!”

    漫长的等待中,不知道哪个酿酒的师傅喊了出来,酒坊上下的人都露出了兴奋的神情。要知道,早在一年多以前,松江军就开始在这里做前期的准备,后来更是专门修通了一条通往康谷的大道。虽然陈武并没说什么,但被高价聘来的师傅们心里都有着极大的压力,迫切希望酒坊能够盈利,对得起陈武的投资。

    而现在,这个目标终于要实现了。

    伴随着越发浓郁的酒香,杜春的脸上也多了几分热切,紧紧盯着蒸锅上的铜管,看着冷却的酒液一点点滴了下来。不过,最初的这些酒液味道并不算太好,而且出酒量也还没达到最高峰。杜春盯着火候,适时开口命人更换了地锅上方用来冷凝酒气的冷水。等蒸酒的过程再次恢复后,轻嗅着渐入佳境的熟悉味道,杜春的脸上才露出了满意。

    在酒坊的库房中,已经有一万个先期运来的酒坛。此刻早有人拿了过来,装盛了真正的第一锅美酒。

    “毕竟是头一回,火候还略显生疏。储放酒粮的酒窖也不行,若是再养两年……”

    亲自品尝了一小碗后,杜春微微眯着眼睛做出点评,随后将足以挑战竹叶青、剑南春等老字号名酒的汉井坊新品送呈到了蒸坊外。

    每一名有幸品尝到了这坛酒的人,都记住了它的清冽醇香!(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三章 敛财能力初显

    入冬之后,一种从没听过名字的酒水,在松江郡各府的酒铺、酒楼陆续推出。

    汉井坊!

    最初的时候,这种没什么名气的新酒并没有多少人问津,很多酒楼甚至拒绝进这种酒,尽管它的包装看上去相当精致。至于原因,主要还是松江并不缺酒的缘故。上等的竹叶青、剑南春之流就不说了,即便是松江本地的普通美酒,也有同样是镜湖出产的白玉堂,以及泰泉县那边的松醪酒。

    后两者味道都还不错,价格也不贵,一斤散装的、兑了水的白酒仅仅只要两银币;即便是上好的坛装白玉堂,也不过六枚银币。放到其他地方或许还有点小贵,但松江这边普遍比较富饶,家境稍微不错的百姓,都能时不时打上几两小酒喝喝。

    正因为这些酒已经占据了市场,汉井坊才没能迅速取得突破口,尽管喝过它的人都对它推崇备至。

    转机在于二十四节气“小雪”的那天,总督府举办的一场酒宴。

    宴会的规模挺大,很多松江军的高层官员和登州本地的贵族都受到了邀请。宴会上,觥筹交错,气氛一时非常热闹,堪称松江郡大半年来的一场盛事。只不过,到了祝酒的时候,总督陈武举起杯中的剑南春,却莫名摇了摇头。

    这还了得!

    如果说,一年以前陈武刚入住松江的时候,还有人怀疑陈武这个总督做不长。可到了现在,松江军越发兴旺,甚至公然占了宁海郡。帝国也没什么办法。任谁都能看出。陈武这个三郡总督、甚至是将来的“东南王”。已经越发稳固。见陈武似乎有些异样,自然有无数文武官员和贵族们追问。

    陈武这才叹道,剑南春虽然好,却不合自己口味,而且味道太烈,容易上头!

    “原来是这等小事!”

    见总督大人只是为了酒的事犯愁,顿时有本地的贵族们上了心,将此事看成讨好总督的机会。争相向总督献上自家珍藏的美酒。一番品尝之后,陈武对恰好有幸参与宴会的镜湖县令奉上的美酒大加赞赏,并且难得的追问了这酒的名字。

    镜湖县令方才言曰:名为汉井坊!

    陈武总督对此十分满意,当场命令日后总督府一切宴会事宜,均采用此酒。消息传开,整个登州为之轰动。能让总督都为之叫好、指定为总督府宴会专用的美酒,味道能差么?

    短短三日之间,汉井坊从先前的名不见经传,响彻了整个登州,随后迅速扩散到了整个松江。原本有点打不开销路的汉井坊酒。在短短时间内被卖断了货。更多看到商机的商人们,实在找不到货源。索性直接派人打马赶到了镜湖县,直接从康谷的酒坊现款提酒。

    库存的一万坛美酒,顷刻间售罄!

    在酒坊外等着提酒的商人,足足有数十家之多。随着时间推移,就连宁海、天南的商人们也从总督的态度中感觉到什么,先后赶了过来。而这时候,随着汉井坊酒的口碑发酵,前期销售的美酒已经养出了一批忠实的顾客。这些顾客,又反过来坚定了商家们的信心。

    在康谷外等着提酒的各家商人们,提货的数量多达十万坛!

    若是靠康谷酒坊现有的产能,就算再等半年都不足以满足这些客人。好在,在陈武不惜总督的面子亲自上场打广告前,杜春就已经得到了提醒,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充人手、提升产能。附近谷内就堪着上好的水源,又有整个松江府库的粮食支持,运输酒坛、成品美酒的官道也修通,一切近乎水到渠成。

    等到了十二月份的立冬之时,康谷酒坊的每天的产量已经突破了千坛,而且还在快速增加。

    在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的同时,康谷的酒坊也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哪怕现在还只是一个开始,连松江本地的市场都远远没能满足,汉井坊已经展露了它可怕的敛财能力。

    在陈武的要求下,汉井坊酒分为两个档次。

    跟本地其他的白玉堂、松醪酒差不多,也是分为了针对下层百姓的普通散装酒,以及针对富商、贵族们的精装酒。

    普通的散装酒,用大号的酒坛装盛,分为十斤、二十斤、五十斤不等。平均下来,成本并不比白玉堂高,但由于口味不错,再加上最近名声被炒得火,出厂价能让酒坊的利润超过200%!

    这是封建时代绝大部分产业都难以想象的暴利!

    精装的汉井坊酒,价格就更高了。因为包装更加精美,市场的定位也不同,售价直接以金币计。这还是因为刚刚打响牌子,考虑到要推广的因素。等名气打起来了,陈武早晚会让酒坊推出更高级的酒。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他,很清楚高端酒的广告是怎么回事:什么xx年的窖藏原浆、限量精装黄金礼盒……

    一坛酒,就算卖上百金、千金,都不算个事!

    不管在哪个世界,土豪和暴发户的心理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只买贵的!

    反正汉井坊的酒的确是好,不亚于任何一种名酒,有这个当基础,陈武就敢把广告往死里吹。实在不行就套上什么保健养生的效果,再找些文采好的穷酸文人写点诗词文章……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营销广告,会给现在这方世界还很实诚的酒商们好好上一课。

    仅仅比汉井坊酒火爆晚了半月时间,另外一样新鲜物事就在登州流行了开来。

    报纸!

    报纸这个东西,对于舆论的掌握有多有力,陈武是这个世界最清楚的人。正因此,从很早前他就开始筹划,也征召了许多人进行前期筹备。只是没有一个合适的、足以担纲的主编,才被拖延了下来。后来,袁兴韦从中州挖来的风月谈的主编侯方白,让松江的第一份报纸走上了正轨。

    为了达到一鸣惊人的效果,陈武特地抽出一段时间,给这些目前还只有十几人的班子进行培训,传授了一批穿越前世界报纸的特点,并且立下了一个原则:刊发的文章,必须要经过新闻发行署的审查。就算不要求必须有利于政府,也必须以一个中立并且稍微偏向政府的态度,恶意攻击政府的文章是决计不允许刊发的。

    有这一条原则,报纸就会成为陈武手中的利器。

    在他的指点下,侯方白他们经过了几个月的讨论、磨合,做出的样刊终于得到了陈武的许可。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前期筹备后,新的报纸火热出炉。

    关于报纸的名字,陈武最初是想定位松江日报的,毕竟这是一个最王道的名字。但跟侯方白他们讨论后,发现以松江现有的能力,还不可能做到每日刊发。最终决定,以《松江官报》为名,简单易懂。

    最初的发行,每周一刊。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积累了固定的读者和供稿者、消息来源,可以逐渐改为一周两刊或者更短的间隔。

    跟帝都时风月谈的无人问津、最多也只能卖几百份不同,《松江官报》有陈武在背后以行政手段为之撑腰,更是能覆盖到松江、天南、宁海三郡、覆盖一千三百多万人。哪怕一千人中只有一人愿买,也能轻松卖到万份以上!

    正因为有这份底气,再加上得了陈武的指点,《松江官报》的创刊号、0001期报纸,直接首印了两千份,全登州免费发放!

    报童这个职业,首次在东大陆的登州郡城登场。

    八名职业报童,每人的工资为一天一银币。背着大号邮包、里面带着一叠新印出的、还散发着淡淡书墨香气的报纸,在登州各大街区分发了起来。

    首先是登州的各级主要官员,然后是登州本地的豪强、贵族、商号,还有本地有头有脸的士绅。这些都是《松江官报》几乎天生的顾客,在陈武的教化工作大幅推广开之前,他们是官报的主力。

    两千份报纸看似很多,但光这些个势力就发掉了七八百份。

    随后,各家有说书人的酒楼、茶馆、青楼等等,一些才名比较大的文人才子,也都是发放的对象。第二圈下来,还剩下的报纸就仅有三四百份了。相比于拥有四十多万人口的登州城,区区三四百份、还是免费发放的报纸,实在不值一提。

    天色未黑下来,就已经发放一空。

    当然,这些免费发放并不是没有代价的。为了确保有效投送,每一份免费发放的报纸都记录了地址,几天后会有专人上门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反馈。

    不过,凭空多了几百年眼界的陈武相信,有他这个外挂指点,此方世界的本地人骤然看到具有几分后世风格的报纸,只有惊为天人、感叹“报纸还可以这样办”的份,根本没有谁能指出什么毛病。

    事实上也正是这样,当第一份报纸出手,登州的官员、商贾、文人士子们翻阅起这份报纸时,无被不这印刷精美、内容丰富详实、几乎超越了时代的“艺术品”惊呆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四章 松江官报

    《松江官报》,这份注定要在东大陆史书上留名的报纸,排版大致类似另一方世界的报纸,大小的话比常见的四开小一些。第一期印刷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三大板块。

    所谓仁者见仁,又或者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不同的读者眼中,这报纸的意义和价值自然也不同。下意识的,他们首先关注起了各自的领域。

    比如,在行政署一位负责收发派办的刘老爷。

    这个活有点类似另外一方世界的秘书,基本就是跑腿的。好处是时常能跟行政署各部分的官员混个脸熟,缺点就是又累又忙。第一期的《松江官报》虽然中午就已经送到了他的府上,但这位刘老爷是一直到天黑才回家,从门房那里知道这东西的。

    报纸?

    好像的确有听说过。

    他一边疲惫的坐到椅子上,一边命门房拿了报纸,随意打开。铺面而来的,第一眼就是整齐的印刷字体,给人一种均匀方寸和赏心悦目的美感,紧随其后的就是淡淡墨香。显然,这份报纸用的墨料颇为讲究,只怕成本绝不会低。

    这也正常,毕竟眼下报纸还是针对比较高端的市场。能读得起书、识得起字的,就没几个穷人。

    报纸的首页上方,大大的四个字《松江官报》!

    在稍下面的地方,有各版块的简单介绍和导航。刘老爷还没来及细看,眼神就被下方时政新闻版块的头版头条吸引了。

    “关于政府大力推进天南郡道路修建、兴办水利设施的报告!”

    修建道路、兴办水利的重要,官员们自然是清楚的。但天南郡那边的情况比较复杂。摊子也比较大。政府虽然一直在推进,但究竟要修到什么程度、现在已经完成了多少、修好之后又能带来多大的利益,却很少有人能说个头头是道。除此外,陈武在天南郡的建设,是借用了部分松江郡的赋税收入,这难免引得一些非议。

    尽管只是私下谈谈,没人敢摆在明面上提意见,但异议毕竟还是存在的。

    这篇新闻报道。就用详实的文字、通俗易懂的描述,甚至是直白的数字,对这件松江军主导的大工程进行了全面的说明。除此外,刘老爷更是从中明显的看到,哪怕陈武还只是以代总督、天南招讨使的身份行使大权,但这官报的口吻,分明已经将天南郡当成了自己的地盘。

    松江的官员对挪用财政兴建天南郡设施感到不满,根源无非来源于此。若是松江和天南彻底融为一体,都是陈武的领地,而非几年后还可能被帝国收回。一切自然不再是问题。

    “这就是官报啊!”

    刘老爷只读了一篇文章,就从里面嗅出了浓浓的政治味道。更隐隐觉察到了这玩意引导舆论的效果。很多陈武不方便出面说的东西,报纸上的报道都能评论。

    带着惊讶,他继续往下翻,很快看到了其他的新闻。

    《坚定不移的推进警察制度,加强地方治安》

    这一条时政,说的是先前行政改革后出来的警察制度,并打算以它为突破点,全面取缔地方上的团练民壮。这当然不是老调重弹,而是在重申了政府决心之余,又透漏了新的东西。那就是,将警察制度乃至政府机构进一步下放,从现在的县级推进到乡镇一级!

    这无疑会大大增加政府在行政方面的开支,需要聘任更多的吏员,但反过来也大大加强了政府对地方上的控制。一旦全面推广,民壮团练之流,包括地方豪强们的势力,都会遭到前所未有的压制。

    内容不算长,刘老爷却从里面嗅出了更多的东西,脸上的震撼越发明显。

    在这两条之后,后面还有不少积累的新闻素材,甚至还包括一些松江三郡外的情景。西南的平叛战事、关于印加王国的科普、还有阿曼人的一些动静等等。半个版面看下来,简直有一种东大陆的天下大事尽在掌握中的感觉。

    刘老爷有点坐不住了,歇了口气,喝了杯已经微凉的龙井茶,翻过了一面。

    这次倒并非是新闻了,而是一篇遣词造句相对俗白的纪实文章。

    《宁海剿匪记》

    下面还加了一个副标题:关于应宁海总督出兵平定海寇叛乱的亲历记录。

    文章是以第一口吻写的,仿佛曾经跟随松江军的士兵亲历了那一场大战似的。将宁海郡的海寇入侵,如何无恶不作、祸乱地方,写的活灵活现,让人忍不住怒而拔刀。这之后,又写了宁海总督如何急迫的求援,接到报信后,松江军士兵克服困难、急行军奔赴宁海,击杀海寇。其中惊险处,看上去荡气回肠,令人拍案。

    至于结局,自然是一片大团圆,松江军成功剿灭海寇,引得当地百姓感激不已,箪食瓢浆欢迎松江军入城。因为担心海寇们去而复返,加倍报复百姓,松江军的士兵迫于无奈,不得不应百姓的要求继续驻扎一段时间云云。

    看完之后,莫说那些不明真相的百姓了,就连刘老爷这个大概知道怎么回事的,都忍不住有点信了。

    他掩卷惊叹,为这份前所未有的官报震惊,随后叫来了门房,询问他这报纸的究竟。

    “回老爷,发放报纸的人说了,这报纸暂定的一周一期。头三期是免费发的,不要钱。往后是收费的,可以按期买,也可一次性预付一年的。后者不仅价格上有优惠,还会免费送到府上。”门房多少还记得报童说的话,把意思转述了一遍。

    “下次来时告诉他们,直接给老爷我订一年的!”

    刘老爷二话没说,立即做出了决定。

    ………

    在刘老爷吩咐手下的时候,登州有名的豪商周天瑞,也在自己的书桌上翻看起了这份报纸。略略看了时政新闻后,他的注意力重点放到了商业民生的版块之上。

    第一篇内容,就让他吃了一惊。

    《松江军欲组建东南商业银行》

    内容同样简短干练,很清楚的说明了松江政府的意图。组建一个横跨三郡的银行,不仅可以提供存兑、大宗商品交易的业务,更提供一个有极大赚头的业务:贷款。

    当然,跟民间的高利贷不同,东南商业银行的贷款服务更加标准、贷款的利息也更低,信用更有着松江政府保证。不仅仅是缺钱周转的商会可以借钱,就连想做小生意的普通百姓也能借。可以料想到,一旦这个银行推出,必将受到无数三郡百姓的欢迎,在很短时间内成为东南的巨无霸。

    “这位松江总督的野心可真是大啊!”

    周天瑞摇了摇头,除了感叹一声,没有别的什么想法,继续往下面看去。

    相比于跟他干系不是特别大的商业银行,下面的几篇分析报道就有意思的多了。着重介绍了内政署和东南商业联合会准备推行的一些优惠政策,并且在报纸上公开征集各方的意见和看法。

    这之后,还有一个商业信息平台和广告专栏。

    因为报纸还只是第一期,特意腾出来的版面看上去有些空荡荡的,但已经有了几个示例的样板。

    比如:松江军于本月底举行一次拍卖会,拍卖部分来自海寇的无主赃物,具体时间和地点分别如下。

    还有就是:天南郡福绿商会有一百石上好白糖急于出手,有愿意承接者可联系以下地址,价格可面议。

    下面给出的两个地址,一个是松江官报的接待处,一个是福禄商会自己的驻地。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求购的、招募人手的、房屋租赁的,尽管每样都只有一个,怎么看都像是故意登出来示范的,但却着实给周天瑞这位登州的豪商狠狠开了眼界。以他这位商业巨子的嗅觉,一眼就从中看出了难以想象的巨大商机。

    掌握了它,可以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松江的商业圈!

    更难得的是,这样的影响力难以复制。不仅仅是因为先入为主的优势,更因为松江官报的背后有总督在支撑,可以覆盖三郡地盘,还有无数第一手的官方消息。其他的商会就算跟风想要办这种新奇形势的报纸,也决计无法与之竞争。

    除了平台外,还有广告!

    这也是一个让周天瑞大开眼界的新事物。花费一定费用,为自己的产品在报纸上推广。这种模式,简直闻所未闻,但不管怎么看都有着极大的可实施性。

    眼下,因为是创刊号,广告的半块版面同样只有一份。

    那就是最近被炒得火热的汉井坊酒!

    广告中,不仅狠狠吹嘘了一番酿酒大师杜春,更将其打造成了一个传家四代的酿酒世家。随后,更有花钱请的文人写诗句赞誉,极尽夸耀之能事,号称是“镜湖美酒斗十千”!

    俨然将汉井坊酒吹到了天下顶尖名酒的水平。

    这方世界的商家们毕竟还太淳朴实诚了一点,讲究一个酒香不怕巷子深,很少有人敢这样自吹自擂。但不得不说,这广告的效果出乎预料的好。两千份报纸发放完的第二天,汉井坊的精装酒价格就节节上涨,让所有商家都清楚的看到了“广告”这个新东西的威力!(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五章 蒸蒸日上的局面

    在《松江官报》免费派发的第二天,官报编辑部的所在地就被无数嗅觉灵敏的商人围了个水泄不通,作为主编的侯方白更是一夜间成名,成为了整个登州商业圈的焦点人物,走到了哪里都享受着众星捧月般的待遇。

    得意之余,侯方白也不由对自己当初离开帝国的决定倍感英明。

    当然,他更加不会忘记究竟是谁给予的他这一切的地位。尽管第一期报纸就已经一炮打响,取得了超乎想象的成绩,但更长远的路子还在后面。如果因为眼前一点小成绩就志得意满,那总督府中的那位大人绝不会介意换一个人坐上自己的位置。

    对于自己的才能,侯方白当然是很自信的,但他更加相信,只要那位大人愿意,绝对不缺可以替换自己的人,或许仅仅需要一点点的时间。

    正因此,对于周围商人们的溜须拍马和垂询,他并没有任何拿大的意思,也没有收受贿赂,而是摆出了公事公办的架势。

    “投放广告的标准和收费条件,我们这里有明文规定,各位请看。”

    “商业信心平台?欢迎欢迎,不过大宗的商品交易,必须是东南商业联合会下的商会才行,个人的话也必须有对应商会愿意做保。当然,如果是买家自然不受限制。”

    “竞争对手?抱歉,我们不会偏袒,也不会拒绝任何人刊登广告的请求。任何人只要出得起钱,都可以在报刊上登广告。将来若是条件合适,我们还会将这一版块独立出来。成立专门的松江商报。内容会比现在更加专业、更有针对性。这点各位可以放心。”

    ………

    商会们的争相追捧。足以证明《松江官报》的成功。然而,作为一款综合性的报纸,官报的版块可不仅仅限于时政新闻和商业民生,同样还兼顾了文学方面。

    这个版块不用陈武提点多少,算是侯方白最拿手的一个了。创刊号的《松江官报》第一期,不仅刊登了两篇最新的时文选集,还附有登州的大家做的点评和注解。除此外,还有两首精心挑选的诗词和一个短篇的白话文本小说。

    几乎是一夜间。诗词和时文的作者,就成了整个登州文坛中最出名的士子。

    在这之前,很多落魄的文人不是没有尝试自己出钱印刷文章,但结果九成都是亏本,甚至根本就无人问津。想凭此出名,更是难上加难。但现在,《松江官报》的出现,给了大家一个前所未有的平台。不仅可以让自己的文章发行天下,更有着大笔的润笔费拿!

    没错,在《松江官报》上投稿。只要被录用,都可以根据内容种类、长短和精彩程度。得到数目不同的润笔费。根据公开的说明,就算是普通的时文,也能拿到一个金币的稿酬!

    这个举措,刺激了整个登州的读书人。甚至,就连很多粗通文墨的商人,甚至是低级的吏员,都动了在上面发文章的心思。一是赚点润笔费补贴家用,二来是抱着万一的机会一举出名。

    由于时间来不及了,第二期的期刊发行时,还看不出太多。可随着再一周后,第三期多达六千份的免费报纸发放,范围依靠各大商会传到登州周围的四府,《松江官报》的影响力席卷全郡,骤然间爆发了开来。

    短短几天时间,依靠各渠道投向《松江官报》的文稿诗词多达几千件。

    其中不乏一些登州的名人才子!

    尽管这其中大部分都是以往积累的诗词文章,一次性的爆发开来,但这个数目仍旧让主编侯方白大吃了一惊。就凭他编辑部的那点人手,莫说逐一品评、审核和回复了,就算粗粗看一遍都做不完。

    他不得不临时雇佣了一批人手,先将那些遣词造句都不怎么通顺的文章筛掉,剩下的精品再由自己人精挑细选。

    饶是如此,整个编辑部仍旧忙的一塌糊涂。

    终于,随着前三期的免费报纸发放完毕,整个登州乃至松江郡都已经被初步预热。通过各方渠道返回来的预订,也已经多达两千余份。看似仍旧不足以令人满意,但侯方白很清楚,《松江官报》的影响力才刚刚开始发酵,更加偏远的人们消化这个新事物也需要一定时间。再给他两三个月的时间,他有信心将这个数字翻上三倍甚至五倍!

    毕竟,现在还只是松江一郡呢,而那位总督大人的统治领地可是三郡!

    等自己的报纸能覆盖整个三郡的时候,那位大人的地盘只怕又不仅仅限于此了。

    大陆历674年的1月。

    经过一周的时间后,陈武拿到了《松江官报》第四期、也是第一期收费的初步售卖数据。截止到统计之前,一共有2800份预订,而侯方白则大胆的印刷了5000份。然而,这第一批报纸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售卖完毕。他不得不紧急又加印了1000份,委托各商会贩往其他松江四府。

    可以预计的是,这总计六千份仍旧不足以满足市场。而几期以来,来自各个阶层的反馈都是好评如潮。

    《松江官报》这种前所未有的报刊,开始以可怕的速度在陈武的统治范围内传播。

    托这个福,接连几期都占了头版广告的汉井坊酒,影响力也随之疯狂扩充。由于产能跟不上极具扩大的市场,已经出的一批酒价格被炒高了一倍,仍旧有价无市。一时间,镜湖的名酒和登州的官报,这两个陈武从很早就开始筹备的事务,以联手的姿态在这方世界登场,一时间名声响彻了大街小巷。

    惊人的利润回报,还有可怕的宣传效果,让陈武得以舒舒服服的坐享起前期投资。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这两者逐步走上正轨,它们的能量还会五倍十倍的增加,给陈武带来更加惊人的回报。

    或许是巧合,随着第五期报纸的刊发,又一件陈武搞出的东西紧随汉井坊酒,搭上了报纸的顺风车。

    那就是莺歌海的盐场!

    毕竟是陈武亲自出面要求的,又有内政署和财政署的两位副长推行,这个盐场的建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花莲府那边逐渐平稳下来后,超过两百名劳力被征召过来,开始进行前期的筹备。

    老实说,盐场这个东西并没有太多技术含量。高价从登莱盐场那边挖来了两名老盐工后,有他们指点、传授经验,莺歌海的盐田很快开始了规划,一些必要的设备也陆续运到,开始了初期的生产。

    然而,盐田这个东西,规模必须要大才有足够利润,何况陈武是准备用它驱逐东海郡登莱盐场的盐,进而满足三郡需求。但问题来了,这么多的盐,该如何贩卖出去呢?

    陈武不可能光明正大的出台法令,禁止百姓和商会购买登莱盐场。这样赤果果的打压,比如会遭到对方的反击。他只能通过一些不那么明显的手段,比如通过赋税这件工具,潜移默化的将登莱盐赶出市场。但在那之前,他首先要有足够的渠道,可以将莺歌海的海盐卖到三郡各地。

    《松江官报》的商业信息平台,在这一刻发挥了大用途。

    连续三期的官报,让所有人都知道了莺歌海有一个巨大的海盐场在兴建,很快就会出产大量优质的海盐,现在更是在招募各地的盐商。这本来没什么,可随着松江政府悄悄出台的两条命令,莺歌海的海盐瞬间变得炙热起来,受到了大批盐商的追捧。

    售卖莺歌海的海盐,正常的商税可以少交一成!

    与此同时,从大青关和清江水道进入松江、乃至宁海和天南的登莱海盐,在方方面面受到了刁难甚至是加税。尽管幅度很小,并没有引起登莱方面的主意,但两种海盐截然不同的待遇,本地盐商只消稍加对比就能看出。再加上莺歌海这边的海盐定价比登莱海盐还要略低那么一点点,该采购哪边的盐,就不言而喻了。

    如同汉井坊的酒一样,在三郡的商会眼中,又一个《松江官报》引发的商业奇迹出现了。

    随着莺歌海盐田的陆续投产,陈武手上又多了一个赚钱的大产业。

    酒、海盐、弘文商会的棉布,再加上同样开始盈利的《松江官报》和原山郡单县的歪头山铁矿,陈武手指简单的点了几下,便给松江军的腾飞插上了几张翅膀。尽管除了已经成熟的棉布市场,其他都还需要时间进一步孕育,但任何松江军的高层官员,都能感觉到松江军最近几个月来突然得到了加快的成长。

    在本就已经非常富饶的松江这边,这种感觉或许还不明显。可要是放到天南和宁海,这种积极的变化就非常显眼了。

    财政的宽裕,让松江军加大了在天南的投资和行动力度,直接表现就是官道的初步整修更快的完成。这条在原有道路基础上连接了天南主要县城的官道,不仅吸纳了大量的劳力,平定了因为阿曼人入侵带来的混乱和凋零,更让天南郡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回复。

    木材出口的产业,在很短时间内暴涨了三成。

    山货和药材的出口,也相应增加了一成左右。由于路费的降低,变相导致了盈利的利率增加,让天南郡的商人收入大涨,还刺激到了他们扩大生产的野心。

    水利设施的兴建更不用说。

    如果一切顺利,天南郡今年的粮食产量将能恢复到阿曼人洗劫南峰府前的水准。并在一年之后,做到在自给自足的基础上还能出口至少几十万石的余粮!(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六章 第二次天南战争

    相比于天南郡,宁海郡在先前的大规模围剿海寇后,地方上的治安好了很多。

    由于花莲府盐场的兴起,再加上松江军在泉州港的投资,一方面清理航道、挖掘淤泥,另外一方面投入大笔资金进入水师,对宁海水师的战船进行维修,又订造了新船。一时间,宁海郡这边也多了几分生气,让三府的百姓对统治的松江军平添了几分认同。

    三郡蒸蒸日上的局面,跟帝国的江河日下、暮气沉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据财政署的统计,自从时间进入大陆历674年以来,松江三郡的影响力扩充。受此影响,来自周围州郡的外部投资和商人明显增加。若是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本就在帝国东南有着重要地位的登州,极有可能成为帝国东南的经济、文化的核心。

    陈武展现出的治理能力,还有松江三郡最近几个月的突飞猛进,都让看在眼中的帝国中枢暗暗心惊。

    在这之前,他们唯一忌惮陈武的就是善于把握机会、打仗似乎也有一套,能以弱胜强。但再能打,无非也就那么几千几万的部队。帝国百万大军,根本不会惧怕。但一个能打仗、又懂得治理地方、发展民生的强人,可怕程度远远超过前者十倍,足以堪称是帝国的心腹大患。

    万一,若是让他在三郡的根基扎稳,顺带把天南军团也收复……

    那个局面,中枢的大臣们和老迈的乾元基都不敢去想,也不愿想。不过。唯一还能让他们心安。甚至是继续放任松江三郡做大的理由。就是帝国在东南的大敌——阿曼王国。

    松江三郡做大,必然会不甘心就此沦为阿曼人的附庸,进而跟这个强大的敌国对抗。

    这就是帝国的驱狼吞虎之计!

    事实上,有萨拉丁这个雄心勃勃、一心想要入主中原的枭雄人物在,根本就不用帝国“驱赶”,他们自己就已经坐不住了。

    大陆历674年的2月底。

    春节才刚过完了一周,松江的军情处就收到了一连串的情报。有顺化王朝阮世明的人协助,松江的军情处对于阿曼人的情报收集能力有了一个质的提升。很快。经过仔细筛选,重要的情报被送到了军部和陈武的案头。

    “一年多以前,被八百名骑兵重创的柯伊城堡已经于近日基本修复。约十日前,超过十五万的军队陆续开进了这座城,并在疯狂的囤积粮草军资。”

    “大将军燕化晖于五日之前出现在柯伊城堡的前线,疑似是大举北伐的信号。”

    “据探查,阿曼人的黑衣卫似乎在筹划一个大计划,具体内容尚不清楚。但根据黑鲨团在其他海寇渠道传回的消息,黑衣卫可能跟从上次围剿中侥幸逃脱的海寇余党暗中取得了联系,图谋不轨。军情处正在加紧查办。也希望三郡地方加强戒备。”

    一条条消息汇总,不无显示阿曼人在一年多以前吃了大亏后。咽不下这口气,打定主意想要卷土重来。

    幸运的是,这些消息也不全是坏消息。

    在最后,陈武收到了一条初步经过核实,但细节还不清楚的喜讯:阿曼人在自己的腹地、西部的荒漠中,因为一条才发现不久的金矿矿脉,惹怒了沙漠中的部落,遭到了起码几千人的报复。有这件事在,阿曼人很难能够集中全力北上。兼之上次的大战损失不小,部队并未完全恢复,这次阿曼人的大军数量应当不会超过三十万。

    仍旧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大致是陈武现在能动用部队的两到三倍。

    对于陈武来说,这一次规模空前的大战无疑是有着决定意义的。

    上次大战,主力是帝国的天南军团十多万大军。他可以在后方坐等两边拼个两败俱伤,然后在合适的时机杀入战场。但这一次,天南军团只剩下了整编后的三个师团。虽然仍旧担当一半的主力,但另外一半却是他松江军的嫡系部队,必须要赤膊上阵了。

    若是能一战而胜,就能彻底坐稳东南三郡的局面。下一步不管是反攻阿曼人,还是出关攻占更多的帝国领地,都可以从容选择。

    若是没能打赢,让阿曼人再度杀进南峰要塞以内,陈武的位置就难说了。就算最后依托纵深,还是将阿曼人赶走了,松江军入主三郡以来的努力和发展的经济也会付诸东流,天下各方势力和治下百姓对松江军的信心亦将大打折扣。

    对于有更大雄心的陈武来说,重建损失的时间和错失未来几年的黄金机遇期,更是不能承受之重。

    所以,这第二次天南战争他非赢不可,没有退路!

    随着军部和战备署的准备工作开始,松江军这个已经日益庞大的战争机器飞快运作起来。先是大批的粮草、军械、伤药等运送到南峰要塞,随后,松江军的两大主力师团和四个新组师团也陆续南下,开拔到了南峰要塞中。

    接近八万大军的跨郡调动,实在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不仅让负责协调指挥的军部忙碌起来,间接的影响更是轰动了整个松江。

    稍微消息灵通些的人都知道,天南那边只怕又要打仗了。

    好在,议论归议论,百姓也多少有些不安,但地方上并没因此陷入动荡和混乱。一是政府及时采取了措施,二来登州、天陇和宁海的警备部队都还在,先前警察局对各地治安的严打也颇有成效,因此治安不成问题。加上帝国人对阿曼王国积怨已深,又有《松江官报》的正面宣传,松江三郡这边对这一战堪称同仇敌忾。

    这其中,尤其以天南郡的南峰府那边为最。他们一年多前才吃过阿曼人的亏,仇恨刻骨铭心,对松江军的行动极为支持。

    所谓民心可用,战备署利用这个机会在南峰府招募了一批新兵,开始了前期训练。准备在战时僵持时,将这些新兵投入战场,用于战损补充。

    前后差不多用了一个月时间,六大师团全部到位,松江军完成了先期的全部准备。

    三个最精锐、对阿曼人战法也最为熟悉的天南军师团,仍旧被布置在了玉山垛口一带。这里是整个南峰要塞下面最开阔、也最重要的区段,上次阿曼人的大军,就在这里展开的主攻方向。

    松江军的第一、第二军团,则分别坐镇坚黄岭和春山段的防线。

    这两段也都是上次大战中阿曼人曾经取得过突破点的,不得不防。

    新组建的第四、第五师团,安置在了先前被阿曼人拆毁的区域,以及剩余的防线段。重修后的防线,在过去的一年多中得到过反复的重点加强。阿曼人只要不傻,应该就不会选这里作为突破口。

    许世忠统帅的第三重装步兵师团,被陈武握在手中充当了预备队。

    至于四个新师团中唯一的混编骑兵师团,由于还没满员,再加上骑兵在守城中用处不大,并没安排任务,而是另有任命。

    在松江军的各部已经就位之时,阿曼人的进攻也已经到了完全无需掩饰、也无法掩饰的地步了。仅仅只比松江军的准备晚了两天,二十三万大军从柯伊城堡出发,朝南峰要塞开拔而来。五天之后,还会有六万五千人的军队从瓦朗加那边抵达。

    总计接近三十万的北进军团!

    几十万的大军漫山遍野,旗帜招展出十几里,其威势足以让任何敌人寒心。松江这边,真正能够面不改色的也只有曾经跟阿曼人打过的第一师团、以及天南军的三个师团。其他几个新组建的师团,或多或少都有些心惊胆战起来,哪怕他们坐拥难以攻克的雄关。

    “阿曼王国万胜!”

    随着萨拉丁的御辇出现在阵中,再度御驾亲征,阿曼人的士兵们激动万分,放声高喊了起来。声音从中军阵一直向两翼蔓延开来,传出十数里远,如同滔天的海啸经久不息。

    还未接战,这些阿曼人的精兵就已经在士气上压倒了松江军。

    相比于这些萨拉丁一手组建、南征北讨过的军队,成军太短的松江军到底还是缺了底蕴,还有百胜的信心。往日的战斗中或许还看不出什么,此刻当他们正面面对数十万大军的时候,就凸显无疑了。

    对此,陈武也没有太好的办法,能改变这种现状的只有一场胜利。

    赢下这场规模空前的大战的胜利,松江军就将真正拥有自己的军魂,迎来又一场洗礼和脱变!

    四月三日!

    重新组建的瓦朗加军团第三师团,带着欲替六千被俘同袍复仇的志气,在玉山垛口之下向松江军发动了试探性的进攻。

    第二次天南战争随即爆发!

    消息传开,不仅仅是周边的各国,就连忙于一城、一地不断收复的帝**,都将注意力短暂的放到了西南。谁都知道,这一战的结果极有可能决定未来五年乃至十年的东大陆格局。

    帝国当然不希望阿曼人能轻松击破南峰要塞,长驱直入,但也不希望松江军能够太过轻易的击退阿曼人——尽管在中枢看来这个可能很小。他们最希望看到的,无疑还是双方在南峰要塞面前胶着争斗,最终两败俱伤。

    但是,局面真的会像帝国希望的那样发展吗?(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七章 卷土重来的阿曼人

    阿曼人的进攻方向,并没有出乎陈武和松江军的预料。

    或许他们真正的计划还没有展现,但至少这第一次的进攻,仍旧选择的玉山垛口这段防线。毫无疑问的,这些士气高涨的阿曼人遭到了严阵以待的天南军团士兵的迎头痛击。

    经历过先前的那场惨烈大战,还能存活下来、并且一直留到现在的,都是天南军团的精锐。这些百战生还的铁血老兵,面对蜂拥而上的阿曼人没有丝毫的畏惧,眼神里有的只是沉着和冷酷。

    那是仿佛遭受任何攻击都不会动摇的决心!

    “三弓床弩准备!”

    “听我命令,十息之后滚木打击!”

    一道道命令有条不紊的下达,执行的士兵们更是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当阿曼人的士兵顶着床弩的惊人杀伤,带着云梯攀上半城的时候,大批滚木在吊轮的协助下推到云梯上方,带着轰隆隆的声响砸落下去。

    轻则人员重伤、摔落,重则整个云梯都从中折断,一时间惨叫声连连。

    第一波尝试攻城,短短一刻钟的时间就损失惨重,不得不被迫撤回。坐拥守城的优势,天南军团几乎没有受到明显的伤亡。

    “错不了,一定是天南军团的残部!”

    由于松江军对驻防的部队进行了严格的保密,再加上并没有悬挂军团的旗帜,黑衣卫也没弄到玉山垛口的守军身份。但是,百战精锐和新组建的松江军的差距太大了,只需要一场进攻就能试探出来。

    全程观看了这一轮进攻的大将军燕化晖。笃定的下了断言。

    这时候。手下汇报了第一轮进攻的伤亡数字。听了那个惊人的比例。萨拉丁脸色有些难看,沉吟道:“虽然天南军团是咱们的手下败将,但为了咱们的大好儿郎,如果可以,还是尽可能避开他们。”

    命令下达,阿曼王国的大军很快进行了调整。

    多达四个师团的兵力,同时在多个区段发起了试探性的进攻。尽管付出了不小的伤亡,但效果却很明显。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摸清了南峰要塞各段守军的虚实。

    “那么,就这里吧!”

    综合了各方的汇报,以及具体区段的地形,萨拉丁的手指在地图上游移,最终落在了春山段防线上,猛的一敲。

    这里是整个南峰要塞防线的一处重要区域,由松江军的第二军团驻守,并且布置了数十架床弩和抛石机,防御不可谓不严密。但相比于天南军团镇守的玉山垛口,那自然不是一个档次。

    在萨拉丁的意思下。阿曼人将本次进攻的突破口确定在了春山区段。

    燕化晖对此并无异议,很快执行了下去。三十万大军前线不动。继续保持对南峰要塞各区段的佯攻,后面的近卫军第二师团和瓦朗加军团的第四师团悄悄调动起来,趁夜色掩护从后方机动到了春山段。

    在天色放亮的那一刻,两大精锐主力师团向松江军第二师团发起了猛攻。

    近卫军是阿曼人的王牌部队,上次战争中,在内应接应下夺取坚黄岭区段的,就是近卫军的第一师团。这一次,战争才刚开始,萨拉丁就投入了近卫军王牌,赤果果的彰显了他的决心——还有对松江军的轻视!

    不得不说,阿曼人的调动非常机密,松江军并没有提前得到消息,但并不代表春山段的守军没有防备。

    开战以来,阿曼人的进攻力度并不弱,但相比于三十万大军,到底还是有点不够看。陈武很清楚,阿曼人在借助这个机会寻找防线的弱点和突破口。短暂的攻势缓和之后,随之而来的就会是惨烈的猛攻,早早提醒了各部提高警惕。

    春山段的守军,自然也不例外。

    他们虽然比不过松江军第一师团,但在整个松江军序列中也算资历最老的一批了。尤其是第一旅团的步军,有几个军官甚至是从太平郡隆山府时就跟随陈武的。尽管惊讶于自己防线外一夜间多了大批强敌,却并没有太多惊慌,立即组织了反击。

    “阿曼王国万胜!”

    高喊着必胜的口号,近卫军第二师团带着身为王牌的自信和荣耀,排着整齐的队列抵达城下四百步。随后,大军停止,大批精心打造的攻城武器被士兵推到了阵前。这其中,赫然有一十八架超大型的抛石机。

    正是上次天南大战的末期,阿曼人最新研制出的配重抛石机!

    由于上次是才研发不久,数量不足,配重抛石机并没能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但仍旧在天陇之战中轰塌了郡城的城墙,差点打破了天陇城。这一次卷土重来,阿曼人做了充足的准备,不惜资源打造了大批配重抛石机。

    对这种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终极武器,阿曼人充满了信心!

    就算是南峰要塞的城墙,在这些抛石机的持续轰击下也难以坚持,迟早会被数百斤的巨石摧毁。

    “果然……”

    看到阿曼人推出的这种明显比普通抛石机更大的家伙,守军的松江军将领不由钦佩起陈武的先见之明。在上次大战结束后,陈武就已经知道阿曼人有了配重抛石机,自然不会无视。早就通过登州军事学院的培训,将这种新型攻城武器的大致射程、威力,告知了全军。

    并且,战备署自己也相应制造了大量的配重抛石机,并封其为“大将军石炮”。

    年前攻占泉州港的一战中,松江军就曾动用了这种配重抛石机,小试牛刀,取得了很好的威慑成果。

    而这一次,见阿曼人亮出了王牌,松江军这边也针锋相对的亮出了同样的武器。

    因为是固定的守城用,南峰要塞出现的“大将军石炮”,跟泉州港外的型号还有不同。陈武将自己的思路跟战备署的大批工匠们进行了沟通,并开出了重悬。群策群力下,在原有“大将军石炮”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

    两种不同型号的配重抛石机,技术上其实相仿,变化的是侧重点不同。南峰要塞的版本,因为不需要考虑拆卸移动,更加复杂笨重。但相应的,射程提高了至少二十步,精度也有了少许的提升。仗着城墙的高度优势,松江军的“大将军石炮”,足以在同等条件下稳压阿曼人的配重抛石机一筹!

    抢在阿曼人的攻城武器到位前,松江军的“大将军石炮”就率先开火了。

    第一批装载的“弹药”,是两到三斤重一枚的石子。每一台这样的石炮,都足以同时抛出上百颗。哪怕其中只有很少部分能打击到敌人,造成的杀伤效果也是极其惊人的。由于错估了松江军城防武器的射程,最前面的阿曼士兵遭到了惨重的打击。

    然而,近卫军的第二师团可是王牌部队,尽管有些惊慌,却丝毫没有停止动作。

    他们喊着号子、加快脚步,无视了同伴的牺牲,将己方的抛石机推到距离南峰要塞城墙的射程内,开始飞快的装填石块,准备反击。

    这将是一场惨烈的消耗战!

    不过,仅仅是人死还没什么,松江军毕竟有九大师团。战备署也在南峰府招募了新人,随时可以填补。南峰要塞的城墙,才是最关键的。一旦城墙被打塌,战事很可能重演上次大战的悲剧。

    普通的抛石机,威胁不到南峰要塞的城墙,所以必须优先摧毁阿曼人的这十八台攻城利器!

    松江军的“大将军石炮”,放弃了对步兵的石弹,也没有装两三百斤一块的对城墙用巨石,而是换装了四五十斤一块的中等重量石头。这种分量的石块在抛出两百多步后,只要能砸中,足以确保摧毁阿曼人的抛石机。由于一次可以抛出五六块,可能命中的概率也大大增加。

    登州军事学院的教官们,曾经专门组织过人手进行演练。运气好的时候,六七轮攻击就有可能摧毁两百步外敌人的攻城武器。

    在没有火炮的情况下,这已经是十分惊人的精准度了。

    当然,在“大将军石炮”发威的同时,普通的扭力抛石机和床弩也没停着,对阿曼人的其他攻城武器和带着云梯攻城的士兵肆意倾泻着力量。大批阿曼人的精锐弓手更是在盾兵的保护下抵达阵前,对城头上的守军进行狙杀。

    相比于玉山垛口的试探进攻,春山段这边的战况从一开始就显得惨烈而又激烈。

    仅仅是半天时间,近卫军第二师团的一个旅团就遭到了重创,死伤七八百人,不得不暂时退下来休整。取代他们继续进攻的,换成了瓦朗加军团第四师团的士兵。这期间,几乎没有留给松江军任何休整的时间,将整个潮水般的攻势从早晨一直维持到了傍晚。

    进攻的一方损失惨重,守军同样也受到了不小的伤亡,但阿曼人寄予厚望的攻城武器并没有发挥预想中的效果。

    松江人不知不觉间,竟然拥有了跟他们同样的武器,而且性能看上去竟似更加先进。若不是己方的数量略占上风,说不定白天的攻势都无法维持下去。饶是如此,在对方的压制下,己方的攻城武器并没取得像样的战果,反而有多达八台的新型配重抛石机被几十斤重的石块摧毁,操纵的士兵也有很多人没能幸免。

    南峰要塞这边,城墙上仅仅多了几个白色的深深印痕,但想要凭这点损毁整段城墙,还不知道要多久。

    这个令人心惊的意外,让阿曼王国的大举进攻才刚展开,就陷入了迟滞中。(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八章 水师绕后登陆

    “咱们才研发出不到两年的最新式抛石机,为什么松江人也有?”

    得到了近卫军第二师团的汇报,坐镇中军的萨拉丁脸色十分不好看。他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巧合,而是本能的怀疑,自己这边负责军械后勤的将士中有帝国人安插的奸细,甚至直接收买了研究这种抛石机的工匠。

    不然的话,没道理自己这边前脚才做出来,松江军那边后脚也跟着拥有了。

    “请陛下放心,臣这就命人严查。”

    黑衣卫的首领阎兴邦也觉得有些蹊跷,一边出列平复萨拉丁的不满,一边在心里飞快思索着,到底是哪里可能出了问题。

    “罢了,这件事就交给爱卿了,朕对你还是信得过的。”萨拉丁摆了摆手,兴致不是很高,对众武将道:“眼下不是追究这个的时候,不管怎么说,松江人都已经拥有了这种射程很远的抛石机,精度竟似更高。咱们原本想要敲开南峰要塞的计划,看来要落空了。”

    当务之急,是眼下他们要怎么办!

    不管是前几日的试探进攻,还是昨日在春山段的猛攻,都先后遭到了挫败。松江人的准备,似乎比他们想象的更加周全。原有的进攻计划,必须进行相应的修改。

    阿曼王国上次的进攻,折损了大量的兵力。尽管以他们七郡的国力,补充回上次的损失并不算什么,但可一不可再。若是这第二次北伐仍旧失败,不仅会严重动摇王国的根基。萨拉丁登基以来的威望也会遭到空前的挫败。

    “陛下。以末将的意思。还是集中兵力于一点,重点突破。”

    燕化晖的意思,不要在意牺牲,坚持原有的攻势。先前黑衣卫的活动已经证明,松江军的军队就那么多,训练程度也远不如天南军团。他们可以用几万实力较弱的部队佯攻,迫使松江军分兵把守,然后集中攻击一点。

    就算新式抛石机没有发挥预想的效果。只要能给松江军造成足够伤亡,就有很大可能让这只才组建不过一两年的部队崩溃瓦解。

    “攻自然是要攻的。”

    行政院的副院长尉迟明站了出来,看上去竟似已经有了通盘的考虑。

    从这位的姓氏就可以猜到,他是帝国八大门阀的尉迟家的人。只是因为不知道什么原因,成为了尉迟家的弃子,但又不甘心就此碌碌无为,索性南下投奔了阿曼人,得到了萨拉丁的重用。

    若不是因为行政院的长老们实在信不过一个帝国人,强行违逆了萨拉丁的意思,不然以尉迟明的能力。是绝对可以坐到行政院院长的宝座的。饶是只有一个副院的位置,他仍旧是萨拉丁引以为重的心腹文官。在阿曼王国近年的朝局和地方治理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上次天南大战的时候,尉迟明坐镇瓦朗加没有一起随行。这一次,出于通盘的考虑,再加上尉迟明主动请求,萨拉丁将他一并随军带到阵前。

    不过,身为帝国人,又位居高位,成了很多阿曼人看他不顺眼的重要理由。最起码燕化晖就对尉迟明的做派很不感冒,冷眼瞥视道:“有什么话,尉迟直接说就是。吞吞吐吐的,跟帝国人的娘们似的,一点都不利索。”

    他的话,顿时得到了不少中军帐中阿曼文武的赞同。

    萨拉丁对此虽然表面上不满,但似乎没有刻意制止。

    被燕化晖讽刺,尉迟明也不跟他一般见识,继续说了自己的大计:“不过,若是继续这样墨守成规的攻,咱们的军队会死伤很多。陛下何不考虑我前年曾经献上的一策,正面大部佯攻,吸引守军注意,同时以少量精锐设法绕过南峰要塞?”

    绕过南峰要塞?

    燕化晖顿时心中一动,如何绕过?

    南峰要塞可是一道依托地势的漫长防线,卡在了阿曼人北上的必经之路的。其他路不是没有,但基本都是无法供大军通行的那种。想要往几千几万大军过去,非得开山烧林不可。且不说需要的人力和时间无法想象,单说那么大的动静,必然会引得松江人的注意。

    真要是有可行的路子,黑衣卫早就提出来了。

    不管怎么看,这都是故弄玄虚吧?

    然而,燕化晖不知道,并不代表萨拉丁不知道。他曾经看过尉迟明上的奏折,只是由于并不和心意,直接被扣下了。现在尉迟明旧事重提,萨拉丁回忆片刻,不确定的道:“你是说,联系安达曼城邦,请他们的南洋水师帮忙,让咱们的步军直接走海路在宁海郡登陆,挥师西进杀入登州?”

    因为交战的对象变了,登陆后的具体目标自然也不一样。

    上次的计划中,是从宁海登陆后直接南下威胁南峰要塞。尽管细节有所变更,但从海上绕到敌后登陆,这个战术思路是相通的,萨拉丁自然明白尉迟明的意思,直接套了过来。

    “正是如此。”

    阿曼人一心推崇大陆军,对水师看不上眼,对变幻莫测的大海同样也有发自内心的畏惧感,所以水师很弱很弱。别说跟勒拿的大洋水师比了,就连跟陈武的宁海水师都不如,说是只有十几艘战船的武装渔民都有人信。

    在阿曼人的军队序列中,被打发到水师中任职,基本等于宣布了死刑,军伍中的前途算是废了。而阿曼水师的主要用途,也仅仅只限于沿内河而上,偶尔抓捕一些水匪之流。至于通过东大洋运送部队在帝国登陆,这么高难度的活,他们是干不来的,也缺乏一定的远洋经验。

    所以,必须要请南洋之上的安达曼城邦帮忙。

    “走海路啊……”

    萨拉丁沉吟不语,他对大海实在没有安全感。万一运送的海船在海上遭遇风暴,可能一下子就全军覆没,连一点反抗的能力都没有。前年的那场大战之前,尉迟明就曾专门向他提起过。只是当时有更好的办法,萨拉丁也有自信在陆上打穿南峰要塞,所以坚定的否决了尉迟明的提案。

    即便是现在,战事跟预想的不太一样,萨拉丁仍旧十分迟疑。

    燕化晖之流的阿曼武将,对水师也十分看不上。

    在他们看来,脚踏大地才能踏踏实实的作战,重步兵师团和足够多的弓弩可以解决一切敌人!水师?那是什么玩意?

    何况,位于阿曼王国南侧、南洋之上的安达曼城邦,是一个松散的、以岛屿链和城邦为主体的松散海上王国。自身的陆军近乎没有,主要靠海上贸易和水师吃饭。对安达曼城邦来说,规模堪比勒拿人大洋水师的南洋水师,就是安达曼城邦的立国之基,是统治的基础,宝贝的不得了,想要请动他们出手没那么容易。

    再说了,这个位于南洋上的、面积撑死也就三郡的小国,跟庞大的乾元帝国无冤无仇,甚至还有一些海贸上的联系。没有足够的代价,南洋水师不会轻易趟这趟浑水。阿曼人为此付出的东西,未必会比正面战斗中的牺牲要低!

    “再议吧。”

    在尉迟明有些失望的眼神中,萨拉丁环视了一下中军帐中群臣的表情,轻飘飘的吐出了这三个字。

    ………

    伴随着隆隆的战鼓,士兵发起了潮水般的进攻,旋即在惨烈的厮杀后被重创后退。

    半个月下来,春山段的防线每天都在上演这样的戏码。士兵被打光了,调更多的部队往里填。攻城武器被摧毁了,从其他军那里抽调,后勤辎重也在加速从后方转运,随军的工匠也在加紧修补和就地取材进行赶制。

    南峰要塞春山段的城墙上,已经多了许多的白色印痕,都是阿曼人的配重抛石机留下的印子。但这种要塞防线远比普通的城墙坚固,再加上阿曼人在守军的反击下始终无法架起抛石机不停的轰击,因此春山段的防线仍旧稳固如山。

    战斗到了这个时候,比拼的不是战术,而是两边的综合军力和国力了。

    阿曼人这边坐拥七郡之地,又是举国北伐,士兵和军械的补给几乎就没听过。松江这边,虽然只有三郡之地,但胜在拒城而守,损失比阿曼人小很多,而且是在自己地盘上,不像阿曼人那样需要劳师远征。两方面的因素,让松江军在这样的防守战中并没吃太多的亏。

    照这样打下去,最终只可能是第一次天南大战前半段的翻版。

    即,进攻的阿曼大军死伤惨重,守军这边同样被打空四五个师团,最终流干了鲜血的阿曼人迫于无奈不得不撤军,松江军则迎来一场惨胜——前提是阿曼人的皇帝萨拉丁和松江军的陈武能够继续坚持当前的战争策略。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陈武可不想被动的防守,然后把自己的全部主力搭在南峰要塞绞肉机上。那样只会让帝国中枢渔翁得利,成为了他们的屏障。

    萨拉丁就更加不能接受第二次的惨败了。

    当整个近卫军第二师团被彻底打残,直接退回了柯伊城堡等待重建,瓦朗加第四师团也被重创后,迟迟没能取得突破的萨拉丁,不得不正式考虑起尉迟明的方案。(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九章 不谋而合

    时间不知不觉进入了四月底、五月初。

    南峰要塞下的战斗,已然进入了无解的僵局。阿曼人的主攻虽然避开了玉山垛口的天南军团精锐,但就算普通的松江军,战斗力也比他想象的要强。尤其是,据黑衣卫的线报,松江军还在战争期间不断扩招新的军队,用以补充战损。

    这让萨拉丁坐不住了。

    尽管十分不喜欢大海,但尉迟明重新修改后递交上来的方案,的确有着极大的可行性。一旦能够成功登陆,配合黑衣卫在海寇那边的“黑剑行动”,松江军的防线将会不攻自溃!

    “诸位爱卿,就尉迟副院的提案,发表一下你们的看法吧。”

    辗转了两天之后,萨拉丁终于还是将联络安达曼城邦、走海路从松江军背后登陆的提案拿了出来。他自己虽然已经想的比较透彻,但内心里的抵触却丝毫不减,想借这个机会听听众臣的看法,也不无借臣子之口说服自己的用意。

    听到这位陛下开口的那一刻,尉迟明实际上就已经知道了结果。明智的没有再开口,脸上挂着淡淡笑意,耐心旁听起来。

    显然,南峰要塞下酷似上次大战前半段的僵持局面,让不少武将心中动摇起来。他们虽然同样不喜欢、不了解水师,对这个兵种也有抵触,但方案一旦成功的结果,却让他们十分动心。纠结之下,有人心中已经暗暗转变了态度,觉得偶尔一试也未尝不可。

    再怎么对水师不感冒。也比白白在南峰要塞下损兵折将、徒劳消耗国力强。

    当然。如果付出损失最后一定能攻破南峰要塞也就罢了。事实却是。这样做最大的可能是白白死上几万大军,最后依旧颗粒无收!

    至于说安达曼城邦会不会同意帮忙,这点基本是没悬念的。

    这个海上的王国,从上到下都是充满了铜臭味道的商人在统治。只要阿曼人肯将胜利的果实分出一些,给足了钱,不需要直接出兵、只需要出动水师帮忙护送登陆的安达曼人,完全没道理会拒绝。

    至于登陆后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

    松江军的主力全在南峰要塞这边,后方的宁海郡、松江郡。只有才组建的警备部队。人数虽然有约莫一两万,但战斗力堪忧。尤其是才重组没几个月的宁海警备旅团,更是连二流部队都算不上。

    以阿曼人近卫军的战力,哪怕只能运送一个旅团过去,在后方登陆,就能横扫宁海郡,然后进逼松江,逼松江军从前线分兵回防。

    退一步讲,即便松江军铁了心要死守前线,松江、宁海各城也紧逼城门不出。阿曼人的登陆部队也能在县城周围的村镇肆意扫荡、破坏。得知有这样一支部队在后方,配合黑衣卫制造的谣言。绝对可以让南峰要塞中的守军军心不稳,士气大跌!

    “臣附议!”

    “海路确可一试!安达曼城邦的南洋水师颇为精锐,几年来未曾听说出过海难。”

    一番争论之后,越来越多的武将选择了支持。毕竟只是小股部队,出动的规模顶天也就几千人。就算亏了,阿曼王国也亏得起。

    反对者当然也不是没有,但能拿到台面上、又站得住脚的理由却没几个,反复来讲无非就是海路不安全、若是遭到帝国东海水师有可能被截断退路等等。

    相比于支持者,反对的声音已然十分微弱。

    看到局面已定,尉迟明适时站出来,给了最后一击:“各位将军们所虑者,无非是海路安危问题。这一点,可以让安达曼城邦的水师沿海岸不远行进。既不至于在海上迷路,遇到风暴时也可及时靠岸躲避。至于帝国的东海水师,他们未必肯倾巢出动帮忙松江军——三郡跟帝国毕竟不是一心的。必要的时候,咱们还可以联系勒拿人,请他们的大洋水师闹出点动静予以牵制,诸位无需担心计划落实问题。”

    见他将话讲到这个地步,剩余一些武将就算想反对也不好开口了。

    他们要怎么说?内心里抵触水师?又或者担心水师影响扩大后,可能影响到武将们的地位?

    有些事,是没办法当众说的。若是他们能拿出其他法子,哪怕效果不如尉迟明的方案好,总也有继续争论的余地。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在松江人准备充分、新型抛石机效果不佳的情况下,继续这么按部就班的进攻,只会重蹈覆辙!

    自己无法解决问题,又说不出反对的理由,尉迟明的方案通过已经是板上钉钉!

    环视了有些沉默的中军帐一眼,萨拉丁的枭雄心态压过了情感。尽管他同样是坚定的大陆主义,但为了胜利,心里的抵触可以忽视。

    “商议一下,由谁出使安达曼城邦,又要开出什么样的让步条件吧。”

    ………

    萨拉丁做出了决定之后,阿曼人的执行效率相当之高。

    很快,特使携带了萨拉丁的密旨,直奔阿曼王国在最南面的出海口。在这里坐上了海船,驶进了浩瀚的南洋,并在风平浪静的南洋之上航行了整整十天后,抵达了安达曼海。

    在这里,阿曼人的特使跟安达曼城邦的南洋水师接上了头,在他们的护送下抵达了安达曼城邦的王都金兰。

    得到了阿曼人特使的消息,安达曼城邦的几位大公联合接见了这位北面陆上大国的特使。尽管几位大公的内部并非那么平和,而是矛盾不断,但有生意上门,还是一笔难得的大生意,自然是要联手先接下的。弄明白了特使的来意,几位大公欣然同意了借兵的要求。只不过,他们索要报酬时的胃口之大,也让这位阿曼人的特使咂舌。

    一次又一次的退让,一直到把萨拉丁临行前交代的底线拿出来,这才获得了安达曼人的许可。

    按照约定,安达曼城邦的南洋水师,将会在尽可能避免直接参战的情况下,派遣一支由四十艘战船、一百五十艘可以运兵的海船组成的舰队,北上协助阿曼人。

    作为回报,阿曼王国在占领三郡地盘后,必须一次性支付五百万金币,并在未来的十年内每年提供六十万石松江大米或者等价的清迈平原的铜矿石。若是期间安达曼城邦的战船、水兵们有损伤,赔偿和抚恤另算!

    这个价码不可谓不高,但毕竟只涉及钱粮之类,人口和地盘都是自己的。

    只要能顺利拿下松江、天南、宁海三郡,再借机把大青关抢到手,这些东西萨拉丁付得起,也付的心甘情愿!

    随着密约达成,几位大公立即下达了命令。

    但是,命令传到南洋水师的军港需要时间,近两百艘战船和海船的集结出航也需要时间。等这支浩荡的船队一路北上,穿过浩瀚的南洋抵达阿曼人在红河谷的出海口,搭载了部队,继续北上,在宁海郡的泉州登陆,整个过程最快也得一个半月不可。

    这还亏得安达曼的南洋水师训练有方,并且时常跟帝国有贸易的往来,熟悉这条海路。不然的话,这样一趟海上的远征就算用上两三个月都不足为奇。

    换句话说,就算一切顺利,阿曼人的部队也至少要到七八月份的时候才能踏上松江军的地盘。

    不过,阿曼人等的起。

    虽然已经有了暗度陈仓的法子,但南峰要塞外的二三十万阿曼大军并没有就此停止进攻。虽说的确放缓了力度,但在尽可能减小伤亡的前提下,进攻始终没有停止。一来是迷惑松江人,二来也是尽可能的施加压力、消磨松江军的士气。这样等后方大军登陆的消息传来,才能起到最佳的效果。

    不得不说,从尉迟家逃出来、投奔阿曼人的尉迟明,的确是很有本事。能想要借用安达曼水师,走海路绕后登陆,若能成功,必将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甚至有可能改变阿曼人一直以来忽视海上,重视步军的情况。但他们无法料到的是,这一刻松江军的陈武,也在打着同样的主意。

    穿越自另外一方世界的他,当然知道水师的重要和用途。

    上一次天南大战开始的时候,陈武连登州都还没攻占。一直到帝国招安的特使抵达前,才堪堪夺取了松江全郡。兵力不足,更没能染指宁海,采取的战法只能是趁两败俱伤袭击阿曼人的屯粮点和粮道。

    但这一次情况不同了。

    松江军早就夺取了宁海,并且获得了宁海水师的投诚!

    有施梁这个合格的水师将领在,陈武在第二次天南战争开始之前就想好了反击的方案:主力部队在南峰要塞沿线死守,派少量精锐骑兵通过水师,走海路南下,在阿曼人的清迈平原上登陆——陈武甚至知道那里有一个几年后才会被阿曼阵营玩家发掘出的天然深水码头。

    为此,他早就让宁海水师做了前期筹备。

    先是整合了一批从四平寇、扶桑团等海寇团伙那里抢来的海船,然后又在没落了许多的泉州港大把撒钱,订购了一批海船。始终被帝国制约的宁海水师,也开始了重整旗鼓的扩招、训练。

    相比于原本那个不起眼的宁海水师,陈武接管宁海之后,这个水师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焕然一新。

    令人惊讶的巧合出现了,在正面战场僵持的同时,交战的双方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近乎完全相同的战法!(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8314/ 第一时间欣赏帝国之主最新章节! 作者:奥丁信使(书坊)所写的《帝国之主》为转载作品,帝国之主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帝国之主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帝国之主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帝国之主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帝国之主介绍:
一言以蔽之,这是一个穿越的玩家,利用十三年游戏经验锲而不舍造反的故事。 详细点说,就是倒霉的主角穿越到了游戏世界,结果好死不死的附身到了一个快要饿死的穷鬼身上。为了活下去,他不得不到处拉人造反。只要锄头挥的好,没有帝国挖不倒!帝国之主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帝国之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帝国之主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