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中华大抗战TXT下载中华大抗战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中华大抗战全文阅读

作者:江山多娇     中华大抗战txt下载     中华大抗战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89章 武汉陷落

    根据武汉外围战斗形势,及日军于10月12日在广东大亚湾登陆进攻广州情况,蒋介石国民政府于10月16日已决定放弃武汉,并电告李宗仁及陈诚,对第五战区和第九战区部队作了新的部署。为了各部队有计划地撤退,将罗卓英从江北第五战区调回,使其负责指挥武汉外围的作战,掩护各部队撤退。

    10月20日下午,蒋介石召开军事会议,正式宣布放弃武汉三镇。

    他在会上对将领们说:“保卫大武汉战役,迄今已经进行了四个月有余,歼敌二十余万,既达到了以空间换时间之目的,也达到了消耗日军有生力量之目的。更重要的一点,即是日军始终妄图在攻占武汉后,以我政府的妥协结束其侵华战争,而我们是在战争中得到了锻炼,愈战愈强,表明了决不妥协之决心。日军在战争中受到重创,欲罢不能。我认为,武汉保卫战是我们抗战的重要转折点,是走向取得胜利的开始。

    “我们撤退的主要方向有二,即第五战区部队撤向鄂西襄樊;第九战区部队撤向湖南。关于撤退的部署,另由各战区拟定。我已经从第五战区调回罗尤青(罗卓英),命他负责部署掩护各部撤退。

    “提到撤退,使我想起淞沪抗战和南京保卫战后的撤退。应该说每一次撤退,都是有计划的,决不是全面大溃逃。但是,上海、南京撤退中的损失,几乎要比在战场上的损失更为严重。究其原因,是各部队一接到撤退命令掉头就跑,争相夺路,加上日寇的追杀,造成重大伤亡。这一次撤退,是在日寇已经疲惫,而我军尚有抵抗能力的情况下,有计划地撤退。所以,大家一定要告诉各部队长,要争取逐次抵抗,且战且退,决不允许再发生过去那样的混乱了。你们还要告诉各部队长,本委员长决心与全体官兵共安危,始终坐镇武汉,一直要等到各部队撤退完毕,再随掩护部队撤退。

    “我们在武汉坚守四个月余,另一重大收获,即是大量的物资和工业设备、人员,都已陆续撤到大后方,但在武汉三镇一些工业设施、建筑和残存的物资,有的无法运走,有的来不及运走了。我们决不能留给敌人,要对日军实行焦土政策,使其‘以战养战’的企图不能实现,这要成为今后放弃城镇的既定政策。我们决不能让日寇利用我们的物资、设备,作为他们生存的资料和手段。

    “放弃武汉的确切日期,另由军委会下达命令。今天我在这里只不过是‘打招呼’,打招呼的目的,不是宣称放弃武汉三镇的决心,因为这个决心我们早就下了的。打招呼是为了使大家有信心做好有秩序撤退,不能乱,千万不能乱!”

    10月24日,蒋介石正式下令放弃武汉,当晚离武昌飞往衡阳。

    25日,军委会宣告“自动放弃武汉”。

    25日夜,日军第6师团占领了汉口北郊的戴家山阵地;波田支队突破守军第55师阵地,占领了葛店。当日夜,武汉中国守军各部队均已按计划撤离市区。

    26日,日军第6师团占领了汉口;波田支队占领了武昌。

    27日,配属波田支队的第60联队占领了汉阳;第9师团占领了贺胜桥;第27师团占领了桃林镇,并切断了粤汉铁路。这时武汉守军已撤至湘北及鄂西地区。

    至此,武汉三镇全部陷落。武汉保卫战宣告结束。

第290章 中国军队转移

    罗卓英自江北第五战区调回,负责指挥武汉外围作战,掩护各部队撤退。

    蒋介石一走,军委会撤退令一下,各部队无心抗敌,便争相夺路撤离。在武汉的部队只有郭忏第94军第185师和一些宪兵、警察。这些部队只能掩护撤退机关,无力抗敌。

    罗卓英原本指挥关麟征和甘丽初两个军作战的,关键时刻,这两个军竟与他失去联系。他几乎成了光杆司令,只得按计划将工业设施、建筑和残存物资放火焚烧后,带领司令部经贺胜桥往岳阳方向撤退。

    当罗卓英到达贺胜桥时,遇见第13师方靖部在此守卫。

    他十分惊奇地问方靖:“你的部队怎么会在这里?”

    “是委座亲自下命令,着第13师于贺胜桥掩护各部撤退的呀。”

    方靖说:“总座,你怎么会撤到这里来了?”

    罗卓英说:“我要向岳阳方向撤退,不往此地怎么走?”

    方靖报告说:“职师奉命在粤汉铁路贺胜桥一带设防,掩护物资南撤。日寇一个旅团由黄石、大冶方面向贺胜桥以东金牛镇突破后,继续向贺胜桥西进,被职师迎头痛击,日寇转而攻占贺胜桥以南咸宁县城,将贺胜桥包围了。”

    罗卓英听了为之吃惊:“唉!竟然闯进敌人包围圈!”

    方靖说:“总座放心,现在部下派两个营,护送您渡河突围!好吗?”

    罗卓英万分感激地说:“好!好!太好了!”

    方靖即令一名副团长带领两个营,护送罗卓英突围。

    日军占领武汉后,为扩大占领区及保障武汉安全,日本大本营于10月27日命令华中派遣军:“将其占领区保持在信阳、安陆、岳阳一线之内。”华中派遣军遂于27日命令:第2军负责肃清安陆、应城以东地区的中**队;第11军进行追击守军,攻占岳阳。

    日军第2军第10师团于28日占领了安陆、花园等地。第11军于29日分三路进攻岳阳:第9师团从武昌沿粤汉路进攻岳阳;第6师团第11旅团与海军协同,从汉口乘船溯江进攻岳阳;第27师团从咸宁以北南下,进攻崇阳、通城,以策应、掩护进攻岳阳部队的左侧背。

    这时,第九战区第2兵团张发奎部已大部转移至幕阜山地区,日军沿途未遭到有力抵抗。第9师团及第6师团第11旅团在海军支援下,于11月11日晚攻占了岳阳城;第27师团于11月4日至6日先后攻占了通山、崇阳,与中国第九战区部队隔江西的修水、湖南的新墙河对峙。

    至此,日军进攻武汉作战暂告结束。

第291章 战局重要转折

    武汉保卫战,自1938年6月初开始至10月下旬结束,历时四个多月。10月25日,中**队主动放弃武汉;日军26日、27日占领武汉三镇,武汉保卫战即告结束。

    中国参战兵力第五战区、第九战区共124个师、两个骑兵旅、十个炮兵团和海空军各一部,共约95万人。日军参战兵力17个师团、三个旅团和炮兵部队、海军陆战队各一部,共约35万人。日军伤亡15余万人,中**队伤亡40余万人。

    武汉大抗战意义:日军调集了侵华战争以来的最大兵力,苦战四个多月,不但没能消灭中国部队主力,而且遭到沉重打击,兵力伤亡惨重;使其国力因损耗过大而开始下降并急剧表面化。武汉会战后,日军再也无力组织这样大规模的、以进攻城池为目标的战略进攻,而被迫转为战略防守。自此中国抗战,从战略防御阶段发展为战略相持阶段,从而导致日军侵华政策的转变:从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改为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以主要兵力进攻正面战场作战,转变为进行敌后战场“治安”作战。抗战向着有利于中国方面发展。

    相反,中国取得以“空间换时间”战略的重大胜利;使日寇“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彻底失败,企图迫使中国投降的妄想完全落空;从而坚定了中国政府、中**队和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取得最后胜利的信心和决心!更重要的是,争取了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支持,共产国际主席团1938年9月曾高度评价说,中国的抗战“不仅为保卫自己的国土,而且也是保卫全人类的自由与和平事业”,“是世界无产阶级整个先进人类,反对野蛮法西斯主义暴力总斗争中之最重要组成部分。”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六届六中全会期间,**交周恩来带给蒋介石的一封亲笔信,对蒋介石国民政府初期抗战给予了度评价。亲笔信全文:

    “介石先生惠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既。先生领导全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革命战争,凡在国人,无不崇仰。十五个月之抗战,愈挫愈奋,再接再厉,虽顽寇尚未戢其凶锋,然胜利之始基,业已奠定,前途之光明,希望无穷。

    抗战形势,有渐次进入一新阶段之趋势,一方面将更加困难,然一方面必更加进步。必须实行团结全民,巩固与扩大抗日阵线,坚持持久战争,动员新生力量,克服困难,准备反攻。在此过程中,敌人必利用欧洲事变与吾国弱点,策动各种不利于吾国统一团结之破坏阴谋。因此,同人认为此时期中之统一团结,比任何时期为重要,惟有各党各派及全国人民克尽最善之努力,在先生统一领导下,严防与击破敌人破坏阴谋,清洗国人之悲观情绪,提高民族觉悟及胜利信心,并施行新阶段中必要的战时政策,方能达到停止敌之进攻,准备战争反攻之目的。

    因武汉紧张,故欲恩来同志不待会议完毕,即行返汉,晋谒先生,商承一切。未尽之意,概托恩来同志面陈。泽东坚决相信国共两党之长期团结,必须支持长期战争,敌虽凶顽,终必失败,四万万五千万人之中华民族,终必能在长期的艰苦奋斗中克服困难,准备力量,实行反攻,驱除顽寇,而使自己雄立于东亚。此心此志,知先生必有同感也。专此布臆,敬祝健康并致民族革命之礼。**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至1938年10月下旬武汉会战结束,这15个月抗战中是国共两党合作最好的时期,也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配合最佳、歼敌最力的时期。

    **六届六中全会经过充分讨论,通过了决议,发表了《告全国同胞、全体将士和国共两党同志书》。全会制定了巩固和扩大以国共两党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长期合作、支持长期抗战为基本方针。

    全会认为:全国人民和军队的任务应是坚持抗战、坚持持久战、艰苦奋斗、积蓄力量、停止敌之进攻、准备我之反攻;八路军、新四军的任务应是坚持和扩大敌后游击战争,粉碎日军的残酷进攻,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华南,建立更多的抗日根据地,缩小敌人占领区,并配合主力军作战。

    **于11月5日、6日在全会上作了总结。

    关于国共分工,**指出:“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的分工,就目前和一般的条件来说,国民党担任正面的正规战,**担任敌后的游击战,是必须的,恰当的,是互相需要、互相配合、互相协助的。”

    关于处理统一战线中的党派关系问题,**指出:“我们的方针是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即统一,又独立。”

    (第四卷正文完)

第292章 长沙大抗战简介

    作战时间:第一次长沙大抗战:1939年9月14日至10月16日。第二次长沙大抗战:1940年9月7日至10月9日。第三次长沙大抗战: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6日。

    作战地区:湘北、赣北、鄂南。

    参战兵力:中国第九战区42个军、9个挺进纵队,共约90万人。日军11个师团、10个支队及海军、航空兵各一部,三个飞行团和海军第1分遣舰队,两个独立混成旅团,共约34万人。

    指挥官:第一次大抗战:中国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代司令长官薛岳);第15集团军总司令关麟征,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第27集团军总司令杨森。日军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第二、第三次大抗战:中国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第27集团军总司令杨森,第30集团军总司令王陵基。日军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畿。

    作战结果:日军失败,伤亡9万余人。中**队胜利,伤亡12万余人。

    作战意义:第一次长沙大抗战的胜利,坚定了全**民继续抗战的决心,使日军普遍产生厌战情绪。特别是第三次长沙大抗战的胜利,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上第一次获得空前胜利的战役,给垂死挣扎的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进一步坚定了全**民抗战的必胜信心,对支援美、英在太平洋战场作战发挥了积极作用。

    薛岳,国民党高级将领。字伯陵,广东乐昌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1937年“七七”事变后,任第19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参加了淞沪会战。1938年6月,任第九战区第1兵团总司令,所部在武汉会战中获万家岭大捷。1939年至1945年,先后任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指挥了三次长沙会战。1944年2月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

    阿南惟畿,日本陆军大将。毕业于陆军军事学院,曾任天皇裕仁的随从副官、东京军事预校校长。卢沟桥事变后,率日军侵华。1940年9月接任冈村宁次第11军司令官,率部并指挥了第二次、第三次长沙大会战。1943年调至南方战场,1944年12月任陆军航空兵督察长、陆军航空部部长、军事委员会委员。1945年4月任铃木内阁陆军大臣。反对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主张日本继续作战。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切腹自杀。

第293章 战前敌我形势

    日军攻占武汉又乘势攻占岳阳后,因兵力不足而没能继续南进。**和蒋介石把日军这个停顿点,作为中国抗日战争阶段的划分线。**认为抗日战争由此进入“相持阶段”,蒋介石则宣布由此进入“二期抗战”。

    武汉会战后,日本国力匮乏及兵力不足,日本政府和大本营决定实行军政并用,以军事进攻为辅,政治进攻为主的方针。即军事上停止战略进攻转为战略保守,中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政治上实行“以华制华”、“以战养战”之策,加紧扶植亲日政权(即汉奸政权)。

    日方除扶植当时已经存在的北平“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张家口“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等伪政权外,其主要目标是成立以汪精卫为首的伪中央政权,将各地方伪政权统一起来,以取代中华民国政府,至少使民国政府地位下降,沦为地方政府。而东北伪政权,日本早已把它看作为“满洲国”。

    武汉陷落后,日军前锋直抵岳阳,湖南成为遏制日军、屏障西南大后方的前哨地带。湖南为中国中南部鱼米之乡,是坚持长期抗战的粮食和原料基地,其得失关系重大。

    国民政府军委会在赣北、鄂南和湖南设立第九战区。该战区位于洞庭湖与鄱阳湖之间,北隔长江,与第五战区相望;东到鄱阳湖西岸,与第三战区相邻;南至两广,与第四战区毗连。

    1939年8月,第九战区沿洞庭湖北岸、新墙河、鄂省通城,直至赣北的武宁、靖安、奉新和锦江右岸约三百公里的正面上,与日军形成对峙。军委会赋予第九战区的任务是,保卫湘、赣,尤要确保长沙附近要域,以湘北、赣北为持久作战区,尤以湘北为主。

    第九战区共有七个集团军20个军47个师。

    其第一线配置32个师,由西向东的大概位置是:第20集团军六个师,守备长江右岸及洞庭湖北岸;第15集团军八个师,守备新墙河南岸至汨罗江左(南)岸阵地;第27集团军四个师,在咸宁、崇阳至修水间游击;第30集团军四个师,守备蒲田桥以北至德安以西地区;湘鄂赣边区挺进军两个师、两个挺进纵队,在通山、大冶、阳新、瑞安、九江间地区担任游击;第1集团军四个师,在奉新至高安间守备,并向南浔路袭击;第19集团军四个师,在上高沿锦江一线布防。

    除以上32个师外,尚有15个师为战区总预备队,大部控制于长沙、衡山、衡阳、湘潭、株洲等地,一部位于长沙以东的浏阳、万载地区,一部位于兴安、全县后方。

    第九战区长官部设于长沙,陈诚为司令长官,薛岳为代理司令长官。

    日军占领武汉后,将武汉周围作为正面战场作战地区,以对武汉形成包围态势的中国第五战区和第九战区为主要作战对象,但因兵力有限,只能逐次转用兵力,轮流实施战役进攻。

    1939年4月,日军大本营将新编的第33、第34师团调往武汉,编入第11军战斗序列。5月随枣会战后,日军大本营又将第11军第9师团和第16师团调回国内。

    1939年夏秋,日军第11军仍有七个师团、一个独立混成旅团、一个骑兵旅团和直属炮兵、工兵、战车队等,仍为侵华日军编成最大的一个军。

    其中第3师团担任信阳、应山地区警备;第13师团、骑兵第4旅团在平汉路南段以西地区;第34师团在平汉路南段以东地区;第6师团在岳阳、蒲圻、新墙河以北地区;第33师团在咸宁、大冶、阳新地区;第101师团担任南昌地区警备;第106师团在武宁、奉新地区;独立混成第14旅团担任九江、瑞昌地区警备。

    随枣战役后,日军第11军认为已给第五战区以有力打击,随即进行长沙作战准备,再给第九战区以有力打击。

    恰在这时,由重庆逃到越南河内、已在河内阴谋从事投敌活动半年之久的国民党原副总裁汪精卫(1939年1月1日已被国民党中央开除党籍),转入公开活动。他于5月6日乘日轮由河内抵达上海,5月31日乘日本海军飞机由上海飞抵东京,先后与日本内阁成员:首相平沼麒一郎、陆军大臣板垣征四郎、海军大臣米内光政、外务大臣有田八郎、内藏大臣石渡庄太郎和枢密院议长、前首相近卫文麿举行会谈,加紧筹划成立伪中央政府的密谋。

    日本政府和大本营,企图以政治谋略和军事打击相结合,迅速解决中国问题。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向德国宣战,欧洲大战爆发。

    日本政府更希望早日结束对华战争,以便抽出身来应付新局势。于是“第11军决定乘加快在华中建立中央政权的势头,于9月下旬把敌第九战区军队消灭在湘赣北境地区,挫败敌军抗战企图”。日军称此战为“湘赣作战”;中方称为“长沙会战”。

第294章 敌我兵力部署

    1939年8月15日,日军第11军制订的“湘赣作战”指导大纲指出:

    作战目的:“为击败第九战区的粤汉路沿线中央直系军主力,乘蒋军衰退之形势,进一步挫伤其继续战斗的意志,同时加强确保军作战地区的安定。”

    指导方针:

    (1)军主力(以两个师团为基干)在隐蔽中做好准备,大概在9月下旬开始行动,将粤汉方面之敌军主力消灭在汨水河畔。在此期间,以一个师团策应该军主力,事先将高安附近之敌消灭后,转向修水河上游捕捉该方面敌军。

    (2)实施本作战以奇袭为主旨,尽量在短期内结束战斗,然后恢复大概原来态势。

    作战部署:8月10日前后,日海军开始在洞庭湖东岸侦察袭扰、探测航道;日空军也在战区上空侦察,窥探目标。

    8月下旬,日军地面部队开始集结,频繁调动。第6师团从通城、临湘一带向岳阳以南集结,第33师团从咸宁、崇阳向通城附近集结,第13师团奈良支队,从钟祥地区向临湘以南集结,第3师团上村支队,从应山经汉口向岳阳以南地区集结,第101师团第102旅团、第106师团,从南昌、武宁一带向奉新、靖安附近集结。

    9月1日,第11军命令右侧翼上村支队,在城陵矶进行登陆训练,准备战斗打响后乘船南下,在营田附近登陆,将第九战区主力割裂,阻止其后退和增援。

    命令正面右翼的第6师团,于9月18日前向新开塘附近开进,准备强渡新墙河,向南突进;奈良支队于9月17日向桃林以南地区开进,准备协同第6师团向南突进;正面左翼的第33师团,于9月19日在通城附近集结完毕,准备向通城东南进攻;左侧翼的第106师团及第102旅团,于9月13日集结完毕,准备奇袭当面之敌,从奉新以西突破守军阵地左翼,深入至守军防御正面之侧后,将守军歼灭于高安西北地区。

    第11军检查各部队准备情况后确定:(赣北)第106师团,于9月15日开始进攻;(湘北)第6师团和(鄂南)第33师团,于9月23日开始进攻。第11军司令部战斗指挥所,于9月13日从汉口前推至咸宁。

    日军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将所属兵力分为湘北、赣北和鄂南三个集团。

    以湘北日军为主攻方向,赣北日军进行迷惑与牵制,配合主攻方向作战,鄂南日军避开中**队沿新墙河、汨罗江设置防线,从侧背与主攻日军夹击,消灭中**队主力于岳阳与长沙间的平江地区。冈村宁次自信他定会打赢这一仗。

    中国第九战区是这次长沙会战(日军称“湘赣作战”)日军进攻的主要目标,在战争全局上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因此国民政府军委会格外重视。

    蒋介石早在4月15日即致电陈诚、薛岳:“如敌进取长沙之动态已经暴露,则我军与其在长沙前方作强硬之抵抗,则不如作先放弃长沙,待敌初入长沙立足未稳时,即起而予其致命打击之反攻。”

    4月21日,军委会又指示第九战区:“湘北方面之作战,应先立于不败之地,利用湘北有利地形及既设之数线阵地,逐次消耗敌人,换取时间。敌如突入第二线阵地(平江亘汨罗江线)时,我应以幕阜山为根据地,猛袭敌之侧背。万一敌进逼长沙,我应乘其消耗既大、立足未稳之际,以预伏置于长沙附近及其以东地区之部队内外夹击,予敌以致命打击。”

    5月16日,军委会再次致电第九战区:“赣北方面,以游击战消耗牵制敌人,对该方面敌人予以反击,务希随时随地切实注意,妥为部署;高安方面,我军须纵深配备,并准备敌如进攻高安时,应自主地放弃高安,诱敌深入而侧击之。”

    第九战区根据军委会指示,在湘北方面,沿新墙河、汨罗河、浏阳河构筑数道阵地,于幕阜山和湘江西岸构筑侧面阵地;在赣北方面,也指示各集团军在各自防区内构筑至少三线阵地,将部队纵深梯次配备,准备逐次抵抗;消耗日军后,适时转入反击,予以歼灭。

    1939年9月上旬,第九战区根据各方面情报得知,日军主力正向湘北方面集结,由此判断:“敌似在九月中旬开始南犯,将以主力由湘北直趋长沙,于赣北、鄂南施行策应作战”。

    第九战区据此而拟定的战役方针是:以主力“在湘北方面利用逐次抵抗,引诱敌于长沙以北地区,捕捉而歼灭之”,“赣北、鄂南方面,应击破敌策应作战之企图,以保障主力方面之成功”。

    作战部署是:薛岳将战区所辖部队分为三大块。湘北方面:关麟征第15集团军、杨森第27集团军、商震第20集团军,为甲集群;赣北方面:滇军卢汉第1集团军和第74军,为乙集群;武宁、修水及湘赣边区:川军王陵基第30军团、樊松甫湘鄂赣边区挺进军及第8军,为丙集群;另有三个军共七个师为总预备队。

    薛岳电令各集团军按以上部署,迅速调整部队,抓紧修筑加固工事,做好战斗准备。

第295章 赣北鄂南战斗

    赣北方面,日军攻击部队由第106师团主力及第101师团第102旅团组成。

    9月14日夜,第106师团奉命由奉新以北集结地,首先开始进攻,战斗打响了。

    9月15日,第102旅团从大城镇向莲花山及高安地区守军,第32军和第58军接合部的第141师及新10师阵地作牵制性进攻,而以主力指向奉新以西中国守军最北侧的第60军第184师阵地。该师逐次抵抗,向潦河南岸转移。

    16日,日军继续猛攻,守军第1集团军第183师增援。

    17日,日军第106师团,突破上富至伍桥一线守军阵地,转向南面的村前街突击,逼近高安。

    薛岳令第74军由万载向上高推进,准备参战。

    18日,日军第102旅团及第106师团由东、北两面夹击高安。守军第32军抗击一天,于19日奉命撤出,向高安以西和锦江右岸转移。日军虽攻占部分阵地,但未能达到大量歼灭守军之目的。

    9月20日,日军第11军命令第106师团以一部监视上高方向守军,以主力转向西北,经上高、甘坊进至修水、三都,切断中国第30集团军和湘鄂赣挺进军后路。第74军、第32军趁日军第106师团主力转移时发起反击,21日收复村前街,22日克复高安。

    日军第106师团在向修水、三都转进途中受到中**队层层阻击和侧击,进展困难。其一部于9月25日进至甘坊,立即被第60军和第74军包围,陷入苦战,直到30日才突出重围,向后撤退;其另一部虽于10月初进至修水、三都,也受到中**队围攻,处境危急。日军第11军急令第33师团从长寿街折回修水,接应第106师团。

    10月6日,第106师团在第33师团接应下,从修水、三都撤退。中国第1、第19、第30集团军所属各部随即转入追击。日军且战且退,至10月13日,退回靖安、奉新,据守不出。赣北作战至此结束,双方恢复原态势。

    鄂南方面是日军正面主力的次要进攻方向,进攻兵力为日军第33师团。

    该师团部署于崇阳、通城、通山地区,其任务是配合右翼主攻方向的第6师团、第26旅团围歼平江以北守军,并策应左翼第106师团的作战。

    中国第九战区在此方向担任守备任务的是,第27集团军的第20军、第15集团军的第79军,其右侧为湘鄂赣边挺进军的第8军,该军部署于通山、咸宁地区,用作策应。

    9月21日,日军第33师团开始向第79军在通城以南的前进阵地攻击,23日突破第79军主阵地麦市,并继续向南进攻。第27集团军令第20军向第79军右翼靠拢,夹击日军。双方在福石岭展开激战。日军多次进攻均被击退。

    9月27日,日军第33师团主力绕开福石岭向西南突进,先后攻占龙门厂、朱溪厂,但遭到中**队顽强阻击和侧击。

    10月1日,日军以一部守备龙门厂、朱溪厂,保持后方联络;其主力继续向西南突击,占领长寿街、献钟,但随即遭到中国第79军、第20军连续攻击,行动困难。日军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命令,正向长沙突进的奈良支队回攻平江,并于9月30日,在平江以东的献钟与第33师团会合。这时日军在各方面均处于不利态势,冈村宁次已下令撤退,第33师团和奈良支队遂停止攻击。

    10月2日,奈良支队经平山、上塔市向通城撤退;第33师团奉命向赣北的修水、三都转进,接应第106师团,于10月11日退回通城,恢复战前态势。至此鄂南作战结束。

第296章 激战湘北(1)

    湘北方面为日军主要进攻方向,进攻兵力由第6师团、奈良支队(第13师团第26旅团)、上村支队(第3师团第5旅团和部分海军)组成。

    其当面的中**队为第九战区第15集团军所属三个军。其中第52军担任洞庭湖东岸磊石山、新墙河南岸至长安桥一线守备(该军在新墙河北岸还保有若干前进阵地);第79军在第52军右翼,担任长安桥至麦市一线守备;第37军担任第二线(汨罗江南岸)守备。

    9月18日,日军第6师团及奈良支队,开始向新墙河以北第52军(军长张耀明)前进阵地攻击,为渡河总攻扫清障碍。守军坚决抵抗。

    19日,日军突破河北岸左翼宋家湾阵地;20日凌晨,从北面和西面向毕家山阵地攻击,守军第52军第195师(师长覃异之)顽强抗击。

    当日,该师第131团加强第3营(营长史恩华)阵地工事大部被敌炮炸毁;21日,第3营官兵伤亡过半;22日上午,毕家山右翼友军阵地失守;第3营官兵伤亡殆尽且三面受敌,却仍坚守毕家山阵地。

    师长覃异之给营长史恩华打电话说:“你营已经坚守了三天三夜,达到了军部的要求,部队现在伤亡很大又三面受敌,如果无法支持,不得已时就向后撤。”

    史恩华只说了一句话:“军人没有不得已的时候。”

    下午3时,毕家山日军炮声密集,且有十多辆坦克配合作战。覃异之打电话找史恩华,传令兵说营长在前沿。

    覃异之问:“还有多少兵力?”

    传令兵竟哭了起来。

    覃异之说:“你马上传达我的命令:“火速撤回南岸,不得有误!”

    史恩华的哥哥史恩荣,也是覃异之的部下,战死在台儿庄。史恩荣牺牲后,他父亲曾来过部队,老人家读过书,深明大义,流着泪握住覃异之的手说:“恩荣为国捐躯,死得其所。”

    22日黄昏,覃异之又打电话,终于找到了史恩华。

    覃异之发了火,厉声问道:“你为什么不撤?”

    史恩华说:“师长,不是不撤,敌人把我们包围了,撤不走了。”

    覃异之命令史恩华:“你立即组织现有兵力突围,我调炮兵压制日军,并派兵在新墙河南岸接应。”

    史恩华沉默半晌,最后说:“师长,我们来生再见把!”

    几小时后,一个加强营五百多人,从到营长士兵,全部壮烈牺牲。

    第52军除仍固守新墙河北岸毕家山外,其余均撤回新墙河以南。

    战斗结束后,毕家山附近村子老百姓千余人,都想看一眼打了四天的中国兵。到了山上,只见漫山遍野碎尸横陈,没有一具完整尸体,老百姓全都跪下放声大哭。其哭声憾天动地!泪流如河!……

第297章 激战湘北(2)

    薛岳鉴于日军进攻长沙的意图已十分明显,为加强湘北防御,遂于19日将浏阳河附近的第70军和修水附近的73军,拨归第15集团军指挥。第15集团军将第70军部署于岳阳至长沙中间的汨罗江南岸,增强第二线防御;以第73军为总预备队,控制于平江附近。

    9月23日拂晓,日军第6师团及奈良支队在强大炮火掩护下强渡新墙河,分别突破守军主阵地。上村支队则提前于9月22日晚在岳阳登舰,进入洞庭湖,利用夜暗,隐蔽向南航行80公里,于9月23日6时与其正面主力开始总攻的同时,在汨罗江口(汨罗江与湘江、横岭湖交界处)的营田附近实施登陆。

    中**队进行拦截,但因兵力火力都不足,上村支队在舰炮、飞机支援下登陆成功,随即溯汨罗江向东突击,企图切断汨罗江以北中**队退路,将第九战区战役布局割裂。

    营田登陆是冈村宁次整个作战计划中的重要一着,日军企图从中国守军左翼切断新墙河、汨罗江两道防线守军的南退之路,同时向守军侧背给予致命一击。

    9月24日,第15集团军各部继续抵抗日军。鉴于正面主阵地被突破,由营田登陆日军又威胁侧后,薛岳遂令第15集团军以一部留于新墙河与汨罗江间占领中间阵地,迟滞日军,主力即刻向汨罗江以南转移,占领第二线阵地。

    25日,日军乘第52军向汨罗江南岸转移之际跟踪追击,其一部乘隙偷渡汨罗江,袭占新市。新市是东西和南北两条公路的交会点,是新墙河南撤的重要通道,又是第37军所辖第60师和95师的接合部,其地位十分重要,必须坚守。

    26日凌晨3时,日军在炮火、飞机支持下,向汨罗江南岸猛攻,守军凭既设阵地坚守抵抗。激战竟日,双方均遭受重大伤亡,形成对峙。

    这时军委会指示第九战区按原定方针,以六个师的兵力配置于长沙附近,乘敌突入长沙、立足未稳之际与敌决战,侧击而歼灭之。

    薛岳即按此调整部署:第73军占领金井、福临铺以东地区,对南进之敌形成侧击;第52军以一部留置于新市、浯口现阵地,牵制敌军,以主力占领长沙以东阵地,协同第73军夹击进至长沙附近之敌;第59师预伏于长沙东南地区,第11师配置于岳麓山至乔口地区;第77军一部留置于新市附近现阵地牵制敌军,主力转移至株洲附近;第4军主力占领湘潭及其前方据点;第79军确保幕阜山根据地;与敌正面接触的部队应极力诱敌至伏击区域,包围敌人于战场而歼灭之。

    9月27日,以上各部队调整部署完毕。

    9月28日,日军第6师团由汨罗江向南突进,上村支队沿粤汉路南进,因不断受到守军阻击和伏击,进展缓慢。奈良支队由瓮江转向平江,企图策应第33师团夹击中国第27集团军及第79军。

    29日,日军第6师团一部在金井方面遭守军伏击,陷于激战;其另一部由福临铺突过捞刀河后,受到守军第60军和第195师有力阻击,前进不得。

    30日,奈良支队虽然进至平江以东与第33师团会合,但反受到中国第79军和第20军夹击,中**队一些部队正直后撤,另一些部队却在两翼集结,欲将日军包围而歼灭之。

    这时,日军第3师团长藤田进、第6师团长稻叶四郎、第13师团长田中静一,三封电报摆在冈村宁次案头,要求攻入长沙;然而狡猾的冈村宁次,却已看出对手薛岳在给他准备一张网,日军有被围歼之虞。

    冈村宁次遂于30日下午4时,下令攻至上杉、永安的部队停止前进,并准备退却。10月1日,进至长沙附近的第6师团一部停止进攻,撤回捞刀河以北。

    同日,日军运输舰将刚装载完毕的火炮又卸回岸上,由汽车拖回岳阳方向。

    根据这些迹象,薛岳判断日军准备撤退,即给陈诚打电话报告敌情。

    陈诚立即命令薛岳:“趁机追击而歼灭之!”

    然后告诉薛岳:“伯陵兄啊,有好消息告诉你,关于你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的正式任命,文件已经发表,明天你就能见到。我第一个祝贺你!务望伯陵兄,再接再厉,在湘北打个大胜仗!让国人为之一震,使日寇为之沮丧!”

    薛岳高兴地说:“多谢辞修兄,你在委座面前美言!我一定竭力而为,决不辜负您的厚望及委座的器重!”

    薛岳刚接完陈诚的电话,又收到关麟征断定日军将要撤退的电报。

    他立即命令:“第15集团军所属第52军和第73军转入追击,其他部队给撤退之敌以伏击、侧击和截击,以汨罗江西岸为第一追击目标。”

    同时命令:“湘北正面各部队,以现态势立即向当面之敌猛烈追击,务于岳阳、崇阳以南地区捕捉之。”

    各部接令后积极行动,10月3日追至福临铺、金井,4日克复汨罗、新市。日军退至汨罗江以北。5日,位于营田附近的日舰,受到中国第54军新编第23师袭击,也退往岳阳。

    8日,日军全部退回新墙河以北。第52军第195师追过新墙河,恢复前进阵地,并先后乘夜袭击西塘、桃林的日军。10月16日,双方恢复战前态势,湘北作战结束。

    10月16日,第九战区部队全部恢复到战前所在位置。日军也在原出发地域重新设防。至此,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束了。

第298章 湘北之战大捷

    战斗结束后,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给蒋介石的电报中称:“长沙会战取得重大胜利。”指赣北、湘北、鄂南所有作战地域都取得了胜利。而关麟征给蒋介石的电报中则称:“湘北大捷”,指以第15集团军为主的湘北正面战场取得了重大胜利。

    战场硝烟还没散去,全国各大报刊都在传送胜利的喜讯。

    10月10日是国庆节,重庆街道上已搭起几座巨大的胜利牌坊。在这些用松柏枝和鲜花缀成的牌坊上,镶着“庆祝国庆暨湘北大捷”几个金色大字。

    几家商店门前大红绸布上书写着:“我们以歼灭日军来庆祝今年的国庆日!”

    “我们要以最后的胜利来庆祝明年的国庆日!”

    大街小巷全都洋溢着庆祝节日和胜利的气氛。

    几天中,薛岳收到蒋介石、军委会、国民政府、党政要员、社会名流的贺电、贺信。

    蒋介石电文是:“此次湘北战役,歼敌过半,捷报传来,举国振奋,俱是指挥有力,将士用命,无任嘉勉,所有此役有功人员,希切实查明评报,其死伤官兵,并应查报,以凭奖恤,自兹胜利初基业已奠定,我将士之责任愈重,务望勉励所部,格外戒慎,倍加努力,勿骄矜、勿懈怠,光大战绩,用集大勉,至深企盼。”

    何应钦电文是:“薛长官伯陵兄:湘北会战,经获全胜,捷音传来,良深欣贺,吾兄指挥有方,杀敌致果,厥功光伟,日军遭此惨败,心胆俱寒,仍希再接再厉,奋迈前进,以获全功。”

    国民政府电文是:“薛长官伯陵勋鉴:此次寇犯湘北,关系战局綦重,该长官指挥有方,所部忠勇效命,歼除顽敌,保障全湘,捷报传来,举国欢欣,应即复电嘉慰,并饬传谕所属,益加奋勉。”

    国民参政会驻会16名委员联名贺电,署名:张澜、孔庚、褚辅成、江庸、董必武、许德珩、邓飞黄、刘叔模、范予遂、李中望、许孝炎、陈博生、李琮、秦邦宪、高惜冰、史良。

    祝捷声中,薛岳没有忘记战争和胜利的真正含义。

    10月17日,薛岳驱车来到碧水青山间的一座小镇——福临铺,在这里为死难烈士们举行一个特殊的仪式。

    数千名军服整洁全副武装的士兵,在一座向阳山坡前列队肃立。一座崭新的墓碑,巍然屹立在青山之阳。墓碑上刻有第195师师长覃异之书写的铭联和碑文。

    铭联称:“毕家山千秋不朽,福临铺一战成功。”

    碑文曰:“长沙地控南北,兵家必争之地,倭寇图之已久,营长史恩华奋战毕家山,与全营壮烈牺牲。195师阻击福临铺,寇北退,长沙无恙,烈士之功不朽矣!”

    身穿呢制军服、佩戴将星军衔的关麟征、张耀明、覃异之等将领,在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带领下,手托军帽缓步登上台阶,为死难烈士默哀,三鞠躬。

    由百名士兵组成的仪仗队,一齐向长空鸣枪。枪声犹如雷雨,在天地间久久回荡。

    第一次长沙会战,从1939年9月14日开始至10月16日结束。

    中**队参战兵力32个步兵师、三个挺进纵队及其他配属部队,共约30万人。日军参战兵力四个师团、两个步兵联队、两个炮兵联队、一个工兵联队及部分海军,共约10万人。

    中**队伤亡4万余人。日军伤亡3万余人(中方估计)与3,600余人(日方公布)相差很大。

    作战意义:日军预定的“将粤汉方面中**队主力消灭在汨罗江畔”、“挫伤其继续战斗的意志”的战役目的未能实现;战役持续一个月,也不符合其“尽量在短时期内结束战斗”的方针。

    中**队利用地域广大、地形有利等条件,诱敌深入至纵深地带,予以阻击、侧击、伏击而歼灭之,这种以阵地防御与运动攻击、游击袭扰相结合的战法,是符合持久战的战略方针的。中**既保存了实力,又未丧失空间,给予日军以重大打击和消耗。

    首次长沙会战胜利,在精神方面影响极大,坚定了全**民继续抗战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振奋了广大官兵的战斗士气;相反日军普遍产生了厌战情绪,挫伤了其锐气。

    会战结束后,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在给“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西尾寿造,呈报的《关于解决中日事变作战之意见》中说:

    “摧毁敌军的抗战企图,是至难中的难事。在作战中,放弃已占领的要地、要域而返回原驻地的作法,不啻鼓励敌人反击,并成为敌人宣传的材料。”

    流露出日军高层指挥官对战争前途的焦虑和沮丧。

第299章 战前国际形势

    1939年5月,中苏签订《中苏通商条约》;7月26日,美国废除《美日通商航海条约》;8月23日,德苏缔结互不侵犯条约。9月1日,德军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法于9月3日,对德宣战。9月19日,美国在东京公开表示坚决反对“东亚新秩序”。

    10月29日,蒋介石在南岳军事会议讲话说:“我国的抗战局势,已临到胜利的一个大转机,国际外交形势,也随着一天天好转,”“足以助成我国抗战的胜利”。“我们今后的战略运用,要开始反守为攻,转静为动,积极采取攻势。”

    时至1941年初,世界形势继续酝酿着巨大的变化,日本乘英美忙于应付欧洲战争之机,积极谋求南进,与英美之间矛盾日益尖锐。美国希望利用中国抗战拖住和消耗日本,因而加强了对华援助。日本强烈感到它发动的远东战争,实际上是以中苏美英为对象的,解决中国问题必须和解决苏美英问题综合考虑,作长期打算。因此,日军参谋本部制定了《大东亚长期作战指导纲要》和《对华长期作战指导计划》。这两个文件于1941年1月16日由大本营会议通过,并在御前会议上获得天皇批准。

    在《对华长期作战指导计划》中,日军大本营指出:“对华作战以维持治安及占据地区肃正为主要目的,不再进行大规模进攻作战。如果需要,可以进行短时期的、以切断为目的的奇袭作战,但以不扩大占领区和返回原驻地为原则。”“准备在1941年夏秋时期,发挥综合战力,给敌人以重大压力,力求解决事变。”

    1941年3月1日,畑俊六接替西尾寿造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确定在夏秋以第11军为主力实施长沙作战,并积极进行准备。日本为解决进行与英美作战的后顾之忧,1941年4月13日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侵略野心膨胀的日本帝国主义,7月2日又在御前会议上决定秘密进行对苏战争准备。

    中国第九战区自1939年秋第一次长沙会战后,继续在横跨湘鄂赣三省的长江以南地区,与日军第11军形成宽正面对峙。

    1940年7月重设第六战区后,第九战区向西、向北与第六、第五战区的分界线为:自常德南约15公里的石门桥、连山湖南岸、大通湖北岸、洞庭湖北岸沿长江至武汉下游迄九江之线;向东与第三战区的分界线为抚河、鄱阳湖口之线。这几个战区共同构成对武汉日军第11军的包围态势。

    第九战区总结第一次长沙会战经验,根据日军部署判断日军进攻方向:

    赣北方面,一是由德安、安义指向武宁、修水、铜鼓,一是由南昌指向高安、上高、万载,或由南昌指向新淦、吉安;鄂南方面,可能由崇阳、通山、通城向南指向平江、浏阳;湘北方面,则由沿粤汉铁路两侧地区向南指向长沙。

    湘北为主要方向,其他为策应或牵制方向。因此第九战区则将主力部署在湘北方面,并利用新墙河、汨罗河、捞刀河、浏阳河等构筑多层阵地,实施纵深防御,将部队控制于东侧幕阜山、连云山山地,以便侧击进犯日军。

第300章 敌我又在布兵

    1941年8月26日,日本大本营以“大陆令”第538号命令批准长沙作战计划。8月下旬,日军第11军开始向湘北集结兵力,进行作战部署:

    第3师团配属四个山炮大队,由湖北应山附近出发,9月16日前后集结于岳阳东南的小桥圳;第4师团配属山炮、迫击炮各一个大队,由湖北应城、安陆地区出发,9月10日前后集结于岳阳东南的新开塘附近;第6师团配属两个山炮大队、一个迫击炮大队,由岳阳、崇阳出发,9月中旬集结于岳阳以南的草鞋岭附近;第40师团配属一个山炮大队,9月上旬由湖北大冶、咸宁地区,西移至桃林附近集结。

    早渊支队以第13师团四个步兵大队、两个山炮大队为基干组成,由宜昌以南的紫金岭出发,9月15日集结于岳阳以东的冷水铺附近;荒木支队以第33师团三个步兵大队、一个山炮大队为基干组成,由江西安义地区出发,9月上旬集结于桃林附近;平野支队以独立混成第14旅团一个步兵大队、一个山炮中队为基干组成,9月中旬由江西瑞昌移至岳阳城陵矶附近集结;江藤支队以独立混成第14旅团一个步兵大队为基干组成,9月中旬由江西瑞昌移至临湘附近集结。

    战车第13联队配属两个轻装甲车中队,9月中旬由武汉向岳阳集结;野炮重炮兵第14联队,9月中旬由武汉向岳阳附近集结;第11军工兵队以三个独立工兵联队、八个架桥材料中队为基干组成,9月中旬由武汉向岳阳、临湘地区集结。

    9月15日,第11军在岳阳设立司令部战斗指挥所,并召集各部队参谋长会议,检查战前准备情况,并确定:

    作战目的:摧毁中**队的抗战企图,给第九战区军队以重大打击。

    作战方针:击败新墙河、汨罗江之间的中**队后,接着从长乐街附近进入汨罗江下游一线发动攻势,攻击河左岸的中国第4军及第99军。在新市至栗桥(新市南约25公里)公路一线突破敌阵地,以军主力将敌包围在公路以西湘江一带歼灭之;另一部(第6、第40师团)击败蒲塘(平江西南约10公里)方面山地内之敌。攻击汨罗江左岸地区中**队的时间,定为9月18日开始进攻。预定在9月23日,9月底前达到作战目的。

    第11军集结后期,以一部兵力协同海军向洞庭湖西岸的常德佯攻。为牵制中国第九战区军队,令警备在南浔沿线(南昌方面)的兵团适时发动攻击。

    第11军用于长沙方面进攻作战的地面部队,总兵力为45个步兵大队、26个炮兵大队,另有若干海军及航空兵协同部队,共约12万人。

    1941年3月17日,第九战区制定了反击作战计划。

    作战方针:赣北、鄂南方面,对非主攻方面之敌,力求将其夹击于崇仁、新淦以北,宜春、万载、铜鼓、修水以东及修水、长寿街、梅仙以北地区,予以各个击破;湘北方面,“敌如以主力由杨林街、长乐街、福临铺道及粤汉铁路两侧地区向长沙进犯时,则诱敌于汨罗江以南、捞刀河两岸地区,反击而歼灭之”。

    指导要领:主要应用“诱敌深入、反击歼敌”的战法。

    这次会战前,第九战区所辖正规部队为三个集团军11个军30个师,另有若干游击部队。

    作战部署:

    第27集团军总司令部位于平江。其所属第4军担任磊石山、鹿角至公田间新墙河南岸守备,并以一部占领新墙河以北筻口、大云山前进阵地;第58军担任黄岸市、九岭、北港、赛公桥一线守备;第20军担任通城、铁柱港、斗米山、杨芳林各线守备。

    第30集团军总司令部位于修水。其所属第78军担任观音阁、潭埠之线守备;第72军以一部守备东坑岭、留咀桥之线,主力集结于三都南北地区。

    第19集团军总司令部位于上高。其所属新编第3军担任靖安、奉新一线守备;第74军集结于新余、分宜地区整训;预备第5师担任市汊街、温圳一线守备;江西保安纵队担任锦江南岸守备。

    第99军(战区直辖)担任汉寿、沅江、青山一带洞庭湖防及湘阴、营田、归义间湘江、汨罗江守备;第37军(战区直辖)集结于长乐街、瓮江、福临铺间地区整训。

    第26军(军委会直辖)集结于金井、浏阳、永安市一线整训;第10军(军委会直辖)集结于衡山、株洲地区整训。

    湘鄂赣边区挺进军(辖七个纵队),主力部署于咸宁、瑞昌间地区担任游击。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部位于长沙。

    9月上旬,日军第6师团为掩护主力集结,解除渡河地带的侧后威胁,向第4军新墙河北岸前进据点进行扫荡作战,9月18日发起全面进攻。

    战役打响后,军委会除将第26军、第10军拨归第九战区指挥外,又从第六战区调第79军、从第七战区调暂编第2军向第九战区增援。

    第九战区参战部队有11个军30个师及若干游击部队,共约36万人。

第301章 大云山新墙河战斗

    大云山战斗是这次会战前奏,虽不是会战正式开始,却持续了十天,发展到相当大规模。大云山位于新墙河以北数公里处,是第九战区的重要前进阵地之一,山顶由第4军一个加强营守备,其西侧为第4军第102师第306团,东侧为第58军新编第11师的一个步兵营。

    会战前,守军不断派出小部队向日军后方袭击,破坏其交通设施。

    日军第11军为准备会战,掩护主力向新墙河以北集中并隐蔽展开、占领较大的渡河地带,命令原在岳阳守备的第6师团,对大云山进行扫荡,解除其侧后威胁。

    9月7日晨,第6师团第23、第45联队在航空兵支援下,向大云山北侧进攻,遭到守军阻击后向东南侧迂回;其第13联队向大云山西侧进攻,与守军第102师发生激战。8日至9日,日军第6师团主力继续向大云山东侧猛攻,守军虽奋力抵抗,但在日军强大火力猛攻下,阻击无效,即弃守大云山。

    10日,第6师团主力完成扫荡任务,撤离大云山,向桃林方向集结,其第13联队则在甘田、团山坡附近被中国第102师和第59师一部所阻,陷于苦战。

    同日,中国第58师收复大云山阵地,向大云山增援的第37军第60师也到达战场,第27集团军遂令新编第10师、第59师、第60师围歼当面日军,定于次日拂晓开始攻击。

    11日,正当这三个师与第13联队激战时,由咸宁西进的日军第40师团重松支队赶到甘田,接应第13联队向草鞋岭撤走。12日至14日,中**队继续向重松支队进攻,双方在甘田、团山坡的狭小区域内互相争夺,伤亡均重。

    15日,日军又令荒木支队增援,战斗极为激烈。

    这时第九战区发现日军已有四个师团以上兵力集结于湘北,日军即有向长沙发动大规模进攻的迹象,遂令第27集团军主力向新墙河以南转移,大云山战斗至此结束。

    9月17日,日军调往湘北的部队已全部集结完毕,进入进攻出发地。

    第11军新任司令官阿南惟畿召开司令部人员会议,说明作战意图。

    他说:“这次作战行动代号为‘加号作战’。上一次长沙作战之所以没有取得较大战果,原因在于兵力分配得过于分散,没有突出主攻方向,因而形不成强大的冲击力和杀伤力。

    这次作战,我决定将进攻部队部署于狭窄的正面,以期进行纵深突破。我军44个大队及322门火炮并列展开于新墙河以北仅20公里宽的正面上,以形成强大而不可阻挡的冲击力和杀伤力,一举突破敌军第一线阵地。仅派平野支队乘船溯湘江南下,进攻青山、营田,掩护其右侧翼,并策应正面主力作战。并将留在赣北和鄂南的兵力全部摆在湘北正面战场。”

    “啊!”有人不由自主地惊呼一声。

    阿南惟畿继续说:“作战风格是由指挥员性格决定的,显然我和冈村君风格是不同的。大本营大陆令第538号命令:中国派遣军总司令为完成当前任务,在华中方面可暂时超越规定的作战地区进行作战。”

    阿南顿了顿又说,“各部队进攻出发位置是:平野支队位于岳阳附近;第4师团位于三港嘴北侧;第26旅团(早渊支队)位于青凤驿附近;第3师团位于筻口附近;第6师团、江藤支队位于草鞋岭附近;第40师团位于马家桥附近;荒木支队位于甘田附近。”

    第九战区在新墙河南岸的守军是:第4军第59、第102、第90师及第37军第60师,大都是经过大云山战斗,于18日拂晓前,才从新墙河北岸撤回而仓促进入阵地的。第58军、第20军奉命加入新墙河南岸布防,尚未到达指定位置。

    9月18日拂晓,日军发动全线攻击,在炮、空火力支持和战车协同下强渡新墙河。

    第4军各师凭借既设阵地抗击日军。第102师正面抗击日军第3、第4、第6师团的集中攻击,战斗尤为激烈。数小时后,日军渡河成功,先后突破第102师和第90师防线,而59师防线也岌岌可危。

    原定坚守三天的第一线阵地,想不到不到半天竟被日军突破,新墙河失守。薛岳无奈,只得下令第4军和第37军第60师,即转入长湖东、西第二线阵地,继续抵抗。

第302章 汨罗江畔战斗

    日军第3、第4师团及早渊支队,沿粤汉铁路两侧地区迅速向南突进,第3师团一部迂回到第4军侧后。日军平野支队也搭乘海军舰艇,沿洞庭湖东侧前进到湘江口的青山附近登陆,与主力协同,向守军第99军展开进攻。

    至16时,第4军第二线阵地又被日军突破。该军军长欧震鉴于日军兵力占优势,攻击猛烈,且有空中支援,正面阻击已不能奏效,遂令各师逐次掩护,向关王桥以东山地转移,占领有利阵地,以便尔后机动或侧击日军。

    为加强湘北主战场力量,18日夜,薛命令第72军从修水、三都地区西进至通城附近,并令暂编第54师,准备担任该方面反击作战;令第20军(缺暂编第54师)进至王安屋、朱公桥方面,协同第58军、第4军向西侧击渡河南进日军。

    同时,薛岳向军委会提出,调三至四个军驰援湘北作战。

    19日,日军第4、第3、第6师团快速向南突进,傍晚分别到达汨罗江北岸的石头铺、长乐街附近;第6师团以一部从磨刀石渡河,与南岸守军第37军在颜家铺、浯口一带交战。

    这时,汨罗江南岸守军只有第37军和99军。

    9月18日,薛岳根据预定的在汨罗江两岸与日军决战、反击而歼灭日军的计划,命令第37军守备浯口至骆公桥之线;第99军的第99师守备骆公桥以西、营田至湘阴之线;第92师推进至三姐桥以北,占领阵地阻击日军;第26军主力由浏阳开赴金井附近;第72军调往平江,准备作战。

    随后,薛岳又令第27集团军各军,向汨罗江以北日军侧背的长乐街、磨刀石、归义、新市等地攻击,迟滞日军南进;令第26军由金井向瓮江推进;令在衡山、渌口的第10军向高桥、金井一带开进。

    但是,薛岳9月18日发给各集团军、各军的电报,被日军特种情报部门窃收并破译。日军第11军原定沿长(沙)岳(阳)公路突进至汨罗江南岸后,将主力第3、第4师团使用于战场西部(湘江方面)。司令官阿南惟畿获悉,薛岳以四个师守备汨罗江既设阵地,而将主力置于战场东部的瓮江等地侧击日军的情报后,立即改变作战部署:

    令第3、第4师团逐次转向浯口、瓮江东侧阵地;令第40、第6师团从东面山地迂回,对中**队第37、第26、第10军形成合围态势,予以歼灭。

    9月20日,军委会电令:第九战区固守湘江两岸及汨罗江南各阵地,加强抵抗,保持主力于外翼,力求攻击敌之侧背;令第三、第五战区乘虚向当面之敌攻击,以策应第九战区作战。令第六战区向荆州、宜昌地区日军积极袭击,相机收复宜昌。23日开始实施。

    同日,日军第4、第3、第6师团及早渊支队从骆公桥、新市、磨刀石、浯口等渡河点强渡汨罗江,突破第37军前进阵地。守军向主阵地撤退。日军第40师团配属荒木支队,击退第4军侧击后,留江藤支队掩护补给线,主力转向新官桥、瓮江以东地区,预定经平江迂回前进。

    9月22日,日军在航空兵支援下向第37军主阵地攻击。激战三天。至24日,日军第3、第4师团突破守军主阵地,将第95师、第140师包围。第37军两师伤亡甚重,奉命突围向麻林市方向转移。

    9月21日,日军第6师团从浯口向瓮江北侧转进,与刚到达战场的第26军遭遇。日军凭借优势兵力逼进,向第26军第44师右翼包围。第26军令第32师向浯口日军侧后攻击,恰巧与第32师团后续部队遭遇,激战至23日,第32师伤亡较大而被迫后退,第26军有被分割之危险。

    薛岳即令第26军以蒲塘为中心,各师靠拢阻击日军。第26军立即调整部署,令第32、第41、第44师在蒲塘四周构成环形防御。

    24日,日军第40师团也加入对第26军攻击。25日夜,日军从东正面和南正面突入第26军阵地。第26军奉命向金井东南地区转移,与由平江南下的第72军协力作战。

    这时从衡阳、渌口北上的第10军已到达战场,奉命在高桥、金井、福临铺一线占领阵地。9月24日,由浯口附近突围南进的第37军第140师转进到金井附近,日军第3师团沿长岳公路追来,日军第6、第40师团也绕过第26军右翼进至金井附近,与第10军遭遇。

    24日上午,日军第3、第6师团在航空兵支援下,分别向第10军的预备第10师、第190师发起攻击。25日,日军第3师团占领福临铺。第4师团、早渊支队也已赶来,开始向第10军第3师攻击。

    战至26日,第10军各师阵地先后被日军突破,金井、栗桥失陷。该军一部向金井东北日军后方转进,主力奉命向捞刀河以南朗梨市转移,收容整顿。

    在此期间,薛岳曾命令第27集团军所属第4、第20、第58军,向日军侧后攻击,但未能到达切断日军补给线、迟滞其南进之目的。

    从9月18日拂晓,日军第11军发起全线攻击,在炮兵、航空兵强大火力支援下强渡新墙河,一举突破河南岸守军第4军阵地,迅速向汨罗江沿岸突进。20日,突破汨罗江南岸守军第37军阵地。25日,突破蒲塘附近守军第26军阵地。26日,突破金井附近守军第10军阵地。开战不到十天,日军竟一连击溃中国三支大军,乘势向南突进。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预定在汨罗江两岸(主要是汨罗江以南),与日军决战并歼灭其主力的计划,不但没能实现,在此方向担任守备的各军,反被日军各个击破而损失惨重。

第303章 长沙外围战斗

    日军第4、第3、第6、第40师团、早渊支队与荒木支队,在汨罗江以南击破中国第37、第26、第10军等部防御,乘势向南突进,9月25日前后陆续进抵捞刀河北岸,迫近长沙。

    这时,第九战区在捞刀河南北和长沙附近的守卫部队有:第99军、第72军、第26军、第74军、第79军、第37军、暂编第2军。

    9月25日,薛岳电令第79军守备捞刀河南北地区,保卫长沙外围;暂编第2军先头部队第8师,限于26日到达朗梨市待命;第74军以两个师兼程向黄花市前进,在夏家塘、春华山、赤石河、石灰咀之线占领阵地,迎击南进日军。

    薛岳这一电令,又被日军特种情报部门窃收和破译。

    日军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畿认为:第74军是蒋介石中央军中最精锐部队之一,自1939年9月第一次长沙会战起,曾与第11军多次较量,是第11军的老对手,这次一定要捕捉而歼灭之。

    他立即调整部署:令第3、第4师团向捞刀河以南突进;取消第6师团原定占领平江的任务,改向捞刀河谷推进,拦击第74军;令第40师团在扫荡金井附近地区后南下。

    9月24日,蒋介石致电第九战区长官薛岳:

    “(1)湘北之敌,经各部队奋勇截击,其势已疲,其兵战线亦不易推进,此为我军截击敌人后方、覆灭敌寇之良机。希我全体将士,抱定必须灭敌之决心,纵敌进抵长沙附近,更须再接再厉,抱定必胜信念,猛烈向敌截击,迫使敌人无法立足而击溃之,以争取最后胜利,发扬湘北再捷之光辉。

    (2)此次敌人抽调第五、第六战区当面兵力向湘北进犯,敌后异常空虚,第三、第五、第六战区已于23日发动攻势。第九战区方面,应坚决猛烈打击敌人,使其首尾不能相顾,粉碎敌占长沙企图。”

    薛岳及军委会原来没能估计到日军会攻入长沙,因而长沙近郊及市区防御空虚。日军突过捞刀河后即向长沙开进。薛岳接到蒋介石电令,即令前来增援的第79军、暂编第2军先头部队第98师,以强行军速度赶往长沙迎击日军,该两军主力都在往长沙开进途中。

    9月25日晚,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部从长沙撤往湘潭。

    同日,第74军先头部队第57师,到达捞刀河北岸春华山附近时,发现春华山已被日军占领,随即占领南岸天鹅山,与日军对峙。日军向天鹅山进攻,激战彻夜。26日晨,日军被击退。第57师乘势反击,夺回了春华山,掩护第74军主力集结,随后将春华山移交第58师,北向痳林迎击日军。

    27日晨,日军第3师团主力在航空兵支援下,向第57师正面连续猛攻,遭到第57师顽强抗击;日军又投入第4师团一部攻击第57师左翼。第57师伤亡近三千人,仍坚守不退。

    与此同时,第58师在春华山、夏家塘之线,第51师在伍家渡、杨家滩之线,第37军第95师在王家冲、杨公桥之线,也与日军第6、第3、第4师团激战。

    守军各部队坚守捞刀河两岸阵地,阻击侧击日军,或主动向日军进攻,给日军以相当杀伤,自己也损失严重,第74军全面陷于苦战。至27日夜,薛岳命令该军撤出战斗,东向洞阳市、横江至浏阳河南岸转移,准备侧击日军。日军强渡捞刀河以后直趋长沙,其第3、第6师团则由长沙以东向株洲方面突进。

    9月27日晨5时,第98师在长沙以北三窑堂、白茅铺一线与日军早渊支队遭遇,展开激战。日军以航空兵火力支援,连续突击;当晚突破第98师第一线阵地,逼近长沙。28日,日军早渊支队又攻破第98师第293团阵地,突进长沙。刚到达岳麓山的第79军暂编第6师奉命进入长沙,与日军展开巷战。

    至30日,日军第4师团也到达长沙;第3师团一部曾突入株洲,与暂编第2军先头部队交战,暂编第2军随即撤出。日军第6师团集结于镇头市附近;第40师团集结于狮形山附近;荒木支队、江藤支队担任掩护后方交通线任务。

    至此,阿南惟畿认为完全达到了预期作战目的,即令第11军停止了攻势。

    10月1日,日军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畿下达北返命令:

    着第40师团先行,第4、第3、第6师团并行;其中第40、第6师团居右,经永安市、麻峰咀、长乐街之线北返;第4师团居左,沿长沙、湘阴之线北返;第3师团居中,沿左右之间的道路北返。当天日落时行动。

    薛岳侦知日军退却行动后,立即命令暂编第2军、第79军各向当面日军跟踪追击;命令位于捞刀河、汨罗江南北地区的74军、第27集团军所属各军和第99军,各依现在位置截击、侧击日军,务使其不能安全渡过新墙河。

    蒋介石也发电报要求:“第九战区乘敌疲惫,果敢追击,乘机占领岳阳,并应积极破坏武岳铁路,分向各路退却敌人沿途袭击、伏击,猛烈打击,使其不能退守原防;并牵制防守,滞其向武汉方面转移,以利第三、第五、第六战区作战”。

    各部队按此命令,对北撤日军追击、截击和侧击,给予一定杀伤,但未能打乱其行动。至10月9日,日军全部退回新墙河以北,恢复战前态势。至此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束。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8560/ 第一时间欣赏中华大抗战最新章节! 作者:江山多娇所写的《中华大抗战》为转载作品,中华大抗战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中华大抗战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中华大抗战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中华大抗战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中华大抗战介绍:
该书重点记述了从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这八年抗日战争中,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华北、华中等广阔的敌后战场,所进行的英勇顽强、机智灵活的游击战争,给侵华日军以重大打击,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同时记述了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所进行的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最为激烈的淞沪、徐州、武汉、长沙、太原、滇缅等会战的主要战斗情景;正面战场中国军队付出了重大牺牲,涌现出众多奋勇杀敌、为国捐躯、忠魂撼天地,光辉照千秋的民族英雄! 国共两党两军和全国人民,团结御侮、共赴国难,在盟国支援下,经过八年浴血苦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最后胜利!中华大抗战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中华大抗战,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中华大抗战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