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中华大抗战TXT下载中华大抗战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中华大抗战全文阅读

作者:江山多娇     中华大抗战txt下载     中华大抗战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304章 其他战区策应作战

    为策应第九战区湘北作战,军委会于9月20日电令第三、第五、第六战区各向当面日军发动攻击,定于23日发动。

    蒋介石时刻注视着战局发展,特别是对第六战区反攻宜昌尤为关注,因为克复宜昌既是策应第九战区作战,又是解除日军对重庆和西南后方的重大威胁。

    第六战区是在1940年6月12日,日军占领宜昌后设立的,辖区为鄂西北、湘西和川东地区,与第五战区的分界大致沿襄河之线,以西为第六战区;与第九战区的分界大致沿常德以南石门桥至洞庭湖北岸之线,以西、以北属第六战区。

    军委会于9月20日、21日、22日连续电令,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乘机克复宜昌。

    陈诚奉命于23日作出部署:江防军七个师主攻宜昌;第26集团军主力置于当阳以西,切断汉宜公路,阻止日军第39师团向宜昌增援;第33集团军与第26集团军协同,切断汉宜公路;第20集团军切断汉京公路,阻止日军向宜昌增援。各部攻击时间限于9月27日、28日开始。因行动缓慢,30日才开始攻击。10月3日夜,江防军主力完成对宜昌包围。

    为迅速攻克宜昌,陈诚命令第26集团军第75军第13师、第20集团军及第73军第77师参战,并严令各军向当面日军奋力突击,攻克既定目标。

    蒋介石于10月2日下令:三日内攻克宜昌。陈诚4日电请延至8日,蒋同意并向陈诚通报了湘北日军北撤情况,要求决不能迟于8日攻克,否则将前功尽弃。

    陈诚6日发起总攻,部队受到日军空中和地面双重拦阻,伤亡颇重进展不大。8日,宜昌城东慈云寺、东山寺及城多处日军据点虽被攻破,但中**队仍在城外。

    陈诚再次电请,于“双十节”务必攻克宜昌。蒋介石没有回电答复。陈诚则于10月10日拂晓,命令再次发起总攻。

    投入各种火炮共140余门,大批炮弹铺天盖地般袭向日军阵地各个角落。大批步兵呐喊着怒潮般冲向城内。两军展开惨烈的巷战,日军伤亡惨重,岌岌可危。宜昌城内日军烧毁了军旗和秘密文件,师团长以下军官们准备好了自尽场地和用具,并写好了绝命书,等待最后时刻的到来。

    为解宜昌之危,阿南惟畿于10月9日,命令北返日军早渊支队及第13师团第103旅团,紧急车运南下归第39师团指挥,全力向宜昌突进。10日清晨,增援日军第39师团、早渊支队及第103旅团,已抵达荆门附近。

    10日上午,又有大批中**队从东门突入宜昌城内,与日军展开巷战。日军以飞机20余架向中**队猛烈轰炸,并施放毒气。突击部队伤亡惨重,撤出城外。午后,陈诚下令调整部署准备再攻。

    由于日军增援部队已接近宜昌,为避免陷于被动,蒋介石于10日晚11时电令陈诚:停止攻击宜昌作战,各部队退回原防地,控制要点进行休整。第六战区反攻宜昌作战至此结束。

    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为策应第11军长沙作战,10月2日以第35师团自新乡以南强渡黄河,10月4日击退第一战区第3集团军部队,占领了郑州。10月31日,第35师团虽撤出郑州返回原防,但在黄河南岸京汉铁路黄河大桥西侧霸王城建立了桥头堡,以两个步兵大队、一个炮兵大队驻守,为后来打通大陆交通线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305章 中国军队挫败

    10月9日,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束。战果尚未上报,蒋介石已怒气满胸。

    9日深夜,政治部电话请示:是否要在“双十节”宣传口号中,加上“庆祝湘北胜利”内容。蒋介石心中实在不想将这一仗称为“胜利”,但还是指示结合节日大力宣传“庆祝第二次湘北大捷”。

    10日宜昌攻城正值白热化,关键是能否抢在日军增援前攻下城池。那天,蒋介石强装笑脸应付国庆节官方活动,心中却在想着宜昌。直到深夜,克复城池无望,才令陈诚撤兵。

    湘北战场几个精锐部队连遭惨败;宜昌战场久战无功伤亡惨重。所谓“胜利”,在军事上能对老百姓勉强说得过去的,只是日军退回岳阳,中**队恢复阵地。其余就全是政治宣传,为了鼓舞士气稳定民心。

    10月10日一早,电台就将“歼敌四万余”的“第二次湘北大捷”的消息,与纪念国庆的文章轮番广播。各大报刊抢发号外,满载评论文章、战地报道、新闻照片等“大捷”风采。

    国民政府、参政会、军委会、各民众团体照例发贺电、贺信。侍从室主任林蔚请示:是否以委员长个人名义发贺电时,蒋介石回答:“不必了,请你安排一下,我去登门道贺。”

    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孙科,接受香港报社记者采访时说:“中**队在湘北之胜利,奠定了对日军反攻及收复汉口、广州之基础。”军委会副总参白崇禧,在广西桂林各界纪念国庆暨庆祝“第二次湘北大捷”群众大会上,致辞中说:“第二次湘北大捷,乃为我军转败为胜之枢纽。”重庆市纪念会场及主要街道,也贴出许多纪念国庆和庆祝胜利的大字标语。

    12日,东京广播电台和在华占领区广播电台,同时发布皇军在长沙以北地区,歼灭重庆政府军五个军主力共十万余人的消息。中日两方互相矛盾的宣传,激发各国记者好奇心。

    13日,由英美法等国及港台与中国几家大报记者组成采访团,由国民政府新闻局官员带领,从重庆飞抵长沙采访。第九战区参谋长赵子立等,向记者作了周密准备的“战况报告”。

    记者们参观了几处战场,浏览了堆积如山的战利品。记者们认为,中方的宣传真实可信,而说谎的自然是日本了。记者团在长沙活动了三天,15日由薛岳主持了送行宴会。送走记者,薛岳心里沉甸甸的,陷入深刻的反省之中。

    10月17日,蒋介石在南岳召开军事会议。第一议程是宣布赏罚决定,第二议程是部署第九战区所有参战部队在休整的同时,对第二次长沙会战损失惨重,层层进行军事检讨活动。

    军政部长何应钦宣布赏罚决定:按战时军律,将在作战失利时私自脱离战场,回家探亲的第74军第58师师长廖龄奇,以临阵脱逃罪处以死刑;给予指挥失误致使作战失利、部队伤亡惨重的第10军军长李玉堂撤职处分;给予作战失利时惊惶失措,率先逃跑的第10军预备第10师师长方先觉撤职处分。

    通令嘉奖第79军赵季平暂编第6师不畏强敌,渡过湘江攻入长沙,经激战收复该城的战绩;通令嘉奖在危急关头身先士卒、英勇杀敌直至牺牲的第10军第190师副师长赖作湘;通令嘉奖第99军99师295团1营营长曹克仁坚守湘阴,顽强抗击数倍于己之敌,直至全营殉国的英勇行为。

    会场上鸦雀无声。将领们听完,感到赏罚分明、惩处公正,心悦诚服。21日会议结束。

    会后,各部队进行了作战史上最为深入、效果最好的全军大检讨。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第27集团军总司令杨森在会战总结报告中,检讨出存在的种种问题。但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部署指挥不当而陷于被动;二是情报不灵而失去战机;三是各战区策应乏力,未能发挥战略外线优势。

    蒋介石看了各部队的检讨报告,虽为军队存在的各种问题而感到忧虑,却为将领们据实说话、不隐蔽错误而感到欣慰。

    第二次长沙会战,自1941年9月7日开始至10月9日结束。中**队参战兵力,约36万人;日军参战兵力,约12万人。日军伤亡4.8万余人;中**队伤亡6.9万余人。

    中国第74军第58师伤亡55%,第57师伤亡40%;第37军第60师伤亡50%,第140师伤亡30%;第4军第102师伤亡45%;第10军第3师伤亡35%。

    此役伤亡确实惨重。

第306章 中美英三国结盟

    1941年12月8日(日本时间为8日,夏威夷时间为7日)凌晨3时19分,日本联合舰队对美国驻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实施突然袭击,给予毁灭性打击。同日凌晨2时15分,日本陆军在马来半岛东部海岸登陆成功,太平洋战争爆发。

    日本向美、英两国宣战。美国、英国、荷兰、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哥斯达黎加等20多个国家,相继对日本宣战。

    12月9日,蒋介石召开国民政府中央常委特别会议,作出中国对日本和德、意正式宣战的决议,宣战令由蒋介石、孙科、居正、戴季陶、于右任共同签署。

    会议还决定,提议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并提出三项原则通知美、英等国:

    一、成立太平洋同盟和联军总司令部,推举总司令,该同盟由美国领导;

    二、要求美、英、苏与中国一同对日宣战;

    三、太平洋战争取得胜利之前,加盟各国不许对日单独媾和。

    12月11日,德、意向美国宣战。美国、古巴、巴拿马、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哥斯达黎加等国,也向德、意宣战。

    同日,德、意、日三国在柏林签订了《日、德、意联合作战协定》。

    12月23日,中、美、英三国代表在重庆举行了东亚军事会议。美国代表为航空队队长勃兰特、马格鲁德两将军,英国代表为驻印度军总司令韦维尔将军,中国代表为军委会总长何应钦。

    由蒋介石主持会议,宋美龄担任翻译。会议决定中英联合防卫滇缅路,签订了《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同时决定在重庆成立中、美、英三**事会议,以加强对日作战的协同。至此,中、美、英正式结成三**事同盟。

    1941年12月22日至1942年1月14日,美英两国首脑在华盛顿举行了“阿卡迪亚”会议,商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战略问题。

    12月31日,罗斯福致电蒋介石,提议设立中国战区,由蒋介石任战区最高统帅,指挥中**队及越南、泰国盟军。蒋介石表示同意,并于1942年1月3日正式宣布中国战区成立,接着在重庆设立了联合作战计划参谋部。

    1942年1月1日,由中、美、英、苏四国领衔的26国,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规定加盟各国“保证运用其军事与经济之全部资源,以对抗与之处于战争状态之‘三国联盟’成员国及其附从国家”,并保证不与敌国缔结单独之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的成立,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从此,中国已坚持多年、并已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的抗日战争,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民有了盟军并肩作战,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得到空前提高,更加坚定了抗战决心和必胜信心。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为加强南军方作战的进攻能力,从中国战场抽调五个师团参加南方军作战,另以驻上海的第4师团作为大本营预备队。这时中国战场上除关东军外,日军还有21个师团、20个独立混成旅团和一个骑兵集团,约占日军陆军总兵力的五分之二。

    其作战方针是:“与帝国海军协同,保持现在之态势,同时扫灭美英在中国的势力,使用政略、谋策,努力对敌压迫,以使中国屈服。”

    1941年12月8日,在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同时,日军“中国派遣军”第23军在广州向香港发动进攻。中国国民政府军委会为配合英军作战,于对日宣战当天(9日),命令各战区对当面日军发动进攻,以牵制日军;命令第四战区向日军第23军进攻,以策应香港英军;并令第5军、第6军和第66军分别由广西、四川向云南集结,准备进入缅甸直接支援英军防守缅甸。

    日军第11军,发现中国第九战区第2军、第4军由长沙附近南下,遂决定先发制人,向汨罗江方面进攻,以牵制中**队南下,配合其第23军攻占香港的作战,并给予其他中**队以严重威胁。第三次长沙会战因此而展开。

第307章 敌我又在列阵

    1941年12月12日,第九战区第4军和第2军向南调动,正向广州及桂林方面转运。日军第23军已于12日夜攻占九龙,正准备继续进攻香港。日军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畿与第23军联系后,决定向汨罗江一带中**队进攻,以牵制第九战区军队南下。

    12月13日,阿南惟畿下达了作战预令:以第3、第6、第40师团担任主攻,以第34师团及独立混成第14旅团,由南昌向修水方向进行牵制性进攻。

    15日,阿南惟畿决定,22日前后开始攻击,计划在汨罗江两岸,击歼中国第20军和第37军后结束作战。预定作战时间为两星期左右。

    进攻方案是:以第6、第3、第40师团并列由岳阳以南地区的麻塘、龙港、莄口一线强渡新墙河,击歼第20军后继续向汨罗江南岸攻击前进,击溃第37军后结束作战,返回驻地。

    预定使用兵力为:第3、第6、第40师团,独立混成第9旅团,独立第65、第95大队(外园支队)及军直属工兵队、野战重炮兵大队等。

    共八个步兵联队(25个步兵大队)、两个骑兵联队、两个野炮兵联队、两个山炮兵联队、一个野战重炮兵大队、两个独立山炮大队、三个工兵联队、三个辎重兵联队等,共约七万人。

    12月上旬以来,第九战区发现日军调动频繁,向湘北、赣北集中兵力,其飞机不断侦察守军阵地,并抢修白螺机场及南昌机场,判断日军将再攻长沙,遂积极进行战备。至20日,日军进攻企图已极明显。

    军委会命令第73军、第79军分别开至宁乡、益阳和渌口、株洲地区,归第九战区指挥;并令已南下至曲江的第4军返回至株洲、渌口集结待命,在广西宜山的第74军调驻衡阳。

    薛岳决心彻底集中兵力于湘北,诱敌深入于“浏阳河、捞刀河间地区歼灭之”。并于20日20时下达了作战命令。主要部署是:

    1、罗副长官卓英率第19集团军指挥所人员,于21日晨由现地上高出发,进驻浏阳,指挥第26、第79两军及第194师准备作战。其各军、师之任务是:

    (1)第79军于20日晚,由衡阳火车输送至株洲下车,军部率一师进占渡头市至东山(不含)既设据点、工事,一师进驻株洲。限23日前全部到达。第194师于20日夜由现地清江出发开醴陵,限27日拂晓前到达。第79军及第194师,待敌进至浏阳河北岸时,待命自南向北反击。

    (2)第26军第一步确保浏阳现阵地,第二步待敌进至浏阳河北岸时,待命自东向西反击。

    2、王副长官凌云率指挥部人员于21日晨,由现地修水出发,进至平江,指挥第78军(附新15师)准备作战。第78军(附新15师)于20日夜由现地三都出发;新16师限25日前,新13师限31日前,新15师限25日前,一律到达平江及其西南地区。

    第一步确保平江、江村市,第二步待敌向浏阳、长沙进犯时,待命协同第37军自东北向西南侧击敌军。

    3、杨副长官森指挥第58、第20两军准备作战。各该军之任务是:

    (1)第20军第133师、第134师,第一部在敌强渡新墙河南犯时,应在既设阵地强烈抵抗,逐次消耗敌军兵力,务血战十日以上,争取战略运用之充分时间;第二步在达成第一步任务后,待命转至关王桥、三江口侧面阵地,自东向西侧击、尾击向汨罗江北岸、南岸进攻之敌。暂54师第一部固守通城方面既设阵地,第二步待命使用。

    (2)第58军第一步在敌渡新墙河时,应自东向西侧击敌军;第二步待命进入关王桥以北第20军既设阵地侧击、尾击南犯之敌,协同第20军作战。

    4、第37军,第一步应在汨罗江南岸既设阵地韧强抵抗,务血战15日以上,争取战略运用之充分时间;达成第一步任务后,待命转至社港市、更鼓台、金井间山地。以上时间归薛岳指挥。

    第二步待命归王副长官凌云指挥,布置敌向浏阳、长沙攻击时,协同第78军自东北向西南攻击向长沙南犯之敌。另外对第99军、第10军、第73军、各挺进纵队及赣北方面之警备,都作了具体部署。

第308章 采用天炉战法

    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束后,阿南惟畿一直沉浸于兴奋之中。战役以大量杀伤中**队主力包括击垮两支“王牌军”而胜利结束,本土和各战区发来一批贺电,阿南愈加洋洋得意。

    紧接着,传来令他更加振奋的消息:近卫内阁宣布总辞职。

    10月18日,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宣誓组阁。少壮派军人登上首相宝座,日本军国主义时代新阶段由此开始。

    东条英机上台仅一个多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激进派军官们妄想独霸大东亚的野心,由此空前膨胀起来。

    12月12日,阿南惟畿侦知第九战区几支中**队南调,即发电报给南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畑俊六,请示再次向湘北发起攻势,牵制第九战区兵力转移,保证日军第23军顺利夺取香港。一日后,畑俊六回电,同意将阿南惟畿的想法报请大本营批准,同时指示阿南迅速制定作战计划。

    阿南惟畿立即遵命行动,召开会议制定作战计划。

    军参谋长木下勇说:“湘北作战结束后,第11军各部还没来得及补充,从华北太原调归第11军的第9混成旅团尚未到达,以第11军现有兵力和作战物资储备,最多只能打一次兵力不超过六万人,作战时间不超过十天的牵制性作战。”

    阿南惟畿说:“上次作战结束至今只有两个月,遭受重创的中**队也不会恢复如初,又调走了第4和第74两个军,以11军现有兵力是完全有把握取胜的。问题的关键是必须打,而且必须打胜!”

    12月15日,阿南上报作战计划:12月25日发起总攻,作战时间两周。如23军在此之前攻克香港并且不再深入,局势得以稳定,11军也可提前撤回。战术上,仍采用主力师团并列于第一线发起强大攻势,快速突破敌军防线后,分割包围中**队予以重创的战法。

    由于第4师团调走,在一线只能部署三个师团,为补充兵员不足,阿南命令远在赣中的第34师团向第九战区驻赣部队发动佯攻,使其不能增援湘北。

    12月16日,畑俊六复电大本营批准第11军作战方案。阿南惟畿站在巨大的地图前,踌躇满志地与参谋人员确定作战计划。

    第二次长沙会战后,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召开军事会议,总结前两次长沙会战的经验教训,提出“天炉战”的战法。制定了新的作战计划,基本内容是:

    敌情判断:“日军再向本战区进犯时,有两个可能:一是全力由湘北进犯,重点保持于左翼,索取我军右翼包围攻击;一是在主力由湘北进犯,重点也指向左翼,但各以一部分由南昌、武宁、通城进犯,以策应其湘北主力的作战。”

    作战方针:“战区以诱敌深入后进行作战之目的,在敌进攻时,以一部兵力由第一线开始逐次抵抗,随时保持我军于外线,待敌人进入我预定决战地区时,以全力开始总反攻,包围敌军而歼灭之。”

    指导要领:“预定在长沙外围与敌决战,决战时重点保持于长沙以东地区。”

    各部队具体做法是:

    湘北守军,在敌人进攻时,首先应利用既设工事阻击敌人。尔后一面采取逐次抵抗以消耗、迟滞敌人,一面以主力向伍公市、沙市街以东外线转移,同时以一部向梅仙、平江以东外线转移,一部分别潜伏在汨罗江、捞刀河间各偏僻地区。当敌军大部通过后,自动起来攻袭敌后并阻止其撤退。在总反攻时,待命以一部向西进攻,扼守汨罗江北岸,遮掩敌军退路,以主力向捞刀河以北进攻,使围攻长沙之敌不得退过捞刀河北岸。

    赣中、赣北守军,在敌进攻时,以一部守备原阵地,以主力向浏阳以东地区进攻,在总反攻时,待命由浏阳地区向长沙以东地区进攻。

    战区直辖各军,以一部及炮兵占领长沙、岳麓山核心阵地,构筑坚固工事而确保之。直辖各军主力总反攻时,待命由株洲、普迹地区向长沙以南攻击。

    湘北各挺进部队,在敌开始进攻后,于新墙河以北扰乱敌后;待敌主力渡过汨罗江后,转移至新墙河以南地区活动,尔后阻挠敌军撤退。鄂南挺进部队,在敌开始进攻后,集中力量向蒲圻、临湘线,崇阳、通城线不断袭击破坏,扰敌后方。

    薛岳说:“这次作战的核心是:‘后退决战,争取外翼’八个字。即日军进攻时,我军边打边撤,既要牵着日军走又不能被敌包围。在到达决战地域之前,巧妙地将部队撤到敌军外围。以少数兵力吸引日军进入决战地带,多数部队在外围形成强大的包围圈。在决战地带,外面的部队要围得住,里面的部队要顶得住,不被吃掉。

    兵力部署是:杨森第27集团军防守新墙河一线,日军进攻后逐次抵抗退至汨罗江一线向右翼退避;第37军和第99军防守汨罗江二线阵地,接战后边打边撤至长沙附近捞刀河一带时向东转移。日军包围长沙时,由第10军坚决守住。这时外翼部队则向长沙发起‘求心攻击’,将包围长沙之敌从外面再包围起来,聚而歼之。

    这一仗有两个关键:一是我军诱敌,敌是否深入;二是长沙是否能固守到外翼部队取得围歼日军的胜利。前者取决于日军,后者取决于第10军。战斗打响后,情况瞬息万变,届时还要看指挥员的应变能力和临场发挥。”

    薛岳强调说:“请诸位切记:后退决战,争取外翼。我看这一仗就叫做‘天炉战法’。即在日军进攻的地区内彻底破坏道路,实行空室清野,设置纵深伏击阵地,诱敌深入,以尾击、侧击、夹击,使该地区成为一个“天然熔炉”,将日军围歼于内。”

    最后薛岳宣布:“大战即临,第10军新任军长钟彬尚未到职,该军仍由在10月南岳军事会议上,宣布撤职的原军长李玉堂指挥。与李一同撤职的该军预10师师长方先觉,也仍负责该师这次作战。两人处分待战后再议。”

    12月22日,军委会将第九战区作战方案呈报蒋介石。

    军令部长徐永昌对蒋说:“薛岳称该方案为‘天炉战法’。即在作战地区内坚壁清野,使敌找不到半点物资可补充。设置纵深伏击地区,将敌诱入其中,四面八方火力犹如烈火,形成一个大熔炉,将敌围而歼之。”

    蒋介石笑了笑说:“薛岳爱搞名堂。武汉会战时,薛岳任第1兵团总司令,在德安以西马回岭一带,利用有利地形设计了一个称为‘反八字阵’的阵地体系。他向我介绍说:‘这个阵势如捕鼠之袋,又如飞剪,犯右则中左应,犯左则中右应,倭寇如钻进来就别想再逃出去了。’我笑了笑问他:‘比之诸葛亮八卦阵如何?’他笑了笑未答。此番又搞了个‘天炉战法’,如果打胜了,又不知将如何吹嘘。”

    徐永昌说:“他肯动脑筋,毕竟是为将第一优长。”

    蒋介石与徐永昌对着地图研究了许久,复电同意按上报方案执行。

第309章 新墙河战斗

    1941年12月14日,日军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畿命令,参战部队开始向岳阳以南预定地区集中。第6师团于20日在新开塘附近集结完毕,第40师团于21日在托坝附近集结完毕。由于中国游击部队的袭扰和破坏铁路,第3师团迟至25日才全部到达龙湾桥附近。

    为掩护其主力部队集结和展开,第6、第40师团的先头部队,从18日起即各以一部兵力,向新墙河以北中国守军前进阵地攻击。

    中国第九战区第一线守备部队,是第27集团军的第20军。

    沿新墙河南岸由左至右为:第133师防守磊石山、鹿角、荣家湾、新墙之线;第134师防守潼溪街、杨林街及油港河南岸草鞋岭、方山洞之线。

    新墙河以北的莄口等地设有前进阵地及据点。暂编第54师位于幕阜山以北,警备九岭、麦市、斗米山之线及通城等前进据点,以保障新墙河阵地右侧背。

    在第134师和暂编第54师之间黄崖市地区集结有第58军。该军随时支援第20军作战。

    日军为进占新墙河北岸渡河进攻出发地,22日,第40师团以第234、第235两联队,先期向油港河南岸守军第134师阵地发起攻击。激战一昼夜,日军于23日进至莄口。

    当日晚,阿南惟畿在岳阳指挥所下达了进攻命令:

    (1)飞行第44战队协助我军攻击。(2)我军企图以第6、第40师团,从12月24日夜开始攻击,在新墙东南地区击溃新墙河北岸地区之敌后,再击溃汨罗江左岸地区之敌。(3)第6师团应于24日夜发起攻击,在新墙西方地区突破敌线,捕捉该地以西之敌,进入三江口(关王桥西南五公里)附近。(4)第40师团应于24日夜发起攻击,在潼溪街、东乡地区突破敌线后,捕捉该地以西之敌,进入关王桥附近。(5)第3师团应于25日拂晓,以一部炮击潼溪街附近敌阵地,协助第40师团攻击,主力转到第6师团右侧,在新墙渡河捕捉所在之敌,进入归义附近。

    12月24日,日军第6师团全部进至新墙河北岸,占领了渡河进攻出发地。左翼第40师团首先发起攻击,在猛烈炮火掩护下,于当天14时在莄口附近强渡新墙河。徒涉过河时遭到守军第134师坚强抗击。傍晚时渡过新墙河,突破守军罗袁塅阵地,向潼溪街攻击前进。

    第27集团军急令第58军新11师由黄崖市向杨林街前进,由东向西侧击敌人,策应第20军作战。第134师右翼方山洞附近的部队也向南撤退,与主力靠拢投入战斗。

    右翼第6师团于24日傍晚开始进攻,当夜强渡新墙河后突破守军第133师阵地,攻占了新墙、七步塘等据点。第133师除留置一部兵力守备纵深内各据点外,主力向南岳庙、洪桥以南转移;第134师退守十步桥东西之线。

    25日晨,日军第3师团随第6师团之后徒过新墙河,从右翼投入战斗,沿粤汉路东侧攻击前进。这时,守军第58军新11师由杨林街附近,向日军第40师团右侧后攻击,第58军新10师也进至胡少堡附近。

    激战至晚,日军进至黄沙街、大荆街、三江口、关王桥以北地区。守卫傅家冲、洪桥两据点的第398团第2、第3营依托工事顽强抗击,从凌晨打到天黑,曾数次击退日军的冲击。

    日军久攻不破,便集中大量炮火将守军阵地炸成一片焦土,第2营营长王超奎和第3营副营长吕海群及所属四百余名官兵全部壮烈牺牲。

    26日,日军以一部兵力围攻第20军阵地纵深内各据点,攻击第58军之侧击。主力向汨罗江北岸地区突进,在攻占关王桥、三江口、大荆街及东沙街等主要据点后,继续向南攻击前进。当日晚,日军右翼第3师团进至归义汨罗江北岸,中路进至新市汨罗江北岸,左翼第40师团进至长乐街。

    27日晨2时,薛岳命令第37军加强汨罗江南岸防守,阻止日军渡过汨罗江;命令第20军、第58军向东南山区撤退,准备尔后反击。

    这时,留置日军后方防守据点的各部队,已大多突围撤走,与主力会合。

第310章 汨罗江战斗

    第九战区防守汨罗江防线的部队,是第99军(两个师)及第37军。汨罗江南岸由左至右为:第99军的第99师防守湘阴至营田以东之线,第92师防守归义东西之线,第37军的第95师防守新市、伍公市之线,第60师防守秀水塅、浯口、张家渡之线,第140师控制于金井地区,为军预备队。

    12月27日,日军第3师团的骑兵联队,于11时左右首先由归义附近渡过汨罗江,突破守军第92师阵地,进至栗桥以北,掩护其主力渡江。第6师团及第40师团,在击破第37军在汨罗江北的前进阵地及据点后,其先头部队于傍晚,先后在兰市河与长乐附近强渡汨罗江,占领了滩头阵地,但在第37军坚强阻击下,未能进展。

    12月28日,日军第3师团主力全部进至汨罗江南、沿粤汉铁路两侧向南突进,18时前后进至八里塅、金鸡山、大娘桥等地。守军第99师等退至牌楼一带。第6师团及第40师团,遭到纵深阵地内依托既设工事和据点,顽强防守的第37军的阻击,进展缓慢。

    由于日军第3师团已经深入,左翼形势严峻。

    薛岳命令第37军预备队第140师向铁路方面增援,归第99军指挥,阻击日军第3师团;令第37军军长陈沛率指挥所向前推进至米公源,就近直接指挥第95师和第60师的战斗;令位于陈家桥、三江口地区的第20军和位于长湖、新寨地区的第58军向长乐街、大荆街方向攻击日军侧背,以牵制日军第6师团及第40师团主力,阻其南渡汨罗江。

    阿南惟畿企图围歼汨罗江南岸的第37军,于28日晚,令第3师团向左回旋,迂回至第37军后方的福临铺。该师团遂由大娘桥附近连夜兼程东进。

    12月29日,日军第3师团于凌晨进至新开市附近,向退至新开市的第99师发起攻击。这时守军第140师也已到达李家塅以西,薛岳遂令第140师接替第99师防守新开市附近阵地,令第99师退守湘阴和营田。日军第3师团及第40师团主力,当晚已全部进至汨罗江南,与守军第37军相持于童家塅、西山庙、秀水塅、清江口一线。

    12月30日,日军在航空兵及炮火掩护下全线发动猛攻。日军第3师团除留一部兵力仍在铁路附近继续攻击守军各据点外,主力在攻占新开市后向东南急进,当晚进至福临铺。先头进至麻林附近。

    日军第6师团及第40师团也在攻占长岭、浯口等地后,于当晚分别进至福临铺和金井一带。留于新墙河以南地区的第20军之一部,于30日夜突袭驻在新墙东南长湖镇的日军辎重兵第40联队,给予歼灭性打击,并将其联队长森川启宇击毙。

    当薛岳得知日军第3师团已突进至第37军后方的情况后,立即令第37军向金井以东山区撤退,转至外线待机实施反击。至此,汨罗江以南地区战斗告一段落。

第311章 日军进攻长沙

    日军第11军发动这次进攻的企图,本为策应其第23军攻占香港和南方军作战,以牵制中国第九战区兵力不使南下,所以原定作战计划是进至汨罗江以南地区,给予守军第37军以重创后即撤回原防地,并无攻占长沙之目的。

    但阿南惟畿在作战之初即有乘势攻略长沙之意图,第3师团长丰岛房太郎也有相同想法,曾两次提出攻占长沙的建议。当日军渡过新墙河、迅速进至汨罗江北岸时,阿南惟畿认为进攻以来进展顺利,又得到长沙守军暂编第2军南下,现市区兵力薄弱的情报,遂准备渡过汨罗江后继续南下,攻占长沙。

    1941年12月25日上午,南下日军第23军攻入香港市区,驻港英军败局已定。下午6时,港督杨格根据英美在东南亚接连失利,香港已无外援,日军切断供水,居民生活无法维持等情况,同意向日军投降。晚7时,第38师团参谋长阿部芳光、杨格总督和驻港英军司令马尔德希,在九龙南端派尼休拉大酒店三层第23军司令部办公室,一起签署了投降书。9时45分,日军大本营向世界发布了占领香港的消息。

    27日,日本天皇裕仁发表赦语:皇军“迅速果敢攻占香港,使英国之重要根据地覆灭,朕对此深为嘉尚”。

    日军第11军军部参谋们认为,本次作战目的主要在于策应香港作战,现在香港已为日军占领(25日攻占香港),应按原计划撤回原防,进攻长沙必须慎重。阿南惟畿没有采纳参谋们的意见,向南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发去请求进攻长沙的电报。27日、28日均未收到“中国派遣军”的批复。

    29日,阿南接到航空兵侦察报告,说“中**队已向长沙退却”,认为正是乘势攻占长沙的良好战机,遂独断决定改变原作战计划,向长沙追击,并分别向“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和大本营陆军部申诉理由,请求认批。

    阿南惟畿对参谋人员长说:“12月25日,第23军已经攻占香港,驻港英军已向23军投降,当晚,日军大本营向世界发布了占领香港消息。27日,天皇已经发表赦语:对23军‘迅速攻占香港,使英国之重要根据地覆灭,朕对此深为嘉尚’。而我11军呢,也于25日突破湘北守军第一道防线新墙河,各师团进展顺利。29日,第3、第40两师团突破守军第二道防线汨罗江。

    现在我军面前摆着两条可供选择的道路:一是按原定作战方案,第3和第6师团分别向东和向西包围歼灭汨罗江南岸的中国第37军,以歼灭一部中**主力为目的。另一条路则是乘势攻占长沙。前者打的是军事仗,后者打的是政治仗。

    长沙是中国大省湖南的省会,攻占它必会在国际上造成巨大影响,可沉重打击重庆政府的抗日决心,将战线向南跨进一大步。也只有攻占长沙,我11军的战功才能与23军攻占香港和南下太平洋部队占领沿岸小国相提并论。”

    参谋长木下勇试探地问:“司令官认为,攻占长沙的把握如何?”

    阿南说:“我深信两个月前受挫的中**队元气未复,目前不论兵力还是士气,都不足以抗拒我军对长沙的攻击。这次开战后,我军各师团进展顺利,便可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

    参谋长木下勇表示赞同。而参谋副长二见秋三和军作战主任岛村矩康却力陈:“战线太长,补给困难,一部分中**队去向不明,不宜仓促决定进攻长沙。”

    阿南不以为然,两人意见被否定。

    12月29日,阿南惟畿再次向南京“中国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发出请示进攻长沙的电报。30日仍未见回电。他对参谋长木下勇说:“中国有句古语:‘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们不能再等了。”

    当晚,阿南惟畿下达进攻长沙的命令:

    (1)敌有向长沙和金井方向退却之迹象。

    (2)军决定以主力向长沙方向攻击。

    (3)第3师团应迅速由近路向长沙追击。

    (4)第6师团击溃麻石山、鸭婆山附近之敌后,应以主力追击朗梨市之敌,另一部向长沙方向追击。

    (5)第40师团以一部留在浯口附近,主力进入麻峰嘴附近后,应向金井急进。(6)独立混成第9旅团应向关王桥急进,并指挥支队在汨罗江以北掩护军左侧背安全。另将外园支队(以独立混成第18旅团独立步兵第95大队为主力编成)调来参战。

    日军第3师团接到进攻长沙的命令,立即发起追击,昼夜兼程前进。30日夜,到达枫林港,留骑兵联队向北警戒,主力渡过捞刀河,经牌楼铺、朗梨市,渡过浏阳河,经东山向长沙东南郊前进。

    第6师团在航空兵支援下,进至朗梨市渡河点附近担任警戒,并作为第二梯队。第40师团进至金井一带,牵制东面山区的中**队,掩护第3、第6师团后方。独立混成第9旅团29日到达岳阳,立即向关王桥前进,以保障进攻主力的侧背安全。

    12月31日,畑俊六接到阿南已下令进攻长沙的电报,大为恼火。但此时第11军各师团已按命令开始行动,他只得默认了现实。

第312章 中国军队固守

    12月30日晚,薛岳向蒋介石报告日军当前动态,并说“我军已按照既定计划围歼此敌”。

    蒋介石为防止过早使用第二线部队,致电薛岳:“敌似有沿铁道线逐步推进攻占长沙之企图。该战区在长沙附近决战时,为防敌以一部向长沙牵制,先以主力强迫我第二线兵团决战,然后围攻长沙,我应以第二线兵团距离于战场较远地区,保持外线有利态势,以确保机动之自由,使敌先攻长沙,乘其攻击顿挫,同时集举各方全力,一举向敌围击。以主动地位把握决战为要。”

    为了坚定歼敌信心,打好这场“天炉战”,薛岳在下达作战命令之前,首先下达了严格作战纪律的命令,规定“各集团军总司令、军长、师长务确实掌握军队,亲往前线指挥,俾能适时捕拿战机,歼灭敌人”;本人“如战死,即以罗副长官(卓英)代行职务,按预定之计划围歼敌人;总司令、军、师、团、营、连长倘有作战不力、贻误战机者,即按革命军连坐法议处,决不姑宽”。

    并将上述规定向蒋介石报告,且表示说:“第三次长沙会战关系国家存亡,国际局势之巨。本次会战职有必死决心,必胜信念。”

    蒋介石复电说:“兄能具此决心,督饬所部,良堪欣慰。当此友邦并肩作战之际,甚盼此次会战能获得决定之胜利,以为我革命军人争得无上光荣也。”

    12月31日,薛岳向各集团军下达了向长沙附近集结及第10军固守长沙城的作战命令:

    (1)战区决定以各兵团向长沙外围之敌军,行求心攻击聚歼之。

    (2)杨副长官指挥第58军,由长乐街经栗山港、青山市向安沙,第20军由清江口经福临铺向石子铺索敌攻击。其到达线第一次为三姐桥、安沙,第二次为傅家冲、周婆塘之线。

    (3)王副长官指挥第37军(缺140师),由瓮江经脱甲店、上沙市向望仙桥,第78军由三角塘、更鼓台经金井、春华山向长桥索敌攻击。其到达线第一次为春华山、东林市,第二次为大湾港、长桥之线。

    (4)罗副长官指挥第26军主力,由洞阳市经永安市向朗梨市,一部由江花桥经永安市协助军主力索敌攻击。第79军(附194师)主力由金潭向黄花市以南,一部由渡头向柞山桥索敌攻击。其到达线第一次为东林市、柞山桥、大托铺之线,第二次为朗梨市、东山、金盆岭之线。

    (5)第10军固守长沙及水陆洲,第73军固守岳麓山,待各兵团到达第二次攻击到达线时,即断行反攻。

    (6)第99军(附140师)以第197师固守湘江西岸及洞庭湖南岸原防;第92师由三姐桥经桥头驿、第140师由栗桥经管桥向捞刀河之敌攻击。其到达线第一次为桥头驿、官桥之线,第二次为捞刀河市附近。第99师固守双狮洞、湘阴、营田,并以一部由明月山、双狮洞向栗桥、福临铺侧击敌军,截断敌补给线。开始攻击时间,另行规定。

    12月31日,日军第3师团到达朗梨市,正准备渡过浏阳河,第6师团进至麻林以南,第40师团也进至上沙市以南,其先头已接近永安。

    因日军“已进入预定包围圈中”,第九战区令各集团军于1942年1月1日子夜开始攻击,限1月4日到达第一次攻击到达线。防守长沙市区部队是第10军。

    12月30日,军长李玉堂制定了保卫长沙作战计划。

    兵力部署及任务是:

    第3师(附警备司令部所指挥的各武装团队)以主力占领长沙城垣,以一团控置于城东南角,拒止敌人进犯,并以便衣队(约一连)在安沙、沙坪附近预行潜伏,搜索敌情;

    预10师占领自水陆洲、猴子石、金盆岭、黄土岭、林子冲、左家塘、半边山之线,主力控置于黄土岭附近,拒止敌人进犯,并派便衣队在东山附近预行潜伏,阻止敌人;

    第190师占领左家塘、杨家山、鞍子山、湖迹渡、复兴市附近、新河正街之线,拒止敌人,并派便衣队(约一连)在枫林港预行潜伏,搜索敌情。

第313章 血战长沙(1)

    薛岳命令第10军固守长沙城。

    第10军军长李玉堂命令:周庆祥第3师守城东。方先觉预备第10师守城南,朱岳第190师守城北。开始日军在三个方向同时攻,一个上午毫无进展,中午稍事休整,将进攻重点放在长沙正面南城。李玉堂即到方先觉预备第10师督战。

    1942年1月1日8时,日军第3师团于朗梨市南的磨盘洲附近全部渡过浏阳河,以第18联队和第68联队并列向长沙城东南郊区前进,11时许,向阿弥岭南北之线的预第10师阵地发起进攻。战至下午4时,阵地被日军突破,预第10师退守半边山、左家塘一带的既设阵地。下午6时左右,阵地再次被突破,守军第29团第1营伤亡惨重。日军继续进攻,守军顽强抵抗,被阻于军储库、邬家山阵地前。

    1月1日晚,薛岳直接打电话向方先觉询问战况,问他能守多久。

    方先觉说:“能守一星期。第一线守两天,第二线守三天,第三线守两天。”

    深夜,方先觉将一封信交给副官主任张广宽:“你马上派人给我家眷送去,天亮前一定要送到。”张广宽估计是遗嘱,便冒昧拆阅,果然不错。内容为:

    “蕴华吾妻:我军此次奉命固守长沙,任务重大,长沙得失,有关抗战全局成败。我身为军人,守土有责,设若战死,你和五子的生活,政府自有照顾。务望五子皆能大学毕业,好好做人,继我遗志,报效党国,则我含笑九泉矣!希吾妻勿悲。夫子珊。”

    次日《长沙日报》头版大字标题:“方师长誓死守土,预立遗嘱。”读者莫不感泣涕淋,大鼓守城军民抗敌士气。

    1月1日晚,日军第11军情报部门破译了薛岳令各集团军向长沙附近集结、准备围歼日军的电报。阿南惟畿大吃一惊,急令第3师团加紧进攻,企图在第九战区形成包围圈以前攻占长沙。第3师团当即将师团直属的第6联队第2大队,由第68联队左翼投入战斗。

    日军增强力量后,于21时攻占军储库、邬家山附近阵地,第2大队大队长加藤素一率一部兵力乘势突入至白沙岭。22时,预第10师在岳麓山重炮兵支援下组织反冲击,收复了军储库、邬家山阵地,并包围了白沙岭日军第2大队。

    从1日夜至2日凌晨,双方在长沙东门、南门外地区展开激烈争夺战,反复肉搏,阵地多次失而复得,第29团团长陈新善、团副曾友文等阵亡,但终于守住了阵地,击退了疯狂进攻的日军。在第28团英勇攻击下,被围在白沙岭的日军除一名士兵于2日凌晨2时逃走外,加藤素一及其副官桥本光义以下全部被歼。

    薛岳从获得日军作战命令、阵中日记等重要文件中,得知日军弹粮不足补给困难,及进攻计划和布兵位置等重要情报,高兴地拍案说道:“几张薄纸,胜过万挺机枪!”

    此时,处于外线的各集团军正从三面向长沙推进中。第九战区立即将此敌情通报各部队,并令各集团军按预定计划,快速向长沙日军合围。

    1月2日,方先觉继续指挥部队在第二道防线与日军苦战。薛岳将战区直属炮兵团的大口径火炮全部交李玉堂指挥。李玉堂又将预10师阵地作为炮火支援重点。密集的炮弹爆炸后,守军阵地前日军陈尸累累。

    在师团长丰岛严厉督促下,日军冒着炮火几次冲上守军阵地进行肉搏,双方伤亡惨重。上午11时,金盆岭阵地第29团2营阵地联络中断。身负重伤的侦察员爬到临近2营的一个阵地,向师部报告2营危急,带队的副团长陈新喜、团副曾友文阵亡,全营官兵大多数已阵亡,阵地已被日军攻占大半,剩下的官兵们还在死守,请师长速派援兵。

    师长方先觉计算时间,派兵增援为时已晚。况且2营阵地易守难攻,倘若被敌攻占,援兵也难上去。他忍痛下令:“集中全师炮火,向2营阵地实施覆盖式轰击!”半小时后,预备队两个连赶到金盆岭,只见阵地上中日士兵死无完尸,碎尸一片无法区分。官兵们含泪搬开死者尸体,来不及埋葬和焚烧,暂时堆在一处,开始迎接下一轮战斗。

    2日下午,日军第3师团继续组织进攻,将攻击重点由南门方向移向东门,集中炮火攻击,并令工兵第3联队逐次爆破守军的堡垒群,猛攻守军第3师一线阵地。守军顽强抗击,以手榴弹和刺刀进行肉搏,击退日军多次进攻。

    守备南门外修械所高地的预备第10师葛先才团(第28团),战至仅剩58人,终于保住了阵地。第30团还以一部兵力秘密机动至南门外侧击日军第68联队,将其第7中队击歼大半,中队长丸山信一以下所有官兵全被歼灭。

    经两天激战,日军第3师团伤亡惨重,后方交通被切断,补充困难,所携带弹药又将用完,已无力组织强有力的攻击,将全部兵力投入第一线也毫无进展,被迫改为守势作战。

    这时中国第4军已由广东车运到达株洲,第19、第27、第30集团军也按计划正向长沙合围中。

第314章 血战长沙(2)

    1月2日晚,蒋介石致电第10军:“此次长沙会战之成败,全视我第10军之能否长期固守长沙,以待友军围歼敌人。敌人悬军深入,后方断绝,同时我主力正向敌人四面围击,我第10军如能抱定与长沙共存亡之决心,必能摧破强敌,获得无上光荣。”以鼓励士气。

    阿南惟畿见第3师团攻击顿挫,而第九战区外线兵团正向长沙地区逼近,形势严峻,但仍企图在守军外线兵团到达前攻下长沙,遂于2日夜,令在朗梨市的第6师团从第3师团右翼投入战斗,令在金井地区的第40师团迅速进至春华山一带,对东部山区警戒,保障进攻两师团后方安全。第6师团留第45联队守备朗梨市及附近渡口,其余连夜进至长沙东北郊。

    这时进入湘北的日军三个师团已全部投入攻城。守军第10军处于数倍于己之敌围攻中,形势紧张。方先觉下到团部督战,指示每次打退日军进攻后即重编班排,任命指挥员,补充弹药。两昼一夜激战,预第10师营、连、排三级指挥员伤亡大半。城中四个医院伤兵人满为患,许多重伤员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亡。

    日军第6师团展开攻势后,第190师阵地成为长沙守城作战的焦点。2日,第6师团攻城北门,受到陈家山阵地守军炮火袭击,攻击受挫。当日深夜,日军潜行到山下集结,凌晨,冲到山顶占领了陈家山。

    第190师第570团三次反击未能收复。陈家山失守,北郊与东郊日军连成一片,形势危急。第10军军长李玉堂及各师长均在第一线督战,官兵士气大振,坚决与阵地共存亡。

    1月3日拂晓,日军第6师团及第3师团同时发动攻击,第6师团进攻北门至西门间阵地,第3师团进攻东门至南门间阵地。激战终日,日军除第6师团第23联队的第12中队,曾一度由城北向西突至湘江岸边外,其余部队全被击退。

    第3师团第68联队第2大队在向东瓜山阵地冲击时,遭到守军预10师密集火力和以手榴弹与肉搏战进行反击,7时许敌大队被被击退,大队长横田庄三郎以下死伤百余人。

    1月3日晨,中国第4、第79、第26、第37、第20、第58军,已经全部进入第一次攻击到达线,围歼态势已初步形成。这时日军仍未能完全攻占长沙城。

    当日11时,阿南惟畿在司令部黑板上写道:“今更莫把惊惧生,兵家胜败是常情。”以此安慰沉入忧愁中的幕僚们。

    17时,参谋长木下勇及参谋副长二见秋三、作战参谋岛村等一起向阿南提出“停止战斗,于4日夜开始反转”的意见。

    阿南司令官说:“第6师团刚参加战斗,尚未能收到战果乃理所当然。不能过早地停止攻击,应暂时观察一下情况。”

    半小时后,接到第3师团长丰岛“不久可取得战果”的报告。但是参谋长木下勇等人反转决心很坚定。19时,再次向阿南提出“在5日晨以前,必须进到汨罗江北岸,所以必须迅速开始反转”的意见。

    此时,日军已经开始争夺浏阳河渡河点的战斗。围攻长沙城的日军第11军粮弹将尽,死伤惨重,攻势屡遭顿挫,且处于被中**队包围状态下,处境危急。阿南惟畿迫不得已,终于决定于3日夜间撤退,并下达了撤退令。

    3日晚,薛岳为加强长沙防守和反击力量,令第73军暂第5师接替第77师荣湾市一带防务,令第77师渡过湘江至长沙城内,归李玉堂指挥,为第10军预备队控制于南门口附近。

    1月4日凌晨,第3师团在丰岛亲自督率下,向城南修械所守军阵地发起最后一击。战至天亮,日军敢死队队员身绑着烈性炸药冲上修械所阵地,一阵巨响将阵地突破,后续日军猛冲过来,阵地被日军占领。

    上午8时,预备第10师陈希尧第30团组织了敢死队,在20余挺机枪掩护下,携带集束手榴弹冲入阵地,接着是一阵惊天动地的巨响。9时30分,30团敢死队将修械所阵地夺了回来。中午1时,日军六百余人再次冲上修械所阵地。守军团长陈希尧率领仅剩二十余人拼死抵抗。……

    万危之际,陈希尧突然听到中**队冲锋号声,原来是第28团团长葛先才亲率两个连赶来增援。日军被击溃退回,阵地转危为安。

    日军所有进攻,均被中**队击退。第3师团及第6师团,于当日晚乘夜暗脱离战场,由长沙市郊分别向东山、朗梨市撤退。至此长沙地区战斗结束,会战转入追击战斗阶段。

第315章 日军遭到惨败

    长沙外围日军撤退前一天(1月3日),军委会曾向第九战区下达训令:

    (1)该战区应速严令各部向长沙附近敌人围击,务确实截断敌人退路,包围捕捉敌人于战场内而歼灭之。

    (2)应速以一部先期击破汨罗江敌人,占领各渡口;并即令孔荷宠部(暂54师)配合游击队,迅速向武昌挺进袭击。

    (3)如敌突围北窜,应以第73军由长沙下游渡江,另以一部由金井附近分向汨罗江北岸超越追击,封锁汨罗江各渡口,阻止敌人退却;主力向敌跟踪猛烈追击,同时以有力一部向岳阳挺进,乘虚袭取之。

    (4)向敌追击时,第10军仍应守备长沙。

    1月4日,薛岳致电蒋介石:合围反攻作战即日开始,战区正督励各部“务勇猛前进,彻底歼敌,如敌由某部队作战地域内逃窜,即严惩该部各级主管及幕僚!”

    蒋介石复电:号召各部杀敌建功,“如敌由某部正面逃窜,即枪决其军师长!”

    4日晚,第九战区获知日军撤退后,立即命令原准备在长沙附近合围日军的各部队改变任务,转为由不同方向堵击或追击撤退的日军,以期“在汨罗江以南、捞刀河以北地区”“彻底歼灭败逃之敌”。其部署为:

    (1)罗(卓英)副长官为追击军总司令,指挥第26、第4、第73军于5日拂晓前开始,以第26军由牌楼铺、东屯渡经枫林港、麻林桥、梁家桥(福临铺东北八里)、麻峰嘴、栗山巷、长乐街道,向长乐街、伍公市追歼败逃之敌。第4军由阿弥街、左家塘,经东屯渡、石灰嘴、青山市、福临铺、李家坡、双江口道,向新市、兰市河追歼败逃之敌。第73军由长沙经石子铺、马鞍铺、新桥、栗桥、马山神、武昌庙、骆公桥道,向骆公桥、归义追歼逃敌。

    (2)杨(森)副长官为堵击军总司令,指挥第20军、第58军在象鼻桥(含)、福临铺、栗桥(含)自北向南堵击北溃之敌,不得任敌由长乐街、骆公桥间窜过汨罗江北窜。

    (3)王(陵基)副长官为东方截击军总司令,指挥第37军、第78军在枫林港以北、长乐以南地区,自东向西截击北溃之敌。

    (4)第99军军长傅仲芳为西方截击军总司令,指挥第99军及第140师(师长李棠),在石子铺以北、新市以南地区,自西向东截击北溃之敌。第197师固守原防。第99师之一部固守湘阴、营田。

    日军第6师团因有第45联队留守朗梨市及渡口,撤退较为顺利,5日凌晨即退至朗梨市。第3师团开始向东山撤退时,第79军已进至东山附近浏阳河东岸,并将渡桥炸毁。5日凌晨2时,第3师团到达东山时遭到第79军堵击。此时第4军一部也由长沙城南向朗梨市迂回,遂从侧面向日军第3师团实施侧击。

    在第79军和第4军夹击下,日军第3师团陷于混乱,死伤甚众,被迫沿浏阳河南岸向磨盘洲退却,企图仍从来时渡河点徒涉过河,但遭到北岸第79军密集火力堵击,死伤及溺死者达五百余人,因而再次改向第6师团所在的朗梨市退却。6日凌晨退至浏阳河北岸,与第6师团会合。

    这时中国第4军、第79军及第26军也跟踪追至朗梨市附近,向日军发起攻击。第3、第6师团并列北退,中**队紧追。7日凌晨,两师团退至捞刀河北岸、枫林港地区。

    日军第40师团由金井向春华山前进时,沿途遭到第37军多次阻击与侧击,其第236联队伤亡惨重,第2大队长水泽辉雄、第5中队长三宅善识及第6中队长关田生吉等均被打死。到达春华山地区,又遭第78军攻击。7日夜脱离战斗,向学士桥退却,伤亡惨重。

    1月8日,日军第3、第6师团由捞刀河北岸继续北退,沿途遭到中**队截击、侧击。进至青山市、福临铺、影珠山地区时,遭到第73、第20、第58、第37军拦截阻击和第4、第26、第78军追击,第3、第6师团被包围于该地区。

    为接应第3、第6师团撤退,阿南惟畿令独立混成第9旅团南下解围。8日晚,该旅团向影珠山发动进攻。在该地区担任堵击的第20军、第58军立即进行反击。经彻夜激战,将该旅团击溃,并将其一个大队包围于影珠山附近。战至9日10时,该大队除一名军曹逃脱外,大队长山崎茂以下全部官兵被歼。

    1月10日,第6师团企图向北突围,其第13联队被第20军和第58军分割包围于冯家塅附近,遭到猛烈围攻。第1飞行团出动飞机支援,第13联队仍未突出重围。联队长友成敏惟恐被歼后文件落入中**队之手,下令将文件全焚。

    阿南惟畿得到第6师团被分割包围的报告后,立即令第3师团、第40师团及第9旅团分别从麻林市东、象鼻桥和影珠山以北向福临铺及其以北地区推进,一方面解第6师团之围,一方面集中兵力向北突围撤退。

    1月11日,日军第6师团及第3师团陆续突出拦截线,第40师团也从春华山东侧北撤。第99军、第37军再次在麻石山、麻峰嘴等地进行截击。日军一面抵抗,一面撤退。至12日,日军退至汨罗江北岸才得以收容、整顿。

    中国第20军、第58军、第73军、第4军、第37军和第78军尾追至汨罗江南岸后,第78军于13日从浯口渡过汨罗江,向长乐街以北实施超越追击。

    汨罗江至新墙河,夏守勋第78军、陈沛第37军、李棠第140师摆开阻截日军的最后一道防线。14日,突围与反突围战斗激烈。日军大批汽车开到此地被炸毁三十余辆。大批日机低空射击掩护地面部队突围,第140师一名班长用轻机枪对空扫射,竟击落日机一架。

    日军渡过汨罗江,在所经过村庄的墙壁上到处可见中文、日文标语:

    “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

    “湖南是倭寇的墓场!”

    “湘北是日本鬼子的坟地!”

    “强盗滚回你们的海岛去!”

    1月15日,日军退至新墙河北原防地。中国第20军、第58军、第78军等一面寻歼汨罗江以南残留日军,一面向新墙河以北日军阵地实施袭击。至16日,基本上恢复了战前态势。日军第11军指挥所也撤回汉口。至此追击作战结束。

    会战期间,日军第1飞行团动用侦察第44战队、战斗第54战队和独立第18中队五十余架飞机,支援其他地面部队作战,给中**队造成一定伤亡。

    这时中国空军尚未恢复实力,作战飞机数量尚少。1月8日,当日军败退途中被围困于福临铺地区时,中国空军第2大队从成都起飞九架轰炸机,至长乐街轰炸,以切断日军退路,配合围歼作战。返航途中遭到日军第54战队八架战斗机攻击。第2大队边战边退,击落日军战斗机一架,击伤两架。

    第2大队也损失轰炸机两架,但创下了以轰炸机击落战斗机的成功战例。

第316章 中国军队大胜

    第三次长沙会战,从1941年12月24日开始至1942年1月16日结束。

    据国民政府军委会及第九战区发表战绩:这次会战日军伤亡56,944人,俘虏日军中队长松野荣吉以下官兵139人,缴获步骑枪1,138支、轻重机枪115挺、山炮11门、无线电台九部及其他用品若干;中**队伤亡官兵29,217人。

    而日方战史上的统计数字:日军战死1,591人(内军官108人),战伤4,412人(内军官241人),打死军马1,120匹,打伤646匹。

    1月22日,薛岳致电蒋介石:“渝委员长蒋:谨将第三次长沙会战,敌伤亡列呈如下,此数仅系敌遗尸、被俘及各部目睹者,至其阵亡及重伤官兵自行焚化,则遍地皆是,轻伤能随队行动逃回者,无从调查统计,均不在此数之内;敌重伤23,003人,阵亡33,941人,合计共伤亡遗尸为56,944人。职薛岳。长沙。”

    1月24日,薛岳再电蒋介石:“渝委员长蒋:第三次长沙会战,据各部实报解俘虏及战利品如下:俘虏中队长松野荣吉以下139名,步骑枪1,122支、轻机枪101挺、重机枪13挺、手枪九支、掷弹筒20个、山炮11门、无线电台九部、军马268匹、机密文件168件。待各部报解齐后,再行呈报。职薛岳。长沙。”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中国战场发动的一次规模较大的战役。这时日本南方军,正以破竹之势在太平洋战场取得节节胜利。第14军于1942年1月2日,攻占美军防守的菲律宾首府马尼拉;第25军于1月11日,攻占英军防守的马来亚首府吉隆坡;第16军同日,攻占荷军防守的东印度群岛的婆罗洲。

    但日军第11军在长沙却遭到惨败。以往日军作战,不论胜败,总是设法将阵亡官兵尸体抢回带走,或焚烧后带回骨灰;情况特别危急时,也尽量将尸体掩埋。而这次会战,从长沙城郊到汨罗江畔,日军遗弃大量尸体,可见其败逃仓皇。

    中**队长沙会战的胜利,对国内外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不仅进一步坚定了全**民抗战必胜信心,对提高反法西斯战争盟军士气,对支援美、英在太平洋战场作战也有一定作用。

    这次大战获胜的主要原因是第九战区作战指导正确。针对日军惯用的“钻隙战术”悬军深入、速战速决、后续力量极为薄弱、后方联络线过长等特点,始终按照“天炉战”要领指导作战。据战区战报记载,天炉战具体内容是:

    “挺进兵团”在敌后进行游击战,担任敌占区内主要交通、通信之破坏及敌援军之阻击;“警备兵团”担任第一线(即绪战地第一网形阵地带)之作战,敌进犯时迟滞消耗敌军,尔后转为尾击兵团;“尾击兵团”待敌通过第一线阵地后,衔尾猛攻,参加决战,力止敌军筑路、截击敌辎重,断敌补给,击敌后援。

    “诱击兵团”占领绪战地第二、第三网形阵地带,迟滞消耗敌军,尔后转为侧击兵团;“侧击兵团”位置于决战地左(右)前方,适时侧击敌军;“守备兵团”先担任决战地之守备,待敌攻势顿挫,断行反击;“预备兵团”占领决战地后方要点,必要时参加决战,扩大战果;或依情况占领预备阵地,收容决战地部队,转移作战。

    这实质上是利用多层次工事,以运动防御逐次抵抗,诱敌深入;以坚强的阵地防御战阻敌于预设地域,尔后集中兵力以外线进攻的运动战围歼敌人。它的中心思想与**一再指出的“运用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三种方式互相配合,必能使敌军处于极困难地位”的精神是基本符合的。

    第九战区防守新墙河南和汨罗江南的第一、二线部队,能够依托既设阵地逐次抵抗,给予日军以一定程度的迟滞和消耗;守备长沙的部队能够坚守核心阵地,以不怕牺牲的顽强抗击,将日军主力抑留于预定决战地区四昼夜,争取了外线部队合围日军的必要时间,这也是这次会战获胜的重要原因。

    据日军战史载:这次“作战始终是在极为困难情况下进行的”,中**队“引诱日军一直深入到长沙,集中长沙城内外30万大军将日军包围。尔后,日军第一线部队几经苦战,付出了高于香港作战两倍多的牺牲,于1月15日撤回到原驻防地。这次作战,动摇了一部分官兵的必胜信念。”

第317章 欢庆祝捷嘉奖

    1942年1月5日,军委会政治部电令第10军军长李玉堂:“长沙守城战场按原样放置,不准清理,以备国内及友邦人士视察。”当日,军司令部通知第3师政治部副主任柳谢春:“不准清理战场,已经收容的就收容,尚未收容的暂不要动。市民暂不回城。”

    5日、6日两天,各师官兵休息。许多下级军官到各师部请求:“收容烈士,入土为安。”7日上午,军长李玉堂亲自电话通知各师长:“午饭后全体集合收容烈士,动员已返城的和城郊百姓协助。”从1月15日起,一具具尸体被脱衣、洗净,伤口处用新纱布、绷带包扎,穿戴新军衣、军帽,军衔级别上加一等。新褥子铺在棺内,遗体入棺后,新被子盖在胸前。

    1月18日,重庆军委会新闻处举行记者会。

    记者问:“长沙会战告捷,委员长可否谈谈此刻心情?”

    蒋介石说:“此役乃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后,对轴心国作战之首次伟大胜利。本人与全**民同样深感欣喜。倭寇在深陷中国之巨大泥淖不能自拔之际,发动称雄世界之太平洋战争,无异饮鸩止渴。中国政府和我本人对抗战前途和世界恢复和平充满信心。”

    记者问:“据悉此次军事行动,自始至终在最高军事当局直接指挥之下,作为最高统帅,请问您对此次作战的军事指导有何评价?”

    蒋介石说:“军事当局,将此次作战称为第三次长沙会战。战役自始至终,重庆方面都有直接报告和具体指导。在谋略方面,此次采取诱敌深入,聚而歼之战法。特别要指出的是湖南方面战区长官和各部将领指挥有方,更赖官兵忠勇效命,加之地方民众大力支援战争,我军歼敌建功,大挫倭寇嚣张气焰,故本人以为此役乃‘七.七’事变以来,军事当局之大兵团作战最得意之作。”

    记者问:“请您谈谈此次大捷,对同盟国作战全局有何影响?”

    蒋介石说:“德、意、日图谋称雄世界固然是痴人说梦,但并非说轴心国倚仗先进武器并穷兵黩武不会给世界各国带来浩劫惨祸。中国民众历经四年半艰苦卓绝之战争,也是对世界和平之巨大贡献。此当同盟各国战争初期失利之际,军事当局在长沙获得如此空前之胜利,不仅可以告慰全国民众,亦可以向世界表明中国反法西斯战争之决心和实力。”

    1月18日夜,第九战区长官部接到重庆委员长侍从室电话通知: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孔祥熙夫人宋霭龄及侍从室人员等一行15人,将来南岳参加战区庆功暨作战总结活动。

    薛岳接此通知后连夜召开战区、省政府联席会议,部署相关事宜。战区参谋处连夜赶写作战总结、汇报稿,组织未参战部队成立参谋旅行团视察战场,接待各方来访,介绍战况,简直比战时还忙。

    国内外对这次长沙会战胜利反应热烈:

    英国《每日电讯报》评论:“值此远东阴雾密布中,惟长沙上空之云彩确见光辉夺目。”

    **《新华日报》对长沙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给予高度评价和热情赞扬:“我三湘健儿,我神鹰队伍,在此次长沙保卫战中,誓死保卫家乡,有效击退敌人,这表明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战场上,有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抗日生力军,有决心、有实力,不让敌人在太平洋上得逞的时候,同时进攻中国。”

    《东南日报》指出:“我们将来的艰苦,固然还是方兴未艾,但我们倘能以‘战长沙’的勇敢精神,去从事每一场大战,则我们最后胜利必能提早到来。”

    长沙第九战区长官部大门口,拥满了来自各县乡的民间鼓乐队吹吹打打,燃放鞭炮。一辆辆马车上满载着活的猪、羊、鸡和宰好的大砣肉块,整坛的酒和新鲜蔬菜,前来犒劳军队。几位军官满面春风地站在大门口,一面不住地拱手道谢,一面安排士兵将马车带往分驻在各处的部队营地。

    1月22日,军委会发表任职命令:

    原第4军军长欧震任第27集团军副总司令;

    原第10军军长李玉堂任第27集团军副总司令;

    原预备第10师师长方先觉任第10军军长;

    原第59师师长张德能任第4军军长;

    原预备第10师副师长孙明瑾任该师师长;

    原预备第10师28团团长葛先才任该师副师长。

    1月24日,军委会再次发表任职命令:

    第58军军长孙渡任第27集团军副总司令;

    该军军长由新10师师长鲁道源担任。

    在南岳庆功会上,薛岳由蒋介石亲自佩戴国民政府最高勋章——青天白日勋章。其他战绩显赫将士也荣获各等勋章奖励。

    1月25日,第九战区在岳麓山下开阔地举行了祝捷庆功大会。

    1月16日,阿南惟畿带领参谋人员由岳阳返回汉口。17日,第11军司令部设置灵堂,追念此次作战中阵亡的日军官兵。18日,日本驻南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畑俊六,飞抵汉口参加作战总结,当日下午他参加了第11军追悼会。

    畑俊六将此次作战总结上报大本营。

    大本营以此总结报告为依据作出如下结论:“这次作战是以配合香港作战为动机而进行的。然而我军推进到汨罗江一线时,情报和兵站都没有充分准备,在重庆军节节退避时,我军完全跳入了事先设置的陷阱……作战始终是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造成这样结果的最大原因,在于错误地判断彼我的战斗力量。

    这次作战中,我方损失竟达战死1,591名,战伤4,412名。这次以策应香港作战为目的的长沙作战的损失,竟为香港作战的2.5倍。”

    (第五卷正文完)

第318章 滇缅大抗战简介

    作战时间:1942年3月初至1945年3月30日。

    作战地域:滇西、缅北地区。

    参战兵力:中国第5、第6、第66军、第11集团军、第20集团军和第8军,共约26万人。日本第15集团军的第18、第33、第55和第56师团,共约9.5万人。

    指挥官:入缅援英作战:中国战区总司令蒋介石,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罗卓英(前为卫立煌由杜聿明代理)。英驻缅第1军团军团长史林(又译斯立丹、斯列姆)。日本第15军司令官饭田祥二郎。

    缅北滇西反攻作战:中国驻印军总指挥史迪威(前)、索二登(后)、副总指挥副总指挥郑洞国。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陈诚(由卫立煌代理)。副司令长官黄琪翔。第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后由黄杰代理),第20集团军总司令霍揆章,美空军第14航空队总指挥陈纳德。日本驻缅方面军司令官河边正三。第33军司令官本多政材,第15军司令官牟田口廉也。

    作战经过:入缅援英作战:1943年3月至8月。缅北滇西反攻作战: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

    作战结果:日军失败,伤亡4.8万人;中**队胜利,伤亡6.7万人。

    作战意义:滇缅大抗战是抗战以来,中**队在正面战场获得彻底胜利的大规模进攻作战。滇缅大抗战的胜利,不仅打通了战略运输线中印公路,使中国正面战场的补给状况有了很大改善,更重要的是,重振因豫鄂桂会战失败而损害的民心和士气,鼓舞了全**民抗战斗志,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心。同时,有力地支援了英军在因帕尔的作战,为盟军在缅甸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罗卓英,国民党高级将领。1924年加入国民革命军。参加了两次讨伐陈炯明的东征。并率部参加北伐战争。1937年,日军发动侵华战争后,率部参加淞沪会战。日军撤离上海后,赴第三战区任第19集团军总司令,镇守武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任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司令长官。1942年4月,率远征军入缅甸,协助英军对日作战。1943年3月,晋升为第三战区司令长官。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罗卓英奉命回粤,任广东省政府主席。

    杜聿明,陕西米脂人。国民党高级将领。1924年入黄埔军校。曾参加过北伐。1939年底,率部在广西昆仑关,全歼日军第5师团第12旅团,击毙旅团长中村正雄。1942年3月,任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副司令长官,率部赴缅甸对日军作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国民党政府东北保安司令长官、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徐州“剿总”副总司令等职。1949年1月,在人民解放军发动的淮海战役中被俘,所部被歼。1959年12月获特赦。

    郑洞国,湖南石门人。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参加过东征和北伐。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军第52军2师师长、第5军副军长兼荣誉第1师师长、第8军军长,中国驻印军新1军军长。中国远征军副总指挥。第三方面军副司令官,曾参加中国远征军作战、昆仑关会战等。后任东北保安司令部长官、东北“剿总”副总司令等职。1948年10月率部在长春投诚。

    孙立人,安徽省舒城人。1923年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回国后,曾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教官、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侍卫总队副总队长等职。1937年任财政部税务总队某团长,率部参加淞沪会战。1938年任财政部缉私总队长。1942任新编第38师师长,率部参加中国远征军,入缅甸援英对日作战。曾获得著名的仁安羌大捷,解救被日军围困的英军约7,000余人,被英国王乔治六世授予帝国司令勋章一枚。1943年任中国驻印军新1军军长。1945年打通中印公路,取得远征作战的最后胜利。

    维维尔,英国陆军元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法国、土耳其、巴勒斯坦作战。战后进行战术研究工作。1939年驻远东英国武装部队司令,驻巴基斯坦。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指挥部队与意大利军在东非作战。后来在希腊和利比亚等地战败后,被任命为驻印度英军总司令。1942年起,先后任东南盟军总司令、驻印度和缅甸盟军总司令。1943年6月至1947年2月,任印度总督。1950年5月逝世于伦敦。

    马歇尔,美国陆军五星上将。1901年毕业于弗吉尼亚军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24年至1927年,曾在驻华美军第15步兵团服役。1927年至1932年,任本宁堡步兵学校副校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任陆军副参谋长。1939年9月任陆军参谋长,兼驻缅甸美国陆军参谋长。1944年晋升为陆军五星上将。1945年退役后,任美国驻中国特使,参与国共两党谈判,支持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1947年至1949年任国务卿,提出援助欧洲经济复兴计划。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8560/ 第一时间欣赏中华大抗战最新章节! 作者:江山多娇所写的《中华大抗战》为转载作品,中华大抗战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中华大抗战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中华大抗战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中华大抗战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中华大抗战介绍:
该书重点记述了从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这八年抗日战争中,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华北、华中等广阔的敌后战场,所进行的英勇顽强、机智灵活的游击战争,给侵华日军以重大打击,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同时记述了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所进行的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最为激烈的淞沪、徐州、武汉、长沙、太原、滇缅等会战的主要战斗情景;正面战场中国军队付出了重大牺牲,涌现出众多奋勇杀敌、为国捐躯、忠魂撼天地,光辉照千秋的民族英雄! 国共两党两军和全国人民,团结御侮、共赴国难,在盟国支援下,经过八年浴血苦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最后胜利!中华大抗战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中华大抗战,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中华大抗战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