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中华大抗战TXT下载中华大抗战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中华大抗战全文阅读

作者:江山多娇     中华大抗战txt下载     中华大抗战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21章 坚守雪花山阵地

    雪花山位于娘子关与井陉之间,正太路从雪花山北面的山脚经过,它雄踞娘子关通道左侧,占据雪花山,即可以阻止敌人直接向娘子关进攻。为保住雪花山阵地,第17师师长赵寿山令第51旅主力102团在此固守。正太路第17师正面日军攻陷井陉后,于13日拂晓,向雪花山守军阵地攻击,守军102团奋勇阻击,日军未能得逞。

    13日上午,在下盘石娘子关前线指挥部,黄绍竑给赵寿山打电话询问战况。

    赵寿山说:“井陉已失,约有一千敌人已进至雪花山前,估计战斗很快就会打响。”

    黄绍竑:“你们能否守得住?”

    赵寿山斩钉截铁地说:“请长官放心,我们一定守得住!”

    “好,好样的!”黄绍竑放下电话,对参谋裘时杰和徐佛观说:“国民党军队中,很少见到这样的将领。”

    刚打完电话,日军大炮即猛轰雪花山守军阵地。

    顿时硝烟弥漫,山石横飞。不多时,仓促构筑的掩体工事被炸毁大部。随即日军向雪花山发起冲击。守军集中轻重武器猛烈射击,日军纷纷中弹滚下山崖。日军第一次冲锋被击退。接着日军又发动几次冲锋,均被守军击退。

    于是日军停止攻击,在雪花山下与守军102团形成对峙。

    13日下午,赵寿山召开作战会议。

    他命令:“第98团、102团、101团各抽一个营分三路出击。右翼第98团在团长陈际春率领补充团1营及该团余部,攻击突入长生口、刘家沟的日军;左翼第102团2营向井陉县城佯攻;中路第101团团长张树岗率领3营,向雪花山麓石板片附近截击日军向旧关的增援部队。各团马上行动!”

    雪花山守军第102团团长张世俊,坚持率2营出击井陉县城。日军趁机向雪花山偷袭,剩下的两个营放松了警惕。当发现鬼子摸上山时,一切已晚了。虽经顽强抵抗,仍被迫溃退下山去。只有1营1连长张登弟(是**党员)至死不退,率70多人拼命抗敌,全部牺牲在雪花山顶。当日傍晚,雪花山被日军占领。

    第102团团长张世俊垂头丧气地站在师长赵寿山面前。赵寿山怒不可遏地训斥道:“叫你派一个营去佯攻井陉县城,你未经请示,为何坚持随2营出击?因小失大,难道你不清楚雪花山对于娘子关防御的重要性?我命令你马上组织兵力反攻,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回阵地,否则军法处置!”张世俊立即行动。

    赵寿山又命令101**一个营,协助102团出击,同力夺回雪花山阵地!

    13日晚,日军向雪花山增兵,并以飞机大炮猛烈轰炸反击的中**队,山下和山腰遍布亡者尸体,夺回雪花山已不可能。赵寿山只得命令各团撤至乏驴岭、荆蒲关一线占领阵地。撤退途中,赵寿山按照黄绍竑的命令,将第102团团长张世俊就地处决,以正军法。

    旧关、雪花山相继失守,娘子关岌岌可危!

    14日晨,突然传来一阵激烈枪声,黄绍竑忙问副官:“哪里的枪声?怎么回事?”

    副官陶钧跑出窑洞看了看,慌张地回来报告:“黄长官,大事不好,日军已迫近指挥所后山。另外,下盘石车站有一支部队正在候车。”

    黄绍竑急中生智:“快把候车部队指挥官找来。”陶钧奉命跑去。

    黄绍竑焦急地踱着步等着。稍倾,陶钧领着候车部队指挥官进来。

    黄绍竑问:“你们是哪个部队?”

    “报告长官,我是第26路军第30师89旅旅长侯镜如,我旅正准备乘车去忻口前线。”

    黄绍竑:“侯旅长,阎司令长官已命令第26路军全部加入娘子关方面作战,归我指挥,你旅不必去忻口了。”

    侯镜如惊异地说:“可我尚未接到这个命令,怎么搞的!”

    黄绍竑:“你来得正好,敌人已逼近下盘石,你马上率部增援上去阻击敌人!”

    “是,长官!”侯镜如立即率第89旅增援上去,把日军阻击住了。

第122章 旧关反击战(1)

    14日晨,黄绍竑、孙连仲、陶钧等来到娘子关南山882高地。他们站在山巅向北眺望。黄绍竑指着前面说:“正太铁路经南峪、北峪和乏驴岭与荆蒲关之间的山口,沿雪花山北麓可到达井陉。旧关雄踞在前面这两座山之间,是通过西北面的关沟,可直达娘子关。旧关、雪花山被敌攻占,对娘子关威胁甚大呀!”

    第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说:“我决定明日(15日)拂晓,反击旧关,夺回失地。由42军军长兼第27师师长冯安邦负责实施。并请第3军给予配合。”

    黄绍竑:“好,我负责通知第3军曾(万钟)军长。”

    15日拂晓,守军开始反击。第3军第12师唐淮源部,向五家岭及旧关东南地区日军发动攻击。冯安邦指挥第27师第157团及第158团之一部,继续扫荡关沟附近日军。旧关日军为解关沟日军之围,乘晨雾弥漫时向第158团2营发起猛攻。15时,日军五百余人由井陉大、小龙窝向旧关增援。虽经守军截击,但未能将其阻止,日军仍进入旧关。

    入夜后,第3军第12师第34旅袭占核桃园;第35旅朱淮部攻占旧关东南高地,并继续向旧关以东高地日军攻击。第27师将由旧关出援关沟的日军逐向旧关。守军与日军激战终日,歼灭日军五百多人,但旧关日军仍控制高地,并在飞机炮火掩护下不断组织反击。

    15日凌晨1时,阎锡山致电黄绍竑、孙连仲、曾万钟:“娘子关附近作战,交孙总司令指挥:限16日将侵入旧关之敌完全解决;总司令及军长均应亲身严行督战。并悬赏五万元。”

    当黄绍竑、孙连仲通报这五万元悬赏时,一位营长说:“赏什么呀!军人以卫国为天职,即使牺牲了,只希望抗战胜利后,能给立块碑作为纪念就满足了!”

    黄绍竑于15日19时命令:第3军为攻击主力,对旧关之敌攻击;第27师限今日(15日)将关沟之敌肃清,以主力在龙窝附近断敌后方联络,一部协同第3军会攻旧关;第27路军(14军团)固守原阵地堵击敌人;第30师抽两个团,协同第17师坚守乏驴岭。

    正太路战斗主要集中在旧关,日军增援部队主力也全部用于旧关方面。15日夜,日军第78联队到达旧关地区,步兵第39旅团长高木义人,进至井陉指挥作战。

    15日下午,在下盘石娘子关前线指挥部,黄绍竑用电话向阎锡山报告:“娘子关外雪花山失守,敌人沿长生口进行迂回,已占领旧关,另有一部进入关沟。孙连仲正在整调部署,而我又未与冯钦哉第27路军取得联系,娘子关很危险哪!”

    阎锡山说:“娘子关无论如何不能这么快丢掉!你立即命令孙连仲指挥所部堵截,万万不能因为娘子关影响忻口战役的进行。”

    黄绍竑:“我明白娘子关的重要。请副委员长赶快由太原方向抽调部队,乘铁甲车开到阳泉增援!”

    阎锡山:“忻口方面战事很紧,能拿上去的部队都拿上去了,这里实在抽不出兵了!”

    这时,背部负伤的李振西忍不住插话道:“我们可不可以开来?”

    “谁在偷听?”阎锡山咆哮着问。

    李振西忙说:“我是第38军教导团团长李振西,由滹沱河退下来后失去联络。”

    黄绍竑问:“你就是李团长?你们现在哪里?”

    李振西:“我们现在孟县岳家庄。”

    黄绍竑又问:“离娘子关多远?”

    李振西:“看地图不过50公里。现在是下午5点,我们马上出发,经寒潭、上下盘石这条路,明天就能赶到。”

    黄绍竑转向阎锡山说:“这是杨虎城的卫队团,就叫他们开过来吧。”

    阎锡山同意了。

    黄绍竑对李振西说:“李团长,你们马上出发,赶到娘子关,归孙连仲总司令指挥!”

    “好嘞!”李振西立即行动。

    16日拂晓,守军对旧关日军第二次反击。日军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出击。双方激烈交战。8时,第27师第157团将关沟附近日军肃清。中午,日军将守军工兵营阵地突破。

    16日下午,第26路军所辖第30师派部队向井陉出击,也未能奏效。

第123章 旧关反击战(2)

    第38军教导团团长李振西率部以急行军速度,于16日10时赶到娘子关地区。他在前线指挥部与孙连仲见了面。孙连仲向李振西介绍说:“今晨,我军队旧关发动第二次反击,很不顺利,冯总指挥的两个师到现在还没联络上,我手下的池峰城师才到昔阳境内,娘子关无兵可调,太原又抽不出兵来,娘子关一失,太原就要受到威胁。你们这个团战斗人员比一般的旅还要多,近战武器又好,当面日军今天给我军冲了一下,仓皇钻进沟内,现在趁热打铁,能一下子推到旧关就更好。只要你们夺回旧关,我担保和黄副长官一起,向中央请求扩充教导团。”

    李振西:“请总司令放心,我马上率部反击敌人!”

    李振西召集各营长研究后决定:采用集中兵力火器、轮番冲击战术,以营为单位,将所有轻重机枪集中起来,分成四个火力组,每组40人左右,带足子弹和手榴弹,步兵跟随机枪兵前进,前一组伤亡大了便停下来,后面一个组接着上去,这样一拨一拨地向日军冲击。

    中午时分,教导团按此计划向日军发起攻势,沟内一片火海,反复轮番冲击,日军伤亡惨重。黄昏时,日军扔下几百具尸体,退回旧关。

    这时孙连仲来到教导团指挥所。他握住李振西的手说:“老弟,教导团打得好!弟兄们辛苦了!”

    李振西说:“可是旧关还在敌人手里,我担心明天天一亮,敌人会卷土重来。”

    孙连仲:“老弟说对了。光凭教导团夺回旧关不可能。我已发出命令,明天拂晓,第三次反击旧关,你们可以配合,现在教导团全部进入沟内,如果敌人反攻,跑都来不及。你们不如乘敌人立足未稳,连夜出击,夺回关前的几个山头。我让特务连带来几百条麻袋,你们可以装上土,在旧关前堆成掩体,阻塞道路,加以固守,为明天大部队反击创造条件。”

    李振西说:“总司令说得对。今晚我们不把敌人攻走,明天敌人就会把我们攻走,我们干脆去拼一下。”

    一直没说话的冯钦哉插话说:“很好!你们夺回一个山头,赏洋五千元!”随即掏出一个小本子,撕下一页写道:“教导团夺回一个山头,赏洋五千元。总指挥冯钦哉。”当着孙连仲的面将纸条交给李振西。

    孙连仲命令各部队于17日拂晓开始反击。第38军教导团却提前开始行动:在17日凌晨2时,冲锋号声突然响起,教导团官兵疾风暴雨般冲上旧关周围的山头。睡梦中日军来不及抵抗就被消灭,并炸毁战车四辆,缴获山炮两门,机枪步枪共二百多支,夺回八个山头。

    孙仲连说:“钦哉兄,这下你得掏腰包了。”

    冯钦哉说:“我写的是夺回一个山头,赏洋五千元;他们夺回八个,怎么赏?”

    孙连仲以为他在开玩笑,谁知最后他竟一文没给。倒是黄绍竑拿出三千元奖给了教导团。

    17日拂晓,连战一日两夜的教导团官兵正在睡梦中,突然一阵山崩地裂般的巨响把他们惊醒。日军十多架飞机在头顶上轰炸、俯冲、扫射,一排排炮弹吼啸着飞来。教导团官兵被炸得肢体破碎,鲜血遍地。紧接着,日军战车和步兵冲过来。李振西迅速组织起部分官兵,拼命抵抗。但在日军猛烈攻击下,伤亡累累。李振西令团部所有人员全部上阵,苦战两个多小时,才将日军击退。入夜,教导团所余官兵趴在血泊中等待天明。……

    18日凌晨,李振西接到了孙连仲的电话:“老弟,池峰城到了,马上去接替教导团的阵地。”当日傍晚,原有三千人的教导团,李振西带着仅剩二百多人撤离了阵地。

    黄绍竑决心夜袭旧关。19日凌晨2时,各部队开始攻击。第31师一部攻入旧关,经激烈肉搏和巷战后,日军退据旧关以南高地顽抗。拂晓,日军援兵到达向旧关反击。第31师突入旧关的部队被迫撤回原阵地。8时,第35旅一部协同第31师攻占旧关东、西两侧高地,另一部向旧关以东进攻。

    战至14时,日机十余架对中国部队反复轰炸,使各部队暂停攻击。18时,中国部队乘夜幕即临、日机飞走之际再行攻击。第30旅迅速攻占了核桃园,并以第159团向旧关挺进,企图乘势肃清旧关日军。因友军未能协同,孙连仲命该旅退回原阵地。

    第17师当面的日军,自13日晚攻占雪花山后,其主力增援旧关日军作战,仅一部兵力在雪花山附近与第17师乏驴岭守军对峙。19日晨,日军攻击重点由旧关转向乏驴岭。日军在飞机大炮支援下,向第17师阵地发起全面进攻。激战至13时,乏驴岭南阵地被日军攻占。守军伤亡惨重,第49旅旅长耿介志率余部50多人退到北阵地。15时,荆蒲关阵地守军只剩30余人,战至黄昏后,向葛丹撤退。

    至此,第17师在井陉、雪花山、乏驴岭一线浴血奋战九昼夜,伤亡官兵五千余人。撤离时师长赵寿山胡须都白了,仿佛老了三十岁。

    后来,为纪念娘子关战斗,第17师成立了一个“血(雪)花剧团”,其中一首战歌唱道:“我们在乏驴岭上,誓死与阵地共存亡。我们在雪花山上,血花沾满我们刀枪。井陉车站夺大炮,娘子关外毁车辆……”

    守军三次反击未能奏效,且伤亡惨重。此时平汉路元氏方面日军北撤,其一部仍集结于石家庄附近,企图沿正太路西进。黄绍竑遂令各部向娘子关附近转移,旧关反击战结束。

第124章 要隘娘子关失陷

    华北日军在平汉、津浦线方面作战比较顺利,但在晋北地区则陷入苦战。日本大本营指示华北方面军迅速完成平汉、津浦线作战任务,并夺取太原。因此方面军命令第1军和第2军迅速进入德州和安阳一线,并于10月19日命令第20师团攻占娘子关,进入阳泉,为尔后进攻太原作准备。

    10月20日,第20师团师团长川岸文三郎下达命令:师团决定分两个纵队向阳泉发动进攻。第39旅团为右纵队,继续由娘子关正面攻击守军;第40旅团为左纵队,从右纵队正面之敌背后,进入井陉附近集结。师团部设于井陉。全师团于21日行动。

    21日,第20师团右纵队对娘子关守军正面继续发动攻击。为挽回战局、歼灭入侵日军,孙连仲于15时下令向当面日军袭击:第3军袭击旧关东南高地之敌并占领之;第31师袭击旧关及西面高地之敌并占领之;第27师除袭击1000高地附近之敌外,须与大、小龙窝友军取得联络,并占领核桃园;第30师袭击北峪、东西葛丹之敌并占领之。战斗竟夜无大进展。

    22日晨,日军陆空军协同向第27师阵地及第30师阵地猛攻。第30师出击的第178团被日军包围。第30师力战后将日军击溃,178团撤回原阵地。第27师第79旅及新编第10团伤亡六百余人,该旅旅长黄樵松遂令各团余部撤守地都附近阵地。

    当日15时,黄绍竑令第26路军即日缩短战线,占领绵山顶及苇泽关一带阵地,阻敌西进。孙连仲奉令于20时开始向神仙洞、绵山顶、苇泽关、宋家岩之线变换阵地,并于22时致电阎锡山告之:第2集团军自房山、琉璃河起,累经激战,从未休补;西移娘子关后连战十余日,伤亡甚重,所余兵力不足六千人,阵地绵延50余里,兵力甚感单薄,若任何一点被敌突破,即无法应付,请速调生力军增援。

    这时,川军第22集团军邓锡侯部刚到太原,阎锡山即令该部第41军军长孙震率部,由正太路输送至阳泉,归黄绍竑指挥。

    日军右纵队继续攻击娘子关正面守军阵地时,其左纵队于21日由橫口车站南下,22日晚大部到达南北障城,一部进抵侧鱼镇。增援娘子关的第18集团军第129师刘伯承部,此时已由阳泉向垣村、马山村地区前进中。该师第386旅陈赓部之第778团袭击了日军第40旅团侧翼部队,使其行动迟缓;23日晨,又在石门口阻击,歼灭日军三百余人。

    长生口、旧关间的日军在飞机支援下,向红土岭迄甘桃驿以东第3军曾万钟部阵地攻击。守军英勇抵抗。入夜后,第3军向大小龙窝及核桃园日军发动全线攻击,激战竟夜,给敌以很大杀伤。第3军伤亡团长一人,士兵六百余人。

    24日晨,日军在飞机支援下向守军正面及右翼阵地发动全线攻击。右翼第3军红土岭及以西阵地战斗激烈。第129师第386旅在马山村、锣鼓寨袭击日军,以配合第3军作战。

    此时,转隶孙连仲指挥的第41军第122师之第364旅及366旅已达阳泉,奉命在七家峪、马山村、东回镇一带占领阵地,加入右翼作战。日军多次进攻均被第26路军击退。左翼第27路军方面,自20日以来,除第7军第42师阵地遭敌炮击外,并未发生战斗。

    黄绍竑认为,娘子关防线已趋于稳定,即于25日电令第27路军开赴忻口作战,遗防由第26路军派一部兵力警械。正当右翼部队调整换防、左翼部队减少之际,日军于25日发动猛攻。左翼部队第3军第7师阵地被日军突破,该师被迫转移至1314高地迄梁家垴之线。

    26日,日军继续向守军阵地猛攻。第129师第386旅旅长陈赓率其第772团在日军后方七亘村设伏,击毙敌补给部队三百余人,缴获骡马三百余匹及大量军用物资,但未能阻止日军攻势。日军第40旅团已进至娘子关、新关侧后的柏木井附近,严重威胁娘子关。

    黄绍竑在得到阎锡山同意后,下令守军主力后撤至巨城镇、移穰镇一线,并令转赴忻口增援的第14军留置三个团于巨城镇至东南上、下盘石间,以阻止由娘子关西进日军;娘子关仅由第26路军所留少数兵力防守。日军乘势进攻,当日占领了娘子关。

第125章 中国军队转移

    日军占领娘子关后,第1军司令官香月清司即令第20师团发动追击,乘势进入太原。第20师团长川岸文三郎将左、右纵队改为左、右追击队;令右追击队向阳泉、平定追击;令左追击队经柏井驿向平定追击。师团本队经新关向平定前进。27日,守军全线阵地均被日军突破。守军仅余四百余人西撤。

    军委会为解除晋东危急,令第一战区抽出兵力,立即向石家庄、娘子关迂回进击。但因不能及时行动,29日则令孙连仲部在寿阳以东地区占领阵地,阻敌西进。当时川军孙震部已失去联系;第26路军所余兵力仅五六千人孤军苦战,其第27师有一个营仅余六人,都未脱离战场。当天日军攻占平定。

    11月1日,蒋介石急电第一战区程潜,着汤恩伯速率所部参加晋东方面作战,攻击敌军侧背。汤恩伯率第13军经林县、辽县、和顺、昔阳向平定前进,准备攻击日军之侧背。

    同日,黄绍竑令第26路军占领正太路附近各高地,阻敌西进,令第30师(仅余三百多人)及河北保安队固守寿阳城;并令第22集团军在上下龙泉镇、松塔镇一带占领阵地,拒敌西进。11月2日,第30师占领寿阳东面高地,协同第31师及第3军一部与日军激战后,分向卢家庄地区转移,当日寿阳城失守。

    第22集团军总司令邓锡侯感到上龙泉阵地孤立,若孙连仲部被突破,则该集团军有被包围之危,遂令第41军留一部兵力与敌保持接触,其主力转移至铜官铺、下龙泉之线占领阵地。第7军第169师于当日奉命向太原转移。

    11月3日,黄绍竑令当面各守军向太原转移。阎锡山致电第18集团军总司令朱德,令其以主力牵制晋东日军,破坏交通,迟滞日军西进,掩护战区部队作防守太原的部署。

    3日,当正太路正面开始转进之际,第22集团军才知寿阳失守,其第41军尚在下龙泉、松塔镇、白云村一带;4日晨,才知第26路军及第3军也向太原转移。

    孙震遂于当日9时,命令第22集团军第45军第127师、第41军第122师及124师各部向太原方向转移。沿途遭到日军追击,激战至13时,守军才脱离战斗。至16时,孙震才接到黄绍竑关于3日12时转进的命令,令该集团军其余部队向太原方面转移。

    当部队进至榆次地区时,遭到日军阻击,除第127师师部及379旅第757团进入北营阵地外,其余均被阻遏。6日晚,孙震则令各部队向太常镇附近地区集结收容。

    日军第20师团西进,于10月29日占领平定,30日占领阳泉,11月2日占领昔阳,同日占领寿阳。日军占据了太原东面的重要城镇,极大影响了中**队的太原防御部署。

第126章 保卫太原作战方案

    10月26日,娘子关失陷,晋东中国守军被迫溃退,日军沿正太路两侧迅速逼近太原,山西战局急转直下。娘子关失陷,忻口已失去防守价值。阎锡山在万般无奈之际,作出撤退忻口守军,执行“依城野战”守卫太原的决定。

    10月31日,卫立煌接到阎锡山令忻口守军向太原附近撤退的命令,对参谋长郭寄峤说:“本来这里可以不撤,但是东面娘子关失陷了,日军沿着正太路快速逼近太原,抄了我们的后路,不撤不行了。”

    卫立煌顿了顿,又说:“坚守二十多天,牺牲了郝梦龄军长、刘家琪师长以及数千名将士,没能将已陷入困境的板垣师团歼灭,实在令人终生遗憾!”

    稍顷,卫立煌又说:“寄峤,一定要督促各部,越是撤退,越要沉着,越不能乱,不然,敌人放开手脚追击,我们损失更大。”

    郭寄峤:“我在考虑,阎长官命令我们向太原以北既设阵地后撤,依城野战,保卫太原,结果会怎么样?”

    卫立煌:“我也在考虑,忻口和晋东撤下来的疲惫之师,在太原周围与强敌决战,不会有好结果,部队能否掌握住都难说。”

    11月2日晚9时,忻口前线部队按照卫立煌命令,各派出小部队向当面之敌发动短暂出击后,主力开始撤离。被外国舆论誉为“华北抗战**的标志”的忻口战役,就此结束。

    阎锡山曾向蒋介石致电,陈述其决定撤军的理由:“我东路军黄部退至寿阳以东附近地区后,连日被敌猛攻,仍不能支持,不得不准其逐次向西撤退。在此千钧一发时机,若不速令西路军卫部向南转进,一旦敌突至阳曲城下,不特该城防部队陷于孤立、难以固守,即卫部后方亦感莫大胁迫,攻守两难。为万全之策,已拟以依城野战之目的,令卫部于今(2日)晚向蔡水坞、青龙镇、天门关之线转进,占领阵地,与敌决战。”

    11月1日上午,阎锡山在太原召集山西省政府主席赵戴文、战区参谋长楚溪春、高级秘书梁化之等少数亲信,商讨战区参谋长朱绶光起草的守卫太原“依城野战”作战计划,并议定了太原军政机关撤退方案及物资转运、城内市民疏散等重大事项。

    作战方针是:“本会战旨在利用太原四周既设阵地线,实行依城野战,以阻敌前进,消灭其兵力,待我后续兵团到达,再施行反攻夹击而聚歼之。”

    朱绶光说:“我提两个方案供选择。第一、以忻口撤下来的第14集团军为主,配以王靖国第19军和陈长捷第61军,在卫立煌指挥下布置太原城防;以晋东正太线撤下来的部队,在太原附近准备依城野战,仍由黄绍竑指挥,以傅作义第35军和晋北撤回的其余部队,在忻口、石岭关、黄寨等线抗击南下日军,掩护卫立煌由忻口南撤,完成掩护任务后,作为预备军到太原城西集结。第二,由傅作义指挥所属第35军,再配属晋绥军一部守太原城;以晋北、晋东撤下来的部队,归卫立煌指挥,分别在太原城北、城东依城野战。”

    朱绶光讲完后,高级秘书梁化之说:“我不懂军事,但我觉得第一方案好,其好处是,能够保留傅总司令指挥下的预备队,可作机动。”

    参谋处长楚溪春说:“第一方案固然全面,但正太线日军进攻速度很快,我军没有充足时间在北线节节抗击敌人进攻,掩护卫军南撤。特别是卫军进入太原占领新阵地,一切生疏,地形不熟悉,更怕这时东面敌人不待我守城部队入城,整个计划自然全被破坏。”

    “我觉得,还是第二方案可取。”赵戴文说:“百川,还是由你来决定。”

    阎锡山说:“我想来想去,还是由咱们的部队守城为好。因为丢了太原,中央军不心疼,咱可心疼。咱的部队谁守为好?当然是有守城经验的傅宜生了。守太原嘛,谁也不愿干;让宜生守,卫立煌、黄绍竑也就无话可说了。另外,我决定让卫立煌担任战区前敌总指挥,除八路军和杨爱源第6集团军以外的部队,不管中央军、晋绥军、陕军、川军等等,都归他指挥,依城野战。这么办,蒋介石高兴,我阎百川把军权都交给中央军了嘛!”

    朱绶光:“今日讨论的作战计划,可否通报卫、傅两总司令?”

    阎锡山:“暂且不必,因为作战计划尚需召开军事会议正式决定。今日咱们内定的事,都不能泄露出去。”

第127章 傅作义将军临危受命

    11月2日下午,阎锡山在太原召集紧急军事会议。王靖国、杨爱源、孙楚、楚溪春、赵戴文、周恩来等参加。卫立煌在忻口指挥部队南撤,黄绍竑在寿阳指挥各路残兵应付日军追击,均未到会。

    阎锡山说:“今天把诸位召集来,主要请大家讨论一下防守太原的部署。现在大敌当前,局势危急,对我们辛辛苦苦经营多年的省府太原,决不能轻易放弃,一定要固守。大家思考一下谁来防守为好?”众人沉默,都在思考。

    第6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神情紧张,不停地望着阎锡山察言观色,担心阎把这副重担压到他肩上。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心想:守卫太原之责,无论从哪方面讲,都应由常驻太原的晋军将领担负,因为他们地形熟悉,工事都是他们修造的,占有地利、人和等条件。

    一阵沉默后,阎锡山的目光扫向傅作义。

    这时杨爱源、孙楚、王靖国不约而同地提出,担任守卫太原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者,必须具有很高的威望和高超的指挥才能,还要有守城的丰富经验。还说,咱们这里就有守城名将嘛。接下去,晋军将领就大肆吹捧傅作义,历述他的守城战绩。结语是:守太原之重任,非傅作义莫属。面对如此场面,傅作义心情十分激愤。

    他毅然拍案而起:“弃土莫如守土光荣,太原城由我傅作义守!”

    阎锡山脸上露出了微笑。他离开座位,走到傅作义面前,拍着他的肩膀说:“宜生,一定要守住咱的太原!”

    周恩来目睹这一场面,再一次领略了傅作义的胆识和胸怀。

    散会时,周恩来紧握住傅作义的手,关切地说:“宜生将军,抗日战争是长期的持久战,主要是消耗敌人有生力量,不在于一城一地之得失。”

    他又加重语气说:“抗日战争之基础,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请你多加保重!”

    傅作义深情地说:“谢谢周先生!”

    散会后,傅作义回到第7集团军总部,他把周恩来的话,向秘书王克俊复述一遍,然后说:“这是语重心长、恩如泰山的赠言,对咱来说受益无穷。请你把周先生的话记录下来!”

    直至今日,傅作义才豁然明白:10月19日,阎锡山将傅作义部调离大战犹酣的忻口前线,令傅作义督修忻县以南及太原的城防工事,又急调第35军第218旅开赴太原城。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他守卫太原城,原来阎锡山早有预谋啊!

    11月2日晚,傅作义召集各部将领会议。各部将领得知第35军防守太原时,绝大多数将领都对阎锡山此举感到气愤。

    副军长曾延毅说:“阎长官对我们太不公平了!我们本应守绥远,可他硬调我们守山西,开战以来,都叫我们担任重要作战任务。可他的第6集团军,在平型关打了一下,就给藏起来了,杨爱源、孙楚,这回干脆跑到晋南去了,他们常驻太原,明摆着该由他们守。说穿了,阎长官就是想牺牲我们35军!”

    傅作义说:“不要再说这些!我既然领受了任务,就要把太原守住。我们不是给哪个人守太原,而是为国家守,为民族守!现在咱们研究守城计划!”

    参谋长陈炳谦说:“请总司指示。”

    傅作义:“首先要命令守城部队迅速集结,4日以前必须部署完毕。北城、东城将是敌人攻击重点,我们35军就部署在敌人重点攻击方向上。第213旅可部署在商城,估计沿正太路之敌除进攻东城外,还会进攻南城。西城外有汾河,不是敌人主要进攻方向,可配备战斗力较差的新编独1旅。”

    傅作义沉思片刻,又说:“关于城防工事与火力配备,我提出一个要旨:城防各种兵器的配备,应能集中所有火力,以达歼灭敌人之目的。为使接近城垣之敌完全消灭于我火力网内,城外近距离的死角,须以最大努力消除。各城角、各瓮城及城根据洞,伏藏山炮,对接近城墙之敌,以零线子母弹构成交叉火力网。各城墙突出部,构筑机枪地下室,用侧射火力辅助山炮火力。监视哨所一律设置在城墙腹部,采用互相监视法。城内房院可形成复廓者,须加筑外壕,形成纵横无数的方形阵地,以备阻绝突入城内之敌。城内较高坚的建筑物配备远射炮,并能向各方随时集中射击。”

    为维持城内秩序,傅作义决定成立戒严司令部,并任命曾延毅为戒严司令。

第128章 阎锡山等逃离太原

    3日,阎锡山任命卫立煌为第二战区前敌总司令。除第6集团军和第18集团军外,战区部队全归卫立煌指挥。

    4日下午。阎锡山主持召开了太原失陷前最后一次紧急军事会议。黄绍竑、卫立煌、孙连仲、傅作义等参加。阎锡山计划以忻口方面撤退下来的部队,据守太原北郊既设工事,并派一部守汾河西岸高山工事;以娘子关撤退的孙连仲部,据守太原以东高山既设工事;以傅作义部死守太原城,并任命傅作义为太原守备司令。第二战区长官部指挥部移驻交城。

    黄绍竑不同意这个意见。

    他说:“太原固然要守,但怎样守,值得研究。是以野战支持守城?还是以守城支持野战?我认为,应以守城支持野战部队休整。因为忻口、娘子关两方面部队正在撤退,恐怕在他们还未占领阵地时,就被敌人压到太原城边来,前方、后方许多人马混杂在像锅底似的太原城区,其后果不堪设想。我主张晋东方向的部队,撤至寿阳以南、榆次以东山地收容整顿;从忻口撤下来的部队,除派一部分守太原北郊的工事外,其余的撤至汾河以西山地整顿。我觉得,即使守城部队作了牺牲,来换取大多数野战部队休整时间,也是值得的。”

    黄绍竑意见同阎锡山本意相差甚远。阎锡山是既要守城又要野战,只要能保住太原就行。两人争来争去,相持不下。卫立煌和孙连仲赞同黄绍竑的意见。但阎锡山说:“军队已经行动,无法改变。”

    会议后,阎锡山即率少数亲信、随员离开太原前往交城。

    6日,卫立煌下达了守卫太原作战计划。主要内容为:为暂避与敌决战,以一部固守太原城,主力即向太谷、交城之线转移、整顿补充,待机回歼深入晋中之敌。

    兵力配置:除第71师、独立第7旅、独立第8旅、第27路军(第14军团)附第19军等极少数部队,进入太原城归傅总司令指挥外,其余各部队均向太谷、交城地区转移整补。

    此作战计划,实际改变了阎锡山“依城野战”作战方针,使防守太原部队成为孤军独战,极大增加了守城困难。

    11月3日,日军“华北方面军”命令,第5师团归第1军司令官统一指挥攻占太原。

    4日,第1军司令官香月清司命令第5师团继续进攻太原,并以一部向汾河附近追击;命令第20师团在昔阳支队占领榆次后,以一部全力攻占榆次西北地区,师团主力进至榆次后向介休追击;命令第109师团循昔阳支队前进路线向榆次前进。

第129章 傅作义部署城防

    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兼任太原守备司令,指挥第35军各部及由忻口后撤的极少数部队,担任守卫太原的任务。守城部署为:

    北城从西北城角起:姚骊祥新编第1团,黄其武第218旅435团、436团、420团(欠2营)。东城从东北城角起:第211旅419团(欠1营)、422团、421团(欠1营)。南城全面由杨维垣第213旅布防。西城全面由陈庆华新编独立第1旅布防。炮兵分布在全城的各个炮兵阵地。关厢前进阵地:北关兵工厂由第420团两个营防守;东北城外黄国梁坟阵地,由袁庆荣团的张惠源营防守;东南城外郝庄、双塔寺阵地,由刘景新团的韩春富营防守;南城、西城外,由担任城防的杨、陈两旅,分别在太原火车站和汾河东岸派出警戒部队;第35军骑兵连,在汾河西岸担任游动巡逻。其余部队,分别编为地区预备队和总预备队。

    城内:曾延毅为戒严司令,袁庆曾为关厢防守指挥官,绥远宪兵第7、第8两队担任岗哨、巡查,维护秩序。

    11月5日上午,守城指挥部从平民中学移至太原绥靖公署院内。参谋长陈炳谦向傅作义报告,守城部队已入城完毕,并到达指定位置严阵以待。

    傅作义说:“好,从明日凌晨起,开始封城,除大南门可通行外,其余各门全部封闭,断绝交通。”

    这时,新任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卫立煌前来辞行。

    卫立煌说:“阎司令长官和黄副司令长官都走了,现在敌人已经占领太原外围山地,他们是居高临下,太原城完全在其炮火有效射程之内,况且还有飞机助战,孤城岂能守住?宜生兄,虽有守涿州的经验,可那是十年前的事了,当时,对手是装备一般的奉军,如今,敌人是现代化坚甲利兵的日军,怎好同日而语?”

    傅作义:“卫总司令的分析我完全赞同,但是,太原已成为华北最重要城市,轻易放弃,则我辈军人有负国家和民众养育。作义既已答应守城,理应尽力支撑危局。至于后果,现在考虑不了那么许多。”

    卫立煌:“你现在受命于危难之际,不过我看太原是无法固守下去的。从全局看问题,还是因时制宜为好,必要时,须要撤就撤。撤出太原的责任,由我负责好了!”

    傅作义感动地说:“作义永远难忘卫总司令的关怀!”

    卫立煌掏出笔记本,撕下一页空白纸写下手令:“必要时,相机撤退。”

    卫立煌递给傅作义:“时候不早了。”起身告辞。临上汽车前,两人紧紧握手。

    卫立煌:“宜生兄,请你保重。我暂在汾河西岸指挥,请你多与我联系。”

    11月5日下午,傅作义召集守城部队连以上军官训话。他说:“我们要守住太原城,阻止敌人前进,才能掩护大部队和太原市民及物资安全转移。现在城门封得差不多了。我们城内官兵,就像活人躺在棺材里,只差钉上棺材盖了。如果我们齐心协力守住太原城,就能把棺材盖子给顶开了,大家也就得救了。否则,棺材盖子就被敌人给咱钉死了。”

    傅作义提高声音说:“困兽犹斗!我们抗日军人,为何不能和敌人决一死战呢?希望弟兄们,发扬为国家、为民族英勇献身的爱国精神,努力守城,完成保卫太原的光荣任务!”

    傅作义激昂地说:“我们必须坚决奋斗,尽到守土抗战的神圣职责!”

第130章 周恩来傅作义话别

    5日下午,傅作义刚训完话,周恩来前来告别。

    傅作义惊讶地说:“周先生怎么还没走?”

    周恩来笑道:“组织八路军驻太原办事处工作人员撤退完毕,又组织群众把卫立煌和傅将军赠送八路军的武器全部抢运出去,到现在刚忙完,才来向傅将军告别。”

    傅作义:“刚才接到218旅报告,今日敌人已与我军发生前哨战,在城东十几里处,也发现敌人骑兵侦察部队。敌人很快就要攻城,请周先生赶快出城吧!”

    周恩来幽默地说:“傅将军,你还没有发给我通行证呀!”

    傅作义立刻叫过机要秘书王克俊:“你马上安排周先生从水西门走,出水西门不远就是汾河桥,那里还好走一些。”

    临别,周恩来凝视着傅作义,语重心长地说:“傅将军守城名将,是可以信赖的。但抗日战争是长期的战争,焦土抗战的主张是错误的;只顾一城一地之得失,也是不足为训的。要着眼于争取最后的胜利。能争取时间就是胜利,能保存有生力量就是胜利。务请沉思!”

    傅作义的心深深地震撼了,他握住周恩来的手:“周先生的教诲,令我终身难忘!”两人分别了。

    当晚8时许,周恩来出了城,乘八路军办事处的汽车,先过汾河再转至临汾。二十天后,周恩来返回延安。周恩来两个半月山西之行,华北乃至全国形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11月5日深夜,傅作义挥笔疾书,给他大哥傅作仁写了一封遗嘱式的信件:

    “我奉命在平绥线担任前敌指挥,虽经**浴血奋战,仍未能阻止日寇疯狂进攻。目前战火已烧到太原附近,我已奉命担任太原城防司令,肩负保卫太原之责。须知此次对日寇之战,是一次外御顽敌和保卫祖国之战,它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存亡和民族的兴衰。全国人民奋起抗战,人人有责。作义身为军人,更是守土有责,责无旁贷。作义自幼从军,戎马半生,只知为国为民,早置生死于度外,只要一息尚存,誓与日寇血战到底,为国捐躯,义无反顾。作义自幼在外,很少关心家务。俗话常说,为国尽忠就不能为亲尽孝,我看亦不尽然。须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此次保卫祖国,亦就附带保卫家乡,或可兼顾忠孝两面,此点差堪告慰!……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耿耿此心,犹如日月,可以告慰国人家人矣!”写毕,傅作义感到心头轻松了许多。

第131章 太原保卫战打响

    在忻口被中**队打得几乎一蹶不振的日军第5师团长板垣征四郎,得知当面的中国守军全线撤退后,重新鼓起精神。他当即命令全部日军紧追不舍,意图抢在第20师团前面占领太原,以便挽回忻口受挫的面子。

    11月6日,日军在城北和城东地带,对当面守军第218旅和211旅发动了数次猛攻;遗尸数百具,进展缓慢。但日军在战车和大炮掩护下尾追而至,在大北门和小北门之间猛攻城垣,受到守军城墙上机枪和城根炮火大量杀伤,遂停止攻击。

    6日晚,板垣接到日军华北方面军通报:“据谍报称:支那军决定以‘依城野战’方针坚守太原,待援反攻。卫立煌为前敌总司令官,傅作义为守城司令官。又,上海方面,第10军已于5日在杭州湾登陆,上海指日可下。我军必须在上海之前占领太原。”

    同时,日军第1军司令官香月清司致电板垣,规定7日一整天为攻击前的准备时间,8日对太原发动总攻。板垣和参谋长西村利温研究后决定,总攻时间为8日上午8时。

    11月7日,日军第5师团集中炮火轰击城墙,日军飞机在空中投弹助战。下午3时许,东北角城墙被敌炮弹轰开一个缺口,日军步兵在战车掩护下蜂拥而至冲上来。守军第211旅官兵奋起抵抗,日军死伤累累,但仍拼死向城内突进。战局顿时恶化。

    在城内指挥作战的傅作义,对参谋长陈炳谦说:“如不彻底堵住城墙缺口,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突进城内的日军,若不加以消灭,就要祸及全城。”

    他立即命令第73师王师长:“不惜一切代价,迅速收复东北城角阵地,赏洋五万元!”

    守军第211旅官兵奋勇杀敌,与敌肉搏,毙伤日军数十名,拔掉了插在城墙角上的日本太阳旗,收复了阵地,消灭了进入城内的大部分日军。敌人停止了进攻。暂时稳定了局势。

    傅作义对戒严司令、第35军副军长曾延毅说:“日军虽然停止了攻城,但城内并不平静,到处有人放冷枪,估计是汉奸、日本特务和突进城内未被消灭的少数日兵所为。你要督率戒严部维护城内治安,以免动摇军心。”

    曾延毅点点头,起身离去。

    曾延毅和戒严司令部参谋长郗莘田,带着三四十名戒严司令部人员,骑马赶到大南门,只见城门被沙袋堵塞。有人喝令守军:“快搬开沙袋,曾副军长有紧急公务要出城!”

    守军团长李在溪马上给旅长杨维垣,打电话报告。杨旅长说:“没有傅总司令的命令,任何人均不准出城!”并向傅作义请示。

    傅在电话中说:“不能开城门放他们出去。请你告诉曾副军长,让他们速回司令部共商大计!”曾延毅等遂去水西门,令部下强行搬开沙袋出城逃走了。

第132章 山西省府太原陷落

    11月8日8时。日军发动总攻击。日军在飞机大炮和坦克配合下,从东、北两面猛攻城垣,大北门城楼被燃烧弹击中,城楼火焰弥漫,如同一支冲天的火炬。密集炮火轰击下,一段城墙被炸塌。11时许,日军三个营再次从城东北角缺口涌入城内。他们与小校场的日军会合后,在城内扩张。敌我展开巷战。与此同时,一部日军向河西迂回,占领了汾河桥。

    日军继续向北、东两线全面进攻,守军各部经连日激战,伤亡惨重。东北城角突破口,守军已无法控制。日军从这里又突入约两个营。守军既无力量将城内日军消灭,又无力量将其驱逐出城去。

    12时后,日军以坦克掩护汽车,不断由汾河以西公路上向南运输部队。日军企图以攻城部队牵制守军不能撤退,一俟包围部署完成后,对守军来个全部歼灭。下午,日军第5师团长板垣征四郎,命令师团预备队投入战斗。日军扩张到精营、埧陵桥、粮食局及绥署后门外的东缉虎营,对中国守城部队形成包围之势。

    这时总指挥部与各部队失去正常联系。傅作义心中焦急,坐立不安,眼里布满血丝,嗓子嘶哑,面色苍白。秘书长曾厚载及总部很多人都已悄悄逃走。傅作义身边只剩下参谋长陈炳谦、防守指挥官袁庆曾、副官张景涛、卫士郝德振、参谋处长苏开元等少数人员。

    下午5时许,幕僚们怂恿陈炳谦和袁庆曾,劝说傅作义赶快撤走,不然就来不及了。陈、袁二人婉转地对傅作义说:“对敌人一定要打,对窜入的日军一定要消灭,但需要筹划一种有利的打法。现在局势已恶化到对我军极端不利,我们最好先突出敌人包围圈,转进到西三里,反转来再打击敌人、消灭敌人,这是当前万全之策。”

    傅作义满脸痛苦复杂的表情。他沉思良久,喃喃地说:“我反复想过了,抗战是长期的,你俩也说退,好,今晚就撤走。”

    在场者终于舒了一口气。傅作义泪水盈眶。苏开元赶快将早已预备好的退却命令,让参谋长陈炳谦签了字,立即分头发给各守城部队。

    11月8日21时,傅作义下令撤退。守城部队由大南门突围,经汾河桥冲至汾河西岸,向古交镇方向撤退,当日夜,太原城沦陷。

    11月9日晨,傅作义停留在太原西山一个小村里,总部要员陆续赶来。第211旅旅长孙兰峰带旅特务连,第73师代师长王思田带一个特务排也赶到这里。傅即令分头收容部队。

    11月11日,在山西古交镇,傅作义面对刚集结起来的一千余名从太原突围的官兵,用悲凉的语调说:“英雄不怕死,怕死非英雄,不怕死的跟着我傅作义,来继续抗战!”

    此后,转移至石楼县休整。傅作义电请上级给予处分。阎锡山一度准备追究傅作义失守太原之责,由于卫立煌“相机撤退”手令及蒋介石反对,而最终作罢。

第133章 太原抗战结束

    当日军第5师团向太原城攻击之际,由晋东向西进的日军第20师团在攻占太原以南榆次后,即沿同浦路南下,于8日在太谷与第13军发生战斗;日军第5师团于8日夜攻占太原后,即以一部进出交城以北地区。

    8日,第13军汤恩伯部第89师第265旅第529团某营守备的太谷被日军攻陷。当日,日军一部从太谷南进与第529团对峙,其主力沿同蒲路南下。

    9日,日军先头部队越过祁县。同时从太原南进的日军攻占交城。

    这时守军晋北部队及晋东部队之一部,均集结于汾阳附近地区,其余部队均已取得联络。

    9日20时,卫立煌在汾阳下令:所属各部队在平遥、汾阳之线以南附近地区集结,准备尔后作战,并规定了各兵团的行动及任务。

    此时,第3军正沿白晋公路南撤,第22集团军第41军正沿同浦路向平遥撤退,第45军第127师大部已随晋北部队撤至赵城、洪洞一带收容,第27路军在大宁附近集结,第17军(欠第21师)及第177师第529旅由汾阳移至吴城镇,由太原城突围的第35军在中阳集结,第101师已于12日前到达东明谷附近,其余部队均于指定地区集结。

    第18集团军及骑兵第1、第2两军仍在敌后游击。

    日军攻占太原后,第5师团以摩托化部队向南追击至清徐后停止;第20师团向南追击,于10日占领平遥后停止;第109师团在太原东南榆次、昔阳地区集结;第108师团原在获鹿、井陉间集结,准备用于正太线(后改平汉线方面)。

    12日,华北方面军令第20师团及第109师团驻屯山西,第5师团调至保定、石家庄一带休整(仍直属华北方面军),令关东军于15日归还建制。至此太原抗战结束。

    卫立煌根据敌情,决心以一部占领子洪镇、韩侯岭、兑九峪、吴城镇之线,阻敌南进,主力于汾阳以南地区整补,遂于15日在临汾下达对敌攻击命令。但因各部队均由残部编并而成,番号虽多,实际兵力不过七个师。除少数部队留战场附近整补外,其余均赴临汾以南侯马、垣曲、永济、河津、平陆一带整补。至1938年2月,敌我双方仅有小部队互相游击,并未发生大规模战斗。

    太原会战期间,中国空军华北支队曾对大同、繁峙、平型关、阳明堡、崞县、原平及平汉路沿线日军进行轰炸,支援地面部队作战。据统计,连同太原会战开始前几天,共计进行了12次侦察、42次轰炸,击落日机三架,击伤一架,击毁日军大批重型设备。据报,仅10月13日一天,就在原平、崞县炸毁日军坦克24辆。

    9月21日,日本关东军飞行第16联队15架战斗机,掩护第12联队八架轰炸机轰炸太原时,中国空军第28中队陈其光率七架驱逐机迎战,将日军“空战大王”第16联队第1大队长三轮宽少佐座机击伤,迫降于太原附近农田中,三轮宽被当地民兵击毙。

第134章 八路军配合正面战场

    太原会战期间,八路军在敌后战场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部队作战。10月19日夜,八路军129师第769团3营,在阳明堡机场烧毁敌人24架飞机。消息传到忻口前线,起初**不相信。20天后,到忻口、太原轰炸的敌机明显减少,他们才相信了。有些官兵在阵地上振臂高呼:“中华民族万岁!”

    十多天后,在太原卫立煌对周恩来说:“八路军把敌人几条后路都截断了,对我们忻口正面作战的军队帮了大忙。要不是娘子关方面的情况变化,我们真能够把板垣师团歼灭一个差不多了。这件事情没有完成真可惜,太可惜了!”

    卫立煌又说:“没有把129师调去打阵地战是做对了。阳明堡烧了敌人24架飞机,是战争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情,我代表忻口正面作战的将士对于八路军表示感谢,感谢!”

    10月25日夜间,黄绍竑给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打去电话:“今天川军在马山村以西受到敌人攻击,损失极大。敌人正向第3军军部固驿铺迂回,我已命令川军王铭章师长率领366旅向柏井驿开进,协同第3军夹击这股敌人。请伯承兄部予以配合。”

    刘伯承:“我判断,明日可能有敌人后续部队由侧鱼镇经七亘村通过,继续向石门口进攻。所以,我已命令386旅明日在七亘村设伏,消灭敌人的后续部队!”

    黄绍竑:“好!请伯承兄,协助我挽回娘子关右翼的危局。”

    刘伯承:“请黄副长官放心,我将尽力指挥所部配合友军作战!”

    26日9时许,果然有日军辎重部队在二百多步兵掩护下进入七亘村伏击区。陈赓第386旅第772团3营早已埋伏在这里。战斗瞬间打响,一阵火力集袭后,第3营官兵呐喊着冲入沟底,与日军展开肉搏。两小时激战,以十余人的伤亡取得了击毙日军三百余人,缴获骡马三百多匹的重大胜利。两天后,第3营又在这里设伏,击毙日军百余名,缴获骡马40多匹。

    两次伏击日军,把在旧关第3军曾万钟部一千余人,从日军包围圈中解救出来。

    11月1日,刘伯承令第386旅第771团在昔阳以东黄崖底设伏,以伤亡30余人的代价,毙伤日军三百多人。两天后,从晋北地区南下的第115师主力,在昔阳以西广阳伏击日军第109师团辎重部队,经四小时激战,歼敌近千人。三天后,刘伯承和刚赶来的徐向前,率第129师在广阳以东的户村设伏,歼敌250余人。

    11月6日,被蒋介石急调来增援山西作战的汤恩伯部,到了榆杜便不敢前进。汤恩伯给刘伯承来电话:“刘师长,你们那里的情况怎么样?沁州方向、西河底有敌人来,对我们左侧背威胁很大呀!”

    刘伯承说:“我们师的司令部就在西河底,你的左侧北很安全。你的右侧背也没有敌情。从六河沟到石家庄,从石家庄到太原,都有我们的部队。”

    汤恩伯又说:“刘师长,目前战局混乱,我想听听你的高见,能否请你到榆杜来一叙。”

    刘伯承表示同意。十几天后,汤恩伯一见刘的面,就欣喜地说:“你们的游击战打得好啊!日本人吃不消,日军的攻势被挡住了。”

    自9月中旬日军攻陷大同和进攻平型关开始,至11月8日太原陷落为止,坚持近两个月的太原大抗战宣告结束。太原抗战是中国抗战初期抵抗最坚决、最持久、战绩最显著的四大会战之一,它打破了日军企图进行华北平原会战的计划,为中**队主力实施战略转移,部署新的作战,争取了时间。

    在这次悲壮的大抗战中,八路军于平型关一战扬名中外;惨烈的忻口血战,消耗日军兵力两万余人,创下了华北战场大举歼敌的记录;太原大抗战之后,八路军在华北初步站稳了脚跟,为以后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太原大抗战,是国共合作抗日的典型战例,也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最佳时期,对后来抗日局势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1937年11月15日,在山西沁县八路军总部驻地,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会见了几位远道而来的满怀抗日热情的青年。彭德怀详细回答了青年们提出的问题,告诉他们:“第八路军决定永远不过黄河!”即在晋察冀地区坚持抗日。

    这时,在延安的**十分自信地宣布:“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经结束,以**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

第135章 徐州大抗战简介

    作战时间:1938年1月下旬至6月上旬。

    作战地域:鲁南、苏北、豫东、皖北。

    参战兵力:中国12个集团军64个师又三个旅共约60万人;日军八个师团又五个旅团共24万人。

    指挥官: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第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日军第10师团师团长矶谷廉介;第5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

    作战经过:可分两个阶段:前期为台儿庄作战,后期为徐州突围及豫东作战。作战结果:中**队突围(转移),日军伤亡三万两千人;中**队伤亡一万九千人左右。

    作战意义:整个战役持续了五个月之久,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迟滞了日军的进攻速度。尤其是战役前期的台儿庄战役,中**队获得空前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民的抗战士气。

    李宗仁,字德邻,广西临桂人。1926年率部参加北伐战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汉中行营主任。指挥徐州会战诸役,在台儿庄会战中,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日军两万余人,鼓舞了全**民的抗战热情。1945年抗战胜利后,任北平行营主任,国民党政府副总统。蒋介石下野后,就任代总统。1949年11月去美国。1965年在周恩来安排下回国。1969年1月30日卒于北京。

    孙连仲,国民党高级将领。1936年由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抗战爆发后,任第2集团军副总司令,在河北良乡、涿县抗击日军。1937年9月升第2集团军总司令,调娘子关参加太原会战。1938年3月率第2集团军坚守台儿庄,获台儿庄大捷。继而参加武汉保卫战,任第3兵团总司令。1939年起,先后任第一、第五、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1943年任第六战区代司令长官。抗战结束后,拥蒋内战。1949年去台湾。

    矶谷廉介,侵犯华北、华中日军将领。曾任日本陆军省军务局长;日本驻中国公使馆副武官,是日军中的“中国通”。1938年3月,指挥日军第10师团进攻华北,与李宗仁指挥的第五战区国民党军在台儿庄作战。同年6月,接任日本关东军参谋长。1941年12月日军侵占香港后,被任命为香港总督。1944年12月,调任台湾行政司长。1946年被南京军事法庭判为无期徒刑,后来提前获释回国,1967年死在日本。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8560/ 第一时间欣赏中华大抗战最新章节! 作者:江山多娇所写的《中华大抗战》为转载作品,中华大抗战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中华大抗战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中华大抗战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中华大抗战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中华大抗战介绍:
该书重点记述了从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这八年抗日战争中,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华北、华中等广阔的敌后战场,所进行的英勇顽强、机智灵活的游击战争,给侵华日军以重大打击,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同时记述了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所进行的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最为激烈的淞沪、徐州、武汉、长沙、太原、滇缅等会战的主要战斗情景;正面战场中国军队付出了重大牺牲,涌现出众多奋勇杀敌、为国捐躯、忠魂撼天地,光辉照千秋的民族英雄! 国共两党两军和全国人民,团结御侮、共赴国难,在盟国支援下,经过八年浴血苦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最后胜利!中华大抗战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中华大抗战,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中华大抗战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