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钢铁时代TXT下载钢铁时代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钢铁时代全文阅读

作者:十年残梦     钢铁时代txt下载     钢铁时代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东南亚的发展

    澳大利亚的战局产生了对中方有利的变化,这是之前中国所没有想到的,在中国看来的,澳大利亚本身就是一个产量区,在战争爆发之前,每年会出口300万吨的粮食,50万吨的牛羊肉,这些澳大利亚的人口,澳大利亚的粮食自给率会超过180%以上,也就是说,口粮八成,这样的粮食自给率,让中国,还真的没有考虑到,澳大利亚会断粮,可是现实摆在面前,澳大利亚并不是依靠科学种植而获得较高的粮食子给率的,他更多的是依靠庞大的面积和天中天收,在大片的领土,都被中国占据的前提下,澳大利亚的粮食开始减少了,虽然伴随着人口的大规模的减少,可是相对于土地,人口减少的总量并不算多。

    澳大利亚在最初,被中国打的有些疲于奔命,在发现中国的目标全部都是粮食的时候,也有意识的认识到了,中国已经发现了澳大利亚的弱点,哪怕处于最劣势的程度,也必须要做出选择,为此,澳大利亚放弃了一个又一个的边陲之地,果断的断腕求生,这是最无奈的,也是最正确的选择。

    英国和美国,也拿出了必要的支持,无法保证通畅的往来,每个月保证3艘万吨货轮还是可以的,5万吨的粮食,基本上保证了持续,不过最终,谁都知道,持续的放血,会让澳大利亚的抵抗,陷入到停滞之中的,他们陷落的日子不久了,说不定,下一次战斗,中国人面对核心区域,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澳大利亚就会陷落了。

    跟澳大利亚的高层,惶惶不可终日的不同的是,澳大利亚的战局一切顺畅,张孝淮的稳重,得到了高层的一致好评的,中国在战争的同时,也没有放弃澳大利亚的建设,大量的物资和机械设备运往澳大利亚,首批和接下来的移民,也开始抵达,中国人又一次在异国他乡,开启了新的生活之旅,可是这一次跟历史上,中国移民的每一次努力不一样,中国有了国家作为后盾,用强大的国家机器来保护移民的,相信几年,或者十几年之后,这里会被中国人开发成为一片乐土。

    中国跟澳大利亚的实力对比上面,中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这一点从开始澳大利亚战场之初,中方高层都是一致认可的,精心准备,突然袭击,在中方高层看来,无论是谁来指挥,没有理由失败,可是战争的进程,比之前所有的预料都要出色的多,张孝淮是最适合澳大利亚战略的指挥官,换其他任何的一个将军,率军前来的话,胜利是一定会胜利,甚至会比张孝淮更快,可能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能够拿下澳大利亚,但是损失也是庞大的,最起码30万打底,甚至一些激进一点的,会损失50万以上,甚至更多,哪像张孝淮这样,进入到澳大利亚之后,总损失不过是8400人左右。

    在损失的8400人之中,只有的不足四分之一是阵亡,剩下的都是轻重伤,阵亡和重伤残疾的,加起来不超过3300人,这样的伤亡,相对于首批120万,还有后续大量的部队进驻的澳大利亚战场来说,连皮毛都算不上,一个军7万人,损失这么多,都不能够称之为伤筋动骨,更何况澳大利亚方面军,最少是20个军以上的单位,这样损失,平均到一个师里面,可能才几十个上百个,真的是非常稀少。

    从杨元钊包头开启的时候,一直都注重伤亡,不会跟对手拼死相争,原因在于,包头的基础薄弱,可现在中国的程度,坐拥的30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七八亿的人口,一次性损失三五十万,这个根本无法动摇中国的根基,6000万以上的动员能力,极限超过1亿,30万真的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慈不掌兵,总是计较士兵的损失,恐怕也无法打大仗,可是在杨元钊看来,中国的基础太薄弱了,他都尽可能的来增加中国的人口基数了,能够避免的损失还是避免的好,无论是派日本到阿拉斯加,还是派遣张孝淮到澳大利亚,都是为了这个,中国目前的根基,只要是休养生息下来,最多十年,根基讲深厚的无法逆转,虽然现在是有消耗的底气,能够少消耗一点就少消耗一点。

    现在张孝淮出色的完成了这个任务,不但用最小的损失,拿下了澳大利亚的庞大的领土,并且在逐步的削弱对手,只要不出现大的问题的情况下,最多到1917年,他们将会彻底的把澳大利亚的全境都给拿下来,最终让这么一片,位于大洋洲,总计超过7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纳入到中国的领土范围之中,当澳大利亚拿下了之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附属的那些岛屿,基本上也会成为中国的囊中之物。

    小规模的冲突,依然没有停歇,可是大型的军事对抗就几乎没有了,中国是不想打,暂时恢复一下,等待着后勤的补充,并且为接下来的战斗,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澳大利亚则是没有能力打了,只是小规模的冲突,就让澳大利亚疲于奔命,他们怎么可能去攻击重兵把守的中方阵营,澳大利亚的战场开始退出了中国的视线。

    从澳大利亚向北的,越过赤道,就是东南亚,这个曾经是兰芳,以兰芳为借口,跟德国结盟,比中国更早的加入到了同盟国的序列,一下子成为了协约国的肉中刺眼中钉,可惜当时的协约国,根本就没有力量干涉东南亚,特别是英国,正有些岌岌可危害怕中国对印度进行攻击的,把所有位于亚洲的力量,都调入到了印度的,一旦中国入侵印度,他们会在印度打一场女王战。最终,中国只是借助着兰芳,在舍尔舰队的帮助下,再印度洗劫了一遍,然后就把目光放在了东南亚,从兰芳为基础,开始了种田发展的过程。

    正因为有这样的历史,在兰芳归入中国之前,就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的东南亚,目前,在中国人的手中,焕发出了别样的光彩,东南亚的位置太好了,不但是海洋性的气候,还深处热带,多年未被开发过,肥沃的几乎可以捏出水来的土壤,再加上一年三熟的独特地理位置,让这里很自然的成为了中国的粮食基地,只有整个中国十分之一的领土面积,却负担了整个中国45%以上的粮食,所以在东南亚,看到最多的,就是大片大片整齐的农田了,然后就是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了。

    农业为本,无农不稳,可是无工不富,没有足够的工业,就不可能提供足够的财富,东南亚也是中国的核心,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面,比起西伯利亚还要重要的,这里是热带,相比较而言,气候条件没有西伯利亚那么的恶劣,在西伯利亚,只要是进入冬天,开始降雪,那就不是人适宜工作的地方,虽然热同样是一种灾害,可在某种情况下,比冷强多了。

    在不断的努力之下,东南亚早早的落地了一些基础的重工业和轻工业,比如说的造船业,钢铁制造,还有一部分的轻工业,这些的转移,让婆罗洲和中南半岛,都有了工业的踪迹,产值从兰芳成立的那一刻起,就没有停止提升,提升的幅度早已经超过了中国平均增幅,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不过现在兰芳并入到中国之后,不可能把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都分成一个省,这里是植被繁盛,物产丰富的地区,因为历史的缘故,不可能如同国内,三四十万平方公里划分一个省,可还是以历史和地域的关系,分成了四个区域,中南省,马来省,印尼省和菲省的,这个划分就是中南半岛,马六甲海峡,婆罗洲以西属于原来印尼的地盘和菲律宾。

    在区域上面更加直观,可是大小不一,都归属于中国了,四个省直属中央的行政区划,他们之间能够比较的,就只有经济产值上面了,这是全国一体的比较的,包头那不能比,那是西北的龙兴之地,即便到现在,去工业化了这么久,大部分污染严重,能耗较重的产业,基本上都离开了包头,可是大量的集团公司的总部,加上一部分的高科技产业和半导体产业,还是让包头独占鳌头,基本上要比前十的最后五个加起来产值都要高。

    包头不能相比,中国传统的大城市,省会城市,天津,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城市,东南亚也不能相比,他们的发展时间远比东南亚强,并且承接工业转移的时间也更久,改革的也比较的深入,最高的上海,已经在短短的几年之中,排名中国第二,远不是这些落后的省份能够比较。

    东南亚的四个省之中,自身之间的比较,也跟一些国内落后省份比较,这些都是他们比较的重点,仅仅凭借着农业,无法达成这个目的,所以接下来的几年,省长们都着力推动着工业建设,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东南亚开始从中国最差的省份,逐步的开始提升,目前已经处于中游,这其中,值得一提的并不是承接了兰芳核心的印尼省,虽然它的发展也相当强劲,可是东南亚的明星却是中南省。(未完待续。)

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中南突破

    东南亚发展最快的中南省,也就是原来属于中南半岛的全部,在马来半岛划分界限的,作为东亚大陆,深入到东南亚的一个巨大的半岛,这么一个地方,早在很久之前,就是中国的藩属国的,一直都拥有着深刻的中国背景,比如说,高层之中,以中文为主要文字的,在藩王传承即位的时候,需要得到中央的认可的,中国文化几乎深入到他们的从上到下。

    不过在近代,伴随着中国在历史舞台上面的落伍,这些也是最早被侵蚀的,毕竟中国的名声在外,哪怕在1840年前后,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也是庞大的,在没有被英国拉下属于强国的面纱的前提下的,没有几个国家敢于直接挑战中国。

    现在,中国走上了一条跟历史上,完全不一样的道路,不但强行的驱逐了列强,也接受了这些列强的殖民地,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中南半岛,是接收比较顺畅的,在驱逐了殖民者之后,几乎没有什么抵抗,面对着天朝上国,面对着更加优越,更加强大的中国,他们乐于成为其中的一员。,

    对于中南半岛,本身手段上,没有印尼那么的凶狠,当然了,隔离和打散还是要做的,中国是要一片稳定的国土,而不是一片随时都有爆炸危险的定时炸弹的,目前中南半岛的原住民,只剩下了原来的27%,又填充了一倍以上的中国人,目前中国人占据的总数高达85%以上,这给比例是比较稳妥的,只要接下来的几年之中发展顺利,这一片国土理所当然的吞下了。

    中南半岛的基础建设,相对于婆罗洲,还是差了不止一个档次的,能够在最初,就高速发展,甚至在1915年超过了印尼省,成为整个东南亚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双第一的省份,不但得益于它的位置,也得益于他的领导,中南省的生长。

    中南省的省长,名叫王荣民,出身于太原王氏,他也算的上中国最早接受西方教育的一批人,早在1890年,就接受了完全西式教育,7年之后,1897年他留学美国,学习经济,并且成功的留在了美利坚的,成为了一家股份公司职员的,5年的时间,从一般办事员,做到了副总经理的位置,也算是一时的青年才俊。

    杨元钊的出现,改变了包头运转的道路,晋商八大家齐聚包头,开创了西北商会这个看起来松散,实际实力相当庞大的经济体,在成立之初,控制的资金已经超过千万,然后在杨元钊的点石成金之下,如同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了起来。

    千万资金,在晋商看来,有些动容,却没有可能孤注一掷,晋商们当时介绍来了许多的人手,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受过基础的西学教育,并且在学校里面刚刚毕业的青年学生,真正的精英,或者说被寄予厚望的,基本上都在观望,可是很快的,这些人就坐不住了,因为包头商会的发展速度快的让人吃惊,农业就不用说了,新式种子和化肥的出现,让农业的产出增加了好几倍,水泥厂,棉纺织厂等一系列的工厂的建立,更是日进斗金的,资本在第一年就获得了膨胀,从1000万的总资本到1亿,没有过多长时间。

    这时候,所有人都坐不住了,一个投资一两百万的商会,对于晋商的八大家来说,还不怎么放在眼里,可是这个数字涨到一千万,甚至是不断的增长的时候,就算是最古板的人,面对着如此庞大无比的一笔财富,也坐不住了,真正的投入到了包头商会的,并且把所有的人员都给弄回来。

    王荣民就是这样,他是1909年回国的,当年就加入到了包头商会之中,负责商业上面的活动,因为学的是经济,又留学美国,王荣民就融入到了包头商会的发展之中,并且在包头商会为起点,走上了政途。

    晋商八大家作为最早跟杨元钊合作的团体,不但在西北的发展之中,借助了庞大的东风,积累下了规模宏达的财富之外,也培育了大量的政府高层,包括刘澍在内,只是部长以上的高官,就有37人,王荣民在其中,并不起眼,他最开始只是在财政部任职,在兰芳成立的时候,就已经介入到了兰芳财政和银行,最终,才成为中南省的省长的。

    今年只有39岁王荣民的,在干部年轻化的中国,也算是一个中坚的干部,走上了省长的位置,成为了一省大员,如果没有更进一步的想法,恐怕也说不过去的,从杨元钊而下的,中国的发展蓬勃发展之后,升官就不再依靠权术了,没有一个漂亮的经济数字,哪怕背景在强大,权谋再厉害,也升不了级。

    王荣民能够抓住时机到了兰芳,并且借助着兰芳划省的机会,成为了中南省的省长,他的野心就极大,当时兰芳划省的时候,4个省之中,以印尼省最为重要,毕竟以婆罗洲为基础,那里曾经是兰芳的首都,在所有方面,都是发展最好的地方的,不但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还承接了来自中国方面的钢铁和石化方面的产能。

    可是王荣民看的很清楚,中国永远会以原来的领土为基础,也就是说,只有靠近原来中国领土的地方,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更别说,中南半岛跟中国大陆,本就是一体,铁路和其他的交通方式,就可以连接它,婆罗洲还是差了一点点,需要跨海。

    事实上,王荣民的选择非常的正确,在他进入中南半岛的第一年,4条国内干线铁路的延伸工程,开始在中南半岛的建成,一条通往原来的缅甸,两条通往原来的泰国,一条通往越南,这四条铁路的通行,让中南半岛成为了中国干线铁路在中南的延伸,辅助了一批的基础铁路建设,中南半岛的铁路网络正式建立,不但中南半岛产出的海量粮食,可以通过铁路,快捷的运到国内,一些热带特有的水果,反季节蔬菜等等,也同样可以,更别说大量的机械设备,从钢铁到石化,再到轻重工业的一些零星体系,中南半岛用了一年的时间,追上了婆罗洲几年的发展,并且在1915年超过了印尼省,成为了东南亚地带,发展最快,经济总量最多的省。

    如果王荣民的期望,只是在东南亚这边独占鳌头,他已经获得了,在3年的时间之中,所有的评价,全部是优秀的王荣民,已经上了中组部的考察名单,可是在提拔上面,还存在着少许的顾虑,中南半岛是中南半岛,从某种意义上面说,他是新建的省份,很多的经济活动,得到了中央方面的支持,无论是婆罗洲,还是中南省,他们的很多项目,都是在国内的直接支持之下上的,这其中王荣民起到了不少的作用,这个作用是否是决定性的,谁也说不出来的,从这个角度来想的话,王荣民的功绩,多多少少,就打了折扣。

    王荣民也是包头商会的老人,能够的走上这个高度,在政府之中,有着一定的关系,这个关系,虽然不可能给王荣民直接的支持,晋商八大家之中的,职务最高的是刘澍,他并不是八大家的直属弟子,更多的支持杨元钊,至于杨悦,他更在意的科研方面的,所以大部分的最高职位就是部长和省长。可是无孔不入的关系网,却可以把船在哪里弯告诉王荣民,让他根据情况进行调整,这已经是别人享受不到的优待了,这会节约大量的时间。

    这个时代的海归,跟后世的不一样,后世的不少都是富二代去混文聘,泥沙俱下之下,没有多少含金量,这个时代,留美学童都是学子之中的佼佼者,再加上美国用庚子赔款作为担保,只要能够留美的,基本上都是可以专注的学习,这也从客观上造就了留美的成就较高,他们不必操心学习以外的生活问题,只要自身愿意努力,肯定能够学到很多的东西。

    王荣民就是这样一个,从个人能力上面,他相当的出色,在财政部做的就非常好,先后担任了多个不同处司的职务,中南省成立之后,借助着机会,推动了几个大型建设,并且谈妥了一些投资,这才让中南省脱颖而出,现在,知道了中组部的疑惑之后,他知道,必须要在原有的基础上面,有了更大的发展才可以,这样才有可能重新进入到中组部的序列之中。

    说实在的,中南省地处东南亚,虽然跟中国连接,却有些偏僻,几条铁路过来,不过是让中南半岛加入到大陆的铁路网里面,算是扫落边角而已,几处工业的投资,也是的国内在转移落后产能,虽然王荣民可以推动,完成更多的工业落户计划,可这些对于中南省的经济提升不高,最多是在原有的基础上面,提升一到两个百分点,让经济数字更漂亮一点,提升幅度不高,不足以改变中组部的印象。

    到底要做什么好,王荣民苦思冥想,都没有想明白,最终他决定,不去想了,去看看目前来自中央的内参,或许在这个内参上面,会有解决他目前问题的答案吧。(未完待续。)

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中南省的大项目

    内参,听起来很耳熟,这也是杨元钊根据后世的经验,弄出来的,分了几个档次,比如说省部级一个档次,市县级,然后就是面对所有公务人员和一定级别的高级工人的参考消息了,根据不同的级别,保密度也不同的,虽然内参跟参考消息,都会刊登一些大型的计划,不过内参刊登的时间,远比参考消息早,就是放在省部级这个群里面,进行整体的讨论,这个事情不存在**********的,不会少数服从多数,一旦有明确的理由,说明这个工程的坏处比好处大的话,中央也就会停下这个工程。

    对于省部级大员来说,这个内参,就是他们了解中央的时政方针,大型计划的窗口,代表着中央的意志的,当然了,有些人喜欢看,有些人不喜欢看,王荣民就是其中一个喜欢看的人。能够走上今天的地位,一方面,王荣民个人能力相当的出色,能够在有限的条件下,获得更好的发展,他的不少计划,看起来在夹缝之中,却走的相当的到位,花费最少的力量,办成了最多的事情,这是王荣民最大的优点,也是他能够有今天地位的根本。

    可是另外一方面,王荣民紧跟着的中央大政方针,很多时候在中央借力,并且获得了良好的收益。中国目前,拥有着世界最庞大的工业体系,加上国有化的进程加快,国家控制着大量的集团公司和赚钱行当,国库相当的有钱,如果地方的时政方针跟国家的相一致,最终得到国家资金的借力,发展就会快上一步,甚至插上翅膀。

    之前中南半岛的铁路,虽然是大陆铁路体系的扫尾,可是早一两年和晚一两年,这中间的差别可就大了,毕竟中国百废待兴,到处都是在建设,铁路修建的时间表甚至排到了3年之后,中南半岛毕竟不是中国传统的疆域,在中央的观感之中,还是稍稍差了一点,大部分的国民认为,他是附属的土地,虽然中央已经尽可能的扭转这个想法,可惜效果不大,中国统一才多长时间,这些区域并入到中国才多长时间,没有长时间的潜移默化,民众们不可能认可的。

    就拿美国为例,哪怕在19世纪拿下了阿拉斯加,在20世纪初的时候,拿下了夏威夷,可是这些地盘真正融入到美国的时间是什么时候,阿拉斯加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成为美国第49个州,而夏威夷是第50个,中国借助着天时地利认可,完成了对西伯利亚和东南亚的吞并,不能说是蛇吞象,毕竟中国原来,也有超过12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可是要融入其中更加漫长。

    王荣民就是看到了这一点,果断的推动,说这里不是中国的传统疆域,却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藩属国,又跟中国相连,完成了铁路的规划,对于稳定新占地区有着深远的意义,并且对发展中南半岛的经济,有难以想象的作用,他不但在中央铁路会议上面,据理力争,很是得到了一批人的支持,毕竟,开疆扩土了,谁也不愿意,让这些地盘最终的失去,中国已经用实际情况证明了,更多的土地,对于整个国土的重要作用,更别说,东南亚,占据了整个中国45%的粮食产量,现在中国的粮食自给率很高,可是未来呢,中国的人口增长速度,恐怕是全世界最快的那一批的吧,几年之后,说不定几亿人就生出来了,到时候怎么办,粮食问题大于天,哪怕从这个可能性上面,就必须要维护东南亚的控制权。

    王荣民也不是只是谈着理想,谈着未来,在包头活动的时候,他掌握了一定的舆论,得到了一定数量的高层的支持,在中南省也没有闲着,在地方也是费劲千方百计的,配套了30%资金,这一笔钱,几乎是中南省能够拿出来的全部流动资金,甚至还挪用了省长专项建设经费,一旦不成功,或者配套太少,最少2年之内,王荣民即便再看好的项目,都不可能获得资金的,这几乎等于是破釜沉舟一样的决心了。

    不过地方配套到位,并且做好前期的勘察,移民工作,这是一个重要的基础,这个基础加上高层的支持,双管齐下,正是凭借着这些得前提下,中南省最终获得了国家的大配套,还是最好的配套,中南省的铁路的规模有所提升,从普通的双向的两车道,提升到了3车道,标准和档次也有所提升,甚至原计划放缓的2条铁路,也都得到了修建,短短的几年时间之中,中南省就从一个铁路只有几百公里,还都是最轻型的铁路的前提下,变成了拥有铁路2000公里以上,几乎联络各主要地市的铁路网络,这一个铁路修建计划,可以说是神来之笔,正是因为这个才成为了中南省发展的根基,接下来,中南省的发展,一发不可收拾,直接超越了印尼省,并且远远的把他们甩在身后。

    正是这种缜密的考虑,近乎于妖孽的大局观,王荣民敏锐的就掌握到了中国高层的动向,并且用强悍的魄力,最终推动了整个中南省的发展,现在为了更进一步,王荣民同样认为在中南省本身找不到突破口的前提下,就只能够在大政方针上面看一看了,说不定能够在其中发现灵感,最起码,也能够从中央的一些动静上面,看到未来的发展方向,只要稍稍的借力,就可以让中南省发展的更好。

    内参,特别是省部级这一个层次的,都是在保险箱里面,原则上面,不允许其他人来看,可实际上,管理的并不是那么的严格,只是一个内部参考,一些绝密的,会用保密电话,或者是保密文书来送达,不必需要内参这样大规模发型的,可王荣民对于内参的重视程度相当的高,基本上都是他自己控制的。

    在保密柜里面,用密码打开,里面整齐的摆放着从王荣民来到中南省担任省长之后,全部的内参,3年多,接近一百本,每一个都翻阅了很多次,微微的有些旧,几乎全部的内参王荣民都看过了,而且不止一遍,可以说,内参是王荣民掌握中央动向的重要的渠道之一。

    这一次重温,也是浮光掠影,重点翻阅的是这几个月的内参,太久的其实没有多少指导作用,比如说5个月之前的内参的,讨论的一个投资计划,在上个月的时候,已经投入了,在参考消息,甚至是公开发行的报纸上面,都做了报告,这样的前提下隐藏和翻看,就没有意义了。

    不过,王荣民看的非常认真,一页一页,看的非常的认真,其实在过去几个月之中,内参之中连篇累牍的是北水南调工程,这是一个规模庞大的投资计划,甚至在世界上,都稍有跟它的投资总量相比的,借助着从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之中调水,满足整个中国的需求的,王荣民是太原人,却在学习西学的时候在南京,算的上了解长江,本以为长江才是水量最庞大的,湖泊什么的,跟长江相比,远远无法相比,可是贝加尔湖却是一个例外,他自身的水量是长江的很多倍,这么一个占据世界上表面径流六分之一的庞大湖泊,在最少一两百年之中,都不必担心北方缺水的问题了。

    解决缺水只是一个方面,到了王荣民的高度,他知道的更多,水不过是附带的,最关键的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杨元钊从工业建设的最开始就注意环境,现在更是借助着水,彻底的解决环境问题,不但北方的大片防护林的灌溉再也不成问题,并且让中西部的荒漠区域,也因为水而重新的焕发了生机,当植被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自然环境很自然的得到的修复和提升。

    黄土高原在10多年前,环境有多么的恶劣的,这一点,从小在太原长大的王荣民非常清楚,可是现在,却完全不一样了,去年他回过一次太原,去过一次包头,浮光掠影的几天时间,却真切感受到了不同,青山碧水蓝天,西北真的不一样了,那种舒服的感觉,跟呆在气候条件怡人的风景区的感觉差不多。

    继续向下看,在新的一期内参上面,王荣民找到了感兴趣的东西,中国开始推动水利建设,并且是全国范围之内,如果单纯只有这么一个,王荣民可能只是认为,中央在推动水电和小水利建设,这对于中南省没有多少好处,中南省没有多少水力资源,即便有,也是不适合开发的,这里地处热带,水资源丰富,即便不兴建水利枢纽,也不影响灌溉,最多遇到洪水的时候,会头疼一点。

    不过跟北水南调和全国范围的水利枢纽连接起来看的话,王荣民敏锐的把握到了,这似乎是中央的一种信号,似乎要大投入的项目,来拉动经济的,这似乎是一个机会,水利项目,或许中南半岛介入不了,因为中南半岛的环境和水利,没有直接的关系,可是中南半岛自己的项目呢,这或者是一个机会,一个让中南半岛腾飞的机会?(未完待续。)

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克拉地峡

    中南省有没有大项目,如果是别人执政,可能还想不到有什么大项目,王荣民就不一样了,从来到中南省开始,王荣民就不遗余力的推动中南省的建设,不但他本人为此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也推动着手下,不遗余力的寻找的,上行下效,上级喜欢斗鸡,下级就会送,既然上级想要政绩,下级也不遗余力的努力,提出了很多的项目,只不过都没有多大的效果而已,真正让中南省腾飞的,还是他从内参上面分析出来的。

    看起来是这样,王荣民知道,却不是这样的,正是手下的提供的东西,让他快速的对中南省了解的,不然的话,也不会在内参和全国铁路计划之中,敏锐的找到了铁路建设为突破口的,毕竟不了解整个中南省的家底,不了解铁路贯通之后,对于中南省的直接好处,只是为了政绩去争取铁路,争取到的,也不过是一个中央配套投资而已,后续的很多东西,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不但领导者的能力会大打折扣,就算是再大的关系,接下来谁敢帮助你。

    中国讲究的可不是关系和派系,从上到下讲究的就是实际效果,或许可以用人情和手段,通过一次投资,一旦这个投资没有起到应有的成效,或者造假,不但跑工程的要被问责,上面批准的和参加研讨会的同样会被问责,正是这个制度,才让中国的不少大型工程,没有流于形式,反而起到了相当深入的效果。

    王荣民清楚的记得,在他找突破的时候,就在二年前,他在接手了中南省一年多的时间,在各方面站稳脚跟,掌握了实权的时候,基本上开启了铁路计划的时候,有本土商人提出的一项计划,克拉地峡计划,用克拉地峡贯通印度洋和太平洋,为中南省带来大量航海红利,推动中南省的发展。

    题目很大,最终的效益也相当的惊人,当时王荣民还深入的研究了一下,原来这不是新提出的,或者为了迎合他这个省长的喜好而建设的,早在200多年前的18世纪,就有人提出了克拉地峡的动议,不过那只是一个意向,根本没办法投入实际运营,算是在这个区域有了这么一个事情。

    真正推动克拉地峡的,是中南省泰国的国王,朱拉隆功是泰国一位力主革新的国王,曾遍访欧洲,为泰国引进西方的先进科技。当时的国际海运业已有了相当的规模,因此开凿克拉运河,让太平洋与印度洋间海运航道便捷的构想便应运而生。那时国际间协力兴办巨型工程还不成时尚,单靠泰国的实力绝难胜任,泰国当时没有钱推动这个计划,连启动资金都拿不到。

    现在,包括泰国在内的全部中南半岛的国家,都归属于中国之后的,在了解了中国实力之后,特别是王荣民这个实际上的领导者,比较重视的发展中南半岛的计划,这些土著商人们重提这一计划,因为在他们看来,只有克拉地峡的计划,才能够满足王荣民的需要,对整个中南半岛,产生难以想象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克拉地峡的具体位置位于原来泰国南部,在泰国向马兰半岛延伸的狭窄区域,最窄处50多公里,最宽处约190公里,最高点海拔75米。它的东西两海岸皆为基岩海岸,浪平风静,拥有开凿的可能性,只要合理的设计贯通,中间可能不会有很多的提灌站。

    至于经济价值,也不算小,如果克拉地峡运河开凿成功,中国前往印度洋的船只,将会节约1200公里的航程,对于大型轮船来说,这代表着2-5天航行时间,对于远洋运输来说效果巨大,代表着节约大量的成本,任何一个远洋货船,在运输的时候都会产生成本,抛开时间成本不说,航行1200公里的时候,所耗费的油料都不是一个很小的数字,所以航海业上面,每一点点的航线的节省,都是一个巨大的效益。

    正是这个庞大的计划,让王荣民很感兴趣的,运河一旦开凿成功,只是凭借着过路费的收取,十几年的时间,就足以让中南省收回成本,更别说大量船只从这里经过,带来的航运红利,一些矿产甚至能够就近的卸货,转货,或者是本地消化,中南半岛跟国内的铁路已经联络上了,或许前往东南沿海,没有怎么绕路,可是对于西部的核心包头这边来说,继续的物资从泰国这边转运更好,陆地上面的优势也更大。

    可是认真考虑了之后,王荣民还是忍住了心中的渴望,这玩意耗费太大了,就成本上面,比得上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了,或许投入不会有那么大,可是苏伊士也好,巴拿马也好,那两个运河一节省就是近万公里的,克拉地峡才多少1200公里,如果有一个可比性的话,那就是基尔运河,基尔运河节约了400多海里的航程,这已经是所有运河之中节约航程最短的了。

    克拉运河比基尔运河高,两倍以上,这应该有巨大的效益了么,可是跟谁比都不能跟基尔运河比,基尔运河代表着德**方的利益,一个更快进入到大西洋的出海口,一个不考虑北欧三国的喜好,直接被德国控制的出海口,这一点军事价值非常的大,仅仅是凭借着这一点,无论投入多么大,德国都会投入,可以说是国家工程。

    克拉运河最多对中南省有好处,对于马来省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利空,这么算下来,投入巨大,效益不算明显,甚至还带着牺牲马来省和马六甲海峡为代价的,这就不得不慎重了,一旦出现不可预料的结果,到时候,就可怕了,再说了,王荣民也没有能力向中央要到8亿美元,甚至是2亿美元的资金,这可不是简单的配套,这是超级大配套。两年多之前,王荣民是否决了这一个计划,因为他没有信心,通过中央的验收,获得国家拨款的前提下,中南省自己最少20年之内,不具备单独推进这个运河的可能性。

    但是现在,明白了中央准备用大型基础建设推动发展,他心中的念头又升起来了,中央都开始借助着大型建设,拉动地方经济了,说明中央愿意投入,1200公里,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数字,再加上转运和印度洋出海口的关系,三方面利益之下,这个项目实现的可能性非常大,只要得到了足够的数据,似乎这会成为天赐的机会。

    王荣民一直都是一个行动高于谨慎的,中南省的发展,很多时候也依托了他的冒险,其实在经济领域,适当的冒险,没有多少的问题的,只要保驾护航做的好,以中国目前庞大的盘子来说,些许的损失没什么,只要大方向正确,一旦冒险成功,获取的收益可比稳重的多上十几倍,甚至上百倍。

    王荣民越想越兴奋,这恐怕是他能够遇到的最好的机会,必须要拿到第一手的资料,最少他这边要做出来计划,证明运河修通之后,是能够赚到钱的,而且回报率很高,那么第一个要拿到的,就是马六甲方面的通行资料,一年有多少条船,多少吨级的船舶,从这里经过,目的地又是哪里,因为克拉运河的局限性,只有东亚这边,进过马六甲海峡,前往的中东,或者非洲东海岸北部地区的,才适合通行这里。

    拿到马六甲海峡的资料,这不难,晋商系的关系,再加上兰芳这边,几乎是以晋商为主导的,关系套关系之下,到哪里都能够找到一定程度的关系,说不定还能够碰到本家兄弟。

    作为最早跟杨元钊合作的合作者,晋商不但获得了丰厚的金钱汇报,也收获了庞大的政治资源,在整个中国的体系之中,晋商占据了相当的一个部分,这其中,兰芳这边,更是重点,当时愿意到兰芳这边发展的很少,至于中国国内,除了西北的几省之外,大部分中原精华区域,关系错综复杂,即便是晋商也等闲插足不进去,对于杨元钊来说,没有什么关系远近,他更多的是看能力的,本地有关系,有能力把地方经济搞好,这点就够了,至于贪污**的窝案,自然有情报局来调查,现在中国的情报局还是石磊,可是在他之下,又分成了三个部分,一个是中央情报局,专门对外情报进行调查,一个是国情局,专门对内的,还有一个军事情报,则更加偏重军事方面。

    无孔不入的情报局,也没有什么只查情报,不管民生之类的,他们在调查到有人**的时候,不会如同锦衣卫东厂那样,直接管辖,直接审案,他们会把东西转给的相关的部门,至于相关部门如果不重视,或者是通风报信的话,自然会有更高一级给予管理,无孔不入,强大调查能力是情报局的特点,一般这里转过来的案件,都会得到确定的判决,偶尔有一两次,连部长这个层面的都倒台的,就可见情报局的恐怖。

    既然没有贪污**,那么本地人先天的优势,就造就了宗族势力的高涨,当然了东南亚这里是例外,这里都是土人,即便有华人,中央也不太相信,为了避免被分裂的危险,这里的土人和华人大部分调离,从国内补充,而当时愿意过来的很少,因为如此,晋商的精英份子,留在国内发展的,多是西北几省和中央,在兰芳这里的是最多的。(未完待续。)

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经济上分析

    整个兰芳画成的四个省一级的区划之中,最重要的中南省和印尼省的省长都是从晋商走出来的,另外两个,一个是西北原来官员,从地级市的市长走过来的,充当马来省的省长,因为马来省最小,另外一个,则是担任菲省省长,他是军事官员转的民政,菲律宾当时处于抵抗美国的最前线,本身也曾经是美国的殖民地,如果没有一个强力任务,无法弹压住菲律宾的形式。

    除了最高的省长这一级,整个东南亚的官员之中,出身晋商的差不多有7%,出身西北的更是高达30%左右,这种情况之下,在1909年就加入到政府体系王荣民,当然是的如鱼得水了。

    他首先,通过关系,联络了马六甲海峡的港务局,通过他们得到船舶的确切信息,并且给很多的朋友,同乡,同年发报询问。当然了,王荣民既然是调查,当然不能摆明了说,只能够旁敲侧击的拿到数据,不可能直截了当的说,他准备在中南省建一个运河,要分去马六甲的运力,如果是这样的话,恐怕谁都不会愿意给他情报了,他只是对那边要求,做一下运输能力的分析,要求详细到年月的层面,希望拿到过去几年的资料,越详细越好。

    运输资料和运力,这在任何一个国家,都算是比较秘密的东西,在战争层面之下,就更加是这样了,能够掌握这一个层次信息的,即便在马六甲港务局之中的,也不多,最起码也是处级以上的关键科室的领导,这些人都是久经训练的,换做一般人这么的打听,恐怕早就警惕了。

    可王荣民是谁啊,中南省的省长,再怎么保密的东西,只要不是绝密的军事情报,或者是保密级数很高的专项情报,否则,都会敞开的,一个国家部长这么一级的人物,特别是掌管一个省资源的,他本身就有这个权限看这个,更别说这个还是跟经济密切相关的,如果这个都不让看,经济还怎么搞,说不定这就是一个关乎中南省,甚至是整个东南亚全局的计划。

    这个处长,也是晋商出身,对王荣民也是久仰大名,只不过他的年纪小很多,加入到政府的时间也短,同乡的老大哥来询问,他当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甚至派出了亲信手下,把东西送过来,港务局,位于马来半岛之上,跟中南半岛是相连的,虽然马六甲这边,跟中南省,没有铁路直接相连,可是公路是有的,几百公里的距离,五六个小时而已,用着专项封漆的档案袋,就送到了王荣民的手中,就连王荣民都没有想到,会这么快。

    感谢了风尘仆仆送来的工作人员,王荣民安排秘书亲自接待的,并且打电话给港务局的这位老乡,表达了感谢之情之后,他翻开了这个文件,这应该是港务局归档档案的复印件,上面清晰的记载了整个东南亚的通航数据的,马六甲这里有,连整个东南亚,中国沿海各港口,甚至日本的都有,船只的数量,吨位,都精确到了相当的程度,甚至还有通行的时间和大致的货品的。

    王荣民是一个对于数字相当敏感的人,很快就从这些货物之中,找到了最大宗的货物石油,之前德国没有占据巴库之前,前往中东的船只,大部分都是空载回来,即便没放空的,也只是带了点俘虏回来,最多是一些简单的原材料的,毕竟,中国地大物博,德国什么都缺,又是在战争之中,在相互的经贸之中,几乎都是入差,中国大量输入货物到德国,德国凭借着部分贵金属或者实物来偿还。

    可从德国占据了巴库之后,就发生了不同,中国对于石油的需求,简直是永无止境的,无论日产量,年产量是多少,如果你愿意拿过来的话,敞开了收,多少都无所谓的,这就形成了通过马六甲最大规模的就是这个,这也占据了马六甲通航数量的30%和39%的运载量。

    如果克拉运河可以修通,那么石油不是一个可以利用的,继续的翻看,各种工业品,还有石油的部分裂解无,石化产品,这是最大的重点的,无论是出口哪个地方,包括德国的,都有相当一部分的是石化产品,这个也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地方。

    一份不足30页,不到2万字的文件,王荣民看的非常的细,几乎不放过每一个可能有的方面,通过这些数据,他对于克拉运河的信心再一次的上升,现在已经不是建于不建的问题了,现在是建成之后,酒精要如何发展的问题了,这个运河如果能够发展的好,对于中南省而言,这可是比之前的4条铁路贯通过来,最少好上10倍,甚至百倍的事情,真的弄好了,他一飞冲天也不是不可能,毕竟现在中国的发展方式,就是以经济为纽带的,只要能够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国家财富,一些缺点是可以包容,当然了,贪污**是一票否决,不可以打折扣的。

    本身,根据这个数据,他就可以做出建造运河的报告,可是从这份详细的资料上面,他看到了更多,大部分都是运河建成之后的,一些大的项目,他可以做到短时间,把东西分析清楚,可是一些复杂的,牵扯的广的,即便是他,只是分析了其中的好处,具体好在那里,就有些云山雾罩了。

    换做别人,只要这个项目对自己有直接的好处,肯定是第一时间,就拍板决定了,可王荣民不行,他必须要弄清楚,最少要弄清楚大部分的细节,比如说在运河贯通之后,利用陆上的铁路,减少时间成本和运输成本,就如同中国运往中东的东西一样,没有通过苏伊士运河,因为怕英国的扣押,更没有绕行好望角,那里太遥远了,还有众多的不确定性,而是通过战前才修通的铁路进行中转,在铁路的承载能力达到的前提下,铁路比水路的效率更高,可是耗费却更大,水运是最节约,最省钱的运输方式的,要在其中找到一个平衡,才能够显现出这个运河的具体作用,这不是一个简单知道就能够解决的。

    关于铁路物流上面的数据,牵扯的更多,这不但包括了东南亚,还包括了整个中国的铁路网,王荣民还多了一个心眼,让在财政部,商务部,工业部的同僚,帮助他打听了一下西南和西北这些省份的工业情况,还有一些通过铁路或者其他方法运出工业产品,运入原材料的情况,不可能详细到每一个列车,每一个车厢,却可以得到一个大概的数字,可是只要大概的数字就够了。

    在马六甲港务局的资料之中,王荣民看到了三个大的方向,钢铁为主的重工业,石化为主的化工业和轻工业,然后就是铁路航运为纽带的物流业和仓储业,特别是最后一个,是核心之中的核心,如果那个产业能够完成的话,对于整个中南省,甚至是整个中国,都是一个巨大的利好。

    单纯对中南省的利好,不足以打动整个中国高层,可是如果是对中国的利好,在这个时代,必然可以获得通过,越是深入的了解这些资料,王荣民就微微有些后悔,他有些丢西瓜捡芝麻了,之前如果真的在这个项目上面,多耗费一点精力的话,就不会如同现在这样了,说不定,提前两年,中南省就可以获得数倍的发展。

    当然了,平心而论,当时他的选择是正确的,一方面,中央没有明确的信号,以大型工程拉动整个中国的发展,夯实基础建设,1200公里的航程优势,在运费大幅度上涨和船舶的成本大量的涨价的前提下,并不是值得一提的,另外一方面,还没有从巴库回来的石油,仅此一项,每年最少会少掉2万多艘商船,毕竟空船的情况下,还要付出过路费,这点需要考虑,节约的1200公里的航程跟过路费之间的比较,这些都是问题。

    王荣民不是沉浸在过去成绩之中的人,也不是为了后悔而忘记了目前工作的人,这么一个大型的运河的计划,一旦建成之后,将会成为在世界上都数得着的大型运河,不如苏伊士和巴拿马这两个跨洲际的运河,却也比基尔运河更高的,只要运作得当的,中南省将会迎来一个史无前例的发展机会。

    错过了就错过了,王荣民庆幸的是,在关键时刻,他可以弥补这个错误,这是极为难得的机会,只要认真的分析,不单单只针对克拉运河这一个点上,克拉运河比不上苏伊士和巴拿马,那是以万里来计算的节约航程,并且两个运河都带有着强烈的政治和军事意义,就比如说现在,苏伊士运河来说,英国封锁了德国的使用,德国也通过奥匈和土耳其,再加上自身的潜艇,对苏伊士运河进行攻击,大部分情况之下,苏伊士运河是断绝的,这也是国际性航道的关键所在,控制了他,有深远的区域性影响。

    克拉运河跟两者的不同在于,他几乎整个区域,都是在中国的控制之中,是属于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无论是开凿,修建,还是别的,都可以不顾及周围邻国甚至国际影响,只用考虑到他的经济价值就好了。(未完待续。)

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 算错了吗?

    王荣民学的就是经济,在毕业回国之后,又更多的接入到了经济和金融的领域工作,整整7年的时间,从一般的办事人员,走上了省长这个高位,虽然说,依托了中国从1908年到目前的变革时代,沾了晋商的光,最终走上了一条青云之路,可是如果他一点能力都没有,在中国这个杨元钊主导的国度之中,最多就做到县级以下的官员就是极限了,再往上每一步都有一层层的考验,王荣民走到今天这一步,得益于敏锐的经济头脑,他可以算是整个中国搞经济最出色的那一批官员了,也是俗称的新锐官员。

    换做别人,可能无法短时间,从这些信息之中,找到合适的突破点,可是王荣民不一样,他就善于从这些纷繁复杂的问题之中,找到答案,很快他就找到了交通这个关键点,认真的分析之下,要兴建基于中南半岛的大型工业区和物流区的话,他能够依托的,就只有四条铁路了,可能克拉运河的项目获准通过之后,未来中南省铁路会更多,甚至这四条都会有一个巨大的加强,可是那是以后,现在王荣民只能够依靠现有的,在国内,繁忙的铁路线,并行4条铁路,甚至是5条的,也不是没有,因为铁路而带来的通畅和便利,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状况,目前的4条铁路,最西的是一条单行线,还没有进行复线修筑,最好的就是贯通曼谷,万象河内的这一条重要线路,是被修成了三条铁路并行,通行能力最大,另外的两条,都是复线。

    这四条铁路,最西侧的一条是绕行通往云南的,又是单行线,那一条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云南即便到了后世的中国,也不是一个经济非常发达的地方,云南那里最出名的,更多是风景,虽然中国的旅游业开始起步的,却不普及,人们刚刚从旧的生活条件之下走出来,又身处在战争之中,一般而言,还没有到闲的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程度,现在去的最多的,要么是北京南京这两个曾经的帝都,或者上海这样的东方冒险家乐园,再或者就是五岳名山和黄山这样,在历史上面,留下了浓重一笔的名胜古迹,云南还没有这个底蕴,面向全国游客。

    云南在整个运输之中占据的数量非常少,最多只是一些基本的东西,不能够作为重点,可是另外三条,就重要的多了,特别是最大的那一条三行线的,从曼谷出发,一路途径,万象河内进入到广西,在南宁进入到大陆铁路网,这才是最精华,最核心的线路。

    南宁作为广西的省会,也是中国铁路网在西南的核心,广西已经算是在高原了,只不过比起来云贵要好一点,云南贵州到后世21世纪,都是交通不便的地方,这个时代稍稍好一点,却只是连接上了铁路网,跟南宁这样,最少有4条干线铁路在这里交汇的铁路大枢纽,完全不能相比,最多是比中南省的曼谷稍稍好一点。

    只要连接上了南宁,到时候无论是走南宁,绕行广州,进入到京广线,联络整个东部平原,还是走贵阳,进入到四川,联络西南部最重要的省份四川,再或者就是走长沙,绕行湖北,河南,进入到山西,都是中国工业最发达的地方,这些地方起了联络,更能够发挥出克拉运河在交通方面的便利条件。

    中南省作为大陆的一部分,又在王荣民的推动之下,完成了铁路的基础建设,按理说,马来半岛属于中南半岛,算的上中南半岛的一部分,可是两者的分割相当的明显,克拉地峡从某种程度上面说,就是其中的连接带的,这个最窄只有50公里的连接带,其中条件不一,最多只能够容纳一条铁路的,虽然在中国铁路计划之中,有这一条铁路,可是目前而言,还没有动工。

    马六甲虽然是一个交通枢纽,可是在铁路海运联动上面,从来都没有动过这方面的念头,这一条快捷的线路,基本上没有太多的用处,因为,马六甲的方向,核心的港口在马来半岛这一线,可是最大港口却是新加坡,绕过了新加坡之后,要回到曼谷,就绕路了,与其这样,还不如只放广州,那里才是真正中国的铁路枢纽,再或者,直接从上海入海,在长江上,直接进入到中国的腹地,在武汉进行周转,这些都可以起到作用,中南半岛那里,特别是马来半岛,铁路的修建只是让中国的铁路网,可以连接到中国东亚大陆的每一个区域而已,马来省不如中南省,没有这个先决条件,可能要到中国开始第二级,第三级的铁路修建的时候,才会考虑。

    之前铁路的前提是在克拉运河没有贯通的前提下,现在,克拉运河上了计划,一旦贯通,这个网络的节点可以放在曼谷,曼谷无论是基础,还是未来的发展,都要比马来半岛上面,除了新加坡之外的城市好很多,而新加坡联络,甚至不如广州,这就形成了一个差距,从新加坡到曼谷绕行的道路,可以减少了,还比之前,最少减少了1000多公里的航程,哪怕是陆上铁路稍稍的绕一点,主要是从曼谷到长沙,等于稍稍饶了一点点的陆上距离,可是看这一路上的城市消化铁路运输的物资的,本身也不算太绕,对于包头和西部需要的货物来说,这等于是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在广州绕的,那绕的更多。

    从经济意义上面,已经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着眼点了,王荣民更加关心的是,能够从马六甲分流多少,当然了,是在不过多的影响马六甲的前提下的,朋友们给的资料相当的详实,详细的讲明了马六甲通行量,其实,通行量真的不少,中国向中东,通过3b铁路中转的物资,几乎支持了整个同盟国在欧洲的作战,1915年的数字是年运输能力6万艘,总量超过15亿吨,看起来似乎非常庞大的数字,可是实际上面,平均的运载量不过是5万吨而已,德国几乎大部分都依靠中国输入,土耳其和奥匈帝国也是如此的,没有这一条生命线,恐怕同盟国早就坚持不下去了。

    运河,如果从通行效率上面说的话的,万吨级,确切的说,2万吨级以下的,是最容易通行的,河的河道有限,开挖的深度问题,加上海拔的高度问题,都会产生影响,越大的船,对于运河的压力也就越大的,中国建设这个克拉运河,并不是为了军事目的,的主要的作用,还是在经济上面的,就不可能不计成本的投入的,毕竟经济产物,要收回成本,才算是他的优势,少一分投入,多一分收获,甚至工期短一点,就代表收钱的时候就长一点,这一点非常关键,一个庞大的项目,总是参考到方方面面,达成统一之后,才会兴建的。

    如果运河的长度控制在120公里以内,甚至是100公里以内的话,节约1500公里的航程,在这个时代的消耗上面上面,会减少2800-4000美元,这个数字非常的可观,按照这个时代,一艘万吨级的商船的价格在120万美元来说,一般情况下一万公里的运输,可以获得5万到5万不等的运费的,等于100次运输,差不多可以把投入的钱赚回来,这个速度,也就是不足10年的时间,快的话,甚至还不到5年,特别是现在,商船的价格疯狂的上涨,因为战争带来的结果,运费从最开始最少翻了4倍,连船的价格都翻了两倍了,这样的话,节约1200公里左右,是一个更加明显的数字,说不定按照运费,三年就足以收回成本。

    从目前掌握的数字来说,按照现在运费的折算,只要能够从马六甲分出来2万艘船,过路费按照节约的4000美元的四分之一,1000美元,2万艘,就是2000万美元,这是一个极为可观的数字,按照之前简单评估的运河的造价,可能就在8亿美元左右,这样下来,9年能够收回成本,这个速度已经太快了,超大型工程,10年回收成本,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速度。

    要知道,运河从来都不是一个短期工程,苏伊士运河从1869年通航,到现在快50年时间了,依然在运转,最多不过是稍稍扩建和改造一下,每年的运行费用相当的低,收益已经是英国海外驻地最为出色的一个了,这里也是一样,8亿已经是一个相当少的数字了。

    王荣民差点以为自己计算错误,又计算了一遍之后,这才确认,实在是太惊人了,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只是感觉到投资巨大,就没有继续下去了,早知道这样,两年前就上报告了,马六甲海峡虽然不错,却是国际航道的,马六甲是没有通行费的,最多是依靠加水加油等来赚点钱,这跟运河的通行费相比,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还是2万艘船,如果运河规模在扩大,每年的规模达到了4万,甚至6万的程度,这个克拉运河,将会变成一个下金蛋的母鸡,至于对马来省的影响,或许会有,但是不大,对于中南省的每一个方面,都是大规模获利的后果,他不能再等了,王荣民的自律性,都有些迫不及待了。(未完待续。)

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通天捷径

    因为这种急迫性,王荣民再也坐不住了,因为没有深入的研究进去,白白的放弃了这么好的一个项目,已经浪费了2年的时间,现在一分一秒都必须抓住,直接开始上书,不过要有选择,看到底是给谁。部长和省长这一级,对于本省和本部的事情,可以达到一言而决,自主性兴当的强,最多在中央进行备案,以供将来调查,这更多的是为了堵住漏洞,中国太大了的,就算是调查局,也不可能调查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省部级的自主权,也仅仅止于本省,或者是本部,超过省的范畴,多省,多部委,甚至是全国联动的,就必须要依靠国家了,这些工程要么是在国家的计划序列之中的,从上而下的分派下来,比如说之前的北水南调的,不但投资巨大的,牵扯的省份很多,几乎牵扯了整个西伯利亚新建的省份,还有整个西部,东北,甚至包括京津地区,可以说,大半个中国都被涉及了。

    当然了既然可以从上而下,也可以自下而上,由地方提出要求,直接在大代表会议上面提交的,这里面最明显的就是西南区域的这一片铁路兴建,因为这里山高路远,又不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央的铁路计划,最多就是把省会和一些重要的城市联络一下,甚至还有一些地级市,没有通铁路,看到北方密集的铁路网,这些地市的领导人在位的第一件事,就是好好的搞铁路,好在中央对于这个是默许的,只要能够联合一定的区域,并且拿到铁路的启动资金,中央是可以牵头并且批复下其余的拨款的。

    无论是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这都是大型计划的执行程序,克拉运河严格上,只是中南省本省的项目,他的全部施工区域,都在中南省内部,可是不但投资巨大,影响力也不是中南省一个省能够承担,他几乎涉及到了全部沿海港口,还有整个中西部地区的原料进出通道的,这一点上面,把他提升到了全国高度。

    王荣民是一个聪明人,到了省长这个层次,他很清楚,这个计划必须要快,需要很强的行动力,一旦被别人闻到味了,很多东西就被动了,中央没有看到,自上而下肯定不行,自下而上又有些太慢了,最早也要等到明年的全国大代表会议,他等不了这么久了了,那么他的选择就只剩下一个了。

    真正的核心高层,甚至是高层之中,有过大中型计划批复经验的人,才会知道,在这两个大型计划的程序之外,还有另外一条路,真正重要的,能够撬动整个国民经济的计划,把这个提案提交给杨元钊,会比交给大代表会议更加的快捷,更加立竿见影,只要通过就是板上钉钉的。

    只要计划在杨元钊那里得到通过,那么几乎是板上钉钉的,杨元钊感兴趣,哪怕在大代表会议上面被否决了,也可以通过他的基金会投入建设的,他觉得对中国有利的,他不计成本的,甚至他的前瞻性,可以影响到大代表会议对于这一计划的再次表决。

    如果在中国,寻找一个最有钱的人,那么杨元钊当第二的话,没有人会当第一,甚至在整个世界,以家族为单位的话,哪怕杨元钊目前只有一个人的家族,都可以称之为世界第一,可能会远超过世界上其他超过一亿财富家族的综合吧,更别说他影响的财富量了,那是一个让世界都颤抖的数字,他如果真的全力以赴的话,整个中国的财富都会为他所用。

    要知道,从1909年开始,杨元钊,杨悦,刘澍三人相遇,然后开启了包头商会的历史,一路走来,晋商的加入,甚至整个西部财团的加入,都没有分薄杨元钊的财富,他一直是包头商会股份最多的,包头商会提升的速度又多块,他的个人资产上升就有多块,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在世界上,并不占据前10的国家,一举成为现在,工业极为发达,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美国,甚至在世界上,比起第一也没有相差多远的前提下的,他的个人资产膨胀会有多快。

    钱到了一定程度之下,只是一个数字,杨元钊并不看重钱,如果只是钱的话,他完全可以进口一些含金量在矿产级以下的矿石,这样的石头,哪怕含金,可是含金量在万分之一,甚至是十万分之一以下,其他又没有什么优势的矿脉,不可能很值钱的,就是一批废石头,可是杨元钊就可以通过一体机,分解出有价值的材料,一块随处可以捡到的普通石头,在他这里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这样拿到黄金这种世界上最恒等的等价物,还有什么换不到,只是把地球表面,非矿产级的黄金全部弄出来,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更别说其中还有铜铁铅锌镍铬等矿产,这些不如金银之前的矿产,数量庞大到一定程度,也极具价值。

    杨元钊投身的都是工业,从最开始的砖窑,水泥厂,钢铁厂,特别是钢铁厂这样的重工业,虽然是投资大,可是收益也大,在拥有核心技术的前提下,炼钢的利润还是相当强的,就拿包钢为例,当年均产量在600万吨的时候,毛利率达到了12%,在产量上升到1亿吨的时候,毛利率上升到了17%,这其中,有规模化生产造成的各项成本的降低,也有科技本身的提升,氧气吹顶,转炉,焦炭还有一些细微的控制的出现,让炼钢的成本相对于之前,最少下降了30%以上,炼钢是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企业,可是任何一点微小的提升,都会在炼钢成本上面极具扩大的,哪怕一吨钢多赚一毛钱,一年就是一千万,更别说是好几块,甚至是超过十块的成本减少,这样的炼钢联合体,简直是比印钞机都要惊人。

    重工业就是这样的,投入惊人,就拿美国的卡内基来说,他兴建的美国国家钢铁公司,耗费了太长太长的时间了,可是一旦这个根基形成,一个美国最大的钢铁集团,并且开始生产和扩张的时候,每天就是一个印钞机,当然了,面对着阵痛或者是工业萧条时代,重工业往往是第一个亏损的。

    在西北拿下中央的控制权之后,就已经开始去工业化的过程了,包括杨元钊在内,各大晋商们,主动放弃了不少的工厂,比如说钢铁厂,特钢厂,武器工厂,大型的棉纺织企业,还有汽车厂,飞机场之类的,这些都转为了国家控股,成为了国家大型国企的一部分,这个去股份的过程有一个赎买的时间,杨元钊也不可能一点钱都不拿,白白交给国家,对他而言,这无所谓,可对于其他人而言,问题可就大了,那些跟着杨元钊参股的那些股东们,他们可没有杨元钊这么大的资本,也没有他这么高的觉悟,他们是要赚钱的,没有一定的利益,恐怕也推行不下去,最终会引发混乱。

    就这样,杨元钊定下了大的方向,政府出钱赎买,这样赚钱的生意,不溢价几倍,谁愿意卖啊,只是在杨元钊的带头之下,用了一个合理的价格交给国家,作为主要的控制人和股东的晋商们也都退出来了,他们获得了巨大的投资收益,当然了,杨元钊也做出了交换,带领他们进入到其他的领域,继续在一定程度上面,帮助他们赚钱。

    离开重要的行业,进入一些新的行业,这是国家许可的,一些新技术的领域,也离不开杨元钊的指导,虽然他放弃了许多国家级的优势集团,把这些变成了国家支柱企业,交给了国家之后,又创造了许多国家级的集团,这样下来,杨元钊不但没有停止财富累积的速度,反而提出了很多新型的集团,这些都集中于高技术领域,都是比较前沿的,容易失败的项目,又杨元钊来开发,在研究投入,并且成熟之后,再交给国家,这行程了一个良好的循环。

    创新和开创性,一向是最难的,后世不少开创性的科学家,提出了某一个理论或者可能性,可是终其一生,都没有把这个可能性变为现实的,更多的是作为了先锋者了,在探寻更新领域的道路上,投入是巨大的,是不是能够创造价值,还要看出来之后,能够独占多少市场,万一后来者后来居上,那么先导者就会彻底赔光,这也是后世一些高新技术领域,价格极高的根本原因,研发成本太高了,作为先行者,他们不但需要在单独的一个方向前进,还需要在不同的方向积累,一个技术实验室,可能只需要1000万美元的维护经费,可是当这个变成10个,100个,1000个的时候,那就不是普通的公司或者是集团能够玩得转的领域了,那是国家的领域。

    中国政府跟杨元钊之间,其实是双赢的关系,一方面,作为中国工业的缔造者,一手把中国从泥潭之中拉出来的杨元钊,是有资格享受这个红利的,这样是国家在一切难辨,甚至有很大可能杨元钊能够获利的情况下,依然把这部分交给杨元钊的根本原因,这是杨元钊应得的。(未完待续。)

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世界首富

    对于杨元钊来说,无所谓,即便是国家明着的补偿,他也看在眼里,无所谓的,钱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数字,甚至一些看起来非常危险的前瞻性的项目,在他看来,也是可以做的。杨元钊是穿越者,又坐拥一体机这个逆天神器,以点石成金的技术,并没有损失很多,反而获利丰厚,成就了一个个的新兴技术领域。

    相对于钱,杨元钊更加希望推广一些新技术,这个世界科技的发展,很多时候,刚刚诞生的科技都是脆弱的,比如说铁制武器在最初的时候,完全没有的巅峰时代的青铜器的强大,只是凭借着强大无比的生命力,在漫长的时间之中,逐步的取代了青铜器的作用。

    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可是如果有一个人,做为一个先行者,直接推动它的发展,减少它在弱小时期的抗争过程,这对于一款新技术来说,非常重要,这代表着节约的时间,虽然一款技术从幼小走向成熟,需要太多的时间,那些历经波折,甚至是一次次的失败之后,这才成功的技术,很多时候也是因为投资庞大,而用时间换取资金。

    杨元钊却不怕这些,他是穿越者,很清楚未来的发展,哪怕不是全部,一个简单的脉络,就足以让他节约很多的时间,很多时候时间就是在这么慢慢的取代之中浪费了,就比如说,发现电力的时间,跟电力大规模应用,引发电器革命的时间,差了好几十年,如果世界上能够更早一步,走进了这个领域的话,对于世界发展会是怎么一回事,再比如说,材料,如果在机床刚刚开始普及的时候,就考虑到材料,哪怕是高速钢,依然可以加快机床多少的效率的。

    正因为是一个穿越者,凭借着穿越者的前瞻性,杨元钊一直都致力于推动半导体的,计算机软硬件,甚至是新材料的向前发展,这些都是后世通过了验证的,对于整个工业化的生产提升巨大的项目,而且最关键的是,杨元钊的穿越之后,给中国留下了基础,为了解决铁路运行图问题拿出来了计算器,哪怕是扩充成了简单的计算机,也不是美国二战时期的那个大家伙可以比的,虽然拔苗助长,可计算机技术的却在中国普及起来了,成为了软实力的最大代表。

    类似的行业很多,需要的投入和研究的数量也很多,杨元钊不停的拓宽研究领域,把所有他想得到的,或者是别人提醒想出来的东西都给塞入进去,成果虽然喜人,每年他**承担的研究费用,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一个天文数字,可是耗费巨大,甚至在某些时候,甚至只有动用一体机,才能够迈过那个研究的难关。

    一体机目前的资源,不可以用价值来评价,比如在一些尖端的合金领域,半导体领域,还有雷达等应用武器上面,一体机还真的少不了,半导体的成品率这个制约成本最关键的问题,一直到21世纪都没有解决,也就只有一体机可以提供最完美,也是最可靠的半导体件,这在军事领域相当的重要。

    也因此,一番的成果没有人眼红,知道这个的,都是最高层次的人,他们很清楚,如果这些项目盈利效果可观的话,国家就会拿过来,国家资本主义,也不是简单的说说而已,很多项目都是经过了认真评价,正因为祸福难料的,这才交给杨元钊,哪怕因此让他赚钱也无所谓。

    基本上,整个中国目前的现状都是由杨元钊缔造的,他的钱,几乎跟国家的钱,没有多少区别,最多是转一下手,就又投入到国家最急需的那些领域了。杨元钊是一个简朴的人,不喜欢花天酒地,最大的爱好其实就是收集古董,这也算是弘扬中华民族的文明的,无论是从德国收回的古董,还是新的考古发现,在中央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这些文物保护之中的时候,由杨元钊牵头组建的庞大的博物馆和基金会,开始的保护这些文物,甚至免费进行一系列的文物展。

    在战争时代,古董远没有后世那么的值钱,杨元钊在古董上面的花费,并没有太多,最少相对于他总体支出而言,并不算多,只要不大规模的购入古董,目前的维持费用在2000万元每年,在德国和日本的两次大规模的输入之后,单就普通的文物,已经不值得大规模的收入了,除非德国能够占据伦敦,拿下大英博物馆,那才是一个海量的文物回国的狂潮的。

    就目前来说,杨元钊手下的基金会支出较多的就有不少,比如说,儿童营养基金会,这个基金会的目的是为了全中国每一个儿童,多加一杯奶,看起来不多,这可是普及接近2亿未成年人的事情啊,就这一项,每天每人会支出的1元钱,一年下来的,可是接近80亿元左右,这点上,就算是国家都有些难以承受,杨元钊却毫不犹豫的给掏出来,还落实到奶源地,保证不出现什么添加剂之类的,为此,在蒙古草原,最少有4个大规模的奶牛集团,而且遍布中国的大小草原之中就更多了。

    这一笔专项经费,直接进入到了这些奶制品企业,以区域和地域分布,保证不同地方,都能够喝到放心的奶。别小看这一杯奶的,杨元钊的手中,可是有一个民国健康状况的统计的,旧中国为什么被称为东亚病夫,一方面,英国的鸦片,毁掉了中国太多太多人,甚至还有一些遗传,另外一方面,长期的战乱和吃不饱肚子,让人种退化,牛奶富含能量和蛋白质,是最佳的补充,就连日本在战后的困难情况下,都依靠每天一杯牛奶,让青年人的身高在短短的几十年之中,有了大幅度的增高,中国为什么不这么做,不就是每年投入近百亿么,这没问题,对于杨元钊来说,这不多。

    这只是众多基金会之中的一个,还有贫困人口的入学基金会,医疗保障基金会,白血病专项基金,肺结核专项基金等等,在杨元钊的名下,最少有的10个以上,花钱亿万的基金会,每年支出的金额高达的370多亿元,要知道,目前中国元已经是世界上一个不错的货币,跟德国马克基本持平,是美元的二分之一,英镑的十分之一,可是370亿,也就相当于185亿美元,要知道这个数字还是每年的平均支出,由此可见杨元钊的富裕。

    这个时代,金本位还没有最终崩溃,世界上各主要国家的货币,还是以黄金的代金券来发行的,20美元钞票,代表着一盎司黄金,是可以自由兑换,美元和英镑的价值极为高昂。打个比方吧,在20世纪初,美国两大财团,洛克菲勒和摩根财团,前者是家族财团,被称为世界上最有钱的家族,他创立的托拉斯模式的,特别是美孚石油公司,几乎垄断了整个美国,家族和所影响的财富大概是600亿美元。

    在20世纪初,洛克菲勒是最有钱的家族,却不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摩根财团,并不是完全的家族企业,以摩根家族为主的,横跨诸多银行家家族,他们整体影响的财富总额达到了1500亿,更多的家族,更强的财力,让摩根在20世纪初压着洛克菲勒,1911年,美孚石油被拆分,就是其中的明证,在之后20年之中,洛克菲勒一直都隐忍,一直到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才重新崛起,成为了美国十大财团之首。

    连摩根和洛克菲勒,这两个美国最顶级的财团,在20世纪初掌握并影响的财富,不过是1500亿和600亿美元,杨元钊却每年能够支出185亿美元,看起来不可思议,其实却没有什么,本身中国经济在过去8年时间,形成了跨越式的增长,早在5年前,就已经超越了美国,现在更是连人均都超越了美国,在经济总量上面是美国8倍以上,再加上美国虽然是以摩根和洛克菲勒为首,却有8大财团,并且自有资本主义,绝大部分的财富是集中在中产阶级和小型公司的手中的。

    中国却不一样,杨元钊主导的商会形式,从一开始,就从工农业两个方面控制中国,极限时期,西北95%的工业,都属于包头商会的,即便是现在,实行的新的政策,包头商会退出了传统的所谓国家命脉之中,国家资本主义控制着国有大中型企业,可是杨元钊依然控制着整个中国工业的三成,其他2成由晋商等一系列的商会控制,国家不过是控制四成多,只有不足的半成,才是其他自由公司控制的。

    这种集中性相当的惊人,美国八大财团加起来,能不能控制美国的10%都成问题,更别说一个比美国高出8倍的经济体,中国的独特发展过程,造就了杨元钊,这么一个富可敌国的人,这个国还是除了中国之外,世界上所有的列强国家,前无古人是肯定的,后无来者的可能性也真的很大。(未完待续。)

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高保障

    基金会不过是杨元钊控制的众多投资机构的一部分,一些独特投资基金,每年的投入也是惊人的,因为杨元钊掌握了庞大的财富的关系的,他在某些时候,甚至可以投入国家级,甚至是世界级的大工程。比如北水南调,最开始,就是由杨元钊名下的第一基金会投入的,北水南调,这是一个比后世南水北调更加庞大,也是更加彻底的水利运转工程,不但包括了把贝加尔湖的淡水,运输到中国中西部缺水的区域,也包括了其中的众多水利灌渠,埋藏式根灌体系,这是一个彻底改变整个中西部的环境的水利工程,只要建成,甚至是一定程度上面的建成,就足以对中国的产生巨大的影响的。

    因为涉及面太大了,甚至连中国都无法一次性拿出这一个庞大工程的启动资金,故而工程由杨元钊首先垫付,到工程进入到3成之后,展现了他的效果了,国家也有了时间,抽调了足够多的资金之后,才由国家接手,成为了国家控制的大型工程之一。

    杨元钊的这个模式,也是比较无奈的,他手中的钱太多了,整个中国国民经济的三成,这一笔财富,恐怕比目前除了中国之外,所有世界上主流国家的总量都多,这笔钱留在那里,不符合客观规律,也会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障碍,没办法之下,他只有投资出去,大型建设,基础建设,风险投资的,这些比较冒险的,可能会赔钱的领域,由他先行介入,一旦发展到某种高度,由国家进行,以此来减少政府失败的可能性。

    国家的财富,跟政府收入,这完全是两码事,后世的美国,国家强横无边,美军也强大的没有敌手,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可是美国政府的赤字,却连年提升。

    中国虽然没有达到后世美国的那种程度,却也相当的艰难,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总量增加更是惊人,达到了世界上除了中国之外,所有国家的工业总量加起来还要多,政府收入也是冠绝世界,按理说,即便是参加战争,也不可能会产生赤字的,总量太大了,就算是美国都无法跟中国比政府收入,哪怕中国税率什么的相对较低,总量高出的七八倍,哪怕较低也是美国的5倍以上,这已经不是一个档次的数据了,就如同美国跟奥匈,甚至是土耳其的比较。

    中国恰恰是个例外,政府收入足够庞大,支出同样太过庞大,杨元钊从最开始定下的基调,高薪培育市场,一个中级工的工资,可以养活一家老小十多口,承接着旧有的风俗,杨元钊推动了一夫一妻,却没有以法律层面固定下来,女性解放没有开启,有女人出来工作,可是数量很小,大部分的女性都是全职主妇,这样虽然会降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却保证了后代和生育率,这中间的也优劣,其实连杨元钊都无法评说,但是目前的走势是良好。

    人口在任何情况之下,都是最重要的因素,英国在工业革命的初期,片面的追求劳动力,把妇女作为劳动力的主要补充,塞入到了工厂之中,直接造成了那个时代,英国的婴儿死亡率直线上升,这个阵痛数十年,乃至上百年都没有弥补,中国或许在别的方面,落后世界甚多,可是在人口增加方面,一直都冠绝世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称号,长时间放在中国的身上,即便是后世,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近一半还是高原荒漠这些不适合人口生长的土地,同样如此。

    高薪,不代表生活成本高,中国的税率长时间保持在世界最低,因为本身粮食自给率的提升,加上养殖业的传统和杨元钊带来的改变,稳居世界第一的位置,并且已经从量上,向更加健康,更加天然的方向靠拢,东西多了,价格上面就上不去,中国的宏观调控,保证了各行业的民众都能够赚到钱,又不会有太大的负担,就最近一期的商品价格上面,同比中国比美国要低30%左右,一些深海鱼类,海洋产品,低的更多。

    这个时代,美国还没有走向海洋,可中国已经开始向世界渔场派遣捕捞船了,再加上近海养殖业,中国人力资源居然在远海上面尽显无疑,哪怕中国的人口基数,比美国大的多,可是相对的主流商品价格并不高。

    民众的负担不高,可是政府的负担却不低,中国政府最大负担,还是在高保障上面,在西北就定下了一个大的基调,教育是免费的,从小学到初中高中,12年的义务教育,这些全部都是中央拿出专项经费,并且在西北的时候,推行教育免费的初期,还提出了免费三餐,伴随着中国的发展,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家长提出,可否增加跟子女对家庭的归属感,增加一些家庭聚餐的机会,所以从免费的一日三餐,变成了中午一顿,可是中午的这顿饭,丰盛的程度相当的高,标准几乎在2元。

    别看2元少,一杯牛奶,不过是1元,一斤猪肉37元,面粉06元,2元可以买到3斤多的猪肉,换算成其他的东西,就更多了,因为是集团采购,加上是政府公益的项目,大部分负责的企业只是收取最低级的运行费用,所以儿童的这一顿中餐,可能要比普通富裕家庭的中餐更好。

    不说是教育,就是这么一顿中餐,就相当可观了,是每天一杯牛奶的12倍,仅仅这个,中国每年就付出接近800亿元,这还是有休息日和节假日的关系的,也就是到了高等教育,稍稍好一点,大量企业跟科研机构是有委托研究和合作的,学校的经费之中,一半以上是通过这个收取的,剩下的,才是中央拨款,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这个投入相对较低,而且有直接的收益。

    除了免费的教育,还有低收入人群有低保,免费医疗,这些后世中国都不曾普及的东西,却在这个时代普及了,看起来庞大的政府收入,基本上都被教育,医疗这些方面瓜分了,一定程度上面,政府没有形成赤字就好了,多亏了中国庞大政府收入,才运转了下来。

    还是按照之前的运作模式,这没问题,可是杨元钊又推动了大型工程拉动经济的方法,一旦投资出现问题,政府赤字加大,首先动刀的,就是杨元钊提出的这些善政,很多人都在呼吁,国民已经足够富裕了,是不是可以减少免费医疗,义务教育等的投入,之前做出这个决定,是在中国方兴未艾的时候做出来的,当时中国大部分的都是赤贫,为了足够的学生入学,没有免费教育和三顿饭支持,根本没办法让学生入学,现在已经不一样了,一个普通的工人,养活十来口的吃喝已经不成什么问题了的,这些是否可以见面。

    这个提案,第一时间就被杨元钊否决掉了,他穿越过来,穿越之前,正好经历了,什么教育产业化,医疗产业化,产业化了半天,教育成了盈利机构的,钱多收了不少,可是教育的质量一直都不高,医疗也是一样,老百姓进一次医院,基本上被洗劫了一遍,稍稍一场大病,就是家破人亡的,中国会是一个新的时代,过去8年之中,从上到下的变化,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既然这样的,那就没有理由的改变,中国在不断的发展,只要不出大错就可以了,他可以帮助政府去趟这个项目的地雷,未来伴随着更多的产业,交到政府的手上,这个矛盾,将不复存在。

    相对于的政府,他的眼光更加精准,说白了,就是依靠穿越者的先知先觉,很多在历史上走了弯路,或者是历史上有成功的经验的,都被他拿过来,就比如说,曾经美国的大修铁路,虽然造成了铁路过剩,在很长时间,美国都是在卖废旧钢轨,甚至日本人就是借助着购买美国的废旧钢轨,堆出了二战规模庞大的舰队,甚至还弄出来了武藏和大和这两个世界上最强大的战列舰。

    美国在疯狂铁路的时期,兴建了大量的铁路,最终有些过剩,可中国不一样,不但拥有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更加庞大的工业,本就带来了巨大的运输压力,加上人口是美国的七八倍的,带来的物流压力就足以塞满铁路,在陆地上,空运还没有大规模的发展的时候,铁路是不可替代,特别是春节期间,再怎么庞大的铁路,都无法改变春运的可怕的,中国人的过年情节,在这个时代更加的浓郁了。

    就这样,中国就出现了这么奇葩的景象,本应该政府主导的大型项目,几乎由杨元钊一个人来主导,甚至大部分的时候,杨元钊不计成本的投入,最终只是平稳,或者是获取少许的利息的交给政府,这中间的差别不是一点半点,也就是杨元钊的眼光奇准,他所看重的项目,大部分都有良好的前景,即便是政府没有接过去,都取得了良好的收益,不然的话,哪怕他有一座金山银山的,也会在短时间之中败光的。(未完待续。)

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送到案头

    王荣民作为省长,又作为晋商之中的佼佼者,王荣民是有渠道联络道杨元钊的,他在慎重的考虑之后,没有选择明年的大代表会议,而是瞄准了杨元钊的基金会,因为他对克拉运河这个项目充满了信心的,只要把报告写的完善,数据列的详实,通过的可能性有9成以上。

    因为数据完善,特别是是从铁路局,工业局,甚至是外贸商务局得到的第一手资料,加上马六甲港务局的确切信息,让王荣民的计划书写的相当的顺利,很快,一份尝尝的计划书就完成了,7万多字,这恐怕是王荣民些的最长计划书。

    在计划书完成了之后,王荣民也没有停下来,通过一部分的家族关系,打通了渠道,不可能让杨元钊直接的同意他的计划,杨元钊的性格,对他有深刻了解的王荣民很清楚的,如果没有实打实的东西,就算是杨悦和刘澍也不可能说服杨元钊的,王荣民出身太原王家的,算的上是第二批加入到包头商会的,暂时还把不上刘澍,至于杨悦,他一直都沉浸在他的农业之中,已经成为了农业领域的大师,在技术领域已经做到了极致了,很少去管政府上面的事情。

    王荣民是一个骄傲的人,他更希望用自己的东西去说服杨元钊,对手中的计划书相当的有信心,他动用家族的关系,不是为了影响,而是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动用一些关系,可以让杨元钊以最快的速度看到这个计划,杜绝这个计划书被忽视或者是被挪用的危险,他相信自己的计划,这个计划,对于整个中国的船舶和物流,都是有巨大的好处的,可是一旦克拉运河完成,真正的效果,是要落到中南省的,一旦全盘的按照计划书完成,从计划开建,中南省就会获得这个计划投入10倍以上的资金,在铁路,工业布局,甚至是造船业的诸多领域,获得好处,中南省将会以现在发展速度,最少5倍的速度发展,当运河最终完成,中南省将会彻底的蜕变,变成石化,钢铁,物流的中心,东南亚最核心的区域,将会出现在东南亚,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挡这一点。

    电波取代了八百里加急,更加的方便快捷,中国早已经在中国控制的区域之中,建立了无线电的网络,按照200公里一个点,几乎遍布在整个中国的各个地方,甚至还有一些军用的秘密的点,这不是公开的,极限的地方,甚至这种中继器200公里范围之内超过了50个,无线网络已经不是有线网络那样,只要找到并且切断,就能够断绝双方的联络的,无数的替代和绕行的,除非是如同原子弹那样,大规模的放射性脉冲,直接摧毁这个区域的无线电网络,造成通讯真空,才有可能断绝中间的联系。

    不过,即便是无线电时代,发送一些命令之类的非常容易,可是一个大部头的计划书,一个完整的叙述了整个体系的文件,这并不容易,哪怕王荣民动用了作为省长一级的专线,也是用了属于生长的特权,都有些不容易,50个电报员,用了整整7个小时,才把电文最终发送完毕,足足7万多字的计划书,这还是减去了大量附属材料的结果,否则耗费更大。

    电报为什么那么贵,一方面,有线电报的建设费用高,运营成本也高,无线电报,虽然在这方面减少了很多,可是电文还是要靠电报员敲出去,平时的电报,最多就是一百多个字,超过500已经是很可怕了,可是现在动用了50个电报员,平均每个人需要敲击1400字,足足是极限500字的快3倍,还要保证正确率,毕竟差一个字,都有可能影响到电报的效果,更别说几个字。

    这也是王荣民着急的效果,其实加上基础数据和参考模板在内的完整版的文件,足足37万字,他们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通过飞机,在中南半岛每个月定期飞往包头的飞机上面运送,时间在3天之后,至于陆路,也通过火车,当天就走了,这样算下来,两者到时间上会差不多,飞机即便快也有限。

    也亏得王荣民这么的做了,否则37万字的东西,如果用电报的话,会让人疯掉的,就算如此,50个人之所以用7个小时,是因为大部分时间用在校对上面了,电报永远是两边的,不同于电话,可以无障碍的对话,电报的独特性,只有专业的电报员才能够收发电报,其他人听到的,会是天书一般,只有受过严格训练,并且有经验的电报员才可以。

    可对于任何一个电报员来说,7万字的东西,都是一个噩梦,并且一边用50个来发,另外一边,可能会比发报的少一旦,可是听的也不会太少,否则7万字的稿子,根本就没办法接下来,如果不是王荣民在包头这边有关系,动用了太原这边本家的关系,用重金请动了数十名电报员,把这个庞大的文件给弄了出来。

    7个小时,无论是发报者,还是接受者,都累的精疲力竭了,几轮的确定,已经让所有人都说不出一个字,虽然只是7万字,可是整体的发送量最少在3倍以上,因为需要通过两到三轮的确定,分成不同的部分,一旦正确,一遍就过了,不正确,可能要两三轮,这样的加起来就多了,这也是只有7万字的根本原因,哪怕是王荣民贵为省长,都不可能发动的原版的稿子,37万字加上一些专业的数字和图表,想想也是醉了,恐怕任何一个电报员都会拒绝发送的。

    好在终于完成了,王家在包头的代表****增,他算的上是王荣民的叔叔,只不过他的岁数只比王荣民大上7岁,在大家族这样的事情极为的正常,40岁的中年人问七八岁的孩子叫叔公的比比皆是,特别是富豪阶层,几房太太,错综复杂的关系,有五六十岁,甚至是七十岁都会有孩子,这样的老儿子的辈分可能直接到天上,几代下来,可能辈分差四五代的都有。

    王荣民目前在王家的重要性是极强的,他几乎代表着王家最有出息的,八大晋商,加上后来加入的,顶级豪门最少有20多家,可是全国的省份就那么多,总不能都进到顶级豪门那里吧,而且就目前的发展态势,王荣民也是最有可能登顶的,所以他的事情,几乎得到了王家的全力支持,要知道杨元钊这里的门路,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放过来,他作为目前中国的最高领袖,虽然没有任最高的职务,可是整个庞大的中国都是在他的掌控之下的,再加上有石磊的存在,即便是这些顶级豪门想要弄出点什么,都不容易,为了这么一个计划能够在第一时间送到了杨元钊的案头,他们最少做出了大量的交换,最少有十来个实权的职务被拿出来了的。

    对王家来说,说不肉疼那是不可能的,可是王荣民几乎用前程作为依托,告知王家这个计划的重要作用,只要让这个计划上了杨元钊的案头,那就没有任何问题了。最终,还是王荣民的前途更重要,只要他能够登顶,这些职务还是可以回来的,哪怕不行,王荣民只要能够跳入一流省份甚至是直辖市,也足以让他们做出选择了。

    就这样的,一份7万字的超级电报,被整理完毕之后,送到了杨元钊的案头,其中经了几次转手,各种的利益其实都心照不宣了,当杨元钊看到这个文件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了,看着墨迹还未散去的文稿,给杨元钊看的,总不能是简单的电报译文,这一点难不到王家,他们找了大量人员,第一时间捐写清晰,为了寻求字迹统一,他们不可能用大量的人上,只是让几个字迹可以保证一样的连夜抄写,在天亮才差不多完成。

    杨元钊看着文件,微微一笑,上位者这么久,他当然知道这些猫腻,作为上位者,猫腻他不怕,只要不是欺上瞒下的,能够打到这一点的,最少也是精英人物的,在包头有这相当影响力的,这些人说都说的出来有几个,说不定,就是他看中的青年才俊。

    如果秘书连这个都不知道,恐怕真的当到头了,至于太过离谱的权钱交易,当石磊他们是摆设么,他们才是杨元钊掌握的最强的爪牙,一直都如同一把刀悬在每一个官员的头顶,杨元钊一直都相信,不受监管的权利是可怕的,一旦滥用,对于中国来说,是一场噩梦。

    翻开文档,看下姓名,他心中了然了,王荣民,这也是他观察多时的人物,留美多年,在华尔街做到了副总经理,算的上是华人之中最出色的,在后世21世纪的中国,在美国工作都有天花板,到一定程度就上不去,在这个世界,同样是这样,而且是做的更加的可怕,要知道,排华法案,可是要到几十年之后,才会最终的取消的,这个时代,能够在排华法案的基础上面,还能够做到这个地步的,王荣民已经算是非常出色的。

    回到国内之后,最开始有王家的力量再,可是接下来,伴随着官位一步步的提升,一定程度上面,王家的影响有,却不是决定作用,他已经排在晋商的几个出色的人物之中,甚至杨元钊都出声让人考察,只不过中组部那里还有顾虑。看来,应该是王荣民知道了问题,开始来做最后的努力吧,这点没什么,只要努力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了,自然会提拔,至于这一次如果有问题的话,他和大代表会议,也不会通过的,杨元钊怀着这样的心态,翻开了文件。(未完待续。)

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似曾相识

    杨元钊轻轻的翻开文件,低下头一扫,文件扉页的名字很简单,克拉运河计划,他微微一皱眉头,中南省有什么大的河流,要建造运河联通么,即便真的很重要,可是中南半岛用得着运河么?

    对于中南半岛来说,海运永远比河运要便利的多,再加上刚刚贯通的几条铁路,从这个意义上面说的,河运有效果,却不是最主要的,毕竟,在东南亚没有长江那样世界罕见的深水航道的,一条运河的修建与否,没有多少效果,至于灌溉和抗旱,中南半岛有么,最多是对洪水起到一定的作用,可是真的要是台风引起的大洪水,水库这玩意根本就没用,杨元钊心中一阵阵的升起的,会不会是看到中央推动的水利建设,想分一杯羹,这可不是执政者最佳的选择,这是一种投机,政治上面的投机,一向是杨元钊最反感的,特别是在目前,中华民族面对着几百年来,最大的机会的时候,这种投机可能会毁掉这个机会。

    杨元钊推动的大型工程促进经济的计划,以前是北水南调,现在北水南调基本上完成的情况下,又提出了全国性的水资源治理和水利枢纽建设,在水利建设全国研讨会上面,就全国范围之中进行的讨论,就有过关于中南半岛的讨论,甚至是整个东南亚的水利建设的大讨论也进行过,毕竟水利建设是针对整个中国,不分国内国外,就之所以没有通过,原因不是说中南半岛是新附区域,不是中国传统的区域,而是因为没有必要,在整个东南亚,通过的水利枢纽只有寥寥的几个。

    水利承担的作用,不仅仅是发电和抗洪救灾,还有抗旱,通航,区域环境治理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东南亚处于大洋气候之下,不能够说是风景宜人了,可以说是不错的,水利枢纽的一个最大的功效,抗旱的作用基本扣除了,东南亚几乎不会旱,涝会有,却也不多见,再加上没有多少落差以平原为主,水利发电的装机容量也相对较小,可以毫不客气的说除了少数地方,其他地方需要兴建水利的机会不多,即便有,所起到的作用也非常有限。

    ********会逐步的普及水利建设,水资源的综合利用,防止浪费,东南亚这里的,更多是区域抗洪和小型发电,就目前来说,这些项目是下方给了省一级,而不会由国家牵头,这些会等到地方财政宽裕了,由地方财政来建设,在目前大规模的投入上面,必须要放在一边。

    中央财政,只能够是在最重要的方向,在同样的选择的情况之下,肯定会选择投入之后效果大的,见效快的,比如说,中西部地区,对于环境,水利,防洪抗旱等诸多的方面,都有足够的益处的,才会去投入,单凭借一个方面,抗洪,还不是年年发生的,有大规模的台风或者是降雨量超乎寻常的,才会出现的洪水,那不是一个水利枢纽所能够解决的,其他的情况,依托现在的基础设施是可以避免大部分的前提下,谁也不会通过这个提案。

    作为农田水利计划的推动者,并且为此成立的专门的基金会,跟北水南调的初期一样,杨元钊首先的介入,在这个水利基金会之中投入了最少900亿元,涉及到整个中国几乎大部分的水域,大部分都是在直流和分之河流之上,对区域和流域的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一些在预案之中,计划在两三年之后,才会开工建设的水利枢纽,目前已经提前到了现在开建,这些都是经过论证,效果极大的大型工程,比如是长江和黄河的干线水利枢纽。

    确定了这些先期投入的水利枢纽之后,在一些支线和偏远地区的水利枢纽之中,必须要在在众多的方案之中,都需要优中选优的,综合考虑发电,抗洪救灾,抗旱,通航等一系列的情况。

    因为工作量相对庞大,过去的这些日子,中央水利局抽调的大量的人员,分成了最少21个小组,分别对各自的项目进行评估,衡量,地方上也写了无数的报告,有资格知道这个计划的,都想尽千方百计,想要把地方计划纳入到国家级的计划之中的,可是真正成功的非常少,很多的项目都是公认的,只有少数难以决定的项目,才会用到地方计划,在一定程度上面影响中央的计划。

    第二批工程,主要是一些小型的工程,比如说西南地区的小流域水电站,雅鲁藏布江的干线水利枢纽,不可能直接上,那对地址的要求太高了,可是支线的一些合适的地方,却可以修建,西南这边经济落后,高原和大量山地,本身就无法承载规模化工业的,即便是中国工业实力世界第一,也不可能改变自然规律,中国太庞大了,合适的地方太多了,西南地区减少人口,把人员迁移到更加适合的地方,至于本身的高山区域,则以种植植物,保护环境为主,间或进行旅游方面的开发,这些才是西南西区发展的关键。

    除了西南地区之外,北部黑龙江,甚至是在西伯利亚的一些项目,已经进入到了前期工作,这些都是瞒不住的,在杨元钊看来,是不是消息传出去了,才让王荣民有了新的想法,之前中组部对于王荣民的考察,想来王荣民也知道,会不会趁着这个机会,投机想要改变中组部的看法。

    杨元钊摇摇头,他微微有些失望,如果王荣民是这样的话,那么之前考察就白做了,甚至连目前省长的职务也不适合做下去,一个省级单位,是国家以下的二级单位,在重要性上面也是极高的,一个省的发展好坏,全靠带头人,带头人都采用投机的方法,这对于这个省的发展是危险的。

    杨元钊心中是这么想的,可是却把文件看下去,王荣民毕竟是上过他计划的人,哪怕是否决了,也需要看完再说,仅仅凭借一个标题,就否决一个人,这不是杨元钊会去做的,在他的印象之中,王荣民没有这么的肤浅,说不定里面另有玄机。

    果然,翻开正文,在第二页就简单的介绍了这个计划,跟他想的,在中南半岛之上的内河运河不同,这是一个运河,但是却是一个跨海运河,是一个联络两个大洋的水利枢纽,在大陆上面,比较适合的地方,开挖联络两个大洋的运河,似乎在19世纪,成为了一个热门,很多国家都在寻找,不过目前而言,只有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基尔运河等少数,克拉运河居然也是这样的,这是中国和杨元钊所没有想到的。

    一个跨海的运河,节约航程,单从这个创造性上面,就一举的扭转了杨元钊的想法,能够从这样的高度看待问题,哪怕不值得投入,这种全局性的眼光,已经证明了之前杨元钊对于王荣民的看重是没有错的,这样的国际化全局性的眼光,整个中国有几个的。

    接下来杨元钊看文件的速度,开始慢了一点,更多的不是审视,是认真的观看,希望从中间看到亮点,文件下面的,让他惊喜,王荣民的行文很适合后世的行文方法,都是以事实和数据的来说话的,显然王荣民进行了很深刻的调查,用详尽的数字,各方面的调查也相当的深入,即便是杨元钊,也不得不赞许一句,王荣民干的漂亮,最关键的是,所有的数据都是在说明运河的好处上面的,比如说每年可以吸引多少的船舶到来,节约到少的经费,并且可以借助着这个航运,所获得的好处。

    这倒是一个新鲜的提案,王荣民居然有这样的国际化的眼光,这多多少少有些出乎杨元钊的预料之外了的,这么一份计划,给了他一个熟悉感的,似乎在哪里见过。

    杨元钊作为中国的实际控制者,他的记忆力相当的好,如果这个时代,曾经有人提起过这个计划的,甚至是上到中央这个程度,绝对是一个轩然大波的大事,整个中国都会介入进去的,目前中国的航运业,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为庞大的,数千万吨的商船,每年把规模庞大的物资,运往世界各地,为中国的收获了大量的原材料和金钱,可以说跟商船有关的,都会引起重视。

    无论是节约商船时间,还是节约能源的,这个节约了1200公里的航程,有巨大的可行性的计划,绝对会得到追捧,甚至会直接的建成的,因为他看到了在中间有一个介绍,整个运河的计划,投入量在2亿美元到8亿美元之间,这对于中南省来说,是一个很难投入出来的巨大数字,可是对中央而言,这不算什么的,新的水利枢纽建设,已经投入了900亿了,换算成美元就是450亿,从中间挪出来一点点,就足以让这个运河完成修建。

    杨元钊可以肯定,他所听说过这个东西,肯定不是在这个时代听说过的,那么结果就只有一个了,不是这个时代的,就应该是穿越之前的,到底在那个地方听过这个计划,他皱紧眉头,认真的思考,在记忆中艰难的寻找。(未完待续。)

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难产的运河

    说实在的,伴随着进入到这个世界的时间的增加,过去那个世界的记忆也在逐步的消退,这是自然规律,遗忘是人的本能,如果没有遗忘的话,仅仅是在这个世界上所看到的东西,就足以让人的大脑崩溃,哪怕大脑的绝大多数都没有被利用上,如果没有遗忘的话,无数有用到的,没用的甚至是重复的讯息,就会充斥在人脑之中,脑袋会炸掉的。

    这一点是杨元钊从穿越的那一刻就知道的,为了保持穿越的优势,元钊已经尽可能的把一些重要的信息,都给记录下来,可是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的全盘把所有的记忆复制下来,只能够记下来的比较重要的,这个重要与否,还是杨元钊自己来评价的,任何人都有着片面性,更别说在后世他不过是一个普通的车队工程师,在咨询爆炸的阶段,掌握的信息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最多能够在科技发展,材料上面,还有动力上面,做出一些必要的记录的,剩下的,就只能够等待事情来了,忘却了也无可奈何。

    克拉运河就是这样一个,当时看过,只是抱着猎奇的心理看的,有这么一条新闻,还是很热的新闻,不知道了说不过去,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好处,但是记忆有遗忘的特点,也有记忆的特点,有了新的刺激,加上杨元钊努力的进行回忆,很快,在记忆的深处,一个偶尔之间看过的新闻,浮上了杨元钊的心头,那是在浏览新闻的时候看了一下,甚至在杨元钊的心中,都没有留下很深刻的记忆,是新加坡提议,在马兰西亚进行了一次马六甲海峡收费的国际化提案。

    当时出于好奇,看到了新闻,就看进去了,这个新闻讲述的是新加坡的提议,主要是基于马六甲海峡的环境恶化的,海盗危机,还有一些救援的情况,本着从低的目的,对过往船只收取过路费,这个看起来很合理的提案,遭到了包括中国,韩国和日本的反对,马六甲海峡是一个世界性的航道,可是使用的最多的,就是这三个国家的,这对于他们的航行有着直接的影响,会增加许多不必要的成本。

    马六甲海峡,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可是他的影响力没有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那么庞大,那些运河是在大陆和大陆的要冲上面,掌握的是两个大洲之间的联络,马六甲却是在亚洲范围之内的,虽然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却不是通往其他大洲的航道,只是东亚到西亚的必经之路,谈不上什么洲际。

    通行这里最多的,就是中日韩三国的船舶,这些也是在二战以后,世界上海运最蓬勃发展的三个国家,也是世界造船企业主要迁移的国家,先是日本,香港,然后是韩国和中国,特别是进入到新世纪之后,中国的航海业逐步的攀升,经济环境在迅猛增长,也拥有了规模庞大的船舶。

    在远洋运输已经有些式微,一些世界级的航运企业逐步的破产,船王都不复荣光的时刻,哪怕是几万美元的运营成本的上升,也是一件非常大的事,一个应对不当,就容易引起海运行业的新一轮的洗牌,那结果将会是灾难性质的。当时的新加坡,似乎是铁了心,想要收取过路费的,数额不算多,只是针对商船的,一个万吨级的商船,几万美元总是有的,10万吨的油轮也不多,十几万而已。

    别看只有这么多,那是相对于油轮本身而言的,可是总量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按照马六甲每年通行船舶接近10万,哪怕是几万美元一艘,也差不多是几十亿美元,这不是一个小的数字,护航和清理航道,才会花多少,这会给新加坡和马六甲附近的国家带来规模庞大的收益。

    本身得到了马来西亚和印尼的支持,双方准备按照一定的比例瓜分这么一个庞大的收益的时候,也要看其他国家愿意么,中日韩三国提出抗议之后,新加坡执意如此,甚至制定出了收费路线图,这惹怒了中日韩三国,日本方面抛出了克拉运河的计划,直接一个闷棍打在了新加坡的头上,新加坡本来想要的捞点好处,当然了也抱着的清理马六甲航道的想法,可是没想到,日本居然想要掀桌子了。

    没错就是掀桌子,当时的报道之中,就是这么写的,似乎是为了证明他的论点,还专门写了一些关于克拉运河的介绍,这是一条早在300多年前,就已经提出,在一百多年前真正的提上日程的运河,如果不是一战和二战的接连爆发,说不定早就修通了,几经周折,这已经成为了一个在计划之中好久,却一直都摆在纸面上的运河了。

    再怎么的纸面的东西,如果中日韩三国联合起来,一起修筑的话,假的也变成真的了,一旦设计到了这个方面,对于马六甲这边将会产生巨大的打击,对于新加坡来说,通行费用这玩意,甚至是加油加水这些,都不是什么的,关键是转运的物资的,借助着转运的方便,新加坡进行了石化加工和成品油加工,依托着航道的便利,如果投入到加工领域的话,可以省去前往东亚的石油运输,同时成品也可以减少很多的路程,新加坡就是依托着这个,大规模的发展石化,冶金等重工业,凭借着这个,成为了发达的地方,亚洲四小龙之一,不停的发展起来。

    出于好奇心,杨元钊还专门的对这个克拉运河做了一下深入的研究,确实这对于亚洲而言,特别是东亚,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运河,当然了,对于新加坡就是一个噩梦了,只要这个运河修通,新加坡的影响力降低一倍都不止,从中东运往东亚的油轮,几乎都会从克拉运河通过,不是走马六甲,到时候,马六甲的石化工业的成本,将会上升很多,直接让石化企业大规模的破产,再加上其他的一些钢铁冶炼等行业的,对于新加坡的打击是致命性的,说不定新加坡会如同泰国一样,度不过这个危机,一蹶不振。

    在看了新闻,杨元钊了解到,克拉运河的幌子,在过去的时间之中,已经抛出过很多,中国都抛出过,新加坡是一个华人国家,也说华语,但是在世界上面,对中国最不待见的也是它,很多比较严苛的法案,基本上都跟他有关,特别是一些限制中国的提案,在刚开始,中国只能够忍受,当中国知道了克拉运河的事情之后,基本上开始主导了,在一些比较过分的领域,这个提案就如同一个定海神针一般,可怕的要命,新加坡在这个时候,根本不敢赌的,一旦运河开启,新加坡就会面临着衰退,一旦运河建成,新加坡的经济将会崩盘。

    之前可能只是一个制约新加坡的手段,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的末期,中国开始实质上的推动克拉运河了,因为这个运河对于中国的好处太大了,中国通过了改革开放接近30年的时间,积累的庞大的资本,这些资本放在国内,只是白白的浪费,中国也渴望走出去,可是走出去的时候,往往因为经验和许多问题,经受了一系列的失败的,在蜿蜒之中前行,很需要一个大型的工程提振士气,克拉运河靠近中国,对于整个中国有巨大的好处,哪怕到了21世纪,货币贬值,修建的成本上升到了300亿以上,可是节约的成本就更多,仅仅是1200公里的的航程,就可以节约远洋货轮30万美元的运输费用,积年累月,对于专门跑中东航线的船只来说,简直是极大的补充。

    就杨元钊所知,克拉运河一直到的他穿越的时候,还没有开启工程,其实在1997年,的时候,是距离创立最近的一次,当时泰国的经济蓬勃发展,成为了亚洲四小龙之一,人均的收入比中国还要高,也有能力推动这个克拉运河计划,甚至当时这个计划,已经进入到了筹备之中,

    可惜,事与愿违的,97年的金融风暴,一下子把泰国的脊梁给打塌下去了,接下来,日韩也开始衰退了,日本更多的心思放在了产业升级上面,用微电子和半导体取代制造业,韩国在97年打击之后,又受到了中国的竞争,开始转向娱乐业,以此为立国之本,对于克拉运河的建造之心开始减弱,反倒是中国,中国的经济持续增长,开始在世界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有能力推动这个运河项目,并且真正实质性的进入到了策划和前期的勘探之中了。

    可是泰国动荡的局势,让中国一直都举棋不定,中国要主导,肯定要把运河的权利拿在手中的,就如同巴拿马运河一样,距离美国千里之遥,可是美国一直也是握在手中好多年,到了后世民族解放和认知高度提升之后,才还给巴拿马,这也成为了问题的焦点,直接让运河从多方关注变成难产,最终一致到杨元钊穿越,都没有听到运河开工的消息。(未完待续。)

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管辖权

    正因为刺激唤醒的回忆,越来越多的东西被杨元钊回想起来,他还记得很清楚,在关于克拉运河的深度分析之中,曾经讲过了中国跟泰国最大的分歧还是在管辖权上面,中国的要求肯定是对克拉运河有一定的管辖权,最起码能够影响到运河一些战略性的决策的,一定程度上面驻兵,以保证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石油安全。

    这一点,泰国是绝对不会同意的,从大的方面说,这代表着一个国家的主权,泰国还没有跟中国近到那种程度,再加上中国当时所处的社会局势,可以说是非常危险的,美国在让苏俄解体,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之后,就把中国作为的假想敌,中国是不同意识形态之中,最大的国家,不但营造岛链,从日本开始,进行完整的军事布局,对中国进行包围,防止中国从的绿水走向蓝水,对于中国周边的国家进行了一番拉拢和离间。

    泰国就是其中之一,甚至中南半岛和东南亚的全部国家,都是美国拉拢的对象,这其中又属越南,印尼,菲律宾跳的最厉害,他们都是跟中国的南海交界的地方,借助着中国距离太远,战机和船只无法前来的弱点,疯狂占据中国的岛礁,盗挖中国的石油,一直到永兴岛填海工程的完成,兴建了机场,政府为核心的三沙市,这才告了一个段落,中国用庞大的人力物力和金钱,兴建了一个填海历史上的奇迹,生生早出了永兴岛这么一个庞大的岛屿,彻底的控制了西沙,这才稳定了局面。

    中国接壤的诸国之中,除了俄罗斯是跟中国交好之外,其他的都是敌视,这也是中国当时最困难的地方,连俄罗斯的,也是分歧之中求同的存在,在建交的过程之中,也有很多的奋起,作为苏俄的继承者,俄罗斯哪怕意识形态改变了之后,也无法融入北约和西方世界,相同的情况造就了两国的交往,上海五国的协定,奠定了双方的基础,也让边境的问题缓和。

    除了俄罗斯之外,就连是中国一手托起的朝鲜,都在耍无赖,不停的威胁中国,泰国没有到那种程度,泰国跟中国的关系一直都比较紧张,连韩国跟泰国的关系,都比中泰之间关系好,在这种前提下,太过根本不可能同意把运河交给中国管辖。

    中国比泰国强大的多,再加上接壤的关系的,换在一战之前,可以直接出兵灭之,有这个威胁,周边的小国根本不可能蹦跶,可惜二战之后,整个世界的格局就是和平为主,尊重领土主权,再加上由美国等北约的支持下,泰国在动荡不堪的前提下,依然保持了对中国的强硬态度,这就让这件对区域有着巨大影响的好事产生了巨大的分歧,最终搁置了。

    一个运河,如果只从经济上面考虑的话,不管辖也可以接受,特别是后世,中国对中东的石油越辣越依赖,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石油最大的进口国,一条运河的修建,可能15到20年的时间,就可以收回成本的,一艘船每次节约20万美元,1万艘就是20亿,15年的时间就是300亿,这等于是把运河的投入给赚回来,未来最少有70年,甚至百年的盈利时间,这样的话,在没有管辖权的前提下,只要画出必要的份额,中国也可以接受。

    可这个前提是泰国的政治局势稳定的话,可偏偏泰国的政局不稳,这样下来,谁也不敢冒险,万一运河修完了,来一场政变,推翻原来政府所签订的一切,这300多亿的投资,怎么办,这也不是不可能的。泰国在1997年之后,社会动荡不堪,仅仅是政变就出现了数次,军政府频频夺权,总理都被赶下台了好几次,还有审判过去国家领导人的闹剧,这个非常完美,对于很多方面都有直接好处的工程,就这么的停在了那里。

    控制权,对于后世是最重要的,中国宁愿自己投资,让出一部分利益,比如说让泰方在整个克拉运河的分配计划之中占据一定的优势,增加土地和控制权的比重的,都不愿意让出控制权,一个投资数百亿的巨大工程,不是控制在本国的手中,还不如不弄,新加坡那里是国际航道,一般情况下,很难差别的对待,运河就不一样了,就跟现在一战之中,英国用苏伊士运河卡住了德国一样,一旦出现什么危机的话,中国岂不是还要走马六甲,这是中国不能接受的。

    这是后世克拉运河所面临的局势,却不是目前中国所遭遇的状况,现在,整个东亚,都是中国的了,整个东亚,原来中日韩朝,甚至是一部分的俄罗斯,可是现在,西伯利亚是中国的,东南亚也是中国的,朝鲜也是中国的,也就是一个日本,现在日本也是中国的仆从国了,剩下的都是中国的土地。

    在日本本土这里,是受到了中国的控制的,后世克拉运河作为国际运河,最大的一个控制权的问题,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完全没有问题,成为了中国可以自决的东西,这种差别,简直是天上地下,中国不但拥有运河的控制权,也拥有可以兴建的运河的技术,资金和人力,还有什么能够阻挡中国修建这个克拉运河。

    这么一个在后世历经了波折的运河,就如同一个熟透的果实一样,摆在了中国和杨元钊的面前,等待着他的采摘。

    从记忆之中,确认了这个运河的存在,这个从一开始,就被无数人看好,因为种种阴差阳错的,没有成功的运河,似乎在杨元钊的面前,绽放了不一样的光芒,只要修通,对中国的好处是巨大的。

    克拉运河在后世,是为了石油而存在了,东亚三国,都没有足够的石油产量,后世中国伴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量的不停提升,对于石油的需求是无止境的,如果没有中国的需求,石油也不可能涨那么高的,中国成为了石油的第一进口国。

    无论是在中东做了一些投资,还是在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兴建大规模的输油管道,都是中国为了国家战略的努力,克拉运河也是如此,如果当时能够贯通这个,获得一部分运河的管辖权的话,再加上的印度洋上面获得的一个军港,中国真的可以保证自身石油安全的同时,又能够突破美军的岛链,从另外一端挺近蓝海,这是中国最大进步。

    可惜这个战略没有实现,那是多方面的原因,更多的是中国在近代的落后,可是在这个时代,中国不但没有落后,反而在杨元钊的帮助下,重获巅峰,这种情况之下,开发克拉运河的军事价值就没有那么的重要,却也是一个值得开发的项目。

    这个时代,中东的石油还没有开启,一个占据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石油储量的中东,目前还埋藏在中东沙漠的黄土之下,可是这个时代的,跟历史上,发生了变化,中国崛起了,并且介入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会中,成为了德国最主要的支持者,借助着中国的帮助,修通了中东的3b铁路却贯通了,这一条交通大动脉,一直都是中国向德国出口的最多地方,支撑一个世界大战的国家的资源,这可比原油多的多了,特别是到了去年,又发生了一个明显的改变,不但运过去东西了,又借助着3b铁路,从德国运回了大量的石油。

    历史在杨元钊的主导之下,发生了偏差,中国得到了中东,没有开发中东,在驱逐了当地的原住民之后,就让那里的黄沙掩盖了规模庞大的石油,在没有石油的中东,只不过是一片沙漠和不毛之地,虽然针对有信仰的他们,有一些的困难,可是这个世界的强权,根本不会如管弱者,一片沙漠,也不会有人拼死来争夺的。

    伴随着中国移民的增多,建设的增多,一个个的城市,在中国的主导之下,越来越大的,由点连接成面,由面连接成片,借助着一战时期的混乱,中国虽然没有把中东纳入到领土范围,却实际控制,只要未来,中国不在战争上面,遭遇到大规模的失败,就不会担心这一块土地的失去,历史上,在一战之后,阿拉伯人也是期待着阿拉伯半岛会按照之前的说法,交还给他们,可是事与愿违,这个原属于土耳其的土地,被英国人堂而皇之的占据了,英国人都能够做到这一切,还是在一战之中,没有任何准备,一战之后,派出了小规模的部队达成的,没理由中国做不到这一切。

    为了这一片蕴藏了无限石油的土地,中国投入了最少2000万的人口,兴建了最少20个大中型的城市,直接的稳定住了这一片区域,哪怕石油没有开发,哪怕阿拉伯半岛充满了沙漠,中国人依然可以在这里生存,兴建了一些工业,甚至可以通过土耳其,奥匈的运料,进行一部分的加工,再贩卖到的欧洲去,这就成为了石油还没有开启之前,中国在的阿拉伯半岛做出的最大的努力,甚至也建立了一些石化企业,但是最多就是裂解石油,毕竟缺水的阿拉伯半岛,建立石化深加工企业,几乎是不可能的,成本会上升到一个不可思议的程度。(未完待续。)

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晚建不如早建

    中国第一片海外国土,巴士拉港,已经经过了几次的扩建,目前是中东最大的港口,年吞吐量超过了18亿吨,已经是世界上首屈一指大港口,现在这个港口是中国物资的中转站,也是从德国获取石油的中转站。

    德国获取的巴库石油,通过3b铁路运过来,在巴士拉做了简单的储存,一部分通过石化公司的裂解,消耗掉,另外一部分,则装船运往中国。德国占据了巴库,这对于一战而言,简直是一个战略性的胜利,甚至连协约国都没有意识到这一个战斗,会对将来战争局势,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巴库这个开采了超过80年,一直都在世界上面占据着重要地位的油田,要知道,苏联为了纪念巴库,乌拉尔的油田被称为第二巴库,秋明油田则被称为第三巴库。中国在材料和石油开采技术上面的强大,特别是二次开发的强悍,在世界上其他国家,还只是停留在对于油田的第一次开发上面,毕竟这只是石油利用的初期,大部分的油田都没有被开采完毕,即便有,也不会有人把眼光放在他的上面的,广阔的世界,有无数需要开采的新油田,与其花费功夫在这些老旧的,产量不多的油田上面,还不如开发新的。

    在中国看来,这并不对等,老旧油田的产量下降,是没有找到方法,只要有合适的填充物,让石油恢复喷发,产量一点都不会比最好的时候低,这样在短时间增加的石油产量,是非常惊人的。

    巴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油田,开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甚至是一千年前,即便是在俄罗斯的开发时间,也超过40年,在漫长的时代,哪怕俄罗斯曾经的采油技术比较的落后,也有大批的油井被开采完毕,说白了,其中真正采完的微乎其微,大部分都是开挖了一部分,压力减少,出油少了之后,就放弃了,现在,中国在控制了巴库的石油开采之后,通过记录,走访,甚至是调查,把这么一个个的油田都给找出来,有些重新勘探开发,在附近打井,成功的开采出的有足够工业流的油井,有的则进行了二次开采的,用一些比石油重的填充物,灌入油井,用压力让油井重新恢复喷发的能力,一般而言,一次采油,最多只能够开采百分之五十左右,还有一半以上的石油,还存在油井之中,通过二次,甚至是三次开采,才能够把大部分的石油开采出来。

    这种方法,让巴库在不停攀升的产量的同时,在短时间,增加了上百个新的油井,直接让巴库的产量开始激增,从最开始的几百万吨,上千万吨,立刻激增到了上亿吨,增加了10倍都不止,当然这样的开采方法,巴库肯定不可能如同后世那样,开采超过80年,有些开采的方法,甚至是破坏性。

    这又不是中国的东西,甚至当战争结束之后,它是否控制在他的手上,也都成问题,尽可能的开采出更多,至于以后,没有的意义了,所以在稳定住了产量之后,中国开始了进一步的挖掘巴库的实力,预计1916年一整年,巴库的石油产量,会超过2亿万吨,到的1917年,更是可能上升到7万吨,总产量可能提升了5000万吨这个数字,即便在后世也是一个极为庞大的数字,是世界级油田的代名词,超过这个,恐怕也只有沙特的超大型又添了,其他的都远远不是这个的对手。

    也只有巴库这么的根基,才能够有如此的产量,后世的那些超大型的油田,包括中国最大的大庆油田为例,都没有办法的让产量超过8000万吨,这是根据石油的储量来决定,大庆油田是中国最大的油田,却真的不是世界级的大油田,储量跟巴库,跟沙特大油田相比,有明显的差别。

    中国对于巴库的这种破坏性开发,德国也没有在意,此时的德国对于巴库,还没有那个归属感,或者说,即便有一定的归属感,想着心疼,在战争的逼迫之下的,德国能够有更多的东西换取金钱就可以了,中国对于石油的渴望,近乎是无限的,不管是2亿吨,还是7亿吨,都可以接下来,价格上面,还是按照原来的价格,5000万吨,差不多就是每年年国家20亿美元的收入,这对于此时的德国而言,简直是一个强心针,

    这笔钱将会用来,进一步的武装德国,在1917年,德国准备武装80个师,并且,开建6艘巴伐利亚级,在中国订购的8艘巴伐利亚级已经到了尾声,德国负责监督建造的官员,对于巴伐利亚级非常的满意,他们在政府有钱的情况下,又订购了12艘,按照中国的高速来说,到1917年年底,德国会新增18艘巴伐利亚级,会让德国的战列舰的数量,达到一个极限的高度,未来世界的海战将会越演越烈,以往30艘以内的战列舰的对决,已经可以称之为惨烈的,10艘左右的,已经算是重大的,可是从1917年开始,没有50艘,就不能算是大型战争,甚至是在1917年,还爆发过总计80艘战列舰的惨烈对决,最终沉没了超过40艘的主力舰。

    无论是从中国到中东,还是从中东到中国,都必须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这也是马六甲海峡重要性的显现的,可是现在,如果选择从克拉运河通过,单程可以节约1200公里的,这对于的从中国到中东的航线来说,可能就是十五分之一,或者是十分之一,这个意义非常重大的,这代表着,同样的船舶的前提下的,中国向中东的运力,实际上是提升了10%左右的,中国目前成为了世界上第一的商船大国,中国铺开的实在是太大了,如果按照这个来说的话,每年15亿吨以上的运输量轻松提升一亿吨,不说是经济效益,只是这个时间成本上面,这一个运河开凿,就值得的考虑,它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克拉运河就只有经济效益了么,不完全是这样的,中国海军刚刚成型,分成北方南方和兰芳舰队,兰芳舰队,由于海峡所处的位置,可能要龟缩到中国海域之中,克拉等下的出现,一旦遇到什么的话,在印度洋上面,将会获得一个直接的出口。

    在马六甲海域,也可以出现,可是那时国际航道,谁都可以在其中进出,反倒是这个运河,完全控制在中国人多的手中,如果在在泰国弯建立军事基地,在良好的防护之下,将会成为所有舰队反应最快的那种,还是对方没办法反击的,大陆会抵挡对方的海军,而陆基航空兵,将会成为阻挡对手屏障。

    认真看完了这个报告,杨元钊陷入到了久久的沉思之中,在本心之中,他已经决定,要启动这个克拉运河的计划的,王荣民的计划相当的清晰,从成本,时间,再到经济效益,写的非常的清楚,可是对于的杨元钊来说,这个不单单是这个,这个运河军事价值远比经济价值更高,甚至抛开军事价值不说,只是经济价值这一项,就足以让他开工修建了,这是一个对中国有着深远意义的运河,一定程度上面,晚建不如早建。

    对于这个运河来说,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时间,如何让运河在战争结束之前建成,提前的越多,对于运河而言,就越有好处战争到现在已经4个年头了,比起历史上面的一战也不遑多让了,历史上,这个时候德国已经颓势尽显,虽然在两条战线上面,压制着俄国和英法,可是在国内,各方面恶化极为严重,工业,农业,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甚至毫不客气的说,只有投降这么一条路可以走。

    美国就是看到了这个,才在最后的阶段加入到战争之中,然后美国就如同去迅游一般,在欧洲参加了几次战斗,彰显了美国人的到来之后,战争就结束了,一个欧洲第一陆军最强的国家,就这么的落幕了,美国在一战之中,捞足了足够的钱的情况下,又到了欧洲武装巡游了一圈,没有付出太多的代价,就成为了胜利者,并且在之后,有了跟英国平起平坐的权利了。

    可这个时代,却不一样,德国得到了中国的支持,国内稳定,工农业的产值,都没有较大幅度的降低,甚至连损失的人员,同比都有所降低,而相对的,协约国这边损失惨重,就目前4年的时间之中,在欧洲大陆,在波尔多绞肉战之中,协约国的总损失人数已经超过了1400万,哪怕是协约国拥有着世界上最庞大的动员能力,也有些肉疼。

    可是从战争潜力和能够动员的总人口上面,协约国比起同盟国多的多,当然,这是不包括中国来考虑的,如果考虑到了中国,也只有英国动员了全部的英联邦和殖民地,才能够与之相比,成色上面,不知道差了多少。

    这种情况之下,战争在一两年之内,不会产生大幅度的变化,这也是确立这个运河修建的关键,可如果出现了偏差,战争在运河还在修建的时候,就结束了,这对于这个运河的计划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甚至会影响到王荣民。(未完待续。)

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时间问题

    为什么说时间会影响对王荣民的判定,原因很简单在目前的中国官场,在杨元钊的主导之下的,经济指标成为了判断官员升迁的重要指标,再有关系,再有能力,只要不能够在经济上面,有所造诣,造福一方水土,就无法进一步的升迁,从县级开始,市级,省级无不是如此,这样千军万马杀过来,到省级的都是精英之中的精英,他们再横向比较,作为更进一步的基础。

    王荣民进入到中组部的视线,就是因为他在经济上面的能力,之所以搁置,也差不多是这样,在中组部看来,王荣民的能力是可以的,却没有超越别人,毕竟在高层还占着位置,相当的年轻的前提下,后进者要想更进一步的可能性,非常的小,也需要对他们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必须要远远超过占位者,才能够取代对方的位置,这是一直是杨元钊提倡的良性竞争。

    王荣民现在,提出了克拉运河这个项目,最起码证明他在国际性和全面的视野上面,是值得肯定的,之前的基础再加上这一个项目的,即便现在不行,未来也可以,只不过,如果这个项目出现偏差,没有达到的预期的效果,一定会影响到王荣民的,即便勉强提升上去,这也会作为一个污点,困扰他整个任期,对他产生相当不利的影响。

    在这个时代,战争进行的时候,整个中国在内,有几个人把眼光看到战后呢,战争不可能无休无止的进行下去,这谁都知道,可是身处在战争之中,很自然的就按照现在来判定,这种情况之下,就很容易忽视战争结束的可能性,杨元钊可以肯定,换做任何人来做这个报告,都会跟王荣民一样,判定依据就是战争时候的数据,而不是战前或者战后的数据。

    杨元钊很清楚在战争年代,中国经过印度洋前往的中东的商船才会多,一方面,从德国拉回原油,这几乎是无中生有,没有德国占据巴库,没有3b铁路和巴士拉港,中国不可能在中东投入这么大的商船运力的。当欧洲大战结束之后,这个商船数量就会减少,除非,德国还愿意向中国出口石油,不然的话,要想维持商船的数量的话,就只有开采中东的石油这一个办法了,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运河在战争结束之后,有足够的通行船只,保证运河回收成本。

    让德国在战后继续保证石油攻击,可能性不大,虽然在战争刚刚结束的时候,这个石油运输会保证一段时间,可是对德的支援会降低到战争时候十分之一左右,会大幅度的降低,再加上石油作为未来最为重要的一种能源,伴随着地车飞机和轮船的发展,已经越来越重要了,战争时间,这是没有办法,德国为了获得战争的胜利,不得不把超过9成的石油,都通过管道和轮船,运输到中国,一旦战争结束,哪怕是签署过协定,德国还会这么做么,肯定不可能这么做了,会千方百计赖掉这个合约。

    战争进行到这个程度,如果战争结束,对德国来说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德国战胜了,作为欧洲最强的国家,有可能统一西欧的前提下,德国还会对中国言听计从么,巴库作为新占的领土,还是生产石油的世界级油田,德国不会拿来自己来使用和开发,为什么白白便宜中国,中国现在,尽可能的开发巴库的石油资源,甚至一定程度上,带着毁灭性的开发,目的只有一个,尽可能的搜集巴库的石油资源。

    在这个石油刚刚利用的时代,人们还没有意识到,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如果世界在这么的开发和使用下去的话,石油必然有被开采完毕的那一天,到时候怎么办,现在拥有了东南亚,西伯利亚和中东,整个世界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带之后,只要小心使用,中国不一定永远把石油应用下去,却一定会是世界上最晚用完石油的国度。

    目前1916年,总共开发出来的石油在8500万吨以上,然后只要每年达到5万吨以上,只要战争持续2年,中国等于说拥有了一个4亿吨储量的大油田的,这即便放在后世,也算是相当庞大了,大庆油田的经过了快50年的开采,累计的总产量也不过是20亿吨,就这个已经可以作为中国的样板了,2年3亿吨,如果战争再持续两年,就是7亿吨。

    当然了,未来战争结束还有另外一个可能,那就是德国战败,这不是不可能的,中国对德国支持了很多,德国能够如同现在这样,压着协约国来战斗,没有中国的支持那是不可能的,即便现在,德国的各方面情况都不错,工农业生产都有了巨大的增长,农业第一次自给率超过了100%,可是这都是在中国的支持下完成的创举,一旦少了中国的支持,就如同沙滩上面的城堡一样,被海浪一吹就消散了。

    战争这种事情,谁也说不清楚,不然历史上,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以少胜多的战例了,诚然,现在德国占据了绝对的上风,占领了比利时,占据了大半的法国,可是双方在波尔多的局面是对持的,互有胜负,一旦德国在军事方面的策略,有巨大的漏洞,被协约国抓住机会,歼灭位于前线的200万大军,继续奋战的话,德国没有这个底气跟协约国死磕到底。

    德国总人口,只有8000万左右,这个人口决定了极限的动员能力在800万,最多不超过1000万,可是现在,在中国的帮助下,德国几乎让陆军数量逼近800万,还有100多万是阵亡和重残,这已经逼近了极限了,即便还有,也为数不多,还需要时间来整备起来。

    前线200万到300万精锐部队被全歼,协约国突破波尔多防线,德国不能说是一泻千里的,最起码说败局已定,只要协约国收复了法国和比利时,等待德国的,就只能够是和谈,体面的退出战争,否则,就是灭顶之灾。

    中国加入到同盟国的阵营,是战略方面的必然结果,支持德国也是为了中国的利益,几乎给了德国很多的好处,有德国搅局,搅乱整个白种人的世界,让他们相互捉对厮杀的,给中国创造机会,从1913年到现在,给中国创造了4年的机会,中国也抓住这些机会,大力的发展,并且到去年,真正走上了前台,跟美国正面作战。

    一旦德国前线失败,兵败如山倒的时候,中国不可能把自己的劳动力派过去当兵,那不是中国的选择,德国支持下去还可以,一旦失败,那就是一个泥潭的,落入到那个泥潭之中,即便是中国也很难全身而退,与其的投入到德国,还不如继续扩张自己,稳定目前的战线,中国跟欧洲,跟美国距离都是同样遥远,只要稳守住自身,起码地利这个优势是占据了的。

    中国可以推守自保,甚至可以不看德国方面的脸色,可是在石油资源上面,几乎不可能保住巴库,在丢掉了巴库的前提下,中国还怎么让德国履行承诺,巴库是控制在协约国的手中,中国为巴库兴建的大规模石油资源,基本上是打了水漂的。

    这也是中国开发巴库很犹豫的心理,从始至终,中国都非常清楚,中国能够获得的石油资源,也就是现在的这段时间,一旦这个时间错过了,那就没有了,中国投入阶段,为了巴库的扩建工程,最少投入了3亿美元以上,可是因此获得了稳定和廉价的石油,拿一年1亿吨来说,3亿美元就等于一吨石油均摊3美元,3亿就是一美元,这根本没有问题,当然了,石油资源在这些列强眼里,远没有那么高的价值,可是在普及了机动车,在石化领域,逐步的提升的中国,当然很清楚石油的作用,远不是一桶10美元以下能够形容的,最少要到40美元左右才算是比较合理的价格。

    在初期的,中国的石化领域,享受这两方面的的优势,一方面在成本方面,10美元一桶的石油,在石化成本上面,几乎是白捡的一样,而的另外一方面,中国首先介入了石化领域,单单是丝袜一项,就足以让中国赚的瓢满钵满了,这是中国在石化之中最大的支柱。

    因为巴库的特殊性,时间自然的成为了一个关键性的因素,运河不能再2年之内建成,到时候,战争结束了,中国庞大的商船,会面临着何去何从的危险,通行运河船会大量的减少,这就会拉长还款期限,对于克拉运河产生不必要的影响,是会影响到王荣民的前途,这不是开玩笑,在目前,整个中国都看中经济能力的前提下,王荣民这样,有国际化眼光的人已经很少了,在下达决定的第一时间,杨元钊是愿意保护他的,很自然的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一定意义上,时间成为了界定这个工程是否要大力兴建的关键。(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868/ 第一时间欣赏钢铁时代最新章节! 作者:十年残梦所写的《钢铁时代》为转载作品,钢铁时代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钢铁时代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钢铁时代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钢铁时代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钢铁时代介绍:
钢铁是国家基础,动力是国家的翅膀。
21世纪职业车队工程师,意外穿越到19o8年,行办工业,发展教育,以材料为基础,以动力为羽翼,在中国的大西北,兴建了一个让世界瞩目的庞大工业区。
以此为基,强大工业,强大军事,强大中国,改变了中华的历史轨迹。中华开始了复兴和崛起的脚步,黄种人的时代,提前来临了。
钢铁时代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钢铁时代,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钢铁时代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