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钢铁时代TXT下载钢铁时代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钢铁时代全文阅读

作者:十年残梦     钢铁时代txt下载     钢铁时代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六百零二章 惊人效率

    第一艘和第二艘的万吨级的巨轮,停靠到了码头上面,这个码头可以停靠2艘万吨级别大船,当大船停靠之后,工人们开始上船,熟练的开始卸货了,整个卸货的过程,皮埃尔都没有说话。△¢四△¢五△¢中△¢文¤,

    超过7万吨的船队,还不是采用滚装或者集装箱的方式,旧有的散装模式的,要卸货的话,需要人力来,人力又穷,哪怕是借助了部分的工具,每一个部件的重量,都不能够超过300公斤,这个过程可就慢多了,好在青岛的水压机,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远洋运输过来,青岛怎么也不可能有生产这样千吨级大玩意的能力,每一个都可以分割成不同的小块,然后包装起来。杨元钊也详细的在其中留下图纸,甚至还专门训练了一个施工队,对他进行拆卸安装,他们也随同过来了。

    像是1200吨水压机和600吨自由锻压机这些大玩意,全部是在底层,整整齐齐的打包好,好在其他的设备也不少,普通的机床和可以加工大型螺旋桨的车床首先的卸下来,皮埃尔都一个个的看了,很满意,全新的德制机床,似乎做了一些更改和调整,跟常见的略微的有些不同,可能是为了造船厂专门的采购的吧,皮埃尔见过的机床,没有一万个,也有几千个了,并不奇怪这个。

    仔细的看着机床的批号和型号,型号上面不是最新的,可是该有的功能都有,很全面。对于中国来说,已经是能够到手的最好的了。有了这些,只要让工人们稍稍的熟悉一下。整个造船厂的效率,绝对能够提升3成以上。

    作为熟悉机床的总工程师,皮埃尔有这样的自信,可是他并不知道,他的估计出了很大的偏差,后,机床的效率吓了他一大跳,他是立足于机床本身的效率上面的,却不知道。所有的刀头,都换成了后世的粉末冶炼的刀头,一体机的生产能力虽然有限,可是一个机床的刀头能有多大,真的缩小的话,可以选择最尖端的那一层材料,杨元钊当然不会这么抠门,西北的生产能力也没有大到一体机都紧张的程度,刀头还是供给的起。整个西北现在没有粉末冶炼的能力,所有全部的刀头都是由杨元钊来提供。

    就数控机床的刀头来说,第一代刀头是普通的合金钢,第二代才是高硬合金钢。然后是高速钢,抛开数控不说,第四代才是粉末冶炼的刀头。就加工效率和速度上面,这是数倍的提升的。刀头的硬度大,加工速度快。锋利度高,效率当然会提升很多,这里也有西北的技工,否则,杨元钊也不敢大大咧咧的把这些机床给拿出来,要知道速度太快的刀头,如果不适应的话,很容易加工坏工件,工人受伤的可能性也会增加的,别工件没加工好,工人先伤了。

    机床被分门别类的放好,在皮埃尔看过之后,按照他的要求,摆放在了江南造船厂的各个位置,至于西北来的工程师,要求暂时这些机床由西北的技工来操作,他也没有多少问题,作为总工程师,他关心的永远只是效率,至于谁操纵,谁获利,他一点都不关心。

    大家伙总是最后卸下的,几百吨,甚至是一千多吨的东西,必须要分成不同的部分卸下,从卸下安装完毕,需要很多的时间,暂时没必要所有人在这里,用车把大部分的机床都送到了江南造船厂之后,西北机床集团来的工程师,带着数百个4级以上的技工,对机床进行调试安装,并且在所有人的围观之下,开始了第一个工件的加工。

    本来,只是站在那里看热闹,皮埃尔心中有估量,可是当西北一个技术最好,几乎接近六级工水准的工人,开始操作机床的时候,他的脸色顿时变了,当时他并没有在机床的附近,只是站在外围,可是当加工工件的声音响起的时候,顿时感觉到了不同。

    刀头和铁器摩擦的声音有,但是极为轻微,仿佛是没有接触到一样,难道只是细划,按照工件来说,这是错误的,甚至有可能废掉工件,当皮埃尔眼神落到了工件上面,固定的工件已经加工出了一长排,他心中一惊,这么快的速度,比普通的机床加工,最少快了10倍以上,可是粗略的看了工件的加工,不但速度快,而且极为的光滑,毛刺什么的都很少,这说明了这个工人的水平过硬,在高速的同时,保持了良好的水准。

    终于,当机床摩擦的声音落下工件的加工告了一个段落之后,技工把工件放到了专门的清洗液之中清洗,周围的工人才抽了一口冷气,这个工件算得上是最复杂的工件之一,整个江南造船厂,只有2个工人可以加工,而且成功率不高,只有12%不到的成功率,每次加工最少需要6个小时,哪怕再强壮的工人,一天最多加工两次,这也是困扰加工车间的一个拦路虎。可是刚刚,才多长时间,15分钟,什么时候,加工可以这么快了。

    没等工人先出声,皮埃尔就站了出来,对旁边的检测员说道:“立刻测绘,看工件的水平是什么样的?”

    这种大型工件,肉眼暂时看不出来,只是比较平整,很多东西需要实地测量,这是一个不规则的工件,会用在传动装置之中的工件,是一艘轮船动力设备的关键,也是困扰进度的一个不小的问题。一艘船一共72个,到现在,15天了,也不过是成功了3个,按照一艘船3个月,两艘船6个月的时间,可能6个月之后,才能够完成一半左右,到时候就没办法了,只能够外购,可是这个机床15分钟就能够加工一个了,这也太快了,哪怕是效率还是10%也足够交货了,这会节约大量的成本。

    对于造船厂而言,当船的订单签署之后,总价格是一定,这些在造船时候节约的成本都利润,不是毛利润,而是净利润,看似不多,可积少成多下来,却会成为巨大的收益。

    作为总工,皮埃尔不但拿一份固定的薪水,还通过约定,拿2%的红利,这部分节约收益,也会落到他头上,这可不是一两个工件,未来船舶制造,有众多的工件需要加工,这些叠加到一起,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技术人员在测量,很快的,把结果给报上来了,所有的数据,全部是中差,也就是说,是最优的状态,不但合格,还是精品件,这样的效率这样的成功率,难不成这个技工是水平最高。

    技工按照首件的要求,跟技术人员一同签下了确认书,这是必定的程序,完成之后,跟来的工人们做了一下简单的交流,主要是机床加工的要点和那个工件的难点,只有几分钟的时间,却条理分明的讲清楚了。

    皮埃尔有些奇怪,为什么会这样,可是更加让皮埃尔震惊的还在后面,在一台试机之后,另外的几个工人也都开始操作了的,同样的高速度,12台机器一起加工这个工件,最终成功了11个,只有一个废掉了,还只是略有瑕疵,按照之前的标准,稍稍加工就可以用了。

    这个速度,这个效率也太高了吧,12个能够制作这个工件的工人,全部是公差,在加工完成之后,领头的工人随口问了一举,这个零件一共要加工多少,一个江南造船厂的工人说了是144个,伴随着领头工人的一声令下,真正的加工开始了,最快的速度甚至可以达到10分钟一个,最慢也达到了13分钟左右,在紧张忙碌和高效率的3个小时之后的,144个加工件摆放在了所有人的面前,不良品只有6个,甚至这个不良品,在之前的江南造船厂标准之中,是属于可以接受的,只用重新回炉一下就可以了,等于是3小时的时间加工出来了150个左右。

    如此的效率和成功率,让所有人都如同幻觉一般,特别是皮埃尔,作为江南造船厂的总工程师,日理万机说不上,却没有很多的空闲时间,秘书和助理在三小时的时间内,找了5次,可是都被他随手打发了,他几乎是全程的看着这些机床和工人的加工,最终,事实摆在了面前,144个精品零件,摆放在了他的面前,这个可能要用6个月的时间,才能够完成的加工,现在,只是三个小时的时间,这个生产效率,何止是提升了十倍,几乎是数百倍的效果,最关键的是,良品率还相当的高。

    技术工人,可能只是一个方面,最关键的还是这个机床,速度极快,锋利无比,没有以往机床那种慢慢的磨的感觉,直接破开之后,在工人的操纵之下,加工成型,这个刀头的锋利程度和坚硬程度,绝对可以算是极强的,作为设计者之一,皮埃尔很清楚这个工件的加工难度,其中需要众多步骤,刀口的磨损也是相当惊人的,可是平均每一个人加工了13个左右,刀头依然是锋利无比,西北的这些机床看似是的德国制作的,却跟德国的机床截然不同,这难道是关键么,皮埃尔看着机床的刀头,一句话都没有说出来。(未完待续。。)

第六百零三章 效率等于利润

    在整个船舶制造上面,零件加工不过是一个不大的部分,在整船使用上面,不过是12%左右,占据的份额并不大,可是皮埃尔很清楚,零件加工是最耗时间的,之前加工的那个工件是动力装置必须的零件,在动力装置上面的用途非常广泛的,一直以来都是困扰着江南造船厂的大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总体建造效率大概会提升一成以上。

    西北的工人和机床,完美的用了几个小时,完成了可能需要半年,甚至一年的工作量,效率之高,让人惊叹,如果不是偶尔的话,加上其他的工件,就仅仅使用机床加工效率的提升,就可以保证施工的效率提升25%以上,这可是代表着更高的效率和更大的收益,随便算算就可以算清楚的。

    在造船业上面,效率就代表着利益,这点不但皮埃尔清楚,聂云台更清楚,特别是聂云台,知道了机床的效率的时候,第一个反应是不相信,按照他所了解的,不可能会这么的快,可是铁一般的事实,144个工件,就放在他的面前,每一个都有质检人员的签字。

    质检人员,全部是从国外请来的,他们对于造船起到的作用非常关键,三个人都是略带古板,以事实说话,不可能全部都骗他,那么结论只有一个,这些零件全部都合格,面前摆放的这个动力装置工件,聂云台都很清楚,甚至通过了美国方面的朋友,向一些造船厂询问了这个工件的加工的价格,很贵。每个300美元,也就是600银元,算下来比他们自己做要贵一点,按照工时和材料上面计算,自己做大概是240元左右。可惜效率不高,在订单的一个重要的支出上面,就包括了72个工件购买支出,2万多美元,这几乎占据了船舶毛利的几分之一了。

    为了保证工期,这笔付出他必须要付。不然违约金都会让他受不了,可是现在,只用了3个小时,就在西北机床和西北工人的帮助下完成了,因为成功率高。速度快,节约的工时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加上10套材料的减少损失,这一个工件的价格,最多只有60美元左右,这可是巨大的节约,仅仅144个工件这一项,最少节约了3万美元以上。这可是净利润啊。

    船厂,按照船坞来说,每年的生产能力是固定的。这种情况之下,船厂的利润率就放在了这个节约上面,很显然,西北的工人,西北的机床,是可以大幅度的降低成本的。他之前还担心,西北工人的工资太高了。船厂有些负担不了,有想过要跟杨元钊提一下。如何的减少工人数量,现在看来,是他短视了,哪怕这些工人只能够加工这个工件,哪怕是卖这个,都可以让船厂每年获得不菲的收益,作为动力装置的重要零件之一,它的加工难度是世界知名的,没几个船厂有这个富裕,以280美元一个的价格,每年的缺口最少是以3000来计算,一个的利润是200美元,3000个工件,就是60万,相当于造几艘4500吨这样大船的利润了。

    聂云台直接想到,出口这些工件赚外汇上面,可惜加工车间不按照他的想法来,如果加工工件赚钱,何必来江南造船厂,工人们需要一个个的解决工件问题,熟练的操纵着机床,进行大部分的工件加工,甚至是以前没把握,生产不出来的零件,也通过机床给加工出来了,效率极高。

    几天的时间,皮埃尔几乎泡在了加工车间,一步步的看着每一个加工机床的效果,最终不得不长叹一声,西北的加工机床这方面,绝对是世界领先的,最少在法国的军舰加工上面,都没有看到这么尖端的机床,效率抬高了动辄十倍的提升,在一些高精密和复杂件的加工上面,也相当的出色,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财富,这在造船业上面,是至理名言,正因为如此,本身半信半疑,觉得西北不太可能做得好的蒸汽机,还没有卸下来的水压机和自由锻压机,皮埃尔就更加的期待了,只要他们达到基本的水准,那么江南造船厂就可以如虎添翼,不但效率会提升很多,质量也会攀升不少。

    大型设备的,卸货就是一个大问题,5套差不多就是万吨级,装满了两艘万吨级货轮的底仓,江南造船厂全力以赴,不惜血本的招募码头工人,进行卸货,当全部卸下,并且在指定的位置,安装完毕之后,已经是5天之后了,看着巨大的,透着工业力量的1200吨水压机和600吨的自由锻压机,皮埃尔的眼睛在发光,这个跟机床不同,这是标准德国制造,他曾经见过。

    德国和法国之间的矛盾,几乎是天然的不可调和,双方互为世仇,可是兵不耽误皮埃尔赞赏德国的机器成果,德制机械总是以完美精细,充满了艺术感觉而著称,这个1200吨水压机和600吨的自由锻压机就是如此,充满了力量之美,完全是德国原装的,每一个部分都是全新的。皮埃尔激动无比的看着这些高大的建筑,有了这些,再加上未来到位的船坞,很多东西,都可以保证完全自产。

    在外国工程师和本国技术工人的共同努力之下,庞大的机器运转了起来,皮埃尔几乎全部精力都放在这里,亲自的看完了水压机和自由锻压机的运转情况,西北来的工程师,在这个上面,还很生疏,但是却很好的完成了基本的操作,看完了机器运转的情况之后,找到聂云台,兴奋的说道:“太好了,这些机器来的太及时!”

    聂云台不懂机器,不代表他看不懂皮埃尔的表情,看样子这些东西真的是有用,而且是大用,当皮埃尔整理好了之后,把这些设备的好处一五一十的给说出来之后,聂云台简直兴奋的难以自己,有了这些机器,除了蒸汽机之外,全部的部件可以自产。

    这个全部零件自产,是包括了轮船的每一个部分,做轮船2年的时间,聂云台很清楚,全部部件自产的好处,打个比方来说,江南造船厂之前生产的2000吨,3000吨的海船,主龙骨是外购的,买的都是对方船厂的现成的,不能对龙骨进行任何的更改,只能够依着模子来做,这样在整艘船的性能上,远不如国外船厂的。

    再有就是价格,加工成型的龙骨,比加工之前,最少贵10倍,说这笔钱在整体上面,不算什么,可能在总价之中,能够占据一成就不错了,这不是一个零件,从龙骨,到螺旋桨,到一些特别的部件,整个轮船的30%都必须要外购或者是掏出高价,让国外来加工,付出巨大不说,时间性也难以保证,很多时候,为了一两个部件,可能一艘船和整组人都需要几天,甚至是一两周的等待。

    船厂的效率就在于船坞的使用,没有船坞,一艘船根本就无法继续建设下去,自产零件的话,可以合理的安排,船坞的利用效率绝对会大增,这一艘4500吨货船的交货时间,也会从现在的3个月左右,提升到两个半月,甚至更短。

    对于货船来说,交货时间是一个合同上面重要的节点,对货主而言,越早一天交货,就越早一天创造价值,太古洋行也是如此,当时为了这个交货时间,再三商议,甚至提出了一些激励措施,因为香港到上海的航线,现在运行的,还是,两艘2500吨的旧船,最少运行了20年以上,已经老旧不堪了。

    可惜皮埃尔和工程师经过了仔细的测量,给出了一个答复,3个月已经是极限了,最多提前一两天,贸然的节约,任何一丁点的疏忽,都没有任何反应的时间,一旦违约,罚金也是让人难以承受,最终就按照3个月为期,签订了合同,第一艘船可以延期到三个月10天,但是6个月的时间,必须要交货两艘船。

    再三询问之后,皮埃尔肯定的答复,让聂云台的心中升起了难以言明的野望,或许可以跟太古再商讨一番,以现在的完工日期,重新确立一份合同,这样的话,这两艘船的订单,还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

    可惜这个想法,被皮埃尔直接的否决了,其他方面提升了,关键的蒸汽机还没有到位,现在到底是使用西北的蒸汽机,还是使用英美的,因为机床和水压机等提升效率,可以让除了蒸汽机以外的工序,提升15-20天的时间,可是也因为蒸汽机的问题,可能要晚一个月下达订单,这样第一艘交船的时间未必会提升多少,倒是第二艘,可以快一点。

    聂云台这才想到,原来,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还有蒸汽机的问题,西北这些机械表现出来的实力,已经让他有些期待,有这样的加工能力,蒸汽机应该还不错,真的如同杨元钊说的,西北的工业底蕴,远远超过他们的想象,那么之前所说的那个蒸汽机,或许真的性能卓越,值得期待,只要能够达到英美九成以上,他就可以拍板使用这个蒸汽机,相信更快完工和价格上面的优势,足以让太古洋行接受性能微微降低的不足。(未完待续)

第六百零四章 逆天蒸汽机

    太古洋行的会客室之中,一个中国侍女把聂云台引入其中,恭敬的让他坐下之后,就去通报了,二楼的房间之中,听完了侍女的报告,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女人好奇的睁了一下眼,聂云台的突然来访,让太古目前总办凯撒琳有些奇怪,难道是为了那两艘船。△¢四△¢五△¢中△¢文⊥,

    英国是世界海洋大国,无论是主力舰的数量和远洋货船的吨位,都是世界首屈一指的,这么庞大的舰队,都是英国的船厂,一点点的建设起来的,造船业在英国的发达程度可见一斑。

    一般而言,英国的船只很少外购的,大部分都是内部消化了,可是远东的这两艘是例外,英国目前大部分的造船能力都放在了军备竞赛之上,万吨级以上的船坞之中,大部分都是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来自于德国的挑战,让整个国家都蹦的紧紧的,陆地强国的德国,步入海洋之后,也是如此的强悍,彻底改造完毕的工业化推动之下,会比英国有更大的锐气。

    战舰等挤占了大部分的船坞,剩下的不多的船坞,也都放着万吨级的快速货船,这也是太古选择江南造船厂的原因之一,从某种意义上面说,这里是中国第一的造船厂,曾经有生产3800吨货船的能力。

    这两艘4500吨的货船,主要就是连接上海到香港的航线,这一条航线靠近中国的内海,3000吨有些低了,万吨级又有些高了,5000吨左右才是最适合的。这样高不成低不就的远洋货船,在国内根本没有造船厂生产。凯撒琳的第一选择是日本,可惜日本的船厂订单也是满的。最快需要到4个月之后才能够建造,这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了江南造船厂。

    第一批2成的资金,已经拨付过去,合约也签好了,这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们来干什么,难不成工期要延缓,3天以内,或许可以接受。一旦到了3天以上,他肯定要动用保证金和赔偿条款。

    带着种种的疑惑,凯撒琳在太古的会客室里面见到了聂云台,看起来很平静,不像是来谈推迟,凯撒琳也想不通,除了延期,还有什么会让聂云台来找到她,略微的寒暄了几句。凯撒琳开门见山的说道:“聂经理,不知道这么匆忙的找我,有什么事情么,只要我们办得到。一切都好商量!”

    聂云台拿出了一份文件,凯撒琳苦笑了一下,看来还是。这个文件不外乎是说什么困难之类的,让他们延期。看看再说,可是翻开了自后。凯撒琳看到的却是另外一个结果,她略显不敢置信的瞪大了眼睛,看着聂云台,失声的问道:“这是什么意思?”

    聂云台享受着凯撒琳的吃惊,平淡的说道:“凯撒琳小姐,因为江南造船厂得到了注资和技术支持,这两艘船的设计和完工日期,微微的发生了改变,皮埃尔总工和我,觉得有必要重新商讨合同,不知道贵方愿不愿意?”

    “这!”凯撒琳收摄了震惊,资料上面的东西很简单,主要是船只的一些技术参数,复杂的她不是专业人员,看不太懂,可是这段时间,太古的部分精力,也都放在了这两艘船的身上,大致的参数知道,眼前的这个,经济航速提升了1.5节,最高航速甚至提升了3节,续航里程和燃煤装载量都有了不小的提升,甚至连载重量,也从原来3000吨左右,提升到了3300吨,也就是说,载重量提升了一成,这样似乎更加的适合香港航线。

    航速和载重量,是货船的最重要的两个指标,如果这两个方面获得了突破的情况之下,要求更改合约也在理,凯撒琳简单的计算了一下,点头说道:“如果这样的话,我们愿意提升2%的总价!”

    一艘30多万美元的船,总价的2%,也就是7000多美元,这个数字不少,按理说,应该是让聂云台满意了,可是听到了凯撒琳的话,聂云台不但没有任何表示,而是微微的摇摇头,平静的喝了一口茶了之后,才说道:“看来凯撒琳小姐没有认真的看我的报告,请找一个专业人员看看之后再说!”

    “你到底想要干什么?”

    “没事,用事实说话,我们的船值得上更高的价格,或者我们还按照原来的标准,至于工期,就需要延误一点点了!”

    聂云台漫不经心的回答,让凯撒琳的怒火,一下子就冒上来了,差点就要发作,努力的让自己平复下来,这才用牙缝之中挤出来的声音说道:“很好,很不错,那就等等吧,我这就去找专业人士,看看你的船到底是如何的好!”

    “请便!”聂云台随手的一摆,平静的说道。

    啪啪啪的高跟鞋踩着楼板的声音,快速的而去,聂云台的脸上,才露出了一丝会心的笑容,会谈总有试探的,其实从凯撒琳的表现上面,已经可以看出他们对于这艘船的渴望程度,有时候,更好和更多,并不能够成为打动船东的条件,关键是适合的,看样子,这艘船更加适合,那么有些条件,就必须要好好的来开了。

    来之前,聂云台已经做好了功课,按照平常的估计,船速,载重量的提升和煤耗,修建时间的减少,公平起见,会让总价的提升在8%-12%之间,具体还是看船主们的需要,在没有看出来煤耗降低,没有看到总工期的减少,只是几个基础数据,就让凯撒琳直接做出2%的总价的提升,看样子,总价上面,可以向更高来提升了,或许把标准微微的提升。

    1小时之后,凯撒琳略显失神的看着一个工程师,她面前的工程师不是上海的工程师,而是新加坡船厂的总工程师,是凯撒琳家族的朋友,偶然之间来上海出差,正好需要鉴定图纸,凯撒琳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了,正好他有时间,电话联系之后,就带着图纸到了这里。

    花费了20多分钟的时间,老工程师纳里,认真的看完了图纸,首先的想法就是不相信,在他看来,这几乎是把4500吨级的货船的性能发挥到极致,煤耗应该要比现在高出30%以上,如果这种情况下,还能够达到这样的煤耗,那么结果只有一个,江南造船厂在蒸汽机上面获得了巨大的突破,节能性能更好,爆发力也更强。

    可是没听说过,世界上有这么强大的蒸汽机,哪怕是4500吨的货船,这个蒸汽机也足够驱动一些小型战舰,它的部分性能,甚至可以追的上蒸汽轮机,这样性能的蒸汽机,在任何国家,都是必须要保密或者在军用舰船上面使用,没理由在一个落后的造船厂,生产民用船只啊?

    作为一个资深的工程师,作为一个总工,纳里哪怕不相信,也还是基于一个工程师的坚持,一点点的介绍了这些数据的全过程,诚实的告诉凯撒琳,每个数据需要多少的投入和基数水准,每一个参数的背后所代表的意义,把这一切都拆开了,掰直了,慢慢的跟凯撒琳来讲,让她明白。

    甚至最后,还把所有的数据都给汇总到一起,如果真的需要这个吨位和速度的话,结合了制造时间和煤耗的比较,这艘船的总价,可以上升9-12%,具体就看她的把握,争取能够谈到9%。

    纳里的话语,让凯撒琳对于这一艘船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凯撒琳也明白,为什么她说起2%的时候,聂云台是那么一副表情了,9%,看样子可以向这里努力,真的能够达到这个性能的话,付出多一点,也可以接受,上海到香港的航线,有些太需要这两艘船了。

    看到了凯撒琳脸上的期待,纳里叹了一口气,话锋一转,直接的告诉凯撒琳,作为一个资深的工程师,作为新加坡造船厂的总工,之前只是按照数据,来实话实说了,现在基于一个长辈对后辈的重视,她也必须把实话实说出来,他不相信这是这艘船的数据,也不太可能在2个半月之内完工,先不说数据方面,那个蒸汽机就不可能,就说这个工期,哪怕是英国的造船厂,能够做到的都不多,最少他们新加坡造船厂是不行。

    从纳里那里回来的路上,凯撒琳一直都在想,纳里跟他的亲密程度,不可能骗他,而新加坡造船厂,是仅次于印度的大型造船厂,在亚洲享有盛名,在纳里的领导之下,甚至可以接手巡洋舰,这跟民用造船厂,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十几分钟的车程,凯撒琳都在认真的考虑,最终做出了决定,不过她还是多多少少的被纳里所影响了,那就是江南造船厂可能完不成订单,拿一个更好的数据,连骗太古更换合同,故而在总价上面可以做出一定的让步,但是赔偿金额方面,一定要足够高,不但要弥补完不成交工的损失,还需要考虑到另外挑选造船厂所付出的代价,总之不管江南造船厂打的是什么盘算,要让太古洋行的利益,得到保证。(未完待续。。)

第六百零六章 电焊造船

    凯撒琳回来之后,变得咄咄逼人了起来,她首先向着聂云台通报,如果这上面数据都是真的,她可以接受继续提价,不过需要对一些方面做出一定的限制,而且幅度不小。

    凯撒琳的改变,让聂云台摸不着头脑,不过幸好,她没有刻意的为难,在增加总价上面,没有过分纠缠,聂云台明显抬高的,只是为了让她杀价的19%的总价提升,她没有多说什么,降到17%就停止了,却对别的方面极为的苛刻,在重新签订的赔偿金额,却从之前总付款的120%,提升到了总付款的180%,按照交工之前付款80%来计算的话,这几乎是总价一倍半的赔付了,也就是说,如果江南造船厂无法完成任务的话,需要付出差不多一艘船70万左右的赔偿,而不是之前40万左右。

    这个赔偿的额度绝对不算低,甚至有些太多了,也就是到了这一刻,聂云台才明白,感情他们认真的吃透了这些数据,而凯撒琳本人在本心上,认为江南造船厂是不太可能在约定的工期之中完工,操的居然是完成不了,要江南造船厂赔偿全部损失的心,所以把这个数据定的这么高,是为了大挣一把。

    聂云台微微的摇摇头,心中暗暗的庆幸,难怪之前感觉那个17%增加总量的数据,那么的不舒服呢,原来根子在这里,把总价推高,也是让赔偿继续的增加的想法,可惜这个念头可是绝对打错了,皮埃尔详细的计算过。现在的这个数据,每艘船都有10天左右的余量,第二艘甚至可以达到15天左右,只要不出现不可抗力,完成是没问题的。

    工期没问题。那一切都没问题了,聂云台很相信皮埃尔,他是一个经过了考验和验证的工程师,他是非常郑重的做出计算的,而且甚至考虑到了西北机器出现问题和人员不足的情况下,这点聂云台是相信的。至于数据。因为蒸汽机送来的较晚的,很多东西已经固化了,第一艘船改动的地方不多,第二艘船可以进行较大的调整,不是怕两艘船不一样。最后送来的数据,绝对不是这样,会更高,而且更加优秀的,这是皮埃尔的说法。

    聂云台平静的签完了合约,新签订的合约甚至还得到了专门请来的律师的公正,凯撒琳那边,感觉到签订了之后。只要等待时间,就可以获得8成以上的收益,半年八成。即便是大额信贷来说,也算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利息,可是更高兴的还是聂云台,在他看来,太古的主意注定要打错了,不但不会获得赔偿。反而推高了总价。

    总价格在原有基础上面,提升来17%。比皮埃尔的最大估值,都要提升5%。在一艘以前的总价是36万8000多美元,哪怕是百分之一的提升,也有三千多美元,哪怕是增加了5%的提升,换算成总价就是快3万的银元,总价提升了6万多美元,可是造价上面,并没有比较明显的提升,反倒是因为大量零件会由自身加工,钢板船甲板这些东西,全部都从西北购买,降低了相当程度的造价。

    不过相对于其他的,造价上面降幅最低的还是蒸汽机,西北的蒸汽机哪怕加了3倍的价格,也只有列强们订购的三分之一,作为一个船舶上面,最重要的动力装置,蒸汽机的价格只有三分之一的情况下,又是数万美元的收益,如果按照这个合同来履行的话,一艘船得毛利润甚至惊人得达到了58%左右,净利润更是提升了快8万美元,这不是两艘船,简直是两艘金子,只要完成,今年的收益率一定有保证,这还是在不停扩股,杨元钊疯狂投入的基础上面。

    聂云台很清楚这一切,他这才认识到了西北投入,对造船厂造成了怎么样的影响,生生提升了20%的毛利率,这部分毛利率也代表着净利润,这是在没有增加多少成本的前提之下增加,在签署了协议之后,聂云台甚至因为这个,专门的跑来找杨元钊报喜。

    看着兴高采烈的聂云台,杨元钊却淡定无比,蒸汽机到底有多强大他非常清楚,如果不是不想惊世骇俗,在4500吨的货船上,甚至可以装配两台11万马力的大型蒸汽机,那样才真的是飞起来一样,至于机床加工,水压机这些,让江南造船厂在小型货船的生产领域,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准,这种情况之下,达到这样的利润率也相当的正常。

    杨元钊从来都没认为,江南造船厂会立足于建造小型货船,虽然5000吨级的,还在世界上有一定的市场,可是短短的10年时间,远洋货船的吨位就翻了好几番,现在主流是万吨级,未来两万吨,甚至是三万吨的货船也此起彼伏的出现,中国不可能从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在杨元钊看来,万吨才是重点,不但需求量巨大,而且利润率也高的多,更可以完美的用得上的江南造船厂的机械优势。

    现在江南造船厂人多嘴杂,有些东西不太可能大刀阔斧的开开展,未来,青岛成立的西北新的造船厂的时候,他会选择把目前学术界才刚刚研究的并行工程和系统工程利用上,那才是巨大的提升,无论是效率,还是利润率。

    聂云台没有想到,自己引以为傲,努力达成的利润率,并没有得到杨元钊的认可,却只是轻轻的揭过,好在其他的股东和工程师工人们,却是欢欣鼓舞,利润率的提升,毛利率要超过一半以上,对于40多万总价的船只而言,收益极为丰厚的,江南造船厂的收益越多的,他们个人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也就越高,特别是引入了西北的工资体系,短短的一个月时间之中,江南造船厂老工人的也达到了标准,工资水平提升了一倍以上,连带着效率也提升了很多。

    热火朝天的船坞之中,即将诞生江南造船厂最大,也是利润最高的货船,可是杨元钊却呆在了另外一边,只有400吨,年龄最少在30年的船坞之中,这里本来是一艘普通800吨汽船,在完成了之后,按照杨元钊的要求,没有继续的接到订单,交给杨元钊做实验来用。

    对于这个300吨的船坞,聂云台或许之前还有些在意,蚊子再小也是肉啊,可是现在,完全不在意,以价格来说,哪怕是按照一吨300的价格,这个船坞生产的船舶,总价都不会超过9000,更何况汽船的竞争力更加激烈,就中国大大小小的,能够生产300吨汽船的造船厂,最少有7家,算上亚洲,最少有上百家,选择多了,竞争也极为的激烈,每吨的价格,不会超过170美元,300吨不过是5000多,毛利率也不会超过15%,如果没有别的订单,生产一下,也算是保养设备和给工人找活干,现在,杨元钊要用,那就交给他吧。

    船坞进行了重新的设置,外面包裹了一些,除非是进入到船坞之中,否则看不到船坞之中是干什么,杨元钊甚至专门的从西北调集了一队专业军人,秘密的进入到江南造船厂进行防护,好在只有一个连左右,哪怕是对西北充满戒心的革命党和北洋,也没有太在意,或许杨元钊在这里有什么秘密吧,但是无论如何,也没有人会相信,区区一个连就能够拿下上海,哪怕是传说中,西北的特种部队也不行。

    粗大的电线,在船坞之中盘绕,四个大功率的柴油发电机,在向电线之中灌输着电能,杨元钊要这个船坞的目的非常简单,实地的来检验,电焊在造船上面的作用。

    电焊,作为杨元钊直接从后世引进,一个非常重要的加工工具,在西北的钢架应用之中,有过大量的应用,西北的实验室之中,关于电焊的研究也在深入,无缝焊接的,氩弧焊,埋弧焊,气焊,电渣焊等一系列的比较先进的焊接方法,还有一些特殊合金之间的焊接方式,这些技术还没有被应用到造船上面来。

    杨元钊对于造船,没有多少的了解,也不知道,造船到底需要怎么样程度的焊接,可是他很清楚,焊接对于造船的影响,只是柳接跟电焊之间,节约的重量和本身的强度,就可以造成世界造船业的巨大革新,作为一个初步的踏足造船业,未来必定要踏足海洋的中国来说,这一点必须要走在前列。

    大的船坞,用来做实验不太方便,小船坞,不但控制力度上可以做到更强,隐蔽也更加的容易,专门的从西北抽调的第一流的电焊工,还有实验基地的一些操作手,他们共同来到了上海,开始了第一个全部电焊汽船的生产。

    小小的一个300吨的船坞,集中了比别的500吨的船坞还要多的工人,一个个大型的起重机也在其中,在遮挡的严严实实的船坞之中,几个带着厚厚护目镜和拿着挡板的工人,开始了第一批的加工,这是两个4吨左右的部件之间的加工,如果柳接的话,可能需要150公斤左右的柳接和3天以上的工时,现在只是准备了3个小时,就要开始电焊了。(未完待续)

第六百零七章 逆天电焊

    杨元钊是动力工程师,对电焊了解的不多,只是在修车的时候接触过,可是从后市带来的,有一台电焊机,这种没有任何电子元件,还是最基础的电焊机和焊条,在一体机的复制之下,已经遍布整个包头,电焊对于钢构和其他方面的提升,让一些研究者看到了其中的光芒的,特别是包头研究所在杨元钊的指点之下,继续更深入的电焊方法,各种新鲜的电焊方法,此起彼伏的出现了。

    现在,西北已经有七八个大类,数十种不同的电焊方法,可惜把电焊应用到造船上面,却是头一遭,即便是杨元钊,也只能够在造船工程师和电焊工之间进行协调,来到江南造船厂之后,解决了机械和人员的调整之后,在他的一手推动之下,第一艘全电焊汽船正式启动。

    汽船总吨位不会超过250吨,采用的还是相对传统的结构,电焊的所有实验,已经在实验室之中进行过了,强度和电焊的效果是可以保证,经过反复的实验之后,比较适合使用在造船业上的,是气焊,氩弧焊和无缝焊接,少数的埋弧焊,这些都通过电报发给了杨元钊。

    正是站在如此多的研究者的肩膀之上,杨元钊才能够推动这个创举的,唯一有些不完美的是,电焊方面的研究者,只能够提供电焊之后的一些技术指标,要怎么的让电焊在汽船上面使用,并且达到相当的效果,这还需要实际来做。

    理论是理论,实操是实操。任何东西总要尝试才能够转化为现实,杨元钊也是明白了这一切,才选择了300吨的船坞,实行他的计划的,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当所有的设备和人员都到齐了之后,焊接工作正式的开始了。

    船头的这一次焊接,以往只能够通过柳接,通过大量的柳接件,相互之间稳定下来。这对于船头的形态,重量和仓位布置方面都有些不利,机械加工车间,通过1200吨水压机,保证船头的17个部件一次性成型。负责接口的工人,也在接口的位置进行了一系列的处理,起重机吊起了两个部分,用支架固定起来,电焊的大部分准备工作已经开始完成了。

    第一次,当然是精心准备,而电焊师傅采用的也是最稳定的埋弧焊,特制的焊料埋设在两个零件之间。通过计算已经可以推算出最终的结果,当电焊开始,借助着焊机。远距离的操作,电光微微的闪烁,仿佛一切都没有做一样,两块材料,在电光的闪烁之中,结合成了一个整体。埋弧焊成功了。

    王本初首先的上前,对焊接的结果进行检查。他是负责这一艘汽船设计和施工的工程师,因为是第一艘。不可能做更大的改变,只是在细微的部分通过工程师来微调,又不是什么大型货船的工程师,为了保密起见,杨元钊直接从西北调,800吨级普通汽船的工程师,搜索的全国还是可以找得到,王本初曾经在马尾船厂工作过,亲自设计和参与了750吨级的普通汽船的设计和建造,2年前被招募到西北,一直在黄河巡防营做炮舰的维修和建设工作,这一次被调到了这里。

    王本初已经丢下本职工作几年了,被调到这里的时候,还担心,自己无法完成这个工作,杨元钊的信任和工人们的努力,让他静下心来,比葫芦画瓢的完成了汽船的设计,没有过多的改变,中规中矩的。

    对于这个设计,王本初心中没底,换成以前的柳接模式,比葫芦画瓢之下,他随便就可以设计出来,可是电焊却是头一次,虽然杨元钊说的简单,按照原来的布置,只要把柳接的部分给去掉就好了。王本初是设计师,他很清楚,船舶是一件精细的东西,任何地方问题,都会影响到整艘船,他来包头之前他没接触过电焊,来到黄河巡防营之后,也算是初步的接触到了电焊,却只是一些钢构和炮舰上面简单焊接,能够把两个钢铁结合成一体的电焊,简直是神奇无比。

    可是把电焊应用到造船上,这还是从未想过的事情,他所接触的电焊,没有那么坚固,还有巨大瑕疵,这个在江河之中或许还勉强,到无边无际的大海之中,绝对不可以,那些焊点和熔铸,会成为船只的弱点,说不定大浪打过来,就会出问题的。

    王本初明白这一点,却不敢提,杨元钊是谁,整个西北的无上首脑,精神领袖,他说出去的话,提出来的见解,几乎可以得到验证的,仿佛是预言家一样,而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工程师,相差巨大,只能够一步步的做好本分。

    可是当焊接开始之后,整个焊接的过程,让王本初开了眼了,埋弧焊出了名的就是熔炼少,杂质少,埋弧计算的好的话,甚至可以达到无缝焊接,眼前的这个就是,只要稍稍打磨,就可以成为光洁的一体,如果不是之前他亲眼看到,是两个不同的部件,他甚至以为这些原来就是在一体的。

    叹息一声,王本初说道:“继续操作,不要停!”

    埋弧焊可以提前准备,却不能每一个部分都用埋弧焊,只有相对比较平整和规则的,汽船之中,只有有限的部分,是平整的,可以用埋弧焊的,其他的部分,都是有曲面的。

    不过相对于埋弧焊,氩弧焊西北掌握的最好,这也是最适合在造船上面使用的,借助着氩气的保护,隔绝高温的氧化作用,让船体更加的光洁,西北电焊水平最高,对于氩弧焊掌握的最为熟悉的4个大师傅一起动手,属于电焊的光芒,在整个船坞之中亮起来,杨元钊带着护目镜,仔细的看着全过程,两个3吨左右的部件,柳接的话,需要5天的时间,其中甚至还不包括打眼和柳接件的制造过程,可是用电焊,加上前期的加工和准备,最多只用去了7个小时,现在,一切就看电焊之后的效果了。

    稳定而熟练的焊工,可以用最短的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电焊的过程,4个主要焊工,每一个都是有成百上千次的成功经验了,差不多35分钟之后,最后一个焊枪,也熄灭的光明,一片焊接之后的焦糊味道弥漫,可是每一个人的眼里,都是充满了激动。

    王本初也是其中之一,跟之前细细准备的埋弧焊不同,这个更加的不规则,也是船舶上面,比较多部件之一,它的成功,代表着整个汽船的大部分结构,可以用电焊来加工,比之前的柳接,最少节约大量的空间和重量。

    对着质检人员打了一个收拾,没顾上打磨和清理,专门的质检人员,拿着质检设备,检测金属内部的结构,牢固度,还有大致物体的变形程度,差不多10分钟之后,结果上来了,跟实验的一样,金属的强度要超过柳接,重量减轻了一百多公斤,最关键的是,光洁程度,光滑的表面,对于水的阻力,可以减少到最低的程度,除去柳接之后,穿透甚至可以形成类似刀锋一样状态,平直而锋锐。

    现在的船舶,大部分都是外斜加撞角,还没有发展出来后世那样的流体力学,不说外飘舰首了,直切舰首都不可能做到,一方面,流体力学没有达到某种程度,另外一方面,也是机械加工能力,这个时代的战舰,绝大部分采用柳接,必须要有足够的受力点和柳接的部分,哪怕是再出色的工人,也不可能让柳接的效果完美无缺,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风格,勉强的结合在一起,已经不错了。电焊就不一样了,借助着先进的电焊工具,连接点极为光滑坚固,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电焊所发挥的作用,着实的让所有人都震惊,特别是对船舶有一定了解的人,本身占据了造船40%左右的柳接和安装过程,因为电焊和起重机的共同作用,效率极高,那些如同搭建,打眼,柳接的过程,统统被摆积木和电焊取代了,本来可能要40天左右完成的汽船,才12天左右,就已经初具规模了,主体结构已经基本成型,接下来,就是内部装饰和动力机组的安装,效率足足高了2倍以上。

    作为一个船厂出来的工程师,哪怕现在不再造船行业了,但是王本初很清楚,船坞等的利用率,对于船厂来说非常关键,800吨的汽船节约20多天的时间,换算到大型货轮之上,提升的就更多,这怎么是电焊呢,简直是点金手和增速器。

    看到电焊已经初具成效,甚至电焊工人和王本初也在商量着如何提升效率上面,初步的使用电焊,很多方面并不熟练,只是勉强完成了这个汽船,估计再过5天就可以出了船坞,进行海试和内部装饰,这一路上的经验教训,总结出来,可以挤压和提升的地方很多,打个比方来说吧,船头加工的时候,船尾一样可以电焊,临时搭建的起重机可以更加的专业一点,节约其中和拼接的时间,工人们的工作顺序也可以简单的调整,让每一个步骤都井井有条,类似这些,杨元钊大手一挥,很放心的交给他们,这些专业的事情,还是有专业的人员来操作最好了。(未完待续)

第六百六十八章 新式装甲钢

    1912年9月27日,上海笼罩在一片云雾之中,刚刚下了一场雨,天还没有彻底的放晴,在江南造船厂的船坞之中,一艘轻便小巧的汽船,缓缓的驶入了黄浦江,然后顺着黄浦江开始上溯的,目的地正是南京,这是这个被简单命名为西111的全电焊加工汽船,进行了第一次长距离的航行的,可以改变整个造船业历史,代表着更加先进造船生产技术的电焊,在这一天,正式的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的,西北和中国,通过方方面面,保留了这个技术长达3年的时间,累计了巨大的经验和技术,以此眼神出来的各种技术,让中国的造船业,从世界的末流,开始追赶先进的脚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汽船缓缓的下水,没有惊动到任何人,因为这个船坞是绝密的,周围有一个连的正规军来说,又因为杨元钊的重视,周围几乎500米内,不会有人靠近,又趁着夜色的,悄悄的下水,没有任何人发现,短途的海试,已经进行了3次,最高的一次达到了30公里,这是经过几次改进和修正之后的,第4次海试,会超过300公里,也算是尝试长途的能力。

    在前面的3次海试之中,汽船的表现极为的出色,因为结构更加的平滑,同样航程的耗煤量,比预计的要少,加上包头出色的蒸汽机,即便不做任何的更改,这个汽船的性能也是千吨左右的汽船之中,性能最好的,一旦投放市场。是会引发大量的追逐的。

    跟万吨级远洋货船不同,千吨级的竞争更加的激烈,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一丁点的性能的提升的,都可能引发巨大波动。虽然利润率不高,却是赢者通吃,输家通赔。

    不过简单的海试,却让王本初看到了更多的改进方案,有些可以直接对汽船进行微调,有些却必须要在下一级的设计之中。进行修改的,基于电焊所产生的好处,远远不止这么多。

    王本初从这一刻开始,潜心钻研,后来成为了电焊造船方面的大师。也算是机缘巧合和天赋配合的结果,现在这个没有任何的弦号的汽船,悄无声息的,就融入到了长江下游的货船之中,根本就不起眼,作为世界上第二长河,长江上面,不但有千吨级的汽船。还有大量其他的船舶,甚至在水量较大的夏季,万吨级的货船甚至可以上溯到武汉。

    测试数据。都作为珍贵的实验资料,存了下来,而杨元钊却在忙乎着别的,在这一艘船建设的中后期,他已经很少亲自的,来到江南造船厂。他的目的是为了调整江南造船厂,让他步入正轨。实际上,这个只用了几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跟穆默约好的又是一个月之后,总不能闲着,杨元钊没有更多的事情处理的情况下,也不能一无事事的,他很自然的把心思,放在了一体机之中。

    未来西北入手造船业的最大的三个优势,一方面是电焊,现在已经在逐步的利用上来,300吨的汽船,只是一个初步的开始,接下来需要逐步的摸索,弄出一个体系的,借助着江南造船厂开始进行摸索,未来当青岛造船厂完成以后,会转向那个地方。另外一个优势是动力,已经在西北建设了大型蒸汽机集团和蒸汽轮机的集团,借助一体机和杨元钊前瞻的眼光之下,可以让他们更顺利的发展,最后一个一方面是材料。

    之前的船甲板,哪怕是他加强的,只能够算是超出这个时代的船甲板一线,要想获得更大的优势,更好的材料是必然的选择,而这一次,杨元钊把目光投到了特殊的微量材料上面。

    钨等重要微量原料,中国储量不少,后世关于他的应用,一直都比世界上顶尖水平弱不少,可是基于这些材料的一些新材料,新项目,却成为21世纪,世界材料发展的主流的。

    杨元钊不但是一个穿越者,还拥有一体机这样一个金手指,在材料上面,他拥有天然的优势,这点连列强们都是比不了的,从知道了一体机的材料方面的功能之后,杨元钊哪怕再忙碌,每天都会选择不同的组合方式,因为考虑到包头加工厂的能力,他没有选择稀土类的元素,这个虽然是中国储量最大,白云鄂博的铁矿之中,也伴生了大量的稀土材料。

    可是杨元钊很清楚,现在的这个时代,用稀土有些太早了,虽然稀土添加的部分材料,性能和实现难度并不困难,可稀土的提纯这一点,一直到后世,也是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在这个时代,几乎是不可能的,别的效果不高,反倒是浪费了本就不多的稀土资源。

    从无数种的材料配比之中,找到新的材料,这绝对不容易,每一点的改变,每一种退火和锻造方法的不同,都会引起材料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大部分都是废品,否则材料也不会成为困扰的不少国家的难题,以材料为主的基础学科,无不是投资巨大,收效缓慢的行业。

    好在,一体机的帮助之下,杨元钊研究材料上面,有天然的优势,特别是现在,西北的材料学科一直都是重中之重,在提供了实物和全套的性能指标之后,一些新锐的科学家,开始在无数种不同的材料之中,找出了某种必然的联系,这种联系,反馈到了杨元钊这里,再用一体机沿着这个方向继续的努力,就形成了现在西北繁多的材料体系。

    大部分超过这个时代,或者性能太过惊人的材料,杨元钊并没有拿出来,现在正好有十几天的时间,无论是汽船,还是江南造船厂的改装,都已经不用他来操心的时候,正好有功夫泡在材料的海洋之中。

    目前,几个大项,比如钨,锂,钛、锆、铪、钒、铌、钽、钼,这些材料之中,有些是后世已经出现成果的,有些干脆是以一体机为基础,硬生生的开启,不过几年的研究,已经到达了一个瓶颈,每一个体系,每天选择1000个作为的累积,这是杨元钊常态化的做法,现在正好有一整天的时间,在没有别的突破口的情况之下,杨元钊很自然的选择了稀土。

    各种稀土物质的添加到金属之中,形成合金,这是一种新材料的制作方法,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才逐步的发展起来的新兴科技,从某种意义上说,高分子,高性能的材料,无不跟稀土元素有关,可是在这个时代,稀土还只是一些新发现的元素,大家基本上都沉浸在提纯之中,甚至连稀土之中到底拥有多少种元素都未必能够说得出来,重稀土和轻稀土的概念也才刚刚形成。

    杨元钊是从后世来的,对于稀土研究不多,也知道一些特别的稀土元素,对于合金的重要性的,特别是高质量的合金,有了一体机的帮助,在提纯上面,一体机可以完全的提纯,添加的元素,也都一一的注入到了各种的钢材质中,材料添加之王的美誉,可以说在稀土等材料之中,尽显无疑,其中形成了一系列的不同的合金。

    短时间能够形成这么多,也很是出乎了杨元钊的预料,看样子,稀土材料的潜力,还没有真正的发挥出来,悄悄的把所有的材料和配方给备案了之后,杨元钊详细的开始审视其中的一款材料。

    这个被杨元钊命名为装甲钢17号的材料,通过一体机的扫描之下,获得了全部的信息,是一款极为适合作为装甲钢的合金材料。

    杨元钊本来没打算把稀土材料添加的合金,实际的生产出来,可是这一个合金,却让他难以选择,参考了德国战舰,特别是大型万吨级的巡洋舰之后,一体机之中,关于钢甲板的配方多出了几种,性能上要超出世界上主流的装甲钢一成,这个提升已经相当明显了,对于大型战舰,特别是2万吨以上的战舰来说,没一吨都有相对的作用,节约的重量,会让战舰的性能获得一个较大的提升。

    这个本来是准备作为秘密材料,未来大幅度的同德国合作,想来,西北在付出一定的资金,原料,还有动力设备,甲板钢和制造能力的情况下,会从德国那里获得相当多的舰船资料,形成西北自己的造舰能力。

    可是这一个杨元钊随便添加了重稀土材料的钢材,以普通的钢铁为主,添加了部分钛,镍,铌和钒,却意外的形成了一个新的合金,这种合金的硬度,耐腐蚀,重量上面,都比原来的甲板钢有着巨大的优势,是一种天然的船用装甲钢,他的硬度相当于目前最强悍的装甲钢一倍以上,韧性和其他加工能力上,也相当的出色。

    东西的性能太好,这反倒成了问题,杨元钊一时难以决断,到底要不要把它生产出来,作为西北的又一个拳头产品,这点极为的难以决断,杨元钊很清楚这种新材料获得的偶然性的,偶然到或许未来一两年的时间之中,都未必可以通过一体机的随机合成,获得这样出色的材料,不拿出来吧,多多少少有些不甘心,拿出吧,西北不可能获得最大的收益,万一配方泄露,得到最大好处的恐怕是现在的海军强国,西北,还刚上路呢。(未完待续)

第六百零九章 战舰旅程

    意外得到这样级别的装甲钢,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杨元钊非常清楚,最起码不太适合用于民用船舶的,起码是军舰才适合装配的,而且小型的驱逐舰,也不太适合太多的装甲钢,驱逐舰实在是太小了,无论怎么堆钢板,也挡不住战列舰的一炮,反而因为大量装甲的堆积,让本身的速度下降,反倒发挥不出驱逐舰的作用,现在通常意义上面的驱逐舰,都是以速度为第一。

    至于民用船舶,更加用不了这么高端装甲,现在江南造船厂,使用西北生产的普通船用钢板就可以了,这是杨元钊糅合了许多的船用钢板的基础上,又在西北材料研究所的成果基础上面拿出来的,无论是性能,价格,还是一些特殊的要求,都比较符合的。

    民用船只,其实更加看重的是经济性,在达到基本的性能指标的基础上面,最大的优势永远是经济性,你跑一趟花费3万,我跑一次花费2万9,别小看这一千,一次少了以前,10次,百次,甚至千次之下,这个少的东西是一个天文数字,面对着经济性,任何的船主都会做出适当的选择,前提是没有特殊的目的。

    只有这么一次的意外,造就了这么一个装甲钢,杨元钊还没有想清楚,到底要把他用在什么地方,索性放弃,等从德国回来之后,再做选择好了,如果能够用上那最好,不能用上,也没有什么好遗憾的,权当是技术储备好了。

    不知不觉。来到上海已经超过了20天的时间,加上在西北那边耽误的,差不多已经到了跟穆默约定的时间了,上海德国领馆和德美洋行同时的发来消息,穆默已经从青岛启程了。不到一天之内,肯定会来到上海。

    终于要踏足德国了,后世的他,曾经也去过德国,当时的他是跟随着车队,去参加德国举行的拉力赛。不过没有得到任何的名次,白跑了一趟,可是这个时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德国,还是第一去。他所了解的这个世界,更多的是历史书上和印象之中的,真正的这个世界,应该有一定的不同吧,一如现在的中国,远没有历史书上写的那么的落后,否则哪怕有一体机和穿越者的逆天,也不可能发展到这个程度。

    这一次去往德国。杨元钊最大的任务是,帮助西北跟德国建立一个更加亲密的联系,这是一个大前提。也是未来西北能够左右逢源的基础,这是最大的战略目标,另外一方面需要在杨元钊的努力之下,获得未来机械化大生产的大部分的装备,特别是重型工业的装备,需要的不单单是深度。还需要广度。

    杨元钊拥有一体机这件事情,没办法跟别人来说。这是他最大的秘密之一,可是杨元钊绕过了这些。让西北研究所在内,进行了一系列的总结,把所有人想到的,可能对国家的工业有重要影响的设备都给列出来,以挑选进口和尽可能进口的方式,让研究员们投入了几大的热情。

    杨元钊生怕有任何的遗漏,错过了这一次,再想出国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可能不是以个人的身份,而是用元首或者领导人这样的身份,想要再接触到这些尖端的设备就不容易了,太突兀了,反而会让人想多,甚至会隐藏一部分。

    为了全面,杨元钊不但动用了国内的研究院,还把而德美洋行也动起来了,直接要求哈比,通过他的渠道,秘密的做出了调查,除非是列强国家,最精尖的,绝对保密的设备之外,其他的设备,基本上都列在了上面。

    哈比完成的很好,以工业探索和工业实践的名义,向世界上最强大的100所大学,发送了工业体系研究意向,只花费了20万美元,就得到了世界最顶尖工业学科支持,系统的研究会之下,很多寻常人不知道的设备也列在其中。

    这个清单是跟着考察团一起抵达,西北这一次不是随随便便的出访,包括外交人员,经贸人员,专业翻译在内,组成了一个70人左右的考察团,他们分别需要对4亿美元的订单,进行一系列的核实和调整,哪怕是要白送给德国订单,也不能够让德国以次充好,最起码在规则的范围之中,为中国获得最大限度的支持,当然了,最终上船的有90多人,剩余的20人有特殊的作用。

    这一部分的考察团,仅仅比杨元钊晚了20天,抵达了上海,目前正在饭店休息,他们准备的各种文件,列出来的各种清单,装满了30只箱子,至于他们自己,携带的行李非常的少的。

    这些人,是西北用了几年的时间之中,通过培养最终得到的专业人员,这些人基本上都精通一到两门外语,在不同的领域,都有不同的成果,有些甚至本身就是研究院,一大批出色的人员,补充到了西北,他们会负责商务谈判和一些订单的签订,至于德美方面,也做了部分的调整,抽调了部分人员,直接在德国加入进来,熟知国际贸易和国际法的人员。

    穆默终于抵达了上海了,他是乘坐着驱逐舰而来,因为杨元钊的访问,得到了包括德国首相,德国皇帝在内的一致欢迎,对于杨元钊的安全性也考虑了很多,西北从登上世界的舞台的那一天开始,都跟杨元钊这个名字割舍不开,作为一个未来可能的盟友,德国承担不了损失杨元钊的后果,到时候别盟约缔结不了,反而的要承受西北的怒火,西北的陆军,可是极为的强大的,这一点俄国用血来证明的。德国直接派出了一艘装甲巡洋舰,4艘驱逐舰的队伍,用军舰护航出行,还是杨元钊第一次参与进来。

    穆默到达上海的第一件事,就是见到了杨元钊,双方寒暄了几句,主要是相互之间了解情况,杨元钊拒绝了穆默召开欢迎酒会的邀请,以早日达成协议为由,催促出发。甚至没有等到西111号回来,好在后续的工作已经安排下去了,不用他再操心了。

    穆默欣然的同意了杨元钊的要求,船队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只要加煤加水之后,随时就可以出发了,双方约定时间,各自准备,做好出发前的各项准备。

    收拾了所有的东西,临出发之前,杨元钊甚至专门的去了一趟秘密船坞,在王本初的领导之下,秘密船坞的一切工作都有序的进行着,在第一艘西111号正在海试的同时,西112号已经开始进入船坞,而113号的准备也在开始了。

    都是不足300吨的汽船,可是性能上面,却有翻天覆地的变化,112号使用了更大功率的蒸汽机,整体结构更加的出色,最关键的是,采用的是全员工作的方式,效率上可能会比111号提升30%以上,至于113号,则是第一个使用了蒸汽轮机的汽船,借助这西北强大的蒸汽轮机,这个说是汽船,不如说,是近海鱼lei艇,除了没有安装鱼lei发射管之外,速度上已经超过了主流鱼lei艇之中的大部分。

    对秘密船坞的人员进行了最后一次的加油鼓劲之后,留下了许诺和支持,杨元钊这才放心的离去,这三艘实验船,全部由西北买单,就算是没有生产的,还在图纸之上西113,也有了去处,暂时编入到长江快速航运公司,一旦未来有了舰队,对他进行武器改装之后,会调整到军事序列。

    100多号人,化零为整的进入到了码头,在德国人的掩护之下,进入到了德国军港,顺利的登上巡洋舰,因为此时还没有开战,巡洋舰只是保持了60%左右的基础舰员,战斗力上面,也只有全盛时期的一半,可是在大海上,万吨级的装甲巡洋舰,除非遇上同样级别的对手,否则他是绝对安全,什么海盗之类的,见到这些舰队,直接会逃的远远的。

    悄悄的出港,对外只是宣称,穆默回国述职,这个理由非常正当,穆默从来到中国之后,差不多有三年的时间,没有回去述职了,这三年,可以说是穆默在中国最出色的三年,平稳的度过了1911年革命,并且跟西北搭上了关系,让德国的战略意图得到了完美的实施,现在又在战争来临的关头,给德国迎来了一个庞大的,足以惊动德国政府的大订单,4亿,要知道1913年,德国的军费还没有四亿。

    正因为这个理由太正当了,德国的军舰来到上海,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即便是已经把德国当成假想敌的英国,也没有多关注,谁也没有想到,在戒备森严的德国港口,一百多个中国人悄悄的上船了,其中就包括了西北的实际领袖,缔造者杨元钊。

    庞大的舰队,直接从港口出发,所有的舰船都躲避着这一支强大的舰队,在东亚,除了强大的英国之外,也就只有这一支德国舰队最强,而且相对于英国远东舰队,德国的这个舰队更加的新锐。

    高速的战舰,绕了一个弯,越过了中国长江口最大的岛屿崇明岛,向着外海的航线而去,留下来的,是一道白色的水花,终于,启程了。(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章 图谋东南亚

    舰队在出了外海之后,速度明显的加上去了,舰队明显的快了很多,在加速结束之后,杨元钊等人被获准可以去甲班之上,这一艘船,杨元钊曾经上去参观过,是东亚舰队最大的,满载排水量超过1.2万吨的沙恩霍斯特号,因为是舰队出行,且出动了大部分的主力,故而,东亚舰队的舰长斯佩,也一同的出行,舰队在他的指挥下,完全是突击的战斗阵列,快速的在海面上行驶着。

    德国海军中将斯佩,也算是一个传奇人物了,杨元钊见过他两次,却从来都没有见过他指挥舰队,看着一身戎装,看起来分外英武的斯佩,杨元钊长叹一声,他对于一战战史只是略微的了解,却也似乎记得,德国东亚舰队,在远东的战果辉煌,几乎是德国海军之中唯一的亮点,当然了,这跟一战时候,德国的公海舰队是一个存在性舰队有关系,除了日德兰大海战简单的对决之外,剩下的,基本上都在海港之中,保持了对英国的威慑和吸引英国本土舰队在内的大部分主力。

    唯一游离在外的,就是斯佩带领的东亚舰队,纵横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给了英国沉重的打击,甚至被英国调集了数倍的重兵,这才被围歼了,包括斯佩中将在内,全部与旗舰一起沉默,这也开启了舰队司令同旗舰一起沉没的传统。

    这些,都是太遥远的事情,如果这一次,能够得到德国的全力支持,在青岛开工建设几艘新型战列舰。会不会是另外一个结果呢?悲剧之中的斯佩中将,会不会迎来转机呢?

    一切都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杨元钊所掀起的翅膀,已经越来越高了。更加深入的影响着整个世界的局面,迎着海风,站在巡洋舰的船头,看着巡洋舰破浪而行,一种从心底深处冒出兴奋感觉,充斥了杨元钊的心。什么时候,能够让真正站在属于中国的主力舰上,乘风破浪呢。

    “杨先生,看来很喜欢战舰?”不知道什么时候,穆默来到了杨元钊的旁边。用熟练的中文赞许道。

    “20世纪是海洋世纪,一个有信念的人,又怎么不会喜欢战舰!可惜中国没办法建造!”

    穆默一阵的默然,在没有得到国内的肯定答复,在一系列的合约没有签订之前,虽然皇帝和首相阁下,已经口头上面首肯了在青岛建立造船厂,但是以穆默的眼光看来。要生产战舰,应该是几年之后的事情,一切还为时尚早。

    “斯佩中将过来了!”穆默转移话题的说道。此时正好安排了舰队事物,这才闲下来的斯佩中将,看到穆默和杨元钊站在船头,就过来了,三个人上个月,才在青岛打过照面。相互之间比较的熟悉,寒暄了起来。

    都是一个没营养的话题。斯佩也好,穆默也好。都是老于官场和外交领域,说话都是滴水不漏的,也就是到了最后,斯佩向杨元钊询问航程的事情,是要日夜兼程赶路么?

    无论是杨元钊,还是穆默,对于这个行程都的抱着急切的态度,故而,船的速度一直都保持在23节左右,这已经是巡洋舰的最高时速了,却不是驱逐舰的最高时速,这么高的航速,是任何一个普通客船能够达到的,特别对于远程的航线而言,从上海到德国哪怕是通行苏伊士运河,也超过一万海里,一天500海里的速度,最少要开行20天,这还是不眠不休的结果,哪怕是高速的战舰,也需要25天左右。

    从上海往下,一天的时间,走过了500海里,已经越过了海南岛,两天的时间,还是在中国领海,不过已经进入到最南端的南海,可惜在这个世界,这里还不属于中国的怀抱,海洋是属于列强的,确切的说,是列强之中的海上强国。

    其实真正的看着海洋,才知道英国的势力有多大,控制海洋,不单单要有一批主力舰,最关键的是要占据一批海上要道和岛屿,就拿整个世界为例,重要的港口无外乎,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和马六甲海峡,这个横跨诸多海洋的要道,其中有3个掌握在英国人手中,还没有说地处在好望角的南非,除了生产黄金之外,何尝不是南部非洲的重要通道之一。

    穿越了南海的诸多岛礁,杨元钊甚至还专门的询问了船长,知不知道南海的曾母暗沙在哪里?可惜这个时代,曾母暗沙的名字,远不如后世那么的出名,甚至,对于外国人来说,还没有给这个岛礁来命名,面积只有2平方公里多一点的曾母暗沙,在无边无际的海洋上面并不大。

    后世之所以人人都知道,那里是中国国土的最南段,无数学生,刚刚上学就知道,中国的领土南到曾母暗沙,蔚蓝的海水,相对比较温暖的气候,在热带,可以享受到寒冷的包头所不曾拥有的温暖,这里还是穿着着单衣,估计此时的包头,已经要降下第一场雪了吧,高纬度地区,又是没有多少温室效应的20世纪初,远比后世寒冷的多。

    通过询问领航员和船长,知道距离东南亚已经有些近了,杨元钊的随员之中,有一部分会在东南亚下船,哈比几年在东南亚发展奠定的基础,东南亚在德美控制之下的移民,已经超过了百万了,只是秘密的,但是周围的华人已经开始起疑了,并且一次次的秘密接触他们,想知道他们到底想要干什么。

    因为对俄作战,一直都压住了这些疑问,避免跟外界的接触,现在,杨元钊决定开启东南亚战略,这一批的随员,会在德国在雅加达补充补给的时候,悄悄的下船。

    中国所处的环境,其实在世界上面,算好的,跟俄罗斯接壤之外,周围完全没有大国,如果中国一直都保持着第一梯队或者领先的程度,对于中国来说,所处的位置比美国都好,周围有大片的无主之地,富饶的东南亚,一片荒芜的西伯利亚。可惜过去的几百年之中,中国落后了,反倒是距离西伯利亚更远俄罗斯,不停的推动西伯利亚战略的,用了几百年的时间之中,不停的向东扩张国境线,最终,跟中国成功接壤,趁着1840年之后的露出了真正面目的虚弱的中国,夺取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土地,甚至一手操纵了蒙古的独立。

    不过现在一切还都不晚,杨元钊穿越了,借助着几年打下的基础,狠狠的在北方同俄罗斯掰了腕子,破坏了它分割蒙古的野心,现在,目光南下,把眼光放在了东南亚,特别是印度尼西亚这一片几十万公里,富含了各种资源和土地的地方,必须掌握在手中,到时候,整个中国不但拥有着更大的战略纵深,也会拥有的足够的粮食。

    人口永远是最重要的,后世的计划生育,着实让中国度过了难关,可是如果给足够的人口拓展足够的空间,有足够的粮食养活人口的话,人口问题,绝对是一个小问题,而工业化大生产带来的人口红利,会在接下来,迸发出让人难以想象的力量,在一战之中或许不明显,未来20年之后,才是他真正发威的时刻。

    吉隆坡,下船了一批人,他们的去向已经决定,杨元钊暗暗叹息因为是跟穆默一起的,无法单独下来,恐怕要回来,就要等到几个月之后,他从德国回来之后,才可以把,到时候,他会亲自会见德美公司的主导和华人的高层,到时候,商议一个东南亚的战略吧。

    越过了马六甲海峡,看到了英国东亚舰队,只能够是远远的看着,东亚舰队可是有战列舰这样的主力舰,虽然听斯佩所说,只是前期的无畏舰,却也比脚下的这个装甲巡洋舰更出色,没有机会走上去的,倒是在穆默的带领下,参观了一些巡洋舰,也算是聊胜于无,继续的丰富一体机的资料库,未来的中国,战列舰是必须发展的,可是巡洋舰和驱逐舰这样的普通辅助船只,也是需要发展的。

    英国作为海上大国,特别是在过去几百年之中,一直是世界上的海上霸主,在舰船领域的水准,甚至比新锐的德国更强,特别是单位吨位的合理配比,战舰的设计制造能力上面,极为的出色,只是看了几艘,就可以在图纸库里面,看到设计和制造体系的不同。

    悄悄的收起来这些图纸,杨元钊成功的登上了英舰,可是也深切的感受到了双方的对立情绪,特别是在海军军官之中,特别的明显,看来英德之间的战争,不单单是两国高层的政治诉求,在底层官兵之中,矛盾已经是不可调和了,说不定一两次过激事件,就可以让两支舰队擦枪走火,到时候,不想打,也不行了。

    好在,无论是斯佩,还是英国东亚海军司令都相当的克制,穆默带着杨元钊,只是以私人身份访问舰队,没有带一个海军军官上去,也不存在什么冲突,在英国舰队警惕之中,德国东亚舰队完成了补给,离开了新加坡,穿过了马六甲海峡,进入到印度洋之中。(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二章 接触外界

    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城市,如果荷兰殖民当局进入到农场之中的话,一定会震惊,无数钢筋混凝土的房子,布满了两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甚至城市设计,也是在军事参谋的帮助下完成的,一旦有变的话的,这里会形成一个真正的堡垒,地上和地下的建筑结合在一起,足以抵挡3倍以上的正规军的攻击。

    这里是300多个种植园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因为整个婆罗洲种植园的领导机构就在这里,这里甚至常驻了300名正规的西北军和3400名经过了2年训练,在这里招募的珍贵军人,拥有枪支,108毫米火炮,和各种型号的迫击炮。就凭借着这个,杨树就觉得,可以扫平不远处城市内的荷兰军队了,只不过西北的命令没有下达,他不敢轻举妄动。

    这是一片贫瘠的土地,之前是密集的,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可是现在,却是一片片整齐的原野,在8万中国民工的努力之下,渐渐的整齐了起来,对于民众而言,这里就是他们的家,来的不全是青壮年,还有妇女和小孩,除了学校之外,南洋还兴建了一批的小的日用品工厂,借助着从西北而来的机械,他们发展的很快,自给自足已经足够了,剩余的,又不能直接运回中国,运回中国,也会受到不小的收益,可是作为一个庄园的领导者,杨树并不想要这么做,加上运费,这里的东西,并不能够拥有多少的竞争力。最关键的是,杨元钊的命令很简单,秘密的,低调的,防止被发现。连普通人上街,都被他严格的禁止的前提之下,怎么可能会让货船或者是马车到这里运输货物。。

    当年,从西北,一下子,被发配道这里。一定程度上,杨树觉得自己被抛弃了,虽然他不是杨家的嫡支,却在杨家商会干了12年,从14岁开始。到26岁,从一个小小的伙计,成长为一方的大掌柜的,虽然只是一个店面,却也是独挡一方,最少一个城市的杨家商会的一切行动是由他来指挥的,被一下子发配道鸟不拉屎的南洋,在他看来。是得罪了什么人,已经无法挽回了。

    来到之后,杨树才发现。这不是得罪人,而是一个机会,超过3700万亩的种植园,即便在整个太原,所有的地主土地加起来,也不过这么多。200万人的数量,简直是一个超大型城市。当然了,这些种植园名义上的管理者。是几百个外国人,他们都是德美的员工,负责跟荷兰殖民政府,他们都是表面,真正控制着这些种植园的,是3个大掌柜和200个农场主,他们负责协调200万人,还有这一片广阔的土地。

    当然了,还有一只力量,来自西北商会护厂队,现在的西北国防军,已经从原来的几百人,发展到了1200人左右,他们都是经过了正规化的训练,武卫军的一些东西,加上杨元钊从后世弄来的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在强大的武备的支撑之下,他们训练有素的,在青壮年的支持下,迅速的扩张到了1个师25000人左右。

    甚至在前面几个月之中,陆续的来到南洋一个营的珍贵军,包括营部在内400多人,在荷兰控制下的婆罗洲,这是一股强横的力量,要知道,虽然只有400人,却拥有7门108炮的一个炮连,70挺马克沁的机枪连,加上两个步兵连,400多人的队伍,气壮满盈,基本上,对上荷兰殖民军一个团,是没问题的。

    也就是来到婆罗洲,杨树才知道了杨元钊的野心,这一片富饶而庞大的国土,早就在杨元钊的眼里,这一点从种植园的选择上面,就可见一斑,种植园不是选择种植橡胶最好的地方,大部分都是一些交通要道,又专门的选择,距离海岸线比较的远,最少也在45公里以上,对于这个时代,45公里,已经算的上是安全的距离了的,西北没有海船,无法应对战列舰在海面的攻击,可是45公里,绝对是一个安全的距离,没有了海军的帮助,是陆军装备和军人,西北不弱于任何人。

    200个控制着这一片聚居区的负责人,集中到了一起,3个大掌柜,200个农场主,还有护厂队的三个,他们掌握着200万人的命运,他们等待着20个西北来的特使,宣布西北带来的命令。

    早在马车进入农场区域的时候,杨树就得到了报告,差不多估摸着马车抵达了之后,杨树跟另外的两个大掌柜,刘强和尉江一起,出门迎接,按照西北秘密电文的通报,杨树知道,他会成为婆罗洲的总统领,可是还要受副统领朱华监督,这一次临时派来西北军旅长赵国旺,他会自动的成为目前南阳新军第一师的师长,负责指挥南洋所有的作战任务。

    稍稍的寒暄几句,对上了暗号和命令,杨树同朱华简单的交流了两句,把朱华让到了会场之中,200多个农场主和3个大掌柜,军队方面的代表,齐聚一堂,快300人,共同的听取杨会长的最高指示。

    看着下面黑压压的人群,朱华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说道:“我来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接触外界!”

    “接触外界?”王强诧异无比的大声说道:“你在开玩笑么,我们的农场,是可以见到光的么?”

    “不能!”朱华回答道,其实不用问,他就非常清楚,这个农场是绝对不能见光的,200个农场,在荷兰总督府备案的,不过是7万人,可是现在他们突破了30倍,好在,婆罗洲和东南亚够大,这里又是一片不毛之地,很少有荷兰殖民者前来。

    当然了,农场能够有这么的平静,最关键的是,这些农场的名字,是挂在哈比旗下的,哈比每一个农场,慷慨的给出了5%的股份给总督府,虽然只是成立3年左右,可是当新品种的橡胶种植成功,得到了德国科学院的认可之后,这些股份,变成了冲天大牛,一下子受到了市场的追捧,从原来的不足0.1英镑每一股,一下子飞涨到了1.78英镑,足足上涨了17倍,虽然在1909年的时候,因为股市冲击,受到了重挫,可是3年的时间,又因为橡胶的产出,慢慢的涨回来,目前的价格差不多是3.5英镑左右。

    要知道,每一个农场的注册资本,不过是6万英镑,也就是185万股,5%的股份,每一个种植园就是十几万英镑而已,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但是200个加在一起,就是3000多万英镑,这可是一笔大钱,甚至连荷兰总督,在知道了最后的价格之后,主动的给了哈比20万,作为购买哪些股份的钱,而不是空手套白狼。

    哈比当然是笑纳了,他很清楚总督的意思,如果只是20万英镑,总督收了就收了,这是一笔很普通的收入,但是3000万,这笔钱,就需要正当了,购买5%的原始股,这是一个很正当,到哪里都说得过去的举措,哈比认可了这一点之后,这一切,都变得无懈可击了,这些农场的收益,跟荷兰总督和大部分的高层都牵扯到了一起,每年的收益,最少也是40万英镑左右,有了这个钱,他们根本不会去管你橡胶园到底种的是什么,用了多少的工人。

    正是因为如此,哈比的种植园在不断的扩大,总督也知道,哈比有保留,那就是种植橡胶的方法,之前不是没有人在南洋种植橡胶,他们全部都血本无归,要知道,南洋不适合巴西的橡胶生长,他们或者就是只生长,不产橡胶,或者干脆就死掉了,不然的话,东南亚怎么可能如此的贫瘠。

    正因为如此,哈比可以自由的在东南亚扩张他的种植园,这一片的200个,只是这3年来的心血,伴随着西北和包头,在整个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能够弄来的人员会越来越多,最关键的是,在上海,在哈比的牵头之下,成立了一个远洋船队,每年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分别的向美国和欧洲,运输大量的货品,在余暇的时候,还会走一趟南洋,南洋目前生产的一些粮食,对于大陆而言,还是非常有用的。

    “现在不同于往日,我们已经取得了对俄罗斯一战的胜利,西北战略目标已经放在了这里,单单靠我们的力量,就足以完成对婆罗洲的占领,但是我们需要接触更多的人,把东南亚的华人都纳入到我们的体系之中!”朱华平静的说道:“这是我来到这里的第一个目的!”

    几百人目瞪口呆的听着朱华话,早知道朱华到这里不简单,却没有想到,是这么大的目的,来到婆罗洲,他们也是大受压抑,一直都担心被荷兰发现,等于是捆着手来做事情,现在杨元钊终于把这个禁制给解开了,对于他们而言,就是一片海阔天空,以他们所了解的婆罗洲的荷兰军队的实力,别说是25000人全副武装的南洋师,就算是只有七八分之一,有心算无心之下,也足以把几千名疏于训练的荷兰军队赶下海。(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三章 兰芳计划

    朱华他们没来之前,杨树等三个大统领也想过要跟外界联系,有杨元钊的禁令在,他们不敢轻易打破,加上人在外地的,荷兰人对于婆罗洲的控制非常的严密,几个负责人之中,也只有杨树出去过几次,每一次的结果都是不太愉快,华人在城市之中是三等公民,甚至还不如投奔荷兰人的土人,又一次差点连杨树都没办法回来。要知道,杨树的打扮,可不是普通中国人,之前就是商会掌柜,现在更是大统领,浑身上下的行头都带着洋派,可就这样都差点被留下,别人就更不敢出来了。

    朱华带来了禁令解除的命令,大方向定下来了,特别是知道,西北会全力以赴的支持他们在婆罗洲的行动的时候,所有人都放心了下来,荷兰,或许在几百年前,英国还没有崛起之前,被成为是海上马车夫,当年的荷兰船只,几乎占据了整个世界的主要部分,大部分国家的货物都需要荷兰来运输。可惜,英国崛起之后,欧洲法俄德奥匈意大利,交相呼应,本来海上强大的荷兰,已经成为了一个末流国家,只是比被美国击败的西班牙稍稍的好一点。

    西班牙,再怎么说,还有本身的国土面积,人口工业什么都完爆荷兰,之所以成为过去强国之中第一个没落的,就是因为曾经强横的西班牙他们在没落了之后,依然占据了墨西哥和中美洲。

    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哪怕是奉行了孤立政策,美国也把美洲看成是美国的后花园,西班牙这才成为美国人的眼中钉。处心积虑的对付了,荷兰倒是很明白,死死的抱住英国人的大腿,加上他占据的印度尼西亚正好处于新加坡和菲律宾之间,美国和英国也需要一定缓冲。这才是印度尼西亚能够归于荷兰,并且保存下来的根本原因。

    杨元钊很清楚,荷兰已经外强中干了,根本就不堪一击,以现在西北的实力,随便调集几分之一的力量。就按死他。甚至不用动手,借刀杀人,把位于印尼的几个大油田给指点出来,到时候为了石油而疯狂的美国和英国,会直接的把荷兰给撕碎的。这个时代地缘政治和国家关系,远没有后世那么的藏着掖着,不管是什么目的,总要是装点一个冠冕堂皇的东西,这个时代,就是标准的丛林法则,国家的行为准则就是为了利益,只要有足够的利益。任何的事情都可以抛在一边。

    不过不到最后,杨元钊不会这么选择,荷兰跟英美有区别么。都是殖民者,都是列强,从最开始是南亚一直都在他的盘算之中,这个富饶的,拥有着海量农田和大量资源的土地,是上天的恩赐。

    参谋部。对于东南亚的调查分析,考虑荷兰的只是最初步。从荷兰引申到列强,如何能够不触动英法美等列强的情况之下对荷兰动手。这才是最佳的选择,可惜每一次的推演到了最后,总会引起列强们的警觉,也因此,东南亚攻略,一直都束之高阁,几年的时间,没有任何的进展。

    一直到1912年,杨元钊趁着前往德国的功夫开启了东南亚战略,参谋部的大部分推演他都知道,也认真的计算过了,要想避免对荷兰动手,引出英法美等列强,只有一个机会,那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只有在一战期间,英法等国的力量才无暇东顾,当然了不是全部的力量,英法在亚洲都有舰队,以西北的海上实力根本不是对手,可是舰队无法攻占国土,印尼拥有几个大岛,只要在这些岛屿上面站稳了脚跟,等到一战之后,中国借助着德国获得一定数量的海上实力,再加上岛屿上面的基础,谁也夺不走这些土地。

    已经是1912年10月了,马上就是1913年,距离一战,也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了,是时候开始准备了,杨元钊这才从之前挑选出来的人员之中,召集了以朱华为首的这些人。

    能够被挑选前来东南亚执行任务,都很清楚他们来是要干什么的,跟着朱华一起来的这些年轻的精英们,除了个人素质相当号之外,也受到了一定的训练,华人或许可以占据印度尼西亚的主导权,却不能是中国人,更不能是西北,必须要土生土长的华人,甚至一定程度上,还需要把土人推出来,作为挡箭牌,这才是初期,不会引起列强们反弹的关键。

    朱华很好的主导了整个会议,200多个人经过了2天的磋商,最终形成了最终的决议的,首先需要等待着国内的志愿前来,国内派了朱华他们打前站,一旦了解了种植园全部情况之后,后续的支持会陆续的前来,然后用这些支持中间的一部分作为礼物,试探着跟南洋的华人进行联系,种植园在东南亚影响不大,当然了,这跟种植园闭关自守脱不开关系,可是西北在南洋华人圈子之中的影响力可不小。

    在1911年之前,南洋这边的华人,大部分,都是在孙中山的影响之下,倾向于革命党,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想要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华人们在外漂泊,对于国家的强弱感觉,比国内的人们明显的多了。

    革命党并没有统一中国,到是西北崛起,不但压制住强大的北洋和革命党,还跟列强之一,百万大军级别的对抗,扬了中华国威,也连带着,华人的腰杆子直了许多,一些投奔西北的华侨子弟在短短的一年时间之中多了20倍,还有不少人,选择了对西北的支持和投资。

    摆出了这些,很快的,就有了方法,不是为了跟他们争权夺利,也不是阴谋着队服他们,只是一个初步的接触,借助着南洋华人的人脉,一定程度上面,增加农场的产出,之前农场生产出来的部分轻工产品,可以通过特殊渠道,在华人区域销售,结好那些华人,顺便的,他们需要做准备,需要一个秘密的所在,农场有些不方便,最好是一个荒凉的岛屿,可以囤积军队和装备,需要有一个天然的深水良港。

    这两点,对于别人而言,或许是一个非常难以完成的事情,对南洋华人而言,却不难,他们生于这里,长在这里,对于这里非常的熟悉,印尼这边,号称是千岛之国,本身就是几个大的岛屿构成的,加上星罗密布的小岛,马六甲的沿岸,一定程度上面,就是海盗们的乐园,在星罗密布的小岛之中,各种海盗都杀不尽,更何况找寻一个秘密基地。

    这边在商讨着如何走出去的事情,华人那边,也在商讨这边,哈比的种植园,在出现之后,就引起了华人的关注,不过之前他们只是以为,这不过是洋鬼子,有钱没有地方花了,弄出来的产物,可是后来,越来越多的华人到这里,让他们感觉到了不一样,当然了,只是少部分有心人知道,其他抱着荷兰人大腿的,他们根本就没敢去刺探哈比的种植园,在总督那里,这是一个禁忌,谁也不知道,总督跟哈比的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他们还没有把知道的跟相熟的荷兰官员提一下,就收到了怒斥,那里不管发生了什么,都跟他们无关。

    这种情况下,荷兰人听到了某些风声,也不会当真,只有真正谋求华人地位的人,才会注意到这一点,可是多年以来,荷兰人对于华人的收割,让他们根本就不敢轻易的出手,只是观望为主,看这个越来越庞大的华人农场,到底想要干什么。

    南洋的华人,是一个悲惨的历史,一直以来,在殖民地的时期,受到了殖民当局的打压,到了殖民地的后期,民族独立之后,当地人占据了绝对的上风,华人,一直都在努力,获得民族和解和民族独立,但是华人在南洋,一直都是三等公民。

    会议花费了2天的时间结束了,记录了会谈纪要,由朱华和杨树联手署名,用绝密电文的方法,传给了西北和杨元钊这里,西北是当场就收到了,按照之前计划,开始了准备,大量的物资都是现成的,随时都可以装车出发。

    这个时代通讯联络,大多数还是依靠有线电报,哪怕是万吨的巡洋舰,也没有装备无线电,这让杨元钊有些不方便,西北是有无线电,可是茫茫海疆,现在的无线电,还无法做到无基站,在全球任何一个角落接收,所以这一次出访,索性就没有带无线电报机。

    好在,最多七天的时间,船队就会进一次港,加煤加水,顺带的进行一些补给的,这时候,他可以跟随着穆默,去电报局,接电报,花费200美元,支开了电报员,杨元钊携带电报员,通过特别的频段,接受了那一则信息,西北那边,是每天都会不间断的发布的,就是防备着杨元钊没有接到的情况,看完了电文之后,他略微的有些沉默,这些年千头万绪,东南亚那边只是起了一个头的,关注的少,却没想到,已经形成了现在的规模了,比参谋部估计的还要好的多,时间上面要早了一点,他沉思了少许,命令电报员发回电报,电文很简单:“兰芳计划进行到什么程度了。”(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四章 困难重重

    兰芳计划,是参谋部根据东南亚的局势制定的,以兰芳复国为名义的一揽子计划,兰芳国当时的国土就在婆罗洲,只有几个城市和几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兰芳国,是华人兴建公司和总统制结合国家,出现于1776年,灭亡于1886年,存在了110年的时间,到现在灭亡还不到30年的时间。

    现在的世界格局,殖民的重点其实还在非洲,过去的几百年时间之中,殖民者几乎瓜分了非洲,从最开始走私黑奴,到后面的掠夺性开采矿产,此起彼伏,远东这边,除了印度之外,其他的殖民地只是粗浅的开发,作为一个原材料产地和商业剩余产品的倾销地。

    在目前东南亚拥有殖民地的国家之中,英法美,是基本上不能碰,一旦起了矛盾的,以岛屿居多的东南亚,要想控制非常困难,这时候,夹杂在的大国之中荷兰,就成为了参谋部关注的重点,已经秘密被灭国了20多年,到现在荷兰只是设立傀儡统制,而没有宣布归于荷兰的兰芳国,就成为了参谋部的重点。可惜,兰芳国国土之中,没有获得多少的种植园,荷兰殖民当局对于兰芳也相当的忌惮,一直都没有多少情报收获。

    不过兰芳计划的转折点,还是在1911年发生了转机,因为西北出兵蒙古,首先挫败了俄罗斯兵锋的时候,西北主动的通电世界,一些海外侨胞欢欣鼓舞的同时,一封来自吉隆坡的信件,引起了参谋部的注意。这一名侨居马兰西亚吉隆坡的叫李玉昌的侨胞,曾经是兰芳国的参谋,他一直对兰芳的灭国的念念不忘,每每对人言,兰芳不复。誓不归中原。

    可惜李玉昌时年已经70多岁了,兰芳灭国之时他也仅仅是一个参谋而已,不可能以他的名义来兰芳复国,但是他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线索,兰芳灭国之时,刘寿山之子刘恩官逃到了日里棉兰。当时他携带了兰芳国的田赋册、审案卷宗等兰芳国档案材料一同被携至,多人曾亲见。

    这是一个重要的线索,参谋部为此制定了兰芳计划,分成了三个计划,找到刘恩官为最上。找不到刘恩官找到他的后人或者兰芳国的田赋册、审案卷宗等兰芳国档案材料为中,什么都没找到为下,分别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布置。

    杨元钊来到了民国,为的就是让中华民族,重新的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大国,一个人口巨大。压力巨大的大国,面积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蒙古如果不丢失。加上从俄罗斯收回的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大多数都是比较贫瘠的,跟西北一样的土地,资源很多,但是利用起来比较的困难,唯有南洋。这个从宋朝开始,一直都受到了整个中国的影响。甚至还有一个华人组成的兰芳国。

    从了解了东南亚的一切之后,情报人员就发现。东南亚真的是一个不错的地方,地处热带,物产丰富,哪怕是普通人,随便的少把火,弄一亩地,随便的撒一些种子,就可以收获足够一家人吃的粮食,一年三熟,比中国的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一年,都收获的多,也因此,土人们大多都比较懒惰,随便都会喂饱肚子,无数年累积下来的懒惰,那是刻在了骨子之中。天若与之,不取必遭天谴,而华人共和国兰芳国就是最好由头,荷兰人得到兰芳的过程,名不正言不顺,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电波跨过万水千山,来到了西北,西北参谋部立刻开始运转了起来,已经准备好的大批枪支,其中包括1万条步枪,一个整编师的装备,还有大批的机器设备,几乎在计划瞬间开始启动,而早已经进入到了马兰西亚的情报部情报人员开始主动的联络李玉昌的,东南亚的其他人员,也开始千方百计的寻找的兰芳国的一些情报。

    虽然,1886年,兰芳国最终在荷兰政府操纵着土人破灭了,但是才多长时间的事情,荷兰甚至为了掩饰,还建立了一个傀儡,仔细找,总能够找到一些东西的。不过暂时得到的情报,荷兰国土不大,可是能够以小国雄踞世界,他们也有他们的长处,那就是对于殖民统治比较狠,一下子把跟兰芳有关的几乎全部的大户,都给清理的差不多了,别说是兰芳的大头领,就算是普通的官员,也没有多少个了。

    好在时间尚浅,那是20多年钱的事情,人虽然没有找到,东西却找到了不少,一些兰芳时期的地契,不算特别的不完整,却也凑过来一批,最重要的是,弄到了一枚曾经大头领的私章,这是李玉昌提供的线索,在原来兰芳旧址上发现,算是一个巨大的收获了。

    可惜,刘恩官一直都没有什么线索,日里棉兰那边的情报人员找了很久,都没有收获,都三十多年了,当时不过是及冠刘恩官,现在估计已经有四五十岁了的,他要躲避荷兰,甚至是英法殖民者的追捕,不会有任何一个殖民当局愿意庇护他,必须躲的远远地,即便是华人世界,愿意帮助他的人也不多,那些被荷兰殖民者扶起来的华人家族,也不会放过他,以这个时代医疗条件和现实,死掉的可能性很大。

    当然了,这也跟西北在东南亚的根基浅有关系,借助着德美的帮助,西北虽然送了几百万人到了婆罗洲,却一直都憋在农场之中,自始至终,都没有融入到东南亚去,情报人员借助着金钱和渠道,融入了一部分,可人少时间少的,暂时只是对各个城市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落脚点,找不到也是正常。

    无中生有,本就是国际政治之中,常见的事情,只要能够联络到部分土生土长,居于婆罗洲或者是东南亚的华人家族,理由和由头就有了,能够找到刘恩官那最好了,找不到,随便的找几个后人,在李厚生和一些曾经在兰芳国生活过的人或者是后人的名义,用兰芳复国的名头,开启兰芳计划,这样在第一时间,避免西方列强的反弹,毕竟殖民地内乱跟中国挑战西方殖民地,这完全是两个不一样概念。

    朱华他们是打前站的,他们负责了解目前南洋详细的发展情况,确定战略了之后,没有急于动手,在得到了西北肯定的答复之后,他们才逐步的开始联络婆罗洲比较著名的华人家族,上海方面在接到了西北的电报之后,很快,一大批货船,以德美的名义,运送着大批的物资,来到了印尼,其中包括1万条步枪,一个整编师的装备,还有大批的机器设备,此时已经不是几年前了,现在的西北,基本上拥有了轻工业的全门类的机器和设备生产线的生产技术。

    对于南洋而言,现在南洋,是一穷二白的,南洋的华人和土人,恐怕连一个螺丝钉都是有外界生产的,华人进入的很多领域,可是大部分都是商贸和普通的加工业,农业生产,制造业很少,这就构成了一个畸形,西北的出现,必然会改变这一切,甚至会让这一切变得更加的好。

    货物存入到了专门的仓库之中,化整为零悄悄运往农场,这下子可难坏了众人,这一批可是武器,一个整编师的全套武器,除了没有155重炮,其他该有的全部都有,一旦被港口的荷兰当局发现,可就真的是要闹大,即便是零散的运输,也不能够明目张胆,保守的估计,可能需要一个月,甚至是更长的时间。

    东西运的慢,当然让人着急的,这还刚刚开始,兰芳计划之中,军火支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利用德美的渠道,却不能明目张胆来运军火,荷兰人不是傻瓜,类似大量的武器,运输到的印尼,存在仓库之中,短时间,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可是长期以来,必然会出问题,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一旦引起荷兰人的关注,解释都解释不通,农场里两年的时间储存了一部分,可一旦全面的战争的时候,那就不够了。

    那么找到一个适合轮船停泊的,又距离农场的控制区较近岛屿,是一个最佳的选择,以婆罗洲地广人稀的环境,只要不是在港口和城市,小规模的运输,绝对比现在这样老鼠拉木锨来的快的多。

    军火和运输,还只是困难的一个方面,最关键联络计划,陷入到了困顿之中,兰芳计划之中,当地的华人是走在前台,可惜杨树的前期联络并不成功,借助着情报部门给的几个渠道,也把约见和部分信息传到了那些家族之中,却没有下文了,仿佛是没有这件事情一样,那些华人家族该干什么,还在干什么,没有对这边的橄榄枝,做出任何的回应。

    这让朱华和杨树有些着急了起来,参谋部的备选计划之中,也有一个把土人们推向前台的计划,可是这样以来,华人自保的能力,必须要得到加强,土人是一个双刃剑,一定程度之上,土人对于华人的伤害会更大,土人惹不起强大的殖民者,只能够来招惹华人了,过去的几百年时间之中的,土人的手上,也是沾满了华人的鲜血的。(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五章 三大家族

    本以为水到渠成的东西,却遇到了这样的困难,年轻的朱华甚至不知道,到底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倒是杨树,找联络人,把每一个细节都给问清楚了之后,这才长叹一声道:“看来,我们把问题看的太简单了?”

    “杨统领,此话怎讲!”

    “婆罗洲的局势,远非我们看到的这么简单,我们之所以这么的平静,恐怕还得益于德美的名头,还有对荷兰总督的拉拢,可是普通的民众,华人富商,过多的并不如意!”杨树简单的把之前他前往城市的经历讲了一遍,朱华才知道,原来,婆罗洲的局势,险恶到了这种程度,飞扬跋扈的殖民者,被支持与华人为敌的土人,再加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士,那些华人家族也是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的动作,生怕给家族迎来灭,

    “那怎么办?”朱华略微有些着急的问道,好容易有机会可以独当一面,本以为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却没想到,这么的棘手。⊙四⊙五⊙中⊙文

    “只能慢慢来了,我们必须要取信这些家族,这不是一两天能够办到。”

    朱华叹息一声,说道:“也只能这样了!”

    接下来,一切就在杨树的安排之下,一些带着货物人员,小心的进入到各个华人聚居区,以小商贩的形式,销售货物,这些地方,情报部门已经彻底的标注出来,来往的行程,基本上都是有士兵保护,倒不怕的无孔不入的土人抢夺。至于荷兰政府方面,只要不长时间的进入到城市之中。在距离城市较远的乡村的,根本不会有人注意到。

    无数的人员走村入巷。来自农场生产的这些小商品和从中国运来的货物,很是受到欢迎,婆罗洲的华人,也分成了几个层次,一部分是投靠了荷兰人,地处不同的甲目或者身份,他们多是居住在城内,还有一些在城内讨生活的,或者家大业大的大家族。他们也在城内有据点,但是更多的,都居住在祖地,还有一部分,则是比较底层的,他们依靠租种土地,或者打零工为生,他们是华人之中的最底层,不敢居住在城内。多是居住在偏远之地。

    这些地方,有什么商业,买生活必需品还需要到城内,忍受着盘剥。现在,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好东西,还是从遥远的祖国而来。没钱的华人,并不代表他们不懂。有些东西的质量一眼就可以看出来。

    一周左右的时间,东西是卖出去不少。可是期待的接触还是没有,朱华有些着急了,反倒是杨树静下心来,每天在小贩们汇总过来的信息之中观察整理,看的十分的专注。

    这样举动进行了几天,当朱华已经要失去耐心的时候,杨树拿着一张纸,来到了朱华的面前,递给了他,朱华好奇的接过纸,上面只有几个简单的名字,他略微的有些诧异的问道:“这是什么?”

    “这是几个大家族的直属店铺,分别属于他们的直系亲属,结好了他们,必然可以见到这些家族的家主!”

    朱华的眼睛猛地亮了起来,他们联络各家,目的非常明确,想要见到他们的家主,可惜只知道祖宅所在,跟曾经的晋商八大家一样,都是绵延百年,甚至是数百年的家族,小家不消说了,大家族那个不是族裔数千,甚至上万,祖宅之中少则千多套,多则上万套的房舍,你一个晕头鸭子去找谁,按照固定的拜访方式,恐怕在进门之前就被摘出来了。

    现在杨树给的这个方式,看起来很和缓,却更加有操作性,这些店铺都是杨树从大量信息之中,汇聚出来的,可能性极高,虽然不是直属主家的,却是近支,甚至是关键人物的店铺,只要结好这些店铺,最后必然能够见到这些个关键人物,有人引荐和没人引荐,这完全是两个概念,再从这些家族的意图之中投其所好,接下来的一切,就是顺理成章的。

    杨树的种植园的手下,朱华一起来的人员,几乎都派了出去,当然还少不了之前走村串巷的小贩,他们已经有了经验,这上面写十几个店铺,顿时生意兴隆了起来,都是送上门的生意,有些还可以赊欠,简直是天上掉落的馅饼。

    杨树精心挑选的几个突破口家族,分别是陈家,石家和黄家,他们是婆罗洲著名的几大家族之一,其中陈家并不是婆罗洲的家族,是新兴家族,在婆罗洲的不是重点,只是一处分店店铺,,他的主导者是远在新加坡陈嘉庚,是后来的南洋华人首富,现在已经是小有名气的富商,杨元钊在兰芳计划之中,专门的把他列出来。

    朱华来到婆罗洲之后,也专门调查过陈嘉庚的情况,不过得到的消息却让他有些棘手,一直以来,他孙中山的首要支持者,在1910年加入了同盟会,算是革命党的一员,虽然他不是东南亚华商圈子之中最有钱的,却名气极响,重信重诺,言出必践,在华商的圈子里面,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这样的人物,当然需要争取,西北跟同盟会无法相比,可是杨树知道,陈嘉庚一向比较亲民,一直都致力于华人地位的提升的,他们有200万华人,而且是生活的非常幸福的华人,这是一个沉重的砝码,只是要不要对他和盘托出,还需要继续观察。

    石家,是造船世家,也是情报部门特别提到的,要占据东南亚,要控制马六甲,船是必须的,现在的西北没有海军,中国也没有海军,却可以挂在哈比的德美名下的名下,一个庞大的远洋货船,不但可以把西北的产品,都运输出去,而且运输的,还有影响力,西北在这个方面非常薄弱,哪怕插手江南造船厂,也只是一个起步,石家却世代从事造船业,目前还没有建造一只千吨以上的货船,可是修理5000

    吨级的货船是没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石家拥有一个7000吨的船坞,这是石家的老爷子,借助着美西战争的时候巨资购买,当时石家甚至接下了美军舰船的维护工作,有了这么一个名头,才获得了这个船坞,可惜,美西战争之后,就被荷兰殖民当局打压,当年还尝试着生产2500吨的商船,现在只是勉强生产800吨的小船,最多只能够维修一些锅炉的船舶。

    生活在婆罗洲,在荷兰殖民者的核心,受到了殖民者和列强们的双重打压,石家能够发展道这个程度,绝对不能说是很差的,一定程度上,石家累积的技术和工人,才是杨元钊看重的重点,必须要拉拢住。

    兰芳攻略,船只必不可少,远购不如自造,在掌控了江南造船厂之后,已经拥有了制作5000吨级以上的商船的能力,可是江南造船厂所依靠的都是国外的工程师和设计师,即便去了德国,成功的得到了德国的支持,在青岛建立造船厂的,华人设计师和工程师也需要时间来培养,这个时间,如果得到了石家的支持,一切都事半功倍了,最少一批熟练的工人和华人的初级设计师,他们跟随着更高水平的学习,提升的难度大大的减少。

    黄家,却是农场主世家,他们拥有超过的百万亩的土地,跟哈比不一样,他是世代累积,大部分都是熟田,在田地方面,他们的田地,是最富庶的,控制的华人也是三大家之中最多的,他们也是三家之中,扎根婆罗洲最久的,最早可以追溯到500多年前的明朝时期,可以说是南洋华人之中最老的一支。

    陈昊,是陈嘉庚的远房侄子,在1904年,陈嘉庚创业之初,就跟随着陈嘉庚,历年经商经历,让他成为了目前陈嘉庚在婆罗洲的菠萝园和橡胶园的负责人,还在坤甸开了一家米店,专门经营米面。

    不过最近,有人主动找上门来,向他兜售中国的产品,条件之优厚,几乎让他感觉对方就是骗子,赊账销售,一月以后结账,价格也相当优厚,质量也极佳,哪怕是历经商场多年,陈昊都不曾遇过有这么的好事情。

    考虑再三的情况之下,先收下了500美元的货品,在米店之中临时寄卖,坤甸是婆罗洲最大的城市,曾经是兰芳国的首府,也是荷兰拿下兰芳之后控制的重点,目前差不多拥有17万人左右,中国的产品,物美价廉不说,他加价也不高,这些实用的,比洋货更便宜,质量还好的商品,很快就销售一空了,才3天的时间,就赚到了100美元,虽然只有百分之二十,却是无本的买卖,甚至他主动找上要获得更多产品的时候,对方也同意了。

    货品开道,依靠着金钱和利益,开始跟三家人搭上了关系,虽然暂时还是比较陌生的关系,可朱华都知道,一旦这些关系上了轨道,接下来的事情就是顺理成章的,南洋华人,确切的说,是荷兰殖民地的这些华人,生活之苦,恐怕是让人难以想象的,华人的顺从成为了这一切的根源,可是一股熊熊的怒火正在累积,一旦有人牵头,必然会如火山一样爆发出来。(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六章 巴士拉新港

    &nbsp&nbsp&nbsp&nbsp5艘战舰组成的船队,一路的向西二区,从印度上岸之后,接收了来自西北的电报,对于兰芳计划作出了指示之后,杨元钊就把一切都放下了,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兰芳计划是经过了参谋部无数参谋,经过了2年的时间,才最终的整理成型的,初期也并不激进,只是把西北的实力,慢慢的展现在需要的人那里,别说不会被发现,即便被发现了之后,又怎么样的,小小的一个荷兰,总人口才几百万人,能够到达远东的又有多少,印度尼西亚作为荷兰在外最重要的殖民地之一,也不过是驻扎了5万多的正规军和不到50万的荷兰人。∷四∷五∷中∷文

    &nbsp&nbsp&nbsp&nbsp荷兰跟德国是近邻,也在政治上向德国靠拢,通过哈比的渠道,杨元钊得到了一些荷兰的描写,目前荷兰在印度尼西亚不过是一艘的7000吨级的普通老式巡洋舰,如果杨元钊能够把脚下的这一艘巡洋舰复制出来,分分钟干掉他,不说吨位上面的3000吨的差别,就说是战舰的性能,那是绝对的代差。

    &nbsp&nbsp&nbsp&nbsp至于荷兰的军制,算是复制德国,却复制的不像,以西北军队的实力,一个师最少能够对抗荷兰三个师以上,这是西北的绝对优势,对于陆军有足够的自信,这不但是一直大力兴建军队士官制度,武器装备的优秀也是一个极大的方面。

    &nbsp&nbsp&nbsp&nbsp船只一直向西,在越过了印度之后,没有顺着印度洋直航,而是来到了伊拉克,虽然走伊拉克会绕道的数百海里。但是杨元钊还是义无反顾的来了,从1911年开始,西北获得了巴士拉新港附近,接近30平方公里的土地,兴建了一个庞大的巴士拉新港。而在伊拉克,还有30万左右的工人,正在巴格达铁路上面,奋斗着,加上直线2400公里的铁路线,正在以超过人们想象的速度在加快。于公于理,他都需要过来看一看,视察鼓劲。

    &nbsp&nbsp&nbsp&nbsp30万人在遥远的异国他乡,足足一年的时间,都没有回去过。这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是一个考验,虽然西北在基层建设和宣传上面,做的相当的到位,可是难免会有一些其他的声音,而他这个西北的缔造者和精神领袖的到来,必然会起到极大的作用。

    &nbsp&nbsp&nbsp&nbsp杨元钊的决定,跟穆默的想法不谋而合,穆默自从牵线之后。就没有再关注巴格达铁路了,情报系统之中传回来,国内长篇累牍的介绍。让他非常的清楚,这个巴格达铁路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是联络着同盟国几个大国的重要通道,另外一方面,何尝不是德国海外的重要港口。也是未来战争的唯一外来港口。

    &nbsp&nbsp&nbsp&nbsp穆默知道西北的重要作用,地处中国。才明白,西北拥有何等强悍的制造业能力。可以说德国需要的一切东西,西北都可以制造,从枪支到军需用品,粮食,衣服,轻工业产品的,只要西北跟德国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就可以通过这个巴士拉港口和巴格达铁路,源源不断的运输到德国本土。

    &nbsp&nbsp&nbsp&nbsp作为一个资深的情报人员,穆默很清楚德国现在面临的局面,英德必有一战,一旦战争爆发,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将成为德国的噩梦,即便德国绕过南非,从非洲那边过去,可是英国的本土舰队也不是吃素的,在没有打垮英国本土舰队之前,整个北海都会被英国封锁,德国没有其他地方出海口的这个劣势,会无限的被放大,反倒是亚洲这边,马六甲海峡也属于英国,不是没有漏洞,或者是绕过去的。

    &nbsp&nbsp&nbsp&nbsp穆默还不知道,现在杨元钊已经开始谋夺印尼了,新加坡和星洲虽然重要,却跟印尼分列两端,新加坡和吉隆坡控制着马六甲,可是另外一侧,却是苏门答腊岛,只要以婆罗洲为跳板,无论是对新加坡还是对苏门答腊岛,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到时候,马六甲不但不会成为阻碍,反而会成为牵制住协约国的关卡。

    &nbsp&nbsp&nbsp&nbsp巡洋舰以23节左右的高航速,越过了印度洋,进入到了波斯湾之中,这个在100多年之后,繁忙无比,可以说是整个世界上最富庶,最有钱的地方,每一艘邮轮带着的就是无以伦比的金钱,万吨级油轮比比皆是,甚至还有10万吨级的庞大油船。

    &nbsp&nbsp&nbsp&nbsp现在,向前挪了100多年,此时的波斯湾却冷清的只有几艘简单的渔船,没有任何的商船,这个也许是西北和德国联手兴建巴士拉港,没有遭到多少反对的最根本原因之一吧,这里太贫瘠了,建立一个庞大的港口,只是一个运营费用,都会让任何一个政府目瞪口呆。战舰的到来,让那些只是在近海的渔船,根本就不敢过多的停留,就匆匆的跑掉了,列强的汽船都足够的蛮横了,这些带枪带炮,更是不好惹。

    &nbsp&nbsp&nbsp&nbsp终于,战舰抵达了港口的位置,新设计出来的巴士拉港,还没有彻底的建成,雏形已经出现了,他们停靠的位置,正是刚刚建成不久的万吨级码头,德国情报官和西北官员一起迎接战舰的到来,而斯佩和穆默则有些震惊的看着眼前的这一切,从西北开始牵头扩建巴士拉港到现在,这才多长时间,最多不超过一年的时间,可是一个庞大的,最少有十几个万吨级泊位的庞大港口,已经初具规模了,3个最先建设的万吨级码头,已经可以停靠商船了,而靠近码头的地方,可以看到一个铁路,正在向着远方延伸。

    &nbsp&nbsp&nbsp&nbsp“穆默公使,你说中国人真的是效率这么高么,那么基尔运河是不是也能够给西北下订单!”一直都没有说话的斯佩突然的说道,斯佩的话,让穆默眼前一亮,基尔运河可以说是从1907年开始的庞大工程,当年基尔运河在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战列舰疯狂的扩大,之前无畏舰时代还勉强可以,但是到了无畏舰的后期,甚至是超无畏舰的时代,就绝对不行了,在现在服役的战列舰之中,就有考虑到基尔运河的通行能力,而减弱了很多的方面,专门为了通行基尔运河而定制的战舰,这样的战舰,肯定是要牺牲部分的性能的,这对于本身就处于弱势的德国海军而言,几乎不亚于雪上加霜。

    &nbsp&nbsp&nbsp&nbsp故而,哪怕是耗资巨大,军方也推行了基尔运河的改制方案,甚至因为基尔运河的关系,减少了对海军的拨款,让公海舰队的增长幅度降低了下来,可是任何一个海军将领都知道,基尔运河的扩建必不可少,一旦建成了基尔运河,海军的出海通道将会成为一片坦途。

    &nbsp&nbsp&nbsp&nbsp斯佩的话,如同一个拨开云雾的手,巴士拉港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国方面,在大型工程上面有独到的地方,还有巴格达铁路,这个在计划中,几乎要用7年才能够建成的铁路,这才一年时间,按照情报部门的通报之中,已经完成了七八成,最多半年的时间,就可以建成,而巴士拉港,也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差不多初具规模了。

    &nbsp&nbsp&nbsp&nbsp见过了德国和西北的官员,杨元钊去了几个巴士拉港建设的关键所在,也去了巴格达铁路靠近巴士拉的地方进行了一天左右的视察,亲自的了解了的巴格达铁路的施工情况,在施工队这里的精确日程之中,基本上确定,巴格达铁路的主线,会在1个半月之后彻底的贯通,而支线和复线,也会在未来的7个月之中,彻底的完工,至于巴士拉港,本来应该在2个月之后完工的,暂时看来,并不太着急,港口跟铁路不一样,需要运营和维持费用高的多,没有足够的吞吐量支持的话,新建港口简直是一个吞金猛兽。

    &nbsp&nbsp&nbsp&nbsp听到了这边的想法,杨元钊笑了,直接告诉王宣,不必这么担心,只要巴格达铁路通车,巴士拉港建成,吞吐量几乎不成问题,从陆上运输,要比海上运输造价高,可是对于德国必须的一些军事资源,走这里比走地中海和苏伊士运河更安全一点,这也从一个侧面,检验这个海港的吞吐能力,不用等到战时才急匆匆的检验。

    &nbsp&nbsp&nbsp&nbsp巴士拉一共停了三天左右,鼓舞了工人,也肯定了远在中东的这些建筑人员功绩,顺便的,借用一体机,在巴士拉这边专门兴建的地下仓库之中,留下了足足10万立方米的物资,包括了一批重炮炮管,3个师的武器装备,甚至包括了10辆还在雏形阶段的坦克的,未来一战之中,巴士拉港到底有多重要,杨元钊非常的清楚,一旦他全力的运转起来,必然会引起英国的重视,战争是在所难免的,巴士拉地处在大河的入海口里面,只要两端密布炮台,不必担心舰队直接的攻击的,狭隘的大河航道,不适合战列舰进入,那么登陆作战就是关键了,时间太紧,又是秘密之间,无法兴建如同海参崴那样的大型战略堡垒,可是足够的武器装备和人员,会让他固若金汤的。

    &nbsp&nbsp&nbsp&nbsp舰队再一次的离开了港口,看着消失在地平线的巴士拉港,杨元钊的眼神之中是充满了期待,而穆默更多的是沉默,基尔运河的事情,只是斯佩跟他的闲聊,真正决定的,是德国政府和皇帝阁下,把他在的巴士拉和巴格达铁路上面的见闻,如实的用电报汇报到柏林,也把建议雇佣中国劳工和施工队,参与到基尔运河建筑之中的建议,在电报之中汇报了,剩下的,就只有等待了。(未完待续)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

第六百一十七章 基尔运河

    德国对于杨元钊这一次的访问,非常的重视,从杨元钊上了战舰开始,他的大部分行动,都在德国政坛的关注之中,德国跟西北之间的联系,在过去的两年时间之中,才慢慢的建立起来,之前只是在哈比的作为纽带之下,从西北进口一批比较重要的基础原料。

    可是从对俄一战之中,却从政治层面上进行了联系,西北表现出来的力量,让德国政坛一次次的吃惊,因为西北军所产生军事部署上面的变化,铁丝网,马克沁,甚至是新研制的轻机枪,开始逐步的进入到了德国陆军的序列,这些都在悄无声息之中,改变着德国的力量,让德国在面临战争的时候,变得更加的强大,本来强大的陆军,更是实力暴涨。

    不提这些源源,只是说这一次杨元钊携带的4亿美元的订单,其中会有部分敏感物资,比如说船坞了,大型机器设备了,庞大的利益,又不会牵扯到国家安全,谁都眼馋,是否能够把更多的份额留给自己,才是目前德国高官们想要做。

    军舰在进入到印度洋的时候,转了一下波斯湾,这很正常,几十万的中国工人在波斯湾奋战,于情于理都需要去看看,可是这么一看,却出了一点点的事情,穆默和斯佩联合的电报之中,建议中国工人参与到基尔运河的建设之中,声称西北工人效率极高,会大幅度的减少工期。

    基尔运河,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从之前投入建设的时候,就是德国的一项重要的工程。从1895年建成开始,就提供了重要的军事和经济效率,可惜当时没有考虑前瞻性,这在威廉二世看来,是永远的痛。基尔运河不得不在建成12年左右,在1907年,重新的开始了扩建工程。、

    耗费巨资,且耗时巨大,现在扩建工程已经过半了,5年的时间之中。把大部分的难关都给攻克了,预计在2年之中能够建成,到时候,基尔运河就不再是制约着德国的一个闸门,反而会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

    中国工人加入。这好么?威廉二世难以决断,想到穆默是去了巴士拉之后,才下的这个决心,顺带的,他也想知道,西北的工人到底效率如何,从签署约定的巴格达铁路,后面还兼顾了巴士拉港的兴建的。不知道都到了什么程度。

    威廉二世贵为德国皇帝,日理万机,特别是在洞悉了英国人的态度之后。各种军备和扩军,简直是千头万绪的,陆军和海军,两大军种必须要调整到位,各种稀有金属和德国本身不产的金属,这些都需要秘密而大量的购买。这种情况下,巴格达铁路和巴士拉港的问题。没有拿到他的案头上,除非他们已经彻底的完工了。才会引起德皇的注意。

    巴格达那里,有德国的情报部门的官员坐镇,杨元钊也从来没有保守秘密,关于施工的动向,一直都跟德国方面,有着良好的交流,侍从官很快就从大量的档案之中,找到了最新的,刚刚在上个月送来的,巴格达铁路和巴士拉港的进度。

    薄薄的,只有二十多页的资料,威廉二世却看的很入神,几乎每一页都看了半天,一边看,一边计算,最终,得到的结果是让他震惊的,威廉二世从作为皇储开始,就积极的参加到各种社会实践之中,后来成为皇帝,也不是双耳不闻窗边事的,这么多年以来,对于民生等方面也算是比较了解,把巴格达铁路交给西北,一方面是因为西北垫资了,可是另外何尝不是西北比较的专业,也有兴建铁路的经验,可能会把原来七八年才能够贯通的铁路,用两三年的时间完成。

    这样的速度,在威廉二世看来,已经很快了,资料上面的数据更加激进,西北的速度,比他之前预想的,还要快的多,1年不到的时间,基本上已经把巴格达铁路的主线,还有向着巴士拉眼神的这一段,修建的七七八八了,最多2个月,就可以通车了。这个效率,比之前德国人计算过的,8年的时间,最少快了8倍,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西北拥有如此庞大的效率。

    翻到了最后一页,威廉二世也没有什么收获,巴格达铁路,巴士拉港,从两个方面证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西北大型基建工程建设的速度和效率,远比他想象的还要强悍的多,如果能够借助西北的力量,德国岂不是可以在大型基础建设上面,节约大量的劳力。

    德国的扩军在秘密的进行,军费开支和关于军事上面的订单也分了下去,军队征兵跟工人之间,形成了一点点的矛盾,是留下足够多的工人,进行生产,还是招募足够多的兵员,德国总人口不过是6600万人左右,就人口密度来说算大的,重要的城市人口,也达到了1400多万,这是征兵和工人的重点。

    参谋部也对协约国和同盟国一战,进行了大量的军事推演,德国需要招募300-400万的军人,才能够挡住英法和俄罗斯联合的进攻,这样必然会在用工上面出现用工荒,还有穆默拿到的西北的铁路计划,3线并立,两条客运线和一条货运线,在平时的时候,可以加快客运的效率和密度,战时的时候,可以迅速的转换成战略线路,对于两线作战的德国而言,国内的军事调动能力,决定着他能否两线作战,两面调集的关键。

    继一个多月之前,威廉二世再一次的招募了包括首相在内的诸多大臣,讨论的又是西北,西北这个熟悉的名词,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德国皇宫的奏对之中,在另外一方面,也让这些官员开始更加深入的到远东这个庞大古老帝国的未来,西北拥有足够的实力,拥有那个人口众多国家的控制权,跟俄罗斯百万级别大军的一战,虽然不是全力以赴,可是已经让西北在国际上有了地位,特别是这一次,4亿美元订单,德国吃下了利润,却也从另外一个层面上,拔高了西北工业实力,从一个只能够生产轻工业产品和普通的重工业产品的势力,进入到造船这个世界上最顶尖的领域,整体实力绝对会不一样的。

    看着重臣们都到位了之后,威廉二世开始简单的讲述着情况,主要提到了巴格达铁路的进行情况,巴士拉港的建设,最后才提到了外交部驻中国公使穆默提到的,建议西北工人加入到基尔运河的事情。

    本以为又是远东的事情,却没有想到,居然是德国本土,而且是过去几年之中,最重点的工程基尔运河,一些沉不住气的大臣,甚至想要反对,可是首相却没有多说什么,平静的看着威廉二世。

    贝特曼没有说话,其他人也就没有敢说,当他平静的听完了威廉二世的叙述,然后问道:“这是情报部门的数据吧?”

    威廉二世点点头,说道:“是的!”

    贝特曼眼前一亮,情报上面的数字,他不怀疑,这都是情报部门经过了详细的计算的,一条铁路,一个港口,就摆在那里,除非是全部欺上瞒下造假了,否则稍稍的调查一下,就可以得到结果,这样的错误,成熟情报部门绝对不会犯,那么就是真的了。

    贝特曼很吃惊,西北在港口修建和铁路修建上面出色实力,对于让西北来建设基尔运河他也是持着欢迎的态度,基尔运河的扩建,到现在已经5年了,还有2年才完工,这么一个交通要道,现在却无法使用,对于德国影响不小,不说军事上面的,商业上面,很多的船只不得不绕道,或者是在荷兰停靠,这就从很大方面上,让德国无法获利。

    “我同意!”贝特曼的话语一出,其他人一片哗然,特别是一些容克贵族,看贝特曼的眼神都有些愤怒了,可是贝特曼一脸平静,继续向着威廉二世问道:“我们到底要用什么样的价格,给西北来谈!”

    “这个,就按照基尔运河所需要投入总量来谈吧!”威廉二世不晓得贝特曼想要说什么,想了一下说道。

    “不不,不能这样,要知道,西北方面的人工可是比较便宜,据我了解,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面,削减30%!”

    “这么多?”这下子,不但威廉二世眼前一亮,基尔运河已经改进了5年了,总计投入了1.7亿马克的资金,预计接下来的2年之内,还会有7000万-8000万的资金投入进去,削减30%的话,就等于说,节约2400万马克的资金,这笔钱,对于现在在各方面备战,各方面都缺钱的德国来说,比较的重要。

    此时,所有的重臣考虑的,不再是西北有没有这个资格在德国建设工程这件事情了,越是大的工程,越是劳民伤财,有时候工期调整和工程预算的确定,一个百分点,一天都需要细细来扣,现在可以节约30%,2400万马克的帽子扣下来,谁要是不同意,简直是别有用心了,他们这才明白,贝特曼的用心和远见,开始抛开偏见,认真的看这件事情的可行性,皇帝的会客室之中,一片的平静。(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八章 补强德国

    贝特曼看到其他人的眼睛,就知道,这个意向已经可以成功的通过,顺势的问道:“皇帝阁下,您召集我们来,恐怕不单单是这样一件事情吧?”

    威廉二世满意的点点头,贝特曼是他很满意的首相,最懂得他的意思,他才开了一个头,就明白了,平静的说道:“不错,交通部,水利部,还有其他的部门,你们可以统计一下,在未来一两年时间之中,我国内部的大宗建设,只要能够节约时间和成本,都交给西北人来做又何妨,还有工业部,要统计一下劳动力跟兵员之间的矛盾,只要战争打响,这个必然会出问题的,不如我们提前的雇佣一部分的西北工人,按照穆默的报告之中,西北工人的实力不错!”

    贝特曼点点头,威廉二世的想法,其实跟他不谋而合,之前他看到报告的时候,第一个想法就是在规则允许的范围之中,大量的雇佣西北工人,建筑工人需要,工厂的工人也需要,西北不是以前那个,老旧落后的帝国,短短的几年,大量工业产品的出现,证明了西北在工业上面是有一批技术工人的,特别是那些军事订单,强大的生产能力,甚至满足了德国军事储备需求的三分之一。

    其他重臣也是眼前一亮,物美价廉的中国工人,可是替代现在工人荒的佳品,一些在册的,甚至计划之中建筑计划都出来了,特别是基尔运河和大量铁路项目这两者上面,简直是锦上添花的。

    最终统计到了贝特曼这里的,铁路一共是12条。6800多公里,大多数是复线,甚至是三线建设,少部分是比较困难的施工,总投资可能需要7亿马克。也就是1.2亿美元,建成之后,德国国内的运输能力和军事调集能力,会达到现在的3倍左右。

    这可是极大的提升,如此庞大的计划,让现场的重臣们稍稍的有些骚动。财政部长正要说话,却被贝特曼给制止了,他平静的说道:“这笔资金,可以讨论由西北垫付,德国可以在几年的时间之中。用订单来偿还!”

    贝特曼点石成金的一句话,顿时让所有的问题,在一时间,完全不是问题了,杨元钊当时跟穆默等人,在青岛达成的初步意向之中,会订购大批的造船厂机械,包括船坞。大型机械在内4亿美元,机器设备,不同于原材料。成本是明白的,利润率不高,机器折本本身的利润率就相当的高,这笔钱就算是毛利,也可以获得40%的收益,加上4亿美元推动工业链条。造成的收益,绝对是数倍于此。最关键的是,这些工业制成品不占据德国的战略资源。

    虽然船坞和机器。会占用一部分钢铁,却不会影响德国备战的过程,德国缺的是武器,是战列舰,并不缺船坞,在几年的军备竞赛之中,船坞的生产能力已经是过剩了,以德国的工人和港口,支撑不了,继续的疯狂扩张船坞,这部分的产能必然要找一个出口,之前准备的,是转产其他的部件,现在不用调整,直接生产船坞,以此来交换西北对德国重要的大型工程的垫资和建设,这可以说是绝对的空手套白狼,甚至西北也会欣然的同意,同样是花钱,同样的是买设备,只要德国做出一定的让步,让西北获得一些原来不太可能获得的设备,应该能够换取在这个方面的小小支持。

    众多重臣们,为贝特曼的想法而震惊了,这简直是天才的想法,不花一分钱,一份力,却轻而易举的获得了人力的支持,只要保证必要的后勤支持,说不定一两年的时间之中,德国会起到巨大的变化,到时候,说不定德国一个师可以发挥出一个半,甚至是两个师的作用,一旦开战自然形成的东西线就可以通过内部通畅而且强大的铁路网,互相的调集了。

    整整一天的闭门会议,决定方略只花费了2个小时左右,接下来,主要是确认项目,甚至因为可能获得西北的垫子,一些之前投入过大,被否决的项目也拿了出来,最终,最后的项目总量达到了23.5亿马克,几乎快要达到了5亿美元,基本上,跟杨元钊要签署合约的数字近似,只是略微的多了一点。

    威廉二世看着最终记录下来的备忘录,心中一阵的欣然的,一个庞大的,足以提升整个德意志帝国力量的建设方案,就要在这里诞生了,他不认为这个计划不会成功,西北拥有足够生产力和效率,也拥有足够的钱,到时候,德国等于是花费了不到一半,甚至更低的代价,得到了这些至关重要的大工程,没有比这个更出色的创意了。电报再一次的发出,正好是在最后一次的入港的,马上就要通过苏伊士运河的时候,这一次不但有威廉二世的签章,还有政府各部门大臣的签章,基本上等同于正式文件了。

    波涛汹涌红海,5艘战舰缓缓的进入了港口,因为提前的报备,他们不必等待通行,却需要在进入苏伊士运河之前,补充一些必要补给,加煤加水,通过苏伊士运河之后,会直航地中海,或许会在意大利的南部港口做稍稍的停留,然后就会穿过直布罗陀海峡,直接的前往德国。

    穆默在进入到港口之后,立刻找到了德国驻扎在苏伊士运河附近的情报站,也得到了秘密传过来的电文,不如意外,威廉二世同意了他的倡议,在他的倡议的后面,添油加醋的好多东西,总投入23亿马克的投入,几乎是最近几年,政府投入的全部,显然,是把西北当做难得的机会了。

    这样一来,西北会接受么,垫子修建巴格达铁路,才花多少钱,大部分原料是西北生产的,想来他是有部分的利润的,至于巴士拉港,更是周围30平方公里属于西北才建设的,现在,都是德国国内的工程,基尔运河不说,那些铁路是怎么一回事啊,穆默苦笑了一下,跟斯佩一起,找到了杨元钊,把电文计划交给他,基尔运河的事情,他还没来得及跟杨元钊说,现在,又多了这么多,还是让杨元钊自己看吧。

    杨元钊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这个时代的远洋航行,在经过了最初的好奇之后,更多的则是无聊,过了马六甲之后,杨元钊的除了少部分时间,会在甲板上看风景,换换脑子之外,看剩下的时间,都放在了一体机上面,一体机之中存放着大量的原料,船上别的工作无法做,可是材料的研究和样品制作,却可以继续的,全神贯注之下,一天可以做3-4万份的材料,他也按照西北材料学的研究结果,围绕着某个频率,进行了材料的添加和制作。

    每天3万个,从马六甲过来之后,差不多10天时间,就是30万个,可惜,材料学上面,注定是枯燥和碰运气的,他之前制造出来的那个超级装甲钢,似乎已经把他的好运气都消磨的差不多了,30多万份的材料之中,只收获了3份过得去的材料,其中最好的才达到那个装甲钢的7成左右,如果不是有其他方面的用途,它也是一个废的,剩下的2个,也是另外方面的突破,比如说耐高温,耐高湿,等等。

    穆默照过来的时候,杨元钊刚刚完成了第30860份材料的制作,一无所获的他感觉到气闷无比,正准备出来到甲板上去散心的他,遇到了一头撞进来的穆默。

    穆默拿出了电文,简单的介绍了德皇的请求,杨元钊大吃一惊,他没想到,穆默还搞出这么多的事情,基尔运河他知道,大名鼎鼎的,是德国重要的运河和水上运输的通道之一,其他的铁路计划,就不太清楚了,恐怕又是他蝴蝶煽起的翅膀,一战的时候,应该没有建成。很显然,威廉二世是看到了他的大方和西北在中东的表现,想要借助着这一次的机会,一举的解决本国的铁路和基尔运河这两大工程。

    杨元钊很清楚,一战之中,德国是绝对的弱势,奥匈也好,土耳其也罢,墙头草意大利,他们不但没有帮到德国,反而不同程度的拖了后腿,德国等于是在海战上扛了英法,在陆战上抗住了英法俄,如果加上后来加入的美国,几乎是一己之力,对抗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这种情况下,哪怕再强大,准备的再充足一点,也完全不是对手啊,更何况一战爆发的非常突然,德国几乎是仓促上阵,被奥匈拖入到了战争之中,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大幅度的加强的德国,应该也不为过的,会让一战打的更加的激烈,从更大的幅度上面,削弱资本主义国家,给中国创造崛起的机会。

    只用了5分钟,杨元钊就想明白了,然后做出了决定,不就是5亿美元的垫资,会在一两年的时间中,用机器来偿还,又不是不给钱,有了这个加成,德国会省下大量的劳力,未来战争的潜力和调集能力也会得到加强,这何乐而不为呢,最关键的是,目前德国明显的有求于人,这种情况之下,不捞点好处,就对不起穿越者的身份了。(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868/ 第一时间欣赏钢铁时代最新章节! 作者:十年残梦所写的《钢铁时代》为转载作品,钢铁时代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钢铁时代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钢铁时代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钢铁时代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钢铁时代介绍:
钢铁是国家基础,动力是国家的翅膀。
21世纪职业车队工程师,意外穿越到19o8年,行办工业,发展教育,以材料为基础,以动力为羽翼,在中国的大西北,兴建了一个让世界瞩目的庞大工业区。
以此为基,强大工业,强大军事,强大中国,改变了中华的历史轨迹。中华开始了复兴和崛起的脚步,黄种人的时代,提前来临了。
钢铁时代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钢铁时代,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钢铁时代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