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钢铁时代TXT下载钢铁时代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钢铁时代全文阅读

作者:十年残梦     钢铁时代txt下载     钢铁时代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六百一十九章 三个条件

    “要求我们垫资的额度,稍稍的有些大,不过也不是不能接受!”杨元钊看着穆默,平静的说道。

    穆默本身没有想过杨元钊回答的,毕竟这个条件有些太过苛刻了,5亿美元,即便对德国这么要给强大的国家来说,也不是随随便便可以拿出来的小钱,西北虽然说很有钱,也会拿出4亿美元订购德国的物资,可是用东西来偿还,还要脱几年,这样任何一个有头脑的领导人,都不会同意的。

    前面很正常,后面的话锋一转,似乎还有通过的可能,穆默一喜之下,追问道:“说吧,是什么条件?”

    “很简单,之前我们谈过的船坞,我希望是目前德国最新的型号的,不能够藏私。”

    “这是当然!”穆默稍稍的松了一口气的说道,之前或许会考虑什么藏私的问题,现在,有了这么一件大事有求于人,按照威廉二世的要求,他们肯定会全力支持的,甚至在电报之中,还特别提到了,哪怕是一些比较敏感的机器,也可以加入到订购的清单上面。

    “第二点,我希望看到德国所有的工厂,除了一些绝密的,实验性质的工厂,各主要工厂我都希望参观一下。”

    穆默愣了一下,他没想到杨元钊会没头没脑的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他想了一下之后,才试探着问道:“不知道,杨先生为什么要参观?”

    杨元钊心中暗道,果然还是需要解释,他说道:“相信你们对我的情况,也调查过了。西北的崛起,其实是源自于我的投资实业,从最开始我就对实业有特殊的喜爱,也想看看,欧洲第一工业大国的德国。整体的产业是什么样。”

    “可是德国的产业是很庞大,不是短时间可以看完。”

    “没事,不着急,一个个的看好了,我又不是调研,只是浮光掠影的看一遍。也算是圆我一个心愿吧。”

    不明白杨元钊为什么这么坚持,穆默也没有继续的坚持,左右是参观一些重要的工厂,除了少部分军工企业之外,剩下的工厂。他一个外交官都有这个能力让人参观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只是协调上面有些问题,在德国政府有求于人,4亿美元这个大前提之下,这些小问题,完全都不是问题。

    得到了穆默中肯的回答之后,杨元钊心中一阵激动,紧接着说道:“最后一个条件。我想参观一下贵国的军舰,最好是每一艘都可以上去一下,顺便帮我合影留念。”

    杨元钊看着穆默说出了最后的一个要求。却没想到,最后的一个要求的,穆默答应的更快了,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穆默满意的看着杨元钊愕然的表情,德国公海舰队,是威廉二世一手缔造的骄傲。这样的国之重器,一般人是不可能走近的。远远的看着都不行,对于相当地位的人就无所谓了。威廉二世一手缔造的舰队,藏着掖着干什么,一些友好国家部长级官员,参观他们的多了。

    杨元钊没有官职,可是作为西北的缔造者和实际的领导人,本来前往德国的行程中间,就包括了参观公海舰队,现在不过是要求每一艘船,并且合影留念而已,这一个他就可以决定的事情。

    本以为,提出的要求,会由穆默上报之后,才能够得到最终的解答,可是穆默极为肯定的回答,这让杨元钊微微的有些郁闷,可是转眼间,他就释然了,他来到德国的目的,就是为了复制德国的工业层次,借助这一体机的神奇功效,给中国西北奠定工业基础,只要这个目的达到了,其他的个人荣辱得失,又算的什么。

    没有什么比一个国家的巨大部分的工业领域都向着他来开放,来的更好的了,换成别人,最多只是浮光掠影的看了庞大的规模经济,但是对于杨元钊来说,他可以用一体机复制全部的设备,当要给工厂全部机器的设计图,出现之后,自然能够通过熟知的科研人员进行分析,把这个工业体系给复制。还有一整个德国公海舰队,只要中国的造船业,达到生产战舰的程度,那么中国可以凭借着这一批的图纸,达到一战之前德国的水准,这样的层次不低了

    不管如何,这一次德国之行,最大的问题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那么唯一的就是等待,如何尽可能的提升,包头的基础,让包头能够顺利的消化这一次提升,这可能需要相当长的一个时间,但是只要消化完毕,西北能够真正的站稳脚步。

    对俄国一战,反应了西北的实力,一样根据经验来整合,发现西北产业有一定的问题,运转总不是那么的通畅,这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杨元钊在后世,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发动机工程师,了解的多的,就是发动机的行当,其他的只是根据印象,西北的发展有些畸形,几乎是杨元钊在一体机的帮助下,硬生生的推动的,

    一方面,一体机可以帮助杨元钊,复制到各种机器设备,另外一方面,洋务运动数十年的成果被他吃下了之后,又用利益和福利等东西,硬生生的把产业工人的数量扩大,这个在后世已经验证过的方法,在短短的4年时间之中,为西北培养了数以百万甚至是千万计的工人,彻底的让西北度过了难关。

    当然了,这样硬生生的提升,并不是正常的方式,这种情况之下,漏洞肯定有,甚至不和谐的地方也很多,也就是中国超出想象人力优势,加上一体机和西北疯狂的爆海的情况下,生生推出来的生产能力。如果在后世,这叫假大空,这叫硬着陆,这叫产能过剩,可是在这个产能就是一切的一战之前,这却恰恰成了优势,在特殊的时间,特殊的地点,创造出来的奇迹。

    杨元钊很清楚,如果不是一战马上来临,他或许不会一下子把西北的制造业程度爆到现在这个程度这样的拔苗助长,即便通过一战而获得丰厚的收益,也会在一战之后的调整期到来的时候出现问题,到时候,单边的军事重工业为主体的西北,必然会出现多极不平衡的状态,一如后世的苏联一样,被这种不平衡玩死了。

    正是对历史又特别的了解之下,杨元钊才会重视这一次的德国之行,不但亲自前往,而且做了很多的预案,对他来说这一次的德国之行,不但是完整的补强中国的制造业,把最顶尖的制造业能力,从一体机生产到真正的生产过度过来的,另外一方面,通过考察德国的制造业布局,对西北的制造业进行一番手术刀一样的改进的,只有自身安全了,自身强大了,西北才真正的能够立于不败之地,最少完成祖国的统一,并且开辟疆域,为未来的国人,争取到更大,也是更加优势的生存空间

    当然了,杨元钊同意的情况,穆默还需要向国内报备,只不过现在已经进入到了苏伊士运河之中了,在通过运河之前,是无法发送电报的。

    苏伊士运河运河北起塞得港南至苏伊士城,长190千米,在塞得港北面掘道入地中海至苏伊士的南面。短短190公里,却省去了绕行整个南部非洲,数以千万海里的里程,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运河之一。

    现在这个运河牢牢的控制在英国人的手中,看过了马六甲海峡,再看看苏伊士运河,杨元钊才真正的明白,一条交通要道,对于海上运输的作用,马六甲海峡,拥有远比这个运河更宽广航道,除非是集中重兵,否则根本无法封锁,超长的海峡,不可能用的舰炮完全封锁,可是苏伊士运河不一样,两岸的炮台,一部分的陆军,足以控制住他,除非从陆上。

    苏伊士运河,还有另外一头,横跨的直布罗陀海峡,英国人控制者两个点,就足以让地中海在英国的控制之下,后世也是如此,意大利,奥匈帝国,甚至是土耳其,只是在地中海之中对战,战争的烈度从来没有扩张到北海之中,而德国没有了其他盟友的支援,只能够独立的抵抗英国,压力变得极大,也因此德国放弃了常规战略,采用无限潜艇战的根本原因。

    苏伊士运河来源于苏伊士地峡,它跟巴拿马地峡一样,是世界上比较关键的所在,借助着地峡,英国人在几十年前开凿了这个运河,将欧洲和亚洲之间的联络,减少了数千海里,现在这个运河只能说比较的简陋,甚至两边还保持了原来地峡的原貌。

    哪怕是军舰,在苏伊士运河之中,也必须按照规定,无法排成整齐的阵型,好在只有190公里,因为英国人的重视,在没有开战之前,通行这个运河的安全是有保证的,唯一的弊端就是,速度较慢,所有的船只,必须按照规定的速度,缓缓的前行,每经过一个船闸,都需要耽误数小时到半天的时间,等到全体通过了苏伊士运河之后,已经是三十六个小时之后了。

    终于踏足到欧洲了,在出了运河之后,战舰稍稍的编队,向着地中海的深处而去了。(未完待续)

第六百二十章 制造强国

    地中海,可以说是欧洲崛起的起点,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直接让欧洲从愚昧无比的中世纪,边到了科技为先导,不停发展新世纪,不过几百年过去了,到现在,地中海附近,已经不是欧洲的中心了,可是这里依然是繁忙无比的航道。

    从风帆战舰,到蒸汽船,再到现在拥有现代意义的远洋轮船,地中海一直都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特别是苏伊士运河的开凿,直接把绝大部分的远东航道,都转移到了地中海之中,这不,5艘船的舰队已经相对比较收缩了,没有在印度洋上,距离那么的远了。

    地中海的海上风光,没有舒缓心中的压力,材料上面的所得,依然非常的微小,只是得到了四五个勉强可以使用的材料,却没有在获得突破性的进展,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稍稍的有些提升。

    到最后,杨元钊专心材料上面的心也淡了,这是一个持久的工程,类似之前的好运气,可能要漫长的岁月之中,才会出现一次,还是在材料研究所的基础上面,顺着那个方向来发展,这样才是正常。在进入到地中海10天之后,杨元钊开始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甲板上,繁忙的地中海航道,果然是名不虚传的。

    在穿过了大名鼎鼎的直布罗陀海峡之后,从地中海进入到了北海,欧洲的复地终于到了,这里有两大世仇的强国,法国和德国,过了法国就要到了德国了,他们在里斯本做了最后一次停留和加水之后。直接的航向德国。

    当穆默提醒杨元钊,距离汉堡只有一天半的航程的时候,杨元钊终于打起精神,德国终于到了,这一次的德国之行。会让他心愿得偿么?

    这一次出国,不是一个简单的出国,必须借助着出国的机会,夯实西北基础,最少不能低于1910年左右的技术水准。本身,杨元钊还想着借助着哈比的影响力。向德国申请,对于一些重工业企业进行考察,不过德国居然送上门来了,4亿美元看起来非常的庞大,以这个时代的美金的特性。是一笔庞大的资本,可是杨元钊现在绝对不缺钱。

    不说本国的生产力水平,就说德美在世界的影响力,已经当之无愧的世界级的企业,哈比占据了德美的8%的股份,每年有源源不断的西北产品,给他创造财富,每年的收益。就超过了1亿美元,可以说是整个世界最富裕的一批人,看起来。哈比是在西北身上赚钱了,但是杨元钊很清楚,没有哈比,西北的产品不可能再欧洲,美国风行的这么的容易,价格和质量只不过是一个方面的因素。一个准入证,就足以钳制西北。让西北无法进入到更广阔的市场。

    日本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不过是刚刚进入了欧洲市场,可是西北却借助这德美,一举的进入市场,当获得了准入证之后,质量口碑才会凸显出来。现在,不依靠的哈比的网络,只是西北自己,就可以在销售,但是不可否认,没有临门的一角,现在的一切都是空的。

    帮助销售之外,另外一方面的重要用途就是,借助着哈比再世界各地形成的网络,西北可以很轻易的知道,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一些先进的研究和前沿的,科技,特别是后者,前沿科技代表着不确定性,代表着可能大量的投入,未必能够得到回报,可是对于杨元钊来说,他最大的优势就是眼光,未来什么方向,什么机器,甚至是什么研究,会是主流,回事获得巨大发展的,他一清二楚,西北没有能力发展这些,或者说科学的底蕴不够,可是从世界范围之中网络这一批先进的人才,再他们没有获得重视之前,把他们网络再西北的旗下,或者再当地形成研究所,一些重要的,甚至直接的把家人学生之类的,全部弄到西北,让西北获得足够新科技水平。

    现在的西北,已经不同于以往的西北了,经过了几年的发展,西北已经拥有了经济发达地区的迹象,巨额的不动产投入,大量楼房,公路,铁路的建设,让西北的城市化进程非常快,特别是农垦公司,彻底的整合了全部的农田,所有的农田都以公司化,规模化来运营了,不但效率提升了很多,也大幅度的解放了劳动力。

    西方的羊吃人运动,是噩梦般的,带着血腥的改变过程,用硬性,用激烈的方法来改变,可是西北,却是渐进的,一方面,旧式的农民没有多少的土地,很多方面不有他们做主,另外一方面,立足于中国,面向整个世界,西北可以提供近乎无限的工作岗位,只要你肯吃苦,肯干,就能够获得一份工作,不但体面,而且可以获得尊重。

    一方面,土地不需要更多的人手,一方面工厂对于人力的需求量,是近乎无限的,从一开始,西北的工业化进程就非常的快,从1909年,包头附近的工业化程度是87%,到1911年,统合3省之后,西北的城市化降低到了27%,但是短短的一年时间,有转化了33,达到了60%,要知道,1914年,一战之前,各国的工业化程度来比的话,中国是最高的。

    要知道,1913年英国的城市化只有34.6%,这只是英国本土,加上英联邦,数字更低,美国是23.1,德国是21,法国是13.8,日本是12.8,意大利是11.6,奥匈帝国是8.8%,俄国只有7%,这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各国水平。

    就城市化人口来说,美国是最多的,达到了2250万人左右,可是西北已经拥有了2.2亿人,百分之60左右的城市化水平,也就意味着,1.32亿,这个数字,恐怕是全部参加一战国家的城市人口的总和都多。

    城市化水准,并不代表实力,可是另外一个指标,却代表着实力,以英国人均工业产值为基数,100的话,1913年美国是126,英国是115,可是中国,却达到了230,也就是说,以西北的人均工业产值,是美国和英国的2倍左右的,这个数据可就巨大了。

    之所以这么高,一方面,西北的起步较晚,就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而言,英法两国是最早的发展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候,他们就是两强,可是发展的早了,就有天然的劣势,过去的100年时间之中,是世界科技水平蓬勃发展的10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初期的很多机器设备都已经迅速的落伍了,可是巨大的更新换代的费用,让英法错过了机会,也也是德美迎头赶上的根源。

    现在,更晚的发展中国,却凭借着一体机的逆天发展,用极短的时间之中,复制了大量机器设备,虽然未必是这个世界最先进的,可是搭配却是最出色的之一,加上杨元钊从后世带来的材料,就整体的先进性上面,已经站在了某种高度,这也是西北的人均工业生产能力极高的根本原因,正是凭借着更多的城市人口和人均工业量,西北已经悄无声息的实现了工业制造总量的超越。

    现在,整个世界,还没有一个,完美汇总世界工业化程度和工业化水平的一个机构,甚至西北到底产出了多少价值的东西,也不知道,但是有一点,杨元钊知道,去年,包头商会系和德美加起来的出口额,高达75亿美元,完成国内销售,460亿美元。

    看起来数字极为的庞大,但是其中的450亿是西北创造的,西北的2.2亿人平均创造了人均消费快400银元的数字,这其中,60%的城镇人口,贡献巨大,人均700的消费,极为的惊人。

    除开西北之外的其他2亿多人,只是贡献了10亿美元,也就是20亿银元的消费,平均不过每个人10元左右,还包括了那些先富起来的富豪阶级,和因为西北的关系,不停增长的工人工资。

    只要解决了有无的问题,人口庞大,日渐富庶的中国,将会成为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内需市场,这一点,从最开始,杨元钊就看到了,他一直就立足于中国,只有中国强大了,才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中国只要解决好生产力的问题的,就会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市场之一。

    当然了,更多的还没有计算,为了一战,西北做了不知道多少的准备,庞大的加工能力,直接储存起来,各种军需用品,各种军事设备,甚至是机器,拖拉机,轮船,这些都在潜在之中,增加着中国的底蕴,中国甚至达到了比美国更快的速度。

    中国的人民,受到了太多的苦难,现在终于到了云开月明的时候了,就让这么第一步,从德国开始迈出吧。

    就在杨元钊浮想联翩的同事,汽笛长鸣,远方的陆地越来越近了,5艘战舰形成的船队,向着远方的港口,快速的而去,整齐而快速的两道水线,向后逐步的延伸着。(未完待续)

第六百二十一章 豪华汽车

    汉堡港,德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地处易北河河口,是欧洲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世界上第三大港口,仅次于伦敦和纽约,刚刚进入到河口,就看到繁忙的货轮,上海自诩为远东第一大港口,可是真的跟汉堡港这样的世界级的港口比起来,差别着实不小,不但是数量,还有质量。

    斯佩为首的海军军官,已经开始整装了,穆默陪在杨元钊的身边,小声的向他介绍等下的欢迎仪式以及前来迎接的人员,对于杨元钊的到来,德国居然极为的重视,派出了皇储威廉。

    欧洲王室的继承人,都被称为皇储,甚至有排位之分,有的甚至是祖孙几代,分别的排位,但是不可否认,威廉作为未来的德意志帝国的继承人,在皇室之中,仅次于威廉二世和皇后,地位相当的高。对于这个皇储,杨元钊并不算了解,可是他在德国的知名度很高,是威廉二世儿子今年已经三十岁了,受过军事教育,在军中任职。

    穿过了易北河口,前方已经可以看到农田和房屋的迹象,德国终于到了,历时28天,越过了大半个地球,走过了超过一万海里的里程,终于到了地球的另外一边,这里是世界上最大工业国之一,欧洲最强的工业国。

    外交礼仪这些东西,杨元钊算是简单的涉猎,他是以个人身份前往德国,在中国没有任何的任职,最多只是以德美洋行董事的身份,可是德国不这么看,杨元钊明面上和隐含的身份上。最少也是中国地方势力的首脑,甚至可以说,最有可能在未来统一的中国登上高位的。

    德国外交部经过了慎重考虑,直接是以地区甚至是国家领导人身份,迎接的杨元钊。没有让威廉二世亲自而来的原因,是因为避免引发英国等的反弹,皇储的亲自迎接,加上外交部长,工业大臣等诸多内个重要官员,对于杨元钊的重视可见一斑。

    港口的航道。是被控制的,直接被空出来,五艘战舰如同众星揽月一般,恭维在巡洋舰的周围,所有的海军。身着着礼服,整齐的站在战舰的船舷之上,当战舰缓缓的停靠在了码头位置,早已经准备好的红毯上,一列仪仗队站在那里,当杨元钊跟着穆默等人下来之后,礼乐齐奏。

    威廉皇储是一个典型德国帅哥,三十岁的年纪。风霜并没有给他添上一丁点岁月的痕迹,反倒是因为从军的经历,让他更为英挺。看起来很有军人的派头。

    德国的军装,总是那么的笔挺,威廉皇储同样穿着的是军装,见到杨元钊,主动的迎了上去,应景的说了一些欢迎的词句。杨元钊对于德国的重视。也保持了表面的感谢和热切,用熟练的德语跟威廉皇储和其他的大臣们简单的交流。熟练而流利的德语,让威廉皇储一脸的吃惊。不由回忆起关于杨元钊的资料,应该有欧洲或者美国留学的经历,来源不详,在中国的西北包头起家,一发不可收拾,由商场进入到政坛,是中国绝对的实权人物。

    固定的礼仪,有些假的寒暄,杨元钊也都一一的参加下来,有时候,不管愿意不愿意,这些事情,是必须要做,战舰缓缓的开行,汉堡这里,也有军港,为了照顾杨元钊下船方便,停靠的位置在民港,现在,人都下来了,为了避免长时间的耽误汉堡港的运作,他们主动的让出了航道,向着十几公里之外的军港而去。

    注意到了战舰的开启,杨元钊回过头去,看着战舰远去的方向,随口的问道:“斯佩他们去哪里了?”

    站在杨元钊的旁边,临时的充当向导的穆默,低头小声的回答道:“他们前往汉堡军港,快1个月的航行,他们需要对蒸汽轮机和船只进行不要的保养!”

    军港,杨元钊眼前一亮,军港距离这边,差不多有十几公里的样子,可是影影绰绰的,可以看到几艘巨大的身影,如果说,沙恩霍斯特号装甲巡洋舰,算得上是一个万吨级的巨舰的话,那么那些高大的舰船,绝对称之为超级巨舰,战列舰这个名字,几乎瞬间,在杨元钊的心中闪过。

    战列舰这个名字是逐步的演化过来的,来源于风帆战列舰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主要排成战列线进行战斗的大型军舰。随着蒸汽机、爆破弹和钢铁装甲的发展,19世纪后期出现了称为铁甲舰,君权级奠定了成熟全蒸汽动力钢铁装甲战列舰的形制,无畏舰的出现,成为了近代战舰的分水岭,短短的十几年时间,从无畏舰走到了超无畏舰,至于无畏舰之前的战舰,多被称之为前无畏舰,彻底从主力舰之中剥离出来,成为了另外一个序列的战队。

    注意到了杨元钊的目光,穆默知趣的问道:“杨先生是不是想要去军港参观么?”

    “可以么?”杨元钊眼前一亮,问道。

    “当然可以了!”穆默对着威廉皇储撇撇嘴,说道:“只要他同意了,一切都不是问题!”

    欢迎仪式已经接近尾声了,目前还是一个简单的交流,算是介绍双方认识,具体的谈判和合作意向,还需要接下来进行,至于为首的杨元钊和威廉皇储,他们可能只是在最初的时候,露面一下,证明他们是关注这件事情的,剩下的,就交给手下的去谈好了。

    对于杨元钊来说,大方向是已经定下了,之前说的4亿,现在基本上确定的5亿,是必然要花到德国的,具体怎么花,怎么的时间表,会购买什么东西,则需要下面的人员去谈,他只是掌握一个大方向就好了,等于说,闲散的时间不少。

    这种情况之下,去绕个弯,参观一下战列舰,到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穆默的帮助下,杨元钊跟威廉皇储简单的沟通之后,就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威廉皇储也很兴致勃勃,亲自的带着杨元钊前往军港。

    军港在汉堡的另外一端,虽然直线距离,只有十几公里,但是路上距离,足足多了三倍以上,这里是德国最大的港口,占据了德国货物吞吐量的相当份额,整个城市的交通情况都相当的出色,不但有的公路,还有铁路。

    铁路需要等待,公路则不用,7辆车组成的车队,带着简单的随从前往军港,这些车都是属于皇室,车辆的标志却是杨元钊非常熟悉的三叉星,没有熟悉的外部圆环。

    这个标志是豪华的代名词,想了一下,简单的询问了一下穆默,最终确定,德国的汽车工业没有因为他的出现,而被蝴蝶翅膀膳费了,这个标志是戴姆勒公司汽车的标志。杨元钊是发动机工程师,世界汽车的历史,本就是他的必修课,戴姆勒和卡尔本次,这两个德国人,几乎是一前一后创造了汽车,科尔本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款三轮汽车,而戴姆勒发明了第一款四轮汽车,汽车工业可以说是以他们为起点,现在他们分别建立了公司,就是戴姆勒和奔驰,恐怕要到十几年之后,两家公司才会合并,诞生了大名鼎鼎的梅赛德斯奔驰,这个享誉世界的品牌。

    西北因为杨元钊的出现,在汽车工业上面异军突起,从一个连普通钉子都无法生产的农业国,向着工业国过度,合格的大功率汽油机,可靠的传动系统,减震和橡胶轮胎的出现,彻底的改变了世界汽车工业的轨迹,也让汽车成为了茶叶,丝绸,瓷器之外,中国的新名片,到杨元钊所知道的,截止到的1912年10月的统计,西北的汽车工业,累计完成出口的7万8000辆,创造出口额8300万美元,要知道,能够出口的汽车,不是福特那种简单,几乎简陋到了极点的轿车,而是精心准备,中档次轿车。

    不过看到了皇储的车队,杨元钊的心中骤然萌生了一种想法,制作的汽车算的上比较高端了,可是跟真正的最高端比起来,还差了很远,现在的奔驰宝马,还只是一个瘦弱的小孩,福特通用,更加不是对手,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不创造一个高端品牌,流传于世界高层,政要,皇室之中的高端品牌。

    高端品牌未必能够赚得到钱,后世世界上顶级的品牌,赚钱的数量并不多,一些最顶级的奢华品牌,甚至屡屡陷入到金融危机之中,可是顶级品牌对于一个国家的形象,对于一个产业的作用是无以伦比的,这点杨元钊作为业内人士是一清二楚。

    最出色的动力,最奢华的配置,甚至是防弹等特殊的功效,以此拉拢的一批人,绝对是这个世界,站在金字塔塔尖上的人物,为此付出大量的代价,这是可以接受的。

    在一瞬间,杨元钊就做出了一个决定,从汽车城之中,抽调最精干的力量,用西北所能够找到的最顶尖的材质,加上一体机的帮助,打造一款最奢华的车辆,目前暂定有两个方向,可靠性强,可以防备普通的子弹和小口径火炮的防弹型,另外一款则是追求极致的速度,把动力和力学发挥到极致跑车型,他相信,两大豪车一出现的话,对于整个世界富豪们,都是一个极大的吸引。(未完待续)

第六百二十二章 拿骚级

    汽车的速度并不高,甚至还有一些颠簸,显然戴勒姆公司还没有解决好减震这个问题,西北虽然解决了减震,却没有大规模的出口,各方面的实力,还是比普通的汽车高出一点,熟练使用了车灯和一些简单和贴心部件,可以让车的档次上升一个层次。

    差不多一个小时之后,他们来到了军港的前方,因为提前打过招呼,军港的军人列队迎接,不过没有看到斯佩的影子,可能刚刚从远东回来,他直接休假了吧。

    作为一个在远东驻扎的军官,他和他手下的水兵都相当的劳累,远离家乡万里之外,好容易回到了国内,又不是在战时,当然把战舰交给的值班的军官,他们下班休假了,按照行程,他们会有一个月左右的休假时间,这是在出发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下来的。

    下车之后杨元钊,首先就被不远处,军港里面的战列舰所吸引了,在路上,负责引导的海军军官已经介绍过了,目前在汉堡军港的,只有2艘拿骚级战列舰,还有其他的一些各种型号的巡洋舰和驱逐舰,这样的战列舰,在级别上,也就是早期的无畏舰,威武的身躯和粗大的炮管,却让杨元钊一阵阵的激动,这是真正战舰,主力舰。

    威廉皇储注意到了杨元钊的目光,问道:“看来,杨先生很喜欢战舰?

    “是的,不知道我能否上去参观一下?”杨元钊有些焦急的问道。

    “当然可以,只要杨先生感兴趣,德国公海舰队都可以向你敞开。”威廉大方的说道,在知道杨元钊来访之后。外交部和情报局,对于杨元钊的调查几乎是不遗余力,很多方面都调查了下来,是杨元钊在青岛的表现,调查局得到了一个。杨元钊很喜欢大型战舰的答案。

    谁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但是或许是战舰对于一个领导人而言,有着难以言明的吸引力,这点从威廉的父亲威廉二世那里就很明白,德国之所以从一个陆军强国,转为一个海上强国。威廉二世的主导性,简直是一个定海神针。

    目前,在汉堡军港之中,只有两艘拿骚级,拿骚号和波森号。战列舰就是战列舰,哪怕是早起型号的,使用的还是三胀两轴的蒸汽机,22000马力的总推力,会让一个满载2万吨以上的巨舰,能够以20节的速度开行,12门45倍口径,skl/45克虏伯大炮。让他的火力有写实至名归,全重炮结构,会让火力不知非常的到位。

    威廉皇储对汉堡港的海军司令说道:“都准备好了么?”

    带着少将服饰的海军将军点点头。说道:“请!”

    “先上这一艘吧!”杨元钊直接的指向了面前的这一艘战舰,这是距离他们最近的,因为战舰都停靠在港口,没有启动,通过旋梯,可以很轻松的上到战舰上面。在接触到战舰的一瞬间,杨元钊的心中充斥着一种激动的情绪。他上的是的拿骚号,这一艘作为一系列舰首舰的战列舰。开工于1907年,下水于1908年,正式进入到海军的序列,则是1909年。

    拿骚级的出现,打破了英国无畏舰的垄断,成为了德国抵挡英国的一个重要的舰种之一,当杨元钊的手落到船舷上的瞬间,拿骚级的一切图纸,瞬间被扫描到了一体机的资料库之中。

    顾不上去看,杨元钊只是简单的走上去,心中却是澎湃无比,听着介绍军官的介绍,特别是拿骚级的主炮,280毫米,45倍口径的舰炮,不管其他的收获是什么,就是这个主炮,就有很大的价值,西北终于可以拥有超过210毫米口径的火炮了,一下子提升到了280毫米,更别提这个主炮得代差。

    杨元钊知道,这个主炮并不是德国战列舰的极限,比拿骚级更高一个赫尔葛兰岛级,可是拥有火炮,也就是12寸炮。还有已经建成的凯撒级,同样是305火炮,性能更加优越。

    当走上了波森号,这个系列的最后一艘舰的时候,杨元钊叹息一声,德国的克虏伯公司,确实是世界上一流的火炮公司,但是那只是指陆军,真正的海军力量,还是英国最强,德国的火炮技术,比英国差了一个级别,英国的新锐战列舰,已经普及了13.5寸,也就是343毫米,甚至在给日本建造的金刚号上面,首次装配了14寸火炮,也就是356毫米的火炮,在战列舰的主炮上面,一寸的差别,或许会让炮弹的重量差别巨大,而无畏舰之所以是划时代的,就是炮弹的投射能力上面,重量和发射速度,永远衡量火炮威力的重要因素,14寸,虽然未必一定要比12寸强,但是12寸要想超过14寸,几乎是一个很难已完成的任务。也就是说,就战列舰上面,火炮的差别,是双方差距的一个巨大的方面之一。

    不过,这些暂时跟西北没有多少关系的,目前的亚洲各国,都是没有无畏舰的,第一个拥有的无畏舰,是隔海相望,暂时崛起的日本,于去年委托英国建造的最后一艘外购主力舰,也是亚洲第一艘无畏舰金刚号,已经下水了,可惜要到明年的年底左右,才会完成海试,回到日本。

    以无畏舰的身板,却要装下14寸的火炮,很显然,英国只是拿着日本的外购战舰,进行某种实验,进一步的完善14寸以上的火炮,实验结果会影响到14寸,甚至是15寸火炮,在超无畏舰上面的装配的。

    小心的把两艘战列舰的图纸,给复制下来,杨元钊很满意,来不及对比两者战舰的差别,就又走上了其他的战舰,跟随着他一起来的,还有青岛已经看过的战舰,就不用上去了,汉堡军港一共大大小小27艘战舰,他走过了其中19艘,把他们的图纸都给复制下来之后,杨元钊这才心满意足。

    威廉皇储没有杨元钊那么好的精力,陪同杨元钊参观完两艘拿骚级之后,就在旁边休息,穆默也跟在一边,陪同着杨元钊的是一个海军军官,他是一名中校,是一艘驱逐舰的舰长,很健谈,各方面的知识也相当的扎实,几乎杨元钊问道的任何问题,都可以获得解答。

    威廉皇储把穆默留下来的原因就是,从穆默这里,得到有关杨元钊的第一手资料,这不是威廉皇储首当大任,却也算的上是年内的重要任务了,5亿美元,需要留在那些行业之中,这就是考验威廉皇储的地方,如何保证德国的最大利益,并且让西北投入权利,帮忙修筑基尔运河和铁路,是他这一次的任务,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而第一手资料,当然是跟着杨元钊从青岛前来德国,并且接触超过2年的穆默了。

    皇储的目的,穆默很清楚,他把自己所知道的,知无不言的跟皇储讲了个通透,说实在的,他也说不清楚,杨元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看起来很单纯,有时候考虑问题和问问题的方法也很直白,可是这真的是他么,按照德国所知道的杨元钊的履历,以前的经历谁也不知道。即便是到了包头之后,很多东西也都说不清楚,无论是他们参与的棉布危机,还是橡胶危机,都让其他参与者吃了大亏,这样的一个人是简单的么?

    威廉皇储在听完之后,感觉更加的迷茫了,不过从穆默这里,他得到了一个定心丸,那就是,杨元钊是真的要跟德国合作,而且关于基尔运河和铁路的合作也是首肯的,有这么要给大前提,这个任务不存在失败的可能性,关键在于,最终能够得到多少的分数,这直接影响到父亲对威廉皇储的观感。

    19艘战舰,很多战舰只是上去照一个像,并没有地毯式的,仔细的参观,甚至连船舱和底层都没有进入过,杨元钊仿佛是那种特殊的爱好者一样,只是喜欢战舰,而不是想要窃取技术,这让引领杨元钊的军官很放心,本来他肩负的任务是,在一些敏感区域,比如说指挥区域,轮机区域,还有弹药库之类,必须要在不惹恼杨元钊的前提下婉拒,现在,只是上甲板,连船舱都没进,更何况是敏感区域,之前考虑很多,让人为难的拒绝没有用上,只是陪着他走一圈,顺便介绍一下,这让军官异常的轻松。

    终于,所有战舰都看完了之后,杨元钊也走下了战舰,走向了威廉皇储,开始跟威廉皇储的简单交流,两人的岁数,相差不大,都是30岁左右,杨元钊要稍稍的小一点,却不多,算的上是同龄人,杨元钊熟练得德语,让他能够很轻易的明白威廉皇储的目的,双方的交流非常的顺畅。

    杨元钊简单的赞扬了一下这些战舰之后,顺道的问道这些日子的安排,他会在德国呆一个半月,按照他的要求,行程应该是比较的紧张的,威廉皇储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并且专门的提到了明天的一个记者招待会的,请求杨元钊一起参加,共同向世界宣布西北跟德国之间的一揽子合作计划。

    这倒是没想到,杨元钊的眼神微微的一凛,然后轻声笑道:“没问题,威廉皇储,那就合作愉快了!”(未完待续)

第六百二十三章 英国动作

    当天晚上,他们直接的乘坐列车,前往德国首都柏林,汉堡港是德国第一大港口,柏林是首都,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如同北京和上海之间的关系一样,中国尚且开始兴建从北京到上海的铁路,更何况是更近的柏林到汉堡,德国的总国土面积,不过是几十万平方公里,甚至连蒙古一半大小都没有,汉堡跟柏林之间的距离不远。

    进入到柏林的范围,杨元钊后世曾经来过柏林,但是那个时代的高楼大厦,跟这个时代带着明显的容克气息,是完全不同,感觉上厚重了不少,威廉把杨元钊让到了礼宾馆,各方面都安顿下来之后,然后告辞离去。

    第二天,礼宾馆早早的就张灯结彩了,哈比通过特殊渠道给杨元钊传讯道,这一次来的,不单单只有德国方面的媒体,英国,法国,甚至是美国的媒体也都前来了,看来,这是一个面向世界的新闻发布会。

    早在昨天,威廉提到新闻发布会的时候,杨元钊就已经明白,德国到底是打的什么主意。如果说从的出发开始,是保密的,但是到了新加坡,再到德国,肯定是不能完全保守秘密的,德国甚至通过一些渠道把他到来的消息给发散出去。

    西北目前已经不是那个落后的帝国的边陲小镇的,西北从对俄罗斯一战之后,就已经跃居到整个世界举足轻重的位置之上,德国是有选择的,通过外部的压力,让西北跟德国走近,先不说结盟的关系。结盟了最好,那样德国对付俄罗斯就更加的从容,拥有接近百万大军,拥有比俄罗斯更加强大的募兵能力,威廉二世从来都不华裔西北的征兵能力。

    类似小动作。德国做过不少,也隐隐约约的曾经提过,只不过杨元钊一直都没有首肯,这一次,接着这个机会,宣扬了杨元钊是带着订单前来。会在未来一两周之内,在德国签署超过4亿美元一揽子商贸计划订单,并且德国会就本土的一些大型建设,会跟西北达成共识。

    德国的小动作,杨元钊非常清楚。他不会奢望自己是一个穿越者,就可以让所有人都跟着他的指挥棒转,每一个国家,立足点都是在自身,西北表现出来了价值,又正好有求于人的情况之下,就要有这个觉悟,面对世界局势。未来的西北,再也不是中国西北边陲的不毛之地,而是一个对世界。对远东,对亚洲格局有着深远影响力的一个组织。

    不过,杨元钊的心中非常清楚,现在不是结盟的时候,即便他带来了4亿美元的订单,即便他为德国兴建大型重要建筑。只要他不是明面上的倒向德国,真正的跟德国结盟。都有回环余地,却别只在于花钱多少而已。

    4年了。杨元钊扎根在西北4年了,凭借着穿越者的先知先觉,凭借着一体机逆天的能力,杨元钊给西北奠定了一个奇迹般的工业基础,并且给西北带来了一系列的优势产品,比如高分子聚合材料,磺胺,青霉素和各种普通的轻工业产品,普通产品的利润不高,只是为了占领市场而已,但是高分子聚合材料,磺胺和青霉素,绝对可以称之为抢钱的利器。

    欧美女人,对于丝袜的追求,简直是超出想象,丝绸所制作的袜子,不但较为粗糙,还有瑕疵,不过有一点,价格够贵,一双丝袜少则七八美元,多则十几,甚至是二十多美元,在偶然的机会,发现这个商机之后,杨元钊直接用后世的丝袜,合成了一大批的丝袜,这玩意又轻,又不占空间,1000万双不过是偶尔合成的,但是在销售人员的手中,却成为了攻略的利器,丝袜销量从每年3000万双,逐步的增长到2亿双,这就是40亿美元左右的纯利,加上磺胺和青霉素,这种能够救命的东西,谁也不会觉得自己手中太多。

    这些销售所得,加上西北疯狂的开采金矿,数百吨的黄金储量,足以让西北干任何事情,只要是钱能够解决的问题,那一切都不是问题,德国方面想要借助着这个事情,逼迫西北来结盟,估计是打错了算盘了。

    杨元钊从穿越之初,开始跟外界接触的时候,就有选择的接触德国,对于德国的好感和加强,明里暗里都不少,可是在这个时间段,却不可以结盟,之所以不结盟,是为了能够更加的自由,提早的战队,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就如同美国一样,在一战之中同样是两边做生意,只不过因为德国的海岸线被封锁的厉害的,没办法而已。

    杨元钊已经决定要跟德国加强合作,当然是暗地里面的,海面上不行,想到了潜艇运输,而且巴士拉港,就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地方,目前扩张工作已经完成了一部分,未来,当青岛船厂建成之后的,会扩建青岛码头,到时候,青岛到巴士拉的联动之下,以集装箱码头和滚装船,必定可以让码头的运转效率比之前提升十几倍,到时候,巴士拉一个港口和巴格达铁路,会成为通往德国的一个生命线。看着手中明日议程,杨元钊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的笑容,并且在心中做出了一个决定。

    整个签约仪式进行的非常的热闹,各国的记者差不多数百,这是西北的领导人,第一次的出现在世界的面前,对于这么一个打败了俄罗斯的强大的家伙,谁都很好奇,到底他是何方神圣。

    年轻,睿智,熟悉西方各国的习惯,这是在短短10分钟的介绍之中,杨元钊给与会的所有人留下来的第一印象,也是最重要的印象,如果抛去肤色和样子,记者们甚至会认为,他们面对的是欧洲的一个国家元首。

    当威廉皇子跟杨元钊一起,宣布了整个会议的重磅炸弹的时候,整个会场都沸腾了,当今世界,伴随着军备竞赛和各国对抗,大宗的投资和购买,其实都是秘密的,各国的主体经济在向好的同时,稍稍的有些停滞,一个4亿美元的购买意向,绝对可以称之为强大无比的,为什么会选择德国,西北不是在德国的支持下才发展的么,为什么会这么的购买,一系列的尖锐的问题,在记者的嘴中问出来,一个个嗷嗷叫着让杨元钊的来回答。

    早就想明白了一切的杨元钊,胸有成竹的回答着这些问题,有的直言不讳,有的却云山雾罩,总之关注西北和德国是否结盟这件事情上面,绝对是否认和岔开话题,到是一些购买的范围和种类,却直言不讳,甚至话里话外带着可以对其他国家采购的意思。

    没有达成意向,这让威廉有些沮丧,可是一直观看着合作议程威廉二世却不在意,西北的意思很明显,如果愿意结盟,早在一年多之前,对俄罗斯作战的时候,就可以结盟,当时的好处谁都可以看的出来,北方的那一战或许不会打的很惨烈,所以威廉想要借助这一次机会,想要推动西北德国结盟,注定是没有结果,他很清楚却不阻拦,又不是什么坏事,成了固然好,不成也没问题,让西北承受一点压力,又不会动摇两者之间的关系,说不定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场作秀,就这么的轰轰烈烈的结束了,接下来,就是是长达20天的闭门会议,有西北的人员跟德国工业部,商务部,外交部,共同商讨这一次购买范围,而杨元钊也趁着这个机会,走遍整个德国,去参观绝大多数德国的重工业工厂,还有一个大学的参观和演讲。

    进入到20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时候,欧洲的局势一直都比较的紧张的,任何一点点的风吹草动,都会引起风声鹤唳的结果,特别是英德之间,矛盾和摩擦越来越重。

    西北的崛起,并不是英国愿意看到的,更何况西北还压制了英国支持袁世凯,跟俄罗斯也在远东打了一仗,一定情况之下,打乱了英国的布置,加上小弟日本吃的亏,英国对西北的态度,应该是敌视要多一点,这一次,4亿美元的庞大订单,等于说是一个对德国的巨大推动,不说其中蕴含多少的直接利益,间接利益,就说巴格达铁路这一项上面,就等于说打了英国一记闷棍。

    这种局面再继续下去会非常危险,英国外交部和政府,在得到消息之后,经过了紧急的磋商之后,开始全方位的调查西北的一切,陆军部和海军部在首相的授意之下,开始研究对西北对策,不能放任西北发展,哪怕是在对德国的关键阶段,也不能任由西北这么无休无止的支持德国。

    还没有商量出具体的结果,西北太远了,远东的内陆,英国自傲的舰队,不可能对他产生影响,至于陆军,一次布尔战争已经让英国伤了元气,中国不是南非,没有足够数量的黄金储量,不值得派出数十万的大军前去,俄罗斯的遭遇,告诉英国人,少于70万大军,根本没办法动中国。

    真的是让人一筹莫展,正在外交部,首相都认真的考虑这件事情的时候,另外一个事情,打乱了英国人的脚步,根据西北内部得到消息,杨元钊前往欧洲采购的金额,不是5亿美元,而是20亿。(未完待续)

第六百二十四章 钱能通神

    20亿美元,得到消息英国首相都忍不住抽了一口冷气,虽然大英帝国军事强横,可是在1912年,军费总额,也不过是四亿美元左右,这个军费包括了陆军,海军,甚至庞大的令人发指的公海舰队和各大洋舰队,就拿那些威力强大的战列舰,在一艘超无畏舰不过是1400万美元的情况之下,20亿美元绝对是一笔更大的财富。

    这个消息,是杨元钊主动放出来,新闻发布会,召集整个欧洲各主要媒体进行的新闻发布会,很显然是给英国人看的,英德之间的矛盾,几乎是必然的,英国会有行动。

    虽然说,现在西北所处的位置,地处中国内陆,没有靠近海洋的地方,远东万里之遥,也不利于部署步兵,加上跟俄罗斯的一战,正面的击溃了俄罗斯几十万大军,从实力和位置上面说,英国的控制者,不是脑子有毛病,不会主动向西北宣战,把战火烧到中国去。

    英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控制海洋长达数百年,他们不单单只有直接攻击这么一个手段,纷乱的几百年欧洲历史,从法兰西第一帝国,甚至向前,英国人玩的一手好手段,欧洲大陆这边分合战争,无不跟英国有关系,真的要是使用暗地里面的手段,说不定就会对西北造成什么影响。

    即便没有,一个贸易封锁,足以让中国吃大亏,杨元钊积极的参与到一战之中,一方面是为了削弱列强,为中国崛起创造机会。另外一方面,何尝不是为了赚钱,别为了加强德国,反倒是放弃了协约国这么一个更加庞大的市场,这不能说是丢西瓜拣芝麻了。却是实打实的利益的损失的。

    从洞察了威廉的行动之后,杨元钊就决定的,用资金来解决问题,钱是王八蛋,没有再来赚,对于国家而言。钱在某种意义上,只是数字,如果能够用15亿的订单,缓解,西北跟协约国的关系。甚至有可能进入到英国,站在英国的军舰之上,这何尝不是更好的选择,13.5寸,14寸,15寸的舰炮,英国的舰炮代表着世界上最高的水准,蒸汽轮机。大型战列舰,合理的吨位控制,这些都可以直接增强未来中国海军的实力。为此付出这么多订单还是值得的。

    不就是15亿么,又不是白送,买了东西,他们有足够的选择权利,说不定选择正确了,会带来西北工业的另外一个意义的提升。

    杨元钊是相当果断的人。在决定了之后,就暗地里面。通过哈比在美国的关系,把一条消息给爆出来了。杨元钊这一次,不是只带着4,5亿美元,而是足足20亿。

    财锦动人心,资本主义,本就是追求财富,追求更大的资源的一种制度,各国的元首,本就是各种财阀和势力的代理人,当西北有可能在欧美采购20亿美元,别说英法美了,甚至连俄罗斯也都动了,不管之前关系如何,先把订单拿下来,拿下来就是实打实的利益。

    20亿美元,对于这个数据,一般的人,或许会觉得这是天方夜谭,太多了,可是真正对西北了解的列强的,英国法国和美国,都很清楚,西北还真的能够拿到这么多钱,不说西北在全世界范围之中抢钱的药品,最初的磺胺,后面青霉素,这些被称之为灵丹妙药的药品的,牢固的占据了世界药品市场,列强们都在研究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却收效甚微,化学药品本就不容易弄清楚有效成分,更何况杨元钊为了保密,还特别的制造了很多的陷阱,这就更加的扑朔迷离了。

    还有就是那个被称为丝袜的东西,哪怕是各国政要的妻子也都为这个丝袜而疯狂,一举简单的广告词,每一个女人的衣柜之中,永远都少一双丝袜,就可以看出,丝袜对欧美女人的吸引力,几美元轻薄丝袜,简直让无数女性为止疯狂。

    除了这两者,西北的工业程度其实不低,在很多的领域,西北的产品都进入市场了,以西北强大的工业能力,每年的销售额惊人,不知道其中的利润到底是多少,可是稍稍算算就可以算出大致,这也是西北跟俄国正面打了一场高强度战争,依然没有任何影响的真正原因,西北太有钱了。

    20亿给了德国5亿,还有15亿需要争夺,这可是备战的关键时刻,任谁都知道,多了15亿的订单,会是怎么样的一个结果,哪怕是对西北抱着不善意图的英国,也开始打听杨元钊的动作,准备在这一笔强大的投入之中,分一杯羹,一批的专门挑选出来机器设备,也都有专人转交给了西北。

    5亿就已经让整个德国疯狂了,现在居然是20亿,还有剩下的15亿,这下子,德国方面就更加的热情了,之前哈比做了一定的准备,用西北的名义提出来的要求,几乎全员通过了,杨元钊可以在近乎所有的重要工厂参观,可以说除了军方的绝密实验室之外,甚至在建的超无畏舰的船台,也向着西北开放。

    这恐怕是最大的收获了,杨元钊来德国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提升西北最尖端的制造业的程度,就陆军而言,西北可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海军上面,西北就不知道差了多少。

    战舰是近代文明集大成成果,可以说,集中了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无论是万吨水压机,还是自由锻压机,还是其他的战略性的机器,战列舰的附近,永远是整个国家最尖端,近距离的了解各种先进的设备,在一体机之中,弄到了一个个的图纸,还可以接触到几乎不可能接触到的,德国最顶尖的战列舰,这种在未来日德兰海战之中的绝对主力,哪怕是还没有彻底的造好,哪怕是完成了一个雏形,制作出来的图纸,都会让西北的造船业有巨大的提升。

    接下来,杨元钊可以说如同蜜蜂一样的忙碌,也可以毫无阻挡的参观所有的军用和民用舰船,各种的工厂,。德国是世界第二大海军强国,航运业也排在世界第二位,属于他的远洋货船,包罗万象,加上参观造船厂和重工业工厂,短短的2天时间之中,杨元钊的一体机之中,就储存了大量的各类图纸,收获无比的丰厚。

    杨元钊的参观路线,首先是向北,顺着柏林到汉堡的方向,沿着的汉堡和附近的港口,可以说是德国最密集的港口,越过了汉堡,直接的前往基尔,在波罗的海沿岸的港口,也很多,却以军事用途为主,两者对立统一。

    除了舰船和港口,德国北部,也是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当然比不上鲁尔,却也拥有不少化工和重工业基地,杨元钊在看着港口的同时,也在看着这些机器设备,每天都有大量的图纸,补充到了一体机之中。

    在一体机之中,图纸的数量,以肉眼看的到的速度,在迅猛的增加着,每天都有超过50万份的材料进入到一体机之中,一体机之中根基在逐步的夯实,辛苦的杨元钊痛并快乐着,虽然看着船只,看着机器,每天都要吐了,但是他知道,这是夯实西北工业基础,争取赶超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最好机会,错过了这一次机会,说不定西北要投入百倍,千倍的努力,甚至会因此,走上不少的弯路,为了少走弯路,为了西北更加强大的,他必须拼尽全力。

    在基尔,这个德国最大的军港之中,几乎全部的公海舰队的战列舰,都停靠在这里,不同于之前扫描民用舰船,大同小异,即便外表不同,内部却几乎是一个模子里面刻出来的一样,军舰几乎每一艘都有不同的亮点,哪怕是同一批次的,也有简单的不一样。

    走上战列舰,摸着12寸,50倍的克虏伯大炮,305毫米的口径,冰冷而蕴含着强大的力量,这是西北的又一次跨越式的提升,新锐主力舰,会让西北的根基更加的深厚,说不定以德国的支持和西北的工业基础之下,会诞生更强的战舰。

    杨元钊加快了速度,几乎整整一天,都在战舰上,上上下下,一天时间,几乎参观了100多艘战舰,当杨元钊看完了全部的战列舰,无论是超无畏舰,无畏舰,还是前无畏舰,当这些上面都走一遭之后,这才走上巡洋舰和各种小型的战舰,当太阳就要落山的时候,按照既定的计划,还有最后的两艘船,走上一艘船的时候,他把手按在战舰上面,似乎一体机有些迟钝,没有之前的快捷。

    杨元钊愣了一下,以为是什么地方出现问题,差不多晚了半分钟左右的时间,这一艘战舰扫描完毕,杨元钊长长的出了一口气的,这一艘是装甲巡洋舰的变种,已经服役10年了,却有独到之处,好在扫描完毕了,心中默默的把这一艘船的整体图纸,送入到一体机的档案区,一体机突然的传来的提示,机械无比,不是叮当那种人性化的声音,而是仿佛机器合成的一样:“图纸区图纸的总数超过了1000万张,船舶图纸数量超过2.5万张,开启图纸新功能——评分功能!”(未完待续)

第六百二十五章 评分系统

    杨元钊愣了一下,一体机又出现新功能了,而且还是在没有升级的前提之下,一体机还在缓慢的升级之中,即便有任务系统的帮助,想要在三五年之内,完成下一级的提升也是不可能的,要知道,每升一级,时间会增长一倍。

    对一体机的了解,几遍是现在,也是一知半解,可是之前的经验,一体机4个级别为一个档次,也就是到了第八级的时候,才会开启新功能,这种情况之下,很多时候,杨元钊只是把一体机当成一种工具而已,没有新的功能,第五级和第六级,也就是生产能力的区别,一倍的提升,效果并不是特别大。

    更何况,现在的任务越来越多,越来越困难,一体机的任务栏上,已经限定的任务,基本上都是少则半年,多则1年才能够完成的,他已经很久都没有故意的去做某一个任务了,暂时,以一体机的功效来说,是够了的,即便快速的提升到下一级,也未必能够提升多少,最多就是在一些高端的资源上,生产的速度扩大一倍而已。

    以国家为单位,恐怕是10级以上的一体机,都未必能够产生多少的提升,西北一个地区已经超过了大多数国家的工业总产值,每天需要的东西都是天文数字了,哪怕一体机的产量提升一百倍,他也需要权衡和调整,才能够调配,目前只是生产最重要的,也是至关重要的资源,这一批的数量永远是最少了,提升一倍。可以扩展到其他的领域,按照层级的不同,提升一倍带来的总体提升不会超过15%,至于更多,则一次的下降。到百倍的时候,可能提升效率只是小数点之后很多位之后的了。

    故而,从一体机基本满足需要之后,特别是奠定了西北的工业基础之后,杨元钊对于一体机的重视程度,远没有最初那么的看重了。甚至有些任务,也没有下力气区完成,一方面完成之后,减少的时间微乎其微的,另外一方面。也跟他的心有关系,太多的事情千头万绪,他需要肩负着整个包头的发展,不可能把心思全放在一体机的升级上面。

    一体机目前只是固定的生产上万种不同的配方,然后生产一些西北必要的设备和材料,当然了,从青岛开始,一体机之中的绝大部分的生产能力。用来生产各种的机器设备,特别是来到德国之后,每天看到无数的新的设备。这个生产任务大大的加强了,向后延伸了许久。

    今天,就在今天,图纸区居然有了新功能,还是没有升级的情况之下,获得的新的功能。这多多少少有些超出了他的预料,评分系统。到底是什么,又会给他带来怎么样的收获呢?

    正好。这是今天行程倒数第二个的,军港这边已经看完了,所有的战舰都走上去了,剩下一个不太重要的机器工厂,杨元钊也问过了,没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机器设备,最多只是丰富一下库存,主动的提出,自己有些累了,想要休息为理由,结束了今天的行程。

    杨元钊是这一个参观团的最主要的人,整个参观团的运作,也就是跟着他的,他不想看了,那就结束了,就地解散。说句实在话,杨元钊每天忙碌不停的看着各种的机器设备,跟着他一起的工作人员,也不轻松,杨元钊是德国重要的客人,他来参观了,必定要保证好安全,杨元钊的名头在欧洲特别的响,特别是西北在打败了俄罗斯,真正的成为了世界列强的一部分的时候,这种情况之下,说不定,俄罗斯会铤而走险的。

    打前站,安排,甚至是其中的一些安全保护的,可是杨元钊却不按常理出牌,几乎是大大小小的工厂都要去看,仿佛是一个机械爱好者一样,这样的工厂遍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有的甚至还在郊区,这就给安保和布防留下了很多的困难,这是杨元钊第一次不按照计划,提前结束,距离太阳下山还有2个小时左右,就算是给工作人员放假好了。

    回到房间之中,小心的锁好门,告诉随员,没有什么事情的话,一般不要来打扰他,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这才意识进入到了一体机之中。

    在图纸区,只见其中红色的光芒闪烁,按照叮当的提点,杨元钊启动了图纸区的重组,差不多1个小时之后,图纸区重组完成了,杨元钊走进图纸区,在图纸区得到了叮当的解释,他愣了一下,然后是狂喜。

    评分系统的开启,跟他疯狂复制图纸有关系的,穿越开始,从整理穿越的材料开始,几乎无时无刻的不再绘制着各种的图纸,可是增长的速度很缓慢,特别是进入到百万这个层级之后,缓缓的上升,在国内通过研究得到的图纸已经相当的少了,大部分的都是外购的。

    可是到了德国之后,德国因为要西北插手到本土的大型基建的建设之中,做出了相当大的让步,让杨元钊可以看完整个德国的工业体系。

    虽然20世纪初,各国的工业体系还没有驳杂到海量的地步,可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之一的德国,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强横的,各种机器设备,数量绝对是千万以上的,而杨元钊就扮演了这么一个小蜜蜂的角色,疯狂的收集各种各样的图纸。

    图纸区,越复杂的机器,图纸出来的数量越多,就好比一艘战列舰来说,包括每一个体系,每个部分,材料,布局,甚至是一个船舱,都会出现一个图纸,一艘战列舰,最少也是万张以上的图纸,当然同一系列,同一类型的,图纸的重复度很高,可一艘新船,最起码也会有几百,甚至是上千的入账。

    从进入到德国开始,杨元钊已经观察过多少的船只了,少说也有几万艘,很多只是浮光掠影,但是图纸却是实打实的,终于在很短的时间之中,搜集到了1000万张不同的图纸,开启了评分系统。

    当然了评分系统打开了,并不意味着可以直接的评分,必须要开启子系统才可以的,一个子系统需要单独系列2.5万张图纸,杨元钊这些日子以来,都是在港口附近来回转悠,易北河附近,波罗的海附近,这都是德国最繁忙的港口的,不但参观了几乎全部德国的船只,不少外国船只,也近距离的接触了,所以首先凑齐了有关船舶的2.5万张图纸,借助着这个,开启了有关船舶的评分系统。

    了解了评分系统开启的全国成之后,杨元钊直呼幸运,早知道有评分系统这么一个逆天的东西,哪怕是在对俄一战的关键时刻,都必须要提前出来,那样的话,现在可能会开启不少的分支了。

    好在,现在也不晚,首先开启的船舶,对于西北接下来战略相当的有用,而且按照分类,机器类的数量也快逼近2万5了,船舶和机械,这是两个重要的项目,有了他们的评分,其他的,什么时候开启都可以,一些比较薄弱的小项,可能永远凑不够2.5万,或许这也是一体机的限制吧。

    收摄了狂喜的心情,杨元钊仔细看着评分细则,图纸区的评分功能,说起来并不困难,那就是对于图纸的拼接,修改,都会在图纸区域之中,得到一个比较系统的评分,这个评分分成两个部分,个体的评分和整体评分。分别针对着个体的每一个部分的评分和整合成整体之后的评分的,两者相乘之下,会得到总体一个大致实力。

    就船舶为例,主要是船舶的吨位,载重能力,满载排水量,速度,等等可以一眼看的到的东西,另外一个方面,则是整体评分,就拿战舰为例的,主要炮火投射能力,在评分之中占据了要给大项,可是无休无止的提升舰炮的能力,会让整体的能力不协调,这种情况下,整体的协调性评分,性能整体评分就成为了关键。

    这么简单明了,杨元钊一下子就看明白了,打个比方,英国的战舰,为什么那么的强大,就是因为他们能够把每一个吨位,都用到最合理的地方去,他们的平均吨位的效能是世界第一的,哪怕是同样马力的情况下,英国设计的舰船的整体战斗力,远比的德国的高,如果不是德国工业强大,每一次战舰的马力都比英国的高,恐怕公海舰队跟英国本土舰队,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这其中的门道,不是一两个天才的设计师能够达成的,是在英国几百年的海上称霸之中,逐步行程的,这种经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但是现在,这一扇大门,在杨元钊的面前敞开了,拥有了这个图纸评分系统之后,杨元钊不太可能凭空的自己的设计舰船,却可以把不同的图纸拼接之下,找到最合适的设计,通过这个评分系统加上现实之中的生产能力和实物作比较,甚至可以弄出来出世界上最合理,甚至是最强大的战舰。

    战舰是否优秀,有几个方面的基础,动力,材料和设计,这三者缺一不可,但是动力又是重中之重,没有了足够的动力,任何的设计都是纸面上文章,在动力这个最关键的领域之中,他的实力是冠绝世界,有了评分系统之后,他有足够基础设计出超出世界水平的战舰。(未完待续)

第六百二十六章 没那么简单

    图纸区,杨元钊在叮当的帮助下,弄明白了评分系统到底是怎么运作的,其实很简单,战舰的图纸分成了无数个部分,比如主动力部分,战舰的形状,使用的材料,武器系统,指挥系统,等等,在这些系统之中,可以根据评分系统,对于各个子系统,甚至是主图纸进行更改,最终得出一个新的图纸,当这个图纸最后提交之后,通过评分系统整合之后给出结果。

    胡乱更改,随便的拼凑,甚至连新图纸都生不成,打个比方来说,万吨级的战舰,你弄个18寸,甚至是20寸,这个时代无法完成的火炮上去,肯定会被评价为失效的,这样图纸就无法生成,要生成最起码是可以运转,开动的战舰,这是一个基本的项目。

    同样是一个类似电脑的东西,杨元钊可以在一组战舰图纸上面轻易的调取每一个部分,既可以自己上去修改,也可以用通用的设计,以此来交换,一些不太重要的地方,评分系统甚至可以简单的修补,杨元钊就曾经尝试过动力系统,更改之后,动力系统未必一定切合在整个战舰的图纸上面,但是只要新的动力系统比原来的小,系统就会自动匹配,而不用杨元钊一一的来设计。

    原来很简单么,经过了几次的尝试,修改了部分系统,让战舰的总体分数变动,当然了,没有几个提升的,绝大部分都是降低的,可杨元钊已经非常激动了,这等于是傻瓜一样的设计,减少了很多细节上面的东西。

    杨元钊来到德国。是为了夯实西北的工业基础,顺带也为未来江南造船厂和青岛造船厂,招募一批高水平的设计师,现在欧洲,战云密布。协约国和同盟国,双双都是磨刀霍霍的,英国和德国的船台上,摆放的都是新式的战列舰,大部分知名的船舶设计师,都在设计军舰。另外一批民用方面有独到之处的,也在疯狂的设计货船,能够跟他们前往远东的,恐怕就是最一般的那一种。

    之前,哪怕是最一般的。也可以弥补中国的缺憾,中国最大的问题,其实还是在有无的问题,解决了这个再说,但是现在,一体机的这个评分系统,等于是给了杨元钊做设计师的可能性,有什么人比杨元钊更可靠。他设计出来的话,或许会压制住中国未来的发展,可是一战马上就要到了。接下来,世界的历史可能会走入到难以预知的方向,这种情况之下,中国必须有海军,为此拔苗助长一下也算正常,来到包头之后。他做拔苗助长的事情还少么?

    杨元钊是个雷厉风行的人,说干就干。直接选择的,就是最主流的万吨级货轮。在一路上的港口上面,他最少接触了12000艘以上的万吨货轮,复制了超过4000张各种各样的战舰,可以说是所有图纸之中最丰富的一批。

    12000个,最早兴建的,甚至可以上溯到二三十年前,对于货船而言,没有军舰更新换代的快,偶尔必须要补强了,多是更换了发动机,整体大修一下,其他就很少改动。

    如此多船舶,真的是让人挑花了眼,杨元钊考虑再三,通过一体机的筛选,从中间选出了30艘最出色的,评分最高的作为基础的蓝本。

    电脑很快按照杨元钊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的筛选,速度很快,差不多几秒钟的时间,30艘评分在107-127之间的船只出现在了屏幕之上,简单的扫了一眼,30艘船最早的是在3年前建成的,最新的一个是只有3个月船龄的新船,在主流的万吨级巨轮之中,最出色的这30个,其中的23艘是英国或者英联邦的造船厂设计制造的,2艘是美国造的,几乎是照搬了英国的设计,做了不大的改动,德国有3艘,法国,意大利各有一艘。

    就从这个上面,就可以看出来英国是多么强大,不但评分最高的10个,全部是英国制造的,30艘之中,英国还占去了23席,这个数量是英国造船强大的真实写照,最关键的是,杨元钊基本上把绝大多数的德国船都复制了下来,英国的却不多,最多就是四分之一而已,天知道,英国还有美欧更加逆天的船只。

    选择了这些模版之后,杨元钊继续筛选,万吨级货轮几个重要的方面为基础,又从其他的图纸之中,找出了各方面性能前10位的各种分系统图纸,除了整船之外,分系统则平均多了,英国并不是每每都进榜,完成了工业革命调整德国和美国,在机械制造和加工方面,超越了英国,在动力和机械为主的分系统上面,美国和德国的得分,屡屡超过英国。

    这些,就更加的体现出英国的不凡,凭借着不是最顶尖的部分,却在总分得分上面,超越了分项目远远领先的美国和德国,这就是英国百年造船的强大,整合能力和系统能力,远在德国和美国之上。

    这些分项目都弄出来,然后剩下的工作就简单的多了,把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排列组合,拼接在一起,就成了新的图纸,第一次,杨元钊把所有排名第一的部分,整合到一起,在他看来,都是最好的,应该不会比别差多少吧。

    不过杨元钊的想法,真的是有些太天真的,哪怕是有一体机这样的逆天神物,也不可能随随便便的,就给你弄出一大堆的图纸出来,通过排列组合之后,哪怕是把最佳的部分都统合在一起,也未必能够组合出整体分数较高的,相互之间的影响,会拉低总体的分数。

    事实也是如此的,当所有评分最高项目整合到一起,通过评分系统合成的时候,却出现了一排红字,无法通过整合生成图纸,这也就意味着,这些最的出色的部分,甚至连一艘能够开动的船都无法弄出来,更何况是得分了。

    那个方面出现问题了,在杨元钊看来,似乎都没问题啊,都是系统之中评分最高的部分,顺理成章来说,应该会不错啊,想不明白的杨元钊,随意的排列组合,在短短的一个小时之中,排列组合的上千种不同的组合,但是最终通过一体机验证的寥寥无几,只有12种,评分更是惨不忍睹,达到60分及格线的,都少之又少。

    没那么简单,这是杨元钊心中升起来的一个念头,如果真的这么简单的话,船舶设计就不是要给技术活了,美国和德国也就能够在这个体系之中,超过英国了的,事实上,哪怕是已经没落的英国,在二战时期,船舶的制造成本和设计能力,也在美国之上,美国的强大,在于他的工业实力,二战的设计战舰的能力,可能连日本都比不上,可是工业的强大,一艘船比不上,我就两艘,三艘,生生的用战舰海和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拖垮了日本。

    想不明白原因,杨元钊最终只能够退而求其次,杨元钊想到了正在兴建的4500吨的图纸,说不定能够从上面得到一些创意,把万吨级的设计工作放在了一边,从一体机之中,调出了皮埃尔的设计。

    拿下江南造船厂之后的,江南造船厂的一切都向着杨元钊开放了,皮埃尔的设计,不是一个,而是一个体系,从原型开始,逐步的根据加工能力和材料进行的改变,主要的更改过程有四次,第一个就是原型,然后就是皮埃尔根据江南造船厂的生产能力进行的改进,再然后就是从西北获得了船用钢之后,根据这些船用钢的性能进行的改变,最后一个,当然是蒸汽机抵达之后的改进。

    哪怕这些改进都有些微乎其微,却出色的让这些系统都完美的整合到了整个船舶设计上面,从中可以看出一脉相连的体系,这才是一个设计师最厉害的地方。

    不得不说,皮埃尔确实是一个合格的造船工程师,他的天赋相当的厉害,按照评分系统之中,他设计的部件,没有达到世界顶级,却是契合度最高,几乎比较完美的发挥了4500吨货船的实力,也因此更强大蒸汽机到来之后,可以简单的调整之后,融入到新的舰船之中,达到了一个比较平均的数值,性能极为的出色,这也是得到了订单最终结果,成功的说动了凯撒琳更改了价格。

    杨元钊认真的看着这些细微的改变,再对比之前自己所做的,那简直是在胡闹,这些细微的改变,有些评分系统可以调整,但是更多的,是评分系统无法更改的,这也是最终无法通过的根本原因,杨元钊想了一下之后,决定参考4500吨的图纸,就最主要的动力上面进行修改,然后找出其中的规律,应用到造船上面,这需要大量的实验和摸索。

    科学本身就是枯燥的,船舶设计也是一样,有了评分系统,可以说杨元钊设计船只难度已经降低到了最低,无数次在材料上面的排列组合,让杨元钊有足够的耐性,浑然忘却了一体机的时间流逝,全力以赴的投入到新的设计之中。(未完待续)

第六百二十七章 X1货轮

    造船,设计船舶的图纸,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一体机的评分系统,让杨元钊拥有了设计的能力,动力方面是他的强项,随便拿出来的一组蒸汽机,就让4500吨总排水量,载重不过是3000吨左右货船,出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参考了4500吨的货船,把皮埃尔设计理念给吃透,加上动力上面领先,杨元钊试着开始拼接,不过依然是失败,一次次的失败,没有让杨元钊失去信心,反倒是让他看到了某种偶然之中的必然。

    心中突然冒出的一个想法之后,仿佛一下子开窍了一般,杨元钊就按照这个想法来,不求突出,先保证可以合理的运作,顺着4500吨图纸旅顺下来,总算是把动力系统给弄得差不多了,以包头最大的,15000马力的蒸汽机组成的双机机组,合理的嵌入到了一艘成熟设计,流体性能较好的货船之上,整个货船的大部分功效都需要迁就动力系统,这样整艘船成功的通过了评分系统评价,超过了80分。

    之前无论怎么提升,都只有60分,现在没有做出很多的修改,却达到了80分,这等于是巨大的突破,按照杨元钊对评分系统的了解,超过80分,在万吨级的货船上,已经算是正常了,基本上从1900年开始,生产出来的主流货船,基本上都是这个水准,只要能够根据这个图纸制作出货船,绝对不愁没人买的。

    如果说普通的设计师,能够设计出这么一艘船,或许已经是值得骄傲。这样一艘世界主流的万吨级货船,是目前市场的热门货,可以直接生产,创造出很多价值的船。

    不过拥有一体机的评分功能,之前的排列组合已经证明了他的强大。他有些像是后世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但是比计算机辅助设计更加的强大,他可以直接用直观的分数,表现出这一艘船的各方面性能,如果只是这样的话,何必去自己设计。直接把别的船拿出来用就号了。

    正因为如此,这样的船,对于杨元钊而言,连及格线都不够,他很清楚的看到。他跟其他著名设计师的区别,勉强的解决了动力系统之间的问题,可是他犯下的同样是德国人的错误,性能不足就动力补,如果不是蒸汽机强悍的能力,绝对不可能达到这样的分数,但是原版的船,可是112分啊。差别也太大了。

    3万马力的推力,几乎快要比得上战列舰了,目前英国主流战列舰。超过2万吨级满载排水量的主力舰,也不过是3.4万马力,把这么庞大的马力用在一个万吨级的货船上面,动力浪费巨大,如果不是包头的蒸汽机,拥有的让人难以想象的性能。说不定煤耗一项,就足以否定整体的设计。

    好在。可以微调,杨元钊慢慢观察着4500吨的图纸。特别是皮埃尔设计之中的一些闪光点,另外着手修正其他的系统,争取找出来问题的所在。

    似乎在一点点的研究之中,杨元钊也发现了门道,从之前的经验之中发现,硬生生的把不同战舰的不同部分的,生生的弄到一起,简直是在外玩笑,这样绝对弄不出来一艘合格的货船,这一次80分就是这样来的。

    顺着这个来更改,应该会很难,杨元钊还是继续的做出了更改,不同的是,他没有在80分的基础上这么做,而是选择原始的标准,在30艘最好的船之中,选择了属于德国制作的那一艘船。

    没错,德国制作的,他们的情况跟杨元钊的一样,在精确吨位控制的时候,完全达不到英国人的水平,不过设计和水平不足的时候,就用性能来推动,德国马力数,一直是要比英国大的。

    这跟杨元钊的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有了前面一次的经验,这一次,顺利的更换了动力系统,更强大的动力系统之下,生生的把分数推高到了115分,比之前最少高出了5分,让德国的这一艘万吨货船,从垫底的位置,上升到了中游的位置。

    第一次做出了修改之后,不但没有降低本身的评分分值,反而获得了提升,这样的成果,让杨元钊兴奋无比,他仔细的回味之前做出调整的地方,那些是有帮助的,那些是无效,评分系统精确到小数点之后5位的精确,让他的一些调整,可以清晰的看出轨迹。

    杨元钊跟着感觉,对动力系统进行了微调,稍稍的几次调整之后,小数点不停的变化,最高时候甚至得到了115.57分,这等于说这一艘船,又提升了要给档次。

    这样的简单实验是正确的,也从侧面证明了,只要方向找对,有些问题恐怕就不再是问题了,他乘胜追击,开始在德国最出色的水管管制上面,进行了调整,德国的水管管制是比较出色的,可是限于材料,目前还只是钢铁跟橡胶的结合,使用的橡胶还只是最初的产品,这样的材料,在耐热性能上是足够了,密封性和其他的各方面性能,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如果说动力是杨元钊的优势,他是21世纪的发动机工程师,熟知各种各样的发动机,那么材料就是的一体机带来的逆天优势,借助这一体机,材料成为西北最强大的地方之一,西北的材料实验室之中,囤积着让世界都震惊的各种各样的材料,有一体机逐步生产出来的材料,也有从后世带来的材料,这些甚至在后世都可以称之为顶级的材料,大部分都封存在一体机之中,西北使用的,只是稍稍高于这个世界的材料。

    在一体机之中实验,不必考虑泄密的问题,杨元钊也不怕蝴蝶的翅膀扇的太厉害了,借助着跟德国的合作,巴格达铁路和现在要进行的大型基础工程的建设,西北已经实际上介入到了世界局势,跟俄罗斯的一战之后,西北已经显示出了自己的力量,这种情况下,再浑水摸鱼,几乎是天方夜谭的,任何国家都不会,也不可能给他这个机会,现在能够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增强自己的实力,以应对已经完全变化世界局势,只要有足够强大的自身,其他的,不足为虑。

    在所有的高分子复合材料之中,杨元钊经过了慎重的挑选,选择了一款性能不是最佳的,却是比较容易生产的高分子复合材料,这种材料,是目前西北材料实验室之中,研究的最接近的材料,或许一个推动之下,就可以实现实验室生产和量产,他的性能,不是材料之中最佳的,可在蒸汽管道的管制之中,会比较出色,远远超过的现在各国使用的橡胶和其他的产品。

    在人造物之中,材料永远是改变一切的基础,铁取代青铜,钢取代铁,历史的进程和变迁,材料至关重要,特别是现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设计恐怕不一定是最大的制约,材料才是,就好比德国在一战之中,拿不出来更大的火炮,勉强只能够达到13.5寸,可是英国已经普及了14寸,直接奔15寸去了。

    火炮的设计都大同小异,根源就是在材料上面,舰炮如此,战舰和商船也同样如此。出色的设计,必须要在合理的材料上面,才能绽放出不一样的光彩,当然了,高明的设计师,可以根据现有的材料,组合出最适合,也是最佳的方法,这是一种境界,最少杨元钊这样的初学者,是做不出来的,但是杨元钊也拥有别的设计师无法比拟的优势,那就是对于材料的清晰了解和其他设计师在目前永远都不可能接触到的材料。

    一体机简单的合成,可能是别人几十年都未必能够研究出来的材料,这些材料或许可以成为曾经铝在初期时候的地位,却被杨元钊用在了水管管制上面,密封性,耐高温,耐腐蚀,种种性能比橡胶更加出色的材料,让水管管制的效果提升了5%左右。

    对于总马力数超过3万马力的强大蒸汽机来说,5%的提升,足以让战舰的性能上升一个档次的,而且还没有其他不适应的地方,毕竟只是一个材料的更换,其他方面没有做出任何的调整。

    事实证明,杨元钊的方向又一次的正确了,当把这个方案和图纸,添加到了这个船舶图纸上面的时候,119分这个分数,让杨元钊惊喜万分,要知道,目前得到的,最好的货船,总评分也只有的127分,在船东最看重速度,能效比,运行性能上面,这个119分,并没有比别的低多少。

    两个简单的调整,让整体的评分上升了这么多,从一个垫底的,进入到中游,甚至打破了英国货船的垄断,进入到了前十的位置,这是极限了么,不,完全不是极限,杨元钊把目光放在了其他的方面,水管系统的调整,得益于材料的进步,可是整艘船,就只有水管系统有材料的提升么,在他看来,到处都可以调整材料,只是凭借着材料本身,到底能够把分数推升到什么程度呢?(未完待续)

第六百二十八章 惊人评分

    方向对头了,那就按照这个来吧,杨元钊拥有着足够多的材料,一体机每天合成的数千种,甚至是上万种材料之中,成功率并不高,可是长达4年的时间,足以让杨元钊积累了大量可以使用的材料,更何况,在穿越的时候带过来的不少材料,其中就有很多远超过这个时代的高端材料。如果杨元钊想的话,比钢铁更硬,重量更轻的铝合金,也可以通过一体机制作出来,替代到舰船上面,肯定能够获得较好的提升。

    这完全没有必要,铝合金虽好,却不太适合于造船业,未来造船业会有多大的规模的,杨元钊丝毫不怀疑,铝合金这样的金属,特别是那些特殊的铝合金,价格极高,远比钢铁贵的多,相对于舰船,它更加的适合于工业,船舶又不是飞机那样,严格控制重量,除了少部分的更改之外,没有这个必要。

    即便不使用铝合金这样重量级的材料,其他能够修改的地方也很多,就拿钢铁为例,西北就有足足的300个标号,各种类型不同的钢铁,远比其他国家先进的多,钢铁只是添加了少许添加剂,用特别淬炼,退火等方式,形成的新的特性,在特定的领域有相当的作用,杨元钊不怀疑,外壳上面的调整,会让整艘船提升多少,一个比重的降低,哪怕两三个百分点,整艘船就可以降低几十吨,甚至上百吨,对于整体的提升不无小补,再加上其他的方面,有一体机的帮助。杨元钊可以在短时间更换大量材料,达到最佳的配置。

    不得不说,材料上面细微的修改,对于一艘船带来的,是翻天覆地的改变。大部分替代的材料,可能对整艘船的提升只是极为细微的一部分,可是一点点的提升,累加到一起,却是一个足以让人侧目的数据,特别是评分系统的微调。帮助杨元钊把效果调整到最好。

    就这样,跌跌撞撞的,把不必要的损耗降低到了最低,借助着皮毛一样理解的吨位控制,在评分系统的帮助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用材料来代替的数据方面的提升,最终完成了一个被命名为x1的船舶图纸。

    看着这么一张薄薄的图纸,杨元钊深深的叹了一口气,任何事情都没有那么容易的,这一张图纸不知道是几千次,甚至是上万次的失败之后,最终得到的成果。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如果没有评分系统,他绝对是完成不了的。甚至没有刚刚心中的灵光一闪,带来的改变大,如果不是他果断的转移方向,从规律之中弄出来图纸的方法,说不定再来个十来天,也未必能够弄出一份合格的图纸。

    不过。就目前来说,这一艘船动力。煤耗,速度。经济航速的,等几个方面,都达到并超过了原有的万吨级货轮标准的,最终的分数是惊人的137分,特别是经济航速和耗煤量,几乎降低到了所能够降低的最低程度。要知道,目前杨元钊得到的最出色的货轮,他的评分系统之中,只是127分,那是在数千艘万吨级货轮之中评选出来的佼佼者,这样的顶尖货轮,即便在目前世界上,也是最出色的,通过杨元钊的修改,这里足足增加了10分,这样的提升幅度,绝对称得上可怕。

    杨元钊并没有这么就完了,他必须简化整体的建设过程,特别是加工时候的难度,最大的更改还是电焊,在800吨上面,杨元钊已经得到了关于电焊方面的工艺图纸,无外乎是焊点方面的设计和加工时候变化,这些之前只能够作为一个基础,逐步的摸索出对千吨级,甚至是万吨级的货船的电焊方法。

    事实上,目前江南造船厂之中,关于电焊的实验,已经开始深入了,从原来的800吨级的,逐步的进入到了1300吨级的程度上,虽然还是小型的货船,可是千吨级以上的载重量,也算是小型货船之中的主流,从800吨的推测经验,加上实地的实验,目前进行的非常的顺利。

    如果按照这个速度的话,通过大量的资金投入,可能到明年的时间,可以进入到4500吨级的程度,再过个两年,差不多可以攻破万吨级的瓶颈,这对于一项新技术的普及来说,可以说速度快的超乎想象。

    现在,有了评分系统的新功能,一切都变得不重要了,有了几个基础图纸,再设计实验,就不用一艘船一艘船的来造了,哪怕是800吨的小船,造一艘也需要一二十天,甚至更长的时间,超过5000吨的起码要2个月,万吨的时间就更长了。

    评分系统之中,随便的点击鼠标,把一个部分一个部分的调整,几乎是瞬间,就可以得到效果,然后根据这些效果的,稍稍做出一定的修改,就可以完成一次实验,哪怕杨元钊不是专业人士,哪怕他对于电焊和造船只是一知半解,可以在一体机之中进行尝试,这个变化可以从最终评分之中得出来,到底哪一种电焊,哪一种调整的方法,更加适合造船。

    这是逆天的能力,当然过程稍稍的有些曲折了,电焊并不是随随便便的加入进去的,有些电焊区域的选择,会让评分忽上忽下,甚至到最后,无法整合成一条船。有时间,可以重复更多的次数,这就可以成为一条船成功创造出来的关键了,杨元钊差不多经过了10次的尝试,等于是大刀阔斧的改革10次,这样在现实生活之中,极为耗费人力物力的,在评分系统之中,只是随便的点击鼠标几下,最关键的是,杨元钊是有目的的来尝试的,他不是细微的修改,而是大刀阔斧的,通过不同的电焊,不同的方法,测试电焊对于整个造船的影响。

    这样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甚至可以直面结果的测试,对于一个体系的测试和调整来说,简直太强悍了,杨元钊甚至可以看到,如果这个评分系统能够完善,覆盖面包括到各种方向,他再研究什么就容易许多。

    可惜现在看来,只是在造物上面,还必须要把同一类别复制了25000个之后,才能够开启,这对于这个世界,大部分的造物来说,这个时代不太可能达到2.5万个,眼下可能开启的,恐怕就只有船舶和机器,或许未来武器可以开启,现在却不行,这个时代的武器恐怕算下来,也不会有2.5万个。

    把心中别样的想法给驱逐出去,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完成这个图纸,根据之前的设想,对比最终的结果,逐步的摸索出来了焊点的选择,其实也没什么,不能在船舶的主要部分进行选择,电焊的等级,也会根据位置的不同,有所不同,龙骨部分和外侧的焊点,要求相对比较高,必须采用无缝焊接,至于内部的电焊,则就简单了很多,有的使用最简单的氧气焊就可以了。

    差不多20次排列组合,终于组合出了一个让杨元钊满意的电焊组合,整个船舶的设计,最终彻底的完成了,这个货船的评分是146分,不但超过了100分的合格分数,也超过了之前的分数。

    这个提升幅度,杨元钊早有准备,电焊相对于柳接的提升,不但是船体机构,耐腐蚀性,这是一个的系统的工程,少了那些柳接的部分造成的流体阻力,这会让船只耗能更少,流体力学这玩意,在这个时代,只是刚刚起步,可是在后世,却是人人都知道的,飞机,汽车,火车,船只,哪一个少的了流体力学。杨元钊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不深,却也不耽误他知道,平滑的表面,比坑坑洼洼的,阻力更小。

    在电焊没有普及的时代,柳接也是必然的,总不能为了减少阻力,而放弃整体的稳定性吧,柳接转成电焊,除了阻力方面的提升,还有重量的减轻,柳接在万吨级以上轮船上,占据的份额着实不少,少了柳接部分的巨大重量,对于载重量,对于船舶的成本降低显著,更别说焊接相对于柳接,减少了加工的难度,加快了进度,这些都是对评分系统有重要影响力的部分,这部分完成之后,分数当然是大幅度提升,之前杨元钊就估计,最少也是5分,但是最终的结果出来,却是9分,这证明了杨元钊的猜想的同时,也把整体的性能推高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程度。

    x1图纸的完成版,终于在评分系统之中,被固定下来了,前前后后,数以千次的修改的累计参考了数百种船舶,以杨元钊的粗浅的设计能力,终于用材料和动力,催生出了一个让人难以想象的货船,只是跟他有关的子系统的图纸,就5000多张,复杂程度之大,赶得上大型军舰了。

    耗费了极大的精力,杨元钊也觉得无法在对他进行更改,这已经是他能够达到的极致了,或许未来,西北的人才井喷之后,拥有自己的设计师,会对他进行修改,让他精益求精,可那会是几年之后的事情了,这个会成为西北未来一段时间之中,主要建造的万吨级货轮。(未完待续)

第六百二十九章 调整动力

    借助着一体机的帮助,该调整的部分已经完成了调整,图纸上面,能够修改的地方不多,杨元钊也知道,以他皮毛的设计能力,如果不是这些动力设备和材料,他根本不可能制造出如此强大一艘货船,如果有一个专业的设计师过来,可能提升个百分之二三十,是绝对没问题的,但是杨元钊已经很满足了,他不是专业的设计师,西北也不太可能找到比较专业的设计师,这些玩意,可以拿出来现生产,最多让皮埃尔这样的设计师,介入到其中,能够提升多少是多少了。

    最终汇总到一起的图纸,却减少了许多,各种分系统的,材料方面的图纸,当然是去掉了,这是杨元钊底牌,材料方面的虽然有破译的可能性,但是没有最初的图纸,生产出来的成品在不少的方面都有掩盖,加上加工退火等一系列的工艺,千变万化,这些都是后世的经验,要想解决出来,不但需要投入巨大的资本,也需要相对比较漫长的时间,真的弄明白的话,可能就是十几二十年过去了,到时候,杨元钊有足够的时间提升材料的等级。

    除去了材料图纸,整艘船的图纸基本上就只剩下几百张了,杨元钊满意的看着这个可能作为未来江南造船厂主力货船生产的x1图纸,这是一艘载重量在一万吨以上普通散装船,满载排水量为的15700吨,但是船体本身则只有3700吨左右,比一般的万吨级的船舶,最少轻了1200吨。载重量比例也在提高的,整体载重量达到了12000吨,这个数字相当的不错,在目前杨元钊扫描下来的万吨巨轮之中,处于较为领先的位置。

    船舶制造之中。一个很大的成本支出,就是造船所使用的钢铁的支出,基本上,大部分的造船成本,是按照吨位来核算的,就如同之前拿下的2艘太古的3000吨级订单。一吨的价格是230美元,以4500吨总排水量,1600吨的总重,原价大概是37万美元左右,后面聂云台去谈了涨价。那就不是按照吨位了,而是在原价的基础上面。

    这一艘万吨级货轮,重量减轻了1200吨,代表着利润率的提升,虽然减少了这些重量并不能够以每吨的造价在衡量,却占据了大半,人工和材料费用似乎造船上面最大的支出,当然了。未来销售的时候,就不能够按照减少之后的价格了,原来5000吨左右的重量。减少到了3700吨,性能更加出众,却更便宜。

    重量不过是造船业主流的计算方法,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比如说载重量计算法,还有一些根据性能等固定衡量。最终商量的一个方法,不过没有重量那么一目了然而已。

    以x1的图纸为例。提升的地方很多,减少了1200吨的重量。整艘船的性能却没有丝毫的降低,强度和稳定性,以及高海情情况之下的稳定性,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大大的超过了各国主流的万吨级货轮。

    最关键的是,他的动力极为的出色,因为杨元钊的提升了蒸汽机的性能,这一艘万吨级巨轮,原来搭载的是双机的3万马力的蒸汽机,不过在逐步的修改之中,杨元钊并没有注意到动力方面的问题,偶尔一次意外,把一个曾经使用到6600马力的蒸汽机的替代了原来1.5万马力的蒸汽机的位置。

    这是一个意外,甚至还没有做出全面的修改,杨元钊正准备换回来,却发现在总图纸的评分上面,没有明显的降低,只是降低了1.2左右,这在目前的分值根本就不是事,但是6600吨蒸汽机,跟1.5万吨的蒸汽机差别还是巨大,难道动力过剩的了?

    杨元钊仔细的翻阅了其他的万吨级货轮的动力,他吃惊的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主流的万吨货轮的蒸汽机总量都在3000马力5000万马力之间,就拿曾经大名鼎鼎,在民国时期组装的万吨军轮为例,马力数才3430马力。

    动力有时候不是越大越好,对于军舰而言,是这样,开启最高速度的战时状态之下,必须要有多快就多快,但是对于货船来说,完全没有必要,又不是制造航空母舰预备舰和快速补充舰,完全可以把马力降低下来,这样不但有利于降低造价,也有利于煤耗的减少。

    思路在这一刻彻底的打开了,杨元钊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立刻着手对动力系统进行更改,其实在货船的各个子系统之中,动力系统是最容易修改,通过调整蒸汽机的种类,在1.5万双机,1.5万单机,6600双机和6600单机上面依次做出调整。

    分数的变动不小,甚至越下降,分值还有越高的迹象,最终,在降低到了极限的6600马力的时候,提升到了最高,152分,比之前的分值高出了5分,从1.5万马力双机,转换成6600马力的单机,空间减少了80%以上,可以节约出3000立方米的空间,在货船的布局上面,有较大的空间,重量上,也减少了180吨左右,两者相加,最终货船的载重量勉强的提升到了12600吨左右,提升了600吨。

    在分值上面,降低最多的就是造价,耗煤量和空间,哪怕之前的x1的图纸上面,已经达到了147分这样难以想象的高分,但是现在152分的数字,还是让杨元钊更加的满意。

    其实相对于普通的万吨级货船,2倍左右的动力提升的,带来的性能提升是巨大,却没有达到总体的两倍,原因一方面在于动力的提升对于速度有直接的效果,杨元钊的设计有限,并不可能发挥出数倍的效果,经过了仔细的调整,经济航速,还是控制在10-12节左右,跟其他的万吨级货船相差不大,也就是提升了1-2节左右,可是煤耗上面,却出色的多,因为杨元钊的蒸汽机不但采用了后世的布局,效率更高,还用了热力回收装置,特制的热力回收器,可以回收差不多89%的热力,重复回收利用之下,哪怕动力系统的总量比别的货船高的多,在同样的经济时速,甚至是高出一两节的情况下行驶的情况下,比别的货船最少降低了35%的煤耗。

    图纸上,得分最高的,就是煤耗,破百的得分,让杨元钊很是喜欢,可以毫不客气的说,这会成为江南造船厂一个突出的优势,在特殊的时间之中,速度和载重量会成为重要的衡量因素,但是常理来说,运输消耗才是关键的,别人运输1万吨的货物,同样的速度和距离的情况下,这边可以运输12000吨的货物,最终的消耗,会降低30%以上,这种情况之下,运输费用降低的,让船只拥有相当大的竞争力。

    货船,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做生意,更加经济的货船,是最硬性的指标,更何况载重量增大了,从这个意义上面,这艘船的效益最少提升了40%以上,不要小看这个数据,在海上运输的的关键时刻,成本会降低四分之一左右的程度,对于大型的船队来说,超过10万,甚至是100万吨运载量的时候,别说是四分之一左右的成本,就算是1%,2%的减少,对于一个大规模的航运公司来说,每年可以减少的数量,就可能是成百万,甚至是千万美元,这种程度的减少,就是十几艘万吨级巨轮的价值了。

    这对于小型航运商人而言,没有多少吸引力,因为这些船,未来肯定不会的低价销售,对于一些小商人而言,可能买不起这么贵的船,因为这样的船,价格肯定在普通船只之上,一艘12000吨的船,肯定比1万吨的贵得多,更别说性能出色,耗费减少,哪怕是把耗费的十分之一减少量加在总价上,这一艘船比普通船的价格最少贵30%以上。

    对于一些财大气粗的大型船运公司,特别是每年有更换船只计划的,实力强横,有50万吨,甚至是百万吨和数百万吨的船王来说,付出高的价格为了整体运营成本的降低和运营效率的提升,这样的选择是必然。

    x1不过是临时的命名,这艘船可能是未来的主打货船,可能要命名一个不错的命名,不过这些不是杨元钊需要做的,他只用在合适的时间,把图纸给拿出来就可以了,剩下,自然有命名的规律。

    杨元钊伸了一下懒腰,意识从一体机之中脱了出来,刚刚太专注了,从下午四五点回来,现在已经是星光漫天了,看看怀表,已经是晚上的2点钟左右了,不知不觉之下,已经是10个小时左右过去了,10多个钟头得到一份合用的图纸,且包括了完整的研究方向,这对于杨元钊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甚至,本应该睡觉的他,因为这个刺激的完全没有睡意,他洗把脸,喝了一口水,就重新进入到了一体机之中。(未完待续)

第六百三十章 双赢结果

    重新进入到一体机目的,不是货船了,一款定型的万吨级货船,足以让西北的造船业吃饱,甚至为了保密,他不准备向江南造船厂提供最终的万吨级巨轮的图纸,会调整一部分的图纸,让性能和使用西北的材料降低到最低,至于蒸汽机,太古3000吨货船已经用上来,又不是西北最顶尖,用用也无妨。

    这一次进去,是为了研究的战舰,从德国得到了这么多战舰的图纸,货船的成功,让杨元钊信心大增,他准备用心,争取弄出来一个新锐的战舰,可惜,哪怕有评分系统,战舰那边,也给了他当头一棒,相对于普通货船,战舰的体系更多,民用跟军用之间,差别简直是天上地上的鸿沟,借助着之前复制的小型炮舰,结合着制作万吨级货轮的经验,勉强改装了一个炮舰,可是评分还不算太高。

    饶是这样,些微的突破,也让杨元钊兴奋无比,不管如何,这是他亲自设计和改装的结果,对杨元钊的推动力巨大,他全力以赴的投入到了这个改装的过程之中,从小船之中,慢慢的总结经验,周围没有专业人员,进度不快。

    杨元钊并不着急,战舰本身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要达成意向之后,德国会最少派出10个设计师,共同的前往青岛,对于造船厂进行指导,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德国的设计师的水平,也就是民用的水平,一些辅助性质的军用设计师,却可以让青岛的造船厂开工,拥有简单的战舰生产能力。最起码2000吨级的驱逐舰,4500吨级的轻型巡洋舰,这是之前就已经商量好的。

    一个皮埃尔,可以让杨元钊直接设计出3000吨左右,性能出众的远洋货船。这些人最起码能够让杨元钊逐步的提升吧,再说了,有些方面,或许一个简单的提点,就会让设计师茅塞顿开的,这里面杨元钊可以发挥的作用很多。

    很多时候。设计师的水平是不成问题的,他最起码可以判断出一个系统是否合用,是否能够利用上去,之所以普通,是因为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不足。可是拥有一体机的杨元钊,拥有怎么样的发散性思维和强大的创新能力,这两者结合之后,必然会非常出色。

    一个晚上的时间,杨元钊都在激动和排列组合之中度过了,第二天,甚至也要求休息一天,除了睡觉之外。继续的投入到对炮舰的改装之中,逐步的积累经验,这让跟随者他的工作人员很高兴。终于在繁忙之中,有了休息的时间。

    不过第三天,杨元钊就又开始了固定的参观了,不过只有熟知杨元钊参观路数的人,才知道,杨元钊的速度明显的加快了。一方面战舰那里进入到了瓶颈,另外一方面。他也想及早的建设中国的海军。

    在参观的项目之中,杨元钊主动的提出。减少对万吨级货轮的参观,也对,1万艘船,其实大部分都是重合的,只有少部分的不一样,当这个数字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再参观只是无用功,只有很微小的提升,在杨元钊能够设计出分值超过150分的战舰的前提之下,杨元钊可以有选择的进行参观,一些重合度和创新能力不足的船只,可以选择不去。

    机器也是一样,底层的机器重合率更高,在设计上面有一定的专长的很少,不是为了尽可能的丰富图纸,争取早一天的解锁机器,杨元钊甚至会略过大部分的初级机器,直接的参观一些重工业的机器,弥补西北整个工业体积在重型工业机器上面的不足。

    浮光掠影的看完了北方的城市,杨元钊又一次的来到的柏林,之前离开的时候,柏林的大部分军工厂和重工业工厂已经参观完毕了,这一次路过柏林是为了前往柏林西南方向鲁尔工业区,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也是重工业最为集中的地方,超过6成的大型机械,都放在这里,这里也是德国绝对工业发动机和心脏。

    曾几何时,在刚刚抵达包头的时候,杨元钊的意愿不过是让包头成为东方的鲁尔,成为中国的制造业基地,4年的时间,从1908年到1912年,借助这一体机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借助着几十年开眼看世界之后,积累下来的资源,也同样借助着中国让人难以想象的人力资源,终于成立了西北这个奇特的地方,就工业的总量和生产能力上面,西北已经彻底的超过了鲁尔,可以说整个世界,能够跟西北的工业加工能力相比的,少之又少,但是西北依然不是鲁尔。

    一体机的限制,西北的工业能力,加上国外对于高端工业生产设备的保护,西北只是在量上达到和超过了鲁尔和世界的规模,在质上,在科研人员上,在高端工人的总数上面,还是略有不足的,比如万吨级别的自由锻压机和水压机,一些大型断面的加工工具,可以加工战列舰船桨和主轴大型加工机器,这些都是西北最缺乏的地方。

    现在,北方的造船厂,已经补充了后者,可以加工战列舰船桨和主轴的大型加工机器,来到鲁尔,会让西北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万吨级水压机和自由锻压机的。杨元钊有这么一个机会,亲自的走入到鲁尔,近距离的接触这个德国传奇工业基地,得到的图纸,对于西北接下来的提升和扩建又绝对的帮助的,未来战争,依靠的可不是一只强大的军队和指挥官的指挥能力,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真正考验的,是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召集能力还有就是国家的任性,个人的能力,在某一方面,被削弱很多了。

    路过柏林除了顺路之外,还有一个意思,那就是询问的目前谈的如何了,杨元钊离开之后,把事情都交给了下面的人员,大方向已经定了,具体的细节,却需要处理,这一点他不担心,下面的人比不上德国的专业外交官,也是西北培养出来的精英,在西北全面的占据优势的情况之下,要达成基本的意向应该不会太难。

    搭乘杨元钊的专列停靠在了柏林车站,杨元钊早就提醒过众人,不要过于宣扬他回来的事情,可是德国本身的渠道,还是把他回来的消息给传了出去,威廉皇储不顾是在夜里,专门的亲自迎接,这让杨元钊哭笑不得,举行了一定的仪式,并且参加了威廉皇储举行的欢迎晚宴。

    足足耽误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到回来之后,杨元钊才有功夫看下面人的汇报,不过柏林这边,结果令人满意的,跟德国之间的谈判已经进行了大半了,在订购产品上面,杨元钊没有特别的要求,只是让他们在许可的范围之中,尽可能的订购高一点的,这点包头方面占据了足够的优势,在之前预案的基础上面,新的方案比之前的机器最少好了一代,只不过数量却少了,这也是在所难免的,效率更高的机器,价格当然更贵,这恐怕也是德国大方的根本原因。

    德国推动西北进入到的德国国内,进行基尔运河和铁路的兴建,却拿不出那么多钱,新式机器虽然会有泄漏的问题,却可以最大规模的获得财富,这对于德国来说,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内阁和科学院,工业部,对此争论不休,大多数是担心这些机器设备流入到中国之后,会对德国产生影响。

    最终,还是首相站出来,按照对西北的了解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西北的工业增加能力非常的恐怖,机器制造能力,已经超过了包括日本,俄罗斯,法国在内的一系列强国,虽然德国在机器方面还有一定的优势,可是能够保持多久,那就不好说了,万一到时候西北研究出来了类似的东西的话,这些机器不但不能够创造财富,德国还需要付出真金白银出去。

    首相提出的观点,让众多跟工业有关的大臣,这才注意到,西北的工业实力的提升,简直是从一穷二白之中,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求购的产品,也不过是稍稍高于西北原有的,谁知道西北会不会获得突破,一旦获得的话的,用机器换取真金白银的机会就不在有了。

    杨元钊和西北不知道,他们在不经意之间,就解决了购买更高级德国机器的最大的问题,所有的内阁大臣在短时间就达成了一致,同意卖给西北更高一层次的机器,双方可以说是皆大欢喜,西北得到了数量庞大的机器订单,德国得到了真金白银换取工程。

    双方简单备忘录已经签署完毕了,一个个机器的订单,都门类完善的列出来,其中还特定要求了交货的时间,不能够超过1914年6月,这是杨元钊特别要求,他很清楚到6月之后,会发生什么,英德之间的矛盾在加剧,他这么一个蝴蝶,扇出翅膀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天知道会不会影响一战爆发的时间,所以提前了2个月以上,防止到时候交货的时候,德国以战争开启,临时征用了这些物资。

    各大参战国的尿性,杨元钊从后世的很多材料之中可以看出来,这一笔机器也不是必不可少的,主要是为了填补一体机生产能力,只专注于高精尖的设备,这些基础的,就交给德国生产,潜移默化的增强德国,也算是一个双赢的结果。(未完待续)

第六百三十一章 英使前来

    讨论过的大部分项目,都做的非常的到位,之前商议的东西,基本上都达成意向了,不过在讨论之中,也有一些新增加的东西,比如,跟德国合作之中,最重要的一项,有关基尔运河方面,基尔运河德国已经兴建的七七八八了,最多2年就可以完工,有了西北加入,特别是负责谈判的西北的人员,对于自己的加工能力极为有信心,西北的重型机械,挖掘机,推土机,还有其他的一些机器,对于开挖大型土方工程,都有难以想象的作用,一辆设备,最少相当去千百人的人力,这种情况下,基尔运河的方案,当然要最大限度的提升。△¢四△¢五△¢中△¢文+◆,

    在跟运河的工程师,还有西北本身的施工工程师共同商议之下,再三确定了西北的平均日土方量的情况下,在原有的基础上面,增加了15%的土方量,等于说在原来的基础上面,无论是深度,宽度,都有相当数量的增加,这对于基尔运河的通行能力,将来基尔运河能够通行的最大船只都有很大的帮助。

    基尔运河,是连接着的波罗的海和北海的重要通道,这一次的扩建多是军事用途的,卡着时间点和工作量来的,现在有更大的扩建规模,德国当然是欣喜的,在确认西北方面是认真的之后,专门派出了大量的人员,跟西北这边协调有关的意向,最终确认了总体的工程。

    当然了,土方量和工作量的增加,这部分会增加不小的投入。通过双方的确认之后,差不多就是9000万马克。对于此,德国直接就认下了。已经犯过一次错误了,现在西北签下的合约是在12个月之内,完成对基尔运河的扩建,提前了一年不说,土方量也扩大了七分之一,这样的好事,只是付出了9000万马克的代价,还只是2艘战列舰的代价,这在大型基础建设方面。没有什么问题的。

    基尔运河不单单是军用的用途,在扩张之后,有足够的运力在兼顾军用的同时,顾及到民用,波罗的海国家从波罗的海到北海,极大地缩短了北海与波罗的海之间的航程,比绕道厄勒海峡-卡特加特海峡-斯卡格拉克海峡减少了370海里。

    在航运上,航程的减少,直接的好处就是运输费用的下降和时间的减少。衡量之下,靠近波罗的海国家,在航程可以减少的前提之下,通行这里是必然的选择。基尔运河扩张的越大,对于航运的好处也就越大。

    除了基尔运河之外,铁路计划也略微的有些扩张。并且临时添加的公路计划,林林总总增加了不少。德国对西北工程能力的认可的同时,也对于总量的提升有些吃惊。提升了差不多1亿美元,好在,这一点上,增加的数量,西北同样的认下了,这一部分,同样是西北垫付,德国方面会分五年来归还,需要用黄金和设备作为担保,特别是增加的1亿美元,差不多就是56吨的黄金,德国稍稍考虑之后,就决定用20吨和5000万美元的机器作为筹码,负责谈判的人员无法决断,就把事情交给的杨元钊来处理。

    杨元钊在看到了之后,直接签署了意见,同意所有意向,既然增强德国了,那就增强的彻底一点,甚至说,让德国成为一战的战胜国也无所谓,德国即便战胜了英法美,接受胜利果实的时候,也需要一段相对漫长的时间,还无暇顾及到亚洲,只要中国把嘴边的这些东西给吃下,就完全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了,德国要成为战胜国,这很难,除非德国也冒出来跟他一样,拿着一体机的逆天东西,否则,几十万平方公里,6000多万的国民,德国没有足够的潜力和战略纵深。

    简单的把最近,出现的问题给处理一下,顺便前瞻性的把一些东西下放,比如类似现在这样,增加土方,增加工程量,增加投入,都可以答应下来,只要不超过5000万美元就可以了,本来答应在德国投下4亿美元,拿下基尔运河和几条铁路,又增加了1亿,谈判过程之中又增加的一亿,已经不少了,最多控制在6.5亿,否则,就有些太过了,说不定,英国就会直接不等准备完毕就开战了,这对于杨元钊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处理完一切,天已经蒙蒙亮了,杨元钊乘坐的是专列,到基尔还有一段时间,他可以到火车上面休息,正准备出发,听说杨元钊回来的消息,各国的记者和使节都纷纷的前来拜访,甚至一些大使级的人物直接的堵到了贵宾馆这边、

    没办法,面子总要给的,西北需要保持低调,也不能完全的得罪列强的,杨元钊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见到了英国,美国,法国和俄罗斯的大使,简单交流之后,才发现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邀请杨元钊前往访问。

    20亿美元,杨元钊有些低估了这个时代美元的价值,一亿美元,直接相当于56吨黄金,大部分的国家,比如说英法美,都有相当的黄金储量,中央银行可能都是5百吨,甚至是千吨,加上民间储存的会更多的,但是一下子拿出来,还是力有不逮的。

    恐怕目前世界上,能够轻松拿出来20亿做投资,也就是西北了,因为化工产品和药品,还有海量的轻工业产品,西北积累了不少的外汇,这部分外汇,一部分,会缓慢的兑换成黄金,另外一部分,基本上都被杨元钊拿出来了,他很清楚,未来的一战,对于整个世界是一个削弱的过程,英镑是肯定要编制的,德国马克就更加不用说了,未来只要德国战败,马克会跌成纸,其他的国家也是同样,及早的花出去,也算是一个机会。

    20亿订单的吸引力,让主要的列强都来了,连俄罗斯都来了,他们甚至都可以把不久之前,跟西北打的那一仗当作没看到,更何况跟西北没有直接正面冲突的英国,美国和法国,他们都邀请杨元钊在访问德国之后,去他们那里访问,条件都很好说。

    杨元钊有些明白了他们的做法,最少,在20亿美元的订单,没有彻底尘埃落定之前,他是绝对安全的,这倒是一个好机会,特别是英国大使,甚至大方的保证,只要杨元钊前去,战舰也是可以向他开放。

    英国的战舰?杨元钊眼前忍不住一亮,就目前一体机之中的战舰,虽然只有寥寥的几艘英国战舰,其中不乏落伍的,或者外购型的,可是英国人的造舰能力,就可见一般,设计一流,吨位控制和合理性更是他的优势之一,如果能够去看看,哪怕只是把图纸复制出来,对材料上和动力上进行提升,制作出来的战舰,也绝对是世界一流。

    英国大使劳伦斯看到杨元钊还在迟疑,又添了一把火,主动示意,可以帮助西北制作战舰,标准可以随便提,绝对是一流的无畏舰级别。

    无畏舰,这对于英德两大强国来说,不算什么,俄罗斯,美国,土耳其,法国这样的列强也不算什么,造舰的门槛已经掌握住了,可是对次一点的国家,哪怕是日本,也刚刚从英国那里得到技术,并且在英国的帮助下,开始第一步的摸索。

    英国可以给全世界造舰,可是无畏舰这个档次,还是只有寥寥几个国家,答应积弱的中国,打的也不是什么好主意,在劳伦斯看来,英国强横无比,中国即便增加了一两艘无畏舰,也改变不了大局,最多是给日本一些压力而已,最关键的是,有了无畏舰,西北必然会寻求一处海港,只要靠海,伟大英国海军,就可以威胁到他,不会如同现在这样无奈。

    杨元钊当然不知道劳伦斯和英国是怎么想的,造舰,还是不要了,他清楚的记得,在一战开战的时候,英国直接扣押了其他国家在建的战舰,特别是土耳其,英国直接扣押了已经快要建好的两艘战列舰,直接让土耳其投入到了德国的阵营,当然国家之间的政治,不能够拿这个来对比,但是杨元钊钱再多,也不敢在这个时候造舰,一年建成,一年海试,到时候已经是到1914年的年末了,英国人的尿性,绝对会直接扣押。

    一战时候,英国之所以对德国主力舰有压倒性的优势,就拿日德兰海战为例,英国拥有33艘主力舰,而德国方面只有18艘,可是33艘之中,英国扣押的别**舰就不少,分别是巴西的阿金考特号和土耳其爱尔兰号和加拿大号。

    3艘船不明不白的就被英国人扣押了,杨元钊可不想成为第四个,第五个,几亿美元的订单,买战列舰的话,很是能够造不少的,整个世界,恐怕也只有英国有足够的能力,为别国建造战列舰。

    劳伦斯还在等待,杨元钊当然顺势的同意,可以去英国看看,参观一下伟大的大英帝国本土舰队,顺便的,就一些订单和购买方面,跟英国进行商讨。劳伦斯满意的离去,英国要求的,可不就是一个机会,只要有机会,跟德国站在同样的一个水平线上,他相信,绝对不会比德国差。(未完待续。。)

第六百三十二章 浮光掠影

    劳伦斯心满意足的走了,杨元钊目送着他的背影,没有通知下一个会面,心中也是有点兴奋的,可以看到英国最主流战列舰,主力舰,这是之前奢望所不能达到的,不知道又会有多少收获。

    相对于德国,英国人的战舰,无论是设计合理性,还是战舰总体的实力上,也相当的有独到之处,当然了,杨元钊也很清楚,这里面的战舰,肯定是已经下水的战舰,那些被英国寄予厚望的强横战舰,肯定不在开放的领域之中,可是这样已经够了,就杨元钊所知道的,英国帮助日本建造的日本第一艘无畏舰,就装载了14寸炮,也就是356毫米炮,这比德国主流的305,最少大了2寸,要知道,到一战结束,德国都没有最终解决14寸炮,更何况是15寸,381毫米的无敌巨炮。

    如果英国是真心的话,他不但可以看到金刚号这样的外购级的战舰,甚至可以看到猎户座这样超无畏舰,猎户座的无畏舰,同级的4艘,最晚已经在1912年6月建成服役,这个舰炮虽然是13.5寸,45倍口径,却是英国绝对的主力舰,即便是4年后的日德兰海战的时候,也是主力编队之中一员。

    至于更强的乔治五世级和铁公爵级,分别是1911年和1912年开工,这样的英国最强的军舰,绝对不太可能让杨元钊近距离的参观,英国跟西北的关系,跟德国跟西北的关系是截然不同的,这不过是看着巨额订单。才可能给出的优待。

    一体机拥有着逆天的评分系统,但是一个战舰是一个体系工程,14寸以上的火炮,自身的重量,稳定性。如何的安装到战舰上面,这是一个关键,到时候怎么办,西北恐怕没有办法处理。西北的基础,比之德国更差,这是科研人员和科学上面的全面落后。但是唯独有一点是世界最高的,那就是材料上面,对于大炮来说,技术可能只是一部分,最关键的就是材料。口径每每提升1寸,填装的火药,炮弹的重量,都会有相当的巨大的提升,这对于炮管本身的要求也在加强。

    可以考虑炮管加粗加厚,但是着一定程度上,又有巨大的加工能力的差别,原则上。巨型口径的舰炮,可以不断的增强,2战的时候。希特勒曾经想过800毫米,甚至是1200毫米的巨炮,可是内部,表面处理,却是关键,任何的火炮都要表面拥有一定的强度。否则,再厚也只是一次性的。这放在陆军炮上,还可以接受。

    有时候。为了针对某一个目标的,或许会造一些只能发出一发的大炮,但是这对于战舰来说,绝对不行,辽阔的海洋,是战舰活跃的战场的,不同于陆地,在大海之上,可能一次战斗,可能要持续两三个月的时间,华而不实,没有足够续航能力的舰炮,对于任何一艘战列舰来说,都是噩梦。就拿克虏伯来说,真的是连基础的13,14寸炮都造不出来么,没有足够的稳定性,成熟的设计,还不如换成12寸,这样整体稳定了,性能未必会差多少。

    有了的英国战舰的一些的经验,特别是吨位控制上面,和整体的设计上面,一定会有精华之处的,大英帝国长达数百年的海上垄断,一直都是先进舰船的开创者,也制作了一些让人难以想象的所谓的圣物,比如那个被bb党当做圣物的七炮塔怪物,却不可否认,在这些战舰最基础的地方,肯定有独到之处。

    之前杨元钊走上的,或者是外购战舰,或者是落伍的,有机会接触到目前英国的主力舰,虽然不是设计和制造上面的最强的,触类旁通之下,一定会得到收获的,最关键的是,如果杨元钊特别提出,他甚至可以参观已经下水的金刚号,这是目前下水战舰之中,口径最大的,足足14寸的口径,只要上船,就可以得到14寸火炮的成熟数据,再加上其他的一大批的13.5寸的舰炮,最少可以帮助德国把主流的战舰加强到13.5寸和14寸,这样在未来可能出现的日德兰大海战之中,德国或许在战舰的性能上面,就不会太落后。

    至于中国,也可以拥有一部分的海军力量,但是这几年还是低调为主,即便给中国二战的战列舰,都未必能够发挥出他们的全部威力,英国的强大,不单单是战舰设计上面的,还有上百年形成的海军精神,操纵战舰的能力还有对各种战舰的熟悉程度的。

    这些或许别人看不出来端倪,德国想要千方百计的了解,都不能了解,可是在一体机的逆天能力之下,无所遁形,当全套图纸,摆放在德国最顶尖的那一批战舰设计师的面前的时候的,他们一定可以从中间吃透一些,顺带的,也让西北获利。

    至于加强了德国打败了英国,这个可能性是存在,却渺茫的微乎其微,美国已经虎视眈眈的想要参战,德国强大的结果是美国更早的参与进来,以德国的实力和国土面积,根本无法跟美国相提并论,美国或许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士兵缺乏训练,战斗力不强,可是强大的国土面积,加上多年以来形成的工业化基础,一旦进入到战时的情况下,能够调集出来的能力,绝对是强横无比的。

    看看英法俄,每一个都有独到之处,看看德国的盟友,奥匈基本上是个废物,土耳其能够抵挡住俄罗斯的分兵已经不错了,意大利是个墙头草,一旦事情不对就叛变了,即便算上,意大利军队无论在一战还是二战,都基本上是废物的代名词的。

    可以说,德国在一战之中是以一击之力挑战整个世界,他所处的局面,比二战更加的险恶,这样都被他拖了4年,几乎是在一个看不到希望的战争之中,坚持的打下去了,

    纷繁复杂的念头,不断的进入到脑海之中,一方面是借助着一体机设计出最强大的战列舰,纵横四海,另外一方面是设计战舰的困难,一夜的时间,完成了一艘顶级万吨级货轮的设计,可是一天的时间,都没有完成哪怕一艘几百吨的炮舰的改造,军用系统跟民用系统,这中间的代差和复杂性,就足以让杨元钊吃尽苦头。

    摇摇头,洗把脸,把这个念头给弄出去,不管怎么说,英国这样的示好是好事情,杨元钊指示工作人员,可以跟英国先接触,不管别的,先答应下来,等到跟德国完成了商谈之后,可以就这个问题,跟英国人谈一谈的,他到时候,也正好看完了鲁尔工业区的的,在看完了北部的重工业重镇和西部的鲁尔之后,正好在鲁尔乘船前往英国,这样来来的近一点点的。

    接下来,杨元钊又见到了法国,美国,俄罗斯的大使,他们目的也是同样的,对于法国和俄罗斯,杨元钊基本上是绕着弯子,一来,他们的工业水平比不上德国,战舰水平比不过英国,法国也倒罢了,俄罗斯,那是连军火都需要部分进口的国家,去参观他们的战舰,有什么用处。

    既然有英国更大的馅饼在后面,杨元钊索性在处理完了柏林的事情之后,加快了速度,见完了各国公使之后,顾不得休息,杨元钊直接的启程了。

    专列带着随员,进入到了鲁尔,早就已经接到通知的鲁尔工业区的负责人,还有一些专业人士前来迎接,直接的带着杨元钊参观这个工业区,说句实在话,没来到鲁尔之前,杨元钊就主管的印象来说,感觉鲁尔比起西北,也不没有多少强大之处,都是在煤铁的基础上面的重工业基地,西北白云鄂博基本上还普及了氧气吹的工艺,让产量激增,基尔,基本上都是10年,甚至20,30年前的工艺,他们生产能力被大量压制。

    可是真正见到鲁尔,却发现,这不一样,基尔没有采用氧气吹顶这样的工艺,但是他们的改变却是无时无刻的,几十年的时间之中,重工业的脉搏已经融入到了基尔的每一个角落,在慢慢的调整之中,基尔从一个婴儿成长,现在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这是质的区别,甚至其中某些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西北在代差上,应该是比鲁尔强,可是真的到了战时,西北能够跟鲁尔相比么,或许总产量能够超过,可是效率,性能等众多方面都会有差距的,给西北几十年的时间,慢慢的极点沉淀,西北也会形成自身的风格,但是现在,这是西北的不足之处。

    这些方面,杨元钊只是看到了,让他讲却未必讲得出来,未来只有派出更多的人员,前往德国留学,亲身的体味到这些,在足够量的情况之下,才能够让西北质变,现在,只能够自己看了,然后把机器设备这些东西全部都复制过来,然后按照他的提点对于西北的重工业基地进行一部分的调整,即便无法达到德国的程度,却可以提高一些,用总量和海量的产业工人,从另外一个层级上面,超越德国,这是目前短时间杨元钊唯一可以做的,毕竟西北最缺乏的,也正是时间。(未完待续)

第六百三十三章 穿越海峡

    杨元钊最终终止了鲁尔之行,鲁尔看的有些仓促,在鲁尔之中,杨元钊看到一个大国的工业区的全貌,每一次看到他,都会有新的感觉,杨元钊甚至感觉到,应该抽时间的,一个月,半年,甚至一年的看下去,可是紧迫的时间让他没办法。

    工业区的布局这些东西,如果设计不好,会让工业区无法发挥出最大功效,这会产生一定的浪费,却可以弥补,毕竟一体机杨元钊两者相加,代表着更加庞大的生产力,中国的人口优势和机器相结合,哪怕效率第一点,总量上,却非常巨大。

    14寸炮的机会,可能只有这么一次,看完大部分的英国战舰也是唯一的机会,看过德国的战舰,虽然性能不错,战斗力也相当的强大,未来的日德兰海战,这些战舰,也是用实战证明了他们的实力。

    可是无论那一种的结论之中,德国处于劣势是板上钉钉的,特别是战列舰,最强的战列舰,只能够装备12寸炮,可是英国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能够普及13寸,甚至是13.5寸炮,后期更是全面提升到14寸炮,对于战舰,10毫米的差别都相当巨大,更何况是2寸,50毫米的差别。

    本来基尔15天左右的行程,被压缩到了7天,浮光掠影的看完之后,当然了德国的工业产品,不说是全部,最少有八九成已经被杨元钊用图纸绘制下来了,剩下的,都是末节的东西,杨元钊相信以西北和一体机本身的强大。即便有问题,也不太重要,索性作罢,还有一个更加诱惑的果实等待着他来摘取。

    回到柏林,谈判小组也基本上到达了尾声了。在6亿的基础上面,谈判小组没有放开多少的口子,这让德国略微的有些失望,不过这不单单是6亿,人力物力和成品铁路效果,这对于德国来说。在如此紧张的局面之下,可能两三个六亿都不会换的。

    再一次见到威廉皇储,当杨元钊直言要前往德国的时候,威廉皇储的表情立刻沉下来了,好在旁边有一个经验丰富的外交部的官员。迅速的岔开话题,然后就是各自渠道询问。

    杨元钊直言不讳提出了英国的条件,这让德国外交部有些为难,不知道杨元钊为什么会对战舰那么感兴趣,能够参观英国公海舰队,却是一个让杨元钊难以拒绝的条件,作为敌对国的德国,哪怕是倾尽了情报部门的力量。也不过是暂时了解公海舰队的名称,主力舰的数目,一些详细指标却是没有。

    杨元钊很隐晦的做出保证。会跟英国签订一些订单,但是更会从英国获得好处,比如说公海舰队的规模,详细性能,甚至还有可能得到英国13.5寸炮的详细信息,这些。西北都可以跟德国分享,但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对青岛造船厂的支持要更强,设计师和专业人员的数目。必须要保证青岛造船厂,能够顺利运转,并且生产出足够质量的战舰,最少也是战巡,甚至是战列舰。

    这两种都是主力舰,无论是战巡还是战列舰,都是英德两国的主力舰序列,评价两国海军实力,不会评价其他的附属战舰,只会点战列舰和战巡的数量,这就可以看出这两者的重要地位。

    火炮,一直都是德国战列舰解决不了的问题,虽然从45倍径火炮,提升到了50倍,但是12寸炮毕竟是12寸,甚至在舰队之中,还有部分的11寸,如果全部换成13寸,甚至是13.5寸,相信未来新一代战列舰的性能,一定会让德国满意的。

    杨元钊是画了一张大饼,却不用德国付出什么,最多是得到之后,派出相当数量的技术人员,前往远东而已,虽然会对德国主力舰计划,产生些许的影响,可影响不会大,远东左右也只是一个造船厂,需要的人员不多,西北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他们的技工师傅手中的活是值得肯定的。

    就这样,杨元钊跟德国方面达成了一个比较奇怪的协议,那就是如果杨元钊能够得到13寸以上45倍径的火炮资料的话,德国支持青岛造船厂高级技术人员的数量,会在原有的基础上面增加10倍,并且派出专门的工人,帮助青岛造船厂,形成生产战列舰的能力,第一艘战列舰可以德国西北联合设计,在要求上可以倾向于西北,战列舰的标准达到德国标准,必须加入到德国海军的序列。

    说起来很简单,德国帮助西北拥有建造战列舰的能力,最初的这一部分生产力,必须要帮助德国,这等于说德国的造舰能力,不但没有得到压缩,反而提升了,最关键的是,造舰的地点在远东的中国,很隐蔽,一旦开展,东亚舰队多了一艘,甚至是2艘的战列舰,对于协约国的威胁也就大了。

    签约的时候,威廉皇储和外交部长都没有多在意,他们只是付出一个承诺而已,却没想到,这却是改变一切的协议,杨元钊就真的能够从英国,获得13.5寸火炮的资料,直接推动了克虏伯大口径舰炮的研制工作,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在国王级使用到了13.5寸火炮。

    这些都是后话,其实最强的,还是杨元钊根据从英德双方得到的资料,加上一体机的帮助和设计师的指导,建设的那一级战列舰,真的把动力,火力,防护,糅合到了极点,可以说是一战时期最完美的战舰,他的出现,直接的改变了英德之间的海上对比,几乎是搅动了印度洋,太平洋,甚至是大西洋,简直是海上噩梦一般。

    从德国前往英国,可以走汉堡哪里,穿越英吉利海峡海峡,坐船的话,大概是几个小时而已,未来这个只有几十公里的海峡,甚至建造了海底隧道,火车和汽车联通,英国跟大陆的关系变得密切了起来。

    可是在这个飞机都只是爱好者玩具的时代,前往纳里,就只能坐船,这个海峡在未来隔绝了许多的东西,最多两年之后,这里会成为战场的,英德之间的战列舰对决,就会从这里开始,无论是德国的潜艇,还是战列舰,会让这里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海峡。

    看着平静的海水,未来属于英国公海舰队,会在这里巡逻,彻底的把德国海军,压制到了波罗的海,无法进入到北海,威胁到英国的补给线,而德国没办法,只好把潜艇派出来,无限制潜艇战,几乎改变了海上作战的常态。

    杨元钊一拍脑门,有些懊悔,怎么把潜艇给忘了,在德国行程之中,没有参观潜艇,他是给忘了,忙碌的行程,加上评分系统的意外惊喜,他每天都在忙碌和复制之中度过。至于德国方面,也不是故意的藏私,按照杨元钊的了解,潜艇在德国海军的序列之中,只是一个很微不足道的小部分,在舰队序列并不重要。

    也就是在一战的初期,被英国压制的太厉害的情况之下,才不得不选择潜艇战,刚开始的潜艇水准,一点都不高,只是普通水准,德国的潜艇,即便在一战之中也不是最出色,柴油发动机的性能,还有电池方面问题,让潜艇的续航能力并不强,到中后期,吃了甜头之后,才制作出巡洋舰,可以远航的潜艇,这样德国的潜艇,可以进入到大西洋的英国美国航线之上,直接威胁英国后方,也可以进入到战舰无法进入的地中海,支援盟友作战,并且打击英国海上运输线,特别是从印度运输回来的财富。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南非和印度,这两者几乎支持着英国打完了一战,超过100亿美元的直接战争费用和数倍于此的间接费用,这一点,无论英国还是德国,都没有想到的。

    德国的潜艇不出色,柴油发动机和电池这两个方面,却是西北的强项,电池和柴油发动机,哪怕是不拿出后世的东西,只是凭借着在材料上面,在发动机领域的出色成果,杨元钊都可以让德国在初期拥有可以远航1500甚至是2000海里以上的远航潜艇。

    潜艇只有能够越过大洋,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出作用,大海会成为潜艇天然的掩护,而在海水的掩护之下,对舰船进行攻击,效果惊人,甚至当航程足够的情况之下,在海外秘密的建立补给基地和补给船队,德国的潜艇,可以活跃到任何海域。

    这对于德国海军战略来说,极为的关键,说不定在开战之初,德国就能够压制住英国,控制住他的补给线的,要知道英国只是一个岛国,如果截断了他跟外界之间的联系,拿下它,并不困难。

    已经了,在后悔也没有办法了,那就回去之后再说吧,杨元钊看着波涛汹涌的北海,心中默默计算去英国的收获,还有到底要把钱花在哪里。

    英国跟西北,没有足够的交情,不花到一定数量的金钱,想要从英国那里参观到足够数量的军舰,这是完全不可能,英国秘密保护公海舰队,不是随随便便就向外开放,若不是杨元钊带来的订单太大了,并且已经切实的在德国下达了,骄傲的大英帝国,何时会这么软弱。(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868/ 第一时间欣赏钢铁时代最新章节! 作者:十年残梦所写的《钢铁时代》为转载作品,钢铁时代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钢铁时代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钢铁时代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钢铁时代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钢铁时代介绍:
钢铁是国家基础,动力是国家的翅膀。
21世纪职业车队工程师,意外穿越到19o8年,行办工业,发展教育,以材料为基础,以动力为羽翼,在中国的大西北,兴建了一个让世界瞩目的庞大工业区。
以此为基,强大工业,强大军事,强大中国,改变了中华的历史轨迹。中华开始了复兴和崛起的脚步,黄种人的时代,提前来临了。
钢铁时代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钢铁时代,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钢铁时代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