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暗黑大宋TXT下载暗黑大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暗黑大宋全文阅读

作者:午后方晴     暗黑大宋txt下载     暗黑大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685章 捞人

    王巨想了良久,回了一封信,信中说皇上即位以后,颇有作为,断然不会重惩令兄,但令兄之前做法,过于烂漫。

    烂漫是褒义词,实际王巨指大苏以前太狂放了,喷也要讲一个事实再喷吧,农田水利法也要喷,而且苏东坡对李定的做法何尝不是一种残忍?

    因此略吃一点苦头,未必是坏事。反正不是死罪了,顶多就是徒刑两年吧,若真是徒刑,我必会替令兄求情。你就不要关心则乱了。真正担心的就是令兄大手大脚惯了,徒刑多半不会发生,但会编管处置,经济就会拮据。因此我会派人贻赠令兄三千贯钱,但是送到你手中,令兄不到万不得己之时,望你不要拿出来。

    这样说,既示了友谊,也讲了道理。

    不然怎么办?当真向皇上求情,现在憎恨苏东坡的大臣有多少啦?

    而且就是求情管用了,苏东坡不经历这次苦难,他能改悔吗?一个不成熟的苏东坡也就那么一回事了,同样不值得自己出手相救!

    其实真用不着了,王安石听闻后,主动上书说,岂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所以从人格角度分析,王安石真的比司马光情操高尚,司马光虽然撰写资治,但在人格上,不过是一条躲藏在草丛里的毒蛇罢了。

    王安石只说了这句话,可这句话比什么都管用。

    吴充又伸出援助大手,非是吴充与苏轼关系好,而是这事儿得立即解决。不然让李定牵啊牵的。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悲催。且不看到王诜已经牵下去了。因此他找了一个机会对赵顼说,曹操如何?赵顼很是讥讽。吴充道,陛下以尧舜自居,当然看不起曹操,曹操猜疑心极重,还能容得下弥衡这样的狂人,陛下难道不能容下苏轼?

    其实赵顼猜疑心同样很重。

    但赵顼不会认为他猜疑心重的,只好说。我正打算放了他。

    于是赵顼给苏轼定了一个讥讽政事的罪名,贬成黄州团练使,这不是差官,而是一个戴罪的职官,所以苏东坡在黄州过得很苦逼,所以才有了酒囊饭袋的由来。

    那不是正常的官员薪酬,只是特订的一些有罪的官员,朝廷不会发放“现金”,而是发放一些实物折价成工资,名曰折支。发给苏东坡的折支就是官酒卖完后的酒袋子,苏东坡每天面对着一大堆酒囊。叹道,这就是苏某的饭袋……

    千万不要以为酒囊真的是官员工资了。

    但从这一刻,一个文魁星才正式冉冉升起。这个苦日子过得很长,直到大苏离开黄州,小苏这才将王巨那三千贯钱,以及他自己省下的两千贯钱,拿出来,送给了大苏。

    王巨写完这封信,就没有再想大苏命运了。

    到了动手之时。

    不过这两家一直未动手……王巨没办法,于是大军东向,调过头对付罗殿人。

    那个阿昌谋反时,罗殿一些部族配合他,出动了一些兵士。

    但王巨用兵罗殿,可不是想经营西南诸夷,这段历史更悲催,并且王巨还知道一点,那便是凤凰古城的那个长城。

    有人说朱元璋残忍,他只是对官员残忍,造成这原因还是他悲催的少年时光所带来的想法,对平民百姓,实际罕有其他皇帝能及之了。特别是对蕃蛮落后地区,朱元璋更是减免钱粮、赋税,鼓励他们农耕生产。然而面对贵州地区,老朱头痛了,这里山高林茂,灭是不能灭,想感化教导又不听,又因为贫困,时常出来抄掠汉人与熟蛮。于是老朱无奈之下,采取了宋朝对梅山蛮的那种极端做法,用各个卫所与熟蛮土司联合,组成了一道森严的防线,将生蛮彻底隔绝起来。

    但还是不管用,于是明朝又以凤凰古城为中心,修成一条长达近四百里的长城,由熟蛮与汉人共同组织成民兵,训练与巡逻防御,但终明一朝,这里始终动荡不休。到了清朝,出动了十八万大军,都没有将这片地区搞掂。

    不要说明朝残忍,至少老朱对待百姓真心是大爱,然而不如此对待,难道周边的熟蛮与汉人就当被抄被杀吗?

    所以王巨仅是恫吓一番,让他们臣服就可以了。

    至于治理,怎么治啊?

    当然,老朱的做法他也不会采纳的,他打算还是土司制度,并且是宋朝的买安的土司制度,然后利用周边都属于宋朝的优势,利用商贸等形式,让他们文明渐渐进步。

    不过也要适度地亮剑震慑,这次用兵就是震慑。

    其次,便是整合乌蛮士兵。

    王巨对那些战俘十分守信诺,教育后,协助平定各寨,便一一释放了。然而有不少战俘主动要求重新加入军队。一部分是洗脑的作用,一部分是贪图薪酬。

    还有一部分就是税赋。

    因为大理的封闭性,后人对大理的历史不大了解,多认为是一个详和的国度。

    实际非是,大理的赋税之重让人难以想像,一般得交纳田产所得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如果按照这个税率,宋朝就天塌了,即便按田册上的亩数,宋朝两税也达到了一亿五千万甚至更多!

    除了赋税沉重外,徭役同样沉重。大理用兵少,这些重的赋税用到哪儿了?别的不说,且看大理境内有多少寺塔?就象后来闻名于世的吴哥窟一样,这些华丽的建筑都是用民脂民膏堆出来的。

    然而王巨听到后却是大喜,而且他还将这个情况隐瞒了,没有向朝廷汇报。

    大理税赋越重越好,以后轻徭薄税,才能迅速将人心收买过来。然而千万不能让朝廷知道了,不然他的收十税一的赋税就不能通过了。

    乌蛮对段氏有大功,因此免掉徭役。实际大理徭役之重实难想像。往往豁免徭役就是最大的优惠。

    免的是徭役。赋税却没有免掉。

    现在王巨将土地均分,收十税一,比如原来一亩耕地收成是两石,按照大理的税赋就要税0.7——1石的税赋。但现在交纳的税赋不足两斗,想一想百姓的心情会是如何?

    不然王巨那有那么快就将嚣张无比的乌蛮各部安定下来?

    百姓真心支持啊。

    有的战俘就是看到这种变化,才自发地请求加入宋军。

    并且乌蛮人确实比较剽悍,只是王巨经济不足了,只招收了六七千人。而且这些乌蛮战士又严重缺少配合。那么通过这次实战,能进一步地让他们学会配合,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军队。

    但主要原因就是通知这两家人,我开始经营西南夷了,对大理我是不感兴趣的。

    这一招很管用,前面王巨大军东向,后面杨家动手。

    …………

    “嗖”,一支箭飞来,一名家丁中箭倒下。

    岁数更小一点的段正淳吓得哇哇直叫。

    段正明安慰道:“二弟,莫要怕。”

    但是攻打王府的叛兵越来越多了。管家急忙说道:“小王爷,你们快点逃跑吧。”

    “阿爹还在皇宫。”

    “大王爷顾不上了。快点走,我带着家人掩护你们。”

    “娘娘她们怎么办?”

    “也顾不上了。”

    杨义贞终于在年底前动手,而且乌蛮被王巨收服,他也没有了顾忌,所以做法比史上更果断凶残。凡是段氏子弟一律杀无赦。

    只有将段氏子弟杀完了,他才能坐稳江山。

    而且在杨高两家默契地配合下,忠于段氏的军队与将领全部送到自杞边境与王巨作战。虽然后来大多数士兵释放回来,但那些重将却被王巨用“高官厚禄”收买下去,送到宋朝享清福了。所以杨义贞更加肆无忌惮。

    叛乱开始。

    杨义贞先是找了一个理由,将段氏重要的宗室子弟一起召到皇宫,杀戳这才开始。接着用兵各个王府。

    这才有了这一幕。

    管家说完,就立即将这对失魂落魄的兄弟俩强行拉到后花园,在后花园有一个小门,小门后面是一个僻静的小巷,让他们从小巷逃跑。

    “娘娘,”段正淳喊了一声。

    “小王爷,不能喊哪,”管家想想不对,又替他们换下了一身衣服,给了一些碎银子说道:“快走。”

    “我们到哪儿?”段正明这时候整傻了。

    虽然他才智也只能说是平庸,但身在这样的人家,岂能一点都不懂?杨家乃是他伯父用来牵制高家的。怎么杨义贞会谋反?他想不明白了。

    管家说道:“逃向高家。”

    “高家?”

    “只有高家,才是你们活路。”管事说道。他也知道高家不是很好的去处,但能逃到哪里?而且自此一乱,乌蛮人又被宋朝占领,大理段氏可以说是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了。

    “杨义贞怎会是这样?”段正淳睁大眼睛,不解不服地问。

    大理历史不是这样书写的,因为信仰佛教,所以段思平只是让杨干贞出家为僧,而不是杀死。后来段氏内部多次争斗,失败者同样是逼其出家为僧,就象段思英。或如杨允贤谋反,段氏照样用了这个反贼杨义贞。

    “二弟,我们快走吧。”段正明说道,他终是看了一些汉家的史书,知道汉人改朝换代时的残忍。汉人能这样,杨义贞为何不能这样?

    “出来了,出来了。”另一边有人说道。

    “这个段府还有懂事的人,不笨。”

    他们就是王巨安排来捞人的。

    在这个动荡时候,想捞人是何其困难?并且等了很久,才等到段府将段正明兄弟送出来。

    段正明带着弟弟段正淳往外面逃。

    几个穿着象乞丐一样的人迎了过来,问道:“世子,哪里逃。”

    段正明吓坏了,不过迅速反应过来,这个人是用汉家语问的,不是大理的方言,于是不由自主地答道:“去押赤城(鄯阐府都城,今昆明)。”

    “久闻世子饱读诗书,难道不知道汉献帝下场吗?”

    “我们能去哪儿?”

    “现在城门一起关上了,哪儿你们都去不了。”

    “那怎么办?”段正淳颤着声问。

    “二世子,你们也不要问了,时间紧急,立即换衣服。”另一人说道。

    穿仆役的衣服都不行,得换上乞丐的衣服。

    “你们是什么人?”

    “我们是少保派来营救你的人。”

    “少保?”

    “少保与你有一面之缘,对你颇有好感,他估计大理要变天了,于是安排我等在城中准备接应你。”

    “能不能将我娘娘救出来。”段正淳问。

    “少保原来准备救的只是你大哥,现在搭上你,已经很不容易了。人多目标就大,你让我们用什么救你们的母亲?”

    “二世子,一会你家就要被攻破了,一下子少了两个重要的世子,杨义贞会不会全城搜索?”另一个站在高处放风的乞丐说道。

    “不要哭了,快换衣服逃命吧。”

    在大伙催促下,这对兄弟换好了衣服,一人说道:“快走吧。”

    不是出城,而是找地方躲藏起来。接下来才是最困难的,城中要想办法躲藏起来,躲过杨义贞的搜捕。风声平息下去,还要想办法一步步逃到石城郡,这不是一步两步路。相信还有其他段氏子弟逃了出去,那么这一路上避免不了,会有森严的盘查。(未完待续。。)

第685章 打开天窗说亮话

    “报!”一名探子飞马过来,向王巨送来消息。

    不是杨义贞动手的消息,也不是高家起兵的消息,乃是姚麟送来的战报。王巨拆开看了看,略有些皱眉。

    “难道姚将军失利?”黄骅问。

    “也不算失利,醇之兄,你看。”王巨将战报递到黄骅手中。

    “还是轻敌了。”黄骅看后说。

    但也不算是姚麟轻敌,包括王巨这一回都有些轻敌了。

    其实之前的战役,王巨都是很慎重的,比如自杞,先用修路为名,再故意怯敌地将各部主要力量吸引到那个草甸子上,一举而歼之。再逼迫各蛮酋交出寨中子弟,将广南西路那套做法搬了出来,进行第二波打土豪,分田地。这样自杞州就顺利拿到手中了。

    乌蛮还是如此,几乎将乌蛮主要兵力一起吸引到了自杞州边境,又再次将乌蛮兵力吸引到地势较为平坦的温水河畔,一举逼降。有的部族各个大大小小头领都被全部活捉了,所以接下来也顺利过渡到治理阶段。

    即便乌蒙那边,也派人了解详细的情报后,燕达大军才北上的。

    可只有罗殿蛮那边动手有些匆忙。

    开始姚麟过去比较顺利,大军一路深入,继续打土豪分田地,但深到普宁府,也就是汉朝夜郎国时,遭到了罗殿蛮的顽强反击,这一战双方损失惨重,虽然将罗殿蛮击败,姚麟部下也折了近三千人。可以说大军西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

    损失必然会有的,但这就非是王巨本义了,至少他不想将大军陷在西南夷这块苦逼的地方。

    而且时间也拖不起了。

    王巨想了想说:“紫山。立即回后方,从后方调一万大军自观山北上,前去支援姚麟将军。”

    王巨西上,带的兵力并不多,主要是供给困难。包括交趾那边,也只有和斌的一万名手下。余下的一起放在桂州或邑州就食了。

    调的就是这部分军队。

    王巨写完调令,王紫山带着几名侍卫冲回广南西路。王巨又进屋拿来地图观看。

    但地图上标注的山川河流有限,不是没有,而是没有相关的情报。

    其实自汉朝起。就开始逐步经营这片地区,到了宋朝,反而放任自流了,翻开整个北宋历史。夔峡路发生的战斗。不过是长江以南地区,多是因为生蛮时常入侵,不得已才无奈的开边。可这种放任自流,反而使得这片地区更加封闭与落后,越落后越野蛮。这才是历史的真相。于是王巨在地图上什么也看不出来。

    也不是不可以经营,如果宋朝让王巨坐拥广南两路与未来大理路的大权,徐徐经营十年,这一地区问早晚还是能得到解决的。

    但这是不可能的。

    王巨无奈放下地图。又传令给姚麟,后方分了土地的就算了。但前面就不要再分土地了,继续保留土司制度,以便不要激起这些蛮首们顽强的抵抗。以拉拢为主,这个拉拢不是拉拢普通蛮民,而是真正的蛮酋了,震慑为辅。最好经过一场漂亮的大捷后,派使通报各族蛮酋,逼他们诚服,那怕做一个样子就可以了。然后迅速将这场征战结束。

    两道命令下达后,琼娘走了进来,说道:“官人,小黄有了。”

    “哦,去看看。”

    这是王巨收养的两匹矮马。

    大理四种马,乌蒙马,大理马,腾冲马与吐蕃高原马。

    乌蒙马与大理马都很矮小,但它们还能勉强做战马。王巨组建的骑马三分之一就是这两种马,另外还有广南西路本土马,至于吐蕃高原马与腾冲马则是很少了。

    还有两种马,就是来自邕州南部地区与大理的两种矮马。

    这两种矮马可以骑,但不可以做战马了。

    可它们也有它们的优点,吃苦耐劳,并且对饲料也不挑剔,比较容易养活。做战骑不可能,可做拉货的牲畜却是一流的。

    王巨还鼓励着当地百姓饲养,最少比毛驴子强吧。

    然后各个管事前去大理购马,顺便打听情报,以及其他的一些布置安排,比如郑宣和前去谋统府钓鱼,比如蒋清等人前去大理府捞人,不过有的管事对马不大清楚,反正大多数马都不高大,于是将一些大理矮马也买了回来。

    也不是说它们没有作用,但不能当成战骑了,王巨只好将它们售给百姓商贾用来拉货。不过这样一来,肯定很亏的,一是战骑,价格高一点无所谓,一是驮骑,价格高了就不划算了。

    有一天琼娘也过去看,看到一匹金黄色的矮马,大大的眼睛,长长的鬃毛,很是萌哒哒,于要收留。

    那就收留吧。

    结果这个小黄马又勾搭了一匹小花马,于是王巨家中便养了这两个宠物。

    是宠物,非是座骑,王巨另外还有其他的座骑,从西北带过来的,有的不适应南方天气死了,于是王巨又补充了几匹较为高大的腾冲马。

    在王巨眼中这些马才是真正有作用的马,甚至王巨还打算引起大食马,当然,不是引进到宋朝来,没有很好的饲养场地,即便引进到纯血马,也不能很好的杂交。

    这是打算引进到大洋彼岸那个大洲上,与原先引进的女真马杂交,看看能不能产生一个更优良的马种。

    实际目标一样,就是想办法使马变得更加高大,更加能吃苦,那么在战场上威力才会更大。

    可实际是这两个小萌哒哒到了王家后,比其他的战马更受欢迎。

    王巨走到马厮去看,那个黑白相间象奶牛一般的小花马亲热地用舌头舔了舔琼娘的手。不过却用傲骄的眼神看着王巨。

    琼娘咯咯地乐。

    “这不是马,是牛,还是那种最没用的牛。”王巨很不满地说。

    在家中仆役饲养下。这匹小花矮马长得太肥了,肥得完全象一头肥胖的奶牛。

    倒是那头黄雌马稍好一点,王巨摸了摸小黄的肚子。

    果然象是怀孕的样子。

    “喜欢就再养几匹马。”王巨说道。

    “带回京城?”琼娘问。

    “嗯。”

    “那太好了。”琼娘高兴地说,她明白丈夫的用心,带到京城,是给几个孩子做宠物。

    小黄不知道哪里好,只是看到女主人高兴。也高兴地踩着蹄子,就象在跳舞。

    王巨抱头脑袋说:“卖萌的孩子,不对。是卖萌的少妇最无敌。”

    …………

    “去,去,”食肆店走出一个凶狠的大婶,将段正明兄弟往远处赶。

    段正明心里说。我们不是乞丐啊。更不是向你讨要食物的。

    但闻着糌粑的香味,段正明不由地咽了咽口水。蒋清将他拽到边上,低声说道:“大世子,随我来。”

    他将段正明兄弟带到一处清澈的水塘边说:“你们看看。”

    段正明与段正淳埋头看着水面,水面上浮出这对难兄难弟的身影,衣衫褴褛,面黄饥瘦,几乎都不成人形。

    “世子。不是我有意折磨你们,只有这样。才能带你们逃出城。今天我们就出城。”

    几个乞丐慢慢向城门口走去。

    大理城中有许多百姓,杨义贞不可能将城门一直封锁的,十几天后,城门又打开了,放百姓进出,只是盘查十分森严。

    段正明忽然低下头,说道:“不能出城。”

    “为何?”

    “城门口有一个人是我家的下人。”段正明低声说道。

    这些天,他问了好几次家人的情况,蒋清皆说不晓得,最后段正明没有再问了,但心中也知道了结果。这让他很悲伤。

    然而杨义贞杀的只是段氏的直系亲属,至于仆役不会杀的。城门口有一个正是段正明家的一个仆人,配合着大理官兵观注着行人。

    不用多解释,蒋清也判断出杨义贞手下攻破段正明家后,发现这对兄弟不见了,毕竟他们乃是段廉义的亲侄子,而段廉义一直无子,因此段正明兄弟理论上也是大理未来的接班人之一。杨义贞必然对这对兄弟很重视。

    大约搜查全城无果后,让段正明家的下人站在城门口,防止段氏兄弟逃跑。

    这有点难办了。

    “回去。”蒋清说道。

    几人退回一个破庙,庙前是一个鱼肆,边上是一个大拉圾推,臭气冲天。正是这种恶劣的环境,他们才逃过杨义贞的搜捕。

    天色渐渐临近黄昏,几只野狗在拉圾堆上翻找着食物,有一只狗找出一个大骨头,其他野狗便上去争抢,然后打了起来,那只狗不敌,丢下骨头一边逃跑一边发出不满地呜咽声。

    段正淳感到自己就象这只野狗一样。

    实际还好啦,如果王巨不是受某人影响,何必捞他们兄弟,段氏宗室子弟不要太多。

    若那样,他们现在早就被杨义贞手下给干掉了。

    段正淳说道:“我想娘娘。”

    段正明闭起嘴巴,他不仅想父母,还有他订亲的董家小娘子,也不知董家怎么样了,这些天他都不敢再问下去。

    段正淳又问蒋清:“没有人反抗那个乱臣贼子?”

    “二世子,你说谁反抗?除了鄯阐府高家,谁有力量反抗杨家?”

    “百姓呢?”

    “我们大宋十税一,你们大理十税三五,指望那个百姓支持你们段氏?”

    “不会那么重。”段正明睁大眼睛说。

    “大世子,你锦衣玉食,当然不知道了,可你们大理税赋就是那么重。”

    “那么重的税赋用到哪儿去了?”

    “我怎么知道?”蒋清一摊手说。

    也不是这么多税赋全进了国库,而是大多数落到各个豪强手中,原来南诏保持着原生态。但南诏从巴蜀掳来大批工匠后,带来了先进的工艺,也带来奢华的生活。就象大理的策筇竹杖,又名金藤杖,一根普通的拐杖,却在拐杖外面镶金,工艺无比的复杂,所以到了宋朝后,都成了价格无比昂贵的超级奢侈品。

    各个贵族想要维持这样的奢侈生活。岂能不苛剥百姓?

    当然,也不是宋朝就是天堂了,宋朝有许多厉害的主户。他们收的租子,同样达到了百姓收入的近半,这与大理十税三五一个性质。

    但比起占城,两者还远远不如。占城与天竺的首陀罗更惨。

    也就是大理百姓能勉强活着。但活得很卑微,所以史上元明进入大理后,罕遇到强烈的反抗。

    这个道理蒋清一时半会讲不清楚,于是他又说道:“大世子,这回你明白我们家少保能迅速安定乌蛮的原因吧。”

    “那么他那个十税一能维持支出吗?”

    “你能问出这个问题很是不错,十税一确实很难维持支出,不过还有其他的税赋,比如商税。”

    “那还不是敛民?”

    “大世子。那天你逃出来,虽然穿着仆役衣服。可里衣却是刺绣,你认为普通百姓能穿得起刺绣吗?那么这种商税等于从谁身上征得的税赋?我朝税赋也重,但这个税赋征得均匀,穷人征得少,富人征得多。所以百姓支持,可你们大理这种税赋,普通百姓如何支持你们段氏?”

    蒋清美化了宋朝税务制度。

    从赵匡胤立国时,他提出了齐人,理论上是想这样征税的,可实际执行却不是那么一回事。

    即便王巨在广南西路进一步地“齐人齐税”,也没有真正做到穷人少征税或不征税,富人多征税,必要的牵就在所难避的。

    “高家把持朝政……”段正明辨解道。

    “那是你们段氏没有能力,不然如何让一个大臣把持朝政。就象我们家少保,这么大才能,但一直对官家忠心耿耿。”

    “如果不是你们家少保用兵乌蛮,杨家岂敢这么做?”

    没有王巨这次用兵,杨义贞也敢这么做,只不过时间稍稍晚一点。

    蒋清不知道了,但他还是讥讽道:“自身没有本事,何必怪罪别人?就象郭公南下,没有歼灭交趾,难道要怪占城国与真腊国违约没有发兵配合吗?”

    段正明哑然。

    “大世子,你信佛,佛的宗旨是什么?拯救百姓,众生平等。少保这次就是拯救你们大理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百姓,望大世子配合。”

    段正明还是不说话。

    蒋清又说道:“并且你们段氏能不能保全,全在大世子一念之间。”

    直接就说出来了,我们冒死捞人,就是指望你们兄弟俩在未来会发挥作用,协助王巨将大理迅速安定的。不过王巨对他们兄弟真的没有恶意,而且在他未来规划中,替兄弟俩安排了一个美好的未来。

    蒋清说完没有再说话了,那群野狗仍为那根骨头在打架,蒋清也无聊地看着它们打架,忽然他眼睛一亮……

    天色渐渐黑下来。

    兄弟俩不顾得周围的臭味薰天,又累又饿又担忧地进入梦乡。

    第二天刚亮,他们就被蒋清叫了起来,再次来到城门口,城门口一群乞丐正在打架,将城门口堵住。其中一方三名乞丐正是蒋清的手下,对方乞丐人数更多,可是蒋清三名手下打得很顽强,被揍得鼻青脸肿的,还继续在撕打着。

    段正明不明所以然,蒋清却低声说道:“你们兄弟分开,一前一后出城。”

    不能呆在一起,那么就容易被段正明家的那个仆役认出来了。

    “二弟,你先走。”段正明说道。

    段正淳要推让,蒋清却催促道:“快走。”

    蒋清的另一名手下强行带着段正淳来到城门口,另一边还在撕打,段正明家的那个仆役也好笑地看着这群乞丐在打架。

    “二世子,走。”蒋清手下低声喝道。

    两个乞丐,一身臭味,余下士兵皆没有太注意,让两人成功逃了出去。不过这些士兵不能允许这两群乞丐再打下去了,一个个上来吆喝着。将他们趋散。

    “快走。”蒋清又说道。

    再不走就来不及了,说着,拉着段正明的手冲向城门口。这时。正好那个仆役也看了过来,段正明连忙低下头,一颗心卟通卟通地跳。

    那仆役没有看到段正明的面部,只看到一个额头,觉得眼熟,不过随即被段正明身上一股臭味吓得退开。

    两人成功逃出城。

    蒋清带着他们继续逃,逃到洱水边上的一个山上。山上有两个牵马的文士。看到他们来了,欣喜地说:“宗正兄,终于逃出来了?”

    蒋清点了点头。

    很不容易的。如果不是昨天晚上看到那群野狗在打架,他还想不出今天的计策,正是因为看到那群野狗在打架,他才想出一个办法。早上让三名手下在城门口找到另一群乞丐。刻意发生冲突。然后撕打起来,一边打一边就引到了城门口。不然还是没办法逃出来的。

    “良平,你有没有带食物过来?”

    “有,”那个字良平的文士从马背上取出一块牛肉。

    “两位世子,请用。”蒋清说道。

    段正明兄弟俩狼吞虎咽吃了起来,快吃完了,段正明说:“你们不吃吗?”

    “吃完了才想到我们?”蒋清乐了,又说:“无妨。这几天我们并不饿,之所以一直让你们挨饿。正是让你们饿瘦了,加上又脏又臭,才不易让人辨认出来。大世子,二世子,吃苦了,莫怪罪哈。”

    “不会,我还要谢过你们救命之恩。”

    “这个不能谢我们,要谢谢我们家少保,”蒋清说完,与那两个文士到另边低语了一番,重新走回来说道:“两位世子,高家起兵了。”

    “高家起兵?”

    “这个皇位,杨家想坐,高家同样很早就想做了。少保托我们问你一句话,有两种选择。现在你们兄弟是奇货,奇货可居也。高家后发制人,如果得到你们兄弟俩,那就更占据了大义,杨家也就危矣了。少保想拯救大理一方百姓,同样想得到你们兄弟俩人,那么就能迅速将大理叛乱平息,还这一方百姓一个真正幸福的生活。所以现在给你们一个选择,如果你们想做皇帝,只能到高家,高家想争取更多大义,说不定就会扶持你们兄弟中的一个做大理傀儡式的人君。但大理安定下来后,你们兄弟性命就危险了。毕竟高家隐忍了这么多年,高智升也老了,他们等不起了。不过你们若不相信少保,虽然沿途有许多关卡盘查,但我们还会保护你们兄弟向东南方向下去,前去鄯阐府。第二个选择,就是投奔我们家少保,少保不会扶持你们继续做大理人君,但会给你们兄弟一个承诺,他向官家替你们兄弟讨要一个异姓郡王,并且是可以世袭的异姓郡王,还有适当的封地薪酬,只要你们子孙以后不谋反,子子孙孙就可以与我们大宋共享富贵。那么我们就撤向东北方向,先去东川郡,这一带关卡不多,盘查也不严密。”

    毕竟是蛮人,性格直爽,王巨也不隐瞒,让手下人直接将利害关系说了,任由段氏兄弟选择。不过段氏兄弟若不识大体,选择了高家,王巨真会让这几名手下掩护段氏兄弟去高家。

    那么以后王巨就会大力扶持杨家,直到将高家打败,至于高家败后,段氏兄弟什么下场,王巨就不管了,然后再兵向杨家。

    那样更复杂一点,也更彻底一点。

    反正不会强迫段正明,强扭的瓜不甜……

    蒋清看到段正明嘴张了张又说:“不急着回答,我那三名手下还没有出来,要等他们,你们可以慢慢想。”

    段正明想了许久问:“少保不是说对我们大理没有企图吗?”

    这是一个大问题,王巨的做法看似很漂亮,不但派人捞了他们兄弟出来,也打开天窗说亮话,由他们兄弟选择,似乎选择也不错。现在段正明只想活命了,那会想什么人君皇帝的啥。不过王巨不守信诺在前,让段正明如何相信?(未完待续。。)

第686章 山林

    蒋清心中好笑,心想,你还真将自己当成了皇储?不过王巨吩咐过,得开诚布公,不然就会为将来留下不好的尾巴,蒋清还是耐心地解释着:“大世子,当初少保未必会图谋你们大理,即便有这个想法,也未必会执行。这两者区别,你明白吗?我再打一个比喻,当你们大理强大到一定地步,想不想用兵交趾?想不想用兵中原?就象我朝,想不想收复燕云十六州?想是一回事,执行却是另外一回事。”

    蒋清这样说,确实很迷惑人。

    不过若是大理上下一心,团结一致,轻徭薄敛,就象金大大UU小说所书写的大理,仿佛一个世外桃源,那么百姓必然会支持,王巨岂会用兵大理?

    “所以开始时少保的底线,便是让你们大理向我朝称臣,确立主次关系,以便让边区诸蛮安定,这也是黄醇之与你一道去大理城,并且最终同意与夜苴部联亲的原因。不过那个丑陋的洞房之夜,这个机会就失去了……为何?不仅仅是一个女子悲惨下场,少保也不可能真为一个女子,冲动的用兵。它意味着的是你们大理人的态度,是高高在上的,倨傲的,桀骜不驯的,即便你们段氏会称臣,这些部族仍会轻视我朝。”

    “不是这样……”

    “你是想说入乡随俗?我不说别的,假如你们段氏宗室有公主郡主下嫁给一个普通百姓,会不会入乡随俗?所以少保兵伐乌蛮,但没有想到你们大理所谓最强的乌蛮军队。不过如此。试问。让少保为何不产生既得陇,复望蜀的念头?知道这个典故吗?”

    “知道。”

    这不是指曹操的得陇望蜀,而是指光武大帝刘秀的得陇望蜀。

    蒋清心中忽然产生一个荒唐的想法,不知道少保能不能与光武大帝相比?这个……王巨即便带着大手指,也是比不上光武大帝的。

    而且一个君,一是臣,也不能相比。

    但说明在蒋清心中,王巨的地位高到这种地步了。

    前面是忽悠。后面才是真的,既得陇,复望蜀了。

    “灭你们大理容易,以后想顺利治理才是最困难的,但经过杨义贞这次叛乱后,以后的治理虽难,不会难到让人畏惧的程度,我这样说,你会意吗?只要少保轻徭薄敛,即便有叛乱也不会多。但少保想治理这片地区。同样不想产生多少血腥的战斗与镇压,所以少保才派出我等。设法相救你们。”

    “我们投奔高家,少保会不会对我们用兵?”段正淳在边上问。

    “你说呢?你们投奔高家,我们绝对将你们安全地送到高家,但当初的情份,到此也就消失了,一旦成为路人,也就是敌人。”蒋清不客气地说。

    “别说了,我们愿意投奔少保。”

    “那么祝我们合作愉快。”蒋清满意地说,然后努了努嘴。

    那两个文士从马背上又拿下一个小包袱。

    往东南去是东南的行头,往东北去则是东北的行头。一行人立即换上了猎人的行装。

    等了许久,蒋清那三名手下才逃出城。

    为了引起轰动,好吸引城门口士兵的注意力,刚才那一殴打得很厉害。

    对方的乞丐多,三名皆吃了不少的苦头,全部被打得鼻青脸肿,遍体鳞伤,好在没有出现致命的伤。

    不过一行人都很高兴,不管怎么说,在城中太危险了。

    大家休息了一会,向东北方向出发。

    这里多是山区,那两个文士又说道:“请稍等。”

    说着骑马出去,好一会才回来,然后向每人发放弓箭与刀。

    一行人就进入了茫茫山林地带,蒋清又说道:“大家尽量不要分散。”

    相对于后世,现在野生动物更多,就象后世消失的华南虎,现在宋朝不知有多少。

    所以产生了许多猎户,也就是那种不事耕种生产,专门靠狩猎为生的百姓,大理的野生动物资源比宋朝还要丰富,因此一行人刚进入山林,便遇到了危机,一群野生象正在溪边饮水。

    “绕过去,”一人说道。

    这些个大家伙虽然不是让人最畏惧的动物,但也是让人头痛的动物,如果招惹了他们,那怕是猛虎,也会不死不休。不但大理有,广南也有,最让百姓深恶痛绝,不是它们吃人,而是以为自己是巨无霸,时常从山林里出来,糟蹋百姓的庄稼。

    几人小心地绕过这群野象,不久一人又说道:“二世子,当心。”

    说着一挥刀砍下一条颜色青绿色,伪装得很好的毒蛇。

    段正淳岁数还比较小,于是眼睛又湿润了。

    这个蒋清倒是能理解,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锦衣玉食,哪里吃过这么多苦头。他安慰道:“野兽不可怕,可怕的乃是人心。幸好你们选择了少保,如果选择了高家,虽然都是大道,可我们想平安护送你们到高家,那才叫一路艰难。”

    段正明点了点头,然后拉起段正淳的手,安慰地拍了拍。

    这个举动让蒋清很赞赏。

    他又说道:“最难的就是这段路,到了华竹部(元谋县),杨家控制力就差了,那时候我们就可以购买几匹马,不从大路走,但可以从小路骑马直奔东川郡。”

    但也不容易,从大理到华竹部整整四百多里,几人走了近十天,还没有到达华竹部,依然在山林里钻来钻去。

    夜晚来临,蒋清带着几名手下,出去转了许久,打来两只野鸡,还打到一只孔雀,当然,现在没有动物保护的说法,这只孔雀也成了他们的腹中餐。

    大伙将这三只野鸡毛剥光了,抹上盐巴,放在火上烤着。

    “今天是除夕,哦,忘记了,你们大理新年节日乃是三月的桑勘比迈节。”蒋清说。

    “大理也过元旦节的。”段正明说道。

    不过大理对元旦节就没有那么慎重了,其实在宋朝现在元旦节也比不上元宵节热闹。桑勘比迈节只是当地人的发音,泼水节的原形,但现在还没有出现泼水节,只是这个新年节。

    但总的来说,大理与宋朝习俗差距不大,特别是白蛮,除了略带一些方言发音外,余下几乎可以将他们当成汉人看待了。

    “宗正,你好象是中原人氏吧。”

    “我不是中原人氏,乃是江南西路虔州人氏,”蒋清答道。

    “你为何来到大理?”

    “我不是来到大理,而是少保的下属,据少保打探来的消息,杨家可能会动手,可能会杀害你们段家的人,所以少保刻意让我们来援救你。”蒋清说道。

    实际段正明意思是问你为何帮助王巨做事?

    其实不仅是他,还有许多文人,原先王巨招收的多是管事与各个经济人,不过迁徙百姓多了,也必须增加管理人才。

    因此王巨陆续派人招募了几千名文人,多是连举子都没有考中的文人,反正宋朝读书人不知凡几,又多是苦哈哈的学子,这些人迁徙走了就走了,朝廷不会注意的。王巨要求也比较简单,举子的什么无所谓,能识字就行了,如果在算术上造诣不差,那是更好不过,其他的要求主要就是精明强干,忠诚度强,然后陆续任用。

    有的文士经过实际磨练之后,确实是不行了,于是成了各个学堂的教授,当老师总可以吧。

    有的已经证明了自己,陆续得到重用,有的还在继续证明自己,不过蒋清属于前者了,正是因为他机灵,才委派了这个重任。

    这个蒋清肯定不想说的。

    段正明也没有深问,而是道:“不知外面如何了?”

    “不知道,”蒋清答道。

    反正外面肯定在打着,并且打得天翻地覆。

    这时山林里传来一声虎吼。

    几人紧张地盯着虎啸的方向,大理同样有虎有豹,不过虎的块头要比北方稍小一点。然而大家同样不想与这个危险的大家伙发生冲撞,他们可没有李继宣的武艺(宋初名将,陕州虎患严重,十七岁的李继宣前去陕州,杀死二十几头猛虎,生擒两虎一豹,献给赵匡胤,生猛得一塌糊涂)。

    蒋清辨别一下说道:“无妨,虎有虎的地盘,离得远,不会来此。”

    段正明忽然问了一句:“大理离宋朝也远。”

    虽然大理比较封闭,但不象交趾那样,入侵过宋朝。

    蒋清说道:“是如此,但你们大理不是占城,占城国家很小,危害性不大。然而你们大理面积广大,只是你们段氏不作为,一旦有一枭雄掌控大理,谁都不能保证,不会再发生南诏之害。”

    段正明无语可说了。

    南诏两次入侵巴蜀,确实给巴蜀百姓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大世子,明白了吧?主要是大理国家大,最宋朝近。不过大世子请放心,少保不会将对待交趾那一套搬来对付你们大理的,为何,交趾人性格残忍,动不动就屠城屠民,不仅有邕州惨案,还曾在占城境内大屠杀过。所以少保用了极端的手法,对付交趾百姓。不过大世子忽然问这句话是何意?难道想振兴段氏?”

    “不是,”段正明连忙否认道。

    但不管怎么说,大理沦落到这一步,段正明也多少有些不开心,他看着茫茫的山林,忽然想起以前幸福的时光……(未完待续。。)

第687章 飞钱司

    不过段正明未来的生活,不会象他想的那么惨……

    一行人在山林里又转了两天,正月初二下午,蒋清带着大伙钻出山林,这里就是华竹部地界了,属于乌蛮与白蛮混杂地区,这也意味他们相对也变得安全了。

    于是蒋清找来几匹马,几人骑马向东飞奔。

    蒋清先行找到王巨,将情况禀报了一下。

    第二天段正明与段正淳兄弟就被带到。

    王巨让他们坐下。

    这些天亡命生涯,让这对兄弟吃了不少苦头。

    不过王巨也没有说,而是道:“世子,你看看。”

    王巨说着,拿出一张纸,就是他写给朝廷奏章的草稿。

    得到大理,得治理大理。

    如何治?王巨在这张纸上写得很详细,流官与土官分权而治。

    因为大理情况特殊,因此必须置永久性的经略使,主管大理一路政务,永久性的安抚使,与兵马总管一文一武掌管大理军务,提举使与转运使,掌管大理财政,刑狱使掌一路刑狱案件,营田使掌一路农田水利,不过营田使则属于经略使管辖了,因为农田水利也是政务。

    实际就是在州府以上正式置了一级官员,让大理变成三级制度,路、州、县,而非是象其他地区是州县两级官制,虽然路有提举司、转运司、刑狱司等机构,不过对州一级别的官员罕有直接领导权。

    为何得分权,这也是王巨害怕出现安禄山之类的情况,毕竟是大理。而非是中原地区。

    一个分权。政、军、财、刑分割。就不易产生安禄山。

    而且为了进一步防范,流官三年一任,但为了接手的官员熟悉当地情况,所以是分批交接,如第一年任命经略使,第二年则任命安抚使,第三年则任命提举使。

    不过必须置路一级别官员,毕竟大理广域广大。贫富不均,生蛮也多,以后随时能出现叛乱,如果不置路一级官员,则无法教导当地百姓,合理的开发,也不能根据情况调拨财政赋税。就象腾冲府,那么多裸形族,如何征税,不能征税。难道不派官员治理,那么就要从其他地区调拨税赋支援。还有以防叛乱。那更是要集中力量去镇压了。

    这是路,下面才到各州府县,州府置知州知府、通判、判官签判,知置知县主薄,余下的则由附属官员将由蛮人担任,实行蛮汉共治局面,用此缓和冲突。

    税赋则还是王巨在广南西路执行税赋政策,若是两税则是十税抽一,若是身丁钱,则是身丁其家总收入的十五分之一。

    不过商税则必须把持住。

    不要小看了这个商税,未来罗殿与自杞能立国,则是茶马交易带来的庞大商税,南北江蛮之所以能强大,也是利用地形的优势,把持了汉人与西南诸夷的贸易税赋,所以才得以强壮。

    这个王巨必然杜绝了,那怕不惜用兵去讨伐。

    也必须控制住商税,否则这个十税抽一,根本满足不了未来治理所带来的支出。

    除了商税,还有坑矿作监其他的收入,结合在一起,基本就可以满足未来治理支出需要了。

    然后到兵,现在王巨手中的兵力主要是来自广南西路的兵,而且薪酬很高,将来肯定不能支付这样的薪酬,因此王巨将唐朝府兵制、屯田制以及郑白渠的保捷军制结合起来。

    未来大理的驻兵仍以广南的兵力为主,从善阐府镇池周边抽出一些耕地,让兵士实行屯田制度,屯田所得归兵士所有,然后象郑白渠保捷军那样,每年再发放十几贯兵饷即可了。这样就可以保留五六万的广南兵,然后将五六万广南兵分成三批轮戍,南边则是交趾、东面则是邕州桂州,西面则是大理。同时大理与交趾本路可保持五千到一万名土兵,那么足以能应付各项战事,而且由三路分担这几万兵支出较少的边军,也不会产生巨大的负担。

    并且都不用象河东河北路,要经过集训,兵力是现成的,平定大理后,将各军裁减一下,便能产生一支精锐的军队。

    然而还有的王巨并没有写。

    高杨两家打得不可开交,再加上段正明兄弟来了,奇货拿到手了,平灭大理已经难度不高。

    不过打败大理还不行,得要治理起来。

    这个过程必须要用兵,还必须要精心的治理,所以得有一个文武双全的人领手这项艰巨的任务。

    那么除了章楶别无第二人选。

    而且这个时间比较漫长,可能是三年,可能是五年,等到大理安定下来,才可以正式实施段正明所看到的流官制度。

    并且想要治理起来,就要最大限度地实施改土归流制度,别看诸葛亮七擒孟获,孟获对蜀国也比较忠心。假如蜀国不灭亡,但时间久了,谁都不能保证孟获子孙还会对蜀国忠心。唐朝南诏蒙氏就是最好的证明,南江蛮也是最好的证明,侬智高也是如此。

    因此最少得让大理境内三分之二地区实施改土归流,没有了各个蛮首掣约,大理才能真正治理起来,这个改土归流过程,必然会不停地用兵。

    所以也需要章楶南下,并且还要给章楶放权。

    还有余下的一些措施,真正没办法实施改土归流了,得将他们分化,分成各个小部族,那么即便叛乱,影响力了不那么大了,更易平定。

    这些就没有写在这张纸上了,王巨等他看完后,道:“除了这些措施外,还有你们兄弟。”

    “少保如何安置我们兄弟?”段正明苦涩地说道。

    “我第一个安排,会向陛下请求赐封你为大理郡王,至于你弟弟。则可以赐封国公之爵。并准以世袭。当然,能世袭的只能是你们以后子女中的一个人,同时,你们可以适度地去京城觐见陛下。”

    这个觐见的什么,真的无所谓。

    虽然宋太祖宋太宗干掉了好几个皇帝,不过那是在以前,现在则不同了,比如占城国王就释放回来。听说还带回大量礼物。

    再说他们是阶下囚,还能指望什么?

    王巨继续说道:“另外我在东川郡城这里将重建一个大型互市场所,大世子,你也去过广南,应当知道广南的商税制度,一道往税,本州之内一道过税,本路之内两道过税,但在这个互市里,往税非是百分之三。而是百分之二征税,过税则是百分之一。如果征收商货价格超过五十万贯,则归朝廷所得,若是在五十万贯之内,扣掉管理成本,余下收入会做为你们的收入。”

    百分之三的税率,扣掉管理成本,也能得到七八千贯了。

    不过段正淳问了一句:“如果商货很少呢?”

    这个得说清楚,不要以后让自己掏腰包来弥补,自己那有钱垫付?

    “若没有,一年也最低交给你们五千贯,当成你们的收益。”

    “为何?”段正明不解地问。

    “希望你们做一个对大宋忠心的郡王,并且五十年后,随着你们子孙增加,这个上限,将是一百万贯商货的税赋所得。如果满了一百万贯商货交易,那么你们段氏可获益一万多贯。”

    其实真正的原因不仅是收买段氏人心,也在收买乌蛮人心。

    东川郡也有许多乌蛮,泸州与戎州下面许多部族也多是乌蛮,许多部族比较闭塞,燕达用兵北上,打得很辛苦。并且为了用兵成本与节约时间,许多部族只好用了招抚政策,依然还是各个土司制度。

    如果将这个大型互市打着段家的旗号,那么就会有许多支持段氏的乌蛮交来交易。

    只要商贸交易了,商货流通起来,不仅改观了各族百姓生活,而且南北通流,也能改变一些地区封闭的情况。那么巴蜀地区以后就能与大理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这个王巨换不着说的。

    “至于你们所担心的交易商货数额不足,估计也不会出现,东川郡上面就是巴蜀,这个交易量很庞大,并且税赋少了近半,这里未来交易极限肯定不止五十万贯,一百万贯同样也有可能。这是第二个优惠条件,第三个,你们来看。”

    王巨拿出一张大理地图,上面标注得很详细,甚至每一座山峰都标了出来。

    段正明色变,人家情报都如此发达了,大理还能用什么来抵挡?

    王巨指着洱水边上的三座山峰与下面一块平地说道:“这里十顷耕地,它们将作为你们段家的永业田,这三座山峰上有一些茶叶,同样赐予你们段氏,作为永业田。当然,你们得派相关的人手去管理了。”

    大理有茶,不过现在的普洱茶名气不大,产量也低,不过若经营得池,这个产业也会带来一笔收入。

    “那么我们要做什么?”段正明问,他不傻,得到了这么多好处,就得有付出。

    “你们要做的就是对大宋忠心,适度地号召百姓听从朝廷管理,当然,你们做为大理未来最高的阶官,名义上的首领,也可以向朝廷提出一些建议,比如一些官员做得不好,一些政策不当,以便让大理百姓过上更美好安定的生活。同时若有大型活动时,你们也能做为最高官员参加,不过有一条切记,你们有监督之权,但不可以真正参与到军政政务当中,非是对你们不放心,而是怕你们的后代会产生不好的想法。这就是对你们唯一的要求。”

    “就这样?”段正明有些不相信。

    “大世子,你以为要怎样?”王巨道,段氏号召力没有想像的那么大,但也不可忽视,不仅眼下的用兵,将来的治理与稳定人心也会发挥作用,所以王巨才给予了这么多优惠条件。他又说道:“不过这段时间,你们最好不要外出。”

    得暂时将他们软禁起来,不过挑明了说。段氏兄弟内心就不会排斥。王巨又说道:“这一路长途跋涉。你们吃了不少苦,早点下去休息吧。”

    然后安排人手让他们下去休息了。

    等他们离开,王巨对黄骅说道:“醇之兄,你看看这份诏令。”

    也就是王巨提出那个旅游业的设想。

    朝廷同意了置飞钱务的建议,并且还在京城置了一个飞钱司,与邮驿监结合起来,反正都有兑换系统,两者不相冲突。并且不是王巨所说的南方城市,普及到了全部各个商业城门,一共有四十六个城市置了飞钱务。

    还有的大臣聪明的,曾计算了一下,如果措施得当,一年可以为朝廷敛出一百多万贯,甚至两百多万贯的收益。

    这么多收入,不算少了。

    但王巨其他建议,朝廷则没有再提了。

    黄骅说道:“一是朝中有大臣担心长途旅游,会有风险。二是朝廷还以敛财为主。”

    之所以有飞钱司的想法。是王巨从旅游业中联想起来的。

    为何有旅游业,为的是改善南方许多落后地区的收入。加强交流。而且一旦普及起来,确实会养活许多人。

    简单的,一路过来得要吃喝穿住行,这无疑就养活很多人了,还有王巨所说的,各景点销售当地的工艺品,观看当地人的风俗,以及导游的啥,这些杂七杂八加在一起,养活的人可不少。

    但朝廷在中间受益不是很大。

    又加上有风险存在,这才是朝廷没有批准的原因。当然,王巨自己派人组织,朝廷也不会反对。不过以后若是出了事故,其责任就是王巨的了,或者是王巨手下的了。

    “无妨,太过完美,反而容易让君主忌惮。”王巨自嘲地说。

    黄骅想劝,不过转念一想,如果宋朝真容不下王巨,还有海外呢,于是没有劝,只是说了一句:“朝廷如此敛财,长久下去,会严重缺乏货币。”

    现在朝廷一年盈余多少,王巨不大清楚。但知道盈余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这些盈余将分成三条储蓄,一是粮食,各常平仓严重缺少粮食,所以东南那次旱灾,导致饿死了大量百姓。储蓄过多,必然带来沉重损耗,但最少得储蓄一部分,这样无论大灾或用兵,国库里就会拿出充足的粮食赈灾或用作军粮了。

    第二部分便是贵重财货,包括香料珠玉,这个多放在内库了。

    第三部分就是帛与钱,帛一般不会储蓄很多的,有一个保质期,因此一旦盈余多,必须储备铜币与金银。

    可是宋朝货币严重不足,即便王巨从海外带来大量铜,还是不足。那么就会导致货币进一步恶化,也会妨碍商业流通。

    王巨笑了笑说:“不会,朝廷可能会用兵西夏。”

    “用兵西夏?”

    “李秉常渐渐成年,梁氏为了掌权,居然将儿子禁锢起来,朝廷有许多人以为这是一个机会。”

    “似乎是一个机会。”

    “不是机会!朝廷小视了西夏,当真西夏有那么好灭的?若此,我都不会让韩韫在陕西苦心经营那么多年了。与西夏相比,大理弱爆了。”不是大理百姓不勇敢,而是西夏那是真正的游牧民族,真正的骑兵,这时代骑兵无疑是最无敌的兵种。一旦面临国破家亡之时,反扑起来,战斗力绝对不可小视。

    “若是无功,少保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士气,又会跌落。”黄骅担忧地说。

    “可是朝廷没有下诏询问我,我如何上书?”王巨道。

    而且不知道王韶现在的情况,南方又离不开章楶,或者让他率领大军西征,然而扪心自问,王巨可做不到立即灭掉西夏。

    除了这三个人,其他人更差。

    特别王巨又远在南方,不大好过问,因此他在心中默默说了一句,小皇帝,你可千万不要冲动啊。(未完待续。。)

第688章 歪理

    小皇帝可不是小皇帝了。

    这个也是必然,让王巨担心的是赵顼未必会全完相信他。

    这才要命的。

    不完全信任,如何能灭掉西夏?

    王巨默想了许久,也未想出好办法。

    但飞钱司的推出,也不是一无是处,其实它是进一步替银行打下基础,银行很复杂,不过飞钱司要相对简单得多,也容易执行。

    能不一一否决,就让王巨很开心了。

    想到这里,他又写了一道奏章,将段氏兄弟来投,以及对未来大理治理的设想,段氏兄弟的安置又写了一遍。

    这才是真正的奏疏,而非是段正明看到的那张纸头。

    又再次要求朝廷迅速将章楶调过来。

    非是王巨指望章楶替他出谋划策,等章楶涉过千山万水,来到大理,大理估计多已平定了。主要还是为了完成顺利交接,让章楶熟悉大理事务后,王巨才能放心地离开。

    况且辽国得到了好处,河北危险已经解除。

    黄骅说道:“段正明安置办法,是否是那个君主立宪制度?”

    都不是傻子,相反王安石等人智商绝对在王巨之上。只是区别一个在局内,一个在局外,一个是纯粹的能力,一个是带着大号外挂。

    黄骅随王巨最久,受王巨的启发,同样想得更长远了。为什么小功臣反而能得善终,大功臣却往往没有好下场?君王忌惮也。如今王巨快接近能让君王忌惮的地步。

    所以黄骅想到了王巨所说的君主立宪制度。尽管王巨没有多做解释,但他从王巨安置段氏兄弟,隐隐看到一些奥妙所在。

    王巨摇头道:“有点儿接近了。真正的君主立宪制度比这个复杂。我设想当中乃是由首相带领的内阁去治理国家的军政,不过首相任期不得超过两届,每届四年。内阁成员则是有君王指派人选,并且内阁如果做得不好,期满一届后君王有权罢免,大规模的战争同样需要君王批准。但除此之外,君王不得干涉国家军政。”

    这也不是真正的君王立宪制度。当然,很接近了。

    “这样啊……”黄骅在反思其优劣,毕竟在中国历史上可一次未出现过。

    “醇之兄。切不可外传。”

    “喏。”黄骅郑重地说,他有些理解这个君主立宪的用意了,之所以每一个朝代开始时都是好的,乃是君王草创江山。知道民间疾苦。然而后面的都是锦衣玉食的王子皇孙,不要说中原王朝,就是段氏,段正明兄弟,都不能说知道民间疾苦,甚至都不大相信大理会有如此沉重的赋税徭役。所以每一个朝代往后去,就渐渐开始败坏了。

    实际他还想偏了。

    不仅与君王有关,还有利益有关。

    因为立国时间长了。又形成一个个得利的利益集团,而人心是不易满足的东东。

    在这些利益集团的剥削下。国家渐渐贫富不均,最终无疑会导致灭亡。

    所以说这世间不会有永远存在的国家,比如说是美帝,一旦他们走向衰落,那么国内的黑人白人之间的矛盾,还有各州有各州的法律,以及民主所缺少的权利凝聚力,即便他们的地理位置独天独厚,弄不好,也会走向瓦解。

    只能说若是在海外推行了这种制度,再加上现在西方还很落后,彼岸又有那么大地域等着扩张,便于疏散矛盾,那么这种制度便会使政权屹立更长久,说不定会有真正的五百年、八百年辰光。

    至于宋朝,还不会长久的。

    王巨将奏疏写完,又写信给熊本与燕达。

    燕达这一战打得很辛苦,有几个寨子顽强反抗,导致燕达部下产生了大量伤亡。

    尽管得个详也出了兵。但他只是牵制,也不可能真的替宋朝去卖命。

    于是燕达听闻熊本的前锋军已经从成都府南下了,向王巨提出请求,让熊本出动部分兵力配合燕达平灭这些部族。

    王巨思考了许久,否决了燕达的提议。如果来得更早些,还差不多,现在来得有点晚了。

    他写信请求熊本率部进入雅州,在雅州集结三军,派人打听情报,然后自雅州兵进大理建昌府、善巨府,也就是忽必烈兵进大理的那条道。

    这里地势较高,特别是在正月里,这里气温也比较低。

    这个无妨,熊本率领来的蕃骑最怕的是热,而不是冷,同样,这里的海拨也难不倒熊本手中一万蕃骑。

    不过想要用兵顺利,必须得摸清楚这一带的详细情报,包括天气地形,各个部族的强弱,因此对于熊本来说,时间还是很紧张。

    然后又写信,对燕达说了利害关系,让他自己想办法,将北面各部解决掉,真不行,一些较为偏远的部族就主动放过去。

    两封信送走,黄骅又说道:“杨家估计快不行了。”

    失去了乌蛮支持,高家能动用的兵力少了很多。而且王巨前两年疯狂地买马,许多马就是从杨家手中交易过来的,也为杨家积累了更多的钱帛,以及更多的人脉。

    高家打着诛灭逆贼旗号起兵后,杨家立即从谋统府与善巨郡调来大批军队。

    但高家力量还是比杨家强大的,并且王巨只占领了东川郡与东川郡,余下的地区还有许多支持段氏的乌蛮人。

    他们不知道高家同样有着野心,只看到段氏几乎满门被屠了,于是纷纷起兵响应支持高家。

    而且杨义贞又走错了一步路,他将三军率领出来,主动东下,于牟州与高智升军队决一胜负,这里是高家的地盘了。因此一役下来。杨义贞三军惨败,撤向大理府,如今正在大理府东部地区与高智升的军队对峙。双方正调动更多的兵力。准备一决雌雄。不过看上去,杨家一方前景不是很妙。如果这一战再败的话,杨家便再无挽救余地了,不符合王巨的作战目标。

    王巨想了想说:“我再通知章子厚,让他出兵金齿百夷吧。”

    金齿百夷分析得比较广泛,包括大理与交趾交界地区,甚至后来的西双版纳、中缅交界处。以及老挝泰国北部。大理才建国时,永昌府(保山)以西猛兴古、猛兴威、猛兴色、猛艮四个大部族联合起来,建立了一个挢赏弥国。被大理平定后,于越赕成立了一个软化府,后改名为腾冲府。史书上所说的越赕马就是现在的腾冲马。

    不过王巨所说的金齿百夷只是指大理与交趾交界处的一些部族。

    这些部族同样十分凶悍,正好有许多部族被高升泰召唤。出动了大量援兵。去援高升泰。

    宋军好从容乘虚而入,然后均分田地,收买人心了。

    黄骅眼神中有些疑问。

    章惇一边安顿百姓,一边与和斌用兵长山哀牢部。

    确实交趾南部地区太单薄了,这次宋朝是直接治理,而非是羁縻,如果长山不拿下来,后患无穷。

    然而新的情况出现了。

    随着交趾渐渐安定。一部分交趾百姓从其他地区又逃了回来。

    这个王巨没有下狠手,章惇也没有下狠手了。毕竟经过迁徙后,他们占的比例下降,成了“少数民族”。

    然而交趾自建国时百姓就久经征战,性格剽悍,才开始回来时小心翼翼,看到中原来的百姓纯善后,大多数交趾百姓还是很喜欢的,与善人为邻总比与恶人为邻要好。

    不过有的人看到这情况后,开始胆大妄为,杀人抄掠,官府来剿灭,又迅速逃到山林里,有几伙人越聚集规模越大。章惇又将兵力主要置于长山,因此向王巨发出请求,于是王巨将广南境内的驻守兵力调了过去,正在围杀这些反抗的交趾百姓。

    大军就在交趾境内,并且多在交趾西北部地区,这里山高林茂,容易躲藏,百姓本身又比较犷野,因此离大理很近,但这个兵力不易抽调。

    王巨说道:“无妨,长山那边先放下来,他们危害不大,大理这边才是关健。”

    这也是一个解决办法。

    当然非是黄骅胆大质疑,而是王巨时常鼓励手下提出他们的疑问,这样,自己这才完善自己的想法。

    那么就得要快了。

    王巨用飞骑立即通知章惇,章惇也知道事情轻重,于是下令大军向西北出发。

    很快宋军就到了大理境内。

    不过元宵节也到了。

    王巨调出一些钱帛,让百姓扎起花灯,不能与京城的那个灯会相比,灯也只是简易的灯笼。

    王巨这样做,只是将中原的传统向大理推广,同时也让百姓热闹一下。

    灯扎好后,悬于几个城镇里,让两郡百姓欢度元宵节。

    现在到处在开战,交趾那边继续在打,西南诸夷那边也在打,燕达也有乌蒙等部用兵,大理杨高二家打得更是不可开交。

    反而暴风眼里的二郡之地,静悄悄一片,加上王巨推广的是轻徭薄敛制度,石城郡中倒出现一片歌舞升平的新气象。

    王巨带着侍卫走在街上,看着两边的花灯,许多百姓认出了他。现在谈不上什么好感,毕竟许多子弟倒在王巨屠刀下了,但也谈不上坏感,确实辰光在变好了,如何恨得起来?

    黄骅说道:“少保,如果朝廷再拨出一千万贯就好了。”

    “大理与广南西路不同,大理面积太大了,许多地区又是落后的山区,象腾冲府那边百姓又很不开化,不要说一千万贯,就是三千万贯投入下去,也未必能产生象广南西路那样的变化。况且我们上哪儿弄那么多免费劳役?”

    后面才是关健所在。

    若象大理那样,继续沉重的徭役,那么是可以大规模地修建道路水利,而不是修寺塔的什么。其实还是为了百姓好。

    但普通百姓终是眼皮子浅的,宋军作为一个外来者,不管是什么用心。若是继续象以前那样,很快就会失去民心,甚至激起反抗。

    如果雇募百姓,则用不起。

    “醇之兄,关健还是良好的政策疏导。即便象广南西路那样,如果政策不得当,以后百姓还会憎恨朝廷。还会反抗。因此我勒石为碑,写了一句,杀官无罪。那怕这四个字引起了朝堂巨大的争议。”

    这样,未必就没有“起义”了,但那样朝廷用兵则是正当的,也会得到当地百姓的支持。

    “就不知道那些土著安置得如何了?”黄骅问道。

    “天知道。”王巨一乐说。

    实际已经开始出事了。

    两浙路一个姓吴的大主户。平时对待佃农十分苛刻。

    但他家的耕地很多。当然也被王巨派出去的管事盯上了。

    两人谈了很久,吴姓主户被管事说得心动,同意换人,不过一户佃农得换十名昆仑奴。我家的佃户口数多,所以得多换。

    去年秋天开始交换,但有些佃农的妻子又被这个吴姓主户扣下做了人质。管事上门交涉,最后不得己,拿出五名土著交换一名妻女。又倒贴了近百名土著。

    但这个主户的贪婪激怒了这名几名管事,于是做了手脚。不仅派来了土著,还派过来大批交趾流民。

    吴姓主户手下一百多户佃农大多数换到了南方,庄子上来了近千名奴隶。

    实际各个土著对生活不是很挑剔的,再坏些也比他们在彼岸岛上的生活好,主要就是他们性格懒散,不愿意干活。这让吴姓主户十分生气,加上他庄子上养了许多恶客,这些土著又没有什么人权,更不在宋朝户册上,吴姓主户为了让这些奴隶干活,每天派僮客们用皮鞭抽打着。

    可能这些土著要过许久才能开化,不过在这大群土著中还有一些交趾百姓,他们是开化的。时间长了,都熟悉了,于是串通起来,没有武器,可有各个农具,比如锄头菜刀的啥,围攻吴姓主户的宅子。

    等到官府闻讯,率官兵抵达时,这些土著已经攻进吴宅,将吴家上下屠杀一空。

    这次暴乱也被官兵镇压了。

    但出了这么大的案子,当地官府不好隐瞒了,只好上报朝廷。

    可这个案子仅是一个开始。

    不过王巨不知道了。

    热闹的元宵节很快过去。

    高升泰又来到石郡城,见面就问:“少保为何用兵七十城门甸与蒙彭部(越南莱州一带,属于大理秀山郡管辖)?”

    “高将军,我是称喟你高将军还是高世子?”

    “将军,我们高家不会谋反的,只是诛讨逆贼。”

    “好吧,你们高家忠心,不过我为何让手下用兵七十城门甸与蒙彭部,是因为这里收留了太多的交趾反民。”

    “他们皆成了部曲。”

    “我知道他们多成了部曲,还有一些部曲被七十城门甸与蒙彭等部抽调成了部曲兵,即将配合你们高家与杨家交战。但为何他们将这些部曲又释放回去了?难道你没有听说,这些部曲返回后,在交趾境内杀人抄掠,而现在交趾百姓多是从内陆调徙过来的,本来到了陌生之所生存就存在着恐惧感,这样下去,让我大宋如何治理交趾?因此我下令用兵这些部族,不仅七十城门甸,还有其他的部族,让他们不要再收留这些交趾百姓。”

    这也算是一条罪名吧。

    高升泰不甘心地问:“少保为何均分田地?”

    “均分田地,给贫困百姓一条活路,难道做错了吗,且看今天的石城郡变化,说不定等你们打败杨家后,秀山郡与最宁府的南部地区都变得容易治理了。”

    这是那一门子道理。

    王巨这么做,从南方调来的各部金齿百夷战士还有心思作战吗?

    “你这是说歪理,”高升泰不满地说道。

    “世子,请你注意你说话的态度。不要以为你们高家现在占了上风,还没有做上大理皇帝呢!”黄骅在边上喝道。

    一声棒喝,高升泰悚然一惊。

    真正强势的不是高家,而是宋军。如果宋军停止用兵西南诸夷与乌蒙等部,两军合一,善阐府就危险了。

    王巨摆了一个手势,让黄骅不要说话,道:“高将军,你就不要太担心了。如果我想图谋你们大理,无论你们高家或杨家,都没有办法抵挡我的军队。我还是那句话,我要的就是这两郡之地,两郡之外,任由你们争之。之所以用兵你们大理东南,主要还是驱逐交趾百姓,往景昽地区(老挝泰国北部,缅甸东北部,云南最南端,虽属于大理羁縻地区,但大理控制力很弱,有较强的自主性)驱赶。一旦这个目标实现后,我们就随即撤兵。”

    似乎宋军确实是这么做的,对于原来的百姓则是均分田地,但属于交趾的百姓,全部撵走。可能有不少交趾百姓被宋军误判成当地百姓,同样也均分了田地。有了田地,他们就不会往回逃了。

    但高升泰不会轻信王巨的忽悠,他说道:“是有一部分部曲逃了回去,可也是各领主看管不严,而不是有意将他们放跑的。”

    王巨有些不乐意了,问道:“高将军,按照你这个说法,无心杀人,那就无罪了?”

    “这两个好相比吗?”高升泰急躁地说。

    他急躁,王巨更急躁了,脸色终于阴暗下来,说道:“你是什么意思。”

    “少保,我们讨伐逆贼,眼看就要成功了,可是少保这么做,许多从南方来的士兵无心作战,要求回去。少保,你这等于是在帮助杨义贞这个乱臣贼子。”

    “我懂了,这样吧,我必日下令出动四万大军,协助你们高家作战,可否?”

    “这个好……少保,不要开玩笑了,”高升泰醒悟过来,王巨岂有这个好心,就是有这个好心,也不敢收这份好心。四万宋军到了前线,到时候是灭杨家还是灭高家?

    “这样不行,那样不行,你们高家倒底是什么意思!”(未完待续。。)

第689章 待发

    “我们只求少保撤兵。”高升泰道。

    “早晚会撤兵,这样吧,我画一道线,只在这个地区用兵,只要这片地区安定了,再无交趾流民,我自会让和将军撤兵回去。”王巨在地图上画了一道线,主要就是大理东南部地区,面积也不大。但这么一隔,原先的交趾流民,就无法逃回交趾了。

    从道理上也能说得过去。

    但是……高升泰还想说话,王巨肃声说道:“这就是我的底线,不容再讨价还价。”

    高升泰只好回去。

    黄骅说:“少保,会不会打草惊蛇?”

    “可能吧,但现在对于高家来说,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而且也不能低估了皇位对高有的诱惑力。这样吧,再派人通知杨义贞,让他借机出兵。”

    其实到了这时候,王巨基本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燕达虽然还在苦战中,不过茫布部拿下来了,只剩下易溪部与西侧的马湖部,马湖部可以根据情况用兵,如时间充足则可以用兵马湖部,如果时间来不及,可以先搁在一边,只要拿下易溪部,就可以与淯井监相连起来。

    并且局部地区也分配了田地,特别是主要商道两边,近半地区分配了田地,没有了蛮首,只要没有蛮首,便可以实施治理。也就是从东川城到戎州,大多数地区可以委派官员来管理了。不过这也让燕达感到幸庆,当初如果不是王巨用计。让刘开忽悠了夜苴部,然后将乌蛮大部分兵力吸引到自杞州边缘地区来作战,而是强行攻打。象这样一个一个部族打下去,就是乌蛮,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拿下了。

    不过也不仅仅是坏处,毕竟通过这一系列战事,各军渐渐熟悉了攻坚战。

    未来就是拿下大理,攻坚战还是避免不了的。

    这是北线的战事。

    东线的战事也渐渐结束了,姚麟吸取了开始的教训。先是派兵出普宁城,渐渐将各部蛮兵吸引过来,然后佯败。向南撤退,一直退到月亮川。这里的地势较为平坦,姚麟又提前在月亮川布下了一个大口袋,只是这个口袋比较大。一西北一东南。两处都离主战场有三四十里地。

    等到蛮兵大军追到月亮川,忽然五千骑兵杀出,口袋也开始收紧。一役,便将近两万蛮兵变成了战俘。

    不过王巨让姚麟只经营普宁城以南的地区。

    再往深处去,地形太复杂了,但普宁城以南地区,基本都分配了土地,罗殿大多数地区蛮首进入了历史长河。当然官府也便以治理了。

    这一役意义非同小可,特磨道是王巨派人招降的。各部首领也同意投降宋朝,表现也较为温顺,王巨也就无法用兵了。不过还是土司制度,以后说不定还会有麻烦。

    因此相对而言,安全通道只有自杞州,比较单薄,得到了罗殿地区,这条通道便变得宽厚起来。而且有了普宁城,也可以作为未来经营西南夷的桥头堡。

    并且经过这一役后,周边诸蛮一起震动,因此姚麟派使强迫他们来普宁,与宋朝搭成盟约。继续给他们自治权,但必须向宋朝诚服。

    实际不久,姚麟的军队也可以抽调出来。

    几天后王巨又接到熊本的信。

    都是用快马相互通信的,不过因为离得远,并且多是山区,所以王巨到了正月下旬,才收到熊本的答复。

    也没有说什么,只说大军听从王巨指示,在雅州边缘驻扎下来。

    这也是熊本为大局着想的,王巨并没有权利命令熊本如何行动,熊本如果不服气,要单干,王巨同样无奈了,大不了事后参熊本一奏。

    几路宋军,对大理虎视眈眈……

    “大世子,我即将上书朝廷,让你担任大理路兵马大总管。”王巨对段正明说道。

    “少保,不行哪,我不会用兵。”

    “要的是你的头衔,非是让你真正领兵,”王巨笑道。让你用兵,多少兵也不够糟蹋的。

    段正明沉吟。

    实际他内心还有些排斥。

    王巨问道:“大世子,你贪恋权利吗?”

    段正明摇了摇头。

    “我说我朝两则典故给你听,太祖想要一个花蓝,赵普相公没有批准,太祖无辄。先帝想立濮仪,大臣们纷纷封驳,先帝一直没有成功。权利虽好,但必须相互节制。”

    “我不恋权。”

    “我说的不是你恋权,而是大理,你饱读诗书,应当知道大理就属于中国管辖,秦时叫昆明,又叫滇国,西汉时置了益州郡,郡城就在善阐府城。东汉时又置了永昌郡。三国时孟获想叛乱,被诸葛亮平灭,置了云南郡与永昌郡。直到南陈朝时,濮部才悄然兴起,不过大理中北部地区,仍被中原王朝控制着。当然,你可以说那仅是羁縻。但有一条,你不能否认,那就是这一片土地,自古以来大多数地区是属于中国的,最少属于中国的羁縻地区。”

    段正明也在想着大理以前的历史。

    “直到蒙氏在唐朝扶持下壮大,最后反而噬主,加上唐朝自安史之乱后衰败,无心南顾,南诏立国。你们大理就是在南诏基础上立国的。可是中原王朝强壮之时,岂会容许这种情况发生?不管你心中怎么想,我朝早晚必会用兵大理,你们大理还是无心抵抗。相比于其他人来用兵,我的种种做法要人道得多。”

    段正明默然。

    这段时间他就软禁在了石城郡城,也不是真软禁起来,还让他有些自由活动的,只是不准他与当地百姓交谈,以免泄露身份。不过他能听到能看到……

    应当来说。王巨做法确实很人道了,与他在交趾的做法,简直是天壤之别。

    “而且你表现得好。不仅是为了你们兄弟表现,而是为了大理百姓表现。因为你表现好,我的提议陛下才能同意,以后你最少是名义上的大理头号官员,同时还有一定的监督权利。在你监督下,有一些不好的官员就不敢胡作非为。不过你一心想要权利,我就无话可说了。”

    黄骅喝道:“大世子。如果不是少保,你们兄弟早死在乱刃之下了,你们能逃出大理城吗?”

    段正明不知道那天的洞房只是一个把戏。因此一看到黄骅,就有些心虚。

    经他一喝,段正明低下头说:“那好吧。”

    王巨说道:“不过我还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杨义贞虽然将你们段氏许多族人一起处死。不过没有对董家动手。你那个订亲的小娘子仍活着。”

    “真的吗?”段正明兴奋地问了一句,不过眼睛随着黯淡下去,虽然未婚妻活着,可他的父母亲全部被杨义贞杀害了。

    “你知道蜀汉后主乐不思蜀的故事吗?”

    “知道。”

    “他不是乐不思蜀,而是大智若愚。他才叫真正的傀儡。而你不然,是未来大理路名义上最高的长官,但也不仅是名义上的长官,还有着监督权利。就象我朝的言官一样。能说他们是傀儡吗?这样说,你理解你身份了吧。你有心结无妨。但必须得想明白。我也不怕你有心结,就怕你这个心结被有些人利用。毕竟以后大理的模式是汉蛮共治,还会给一些大理重要人物一部分权利的。这些人当中有人若是产生了他念,又利用了你,你们兄弟可就没有好下场了。知道钟会是怎么死的吗?”王巨又说道。

    “我不会。”

    “到时候不是你会不会,而是你有心结,别人就可以利用,至少换成我,只要你有心结,我就有十种以上的方法利用你。”王巨耐心地开导。

    他说的也不仅是恐吓,而是事实。

    并且大理也需要段正明的号召力,至少未来十年内,段正明对大理安定会产生一定积极作用的。

    “你下去吧。”

    段正明苦思着退下。

    琼娘说道:“可怜生在帝王家。”

    “帝王享有多大的权利,就要有多大的责任,段氏有今天这地步,何尝不是他们结下的恶果。如果他们兢兢业业的治理大理,我敢用兵大理吗?”

    “道理虽浅显,可轮到自己头上,却没有几人能想通。”黄骅叹道。

    不仅是人君,就象文彦博韩琦这些最顶尖的士大夫,一样的贪婪。

    贪到最后,底层百姓活不下去了,纷纷揭竿起义,就是没有外部压力,宋朝也会走向灭亡,大家一起完完。

    但人性就是贪婪的,不能往深处想,越想会越复杂。

    琼娘问道:“官人,什么时候用兵?”

    “看吧,让他们继续打一打。”

    高家与杨家继续在交战。

    王巨画了一道线,高智升不大相信,但没有办法,只好让这道线上各部士兵回去了。结果刚进入这道线内,就被和斌率军一一击败。和斌也如约地在这道线内用兵,并没有出线外。

    但是高智升已经对王巨产生了怀疑与浓浓的戒心。

    杨义贞在西边则不知道,接到王巨送来的消息,真以为王巨相助,果断地出兵向高智升的军队发起进攻。

    高智升手中的兵力仍占据优势,只是南方各部来的将士人心浮动,因此一番惨战后,高智升的联军小挫,退回到弄栋府。杨义贞率军紧逼,大军兵临弄栋府城下。

    高智升不得不将诸首领喊来商议,他让大伙坐下,说道:“我们不怕逆贼,就怕后面的宋军,他们分明是想坐收渔翁之利。”

    几场战役下来,双方损失都很惨重了,再拼下去,弄不好就让王巨不费吹灰之力,拿下整个大理。

    一名首领说道:“宋军很强大。”

    高升泰道:“强与弱是相对的,我们虽然较弱,但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如果宋军真的强大,去年就用兵大理了。”

    大家有些沉默,大多数是不想与王巨发生冲撞的。

    一名首领又说道:“可是我们现在与逆贼僵持,如何是好?”

    “这便是我将你们喊来商议的用意,暂时与逆贼和好,并且承诺他们,我们将大理一切为二,西北让给他们杨家,东南则交给我们管理。然后与杨义贞这个逆贼暂时联手,共同对付宋军。等到解除宋军威胁后,我们再与杨义贞决一胜负。”高智升说道。

    “逆贼未必会同意啊。”

    “他不是傻子,我派人将前后利害关系分析给他听,他就知道轻重关系了。”当然这个结果高智升很不甘心,杨义贞也未必甘心,但现在的形势明显是双方都没有绝对把握拿下对方了,将大理一分为二,反而是最佳的解决办法。

    高智升想出这个主意,都出忽了王巨的预料。(未完待续。。)

第690章 正统

    “少保,这次我疏忽大意了。”姚麟说道。他与燕达目标不一样,燕达那是必须将各峒寨拿下,只好一个寨子一个寨子去慢慢拉拢,拉拢不成,就必须得强行攻打。但姚麟选择性就多了,所以在开始时就产生大量伤亡,几乎没有那必要。

    王巨笑了笑,道:“姚将军,若是追究责任,我才是负主责的,你不必自责。”

    “不过这里确实成问题啊。”

    “你指的那一点?”

    “许多,如许多部族不开化,甚至一半百姓都听不懂汉家语言,甚至一些峒寨离得远,他们说话都听不懂,仿佛那些……土著。”

    当然,再落后,最少也能与吕宋岛那边极少数发达的土著相比,而胜过大多数土著了。

    但这里的落后,确实超出了姚麟的想像,说荆湖南路西部南北江地区落后,也不及这里落后。

    “还有各个蛮酋十分残暴,与夔峡地区的一些蛮酋相仿佛……并且这个地形,更是一个问题。”

    “主要就是地形。”王巨道。

    也不是没办法,但必须得给王巨四五年辰光,适度的钱帛支持,靠王巨海外的资助钱帛都不足的,另外朝廷还要放权给王巨继续拥有数路军政大权,那么王巨就能保证将大部分地区肃清,全部是不可能了。不过能做到大部分地区肃清,就象广南西路与未来大理一样,朝廷就可以治理了。

    不要说什么官府压迫,官府若不进入。继续象宋朝这样封闭下去。只会越来越落后。不过就是官府进入。派来的官员也是良吏,这里还是会很落后,地形太差了。

    “那个盟誓也不能当真啊。”姚麟道。

    王巨来到罗殿,就是与周边各部族的蛮酋举行盟誓的。

    姚麟占领的只是在罗殿地区基础上略略扩张了一点,然后就没有深入了。也没有办法深入,就如同王巨所说的,能打下来,但能不能占领住?

    未来这里治理起来。其他地区仍然继续落后着,几年就会形成巨大的悬差,如果官府不驻扎官兵,仅靠一个盟誓,那是不可能太平的。只能说有了盟誓,官兵就会占据大义。

    不过姚麟也有了防备,那些战俘没有释放,而是让他们修建普宁城,真正的城池,而不是现在的土城。不过普宁城现在让王巨改名为普安城。一个充满祝福的名称。另外还按照王巨的吩咐,在普安城边上修建了一个互市。让各部族以后能拿来他们的特产,到这里交易。交易的过程便是一个开化的过程。怎么办呢?难不成在这里也学习大海彼岸那样,搞惨无人性的灭绝政策?况且能执行吗,这里可不是那些土著,战斗力绝对不可小视的。这是姚麟的想法。

    说明姚麟在王巨带动下,能想得更深远。他绝对不知道,在另一个时空的未来,还真有君王在这一带搞灭绝政策,结果没有搞成功。

    所以王巨这个办法见效慢,但也只是唯一的一个办法了。

    同时姚麟又让战俘拓修道路,南达横山寨,东南达宜州。

    道路畅通了,以后这里商贸就能发展,另外就是能紧急将广南西路的军队调集过来。

    王巨看了看正在修建的城池,表示很满意,然后说道:“姚将军,建设完毕后,你从战俘里挑选四千名左右的丁壮,不一定要强壮,但务必是部曲出身的战士,将他们编入军队。”

    “少保,你还想经营这一带?”

    “不是,将他们放入军队,让各营指导员进行教育,并且让他们观摩先进的耕作,大理平定后,再将他们释放回去,不过让他们带着一部分武器与钱帛回去,余下就不管了。”

    “这主意妙……”

    “也不算妙。”王巨摇头苦笑。可能会产生更多真正亲近宋朝的部族,但也有可能产生侬智高这样的枭雄,反正在这几十年内,普安州都不可以掉以轻心。

    两人一番谈话,便决定了普安州未来的政策。

    随后王巨与八十九个蛮酋举行盟誓,罗殿战役基本也就结束了。然后王巨上书朝廷,普安正式置州了,同样一切为二,划成两县,并且大多数地区蛮酋处决,田地均分,朝廷能正式委派流官来治理了。不仅是一州二县,还有八十九个羁縻州,各个羁縻州都不大,这是有意让它们不大的,一大就坏菜了,而且让王巨感到欣喜地是,最偏远的一个羁縻州离矩州城不是很远了。这意味着未来这里的商业圈能扩大。黄骅也看到了这一点,说:“如果各部不是那么封闭,联合起来,将江陵、潭州商道打通,那就好了。”

    这个容易做到,可是王巨时间来不及了。

    或者指望未来派来的宋朝官员,那则不容易了,与治理无关,实际许多宋朝官员治理地方尚可,但想要实现这个想法,必须得要王巨与章惇这样文武双全的官员,那能有几个?

    王巨轻声说了一句:“希望改土归流,会对这一地区产生一些积极的改观吧。”

    说完这句话,他便离开罗殿地区了。刚刚返回,就听到前方传来杨高两家停战的消息。

    “这两家怎么不打了?”

    “少保,难道两家想联合起来对付我们?”

    “醇之,学孙吴刘蜀?”

    “如果两家眼光长远,也有这个可能的。”

    姚麟在边上问道:“会不会两家在调集更多的兵力?”

    “不是,能调集的基本调集得差不多了。”王巨说道,此时在弄栋府两家聚集了十几万兵马,他们终非正统,能调集到这么多兵力。几乎是他们最大能力范围了。

    王巨说完。看着各条情报。现在王巨还没有推测出两家正在讨论如何将大理一分为二,不过隐约地感到有些不对,于是又问:“姚将军,你如何看?”

    “我想法简单,一是两家皆非正统,号召力有限。”

    “不错,虽然段氏号召力不可高估,但也不能低估。”

    “大理最强大的兵种乃是乌蛮。这股力量基本上失去了,其余是金齿百夷,但大理对金齿百夷控制力很差,然后到他们内部的常备军、乡兵、夷卒,这个多被两家聚集在弄栋府一带。两家分裂,加上战斗到现在,两股兵力都产生了大量死伤。因此大理不足惧矣。”

    “你是说可以动手了。”

    “我以为可以动手了,没必要拖下去。”姚麟说道。

    拖下去最大的妨碍就是消耗。

    姚麟不清楚王巨如何维持这么大支出的,也不好过问,但知道这十几万大军每拖一天。就会产生一天的消耗。拿下大理后,还会有消耗。不过拿下大理,不是被打成一一片瓦砾的交趾,多少会有些收获,再加上这庞大地区的物产,就能勉强维持住这支军队的支出。

    黄骅说道:“我也同意。”

    王巨想了想说道:“那就动手吧。”

    但如何打,还要仔细商议一番的。

    随着和斌率军北上,燕达率军南下。

    不过两支军队推进速度很慢,反正机会难得,大部分部族的兵力一起集中到了弄栋府,正好均分田地。

    不仅这两支军队,姚麟也将他的部下从罗殿带到石城郡,高智升立即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无奈之下,他又让高升泰骑马来到石城郡。

    王巨依然态度温和地接待了高升泰,又让琼娘沏茶。

    高升泰忍住悲愤的心情,喝了一口茶,尽量用平静地语气问道:“少保,为何三路大军夹击我们?”

    “那有此事?”

    “燕将军攻破绛部,兵临会川府城,和将军连破大甸、七溪部、伴溪部、思陀部……”

    “我问你,你们高家停止讨伐杨家?”王巨未答反问。

    “如果不是少保用兵七十城门甸,导致南方各部将士人心惶恐不安,我们如何大败?现在我军失利之下,如何讨伐逆贼?”

    “是我的错了,但我再问你,为什么杨家占据上风,也不向你们用兵?”

    “我不知道。”

    “好了,我现在回答你,我不知道。”

    琼娘在边上差一点笑了出来。

    “少保,你以前是如何说的?”高升泰反驳道。

    “我以前说的是我不图大理,只占据东川与石城二郡。不过现在的大理,还能称为大理?”

    “为何不能称为大理?”

    “大理是段家的大理,不是你们高家的大理,杨家的大理。”

    “段氏皇族或被逆贼所屠,或被逆贼所囚,所以我们高家这才出兵营救。然而因为少保的出兵,我们大军大败,不得不退回弄栋府。如今少保三路大军相逼,逆贼气焰无疑会更盛,让我们如何诛灭逆贼。”

    真相是高智升感到不妥,派人与杨义贞议和,杨义贞忽信忽疑,毕竟燕达还在北方继续用兵,姚麟则在东方用兵,那才是宋军的主力。不过和斌北上,让杨义贞也有些担心。

    但不管怎样,第一个受害者则是高智升,杨义贞在后方可进可退。况且当年正是高智升率兵,杀死了他的父亲杨允贤。于是狮子大开口,答复说,想议和瓜分大理可以,但高家只能拥有秀山郡、善阐府、最宁府、东川郡与石城郡,余下的地盘全部归杨家所有。

    这个高智升哪里会同意,况且石城郡与东川郡能从王巨嘴中掏回来么?即便一个秀山郡与最宁府南部地区,还驻扎着和斌的宋军。

    他只好再度派使,向杨义贞解释唇亡齿寒,请求他做出进一步的让步。

    杨义贞虽然停止攻城,但死活没有同意。两家僵持不下时,燕达南下了,和斌北上了。

    但这个真相,高升泰怎么说出口?

    “这样啊,那正好啊。”

    什么正好,高升泰让王巨说愣住了。

    “我也接到你们高家大败的消息,所以才派燕将军与和将军两路兵马向弄栋府进发,配合你们剿灭杨氏逆贼。”

    “但你们宋军所过之处,瓜分田地,现在军中各首领皆人心惶恐不安。”

    “这个你真误会了,为何分配田地,不是分配田地,而是我们两路兵马是好心来剿灭你们大理逆贼,然而各部却起歹心地反抗。难道我们三军将士坐让他们屠杀?于是将他们镇压,顺手分配了田地。”

    这是那一门子道理?但高升泰也终于看出来了,这一回宋军是真正要动手了,他悲壮地说道:“少保,我们大理的事,让我们大理解决吧,感谢少保的好心,还望少保速将大军退回。”

    说完了,还站了起来,深深弯下腰,施了一个大礼。

    王巨也没有虚扶,而是继续发问:“高将军,你是说我们宋朝无权过问你们大理事务?”

    高升泰咬着牙齿道:“正是。”

    “那么他们能不能过问大理事务?”王巨一拍手,段正明与段正淳兄弟从帘后走了出来。(未完待续。。)

第691章 不满

    高升泰目瞪口呆。

    “高将军,难道你不认识了吗?”王巨讥讽道。

    “参见殿下,”高升泰苦着脸说道。

    但他心中却掀起了万丈巨浪,据他们所知,段氏直系子弟几乎都让杨义贞杀掉了,甚至几个出家为僧的都没有放过。大理还有不少姓段的,可那些姓段的管用吗?

    怎么跑出来两个姓段的,并且这两个姓段的不但管用,而且很管用,因为段廉义无子,他的各个亲侄子都能算是皇储,段正明兄弟无疑也能算是皇储,并且段正明至少能排进前三位!

    在其他段氏子弟没有下落的情况下,实际上段正明这时候就已经是大理的人君了。

    什么叫正统,这兄弟俩才是真正的正统。

    完了,完了,他心中想到。

    “高升泰,是我让王少保出兵的。”段正明平静地说道。

    对高家他可没有抱好感的,都是“乱臣贼子”。

    “高升泰,你再替我向令尊再传一令,必须立即出兵与逆贼开战,以便将逆贼大军吸引在弄栋府境内,然后一举歼灭。”

    高升泰心中很想说一句,你是谁啊,敢向我家下令。

    不过从正统上,段正明确实还真有权向高家下令。

    想到这里,他心中无言,挟天子以令诸候啊。

    他只好说道:“喏。”

    高升泰满是悲愤而来,却是满是担忧而去。

    段正明问:“高家会不会投附少保?”

    “世子,你是想他们投奔呢。还是想他们不投奔呢?”王巨玩味地问了一句。但在这问题上。两人观点几乎都是一致的。高家如果来投奔,王巨拿下大理会减少许多难度,站在段正明角度来看大理就会少死许多人,不过高家就不能对付了。高家如果不来投奔,王巨可以一劳永逸地将这个后患解决掉,段正明也巴不得这个仇家早点灭亡,如果不是高家,大理上下一心。王巨敢率大军西上吗?不过那样就会多死亡许多战士,也增加了王巨拿下大理的难度。

    然而王巨话音一转道:“世子,不用多想了,高家不会来投奔的,毕竟他们手中还握有数兵大军,未到山穷水尽之时,他们如何愿意束手就擒呢?” 其实王巨还真不想高家来投降,到时候王巨怎么办?

    高智升可不是简单的一个人物,即便这个高升泰同样也不简单。

    其实高家的选择只有两个,一是坐山观虎斗。这也不是王巨愿意看到的,他们手握着数万兵力在后面。王巨傻不成,不先解决高家,而去挑衅杨家?所以燕达与和斌两军一路过来一路搞土改与解决。

    这样逼得高家只有一个选择,真正与杨家联手。

    虽然看上去两家联手,力量进一步强壮,实际两家是世仇,这种联手不能当真的。至少不能盲目地开战,不过具体到如何打,那要看情况了。毕竟这不是在宋境。

    王巨起身看了一下从罗殿征集过来的蛮兵。

    其实论个体的战斗力,无论乌蛮,或者是罗殿蛮,自杞蛮与金齿百夷蛮,皆比广南西路征集的兵士强悍,特别是金齿百夷蛮,各部族不相统一,仇杀不断,许多战斗在战场上表现很凶悍。不过缺少的就是大规模的战争,相互配合同样很差,所以局部战场上表现比较亮眼,放在大规模的战役中则不行了。

    王巨也没有想短时间就能将他们整合起来,看的是思想教育工作。

    教育的重点有三条,第一条教导他们大家是平等的,他们不是身份卑贱的人,现在就有现成的例子,石城郡周边所有田地全部被均分了,让他们亲自观看乌蛮人的生活。

    这也是王巨让姚麟专门挑选部曲兵的原因,他们是罗殿周边地区身份最卑微的群体,容易教导感化。

    第二条教导他们先进的耕作技术,并且向他们说汉语,识一些汉字算术,让他们回去带着乡民进步。第三条便是灌输大宋才是天下共主,朝廷才能带着他们过上幸福美好的日子,而不是那些凶残的蛮酋们,不过效果如何,王巨也无法判断了,毕竟与广南西路两样的,一边是教导,一边是实现,王巨花费无数钱帛,加上大量免费劳力,兴修了许多农田水利。生活确实立竿见影地变好了,这种教育才有了说服力。但罗殿那边则不行了。

    所以王巨只说了几句安慰话,什么我朝圣明,自祖宗起就推行了齐民之策,万民平等,没有卑贱高贵之分,因此你们来到这里,请安心放心,战斗结束后,会向你们发放相同的薪酬与奖励抚恤,当然,你们也要遵守军法。

    然后就没有了。

    琼娘低声问了一句:“这些人怎么甘心替那些酋长们卖命?”

    想要使西南夷变好,王巨真没有什么好办法了,只能说变得略好一点,但不能称为好。

    不过对待这群战俘确实也不差,来了,大家确实是相齐的,帐蓬、衣服、伙食、兵饷几乎完全一样,就是兵器差了一点,兵器是从交趾缴获的武器中留下质量较好的那批。后来大理陆续的战役,又缴获了大量器甲,不过九成器甲回炉了,仅留下一成。虽然不能与宋军的器甲相比,但比他们以前使用的那些武器好了不知多少倍。不过还有另外的原因,关健这些不是常备兵,大理战事结束,全部遣返回去的,其次,王巨手中的经费真的紧张啊!

    差距的就是这个器甲。

    可这么多天过去了,一个个多是瘦骨嶙峋,面黄饥瘦,活脱脱象一只只猴子。可想而知,他们以前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王巨说道:“琼娘,让你用刀叉吃饭。可以么?”

    “这个挺麻烦的。”

    “如果用手抓饭。不用刀叉。不用筷子呢?”

    “那怎么可以?”

    “可你想一想真腊那边。他们也一样,未见到过外面的世界,又如何知道自己过得是悲催的生活呢?”

    所以王巨估猜他前世,天朝一直没有严禁养猪肉网、养猪吧、养猪周末,多半也是这个原因。虽然这些人用心是颠覆的,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对集权制度弊病的监督,况且圈养起来。影响也不大。

    王巨让他们商业流通,以及对这些战俘的洗脑,其实就是这样,让他们接触外部世界,不然不要说当地恶劣的地形了,就是那种极度的落后,也无法治理。

    “不知道那些土著在内地如何?”琼娘问。

    相比于这些蛮人,那些土著更落后。

    王巨说道:“要怎么看了,一看这些土著里有没有桀骜不驯的货色,特别是一些交趾人。二看主户是不是苛刻。只要主户不苛刻。土著里没有桀骜不驯之辈,就会太平无事。如果相反之。则必然有事发生。”

    “不知道官家怎么想?”

    “与官家无关,这个完全不用担心。”王巨道。

    不过扯皮是必然了,已经开始了。王巨不久就接到一封诏书,诏书上说了三件事,一是让他见机行事,量力而行。也就是许胜不许败!

    但这个真不能怪赵顼,毕竟大家对大理兴趣不大,甚至可以说整个大理还不如西夏一个南河套的地位。王巨用兵大理,朝廷不反对,就是最大支持了。

    二是已经向章楶下了调令,并且还有若干官员,望王巨在这些官员到达后配合。另外又给了王巨加了一个官职,云南道行营马步军都总管经略招讨使。以后不用大理这个名称了,而是恢复到汉朝制度,重新成了云南。

    得缀这个官,不然王巨稀里糊涂地用兵大理,这个规矩以后就坏掉了。这个官职缀后就代表着经朝廷同意,王巨才有权用兵大理的。

    第三就是这些土著问题,在赵顼发出这道诏书之前,已经发生了十几起类似吴姓主户的惨案。

    于是引起了许多人强烈的不满,但他们不大好说要仁爱了,正是因为仁爱,才有了王巨这个换人安置的举措,不过也有说法,那就是橘逾淮为枳。不是主户不好,不是土著不好,而是土著是南方岛国上的百姓,来到内陆后不能适应,所以屡屡发生冲突。因此请求赵顼将这些土著送回去。

    赵顼写诏书,也不是要将他们送回去,而是询问。这个冲突太频繁了,太血腥了,并且又是在内陆,不是在前线战场上,往往一条人命都会引起州县官府重视,况且这些严重的血腥冲突。

    因此问王巨怎么办?

    王巨立即回奏,一是收复大理正式开始了。其次就专门讲这些土著。

    王巨先讲了去年的几样物事,就象一小瓷瓶香水,按香味分成几个等级,一瓶一百文到二百文售给了市舶司,不是海商出的价格,而是市舶司与杭州一些富贾共同协商出来的价格,但在市面上售价却达到了两贯到十贯之间。

    市舶司给的价格还有赚头,未来花卉种得多了,工艺进一步提高,成本或多或少也能压缩不少。但海外赚头很是可怜,当然,也不全进了内库的腰包,还有一部分利润让各个零售商拿走了。

    不仅是香水,金漏与正气膏同样盈利很薄,不过后两者要稍稍好一点,正气膏交给市舶司与零售价相差了大约五到十倍,金漏则是十到二十倍,香水则相差了二十到一百倍。

    这无疑证明市舶司给的价格太苛刻了。

    所以各个海商们纷纷表示不满,王巨说话不管用了。

    再则如何重新迁于海外,如果将这些土著迁于荒岛之上,往下一扔,不管不问,代价还会小一点。但也不能低估了其代价,这些人重新集结,各州又要骚动,官府又要派大批兵士押送,还要贴补大量的粮草。同时运向彼岸,必须重新动用大量海船。这些海船当真没有成本?一艘大型海船一次运载仅成本就得好几千贯。算算得多少艘海船才能装走。

    还有呢。如果将这些土著丢在荒岛不管不问,不用多久,就会全部活活饿死,于其这样,不如直接在中原坑杀,还省得他们在半路上再遭一番罪。

    第二个方法就是将后来迁徙过去的中原百姓重新迁徙回国,让他们的房屋粮食田地一起让给各个土著,那么这些土著就有了生路。不过这些内陆百姓必然不愿意。除非赔偿其损失,他们去了海外,地广人稀,一个个拼命地经营新家园,这么久过去了,每户都有一顷两顷以上的良田,宅子,器皿,如果要赔偿,一户不赔偿五百贯。这些百姓是不会乐意迁徙回来的。那么朝廷按户计算吧。

    不过还有一个办法,陛下你是人君。君要臣死臣岂敢不死,强行下诏,让海商们倾家破产地这么做,所有费用也由他们自己负责,那么问题就解决了。

    这真是办法吗?

    就是秦始皇也不敢这么干!

    这事儿继续扯着皮。

    但还没有玩。

    去年各个傔客建议绕过宋朝,将一些商货直接销售于海外,王巨默认了。

    可无论怎么绕,绕不开宋朝这个市场。不要说海外有多大,恐怕将天竺、西亚与欧洲经济加到一块,都不及宋朝的经济。

    于是王巨不动声色地下了一条命令,走私!

    所有贵重货物,凡是属于市舶司榷香范畴之内的,全部走私。

    也不仅仅是报复,主要是朝廷经济不困难了,但王巨经济却很困难。

    另一个也这种暴利式的模式以后也会渐渐减少,比如珊瑚,它的作用比陆地上的蜜蜂还要重要,可以说是海洋上生态最重要的基石,既然海外打算认真经营,就不能严重破坏了。还有一些名贵生长缓慢的香料,砍掉一块就等于少掉一块。

    就象司马光等人篡造的王安石三不畏。

    王安石有类似的思想,但不会激进如此,更不敢公开吼出这三个不畏,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那么王安石还能成为史上有名的政治家么?

    可后人不知道啊,九成人以为真是王安石说的。

    于是支持王安石的人便说人言不足恤,老百姓眼光浅,所以不要考虑他们的议论。反对王安石的人则说,不谦卑的倾听人民心声,就不会是一个好政府。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简单的比喻,小贩子摆摊卖东西,可以说这些小贩子乃是百姓中活得最卑微的群体,真正的弱势群体,所以城管来了,他们便会说,俺要生活。但市民们不乐意了,这些小贩乱摆摊占了俺的道,影响了环境。

    这时倒底听谁的声音?

    不要说安置小贩的生计,那么多小贩,国家根本就没有那经济安置这些小贩的生计!美帝都不能禁止小贩,况且天朝。

    再者国企改革,国家必须要轻装上阵,所以将经营不良的企业一起拍卖,那么国家经济好了,就可以投资基建,改善所有人的生活。可那些下岗工人却苦逼得一塌糊涂。

    这时候又听谁的声音?

    所以诸葛亮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不是不听,而是要“会听”,很深奥的学问……

    再到祖宗不足法,支持的人说祖宗的规矩不一定要效仿,国家穷了,二祖来改革,这是对的,甚至说让一部分人带头富起来也是对的,但国家经济上了轨道,后面的人就得要立即注意贫富分化,以及贫富分化所产生的种种不公正公平公道,还有贫富分化所带来的拜金主义,道德败坏,官员贪污受贿……

    这就是王巨所说的冬天必须要穿厚衣服,夏天只能穿薄衣服。

    因时制宜地不断调节,国家才能健康的发展,那有一成不变的法?

    但也不能将祖宗的一切打倒,没有祖宗就没有后人,或者打一个简单的比喻,做子女的超过父母,父母会很开心,但做子女的能将父母当猪狗看待么?甚至有时候还必须要适度地借鉴他们的智慧与经验。这才是真正的以史为鉴!

    再到天变不足惧,或者换成另一名更有名的话,人定胜天!

    人真能胜天吗?且看南河套、腾格里沙漠以及西域、大非川,这里以前都是水草丰美之所,但从宋朝起,就全部恶化了。这便是人定胜天的后果。

    所以不能说天变不足畏,必须得畏惧,但不是草木皆兵的畏惧,也不是迷信地畏惧,更非是人定胜天,而是人要合理地顺天。

    能说是环保,但也不能说教条式的环护,难不成让大家一起不吃饭,来还一个青山碧水?那叫环保么,是法西斯!

    其实还可以换成其他词语,适度、分寸……以及王巨所说的中庸。

    今年还困难,但到明年不困难了,所以王巨也要适度地“环保”了。不但珊瑚,一些珍稀木材,也要合理的砍伐,而不是滥砍滥伐。

    正是这种中庸思想,王巨今年让海船又带来了一样物事,那就是鸟粪。

    售价有些高,一石四百贯,让许多人责骂,说这些海客们想钱想疯掉了。

    其实真心不贵,论肥效鸟粪比化肥还要强,关健它还没有什么负作用,能有效地恢复“地力”。

    并且从开采再到发酵,然后装船运到内陆,一石四百贯其实也赚不了多少钱。这就是国与民之间的中庸,一旦推广起来,会极大的增加粮食产量,给百姓更多的活路。否则王巨现在可不想推出这种物事。

    不过这一年并不是为了销售,而是无偿地交给一些正派的主户,让他们试行使用。

    鸟粪是小事,关健贵重货物一起走私掉了,并且以王巨现在手中的力量,官府想查都查不到。无疑内库等于一下子少掉近七百万贯收入。内库官员立即向赵顼禀报。

    赵顼也傻了。

    七百万贯,一个榷盐才有多少净收入?

    他立即下诏让市舶司的官员询问,各个船上的主管回答简单,海外资源同样有限,前几年支持朝廷用兵,大肆开采,现在必须要保护了。

    这无疑是推脱之词。

    但是怎么查?

    最少得查到,查不到如何处理?

    赵顼这才想到了王巨那句话,朝廷贪得无厌,并且许多人弹劾指责,海商们不满了,反正做良民也没有落得好处,那么何必做良民?

    有大臣建议得派官员去海外管理了。

    管理就能堵住走私?或者说,如何管理?就象未来的云南路,大伙都不愿去,况且是海外。

    不过那是几个月的事,眼下大理之战才是大家最关注的……(未完待续。。)

第692章 声东击西计

    高升泰匆匆回去。

    孙权肯定不会听从汉献帝的命令,当然他也不会听段正明的命令。

    不过王巨手中有了段氏兄弟,必然是一个大大的麻烦。

    回到善阐城,他将情况逐一禀报。

    高智升也是色变,他想了良久,喊来一名手下,说道:“派使将情况通知杨义贞。”

    “还说什么?”那名手下问。

    “还说什么……”高智升茫茫然毫无头绪,过了半天才说道:“对他讲明,如果他不同意联手合作,或者提出太过份的要求,我只好投奔宋朝。”

    “喏。”那名手下骑马离开。

    “父亲,其实投奔宋朝是一个好出路。”

    “你怎会有此想法!”高智升喝道。

    高升泰有这个想法,是高家现在情况真的很不好,东有王巨主力军队,西又有杨义贞的庞大兵力,随着和斌燕达两路兵马夹击,高家活动范围越来越小。

    而且随着家园被王巨攻占,田宅等产业一一瓜分,各部联军头领人心惶惶,战意低落。

    高家现在形势到了万分危急之时,至于统治大理,已经是一个痴想了,因此投奔宋朝,也未必不是一条出路。

    “泰儿,我问你,为何这小子要均分田地?”

    “便于治理。”

    “如果不均分田地,用兵会不会更容易一点?”

    其实王巨均分田地,大多数人认为是这一个很危险的趋向,不过还有极少数一部分人认可的。有一个现成的例子。便是王小波李顺起义。均分了田地。结果那片地区成了宋朝兼并情况最轻的地区。兼并轻,相对而言,百姓也就能安居乐业了。所以李觏与张载等人提出了古井田制,实际就是想变相地均分田地。这是痴人说梦,在内地那是不可能实现了。

    就是在南方,王巨不停地用兵,也不能让所有地区都实行均田制,只能说勉强让五分之二地区实施了这个政策。就这样,已经让王巨费了九龙二虎之力。如自杞州,王巨用了那么多心思,一心想打造一个典型,示范,先后两次大规模的用兵,也不过三分之二地区勉强实施了均分耕地。

    而且这样做,无疑确实是增加了用兵难度。

    但不这样做,这些地区以后还是不能很好的直接治理。不能很好的治理,继续羁縻。何必费那么大心思?

    高升泰忽然醒悟过来:“父亲,他从一开始就想图谋我们大理。甚至早几年前就想图谋大理了,不然不会用兵自杞地区。”

    “就是啊,可惜我也才刚刚醒悟。”

    “那为什么不能投靠宋朝?”

    “投靠宋朝可以,但将我们,以及我们重要的族人亲戚,一起送到宋朝的开封软禁起来,你愿不愿意?”

    “这个肯定不行。”

    “不行就只有死路一条,无论是我家,还是杨义贞家,重要的成员,此子会全部杀掉,不然他如何让宋朝以后顺利治理这一地区。”

    “那他为何收留段氏兄弟?”

    “段家除了段氏兄弟,还有其他人吗?”

    “没有了,可以后段氏子孙永昌怎么办?”

    “那得多少年过去了,宋朝早就安定人心,那时段正明兄弟无论有多少后代,又能对宋朝构成多大威胁?”

    “不错啊,只能浴血奋战了。”

    “只能浴血奋战,没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黄雀不是老夫,而是这小子啊。”高智升懊悔地说。

    杨义贞听完这则消息。

    当然,他心中最清楚不过,就是到现在,还在到处搜捕段正明兄弟呢,不过这是秘密进行的。但他有些不大明白,段正明如何逃到王巨那边?甚至他还怀疑段正明不是王巨手中,而是在高家手中。

    想了许久,他做了一个决定,派使询问王巨,并且责问王巨为何违约?

    反正最危险的是高家,不是他杨家。

    杨家听使者问完,答道:“不错,段氏兄弟是逃到我这里了,是从东北方向逃过来的,如何出城的,据他们说是城中有贵人相助,具体的我就没有多问了。”

    让杨义贞疑神疑鬼去。

    “然后他们找到我,说献出大理,他们是段氏唯一的嫡系子弟,可以说现在代表段氏的只有他们兄弟俩了,段氏则代表着大理,他们献出大理,我能不收吗?”

    “可是少保当初……”

    “当初我说了什么!”王巨脸色一变道。

    当初是说了,借郑宣和的嘴巴与杨义贞搭成了一个口头约定。可这个能算数么?

    其实就是王巨履行了这个约定,未来杨义贞若有能力将大理安定,会不会算数地不图谋东川石城二郡?

    杨义贞手下无言。

    “但是大世子对高家真有好感哪,还劝我许高智升布燮(大理最高荣职,比辽国的于越还高贵,罕赐之。)”

    杨义贞手下脸色一揪,如果高智升倒向了宋朝,自家主人那就真完了。

    不过王巨大手一挥说道:“这方富饶之地,三雄逐之,最后落入谁手中,就看各自本领了,但我对高家这样的枭雄却是很不满的,因此首先对付的是高家,至于你家主人可以见机行事了,以后能战则战,打败我,我撤军。若是被我打败,还可以投降,我保他一命。”

    图已穷,匕自现。

    王巨不再隐瞒自己用意了。

    但是说了一番让杨义贞头痛的话。

    杨义贞听到这个消息,同样羞怒万分,他现在也醒悟到自己被王巨耍了,于是派使与高智升沟通。

    我派人确认了,段氏兄弟确实逃往王巨处。不过王巨说了。他憎恨你们高家。因此首先对付的就是你们高家,然后再与我决一胜负。他若败撤军,他若胜许我投降,保我一命。因此你我联手,还是原先的条件。

    高智升气得要跳脚,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想瓜分大理捞便宜。但迫于形势,只好低下头。说我同意了,不过你们也要答应我一个条件,宋军比较强大,想要打败他们万分困难,但他们兵分三路,这是宋军最大的弱点。

    因此我们两军必须立即联手,先将南路或北路一股宋军吃掉。

    这个要求并不过份,杨义贞立即同意,不过他又提出一个要求,先对付北路宋军。非是燕达好对付。而是燕达大军同样对杨义贞的军队构成了威胁。当然对于高家来说,那一路宋军都构成了威胁。但这个杨义贞可不会管的。

    这个小算盘瞒不过高智升,高智升无奈,同样都面临着火灾,可大火离杨义贞还有几步路远,但大火却烧到高家的眉毛了,于是高智升只好同意,不过他提出了自己的难处,无论王巨主力军,或是南路军,都对善阐府构成了威胁,因此必须分兵留守。所以双方联军以杨家军队为主,高家为辅。

    这就是姚麟所说的两家分割,不足惧哉的原因。

    不管两人有何等的智慧,想彻底拧成一股绳,那是不可能的。

    杨义贞默想了半久,才说道:“你回去对你家主人说,我可以出动四万大军,但他必须要出动三万大军,不然我就不同意联手,而是坐山观虎斗。” 燕达带走的是两万兵马,但经过数场惨战,如今只有一万五千多兵马,余下的或牺牲或重伤退到石城郡疗伤了。

    七万兵马对付一万五千名宋军,难度应当不是那么大的。

    高智升也想了许久。

    其实抽调三万兵马走了,他手中的兵力还是很吃紧的,善阐府必须要留守重兵。弄栋府这里同样得留下一支军队,防止杨义贞偷袭。不过他也知道,即便打败燕达的宋军,损失不会小,如果自己出动的兵力少,杨义贞不会同意的。高智犹豫良久,最终同意。

    然后将各部首领,以及各重将一起召集,说道:“诸位,如今我们大理头号大敌不是逆贼,而是宋军。宋朝让我投降,但我没有同意,原因你们也看到了,宋朝为了治理这片地区,将所有首领一起处死。因此我投降后,还是死路一条,也包括你们。”

    有一人问道:“宋朝那个少保不是许以高官厚禄吗?”

    “你看到他们去开封享受荣华富贵了?出了那么厚的薪酬,养了那么多官员,你认为宋朝会同意吗?”

    反正大家没有看到,高智升可以冠冕堂皇的欺骗。

    但他也没有想到,居然让他说了离真相**不离十。

    “我与你们共存亡,你们会与我共存亡吗?”

    不管怎么说,他的话还是感动了一部分首领,于是纷纷附喝。

    高智升这才做安排,又让他儿子高升泰领导这三万兵马,刚才他看到许多首领眼中还是有疑问的,他人领导高智升不会放心。

    另一边杨义贞也在做安排。

    可是最宝贵的时间一点一滴地在过去。

    高智升实际说的还真不错,分兵可以灵活机动,打出各种各样的战术配合。不过分了兵,兵力就松散了,容易被各个击破,这就是宋太宗第二次伐辽失败最大的原因。无论潘美与田重进如何胜利,曹彬败了,两人只好退兵。

    同样,对于王巨来说,分兵的掌控,还是很差的。

    因此若是一开始,两家不扯皮,用兵某一路宋军,说不定就会有翻盘的机会。然而现在因为双方都在算计,时间一天天拖了下去,燕达已经拿下了会川城,到达了环州寨。和斌也拿下了阿僰部,还顺手将东边的哈迷部与最宁城解决掉,接下来就兵指秀山城了。也就是说这两路兵马离王巨都不那么遥远了,不遥远就能掌控,就不会出现致命的失误!

    高杨两家大军陆续出发,情报也迅速回馈到王巨手中。

    “高家亲信的军队在善阐城中?”王巨问。

    “喏,出动的三万军队多是各族联军。”踏白军都头陆挞子说道。

    “看来高智升将善阐城看得还很重啊。”王巨笑道。

    黄骅心中一动说道:“少保。可学曹操破西羌之战术。向杨家军队有意示好。让两军产生猜疑,然后让段正明加入军中,至少高家联军中有不少是支持段氏的乌蛮士卒,先将这三万兵马攻破,两军合一,再对付杨家的四万兵马。七万大军一败,两家亡矣。”

    姚麟说道:“不妥,环州寨周边多是山区。不易展开大规模作战,大规模作战才是我军之长。这有点象少保当初在庆州的情形,不过庆州的地利现在变成大理的地利。”

    苗履说道:“不过善阐府城中皆是杨家豢养的死卒,加上城墙坚固高大,不易攻打啊。”

    王巨摸了一把胡子,说道:“醇厚兄的意见可以采纳,但只能采纳一半。”

    这时候时间很宝贵的,王巨立即做出判断,随着将军令送到燕达手中。

    环州寨战役打响。

    此环州非彼环州,一个小寨子。不过位置很重要,在它南面就是段正明兄弟逃命的地区华竹部。向东就可以到达善阐府,向西也可以到达弄栋府。这也是杨义贞要求先对付北路宋军的原因。

    不过这里多是山区,看到两家大军联手而来,燕达抢在前面,倚山旁水筑修了一道大型军寨。反正这一带地形不利于大规模作战,但极利于防御。随随便便就能找到一处便利的防御地点。

    两家军队到达,向宋军大营发起进攻,宋军最善长的是什么战术?守城战,防御战。

    虽然这支宋军多是广南西路新募集的土兵,不过由燕达率领,仍将防御战术发挥到了极致。

    两军在进攻,宋军在从容防御。

    然后喊话开始了。

    对高升泰部下各族联军喊的:“你们不要进攻了,段正明段正淳两位殿下还活着,他让高家与宋军配合,讨伐逆贼,结果高家不听,这是高家也要谋反了。”

    “快点投降吧,不是向宋朝投降,是向殿下投降。”

    又有人对天发誓,段正明兄弟活着,就在石城郡,这些士卒就是王巨安排前来环州寨的,他们全是乌蛮子弟,也确实看到了段氏兄弟,还有人认了出来。

    又有人说:“你看,我们都在尽量让你们产生伤亡,难道还不相信吗?”

    这更是事实,两军都在进攻,可是宋军对杨家那边的军队却施了辣手,为了杀伤,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掷出猛火油瓶,然后用火箭射杀,烧得鬼哭狼嚎,这个死法太残忍了。但对于高家这支联军要温和得多,只是一次次地将他们逼退。

    高升泰忍无可忍,只好撒谎道:“两位世子如何能逃到石城郡?不要相信宋军的谎话。”

    但至少有些乌蛮将士有些忽信忽疑了。

    燕达哈哈大乐,道:“这战术好。”

    第二天继续,宋军又换了喊法,说道:“你们真的要相信啊,两位殿下不久就会来到这里,到时候你们如何面对殿下?”

    这一说,怀疑的人更多了。杨家那边也很恼火,派人过来责问,你们这是什么意思,是联手攻击宋军,还是意欲投降?高升泰只好派出军法官执行军法,后退者斩,然后又将情况向高智升返馈。

    但宋军喊话并不是闹着玩的,因此王巨真派出一万兵马,由苗履率领,驰援过来,并且主帅的旗帜打着的正是段正明旗号。还有斥候眼尖,看到段正明确实在这支军队里。相信只要段正明到达了环州寨,稍稍露一下面,这三万联军就自己儿整乱了。

    虽然后面有杨家四万兵马,他们才不会顾段氏那个子弟露面呢。

    不过宋军与自己三万兵马拼得你死我活,杨家军队不乐于看到这种局面吗?(未完待续。。)

第693章 完了

    就在他不知怎么办时,东面又传来一条消息,说是王巨大军从石城郡出发,并且从当地聘请了许多百姓押运着大量粮草辎重向嵩明部杀了过去。

    这次聘请其实也很有意思,专门请的是比较贫困的百姓,实际就是一次变相的资助。

    当然,后面的高智升自动过滤掉了,他是在想王巨的用意。想来想去,觉得很苦恼,石城离善阐府城太近了。要命的是自己抽走三万兵马去了环州寨,弄栋府的兵力是绝对不敢抽回来的,秀山城那边驻扎的防御兵力同样不敢往回抽。如果抽了,让南路宋军攻破秀山城,只要顺着镇池西北而上,善阐府就成了一座真正的孤城,高家彻底完了。

    但他也不是一无是处。

    在这里交战,那怕王巨就将段正明旗号打出来,人和的优势是在高家的。

    只能说有段正明,比没有段正明要好得多。

    更不能指望这几个月来的治理,作为一个外来者,王巨能让当地百姓不是那么痛恨,就算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了。

    所以在情报上高智升占有着巨大的优势。

    于是在王巨迅速拿下嵩明部同时,另一条消息传到高智升手中,王巨看上去大军西上,实际在西上时,又从后方调去五千兵力,向段正明的那一万大军追去,并且这五千宋军还全部是骑军。

    实际王巨手中的兵力也不算多。

    温水之战五万宋朝官兵西上了,另外就是从后方调援支持姚麟的一万宋军,春天后随押着粮草物资。又陆续到来的一万名官兵。

    至于王巨从乌蛮与罗殿召募的一万余战士。高智升并没有害怕。大家彼此彼此。如果仅论兵力数量,用得着害怕宋军吗?

    害怕的就是这七万宋朝官兵,可是陆续产生了近万名官兵减员,也就是现在王巨手中的兵力如果抛去燕达的部下,与那支援的一万五千名官兵,真正让高智升忌惮的只有三万名宋兵,余下的就是那一万余滥竽充数的新兵了。

    高智升也在拼命地想,如果野战。自己城中的兵力比人家少,战斗力也比人家差,用兵能力可能自己也比人家差……那就是找死的。

    不过自己有城啊。

    想要攻破善阐城,那有那么容易?

    然后他就在想北方的两股宋军,还真不能小看了,有了三万宋朝官兵,再加上段正明的号召力,自己两家又不齐心,说不定环州寨下七万将士将会大败。

    忽然间,他似乎明白王巨用意了。先是让燕达防御,顺带着挑衅两家不和。然后从后方派出一万五千官兵驰援,又有段正明的号召,里外合击,先行将自己的三万兵马拿下,调过头来,再对付杨义贞的四万兵马。

    七万大军一败,两家兵力去掉一半,又不能齐心作战,没的打了,要么束手投降,要么就准备逃亡天涯吧。

    他越想越觉得有这个可能,于是将诸将领一起召集,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并且说了一个关健原因,善阐城有那么好攻打吗?但据他所知,燕达帐下粮草不多,这一万五千名驰援的宋军为了速度,所携带的粮食同样也不多。

    这样一说,诸人眼睛就亮了。

    一系列命令下达。

    立即从城中抽调五千将士,前去禄劝甸,禄劝甸与自杞差不多,西北高,多山区,东南低,有许多平坦的河谷草甸子。

    而禄劝甸是宋军援兵必经之路,因此只要在禄劝甸西北几处险恶所在,立即布置起防线,再加上五千将士,足以将东路宋朝援军活活堵死。而环州寨那边利于防守,同样也利于包围,只要两家将兵力利用茫茫群山的优势,将兵力布置好,燕达的宋军就插翅难飞了。一旦粮草消耗完了,这一万五千名宋军就会不战而败,两家联军再调头东下,将这一五五千名宋军拿下。三万主力兵力惨败,王巨乖乖回去吧。

    当然,抽走了五千将士,城中防御力量有些吃紧,但是十几天难道都守不住吗?只要守住了十几天,燕达军中就要人吃人了。

    五千将士迅速从善阐城中出发。

    命令同时也到了高升泰手中,高智升也不能命令杨家四万兵马的,所以得让高升泰在前线将利害关系向那一边说明,让他们配合。

    高升泰立即派人通知杨家那边,那边也迅速给了答复,强攻了几天,那一边损失惨重,这样围而不攻,坐等其败何乐而不为?

    王巨也置了军将。

    但他用意非是兵知将,将知兵,而是方便指挥。

    就象现在,三十几名正副军将坐在这里,几乎就可以一边吃酒一边议论下一步行动了。否则换成以前,各正副指使,那得近两百号人。

    王巨接到消息时,正在将一块羊肉往嘴里塞。

    古代一些古板的文士讲究食不语,王巨入乡随俗,有时候与一些关系不亲密的士大夫谈话时,也食不语。

    不过在军中,大家都无所谓了。

    接到消息后,姚麟道:“果如少保所料。”

    一名军将问道:“少保,为何高家不从弄栋府将兵力抽调回来?”

    这些军将多是从广南西路历次战役中表现出色者,逐步提拨上来的。

    所以得感谢燕达海外那次实战训练,正是那次训练,让一些表现好的土兵脱颖而出,然后渐渐成为军中的中层将领。

    当然,到了军将这一步,算是中高层甚至高层将领了。

    不过他们还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可,或者许多大臣以为灭交趾虽残忍,但不是真正打出来的。占城同样也用了土著牵制,七成又是蛮人。所以并没有承认他们的战功。至少认为他们还不能般配做军将。

    这个内幕王巨隐瞒了。否则会打击这将军将积极性的。

    这个问题问得好,就象邕州惨案,如果苏缄不是自废武功,城中有一万官兵,交趾能否攻破邕州城。现在道理一样,如果善阐城中兵力充足,即便准备充分,想拿下来还是很困难的。

    王巨耐心地解释:“高家从弄栋府撤军。杨义贞会不会乘机将弄栋府占领?”

    “这不会吧。”

    “我说一说关羽败走麦城的故事给你听听。”王巨将关羽之死前前后后说了。

    “太骄傲了。”

    关二爷还没有后来的名声,所以听完,许多军将不屑地说道。

    王巨又将孙刘两家为荆州扯皮的来历说了一遍,然后又说了最后三国的走向。

    “这样说你们会意了吧,孙刘两家很弱,曹魏则是很强,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如果关羽水淹曹军之死,孙吴立即用兵江淮,曹魏危矣。但是孙吴为了收回荆州。导致两家联盟猜疑,甚至相互用兵。其实从关羽败走麦城时起,两家已经不可能打败曹魏了。这是孙权,杨义贞能及孙权么?况且他们两家还有着世仇。只要高智升敢撤军,杨义贞绝对不介意暂且替高家管一管弄栋府。”

    不过王巨放下手中的羊腿,说道:“图穷匕现了,所以我们立即出发。”

    之前的布置是有意让高智升产生错觉的,以为自己将主战场放在环州寨。

    如果自己真的用兵善阐城,高智升指不准为了以防万一,真从弄栋府撤军回来。

    那样,自己反而弄巧成拙了,甚至被逼着大军向北,在环州寨那个苦逼的地形里,与两家七万大军苦战。

    三军立即开拨。

    这时临近傍晚了。不过各军将与各指使神情比较平静,他们从宋军各个将领嘴中听到许多关于王巨的故事,包括王巨喜欢夜战。

    现在只是夜行军,岂不是很正常?

    而且现在正是三月上旬,天气不冷不热,从这里到善阐城又是平坦的大道,因此没有一个人质疑。

    不仅天气好,道路平坦,而且很近。

    天色蒙蒙亮,高智升便接下手下传来的消息,说是宋军眼看就要临近善阐城下。

    “宋军真的来攻城了?”高智升不大相信地问。

    这没有道理啊?

    由不得他不相信,很快一批批宋军就兵临城下。并没有立即攻城,一部分军队整列待令,防止城中的高家军队出城袭击,余下的官兵一起砍伐树木,结营立栅。接着无数押运粮草辎重的百姓也鱼贯到来了。

    其实这时高智升还有一个机会,立即命令弄栋府的手下撤回来,那么他还有几份翻盘的机会。虽然这拨兵马必然被王巨围点打援掉,但杨义贞的军队放进来了。两支军队牵制,王巨想攻破善阐城则变得困难。而另一边燕达手中的粮草也确实只能维持十几天。王巨只要连攻几天,攻不下来,那么只好前去营救。

    不过高智升对他的善阐城太迷信了。

    三军在忙忙碌碌,王巨则看着眼前这座高大的城池。

    善阐城就是昆明城,作为城池,比大理城历史还要悠久,加上高家这么多年来的陆续修葺,已经不亚于宋朝的许多雄城了。除了城墙,还有一道清澈的护城河。

    但王巨这一回可带来了许多好东西,可他没有立即攻城,而是下令三军继续休息,养精蓄锐,又派出许多斥候四散打探。

    夜色很快就降临下来,善阐城中仍是一片人喊马叫。

    石城郡离善阐城太近了,因此自王巨用兵石城郡时,高智升就在城中准备了大量防御武器,也不算什么高明的防御武器,就是滚石檑木,不过在这时代常见的守城武器就是它们了。

    宋军在休息,城中的守兵与百姓将这些滚石檑木一个个搬上城头。

    高府内也是一片灯火通明。

    有一将问:“他们为何不攻城?”

    “也许在休息。”另一将说。

    “能不能出城袭击?”又有一将疑问道,既然宋军来得这么快,昨天也必然赶了一夜路。然后扎营。埋锅做饭。等待后面百姓押来粮草辎重,又卸载下来,直到下午时分才休息。三军劳累,现在应当是睡得正香的时候。

    不过开始那将则讥讽道:“城中有多少兵力,敢主动出城袭击?”

    高智升苦笑,与兵力无关,高家与杨家兵力合在一起,岂不胜过了宋军。张巡许远守雎阳时,兵力少得可怜,仍然多次出城袭击,大败安禄山的军队。

    主要是自己军队战斗力不及宋军。

    因此他摇了摇头,不过幸好他也没有同意出城袭营,否则会死得很惨。

    高智升又说道:“宋军是否真攻城?”

    攻下来,高家危矣了,后果不堪设想。攻不下来,燕达那一万五千名宋军就是瓮中之鳖,等着死吧。

    但当真善阐城那么容易被攻克?如果王巨不懂军事。他还相信,关健通过听来的一些消息。说此子很会用兵,那么为何下这一步臭棋?

    商议了很久,没有一人能做出判断。

    实际也不用他们想了,很快就有了答案。

    睡得早,醒得早,四更时分,宋军将士一起睡不着了,纷纷起床。

    姚麟还开了一个玩笑说:“还是这里气候正常。”

    对于他而言,也不正常,因为夏天不会太热,冬天则不会太冷。不过这时候最时正常不过。

    “造饭。”王巨下令道。

    城上的守军古怪地看着城下,黑灯瞎火的,宋军在干嘛?

    不过有的士兵醒悟,这是睡不着了,于是立即前去禀报高智升。

    高智升听到后不顾得睡意,来到城头上。

    其实真的不用担心,现在宋军只是在做饭吃饭,甚至因为睡不着,还一队队集合,到大营外操练了一番。

    “董军将,田军将,轮到你们了。”

    王巨置军将,基本都是五营置一将,田董二军将所率领的五千官兵都是后勤兵,乃是春天后,才随押运粮草来到前线的。

    然而这两军并不仅仅是负责押运后勤……

    “喏,”两个军将下去,开始集结手下。至于城头上的高家子弟兵还在好奇地看着宋军在操练呢。

    不过这时候天光长了,天色也开始蒙蒙亮。能看得见,便好做事了。五千官兵开始组装两样器械,第一个就是真正的云梯,不过也经过王巨改良,变成了可以组装拆卸的云梯,虽然成本更高昂,但便于携带。第二个就是虎踞炮,并且还是特大型虎踞炮。

    王巨率领大军进入大理这么久了,为了关健一战,这两样物事都一直没有拿出来用。

    并且这两将官兵在后方除了负责运输后勤,余下辰光便是学会操作这两样器械。

    “那时什么?”城头上的高家将士看着这些庞然大物一个个屹立起来,惊讶地问。

    高智升去一眼就看出来了,这正是传说中的云梯与投石机。

    主要是云梯携带不便,投石机操作麻烦,加上大理自建国以来,就罕有大型战役,根本就没有投石机与云梯存在。因此高家许多将士认不出来,只是高智升见多识广,看了许多书籍,却猜了出来。

    “准备守城。”高智升冷汗涔涔道。

    既然这两样物事带了过来,宋军无疑是真的要攻打善阐城了,难怪带来那么多民夫。

    但是宋军并没有立即攻城,天亮了,余下的官兵也开始干活了,取出一个个蒲草包,铁锹,然后与民夫们一道取泥,装泥袋。

    想要攻下善阐城,首先得将护城河填上。

    善阐城外的护城河有的地方宽达二十多米,即便窄处也宽近十米。这是一个很好的掩护,不过它水势比较平缓,加上久无战事,河泥淤积,深度平均只有一米来深,易于填塞。是一个麻烦,但是一个不太大的麻烦。

    王巨看准备得差不多了,太阳也升了起来,说道:“董军将,田军将,你们开始准备进攻。”

    然后陆续地调兵遣将。

    云梯组装了,但没有推出来,而是先将两百门特大虎踞炮推到护城河前。王巨又下令道:“先用石弹。”

    石弹最不残忍。主要是现在的虎踞炮还是不能掌握操作精准度。这是为了减少误伤城中百姓的。因此先用石弹打一声招呼。

    两营官兵开始将石弹装上虎踞炮,高智升倒吸了一口冷气,因为石弹太大了,有的大到四五个兵士用杠子抬,才抬上投石机。他一边心想,有这么厉害的投石机吗?一边又不停地发号施令。

    王巨挥了一下旗帜,两百个巨大的石弹飞向空中。

    城头上的高家将士一个个吓傻了,至于城中的百姓也吃惊地看着空中。然后有人就疯狂地喊道:“快逃啊。”

    因为有的石弹不是向城头上落,而是向城中落,而且看轨迹会落得很远。

    城中立即乱成了一团。

    石弹大,抛速不算太快,但也很快了,有的落在城墙外,有的落在城头上,有的落在城中。

    仅是两波石弹,就让城头上的守军一起色变。

    接着五千名宋朝弓弩兵齐齐上前,不过他们手中的弓弩非是普通弓弩。而是清一色的神臂弓,不过神臂弓早出现在战场上了。

    在五千名神臂弓手的压制下。余下官兵各自分成两组,前面大号藤盾掩护,后面开始填河。至于后方的民夫则继续在装泥袋。

    高智升躲在墙垛后面不由想大骂:尼玛,你们带了多少蒲包过来?难道想将护城河全部填上。

    天色渐渐临近黄昏,王巨下令收兵。不过护城河上已经出现了五十多道宽阔的堤坝,以至上游的水不得不蔓延下来,但这个问题已经不大了,只是一层浅浅的水,拦不住宋军进攻的脚步。

    双方各自医治伤势,虽然未正式攻城,伤亡在所难免的,但因为神臂弓之利,高家军队呆在城头上,伤亡反而更重一点。

    不过眼下双方皆不能称为惨,惨烈的是明天……

    天又亮了,王巨在军营里说道:“二世子,轮到你出场了。”

    段正淳点点头。

    王巨又说道:“换旗。”

    现在没有国旗一说,只有各将的将旗,上面是主将的姓氏。然而随着一声令下,王字大旗一起换下,换成了段字大旗,并且这个段字还是汉梵两种文字绣上去的(梵文在大理也比较普及)。

    城中有一些将士也识字,看到换成段字旗,城头上有些人窍窍私语,宋军中那来姓段的主将?

    高智升也纳闷了,不是说段正明去了环州寨?忽然他醒悟过来,还有一个殿下呢。

    王巨带着段正淳上马,缓缓来到城头上,看到段正淳,军营中几千名乌蛮兵大声欢呼:“二殿下。”

    王巨也不吃味,并且是乌蛮兵,如果段氏连这点号召力都没有,那也没必要将段氏兄弟营救出来。他打了一个手势,又有乌蛮兵立即大声对城头上喊道:“二殿下段正淳让你们打开城门投降。”

    段廉义的亲侄子就那么几个,虽然认识段正淳的人不多,不过有许多人皆听说过这个名字。王巨与段正淳骑马绕善阐城缓缓走了一圈,身后的乌蛮士兵也喊了一圈。

    当然,不会有人真打开城门投降的,这里是高家的老巢。

    不过这一喊,高家将士多少有些人心浮动,为何起兵,打着的旗号就是讨灭逆贼,可现在算是怎么一回事?

    王巨带着段正淳返了回来,下令道:“开始吧。”

    这一回不再是石弹了,而是另两样武器,一样是重达近百斤特大霹雳弹,一样是圆形瓷瓶装着的猛火油,但每一个瓶子里都同样装着近百斤重的猛火油。

    一个个霹雳弹落下,有的就在空中爆炸了,有的在城头上爆炸了,有的在城中爆炸了,还有极少数在城外爆炸了。不仅是爆炸所产生的杀伤力,里面还有许多铁钉子铁蒺藜。还不仅是这些铁钉子铁蒺藜,同时落下的还有猛火油的瓷瓶子,这都是提炼后的猛火油,落在地上或城头上,立即溅了一地都是,又随着爆炸产生的温度,立即燃烧起来。

    如果换成西夏还好一点,已经有了一些应付的经验,但大理什么时候看到这样的武器?这完全超出了他们的认知。

    并且城头上都是高家的亲信将士,虽然能保障忠诚度,不过大理最强的兵种不是他们,而是乌蛮、金齿百夷这些兵路,也就是大理所说的夷兵,虽然这些夷兵相互缺少配合,可是各部喜仇杀,不缺少悍气。然而城头上的高家将士多是善阐府一带的子弟,平时那来的仇杀?

    几波抛投后,王巨还没有下令推出云梯呢,城头上自己儿就乱了,有的士兵看到同伴被烧的惨样,都不顾命令,向城中逃去……

    加上抽调五千兵力走了,城中兵力本来就空虚,因此高智升喃喃道:“完了。”(未完待续。。)

第694章 一天

    如此壮观的场面,同样也让宋军目瞪口呆。

    其实王巨自己也感到了震憾,他心中默默地想道:不知这样的虎踞炮有没有蒙古攻打襄阳的回回炮厉害。

    不过搭配大霹雳弹与猛火油,它们可以说是冷兵器时代攻城战中最强的攻城武器了。于是王巨心中又想,不知道如果攻打灵州时,推出更大规模的虎踞炮,能不能攻下灵州。

    当然,大理军队与西夏军队不好比拟的。

    特别是高家这批亲信的军队,就更不好比拟。

    黄骅也轻轻地说道:“真是激动人心的场面哪。”

    他又说道:“少保,城中也失火了,可以进攻了。”

    王巨前来是占领的,要么就象交趾那样彻底的破坏,要么就要将当地治理起来,大理则是后者,如果城中燃起大火,为了安置百姓,就必须要重修。做为大理第二大城市,想要重建,得花多少钱帛?

    不过如果真攻不下来,杀红了眼睛,那什么也不会管了。

    王巨点了点头,进攻命令下达。

    各门虎踞炮继续抛投,后面又有许多神臂弓手用神臂弓进行掩护。

    然后各队兵士从大营里将各台云梯推了出来,顺着堤坝推到城墙下面。

    攻城战这才真正开始。

    这是真正的云梯,小型滚石檑木与弓箭根本不管用,不过一些大型檑木还是将云梯上的挡板砸碎,让下面的兵士产生了伤亡。

    不过大多数云梯成功推到城墙下面。

    下面的兵士将折板打开,一下子就搭到城头上。

    所以往后去。自明朝时起。一些重要的城池城墙越来越高大。这就是防止云梯与普通的攻城梯。但也未管用。所以某种意义上吴起那句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也不能说不对。

    可这个江山在德真的很难很难……

    那是明朝了,现在善阐城还是在唐朝城池基础上进一步修葺的,也就是标准的唐朝城墙,高两丈。

    这个高度对云梯来说真的不算什么,每一台云梯的折板都搭在城头上。

    第二波伤亡开始,云梯的作用仅是能掩护士兵成功地将云梯送到城墙下面。并且不易将它推倒。它最终还是得要士兵爬上去,再登上城头。

    为了防止误伤,神臂弓与虎踞炮一起停了下来。

    还有一些亡命之徒开始了反击。

    惨战开始。

    但这个时间并不长,甚至自始至终善阐城就没有将宋军逼下城头过,反而涌上城头的宋军越来越多。

    善阐城中的兵力不多,加上有的士兵看到段正淳,心中犹豫不决,再加上虎踞炮所带来的震慑,许多士兵都自己儿逃下城头,现在不知道往哪里躲了。

    因此不到一个时辰。宋军就渐渐将东城门这片城头完全控制住,放下吊桥。打开城门。

    王巨说道:“进城。”

    宋军一批批冲入城中。

    看到宋军冲进了城中,城头上再无一个高家将士反抗了。

    宋军接着控制了西城门,这才灭火抓俘。普通的士兵暂时关押起来,安定下来后,会全部释放。至于重要的将领,则一个不留了,这是防止刘黑闼这样情况产生的(刘黑闼是窦建德手下著名大将,窦建德兵败后,刘黑闼逃隐归乡,结果不久被窦建德手下旧将范愿劝说,再度起兵造反,一度让唐朝头痛万分,并且击毙了罗成的原形罗士信)。虽然大理不可能有刘黑闼这样的牛逼人物,不过万一有一个比较厉害的将领逃了出去,再起兵谋反呢?

    接着便是城中各个贵族,这些贵族多与高家十分亲近,以后大理新都城就在善阐城了,这些贵族当然也不可能留下。

    还有一些亲近高家的大商人同样不能留下。

    并且他们家中都有大量资产,王巨现在最缺的是什么,钱!

    但也不是为了钱而去胡乱地杀人,城中与高家不亲近平时又没有什么严重恶迹的商贾,则全部保护下来,也勒令三军不要抄掠他们家中任何财物。

    抓捕在继续。

    这个时间有点长,没有三四天是休想结束的。

    但最重要的……王巨进了城,第一个去的地方就是城中的仓廪。

    可打开仓廪的门,一个个地看,看后脸色很不好。这些仓廪里还有一些粮食,甚至有一些腌肉以及其他物资。

    不过王巨手中乃是十几万大军要吃喝,况且还要备储一些粮食,以防突发的灾害灾难,想要百姓忘记掉以前的国家,那么只能比大理做得更好。那么两三年下来,这些百姓就会认为自己是宋朝人了,或者中国人了。

    那么这些粮食物资是远远不够的。

    黄骅说道:“少保,可能他们与杨家作战,大多数物资运到了弄栋城。”

    “醇之,弄栋城会有一些,但不会太多。”王巨很清醒地说。

    看来杨高两家争胜负,消耗了大量物资与粮草。

    王巨走了几步,说道:“对和将军下令吧,拿下秀山城后,将镇池南边几个部族平定,立即率领大军转战到最宁府。

    最宁府也要平分耕地的,它的东面就是特磨道,东南就是交趾。宋朝得到了交趾,又想治理大理,最宁府的地理位置尤其重要。

    但主要原因还是为了就食。

    广南西路经过王巨治理,去年粮食大丰收,不过去年粮食用量惊人,特别是流民的用粮,以及迁徙百姓安置的用粮,所以粮食十分紧张。不过在王巨推广下,许多地区开始种植了冬小麦。

    这批冬小麦离成熟时间很快了,但郁水水系只能通航到广南西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仍有郁水各条支流。但不易通航了。所以只有从陆地将粮食一步步运到大理。

    东南的交趾也是如此。富良江虽然贯穿了无理山哀牢山之间的山谷。但通航的河段只能维持最宁府的南部,再往前,河流险湍,无法再航行了。

    水路还好一点,只要上了陆地,运输成本将会立即激增。

    尽管交趾那边旱季稻也快到了收获之时,却没有办法将粮食大规模运到大理中部甚至西北部地区。

    仅是一个损耗,就会是一个巨大的天文数字。

    姚麟愤骂道:“这两个败家子。”

    王巨捏了捏鼻子。也不能说杨义贞与高智升是败家子,出现这种局面,却是自己推动了。他走了几步路说道:“黄骅,于后方全境张贴一张露布,从现在起,凡是在这一个月内与后方各个管事签订卖粮协约的,无论粟米麦豆,今年每斗皆增加十文钱向他们收购。”

    “那会增加许多用度。”

    “醇之兄,这场战役不仅我们在用兵,高杨两家用兵时间更长。多少破坏了春耕生产。况且战事还没有结束。即便拿下高杨两家,后面还会有许多地区叛乱。或者不向我朝诚服,那就会用兵。这个时间可能延续到秋后,甚至明年。况且百姓本身也要吃饭,民以食为天,南方天气大多数温暖,不会冻死人,但会饿死人。一旦吃不上饭了,百姓就会自发地暴乱。所以签订这个协议,是让他们积极地农耕生产,加上许多地区均分的耕地,税赋又低,又没有了徭役,再加上高价收购,生产积极性就会提高,三军到秋后用粮问题解决了,百姓用粮也解决了。”

    作为后来人,这个最清楚不过了,如同大包干到责任田,同样是那么多土地,可是农民产生了多大的变化。

    不过姚麟与黄骅也看到了一部分区别,那就是广南西路。

    姚麟好奇地问了一句:“少保取缔了徭役,以后有差役怎么办?”

    “还会象广南西路那样,摊派免役钱,不过尽量减免不必要的差役,以便使免役钱下降,同时我也会上书,向朝廷申明,大理初定,切不可以摊派宽剩钱。其实这个宽剩钱……可以取缔了。看似不多,实际执行下去,往往就是这四百万贯宽剩钱,再经胥吏差役的盘剥,摊派到百姓身上,真实的就是八百万贯宽剩钱。”

    这也是宋朝一大弊病。

    就象宋仁宗听闻邛州百姓因为盐政苦困,于是免其邛州一千多贯盐税钱,结果第二年产生了额外的近万贯支出。宋仁宗听说后,坐在皇宫里傻了大半天。

    “其实朝廷开始给胥吏差役薪酬,就可以制订律法严惩了。”姚麟道。

    “未必管用,”王巨摇头道。当然,执行了募役法后,处理贪苛胥吏能正大光明了,不过作用还是有限。就象朱元璋杀了那么多贪官污吏,有没有将贪污现象杜绝?

    还是没有。

    其根本还是集权制度+官本位思想+官商+官员与家属收入不透明化,使得上层阶级无限的拥有更多资源。如果不改革这个弊病,休想杜绝贪污。实际就是改革了这一弊病,划时代地执行了后来的西方民煮制度,贪污现象仍不能杜绝,就象美帝的选举捐献制,实际就是最大的公开贪污,最大的权钱结合游戏。

    只能说律法加上先进的制度,官商分割,官员不再尊尊,再加上公正的监督体制,会让贪污现象大幅度地降低。

    “这会产生许多用费啊。”姚麟也担心。

    “怎么办呢?”王巨一摊手说。

    真不行,除了走私外,还向朝廷宽限一年,反正每年都会上交一百万贯利息,相信朝堂上的那些官员也会喜欢,到明年再偿还那五百万贯了。

    其实不用多,只要朝廷能再调拨一千万贯过来,王巨手中用度就不那么紧张了。这是若大的大理,每夺下一城,只要陆续地打土豪,多少会有些收获。

    不过也不用上书,王巨就猜到了,会有人拿出文彦博那句话,果然如此。就象修房子。开始时将工钱说得低低的。现在修了一半,又要求提工钱了,房主怎么办。这就是王巨的做法。

    所以王巨也懒得向朝廷提出请求经济援助了。

    城中还在抓捕,不过民夫押运着粮草物资进了城。

    未来还继续,将会雇佣许多民夫,一步步将粮草押向弄栋府、大理城,甚至罗鲁城(剑川,谋统府首城)、三赕城(丽江)、永昌城(保山)。

    其实这次用兵大理。最大的难题不是兵力,兵力足够多了。主要就是后勤……

    第二天,各个民夫回去了,城中继续在抓捕,不过规模变小了。姚麟则带着大半兵马又出了善阐城,全部轻装上阵,一路向西。

    不久高升泰也收到了消息。

    实际宋军拿下善阐城后,整个战场范围已经进一步缩小,三路兵马最远的就是善阐城的宋军到大理城杨义贞的后方军队,也不足七百里路。若是论范围。并不比庆州战役大多少了。

    当然,难度要稍稍下降了一些。但也不可小视,毕竟两家兵力还在宋军之上,并且多少也有着一些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环州寨到善阐城并不远,只有四百来里路。

    所以姚麟大军出发后,消息第二天下午也到了高升泰手中。

    他先是满脸的悲愤,不用说,自己家人将要被王巨打土豪了。

    不过他头脑仍很清醒,善阐城是夺不回来了,尽管他现在想不明白,宋军如何只用了三天便将善阐城攻下的。实际不是用三天,只有大半天。第一天是扎营休息准备的,第二天是填堤坝的,第三天才正式攻城的,结果仅仅过了中午,宋军就攻下了善阐城。

    但无论是三天或是大半天,善阐城是收不回来了。

    并且他现在军队就很是危险,虽然侧面五千兵马将宋军堵在了禄劝甸西部山区,不过后方怎么堵?

    只要宋军杀过来,那不是自己两路兵马包围燕达的宋军了,而会被宋军里应外合,迅速歼灭。

    于是他立即下令,让禄劝甸他弟弟高升祥的儿子高祥永(白蛮风俗是取汉姓,用佛名为名,不过段氏入主大理后,也用了父子连名制,不过仅是连名,汉姓保留着,如高智升、高升泰、高泰明,段思廉、段廉寿、段寿辉。史册没有记载,但段正明段正淳的父亲如不出意外,名字则叫段廉正,是段思廉的第三子。不过有点儿乱,如段誉又名段正严,实际按照这种父子连名制,应当叫段淳誉……)所率领侧面军队立即向华竹部方向撤离,与自己军马汇合,然后再撤向弄栋府。哪里还有一支高家的兵马。如果能敌则敌,不能敌再哀牢山与无量山,与宋军打游击。真不行,还可以撤向永昌府与腾冲府,哪里地形更复杂,即便宋军派出一百万兵马,都无法剿灭。

    而且他父亲高智升为了掌控大理,有意地让自己掌管大理东部一些地区,让他弟弟掌管着大理西南的一些地区。

    自哀牢山往西方向,他弟弟在那边有很大的威信。可惜为了对付杨家,他弟弟也带着那边的军队前来支援,现在人就在善阐城中,肯定也没有好下场了。否则这一行生机更大。

    但就是没有他弟弟,也只有这一条生路了。

    而且也正好,杨家在这里还有四万兵马,让他们抵挡燕达的宋军。不然让这三万宋军缠上,是休想平安撤到弄栋府了。

    华竹部有一条宽阔的热带河谷,两边则是茫茫的崇山群岭。

    不过从华竹部到弄栋城则有零碎的小河谷,三分之一是山路,三分之二则是平坦的河谷道路,撤退起来很快的。

    命令下达后,高升泰迅速让自己的兵马收拾行李,迅速撤退。

    动作太快了,等高升泰将两万多兵马全部撤走,杨家那边的主帅,杨义贞的长子杨贞和才得知了这条消息。

    杨贞和大惊失色,这是怎么一回事。

    就在他莫明其妙之时,高祥永撤走大军,苗履迅速带着一万步兵杀了过来。

    燕达也得到了信号,也开始反攻。

    仅是一会儿,杨贞和的大军就开始了溃败。

    自然而然地,他们同样也撤向了华竹部。只有从这里才能继续向弄栋府撤离。再从弄栋府撤向大理城。不然撤向善阐城的高家?

    敢情到现在。他们还不知道善阐城已经被宋军拿下。

    苗履与燕达一左一右,死死地将杨家这四万兵马咬住,不过好在从环州寨到华竹部中间隔着一道茫苍苍的大山脉。

    杨贞和利用大山的优势,且战且退,终于退到华竹部这个大河谷。又立即下令,继续向弄栋城撤离,高家为何撤退,他不大清楚。不过知道高家是撤向弄栋府方向的。

    只要追上了高家的军队,反正弄栋府是高家的地盘,那么就成了高家与宋军死咬了,自己则就能平安撤回大理城。

    杨贞和一边下着命令,一边在心中痛骂高家的不守信用,一边又在想为何高家要撤退。

    就在这时,忽然又有五千宋朝骑兵杀了出来。

    这就是姚雄率领的五千骑兵,并不是真正去支援燕达与苗履的,做一个样子,用来迷惑高智升。好使高智升再从善阐城调度兵马,前去禄劝甸阻拦。

    想拿下善阐城。就不能让善阐城中的兵力多,如果高祥永五千将士还在善阐城中,可能局势就会是另外一个样子。当然拿下了善阐城,整个战局则成了另一种走势。

    王巨攻破善阐城后,立即用快马通报姚雄,姚雄率领五千骑兵,兜了一个大圈子,杀向华竹部,当然,这时候高升泰三万余兵马逃走了,不过就是没有逃走,姚雄也不会狙击高升泰的兵马,那交给他父亲了。他的目标就是杨家这支兵马。

    大理也有骑兵,那是真正的“骑兵”。宋朝这边则可以勉强称为“骑军”。

    本来就是大败而来,又是在平坦的河谷上,哪里是这支骑兵对手,很快这几万兵马一起冲乱了。不久燕苗两支军队又杀了过来。

    实际燕达手中也有几千骑兵,不过中间是茫茫群山,骑兵发挥不了多大优势,直到这里,这几千骑兵才派上用场。

    大部分杨家士兵开始伏地投降,杨贞和只好带着少数士兵翻过群山,向弄栋府方向继续逃亡。

    但这时前方一场浩大的战役也开始打响。

    高升泰带着侄子高祥永疯狂地逃命,但姚麟速度比他还要快。不快也不行了,毕竟姚麟得多走近三百里的路。高升泰得到消息后,姚麟才到路赕呢。路赕也有一个小城,姚麟并没有进攻,而是稍稍爬了一段山路,让了过去。高升泰撤退到华竹部时,姚麟才刚刚到达牟州。就在这时,高升泰还有充足的时间逃到弄栋城。

    不过到达华竹部后继续向西撤退,高升泰部下开始哗变了,特别是那些乌蛮士兵,他们的家全部在东边,本来心中就不满,为何莫明其妙撤退,又撤向弄栋城。高升泰又没有给一个解释,因此一部分士兵赖着不走。

    高祥永准备镇压,被高升泰拦了下来。

    最后高升泰调解不成功,只好说了一句,你们要留便留下,要走就什么也不要问。然后带着粮草继续向西撤退。一看没得吃了,这些乌蛮士兵犹豫了好一会儿,只好尾随着撤退。

    就是到这时候高升泰还想奋死一战的,于是又候了候,再派人解释道,具体原因,到了弄栋城,我会向大家解释清楚。

    然而高升泰却不知道,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他耽搁最为宝贵的一天。

    弄栋城又叫褒州城,也位于一处河谷上,但这个河谷比华竹部那个河谷小得多了。城池依山傍水而建,易守难攻。附近除了一条东南西北走向的河谷外,余下皆是茫茫群山。在东面的崇山峻岭中间有一些破碎的小山谷,但在离州城六十多里地处,有一处山谷则比较宽阔。

    姚麟与高升泰几乎同时到达这片山谷,不过让姚麟成功地抢先将大军带到山谷的西侧,将高升泰的大军拦住。

    两军都是疲军之师,相对而言姚麟三军更加疲惫,并且兵力也少了很多。

    于是姚麟将各条道路抢先扼守住,进行了防御战。

    两军混战了一天,陆续出现了大量伤亡。不过弄栋城中的高家将士也听闻了消息,开始出城接应。

    暂时很难说那一方吃了亏,总之正在僵持不下之时,杨贞和带着败军冲了过来,随后姚雄带着大批宋朝骑兵又杀了过来,接着燕达与苗履的宋军再度杀了过来。

    弄栋城中的援兵到达了,然而这个巨大的山谷里却成了一个屠宰场……(未完待续。。)

第695章 第三个(上)

    看到如此情况,那股援军立即撤退,哪里来得及,姚雄率领着骑兵从战场上脱离出来,立即追了过去。眼看就要到达褒州城下,姚雄率领手下杀上。

    就在褒州城守军眼皮底下的东南这条河谷里,一场一面倒的战役又再度打响。

    但这次用兵,王巨还是以仁义为主,看到这股援军杀得四散而逃,姚雄命令手下用当地方言大声喝喊,抱头伏地投降,不杀。

    其实褒州城中兵力不少,除了这一支近万名援救的兵力外,城中还有近万名守兵,然而看到宋军如此凶悍,一个个不敢出城营救,于是他们眼睁睁地看着姚雄将余下降军押向远方。

    另一边战事也结束了。

    不过还有两万余敌兵逃了出去,最后还有一万余败兵居然成功逃到了大理城,与杨义贞的军队汇合。

    这个没办法了,虽然四场战役除了环州寨那场战斗不算,不过那场战斗主要用意也是将杨义贞的兵力逼得华竹部河谷的,余下三场战役才是真正的歼灭。这三场战役都是在河谷或山谷打响的,并且战场都能算是较开阔。

    但四周都是莽苍苍的群山,植被无比茂盛,只要能逃出战场,就有大半机率逃过宋军的搜捕。

    至于余下的两部联军皆或毙或俘,包括高升泰叔侄,杨贞和在内,全部死于乱兵之中。

    燕达又派出人手,继续追剿逃散的敌兵,然后让后方的宋军押着高杨两家丢下的粮草物资先抵达华竹部安置下来。接着数路大军汇合。徐徐抵达褒州城下。

    王巨却在善阐城中。翻看着海量的资料。

    进入善阐城。王巨就居住在高家。却无意中在高家巨大的书房里发现了大量宝贵的资料,其中包括大理各府郡的地图,户籍,部族分布,物产,税赋收入。

    王巨估计大理城中的资料都不及高家这边资料详细,以至王巨说一句:“就凭借这些资料,也说明了高家有不臣之心哪。”

    这些资料太宝贵了。即便王巨广派斥候,所打听来的情报,也不及这些资料的十分之一。

    他立即召集几名得力的管事过来整理。

    他自己也要观看,最少大约的都要翻一翻,这才能对大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而且他又派人继续审问城中关押的各个权贵头领,用他们的口供进一步对这些资料做补充。

    看了几天后,看得头晕脑胀,王巨这才从书房里走出来,将黄骅喊来商议,主要就是商议免役钱。

    未来云南路的收入一是两税。因为是十税一的轻税制度,所以这项收入实际并不高。

    其次是商税。经过王巨打土豪后,基本能执行齐商税政策了,只要是齐商税,商税一项还是可观的,并且王巨计划着除了打通巴蜀与广南西路与大理的商路之外,尽量利用富良江水路的优势与交趾沟通起来,至少能将大理东南地区幅射。此项,看能不能进一步扩大茶马古道,将与吐蕃高原的商路拓展。

    所以这个商税以后会成为云南路的主要收入来源了。

    榷茶王巨是坚决不同意的,而是将茶叶贸易规划到商税中一道征收。

    其次是榷盐,这个问题也不大,因为广盐产量一直很高,虽然离得远,可以利用水路进一步节约成本。实际在这之前,就有一部分盐巴销向大理,大理有盐,可是井盐开采成本比宋朝榷盐后的盐价还要高。

    然后就是利用打土豪的机会,将一些产量高易开采的坑矿收为国有,另外就是要挪出一些耕地当成未来屯兵的屯田。

    这些都是早就商议好的。

    但免役钱一直没有商议好,主要弄不清未来大理需要多少差役,大理有多少户数。

    不过随着正式经营大理,这个免役钱也要定落了,没有清楚透明的税赋制度,模棱两可的,百姓就会担心。

    还有,一旦拿下大理,朝廷就要派许多流官过来治理了。

    但现在新政中有许多乱七八糟的,比如青苗贷、市易法以及其他种种,一旦在这里执行,再加上官员若作风不好,那将会很坑爹的。

    所以得先定落下来,让这个税制成为定局,朝廷会考虑到大理的特殊性,那么就不敢随意更改或者添加乱七八糟的税制。

    王巨说道:“这是大理的户数,一共四十几万户,不过几乎所有羁縻地区都没有列入户册,并且隐户现象比我朝更严重,因此我估计大理总户数在八十万左右。”

    “少保,应当差不多,实际我估计还要更多一点。”

    “但有的真不能算,比如腾冲府与景昽九成地区,善巨郡的西北地区,永昌府的西南地区,即便我朝来治理,未来还会是真正的羁縻地区。”

    “是啊,经营这里地区,还不如认真去经营西南夷呢。”

    善巨郡西部地区便是横断山脉,在这个悲催的时代认真地管理横断山脉,无疑是一个超高难度的任务。

    至于腾冲府九成地区是缅甸西北地区,包括一小部分未来的印度领土,鼎鼎大名的野人山。就是野人山还只位于腾冲府的中部呢,真正腾冲府疆界还要往西去很远,一直到了天竺边界。至于更悲催的景昽地区就更不用说了,能经营景昽地区,那么就可以经营整个东南亚……

    不过这三处地区都是地广人稀,极度落后的场所,不经营也无所谓,非是大理核心区域,只要羁縻就好了。

    王巨又说道:“但经过均分耕地后,大部分隐户能清点出来,所以我认为最后的户数能有五十多万户。”

    其实还不止,不过还有一些地区。如谋统府西部也多是雪山高原地区。以及其他一些地形恶劣的地方。还有临近雅州的建昌府,这里有许多蕃人,以前对宋朝大多数保持着亲近的态度,那也没有必要下手了。再者,就是东川府的乌蒙部地区,为了迅速平定,有许多地区仍用了招安政策,那么只好继续羁縻了。

    这是真正的羁縻。那么又无法统计具体户数了。

    所以王巨估计了大约在五十几万户。

    这是很重要的,只有得出具体的户数,才能估计未来的差役数量,才能计算出大约的募役钱,然后才便于摊派。

    黄骅说道:“少保,还是不能太过乐观啊,以五十万户计算吧。”

    “就打算在五十万户到五十五户左右吧,我打算还是按照我朝的标准,分成五个户等。”

    黄骅点点头。

    不要以为均分了耕地,就是一样的户等了。

    即便王巨下狠手。实际能做到均分田地的,估计也不过四成多点。当然,这都是文明比较发达人口也比较稠密的地区,虽然面积可能是大理的四成多点,但人口则能接近七成。但只要大多数能计入户册,某种意义上,能称为真正治理了。就象环庆二州,放在户册上的户数又达到了几成?

    因此余下户数即便统计出来,因为羁縻,各种税赋仍是一个老大难题。

    即便均分了耕地,还有一些贫困落后的地区,他们仍是五等户。不过最多的则是四等户了。甚至一些少数发达地区,能产生一部分三等户。

    另外就是一些积善行德的大户,王巨放了过去,还有一些能管辖的羁縻蛮首,以及保留的商贾,这些人则会产生部分一二等户。

    这个也要划分清楚的,否则以后税赋还会是一个大麻烦。

    王巨又说道:“我打算四等户每户征四百文钱免役钱,三等户是一贯,二等户是五贯,一等户是十贯。”

    其实这一均分土地,如果王巨再推动着耕作技术的发展,未来这些地区将会是一个天堂所在。因为宋朝兼并已经很严重了,就象刚刚统计过后的两浙路,主户约一百四十万户,五等以下户约百万户。苏州五县自五等到一等不下十五万户,自三等以上到一等不下五千户。这说明现在两浙路的人口超稠密,仅是主户,宋朝还有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客户,也就是一个两浙路就达到了两百万户!

    其次证明了兼并的严重,两百万户百姓,自四等以上的户数仅有四十万,四等户为温饱户,三等户才算是小康,余下都是贫困户了。也就是贫困户比例达到了百分之八十!

    当然,如果不是这状况,朝廷也不可能同意王巨将那么多百姓迁徙到海外。

    然而经过王巨的“土改”,大理未来可能一二等户数量下降,但四等以上户可能超过百分之五十!

    何谓四等户,按照宋朝的划分则是拥有十三到三十一亩一等田,或十六到四十一亩一等地,这个一等田在大理很少有了,大多数是三等以下田或地,三等田则是十五到三十八亩,三等地则是二十五亩到六十二亩。如果是标准的瘦田九等田则是六十六亩到一百六十六亩。

    就打算四五等中田四十亩为四等户,缴纳四百文免役钱其实也不算多了,实际按照以前大理的税制四十亩中田最少得交纳两税三十石,现在仅交纳八石税粮,大理粮价有点儿低,但再低不可能二十二石粮食只值四百文,实际一石大米也不止四百文了。

    况且交了这个四百文后,就不用再服徭役了,想一想以前大理徭役有多沉重吧。

    黄骅沉思。

    这样做有违宋朝制度,宋朝对于户等的划分,以及免役钱的摊派,各州都有各州的标准。

    就象苏州,虽然五等以下户数多,不过与荆湖南路许多地区相比,人家五等户就相当于荆湖南路那边的三四等户,三等户的收入可能相当于那边的一等户。

    也不是不能统一,关健是宋朝二级行政实际就是州府,谁听谁的?虽然各路都有首州,可首州的知州若不冠以安抚经略使这样的临时差官。就无权调动其他各州府军监的官员。那么谁听谁的?

    所以免役法才引起了许多骚动。就象两浙路。执行了免役法,百姓稠密,户数多的吓人,但面积不大,也就意味着差役数量则用不着那么多,再加上百姓收入比其他路要好得多,因此担负募役钱,则不会感到吃力。那无疑也没有什么怨言了。

    然而放在梓州路呢,地方广大,多是山区,意味着差役数量想少也少不下来,百姓稀少又贫困,所以摊派免役钱时,许多百姓感到吃力了,于是怨声载道。

    这才是巴蜀地区是反对免役法最强烈的地区的原因。

    但大理考虑到它的特殊性,王巨已经上书置了常备的经略使、提举使、转运使、刑狱使、种田使与兵马总管,实际等于将路作为二级行政机构。而各州府做为三级行政机构,那么就可以进行调节了。

    如一些贫困地区的州。五等户很多,募役钱不能支付差役的薪酬,那就可以从其他富裕的州府调多余的募役钱过来,只要保持这一路总体募役钱能支付这一路的差役薪酬就可以了,也等于减轻了贫困地区百姓的负担。

    可这个基础,则是所征得的募役钱,能承担起支付未来整个云南路的差役薪酬。

    他想了许久说:“少保,过犹不及。”

    “为何?”

    “少保,你的用心我是理解的,想轻徭薄敛,那么这里的百姓就能迅速安定了。不过其他地区为了筹满募役钱与宽剩钱,甚至往六等七等八等户上摊派。但在这里,五等户则不摊派了,让内陆各州府官员如何作想?并且太过宽松,未来必有喜钻研的官员加重税赋,以求政绩。”

    “这确实也是啊……”

    “还有,未来云南路之广大,难以想像,虽然有许多大江大河,但都是大江大河的上源,水流湍急,不宜通航,未成为交通之便,反而将平川高原切割,成了交通之害。这就意味着未来必须募集许多差役,官员才能顺利治理这一地区。虽然这用差不用支付象中原那么多薪酬,但我估计这个税率征来的募钱役仍会严重不足。”

    “不错,我想得过于理想化了。”王巨说道,眼下大理面积是太大了,包括川西一部分,后来的近三分之一黑缅地区,还有近五分之一老挝地区,王巨怀疑面积可能达到了七十多万平方公里,几乎能相当于六七个福建路的面积,比两广加起来面积还要大上一大截,即便核心地区也最少有福建路面积的三倍多。

    想要治理,这个面积也不得不考虑的。

    “少保,以我之见,最好还是依我朝规模,划分九等。”黄骅又道。

    不要问均分田地还有了九等,一些极度落后的刀耕火种地区,即便给了他们充足的耕地,只能相当于宋朝大部分**等户的收入。

    只能说与史上不同,如今交趾正式收回,又有富良江能勉强沟通,如果交趾发展起来,会给大理带来许多促进的条件。

    黄骅继续说道:“**等户需根据情况进行适度的补贴,七等以下不征税,包括两税,最好都要免掉。六等以下不摊派,包括募役钱。六等户需交纳最基本的两税,五等户则要每户交纳三百文免役钱,四等户则交纳五百文免役钱,那么这两个问题就一起解决了。”

    王巨认真地想。

    眼下他的计划中就是未来官府就是这些收入与税赋了,但何止,时间长了,各种各样的摊派苛捐杂税是免不了的,还有呢,科配会不会少?和籴会不会少?

    所以说永不加赋,永完只是一句空话。

    人口增加了,官员差役必然增加,国家安定了,物价上涨了,薪酬必须增加,那么可不可能永不加赋?

    不过自己若是起点太高,到时候就不能募得充足的差役,又谈何治理?那么起点再度又管什么用?

    想到这里他说道:“就这样吧。”

    然后又叹了一声:“实际一个国家真的不容易治理啊。”

    这仅是税赋呢,一个地区,特别大理这样的地区想安定,何止税赋,军事、农田水利、教育、民族政策、扶贫、经济与商贸、种植养殖、吏治……不知道有多少事务呢。

    章楶真的能管得过来吗?

    因此王巨又说道:“醇之兄,我打算未来让你协助章质夫两到三年,你意下如何?”

    “恐怕我一个人也不行,少保若有此意,最少留下十名精明强干的管事。”黄骅说道,作为他个人,肯定不愿意呆在章楶身边做事,最少不会象呆在王巨身边做事那么舒服,不过大理这几年真的很重要,一旦惹出乱子,王巨非但无功,而是有过了。这个轻重他还是懂的,因此提出了一个请求。

    “这个可以,如果可能,我未来每年再暗中拨出几百万贯,换成大理紧缺的各种物资,调到大理来支援你们。”

    “那个再好不过了,”黄骅并没有拒绝,反正从明年起,海外不会缺少经济了,况且从今年起开始走私,仅是走私所带来的收入,便足以让明年的云南路产生大量活动的资金。

    其实未来云南路的规划,大模样基本就出来了。

    就在这时,前线传来捷报,说是褒州城高家官兵主动投降了。

    “投降了?”王巨愣了一下。

    褒州城规模远不及善阐,但不是代表着城池越大越容易防御,若那样,开封也不易被攻破了。

    相反的褒州依山傍水,比善阐城还要难以攻破。王巨正等着将善阐城大约安定,带着所有攻城器械赶向褒州城呢。

    于是王巨询问信使,信使回答让王巨啼笑皆非。

    大会战的那个山谷,当地人叫龙岭谷,龙岭谷之战,再加上姚雄率骑兵追至褒州城下一战,整将褒州城中的将士吓傻了。

    燕达与姚麟率领大军徐徐抵达褒州城下,当然也看出来它比较难以攻打。

    反正等王巨调运攻城器械过来,于是就着这时间,让段正明兄弟来到城下喊降。

    结果第二天,褒州城中官员主动打开城门投降了。

    “不是说褒州城守将乃是高智升手下最亲近的重将吗?”

    信使答道:“少保,当天燕将军派两位世子喊话,当夜城中发生争执,凌晨时分,那名守将让城中其他将领带人击杀了,这才打开城门请降。”

    “树倒猢狲散啦,”黄骅长叹道。

    不过这一来,反而打乱了王巨的计划,王巨只好将黄骅留在城中主持城中事务,自己率领大军前往牟州,一南一北虎视着大理城。

    杨义贞则比王巨想的光棍,听着褒州城不战自降,立即派使前来请降。

    少保,你说过的,三家争雄,看各自的本领,若败撤出这方土地,若胜,许我投降……(未完待续。。)

第696章 第三个(中)

    天色有些晦暗,又飘着一星星雨丝,虽然看不到太阳,不过凉凉的细雨珠打在脸上,又清凉又带着醉人的气息。

    “世子,春天来了,”王巨说道。

    久在广南西路与交趾,王巨都快要忘记春天与冬天的味道了。当然,想在大理看冬天的“味道”,实际很简单,一路打下去,一直打到大理边缘地带,就能看到冬天是什么味道了。但也可以一直往南打,又能看到夏天是什么景象了。

    不过从石城郡一直到大理城,这里的景象确实是很美好,风景如画,山色青青,遍地野花,湖泊似镜。

    但段正明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却感觉不出来。

    他问道:“少保,什么时候用兵大理城?”

    “不急,昨天杨义贞派使过来说,我当初承诺过,三家争雄,看各自的本领,如败,我撤出这方土地,若胜,许他投降。因此他请降了。”

    “有这个约定?”段正明立即不满地瞪大眼睛。

    “大世子,勿要激动,当初你露面后,杨义贞派使过来询问真假,我是说过这句话。但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其实原因很简单,想要迅速结束这场战争,那必须让他们的主力兵力全部集结起来,一举歼灭。”

    其实真正原因是这里风景虽然不错,可有许多地区地形险恶,易守难攻。

    就象燕达用兵东川郡乌蒙等部一样,就这么大的半郡之地,只能与梅山蛮面积差不多。两万大军。并且是摸索了许多情报。又从自杞一战中调出大量乌蛮部各头领劝说,又有北部得个详的蛮兵配合夹攻等优势下,却整整用兵好几个月时间。

    如果以这个速度发展,也不要想顺利得到大理了。

    当然,如果能迅速结束战场,对百姓的伤害是很小的。

    “所以我用了一些手段,”王巨解释了一句,其实也不是他脾气好。主要还是安抚。不管怎么说,国破家亡,再好的脾气也会不高兴的。就象当年的李煜,在那种情况下还写了断命句,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不过他一直将段氏兄弟带到身边,这哥俩可以不开心,但不可以严重地不满,若那样,王巨只好最后失言将他们带到京城了。

    段正明默默地盯着眼皮下的碧草地,问:“少保。如何答复的。”

    “我同意了,允他投降。不过得将他们一家人与重要的亲信,送到京城,并且请求陛下对他们加官拜爵。而且限他在一月之内必须投降。不过,你猜他为何要投降?”

    “我不知道。”

    “因为我将你们兄弟救下,甚至用你们来打着军队的旗号,并且又用诛灭叛贼,处决各个酋长,高家虽然有不轨之心,但没有直接的伤害到你们段氏。杨义贞却将你们段氏满门几乎尽屠,我放过了他,如何再打诛灭叛贼的旗号?”

    “原来他是假降?”

    “也不是假降,看到我军的强大,他心中多少有些畏惧。不过据我所知,虽然龙岭之战,让他的兵力损失非常惨重,不过还有一些逃兵陆续利用山林,逃了回去。因此杨义贞手中还有可观的兵力,并且大理府后方有许多险峻的地形,难以攻克。真不行,也能及时逃向茫茫的腾冲府地界,到了腾冲府,即便我有百万雄师,也难以一一搜捕。”

    “少保之意,他正在犹豫不决之中。”

    “正是。”

    “最后他会如何选择?”段正明又紧张地问。他可不想杨义贞最后真的成为宋朝的什么官员。

    “当时他派使者过来请降,我想了好一会,才提出这个要求。实际这个要求比较苛刻……另外我也要做一些安排,特别是腾冲府,我必须在用兵大理城之前,将一支兵力送到大理城的西部地区。”

    “点苍山?”

    “点苍山那是不可能了,离大理城太近,大约是在怒山东边的云龙赕。”

    其实到了怒山,海拨渐渐升高,气温也变得很低,反而不适应王巨这支大军,毕竟他们多是从广南西路热带地区招募的兵力。所以王巨才向朝廷提出请求,让熊本带一万来自西北地区的蕃骑过来。

    段正明想了想大理原来的地形,说道:“如果那样,他还可以撤向谋统府,甚至翻过高黎贡山,进入腾冲府地界。杨家的巢穴就在谋统府境内。”

    “这个我会有办法应付的,不过我说这些,只想告诉世子一件事,为何杨义贞不愿意去京城,他以为去了京城就做了阶下囚,恐怕你也有这种想法吧。但不想去京城,或者偶尔去一次京城觐见我朝陛下,随后就能回来,还望世子配合朝廷。我用兵大理,不仅是替朝廷开疆拓土,也是想造福这一方百姓。朝廷对百姓同样不薄,但无论是我,或是朝廷,都不会容忍反叛现象发生。对了,大理未来的税赋制度制订了……”

    王巨将未来云南路的赋税说了一遍。

    段正明无言,这个赋税与大理的赋税相比起来,简直太低了。况且虽征了那个募役钱,但免掉了全境所有百姓的徭役,虽然段正明不大清楚现在大理的税赋情况,但也知道往往能免掉徭役,那就是对当地最大的政策优惠,比如乌蛮部。

    其实问题比他想的还要复杂。

    比如募役法的铜钱呢?

    大理相对而言,还是比较落后的,顶多与荆湖南路相比拟,甚至还不及广南东路。当然,就是这样,在这周边也是先进的文明了。

    所以王巨不得以,请来了工匠,于东川府寻找铜矿。

    他还记得在清朝史上,滇铜一度年产一千多万斤,产量几乎达到全国产量的九成。其中一半以上的铜矿就在东川府境内。

    其实现在开采任何矿藏。都是严重的浪费。利用率不高,更不要说糟蹋了大量的伴生矿。

    然而怎么办呢?谁让全国货币严重不足?

    这个只能指望从倭国那边得到大量白银,以后再成立银行,那么银子、铜币与帛币相互流通起来,看一看情况能不能改变。至于交子,他也抱着悲观态度的,印刷成本太低,大家对经济的认识有限。如果真用交子替代了所有货币,早晚必将带来沉重的灾难。

    所以本地得有充足的货币,不仅是满足各种税钱,也能进一步促进商业的发展。

    段正明哪里知道这中间的种种内幕?他走了走,忽然抬起头问:“少保,也不想他们投降?”

    “当然,大理以后若难治,主要原因就是土司……各部蛮首与豪强,如果投降了,我则不便将他们处决。但也不能将他们逼得势死决战。那样,即便将他们打败。我军也会损失惨重。”

    王巨说完,便骑马返回善阐府。

    善阐城被攻破,褒州城不战而降,秀山城高家将士也无了士气,再加上王巨让手下运来大量攻城器械,不久便让和斌攻入城中。

    其实王巨用兵方法很简单,就是对情报的高度重视,以及大量的运动战术,不断地将敌人兵力吸到对自己有利的地形,或者将敌人的兵力调动削弱,从而歼灭。

    比起后来的tg军队,王巨这种战术弱爆了。不过能勉强对付西夏军队了,更不用说大理的军队。

    所以往往出现大规模的夜战与夜行军,只有夜行军,才能将兵力出忽意料地送到自己想要的环境中。

    但这样的行军作战,对三军将士体力要求比较严格。

    和斌终是老了,连番地奔波,攻入秀山城后,立即病倒。

    王巨只好让曲珍替换下和斌,又让和斌到善阐城中养病。

    和斌正躺在病床上闭目养神,看到王巨来了,想坐起来,王巨连忙将他扶下。

    和斌说道:“我恐怕成了第二个王继勋。”

    宋朝有两个有名的王继勋,第一个王继勋便是赵匡胤的小舅子王饶之子王继勋,吃人肉的恶魔。

    第二个则是著名勇将王继勋,常用铁鞭、铁槊、铁楇,军中称为王三铁,潘美平南汉时,做为第三号主将,但还未等潘美拿下南汉,王继勋就病死在军中。

    王巨安慰道:“善阐城四季如春,适宜养病,和将军,你多想了。等到收复大理城时,我让手下将你推到大理城,看看大理城的风光。”

    和斌颤着声音说:“恐怕不行了。”

    “不会的。”王巨又安慰了一番,走出去问大夫:“和将军病情如何?”

    大夫摇了摇头。

    王巨脸色有些难看。

    但对此王巨也无奈,就象陶弼,同样在今年春天病逝。

    是人,总得要生老病死的。

    可这事儿也给王巨提了一个醒,他于是下令,以姚麟取代燕达。虽然燕达经验更丰富,不过老燕也渐渐老了,在这些山林里钻来钻去,同样很伤身体的。

    王巨低声说道:“尽量医治,我只要求一点,尽量将和将军保住一个半月。”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沾襟。

    王巨可不想和斌有这个遭遇。

    “喏,”大夫说。

    王巨又回到前线。

    燕达等人也听闻了消息,赶过来询问。

    王巨摇了摇头说:“和将军危矣,我现在让大夫尽量将和将军命吊住,最好能拖到平定大理城时。”

    燕达说道:“军中缺少独力大将了。”

    现在军中陆续提拨了许多来自广南西路能打的将领,有的将领勇猛不亚于曲珍等将,不过他们生活在边区,进入军中时间又短,甚至许多人大字都不识一个,所以大局观上差了许多。

    除了这些将领外,宋朝在两广还置了一些武将,比如胡广林等人,可这些人军事才能都不能让王巨满意。

    用做偏将还是可以的,但燕达指的是主将,能真正独当一面的主将。

    某些方面。姚雄与苗履都欠缺了。尽管他们军事才能不差。实际能达到王巨要求的。眼下军中只有燕达、姚麟与和斌三人,曲珍都只能说是凑合了。

    “这是我的失误,”王巨说道。

    他当时来到广南时,辽国在勒索,熙河时间叛乱,西夏又再度开始入侵。因此并没有向朝廷提出过份的要求,包括将领的支持。

    其实用兵大理后,王巨就感到主将欠缺了。

    不过那时候调主将过来。也不大起作用了,至少他们对广南这批军队很陌生。

    他又说道:“就这样吧,反正大局已定,姚将军,你与姚雄一道南下。”

    “喏。”

    “记住,只有一个月时间。”

    “放心吧。”

    时间紧迫,不过还要准备一些东西的,比如粮草,以及一些器甲。

    就在这时,王巨忽然接到朝廷一份没头没脑的诏书。

    王巨看完诏书。将燕达喊来问:“燕将军,我听闻富良江之战后。你与苗履欲渡江,乘胜击败交趾余部,然而郭公闻而怒之,派使追赶,欲斩二位于纛旗之下,幸得赵卨营救,才保住你们的性命。”

    “少保为何又问起过去的事?”

    “事关朝堂动向。”王巨郑重地说,燕达乃是君子,无论郭逵犯下什么错误,一直不愿意说出来。

    燕达想了想说:“当时富良江我们是击败了交趾大军,我与苗将军确实是打算渡江,郭公也派使追我们回来,说了不听军令斩于旗下的话,这是郭公羞怒,我相信郭公不会真将我们斩于旗下的。不知道少保为何又问起这个?”

    “燕将军,你现在南方很久了,现在军中几乎都是来自广南的军队,他们不怕这里的酷热,对疟疾抵抗力也比较强。而且我还做了种种预防措施,但依然有少数军士死于疟疾之中。”

    “是啊,如果能将这个疟疾治好就好了。”

    这个真的很难的,王巨知道青蒿素能治好,可在这个时代,如何提炼出青蒿素,青蒿是青蒿,南方多得是,但它不代表着有青蒿素的药性。

    “燕将军,自从郭公将你们追回后,交趾请降,你们三军逗留在富良江北岸,又有好一段时间,致使军事疫情增加,所以郭公急欲撤退,陶弼阻拦,郭公气怒之下,连夜带着中军不下军令就撤走了,致使军中一片狼籍。这还能用郭公想招降耽搁了时间来解释,但郭公未进入交趾之前,却在邕州逗留了那么长时间,岂不是很古怪?”

    “我也不大明白,只是郭公位高权重,生性冷淡,非象少保,我不能质疑。”燕达叹气道。

    “你来看这份诏书。”

    王巨将这份没头没脑的诏书递给了燕达观看。

    诏书上说了一件事,泸州蛮又闹事了。

    这是三年前的一笔糊涂账。当时纳溪砦砦民与罗苟蛮争鱼笱(一种安放在堰口的竹制捕鱼器)。这里的百姓都是比较剽悍的,两相冲突起来,互相斗殴,一名罗苟蛮被纳溪砦的砦民杀死。罗苟蛮气愤不过,说汉杀吾人,官不尝我骨价,反暴露之。于是反叛。

    提点刑狱使穆珦便说,纳溪去泸仅一舍路,罗苟去纳溪也仅数里,今托事起端,若不加诛,则乌蛮马望,为害不细。

    欠债还钱,杀人偿命,朝廷做得不好,可以派人来争辨,杀了人可以要求朝廷追捕凶手责任,但不能动不动就造反哪,那成了什么?

    于是朝廷让韩存宝率兵击之,韩存宝召泸州南边的归来州酋长乞弟为犄解,讨荡五十六村,十三囤罗苟全部乞降,于是罢兵。然后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元丰元年,乞弟带着六千兵来来到江安城下,说不对啊,我替朝廷卖命了,朝廷最少有一个犒赏的什么吧。但现在我替你们将罗苟蛮摆平了,怎么什么也没有捞到?于是时常来闹事,泸州知州乔叙便派人主动与乞弟联系,与之打誓,就是相互盟誓,宋朝给其官职,给其统治权,但名义上得归顺宋朝。

    泸州通判家定国就劝阻说,有事而誓,犹不足以示威。今无事。而求其誓。是徒纳侮也。

    这说得也是实际话,就象王巨用兵南方,如果有足够的能力,会同意这个盟誓吗,直接卡嚓了,然后均分耕地,改土归流。

    乔叙不听,赠予金银。乞弟巴不得了,于是派他的弟弟阿字与蛮奴沙自阿义在长江边上的县城江安打誓。

    好处也得到了,大名也有了,那就算了吧。

    然而乞弟看到宋朝官员软弱了,他又正好与西北方向的夷牢蛮首领杀一毛有仇,但夷牢蛮后面就是淯井蛮,淯井蛮在首领得个祥的带领下,与熊本约誓,归顺宋朝,永不侵犯宋境。并且这次不管是做样子。还是真出兵,确实配合了燕达扫平东川郡各部。因此乞弟不敢报复杀一毛。

    打誓结束后。我也是宋朝的蛮首了,于是用杀一毛势力范围内的罗个牟村欠他旧税为名,又拉拢了泸州西南边境的宜州蛮,围攻罗个牟村。

    按照原来淯井蛮与熊本的约定,蛮有仇杀,汉为救援。但这个约定并不是对付乞弟,而是防止淯井蛮倒向宋朝后,乌蛮各部用兵淯井蛮,所以不得到宋朝的保证,他们不敢倒向宋朝。

    现在有了这个约定,而且我们对宋朝忠心哪,刚刚配合你们将乌蛮各部拿下,为何容忍乞弟对我们用兵?

    因此杀一毛就责问驻守在淯井蛮的供职官任光秀。

    任光秀也弄不清楚上面的这些大人们在搞什么鬼,于是去江安告急。

    江安知县阿宗范便劝乞弟退兵,乞弟不听,阿宗范只好向梓夔路都监王宣汇报。

    王宣便与都巡检王谨言、江安驻泊都监郭晏会兵,带着八百官兵,抵达罗个牟村。那就立即开战,或者撤退。但这个王宣开始种种奇葩。

    王宣以为仅是一个蛮部,很容易对付的,实际真不能小视这个归来州,它拥有后世的叙永、古蔺二县,虽然地广人稀,可仅论面积,不比泸州面积小多少了,再加上晏州蛮的支持,现在兵力达到了六千人。八百对六千,王宣有些心虚,便派使喊话,我们开战。

    宋军兵力虽少,不过乞弟也不傻,这里兵力少,后方还不知有多少兵力呢。宋朝真出兵了,他心中也发虚,就说,我近与汉家打誓,不敢犯汉,罗个牟欠蛮旧税,我故仇之。

    乞弟软了,王宣却硬了……

    反正这世道,往前去,往后去,真不能软,软了就要被人欺了。

    于是坚决要求开战。

    乞弟更担心了,便说,我们蛮人不敢先为恶。

    王宣又进一步让任光秀前去督战,任光秀胆子也大,突骑驰向阵前,与乞弟说了几句很气人的话,然后抽身立于山坡上。

    乞弟怒极,四下里围了过来。王宣与其子王琥力斗,乞弟心虚,下令撤军。

    晏州诸蛮急了,以地画刀,说道,我们跟随你,听随你命令调动,你一旦撤退了,汉人必杀死我们。他日你们也休想索要我们的税赋了。

    这有两个背景,一是晏州在泸州境内,而归来州在泸州南边。

    二便是一些部族也重视税赋了,无论罗个牟村,还是晏州蛮,不仅可以征税,还有一部分商税。这两个地区东南就是让王巨头痛的东南诸夷,西南则是乌蛮各部。这个税赋可不少的。

    以前罗个牟村税赋就属于归来州征收,不过杀一毛随得个祥与熊本盟誓后,就不再象乞弟交税了。所以乞弟与杀一毛结下了仇恩,乞弟所说的欠蛮旧税也就是指的这个。

    乞弟只好开战。

    八百破六千也能办到的,但肯定不是王宣这手下八百官兵。

    于是先是王谨言阵亡,随后郭晏接着战死,王宣知道必败,将儿子王琥回报禀报,又说,我当以王事而死。王琥说,父死于此,子复何往?

    父子二人双双战死。

    死得很壮烈,但这一战能这么打吗?有没有摸清楚敌人的情况?匆匆忙忙而战,能不能以八百敌六千?

    诏书上便是这一战的经过。

    燕达放下诏书,奇怪地问:“朝廷为何将这一战用诏书形式通知少保?”

    如果在戎州一带,还能说属于王巨开边范围的事,但这是在泸州的南边叛乱,与王巨屁的关系也没有。或者说王巨知枢密院事,这是职官,非是差官,不是真的西府宰相。

    “与我肯定没有关系,但我担心吴公啊。”王巨说道。(未完待续。。)

第697章 芒种

    “吴公?”燕达奇怪地问了一声,随后不说话了。

    如果是吴充从中作祟,郭逵肯定会犹豫不决的,在宋朝武将不值钱,那怕他一度担任过西府副相之职。

    不过王巨是士大夫,是文臣,所以吴充不便公开说,于是将这件事用诏书形式通知王巨。

    琼娘问了一句:“吴公会不会将熊公的兵马调到泸州?”

    “这个不会,泸山江南地区多山多林,蕃骑难以发挥作用。如果仅是指那五千川兵,从其他地区皆可以抽调。再说,熊公的兵力如今在雅州备装待发,一个泸州南方,一在成都府西侧,两相相隔遥远。吴公就是有此意,在两府便不得通过了。”

    燕达忽然问:“吴公与少保有恩怨乎?”

    王巨摇了摇头。

    如果说吕公著还差不多,至于冯京与吴充,王巨与他们有什么恩怨,顶多略有些争岐,但这岂不是很正常不过?

    燕达终于想到了:“吴公反对用兵南方?”

    “可能是吧。”

    其实王巨也无所谓,如果这事儿发生得早,反对开边大理的大臣们还能用此做为借口,阻挠自己。但现在箭在弦上,就是熊本的兵马也要即将出发了。用什么来反对?

    是兵力伤亡过重吗?

    各地有反抗,陷入泥沼吗?

    用掉许多钱帛,劳民吗?

    都没有,并且大捷在望,如何阻挠。

    王巨这是担心平定大理。他返回朝堂。会面临的麻烦。毕竟现在吴充位高权重。不亚于当年的王安石。

    但王巨担心过头了。

    诏书确实是吴充发给王巨的,本质上吴充也确实对开边南方不大感冒。以前岂不是很好吗,如果再象唐朝时那样,被南诏拖累那该怎么办?

    不过王巨节节胜利,赵顼好功,吴充也不好明说。可这时候朝堂遇到了一个大麻烦,接到王巨奏疏,大家都知道大理基本上能收复过来了。本来大家对王巨用兵就不会怀疑,况且大理自己儿内部还搞篡位与分裂,如何是王巨的对手。

    因此根据王巨送来的情报与地图将大理分成三府,善阐城与大理城毫无疑问置府了,另外大理第三城建昌府同样还保留着府的编置,余下划分为十五州七军五十五县,若干羁縻州,羁縻州不问,这要等王巨将大理平定,才能得知羁縻州的数量。不过多也罢少也罢,反正不用朝廷委任流官。

    但就是这些府州军县。要委任的流官数量也极其庞大了。

    并且大理新近收复,对官员品德与能力要求额外严格,所以这么多流官,让吴充头肿了。

    最让吴充头大的,许多官员不愿意去大理,这不象交趾,虽然同样偏远,而且天气酷热,可哪里迁徙了大量内陆汉人过去耕作,容易治理。

    但大理有多少汉人?

    都是蛮人,听说这些蛮人还十分剽悍,动不动就拨刀子你捅我一下,我刺你一下,这样的地区如何治理?

    所以正好接到归来州反叛的消息,吴充没好气,将事件经过原原本本让堂吏书写下来,发给了王巨。

    不过诏书发出去不久,吴充便病重去世了。

    人死了,妖蛾子一起出来了。

    郭逵犯下错误,先是贬官,赵顼怒气还没有消解,索性让郭逵闲赋洛阳,并且派使责问郭逵,你为何在邕州摇摆,又在富良江畔摇摆,并且不让燕达与苗履乘胜渡江。

    说的不算,得做出来才算。

    燕达成了此次王巨南下用兵中的第二号主将,可见王巨对燕达的器重,但燕达表现真的不错啊。不但用兵厉害,如今广南主力军队几乎就是燕达练出来的,尽管那个实战训练颇有争议。

    郭逵被逼得没办法,于是在今年含含糊糊地说了一件事,是吴公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上说,安南事以经久省便为佳。

    吴充弄出这句话,让我怎么办?

    正好吴充去世,赵顼也不好追究了。

    然后在史上吴充的孙子吴储与吴侔与“神仙”张怀素有来往,皆坐死,于是蔡條在《铁围山丛谈》里记载此事时,隐晦地书写了一句:盖逵承望相臣风旨,因致坐毙。事未竟,会吴丞相以疾薨于位,得不治。其后几三十年,当大观之初,吴丞相之二孙曰储、曰侔者,以同妖人张怀素有异谋,皆坐死。一时识者咸谓安南之役,天之所报云。呜呼!执事之人,主国家谋议者,可不谨哉!可不戒哉!

    意思如果不是因为吴充私心作祟,让郭逵产生动摇,如何有那两次摇摆,没有那两次摇摆逗留,就不会让军中产生大规模的疟疾传染,死掉那么多军民,更不会让交趾继续逍遥法外。

    所以报应来了,报应到你孙子头上!

    当然,现在王巨还没有听到吴充这句话,甚至都不知道吴充已经病逝。

    因此再问燕达,以便了解更多的情况,当真一辈子呆在南方不成?

    虽然还是未问出什么,但大约断定吴充对自己用兵大理不满。因此写了一篇长奏。

    奏中先说第一件事,李斯说,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一座小山,轻而易举便能用火药将它炸毁,但能不能将泰山炸毁?一条小河,轻而易举就将它堵塞,但能不能将长江堵塞?就象交趾李朝,一二三湮灭在历史长河了。国家小了虽易治,但能长久吗?

    这说法也不对的,科技进步到一定地步,照样在长江上修三峡工程。不过对于宋朝来说。是休想将长江堵塞了。

    但这个意思还是正确的。国家大了,必然难治,可是综合力量无疑就强了,也比较耐操了,就象后世,无论列强想瓜分中国,有没有瓜分起来,如果不是慈禧这个老妖婆子。连半殖民地地都休想捞到,相反这些列强会陷入沉重的泥沼战。如果国家不大,早让倭国入侵成功了。如果国家不大,早让美帝颠覆了。想一想中东那些小国家的命运吧。

    况且得到大理,代价并不高。

    第二件事便是这个归来蛮,还望朝廷尽快解决。

    为何呢,它的西边就是易溪等乌蛮部,虽然有一些地区实施了改土归流,但许多地区因为时间紧迫,不得不继续羁縻。包括这个易溪部。

    王巨经营这里,便是为了未来大理与巴蜀保留一条畅通无阻的通道。不过左右皆是羁縻地区,因此这条通道实际很窄。

    通道有多重要,一是未来这里可能会有大量铜矿,并且已经勘探到一处铜矿。

    二是商贸往来。

    三便是军队能相互联系,书信消息能迅速送达。就象这份诏书,如果不是这条通道打开了,那么最少得晚半个月时间,才能送到王巨手中。甚至他与熊本的联系都变得很困难。

    如果让归来蛮与易溪等部联合起来,随时便将这条通道切断,大理弄不好就成了孤悬的海外之地。

    不过这一回用兵归来蛮,一定要打探消息,谋定而后动,象王宣那样用兵肯定不行的,八百对六千,还是匆匆忙忙地应战,岂能不败?并且能聚集六千兵马,说明归来蛮实际不可小视了。

    不仅要立即用兵,还要狠狠地震慑,否则即便平定大理,泸州地区仍动荡不休。

    第三件事便是讲到治理,动乱的根源不是普通的蛮民,其实许多蛮人地区普通的蛮民比汉人更可怜,他们不是民,而是奴,真正的根源便是这些蛮首,因此得想办法改土归流。例如象这次叛乱,便是一次改土归流的大好时机。改土归流了,其境也就太平了。

    而且现在就有一个最好的观察场所,王巨在广南西路许多蛮区实施了改土归流,让京城派巡察官员下去看一看变化,与百姓的生活情况,就能看到效果如何。

    然后将奏疏送走。

    两军忽然变得很平静。

    “大瞟信(皇帝),宋军分出一路兵马自牟州南下,剿杀豪强,分配土地。”斥候禀报道。

    “分出三万兵马,还有原先攻打秀山城的那几万宋军也在剿杀豪强,分配土地,并且渐渐向最宁府方向转移。”

    “下去吧。”杨义贞看着地图说道。

    王巨这个改土归流已经不算是一个秘密了,并且一度让杨义贞感到很艳羡,以前大理各部强横,也成了大理治国的一个弊病,只有象王巨这样,以后才能做到真正治理大理。

    不过他是学不来的,王巨是外来人,可以这么做,而杨家是当地豪强,牵扯了更多的因果线(指利益关系),如果这么做,即便环境许可,也只能引起更大的反抗。

    现在就是一个机会,各部豪强多带着丁壮来支持两家了,支持高家的兵士与豪强们要么被王巨击毙,要么关押起来,各地兵力空虚,正是改土归流的好时机。

    所以王巨让姚麟带着三万兵马,并且从战俘中找出一些人做向导,又让余下战俘兵共同做着民夫,押运粮草,并且许诺押运粮草结束后,就释放他们回家了,另外还有一定的补贴。

    当然,这只是普通的士兵,各军的将领继续关押着。并且押运粮草的还有来自罗殿地区的士兵,他们负责着监督。

    三万大军力量虽强大,可是每天消耗是很惊人的。

    姚麟带着三万兵马,徐徐向南推移。

    杨义贞暂时舒了一口气,即便高家召唤了许多兵马过来,各地仍有一些反抗力量,而大理面积太大了,即便一个威楚府与最宁府,王巨不折腾三四个月,都没办法做到真正改土归流。

    但因为分出两股强大的兵力,暂时宋军对他构成不了威胁。

    他在打听宋军的消息,王巨也在打听他的消息。

    杨义贞并没有甘心束手就擒。正好大理多年来积攒了大量财富。于是杨义贞将这些财富拿出来。继续从后方招募了大量士兵,在他厚金重赏下,包括偏向高家的永昌府各部又陆续派出大量士兵。

    王巨听了表示肉痛。

    大理城中的财富都是钱哪,他现在最缺的就是经济,现在却让杨义贞全部糟蹋了。

    苗履看到王巨的表情,有点儿好笑,因为这个计划正是王巨制订的,不这样。姚麟如何调转方向,迅速进入永昌府境内?以后又如何顺利在永昌府境内实行改土归流?

    但他不知道这个经济,给王巨带来多沉重的压力。

    并且也给章惇带来了沉重的压力,王巨缺少经济,还缺少粮草。

    这个粮食除了从广南那边一步步运过来外,正好交趾旱季稻开始收割,于是王巨请求章惇支援。

    怎么办呢,章惇只好发动百姓,将粮草利用富良江之便,运向大理。

    关健是交趾境内并不是象朝堂上的那些文臣所想的那样。依然有许多交趾原来的百姓继续化身为强盗,四处抄掠。但这些人作恶时间不长了。只要大理城之战结束,王巨就用不着这么多兵力,并且为了就食之便,会将许多军队调向交趾!

    时光一天天过去。

    王巨的东路军队已经完全撤离了善阐府与秀山郡地界,转移到了最宁府,这也意味着他们离主战场更偏远了。

    姚麟的兵马也正在哀牢山与无量山之间苦战。

    或者这时候他能领会到当初燕达的心情,几乎全部是山多林茂的场所!

    芒种不知不觉到来。

    古代人有古代人的智慧,特别是二十四季节,如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雨水则是降雨增多。惊蛰则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的冬眠动物。春分则代表着昼夜时间一样,从这一天起白天时间开始变长了。清明则是天气晴朗,草木繁茂。谷雨则是雨量充足,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古人说的风调雨顺就是指这个,该落雨时落雨,该天晴时天晴。如果清明雨水多,谷雨则天天晴朗,这一年的夏收则完蛋了。

    立夏则是夏天开始,小满是指麦类籽料开始饱满,芒种则是带芒的麦类作物成熟。

    芒种,收获时季!

    但这次的芒种与收获无关,因为大理的二四十时季,与中原截然不同。

    它只是一个行动计划的代号。

    到了芒种,三路大军齐齐行动。

    “钻了这么久,终于到头了。”姚雄说道。

    其实若不用兵,无量山景色还是不错的,说不定在某一个山洞还有一个神仙姐姐的雕像……

    但用兵了,在这个地形里无疑很苦逼,特别是许多山区,即便原先的大理,也无法直接管治,当然,这些部族也多不听高杨两家调动,因此各部都保留着一定的力量。

    二十多天用兵下来,虽然将许多部族均分耕地了,但是宋军陆续产生了许多伤亡。最让姚雄气愤的是,这一均分土地,对普通寨民是一件好事,但这些寨民仍不领情,甚至继续反抗。

    不过姚麟倒也沉得住气,因为王巨所做的这件事,即便当初宋朝平定巴蜀都不敢做的。但他也低估了宋朝某些士大夫的能力,就象李顺王小波起义,宋朝平定后,张咏敏锐地默认了李顺王小波的“均贫富”,也就是均分的耕地,为各户的耕地。由是这一地区百姓户数激增,却没有产生严重的兼并。

    张咏可没有金手指的。

    但王巨这么做,难度确实不小,即便灭掉杨义贞的军队,还要用兵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勉强将大理平定。是勉强,许多地区王巨仍无能为力。特别是那些以狩猎为生,刀耕火种为辅生活的部族,让王巨如何均分耕地?还有一些部族过着原始共产的生活,只是极度落后,并没有严重的兼并剥削现象,王巨如何均分?至于那些地形恶劣的地区,王巨更是束手无策了。

    不过相对而言,南方肯定比北方大草原好,因为各部族活动范围终是有限,而非是象北方,那是真正的游牧,用中原的这套制度,在这时代,根本就没有办法治理。

    说完这句话,三军开始行军,翻过无量山,直指孟佑地区,目标,永昌府……不是,而是绕过永昌府,直指云龙赕。并且这一行也改变了以前的做法,行军速度变得很快,甚至为了提高速度,让所有押运粮草的战俘与一万战斗力稍差的战士全部回去,战俘将会立即解散,余下的则继续做为后勤兵种,押运粮草配合王巨的主力军队行动。姚麟叔侄则带着两万精锐战士,以及少量干粮,就开始迅速上路了。

    另一边的军队同样憋了很久。

    “哈哈哈,”苗授渡过大渡河,高兴地大笑。

    这几年因为王巨,他与刘昌祚一直在河北主持训练边兵事宜,错过了许多战功。

    现在终于到了他大显身手之时。

    可能结果会让他有点失望,因为在大理西北各地,大多数兵力都让杨义贞抽调到大理城了。

    这两路兵马行军消息,暂时还没有传到杨义贞耳中,他最关注的还是王巨这支军队。

    琼娘说道:“官人,要小心哪。”

    “放心吧,今天是芒种,我是收获麦子的,岂能有危险?”

    若这算是麦子,那也是一个超级大的麦子了。(未完待续。。)

第698章 第三个(下)

    “董蒿,就看你的了。”燕达说道。

    “燕将军,放心吧,交给末将。”董军将说道。

    随着他走出大帐,开始一连串的下令。接着大量虎踞炮被推了出来,放在关寨前。

    大理城位于点苍山脉东侧,这里同样是多山地带,不过在它的东面则有许多巨大的盆地。然而在这些盆地东面又是茫茫群山,当时杨义贞就是借助这些群山的地利,阻挡了高智升大军继续西上。然后才有了燕达与和斌两军夹击,杨义贞反攻得胜的故事。

    现在这个困难也轮到了王巨。

    大军想要顺利西上,必须得先攻破几个关健的关寨,不是关,因为都是杨义贞就着山势,在险扼处修建的一些简易军寨。

    在董蒿指挥下,一个个猛火油瓶子掷于这个关寨上。关寨比较高,因此猛火油瓶子并不大。

    主要是大理方面的军队不懂这个物事,否则及时用泥沙覆盖住,燕达又无辄了。但他们也知道不好,于是有一个胆大的将领带着人居高临下往下冲,想要阻止。然而只冲一半的时候,燕达指挥神臂弓手,生生用一**箭雨射退回去。连掷了四五波猛火油瓶子后,这才抛投另一样物事,裹着易燃物正在燃烧着的球状物,起点燃作用的。

    随后又继续抛投着猛火油瓶子。

    迅速在寨栅前后烧起一片火海,火势并不大,但也足够了。

    看到敌人产生了慌乱。燕达下令道:“冲。”

    但是这些关寨确实给宋军带来了一些麻烦。苦攻了七天。才陆续将这六七个关寨拿下,并且付出了近两千官兵的牺牲。

    宋军徐徐抵达云南赕,这里离大理城很近了。

    傍晚的余辉洒在大地上,王巨轻声叹道:“三年时光了。”

    这是指他来到广南已经三年时间。

    “少保,不止三年了,是三年零两个月。”王紫川纠正道。

    “那有什么区别?”

    “区别很大的。”

    “嗯……?”

    “当初少保承诺来南方最少三年,最多四年,平定交趾。其实过了三年。朝廷可以召少保回京城。”

    “你这小子。”王巨在他头上拍了一下。王紫川的意思是三年时间过去了,王巨承诺平定交趾,也早平定了,现在平定大理是额外赠送给宋朝的礼物,那么大理平定后,可以召王巨回京城了。

    不仅仅是回京,相信这次王巨回京最少能进入两府为相。当朝宰相哪,那一个不想?

    这说明王紫川这几年也大有长进。

    不过不止他想的那么简单。

    三军秩序井然的扎下军营,忽然远处探子迅速骑马冲了过来,来到王巨身前。翻身下马,说道:“少保。杨家自大理城发出十万大军,正向我们这边扑来。”

    “再探再报。”王巨冷静地说,然后迅速将燕达与苗履以及各军将召集商议。

    “杨家还能召集十万兵马?”一个军将怀疑地问。

    “这段时间杨家募集了不少新兵,”王巨说道。

    但也未必有十万大军,这时候行军作战多是虚数,有时候是真实的兵力,有时候仅是吓唬人的,就象曹操八十万大军下江南,实际哪有?可是自己与西夏两次惨战,西夏号称十万与三十万,真实兵力却是很接近这个数量。

    因此王巨顿了顿说:“虽可能不足,但非常接近。”

    他重视情报,两军还未开战,便广派斥候,甚至在很早就派人潜伏在这一地区。但不可能让斥候一个个清点具体的兵力,只能听敌人的议论,或者观察后做一个大约的估计。

    燕达想了想说:“少保,据我猜测,此时杨义贞大约也得知我们另外两路的消息。”

    另外两路便是指姚麟与姚雄的南路兵,以及熊本带来的西北路军队。南路军行军速度很快,据早上得知的消息,他们已经行军到了枯柯赕,估计现在已经接近了未来云南路的第三府永昌府。一个云南路置了三府,这说明朝廷还比较重视这一地区的,虽然有人不喜,但是大理面积太大了,几乎相当于宋朝四分之一的面积,就是人口少了一点,所以置了三府,也是为了便于管理。不过王巨怀疑朝廷隐约想有将云南路还要分割成两路或者三路管理的想法,毕竟正式置了路一级的机构。想要减少安史之乱的可能,那就得将其进一步弱化。如果一切为三,那就不会有遗留的危害了。

    不过真相如何,王巨也不大清楚。

    但这个城池也比较高大坚固,即便兵力空虚,姚麟没有带充足的攻城器械,也不易能攻克的。当然,王巨不会傻呼呼地真让姚麟攻克永昌城,这一行真正目标非是永昌府,而是大理城西部地区的云龙赕。

    可从现在兵力走势,似乎宋军不仅仅是想拿下永昌城,而且还想对大理两面夹攻。

    至于熊本兵力到了哪儿,王巨不大清楚了,中间终是隔着杨义贞的兵马。

    王巨说道:“燕将军,你意思是说我们三路兵马围攻大理城,特别是大理城后方的兵力让杨义贞陆续抽调出来,熊公正以很快的速度杀向大理。杨义贞感到危险,又看到我们陆续地分兵,中路军兵力并不多,所以杨义贞又想吃掉我们这一路兵马了。”

    “这是他们唯一能做出的选择,如果派军队回去,那不是派军队回去,听闻后方有警,马上军队就溃散了。如果派军队南下,相隔有点遥远,又多是山路,还未等他们狙击到姚将军的兵马,我们已经抵达大理城下。”

    “为什么不投降呢?”苗履问。

    “他们兵力比我们还要多,怎么投降啊?”燕达乐道。

    “这倒有可能。”

    “少保。但我认为这是一个机会。”

    “说说。”

    “洱池东面有许多甸子(盆地)。有的甸子面积广大无比。我们兵力少。可有许多骑兵。”燕达道。

    王巨现在手中的兵力是不多,但那又如何呢,当初在庆州与西夏兵力相差了三倍,还不大败了西夏大军。况且是大理的军队?最主要杨家虽有主人之优势,可是王巨打着段氏的旗号,在人和上并不弱于杨家。俺们是外来者,你们却是“乱贼”,大家彼此彼此。

    另外就是骑兵。现在九成骑兵集中在王巨手中。当然,这个骑兵不能与蒙古骑兵相提并论了,但与步兵相比,他们还是一辆辆小型装甲车。

    并且拿下数关后,现在无论是云南赕,还是品赕地区,有许多大型盆地适合大规模的骑兵冲突。

    这才是王巨军中最大的优势。

    燕达又说道:“因此一战而胜之,再用骑兵席卷,跟随着败军后面,咬紧这些败军。趁机拿下龙尾关。”

    大理城有四大屏障,西边是点苍山。东边是洱池,北边是龙首关,南边是龙尾关。天宝十三年,唐朝派剑南留后使节宓率十万大军攻南诏,正是在龙尾关前受阻,加上缺少粮草,水土不服,将士饥肠辘辘,军中又有许多人染病。于是南诏王阁逻凤与吐蕃联合起来进攻唐军,导致十万唐军全军覆没,李宓自投洱海殉国自杀。

    当然,王巨想攻打大理城,也注意到这段历史。

    因此一防的就是疟疾,水土不服还好一点,来的不是中原军队,而是广南西路的军队,虽有影响,影响不大。二防的就是粮食,僵持了这么长时间,王巨筹集了大量的粮食。

    并且王巨原来的计划也不打算强攻龙首关与龙尾关,这不是杨义贞在云南赕西侧山脉上设的那些关寨,而是真正的重关,远比善阐城都难以攻克。

    所以王巨打算先行来到洱池湖畔,然后先僵持起来,再大肆造船,不怕拖时间,时间拖得越久,对杨家军马越不利。如果杨家将士出关而战,那是最好不过。然后分出兵马,一从水路进攻大理城,二是从点苍山背后绕道,翻过点苍山,来到大理城。反正王巨以前皆训练了这两种兵马,一是水陆多功能兵种,一是特种兵,专门对付各个山地地形作战的兵路。

    不过王巨也不知道一件事,忽必烈南下大理时,也在龙首关前受阻,于是派兵士翻过点苍山,绕过龙首关,这才逼得大理投降。

    龙首关与王巨无关,龙尾关是必须得让开的。

    但这个关十分重要,向东就是白崖路,马上王巨必须进攻的地方,赵赕与白崖赕,直南就是蒙舍路,如果杨义贞胆子更壮一点,分兵狙击姚麟的军马,就要走这条大道。再向西南便是永昌路。

    如果不用绕开,就能直接拿下,那要省去王巨不小的麻烦。

    其实燕达这样说,基本就说出了大约的作战方案了。王巨想了想,也默认了燕达的作战方案。

    大家就围绕着这个想法,开始制订具体的行动计划。

    大理十万大军很快就到达了。

    杨义贞放弃了雄关雄城之险,也确实迫于无奈,现在大理不象南诏,那时候他们能请动吐蕃派援兵过来。现在高原上的吐蕃早不知分成几百个几千个部落了,各不相统一,杨义贞上哪儿请吐蕃援兵过来?

    而且王巨这种稳打稳扎,也不会出现象唐军那种局面。

    甚至因为王巨的改土归流,杨义贞都没有办法从侧翼对王巨的后方发起进攻。不过就是不改土归流,他也没有办法对王巨后方发起进攻,你是反贼,如何能鼓动起来宋军背后的大理人替他卖命?

    虽然大理城有雄关之险,一旦让宋军三路兵马合围起来,里无粮草,外无救兵,早晚还得必败。并且家园沦陷,各部将士如何作想?说不定就象褒州城那样,让手下将士将自己脑袋割掉,向宋军请降了。

    所以只好放手一战。

    胜了最好,败了打算投降。

    洱池东部地区有六大盆地。最大的一块在赵赕。一个不规则的长形盆地。其次是南面开南城的长条形盆地。再其次是白崖赕的椭圆形盆地,然后是品赕的圆形盆地,与云南赕两块腰果形盆地。不过云南赕这两块盆地不及其他几块盆地平坦。

    战争就在品赕那块圆形盆地与云南赕南边腰果形盆地之间的比较矮小的山峦上打响。

    十万大军气势汹汹而来,却遭到宋军顽强的狙击。

    不过这里的地势并不是太险恶,不大利于防守的一方,两军交战一天,互有伤亡,大理伤亡比较惨重些。可是宋军也陆续出现了不低的伤亡,并且局面对大理有利,毕竟大理的兵力较多。

    打了一天下来,杨义贞让三军停下进攻。

    第二天继续。

    这样互拼,对宋军很不利,两天惨战,宋军伤亡的兵力几乎达到了四千多人。

    相反的,杨义贞反而感到有些安心了……并没有其他的意外。

    变故就从这一夜开始。

    到了四更时分,宋军忽然扑向了杨义贞的军营。

    杨义贞还是很小心的,并且活学活用。仿照王巨扎营的方式,挖起壕沟。扎下营栅,昼夜派兵士巡逻。

    因此宋军袭营很不成功,但宋军却继续象飞蛾扑火般地向杨义贞庞大的兵营发起一**的进攻。杨义贞搞不清楚宋军在搞什么鬼,既然宋军放动出击,那是最好了。于是清点兵马,开始准备出营主动进攻。

    就在这时,苗履率领一万多兵骑兵杀向了他的后方。

    这是五月初三,正是月色最黑之时,加上他们一起被吸引到了前面,因此直到苗履扑到后营前面,大理军队才发现了他们。

    没有办法防御了,一支支骑兵杀进了杨义贞的军营,又是夜黑之时,加上大理本来就缺少相互的配合与统一的指挥,一眨眼之间,整个十万大理军马就产生了混乱。

    只要乱掉,就注定失败了。

    天色渐渐亮起来,可是大理各部各自为战,最终有的部族率先逃防战场。

    有人带头逃,余下的一起开始逃跑了。

    苗履率领着一万多名骑兵继续在后面追杀。

    一路追到龙尾关,这么多败兵,能不能不放人?要命的是杨义贞本人还在后面,没有逃过来。龙尾关上的守军也不知道怎么办了,只好任由败军夹杂着宋朝的骑兵涌入关内。

    但也只让苗履拿下了龙尾关,城中的大理军队听闻到前方消息,立即集结大军出城救援,这时想苗履的兵力不多,只好停下进攻,也让杨义贞侥幸逃进大理城。不过战略任务实现了。

    “大理军队太弱了,”一个姓高的军将说道。

    燕达敲打了他的脑袋说道:“不是太弱,是缺少军纪,缺少配合。”

    但这一战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惊喜,王巨顺利地进入龙尾关,不过没有立即对大理城发起进攻,而是分出兵力将周边各部族一起扫荡,改土归流了。

    此时大理城中却乱成了一团。

    有的人要投降,有的人要撤退。

    杨义贞犹豫不决。

    但这个局面却是王巨最想要的,这一战大捷,是一个意外之喜。不过却让这一路兵马的时间推前了近十天,与其他两路兵马脱节了。

    不过王巨还真害怕杨义贞撤退,于是派使进入大理城,劝杨义贞投降,说好的给你一月之期,早过了一月之期,但现在还给你一个机会,限你十天之内降役,饶你不死。

    杨义贞迫于无奈,便派使问王巨,我投降了,宋朝会给我什么?

    王巨答道,你会认为我朝会给你什么待遇,想我想一想,两天后再给你答复。

    使者走后,王巨说道:“燕将军,安排人手封锁点苍山路口。”

    “喏。”

    两路兵马,姚麟的兵马要更早一点,虽然这一路也要走很远的路,不过他们不是以战争为主,速度更快。所以不能让杨义贞得知姚麟这一路兵马真正的目的地乃是云龙赕。

    至于熊本的兵马,那是明棋,隐瞒不住的。也不用隐瞒。

    因此必须将点苍山路口封锁住。

    然后王巨找到段氏兄弟。将他们带出龙尾关。看着这个熟悉的雄关,兄弟俩多少有些五味杂陈。

    王巨带着他们来到一片茶山下,说道:“这就是以后你们段氏的封田。”

    “谢过少保。”

    “不用谢,战争快要结束了。”

    “那老贼如何了?”

    “放心,我会给你们段氏一个满意的交待。但我带你们来这里,不是说战争,而是战争要结束了,我也要快离开大理了。”

    “少保……”

    “你们也不用担心。接替我的官员乃是章质夫,他与我乃是好友关系,我会嘱咐他对你们关照,至于以后的官员则是政军财刑分割,不可能独断专行了。可有几条,你们得记住,大理城乃是你们段氏的都城,未来不是大理国,而是云南路,首府乃是善阐城。并且陛下赐名为昆明府。虽然以后不限制你们兄弟的自由,但你们得记住两点。”

    “那两点。请少保吩咐。”

    “第一点,偶尔去京城觐见陛下,不是讨陛下欢心,而是讨朝中的各个大臣们欢心,大家对你们皆没有敌意了,你们段氏才能与大宋永享这份郡王的荣光。第二点,戒告你们的子孙,不要有其他非份的想法,最强的军人乃是在北方,而非是南方,有非份想法你们也实现不了,反使你们段氏与这一方百姓生灵涂炭,包括大理城,虽然我将这里做为你们段氏的封地,最好少来……”

    “我知道,学习后主……”段正淳说道。

    “那有刘后主那么可怜?不过刘后主的智慧你们得学习的,特别是你们的身份,正是因为这个身份,我才派人营救你们,才向陛下再三请求,赐你们郡王之爵,以及各种补助,但也是因为这个身份,做事得小心,毕竟这个身份有一些过逾的举动,就会产生瓜田李下之嫌。”

    “少保之恩,正明永世不忘。”

    “这句话就莫说了,希望这份土地早日安宁吧。”王巨道。

    两天后,王巨派使进城,说,我不知道我提出什么条件,你才能满意,才能投降,你自己儿说。

    这时候段正明郡王的爵号还未下来,杨义贞便说,最少是郡王,另外我不想进京城。

    王巨过了两天,又说,这个条件太高了,能否降一降。

    实际这时候姚麟的兵马已经到达云龙赕了,也就是大理府西路让宋军堵死了。

    暂时杨义贞还不知道,于是又说最少是国公,并且让我呆在大理。

    可这一回王巨却没有回话了。

    然而杨义贞很快就接受到一个消息,宋军的西北路军马已经连破三赕城、成纪城、牛赕城、鹤川城,兵临罗鲁城下。

    杨义贞大惊失色,又派使求见王巨,可这一回王巨连使者都不见了,直接扣押起来。杨义贞感到不妙,于是又派出更多的人打探消息。结果就传来罗鲁城被攻破的消息。

    熊本也没有带多少攻城器械,然而后方的兵力一起让杨义贞抽走了,无兵可守,因此一路势如破竹。并且杨义贞又得到一条消息,另一支宋军并不是攻打永昌城,而是奇兵插到了云龙赕,拿下云龙赕后,正在从西侧兵向点苍山。

    “中计了。”杨义贞呆呆地想到。

    于是又派使向王巨请降。

    但这回王巨不但不见使者,相反的将大军徐徐从龙尾关拉出来,兵临大理城下。随着熊本迅速兵临龙首关,姚麟率军从点苍山翻越过来,南北夹击,龙首关被攻破。

    三路兵马将大理城层层围住,随着王巨就命令三军准备攻城,就在这时,城中忽然乱作一团。有人要战,有人要降,结果自己儿打了起来。王巨从塔楼上看到城中的景象后,果然下令道:“攻城。”

    城头上的大理守兵只是做了一个样子,就被宋军登上城头,打开城门,三军鱼贯涌进城中。

    王巨对王紫川说道:“你立即去善阐城,告诉和斌将军这条喜讯,这是第三个国家……”(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0919/ 第一时间欣赏暗黑大宋最新章节! 作者:午后方晴所写的《暗黑大宋》为转载作品,暗黑大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暗黑大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暗黑大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暗黑大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暗黑大宋介绍:
简介一:一个超级权臣成长之路。 简介二:遵守规则,利用规则,践踏规则。 简介三:王巨降临在一个充满战乱的贫困地区,他亲眼看到一幕幕百姓的苦难,国家的软弱,于是决定用黑暗之剑去持光明之心。暗黑大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暗黑大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暗黑大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