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科幻灵异谜案追凶TXT下载谜案追凶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谜案追凶全文阅读

作者:天下任纵横1     谜案追凶txt下载     谜案追凶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五回 圣婴大王五

    秦泰和展小小又搬家了,这一次搬到了京城不远的大兴县县衙附近。由于秦泰夫妻不是传统正式官员,也由于秦泰夫妻的身份不能暴露,所以他们夫妻不能住进县衙,只能住在县衙附近的民居。谭纶把他们送过来的时候就说过,短时间内不能离开这里,所以秦泰夫妻租下了一个小院子。准备在不久之后,联系上仇小球他们,一家人在这里居住下来。展小小按照丈夫秦泰的吩咐,想好了大家的身份和说辞。秦泰化名秦文,他是一个进士,在家等消息没意思,不如到县衙来当一个书办。由于只是临时的,所以不近县衙,在外面租房子住。展小小是夫人,按照这里的规矩大家都叫她“秦嫂”。为了将来老酒鬼师爷一行人来了好解释,展小小对外说不久之后自己的家人也会过来。老酒鬼师爷成了她秦嫂的父亲,仇小球是秦文的表弟兼小厮,孩子小平安当然是他们夫妻的孩子。为了不影响秦文的公事,所以他们夫妻先一步来,家人在后面慢慢赶路。大家马上接受了这户人家,渐渐和大家融为一体。

    秦泰每天去县衙报一个到,然后将一部分的县志拿回家整理。作为新人秦泰当然不会马上接触到机密,整理县志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当然交给新来的人做。秦泰也需要通过县志,了解和熟悉这个大兴县,知道这里的风土人情和地理位子。所以对于整理县志这件事情,秦泰一点怨言也没有。不用呆在县衙,可以把资料拿回家做,这一点其他更加高兴了。因为他不是正式官员,所以县衙一般不会准备他的食物。展小小要是每天送饭的话,免不了要进出县衙,县衙的人都是欺善怕恶的主,少不得要欺负展小小。展小小的本事秦泰知道,要不是怕暴露身份的话,展小小一个人可以挑战一个县衙所有的衙役。可是要不暴露身份的话,展小小就会被看门的衙役欺负,说不定会被大家联合起来欺负。所以秦泰不想让展小小来县衙,不用展小小送饭就可以这么做了。当秦泰得知东西可以拿回家去做的时候,真的很开心。从此秦泰在家里整理县志,每天一早去一次县衙,不但是为了报到,而且是为了调换新的资料。每天无论干到多晚都要整理好资料,然后将原材料第二天送回去,换新的资料带回家整理。有时候任务重,展小小也会过来帮丈夫秦泰整理县志,渐渐地展小小开始接手誊抄的任务。

    正当大兴县县志将要整理完成的时候,仇小球却带着张居正的管家张三来到了秦泰的家里。仇小球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两个令秦泰夫妻大悲大喜的消息。仇小球首先说了一个令秦泰夫妻伤心的消息,小平安不见了。仇小球按照约定,每十天来刑部大牢看一次秦泰夫妻。当刑部大牢的事情结束后,仇小球见不到秦泰夫妻了,仇小球以为秦泰夫妻出事了。仇小球回到自己的住的地方,老酒鬼师爷分析了秦泰夫妻的处境,认为秦泰夫妻不会有事情。为了安全起见老酒鬼师爷要仇小球再一次去见张居正,张居正告诉仇小球,秦泰夫妻暂时很安全。仇小球过了一段时间再一次去找张居正,张居正告诉仇小球,秦泰夫妻将要去大兴县。老酒鬼师爷和仇小球就准备搬家,和秦泰夫妻一起汇合。仇小球抱着小平安出去散步,这段时间小平安越来越喜欢外出了,要是不让他出去的话,就会不停的闹下去。仇小球抱着小平安出去,不久之后就遇上一个男人,对方说他的妻子难产了,需要仇小球帮着救命。仇小球只好抱着小平安去救人,没想到刚进去就闻到一股怪味道,之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醒来之后仇小球发现自己被关在了一个山洞里面,里面几乎什么也没有,小平安也不见了。

    还好仇小球和展小小学过逃生术,不但解开了绑着的绳索,而且马上找到了出口离开了山洞。仇小球回到家里只见到老酒鬼师爷,就知道小平安真的失踪了。老酒鬼师爷一边安抚仇小球,一边拉着仇小球连夜去找张居正。张居正一听说小平安出事了,马上派人暗中调查,可是一无所获。下面的人不但没有查到小平安的下落,而且告诉张居正一个惊人的消息,这些日子地方上已经有多起孩子失踪的事情。只不过地方上的衙门瞒着不上报,所以大家才不知道这些事情。张居正大吃一惊,马上召集顺天府府尹和几个县的知县,一打听才知道事情大发了。短短三个多月来,光是京城直属的顺天府辖下的一府四县,上报的孩子失踪案就有上千起。有孩子走失,在地方上屡见不鲜,但是发生多起就不正常了,何况是上千起。要是其他地方也有的话,这失踪的孩子可就太多了。这些人敢在京城首善之区犯案,不但胆子大而且手段也相当高明。要是不马上处理的话,影响将会十分巨大。

    张居正责令顺天府府尹亲自督办这件案子,一定要在最短时间内破案,不然的话张居正将会要了大家的脑袋。张居正的话着实吓住了这些尸位素餐的官员,这些人是饭桶,手下的人也差不多也是饭桶,哪有本事在短时间破案。当府尹比较委婉的说出自己的看法后,张居正彻底对这些人失望。但是这么多孩子要救,秦泰的孩子要救,不能一下子都把他们罢官了。为了破案张居正只好重新启用秦泰夫妻,也只有秦泰夫妻才能全心全意地办成这件事情。

    张居正为了秦泰夫妻好,也为了把自己不卷进去,他就说了一些云里雾里的话。外人当然听不懂了,他的管家马上懂了张居正的意思。等张居正端茶送客之后,府尹们迷茫地走出张居正家的时候,管家故作神秘地告诉大家,有一个破案高手正在大兴县附近休养。要是想尽快破案的话,大家可以去请这个高人出山。府尹马上懂事地送上一张银票,终于从管家那里知道了这个高人的名字叫秦泰。这些昏庸无能的官员并不知道谁是秦泰,但是回去一问手下,大家马上知道了这个秦泰的威风史。这些官员其他本事没有,但是看人特别的准,马上去准备厚礼,准备亲自去请秦泰出山。只要有秦泰就可以尽快破案,就算不能破案也能找到一个“替罪羊”,反正秦泰这种人经常惹事,“虱子多了不怕咬”。

    张居正担心秦泰夫妻一时间不愿意答应,或者是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所以连夜让自己的管家带着仇小球来找秦泰夫妻。张居正又担心下面的人不配合秦泰夫妻,所以张居正用个人名义写了一封信,必要的时候秦泰可以就近调动地方军队。张居正这个次辅的书信,比兵部的调兵令一点也不逊色,几乎没有一个军官敢违抗,除非这个军官不要自己的前程和家人性命了。当然张居正也留了一手,规定了调动军队人数不能超过一个军营。在当时一个军营大概有二千人左右,实际有多少战斗力这就要看情况定了。不过这是在京城附近,军队的军事素质不会太差,“吃空饷”也不会太厉害吧。

    秦泰得知小平安出事之后,马上冷静下来。一边让老酒鬼师爷照看好快要失常的展小小,一边仔细问仇小球事情发生的经过。这时候张居正的管家被秦泰派去秘密调查北直隶失踪孩子的大致数量。秦泰觉得这件案子绝对不简单,不会只有京城才发生,可能整个北直隶,甚至于整个北方地区都有这种事情发生,这样的话影响太大了。不能不把事情想得复杂一点,免得到时候措手不及。

第六回 圣婴大王六

    能在京城当官的人一点也不简单,“京官”绝对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虽然并不是每一个官员都羡慕当京官,但是谁也不可否认京官是一个容易升职的地方。一般来说京官是指在京城当官的官员,其实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分的。在官场上大家不但分派系和派别,而且分场地和职能。例如工部的官员虽然内部有分歧,但是对外的时候比较团结,但任何人诋毁工部的时候,工部的人都会同气连枝。就像秦泰熟知的刑部一样,内部有刑部本部、大理寺、刑部大牢等多个部门,相互之间关系并不好,甚至于相互陷害和攻击。但是一旦有人想打刑部的主意,或者是想插手刑部某一个职能部门的时候,这些官员就会联手起来阻碍外人。这时候的刑部不但团结,而且可以做到资源共享。当初刑部大牢出事的时候,要不是谭纶高明,秦泰已经掌握了一些真相,根本就不能这么容易插足进来。为此谭纶才好不容易因为这件事情,控制了刑部大牢,终于控制了刑部将近四分之一的实际权力。

    在当时一些深知官场底细的人,能把官场分得很清楚。整个大明王朝分为四大块,第一是皇亲国戚为代表的权贵;第二是士绅为代表的地主;第三是文人墨客为代表的在野人士;第四是广大农民为主,从事农工商的老百姓。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担心自己的江山不稳,所以一直以来都是以奴役老百姓,不让老百姓掌握太多知识的方式,管理着绝大多数的老百姓。这样虽然比较好管理,但是导致大多数的老百姓不懂法、不识字,甚至于不讲理,只会动粗。作为统治阶层的代表帝王,早就有了对付其他阶层的办法,奴役和愚昧老百姓、拉拢和分化对朝政指手画脚的在野人士、控制士绅代表。早在汉唐时期,一些帝王就提出“君王和臣工共治天下。”的话,意思就是说作为统治者的帝王和士绅代表官员们一起治理国家,管理天下的老百姓。给了士绅们一个美好的未来,这些手里有田地和资源的士绅们才会和统治者合作。一旦官员和帝王在一起了,帝王可以用地位和权势控制官员,把官员们和统治者绑在一起,让士绅们不得不和统治者同流合污。为了更好地控制士绅,统治者会用联姻等方式分化他们内部,导致士绅们不是铁板一块,久而久之就有了党争和朝中大臣的派系斗争,其实这一切都是帝王们在背后鼓动造成的。在野人士一般都是书生或者清高的人,他们之所以没有当官,不是他们不想当官,而是他们当不了官或者没能力继续当官。这些人索性以教书或者批评时政为生,经常发表一些抨击朝廷的言论。这些人不但有文化,而且很有煽动能力,很容易造成某一个地区的混乱。但是这是统治者需要的,所以统治者暗中默许他们存在下去。有了这些人,朝中的官员不敢过多的干预帝王的内部问题,不然就会被某些人“揭疮疤”。官员们不但需要脸面,而且需要一定的支持者,一旦自己身败名裂的话,不但当不了官而且会影响一家人的生存。没有一个官员干那自己一家人的名誉和性命开玩笑。这些在野人士成为了统治者豢养的狗,统治者要他们攻击谁他们就攻击谁,要他们怎么议论时政他们就怎么说。虽然也有一些不好控制的人,企图摆脱统治者的控制,但是统治者有办法对付这些人。这些人或许不爱钱,或许真的不怕死,但是他们珍惜自己的名声,只要他们敢乱来,统治者就会给他们按上不好听的罪名,甚至于捏造一些子虚乌有的破事诋毁他们。他们就会屈服于统治者,就会乖乖地当统治者的狗。就算这些人来到了老百姓中间,或许可以鼓动起一部分的老百姓,但是绝对不能成为这些闹事者中的骨干。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人不是真正的老百姓。从根子上这些人向往富贵,把自己早就脱离在底层之外,向往着士绅生活,再加上看不起老百姓,所以他们不能和广大的老百姓一条心。这才有了经典的语句“秀才造反十年不成。”这个“秀才”不一定是什么真的秀才,而是指有文化的在野人士,他们想煽|动大家造反的话,成功几率微乎其微,简直就是“纸上谈兵”。

    统治者这一阶层代表人物是帝王,这是历朝历代的规矩。但是帝王不一定是真正的统治者阶层实际代表,一旦大权旁落或者帝王年纪太小的话,代表就会是太后或者某一个王叔。所以统治者阶层不太平,任何一个有可能成为下一任帝王的皇亲国戚都不能小视。至少他们才是有资格登上统治者名义上最高宝座的人。所以登上帝王宝座的统治者,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他们身边这些亲戚。统治者不但需要这些同宗同祖的人支持自己,更需要防备这些近亲们。

    老百姓和在野人士已经被统治者驯服,在这些统治者眼里,老百姓是猪狗不如的奴隶,在野人士是他们身边的狗,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士绅。长久以来士绅们其实也早就分化了,按照他们各自的能量划分为三种。第一种大家族,他们是官宦人家,几乎每一代的男人都当官,或者曾经当过官。在他们看来当官是必然的,他们可以控制一些官员或者地方的政务。对于这些大家族,统治者一边安抚一边对他们戒备,找机会就会想办法打压他们的势力。一些大家族在站队或者态度上不够理想,导致一些大家族从此消失或者一蹶不振。第二种是书香门第,这些家族也有人当官,但是需要靠一些运气和自己的本事。他们能当官就当官,当不了官的在家耕读传家。这是统治者最愿意拉拢的对象,因为他们不但好控制而且最需要统治者的赞许。有时候统治者漫不经心的一句话,就能换来整个家族的忠心,对于统治者来说太划算了。第三种就是小地主,他们没有资格当官,只能依附在统治者或者大家族身边,为他们摇旗呐喊。这些人也不可小看,在他们的鼓动下,会影响一大批的老百姓。当然最先得知老百姓风吹草动的也是这些小地主,他们就是统治者安插在老百姓身边的的探子。

    “君王和臣工共治天下”中的“臣工”就是指全体的官员,其中也包括最底层的衙役和官吏,以及士兵等等。按职能来分的可以分为文官、武将、勋贵和内侍。文官很好理解,就是指朝中的文职官员,包括各地地方衙门的官员、衙役、官吏;武将就是指军队的直接管理者将军、军官、士兵、工匠,以及军户家属;勋贵是指在开国或者重要时期时期立过特殊贡献得到世袭的功臣后代;内侍就是指管理后|宫的太监、宫女、嫔妃等等,在大明王朝时期也包括锦衣卫和东厂的人。由于明朝的军队管理制度是实行军户制,也就是说一旦成为了军人,就要一家人世世代代当兵,父亲老了退下来儿子顶上,大儿子战死了小儿子顶上,儿子死光了孙子顶上。一旦家中没有了男丁,就会被剥夺军户资格。这样一来不但便于管理,而且有延续性,父亲会把自己的经验一五一十地告诉儿子,孩子从小接触军队,不用担心不懂军营的规矩。但是这么做的缺点就是“尾大不掉”,一些军户把一些不良风气就这么遗传下去,成为了军队不能改变的弊端。由于勋贵也是武将出身,所以勋贵可以和武将算在一起。这就成为了明朝最有特色的三足鼎立的局面,文官势力最大,武将马马虎虎,背后有皇帝撑腰的的内侍掌握机要和财政大权。

    由于统治者对于武将的忌惮,还有文官历来对武将的仇视和不屑一顾,所以在明中期之后,武将渐渐失去政治地位,甚至于沦落为文官的家奴。一些文官甚至于当众像骂自己家的奴才一样的训斥同一级别的武将,还出现了五品知府当众批评正三品总兵的事情。统治者觉得这么做还不够,暗中鼓动文官夺走了武将的指挥权不算,还下达了一系列不公平的命令。首先武将只有军队的管理权,没有下达作战命令的指挥权。其次驻军要听从当地地方官员的号令,一切给养要地方官员供应。这就把军队的生杀大权交给了地方官员,一旦军队和地方发生摩擦的话,就会导致军队断给养的状况。逼得一些军官不得不向文官低头。这还不够还有更厉害的杀招等待着武将,作为传统最高的办事机构内阁,直接对皇帝负责的衙门,竟然不允许武将成为内阁成员。也就是说武将永远不能进入权力核心,永远只能是文官手里的工具。这样做不但打击了武将的积极性,而且坐大了文官的嚣张气焰。

第七回 圣婴大王七

    一般的官员不懂统治者这么做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这不是在打乱某种平衡吗?这对帝王绝对是相当不利的行为,为什么统治者要这么做?张居正曾经因为这个问题和秦泰一起,做过深刻分析,最终结论是统治者太聪明了。第一,武将手里有兵权,一旦闹事的话小者影响地方治安,闹大的话会动摇国家根本。所以军营不能乱,必要的时候需要地方官员压制住局面。这就需要给地方官员一定的权限,最好的办法就是遏制住军营的开销,把军队的给养交给地方官员负责。这样一来军官们不敢不尊敬地方官员,士兵们不敢动不动闹事。第二,武将都是大老粗,爱发火、爱闹事,容易动不动就拿出武器动手。要是不遏制住这些专业人士的话,这些人一旦打家劫舍起来比土匪还要像土匪。为了防止军队之间的内斗和军营士兵骚扰老百姓,闹出不利于朝廷名誉的事情,所以需要控制他们的指挥权。把指挥权交到地方官员手里,让地方官员和军官相互约束,不但有利于军队管理,而且可以避免一些事情的发生。第三,武将的待遇和收入明显不如文官多,为了防止一些人挑起文武官员之间的矛盾,索性让武将彻底向文官低头,免得将来有麻烦。第四,武将驻守各地,难免会接触到一些皇亲国戚。为了防止这些武将暗中支持某一个皇亲国戚,影响到皇帝的地位,就规定武将不但要听从地方文官的指挥,而且不准私下和皇亲国戚联姻。第五,一些武将胆子特别大,一旦有了贼心想要造反的话,不容易马上受到控制。为了防止“陈桥兵变”这种事情发生,不如利用文官压制武将。文官不是不会造反,但是他们不但怕死而且担心名誉受损,所以比较不容易造反。第六,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文官已经渐渐高出武将,无论是职务上的还是职能上,武将已经不能和文官相提并论。不如把权力索性一次**给文官,这样的话不但干脆而且对统治者有利。文官本来就有内部矛盾,相互之间不会太亲密,党争可以说是从来没有断过。不如把权力放大,让他们相互之间的矛盾加深,只要文官内斗越激烈,对于统治者来说越有好处。统治者也就是皇帝,不但可以从中看清楚大臣们的真实嘴脸,而且可以拉拢一些人,挖走一部分资源和权利。这个主意真的太好太妙了,简直是一个完美的大转身。不但解决了武将的根本问题,而且把文官内部分化,巩固了皇权的同时,也把钉子暗中扎进了文官内部。

    当张居正把这些分析告诉秦泰的时候,秦泰当时苦笑不已。秦泰想的是怎么破案,怎么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而这些大人物们却想着怎么内斗和夺权。难道这些大人物们心里没有家国天下、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吗?只知道内斗和算计别人,这么做有意思吗?虽然当时张居正曾经解释过,说只有手里有了权限,才能去想其他事情,才能去考虑老百姓的事情。可是秦泰很怀疑张居正的话,做一个刑部侍郎还不够大,没资格没精力管老百姓的事情。将来做了兵部侍郎、工部尚书,甚至于内阁成员就有精力管老百姓了?当了侍郎想当尚书,当了尚书想当内阁阁老,当了内阁阁老想当内阁首辅,就算当了内阁首辅又怎么样?要是不满足的话,一辈子都没有时间想其他的事情。就在这时候秦泰发觉张居正变了,张居正不再是一个有志青年,而是成为了一个政客,一个满脑子政治的人。还好张居正没有想到钱,没有想利用权力捞钱,不然的话秦泰绝对会和这个朋友“割袍断义”。

    由于武将已经不成气候,内侍官员的名声又太坏,所以文官的势力几乎已经控制了整个朝廷。所谓的朝廷其实就是文官的天下,最高衙门就是内阁,最高官员就是内阁首辅。文官控制朝廷之后,按照职能又分成了好几种。第一种就是三品以上的官员,这些人实际掌控了朝廷,各自有各自的地盘和权限。一般来说大家管这些高级官员叫“大员”,到了这级别的只有手里的权力大小,没有地域差别。他们不是掌管着一个省,就是控制着一个部门,或者是掌控者某一个机要,他们的权限令人羡慕,地位令人眼红;第二种是“言官”,他们虽然地位不高,但是有一项令人眼红的特权,可以向皇帝直接风闻奏事,上至内阁首辅,下至黎民走卒,他们都可以举报或者提出怀疑。绝大多数的官员都不喜欢这种人,言官也不是每一个都很清廉。大家都在背后叫这些言官“疯狗”,在严嵩当政的时候言官成为了严家诬告政敌的武器,名声特别不好听;第三种就是各地的地方官员,统称为“外放官员”。这些人的升迁比较慢,一般来说做完这两届之后极有可能就这么到点了。不过也就是因为这样,这些官员没有了后顾之忧,大肆贪污受贿。这才有了“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说法。可见地方官员,特别是当地方行政长官油水相当大;第四种就是京官。京官是指在京城六部、各个衙门当官的官员。这些官员虽然油水少点,但是因为在京城,容易被上面的人重用。升官快、容易出头,所以成为一些年轻官员,或者是有野心有抱负的官员的最爱。就像张居正这样的官员,要是不留在京城的话,最多干上五六年的知县,大不了做一任知府就可以回家养老了。可是张居正却大不一样,在京城裕王府当了三四年既没权又没势的侍读,再到刑部做了两年的“冷板凳”后,不也是当上了刑部侍郎,后来转任兵部侍郎,如今不但是工部尚书而且是内阁次辅,成为了一两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大人物了。所以京官是通往权力核心的通道,是往上爬的捷径,一些官员宁愿不升官也要留在京城。在他们看来当一个正七品知县不如在京城当一个小京官,熬上几年之后说不定就能当知府,甚至于外放一个道台。那时候金山银海什么都有了,做什么都值得。

    在京城附近当地方官更是不简单,不但算是京官,而且也算是地方官。为了凸显京城的重要性,历朝历代的京城地方官都是高配置的。例如北宋的时候京城是开|封,开|封府尹就是由重要官员兼任的。在当时府尹是正三品官员,可是开|封府尹是正二品,足足比其他地方的府尹高出了两个等级。赫赫有名的开|封府尹包拯,也就是后来大家称之为包公的包青天,他就是经常“代天巡狩”。手里不但有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而且有三口大铡刀,经常游走各地破案。所以京城的地方官不是一般的地方官可以比拟的。就像现在一样,京城的地方衙门有五个,一个是顺天府,下面还有四个县衙。顺天府的长官是知府,又叫府尹,县衙的长官叫知县,也叫县太爷。一般的知府最多正五品,大多数都是从五品,一些小地方的知府只有六品待遇。大一点的县知县是正七品,小一点的县知县是从七品。可是京城的地方官就不一样了,顺天府知府从三品,下面的县令从五品。他们的级别都赶上地方布政使和小一点的知府了,可见朝廷对京城附近衙门的重视程度。这些官员只要在这里干上几年,不犯大的错误,就会被调进六部或者外放到其他地方。到时候顺天府知府就是六部侍郎或者地巡抚、布政使,下面的知县也会成为外地的按察使或者道台。要是被某位大人物看中的话,他们有可能进入高层,甚至于内阁。据说如今的内阁三辅就是曾经的顺天府府尹,可见这些衙门的前途多么辉煌。

    不过这些天这些官员们的日子不好过啊,首先是下面的老百姓纷纷告状,说自己家的孩子不见了。一两个孩子不见了,官员理都不会理会,可是多了他们也担心起来。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前途,这些官员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隐瞒不报。一边努力将这些案子盖住不上报,一边暗中派人调查失踪的孩子,可是一点线索也没有。正当大家都觉得束手无策的时候,内阁次辅张居正,也就是如今内阁真正掌权的人,他下令把大家叫到了张居正家里。不要以为去张居正家事情就好办了,去大人家里有可能是好事,也有可能是坏事。这不,他们不但被张居正狠狠地教训了一顿,而且张居正要他们尽快破案,不然要他们的脑袋。张居正的话可不是吓唬他们,张居正真的会杀人。张居正当内阁次辅没多久,处理了好几起大案子,杀了不少的人,都是斩立决不用等“秋决”的。他们才不想做张居正下一批的“鸡”,作为“杀鸡儆猴”的对象。

第八回 圣婴大王八

    回到了顺天府衙门,顺天府知府马上在自己的二堂会见了自己的属下。几个知县也知道自己要挨骂了,上官被上司骂了,当然要发泄到下属身上,这是一个规律。就像他们回去之后,也会去骂自己的属下一样,这是一个循环。有人把这种关系比喻成老子和儿子,其实道理是一样的。上司就是自己的老子,下属就是自己的儿子,老子骂儿子天经地义,要是不骂儿子的老子一定有问题。骂了就代表对方还把自己当下属看,要是不骂的话,就代表对方已经不再把你当做自己人了,你的职务将不保了。

    知府是官场老手,深知这件案子不但棘手,而且风险相当大。如今张居正已经插手了,代表瞒是瞒不住了。张居正是内阁次辅,又是内定的未来内阁首辅,得罪了张居正就死断送了自己的前程。张居正刚上台不久,需要树立威信,自己不能成为别人的踏脚石。张居正需要扬刀立威,也需要有人向他效忠。知府知道自己的本事不够,送上门去张居正都不会要自己,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张居正看到自己的本事。一旦张居正欣赏自己的话,自己的前途将一片光明。所以这就是一件事情的两面性,风险和机遇是并存的。

    在路上知府问了自己的亲信,终于从手下的口里知道了秦泰的过去。原来秦泰不但是张居正的好友,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破案高手。这样的话知府就想到了办法,第一这个秦泰是张居正的好友,张居正一定会照顾秦泰。就算出一点点小问题,张居正也会得过且过。第二,这个秦泰是张居正的管家告诉大家的,极有可能是张居正私下安排好的。知府必须要服从张居正的安排,配合秦泰办案。第三秦泰办得了案子最好,功劳是大家,知府也可以沾光。要是办不成的话,把责任推给秦泰或者下属身上,自己最多不过是一个督办不严的罪名,大不了降级留用而已。

    知府先是狠狠地批评了大家一顿,然后无耻地说这里面的事情他一点都不知情。这是他们下面几个县刻意隐瞒的结果。知府是被他们几个下属害得,要他们自己想办法处理这件案子,救回被拐骗的孩子,抓到罪犯结案。至于请秦泰出山,什么时候结案,这是他们自己的事情。知府警告大家,要是张居正真的要他好看的话,他一定先要了大家的命。说完就叫人送客,把这些下属赶出了顺天府。

    知府这么做很聪明,他不见秦泰是给自己留后路。一旦秦泰办不成案子,自己可以大公无私的追究秦泰的责任。一旦秦泰办成了案子,自己可以马上把功劳抢过来,在张居正面前吹嘘自己如何如何配合秦泰办案。这就是官场的为官之道,这就是他这个知府多年当官的经验。

    离开顺天府的四位知县,在大门口各自叹了一口气。遇上这么卑鄙无耻的上司,是他们下属的不幸,他们又有什么办法呢?上面交代的事情一定要办,案子还是要差,秦泰这个高人还是要请。要是办不了案子的话,大家真的没有好日子过了。就算知府不可以针对他们的话,张居正这个大哥大也不会轻易放过他们。听说张居正将来还要做内阁首辅,这让大家怎么活啊。刚才在张居正家里,大家都听出来了,张居正已经很生气,说不定真的动了杀机。以张居正现在的地位和能力,想要杀了这几个知县简直是易如反掌。知县们就算家里有再多的钱,有什么人当靠山都一样,要是得罪了张居正的话,谁也保不住他们的小命,弄不好张居正会要了大家一家子的小命。

    三个知县看着大兴县知县,在大兴县知县来不及说话的时候,三个人已经想好了主意。反正秦泰在大兴县,请秦泰出山的事情就交给大兴县知县来办好了。请得出来是大家的运气,请不出来是大兴县知县没本事。三个知县不但主动答应请秦泰的费用三个知县平摊了,不用大兴县知县出钱之外,还答应将来所有的办公费用四个县一起算。只要秦泰能够破案,大家都愿意多出一点银子。说着三个知县每人拿出一张一百两银子的银票,交到大兴县知县手里之后就走了。大家谁也不给大兴县知县有说话的机会,生怕大兴县知县想清楚了拉上他们一起去请秦泰。

    当三个知县离开了,顺天府的大门关上了,大兴县知县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合着大家把所有的事情都推到了他身上,他成为了大家的代言人了?请秦泰容易吗?破案简单吗?抓罪犯轻松吗?救小孩像放屁一样简单吗?知县大骂这些上司和同僚“卑鄙”、“下流”、“无耻”、“没人性”、“不是人”,可是他心里很清楚一件事情,要是自己遇上了也一定会这么做。

    知县回到县衙,还没有尽自己的房间,就叫人去叫县丞过来。知县是一个两榜进士,本以为靠着自己的后台和本事可以进六部,将来飞黄腾达。没想到被安排到了大兴县当一个知县,本来心里就不是很高兴。到了之后才知道前任知县是一个病秧子,在任三年几乎没有上过几次公堂,这里的一切都交给了县丞处理。县丞和几个手下几乎架空了前任知县,所以前任知县主动要求调离。他这新来的知县根本就驾驭不了这个“老油条”县丞。见到县丞和手下人对自己阳奉阴违,知县就知道县丞在给自己上眼药了。知县索性来一个“大放手”,除了要紧的任命和大案子之外,知县一般不插手衙门里的琐碎事情,任由县丞代为处理。就等机会抓住县丞的把柄,然后把县丞踢出大兴县县衙。不过县丞不但有本事,而且也有自己的后台,不是这些能够对付的。就算上报到了顺天府,知府也只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已。

    不过现在不一样了,因为失踪案知府大人正在气头上,正想找几个下属发发火。大家都知道大兴县知县不当家,当家的是县丞大人。要是这些找一个理由把县丞告到了顺天府知府那里的话,知府一定会重判县丞。到时候县丞就算不死也会锒铛入狱,根本没机会回来当县丞。所以知县准备先把这个碍事的县丞赶走了,再想办法请秦泰出山。这叫“攘外必先安内”,这也是知县的老师教知县的口诀之一。

    县丞在自己的房间整理资料,他的眼线已经告诉县丞,知县不但去了顺天府,而且回来脸色相当不好。县丞就知道一定出了什么事情,马上回想起这些天有没有出什么大事情。县丞想了好久,才想到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孩子失踪案,不过这件事情衙门里的人都知道了,不准往上报的命令还是知县下达的。罪犯抓不到,孩子救不回来也不是县丞的责任。第二件事情就是秦文的事情。在知县不在的时候,来了一个吏部的人,说有一个进士叫秦文,要来大兴县帮忙处理文件。县丞擅自做主留下了秦文,并要秦文整理大兴县的县志。难道是这件事情出了问题?知县是怎么知道的?难道是眼红自己位子的人暗中举报了自己?秦文不是县丞的人,县丞没必要为秦文得罪知县。县丞马上叫人要回秦文带回去的资料,并通知秦文不用来县衙了。等于是辞退了秦文,把这件事情了了。免得知县找他这个县丞的麻烦,反正秦文的事情还来不及登记入册。

    办好了手头的公务,县丞这才去见知县。在县衙知县是老大,县丞是不折不扣的老二,一向以来知县和县丞都是面和心不合的。但是出于规矩和礼仪,县丞要服从知县的决定,要对知县有一定的尊敬。所以县丞就算再嚣张,也要对知县恭恭敬敬规规矩矩。没想到知县对于县丞的行礼视若无物,张口就大骂县丞,言词相当难听和恶毒,这令县丞始料不及。县丞是衙门的二把手,朝廷的从六品文官,要是在外地的话,就是一个知府同知或者是代理知府了。从来没有人这么明目张胆的辱骂过他,这个知县这么这么大胆?难道是知县得到了什么暗示?是顺天府的知府还是其他人下定了决心,准备对付县丞和他身后的靠山?不然的知县怎么敢这么决绝的和自己翻脸呢?

    就在县丞打算要不要和知县彻底撕破脸皮的时候,县衙门口出事了。一个少妇拉着一个年轻男子硬是要闯进去,门口的衙役虽然认识后面的男子是新来的书办秦文,但是不让他们夫妻随便进衙门。没想到这个少妇不但长得不错,身手更是了得,三下两下就把把守门口的四个衙役打倒在地。他们就是秦泰夫妻,出手的当然是我们的展小小女侠,不,现在应该说是秦泰的娘子秦夫人才对。

第九回 圣婴大王九

    对于展小小的怒火,作为丈夫的秦泰十分明白。展小小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古代式妇女,少女时代理想高远,成年之后独立自主,成家之后相夫教子,丈夫和孩子永远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等到了儿子成家之后,她就会变成一个老母鸡,一心一意呵护着自己的子孙后代。这样的女人男人最喜欢,但是活得也最累,完全没有自己的乐趣和梦想。

    展小小是一个仗剑走江湖,行侠仗义的女侠,在没有遇上秦泰之前,已经是一个名震江湖的大侠。当她女扮男装跟随秦泰之后,行侠仗义的女侠不见了,成为了一个公正无私,一心为公的官府中人。还好秦泰也是一个有良心的官员,心里只有朝廷威望和老百姓的幸福,不然的话展小小只会失望,从此不再相信官府,隐遁山林了。当展小小发现秦泰是一个好人,一个为民请命的好官的时候,不但爱上了秦泰而且决定为秦泰出生入死。她不但成为了秦泰亲最好的助手,而且是秦泰的专属保镖,负责秦泰的人身安全。可以说要是没有展小小的话,秦泰估计早就不在人世了。

    成家之后的展小小,为了迁就丈夫一家人,宁愿做回一个相夫教子的良家妇女,放弃多年来的生活习惯,等于是“自废武功”。这种付出和决心,没有坚韧的毅力和对夫家的感情是绝对做不出来的。自从有了身孕之后,展小小心里只有丈夫秦泰和肚子里的宝宝,对于展小小来说秦泰和孩子就是她将来的一切。但是为了秦泰能开心,为了朋友和老百姓,展小小还是让秦泰离开了。秦泰这么一走,就连展小小孩子出世都来不及赶回家,可是展小小一点怨言也没有。

    为了完成丈夫秦泰的理想,为了能让丈夫秦泰重新振作起来,展小小依然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和丈夫一起远行。在路上展小小发觉大家的力量太弱了,几乎不能保证大家的自身安全。为了保护丈夫、孩子和家人,展小小又重新习练武功。一个已经放弃习练功夫的女人,一个刚生下孩子不久的女人,一个要最短时间恢复最佳状态的女人,就这么硬是把自己锻炼出来了。这么艰辛和痛苦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秦泰就算再不懂功夫也知道妻子展小小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展小小为了丈夫秦泰和孩子小平安,简直对自己太狠了。

    当遇上丈夫秦泰和孩子小平安将要分兵两路的抉择的时候,当要展小小决定是跟丈夫秦泰一起留下,还是和儿子小平安一起离开的时候,展小小真的很难选择。丈夫和孩子都是展小小都不愿意分开的对象,但是已经到了不得不分开的状况,逼得展小小作出决定。最后展小小决定和丈夫秦泰留下,原因有好几条。第一,孩子小平安有仇小球和老酒鬼师爷照顾,秦泰身边需要人照看着,所以展小小要留下来。第二,秦泰这一次前途危险,说不定就会这么没了,作为妻子的展小小不但要和丈夫秦泰一起同生死,而且秦泰需要一个家人为他收尸办理后事。虽然秦泰得罪了太多的人,虽然这一次极有可能会连累到家人,但是依照《大明律法》中“罪不及妻儿”这一条,除了秦泰犯了叛国或者刺杀帝王这种大罪,展小小最多只是流陪,不会和秦泰一起处死。展小小需要留下来给秦泰办理身后事,秦泰不能死了都没有安身之地。第三,秦泰这一次做的事情关系到广大的黎民百姓,这是最大最重要的事情,展小小一定要帮秦泰一起做,尽自己最大的作用。第四,但是展小小有一个想法,一个的那个是连丈夫秦泰都不知道的想法。展小小想过了,一旦朝廷要针对秦泰的话,展小小想以自己的本事救出丈夫秦泰。不管是劫牢还是劫法场,展小小一定要把秦泰揪出来,大不了夫妻两人浪迹江湖。为此展小小忍痛和年幼的儿子小平安分开了,心里真的真的好痛。秦泰知道妻子展小小是强忍着对孩子的思念,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其实多少次在夜里,秦泰听见妻子展小小在梦中喊儿子小平安的名字。

    这几天大家的安全不是问题了,秦泰主动提出联系仇小球他们,把孩子接来一起住。展小小高兴地收拾房子,可见她心里多么希望一家人团聚。这几天只要一提起孩子,展小小就特别的高兴,兴奋地有点癫狂。展小小这么失态的事情很少,之前有过两次。第一次是展小小通过老酒鬼师爷,得知了秦泰心里也有自己,愿意和自己共结连理的时候,展小小兴奋得好几天睡不着,整天精神恍惚。要不是老酒鬼师爷吓唬展小小,秦泰虽然答应了,但是秦家可不要一个傻媳妇的话,展小小不会马上恢复正常。第二次是展小小第一次以准媳妇的身份拜见未来公公婆婆。当她亲耳听到婆婆对自己的夸奖和肯定的时候,展小小整个人只会在一边傻笑。要不是一边的女方代表老酒鬼师爷拉了展小小一下的话,展小小不知道还要傻站多久?之后展小小不顾自己是新娘子的身份,自己亲力亲为,从选衣料开始,到布置新房,几乎都是她一个人干的。大家都知道展小小太兴奋了,不干点事情的话,真的会闷坏展小小的,所以只好任由这个新娘子亲力亲为。

    当仇小球告诉展小小,孩子小平安不见了,不是失踪了,也不是不见了,而是被人抢走了的时候,展小小整个人又傻了。虽然一边的老酒鬼师爷再三劝说,虽然展小小也知道这好似后大家需要冷静,发脾气一点用也没有,但是展小小真的很生气,很想发泄一下心里的苦闷和怒火。但是展小小没有失去理智,老酒鬼师爷是展小小的干爹,也是最关心秦泰一家人的人,不能把脾气发在老酒鬼师爷身上。丈夫秦泰不但和这件事情没关系,而且也是受害者,再说还需要秦泰破案找孩子,所以绝对不能影响秦泰的情绪。仇小球不但是秦泰的表弟,也是展小小的干弟弟,展小小一直以来把仇小球当自己的亲人,也不能对他发火。再说了这件事情已经令仇小球很后悔,不能再刺激仇小球的情绪了,不然仇小球真的会受不了的。所以展小小只有忍着,把心里的怒火一点一点忍下去,等有机会再爆发出来。

    这时候县衙来人了,秦泰原以为来人是向他打听秦泰的事情。因为张居正的管家已经把自己的事情告诉对方,对方一定会第一时间找秦泰出来帮忙。秦泰虽然在大兴县用秦文的名字做事,但是要找秦泰的话,一定会调查外来人员,一般情况下一定会走访外来的读书人,再说了秦文也姓秦,当然是主要关注对象了。没想到来人不是来找秦泰这个人的,而是来通知秦泰,不但取消了秦泰的官方身份,而且要收回秦泰早上带走的县衙资料。秦泰只好把自己早上带回来的资料整理了一下,连上这几天整理好的手抄资料一起交给来人。

    来人也不知道发什么神经,拿上东西一走了事就好,不会再有什么问题。可是这个人看出秦泰的家境不错,准备敲诈秦泰一笔钱。故意污蔑秦泰手脚不干净,没有把所有的资料全部拿出来。这个人还把这些无关紧要的资料说成了衙门最重要的机密文件,说要告发秦泰有意隐藏重要文件资料。这个罪名要是成立的话,秦泰就要进大牢,甚至于被判刑。

    秦泰来不及说话,一边的展小小终于爆发了。这个人不但和大家没有关系,而且太可恨了。打了这个人不但不会影响破案,而且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最主要的事情是展小小再也忍不住了,不发泄出来的话,会影响到展小小的身体健康。展小小和丈夫秦泰几乎是心意相通,展小小也感觉到了丈夫秦泰的愤怒,所以展小小终于出手了。

    来人只不过是一个大兴县县衙所属的一个下人,就是一个跑腿的下人而已。平时什么本事都没有,县衙的人也看不起他,但是他就是自以为是,以为自己很能干。在他自己认为,自己不是没本事,而是运气不好,不然的话就算让他当一个县丞或者知县也能够干得很好。却不知道他自己什么都不是,要力气没力气,要功名没功名,要本事没本事,就是一个眼高手低的家伙。这种人怎么回事展小小的对手呢?

第十回 圣婴大王十

    展小小上来就是一个嘴巴,打的就是这个说话没有分寸,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家伙。然后对着这个家伙就是狠狠地一脚,把这个家伙踢到在地。接下来就是展小小的个人专场表演了。一边的秦泰和老酒鬼师爷第一时间转身,当做什么也没看见,仇小球也在一愣之后转身。这种场面太暴力了,真的不适合旁观。

    其实展小小要解决这个人,只需要三拳两脚就可以了。但是展小小是要发泄心中的怒火,所以不但要拳拳到肉,而且需要听见对方的惨叫。一个耳光把这个人的牙齿几乎全部打没了,一脚把这个人踢成一团,然后就是展小小打“肉沙包”的时候了。展小小不用内劲,不用大杀招,更加不使用武器,就是用自己的手脚对这个人拳打脚踢。比起一般的妇女的乱打,展小小这个高手有点不一样,不但动手出脚快,而且力道十足,绝对令对方终生难忘。

    不一会儿之后展小小终于停手了,不过不是因为展小小的怒火发泄完了,而是再打下去的话这个人不死也残废了。展小小是一个有分寸的人,知道教训和杀人是两回事。这个人虽然很可恶但是没有到非死不可的地步,教训一顿就可以了,真的把他打死打残的话,没有什么必要。不过就是这样停手了,这个人也已经够惨的了。估计这时候他的家人看见她,绝对会认不出来。他不但被展小小打肿打胖了,而且好几个地方软组织、关节受伤,估计要在床上躺上一段时间才能恢复。他真的好后海啊,早知道这个秦文家里有这么一个母老虎的话,他不敢敲诈秦文,不,不应该来秦文家里。

    打完了这个人,展小小还是觉得心里有火,县衙的人太欺负人了。丈夫秦泰帮他们整理资料,对方连工资福利什么也不谈,简直就是要秦泰白给他们做事。秦泰不在乎这些,愿意给他们做事,展小小也没有什么好说的。现在倒好了,县志将要整理完成了,对方却要开除秦泰,这不是卸磨杀驴吗?秦泰可以忍受这一切,她展小小不能这么被对方欺负。展小小准备和丈夫秦泰一起去找这个知县,问清楚这是为什么。

    秦泰本来不准备和展小小一起去闹事的,不过又一想也好。现在不光是要为自己讨回一个公道,而且是把自己的身份巧妙的告诉大家。免去了这些人找自己的时间,自己可以早一步接手案件,早一天找到失踪的孩子,救出自己儿子小平安在内的孩子们,抓住绑架和偷盗孩子的真凶。

    见到秦泰没有反对,展小小马上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把自己的腰带系上。这可不是一般的腰带,也不是一条什么名贵的腰带,而是展小小的武器。腰带里面有一把软剑,一把展小小使用多年的武器。展小小多少次出生入死,就是依仗着自己的自身本领和这把断金切玉的宝剑才渡过了难关。多少江湖败类、倭寇土匪死在了这把宝剑之下,这把宝剑简直就是她展小小女侠的标记。曾经有三次最惊险的经历,一次展小小遇上了江湖上一个高手,对方不但功夫高强而且是一个出了名的杀手,但是的展小小无论是经验还是底子都不如对方,但是展小小还是战胜了对方。又有一次秦泰一行人被一群倭寇包围,展小小一人杀出去,吸引对方的注意力,不但成功的掩护了秦泰等人,而且干掉了三十七名倭寇高手,其中的几个倭寇身上都有上百条人命的血债。又有一次展小小在千军万马之中,依仗着宝剑杀进杀出,不但成功的震慑了敌人,而且把对方的首领顺利击杀。只要展小小有这把宝剑在手,估计能够抵得上千军万马。展小小曾经自信的说过,只要宝剑在手,她一个人到任何地方都轻松自由。想要打败她的人,世上绝对没有超过十个。要想一举击杀她的话,这个世上几乎没有。

    为了保证丈夫秦泰的人身安全,也为了震慑对方,展小小决定做好一切准备。所谓的最佳准备就是把自己的武器带上,这样一来展小小也信心能把秦泰安全的带回来。除非对方早就有所准备,安排了大批军队埋伏等待他们夫妻上钩。展小小不怕大批的军士包围自己,也不怕什么高手,就担心对方派出大批弓箭手一起击发,这样的话展小小保护自己没问题,想要保护身边的人有一定的难度。当然了展小小要担心对方布置机关陷阱,当初秦泰就是用这种办法让展小小折服过。

    展小小拉着丈夫秦泰马上来到了县衙,门口的四个衙役想阻拦也阻拦不住。衙役们认识秦泰,但是不认识秦泰身边的展小小,再说了秦泰不是县衙的正式官员,衙役准备勒索一些“买路费”,没想到好处没要到,大家每人挨了展小小的几下“老拳”。正当衙役们想还手的时候,展小小已经拉着丈夫秦泰大摇大摆的走进了大兴县县衙。

    可能是听见了门口的争吵,或许是大家正好闲的没事做,一大群衙役拿着水火棍或者腰刀出来,迎面就看见了展小小和秦泰。一个刚刚被展小小打倒在地的衙役,在地上拼命地挥手,提醒大家这对夫妻有问题。大家好久没有机会活动了,马上一个个兴奋地冲上来,企图知府展小小秦泰。这么做不但可以公开动手打人,而且抓住了对方也可以向上面的人请功,说不定能够升职也有可能。

    看见兴奋的衙役,秦泰真的很头疼,因为他知道展小小更加兴奋。展小小本来就是一个习武的,总想找人打一架练练功夫。自从嫁进秦家之后,展小小已经很少有机会动手了。展小小教仇小球功夫,主要是为了锻炼仇小球,把仇小球训练成一个可以保护秦泰的好帮手。但是也有其他的理由,其中之一就是为自己培养一个对手,将来有空的时候要仇小球和展小小对打,让展小小过过手瘾也好。自从再一次走上老路之后,展小小总是用器械锻炼身体,很少有机会和人对战。展小小是一个老江湖,知道器械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和活人对战才能开速提高自己的素质,所以展小小不会放过每一次的机会。这一次展小小不但心里有火,而且就想找一大群人练练功夫。展小小的等级,如今找一个旗鼓相当的已经不容易了,只有用人数来弥补实力上不足,才能满足展小小的需求。门口的四个衙役不是展小小的对手,也满足不了展小小的需求。如今这么多衙役一起上,不但满足了展小小的要求,而且可以让展小小打得过瘾,展小小当然会很高兴。不过这群衙役可要倒霉了,他们不但会被展小小打,而且打了也白打,知县不敢为他们出头的。

    果然不出秦泰所料,展小小看见这么多的衙役一起上来,不但没有感觉到害怕,而且异常兴奋。她随手拔出了她要上的宝剑,挥舞着来一个反冲锋,主动冲向这全衙役。才三两下展小小就觉得这群衙役太弱了,使用宝剑不但有点牛刀小试的感觉,而且真的不过瘾。为了比较过瘾点,展小小把已经拔出的宝剑交给一边看戏的丈夫秦泰,自己空手再一次杀入人群。秦泰只好帮妻子展小小提着宝剑,宝剑像一条死蛇一样被秦泰倒提着。

    这时候刚好大兴县的捕头赶出来,看见了这么怪异地一幕。这个捕头真的很累,这几天白天在外地四处打听孩子失踪案,晚上回来也被知县或者县丞骂。这让才四十刚出头的他,一下子苍老了许多,甚至有了回家养老的想法。捕头刚回到衙门,来不及放下手里的武器,就听见外面很吵。捕头就提着腰刀出来看看,就看见一大群衙役拿着武器围攻一个年轻的少妇。这个少妇手里本来有一把看上去不错的宝剑,没想到她把宝剑给了一边的年轻人,空手和大家打起来。就算这样了,大家依然不是这个少妇的对手,不时地有衙役倒地或者被少妇打出去。以捕头多年来的经验,这群三十多人的衙役,估计坚持不了多久。少妇不但一定会赢,而且几乎是完胜,简直就是一个不对等的较量。

第十一回 圣婴大王十一

    捕头看着打架的双方,又看了看一边的年轻人,特别是那把像死蛇一样的宝剑。突然捕头眼睛一亮,好像想通了什么,马上有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精神。他仔细又仔细地看着少妇和这个旁观的的年轻人,好像在确定某一件重要的事情。

    其实秦泰夫妻很好被人辨认,因为他们太出名,也太容易被人认出来了。首先,秦泰是一个什么功夫都不会的文弱书生,但是他的夫人展小小是一个功夫高的不得了得大女侠。第二,展小小有一把成名武器很好被人辨认,它是一把软剑。泼辣的女人多了去了,厉害的女人也不少,会功夫的女人不多也不少,但是会使软剑的女侠不多见,以软剑出名的女侠就只有展小小一个。软剑不是一般人都会用的,这一点会一点功夫的人都知道。所谓的“百日刀千日剑”,意思是要学会刀法的话一百天就可以恶,但是要学会一手好剑法起码需要两三年的苦练。软剑更是剑法之中最难练的一种,初学乍练的人很容易伤到自己,所以一般的江湖中人都不会使用软剑。一旦遇上会使用软剑的人,一定是一个剑法高超的高手。自从展小小成名之后,各地的人纷纷抢购软剑,但是几乎没有一个人真的会使软剑。虽然一段时间软剑卖得几乎脱销了,但是还是没有出什么使用软剑的高手。绝大多数的人只不过把软剑缠在腰上,假装高手而已。更有一些小姐按照展小小的样子,为自己准备了一身行头,但是都是没用的花架子而已。敢用软剑当武器,使得这么好的女人,就只有货真价实的展小小一个,绝无分号或者假冒。第三,秦泰喜欢破案,哪里有大案子就可能会出现在那里。第四,秦泰对展小小的功夫很有信心,所以才会在一边旁观。换了别人的话,那会任由自己的老婆一个人对付一大群衙役而不着急的?

    捕头越来越确定来人的身份,马上回头去请知县和县丞去。因为他知道秦泰虽然已经不是在职官员了,但是身份和地位还在,捕头没资格代表大人和秦泰见面。在这里大兴县县衙只有知县或者县丞才能代表县衙,才有资格和秦泰会面。再说了如今出了孩子失踪案,也只有像秦泰这种高手才能帮得上忙。要是秦泰能够接手的话,捕头和下面的不快就轻松多了。为了大家的饭碗和朝廷、衙门的声誉,捕头相信大人们会分得清轻重缓急的。至于那群衙役,根本伤不到秦泰和展小小,索性让秦泰和展小小帮着教训一下大家,也让这些人见识到秦泰和展小小的厉害。

    捕头冲进来,就看见房间里面气氛不对劲,知县和县丞好像不是在商量事情,而是在闹别扭。换了其他时间,捕头才不会插手大人们之间的事情,得罪了他们哪一个都不好。不过现在捕头管不了这么多了,因为秦泰的事情比任何事情都要重要。第一,秦泰是一个可以帮大家破案的高人,不能失去这么一个绝好的机会。第二,展小小正在外面殴打衙役。衙役和展小小交手,简直是在自己找死。再不去阻止展小小的话,这些衙役迟早会被展小小打死打残的。衙役就算再没用,也是县衙的人,不但关系到县衙的脸面,更加关系到衙门将来的运作。要是衙役们都倒下了,将来查案办案,打个下手的私情谁去做?第三,这时候知县和县丞要是闹僵的话,对任何人都不利。还不如恢复原样,让他们双方暂时偃旗息鼓的好。

    知县本来的目的就是想逼县丞和自己翻脸,自己才有机会把这件事情上报顺天府知府那里,把县丞彻底赶出大兴县县衙。捕头这么一进来,县丞马上意识到了自己这么做不对,不但马上闭嘴而且态度也变得恭敬起来。气得知县简直想杀人,知县见县丞不上当了,只好把怒火发泄到了捕头身上。捕头也倒霉,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被知县这么一顿怒骂。

    知县骂累了,这才问捕头为什么这么不懂规矩的乱闯,难道忘记了上下规矩和朝廷的礼法了吗?捕头等知县消气之后,这才禀报知县和县丞,外面发生的事情。当知县和县丞听说自己的衙役好几十个打不过一个人,这个人而且是一个少妇的时候,脸色都相当不好看。当他们听说来人可能是秦泰夫妻之后,马上又脸色大变。知县是已经听说了秦泰的事情,正要准备寻找秦泰出山的,所以对于秦泰主动上门很是高兴。县丞虽然不知道秦泰在大兴县,但是县丞是一个老手,深知秦泰夫妻的本事。这些日子大兴县不太平,县丞早就想请高人来帮忙。一来高手难找,第二县衙没有什么钱,第三知县不配合,所以县丞只好心里着急。秦泰的本事县丞早就听说了,秦泰的到来对于县丞来说简直是“及时雨”。这下子孩子失踪案不但有希望了,而且很有可能会马上破获。这对县丞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所以县丞绝对欢迎秦泰夫妻的到来。

    知县和县丞马上一改刚才的表情,再三整理了自己的衣冠,然后一副欣喜若狂的样子冲出去。他们的变脸绝技,再加上矫健的动作,令一边的捕头大吃一惊。看来当官真的不容易,不是一般的人可以玩得起的。捕头下定了决心,等这里的失踪案一结束,自己马上向上级提出辞呈。还是回家过太平日子好,对了,顺便提醒一下快成年的儿子,千万不要当官后者进衙门。这里的水太深了,说不定一不小心就会淹死在里面的。

    正如秦泰的猜想,知县和县丞出来之后,不但对秦泰夫妻低头哈腰,而且狠狠地批评衙役们。衙役们真的很伤心,想打人却被一个女人打了,自己的长官不但不帮自己还要骂大家,大家不但挨了打还要挨骂,甚至于要扣工钱,大家真的觉得好后悔。但是大家没办法,打架打不过对方,长官又偏帮对方,看来这顿打白挨了不算,还要花钱买教训。

    知县利用自己比县丞年轻力壮的优势,抢先一步请秦泰夫妻到了自己的办公地点。不但低三下四地接待秦泰夫妻,而且说了一大堆的奉承话。气得一边的县丞暗骂知县不要脸外加马屁精,但是县丞何尝不想讨好秦泰夫妻呢?只不过被知县抢了先机不说,而且县丞越看越觉得这个秦泰有点面熟,却又记不起来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见过秦泰。其实县丞不但见过秦泰一次,而且还出口教训过秦泰。当时张居正派一个吏部的人带着秦泰来大兴县县衙,知县不在县衙就由县丞接待了来人。吏部的人也不知道秦泰的底细,只是交代县丞暂时留用秦泰。等这个人离开之后,县丞随意地盘问了秦泰几句。只不过秦泰不但用了假名字,而且把自己说成一个一点关系也没有的外地人。所以县丞不但没有给秦泰好脸色看,而且安排了一个最不起眼的工作给秦泰。县丞万万没想到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秦泰,更不会想到秦泰会成为大家的座上宾。这时候的县丞不但忘记了秦泰,也忘记了和秦泰见面的经过,只觉得有点面熟而已。

    秦泰有意令知县和县丞好看,所以故意没有说话。一边的妻子展小小马上明白了丈夫秦泰的意思,就把兴师问罪的事情揽了过来。当两位大人听了展小小的话之后,两个人不禁大汗淋漓。秦泰不但是张居正的好友,而且认识高拱和谭纶,就连隆庆皇帝也知道秦泰的事情。关于请他来大兴县的事情,不但是张居正的建议,更是隆庆皇帝、李贵妃、孟冲、冯保、高拱、谭纶和张居正共同的意思。早知道这样的话,谁敢得罪秦泰夫妻,知县和县丞应该把秦泰夫妻像祖宗一样供起来。现在好了知县不知情,县丞不但安排秦泰夫妻做最苦最累的事情,而且单方面把秦泰夫妻开除了,这不是在自己找死吗?光是违抗张居正的安排,得罪了张居正这一条就可以让这里的人死一遍了,何况得罪隆庆皇帝、李贵妃、孟冲、冯保、高拱、谭纶等等人。这些人每一个都是他们这些小人物惹不起的大人物,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要了大家的小命。

第十二回 圣婴大王十二

    见吓唬作用已经起到了,知县和县丞也知道了厉害,不敢对秦泰夫妻阳奉阴违了,也到时候说正经事情了。秦泰主动告诉知县和县丞,他是来帮助大家破获孩子失踪案的。知县和县丞当然很高兴了,甚至于想跪下来感谢秦泰夫妻。秦泰夫妻不但没有借机会对付他们,而且主动提出帮助他们,真的让他们很感动。他们说了一大堆感恩戴德的话,甚至于说要给秦泰夫妻立长生牌位。秦泰不想继续听肉麻话,所以直接说出了自己的要求。第一,秦泰要绝对的查案权利,任何人不得干扰秦泰查办案件。第二,这件案子不是小案子,涉及到顺天府,甚至于北直隶,需要大兴县县衙和其他衙门沟通。这需要知县和县丞全力协助,扫清一切不必要的麻烦。第三,秦泰夫妻毕竟不是外地人,对这里不是很熟悉,又不是官府正式官员。所以需要知县给秦泰夫妻一个身份,并且请当地的衙门的人全力配合。第四,由于失踪的孩子数量很多,一个个走访被害人家属不但不方便,而且时间来不及。所以请大兴县的一些书办分别带着衙役下去,分头搜集有利的线索,汇总道秦泰这里来。第五,通知其他的衙门,也按照这个办法搜集证据,特别是孩子丢失的过程一定要详细。第六,这么多地方一起失踪这么多的孩子,可见对方不但是一个团伙,而且分工明确。这么多孩子需要吃饭睡觉,对方一定有一个基地,而且需要大量的食物。各地秘密调查可疑的外地人,还有大批粮食的购买。第七,孩子身体比较虚弱,容易生病。所以这么多孩子在一起,一定会有孩子生病。要看病就需要找大夫,特别是看儿科的大夫。所以各地衙门派人暗中监视各地的医馆,特别是给孩子看病的儿科大夫。一旦有什么线索,马上汇报道秦泰这里来,严禁任何人私下有所行动。

    知县不但一一答应,而且和县丞一起记录下来,复述给秦泰听。得到秦泰的确定之后,知县和县丞马上分头行动。县丞在县衙召集大家,分头下去走访受害人家属,尽快搜集失踪孩子的情况和详细经过。捕头带人调查外来人口,秘密调查大批食物和日用品的进入,同时开始监视每一个出诊的大夫,特别是妇科和儿科的大夫。在当时大夫开医馆很常见,但是一般的大夫只看外伤和风寒等小毛病,给妇科看病的大夫有时候也给孩子看病,所以也要监视看妇科病的大夫。

    联系外县,给秦泰一个合理合法的身份办案,这需要上级也就是顺天府知府的同意。所以知县要连夜赶去亲自办理,特别是秦泰说的几项事情都很重要。不光大兴县要查,其他的地方也要这么做。知县没有权力命令其他县衙也这么做,只好请知府出面下令,要求这些地方也这么查。只有齐头并进,才能尽快查到线索,找到孩子抓住凶手。不然时间一久不但更加不容易查,而且对方极有可能杀害或者转移孩子。《大明律法》中规定,任何地方官员要珍爱子民,治下子民无辜被害必须抓获元凶,安抚受害者。命案不破或者怠慢的话,官员轻者被申斥重者被降职。无辜子民命丧五人以下,地方官员本年度考核为差;命丧十人之下五人之上,该地方官员就地免职;无辜子民命丧十人之上,该地方官员免职入狱;情节严重者,该地方官员立即收监,等待秋决。所以大家都担心发生命案,出了事情不是瞒着不报,就是草草了事。这件案子已经盖不住了,所以大家只好尽力去破案,期望孩子不要大批死亡,不然的话他们有再多的脑袋也不够朝廷砍。

    还好大兴县里顺天府不远,再加上知县想急着找人分担后果,所以知县马上赶到了顺天府。顺天府知府其实也很头疼,不但吃不下饭而且睡不着。他担心的事情有三件,其实都是一个问题引起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到底有多少孩子真的失踪了?下面的衙门靠不住,有时候会夸大也有时候会瞒报,他需要知道比较准确的数字。第二,这个秦泰真的这么神吗?他真的能够破案吗?要是破不了案子的话,这个黑锅谁来背?第三,张居正的态度是什么?是真心关心孩子们的安全?还是想利用这个理由针对他或者他的后台?要是为了孩子的话,孩子营救回来了就可以将功抵过了。要是不是为了孩子,有其他的想法的话,张居正依然可以利用这件事情对付自己,到时候自己怎么办才好?

    知县几乎是冲进知府的房间,在知府责怪的眼神下,一口气把要说的话说了出来。等知县说完之后,知县是累倒在地,知府却是听得目瞪口呆。知府知道这个知县不敢对自己说谎,更不敢拿这种事情吓唬自己,但是他还是被知县说的话吓得差点大小便失禁。没想到秦泰背后有这么多的人,隆庆皇帝、李贵妃、高拱、张居正、孟冲、冯保、谭纶,这些人都是大家仰视的人,没想到都和秦泰有关系。知府比知县想得深,难道张居正等人早就盯上了顺天府?可是知府的后台是礼部的一个侍郎,他不是孟冲的人吗?难道这里面有大文章?知府马上清醒过来,不管怎么样,今时今地这种情况下,秦泰夫妻绝对不能得罪。秦泰反正是来帮自己破案的,凡是秦泰要什么需要干什么,大家一定要全力支持。

    知府不管一边知县是不是已经恢复,马上坐到自己的书桌前,写下了一张又一张的命令。第一张命令是顺天府下属的四个县立刻上报真实的孩子失踪数字。第二张命令是顺天府以及下属的各县衙权力寻找失踪孩子。办案过程中一切听从总指挥秦泰的号令。第三张命令是任命秦泰为顺天府特别师爷,全权处理孩子失踪案。第四张命令是暗中调查治下大宗货物进出,以及秘密监视大夫出诊。第五张命令是将所有关于孩子失踪案的资料全部送往大兴县,大兴县县衙暂时作为孩子失踪案的指挥中心,专门处理这类案子。第六张命令是给下面的几个县的知县的,要他们全力配合秦泰,不得怠慢或者阳奉阴违。凡是秦泰要的人手还是财物,大家都要积极配合。事后一切开支和费用,将由顺天府统一核销。

    知县拿到了知府的命令,总算松了一口气。但是知县来不及休息,就被知府赶出了顺天府,要他连夜赶回大兴县县衙。为了保护知县的安全,为了尽快破案,更为了秦泰夫妻的安全,知府派顺天府的捕快和一部分书吏和知县一起回去,这些人直接听从秦泰的安排。

    等大兴县知县离开了,这个顺天府知府才松了气,几乎是瘫在了自己的座位上。他真的很辛苦,还好有一点急才,不然不能这么快想到处理办法。这个秦泰绝对不能得罪,但是也不能走得太近,所以知府把指挥部留在大兴县,而不是顺天府。秦泰是张居正的好友,但是又和高拱、谭纶很亲近。高拱和谭纶是张居正的政敌,应该不会这么好相处。再加上冯保和孟冲都得这么厉害,绝对不会同时帮一个人。所以秦泰不但是一个大麻烦,而且可能正在被多方拉拢之中。在秦泰没有明确态度之前,秦泰其实本身很麻烦,知府绝对不会去招惹这个“马蜂窝”。所以知府不但要配合秦泰破案,而且要和秦泰保持一定的距离,确保自己不会被秦泰影响到。再说了秦泰要当官,只需要张居正或者高拱一句话就可以了,隆庆皇帝等人一个招呼,什么大官任由秦泰来当。秦泰不用再大兴县当一个小小代理书办,所以知府觉得秦泰不适合当官,至少这个时候不适合当官。既然上面的人不用秦泰当官,他就不能轻易给与秦泰一定的官职。“师爷”是官员的私人助理,不但代表官员,而且不算是正式朝廷官员。知府给了秦泰一定的权限和身份,但是不是正式任命,所以既不得罪秦泰,也可以揣摩上面的人的意思。一旦上面的人觉得这个职位不合适,想升的话可以马上升,想罢黜的话也可以马上免去,可进可退相当自由。

    关于开支的问题更加好说了,先让大兴县和其他衙门垫上。要是破案了,抓到了凶手,上级不追究了,顺天府当然会全部核销。要是案子破了,上面的人依然要追究的话,把这些烂账丢给接任的人去管好了。要是案子破不了的话,这些账目就要秦泰或者其他的官员承担了,顺天府不但不会核销,而且要向他们要求索赔。到时候把一些的罪责推到秦泰或者大兴县知县身上,就说他这个顺天府知府是被秦泰和大兴县知县联手欺骗了,他才是这次事件的受害者。这样他的罪名不但会轻不少,而且可以被留用下来。

第十三回 圣婴大王十三

    知县回到了县衙,马上把命令交给秦泰。秦泰把自己的任命交给一边的妻子展小小后,并没有关其他的。知县也清楚,这需要他和县丞马上联系其他人,一起处办理。秦泰和展小小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看卷宗,把一个个孩子失踪案里面的事情分析出来。展小小早已经准备好了大批白纸和墨水,看来他们夫妻准备连夜看完所有的相关资料。估计等天亮的时候,会有更多的资料送到他们面前。这些资料会有大兴县本地的失踪孩子资料,也会有其他地方的资料,明后天会越来越多。因为秦泰夫妻听说了,光是一个大兴县就有不下三四百起孩子失踪案。每个孩子一个卷宗,一个卷宗一百字的话,就有数万字要阅读。顺天府下面有四个县,说不定不止顺天府,北直隶也有,甚至于其他的周边地方也有,这样的话要看的卷宗太多了。秦泰和展小小不放心其他人,生怕看漏了什么重要细节,所以需要他们仔细看,所以责任相当重。

    这一夜起注定大兴县县衙将开始不太平,几乎所有的人全部忙了起来,没有人敢有怨言,也没有敢阳奉阴违。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件事情关系着大家的未来,更关系着几位长官的前途。这时候得罪了知县或者县丞的话,简直是在自己给自己找死,对了当地有句谚语叫“寿星公吃砒霜”。大家不但全部动员起来,而且一个个都很卖力。

    说道县衙人员配置,不得不好好讲一讲明朝的官场结构了。虽然县衙以下还有镇公所、乡公所,村里还有地保和保甲,但是在官方看来,这都不是官派机构。从中央到地方,朝廷默许的衙门一共六级:第一级中央总理衙门,也就是最高决策衙门内阁。所有指令都要通过内阁下达,才有最权威的作用。除非皇帝亲自下的圣旨之外,内阁的文件最具有法律依据,一切和内阁意见相左的命令都要根据内阁的意思进行修改或者直接废除。第二级是中央六部九卿衙门。虽然这些衙门的等级和品级和省级一样,但是由于他们是中央的,代表朝廷某一部门下达的全国性指令,所以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比地方省级官员的权限要大。下面的衙门要首先考虑到这一级的指令,当他们的指令和省级指令相左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应该先听这一级的指令为准。第三级就是省级衙门,主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下设的衙门。一般来说一个省有一个巡抚衙门,最高长官是巡抚,也是全省名义上最大的行政官员。还有一个布政使衙门,长官是布政使,主管一省的财物和民生。还有一个按察使衙门,长官是按察使,主管一省的治安和刑罚。一个提督衙门,长官是提督,主管一省的军队管理和训练。第四级是道台衙门,各省都有自己各自的道台衙门。什么负责盐税的盐道衙门、负责战略物资储存和运送的兵备道、粮食收缴的粮道、地方河道清理和维护的河道等等,他们的长官是道台,职务和品级比知府高一点点,不如布政使或者按察使。他们和中央六部的职能差不多,负责省内主要的几个部门,对于下属的衙门有业务上的指导职能,也有建议任免下级官员的权利。第五级就是州府衙门,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地方市级部门。在当时州比府略大一点,州一级的长官叫知州,府一级的长官叫知府。管理的权限差不多,只不过知州的品级要比知府略微的高一点点。知府一般都是正五品,有时候是从五品,知州一半是从四品或者正五品。虽然知州的品级和一些道台一样,但是他们的权限有很大的区别。要是一般性的道台,还不如知州有实权,但是有实权的道台是知州眼红的对象。这一点有点像巡抚和六部九卿之间的关系,六部九卿的长官和地方巡抚一样,都是从二品或者正二品之间。像国子监祭酒等清水衙门的长官羡慕地方巡抚有权有势,但是地方巡抚却眼馋户部尚书有钱、工部尚书有油水、吏部尚书有权、兵部尚书有兵。在官场等级和品级没有职务重要,例如一个正五品的扬|州知府和一个正三品的南|京国子监祭酒,虽然等级不一样,但是绝对是扬|州知府有权有势又有钱,羡慕得南|京国子监祭酒想降职去当这个扬|州知府。第六级衙门就是各地的县衙,长官是知县。在朝廷看来县衙是国家最基层的衙门,再往下就不是官派机构了。

    一般来说县衙设立长官一名,官方称呼是知县或者县令,老百姓一般叫县太爷。县衙内部管知县叫大老爷或者太爷,也有一些亲信一直叫知县老爷。这么称呼知县的亲信一般是知县聘请的师爷或者手下,表示知县才是他们的主人。知县的职能相当于现在的县委书记兼任县长,有时候兼任法院院长和审判庭庭长。主管一个县的刑事、民生、财政、税收等等事务。可以说是对全县负责,当然有责任的时候首当其冲的也是知县。知县之下是县丞,县丞顾名思义就是辅助知县管理好县衙的二号人物。一般情况下知县和县丞的关系都不是很融洽,相互之间只有表面上的客气。设立县丞的主要目的不光光是辅助知县,更多的情况下是制约知县的权限,让知县不敢在管辖地区肆意胡作非为。县丞相当于现在的县委副书记兼常务副县长,县纪委书记。他不但有在知县不在的时候代知县处理公务的权力,而且有独立审判罪犯的权力。一般情况下县衙除了知县之外,只有县丞才有权利升堂审判罪犯,这就是知县和县丞的最大特权。在县丞之下是“典吏”,一般来说典吏可有可无,但是一般比较大的县衙设立了典吏这一个职务。典吏的主要作用是协助知县和县丞处理好后勤,负责衙门内部的人员安排的人。相当于现在县委组织部长兼主管人事的副县长。要是不设立典吏的话,这个权利在比较得势的知县或者县丞手里。典吏之下是典史,典史负责县里的治安和武装力量的管理。相当于现在县人武部部长兼县政法委书记。典史之下是文案,文案是负责县衙文件处理的长官,协助知县和县丞发布公文、做好升堂前的准备、制定审判结果的人,相当于现在县委秘书长兼任县委办公室主任。文案下设六房,按照中央六部布置,分别是礼房、吏房、刑房、户房、工房和兵房。礼房负责全县读书人的功名登记和发放、管理,还有外地官员的迎来送往。负责教育的长官叫教谕,负责官员迎来送来的长官叫驿丞。吏房是管理县衙内部人员造册和工钱发放的地方,任免内部人员、奖罚衙门工作人员是他们的职责。吏房的长官叫吏办,又叫吏书办。刑房是负责案件整理和升堂前准备工作的地方,也是全县罪犯名册和过往案件存放的地方。长官叫刑办或者刑书办。户房管理着全县的户籍和县衙历年来的收支账目,还管理着县衙几个官方仓库。负责春秋两季税收收缴和县衙的日常支出。长官叫户办或者户书办。工房负责全县重要的工程建造和维修,还有河道清理和衙门的整修。一般很少直接付钱请人干活,不是调动罪犯干活,就是要求治下老百姓服劳役。长官叫工办或者工书办。兵房的责任是协调地方和军队之间的关系,负责每年给军营的物资发放和运送。长官叫兵办或者兵书办。文案之下是捕头,负责全县的刑事案件,相当于现在的县公安局局长。捕头之下是典狱,负责县衙罪犯的关押和审讯,协助知县和县丞给罪犯定罪。相当于现在的县监狱监狱长兼任县检察院检察长助理。典狱之下就是各书办,以及各书办的助理代书办,再往下就是三班衙役和衙门的下人。

第十四回 圣婴大王十四

    所谓的三班衙役,其实并不一定是三班,有可能是二种,更可能是四五种衙役。只不过这个名词早在汉朝就有了,就这么延续了下来,谁都懒得改名词而已。所谓的三班衙役,在汉唐时期是这么分的。第一班叫“亲随”,意思是跟在长官身边的衙役。他们负责长官的安全和仪仗,也负责充当升堂时的站班。第二班叫“拿人”,顾名思义就是负责抓人,抓的就是罪犯或者是刁民。在当时官员很有特权,一旦看某个老百姓不顺眼,就说这个人是刁民,就可以不经过审讯直接抓起来关进大牢里面。所谓的刁民就是不服从管教,企图或者已经开始对抗朝廷的老百姓。这种不服从管教的人,是朝廷最不愿意看见的人,一般情况下为了杀一儆百,朝廷默许地方官员从重从严处理这种人。所以这种“拿人”的衙役,老百姓最害怕,生怕自己被这些人抓住了,到时候说也说不清楚。第三班叫“狱卒”,就是审讯和看管罪犯的衙役。他们对付所谓的犯罪嫌疑人很有一套,保证可以问出所有想要的答应。经过他们“调教”出来的罪犯,不但一个个乖乖的,而且什么都会承认,就算要他们说母猪会上树,他们是他们的老子生下来的,他们也一定会同意。就这样历朝历代所谓的“证词”就有了,所谓的罪犯也罪名成立了,官员们一个个因为破案得力升官的升官,发财的发财。而无辜的老百姓被当成罪犯,杀头的杀头,坐牢的坐牢,弄得妻离子散、苦不堪言。

    到了后来三班衙役发生了变化,主要是因为责任越来越重,职能细化后人手严重不足。到了明朝的时候,所谓的三班衙役已经不再是以前的所谓三班衙役。虽然名以上还是三班衙役,但是人数和职能上有了很大的区别。第一班还是“亲随”,主要负责县衙长官和其他官员的安全。也负责县衙内部的守卫和巡逻。但是他们是三班衙役中人数最少的一种,一般没有什么真材实料,只要可以吓唬老百姓就可以了。第二班“拿人”,职能扩大了不少。不光要负责抓罪犯,还要负责看管罪犯、巡逻治安、调解小纠纷、升堂站班等等。其实这一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衙役捕快,负责维护全县治安和公检法。这一班的长官有三人,一个是负责治安和抓捕的捕头,一个是负责审讯和看管犯人的典狱,还有一个是站班的班头。所谓的“站班”,就是指大人升堂时两边站着的衙役。他们不但是代表朝廷的威仪,更是升堂官员的直接手下,执行着大人的各项号令,相当于现在法院的法警。班头是这些站班的首领,也是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人。一般有些本事的人都会贿赂到这个班头,班头在大堂上不但可以左右大人的审判,而且可以控制受刑人的伤害轻重。只要钱给够了,就算堂上长官下令重打五十大板,罪犯也只会伤到皮肉而已。要是钱不给够,或者是有人故意买通的话,就算只是打五板十板,也能让受刑人终生残疾甚至于一命呜呼,这就是站班的衙役的手段和本事。第三班叫“役班”,意思是负责收税和拉壮丁的衙役。这些人负责协助户办的人,在乡下收税和拉人服劳役。他们也有自己的本事,第一种本事就是多拿多要。到了乡下他们就是朝廷和衙门的代表,不但态度蛮横无理,而且要白吃白喝。不但要吃好喝好,还要白拿老百姓的东西。要是不给的话,他们轻者对老百姓拳打脚踢,重者诬陷当地老百姓抗税不交,这是要抓起来坐牢的大罪。第二种本事就是“三大”,脚大、斛大、称大。所谓的脚大意思是衙役们的脚有力,一脚踢出去特别使劲。朝廷收税分两种,第一种是收人头税,需要老百姓按自己家的人口收税,交的是真金白银,需要现钱交纳。第二种是春秋两季的粮税,需要用粮食上缴。交粮食的时候,要把粮食放进官方指定的斛里面称重。衙役们总是把粮食倒得满满的,掉在地上的还有冒尖的粮食都要充公。这还不算完,倒满了的斛还要狠狠地踢上一脚,洒出来的粮食也算公家的。不够满的话还要老百姓继续往斛里倒粮食,然后倒得满满的时候又踢上一脚。反复几次折腾之后,才给大家正式称重。洒在地上的粮食,就是他们私下的劳动成果了。所谓的斛大,就是指他们私下修改官方的收粮工具,把斛暗中做大了,导致老百姓吃亏不少。但凡有老百姓怀疑斛的大小的时候,他们就会以怀疑朝廷,企图煽|动老百姓抗税为由把对方抓起来,逼得大家对此敢怒不敢言。所谓的称大,就是在秤砣上做文章。大多数的衙门收税的时候都有好几套秤砣。收粮的时候用大秤砣代替规定的较小的秤砣,这样一来老百姓要多交不少的税粮。加上前面的脚大和斛大,每年老百姓至少要多交近三成的税粮,这已经成为了一个惯例。当老百姓交纳人头税的时候,衙役们就以老百姓手里的铜钱不好收为理由,要老百姓换成碎银交纳人头税。兑换铜钱的钱庄和衙役们已经串通好了,不但在兑换的时候白银成色上有问题,而且擅自改动铜钱和白银的比例。一般来说官方的规定兑换价格是一两上等白银兑换二千文铜钱。可是到了真的兑换的时候,钱庄开出的价格一般都是一两银子兑换二千五到三千文铜钱。老百姓是敢怒不敢言,只好吃了这个亏。但是兑换来的银子不是上等白银,衙役们说要“折色”,也就是说要打折。成色好一点的**折,成点差一点的七八折,甚至于有的银子说只有五成,就是说要打五折。再加上衙役在称银子的秤砣上也做了手脚,换上了较轻的秤砣,明明一斤的银子称起来不到十二两,足足少了四分之一。古代一斤十六两,“半斤八两”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衙役们把老百姓的铜钱用官方的标准价格兑换成白银,再从商家用上等白银兑换成成色不足的次等白银,再把这些次等白银当做官方白银兑换给老百姓,这样一来一去每年几乎可以赚一倍的钱。朝廷不吃亏,衙门也不吃亏,衙役们当然也不会吃亏,吃亏的只有老百姓。每一年老百姓要上交比名义要缴纳多出近一倍的实际粮钱税收,当是苦不堪言了。一旦遇上灾荒或者新官上任的话,老百姓的日子就更加难过了。怪不得老百姓视地方衙门犹如仇人,恨不得咬死这些官员和衙役。

    三班衙役不但是衙门的门面,更是衙门的爪牙和工具。要是没有了这些衙役,老百姓不会害怕地方衙门,不会怕当官的人。为了震慑地方老百姓,为了大家的安全和威严,绝大多数的官员只好任由衙役欺压当地老百姓。比起愤怒的老百姓和大家的不理智,官员们只好纵容手下人胡作非为。明明知道这些衙役仗势欺人,利用机会盘剥老百姓的财产,但是官员们只好当做不知道。因为他们知道手下人要是不捞够的话,就会不干或者消极怠工,不配合的话衙门就会治安混乱,完不成上级交代的人物,这样的话自己就会前途不保。就这样一些本来善良忠厚的读书人,当上地方官不久就变得随波逐流,渐渐地学坏,甚至于成为了一个贪官。所以官场就是一个大熔炉,把一个个本来好好的有为青年,变成了一个个唯利是图的贪官。这种官员比比皆是,几乎遍布了全国各地每一个衙门,老百姓怎么能够不仇视衙门呢?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只有彻底改变衙门内部的风气,把这些蛀虫全部赶走,或许才有可能有所改善。但是哪一个官员有这么大的勇气和精力这么做?又能坚持多久呢?说不定风气没有改变,这个官员不是被大家赶走了,就是被人暗杀了。这种事情不是没有过,也不是没有人这么干过。总有一些自以为是的人,或者是木头疙瘩不听招呼,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最后不是被杀就是被罢黜。一些人甚至于到了阴间或者回家吃老米的时候,还是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误。

第十五回 圣婴大王十五

    大兴县县衙作为特殊县,不但级别高而且人员也配备完整。地方衙门和军队不一样,军队的人数总是造册的多,实际人数少,将领们就是靠“吃空饷”和“喝兵血”拿一点外快的。衙门却不一样,实际人数总是超出上面规定的人数。因为么一个衙门都存在着工作重人手不够的问题。特别是到了收税和重大节庆的时候,几乎每一个衙门都会缺人。所以许多的地方官员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尽量多聘用临时人员。第一,临时人员的薪水比正式人员便宜不少。一般来说一个正式人员一年的薪水米粮可以请两到三个临时人员做一年事情。第二,因为是临时人员,随时有可能会被长官辞退,所以便于长官管理手下。第三,临时人员为了转正,就会卖力干活,甚至于超额完成任务。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她们的潜力,为衙门办更多更好的事情。第四,因为是临时的,他们为了自己的饭碗,就会彻底听从长官的的命令,甚至于事事为长官考虑。这种人很容易控制,容易成为长官的亲信手下。将来长官调任的时候,可以根据这些人的能力和忠心程度决定是不是要带他们一起走。时间久了这些人不但是长官们的亲信手下,更会使长官的得力干将。为此几乎每一个衙门都会聘请许多的临时人员,不但可以节省一大笔开支,而且便于掌管管理手下。大兴县县衙也是这样,实际县衙人数中近六成是聘用的临时人员。大兴县县衙名册上有一百七十三名官吏,其实整个县衙有三百八十七名官吏,领着大兴县县衙的粮米过日子。

    除了有品级的官员和重要职务,需要上报上级顺天府造册登记之外,只有一些特殊职业是正式大兴县县衙在册正式官方人员。因为明朝是使用武力夺取的天下,所以早在开国初期就规定不准老百姓私下使用攻击性武器。虽然有一些读书人,喜欢佩戴武器装出一副文武兼备的样子,其实真正敢拿着武器上街的人并不多。除了军队的将士可以佩戴正式武器之外,只有衙门的捕快和一些衙役可以携带武器。一般的民间势力,使用和携带武器有相当严格的限制。例如镖局的镖师携带武器需要当地衙门开具许可证,一些看家护院的保镖也需要,除此之外就是非法的,官方有权利抓人并没收武器。衙门配备的武器有三种,第一种捕快一般配发铁尺和锁链,便于他们抓捕罪犯。第二种捕头或者有地位的官员配发腰刀,便于他们和比较凶狠的罪犯交手。第三种是一般的衙役,一般多是齐眉的水火棍。所谓的水火棍又叫齐眉棍,只不过官方的齐眉棍是黑色和红色相间的,有一个特殊的官名叫水火棍。这种棍子一半是中间黑色,两端红色,两种颜色各占棍子一半,不多也不少。在古代红色代表火,黑色代表水,所以这种棍子才有了水火棍这个名词。一些人给这个棍子定下了一个含义,就是“水火无情”。意思有两层,第一层的意思是警告使用的人,你是代表着朝廷,需要绝对的大公无私。第二层的意思是告诉使用者,棍子是死的,你这个你是活的,不能对犯人下死手,要注意一定的分寸。要有一点同情心和爱心,不能造成太多的罪孽。可是这种水火棍成为了衙役的帮凶,衙役们拿着它肆意地欺负老百姓。老百姓对这种水火棍恨之入骨,甚至于有人天真的以为偷光了水火棍,毁了水火棍就可以得到幸福。一些衙役整天带着水火棍,不但白吃白喝而且欺男霸女,有人要钱的时候,衙役们都会把水火棍往上一递,就没有人敢收钱了。因为从他有明文规定,水火棍只有衙门里的衙役可以使用,老百姓要是擅自使用水火棍的话,就是对抗官府,这是造反的罪名。因为腰刀、铁尺和水火棍不是一般的人可以使用的,所以使用的人必须是官方身份,所以要登记在册。

    大兴县知县难得亲自召集大家,除了已经出去办事的人之外,在县衙的人全部集中到了大堂之上。就连一些已经回家的人,也被他们的同事叫了回来。这是知县到任之后难得的一次大集会,谁也不敢随意说话,更不敢迟到或者不来。不过大家心里对这个知县并不是太买账,大家都以为知县已经被县丞等人架空了,只有外面上的风光而已。其实大家心里比较担心县丞,这几天县丞的脸色很是不好看,大家都担心县丞会不会把脾气发在大家身上。所以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引起县丞的注意,更不敢主动上去和县丞搭讪。

    不久之后县丞来到了大堂,大家马上恭恭敬敬地给县丞行礼。按照规矩知县是长官,所以在最后出现。县丞作为知县的下属,需要早一步来到大堂等候知县。等知县来到大堂之后,知县坐到大堂正中央的座椅之后,县丞要带着大家一起给知县行礼。要是一般的集会的话,堂上只有知县一个人的座椅,知县训完话之后就各自散了。知县训话的时候,县丞要带着大家站立两边听训。这左右布置参考皇帝上朝时候的规矩,左文右武排列。一般情况下县丞带领文案、六房书办等人站在面朝知县的左手边,典吏、典史、捕头、典狱等人领头站在面朝知县的右手边。衙役和下人站在他们两边后面,或者知县的正对面,听从知县的指挥和号令。要是知县要召开座谈会的话,正中的位子是知县的,两边按照排名顺序分别有两排座椅,只有有品级的官员才有资格就坐。其他官员和官吏分站两边其实没有什么发言权。一般都是知县和县丞两个人,或者是他们的亲信手下在会议上争论一些问题。

    这时候大兴县知县还没有出来,一个县丞的亲信见大堂上没有其他人的座椅,自作聪明的搬来了一张椅子,放在了大堂知县座椅的左边,请县丞上去坐着。这么做的意思就是告诉大家大兴县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县丞的权力和知县一样大,警告大家要继续听县丞的话,不要私下和知县走到一起,免得将来大家面子上过不去。

    对于手下的小动作,县丞不是不知道,平时县丞是不会管这些事情的。就算得罪了知县,只要不是正面起冲突,县丞是不会怕知县的。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县丞不但不能得罪知县,而且要注意到秦泰的看法。要是让秦泰觉得自己是一个不服从上级,敢在大兴县一手遮天的话,秦泰只要在某一个大人物那里说几句,县丞就会死无葬身之地。县丞马上一瞪眼,刚想叫人把这把该死的椅子拿走的时候,知县已经出来了。

    知县看见这把多出来的椅子,并没有说什么。只不过看了县丞一眼,县丞马上恭敬地弯下了腰。这是县丞除了第一次见到知县以来,第一次这么正式地给知县行礼。知县感觉相当满意,大家也看出了一些不对劲。能在衙门里做事的人,不是人尖子也绝对不会是一些傻子,大家看出了知县和县丞有点不对劲。两个人不但态度有点问题,而且表情也有点怪异。只不过大家还不能确定发生了什么,所以暂时不做任何举动。

    知县对于这把椅子竟然不但没有生气,而且好像很满意。他伸出手来摇了摇椅子,发现很结实很稳固,马上满意的点了点头。大家都不知道知县这么做的意思,只有县丞马上领会了其中的意思。县丞一边松了一口气,一边为这个错有错着的行为感到了欣喜。手下的人想让县丞坐这把椅子的,没想到刚好符合了知县的意思。县丞也知道知县刚从顺天府回来了,知府一定给了秦泰一个身份,这样的话秦泰就可以正适合大家看见面了。无论是秦泰的威望和地位,还是现在的局面,知县一定会迁就秦泰。这次开会极有可能会请秦泰上来坐,这么做不但迎合了知县的意思,而且也给秦泰这个新来的人一个面子。

    不过县丞还是低估了知县对秦泰的尊敬,知县看了一看大家,又看了看大堂的布置,然后又出去了。县丞知道知县是去亲自请秦泰去了,马上给大家一个眼色,要大家对秦泰加倍的尊敬。县丞的亲信们,马上领会了县丞的含义,开始收起平时的嚣张气焰。却不知道来人是什么人,有什么背景,是什么级别的大人物。

    不久之后知县毕恭毕敬地引导着秦泰夫妻来到大兴县县衙大堂,硬是把秦泰按在了大堂正中央的交椅上。展小小马上站到了丈夫秦泰身后,就近保护着自己的丈夫秦泰。等秦泰坐下之后,知县马上坐到了县丞亲信为县丞准备好的那把椅子上。这时候县丞不顾大家的异样,带领着大家向秦泰和知县行礼。这么一行礼就表示着秦泰的身份和地位高出大家,至少县丞心甘情愿把秦泰当做自己的长官看待。知县也很激动,因为秦泰的关系,县丞第一次正式承认自己的身份,知县可以正式管理大兴县县衙了。知县不用再做只有名分没有实权的傀儡知县了,这当然令知县心里很高兴。

第十六回 圣婴大王十六

    不过秦泰并没有旗帜鲜明地支持知县,但是大家也感觉到了知县开始发威了。秦泰之所以不出头支持知县,原因有很多。第一,秦泰虽然不会做官,但是不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官场新手。秦泰是不喜欢利用权势,而不是不会使用手中的权力。他深知大兴县和其他地方一样,知县和县丞之间的关系都不会太和睦。看来这个大兴县知县已经被老资格的县丞架空了,知县急于利用秦泰想翻盘。但是秦泰不喜欢被人利用,更不想参与其中的争斗。知县和县丞背后都有人,甚至于关系到朝廷两大派系之间的内斗。秦泰一向以来不加入党争,所以这一次也不想参与进去。第二,现在这里发生了大案子,秦泰需要一心一意地破案、查案。秦泰有一个习惯,一旦案子接手之后,就会全心全意地扑在上面,甚至于连作息都会不能兼顾。所以知道秦泰脾气的人都知道,一旦有案子了秦泰是什么事情也顾不上了,不破案的话秦泰不会停止。所以秦泰没时间管大兴县知县和县丞之间的破事。第三,秦泰的亲生儿子小平安也不见了,这令秦泰夫妻心情很不好。虽然说秦泰基本确定小平安的事情和正在调查的婴儿失踪案有直接的关联,但是作为小平安的亲生父母,秦泰夫妻真的不能一点情绪也没有。就连已经婆婆妈妈起来,爱管闲事说家长里短的展小小也没有心情抱打不平了。秦泰夫妻没心情理会知县和县丞之间的猫腻。第四,秦泰夫妻很清楚自己的身份。在当时的大明王朝,秦泰夫妻的名声不小,一些人不但尊敬他们夫妻,而且更拥护着他们一家人。但是名声响亮也有不好的地方,这样不但会打草惊蛇而且会让对方有所行动。为了小平安和其他孩子的安全考虑,为了尽快破案,秦泰夫妻需要低调在背后主持大局,不能过早地暴露在人前。为此秦泰夫妻不但要提醒大家不要公开他们夫妻的身份,而且千万不要到处说他们是这件案子的主要负责人。

    秦泰夫妻并没有直接给大家下命令,因为这些人怎么说也是大兴县县衙的属下,下命令的人应该是知县或者负责大兴县日常事务的县丞才对。秦泰夫妻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让大家有反感情绪,生怕大家会有抵触情绪,甚至于对秦泰夫妻的决定阳奉阴违。秦泰对于政治不是太敏感,但是对于破案很清楚。细心的观察、合理的分析、严谨的解剖、有力的证据、恰如其分的判断,还有对于当地风土民情的熟悉,这是破案必不可缺的关键所在。几乎所有的案子不能离开当地地方势力的配合,没有一个熟悉当地的老手协助的话,案子进展速度就会相当慢。婴儿失踪案看上去毫无关联,实际上是由相当大的联系,这就需要熟悉当地环境的地方衙门的人从旁全力协助才可以快速破案。不管是为了秦泰的儿子小平安也好,还是为了这么多的婴儿尽快回到他们父母身边也好,秦泰夫妻一定需要大家的配合。

    虽然大兴县的知县和县丞代表大家表示过,会全力配合秦泰查案破案。但是秦泰总觉得大家力量还是不够,大家的办事能力明显不足不说,大家好像都有点心不在焉。秦泰马上发现了大家的问题所在,由于知县想翻盘,所以大家都在为自己的未来考虑。有的想改换门庭投靠知县,有的人想鼓励县丞打击知县,起到继续架空知县的目的,有的人想做墙头草,准备左右逢源。为了他们的位子和将来,他们才没有心思管什么婴儿失踪案的事情。这样下去不但会影响到查案破案的进度,更会贻误战机导致对方销毁证据。为此秦泰想到了几个应急的办法,决定双管齐下一起办。第一,联合顺天府下属的四个县一起办案,成立临时案件指挥部。明面上是各个县衙的捕头负责指挥各自的手下办事,其实是秦泰控制四个县的捕头做事。四个县联合办公,不但力量大了,而且相互之间有了竞争和监督,不怕有什么人阳奉阴违。第二,借调刑部的人来帮助破案。刑部的人也算是这里的地头蛇,对于京城附近的地区相当熟悉。他们也有自己的线索和手下,可能会帮得上忙。就算帮不上什么忙,也可以让外人以为这件案子刑部已经接手了,不会怀疑到秦泰夫妻身上。有利于秦泰夫妻暗中调查和跟进,这为秦泰夫妻创造了有力的时机。

    秦泰一来是一个想到什么就要做的人,第二也是因为这件案子不但严重而且不能耽搁,所以草草地和大家说了几句话之后,就结束了这一次的集会。有了顺天府府尹的身份证明,秦泰就是一个师爷了,有权利调动府衙的人帮他做事。他派府衙的人连夜赶往其他的三个县,要他们这些县衙的捕头明天一早秘密带着得力手下来大兴县县衙。除此之外顺天府府衙所属的捕快也要随时待命,配合大家一起在顺天府下辖的地盘进行一次地毯式的普查。目的就是排查所有的可能的同时,逼对方有所行动。只要对方有任何较大的行动,就会引起躲在暗处的秦泰等人的关注,从而顺藤摸瓜找到他们的老巢,救出所有失踪的婴儿。而他亲自给张居正写了一封信,要妻子展小小尽快送到张居正手里。目的就是请张居正出面,调一些刑部的查案高手来配合秦泰查案破案。

    其实在选择张居正还是谭论帮忙的问题上,秦泰有点犹豫过。张居正曾经在刑部呆过,刑部的不少老人不但认识张居正,而且会旗帜鲜明地支持张居正。而谭论因为秦泰的关系,破了刑部大牢的案子,不但插足刑部,而且在刑部有了自己的势力。从关系上来说张居正和谭论都是秦泰最好的朋友,私交都一样的好,秦泰找两个人之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但是绝对不能两个人都找,因为他们两个人现在是一对你死我活的政敌。本来秦泰想去找谭论的,因为谭论的性格比较直接,再加上秦泰刚刚帮谭论破了刑部大牢的案子,所以只要秦泰一开口的话,谭论一定会全力以赴帮助秦泰。可是秦泰来大兴县是张居正安排的,这件事情张居正从头到尾都知道,再加上秦泰担心心直口快的谭论不小心说出小平安的事情,所以秦泰决定不去找谭论,直接去找张居正。还有一个相当关键的理由,促使秦泰决定去找张居正帮忙。因为一个人,他就是现任内阁首辅高拱。高拱可能是大明最憋屈的一个内阁首辅,不但皇帝不放权给他,而且下面有一个次辅张居正架空着他。所以他只有一个内阁首辅的虚名,并没有什么实权,甚至于不如一个不入内阁的六部尚书有自主权。在内阁会议上张居正不但抢走了主持会议的权力,而且在一些事情上处处针对高拱,让高拱觉得不自在。为此高拱索性称病不上朝,也不参加内阁会议,在暗中支持谭论一点一点地夺权。在这个时候高拱没有心思管这种案子,也不会全心全意管秦泰,为了不影响谭论和高拱之间的关系,秦泰决定不去麻烦谭论。秦泰很清楚,一旦谭论知道小侄儿小平安失踪的话,一定会不顾一切的支持秦泰,甚至于会因为这样和老师高拱翻脸。秦泰不能因为自己的事情,导致高拱和谭论分裂,更不能毁了谭论的政治前途。

    展小小心里记挂着儿子小平安的安全,早就想找一点事情做了。所以拿着丈夫秦泰的亲笔信,连夜赶往京城去见张居正。虽然这时候京城的城门已经关上了,守城门的官兵也不会为展小小破例开城门,但是展小小一定有办法可以进去。这就是展小小这个女侠的本事,对于展小小这种高手来说,城门并不是什么不可逾越的阻碍。秦泰相信天亮之前,妻子展小小一定会带着刑部的人来到大兴县。

    等展小小离开之后,秦泰又回到了他的临时办公房间,那里有许多卷宗等着他一个人阅读。本来展小小可以帮助秦泰一起看,但是展小小去找张居正了,所以这里的卷宗需要秦泰一一查看。县丞想找几个手下帮助秦泰,秦泰一口拒绝了。因为秦泰担心这些人阅读不认真不说,而且弄得遗失卷宗就帮了倒忙了。秦泰一个人看这么多的卷宗虽然麻烦,但是这么做秦泰放心,这是查案的关键所在,希望从里面找到相关的信息和线索。

第十七回 圣婴大王十七

    不知不觉之中,一个不平静的晚上过去了。一声鸡鸣提醒秦泰天快亮了,秦泰放下手里的卷宗,走到门外活动一下自己已经僵硬的身体。不但活动一下身体,而且是缓解一下心情,让秦泰清醒点不要过分的着急。秦泰对于儿子小平安其实很关心,毕竟这个孩子不但是秦泰第一个孩子,而且秦泰总觉得自己对不起儿子。其他的孩子可以安稳地度过婴儿时期,小平安却要因为秦泰的事情早早地离家远行。后来更因为秦泰的关系,小平安不得不和亲生父母分离,所以秦泰总觉得自己对不起孩子。当仇小球告诉秦泰夫妻小平安不见的时候,展小小是焦急和愤怒,秦泰却是一阵阵地感到心酸。

    秦泰一个人奋斗了一个晚上,总算没有一点收获也没有。虽然这些线索相当了凌乱,甚至于一般人几乎看不出什么异样,但是秦泰还是细心地发现了一丝丝的线索。大兴县作为京城附近的一个县,生活条件相对来说比较好,至少不至于大片大片的老百姓集体饿死。所以老百姓家里都会有一大群的孩子,有男有女有大有小。在当时不但没有施行计划生育,而且在大多数的传统想法里多子多福,也就是说孩子多就是一家人的福气。从第一个来报案的老百姓说自己家的孩子不见了开始,短短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大兴县县衙就接到了近千起失踪案,绝大多数都是孩子失踪的案子。本来一个地方有人口失踪是很平常的事情,有的是妇女离家出走,也有小姑娘被人拐走,更多的是不懂事的孩子被人抱走。但是这种事情并不是经常发生,更不会集中在某一个地方连续发生。以秦泰的老家平|遥为例好了,一年之中会有十来起失踪案。其中有一些是妻子受不了丈夫或者婆家人的虐待走了的,也有几个小姑娘被一些花言巧语的卖货郎勾引走了的,当然也有几个人贩子抱走孩子的案子。但是四个月内不见了近千个孩子的事情,不要说是有了,就是听也没有听说过。这已经超出了一般的范畴,属于相当恶劣的大案子。

    秦泰总感觉到一丝不对劲,所以仔细地翻看了又看卷宗,终于发现了一个关键问题。这些失踪的孩子不但都是不会走路的婴儿,而且都是清一色的男孩子。在古代的时候男孩子并不比女孩子值钱,甚至于一些人家不要男孩子。只有一些有家财有地位的大户人家,才会注重家中男孩子的人数。一些养不活孩子,需要靠卖儿卖女过活的人家,甚至于希望自己家的孩子都是清一色的女孩子。因为女孩子可以卖给别人家当童养媳,也可以卖到妓院将来培养成***更可以卖到大户人家给大财主家当丫鬟。以秦泰比较熟悉的老家平|遥为例好了,一个半大的男孩子最多只能卖十两银子,遇上了灾荒或者收税的时候,价格更是卖不高了。但是一个八岁大的女孩子,只要不是傻子或者身体有缺陷的话,一般就能卖十二到十五两银子。一个十一二岁的女孩子甚至于可以卖出三十两银子的好价钱。而且是灾荒或者收税时,价格更是居高不下。可是这么多的失踪案,丢的不是相对比较值钱的女孩子,而是一群不会照顾自己的男婴儿,这就有一些古怪了。

    秦泰不是没有想过“炼丹”的问题,一般来说老百姓家里愿意卖女儿,但是心甘情愿卖儿子的人家不多。一来是因为男孩子价格卖不高,第二是因为很少有人家愿意收男孩子,第三是因为男孩子不用卖,可以送他们进宫当太监去。所以市面上女孩子比比皆是,男孩子就不多见了。一些旁门左道的炼丹师,为了炼出一炉好药,不惜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买下童男童女,用他们来炼制丹药,据说要过十分惊人。所以有一些人会暗中买女孩子回来,自己想办法弄男孩子。所谓的想办法不外是偷、抢、拐、骗而已。可是秦泰马上推翻了这个可能,因为炼丹不需要这么多的男孩子。炼丹的方法秦泰不是十分明白,但是秦泰也曾经涉及过,知道阴阳互补的道理。也就是说当药引的男孩子和女孩子不但要数量相等,而且需要响应的时间和次序。再说了就算炼丹也不需要这么多的孩子当药引,要这么多的男孩子的话,这需要多少女孩子配合?就算女孩子买得到的话,有这么多钱买吗?所以不会是炼丹,也可以排除什么祭祀,不会有人花上这么多财力物力和精力办这种事情的。

    可是对方要这么多的男孩子干什么用?男孩子不是女孩子,就算是女孩子的话,也不能找这么小的孩子。这么小的孩子就算要培养的话,也需要十几二十年才可以成才,就算是女孩子当**卖钱,也需要花费天文数字的财力物力和精力。加上不小心养不活的、还有不成材的、将来得病夭折的,绝对是得不偿失。更何况这都是一群男孩子,难道集体送到边关当士兵,或许一起进宫当太监吗?养大了送去当兵真的是一个大笑话,就算培养杀手也不值得。送进皇宫当太监,更是一个不合理的事情了。因为太监的录取有相当严格的规章制度,不是随便任何人都可以进宫的。太监虽然是一个没有尊严又低三下四地职业,但是由于他的特殊性,所以要调查很清楚。所谓的后|宫阉人其实分三个等级,第一个等级是杂役,就是一些犯人家属或者是敌国俘虏。他们受到牵连终生残疾,而且没有一点出头的机会。他们不但要老死在皇宫,而且将来没有一个葬身之地。第二等是贱民的后代,也就是**的儿子,这些男孩子一生下来就没有父亲,也不知道谁是他们的父亲。送到皇宫当太监是他们最常见的下场,这些人因为没有户籍所以只能是低等太监,很少有机会出人头地。第三等是老百姓的后代,这些家人养不活的孩子,经过专门的阉割手续之后,带着户籍进宫当太监。这些人只要能活下去,有运气有手段,就能成为有权有势的大太监。可是这种太监不但需要户籍,而且需要再三核实户籍,确保这些人不但干净而且没有什么案底。

    等等,秦泰突然想到了一个大胆的猜想,不由得自己吓住了自己。虽然这不过是秦泰一时的猜想,但是令秦泰很是心烦,好像令秦泰很不高兴。秦泰努力想忘记,不去想这个问题,但是这个念头如影随形地总是出现在秦泰脑海里。秦泰所以故意去忘记,不想想更不愿意提及。

    三个县的捕头带着他们的得力下属还有一大捆卷宗赶到了大兴县县衙。由于绝大多数的捕快不认识字,就算认识字也怕遗漏什么重要信息。所以三个县的知县要他们把所有的相关卷宗,全部整理在一起带给秦泰。因为他们手里已经没有了案底,所以三个县衙的捕快带来他们知县同样的口信,就是在整理卷宗的同时,请大兴县书办们誊抄一份让他们带回各自的县衙存档。

    虽然这些捕头没有仔细看过所有的卷宗,但是大致上知道一些重要信息。秦泰简单的问了几句,就知道了一些比较直接的线索。三个县加上大兴县,四个县加起来起码出现了三千多起失踪案,绝大多数都是婴儿失踪案。看来这起案子真的不小,而且对方好像不怕被人知道。秦泰担心一些失踪孩子的家属没有及时报案,所以要求大家去各自的地盘进行排查和核实,彻底弄清楚失踪人数。三个县的捕头比较认真,听了秦泰的话之后,马上交代自己的手下回去照办。后来才知道这三个县失踪孩子之中,有几个孩子是县衙捕快的远亲,有一个还是某县捕头的亲外甥,怪不得他们这么上心了。秦泰马上灵机一动,叫大兴县的书办找出和大兴县县衙人员有关的失踪人口家属,并通知他们的县衙亲属。这样一来大兴县也会比较上心起来,至少不会消极怠工了。不打听还好,一查才知道大兴县县丞的表侄子家的孩子也不见了。县丞得知之后马上下令,全力追查失踪人口,一个要把凶手找出来。

    这时候展小小也会来了,但是没有带来刑部的人。展小小一脸疲惫地告诉丈夫秦泰,张居正愿意帮忙,但是刑部的人一听说秦泰的名字之后,马上有了一个新的条件。刑部的人说他们手里都有案子,只要秦泰能够帮他们破案了案子,他们就可以帮秦泰破案。要是秦泰帮不了他们的话,只有等他们了了他们的案子才能来帮秦泰破案。说着展小小拿出一些案子的卷宗,说对方只给秦泰三天的时间,破不了案子的话他们就当秦泰自动认输了。

第十八回 圣婴大王十八

    秦泰没有时间理会展小小的情绪,马上拿过卷宗仔细分析。虽然对方的人给了秦泰三天时间,但是秦泰没有三天时间花在上面。秦泰决定了,要是一天之内能破案的话就破,不能破的话就放弃。秦泰手里的案子比这些案子重要,小平安也不能等。大不了不依靠刑部的人,秦泰夫妻两个人亲自去找线索破案好了。

    刑部的人让展小小带来了三桩案子的卷宗,分别是一件淹死案子,两件烧死案子。都是刑部现在比较棘手的案子,故意想刁难一下秦泰的。秦泰虽然也算是刑部的人,几年前是他们的同事,至少同在刑部衙门内。但是秦泰一向来都是独立办案,从来不和大家联合办案。再加上秦泰的风头盖过了大家,导致大家对秦泰很是不满和嫉妒。这些年来刑部没有了秦泰,大家才有了出人头地的感觉,没想到秦泰就这么又回来了。不但破了刑部大牢这种长年以来任何人不敢办的案子,而且现在通过张居正要求他们配合秦泰办案,大家当然不高兴了。所以他们找出了这三件几乎没有线索的案子,故意给秦泰来一个“下马威”。

    秦泰翻看了淹死的案子。刑部不愧是大明王朝最高的办案机构,不但有查案高手,也有出色的仵作勘验尸体,做出比较详细的尸检报告。秦泰虽然对这个仵作的专业知识有所保留,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个仵作很细心。不但记录仔细而且写得很详细,几乎有点嗦。但是就是由于这个仵作的嗦,才给秦泰看出一丝的端倪。

    案发所在地在京城一个小巷的臭水沟里,一个玩闹的孩子用一根晾衣服的长杆捞东西玩,竟然捞起了一件衣服和一条已经是白骨的手臂。刑部的人赶到现场之后,一边封锁现场驱赶看热闹的老百姓,一边马上打捞白骨,做出详细的记录。仵作以自己的经验,判断出死者至少在臭水沟里面浸泡了半年以上,导致死者全身腐烂最后变成一具白骨。死者已经腐烂,衣服怎么会没有破损?是因为死者身上穿了一件南方的丝织品内衣,因为这件衣服经过特殊处理所以并没有**。就是从这件衣服的样子和材料判断,这个人不但是一个男人而且是一个有身份地位的男人。这个人不是一个商人就是一个读书人,甚至于有可能是一个官员。不然一般的老百姓不可能买得起穿得起这么贵重的丝质内衣。仵作可能上了年纪,所以有点唠叨,说了写了不少可有可无的东西。刑部的人只判断出两点,第一是这个男子大概三十至四十岁左右,第二这个男人有点经济地位。

    可是秦泰却从仵作的唠叨里看出了别的东西。第一,这个死者左腿有一处旧伤,曾经受到过外力的伤害。可见这个死者不会是一个读书人,因为读书人一般呆在家里读书,很少有机会外出,更不会受这么重的伤。朝廷有规定文职官员不能有残疾,一个脚有残疾的书生绝对不能当官。所以读书人不但爱护自己的双手,也爱护自己的浑身上下。所以秦泰判断这个死者不是年轻时候当过兵,就是一个经常走南闯北的生意人。第二,死者四肢舒展,并没有扭曲或者异样。可见这个死者在丢进臭水沟的时候已经死了,或者没有努力挣扎。鉴于死者身上没有明显的外伤,秦泰怀疑凶手可能是从后面突然袭击死者。将死者打晕之后,再将死者丢进了这个臭水沟里面。当死者渐渐清醒过来,准备挣扎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了。第三,死者的头颅没有明显的肿块,可见凶手并不是直接打中死者的头部。放弃死者的头部不打,反而攻击死者其他不起眼的部位,这个很怪异。秦泰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判断,这个凶手不是有把握一定能制服死者,就是一个身高和力量都不如死者的人。凶手不可能是一个强壮的男人,不然不会把死者这么随意的丢进臭水沟。可见这个凶手不是一个半大的孩子,就是一个力量偏小的女人。打晕死者之后,不敢也没有能力处理死者,只好把死者就近丢进臭水沟里面。这也导致死者身边没有什么财物,但是身上穿着名贵的衣服。

    秦泰根据仵作的卷宗,做出了两个比较合理的分析。第一,这个死者也就是生意人来京城做生意。交易完成之后遇上了一群小乞丐,小乞丐们看见了生意人身上有钱,就上前来乞讨。生意人不但不给小乞丐钱,而且对他们恶言相向。小乞丐们一是生气二是为了钱,索性跟踪生意人来到一个小巷。小巷里面没有人,小乞丐们拿着临时找来的家伙事,从背后攻击生意人。打倒生意人之后,抢走了生意人的钱袋,索性把生意人推进了一边的臭水沟里面。然后这些小乞丐们一哄而散,离开了京城。第二种可能性,这个曾经当过兵的生意人,买了一个女孩子当老婆。夫妻两个人来京城做生意,丈夫对妻子并不好,时不时地拳打脚踢。妻子实在忍不住了,走到小巷后从后面攻击丈夫。将这个男人打晕之后,本来想一走了之,但是想到男人醒来之后依然会来抓自己,再加上自己身无分文不好生活,这个女人索性拿走了丈夫身上的钱,将这个男人推进了一边的臭水沟。惊慌失措的女人不敢看着男人死去,把男人推下去后就转身拿着钱袋离开了。

    其他两件烧死案件,虽然都是烧死,但是里面有很大的区别。秦泰用他多年来的经验,马上分出了其中的不同。一件案子里面,只有一个死者,但是他双手呈鸡爪状。秦泰判断出这个死者是被大火活活烧死的。在自己家里,一个成年男子怎么会逃不出去呢?唯一的解释就是他想走走不了。死者不是被人绑在自己的房间里面,就是这个男人不良于行。秦泰做出了一个提醒,建议刑部的人打听一下死者有没有疾病,是不是不良于行。要是这样的话,有没有可能是他不想连累自己的家人,宁愿**而死。因为就算是一个不良于行的人,只要想活下去的话,就是滚也能滚出去。这个人虽然有点挣扎,但是并没有往外逃生的意思,挣扎只不过是人的本能而已。所以秦泰怀疑这个人可能是自杀,自己撞倒油灯烧死自己的。

    还有一件案子有四个死者,分别是一户人家的男主人和女主人,还有他们的一对儿女。虽然仵作判定为失火烧死的,但是秦泰却有不同的看法。第一,死者夫妻和孩子分住两个房间,夫妻就算逃不出去也应该赶到孩子们的房间才对。可是死者都在自己房间的床上死去,烧焦了的尸体几乎没有什么移动。第二,四个死者特别是两个孩子样子很奇怪,好像在熟睡中被烧死的。这也太怪异了,难道孩子们不知道害怕,不会觉得热和疼吗?第三,四个死者身上穿的衣服很完整,就算烧焦了也能在身上找到外衣和内衣的碎片。难道这家人都是怪人?喜欢穿得整整齐齐地睡觉?所以秦泰怀疑这家人应该是在没有就寝之前就被人集体迷晕,然后制造成失火的现场活活烧死。从对方的手段和心态上,秦泰怀疑对方十分痛恨这户人家,甚至于有深仇大恨。不然不会连这户人家的年幼孩子也不放过,这么做的目的主要是掩盖对方下的迷药种类。要是不用火烧一遍的话,极有可能通过所用的迷药种类暴露对方的身份。秦泰建议刑部的人仔细调查这户人家的过去,说不定他们夫妻或者他们的先人身上可能查到对方的犯罪动机。对方极有可能是为了自己或者自己的先人才向这户人家报仇的。

    刑部这三件棘手的案件,秦泰竟然不到一个时辰就有了新的突破。展小小把秦泰的意思转告个刑部的人,不久之后展小小不但带来了一批刑部的查案高手,而且带来了一些好消息。通过秦泰的建议,还有刑部的一些人的私下怀疑,以及及时的排查和寻访。三个案子基本有了突破口,距离破案已经不远了。正如秦泰所预料的,那个淹死的男人是一个军户,曾经当过兵,后来由他弟弟接替受伤的他继续当兵。他自己来京城找关系,企图谋求一个闲差。在京城等待消息的时候,这个男人强买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孩子。准备带着这个女孩子去赴任,没想到这个女孩子是一个外柔内刚的女孩子,竟然打晕了这个男人,把他推进了臭水沟。由于这个男人没有及时赴任,接收单位上报到了京城,这么一核对就对上了号。刑部发出海捕文书,捉拿这个谋杀亲夫的罪妇。不久之后这个女孩子被抓回了京城,被判斩立决,但是这个女孩子一点也不后悔。

第十九回 圣婴大王十九

    通过走访刑部终于确定了第一件火烧死者的死因,死者在烧死前不久遇上意外,双脚被撞断了。死者只好整天躺在床上,死者的妻子丢下孩子和丈夫走了。死者的老母亲要照顾孙子和瘫痪在床的儿子很是辛苦。死者早就有了自杀的打算,他把自己的钱存在钱庄,留给母亲和孩子将来生活。借着母亲带着孩子外出买菜的机会,死者撞倒了油灯,烧死了自己。刑部给这件案子定性为自杀,死者在钱庄的钱判给死者的母亲和孩子。

    第二件火烧案件的凶手虽然没有找到,但是已经确定死者是先被迷晕然后在被烧死的。定性为故意杀人案,全国通缉杀人凶手。为了不打草惊蛇,暂时不公布死者生前的恩怨关系,由死者的亲属代为收殓四名死者。死者家里的财产暂时交由官府代为管理,等找到真凶之后再重新分配给亲属。

    通过这些案子,秦泰再一次让大家看到了秦泰的实力和本事。大多数的刑部人员开始真心佩服秦泰的本事,当然也有一些人存着要和秦泰一比高下的心思来看看秦泰。不管怎么样,这些人来到大兴县后,或多或少帮助了秦泰,也给对方一个错误的信息。这为秦泰夫妻争取了不少时间和机会,这是秦泰要感谢大家一件事情。

    刑部的人来到大兴县后,和秦泰夫妻了了一会儿后,这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只要是亲身办过案子的人,只要是做过基层工作的人都是知道的,这样大面积大规模的人口失踪案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要是这么多人的家属联合起来的话,一般的官兵是无法镇压得住的,要是有心人故意操控的话,就会发生不利于安定因素的灾难。嘉靖年间各地因为灾荒和战乱等原因,各地发生了不下数十起的民|乱。这些民|乱之中最多的就是人为造成的慌乱,一些人借着灾荒或者战乱,盘剥老百姓。在有心人的煽|动下,老百姓聚集到了一起,灾民、难民变成了乱民,甚至于暴民。虽然这些事件都被朝廷镇压了,但是影响力巨大,朝廷内部多次做出检讨,警告这种事情不要再发生了。

    这次人口失踪案不但在京城发生,而且在短时间内发生了这么多起,简直是骇人听闻。刑部的人一边吃惊一边暗地痛骂地方官员,他们深知这些事情是地方官员刻意隐瞒造成的,不然他们绝对不会不知道,至少总能听到一点风声才对。怪不得上面的官员这么大动静,怪不得一向以来稳重的张居正张大人会这么雷厉风行。他们感到自己很幸运也很倒霉,能遇上这种这么大的案子是荣幸也是风险。要是破获了这件案子的话,就算他们只不过是助手也会得到极大的奖励和荣升。但是破不了案子的话,他们也会因此背上不好的名声,甚至于就这么脱下官衣。不过有大名鼎鼎的秦泰主持大局,这让他们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刑部的人不愧是刑部的,不但办事情雷厉风行,而且脑子也比一般衙门的人灵活。他们一边派出自己的手下暗中查访,一边继续和秦泰等分析案情,查找端倪和线索。大家手里唯一的资料就是一大堆的卷宗,所以大家只好继续“啃”卷宗,把所有有可能的线索都汇集起来。

    不得不承认一点,人多力量真的大不少。四个县三千多份人口失踪案的卷宗就在大家的努力下,终于在一个上午基本看完。排除了极小一部分成年人失踪案不属于这一类案件范畴之内外,一些相对比较完整的线索终于浮出了水面。第一,失踪的孩子年纪都在六个月到两周岁之间。最小的一个孩子在出生六个月左右,最大的一个孩子当初失踪时也不过两周岁而已。第二,所有的失踪孩子清一色都是男孩子,没有一个女孩子。唯一的一个女孩子失踪案已经排除,因为报案人已经销案了。原因是这个所谓走失的女孩子只不过是被她表哥抱走了,如今孩子就在她姥姥家里,绝对不能算失踪。第三,这些失踪孩子都是老百姓家里的孩子,几乎没有一个是乡绅或者读书人家的孩子。第四,这些孩子失踪时都是大人不知情或者大人被迷晕后,并没有发生硬抢或者暴力夺抢的事情。第五,对方不是单独作案,不但配合默契而且分工明确,几乎没有留下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总结出这些可怜的线索之后,一个刑部的办案高手比较隐晦地说出自己的看法。看上去有许多的线索,其实这些线索不算是什么有价值的线索,根本没有任何追查凶手的途径。要是换做平时,可以慢慢地暗中调查,或许有可能找到线索,顺藤摸瓜找到凶手。可是现在上面限时破案,又不能整天出去碰运气,所以想破案真的很有难度。他的话不但说得有点直接,而且得到了在场好多人的支持。大家都对破获这件案子表示出无可奈何,甚至于有人已经开始“打退堂鼓”了。

    秦泰耐心地和大家说,这类案子虽然难度比较大,但是也不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以这件案子为例,秦泰想出了一些应对的办法。第一,发动各地的衙门对辖区内的老百姓进行普查,确定失踪人口的正确数量。其实是在敲山震虎,让对方感觉到朝廷和官府已经针对他们。除非这些人真的不怕死或者有什么大靠山,不然不敢忽视官府的力量。只要他们有所行动,就可以让大家有所感觉。这叫打草惊蛇、引蛇出洞、守株待兔。第二,发动所有失踪孩子的家属和亲戚一起暗中打听消息。凡是所有有价值的消息,只要对破案有利都要,甚至于可以奖励一些报讯的人。第三,各地衙门张贴告示,公开通缉这件案子的犯人,把这种人故意说成是人贩子。老百姓最痛恨这种人贩子,不但会管好自己家的孩子,而且会留意外来的人。一旦抓住了可疑的人,就会有较大的突破口。第四,各地监狱里面都有许多的犯人,他们都是在各地混江湖的人,有自己的消息来源。官府可以对内发一个通知,凡是有犯人愿意说出有利于破案的线索的话,可以根据立功表现适当减刑或者直接开释。第五,各衙门的捕快和捕头们有自己培养的眼线,把他们都撒出去,凡是立功的人不但有奖而且可以在衙门正式当衙役。只要大家都发动起来,不怕没有蛛丝马迹,不怕任何线索都没有。

    秦泰的话果然有了效果,大家的心又活络起来。谁不想破案?谁不想立功?谁不想发财?谁又不想出人头地?这种案子要是真的破获的话,起码会官升三级。这里的人虽然也算是朝廷官员,但是都是一些没有什么前途的官员。县衙的捕头名义上是正七品,其实没有什么升迁空间,因为他不是正儿八经的两榜进士。刑部的人也一样,他们不像秦泰是进士出身又是可以坐堂的官员,他们大多数都是没有功名的“白身”出生。干到老也最多不过享受五品官待遇,不但不能独立审案办案,而且永远没有机会坐堂断案。但是要是这件案子破获了的话,他们的前途就会有变化。他们可以自愿放弃升官,转调到有油水的衙门或者部门,将来就吃穿不用愁了。为了将来大家的前途,大家决定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关系,一定要尽快破案找到线索。

    秦泰见大家又开始恢复了信心,就也没有多说什么,反正大家自己会给自己布置好下一步的行动目标和方向。秦泰和展小小两个人回到自己的房间,马上为自己略微打扮了一下。他们准备出去暗中打听一下,希望能找到一些大家不知道的线索。展小小也希望通过这里的江湖朋友,打听出有用的消息。展小小告诉秦泰,江湖中人有自己的消息渠道,也有独立的消息来源。只要有钱只要愿意花钱,无论是打听一个人的下落和身份,还是找一件东西的归属地,应该会有比较满意的答复。多年前展小小经常利用这种方式,打听相关信息。当年展小小之所以会找到秦泰,就是这种渠道打听出朝廷有秦泰这么一个初出茅庐的小青天,这才让展小小有了和秦泰在一起的结果。秦泰也想去集市走走,人员越复杂的地方,越有可能打听出有价值的消息。所以夫妻两个准备出去走走,为了确保秦泰的安全,展小小决定夫妻两个一起行动,谁也不能离开对方。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6340/ 第一时间欣赏谜案追凶最新章节! 作者:天下任纵横1所写的《谜案追凶》为转载作品,谜案追凶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谜案追凶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谜案追凶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谜案追凶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谜案追凶介绍:
秦泰是一个书香世家的子弟,从小却喜欢看破案的故事。他的母亲原来是医药世家,外公是一个著名的大夫。他的舅舅继承了他外公的本领,本可以扬名立万,却遇上了一件蹊跷事。这一事故导致秦泰的舅舅不能在行医,只好转行做了仵作。每次秦泰的舅舅来看秦泰,秦泰总是拉着他舅舅,要他将一些案例谜案追凶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谜案追凶,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谜案追凶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