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科幻灵异谜案追凶TXT下载谜案追凶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谜案追凶全文阅读

作者:天下任纵横1     谜案追凶txt下载     谜案追凶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十八回 巧辨真假十八

    本来小平安已经认命了,开始习惯每天早晚两碗米汤了。可是因为在段新高那里住了几天,小平安的习惯又开始了变化。丘二不懂怎么照顾孩子,但是丘二的老婆贺兰英不但懂而且知道小平安喜欢吃羊奶。丘二这个锦衣卫小头目要一点羊奶简直太简单了,丘二直接弄来一大桶羊奶,小平安在里面洗澡都够了。小平安拼命喝羊奶,在那里的几天里面一点米汤也不喝。刚刚养成喝米汤习惯的他,又被羊奶养刁了嘴,不愿意和米汤了。虽然秦泰一行人离开的时候,贺兰英让丈夫丘二为孩子准备了一大袋羊奶,但是总有吃完的时候。现在小平安又要过上喝米汤的日子了,小平安心里对米汤真的很排斥。

    孩子被展小**出了黑豆后,孩子狠狠地瞪了展小小一眼。要不是知道自己打不过展小小的话,这个孩子估计会对展小小动手也说不定。就在孩子要出口骂人的时候,一边站着的秦泰递过来一碗米汤。孩子带着怀疑地眼神看了看这几个外地人,虽然不断滚动地喉咙出卖了他内心的渴望,但是他依然没有马上接过这碗诱人的米汤。因为他不知道秦泰为什么这么做,也不知道等一会儿会有怎么样的结果等待着他。他不可能为了一碗米汤,把自己的小命就这么交代在这里了。

    知道孩子对他们有所怀疑,所以展小小主动上去把米汤递给孩子。孩子这才接过米汤,心里想大不了等一会被打一顿,要死也要做一个饱死鬼。虽然一碗米汤不足以让他吃饱,但是让他恢复了不少的体力,他的气色也好了一点点。但是他依然舍不得地上的黑豆,想着等一会儿想法子把黑豆带回去。

    展小小看见孩子狼吞虎咽的样子,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味道。好像看见自己的小平安变成了这个孩子,小平安也在狼吞虎咽这碗米汤一样。展小小一想到这里心里十分不舒服,她绝对不会让自己的孩子挨饿。就算牺牲了自己,就算用自己的一切交换,也要让自己的孩子不挨饿不受冻。

    展小小从怀里拿出一块肉干,这是展小小用来逗儿子小平安的。小平安已经长出了两颗绿豆大小的门牙。展小小为了小平安断奶戒掉羊奶,所以经常拿肉干哄小平安。小平安虽然没有能力咬下肉干,但是用自己的唾液润湿肉干,吸取里面的肉汁还是可以的。这种味道虽然不如羊奶香甜,但是有羊奶没有的味道。这几天下来小平安已经喜欢上了这种味道,秦泰笑话自己的儿子小平安天生是一个肉食动物。

    孩子看了一眼肉干后,再也没有把目光离开肉干。展小小知道孩子心里十分想吃肉干,但是他不敢从展小小手里接过肉干。肉干不比米汤,肉干的味道绝对比米汤要好几倍甚至于几十倍,但是肉干对于孩子来说太贵重了。要是对方要他赔偿的话,他用什么来赔偿?记得去年少爷家那条狼狗,无意之间吃饭掉了一块肉丝。邻居家的二狗连忙上去吃了,结果狼狗把二狗咬了。二狗家不但没有得到一点点的赔偿,而且因为偷吃的事情被老爷逼债,一家人只好连夜逃走。他们哪想到老爷早就防着了,他们一家人从此妻离子散。二狗的父亲被游街后活活打死,二狗的母亲卖给了一个老光棍,二狗的姐姐成为了老爷家的十三房姨太太,最可怜的是二狗的哥哥大毛,被老爷送进了军队,据说没有一个月就被老兵这么死了。

    虽然孩子很想吃这块肉干,但是他不敢吃。担心这些人事后会要求赔偿,是让他跟他们走,成为他们的奴隶?还是要家里人拿出钱赔偿?要是他们要家里唯一的那间破房子怎么办?要是他们要姐姐做工抵债怎么办?他不能因为自己的嘴巴馋害了一家人。他拼命忍着不去理会肉干,但是他依然舍不得不看肉干。他的眼睛好像钉在肉干里面了,怎么拔也拔不出来了。

    展小小一把抱过孩子,把肉干撕开放在碗里面,仇小球刚好拿过来一壶开水。展小小让仇小球在碗里面倒上半碗水,水泡着肉干发出阵阵香气。不光孩子有点忍不住了,就连秦泰怀里的小平安也有点被吸引了。他转动着小脑袋,拼命寻找香气的来源,好像记得这味道是他这几天经常含在嘴巴的那块东西的味道。可是小平安怎么看也不明白那块硬硬的东西,怎么可能从自己不愿意喝的米汤碗里面发出来呢?小平安的小脑袋暂时停摆了,以现在他的智力真的搞不懂。

    被泡开的肉干香气越来越浓,孩子真的再也忍不了了。就算等一会儿后,这些人把他生吞活剥了他也不管了。他抢过展小小手里的碗,不顾开水依然有点烫嘴,连汤带肉干一起灌下了肚子。展小小这一次想拦也来不及拦,这速度简直太吓人了。

    可能是因为这碗肉汤的缘故,也有可能是展小小的母爱,让孩子开始接受展小小。展小小一边安抚孩子,一边试探性的询问孩子一些问题。可是孩子只是依偎在展小小怀里,依然不愿意说出自己的名字和来历。倒是一边的农户看见孩子后,马上第一时间认出了这个孩子。并对秦泰夫妻说起了这个孩子的经历,令秦泰夫妻对这个孩子的遭遇深表同情。

    小六子原来有一个不错的家庭,虽然家境不好但是一家人和和美美的。小六子出生后不久,他的母亲在生他妹妹的时候难产了。虽然最后母女平安,但是从此他的母亲不能再生育了。不过这样也好,他们家本来就养不活这么多的孩子,与其生下来将来饿死或者卖了,还不如少生几个。小六子的大姐五年前就送给别人家当童养媳了,小六子对于这个姐姐几乎没有一点印象。不过小灵子的母亲说这个姐姐从小对小六子就很好,临走的时候抱着小六子不愿意放手。可是为了减少家庭负担,为了换回一些粮食,小六子的父母还是哦你该走了他们的大女儿。家里的老二是男孩子,也就是小六子唯一的哥哥二宝。老三老四是一对双胞胎姐妹,小六子从来没有看见过,据说早年被他的父母卖给了别人。小六子一起长大的就是五姐和小妹,他们三个孩子感情最好。

    去年因为年景不好,本来可以还清的债务不但没有顺利还清,反而又多欠了一笔债务。原因是小六子的母亲年中病倒了,为了给她治病,借了一笔钱成为了新的债务。按照原来的打算,去年还清债务后,今年给二哥二宝办婚事的。可是去年的灾荒和母亲一场病,打乱了家里的安排。二宝的相好是老爷家的一个丫鬟,要不是因为少爷经常纠缠的话,对方不会答应让孩子嫁给二宝的。可是现在二宝不但拿不出对方要的彩礼,而且连盖房子的钱也没有了。因为给母亲治病,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钱。母亲为此总是埋怨父亲,说不应该为自己花冤枉钱。要是母亲神志清醒的话,绝对不会答应这么做的。

    为了尽快让二宝成家,为了让嫂子进门,小六子的父亲只好厚着脸皮去老爷家借钱。为此不但签下了再给老爷家免费干活三年的约定,而且答应尽快还钱。老实巴交的父亲并不知道账房先生在合约里面做了手脚,签下了这张令他一生后悔不已的合约。

    二宝结婚后才知道,自己的老婆早就被少爷霸占过了。二宝只好忍着心里的怒火,谁也不告诉。但是少爷不会放过二宝夫妻,到处对人说二宝老婆是他玩过的女人,二宝就是一个“活王八”。二宝终于再也忍不住了,一巴掌打完老婆后出去和少爷算账。结果二宝被活活打死在路边,二宝的老婆也就是小六子的新嫂子一根绳子吊死在家里。小六子的母亲连气带病倒下,三天后也走了。小六子家一连死了三个人,而且是家里最要紧的三个。

    小六子的父亲一下子老了许多,但是他不能倒下,家里还有三个孩子需要他照顾。小六子的五姐孙然只有十三岁,但是已经懂事地承担起家里的重任,每天洗衣做饭照顾弟弟妹妹。这让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父亲,得到些许的安慰。

第十九回 巧辨真假十九

    满以为灾难过去的一家人,却不知道灾难并没有过去。管家找到了小六子的父亲,说要带走小六子的五姐。小六子的五姐不但是家里最要紧的一个顶梁柱,而且是家里的一个主要劳动力,要是离开了她家里怎么办?父亲坚决不答应,管家就拿出了那份动过手脚的合约,说父亲早就把自己的女儿卖给了老爷。要是不愿意交老五的话,就把家里最小的那个带走。父亲听了之后直接晕倒在地,管家才不管小六子父亲的死活,硬是叫人把小六子的五姐抓走了。

    小六子和父亲满以为老五抓去只不过是当丫鬟,想办法借钱赎回来就可以了。没想到老爷宣布收小六子的五姐当他的第八房姨太太。要知道老爷当时已经五十三岁了,比小六子的父亲还要大了,老爷的大儿子都三十好几了,小六子的姐姐不过十三岁而已。小六子不答应,小六子的父亲更是不答应,但是老爷不管。五姐抵押给了他,就是他们家的人,老爷作为一家之主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小六子拉着父亲去救姐姐,两个人怎么样都进不了老爷家,小六子和父亲还被老爷家的人打了一顿。小六子只好扶着父亲回家,竟然发现有人利用这个机会把小六子的妹妹抱走了。坚持着不倒下的父亲,终于受不了打击吐血倒地不起。小六子来不及就醒父亲,就听说自己的姐姐老五在老爷家跳井了。得知女儿的死讯后,父亲再也不想活了,第二天就离开了人世。一家子只剩下了小六子一个人。

    小六子没有力气也没有钱安葬父亲,他从老爷家要回了姐姐的尸体。在给姐姐整理的时候,小六子发现姐姐身上有许多的伤疤。小六子不懂这是怎么一回事,邻居大婶告诉小六子,这是他姐姐被折磨死的直接证据。可是小六子没有能力告状,更加没有能力帮家人报仇。小六子连给父亲和姐姐办后事的钱也没有,他想去找妹妹也没有线索。在邻居的帮助下,他把父亲和姐姐埋进了母亲和哥哥嫂子的墓地,因为没有钱又不认识字,连墓碑也没有。

    小六子回到自己家里,来不及为自己的未来考虑,就看见管家带着人在家等着小六子。小六子恨死了这个管家,但是他打不过管家,更加对付不了这么多的成年人。只好看着管家带着人把他的家给毁了,连他也被管家抓走了。理由是他们家欠老爷的钱,本来用他姐姐抵债的,没想到他姐姐死了,这笔钱用这里的房子抵债。破房子不值钱,所以让小六子干活抵债。

    小六子被管家生拉硬拽地带回去,最后安排去了马房干活。小小年纪的他根本干不了伺候马匹的活,但是其他的几个人看他可怜,也就帮着他干活。可是管家好像针对他,经常留意小六子的行踪,马上发现小六子干不了活的秘密。管家利用手里的权力,折磨小六子,以小六子没有完成分内工作为理由不让小六子吃饭。实在饿得受不了的小六子只好偷吃马料,但是还是被管家发现了。为了这把马料,小六子在大冬天露天跪了一个晚上。大家实在看不下去了,救下小六子让小六子一个人逃走,千万不要再回来了。

    小六子躲在深山里面,不敢出来找吃的,是在饿得受不了了就吃野果或者树根。可是管家还是没有放过他,带着人进山来抓他。他就逃到了大姐那里,依靠着小时候的记忆找到了大姐。这才知道管家为什么针对他们家,原来是为了他的大姐。当年管家是老爷家的家生奴才,所以当他父亲代表他来提亲的时候,大姐和小六子的父母都没有答应。为此管家记恨了小六子这家人,一定要把小六子一家人折磨致死。大姐知道小六子已经被管家和老爷记恨了,自己也保不住小六子这个家里最后一个亲人。大姐为小六子准备了一些吃的穿的,让小六子再一次躲进山里面去。小六子这一次真的饿得受不了了,这才出来找吃的,偷吃黑豆被老许发现了。

    租房子给秦泰一行人住的农户看出秦泰和展小小愤怒的眼神,但是他并不看好这几个外乡人。他告诉秦泰夫妻,千万不要有想对付老爷的想法,因为这个老爷不好对付。在这里十里八乡的地面上,老爷就是比天还要大的人物,就连官府也不敢得罪老爷。老爷不但财雄势大,而且人缘特别的好,家里的根基更是厉害。据说老爷的弟弟是当官的,老爷的二儿子在省里读书,将来也是一个要做官的。老爷养了一大群的打手,在这里打死人根本不当一回事。管家就是因为知道老爷的本事,这才敢往死里面折磨小六子一家人。老爷不是不知道管家依仗着这个欺男霸女,而是不愿意处理管家。他要大家怕他,通过管家这条疯狗让大家不敢反抗他。管家就是知道老爷的想法,所以是有恃无恐这么嚣张的。农户建议秦泰夫妻马上走,要是真的想帮小六子的话,就把小六子也带走。不然的话小六子迟早会是在管家手里,到时候这家人的仇没有人报了。

    展小小看了丈夫秦泰一眼,秦泰作为展小小的丈夫当然明白展小小这个妻子想干什么。展小小自从跟了秦泰之后,已经改善了不少,但是遇上不平的事情的时候依然会忍不住。秦泰总是呀展小小克制,不要忘记自己的身份,不能用江湖中人的方式解决问题。但是有时候王法真的帮不了老百姓,用江湖手段才能直接又有效的帮助老百姓。秦泰不赞成使用这种手段,因为他总觉得自己是官场中人,不能知法犯法。不过这一次秦泰有点心动了,对付这种不是人的人就不能用王法。王法可能动不了老爷和管家,不能帮小六子报仇,但是不报仇的话对不起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对不起小六子一家人。

    秦泰抱着儿子小平安,说了一句只有展小小听得懂的话:“等我们走了再动手。不要牵连太多。下不为例。”展小小听了后很开心,自己的丈夫不但开了窍而且支持自己,这次是自己钟爱一生的好男人。一边的老许听不懂,仇小球带着疑问乖乖闭嘴不说话。

    不久之后秦泰一行人继续赶路,展小小带着小六子一起离开了这里。可是他们出去不久之后,展小小特然说是肚子疼,要小六子带着她去方便。秦泰有点不耐烦,叫老许慢慢赶路,让方便完的展小小自己追上来。老许有点不高兴,仇小球却好像明白了什么。仇小球催老许赶路,说展小小一定会马上赶上来的。

    不久之后展小小真的赶了上来,不过回来的只有展小小一个人。仇小球兴奋地看着表嫂,展小小一副若无其事地样子,只说了一句她安排好了小六子。仇小球知道展小小有话要对秦泰表哥说,就主动和老许聊天,让展小小夫妻有机会在马车里面商量事情。

    秦泰并没有马上问话,展小小担心被老许听见,就用手语想丈夫秦泰汇报。展小小假意解手,拉着小六子回到了村子里面。利用小六子对这里的熟悉,找到了管家的家。展小小在路上不但换了衣服,而且找了一块布蒙上自己的脸。她进了管家自己的家后,不但打晕了管家的老婆,而且把管家家里的现钱都带走了。在村口一颗大树下,她把钱藏进了树下,要小六子记住这个地方。小六子虽然不懂这个阿姨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这些钱是管家家的,小六子绝对赞成和支持。

    展小小让小六子带着她从偏门偷偷溜进老爷家。小六子打听清楚了,老爷和管家不但都在家里,而且两个人正在一起商量事情。展小小在小六子在外面把风,然后展小小一个人进去。不久之后展小小要小六子进去,小六子看见老爷和管家都死了,小六子代表一家人狠狠地给展小小磕头。展小小拿走了老爷书房几件又小巧又值钱的东西,还有一些钱。就把激动的小六子带走了,省得被外人看见小六子。

第二十回 巧辨真假二十

    离开村子后,小六子坚持要报答展小小,展小小却不能带小六子走。因为小六子年纪太小,再说她们要去的地方太远。展小小承诺小六子,将来事情办好后,回来的时候一定把小六子带上。展小小要小六子把东西藏好,将来没钱的时候可以换钱用。至于为数不多的现钱,展小小建议小六子去集市换成食物。展小小教小六子怎么应对集市大人们的问话,小六子可以说自己是某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子,帮主人家买一些吃的。只要数量不大,拿出的钱不多,不会引起太多的人注意的。有了食物之后,不要马上回来,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多转转,确定没有人跟踪之后才可以回去。食物不要一次性全部吃完,每天吃一点点,剩下不多的时候就要去补充。千万不要等什么也没有了才去买,而且不要买贵重的。等展小小回来后,在和小六子决定怎么安排小六子的问题。小六子都一一答应了,展小小这才放心的离开。

    展小小离开后不久,府里的丫鬟这才发现老爷和管家的尸体。上告衙门后,衙门的捕快经过验尸发现两个人死于厉害的掌法之下。再加上府中部分贵重物品失踪,就确定为江湖中人过境作案。这件案子不但没有牵连到小六子,而且当做一件谋财害命案上报。府中的人虽然有所怀疑,但是一想到小六子这么小不可能这么干,所以也就不去理会了。没有了管家的死缠烂打,谁也不愿意去逼死小六子,小六子成为没有人理会的人。除了并不能搬回家住,其他的基本就没有人管了。出于种种原因,后来展小小没有回来接小六子,小六子一个人在山里面长大。后来利用展小小留下的钱买了一块土地,娶了一个老婆,过上了平静的生活。除了小六子之外,谁也不知道当年的事情。小六子一直记挂着这个阿姨,多年后当他成家当父亲后,他凭借着记忆请人画下了一幅画,他要他的家人和后人一直不要忘记画中的人,说这几个人都是他们家的大恩人。这都是后话了,展小小和丈夫秦泰马上忘记了这件事情。

    终于来到了小灵子信中提到的地方。小灵子就在这里地区级的知府衙门里面,职务是现任知府的刑名师爷,是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按照小灵子信里面的解释,这个东家还要给小灵子一个官方身份,到时候小灵子就可以参加省里面的乡试。考中的话就是候补官员级别的进士了,可以有俸禄和官员同等礼节来往了。待到明年春天去京城参加全国会试,再一次通过的话,就是朝廷现任官员,将被委派到实际部门担任具体工作,最起码也是一个正七品的知县了。要是中了状元的话,更加了不起了,前途也会更加光明远大。

    秦泰刚要进衙门打听小灵子,展小小却把秦泰拉走了。秦泰怀疑地望着妻子展小小,为什么妻子不让自己直接去见小灵子?展小小有点神情尴尬地看了看四周,然后说出了一个比较靠谱的理由。说现在去找小灵子的话,不但太突然了,而且会影响小灵子的日常工作的。秦泰本人就是一个公私分明的人,知道这时候是办公时间不能办私事。所以答应和妻子一起先离开,安置好行礼之后再去找小灵子。

    等大家选定好客栈,住了下来之后,秦泰支走了老许。房间里面只有秦泰夫妻一家人和仇小球,加上不懂事的小平安也不过四个人而已。秦泰需要听展小小的解释,因为刚才展小小的理由是借口并不是真正的理由。展小小一定是发现了什么,这才阻拦秦泰进去直接去找小灵子的。

    展小小看着秦泰,秦泰和仇小球莫名其妙地对望了一眼,然后继续看着神情古怪的展小小。仇小球终于忍不住了,他说道:“嫂子,出了什么事情了?为什么这么看着我们?你发现了什么?”

    展小小说道:“刚才我看到了一个不应该出现在这里的人。不知道是我眼花了,还是真的看错了?不过出于小心,小球你去打听一下。我等你的回音。不但要快而且要保密,不要让别人注意你。”说着在仇小球手心写了一个人的名字,并没有直接告诉秦泰。

    等仇小球离开后,展小小并没有理会秦泰,抱着儿子小平安,哄小平安睡觉。秦泰虽然有一肚子的不明白,但是还是没有说话。平时展小小对秦泰千依百顺,但是一旦展小小有了主意的时候,脾气特别的倔。秦泰黄子豪等仇小球回来,确认了目标再听妻子展小小好好解释。

    仇小球出去之后马上回来了,秦泰以为表弟仇小球忘记了什么回头来拿。没想到仇小球对展小小点了点头,表示展小小没有猜测错误。展小小并没有因为这样而开心,反而脸色凝重地坐倒在床上,把手里的儿子弄醒了也不知道。秦泰连忙抱过开始哭闹的小平安,他知道妻子现在需要冷静和思考。只有等展小小思考完了,展小小才会把事情的真相说出来。

    展小小终于开始恢复神智,不过她的一句话把秦泰吓住了。展小小恢复了正常,倒把一向冷静的秦泰吓出了病。秦泰一个白天都在自己的房间里面,只会说一句话“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而展小小的那句话是“小灵子的新东家你也认识,就是贾百顺。”

    仇小球因为不知道贾百顺是谁,也不知道贾百顺和秦泰之间的恩怨,所以并没有太大反应。展小小要他去打听新任知府是不是叫贾百顺,他就向店家打听了。店家以为他们这些外地商人要去衙门打点知府,就把知府的名字告诉了仇小球。仇小球知道后马上回来汇报,却不知道这个名字对于秦泰夫妻太震惊了。

    贾百顺,当年秦泰处理过的第一个失职官员。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贾百顺和秦泰之间矛盾重重。后来才知道贾百顺的表哥就是徐阶,一个曾经害得秦泰父亲失意离开官场的人。之后徐阶利用各种办法打击和迫害秦泰,秦泰一次又一次利用自己的机灵和正义破坏徐阶的阴谋。徐阶依然利用各种手段针对秦泰,其中安排贾百顺针对秦泰,压制秦泰是一个毒计。贾百顺和秦泰是一对冤家,因为秦泰的缘故贾百顺不但升不了官发不了财而且声誉受损。反之因为贾百顺的牵制,导致秦泰多次办案不顺,好几次差点死在办案过程中。哪怕秦泰被勒令在家不准外出的时候,徐阶也安排贾百顺去山西秦泰老家当官,就是为了恶心秦泰一家人。秦泰一生有许多的敌人,很多人都想秦泰死,但是没有一个人正面和秦泰闹僵过。只有这个贾百顺摆明车马炮,一副和秦泰你死我活的阵势。最后发展到凡是秦泰反对的贾百顺支持,凡是秦泰要做的贾百顺一定会破坏。这样一个处处时时和秦泰作对的人,怎么可能不让秦泰震惊。

    自从徐阶下台后,贾百顺不是被勒令致仕吗?为什么又会成为这里的知府?小灵子不可能不知道秦泰和贾百顺之间的事情,为什么要给贾百顺当师爷呢?当初第一次和贾百顺交手的时候,小灵子也在场,小灵子知道贾百顺的为人,为什么还要帮这么一个贪官做事?秦泰绝对不会因为自己的私人问题针对某一个人,要是贾百顺是一个好官的话,秦泰不会和他一直都下去的。可是秦泰每一次遇上贾百顺,贾百顺都是以一个贪官或者是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出现的。为了老百姓,为了少一些冤假错案,秦泰这才正面应对贾百顺这种官员。这种官员少了,老百姓才会有好日子,这种官员看见了不管才是对老百姓最大的伤害。小灵子要想当一个好人,将来当一个好官的话,应该不和这种人来往才对。跟这种人接触久了,或多或少就会沾染到一些不好的风气,到时候想做一个正直的好官也不可能了。秦泰抱定决定,等一下见到小灵子后,一定要劝说小灵子离开贾百顺。哪怕当不了好官,也不能让贾百顺教坏小灵子。

第二十一回 巧辨真假二十一

    展小小知道丈夫秦泰急着相见多年没见面的小灵子,但是如今的形势需要秦泰冷静。展小小劝说丈夫秦泰不要马上和小灵子相见,至少不要在没有任何准备之下和小灵子相见。这样做不但为了大家的安全,更为了小灵子不尴尬。展小小为丈夫秦泰分析了当前的形势,举出这时候盲目见小灵子的几个弊端。

    第一,小灵子没有心理准备,可能会被吓一跳。这样就会引起不必要的惊吓,甚至于小灵子会忙中出错,带来工作上的失误。影响了小灵子的前途,破坏了小灵子在衙门的名誉可不好。

    第二,小灵子在这里工作,或多或少会有人和小灵子不和。这些人盯着小灵子,希望小灵子出错的时候站出来给小灵子致命一击。他们就等着小灵子出问题,秦泰等人的出现会影响小灵子在这里的工作,所以需要给小灵子一个单独会面的机会,免得小灵子在大家面前出错。

    第三,小灵子现在在给贾百顺工作,贾百顺为什么要小灵子做师爷动机是什么还不知道。在没有确定贾百顺的真正意图之前,不能盲目在大家面前和小灵子正面接触。“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第四,小灵子现在和贾百顺的关系不知道怎么样。现在的小灵子还是不是以前和秦泰一条心的小灵子?在不知道小灵子态度之前,展小小建议秦泰不要马上把自己的所有事情都告诉小灵子。

    第五,贾百顺现在是这里的地头蛇,一旦得知秦泰等人来到这里的话,不知道会怎么办。按照原来贾百顺的脾气,一定会想办法针对秦泰的。不把秦泰等人弄得灰头土脸是不会罢休的,甚至于会让秦泰永远离不开这里也说不定。所以在确定贾百顺的意图之前,秦泰等人不能直接在贾百顺面前曝光,也尽量不要被贾百顺知道他们已经来到了这里。

    第六,这一次名义上是来看望小灵子的,其实秦泰还有其他的任务。为了不影响地方治安,为了不暴露身份,所以秦泰需要隐藏身份。一旦被有心人知道秦泰等人已经来这里的话,极有可能惊动凶手或者第三方的人。到时候不但对破案不利,而且会多出不少不必要的是非。

    集合以上六点,展小小建议丈夫秦泰不要马上和小灵子会面。这时候秦泰的心情有点复杂,他对于自己最好的兄弟小灵子在为自己的敌人贾百顺工作十分不理解。分寸大乱的他听了妻子展小小的分析后,觉得应该挺妻子展小小的话,所以就答应了。但是他心里怎么也不愿意相信小灵子已经被贾百顺驯服,就算小灵子做了一些错事也一定是被贾百顺利用了。一边的展小小开始担心起丈夫秦泰,因为秦泰现在的情绪已经有点失控。多年来秦泰多次强调一个原则,在案子面前不要有主观思想。也就是在每一件案子侦破过程中,千万不要参杂自己的个人情绪。哪怕对方是自己的亲人或者仇人,也需要冷静又一视同仁的对待。可是现在的秦泰因为小灵子的关系,已经把心里的天平倾向于小灵子,在为小灵子做开脱。这已经违背了一个办案人员办案的基本原则,至少现在的秦泰不适合直接查案办案,不然的话错误几率会相当大。

    展小小一边安抚丈夫秦泰,一边暗中吩咐仇小球去打听关于贾百顺和小灵子的事情。本来这时候去打听消息的人应该是展小小或者是秦泰,他们对于打听消息才是老手。但是如今秦泰已经情绪失控,不但不能去打听消息,而且拖累展小小也不能去。展小小一方面要照顾好孩子和丈夫秦泰,一方面要保证秦泰等人的安全。展小小担心她一旦离开的话,秦泰极有可能在神智不清的情况下被人带走或者杀害。所以只好把打听消息的任务交给仇小球,还好仇小球基本已经出师,可以勉强完成这个任务了。为了仇小球的安全,为了仇小球不会发生不必要的误会,也为了仇小球能够把握住分寸,展小小就把秦泰夫妻与小灵子和贾百顺之间的事情简单地告诉了仇小球。仇小球也明白这件事情的复杂,小灵子是秦泰表哥的好兄弟,但是东家贾百顺是秦泰的仇人兼敌人。所以需要打听这个贾百顺在这里的名声,也需要暗中调查小灵子和贾百顺是不是已经沆瀣一气。要是小灵子已经变成了一个坏人的话,大家来这里等于掉进了一个狼窝,极有可能发生危险。仇小球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所以保证在不惊扰对方的情况下尽快打听出比较全面的消息。

    送走仇小球后,展小小一边抱着儿子小平安,一边走向自己的房间。看见丈夫秦泰比较一样的表情,展小小是既心疼又觉得这个丈夫越来越墨迹了。换了几年前的秦泰的话,可能不会这幅摸样,他不会让这种情绪控制自己的神智。就算在倭寇包围下,就算在面临死亡的情绪下,依然十分冷静和稳定。如今的秦泰多了一份对仕途的无奈,更多了一层对家人和亲人的牵挂。当初“马三刀”的死令秦泰十分后悔,但是没有影响到他的斗志。老酒鬼师爷的死让秦泰失去了一个长辈和亲人,失去了一个可以随时指点和提醒自己的助手。但是秦泰没有这么失控过,现在的秦泰已经和原来的秦泰有点不一样了。

    展小小作为秦泰的妻子兼最得力的助手,她心里有点明白丈夫秦泰的心思。隆庆皇帝的死对于秦泰的打击不小,因为秦泰和隆庆皇帝之间的恩恩怨怨太深了。秦泰和隆庆皇帝之间的恩怨要从当初隆庆皇帝还是裕王的时候说起。秦泰是唯一一个知道裕王心里所有秘密的人,因为当时裕王为了要治病只好把心里的秘密全部告诉了主治大夫秦泰。也因为这样秦泰名义上是裕王最相信的一个属下,其实也成为了裕王最不愿意看见的一个人。因此秦泰主动要求南下,一边为朝廷核查地方重大案件,一边独立破案,也同时为了避开裕王。嘉靖皇帝也知道裕王和秦泰之间的事情,所以每一次秦泰和地方势力相互碰撞后,嘉靖皇帝都会命人斥责裕王这个儿子。嘉靖皇帝最后因为秦泰的逼宫,彻底走向了死亡。不过在嘉靖皇帝最后的日子里,嘉靖皇帝告诫未来的皇帝裕王,千万不要重用想秦泰这样的人。秦泰这种人控制好了是一把无往不利的利剑,控制不好的话就是一把伤人伤己的双刃剑。嘉靖皇帝知道裕王这个儿子的能耐,所以建议裕王登基后不要使用秦泰。

    裕王登基成为隆庆皇帝后,几乎所有的亲信都得到了封赏或者提拔。就连给裕王当过门房的老赵,也因为裕王成为隆庆皇帝的关系,被隆庆皇帝封为一个七品知县。只有秦泰这个看似裕王最信任的属下,不但没有得到任何封赏,而且被半囚禁似得关在自己的老家,只保留了读书人的身份,就连候补官员也算不上。后来为了要使用秦泰,不得不给了一个半公开的身份,但是并没有恢复秦泰正式官员的想法。事后秦泰没有等到恢复官方身份的机会,却被看押在京城。当时虽然多方势力都不愿意秦泰出头,但是当时隆庆皇帝坚持的话,秦泰不会这样的。隆庆皇帝不但没有支持秦泰,反而站在了反对秦泰出来的最前面。从那时候起秦泰和隆庆皇帝之间的友情已经彻底没有了,隆庆皇帝也从来没有承认过秦泰这个朋友。

    张居正和谭纶不止一次地承诺过,一定会帮秦泰尽快恢复身份,让秦泰重新可以名正言顺的独立办案。可是到最后都不了了之了,其中有多种因素存在,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隆庆皇帝不同意。就算是后来太子亲自昂秦泰说话,希望父皇隆庆皇帝让秦泰出来当官,隆庆皇帝依然是不同意。大有他在位一天,秦泰就永远不可能恢复职务的势态。为此李贵妃和冯保也选择了在隆庆皇帝面前闭嘴,不值得为了一个秦泰彻底得罪隆庆皇帝。

    张居正曾经暗示过秦泰,只要隆庆皇帝不在了,张居正一定会帮秦泰恢复职务的。所以张居正想让秦泰耐心点,希望不要因为隆庆皇帝的关系导致秦泰情绪失控。他知道秦泰这个人在民间的影响力,也知道特别是福|建一边,秦泰大有一呼百应的能力。秦泰觉得好笑,他虽然对隆庆皇帝有点怨言,但是不至于因为这样针对朝廷,特别是想出让老百姓为自己卖命的行为。可是秦泰没想到,不光张居正担心这样,就连隆庆皇帝、李贵妃和冯保等人也这么担心。就连和秦泰越来越不对路的高拱,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不敢把秦泰逼得太急了。曾经有福|建籍的官员暗中提醒高拱等人,要是当地人知道有人针对秦泰的话,他们极有可能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一定要为秦泰出头。这些民间力量很可怕,他们会不顾一切的暗杀、自杀式攻击,甚至于发起民变支持秦泰。秦泰在他们心目中简直比朝廷和隆庆皇帝还要崇高。

第二十二回 巧辨真假二十二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来信,几乎解决了秦泰等人心中大部分的疑惑,也让秦泰对于这里的事情有了重新的打算和安排。

    “云翔升”,是一个并不起眼的小商号,从事行商买卖。所谓“行商”,在古代就是流动商号的意思。也就是说这种商号基本没有固定的地盘或者生意类型。他们靠贩卖当地的特产到外地,赚取地方差价为生。什么生意好做,什么样的生意赚钱,他们就做什么生意。

    虽然比较让地方老百姓有点记不住,但是朝廷和地方经济因为他们的存在有了大的发展。没有他们货物不会流通,南北经济不会交流,朝廷更加不可能获得巨大的税收收入。对于朝廷来说,已经好多年没有改变的农业税收已经承担不起国家的开支。要是加重农业税收的话,不光老百姓要造|反,就连地方豪强也会反对。所以朝廷不得不开发新的赚钱项目。从商人身上收取高额的税收,这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商人能赚钱当然也能支付得起比农业税高出不少的商业税。一旦税收太重了,商人无法承担只好关门歇业。那就由朝廷或者地方官员的家属借机把商人打下来的江山和地盘吞并下来。不但对朝廷有利而且对地方各级官员自己也有利,所以大家都喜欢这么做。商人为了赚钱,为了不放弃辛苦打下来的基础不得不缴纳重税的同时,还要私下“孝敬”各级官员。这让官员们更加觉得商人们有钱,做生意虽然没面子但是有钱途。

    因为商人没有地位,又有做生意的风险,再加上各地风俗不同路上不太平,所以商人们不敢单独行动。为了整合资金,也为了商人们的安全,这些商人们不得不成群结队出发。既可以减少各种风险,也可以相互照顾,免得路上发生各种意外。当然了商人们不会无缘无故相信别人,更加不会把自己和一家人的未来交付给不认识的人。所以这些商人会邀请比较熟悉的人加入,同时通过熟人聘请一些孔武有力的人沿途保护。有了一定经济基础的商人更加会私下培养和豢养一批对自己比较忠心的手下,充当自己的保镖兼伙计。但是更多商人雇佣不起保镖,更加不可能培养一批手下,只好拉来自己家的亲戚一起做生意。渐渐地形成了北方商团的固有模式,一个商团里面很少有没有亲戚关系的成员或者伙计。一般都是父亲带着自己家的儿子侄子外甥和兄弟们组团出发。这些人不光是亲戚,更是合伙人,遇上麻烦和危险的时候才会拼尽全力维护商团的安全和利益。

    商团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了,但是规模和数量都不算很多。原因有多方面的,第一是因为商人地位低下。一旦有了钱的商人,都不愿意再继续干下去,免得被人看不起。第二是因为行商时风险太大。这种风险可以归纳为五点。

    第一是本钱问题。商人要做生意就需要做生意的本钱,有钱的人不会愿意自己去做生意。想做生意的人大多数都需要向有钱人借钱做生意。所以这个本钱就成为了一个问题,商人不是要卖房子卖地才有本钱,就是需要把自己家的田地抵押给有钱的大户。这笔钱要是赚不来钱的话,这户人家就会家破人亡了。所以商人们除非有大把握,都不会拿自己家人的安危赌博。就算成功回来了,也不愿意再去经历。

    第二的问题是生意类型。商人特别是行商,没有自己固定的行业类型。所以决定做什么生意很重要。有无数的商人因为选错了生意行业,导致永远翻不了身,生意彻底失败。生意不好做,这是一个千古不变的道理。所以不是任何人都适合当商人的,也不是任何一个行业都可以赚钱的。真的绝对赚钱的行业不时被朝廷官府垄断了,就是需要大量资金需要冒大风险才可以。一般的商人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胆量做这种大生意的。商人只好做一些本小利大,比较没有风险的小生意。但是就因为这样,生意的利润就不会很高,承担的风险却不会减少多少。商人们每一次做生意都需要十分的小心,做到将本求利,只要不亏本就算不错的心态做生意。所以时间久了,都会有厌倦的心态,不愿意在干下去了。

    第三个问题是税收问题。商人做生意需要当地衙门开具证明,不然就不能轻易地越过各地的关卡,更加不能和当地人交易了。没有衙门开具的行商资格,就不能公开收购或者贩卖货物。这是朝廷和各地衙门定下的规矩,也是商人不能逾越的一道封锁线。

    要是商人私下干的话,不但风险很大而且随时有被衙门的人没收所有货物和金钱的可能。衙门对于这种不遵守规矩的商人处罚特别严重,一般没收所有货物和金钱之外,还有更加严重的处罚。

    相传在战国后期宋国人因为地方贫瘠,所以许多的宋人都出去经商,最出名的商人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奇货可居”的吕不韦。但是更多的宋人因为非法行商被各地的官府抓捕。他们不但失去了所有的收入,而且沦落为奴隶或者战俘。赵国因为“长平战役”,一下子少了近四十万的男丁,不但国家生存出了问题,而且防御也成为了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个大问题,为了不被敌对的秦国马上消灭。赵国想出来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就是向其他的国家买男**隶。这些人不但可以帮赵国人防御,也可以为赵国人延续香火。历史上就出现了一个比较另类的现象,赵国人出大价钱买回近一半的宋人,补充到赵国人序列里面。为什么都是宋人呢?原因是各国把各地做生意的宋人几乎全部都抓了,不但可以没收他们的收入,而且可以把他们卖给赵国人。这些宋人虽然失去了辛苦赚回来的金钱,但是不久之后却在赵国意外团聚。后来一个史学家无意之间发现一个问题,当初秦国之所以可以短时间统一七国成为一代霸主。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各地各国消息不通,货物大量积压引起的。而导致这个原因的最大问题在于一下子失去了商人。没有商人收购地方特产,买卖当地人需要的货物,失去了商人随便带来的最新最快的消息,六国不但成为了聋子瞎子,而且导致内乱不断。秦国就利用这个机会彻底解决了这个六个长久以来的心腹大患。所以六国贩卖宋人,特别是抓走商人的行为其实等于断送了国家的未来。

    朝廷制定的税收不算不重,但是依然不能支撑国家庞大的开销。早在秦国的时候,秦始皇就根据国家的开支,综合了老百姓的实际生产能力,制定出最根本的农业税基础标准。丞相李斯下达了“二十抽一”的农业税标准,也就是说农民种地收入中,每二十中间有一份要上交朝廷充当税收。这个税收在当时并不算很重,但是加上人头税等等的话,每一个农民需要承担不少的税收。要是真的平摊在粮食收入上的话,朝廷等于收取了一成半的税收。秦始皇估算过,按照这个税收的话,国家不但可以承受所有的开支,同时可以储存一部分的粮食和金钱。

    这个农业税从制定开始,几乎过了几百年都没有改变过。沧海桑田,土地依然是这么多的土地,但是人口多了不少。本来按照秦始皇估算的,这样的税收既不会影响到朝廷也不会把老百姓逼急了。可是数百年后这个现象已经变样了,人口比秦始皇那时候多出了近五倍,秦始皇那时候吃不光的粮食,到了这时候已经变得大家都吃不饱了。朝廷也因为官员人数增加,士兵人数增加,开支越来越大,税收收入支不付出。可是要是加重老百姓的农业税的话,就会导致更多的农民活不下去。这些活不下去的农民就会成为灾民或者流民,不久之后更加会成为暴民甚至于乱民。为了国家能够长治久安,为了不逼反老百姓,所以农业税不但不能加反而要减少。隋朝的皇帝就是不管老百姓的死活,没有及时减少老百姓的农业税,这才导致各地农民起义军奋勇而起,李唐借机夺去了隋朝的江山。

第二十三回 巧辨真假二十三

    李唐得到江山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宣布降低老百姓的农业税。这才让纷乱不休的各地老百姓渐渐安稳下来。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李唐降低了农业税,朝廷养活不了军队和官员了。军队不能轻易解散,官员们也不能长期停发俸禄,逼着皇帝想出应对的办法,不然新成立的王朝就会被其他的势力取代。唐太宗李世民想出了一个应对的办法,就是鼓励大家经商。虽然不能一下子改变商人的地位,但是给予适当的鼓励。不久之后效果就出来了,由于商人们的流通,各地老百姓互通有无,把手里积压的商品换成了需要的东西。不但减少了民怨,而且改善了大家的生活,也把战争带来的剩余物资悄悄地高价卖给了外国人。朝廷也因为商人的税收,狠狠地赚了一笔,充实到国库,缓解了朝廷的开支问题。

    李世民和他的后人们发现了经商的好处,也同时看到了经商的利益。所以他们一边鼓励全国老百姓经商,一边重新制定针对商人的税收。从而有了和农业税截然不同的商业税。唐朝的执政者不是盲目指定商业税的,而是通过多方打听,征求过商人们的意见,这才制定出商业税的。

    经过实际打听和咨询商人,也有一些官员私下做一些生意,通过户部的算账高手的仔细记录和结算。一个比较合理的生意经营开支方式出现了,一般一份的本金,加上商人和伙计的开销,如果不遇上大的风险的话,省内可以赚取三到四成的利润。出省的话,利润在五到七成左右。如果贩卖南方的货物去北方,或者把北方的特产运送到南方的话,利润在两到三倍之间,甚至于更高。要是把本国的货物运送到国外的话,利润可以在八到十倍。除去一般的风险和人工劳动力,商人一年下来可以赚取三到八倍的利润。但是需要承担路上的安全问题,还有货物变质或者物价波动的影响。

    李世民亲自召见了几个有影响力的商人,征求了大家的意见,这才知道商人们最担心的事情。第一,是路上的安全问题。第二,是货源的问题。第三,是物价波动带来的风险问题。第四,是朝廷的态度问题。第五,是地方衙门对于他们收入的合法化待遇问题。李世民作出大胆的决定,第一派兵驻守各地,沿途保护和保障商人和货物。第二,朝廷可以保护商人的合法收购权,帮助商人协调农民收购事宜。第三,朝廷会干预国内的物价波动问题。确保商人收的货物不会因为物价波动的问题,导致商人血本无归。必要的时候朝廷会收购商人手里积压的货物,缓解商人的资金压力。第四,朝廷可以承诺商人,不会轻易改变鼓励大家经商的大方针。在政策上确保商人的地位,同时在商人在国外遇上不公平待遇的时候,站出来为商人说话。第五,商人经商赚来的收入,只要登记在册,有合法的证明。朝廷和各地衙门不但会保护,而且鼓励商人们购买土地,在全国各地建立分号和分部。

    李世民的态度让商人们很高兴,同时他们也知道李世民不会白白这么付出的,所以做好了一些打算。李世民也觉得时机到了,就把增加商业税的想法说出来。商人们也觉得适当加收商业税是应该的,但是都担心税收太高的问题。有些人担心他们拼死拼活赚来的钱,最后都成为了朝廷的。

    李世民知道商人们有顾虑,所以说出了三种商业税税收的办法。第一种是根据商人自己的报账,结算税收比例。商人要做生意需要提供货物名称和种类数量,根据市场价格算出成本。然后卖出的时候,上报当地衙门卖出的数量和价格。根据买入和卖出的差价,确定商人这一次的利润。由衙门根据这个利润制定税收。第二种,朝廷一刀切。根据省内、省外、南北、国内国外四种交易方式,制定税收标准。省内最低,省外次之,南北再次之,国内外最高。不管商人赚钱多少,是否亏本,朝廷按次数收取商人的税收。第三种是总算制,也就是根据商人的本金多少,不管商人做哪种生意,制定出商人每一年的税收。就算商人一年都不出门也要收税,就算商人一年之内赚钱一千倍也一样。来年再根据商人的财产制定新的税收数目。

    商人们盘算了一下,第一种税收最适合商人,但是这个制定税收的权利交到了各地衙门手里,大家担心衙门的人有意无意地做手脚。再说这样一来,商人等于事事都要看衙门的脸色,私下的“孝敬”就会更多,还不如把钱光明正大的交给朝廷。第二种税收方法有点霸道,但是比较好管理,商人也不用担心各地衙门的人敲诈或者刁难。但是这样一来商人们不敢轻易做生意了,因为每一次上报都需要把这笔税收算上去,加入成本中间。第三种税收比较合算,但是风险也最大。要是商人做生意顺利,身体又十分健康的话,这绝对是一个最好的结算方式。但是要是商人病了或者家里出问题的话,这笔税收将成为不小的负担。特别是商人们想到一个关键问题后,大家都觉得这个方案不适合大家。商人们想到了朝廷需要每年合算商人的财产。这就等于把商人的家底都暴露了,这会引起许多人的关注。朝廷的人会关注,各地衙门的人会关注,同行会关注,老百姓会眼红。根据“财不露白”的原则,商人不可能把自己的家底全完暴露在别人面前。

    商人们决定按照李世民所说的第二种税收方式结算,但是在税收比例上,又出现了比较大的争议。商人们当然希望税收越少越好,甚至于希望和农业税相等。但是朝廷不会答应,因为商人们的利润比起种地来说高出的比例太多太多了。如果按照农业税“二十抽一”或者更低的话,商人们的税收是在太低了。朝廷根本是在为商人们保驾护航,不久之后商人们的钱会比朝廷还要多,这是任何一个朝廷都不允许的。

    李世民这一次比较强硬,说出了一个标准。说商人们愿意接受的话,可以在朝廷的准许下正常经商。要是不答应的话,朝廷也不会怪罪大家。大家可以回去种地,也可以去国外,但是不再允许在国内经商。等于逼大家接受李世民的决定,这就是权力带来的好处,不用担心商人们起哄。大不了换一批商人做生意,实在没人了朝廷自己做生意。

    就在李世民的强势威逼下,商人们不得不签订了一份所谓的自愿协议书。自觉自愿地配合朝廷,按时按量向朝廷缴纳税收。保证自己每一次上报得数量和货物是事实,绝对不做虚报的事情。至于税收的比例,按照李世民决定的办。省内每一次税收比例是本金的一成;出省是本金的一成半或者两成半,根据路途的远近由地方衙门制定税收比例;南北方向按照单程计算,每一次税收比例是五成。要是回去的时候不带货的话,可以不计算税收;出国做生意的话,按照每一次单程一比一的本金计算税收。允许商人事后回来后在规定期限内补交。其中特别指出虚报和偷税漏税的处罚。多买少报的话,多出来的货物和收入要以原价十倍的罚款作为处罚。要是商人来时带货回去的时候明着不带货实际暗中带货的话,没收所有货物同时不允许商人经商五年作为处罚。要是商人在没有上报衙门,私下组队经商的话,衙门有权没收所有货物和金钱,同时商人家族取消经商资格,抄没家产的同时,商人和伙计充军。

    这个决定对于商人们来说,震动是非常大的,特别是一些私下做非法买卖的。但是李世民是老大,他已经制定出了规矩,大家只好遵守,不然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商人们虽然手里有点钱,但是地位很低,家里又没有有实力的靠山。他们平时可以吓唬一下老百姓,但是面对朝廷这种权力机构,他们可以说是一点反抗能力也没有。还好李世民给了他们一些生存空间,并没有把他们逼到绝地。按照李世民的决定,商人们只要安分的做生意,不但可以活下去,而且可能会发财。他们只好答应了,其实他们不答应也不行,李世民早在门外布置了士兵,要是商人们不答应起哄的话,李世民就会大开杀戒。

第二十四回 巧辨真假二十四

    商人们的行为不但救了他们的性命,也同时挽救了李唐皇室。李唐降低了农业税三成,从商业税上得到了补充,反而增加了国力。李唐之所以可以这么强大和富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老百姓的生活过得好。老百姓生活好的原因是因为税收降低了,国家富足了,军队强大了。但是最关键的问题老百姓不知道,就是大唐的商人走遍了世界各地,把大唐的特产卖给了全世界的人,又把国外的特产带回了大唐。一进一出之下,不但增加了税收,而且把全世界绝大多数的金银带回了大唐。因为相比之下大唐的东西受人追捧,国外的东西大唐的人需求不大,正比例差导致大唐成为收入最多的,大量金银流向了大唐。

    虽然大唐之后,中原的势力越来越弱,但是需求依然是最高的。人民的需求,权贵的奢华,都需要商人们来流通。晋商无疑是最有势力的行商队伍,大有“无晋不成商”的说法。虽然到了明中后期,徽商渐渐崛起,但是依然不能一下子取代晋商的地位。

    “云翔升”就是一个不起眼的晋商商号,一个在大家看来并不是太出名的行商商号而已。可是它的主人不简单,至少在一些人看来,这个商号存在的目的并不简单。“升”是古代一种店铺的叫法,无论是当官的人还是做生意的人,都喜欢步步高升,所以把自己家的商号叫做什么什么升的人很多。据说“云翔升”的第一任东家发起前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飘在云彩里面。后来这个第一任老东家毅然走上了和他家乡人一样的道路,出去做一个行商。渐渐地有了自己的家业,建立了这个“云翔升”商号。“云翔升”有自己的店规,就是“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做生意。”

    如今“云翔升”已经传到了第七代了,老东家是一个曾经当过一任知县的读书人。不过这个老东家已经不管事了,把经营权交给了他的儿子也就是“云翔升”的少东家。不过这个少东家很神秘,知道他名字的人就不多,下面的伙计更是不知道这个少东家长得什么样。只有几个老伙计和分号的掌柜隐隐约约知道一点,这个少东家是一个当官的。不过好像现在又不当官了,但是有可能会再去当官的。

    其实大家都不知道,这个“云翔升”的少东家就是秦泰。一个令朝廷上上下下,各地衙门闻风丧胆的秦泰。秦泰不但是所有贪官污吏的噩梦,也是所有官员一直认为的“祸头子”。只要遇上这个秦泰,没有一个官员会好过过。有问题的官员担心秦泰查出什么,就算没问题的官员也担心秦泰查出什么下属的问题。秦泰曾经有一次在一个小地方,一下子查出十七个有问题的官员。这个小县城里面一共才二十一个有品级的官员,一下子拿下十七个,只有四个官员可以正常工作。四个官员再有本事,也不可能做得完这么多的事情。结果上级部门的人来到这个县的时候,这个县的政务几乎已经瘫痪。大家都说遇上秦泰是官员们的不幸,被秦泰处理过的地方,估计十年也没有官员愿意去了。

    一般来说官员是不能做生意的,就算做生意也不能亲自担任的。第一是因为商人的政治地位低下,官员亲自做生意等于把自己的地位放低了。第二是因为朝廷不允许官员整天盘算金钱忘记了本职工作。第三官员经商会影响读书人考取功名的态度。不能让太多的读书人过分看重金钱,甚至于放弃读书去经商。但是秦泰的经商是朝廷允许的,至少是几个大佬默许的。

    秦泰的俸禄远远不能够支付自己的开销,所以从一开始的时候,秦泰就经常拿自己的钱出来支付开销。后来朝廷默许秦泰可以自己想办法弄钱,每一次办案结束后和成果一起结算开销。但是其实每一次上面答应下来的开销数目远远少于秦泰上报的数量。秦泰是一个实在人,从来不会虚报数目账目的,所以他的办公费用有大部分是自己垫付的。上面的人也知道这个事实,所以允许秦泰自己想办法。秦泰需要秘密查案,需要一个掩护的身份,所以这个“云翔升”少东家是一个很好的掩护身份。

    在秦泰处理福|建粮食的问题时候,秦泰利用自己家的“云翔升”,为当地老百姓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张居正知道后,允许秦泰利用“云翔升”作掩护的同时,帮助朝廷做一些事情。谭纶等人,和秦泰的关系不错的几个,经常利用“云翔升”私下通信和运送东西。官员之间有忌讳不能走得太近,不然就会被人上报说相互勾结,结党营私。但是一些官员私下真的需要相互了解和沟通。所以“云翔升”这种生意上的商号,是最安全最不会引起外人注意的。谭纶在大同当官的时候,需要知道京城的一举一动,需要知道重大的决策和认识调动。但是不能明着向京城要线索,也不可能有人明着给谭纶消息,所以“云翔升”的人在少东家秦泰的默许下,帮助谭纶留意京城方向的消息,尽量及时告诉谭纶最新的消息。“云翔升”也成为了张居正等人和秦泰联系用的工具,张居正等人把秦泰需要的资料和消息通过商号传递给秦泰。

    秦泰到了这里之后,首先是找了一家客栈住下来。第二就是去这里的“云翔升”打听消息。“云翔升”在这里本来没有分号的,但是这里却有晋商的会所。几乎所有的地方都有晋商的会所,这里当然也有了。晋商会所名义上是商人们休息的地方,其实是一个个打听消息,收发信件的地方。许多在外经商的晋商,都是通过会所和家人联系的,也是通过会所了解各地的市场行情的。“云翔升”是晋商一员,只要报得出自己商号的名称,对得上暗语,就是晋商一员,可以通过会所知道一些内部消息。晋商也会利用这个办法,等于让大家知道自己在这里。凡事有自己的信件或者消息的话,就会第一时间传到这里,由会所的伙计通知自己。当然这种方式不但要收费的,而且需要会所的人配合。还好当时晋商的人比较团结,在外面的时候都是相互帮忙的。

    展小小让仇小球以秦泰的名义去会所,登记信息的同时询问有没有秦泰的信件。不但张居正等人知道秦泰来了这里,就是远在老家的秦泰父母也知道秦泰来这里了。这些人要是有消息有信件的话,就会往这个方向运送。

    仇小球带回来一封信,一封外包装上写着“云翔升”少东家大叔给“云翔升”少东家几个字。仇小球拿着这封信,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好笑。因为这个写信的人不但不是他表哥秦泰的叔叔,而且一点亲戚关系也没有。每一次提及这个是所谓的“大叔”的时候,大家都会觉得好笑。刚好秦泰心里有点不痛快,他的来信一定可以让秦泰开心一点。

    这个所谓的“大叔”是会所的人失误造成的。写信的人的来头不小,他就是如今朝廷内阁次辅、新皇帝的老师张居正。他的地位和前途是任何人都可以料想到的,他不但会成为帝师而且会是不久之后的内阁首辅。他的年纪不大,将来和严嵩一样当一个二三十年的内阁首辅是不成问题的。再加上小皇帝是张居正教出来的,不大会出现皇帝挤走老师的事情。所以只要张居正不出现身体问题,只要张居正没有重大的决策错误,任何人都不可能扳倒张居正。

    张居正字叔大,这是他的老师当年给张居正取的。这个字只有张居正的几个前辈和好友知道。张居正的晚辈和属下不敢称呼张居正“叔大”,不是称呼张居正“张大人”就是“张公”,就算是和张居正年纪差不多大的官员,也称呼张居正“张太岳”或者“太岳兄”。随着张居正地位越来越高,随着张居正的前辈徐阶、高拱等人老去或者离开,越来越少的人知道张居正叫“叔大”。可是张居正和秦泰平辈论交,在秦泰面前张居正自称为兄,所有给秦泰的信上面称自己为“叔大”。晋商会所的人并不知道这一点,还以为这个人错把“大叔”写成了“叔大”。所以每一次交给秦泰书信的时候,都说是秦泰的大叔给秦泰这个侄子来信了。张居正知道后也大笑不止,觉得自己总算得到了一些回报。按照实际年纪来说,张居正当秦泰叔叔是可以的,所以张居正索性将错就错每一次书信上注明“云翔升”少东家大叔给“云翔升”少东家来信请转交这几个字。又有谁会料想到这是一个大人物写给一个“祸头子”的重要信件呢?

第二十五回 巧辨真假二十五

    仇小球并没有把张居正的来信直接交给表哥秦泰,而是把信件交给了表嫂展小小。展小小也明白仇小球的意思,仇小球担心信里面的内容刺激到秦泰。秦泰现在的精神状况不太好,千万不能再有任何意外了。所以信件必须通过展小小,展小小决定要不要给秦泰看。实在有问题的话,等过几天秦泰恢复了精神再说。

    展小小打开信件发现里面并不是张居正的信,而是张居正转交给秦泰的一封信。写信的人是一个叫刚峰的人,张居正并没有表态,也没有任何旁注。展小小记不起这个叫刚峰的人是谁,只好继续往下看。越往下看,展小小渐渐明白了,也记起了这个叫刚峰的人是谁。

    刚峰,是一个人的字。这个人是和秦泰一样的人,也是一个“祸头子”。至少在外人看来这两个人不但是同一类人而且一个比一个脾气不好。秦泰曾经也说过,他和这个叫刚峰的人不要说是在官场了,就是平时交朋友也好,要是没有一点肚量和心胸的话,都无法相处。在官场做他们这种人的上级最头疼,同事不敢接近他们,下属更加是叫苦连天。只要他们存在官场一天,他们的下属没有油水,同事的待遇和油水也会少很多,上级更是要无时无刻地帮他们“擦屁股”。而且他们都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动不动要威胁上司或者更高级别的人。

    之所以把他们两个人联系到一起,是因为他们两个人都做了一件千古以来没有人敢做的事情。就是直接把最大的老大皇帝给骂了,一点情面也不留地给得罪了。而且两个人都没有死,都属于特别命大的那种。

    大家应该想到这个刚峰是谁了吧?他就是大明朝赫赫有名的海瑞。一个历史上敢于直接上书,正面批评现任皇帝的现任官员。也因为这个原因让这个海瑞几乎人人皆知,从此名垂史册。

    海瑞这个人太正直,心里只有老百姓和朝廷。他看出朝廷和老百姓之间的最大问题,所以从皇帝出发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他觉得当时的皇权不是太强大,而是太弱小了。老百姓之所以生活不好,主要原因是皇帝不能掌控全局。地方豪强和朝中各派势力联手,几乎架空了皇帝手里的权力。只要皇帝收回主动权,只要皇帝愿意改善局面的话,老百姓的生活就会好过。皇帝要收回权力,想要重新获得老百姓的尊重,就需要做出重大的改变。第一是清除身边妖言惑众的奸臣。第二是收回散落在大臣和地方豪强手里的军权和管理权。第三是分清家与国,带头把属于国家朝廷的财产还给朝廷。勒令皇室其他成员不得占用朝廷的资源。第四,解散锦衣卫等胡作非为的鹰犬组织。改善朝廷和老百姓之间的关系。多听听老百姓的心声,让衙门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事。第五对于自己的不作为做出检讨和改正。最好下达一份“罪己诏”,让天下的老百姓明白皇帝的心意。

    不得不承认一点,海瑞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当时的皇帝嘉靖皇帝朱厚着想的。但是海瑞写得太直接了,要嘉靖皇帝朱厚做的事情也太伤人了。不要说是任何一个皇帝了,就算是一个普通人也不可能轻易道歉。嘉靖皇帝朱厚是一个最注重脸面的人,他是绝对不会按照海瑞的意思办的。再说了海瑞的上奏太直接,让嘉靖皇帝朱厚觉得这个海瑞是在故意羞辱自己。所以嘉靖皇帝朱厚发火了,直接下令抓捕海瑞关进了天牢。

    虽然事后嘉靖皇帝朱厚忍着心中的怒火,一遍又一遍看了海瑞的奏疏。渐渐地从生气变成了沉思,又从沉思变成了深思,最后是一个人发呆。但是嘉靖皇帝朱厚明白,自己不光是从年纪上还是精力上,都已经办不成这种事情了。所以嘉靖皇帝朱厚既没有杀了海瑞,也没有重用海瑞。他要把海瑞留给他的继承人,由他的儿子来决定海瑞的未来。要是他的儿子想收回权力的话,就会重用这个海瑞。要是这个儿子没有胆量对付敌人的话,这个海瑞留下也没有什么用了。

    隆庆皇帝在登基后,听从张居正的建议,召见了海瑞。海瑞把自己的见解一五一十地说给了隆庆皇帝听,当时身边还有一个他就是张居正。时候张居正更是好友秦泰,海瑞这个人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做事情太过于激烈,既不可能办成大事也不可能和同僚和平相处。他的脾气倒和秦泰十分合得来,两个人或许有共同语言。

    隆庆皇帝想重用海瑞,但是担心海瑞资历不够,所以一边磨练海瑞一边等待机会。两年前海瑞再一次上书,要求隆庆皇帝尽快收回部分权力,不然地方势力做大将来会局面失控的。当时张居正也赞同海瑞的意见,但是不同意全国一下子这么干。隆庆皇帝和张居正商量决定,让海瑞去江南,在江南作为试点,看看效果怎么样。海瑞出任南|京吏部尚书,主要任务就是帮隆庆皇帝探路,收缴地方豪强手里的权力。

    一年半前海瑞受命出发,海瑞并没有第一时间发布命令。而是听从秦泰等人的建议,在地方势力内部找到突破口,利用双方的矛盾找出弱点。海瑞的前期工作做的不错,几乎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可是就当海瑞要达到一定成功的时候,问题出现了。海瑞自身太过刚正,不允许属下有一丝一毫的操守问题。这就导致下属对于海瑞这个上官怨声连连,这就被对方钻了空子。对方的反扑是快速和激烈的,也是对于海瑞来说是致命的。

    短短几天时间,海瑞所有的优势都没有了不说,海瑞更是成为了江南这一代官员人见人恨的人物。海瑞不要说是办案了,就是想走出去了解一下民情也成为了奢望。就在海瑞想办法出去的时候,江南地方绅士和官员联名上书隆庆皇帝,例举海瑞在江南破坏地方治安的罪行。成千上万的人联名上告朝廷,再加上朝廷里面有人本来就不看好海瑞,这联合起来的打击对于海瑞是致命的。就算隆庆皇帝想要保海瑞也不可能的,张居正也是无能为力的。

    隆庆皇帝只好一面公开申斥海瑞,一面提醒海瑞要注意方式方法。但是牛脾气上来的海瑞忘记了秦泰的提醒,忘记了忍耐,海瑞以为只要顶住第一轮攻击就等于震慑了对方。却不知道这是关系到对方实际利益的事情,对方是绝对不会轻易放弃的。攻击不但不会停止而且会越来越尖锐,对于海瑞的打击也会是越来越严重的。

    就在秦泰出发的前夕,因为隆庆皇帝的过世,海瑞和对方的最后一轮决战结束了。海瑞失去了隆庆皇帝的支持,被对手完败。内阁首辅高拱,在两位新任太后的默许下,下达了对于海瑞的决定。海瑞再一次被罢官,而且不准海瑞进京辩解,等于是抛弃了海瑞。海瑞被免职后,大家都在海瑞面前肆无忌惮地嘲笑海瑞。

    海瑞由原来的失望愤怒中渐渐清醒过来,总结出自己失败的教训。海瑞也从这两次罢官中,终于明白了这个官场不是他这种人可以改变的道理。海瑞也好,秦泰也好,都不适合在这个官场生存下去。海瑞为朝廷做了最后一件事情,把他自己在江南看见的一切写下来,把自己的见解写下来。至于有没有人关注,有没有人愿意做就不是他可以决定的了。果然这封海瑞心血巨作,被人有意无意地搁置起来,许多年之后才被人发现。又过了不少年后,这封已经虫蛀鼠咬的奏疏被人当作废纸烧了。

    海瑞以一个友人的身份给秦泰写信,不但想告诉秦泰自己要彻底离开官场的决心,更是希望秦泰也不要眷恋官场了。海瑞提醒秦泰,他们这种脾气的人不适合官场,不适合和官员们打交道。海瑞决定自己回老家种地,也劝说秦泰回老家经商或者读书去。他们改变不了这个世界,更加改变不了这个官场。

    海瑞以为秦泰依然在京城,所以把这封信寄到了京城。还好收信人写着秦泰,大家都知道秦泰和张居正、冯保关系不错。他们就把信交给了冯保,冯保不知道海瑞和秦泰的关系,直接拆开看了。冯保觉得这都是他们读书人的事情,还是交给同样是读书人的张居正来处理好了。张居正本来不准备理会这个海瑞的事情的,可是海瑞的一句话打动了张居正。张居正心里也明白,秦泰是一个不适合留在官场的人。要是海瑞能够说服秦泰,秦泰主动提出离开官场的话,对于张居正来说也算是一个好事。张居正最后决定把这封信转交给秦泰。为了表明自己的中立立场,张居正在信里面一个字也不说,只写了一个外包装而已。

第二十六回 巧辨真假二十六

    展小小看了海瑞的信件后,心里也有一种说不出的悲哀。海瑞的下场其实也就是秦泰的下场。秦泰心里面的苦一点也不比海瑞少。秦泰爱国之心不比海瑞少,当年的举动甚至于比海瑞更加直接。如今的秦泰一点办法也没有,海瑞至少当过了吏部尚书,总算做了一件威风的事情。秦泰混到现在,要不是自己主动放下身段和冯保这种太监接近的话,秦泰现在想出来走走的自由也没有。

    展小小也曾经想过,想劝说丈夫秦泰回家去算了。不要管这些事情了,回家做一个平头老百姓也好。在家里秦泰可以看书也可以做生意,还可以有时间研究医学。展小小在家带孩子养孩子,为丈夫秦泰多生几个孩子。将来孩子长大了,不让他们当官,做一个平凡的老百姓就好。可是展小小没有这么做,因为展小小知道丈夫秦泰是不会答应的。要不然几年前秦泰就有一个彻底离开的机会,秦泰愿意放下的话,当时就是一个最好的机会。可是秦泰不但没有放下,而且对于重返官场的决心更加重了。

    不过海瑞的来信并不是一点作用也没有,展小小马上在信中发现了几个关键问题。其中海瑞无意间提到了一个人的名字,那就是贾百顺。这个人的名字让展小小马上关注起来,仔细阅读海瑞的来信,一个字也不愿意放过。

    原来贾百顺早就加入了地方势力里面,成为了旧党中的一员。由于贾百顺是徐阶的表亲,又长期担任过地方和京城的部门官员。所以旧党的人想利用贾百顺和已经退休的徐阶联手。徐阶是一个人老心不老的人,他觉得自己这么离开权力核心不甘心。所以指示贾百顺为旧党服务,贾百顺利用他对海瑞这种人的了解,制定出一套对付海瑞的办法。海瑞比起秦泰来说,要好对付一点,所以贾百顺的方案十分有效。在第一次遏制海瑞后,贾百顺得到了旧党的重视,在他们的帮助下贾百顺不但复出了而且成为了这个地方的知府。

    海瑞的意思很明显,贾百顺背后不但有旧党而且有徐阶。徐阶作为一个老江湖,不是一个好对付的人。就连张居正也不能完全保证自己的手下和徐阶一点关系也没有。这也就是张居正转交海瑞信件的又一重目的。

    说起这个旧党,展小小从丈夫秦泰那里知道一些。但是展小小不知道徐阶怎么会和旧党的人联手?难道为了自己的利益,这个以前自称自己是旧党永远敌人的人会放弃自己的立场?展小小越来越觉得太小看了徐阶这种政客。

    说起旧党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大明朝第一贪官严嵩。严嵩是一个十分厉害的人物,这一点任何人没有不同意见。严嵩曾经说过,能够称得上是他对手的人只有一个半。这一个人就是嘉靖皇帝朱厚,也就是严嵩的老板。他给了严嵩一切,当然也可以收回一切。嘉靖皇帝朱厚最后真的把一切全部收回去了,严嵩最后落得一个妻离子散家破人亡。那个半个就是指徐阶,不过不是现在的徐阶,而是当初那个一身正气的徐阶。严嵩说徐阶并不是真正的正气,而是一个能屈能伸善于伪装的强大对手。徐阶在外人面前正直无比,在严嵩面前卑躬屈膝,在皇帝面前老实木讷。严嵩早就看透了徐阶的为人,所以说过将来接任他内阁首辅的人一定是徐阶。

    严嵩,一个落魄算命书生出身的人。因为一次偶然遇上了嘉靖皇帝朱厚,得到了嘉靖皇帝朱厚的信任。当了三年嘉靖皇帝朱厚的翰林院待诏后,出任吏部侍郎,当时严嵩已经三十九岁了。这个年纪的严嵩出任正三品吏部侍郎,不算太优秀也不算太无能。让严嵩出任吏部侍郎的原因,其实很好笑。因为当时嘉靖皇帝朱厚要人没人,有钱没钱,有权利没有权利。为了改变这个局面,为了早日掌握皇权,嘉靖皇帝朱厚需要自己人和金钱。严嵩立下军令状,保证三年内不但让嘉靖皇帝朱厚有钱,而且有一批信得过的亲信。为此嘉靖皇帝朱厚拼了老命为严嵩争取到了这个吏部侍郎的职务。所谓的吏部侍郎相当于现代社会的人事部部长,主管官员的廉政考核和中下层官员的去留。

    严嵩知道每一个官员都有一定的后台,而且一个萝卜一个坑,不能轻易改变的。所以严嵩打着廉政的旗号,把一些敌对的,后台不坚固的官员,一一拿下法办。不但得到了清誉,而且为自己找到了突破口。每当找到一个官员的犯罪证据后,严嵩就会私下和这个官员会面。只要这个官员愿意效忠嘉靖皇帝朱厚,愿意听从严嵩的号令,严嵩就可以想办法保住这个官员。当然这个官员也会拿出不少好处,“孝敬”给严嵩的。要是官员不合作的话,严嵩就会坚决打倒他。换上一个愿意花大价钱又听话的人上台。卖官得到的钱七成归嘉靖皇帝朱厚,三成属于严嵩的。严嵩的交际费用和日常开销也是从这里面算的。

    就这样越来越多的人被严嵩拉下来,成为了严嵩的手下或者联盟。到了一定数量后,严嵩在嘉靖皇帝朱厚的默许下,正式开宗立派。这些人名义上是效忠嘉靖皇帝朱厚的,其实是严嵩的手下。后来大家把这些人叫做严党,严嵩自然而然地就是严党的魁首了。

    有了一定地位的严嵩,开始为自己和主子嘉靖皇帝朱厚物色合作伙伴。嘉靖皇帝朱厚的牌子很好用,毕竟他是皇帝是名义上的国家正统。严嵩联络地方豪强,和他们进行谈判。可是第一次的谈判十分不顺利,对方根本看不起严嵩。严嵩第一次感觉到了手里权利太小,不能抗衡对方的无力感。严嵩只好灰溜溜地回京,大家都以为严嵩收到了打击不敢再出头了。

    没想到严嵩和嘉靖皇帝朱厚两个人的决心很大,他们不可能这么放弃。为了立威,为了将来让人害怕他们,为了让跟随他们的人对他们有信心,严嵩决定下手了。严嵩在嘉靖皇帝朱厚的授意下,利用嘉靖皇帝朱厚是皇帝的权力,调动就近军队用武力解决地方势力。地方豪强再野蛮,势力再强大,在军队眼里都是镜花水月。严嵩只用了半个月,就让这个曾经让他受到屈辱的家族彻底消失。接替这个家族掌控这个地盘的人,是一个愿意和严嵩合作,愿意听从嘉靖皇帝朱厚指挥的人。严嵩不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而且第一次得到了大笔金银财宝。虽然这些钱有大部分要上交给嘉靖皇帝朱厚的,但是严嵩留下的也不少。严嵩从此开始了他大捞特捞的生涯。

    严嵩的行为不但没有让大家觉得他血腥,反而让更多不了解他的人开始尊敬他。严嵩这才知道权力的重要性,也知道了人的本性是欺善怕恶的。有了这么一个好例子,地方豪强纷纷主动联络严嵩。不但表示愿意效忠嘉靖皇帝朱厚,而且愿意和严嵩结盟。渐渐地严嵩成为了这些地方豪强的朋友,甚至于其中的一员,到了后来严嵩简直就是他们的代表了。

    严嵩为嘉靖皇帝朱厚拉拢地方势力,为了嘉靖皇帝朱厚控制局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当嘉靖皇帝朱厚正式掌控大局的时候,作为嘉靖皇帝朱厚身边的第一走狗的严嵩,当然也得到了好处。严嵩出任内阁阁员不说,而且一下子成为了内阁次辅。出任内阁次辅后的严嵩,渐渐开始了他掌控朝局的生涯。同年严嵩出任吏部尚书,成为了关乎大明官员升迁的第一人。渐渐架空当时的内阁首辅,实际掌控内阁事务。

    严嵩一方面清除异己,一方面让主子嘉靖皇帝朱厚过的舒服点。嘉靖皇帝朱厚可能是大明除了万历皇帝之外,过得最舒服的一个皇帝了。其功劳当然要归功于严嵩这个好奴才。严嵩不但帮嘉靖皇帝朱厚处理了大部分的政务,而且为嘉靖皇帝朱厚承担了不少的骂名,当然他也得到了不少的好处。嘉靖皇帝朱厚甚至于二十多年不少朝,把政务完全托付给严嵩。严嵩也没有得意忘形,深知一个臣子的本分,不但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而且依然把嘉靖皇帝朱厚照顾地很好。

第二十七回 巧辨真假二十七

    秦泰对于严嵩的了解并不多,但是听别人多次提及过严嵩这个人。高拱说严嵩是一个大明最大的蛀虫,一切罪源之于他。谭纶说严嵩是一个老奸巨猾的官场老手,是一个怎么打都打不倒的“不倒翁”。张居正却说严嵩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一个人。徐阶对于严嵩的评价更是特别,说严嵩是他徐阶一辈子都追赶不上的人。

    就在秦泰抓到严世藩的罪证,动摇严党根基的时候。就在秦泰把自己手里的罪证交给友人张居正的时候,张居正曾经叹了一口气说了一句当时秦泰听不太懂的话。后来秦泰和张居正聊天的时候,张居正告诉秦泰其中的真正含义。严嵩一辈子精打细算,几乎没有任何把柄落在外人手里,就算是嘉靖皇帝朱厚想针对他都不那么容易,严嵩唯一的弱点只有一个,那就是他的儿子严世藩。

    严嵩中年得意,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实际掌控内阁近四十年。他的养气和忍耐的本事已经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作为嘉靖皇帝朱厚的代言人,严嵩从来不嚣张跋扈,也从来没有利用过嘉靖皇帝朱厚的名声为自己光明正大地办过事。后来成为百官之首之后,严嵩有了自己的威严和做派,也和自己的性格没有直接的关系。他用自己的威望和地位压制对手,让对手不敢正面和他较量。所以严嵩十分专权但是并不霸道,任何人不可能抓到严嵩的错处。在位多年的严嵩依然恪守臣子本分,并没有恶意攻击过任何一个同朝官员。这也是张居正最佩服严嵩的一点,任何人到了严嵩这个年纪地位后,都不可能像严嵩这么克制自己。

    相比之下严世藩比他的老子严嵩几乎是一个截然相反的模样。严嵩博学多才但是不张扬,严世藩却是从小聪明扬名天下了。早在严世藩少年时期,因为他的一篇文章得到嘉靖皇帝朱厚的夸奖,所以被许多人知晓。当时称之为神童的人不少,但是后来真的有出息的并不多,严世藩是一个,还有一个是张居正。严世藩从小自以为自己了不起,再加上旁人有意无意地蛊惑,所以十分嚣张跋扈,大有目中无人的姿态。这时候刚好是严嵩努力发展自己事业的时候,所以严嵩并没有及时更正儿子严世藩的态度。

    记得那是严世藩十三岁的的时候,那一年严世藩的父亲严嵩正式接任内阁首辅。嘉靖皇帝朱厚召见了严嵩和严世藩父子,嘉靖皇帝朱厚不但当场夸奖了严世藩,而且说了一句半真半假的话。“你父亲是当朝内阁首辅,将来你的成就不亚于你父亲,你会是未来的内阁首辅。”这句笑话被大家当做一种暗示,说明嘉靖皇帝朱厚默许将来严世藩接替严嵩进内阁。所以大家更加看好严嵩和严世藩,甚至于有人开始为严世藩安排未来的道路起来。

    严世藩十八岁进国子监,以国子监第一名的身份考取功名,成为当年殿试第一名。二十三岁担任工部侍郎,二十八岁进内阁担任“内阁行走”。当他进入内阁后,大家好像看到了未来的内阁首辅一定是严世藩的了一样。无论是徐阶还是其他人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严嵩培养出一个好儿子。至于严世藩这个“小阁老”的称呼,也是嘉靖皇帝朱厚第一个叫出来的。严世藩二十八岁进内阁,嘉靖皇帝朱厚第一次在内阁会议上见到了严世藩。嘉靖皇帝朱厚戏称这个内阁最年轻的成员严世藩为“小阁老”。从此大家人前人后都称呼严世藩为“小阁老”,这成为了严世藩的一个外号。

    “阁老”是内阁正式成员的专用称呼,是官员对内阁成员的一种尊称。严嵩担任内阁首辅之后,大家都称呼严嵩为“严阁老”。后来时间久了大家省去了姓氏,称呼严嵩为“阁老”。凡是在公开场合称呼为“阁老”的只有严嵩一个人。徐阶等人不能称呼为“阁老”,而是例如“徐阁老”等等。“小阁老”这个名词是没有的,但是嘉靖皇帝朱厚说出了口,成为了一种职务,一种只有严世藩一个人专用的职务,也算是嘉靖皇帝朱厚给予严世藩的一种承诺。

    严世藩有了这个外号后,觉得自己将来的地位更加巩固了,所以脾气越来越霸道。不但更加专注于揽权,而且开始针对敌对势力。他要在自己的党派里面树立自己的威望,更需要让敌人们对自己害怕。无所顾忌的他开始越来越胆大,甚至于做起一些连他父亲严嵩都不敢做的事情。

    张居正曾经私下告诉秦泰几件关于严世藩的事情,秦泰听了差一点跳起来。朝阳郡主的父亲过世,朝阳郡主为父王守孝。刚刚除服就得到朝廷的嘉奖,让朝阳郡主来京亲自接受封赏。朝阳郡主来京后,并没有见到嘉靖皇帝朱厚,代表嘉靖皇帝朱厚下达封赏指令的是当时的总管太监吕芳。朝阳郡主受封的时候,刚好严世藩代表父亲严嵩来和吕芳接触。严世藩一眼就看中了朝阳郡主,严世藩就用自己的身份有意无意地接近朝阳郡主。朝阳郡主明知道严世藩对自己有意,但是她仗着自己是郡主是皇亲国戚,不愿意和严世藩这种的人过多接触。没想到这么做彻底恼怒了严世藩,严世藩在一个晚上来到朝阳郡主的行馆。第二天一早严世藩离开了,朝阳郡主不久之后上吊自缢了。明眼人想也想得到,严世藩仗着自己家的势力霸占了朝阳郡主,一点不担心嘉靖皇帝朱厚会责怪自己。结果嘉靖皇帝朱厚真的没有处理这件事情,导致严世藩更加嚣张跋扈。

    严世藩看上了前吏部郎官刘平的女儿,他让自己的手下带口信给刘平,让刘平自动献上自己的女儿给自己。刘平是一个倔强的老头当然不愿意了,而且告诉来人自己的女儿已经定亲了。严世藩知道后一点也不着急,几天后刘平的亲家来退婚。刘平知道是严世藩逼着亲家这么做的,就把这个软弱无能的亲家和严世藩大骂一顿,说自己绝对不会把女儿送给严世藩的。结果第二天刘平被锦衣卫无缘无故地抓了起来,一家老小也受到了牵连。七天后刘平的老婆女儿在被严世藩折磨和侮辱后,送进了教坊司当官妓。刘平的唯一一个儿子被阉割后进攻当一个永远没有前途的杂役太监。刘平在监狱里面得知之后,自己咬舌自尽了。临死前他诅咒严世藩一家不得好死,他做鬼也不会放过严世藩的。

    严世藩专管工部的时候,不但挪用工程款,而且干了不少的恶事坏事。严世藩去通州视察工程的时候,看见河边几个船工家属在洗衣服。其中有一个女孩子很漂亮,严世藩二话不说就在那里欺负了这个女孩子。由于这个女孩子不顺从,惹得严世藩不高兴不痛快。严世藩霸占女孩子后,竟然把女孩子赏给了自己的手下。一大群大男人轮番上场,活活把这个女孩子折磨死了。一边的老百姓敢怒不敢言,女孩子的父母赶到后抱着女孩子的尸体大哭,没有人敢站出来为他们说话。事后女孩子的父母上告衙门,衙门的人不敢受理这件案子,女孩子的父母几乎跑遍了所有的衙门,没有一个衙门愿意接手。

    嘉靖四十年秋,朝鲜使者来朝贡,不但送来了无数的金银财宝还有十名最美的少女。嘉靖皇帝朱厚因为年纪大了再加上要修炼道术,所以不能享用这些美女。内阁会议上说好的,这十名少女分别赏赐给藩王和亲王的。可是严世藩一点顾忌也没有,整天呆在这些女孩子房间里面,自比风流的皇帝。少女们不知道真相,还以为严世藩就是中原国家的皇帝,所以尽心尽力伺候严世藩。到了第二年春天的时候,十名美女分送到各地藩王府。本来满心欢喜的藩王们,发现这些美女不但都不是处女了,而且有几个已经有了身孕。这么明目张胆地给藩王“戴绿帽子”,也只有严世藩敢这么做了。嘉靖皇帝朱厚听了后不但不生气,而且觉得这个严世藩好色胆子大,大有以前自己的威风。嘉靖皇帝朱厚这么明目张胆的保严世藩,谁也不敢把严世藩怎么样。这就更加助长了严世藩的嚣张,严世藩觉得自己比几个皇子还要威风,更加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第二十九回 巧辨真假二十九

    为了嘉靖皇帝朱厚的名誉,为了不过多的涉及到严嵩,嘉靖皇帝朱厚自作主张地做出了一个决定。他下令最快时间为严世藩定下罪行后,宣布严世藩的死刑。把所有负面影响减到最低,不能把事情牵连到自己和严嵩身上。

    但是嘉靖皇帝朱厚这一次真的做错了,错在他忽略了一个父亲对自己儿子的疼爱。严嵩就只有严世藩这么一个儿子,虽然严世藩有三个儿子留给严嵩,但是孙子代替不了儿子。严嵩一直以来对自己的儿子严世藩期待很高,把严世藩当做自己的血脉和师爷双重接班人培养着。对于一个年纪八十多岁的老人来说,地位和财富都及不上自己的亲生儿子,何况是他唯一的一个儿子。严嵩以为嘉靖皇帝朱厚在处理严世藩的问题上,会和严嵩商量着决定。严嵩甚至于想好了用自己的地位和全家人的财富换回严世藩的性命。可是嘉靖皇帝朱厚商量都没有和严嵩商量,直接下令杀了严世藩。让严嵩这个八十多岁的老人一下失去了唯一的儿子,严嵩受到的打击太大了。

    为主子遮风挡雨了一辈子,为主子鞍前马后了一生,最后被主子无情的抛弃,这让严嵩对嘉靖皇帝朱厚很失望。严嵩毕竟八十多岁了,上了年纪没有了过去的雄心,再加上丧子和被主子放弃的双重打击,严嵩的辉煌岁月已经不复存在了。

    虽然严世藩的案子被嘉靖皇帝朱厚强制性地快速了结,但是并不代表徐阶等人会放过严嵩。作为敌对势力,他们绝对不会放过这个针对严嵩一党的最好机会。利用严党魁首严嵩病倒,严世藩这个未来接班人被处理,内部混乱不休的机会,徐阶一党开始绝地反击。一个个严嵩手下的得力干将被徐阶一党人盯上或者举报,渐渐地矛头指向了严嵩本人。嘉靖皇帝朱厚也知道严嵩保不住了,暗示严嵩自己承担所有的过错,引咎辞职算了。可是这一次严嵩没有配合嘉靖皇帝朱厚,在严嵩看来自己已经为嘉靖皇帝朱厚牺牲了唯一的儿子,自己和自己的孙子不能再为嘉靖皇帝朱厚牺牲了。为了自己的未来,为了自己的孙子的未来,严嵩不但不认罪而且不下台,霸着内阁首辅的位置就是不让步,逼着徐阶为了做内阁首辅不得不和严嵩讲条件。

    徐阶也是够狠的,利用严世藩两个儿子的小问题,无限扩大到他们和严世藩的案件有关的问题上,一旦落实的话严嵩的两个孙子就会像他们的父亲严世藩一样被斩首。严嵩为了保住两个孙子,只好答应徐阶所有的条件。没想到徐阶还是没有放过已经宣布下台的严嵩,逼得严嵩一家人交出所有的财富后,终生不允许严嵩的三个孙子读书考取功名。严嵩的孙子不能考取功名就等于不能当官,等于断了严嵩孙子未来的前途,严家将来不可能针对徐阶。徐阶总算报了他受严嵩严世藩两代人的怨气。

    严嵩父子代表的势力不光是严党,更是所谓的旧党势力。旧党势力又被称之为权贵,主要组成是各地地方势力和一些大门阀。他们不管谁当皇帝,也不管是不是汉人当皇帝,只要他们的利益不受到波及就好。一旦自己的势力和利益受到危及的话,就算对方是皇帝也要想办法拉下马,不大了换一个皇帝好了,实在不行的话改朝换代也可以。所以这些人虽然不可能当皇帝,但是也不在乎皇权,在他们看来他们就是自己地盘的土皇帝。

    相对于旧党来说,所谓的新党势力不但虚弱而且内部并不团结。张居正曾经想拉秦泰进入新党的,后来秦泰表示自己不参与党派斗争,张居正这才不了了之。不过张居正曾经告诉过秦泰一些新党的内部的信息,让秦泰知道了一些新党的秘密。

    所谓的新党就是被旧党排除在外,不被旧党势力看得起的零散势力。一些大家族掌控着绝大多数的资源,但是并不能完全控制所有的资源。一些势力是皇帝故意留给中间派的,一些资源是无意之间产生的。这些力量虽然不大,但是蚊子再小也是肉,一点一点累计起来也不小。一些小家族或者平苦出身的书生,考取功名出来当官后,处处受到旧党势力的排挤。为了生存,为了有所发展,为了自己能够有所成就,渐渐地这些人走到了一起,发展壮大成为一股势力。徐阶本来并不算平苦出身,没有资格成为新党的领袖的,张居正也是豪门出身不算是新党的。可是徐阶为了抗衡严嵩,主动加入新党,新党也需要高层官员的相助,所以徐阶渐渐成为了新党的领袖。徐阶不但自己成为了新党的领袖,而且把同样有前途和严嵩不对路的高拱、张居正等人发展成为新党的人。其实从根子上是新党的人并不多,秦泰比较好的朋友里面只有谭纶是真正贫苦出身的。谭纶多次对秦泰提及过他小时候的事情,谭纶的父亲死得早,谭纶的母亲靠着双手养大了谭纶。谭纶小时候想吃一点荤腥,实在没办法了只好自己下河去捞。大冬天一整天捞上手指大小的一小篓小鱼,油炸了不到一大碗。他和母亲你推我让好久,谁也舍不得吃。从此炸小鱼成为了谭纶的最爱,每一次来秦泰家做客,谭纶只要一碗炸小鱼其它的东西随便。

    旧党势力并没有因为严嵩和严世藩的问题受到太大的牵连,当时徐阶要对付的不过是严嵩和严世藩父子而已,并不想彻底得罪旧党势力。严嵩下台后虽然或多或少影响了旧党势力一些,但是旧党势力马上选出了新的代言人。因为徐阶和高拱以及现在风头越来越盛的张居正的关系,旧党势力没有成为内阁大佬的魁首,但是旧党势力在地方依然不可小视。

    隆庆皇帝想要收回军权和地方政权,这是涉及到他们旧党势力根本的大问题,他们当然要为自己着想了。海瑞的失败是必然的,也是隆庆皇帝早就猜到的,但是海瑞不去做的话,隆庆皇帝心里没底。海瑞虽然失败了,但是也让当权者和张居正等人看清楚了旧党势力的一点眉目。旧党势力不但取得了地方官员和军队的支持,而且一些地方上的藩王也开始和他们站在同一战线。也就是说皇帝通不过皇室的内部会议,一些决策只能算是皇帝的个人行为。一旦皇帝强行下令收回权力的话,旧党势力可以联合一些皇室的人,废除皇帝换一个听话配合旧党势力的皇室成员当皇帝。海瑞就是看出了这一点,知道他自己不但被隆庆皇帝利用了,而且隆庆皇帝不可能为自己得罪旧党势力的人,所以海瑞这才彻底对官场和朝廷失望死心。海瑞在为自己悲哀的同时,想到了和他同样机遇的秦泰。海瑞知道秦泰也是这样的人,也遇上了这样的问题,所以希望说服秦泰,千万不要对这个朝廷和皇室抱有任何幻想了。

    展小小不由得想起当年干爹老酒鬼师爷说过的一段话:“权力是好东西,但是也是一个坏东西。权力让人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感,让人觉得成就感。但是也让人开始迷惑和失去行为准则。严嵩当年只不过是一个算命的书生,他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权倾朝野。他担任吏部侍郎的时候,虽然有自己的个人目的,但是在惩处贪官的时候心是好的。严嵩也想过教导儿子严世藩学好,但是时间和精力不允许,最后害了严世藩。徐阶在严嵩掌权的时候,开口闭口正义和清廉,把自己比作正义和清流的化身。可是担任内阁首辅不到一年的徐阶,家里的土地多了不止一倍,他的家人比当初严嵩的家人还要嚣张。高拱这个正义先锋,当初是唯一一个敢和严世藩讲道理的人。可以说是眼里不容沙子的一个清官,可是为了和徐阶夺权,他竟然收受严嵩一党旧部的贿赂。为了挤走徐阶担任内阁首辅,高拱竟然和孟冲联手,违背了他不和宦官来往的行为准则。看来权力让人迷失了本性,希望秦泰不要像他们一样。要是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的话,还不如劝秦泰早日离开官场。官场已经有太多的碌碌无为的人了,不需要秦泰也变成一个随波逐流的官员了。”展小小决定最后再劝一劝丈夫秦泰,希望秦泰能够及时抽身离开这个令人窒息的官场环境。

第三十一回 巧辨真假三十一

    就在展小小企图最后一次劝说自己丈夫秦泰抽身离开官场的时候,京城的各位大佬内部出事了。不是说哪一个大佬就要被迫离开自己的岗位了,而是他们各自发现了一些问题所在。对于他们这些经历过风雨的大人物来说,一些老百姓认为的大事已经对他们麻木了。能够让他们也有点心惊胆战的事情,一定不会是小事。

    隆庆皇帝意外提前过世,这对后宫和前朝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虽然大家都对隆庆皇帝这个主子的身体有所怀疑,但是谁也没想到会这么快的发生。张居正等人也有点措手不及,因为他们预备的方案是隆庆皇帝还可以坚持三四年。只要再坚持这些年,朝局也好后宫也好,就可以布置好,可以让小太子顺利当皇帝,张居正接手内阁,李贵妃接管后宫,冯保正式接手内廷司礼监。可是隆庆皇帝这么一走,把所有的打算全部打乱了。小太子没有做好当小皇帝的准备,不能够担负起一个帝王应该承担起的责任。张居正因为年纪和资历等问题,不能直接担任内阁首辅。冯保也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够马上担任司礼监掌印太监。李贵妃虽然已经全面负责后宫事务,但是因为隆庆皇帝的原配陈皇后在世,李贵妃不能名正言顺的掌管后宫。因为前朝有高拱这个内阁首辅在,司礼监有孟冲这个现任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在,隆庆皇帝的陈皇后依然是小太子的嫡母名义上的后宫之主。所以小皇帝登基的时候,因为隆庆皇帝的遗诏兼朝局的稳定,所以双方默认了这个古怪的布置。

    一边是现任的各位大佬陈皇后、孟冲和高拱,一边是已经做好接手准备的未来栋梁李贵妃、冯保和张居正。表面上看来双方实力相当,其实他们心里很清楚,未来的趋势已经相当明朗。陈皇后已经放手了,后宫的事务早就不分大小地交给了李贵妃管理。一来是因为陈皇后的能力不如李贵妃,第二是因为陈皇后的聪明。陈皇后和隆庆皇帝虽然是原配夫妻,但是因为陈皇后性格比较古板再加上陈皇后没有给隆庆皇帝生下一儿半女,所以陈皇后早就知道自己的地位不稳固了。所以早在隆庆皇帝还是裕王的时候,陈皇后已经向当时还是裕王侧妃的李贵妃示好。李贵妃不但为裕王生了儿子,而且因为李贵妃比较懂政治,可以为性格比较懦弱的裕王出谋划策,所以李贵妃是裕王府第一得宠的女人。由于陈皇后的退让,所以李贵妃和陈皇后的关系不错,当隆庆皇帝登基当皇帝后,名义上是陈皇后掌管后宫,其实是李贵妃管理着后宫。陈皇后死了丈夫隆庆皇帝,现在登基当皇帝的小皇帝是李贵妃的亲生儿子,所以她更加不会和李贵妃正面发生冲突了。陈皇后的中立,其实代表着孟冲和高拱就算联手也对付不了他们的政敌了。

    就算不去理会李贵妃和陈皇后这两个女人,光是两对对手个人的实力比较,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孟冲这个大内总管虽然是司礼监名义上的唯一一个司礼监掌印太监,但是他早已经失去对内廷的控制。内廷这个太监掌管的机构有三部分势力组成,分别是负责外面的锦衣卫和东厂、负责后宫日常事务管理的二十四衙门和维护皇宫治安的御马监。作为大明朝最有特色的经营权和东厂,他们是皇帝私有的耳目和爪牙。因为他们的存在,所以几乎所有的官员都惧怕皇帝。这是一个皇帝用来震慑官员的工具,谁掌控了这两个特务机构,谁就等于知道了官员的**。一般来说掌管这些部门的人都是皇帝最信任的人,东厂监管锦衣卫,锦衣卫有自己的军队和武装,所以东厂的督公一般由司礼监掌印太监兼任,锦衣卫的最高指挥官由司礼监第一秉笔太监兼任。可是到了嘉靖皇帝朱厚的时候,嘉靖皇帝朱厚担心司礼监掌印太监权柄过重,所以不准司礼监掌印太监兼管东厂。这就导致司礼监第一秉笔太监监管东厂,司礼监第二秉笔太监兼管锦衣卫。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了隆庆皇帝的时代。

    嘉靖皇帝的时候,司礼监掌印太监是吕芳,他是嘉靖皇帝朱厚从小就一起长大的亲信。自从嘉靖皇帝朱厚当上皇帝以来,吕芳在内廷的地位就十分巩固。虽然嘉靖皇帝朱厚也担心吕芳势力过大,所以才下达了这个分权的决定,但是嘉靖皇帝朱厚依然十分信任吕芳。吕芳在内廷的资格和权利依然是无人可以动摇的。所有的太监管吕芳叫“老祖宗”,司礼监的其他几个秉笔太监也都是吕芳的干儿子。无论是各个方面来说,这些晚辈都不可能不给吕芳面子,吕芳就算不是司礼监掌印太监了,他依然可以控制东厂和锦衣卫。

    孟冲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第一,孟冲不是特务出身。他没有在锦衣卫和东厂办公的经验。所以他不懂如何管理锦衣卫或者东厂。第二,孟冲虽然早就是司礼监秉笔太监了,但是他一直被打压着,大家谁也不看好孟冲。孟冲也是从小进宫的,当他初露锋芒的时候,内廷已经被吕芳控制。吕芳不但是嘉靖皇帝朱厚最信任的奴才,他更是当时内阁首辅严嵩的政治盟友。当时嘉靖皇帝朱厚一心炼丹,把国家大事几乎全部交给了严嵩和吕芳。外臣以严嵩马首是瞻,内廷吕芳的话等于是圣旨。吕芳当然不可能让孟冲这个晚辈越过自己掌权,所以在吕芳担任司礼监掌印太监期间,孟冲只是一个“应声虫”而已。

    吕芳的时代过后,司礼监虽然混乱了一阵子,但是孟冲依然没有展露身手的机会。吕芳的离开导致内廷的实力四分五裂,但是吕芳早就有了安排。虽然吕芳的安排并没有完全实现,但是大致上的安排没有出错。陈洪出任司礼监掌印太监,黄锦掌管东厂和锦衣卫。陈洪是一个气量狭小的人,所以一边要对付黄锦,一边要压制孟冲这些后起之秀上来。所以在陈洪当司礼监掌印太监期间,孟冲也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黄锦更是几乎处处针对孟冲,让孟冲对黄锦十分的忌惮和害怕。冯保知道其中的奥秘,所以曾经提醒过秦泰夫妻,要当心这个孟冲的报复。孟冲知道黄锦和秦泰的关系不错,所以一定会针对秦泰。但是冯保不知道早在嘉靖皇帝朱厚在世的时候,因为孟小十的缘故,孟冲已经和秦泰结下了梁子。就算孟冲不知道秦泰和黄锦的关系,也一定会针对秦泰的。第三,隆庆皇帝不是很信任孟冲,所以不允许孟冲接手东厂和锦衣卫的事务。第四,因为冯保的强势。自从冯保兼管东厂和锦衣卫后,冯保当然不想让东厂和锦衣卫出现第二种声音。为此冯保多次清理东厂和锦衣卫,目的就是让东厂和锦衣卫的人只听冯保一个人的招呼。所以孟冲根本不可能越国冯保控制东厂和锦衣卫。手下的人也知道孟冲只是一个空架子,更知道冯保和李贵妃的关系,所以就算孟冲拉拢他们,他们也不会背叛冯保。

    管理后宫日常事务的二十四衙门,虽然油水很多,但是内部派系林立,历来是最难以管理的。虽然名义上是由司礼监统一管理的,其实听不听司礼监的招呼,取决于各部门长官的能耐,还有就是司礼监的一把手司礼监掌印太监的权力大小了。孟冲不是一个强势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各衙门的长官又不是出自他的门下,所以孟冲只能控制其中极少数的几个小衙门。要不是孟冲有这个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头衔的话,各衙门的大小太监们会更加藐视孟冲。孟冲早就对控制司礼监下属的二十四衙门失去了信心。只要这些下属的奴才们表面上过得去,孟冲就不会主动找麻烦。

第三十二回 巧辨真假三十二

    对于御马监这个大明朝又一特色衙门,是所有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一个无奈。就算是当年称霸内廷的刘瑾也好,还是自称是内廷第一人的吕芳也好,谁也没有真正掌控过御马监。御马监成为了一个内廷老大的禁忌,一个任何老大都不愿意提及的话题。其实道理十分简单,不是他们做不到而是他们不愿意做。御马监名义上是负责皇室马匹管理的衙门,其实从一开始建立的时候,已经明确了这个衙门的职责和权限。皇帝手里需要有部队,一支只听从皇帝一个人号令的部队。虽然皇宫有守卫,但是这些军队不是独立的,他们要听从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双重指挥。皇帝不信任他们,他们也不是皇帝最值得信任的军士。在一定的时候这些人成为了皇帝的隐患,他们时时刻刻监视着皇帝的一举一动,甚至于威胁到了皇帝的安全。所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立了锦衣卫,由锦衣卫负责内部保卫,这些护卫在外围守卫。后来锦衣卫因为要监视官员,人手严重不足,朱元璋才想到建立一支只听从皇帝一个人的军队。这支军队从一开始建立就已经脱离普通的军队序列。除了每一年固定不变的军费开支外,兵部也好五军都督府也好,谁也不能控制这支军队。这支军队名义上由内廷御马监管理,其实是由皇帝一个人说了算。这支军队就是大名最精锐也是最神秘的军队,因为他们的任务是保卫皇帝,负责禁宫的治安,所以大家管这支军队叫禁军。

    因为御马监负责这支军队的日常管理,因为御马监是皇帝最后一道防线,所以御马监的一把手地位十分特殊。原来御马监的总管不隶属于司礼监下属的,御马监总管因为管着军队所以和司礼监掌印太监几乎平起平坐。在大明官员们称呼内阁首辅为“外相”,司礼监掌印太监为“相”。所谓“外相”和“相”加上最后拍板的皇帝,就可以决定一切国家大事。但是内行的人知道“外相”和“相”联手最多只能决定国家的未来走势,真正想要控制局面还需要军队的支持。整个国家军队林立,但是从总体上来说除了名义上的五军都督府之外,整个朝廷一共有十镇。其中边关有四镇,京城三镇,南直隶南|京一镇,其他地方还有两镇。这十个镇的直接掌管人才是军队最有权势的十个将军。因为朱元璋这个皇帝从一开始就担心军队不受控制,所以取消了元帅这个职务。平时的军队日常管理和训练交给五军都督府分别管理,后来因为有了十镇,所以这些镇下属的军队由他们的将军管理,其他的军队才归五军都督府管理。随着各地军队各行其是,五军都督府的权限越来越小,几乎成为了一个摆设。大家都说十镇的将军才是大明最厉害的武将。但是知道内情的人会说十镇的将军在御马监总管面前算是一个屁。十镇的将军每个人手中最多几万人马,虽然比一般的地方武装厉害不少,但是绝对不能和禁军相提并论。禁军无论是从军队的人数和精锐程度上来说,都不是任何军队可以比拟的。虽然外人不知道禁军的准确数字有多少,但是通过一些禁军的只言片语,还有每一年武器装备的申领数目,可以猜测出一些端倪。禁军不存在着虚报数目和克扣军饷等地方武装的陋习。所以禁军的数量和装备精良程度不会有错,很可能是两个镇甚至于三个镇的总合。所以御马监的总管才是大明朝掌管军队人数和最精锐的人。怪不得在内廷有“司礼监有文相,御马监有武帅。”的说法。

    到了嘉靖皇帝朱厚的时候,为了便于管理内廷,也为了尽快将御马监的势力收归自用,嘉靖皇帝朱厚这才下令御马监并入司礼监下属。这样一来御马监的总管也算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下属,一个当然的秉笔太监了。当时嘉靖皇帝朱厚之所以要这么做,也是一个无奈的办法。当时嘉靖皇帝朱厚以明孝宗朱樘的继子身份继承大统,他必须要认明武宗朱厚照也就是先帝的母亲张太后为母亲。嘉靖皇帝朱厚登基的时候才十几岁,朝廷有内阁首辅杨廷和掌控,后宫有张太后把持。嘉靖皇帝朱厚成为了一个傀儡皇帝,就连一点自由和秘密也没有。为了尽快改变局面,当时担任嘉靖皇帝朱厚的贴身太监的吕芳,建议尽快控制后宫。嘉靖皇帝朱厚想尽办法也没有从杨廷和和张太后手里要到多少权力。这也让嘉靖皇帝朱厚彻底恨上了杨廷和和张太后。吕芳成为了司礼监的随堂太监,一个一点实权也没有的小人物。但是吕芳为自己的主子嘉靖皇帝朱厚打听到了一个好消息。张太后虽然掌控着后宫,但是手下时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和御马监总管太监关系不好。利用他们两个人的矛盾,就可以分化张太后在后宫的势力,为嘉靖皇帝朱厚争取了时间和机会。为此嘉靖皇帝朱厚力劝张太后将御马监并入司礼监,御马监总管担任司礼监的秉笔太监。表面上看起来统一了行政号令,其实是让司礼监掌印太监和御马监总管加深矛盾,让他们两个人因为一点小事发生摩擦。不久之后御马监总管这个名义上的下属真的和司礼监掌印太监吵了起来。张太后为了维护一把手的权威,只好帮着司礼监掌印太监打压御马监总管。总管一气之下索性暗中投靠嘉靖皇帝朱厚,这让嘉靖皇帝朱厚在后宫有了自己的势力。

    掌控大局后的嘉靖皇帝朱厚开始担心司礼监掌印太监权力过大的问题。所以他暗示吕芳主动分权,也是在试探吕芳对自己的忠心程度。可是吕芳对嘉靖皇帝朱厚不但忠心而且把嘉靖皇帝朱厚当做了自己的亲人。吕芳主动建议任何一个司礼监掌印太监都不能实际掌控御马监,而且主动提出司礼监掌印太监也就是他自己不兼管东厂。嘉靖皇帝朱厚正式把司礼监掌印太监不能掌控御马监的条令写了进去。从此每一个御马监出来的太监不能进司礼监,司礼监的人不能进御马监,御马监出来的太监不可能成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司礼监掌印太监不可能直接命令御马监。这样一来孟冲就不可能和御马监有任何的关系,掌管御马监的李贵妃也不可能让孟冲插手军队的管理。

    孟冲作为一个司礼监掌印太监,手里不但不能掌控东厂和锦衣卫这种特务机构,也不能管军队,又不可能完全制服下属机构,所以他是一个最窝囊的司礼监掌印太监了。相比之下冯保这个司礼监第一秉笔太监就不一样了。冯保曾经在东厂和锦衣卫干过,担任过东厂的提督太监。后来进了司礼监当随堂太监后,又在司礼监下属的各个衙门担任过一定的职务。因为李贵妃掌控着御马监,所以冯保和御马监的人关系也不错。再加上现在的冯保名正言顺的兼管着东厂,锦衣卫的兼管是冯保的好友,所以冯保等于兼管这东厂和锦衣卫。冯保比孟冲这个司礼监掌印太监在内廷更有面子和里子。大家都知道冯保会是未来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孟冲这个现任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快过时了。

    相比之下高拱和张居正之间的关系,孟冲和冯保还算好的。毕竟他们都是奴才,而且孟冲和冯保都曾经拜在吕芳门下,他们算是师兄弟。高拱和张居正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就更加复杂了。早在隆庆皇帝还是裕王的时候,因为为了让裕王早一点成为皇位的继承人,他们曾经联手过。但是他们早在嘉靖皇帝朱厚在世的时候,就因为意见不一致分属两个阵营。张居正跟随他的老师徐阶一派,高拱和其他几个御史分数另外一派。这是嘉靖皇帝朱厚默许的,也是嘉靖皇帝朱厚故意这么做的。隆庆皇帝登基当皇帝后,徐阶担任内阁首辅,高拱出任内阁次辅,张居正担任“内阁行走”后,矛盾迅速激化。后来张居正的观点和老师徐阶有了分析,内阁成为了三足鼎立的趋势。随着徐阶告老还乡,高拱出任内阁首辅,张居正担任内阁次辅,大家以为尘埃落定了。没想到张居正给高拱几下重拳,逼得高拱回家休养。就在高拱休息的时间,张居正迅速掌控内阁。在隆庆皇帝的默许下,张居正渐渐架空了高拱,成为了实际意义上的内阁掌控人。如今高拱这个内阁首辅等于在等退休,张居正已经完全掌控内阁事务。下面的官员已经和张居正度过了磨合期,就等着张居正正式成为内阁首辅了。高拱虽然十分不愿意,但是这个趋势因为小皇帝上台,将无法改变了。

第三十三回 巧辨真假三十三

    虽然张居正志在内阁首辅,冯保对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置志在必得,但是为了朝廷的脸面和稳定,张居正和冯保向高拱、孟冲伸出了友谊之手。不会马上驱赶高拱和孟冲离开权力核心,也不会让自己人刻意打压对方。等过了安全期之后,再商量如何平稳地权力交接。所以大家都以为这是最安全最太平的时间段。没想到一个消息打乱了大佬的心情,一个巨大的危机展现在大家面前。是什么样的危机让久经沙场的高拱坐立不安?是什么样的危机让孟冲上火好几天吃不下饭?是什么样的危机让冯保一连三天天天责怪下属,弄得东厂和锦衣卫的人人人自危?是什么样的危机让张居正板起了脸,吓得内阁的人不敢正常办公?是什么样的危机让一向庄重的李贵妃私下发脾气砸碎了寝宫的花瓶?

    消息来源不确定,但是几乎每一个大佬手上都得到了一份差不多的情报。几乎每一个收到情报的人都没有怀疑过情报的可靠性,也没有怀疑过这是不是一个陷阱。因为他们有各自的情报来源,一两个人可能出错,不会所有的人都同一时间得到错误的信息。冯保第一时间上报给李贵妃,也同时通知了盟友张居正。张居正通过这一点确定了情报的准确性,因为他也收到了情报,正在确定情报是否可靠。冯保掌管着朝廷最神秘最安全的情报机构东厂和锦衣卫,冯保又不是一个毛头小伙子了,所以不会无缘无故地乱来。看来这份情报的可信度十分的高,这就让张居正这个未来内阁首辅不得不重视起来。就在这个时候孟冲和高拱也从自己的渠道得知了一些线索。作为难兄难弟的他们当然也会第一时间互通有无,他们也重视起来了。第二天一早几个人在李贵妃寝宫前殿聚会,商量国家大事的时候,不约而同地提及了这个事情。大家马上明白这件事情不是单一的,更加不是空穴来风的。虽然双方政见不合,在一些事情上势同水火,但是在这件事上相当的合作。

    李贵妃已经有点失控,冯保和孟冲也失去了平时的镇定。相比之下高拱和张居正比较冷静,但是也好不到哪里去。高拱频频拿错茶杯,错把坐在自己一边的孟冲的茶杯当做自己的,而且不但经常拿错而且喝了好几回。高拱是一个十分高傲的读书人,从来看不起太监,要不是因为出境不得不和孟冲联手的话,高拱不会给任何一个太监好脸色看。高拱不屑和太监交往,更不会和太监有任何关系,不会用太监用过的东西,更加不会喝孟冲这种老太监喝过的茶杯。可是现在的高拱心思不在这里,频频出错让一边的张居正也看出了一些问题。张居正知道是自己承担责任的时候了,不然大家都会乱的。张居正不但是未来的内阁首辅,更是这里最有主张的人,不然隆庆皇帝不会让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李贵妃毕竟是一个女人,孟冲和冯保只能算是半个男人,高拱毕竟老了,所以只能由张居正承担起来。

    张居正一边安慰李贵妃,不,现在应该称为李太后了。一边张居正分析情报来源。渐渐地大家心情平静下来,毕竟这些人都是经过风雨的政治人物。在确定情报的可靠性后,就是决定如何化解危机了。张居正觉得这件事情不能公开,更加不能忽视,唯一的办法就是私下暗中解决问题。既然不能公开,这件事情不但要保密,而且要秘密进行下去。

    李贵妃,不,现在是李太后了。她不愧是一个女中豪杰,涉及到她和孩子的事情会让她手足无措,但是冷静下来后她比任何人都清醒。李太后不但支持张居正的想法,而且决定大家通力合作,一起度过这个难关。为此孟冲看到了一丝希望,一个能让他重新获得主子信任的机会。虽然他不可能霸着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子不放手,但是只要李太后或者张居正看好他的话,孟冲将来有希望留在内廷。只要孟冲不被驱赶离开京城,孟冲就觉得自己还有希望。孟冲主动要求去事发地点,暗中确定事情的真假,同时控制局面,防止事态恶化。

    李太后也知道冯保不能随便离开京城,张居正的人不可能接触到对方的核心人员,高拱的人更加会引起对方的人的怀疑,孟冲的主动示好是一个机会。利用孟冲的宦官身份,李太后在给孟冲一个内廷信使的招牌,不但可以就近监控局面,而且可以第一时间控制局面。只要孟冲能够牵制住对方,只要孟冲能够迷惑住对方,张居正和冯保联手就可以在京城拔掉钉子,调动人手对付对方。高拱和张居正也觉得这个方案可行,不过孟冲一个人完不成这么重大的任务,而且孟冲的机灵程度也不够。

    这时候李太后想到了一个人,一个她十分不想提及的人。不过这个时候她觉得这个人很合适,应该第一时间利用起来。当她把这个人的名字说出来的时候,在座的各位露出了十分古怪的表情。首先是刚刚还在表忠心的孟冲,当孟冲听到这个人的名字的时候,孟冲的表情好像吃到了一只苍蝇一样。吐不出来又不想咽下去,不但尴尬而且十分狼狈。一边的高拱也十分的不自然,又一次拿出了杯子,不过这一次他拿了另一边冯保用过的杯子。因为冯保比孟冲年轻,太监总有一些小癖好,所以冯保身上有一股子香味。高拱喝下茶水才感觉到不对劲,看了看杯子,闻到了杯子的香气,这才意识到他喝了冯保用过的茶杯。高拱这一次终于忍不住了,他转头吐出已经喝下的茶水,却把茶水吐到了孟冲的身上。这种狼狈要是换做了平时,张居正和冯保指不定会怎么笑话高拱,可是现在张居正和冯保都没有心情看笑话。冯保和张居正不去理会高拱的尴尬,他们有意无意地对望了一眼,有马上各自回避了对方的目光。要是在平时的话,高拱和孟冲一定会有所察觉,说不定会说这两个人有问题,可是现在孟冲和高拱都没有发觉到这一点。

    李太后说出这个人的名字后,把目光看向了张居正。张居正虽然尽力克制,但是依然有点不自然,李太后不但看见了张居正的表情,也刚好看见了冯保的表情。李太后对张居正需要保持礼貌和恭敬,但是对于冯保却不用这么做。李太后瞪了冯保一眼,冯保马上知道到了自己说真话的时候了。不然老板娘不高兴了,吃苦受累的人一定会是自己。

    冯保一咬牙说出了这个人的行踪,这个消息令所有人大吃一惊。不过张居正的惊讶是装出来的,其他几个人的惊讶才是真的。不过冯保马上发现,在座的所有人都是演技派的,其实这个人的行踪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所掌握。冯保只好顺应各位观众的表情,当做大家不知情的样子上报这个人的行踪。

    不久之后一系列的命令下达,这让外面不知情的人有点意外。首先是孟冲这个司礼监掌印太监被免职了。大家以为孟冲一定会下来,却没想到李太后会这么快的撤换司礼监掌印太监。接任司礼监掌印太监职务的人当然就是冯保了,这是大家谁都心里有素的事情。不过孟冲并没有被安排去凤阳或者南|京养老,也没有被李太后下令留在京城看押。李太后给了孟冲一个好差事,让孟冲代表皇室去慰问藩王。隆庆皇帝忽然过世,朝廷一边让小太子登基当皇帝,一边向各地的藩王报丧。张居正的意思是让各地的藩王留在封地,不用来京城了。孟冲这一次出京,不但是慰问各地的藩王,更是向藩王们转达朝廷和皇室的意见。这是一个传统,也是一种处理方式,不过对于钦差算是一件美事。宦官平时难得离开京城,没有旨意是不能私自出游的。孟冲捞不到出京的机会,进宫这么多年了,总是没有机会公费旅游。现在他虽然当不成司礼监掌印太监了,但是可以借这个机会去四处走走,这也是一个相当好的差事。

第三十四回 巧辨真假三十四

    第二个命令也是十分的蹊跷。高拱这个已经不管事的内阁首辅竟然被李太后以小皇帝的身份重新启用了。高拱将要出来和张居正这个内阁次辅分权了。这对任何一个朝中官员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张居正并没有阻拦,也没有暗示手下人要针对高拱,这让更多的人看不懂张居正。是张居正硬不过李太后,只好让高拱回来?还是张居正以退为进,想要高拱这个前辈好看?还是高拱抓住了张居正什么把柄,比张居正不得不放出自己?还是张居正和李太后有了什么矛盾,李太后难道不相信张居正了?

    第三个命令令大家马上清醒了,李太后真的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李太后派人斥责了冯保,理由是京城风言风语太多。冯保这个特务头子没有当好,至少没有做到让老百姓乖乖的。所以冯保已经下令东厂和锦衣卫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普查,主要打击对象就是多嘴多舌的太监、官员和不安份的老百姓。李太后生气了,冯保挨了骂,东厂和锦衣卫就亮出了屠刀,看来这一次又要死不少的人了。

    第四个命令令大家不解,李太后要清查国库。国家有多少钱,户部有明帐,但是李太后一定要清查国库。这就代表李太后不相信户部的人,看来新一轮的官员调动就要开始了。其实清查国库不是李太后的意思,而是张居正这个未来内阁首辅的意思。利用这个机会把家底调查清楚,同时做好打仗的准备。也是为了将来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后,更好地控制家底做好准备。

    第五个命令更加令人费解。李太后得到内线报道,御马监掌控的禁军已经多年没有实战训练了。禁军作为大明最精锐的军队,本来应该时时刻刻做好战斗准备的。可是这么多年来没有打仗,禁军的素质是越来越不行了。李太后得知之后很生气,下令禁军马上做好实战训练准备。一些内行人自以为聪明,说出了一些外人不知道的真相。原来李太后的父亲李清,也就是隆庆皇帝的老丈人,小皇帝的亲外公,刚刚被任命为禁军统领不久。可是这只不过是一个虚衔,李清不可能越过御马监控制军队。看来这个李清没有这个觉悟,想利用这个机会控制禁军。李太后也不好不给自己父亲面子,随便给了一支军队,任由她父亲去折腾去。什么训练,什么实战演练,都是假的,其实就是让武清侯李清过一过当将军的瘾。好让这个半老国丈将来吹牛的时候,有一点资料和底气。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孟冲已经启程了。这一次他不但要尽快赶到目的地,企图牵制和迷惑对方。而且他怀里还有一道特殊的指令,一道不能让外人知道的命令。他要尽快赶过去和人接头,把怀里的命令顺利交给这个人。这样的话他才算完成了任务,这件事情关系到孟冲未来的命运,孟冲绝对不敢马虎。

    才短短三天时间,孟冲已经来到了目的地不远的地方。不过这一次孟冲是私下行动,钦差队伍还在通州附近。孟冲给了钦差队伍一个任务,就是沿路不但要大张旗鼓而且要尽量拖延,能捞就捞能拿就拿能吃就吃。这件事情对于钦差队伍实在是太简单了,孟冲的干儿子们捞钱最拿手,让禁军护卫们甩派头混吃混喝也拿手。孟冲却只带了几个亲信连日连夜赶路,目的就是尽快赶到目的地。

    孟冲好像有眼线一样,他每到一个地方,不但有人已经准备好了食物和马匹,而且会告诉孟冲下一个地点在哪里。孟冲也第一次亲身体会到了东厂和锦衣卫的强大,这些人都是东厂和锦衣卫这么多年来安插下来的结果。怪不得东厂和锦衣卫的人能够知道这么多的秘密,怪不得天下官员和老百姓这么惧怕东厂和锦衣卫的人。孟冲等人几乎是马不停蹄地赶路,而且是专门走人言比较少的小路。每一个路口都有人等着孟冲,不但帮孟冲指明道路方向,而且为孟冲准备好了物资。孟冲虽然有点累,但是并不觉得困难,因为这一切都是安排好的,不用他担心受怕。

    当孟冲等人赶到一个不起眼的客栈的时候,他们一行人并没有引起太多的人注意。不过不是没有,而是对方做的比较隐蔽而已。一个抱着孩子的半大小伙子,一边哄着孩子一边有意无意地靠近孟冲等人。孟冲身边的一个侍卫引起了注意,刚要出手抓住这个小伙子的时候,小伙子马上后退。同时孟冲等人感觉到了一股子压力,孟冲来不及反应就被人控制住了。对方以极快的速度靠近孟冲,同时用一只手不着痕迹地掐住了孟冲的脖子。因为孟冲被制服了,所以孟冲的亲信们谁也不敢动手,双方僵持在这个客栈的空地上。外人还以为双方认识的,正在打招呼而已。

    “秦夫人,是我。我是老孟。请放手,我没有恶意。”孟冲被对方掐住脖子后,不但没有害怕,反而松了一口气。孟冲终于见到了想要见到的人。虽然这个人不是要找的人,但是这个人的出现,代表想要看见的人一定在附近。这让路上有点担心的孟冲终于松了一口气。不过孟冲马上意识到对方的不友善,所以他必须首先表示自己的善意才可以。不然的话对方也不是好惹的,他知道对方的本事,要是惹怒了对方的话,对方可以轻而易举地弄死自己。毕竟他和对方之前关系不是很好,要是来不及解释的话,真的有可能被对方误伤或者直接误杀。

    对方是一个年纪不大的女性,她一边略微放松掐着孟冲脖子的手,一边看了看四周的几个孟冲亲信。她带着疑问的目光看着孟冲,虽然没有马上说话,但是孟冲感觉到了对方的怀疑。孟冲连忙搭了一个隐蔽的手势,让自己人放松,并四散把风。妇女见孟冲的手下离开了,这才放开了孟冲。孟冲一边对妇女露出笑容表示友善,一边不经意地摸了摸自己的脖子,这个女人下手不轻差一点就把孟冲掐死了。

    孟冲见四周没有异样,就靠近这个妇女。妇女虽然有点不自在,但是还是忍住了。看来这个妇女不但知道孟冲这个人,而且知道孟冲不会无缘无故来这里的。孟冲从来没有小看过这个妇女,平心而论孟冲一生之中佩服过的女人不多,李太后算一个,现在眼前的妇女也算是一个。

    孟冲对这个妇女说道:“秦夫人。老孟我不是来闹事的。请您和秦大人放心。老孟我之所以来这里,是因为张大人和冯大伴要我来的。不然我老孟哪里知道您们的下落?放心,老孟我不会找您们的麻烦,现在不会,以后更加不会。”

    妇女冷笑了一下,说道:“这么说我们夫妻要感谢您这个大内总管的大仁大义了?要不要我们夫妻带着孩子给您老磕头啊?”

    孟冲没有理会妇女的讽刺,带着一点点哀伤说道:“秦夫人,说笑了。老孟我每一次和您们交锋,哪一次不是铩羽而回过?再说了老孟我已经不是什么司礼监掌印太监了。现在的我,根本没有资格成为您们夫妻的对手了。”

    妇女看着孟冲,发现孟冲不是装出来的。妇女说道:“怎么了?先自爱不是小皇帝刚刚登基吗?你不是先帝任命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吗?就算要撤换你,也不应该这么快才对。是不是你做了什么事情,逼李太后提前动手了?”

    孟冲尴尬地笑了笑,说道:“秦夫人,您猜错了。这一次辞去司礼监掌印太监是我自己请求的。就连这一次外出公干,也是我自己要求的。”

    妇女突然严肃起来,说道:“孟冲,我知道你的为人。要是你孟冲有度量的话,当年我们夫妻也不会和你闹得这么僵。以你孟冲的性格和脾气,你不会也不可能对我们夫妻这么客气。就算你不再是司礼监掌印太监了,也不用对我们夫妻这么小心翼翼。说吧,谁让你来的?找我们夫妻干什么?”

    孟冲松了一口气,说道:“秦夫人不愧是秦夫人,还是当年那个脾气。老孟我不得不承认,和你说话爽快。老孟我见多了官场的虚情假意,其实心底里真的喜欢喝你这种人打交道。老孟我就算不是男人了,就算是不再是司礼监掌印太监了,也不需要对任何人低三下四。我敬佩你们夫妻的为人,虽然我不喜欢你们夫妻,但是我希望大明像你们这样的人多一点。好了,私事我们以后再说。我带着命令来的。请问秦夫人,秦大人在哪里?我要亲自和秦大人办交接。”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6340/ 第一时间欣赏谜案追凶最新章节! 作者:天下任纵横1所写的《谜案追凶》为转载作品,谜案追凶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谜案追凶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谜案追凶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谜案追凶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谜案追凶介绍:
秦泰是一个书香世家的子弟,从小却喜欢看破案的故事。他的母亲原来是医药世家,外公是一个著名的大夫。他的舅舅继承了他外公的本领,本可以扬名立万,却遇上了一件蹊跷事。这一事故导致秦泰的舅舅不能在行医,只好转行做了仵作。每次秦泰的舅舅来看秦泰,秦泰总是拉着他舅舅,要他将一些案例谜案追凶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谜案追凶,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谜案追凶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