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三国有君子TXT下载三国有君子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有君子全文阅读

作者:臊眉耷目     三国有君子txt下载     三国有君子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九十一章 第一名将

    追击董卓,侥幸救下王允和皇甫嵩的那一日,皇甫嵩正发着高烧躺在车撵内,浑浑噩噩不知所以,陶商只是掀开车帘匆忙地看了他一眼……今天才算是和皇甫嵩正式会面。

    凭心而论,陶商对于这位皇甫嵩将军的兴趣程度,要远比他身边那位不怎么讨喜的司徒大人要浓厚的多。

    宋徽宗宣和五年,曾对武庙的祭祀名单进行了调整,共有历代名将七十二人。

    在七十二名将之中,三国到东晋这个中间段的名将占了十二个席位,西蜀有诸葛亮、关羽、张飞三席;曹魏有张辽、邓艾两席;东吴有周瑜、吕蒙、陆逊、陆抗四席;西晋有杜预、羊祜、王浚三席。

    而东汉时期的名将则有九位:邓禹、寇恂、冯异、贾复、吴汉、耿、马援、皇甫嵩、段。

    现在陶商目下所处的这个时间段,关羽、张辽、周瑜等人皆还声名不显;诸葛亮、陆逊等人不过是幼小稚子;邓艾、杜预、羊祜等人还属于液体范畴。

    至于东汉时期的九位上榜名将,除了皇甫嵩外,其他八位早都死透腔了。

    有基于此,陶商基本可以认定,现在的皇甫嵩就算是眼下这个时间段的当世第一名将,两三年内,这个位置估计暂时还不会易主。

    “晚辈陶商,见过……见过……”陶商有点想不起来皇甫嵩的职位了。

    貂蝉在一旁掩嘴一笑,替陶商解围:“是御史中丞大人。”

    陶商转头冲着貂蝉竖起一根大拇指,感激地道:“姑娘真是博学,受教了。”

    貂蝉的脸‘腾’的一红,低头喃昵着道:“没正行……”

    “晚辈陶商,见过皇甫中丞。”陶商重新向皇甫嵩见礼。

    皇甫嵩笑着摆摆手,道:“陶公子不必客气,老夫这官当的,毫不顺心,犹如被置于火盆上慢烤般的难受,这一声‘皇甫中丞’,倒是不叫也罢。”

    陶商听皇甫嵩话中之意,似是已经对朝堂起了厌倦之心……不过不以官职为名叫他,又该怎么称呼他呢……难道以后见面,就冲他挥挥手,然后呼喊一声……“嗨,皇甫老弟。”

    这未免是不是有点太不把这大汉第一军神当盘菜了?

    皇甫嵩不知道陶商脑中的想法,只以为这孩子见了自己显得有些胆怯。

    他若是知晓陶商此刻正琢磨着要不要跟自己称兄道弟……皇甫嵩的病很有可能会再次复发。

    皇甫嵩摆出一副长者之风,笑道:“令尊陶恭祖,当年曾以扬武都尉的身份随老夫一同讨伐羌族叛逆北宫伯玉,我俩可以说是老相识了……公子若是不弃,就叫我一声世叔吧。”

    陶商:“…………”

    开他么什么玩笑?

    怎么稀里糊涂的,又要认下一个世叔?上回跟孔见面也是……这个时代的人都是什么毛病,就这么愿意占别人的便宜吗?一天不干正事,满世野的认侄子外甥。

    陶商的脸色忽明忽暗,半晌没吭声。

    王允这老头不知深浅,哈哈一乐,对着皇甫嵩道:“义真,你看把这孩子高兴的,都不知道该怎么张嘴了。”

    陶商的后脑上,不由的冒出一堆黑线。

    王老头……情商太低了,你哪只眼睛看出我像是在高兴?

    王允浑若不觉,用拐杖敲了敲地,道:“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叫叔。”

    陶商的眼皮子抽了抽,半晌方才低声哼唧道:“世猪……”

    陶商声小,皇甫嵩听不清楚谐音,还以为这是徐州本土的地方口音,满意地点了点头,高兴地回道:“哎!”

    王允突然双眸一眯,似乎想起了什么事来,慢悠悠地道:“老夫与皇甫义真,乃是同僚,更是虚长他几岁……你若是叫他世叔,那岂不是也得叫我一声世伯?”

    陶商心头奔驰过一大群草泥马。

    这老头今天绝对是故意的。

    “瞪着老夫干什么?还不快叫!”王允老神在在的一摆姿势,大马金刀的准备受称。

    ………………

    ………………

    好端端的,认了一个世叔和一个世伯,陶商生怕貂蝉再站出来起什么幺蛾子,让自己叫她一声“姑奶奶”或是“大姨妈”,随即赶紧请这几位大爷落座,并命人安排酒食。

    皇甫嵩倒是不着急吃喝,坐下后对陶商道:“老夫前番在京师,为董卓所算,夺权下狱,幸亏吾儿皇甫坚寿与董卓颇有交情,从长安赶来求情,才不至被杀……出了牢狱后又得了议郎和御史中丞的官职,可皆有名无实……现在想想,数月之事却恍如隔世,着实令人唏嘘。”

    陶商闻言好奇,道:“不知董卓当初为何要算计……世叔你呢?”

    还没等皇甫嵩回答,便见王允深吸口气,抢先说道:“你这孩子还年轻,朝堂上的很多事你不懂,皇甫家族乃是将门,义真公的父亲曾任雁门太守,其叔父皇甫规昔日更是孝桓皇帝时期的名将,号为凉州三明之一,义真本人,当年更是破波才、震汝南、灭张梁、斩张宝、计破王国,威震天下……当然也是因为他与董卓昔日便有些间隙。”

    陶商不用王允磨磨唧唧地解释,已经明白了。

    “世叔是因为功勋太盛,为董卓所忌,所以才被算计下狱……结果还因为气恼忧愁染了一身的病?”

    皇甫嵩惨然地笑笑,那笑容充满着顿悟,似是对当年意气风发的往事不再留恋,也似是对悲苦之事不在深究,犹如看破了红尘的老僧一般安泰祥和,出尘脱俗。

    这笑的也太佛系了。

    沉默良久,却听皇甫嵩转移话题道:“都是过去的事了,不提也罢……子师今日从袁绍处回来,与老夫讲,汝与曹孟德此番追击董卓军,救出了数十位朝中公卿。而袁本初,意欲请这数十位公卿分开居住在各诸侯境内,不知陶公子以为如何?”

    陶商闻言眼皮子微微一跳,摸着下巴道:“这个……这个很好啊,大家散居在各地,喜欢看山的看山,喜欢看海的看海,喜欢看姑娘的看姑娘,看腻了明年可以彼此换地方看……祖国大好山河,赏阅不尽的……”

    王允重重地‘哼’了一声,道:“你当然说是好,这主意本就是你给袁本初谋划的,是也不是?”

    陶商睁着眼睛,将头摇的如同拨浪鼓一般:“不是,司徒大人误会我了,陶某断断没出过此策。”

    王允嘿然一笑,道:“老夫与曹操说话之时,你与袁绍不知私下在密谋着什么,后袁绍再与老夫谈话时,话语便改了口风,还说不是你小子之计?”

    陶商面色不变,一脸真挚地看着王允,道:“请司徒大人出示证据先。”

    王允:“…………”

第九十二章 名将之师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最难解决的就是口头官司,一没签字,二没画押,想要抵赖的话,只需要有一张厚脸皮。顶 点 X 23 U S

    王允被陶商的话顶住了,连一句反驳之言都找不出来。

    因为,自己真就只是红口白牙的在乱推断……哪有什么证据。

    “没凭证我不能认,不带这么糟践人的。”陶商将手一摊,显得很是无奈。

    王允的火气蹭蹭往脑瓜仁上窜……跟这小子说话,为什么就总是这么惹火?

    皇甫嵩却是在一旁打着哈哈道:“贤侄儿不必避讳,其实子师他并无责备你的意思……相反的,有赖公子向袁本初献了这个方法,也算是暂时替我们这些人解决了安身之道,老夫等人谢公子还来不及,又如何会怪责与你呢?”

    陶商咧咧嘴没搭腔。

    没证据当然这么说,真要有证据,恐怕就未必了……

    陶商冲皇甫嵩露出了和煦地微笑:“不论袁盟主是如何作想,事情总归是得到了圆满的解决,陶某在这里恭喜诸位大人。”

    皇甫嵩笑着点了点头,刚要回话,突然脸色一变,低下头开始猛烈地咳嗽。

    他起初咳嗽声音还颇小,但几声之后却越来越重,咳嗽的声音急促且极为嘶哑,连呼哧带喘,整个脸都憋的通红。

    一旁的貂蝉急忙上前帮老头捶背。

    陶商见状,不由的眉头一皱,心下暗自唏嘘。

    皇甫嵩的身体状况……看着真是不容乐观,看他呼吸急促的样子,肺管子好像都能随时喷出来……

    呼吸系统是人类最脆弱,也最容易发生病变的地方,皇甫嵩这种咳嗽法……这可是短命之照。

    足足咳了能有两盏茶的功夫,皇甫嵩方才匀过气来,他抚着胸口平复了一会,感激地对貂蝉点了点头,然后又转头对陶商道:“贤侄,老夫还有一件事。”

    陶商忙点头道:“您讲。”

    皇甫嵩长嘘口气,慢慢地道:“数十位公卿,分别居住在各诸侯的管辖之内,与众诸侯相辅相成,图谋对付董卓以求早日救出陛下于水火……王司徒此刻已经与袁绍讲明,我二人以及随行的亲属,便暂居于你陶家的属地徐州了。”

    这一通话说完,陶商平时一直挂在脸上的微笑,瞬息之间便变僵硬了。

    “怎么个情况?”陶商诧然地来回看着两个老头。

    王允捋着胡子,慢悠悠地道:“数十位公卿,分散的居住在各诸侯所领州县内,或三或二,这是袁绍和老夫商议好的……你小子运气不错,正好摊上了老夫与皇甫义真,这可是你小子的福气,你也算是祖上烧高香有福的了。”

    陶商愣愣地看了王允一会……

    “晚辈最近福气多的爆棚……能匀出去点吗?”

    王允哈哈一笑,重重地点了点头道。

    “不能。”

    陶商感觉自己有点要疯,皇甫嵩还好,王允去徐州……

    “这事……就不能变通变通吗?”陶商虚弱地看着王允道。

    王允摇了摇头,似笑非笑道:“盟主下令,如何变通?”

    “王司徒你好歹也是三公之尊,您跟盟主去走走后门,刷下老脸也不成吗?”

    王允的脸颊气的直抽搐……明明是这小子不想要自己,为何却还要让自己去袁绍那里走后门?

    王老头岁数不小了,这笔账他掰了半天手指头也没算明白。

    陶商心中也感觉很委屈。

    自己给袁绍出了这么好的一个主意,这王八蛋居然回头就把自己往火坑里推……皇甫嵩也就算了,可王允这老顽固,陶商一天不得跟他吵吵八遍?

    “不成,老子得找袁绍退货。”这念头刚冒出来,陶商就自言自语地嘀咕出声来。

    王允白眉一耸,刚开始没明白这话中的意思,但稍稍一琢磨,也知道不会是什么好话。

    “不论如何,事情已经定下来了,这徐州老夫是去定了……回头见了陶恭祖,定将你在这的所作所为与他好好说道说道。”王允脸色发青,赌咒似的先把狠话撂下。

    皇甫嵩笑着看王允和陶商两个人,苍白的嘴角不知为何露出了一丝久闻的笑意。

    最近这一年里,在洛阳的日子对于皇甫嵩来说,真的是太压抑了,压抑的老头几乎都感觉喘不过气来。

    而眼前这样的生活……感觉上似是挺美好的,至少每天不缺乐呵。

    皇甫嵩在不知不觉之中,竟然颇为开始向往去徐州的生活……天天这样,得是多么的快活?

    不过,看陶商的样子,这孩子怎么好像有点不乐意呢?……不成,说什么也得找个借口让这小子把自己和王允带去徐州,不然日后焉能有这般乐趣?

    皇甫嵩久居朝堂,论心眼,也不是善茬。

    “贤侄儿。”皇甫嵩突然开口:“你想学兵法吗?”

    陶商一时没回过味来,转过头去疑惑地看着皇甫嵩,道:“世叔这话的意思是……?”

    皇甫嵩笑着道:“老夫年近六旬,几乎大半辈子都是在军旅中度过,别的不会,但这行军之法、用兵之机倒是积累了不少经验,老夫不知道贤侄你有没有心思要学……你若是想学,老夫愿意将毕生所知倾囊相授,也算是报答贤侄你前番于汴水的救命之恩,如何?”

    听了这话,陶商心中的感觉……真是醉了,而且醉的非常美好。

    在这个三国时期名将未出,东汉名将皆死绝的时刻中,皇甫嵩乃是大汉目前的第一军神,这几乎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事。而现在,这位第一军神愿意将治军用兵的经验和本领倾囊相授……

    这确实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打着灯笼都没地方找的机会。

    如果自己真的能从皇甫嵩那里学到实打实的本领,那在用兵之法和行军布阵上,就与这个时代的强者们有了一较高下的资本。

    现代人有很多能力不是古代人能有的,但相反的,古代人也有很多东西是现代人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特别是冷兵器战场中的经验总结,是陶商在后世的生活中,根本无法触及的。

    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古代,行业的精华永远都是掌握在资深从业者的手里。

    而皇甫嵩,显然就是冷兵器时代的兵学专家。

    陶商这一次非常的严肃,他站起了身,冲着皇甫嵩恭敬地施了一礼,郑重言道:“承蒙世叔错爱,小侄愿以师礼侍之。”

    这一次,这声世叔叫的是发自真心实意的,没有任何虚与委蛇。

    皇甫嵩见陶商这么说,知道两方已经算是达成了协议,摸着胡子满意道:“好,好,好。”

    王允见陶商如此推崇皇甫嵩,心下有点不太是滋味了……

    王老头年纪大了,又一直是朝中重镇,平日捧臭脚的人有一大群,受不了被别人慢待忽视。

    直了直身子,王允装模作样地嘀咕着道:“老夫也有很多有用的本事,需要找一个传人,不知道有没有人愿意以师礼侍之呢?”

    陶商闻言直起身,转头看了王允一会,略作思索之后便冲着帐篷外喊道:

    “裴钱,给你个机会进来拜师了。”

第九十三章 聚 散

    皇甫嵩说话算话,当天晚上便把陶商叫到了自己的暂居之所,并开始对陶商进行了兵法布阵的讲解与辅导。

    行军布阵姑且不论,但说到兵法,古代的兵书最有名的大致上就是那么几种,例如《孙武兵法》十三篇、《吴子》《司马法》《齐孙子》《太公六韬》《黄石公三略》等等。

    这些兵法书籍,在后世已经被列为进入了公版的名著体系,很多出版机构每年都在翻来覆去的弄,前世身处在图书行业的陶商对这些自然不会陌生。

    书简只是一个参照,真正的精华,不在这些兵法著作上,关键是在于皇甫嵩对它们的注释见解……那才是真正能够体现这位用兵大家的毕生精华所在。

    营养都在他的脑子里,随身携带着的,人家不说,谁也甭想知道。

    几乎每一位被称之为名将的人,在晚年都会著书立说,没有这个能力的,就会依照先人所遗留下来的兵法文集进行注释讲解示例,将自己毕生的经验通过这种方式来展示给后人……例如杜预就曾写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及《春秋释例》;南宋陈傅良曾撰写八卷《历代兵制》,尽叙周代及春秋、秦汉、唐代以来兵制得失。这些东西,说的文雅点叫释解,说的通俗点其实是经验!其他的名将有经验,皇甫嵩自然也有!而且都是多年实打实的在战场上堆积出来的宝贵经验。

    现代人也有喜欢出书的作风,不过却没有古代人那么精华,纸质烂货遍地都是,很多xx暴发户或是xx官在拥有了一切之后,就想用出书来彰显自己的学识水平,实则却完全忘记了自己写个作文都要用二百字拼音填充的内在底蕴。

    前世时,曾有人问陶商在书店要找讲美好生活的作品应该去哪里,陶商告诉他去玄幻类。

    找夫妻生活的作品,陶商告诉他去武侠类。

    还有人想找本现代购房指南的,陶商告诉他可以去精神病类。

    看看现代人出的东西多杂。

    相较这些来说,古人写的东西还是比较值得一读的。

    就着一卷卷的兵书,皇甫嵩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经验通过解释兵书之意,一点一点的传授给陶商。

    而陶商也借着机会,犹如海绵一样,拼命的榨取皇甫嵩身上宝贵的军事经验理论以及精华……

    等等,为什么要用‘榨取’这个词?

    然而,皇甫嵩发现,与陶商讲解的越多,他与陶商的沟通交流就越多,而沟通交流的越多,他就会发现陶商肚子里有很多让他都感到难以置信的东西!

    身为一个后世穿越来的人,除了春秋、秦汉的公版书目外,陶商的肚子里自然也会有别的存货。

    比如说在与皇甫嵩讨论攻坚战的时候,陶商不自然的就将南宋初年陈规、汤所撰的《守城录》四卷中的一些精要篇章大致的说出来,和皇甫嵩进行探讨。

    《守城录》是中国宋代城邑防御的专著,著作时期基本是在这个时代的九百多年以后,其中所述的守城战法都是经过数百年的改革而成,皇甫嵩当然会震惊。

    当然,陶商也只能摘选一些不出格的篇章跟皇甫嵩探讨,《守城录》中关于大炮的用法他肯定不会给皇甫嵩叙述,说了皇甫嵩也是鸭子听雷,空让自己惹出一身麻烦。

    二人仿佛碰到了知音,连着两天不眠不休讨论讲述、彼此交流,直到陶商的脑袋实在塞不进去新的东西了,而皇甫嵩也需要用时间仔细揣摩陶商所说的那么多的新颖战法战术到底适不适用于现在的汉军……如果不适用,可不可以加以改良成适用于徐州军的战法,也好回头再给予陶商的正确分解剖析……

    直到这个程度上,二人方才作罢,各自休息。

    陶商从皇甫嵩的帐篷里走了出来,打着哈欠……学习的太用功了,得奖励自己回去好好地睡一觉。

    没曾想有一个人矗立在帐篷外等着自己。

    是貂蝉。

    “貂蝉姑娘?”陶商揉了揉有些发红的眼睛,生怕自己看花了眼。

    貂蝉冲着陶商莹莹一施礼,露出了一个颠倒众生的微笑。

    在那一笑之下,陶商暗中点头,表示欣赏,这个女人确实美丽,她的笑容一瞬间仿佛与这蓝天白云,流水溪畔,春风青山在一瞬间融为了一体。

    艳姿逸尘,媚似清水……可能说的就是这样的女子吧。

    陶商面含微笑,眼中闪过一抹纯粹的欣赏,并无杂质。

    看着陶商的眼神,貂蝉不由的有些气闷。

    几乎每一个年轻男子,见到自己的时候,眼神都是迷离的、谄媚的……更多的是散发着原始的渴望。

    而唯有眼前的这个十几岁的少年公子,从打第一次见面起,貂蝉就能感觉的到,陶商也是被自己的容貌所震……和别人的表现应是差不多。

    但不同于别人的是,陶商每一次看向自己的眼眸中却从无那些多余的杂念,而仅仅只是欣赏……纯纯的欣赏,欣赏中却没有任何的一丝渴望。

    这是让貂蝉最憋闷的事情,其实这样纯粹而无杂质的眼神,貂蝉是很喜欢的……但她却希望这样的眼神能够出自别的人眼中,而不是在陶商身上。

    女人,就是这么一种矛盾的生物。

    “姑娘找我有事?”陶商好奇地道。

    貂蝉轻轻地点了点头,犹豫了一下,将手中的一份简牍递给了陶商。

    陶商疑惑地接过来,但见简牍上面写的是:“青海长运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额……”

    陶商的额头又开始往外冒汗了。

    “听说这是公子你在虎牢关前所做的?”貂蝉好奇地问陶商道。

    “算是吧……”陶商的语气有点发虚。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貂蝉默默地念着,突然叹气:“唉,好一句不破楼兰终不还……公子将洛阳城比作西域楼兰国,将玉门关暗喻为虎牢关,黄沙千里、辗转迷漫……公子是不是当初在虎牢关下,就猜到了今日这个令人无奈的结局?”

    貂蝉口中的结局,指得就是目下,十余路诸侯已不思进取,甚至有人已经提出各自回返属地,偃旗息鼓,日后再战。

    陶商很想告诉貂蝉,这个结局自己倒是早就知到了,但跟这首七言诗真是一点没关系。

    早知道就不拿这破玩意出来显摆了,惹了一堆的麻烦。

    “公子年纪轻轻,就能有如此思虑,如此文采,当真是让人佩服的紧……公子你真的不像只有十七岁。”貂蝉感慨而言。

    陶商摸了摸鼻子,第一次显的有些不好意思,道:“怎么说呢……其实,我十七岁不到。”

    貂蝉犹豫了一会,又说道:“陶公子前日和曹将军从洛阳回返的途中,还做了一首《嵩里行》,小女子偶有所闻,其忧国忧民之情,实在是令人怅然涕下……”

    陶商的眼角直抽抽,不用猜,一定是曹操瑟瑟的大肆宣扬出去的。

    古人都这么好显摆吗?能不能有点更高的追求。

    “姑娘见笑了,偶有所得而已。”

    貂蝉笑着道:“小女子平日好乐,公子的那首《嵩里行》极和挽歌乐律节拍,小女子想将其编成乐诗曲奏,传以当世,不知公子是否允许?”

    “编成乐府时歌传世……”陶商把鼻梁子几乎都要摸红了,这剽窃之名看来是彻底坐实了。

    “姑娘既然有这样的雅兴,那就按你说的做吧。”陶商想不出拒绝的理由,答应了。

    貂蝉闻言,神色一喜,又道:“那不知公子能否再多做几首乐府题材的流传诗词,让小女子编纂成曲……小女子想出几卷乐集。”

    陶商的脸色顿时变黑了……出曲集,还几卷?这是要把我当专业填词的吗?

    沉默了片刻之后,方听陶商幽幽作答。

    “貂蝉姑娘……”

    “嗯?”貂蝉期盼地看着陶商。

    “早点回去睡吧,记得洗脸洗脚。”

    貂蝉:“…………”

    ……………………

    ……………………

    两日后,陶商得到了曹操的邀请,请他去往洛河旁的长亭相聚。

    陶商基本猜到了曹操邀请自己的意图,诸侯停滞不前,无所事事,多有扬言要撤军者,近几日内,更是有几家诸侯之间因为一些利益摩擦发生了流血事件。

    在这样的情况下,陶商知道,与这些大佬分别的日子已经要到来了。

    洛河旁的长亭内,不但有陶商受到了曹操的邀请而来,还有刘备也受邀而至。

    三人将带来的兵马皆陈列于亭外,亭内只有三人,围着一案,案上放有食鼎美酒。

    陶商明白,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散伙宴吧。

    “二位请。”曹操举起手中酒盏,与陶商和刘备分别示意。

    三人各自端起酒盏一饮而尽。

    曹操放下酒盏,长叹口气:“可叹啊,十余路诸侯,竟然落的这么个如此草率的结局,也不知下次见面之时……咱们这些人各自还是敌是友。”

    曹操这话说的隐晦,但陶商明白,袁绍定然是已经找过了曹操,邀其对付袁术……二袁这场继讨伐董卓之后的短期敌对,怕是在不久之后就会拉开序幕。

    而曹操此刻,应该是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暗中与袁绍联合……估计在曹操的猜测中,徐州刺史陶谦会根据自己的地域做出远交近攻的战略,最终还是会倒向袁术一边。

    事情没有个定论之前,陶商也不愿意多说,笑道:“陶某一介白身稚子,哪谈得上与谁为敌不与谁为敌的。”

    刘备则是感慨的言道:“凡汉室之臣,凡忠义之士,皆备之友也!然叛汉之贼,皆备之敌。”

    曹操哈哈大笑,点头道:“说的好!不知玄德公接下来打算往哪里去?”

    刘备缓缓言道:“备乃是朝廷敕封的平原县令,自然是回平原去驻扎。”

    一听刘备即将回返平原,曹操就知道刘备和公孙瓒暂时是分不开的……如他所料不错,公孙瓒和孙坚一样应该都会亲近袁术,二袁一旦相争,自己回头说不定就会和刘备成为敌手。

    曹操又转头问陶商道:“陶兄弟下一步打算如何?回徐州去?”

    陶商笑了笑,道:“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吧,孟德兄打算去哪?”

    曹操寻思了一下,道:“我麾下兵马不多,打算先去扬州募兵,在别图救国之道!”

    陶商点了点头,此刻联盟军已经名存实亡,各路诸侯都忙着要发展自身,包括袁绍、袁术、曹操、刘备等许多人,心中已经都有了目标那就是要尽最大的努力,在短期内求得质的飞跃式的军力发展。

    陶商觉得自己也要发展,但是徐州却并不是他目前能够经营的地方,那里是他父亲陶谦的基业,陶商心中在这段时间里,已经为自己构建了一个宏伟的梦想蓝图,他要发展的东西很多,不仅仅只是像其他诸侯一样,短期只要快速的爆兵,他要发展的目标更加多元化。

    但是首先,要有一个能够实现自己目标的地方才好,这个地方的选择至关重要,至少一定是一处要有发展前景的要地。

    但发展要地只为其一,其二,就是他还得充实属于自己的人力,在这个时代,科技不是第一生产力,劳动力才是第一,无论怎么样发展,最根本的都取决于人……

    要怎么攒人头呢?

第九十四章 唯此四人

    洛水边上的长亭之内,曹操邀刘备和陶商来长亭与他们道别,酒至酣畅处,曹操言明自己下一步要去扬州募兵,而刘备则言自己要回平原驻扎。m.www.uu234.net

    陶商心中因为他们二人的话,在心中亦是对自己的未来做起了更深层次的打算……

    但陶商想了没多久,便被曹操打断了。

    只见曹操又举起酒盏,示意刘备和陶商二人……咱们再饮一杯。

    三人各自将酒喝下肚子之后,却见曹操哈哈一笑,突然转头对着陶商言道:“陶贤弟,咱们救出来的几十位公卿,如今要分别入驻到各路诸侯的属地之中,这是盟主前日下的强令,谁也不许推脱,听说陶老弟那边分到了司徒大人和皇甫中丞,哈哈哈哈,这一文一武两大公卿都进了你徐州陶氏府君的衙门口内……贤弟你家今年的气运甚盛啊!哈哈哈~~”

    曹操这话,摆明了就是看他笑话、奚落他……陶商气的眼皮子直跳。

    “孟德兄这话听着好幽怨……你分到谁了?”陶商反问曹操道。

    曹操笑嘻嘻地回道:“鹰鹞都尉士孙瑞,就这么一个,哈哈,与王司徒和皇甫公官职相较,差的远呢!跟陶兄弟你没法比啊。”

    陶商郁闷地一转头:“玄德公呢?”

    刘备将双手一摊,道:“备不过区区一平原县令,哪有这个福气招待朝中公卿臣子?”

    这刘备……话里话外怎么听着酸溜溜的。

    “玄德公既然如此落寞,要不……我把王允让给你,如何?”陶商期望地看着刘备,希望他能一时犯傻把王允接下。

    “还是免了吧!”刘备笑着赶紧摆摆手,道:“王司徒三公之尊,备可承受不起。”

    曹操喝了口酒,擦拭嘴角,突然道:“玩笑归玩笑,不过曹某还有一句金玉之言要赠给陶兄弟你。”

    陶商郁闷地转头看向曹操。

    “你们徐州分到的这两位公卿,摆明了就是其他诸侯颇为忌惮,谁都不敢要,而袁本初和王允又欺负你年少、话语权轻……你需知那王司徒位列三公之尊,乃是文臣之首,而皇甫嵩平定黄巾贼寇、功勋盖世,乃是当世武将之楷模,威名镇天下,连董卓都忌惮他的功绩……更何况他又是汝父陶恭祖昔日从军时的上官……他们到了徐州后,贤弟和令尊要切记强宾不压主的道理才是。”

    陶商闻言心下恍然,这些历史名人果然没一个好对付的,步步都给你下阴招。

    还是曹操考虑的周到,心眼子真多,今天算是又长了知识了。

    “多谢孟德兄提醒,陶某记住了。”陶商拱了拱手,真诚地表示感谢。

    却见曹操抬手又喝了一口酒,豪爽着道:”其实曹某今日,还曾想找另一个人一起来的!可惜……真是可惜。”

    刘备的眼睛一眯,慢慢放下酒盏,没有说话,显然已是猜到了曹操要找的人。

    陶商则是无奈一叹,道:“孟德兄想找的人,是孙府君吧?”

    曹操无奈地点点头,道:“孙文台已经和本初闹翻了,率兵离去……不过在曹某看来,此人却还是个英雄人物!不管其秉性如何,至少在咱们一同追击董卓的时候,他能受陶兄弟的劝与曹某同往汴水,便是个汉子!”

    刘备摸着胡须,道:“这么说来,在曹将军心中,今日这长亭之内,理应是有四位豪杰举盏共饮了?”

    曹操点头道:“不错。”

    刘备感慨而言:“其实啊,这十余路诸侯当中,英雄人物数不胜数,可惜联盟不到半年便随即星散,从此之后,汉廷祸乱无休无止,着实令人痛心。”

    曹操收起笑容,一字一顿的道:“玄德公此言实有不确,勿怪曹某直言,在某看来,这十余路诸侯当中,只有你我在场三人,加上孙坚……唯此四人,堪称英雄!其余诸人,或有能力出众者,然亦只能称之为枭雄!”

    陶商眨了眨眼,苦笑着一指自己的鼻子:“孟德兄说笑了吧,我也算是英雄?”

    曹操目光炯炯地瞪视着陶商,道:“曹某说了,唯此四人!”

    刘备长叹口气,道:“不论英雄枭雄,诸侯之间弊端以显,听闻近日兖州刺史刘岱与东郡太守桥瑁有不和之举,隐有刀兵动向……看来这里,我们是不能待下去了,越早走越好。”

    刘备的话,诈然之间触动了陶商的一根心弦,他抬起手将酒盏一饮而尽,冲着曹操和刘备拱手道:“玄德公此言不错,此地多留无益,还是越早离开越好……陶某先行一步,后会有期了。”

    说罢,丢下酒盏,冲着曹操和刘备一拱手,转身走出了长亭。

    望着陶商离去的背影,曹操不由得慨然而叹,无奈道:“年轻人,干什么事都如此着急,就算着急要走也不差这一会……也不知下一次见面,却还得是什么时候……”

    …………………………

    …………………………

    陶商丢下曹操和刘备,急忙驾马奔回营地,不是为了别的,是因为刚才刘备的话语中有一件事间接提醒了他。

    刘备适才说兖州刺史刘岱与东郡太守桥瑁不和!

    如果没有记错,桥瑁死后不久……东郡就为黄巾所攻,而也正是这一连串的事件与机缘,促使曹操入驻东郡并在日后得到了连带家属几近百万的青州黄巾的归顺,曹操亦是因此得到了大批黄巾的降众,获得了巨大的人口与生产力量,从而有了争霸天下的根基,从一个打狼的诸侯一跃脱颖而出……

    黄巾!

    回了营地,陶商急忙奔着皇甫嵩的帐篷跑了去,若想达成自己的这个想法,必须得求得他的帮助才行。

    掀开皇甫嵩帐篷的帘子,陶商迈步走进去,一下子却是楞住了。

    但见皇甫嵩坐在软塌上,杵着下巴认真的听着,他桌案对面坐的小莺儿,一边给他擦桌案和香炉,一边正在给他讲着什么民间趣事,皇甫嵩抚摸着胡须,听的似是很是舒坦。

    ”小莺儿?你在这做什么?”陶商疑惑地看着来莺儿,没弄明白她在这里干个什么。

    小莺儿闻言,将头转了过去,瞪着不怎么好使的眼睛用力的看了一会,方才好似影影倬倬的瞅清楚是陶商,怯生生地道:“陶老爷,小莺儿不好意思白吃您的饭食,刚才刚打扫了您和王老爷的帐篷,听说这位是您的叔伯辈,就过来帮着拾到拾到……他不介意的。”

    皇甫嵩对陶商点点头,笑着道:“我看这姑娘眼神虽然不好,但手脚挺麻利的,就顺了她的好意,让他打扫打扫……不碍事吧?”

    陶商闻言一愣,摇了摇头,道:“那有什么可妨碍的,老师高兴就好……你要是高兴,回头你俩再认个干爷爷干孙女什么的,也算抬举她了。”

    小莺儿闻言急忙摆手,道:”陶老爷别取笑我,小莺儿命贱,哪有那个福气。”

    看着小莺儿怯生生的样,陶商摸了摸袖子中的东西,心下一动。

    陶商轻轻一笑,突然冲着来莺儿招呼了一声,道:“小莺儿,过来。”

    小莺儿好奇地道:“干嘛?”但还是听话的走了过去。

    陶商伸手从袖子里拿出了一个东西,放在她的鼻子下晃了晃。

    小莺儿使劲地嗅了嗅,苍白的脸上露出了诧然地表情,道:“这……这是什么味道,这么好闻?”

    陶商笑着道:“好闻吧,这是饴糖。”

    糖果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三千年前,中国古书上出现“饴”字就是在汉代,饴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硬糖,首载于《名医别录》,初期主要用以入药,但也有人用以含服品味。

    当然,就算是糖,这也不是一般老百姓能吃到的东西……就这几块,还是昨日袁绍派人给陶商送来以表亲近之意的。

    当然相对的,陶商也哭丧着脸派糜芳给袁绍送了回礼,而且肯定得比他送来的礼要重。

    心眼子,全让世家的人长了!

    陶商将饴糖放到了小莺儿的手里,小莺儿高高兴兴地含了一块在嘴里,一边含一边含糊道:“真甜……”

    “好吃吗?”陶商笑着问道。

    小莺儿使劲地点了点头。

    “好吃也给你姐姐夫人拿几块去。别一个人全造了,回头让我知道后果很严重的。”陶商装模作样地道。

    小莺儿抬手擦了擦鼻子,重重地一点头,道:“知道了,陶老爷吩咐的,小莺儿肯定照办。”

    “回你姐姐夫人那去吧,我有点事跟老师说。”

    小莺儿点了点头,冲陶商和皇甫嵩道了声安,便用竹杖敲敲打打的点着地,向着帐篷外走出去。

    陶商转过头,看向皇甫嵩,低声道:“老师……”

    从打正式跟皇甫嵩学习兵法起,陶商就改口称呼他为老师了。

    “怎么?有事?”皇甫嵩疑惑地看着他。

    陶商深吸口气,一字一顿道:“在回徐州之前,我想出兵去剿黄巾余寇。”

第九十五章 议计黄巾

    “啪嗒!”

    不知为何,刚刚走到皇甫嵩帐篷口的小莺儿手中的竹竿突然掉在了地上。www.uu234.net

    却见这小丫头蹲下身,匆匆忙忙地在地上摸索一阵,一边起身一边嘀咕着道:“破竹子,怎么连你也要跟我过不去……”

    说完了之后,便急急忙忙地起身,又向着远处蹒跚着匆匆而去。

    这一点细微末节在帐内的陶商和皇甫嵩都没太注意。

    皇甫嵩不解地看着陶商,似是有些不明所以。

    “好端端的,你去剿黄巾余寇做什么?”

    陶商在皇甫嵩的对面坐下,耐心地道:“当今天下,无数民众流离失所,就算是张角已死,但天下黄巾余部仍然数不胜数,昔日的三十六渠帅余孽为患一方,众多百姓因为天灾**流离失所,不务生产却加入黄巾中为祸,我想左右都已经来到这里了,何不在回返徐州的路上,一面剿除黄巾平定内耗,一面收拢这些原本误入歧途的百姓,让他们重新务农,恢复生产,也好早日觅得安定……这样也算是为天下造福。”

    皇甫嵩当年剿灭黄巾,一向是以杀伐为主,其手段之烈可谓震慑四方,令人胆寒。

    别的不说,单说他当年曾将十万人的尸骨筑成了“京观”,此举就令天下黄巾余部胆寒……所谓的“京观”,乃是用尸骨累成的高冢!

    像是陶商这样的想法,他当年虽然也有,但却不甚赞同,叛逆者岂可重新收复?不论身份如何,敢造反那就必然要惩戒……

    但时过境迁,如今的皇甫嵩屡遭动荡,在洛阳下狱后又险些被杀,如今又因为乱战不得不与其子和家眷亲属们分别,在这样的打击下,皇甫嵩性情上的冷酷少了几分,再加上年纪大了,昔日的杀伐戾气却是去了不少。

    而且他也明白如今天下大乱,若要恢复大治,则必要恢复生产……而要恢复生产,其根本则首先在人。

    陶商的想法,他初时听着有些惊讶莫名,但细细品来,却还真是为国为民之举。

    在陶商的心中,黄巾军的本质其实是很值得敬佩的。这个时代的士族高官,都称呼黄巾为贼、或为贼寇……但在陶商自打穿越回来之后,每每与人谈起黄巾之时,他都是口称‘黄巾’,而从来没有称呼过‘黄巾贼’。

    就算是在汝南,与许褚共同对付截天夜叉何曼,直到何曼自尽而亡的那一刻,陶商也没管他叫过一声贼……即使是何曼当世的行为令他非常的不齿。

    黄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农名起义,参与起义的基本上都是在东汉末年最底层的、因为吃不上饭而不得不参加叛乱的农民……他们大多数的人都只是为了生存,为了能有一条活路而不得已去干这掉脑袋的勾当。

    陶商觉得人为了活着而去干一些疯狂的事并没有什么错误,是可以理解的行为举动。

    可惜,张角在世的时候,提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即斗倒东汉王朝。

    他利用宗教形式倒是有效的团结了起义的民众们,可惜却没有根本的政治和治国理想。

    历史发展到现在,大贤良师张角已经去世,最初最具规模和信仰的黄巾起义军已经完全被军阀瓦解,时至今日,剩下的这些分散在各州县的黄巾军,有的势力也极其庞大,但却已经失去了根本的起义初衷,完全代表不了底层民众的根本利益!眼下各州的黄巾军不过是那些领头的渠帅为了一己之私,打着黄巾军名义而组成的巨寇集团!他们不为民做主,反而为了一己私欲,比军阀更恐怖的对同为受压迫的农民大力屠戮。

    这些黄巾余部现在属于这个时代破坏者,不但没有带来社会的转型,反而还在雪上加霜的削弱汉朝生产力。

    陶商明白,若要实现自己心中那隐藏的‘宏伟蓝图’,他就需要大批的生产力。而在这个时代,生产力的最最根本的代表就是人口……但陶商总不能跑到各路诸侯的地盘去抢人口吧?诸侯们不答应是其一,再说这跟杀人放火的棒老二有什么区别?

    因此陶商将目光投向了让各州郡守县令大为恐惧的黄巾余部身上!

    这可是摆在面前的人口财富啊……问题要取这财富,过程却是相当的危险,搞不好谁取谁还都不一定呢。

    不过天幸有传授自己兵法的老师皇甫嵩在此……这位一手镇压黄巾起义的名将,对黄巾的了解怕是天下无人能出其右,有他给自己做指点,陶商觉得自己能成功。

    在摸透了陶商的最终意图之后,皇甫嵩摸着胡子,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陶商也不打乱他的思路,他知道皇甫嵩现在是在为他思考这件事的可行性。

    半晌之后,方见皇甫嵩睁开眼睛,正色言道:“你的想法是好的。”

    陶商的脸一下子拉下来了……想法是好的……这句话的意思换成另一种说法就是:想想就行,别做白日梦?!

    皇甫嵩仿佛没有看到陶商的不愉快,继续分析道:“想办法收服各路黄巾势力,引导那些误堕泥道的百姓重务正业,农耕生产,这对恢复我大汉的元气来说,是天大的好事……但却也有几点难办之处。”

    陶商听了这话,感觉皇甫嵩言下之意这事还是有戏,忙道:“请老师指点。”

    皇甫嵩伸出苍老的手掌,一根一根的在陶商面前掰着手指,道:“首先第一点,天下的黄巾余孽太多了,黑山、青州、白波、黄龙、左校、汝南、青牛角、五鹿、羝根等等,好几十路的黄巾余寇,连贼兵带上家属,累加起来百万都是少说,你怎么弄?”

    陶商点了点头,道:“我明白,这天下也不是我想去哪就去哪的,我想先就着大股的黄巾拾掇……”

    皇甫嵩掰下第二根手指,道:“大股的?嘿嘿,这天下最大股的,是黑山的黄巾贼,其首领褚飞燕不断的收纳着河北各路黄巾小部,麾下连民带兵已有接近百万的人口,这跟一方诸侯有什么差别?甚至比大部分诸侯都强!朝廷都拿他无可奈何,只能任其为平难中郎将,命他管理黄河北山地界……这厮甚至有资格向朝廷推举孝廉、每年向洛阳遣计吏上表汇报,可谓国中之国,你想先收拾他吗?”

    陶商皱了皱眉,道:“黑山军招纳了百万的人口,但可用之兵有多少?”

    皇甫嵩慢慢地道:“反正比你手里这一万人多。”

    陶商寻思了一下,摇了摇头。

    实力差距太大,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黑山的褚飞燕现在已经上了铂金段位……自己最多就是个白银。

    “退而求其次,不去动这最大股的,动点势力不那么强的行不行?”陶商又问皇甫嵩。

    皇甫嵩摇了摇头:”势力再小些的,你也吃不下……离着咱们现在所处的洛阳之地,北上渡黄河之西,有西河白波黄巾贼寇,首领郭大麾下有众十五六万……去年这个时节其众曾挺进河东,董卓老贼命女婿牛辅率军镇压,不能获胜,其实力可想而知,你斗的过?”

    白波军……陶商仔细地盘算了一下,倒是一块可以啃的骨头……问题实力还是要比自己强出许多。

    皇甫嵩见陶商沉默不语,随即又道:“还有,就算是你能讨伐的了白波军,后方保障又该如何?联军攻董卓时,有袁术和韩馥南北两路统一中转调拨各处州郡调配来的粮秣,保证众诸侯的军需保障,如此兵马征战可无后顾之忧……可如今联盟军即将解散,徐州的粮草若要往此地运来,必过众诸侯的属地,那时联盟已散,你如何保证粮道能顺利通达?”

    陶商想了一想,起身慢悠悠地道:“兵马不足,粮草不敷,这两点,我有办法解决……还请老师帮我仔细筹谋,这一次,怎样才能够收服白波军。”

    皇甫嵩闻言不由得有些诧然,道:“你若真能解决兵力不足和粮草这两件事情!老夫自当助你达成心愿,就看你有没有这个本事了。”

第九十六章 不食嗟来之食

    与皇甫嵩商议完后,陶商拜辞了兵法恩师,一边思考着适才的谈话,一边向着自己的帐篷走去。

    白波军屯扎在西河的白波谷,也就是并州境内,而从洛阳北上需经过河内郡,河内太守王匡是袁绍的铁杆拥护者,起初讨伐董卓时,便是他们两人一同驻扎在河内之地的。

    陶商心中打起了王匡的小九九……或许,讨伐黄巾的后勤补给等诸多事宜,就得落在王匡的脑瓜子上……而有资格命令王匡帮自己做这件事的,目下也只有袁绍能够办到。

    可兵马不足的事,又该怎么解决呢?

    自己麾下的兵马只有一万,而白波军却有十五六万众,就算这十多万人是浑水摸鱼的较多、精锐少,但数量却是实打实的在那摆着,好虎也架不住一群狼啊……自己这一万人若是单线与白波军作战,踩也被踩死了。

    其实,陶商此时陷入了一个误区,他习惯性的单纯用数字作为强弱进行横向比较,但有些事尽力过之后就会发现,对手有时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可怕。

    就在陶商的脑海中还在不断飞速运转时,却见糜芳匆匆忙忙地奔着自己跑了过来,一边跑一边喘着粗气。

    “嗯?怎么了,跑这么急干什么?”陶商奇怪地看着糜芳。

    糜芳嘿嘿一笑,搓着手道:“你可是回来了,有两个消息告诉你,一好一坏,你想先听那个?”

    陶商翻了一下白眼,道:“你这个人,有时候连好事坏事自己可能都分不清楚……先把好事说出来听听。”

    糜芳摸了摸鼻子,嘿然道:“那个叫徐荣的董卓军将领,昏迷了这么些天,终于醒过来了!嘿,可是把咱们军中的那些医官给折腾的够呛。”

    陶商的脸上露出了喜色:”这倒真是一个好消息,如此说来,他性命已是无碍了?”

    糜芳使劲地点了点头:“医官说了,性命是保住了,只要这徐荣回头不祸害自己的身体,应该就没啥问题……还真得多亏了公子你的良方。”

    陶商闻言,心中感到甚是欣慰,不枉费自己使劲地回忆《千金方》和桂枝汤的药方,没曾想这些医官还真是挺长脸的。

    “那坏消息又是什么?”陶商好奇地问糜芳。

    糜芳的老脸顿时一拉:“坏消息就是,那徐荣正在祸害自己的身体。”

    陶商闻言不由的一惊,道:“他干什么了?剁手、还是跺脚?难不成切腹自杀了?”

    糜芳摇了摇头道:“那倒是不至于……问题是这厮一睁开眼睛之后,知晓自己身在敌军阵营,又瞎了一只眼睛毁了容,意志颇为消沉,沉默不语不吃不喝,似是有了求死之念。”

    陶商讪笑几声,无奈地摇了摇头。

    真想自杀的话,割脉抹脖子什么方法不痛快?就算手中没有兵器可以行凶,至不济还有个咬舌自尽的方法可以尝试尝试……非得用绝食把自己饿死这么惨无人道的方法?

    遭罪不说,而且失败的几率也未免太高了些吧?……摆明了还是不想死。

    不想死,那就说明还是有办法弄……就怕他一心求死,连机会都不给自己。

    “带我过去看看,他现在心情落寞,原本也是一位名将,诈然变成了残疾,有些想不开也是正常的,待我开导开导他便是。”

    糜芳随即引路,领着陶商来到了徐荣休息的帐篷内。

    徐荣躺在床榻上,右眼还是紧紧的包裹着白布,他的脸色蜡黄,双颧榻陷,极度消瘦,剩下的一只左眼目光呆滞地紧盯着帐篷上方,眼神直勾勾的,颇显落寞。

    旁边侍立的军医手中端着一碗米粥,正一脸无奈地看着他……怎们劝都不吃,神仙也难救啊。

    见到陶商和糜芳进来,军医端着碗无所适从,不知该如何行礼。

    陶商摇了摇头,示意无碍,并伸手从军医的手中接过那碗米粥,来到徐荣面前,低头静静地观察着他那已经被毁容的半张脸颊。

    “不吃饭,想绝食啊?”陶商出口问道。

    徐荣斜眼看了陶商一眼,慢慢地道:“你就是救我的人?”

    陶商露出了和煦的微笑,道:“在下是徐州刺史长公子陶商,将军猜的不错,救你的人正是我。”

    徐荣的独眼皱起了眉头,低声嘶哑道:“你为何要救我?我这般样子还有甚可救的?死了倒是干脆!”

    陶商多少能够理解徐荣现在的心情,失去一目,容貌被毁,成了一个残疾人,铁打的汉子心理上一时之间也接受不了。

    陶商轻轻地摇了摇头,劝解道:“将军太极端了,眼睛少了一个,但你还剩下一个,面容被毁了,但男子汉大丈夫,又何须要那么漂亮的面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活着,不比什么都好吗?”

    说到这里,陶商转头看了看帐篷内,不远处桌案上的一副正对着自己的铜镜,上面模糊的映出自己英俊的面容。

    话是这么说……但有副好长相还是挺养眼的,至少每天早上起来照镜子舒服。

    徐荣独目盯着他,不置可否。

    陶商用勺子从碗里侩出粥来,放在唇下轻轻地吹着热气。

    徐荣看着陶商的动作,慢慢地言道:“你别白费力气了,我不会吃的……”

    还没等说完,却见陶商笑着露出一口小白牙:“你想多了,我没说给你吃啊。”

    陶商将勺子里的粥直接塞进了自己的嘴里。

    徐荣的嘴角不由的抽动了一下,不知是眼睛疼的还是气的。

    陶商当着徐荣的一面,慢慢的吹着碗中的粥,一口接着一口的放进嘴中。

    徐荣仅剩的一只眼睛,狠狠地瞪着他。

    半晌之后……

    “陶公子……”徐荣嘶哑地开口道:“你能不能不要当着我的面……吃!”

    陶商笑着,微微地扬起了眉毛。

    “挺好吃的……你不想尝尝?”

    说罢将勺子递向徐荣的嘴边,米粥的香味随着热气飘进了徐荣的鼻孔中,陶商望见徐荣的喉结在一瞬间滚动了一下,脸上露出了一丝渴望,但又瞬时又隐匿而去。

    陶商明白,这汉子是真馋了。

    他现在眼上的创伤还没好,又刚刚脱离了危险期,浑身上下哪都需要补充营养和能量,怎么可能不饿?

    支撑他还在犟嘴的,不过是所谓的尊严而已……尊严每个人都会有,但不应该是在这种时候表现出来的,更何况陶商并没有剥夺徐荣的尊严。

    “吃吧,吃了才有力气谈别的。”陶商冲着那勺粥努努嘴。

    徐荣深吸了口气,道:“徐某不食嗟来之食。”

    陶商身后,糜芳闻言不由的怒了:“你这厮好生无礼!你可知晓,我家大公子为了救你,废了多少力气?孙策要杀你为其父孙坚雪耻!私藏你袁绍又险些找我家公子的麻烦,我家公子好不容易才……”

    陶商突然转过头,面色略显不快,冲着糜芳摇了摇头:“糜兄,不该说的不要说了。”

    糜芳这才忿忿不平的将话咽回到肚子里。

    陶商长叹口气,坐在徐荣的床榻边,若有所思地道:“礼记之中,黔敖呼唤饥民,谓之‘嗟!来食!’,饥民不食嗟来食,黔敖道歉,饥民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其谢也,可食’。”

    徐荣不解地看着陶商:“你与徐某说这作甚?”

    陶商挑了挑眉毛,劝解徐荣道:“既然曾子都说了,‘其谢之,可食’,那你看我对你还客客气气的,这饭你吃点也不算是嗟来之食吧?”

    徐荣闻言哑然,半晌之后咧嘴笑了一下,仿佛是被陶商给逗的。

    “陶公子,你这分明是诡辩,徐某可不是这个意思。”

    陶商笑着言道:“那阁下是什么意思呢?”

    徐荣长叹口气,摇头道:“阁下与徐某,乃是对立阵营,徐某不是贪生怕死之辈,吃了你的饭,岂不是要做那背主投敌之人?”

第九十七章 面见袁公

    听了徐荣的话,陶商略作沉思。顶 点 X 23 U S

    历史上有记载的文献都对徐荣这个出身辽东边陲的将领着墨很少……但至少陶商知道,历史上的王允、吕布等人在诛杀董卓之后,徐荣并没有和李一样反叛朝廷,而是以中郎将的职务,严谨的履行着王允的命令与李、郭汜的西凉军交战……

    可惜当时李等人掌握着西凉军的主要力量,而徐荣的战友胡轸又是个临阵降敌之人,徐荣等于以一部战敌方三部,而且兵力和战力远不及李等人,由此方在死在新丰之战,这也是在关于他的记载中,唯一的一场败绩。

    但徐荣既然能在董卓死后归降王允,陶商相信他应该就不属于董卓的脑残粉一类。

    听了徐荣的话,陶商笑了:“你的主人是谁?董卓吗?”

    徐荣哼了一声,道:“那是自然。”

    陶商不紧不慢地说道:“假如说有一天,董卓被朝中义士杀死了,其死后在名义上被归类为汉室的叛臣贼子?你还会为他殉葬吗?”

    徐荣的脸色有点发黑。

    先不说陶商这个“假如“举例举的恰不恰当……单说“殉葬”这个词算是个什么用法?

    陶商反应过来了:“殉葬……这个词用的是不太好听……我的意思是,你会为他殉情吗?”

    徐荣:“…………”

    “这词也不太贴切……我的意思是,你会为他殉……”

    “你别说了,我明白你是什么意思。”徐荣的眼睛被陶商气的更疼了,赶紧出言打断了陶商的话头。

    半晌之后……

    却见徐荣长叹口气,单目闭眼,默然不语。

    陶商见状,继续道:“听说徐将军出身辽东,不是凉州本地将领,之所以对董卓忠心耿耿,想必应是得到了董卓的赏识,欲结草衔环相报知遇之恩,这也是人之常情,陶某可以理解……但董卓所犯下的罪责实在是太大了,特别是焚毁洛阳一事,已是惹的天怒人怨,你别看他位高权重,但现在已经是天下众矢之地,将来的结局真的不好说,而且董卓年纪也不小了,我上次在战场见过他,看他的相貌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有生之年他若真能荡平天下还勉强,若是不能,其家族后代的结局会是什么,将军心中比我清楚……可将军觉得,董卓荡平天下,这个可能性大吗?”

    陶商的话触动了徐荣一根细微的神经,董卓虽然也算雄主,但的确是凶狠残暴,太不得民心,也太不得士人之心,能有今天的成就全靠血腥武力的威慑……

    这样做倒也不是不行,可问题是他确实一大把年纪,来日无多,而他身死之后,他的后代是否能够像他一样以血腥镇压继续威慑天下?西凉军的将领们各个都是桀骜不驯之辈,没了董卓还能否齐心?

    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

    想到这里,徐荣一边叹息着,一边摇了摇头,依旧是闭目不言。

    陶商又把盛粥的勺子递到了徐荣的唇边,言道:“焚烧洛阳迁移百姓,闹得尸骨遍野天怒人怨,洛阳迁移之战,你瞎了一只眼睛毁了半面的容貌助董卓断后,在我看来也算是报答了董卓的恩情……徐将军,陶某觉得你现在应该想想自己的归宿,男儿大丈夫,该报答的恩情既然已经报答了,给自己一条活路没毛病吧?……将军你一身本领,又正值壮年,莫不是就要这样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徐荣仅剩的一只眼睛有点发红,嘴唇微微有些颤抖。

    陶商又加了一把火道:“孔子曰:越是艰难越向前,何惧明枪与暗箭,越是艰难越向前,胜利就是我终点。”

    徐荣吸了吸鼻子,气道:“孔子没曰过这几句。”

    陶商眨了眨眼,道:“是吗?哦,无所谓了,反正有这个道理便是了……来,吃吧。”

    徐荣低头看了看那盛着米粥的勺,沉默了半晌,方才缓缓开口。

    “给徐某换一碗,这勺你刚才舔过了。”

    陶商:“………………”

    …………………………

    …………………………

    徐荣醒了,也肯吃饭了,剩下的就是慢慢静养,陶商对他的事暂时放下了心,开始着手讨伐白波军的战略。

    陶商心知肚明,皇甫嵩给他提出的难点,他自己是没有任何办法去达成的,能帮他解决这些困难的人,只有一个……这个人就是袁绍。

    于是乎,陶商第二天又去了洛阳城一趟,专门拜见袁绍。

    由于前番陶商主动向袁绍表示了附庸的诚意,所以袁绍现在对他非常的客气……徐州下辖三郡三国,陶氏可算一强助!在袁绍心中,陶商既然向他表示了归附的心愿,那徐州陶氏现在自然就属于他要真心拉拢的对象……至少不能让袁术诓骗了去。

    “陶公子今日来,是要辞行的?”袁绍笑呵呵的拉着陶商问长问短:“孟德也是刚刚跟袁某辞行,欲去扬州募兵了。”

    陶商看着袁绍拉着自己的手,心下直起鸡皮疙瘩……就算都是帅哥,陶商也不是很喜欢这样的小动作。

    不着痕迹的将手抽回,陶商对着袁绍拱手施了一礼。

    “袁公看的明白,眼下众诸侯这般势态,陶某留在这里无益,不如离开去干些有用的事。”

    袁绍笑容温和,面色很是关怀地看着陶商,道:“陶公子是打算回徐州吗?”

    陶商摇了摇头,道:“不然,想借袁公一语,再借一道向北而去。”

    “向北而去?”袁绍没想明白陶商的意图,笑容逐渐消失,摸着胡子缓缓道:“陶公子往北去,想做什么?”

    陶商拱了拱手,言道:“不瞒袁公,陶某这次北上,是有意为国分忧,去征讨西河白波谷的白波黄巾军。”

    袁绍听了这话不由的哑然,呆愣楞地看着陶商,一时间没有琢磨明白这小子的意图是什么?

    眼下各路诸侯都是着急回属地,召兵买马,谋取地盘扩大势力……这小子不赶紧回徐州帮他老爹干些有用的事,着急忙慌的去讨伐白波军干什么?……莫不是闲出屁来?

    袁绍轻咳了一声,劝道:“陶公子,不是袁某说你,没有益处的事,你最好还是少干……白波军实力不弱,其首领郭大麾下拥众约有十余万,其中就算是有不能上阵的疲弱之师,但善战者保守估计也得有四成,公子麾下不过一万人马……又何必去自讨没趣呢。”

    陶商平静地道:“袁公这话就错了,陶某率兵讨伐黄巾,为国平乱,乃是正事,怎么可以和利益挂上关系,社稷有难,陶某自当迎难而上,万死不辞。”

    袁绍闻言哈哈大笑……心中暗道二字真言:放屁!

    自打上次跟陶商掏心挖肺的接触了一次之后,袁绍便看出这娃儿不是个省油的灯,至少在同龄人中,已是翘楚之流。

    若是换成刚开始认识他,袁绍或许还会觉得他的话乃是感人肺腑的真挚之言……但现在咱们都刨心挖肺的谈过了,你还在袁某面前说什么‘社稷有难,万死不辞’……袁某并不仅仅是长得好看好吗?你我现在,谁不了解谁啊?

    见袁绍摸着胡子不说话,陶商心下暗自叹息一声,

    自己在袁绍这,看来拿原先那套也装不住了……不弄点实诚东西出来,袁绍怕是不会搭理自己。

    “袁公,白波军目前屯扎在西河,地处于并州境内,现听说黑山军四处招降纳叛,两军都是黄巾贼寇,万一以后合为一股……陶某觉的,对于袁公日后称雄河北,恐怕会极为不利。”

第九十八章 进军河内

    陶商的话让袁绍略微有些惊诧,大帅哥颇有深意地看了陶商一眼,心下暗自点头赞许。m.www.uu234.net

    在袁绍的心中,他也为自己日后规划了一个战略版图:就是‘南据黄河,北守燕、代,兼有乌丸、鲜卑之众,然后南向争以安社稷。’

    袁绍的算盘打的非常好,袁氏乃是四世三公的名门望族,而大汉朝的主要的经济与文化中心,就是黄河上下流域,袁绍以黄河为中心轴,向北拓展延伸,借助名门袁氏的声望,几可尽得中土之地的主要士族,从政治角度来讲颇有高度。

    而就地域来讲,‘南据黄河,北守燕、代’则是需要一统河北,冀、青、并、幽四州对袁绍来讲是霸业的根基,而想要达成这个战略目标,袁绍心里明白,他一定要想办法拾掇四个人。

    一是冀州牧韩馥、二是北平太守公孙瓒、三是黑山黄巾军首领、平难中郎将张燕、四是幽州牧大司马刘虞。

    这四个人中,韩馥身为冀州牧,名义上还是袁绍这个渤海太守的顶头上司,掐着袁绍的军需命脉,是袁绍马上要解决的第一个人;公孙瓒秉性直暴,麾下又有强兵,是袁绍早晚必须正面击溃的强敌,至于幽州牧刘虞,性情不喜征战,素有人望,袁绍曾有意立其为帝,然为其所拒,袁绍一时间还没有想到怎么料理此人。

    至于黑山黄巾贼首张燕,势力庞大,乃是天下黄巾第一大势力,袁绍暂时还不想招惹他……但也不能任凭其发展壮大,阻碍自己的计划。

    说实话,袁绍的战略构思并不是有多高深,但也不是一般人拍脑门就能琢磨明白的……可想不到陶商年纪轻轻,居然能针对此点跟自己谈条件,这一点倒是令袁绍颇为欣赏。

    陶商在袁绍面前很谦恭,这是袁绍除了外貌因素,欣赏这个年轻人的另一个原因;但除了谦恭顺从之外,谁也不希望自己的附庸是个窝囊废。

    思虑了片刻之后,突听袁绍问道:“陶公子如何知道绍志在河北?”

    陶商谦谨地言道:“袁公乃是当今天下众诸侯之中的第一豪杰,如今四方纷乱扰攘,若要大治,必非英雄出世不可,天下英雄虽多,然论及家室门第以及在各地名门望族中的影响力,也只有袁公能当此大任。然欲救国于危难,袁公必要先平河北四州,方才有大治天下的本钱。”

    说到这里,陶商欠了欠身,平和地道:“陶某既然已经倾向于袁公,也自当为袁公的壮志略尽绵薄之力,此番便先平了西河的白波军,以防他们日后与张燕合股,成为袁公平河北大业的绊脚石……也算是为袁公日后拿下并州,先扫平一点障碍,以为相贺之礼。”

    “哈哈哈哈!”

    袁绍闻言不由的哈哈大笑,这笑并不是说袁绍真信了陶商的话,但至少袁绍觉得这孩子说的有道理,这事对自己的战略版图足够有利,这就可以了。

    不得不说,这孩子说话唠嗑很中听,让人感觉受用……陶谦那老东西怎么会生出这么懂事的娃儿?挺有福的!

    此时此刻,陶商攻打白波军的目地是什么,对于袁绍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因为陶商已经把他此番行动对自己的益处和盘托出,而且理由也相对充分……既然是对自己有益的事,袁绍当然乐于接受。

    况且既然陶商主动亲近,袁绍自然也要表现出应有的肚量。

    “既然是对袁某有利的事,那绍便多谢公子了。”袁绍笑着点头道:“这样,回头绍置书与河内的王公节说一下此事,王公节与袁某昔日在洛阳乃是同僚,交情颇为深厚,公子你就暂且领兵先往河内驻扎,至于你讨伐白波军前期粮草和兵力不足的事,袁某倒是可以帮你想想办法。”

    袁绍这个人,凭心而论,才华、胆气、心胸等各方面,都是诸侯中的翘楚,历史上有人曾将袁绍评价为一个‘’色厉胆薄‘’的人,这只是因为他是失败者,失败者的人生,注定会有后人根据他失败的经验而赋予他的一些带有色彩性质的分析总结,这是不完全客观的。

    与魏武曹操相比,袁绍可能是差了一点,但谁又能否认袁绍确实有着出类拔萃的政治能力与军事才华?

    政治不过关,纵然有四世三公的名头,也不足矣整合河北四州的世家,更不可能使鲜卑乌桓效力;军事不过关,又岂能在初平三年大破袁术、公孙瓒、陶谦的三家联军?之后又连败臧洪、张燕、四营屠各、田楷、孔融等人?在与曹操正式对立之前,袁绍基本就没打过败仗。

    陶商觉得现在的袁绍对自己颇有几分宽宏的胸襟,在确定了既定利益的前提下,能够很迅速给予自己最大的支持,与袁术对待孙坚比较起来,完全就是天壤之别。

    单凭这点,袁绍至少比袁术强了一个段位……当然袁术也并不简单。

    陶商对着袁绍道了声谢后,方才咨询道:“不知袁公打算如何助我?”

    袁绍捋着胡须,道:“各路诸侯的粮草,在南路的都交由公路调度,而北面的则是韩冀州调度,韩冀州目前乃是袁某上官,眼下关系还不错,我可以请禀韩冀州,给你的一万军马预支三个月的粮草军需,这应该不是难事……但三个月后,却得靠你自己了。”

    陶商听了袁绍的话,心中暗自揣度,袁绍真是个细心人,用词真精准,形容自己跟韩馥的关系是‘眼下关系还不错’,看来等一过了这个‘眼下’,这俩人就得开始掰手腕子。

    “至于兵力方面……”

    袁绍继续道:“济北相鲍信、鲍允诚乃吾同僚,你们昔日又有一同追赶董卓的情谊,他为人刚直,对黄巾深以为恨!袁某亲自请他助你,想必他不会不给袁某这个面子;另外白波军屯于白波谷,前年也曾径通河内郡,直攻洛阳,对河内太守王公节来说,也算是一个巨大的威胁,犹如猛虎在邻……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公节想必亦深恨之,他前日已经回返河内,绍便再修书一封,卓他与你共同出兵,攻打贼寇……但王公节在河内上任时间不长,河内当地有四大望族对他也是颇多掣肘,他有没有能力助你,这个袁某却是不能保证。”

    陶商心下暗自惊叹,难怪孙坚在袁术麾下受那么大的委屈也要憋着……四世三公的袁家手中的资源和可以调配的社会能量确实和一般人不一样!陶商无力解决的事,感觉袁绍轻轻松松的就帮他捋顺明白了……果然是树大底下好乘凉。

    而且袁绍把话说开到了这种地步,陶商心中真的是感激了。

    “袁公如此厚意,实在让陶某汗颜愧疚了。”

    袁绍见陶商一脸陈恳之色,心下也是颇感安慰,道:“你既许诺诚心助吾,又何分彼此?陶公子放心,只要你肯诚心待吾,绍定不相负……袁某还有要事,这次便不能与你一同出兵剿贼了,在此助你能旗开得胜。”

    陶商知道,袁绍口中所言的要事,肯定是要回军谋夺冀州。

    事情既然已经谈妥,陶商与袁绍又客气了几句,然后便随即告辞。

    ……………………

    ……………………

    回了营寨,陶商一面派人联系鲍信,一面命令糜芳和诸位校尉、都尉整顿兵马,克日北上前往河内屯扎。

    然后他又将皇甫嵩和王允请到了自己的帅帐。

    王允兴许是疼爱自己这个义女,来帅帐也要领着貂蝉,不知是什么臭毛病,而貂蝉走到哪又都领着小莺儿……跟她干爹一个臭毛病。

    不过陶商也觉得无所谓了,正好这件事跟她们也有点关系。

    进了帐篷里,小莺儿便羞怯地看着陶商,言下似是有些犹豫,但还是壮着胆子道:“陶老爷,你上回给姐姐的饴糖……夫人没吃够……”

    陶商的后脑勺上一团黑线……到底是姐姐还是夫人,真乱!

    “到底是姐姐没吃够,还是你没吃够?”

    小丫头的脸一下子涨的通红,喃喃道:“都……都没够。”

    这小丫头,嘴真壮……同样是眼睛有毛病,你看看这孩子的心态多好!再瞅瞅徐荣那要死要活的样,吃个粥磨磨唧唧的差点没把喂粥的给折磨死……

    陶商笑了笑,道:“你是不把我剥削干净便誓不罢休啊。”

    说罢,还真的从袖口中拿出一块饴糖递给了小莺儿,拍了拍她的头。

    小莺儿怯生生的转过去,将饴糖递给了貂蝉。

    貂蝉轻笑着接了过去,转手却又放进了小莺儿的嘴中。

    小姑娘含着糖,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貂蝉却向着陶商一伸手,露出幽怨的神色:“我的份呢?”

    陶商愣住了:“你的份,不是刚让你塞进她嘴里了吗?”

    貂蝉没有回答,一双杏眼只是定定地看着陶商,眸中传达的意思除了幽怨就是楚楚可怜。

    陶商笑了,无奈地摇摇头,也取了一块饴糖递给了她。

    貂蝉的脸一下子就化开了,露出颠倒众生的灿烂笑容。

    “这样才对……”貂蝉并没有吃,反倒是将那块糖收在了随身的秀囊中。

第九十九章 自波城

    见貂蝉没有吃那块糖,反倒是收藏了起来,陶商不由感到非常奇怪。www.uu234.net

    “你这也太小家子气了,一两块饴糖而已,还用得找这么较真特意留着?吃就是了。”

    貂蝉只是微笑,却故意不去理睬他,秀丽的脸庞却在不知不觉间变的又有些发红了。

    王允眨了眨眼,似是看出了什么端地,心下不由的暗笑……女大不中留也。

    但王允毕竟出身于太原王氏,昔日亦是朝堂党人,在男女之事这方面倒是颇有深沉,只是轻咳一声,并不点破,而是选择了转移话题。

    “孩子,你着急找老夫和义真前来,不是不有什么要事?”

    陶商转过头,对着王允道:“王司徒,我已经跟袁盟主说明,要先提兵前往河内,会和济北相鲍信和河内太守王匡,讨伐白波军,暂时不回徐州了。”

    陶商早就跟皇甫嵩商讨过这件事,所以皇甫嵩听了这消息倒是没什么惊讶,反倒是王允和貂蝉等人露出了惊讶的神情,小莺儿则是看不出什么申请波动,安静安静的站立在了貂蝉的后面,瞪着空洞的大眼睛,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王允难以置信地盯了陶商一会,半晌方才开口言道:“白波军虽是流寇,但势力不小,其军去年曾与董卓女婿牛辅交手,牛辅亦不能胜……你如何能赢得了他们?”

    陶商笑了笑,道:“车道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有些事看似很难,但只要仔细筹谋,却不一定没有办法,况且我这次去找袁绍,他不但帮我想办法先解决了三个月的粮草军需,还帮我邀请鲍信和王匡一同进兵,这仗还是颇有胜算的……最重要的是……”

    陶商冲着皇甫嵩一伸手,笑道:“最重要的,还是有对黄巾军无比熟悉的皇甫公帮我,牛辅那样的裙带子弟又怎么能和我们相提并论呢?”

    王允的政治敏感度较强,问了一个关键的问题:“纵然如此,你好端端地不回徐州,讨伐白波黄巾作甚?……是何目地?”

    陶商义正言辞地扬起脸:“为国分忧。”

    王允闻言皱了皱了眉头,挺好听的四个字,怎么从这孩子嘴里说出来就这么别扭呢?

    话虽如此,王允却也不点破他。

    “但北上劳师远征,毕是军旅之事……”陶商说到这里,似是有些犹豫,道:“你们几个又是长者、又是女眷的,随军未免辛苦,而且不太方便……不如我让糜芳,权且派人先送你们回徐州去,王司徒也可先与我父亲见个面?如何?”

    王允闻言,一点头刚想答应,却突听貂蝉开口言道:“我们这几个人……还是随陶公子一起去河内吧……也好有个照应。”

    王允愣愣神,暗叹口气,心下暗笑这女儿的心思当真明显……也罢,她既有此心思,陶商亦是出身名门,与太原王氏算是当门,老头子我助孩子一助,又有何难呢?

    陶商则是感到奇怪:“我出征打仗去,需要什么照应?”

    貂蝉脸色一红,心中暗骂一声呆子。

    貂蝉斟酌着话语,断断续续地道:“不是陶公子你需要照顾,而是我们几个……又是老弱……又是女眷的,从洛阳到徐州,横跨整个中原之境……保护我们的兵少了……中原贼寇甚众容易有危险……可派的兵多了,岂不又耽误公子的大事……总之……总之呢……总之我们几个跟着公子就对了。”

    陶商不由诧然地来回瞅着几人。

    “这算是什么……理由?”

    “不错。”王允站起身来,对着陶商道:“老夫女儿说的也有些道理,中原贼寇甚众,我们这些老弱跟着你的大军倒还安全一点……况且我们到了河内郡之后,便在河内城中安顿,你等自去讨伐白波军便是,老夫等人不给你找麻烦。”

    王允都这么说了,陶商暗道那也只能如此。

    “好吧,随你们心意……到了河内郡,你们便好好的在城池中待着,我则联合王匡和鲍信出兵白波谷。”

    ………………

    ………………

    白波谷临近河东郡临汾县,白波军首领郭大率众在此处建垒。

    郭大昔日亦是三十六方渠帅之一,不过名气不显,但随着黄巾起义被镇压,各方渠帅开始各自为营,郭大借着白波谷的险要地势浑水摸鱼,倒是一点一点的将白波军的名气扬了出去。

    近几年来,郭大麾下的白波军卒连带家眷亲属,已经发展到了十六万人,其麾下有四名黄巾副帅为其臂膀。

    第一名乃是杨奉、第二名是韩暹、第三名是李乐、第四名是胡才。

    这几年来,白波军不断的攻城略地,袭扰城池,连下过太原郡、河东郡、河内郡,并州很多的普通百姓都受到白波军的袭扰,苦不堪言,只能纷纷迁移,南下逃往关中或是东向奔赴黎阳。

    也不知是凑巧还是确实有本事,白波军自打去年击溃了董卓女婿牛辅的部队后,一时间竟然声名大噪,威震河东,隐隐成了继黑山黄巾张燕、青州黄巾司马俱、徐和之后的黄巾中又一大势力。

    白波军所屯扎的白波谷,如今已经被白波军改造成了堡垒,类似于一个军事基地一样。白波军首领郭大,将这要塞命名为自波城。

    自波城东濒汾河调流,背依绝壁,隔河为古晋阳与河东的间谷大道,地处晋中与晋南交通明喉和战略要冲。其背垒都是白波军人为制造的悬崖冲沟和务上成墙的巨大土堡。土堡之中,大的周长最小的也有一里。堡城墙高三丈,厚两丈,各土堡间均有地道相通,战时可以利用地道转移兵力,令敌人指手不及,土堡外还挖有护保壕。

    白波军的土堡大都依崖而建,尽可能借助悬崖代替板筑城墙。

    郭大就是凭借这样的险峻工事,视任何讨伐官军如无物。

    ……………………

    ……………………

    在与袁绍达成协议之后,陶商终于收拾兵马,向着河内之地进兵。

    与他一同前往的,是济北相鲍信。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英雄人物数不胜数,类似于鲍信这样英年早逝的人物,使很多后世的人都忽略了他。

    但是与鲍信相处几次下来之后,陶商发现,这位鲍相国的胸襟颇为宽大,且忠君爱国之心在众诸侯中可谓是首屈一指的。

    前番追董卓,鲍信经过陶商的劝解,毅然决然的出兵相助,而这次袁绍请他与陶商一起讨伐白波军,鲍信也是毫无推阻之意,一口便答应了下来。

    二人一同前往河内的途中,鲍信也与陶商多有交集,对于当今天下的纷乱局面,鲍信显然是颇感痛心疾首。

    面对鲍信的忧国忧民,陶商也不知道该怎么劝他,只能是尽量捡一些好听的话去安慰他……

    “鲍将军,我觉得天下如今虽然纷乱,但并不是没得救,就好比袁绍乃是四世三公,名门之后,其本人也颇为宽宏,我感觉以他为轴心,众人齐心,日后定可以匡扶天下,救万民于水火。”这一日行军途中,陶商和鲍信又说到了天下纷乱之事,陶商便用此话来试探鲍信。

    鲍信闻言,深深地看了陶商一眼,摸着胡须道:“陶公子真的是这么认为的么?”

    看着鲍信的神色似是有点不对,陶商的心中不由得来了些兴趣。

    “那依照鲍将军之见,当今天下,除了袁绍外,谁有能力匡扶寰宇呢?”

    鲍信很严肃地对陶商道:“陶公子,你信不信,当今天下,能够统率群雄拨乱反正的人……唯曹操也!”

    陶商微微挑了挑眉毛。

    想不到鲍信这个人……还挺有眼光的嘛,眼神还是挺毒的。

第一百章 泰山巨平兵

    前往河内的路上,鲍信与陶商正在交流互动。www.uu234.net

    “陶公子。”鲍信接着适才的话题道:“在你前番邀请鲍某与孟德共同追击董卓之时,鲍某就感觉你与一般的年轻子弟不一样,年纪轻轻的,见识与胆略都比常人要强上许多……而这一次你又敢主动进军讨伐白波贼,着实是令鲍某人对你又多了几分高看。看来公子虽然年少,但一腔忠君报国的热血,却是不比旁人要少啊。”

    陶商呲呲牙,心中暗道一声惭愧……

    鲍信是忠君报国的,这一点陶商非常相信。

    但若说自己是忠君报国的人……陶商怕这话由自己说出来容易遭天打雷劈。

    “鲍将军……过赞了,陶某承受不起这样的评价。”

    鲍信哈哈一笑:“陶公子何必如此过谦呢?”

    “这回真不是谦虚……”

    看着陶商谦谨推辞的样子,鲍信满意地点了点头,这孩子被陶谦教育的很好……颇有谦谦君子之风,将来可能会是汉室的栋梁……自己身为前辈,这次需得好好扶持帮衬,不能让这么好一个苗子被毁了。

    “陶公子,你虽有心讨伐白波军为国除贼,但白波军的势力毕竟还是颇为雄厚,仅有你我两路外来兵马,粮草又不甚多,要对付他们可谓是困难重重……这次前往河内,咱们还需得想办法,说动王公节一同与咱们进兵才是。”

    鲍信口中,所说的王公节,自然便是关东众诸侯之一的河内太守王匡。

    陶商听了鲍信的话,随即问道:“鲍将军,在下在酸枣会盟的时候,跟这位王府君没有什么交集,最多就是说过几句话……你们俩熟吗?”

    鲍信笑了下,道:“要说有多熟算不上,但还是比较了解的,毕竟当年都曾在大将军麾下做事。”

    鲍信口中的大将军,指的便是昔日权倾一时的大将军何进了。

    “当年,王公节在大将军麾下任府掾,与鲍某、袁绍、曹操等人皆是同僚,王匡的性格跟我们不太一样,他本人不吝啬,也颇为好施,但就是有一个不大的毛病……”

    陶商闻言好奇:“什么毛病?”

    鲍信苦笑道:“怎么说呢?……唉,他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太胆小了。”

    “胆小?”陶商闻言奇道:“怎么个胆小法?”

    鲍信咧了咧嘴,无奈笑道:“怎么说呢……王公节当日受何大将军征辟为府掾,可算是有知遇之恩……何大将军被张让等阉贼谋害之后,众人听到这个消息后,第一反应皆是欲除掉阉贼为大将军报仇,可你知晓王公节知道这事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吗?”

    陶商一耸眉毛道:“难道他叛变投敌了?”

    鲍信咧了咧嘴,摆了摆手:“那倒还不至于,不过他的第一反应居然是要收拾行囊,躲回家乡……幸亏有袁本初登高一呼,联合众人剪除了阉患,王公节这才勉强留在京师。”

    陶商闻言恍然地点了点头,这个王匡的举动,有点像糜芳……改天可以让他俩认识认识,意气相投结为兄弟。

    鲍信无奈道:“可是没曾想到的是,众人终于剿灭了阉贼之后,王公节居然还是怕事担心,终归还是选择返回故乡观察时势,也不知他怎么就这般思恋家乡……不过幸好算他朝中还有些人脉,没多久朝廷索性给他个河内太守的外放空缺,算是随了他的心愿吧。”

    “哦!”陶商恍然地点了点头,道:“既然这位王府君是这样的人,那我们为何一定要拉上他一起去呢?不会拖后腿吗?”

    鲍信闻言笑笑,道:“陶公子,这你可就是有所不知了,王公节性格虽然谨慎,然盘据河内,其属地离洛阳甚近,当日诸侯皆响应讨董之时,王匡属地离董卓老贼最近,前期着实是孤军和董贼实打实的来了几场硬仗,竟也让老贼对他刮目相看,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陶商皱着眉头想了想,道:“莫不是王府君深藏不漏,用兵如神乎?”

    鲍信笑着摇摇头,道:“陶公子,这你就有点想多了!”

    顿了一顿,鲍信又继续道:“王公节性格懦弱,河内又有四大望族掣肘制衡,然其终能立足河内的根本原因,乃是因为他麾下有一支强军!”

    “强军?”陶商疑惑地看着鲍信,道:“什么强军?”

    “泰山军。”鲍信笑着道。

    “泰山军……”陶商略微感觉好像依稀听过,但一时没回忆起来:“这支兵马很强吗?”

    鲍信点了点头,对陶商道:“不瞒陶公子,其实鲍某麾下的兵将中,有很多士卒亦是泰山兵,只因皆出自泰山郡,故而以此命名,不过鲍某麾下的泰山兵,皆出自我的家乡平阳县……但泰山郡十二县中,若论最精壮的士卒,应是出自巨平……如今王匡麾下的泰山兵,皆是昔日招募的巨平精壮。”

    陶商疑惑地道:“泰山巨平的兵卒为何便是精锐?”

    鲍信笑着为陶商解释道:“你徐州军中,最精锐的兵马是什么?想必陶公子应该知道吧?便是丹阳兵了,丹阳兵之所以善战,乃是因为丹阳山险,民多果劲,升山赴险,抵突丛棘,若鱼之走渊也……”

    陶商若有所思道:“这是因为环境……”

    鲍信点头赞同道:“不错,泰山之地亦是一样,宿恶之民,放逸山险则为劲寇,将置平土,则为劲兵,泰山巨平周边环山,其山连横兖州、青州之地,山区之地自然便容易出劲卒!所以,咱们若是能说动王匡,与你我共同出兵,这胜算便可大增了!”

    陶商闻言恍然大悟,又道:“按照鲍公的说法,王府君胆子小,他会和咱们共同出兵吗?”

    鲍信皱起了眉头,道:“公节与本初交厚,若是有本初置书于他,应该是不成问题,但依鲍某的耳闻……河内目前,有几大望族,似有掣肘公节之能,就怕这些望族不依……”

    ………………

    ………………

    白波谷,自波城多年不曾有过客人,但是在最近,首领郭大却迎来了一位使者。

    这位使者也分属黄巾军,乃是青州黄巾军首领司马俱的麾下,进入白波谷后,直言要见首领郭大,言之有要事相告,非郭大之外的人不能告知。

    白波黄巾军的士兵便将那使者引入了自波城的正厅。

    自波城的正厅建立在白波谷正当中,山路崎岖,寻常人不认识道的,根本就上不去,沿途树林茂密,山路崎岖,越往上走越陡,几十间木搭的平房高高低低地建立在山峦之上,当中最大的一间便是白波黄巾贼首们聚义的地方。

    正厅中坐着一名胡子拉碴的粗狂大汉,便是白波军贼首郭大。

    此刻郭大正和麾下的四名副帅围坐在一起,一边豪爽的喝酒、推杯换盏,一边高声叫骂,口中淫词滥调不绝,厅内喧嚣至极。

    少时,白波黄巾军守卫引着那位青州黄巾军的使者进了正厅,白波军的五名贼首被吸引了注意力,方才转过头来。

    白波军第四大帅李乐打了个酒嗝,醉眼蒙松的打量着那个使者,骂引路的小卒,道:“混账崽子!这是谁啊?咋随意就领到这来!没看到爷爷等正忙着呢!”

    白波军士卒急忙道:“渠帅!四位大方!此人自称来自青州,乃我白波军同袍之义士,奉大贤良师嫡军之命,特来给郭渠帅传信,事关两军生死存亡,非要见了渠郭帅才肯说,小的不敢怠慢了他,方才领其至此……”

    话还没说完,便见李乐狠狠地啐了一口,怒道:“啊呸!大贤良师嫡军?大贤良师都死了快七年了!尸体都烂的透透的了,哪还有什么所谓的大贤良师亲军……”

    那青州黄巾使者闻言不满,皱了皱眉,道:“这方大帅此言差矣,大贤良师虽死,然我太平道尚有黄天巫在世,我青州一方在司马大帅和黄天巫的聚集下,聚教众不下百万,焉不是大贤良师亲军?”

    白波军第三大帅韩暹冷笑了一声,道:“司马俱和徐和昔日在我太平道,不过低层教众,仗着有黄天巫在手,欺引教众来投,聚众百万有甚稀罕?可惜我前几日得到了消息,黄天巫在濮阳遭受战乱之后,已是不知所踪,司马俱失去了哄骗天下太平道教众的棋子,青州黄巾各方渠帅对他以有微辞,现在他已是祸起萧墙,这时候还派人来跟老子摆架子?是不是有些过于高看自己了。”

第一百零一章 五 贼

    古代称女巫为“巫”,男巫为”觋“,合称“巫觋”。

    那自称青州黄巾军使者的人昂首挺胸,闻言似是颇有些许怒意,道:“李帅,小人敬你是白波军一方统领,昔日亦曾是太平道义军重镇,此番特奉命前来,希望能与贵军合流,重挽黄天声势,李帅纵然瞧不起我青州太平道众人?也不该出言亵渎已故的大贤良师!如此无礼,你又怎好意思自命为义军之士?”

    大贤良师指的便是昔日的黄巾首脑张角。

    “混账!”李乐闻言不由的勃然大怒,猛的起身到一旁的武器架上拿下一柄大斧:“老子看你是活腻了!”

    “老四!”白波军大渠帅郭大突然开口,喝止了李乐的行动:“侮辱已故的大贤良师,确是你的不对!”

    “是……大哥。”李乐虽然脾气暴躁,但对渠帅郭大却还很是尊重,郭大说他不对,他自然就觉得自己不对,哪怕郭大说是条狗,李乐都能掉头承认,还会‘汪汪‘的叫上两声。

    白波军一位渠帅,四位副将,虽然是上下级,但平日里却以兄弟相称,渠帅郭大乃是老大,杨奉是老二,韩暹老三、李乐老四、老五是胡才……

    名义上是军队,但体制上倒是弄的跟占山为王的草寇颇为相像。

    郭大也有点喝多了,晃晃悠悠地站起身来,瞅着那使者,奇道:“大贤良张天师已归道统多年,我白波黄巾军与你青州黄巾也是一向不归于一道,司马俱那厮丢了黄天巫,失去依仗,河南各处诸侯现在都盯上了他,他如今在青州站不住脚,却想来忽悠老子,嘿嘿,他若是害怕……何不去投靠褚飞燕那蛮子?”

    使者摇了摇头,道:“黑山义军的张渠帅,实力虽然在现下的诸位渠帅中执牛耳,但要统领我家司马渠帅,身份却还不够格!司马渠帅有亲笔信笺一封,要小人亲手交给郭渠帅,请渠帅过目之后,心中自然明白。”

    说罢,从怀中掏出一份包裹的严严实实的简牍,双手上举过头顶。

    白波军的侍卫急忙接了过去,给郭大递上,郭大伸手一把拿过,抖落来看……

    但见郭大将简牍上面的内容读完,脸色却变得前所未有的深沉,眉头都挤在了一起,少时便将简牍卷起,若有所思。

    使者问郭大道:“郭渠帅现在明白了吧?方今天下,咱们这些太平道众若是分而自立,早晚必为汉朝各个击破,可是若想集中于一道,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契人,而黄天巫则是能吸引天下太平教众聚心的最后希望。”

    “哼!”郭大哼了一声,冷笑道:“老子难道还不知道司马俱的想法?他若不是失了黄天巫,焉能在这时候想起老子来?如今他听了风言,疑黄天巫在司隶之地,就想让老子举兵帮他找人,想的未免也太天真了吧?再说了,就算是找到黄天巫,老子也不见得会把人交给他!”

    使者叹了口气,道:“郭渠帅若是想拥黄天巫自立,倒也不是不行,司马渠帅曾说,我数十方黄巾义士分散四方,各自为政,早晚必倾覆……我主毕生之愿没有其他,只想继承张天师的遗愿,推翻汉室江山,立黄天而救天下!至于汉室江山覆灭之后,我主却并无自立之心,郭渠帅若能拥戴黄天巫,推翻汉室朝廷,司马渠帅愿意奉郭渠帅为尊,绝无怨言……另外,我主在司隶的探子回报,济北相鲍信和徐州公子陶商,已经联合起兵前往河内,其意似在白波,请渠帅千万小心。”

    郭大闻言面色变的缓和,沉默了半晌之后方才长叹口气,缓缓道:“回去告诉你主,其此番得了消息,派人前来报信,老子很是感激……你跟他说,徐州军和鲍信欲讨伐自波城,老子知道了,今日权且记下这个好,日后有机会,定然相报!”

    使者拱了拱手,道:“司马渠帅说了,截天夜叉何曼数月前便是在济北和颍川之地,先后败在了鲍信和陶商的手下,鲍信善战,那陶商此次在诸侯讨董的战事中,也甚是露脸,皆非等闲之辈,郭渠帅切要小心为上,不可步了何曼的后尘……”

    “呸!”老四李乐狠狠地啐了一口,怒道:“何曼算个屁,也配跟我大哥一比高低?”

    老三韩暹讥笑道:“昔日牛辅都败在我等的手里,区区徐州军和鲍信也想吃下我们?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老五胡才亦是道:“要打便打,爷不怕他!”

    使者摇头叹气,也不多说,随即拱手向白波军的五位首脑告辞,郭大也没有怠慢,亲自将他送出了门。

    待那使者走后,一直没有说话的白波军老二杨奉突然开口了:“大哥,那黄天巫的身份到底是真是假?……最近听说褚飞燕也在到处派人搜罗此人,传言莫不是真的……?”

    郭大摇了摇头,没有直接回答杨奉的问题,而是道:“咱们还是先想想怎么对付徐州军和鲍信的联军!其余的,以后再说。”

    老四李乐气的直跺脚:“那鲍信忒的可恶!我们又不曾惹过他,他好端端的,讨伐我们作甚!说什么也得给他点厉害瞧瞧!也让他知晓我白波军的手段!”

    杨奉寻思了一下,对郭大道:“大哥,鲍信和徐州军若是来白波谷,则必然屯兵在河内,要不……咱们就去河内附近,劫掠一下示威,顺便给王匡提提醒?”

    郭大闻言忙道:“二弟此言何意?”

    杨奉在白波五贼中,属于最阴险狡诈的一个,他嘿嘿一笑道:“鲍信和那徐州的陶商,若要攻打白波谷,则必然屯兵于怀县周边,鲍信不熟悉白波谷的情况,他定是准备说动河内太守王匡与他们一同出兵,那王匡乃是胆小之人,我们在鲍信说动他之前,出兵四处劫掠,毁他县城周边几个村舍,王匡爱惜羽毛,自知轻重,断然就不愿意得罪我们了!届时只要王匡不出兵,鲍信和徐州军都是外来的无根之水,又能坚持到几时?要对付他们便易如反掌。”

    郭大闻言点了点头,扫视了一圈这四个兄弟,嘿然道:“二弟此言甚善,小的们也好几个月不曾出去打野食了,咱们自波城也不能空吃白食,这次正好出去猎猎食打牙祭,也算给弟兄们填填油水!”

    杨奉突然想起一件事,急忙嘱咐其余四名白波首领道:“兄弟几个,此番去河内劫掠,要切记一点!河内多望族,势力大,几大世家盘踞河内百年,根基深尚在其次,若是招惹了他们,令其铁心支持王匡出兵,可是不妥……咱们若要打野食,切记吩咐各部只抢平民百姓,不可招惹河内的世家。”

    李乐抬手一抹鼻子,笑道:“二哥放心吧!咱们去年战牛辅时,又不是没从河内打通过!哪个招惹那些世家了?兄弟们这点道理还是懂的。”

    杨奉闻言这才放心。

    郭大嘿嘿冷笑几声。

    官军想要讨伐我们白波?老子偏偏给你来个反其道而行之,先去劫掠你们!看看咱们到底是谁来讨伐谁?

第一百零二章 河内能人

    河内郡的治所乃是在怀县,地处一片景色秀丽的山麓与河道之间,城池规模不大,但建设的很有规矩,临近怀县的这一路之上,陶商在田野乡间看见了数量非常庞大的养殖牲畜,有牛、有马、有羊……各种小动物。

    鲍信告诉陶商,河内相比黄河上游的其他郡县,确实多有养殖牲畜,但大部分都属于当地世家的私产。

    河内多望族,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平邑平氏,源出于姬姓,其祖乃是战国时期韩国君韩哀侯,后传至今便以封邑名称为姓氏。

    继平邑平氏之后,尚有野王县的李氏,温县司马氏等等。

    鲍信说的这些望族中,最吸引陶商注意力的,毫无疑问便是温县司马氏了!

    不知道这一次来了河内,有没有机会见一见河内的司马世家中人……不过那位鹰视狼顾的司马懿,现在应该只有十岁左右的样子吧,比起自己还小了六七岁,估计想要见到也是不太可能,毕竟陶商再不要脸,也不能屁颠屁颠地跑到司马家,说要瞅瞅你家小子是不是长了一副奸相。

    时光如水,不知不觉间,徐州军和鲍信军已经开拔到了怀县,而河内太守王匡,亦是很客气的亲自出城迎接。

    陶商在讨董联盟见过王匡,印象不深,也没说过几句话,主要是这位王太守貌不惊人,既不英俊潇洒也不丑的骇人,想要对他印象深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不过今日的王匡身边倒是有一个人引起了陶商的注意力,这个人一身的深褐色袍衫,身材精壮但是貌不惊人,下颚有几缕很长的胡子,面貌刚正和善,一看就是那种办事精细干练之人。

    真正引起陶商注意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的外貌和气质,而是王匡在向陶商和鲍信介绍他的时候,报的名字是:“河内从事韩浩。”

    韩浩是河内的本地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韩浩聚徒众保护县城,其名声因此事被流传开来,河内太守王匡到任后,因其名声征召韩浩为从事,会盟初期命其领偏师在盟津相助拒抗董卓。

    董卓亦是听说了韩浩之名,特意抓住韩浩的舅舅杜阳招降引诱韩浩,韩浩不从,因而名气更大。

    赔了舅舅赚了名气,韩浩这买卖不知道做的值还是不值。

    历史上王匡去世之后,夏侯闻听韩浩之名,亲自来与他相见,对其才华深感佩服,便让韩浩作为自己的部将。

    东汉末年将星荟萃,能人辈出,韩浩的故事并不算是耳熟能详,但实际上,这个人在加入了曹操的阵营之后,为曹魏集团初期积蓄力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韩浩所立下的第一个大功,是东汉兴平元年,吕布偷袭兖州与夏侯交战,吕布曾派人到夏侯营中诈降,趁机劫持了夏侯!

    没错,不要怀疑,汉末群雄争霸,刺客、暗杀、劫持的种种案例非常之多,不像现代人想象中的仅靠战场正面拼杀。

    很多现代人觉得,古代位高权重的人不会轻易被这种小伎俩搞定,事实上被这种小伎俩弄死的高官和猛将非常多,古代防卫没有科技成分,暗杀绑票的成功率非常之高。

    夏侯被挟持之后,韩浩率兵赶到营中,先平定了混乱,又怒骂诈降军道:“汝等凶逆,乃敢执劫夏侯将军作为人质,难道你们不想活了?而且我身负讨伐叛贼的使命,难道我会因为一个将军,就放任你们为所欲为吗?”

    说完这话,韩浩又对着夏侯哭道:“国法如此,我不得不这样做!”立即召集士兵攻打劫持者。劫持者害怕得连连叩头,说:“我们只求给我们路费,让我们回去吧!”韩浩痛斥劫持者的行为,将他们全部杀死。

    韩浩做的这件事在当时可谓是盛传一时,就连曹操也褒奖了他的作为,称他这种作法为万世之法,并发布命令,今后如有劫持人质者,可以连同人质一同消灭,不用顾忌人质。

    不过韩浩办的这件事,在陶商看来非常值得商榷,运气成分较重。

    曹操夸奖韩浩,是因为人质救下来了,所以放了个马后炮!

    主要那天被劫持的人是夏侯,若是换成曹操自己被劫持了,韩浩还要连同人质一起消灭,估计事后八个脑袋也不够曹操剁的。

    另外还有吕布派去劫持人质的手下……办这种事的人,一般都是九死一生,必须要挑选忠心耿耿,有视死如归的精神的死士!要么事前帮这些杀手处理好身后事,要么许诺刺客殉身后善待其家属或是以其家属为人质……

    可是吕布很显然没有布置这些前期工作,派去劫持夏侯的人完全属于心血来潮型,在得手后被韩浩一吓唬,居然放了人质跪地磕头,还请韩浩给他们路费回家?

    拜托你们是刺客好不好,从劫了肉票开始,你们就已经没有了退路!事到临头,就算是撕票也比跪地求饶要强吧?难道放人后你们就能活命?

    陶商很好奇历史上的吕布是废了多大的心血,才能在茫茫人海选拔出这些“优秀”的人才。

    韩浩为曹魏集团所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与枣祗共同向曹操提出了屯田制,属于屯田制的发起人之一,并亲自参与制定屯田章程,协助枣祗屯田,为曹操解决了困扰已久的粮食问题。

    相比于韩浩瞎猫碰死耗子般的从刺客手里救下夏侯,陶商对韩浩参与屯田的事情更感兴趣。

    …………………

    …………………

    在怀县的城外,王匡非常热情地迎接了鲍信和陶商:“想不到这联盟方一散,诸公方各回属地没多久,允诚和陶公子便来王某人之辖地,怀县地小,招待不周,二位可勿要说王某的不是。”

    鲍信翻身下马,对王匡拱了拱手,道:“公节这是说的哪里话?同是为国效力,何分彼此。”

    王匡哈哈大笑,摇头道:“允诚这忧国忧民之心,还真是一点都没变。”

    说罢,又转头看了看陶商,道:“陶公子年纪轻轻,但所言所行,却都是为国尽忠之举,着实令人敬佩的紧……袁本初来信于我,言之公子主动请缨欲伐白波贼,卓王某多多相助,陶公子年纪轻轻,便有如此雄心壮志……真丈夫也!”

    陶商微微一笑,道:“王府君既然这么说,那陶某就不客气了,这一次说不得还有很多事要麻烦您。”

    王匡笑道:“这就对了,到了河内郡,允诚和陶公子便把这当成自己的家,待的越久王某人便越高兴。”

    他这话言者无心,陶商听了却直撇嘴……住的越久不就越代表征讨白波军的事不利?王府君这客气话也不知是怎么寻思说的。

    陶商勉强笑了笑,又道:“王府君,陶某还带来了您的两位旧友,不晓得你想不想见上一见?”

    王匡闻言一怔,他一时半会没反应过来,不知道陶商那里如何又多出了自己的两位朋友?

    正疑惑间,却见陶商和鲍信的身后,那架很大的马车上,车帘被一人拉开,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自车内闪出半个身子,对王匡言道:“公节,你可还记得老夫?”

    王匡一看这人顿时恍然大悟,忙道:“王某人旧日曾在京师任职,如何能不认得司徒大人……哦!记起来了,数十位公卿中,王司徒和皇甫公将往徐州之地居住!怎么您二位没回徐州,也跟陶公子到河内来了?”

    王允哈哈笑道:“此事说来话长,有机会让陶小子慢慢告诉你,反正他最喜欢跟人斗嘴……对了,公节,朝中公卿中,居于你河内的人,是谁来着?”

    王匡忙道:“本初差遣,令王匡好生安顿大司农周忠与卫尉张喜,匡这就命人去请二位公卿到太守府,摆下酒宴,也好让司徒大人和皇甫公与他们二人叙叙旧。”

    王允见王匡这么懂事,不由满意的点了点头。

    进城的这一路上,有王允和皇甫嵩这俩老前辈在,王匡便也顾不得陶商了,一路上只是驾马在两位公卿的车架前,与二人攀谈。

    而陪伴陶商的,正巧变成了那位陶商很感兴趣的从事韩浩。

    “韩从事如今在王太守麾下,具体负责哪些政事?”陶商开始与韩浩拉近乎。

    韩浩用手指卷着胡子,笑呵呵地道:“在下虽为从事,但军政诸事倒是都帮着府君分担一些,府君麾下最精锐之部,乃是泰山军,亦是王府君家乡子弟兵!不过在前番在与董卓作战之时,损失不少,现下仅余三千众,由在下代为操练。”

    陶商闻言不由一惊:“王太守麾下最强的兵马,原来是由韩从事统帅,失敬失敬!想必韩从事在河内,必然是除王府君外,军中的第二号人物了?”

    韩浩谦虚地摆了摆手,道:“不敢!不敢!陶公子这话夸赞的重了,浩不过是替太守训练泰山兵而已,说的直白些不过是看家护院……其实,浩在河内郡主要的职务,乃是妥善安排田地,种植谷物,减少饥荒,另有拟定征收租税之责。”

第一百零三章 河内四望

    果然!

    陶商心中暗道领兵不过是韩浩的副业,他的主要政务还是在河内负责农桑之事。m.www.uu234.net

    劝课农桑,积谷屯粮,勤修武备,这才是韩浩真正所擅长的事情,这一点想必王匡也是看出来了,所以才不但赋予了这位从事掌军练兵之权,同时还全权负责河内的政务税事。

    不过这么多事都交给他一个人,还真是能者多劳……职务却仅仅只是一个从事……陶商暗道王匡给人家一年多少薪资……这位河内太守真是会巧使唤人。

    “韩从事又是负责泰山兵卒的训练,又是负责河内的农桑税务,真是劳苦功高……只是不知河内郡现在的农课税收,每年能够达到几何?”

    按照陶商的想法,韩浩乃是历史上与名士枣祗共同帮曹操实施屯田的领军性人物,其农税经验和见解必然独到,在河内一个郡的地界操持农田税科,虽然范围不小,但对韩浩来讲应该是在其能力范围之的内,陶商有此一问,一则是探听虚实,二则也是想借机了解一下一个大郡每年的农课税收能有多少,借坡下驴也算是向他学习学习宝贵经验。

    没曾想,陶商这一句话问出来,韩浩的脸‘’唰‘’的一下就红了,表情在一瞬间变的极为扭捏。

    那不是惺惺作态,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羞愧……陶商不明白韩浩到底不好意思在什么地方。

    面对陶商的问题,韩浩犹犹豫豫权衡了半天,才巧巧向陶商吐露了一个河内郡今年农课税的收数……

    一听这个数,陶商顿时有些凌乱了……

    看着陶商诧然的表情,韩浩连忙低声冲着陶商‘’嘘‘’道:“陶公子,河内郡农课税收少这件事,你可千万别给我……”

    “这么少!”陶商睁大眼睛,惊讶地呼喊了一声,引得旁边的诸人都纷纷扭头观瞧。

    “别给我吵吵出去了……”韩浩的表情犹如生吞下去一只苍蝇一样,黑着脸把话念叨完。

    陶商急忙道歉道:“不好意思,在下不是有意的……只是我没有想到河内郡的税收竟然这么低……我徐州三郡三国,最少一郡的农税,好像也是你河内郡的一倍不止,而且据我所知,河内郡在司隶地界,应该还算是大郡吧?”

    韩浩闻言不由的苦笑道:“你徐州临淮郡领县十二,东海郡领县十三,乃属各郡国中翘楚,其中最大郡口不过七十万……河内郡领县十八,户二十四万,口八十六万七千余,陶公子你说河内郡算不算大郡?”

    陶商闻言奇道:“既然如此,小子观韩从事又非庸碌之人,也不是中饱私囊之辈,这个钱数……”

    韩浩呵呵一笑,摇头叹道:“陶公子,河内多望族啊……大部分的可开垦土地,都是属于他们的,陶公子出身名门,对个中之事,想必应是比浩要清楚的多吧。”

    听了这话,陶商的脸臊红了……他还真就是不太清楚。

    “河内多望族这事我倒是知道……”陶商好奇的道:“只是这跟收不上农税又有何关系?望族难道就可以少交税吗?”

    韩浩深深地看了陶商一眼,那表情仿佛就像是在看一个白痴一样……答案透过这个表情表示的相当明显。

    陶商恍然大悟:“看韩从事的表情我可以知道,河内望族就是可以少上税的!”

    韩浩咧咧嘴,低声道:“陶公子,知道归知道,麻烦您能不能不要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直接说出来行吗?在下很尴尬的……”

    ……………………

    ……………………

    河内望族极多,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平邑平氏,其祖是战国时期韩国君韩哀侯。

    其后又有野王县李氏,传言先祖乃是出自嬴姓,而到了现任家主这一代,亦是越发壮大,家主李邵,曾任冀州刺史之职……历史上的李邵在赋闲之后,因为其家族名望,在袁绍取代韩馥领冀州之后,被袁绍征辟为钜鹿太守,后因左右摇摆不定而被革职。

    汲县郑氏,乃是荥阳郑氏一族的分支,荥阳郑氏先祖可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郑国,荥阳郑氏的领军人物乃是名士郑泰与郑浑,郑泰现任议郎,而郑浑在历史上则是历任曹魏各地政课要务,郑氏在历史上由这二人的带领下,日后逐渐发展为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五姓七宗之一……而汲县郑氏的家主乃是郑泰族兄郑延,其名声虽不及郑泰,但亦是不可小觑。

    另有温县司马氏,家主司马防在董卓迁都前任洛阳令,现随天子前往长安,温县司马氏现由其长子司马朗暂代家主之职,主持族中事宜。

    尚还有其他望族,虽不及上面这四家势力最大,但也是立业在河内多年,有的家族根基在此长达数百年之久,望族门阀在河内占有的土地极多,郡内饲养牲畜大多为诸望族所有,且很多望族乘着黄巾起义大乱之时,勾图划地,垄断经济要务产业,又彼此互相勾结,势力极大,河内郡的很多关乎税课的产业经济命脉都掌握在这些望族的手中,河内又屡此更换太守,很多关于郡内经济走向的政策,都是需当时的在任太守与望族首领们相商权衡,方可施行。

    别说是让这些望族们上农税,这些祖宗门能不给王匡找麻烦添堵,王匡就烧高香了。

    这一次鲍信和陶商领兵前来河内,望族家主们自然也不会不知道,王匡引外军入境,自然也有事前征询过他们的允许,而且河内发生这么大的事,河内诸望族的家主,自然也要参与到其中。

    徐州军和鲍信的外来兵马安置在城郊,主要人物则都是随着王匡入城进太守府,而此时的太守府已经摆下酒宴。

    在太守府内等候他们的,不仅仅有王允和皇甫嵩昔日的同僚大司农周忠与卫尉张喜,还有河内诸望族的领军人物、河内四大望族的现任家主:平邑平氏家主平正、野王李氏家主李邵、汲县郑氏家主郑延、温县司马氏代家主司马朗。

    主要人物进入正厅之后,王匡为众人一一介绍,然后众人便纷纷落座。

    众人落座之后,王匡命令侍者为诸人盏中斟满酒,然后举盏,笑道:“今日高朋满座,少长咸集,实乃添王某人府邸之辉!王某略备薄酒,为王司徒、皇甫中丞、允诚及陶公子接风洗尘!来,公等且满饮此盅!”

    “且慢。”

    河内四大望族之中,平氏的家主平正当先开口,道:“饮酒且不急,我等倒是不妨听听,济北相与徐州的陶公子,不自在兖州和徐州经营,来这河内之地,却是为了何事?先把事情说明白了,酒喝的才香甜。”

    王允闻言毫无表情,似是早有预料,毕竟这老头出身太原王氏,又是党人中的翘楚,对于士族在地方的势力话语权非常清楚,见怪不怪……毕竟,王允也算是望族之一,追本溯源,比在座这些望族的来头还要强大的多。

    而皇甫嵩则显得若有所思。

    陶商心下暗道,我们来这做什么,他们岂会不知道?如今反过来问一句,摆明了是有意难看……

    看来,这些河内望族是不希望我们到这来征讨白波军了。

    鲍信放下手中酒盏,豪声言道:“久闻白波谷自波城黄巾贼寇,聚众滋扰一方,已成气候,鲍某和徐州的陶公子,为天下计,奉袁盟主之命,会和王公节,共同率兵剿此贼寇!上则报效朝廷,下则救一方百姓,不知这样的回答,平公可满意否?”

    平正面对鲍信义正言辞的语气,并没有丝毫的动容,反倒是转头看向王匡,道:“府君,鲍将军说特来此会和您共同剿贼,不知可有此事?老夫等,并不知晓个中详情。”

    王匡打着哈哈,道:“本初与王某的信中倒是提了一嘴,出兵事大……此事需从长计议,从长计议。”

    野王李氏家主李邵对着鲍信拱了拱手,道:“鲍将军,河内之地,自有兵马,也自有地方官军,剿贼之事,尚还不必劳烦外人,鲍将军等人大老远的亲自率兵前来,未免……呵呵……。”

    言下之意,竟是嫌鲍信等人的手伸到长了。

    世家望族,没有私兵,但是却掌管地方经济、土地等诸多脉络,王匡身为朝廷空降的太守,一时三刻尚且难以收服众人,因而办事颇为掣肘。

    有些人或许会觉得身为一方长官,要对付当地的士族很简单,毕竟有兵有将,敢反抗杀就是了……但实打实的说,这种想法太过幼稚。

    王匡是朝廷派遣任河内的太守,手里有兵没错,若要用武力震慑杀剐这些士族倒也是不难,但如此行事之后,王匡的政治名头基本也就是彻底废了,毕竟像董卓这样的彪子,属于稀有品种。

    只凭武力杀伐震慑地方豪强,除非逼迫到了最后一步,以这些地方刺史太守目前的势力名望,还是不现实的。

    毕竟后世也没有听说哪位领导会动用警察去射杀优秀企业家的案例。

第一百零四章 矛 盾

    鲍信听河内本地望族的世家家主说话居然如此不客气,眉头一拧便要发怒,一旁的陶商却在桌案下轻轻地拍了他的腿一下,示意鲍信稍安勿躁。m.www.uu234.net

    只见陶商笑着冲几位世家家主友善的笑笑,道:”久仰平邑平氏与野王县李氏之名,今日得见二位长者陶某甚感荣幸……只是在下不明白,我等此番前来剿贼虽然事出仓促,虽显冒失,但若是能够成功,也算是为了司隶以及并州一方剿除了祸胎……可陶某观二位长者的态度,为何多有抵触?不知这中间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平正和李邵互相对望一眼,各自捋着须子,皆不言语。

    那边厢,有温县司马朗,年方十九,比陶商大不了几岁,为人倒是颇为和善。

    只见司马朗冲着陶商笑了笑,友善道:“陶公子,您和鲍将军此来,为地方剿贼之举,不论成败与否……心是好的。”

    陶商眉头一挑,心中暗道同是望族,这司马朗还算会说话,再看看那几个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

    不过他的话,显然还有未尽之言。

    司马朗继续道:“但是白波军盘桓三河之地数年,人多势众,去年贼众南下战牛辅之时,也是通掠河内之地,屠杀百姓,闹的一方不得安宁。”

    皇甫嵩在旁边道:“既然如此,那不是更应该剿杀了吗?”

    司马朗摇了摇头,道:“谈何容易?且不说白波军十余万众能不能剿除的尽,单是那白波谷自波城的城防工事,便被郭大修葺的如同铁寨,地方官军攻不进,打不动!你们来了,与白波军交手,打的赢也就罢了,若是败了,回头你们自可领兵或回兖州、或回徐州,可日后白波军若来河内寻仇报复,却教我们河内百姓如何是好?”

    一旁的平氏家主平正淡淡言道:“光是打的赢却还不够,若是要打,就必须要将白波军彻底剿灭,一个不留!不然回头河内必遭白波军的血洗!”

    一直没说话的汲县郑氏家主郑延起身,补充言道:“二位,不是我等矫性,只是事关一方民生,二位若是要打,便要保证能将白波军全部格杀一个不留……若是做不到,还请二位上官息兵,勿要给河内惹事上身。”

    鲍信闻言不由勃然大怒:“行军打仗又不是吃饭,哪能说赢便赢,你说除尽便除尽?怎么,若是不能保证必胜,这贼寇我就还动不得了?”

    平正摸着胡须,点头道:“还请鲍将军容情……若如此,那就尽量别动手了。”

    “岂有此理!”鲍信双眸暴睁,猛然起身就要发作。

    王匡见状吓了一跳,亦是急忙起身,赶忙拦到鲍信身前,道:“允诚,切勿动粗,消消气,消消气,从长计议便是!”

    那平氏家主见鲍信发怒,也不害怕,慢慢地站起身来,漠漠然道:“老夫一心为一方百姓,鲍将军若是仗着手中有兵有将,听不得善言,那大可将老夫执下棒杀……不过,恕老夫多说一句,鲍将军虽是汉室栋梁,但我河内平氏数代亦是有在朝廷为官者,天下各州郡守官吏,亦有从我平氏中出仕者,鲍将军大可不必在这里与老夫耍这官威,老夫对此见得多了,年纪大了,也不愿意吃这一套……今日话尽于此,恕老夫等便不在此奉陪了。”

    说罢,拱了拱手,随后甩头离去,李邵和郑延两位家主亦是紧随其后。

    司马朗年纪轻轻,却是颇有涵养,冲着在场的诸位大人,包括陶商,挨个施礼温言道别之后,方才告辞而去。

    好好的一顿酒宴,还没等喝一盏酒,便闹了个不欢而散。

    鲍信气愤地指着王匡,怒道:“公节,你这太守是怎么当的?就任凭他们在你这里这般无礼耍泼吗?他姓平的莫不是以为鲍某真杀不了他?”

    王匡尴尬的咧咧嘴,也不生气,只是耐心劝导。

    “允诚,我跟你不一样,咱们是同乡,也都是泰山郡人,你运气好,当了个济北相,算是门庭立故乡……可我在此处可谓人生地不熟,河内望族数百年在此经营,势力盘根错节,把持着郡内各诸多要务,田桑生产商道皆与其相关,我刚来此之时,便是依仗他们的支持,才有能力南下讨伐董卓!如今讨董事毕,我方才准备一点点的掌握郡内政务,这个时节口,还惹不得他们。”

    顿了一顿,王匡又道:“你要杀了他们也不是不行,不过日后,你我之名在天下士族之中也是彻底臭了……”

    鲍信抬手使劲点了点王匡的鼻子,怒道:“我可以不杀他他们……那你跟不跟我们去讨伐白波军?”

    王匡闻言哂笑,道:“讨伐?怎么讨伐?本初是资助了你们三个月的粮草,可你敢保证三个月你就能彻底的攻下自波城?就算攻下了……这时节眼看着马上入冬,你麾下近三万将士,陶公子麾下一万将士,不论要不要回返故里……这棉衣、厚裤、炭火、冬食、车辆,马匹需要的冬草……这些物资,谁供给你们?你不去找那几个大爷找谁?我就是一个穷太守,可养不起你们这四万人马。”

    “你……”鲍信让王匡气的说不出话,但又偏偏没法反驳。

    鲍信和王匡正争辩之时,陶商却发现韩浩坐在一旁,皱着眉头,满面不愉,似是在生闷气。

    想想来时自己与韩浩闲聊……这位韩从事对于河内的望族似是也颇有微词。

    于是陶商乘着鲍信和王匡闹的正乱之际,凑到韩浩边上,低声道:“韩从事,陶某有一事不明,想向韩从事请教一下,若是韩从事方便,还望不吝相告。”

    韩浩苦笑道:“告诉公子什么事都无妨,只要公子别给我吵吵出去就行……因为实在是太尴尬了。”

    陶商微笑道:“适才那不是误会吗……韩从事,陶某听那些家主们的意思,不让我们讨伐白波军,是怕不能斩草除根,日后就会遭到白波军的报复……可我想不明白,白波军自己没有生产,不务农桑,往日间就是靠着打家劫舍过日子,咱们河内郡下面的州县,想必也不能幸免吧?……这些大族家主,宁愿自己给白波军当储备粮食,隔三差五的被打劫一番,也不愿意让我们试试剿灭白波军?万一成功了,岂不是一劳永逸……这想法也未免太奇怪了?”

    韩浩哂笑一声,道:“公子想多了,这些望族家主,一个个精明的跟猴儿似的,哪会给白波军当待宰的猪羊?实不相瞒,白波军是来河内打劫过,可根本就不会去劫这些望族的田庄牲畜,他们主要抢的,还是普通的平民百姓。”

    陶商好奇道:“为何?”

    韩浩哼了哼:“具体的个中详情,在下亦是不知,不过多少也能猜出一些,所谓的白波军和这些望族,不过是相辅相成,互加利用……望族底蕴极深,能量不俗,白波军不愿意惹……而白波军的存在,亦是可以给这些望族理由增募私兵……公子可知道,因为白波军的事,诸家族跟王府君提过多少次了,说是各自要储备刀械,招募丁壮助州郡官军防贼,嘿嘿,士族自行招募私兵,那还了得?这事一直被王府君压了下去……贼寇与士族虽未有往来,却一直是两面相辅相成,时间久了,多少会产生一些默契……在下猜测,有时候白波军出来打劫的时候,这些望族甚至还会暗中给予一些方便……着实是黑白勾结,一个个都真是好算计啊!苦的却只是那些平头百姓而已。”

    陶商闻言恍然而悟……

    听了这种复杂的情况,陶商起初也是眉头深皱,颇为挠头……

    但不多时,却见他的嘴角勾起了一丝玩味的笑容。

    有意思,既然大家都愿意玩阴的,那就不妨好好玩玩。

第一百零五章 白波军劫掠

    韩浩的话让陶商多少明白了一些这些河内望族的想法。m.www.uu234.net

    河内的望族们在河内郡,原本就拥有极其崇高的威望和地位,数百年来不曾衰败,相反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朝局的混乱,势力反倒是愈加的深厚坚固。

    但伴随着越加深厚的底蕴,名门望族们的胃口也变的越来越大。

    当然,机遇与危机是并存的,天下大乱,也有一部分世家没有抗住这股巨大的波动潮流,而被泯灭在了滚滚的历史长河之中。但有些世家却乘乱崛起,借着汉室中央与地方州县官吏频频调动、朝廷势力疲软之机乘势而起,垄断了越来越多本该属于州县官府的地方性资源。

    河内望族就是属于典型的代表剿贼?白波军平日里只劫持平民百姓,不招惹我们这些世家?剿他们干嘛?!

    剿了他们,日后河内郡清平无事,地方太守有了余力,则一定会抽出精力来抑制河内望族的发展……那可不行!与其如此还不如让王匡把大部分精力用在防备白波军上,而且时不时的还得请求各望族的协助,这样望族才会有更大的发展机会与空间。

    典型的养寇自重……和如今各地正在蓬勃发展的诸侯们是一个套路,天下越乱,中央集权衰弱,则诸侯们就越发的强大不受控制,天下不乱,汉室中枢政府势力无敌,那诸侯们还玩个屁?

    望族们也一样,大家都希望越乱越好。

    略略想通了这些后,陶商不由暗自感慨无奈。

    乱世之中……妖人遍地,难怪韩浩对这些望族如此不满。

    不过王匡说的也很对,就目前这个态势,兵马想要征讨白波军,就一定要借助这些本地望族的助力……棉衣、厚裤、炭火这些冬季用品,没有这些人还真解决不了。

    事情没有得到解决,好好的一顿宴席便闹了个不欢而散,陶商等人远道而来,散席后便早早的各自回了各家在怀县外的营盘休息。

    王允和皇甫嵩等人,身份尊崇,被安排在太守府内休息。

    但是河内望族的反对不配合态度,才仅仅是这次来河内的开胃甜点,主菜在深夜才缓缓地被端上了饭桌。

    ………………

    ………………

    “杀啊!”

    震耳的叫喊声将陶商从睡梦中震醒,他猛然从床榻上直起身来,抬手揉了揉干涩的眼睛,眉头微皱,心下猛然冒出了一个不妙的念头。

    “哪个混蛋劫我营?”

    “大公子!大公子!”帐篷外面,糜芳一边匆忙地穿着甲胄,一边磕磕绊绊地跑进了陶商的帐篷。

    “有人来劫营?”陶商掀开被子,也急忙开始披甲。

    糜芳摇了摇头,喘息道:“我刚开始也以为是有人要劫持咱们的营寨,可刚才出了帐篷才知道并非如此……只是远处的喊杀声过重,传到了咱们这来而已。”

    陶商皱了皱眉,披甲完毕后,随着糜芳走出了帅帐。

    遥遥望去,只见远处的西南方,正西方,东北等多处,依稀的都似是有火光冲天而起,喊叫声与惊呼声交杂着,从夜空中依稀传到了徐州军的营盘,声音震动夜空,颇为骇人。

    陶商皱了皱眉头,道:“怀县城池的方向,有起火吗?”

    糜芳摇了摇头,道:“城池那边没有动静,也没有喊杀之声,应该是没有受到攻打……看来是有贼寇趁着夜色劫掠城池周边的村落……看这四面八方皆有火起的态势,定是白波军有预谋的劫掠无疑。”

    糜芳的话一说完,便见陶商眼眸中瞬时绽出了一缕精光,面色亦是变的阴沉。

    “我们到了河内的第一夜,白波军就派兵前来抢劫乡民……好一个下马威。这份礼,贼寇送的倒是很大啊。”

    糜芳猜测的没有错,白波军派出数路贼众,前往河内郡治所怀县周边的乡野村庄,同时劫持放火,其目的除了抢劫粮草物资之外,重要的还是要给王匡施加压力。

    今夜之事一过,只怕各家河内的四大望族更是有了理由,来日便会去找王匡说道……到了那个时候,想要出兵讨伐白波军,更是难上加难。

    这里面的关系厉害,陶商在一瞬间便想的明白。

    今晚这事……换成别人,委实是有些棘手,但在陶商这边,只能用四个字形容。

    正中下怀。

    就在这个时候,许褚全副武装,领着一队骑兵赶到陶商面前。

    虎痴对陶商一拱手,朗道:“请大公子下令出兵!”

    “出什么兵?”陶商转眼看向许褚,淡淡道。

    许褚闻言不由诧然地睁大了眼睛,奇怪道:“白波谷黄巾贼四处劫掠乡民,斥候回报,说是鲍信将军已经领兵前去讨伐了!大公子难道要作壁上观,任凭黄巾军为祸侵略百姓不成!?”

    陶商用手一划拉四周,道:“白波军早有预谋,东南西北四方到处纵兵抢劫,你怎么抓?这一万人马,得劈成多少份才够使的?”

    “那……那……那就瞪眼干瞅着白波贼在咱们面前逞凶?”许褚不相信这是陶商说出来的话,

    在许褚心中,陶商是一个乐观向上,碰到什么事情,都不会消极怠工的人。

    “当然不能干瞅着。”陶商的面色渐渐变的阴霾,显得略微有些……恐怖。

    平时一向阳光的他,若不是心下极为恼火,断然不会露出这样的表情。

    “白波军算计我们,河内望族挤兑我们,这个场子,陶某说什么也要找回来。”

    糜芳在一旁疑惑地道:“大公子打算如何找回这场子?”

    陶商转头一指许褚,吩咐道:“仲康,你即刻率领咱们徐州军当中所有的骑兵,前往立怀县最近的起火之处,将在那里烧杀抢掠的白波贼寇全部干掉,记住不要留活口……然后再把他们的军械、甲胄、旗帜、衣服统统剥下……带回来。”

    许褚地铜铃眼顿时睁大了:“丢你娘……抢白波军的衣服?他们是贼还是咱们是贼?”

    陶商正色言道:“白波军只知道欺负平民百姓,而从不去劫掠望族,这其中的默契和想法,我多少知道一点……河内的世家望族不就是因为这样才放纵白波军为祸吗?好,那陶某今夜就替白波军和望族改改规矩。”

    许褚不明所以,但随即还是按照陶商的吩咐领骑兵去了。

    糜芳跟随陶商时间最长,熟知他的为人……此刻已经深刻领会贯彻陶商之意。

    糜芳犹犹豫豫地道:“公子,这样做……是不是有点不地道?”

    陶商转头望向他,奇怪道:“那些世家望族做的事……很地道吗?”

    就在这个时候,突听辕门外一阵马蹄声响,陶商和糜芳转头望去。

    却是韩浩率领着一众兵马,急匆匆的赶到了徐州军的辕门之前。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0857/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有君子最新章节! 作者:臊眉耷目所写的《三国有君子》为转载作品,三国有君子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有君子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有君子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有君子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有君子介绍:
回到汉末,成了徐州刺史陶谦的长子,陶商。
我爹是讨董诸侯之一,董卓想弄死我和我爹。
我爹的手下一不小心杀了曹操的爹,曹操想弄死我和我爹。
我爹拥有徐州,刘备看上了,刘备想弄死我和我爹。
我爹的地盘距江东和南阳很近,孙家人和袁术想弄死我和我爹。
我爹和我被吕布盯上了,他也想弄死我和我爹。
总之,很多人都想弄死我和我爹……
我爹教导我要当君子,那我就当个“君子”,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看你们到底能不能弄死我吧。
三国有君子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有君子,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有君子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