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玩宝大师TXT下载玩宝大师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玩宝大师全文阅读

作者:青木赤火     玩宝大师txt下载     玩宝大师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539章 有意思的罐子

    “就当我犯贱吧!”余耀起身,“不说了,吃饭去。”

    “咋还恼了?”濮杰怼了余耀一拳,“别特么发神经哈!真要有什么事儿,也别特么一个人扛!”

    余耀也回怼濮杰一拳,“你想多了。”

    “想多了?我给你说实话,我当时真想偷偷帮你找个心理医生来着,后来想想其实也没啥大事儿,就算了。”濮杰顿了顿,“你眼力高也好,眼力低也好,境界高也罢,境界低也罢,我的想法很简单,不想让你出事儿!”

    “放心吧。”余耀犹豫了一下,“其实,有些事儿我不想多说,也是为了你好。”

    “这个我当然信你,总之你有数儿就行。”

    余耀长出一口气,“心情突然好多了,兄弟就是兄弟!”

    “你还有一女人呢!不过好像有点儿冷落。”濮杰咧嘴一笑。

    “嗯?”

    “虽然我一开始不喜欢她,但经过一段时间接触,实事求是地说,沈歌这个人,就是嘴上带刺儿,但人还是不赖的,而且心思玲珑,配你还是可以的。”

    余耀看了看濮杰,“玲珑?你这词儿整的。不过,你好像也有点儿变化。”

    “我这叫进步,量变引起质变;当然了,顺带夸夸你,也是近朱者赤。”

    两人不由同时哈哈大笑,随后便一起出去吃饭了。

    说归说,想归想,人家既然问了,这缓也缓了,这东西最终还是得还回去的。

    当天晚上,余耀睡前又梳理了一遍前后过程,定了定主意。

    第二天一早,余耀独自来到了格古斋,稍坐一会儿,便回拨了鬼叔来电的号码,告诉鬼叔确实在店里找到了东西。

    鬼叔此时正和谢治豪在一起吃早饭,饭后就准备启程了。

    他听了之后有点儿惊喜,不过还是按照谢治豪说的,说自己有事在外,希望余耀能帮忙发一个快递,运费和保值费用都是到付就行,并让余耀给他留个卡号,立即酬以重谢。

    因为谢治豪此前的话,鬼叔本以为余耀不会要酬谢,最起码会推让;没想到余耀当即就应了,给了鬼叔一个账号,只是没问鬼叔会酬谢多少。

    挂了电话,鬼叔给余耀发过去了地址,而后看着谢治豪,“你全然猜错了,落在他店里,他不仅同意给我,还坦然接受我的酬谢。”

    谢治豪的眼珠子转了转,“事出反常必有妖,这不符合余耀的性格。”

    “说了不给,也不符合我的性格。”鬼叔应声。

    “肯定得给。鬼叔你别管了,我让燕京的公司给他这个账户转两万块钱。”

    “两万?我当时说的是必不会低于这串五线菩提的价格,怎么也得给个十万八万的。”

    “我不是在乎这一点点钱,是他要钱本来就有点儿不正常,再给多了,容易出问题。你放心鬼叔,若是日后他不搅和我们的好事,我会给他补上。”

    鬼叔沉吟一番,“好吧,那先这样。”

    而余耀挂了电话,看着鬼叔发过来的地址,居然是燕京的一家网络公司,收件人不是具体的人名,而是行政办公室。

    余耀掏出手机下单,等待快递员上门的时候,手机提示到账两万元,而汇款方,也是燕京的这家网络公司。

    等快递员来收走了快递,余耀正要从里面关上门打电话,却见老周来到了门口。

    “哟!你这是要干嘛?关门?”老周也不见外,笑着就进来了。

    余耀便也笑笑,“你来了就不关了呗,我还得给你泡壶好茶。”

    老周拍了拍提包,“我给你带茶来了,信阳毛尖!昨儿刚带回来的!”

    “你这是跑中原一带厮混去了?”

    “嗯,主要就是去了汝都,回来之前又到信阳转了转,顺手弄了点儿茶。”

    余耀指了指老周鼓囊囊的皮包,“除了茶叶,怕是还有东西让我看吧?”

    “无事不登三宝殿嘛!”老周坦然承认。

    说着,从包里拿出了一个锦盒,先摆到了桌上,又拿出了一包茶叶,“东西不忙看,先泡上。”

    泡好茶,余耀直接伸手准备去开锦盒,同时问道,“你去汝都干什么?专程收东西?”

    “也不是专程,陪朋友去的,他喜欢汝窑的东西,真品是既买不起也买不着,所以去汝都弄两件高仿,摆着玩玩。”

    “噢?买着了么?”

    “汝都遍地老窑高仿,这还有个买不着么?就是仿制水平高低的问题罢了。买了一件三足洗子,一件纸槌瓶,都是天青釉的。”

    余耀点点头,“店里买的?”

    “店里买了一件,古玩市场买了一件。市场里的水平反而还高点儿。”

    “原来你这陪人家买高仿,自己反倒在古玩市场淘着真东西了?”

    “我也就看个七八成,这不是还想让你再给最后砸一锤子么?你且看看吧!”

    “得。”

    锦盒里的东西,是一件白地褐彩的罐子,中等个头儿,肩部和圈足都有简单的纹饰,中间是画片,还配着诗。

    画片上,楼上有窗半开,一年轻女子探出头来,模样俊俏;楼下是个青年后生,手里握着绳索,对小美人挤眉弄眼的。画片上有大片留白,四句诗在画片的背面。

    余耀又看了看配的诗,“老周,这诗写得够骚气的啊!”

    老周哈哈一笑,“有点儿意思吧?”

    这首诗是配合画片的内容来的:白日难耐费思量,入夜堪等会小郎。不愁莲脚三更冷,因有火龙七寸长。

    “这罐子确实是老的,元代的磁州窑。”余耀下了定论。

    “我看也应该是金元时期,到不了金代?”

    “到不了,甚至可能是元末明初。金代(南宋)瓷器上的诗,还没这么俗化;你看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明小说,就是逐渐俗化的。”余耀道,“不过,这样的画片和配诗,反倒是个噱头,你收来怕也不便宜吧?”

    “嘿嘿,这也是巧了,本是两口子的摊子,但当时老板不在;老板娘呢,特别腻歪这罐子,只在他老公收价儿的基础上加了点儿就给我了!”

    余耀也不由笑了笑,“得,这漏儿捡的。不过,他们两口子估计也没拿捏好年份,这一路民窑的东西,民国时期仿制的也不少,因为成本低,走量大。”

    “你给断了代,那我就放心了。”老周收起罐子,递给余耀一支烟,“对了,这次我出去一趟,还不止碰上这一件有意思罐子呢。”

第540章 标字斗彩杯

    “噢?”余耀打趣,“难道你还碰上了有意思的事儿?不会发生了罐子画片上的事儿吧?”

    “这个,我是有贼心没贼胆,即便有贼胆,我这个年纪也没有贼力了!”老周摆手笑道,“我说的是东西!”

    “你这包里也不像还有东西。”

    “对,因为是一件高仿,没出手。但是这高仿的水准实在是太高了!”

    余耀一愣,“既然如此,那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因为有款儿。”老周应道,“明明是成化斗彩,却落了个‘标’字款儿,不是高仿是什么?”

    “噢?是一件什么东西?”余耀立即问道。

    老周介绍,“是单只的葡萄纹杯,典型的成化斗彩的形制,胎质洁白细腻,釉色莹润,杯体很薄,迎光可透;釉下青花浅弱,斗彩填得非常精巧。只不过,杯底不是‘大明成化年制’的款儿,而是一个‘标’字。”

    余耀点点头,“是在汝都的古玩市场?不是摊儿上的吧?”

    “嗯,不是,是一家店铺,也并不是摆出来的。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瘦削男子,我和他喝茶聊了一会儿,聊得还不错,他才拿出了这东西。”

    “拿一件高仿出来,他怎么说的?”

    “他说,若不是看我懂行,肯定不会拿这种东西出来的;而这东西,比起那些带原款的高仿,可不是一个档次!虽然是高仿,却是一件真正的艺术品!”老周点了一支烟,“这个我当然也明白。不是我妄自菲薄,那杯子,若是底款再到位了,以我的眼力,肯定看不出来的!”

    “店主知道是谁的作品么?”

    “他不知,不过聊得时间不短,他告诉我来路了。说是一个喜欢收藏瓷器的老先生的藏品,老先生去世后,儿女将东西连拍加卖都出手了;这一件虽然水平极高,但因为款儿的事儿,都知道是高仿,所以很多人并不感兴趣,才让他有机会得手。”

    余耀笑了笑,“他这还不是想出手?只不过这东西只能看人下菜碟。你为何没要,价钱问题?”

    “对,他是一口价五十万;还说是因为看我说斗彩说得到位,不然这价儿也不卖。”

    都知道成化斗彩价值连城,但没见过精品斗彩的,可能不太容易理解它的美。

    斗彩的烧造,是先用青料在瓷胚上画上所需图案的轮廓线,然后上白釉,入窑烧制;出窑后,再用彩料在釉下轮廓线的基础上,填涂绘制完整的图案,然后再度入窑,二次低温烧制。

    成化斗彩的胎釉都比较薄,微微透明的胎釉,使得釉下青花和釉上彩料显得美艳动人,有争奇斗艳的感觉,所以才叫“斗彩”,所以“斗”是四声,而不是三声。

    成化斗彩,从明代到现在,数百年间高仿不断,甚至清三代的官窑都有仿制,这也充分说明了它的美。

    老周接着叹道,“如此高的水平,加个成化款儿肯定不难,根据口诀来就行了。但是此人却能坚持落个仿款儿,实在难能啊。”

    官窑“大明成化年制”的底款儿,确实有个鉴定口诀:大字尖圆头非高,成字撇硬直到腰,化字人匕平微头,字衣横少越刀,明日窄平年应悟,年字三点头肩腰。

    余耀道,“那你还因为吝惜钱不买?”

    “我哪有你这么强的财力?买不起!”老周哈哈一笑。

    “别瞎谦虚,五十万你拿不出来?”

    老周应道,“可毕竟是一件高仿。虽然能拿出这个钱,却不舍得,那还是买不起。”

    余耀点点头,心说能收藏槐大标做的高仿的人本就不多,而且一般是不会出手的,这一只葡萄纹杯,应该就是那店主所说,老人走了,儿女没这个素养和兴趣,那肯定出手换钱。

    老周接着说道,“我主要是想问问,你听说过这个高手么?”

    余耀略略沉吟,“巧了,我也是刚听说,汝都有一个顶级的彩瓷高手,是个叫槐大标的人,不过这个人很低调,也有点儿怪,所以名头没有传播太广。”

    “原来你知道啊!这还问东问西的。”

    “我就是问东西啊,也没问人。”

    “那这个槐大标,什么年纪?”

    余耀叹了口气,“前几年已经去世了,去世的时候八十多了。”

    老周听了一拍大腿,“好家伙,早知道咬牙拿下了!若是绝品,加这个大筹码,我就舍得了,买得起了!”

    “你现在回去估计也可能来得及。”

    老周竟然接着就霍地站了起来!

    余耀一看,“我去,你可以啊,当机立断!”

    “不是!你一说来得及,我突然想起来了,我老婆交待的事儿,我还没办呢!先告辞了啊!”老周说着,便收好东西,匆匆走了。

    余耀哭笑不得。本来嘛,老周这个年纪的人,哪能这么冲动?

    随后余耀便关好了房门,拨了杨锐的电话。

    老周来之前他就是要给杨锐打电话的,这一系列的线索,自己闷着更难受。转到杨锐那边,自己也能抽离大部分精力。

    杨锐听余耀说完,兴奋不已,“你这下立大功了!槐子的线索很重要啊!”

    “陈年旧事,怕也不好查,总之我尽力了。以后要你们帮忙的时候,别推三阻四就行。”

    “那是!‘京华散人’的事儿,我也没让你失望啊!先挂了哈,有事儿随联。”杨锐说着便挂了电话。

    余耀刚才把燕京那个网络公司也说了,他之所以接受鬼叔的酬谢,就是想看看汇款方;这知道汇款方了,却也明白了,那个公司应该就是谢治豪控制的,但各种情况也应该是正规的,查它估计没什么大用。

    不过,余耀今天听了老周说的,对这件“成化斗彩葡萄纹杯”也起了兴趣。他见过鬼叔做的东西,如果他就是槐子,那想必是比不了槐大标的。槐大标的高仿,到底能到什么程度呢?

    中午余耀就在店里叫了份外卖,吃完之后不到半个小时,老周居然又回来了。

    “大周六的,你店里居然也没什么客人,不如去逛逛七星桥吧?”老周原来是来拉伴儿的。

    “嫂子交待的事儿,办完了?”余耀问道。

    “事儿不难办,我就是忘了。”老周接着说道,“正好你再帮我合计合计,要不要再跑一趟汝都,去收了那杯子!”

第541章 青花瑞兽盘

    “这里头有个关键,你到底是想收藏,还是想收了倒手赚钱?”余耀接着问道。

    “好像只能自己收藏,想赚钱,除非找到不差钱又真喜欢的。”老周很实在地说道:“这辈子,肯定是得不到真正的成化斗彩了,有一件这样的也行。”

    “你这个理念对。”余耀点点头,“本朝的是罕见,康熙仿成化机会能多一点儿。”

    “我从不抱幻想,康熙仿成化,那也是极难碰到。”

    “你既然这么想,那是值得拿的。不过,你要是二度上门,这价儿肯定掉不下来了。”

    “唉!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我当时拿不定主意,回来和你一说,才越来越觉得值得拿下。”

    余耀笑笑,“好吧,看你这样子,我和你去逛逛七星桥;逛完了如果你还犹豫,那就算了;要是打定了主意,那就事不宜迟。”

    “行,走吧。我开车来的。”

    两人到了七星桥,重点自然还是地摊。

    其实,在江州,很多开店的,都喜欢到七星桥古玩市场的地摊上抓货。

    古玩,和文玩工艺品最大的区别,就是来价的差异,古玩的来价五花八门,高低参差,而且因为各种各样的情况,漏儿的确是存在的。这里头最关键的就是历史和年份的价值,有时候是以隐性状态存在的。

    但是文玩工艺品,从不同的材料到不同的工费,基本都有一个杠杠;行家一看东西,大致就能估算出底价,所以有句话叫“文玩无漏”。比如市场价一万的蜜蜡串儿,你一千就拿了,那基本就是买到二代甚至塑料了。

    两人走到地摊区,没走几步,就看到一个摊子前围了不少人,议论纷纷。

    “看看呗!”老周说着便走上前去,余耀跟上了。

    众人关注的重点,是一个青花盘子,直径应该在二十七八厘米,盘心是五瑞兽,左青龙右白虎上朱雀下玄武,中间还有一麒麟。

    画工精湛,青花瑞兽和留白釉色相当益彰,盘沿内侧还有一圈青花线条。盘底有款儿:大清康熙年制。

    此时,盘子被拿在一个高大结实的三十多岁的男子手里,他一边牢牢把住翻来覆去地看,一边问摊主还能不能便宜。

    摊主和他年纪相仿,上唇留了两道小胡子,眼睛很有神,一副精明相。

    这盘子被一堆人关注,这时候哪能让价儿?小胡子摊主连连回应:“再让我就亏出血了!”

    余耀身前的一个男子扭头对旁边的同伴低声道,“这大个儿没准儿是个托儿,这盘子是故宫里的东西,怎么可能真了?”

    同伴微微点头。

    他这话原也不错,康熙青花瑞兽盘,故宫里的确有一件藏品,看起来和这件基本是一样的。这地摊上的,很有可能是件仿品。

    但这话也不全对,同样的东西,官窑未必只出一只,所以这盘子是真品的可能性虽然不大,但并不是一点儿可能也没有。

    归根到底,还是得看眼力,要是看不透拿不准,当然是不买为妙。

    还有一种情况,拿不准一样可以买,买了是为了蒙人呗!

    听了小胡子摊主的话,高大男子又问道,“这盘子是拉乡收的么?”

    小胡子摊主呵呵一乐,“这个来路您放心,不会出问题;今儿这么多人看着呢,要是不干净的货,我也跑不了。”他应虽应了,可也不说怎么来的。

    余耀没法儿近前细看,而且还有高大男子的手在上面。总体来说,这盘子即便是仿品,那也是一件高仿精品,因为胎釉发色都是到位的,要想鉴定真假,余耀也得上手细看才行。

    “好东西,但最近手头太紧了,老板你不让价儿,我就没办法。”高大男子想了想,最后还是把盘子放回了地摊上的一个方形厚锦盒里。

    他这一放手,立马又有一个老者上手拿起来了。不过这个老者是蹲着拿着看,并未起身。

    “有一眼啊!”老周对余耀耳语道,“要不是故宫里有一件”

    “不知道有多少个托儿。”余耀在老周耳边轻声应了一句。

    高大男子的确像个托儿,而他放手后,居然没有人争抢上手,也不太正常。当然,这和故宫里有一件一样的盘子也有关系。眼力不到位的,因为这个,便不会出手了。

    “过会儿再回来?”老周又道。

    “别耽着了,待会儿我就看看。”余耀说完,便凑到了老者身后。

    之前余耀并不知道报的是什么价儿,此时老者又问了一遍,小胡子摊主便又报了一遍:三十六万,六六大顺!

    其实这老者来得很早,应该是知道摊主之前的报价的;不过他还是又问了一遍。

    这盘子,若是康熙官窑真品,上拍过百万应该是不难的。

    若是真品,三十六万本算个漏儿。但这个老者不知道是个托儿还是拿不准,也说了一句“好东西”便放回了锦盒。

    余耀很快便上手了。不过这次倒是有人争,只是比余耀晚了一步,余耀抓住盘子扭头看了看,是个文质彬彬的眼镜男。眼镜男一看余耀得了先机,温和一笑,“你先。”

    “谢谢。”余耀应了一句,便仔细看起了这只盘子。

    余耀看完之后,不由吃了一惊,这盘子,居然是真品!

    没错儿,一点儿毛病都没有。

    有些事儿,其实就是这样,你说故宫里有一只一样的也好,前面的几个人像托儿也好,都是表象;东西才是最关键的。

    不过,这里头不止这一个关键;还有一个:它要是真品,来路就变得极为重要!若要是高仿,谁还管它怎么来的呢?

    看来,之前的高大男子不仅不是个托儿,也不是个外行啊!只是有可能难以真正确定、加上价钱顶不住才放手的。

    “价儿确实不能再让点儿了?”余耀拿稳盘子问向摊主。

    “老板,我这都说了好几遍了啊,再问有失你身份的。”

    “我哪有什么身份?”余耀微微一笑,“但这个盘子有。所以我还得多问问,这儿人多不方便,借一步咱俩单聊两句?”

第542章 搭个香炉也是漏儿

    小胡子摊主立即应道,“这价儿我是不会让的。”

    他不说余耀也知道,这青花瑞兽盘已经引起关注,这时候让价是不可能的,“除了价儿,我还想聊聊别的。”

    “别的也没什么好聊的,都在东西上啦。”小胡子摊主顿了顿,“你是想问你来路吧?这个可不能多说!我只能告诉你,没问题!要是货不干净,我来擦屁股。”

    “价儿也不降,来路也不说,那真是不好谈了。”余耀虽这么说,但是手里的盘子却不放下。

    小胡子摊主想了想,“你确实想要么?”

    余耀点点头,“不要我和你耗什么?”

    “这么着,来路肯定没问题,价钱确实也不能降了,但你要是真想要,我搭你件东西吧!”

    余耀笑道,“行,要是搭的东西合意,我就拿了!”

    其实,搭的东西,哪有什么好的?要是**十年代,说不定买个康熙官窑还能搭个光绪,现在买个光绪官窑都不便宜了,搭的东西不是残件就是高仿。

    不过,这青花瑞兽盘余耀既然想要拿了,这来路摊主又坚持不肯说,却信誓旦旦强调没问题;多纠缠无益,只能先拿下再说。拿下之后再交流就会轻松得多,说不定还能再问出来路。

    余耀此话一出,周围的人发出一阵声响,一时间议论纷纷。

    这件青花瑞兽盘,大部分人是吃不准的,但东西却又很上相;如今高仿泛滥,不乏以假乱真,吃不准就不敢轻易出手;而东西很上相,就容易存侥幸心理,这种滋味的确是难受。

    这和“书到用时方恨少”差不多;拿不定真假时,方恨自己眼力不足。

    小胡子摊主一听,咧了咧嘴。在他看来,余耀这句话还是没定下,搭的东西合意才买?我总不能再搭一件官窑给你吧?

    虽然如此想着,但小胡子摊主也没从摊上摆的东西里拿东西,而是打开了身旁的大行李箱,从里面取出了一个报纸团儿。

    扒拉开报纸,露出了一件铜香炉。

    “来,你看看这铜炉,我给你把盘子装起来。”摊主说道。

    这件铜香炉,是一件戟耳筒式炉,所谓戟耳,就是炉耳就像方天画戟一边的小枝一样。这件戟耳筒式炉的直径在十一二厘米,高度也就是六厘米左右,可谓小巧。

    但从铜色来看,乃是精铜所铸,淡棠梨色的皮壳,似有金光内敛其中。而且工艺和打磨水准很高。

    “不用了!”余耀接口,“你拿着我看看款儿就行。”

    摊主点头,翻炉底让余耀看了看款儿,而且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翻转的同时,中指在炉身弹了一下;余耀一听这声音,清越回荡,心头更是一动。

    摊主展示炉底的款儿给余耀看的时候,周围不少人也凑了上来,结果一看底款儿,却都缩了回去。

    因为底款是“大明宣德年制”。

    宣德炉!

    这怎么可能是真的?还当搭头白白给人?

    “行!成交!都给我装好吧!”余耀却郑重点了点头。

    小胡子摊主一边帮余耀装东西,一边笑道,“你看,没搭你孬东西吧?”

    余耀也笑道,“这盘子和这铜香炉,你是一起收的吧?”

    “嗯?”小胡子摊主稍稍一怔,“你怎么知道?”

    “我猜的,而且我还猜,你当时收盘子,这香炉也是个搭头吧?”

    “哈哈哈哈!”摊主大笑,好似放心一般,“好歹是件‘宣德炉’!”

    显然,他也不可能当成真正的宣德炉,而且这种事儿,也没必要装模作样地表演;宣德炉出现在地摊上,任谁也不会信。

    不过,实话实说,就算是一件现代仿品,这东西也是做工精良的高级货了,当工艺品买也得好几千,摊主还是挺“大方”的。

    摊主装好的东西,余耀要了摊主账号,直接拿出手机转账,货款两清。

    要不说现在是真方便,以前大额的古玩交易,那非得带着大量现金或者跑银行不可,现在各种app,即时到账。

    余耀拿了东西之后,没有逗留问摊主,现在他是个焦点,早点儿撤出圈子为好,等回头晚点儿人少了,再回来问两句不迟。

    两人迅速离开摊子,转出地摊区,绕过店铺区,而后从另一头又进了地摊区。

    在这个过程中,老周自是低声问个不停。

    当听余耀说这个青花瑞兽盘就是康熙官窑时,不由吃了一惊,“唉!我眼拙也就罢了,这么多人,守着一件真品,居然全都漏了?”

    “怎么说呢?这里头有比较复杂的因素。看不透是一方面,他这个价儿挺高,也是个原因。要是三万六,不是三十六万,怕就轮不到我了。”

    “真品能值一百多万,三十六万也是个漏儿。”

    “但要不是真品,是高仿,只值个三千六的话,那可亏大发了!”余耀接续说道,“还有被当成托儿的之前的买主,还有他自己也不信是康熙官窑,也都是因素。”

    “他自己也不信?嗯,也是,信的话就拿去上拍或者走别的渠道了,哪会在摊子上卖?不说了,归根到底,还是眼力问题!”

    老周叹了两口气,忽又问道,“这个香炉,你好像也挺在意啊!”

    “这香炉也是老的。”

    “啊?宣德炉?怎么可能?”老周生生站住,不由扯了扯余耀的衣袖。

    “当然不是宣德本朝的,这也是康熙的!”

    “噢!”老周一拍脑门,“怪不得你说他是一起收来的。”

    “这个小胡子摊主,对铜器肯定是外行,一看‘大明宣德年制’,估计是当成现代仿品了。但是清初的戟耳炉,尤其是康熙的仿宣德戟耳炉,那种气质风度上的韵味,现代高仿是到不了位的。”

    “特么的!”老周爆了句粗口,又呲了呲牙,“你这说是陪我来,自己倒先捡了两个漏儿!还是众目睽睽之下捡漏儿,哪儿说理去?就这康熙宣德炉,也能值回三十六万了吧?”

    “差不多。”余耀也有些得意,“今儿这运气是不赖。”

    “行了,我看好什么,你可得好好给掌掌眼!”老周意气顿生,“要是我也能来个漏儿,立马就杀回汝都去把那件标字斗彩杯给捧回来!”

第543章 一善堂

    余耀见老周受了感染,笑道,“你可别犯新手犯的毛病,哪有这么多漏儿?赶巧了而已。”

    老周嘿嘿,“这逛摊子,有时候还真是,要么接二连三,要么一无所获。”

    说话之间,他俩已经走到了一个摊子边上,这个摊子不大,但是摊子后却坐了三个人,三十多岁的一男一女像是两口子,还有个也就是二十冒头儿的小姑娘,梳着个马尾辫。

    老周瞥见了一个拳头大小的豹镇,接着就蹲下抄了起来。余耀在旁边微微躬身,扫了几眼。

    这件豹镇是青铜器,一只豹子蜷身侧首,身上还有错金;那一对豹眼,则是红光闪动,应该是镶嵌了什么红色宝玉石类的东西。

    所谓“镇”,是席镇;席子铺开,用来压住席子四角,防止卷起和移动,所以一般是四个。

    大致在魏晋之前,基本都是席地而坐的;即便能用到榻,也是很矮的,上面也都会铺着席子。所以,席镇是日常所用之物。

    席镇的材质不一而足,普通人家石头的居多,这青铜错金加宝石镶嵌,那得是王公贵族用的。

    老周上手看了看,这是汉初的形制。不过,细看豹眼,红色的宝石却是普通的红玛瑙,再结合其他,老周很快放下了,扭头斜上看了看余耀,余耀同样给了个否定的眼神。

    这豹镇,余耀一看错金,就知道有问题;不是真“错”,而是涂抹了金浆之后又修的。这玩意儿,就是这几年的仿品。

    老周看了又放下,那三十多岁的男摊主笑着招呼,“喜欢铜错金的东西?”

    “没有,就是看到了上手瞧瞧。”老周应道。

    男摊主点点头,伸手指了指那个小姑娘旁边的箱子,“小娟儿,你把里面那个青铜蒜头瓶拿出来让这位先生看看。”

    老周本来应完了是要走的,结果男摊主却招呼小姑娘拿东西。

    而且,老周爱听相声,一听“小娟儿”,脑子里不由自主冒出了那首歌:她是我的心肝儿啊,起名儿叫小娟儿啊,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比我胖两圈儿啊

    就这一愣神的工夫,小娟儿把一件青铜蒜头瓶拿了出来。

    结果这蒜头瓶比错金豹镇还不济,战国时代的造型不假,瓶颈也错金了两道弦纹;但是锈色做得却有点儿假。是以老周都没上手便摆了摆手,而余耀的目光更是一扫而过。

    同时,小娟儿开了身边的箱子,拿出青铜蒜头瓶之后没有合上,余耀却瞅见了另一件东西。

    这东西被泡沫袋包着,可能是被人看过又放回去的,所以不是完全包裹,冲上的地方,露出了一截口沿和一块腹部的地方,是一件绿地粉彩瓷器。

    “小姑娘,那里面包着的是瓷器么?拿出来看看吧!”余耀抬手招呼道。

    小娟儿看了看男摊主,见男摊主点头,便放回了青铜蒜头瓶,将这件瓷器去掉泡沫袋拿了出来。

    老周毫不客气,“我先看!”

    余耀笑笑没说话,但看了几眼小娟手上的东西,却暗道,原来这东西挺开门,又不摆在摊子上,看来是没漏儿了。

    这是一件玉壶春瓶,绿地粉彩,画片是麻姑献寿。胎釉彩都很到位,一眼的老东西。

    老周接过,大致一看,便翻了底,圈足内是白釉,红彩四字款儿:一善堂制。

    “好眼力啊!”男摊主开了口,“开门的东西,仔细上眼瞧好了。”

    这的确是一件开门的瓷器。老周听男摊主这么一说,顿时也觉得不太可能有漏儿了,有些沮丧地问道:“最低什么价儿?”

    一善堂,是清代雍正朝时期开始出现的堂号。说是民窑,其实相当于准官窑,是一些满清亲王派专人在瓷都创设,烧出来的东西水平很高。这个堂号,一直绵延到晚清时期才停。

    这个一善堂创设的时候,是一些喜欢瓷器的亲王让一个翰林院叫“程安”的画师,到瓷都去开一个民间作坊,专烧精品特供瓷器。同时,因为担心雍正皇帝不高兴,还请了雍正很敬重的高僧玄度禅师参谋。

    玄度禅师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所以亲笔题了“一善堂”,并落款自己的法号。如此做成木匾,也算是一种护佑。

    这程安到了瓷都之后,一时之间难出精品;各位亲王便又想辙,找了御窑厂的督陶官,暗暗相助。这个一善堂,就设在与御窑厂一墙之隔的弄堂之中,有的东西其实是做胚之后让御窑厂“代烧”的。

    这一条弄堂,因为“程安”的缘故,后来还被叫做“程家弄”。

    所以“一善堂制”,自然和普通的民窑不同。价值方面,其中以雍正时期为最,传世精品拍出过几百万的价儿;乾隆次之,价值也不低;而乾隆以后的,受大环境的因素影响,明显就要差了档次了。

    这件玉壶春瓶,不是雍正朝的东西,是乾隆中后期的,而且体量不大;但是,就这一件玉壶春瓶,行价儿也得是大几十万。

    男摊主回应老周,“这东西来价儿高,我就拿到摊儿上一天,出不掉就走别的路子。八十万也算个漏儿价了。”

    老周轻轻将这玉壶春瓶放到摊子上,抬手示意小娟儿收走,心道八十万就是行价,哪有什么漏儿?

    见小娟儿拿起玉壶春瓶,老周也便起了身,对男摊主笑笑,“你忙你的,我再转转。”

    摊主也笑笑,“有啥需要也可以给我说,回头再来也行。”

    老周没再应声,挥挥手便扭头走了。

    余耀和老周继续往前走了一段,低声对老周道,“你得顺其自然,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那个男摊主是个行家,青铜器全是高仿,蒙着人就蒙,蒙不着也不会有麻烦;瓷器呢,却大部分是真货,只不过摊子上的,多是民国的东西和残器罢了。”

    老周点点头,“看他年纪不大,也是十分老练。”

    “嗯。咱们这才刚开始逛,沉沉心。”

    两人慢慢又逛了几个摊子,却一直没有看到合眼的东西。

    直到走到地摊区中心的位置,余耀和老周齐齐盯上了一件东西。

第544章 万几余暇

    这件东西此时正在一个老者手里,蹲身举在眼前对光察看。所以余耀和老周才会容易注意到。

    老者拿的是一块砚台,砚形长方,边缘做六角祥云纹弧形处理,下凹的砚池部分,则是灵芝形外廓。

    看老。

    不过,古砚之中,以端砚歙砚为佳,加上洮河砚、澄泥砚,称为四大名砚;而这方砚台,不属四大名砚的材质。同时,也不是其他知名的紫金石、红丝石、菊花石等等。

    虽不是常见砚石品种,但色呈嫩绿,温润如玉。

    砚台两侧还有刻字,不过余耀看不清楚。虽然看不清楚,但是从雕工来看,余耀断定,绝非普通的民间工艺。简约之中,大巧若拙。

    此时老周不由看了看余耀,余耀立即点头,老周便蹲在了老者旁边,随意看两眼摊上的东西,眼睛却主要盯上了老者手里的砚台,只盼他早点儿放手。

    老者看了一会儿,仍旧把紧砚台问摊主,“老板,这砚台是什么材质的?”

    “这我可不知道。”摊主是个四十多岁黄面皮的汉子,吸了吸鼻子,“这是从东北收来的,肯定是老东西,也挺好看的。”

    余耀自然早就看出了材质,一听摊主说从东北收来的,微微颔首。

    “东北?”老者呵呵一笑,“你还跑那么远收货啊?”

    “我老婆家是东北的,我小舅子还在那边,做家具生意,有一次顺带收了批杂项老货,一起给我发过来了。”摊主解释。

    老者微微一笑,“这砚台不是什么名贵石材,都叫不上名儿来,给个最低价儿吧。”

    “给一万块钱吧,怎么也能到清代。”摊主应道。

    “清代的砚台多了,普通的端砚也就一两万,你这太高了。”

    “不高,这种石材少见,而且这雕工多漂亮啊!”

    余耀心道,这摊主的摊子上,摆的东西就这么一块砚台,看来是真不懂,而且从报价的口吻来看,估计来价不高;但是这个老者,显然是懂行的,揣着明白装糊涂,摊主报价一万的时候,眼中隐隐泛出喜悦,这东西应该是不会放手了。

    果然,老者三讲两讲,最后以六千元成交。这还是因为老周在边上老是瞟,他有点儿没绷住,不然还能再落点儿。

    “没盒子么?”货款两清之后,老者才问道。

    “有啊!”摊主翻翻找找,拿出一个方形锦盒,倒是和砚台差不多大小。

    “我说是原配的盒子。”

    “!那肯定没有了,要是有,我就一起摆出来了。加个原配盒子,起码多要您一千块!”

    “好吧!”老者点点头,将砚台装进锦盒,套上塑料袋,拎着走了。

    老周悻悻地又扫了一眼摊子上的东西,转而起身,“咱也走吧!”

    余耀笑笑,和老周并肩走出几步,才低声问道,“你看明白了么?”

    “这是松花砚,看工艺,很可能是清宫里的东西!”

    余耀点点头,“没错儿。你靠得近,两侧的刻铭可看清楚了?”

    “刻铭是楷书,以刀代笔,功力深湛。一侧刻: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另一侧刻:起墨益毫,故其宝也。字少的这一侧还刻了一方印章。”

    老周说着,不由又叹气,“好东西啊。松花石制砚,清末之后便销声匿迹,七十年代末虽然重新起矿,但和老砚台是没法比的,可惜,可惜!晚了一步!”

    松花石,出自东北吉林,启用就比较晚,明末才开始制砚。清代大发异彩,颇受推崇。还曾被作为宫廷用砚甚至皇帝御砚。

    当然,普通的松花石老砚也未必有多值钱,但是这方砚台,看起来却是出自清宫。

    余耀拍了拍老周的肩膀,“印章刻的什么内容?”

    “这个在那老头儿手上,又是小篆,不是很清楚,应该有个万字。”老周沉吟。

    “是不是‘万几余暇’?”余耀立即问道。

    “哎?好像是,有个笔画少的,好像是个‘几’字!”

    “这是康熙用过的御砚!这老头儿真是捡漏了!”余耀也不由苦笑。

    几,通机;万几余暇,意思是皇帝日理万机之外的闲暇时刻干的事儿。

    清代康熙和雍正皇帝,都用过万几余暇的闲章,都有可能作为御制砚铭之后的钤印。不过,余耀看这方砚台,应该是康熙中期的,比雍正朝自然要老。

    老周听余耀说完,一拍大腿,“要不去找那老头儿,再买下来?”

    “这方砚台没了原配的盒子,落价后能值个三四十万;这老头儿一看就是个懂行的,就算卖,也不可能出低价,估计最少也得三十万。”余耀应道。

    老周抿了抿嘴,“碰上漏儿了,也看出来了,结果晚了一步,!”

    “你想,要不是老头儿拿在手里举着,我们走过去,说不定还没注意呢!而且这七星桥,你来逛了多少遍了?好东西,讲缘分的。”

    老周听了,心下舒缓了一些,“是啊,天时地利人和,少了一样便不成事儿。”

    “嗯。你也算老手了,可别乱了心态。”

    余耀没再多说,他也明白,老周这样,和自己上来就连捡带搭收了两个漏儿有关系;但这两个漏儿,以老周的眼力,却是捡不着的。而且当时围了那么多人,光是余耀去了之后上手的就有两个,一个敢笃定的都没有,错失良机怨不得别人。

    两人继续往前逛,老周开始变得比较慢、比较细,却一直没遇上合意的东西。眼看就要逛完,又快到地摊区另一头余耀买青花瑞兽盘的摊子了,老周终于又发现了一件东西。

    这也是青花瓷器,是一个花觚。基本就是一个细圆筒形,口和圈足微微外撇,画片主要云龙纹。

    老周蹲身拿起这件花觚,边上有空儿,余耀也在他旁边蹲下了。

    老周对余耀低语道,“还记得邹宁那个笔筒么?我看画工和青花发色挺像。”

    余耀微微一笑,轻轻点头,“先好好看看”。

    邹宁那个笔筒,是龙马相会的崇祯官窑;这件只是像,却不是崇祯官窑,不过倒是和那件笔筒一样没款儿。

第545章 终于捡漏了

    对面的摊主没听清他俩说什么,笑着招呼,“两位有眼力!刚才有个行家也看上了,只是不愿出价儿;这样的好东西,我可不能便宜卖了。”

    这一句话带了好几个意思,老周看着东西没应声,余耀却笑呵呵应道,“既然是行家,说不定是因为东西不好呢?”

    摊主干咳两声,“他自己说是好东西。”

    “再好的东西,也得价儿合适,要是出价太高,我们也拿不了。”

    “还是先看,先看吧。”摊主没再接茬说,心道这小伙儿看来是不太好糊弄。

    老周此时冒出一句,“这青花用的什么料啊,怎么像化学料?这又没款儿”

    摊主立即应道,“这哪是化学料?这青料,典型的浙料啊!”

    余耀一听,心道摊主肯定要朝康熙青花上忽悠了。果然,摊主又道,“别看不带款儿,但这青料,这画工,那就是官窑的水准。”

    康熙青花官窑,不带款儿的情况,算是比较多的,而且康熙青花确实也多用浙料。

    只不过,这花觚所用青料,其实不是浙料;确切地说,是浙料和江西土青按照一定比例调制的青料。

    老周接口,“你这意思,就是康熙官窑了?你要是按康熙官窑出价,那我也不用看了。”

    摊主嘿嘿一乐,“这可是您说的,我没说。我只是提示一下,至于价格,我只管在进价的基础上加,不赔就行。”

    老周此时不由又扭头看了看余耀。

    余耀立即说道,“那就别嗦了,报个最低价。”

    摊主伸出了三个手指头。

    “三百啊?”老周撇嘴。

    余耀心想,老周的心态还是没稳起来,虽说是漫天要价、坐地还钱,你就是还三块钱摊主也说不出什么,但既然看上了这东西,这一口太毛糙了点儿。

    有时候,还价太低反而不好,容易激发对方的不良情绪;当然,这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象具体应对。

    摊主面儿上倒似不急不恼,但口气不善,“你的价儿,得翻一千倍,老兄!”

    “三十万?”老周脱口而出,“太狠了!这东西,我看清末民窑差不多。”

    “哪有您狠啊?就算是清末民窑,三百它是个价儿么?”

    余耀一听,确如自己所想。别看摊主吹吹呼呼,但这东西绝对靠不上康熙官窑,摊主应该明白,只是找个“靠山”而已。康熙青花,乃是清代青花之最,无论从胎釉青料,还是画工,那都不是这个成色。

    摊主本来伸出三个手指头,应该是想报三万的。可是老周的“三百”太离谱,摊主虽然表面不动声色,但心里估计肯定不爽,竟也便跟着离谱了一把。

    老周其实也看不透这东西,但是他往崇祯官窑上靠了之后,余耀并未反对,所以他觉得至少也是明末清初民窑的精品。

    若是如此,三万太高,三千太低,他一时随口却压了个三百;可没想到,摊主居然回了个三十万!

    余耀自然得相助老周,“我说老兄,这东西什么成色,咱们心照不宣;这么着吧,我回一口实在的,一万八,如何?”

    摊主看了看余耀,“哎哟,要是清末民窑,一万八您可不是亏大了?”

    余耀笑笑,心说这摊主挺有意思,从开始就说上一个买主不愿多出价、自己不能便宜卖;虽说未必是真的,但即便是编谎儿,也有点儿带性子。

    “哪能是清末?我是照明末的民窑精品出的价儿,够有诚意了。”余耀很平稳地应道。

    听了余耀这话,摊主脸色稍缓,“两位,到底是哪一个买?”

    余耀指了指老周,老周不咸不淡地冲摊主“嗯”了一声。

    摊主冲余耀微微一笑,“原来是请你来掌眼的,到底是水平高。得,我也不多说了,三十万我报的有点儿虚高,那就十万。一万八是万万不行的。”

    老周此时的情绪本来回稳了,听了摊主这话,脸色又变,刚要说话,余耀抢了过去,“老兄,我们是诚心诚意想要,因为好歹是件老东西。但行市就是行市,你不能跳出去乱飘啊!”

    摊主嘿嘿两声,没说话,只是看着余耀。

    余耀问老周,“还能加么?能加就加点儿,这年头儿,民窑的老东西也不好碰了。”

    老周一听,立时便明白了,余耀这意思,似乎这东西十万拿下也有漏儿!当下精神一振,迅速调整了情绪,对摊主说道,“我说,和气生财,这么着,我再加最后一口,凑整两万。要是不行,我也就不嗦了。”

    余耀跟着说道,“老兄,可以了!”

    说罢,余耀直接站起了身子,也不看摊主,径自点了一支烟。

    老周来回把了把这花觚,似乎随时都要放下的样子。

    “唉!”摊主重重叹了一口气,“实话实话,少了三万不行的,我这人和别人做生意不一样,不喜欢搞来搞去,一开始就准备报三万;你来了个三百,我只好也往高了飘。现在把话说明了,可要不能到三万,就放下吧。”

    老周没看余耀,便准备来个欲擒故纵,真就把东西放下了,而后起身,“走吧!”

    说罢,老周从余耀身边走过,到了前头,头也不回。老周走了两三步,余耀才转过身,作势要走,但是眼睛的余光还是瞅着这花觚。

    摊主并没有立即喊他们;而就在此时,摊子边上来了一个人,抬手一指花觚,“老板,拿过来我瞅瞅。”

    余耀旋即转身,弯腰抄起了那件花觚,对摊主喊道,“成交!”

    老周听到余耀的喊声,不由停步扭头,随即就迅速回来了,“啊?太高了吧?”

    “你既然喜欢,就不差这一万了,信我就拿了吧。”余耀冲他眨眼。

    刚才那个要看花觚的人不由瞪了一眼余耀,但东西没上他手,他也说不出什么,只是闷哼了一声。

    摊主眉开眼笑,其实他本来是想等老周走出个五六步再喊的,不料一个新买主帮了他的忙,陡然间多赚了一万,岂有不开心的道理。

    当然了,他是没看明白东西,要是知道到底这是什么东西,三万卖出去,非得吐血不可。

第546章 将行汝都

    老周小心从余耀手中接过花觚,随即便和摊主进行了交易。

    远离了摊子,老周连忙问,“真是漏儿?”

    “三万买顺治官窑,你说呢?”余耀反问。

    老周面色一变,“这个我一开始也往这上头想来着,但有两点不太对啊。顺治官窑大多用浙料,发色比花觚要青翠;再一点,顺治龙纹号称‘一龙三现’,这画片上的云龙纹有点儿对不上。”

    余耀哈哈一笑,“那你还听我的?”

    “必须得听啊!我要不听,你自己就拿了,然后肯定能解释我这两点疑惑。”老周也哈哈一笑。

    余耀摆摆手,“本来就是你先上手的,莫要说咱俩这关系,就是普通关系的圈里人,我抢也是坏了规矩。而且你要今天不捡漏,我手里这两个漏儿握着不踏实。”

    “你也忒小看我了,我不就是有点儿着急么?”老周接着道,“赶紧说为什么如此笃定是顺治官窑吧!”

    “顺治官窑青花,出现过三种青料,一种是纯粹的浙料,这和康熙官窑是一致的;一种是江西土青,是最差的;还有一种,是浙料和江西土青精调,发色虽不如纯粹的浙料青翠,但也是比较明快的。”

    老周一听,“这种就是浙料和江西土青提炼调配的了?”

    “对。”余耀简单捋了捋,“满清入关之初,御窑厂基本停产,这时候的官窑,量少而质低。顺治八年,瓷都御窑厂恢复生产,一直到顺治十一年,这几年因为朝廷自顾不暇,所以御窑厂的瓷器质量参差不齐。就说青花的青料,三种情况都有,同时样式、画工、风格等等,基本都是沿袭了明末的,所以你才觉得和崇祯官窑很像。”

    老周一拍手,“是了!这个阶段,不就是青花瓷器的过渡期么!”

    余耀点点头,“为什么我说顺治十一年是个节点呢?因为从顺治十一年开始,朝廷开始要求御窑厂烧造龙缸了,龙缸太大,烧造极难;这说明,从这一年开始,朝廷对御窑厂的要求开始严格了,瓷器质量也就上来了。”

    “青料的问题我明白了,是顺治时期御窑厂恢复之初的产物。但是这为什么不是典型的‘一龙三现’呢?”老周又问。

    所谓“一龙三现”,是顺治官窑青花云龙纹的一个典型画法,也叫“一身三现”。一条龙,只画一个龙头、一段龙身、一个龙尾,其他的,隐藏在云里。

    这也和当时的大环境有关系,当时满清并未坐稳天下,局势有些不明朗,若隐若现其实是一种潜在的艺术反馈。后来康熙坐稳了天下,你看康熙官窑上的龙纹,那就基本上是整条龙鳞爪飞扬了。

    “你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余耀点道,“‘一龙三现’的本质,是若隐若现;这件花觚上的龙,是‘一龙五现’,顺治官窑龙纹也有过的;甚至还有‘一龙九现’,只不过‘现’得越多,画得越费事;所以,‘一龙三现’最多,其他的很少见。”

    “原来如此!”老周叹道,“这我还真不知道。看来,只要是单数,那就对了!”

    “嗯。”余耀笑道,“不可能是双数,别的不说,双数画出来可难看多了。”

    老周兴奋地攥了攥拳头,“得,不仅捡了漏儿,还学到了!老弟,今晚上我请你吃大餐哈。”

    “不过就是没款儿,你要出手的话,可得找个懂行的。”余耀接口。

    “嗯,这个我有数儿。”老周又问,“依你看,这件顺治官窑大概是个什么行情?”

    “他赌气报三十万,怎么也得比他报的翻一个跟头,六十万到八十万,是合理区间。”

    老周大笑,“这小子开始还往康熙官窑上忽悠。”

    “他其实有点儿见识,咬住两三万,就是当成明末清初的民窑精品了。这个阶段,御窑厂管理松散,民窑百花齐放,不乏精品之作。不过价值上,肯定是没法和官窑比了。”

    老周拍了拍余耀的肩膀,“就这么定了,既然捡了漏儿,我要去趟汝都,去把那件标字斗彩杯给拿回来!”

    “五十万,一件高仿,听着有点儿高,但从艺术品角度,还是值得。这位槐大标,其实堪称彩瓷大师了。”余耀赞同。

    “你和我一起吧?”老周笑呵呵。

    “我未必有时间啊!”余耀沉吟。

    “耽误不了多少时间,去了就买,就算再捎带逛逛市场,顶多也就是两天。”老周劝道。

    “看情况再说吧。”

    “别再说啊,我明天就动身,最晚后天回来,你最近在瓷都不也没什么事儿么?”老周极力游说,“你在,我心里有底啊,毕竟是五十万的东西,你得把好最后一关!”

    余耀想了想,萧影那边关于无量山的消息,短时间内不可能有结果;其他也都没有急事;而汝都这地方,和瓷都一北一南,是华夏高仿瓷器的两大“集中营”;自己身在古玩行,从来还没去过,去趟倒是也行。

    “好了好了,就这么定了啊!”老周一见余耀沉吟未决,但又不排斥,便赶紧给落听了。

    “好吧。”余耀点点头。

    “那行,不逛了,吃饭去!”老周掏出手机,“我叫上濮杰,你经常不在瓷都,可不能少了濮杰的。”

    “你不怕漏了什么漏儿?”余耀有点儿拗口地说道。

    “,哪有这么好的运气?我已经知足了,再说天也不早了,咱也差不多逛完了。”老周说完,便给濮杰拨了过去。

    余耀捡了俩漏儿,心情也是不错,和老周一起快步出了市场。

    老周定了个湘菜馆子,说要配合火辣辣的心情。只有三个人,但为了聊天方便,还是要了个包间。

    濮杰来了之后,听说两人都捡了漏儿,卷毛都快羡慕直了,“七星桥什么时候这么容易捡漏了?”

    “谁让你不来的。”老周来之前确实给濮杰发了个微信。

    “你好歹给我打个电话啊,说不定我去了也能捡个漏儿。”濮杰撇嘴,“不过我之前在泡澡呢,没拿手机。”

    “那就是你命不好呗。”老周笑。

    而说了明天要去汝都之后,濮杰连忙道,“算我一个啊,这次说不定我就在汝都捡漏了。最近生意淡,格古斋关两天养养也好。”

第547章 杯已不在,鬼叔先得

    “去就去,关两天也没啥,你这个‘养养’的理由,还真是清奇。”余耀点了一支烟,“汝都这地方,早晚得去看看,算是择日不如撞日”

    后面的话,余耀吞了没说。这个时候去汝都,和造假集团的事儿有点儿撞;不过,他只要不去刻意查访,料想也没什么,不会影响特殊文物调查局办案。

    同时,就余耀本身来说,该告诉杨锐的都告诉了,也不想在这上面过多浪费精力。

    “没啥,咱也不多事。”濮杰一看余耀表情,加上余耀刚给他说造假集团的事儿不多久,所以立时便想到了余耀可能在寻思这个。

    老周没多想,还以为濮杰说的是常规的“不多事”,随口应道,“哥儿俩算是陪我,一路上都算我的哈。”

    余耀想起当时和濮杰、老周、老黄四个人一起去瓷都,就此结识了钟毓,还了解了鬼眼门的过往,不由暗暗有些感慨。

    当天晚上回去,余耀在微信上和沈歌聊了会儿,沈歌本来也有点儿想去,但一想夹在三个老爷们中间,最后作罢了。

    从江州到汝都,交通也很便利,三人第二天一早坐高铁出发,中午便到;在老周的建议下,先入住了当地比较有名的中原大酒店,就在酒店餐厅简单吃了午饭。

    汝都成规模的古玩市场只有一个,叫中山路古玩市场。中山路这个名称,在华夏可谓遍地开花,很多城市都有中山路,而且往往是主干道或者重要道路。

    中山路古玩市场就在中山路边,临街大门其实是个“楼洞”,大门上方是一整栋五层大楼的三楼,两侧是连通的;这栋大楼顶部横列“汝都古玩城”几个大字。

    从“楼洞”进去,一条挺长的主路两侧,是古玩市场的店铺,而两侧店铺的后面,则是两处面积不小的地摊区。

    汝都的古玩市场和高仿市场并不在一处,高仿市场不在繁华的市区,而在市区边缘,是一片好几条小巷组成的区域,基本是前店后作坊,当地人称这片区域为“老瓷厂”。

    三人饭后稍事休息,直接去了中山路古玩市场,老周说的那个出售标字斗彩杯的店,在主路的最里头,面积不大不小,挂了个“博雅轩”的牌匾。

    三人进去后,一个年轻的小伙计迎了上来,而在柜台后的一个中年男子则笑着打了个招呼。

    老周冲小伙计点点头,径直走到柜台边,“孔老板,还记得我么?”

    老板刚才的招呼打得很随意,并未细看,而且一下子进来三个人,他一时没认出老周。老周这一上前,他定睛一瞧,“哎哟,原来是周先生!来来来,快坐快坐!”

    孔老板立即从柜台后绕出来,请三人到店铺一侧的八仙桌旁落座,吩咐小伙计,“赶紧泡茶!”

    老周给孔老板简单介绍了下余耀、濮杰,只说是朋友一起来的。上次老周也是和朋友一起来的,孔老板笑道,“周先生您这眼力,光张罗着给朋友掌眼也挺忙的。”

    老周连忙摆手,“上次是帮朋友掌眼,这次可是跟着学习喽!”

    “噢?”孔老板一看余耀和濮杰都很年轻,不由微露讶异之色,但很快笑道,“这次想看什么好东西?一回生两回熟,必定给你最低价儿。”

    老周也没绕弯子,“还是先看看上次拿不定主意那件斗彩杯吧,这次说不定看看就拿定主意了,孔老板要是再能让让价儿,那就更好喽!”

    其实孔老板认出老周之后,便猜出老周可能是为了斗彩杯去而复返。

    这对他来说,本来是个好事儿,这种“回头草”,那是不可能降价的,甚至还得加价,但此时他脸上却看不到半分喜悦,苦笑一声,“周先生,好东西不等人啊!”

    老周一惊,“什么?出了?”

    “可不是么?你早来一天也好,昨儿下午,被人买走了!”

    “真的?”

    “我骗你作甚?说句不好听的,要是卖给你,我还有可能多卖几万呢!卖给这个人,虽说也是五十万一口价儿,但谈来谈去,我还搭了一件民国的粉彩印泥盒。”

    余耀心道,此话倒是不假,看来是真出了,掏出烟来递给孔老板一支,“孔老板,买主你认识么?”

    “生面孔,说是姓李,别的什么也没留,我也没办法再联系了。”孔老板回忆,“是个四十来岁的男的,长得挺普通,不苟言笑,不过一看就是个行家对了!这个人的一双手太好看了,倒像个弹钢琴的!”

    余耀一听,自然联想到了鬼叔身上。(余耀并不知道谢治豪称呼此人为鬼叔,他和钟毓起的代号是“槐子”。)

    也不知道鬼叔是无意中碰上了,还是得到什么消息特意来拿的。孔老板这件标字斗彩杯,就算是老周看的时候是刚得手,但这也好几天了,消息也有可能传出去。

    如果是这样,如果鬼叔就是槐大标唯一的徒弟,曾经销声匿迹的徒弟,那来买走这件标字斗彩杯,可能性自是极大。

    既然如此,那就别想再入手了。

    老周微微叹气,“得,这事儿赖我,犹疑不决,丢了好东西。”

    孔老板笑笑,“周先生,其实这东西我收来之时,是觉得有点儿冒险的,毕竟是一件高仿,浅薄的人是认识不到其艺术价值的。可没想到,是我自己浅薄了,高手还是不少的。”

    这话算是安慰老周,但听着像实话。老周也跟着笑了笑,“没了就不能再想了。这,孔老板还有什么好东西,今儿好朋友都来了,一起欣赏下呗。”

    孔老板想了想,“有件新收的玩意儿,倒是有点儿意思,列位稍坐。”

    孔老板拿出来摆在八仙桌上的东西,是一只瓷壶。

    这壶倒是不大,看着应该没有二十厘米高,壶身圆乎乎的,壶嘴比较短,把手并不在壶口两侧,而是一端在壶盖顶部,一端在壶身。

    这样的壶把手少见;更关键的是,如此设置,壶盖那就应该取不下来、打不开了!

第548章 壶能倒流,盒要单买

    老周和濮杰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老周似乎有点儿明白了,濮杰则上手试了试壶盖,壶盖边缘有一圈明显的纹路,却是刻上的,确实打不开。

    但是壶嘴明显是中空的。濮杰不明就里,心说这壶花纹繁复,莫非只是用来观赏的?看样子是民窑,民窑的纯观赏器相对少见,而且不像是明清的东西。

    这壶是绿釉,釉下有深刻的花纹;壶身是大团的缠枝花卉,壶盖上则有叶片枝蔓,壶把手本身是枝干状,上面也有暗刻花纹。

    孔老板微笑不语,此时,老周上手,倒转壶身翻看底部。

    壶底露胎,而且还露出了一个不小的圆孔。

    濮杰这才恍然大悟,“这个,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倒流壶?”

    所谓倒流壶,结合这个壶的结构就容易明白了,灌水是从壶底圆孔来的;灌满水之后,正过来,水却不会从圆孔流出,而是能从壶嘴倒出。

    这种壶,现在瓷器工艺品市场上也不难买到。不过,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这东西并不实用,观赏和玩乐的成分更多。

    余耀点头,对孔老板说道,“孔老板,这把壶是自留还是要出的?”

    “余先生客气了,我不是藏家,不管收了什么东西,只要价钱合适,都能出。”

    此时老周接口,“孔老板,能用水试试么?”

    “当然可以!”孔老板点头。

    一试之下,果然如此。这其实也是有点儿奇妙的事情,从底部孔洞灌水,而后正放,水却流不出来,壶嘴出水却很顺畅。

    古人的智慧,实在是不可小觑。

    古代还有一种壶,和倒流壶有一点儿相似之处,名叫鸳鸯转心壶,也叫两心壶。一壶之中,有两个“心”,也就是两处空间;壶底一般会有两孔,倒酒或者倒水的时候,按住左边的孔,倒出的是“右心”的液体;按住右边的孔,倒出的则是“左心”的液体。

    鸳鸯转心壶,有时还被称为鸳鸯鸩壶,饮鸩止渴的鸩,意思不言而喻。两个以上的人同用一把壶喝酒,一半有毒酒,一半无毒,倒酒的人能控制斟给谁毒酒。

    倒完水,擦干壶,孔老板不由看了看老周。

    老周能看出这把壶是老窑,同时是民窑精品,却很难具体定论窑口;而且既然余耀先问了,他便对孔老板笑了笑,没说话。

    余耀接口,“孔老板,老周的斗彩杯没买成,这把壶我要是收,也得给个最低价儿啊!”

    “余先生确实想要?”

    “和你之前说的一样,价合适的话就能要。”

    孔老板哈哈大笑,“咱们先说两句,这把壶,是宋代的老窑,虽说是民窑,但价钱可不低啊。”

    余耀一听,心里一沉,心说看来这孔老板真是懂瓷器,怕是没漏儿可捡了,不过他仍是又问了一句,“依孔老板看,是哪个窑口啊?”

    “余先生怕是早就看出来了吧?”孔老板轻抚壶身,“这是北宋耀州窑的倒流壶。”

    这宋代的窑口,官窑系统有五个,汝官哥钧定。民窑系统,主要有八个,也是巧了,北方四个,南方四个。其中的钧窑和定窑,是既有官钧、官定,也有民钧、民定。

    北方的四个民窑,除了钧窑、定窑,还有就是磁州窑和耀州窑。而南方的则是饶州窑、吉州窑、建窑、龙泉窑。其中的饶州窑,其实就瓷都的窑口。

    孔老板的断代和窑口之说,分毫不差。余耀不由暗叹,即便是有眼力,也碰上了好东西,想捡漏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还得货主看不明白才行。孔老板既然看明白了,那这漏儿定然是不存在的。

    余耀同时感叹的,还有孔老板的眼力。

    宋代以青瓷为主,从民窑来看,是南方的名气大于北方。特别是耀州窑,研究的人不多,能搞明白的就更少了。

    能断代为北宋的耀州窑,主要是从刻花工艺上,线条粗,而且比较深,因为在瓷胚上刻花是斜着来的。若是更早,五代时期的耀州窑,却不是这种深刻花,而是凸雕;若是晚一些,到南宋(北方被金统治),刻花线条就变得比较细了。

    既然说了这么多了,余耀也不差最后一句:“孔老板,这把壶最低什么价儿?”

    这件北宋耀州窑的倒流壶,体量略小,工艺算不得最高级的,但整体上还算精美,行价应该在三百万以上。

    孔老板略略沉吟,“苏比士曾经上拍过一件类似的,当然,比我件要好,当时应该是拍了六十万美元左右。这一件,如果余先生要,我就给个最低的整价儿,三百万吧!”

    此时,老周和濮杰不由对视一眼,他俩均是心道,这价儿,余耀必不会出手了。

    余耀也很干脆,“这个价儿我拿不了。”

    孔老板点点头,正待收起,余耀却指了指桌上原本放倒流壶的盒子,“孔老板,这盒子挺漂亮,单卖么?”

    这个盒子,是孔老板一起拿过来的,先把盒子放到了桌上,才从盒中拿出了这件耀州窑的倒流壶。

    盒子的大小倒是合适,但北宋的倒流壶,肯定不会配盒子,这是孔老板自己搭配的。

    孔老板闻声一愣,这盒子倒是个老红木的,但也就是清末的东西;款式也很简单,正方体,天地盖,盒身上下,连个雕花都没有。

    不过,因为这个盒子是天地盖,开盒是直接拿下盒盖,所以在两侧中央的结合部位,各有一处圆形凹陷,为的是便于开盒。

    就在这两处圆形凹陷的下方,也就是盒身上,各镶嵌了一枚“银片”。

    两枚“银片”的样式一样,上面的图案是“双龙捧寿”,中间是圆形团寿纹,两侧各有一条龙。

    这两枚“银片”的边缘,还有一圈凸点,很像是银币。不过,这“双龙捧寿”图案之外,没有面值和纪年;而另一面镶嵌在红木里,也不知道是什么。

    对这“双龙捧寿”图案,孔老板并不熟悉,依稀觉得像银币,但他对此没什么研究;他所知道的,清末到民国,也就是光绪、宣统时期发行的常见银元、铜币,还有后来的袁大头,这个显然都不是;而且,既然镶嵌到红木盒子上,那也未必是银币。

第549章 双龙寿字币

    孔老板虽然注意到了这两处“银片”镶嵌,却没当回事儿。一个红木盒子上,镶嵌点儿东西,很正常,而且非金非玉,只是银的,还未必是纯银,应该就是为了好看和方便。

    “你买了盒子,我这倒流壶用什么装?”孔老板下意识地回了一句。

    “您这开店的,还怕没有盒子么?”余耀表情认真地解释道,“我有一件瓜形罐,这盒子大小正好合适。”

    “瓜形罐?也是老窑?”孔老板又问。

    “不是瓷器,是锡罐,金属器。所以不光大小合适,您这盒子上嵌了银片,更是相得益彰。”余耀进一步解释。

    “一件锡罐,余先生也这么重视?”

    “名家作品。”余耀并没有说谎,他手里确实有一件清代制锡名家沈存周的锡制瓜形罐,是他当时和杨锐在“流水席”上“吃”到的。

    “名家,不会是黄裳吧?”孔老板不由眉头一挑。他并不懂锡器,但好歹是古玩行里的人,还是知道大名鼎鼎的“黄锡”的。

    黄裳是明代的制锡名家,自然要比沈存周早。

    这个名字,和《九阴真经》的作者同名,不过写《九阴真经》的黄裳,是金庸武侠小说里的人物,而制锡名家黄裳,则是实打实的历史人物。

    本来是要买盒子的,结果聊偏了;而濮杰一听黄裳,不由“啊”了一声!

    他是个武侠迷,金庸的十五本武侠小说全都看过: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外加一部女主是西施的《越女剑》。他最初喜欢上功夫,也是受了武侠小说的影响。

    在濮杰心目中,金庸UU小说的第一高手,不是独孤求败、扫地僧、王重阳等等这些,而是黄裳!

    孔老板一听,笑着对濮杰说道:“我说的黄裳,是明代制锡名家。”这盒子他倒不是不能卖,而是一时没想好出什么价儿,正好借此缓冲一下。

    “噢!”濮杰点头。

    余耀轻声道,“你还拿了我一本《长物志》呢,看来是没仔细看。这里头有过‘黄锡’的介绍。”

    《长物志》这本书,应该是收藏老虫必读的。这本书的作者是文徵明的曾孙文震亨;文震亨是个雅玩鉴赏高手,这本书很有见地,同时也有很多鉴定方法。

    接着,余耀又对孔老板说道,“不是黄裳的,是清代的名家沈存周,算得上清代第一制锡高手了!”

    老周低头点了一支烟,他也不明白余耀为什么要买这个盒子,但听余耀这么一说,似乎也合情合理。

    古玩一行,博大精深,孔老板在瓷器上眼力不弱,但在金属器上,见识实在有限,他其实没听说过沈存周,却也不动声色,含笑点头,“原来是他的作品啊!”

    “所以啊,碰上一个合适的盒子,还望孔老板成全。”余耀接着说道,“其实,这老窑的瓷器,用红木盒子并不好看,都是暗色调。”

    “就算好看,你余先生远道而来,我也不好意思不应你啊!”

    “那就请孔老板报个价儿吧。”

    这个盒子,孔老板是掏老宅子的时候,一枪打了一堆东西,其实没什么成本,不过好歹是个清末的老红木盒子,而且是余耀主动提的,所以他便报了个一万的高价。

    余耀心头暗喜,但也没有一口应,还了一嘴六千;孔老板笑而不语,余耀便又加到了八千;孔老板还是笑而不语。

    余耀还价,也不是真为了少几千块钱,只是不想惊了孔老板;略略沉吟,正待加到一万,孔老板却开口了,“好啊,八千就八千吧,图个好彩头。”

    货款两清,余耀当即提出告辞。老周和濮杰也没多说,心里却都想,这么着急闪人,那肯定不是为了给什么锡壶配盒子了,估计又是个漏儿!

    三人离开了博雅轩,都道反正来了古玩市场,那就继续逛逛。等到离得博雅轩远了,两人不约而同问向了余耀。

    余耀笑道,“这么有名的广东省造双龙寿字币,你们居然都不知道?!”

    对于收藏钱币的人来说,广东省造双龙寿字币,算得上银币的珍品之一了;但是古玩的品类,实在是太过庞大驳杂,偏巧老周、濮杰,还有孔老板都不好这一口儿,也没什么研究。

    况且这并不是一枚银币完整展现在眼前,而且只露背面镶嵌在一个红木盒子上。

    最重要的还有一点,孔老板压根儿没当回事儿!这一点,玩家想必都有所体会,不是自己喜欢的、专长的,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比如收藏书画的,见到一些工艺品杂项,有时候甚至会嗤之以鼻,匠人的东西,有什么文化素养、文人风骨?

    同时,钱币这一类,在崇尚艺术价值的古玩藏家眼中,有点儿“不入流”;因为是“模制”“机制”的东西,一次出一批,即便有些存世很少的孤品,那也无法和艺术品媲美。

    “我好像听说过,但还真是没见过实物。”老周挠了挠头,“是和慈禧有关系吧?”

    余耀点头,“对,这个老婆子的六十大寿,恰逢甲午战争,还没过寿,倭寇已经攻占了大连,结果她居然还斥责劝谏的大臣,说只要打不到京城,寿宴就要风风光光地办!”

    广东省造双龙寿字币,就是广州巡抚为了给慈禧祝寿而铸造的银币。不过,慈禧风风光光过六十大寿的美梦,因为倭寇的猖狂进攻而破灭。已经铸造完成的一批银币,大部分回收熔炉,极少量散落民间,所以存世稀少。

    广东省省造双龙寿字币的版别有多种;单从币值来看,有重一两和七钱二两种。镶嵌在红木盒子上的两枚银币,只露背面“双龙捧寿”,而另一面则应该是:居中“光绪元宝”,上有广东省造,下有“库平重一两”或者“库平七钱二”。

    而双龙寿字币,从大小上分,有大直径版的直径能到45毫米,中直径版的直径多在40至43毫米左右,还有小直径版的一般在39毫米左右。

    版别要是细说起来,是比较复杂的;但总而言之,不管哪一种版本,都不便宜!其中,大直径版库平重一两是最贵的,单枚全品的行价少说也在五百万以上。

第550章 两个摊主,双鱼水滴

    不过,这个红木盒子上镶嵌的,两枚都是小直径39毫米的。这种情况,正面一般是“库平七钱二”。

    濮杰听余耀介绍完,左右看看旁边没人,这才问道,“这两枚到底能值多少钱?”

    “这种小直径的七钱二,不是最贵的版别,不过,一枚卖到三百万应该问题不大。”

    “什么?这么大的漏儿!?”濮杰一听,立即掏出手机,详细查了起来。

    “不过我还没撬下来,得撬下来看看正面的币值和品相才行,要是因为正面破损或者残缺才用背面镶嵌,那这个价值大打折扣,可就完球了!”

    “你不会现在就想撬开看看吧?”老周说道,“你捡的这个漏儿实在让我措手不及。”

    “我自是没那么着急,成色到底怎么样,那是没法改变的,既然买了,还是能沉得住气的。”余耀确实很淡定,又不是第一次捡漏了;而且这东西他肯定不想收藏,就是纯粹冲着赚钱去的。

    此时,濮杰拿着手机晃了晃,“我去,还真是孤陋寡闻了,这广东省造双龙寿字币,网上有不少高仿卖啊!你看这个,三百万的东西只卖三千,看图片,仿得还不错呢!”

    余耀笑了笑,“钱币高仿,可比书画瓷器什么的容易多了。只要是值钱的品种,哪能断得了高仿?”

    濮杰收起手机,点了一支烟,“奶奶的,我这对古币研究也算可以了,但集中在铜钱上,对银币没啥兴趣!”

    “你还走过宝呢!”余耀回忆,“好像是一枚袁大头,当时我咳咳,我也没看出来。”

    “别提了,袁大头发行量那么大,大多数都是千儿八百的价儿,值大钱的就那么几种,我也是大意了。”

    濮杰当年确实无意中收过几枚民国三年的袁大头,其中有一枚民国三年签字版试铸币,上面有简写的“l.g”字样,这是意大利雕模师鲁尔治乔治的名字字母简写。但当时濮杰刚入行,余耀也不懂,就几枚一起卖了。

    这种签字版,价值在十几万,可是亏大了!

    “谁还没个走宝的时候?”老周嘿嘿一笑,“好了,别讨论这个了,赶紧逛逛吧。这斗彩杯没买成,总不能白来。”

    三人便先绕到了一侧的地摊区。

    这一侧地摊区的东西,是以老窑瓷器为主,大部分都是高仿,也有一些普品和残器,大致走了走,没有见到精品的东西。

    三人逛了一圈,兴味阑珊,很快便转到了另一侧的地摊区。这里的东西就比较杂了。看来,两侧的地摊区还是有个大致划分的。

    在这一侧的地摊区,三人逛着逛着就散开了。

    余耀扫得比他俩快,走在了最前头。这边的东西虽然比较杂,但依然还是有瓷器的,只不过少见纯瓷器的摊子就是了。

    余耀又盯上了一件瓷器。

    这是一件小东西,摆在一块脏兮兮的砚台旁边,这个摊子上的东西大多也都是小件,其中又以老珠子和印章、砚台为主。

    这件瓷器,也是文房里的东西,是一件水滴,研墨的时候滴水用的。

    这件水滴高十厘米左右,绿釉,器身浮雕了双鱼,颈肩结合处还有双耳。

    巧的是,这件水滴也是能“倒流”的,底部有孔,灌水之后,正放水不会流出,却能从上部的小口滴出。

    余耀拿在手里看了一会儿,笑问摊主,“这个小瓷壶怎么卖啊?”

    确切地说,摊子后面是两个人,一个是看着有些憨厚的中年汉子;另一个年轻,看着二十多不到三十,模样和和眼神搭配,给人一种贼兮兮的感觉。

    中年汉子应道,“哪有这么小的瓷壶啊?这是个水滴,文房用品。这东西可好啊,能当水滴,也能当个小摆件,还能当个把玩件。”

    余耀笑笑,“是挺好玩的,不过我问了价儿,你先报报吧。”

    “不是我不报,我得给你说明白这东西啊。这东西可够老的,起码不是明清的东西。”中年汉子还挺讲究。

    余耀一听,“行,我有数儿了,那你报个最低价吧!”

    “这东西不愁卖,所以我给你个一口价儿,要是觉得不合适,也别讲了。”中年汉子说道,“三万。”

    余耀还没接口,旁边的年轻男子却拽了拽中年汉子的衣袖,“哥,这东西报少了!”

    “不少了!”中年汉子应得很果决。

    余耀想了想,“你说一口价儿,我就听你的。不过,有一点我得问明白,这东西可像是生坑的,所以”

    这件绿釉双鱼水滴,的确是刚出土的东西。只不过瓷器和青铜器不一样,出土后是可以用水清洗的;这水滴显然被细致地清洗过。但即便是被清洗过,传世的和出土的,对余耀来说,分辨也没什么太大难度。

    中年汉子一听,不由愣了下,心说这小子原来是扮猪吃老虎啊!一开始假装不懂,我这定死一口价儿了,他才露出了真章。

    这水滴是无本买卖,所以他才对年轻男子说“不少了”。

    不过,也不是盗墓来的东西,是老家菜地里挖出来的。实际上,要是严格按照法律,这样的东西也是得上缴的;但这么规矩的人,怕是打着灯笼也难找。

    “这个你放心,不是土夫子手里来的!我这么说吧,就是我祖上民国时候得来的,当时埋在了地里,我刚起出来,可以了吧?”中年汉子如此说道。

    余耀心里便明白了个七七八八,嘴上却应道:“好吧,我也信你了。”

    货款两清,余耀正待离去,那个年轻男子开口了,“我说,看你是个行家,别的瓷器要不要?”

    余耀笑道,“先拿出来看看呗?”

    这摊子上,没几件瓷器,除了这件绿釉双鱼水滴,也都不成样子,年轻男子这么说,自然是没拿出来的东西。

    中年汉子看了看年轻男子,似乎也有些惊讶,“你手里还有好瓷器?”

    “前几天无意中收的,来的时候顺手放箱子里了,倒忘了给你说了。”年轻男子笑得有些尴尬,转而从一侧的旅行箱里,掏出一个报纸团儿来。

第551章 雍正粉彩,还差一步

    余耀看着他俩,心说年轻男子像是跟着中年汉子混的,但心眼儿显然比中年汉子要多,而且这年轻男子不太像古玩行的人。

    连个盒子都没配,而且这个报纸团儿包得很随意。常逛古玩地摊的人基本都知道,很多摊主用报纸裹东西是比较严实妥帖的。

    但是打开之后,余耀不由眼前一亮。

    这是一只粉彩碗,口径有个十五厘米上下,白釉莹润,画片是姹紫嫣红的牡丹,花朵上还有蜜蜂蹁跹,画工了得,乍看有惊艳的感觉。

    年轻男子翻转碗底,露出底款:大清雍正年制;同时微微一笑,“怎么样?”

    余耀不由眯起了眼,之前瞬间的眼前一亮,此时却没了,透出了失望。

    这样一只雍正官窑粉彩碗,如果是真品,那是能飙到千万的东西。

    当然,余耀并不是因为这东西是真品的概率低而失望,而是这会儿瞧明白了。

    这是一件高仿。

    乍一看惊艳,多看几眼瞧明白了,并不是因为高仿不到位;相反,这胎釉彩料、还有画工,都是顶级的;只不过,少了做旧工序的最后一步。

    如果能去窑口看一看,就会知道,瓷器的工序是非常复杂的,有人凑成了七十二道,其实很多是可以合并的,但几十道工序确实能有。

    正常的瓷器工艺品,出窑冷却后就算完成了,顶多有的会修一下胎底。但是,仿古的瓷器,还必须多出一种工序做旧。

    做旧,要区分是出土做旧还是传世做旧。出土做旧其实相对容易,因为只需要模拟一个土壤环境。

    传世品的做旧更复杂一些,首先得去火光,难听一点儿叫贼光,一般是用药水刷涂。

    还得做磨损,这个“磨损”,不是明显的划痕,而是细密的类似牛毛纹的痕迹。这个道理不玩瓷器的也明白,任何一件东西,放久了,接触多了,表面也会有类似的痕迹。

    最关键的一点,得做包浆。

    顶级的高仿瓷器,做包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好几步。包浆是一种特殊的氧化层,历经漫长岁月自然形成的,要想做得逼真,难度可想而知。

    这只粉彩碗,火光去了,痕迹做了,包浆也做过,但还没有彻底完成,还差最后的一步牛皮打磨。

    现在据说有人发明了一种“包浆丝绒”,代替了传统的牛皮打磨工艺,不仅效果更加逼真,而且将做包浆的工序简化为只需“包浆丝绒”打磨这一步。

    而这只碗,只少了最后的牛皮打磨这一步,一般人是很难看出来的;因为包浆也算做过了,只不过还没“润”到位;即便是高手,往往也得通过手感进一步判定。

    但是余耀何等眼力?

    不过他还是微微一笑,“我先看看。”

    上手细看之后,余耀却不由心头一震!

    因为这只粉彩碗,越看越像鬼叔的工手!

    只不过很奇怪,为什么会少了最后一道工序呢?之前看过的,都没少。

    更奇怪的是,这样的东西,不应该随意被拿到地摊上来卖啊!

    此时,中年汉子的眼神也是变幻不定,他在瓷器上不算高手,但是这样的雍正官窑,他自然也被震撼到了,而且他看不出是高仿。

    但在这个给买家看货的关口,中年汉子不能多说,只是意味深长地看了年轻男子一眼。

    余耀定了定神儿,轻轻把这只粉彩碗放到了摊子上。

    年轻男子一愣,但迅速将粉彩碗拿了起来,把在手里问道,“这都没看上?!”

    余耀点了一支烟,淡淡问道,“什么价儿?”

    “你要是不喜欢,就不用报价了,高。”年轻男子还拿捏了一下下。

    “不喜欢,也可以用来赚钱嘛,关键是价儿。”

    “说你是行家,你真是行家!”年轻男子看看左右,此时摊子前只有余耀一个人蹲着,他便抬起一只手晃了晃,“一个巴掌的大数儿!”

    余耀估计他说的是五百万,这是当雍正官窑粉彩碗真品来说的;若是真品,就算这个价儿买了,还是有的赚。

    只不过,就在一个地摊上,如此高价的东西当场谈价,还真是罕见。

    “五万啊?”余耀应了一句。

    果然,年轻男子嘴角一翘,“这东西不该地摊上出现的,不过我顺带拿来了,又看你是行家。结果你这一开口,差了百倍!那还谈什么?”

    余耀深吸一口烟,“噢,是我走眼了,还以为是那什么呢!”他说的,自然是高仿。这样的雍正官窑,顶级的高仿即便明着卖,几万也不是什么高价。现在有些古玩商,有的高仿也会直接卖。

    “开玩笑!要是那什么,我就直接摆在摊子上了。”

    余耀想了想,“我手头紧。不过,我有个朋友应该能行。他呢,是个土豪,喜欢那种富丽堂皇的东西,你这里有雍正官窑,不知道有没有乾隆官窑?估计更适合他的风格。”

    “这个可不好说,收东西哪能一定准儿?不过我看你挺有诚意的,这么的,咱们互留个联系方式,可以随时沟通啊!”

    余耀之前那句话几乎是下意识脱口而出的,说了之后,心里却暗骂了自己一句:又多事儿!

    “好啊,你说号,我给你拨过去。”余耀暗骂自己之后,拿出了另一个手机,这里面是不常用的号码。

    这个号是在燕京办的,当时是觉得老在外面跑,原先的私人号码不能散播太广;但是办了这号之后,却几乎也没用过。这次来汝都,因为多多少少会想着造假集团的情况,他便带上了;结果还真用上了。

    刚拨完,濮杰过来了,一看余耀手里多了个袋子,“嚯!这是又出手了啊?”

    “小东西,随便玩玩。”余耀顺势起身,冲中年汉子和年轻男子点点头,“两位忙着,我再逛逛!”

    “走吧!”濮杰没碰上能买的东西,也急于知道余耀买了什么。

    两人远离了这个摊子,濮杰问道,“到底什么漏儿啊?”

    “金代定窑的绿釉水滴,不太多见。”余耀低声应道,“这摊主在瓷器上不怎么高明,而且估计是从自家范围的地面挖出来的,对他来说无本的。”

第552章 又遇鬼叔

    “我去,在汝都,还能捡老窑的漏儿?”濮杰瞪眼,“照这么说,得一百多万吧?”

    “差不多。”余耀环顾身旁,“老周呢?”

    “他在一个摊子上和一个老娘们聊得欢呢!”

    “还碰上一件东西!”余耀微微皱眉,“走,到一边给你说说。”

    两人走到相对僻静的一个花坛后面,濮杰递给余耀一支烟,“看你这样儿,是烫手货,不敢收?”

    “不是。”余耀解释,“又碰到一件顶级的彩瓷高仿,和我上次跟你说的造假集团的东西一样。但是很奇怪,这一件居然会流到地摊上,而且少了做旧做包浆的最后一步,没有彻底完成。”

    濮杰一听,“你既然没买,那就别多事儿了。多半是他们内部出问题了。”

    “内部出问题?”余耀沉吟,“难道是偷出来的?”

    “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啊!”濮杰接口。

    “嗯,确实有可能。要是完成了最后一步,估计就会编号妥善保存,不那么好偷了。只不过,摊子上两个人,年纪大的好像也不知情,年轻的却又不像行里人,怎么会和造假集团内部的人扯上关系”

    “!别琢磨了,你还想帮着特调局一查到底啊?”

    “我已经留了他的电话。”

    濮杰愣了下,“大哥,你这是魔怔了。这汝都,说不定是他们的老窝,我们可别一不小心折在这儿。我陪你无所谓,还有老周呢,上有老下有下的。”

    “留了电话也不一定非得联系他。”余耀点点头,“行,先不管这事儿了。”

    两人便就此离开了交流的地方,找老周去了。

    老周这时候还在一个摊子上和一个女摊主聊呢。当然,他不是因为别的聊,手里握着个貔貅的玉件,在搞价,但似乎已经搞不下来了。

    这玉件不怎么老,其实算是现代玉雕,不过这块和田玉的白度和玉质都不错,而且带着大面积的秋梨皮,看着有个五六十克的样子。

    工艺是细腻的苏工。这样的东西,要是放到苏州的玉雕工作室里,没有五万下不来的。而女摊主已经把价儿降到了两万八。

    这不奇怪,文玩器物的价格,是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的。

    比如,你花五万买了一块玉,它在市场上也值五万,但是你后来突然急需用钱,把这块玉,或者包括这块玉在内的一批东西一起给典当或者抵押了,后来没赎出来,那么这东西就有可能以远低于市场行情的价格被出手。

    这只是其中一种高买低卖的情况,其他还有很多。更不用说还有白来的情况,比如有人送礼,比如继承了爹妈的,等等。

    有人又会问,不管什么情况,只要是最后出手的这个人懂行,也不会低于市场价卖吧?那得看这个人是干什么的,要是手里东西不多,又不缺钱,那可能会慢慢卖,不着急,等一个合理的价格。可要是手里有大量的货,同时还得不停进货,那只要有赚头,就可能出手。

    这个女摊主能降到两万八,那肯定来货价儿更低了。不过这样的玉件,也不太可能低于两万,所以她咬住不会再降了。

    最后,老周还是拿了这块玉,货款两清后随口说道,“老板娘,你这里玉件不少啊!”

    “对啊,而且价儿低,你还不多拿两件?”

    “价儿是还算可以,但我只想要高货。像这样的。”老周晃了晃手里的玉貔貅。

    “高货也有啊,不过不在我这里。”女摊主拉开皮包,从里面掏出一张名片,“这是我姐夫的名片,他是在中州开寄卖典当行的,有自己的店面,和田和翡翠的高货不少,而且因为是寄卖典当,价儿也不高,你感兴趣可以去看看。”

    中州是中原第一大市,和汝都相距倒是不远,有个两三百公里,坐高铁一个来小时的事儿。

    老周心说,原来你的货这么来的啊,看来主要是把中低档的货匀出来让你销售一部分,幸亏今儿还带了一件高货貔貅。接了名片,说声谢谢,告辞而去。

    三人继续逛摊子,不过再也没有碰上合意的东西,随后便离开了市场。

    吃晚饭的时候,老周说,既然来了,高仿片区“老瓷厂”值得再去看看。

    濮杰看了看余耀,余耀道,“行,那就看看吧,不差这一天。”

    濮杰便点点头,“也好,我弄件汝窑哥窑之类的高仿玩玩。”顿了顿,濮杰又问老周,“你对玉器这么感兴趣,不会真要去趟中州,看看那个什么寄卖典当行吧?”

    老周点烟,吸了一口才道,“要是能有这件貔貅的成色、这么有利的价格,挑个十件八件的,回头转手,也能赚上一笔。”

    “这倒是,做生意,是得抓住机会。”濮杰说着,看向余耀,“你这也捡漏儿了,明天完事之后,咱接着陪老周去趟中州?”

    老周却连忙摆手道,“那怎么好意思?我要是去,自己就行了,又不是古玩,不存在太难的鉴定问题。你俩先回江州就行。再说了,我还没想好去不去。”

    “这样,你决定去了先问问我们。”濮杰接口。

    余耀笑道,“其实值得一看,因为寄卖典当的东西五花八门,没准儿还有别的好东西。”

    “好。”老周道,“我想好了再说。”

    一夜无话。第二天余耀起床很早,洗漱之后出了房间,想去敲濮杰和老周的房门,怕他们没起来便又作罢;拿着餐券去酒店餐厅吃了早晨,信步出了酒店,沿着路边溜达了一会儿。

    距离中原大酒店不远,有一个小公园,绿树蓊郁;公园墙外,是一条小街,小街上有不少早餐摊子,什么豆腐脑灌汤包油条煎饼之类的。余耀横过街口,打算去小公园走走,阵阵香气飘来,得亏余耀是吃完早饭了,不然还真受不大了。

    就在无意的一瞥之间,余耀却觉得一个人有点儿熟悉。

    定睛一看,鬼叔!

    余耀和他隔了十几米,他正坐在一个胡辣汤摊子的马扎上。余耀不知道他看没看到自己,恰好身边有棵树,便就势到了树后,低头点了一支烟。

第553章 盯上了(为盟主庄John加更)

    看样子,鬼叔应该是吃完了,他放下了碗,用纸巾擦了擦嘴,也点了一支烟。

    余耀的烟抽完,鬼叔的烟还没抽完。

    此时,一辆黑色的陆风x8停在了街口的路边。这车本来就不是什么高档车,同时半旧不新的,停的时候余耀并没有太过在意。

    但是,从车上下来的,居然又是一个“熟人”在古玩市场拿出“雍正粉彩碗”的年轻男子。

    男子下了车,小跑着来到了早餐摊的旁边,确切地说是来到了鬼叔旁边,打了个招呼,点头哈腰,满脸堆笑。

    余耀听不清他俩说什么,但是鬼叔的表情似乎有些惊讶,接着像是在问男子问题,又示意男子坐在自己的身边,而后交流起来。

    年轻男子似乎在解释,解释之中,鬼叔还会插话。

    就这样持续了能有个五分钟左右,男子低头掏出了车钥匙,递给了鬼叔,然后又指了指停在不远处的那辆陆风x8。鬼叔拿着车钥匙,径自走向了车子,上了车发动之后驶离。

    看样子,鬼叔是没注意到余耀的。

    年轻男子一脸郁闷,大叫一声,余耀听清了:老板,来一碗胡辣汤,两个肉火烧!

    余耀暗道,看起来,这年轻男子拿出来的“雍正粉彩碗”,就应该是鬼叔做的!只不过,鬼叔却不知情。

    同时,鬼叔对这个年轻男子,不像是很熟络很信任的样子。但这个年轻男子,能拿到“雍正粉彩碗”,又不应该是个边缘人物。

    那么,他就很有可能并不是直接拿到的“雍正粉彩碗”!

    恰如濮杰所说,他们内部肯定是出问题了。能偷拿出未彻底完工的东西,必定是一个核心人物;同时,这个核心人物和年轻男子关系不一般;甚至,这个年轻男子能穿插干些跑腿儿打杂儿的活儿,也可能是这个核心人物安排的。

    鬼叔制瓷的窑口,看来就在汝都附近,即便不在汝都,那也应该相距不远。

    这不经意碰上了,余耀就要琢磨,但一时也无法全都琢磨透。那个年轻男子吃完后,走到路边打车离开了,余耀这才向公园门口踱步。

    刚走进门口不久,后背忽被人轻拍一下。

    余耀不由一惊,扭头看时,却是杨锐!

    “你真行啊!”杨锐嘿嘿一笑,“走,里头说话!”

    杨锐拉着余耀到了公园一僻静处,递给他一支烟,“我说,你不会为了鬼冢来的汝都吧?”

    “什么鬼冢?”余耀接过烟,“噢!你是说槐大标的徒弟,刚才开车走的那个?”

    “嗯,他现在有合法的倭国身份,名叫鬼冢良田;他原来的名字叫槐云安。”杨锐解释,“不过原来槐云安的身份已经作废了,他在倭国整过容,又变成了鬼冢良田。这一趟,这厮先去了港岛见谢治豪,而后从西南边境辗转回来的,盯上他可真不容易!”

    “我去,那你还在这儿跟我闲聊?”

    “有人跟上了呗,我露面不合适,造假集团的人对特调局也有所了解。”杨锐笑道,“刚才打车走的那个年轻男子,也有人跟上了。”

    杨锐本来也没想到会在这里碰上余耀,再加上和余耀太熟了,余耀和特调局的关系又不一般,就这事儿还提供了关键线索,所以这会儿面对面私聊就没有任何隐瞒。

    既然杨锐说到了,余耀便接道,“他们内部应该出了问题。我昨天逛市场,这个年轻男子拿了一件粉彩碗,看着就是鬼冢的手笔,只是差了最后一步工序。”

    “什么?”杨锐一听,“还有这种事儿?”

    余耀点头,“不过,鬼冢好像不太信任这个年轻男子。”

    杨锐深吸一口烟,“嗯,本来他好像是来接鬼冢的,但是鬼冢却自己开车走了;你说他能拿出窑里的东西,那必定和某个核心人物关系密切啊!”

    “我刚才也是这么想的,不仅密切,而且特殊。这只粉彩碗,可能是这个核心人物‘照顾’这个年轻男子,甩给他的一笔横财。这种事儿乍一听有点儿犯蠢,但反过来想,恰恰说明两人的关系”

    “对!如此看来,盯住这个年轻男子,很可能揪出这个所谓的核心人物!”说着,杨锐一拍余耀的肩膀,“我靠,你真是个福将啊!”

    “还是你有福,碰上我了。我还用帮朋友买瓷器的名义,留了他的电话。给你吧,更好盯。”余耀咧咧嘴。

    “欧了!”杨锐掏出手机。

    余耀说完号码,“你们现在就是在找窑口对吧?但是即便找到,也不能打草惊蛇,最早也得等到秋拍,然后一条线捋下来,一网打尽?”

    “对,就是这个思路,所以收网之前,要格外小心。鬼冢的窑口,可能不在汝都,但也不会太远。这次盯上他,就差不多了。”

    杨锐说完,又问余耀,“鬼冢认识你,你还要在汝都待多久?”

    “本来的计划是今天去看看‘老瓷厂’就走了。”

    杨锐沉吟,“今天他应该不会在市区了。这么着,我根据线索随时联系你吧,最好不要碰上,以免让他有什么警惕,影响我们查案。”

    “看你这样儿,恨不能立即给我买张回江州的高铁票吧?”余耀抬手怼了他一拳。

    “要是他不开车走,还真有可能。”杨锐哈哈笑道,“我也得走了,随时联系。”

    杨锐说完,刚要拔脚,忽又说道,“这个年轻男子要是联系你”

    “这还用嘱咐么?我压根儿就不接了!”余耀道,“你们都特么盯上了,我还画蛇添足干嘛?”

    “得,算我多嘴。”

    杨锐走后,余耀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他也不想多事,但他再也不是原来的那个古玩小贩了

    一阵手机铃声打断了余耀的思绪,一看是濮杰。

    “哪儿呢?门铃都摁坏了也没反应,这是出去了?”

    “出来走两步。”

    “吃了没有?”

    “吃完了。”

    “那我们吃完联系你,直接去‘老瓷厂’哈?”

    半个小时后,三人打上一辆出租车,去往“老瓷厂”片区。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1431/ 第一时间欣赏玩宝大师最新章节! 作者:青木赤火所写的《玩宝大师》为转载作品,玩宝大师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玩宝大师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玩宝大师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玩宝大师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玩宝大师介绍:
玩物丧志,玩宝得志。一个籍籍无名的古玩小贩,却终究要变成一代宗师。
尘封的奇珍异宝,隐秘的掌眼传承,在古玩的世界里,历史从未失声。叵测的尔虞我诈,纷乱的暗流汹涌,在滚滚的暴利中,人心没有天平。
玩宝大师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玩宝大师,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玩宝大师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