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大明天启录TXT下载大明天启录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天启录全文阅读

作者:老牤牛     大明天启录txt下载     大明天启录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八十六章 李鸿基探险记(一)

    朱有孝送走朱由检以后,就不再考虑朱由检的事情,任何人不可能为他操一辈子心,再说现在的大明还有一大摊子事情需要去理顺,自己想要重整大明,为华夏文明永远站在世界文明之巅而奋斗。

    西部的事情绝对不能放松,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自己是穿越过来不错,但是绝不能小看现在社会上的那些牛人们,为了彻底打断西方人东扩的进程,朱有孝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就算是朱有孝自己,对于现在欧洲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都不是非常了解,更不用说别的其他人。因此,朱有孝发出了再次走出去的号召,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还是科学技术各方面的人才都可以在世界上走一圈,这样才可以取长补短,获得突破性发展。

    远在西域的李鸿基是一个闲不住的人,虽然现在只有二十四岁,却身居高官,成为一方的军事主官,但是当这里的战事结束以后,他感到寂寞异常。好在这里的地方主官是洪承畴,这个人可以说是文武双全,看到李鸿基虽然年轻却得到朱有孝的欣赏,就对李鸿基加以帮助,期望以后能够得到利益。

    其实洪承畴现在岁数也不大,也只有三十多岁,基本上和李鸿基属于一代人,但是他的出身却不一样,因为他是进士出身,这在万历年间以文制武的时候地位非常高,但是朱有孝做了皇帝以后,武将开始逐渐露出强势。不过洪承畴在军事方面也是非常出众,因此也让李鸿基非常佩服,尤其是他的铁血手段,更让李鸿基热血沸腾,两个人开始了不错的私交。

    在短短的一两年时间里,李鸿基在洪承畴的指点下,文化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无论是军事素养还是对时局的判断,李鸿基都比原历史上的李鸿基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连洪承畴都认为李鸿基太聪明了,如果小时候能够读书,肯定也可以靠科举出身。

    当朱有孝的走出去开眼界的号召传到这里的时候,李鸿基再也耐不住寂寞了,他向洪承畴洪承畴提出了自己想出去转转的意思,洪承畴当然明白他的意思,很快就同意了他的建议。

    李鸿基可不是自己一个人,刘宗敏、田见秀都是李自成的铁杆伙伴,至于袁崇第、李过、刘芳亮等人,他们都不在这里,不然的话这些家伙都会一起出去玩的。现在李鸿基要出去转悠,这两人自然会跟他一起去闯荡,这一文一武也倒是不错。

    既然李鸿基要出去探险闯荡,洪承畴自然要安排得妥妥当当的,这要是出了什么意外,朱有孝肯定要生气。李鸿基自己也知道这个问题,不过好奇心太强烈了,让他一天到晚憋在家里处理公文,他实在是烦不胜烦,根本就耐不住性子。

    跟随李鸿基出去的包括刘宗敏、田见秀在内一共六十多人,其中有三十二人是警卫士兵,其余的都是普通士兵,他们的任务是护卫车辆物资。

    李鸿基、刘宗敏、田见秀和士兵们的装备差不多,都是一匹战马,两只****,腰间藏着十个**,臂上都有臂弩,双腿藏有两把匕首,腰侧悬挂一口刀,这是明军警卫士兵特有的装备。李鸿基、田见秀佩戴的是宝剑,刘宗敏的背上背着一口鬼头刀,这是他的专用武器,保命的家什。

    在目前的装备水平力,这三十多个人的武器配备可以说是非常强大,再加上他们高超的武艺,就算是二三百人的士兵队伍,在他们面前也都是小菜,就算是遇到上千人的队伍,只要是他们想逃,也可以无损离去,因为他们的战马都是最优秀的汗血马。

    李鸿基他们自然不能以军队的模式探险,他们现在的身份就是一支商队,李鸿基就是商队的东家,刘宗敏是保镖,因为刘宗敏无论如何打扮,都无法掩盖他身上的那份杀气,所以只有保镖的身份最适合他。田见秀确实另一番装饰,本来他就是秀才出身,所以他现在的身份就是帐房先生,显得很是得体。

    三月是草原风景最好的时候,在黑海北边的广大草原上,一支商队正在悠闲地向西行进,这支商队有六十多人,二十几辆马车,他们不紧不慢的在有些荒凉的草原小道上谈笑聊天。在他们的周围是不是会有几只野兔被惊跑,偶尔也有几支草原野狼在后面跟随一段,但是这些人却是丝毫不在乎,根本不担心他们的安全,就这样散漫的、似乎毫无目的的前行。

    这支规模不算太大的商队就是李鸿基他们一行,在这二十几辆马车上,其中十辆车上是他们的武器,包括两挺手摇机枪,一百只步枪,十门小型迫击炮,再就是海量的子弹,凭借这些精良的武器,他们已经在这块草原上可以横行无忌,根本不惧怕凶猛的草原野狼和出没无常的草原马匪。

    近一个月来,他们穿过了小玉兹和希瓦汗国的边境,进入了这片辽阔的东欧草原。在这些天的日子里,他们碰到了数只企图打他们车队主意的马匪,其结果都很悲剧,最终被他们干掉,唯一具有危险行的是大群的草原狼群,但是在现代步枪的精准射击下,三百多只草原野狼被他们在半个时辰内击垮。

    他们也遇到了大大小小十几个土著人部落,和他们进行了一些简单的交易,无非就是一些打火机,或者是珍贵的毛皮,换取一些不要的食物,对于那些不怀好意的部落,他们就亮出自己的獠牙,让他们不敢轻易妄动,免得自取其辱。

    李鸿基的这次探险行动其实并没有目标,和朱有孝希望的交流学习没有任何关系,他纯碎就是耐不住寂寞,想看看更西边究竟是什么环境,什么人在那里居住,唯一的想法就是看看这些地方的人会不会对大明产生危险,这也算是一个军人的最基本要求吧。

    一路之上并没有遇到太多的麻烦,李鸿基心里有些寂寞了,没有碰到强大的对手,对于希望冒险的人来说是一个悲哀,但是遇到强大的对手时更是悲哀。李鸿基就这样带着队伍漫无目的的行进,他期望在路上能够遇到更多的有趣的人或事情。

    遥远的天边冒起了浓浓的狼烟,隐隐约约的传来了厮杀的声音,那里好像是发生了战事,而且从烟雾的范围来看,这场战事还不算小,大约有几十平方里的区域,这让李鸿基开始兴奋起来,命令车队快速向那里前进,看看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

    正常的商队是没有人这样干的,遇到前面发生战事,一定会远远的躲开,李鸿基这种行为明显就不是正常商队的所作所为。当然了,这本身就不是商队,他们是探险队,前面有危险了就得去探探。

    在草原上看到天边的狼烟,其实距离还真是远在天边,好在现在明军的将领们都配备高倍数的望远镜。李鸿基他们向那里赶了一个时辰,才在望远镜的帮助下看到了那里的情况。

    正常情况下,军队的厮杀最为惨烈,一场战事下来到处都是残垣断壁,缺胳膊少腿的士兵,哀声连天的伤员,还有就是胜利者肆无忌弹的欢呼。不过这次李鸿基看到的却是令人发指的屠杀,一队看起来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士兵,正在对一群老幼进行屠杀,这些老幼身无寸铁,丝毫没有一点反抗能力,就连四散奔逃的能力都没有,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同伴被杀死,到最后连逃跑的胆量都没有了。

第二百八十七章 李鸿基探险记(二)

    军队的战争无论多么残酷,李鸿基都不会心软,战死沙场是一个士兵的荣耀,士兵的归宿,但是对于平民的屠杀,在任何人看来都是不可容忍的,哪怕是这些被杀的人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

    看了看身边的士兵,刘宗敏已经跃跃欲试了,士兵们的眼珠子变得血红了,李鸿基知道自己的这些士兵愤怒了,希望去解救这些被屠杀的弱者,哪怕这些人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

    唯一比较冷静的是田见秀,他冷静的看着前面的战场,自己的队伍只有六十多人,还有二十多辆大马车,如果就这样冲过去,自己的伤亡肯定不小,这支队伍虽然没有什么目的的游玩,但是无谓的伤亡还是要避免的,谁的生命也只有一条,如果是大明百姓遭到残杀,就算是这支队伍全军覆没,也算是值得,不过现在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两边都不知道是敌是友,再付出这样的代价就不值得了。

    李鸿基明白田见秀的意思,自己确实有些冲动了,真的没必要把自己的队伍搭上去救那些陌生的人,但是完全不管也不是李鸿基的性格。李鸿基命令留下田见秀带领普通士兵,利用二十多辆马车组成防御阵型,避免受到意外袭击,自己带领刘宗敏和三十二名警卫士兵向前面的战场冲去。

    在两个多时辰以前,苏美尔带着雇佣来的士兵一千多人包围了这里的一个镇子,镇子里面有三千多人,其中青壮、年轻女人有一千多人,现在都成了自己的商品,想想心里就高兴的很,这次的生意应该是赚大发了,如果把这些人卖掉,一定可以成为一个不错的富人,甚至成为贵族。

    很久以来,像这样的抓捕贩卖人口生意非常普遍,在历史上并不是只有黑人奴隶被贩卖,还有无数的白奴被贩卖到奥斯曼帝国的各个地方,几个世纪以来,这样的抓捕或者说捕猎白奴,已经成了奥斯曼帝国暴富的捷径,无数的冒者都跃跃欲试。

    在望远镜里,李鸿基看的非常清楚,这队士兵并不是真正的军队,因为他们手里只有一把弯刀,并没有军队制式的火枪或者火炮,他们只是一群马匪,战斗力应该不是很强,虽然看起来有一千多人,但是从他们的动作来看,只是一群乌合之众。

    依靠着精良的战马,锋锐的马刀,完美的战术配合,自己这三十多人的小队根本不用担心,即使不能全歼这支马匪,将他们击败是没有疑问的。

    刘宗敏冲在了小队的最前面,李鸿基押后阵,在隐蔽接近马匪半里的时候,小队突然加速,极短的时间内就切入了还在整理队伍的马匪身边。没有高声的叫喊,没有子弹的射击,士兵们举着锋锐的马刀直接向马匪的脖子削去。

    李鸿基小队的快速突击让苏美尔的雇佣马匪惊慌失措,他们还处在刚才的兴奋之中,没有想到在瞬间就从猎人变成了猎物,马匪们确实凶残、嗜血,但是他们碰上的是比他们更猛的精锐士兵,无论是武器的精良,还是格杀的技巧,更加令他们绝望的是战友之间的配合。眨眼间的时间里,已经有三十多个马匪的第一波的交锋里落下战马,他们甚至连对方是怎么出手的都看不明白。

    前面的马匪很快倒下一片,马匪头子终于发现了这支队伍仅仅只有三十多人,看着自己被杀死一片的匪兵,他立刻愤怒的指挥周围的匪兵迅速把李鸿基这支小队包围起来,企图围杀掉。

    在队伍前面的刘宗敏这个时候也发现了指挥作战的马匪头子,奋力催动战马向他冲了过去,整支队伍以刘宗敏为尖刀,迅速脱离周围的劈杀,李鸿基右手马刀,左手手枪殿后清理残匪,尾随小队向前冲去。

    很快的战场上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圈子,马匪头领看到刘宗敏向他冲来的时候,立刻带着几名护卫逃开,他见识到了刘宗敏的厉害,没有一个马匪是他的一个回合的对手,鬼头刀扫过之处血肉横飞,没有交手马匪头子已经心寒,只能逃跑,不敢迎击刘宗敏的冲击。但是他也不敢离开自己的队伍,有着一千人做肉盾,总比让刘宗敏撵着四五个卫兵杀要安全得多。刘宗敏也看到了这个情况,正好趁此机会将马匪的作战信心击溃,因此战场上就出现了这个怪圈。

    不过李鸿基小队他们的战马要比这些马匪的战马快得多,马匪头子身边的卫兵越来越少,他只好不断的命令其他的马匪上来阻截,这就造成了仅仅三十多人的李鸿基小队骑兵追着一千多马匪厮杀的奇怪现景象,好在时间不长,马匪头子也发现了这个事情,为了扳回局面,他只好回头奋起一搏。

    马匪头子本来是按照逆时针方向绕圈躲避刘宗敏的追杀,突然间开始调转马头开始顺时针绕回,很快的就和刘宗敏来了一个对冲。两人相距不到三十步,瞬间就冲到了格杀的距离,马匪头子已经两眼通红,愤怒的举起手中的弯刀,凶狠的向刘宗敏劈来。

    刘宗敏看着批下来的弯刀,紧盯着马匪头子握刀的右臂,当看到他的胳膊挥刀到最大程度时,刘宗敏的左臂猛然抬起,臂弩突然射出一直短箭,直接插在马匪头子的腋窝,瞬间让他的臂力消失,弯刀从手中飞了出去,同时刘宗敏的鬼头刀举起,直接将马匪头子的右臂削断。

    丢掉右臂的马匪头子身体失去平衡,二马错蹬的时候就从战马上摔了下来。而刘宗敏迅速调转马头,一个镫里藏身,金钩倒挂就把马匪头子从地上捞了起来,顺势将他放在马前,左手压住脖子,右手高举鬼头刀,继续厮杀。

    看着如同恶煞一般的刘宗敏,失去马匪头子指挥的马匪们彻底心寒,千万别说什么替头领报仇的傻话,马匪们没有这个传统,唯一的想法就是赶紧逃跑,保住自己的小命才是关键。

    战事就在马匪头子被生擒的刹那结束,一千多马匪死亡的还不到一百多人,但是失去了马匪头子以后,就失去了战斗的意志,很快的开始四散奔逃。

    李鸿基小队在这个时候很默契的分成了是个三人小组,开始分开追杀逃跑的马匪,这时候战场出现了真正的奇迹,数百名成堆的马匪被三个、六个的李鸿基士兵追杀,一个个惊慌的逃跑,就连敢回头一拼的马匪都没有,只有拼命地抽打自己的战马,希望跑到别的马匪前头,免得被凶猛的明军劈杀。

    看到从天而降的李鸿基小队,被马匪向穿蚂蚱一样栓成一串的白奴们惊呆了,这就是这帮马匪的战斗力吗?他们刚才那凶残的战力哪里去了?难道他们的凶残都是假的吗?或者说刚来的这支小队难道是神兵天降,个个都是杀神?

    他们并不认为自己被解救了,因为在草原上这种打劫现象非常普遍,一波马匪抢劫另一波马匪的财富是非常普通的事情,没有什么不能做的,在这里唯有实力才是决定一切的基础。在他们的意识中,现在落入了一股更加凶残的马匪手中。

第二百八十八章 李鸿基探险记(三)

    杀散马匪的队伍,李鸿基开始收兵,看着眼前一千多青壮、妇女,发现他们并没有被解救的欢天喜地笑脸,李鸿基感到很纳闷,自己的队伍冒着极大的风险将他们解救出来,怎么他们一点感觉都没有啊?难道自己真是不懂这里的规矩吗?李鸿基确实不知道这里的规矩,不过他理解的规矩和这些白奴的想法差之万里,如果李鸿基现在明白他们的想法,一定会笑的岔气,这是多大的一笔财富啊?

    带着自己的小队,李鸿基走向那些被栓成蚂蚱一样的白奴,让士兵们用马刀将绳子割断,开始释放他们。李鸿基的想的是让他们自己走人就完了,不过这些人却没有一个人敢走,他们觉得这小股的马匪更凶残,也许是在戏弄他们,敢逃跑的肯定先死。

    是在搞不明白这些人为什么不走,李鸿基只好下马向他们说道:“你们已经被救了,现在可以离开这里了,怎么谁也不动啊?”

    好像是鸡对鸭言,李鸿基的语言他们都听不懂,仍然是一个个目瞪口呆的看着李鸿基。这个时候李鸿基才明白自己的话他们听不懂,只好在换成自己不太熟悉的小玉兹一带的方言再说一遍。

    终于人群里走出了几个人,他们的装束虽然破烂不堪,但从质地上可以看出和其他的人有所不同,里面有一个人向李鸿基问道:“老爷,您说的是我们得救了?您不是马匪?要释放了我们这些人?”

    李鸿基说道:“我们是大明的商人,只不过为了防身,我的手下们都练过武艺,看到你们这些人被马匪抢劫,出于我们的理念,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难道救了你们,你们不懂吗?”

    天可怜见,这些西方的白人们只知道弱肉强食,标准的丛林法则,那懂得李鸿基这样冒充斯文的成语呀,只不过看到李鸿基脸上露出诚恳的笑意,说他们被救了,而且还是商人的时候,这些人终于明白了李鸿基的大概意思,顿时开始露出了劫后余生的笑脸。

    这些人里面不全是小镇子里的居民,几个穿着质地不凡的人是路过的商人,他们也是在这里进行商品交易,不幸的是这次也被马匪围到了小镇里面,最终成为马匪的俘虏,万幸的是他们见识广泛,没有反抗马匪的抢掠,而且向他们表示了可以让家人付出赎金,他们才得以保住性命,就算是他们的家人,也幸免遇难,没有被马匪杀死。

    李鸿基知道自己对这一带的情况了解太少,见到这几个是商人,就非常高兴的和他们就留起来,不过他并不是真正的商人,对于商品交易根本不懂,他有兴趣的仅是这里的军事局势。

    好在这些商人也不知道李鸿基他们的底细,再加上李鸿基小队刚才救了他们的性命,对于李鸿基的问话都是老老实实的回答,对于他为什么对局势感兴趣,而对商品物资交易闭口不谈也不敢询问。

    通过一段时间的交谈,虽然语言不太合拍,但是李鸿基还是凭着自己的聪明脑袋弄明白了这里的大概形势。首先是像这种打劫掳掠白奴的现象已经持续了几百年,奥斯曼帝国的奴隶贩子门一直都在这里捕猎。其次是这里的土地属于波兰--立陶宛联邦,目前欧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是现在这里的局势并不稳定,无论是沙俄帝国还是克里米亚汗国都行在这里分一杯羹。

    再说那个奴隶贩子苏美尔,当李鸿基小队开始突然出现的时候,他还不太在意,但是当他发现李鸿基小队以极其凶猛的攻击击溃马匪时,就算是想逃跑也来不及了,最终被生擒。

    在和那些被解救的人交谈完毕后,李鸿基就开始审问苏美尔,苏美尔很怕死,就把奥斯曼帝国在这里的形势也交代的清清楚楚。从苏美尔的交代中,李鸿基知道了奥斯曼帝国现在是多么强大,竟然是一个比大明国家小不了多少的庞大帝国,对比一下朱有孝描绘的地图,这个帝国横跨三个大洲,现在还在继续向四处扩张,野心勃勃。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李鸿基马上就判断出了这个信息的重要性,越是混乱的地区对于大明越有好处,就好比后世的美国,希望全世界都处于混乱状态,这样才好更容易的控制,现在的大明高级将领也都是这样的心态。

    李鸿基将这里的局势做了一个大概的判断,并将在两方面谈话中了解的情况,在地图上大概标志出各个势力的控制范围,将这份资料立刻派士兵送往京城,希望能够给朱有孝对于这一地区的形势做出判断,为下一步的行动做出指示。

    做完这些事情,李鸿基就不再关心这里的问题了,他就开始继续自己的行程,至于大行动的决策,那是皇帝的事情和他无关,他只是想去寻找更加刺激的旅游,继续向西行进。

    冒险的道路上充满了无穷的乐趣,无论是劫杀马匪还是击杀成群的草原野兽,李鸿基几乎是毫无目的的转悠,但是真正的意图是了解这一带的地理环境,政治气候,行军打仗的关键战略点,这些李鸿基不会对别人说出来,只是自己默默的记下来。

    一路西行,这一天李鸿基和小队住宿到了一个普通的小村,这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平原小村,村里面有一户类似大明地主身份的人家,其余的人都是他家的农奴。李鸿基的到来让这家小地主吓了一跳,以为是马匪袭击村庄,等到和李鸿基交谈了一番后,这才知道这是一只商队,便向李鸿基购买了一些稀罕的东西,顺便李鸿基也在这里进行了必要的补充,无论是粮食还是食盐,他们不可能携带太多,然后就住宿下来,准备第二天继续前行。

    李鸿基的小队既然是精锐部队,自然就会在任何时候不会放松警惕,就算是住宿在这个最普通的小村子里面,也会按照平常的标准安置哨兵,尤其是安置暗哨,这是军队最后的警戒线,生命的保证线。

    到了深夜时分,刘宗敏按照平时的习惯开始查哨,这家伙查哨和别人不同,总是在哨兵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就算是暗哨,有时候也会被刘宗敏戏弄。出门之后绕过明哨,悄悄的向暗哨的地方摸了过去,看看暗哨的警惕性究竟有多高,是不是可以饿上这家伙一顿饭,这也是一种增加乐趣的游戏。

    漆黑的夜晚想看清人很不容易,尤其是在这个夜盲症非常普及的年代,刘宗敏慢慢地摸着向暗哨的地方走过去。忽然感觉好象不对,从小巷子口出来两个非常利索的身影,而暗哨的位置并没有反应,怎么回事?难道这个家伙真的睡着了?就在刘宗敏准备起身追踪哪两个身影的时候,猛然就看见一个身影出现,只见那个身影右手伸向一个人的脖子,左臂抬起,一支臂弩准确的射向另一个人的耳根,在瞬间两个身影一死一伤,伤者被生擒。

    刘宗敏这时立刻现身,他知道现在不能开玩笑了,这哨兵现在处于高度戒备状态,随时可以出死手,击杀任何可能有威胁的人,就算是强大如刘宗敏,有时也会在这个时候被击伤。

    表明身份以后,刘宗敏和两个卫兵来到暗哨面前,模糊中看到暗哨已经将那个来袭者彻底制服。没有多余的动作,暗哨将俘虏交给刘宗敏,随后和刘宗敏一起进入旁边的小屋,而刘宗敏的一个卫兵立刻进入暗哨的位置,代替哨兵的职责。

第二百八十九章 李鸿基探险记(四)

    点亮屋里的一支蜡烛,看着眼前穿着一身精炼打扮的黑衣人,刘宗敏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盯着他的眼睛狠狠地看着,暗哨已经把黑衣人的下巴卸掉,将他恩在地上跪着,强大的力量让黑衣人无法动弹一丁点,就这么让他直面刘宗敏的眼神,这样就让他从心理上产生畏惧。经过一会功夫的对视,黑衣人终于屈服了,对于杀神一样的刘宗敏,一般人还真是不敢和他对视,他的眼睛里充满了强烈的杀气。

    刘宗敏用刚刚学到的一点本地话说道:“自己说吧,看你也不是这个村里的人,为什么这个时候在这里出现,别说你是出来方便的,我已经盯了你一段时间了,痛快点不用受罪。”

    黑衣人就叽哩咕噜说了一堆话,结果刘宗敏一句不懂,只好把小队里的一个翻译找来,让他继续审问这个黑衣人。

    不长时间后,翻译就把黑衣人交代的情报告诉了李鸿基和刘宗敏,李鸿基已经被刘宗敏叫醒,既然发现了密探,肯定不久就会发生情况,刘宗敏不敢大意,两人仔细听了汇报后,才了解了事情的原委。

    问题就出在前天解救的那批人身上,那些人里面不仅仅有商人,而且里面还有个波兰贵族,这一个波兰贵族还是一个非常贪婪的家伙,他从这一场短短的战斗中看出了李鸿基小队的武器非常厉害,从双方交手武器碰撞来看,掉在地上两截的都是马匪的,而且战马更是矫健、彪悍,于是这家伙便起了不良之心,但是他却没想到明军真正的厉害是本身的素质。离开那里以后,便迅速赶到了附近的一座城市,联系到那里的军队,由一位将领带领一千多士兵向这里赶来,让这个黑衣人依靠夜色混入小村,然后企图在饭菜里下药,让李鸿基小队失去战斗力,抢到这些东西,包括让他眼红的打火机、毛皮等。

    田见秀也被找了过来,李鸿基就和刘宗敏、田见秀研下一步的对策,到底是立刻走人,还是让这些家伙长点教训,杀出自己的名声来。依田见秀的意思是应该离开,尽量避免无谓的损失,想把这些人打怕,有的是机会,没必要和他们硬拼。但是刘宗敏却不干,按他的话就是把这帮人直接用暴力击败,要比用计谋击败更加有效,免得以后遇见些阿猫阿狗的就敢打我们的主意,应该就此一战立威,彻底震慑这些宵小之辈,就算付出一些代价也值得。

    作为历史上的一个枭雄,李鸿基正处在血气方刚的年龄,再加上自己的真正实力对方并不知道,给他们一个教训也是可以的,大不了将那些物资毁掉,这支武装到牙齿的小队安全脱身应该不是问题。见李鸿基也有一战的想法,田见秀就开始筹划如何来打好这次战斗了。

    第一个要解决的是安全脱身问题,这是每一个参谋人员不需要考虑的问题,只有没有了后顾之忧,才能尽力一搏。田见秀便让十几个普通士兵带着大部分的东西,除了武器弹药留下,让他们连夜离开二十里,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隐藏起来,到了那里以大车为屏障建立防御阵地,至少可以保证两个时辰之内不被攻破,等待战斗小队接应就行,这样就比李鸿基的不要是毁掉这些东西更稳妥一些。

    第二就是如何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给这些不自量力的东西们一个深刻的教训。把房东就是那个小地主叫来,告诉他现在将要面临的情况,让他们一家人迅速转移,最起码要离开这里十里以外,免得被战斗波及,其实更主要的是让他腾出战斗的空间,利用这个小村庄的建筑,进行必要的工事构建,没有合理的工事设置就凭几十个人无法抵挡住一千多人的直接冲击,明军的土木作业是非常厉害的。

    第三就是如何展开战斗,更有效的杀伤敌人。因为不知道这支军队会携带什么样的战斗武器,本着料敌从宽的精神,将敌人想象的更强大一些还是正确的,具体战术是将敌人放到二里之内,先是凭借精确的冷枪射击将他们的信心击垮。如果敌人一拥齐上,那就动用为数不多的手摇机枪,在这个时代,绝对是集团冲锋的噩梦。如果他们携带火炮,就利用迫击炮的射程,将他们的火炮摧毁。当然了,自己这边也得建立几个防炮工事,防止敌人的炮击。

    最后就是当给了他们一个深刻的教训之后,自己的部队凭借优秀的战马开始撤退,和先行的车队会和,也需要绕一个圈子,甩开后面的追击。

    李鸿基、刘宗敏看着田见秀的安排都比较满意,这就是拥有参谋人员的好处,只要主官作出决定,他们都会迅速设计出具体的作战方案,或者是几套方案让主官判断,他俩马上认可了田见秀的方案,顺便还补充了一些自己的意见。

    天色微微开始发亮,这个平原小村里面已经只剩下李鸿基小队的四十多个人,其他的无关人员已经全部转移出去,整个小村平静的好像都还在熟睡之中,表面上看不到任何异常的情景,但在这平静的气氛里,充满着无限的杀机,就像匍匐在丛林里正在狩猎的老虎,随时可能暴起,亮出利爪捕食猎物。

    心情无比高兴的那个波兰贵族,伴着领队的军官在马上谈笑风生,他高价雇佣的盗贼早就潜入了眼前的小村,价格昂贵的**应该起到了作用,不然的话在这个时候小村子里早就应该有了动静,任何一个地主不会容忍自己的农奴睡到大天老明才起来干活,现在小村还没有一个人出来干活,肯定是**起到作用了,想想那支小商队的东西就让人高兴,无怪乎东方有一句古老的格言,叫做财帛动人心,自己不就是突然心血来潮吗?想想那些东西都让让人兴奋。

    带队的军官斯瓦夫上校还是比较谨慎的,虽然自己的这位同乡贵族信誓旦旦的想自己保证这只是一支商队,但是仍然让自己带来一千余人的士兵,这是一个非常疑惑的事情。不过看看他让自己看的那些东西,的确让自己眼红,像那个手指轻轻一按就可以点火的打火机,还有精美绝伦的瓷器等等,至于那些精良的战马、锋利的马刀、灵巧的臂弩,这些东西更是自己军队需要的,那个老乡对这些也不感兴趣。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斯瓦夫上校当然记得贵族老乡给他讲的这支小队击败了近千名的马匪队伍,自己的队伍别说现在的一千人,就算是五百人也可以击败那只马匪队伍,正规军队其实一帮乌合之众的马匪可比的。正是这种既害怕还骄傲的心里,再加上贪婪的想法,他才带来一千名士兵,打算以狮子搏兔的态势吃掉这一笔财富。

    太阳慢慢的从东北方向升起,暖洋洋的太阳意味着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天气,但是今天果然是个好日子吗?无论是李鸿基还是斯瓦夫上校都在期望自己今天有个好运气,但是好运气只能属于一方,究竟谁能够笑到最后呢?

    李鸿基、刘宗敏带着几个士兵隐藏在村边的小树丛里,在高倍望远镜里,他们看到了连夜赶来的波兰军队,除了那个上校军官和身边的几个人骑着战马,其他的都是步行,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扛着火枪,其余的都是长枪和盾牌,这是一只配备齐整的作战单位,战斗力应该不错,唯一遗憾的就是他们今天碰到的是不同于他们以前遇到的任何部队,活该他们倒霉。

第二百九十章 李鸿基探险记(五)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看到的更是惊讶,这一千多人人分成了四个队伍,开始将小村子包围起来,每支队伍都是前排是盾牌兵,两侧是长枪兵,中间是火枪兵,看来这才是他们的正规步兵战阵,但是速度这样缓慢的战阵真的可以获胜吗?

    李鸿基不知道波兰军队的盾兵所持的盾牌能否挡住步枪的射击,但是这么密集的队形,对于明军的迫击炮和手摇机枪来说,绝对是最佳的打击目标,不用说现在二里左右的距离,就算是一里的距离,在迫击炮和机枪的打击中,他们也走不到小村口。

    在正面的波兰军队距离小村口仅仅只有六十丈距离的时候,李鸿基命令士兵们开始自由射击。正面的十几个士兵架好了步枪,隐藏在预定的工事中,他们射击的对象不是前排的盾牌兵,而是两侧的长枪兵,每分钟一个**十发子弹射击完毕后,波兰军队的长枪兵几乎已经死伤殆尽,更奇葩的是这么多的长枪兵死亡,竟然没有影响盾牌兵和挡在后面的火枪兵的前进,而且这些士兵都没有趴下隐蔽的动作,还都是昂首挺胸的向前跑动,这不是活靶子吗?

    迫击炮都不用使用,李鸿基命令已经准备好的手摇机枪射击,一条可以看得见的火蛇喷出,盾牌兵手持的盾牌瞬间粉碎,强大惯性的子弹继续杀伤后面的士兵,每颗子弹都像在串糖葫芦,就算这种老式机枪的射速不高,每分钟一百发的子弹也让这些排着密集队形的波兰军队受不了,一个基数的子弹射击过后,可以站起来的波兰士兵寥寥无几,而明军则不明白这支波兰军队怎么可以愚蠢到这种地步。

    其实这也不怪李鸿基的队伍不明白,而是这是波兰军队进攻的最正规战阵,至于这种战阵在明军的火器面前不堪一击,波兰军队自己也是莫明其妙。在出发前,斯瓦夫上校得到的波兰贵族提醒,大明的这支商队拥有三十多名彪悍的骑兵,就凭着三十多名骑兵击败了一千多马匪,他们的作战能力非常强大,一般的骑兵部队没法和他们面对面格杀。因此,斯瓦夫上校才决定派出对付骑兵的最有效的战阵。

    斯瓦夫不是饭桶,他这是根据步兵对付骑兵的最佳方案布置的阵形,如果骑兵直接冲阵,前面的盾牌兵就可以举起盾牌挡住骑兵的冲锋,如果骑兵远程弓箭抛射,那么火枪兵和长枪兵则可以隐藏在盾牌下面,等到双方近距离接触以后,骑兵失去了冲锋的速度,火枪兵则可以站在盾牌兵后面射击,而两边的长枪兵既可以竖起长枪做骑兵冲锋的障碍,还可以在火枪兵射击以后,直接冲上去刺杀敌人。

    这种战阵设计的非常使用和有效,在欧洲的战场上屡立奇功,尤其是大规模的步兵对战骑兵的时候,一旦骑兵遇到这样的步兵方阵,最好的办法就是迅速转移方向,千万不要硬碰,陷入阵中的结局都是全军覆没,就连无敌的蒙古骑兵都吃过这亏。

    不过这样的战阵今天遇到了克星,李鸿基的小队不是单纯的骑兵,他们是近现代的火器部队,单纯的骑兵短兵相接不是他们的常用作战方式,炮火打击过后,收拾残局,获得最大胜利战果才是他们的最佳出击时刻,这样的作战方式出乎波兰军队的意料,失败就不可避免了。

    短短的一刻钟时间,波兰军队就损失了正面攻击士兵的大部分士兵,让在战阵后面督战的斯瓦夫上校大吃一惊,大明商队的火器杀伤力太惊人了,他连下达撤退命令的机会都没有,根本来不及观察战场局势,他的士兵就成了一片尸体,余下的士兵就不用他下命令了,在手摇机枪换弹链的时候,就开始逃了回来,李鸿基小队的士兵也就失去了继续射击的兴趣,这么菜的士兵根本就提不起兴趣。

    在正面战场大响战斗以后,其他三面的士兵因为波兰士兵的距离稍远,只有少数枪法极好的士兵开枪,击毙的波兰士兵也没有几个。当正面战场的战斗结束后,斯瓦夫发出信号,其他三面的士兵立刻放弃了进攻,全部回到了刚才出发的地方。

    脸色乌黑的斯瓦夫站在自己的战马旁边,在他的身边站着七百多士兵,这是他的全部人马了。在不到十几分钟的时间里,他的部下就损失了近四分之一,这对于士兵的士气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如果就此撤退,他的军队生涯估计就结束了,要是能够击败小村子里的商队,获得他们的武器,那么他也许可以升官进爵,因为这些人的武器太好了,都是大杀器啊!这些东西要是能极大提高波兰军队的准备水平和战斗力,就算是一个将军军衔都有可能。

    鬼迷心窍的斯瓦夫上校再次组织起队伍,所有的盾牌兵全部派到了前面,长枪兵分列两侧,火枪兵据后,就连他自己也亲自上阵,骑马走在最后督战,他要孤独一掷,全力打下这个小村子。不过他身后的那个贵族却比他明白的多,打仗不行,但不表示他的脑袋不好使,现在他明白斯瓦夫已经是狗脑袋了,人家有精良的战马,你这样冲上去,人家打不过就不会跑吗?你能追得上吗?他就开始准备跑路了,先保住自己的小命才是最重要的。

    波兰军队的战阵在斯瓦夫的督促下,再次缓缓地向小村靠近,不过这次也许有了教训,前排的盾牌兵队形比较散,将大部分的长枪兵都掩护在盾牌后面,企图尽量的减少进攻过程中的伤亡。

    看到这队仍然不知道死活的波兰军队,李鸿基觉得他们愚蠢的到了极点,如果他们把队伍分散到扩大十倍的面积,就算是再多一倍的士兵,李鸿基也不敢继续打下去,步枪的射速毕竟有限,手摇机枪也是同样的道理,面对大面积的进攻,防守起来不太容易,但是像这样密集队形的冲击,就算是再多一倍的兵力,也不够机枪扫射的,完全都是自己找死吗。

    李鸿基命令士兵冷静下来,所有的人全部都转移到波兰军队前进的正面,冷枪继续射击两侧的长枪兵,部分射击高手直接点杀盾牌兵遮挡的火枪兵,目的是给他们制造恐惧心理,手摇机枪只是做好了射击准备,只等波兰军队行进到三十丈之内再给他们最大的打击,令他们彻底崩溃。

    看着自己身边的战友不停地倒下,不知道下一刻是不是自己,就算是再大条的神经也很难长时间坚持下去,而且眼看着这种死亡的威胁,自己却丝毫没有任何办法,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煎熬,波兰士兵们就是在这种死亡威胁下一步步向小村挪动。

    李鸿基现在对波兰士兵都有些佩服了,前进了近三十丈的距离,死亡了快二百名士兵了,他们还在继续前进。当然了,佩服归佩服,绝对不会让李鸿基他们对这些人怜悯,上战场就要有一颗不惧死亡的信心,不过像这种愚蠢的死亡方式让人感到悲哀罢了。

    让普通的士兵为作战小队准备好战马,两挺手摇机枪开始发出怒吼,两条火龙扫向波兰军队的前进方阵,在坚固的盾牌也挡不住近距离射击的机枪子弹,仍然像刚才的战场情况一样,当大量的盾牌兵被机枪子弹射中后倒下,后面的士兵被串成糖葫芦,仅仅是一个基数的子弹过后,一半的士兵躺倒了地上,第二波机枪子弹射击到一般的时候,波兰军队就彻底崩溃了,他们没有任何获胜的希望,只有被明军单方面的屠杀,截止到现在才崩溃,这还真是一个奇迹。

    一声清脆的哨声响起,三十多匹战马从阵地的两侧冲出,中间的机枪还在不停地射击,两侧的冲锋更是速度惊人,波兰军队的指挥官斯瓦夫上校终于看到了明军的战马和马刀,但是也就是看了最后一眼,他被明军的狙击手一枪爆头,剩下的就什么也不知道了,梦已经做完了,升官发财离他远去。

第二百九十一章 李鸿基探险记(六)

    小村的战斗已经彻底结束,除了一地的波兰军队士兵尸体,明军士兵完全无损,这不象一场兵力悬殊的战斗,更像是明军李鸿基小队的单方面屠杀。

    所有的波兰士兵都被留了下来,一种是已经死亡,一种是被俘掳,面对强大的李鸿基小队,波兰军队已经丧魂失魄,随着骑兵小队的出击,他们连逃跑的希望也失去了。那个贪婪的波兰贵族刚才还想乘乱逃跑,等到明军发起冲锋以后,吓得尿了一裤子,连坐下的战马都爬不上去了,也被明军活捉。

    本来以为是一场恶战,等打出自己的威风来就退走,没想到竟然打成了一场屠杀战,李鸿基自己也是哭笑不得,看起来自己还可以在这片地区逍遥一阵子了。通知先前离队的车队回来,继续回到这里休息,李鸿基就和刘宗敏、田见秀商议下一步的行动。

    被李鸿基他们劝走的小地主也回来了,这个小地主不是波兰人,他是本地的一个土财主,作为一个有点钱财的小地主,在这里肯定要比一般人的见识要多些。李鸿基将他们一家劝离的时候,他就感到了这个人的不凡,因此当家人安顿好之后,他就又回到了附近,想看看究竟会发生什么事。

    当他看到有一千多波兰士兵围攻这四十多个人的时候,他觉得自己的庄子完了,肯定会被摧毁,简直心疼的要命,又觉得这个商队的人真是太傻,既然知道了有波兰军队抢劫,干嘛不早早逃跑呢?

    不过当战斗打响后,他才真正吃惊起来,一千多人的波兰军队竟然被这个商队打得狼狈不堪,最后在骑马出击以后全军覆没,这简直是太凶猛了,他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梦幻般的奇迹,看起来这些人绝对不是什么商人,难道是准备反抗波兰统治的哥萨克骑兵?看起来也不像,他们也没有这样厉害,而且这些人说话的口音也不像,长得样子也差的很多啊。

    在战事频发的东欧平原上,这些人绝对是一支强大的力量,一条粗壮的大腿。无论是波兰贵族的贪得无厌的搜刮,还是奥斯曼帝国的人肆无忌惮的出来掠夺,他们让这片富饶的土地变得荒凉不堪,就算是对他们提供庇护的哥萨克骑兵,也经常敲诈他们的财产,名义上是为了赶走波兰贵族的统治,打击奥斯曼帝国的掠夺,其实他们都是差不多。但是这支商队和他们不一样,被这么多的人盯上,还在退走前让自己家人先行躲避,可见这才是真正的善良人。

    小财主还真是有眼力,自然也不缺乏智力,他来到李鸿基面前,恭敬的再次做了介绍:“在下维科斯基,是本地的村长,见到贵人犀利的战斗经过,一千多人的波兰军队在您的眼里如同草芥,挥手之间已经荡平,草原人崇尚英雄,故此再次拜见。”

    李鸿基看着眼前的维科斯基,心里有些纳闷,昨天不是已经见过礼了么?怎么今天又来自我介绍,不过伸手不打笑脸人,何况这还是在人家家里,李鸿基就开口说道:“真是不好意思,给你们添麻烦了,要不我们给你一些赔偿吧?”

    维科斯基却说道:“贵人千万别这样说,遇到您是我们的幸运,虽然是这里生活了几百年的人,但是我的先祖也是从遥远的东方过来的,不过几百年的变化太大了,再加上和各地的人通婚,我们自己现在都不知道属于什么民族了,在这一片土地上,和我们一样的人很多,东方来的,西方来的,什么人都有,我们渴望和平,渴望安稳的生活,但是无论是奥斯曼帝国控制的克里米亚汗国,还是波兰--立陶宛王国,他们漫无止境的压榨掠夺我们,还有那些所谓的哥萨克骑兵,说是保护我们,其实都是一丘之貉。”

    李鸿基有些吃惊的听着维科斯基侃侃而谈,从他的话语中听出了一些不寻常的意思,难道他想寻求我们的庇护。于是李鸿基便问道:“这里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这一片地方会像你说的这样乱糟糟的呢?到底是谁才是这里的国王呢?”

    维科斯基说道:“这里是一片混乱的地方,我们被称为是鞑靼人的一部分,但是和其他鞑靼人又不一样,我们没有强大的力量,无论是波兰贵族、克里米亚汗国还是哪些哥萨克,他们都企图成为我们的主人,但是我们就是我们自己,只想无忧无虑的生活,至就是我们的梦想。”

    李鸿基现在有点明白维科斯基的意思了,这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他看到了自己的强大实力,希望能够得到自己的庇护,但是也表明了他自己的立场,向往自己无忧无虑的生活,也就是不希望自凭借强大的武力统治他们,世界上有这样的好事么,不付出一点代价就想获得好处。不过李鸿基经过这些年的经历,也不是一个没有脑子的人了,朱有孝竭力经营大明的强大国力,现在还在四处开拓,要是在这里找到一个盟友也是不错的,自己出来闯荡,不也是有这个心思吗?

    李鸿基不知道现在处在什么地方环境,虽然怀里揣着朱有孝绘制的地图,但是那是非常笼统的,便向维科斯基说道:“那你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一片地方的各种情况吧,你也看出来了,我们不是什么真正的商人,我是大明的一个军官,因为闲的没事干,这才四处溜达,希望能给你们一些帮助。”

    维科斯基顿时脸上露出了笑容:“尊敬的贵人,这里是一片大草原,在向南百里是一片辽阔的大海,海中还有一个半岛,然后就是更加广阔的海洋,近处的叫亚述海,远处的叫黑海,控制半岛的是克里米亚汗国,再向西就属于波兰--立陶宛王国的控制地区,他们之间还在不断的发生战事。”

    李鸿基有点明白了,这个维科斯基确实有点野心,他企图在这片混乱的地方建立自己的势力,西边的克里米亚汗国和波兰--立陶宛王国正处在战事之中,他想火中取粟,但又担心自己的力量不够,希望获得自己的帮助,自己做不了这个主,需要请示朝廷的同意,这是一个重要的情况,必须要向朱有孝报告。

    等待朝廷的旨意的同时,李鸿基也没有闲着不动,既然维科斯基企图在这里建立起自己的势力,那么大明是不是也可以在这里建立自己的势力呢?李鸿基很快的改变了自己当初的想法,开始大范围的在这一片地方进行侦查,看看这里究竟有什么值得占领的东西,能否为大明带来足够的利益。

    远在北京的朱有孝并不知道亚述海和黑海附近的具体政治版图势力,尤其是现在是什么情况更是摸不清楚,李鸿基向更西的地区探险他是知道的,目的也是想看看目前那里的势力分布。

    朱有孝知道波兰这个国家曾经非常庞大,但是具体大到什么程度不清楚,波兰大公国曾经组织过军队干涉苏联的红色政权,应该是欧洲比较有实力的国家,但是不清楚它曾经数次灭国,又几次重建,民族结构比较混乱,真正的国力并不强大,尤其是缺乏凝聚力,在二战时期还被这个国家德意志帝国在极短的时间内击败,最后投降。

    至于黑海周围在这个时候都是奥斯曼帝国的领土,朱有孝还是知道的,沙俄帝国为了抢夺出海口,在历史上和奥斯曼帝国发生了数次战争,最终夺取了黑海的出海口,不过从现在李鸿基的情报来看,现在希瓦汗国比历史上强大了很多,已经在大明的帮助下将边境开拓到了黑海岸边,再加上小玉兹汗国的存在,沙俄帝国已经没有机会再获得黑海东岸的机会了。既然这样,何不让李鸿基他们在那里扎根,顺便将日后的沙俄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之间的战争推向更加剧烈,让他们更多的失血,从而无力向东发展。

第二百九十二章 李鸿基探险记(七)

    朱有孝很快的就给李鸿基发出了旨意,要求他尽可能的在亚述海北部站稳脚跟,争取联合那里的鞑靼人,驱逐那里的东斯拉夫人,毕竟现在那里的最主要居民还是鞑靼人,在关键的时候帮奥斯曼帝国一下,然后想法从奥斯曼帝国那里咬下一口肉来,能够占领克里米亚半岛就再好不过了。如果能够让奥斯曼帝国即抵挡住沙俄帝国的南下,还要让奥斯曼帝国保住欧洲部分的领土,使得奥斯曼帝国成为欧洲人头上的一颗钉子,让他们时刻提防。

    朱有孝的信件很快的就传到了西域,洪承畴看到了发给自己的那份圣旨,主要内容是让他以最快的速度组建一支五千人的骑兵部队,再加上五千人的步兵,这些人必须装备大明目前最好的武器,再就是配备大量的武器弹药,最少要保证李鸿基能够用上三个月,可以打五次较大型的战斗。

    洪承畴看了这份圣旨以后,从心里面感到李鸿基的运气实在太好了,怎么自己就没有想到去探险呢?看来还是年轻人有魄力呀!看看墙上刚刚填上去的地图位置,洪承畴对朱有孝就更加的佩服了,这皇上才多大的岁数呀,他怎么就有这样高的战略眼光啊!看起来要比当年的太祖爷眼界都高啊。

    既然皇上对李鸿基这样重视,洪承畴又是李鸿基的搭档,自然不会亏待李鸿基,他就将朱有孝所要求的军事物资增加了一倍,为了表示自己的重视,又写下一份奏折上报给了朱有孝,将好人做到底,也表示自己对李鸿基很敬重,没有任何嫉妒之心。

    将所有军事物资、粮食准备完毕,把这些东西交给了随着圣旨而来的袁崇第、李过、刘芳亮三人,这几个人都是当初和李鸿基要好的朋友,既然在历史上他们都是李鸿基的部下,这次朱有孝还是把他们都放到了一起,看看他们是不是还能创造出更大的奇迹。

    袁崇第、李过、刘芳亮这三个人带着军队和给养一路西行,时间不长就找到了还在亚述海北段一带转悠的李鸿基。事情很简单,李鸿基也在等待着朝廷的旨意,不敢远离这一片地区,而且李鸿基还真是发现了这个地方不错,位置非常重要。

    通过和维科斯基接触这一段时间以来,李鸿基从他那里了解了不少这里的情况,眼前的亚述海西南部都是奥斯曼帝国的领土,波兰正在和奥斯曼帝国争夺,不过波兰控制的这片地区局势非常不稳定,沙俄帝国正在和这一代的东斯拉夫人哥萨克骑兵秘密联系,再就是奥斯曼帝国逐渐衰弱,他们属下的克里木汗国受到的威胁很大,欧洲的匈牙利王国、希腊王国、西西里王国等周边的国家不断侵蚀他的领土。

    随着袁崇第等人的到来,维科斯基终于看到了李鸿基部队的强大力量,心里面的那点小九九逐渐开始平淡下来,这不是他能够控制的力量,要想借助这股力量建立起自己的势力范围很不现实。于是,维科斯基便改变了自己的立场,那边是抱紧这条大腿,最起码也会成为一个贵族。

    李鸿基不知道自己的到来会给这一片地方带来多大的变化,但是现在确实要发生变化了,在小村庄发生的战斗已经过了一个多月了,波兰军队一千多人在这里被全部歼灭的消息已经在周围地区彻底传开,受到这个消息的影响,附近的各个势力开始蠢蠢欲动起来,隐隐就有沙俄帝国的情报人员出现在这里。

    波兰--立陶宛王国的贵族们终于看到了局势的危机,他们开始重视这个情报,当得知有大批的大明军队来到这一地区的时候,波兰--立陶宛王国终于坐不住了,他们派出了十万人的军队过来,企图将李鸿基这一股新来的势力扼杀在摇篮状态。

    在顿河西岸亚述海岸边,李鸿基刚刚在这里建立起了一座小镇,叫做顺河城,附近的鞑靼人也看到了这些来自遥远的东方和他们有一点血缘关系的军队的强大,而且这支军队非常文明和富足,前来相投的部落络绎不绝,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李鸿基趁此机会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而且越来越大。

    波兰--立陶宛王**队的集结速度很慢,他们的国家体制决定了他们的效率,前锋部队三万多人倒是速度不慢,很快的就赶到了小镇附近,双方的前锋接触以后,李鸿基的部队一顿迫击炮的狂轰乱炸,就让他们失去了作战的勇气。当他们了解到当初就是四十多个人就把他们的一千多人全部歼灭的时候,竟然吓得不敢上来进攻了,就在一百多里外的城镇里驻扎下来,等待着大部队的到来,让李鸿基等人气的直骂他们胆子太小。

    李鸿基他们不知道的是现在事情又发生了更大的变化,就在波兰--立陶宛王国打算向他们动手的时候,隐藏在基辅的沙俄帝国情报人员早就将消息传到了国内,一向行动拖沓的沙俄帝国这次却是动作很快,大批的军官和情报人员迅速南下,当地驻扎的情报人员也是大肆行动,在极短的时间内联系到了数万哥萨克骑兵,从第聂伯河东岸开始集结,准备发动武装起义,将第聂伯河东岸控制在沙俄帝国手中。

    在历史上这个事件发生在二十多年以后,以哥萨克领袖赫梅利尼茨基为首,发动了武装起义,后来和沙俄帝国签订了《佩列亚斯拉夫和约》,商请沙俄来统治东乌克兰,自此东乌克兰(第聂伯河左岸)与俄罗斯帝国正式合并,开始了乌克兰和俄罗斯的结盟史。乌克兰地理位置重要,自然条件良好,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乌克兰因而饱经战乱。乌克兰民族是古罗斯族的分支,天然就和沙俄帝国有一定的亲近感,至于后来的重重矛盾,那是由部分野心家和外国势力相互勾结,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故意制造的。

    曾经的由中国的蒙古族于十七世纪中期在伏尔加河流域建立的土尔扈特汗国,也参与了俄、波之争,该汗国曾出动骑兵帮俄国盟友攻打波兰。波兰曾试图劝说土尔扈特人西迁到波兰控制下的乌克兰西部,倒戈帮助波兰对俄作战,但没成功。

    但是现在朱有孝这支蝴蝶的效应影响了历史的发展进程,土尔扈特汗国没有建立,已经归附了大明,也不会再次来到伏尔加河下游定居了,也不会发生以后的惨烈的东归事件。不过这次是李鸿基带领更加强大的大明军队来到了这里,历史也会因此而改变。

    在距离顿河城一百里以外的小城里,驻扎在那里的三万波兰--立陶宛王国士兵不敢有进军的动作,他们既然知道了明军的强大,也知道了沙俄帝国正在策动第聂伯河东岸的哥萨克士兵造反,曾经的战场优势让他们更愿意去对付沙俄帝国的士兵,而且沙俄帝国对他们的影响更大。明军在这里不过只有一万多人的部队,而沙俄帝国则可能是倾全国之力来夺取这一片土地,那个威胁更大不言而明。

    波兰--立陶宛王国的军队看起来短时间内不会过来了,但是李鸿基却不敢有任何松懈的想法,做为一个刚刚闯入陌生地区的外来者,他将面临着更多的挑战,想要达到皇上的目的,火中取栗般的奇迹是很不容易的。波兰--立陶宛王**队不过来进攻是因为沙俄帝国突然的牵制,但是奥斯曼帝国的督军是不会轻而易举的让自己在这里站住脚的,也许他们会贪婪的抢夺这个地方。

    沙俄帝国的动作很迅速,哥萨克骑兵的集结也很快,他们正等着波兰--立陶宛王国的军队进攻李鸿基的小镇呢?以但波兰人动手,他们就会发出雷霆一击。沙皇米哈伊尔*罗曼诺夫很清楚明军的实力,在西西伯利亚的广袤土地上,他们吃尽了苦头,被狼狈的赶回乌拉尔山脉西侧,所以当情报人员得知有一只明军在亚述海活动时,就开始组织部队,也是想从中牟利,这样以来,反倒使局势变得莫测起来。

第二百九十三章 李鸿基冒险记(八)

    为了防备沙俄帝国联合哥萨克们大面积反叛,波兰--立陶宛王国对李鸿基他们采取了监视策略,并且在整个这片大平原上收缩兵力,缩短战线,采取了全面的保守方式,无论是奥斯曼帝国和沙俄帝国反倒是都不敢妄动了,就算是哪些哥萨克兵也都是静静的等着,四个势力现在都在观望。

    最先沉不住气的事波兰--立陶宛王国,原因是本来它的实力最强大,但是现在要是其他三股势力一起对付它,那么很可能就会战败。作为贵族联盟统治的国家,他们的智力还是比较不错,首先他们就想到了拉拢最弱的势力,结成临时盟友,这样一来可以将他们的损失降到最低,如果真是战争失败了,他们的最大敌人或者说从他们身上吃到最大一块肉的肯定是沙俄帝国,这是绝对不允许的,那样沙俄帝国可能最后将他们一点点的全部侵蚀掉。

    应该说这帮波兰贵族还是挺有眼力的,在历史上他们就曾经拉拢过土尔扈特汗国,曾试图劝说土尔扈特人西迁到波兰控制下的乌克兰西部,倒戈帮助波兰对俄作战,但没有成功。可惜的是土尔扈特汗国虽然参与了沙俄帝国和波兰--立陶宛的战争,帮助沙俄帝国获得了战争的胜利,让沙俄帝国占据了大片的土地,他们本身并没有得到任何好处,最后还是被欺压、**,只得浴血奋战,近二十万人的部落,回到目的地的仅剩下不足一半,可见战争是多么残酷。

    现在波兰--立陶宛王国向李鸿基伸出了橄榄枝,给出的条件是割据亚述海北部沿岸的一片土地,让李鸿基极其追随者定居下来,要求是他们不要参与接下来的三国发生的战争,可能的情况下,对波兰--立陶宛王国的军队进行协助。

    接到波兰--立陶宛王国送来的割让地图,李鸿基心里很明白这是波兰--立陶宛王国玩的一手把戏,但是这个协议目前来说对自己没有任何害处,无论是沙俄帝国还是奥斯曼帝国,他们都曾经在大明的军队前吃过大亏,就算是他们两国对于大明不战而获得这一片立足之地不满意,但是他们也不敢在发动两线战争,只有等到和波兰--立陶宛王国的战争结束以后,才可能回头过来对付李鸿基,现在就看李鸿基的发展有多快了,到时候能否强大到让他们害怕。

    提前了二十多年的哥萨克骑兵暴动还是发生了,不过不是赫梅利尼茨基作为领袖发动的,但是不管是谁领到了这次暴动,还是给了波兰--立陶宛王国一个致命的打击,让波兰--立陶宛王国开始走向下坡。

    沙俄帝国现在的真正实力是无法打败波兰--立陶宛王国的,要不然他们也不会等待李鸿基的部队发生战事了,不过波兰--立陶宛王国的分化策略起到了作用,他们没有和李鸿基之间发生战争,让沙俄帝国只好再次选择盟友,联合了奥斯曼帝国、奥地利王国、普鲁士王国共同向波兰--立陶宛发出了战争威胁,这么一来历史上的三国同盟瓜分波兰成了四国联盟,尤其是奥地利王国和普鲁士王国,他们更是威胁到了波兰--立陶宛的统治中心。

    这样以来,本来决策体制上就矛盾百出的波兰--立陶宛王国就非常被动了,不得不和沙俄帝国苟合,同意了让沙俄帝国占据了第聂伯河东岸的大片领土,让他们直接和奥斯曼帝国有了漫长的接触地带。不得不说波兰--立陶宛王国的贵族们也是比较狡猾,面对沙俄帝国他们露出了软弱的一面,但是面对奥斯曼帝国则是非常强势,他们联合了匈牙利王国,硬是拒绝了奥斯曼帝国的要求,甚至连普鲁士王国、奥地利王国在这次联盟中也没有得到好处。

    波兰--立陶宛王国虽然失去了第聂伯河东边的大片土地,但是避免了战争的发生,而且还让沙俄帝国成了其他三国眼中的卑鄙国家,那就是沙俄帝国得到了巨大利益,但是没有让其他三国的到足够的利益,沙俄帝国独自和波兰--立陶宛王国苟合,背叛了四国联盟,这是一个信誉上的污点。

    普鲁士王国、奥地利王国他们自身的势力比不了波兰--立陶宛王国,沙俄帝国得到好处脱身而出,这两个国家只好偃旗息鼓,自认上当,吃了沙俄帝国一个暗亏,但是这也和他们自己的国家实力有关,只能收兵回家自己反省。

    相对来说奥斯曼帝国现在心里非常不平衡,开始和沙俄帝国发生龌龊,既然是同盟,那么你得到了好处就得分给我一部分,双方进行了一场讨价还价之后,结果没有谈妥,于是历史上的俄土战争提前开打,因为有西线匈牙利王国的牵制,再加上信仰问题,匈牙利又联合了西西里王国,还策动了塞尔维亚人叛乱,结果在很短的时间内奥斯曼帝国战败,反倒是让沙俄帝国再次向南扩展,占据了大片的奥斯曼帝国土地。

    在这些国家发生混战的时候,李鸿基他们并没有贸然参与,李鸿基很清楚自己的实力,如果发生全面的战事,就凭这一万多士兵作战无法取得太多的战果,也很难达到朱有孝提出的目的,那就只能以静制动,埋头发展自己的力量,等待更好的时机。

    在战乱的时候人们并不是期望参加战争,建功立业,而是更渴望稳定安逸的生活,就像人们常说的“宁为太平犬,不做战乱人”,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战争,让更多的人失去了平静的生活,受到影响最大的也是人数最多的流浪的鞑靼人,他们既不是纯碎的白人,能够受到基督教徒的保护,也不是虔诚的土著***教徒,受到奥斯曼帝国的保护。在波兰--立陶宛王国的信仰比较自由,这样造成了各种信仰的混乱,在发生战争的时候,也造成了更多的人口流亡。

    大量流浪的鞑靼人终于找到了李鸿基他们的顺河城这个世外桃源,因为无论是沙俄帝国、奥斯曼帝国还是波兰--立陶宛王国,他们都没有对李鸿基部发动战争,李鸿基也没有参与他们之间的混战,所以在亚述海北岸几万平方里的范围内非常稳定,来到这里的鞑靼人越来越多,甚至还有不少克里米亚汗国的人来这里寻求保护,他们不是真正的土著,也受到奥斯曼帝国的欺诈,生活并不是很好。

    李鸿基不擅长治理地方,但是他的部下里面有的是人才,田见秀就是这样的人才,为了稳定大量来这里安家的鞑靼人,田见秀制订了许多政策,不但要让这些人定居下来,还要他们真正的归心。李鸿基不可能从大明内地迁徙过来居民,而且时间上、费用上、地理位置上都不行,因此他必须要将这些流亡的鞑靼人收服,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忠诚部下。

    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最崇尚的就是武力,其次才是更加舒适温暖的生活,如果无法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就是再舒适温暖的生活,再多的个人财富也都是为别人准备的,李鸿基既然打算在此地扎根,那就得让这些人信服他有足够的实力。

    田见秀和李过对于这些事情做的非常好,前来投靠李鸿基的流民里面许多都是以小部落的方式来的,为了更好地管理,就将这些人彻底打散,以家庭为单位安排,在李鸿基控制的地区里,安排了大量的定居点,将这些人分散到不同的定居点里面,凡是不听从安排的自然就得离开这里,当然这样的人不多,谁也想先安定下来。

    李鸿基从洪承畴那里运送过来大量的食物,又让洪承畴派过来一些人,建立食品加工厂,将这里的许多骡马牛羊之类的肉食进行加工处理,再配上一些粮食,让流民们在定居点里吃饱饭,先保住性命,收住人心,满足最基本的生活条件。

    以定居点为中心,将周围的田地、牧场进行重新分配,无论是男人、女人,成人还是孩子,每个人都分到一块土地,用这些土地将他们固定到定居点,成为他们的私人财产,让他们体会到家的感觉。

第二百九十四章 李鸿基冒险记(九)

    做完最基本的安排以后,人心初步稳定下来,接下来李鸿基就该显示一下自己的武力了,每个定居点里抽调一部分人参加军队,采取自愿的原则,不过凡是参加军队的家庭都可以享受免税的待遇,而且家庭还可以得到李鸿基的先进农具,更本不用担心劳动力问题,只会生活得更好。

    在每个定居点里,想要参加军队的人还是非常多,因为在游牧民族的心理上,武力至上深入人心,这是历史的沉淀,天性使然,谁都想更强大一些,成为让别人钦佩、尊敬的的人,而且游牧民族的成年人都是天然的骑兵苗子,非常好斗。

    招收到大量士兵以后,李鸿基就让各级军官军官们去系统训练这些新兵,步兵是不用这些人,他们对于大明的先进步枪、迫击炮的使用很难理解,训练很麻烦,李鸿基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以浪费,直接给他们配备了马刀、战马,这些人都是在马背上长大的,天然的骑兵苗子,极少数种地的农奴就根本没有参加军队的资格。

    军队的训练还是从基本的配合为主,他们不缺乏骑马的技能、战斗的技巧,最缺乏的是战场纪律,军官们在训练中特别向他们强调的就是战友之间的配合。朱有孝来自后世,自然就会将后世的许多拓展训练方式交给军校的军官们,训练项目包括:逃生墙、信任背摔、孤岛求生、飞行转轮、依存共渡、雷阵、智闯敌营、激流勇进、穿越沼泽、穿越弯桥、巧过网阵、困绝墙、地面荡木桥、跨越高网、跨越巅峰、悬降塔、网攀架、梅花桩、金字塔、人生棋盘、障碍台、露营、野炊烧烤、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神秘拼图、崖降、峡谷探幽、登山、定向探宝、、洞穴探秘、峡谷穿越、高空滑索、水幕溪降墙、抽板过河、水上梅花桩、浮桶架桥、水上单索、跨越大峡谷、水上拉练、水木囤、勇渡、抬圆木等。

    严酷的百日训练过后,这些新兵蛋子们终于明白了李鸿基军队的强大战力来源,深刻的理解了团队作战的威力。为了让这些新兵更好的适应这种新鲜的作战方式,李鸿基还专门安排了数次实战演习,让自己的亲兵卫队三十二人组成的小队和新兵进行对战,无论是三十人组、六十人组、还是百人小组的新兵,在李鸿基的卫队面前都是失败,这就更加坚定了他们的训练决心。

    两万多新兵经过百日的艰苦训练初步成型,这样李鸿基就有了三万的士兵,将要带兵的将领只有三人,那就是刘宗敏、刘芳亮、袁崇第,田见秀和李过负责这里的民事问题和后勤问题,他们一般不再直接参与战事,毕竟李鸿基并不善于管理这些。

    再说和沙俄帝国战败的奥斯曼帝国,他们在这次的战争中可以说是损失惨重,没有捞到任何好处,而且还失去了大片的土地,不但当地艾沙德总督暴跳如雷,就连奥斯曼帝国皇帝穆拉德四世都愤怒了,命令艾沙德总督必须夺回失去的土地,否则将把他免去职务甚至送到监狱受罚。

    在这个时候,狡猾的沙俄帝国沙皇米哈伊尔*罗曼诺夫再次显示出了他的智慧,直接和大明军队对抗他有些信心不足,西西伯利亚的战事惨败让他心有余悸,但是李鸿基在亚述海的出现让他如鲠在喉,看到西欧国家在辽阔的海洋上大发其财,他早就抑制不住对海洋的渴望了,亚述海、黑海将是他通往地中海的要道,必须要打通这条线路,通向充满财富机会的大海。

    于是米哈伊尔*罗曼诺夫向战败的奥斯曼帝国释放出善意,他的使者再次和奥斯曼帝国坐到了谈判桌上。面对还充满这怒气的奥斯曼帝国的艾沙德总督,沙俄帝国的使者脸上是一片阿谀的笑容,他谦恭的态度让奥斯曼帝国的艾沙德总督感觉好像自己是胜利者一样,顿时有些莫明其妙,一时间失去了警惕,呆呆的等着沙俄帝国的使者,看他到底要想说什么。

    “亲爱的艾沙德先生。”这位使者说道,“我想我们之间应该发生了不小的误会,本来我们是非常友好的盟友,但是可恶的波兰--立陶宛人的阴谋让我们失去了理智,让我们之间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辛亏我们伟大的沙皇陛下无比睿智,发现了他们的阴谋,果断的停止了我们之间的争端,派遣在下向总督先生说明情况,请求总督先生理解。”

    “波兰人的阴谋,”艾沙德总督感觉有点意外,问道:“使者阁下,您说这是波兰人的阴谋?让我们发生了冲突,那么是波兰人使用了什么阴谋呢?我怎么感觉是你们沙俄帝国使用了阴谋诡计呢?”

    艾沙德总督听着沙俄帝国的使者说的有些狡辩,忍不住自己的怒气了,就大声问道。

    “不,不,不。总督先生,请您耐心让我给您解释。”沙俄帝国使者仍然是面带微笑,“本来我们是同盟,我们的共同目标是夺回属于我们的土地,但是波兰人将大片的土地送给了大明的将领,您可以看到在亚述海的北部,那里不是最近刚刚崛起一股新的势力吗?那是遥远的东方帝国大明的先遣部队,我们的共同敌人,您知道他们的目标吗?”

    艾沙德总督有些瞢,这家伙怎么扯到这个地方去了,这和波兰人的阴谋有什么关系?便问道:“你们说波兰人的阴谋,怎么扯到明帝国身上去了,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吗?”

    看到这位艾沙德总督终于被自己成功的转换了话题,沙俄帝国的使者笑的更迷人了,接下来说道:“亲爱的艾沙德总督,不知道您是否足够了解奥斯曼帝国的历史,我们都曾经被东方的游牧民族欺压了几百年,现在终于强大起来了,但是他们又开始向我们挑战了,如果像当年的蒙古大军再次踏上我们的土地,我们该如何面对呢?”

    艾沙德总督作为奥斯曼帝国的高层,肯定对这些历史发展了解的很多,但是听着沙俄帝国使者的话,还是感觉不对劲,但是到底哪里不对劲,他又一时想不起来,只好继续听这个使者忽悠。

    沙俄帝国的使者也觉得忽悠的太远了,便解释道:“我说的波兰人的阴谋,就是这些贵族老爷们非常可恶,他们将亚述海北部的大片土地送给了明帝国的将领李鸿基部,那是一群可怕的狼,如果他们发展起来,很快就会给我们两国造成极大的威胁,这是波兰人养虎遗患,在下之所以问您了解我们的历史吗,就是这个意思,当这一股势力强大起来以后,就是波兰人联合他们抢占我们土地的时候,前车之鉴就是最早的匈奴人西下,还有蒙古人的铁蹄。我们沙皇陛下就是看到了这一点,这才想法尽可能南下,打算包围他们,驱逐他们,避免将来给我们造成威胁,这才导致我们发生冲突,请总督先生谅解,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土地,我们绝不染指。为了我们共同的利益,现在沙皇陛下就决定将这一片土地送给阁下,而且还包括我们从波兰人身上获得的土地,也将分与贵国一部分,请您参与接受,这是贵国和我们伟大的沙皇陛下合作应得的报酬,也是我们将来合作的信任基础。”

    沙俄帝国的使者将带来的地图摊开,将亚述海最北端以西的部分指给艾沙德总督,甚至连沙俄帝国从波兰人那里得到的土地,也把一大片地方划给了奥斯曼帝国。从地图上看,沙俄帝国几乎把李鸿基所占的土地全部都标志给了奥斯曼帝国,嫁祸于人的目的非常明确,可见其歹毒和狡猾。

第二百九十五章 李鸿基探险记(十)

    看到大片的土地不用付出任何代价都划到了自己的管理范围,艾沙德总督虽然怀疑沙俄帝国的诚意,但是还是很高兴的款待了使者一番,然后就将这个喜讯以及所标志的地图一起送到了奥斯曼帝国首都,交给了穆拉德四世。

    穆拉德四世看到地图以后也是非常高兴,他根本就没有想到这是沙俄帝国的阴谋,还认为是在自己强大国力威吓下沙俄帝国作出的妥协呢。接下来就直接命令艾沙德总督前去接受这些地方,好想忘记了还有李鸿基这个势力的存在。

    李鸿基现在也不知道沙俄帝国已经把自己占据的地方私自转给了奥斯曼帝国,只不过他一直都在备战。无论是他的北边还是西边、南边,都是他的战争对象,波兰--立陶宛王国划给他地方驻扎根本没安好心,沙俄帝国一直都是虎视眈眈,就算是克里米亚汗国没有不太友好的举动,但也不敢掉以轻心,毕竟他们受奥斯曼帝国控制,而且这片土地还有不小的争议,他只能时刻准备着应对。

    接到穆拉德四世的旨意,艾沙德总督就开始准备接受这些所谓的战利品,他也没想想哪里还有李鸿基这个庞大的势力,自己是不是能够惹得起,看起来不崩掉几颗大牙,这家伙就不知道谁是惹不起的人。

    格莱三世目前是克里米亚汗国的国王,他的统治区紧邻着李鸿基的势力范围,对于李鸿基这个势力的存在非常不爽,因为他的许多臣民都跑到李鸿基哪里去了,但是没有艾沙德总督的命令,他也不敢擅自与李鸿基开战,曾经的几次试探性纠纷,都以他的惨败结束,李鸿基军队的战力让他害怕。

    艾沙德总督现在得到了穆拉德四世的命令,自然就会支持格莱三世对李鸿基势力的攻击,但是想要格莱三世出兵,他也得表示出自己的诚意,于是他便带着五万奥斯曼帝国士兵协助克里米亚汗国,而克里米亚汗国自己也出动了五万士兵,浩浩荡荡的十万大军开向李鸿基的势力范围。

    李鸿基对于这个情况早就做好了思想准备,他没有在混战的时候参与战争,趁机扩大地盘,并不是他没有实力,他只是想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果。当然了,三个月前的实力比现在确实弱一些,那时候只有一万多可以参战的军队,现在他已经拥有了二万五千骑兵,还有五千多步兵,而且这些步兵属于近现代的部队,他们装备了步枪、手摇机枪、迫击炮、步兵炮,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最先进的作战方式和观念,根本不惧怕骑兵的集团冲锋,这对于那些草原游牧民族赖以骑兵冲锋的战术来说,才是最致命的打击。

    十多万的奥斯曼帝国、克里米亚汗国的联合军队从两个方向向李鸿基压来,李鸿基也不在乎,他将部队布置在亚述海西侧的低地地区,选择了比较大一点的米乌斯河流附近,在离河岸二里远的地方建立了步兵阵地,纵横交错的壕沟在这一带迅速变成了一支铁刺猬,到处都是李鸿基的阻击点,二里以后的地方将是最主要的核心作战阵地,将要把奥斯曼帝国联军彻底歼灭在这一片地域里。

    李鸿基选择的阵地位置是非常有讲究的,如果在河边建立阵地,那是最好的击溃战方法,等到奥斯曼帝国联军半渡而击,可以以最小的代价击溃他们,但是这样不足以让他们畏惧,集结了更多的兵力还可以再次发动战争,李鸿基的目的是一次性解决这些全部来犯的军队,一次性的将这支联军全歼,从心理上让他们产生畏惧,从此再也不敢有和明军作战的念头。

    从兵法上讲有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最理想的战略理念,而李鸿基这次的打算就是凭借强大的打击能力,彻底屈人之兵,和兵法上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有异曲同工的效果。因此,李鸿基这次的战术安排可以说和整个战略目的息息相关,打得好就可以一劳永逸,达到朱有孝的战略目的要求。

    十多万的奥斯曼帝国联军来到了米乌斯河西岸,他们没有在岸边发现阻击他们过河的李鸿基部队,不明白李鸿基为什么要放弃这样好的战略要地。但是他们还是很规矩的派出了侦察部队,过河去侦查一下李鸿基军队的位置。

    当他们发现李鸿基的部队都布置在二里远以外的地方时,他们感到很吃惊,二里远的距离就足够五万骑兵部队派出冲锋阵形了,当前锋部队站稳脚跟以后,只要稍微扩大一下,完全可以将整个部队安置下来,在一马平川的平地上,十万人的骑兵冲锋将是非常可怕的,难道明军都是傻子吗?怎么连这种简单的战术都不懂,还是他们有什么阴谋呢?

    艾沙德总督和格莱三世他们有些看不懂李鸿基的作战思路,但是他们稍加考虑以后,还是让谨慎的让一半的部队渡过了米乌斯河,前面的侦查部队也没有发现明军有任何出动部队阻击他们的行动,任由他们将部队渡过,就算是他们派出部队试探性向前出击一里,李鸿基的部队也没有任何反应。

    过河之后最重要的不是马上发起进攻,奥斯曼帝国联军立刻开始建立防御阵地,虽然明君士兵的数量没有他们多,但是突然的袭击也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无论何时小心一点总是好的,尤其是初次和明军作战,艾沙德总督还是觉得这其中有什么阴谋。

    无论艾沙德总督他们如何安排,李鸿基都不为所动,任由他们行动,阵地就在河岸二里以外,只要奥斯曼帝国联军不进入这个范围,李鸿基也懒得去主动攻击他们,部队数量上的巨大差异,还有战略布局的想法,都是希望利用预设阵地大量杀伤他们,当战斗进入做关键的时候,再给他们致命一击。

    第一波试探性的进攻开始了,格莱三世的克里米亚汗国二千士兵集结起来,向李鸿基的预设阵地冲来。二千多人骑兵部队冲锋起来气势也是很大。但是当他们进入李鸿基的预设阵地以后,快速的冲锋就不得不慢了下来,曲曲折折的壕沟,隐藏的很好的暗沟密布,不断有骑兵从马上摔了下来,不过却没有发现明军士兵的存在,这一点让他们纳闷,不过既然没有遇到反击,那就继续前进吧。

    一里远的距离足够普通士兵走上十几分钟时间,不能快速冲锋的骑兵,在速度上比步兵也快不到那里,这支两千人的试探性部队绕壕沟、躲陷阱,他们的速度现在比一般的步行行军都慢得多,本来的冲锋气势现在一点都没有了,这么一会的功夫都变成了步兵,小心翼翼的探路,这样的冲锋阵形就完全改变了性质,没有任何威力了。

    进入一里的阵地范围以后,终于让他们发现了明军部队,不是他们找到的,是明军主动出现的,这一里远的距离足够明军发挥了,完全可以将这支先锋部队留下了,明军要发起攻击了。

    一声清脆的枪声响起,这是明军的狙击手打响了第一枪,领队的一个军官眉心突然间被击中,就连任何反应的时间都没有,立刻就从马上栽了下来,已经死的透透的,身边的士兵们在这个时候还都是呆呆的,有些莫明其妙,或者说精神极度紧张。

    接下来的就是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枪声在这个预设阵地里响起,复杂的工事布局让克里米亚汗国士兵无法找到射击的明军士兵,听到的只是不停响起的枪声,虽然枪声不是非常密集,但是看到的却是身边的战友不停地倒下,而且多数还都是一枪毙命。

第二百九十六章 李鸿基探险记(十一)

    看着身边不断倒地的战友,克里米亚汗国士兵开始疯狂了,还在战马上的士兵开始没有任何目标的攻击,东砍一刀,西劈一刀,队形开始彻底变样,但是这样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作用,持续不停地枪声仍在射击,身边的战友还在不停地减少。

    他们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战斗方式,骑在马上无法冲锋,挥舞着马刀找不到敌人,自己的战友一个个死去,谁也不知道下一个是不是自己,现在他们只能被动的挨打,没有一点还手的能力。

    当十几分钟过后,二千多人的前锋士兵已经失去了多半,克里米亚汗国士兵逐渐的有疯狂变成了害怕,害怕变成了恐惧。队形已经彻底没有了,有的只是三三俩俩的士兵胡走乱窜,接着就是溃退,企图逃出这片可怕的、地狱一般的地方。

    明军不会给他们一点逃跑的机会,早就有一些士兵沿着壕沟通过了,已经封锁住了他们后退的道路,数十挺手摇机枪正等着他们,没有使用密集的连射,仅仅是简单的短射击方式就让他们寸步难行。复杂的阵地结构让这些士兵无法快速撤退,密集的子弹让他们没有任何躲避的可能,死亡就是他们唯一的归宿,李鸿基的决心就是这波先锋士兵一个不留,投降也不要,全部歼灭,让后面的敌人根本摸不清这里的虚实。

    二里以外的格莱三世有些发呆,二千多名士兵进入阵地以后就像一群傻子一般到处乱窜,只听到“噼噼啪啪”的一阵枪响,他们好像就看不到敌人似的,只能看见自己的部队正在快速的减少。谁也没有见到过这样的战斗,格莱三世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可是他的精锐士兵啊!

    不能再犹豫了,征得艾沙德总督的同意,立刻就有一万人的两军士兵上马冲锋,向这个阵地冲来,企图解救被困在阵地里的士兵,尤其是同为克里米亚汗国的那些士兵,他们也看不懂为什么自己的那些战友像是被迷住了一般,就在那里瞎转悠,就是出不来。

    可惜的是就在这一万士兵快要进入阵地以前,他们的两千多先锋部队的战友已经全军覆没,在阵地上只剩下乱窜的战马,就是刚才还在击杀他们战友的明军也是突然间就是去了踪迹,整个阵地几乎在瞬间平静下来,好像有人使用了魔法一般。

    被激怒了的联军士兵们已经失去了理智,一万多人没有考虑为什么会在短时间内自己的战友会这么快全部死亡,他们想的是立刻报仇,将这里的明军全部打死,但是事情像他们想的那么容易吗?

    一万多的联军士兵闯入阵地,和他们的先锋部队一样,很快的就不得不放慢前进的速度,这里的阵地设置的非常复杂,壕沟和障碍到处都是,曲折的道路让他们无法发挥骑兵的优势,甚至后面的队伍因为速度比前面的快一些,都把前面的士兵挤得队形都乱了,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开端了。

    枪声在这一万多士兵全部进入阵地后再次响起,不过这次的枪声要比上次密集的多,手摇机枪也不再是只有短点射了,在联军士兵密集的地方用的是扫射,不太密集的地方短点射,外围的地方则是冷枪狙杀,不少的明军士兵再次沿着预设的交通壕运动到他们的后方,更多的手摇机枪被架了起来,这一万多联军士兵再次被围困在阵地上,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一条道路,他们无法从这个阵地上撤出去。

    仅仅是一次试探性进攻,就让联军失去了二千多人,接下来解救他们的士兵在不到半个时辰内再次陷入死亡阵地,这样的战斗让艾沙德总督心惊胆颤,明军的战斗力太强大了,但是怎么自己的士兵在阵地理就没有还手之力呢?难道明军真的有什么魔法么?再看看脸色有些苍白的格莱三世,不知道是气的还是吓得,艾沙德总督决定先停止进攻再说,不然的话很快就会让士兵失去信心,没法在打下去了。

    难道明军这有像看到的那样强大吗?当然不会强大到这样的地步,但是李鸿基的作战方式和预设阵地让他们发挥了更加强大的作用。

    明军的阵地是后世的环形防御阵地,这个环形防御阵地的防御功能非常变态。来自后世的朱有孝自然知道在朝鲜战场上美军的环形防御阵地有多么变态,尤其是当火力强大的一方防守的时候。既然明军强大以后要四处出击,尤其是进入别人国土的时候,军队的数量不可能总是占优,占据优势的是先进的火器,因此在军校里这种阵地防御战法是必须学习的,对于数量上占据巨大优势的敌人采取这种防御战术可以极大的杀伤,令敌人失去战斗的信心。

    李鸿基这次知道奥斯曼帝国和克里米亚汗国的部队肯定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虽然正面作战未必就会输,但是李鸿基不愿意自己的士兵付出太大的代价,这样一来防守反击就是必然的作战方式。李鸿基对这样的阵地不是特别熟悉,但是大量的基层军官,尤其是从大明军官学院毕业出来的参谋们对此非常精通,当李鸿基向他们解说完这次作战的目标以后,参谋部的军官们就迅速达成一致意见,利用环形防御阵地作为预设战场,优先大量消耗对方士兵,最后再进行总攻,做出犀利的反击。

    这个环形防御征地总共占据了十平方里的地方,从前沿到核心阵地二里左右,其中处于北侧的阵地稍微薄一些,南侧阵地稍微厚实一些,运兵的交通壕沟部分关键的地方使用了水泥,还有就是设置了水泥石子构筑的藏兵洞,还有就是暗堡、单兵狙击阵地,这样的阵地设置就算是后世也是非常坚固,现在对于这些奥斯曼帝国联军简直就是杀鸡用牛刀,别说刚才进入的两拨一万多人,就算是再多的士兵进来也占不到便宜,他们根本找不到射击的暗堡,等到发现这些致命的暗堡时,已经晚了,死人是不会说话的。

    一万多人的士兵死亡,让艾沙德总督非常愤怒,但是还不足以让他害怕,战争哪有不死人的。接下来他让带来的火炮进行准备,几十门从欧洲的中立国买来的大炮立刻被架设起来,明军不是都躲藏在阵地里面吗?这次大炮轰击看你们怎么办。

    大概半个时辰,也就是一个小时的时间,奥斯曼帝国的炮兵阵地就建好了。艾沙德总督一声令下,几十门火炮开始发射出成片的实心铁球弹,是的,现在他们使用的还是大铁球做炮弹,他们没有***,其实就算是有***,对于应用了水泥做材料的藏兵洞、交通购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后世的大炮很厉害吧,在天朝对安南国的自卫反击战中起的作用也不是太强,当然了,那也是后世的工事修建的更加坚固,起到决定作用的还是*****,直接将大片的阵地烧成废墟,造成窒息死亡。

    将近一个小时的火炮轰炸,艾沙德总督也是用尽了老本,几乎将能够带来的炮弹用了一半,才让火炮停了下来,看看前面被砸的乱七八糟的明军阵地,艾沙德总督心里就是一阵骄傲,看来还是这些欧洲人的火炮厉害,明军就连还手的火炮都没有,看看他们还怎么进行接下来的战斗,也许哪些可恶的明军都被砸死的差不多了吧。

    火炮覆盖阵地过后,艾沙德总督立刻命令士兵开始攻击,这次是二万多士兵冲了上去,而且艾沙德总督还改变了作战方式,为了不至于行动不便,艾沙德总督命令士兵进入阵地以后立刻将战马放回,让士兵们徒步进入,免得骑马在阵地上行动受限。不得不说艾沙德总督还是又不错的战斗经验,失去冲锋能力的骑兵就是射击的靶子,战斗能力不及地上的步兵。

第二百九十七章 李鸿基探险记(十二)

    两万多人的部队是一个很大的数目,不可能一下子涌到这个阵地上,进入阵地的士兵下来战马以后,确实要比骑在马上灵活多了,也许是艾沙德总督的方法起到了作用,这些士兵快要进攻到核心阵地的时候明军还没有任何反应,就连艾沙德总督也觉得自己的战术起到了作用,就发出让他们立刻快速占领整个阵地的命令。

    枪声再次在阵地上响起,一条条火蛇舔舐过后就留下一片尸体,明军的手摇机枪开始扫射,暗堡里的机枪也不再掩藏自己的位置,这个时候就是全力开火了,两万多人是好大的一片人呢。一时间整个阵地上枪声此起彼伏,比前两番的动静大多了,敌人太多了,要是还像前两次那样,估计奥斯曼帝国士兵都能踩到头上了,必须得加大射击的速度。

    战斗在继续进行,两万人的骑兵下马作战确实要比骑在马上灵活多了,但是再灵活也没有用,他们面对的是藏在暗堡里的明军机枪射击,无法进行还击,即便是看到了暗堡,他们也走不到跟前,这些暗堡都是经过精确设计的,位置排列和火力交叉覆盖都是经过严密计算的,没有让他们可以找到的漏洞。能够看见的明军士兵都在更远一点的核心工事区,他们就是看见也过不去,那里的火力更猛,两万多士兵只能慢慢的看着减少,无能为力。

    几乎是一个小时的时间,两万多奥斯曼帝国联军剩下的只有五千人时,终于脱离了战场,不是他们不想撤出来,而是阵地两侧的火力太猛了,直接没有任何隐藏的向外冲就是死路一条。这些奥斯曼帝国士兵也是够凶悍、疯狂的,他们用自己同袍的尸体作掩护,垒出一条尸体墙,慢慢的爬了出去。

    在此看着惨败而归的士兵,无论是艾沙德总督还是格莱三世,他们再也不敢继续发动下一次攻击了,士兵已经失去了再次冲锋的勇气了,他们也怕引起士兵哗变,只好停下来吃饭休息,在研究一下战术。

    十平方里的阵地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如果绕过去也不是不行,但是十万人过去之后留下这个后患也不行,谁知道他们有多少人在这里,万一大部队过去以后他们前后夹击更麻烦,艾沙德总督发愁了。

    吃过午饭以后,李鸿基从望远镜里看到大量的士兵已经渡过米乌斯河,他们许多人都携带者一捆树枝,还有一些人抱着干草。李鸿基想到了朱有孝解释环形防御阵地的战术时,对于阵地的各种情况都做过分析,看来他们是企图利用浓烟和大火来焚烧阵地了。

    现在刮的是南风,如果放起火来对大明的阵地确实不利,但是这些树枝和干柴还是太少了,不知道能起到多大作用。在李鸿基没有看到的地方,艾沙德总督和格莱三世还准备了大量的油脂,这些东西在军营里都有,这是他们在做饭的时候突然想起的方法,那就是想法将油脂灌进暗堡里,一点点的突破暗堡。

    远远的看到奥斯曼帝国联军做战斗准备,李鸿基感到这次可能要出现伤亡了,水火无情,虽然这样做奥斯曼帝国士兵也会受到更大的损失,毕竟携带这些东西要减慢进攻速度,动作缓慢,但是一点点的进攻,慢慢蚕食阵地总比傻站着挨打要强一些。

    为了减少损失,李鸿基命令暗堡里的士兵立刻从运兵壕里秘密撤回来,将主要兵力放在核心阵地后面,然后命令五千骑兵做好出击准备,估计到奥斯曼帝国联军可能会孤独一掷了,明军也要给他们一个大惊喜,让他们知道什么叫教训。

    奥斯曼帝国联军开始再次进攻了,他们的战术安排的非常不错,前锋部队减少到五千多人,而且距离拉的很开,士兵们不再直接冲锋,而是每两个人推着一大捆树枝慢慢向阵地滚来,后面还跟着两个人背着油脂,因为成捆的树枝太大,明军并没有发现到底有多少人在后面跟着。

    二里远的距离足足让奥斯曼帝国联军走了半个小时,终于接近了阵地前沿,他们也不慌着进入阵地,就在阵地外侧开始堆积一些柴草放火。浓浓的烟雾涌起,阵地很快就被覆盖,就算是在望远镜里也看不清进攻的士兵了,明军现在没法再精准射击了。

    看到浓烟遮掩了明军的射击视距,后面将近五万的联军士兵开始迅速行动,向这片阵地涌了过来。燃烧完一堆树枝的士兵慢慢前移,一点点蚕食着阵地,明军只能眼瞅着浓烟不断向前移动,零星的射击无法阻止奥斯曼帝国联军的推进。

    进入阵地一里以后,在大火的后面,奥斯曼帝国联军士兵终于看到了原来向他们攻击的暗堡,他们开始向里面灌撒油脂,烧毁了一个个暗堡,好在明军已经按照李鸿基的命令全部撤回,剩下为数不多的观察哨看到敌人已经进入阵地,他们除了偶尔放些冷枪,也慢慢的撤回核心阵地。

    当奥斯曼帝国联军前进到距离核心阵地前五十丈远的时候,明军士兵也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了,透过浓烟和大火,明军的手摇机枪开始射击,密集的子弹不用可以的瞄准,朝着大概的方位扫射就可以了,毕竟有大火的地方就有奥斯曼帝国联军士兵在后面添加树枝,火焰比较明亮,比浓烟的地方看的清楚一点。

    核心阵地里已经看不清正前方的目标,李鸿基他们早就转移到了一侧的预设观察哨位,前面的士兵非常接近核心阵地了,后面的五万多人大多数已经进入环形防御阵地里面,就算是后面压阵的奥斯曼帝国联军指挥部都看到有人欢呼了。

    艾沙德总督现在心情有些放松了,这些可恶的明军终于被压缩在很小的核心阵地了,看看距离越来越近,艾沙德抑制不住的就要高呼胜利了。

    全力攻击的号角终于吹响,前面放火的奥斯曼帝国联军士兵猛然站起身子,不管明军的机枪射击多密集,一个个像打了鸡血似的开始快速突击,核心阵地就在眼前,冲进去就可以挥舞起手中的弯刀进行搏杀了,他们太憋屈了,终于有了发泄的机会了。

    战局会按照他们想象的发展下去吗?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李鸿基要真是被艾沙德总督、格莱三世的战术算计了,那就显得大明的战将太笨了,不要占据这片战略要地了,灵活的运用战术是朱有孝对将领们的一贯要求,不要墨守陈规,要随着战斗的进展不断丰富各种战术方法才是高级将领的真正实力。

    奥斯曼帝国联军士兵已经冲进了核心阵地,他们面对的只有数量不多的明军抵抗,但是这种抵抗非常顽强,甚至为数不多的士兵还偶尔进行一下反击。在狭窄的壕沟里面,长长的火枪很难射击,还不如近身之后手中的弯刀犀利,奥斯曼帝国联军士兵疯狂的向前冲击,企图迅速靠近明军士兵。

    少量的明军士兵根本就不和他们接触,他们充分利用熟悉的工事结构进行顽强的抵抗,六七个人一组的小队战术使用得炉火纯青,犀利的军用匕首可以在转角的地方突然发动袭击,然后迅速脱离攻击范围,后侧的战友会用****掩护他们后退,每一条壕沟里面都进行着激烈的对战,奥斯曼帝国联军士兵的尸体堆满了战壕,相反的是明军士兵的伤亡很小。

    前边的奥斯曼帝国放火士兵突入核心阵地以后,伤亡越来越大,进攻逐渐在明军的顽强阻击下缓慢下来,但是后面的士兵还是很快压了上来,极大的人数优势让明军也不得不逐步后撤 ,最终集中火力反击一次之后,在后面手摇机枪的掩护下撤出了核心阵地。

第二百九十八章 李鸿基探险记(十三)

    从前面发出的信号里,终于看到了奥斯曼帝国联军占领核心阵地的信号,艾沙德总督和格莱三世立刻兴奋起来,看起来再坚固的阵地也经不住长时间的攻击,明军未必就是不能击败的。艾沙德兴奋之下就命令部队立刻占领整个阵地,并且仔细观察一下明军阵地的设置方法,为什么能让自己付出几万人的代价。

    在艾沙德总督他们无比兴奋的时候,李鸿基和战友们也在暗自高兴,看来计谋已经成功,将近七万多的奥斯曼帝国联军已经大部分进入了核心阵地,看来是该给他们一个教训的时候了,让他们明白什么叫圈套,什么叫现代战争。

    李鸿基把手一挥,旁边的李过一声令下,建立在核心阵地北侧的明军迫击炮阵地上的爆破士兵立刻点燃了导火线,数根闪耀着火花的导火线立刻像一条火龙向前延伸,一刻钟的时间过后,整个阵地发生了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大部分奥斯曼帝国联军士兵都被淹没在满天的烟雾之中,接下来就是一百多门迫击炮和步兵炮向环形防御阵地开始覆盖式打击,没有被炸死的士兵再次进入满天的火海。

    李鸿基知道奥斯曼帝国联军士兵的人数是在太多,自己也舍不得让士兵和他们拼命,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士兵伤亡人数。李鸿基和参谋部制订了这个绝户计,在战斗开始前,就已经将整个阵地埋上了**,给了奥斯曼帝国联军士兵一番沉重打击以后,把他们引进阵地,然后再利用大量的**,给他们以致命打击,最后几乎是全军覆没。

    看到满天的烟尘,听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艾沙德总督就知道自己彻底上当了。在弥漫的烟雾中,士兵们不但要承受爆炸的威胁,还有就是燃尽氧气后造成的窒息,处于中心地带的士兵死亡殆尽,处于边沿地方的士兵已经被吓破了胆子,不到一万的伤残士兵一窝蜂似得溃败。

    嘹亮的军号吹响,李鸿基和李过各带将近三千的骑兵从阵地两侧同时出击,向着败退的奥斯曼帝国联军发动反击,就像一把剪刀绞向溃败的敌人。

    彻底失败了,艾沙德总督早就骑上了战马,在卫兵的保护下跑在了溃败士兵的最前头,好在米乌斯河对岸还有近万的士兵接应,残兵败将终于渡过了米乌斯河。还没有等他们缓一口气,后面的李鸿基骑兵部队已经追击上来,而两侧也开始出现了明军。刘宗敏、刘芳亮各自带着一万骑兵在就在两侧埋伏好久了,这个时候也从两边杀了上来。

    李鸿基采取了围三缺一的战法,给奥斯曼帝国联军士兵留下了逃跑的缺口,并不是不能将他们全部歼灭,李鸿基的意思是不让他们做困兽之斗,还有一个目的是追赶着这些残兵败将可以让他们带路,找到更多接应他们的部队,甚至是给他们造成更大的恐慌,最终形成对整个地区的震动。

    战斗结束以后,李鸿基留下一半人马自己带回领地做战争防御,北边的沙俄帝国还在虎视眈眈的瞅着自己,不能不做好反击的准备。剩下的一万五千多士兵继续追赶艾沙德这些残兵。这些残兵已经彻底被打的心寒,逃跑的路上草木皆兵,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不停地向南逃跑,强大的明军已经成了一个噩梦,根本就没有任何抵抗的想法了。

    几百里的大追击,快速的战马,彪悍的士兵,艾沙德总督几乎是走投无路,无奈之下只好让周围的军队赶快接应,帮助自己逃出明军的死亡追击。

    一路西逃的艾沙德总督不断调集着北方的军队接应,终于在莫洛奇纳亚河左岸站住了脚跟,毕竟明军只有一万多人,一路追击下来也是有些疲惫,双方在这里开始对峙下来,艾沙德总督终于算是逃出了生天,可以喘口气了,要说对明军进行反击,他是根本就没有这个胆子了,能做的就是固守待援。

    在明军对奥斯曼帝国进行作战的时候,李鸿基也在自己的顺河城加强了防御,那里距离沙俄帝国的势力也不太远,留在顺河城里负责的是田见秀极其三千士兵。为了保证绝对的安全,田见秀将情报人员放出了三百里以外,时刻准备着阻止沙俄帝**队的袭击,这是李鸿基部的大本营,不能有任何闪失。

    田见秀的小心还是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就在李鸿基在米乌斯河岸边开始和奥斯曼帝国联军接触的时候,田见秀终于得到了沙俄帝国三万骑兵出动的密报,除了将这个消息报告给李鸿基以外,田见秀立刻安排士兵进行防御,力争延迟沙俄帝**队的进军速度,最起码也要等到李鸿基他们缓过手来,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田见秀还必须完成。

    田见秀判断沙俄帝国的骑兵这次的目的是要奇袭,得手后毁掉顺河城这个明军的大本营,让明军失去在这里生存的基础,造成军心不稳。不然的话就会派出大量的步兵跟随而来,发动大规模攻击,这样一旦爆发战争就可能是旷日持久的作战了。现在沙俄帝国既然诱惑了奥斯曼帝国向李鸿基部发动战争,它必然会所图更大,不可能和明军发生长期的战争,因为西边的利益更大。因此,田见秀的想法就是尽量拖延沙俄帝**队的进军速度,让他们知难而退。

    田见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全体动员,将顿河左岸的定居点进行坚壁清野,然后将大量的青壮年组织起来,告诉他们沙俄帝国的军队要来侵略,要占领他们的家园,屠杀他们的兄弟姊妹,掳掠他们去做农奴,让他们失去现在愉快的生活。

    不得不说田见秀的思想工作做得非常好,再就是这些新建立的居民点都有点半军事化的性质,动员工作做的非常顺利,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田见秀就顺利的召集到了一万多民兵,田见秀也不打算让他们参加战斗,只是想造成一种全民参战的气氛,再就是迷惑一下沙俄帝**队,让他们摸不透自己军队的虚实,真正有战斗力的就是自己所带领的一千多士兵,剩下的两千多士兵都留在顺河城,防止万一前边阻挡不住,最后再做拼死一搏。

    在草原上是没有办法挖陷阱之类的,也不好设下什么埋伏,田见秀也没有优势的兵力一搏,唯一能利用的就是远程骚扰,别的不多,田见秀的武器还是非常充分的,这一点就是最大的优势,射程要比沙俄帝国骑兵的远的多。

    田见秀除了带领一千士兵作为主要战斗力,还有一万多民兵作为疑兵和运输大队,再就是动员了大批的人员在大草原上可能的行军道路上挖掘壕沟,也不用太宽,每条壕沟大约一丈宽,深度二尺,把挖出来的土放在后面,这样垒成的土墙大约三尺多高,刚好让骑兵大队的马匹不容易通过,减慢他们的冲击速度。

    田见秀带着大队的人马向沙俄帝国骑兵来的方向迎去,在一百里外遇到了骑兵的先锋部队一千多人。这是一片开阔的草原,也没有任何可以掩藏的地形,在几里外都看到了对方,谁也没有客气,催动战马就向敌人冲去。

    与沙俄帝国骑兵稍有不同的是,田见秀的以前骑兵速度稍慢一些,在前排的士兵高举战刀向前冲,后面的骑兵则在前排掩护下,在马上架起了微型迫击炮,双方相距一里的时候,后排的士兵突然开火,密集的****打乱了沙俄帝国的骑兵队形,炸死炸伤不少士兵和战马,直接打乱了他们的进攻节奏。

    一里的距离,双方奔驰的战马眨眼间就向遇了,激烈的战斗就此展开,被打乱了阵形的沙俄帝国骑兵战斗力瞬间下降很多,反观明军士兵,整齐的队形,良好的配合,杀伤力非常大。双方击穿队形以后,看看留下一地的多是沙俄帝国的士兵,明军的士兵寥寥无几。当明军转过身来再次发动冲锋的时候,发现沙俄帝国的骑兵根本就没有掉头,直接以弧线队形撤离了战场,就连让明军追击的机会都没有。

    田见秀对此也是无可奈何,沙俄帝国的骑兵太怂了,相对于那些彪悍的哥萨克骑兵,这些正规军反倒是更弱一些,也不知道沙皇这家伙是怎么操练的。既然逃跑了,那就算了吧,田见秀也不敢从后面追击,万一碰上敌人的主力部队,这一千多士兵根本不够看,就是再凶猛也不行,数量差距太大。

第二百九十九章 李鸿基探险记(十四)

    既然已经发现沙俄帝**队的前锋,那么大部队主力估计也不会太远。田见秀立刻命令随后跟进的一万多民兵赶快修建简易的壕沟,民兵们毫无怨言,立刻下马拿出携带的铁球开始挖土。虽然这些人平时很少敢这样的活计,但是保护自己的家园这个口号还是非常激励人心的,再加上田见秀分配给他们的工具很好用,便在很短的时间内挖出了三条壕沟。

    远远的已经看到了冲天的尘土,大队的沙俄帝国骑兵赶了过来,田见秀就让这些民兵先撤出工事,自己则带领士兵开始进行防御准备。前面两条壕沟目的是让沙俄帝国骑兵放慢速度,最后一条壕沟才是防御工事,只等他们放缓了骑速,才好让炮火发挥更大的威力,杀伤更多的敌人。

    三万人的骑兵部队同时冲锋的气势惊人,大有铺天盖地一般的景象,田见秀冷静的看着他们不断的接近第一条壕沟。当他们的速度终于降下来时,一排****就落到了他们头上,立刻就造成了队形混乱,不少战马直接就摔倒了壕沟里面,很快的沙俄帝国骑兵就不得不下马填平壕沟,在炮火的洗涤下伤亡一大片,不过还是顺利的通过了第一条壕沟。

    沙俄帝国的军官也不是傻子,他们看到了前面的第二条壕沟,但是他们并没有直接冲击,而是冷静的向两边分开。毕竟时间太短,民兵们不可能将工事挖的太长,看到这条壕沟失去了作用,但是延长时间的目的达到了,田见秀毫不犹豫,带领士兵们立刻上马撤退,跑回下一条防御线,再次组织防御。

    总共十条防御线用完,终于将时间拖到了傍晚,田见秀他们累得不轻,沙俄帝国的士兵们更累,在晚上他们不敢行军了,只好就地安营休息,给了田见秀宝贵的一晚上时间,让他可以更好的安排明天的防御线,继续阻止沙俄帝国的进军速度。

    为了更好的迟滞沙俄帝国的士兵,到了晚上田见秀也不让他们好好休息,分出数波士兵利用迫击炮轰炸营地,让民兵们敲锣打鼓假装袭击等手段,疲惫这些原来的敌人,让他们第二天无法恢复精力。

    距离顺河城越来越近,田见秀的压力越来越大,沙俄帝国的部队已经清楚的明白了田见秀的部队数量,他们开始肆无忌惮的冲锋,让田见秀的士兵开始出现了伤亡。这里没有山,顺河城周围也没有城墙,一旦沙俄帝国的士兵进入城郊,很快就会造成极大损失,田见秀终于拼命了。

    围绕顺河城周围,田见秀让民兵们拉开了一道道铁丝,这是田见秀的秘密武器,一根根铁桩早就被埋在地里,为了保证铁桩的坚固,下面还浇筑了水泥。为了尽量的拖延时间,这样的铁丝墙田见秀一共拉出了十道,在铁丝墙后面就是明军的机枪阵地,不过人数只有沙俄帝国十分之一,防守的压力依然非常大。

    铁丝很细,它不像壕沟那样一眼就可以看得见,第一批感到的沙俄帝国骑兵吃了个大亏,大量的战马被绊倒,摔断了马腿,在明军的火力打击下伤亡惨重,进攻速度开始减慢,骑兵下马变成了步兵,大量的铁丝让他们不敢肆意催动骑兵冲锋。

    战事一直处于胶着状态,沙俄帝**官企图快速突进城内,田见秀四处安排士兵进行顽强阻击,每发现一处危险的阵地,田见秀就命令士兵组织火力反击,然后再架设铁丝,坚决不让敌人突进城内。

    李鸿基在米乌斯河战斗开始不久就接到了田见秀的情报,但是不击败奥斯曼帝国联军他无法返回,还在这场战斗时间不长,所以战斗结束以后,他立刻就分出一半的士兵,亲自带着返回顺河城。看起来自己的兵力还是太少了,明军现在无法进行两面作战,好在现在都是骑兵部队,就算是步兵也可以骑马,这样行军速度稍快一点,但是接下来还必须扩军,不然无法在这里扩大地盘。

    顺河城的战斗到了最关键的时候,田见秀的部队已经退到不能再退的的地步,民兵们也自发开始进入战场,就算不能使用机枪,他们也可以使用步枪。田见秀也没有犹豫,就将他们也组织起来分发步枪,这个时候无法考虑太多,先将顺河城保卫下来再说。

    在田见秀堪堪就要抵挡不住的时候,李鸿基终于带着援军赶到了,一排排****落入正在进攻的沙俄帝国士兵头上,强大的压迫感终于让他们害怕了,不用军官们下令,他们已经明白占领、摧毁顺河城的目标实现不了了,明军的援军赶到了。

    沙俄帝国的军官们很是光棍,看到任务无法完成,一声令下部队立刻就开始撤退,他们不是整队撤离,而是四散分开,让明军无法集中兵力围歼一部,而李鸿基远道长途行军赶来,士兵们非常疲乏,无法进行长距离追击,就算是一人两马也不行,人的身体状况受不了,先打了一场防御战,在接下来的急行军,铁打的身子也会疲劳,快速的解围顺和城,没有让居民和工厂、人员付出牺牲就算完成了任务。

    再说在莫洛奇那亚河边的艾沙德总督和格莱三世他们,大量的部队接应确实让他们逃出生天,也在那里挡住了明军的追击,和明军对峙下来。不过喘过一口气来的艾沙德总督现在可是后悔的要死,回到奥斯曼帝国首都以后,他将要面临着穆拉德四世严酷的惩罚,无论是坐牢或者杀头的事情都会发生,最起码的自己的家业是保不住了,自己的前途在哪里呢?

    先别考虑以后的事情,艾沙德总督强行压制住自己的痛苦,想找来格莱三世商议下一步究竟该怎么办,怎样才能摆脱眼前的困局,甚至立功翻盘,至少要想法保住自己的性命再说,是不是还可以再从克里米亚汗国召集到更多的士兵呢?

    其实艾沙德总督不知道格莱三世比他更苦逼,在克里米亚汗国他的汗位并不是很稳固,几年来他和自己的弟兄们争来争去,不停的轮换坐在那把汗位椅子上,这次和艾沙德总督一起出兵李鸿基的领地是他一手促成,他企图保住艾沙德总督这条粗腿,将他的汗位稳定下来,下一步才可以清除自己的那些弟兄。但是这次很不幸,战争彻底失败了,艾沙德总督现在的地位都有些朝不保夕,甚至还可能面临穆拉德四世的严惩,他幻想着自己是不是该去派人贿赂一下穆拉德四世身边的宠臣,看看下一个总督是谁。

    残酷的现实会让所有的人几乎感到绝望,无论是艾沙德总督还是格莱三世,他们现在想的都是如何要保住自己的位子,但是他们的想法又有非常大的矛盾。艾沙德总督期望格莱三世能够调来更多的兵力保住自己的位子。格莱三世则想到了艾沙德总督将要失去现在的地位,无法帮助他稳定自己的汗位,二人在各自的屋子里盘算着怎样从对方身上获得更多的利益,或者减少自己的损失而绞尽脑汁。

    李鸿基取得这场反击战的胜利以后,不敢有任何自大的心里,而是从中看到了危机和机会,危机是自己的实力还是很弱,还需要扩大军队和地盘,田见秀挑选的一万民兵就不要回去了,给与他们一定的待遇,让他们直接转为军队,立刻加强训练,这些人也将看到了自己的实力,不会有抵触心里。而机会则是从沙俄帝国骑兵袭击顺河城的规模看出来的,三万人的骑兵部队对于沙俄帝国来说无疑是极小的一部分,而且这支军队的实力并不是很强,而他们几乎百万的军队哪里去了,西线的波兰--立陶宛边境肯定会有不少,和瑞典王国的紧张局势也会有不少部队作战,但是还有几十万军队去了哪里呢?

第三百章 大顺侯国(一)

    就在李鸿基费劲的寻思沙俄帝国的真正目标时,他接到了一份来自京城的圣旨,朱有孝授予他大顺侯,并且让他以顺河城为基础,以后开拓的领土都归他管理,而且随圣旨而来的还有大量的物资,无论是军事还是民用物资都是非常多,极力帮助他开疆拓土。这个好消息立刻让李鸿基和部下们高兴无比,他们的战果得到了大明皇帝的肯定,他们需要更加努力的来报答皇帝的奖赏。

    李鸿基他们在顺河城高兴的时候,莫洛奇那亚河边的艾沙德总督和格莱三世确实苦逼了,坏消息不断传来,他们的从克里米亚汗国征兵的目的没有达到,没有军队再愿意来帮助他们,这也是格莱三世从中倒了一点鬼,让艾沙德总督非常失望,不知道下一步究竟该怎么办,是不是该向国内求援。

    但是接下来的消息就让格莱三世绝望了,本来就统治地位不稳的格莱三世因为这次战争失败被废了,新的君主杰伊*格莱在众多支持者的拥戴下登基汗位。这也怨格莱三世自己大意了,如果听从艾沙德总督的话,将更多的军队召集到身边,就是支持者众多,杰伊*格莱也会由于政变会不会成功,但是事情就是这么巧合,军队失控让格莱三世彻底失去了希望。

    在格莱三世绝望的时候,艾沙德总督好想看到了希望,他希望杰伊*格莱可以帮助他将大量的军队调集过来帮助他发动下一次反击,为此他开出了不低的报价,承诺将会请求穆拉德四世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援。但是,杰伊*格莱拒绝了他的请求,不予理睬,一个即将过气的总督能有什么能量,他已经得到了下一任总督的承诺,可要比艾沙德总督的许诺好多了。

    立刻艾沙德总督和格莱三世两人的立场又统一起来了,艾沙德总督看到了联合的希望,格莱三世则不得不和艾沙德总督联合,毕竟目前两人还拥有十几万士兵的军队,尤其是军事装备要好一些的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奥斯曼帝国是克里米亚汗国的宗主国,天然的就有心里优势,格莱三世现在企图借助艾沙德总督的兵力夺回失去的汗位,简单的商议一下,两人指挥军队迅速向克里米亚半岛发动了攻击,喊出了平叛的口号,克里米亚半岛开始了内战。但是,新的情况又出现了,这次的事件更是发生的突然,让所有的人措手不及,沙俄帝国的军队参与进来了这场战乱。

    克里米亚汗国的主体民族是鞑靼人,但是还有很多的歌德人、希腊人,亚美尼亚人,切尔克斯人,犹太人等,由于汗国向他们征收一种特别的人头税,引起了他们的极度不满,尤其是这次战争,又让他们付出了更多的税赋--战争税。

    在这次引入沙俄帝国参战的主要势力是犹太人、歌德人、希腊人和亚美尼亚人,赞助他们财力的是犹太人和切尔克斯人,这些少数族裔的人们在犹太人煽风点火的诱惑下联合起来突然发难,让整个克里米亚半岛的形势发生了复杂的变化,一场血腥暴雨开始在半岛蔓延。

    犹太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一群人,他们既是上帝的宠儿,也是上帝的弃子,他们善于攫取财富,而且行为极其贪婪,无论在欧洲的任何地方都会出现他们的商人,让人们非常厌恶,但是还不得不和他们打交道,因为他们太善于经营了。这次的东欧大草原的战争让犹太人损失惨重,但是也看到了机会,沙俄帝国的情报人员给了他们平等做生意和减税的承诺,他们便出资联合起来这些少数族裔做了沙俄帝国进军克里米亚汗国的带路党。

    沙俄帝国早就准备好了复仇的准备,克里米亚汗国在七十多年前攻破莫斯科,掳掠了十五万俄罗斯人,让莫斯科血流成河。除了复仇以外,沙俄帝国早就对克里米亚半岛垂涎已久,对出海口的无比渴望更是他们多年的梦想,这次由于各方势力的混乱交战,终于让米哈伊尔*罗曼诺夫看到了希望,于是米哈伊尔*罗曼诺夫就布下了一个天大的罗网。

    二十多万沙俄帝国和哥萨克骑兵早就枕戈待旦,在克里米亚汗国的带路党引领下,他们顺着第聂伯河直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军克里米亚半岛。正在发生激烈内战的克里米亚半岛的两方势力谁也没有料到这股庞大的军队参与进来,一时间他们就被打蒙了,都认为是对方勾结了沙俄帝国,矛盾更加激化。

    不管他们双方如何互相指责,沙俄帝国的联军在带路党的引领下直接奔袭克里米亚汗国的都城,他们登陆克里米亚半岛以后,从北部平原上横冲直撞,彪悍、凶猛、残忍的哥萨克骑兵速度极快,在极短的时间内攻破克里米亚汗国都城,杰伊*格莱被迫逃离,整个半岛落入沙俄帝国的手中。

    用佛教的话说叫因果报应,用基督教的话说叫以牙还牙,占领了克里米亚半岛的沙俄帝**队除了清剿克里米亚汗国的残余军队以外,开始对曾经的入侵者展开了凶残的报复,大批的克里米亚汗国的鞑靼人被掳掠、驱逐,青壮年被掠回沙俄帝国做农奴,老幼无助的或被杀,或逃出半岛四处求生,克里米亚汗国完了,奥斯曼帝国在极短的时间里再次失去了大片的土地,沙俄帝国再次收获了战争红利。

    远在奥斯曼帝国都城的帝国皇帝穆拉德四世终于感到了危机,沙俄帝国的这次扩张太快了,自己上了一个大当。如果当初自己心里没有那么贪婪,从波兰--立陶宛身上割下一块肉就算了,不去让艾沙德总督联合格莱三世去攻击李鸿基势力,就不会突然间出现这种剧变,世界上没有后悔药,穆拉德四世只得吞下这颗苦果,舔舐自己的伤口,徐图报复。

    大顺侯国立国的消息传的很快,不但沙俄帝国很快就知道了,波兰--立陶宛王国、奥斯曼帝国甚至连奥地利王国,希腊王国匈牙利王国也都知道了,他们惊诧这个从东方过来的势力发展的太快了,完全颠覆了他们心中的形象。在这些国家里,心里最安稳的是波兰--立陶宛王国,他们最担心的是沙俄帝国和奥斯曼帝国,而大顺侯国的建立,就像一根铁刺扎在了两者之间,这棵铁刺还是在他们的默许下建立的,自然不会对他们产生不利,相对的沙俄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就要小心些了,尤其是贪婪的沙俄帝国。

    被驱逐出都城的杰伊*格莱成了孤家寡人,他的汗位没有得到奥斯曼帝国皇帝穆拉德四世的承认,他宣布自己成为克里米亚汗国大汗的称号成为格莱三世攻击的借口,让他更加失望的是支持他的那位总督也不再搭理他,杰伊*格莱只好带着身边的亲随和两万多残兵进入了南部半山地地区苟延残喘。艾沙德总督和格莱三世的军队好在进入克里米亚半岛地区不太深入,而沙俄帝国联军又急于攻击都城,他们得到了喘息的机会,迅速的沿着克里米亚半岛北部的通道撤出了战争,保留了大部分的军队实力,回到了莫洛奇那亚河边的小城里,成为了一股不小的势力。

    在克里米亚半岛发生剧变的时候,李鸿基的大顺侯国也没有闲着,大顺侯李鸿基在洪承畴处再次得到了帮助,大批的物资接连不断的运了过来,战乱造成的流民继续向这里涌来,大顺侯李鸿基用他的胜利向流民们证明了自己有保护他们的资格,领地内的居民也开始真正认可了李鸿基的实力。当李鸿基的募兵令发出后,人们加入军队的热情高涨,很快的李鸿基的部队扩大到了五万人。相对于周边的奥斯曼帝国、沙俄帝国、波兰--立陶宛王国,这五万军队微不足道,但是真正的战斗实力却不是他们可以比拟的,别的不说,三万军队击败奥斯曼帝国联军十万人就是最好的例子,谁也不敢小看这个新兴的侯国。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2304/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天启录最新章节! 作者:老牤牛所写的《大明天启录》为转载作品,大明天启录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天启录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天启录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天启录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天启录介绍:
一个废品收购站的小老板,因醉酒魂穿而来到大明,灵魂附体朱由校,且看他如何利用自己所学的后世知识,制造枪炮、改革制度、击败女真人、征战世界,重新复兴大明的道路,记载其过程,故名大明天启录。大明天启录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天启录,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天启录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