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大明天启录TXT下载大明天启录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天启录全文阅读

作者:老牤牛     大明天启录txt下载     大明天启录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百零一章 大顺侯国(二)

    奥斯曼帝国皇帝穆拉德四世现在终于明白自己被沙俄帝国皇帝米哈伊尔*罗曼诺夫给骗了,这家伙太狡猾了,设的这个骗局太大了,但是自己绝不能让他轻松得到这个好处,必须让他付出足够的代价。艾沙德不是还在莫洛奇纳亚河边吗?那就让他发挥一下余热吧,派出密使告诉艾沙德,他可以继续拥有爵位,而且如果阵亡了,还可以将爵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但是他必须坚持到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再次夺回失去的领地。至于杰伊*格莱,他的反叛造成了克里米亚汗国的失落,死罪可免,但是也必须继续坚持在半岛南部作战,不得向沙俄帝国的军队投降,而且还可以得到奥斯曼帝国在黑海的舰队支持。

    可以说穆拉德四世为了夺回失去的领土可谓不惜封官授爵,让艾沙德总督、格莱三世、杰伊*格莱像三颗钉子一样钉在那里,然后就是从属国瓦拉几亚纠集了三十万联军向沙俄帝国开始反击,甚至不惜做出许诺,还联合了波兰--立陶宛王国,答应他们放弃一部分土地,目的就是要报复出尔反尔的沙俄帝国。

    残酷的战争再次在这里开战,一时间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流民,大顺侯国再次成了流民的目的地,大批的的流民纷纷涌向那里。李鸿基为了扩大自己的领地,也是忙的焦头烂额,痛苦并快乐着享受人口红利,但是这些丝毫没有让李鸿基高兴过头,他指挥手下的将领们加大力度练兵和安置流民。

    李鸿基判断失去理智的穆拉德四世不会取得这次战争的胜利,他们的行动太仓促了,无论是瓦拉几亚王国还是保加利亚王国,这些都是**,他们追随奥斯曼帝国作战的动力极小,根本挡不住沙俄帝国的军队,在战场上不投降就算是不错了。而波兰--立陶宛王国和奥斯曼帝国战争多年,压根就没有合作的基础,甚至会为了结交沙俄帝国而出卖奥斯曼帝国。

    李鸿基的判断确实正确,穆拉德四世的反击战争仅仅进行了不到三个月就遭到了彻底的失败,不但没有夺回失去的土地,而且还被沙俄帝国再次抢走了一片土地,整个第聂伯河下游东岸都被沙俄帝国占去了,三十万军队被打得溃不成军,狼狈的退回了瓦拉几亚王国境内,甚至连在瓦拉几亚王国和保加利亚王国的民心都有些不稳。

    不过就在沙俄帝**队打算突飞猛进,一举击败奥斯曼帝国,将奥斯曼帝国的两个属国也收入囊中的时候,事情再次发生了变化,让沙俄帝国不得不停下战争的脚步,回头处理发生的**烦。

    艾沙德总督和格莱三世在莫罗其纳亚河边响应了穆拉德四世的号召,参与了反击沙俄帝国的战争,为此他们不惜与李鸿基签下了停战协议,正好李鸿基就打算坐山观虎斗,也就同意在他们的战争期间不在攻击,让他们放心去打仗。

    倒霉的艾沙德总督和格莱三世再次判断出现了失误,当他们奋力厮杀的时候,西线的那些笨蛋们却失败了,说好的两边夹击成了泡影,就他们那一点残兵败将根本不够哥萨克骑兵的一击,最终只剩下两万多人流窜到了第聂伯河岸边扎波罗热的哥萨克骑兵营地,企图做一次最后的挣扎,但是他们又失败了。

    失败的艾沙德总督彻底断绝了活下去的希望,失去国土的格莱三世也彻底发了疯,他们决定与沙俄帝国的人同归于尽了,就算我死了你们也别想好过。于是他们就丧心病狂的发动了瘟疫战争的魔鬼,在临死以前,他们将无数的士兵尸体、战马尸体、牛羊尸体等所有能够找得到的死尸抛入第聂伯河里,造成了一场大范围的瘟疫流行。

    在草原的游牧部落发生战争的时候,这是将要灭绝的部落最后垂死挣扎的手段,瘟疫是一把双刃剑,为什么草原游牧民族势力会大起大落,这种瘟疫战术就是罪魁祸首,每次发生草原瘟疫就会让大量的人口死亡,甚至大面积的造成无人区,这个时代的人们对与瘟疫的防范和治愈能力非常小,可以说基本上没有抵抗力,只能等到瘟疫自然消失。

    但是草原瘟疫传播的速度非常快,无论是天上的飞鸟,还是地上的牛羊、野马,还有就是肉食类的草原野狼、狐狸,他们也都是传染源,无法估计他们到底会跑到那里。可怕的大草原瘟疫让游牧的人们谈之色变,盲目的四处流浪躲避,结果是更多的地方被传染,死亡了更多的人口。

    瘟疫的大肆传染,让沙俄帝国损失惨重,他们不得不暂时停下了进军的脚步,军队更不敢在疫区穿过,补给无法送到前线,于是这场战争就被瘟疫阻止了,奥斯曼帝国得到了喘息的机会,代价就是无数的人口死亡,这就是战争的残酷性。

    这场瘟疫的蔓延也波及到了大顺侯国,因为有大量的战争流民涌入,李鸿基对于瘟疫的传播早就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并没有给大顺侯国造成过多的损失,反而让李鸿基得到了一个再次扩大领地的机会。

    在大明的军校里就有这样的预防瘟疫课程,来自后世的朱有孝对于草原部落的瘟疫战法有一定的了解,他酷爱读书,无论什么样的书籍,他都能读的津津有味。游牧民族会发起瘟疫战的事情他就是从书中得到的,无论是女真人还是蒙古人,这些都是草原游牧民族,朱有孝自然会将这种预防瘟疫的方法在军校讲授,普通军官都懂得预防的理论,只不过没有在大明本土发生这种情况。

    当李鸿基的情报人员发现艾沙德总督和格莱三世的士兵将大量尸体倒进第聂伯河的时候,他们第一时间就将情报送到了李鸿基跟前,李鸿基和他手下的那些参谋们立刻就着手开始预防瘟疫的发生。

    在大明军队里有着良好的卫生习惯,朱有孝从开始在军校讲授瘟疫课程的时候就强调了这些事情,所以士兵们从来不喝生水,如果实在条件不允许,也要把水过滤以后再饮用,这是最后的卫生底线。

    明军随军配备的最简单的清洁物资是明矾,再就是一定数量的生石灰,明矾的成本相对高一些,而生石灰这种东西随处都可以找到,在大明生石灰是最常见的建筑材料,只要有石灰石的地方,都会烧出生石灰,就算再大明的军队里面,也有不少的士兵懂得这些基本的常识,会烧制生石灰。

    现在瘟疫即将要发生,大顺侯国自然要准备大量的生石灰来预防环境卫生。于是便首先在莫洛奇纳亚河东岸开始,每一处军营周围都洒下了大量生石灰,必须要保证军队的战斗力,接着才是各个定居点周围保护居民不受瘟疫的感染。对于瘟疫的传染,预防工作是最主要的,如果发生了瘟疫再想法控制,那是非常麻烦的,肯定要付出不菲的代价,李鸿基的参谋们制订了严格的预防措施。

    首先是在重点区域大量喷洒生石灰,将瘟疫的发生降低到最小程度,其次是要求居民必须饮用开水,任何人不得在野外使用生水,还有就是餐前便后必须洗手,而且必须用肥皂吸收,为此李鸿基不惜免费大量发放肥皂,然后就是实行戒严,将领地内划分为不同等级的防范区域,采取各种级别的防范办法,尽量防止瘟疫的发生。

    在和瘟疫区交界的地方,李鸿基建立了大量的隔离点,这些隔离点的防范措施级别最高,无论是群体卫生安全,还是个人卫生安全,都是防范最高级别。凡是新近过来的流民,必须居住在隔离点,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之后,才可以进入普通定居点。

    在药物使用上,大顺侯国调来了大量的中药材,像金银花、板蓝根、蒲公英、雄黄、硫磺等,除了饮用中药制剂预防,还用中药熏蒸居住环境。

    大顺侯国的预防措施起到了明显的作用,除了极个别的边界隔离区发生了一些传染病人,定居点在严格的预防措施下,没有发生一处,安然渡过了这次瘟疫的流行,让所有的民众都感到了大明的安全。

第三百零二章 大顺侯国(三)

    相对于大草原的一片哀鸿,安全渡过瘟疫流行的大顺侯国一片生机勃勃,不但没有在这次瘟疫中受到伤害,反而让民心更加稳定。无论是沙俄帝国,还是波兰--立陶宛王国、奥斯曼帝国的情报人员及时的将大顺侯国的情报传递到了他们的国家,使得他们对大明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最早出现在大顺侯国的外交人员是奥斯曼帝国的,虽然艾沙德总督、格莱三世是这次瘟疫传染的罪魁祸首,但是穆拉德四世是不会承认的。情报人员将大顺侯国安然渡过瘟疫流行的情报传到奥斯曼帝国都城以后,立刻引起了穆拉德四世的重视,他非常惊奇大顺侯国的各种预防瘟疫措施,因为这些措施非常简单的措施很有效,将战争史上这种可怕的瘟疫战术的伤害降到了最低点,如果自己能够预先采取这些措施,将会给敌对国家造成更大的损失,而且自己不受影响。

    其次是波兰--立陶宛王国的人,他们经受过中世纪欧洲的大面积传染病的侵袭,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因此更渴望得到大明的经验。

    沙俄帝国是这次瘟疫传染的最大受害国,无论是普通老百姓还是军队,都是大量的死亡,尤其是在第聂伯河流域,几乎丧失了百分之七十的人口,更加悲催的是进入克里米亚半岛的三十万军队,他们几乎丧失了战斗能力,使得那里更加混乱。

    大顺侯国在这个时候没有藏私,无论是那个国家的使者,李鸿基一律平等对待,将防疫的方法倾力传授,让他们回去后立刻采取必要的措施扑灭这次瘟疫,让大草原再次焕发出生机。

    李鸿基的工作其实还是白做了,各个国家还是心怀鬼胎,防疫措施倒是都严格执行了,而且还执行的非常到位,瘟疫在半年内彻底得到了控制。但是和平还是没有降临这片多难的大地,渡过了瘟疫流行以后,各个国家开始纠结到底是谁发起了这次瘟疫战争,当然谁也不会承认自己是罪魁祸首,怎么办?战场决定话语权吧!带着还未结痂的伤口,因为瘟疫而停止了半年的战争再次开始了。

    这次首先动手的是沙俄帝国,他们的报复心理太强烈了,而且本来是完胜的局面,结果让一场瘟疫损失了大量人口,还有更多的牛羊马匹,米哈伊尔*罗曼诺夫的完美计划遭受严重破坏,这让他怒火冲天,他决心立刻报复奥斯曼帝国,彻底将他们驱逐出东斯拉夫人的势力范围。

    再次集结起来的五十万大军渡过了第聂伯河,至于东岸到克里米亚半岛的地方几乎都成了无人区,用少量的军队就可以彻底稳定下来,波兰--立陶宛王国已经被打怕了,大顺侯国只有五万军队不用太过用心,派出十万军队看住就行,至于和瑞典王国的战争,先放放好了,自己不去主动攻击,量他们也不敢发动新的战争,米哈伊尔*罗曼诺夫彻底发疯了。

    五十万大军以风卷残云般的向奥斯曼帝国涌去,情报人员在瓦拉几亚王国、摩尔多瓦王国、保加利亚王国四处活动,到处煽风点火,一时间民心不稳,动乱频起,甚至出现暴动。更加动乱的是塞尔维亚地区,那里是奥斯曼帝国统治最残暴的地方,就算是塞尔维亚国王都镇压不住暴动的民众了。

    正在舔舐战争创伤的穆拉德四世根本没有想到沙俄帝国的战争会来的这样快,也没有想到这次沙俄帝国的军队为什么这样迅猛,一时间被打的晕头转向,仓促间赶紧组织了百万大军向瓦拉及亚王国方面支援,但是混乱的各地局势让他的军队无法到位,眼睁睁的看着沙俄帝国的铁骑突飞猛进,很快就要把战火烧到摩尔多瓦王国边境了。

    到了这个时候,奥斯曼帝国只好放下架子,准备再次寻求盟友了。第一个目标就是波兰--立陶宛王国,奥斯曼帝国的说客向他们强调了强大的沙俄帝国会吞并周围的一切土地,企图游说他们和自己联合起来,但是波兰人拒绝了,他们不愿意和奥斯曼帝国合作,一方面是怕奥地利王国、匈牙利王国等欧洲国家反对,另外就是对出尔反尔的奥斯曼帝国不放心。不过奥斯曼帝国的使者也没有白来,他们在这里得到了曾经的波兰--立陶宛王国割让土地让李鸿基他们立足的计划,这是波兰人故意透露给它们的,意思也是想削弱奥斯曼帝国,同时将大顺侯国拉入战端,谁也别想安静下来,同时也是试探一下奥斯曼帝国的诚意。

    焦头烂额的穆拉德四世终于想到了这次战争最大的受益者--大顺侯国,于是决定向波兰人那样向大顺侯国提出了将第聂伯河以东至克里米亚半岛,包括克里米亚半岛让渡给大顺侯国,换取他们出兵沙俄帝国,帮助奥斯曼帝国渡过目前的危机,但是心里面是一万个不愿意,甚至还企图再战后再图收回。

    对于奥斯曼帝国穆拉德四世的算盘打得精明,李鸿基自然会与他的部下兄弟和参谋们合计参战方案,奥斯曼帝国划给的土地必须拿下,这也是朱有孝交给他的最主要任务,但是自己决不能作为战争的主要作战主力,只能是作为奇兵出战,另外还要在战时保证自己身边的安全,战后保证自己的既得利益。

    为了保证获得最大利益,李鸿基还派人向洪承畴请教计谋,洪承畴也不推辞,就让李鸿基联系奥斯曼帝国,让他们出面联合波兰--立陶宛王国和更远的瑞典王国,强大的沙俄帝国不符合大家的利益,大家一起动手将沙俄帝国打残,然后就可以长时间稳定发展了,对大家都有利。其次就是让小玉兹汗国陈兵边境,威胁沙俄帝国无法在东线向大顺侯国袭击。

    来来往往几个月过后,在共同利益的驱动下,洪承畴的计划的到了大家的认可,大家围绕大顺侯国提出的战争方案进行了完善,确定了以奥斯曼帝国为主力,而瑞典王国则在北方再次开战攻势,极力吸引沙俄帝国的注意力,波兰--立陶宛王国和大顺侯国两面夹击沙俄帝国的后方,争取共同夺取两国失去的土地。至于战后的土地划分,大顺侯国表示奥斯曼帝国许诺的克里米亚半岛和附近沿海一线就可以了,奥斯曼帝国和波兰--立陶宛王国可以收服他们的失地,不得占有对方的土地。同时奥斯曼帝国和波兰--立陶宛王国补偿瑞典王国一定的金币就可以了。

    经过这几个月的平叛,奥斯曼帝国也逐渐将五十万大军运动到了瓦拉及亚王国,形势还算不错,各地的叛乱也都镇压的差不多了,毕竟沙俄帝国能够给这些叛乱者拿出的真金白银有限,扶持的反叛势力不强大,在奥斯曼帝**队的残酷镇压下失败了。

    不过相对于瓦拉及亚王国的稳定下来的形势,巴尔干半岛的形势则很不妙,塞尔维亚王国和马其顿王国那里就是一片糟了,塞尔维亚王国的国王联合匈牙利王国、奥地利王国,还有希腊,他们彻底造反了。

    塞尔维亚王国之所以造反成功,还是有特别的原因的,奥斯曼帝国在塞尔维亚王国的法律太过分了,最让人受不了的就是初夜权,每一对塞尔维亚夫妇结婚的第一天晚上,妻子必须陪伴奥斯曼帝国的人睡觉,因此许多第一胎的孩子都被父母遗弃。奥斯曼帝国虽然没有采取强制性措施来改变当地居民的信仰,这些教徒没有规定非信***教不可,他们允许东正教、天主教的存在,但教徒必须向当地政府缴纳人头税,而这种税款相当高,几乎使一般东正教、天主教教徒无力承担得起。而如果有谁皈依***教,成为***,就可以免交此项税款。

第三百零三章 大顺侯国(四)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为了不影响联合的波兰--立陶宛王国、瑞典王国和大顺侯国一起对沙俄帝国的作战,奥斯曼帝国只好从国内再次调来大批军队进入塞尔维亚王国作战,实际上奥斯曼帝国现在也是在进行两线战役,物资供应非常紧张。

    四国联合进攻沙俄帝国,首先由奥斯曼帝国开始发动反击战,五十万奥斯曼帝**队开始进入战场。而这时的沙俄帝**队经过三个月的作战军备物资消耗严重,遥远的补给线限制了他们的进军速度,也开始停止下来,相对进行防守作战。

    战争开始后,大顺侯国集中了三万军队由李鸿基、刘宗敏率领,与波兰--立陶宛王国遥相呼应,对沙俄帝国的第聂伯河流域展开攻击。另一方向则是调集了两万军队由刘芳亮指挥,先期对克里米亚半岛进行了攻击,目的是彻底占领奥斯曼帝国许诺的土地,那一片土地才是大顺侯国的主要目标。

    沙俄帝国虽然有足够的准备,但是还是被四国联军的行动弄得疲惫不堪,克里米亚半岛虽然重要,但是如果失去了北方的路上联系,还是一块死地,何况大顺侯国只出动了两万军队。在这里沙俄帝国犯了严重错误,他们将本来不多、战力遭到瘟疫严重削弱的军队调到了对奥斯曼帝国的前线,大顺侯国捡到了便宜,在做好了充分防疫准备之后,刘芳亮带着两万军队在这片瘟疫过后人口大量减少的地方长驱直入。

    战役进行半月之后,沙俄帝**队面对奥斯曼帝国的前线方面物资终于到位,已经休整完毕的五万哥萨克骑兵悄悄的向奥斯曼帝**队的后方奔去,而前方正面战场仍然处于僵局状态,奥斯曼帝国稍微占据优势,波兰--立陶宛王国和大顺侯国还在观望。

    终于奥斯曼帝**队抓住了沙俄帝国的一点破绽,在南布格河找到了突破口,一举突破了沙俄帝国的防线,立刻让波兰--立陶宛王国和大顺侯国开战攻击,企图一举击败沙俄帝**队主力。

    李鸿基这时候已经不是生瓜蛋子了,他虽然不知道这是沙俄帝国设置的一个陷阱,但是他还是准确的判断出了这是一个阴谋,因为奥斯曼帝国的突破点没有战略价值,反而在它的前方是一片开阔的战场,非常适合大队的骑兵冲锋。从沙俄帝**队布置的位置来看,这是一个极大的包围圈。

    一场战争就是一幅艺术品,完美的战役就是一幅惊世作品,李鸿基算不上完美的战略家,但是战术眼光还是有的。沙俄帝国布下一个陷阱,奥斯曼帝国已经钻了进去,李鸿基需要将这个陷阱扩大或者是提前触动引发,将沙俄帝国这个设置陷阱的猎人一起套进去,这需要实力,没有一定的军队实力很难做到。

    李鸿基读书不多,但是性格开放,机智善变,尤其是和洪承畴交往这几年,学到的知识非常多,善于察言观色的洪承畴对朱有孝喜欢李鸿基有些莫明其妙,但是对李鸿基还是倾囊相授,让李鸿基的战争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凡战者以正和以奇胜是战争的精髓,军队强大的战斗能力是最基本的胜利保证。李鸿基既然看穿了沙俄帝国的陷阱,自然不会傻乎乎的陷进去。但是如果不解救掉进陷阱的奥斯曼帝**队,整个战争就会失败。李鸿基必须将这个陷阱击破,即解救出奥斯曼帝**队,还得还得让他们遭受到一定的损失,自己还不能有过多的损失,这就是高超的战争艺术。

    李鸿基命令刘宗敏率领一万军队,以从大明本土带来的五千人为核心,每人三匹战马,以最快的速度插向沙俄帝**队的陷阱边沿,但是行动要非常隐蔽,反正在大草原上人口经过瘟疫以后非常稀少,这点比较容易做到,等待沙俄帝国开始反击的奥斯曼帝**队的时候,再突然出击,自己则带领剩下的两万人在后面慢慢走,迷惑沙俄帝国的视线。

    五十万奥斯曼帝**队已经有三十万人渡过了南布格河,沙俄帝国的包围圈终于形成了。首先发难的是五万哥萨克骑兵,他们声势浩大的在奥斯曼帝**队后方出击,在短时间内击败了留守部队,接下来就抢夺掉奥斯曼帝**队的后勤军备物资。正面的沙俄帝**队三十万大军遥相呼应,以骑兵为先锋,对奥斯曼帝**队进行强力突破,一时间四处漏风的奥斯曼帝国指挥部惊慌失措,闯进指挥部的都是要求增援的士兵,短时间内就被沙俄帝**队突破,如果没有救兵支援,奥斯曼帝**队就会溃败了。

    刘宗敏的骑兵早就到了,他们悄悄的对沙俄帝国的兵力部署进行了侦查,找到了伏击圈的关节点和漏洞,也找到了这次战役的总指挥部,李鸿基的部队还有一天的路程,刘宗敏的兵马正好可以进行休整,他们是突破的关键部队,必须要有足够的体力。

    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垮了,而且失败的非常惨,已经渡过南布格河的三十万军队被沙俄帝国分割包围在不到四百平方里的河滩平地上,渡河的船只被沙俄帝国的突击部队摧毁,仓促间修建的阵地经不起哥萨克骑兵的冲击,在短短的一天时间内失去了一半军队,剩下的都龟缩在河边的小城周围负隅顽抗,沙俄帝国已经向他们发出了立刻投降的命令。

    沙俄帝国的指挥部,久加诺夫上将意气风发,由帝国皇帝米哈伊尔*罗曼诺夫陛下制定的战略非常完美,他自己的现场指挥也是非常顺利,帝国的士兵们非常勇敢,胜利必将属于伟大的沙俄帝国。看着前线不断传来的战报,久加诺夫上将喜得眉开眼笑,战局进行的非常顺利,要求奥斯曼帝**队投降的通牒已经发出,也许到了明天他们就会投降了,就算是不投降,已经失去了战斗勇气的奥斯曼帝国士兵的抵抗力度也会减小的最弱,战役很快就会结束。

    沙俄帝国这次面临的局势非常恶劣,四国联军的部队数量超过了沙俄帝国的军队数量,向来以军队数量取胜的沙俄帝国第一次面临这种情况,幸亏英明的沙皇陛下制订了这个完美的陷阱,对军队数量最大的奥斯曼帝国首先开始进行打击,这简直是神来之笔。这次沙皇陛下的判断非常准确,面对充满了报复心理的奥斯曼帝国,先行示弱,让他们顺利的打过了南布格河,然后在这一片开阔的地域里设下一个极大的埋伏圈,平坦的地形对于哥萨克骑兵来说就是最佳的战场,在这样的地形下,他们就是战争之王,没有任何军队可以抵抗。

    这次战役结束后,沙俄帝国就可以顺利的夺取战役的主动权,波兰--立陶宛王国的那些政客如果看到沙俄帝国的犀利战法,丰硕的战果,也许会直接退出战争吧,瑞典王国的军队现在攻势正猛,但是这次战役胜利的消息一定会让他们泼上一头冷水,沙俄帝国还是没有全力对付他们,等这次翻过手来,一定会让他们遭到惨重的失败。至于那个刚刚才站住脚的什么大顺侯国,他们才多少军队,现在竟然也敢参与这场浩大的战争,这里的战斗结束以后,马上就对他们进行打击,让他们知道沙俄帝国是不会失败的,让他们再次回到老家去吧。

    战争结束后自己就可以升职元帅军衔了吧,莫斯科舞厅里的那个小妞很受喜欢,长得漂亮不说,而且床上的功夫非常好,成为元帅以后,看看那个小兔崽子还敢和自己争夺。带着无限的梦想和期望,疲惫的身体已经无法控制,久加诺夫上将慢慢的进入了梦乡,在梦中和他心中的情人幽会去了。

第三百零四章 大顺侯国(五)

    南布格河还在静静的流水,初冬的天气格外清冽,这里处于地中海式气候的边缘,湿润的空气让人们感到更加寒冷。在河边的小城里,奥斯曼帝国的军营里,哀鸿遍地,一个个军官匆匆忙忙的串来串去,脸上充满着疲惫、无奈、绝望,沙俄帝国命令投降的通牒昨天晚上就递了过来,高级军官们都见到了通牒,失败的情绪蔓延军营,也许不用沙俄帝国的军队来攻击,到了明天上午,军队就会溃败。

    失败并不可怕,他们这些高级军官只要不顽抗到底,就不会有性命之忧,这就是战争规则,但是以后的地位就算是完了,谁还会尊敬一个失败的军官呢?垂头丧气的军官们无精打采的开始吃早饭。

    就在一片失望的情绪中吃饭的奥斯曼帝**官突然听到了远处不断响起了爆炸声,连片不断的响声犹如爆炸的军火库,吃饭的军官们惊慌中丢下饭碗,赶紧冲向自己的战斗位置,听从上级继续战斗或者投降的命令。不过奇怪的是他们没有看见飞到头顶的炮弹,难道是沙俄帝**队的军火库爆炸了?

    刘宗敏的军队是装备最好的,有三千人的微型迫击炮骑兵部队,凌晨的时候吃过早饭,以最快的速度接近了沙俄帝国的战役总指挥部,这是一个小镇中央,一座豪华的小院。三千骑兵部队在四周围住了这个小镇子,三千微型迫击炮同时开火,整个小镇子在一刹那间就变成了人间地狱。就算是微型****的威力不大,但是经不住数量惊人,被炮火覆盖的小镇里硝烟四起,惊慌失措的沙俄帝国的高级军官、卫兵。通讯兵四处乱窜,企图躲避满天的炮弹。

    悲惨的久加诺夫上将还在梦中,一颗从房顶砸入的小****落了进来,还在睡梦中的久加诺夫上将就毫无痛苦的见他的上帝去了,不知道他是幸运还是不辛,反正在第一轮炮击中,久加诺夫上将就倒霉的被炸死了,李鸿基的斩首行动成功。

    大腕马的铁蹄踏进小镇,混乱的小镇没有组织起任何有效的防御,主要是这次的炮火覆盖太猛烈了,沙俄帝国的士兵们被即将获胜的情绪左右了,放松了警惕。毫无防御准备的沙俄帝国士兵、军官们,在猛烈的炮火覆盖下损失惨重,各自逃命都来不及,小镇子很快就落到了刘宗敏手中。

    随后李鸿基的人马也就赶到了小镇子,这里也不用驻守,三万军队再次分成两部分,李鸿基、刘宗敏各带一千五百微型迫击炮骑兵和普通骑兵分兵两路,沿着沙俄帝国的包围圈开始进攻。

    在小迫击炮开路的情况下,没有这种作战经历的沙俄帝国士兵们都慌了,就算再军官的督促下进行抵抗,在明军精锐骑兵犀利的进攻下,没有一处阵地可以挡住。一人两马、三马的李鸿基部队,战马休息人不休息,用了不到一上午的时间就将沙俄帝国的包围圈横扫了一遍,彻底击碎了这个包围圈。

    李鸿基的部队毕竟不多,犀利的攻击虽然挤破了沙俄帝国的包围圈,打掉了沙俄帝国的战役指挥部,但是真正造成的伤亡并不是太严重,不过造成的混乱局面让人感觉太过害怕,让沙俄帝**队的士气低落。相对的是奥斯曼帝**队,当他们发现自己的军队在绝望的时候来了救兵,无论是军官和士兵,立刻兴奋起来,迅速的开始进行了反击。

    从西边接应的波兰--立陶宛王**队本来已经打算撤军了,奥斯曼帝国的军队都掉入陷阱了,他们出动的军队自然不可以栽陷进去,米哈伊尔*罗曼诺夫给他们的印象太可怕了,不过战场形势骤然发生了变化,沙俄帝国的军队突然间被打散了,这又让他们看到了希望,重新掉过头来,再次冲向战场。

    南布格河东岸的战斗结束了,沙俄帝国的主力军队被歼灭了大部,剩余的军队迅速北逃,已经构不成威胁了,但是奥斯曼帝**队已经被打残了,没有战力继续追击下去了,他们后方的五万哥萨克骑兵把他们的后勤搅和的一团糟糕,粮食、弹药短缺,没有办法只好调过头来,围歼这些骑兵。

    相反的是波兰--立陶宛王国的军队,他们参战进入这次战役的时间最短,战损最少。于是他们的军队一鼓作气就杀了下去,直接把上次战争失去的土地再次夺了回来,在这次战争中成为了大赢家。

    李鸿基的军队则是没等这里打扫战场,直接就带领剩下的不到三万部队离开了,在第聂伯河乘船南下,和刘芳亮的部队会合,顺利的把克里米亚半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完成了这次战争的预定目标。

    远在北方的瑞典王**队则比较失望,他们没有料到这次的战争会结束的这样快,他们还没有来得及发挥战斗力,战争就结束了,因此他们取得的战果有限,只得保持对峙状态,希望在谈判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只是不知道沙俄帝国会不会服软。

    失去了五十万大军的沙俄帝国已经武力再继续作战,虽然他们的战争潜力很大,但是寒冷的天气然让他们也处在了物资短缺之中,本来这次的战争就准备的不是太充分,目标是迅速击败奥斯曼帝国,可是因为大顺侯国突然发力,让他们的计划彻底失败,他们只好考虑开始谈判。

    谈判出乎以外的顺利,顺利的让奥斯曼帝国和波兰--立陶宛王国感到出乎意料,沙俄帝国放不但放弃了这次战争占领的一部分奥斯曼帝国的土地,而且还把上次战争获得的利益让出了好大一块,除了大顺侯国已经满足了自己的意图,占据了预定的地方,放弃了其他利益,这是不得已的办法,人口太少,吃得多了会消化不良。奥斯曼帝国获得了更多的利益,他们得到了沙俄帝国上次占领的一部分波兰--立陶宛王国的一部分土地,包括第聂伯河东岸的大片土地,隔离开了大顺侯国和波兰--立陶宛王国的接触。而波兰--立陶宛王国仅仅是收复了一部分土地,甚至自己军队追击过后留下的空白地带,也让沙俄帝国当做战败的赔偿,让给了奥斯曼帝国。瑞典王国则是没有得到便宜,沙俄帝国以强硬的立场拒绝了他们的要求,而得到了便宜的奥斯曼帝国却没有为他们争取利益,默许了沙俄帝国的强硬态度。

    大顺侯国根本就没有参与这次谈判,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没有必要去抢夺什么,但是当谈判结果传过来的时候,李鸿基便判断不远的将来还会有更大的规模战争,倒霉的必定是奥斯曼帝国,他们的吃相太难看了,就算是自己也必须防范。

    沙俄帝国虽然战败了,但是米哈伊尔*罗曼诺夫这次又布下了一个阴谋大局,除去大顺侯国以外,战争中表现最差劲的奥斯曼帝国获得了最大利益,表现的不错的波兰--立陶宛王国却没有获得胜利的最大红利,以帮忙性质参战的瑞典王国却吃了一个闷亏,这样的结局很是莫明其妙,但是奥斯曼帝国就是接受了这样的结果,联盟瞬间就破裂了。

    在大顺侯国的李鸿基不再关心这次战争的结果,他知道惨胜的结果就是下次失败的开始,如果奥斯曼帝国再聪明一点,让出一部分利益给波兰--立陶宛王国,也许他们还有下次结盟的可能,但是奥斯曼帝国会这样做吗?穆拉德四世并不是什么雄才英主,看似强大的、横跨三大洲的奥斯曼帝国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他们的傲慢、自大将是堕落的开始。

    朱有孝的计划是让奥斯曼帝国成为抵御欧洲势力东进的主力,就是他们再贪婪、无耻也得让他们维持下去,不过下一次战争就可能是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了,无论是波兰--立陶宛王国,还是沙俄帝国、奥地利王国、瑞典王国、匈牙利王国,大顺侯国将使他们最大的武器供应商,吸食他们的血肉,壮大大顺侯国的力量,成为大明在这里的一颗钉子。

第三百零五章 欧洲游记(一)

    朱熹的理学看来:学问“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木、一器用之间,此是看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饮沙而欲其饭也。”把人牢牢禁锢在“存天理,灭人欲”的狭小范围。否认自然科学的社会价值。而明末科学家那里,关心的已经不是一草一木而是整个自然,突破理学束缚,以研究和探访自然为乐,以徐霞客最为典型。

    徐霞客显然不同于历史上儒家名士,不为了任何政治目的,宗教。就是纯粹以探访自然为乐,“穷九州内外,探奇测幽,至废寝食,穷下上,高而为鸟,险而为猿,下而为鱼。” 这反映出当时的人们在资本主义萌芽来临之时迫切希望了解自然,研究社会的强烈愿望,促进了人文主义世界观的形成。

    历史上到了明朝中期,中国的科技文化已经发展到了顶峰,但是这个时候出现了许多矛盾,首先是《论语》里的一句话,在程朱理学的解释下出现了问题,那就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解说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顺父母(远游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

    现在基本上都是实行长子继承制,而且长子享受的是全家族最大的资源,但是长子不离家的古训由限制了他的发展,这也是许多家族逐渐衰落的原因之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经常不出门的人很难提升眼界,只能孤陋寡闻,固步自封,拒绝许多新生事物。再有就是中国的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也限制了对技术应用的需求,无法促进技术的快速发展。

    相对于欧洲来说,在和中国面积差不多大的土地上,存在着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国家,他们多数人信仰基督教,但是教会的教义约束了人们的思想意识,使得许多人受到了残酷的迫害,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国家,因为不同的国家对于这些人的态度不同。

    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共主是周天子,他们的共主是教皇。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科技发展最块的时候,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著名的例子就是孔夫子周游列国,传播自己的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忠、孝”,墨子到处宣传自己的“兼爱、非攻、节约、明鬼,天智”,老子李耳传播“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当时最著名的三大思想流派。

    中世纪的欧洲就处于类似的情况,不同的是都在基督教义的统治之下,但是对于虚幻的教义出现了不同的解释和理解,产生了不同的流派,其实是为了各自的利益,维护不同的国家治理方式,这就造成了各种不同的思想家到处周游,传播自己的思想。在这个时期的后期,就出现了现代文明的雏形,开始在科技上出现高速的发展,接近了宋朝时期的中国科技水平,最终实现了突破,而中国在这个瓶颈时期,被蒙古帝国给打断了,出现了科技断层。

    朱有孝的走出去意思就是让大明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开始大范围的科技文化交流,国内自然很简单,数所大学建立以后,交流比较方便,但是各种思维模式,教学方式还是落后,他希望借鉴欧洲中世纪以来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方式的进步,把经验传授的传统改为科学的理论传授方式,将经验总结为理论进行传授,有系统的理论做基础。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明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朱有孝就是相中了徐霞客的行万里路想法,决定让他带领一部分人到欧洲进行一次考察,系统的学习一下欧洲的教学方式,再加上一些年轻学者,实地观察欧洲的科技水平,学习一些不同的方法。

    这支考察学习的队伍还是非常强大的,像后世的顾炎武、黄宗羲、陈子龙、傅山、李次(李之藻次子)、李祖白等,这些人现在都在二十多岁,正是接受新知识、新理论的最佳年龄,将来这些人都会是各自学科的领路人。朱有孝将这些人派出去,意图让他们将中西方的教学、学习经验来一次综合考察,甚至是从中升华出更好的方法。

    徐霞客带领这支队伍出发了,他们的第一站是威尼斯共和国,因为朱有孝知道,现在欧洲最伟大的科学家好多都在威尼斯共和国,原因是这里的信仰相对自由,尤其是没有与罗马宗教审判所签订惩罚协议,许多所谓的异教徒都可以在这里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包括和基督教义相对的学说。更重要的的是朱有孝知道现在意大利最著名的科学家伽利略现在就居住在这里,他将是第一个被拜访的对象。

    这支队伍一共拥有十五艘大型船只,除了这些考察人员以外,还有大明皇家贸易商行的商人随船而行,携带了很多商品,准备从这里尝试一下相关贸易活动。因为朱有孝认为威尼斯商人也是世界著名行商之一,看看能不能找到他们经营的诀窍。

    在天启九年的暮春,徐霞客一行来到了威尼斯共和国,他们看到的美幻绝伦的风景,小船,拱桥密布,各色靓丽服装的商人,让人目不暇接。

    威尼斯城是一个水上城市,薄暮时分的河水脉脉温情,映着圣马可大教堂高耸的尖顶,位于圣马可广场中心的圣马可大教堂建于公元九世纪,为纪念圣徒马可而建。威尼斯建城之初,耶稣的圣徒马可的遗骨被人从北非埃及亚历山大城运到这里,他们建造了**雄伟美丽的圣马可大教堂,外形是横直相等的希腊十字形,是拜占廷式、罗马式、哥特式混合的建筑风格,它是全市精神中心,也是威尼斯城保护神,为人民带来勇气希望,圣马可教堂建而复灭,历经两百多年才建成。大教堂也是一座艺术宝库:陈列着威尼斯十字军四次东征掠夺来的战利品,可算欧州最富丽华贵的艺术宝库。

    小船无声前行。浑浊的绿色河水数百年来一直被浸泡在水中,墙根所散发出潮湿的气味,在一道道青苔古老院墙之问,那些院墙围着一个个静幽幽花园庭院,沉浸在淡紫色昏暗阴影里,洋溢着日落时分的幸福和静谧。

    沿着运河两岸古老街巷,在青绿色河水沐浴爱抚之中,散发着青色光亮。在河水的汩汩声响中,犹如进入梦境。轻舟荡漾的水声打破寂静,月色诗意蒙咙,神秘宫殿如动感画面,两岸许多古老街巷令人感到亲切,隐约可见如迷宫般灯火灿烂,两旁皆是些酒吧小店,橱窗花俏、热闹非凡。

    水声细语,令人依恋可亲,随着水波动荡,船身轻轻摇晃。这切切私语的水流声富有诗意,朦胧中:仿佛那万里之遥的秦淮河畔的夜色、灯光、桨影、水声……悠悠然入梦来,梦里不知我是在客舟里,还是在天隔一方的故国、家园之中?

    在这画意般的美景中,有诗书继世,耕读传家习惯的顾炎武,黄宗羲、陈子龙都忍不住要想作诗吟对了。异域风情确实美不胜收,但是就算是长于风景描写,喜欢旅游观赏的徐霞客也没有停下来欣赏这般美景,朱有孝给他们的任务不是这些,他们是来学习的。徐霞客不是学者,但是他的游历经验丰富,因此他在第一时间就给大家泼了一盆冷水,在这陌生的环境中,谁也不许独自外出,免得发生意外,这些人都是朱有孝的宝贝,出了问题他可没法交代。

第三百零六章 欧洲游记(二)

    在威尼斯共和国所属的帕多瓦公国的大学里,徐霞客一行找到了伽利略的踪迹,伽利略是这所大学里的教授,是一位名气非常大的教授。在这支队伍中,除去徐霞客就属李祖白的岁数最大,而且他还是大明科学院的院士,最重要的是他是天主教徒,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弟子,能够说一口流利的意大利语,现在威尼斯共和国流行的就是意大利语,正好是他的长项,而有过官员阅历的李祖白,更加擅长与陌生人打交道。

    伽利略伽利略被誉为“现代观测天文学之父” 、“现代物理学之父” 、“科学之父” 及“现代科学之父”。他既是勤奋的科学家,又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深信科学家的任务是探索自然规律,而教会的职能是管理人们的灵魂。朱有孝知道伽利略的这种性格,另外他还知道搞科学研究的人最讨厌被无辜的打扰,这些他都告诉了李祖白,因此李祖白为伽利略准备的拜访礼物非常特别,一架大明科学院精心制造的双筒望远镜、一直算盘、一本精致的《九章算术》、一包名贵的红茶,既不显得寒蝉,也不显得过于重贵,这是一份得体的礼物。

    当伽利略看到这份礼物的时候,表现出了无比的惊讶,对于望远镜他非常熟悉,但是像如此精致的他还没有见过,仅仅是简单的试用了一下,他就发现这架望远镜要比他自己制造的好得多,这让他非常喜欢。在看到算盘时,他觉得很是稀奇,他倒是听说过这个东西,但是并没有见到过,也不知道算盘究竟是怎样使用的,这个算盘让他兴趣盎然。不过当他看到《九章算术》的时候,眼睛里透露出了一股精光,这应该是他第一次看到有关东方民族数学研究的著作,这部一共只有246道算术题的小册子让他如获珍宝,不过这是一本没有注解过的原本,目的是为了和他研究,看看东西方思维的不同,这也是朱有孝特意为之。

    一直等了将近一个小时,伽利略终于才从自己的状态里回过神来,有些不好意思的看了看众人,这才让大家落座。对于这个态度,大家都很理解,毕竟这些人都是搞研究的,以但进入状态,把什么都会忘了,这不算无礼,只能说是太专心了。

    接下来正式进入了谈话的状态,李祖白将自己一行向伽利略做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就说:“在下李祖白,来自遥远的东方古国大明帝国,在那里曾经接受德意志传教士汤若望先生的教导,在汤若望先生教导下皈依基督,是他的学生,同著名的意大利传教士、学者马泰奥*里奇先生有过大量接触,是朋友关系,在马泰奥先生和其他意大利教士那里不断听到伽利略先生的大名,羡慕已久,这才不远万里,冒昧来访。”

    伽利略听着李祖白谦逊的言辞,惊讶于李祖白一口流利的意大利语,心里很是高兴。无论是谁,被别人崇敬都是心情非常愉快,尤其是万里之外的学者,更是令人高兴,就算是伽利略这样的伟人也无法免俗,自然就会留下良好的印象。

    伽利略高兴的说:“很高兴见到诸位大明帝国的学者,这也是我的荣幸。诸位带来的礼物我非常喜欢,真是感谢大家费心了,希望我们接下来能够愉快的进行交流,共同为科学进步出力,提高我们的学识。”

    李祖白说:“伽利略先生客气了,我们这次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向您学习的,我们知道您是著名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我们大明帝国在这一些方面的知识不是太多,希望您能够给我们讲解,让我们长长见识,不知道您愿意吗?”

    伽利略微笑着说道:“李先生太客气了,东方的学问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就我看到的资料来说,贵国在很久以前就有过关于天象观察的资料记录,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了浑天仪,更早的还有专门的历法研究,制订了‘二十四节气’等天文学知识,不用太谦虚了,我们可以就这些知识进行一下探讨。”

    伽利略带领徐霞客一行进入他的天文观测实验室,将这里的观测、研究仪器向大家做了介绍,主要的设施是一架天文望远镜,虽然很简陋,但是他的使用效果非常好。伽利略向李祖白等人讲欧洲天文学研究历史和各种学说,以及自己如何利用这架望远镜观测天空,如何记载、划分各种不同的天体、天象,最骄傲的是如何发现了木星的卫星。

    通过伽利略的讲解,别的人不说,李祖白得到了很大的启发,他终于知道了东西方有关天文学知识观测、研究的不同之处。跟欧洲不同,中国、印度和阿拉伯各国的古代天文学都是以历法作为主要内容。在另一方面,中国又跟印度和阿拉伯不同,后者长于行星位置的计算,而中国则长于日月运行的计算。

    中国的天文学研究侧重于实际应用,目的是为了帮助农业生产,而西方的则侧重于理论研究,目的是为了维护基督教统治,但是在长期的观察中却发现了相悖的天象,反倒是促进了更进一步的理论发展。

    以亚里斯多德的地心说为基础,欧洲认为天是多层次水晶球结果,所有的日月星辰都是围绕着地球运动。而中国古代则是建立起了天体模型,模拟研究天体现象。中国的天文研究是以国家体制为核心,朝廷严禁私人研究天体现象,限制了天文学研究的普及和提高,毕竟这是少数人的专利。欧洲的研究则是私人观察,不受约束,自由辩论,有利于天文学知识普及,但是不幸的是这种自由是在地心说的指导下,这才有了哥白尼被视为异端,布鲁诺遭受火刑惨剧。

    说完这些天文学知识,接下来开始探讨《九章算术》,伽利略对这本书很感兴趣,这次出面的是李次,既然伽利略给徐霞客一行讲解了自己的天文学研究,作为回应,李次也应该向伽利略解说中国的这本《九章算术》了,这是一本中国古代数学知识百科全书,包罗万象的书。

    李次挑选出具有经典案例的几道题让伽利略进行试算,像1.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2.今有凫起南海七日至北海,雁起北海九日至南海,今凫雁具起,问:何日相逢?3.一个人用车装米,从甲地运往乙地,装米的车曰行25千米,不装米的空车曰行35千米,5日往返三次,问二地相距多少千米?等一些数学题。

    伽利略不懂汉语,在李祖白的解说下换成了意大利语,虽然不是十分准确,但是还是可以完全解释清其中的意思。伽利略也不做作,就开始计算这些问题,时而沉思,时而皱眉,时而微笑,大约在半个小时的时间里将这些题目算了出来,然后询问李次的意见,看看有没有问题。

    李次很惊讶伽利略的计算方法,虽然有些步骤比较复杂,但是每一部都有严密的解释,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有这种复杂的方法解释这些题目,在大明是见不到的,不好说这样的方法好不好,但是这样的计算速度肯定当不了账房先生。

    接下来李次就将这些题目的大明算法用算盘向伽利略演示了一遍,结果让伽利略目瞪口呆,他只看见李次十指翻飞,在算盘上如同弹琴,结果在极短的数分钟内就将已经变换了数字的这几道题算出了结果,而且和自己计算的结果一样,甚至更精确。

    看到吃惊的伽利略。李祖白也不藏私,便将自己的计算方法讲述给伽利略听,只听得伽利略频繁点头,表示很佩服的样子。但是接下来一句话却让李次莫明其妙,因为伽利略说了一句“五进制”。

第三百零七章 欧洲游记(三)

    李次莫明其妙是正常的,关于进制问题是非常常见的,比如十六两一斤的老秤,鞋、袜子论双等,不过在中国古代内有这个名词而已,李祖白这个时候就很敏感的发现了这个问题。

    算盘是五进制是一个常用的方法,但是用习惯了谁也不会考虑进制问题,或者说也没有人意识到这个问题。算盘从宋朝时期开始代替筹算,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是宋朝发达的商品经济所推动的,但是只是使用简单方便,没有人认真研究算盘的计算效率为什么这样高,这就是思维方式问题。

    李祖白从这里看到了契机,他便向伽利略请教:“伽利略先生,对于您刚才说的‘五进制’,我很有兴趣,您能给我们解释一下进制这个学问么?”

    伽利略微笑这说:“这个问题很简单,只不过你们不习惯这样的思维方式而已,其实您的《九章算术》里面就有这类的问题,进制是一个名词而已。具体来说就是以不同的数量为一个计量单位,比方说这个算盘吧,下梁五个珠顶上梁一个珠,每当下梁凑够五时,就用上梁一个珠代替,如果写下来就是1、2、3、4、10、11、12、13、14、20,这种计数方式就是五进制,不过这里的10是十进制的6而已,这需要标记下来。”

    这样的知识对于李次来说非常新鲜,他是家传的算术学问,对于伽利略这样毫无保留的解释进制问题他非常吃惊,这在大明可是一门绝学,在传统习惯上一定会只传授嫡子,但是在这里却是公开研究,怪不得皇上朱有孝要大力发展学校,原来是要改变大家的思维模式,让大家掏出家传绝学。

    举一反三,李次自然想到了为什么许多卖香油的论葫芦或者标志好的刻度,原来他们早就由掌柜的计算好了,计算的方法就是“斤秤溜”口诀,自己倒是熟知这个问题,有不少做买卖的新手都上门请教过,但是都是秘密传授,不许教给别人。看来算术的学问还是很深奥,自己的见识还差得很多。

    在接下来的话题中,李次向伽利略虚心的请教了许多有关算数的问题,甚至还就《九章算术》上的问题和伽利略进行了不同方法计算的比赛,两人有点惺惺相惜的感觉,最后李次终于明白了自己学了这么多年的算术,在欧洲叫做数学,研究的是关于“数”的学问,这是一个新的概念,自己一定要从新开始从本质上研究有关“数”的学问。

    一连相处好多天,大家都和伽利略相处的非常愉快,无论是李祖白、李次,他们都得到了不少新的学习心得,就算是顾炎武、黄宗羲、陈子龙也觉得受益匪浅。伽利略也感到非常高兴,他从这几位异国的学者身上也学到了不少知识,丰富了自己的学问,应该说是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伽利略高兴之余,还向徐霞客一行介绍了更多的这个时代的欧洲学问家,像数学家笛卡尔、德扎格、梅森等,尤其是梅森,他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虽然梅森致力于宗教,但他却是科学的热心拥护者,在教会中为了保卫科学事业做了很多工作。他捍卫笛卡儿的哲学思想,反对来自教会的批评,也翻译过伽里略的一些著作。

    不过伽利略很惋惜的告诉大家,他最欣赏的数学家笛卡尔已经回到了巴黎,现在无法和大家见面,如果有兴趣的话,他可以带领大家一起去巴黎寻找。

    徐霞客、李祖白当然非常高兴,徐霞客便主动提出自己一行负责伽利略的一切活动费用,因为这是伽利略主动帮助自己,而且伽利略现在的条件并不是太好,就是想自己到巴黎和他慕名的学者见面也是很困难的,这正好也是一次深入交流的机会。

    从威尼斯到巴黎也是一段不近的路程,不过有这么多有趣的人凑在一起还是不会感到寂寞,尤其是这里面的顾炎武、黄宗羲、陈子龙这几个小年轻人,这几个本来是历史上的思想家,文学家,但是随着朱有孝的到来,他们现在都改变了原来的发展历程,现在都是在学习数学、物理、天文学,而且是各学业的佼佼者。在这次漫漫的旅行中,他们充满了激情,异国风情,古朴的田园风光,无不引起他们的兴趣,随口吟诗或者风趣的言谈,倒也让伽利略感到好像年轻了几岁,大家一路上很是开心。

    终于在兴奋中来到了巴黎,此时的巴黎已发展到塞纳河两岸,教堂、建筑比比皆是,成为当时西方的政治文化中心。巴黎大学是欧洲著名的大学,是欧洲最古老大学之一,前身是建于1257年的索邦大学,但更早可以追溯到1150-1160年就有了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就是1167年从巴黎大学回到英国的师生建立的。在13世纪时,巴黎大学的学生已经上万,许多来自欧洲的邻国,在很长时间里,巴黎大学同教皇和国王都有特殊关系,这让他如鱼得水。

    伽利略带着徐霞客一行风尘仆仆的来到了巴黎大学,无论是规模还是大学的在校学生数量都让李祖白感到吃惊,尤其是当李祖白知道巴黎大学已经有近五百年的历史时,更让李祖白觉得这次是来对了,一定要好好研究一下这所大学的发展过程,为大明的大学发展提出更好的建议。

    在一座古朴的小院里,伽利略和大明一行人员见到了梅森,梅森全名叫做马林*梅森,梅森和巴黎数学家笛卡儿、费马、罗伯瓦、迈多治等曾每周一次在梅森住所聚会,轮流讨论数学、物理等问题,这种民间学术组织被誉为"梅森学院"。

    不过今天梅森显然心情不是太好,当伽利略互相介绍完毕双方身份以后,发现他有些心不在焉,这让伽利略感到有些不高兴,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他这种态度能让伽利略乐得起来吗?

    不过这里最年长的是徐霞客,他的经历可谓非常丰富,也善于察言观色,从见面第一眼就从表情上看出马林*梅森是真心欢迎伽利略的到来,至于郁闷的心情,肯定和他们一行并没有太多的关系。东方人喜欢茶余饭后话家常,但是西方人除了至亲好友是不会打听别人的**,因此徐霞客很知趣的就带着大明一行人向马林*梅森告辞,顺便说等他方便的时候再来拜访,几天添麻烦了。

    伽利略是个学者,他很尊敬带来的大明客人,马林*梅森的态度让他很不高兴,他又不懂得察言观色这种交际技巧,一看马林*梅森这种有点冷淡的态度就心里不高心,作为老朋友他还是忍不住表示出了自己的不满,不等徐霞客转身就直言向问:“梅森先生,难道您对于我的冒昧来访有些不高兴么?这些客人可是大明帝国有名的大学问家啊!还是您今天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需要处理啊?”

    听出了伽利略的不满,马林*梅森露出了一脸苦笑,他向伽利略说道:“伽利略先生,我怎么能对您的到来不高兴呢?我欢迎您到来都来不及,这几位大明帝国的学者不远万里和我们来探讨学问,我们更应该高兴啊!不过今天非常抱歉,我是自己家里出了一些状况,心里有些烦闷,而且还是必须赶快处理,这才有些慢待了诸位,在此我深表歉意,请您稍微等待一两天,让我处理完家事,召集更多的朋友我们一起讨论学问好吗?”

    听到朋友家里有事情,伽利略作为朋友自然会客气一下,便问道:“不知道梅森先生家里有事情,很是抱歉,请问我们可以帮上些忙吗?”

    马林*梅森说道:“估计不行。我妻子正在哺乳期,三四天前突然发起高烧,今天烧的厉害,我想赶快去请医生看看,所以有些慢待,请伽利略先生谅解。”

第三百零八章 欧洲游记(四)

    正准备转身出去的徐霞客一愣,人家家里有病人,看来来的真不是时候,不过听李祖白一解释,一行人中的傅山却说了一句:“这很简单,吃一点鹿角粉,睡觉一个时辰估计就好了。”

    李祖白感觉这是一个机会,就对伽利略说道:“伽利略先生,我们中的这位傅山小朋友是位医生,而且还是以为很高明的医生,请您问一声梅森先生是否可以让他看一下,也许可以很快就能治好梅森夫人的发烧,让她很快康复呢。”

    伽利略就赶紧对马林*梅森说:“梅森先生,这位大明帝国的年轻人是位医生,既然三四天了还没有医生治好夫人的病,让他看看可以吗?”

    马林*梅森看了看傅山,稍微犹豫了一下,马上就说道:“好吧,反正我也正好要另寻医生,让这位小兄弟看看也好,我带这位小先生过去看看吧。”

    马林*梅森就带着傅山向内室走去,伽利略不太放心,反正西方人不向大明那样有太多的规矩,就一块跟着进去了,这也算是慰问吧。

    看着床上躺着的梅森夫人,傅山观察了一下她的面色,用手测试了一下额头温度,然后轻轻的拉起她的手腕,仔细的品品她的脉搏,然后在询问了一下在发烧以前是否被孩子碰到了**,或者自己不注意挤压到了**,还有这几天的饮食情况。

    马林*梅森看着傅山流畅的看病动作,还有傅山询问的问题,觉得很是奇妙。他怎么知道自己不注意挤压了夫人的**呢?这家伙会巫术吗?但是还是很老是的回答了傅山的问题。

    傅山就微笑着向马林*梅森说道:“梅森先生,贵夫人得的不是什么大病,在我们大明这种病叫做‘乳痈’,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症状,尤其是发生在初产产妇比较常见,很好治疗,不用担心。”

    接下来傅山拿出自己的药包,从里面取出一段鹿角,小心的用刀子刮下来一些碎碎的细末,请马林*梅森烧一壶滚开的热水,将鹿角细末冲开,让女佣人把梅森夫人扶起来,让她趁热将一碗药水喝了下去,再躺回床上,盖上一层厚厚的被褥,留下女佣人看着,自己就带着马林*梅森、伽利略离开了内室,回到客厅耐心的等待药效发挥。

    让佣人去煮茶招待客人,马林*梅森自己坐在椅子上有些忐忑不安,看着年轻的傅山一幅平静的样子,总觉得他也像是装出来的,但是既然看过了病,也用过了药,总要等待一些时间才能有结果啊!

    等待的时间总是感觉漫长,看到马林*梅森几次想站起来出去看看,傅山就微笑着说:“梅森先生,请您不要着急,尊夫人的症候不严重,用不了半个时辰的功夫就会见到效果,耐心等待一下好吗?”

    又过了一些时间,佣人的茶水已经泡了三次茶,马林*梅森又有些坐不住了。就在这个时候,客厅的门被推开了,女佣走了进来说道:“梅森先生,夫人已经安然入睡了,头上、身上出了一些汗,高烧已经退了,您去看看么?”

    听到女佣的话音,马林*梅森就好像听到了上帝的祝福,激动的马林*梅森跳了起来,冲向傅山,紧紧地保住,激动的心情难以表达,说道:“谢谢、谢谢,太好了,您的医术太高明了!”

    经过傅山为梅森夫人看病这一个插曲,客厅里的气氛现在变得热烈起来,马林*梅森再也不是苦着脸和听大家强作欢颜了,和大家侃侃而谈,欢笑不已,伽利略也开心起来,衷心的祝福梅森夫人身体很快康复起来,并表示将为梅森夫人购买一份礼物。

    到了吃中午饭的时候,梅森夫人已经起床,来到客厅向傅山和大明一行人表示感谢。徐霞客拿出带来的一支金簪,代表大明一行送给了梅森夫人,祝愿她身体康复,越来越漂亮,这些话在大明是不敢随便说的,但是在这里确实最合适的祝福语,徐霞客自己不会这样冒昧,是在伽利略的暗示下,才鼓足勇气讲出来的,让大明一行人感到吃惊。

    心情愉快的马林*梅森表示自己非常高兴,拿出了自己收藏了很久的最古老的超一级酒庄生产的吕萨吕斯酒,让很少喝道红酒的大明一行非常兴奋,就连伽利略也高兴的喝了几杯,大家都沉浸的兴奋之中。

    徐霞客看到马林*梅森和伽利略都喜欢喝酒,就从自己的行李中拿出了一小坛精致的茅台酒,放到餐桌上打开,顿时香气幽雅,醇厚谐调,绵甜爽净,喝下去回味悠长,风格典雅独特,酒体丰满完美。茅台酒自古奇香独秀,风华绝世,不可易地仿制,诚为天工开物,琼浆玉液,国色天香。

    从来没有喝过中国白酒的马林*梅森和伽利略被茅台酒的味道、气色迷住了,忍不住两人就开始大喝起来,最后喝酒的气氛简直就像大明的花酒场,一个个喝的醉态毕露,好在是徐霞客比较有分寸,生怕喝多了酒误事,只拿出了一坛。

    不得不说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在酒桌上最能沟通人的思想,这和西方国家喝酒的方式绝对不同。今天这场午餐本来是按照西餐的模式进行的,饭前喝点红酒开胃,但是茅台酒的出现,一下子将喝酒的气氛给烘托起来了,就连伽利略、马林*梅森都忘了这是在欧洲,将西餐吃成了中餐。

    热烈的气氛调动了大家兴奋的神经,有了酒意的马林*梅森太兴奋了,他高兴的说道:“今天太高兴了,真心感谢伽利略先生带来的大明朋友,是您的到来给我家带来了上帝的福音。为了表示我的感谢,我将邀请我的最好朋友们在周末来到我的家里,咱们共同讨论有关大家有兴趣的问题。当然了,徐霞客先生,不知道您带来的美酒还多不多,我的那些朋友肯定喜欢您带来的美酒,让他们一起品尝一下。哈、哈、哈。”

    看起来马林*梅森是喝的有些多了,红酒加白酒的酒劲可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当然了现在谁也不知道这个事情,反正吃完午餐的时候,在场的几位都喝的差不多了,在佣人的搀扶下才能离开酒桌,伽利略则直接就歪在椅子上睡着了。

    为了表示对大明一行学者的重视,伽利略和马林*梅森联袂写信邀请居住在巴黎大学和其他城市的欧洲著名学者,这其中包括:德扎格,法国著名数学家,射影几何学创建者之一、笛卡尔,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生理学家、解析几何学奠基人之一、约翰*开普勒,德国近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皮埃尔*德*费马,法国数学家,卡瓦列里,意大利数学家等,还有就是大学的几位资深教师。

    对于伽利略、马林*梅森的热情招待,徐霞客表示非常感谢,这些科学巨人这次来这里研讨的费用由自己付费。这个时代的欧洲科学家许多都是业余爱好者,无论是物理学、数学还是天文学,都是他们的业余兴趣。部分家庭条件比较好,还有的是贫困潦倒。就算是伽利略,他的条件也不是太好,仅仅是领取大学教授的薪水生活,马林*梅森自己也是业余数学爱好者。

    科学家有时候就是贫困潦倒的代名词,当他们的成就没有被大家认可的时候,多数人都是在苦苦挣扎,甚至有一些人为此付出了健康的代价。这和后世的爱迪生、爱因斯坦他们的时代不同,像爱迪生他创建了著名的爱迪生公司,出售自己的发明专利,获得了巨额财富,爱因斯坦则是由国家提供科研经费。但是在这个纯理论构想时代,科学家多是清贫的,徐霞客提供活动经费自然就更方便了这次研讨会的进行。

第三百零九章 欧洲游记(五)

    周末的天气非常好,春末的季节是最适合游玩的时候,花谢果露,绿茵渐浓,和煦的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三三两两的情侣漫步在巴黎的大街上,别是一番情趣,也是一种别样的风景。

    在巴黎大学马林*梅森的家里,陆陆续续来了十几位学者,这里面既有六十多岁的老者,也有十几岁不到二十的小伙子,这些都是伽利略和马林*梅森邀请来的客人,也是欧洲这个时代的著名学者,属于一个时代的精英,是他们开创了科学的春天。

    他们收到的礼物不多,仅仅是一架精致的望远镜,一本薄薄的《九章算术》欧洲译本,一包红茶。但是这种品位的的礼物正对他们的胃口,对于学者来说,收藏一本经典书籍,苦思闷想学问的时候来一杯提神的浓茶,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

    徐霞客一行带来的礼物肯定不止这些,还有更惊喜的东西还没有拿出来,拿出来的东西是最普通的,他打算等到这些学者们开始讨论学术问题的时候,在给他们来一次惊喜,虽然朱有孝是让他们抱着学习的态度过来的,但是从心理上来说,他们还是很骄傲的,这些人都是大明的学术精英,也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研究的重点,他们也想表现出自己优秀的方面。

    李次研究的是最古典的《九章算术》,而顾炎武、黄宗羲、陈子龙他们则是深受朱有孝的影响,对于宋朝时期的数学著作研究更深,不过他们对于研究的方法还有些问题,这也是朱有孝让他们一起过来的重要原因,深入的交流学习方法是提高研究能力的一个捷径,朱有孝对于这样的专业问题也不懂,毕竟他只是一个仅仅后世中专毕业学生,对于这些专业的数学研究还是粗陋的,真实的研究能力和现在时代的数学家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中国古典数学研究在宋朝时期达到了顶峰,那是也是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顶峰时期,除了现实实际生产需要们还有大量的有闲阶层喜欢研究趣味横生的数学问题。宋朝士气的政治气候非常开放,除了程朱理学让儒家的发展研究达到了顶峰,甚至有些歪曲之外,数学的研究呈现出了向逻辑推理方面研究的趋势,也就是纯粹的理论数学研究。可惜的是在这个顶峰时期被蒙古大军的铁蹄打断了,就是许多经典的研究著作也遗失无数,就算是到了大明,二百多年的发展,数学研究也没有达到更高的程度,反而开始落后于欧洲的数学发展。

    朱有孝看到《几何原本》的明朝徐光启译本时,发现了这不是它的真实面目,而是残篇,作为不是专门研究数学的徐光启能够做到这一点已经非常不错了,奠定了中国近代数学的根基。但是对于朱有孝来说,这还差的很多,数学史一切现代理工学科的研究基础,必须把它放到最优先的位置。

    他发现顾炎武、黄宗羲、陈子龙这些明末著名学者的时候,就开始改变的他们的研究方向,搜尽宫中的藏书典籍,让他们这些人将中国的古典数学与《几何原本》结合起来研究,但是收效甚微,这是传统的研究模式有些僵化的原因,也是基础研究缺乏的原因,想要改变这些观点,那就不需来一次新旧研究模式的大交流,这就是欧洲一行的最终目的。

    在伽利略、马林*梅森的介绍下,大明的学者或者说学子们和这个时代的欧洲著名学者坐到了一起,因为他们每人都有一本《九章算术》,因此他们就这本书上的问题开始讨论。李次将大明学者的研究方法和心得向他们进行了解释,然后以请教的口吻向他们询问对于这本书有关欧洲学者研究的观点。

    在这些人中,最著名的数学家是约翰*开普勒,他曾经是普鲁士皇家首席数学家,其次是笛卡尔。约翰*开普勒的岁数最大,因此也是这些人中最权威的数学家。李次介绍完毕《九章算术》,他就自己的研究观点进行了讲解,不但计算过程严谨,而且逻辑思维、证明方式都是让李次耳目一新,就算是顾炎武他们,也觉得约翰*开普勒给他们打开了另一扇研究的大门,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研讨会在继续进行,顾炎武提出了有关《几何原本》上的一些研究心得,虚心的向笛卡尔请教是否正确。因为顾炎武他们看到的只是欧几里德几何的部分内容,可以说研究的很浅显,并没有多少自己的观点,不过看到他竟然可以用算盘计算几何里的一些问题,便谦虚的向他提出可以讨论一些这两者结合的问题,看看是不是有出现了另一种学术方法。

    顾炎武、黄宗羲、陈子龙他们对于宋代的《算经十术》和沈括的“限积术”和“绘圆术”、数学家贾宪的《黄第九章算法细草》、数学家杨辉的《乘除变通本末》研究都有很深的造诣,这也是朱有孝要求他们将《几何原本》结合起来研究所要求的,虽然他们遇到了瓶颈问题,但是在这一方面反倒是研究的更深入,为这次的研讨奠定了基础。

    随着笛卡尔和顾炎武他们讨论的话题不断深入,欧几里德几何的后续问题逐渐明朗。当“限积术”、“绘圆术”、方程解析问题逐渐进入讨论的话题时,约翰*开普勒还有其他数学家也加入了讨论的议题,逐渐的将几何问题和代数问题结合到了一起,进入了笛卡尔研究的新领域。

    代数问题是欧洲和大明算术的不同叫法,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好在顾炎武他们算是精通数学问题,很快的理解了代数的叫法,理解了他们设置未知数x、y、z,代表数字的a、b、c等理论,代数就代替了他们口中的算术概念,这样以来研究就好的深入下去了,话题也就更加广泛了。

    笛卡尔研究的新领域就是解析几何,将几何问题变成代数问题来研究,或者是将代数问题有几何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就产生了坐标系,这是一个全新的东西,以笛卡尔现在的数学造诣,他还没有写出《方**》,解析几何还是一个朦胧的东西,但是这次和大明学者深入的交流以后,在大家共同的研究探讨下,解析几何这个新课题呼之欲出。

    除了这些问题以外,欧洲的科学家们还对徐霞客他们带来的望远镜非常有兴趣,伽利略是发现了望远镜的微妙,制造出了望远镜,但是现在欧洲的望远镜普遍都很粗糙,向大明带来的这样精巧的望远镜很是难得,他们很想明白大明是怎样制造出来的。

    这个问题很尴尬,因为朱有孝虽然制造出了这个望远镜,但是系统的理论他自己也不明白,就算是大明科学院的显微镜,那也是按照望远镜模仿出来的,一点一点的用手工制造,慢慢的拼凑起来的,至于原理,谁也不清楚,只是根据制定好的模版和规定的刻度制造,至于成像原理,谁也不知道。

    这也可能是有原因的,望远镜最早是由朱有孝制造出来的,也许是属于圣人制品,大家害怕犯忌讳,没有人敢在这一方面深入研究,万一制造出来的比皇帝制造的看的还远,还更清晰,那好像是犯了欺君之罪,所以望远镜几年来没有较大的改进,仅仅是制造更加精良了,这是唯一改变。

第三百一十章 欧洲游记(六)

    这时候李次只好说话了,他说:“这望远镜是我们皇帝陛下最先制造出来的,最先使用竹筒做,后来才逐步便成现在的样子,但是具体是什么道理,我们不清楚,也许伽利略先生比我们更清楚。”

    伽利略笑了笑说道:“这方面的问题应该是德扎格先生比我更有权威,还是请德扎格先生给大家说说吧?我也想在这方面得到更好的学习。”

    德扎格也不客气,直接画出光线折射的原理图,然后开始讲解普通光线的折射率问题,还有就是不同媒质的折射不同等。随着话题的研究深入,开普勒、笛卡尔、费马也加入了谈论。他们原来在一起的时候,对于这个问题的谈论并不多,但是现在开始讨论以后,竟然发现光线的折射理论竟然越来越复杂。

    因为在大明的大学里有很多传教士讲课,这一行人里面除了徐霞客听不懂他们的谈话,其余的李次、顾炎武等他们在学校里都听过这些外籍老师讲课,为了更好的学好知识,他们都下过功夫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语言,所以这几个人的语言他们还都能听明白。

    陈子龙静静的听这这些人讨论,默默的记录着他们所讨论的重点言辞,回忆着自己岁学过的东西。突然间就想到了赵友钦的《革像新书》,还有经常看的皮影戏。于是陈子龙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像什么小孔成像的原理他是说不出来的,但是并不妨碍他将这个原理描述出来,让大家做进一步的探讨。

    讨论越来越激烈,甚至各种观点都发生了冲突,各人也都开始逐个拿出自己的试验来对比,讲述自己的研究成果,甚至指出别人的理论缺陷、试验缺陷。笛卡尔不停地在计算着,甚至还让李次用算盘帮助他计算,除了计算别人的试验结果,还把这些结果都会总出来,形成了一堆有效的数据,然后在这些数据中寻找规律。

    陈子龙的目标发生了变化,他现在盯着笛卡尔和李次的计算结果看,逐渐的就从中发现了一定的规律,然后又将这个规律对笛卡尔讲述了一下,让笛卡尔达到了启发,最终得到了后世的开普勒定律和笛卡尔折射定律,不过现在没法由他们自己的名字命名这些定理了,这是大家共同研究的结果。

    经过激烈的辩论,大家都有些累了,为了鼓励哲学学者们的研究,徐霞客早就安排了丰盛的中式午餐,不要说现在到哪里找厨子。徐霞客这一行人都是朱有孝心中的宝贝,除了安排傅山跟随他们,防止路途生病以外,最重要的就是饮食了,除了新鲜蔬菜不方便携带,像各种调料、面食数不胜数,慢慢的一大船都是为这些宝贝学者准备的,就怕他们饮食不习惯,至于厨师,那更是各菜系都有,轮换着满足大家的胃口。

    新鲜蔬菜、肉类在巴黎不用找,满大街菜市场都有,徐霞客早就让厨师上街买足了,甚至为了让这些学者们吃得痛快,那些需要提前烹煮的早就做好了。先来八个素拼盘,搬上几坛茅台酒,让大家垫底。接下来就是就是热菜了,像什么清蒸鱼、大排骨、鱼香肉丝、脱骨鸡等,吃惯了欧洲的那些没有什么滋味的饭菜,再看看大明厨师做这些色香味道俱全的大餐,配上窖藏的茅台老酒,让这些欧洲学者们食欲大开,都吃的满嘴流油。

    当最高兴的时候,就会发生悲剧,在大家推杯换盏,沉浸在享受传统大明美食的时候,开普勒一不小心下巴掉了下来,就是发生下巴脱节了,只见开普勒满脸痛苦的张着嘴,也不能说话,也不能吃饭了,一时间热闹的气氛马上安静下来。

    作为主人的马林*梅森赶紧让佣人去请大夫,傅山没有说话,直接走过来,右手托住开普勒的下巴,左手扶住后脑勺,趁着开普勒注意力分散的时候,猛地向上一推,然后就听开普勒“啊”了一声,接着就可以说话了,也可以咀嚼了,不过还是稍微有些痛。傅山用手轻轻的帮着开普勒按摩脸部,让他先把嘴里的东西吐出来,在告诉他这几天最好不要吃硬食物,别张大嘴巴笑就可以了。

    看着傅山奇妙的手法,这些欧洲学者好想见到了魔法师,在他们看来这样的病情需要专门的医生来做的事情,没想到这个年轻的大明小伙子只是简单的就弄好了。看着一桌子吃惊的学者,趁此机会,李次再次向大家介绍了一次傅山,包括马林*梅森这时候才知道,原来傅山是一位出色的中医师。

    马林*梅森马上就响起了自己夫人前几天的事情,原来还以为傅山只是懂得妇科兵,没想到还是一位全科医生。接下来马林*梅森就把自己夫人前几天的病况和傅山如何治疗的事情向大家讲述一边,让这些学者们很是惊讶,开始向傅山问询有关中医的状况。

    谈到自己的专业问题,傅山不再向先前那样沉默,向大家讲述了大明传统的中医理论,从《天问》讲起,到汉朝的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唐朝的《千金药方》、《唐本草》,直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从中医到中药一一解释,听得这些学者们云山雾罩,才感到中医的博大精深,对傅山非常佩服。就算是傅山也不知道他的这次讲述中医学问会起到什么作用,到后来竟然会引起欧洲的中医热,让中药成为欧洲的奢侈药。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次、顾炎武等人和欧洲学者们不断的交流下去,逐步的弄明白了欧洲的教学体系和大明的不同之处,还有就是将传统的大明教学方法、思维模式做了互相的探讨,取长补短。

    最重要的事情是,大明学者在这里发现了朱有孝向他们讲述的许多东西,而且通过这几天的讨论、研究,他们似乎可以从这里得到一些验证,或者说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而且这种感觉还是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的,让他们自己都莫明其妙。

    内在的收获不好表达,但是现实的收获是清楚的,从这几天的讨论中,他们知道了《几何原本》的真面目,明白了笛卡尔的解析几何的重要性,像线性方程、高次方程、坐标图表、归类分析等,让大明对于数学的研究更加深入。而约翰*开普勒、皮埃尔*费马、卡瓦列里等人的专项研究,则让大明学者明白了数学的诸多分支,认识到了数学研究的多样化。还有就是马林*梅森的有关学习、研究方式,让大家都感觉耳目一新,开拓了更广泛的思路。

    欢乐地日子总是很短,一周时间的讨论学习已经让欧洲学者们耽误了自己不少事情,毕竟这些人不全是专业的学者,还有不少是业余爱好者,带着连连不舍的心情结束了这次研讨会,无论是大明学者还是欧洲的这些学者,他们都在这次研讨会上得到了不少收获,都是非常兴奋,甚至约定以后有机会还要继续开展下去这样的研讨。

    告辞伽利略、马林*梅森,徐霞客带着大明一行学者继续在欧洲访问,但是经过几个月的历程,他们却发现除了在巴黎的收获巨大,在其他地方收效甚微。不过就算是朱有孝也不知道,这个时代的最高科学学术成果就在法国,巴黎就是欧洲的中心。而这个时代的英国,还是属于欧洲人眼中的野蛮人,虽然也有些著名学者,但是还没有达到让人重视的地步。只有当英国的商品经济发展到下一个发达阶段,甚至是牛顿出现以后,英国学者的地位才逐渐进入欧洲主流学者的眼中,让他们重视起来。

    当然了这些不管大明任何事,徐霞客正在归途上整理这次的收获,无论是这次的精彩研讨,还是欧洲的风土人情,都让徐霞客做了精彩的描述,流传到后世,成为大明的经典游记。

第三百一十一章 朱常润的崛起(一)

    诸位王兄、王侄都有了自己的领地,朱常润还在和朱常浩一块混,自己也觉得心里不舒服,在朱有孝的不断鼓励下,朱常润也决定弄到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尤其是李鸿基在克里米亚半岛获得侯爵,成为了大顺侯国的大顺侯,这就更让朱常润放下心来,不再担心朱有孝会给自己挖坑,别人都可以独立建立自己的领地,自己属于皇族,那就更可以了,朱有孝和历代君主肯定都不同,于是就打算实现自己的领土梦想。

    在朱有孝下发授予李鸿基大顺侯的时候,同时也把这份意思连带书信一起让人捎给了朱常润,书信的意思是让朱常浩和朱由崧想法帮助朱常润,在波斯湾的最里面角落里建立一处领地,那里现在还是一片不毛之地,需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同时朱有孝也答应二人,让他们从大明迁徙二十万人口,还有一些不错的工业机械,让他们更加强大。

    朱有孝在来信的同时,还给朱常润送来了五千士兵,带队将官叫冒辟疆。冒辟疆生的眉清目秀,但是却一点也不文弱,白净的面皮在军校长期训练中也没有晒黑,反而显得更加健康。身高五尺三寸左右,拿后世的公制来说就是1米75,这是标准的健美身材。穿着标准的明军军官服装,良好的身材配上这身军装,简直就是一个标准的美男子。不过任谁也想不到,今年只有十九岁的冒辟疆是学院中十大优秀学员之一,各项成绩非常平均。

    接到朱有孝的命令,冒辟疆非常高兴,现在大明本土非常稳定,和平年代是士兵最大的不幸,也是士兵最大的骄傲。冒辟疆不愿意骄傲下去,他的梦想是驰骋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为大明开疆拓土,成为一名战功卓著的将军,现在朱有孝就给了他这样一个机会,不过不是在大明,而是协助朱常润夺取一块领地。

    冒辟疆也不在乎这些,只要是对大明有利就行,尤其是朱有孝亲自下的命令,签发的任命书,这就让他更感到骄傲。不过朱有孝说了,这次是帮忙的性质,但是如果失败了,就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大明本土做将军了,成功了,那就好说了,无论是留在朱常润那里,还是回到大明本土,都是将军的官衔。因此冒辟疆是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打出自己的水平来。

    冒辟疆还有两个助手,一位是历史上的“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他比冒辟疆要大上五岁,已经是一位县令了,但是朱有孝一道圣旨下来,就把他也给调了过来,协助朱常润建立领地。另一位则是冒辟疆的同学王政,不过他却是特战专业的学生,家传武艺,机智勇猛,因为和冒辟疆非常要好,这次是主动要求一起过来的,意图建功立业。

    看着朱有孝给他派过来的助手,朱常润笑的嘴都合拢不住了,看起来朱有孝真的是希望皇族亲人能够强大起来,这不是虚情假意,看看派过来的这三位青年才俊,就知道朱有孝是多么用心。

    除了这三位官员以外,再看带来的士兵,这些都是刚刚从大明军队复原回家的老兵,他们穿的都是军用便服,也就是训练服,这是根据朱有孝采取的自愿原则组织起来的,属于志愿兵,不在大明军队系列,但是这些都是经历过战场的老兵啊!可以说他们的作战意识非常好,经验丰富,相对于新兵来说,他们就是最精锐的士兵。

    这五千志愿兵是退役之后,响应朱有孝的号召,再加上为大明开疆拓土的伟大动力,他们纷纷报名参加这次行动。从财力、物力上,朱有孝对这次行动也是付出了很大代价,因为这可能是最后一次为皇家子弟帮忙了,不过这次的战争费用不会让大明的国库出一分钱,所有的一切费用支出都是由大明皇家腾龙银行出资,这也是属于私人性质的战争,和大明帝国没有关系,就算是军人的伤亡、残废补助金,也会由朱常润即将建立的领地负责,大明皇家腾龙银行负有连带责任,这就是公司制的用兵工会肇始。

    至于这次大明皇家腾龙银行为此次战争能够拨付巨额款项,和朱有孝的游说有很大关系,朱有孝说在他所要求朱常润占据的地方,那里有含量巨大的石油,在目前萨非王朝所用的石油全部出产于那里,现在的产量是其隐藏量的九牛一毛,现在石油在大明的销售非常好,无论是大家点灯用的灯油,还是打火机、汽油炉、柴油炉所用的都是出自西安附近,但是产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所以必须要找到新的产地。

    朱有孝接着告诉大家,在波斯湾的底部,那里据古书记载,早在一千多年前的战争中就使用过石油,现在那个地方属于萨非王朝和奥斯曼帝国交战的重点地区,双方都想占据那里,而在那里的两河流域,是整个阿拉伯地区的精华所在,既可以种田,还可以获得石油,其他的地方多是沙漠,一般人适应不了这样的气候,这次战争的目的就是占领这块精华地区。

    朱有孝说:“占领这个地方以后,我们大明皇家腾龙银行将和朱常润共同拥有这块地方的石油,分配比例是三七开,让朱常润拥有三成,我们大明皇家腾龙银行拥有七成,这是一次投资,而且是有一定风险的投资,不强求大家都参与这次投资,不过以后的利益分配也不能参与,属于自愿性质”。

    石油产品在大明的热销大家都可以看到,而且供不应求,既然朱有孝认为那个地方有巨量的石油,那么肯定就是有。于是大家谁也没有傻到不去参与这次战争,大家现在已经不是历史上那群被朱元璋像养猪一样养起来的傻瓜了,看着家里的奇珍异宝,山珍海味,早就变成了一个个精明的生意人。

    看着大家都是眼巴巴的望着自己,朱有孝便笑着继续给大家说:“其实这个波斯湾盆底就是一个聚宝盆,为什么我不动用大明的军队去占领这个地方,就像新长安、新洛阳、明岛那些地方一样处理,就是因为这里是个聚宝盆,只有我们皇家才有这个能力独自办到,如果让大明军队参与到里面,我们皇家自己独占石油,这就会让别人说三道四,还会让大明国库抽走巨额的财产。国库必须和我们腾龙银行分清,国库属于大明帝国所有老百姓所有,而腾龙银行属于我们皇家所有,我们可以补贴国库,但是也必须拥有皇家自己的私产,这也是我们永远统治大明帝国的基础之一,大家不需要记住这一点。”

    这次除了召集到退役老兵五千多人以外,还从戚金管理的造船厂购买了三十艘战舰,四十艘货船。这些战舰都是先进的蒸汽机动力战舰,绝对是大明最先进的,为此大明皇家腾龙银行支付了一千万两白银,这还是看在皇家的身份上照顾了不少,其他的地方银行都没有这个实力,他们也没有朱有孝这个作弊的穿越者,他们也不可能向朱有孝的皇家这样快速积累财富,只能慢慢的去探索。

    为了满足三十艘战舰和四十艘货船,朱有孝有另外召集了三千五百多人的海军退役士兵,至于海军的高级将领,朱有孝则不敢让他们过来,三大海军将领都有各自的任务,如果朱有孝召集了他们,那么就会因私废公,这绝对是开了一个恶劣的例子,要是以后地方银行出高价来挖海军的墙角,朱有孝没有办法说服人家,既然皇帝可以做,那人家为什么不行呢,大不了从金钱上说话吧。

第三百一十二章 朱常润的崛起(二)

    看着英俊的将领,彪悍的士兵,还有七十艘大船,朱常润心里乐开花了。朱有孝的信件他已经看过,大明皇家腾龙银行也有他的股份,他丝毫不介意当做朱有孝手中的一杆枪,朱有孝才是他效忠的唯一真命天子,大明朱家王朝的最大靠山。这是朱有孝先后思考了很长时间才决定的,目的就是把这些海外的宗亲用利益关系牢牢地绑在一起,大明当做世界霸主,各地的封地就是他手中的打手,看着不顺眼的就让小弟去收拾一番,看见好处就让小弟强掳掠夺一份,除了大明以外,谁也别想顺顺当当的搞法展,这就是最好的统治世界的方式。

    朱常润把这封信也让朱常浩和朱由崧看过,他们也非常赞成朱有孝的意见,大明皇家本来就是一体,就应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可惜历代皇爷们都没有现在的朱有孝有魄力。为了让朱常润更快的取得战果,朱常浩从新应天抽调了部分兵力交给朱常润,而朱由崧则是直接分出三千多海军士兵送给朱常润,反正在大明本土有他的老子兜底,随时都可以在福王朱常洵那里得到人口补给,而且朱有孝也答应送给他一些人才和人口,何不让朱有孝更高兴一些呢。

    浩浩荡荡的大明皇家腾龙舰队出发了,这支舰队总共有七十艘军舰,其中三十艘是战舰,四十艘是军用运输舰,负责运载军火和粮食物资。从朱由崧的福城出发,沿着阿拉伯半岛向西北航行,庞大的舰队让海盗们望风而逃,谁也不敢招惹,一路没有任何战斗就到达了马斯喀特城,在这里他们遇到了正在围攻马斯喀特城的一支大型海军舰队。

    这支海军舰队虽然船只很多,大概有二百多艘,不过他们的船只都是木制帆船,和西班牙的风帆战舰差不多,战舰上安装的大多是改良后的回回炮,发射的是大石块,真正安装火炮的只有几十艘,还都在进攻马卡斯特城。

    当他们看到航行过来的大明皇家腾龙舰队的三十艘前锋军舰的时候,便派出了五十多艘普通军舰过来拦截。双方船只的大小差不多,他们不知道大明军舰上安装的是先进的加农炮和迫击炮,还有数量众多的手摇机枪,只觉得数量占有优势,应该可以击败过来的舰队,最不济拦住是没有问题的。

    大明皇家腾龙舰队也看到了前方的海战加陆战,自己的目标不在这里,自然也不愿意趟浑水,就算是小打一场也是浪费弹药啊,从大明本土带过来这些弹药也很费劲的,也不知道以后补给需要多少时间。因此在对方五十艘军舰围过来的时候,就主动停车,等待对方的沟通。

    大明皇家腾龙舰队的好意被对方曲解了,当他们看到舰队停止前进的时候,以为大明皇家腾龙舰队要撤退了,接近到回回炮射程的时候就开始攻击了,一块块大石头向舰队砸了过来,甚至还有一些砸到了军舰上,幸亏军舰上有良好的防护措施,再加上都是些老兵,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看到对方一点不懂规矩,大明皇家腾龙舰队就只好教他们怎么做人了,对于这些木制军舰,现在海军士兵已经有了经验,手摇机枪的大号子弹要比迫击炮和加农炮还好用,根本就没有列队,前面的军舰就直接用手摇机枪开始射击,子弹所到之处,船破人亡,木屑横飞,眨眼之间就打碎了三艘军舰。

    大明皇家腾龙舰队也不愿意将误会扩大,击碎三艘军舰以后就停止了下一步动作,等待后面的对方军舰过来搭话,结果发现后面的军舰竟然开始逃跑了。腾龙舰队的火力太猛了,人家没有见过这种阵势,一眨眼就把军舰打碎了,这五十艘军舰够打多长时间啊,不跑就是等死么。

    腾龙舰队也不再等他们回话,直接就冲着战场方向开去,打算直接闯过去就算了。前进了一里多距离后,腾龙舰队发现对方过来一艘比较大的军舰,军舰上所有的士兵远离回回炮,士兵们空着手站在军舰上,向腾龙舰队表示他们这次没有敌意,是打算来谈判的。

    朱常润的坐船来到了最前面,在一起的还有冒辟疆、陈贞慧,双方的军舰接近之后,搭上了踏板,让对方的士兵走了过来,因为刚才他们战败了,就该他们主动示弱,在士兵后面还有一位穿着比较奢华的贵族摸样的官员,看来是可以做主的官员。

    他们来到朱常润面前,通过翻译,那个官员说道:“我们是亚里巴王朝的舰队,我是舰队的指挥官赛义德亲王,我们正在和葡萄牙入侵者进行战斗。不知道贵军是那个国家的,请问贵军是支援葡萄牙入侵者的还是路过的。刚才发生了误会,我代表亚里巴王朝向您道歉,请您原谅我们的过错吧。”

    看到对方态度很是诚恳,朱常润也不愿意多惹麻烦,就说道:“我们都是大明皇家腾龙舰队,我是大明惠亲王,准备到前面的波斯湾做些生意,不知道你们正在打仗,既然你们知道错了,那就让我们过去吧,我们不愿参与你们的战争,赛义德亲王,你看好不好?”

    听到朱常润的话,赛义德亲王有种想骂的感觉,但是还是不敢翻脸,只好苦笑着说:“惠亲王阁下,请您体谅一下我们的心情好吗?在下已经为这场战斗准备了好长时间了,现在战斗正处于关键时刻,如果我们撤开战线让您过去,那我们就前功尽弃了,回去后是要被杀头的,劳驾您稍等两天好不好,我们可以赔偿您的损失可以吗?”

    这是明摆着给人家拿把柄的机会的,就算朱常润不想讹人,那也会有不菲的赔偿,但是要想让对方心甘情愿付出足够的代价买还是需要些技巧的。朱常润便说道:“您要知道,我的船上可有不少贵重物品,金额巨大,大部分还都是借贷来的资金,每天的利息都得几万两白银,不知道赛义德亲王愿意赔付多少?”

    赛义德苦着脸不知道说些什么才好,这就是实力不如人,只好自己认低头。

    朱常润看到赛义德没法回答自己的问题,就知道他自己也没法解决这个问题,接下来就问道:“赛义德亲王,我可以问问么?你们和葡萄牙入侵者打了多长时间了,你们这次肯定能取胜吗?”

    赛义德亲王答道:“我们和葡萄牙人打了好几年仗了,我们已经把他们从别的地方都赶到了这里,但是这里有坚固的据点,他们防守的非常坚固,国王陛下亲自带兵打过几次,结果都失败了,他们的武器要比我们好,而且还是踞城防守,所以很难攻下。”

    其实听到他们和葡萄牙人打仗,朱常润就打算插手了,葡萄牙人基本上已经退出了亚洲的势力争夺,仅仅是南美的领地就足够他们发展很长时间了,一直据守在这里没有退走的原因可能是还要做生意,也许是葡萄牙的另一个势力,他们还不知道葡萄牙举国迁往了南美。出于大明和葡萄牙之间的友好关系,朱常润也不打算让这支葡萄牙势力被消灭。

    听到赛义德说他们久攻不下,朱常润便笑着说:“这样吧,我派人帮助你们和葡萄牙人说说,把这件事和平解决了好不好?这样一直打下去都会死很多人,大明和葡萄牙有友好关系,你让我们过去劝他们离开可以吗?我可是义务帮你的忙,不要报酬。”

    赛义德听到朱常润要帮忙,心里挺高兴,可是下半句说和葡萄牙人有友好关系,心里则是一惊,但是眼下实力不如人,就算是他不让朱常润帮忙,这支舰队也可以硬闯过去,到时候说不定还要全军覆没,心里纠结不已,难以下决心。

第三百一十三章 朱常润的崛起(三)

    左右都是为难,赛义德犹豫了一会,还是答应了朱常润的要求,便说:“惠亲王阁下,您看是不是指派一艘船过去,另外我也随您一起过去,万一他们提出什么条件,我们也好共同商议。”

    赛义德考虑到自己无法阻止大明皇家腾龙舰队闯过去,如果战争失败了,自己就是替罪羊,难逃一死,如果自己和朱常润一起过去了,最多是被杀,如果谈判成功了,反倒是大功一件,两害相比取其轻,冒一次风险也许是值得的。

    朱常润没有犹豫,便答应了赛义德的要求,这样正好一起商议。接下来朱常润的旗舰便带着赛义德一起通过了战场,来到了马斯喀特城下,赛义德命令自己的军队停止进攻,抵抗的葡萄牙人也停止了反击,战场便安静下来。

    朱常润带着冒辟疆、陈贞慧和赛义德的几个人走向马斯喀特城下,冒辟疆让卫兵向城墙上用葡萄牙语喊话:“城上的葡萄牙兄弟,我们是大明帝国惠亲王的部下,看到你们和亚里巴王朝军队打仗,惠亲王希望能调节你们之间的纠纷,请你们派人出来接洽一下好吗?现在亚里巴军队不会攻击的。”

    听到有人有葡萄牙语喊话,城头的士兵很快就派人通知了马斯喀特城的总督,毕竟葡萄牙人在这里也带了很长时间了,在这里设置了一个总督,负责整个波斯湾的葡萄牙事务,总督叫费尔南德*桑托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上校军人。

    得到士兵报告的费尔南德上校如蒙大赦,他确实在这里已经很艰难了,城内除了还有三千士兵可以作战,其余的两千多人都是家属,以但城池被攻破,面对他们的就是屠杀,这在其他地方都遭遇过。本来商队还可以自由来往,不断的给他们送一些补给,但是自从葡萄牙举国迁徙到南美以后,来往这里的商船越来越少了,他们的日子变得难过起来,如果亚里巴的军队继续攻击下去,他可能真的坚持不下去了,听到大明帝国惠亲王到了,他也希望能够停止这场战争。

    很快的费尔南德上校便带着一队卫兵从城里出来,为了不发生误会,冒辟疆自己带着两个卫兵前出,迎着费尔南德走去,虽然这样他自己很危险,但是总不能让惠王自己过去吧,何况冒辟疆在军事学院学习过葡萄牙语,而且还很流利。

    走到近前,冒辟疆却发现了令他惊诧的一幕,跟随在费尔南德上校身边的人他竟然认识,也算是他的一位老师吧,曾经教他学过葡萄牙语。因此他没有向费尔南德打招呼,而是先向他的便宜老师行礼,一个标准的大明鞠躬礼节,并向老师问好:“若昂先生,您好!冒辟疆向您问候,愿上帝保佑您!”

    看到冒辟疆向自己行礼,若昂教士看得目瞪口呆,仿佛做梦一般,呆呆的说道:“冒辟疆,上帝真的显灵了?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你来救我的么?”

    冒辟疆笑道:“若昂老师,我倒不是专门来救您的,只不过陛下派我跟随惠王爷行走,无意中来到了这里。惠王爷向调节你们之间的战争,我怕发生误会,就先他一步走过来。见到您非常高兴,待会咱们在谈心,我先和您的总督谈谈好么?”

    这个时候站在一边有些发梦的费尔南德上校赶紧走过来,向冒辟疆伸出右手,说道:“在下费尔南德*桑托斯,军衔上校,目前就是马卡斯特城的总督,感谢惠王阁下前来调解,愿上帝保佑他!”

    冒辟疆和费尔南德上校握了一下手,说道:“总督先生,不用客气。大明帝国和葡萄牙王国是朋友,我们愿意和您分担困难,等下有什么要求您就和惠王阁下谈谈吧,相信惠王阁下一定不会亏待您。”

    葡萄牙人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亚里巴王朝军队也是精疲力尽,两边都到了打不下去的时候,现在朱常润愿意从中牵针引线,这话自然好说。既然双方都有谈判的诚意,那么这场战争的谈判就好解决了,目前就是双方提要求的时候了。

    虽然双方的底气都不是很足,但是底线都非常固执,赛义德的要求是葡萄牙人尽快离开,可以带走他们所有的财产,甚至让自己负担一部分运费也可以,这怎么也比死更多的人合适。而费尔南德总督认为这块地方是自己发现的,那就属于葡萄牙的领土,自己来者的时候,这里还是无主的土地,总不能说你说是你的我就让给你吧,你有证据这个地方是你的吗?

    双方在这个底线上谁也不让步,朱常润想调和却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陈贞慧这个时候说话了,陈贞慧说道:“其实我觉得吧,你们双方谁也不会在乎这屁大一点的地方,只是觉得自己退让了面子上过不去,在国内都不好交代。这样吧,我给你们提供一个折衷的方案。首先是葡萄牙,费尔南德总督,这一点地方对于葡萄牙王国来说,和南美的广袤土地相比微不足道,葡萄牙王国也不可能为此大动干戈,劳民伤财,你就直接放弃这块地方的土地所有权算了,这件事可以让惠王爷跟提奥多西奥国王解释,然后你可以把这块地方租下来,继续在这里做生意。亚里巴王朝,赛义德先生,您也退让一步,您兵不血刃可以取得这块土地的所有权,这对于您来说也是意见大功,接下来您可以把这一块土地租借给费尔南德总督,至于租赁期限就定为九十九年吧,到期时双方再协商收回问题,反正咱们谁也看不见了,让后人去讨论吧。”

    费尔南德和赛义德两人目瞪口呆,难道这样也行,早知道可以这样商量,何必花费巨大的代价来打仗呢,不就是面子问题么?陈贞慧说得极为恰当,简直是一针见血,谁也无法反驳。

    陈贞慧既然把话点透了,双方也就不再尴尬了,接下来就好谈多了,租赁费多少是个意思就行,至于交易税金问题,这是比较敏感的问题,双方制定统一的关税,各自收取就可以了。

    谈判的结果是两方皆大欢喜,自然就有人将这件事回报到了伊玛目纳西尔本穆拉希德亚里巴那里,伊玛目非常高兴这样的解决方式,让赛义德留住惠亲王朱常润一行,要亲自过来谈话。

    亚里巴王朝是一个新兴的国家,这也是阿拉伯半岛上的一个奇迹。伊玛目纳西尔本穆拉希德亚里巴奋斗了好几年,终于在五年前建立了亚里巴王朝,不知道是因为这里是大沙漠的关系,还是人烟稀少加上环境恶劣的关系,奥斯曼帝国横跨三洲,竟然眼皮子底下还有这么大一块地方没有占领,而且它还长期存在了一百多年。

    伊玛目纳西尔本穆拉希德亚里巴非常感谢朱常润的调解方式,不过陈贞慧告诉他,就在大明帝国本土,大明帝国也给了葡萄牙人一块晒衣服的地方,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加强双方交流,互惠互利,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只有互通有无才能产生更多的利益,这种形式以后会有很多地方使用。

    既然不用打仗了,而且还可以愉快的交朋友做生意,三方大佬马上就开始进行下一步的合作了,朱常润之所以要等一下这位伊玛目,目的是想了解一下波斯湾地区目前的形式,只有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这句话不仅仅是适用于军事战争,在任何事情中都可以灵活运用,朱常润就是向通过这件事,了解清楚这个大区域的各部势力,为下一步行动做好准备。

第三百一十四章 朱常润的崛起(四)

    据伊玛目讲,奥斯曼帝国不是不想吞并整个阿拉伯半岛,而是因为在海路上,阿曼是阿拉伯半岛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公元前2000年已广泛进行海上和陆路上的贸易活动,并成为阿拉伯半岛的造船中心。尤其是亚里巴王朝建立以后,更加重视海军的建设,奥斯曼帝国的军舰无法战胜自己。陆路上也不好走,中间隔着无垠的大沙漠,他们无法通过,至于波斯湾,那里有萨非王朝的军舰巡视,再就是入海口狭窄,他们也无法在那里建造大型军舰,而且两国之间不断在哪里发生战争,奥斯曼帝国的军队也过不来。

    听了这些介绍,朱常润就向他们说出了自己的目标,他想凭借目前的武装,要在波斯湾的弯底那一块得到一片领地,既然现在那里是混乱的地方,那就正好浑水摸鱼,见机行事好了。

    亚里巴王朝所在的半岛西部有一个小半岛,那里已经被奥斯曼帝国占领,还有稍西边一点的小岛被萨非王朝占据,他们之间不断发生战争,实际上从半岛西部开始,萨非王朝和奥斯曼帝国一直在不断的争夺,双方都想控制波斯湾,这是一个战略要地,如果哪一方完全控制了这个地方,就可以随时出动海军袭击对方的陆地,占有绝对的地理优势。

    伊玛目纳西尔*本*穆拉希德*亚里巴也希望朱常润的势力能够进入波斯湾,那里的局面越混乱,对于亚里巴王朝来说就越安全,在奥斯曼帝国、萨非王朝面前,他还是个小不点,但是朱常润的大明皇家腾龙舰队的强大,他是切切实实看到了,就自己的那几艘军舰,在他们面前就像是儿童玩具,一会就会被撕成碎片,而且对方不会有一点损失。

    这位伊玛目提出朱常润在取得自己的领地以前,可以在亚里巴王朝进行食物补充,而且还不收费,地点就定在海塞卜。海塞卜位于霍尔木兹海峡南岸,波斯湾口,它是由葡萄牙人在几年前建成,建在一个天然良港上,使其避免受到海浪冲击。该地区后来又被称为"阿拉伯半岛的挪威",原因是其坚固,像冰川一样的海岸线,其高耸的山脉和清澈明亮的峡湾。

    看着旁边的费尔南德好像牙痛的样子,朱常润就觉得好笑,看起来费尔南德对这件事很纠结,他们辛辛苦苦的见了一座港口,现在却被朱常润毫无代价的使用,心里很是不舒服。现在朱常润还没有见到这座港口,等见到了港口时,才真正明白费尔南德为什么牙痛了,那个地方建的太好了,死死扼住了霍尔木兹海峡的出口,绝佳的战略要地。

    朱常润也不做作,既然大家都打算好好合作,那就得给人家一点好处,军舰上的东西是不可能给他们的,那就给他们指一条明路,朱有孝告诉这位伊玛目:“你们可以拿着我的介绍信,通过海运通向福城王国,那里的国王是我的侄子,您可以在他那里购买到不错的火枪和火炮,以此加强亚里巴王朝的军事力量,有了这些武器,您完全可以不必害怕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入侵,甚至可以击败他们。看看我们船上的武器您就明白了这些火器的强大,可以出售给你们的可能不如我们船上的这些,但是对付奥斯曼帝国就足够了。至于萨非王朝这边,您放心好了,有我们在这里就足够了,他们没法给您添乱,安心发展就好了。”

    伊玛目听到朱常润给他介绍先进的武器,心里更加高兴,立刻答应朱常润他一定会极快安排人去到福城王国购买武器,顺便还可以为朱常润捎带一些他可以用的补给物资。朱常润高兴之下,就把自己随身携带的****连带五十发子弹一起送给了他。

    看着手中精致的****,这位伊玛目简直都呆傻了。朱常润马上就教给他如何扳开保险、****、上膛、瞄准、射击等一系列动作,看着十步以外被打得粉碎的木板,纳西尔*本*穆拉希德再次发呆。在自己有准备的情况下,就算是王朝内武艺最高的将领,在十步以外也别想靠近自己,十步以内完全可以一枪击毙,这就是保命的最佳神器。

    也许是高兴的有些过分了,纳西尔*本*穆拉希德立刻再次给了朱常润一个惊喜,“惠亲王阁下,我决定将海塞卜租赁给您九十九年,马上立下契约。”他大声的喊了起来。

    朱常润也高兴的回道:“谢谢您的大方的赠与,这让我非常高兴。请您放心,只要有我们大明皇家腾龙舰队存在一天,我一定会保证不让波斯人侵犯您一寸土地,给您一个安稳的北疆。”

    还没有到达目的地,朱常润已经有了一个落脚点,这让他很开心,就连冒辟疆、陈贞慧也为朱常润的机遇感到高兴。看起来朱常润果然狡猾,不过这种狡猾很符合大明皇家腾龙舰队的利益,第一步已经迈出,下一步的计划就是继续前进,在海塞卜做一次休整,就要攻取那个小半岛了。

    告别纳西尔*本*穆拉希德,朱常润率领大明皇家腾龙舰队继续北行,亚里巴王朝给派出了几艘小船领航,这让腾龙舰队省去了许多麻烦,一路航行到海塞卜没有遇到任何麻烦,就算是著名的海盗集团,也离得远远的就躲开了,他们求财可不愿意舍命。

    到了海塞卜,朱常润和冒辟疆、陈贞慧终于明白了葡萄牙人的不舍,这里的港口环境太好了,耸立的绝壁,湛蓝的天空,适中的海水深度,平静的海面。这是一座天然的港口堡垒,易守难攻,看起来葡萄牙人在这里花费了不少心思,但是的食物匮乏,都要依靠外地运输,大部分地方寸草不生,这也许是葡萄牙人没能守住这个地方的主要原因,食物不够充足。看起来要想守卫好这个地方,短期内必须要有足够的粮食,长期看必须有外部的食物来源,包括饮用水。

    腾龙舰队在这里做了必要的食物、淡水补充,有了亚里巴王朝使者的帮助,这些事情就变得方便多了。当地的居民主要是贝都因人,他们主要从事捕鱼和放牧,渔业相对比较发达,牧业、农业很差,他们的特产是椰枣,虽然很困难,还是给腾龙舰队补足了食物,下一步的食物补给需要在战争中获取了。

    本来的打算是要攻取小半岛,但是冒辟疆发现这里的食品非常匮乏,如果不能找到足够的食物补给,以但战事变长,就算是粮食补给也会把这支舰队拖垮,原因是腾龙舰队的士兵很难适应这里的饮食习惯,他们更需要的是大米、白面、小米,这些东西在这里就是奢侈品,很难补给,而当地的肉类、面饼都不适合士兵的胃口,短时间内还可以解决,时间长了肯定影响士兵的战斗力。

    还是陈贞慧想到了主意,他拿出朱有孝绘制的简略地图,上面画着这次的主要任务区,那是整个海湾的弯底部,而且上面标识着一个重要的地方,那里河流密布,尤其是注明粮食主产区。看到这个地方,朱常润才发现自己迷失了原来的目标,朱有孝给自己注明了第一个目标,目的就是怕自己找不到粮食补给,结果前面的成功让自己得意忘形,竟然忘记了朱有孝还交给了自己的这份重要的地图。

    有了这份地图事情就好办多了,先去解决粮食问题,天大地大没有吃饭问题大,饿上三天,就是在精锐的士兵也会失去大部分的战斗力,现在目标明确了,什么也不说,直奔目标就行了。而且自此开始,朱常润就对陈贞慧更加重视起来,看起来朱有孝给自己派来的这个人真是有能力。

第三百一十五章 朱常润的崛起(五)

    腾龙舰队绕过了那个小半岛,海塞卜也不用现在就布置防御,朱常润现在一个心思就是占领粮食主产区,航行的路上遇到的船只利索的干掉,封锁一切可能透露消息的可能,隐蔽的接近预定地区。

    腾龙舰队登陆的地方就是阿巴丹港口,现在这里还是人烟稀少的一个小村子,放下浅水平底船,除了留守军舰的部分海军士兵,其余的一万人全部上岸。在冒辟疆的指挥下,士兵们有条不紊的组成了十个大队,有各自的队长带队带上三天的给养,开始向纵深发展。冒辟疆的命令是尽快找到人口聚集区,尽量不要主动攻击当地居民,让懂当地语言的人和他们沟通,购买粮食和蔬菜。遇到军队立刻互相通知,争取尽快歼灭,不论是奥斯曼帝**队,还是萨非王朝军队,他们都是目标,还要注意保护好自己士兵生命安全,现在负伤和死亡几乎是同名词,环境非常恶劣。

    冒辟疆很快的就地建立起指挥部,指挥留守军舰的士兵开始修建码头港口,一台台锅驼机动力的挖掘机和土木工作船从运输舰上卸了下来,这些士兵有不少是工程兵,是朱有孝特地为这样的环境而招募的。远离本土的战争需要非常复杂,各兵种的构成非常重要,朱常润不是专业的官员,不懂得这些,因此陈贞慧负责这里的建设工作,他做过两年地方官员,对这种事情比较有经验,安排的井井有条,工作效率很高,朱常润反倒是现在最清闲的一个人。

    三天的时间里,不断有士兵返回报告或者是找到粮食,或者是发现乡村,这些都不是重要的信息,冒辟疆需要的是军事信息,他感觉这里的人口太少了,有许多房子都是无人居住,尤其是附近五十里内,几乎只剩下些老人,就是粮食也很少见,这个现象非常奇怪,难道这里有大型战争存在,还是正在发生战争?这是重大情况,搞明白了情况才好在这里生存下去。

    到了最后一天,终于有一支部队发回重要情报,在港口西北部一百里的地方,发现大量的军队,经过侦查士兵的观察,应该是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正在攻城,被攻击的一方是萨非王朝的军队。通过与当地人艰难的沟通,大致的情况是双方共有十三四万军队,奥斯曼帝国占九万多,防守的萨非王朝有四万多,现在几乎到了关键时刻,随时有可能破城。

    冒辟疆立刻派出传令兵,骑上仅有的几匹战马,迅速通知部队收缩,按照情报所标志的地域,冒辟疆指定了集合地点,现在正是一个最好的机会,等到那个阿瓦士城被奥斯曼帝**队攻破的时候,估计他们也会精疲力尽了,也会放纵士兵掠夺,正好腾龙舰队士兵可以充当救世主的身份去解救城中的百姓,得意忘形的奥斯曼帝**队必败无疑。

    经过一天的紧急集合,一万人的部队到达了指定地点,冒辟疆带着几位参谋人员悄悄的靠近了战场,从望远镜里可以看见双方的战斗进行的非常激烈。进攻的奥斯曼帝国的士兵有的已经爬上了城墙,在城墙上的士兵拼死的阻止他们前进,双方的武器差不多,都是著名的弯刀,大家都看清了眼下的形势,都在做最后的挣扎,上了城墙的奥斯曼帝国士兵被打下城墙就是死路一条,被攻破城墙的波斯士兵也是死路一条,只有一方死去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涌上城墙的奥斯曼帝国士兵越来越多,波斯士兵越战越少,逐渐的奥斯曼帝国士兵就稳定了这一段城墙的局面,在城下的士兵开始想着一段移动,企图将这里的缺口扩大。相反的是波斯士兵数量明显不足,已经没有能力将他们赶下去了,眼看着突破就要成功了,这是他们最好的机会了。

    就在冒辟疆以为奥斯曼帝国士兵要成功的时候,突然间从内城飞过来铺天盖地的大石头,萨非王朝的波斯士兵开始用回回炮反攻了,这些回回炮发射的不仅是只有石头,其中还夹杂着不少陶罐,陶罐里面盛的是石油,砸进人群的陶罐立刻就破裂了,留下一地的粘油,让奥斯曼帝国士兵的行动迟缓起来,城墙下面的士兵不断向上面攀爬,站在石油里面的士兵越来越多,很快的这一段城墙附近就积聚了几千士兵。

    接下来形势发生了骤变,波斯士兵的炮队发射过来的变成了燃烧的火球,他们用棉布或者是麻布沾了石油点燃了,用回回炮砸了过来,迅速的这一段城墙就变成了火海,数千的奥斯曼帝国士兵就被火海吞噬,惨象不忍直视,能够逃生的寥寥无几。

    燃烧的石油冒出了浓浓的黑烟,这一段城墙在世成了战场的禁地,在大火灭掉以前,双方士兵是不可能在这里存在了,这一段城墙暂且食安全了。

    冒辟疆还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战斗局面,他没有想到这里的战争会这么残酷,想想如果自己遇到了这种情况会怎么办,估计会和奥斯曼帝国士兵的遭遇一样,死伤惨重。看来以后攻城的时候必须谨慎,一定要严防波斯人的这种战术,避免这样的惨重损失,自己的士兵不多,一次大的伤亡就可能造成整个任务失败,必须要绝对避免遇到这样的战术。

    离开这段城墙,冒辟疆继续带着参谋团队绕城观察,最终发现在别的地段也有类似的作战迹象,对于这种战术,奥斯曼帝国士兵好象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绕开这一段城墙,进攻一次次受阻。

    看到了波斯人的这种火海战术,冒辟疆和参谋团队就要研究打破这种战术的方法,经过大家不断的讨论,得出的结论就是尽量分散登城士兵的密度,避开他们的回回炮攻击到的地方,再就是尽可能提早发现波斯人炮兵阵地和发射迹象,以最快的速度用迫击炮打掉他们的阵地。

    看起来前面侦查的士兵没有发现波斯人的这种战术手段,也许是他们只有在关键时刻才会使用这种方法,估计他们还能守住一段时间,消耗更多的奥斯曼士兵,冒辟疆也不着急,连续带着参谋观察了一天他们的攻防作战,为下一步丰富自己的作战手段打基础。

    其实这种作战战术非常简单,那就是等待对方企图在一个点上攻击突破时,突然发动炮击和火海攻击,看起来很突然,但是在现代火器面前,这些都是小儿科,毕竟这种回回炮不过是一种重型抛石机,无论是移动能力还是发射速度都要比迫击炮差得多,尤其是攻击距离这一点,更是没有可比性。

    经过两天的仔细观察,冒辟疆就和他的参谋小组摸清了这种回回炮的作战特点,不再像第一次看到那种惨烈的场面是那样震撼。冒辟疆并不是没有参加过战斗,在实习期间,他也曾随队参与过战斗,这是大明所有军事学院学院必须要经历的,只是没有见到过使用这种回回炮的大型战斗,这次见过了大型战场的作战场面,对于他的指挥技能有了一个极大的提高,也学会了在战斗中灵活运用战术的技巧。

    到了第三天,冒辟疆继续带着参谋小组和部分基层军官前往前沿阵地观察,他还需要继续看看奥斯曼士兵或者波斯士兵还有什么更高明的战术措施要实施,这是绝佳的长见识的机会。对于刚刚进入战场的高级军官,尤其是向冒辟疆这样的学院派军官,实战就是提高他们指挥能力的最佳途径,像这样的不用付出代价的免费观察机会不多,既然这次侥幸遇到了,冒辟疆就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冒辟疆带着的几位基层军官都是已经退役的,他们的作战经验非常多,虽然级别不高,但是都是靠实战杀出来的,自从朱有孝登基以后的战场上的伤亡率明军非常低,因此也造就了大批经验丰富的老兵。在冒辟疆正在观察双方的攻守策略时,一个老兵建议冒辟疆立刻整队,因为他似乎看到奥斯曼帝国要攻破城守了,至于原因他也说不出来,他说这是直觉。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2304/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天启录最新章节! 作者:老牤牛所写的《大明天启录》为转载作品,大明天启录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天启录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天启录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天启录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天启录介绍:
一个废品收购站的小老板,因醉酒魂穿而来到大明,灵魂附体朱由校,且看他如何利用自己所学的后世知识,制造枪炮、改革制度、击败女真人、征战世界,重新复兴大明的道路,记载其过程,故名大明天启录。大明天启录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天启录,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天启录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