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大明天启录TXT下载大明天启录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天启录全文阅读

作者:老牤牛     大明天启录txt下载     大明天启录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百三十二章 钻石战争(一)

    美丽的东西必难求,就像钻石总是与毒蛇共生一样。相传公元前350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印度,在一个深坑中发现有钻石,但深坑内有许多毒蛇守护着,这些毒蛇可以在数丈远的地方就使人毙命。亚历山大命令士兵用镜子折光(聚光),将毒蛇烧死,然后把羊肉扔进坑内,坑中的钻石就粘在羊肉上面,羊肉引来了秃鹰,秃鹰连羊肉带钻石吃进腹内飞走后,士兵跟踪追杀秃鹰得到了钻石,从此传说毒蛇是金刚石的守护神。

    人类同金刚石打交道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1世纪,当时罗马的文献中就有了关于金刚石的记载。那时,罗马人还没有把金刚石当做装饰用的宝石,只是利用它们无比的硬度,当做雕琢工具使用。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金刚石才被当作宝石用于饰品,而且价格越来越昂贵。到了15世纪,在欧洲的一些城市,如巴黎、伦敦和安特卫普(比利时北部城市)等,已经能够看到一些匠人利用金刚石的粉末来研磨大块金刚石,对金刚石进行加工。

    自天启八年当西非混战进入对峙状态后,明岛的孙愚直退回了明岛周边,自己的势力范围,朱有孝没有让他扩张,他自己也不敢有太大的动作,就带着恩达鲁和他的士兵以及追随的部落一起回去了,为了保证明岛的安全,恩达鲁就和他们的追随者在明岛的北边大约四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立了自己的势力,现在还不叫国家,恩达鲁认为自己只是孙愚直的仆人,他要效忠孙愚直一辈子。

    德意志和西班牙的军队也撤回自己的势力范围,静下心来进行自己的开矿、采矿活动,毕竟他们属于商业性质的探险队,不可能一直去打仗。尤其是德意志联邦,他们国内的物资相对贫乏,后世的大型煤矿、铁矿还没有被发现,这里的物资就成了他们最大供给基地,支持国内的近一半需求。

    留下刚果王国和达隆帝国与北欧联军对峙,他们的武器虽然比不北欧联军,但胜在士兵众多,再加上不叫适应当地的气候,还有孙愚直。朱常润哥他们培训了不少军官,因此也可以抵抗住北欧联军的进攻。

    朱有孝并不是不想在南部非洲占据大片的土地,而是确实无法迁徙更多的移民了,再者他还想在非洲给欧洲人挖一个大坑,让他们将更多的军队投入到这里,这里的人口要比北美多多了,而且他还将他们武装起来,目的就是想在这里给欧洲人放血,让他们的财力、武力在这里消耗,因次就预留了这片辽阔的战场,耐心的等待着他们火并的机会。

    一支比利时军队的探险队终于引发了这场战争,在后世的纳米比亚和博茨瓦纳交界的地方发现了钻石。这是一片荒凉的沙漠中的一条干涸的河谷地带,比利时的探险队在这里的小村子里发现了土著进民手里的钻石,刚开始他们用自己携带的商品和他们进行交换,但是后来发现土著居民手里的钻石非常多,他们便偷偷地跟在后面,最终找到了钻石狂的位置,凶残的比利时探险队将土著居民屠杀殆尽,抢占了这座钻石矿,甚至他们都不敢找当地土著人挖矿,自己探险队的成员负责寻找钻石。

    但是这次屠村行动还是有漏网之鱼,有十几个土著居民他们外出狩猎,回来时发现自己的村子被屠杀殆尽,一怒之下,他们就冲进去和比利时人拼命,结果自然不妙,只有一个人活着逃了出来。

    逃得性命的土著人自然不会善罢甘休,他就找到这一带部落的酋长,向他们讲述了掠夺者的残暴行径,请求大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这些入侵者,保卫自己的家园,杀死这些凶残的入侵者,为他们的亲人报仇雪恨,于是这支比利时探险队就悲哀了,在战斗中损失惨重,只好退出了这条河谷。

    也算他们命大,就在他们最危险的时候,一支英格兰的探险队发现了他们的困境,虽然只有不到两百人,但是他们的步枪射速比较高,射程当然要比土著人的弓箭远的多,在他们的帮助下,剩余的比利时探险队员总算是逃出了生天。

    比利时探险队算然损失惨重,但是他们还是将得到的钻石全部带了出来。当然了,就算他们不说出来,英格兰人也会知道他们肯定得到了重贵的东西,不然的话,这些土著人是不会对他们追杀,而且还要将他们全部杀死,可想而知,这些人惹了多大的祸端。

    因为是盟友关系,比利时人也没有隐瞒他们的探险过程,并且将得到的钻石向英格兰人展示,请求他们合作,共同分享这里的钻石资源。并不是比利时人多么高尚,无私共享他们的情报,而是他们的实力太弱了,自己没有能力独享,如果是英格兰人发现的,他们就不会这么干,肯定会封锁消息。

    在这支英格兰探险队中,恰恰就有一个枪械修理师,他本来的目的是跟随探险队确认一下自己工厂里枪械的质量,顺便帮助探险者修理一下枪械。但是当他发现这里有这么多钻石的时候,灵机一动就用手里的工具将一块合适的钻石镶嵌到他的手钻上,使用的效果让他大喜过望,他立刻让英格兰探险队将这些钻石全部买下来,带着这些钻石回到了英格兰。

    钻石的超强硬度出乎意料,枪械师回到英格兰之后,终于研制出了镶嵌了钻石的手钻,这样的手钻使用起来非常好,不但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而且钻出的枪管质量上乘,使得射程比原来提高了一大截,惊喜的枪械师立刻将这一成果向工场主回报,不但得到了巨额奖励,而且获得了工场的股份。

    钻石钻头的使用,使得这个工场的步枪生产效率和质量迅速提高,他们的秘密很快被其他工场发现,于是各种阴谋层出不穷,谜底很快被揭穿,在这个时候的英格兰根本没有什么专利保护,一次钻石很快就成为最重贵的物资。当这一事件被英格兰王室得知时,钻石就成了国家级的战略资源,于是英格兰就开始武装大批军队,他们不再以探险队的组织形式开拓了,而是变成了准备已占领钻石矿为目的了。

    当十几万武装起来的英格兰军队开往非洲南部的时候,北欧其他国家像法兰西王国、挪威、意大利、苏格兰等纷纷关注,这个时代的间谍还不是国家的常备机构,但是商人的信息网络还是非常敏感的,他们经过无数的金钱交易,终于明白了英格兰人的企图,于是也纷纷开始扩充军队,准备去非洲南部分上一杯羹,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要发展就得有强大的军队,这是他们的共识。

    狡猾的英格兰人以出色的商业头脑再次大赚一笔,并不是他们愚笨的让其他国家获得了机密,而是他们有意识的透漏的,凭借着首先开发使用钻石的契机,他们在这次军备竞赛中获得了巨大的利润,各国扩建军队最需要的枪支大部分都是从英格兰的工场里购买的,这个契机还部仅仅是让英格兰获得超额利润这么简单,更让英格兰获得了武器质量上乘的名声,顺便的也为英格兰的其它商品打开了各国的大门。

    资本的原始积累本来就是血腥无比,就凭借这次武器贸易,让英格兰的武器工场获得了海量的资本,再加上国内的大量资本看到了武器生产的诱人前景,于是更多的资金飞速的涌向武器工场,使得英格兰的武器发展获得了极大的进步,从而奠定了英格兰武器和其他工业商品在欧洲的领先地位。

    英格兰人的动作也被德意志和西班牙人发觉,他们是买不到英格兰人的武器的,至于自己制造,那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但是他们还有自己的亲密盟友大明帝国,于是大笔的订单开始向孙愚直发去。

第三百三十三章 钻石战争(二)

    孙愚直早就在明岛储备了海量的武器,这是朱有孝给他交代的,这些出口型的步枪和现在英格兰人制造的步枪基本处于同一水平,枪管的加工水平仅是枪械的一部分,规范的、高质量合格的子弹也是很重要的,毕竟大明帝国在朱有孝的指点下已经有了一定的准备。先前的战争并没有让孙愚直动用太多的库存,现在这些库存武器就开始大量出售了,价格也比以前高了许多,毕竟这些枪支要比以前的更好。

    孙愚直在出售武器的同时,也迅速将这里发生的战事向朱有孝作了汇报,让朱有孝对这场战事做个评估,并知道自己下一步应该怎么行动。孙愚直做事从不逾越,就好比他出使欧洲时,得到了海量的财富,但他还是老老实实向朱有孝作了汇报,让朱有孝做出处理决定。现在他确实没法判断自己应该怎么行动,因为英格兰人出动的军队数量太大了,而且武器也和自己部队装备的差不太多。

    朱有孝的到孙愚直传来的消息后,立刻命令大明的军工厂全力开工,大量制造出口型步枪。根据孙愚直提供的情报,英格兰人的步枪水平已经接近大明帝国的出口型步枪水平。朱有孝就让毕懋康、孙元化二人着手制定新的出口武器标准,按照孙愚直给出的英格兰步枪参数,将出口性步枪的射程设置远三十丈,枪管的质量再提高到可以多发射五百发子弹,射击的准确性、稳定性提高百分是二十,这样的步枪比大明帝国的制式步枪稍微差一点,但是完胜英格兰人的步枪,用来装备西班牙军队或者是德意志联邦军队,就可以完胜英格兰的军队。

    其次是关于恩达鲁部落的问题,孙愚直的意思是赶紧让恩达鲁的部落独立,让他们迅速武装起来抵抗英格兰人将要组织起来的新的联军。朱有孝同意了孙愚直的建议,毕竟恩达鲁属于真正的土著人,让他出面组织土著人军队要比大明帝国自己出面好多了,而且孙愚直还可以继续派出军官培训他们,至于武器供应肯定不会再是免费下去,南非有的是矿物资源,恩达鲁完全可以号召自己的国民开采,这样就不用明岛继续输血了,他们可以自己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在德意志联邦中,魏玛共和国的义务教育做的最好,他们甚至比大明帝国的义务教育实行的还要早,其实朱有孝也是借鉴的魏玛共和国的义务教育制度。统一德意志联邦的格奥尔格*威廉国王自然将这一制度稳定下来,而且在全联邦推广,使得这项制度像在大明一样,一年多的时间,就让打来那个德意志联邦的青壮年脱盲,成为素质相当高的庞大群体,因此当他们装备新式步枪以后,战斗力要比英格兰军队强得多,毕竟他们对武器的适应性更强。

    相对与德意志联邦的军队,西班牙军队就有些差劲了,虽然菲利普三世很有雄心壮志,但是已经僵化的政治体制和他自己的能力有限,军队的训练很难精锐化,战力一般,能和英格兰军队旗鼓相当就不错了。不过他们拥有的最大优势是海军,借鉴大明舰队的成果,他们的海军舰队可以完胜英格兰海军。

    恩达鲁终于在孙愚直的命令下建国了,位置就在明岛以北,然后就迅速向东北方向扩张,军队规模也迅速扩张,早期朱可贞为他培养的基层军官现在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使得他的军队战斗力并没有因为扩张军队而下降,现在他成了仅次于刚果王国和达隆帝国在非洲南部的势力,不过目前土地面积仅限于海岸西侧一带,还没有扩大到后世的整个南非。

    英格兰人的十几万军队,再加上凑到了十几万联军,近三十万人的军队一下子开到了非洲西海岸,而这时的西班牙王国和德意志联邦军队还没有到位,这就让他们的探险队感到压力巨大,他们只好带着居民向达隆帝国和刚果王国的境内撤退,联合两国的军队进行抵抗,但是巨大的数量差距,让他们力不从心,逐渐的丧失了所有地盘。

    庞大的英格兰联军不但军队数量众多,而且跟随军队而来的探险者更多,足足是军队的三倍,他们的目的是挖矿,寻找宝贵的钻石。疯狂的涌入几十万人,让南部非洲的生态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最基本的就是粮食问题。非洲的自然资源还是相当丰富的,但是这些丰富的资源并没有让土著人富足起来,反倒是养成了他们懒惰的习性,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存隔夜粮,今天吃饱就睡,明天的食物明天再说。

    大量的人口进入这个地区以后,欧洲人自然要从土著居民那里获得最基本的食物,这些自己都没有隔夜粮的土著那里有食物送给他们,于是便爆发了激烈的冲突,无论是野外水果采集、还是简单的粮食收割,到野地的动物,这些都成了果腹的食物。土著居民自然打不过凶残的欧洲入侵者,他们开始大量的逃亡。

    对于这种情况,朱有孝早就做好了准备,开往明岛的商船上载满了红薯干和土豆干,新鲜的绝对不能运过去,那样的话很快就会被当地人种植,朱有孝让恩达鲁迅速扩张的计划就会失败。所以当恩达鲁为逃亡到他这里的土著居民免费发放食物的时候,这些土著人自然是感恩不尽,纷纷向恩达鲁表示效忠,一传十,十传百,甚至整部落整部落的土著居民投向恩达鲁部落,让恩达鲁的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巨量的人口。

    二十多万的北欧联军给刚果王国和达隆帝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德意志联邦、西班牙王国的势力也无法自保,他们只能再次联合起来抗击,好在大明帝国的武器源源不断的输送过来,等到德意志联邦、西班牙王国也从本土增援了五六万军队过来,形势才略微稳定下来,形成对峙局面。

    到目前为止,英格兰的北欧联军虽然气势如虹,长驱直入,但是因为德意志联邦、西班牙的探险队刻意避让,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斗,刚果王国和达隆帝国也是保持接触状态,他们更不敢主动发起战争,这样的局面让英格兰的北欧联军感到不可思议,先前他们的作战勇气哪里去了?难道看到自己的军队多了,就吓得连作战勇气都没有了么?

    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刚果王国和达隆帝国他们正在等待明岛孙愚直的反应,包括德意志联邦、西班牙王国的军队都在等待着。去年发生的战争过程,他们还都历历在目,没有明岛大明军队的参与,这场战争很难取得胜利,尤其是英格兰的北欧联军现在的气势正盛,失去了明岛这个主要势力参战,他们心里没有底,万一战败了,像上次的刚果王国一样一溃百里那样,就连翻身的机会都没了。

    孙愚直现在干什么呢?他正坐在明岛的办公室里研究朱有孝的信件呢。朱有孝的意思很有意思,明岛的军队暂且不参与这次战争,先把恩达鲁的部落培养起来再说,这次的战争不需要迅速结束,要让恩达鲁部落在这次战争中壮大起来,而且还要可以控制后世南非的绝大部分地盘,甚至可以让英格兰的北欧联军的沿海一带建立一块殖民地,在这里形成长期的战争局面,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钻石上面,尽可能的让他们放血,削弱他们发展的步伐。

    钻石的作用并不想他们想象的那样大,天然钻石的产量也不像他们预测的那样多,无论是后世的纳米比亚还是加上博茨瓦纳,他们只是占钻石矿的一小部分,只有朱有孝让恩达鲁部落占领的南非地区才是最大的钻石矿区,现在恩达鲁还在积蓄力量。

第三百三十四章 钻石战争(三)

    为了将这场战争的气氛推向**,让各方势力相信钻石的贵重地位,在朱有孝的示意下,孙愚直开始让大明商人高价收购土著居民手里保存的钻石。不但从恩达鲁部落收购,而且还在刚果王国和达隆帝国收购,甚至还派人从欧洲探险者手里收购,给出的收购价格比英格兰王国的价格还要高出一倍。

    疯狂的钻石价格让所有的人都开始变得更加疯狂,包括军队在内的贪婪军官们也加入了寻找钻石的狂潮,甚至不惜互相发生火并,互相在对方的探险队、采矿队里安插密探,局面越来月混乱,英格兰的北欧联军开始出现了内讧的现象。

    为了保证有足够的地方可以寻找到钻石,或者说保证联军的稳定,英格兰王国的军队司令官只好下达四处出击,谁占领的地方谁受益,别人不得越界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北欧联军原来的铁板一块,逐渐变成了四分五裂,各自为政,都在自己的地盘上拼命寻找钻石,企图一夜暴富。

    恩达鲁很高兴自己的势力日渐扩大,他也明白就凭自己的能力根本不足以拥有这样庞大的势力,除了安排一些部落事情以外,恩达鲁就和孙愚直在一起呆着,他害怕孙愚直有朝一日不管他了,让后再变成一个穷光蛋,就连军队的指挥权他都完全交给了朱可贞,总之就是一个名义上的国王。

    孙愚直可不敢违背朱有孝的意思,看到恩达鲁跟屁虫的样子很是无奈,为了培养他的领导国家能力,就将自己的知识和大明国家治理的观念向他教导,而且还让他自己建立了一所学校,这所学校就像大明的官吏学校,专门为以后的国家培养管理人员。毕竟孙愚直不可能一直扶着他走路,就算是培养一个打手,也要让他自己具备动手的能力。

    孙愚直的努力很快就起到了效果,恩达鲁刻苦的学习这些完全不同于以前的东西,除了打仗以外还有治理国家的理念。孙愚直清楚的向他讲明了自己的观点,治理国家以后就完全依靠他自己,明岛的安全还要靠恩达鲁的国家来保护,毕竟这里的大明本土移民很少,也不可能再过来更多的人,需要依靠这里的土著居民自己更加强大。

    朱可贞的特种部队再次出动了,不过这次和上次不一样,他们不再是自己直接战斗,而是每三人带领一支本土士兵队伍行动。三人的分工明确,一人负责情报工作,一人负责指挥士兵突击行动,另一人则负责后勤补给,他们手把手的向这些士兵传授自己的作战经验,以但这些人可以独立完成任务,他们就出师了,他们就可以退出这支队伍,继续**下一支队伍,慢慢的将本地士兵培养成精锐士兵。

    对于有些分裂的北欧联军阵营,这些特种部队士兵选择的第一个打击对象是比利时的军队,因为在安特卫普城是一个钻石加工集散地,而比利时的探险队是第一个对土著居民进行屠杀的国家,土著居民认为就是他们挑起了这场战争,在这种气氛下,可以调动他们最大的作战积极性,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战斗技巧,等这些士兵成长起来后,可以在对付更加精锐的英格兰士兵时,减少伤亡。

    李文浩是一支队伍的负责人,他的助手李文彬、李文亮是他的同村的同族兄弟,他们从小就是要好的朋友,配合非常默契,然后带着成为将军梦的理想,同时参加了孙愚直的特种部队培训。由于在大明提倡练武,他们从少年时代就醉心于家族的传统武功,三人身手不凡,获得了朱可贞的认可,迅速成为特种部队的优秀士兵。

    今天他们的任务是袭击一个比利时探险队营地,据可靠情报,这支探险队找到了一处钻石矿脉,收获了价值不菲的钻石。李文浩他们的目标是零伤亡的情况下将这个营地清除,缴获这批钻石。天色将晚的时候,李文浩带着这支只有十八人的队伍出发了,在本地士兵的引领下,他们迅速的向三十里外的比利时探险队营地摸去。

    这支队伍经过短短三个月的训练,许多作战技巧还有些生涩,李文浩他们一边行军,一边纠正他们不规范的动作,比如行军的步伐,如何轻起轻放,尽量减小声音,面对突发情况如何做出最快的规避,遇到了陷阱时,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拆除等。轻装行军的速度非常快,三十里的路程他们只用了一个时辰就赶到了目的地,然后开始稍做休息,恢复体力。

    这是一个利用小村庄旧址改建的探险营地,小村地处一个山根下,北面面是一座大山,从山里流出的一条泉水形成了一条小河,小河经过改造之后,便成了护卫村庄的天然屏障。一座小木桥是唯一进入村庄的通口,小桥的北侧设有一个堡垒,里面有哨兵驻守。从背面的山上进入小村的可能性很小,只能通过小木桥进入,这是唯一的麻烦。根据情报提供这支探险队一共有五十人的军队,一百多人的挖矿探险者,还有数量不明的本地居民被强制挖矿。

    小村的南面是这条小河在洪水爆发时冲击出的河床,就是在这片河床的沙滩里发现了钻石的痕迹,比利时人就沿着这条河床找到了矿脉,为了保证探险队的安全,独自占有矿脉,他们清除了附近的土著居民,将年轻人抓起来挖矿,其余的都屠杀殆尽。

    现在李文浩他们就隐藏在河床的斜坡下面,经过简短的协商,李文彬带着两名士兵前出侦查。漆黑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接着天空中微微的星光,李文彬和两名士兵悄悄的摸到了木桥边上。在这个普遍存在夜盲的年代里,这些特种士兵却克服了这种通病,他们服用了大明帝国特有的处方的中药,再加上补充大量蔬菜,他们就可以凭借微弱的星光来隐蔽行军和行动,这一点就是夜晚战斗的巨大优势。

    轻轻的滑进小河的水中,慢慢的游到对岸,三个人互相配合爬上河岸。李文彬带头摸到了哨兵旁边,然后向两个士兵做了一个手势,自己单独对付一个哨兵,两名士兵一起对付一个。

    李文彬在漆黑的夜色掩护下渐渐接近哨兵,突然间身体暴起,左手掩住哨兵的嘴巴,右手的匕首抹向他的咽喉,动作干净利索,哨兵被悄无声息的清除了,另一个哨兵也被两名士兵同时解决。

    不知道哨楼里面有几个士兵,李文彬也不敢大意,让两名士兵站在刚才士兵的位置,他自己摸到了哨楼的窗口下,从口袋中取出军中特制的**,利用携带的竹管慢慢的将一股细烟吹进哨楼内。

    大约过了一刻钟的时间,哨楼里面没有任何动静,三人一起打开哨楼的小门。进入哨楼一看,之间两层的哨楼里面躺着十几个士兵,一个个睡的向死狗一般。没有任何犹豫,三人开始了行动,掩住嘴巴,然后用匕首切断他们的喉咙,动作非常娴熟。

    在哨楼的南窗,李文彬用红布蒙住点燃的油灯,向着河床方向晃了几下。看到了信号,李文浩知道他们已经完成了任务,一挥手就带着士兵迅速的冲到河岸上,通过木桥后就和李文彬在哨楼里会合了。

    十八人小队静静的进入这个村庄,按照前期的情报,他们再次分成三只小队,分别向预定的目标摸去。利用同样的办法,先释放**,让沉睡中的比利时士兵陷入昏睡状态,再摸进屋内将他们抹喉,整个过程没有发生一点差错,任务完成的非常圆满。

第三百三十五章 钻石战争(四)

    完成清楚士兵的行动以后,接下来就准备解救被关押的劳工了。但是李文浩感觉好像有些异常,因为他突然间发现厨房里的餐具数量似乎很多,不像四五十人吃饭的样子,感觉应该是有更多的人,但是他们在那里呢?任务好像发生了变化。

    李文浩赶紧让大家集合,准备应付可能意外发生的情况,毕竟是特种部队,他们的谨慎还是起到了应有的作用,还没等他们行动,外面就开始乱了起来,恐惧的惊叫声传了过来,有两个比利时士兵大喊着冲进了小院,呼叫敌袭。

    两名士兵迅速冲向大呼大叫比利时士兵,在对方猝不及防的情况下抹掉脖子,但是时间已经晚了,这两名比利时士兵的呼叫已经引起了动静,四面都是乱喊乱叫的声音,隐隐有不少小院里出现了比利时士兵,他们慌乱的冲出自己的驻地,向李文浩他们所在的小院奔跑过来,毕竟这里使他们的指挥点。

    李文浩看到突发情况并没有慌乱,他迅速命令一半士兵跟随李文彬趁乱冲出小院,隐藏在街道的两边,借着夜色的掩护,对冲过来的比利时士兵进行暗杀,另一方面将小院里的衣服被褥之类的东西浇上油脂,点燃后直接丢到小街上照明,让这些比利时士兵处于明处,自己的士兵在暗处射击。

    李文浩的战术相当不错,在小街上的李文彬小队每两人一组,一个负责堵嘴巴,一个负责割喉,单个冲过来的士兵纷纷倒在地上,连一点声音都发不出来。而在正面小院的围墙上,这几个士兵趴在上面射击,跑在街道上的比利时士兵都在明处,结果让这些士兵像点名一样被一个个击毙。

    慌乱的比利时士兵失去了军官的指挥,再加上大量的战友不停地倒在地上,而且还看不到袭击他们的对手,这就让他们的心里上产生了严重的绝望。在死亡大约三分之一的士兵以后,就再也没有人向这个小院子冲来,而是开始在小村里到处乱窜。

    小街上的衣服被褥燃烧殆尽,李文浩也带着士兵摸出小院,分出三名士兵跑到哨楼里封锁住退路,其余的士兵就开启了自由击杀战术。这个战法很简单有效,比利时士兵没有组织,战术混乱,而李文浩的特战小队最擅长的就是浑水摸鱼,所以战术效果非常好,杀人的效率相当高,而且动静比刚才还小。

    经过大概半个时辰的袭击,比利时士兵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他们开始逃跑了,在村子里太危险了,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就会出现敌人,有时候自己身边的战友就莫明其妙的失踪了,有时候还可以看到前面的战友被突然出现的敌人一刀抹喉。这样的事情太可怕了,他们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遇见了魔鬼,要不然敌人为什么杀人的时候没有一点声音。

    当一些比利时士兵产生这样的心里时,很快的就被传染了,他们都拼命的想离开这个令人恐怖的地方,不约而同的冲向了唯一的出路,就是那个小木桥。看到比利时士兵要跑了,李文浩赶紧再派出三名士兵支援守卫哨楼的那三个人,其余的士兵就尾随在后面继续袭击,让这些比利时士兵向小木桥那里集中,免得出现漏网之鱼,一定要全部歼灭。

    李文浩出击的时候是凌晨,现在天色开始微明,比利时士兵也开始可以看见隐隐绰绰的袭击者了,可惜的是他们已经没有几个人了,被堵在哨楼前面,他们无论如何无法冲到小木桥上面,绝望的他们早就举起了白旗,不过特种作战士兵没有接受俘虏的习惯,他们还是被一个个击毙,连一个活口都没有留下。

    战斗结束以后,李文浩他们才有机会去解救那些劳工,还真是不少人在这里被关押,大约有三百多人。这些被强迫挖矿的劳工释放出来,懂得当地语言的士兵者才有机会向他们了解情况。原来这里确实只有四五十名比利时士兵,再加上探险队的武装人员也不超过一百人,但是就在昨天傍晚的时候,又来了一支收购钻石的队伍,他们却有一百多人。

    顺利的完成任务,这并不标志着没有问题,这次任务中出现意外情况也是好事。李文浩将队伍集合起来,然后开始总结这次战斗的得失。首先是情报有误,这个小村子的敌人人数没有搞清楚,其次是敌人的营地部署不清楚,没有在第一时间里将敌人全部解决,最终形成混战,虽然仅仅是给自己制造了一些麻烦,并没有造成伤亡,但这只是运气好而已,下一次就不一定会有这样好的运气。

    李文浩首先是检讨自己的过失,进入作战区域以后,第一个就应该是再次派出侦查士兵前出,将当前的情况与已有的情报核实对比,自己这一点没有做。其次是在指挥上应该更紧凑一些,提前布置好应付各种突发情况的计划,一定要有应付突发情况的预案,这样才不至于在突发事情是手忙脚乱。

    在这些土著士兵看来,这完全是一次完美的袭击,没想到教官竟然还可以找到几条自己想不到的失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简直就是鸡蛋里面挑骨头,但是李文浩就是这样严肃的向他们提出了整顿要求,以后作战必须要准备几套预案,不能临时再想办法,万一决策失误,就可能造成士兵死亡,甚至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毕竟特种士兵执行的都是极度危险任务,这次仅仅是相当于一次实战演习。

    其实这些错误都是李文浩故意造成的,毕竟这些土著士兵训练的时间很短,大明帝国的特种士兵也不可能一直呆在这里培训他们,只能在这些战斗强度不高的战场上用实战提高他们的战斗技巧和生存能力,比如这次战斗没有进行小组战术分配,正常来说应该有专门的狙击小组,突击小组,火力掩护小组,但是这次仅仅是混合出击,省略了这些步骤。

    出现这些意外情况,也基本上符合李文浩的意料,他就是想利用意外情况提高这些士兵的应急能力,接下来李文浩就将这些特种作战的模式向这些土著士兵讲授,各种作战小组的战术应用,各种突发情况的如何应变,如何提高袭击的突然性,甚至在作战任务失败时如何有序的撤退等。

    这些本土士兵像看待自家的神灵一样的目光,崇拜的望着李文浩他们兄弟三个,原来还可以这样打仗,还能这样打仗,而且还会有比今天更加顺利的作战方式,不能说他们心里有多自卑,只能说他们心理上对大明帝国的士兵产生了一种崇拜的意识,这种崇拜心里一直高悬在他们头顶。李文浩他们完成任务以后,回到训练营地继续对士兵进行针对性训练。

    在这场混乱的战争中,向李文浩这样的小队有十几支,小队中的大明帝国的教官们都差不多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每次任务完成后都进行作战总结,然后再次加强训练,让这些本土居民士兵沉浸在痛苦而又快乐的矛盾中,每次作战以后,他们都感觉受益匪浅,但是在总结经验教训以后,又觉得自己还可以继续强大一些,再次投入更加严酷的训练。

    大明帝国士兵严酷的训练和层出不穷的策略手段,让这些本土特种士兵产生了一种高不可测的印象,在以后多年的生活里,他们每次提到大明帝国的教官时,都有一种无比崇敬的心里,甚至当发生部落叛乱时,只要出现大明帝国的教官,所有的特种士兵就会放下手中的武器,或者是直接反水,听从教官的命令。这样的现象只能说是一种奇迹,不过这种奇迹是大明帝**人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换来的。

    孙愚直的特种小队这种骚扰战法让英格兰为首的北欧联军吃尽了苦头。因为得到了当地土著居民的支持,特种小队的情报来源非常丰富,使得联军的各部损失惨重,凡是钻石矿的钻石需要集中运回的时候,总会受到袭击。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联军只好再次集中起来,准备进行大范围的围剿行动。

第三百三十六章 钻石战争(五)

    朱可贞的特种小队频繁的出动作战,让英格兰的北欧联军损失惨重,而自身又在行动中获得了极大的利益,既锻炼了队伍,还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大量的钻石收入囊中,为恩达鲁部落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特种士兵的战斗力得到了提高,再加上手中的武器得到了更新换代,所以他们让英格兰联军决定要对这些特种士兵采取清剿行动了。

    就在英格兰联军准备进行清剿行动时,朱可贞已经得到了情报。经过研究,孙愚直感觉朱可贞的特种小队的行动需要改变地点,最起码不要在恩达鲁部落附近再频繁行动了,一部分开往刚果王国的边界,另一部分开往达隆帝国边界,他们不是打算等明岛军队首先出击吗?明岛也可以让他们先消耗英格兰联军一番。因为朱有孝的策略是进行长期的消耗战,孙愚直不能进行决战,将英格兰联军驱逐出去,也不能让他们自由发展,他需要想法控制战争的范围和时间。

    因为李文浩的表现非常突出,他得到了朱可贞的重点培养,现在他被授予领导一支部队的资格。孙愚直打算第一步行动从刚果王国开始,因为相对于达隆帝国来说,刚果王国的实力要更强一些,特种部队在那里开展行动更加安全一些。

    没有和刚果王国的国王佩德罗二世商量,李文浩带着四百多人的特种作战大队出发了,他们乘坐着两艘明岛提供的武装商船,悄悄的驶向刚果河的入海口,然后从这里登陆,进入了刚果王国的境内。

    在这两艘武装商船上,一艘是载人的,另一艘全部是武器装备,特种作战需要的不仅是优秀的士兵,他们的装备更是强大,而且需求数量更多,他们需要建立一个基地。开阔的刚果河口为他们提供了方便,他们选择了一处可以方便进入而且还比较隐蔽的小岛,经过简短的时间,在这里建立了临时营地。

    武装商船返回明岛,他们将继续以商船运输的名义来回,目的是为这个基地不断输送物资,让李文浩的特种大队保持有持续的作战能力,毕竟这里无法生产他们必须的武器弹药以及各种特种作战需要的装备,而商船可以凭借经商的身份掩护,在没有和大明帝国撕破脸以前,任何国家还是不敢主动对大明帝国的武装商船动手的,在他们眼里明岛只是大明帝国的一个商人势力,而悬挂大明帝国旗帜的武装商船则是大明帝国的活动领土,就像后世的米国的航空母舰。

    孙愚直和朱可贞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地方作为突破口呢?因为这块地方是一个非常混乱的区域。它的北侧是罗安哥王国控制的地区,南面则是被英格兰联军占据的刚果王国的土地,东侧是刚果王国、德意志联邦、西班牙王国势力交错的地方。

    这里复杂的政治、军事势力为李文浩他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掩护,他们可以在这里趁机浑水摸鱼,将各方势力搅和的更加混乱,让英格兰联军失去围剿的目标,让他们摸不准到底是谁在袭击。

    李文浩首先选择的是袭击比利时王国、苏格兰王国、意大利王国等一些兵力比较少的钻石矿区,除了可以获得钻石以外,还解救出大量的黑人矿工,让后再从这些矿工中挑选出来一些体力强壮的人,简单的将他们训练一下,让他们有一些自保的能力,发给他们击发枪,让这些人留在小岛基地,除了保护基地的安全以外,还可以让他们恢复体力,等待下一步行动。

    李文浩他们频繁出击,将后世的安哥拉地区搅和得鸡飞狗跳,让英格兰为首的联军有些摸不着头脑,本来他们在这里已经占尽了优势,可以把这里大作后勤基地了,但是现在的混乱让他们不敢掉以轻心,只好把兵力再次收缩回来,准备围剿李文浩。

    看到初步的目标达到,李文浩就开始袭击军营,然后就向刚果王国和德意志联邦和西班牙王国的军队附近吸引。本来有些站住脚的这三方势力这时又紧张起来,大规模的战斗虽然没有,小规模的战斗却频繁发生,逐渐的向大规模的战役方向发展。

    无论是刚果王国还是德意志联邦、西班牙王国的军队,他们都很纳闷,本来不是自己的军队袭击了英格兰联军,但是这些联军士兵却总是将目标对准自己,到底这股制造混乱的势力是哪一方的人马呢?本来英格兰联军的注意力已经集中在恩达鲁部落上了,但是这里频繁发生的袭击将目标又拖了回来。没有办法只好战斗,好在德意志联邦和西班牙王国又从国内给补充了一些士兵,还是可以一战的。

    就在英格兰联军和刚果王国境内的三方联军酝酿大战的时候,情况又突然发生了变化,英格兰联军在罗安哥王国境内的一处基地突然间受到袭击,这里存放着联军的大量物资,是准备用来进行下一步将要开始的大战的,但是这次袭击却让战争准备大打折扣,不得不暂停下来,继续补充物资。

    愤怒的英格兰联军又一次被成功的转移了目标,他们将作战对象转向了罗安哥王国,他们认为这次是罗安哥王国的军队袭击了他们的基地,因为这次他们清楚的发现,自己基地的全是土著的黑人士兵,不但将基地摧毁,而且还将那里的枪械、粮食全部运走,这是土著居民的一贯作风,他们的物资太贫乏,不会放过一点值钱有用的东西。

    三万多人的法兰西、意大利军队以强大的阵势向罗安哥王国压去。其实他们早就垂涎这块土地了,只不过找不到借口,而且还要深入内地,以前军队还少,顾不上占领,现在有了大批军队,再加上他们也眼红英格兰的实力强大,占据了大量的钻石矿,甚至连比利时的探险队都有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这里虽然没有钻石矿,但是却有上好的奥库梅木和奥齐戈木,还有品位非常高的铁矿,让人很是眼红。

    奥库梅木是上好的家具用材,奥库梅木材呈浅粉红色,带有漂亮的纹理,散发着浓郁的芳香气味,木质轻而软硬适中,具有防蛀、防水的性能,当地非洲人把它称之为“树中之王”。 由于奥库梅木具有上述特点,用途很广,非常适合于制造薄木板和镶嵌木材,在工业上有着多种用场。用这种木材制成的家俱,表面光滑,花纹美观,坚实耐用,涂上清漆后,自然地呈透亮的棕红色,市场上的畅销货。

    而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大量的铁矿被发现和开采,市场上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相对于英格兰王国丰富的煤炭和铁矿,法兰西和意大利就差了很多,因此这两国的军队组成了联军,包揽了这次作战任务,不缺乏这些物资的英格兰王国也乐得送他们一个人情,让他们去夺取这块地方,自己也可以趁机休整一下,更好的做好对刚果王国三方军队的作战准备,为下一步行动做好充分准备。

    不知道为什么会招来欧洲人大规模入侵的罗安哥王国,现在是欲哭无泪,自己有没有招惹任何人,就算是欧洲人在沿海地区欺负自己的那些小酋长国兄弟,因为实力不济,自己也只好眼看着不敢做声。那些小酋长国本来都是自己的小弟,多少年来一直给自己进贡,直到欧洲人过来,将他们打得服服帖帖,自己也无可奈何。但是现在他们有直接将目标对准了自己,这可如何是好啊?

    讨伐罗安哥王国的文牍已经送到了国王的手中,要么接受战争,要么就将奥果韦河以南地区的土地送给联军,这两项只能选择一项,罗安哥王国国王真是欲哭无泪,这真的是很难选择,打起来可能亡国,不打割让土地以后,国势渐微,最后还得亡国。

第三百三十七章 钻石战争(六)

    其实李文浩刚到这里的时候,并没有打算谋取这块土地,但是当他发现这里拥有丰盛的奥库梅木、奥齐戈木和品质非常高的铁矿时,这才动了心思。俗话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就是这个道理。法兰西、意大利想中了这里的东西,商品经济已经非常发达的的大明军人自然也会知道这些东西的价值,罗安哥王国这次是肯定要被割肉了。

    法兰西、意大利联军已经深入到罗安哥王国内地,在他们的火器面前,罗安哥王国的军队几乎没有抵抗的能力,他们还处在弓箭、长矛、大刀的原始装备状态,而且战术思想落后,如何能够抵挡住这些如狼似虎的联军呢?很快的就连首都也被包围了。

    第二张通牒被送到了国王手中,不再是要求他们仅仅是割让奥果韦河以南的土地了,而是命令他们立刻投降,否则将会在破城之后鸡犬不留,直接屠城,那样所有的一切就全部是联军的了,联军的胃口越来越大,他们想彻底控制罗安哥王国了。

    罗安哥国王现在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自己已经很委屈的接受了入侵者的条件了,他们还在灼灼逼人,兵临都城不说,还要屠城,这他妈谁能接受这样的条件?可是自己还有别的选择吗?要么投降,要么赔上全城居民的性命,在强大的联军面前,他的军队弱不禁风,根本就无法进行抵抗。

    就在罗安哥国王心急如焚、准备投降或者弃城逃走的时候,一个大臣过来告诉他,有一伙人打算帮助国王击退这些法兰西、意大利的入侵者,请国王见他们一下,同时他们也提出了一些合作条件,请国王考虑,两者之间选择更好的一方。

    好像看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罗安哥国王似乎看到了希望,最起码这也是一次机会,就算是结果再坏,也不过是亡国,有一丝机会他也不舍得放过。于是,李文浩他们派出的试着就进入了国王的客厅,开始进行谈判。

    说是谈判,其实是递过一份文件。李文浩的要求比联军的条件稍微好一些,条件是获得奥果韦河以南的土地,但是可以将刚果河作为公共河道,让罗安哥王国自由通航,另外就是免费支援他们两万支击发枪和相应的子弹,让他们以后可以有一定的自保能力,还可以向其他地方进行扩张。

    罗安哥国王看看这条件要比联军的稍微好一点,反正是破罐子了,水把它摔坏都一样,也许他们两败俱伤的时候还可以获得一点好处,便痛快的答应了这个条件,前提是尽快击败入侵的联军。

    李文浩收到回复后,立刻就展开行动。因为这场战争就是李文浩他们故意挑动起来的,他的军队时刻跟随的联军的后面,各种作战计划早就制定出来,根本就不用再费心研究,甚至部队早就就位,单等着谈判的结果了。

    二百多人的特战士兵趁着夜晚摸进联军的指挥部,然后就是血腥的屠杀,将军官们全部杀死在指挥部里面,而且还没有惊动周围的士兵。在现在的时代,特种士兵的斩首战术效果非常惊人,而且联军的指挥官们根本就想不到会有这样的战术,他们的防范意识不是太差,而是就没有这种意识,因此李文浩他们的成功是必然的结果。

    凌晨时分,罗安哥国王得到了李文浩的通知,一旦城外响起炮声,希望他们尽快发动反击,如果他们行动慢了,那么最后的战利品就内有他们什么事了,也许会被李文浩他们出售给别人,让他们赶快做好反击准备,免得错失良机。

    天色微明的时候,李文浩的炮兵也已经就位,因为再早的话炮兵无法看清联军各部的位置,李文浩就选择了这个时间点。首先遭到打击的是联军的粮食补给处,一排排炮弹飞向那里,联军的粮食补给点立刻处于一片火海之中,这些炮弹里面不仅有普通炮弹,还有不少***,熊熊的大火将粮食和其他物资都给点燃了,烧得联军心惊胆颤。

    在目前的时候,粮食就是联军的生命,看到粮食补给点燃起大火,士兵们不约而同的就冲向了大火,企图扑灭大火,将粮食抢救出来。不但粮食补给点附近的士兵过来了,就连军营四周的士兵也都跑了过来,但是在没有军官的指挥下,人数再多也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只能让场面显得更乱。

    李文浩让士兵们稍微将炮火停歇了了一会,使得更多的士兵涌到大火附近,等到那里的联军士兵都挤成堆了,迫击炮再次开始射击,而且是全面覆盖式发射,致使联军士兵死伤惨重,再加上这么长时间看不到军官出来维持秩序,联军士兵开始四处逃窜起来。

    响亮的号角吹起,罗安哥王国都城的士兵冲了出来,虽然他们的战斗力有限,但在这种混乱的场面下,法兰西、意大利的士兵仍然无法抵挡,溃败最终不可避免,损失自然惨重。

    失去军官的指挥,联军士兵就像没头的苍蝇,他们唯一的目标就是逃跑,但是他们在这个陌生的地方那里能比过这些土著士兵呢?兵败如山倒就是说的现在的情况。罗安哥王国士兵这次可是出气了,他们拼了命的追赶,最终竟然没有一个联军士兵逃回,除了极少数逃进深山老林被猛兽吃掉,其他的全部被杀死。罗安哥士兵太狠这些联军士兵了,根本就不留俘虏,杀死后还不解恨,里面的不少食人族部落士兵竟然还把一些尸体吃掉,让李文浩都看得心惊。

    战争胜利了,罗安哥国王履行了自己的合同,将协议的土地以正式文书的形式交给了李文浩,而李文浩不仅送给他约定的击发枪和子弹,还把所有在战场缴获的的武器都送给了他们,这些武器自然不如李文浩的法眼,就算做是顺水人情了。如果仅仅是这样,在罗安哥国王眼里还觉得吃亏,毕竟他还是失去了不少土地,但接下来他就高兴了。

    李文浩向罗安哥国王提出建议,为了让罗安哥王国更加强大起来,自己可以为罗安哥王国的士兵提供训练的机会,如果他们愿意的话,可以训练三个月,甚至还可以合作,将奥果韦河北侧的土地帮罗安哥王国抢夺回来,帮助罗安哥王国成为这一带最强的国家,这是一个巨大的诱惑,让任何人都会心动。

    在后来合作中,李文浩获得了后世加蓬的全部地方,而罗安哥王国则是不断向北开拓,获得了比割让土地大三倍的的土地,这也算补偿了被伤害的心灵,可以给臣民们一个交代,满足了虚荣心理。

    李文浩帮助罗安哥王国取得了首都保卫战的胜利,又合法的得到了一块领地,还和罗安哥王国结成了亲密合作关系,后方就彻底稳固了。而失去了法兰西、意大利这三万联军的英格兰联军还不知道这件事,他们还在和刚果王国和德意志联邦、西班牙王国的军队对峙,小摩擦不断发生。

    狡猾的李文浩再次成了搅屎棍,他让自己的特种士兵分成数只,不断的向英格兰联军发动袭击,而且袭击完之后就逃向刚果王国的军营方面,让追击的的联军士兵以为又是刚果王国的军队挑衅了,结果双方再次发生混战,规模开始不断升级,最终形成大战、混战,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数年。

    借着这个混乱的时候,李文浩趁机稳定自己的后方,招募土著士兵,发展这里的经济。当混战结束的时候,他们已经成了这里一个最强大的地方势力,无论是英格兰联军还是刚果王国、罗安哥王国都成了他的合作伙伴,武器和物资的交易成为连接他们的纽带,让孙愚直的目的完全达到。

第三百三十八章 钻石战争(七)

    在李文浩出征刚果河口的时候,朱可贞则是亲自带领一部特种士兵来到了达隆帝国和恩达鲁部落的交界处,朱可贞和李文浩的任务不一样,李文浩的任务是搅乱英格兰联军的后方,让他们无法发动对恩达鲁部落的攻击,朱可贞的任务是让恩达鲁部落迅速强大起来,所以他们采取的战斗方式也不一样。

    达隆帝国经历过和英格兰联军的战争,他们非常清楚对方的战斗力要比自己强很多,但是相比于明岛的军队又差很多,因此达隆帝国的雅拉*纳维吉皇帝就很光棍的把军队指挥权交给了朱可贞,他的这个举动让朱可贞感到很无语,自己本来是不打算展开大规模战争行动的,但是现在掌握着两支军队的大权,他又不得不进行一些大一点的战争。

    孙愚直也是觉得雅拉*纳维吉这家伙比较狡猾,想想可能是达隆帝国觉得自己的实力要比刚果王国弱一些,他们接受了刚果王国的教训,主动把军队交给朱可贞应该是害怕损失太大,尤其是刚果王国的那次大败,达隆帝国可是损失不起,也就让朱可贞接受了这个军权,并告诉他自由发挥吧,尽量扩大达隆帝国和恩达鲁部落的地盘,抑制英格兰联军的扩张。

    得到了孙愚直的许可,朱可贞就带领军队开始行动。首先他是让特种部队停止出击,暂停了对英格兰联军的频繁袭击,只是让他们分成数只小队进行侦查,将这一片的地形绘制成一张精确的地图,这张地图不但包括地理情况,还包括了各种资源分布。

    这个侦查的过程相对来说比较缓慢,朱可贞也不着急,他的目的是想通过这份比较详细的地图来确定将来的势力划分,让恩达鲁部落占据最好的土地和矿产资源,其次是让达隆帝国的势力也扩大到可以和刚果王国差不多,可以独自作战。

    经过细致的侦查,士兵们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这里的地形地貌相当复杂,既有密布的河流,还有荒凉的沙漠地带,再加上无数的小部落。好在朱可贞的士兵素质比较高,而且他们的装备先进,后勤物资补充完善,可以利用自己的东西赠送给土著居民,以此获得他们的好感,还有就是达隆帝国的密切配合,终于将这个任务完成,接下来就开始准备给英格兰联军一个打得教训,让他们消停一下。

    在马翁地区一带,朱可贞建立了一个基地,虽然这里的位置相对沿海一带不太适合运输,交通有些不便,但是这里的地形非常适合朱可贞目前一仗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里背靠密林、沼泽,面对浩瀚的沙漠,两侧拥有高山密林,如果将英格兰联军吸引到这里,给他们一个深刻的教训还是不错的。

    定下计策以后,朱可贞就让土著居民不断释放出这里拥有大型的矿脉,然后就是让探险队开始频繁出现在附近的丛林和山涧,继而不断宣布找到了金矿、铜矿,还有偶尔展示一下巨钻等,让北欧的探险队感到非常羡慕,进而产生强烈的占有**。

    为了让计划进行的更加顺利,朱可贞再次出动特种部队,他们不是主动出击袭击,而是在这一带守株待兔,将企图进入这里的探险队清理出去。毕竟这一带地区广阔,特种部队不可能全部封闭,因此也有不少探险队获得了不少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里面既有确实准确的矿产分布,也有朱可贞故意制造出来的虚假情报,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那些怀有贪念的探险队们心里痒痒的,跃跃欲试,鼓动联军们向这里开进,甚至为此不惜夸大了情报。

    在马翁西部的一个干涸的河谷里面,一支探险队终于有了收获,从大山里爆发的雨季洪水冲出了一些微量的钻石和金沙,当他们发现这些钻石和金沙的时候,终于认为这里确实拥有丰富的矿脉,最终下定了控制这个地区的决心。

    雨季过后就是旱季,但是现在还有丰盛的水源供探险队和军队使用,将近五六万的军队和数量更多的探险者开始向这个河谷地区用来,甚至他们为了自己的势力膨胀,还故意夸大了这里的黄金、钻石满地都是,好像一夜之间就可以暴富一般,一时间这里变成了疯狂的淘金者乐园。

    朱可贞的聚歼目的快要达到了,但是他仍然没有出击,现在还是水源比较丰盛的时候,距离酷热的旱季极点还有一段时间,要想让这些贪婪的北欧人得到一个记忆深刻的教训,就得把他们彻底的埋葬在这里,这还需要一个时机,朱可贞默默的等待着。

    本来人口稀少的河谷地区一下子涌来十几万人口,就是再多的资源也会紧张起来,在刚开始的时候,还不会出现多少问题,但是随着旱季的逐渐开始,慢慢的情况就变得严重起来,首先是食物开始匮乏,深入内地以后,本来就非常不容易运输过来的粮食显得更加短缺,再加上朱可贞的特战小队开始骚扰袭击,又加重了这个危机。其次是水源危机,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每年到了旱季,都会发生这种情况,而现在因为大量的探险者涌入,让缺水现象更加严重起来。

    物资的匮乏,尤其是生活必须的粮食和水源,这简直让人发狂,于是为了争夺有限的物资,探险者们先是四处抢夺土著居民,但是朱可贞早就做好了坚壁清野的工作,土著居民们也很配合,这让他们收获甚微,仅仅是得到了一些残羹冷炙,还要不断受到朱可贞特种部队的袭击,伤亡惨重。

    堪堪旱季已经正式到来,无论是联军还是跟随他们一起来的冒险者终于感到的威胁,水源、食物、药品开始极度短缺,非战斗减员严重,周围的土著居民也都不知道藏到哪里去了,再想从他们那里抢到补给是没有指望了,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收缩到河床一带,企图在河床上挖井找水,另一方面是赶紧催促后面的基地补充物资,想尽办法也要度过这个旱季。

    朱可贞等待的就是这个机会,他将所有能够调动的军队集中起来,又把所有的大小迫击炮集中起来,再动员起来附近地区被骚扰了很长时间的土著居民,让他们一起参战,虽然他们的战斗力不行,但是胜在人多,可以造成极大的声势,让联军和冒险者惊慌失措,给进攻提供便利。

    好不容易凑起来的粮食刚下锅,人们一个个眼巴巴的看着大锅。就在联军准备吃早饭的时候,一排排炮弹从他们身边炸开,做饭的大锅也被炸上了天。突然的袭击然联军士兵们惊慌失措,一个个像没头的苍蝇乱窜起来。好容易有军官清醒过来打算整顿下秩序,进行一下抵抗,朱可贞的特种部队已经冲了过来,迅速的将刚刚有些抱成团的小队冲散。

    再接下来就更乱了,大量的达隆帝国士兵和土著居民也都趁势冲了过来。可怜这些联军士兵连早饭都没能吃,身上那来的力气呀,被这些人冲击的晕头转向,就算是想逃跑都找不到方向了。

    最终战斗的结果很悲惨,联军士兵和那些冒险者全部被歼灭,一个都没能逃走,土著居民这次可是解恨了,三五个人逮住一个联军士兵狠命的揍,光打死还不算完,将他们的衣服扒得精光,所有的东西也被抢的一干二净,连一个活口都没有留下。

    南北两面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孙愚直这才收兵。李文浩那里任其自由发展,朱可贞的部队将明军教官召集会明岛,剩下的交给了恩达鲁,让其继续骚扰英格兰联军的活动,顺便锻炼队伍和发展他的领地。

    稳定下局势以后,孙愚直就不再继续让朱可贞行动了,将明岛周围将强扩张,原来的地盘还是有些小,为了以后的长期打算,孙愚直让朱可贞自己的队伍在扩大一些,免得以后发生战争时吃亏,虽然恩达鲁不会背叛,但是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最保险。

第三百三十九章 小冰川时代的威胁

    朱有孝一直担心的小冰川时代终于到来,自从天启八年的春天开始,老天爷就一直没有下雨,严重的干旱灾害发生了,而且旱灾的范围要比历史上更为广泛,整个长江以北地区都处在旱灾的范围。

    虽然朱有孝早就让各地做好预防灾害的准备,但是已经过了好几年温饱日子的官员和老百姓还是内有把这事放在心上。按照朱有孝的计划,每一家最起码要准备有一年的余粮,这一点各地官府倒是做了,但是普通老百姓却没有准备,他们虽然知道储存粮食,但是历年来都有大量的粮食收获,日子过得很舒坦,逐渐就忘记了缺吃少穿的生活,毕竟从天启二年开始的新作物种植让老百姓有了余粮,而且一年比一年的粮食更多,大家都已经开始习惯了。

    天启八年的春天虽然没有下雨,但是通过这几年的兴修水利工程,再加上官府号召大家齐心协力抗旱,挖出大量水井,水车也普遍开始推广,还是有大部分的收成保住了,尤其是冬小麦的收成还是不错。这就让老百姓再次产生错觉,认为就算是一年不下雨也可以通过浇灌田地获得不错的收成。

    但是老天爷好像是要给老百姓较劲,春天没有下雨,到了六月份的雨季,应该下雨了吧,可惜老天爷还是没有下雨,火辣辣的太阳让整个北方地区进入了漫长的酷暑天气,各地的气温高的吓人,真真的是万里无云,每天只能看见灼热的太阳。

    严重的干旱开始让老百姓有些惊慌失措,通过抗旱救灾,人抬牛拉,车载手提,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秋季作物几乎全部旱死。在平原地区情况还稍好一点,最起码还可以通过挖出水井取水,河水就不用考虑了,几乎所有的小河都干了,但是处于山西、陕西、甘肃以及其他山区的老百姓可就苦了,他们连饮水都发生了困难,大量的地方严重缺水,甚至为争夺水源问题发生村民械斗,旱灾恐慌开始遍布整个北方地区。

    最早发生恐慌的是陕西的种植和养殖大户,他们的庄稼绝收,大量的牛羊缺乏饮水,不得不宰杀,造成了极大损失。这里本来就是人口密集地区,人口众多,但是这里也是整个大明历年历代发生旱灾最严重的地区。虽然朱有孝采取了迁民措施,让这里的人口减少了很多,但是富足的生活让人口增加的还是非常快,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这种事情在全国各地都是常态,因此这里的旱灾情况尤为突出,让官府都开始头疼,他们遇到了严重危机。

    北京城里的朱有孝也开始坐不住了,现在的老百姓虽然不至于因为缺水而造反,这不是官府和皇帝的事情,这是天灾。但是官府就是替老百姓办事的,官府就应该负责老百姓的生死啊!于是朱有孝就让大明内阁做出救灾方案,想法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

    内阁里这些官员那里能想出好办法,就算是徐光启、孙承宗这些实干的官员也没有经过这种事情啊,你要说是老百姓没有饭吃,那可以从全国各地调集粮食,但是用水这个问题确实不好解决,总不能从全国各地都担着水送吧,尤其是在大山里面,人担的水说不定还不够自己喝呢,更别说让别人喝水了,这确实也难为这些官员了,还得朱有孝自己出主意。

    朱有孝根据自己的历史经验,果断的采取了措施,这些措施有的是强制性的,有的是根据老百姓自己的医院决定的,最重要的是官府要有作为,要有能力为老百姓做出实际的行动。

    第一条是让养殖大户放弃自己的牛羊,官府可以给予一定的补偿,让他们自己统计损失,由官府复核,即可以现在获得官府的补偿,也可以等旱灾过后重新养殖牛羊时获得官府银行的免息贷款,避免牲畜和人口争夺水源,最起码要优先保证人口的饮用水,其他的事情都要靠后。

    第二条第二条是暂时迁移居住地,生活在严重缺水,而且道路条件不好的地方,要让他们暂时迁移到河边、平原等道路条件比较好的地方,以方便官府的救助,官府负责他们的生活费用,最起码要保证一日三餐和饮用水,是否迁移由他们自己决定,不进行强制迁移。

    第三条是打井,让大明科学院的地质、地理专家们有一个实地参考、实践的机会,同时考察当地的资源。现在的地下水资源还是比较充足,限于人们对大自然的认知,或者说是只是面不足,然们挖掘的都是比较浅的土井。朱有孝则是命令科学院的工程人员到实地考察,根据地形地貌,找到合适的水源,利用机械的动力,打出比较深的井,然后再用机械的方式抽出来,彻底解决偏僻地方的饮水问题。

    应该说朱有孝的这几条措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各地的局势开始有所好转,官府和老百姓齐心合力抗旱,让老百姓们看到了希望,老百姓都很知足,包括那些养殖大户,他们很配合官府的行动,在了解到官府的政策以后,他们积极行动,大多数人家都签订了以后获得优惠贷款的协议,甚至还有的拒绝了官府的优惠,天灾面前谁都有困难,既然官府采取了救援措施,那么自己也应该为国家考虑。应该说这个时代的老百姓非常淳朴,他们通过这几年的好日子,感受到了官府就是为他们服务的,能够互相理解体谅,尤其是免费的义务教育,让老百姓的觉悟有了极大的提高,懂得共渡难关,互相体谅。

    迁移道路不便地方的百姓问题也进行的非常顺利,朱有孝的大明官吏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现在遍布各地官府衙门,他们无论是在学识上还是在道德上都是老百姓的楷模,通过几年的工作,再加上严格的考核制度,他们已经脱离了原来的官僚习气,个人能力都非常不错,这也让朱有孝的迁民措施,实施的非常顺利,避免了发生的动荡。

    官府提供了简易的住房,还有一些军用帐篷,最起码在冬天到来之前不会发生其他变化,至于冬天来临的时候,估计打井队的工程师们已经就把问题解决的差不多了,至于个别的地方,可以让老百姓留居,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留。

    官府的行动很迅速,大明科学院的工程师们行动也很迅速,数千人的工程师带着大批的工人进入山区,利用他们所学过得知识,再加上一些老科学家们的提点,根据地形地貌的情况,在适合打井的地方利用蒸汽机作为动力,打出了不少深井。比方说找到了原来的泉眼位置,或者是找到湿润水草茂盛的地方等。还有一个额外的收获,那就是在考察、打井的过程中,工程师们发现了许多他们没有见过的矿石,通过对比、化验、试验,他们长了不少见识,在冬季到来之前,顺利的完成了任务。

    抗旱救灾的初步工作做完,民心开始慢慢稳定下来,就在大家刚要松口气的时候,朱有孝则下达了另一个任务,利用现在旱灾正重,农事无法进行的时候,迅速组织各地老百姓进行兴修水利工程的工作,在山区开挖蓄水池,在平原地区开挖沟渠,目的是建成可以防旱、防洪的农田水利工程。

    多数人不理解朱有孝的行动,包括官员们也是这样,但是朱有孝可知道这小冰川气候就像是发癫痫的病人,不但会发生旱灾,还会发生水灾,而且每次造成的灾害都会持续很长时间,造成的危害非常惨重。

第三百四十章 利益问题

    自然灾害来临时,既是毁灭性灾难,也是凝聚人心的最好机会。朱有孝认为,历史上大明朝的灭亡天灾就占据了很大的原因,再加上朝廷上东林党作怪,致使救灾不力,流民遍地,大明朝不灭亡才是奇迹。

    现在朱有孝不幸遇到了这个历史时期,他就得利用好这个机会,既要把自然灾害应对过去,还得借此机会彻底清除东林党对于朝廷的影响,从此开始恢复到正常的清明政治模式。

    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原因是开始阶段或者说它的领导者、创始人都会以公心为主,目标就是获得强大的团体、组织,但是当它强大到一定地步的时候,就会发生质的变化,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也是一个很难改变的规则。

    比方说“贞观盛世”,这是一个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著名历史时期,开创了大唐近三百年的历史基础,但是仅仅到了他的孙子时代就开始走下坡路,失去了广袤的西部地区,原因是李世民自己到了生命晚期就已经失去了进去的决心,进入了休闲生活,尤其是后宫的混乱,留下了隐患。

    再比方说东林书院,它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是当时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弟子、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到了明朝万历三十二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兴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东林书院成为江南地区人文荟萃之区和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

    本来倡导的精神是“读书、讲学、爱国”,门前的对联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这是多么高尚的情操啊!但是仅仅过了二十年,它的本质就改变了,为什么呢?因为它要生存下去就得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依顾宪成先生自己的本意,是为了培养具有爱国精神的读书人,但是因为其中包含了议论国事的意思,就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乘机而入,尤其是一些世家大族具有野心的子弟,通过物资、金钱资助,再加上一些诗词之类的东西,慢慢的逐渐掌握了书院的话语权,书院就变成了为他们谋求利益的工具,甚至可以对抗国家的政策。

    当东林书院变成商人们谋取利益的工具的时候,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学术研究团体了,它的性质就变成了一个政治集团,这个政治集团的核心目的就是为商人服务,国家兴亡不再是它的目的,因此更多的文人为了追求利益纷纷加入这个团体,逐渐就被宦官们成为“东林党”。

    宦官们不一定都是好人,也不一定都是坏人,但是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忠心于皇帝,他们和皇帝的关系是皮和毛的关系,他们的权利是建立在皇帝信任的基础上。他们这个群体是非常爱财,他们没有完整的人格,但是因为他们的忠心,让皇帝使用起来非常放心。因此,历史上许多宦官权势极大,甚至可以干涉朝政,但是往往下场并不好,每当新皇登基的时候,往往就是宦官们最紧张的时候。

    历朝历代都有宦官和大臣们争斗,到了历史上明朝末年的时候,更是达到了极点,宦官们不但要和臣工斗心,还得和东林党斗智,但是由于东林书院的存在,在南方地区他们掌握了话语权,而且有更多的官员得到了东林书院的资助,使得他们的政治倾向更偏向于维护世家商人的利益。因此宦官们不得不依靠皇权进行强力镇压,这也让书写历史的文人们对他们更加痛恨,让后世人都觉得宦官们都是非常不堪的。

    朱有孝的意外出现,让历史在天启元年发生了转折,尤其是朱有孝举办的新式大明官吏学院的培养官员方法,让学子们想通过科举、拜师,然后成为官员的方式彻底颠覆,这样一来想通过东林书院的培养,然后再通过层层关系升官,最后达到为世家、商人等谋求政治利益的道路不通了,东林书院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对于学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弱。

    那些企图通过东林书院培养利益代理人的财东们自然不甘心自己的道路被堵,必须要重新选择新的方式来争取自己的利益,这样一来,就在东林书院的基础上,他们通过银行的关系,建立了利益更加密切的利益集团,这就是商会集团,企图利用庞大的财产控制市场,攫取超额利益。

    在什么情况下才是商人们赚钱的机会呢?危机、灾难到来的时候,并不是说只有在这些极端情况下才能挣钱,而是在这种极端情况下,才可以控制市场,制造舆论,攫取不合理的高额利润,而且从法律意义上来看,他们做的并不违法,但是从道德意义上来看,他们的行为确实不齿,损害了更多的贫困人群的利益,让更多的人处于困苦。

    国家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保护多数人的利益,是位大多数人服务的。为了保证维护国家权力机关的正常运转,税收是唯一的收入来源,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大家需要缴纳保护费。正常的秩序来说,有能力的人就应该做出更多的贡献,普通人只需要做出自己的本分事情就可以了,但是事情往往是相反的,有钱人企图拥有更多的财产,普通人也期望成为有钱人,税收就成了国家和个体之间的博弈,究竟谁应该获得更多的部分,这是一个非常矛盾的问题。

    朱有孝仔细研究过后世各国的税收政策,有的国家采取高税收、高福利政策,利用国家权利进行财产的第二次分配,有的国家采取低税收、低福利,藏富于民,更多的国家则是采取预算赤字的方式,通过超量发行货币,隐蔽的攫取民间利益,这是一种非常规的手段,但是却被用来成为常规方式,结果造成的是市场物价横飞,尤其是提倡的提前消费,借贷消费,造成了物价飞涨,损害了国家的信誉。

    朱有孝认为在当代太祖时代的国家收支平衡政策最好,这种政策保证了市场的长期稳定,虽然表面上看来经济发展速度不快,但是胜在社会稳定,民心稳定,不会发生大起大落,可以保持国家持续发展,让大多数人们处于幸福感状态,这才是一个国家正常发展的模式,比单单追求表面的数字好多了。

    凭借国家权力干预市场是一种非常规手段,但是如果凭借国民教育和庞大的国家调控收场手段达到这个目的,这才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高境界。朱有孝的目标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商业手段,让大明的世家、商人们懂得,只有合情合理、合法守法、崇尚社会道德的经营者才能获得合理的利益。

    明朝的历代帝王都没有强大的财源做这些事,就算是最会攒钱的万历皇帝,进行援朝战争时也只能动用内帑来支付费用,结果很悲剧,自己的钱花光了,等到后来努尔哈赤带兵打过来时没有钱打仗了。

    朱有孝现在就有属于皇家的贸易商行,还有腾龙银行作为坚强的后盾,根本不怕这些,而且朱有孝就是打算把大明皇家贸易商行和腾龙银行建成遵纪守法的道德楷模,最守法纳税的企业,让大明所有的企业以他们为标准来要求自己。

第三百四十一章 粮食(一)

    天启九年春天,熬过冬天的严寒,旱灾的迹象还是没有一点缓解,而且变得更加严重,春播无法进行,眼看着今年的灾情还要比上一年更严重,粮食的价格开始变得贵起来,住在简易房内的灾民又开始慌乱起来,他们认为官府不会一直将他们供养下去,不少人开始打算离开,准备去别处逃难了。

    官员们很快的将信息传到了京城,其实就算他们不回报,朱有孝也知道旱灾到了极其严重的地步,历史上的陕西农民大起义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的,很快就波及到山西、河南,从此就如燎原之火,最终葬送了大明的大好山河。

    朱有孝对于旱灾的估计还是不足,为此他早就命令牛金星开始参与救灾,通过召开腾龙银行的股东会议,决定全力以赴参与救灾工作。首先是再次扩大招收灾民参加修路,兴修水利工程,对此不但免费管吃饭,还发给粮食补贴家里的老幼。其次是让牛金星从江南调集大量粮食北上。

    浩浩荡荡的运粮大军昼夜不停的从南方向北边调集粮食,不但大运河上都是粮船,就连正在修建的铁路也开始启用,一切都是为了救济灾民,让他们彻底安下心来生活,官府就是他们的最大靠山。

    受灾面积太大了,从北京到山东、陕西、山西、河南,安徽都是严重灾害,需要的粮食简直是海量的,一时之间风声鹤唳,让市场上的粮食价格很快翻了一番,许多农民开始惜售,这几更加影响了粮食的供给,让牛金星更加心疼起钱来。

    按照朱有孝的估计,这几年以来的粮食还是收成不错,尤其是新型农作物的大面积推广,让粮食的总产量增加了两倍不止,尤其是南方地区,非常适合种植的玉米,就算是一般农户,家里面也应该有两三年的余粮,大面积的收购粮食,还可以补充农户的资金需求,不应该出现价格涨一倍到两倍的暴涨。

    在江南的无锡城里,一所豪华的园林豪宅里面,大约有三十多人正在开会,他们讨论的话题竟然是如何进一步提高粮食价格。他们认为现在粮食紧缺,就应该提高粮食价格,俗话说得好,物以稀为贵吗!既然现在粮食供给开始紧张,那就说明现在粮食少了,提高价格就是应该的,可是粮食真的到了很紧张的地步吗?何况人们的正常饮食量应该因为粮食紧张就s少吃饭吗?在他们认为这是官府的问题,和他们无关,作为商人,赚取利润才是他们的生活意义。

    在这些商人中间,有两个人并不是商人,其中一位是四十余岁的中年人,面目白净,两眼精亮,闭合之间透露着一种超人的智慧,他就是已经被革职的礼部侍郎钱谦益。另一个则是青年人,看起来只有不到三十岁,就算是在那里坐着不做声,也显得神情张扬,有一种出类拔萃的气质,但是稍微精通面术的人,则会从他的双眼中看出他的内心其实非常自卑,张扬的神情和个性是为了掩盖内心的自卑,这个人叫张敷,历史上的他曾经组织“复社”,并且成为复社领袖,而且会在今年成为进士。很可惜,朱有孝现在虽然没有废弃科举制度,但是这种方式已经处于半废弃状态,没有几个人还在死读书,读死书。

    这所豪华的花园是无锡最大的商人提供的,而且他还是无锡商会的会长,另外一层关系,他是钱谦益的堂兄。作为一个商人,钱大老板的有着非常敏锐直觉,当旱灾在黄河以北开始肆虐的时候,他就意识到了可能要引起粮食紧张了,他决定开始收购粮食,然后囤积起来,准备在粮食最紧缺的高价出售,进而获得超额利润,至于良心,那是读书人的说法,和商人无关,经商就是为了挣钱。

    不过很可惜,钱老板毕竟是人不是神,而朱有孝早就对此有了一定的准备。因此,当钱老板开始收购粮食的时候,却发现已经有人在大肆收购了。是谁能比钱老板行动更早呢?是大明皇家贸易商行,在朱有孝的命令下,牛金星在刚刚秋收过后就开始在江南大肆收购粮食,无论是稻米还是玉米、红薯等,只要是粮食就要,而且比市场价格始终高出一钱左右。

    钱老板是在入冬以后发现商机的,但是这个时候牛金星已经收购到了足以满足灾民过冬的粮食,春节期间才停止了收购,而钱老板则是一直在收购,并且开始哄抬粮食价格,等到牛金星过完春节再次收购粮食时,才发现价格已经是原来的一倍了,这就引起了牛金星的警觉,便将此事直接告诉了朱有孝。

    朱有孝把牛金星叫道书房里面,微笑着说:“老牛啊,你会玩赌骰子吗?研究过这里面的技巧吗?”

    牛金星顿时一愣,皇帝老爷要干什么?连忙回道:“不会,我从来不喜欢这东西,听别人说赌博的都是输家,只有赌场才是最后的赢家,更何况陛下待我不错,金银财宝随便花,就从来没想过去赌场碰运气,因此不会玩这东西。”

    朱有孝接着笑道:“其实呢,现在并不是粮食真的不够吃了,而是有人企图利用这场天灾发财,不过这样一来我们就吃大亏了,他们这是想赌一把。老牛啊,你说我们陪他们赌一把怎么样?”

    牛金星回道:“有人竟然想跟万岁爷赌一把,我看他们纯粹是找死。陛下您支招吧,让我去干一场。”

    朱有孝面色一变,沉声说道:“那好,从现在开始,你就把粮食收购价格提起来,但是要注意的是比起市场价格低一点,刚好让企图囤积粮食的人感到你在抢购,让后让他们涨价,你就继续上调收购价格,就这样一直把粮食价格推上去,让他们吃进去,就算是有人贷款收购,也不要管。其次是这件事你不要自己出面,你的名声太大了,会把他们吓死的,让刘老财去办吧,你在后面掌舵就行。”

    牛金星问道:“陛下,那这样一来我们救济灾民的粮食怎么办,总不能饿死人吧。”

    朱有孝说:“这个好办,你派人从安南、吕宋、暹罗等地大批购买就行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行动要隐蔽,不要从江浙一带登陆,伪装好以后在天津卫登陆,然后再运送到北方各地,等到那些不良商人的粮食囤积到五倍价格以上的时候,再带着大批粮食从松江府的上海县直接运送到汉口镇,卸下粮食以后再大张声势的要去海外购粮,让江浙一带的粮价彻底回落下来,这样就可以将他们一网打尽。”

    牛金星笑道:“万岁爷,您这一招恐怕会让江浙商人亏死,如果江浙的银行贷款给他们,也同样会破产,您就不怕他们赖账吗?”

    朱有孝冷笑着说:“既然他们想发不义之财,那就让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古人说的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他们这是自己找死,怨不得别人。”

    而此时的钱老板正在商议如何提高粮价,各个商人们都有自己的打算,钱老板要大家都同步提高收购价格,有人却担心自己亏本,万一最后出不了手,那就损失大了。

    在这个时候,钱谦益说话了:“据本人在京城为官的经验来看,粮价肯定还是会涨的,本来北方的粮食产量就低,这几年又大量的发展养殖场,无论是人吃还是饲养家畜,都会需要大量的粮食,至于大家谁不相信,可以自己去调查一下。”

第三百四十二章 粮食(二) 钱谦益的

    钱谦益的话仿佛让商人们吃了定心丸,大家纷纷表示愿意参与提价收购粮食的行动,他们认为钱谦益是官府出来的,他的信息肯定准确。有一种说法叫做“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更何况钱谦益是一位进士老爷,而且做过京官,他的信誉应该是有保障的,谁要是再有疑问,大家一定会把他当傻子。

    这个时候张敷有加了一把火,他说道:“自从大明开国以来,我们苏州、无锡的税赋最重,我们的钱财都到哪里去了?还不是被官府拿去补贴北方那些穷鬼了,现在他们好过了,口袋里也有钱了,我们自然要把属于我们的那些钱赚回来。大家也不要担心钱不够用的问题,我已经联系好了江浙银行的几位股东,他们答应以最优惠的利息借给大家银子,希望大家能够多赚钱,大胆赚钱!”

    当牛金星派出商队去海外购粮,安排好诸般事情,来到苏州的时候,刘老财向他大诉苦水,目前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嘉兴等州府的粮价已经上涨了两倍,市民们已经怨声载道,为什么我们这里没有受灾,粮价反倒要比北方的还贵?

    牛金星笑道:“别着急,老财,我估计在最近一段时间内粮食价格还得往上涨。这样吧,我们一边按照市场价格低一个铜钱收购粮食,一边以原来价格向外销售米面,但是记住一定要限量,在我们所有的粮店里都要贴出告示,每人限购两天的米面,而且还要有四邻互相担保,必须是没有土地的城里居民才可以享受这个待遇,这是我们大明皇家商行对支持我们的客户回馈,希望大家珍惜来之不易的友谊。”

    刘老财很纳闷的看着牛金星,他搞不明白这大掌柜的到底是在搞什么鬼,干嘛要做赔钱的买卖,但是看着牛金星那神鬼莫测的笑容,不敢问原因,下去执行命令就好了,反正又不是赔的他自己的钱。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城里的普通百姓开始感到日子难过了,白米白面每天都在涨价,粮油店里的人开始排队,在江浙地区范围内,粮价飞速上涨,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谣言在四处传播。

    加入高价收购粮食的商人们看到粮价不断上涨,心里都是美滋滋的,没有加入进去的商人也不甘心,他们开始派人到四川,湖南湖北等地去收购粮食,大量的粮食开始向江浙地区流入,而且价格还在不断上涨,贪婪的商人们开始向银行贷款。因为江浙银行是在钱庄的基础上联合成立的,因此各地分行的自主权非常大,他们可以互相拆借,只不过需要付利息。

    当人们疯狂的时候,都会失去理智,尤其是张敷的复社,在这个时候又开始议论国事了,他们首先提出的是科举考试制度,提出现在的官府不作为,任由市场物价飞涨,还说是因为现在由于税赋过高,因此造成了物价飞涨,如果免除了税赋,肯定会让物价降低下来,等等一切因素指向了现行的官吏规则,要求恢复原来的一切制度,号称复古。

    与此相呼应,钱谦益也在东林书院演讲,大肆议论现在的各项制度,号召所有的读书人上书京都,要求皇帝聆听天下读书人的意见,恢复科举制度,要求以读书人为本,声张劳心者治人,并且恢复免去读书人的各项税费,一时间江浙地区声势浩大的书信飞往京城,就连在京城的江浙籍官员都开始蠢蠢欲动,打算联合言官劝诫皇上。

    就在这些人闹得鸡飞狗跳的时候,苏州、无锡等地的大明皇家贸易商行的所有店铺开始平价售粮,在牛金星的安排下,几乎是一夜之间,所有的和大明皇家贸易商行有联系的粮店都开始这样做。

    焦头烂额的江浙巡抚正在考虑如何安抚城里的市民时,被这个意外的消息惊动了,他连忙赶往离衙门最近的地方去查看,这事确实是真的,但是店里的活计们只是干活,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让巡抚非常纳闷,到底这江浙地区出了什么鬼。

    刘老财坐镇,大明皇家贸易商行还在高价收购粮食,他们的价格始终比市场上低一个铜板,这让那些贪图利益的人们纷纷前往钱老板的粮食收购点,把自己的口粮也卖给他们,然后再去大明皇家贸易商行的平价粮店买口粮,这样多少还可以赚点零花钱。

    在大明皇家贸易商行开始平价销售米面时,钱老板还吓了一跳,但是听到店里还放着限售告示时,觉得应该收买人心,像饭店之类的地方还得买高价粮食,看看刘老财他们还在收购粮食,觉得这不过是大明皇家贸易商行使的鬼把戏,企图压低粮价,趁机把粮食运走,哼哼,这样的赔本生意你能做多久,就算是大明皇家贸易商行本钱再多,相对于整个江浙地区来说,也不过是一碟小菜,正好可以借机将它挤垮。

    自以为看透了大明皇家贸易商行鬼把戏的钱老板立刻下定决心,将粮食价格再次提高,甚至专门雇佣市民到大明皇家贸易商行的平价粮店套购,企图将所有的粮食卖尽,然后就可以获得暴利,但是没想到正中了朱有孝的计谋。

    大明皇家贸易商行的平价米面销售政策持续一个月以后,牛金星命令将价格提高一点,销售量再削减一点,让那些商人们认为已经顶不住压力了,让他们再疯狂一些,吃进去的粮食再多一些,他甚至让船队从海外运回的粮食也悄悄的运到无锡,让手下的人装扮成村民,大肆的将粮食卖给那些商人。

    高昂的粮食价格已经持续了三个月,眼看着北方的夏粮仍然是颗粒无收,钱老板他们乐得脸上快开花了,如果老天爷再不下雨,连秋天的庄家也种不上,那么他们就可以狠狠地赚上一笔了。

    大明皇家贸易商行的平价粮食几乎也在这三个月里长了一倍,而市场上粮食的价格已经到了平常年份的五倍至六倍,牛金星已经从海外购买了足够北方人口半年的口粮了,看看就是要收场了。

    到了大明天启九年五月初,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整个大明的粮食价格都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地步,大明中央银行突然下达了一条紧缩银根的信函,要求全国的各大银行全面收紧货币,银行准备金全面上调五个百分点,一时间各个银行鸡飞狗跳,都开始回收贷款。因为这是央行的第一次行动,各地方银行都不太明白为什么这样做,于是就有开始互相拆借的,企图应付过关,浑水摸鱼。

    央行行长杨涟也不知道皇帝会突然间让自己禁售银根,但是还是按照朱有孝的命令做了,只是如何让各地的商业银行去执行,他自己心里也没有谱,为此,朱有孝特地向杨涟讲述了有关银根紧缩的原因,市面上的物价太贵了,除了物资无法满足需求以外,另一个原因就是货币发行量超过了实际需求,从而造成物价上涨,不过这次紧缩银根的目的却不是这些,目的是为了降低市场上粮食价格。

    朱有孝自己也讲不明白这些金融道理,更别说杨涟了,反正皇帝这样说了,照着这样做就可以了,为了更好的完成朱有孝的任务,杨涟亲自前往苏州,前往江浙银行总部调查任务落实情况。

    从明面上看,增加百分之五的银行准备金不算太多,但是对于现在的江浙银行却是一个灾难,原因是它的分行并不完全受它控制,股东相当分散,而且因为收购粮食,它的许多分行已经开始从别的银行拆借了,这就导致江浙银行短时间内也无法筹集到足够的准备金上交中央银行。

第三百四十三章 粮食(三)

    就在杨涟在苏州要求江浙银行上交央行准备金的时候,牛金星也来到了杭州,他的船队已经到了松江府,一百多艘商船上运载的都是粮食,而他自己则是带着几个随从在苏州城里闲逛。

    相对于以前繁荣的市面,现在的苏州城有些萧条,因为银根紧缩,许多绸缎庄、杂货铺、米店都显得人流稀疏,他们的钱都被钱老板用来囤积粮食了,货源不足,自然就减少了很多客源,但是因为高价收购粮食,不少市民还是口袋里存了不少钱,他们都到哪里去了呢?

    牛金星边走边看,大明皇家贸易商行的店铺前仍然像以往一样排着长长的购买口粮的市民,虽然米面价格以成本价销售,但是大明皇家贸易商行并没有亏损多少,原因是它动手最早,早就囤积了足够低成本的粮食,现在的销售价格,无非是没有赚钱而已,从海外偷偷运回的粮食还大大的赚了一笔。

    牛金星转到了苏州城最繁华的街道,在一所豪华的酒楼前停了下来,只见酒楼的门头上书写着三个鎏金大字“春风亭”。这所酒店以招待文人墨客为主流,大概意思取自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在明朝一代,江南的进士多不胜数,苏州府更是独占鳌头,因此这座酒楼的生意非常的好。

    牛金星带着两个随从进了这所酒楼,平时都是文人雅客聚会的地方今天却显得非常喧闹。在大厅的中间有一张硕大的饭桌,饭桌现在还没有上饭,仅仅摆满了茶具,一群人围着饭桌正在大声的议论。

    牛金星扫了一眼,只见主位上坐着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在其一群高谈阔论的人中显得格外激动,等他站起来说话的时候,其他人就安静的坐了下来,竟然安静的听他演讲。

    只听那年轻人说道:“我们苏州、无锡本来就是全大明最富足的地方,现在却发生了市面萧条的现象,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吗?那就是北方的旱灾引起的,是当今万岁爷的国策造成的,有明一朝,我们的税赋是最重的,我们为大明朝的户部提供了最多的财富,但是现在我们还是受到了不公平的政策。自万历爷征收矿税以来,我们就受到了严重的不公平待遇,好在泰昌爷恢复了原来的国策,可惜还没等我们恢复元气,当今万岁爷又在阉党、奸官的怂恿下开始征收矿税,与民争财,造成市面萧条。”

    “大家可以看到几个月前,都是生意兴隆,买卖红火,可是突然间大明中央银行就要我们上交比原来多百分之五的准备金,凭什么要我们多交,大家是不是都感到有些钱紧,因为我们的钱被无辜的收走了,都跑到北方去了。”

    “再说现在那个杨涟,本来是一个好官,可是自从当了大明的中央银行行长以后,就不断的给大家制造麻烦,这两天有亲自跑来苏州府查账,查什么帐啊,帐本是我们商人的最高机密,历来只有商行的东家才有权盘查账目,他算是个什么东西,一定是来抢我们钱的奸官,我们坚决要反对,赶走杨涟!”

    牛金星到这里,便问身边的店小二,“这个人是谁呀?他怎么说的这样嚣张?”

    店小二说:“看起来老爷是外地人,这位替大家说话的是我们这里最有名的士人,叫做张敷,字天如,是苏州、无锡一带最有名的才子,以耿直著称,自幼聪明过人,还组织了复社议论政事,抨击不公平的时政,现在很得文人的拥护。”

    哦,这个人就是张敷张天如,著名的“七录七焚”故事的主人公,怪不得今天这里的气氛格外热闹,原来这些人是在这里集会,议论杨涟来江浙银行总部查账的事情,看来杨涟要遇到麻烦了,说不定被这家伙一顿忽悠,把本来就动荡的情绪激化起来,真有可能把杨涟给赶走,尤其是象杨涟这样的注重脸面的文人,要是碰上有文化的流氓,一定会一败涂地。

    其实牛金星还这是来对了,在历史上的今年,这位张敷还真是因为一篇文章出了大名,这篇文章叫做《五人墓碑记》,甚至上了天朝的高中课本,文中纪念的是暴力抗税而被处死的五个人,甚至教案上都是这样说的“本文记述和颂扬了苏州市民不畏**、不怕牺牲、敢于向恶势力进行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歌颂了五位烈士仗义抗暴、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对于他们"激于义而死"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斗争的重大意义和不朽功绩,进而阐明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歌颂了其中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英雄气概,揭示了"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主题思想。”。其实这完全是大忽悠,大家想想看,如果现在发生暴力抗税,甚至打死收税的官员,那肯定是死罪,大家都不缴税了,国家政权如何维护,老百姓如何得到安全?

    应该说这五人死有余辜,他们根本谈不上什么“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应该是为了商人小团体的利益,被推出来的替罪羊而已。而张敷这片文章起到了最坏的作用,可以说是公开和国家政权叫板,可惜的是历史是文人写的,话语权掌握在当时的东林党手中,尤其是崇祯皇帝当时正在清剿宦官,还是一个愤青,等到国库空虚,自己缩衣节食筹集军费、粮饷的时候,才明白这个道理。

    牛金星也是举人出身,自然属于有文化的知识分子加流氓,尤其是经过这些年朱有孝的思想熏陶,看到朱有孝让他经营的大明皇家贸易商行一直守法经营,按时纳税,皇帝都是这样做的,你一个小小的举人有什么不纳税的理由?

    安奈不住自己的心情,牛金星径直走到了这张桌子旁边,开口便向张敷问道:“这位先生,在下听您激昂演讲,心情激动,请问您有父母吗?在家孝顺父母吗?是家中的嫡子还是庶子?”

    张敷正在情绪高涨的演讲,冷不丁被牛金星这么一问,一时反应不过来,便回答道:“人的生命都是来自父母,先生何来此问,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为何不孝顺父母,在下是庶子那有如何,您有什么高见?”

    牛金星冷笑一声:“哼,《诗经 小雅》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不知道先生读过没有?杜工部的《茅庐为秋风所破歌》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已足’知道吗?范文正公的《岳阳楼记》看过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懂吗?”

    面对牛金星的连续发问,张敷现在真的是发懵了,如果张敷说没有读过这些书,肯定会被骂做不读圣贤书,如果说读过过这些书,又不知道牛金星设的是什么圈套,一时之间张敷竟然有些张口结舌,“你、你、你什么意思?你这样问是不是有些侮辱我的学问?看不起我们东林书院,我们是嫡传的宋理学者子弟,难道这些都不知道吗?你是谁?捣什么乱。”

    牛金星冷笑道:“妄自你称学者,圣人子弟,最简单的道理也不明白。大家都是大明的子民,当今皇上就是我们的父母,经商纳税,种地完粮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通俗的说纳税就是孝敬父母,尽一个儿女的孝顺本分,你连这点道理都不懂,还称什么是人?不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称什么先生、学者。偷梁换柱,巧言花语,蛊惑人心对抗朝廷国策,还算什么行为?”

第三百四十四章 粮食(四)

    张敷脸色通红,被牛金星连珠炮般的发问彻底懵了,气的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不但张敷懵了,就连坐在桌子旁边的其他人也都懵了,这人是谁呀?怎么说的道理跟我们格格不入?

    接下来牛金星就骂了起来:“就你这样的人品还妄称什么才子、读书人,还说自己是宋理学者弟子,你不怕把朱、程老先生的学问给玷污了吗?不孝妄为人子,不忠妄称报国。不忠、不孝之人有何颜面立足于厅堂之上,不如回家抱孩子算了,小娘生的孩子就是上不了台面,自私自利的东西。”

    牛金星一气骂完,也不等张敷还口,就带着随从昂然阔步的离去,留下一屋子目瞪口呆的众人。

    牛金星大骂一通离去,他的气使出来了,张敷等人可就气坏了,被人羞辱一顿,还不知道这人是谁,你说郁闷不郁闷,可是刚才大家都发懵了,被人家给骂傻了。张敷到现在还愣着呢,好好的自己和朋友聚会,高谈阔论,怎么就被人过来骂一顿,尤其是那人还特意骂到小娘养的,这是张敷一辈子的伤疤,他能不生气吗?但是人家都走了,又能怎么办,这些人连饭也吃不下去了,灰溜溜的全走了。

    三天以后,大明皇家贸易商行从海外运回的粮食全部卸船,包括苏州、无锡、松江府等地的粮店全部开始不限量平价销售,甚至还要比往年的价格还低一些。那些城里的居民开始还抢购,还想着把粮食在卖给囤粮的贩子,哪知道他们不但不收,而且还要将原来高价收购的粮食退给他们,于是市场上就开始吵闹起来,这下子大家都知道粮食价格都正常了,谁也不再抢购粮食了,囤粮的那些商户开始骂娘了。

    作为这次投机囤粮的主要推手,钱谦益和他的堂兄这一下子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众多的商人们开始找他们算账,让他们两个给解释一下道理。

    钱谦益还好一点,最起码还算是官员出身,就算是免职回家了,商人们也不敢把他怎么样,但是他的堂哥可就惨了,被那些将要破产的商人们堵着门子骂,还得给大家说好话,反正大家都倒霉,自己还是领头的,信誓旦旦可以挣钱,但是在事实面前都傻眼了。

    这两个人还不算最倒霉,最倒霉的是张敷,被牛金星骂了一顿之后,张敷回到家就病倒了,刚刚吃了三天药调养的差不多了,结果又发生了粮食价格下跌的噩耗,他从中吃回扣、做担保发放的贷款收不回来了,逼债的人来了一拨又一拨,最后活活把他给气死了,倒是免了被朋友毒死悲剧了。

    杨涟在苏州遇到了极大的困难,江浙银行无论如何凑不齐需要上交的准备金,没有办法只好宣布暂时降低江浙银行的信用等级,但是在此时江浙银行确实也真的是无能为力,降低信用等级的危害有多大,现在普通的人们还是不清楚,可是作为商业精英的顶端银行家们是最清楚的,这就意味着他们的储蓄份额将会缩水,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他们的发展前景将会受到极大的冲击,甚至消失在一流银行的行列中。

    江浙银行为了挽回信誉受损,他们开始整顿自己的下属各个分行,甚至打算进行重组,以摆脱这次事件的影响,避免更大的损失。

    第一步就是详细的调查这次事件的始作俑者,这一查不要紧,钱谦益就成了罪魁祸首,问题很简单,就是在他的忽悠下,他的堂兄成为这次囤积粮食的第一大商家。至于和钱谦益一起操作此事的张敷,已经人死灯灭,就算是向追究责任也找不到人了,只有拿钱谦益顶缸。

    第二步就是让这次事件的责任人付出代价。作为江浙银行无锡分行的最大股东,钱老板无疑成为众矢之的,只能让他为这次的事件付出代价,钱老板就成了这次江浙银行的最大恶迹祸首,被彻底清除江浙银行,而且还要被追究责任,赔付损失。

    钱老板虽然财大气粗,接连不断的诉状将他的生意彻底搞垮。包括钱老板在内的所有参与这次粮食囤积的商人必须在短暂的几天内将贷款还清,这是非常大的困难,破产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破产也无法还清所欠的债务。

    粮食价格已经到了历史最低点,大明皇家贸易商行粮店的粮食价格还在不断降低,按照他们的说法,在海外购买的粮食价格很低,就算是运输到国内,也要比国内的价格低很多,他们这样的价格销售还是赚钱的,为了老百姓得到实惠,为了让大明的人民吃饱肚子,他们还要再次出海采购。

    钱老板他们花费几乎平时年份三倍囤积的粮食现在的价值只相当于现在的三分之一,就算是把所有粮食全部兑换成现金,还是要差很多才能还清贷款,而且能够全部吃下这些粮食生意的人只有大明皇家贸易商行,没有别的办法,江浙银行的大股东们只好前去寻找大明皇家贸易商行收购粮食。

    当江浙银行正在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时候,另一个更大的事情发生了,在大明全国各地发生了针对江浙银行的挤兑风潮,大量的商业及个人纷纷涌向江浙银行各地分行,要求将存单兑换成现金,疯狂的人们几乎要把各地的掌柜打死,好在还有大明的各地衙门维护秩序,否有可能发生死人事件。

    江浙银行的大股东们彻底慌神了,如果挤兑事件继续发酵,不但钱老板和那些粮商们会破产,就连他们这些没有参与囤积粮食的股东也会被波及,遭到池鱼之祸,所以他们必须尽快解决这场风波。

    一直受到冷遇的杨涟现在成了香饽饽,江浙银行的股东们开始向杨涟示好,请求杨涟给他们赶紧想办法,甚至请求杨涟赶紧宣布提高江浙银行的信用等级,让他们喘一口气,避免出现破产。

    杨涟也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降低商业银行的信用等级很容易,但是造成这场挤兑风潮以后,再想简单的恢复等级则是困难无比,那必须的让大明的中央银行的所有股东都认可,这次事件正是大家痛打落水狗的好机会,趁机扩大自己商业信誉的好时候,有谁愿意帮他们这个忙呢?

    杨涟想来想去,最终解铃还得系铃人,他把这个事情写成奏折,用八百里快递的方式传到了京都,征求朱有孝的建议,让朱有孝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毕竟杨涟对于现代银行的管理知识还是来自于朱有孝,他认为只有朱有孝出面,才能解开这个困局。

    接到杨涟的奏折,朱有孝心里乐开了,他需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江浙的许多商人尤其是被那些东林党人控制的商人实在是无法无天,他们企图凭借拥有的巨额财富就想控制大明的政策走势,商人和东林党系的官员互相勾结就可以左右大明的国势,不顾国家安危,只想自己的私利,给予他们必要的惩罚还是应该的,但是事情不能没有一个限度,应该适可而止,尽量避免波及到全国的挤兑风潮,免得大家都不相信银行系统,这才是最大的损失。

    等得心焦的杨涟和江浙银行的股东们,终于得到了朱有孝的回信,只有简单的几个字“债转股”。什么意思?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不多,杨涟只好去找牛金星,让他给解释解释,毕竟就属牛金星最懂朱有孝的心里,他跟着朱有孝经商的时间最长。

    牛金星在干什么呢,正在苏州城里最好的馆子太白楼喝酒呢!心里在想着皇帝的招数实在是太高了,刚在汉口卸下粮食的船只还没有来得及返回金陵,在半道上就被预定完了,全部都是被要求运输粮食的商人预定的,那些被要求还债的粮商们不惜血本将粮食运往北方,毕竟那边的粮食价格比这边还要高出一些,能减少一点损失就是一点,能保住一点财产是一点,牛金星连运送粮食的运费都省了,甚至还可以赚取一点运费。

第三百四十五章 酒局

    杨涟找到了正在太白楼喝酒的牛金星,见他正喝的高兴,就让酒店的老板在加上两份好菜,便凑到了牛金星跟前。不是作为官员的杨涟害怕或者说想巴结牛金星,而是他现在是想解决苏州的问题,有求于牛金星,毕竟他也算是出身于东林一脉,对于现在江浙银行的情况很是有些同情。

    对于杨涟来说,牛金星肯定是非常尊崇,但是看到他还带着一大批江浙银行的股东,这就让牛金星觉得很是不舒服。一方面在前几天他们还是对手,双方还在进行你死我活的博弈,面子上有些抹不开。二来牛金星觉得杨涟还是有些书呆子气,对于商场上的事情不太清楚,对人情世故看的太重,却有不知道变通,尤其是这些极为贪婪的商人心急太重,被人家利用了也不知道。

    心里微微叹了一口气,但是还是给了杨涟足够的面子,站起来对着杨涟微微使了一个礼,说道:“杨大人也这么巧来这里喝酒么?真是挑日子不如碰日子,在下也正想和杨大人喝几杯,不过见大人忙于事物,不敢打扰。看来今日杨大人得闲,正好坐下喝上几杯吧!”

    本来作为朱有孝的商事大管家,牛金星的地位非常特别,和杨涟等银行、户部、工部的官员们关系非常好,牛金星掌管的皇家商务使他们的财神爷,让他们的日子过的非常滋润。当然这不是说牛金星给他们贿赂多少,而是提供的税款非常多,并且还是遵纪守法的楷模,让他们的各种政策可以很好的执行,节省了他们无数的口舌,遇到不法的行为,只要一提和牛金星比比,就让那些人无语,但是看今天牛金星一副工事公办的语气,就让杨涟有些以外,仔细一想,杨涟就明白自己做的有些孟浪,还是书生气太浓,有些把牛金星出卖了的意思。

    杨涟也算是非常聪明的人,看到牛金星的口气不想平时那样称兄道弟,就赶紧换了一副和平时不同的口气和牛金星说话,“牛掌柜的您好,下官今天和江浙银行的同行们谈论一些事情,刚好到了吃饭的时候,就一起出来寻找饭馆,不巧就碰到了牛掌柜,要不咱们就一起吃,顺便说说话。在商言商,怎么着我这行当也算是半个商人吧,多个朋友多条路,咱们也聊聊商务上的事情好不好?”

    牛金星这才赶紧笑着说:“承蒙杨大人不弃,在下非常愿意和杨大人凑一个局子,请杨大人上座,咱们尽情的喝上几杯,就算是巴结巴结官员吧。哈哈。”

    杨涟也不在意,就把身边的几位江浙银行的大股东们招呼过来,和牛金星坐到了一个桌子上,并且向大家互相做了介绍,虽然这些人未必不认识牛金星,但是必要的客套还是有的。

    应该说中国的饭局文化非常特别,它不但可以拉进人们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解决无数的矛盾,这种在酒桌上可以放纵自己,肆意交谈话题的氛围很适合商务谈判,这不很快的正桌子人就开始称兄论弟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这些人开始谈天说地,从上至炎黄时代的各种典故,下至妓院文化的底层生活都是他们的话题,单单就是最重要的银行窘境问题没有人冒昧的谈论,好像大家都在避讳这个事情,就算江浙银行的大股东们心里再着急,如果杨涟不提到这个话题,他们也不敢主动说起。

    杨涟心里也是有些着急,但是每当他想提到银行问题的时候,牛金星都会巧妙的避开,甚至还会讲一个庸俗的笑话来给大家听听,让杨涟总觉得有些别扭,毕竟杨涟是一个非常清廉、正直属于上层社会的官员,对于一些市井语言的低俗、无赖的事情并不熟悉,渐渐有些喝的沉闷,相反的是那些江浙银行的股东们却是谈兴很浓,好像是遇到了多年的知己,顺着牛金星的话题不断展开,引得酒桌上的笑声不断,看起来非常和谐,至少场面是这样的。

    酒桌上的场面非常热闹,牛金星把持这谈话的主体,江浙银行的股东们就算是心理面的苦水再多,他们也不敢透露出来。牛金星谈天说地,他们就谈天说地,谁也不会把话题随便转移,他们也企图讨好牛金星,就算是今天解决不了银行的挤兑问题,和牛金星能够混个脸熟,以后做生意也会顺利些不是,至于杨涟的情绪,虽然他们有些同情,但是在更强大的牛金星面前,他们也不会可以的去改变。

    牛金星也知道杨涟不喜欢这种场面,但是他也有自己心里的苦衷。按照他原来的计划,是想借着这次粮食引起的风波,通过挤兑的浪潮,彻底将江浙银行的股权掌握在属于皇家的腾龙银行手里,如果他们敢于继续顽抗,也不介于让江浙银行破产,虽然这样对于整个银行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声誉损失,但是没有了这样一个自私自利的财团,将来就不会再发生像这种为祸百姓的势力。

    但是现在看来情况有些难办,既然杨涟带着这些人前来找到自己,这肯定是这些人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目的,至于这些人怎么知道了自己的目的,牛金星不是太清楚,只是这件事情不能继续操作下去,否则的话腾龙银行和大明皇家贸易商行就成了众矢之的,必然会让所有的银行开始针对自己,这样一来以后无论做什么事情,被人一定会先考虑会不会上当。

    今天在这里只能是一场纯碎的酒席,牛金星决定在这里不谈任何有关银行的话题,为了不让别人对皇家的商务产生一点不良的想法,牛金星决定放弃自己原来的计划,这样一来虽然失去了一次机会,但是却让人产生一种皇家商务是大明最仁义,最高尚的公司,继续承当大明商人的楷模。

    为了皇家商务的利益,牛金星不惜把自己装成一个最庸俗的商人嘴脸,这就是所谓的在商言商,不干涉国家的任何政策事物,甚至为了调节酒桌气氛,牛金星还讲了一个最庸俗的笑话。

    牛金星说道:“我给大家助助兴,讲一个笑话。说是在一家妓院里,大家都在谈论自己的能力有多强,谁也不服谁,这玩意又没法互相比试,有作弊的也没法查实,怎么办呢?那就让别人给证明好了。一个人对旁边的人说道,你给我证明一下,回头我给你一百两银子怎么样?结果那个人说了一个让这个人自豪而又大哭的一句话,大家知道这句话是怎么说的吗?”

    众人面面相觑,谁也不知道牛金星怎么会说出这样的笑话,因为大家也都是商人,自然这些风月场合的花酒喝的不少,而且自吹自擂的事情字让没有少讲,尤其是男人谁也不会说自己不行,但是牛金星突然说出来这样的笑话,让大家猜测到底这个人说了一句什么样的话,让这个人自豪而又大哭的话题呢?

    牛金星笑道:“他这位朋友站起来为他证明,前天我去你家送钱,嫂子热情的招待了我,最后她说在您所有的朋友中,就属您的小弟弟最厉害。”

    在大伙的哄然大笑中,杨涟站了起来,告诉大家都喝的差不多了,赶紧回家休息吧,有什么事情咱们回头再说,因为他终于明白了牛金星为什么始终不进如正题,是自己还没有讲明白皇上的意思,就擅自带领这么一群人来找牛金星,牛金星肯定没有准备,还是自己心急做了错事。

第三百四十六章 债转股

    历史上的牛金星自然是一个极端的吹鼓手和阴谋家,而且手段极为老练和隐蔽,但是现在这些年作为朱有孝的商务大管家,必然不会再像历史上那样只会耍阴谋,吹嘘袭击的计谋。而朱有孝将牛金星收为自己私人账房先生以后,自然要把后世的一些商业知识和手段告诉他,而且有时候还会给他将一些后世的段子,这个时候的朱有孝是非常放松的,不必向在朝堂上那样严肃,也算是缓解一下自己的心情,要不然牛金星也不会讲出刚才的花段子。

    送走这些商人以后,牛金星就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休息,不过也不算是纯碎的休息,杨涟肯定还会回来,自己必须要知道杨涟为什么会找自己,是皇上的意思呢?还是受了这些商人的蛊惑。

    作为一个聪明人,牛金星绝对不会像宦官那样介入政治,而朱有孝也绝对不会允许自己介入政治,这是一个皇家商务管家的底线,除非是有些皇帝不方便出面,而又必须需要采取商业手段解决的问题,皇帝才会让自己从中搭桥引线,暗中操作。不过今天的事情有些特别,只能等杨涟再次上门才能知道具体情况,不是牛金星托大,牛金星不能登门拜访杨涟,他需要避嫌,皇家事物和官方没有关系,不是官商,就是纯粹的一个商业机构。

    再说杨涟,他回到自己的住处以后反思,自己这次有点性急了,虽然皇帝给他的意思是“债转股”,自己弄不明白意思,确实是让他去找牛金星咨询,但是他就这样急匆匆的带着这些商人直接找牛金星,显然不符合皇上的意思,在这一点上他和牛金星这样的油条差的很多,看起来还得适应这商场上的习惯,有自己的独立和商人打交道的方法。

    杨涟也没有立刻再去找牛金星,自己把干了这么长时间的银行行长的工作反思了一天,然后想想皇上的“债转股”究竟是什么意思,实在想不出到底怎么操作,毕竟他是正经的官场出身,就算是在银行行长的位子上,做的也是管理工作,并没有什么交易。

    到了第二天的傍晚,杨涟没有带任何人,自己简装素服前往牛金星的住处。就在杨涟刚进大门的一刹那,牛金星就从客厅里走了出来,然后就是一个九十度的鞠躬。

    “对不起了,杨大人。金星昨天薄了您的面子,还得让您上门找在下,实在是失礼。”牛金星说的非常客气,让杨涟挑不出错出。

    杨涟笑着说道:“老弟,你别开玩笑了,愚兄回去反思自己,确实是我做错了事情,咱哥俩就不要客气了。我有些性子太急,光想着赶紧把这摊子烂事解决了,没想到事情办差了。”

    接着杨涟就把朱有孝传来的圣旨让牛金星看了,牛金星看到上面只有三个字“债转股”,想了想,就给杨涟说道:“这‘债转股’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债务转成股份,就好比您做生意时本钱不够,就从别人那里借了一笔款项,但是款项到期了,您因为生意太急,或者是生意失败,无法还清债务,可以和债主协商,将这部分债务转换成股份,这是可以协商的,一般情况是您要吃一点亏,让债主分润您以后的利润,如果债务较大,您也可能失去控制权,成为债主的小股东。当然了,如果您有找到了更大的投资者,也可以清偿债务,避免‘债转股’,这就要看您的生意前途如何了,不能一概而论。”

    牛金星笑了笑:“本来按照我的意思,既然这些商人如此贪婪,想发国难财,就应该将他们清理出去大明的商场,调动大明腾龙银行和皇家贸易商行的资金,将大部分的江浙银行的股份吃下去,让它成为我们的分行,可惜您这一来,我的算盘就打空了,就得帮别人做嫁衣,我们不要了,您去联系山陕银行等其他银行吧,让他们调集资金,为江浙银行补充流动资金,至于他们能吃下多少股份,就看他们自己的本事了,反正江浙银行这次要大出血了。哼,要依照我的意思,它们绝对要破产的。”

    杨涟大吃一惊,没想到牛金星的计划会这样大,但是他还是没有想到牛金星怎么做才会让江浙银行破产,便顺口问了一句:“那您是计划怎么做呢?”

    牛金星笑道:“那些粮商不是都把银子换成粮食了么?我们从现在开始再次降低粮价,压低到平常年份的一半,然后再向他们逼债,让他们还钱,您因为他们的粮价成本有多高?是平时年份的三倍。当他们的流动资金紧张到无法承兑到期的存款单时,就会引起大量的储户心里恐惧,然后就是开始竞相兑付,甚至连利息都不要,更严重的就是能够拿回部分存款就会抛出存款单,这就是现在刚刚出现的挤兑。您想想看,如果我在挤兑风潮爆发时,趁机低价收购那些存款凭证,再高价向江浙银行挤兑,那样他们还有活下去的出路吗?江浙银行还有什么信誉可以揽储,它们能不破产么?”

    看着杨涟惊讶的脸色,牛金星继续说道:“仅仅是江浙银行破产还不算完,还会有更多的中小储户也会破产,您知道为什么江浙银行的粮商股东会有这样打的能力一下子收购这么多粮食吗?这其中就包括推波助澜的高利贷发放者,江浙银行的股东们多是钱庄出身,他们的贪婪程度难以想象,为了有足够的资金制造粮食危机,他们不惜以高额利息吸储,而普通的人们有几个能够禁得住这样的诱惑呢,而且储蓄额越高利息越高,于是便有大量的个人将小额存款交给中间商人,让他们变成大额存单,以便获得更高的利息,这就是所谓的人性弱点---贪婪。大明中央银行确实有一定的存款准备金,应付银行破产时赔付,但是那只是针对小客户,是有一定赔付限额的,这是您制定的制度,您肯定清楚,可是那些集中起来存储的高额利息存单,您一定不会足额赔付的,那他们不就得破产么,吃下去的饭还得吐出来。”

    现在杨涟已经面如土色了,他们有想到牛金星的计划如此庞大,自己的冒昧一下子打断了他的计划。当他带着江浙银行的股东们寻找牛金星时,就把牛金星的身份暴露了,如果牛金星继续执行这个计划未免不可,不过这样一来,就彻底把腾龙银行和大明皇家商行的声誉搞臭了,得不偿失。有些事情能做不能说,还有的事情能说不能做,牛金星的计划显然属于前者,但是被自己无意给破坏了,心里便有些惶恐。

    不过接下来牛金星的话让他吃了一颗定心丸,牛金星说:“既然万岁爷将‘债转股’的意思告诉您,那就意味着不要让我胡闹,所以您可以放心的去找其他的商业银行了,我们就不再参与这件事情了,粮食我可以继续收购,大宗的也会降低价格,让他们出血,肯定会让他们破产,这是必须对他们的惩罚,至于那些聚集资金获取高额利息的放高利贷的家伙,您自己看着怎么处理,如何让他们血本无归。”

    当终于弄明白朱有孝的意思之后,杨涟也就不再犹豫,赶紧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地点,召集手下的官员们开始研究如何处理目前的情况,但是心里后怕不已,倘若自己这次处理不好这个事情,别说皇帝如何处理自己,就是牛金星也会让自己身败名裂。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2304/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天启录最新章节! 作者:老牤牛所写的《大明天启录》为转载作品,大明天启录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天启录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天启录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天启录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天启录介绍:
一个废品收购站的小老板,因醉酒魂穿而来到大明,灵魂附体朱由校,且看他如何利用自己所学的后世知识,制造枪炮、改革制度、击败女真人、征战世界,重新复兴大明的道路,记载其过程,故名大明天启录。大明天启录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天启录,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天启录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