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科幻灵异无限快穿逆袭TXT下载无限快穿逆袭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无限快穿逆袭全文阅读

作者:要粮票不     无限快穿逆袭txt下载     无限快穿逆袭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61章 朝庭制霸江湖15

    就这样,涂山跟许天成战了二十几个回合。表面上看,不分胜败。

    实际上,许天成的马战之术稍强于涂山,而涂山的内功优势则更胜于许天成。

    两项加总,仍然是涂山较强。

    为什么只是不分胜败呢?自然是因为涂山还没拿准,胜了之后,自己又怎么办。

    身处黄泰军队重重包围之中,胜了一个将领胜不了所有将领。

    并且对方还有兵。单兵虽然不如单将,但兵多了,仍然能够强于将。

    所以,就这么僵持了。

    “吠,许将军退下,待我白彦斩他!”一声猛喝,传自黄泰中军方向。

    一千骑兵两边让开,打中军跑出一骑。

    这边,许天成勒住了马。涂山,则掉转马头,迎向来敌。

    见此情况,那一千骑兵更往旁边多让出些位置。

    这是因为,两马交错之后,估计涂山会冲到接近中军寨门的位置。假如骑兵较近,存在伤害涂山的嫌疑,就会有损白彦将军的威风。

    哐啷啷,白彦、涂山双马交错,过了一招。

    然后两匹马背向冲出。

    冲到一定位置,白彦减速,调转马头,再一望,咦,敌将呢?

    原来,涂山根本没有减速,直接就冲进了黄泰中军大营。

    从见到那一千骑兵开始,涂山的佯攻任务,就算是完成了。

    佯攻,就是要惊动敌人。敌人已被惊动,所以ok。

    那个时候,涂山一直在盘算怎样逃跑的事。

    第一设想,自然是原路返回。

    很显然,原路返回,会遭到黄泰其它军营的拦截。斜向逃跑,跟原路返回差不多。

    拦截是一方面,后面有一千骑兵追赶,又是另一方面。

    假设涂山跑进某个帐篷,正好帐篷里又有套敌军的军服,涂山根本来不及换上,后面的骑兵就追上了。

    所以,方向难定,追兵难以摆脱。

    现在,敌将白彦出战,天赐良机。

    黄泰中军这个方向,原本是千名骑兵的方向,属于死地,现在却变成出路。

    并且,千名骑兵要照顾将领的面子,还往两边退开了很远。

    良机不容错过。

    所以,涂山跟白彦交手一回合之后,借着战马的惯性,没有减速,直接就冲进了黄泰中军大营。

    然后呢,涂山是要杀尽黄泰中军,还是想从黄泰中军那儿杀开一条血路突围?

    前者绝无可能,后者同样绝无可能。、

    涂山能做的,只能是趁着骚乱,混入黄泰士兵里去。

    所以,进入中军营盘之后,没跑多远,涂山就是一个拐弯,避开寨门视线。

    紧接着,就弃了马。

    战马的体积太大,很显眼,容易被人锁定。

    钻进一个帐笑,里面有两名士兵。涂山打倒一个,抓了一个。

    拔出腰间长刀一划,从帐篷后面钻出,手一扬,将抓的那个士兵抛了出去。

    横向移动一点距离,又钻入另一座帐篷。

    这回,里面有五六个人。

    涂山以最快的速度,将其全部打倒,然后驳衣。

    当然驳的是最外层的衣服。

    耳听得外面马蹄阵阵,很可能是寨门那一千士兵追过来了。

    涂山加紧动作,迅速换上了黄泰士兵服装。

    再出帐篷,没想到迎面就来了许天成。

    许天成大叫:“敌将在这儿!”纵马就奔了过来。

    跟战马比速度,短途还行,长途就甭想了。

    涂山只好退回帐篷,从另一个方向出帐。

    许天成绕开帐篷追了过来,距离拉开了一点点。

    涂山只好再钻帐篷。只有这样,才能跟战马比速度。

    出帐篷,并没在通道位置。旁边另一座帐篷离得很近。中间不到一丈,并且还有扎帐用的、绷得很紧的绳索。

    涂山接着又钻入下一个帐篷。

    就这么钻来钻去,涂山全靠黄泰军营的帐篷作掩护了。

    但可惜,始终没能摆脱追兵。

    随着时间的推移,帐篷里面的黄泰士兵陆续被调走,多数帐篷都是空帐了。

    涂山猜,黄泰军可能要放火,非常着急。

    正在这个时候,忽闻远处杀声震天。

    那是在做什么呢?

    略一想,涂山就有了结论,想必,是龙汉军队的后续行动展开了。

    涂山要混进黄泰军,自然是哪里有黄泰步兵,就往哪里跑。

    所以,直接就往声响传来的方向跑去。

    没跑多远,就碰见一个黄泰骑兵。骑兵没认出涂山,视而不见地交错而过了。

    但,下一个骑兵认出了,大叫:“敌将在这里!”

    涂山将丹田之气一提,用上轻功了,想要赶在骑兵合围之前跑开。

    最后当然没成。

    硬杀呗!

    趁着骑兵刚围过来,立足未稳,杀!

    好,突围了。

    可惜,又被围上了。

    再次突围,再次被围。涂山开始受伤了。

    第三次突围,居然又碰上许天成,真是屋漏又遭连夜雨。

    伤重疲惫的涂山,不敢迎战许天成,掉头就冲向一名普通骑兵。

    飞身,起跳。对方挺枪刺来,涂山让过枪头,直接抓住枪杆,一股内力冲了过去。对方手一麻,握枪就有些松。涂山再一扫,将其扫下战马。落下,就骑到了那匹战马身上。

    拉缰就跑,还没加起速度,许天成的大刀就下来了。

    涂山挡了几下,回手还了一枪,趁许天成躲闪,再次纵马。

    仍然没跑起速度,许天成又追来了。

    涂山拉转马缰,跑向帐篷。不是帐篷的门,帐篷的这个方向没有门。

    但战马并不是车,而是动物。骑手让它撞,它不一定会撞。

    眼下,涂山跨下这匹战马就自行让开了,转向了两座帐篷当中的窄道。最终,被扎帐用的、绷得很紧的绳索,绊倒了。

    涂山自然没倒,而是再次飞身而起,施展轻功,迅速离开。

    这回,也许是运气来了,涂山没跑多远,就遇上一大帮黄泰的步兵,正在赶赴先前杀声震天的方向。

    涂山往那些士兵当中一钻,跟着跑,一下就没影了。

    中军大营的这个方向,也有一道寨门。

    寨门不大,应该属于侧门。

    过侧门的时候,涂山还注意看了一下,守寨门的,就只是几个普通士兵。

    谁知,一出寨门,就有人抓向自己的喉咙。

    急切中,涂山以抓对抓,迎了上去,准备抓住对方大拇指硬掰。

    结果恰恰相反,涂山的大拇指被抓了、掰了。

    为了躲避这一掰,涂山在空中翻了个筋斗。

    拇指是抽出来了,但却背心却中了一掌。

    这一掌,痛入肺腑,顿时就把涂山的力气泄了。

    运使内力,要提气。如今,涂山一提气,就会腑脏巨痛。已等于不能使用内力。

    涂山摔倒在地,还被挨了一脚。

    这一脚,不是平常的一脚。被踢之后,涂山发觉,自己的哑穴被点了,就是踢的这脚点的。

    到底是谁这么有能耐?记住敌将的长相居然是杭勇!

    万万没想到,杭勇竟然成了黄泰将领!

    涂山当即被绑,扔在一边。

    很快,有人过来问地上被捆的涂山是不是敌军将领。杭勇说,涂山是自己的亲兵,犯了错,所以才绑。

    涂山听到,杭勇换了名字,名叫葛元。

    紧接着,涂山就被押走了。可能是为了回避许天成、白彦等几个见过涂山的将领。

    涂山不明白杭勇是什么意思,主要是不明白杭勇的立场。

    对方是杭勇,这是确定无疑的。长相、武功,是一方面;谎称涂山是亲兵,则是另一方面。

    不过,此时杭勇的立场,涂山还不能确定。

    一是杭勇判国,投入黄泰,成为真正的黄泰国将领。

    如果是这样,刚才谎称自己是亲兵,就等于顾念家族兄弟的情谊了。当真如此的话,不久的将来,杭勇就会找个机会,将涂山放了。

    届时,涂山保了命,但也欠下了救命之恩,很可能妨碍到任务的执行。

    二是杭勇身负重任,打入黄泰军队,作为卧底。

    这种情况就复杂了。龙汉卧底,并不等于不杀龙汉人,只能说一般不会杀。但如果遇到特殊情况,还是可以杀一杀的。如此,涂山就完全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命运了。

    算了,想那么多,没用。如今的局面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这个成语很有意思。

    成语的意思,就不解释了。此处只说,“鱼肉”的“肉”字,应该念做ru。

    前面“刀俎”的“俎”,念zu、祖;“肉”字念ru,如,正好压韵。

    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也要将“肉”字念作ru去压韵。

    这说明,苏轼等人,是带有地方口音的。

    涂山被关押在一个暗无天日的地方。猜测,可能是地窑。

    一上来就饿了两天。

    第三天,被转了出来,接受了治疗。再后,就关在一个放有许多杂物的帐篷里。

    这一关,就是两个多月。

    涂山一直在琢磨,审问的时候,自己该怎么说。结果,根本没有。

    杭勇既没有提自己出去审问,也没有过来炫耀。想来,杭勇极有可能,一直没把涂山放在眼里。涂山在杭勇的心里,并不重要。

    之后,黄泰国部分军队换防,涂山就被带离了达牙克库防线。

    一路上,都用黑布蒙了涂山的眼的。

    走了大约一个月,停了下来。之后,涂山又被转移了几次。

    这时候的涂山,已经恢复了普通囚犯的待遇。在牢房之外,带链套枷;牢房之内,则去了。

    牢房内,去了枷锁的涂山,可以练功了。

    只是涂山感觉没什么用,也就没练。

    为什么感觉没用呢?是因为,此时涂山的内功,应该是十年往上,二十年不足。而杭勇,当初参加推荐考试的时候,就已经是三十年往上的内功了。

    并且,杭勇选择的还是家族普通内功。之后,学到朝庭高级内功的他,更应该一日千里。

    涂山感觉,就这么追,是追不上的了,因而有些灰心丧气。

    后来,也不知过了多少天,涂山又转移了一次。

    这次的新地方,跟以前截然不同。

    待遇,自然是相同的。还是牢房,吃喝拉撒在里面,一日两餐没油水。

    不同的是,灵气很浓。

    灵气很浓,自然就修炼灵气喽。

    到不是为了追赶杭勇,而是,灵气修炼的本身,就很畅快。

    牢房内的清洁,一般。涂山是有清洁术的,因而不会很脏。只是为了避免怀疑,所以才没有弄得很干净。

    就这样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应该有一年以上时间吧,反正涂山的灵气升了两级。

    炼气三层的涂山,其灵气仍然不能用于实战。用来恢复内功,倒有奇效。一个念头下去,消耗一丝灵气,内息一下就满了。

    可惜,那只能增长涂山内功的续航能力,不能增加战斗力。

    某一天,涂山被提了出来。

    提出来的涂山,只戴了脚链,双手没有约束。

    这是要干嘛?

    有人发了把铁铲给涂山,然后带涂山走到一个地方,涂山这才知道,原来要做苦工。

    这个灵气充沛的地方,原来是一座山脚下的庄园。由于连日暴雨,后面的山,出现了滑坡。滑坡产生的土方,需要转运。手握铁铲的涂山,就干这个。

    这事儿对涂山来说,绝对小菜一碟。只需要注意,有没有后续塌方。

    所以,涂山干起来效率很高,一个人顶五个人。

    那日转运土方之后,时不时的,涂山就会被提出来做点苦工。每个月大约两次。

    这样的频率,苦工就不算苦工,而是相当于放风。

    干活的时间长了,慢慢的,有人跟涂山说话了。虽然只是一两句,但也算破冰。

    又过了大半年,有一天,涂山正在干苦工,听到庄园里的其他人议论纷纷。

    炼了灵气的涂山,耳聪目明不在话下,当即留神注意,听了一耳朵。

    原来是梁尘国向龙汉国开战了。

    原剧情中,是推荐考试五年之后。现在,有可能时间不同,但也差不了多少。

    梁尘国与龙汉国开战,对于第三方黄泰国来说,应该是好事。什么都不做,看热闹也行。如果再做点什么,发点战争财,更是不错。但是,对于黄泰国的百姓,就没啥相关了。

    涂山注意了,庄园里面的人,应该都算百姓。他们虽然是杭勇的下属,但应该也是隔了许多层的。几个看守自己的庄丁,同时也是农夫,肯定没有品级。

    他们是百姓,但他们却对梁尘龙汉两国的事情议论纷纷,真的是八卦心切么?也许是吧。

    几天之后,涂山提出来做苦工的频率一下就上升了。几乎到了每天一次。

    通过庄丁、农妇的交谈,涂山知道了原委。

    原来,他们的头头葛元,也就是杭勇,被派到梁尘龙汉交战的战区去了。

第62章 朝庭制霸江湖16

    如此,涂山要逃跑的话,机会就应该更大了。

    前面仍然不变。

    这么说,是因为,逃跑将会遇到的事,分为前面和后面。

    前面主要指,怎样逃出牢房、逃出庄园。后面则指,逃出庄园之后,怎样真正获得自由。

    前面部分,没什么变化,杭勇肯定是交待过的。所以,就算杭勇不在,也“仍然不变”。

    后面就不同了。杭勇在的话,会亲自,或者派遣得力干将过来,组织缉拿。杭勇不在,多半就是庄园的人自行追一会儿了事。

    所以,逃跑的机会更大,指的就是逃出庄园之后的那部分。

    趁着做工的机会逃跑,就要解决脚链。

    涂山找了个机会,试了一下脚链。无论涂山怎么用力,都没能在脚链上留下痕迹,更不用说扯断脚链了。

    那就暂时不动,以便谋定而后动。

    初中及以前,由于年龄小,毕业的时候,没什么感觉。

    高中及大学,就不一样了。

    在校期间,或许非常仇恨学校。歌曲“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都被改成“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

    但离开的时候,却舍不得了。

    如今的涂山,虽然还没找到具体的逃跑办法,但却明确地知道,要不了多久,一定能够逃逸。是故,涂山也有点舍不得。

    具体舍不得什么呢?当然不是做苦工时留下的回忆,更不是牢房,而是这里的灵气。

    灵气太浓了,比当初在那条山脉上面还要浓。

    离了这个地方,再找这么浓厚的灵气,基本不可能了。

    那就趁这最后的日子,加强灵气修炼吧。

    不知道是哪股筋扯着了,所以疼;不知道是那个原因起作用了,所以结果。

    明明晋升炼气三层才没多久,没炼几天,居然又晋级了。

    这回晋级,就跟以前的晋级不一样了。

    灵气修炼的阶位,都知道是炼气、筑基、金丹、元婴等。

    其中的每个阶段,再进行划分,又有一定的标志。

    最简单的,就是十分之一划分。每个十分之一,叫做一成。十成,就是十足十,也相当于现代的百分百。

    还有一种划分标志,是前中后临门一脚。

    这两种标志的存在,自然是跟灵气修炼本身的反应相关的。

    炼气,在里面,单独有所不同。这一阶段,更加契合“十成”的标志划分。但其实,炼气也能“前中后”,筑基金丹等同样能够“十成”。

    十成与前中后的对应关系是,一二三成,前期;四五六成,中期;七**成,后期;十成,临门一脚。

    现代人,尤其是学生,说事物都用“百分”不用“十成”。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十成”很土,乡土气息太浓。

    修仙世界也是。为了标榜自己高人一等,那“十成”的“成”字,就换成“层次”的“层”了。

    哦,还有“临门一脚”,那是现代足球用语。修仙世界是“圆满”,同时也是“半步后一阶”。

    筑基圆满,也是半步金丹;金丹圆满,就是半步元婴。说法不同,意思都一样。

    元婴以后的修炼,艰难了。感觉仍然用“前中后”略有不足。

    于是乎,又有另一种提法:

    一成,前期;二成,前期巅峰;三成,前期圆满;四成,中期;五成,中期巅峰;六成,中期圆满;七成,后期;八成,后期巅峰;九成,后期圆满;十成,大圆满或半步后一阶。

    往前呢?炼气以前呢?

    没有灵根的弟子,真不能修炼了么?看资源。

    资源足够的情况下,可以以武入道。

    炼气,换个名字,也叫做先天。炼气以前,就叫做后天。后天再往前往下,名称就多了,不一而足。

    这里只说以武入道的后天。跨过后天,就是先天,就是炼气。

    这样的先天前期,即炼气一二三层,属于内息向灵气转化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武道弟子,仍然具备不俗的战斗力。

    有灵根者,直接引气入体,回避了以武入道的辛苦历程。但引气入体之后的一二三层,就只是不断的改善体质,没什么战斗力。

    到炼气四层,才两者交汇。

    就像高速公路,先是以武入道,然后道路延伸,很久很久之后,出现一个上道口(下道口,但不能下)。那个上道口,就是引气入体的人。引气入体,只是进了收费站;一二三层,则相当于匝道。炼气四层,这才汇入高速公路。

    如今,涂山晋升为炼气四层,就是这样的情况。

    之前,各种拳法都使不了灵气。如今,别说拳法,就是随便做个动作,都可以使出灵气。至少,也能让灵气附着在拳指的表面,达到增强打击效果的作用。

    由于灵气总储量不足,也有点经不起消耗。

    涂山试过,洪拳、忠勇拳,使出灵气,也就十招左右,就后继无力了。

    而风舞剑的话,就只三招,第四招无论如何都用不了灵气。

    倒是残影流玉身法不怎么消耗灵气。一遍又一遍的,连续一刻钟,未见灵气枯竭。

    也好,逃命有保障了。

    然后是威力。

    涂山相信,用灵气去扯脚链,肯定能够扯断。但却没有去试。因为,那样的机会,就只有一次。

    左思右想之后,涂山认为,还是趁夜逃跑较好。

    做工的时候逃跑,庄园的人立马就知道了。谁知道他们有哪些后续手段。

    而趁夜逃跑,则有利于逃离庄园更远。

    杭勇不在,自己又能远离庄园的话,等于就是自由了。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涂山将灵气运于手掌,往石墙一抹。

    一阵噗噗噗轻响,抹到之处的石墙,像面粉一样,掉在了地面。

    涂山运使残影流玉身法,窜了出去。

    几个起落之后,找准方向,到了庄园围墙,飘身越过。

    庄园众人都没惊醒。

    逃出生天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偷衣服。

    偷衣服,在现代、在古代、在现在这个武侠世界,都是违法的。

    但不偷,又能咋办?

    上个任务,涂山逃出戒网瘾学校之后,是把衣服脱了,光着身子,找了小饭馆的工作,之后,换了老板拿出来的旧衣服。

    这个任务,还能脱衣服吗?不能。这不是天气问题,而是时代问题。这个世界的人,就没有光着身子出来逛的。

    现代武侠片里,其实也有很多偷衣服的场景。只不过,那些大侠们,在偷得衣服之后,往往会留下比衣服价值更高的银两。

    涂山才从被关押的牢房逃出来,当然是没有银两的。

    那就,还是偷吧。不换衣服的话,被人远远一望,就知道是个囚犯,那还怎么逃跑?

    是偷一家的衣服,还是衣裤各偷一家?为避免闹出更大的动静,选择前者。

    从良心上讲,又应该选择富裕人家去偷。但富裕人家晾晒的衣服,往往都是有数的,少了,很容易被发现。

    贫穷的人家,更不消提,总共没几件衣服,少了,更是着急上火。

    最好是中等人家。没请什么佣人,衣服也比较多的。

    偷得衣服,换了装束,之后就是打听方向。

    不是打听道路。现成的道路,往往会有关卡。还不如直接穿山过岭。

    要打听方向,很不容易。为什么呢?

    因为此时的涂山,只能听,不能说。一说话,口音暴露,就有可能被抓起来。

    正好听到别人谈论有关地理方向的问题,那机会,太小了。

    但涂山又能如何,为了保险,只能耗着。

    吃东西好办。何处青山不埋骨,何处青草不饱腹!

    这儿所说的草,就是纯粹的草。

    平时,大家说的草药、仙草,那些通常都是蔷薇科植物。

    植物的分类,有许多标志。有按照人类衣食住行需要的,有按照生物学科发展需要的。

    生活中与此相关,同时还比较常见的词语:有草本、木本。这两种分类表示的是,凡不是木的,都是草;凡不是草的,都是木。很显然,它很粗略。

    真正用得上的,还是跟旅游相关的分类,那就是外形分类。

    按外形,先分为草、蔷薇、树。其中的草,指那种基本没有茎干的植物,譬如牛草、狗尾巴草、葱、蒜、稻、麦等;蔷薇,则指介于草和树中间的植物,譬如蔬菜、月季等。

    后面的树,按叶片,又分为阔叶、窄叶和针叶。一般来说,海拔较高的地方,阔叶林难以存活。海拔再高,就只能存在针叶林了。再往上,就是雪线,终年积雪。

    很多植物都有毒,但外形分类下面的草,基本上还都是无毒的。当然,无毒的同时,还意味着没什么药用价值。

    涂山吃的,就是这个。

    好吃不好吃,此时不存在,此时需要的是活命。只要是能够维持性命的东西,都可以吃。

    在那些东西中,再去发现、发掘口感稍好的,结果就是草。

    或许有人会说树皮比草更好吃,因为历史上好几个大灾荒时期,民众最初都是啃树皮。

    但是别忘了,啃树皮并不是直接啃,而是煮过之后再啃。

    涂山没有煮食的条件,只能生吃。因而,树皮没有草好吃。

    耽搁一段时间之后,没能打听到方向,涂山就随便找了个方向瞎走,到下一个百姓聚居点再去偷听。没有结果,则原路返回。返回,是为了避免越走越偏。

    大约两个月之后,终于,在一个镇上的茶棚,听到有人在说龙汉国。

    瞧着人不多,涂山就躲在人后问了一句:“不知那个龙汉国在哪个方向?”

    说话的那个人望了一眼,没看出是谁问的,但还是指了个方向。

    离开人群,涂山瞄了瞄方向,再辨认了一下远处的山势,就开始上路了。

    差不多、基本上、大概、几乎,属于文化精髓,可能是因为古时候都这样。

    涂山沿着差不多的方向,基本上沿山脉而行,大概没有太大的拐弯,几乎保持了方向的一致性,这样晓行夜宿,餐风饮露,接连用轻功跑了好几天。

    远远望见一个城镇,便拐弯奔了过去。

    去干什么呢?问路。

    这回,由于距离逃出来的那个庄园十分遥远,涂山就不担心露出口音了。

    问了几个人,指出的方向差不多都一致。

    但可惜,他们指的,都是达牙克库防线。

    涂山就是从都兰前线,进攻达牙克库防线,战后失散被擒的。

    如今逃回,是否应该回归都兰前线军队,回归原单位?

    当然不。

    这是因为,回去之后,涂山无法证明自己没有判国。

    这个世界的军队,对于战后失散又归来的将士是什么态度,涂山还不知道。

    但涂山知道,前世历史上的某个时期,对归来的将士,会一律处死。

    所以,在不能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涂山需要绕过都兰前线。

    都兰山脉和达牙克库山脉,都是比较大的山脉。

    想要绕过这样的大山脉,绕出的圈子特别大,一个不留神,就有可能迷路。

    不过呢,涂山在枣乡军营期间,曾经有个任务:开辟一条直插黄泰国腹地的道路。

    该任务的后期,涂山没有直接介入。但涂山知道,南边的远处,有那么一条道路。

    所以,涂山的绕圈,就选择了南边。

    往南走上五百里,再往西南方向走。远远的,望见了达牙克库山脉,就又转弯向南,南下两百里之后,再往西南。

    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涂山终于踏上了那条“直插”道路。

    在这条道路上走,也许会碰上龙汉**人。

    但没有关系,这条路上碰见的军人,都是枣乡军营的,不是“原单位”的人。

    也可以说,踏上这条道路之后,涂山就已经安全了。

    安全之后的涂山,精神就松了。勉强支持,继续向前。

    又奔行了三天,到达一个岔路口,涂山转了过去。是因为,岔路的那边,不远之处,就是当初自己设立的小营盘。

    涂山想过去吃点东西,再睡上一觉。就是吃、吃了睡。没别的了。

    好不容易到地方了,小营盘里果然有兵。

    那些士兵虽然不认识涂山,但给涂山点东西吃,问题不大,就给了。

    饿了好几个月,只能吃草的涂山,此时并不敢多吃。多吃,肚子能适应。

    涂山少许吃了点,直接爬在饭桌上睡着了。

第63章 朝庭制霸江湖17

    涂山是被揪着耳朵痛醒的。

    若是其它部位痛,或许涂山会下意识地反抗。但耳朵痛,不会。这是因为,能让耳朵痛的,不是妈妈就是姑奶奶。

    现在当然不是,现在是公冶方仪。

    “杭将军好久不见啊,”这句像是老朋友在开玩笑,但紧接着的下句不像,“你的官凭呢?”

    这样问,说明涂山在睡觉的时候,已经被搜过了。

    “我,这个,纯属路过。”涂山只得这么说。

    “这里是军事重地,你一个没有官凭的百姓,不应该出现在这里,”说到这里,公冶方仪话锋一转,“我记得你是有官凭的,是发生了什么事,把官凭弄丢了?”这个时候,才放开了涂山的耳朵。

    涂山揉了揉耳朵,说:“也没发生什么事,就是我自己弄丢了,只好回乡种地去。”

    “回乡种地,能路过这里,那你能从哪个方向过来?”公冶方仪说,“别狡辩了,我不感兴趣。我知道你判国了,做了敌国的奸细,这就把你交给魏检校。有什么话,你跟他说。走吧!”

    公冶方仪根本就不与涂山讲道理。而如果讲道理,涂山多半也是讲不过的。多年前曾经的合作经历,早就证明了“既打不过,也说不过”的事实。

    还能怎么办?

    打吗?十招灵气拳法,能不能胜?若能胜,这里是军营,还要面临着军队的追捕。而就算再次逃脱追捕,又怎么逃得过通缉令?

    这样一想之后,涂山就老实了。跟魏检校讲道理,应该是比反抗更好的出路。当初,魏检校对自己的印象似乎不错。

    出了小军营,有人牵了几匹马过来。公冶方仪喝了一声:“多来匹马,杭将军一同上路!”

    公冶方仪,并四个亲兵,加上涂山,六人打马上路。

    一出营盘,方向就不对:是通往种粮平地的,不是通往枣乡。

    涂山没有控马,让战马自然跟随。他想的是,也许,魏检校此时就在种粮平地。

    一刻钟多一点时间,就到了第一块平地。

    这一路驰骋,也让涂山发觉了道路的情况。

    最初,道路的表面是碎石。现在,是泥土、石粉石渣、碎石的组合。比纯粹的碎石路面好走多了。

    是自然形成,还是派人整修的,似乎都有可能。

    这块平地,约一万五千亩。换算一下计量单位,等于10平方公里。

    一平方公里,就是长宽各1公里的方块面积。这块平地,有十个那么大。

    望见那些庄稼,涂山这才注意到,此时已是秋天。

    秋天的麦田,一派金色。阳光从高空倾泻而下,给万物罩上一层金纱。金纱下的金麦,仿佛金麦自带背景光环,朦胧而神秘。一阵秋风吹过,麦田点头哈腰,又似乎在跳着天然韵律的舞蹈。

    平地的道路,路面更好。许多路段,还铺了砖块。这说明,当初的砖窑,除了建设房屋之外,还有剩余。

    咦,房屋呢?不对,应该是人呢?

    那么多的庄稼,没人怎么种?

    房屋,终于看见了。一排一排的,正是工之镂物。像筒子楼那样,只是没有那么高。

    这样的建筑,规整,死板。

    只不过,看上去似乎也没人。

    继续前进,直接就到了第二块平地。这块平地,约四万亩,26.67平方公里。

    有多大?

    武h长江主轴建设项目下的长江新城,面积26.47平方公里;

    辽n朝阳县瓦房子镇上三家子村,面积26.67平方公里;

    重q渝中区,面积23.71平方公里。

    这么一比较,就有个具体的概念了。

    这边,麦田的种植也还行。但比起头一块平地,其它农作物就少了。

    许多边角地段,陡峭山坡,都还保留着原始的风貌。

    哦,人有了。不过,却不是百姓,而是军人。一眼望去,起码有两千军人在田间地头忙碌。

    魏检校说,让难民灾民来种地,并未成为现实。

    这边的道路,涂山当初就只修建了主干线。支脉道路,自然是后来人建造的。

    公冶方仪一马当先,沿着支脉道路拐来拐去。

    时不时的,会有十长、百长跑到马前,向公冶方仪请示问题。公冶方仪回复的速度也快,都是不假思索,张口就来。

    涂山看明白了。公冶方仪绕着圈走,就是为了便于解决问题。

    照这么看来,这些士兵,全都同属于公冶方仪治下。

    这不光是军权的问题,这里可是出成绩了的。田间一派茁壮,估计都丰收了几年了。绝对是极大的军功。

    不过,公冶方仪并不是军人,她干这么好,到头来基本上都是为人作嫁。

    那么她又是为了什么呢?

    “杭将军,你是被黄泰国抓起来了吧?”

    公冶方仪突然一问,把涂山从沉思中惊醒。之后才发觉,不知何时,那四个亲兵已经不在身旁。而此时,他们也到了一处木楼之前。

    涂山不知道是否认好还是承认好,迟疑了一下,那边公冶方仪下马了。

    涂山也跟着下了马。

    公冶方仪并未停留,直接进了木楼。

    这个世界的建筑,跟古风类似。不是一进楼,便是屋。里面还有屏风、回廊、曲径等等。

    最终,到了一处花厅,坐了。先前亲兵中的一个,端了茶水过来,然后退下。

    “想好怎么回答了么?”公冶方仪问。

    涂山的确想好了。

    被擒,并不等于犯错。一对一被擒,会丢脸;但涂山并不是一对一。夸张点说,是一对十万;客观点说,是一对几千。不过,最后被擒那一下,的确是一对一,输给了杭勇。

    “末将的确被擒了。”涂山说。本来想说明一下当时的情况,但对方没问,就没好说。

    “是对方释放,还是自己逃走的?”公冶方仪再问。

    “自己逃的。”

    “自己逃走,本应优于对方释放(敌国不可能凭白释放俘虏,但有释放必有索取),然少了些旁证,却又复杂得多,”说到这儿,公冶方仪停了片刻,又道,“本朝对于被擒将士回归,审查一般。三五日内,直接回归。一个月之后回归,降级处理。你是多久?”

    “牢房之中不辨天日,大概有两年多。”

    公冶方仪说:“两年多才回来啊,如此,军队不会再用你了,你只能另做打算。”

    涂山一下就迷茫了。

    另做打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怎样做,才能再次跟杭勇交手;又要怎样做,才能积蓄力量,确保他日重逢杭勇的时候能够取胜。

    “如果杭将军没有方向的话,可否听老身建议?”

    “前辈但讲无妨。”

    公冶方仪说:“我的家主,郭文瑞,宣政院枢密使,在任四年了,很快就会再次高升。夫人南宫以兰,是我的首领。不知杭将军能否屈驾,为南宫夫人效劳?”

    涂山说:“在下粗鲁人也,不精内宅手段,焉能被南宫夫人看中。”

    “因为什么被看中,老身自然不会说。”

    涂山想了一下,为那什么南宫夫人效命,至少也是一份工作。但是,杭勇之事,如鲠在喉。便道:“有件事,末将心里放不下。”

    “信我,便详细道来,”公冶方仪道,“老身别的不说,多活数十年,眼光还是有的。”

    其实在涂山的眼里,公冶方仪就像是个神一样,什么都懂,并且什么都精(比自己精通),完全是小说里的全能型人才,哪里只是眼光阅历而已。

    涂山说:“末将出自天江州杭家。家族武堂有一俊杰,名唤杭勇。那年推荐考试,末将的成绩一塌糊涂,只因为调查一个案子,得到赏识,这才获得推荐。

    “这次,末将调往都兰前线。刚到,元帅就让末将率领一千人,冲击黄泰中军。

    “军令如山,纵有千难万险,也要执行。末将就去了。

    “那一千人,先分了一百后勤兵,撤离了战场。又有六百步兵,随后撤离。接近敌军时,最后三百骑兵撤离。末将一个人冲向黄泰中军。

    “这样做,是因为军令只是佯攻挑衅。末将一个人,也是能够挑衅的。

    “后来,在混乱之中,末将冲进了黄泰中军的大营。拼了老命,摆脱了追兵,并换上了黄泰步兵的衣服,混进敌军。

    “谁知,刚才提到的杭勇,突然出现,几招,便擒下末将。

    “之后,杭勇并未再见末将,一次审问都没有。

    “两年多时间里,末将被转移了很多地方。后来,梁尘国跟龙汉开战,杭勇被派往战区。末将这才寻找机会,逃了出来。

    “对了,那杭勇,在黄泰国用的名字,叫做葛元。”

    涂山说完之后,自然是沉默等待。公冶方仪听了之后,也是沉默。

    是想不出办法来么?暂时还看不出来。

    涂山突然发现,假如自己刚说完,公冶方仪就拿出办法,会显得不那么慎重,并且还会显得她没怎么用心用力。如此一来,她的沉默,极有可能是故意的。

    回过头去,补充一下

    涂山关于杭勇的陈述,听上去只是陈述,其实不然,里面是隐含了问题的。

    片刻之后,公冶方仪说:“我感觉,你非常想要向杭勇复仇,这点,确定吗?”

    “确定。”

    “那就好,”公冶方仪道,“先把复仇当前提,在这个前提之下,我们再来看看该不该复仇。”这是表明后面的话,都是带有倾向性的推论。

    “老身这样讲,也许有点矛盾。但世间诸事,本来就是矛盾的。

    “那个杭勇,如果已经判国,根本不能构成杭将军心中的疑惑。

    “你知道,他并没有判国。杭勇一直没有杀你,便是明证。

    “不过,没有判国,也可以理解为,他还没有彻底判国,其实他已经开始判国了。

    “没有判国,又在黄泰军中做官,那他就是我们龙汉国派往黄泰国的卧底秘探。

    “那么,到底他是已经开始判国,还是确实没有判国,就取决于他是否忠实地履行了卧底秘探的职责。”

    说到这里,公冶方仪停了下来,叫亲兵过来,换了新茶。

    之后,再继续说道:“国与国、势力与势力、国与势力、势力与国,这四种关系,才存在卧底秘探。其中的势力,指的是,不足以称国,但却牢固盘踞至少州府(一州一郡)之地,致使该地成为化外(王法教化之外)。

    “再小些的力量,国家可以直接碾压,便不需要卧底秘探了。

    “上述四种,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国与国。同时,杭勇涉及到的,也是国与国。”

    停下,端起茶杯,吹了吹,浅饮一口,放下。

    “卧底秘探到底是干啥的?”公冶方仪说,“主要是情报的收集。只有个别特殊情况下,才会下达破坏性命令。因此,这里我们就只讲情收集。

    “卧底秘探在对方的职务越高,收集情报的能力也就越强,这是毋容置疑的。

    “但卧底秘探的职务,又是有上限的。高到一定程度,对方的待遇、礼遇,又将会促使卧底秘探倒向敌国,送回假情报。

    “譬如国家派出一个秘探打入某个势力。那个秘探最终当上了那个势力的副手,就是有问题的。

    “收集情报而已,四五级职务足矣,完全用不着二级。

    “所以,杭勇的职务,以及职务升迁的速度,便是判定他是否忠实地履行卧底职责的有效标志。”

    涂山听了这儿,受到启发,有点激动。想要插话,又觉得不够礼貌,就改为调整了一下坐姿,最后,消停了。

    公冶方仪继续说:“你跟杭勇,是同期被家族推荐的。你入职之后,第一处便是这里。虽然后面的功劳被我占了,但总的来说,你的升迁,很顺利。

    “你遵从军令,挑衅黄泰中军的时候,你是校尉,领兵一千。就在那个时候,你被杭勇擒拿。

    “那么,那个时候,杭勇是什么职务?

    “按照你的描述,在你被擒住之后,没有一个过来审问那当然不是事实。

    “你想想,龙汉国一个将领,挑衅了黄泰国中军,居然还下落不明,对黄泰诸军来说,是何等的恨事。

    “所以,黄泰诸将,在得知杭勇捆了你之后,肯定会到他那儿提人审讯。杭勇不肯,诸将一定会以职务压人。

    “结果呢,并没有人审问你。

    “那只能证明,黄泰诸将,包括全军元帅,都未能从杭勇那儿提到人。

    “那么,杭勇在黄泰军中,到底是什么职务?

    “你入职以来,积功而升,一帆风顺地做到校尉。他在同样的时间,在一个陌生的国度,却成为了能够无视元帅提人命令的职务。那,正常吗?”

第64章 朝庭制霸江湖18

    “职务太高,不正常。那太高职务的获取,必然也不正常。

    “一个人,可能是傻子。人多了,必然就不傻。黄泰国,乃长期与我龙汉并立之国家,其上层人士,自然不能用傻子去形容。

    “杭勇自称葛元,前往黄泰,表现比较优异。黄泰择优录用的时候,不调查他吗?一查,根底不干净,还怎么会委以重任。

    “但按照你刚才的描述,杭勇已经被委以重任。不仅如此,梁尘国与龙汉国的战场,瞬息万变,黄泰国居然派他前往。须知,那样的前往,必有临机决断之权。黄泰国凭什么信任他呢?”

    说到这儿,公冶方仪停了下来。

    涂山愣了片刻,才察觉,公冶方仪在询问自己,在等待自己的回答。就说:“末将也不知道。”

    “你当然不知道,但你猜得到。”

    “猜得到?”涂山就认真想了一下,“难道,他屠杀了大批的龙汉人才!”

    “善良是好事,但不能因为自己善良,就去猜测别人善良,”公冶方仪说,“已经猜到这份上了,为什么不放开束缚呢?

    “杭勇,是家族推荐的。同一时期,各地家族推荐进入朝庭的人成千上万。假设杭勇杀掉其中八千,对黄泰国又有什么好处。杭勇杀那八千,一开始,多半只因为私怨。后来,则往往因为众人缉拿,他不得不反抗,这才越杀越多,数量增至八千。

    “因而,就算他杀了八千家族推荐者,他仍然不能获得黄泰国的信任。”

    涂山想了一下,说:“那,他只能杀现任官员,而且还是重要官员……只不过那样一来,龙汉这边还能信任他吗?”

    “说得好,”公冶方仪道,“正常的卧底密探,龙汉这边会给他个原因,黄泰调查过来,表面证据会证实,杭勇在龙汉混不下去了。但那样的原因,有层次限制。只能是地方小吏在迫害他,不能是朝庭大臣在压制他。如果是后者,一过去,就得交待龙汉这边的重要情报,就得不偿失了。

    “到黄泰之后,同样因为层次,他应该当不了大官,其升迁的进度,至少应该比你慢。黄泰那边,不愿意他晋升,是一层意思;不愿意信任他,又是另一层意思。

    “现在的情况是,黄泰已经让他做了高官,并且非常信任他。这就证明,他业已让龙汉国蒙受了重大损失。”

    涂山问:“是不是站在黄泰的立场看,杭勇乃龙汉的罪人,回国必死,已经不可能是卧底密探了,只能踏踏实实地做黄泰的臣子?”

    “是的。”

    “既然如此,那他又为何没有杀我?”

    “两个原因,”公冶方仪说,“一是他保留回归龙汉国的权利,二是他认为你不重要。

    “刚才你说,他是家族武堂俊杰;你则考得一塌糊涂。所以,第二个原因应该是主要原因。

    “至于前一个原因,相当渺茫。但他已是高官,又不需要亲自养你看守你,没什么付出,就仅仅是不杀你而已。反正在他眼里,你不可能是他的威胁。”

    涂山倒吸一口凉气,问:“前辈刚才说,他回归龙汉国,相当渺茫。他自己,是否也意识到渺茫?他的心,到底是站在龙汉还是黄泰?”

    “照情理推测,他应该也意识到了。意识到回国渺茫,但仍然保留着渺茫的可能,这并不是心向谁的问题,”公冶方仪道,“其实现在就可以做个总结中,杭勇应该就是被龙汉派往黄泰的卧底。

    “但他这个人,属于那种无所不用其极的人。他并不看重到底自己守护的到底是哪个国家,他看重的,只有他自己。

    “你应该听说过土匪招安吧:小头目,做小官;大首领,做大官。所以他到黄泰之后,把卧底任务置之脑后,一门心思往上爬,要做大头目,甚至不惜给龙汉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有朝一日,他回龙汉,就不能是召回,而只能是招安。

    “他不会提出回归,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套取过黄泰的真正情报。他只能是偶尔表露出对故土的思念之情。届时,如果龙汉国这边主动联系他,必定在对应品级基础上,再升三级才行。”

    对于卧底变招安什么的,涂山并不是很在乎。涂山说:“其实那些都不重要。末将想要再次确认的是,他真的已经给龙汉国造成了重大损失?”

    “当然是真的!”公冶方仪说,“尽管我们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但我们已经知道了结果。他,杭勇,只有造成了龙汉国的重大损失,黄泰国才会信任他并委以重任。这是一对一的因果关系,结果一定,原因必然一定。”

    “如此说来,末将就能理直气壮地找他报仇了!”涂山起身抱拳行礼,“杭修竹多谢前辈!”

    “少说那些虚头巴脑的,你到底愿不愿意为南宫夫人效劳?”

    “啊?”涂山都忘了还有这件事。

    “啊!你以为老身白帮忙的啊!”

    涂山想了一下,说:“复仇之后,愿凭南宫夫人差遣!”

    “你不靠上棵大树,怎么复仇?”公冶方仪讽刺道,“是以为末学后进能够与风流俊杰抗手,还是以为杭勇古板大度会跟你单打独斗?”

    前一句,涂山有灵气修炼的底牌相抗,但后一句,就不行了。原剧情中,杭勇使用了卑劣手段。现在的进程里,涂山本来还不知道,但经公冶方仪分析,已知杭勇卑劣更胜原剧情。

    卑劣的杭勇,自然不会单打独斗。他会调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去应对涂山的复仇。

    如此一来,涂山就犹豫了。

    不借公冶方仪的势,等自己也发展出一定势力与杭勇相争,估计要几十年后了。借势,则会在一定时间内,放开复仇任务。

    涂山说:“若能助我向杭勇复仇,末将愿意听从南宫夫人差遣。”

    “你这是提条件,本末倒置了,”公冶方仪说,“这就相当于‘信之则有’与‘有之则信’一样。不能讲条件的。”

    好吧,那不过是个形式。不提条件,南宫夫人为了让我尽心为其工作,仍然会满足我的条件。

    “行,在下愿意听从南宫夫人差遣。”直到此时,涂山才不自称末将。也从侧面表示了改换门庭的意思。

    “那好。相关仪式,回府之后再说,”公冶方仪说,“现在,你可以说说那个杭勇的特点。”

    涂山点了点头,说:“天江州杭家,按文武资质,分文武两堂。杭勇入武堂几年之后,便做了魁首。推荐考试之前的最后一次年试,寻常弟子内功二十年,他则有三十年。这还不止,他修炼的,还是普通基础内功。”

    “没了?”

    “没了。”

    “那,你当时内功几年?”

    “五年。”

    “不会吧?虽然你弱,但不会这么弱吧?”

    “我入的文堂,本是文堂魁首,因为意外,断了文途,这才转到武堂。年试的时候,我刚刚习武两个月左右。”

    “那还差不多。来,全力击出一掌试试。”

    涂山提起内力,依言击出一掌。

    掌势刚好充分的时候,公冶方仪伸手接了一下,说:“你现在大约二十年内功。不对,你应该还有什么杀手锏,否则你不会坚持复仇。”

    真是的,在公冶方仪面前,一点秘密都藏不住。

    “杀手锏自然是有的。如果前辈真是六十年内功的话,请使出全力。”公冶方仪有六十年内功的事,自然是魏检校那儿传出来的。

    涂山站了起来,公冶方仪慢了一步,也站了起来。

    涂山运使灵力,再次拍出一掌。公冶方仪原本就提了六十年内功,见涂山掌势,便又加了四十年。

    砰!

    两掌一撞即分,谁都没有后退一步。看形势,居然不分胜败。

    “前辈的内功,到底是多少年?”涂山问。

    之所以发问,是因为涂山感觉,灵气掌应该能够胜过六十年内功。

    “老身刚才使出的是一百年内功。”到底有多少年内功,公冶方仪还是没说。不过,保留余地已经不多,还是很明显的。

    杭家武堂弟子,修习高级内功,一年相当于两年;杭勇修习普通基础内功,一年相当于三年。

    所以其他人的内功普遍二十年,他有三十年。

    从那个时候,到现在,时间约六年。

    这六年时间,杭勇的内功修炼自然不再是早先的速度。他入了龙汉朝庭,紧接着又投了黄泰朝庭,因而他必然浏览了两国朝庭内功。优中选优,再选适合自己的高级内功,说一年相当于四年,绝对保守;起码,也得相当于五年,搞不好,六年也是有可能的。

    相当于五年,则增加三十年。跟以前相加,正好六十年内功。

    相当于六年,则七十年内功;相当于八年,则八十年内功。

    而如果答案是一百年内功的话,则只能是一年相当于十一年。而这,又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涂山可以确定,用灵气的时候,自己能占上风。

    就不知十招掌法或三招剑法够不够取胜。

    “你能抗百年内功,而那杭勇的内功,绝对不足百年,为何你闷闷不乐?”公冶方仪问。

    涂山说:“不瞒前辈,用这种杀手锏,掌法,我只能使出十招。若是剑法,则只有三招。还不能确保取胜,故不敢欣喜。”

    “你不是一个人(你是一头猪),南宫夫人麾下,像老身这样百年以上内功的,就有四位。”多的,公冶方仪暂时就没提了。

    接下来,涂山继续在种粮区域呆了五个月,至次年春,公冶方仪全面完成任务,这才一起离开了枣乡。

    之后,自然是上京城,进了郭府(郭文瑞府)。此时,郭文瑞已经卸去枢密使,平调为平章事。

    枢密使、平章事,级别都是宰相级,但却并不是真正的宰相。有个职务,很出名,那就是“中书门下平章事”。如果是宰相,又怎么还是“门下”。

    龙汉国此时,也并未设宰相。

    不过,要说清楚,还得从有宰相的情况说起。

    宰相的基本情况,应该家喻户晓了。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皇帝与百官中间,存在宰相,其实属于特殊情况。

    为什么呢?

    因为,百官的上级,是宰相而不是皇帝。只有宰相的上级,才是皇帝。

    如此一来,宰相要驾空皇帝,岂不是很容易。

    所以,正经的皇帝,都不愿存在宰相一职。

    只有社会发展相对原始落后的时代,还有那种老皇帝死了儿皇帝太小的时候,才有宰相。

    封建社会末期,再出现儿皇帝时,宰相一职,往往被几个顾命大臣所代替。

    顾命大臣,其实也不怎么好。但总比宰相专权,要好些。

    刚才的角度,主要是上通下达、政令不畅的角度。

    此外,还有集权与分权的角度。

    完全集权,皇帝累死也忙不过来。完全分权,还要皇帝做什么。所以,永远是集与分共存。

    相对来说,涂山前世历史上的三省六部制,就做得不错。

    三省六部,将朝庭诸事划分为九个部门,每个部门都向皇帝负责。皇帝只管到部门头头那里,部门内部的事,由自行处理。

    那就是相对完善的封建政治体系了。

    再往后,其实还发展了一步。

    曾经消失的宰相制,换了个名称:内阁,又冒了出来。

    三省,相当于直辖市,有些时候都没了,那不重要。重要的是,六部还在。

    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部以上,原先是皇帝。现在不是了,上面是内阁。

    但内阁又与宰相不同。

    宰相是实权,是横亘于皇帝与百官之间的大山。内阁就差多了,内阁名义上没有实权,有的只是影响力。当然,实际上,通过一定的手段,还是能够实现一定程度上的权力转移的。

    内阁是干嘛的呢?批阅奏章。干的是皇帝的事。

    但内阁批阅之后,并不发还六部。而是要从皇帝那儿过一遍,皇帝审阅之后,再发还六部。

    如此一来,皇帝就有了否决权。

第65章 朝庭制霸江湖19

    如果皇帝不想工作,在存在内阁制度的情况下,就完全可以实现“垂拱而治”。那什么木匠皇帝、戏子皇帝,都是那种制度催生出来的。

    内阁制,可以削弱因为皇帝的无能而给百姓带来的灾难。

    那如果内阁同样无能、并且想要驾空皇帝呢?

    于是乎,存在内阁制的时候,内阁就是三到四人。人一多,心就不齐。

    另外,还有一条言官制度,用来以小博大,监督内阁。

    言官制度,就是养了一大批品级极低(通常为七品)的御使,像后世的媒体一样,可以抨击任何官员。

    可以说,言官制度,是内阁制度的有效补充手段。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说回龙汉国。

    且说郭文瑞卸去枢密使,平调为平章事,乃是真正的平调。

    但就算如此,对于郭文瑞来说,也是积攒了资历。

    之后的高升,几乎可以直接看见。

    郭文瑞的前途,虽然与涂山相关,但并不是直接相关。直接关联的,乃是他的夫人,南宫以兰。

    早先,解释过全职太太。南宫以兰,就是那样的全职太太。

    如今再提,就只回顾这么一句她不是什么都不做的那种全职太太,而是把太太当作职业尽心尽职做好的那种全职太太。

    公冶方仪带涂山回府,“回府”二字原本也是虚拟,也就是并不一定真正进入郭府,只消在交换情报的寺庙,与南宫夫人见面就是了。

    但公冶方仪报告上去之后,南宫夫人下了谕令:让涂山进府。

    谕,就是告诉,使人知道。谕令,也可以解释为通知。有时候内容是命令,但大多数时候不是。所以,谕字,并不总跟圣旨、口谕联系在一起。

    如此,涂山就见到南宫夫人了。

    如果在寺庙相见,时间可以长些,谈话可以充分些;在郭府相见,就没有那么从容了。

    但是,在郭府相见,又是南宫夫人给涂山的礼遇。

    至于说话,说穿了,不过是些场面话而已。没有说到的内容,南宫夫人完全可以让公冶方仪转告。

    见面时的那些场面话,就不一一赘述了。

    只说一个回合。

    当初,公冶方仪邀涂山为南宫夫人效力时,涂山曾说:“在下粗鲁人也,不精内宅手段,焉能被南宫夫人看中。”

    公冶方仪回答的是:“因为什么被看中,老身自然不会说。”

    如今,见到南宫夫人,涂山一时之间没有留神,又说了“不知何德何能,让夫人一眼看中”的话。

    南宫夫人并没有王顾左右而言他,直接就回答了:“卿之文才,甚是难得。”

    涂山自然没有追问,我都装成没有文才了,你咋个知道我还有文才的呢。那些,没有意义。

    涂山打算的是:最好是先报仇,因为报仇是自己的任务;报仇成功,即任务完成。之后,向南宫夫人效力,完全可以交给原主去做。

    进郭府觐见南宫夫人,时间不长,就退下、出府了。

    对于郭府后宅来说,涂山属于外男,不可能住在郭府。如果是当郭文瑞的幕僚,也有专属的驻地,不会住在靠近后宅之所在。

    涂山是住在客栈的。住客栈,当然是临时的。

    过了两天,公冶方仪到客栈,对涂山说,涂山这边,暂时没有任务,先向杭勇报仇再说。

    关于报仇,夫人安排了第一步:让涂山先回天江州杭家。

    公冶方仪问:“回家之后,该注意些什么,用不用我教你?”

    “但请前辈指教。”涂山是真不知道。

    如果说,回杭家是为南宫夫人效力的一部分,还可以解释为,回杭家是去收集杭家情报的。

    但公冶方仪说得很清楚,回杭家,是报复杭勇行动的第一步。如此,涂山就真不明白了。

    “第一步,你得保证事成之后,能够离开杭家。”

    那是当然,第一步走完,肯定要走第二步。如此,从一开始回到杭家,涂山就需要表现出随时要离开的意愿。以免事到临头,脱身不易。

    “第二步,你得装做什么都不知道。”

    涂山想,应该指的是公冶方仪分析的那些内容,自己要装作不知道。

    这些,都好理解。

    不好理解的是,回杭家,与报复杭勇,到底有什么关系。

    好吧,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况且,虽然不理解,但却能够一眼看出,对自己是没有害处的。

    回吧。

    涂山是骑马回的天江州。风尘仆仆,是必须的。

    回到杭家,进门,还是很容易的。

    虽然身份牌什么的都没有了,但出自哪房、父母是谁、姐妹都有谁是知道的。一说,再一核实,就可以进门了。

    兄弟是谁,说出来没用,因为兄弟通常已不在族内。无法核实。

    说实话,做这个任务以来,涂山这才是第一次见到原主的父母。

    未能代原主尽孝,涂山有点惭愧。

    但,几句话说完,双方一冷场,涂山就明白了,在家族大旗的笼罩之下,父母与儿子的亲情,早就淡漠了。

    回家第三天,族长召见。召见的同时,补发了涂山的家族身份牌。

    族长亲切询问涂山,自推荐入朝庭之后,过得怎么样。

    涂山就大致上讲了一下。重点说的是,挑衅黄泰国,失手被擒,超过两年,逃了出来。原军队不收,自己暂时只有在外面打零工。

    涂山在家族这边的表现,族长早就调看了。那些资料显示,涂山属于文不成武不就的废材,只是头脑还算聪明,因调查积案立功,被推荐入朝。

    族长一时之间,没想出族中哪个岗位适合涂山。说了几句客气话,就让涂山退下了。

    终日无事,闲逛之时,发现公冶方仪的记号。

    按照记号约定的时间,到指定地方,涂山拿到了公冶方仪的通知。

    通知涂山,研究一个名叫海雨伯的人。

    海雨伯,很熟悉的名字。再想了一下,涂山记起了,这个人,乃是这个世界的诗圣。

    海雨伯,文才过人,才年时,便锋芒毕露。朝庭辟用,他推辞不就。直到成年,家道衰落,这才准备参加科举。

    以海雨伯的名声,还需要科举吗?

    所以,官吏们快马加鞭,就将海雨伯愿意为朝庭效力的事,报告给了皇帝。

    皇帝大喜,直接征召见驾,并让海雨伯直接住在皇宫。

    皇宫,并非外男不能宿。皇宫,至少分为前后两个宫。前宫这边,外男是可以住的。

    当然,海雨伯略有不同。

    海雨伯倒是没有进入过后面的宫,只是后面宫里的个别有权有势的嫔妃,会到前边来会见海雨伯。

    不是私情,这点,皇帝相信。

    是因为什么呢?自然是想让海雨伯留下诗篇。

    为此,那些往日里傲气冲天的嫔妃,为海雨伯按摩肩井、打扇、磨墨、焚香、擦桌子等,什么杂事都干。

    那段时间,海雨伯也以为自己很了不起。

    人,总是难以知足的。

    仅拿贵妃打扇来说,刚开始,只要贵妃打扇,哪怕就只是摇了几下,海雨伯就是一首诗。

    到后来,贵妃连打两个时辰的扇,都没有诗。

    两个时辰,等于四个小时。以贵妃的身体,什么都不做,四个小时之后,也该饿了。也就是说,打两个时辰的扇,已是极限。

    拉通去讲,也就是那些嫔妃,很难求到诗了。不是某个嫔妃,而是全体。

    全体嫔妃都不高兴了,皇帝自然也就不高兴了。

    皇帝一不高兴,就要让海雨伯上班工作了。

    当然,皇帝理智未失,并没有一个县令就打发了。而是让吏部罗列所有空缺,让海雨伯自己挑。

    那些空缺里,最高有五品的知府。

    知府是管啥的?郡。那为啥不叫知郡?这个问题没答案,那就是历史。

    历史上,就没有叫知郡的。倒是有叫郡都的,时间很短暂,犹如昙花一现。

    知府,是沿袭的府。

    这么说,肯定不怎么清楚。那就说一说府与郡的关系。

    按照现代社会的口径,郡与府,其实都是地区。三至六个县,划成一个地区,那就是郡,放在现代,就叫做某县地区。府,相对于郡,主要区别在于,治所所在地的那个地方,不是一般的县城,而是比较发达的城市。放在现代,也就是地级市。

    在原始的状态下,郡治所所在地,并不一定发达。但是,一旦将郡的治所放在那个地方,那个地方慢慢的,就会变得发达起来。于是乎,“地级市”就变成了主流,知郡、郡都,上不了台面;最终上台面的,都是知府。

    海雨伯看到那个知府的品级最高,就准备上任。

    结果,刚出京城,就病倒了。

    为啥呢?

    是因为海雨伯身体太虚。

    不是跟皇宫的嫔妃有染,跟她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海雨伯身体虚弱,是因为他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换白话文说,就是在皇宫的那段时间,他吃得太好了。一出皇宫,他什么都吃不下。

    就像一个长期呆在无菌室的人,一出去,立马就被感染了一样。

    海雨伯病倒了,太医报告上去,皇帝并不相信,皇帝以为,海雨伯是在向自己赌气。

    皇帝为啥不相信呢?因为皇帝就是皇宫中人,并且是吃得最好的。但皇帝出了皇宫,是吃得下饭的。

    皇帝为啥吃得下百姓饭?其实也是从小养成的结果。

    做皇帝,就是要尝百姓饭,从小就要尝。也就是说,皇帝的胃,是长期锻炼过的。吃得了山珍海味,也吃得了粗茶淡饭。

    如此一来,海雨伯就没有得到及时治疗。

    后来,众太医一起努力,倒也勉强冶好了。但不稳定,且容易复发。

    那之后,海雨伯的身体就垮掉了。

    后来,皇帝也不给海雨伯派官了,就给了他一个爵位。不用他做事,就可以定期往国库支取粮饷。

    当然,爵位并不高,能够支取的粮饷也不多。但也充分体现皇帝爱惜人才了吧。

    后来,海雨伯在游历中,又感染了瘴气。最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病死了。

    这些,就是涂山在杭家、以及天江州,能够收集到的、所有关于海雨伯的资料。

    如果硬要涂山来个读后感观后感的话,涂山表示,那个海雨伯,的确很有才能。

    海雨伯的才能,主要表现在诗画两项。其它方面,他没来得及展现,就死了。

    不过,涂山并不认可海雨伯这个人。

    涂山认为,海雨伯太骄情(拿捏别人时,表现过火),得意之时,忘其形骸,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

    所以,对海雨伯的下场,涂山一点都不同情。

    家族笼罩范围之外,就都是没有家族的百姓。那些百姓要寻找出路,就只有加入门派,或者进入文科学校。

    天江州这个地方,著名的门派和学校有五个,分别是崇武派、天岩派、世平学院、丞旭学院、虹安学院。

    这两派三院五方联盟,会定期组织其佼佼者,到全国各地巡回。一个人,叫做游历。这样一帮人,所以叫做巡回。

    这样巡回的目的,自然是为了提升两派三院五方联盟的地位。

    在巡回的过程中,相关家族,还给予了一定的支持。

    没办法,这个世道,除了朝庭,就是家族。家族不允许,巡回队伍根本就走不出去。

    家族既然都允许了,不派一两个人随行监视,也是不可能的。

    当然不会派出专业的情报人员;直接派出家族文堂武堂的弟子,即可。

    两派三院五方联盟是否答应呢?不答应,巡回都搞不成,最终只得答应。

    家族这边,倒也做得不过分。不过分,只是为了不显眼,目的并不纯粹。

    不过分的表现就是,家族派出的弟子,人数上,一到两人;并且其文武两科的成绩,都只是泛泛,不夺五方联盟的光彩。

    这一天,族长紧急召见涂山。

    说是地区两派三院五方联盟巡回队伍中的两名家族弟子,得了重病,需要接回治疗。派涂山,率领一干家族护卫,前往靖和州南双城升龙驿馆接人。随后,让涂山接替那两名家族弟子,加入到巡回队伍之中。

第66章 朝庭制霸江湖20

    族长派遣涂山的时候,也还是有过吩咐的:“加入巡回队伍之后,你什么都不用做,用眼睛看,有出类拔萃的天才,就用心记着,回来报告便是。此外,若有文武交流,你不必落后,也不消拔尖。”

    “不必落后,也不消拔尖”,是对涂山特有的吩咐。毕竟,离开家族六年,谁知道如今成长为什么样子了。

    涂山听了,感觉很容易。就算族长不吩咐,自己也准备这样去做。文才做假,非常容易。而武学方面,自己内功二十年,正好是不高不低的境界。

    但出发之后,只走了一天,就又得到了公冶方仪的传信。

    来信要求,涂山加入巡回队伍之后,要在文才上拔尖,并且还要表现出弱不禁风的模样。

    为什么呢?没说。

    那就只能照办喽。

    一行人快马加鞭,不久,便赶到了靖和州南双城升龙驿馆。接了两名家族弟子之后,护卫队走了。

    望着家族护卫队远去的身影,涂山想,那两人居然真的生病了。随便扫了一眼巡回队伍,见个个神完气足。如此,单只那两个杭家人生病,必然就是有人做的手脚了。

    如此明显的手脚,只因为没人怀疑,没人去查,这才没人发现。

    谁做的手脚呢?如果是公冶方仪的话,那应该是为了让自己加入巡回队伍。

    不过,这支巡回队伍,大多是些十四五岁的年轻人,涂山没看出有什么重要。

    涂山是新加入的。如此一来,旧成员,就要过来认识一下。

    首先过来的,是其他家族弟子。有童家、尉迟家、习家、田家等。

    然后是两派三院五方联盟的人。不过,他们就只是派了代表,一处一人,共五人。

    “在下崇武派丰伟博,见过杭兄!”“在下世平学院钱泽洋,见过修竹兄!”“在下天岩派钟翔宇,见过杭兄!”“在下丞旭学院孟丽闲,见过修竹兄!”“在下虹安学院章建德,见过修竹兄!”

    涂山一一招呼之后,丰传博说:“不知杭兄是习文还是练武?”

    因为公冶方仪的传信,涂山咳了两声,然后回答:“在下身患顽疾,只好习文。”

    钟翔宇道:“刚送走两个患病的……”(怎么补充一个进来,仍然有病?)

    “不得无礼!”章建德道,“举世无知音,今日欣逢修竹兄,岂天假真缘耶?”

    涂山回道:“我本世中人,君乃天外客;举世无知音,知音不是我。”

    “修竹兄太过谦了,”钱泽洋道,“莫非修竹兄瞧不上我等门派学院之人?”

    “举世无知音,章兄已经瞧不上你了,我跟钱兄一样,都是尘世之人。不若你我联合,共抗章兄。”

    “大家还是不要做这种无谓的口舌之争了!”孟丽闲说。这话是调停,但却是以各打三十大板的方式。

    “孟兄(孟丽闲是女的,因为要走朝庭道路,故仍称为兄)丰姿英伟,自然孟兄说了算。”涂山这话,相当于你长得美,所以你说了算。放在现代无所谓,在当时,则表示虽然我认可你说了算,但并不是因为你有道理。

    据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说是文才再怎么高的人,也不敢自夸天下第一;武艺高强的人,却往往以为自己的武艺盖世无双。

    那样的解释,当然是谬误。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是站在文人的立场,说武夫狂妄自大目空一切。

    其实,文人又何尝没有这些劣根。

    劣根的存在,并不因为是习文还是习武,而是因为,有适当的土壤。

    当前这个两派三院五方联盟,相当于将五所学校的尖子生放在一起。他们都是本校第一,对于他校的第一,自然有所不服。这无关文武。

    没有正规的考试测试,怎么比试呢?

    一般的言语之争,那是辨不出什么结果来的。于是,他们就瞄准了家族弟子。

    家族弟子,肩负的任务,就是观察和汇报。因而家族派来的弟子,都不是顶尖的。

    于是五方联盟的人就过来踩。谁踩得精彩,无形之中谁就是第一。

    其实都是中二少年的意气之争。

    见面的讥讽,涂山挡了。不挡不行,公冶方仪可是要自己拔尖的。

    随后,但有所争,涂山就不跟他们针锋相对了。

    他们每每将话题扯到涂山身上,涂山就咳嗽、假装身体不舒服,然后就独自去休息了。

    于是,这支队伍十几天走下来,涂山的文采,无人得知;但涂山身体弱,却已全都知道。

    约莫一个月后,涂山发觉方向不对,怎么走到西北了?

    一问才知,原定的行程,就有黄泰国。

    终于跟复仇联系上了。

    这一回,涂山倒不觉得遭受到来自智商的碾压。

    南宫夫人所站的位置不同,享用的资源不同,因而她知道的事,涂山不知道,就不算什么了。于是乎,南宫夫人的安排,涂山先前不知其意,不算是智商的碾压。

    不过,这仅仅相当于我没输,并不等于我赢了。

    涂山其实并不熟悉南宫夫人,反倒是对公冶方仪熟悉些。

    在枣乡驻地开辟种粮平地的合作中,涂山经历了多次自己不知、对方知的情况。

    自己不知道怎样采石怎样开矿、不知道砖窑如何建造、不知道哪种农作物适合种在哪块土地……那些,公冶方仪都知道。

    难道公冶方仪没花力气,只是多活了几十年,自然而然就活久见了?当然不是。公冶方仪必然经过认真学习和多次实践,才积累了那些知识。

    所以,涂山并没有什么不服气。

    此时说没有遭受来自智商的碾压,仅仅是为自己的自信心打气而已。

    接近黄泰国,还没有到达黄泰国的时候,就听到消息说,黄泰国的乾元太子,要进龙汉国了。为什么来?居然是来迎接天江州五方联盟巡回队伍的!

    这不滑天下之大稽了么?太子,皇帝的儿子。并且还是皇帝的儿子之中,独占鳌头,有望接班的头一份。

    再看巡回队伍,只因为有个联盟,那些家族才不得不重视。但,再怎么说,都仍然是徘徊于朝庭之外,一心向往朝庭的游子。

    如此不对等,黄泰国太子居然会来迎接,并且还是跨国迎接!

    这里要解释一下战争与和平的问题。

    前面说过,都兰前线、达牙克库防线。那个地方,龙汉国和黄泰国都驻扎了大量的军队,并且两支军队时有摩擦。

    但两国接壤,并不仅仅是那一个地方,而是绵延千里的广阔天地。

    没有宣战的龙汉国与黄泰国之间,通常会有几个通商口岸。

    口岸,并不指河岸海岸,只要是跨国交易,陆路也一样的称为口岸。

    那些通商口岸,就只有少量驻军维持治安,而不会像都兰前线、达牙克库防线那样,时常打来打去。

    总结一下就是,没宣战的邻国,其关系,是和平下面偶有战争,并且以和平为主。反之亦反。

    如今两派三院五方联盟所走的道路,自然不是冲着都兰前线、达牙克库防线去的,而是朝着著名的博科口岸进发。

    黄泰国的太子,同样走的是博科口岸。

    黄泰国的太子,真是来迎接天江州五方联盟巡回队伍的?

    如果真的是,他看重的是谁的面子?

    就连涂山也不知道。

    但涂山会猜。

    公冶方仪为什么传信要涂山表现出弱不禁风?

    公冶方仪为什么传信要涂山研究海雨伯?

    且看海雨伯有没有弱不禁风?

    还真有!

    海雨伯,在渡过了一生中最灿烂的时光之后,踏出皇宫,就病倒了。

    若以一国之力救之,原本也能。可惜当时皇帝没信。

    皇帝没信,是因为皇帝自己吃得下粗茶淡饭。还有个原因,就是海雨伯那段时间本来就很骄情。

    皇帝以为海雨伯没病,是在装病吓唬自己,于是就耽误了治疗。

    那之后,海雨伯就留下病根了。

    那病根,并不是只在暴风雨即将来临时发作的风湿关节炎,而是体质虚弱、弱不禁风。

    为此,他什么工作都干不了。

    皇帝都给他爵位了。

    当然,他是视爵位为粪土的。

    公冶方仪传信通知,其实也就是南宫夫人,或南宫夫人领导集团的集体意思。

    该领导集团,让涂山研究海雨伯,让涂山加入巡回队伍,并且在队伍中展现文才,表现出弱不禁风。

    几项加在一起,涂山就明白了,这是让自己扮演海雨伯。

    问题来了:海雨伯有什么好?

    这个时候,涂山再去补充研究海雨伯的资料,已经来不及了。

    就只有从回忆中找。

    涂山是修炼了灵气的。虽然没有正经修仙功法,但还是勉强到了炼气四层。其记忆力,绝对非比寻常。

    这里说的,并不是记得快(过目不忘),而是记得多(相当于硬盘容量大)。

    仔细在记忆里搜索,涂山记起了,海雨伯确实是到过黄泰国的。

    不过,那一段描述很概略,就只是说,海雨伯在黄泰国很受礼遇,然后就没别的了。

    到底怎么个礼遇法,估计只有黄泰国那边的记载,才有。

    但黄泰国的记载,涂山此时也看不着。

    车辚辚,马萧萧,不久,就到了博科口岸龙汉国这边。

    此时通商口岸,并不像后世那样繁华,就只是个小地方。

    将到博科,有人打听到黄泰国太子明日将到。

    虽然消息不一定准确,但如果是真的,岂不是倍儿有面子。

    所以,队伍住在龙汉国这边,拿乔(自抬身价)一下。

    一到博科,涂山就病倒了,卧床不起的那种。

    吃药没有?看医生没有?绝对不能有。

    病弱,但坚持。

    其实一个不留神,还容易本末倒置,留下与疾病顽强斗争的光辉形象。

    所以,表演下来,涂山也是很辛苦的。

    乾元果然来了。不是次日,而是五天之后。打听来的消息,总不是那么准确。

    不过,还真是冲着巡回队伍来的。

    乾元过来,向队伍笼统表示敬意,并向各方代表人物表示敬意。

    末了,就问到了杭修竹。

    听说病了,卧床不起,乾元自然要前往瞧病。

    涂山在屋内,拒绝了。哪怕巡回队伍中人推开了房门,涂山都没松口。

    乾元太子没有硬闯,说了声保重,就走了。

    随后不久,乾元太子就送了两个小厮过来,帮忙照顾涂山。

    再后,又送了少许补品。都是非常珍贵的药材。

    因为涂山卧床不起,并且又被乾元太子看重,所以,巡回队伍在博科耽搁了大半个月。

    再次启程,涂山就乘马车了。

    在乘马车的过程中,公冶方仪终于到了。

    不是通知到了,而是人到了。

    公冶方仪的身份,是涂山族中的嬷嬷。

    涂山这种病弱的身体,族中派人照看,是正常的吧。

    不正常的事,你愿意当作正常,它就一定正常。

    公冶方仪这次来,带来了海雨伯当初在黄泰国的趣事,并且还有事后留给黄泰国的遗毒。

    公冶方仪娓娓道来,涂山却感觉颠覆了原主以往对诗圣的认知。

    也许是因为出国了吧,海雨伯表现出了另一个截然不同的形象。

    那些趣事,其实也是蠢事。

    一个人犯蠢,可博取其他清醒之人一笑。但如果所有人都犯蠢,简直就不知道笑好还是哭好。

    海雨伯走了黄泰国一遭,给黄泰国留下了文才最高标准的具体形象。

    首先,身体一定要弱。假如身体健康,则不管文才如何,都会遭人鄙视。那之后,黄泰国所有文人,全都装出一副病样。谁病得重,谁病得真,谁的地位就高。

    其次是风骨。新衣不如旧衣,旧衣才显风骨。买了新衣,必须洗旧了,才能穿。

    穿,不行;但,吃,行。不管怎么吃喝,滥酒,都行。

    这次,天江州五方联盟巡回队伍过来,对黄泰国来讲,原本是一件小事。

    只因为队伍里面有个病夫,并且名叫杭修竹,小事就变成了大事。

    杭修竹这个名字有什么奥妙呢?并没有。

    只是有人谣传,海雨伯其实并不姓海,最早他姓杭。

第67章 朝庭制霸江湖21

    谣传一起,涂山就知道了谜底。原来,是让自己扮演海雨伯的后人。

    公冶方仪这边,倒没有提供任何虚假的身份信息。涂山仍然按原身,名叫杭修竹。

    也就是说,如果有人问涂山,是不是跟海雨伯有关系。涂山可以据实回答,没有关系。

    只不过,实话,有人信么?

    越否认,越不信。

    扮演一个人,通常,根据目标的不同,而难度有所不同。

    但涂山并不是扮演海雨伯,而是扮演自己。只是在自己的身上,流露出一些海雨伯特有的信息而已。

    如此一来,难度大大降低。

    当前的队伍,是两派三院五方,再加家族子弟,形成的联盟队伍。

    由于家族派遣的子弟通常不拔尖,所以拔尖人才,仍然在两派三院。

    插一句,如果家族派遣拔尖弟子入队,夺了风头的话,这样的巡回队伍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五方,是两派三院。派与院,其实也是武与文。也就是说,文才拔尖者,就在三院弟子之中。

    其中,三院弟子的代表,譬如世平学院钱泽洋、丞旭学院孟丽闲、虹安学院章建德,更是佼佼者。

    涂山入队,身份是杭家弟子。年长几岁,可以理解为“长得着急”。

    “杭家弟子”这样的身份,对巡回队伍来说,就相当于“附加”、“捎带”之类的配角。

    因此,除了涂山入队那天,五方弟子有言语讽刺之外,随后时间,基本上都视涂山如无物。

    然后,黄泰国太子乾元来了,明显看重涂山。

    先前不知道黄泰太子看重谁的时候,五方弟子人人都觉得很有面子。

    结果,看重的是“其他人”,是五方之外的其他人。

    五方弟子顿时就有一种被打脸的感觉。

    打回去吗?当然不。

    太子迎接、太子看重,其意义,都在权势。五方弟子根本无权无势,又怎么敢打脸回去。

    他们有人猜想,这是杭修竹莫不是有什么背景。

    有人判定,杭修竹就是走了狗屎运。

    不管怎么样吧,五方弟子都没有威胁到涂山的表演。

    进入黄泰国境内之后,从服侍的奴仆那儿,从太子的随从那儿,再通过一些谣言,五方弟子逐渐醒悟到,黄泰国太子看重涂山,是因为把涂山当作了海雨伯的后人。

    涂山到底是不是海雨伯的后人?年轻人,不知含蓄,直接就问了。涂山自然回答,不是。

    并且,五方弟子多次亲眼见到,涂山向乾元太子否认自己跟海雨伯有关。

    还有就是,海雨伯,是龙汉国历史上的诗圣。在文科类人才心目中的地位,绝对是高山仰止。龙汉国的资料显示,海雨伯这个人,素来狂放不羁。好饮酒、好浪漫、好幻想。

    再看涂山,整日病秧秧的,很少说话,跟海雨伯一点都不像。

    五方弟子并不认为涂山在恶意假扮海雨伯,所以,他们跟涂山也没有冲突。

    像跳棋一样,跳过中间,直接描述后面。

    后面,涂山要取信黄泰国众人,总得有个时候,要表现出传自海雨伯的天性。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文才。

    文才弱的,就算是真是海雨伯的后人,都不好意思承认。

    涂山尽管否认自己是海雨伯的后人,但他的行动,处处都透露出海雨伯的影子。

    他是用行动去打造一个海雨伯后人的形象。

    所以,涂山还必须表现出非凡的文才,才行。

    回过头再看这步跳棋。

    之前,

    文才最高在三院弟子,其中,钱泽洋、孟丽闲、章建德是代表。涂山的文才,不值一提。

    之后,

    涂山表现出海雨伯后人的文才,远胜三院弟子,包括钱泽洋、孟丽闲、章建德等代表。

    站在三院弟子角度去看,

    之前远不如自己的,之后远胜自己,他们服气吗?

    理论上说,他们不服气。

    同样,理论上,因为他们人多,他们当中的某些人,总会找涂山的茬。

    但是,这里又有个差异问题。

    就是说,涂山的表现,在五方联盟弟子的眼里、与在黄泰国众人眼里,其实是不一样的。

    这样的差异,其实一开始就有。

    黄泰国那边,听说巡回队伍要来了,本来没当回事。后来听说队伍里有个人,体质非常虚弱。在黄泰国“谁体质弱,谁的文才就高”的大背景下,他们一眼就看重了虚弱的涂山。

    再了解到涂山的姓名叫做杭修竹之后,杭、海,在黄泰国的发音都差不多,但觉得涂山很像海雨伯了。

    至于涂山的否认,那没关系,全部都被黄泰众人理解为风骨了。

    这其实就像“疑人偷斧”一样,看他像,他就像,越看越像。

    反之,在五方弟子那边,先前,谁都不认为涂山在假扮海雨伯传人。

    后来,就算听到谣言,依然无人那样认为。

    那主要是因为,他们看到的涂山的行为,与他们了解到的黄雨伯,完全风马牛不相及。

    于是乎,涂山同样的行为,在黄泰众人,和五方弟子,两边,产生的后果完全不同。

    这一天,队伍早早的,就安营扎寨了。

    这是因为,附近有个遗迹。

    遗迹,字面意思是前人留下的痕迹。痕迹较多、较重要的时候,就被称为遗迹。

    那是一片裂谷。

    裂谷是地质术语,词典解释,是两侧以高角度、正断层为边界的、窄长线状洼地。

    应该是准确的。此处仅仅表示,存在不同意见而已。

    谷的意思,应该不需要解释。那什么“窄长线状”,已经在“谷”字之内。

    裂字,第一层意思:破开,开了缝(fèng )。组词:裂开、裂纹、裂缝、裂痕等。

    一望无际的平原,突然裂开,那条裂缝,其实就是裂谷的最好诠释。

    但可惜,突然裂开,只存在于影视中。现实里,就把那种类似的地形,叫做裂谷。

    地貌,是多种多样的。有山、有谷、有盆地、有平原、有高原,还有河流、湖泊等。

    一边是高原,一边是平原,怎么过渡呢?那就是各种形状的山。

    遗迹的地名,叫做裕赛乌奎合。

    这一带的地形,正是高原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其中,裕赛乌奎合就是其中一条非常著名的裂谷。

    裕赛乌奎合是一处战争遗址,黄泰国的祖先们,曾经几次在这里设伏,打败了敌国的进攻。

    当然,那敌国,有的是龙汉国的祖先,有的不是。

    如果仅仅是战争遗迹,可能会有少量的人前来凭吊,不会有大批游人驻足。

    裕赛乌奎合变成一处风景,实在是因为它独特的气候环境。

    谷尾的高原,海拔4千米左右,谷首那边,虽然没有直接与平原接壤,却也是海拔3百米左右的方山丘陵。

    从3百到4千,十里裂谷,能走出春夏秋冬。

    再加上高原雪山的水,冰冷清凉。那景色,就相当美丽了。

    安营扎寨的第二天,巡回队伍全体前往裂谷。

    他们去,走的是谷尾,高原的方向。

    一派冰天雪地,天地茫茫,走着走着,忽见一条裂谷。靠近一看,哇,里面居然有春天、夏天、秋天。

    如果时间充裕的话,直接从裂谷往上走,也许更好。

    但巡回队伍,经费并不充足。

    游景点,对于现代人来说,主要就是拍照。对于巡回队伍来说,就不一样了。他们要留诗。

    留诗的,当然得是文科弟子。并且还得状况良好,有自信,才行。

    否则,诗没写好,丢脸都脸到国外去了。

    涂山来没有?来了。

    他不是身体弱嘛,怎么来了?

    他只是弱,并不是残。

    以体弱为借口,自然可以推掉许多游玩。但全部都推掉,就没意义,也没意思了。

    所以,今天涂山没有推辞。

    只不过,在冰天雪地里走这么一趟之后,涂山病体发作了,只能呆在马车上休养。

    三院弟子做诗的时候,涂山都不在。

    公冶方仪倒是在。她听了三院弟子所作的诗,以传音入密的方式,告知涂山。

    这样做,自然是因为,呆会儿涂山要做诗。

    涂山没来过裕赛乌奎合。所以之前,公冶方仪专门跑了一趟,看了之后,回去告诉涂山。

    但,景色这样转告,靠谱吗?

    靠不靠谱,都只能这样了。

    也就是说,涂山在作弊,提前做诗。

    对于景色来说,无论怎么去写,都会有所疏漏,更何况裕赛乌奎合并不单纯是景色,这里还有战争遗址。

    如今这个世界,还没流行散文。三家文院的弟子,所做皆为诗词。

    诗词,作为一种精炼文体,总是会放弃、舍掉许多素材。

    譬如标的物是七色,一首诗只写两色,正常。

    还有,文学上面所说的起、承、转、合,在诗词中,同样会有所舍弃。

    舍弃举例。去年今日此门中,第一句起,第二句承,第三句转,第四句继续转或者称为转的承。省略了合。

    再举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第一句起,第二句再起,第三句承,第四句承,第五句合。省略了转。

    所以,公冶方仪看了景色,转告涂山;这样的转告,所漏掉的内容,也就不重要了。因为,就算涂山亲自看,一点没漏,写的时候,照样会舍掉许多。

    如此一来,写景的诗,就不能只是写景了。

    裕赛乌奎合属于综合景色,集自然与人文于一体。写裂谷的春景,可以;写裂谷的丰收,也可以。但短短的诗词,绝对不可能面面俱到,全都写完。

    于是乎,写春景,与,写丰收,谁优呢?这是没有答案的。

    谁优,还得看,从这些景物中,提取出什么精神品格。

    翻译为白话文,就是中心思想。

    在中心思想都难分高下的时候,再回过头去,看看表现手法。

    “回过头去”,说明这里的叙述,少了一点内容。那其实就是,所有作品,都需要基本合格,大致上过得去。然后,才会被人拿出来比较、品评。

    缺少的内容,严格说,也是表现手法。到最后,回过头去,还要看表现手法。这里,相当于看山还是山。

    涂山假装体弱,一来就犯病了,躲开了一开始的兴致勃勃。

    随后,三院弟子你一首诗我一首词,自顾自嗨。

    两派弟子习武,只作陪衬,没什么发言权。

    家族弟子中,有擅文科的,但水平略次,也不敢多说什么。

    黄泰国众人就不一样了。

    他们中,其实绝大部分,都是不擅文才的。三院弟子所做诗词,大都听不懂。

    他们只是对海雨伯的传人、涂山,比较感兴趣。

    可惜的是,涂山坐都坐不起来,体质太弱了。

    所以,他们心中,主要是遗憾。

    兴致勃勃之后,总会出现疲软。再加上,文科弟子的体力,始终有限。走下坡容易,呆会儿归去的时候走上坡,就困难了。

    所以,玩得最嗨的三院弟子,自我约束都不错。觉得差不多了,就往回走。并且,诗词,基本上也不做了。

    到了上面,众人聚齐。

    即将出发的时候,孟丽闲听到有黄泰人说,可惜杭修竹未能做诗。

    难道我们作了那么多诗,都比不过那个杭家的杭修竹吗?

    孟丽闲就探病去了。

    探病自然是真的,不是主要目的而已。

    主要目的,是看涂山能不能下车走两步,做首诗。

    涂山早有准备,假装不顾公冶方仪的劝阻,下车了。

    钟翔宇、章建德立即过来搀扶。

    走了几步,涂山到了谷口,能够看见谷中景色的那个地方。

    涂山身体一震,没有散发任何气体,而是被景色镇住了。

    呆了片刻之后,涂山就让钟、章二人,把自己扶回车上。

    中途,孟丽闲过来,让涂山留首诗。

    孟丽闲这样的行为,带有一定的针对性、刁难性,通常难获支持。

    但此时,黄泰众人都支持。

    于是,涂山咳了几声,就吟了一首五绝(五绝仄起平收首句押韵格式,韵脚古今通压,平仄全合,原创):

    落日照长川,浮云盖柳烟。当时轻雨在,曾润十三田。

    诗里有个黄泰国的典故。

    裕赛乌奎合不是战争足迹么?在最末尾的那次战争之后,黄泰国紧接着实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该改革,就以“十三田”命名。

第68章 朝庭制霸江湖22

    众人期待的、涂山的诗,终于出来了一首。

    这里所说的众人,主要有两起:黄泰国乾元太子等人,和巡回队伍中的三院弟子。

    黄泰国吃瓜群众,立场紧跟乾元太子;巡回队伍吃瓜群众,立场基本上与三院弟子一致。

    所以本质上,那首诗激起的反响,就只是这两起人的读后感。

    “落日照长川,浮云盖柳烟。当时轻雨在,曾润十三田。好诗啊好诗,真是好诗。”

    “呃,殿下可知,这诗究竟好在何处?”

    “每处都好,全部都好,增一分则胖,少一分则瘦,恰到好处,真是妙极了。”

    “殿下,是这样,修竹小主(因为海雨伯,所以称小主)这首诗,传播的速度肯定比我们快。待殿下回京之时,陛下应该早就知道了。那个时候,陛下若是问起……”

    “嗯,那你来说说,这首诗到底好在何处。”

    “成益遵命,”太子乾元的随身幕僚成益说,“这首诗,上片说的是裂谷的景色,下片说的乃是我国民生的盛况,那就是说,修竹小主,从裂谷欣欣向荣的景色,看到了我们的民生,修竹小主乃通过此诗,祝福我国民生喜乐、歌舞升平。”

    “哦?”乾元道,“那,此诗有没有歌颂父王?”

    “有啊,当然有啊!”成益说,“殿下可以这样去想,您就把裕赛乌奎合当作一个大孩子。诗的上片,赞叹景色优美,相当于赞叹这孩子长得可真壮实!诗的下片回忆我们曾经的盛况……”

    “关键是生得好!”乾元兴奋了,“这孩子如此壮实,关键是生得好!谁生的,还不是父王嘛!”

    “殿下真知灼见,小的佩服之至,”成益说,“其实,不光是生得好,还有养得好。”

    “对对对,还有养得好!”

    另一个地方,虹安学院章建德说:“杭修竹这首诗,似乎的确不错,但其中埋藏隐讳,有些说不清楚。”

    丞旭学院孟丽闲说:“我已经说过了,十三田,就是黄泰元武年间的变法,那之后,黄泰才国富民强,实力大涨!哪里还有什么隐讳?”

    天岩派钟翔宇说:“孟兄别急,依在下思来,章兄的意思,恐怕指的是裕赛乌奎合的战争。”

    “战争?”孟丽闲惊了一下,“莫非又是那种,不提,却又提了?”

    “那是自然,”钟翔宇说,“这首诗,没有一处提及战争,但却处处与战争有关。你们想想,那裕赛乌奎合之所以出名,不就是因为战争嘛。”

    “在下明白了!”章建德说,“该诗的上片,说景色不错,其实是一种设问。问的是,战争能够带来如此壮丽的景色吗?下片则是回答,不能。并且还借用了十三田的变法,给出了回答:只有着眼于民,着手于政,才能真正谛就千秋不朽之大业!”

    “妙哉!”钟翔宇拍手赞道,“适才学生就有这种感觉,只是还不十分明晰。听章兄这番高论,学生这才顿开茅塞。章兄,请受学生一礼!”说完,便作了一揖。

    孟丽闲捂脸:“噫,你们两个,恶不恶心?还居然自称学生了!怎么不到那杭修竹面前去自称学生?”

    章建德道:“我们是五方三院的,杭修竹是杭家的,这内外之别,孟兄切不可混淆。”

    那么,这首诗,真的有那么好?老实说,就连作者涂山心里也没底。

    涂山是现代灵魂,虽然冠了“高中学霸”光环,但却不会做诗。

    或许有人会说,高中学霸,能解很难的方程,岂能不会做诗?

    不是这样比较的。

    古人,说话是古文,思维也是古文,因此,古人作诗,就比较容易。历史上记载的,那些十岁以前就能做诗的,真实的可能性较大;十五岁以后的古人能做诗,也就属于正常现象了。

    换现代人,说话是白话文,思维也是白话文。学诗之前,先要学习文言文。好不容易学习诗词了,面前立马出现一道“格律”大山。

    “格律”是什么?那其实就是无数专家学者从古人的诗词中总结出来的规律。

    此处需要注意的是时间。无数专家学者,时间是近、现、当代。古人的诗词,时间是古代。学习诗词的现代人,时间是当代。

    这儿,可能需要补充解释几个词语。

    当代,指当前的时代。大致涵盖1950-2049年,主要指2000-2030年。

    现代,直译是现在这个时代。词典上的解释,政治色彩太浓,不妨直接把工业文明革命之后的时代,当作现代。大致涵盖1890-1949年,主要指1920-1977年。

    近代,就比较模糊了。大致涵盖1830-1949年,主要指1830-1920年。

    几个时代的涵盖的时间,有交叉超出重合的情况。

    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如下事实:

    一帮1965年左右的人,在1990年左右,搜集整理618907年无数古人的作品,总结出版了“格律”。最后,一个2020年的人,通过这本“格律”去学习诗词。

    比起微积分,现代人学诗太困难了。古人虽然不会微积分,但学诗,很容易。

    涂山不会做诗,原身杭修竹会。但涂山若想通过原主记忆去做诗,反应太慢了,根本来不及。

    还好,公冶方仪会。

    公冶方仪当年的文才,实际上不及杭修竹。但公冶方仪已经不是当年,现在的公冶方仪,阅历丰富,眼光独到,已经远胜杭修竹。

    尽管如此,做诗,仍然不能让公冶方仪代笔。

    南宫夫人都说了,杭修竹文才难得。如果让公冶方仪代笔,那还要涂山效什么力?

    不过,涂山向公冶方仪请教,还是可以的。

    “那首诗,不会给人名不副实的印象吧?”

    “当然不会,”公冶方仪说,“那是经典结构。上片对联,遣词讲究,对仗工整,写景。下面白话,遗词平易,流畅自如,说事。由此,上片相当于握拳蓄力,下片相当于冲锋陷阵,四平八稳,怎么看,怎么没毛病。”

    “没毛病是一定的,”涂山虽然不会做诗,但眼光还是有一点的,“只是,在下感觉比起海雨伯的诗,差远了。”

    公冶方仪说:“你如果把这首诗当作海雨伯的诗,感观就不同了。”

    “越往妙处想,它就越妙么?”

    “然也。”

    末尾的一问一答,观点是错误的。

    分析评价文学作品,分析评论者自身,的确会有个立场。

    据说,应该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去分析、去评价。实际上,臣妾们都做不到。

    人都是有感情、有倾向的。

    但在一定的情况下,这些感情、倾向,又是可以调整的。

    譬如:往好的方向去分析。

    你能够想到的所有的好,只要在作品里面找得到相关的根据,都可以分析出来。

    以这样的立场,去分析诗仙的作品、诗圣的作品、及其他作者的作品。

    然后就会发现,诗仙的作品,真是好。各种美好的想法,在诗仙的作品里,都能够找到出处。

    而其他作者的作品,就不行了。使劲往好的方向分析,奈何作品不给力。

    如此,并不是“越往妙处想,它就越妙”。分析出“妙”,其基础在于作品中有“妙”。

    差一点的作品,无论怎么“往妙处想”,都分析不出“妙”。

    这部分说明,仅限于纯粹的文学。即分析过程中,只会说“这一部分的第三层意境”,而不会说“堪比一级作家”。

    公冶方仪说:“还有一场硬仗,你要做好准备。”

    涂山忙问:“前辈估计是什么样的场景?”

    “应该还是做诗,”公冶方仪说,“不过,这一回,先收后放的那种写法,就不行了。你得先放后收方可。”

    更多的情况,公冶方仪没说,涂山也没问。

    还没发生的事情,公冶方仪能够说到这个忖度,已经不错了。

    涂山就思考了一下先收后放与先放后收。

    先收后放,即前面公冶方仪说过的握拳蓄力,挥拳打击。前两句精雕细刻,后两句白话平易。

    那么,先放后收的情况,肯定正好相反。

    只不过,这种相反结构的诗,还真少。

    涂山想了很久,回忆出一首: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稍一品读,涂山便发觉,其实这诗也不怎么样,它妙就妙在结构顺序,前面腐朽,后来过得去。加起来,就成了化腐朽为神奇。

    紧接着,涂山又想起了一首: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直到高山上。举头红日白云低,四海五湖皆一望。

    这首诗的本身,比上首诗要强许多。但阅读之后的感觉,却没有上首诗妙。

    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前面的腐朽没有上首诗多。

    想通了这些,涂山感觉自己有点自信了。

    别的不行,弄点腐朽,还不行么?

    黄泰国,不管规模如何,他都是一个国家。

    乾元太子,就只是一个皇子,一个享有继续资格的皇子。

    乾元太子的上面,有皇帝。与他同级的,还有其他皇子。

    皇帝跟皇子,事实上是不碰面的。

    小的时候,时不时的还见一下,享享天伦之乐。那个时候,皇子就是皇帝的儿子。

    后来,平时见不到了。偶尔见到的时候,那些皇子的临时表现,都是许多老师的杰作。皇帝见到的,并不是儿子,而是杰作。

    时间越往后推,那些皇子就越是陌生。哪里是儿子,都是些篡权者!

    所以,皇帝对皇子的感观,通常不会有多好。

    谁做皇帝,与朝庭的官吏,本来是不相关的。但实际上呢?

    你在公司做事,被上级呵斥过没有?有的话,你是否希望换一个上级?

    虽然新来的上级,不一定比原来的上级更好,但万一呢?

    朝庭的官吏,跟公司的打工仔,在这个问题上,感受其实是差不多的。

    皇帝的儿子,一般不止一个。儿子多了,谁继位,就成了问题。

    人的感观,是受周围人影响着的,尤其是见不到皇子的皇帝。

    皇帝经常见到哪些人呢?经过观察研究,有一二三。于是乎,皇子们就去联络。希望他们能够为自己说点好话。

    那些一二三,面对这样的联络,完全拒绝,似乎不好;真心同意,当然也不是。

    那些一二三当中的一些人,相互联络通气;另一些人,谁都不说,自己单独思考观察,看看哪个皇子更好。

    时间一长,那些一二三大臣们,就分了群。有些喜欢花朵,有些喜欢食物,有些喜欢六皇子。

    涂山,或者说杭修竹,与黄泰国继位的那些事,完全无关。

    不仅他,包括整个巡回队伍,都无关。

    只不过,乾元太子一迎接,关系就有了。

    为啥呢?

    乾元太子为什么来?

    他真的敬仰海雨伯吗?当然不是。

    乾元太子此来,是为了借用海雨伯在黄泰的声望,为自己刷路人粉。

    怎么就只有他一个皇子前来呢?

    是因为乾元的赌性较强。

    杭修竹,或者说涂山,刚开始的时候,主要表现的,就是身体弱,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文才。

    其实涂山表现了的,只不过,被三院弟子们的文才淹没了。

    那个时候,涂山跟海雨伯一点扯不上关系。

    扯不上关系的时候,乾元太子就来了,不能不说,太子高瞻远瞩。

    随后若干天里,涂山没有表现。

    在乾元太子的眼里,没有表现,就是不急于表现,那就是风骨。

    好嘛,终于等到一首诗。

    品读分析,很不错,并不输于海雨伯。

    本来赶不上海雨伯,但人,总是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

    这样一来,海雨伯的“后人、传人”身份,涂山就坐实了。

    其他皇子能坐视么?

    其他皇子的斗争目标,是乾元太子。

    因为乾元太子拉涂山为大旗,所以其他皇子的目标,就有可能转向涂山。

    不过,由于海雨伯在黄泰的影响力实在太大,其他皇子也不敢乱来。

    刺杀、下毒、设伏什么的,不能。设下极其困难的题目,刁难一下涂山,能。

    就在巡回队伍进入京城的这天,好几个皇子,再加上几个公子(二代,其老子的代言人),在城门口,摆下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摆下仪式,其意义,就是要掌握主动权。让巡回队伍,只能按照大家商量好的方案去走。

    方案自然是很复杂的。

    但复杂的问题,也可以简单地说。

    归根结底,也就是他们设下了一个非常困难的题目。

第69章 朝庭制霸江湖23

    是什么难题呢?命题诗:梅花。

    关于梅花的诗,很难写么?似乎文学类贴吧里面的以文会友,就时常以梅花为题,在写诗。

    因此,难的既不是文体:诗,也不是题材:梅花。

    要求,诗书画一起展现,并且还不能虚构。

    具体地说,就是黄泰皇城内,建筑通常一层两层。在某个繁华街道的转角处,还有一幢四层。

    这幢四层建筑,乃是一座酒楼,名曰:集贤。

    仅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该酒楼具有官方背景。

    巡回队伍所有人,包括乾元太子一行,还有到城门口迎接的其他皇子、二代等人,全都进入了这座酒楼。

    集贤酒楼面积很大。古代的酒楼,不光是街面那一进,里面还有若干建筑。因此,不要说这些人,就算是多上十倍,也装得下。

    不过,今天,稍稍不同了点。

    所有人,都挤在第一进。

    一楼的进出通道是最宽的,剩余位置不宽敞,实际上,所有人都挤在二三四楼。

    还不够准确。应该说,刚开始的时候,所有人都挤在二三楼。

    酒过三巡之后,话说开了,那道难题才抛了出来。

    酒店老板说:“地方有限,稍嫌拥挤,不好意思。主要是赶巧了,其它地方,正好都有去处。”

    一个二代站起身来问:“那,这四楼,应该没人吧?”

    “四楼?”酒店老板忙说,“那不行的、那不行的。”

    三皇子让酒楼老板下去了。

    其他人就问,四楼是怎么回事。

    三皇子解释说,四楼上有一难题,乃半年多前一个游方僧人所设。其后,只要难题没解开,四楼就空置出来,以示尊重。

    有人就问,什么难题。

    三皇子说:“诗书画。画上一幅画,才题上诗。”

    一个二代问:“画画题诗的多了,真正困难的,是什么?”

    “哦,怪我言辞不清,”三皇子说,“真正困难的是要以梅花为题。”

    瞧瞧,以梅花为题,画幅画,再题上诗,巡回队伍里很多人都会,还有什么难的。

    于是就有四五个人,往四楼走去。

    有人稍慢一步,追赶着跟上。更多的人,保持观望态度。

    不一会儿,就有人下来,说,那题目太难,简直无从下手。

    这话,像激将法一样,又有一些人上去。

    但上去的人,仍然束手无策。

    到后面,涂山也上去了。

    瞄了一眼,就知道了。岂止命题诗,而且还有命题画。

    就在那窗边,有张桌子。如果要答题,答题者所站的位置,正是窗口。作画的时候,需要掉转90度直角。

    这个地方这个年代不时兴画板。

    很显然,题目要求画的是街景。命题画,但街上没有梅花;命题诗,梅花跳了出来。

    因而这样的难题,一般的手法根本没解。

    涂山走到窗边,向下望了一眼。

    只见街上行人稀疏。虽是夏天,因为人少,显得有些萧瑟。

    嗯,那是什么?涂山问。

    过来了好几个皇子二代。有二代说:“那就是梅花啊。”他们都说是梅花。

    是个什么东西呢?

    本来是个杂物堆,或者叫做垃圾堆。结果不知是谁,把它击散了。

    可能用的是竹帚,也可能是掌风。

    击散之后,倒是显露出那些杂物带有暗红色。但硬要说是梅花,却又有些牵强。

    当然,现在并不是追求真正的时候。

    就算大家都心知肚明,那就是假梅花,但能够回避命题作文么?不回避的话,去分辨梅花的真假又有何用;回避了,就是怕了。

    今日在城门口等候的一干人,共同的目的,可能是要让涂山丢脸。

    所以,邀请这个答题,邀请那个答题,很快,就集中火力,邀请涂山答题。

    涂山就上去了。

    先画画。画的过程中,不断咳嗽,表示身体虚弱。

    街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来了。反正那不是重点,是背景。

    地面散开的梅花辨,暂时没画。开始题诗了。

    诗没题完,就是一阵非常猛烈的咳嗽。

    那咳嗽声,都差点让在座的有几个二代心软了。

    好不容易,诗题完了。

    回过头来,要补齐画。并且,要补课的,还是关键部分,也相当于画龙点睛。

    这个时候,涂山似乎遇到了行为障碍。那毛笔,始终伸不到纸上去。

    努力了几次,终于,喷血了。

    不是吐血,而是喷血。

    喷血场景,参考小龙女吐血之菲版。

    涂山自然不是往空中喷血,而是身体一歪,往画上喷了一口血。

    那喷溅的血点,以及喷溅的形状,正好,就是楼下摊散开的假梅花瓣的写照。

    用血作画啊!

    喷血,不是割血,因而血画的震撼力,远胜于血书。

    吃瓜的大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喷血之后,涂山晕倒在地。抢救,扶走,公冶方仪出来接手,有二代挺身而出,带路寻找医馆,等等,一通混乱。

    震惊过后,回头再看涂山留下的诗画。

    画,也就那样了。主题十分明确。地面的梅花瓣,是喷血画成的,鲜红、醒目。其余街景,则以水墨画手法,几笔写意性质的勾画,朦胧而模糊。

    老实说,这样的画,如果那摊梅花瓣不是喷血画成的,十分平常。只因为喷了血,所以大家都被震住了。

    再看诗。不对,不是诗,而是一首词,卜算子:

    带病上高楼,叹气推窗看。街道中间有异常,好似梅花瓣。

    已过了春天,入药还嫌晚。堆好之余又打开,沥血裁歌扇。

    (原创。韵脚古今通压。多音字“了”,读轻声平,突破格律;平仄要求36字,破败1字,1÷36=2.78%<10%,平仄合格)

    这首词的上片,几乎以白话的方式在描写。主要写景写物写实,有“上高楼”、“推窗看”及“街道中间有异常,好似梅花瓣”。

    顺带的也有写事,有“带病”、“叹气”和“好似梅花瓣”。

    前一个写景“好似梅花瓣”表示叙述,后一个写事表示怀疑。同一句,两层意思。

    词的下片,前三句仍然相当于白话。前两句写事,后两句写实。

    “已过了春天”表示梅花出现的季节不对,沿袭了上片末句的怀疑。

    种植梅花最大的用处,就是入药,不知道这是不是家喻户晓的事情。“入药还嫌晚”,说的是,如果真是最近这一季的梅花,这都初夏了,那花瓣肯定已经不能入药了。

    第一句,带有一点怀疑;第二句,就直接从怀疑中拔出了。

    两句综合,意思是,不管那是不是梅花瓣,都已经成为垃圾。

    成为垃圾,就应该堆放好,等待运走。结果没有,不知被什么东西猛击了一下,打散了。这就是“堆好之余又打开”。隐含设问,这又是为了哪般?

    末尾,“沥血裁歌扇”,呕心沥血,就是为了剪裁出一幅扇子的形状。

    同时,最后这一句,遗词精练,其中的“沥血”还有喷血相佐证,算是压住了阵脚。

    整首词,前面的白话,比起一片两片或一上一上,没那么腐朽。因而最终的化腐朽为神奇,最多就变成了化白痴为神奇。

    “一片两片”的末句,有“飞入芦花(草丛)”,有“香山红叶”。其作者,有说乾隆,有说郑板桥,而“香山红叶”,必然指的是当代人。

    从文理去判断的话,只能是乾隆。

    这是因为,“一片两片”的腐朽部分,平仄什么的,全都乱了,违犯了格律。

    违犯了格律,即是违犯了规则。

    敢于违犯规则,自然是制定规则之人。

    所以,作者是乾隆,

    “一上一上”的前部,不如“一片两片”腐朽,就是因为规则的限制。

    但是后面,一个没有野心的家伙,居然写出了野心,也够中二的。

    涂山这首词的前部或大部,不如“一片两片”腐朽,其原因,也是因为规则。

    涂山此时,在文坛上并没有什么地位,在政治上更是无名小卒,哪敢随便违犯规则。

    所以,就用白话了。并且,涂山的思维,本身就是白话,用白话去写,也相当容易。

    精雕细刻最后一句,那就不算什么了。不说原主杭修竹,就说涂山的高中学霸光环,只整一句,花点功夫,肯定还是弄得出来的。

    总而言之,这是一首带表演的词。

    有了喷血的表演,这首词就非常令人震撼。如果没有喷血表演,词的水平,也就算“较好”吧。

    意境,或中心思想,前面没说。这是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还有一些人,根本就不去解读。当然,有些作品,本身也不需要去解读。

    不需要解读举例:床前明月光。

    当然,这首诗,解读起来是非常复杂,“说了又没说”,极有水准的。

    这样说,只是遵循原作,不是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再举例:床字,指井栏。如果真是井栏的话,就真的无法解读了,这首诗的高明之处也就不存在了。

    还有,鬓毛衰的衰字读吹,韵脚都不压了。好好的诗,变成不合格品,还真会钻研。

    梅花为题的,比较出名的,说两首。

    第一首驿外断桥边。整首词故意回避“梅”字,非常别扭。并且,名为写梅,实为写人。

    第二首墙角数枝梅。真是写梅,不写人。其中后两句很精彩,关键词是暗香。不去闻,好像有香味;仔细一闻,又没了。那香味,就像是躲起来了。躲起来的香味,所以称暗香。

    此处的暗香一词,算是有这个词的最佳语境。

    涂山的卜算子,涂山自己在写的时候,前面使劲堆砌白话,末尾精雕细刻一句。其本身,跟墙角数枝梅相似,直接写的,就是那地上的梅花瓣。并没有第二层意思,或者更深的意境。

    但其他人,就不是这样认为了。

    涂山,以喷血,以伤情,震惊了众人,再以卜算子,加深了这种震惊。

    最后,众人真的就震惊了。

    最高兴的,自然是乾元。涂山有真本事,涂山真是海雨伯的传人,就能证明自己有眼光,并且还果断,还是行动派。

    沥血裁歌扇,为什么是“歌”扇?以歌去修饰,说明那扇,是歌舞用扇。

    整首词不见风月,因而那歌,并不是普通的歌,而是歌舞升平的歌。这是在赞扬黄泰皇帝啊。

    这就是太子一派的解读。

    其他皇子及二代,关注的重点则是“沥血”,因为涂山真的沥血了。

    真的沥血,并且还写出来了,说明涂山知道一切,很难受很受伤。

    涂山知道了什么?知道其他皇子针对太子,自己遭受了池鱼之殃。

    于是乎,其他皇子就不敢继续向涂山发难了。

    这是因为,涂山的身体都弱成那样了,万一有个好歹,全国人民都不答应。

    巡回队伍中的三院文科弟子,原先,是以高高在下的姿态,俯视涂山的。

    裕赛乌奎合,涂山那首五绝之后,他们认为,涂山水平还可以,跟自己差不多,算是可以交往之人。

    但今日,就不同了。涂山的技法,他们知道一些。

    他们既感怀涂山的喷血,又赞叹涂山喷得妙。自己问自己,知道自己做不到。所以,今后还是对涂山远之吧。

    涂山自己,经过这次诗书画的解题,一下就轻松了。

    假装自己水平高,假装自己的海雨伯的传人,已经取得了成功。

    今后,涂山就不再需要把精力放在这上面了。

    又放在哪儿呢?自然是向杭勇复仇。

    对了,向杭勇复仇的计划是怎样的呢?

    公冶方仪说:“你早晚能看到他的画像。到时候,你照实说,我是说,你指出他是杭家弟子,并且在他上次刚派往北边之后不久的时间里,你在龙汉京城附近碰见过他一次。”

    涂山问:“关键是后者吧?”

    “不错。”

    “是让他失去黄泰国的信任吗?”

    “不是,是断他一条归路。”

    涂山一想,也对。杭勇那个只顾自己的不合格卧底,可是有黄泰龙汉两个窝的。打掉一个,的确很有必要。

    公冶方仪“迟早能够看到画像”的预测,很快就应验了。

    自然不是特意的。

    这个时候,涂山在黄泰国文坛的地位,空前高涨。

    于是乎,就要跟许多与文坛相关的人相互走动拜访。如此一来,就看到了杭勇的画像。

第70章 朝庭制霸江湖24

    有些事,不需要讲道理。

    譬如说某人走在路上,在一个拐角处,另一人急匆匆地过来,两人一下就撞上了。

    这事就不需要讲道理,直接往下描述进程就好。

    不需要讲道理,是因为,这其中的道理,一望可知,根本不需要去讲。

    但如果不能一望可知其道理,就需要讲了。

    涂山参加巡回队伍,进入黄泰国,被黄泰国民众误认为是海雨伯的传人。其后,黄泰国文坛俊杰与涂山进行了多日交流,最后,涂山随巡回队伍离开了黄泰国。

    这其中,就没遇到行刺?

    乾元太子,由于长了一双慧眼,早早的,就认出涂山是海雨伯的传人。事后证明,果然是。于是乎,乾元太子的声势,就涨了起来。

    与乾元太子对立的其他皇子,自然不舒服。他们有没有可能对涂山下手呢?

    这种可能性,本来是有的。

    但,皇子嘛,都是高级人士。高级人士下手,通常都是先礼后兵的。

    先瓦解、再拉拢,拉拢不成,最后才会除去,这已经是一般规律了。

    实际上,他们的行动也是开始了的就是酒楼难题的那次。

    结果,因为涂山喷血,他们就终止了。

    不为别的,实在是海雨伯在黄泰国的民望太高。谁与之为敌,谁就是万民唾弃的罪人。

    涂山喷血,意味着涂山身体实在太弱,经不起折腾。万一弄出个好歹,羊肉没吃到,惹得一身骚,就不划算了。

    所以,来自这个方向的刺杀,没有。

    来自杭勇的呢?

    两派三院五方联盟巡回队伍,并不是涂山弄出来的。它其实就是一种惯例,每隔两三年,就会冒出来一次。所以,巡回队伍的出现,不足以引起杭勇的注意。

    涂山加入巡回队伍,由于信息不通,对于杭勇来说,就只是巡回队伍中,有一到两个杭家弟子。

    巡回队伍里面有杭家弟子,那不是正常的吗?

    还有,当初涂山的逃离,此处需要补充交待一下。

    杭勇于达牙克库防线擒住涂山,当时就认出了涂山。其他将军过来提人,杭勇没有交出去,就是看在同为家族弟子的份上。

    若要说杭勇非常看重家族情谊,那又不是。如果是,涂山当时已经混入黄泰步兵里面,已经安全,杭勇只消什么都不做,就全了家族情谊。

    但杭勇事实上出手了。

    之所以出手,就是为了“万一有什么用”。

    “万一有什么用”的价值,是渺小的;另一边,杭勇出手所费的精力,同样渺小。

    杭勇认出涂山,同时也记起了涂山的功夫。杭勇擒下涂山,完全不费力,所以就擒了。

    之后的关押,更是不花功夫,不消多说。

    时间一长,杭勇就把这事给忘了。

    不重要的小事,忘了;什么时候有了需要,再想起,这才是正常的。

    涂山逃跑,那个庄园里负责看押涂山的那些人呢?

    看押的犯人跑了,他们自然是有罪责的。如果他们能够追回逃犯,其罪责就会减轻。

    但当时,他们发现涂山逃跑的时候,就已经过了很长时间,涂山早就跑远了,就连哪个方向都不知道。

    他们当时很紧张,紧张之余,还是按照习惯,向上面报告了。

    但是不巧,上面没空。

    他们上面的上面,最终是杭勇。而杭勇,那个时间,刚刚出发,赶往梁尘与龙汉的交战区域。

    任务繁重,杭勇带的人就有点多。稍稍得力点的助手,都带走了。

    剩下的,就是些不得力的、混日子的人了。

    看守报告的对象,就是这种混日子的人。

    没空、很忙、人不在。跑了两趟,都没报告成功。

    后来,有个看守说,不如不报告了。什么时候上面问起,咱们就装作刚刚发现罪犯逃跑的样子。到时候,仍然是个看管不力,致使罪犯逃走的罪名。万一,上面忘记这件事,一直不问,岂不是……

    众看守一拍即合,当即回了庄园。

    这些事情的后果就是,杭勇至今不知道涂山逃跑的消息。

    当然,杭勇本来也不关心这事。

    梁尘国与龙汉国的交战区域,距离黄泰国国都,直接距离约两万里,实际行走距离三万里都不止。

    前面说过正常行军速度,也就是可以连续十几天行军的速度,是每天一百里。三万里,就是三百天。

    实际上这样的速度步兵走上十几天之后,必须休整。三百天,绝对是到不了的。

    现在讨论,黄泰国这边,杭勇留下的个别人,根据杭勇的交待,发现异常,然后给杭勇送信的情况。

    杭修竹的大名,杭勇不会放在心里,因而就不会进行特别的交待。

    海雨伯,杭勇倒是知道。但他乃武堂弟子出身,海雨伯则是诗仙,因而杭勇对海雨伯并不感兴趣。

    至于巡回队伍,那种小事,就更不用提了。

    所以,这次巡回队伍进入黄泰,杭勇留下的个别人,还真没怎么在意。

    后来,暴出海雨伯的传人,也在其中,“个别人”同样没有在意。

    直到涂山与黄泰国文坛众人交流时,看到杭勇的画像,又说了一番话之后,“个别人”这才开始留意。

    画像是那么容易被看到的吗?

    放在现代,很不容易。放在古代,没有相片只有画像的年代,就比较容易了。

    涂山到底说了些什么?

    废话很多,剔除枝叶,取其主干,主要就说了两件事。

    一是认出杭勇,是天江州杭家弟子,跟自己是同一期,曾经还有过往来。

    二是陈述,前不久,还在安余县见过杭勇。当时杭勇行色匆匆,没来得及打招呼,就分开了。

    安余县,前面没有冠州郡之名,表示的是,名气很大,只要听到县名,就知道是哪个地方。

    是哪个地方呢?就是龙汉京城旁边的安余县。

    杭勇留下的“个别人”,得知涂山说的那番话之后,感觉对杭勇有点用处。

    杭修竹,海雨伯的传人,在黄泰声望如日中天。杭勇若是能够跟他拉上关系,肯定是有好处的。至于前不久在安余县见过,那不更是证明两人之间是有来往、有交流、有关系的吗?

    杭勇曾经擒下涂山的事,“个别人”自然不知道。

    那么一件小事,杭勇没放在心上,当然不会通告所有下属。

    涂山说出那番话之后,传扬开来,就有人,前往葛府询问。

    葛元就是杭勇的事情,黄泰国高层早就知道了。

    到葛府询问,杭勇不在,本来应该问不出什么。但“个别人”在,“个别人”认可了涂山的说法,表示杭勇在府里,就曾经多次提过杭修竹,两人之间,相交莫逆。

    于是乎,涂山那番话,就变成了事实了。

    是事实么,大部分是,只不过中间有夹带。

    明晃晃的夹带,倒也没有立即暴露。

    直到巡回队伍离开,涂山随队远去,才有人想起,杭修竹在安余县碰见杭勇的时间不对。那个时间,杭勇应该在梁尘国与龙汉国的交战区域。

    杭勇是龙汉国的卧底间谍的事,杭勇自己一来就坦白过。黄泰国没有追究,是因为相信杭勇不做卧底间谍的决心。

    为什么相信?跟公冶方仪猜测的一样,杭勇给龙汉国造成了重大损失。这样的人,回归龙汉国,只有一死。

    但现在,杭勇居然出现在龙汉国安余县,并没有死。并且这事,还被葛府上下承认过了。

    于是乎,反对葛元的那一派,自然就各种上奏,要黄泰皇帝彻查杭勇。

    黄泰皇帝没有行动。

    在这样的时代,几乎所有臣子,都有反对派。

    皇帝若是接到上奏全都照办,岂不是昏君。

    不过,对杭勇的猜忌,自然就留下了。

    黄泰国朝堂上的动静,过了几天,才传出来。然后,“个别人”这才知道。

    知道之后,感觉对杭勇不利,但遣了快马,向杭勇报告。

    前面说过,杭勇把得力的人都带走了,剩下的都是些不得力的、混日子的人。

    “个别人”算哪种人呢?算不得力的那种。就是说,忠心有,但办事能力没有。

    没有办事能力的“个别人”派出的快马,就只有一人一骑。

    倒是带了干粮,还带了许多银两。

    那一人一骑上路之后,很快就来到荒原。

    没有人烟,只能吃干粮。

    偶尔找到水,不卫生,拉肚子。

    若干日子过去,感觉不行了。就快马加鞭,想要尽早进入有人的地方,好用银子买吃食。

    这一加鞭,就把马匹跑死了。

    紧接着这个骑手也就倒下了。

    杭勇对涂山到黄泰国冒充了一次海雨伯的传人的事情,全然不知。自然就不会派出杀手来刺杀涂山了。

    巡回队伍归国途中,涂山又表演了一次病发。

    之后,就以看病为由,先行一步,离开了巡回队伍。

    仍然回了一趟杭家。杭勇的根,可以坏;但杭修竹的根,不能坏。

    从杭家出来的理由,就是找到了事做。

    什么事?在郭文瑞平章事府里做事。这也是真实的。

    虽然实际上,是帮夫人做事,但总体上,说是帮郭文瑞做事,也是成立的。

    有正当理由,并且去处还算不错,杭家自然就放人了。

    这次入京,就没有进入京城了。

    也不在安余县,而是在另一个跟安余县名声差不多的,成江县。

    成江县这里,有几个南宫夫人的庄园。其中部分,乃是各种训练营。

    涂山倒不是来训练的,而是来写谋划案的。

    谋划案,也就是方案,关于报复杭勇的方案。

    这次,涂山要单独写,公冶方仪不再帮忙。

    写方案,前提当然是资料。关于杭勇的资料,南宫夫人已经派人送到了涂山的案头。

    杭勇,率兵一千人,驻扎在洛扎旁多与隆安曲吉一带。

    营中辎重不少,能够维持很长时间。

    经常出军营的将领,除杭勇之外,还有三人,分别叫简宜年、鲁子默和马昙英。

    简宜年,或许是杭勇的副将,之前,任黄泰安普中郎将;

    鲁子默,黄泰文臣,之前,任黄泰御史中丞;

    马昙英,黄泰宦官,之前,任黄泰中书内侍。

    看上去,似乎是一文一武一监军的阵容。

    另外,杭勇军营还没有介入过梁尘国与龙汉国的战争。

    南宫夫人这边,可以提供的人手有:

    内功一百二十年高手两名,神箭手一名,轻功高手四名,内功六十年一般高手十名,二十万两银子,及若干物资。

    涂山就开始琢磨了。

    直接冲进杭勇军营拿人,是不可能的。

    杭勇出军营,设下埋伏,成功的可能性也不大。

    这是因为,杭勇出军营的时间和路线都不规律。并且杭勇自身,很可能是内功一百年的高手。

    这边,两个内功一百二十年高手,可以保证占上风,但要说击毙或活捉,却不能保证。

    如果先杀那三名出营将领当中的一人,趁着军营出来查看情况,再杀些人,则有希望斩敌一百人。但之后,军营必定严防死守,让人难以下手。

    看起来,还需要调用更多的力量才行。

    更多的力量在哪里?应该就在龙汉**中。

    杭勇这个军营,别的不说,光是辎重,就有攻打的价值。

    并且,这个军营并没有打出黄泰国的旗帜。纯粹私人武装,打了就打了。

    不过,龙汉军营为什么要帮自己?

    除非自己帮助龙汉国打几个胜仗。

    但还是有问题。就算自己能够帮助龙汉国打胜仗,龙汉国的将军为什么要相信自己。

    当然,能不能打胜仗,涂山自己也是不相信自己的。

    于是乎,这条路,似乎不通。

    借用梁尘国的军力,就不用想了。因为,借用成功之后,无法向龙汉国交待。

    还是老老实实地写谋划案吧。

    十几天后,南宫夫人那边,为此次行动提供的物资、人员全部到齐。

    立即出发,不等涂山的策划案了。

    不等涂山策划案,也意味着涂山失去了此次行动的指挥权。

    指挥权在谁的手里呢?公冶方仪。

    另一个内功一百二十年的高手,名叫有琴忆彤。相对于公冶方仪,有琴忆彤的话比较少。

    神箭手名叫薛雁兰。

    四名轻功高手,被公冶方仪视为运输队和通信兵,就不介绍名字了。

    十名内功六十年的打手,必然成为一般下人,更不用提名字。

    一行人,四辆车,往北进发,直往龙汉国前线军营的方向而去。

    走了两个多月,到了前线军营。停下,公冶方仪和有琴忆彤两人进入军营。

    干了些什么,她们没说,涂山也没问。

    一个多时辰之后,两人出营。然后再带着众人,转向了旁边小路。

    不久,到一处小镇,留了一宿。次日再走,过了几个村庄,傍晚,宿在一个村庄。

    之后,再往前走,马车就难以通行了。

    直接在村中雇了几个人,看管马车,同时还看管留下的一些物资。另外还要办理一些事情。

    涂山没有介入,不知详情。

    涂山倒是想介入的,但为了报复杭勇的“大业”,涂山就忍了,假装很懂事,不会窥探别人的事情,尤其是上级的事情。

第71章 朝庭制霸江湖25

    这一行十八人,再往前行时,就不能说“行军”二字了。这是因为,他们都是武林高手。

    其中武功最低的,都有六十年内功。

    一上路,即是登萍渡水、踏雪无痕、飞鸟凌波、追云赶月、燕子穿纵、蜻蜓点水。

    过百丈雪山,跟玩似的。不久,就接近了洛扎旁多。

    扎帐篷,宿营。之后,其余人留下,公冶方仪和有琴忆彤两人继续前行侦察了。

    找到杭勇的军营,很容易。因为那毕竟是一千人的军营。

    但公冶方仪两人在外面多呆了几天,然后才回来。

    作了标记之后,再往回赶,最后,回到停放马车的那个村落。

    此时,临时雇佣的那几个人,已经按照吩咐,购买了许多杂物。涂山也不知道那些杂物是用来做什么的。

    随后,公冶方仪说,休整十天。

    涂山听了之后,还愣了一下。这,完全不像是复仇的样子嘛。

    但是没办法,谁叫自己无能呢,连个让人置疑的复仇谋划案都写不出来,失了指挥权,就是当然的了。

    此时涂山的内功和灵气修炼,跟上次提到的时候差不多。

    主要是因为事多,而且繁杂,没怎么专心修炼。

    另外,没找到灵气充沛的地方,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既然休整十天,那就炼起来。俗话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但是,没坚持两天,涂山又有了新想法。

    是什么呢?

    想向神射手薛雁兰学习箭术。

    薛雁兰先是推辞,说自己的箭术,对内功高手基本无效,学了也没什么用。

    涂山仍然坚持要学,薛雁兰倒是答应了,但却叫了个轻功好手来教。

    涂山还能咋办?只好照学呗。

    轻功好手,不等于内功不高。只能说,他们四人,以轻功见长。

    学吧,一上来就是基础知识。

    那些基础知识,其实在杭家武堂已经学过一遍了。

    此时再学,收获还是有点的。只不过,收获不大就是了。

    没学出个什么名堂,十天就到了。

    这回跟上回不一样。上回是轻装前行,这回要负重。由于气温底,道路湿滑,同样的路程,走的时间增加了两倍以上。

    只不过,到达上次宿营的那个地方之后,公冶方仪并没有让队伍停下,而是继续往前,又走了三天,这才到达新的宿营点。

    新的宿营点,在一处枯树林。

    树林仍然是活的,并没有枯死。只因为寒冬,树叶全掉光了。再因为冷风,又断了一些枝丫。于是就显得有些死气沉沉。

    扎了帐篷,把带来的东西放下,集中之后,公冶方仪命令,再回村庄去拿,还有三批物资。

    涂山不明白,报个仇,怎么需要用到那么多的物资。

    涂山当然没问。自己没办法,别人拿出办法,难道还要去质疑。

    照办吧。

    转回村庄,再运物资,一返一归,接近十天。又是一个多月过去了。

    终于到了行动的一刻。

    只不过,并不是刺杀行动,而是侦察行动。

    这个时候,公冶方仪拿出了地图。

    她这张地图,显然比涂山在都兰防线拿到的军事地图要详细一些。

    指着地图,公冶方仪发布了命令。

    具体负责侦察的尖兵,由涂山、薛雁兰,和两个轻功好手担任。

    四个人,分为四个方向,距离杭勇军营都在两里之外。

    四个人都配备了一个鸟笼子,里面有一只小鸟。发现杭勇军营中有人出营,即放出小鸟。然后盯紧出营的人,相隔一里左右,一直尾随。

    其余所以人,则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扎帐待命。假如杭勇军营一直无人出营,则另外两名轻功好手,将会定期替换前面两人。

    涂山和薛雁兰,则是要一直侦察的。

    涂山看了一眼那个新的宿营待命点,没发现什么奥妙。领了命,就开始了准备。

    这样的行动,其实并不叫侦察。

    侦察,是要探明情况。什么都不做,只是等目标行动的,叫做蹲守。

    蹲守行动,并不一定是蹲着的。只因为以蹲行的姿势为主,所以才叫蹲守。

    平原农村,蹲守时,往往会挖一下大坑,跳到坑下蹲守。

    现在,涂山等要在高山雪原,并且与目标的距离非常遥远,因而并不需要隐蔽。

    这些那些,都容易。

    对于蹲守来说,最困难的是,不知道要守到什么时候。

    这样一守,就守了十几天。

    某天拂晓,终于有了结果。

    雪原山区的地形,自然是不规则的。涂山等四人蹲守的方位,同样不是按照东南西北的标准去颁布的。

    只不过,为了更容易说清楚,也可以简单化一下。

    地形,全部当作平地。四人蹲守的方位,直接认定为东南西北。

    杭勇军营在哪儿呢?当然在中间。

    公冶方仪等人的宿营待命地点在哪儿呢?在西南方向。

    这一天,西南的薛雁兰发现杭勇军营有人出营。

    并不是一个人出来逛了几步,而是一小队人出来,直接往远处走,往自己这个方向过来了。

    薛雁兰需要往旁边转移,让开位置,好让那一小队人通过。

    薛雁兰自己选定了北边,转移了三十丈左右距离之后,放出了小鸟。

    然后薛雁兰继续往北,一直走了差不多一里距离。

    这期间,薛雁兰一边走,一边留神注意出营的那队人有没有改变方向。

    一段时间之后,相对于那一队出营的人,薛雁兰位置就由旁边变成了后边。

    这个时候,公冶方仪带了另外十二人,就已经到了。

    公冶方仪找到薛雁兰之后,让跟踪的距离再放远了一些,这才叫了那十二人过来,继续跟踪。

    有琴忆彤,则走了另一个方向,将蹲守的另外两名轻功好手和涂山,依次带上。

    绕了很大一个圈,最后,才跟公冶方仪等人会合。

    会合之后,公冶方仪命令薛雁兰当头头,自己与有琴忆彤先行一步,绕道去侦察那支出营小队的前面的地形去了。

    过了一段时间,有琴忆彤回来了。

    有琴忆彤让所有人不再跟踪,再是绕行到一个地方设伏。

    刚刚埋伏好,那支出营小队就过来了。

    有心算无心,高手算小兵,犹如狮子搏兔,三下五除二,就把那支小队全歼了。

    整个打斗过程,公冶方仪都没有出手。

    没有出手的公冶方仪,就起一个作用,盯着目标,不使目标有一个人走脱。

    全歼这支出营小队之后,发现带队的首领是简宜年,一文一武中的武。

    根据交手情况去看,简宜年应该属于武将,并不是内功高手。

    这一队士兵,总共有一百多人。一百人轻装,另外的人背负物资当苦力。

    全歼,事先的要求就是全歼,因而并没有活捉任何一人。

    事后,也就没有审问,直接是处理现场。

    当然不是清理血迹,而是运尸和焚尸。

    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焚尸的。

    另外,地面的残破的盔甲兵器,同样要运走。运到一个合适的地方,挖个坑,埋了。

    冰天雪地里挖坑,很不容易。但众人既然都是内功高手,也就不算什么大事了。

    全都完事之后,所有人回到新的宿营地点,休整了两天。

    然后,涂山又被派出去蹲守了。

    蹲守中的涂山,反正闲来无事,就开始胡思乱想。

    现在的行动,或者说已经过去的行动,当初涂山在写复仇谋划案的时候,其实是考虑过的。

    涂山当初的想法是,斩杀出营小队,降低目标的整体实力。

    目标一千多人,出营一小队,通常一百人。斩得一小队,便能减少一百人。斩杀两小队,便能减少两百人。

    斩杀三小队,是不可能的。

    如果斩杀两小队还不警觉的话,就说明杭勇也太无能了。

    警觉之后,会怎么样呢?

    当初涂山想的是,杭勇必定会严防死守,让人难以下手。基本上,不会再有人跨出军营一步了。

    那之后,就像是狗咬乌龟无从下口一样,没办法了。

    所以,当初的涂山,未能拿出这个方向的谋划案。

    但现在,这个方向的谋划,正在实施。

    难道说,里面还有什么,是自己没有想到的吗?涂山想来想去,还真是想不出来。

    是自己智商低了,还是经验不够丰富?

    涂山自己认为,可能两种情况都有。

    在随后的日子里,涂山等人又再次全歼了一支出营小队。

    这次出营的首领是鲁子默,一文一武中的文。士兵跟上次一样,轻装一百,苦力若干。

    全歼第二支出营队伍之后,就到了涂山认为的“杭勇必定严防死守”的阶段。

    是公冶方仪的命令,却跟上次一致。

    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又让涂山等四人进行蹲守了。

    时间不长,这一次,是涂山这个方向发现了出营队伍。

    涂山按照约定,放出了小鸟。

    另外,涂山仗着自己的灵气修炼,闭气蔽息,比常人更厉害,并没有坚守一里的距离,而是在很近的地方,观察了一会儿。

    涂山发现,这回出营队伍的首领是马昙英,也就是那个监军。

    其它士兵,感觉跟上两次差不多。

    涂山继续跟踪。

    过了一会儿,公冶方仪、有琴忆彤都没来。来的是一个轻功好手。

    不是蹲守值班的,而是待命的。

    只来了一个人,涂山知道,一定是带来了什么特别的命令。

    果然是。

    来人叫涂山赶往另一个方向,随时准备击杀杭勇。

    好像一颗炸弹,在涂山的脑海中炸响。

    涂山一下就明白了。

    杭勇怎么会严防死守。

    黄泰国派杭勇过来,是干嘛的?肯定是要在梁尘国与龙汉国的交战中,趁机渔利的。

    如此,杭勇军营始终都会有人出营的。除非杭勇死,否则不会变。

    鉴于两支出营队伍都下落不明,杭勇派出了第三支队伍出营。

    并且,在同时,自己从另一个方向,一个人,仗着高超的内功,出营勘查。

    此时前往,定是如此。

    公冶方仪和有琴忆彤追到杭勇之后,迟迟没有行动。

    第一下,等的是薛雁兰。

    神箭手薛雁兰,其箭术惊人。但这样的箭术,仍然无法在内功高手过招的情况下发挥作用。

    所以,最有效的利用,就是第一下。

    肯定是射不中的。

    不过,这里所说的射不中,并不是脱靶,而是说,不能射中原定的十环。

    那一箭,目标仍然是十环。

    只不过,靶子是内功高手杭勇。在箭枝即将临身的时候,突然感觉不对,突然感觉到危险,感觉到一股两股三股杀气,倒也没有无中生有地躲避什么,只不过,打了个冷战。

    就那个冷战,十环就变成了两环。

    两环也没有什么,只要见血就行。

    那是有毒么?难道没有?

    这是私人复仇,同时,最高统帅南宫夫人是职业太太,临机元帅公冶方仪也是妇人,甚至包括神箭手薛雁兰都是女人,又怎么不会下毒!

    杭勇当即掏了颗解毒的丹药吃了。

    不是仙丹,是凡药。

    那颗丹药,能解常见的多种毒性。

    当然,全部都能,也等于全部都不能。力量分散之后,终归是有主次的。

    该丹药最主要的,是解除蛇毒。其次才是解除砒霜老鼠药等常见毒物。

    薛雁兰在箭头上涂的什么毒呢?

    是金汁。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稀释之后的大粪。

    与金汁密切相关的,还有个东西,叫做玉液,指尿。所谓金汁玉液,就是粪水尿水。跟金枝玉叶同音,但指向不同,并且褒贬相反。

    这下就清楚了。

    箭头上,其实是病菌,并不是厉害的毒药。

    但也不能说病菌就一点不厉害。

    正是因为病菌不怎么厉害,它也就不容易被解毒丹药所杀灭。

    于是乎,外伤,有了,就在杭勇的腹部。

    箭头在肉里。

    箭头有倒刺,拔出不易,杭勇伸拇指中指一捏,把箭杆捏断了,便于自己行动。箭头,就只好暂时留在体内了。

    箭头的本身,是铁制的。铁有生铁熟铁两种,但都不是钢,都容易引起破伤风。

    消毒得快,取出得快,就能够更好地避免破伤风。

    箭头上还有金汁,自带细菌。

    所以,就这一箭,就可以说,杭勇差不多已经去掉了半条命。

第72章 朝庭制霸江湖26

    丢半条命,并不是游戏中的少了半管血。

    游戏中,血量减少并不会降低战斗力,但现实中会。

    因而此处说,杭勇差不多丢了半条命,指的,就是他降低了战斗力。

    杭勇受伤之后,第一查找的,就是来箭的位置,第二查找的,便是相对安全的躲避之处。

    来箭位置没变,薛雁兰还在那里,只是位置比较远。

    杭勇判断,若直接冲过去,至少会再中一箭。

    谁知道会是身体的什么位置再中一箭,所以,不能试。

    于是杭勇把丹田之气一提,立即窜向一处可以躲避来箭的、相对安全的岩石凹陷处。

    砰的一声,杭勇胸口被劈了一掌。

    对方一直藏在那个凹陷处,等杭勇近了,这才一掌击出。

    杭勇格挡了,但对方把杭勇的手粘了出去,那一掌仍然击中杭勇胸口。

    没有吐血,倒不是来掌没有力量。

    杭勇分明感觉到,对方武功远胜自己。没把自己打得吐血,肯定是手下留情了。

    但如果说一点事儿都没有,也不对。那一掌,还是给杭勇带来了一点小伤。

    杭勇战斗力再次下降。

    就算手下留情,那也是敌人。换个方向,杭勇全力奔跑。

    跑不跑得掉先不管,跑了再说。万一那人不追呢?

    果然没追。

    不过,前方有人拦截。

    拦截的人,现身很早。但很显然,对方武功奇高,杭勇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

    到后来,近了。杭勇知道交手必输,便问:“不知前辈是哪里的朋友?”

    称前辈,一是因为对方武功奇高,一是因为对方年龄较大。

    但可惜,对方并不答话。

    杭勇没上前,对方也不动。

    杭勇注意了一下旁边,发现先前岩石凹陷的那个高手也到了后侧方不远之处。

    两名高手,不是一前一后,而是略微偏向了一侧。

    留出来的空位,应该就是那个神箭手的了。杭勇没有忘记,对方有个神箭手。刚才射出的那个箭头,还留在体内。

    既然问也不答,杭勇干脆就不问。

    不过多一会儿,打远处又来一道身影。这回,是涂山。

    涂山过来,远远的,就望见了公冶方仪和有琴忆彤,还望见了杭勇。只是没有发现薛雁兰。

    虽然没有发现薛雁兰,但涂山判断出薛雁兰也在此处。

    如此,等于就是把杭勇控制住了。

    杭勇往公冶方仪的位置纵了过去。

    公冶方仪说:“他内功八十年左右,刚才挨了一箭,又接了我一掌,应该带了点小伤。”

    涂山听了,想,这二位内功一百二十年,远胜杭勇。薛雁兰和那四个轻功好手的内功多深,不知道;但涂山知道,另有十名内功六十年的随从。

    肯定能胜,但却围而不攻,自然是要自己上了。

    江湖上复仇,似乎都讲究亲自动手。

    涂山更不迟疑,即往杭勇的位置纵身过去。

    “是你!”杭勇惊了一下,又问,“你我之间,可有什么生死大仇?”

    这一问,居然还把涂山问着了。

    这是因为,原主的遭遇,是不能讲的。涂山替换原主之后,与杭勇之间,纠葛极少。

    当初天江州州城那件事,本来就应该忽略不计,就算了。

    后来也就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杭勇擒了涂山,并关押了几年。

    杭勇擒了涂山之后,没杀,不算恩惠。那是因为,没杀的前提,是擒了。如果杭勇真对涂山好的话,最初就不应该擒拿。

    但是,擒拿了,哪怕是擒拿之后把涂山杀了,也不能算是多大的仇恨。那又是因为,擒拿的地点,是两国之交的战场。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不计入仇人恩怨。

    所以,真正的仇怨,就是关押了涂山几年。

    这样的仇怨,是不够生死大仇的。

    其实真正说起来,原主那一世与杭勇的仇怨,也是如此,同样不够涉及生死的私仇。

    那么,眼下难道要放过杭勇?

    涂山说:“论私仇,有点不多,不涉及生死。但你杭勇可有给龙汉国造成重大损失?”

    既然私仇够不上生死,那就讲国仇。

    这是因为,打而不死,后患无穷。若对方是一般人,时间一长,也许就忘了。但对方是杭勇,是卑鄙无耻的杭勇,是不惜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杭勇,这种人所能造成的后患,想想就让人害怕。

    一提国仇,杭勇就没词了。

    不能说国仇与涂山无关。只要涂山是龙汉国的人,那就必然有关。

    “那就来吧!”杭勇只有站着死了。因为就算跪着,估计也无法逃生。涂山年轻,或许能饶过;但旁边两个老家伙肯定不饶;不对,是三个,还有个神箭手。

    涂山猱身而上,杭勇冷静接战。

    涂山此时的内功,不到三十年,因而涂山就没用内功。一上来,就用的是灵气。

    涂山打出的是刚猛的忠勇拳。

    忠勇拳和洪拳,两种拳法的威力差不多,但忠勇拳出自这个世界,应该更加符合这个世界的规律,所以就优先使用。

    很早之前说过,涂山用灵气的时候,忠勇拳洪拳这些,只能打出十招。

    到现在,又过了许多时间,但十招仍然是十招,并没能增加一招。

    不过,这十招的威力,相当于内功一百年。

    杭勇内功八十年,挨了一箭,着了一掌,身上带伤,武功打折扣,也就相当于内功六十年了。

    所以十招一过,杭勇接连被涂山击中两次。

    但十招之后,跳开的是涂山,而不是杭勇。

    杭勇根本就没想要跳开。

    站在杭勇的角度,根本就不知道涂山只能打出十招。杭勇只知道,旁边有三个高手,眼前这个杭修竹虽然比那三个高手稍弱,但自己也是打不过的。

    求饶的话,没功夫说,杭勇也没想说。对方人少,少有饶恕的可能,人一多,就绝对不会。

    杭勇此时想的,就是战斗到死。

    这倒不是出于什么精神,而是为了让自己死得痛快点,不受那些零碎的痛苦。

    所以,涂山跳开的那一瞬,杭勇并没停手,而是打出了一掌。

    杭勇这一掌,就不是六十年内功了。

    由于受了涂山连续两击,杭勇战力再次下降,硬要折算的话,就相当于四十年内功了。

    但涂山呢?

    涂山灵气掌用完,丹田里虽然还有一丝丝儿灵气,但却提不到手上。

    剩下的,就是内功了。只可惜涂山的内功,连三十年都没到。

    所以这一下,涂山根本就没有躲过去,直接被击在背心。

    大意了!涂山也有些懊悔。早知道,打九掌就撤退,多好。

    被击一掌的滋味,让涂山发觉,如果完全不管不顾的撤离,多半会受重伤,甚至丢命。

    还是要招架才行。

    只希望,公冶方仪等人发现自己的窘境,过来援手。

    杭勇下一掌,涂山身体一侧,就接了。

    可惜接是接了,但却撼动不了杭勇的掌势。

    撼动不了,就不撼动。涂山腰腹使力,硬要让自己的身体借势后退。

    这一招很关键,需要仔细说,才能说清。

    先设想一下最典型的姿势。两个人,对面站立,然后各出一掌相抵,变成拼内功的姿势。

    之后,其中一人势弱,接触的两掌,自然就往势弱者方向移动。

    接下去,势弱者身体通常会后仰。好,就在这儿,出现变化。

    没有后仰,而是直接将接触的两掌当作支点,借力,让整个身体向后移动。

    如果地面光滑的话,更容易成功。

    此时的地面,不怎么光滑,但也不粗糙。

    本来是粗糙的,只是因为冰雪,变得光滑了些。

    最后,虽然没有百分百的完成,但涂山的身体的确后移了不少。

    为什么这一招很关键呢?

    是因为,涂山无意当中的这一式,正是太极拳里面的倒卷肱。

    涂山是练过太极拳的,只是练得不多,后来几乎就忘了。

    此时,使出倒卷肱,并不是有意,而是无意。

    但就这无意的一招,涂山发觉,居然调动了灵气。

    虽然不如“十招”那样威猛,调动的灵气也只有一丝,但有与没有,绝对是天壤之别。

    容不得多想,杭勇一拳一脚又来了。

    涂山使出了太极拳里的野马分鬃格挡,这回,是有意的了。

    杭勇被摔了出去。

    这一摔,科学无法解释、内功无法解释,是前面三股灵力共同交织的结果。

    紧接着涂山跃起,往杭勇落了下去。

    最后这一踩,就只一支脚。招式名称叫做金鸡独那个立。

    如果是内功,往极限方式去猜想,这一脚估计会洞穿。

    但事实上没有。

    杭勇整个要被踩了下去。

    地面是坚冰和石头,杭勇仍然被陷了下去。

    最后,涂山跃出。

    周围的石头再像海浪那样挤回来,杭勇的尸体就不见了。

    出现一个坑,涂山站在坑旁。

    涂山心里想的是,怎么还没出现完成任务的提示。

    嗖嗖,公冶方仪、有琴忆彤、薛雁兰都纵身过来,往那个大坑张望了片刻。

    虽然都没说话,但都很震惊。涂山杀杭勇的最后这几下,她们都感到不可理喻。

    过了一会儿,公冶方仪问涂山:“问你个小事,你可以不回答的。”

    “前辈请问。”

    “你为什么一定要杀了杭勇?”这事儿,以前的确没问过。以前,公冶方仪只要结果,不要原因。

    如果没有杭勇亲自那一问,涂山此时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但有了那一问,涂山就有过一番思考,此时回答,也就容易了:“小仇,罪不及死;但他对国家造成的损失,应该死有余辜。彻底除了他,可避去他日后患。”

    涂山这此说辞,在场三人都很容易理解。

    涂山又反问:“这杭勇给龙汉国造成的损失,公冶前辈可知道到底是什么吗?”

    “不知道,”公冶方仪回答,“夫人委托大人查过,只能肯定有那么回事,但可惜大人权限不够,未能调阅卷宗。你可以想想,大人先前是枢秘使,如今是平章事,这样的权限都不够,那得是怎样严重的事。”

    长期不说话的有琴忆彤插言说:“如果算成黄金,不小于百万两的损失;算成黎民,不少于百万人口的死亡;算成皇亲国戚,不弱于某一脉被连根拔除。”

    薛雁兰说:“管哪么多干嘛,私仇罪不及死,公仇够了不就行了么!”

    涂山朝薛雁兰抱了抱拳,又说:“先前,晚辈冒充海雨伯的传人,在黄泰国招摇了一番,似乎做了无用功?”

    有琴忆彤说:“那是没想到杭勇这么不经折腾!我们杀鸡用了牛刀。”

    公冶方仪却说:“我们有的是牛刀,难道不可以用?”

    “不错,就算是无用功,也没啥损失,”涂山道,“有条件的情况下,自然是越保险越周详越好。”

    这个时候,久讳的提示音响起“任务完成。距正常脱离世界的时间还有1小时。是否延期脱离任务世界?”

    这种问题,默认的选项必然是“是”。

    涂山不选,直接跟随公冶方仪等人回去。

    第一个落脚点,是最后那个宿营待命的地方;过来后,涂山就没住过。

    地方并不遥远,以内功高手的脚程,很快就到了。此时,还不到一小时。

    休息下来之后,涂山默念“脱离世界!”

    一阵天旋地转之后,涂山就回到了自己的任务空间。

    盘点该次任务。

    任务要求,以正当的手段,战胜杭勇。全面完成。

    获得警告:弃文习武,致使原主回归之后,很难适应。

    原来,保持原主人设,是为了原主回归着想的啊。这个必须注意。

    获得寿命6点,经验值500点,属性值5点。

    太少,尤其是属性点太少。才5点,加到力量上去。

    获得技能:灵气修炼基础(任督二脉加十二正经)、灵气太极拳、开荒造田基础、马战基础、箭术基础、无间神典内功、残影流玉身法、风舞剑、忠勇拳。

    这个不错,收获大大的有。

    等级:2级,1040/1200

    寿命:5+6=11

    智慧:71

    精神:35

    力量:50+5=55

    敏捷:27

    体质:55

    技能:清洁术(需要灵力)、灵气修炼基础(任督二脉加十二正经)、灵气太极拳、开荒造田基础、马战基础、箭术基础、无间神典内功、残影流玉身法、风舞剑、忠勇拳。

    珍藏:神级剑术(初等)

    光环:高中学霸

    好了,看下一个任务吧。

第73章 三国赵范1

    点击新任务,显示:初级校园任务、三国,有两种任务。

    那个男儿没有过三国梦,涂山点击了三国。

    显示为三国赵范,另有选项三个:史实、三国志、三国演义。

    涂山以往认为三国志就是史实,不料想居然仍然不是。既然三国志都不是史实了,那史实,真的是很难琢磨了。

    涂山想了想,最终按下了演义按钮。

    这是因为,涂山记得最全的,还是演义。演义进程,涂山才能更好地料敌机先。

    任务内容:改变赵范的窝囊人生。

    备注:不需要维持原主人设。

    不需要维持人设,太好了。转念一想,这样的任务,也不可能维持人设。把一个窝囊的人,变成一个英雄人物,是任务的要求。如果还要求维持人设的话,岂不是英雄人物跟窝囊的人性格一样了?

    点击做任务按钮,仍然弹出了一个选项:该任务使用2点寿命点数,可将进入世界的时间点提前很多。使用or不使用?

    当然选择使用。

    眼前一黑,再一亮,就到了任务世界。

    睁开眼睛,周围没人,环境相对安全。房间的陈设,差不多就是三国时代。

    之所有说差不多,是因为,这是演义世界,还不是史实。

    既然很安静,那就接收剧情吧。

    剧情很短。说的是,历史上真有赵范这个人。

    他的主要事迹,就是将自己的寡嫂樊氏介绍给赵云,被赵云拒绝了。

    赵云拒绝的理由,当面说的是:“我和你赵范同姓,你哥哥就像我哥哥一样,所以和你嫂子结合似乎不妥。”背后说的是:“赵范其实是被迫投降,他的心思并不可测,天下好的女性不少,我何必真的要如此呢?”

    三国志的进程是:后来赵范果然如赵云所料,有异心逃走了,赵云也没追,后来赵范不知所踪,消失了。

    三国演义的进程是:赵范因此惊恐,设计欲害赵云,反被赵云所擒。刘备释放了赵范,让他仍然担任桂阳太守。

    涂山认为,赵范把二婚嫂介绍给赵云到底是好意还是歹意,得放在具体的历史背景去说。

    在现代,二婚女子是会贬值的。在古代的许多朝代,二婚女子甚至被贬得一文不值。但恰恰是秦汉三国,二婚女子价值千金。

    别的不说,且说刘备。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自称汉中王,立吴氏为汉中王后。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立吴氏为皇后。章武三年(223年),刘备去世,太子刘禅即位,尊嫡母吴氏为皇太后。延熙八年(245年),吴氏去世,谥号穆皇后,葬入刘备的惠陵。

    吴氏是谁呢?

    她叫吴苋(?245年),陈留(今河南开封)人,车骑将军吴懿之妹。

    吴苋早年丧父,其父生前与刘焉交情深厚,所以全家跟随刘焉来到蜀地。后刘焉听相面者说吴苋有大贵之相,就为儿子刘瑁迎娶吴苋。刘瑁死后,吴苋成为寡妇。

    所以,赵范的嫂嫂樊氏,并不因为寡居而贬值。赵范介绍寡嫂给赵云,并不是包藏祸心。

    然后是“我和你赵范同姓,你哥哥就像我哥哥一样,所以和你嫂子结合似乎不妥”的理由。

    同姓就是兄弟,甚至我就是你、你就是我。真是如此吗?当然不。

    否则,为什么赵云背后说的话不同呢?

    赵云与赵范同姓,虽然结拜,但却不是真的血缘兄弟,从当时的公众道德角度看,赵云能否娶赵范的寡嫂?

    这方面没有史料支持,只知道五胡十六国时期能,现代也能,但不知道三国时期能不能。

    不过,史实虽然不知,却可以往演义中去寻。

    当时,赵范说:“弟常劝其改嫁。嫂曰:‘若得三件事兼全之人,我方嫁之:第一要文武双全,名闻天下;第二要相貌堂堂,威仪出众;第三要与家兄同姓。’”

    赵范那番话,陈述了樊氏改嫁的三个条件。其三,就是“要与家兄同姓”。

    “先兄弃世已三载,家嫂寡居,终非了局,弟常劝其改嫁。”但樊氏却以三个条件拒绝改嫁。由此可知,那三个条件必然符合当时的公众道德。

    既然如此,赵云以“同姓”为由,拒绝迎娶,就是借口了。

    明晃晃的借口,赵范为什么不反驳?

    也许就涉及到地位和武艺了。

    赵云心中到底想的是什么?有人说,是“处啥女情结”,还有人说赵云暗恋孙尚香。那些都不重要;这是因为,赵云本来就具备拒绝的权力,就算不讲理由,他同样可以拒绝。

    感情的事,就是如此,并不是合适就必须迎娶;也不是你爱上了我,我就必须爱你。所以,赵云这儿,只是理由有问题,但拒绝没问题。

    赵范的异心,史实上逃跑的那个,还真谈不上。

    演义里,赵云拒绝的时候,“云闻言大怒而起,厉声曰”。过分了!

    分明是作者一时恍惚,把明朝的公众道德,搬到了三国。

    值得“厉声曰”的事,必然是不符合公众道德的事。也就是“岂可作此乱人伦之事乎”中的“乱人伦之事”。但可惜,如果真不符合三国时期的公众道德,赵范早就反驳樊氏,樊氏也早就改嫁了。

    因此,“云闻言大怒而起,厉声曰”,过分了。

    赵范,本是没什么根底的人。介绍樊氏,有拍赵云马屁的嫌疑。

    赵范心中可能有很多想法,其中最不堪的部分,就是想要攀上赵云,拉关系抱大腿,然后让自己的日子好过些。

    结果,大腿没抱上,大腿反而还怒了。

    这种事的正常发展应该是,赵云同意,好事;赵云不同意,也不会成为坏事。

    结果反常了,赵云怒了,坏事了。

    后文

    孔明问之,范备言以嫂许嫁之事。孔明谓云曰:“此亦美事,公何如此?”

    玄德曰:“今日大事已定,与汝娶之,若何?”

    诸葛亮、刘备都赞成的事情,难道还会是违反公众道德的“乱人伦之事”?

    所以,赵云不该发怒。

    演义中的赵云,平时是不是个喜怒无常、动辄发怒的人?不消论证即可知道,不是。

    于是可以得出结论,赵云此时之怒不正常。

    这种婚嫁之事,可以拒绝、可以不同意,不需要说明理由,更不需要发怒。

    赵云发怒之后,吓着了赵范。然后赵范就与陈应、鲍隆设计,想害赵云。

    他们想的是,双方对阵,赵范搦战,赵云应战,然后陈应、鲍隆从赵云背后杀出,“擒之”。

    哪知赵云识破了陈应、鲍隆的诈降之计,置酒将二人灌醉,审问其手下,得知诈降真相。

    其手下当中的“将降将陈、鲍二人当时斩了”。

    随后,赵云打着陈应、鲍隆的旗号入城,拿了赵范。

    刘备问明原委之后,“遂释赵范,仍令为桂阳太守,重赏赵云。”

    这些进程,有问题没有?当然有。

    赵范就与陈应、鲍隆设下的计策,太简陋。就算赵云没有识破,阵前,三人围攻赵云,也不一定能够“擒之”。

    陈应、鲍隆明明是诈降,却放心喝酒,以致醉倒,表现太差,不合情理。

    陈应、鲍隆手下当中的“将降将陈、鲍二人当时斩了”,只为了表示不是赵云亲自动的手,画蛇添足。就算赵云没有亲自动手,他也是许可了的。

    为什么最终目的只是将赵云“擒之”,而不是杀死,是因为赵云的上面还有刘备。

    “擒之”,证明自己比赵云还要高明,就行了。反刘备,赵范还是不敢的。

    所以,赵范害赵云,属于内部矛盾。

    再所以,刘备才会释放赵范,并让其继续担任桂阳太守。

    在表示刘备宽宏大度的基础上,还表示了刘备观察入微,奖惩分明。

    结论就是,赵云那一怒,真是作者懵了,将明朝的公众道德搬到了三国,认为赵范介绍寡嫂是侮辱了赵云。

    随后描写刘备、诸葛亮的反应时,又清醒了,间接反证,那并不是一件侮辱赵云的事。

    现在,换涂山了。那些事,都不再是事,因为涂山绝对不可能再去向赵云介绍樊氏。

    现在应该搜集时间、职务等相关信息。

    这好办,先看公文吧。

    地点仍然是桂阳,从公文中看出,赵范的官职仍然是桂阳太守。

    赵范的年龄没有看到,但时间看到了,好早,居然在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之前。

    那樊氏呢?

    按时间算的话,赵范的哥哥应该还在,很可能还没娶樊氏。多年之后,哥哥死了,再三年之后,刘备才收复荆南四郡。

    只不过,这是任务世界,一切都有改变的可能。

    涂山看了一会儿公文,再叫了人进来,从问答中,进一步了解详情。

    自己的手下,仍然有陈应、鲍隆等人。

    但周围的出入就大了。

    演义中刘备取荆南时,零陵太守是刘度,武陵太守是金旋,长沙太守是韩玄。取得荆南之后,零陵太守没变,武陵太守改为巩志,长沙太守则由刘表之侄刘磐担任。

    现在,长沙太守是孙坚,据说有武名没有文名。

    说是九华山那边有个叫区星的人造反,聚众一万多人,朝庭为了剿匪,才任命孙坚做了长沙太守。孙守打仗,那是真行。而长沙的内政,孙守并没去管,只让以前的官吏一切照旧。

    据说,当时零陵、桂阳这边,也有土匪,为首的名叫周朝、郭石。孙坚请示了刺史,然后越界讨逆,平定了匪患。因此,孙坚的武功,在零陵、桂阳两地,也十分有名。

    此时的荆州,治所并不在襄阳,而在江陵。荆州刺史名叫王睿,还不是刘表。孙坚越界到零陵、桂阳平乱的时候,刺史王睿与孙坚同行了的。

    武陵太守曹寅,则我行我素,素来没把刺史王睿放在眼里。

    零陵的太守现在是谁,一时半会儿的,还不知道。

    算了,陈应、鲍隆也见过了,这二人,也没什么本事,无关大局。

    接下来,还是尽早回家的好,看看家中,到底是哥哥在,还是寡嫂在。

    涂山随便找了个借口,就离开了府衙。

    一郡太守的办公地点称为府衙(像是知府衙门),应该不用解释了吧。

    赵范的家在哪里,接收的剧情里面是有的。

    太守的家,自然占地甚广,庭院深深。

    但奇怪的是,没下人,就连大门,都是涂山自己拿钥匙开的。

    进府,关门。此处,离自己的卧室还远。

    一路走过去,真的没看见一个下人,听声音,也没有。

    这么明显的不合理,应该是因为自己执行任务而产生的怪异。

    离卧室大概还有百多步的时候,涂山终于听到一声呼唤:“弟弟!”

    转身一望,见一美貌女子,应该是嫂子了。

    就在看到的瞬间,脑中传来提示:“特殊人物,樊韵雅声,年龄25岁后锁死。此时赵范之兄赵弘已亡。”

    涂山不由得往属性面板上的任务备注瞄了一眼,见到除了“不需要维持原主人设”和刚才提示的内容,还有关于自己的:“任务中赵范年龄40岁后锁死。”

    关于年龄锁死,涂山想了一下。

    刘备收荆南四郡的时候,是建安十三年(208)。那个时候的赵范和樊氏,不应该很老,老了就不需要改嫁了。

    现在,进入任务世界的时间,提前到讨伐董卓的初平元年(190),等于提前了十八年。

    208年的时候不老,190年就是婴幼儿。

    为了便于行事,婴幼儿不行,又改为青年。但青年的十八年之后,又太老了。

    所以才有“锁定年龄”。

    不过,赵范的40岁后锁死,似乎意义不大。

    哦,与此对应的,还有赵云。赵云(?229年),出生时间不详。乱世初期,就能提枪上阵(跟随公孙瓒),十八年后,仍是单身帅哥青年一名。

    这说明演义不自觉地,在一定程度上,也锁死了赵云的年龄。

    涂山站定,略躬身,以示恭敬。待樊氏过来,才抱拳称呼一声:“长嫂有礼。”

    之所以加个长字,是为了往“长嫂如母”的方向靠拢。

    原因很明显。

    这个樊氏,不,还是叫樊韵雅声吧。怎么有四个字,哪国人?嗯,应该是樊韵、樊雅声,这才符合三国人名的规律。

    这个樊韵的命运虽然跟赵范捆绑在一起,但她谁都不嫁(改嫁)。

    既然谁都不嫁,那还是保持距离的好,以免影响心情。

第74章 三国赵范2

    樊韵说:“弟弟,你瞧这府中,楼多地广,家什冗杂;是否请些人来,协助打理?”

    请佣人,那是当然要的。

    不过,在此之前,应该理顺钱财才行。没钱,怎么请人,哦还有,此时的赵宅相当于新地图,恐怕连做饭的粮食都没有。

    家里放钱的地方在哪里?记忆搜索,并没有。

    家里没钱,那就只能到府衙去看看了。

    涂山说:“是这样的长嫂,小弟这就到府衙筹措一些钱财,以供请人所需。”

    樊韵点头:“既如此,我且随行。之后也好亲往牙行挑人。”

    亲自挑选合乎心意的人,这个理由很正,涂山不易反对。同时亦可推论,美貌的长嫂随行,肯定不算有伤风化的事。

    那就走吧,反正回来这一趟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

    路上,涂山当先,樊韵坠后两步,相距约四尺。

    一直没说话,也许不咋好。涂山就找话来说:“兄长早亡,此往经年,长路漫漫,长嫂应思考再嫁之事。”

    樊韵道:“弟弟说得也是。若得三件事兼全之人,我方嫁之:第一要文武双全,名闻天下;第二要相貌堂堂,威仪出众;第三要与家兄同姓。”

    樊韵这番话,正是演义中出现过的话,同时也是涂山早就知道的话。

    但同样的话,不同的时间地点说出来,听到的感受就完全不同了。

    那三个条件,怎么看都像是为赵云量身订做的。但,此时樊韵并不知道世间有个赵子龙;不知道还提出这样的条件,意思就不一样了她根本就不想改嫁!

    不想改嫁,没有直说,只是提出些不可能达成的条件。

    这样含蓄曲折的表达,原因很多,不需要深究。

    只需要知道,她不改嫁的决心,就行了。

    樊韵不想改嫁,有可能是因为她对前一段爱情十分忠诚。

    赵弘已死,有事烧纸,时间会磨灭一切。

    虽然这个可能性不大,但还是有的。

    第二种可能,是她烈女不嫁二夫,很忠贞。

    这个可能性几乎没有。因为,东汉末年,朝庭鼓励生育,并不讲贞节。

    最后一种可能就是,她看破了爱情的本质,从爱情那个层次超脱出来了。意识到,就这么活着,比嫁男人更加舒心。

    不一定达到自强的程度,但自爱自尊应该有。

    能够自爱自尊,至少不会让人倒胃口。

    给她一碗饭吃,再给好怀个安全的居所,原主赵范都办得到,涂山没理由办不到。

    进了府衙,樊韵等候在靠近门房的一个隔间,涂山一个人往里走。

    这回进来,是查钱财的。

    虽然主要查的是原主赵范名下的钱财,但很快,整个桂阳郡的财政情况,涂山都弄清楚了。

    结果是什么呢?

    先说私财。

    赵范自己长期不领俸禄,那份俸禄,被纳入公用了。

    现在涂山必须领取俸禄,因为后边至少有个樊韵要养活。

    足额领了。

    怎么个足额法?自然不是把以往的欠薪都领了,而是领了一年的俸禄。这个年代的官吏,都讲年薪制。

    到外边,把俸禄交给樊韵,顺便再假公济私,喊了两个衙役随身保护樊韵。

    涂山再次回到自己的办公地点,也就是刚来这个世界的那个书房。

    根据钱财的清查,涂山似乎找到了做事的方向。

    一个郡,相当于后世的地区。但不管是郡、是县、是州、还是国家,都会涉及财政运转。

    而财政运转的情况,总体来讲,又往往只有一种情况捉襟见肘。

    财政的钱,来自税收。税收加总之后,还要往朝庭上缴一部分,剩下的,才是地方财政结余。

    地方上,假设有十项需要花钱的流向,每项需要花钱若干。加总之后,得出个需求总额。

    这个需求总额,绝对大于财政结余总额。

    于是乎,那十项需要花钱的流向,个个都不能全额投入,全都处于饥渴状态。

    处于饥渴状态,那十项花钱的流向,也就迟迟见不到效果。

    若想要取消或者硬掉几个花钱的流向,也难以施行。那些花钱流向,有些,是用来防止匪患的;有的,是用来建设水利的;有的,是用来维持治安的……基本上个个都有存在的硬理由,都是刚需。

    桂阳郡现在的情况,就是如此。

    面对这样的财政状况,该怎么破局呢?

    没想几分钟,涂山就发觉,自己不应该考虑这个。自己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宏观走向。

    即:自己是要做君主,还是做将领。

    根据自己的属性,谋士就不用考虑了。

    本次任务的内容是:改变赵范的窝囊人生。

    照这么看,做君主、做将领都可以。

    两者比较,自然是做将领相对轻松,完成任务的时间也会短些。

    好吧,决定了,就做一名将领。

    然后是,投靠哪位君主。

    现在(190)的君主很多,但涂山知道,后期就只有魏蜀吴。也就是说,可供选择的君主,就只有曹、刘、孙。

    三国最后的胜者,是曹。但曹操,却不是一位好君主。在曹操的手下做事,会有朝不保夕的感觉。

    相反,做刘、孙两位君主的下级,就比较轻松了。

    曹操,否决。

    孙,特指孙权,而不是孙坚和孙策。

    只有孙权才有容人的雅量,孙坚和孙策都不行。

    如今长沙太守就是孙坚,想要投靠的话,很近很方便。

    但是,紧接着的讨伐董卓之战,孙坚会误入歧途。他会听从武陵太守曹寅的谎言,把荆州刺史王睿给杀了。

    如果说,荆州离得远,有点山高皇帝远的意思,但孙坚到南阳之后,又把南阳太守张咨杀了。

    接连斩杀朝庭官吏,使孙坚由正方变成了反方,由官兵变成了匪患。

    为了回归正方,孙坚成为袁术麾下。之后孙策的起点,也就是袁术麾下。

    涂山虽然看好孙氏,但这么大一段弯路,还是不奉陪了吧。

    然后就剩下刘备了。

    刘备,平黄巾起家,却没混出个模样。紧接着的讨董之战,刘备只作为公孙瓒的属下参与。只因为“中山靖王之后”,才在诸侯之间有了座位。随后,关羽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倒是混了个名声。

    再后,刘备回归渺小,继续在公孙瓒那儿呆着,直到营救北海。

    救了北海,紧接着又救徐州,然后就有陶谦三让徐州,刘备第一次成为一方诸侯。

    可惜,徐州没守住,很快就被吕布夺了。

    之后,刘备依附曹操,击败吕布,但又参与了衣带诏事件。

    随后,刘备逃走,曹操追赶,最终刘关张失散,刘备投靠袁绍。

    官渡之后,刘关张聚齐,还得了赵云,收了豫州黄巾,死灰复燃。

    被曹操追赶,刘备投靠荆州刘表,招了诸葛亮。

    之后就进入赤壁之战。

    赤壁战之后,刘备这才发展壮大了。

    涂山这么一想,此时投靠刘备,得受多大的苦啊。

    光是受苦还好说,关键是,就算赶到陈留去参加讨董之战,也不能保证刘备会对自己中意。

    内功或灵气的修炼,都是说不清进度的事。

    那什么,干脆就不忙着投靠刘备了。

    这样想了一圈,涂山赫然发觉,眼下,只有做君主一条路。

    或者说,暂时充当君主,待时机成熟,再投刘备。

    做君主,是要圈占领土的。

    桂阳这个地方还不错,依零陵,面长沙,不是四战之地。

    北边,长沙孙坚虽然厉害,但孙坚马上就要北上抗董。孙坚离开之后,长沙就没什么出名的武将了。

    呃,黄忠、魏延呢?

    魏延现在可能还是小孩,黄忠倒应该正值壮年。有空让人打听打听。

    涂山把孙坚逼死王睿的事情在脑海中仔细过了一遍,发觉,以往资料,都比较偏重故事性,把孙坚逼死王睿的过程写得很仔细,但那些,并不一定是史实,同时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长沙太守孙坚、武陵太守曹寅、荆州刺史王睿三个人物的关系及其各自的结果。

    王睿,跟曹寅、孙坚的关系都不好。

    讨伐董卓时期,王睿宣称要先杀曹寅。

    王睿曾和孙坚一起平定零陵、桂阳的匪乱。孙坚是武官、大老粗,所以,王睿在言谈中,常常流露轻蔑孙坚之意。孙坚对此早就心怀不满。

    曹寅和孙坚之间,倒没什么往来,没有利益冲突,也没有友好关系。

    讨董前夕,曹寅和王睿矛盾激化,到了你死我活的程度;又因为王睿是刺史,而占有优势。

    想要绝地反击,曹寅没那个实力和胆略,于是曹寅便伪造了案行使者光禄大夫温毅的檄文,交给孙坚,想借刀杀人。

    所谓“案行使者”,就是中央朝廷派到地方的巡回监察官。

    孙坚接了杀王睿的檄文,正好自己对王睿也有不满,就没有深究真假。另外,孙坚还重中了王睿手上的兵。

    于是孙坚真的就把王睿逼死了。

    事后,孙坚继续北进,到南阳,队伍发展到数万人。人多粮少,因为索粮,才有了斩杀南阳太守张咨之事。

    出长沙时,孙坚并没有那么多兵。其后增兵,主要就来自王睿。王睿是刺史,手中乃是一州之兵。

    曹寅呢?他并没有参与讨董之战。后刘表入荆州,初步安定之后,传檄让诸郡臣服。曹寅就在那个时候弃官而去了。

    这里需要解释两个词语:刺史和州牧。

    这两个职务,翻译成白话文都是高官。但前者与军队无关,后者则是军政一把抓。

    刺史与州牧两种制度,当然有交叉并存的时候,主要界限,应该在黄巾之乱。

    但荆州,尤其是荆南,在政治上要落后一些,所以就直接以讨伐董卓为界。

    也就是说,讨董之前,荆州各地,都是政府和治安兵,并没有专业的军队。

    眼下,桂阳这儿,涂山已有名册。拥有各种衙役、乡兵,共计三千多人。

    由此可推,正常情况下,郡级治安兵,约有五千人;州级治安兵,约有一万人。

    孙坚在长沙平定区星,敌军一万多人;后来,周朝、郭石在零陵、桂阳造反,王睿带孙坚过来平定了匪患。

    这些经历里面,必定有招降纳叛。之后,长沙的治安兵就能上万,估计在一万两千人左右。

    孙坚北上抗董,多半带兵一万,留下两千。

    同样,有了那些经历,零陵、桂阳的治安兵,就减少了许多。桂阳三千多人,零陵应该也相似。

    武陵,没有剿匪经历,治安兵五千不动。太守曹寅,借孙坚杀人,肯定要支持大批粮草,事后,武陵军需肯定告急。

    江陵居然没有太守,只有荆州刺史;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州属直辖郡。

    作为郡,治安兵五千;作为州,治安兵一万,共计一万五千人左右。

    孙坚杀了王睿,荆州治安兵群龙无主。

    根据孙坚以往在长守的表现,他应该没有干预江陵的地方内政,留下两千治安兵,总共集结两万三千余人,北上南阳。

    “到南阳,队伍发展到数万人。人多粮少,”所以杀了南阳太守张咨。

    数万,到底是几万?本来应该是二至九万,根据三国时期的一惯夸张风气,此处判定为下限两万。

    两万,又与刚才推论的两万三千余兵相吻合。

    所以可以认定,那就是兵力方面的真相。

    琢磨这些干什么呢?

    是因为,孙坚北上之后留下来的烂摊子。

    这个烂摊子:荆州刺史所在地江陵,无太守刺史,治安兵两千;长沙郡,无太守,治安兵两千。

    另外,武陵郡军需告急,虽然治安兵有五千,但军心不稳。

    另外,太守曹寅,是伪造文书杀了刺史的罪人,并且这人心理素质还很脆弱,稍有风吹草动,就有可能逃跑。

    剩下零陵郡了,太守不知道是谁,治安兵三千。

    这一通烂摊子,似乎很容易夺取啊!

    夺取荆南四郡加江陵,直接损害的,是刘表的利益。

    之后,刘表有可能兴兵讨伐。而袁术,则因为刘表的阻隔,暂时无妨。

    实际上荆州以前是袁术的,演义中袁术就派了孙坚去讨伐刘表。

    如果袁术不变的话,那么,刘表一时半会儿的,还抽不出精力来讨伐荆南。

第75章 三国赵范3

    演义里的刘表,给人的感觉,是个忠厚的长者。但刘表的上任,却不怎么合法。

    讨伐董卓之前,荆州实质上,是掌控在袁术手上的。

    而董卓,却是与袁氏对立的。

    董卓得知荆州刺史王睿被孙坚杀掉的时候,孙坚已经又杀了张咨,并且投入了袁术的怀抱。

    孙坚推举袁术担任荆州刺史的奏章,董卓绝不会批。

    为了给袁术添堵,董卓就在京中官史里寻找,最后,找到了北军中侯刘表,任命他担任荆州刺史。

    刘表的上任,表面上是皇帝的旨意,实际上却是董卓的意思。其合法性,很值得怀疑。

    那么,刘表这个人厉不厉害?

    演义中的刘表,综合说来,算政治大佬。军事上,除了黄祖杀孙坚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

    刘表,上任荆州刺史之前,曾经在党锢之争中获得过“八顾”称号,此外就是刘氏宗亲的身份了。

    八顾是什么意思呢?

    东汉时期,由于宦官集团的残酷迫害,太学生把敢于同宦官进行斗争的知名人物,冠以“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等称号,乃属于东汉士大夫阶层的互相标榜。

    刘表入主荆州的过程,资料上分为两阶段,一是单骑入荆,二是拿下荆州。

    单骑入荆,就相当于现代社会,说某个富翁的创业资金极少一样。前面的低,是为了衬托后面的高。

    资料说的是

    初平元年(190年),荆州刺史王为孙坚所杀,董卓上书派刘表继任。

    由于当时江南宗贼甚盛,袁术屯于鲁阳,手下拥有所有南阳之众。

    吴人苏代自领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县长,各据民兵而于当地称霸,导致刘表无法直接上任。

    他于是匿名独身赴荆州,方才得以上任。

    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

    “江南宗贼甚盛”,这个年代的江南就是湖南,也是荆南。江南宗贼,指的就是孙坚平定过的区星、周朝、郭石等三股叛乱。

    “袁术屯于鲁阳,手下拥有所有南阳之众。吴人苏代自领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县长,”都没在刘表上任的路上。

    所以,这些都不足以“导致刘表无法直接上任”。

    真正“导致刘表无法直接上任”,是董卓。

    天下诸侯讨董卓,事前董卓一点都不知道吗?

    因此,董卓要忙大事,要应对天下诸侯的讨伐。刘表上任,只是给袁术添堵,对董卓来讲,属于小事,勿需操心,就让刘表自行处理即可。

    于是刘表才单人独骑到了荆州。

    拿下荆州,刘表靠的是蒯良、蒯越和蔡瑁。

    其间的故事多么精彩不消再说,关键的行动是:刘表让蒯越派人诱请宗贼五十五人赴宴,将其全部斩杀,之后又袭取他们的部众。

    能来赴宴,其“宗贼”的身份令人怀疑。

    如果赴宴那五十五人真是“宗贼”,请客的蒯良、蒯越和蔡瑁必然也是。相反,如果蒯良、蒯越和蔡瑁不是“宗贼”,那五十五人必然也不是。

    一方请客,另一方能来赴宴,双方的身份,必然在同一阶层。可以有高低多寡之分,却不能有官匪正反之别。否则,就成不了宴席。

    由此可知,那五十五人,其实跟蒯良、蒯越和蔡瑁一样,属于士族势力。

    五十五人并不等于五十五股势力,《后汉书》说十五人同样不等于十五股势力。相对合理的数字,可假定为五股势力。蒯良、蒯越和蔡瑁,则算两股势力。

    荆北地区,士族割据严重,官府势力很难伸到城外,整个荆北,都被七股势力割据。

    然后,通过那场宴会,杀掉五股势力,再赠送给刘表一股势力。

    之后,就是三股势力掌权了!

    那场宴席,表现出蒯良、蒯越的谋算和蔡瑁的狠辣。

    跟刘表的才能,关系不大。

    宴会之后,资料说

    还有江夏贼张虎、陈生拥众据守襄阳,刘表乃使蒯越与庞季单骑前往将其说降。荆州的郡守县长听说刘表威名,大多都解下印绶逃走。至此,刘表控制了除南阳郡外的荆州七郡,理兵襄阳,以观时变。

    “蒯越与庞季单骑前往将其说降”。既然叫单骑,就说明蒯越与庞季分别各走一处。哪处呢?前面提到江夏和襄阳,就是这两处了。

    前面那场宴席,地点说是宜城(刘表至荆州后,单马入宜城),但宜城今在安徽,感觉不像。

    刘表没有争取南阳,并且还在入主荆州之后,直接上表,把南阳正大光明的送给了袁术。

    根据董卓所在的洛阳,及荆州地理位置,可以猜测,宴席的地点不在襄阳,就在新野。

    杀了五十五人之后,刘表就得到了襄阳。

    因此,说降江夏,得到江夏是真的。而说降襄阳,就只是说降了盘踞在襄阳附近的一股土匪,得到了襄阳的安定。

    “荆州的郡守县长听说刘表威名,大多都解下印绶逃走”是有的,武陵太守曹寅就是那个时候逃跑的。

    为什么逃跑?是因为“听说刘表威名”。

    那么“刘表威名”就必须具备两点:一是嫉恶如仇,二是手段狠辣。

    如此,手脚不干净的“郡守县长”们,才会“大多都解下印绶逃走”;曹寅就是这样。

    刘表真的嫉恶如仇并且手段狠辣吗?看过演义的人都知道,不是。

    所以,“刘表威名”,乃出自蒯良、蒯越的宣传,以及蔡瑁斩杀五十五人的先例。

    有逃走的,就有不逃走的。

    不逃走的“郡守县长”,在接到刘表的檄文之后,表示愿意遵从刘表的领导,并按时纳税上贡,是因为什么呢?

    是因为,这个时候,荆州还没有割据,大家都把刘表当作皇帝任命的正统刺史。

    荆州到底有几个郡,有七**三种说法。

    前面说到荆州七郡,加南阳则是八郡,史料也有说荆州八郡的。

    演义中,除了荆南四郡之外,荆北就只提到襄阳、江夏、江陵,加上南阳,正好八郡。

    实际上,荆北由于中条山的阻隔,只有三郡。刘表入主荆州之后,将南阳郡送给了袁术,另外又增设了襄阳郡,一减一加,全荆州仍然是七郡。

    哦还有,江陵郡,也叫做南郡。

    涂山思考这些,主要考虑的,是拿下整个荆州,还是部分拿下。

    直接参与讨伐董卓之战,就不要想了。涂山不能确定,那个时候,自己的战力到底能练到哪个程度。

    所以,只能趁着孙坚北上讨伐董卓、中途犯浑杀了王睿的机会,借机渔利。

    根据刘表的上任情况,拿下整个荆州,也是可行的。

    其问题在于,守不守得住。

    转念又一想,刘表都守得住,自己又怎会守不住。

    相对于刘表,自己差的,就是身份。

    三国时期,个个讲身份。为了谋求政治身份,为了名正言顺,不惜做了许多没有用的事。

    自己也跟他们一样吗?还是算了。没身份就没身份,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就行了。

    好像还是不行。

    特立独行可以,但若与全天下为敌,还是算了,会增加任务难度的。

    如此一来,就不要夺取荆州全境了。

    荆州,因为中条山和长江的地理因素,荆南相当于后方。前面站个温厚长者刘表,让刘表去挡住全天下,岂不甚好。

    荆州的地盘太大了。荆北就是后世的湖北,荆南则是湖南,面积怎能不大。

    如此,只拿下荆南,也能够让涂山满足。

    挡住刘表,再让刘表挡在前面,应对天下的刁难。涂山则在荆南,好好的经营民生。

    经营好民生,有粮有物,才能后劲十足。

    那就心动不如行动吧。

    一晃,这天就过去了。

    回家之后,发现已经有下人了。另外还买了很多生活用品。此时,樊韵和下人们正在整理,很是忙乱。

    下人不多,樊韵只买了五个人,都是年龄超过三十岁的妇人。

    初步的安排是,做饭两人,侍候赵范和樊韵各一人,打扫清洁一人。樊韵自己管帐。

    这方面,没有大问题就行了,涂山自然不会多管。

    第二天,再次上班,到府衙书房坐定,涂山拿出财政文档,心中谋算,怎样破局。

    除了各级官、吏、役、兵的俸禄之外,桂阳郡眼下主要有水利、工匠、制衣、官学、道路、城墙、哨卡等七个方面的大额支出。

    要破局,必然是大幅度削减甚至强行砍掉一项或几项开支,集中资金到某项事业,并让该事业迅速见效,迅速产生回报。

    涂山结合自身的情况,初步有了想法。

    起身,出屋,牵了匹马,再出城,在桂阳城外方圆百里的范围内奔驰。

    涂山这是在干什么?当然是观察。

    城外,能够观察的东西多了。

    农作物长势,不好意思,涂山不是很精通,这项就免了。

    不过,有没有田地,田地里种没种庄稼,还是看得出来的。

    哦,还有乡民的房舍,因聚居而形成的村落等等,也能看到。

    当然还有道路。有修建的道路,有走得多了就自然形成的道路。没路的地方,就自己想办法了。

    涂山纵马,走得再远些,田地开始稀疏。更远的地方,就是没有人烟的荒地了。

    涂山干脆就沿着人烟与荒地的交界线,绕着桂阳转圈。

    不久,中午到了。记好位置,涂山回城吃饭。

    这儿的习惯是,官吏吃三顿,平民吃两顿;或者劳动时吃三顿,闲着吃两顿。

    下午继续,跑了两个时辰,夕阳落山,涂山这才回城。

    次日接着再去,大约一个半时辰之后,便到了绕圈的起点。

    如此,城外基本情况调查完毕。

    头天上午绕圈一个时辰,下午两个时辰,第二天上午绕圈一个半时辰,加总,约9小时。

    马匹走走停停,平均速度为15公里每小时。9小时一共走过135公里。

    所绕的圈,不可能是个正圆。但在这里,却可以把它当作一个正圆。

    除以圆周率,得出正圆的直径43公里,半径21.5公里。

    如此,桂阳郡实际控制面积,就是1450平方公里。

    三国时期就是这样,各级行政区划,都不足以覆盖整个地图。

    三国桂阳郡,相当于现代郴州市。郴州市面积19387平方公里,则桂阳地图面积不少于2万平方公里。

    但是实际上,远处是无人的荒野。真实控制区,就是涂山实地考察的1450平方公里。

    当然,远处的无人荒野,也不是绝对无人,而是人口极少。要不然,山越族、南蛮族又在何处呢。

    还好,有人的,那1450平方公里还算正常。

    涂山感觉了一下(不怎么准)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大约有100人的样子。

    1450平方公里,等于14.5万人。加上城内人口,约等于15万人。

    回城,涂山取来户籍,一看,桂阳郡人口居然高达55万人。

    太离谱了。

    得空,可以做个人口调查。另外,计税的办法还得调整。

    可惜,那是远期的事情了。

    下午,涂山就处理日常琐事了。

    又一天,涂山带了干粮,再次出城。

    这回,涂山离开了1450平方公里范围,先行往南。

    南边,走出不远,即可望见大山。

    正南方向是南岭,这个名字典型、形象,而且简单。

    涂山知道南岭的南边还有一大块空地,但那是以后的事了。

    转而向西,左边,也就是南边,有九巍山、萌渚岭、都庞岭、海洋山等犬牙交错,

    行至傍晚,见到远处正前方有山脉的影子出现。

    再走一阵,那山脉拔地而起,与左边的山脉遥遥相对,构成一道宽谷。

    宽谷的方向,则弯向了西南。

    涂山知道,那道宽谷,之后还会转为南北走向。湖南(荆南)永州市(零陵)辖下的江永县、江华县一带,那里也有一大块平地。

    同样,那也是以后的事情。

    涂山搭帐篷宿营了。

    清晨再走,涂山勒马迎向新出现的那条山脉,接近山脚,随着山势的走向右转,逐步变成向北而行,最后因山脉走向,不得不再次转向,往东偏北方向行走。这就是回程了。

    此时,涂山的左边的山脉,实际是零陵的南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3886/ 第一时间欣赏无限快穿逆袭最新章节! 作者:要粮票不所写的《无限快穿逆袭》为转载作品,无限快穿逆袭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无限快穿逆袭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无限快穿逆袭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无限快穿逆袭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无限快穿逆袭介绍:
一句话简介:涂山惊呼出声:“你是女的!!!”位面相当于珍珠,若干个珍珠串联起来就是本书。无限快穿逆袭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无限快穿逆袭,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无限快穿逆袭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