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武侠修真燕风啸金陵TXT下载燕风啸金陵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燕风啸金陵全文阅读

作者:几回又逢君     燕风啸金陵txt下载     燕风啸金陵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百二十一章 多方筹划

    他终于动了——

    闻听这一消息,朱棣双手十指交叉地拢在脑后,靠在椅子背上、长长的松了口气,二目微合地思考起来。

    如今已经将李景隆那五十万人马调动到自家大门前了,接着就是招集人马将他完全击溃。

    想到此处,朱棣不能不又担心起北平的防务,连忙提笔写了封信、告诫高炽“务必坚守、不要出战”,同时再次提到可以信赖顾成老将军、对他的建议要采纳。

    一切都安排好了,接下来便是夺取大宁,不过意外惊喜再次发生了,刚刚抵达那里,守将房宽竟然被其身边的部下们给绑着送到了军营中。

    看着被绑捆索绑的房宽,众将领们都有些哭笑不得,尤其是那几个曾经与他共过事的,更是差点儿笑出了声。

    朱棣一见用眼神制止了大家,起身来到他的面前、将其绑绳解开、并赐了座,

    “房将军受惊了。”

    “末将真是惭愧,”

    房宽只好摇了摇头、道,

    “不过,虽然是因为部下相叛而被擒,房某也是输的心服口服,毕竟‘兵尚未至、敌却已降’这样的事,恐怕也只有殿下你一个人能做到吧,末将心甘情愿任您处置。”

    “何来处置啊,”

    朱棣微微一笑道,

    “若论起这北方的山川地势、关隘坡坎,有谁能比房将军你更熟悉呢?所以这大宁的防卫、恐怕还是要靠将军你啊。”

    “殿下?您说的是真的么?”

    房宽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问道,

    “您真的相信末将、还让我来守大宁?”

    “当然是真的,”

    朱棣点了点头道,

    “不过、房将军,你手下这些部下们都是和你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一定要善待他们才是,切不可再轻视。”

    知道他一定是对下属不好、才会落得如此,朱棣便缓言劝慰道。

    房宽满面愧容,点头称是,

    “末将一定遵从殿下的教诲。”

    大宁这也算是拿下了,而另一边的松亭关就更加省事了,甚至都没用朱棣派兵夺取,那里的守将自己便打了起来,其中一名守将陈亨带着两名副将徐理、陈文去袭击另一名守将刘真,不过这刘真倒机灵的很、连夜逃往了广宁,而陈亨三人便向朱棣献关投降。

    就这样,此次东征一兵一卒没费,顺利地全部解决。

    面对这样的局面,当夜里周围都安静下来时、朱棣便开始沉思,他想起郑和曾经跟自己说过的那番话,说以后一定还会陆续有很多人会来追随自己的。

    一想到这些,便觉得在心中平添了许多的信心。

    难道朱棣也会没有信心么——

    那是当然,无论多么了不起的人、哪怕是神仙,也都有他自己脆弱的一面。无论如何、他这也是在与朝庭对抗,就算自己辩称是在自保,可说白了就是在造反,以亲王之身、就想打败朝庭,这样的事古未有之,而他朱棣正是要在历史上开创一个先例,走一条从没有人走过的路。

    然而“史上的奇迹”又哪里是那么容易就能创造的,不说别的、能做到让属下来追随就已经很难了,更何况还能让这些人对自己绝对的忠诚。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拥有了部下忠诚的同时,压在身上的责任也随之越来越重大,绝不能让这些忠于他这位燕王的人们、最后以失望告终,为了自己、也为了他们,一定要走到最后的那一刻……

    那么、接下来就是自己的老朋友——朵颜三卫了。

    但是、做为这支队伍的顶头上司、十七弟宁王朱权无论如何也不能再让他留在大宁了,前不久因为抗旨没有回到京城去,朱权的一万五千护兵已经被朝庭削去,恐怕如今宁王府中只剩下不足千人的禁卫而已。若朝中得知朵颜三卫、以及大宁的的守军都落到自己的手中,一定会迁怒于他,因此让十七弟受到什么伤害、确实也于心不忍。

    只是十七弟这个人看似聪明,可实际上又执拗的很,看来不用些手段、他是不会跟着自己乖乖的走的。

    打定了主意,朱棣先让房宽带大宁的守军撤出,然后将郑和、武平文叫到跟前来,

    “三保、武六侠,有件很重要的事,我需要你们两个人去办。”

    “四爷有事尽管吩咐就是。”

    两个人互相看了一眼、回答道。

    朱棣点了点头、从旁边取出一封信,

    “你们二人骑快马到朵颜卫那里去见脱尔火察首领,将这封信交给他,你们从前见过他、对那里不陌生,所以此事只能交给你们二人来办了,但是一定要慎之又慎。”

    “三保明白。”

    听说是见脱儿火察,郑和已经明白了主人的意思,立刻很郑重地点了点头。

    朱棣又看了看他们道,

    “对了,我还备下了一些财物,由你们二人带上、交给首领,就说是小王送给弟兄们用来增加给养、贴补家小的。”

    “嗯,三保记下了。”

    郑和再次点头。

    朱棣朝武平文笑了笑又道,

    “武六侠,此事非常重要,拜托了。”

    “四爷何必如此客气,”

    武平文也笑道,

    “我还正愁帮不上您太多的忙呢。”

    “那好,事不宜迟,你们二位收拾一下尽快上路吧。”

    朱棣道。

    武平文轻轻点了点头、可又想起什么道,

    “我和三保不在您的身边时,四爷要多加小心。”

    “放心吧,我会小心的,另外、不是还有靖儿么。”

    朱棣笑着道。

    话音未落、柴靖南已经从帐外走了进来道,

    “四叔说的对呀,有我在这里、你又担心个啥。”

    “好,你就在这好好的保护四爷吧。”

    武平文看着柴靖南、笑着嘱咐了一声,和郑和又向朱棣施了一礼、转身出了大帐,带好该带的东西赶往朵颜驻地。

    他们两个一离开,柴靖南便跟在朱棣身边寸步不离。

    接下来、朱棣又将房宽等和宁王手下护兵统领们有些交情的将官们找来,嘱咐他们去半说服、半收买那些人,一切都安排妥当了,这才让自己的心腹大将们集中到中军帐中来道,

    “各位,本王决定入大宁城将宁王带出来,但是此事只能由我一个人去。”

    “什么?!”

    张玉听了、有些急了,

    “那怎么行!这样太危险了!”

    “别担心,宁王是本王的十七弟,而且与我的关系素来都很好,想来不会对我这位四哥做什么的。”

    朱棣看起来很有信心。

第四百二十二章 单骑入关

    可他有信心、不等于手下这些将官们也都有信心,朱能皱着眉头道,

    “没错,宁王确实很敬重殿下您,可如今情势已经不同,人心难测,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您冒这个险。”

    “可在本王看来正相反,”

    朱棣摆了摆手道,

    “正因为情势已不同,才说只能由我只身前往,这样宁王就不会生疑,你们若是要在后面跟着,十七弟想不怀疑都不成了。就这么定了,另外你们还有你们要做的事。”

    “我们有什么事啊?”

    朱能的眉头依旧没有舒展开,问道。

    朱棣不禁笑了笑、道,

    “你们协助房宽他们监视原属于宁王手下的那些护兵们,以防有不被说服者。而且、本王一周后会将宁王带出大宁、来到郊外,那个时候就需要各位来帮忙的。”

    “哦……”

    众将互相看了看,不情愿地点着头道。

    朱棣看着他们不甘心的样子、叹了口气,

    “你们都给本王听好了,任何人不许在后面跟着,若是谁坏了本王的大事、当心到那时我不饶他哟!还有、本王不在营中这段时间,暂时由张玉来负责,若有大事无法决定的话、就等着我回来再说。都听清楚了么?!”

    “听清楚了。”

    大家有气无力地回答道。

    众将一直送出了大营,在朱棣的告诫下停住了脚步,就这样、这位燕王殿下一人一骑,只是随身带了柄长剑、朝着大宁而来。边走着,朱棣边感觉身边好象缺了点儿什么似的,可立刻便又将注意力转了回来,很快就来到了大宁城门外。

    尽管城外驻军已经归附了朱棣,可是、这城中毕竟还有城防军卒,而地方官吏虽然已经依朝廷指令削夺宁王的护军,可当他们听说燕军已离此不远时,吓得连忙又请能征惯战的朱权来守城,所以此时大宁城门紧闭、进出不得。

    见燕王只身来到城前,那些守军急忙飞报给朱权,朱权听了也是一愣,跟着前来报事的小校登上城头一看,见果然是四哥。

    此时的朱棣看起来比上回在京城相见时气色要好了些,只是身材照比从前还是有些消瘦,而且见他身上除了必要的软甲、素淡的战袍、防身的佩剑外,甚至连一件长刃都没有,正勒马站在城下低着头若有所思,虽然看起来略显孤独,可那雍容气质依然难掩。

    此时的朱权心中相当矛盾——

    他当然知道四哥已经起兵与朝廷开战了,也收到了朱棣起兵前发往各处的通告文书,而且还凭着区区几万人马击败了耿炳文几十万人。

    凭心而论,他很同情四哥,也更喜欢四哥,在奉天殿见到堂堂燕王、竟然被侄儿软禁到虚弱成那个样子时,心中也满是不平,对皇上一直以来的做法十分的抗拒,这也是他拒绝依旨返京的原因。

    但是、他也不想加入到这场叔侄的争斗中,因为朱权是个聪明人,他看得出那位皇上侄儿、对这位四叔的态度明显的与其他叔叔不同,可以说、只有在看着燕王时,皇上的眼神中才会有亲情的存在,所以、虽然同样都是叔叔,可只有这位四叔才算的上皇上的“亲叔叔”。而现在那对儿叔侄反目,本着“疏不间亲”的原则,不想参与其中,若是真的就此掺和进去了,万一将来人家两个人和好了、自己那可真是要多尴尬就有多尴尬。

    可是现在、四哥竟然找上门来了……

    “下面来的是四哥么?!”

    朱权知道自己这是在明知故问,不过也只得硬着头皮这么说。

    闻听城上传来的问话,朱棣抬起了头、而且在看到对方的那一刹那,脸上顿时现出惊喜和期盼,声音中竟然带出了些许的哽咽,

    “十七弟……正是四哥我……”

    “四哥因何会来到我大宁?”

    这又是一句废话,其实朱权早就接到燕王的人马已经到了附近的消息,四哥来到这里是意料之中的事。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城下的朱棣竟然做出一个拭泪的动作,之后看起来强忍悲伤的道,

    “十七弟,四哥我是走投无路、来找你寻求帮助的……”

    “四、四哥?”

    朱权的心当时一抖,就在刚才得知四哥到来的那一刻、他做出了各种猜测,可唯一没想到会是这样,

    “你这是怎么了?”

    “十七弟,我有话要和你讲,”

    说到这儿,朱棣仿佛是用了用力气,可又无奈地停住了、道,

    “你能让四哥我进城去、详细的和十七弟你讲好么?”

    “这……”

    朱权想了想,觉得这么城上城下的说话、确实不方便,又抬头朝四周围看了看,见附近也真的没有燕军的人马,便道,

    “好吧,小弟这就给四哥开城。”

    说着,吩咐手下禁卫军卒,

    “将城门打开些、让燕王殿下进来,但要注意周围的动静。”

    “是。”

    有几名亲兵立刻来到城下、将城门打开,同时朱权也随后来到城门内。

    吊桥缓缓落下,朱棣从马上跳下来、牵着马不急不缓地朝里面走着,直到快接近城门、见到朱权就在眼前了,才加快脚步、来到十七弟的面前失声痛哭起来,

    “十七弟,快救救四哥我吧……”

    “四哥……”

    朱权当时就懵了。

    这兄弟二人的年纪相差了有十几岁,从打记事起、朱棣就已经开始上战场征战了,每次见到他时都有着好了不起的感觉,这还真是头一次见到四哥会哭成这个样子。

    其实就在刚才站在城下时,朱棣就已经酝酿了好一阵子情绪了,想想这半年来所经受的所有憋闷、委屈、不平,还有悲伤,一股脑儿地全都涌了上来,泪水便已经做了足够的准备。

    不过、要说这朱棣还真是个很奇妙的人,明明在平时展示给大家的、完全就是一位能给人以足够信赖、值得人敬重的燕王殿下,可一旦哭起来、又能将脆弱的一面表现得毫无违和感,在瞬间便能引起别人的共鸣,甚至让人产生心疼的感觉。事实上、这种方法对他来说屡试不爽,已经成功地运用了好几回了。

    此时的朱权也“不幸”地中招了——

    看着自小便象神仙般崇拜着的四哥、此时竟然哭得浠里哗啦的,靠在自己肩头上颤抖着抬不起头来,朱权只好柔声地安慰着,

    “四哥,怎么了?有话好好说,莫要哭啊……”

第四百二十三章 说服宁王

    “十七弟……”

    朱棣边啜泣着边紧紧拉住他的手、道,

    “四哥真是没有办法、才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好了,不哭了啊,”

    在朱权的印象中,只记得小时候经常被四哥这样地哄着,从没想到过会在长大成人后的某一天,也会反过来哄着四哥,

    “走吧,跟小弟我到家里面、坐安稳了再好好的说。”

    “嗯,好的……”

    边擦着还在不停往下流淌着的眼泪,朱棣边点着头。

    见的确后面没有燕军跟上来,朱权心中最后的一丝戒心、也完全地消失了,让属下将城门关好,然后陪着四哥一直来到了宁王府。

    从开城门、一直到兄弟二人回到王府中,这一连串儿的事情进展,竟是如此的自然,甚至几乎所有人都没有觉察出有什么不对劲儿的地方,而且宁王府的禁卫队、及守城的士卒们,因为能够近距离见到他们心目中的“北境战神”、还在暗自地感到荣幸着。

    可他们没想到的是、从此时开始,这大宁城中的一切、便渐渐地落入了这位燕王朱棣的掌控之中……

    今天已经是朱棣只身入大宁、在宁王府中住的第三天。

    在这三天中,朱棣看起来一直是忧心忡忡,甚至连宁王的家眷都没有去见上一见,整天的将自己关在朱权为他安排的房中叹气。

    兄弟二人刚刚见面时,最先谈到的当然还是这段时间所遭受的逼迫与不平,以及实在是不得已才会走到了这一步。对于四哥所说的这些,朱权还是愿意相信的,因为从皇上对待其他五王的手段与态度、还有自己目前的处境来看,四哥如果不起来反抗的话,下场肯定还会更糟。

    只是他现在只身跑到自己这当弟弟的封地来,又是为了什么呢?尤其还是在北平府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之时……

    “那么,四哥您接下来打算怎么办呢?”

    听着对方不惜花费那么多的唇舌、来和自己诉了这些苦后,朱权终于还是忍不住地问到了这个最关键的问题上。

    不过,虽然是真心的同情四哥,可如果他想让自己帮忙去和皇上侄儿打仗,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这也是目前唯一不能让步的一件事。

    但是,朱棣倒真的没提出这样的要求,只是轻轻地叹了口气道,

    “四哥还能怎么样呢?如今李景隆的五十万人马将北平城团团围住,日夜攻打,而四哥我手中只有不足五万的兵力,无论如何都是无力再抵抗下去了,唯一能走的路就是向皇上请罪。”

    “啊?”

    这个倒真的出乎了朱权的意料之外。在他看来,四哥怎么都不会和“屈服”这两个字划上等号,燕王在大家的心目中就是要战斗到最后一刻的那种人,可现在……

    吃了一惊后,朱权才问道,

    “四哥、你真的想好了么?”

    “自然是想好了,所以、才会来找十七弟你帮忙的,”

    朱棣看起来又是满面的戚然,

    “其实在刚刚拿下北平时,四哥我就已经向皇上写了奏折请罪,而占领北平也真的是被逼到绝境上、才会采用的极端之举。当时张、谢二人欺我甚极,若不反抗、四哥我绝对会被这二人所辱,想我兄弟都是先皇血脉,被那种小人所欺、即是我皇家之耻,你十二哥不也是因此才举家**而死的么。”

    “是啊……”

    提起此事,朱权也真是从心底的愤怒,不由自主地跟着点了点头。

    而朱棣在适时地停顿了一下后、又继续道,

    “更何况、那两个人还想借着诏书的名义,滥杀我府中的部属将官,而那些人们又何尝真的有罪呢?四哥我宁可一人被千刀万剐、也不能连累那些忠心耿耿、追随于我的人们,他们也都是国之忠良。所以四哥我宁愿以一己之身、保他们平安……”

    “哦,那么、然后呢?”

    听说四哥曾经上奏过朝庭、朱权连忙问,

    “因为还会有耿炳文的三十万人马征讨?”

    “那是因为、四哥我的奏折根本就没能到达皇上面前,”

    朱棣苦笑道,

    “听说,那份折子早就被黄子澄、齐泰、方孝孺三人给扣了下来,皇上至今都没有见到,这也是四哥我来求十七弟你的原因。”

    “哦……小弟该如何帮助四哥您呢?”

    朱权问道。

    朱棣思索了一下道,

    “四哥是这样想的,如果我再次上书给皇上,一定还会被黄子澄他们扣下,他们是不将我置于死地就誓不罢休的。可是、如果是十七弟你上书奏请,那几个人很可能不会注意到,所以、四哥我来就是求你替我写一份请罪奏折、呈给皇上,你看如何呢?”

    “这个当然可以了,”

    朱权一听,没想到四哥想让他做的事、竟然是这么的简单,连忙点头道,

    “放心吧,事不宜迟,我马上就写。”

    “嗯、好,”

    朱棣见十七弟答应了、立刻表现出很高兴的样子,道,

    “多谢贤弟,四哥我的身家性命、及北平全城百姓的命运就都靠你了。”

    “哦!”

    听说自己竟然还能够承担如此重大的责任,朱权不禁有些激动起来,

    “既然如此,还等什么呢?万一北平守不住、李景隆攻破城池,那岂不是一切都来不及了?”

    “十七弟你现在就写吧,但是四哥我还要在你这里多住几日,”

    朱棣用恳求的眼神看着他,

    “因为只要李景隆抓不住我,即使是城破之时,他也还不能对北平城中的百姓们做出太过分的事,包括我燕王府中的那些人,他一定会利用这些人做人质,逼迫我去自缚于其面前。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向皇上辩解,另外四哥我还派人去到京城中寻求了几位朝中老臣帮忙,我也要等等他们的回信。”

    “是这样啊,”

    朱权听他说的确实在理,便点了点头,

    “那好吧,四哥尽可在小弟这里安心住下来吧。”

    就这样,到了第三天……

    这天、朱权正在堂前陪着四哥聊着天儿,有门上人来报、说是城门外来了三个人,自称是燕王身边的随从,来给自家主人送些换洗的衣物、及几件棉衣。

    朱权听了,下意识地打量了四哥一下,见他身上穿的确实略显得有些单薄,不禁暗自骂自己的大意。

第四百二十四章 夺取大宁

    因为自从时入十一月以来、气温急剧下降,而且还下了一场大雪,朱棣在进城的时候什么都没带,做弟弟的竟然也没想着给他添加几件衣服,心中一阵的歉意,忙吩咐道,

    “快点儿让他们进来好了。”

    “是。”

    属下应了一声转身出去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只见郑和同另外两名侍从打扮的人走了进来,让人安心的是、这三人均没有带任何的武器。

    进到厅前、先向朱权施过一礼,郑和这才转向了朱棣,

    “主人,奴才将您的衣物送来了,天这么冷、还是尽快的换上吧。”

    “好吧,”

    朱棣点了点头,又看向了朱权道,

    “十七弟,四哥我先回房中去了。”

    “嗯,快去吧,”

    朱权点了点头,又看了一眼郑和,

    “他们既然已经来了,就也留下吧,毕竟有个贴身的人服侍、总比我府中那些不熟识的下人来服侍要好。”

    “这……那么就多谢十七弟了,”

    朱棣很感激地看着他道,

    “不过,这里毕竟是你的王府之内,只留下这名内侍在我身边就行了,那两名侍从、让他们和十七弟你的禁卫们一块儿住就行了。”

    “也好。”

    朱权也没加多想、便点头应允了。

    就这样、朱棣和郑和一起回到了自己的房间。确认门外没有人监视着,郑和回手将门关好道,

    “四爷,一切都按您的吩咐准备好了。”

    “脱尔火察首领那边都办妥了么?”

    果然朱棣最关心的还是朵颜三卫那里、迫不及待地问道。

    郑和听了不禁笑了道,

    “那是自然,几位首领听说是您在招集他们,二话不说便答应了,而且立刻就要和您来汇合,三保为了不惊动大宁这边、暂时没让他们行动,只说到约定的时间再动身不迟。”

    “好,太好了,”

    朱棣很开心地点着头,有了这支队伍等于是增添了雄兵百万,自己将无所畏惧,便又问,

    “那么、房宽那边又进展的如何呢?”

    “自然也是顺利的很,”

    郑和很开心地道,

    “大宁城外的兵力已经全都归附于四爷您了,而且四爷您没注意到随三保同来的那两个人么?他们正是房将军派来协助瓦解大宁城中兵力的,这会儿那二人应该已经开始行动了。”

    “哦……”

    朱棣长长的松了口气道,

    “这样就好,我就放心了。”

    “不过……”

    说到这里,郑和有些欲言又止。

    朱棣一见不禁诧异地看着他。

    “怎么了?还有什么事情么,为什么不说了?”

    “是这样,”

    郑和笑得些许的无奈道,

    “不知四爷您有没有见到过靖少爷,自从您入了大宁城后,军中所有人都说没有人再见到他,我以为他会在这里跟着您呢。”

    “靖儿?”

    此时朱棣才想起来、为什么自己往大宁这边来时,有种莫名的、象似身边缺了些什么的感觉,原来是没见到柴靖南。

    可当他刚刚将这个名字念叨出来时,忽听房梁上有人应声道,

    “哎,四叔您在叫我么?”

    “啊?!”

    朱棣和郑和同时吓了一跳,抬头看去,只见柴靖南正坐在上面笑嘻嘻地瞧着他们两个人。

    朱棣真是又惊讶又好笑地道,

    “靖儿?你是什么时候到这里来的?”

    “四叔您来的当天夜里我就来了,”

    柴靖南一纵身、轻飘飘地落在二人面前,

    “不过当时不知道四叔您住在哪儿,第二天才找到这里来的。”

    “天呐,靖儿,”

    朱棣哭笑不得地道,

    “那你因何不告诉四叔一声?你这两天都是在哪里休息的,一日三餐又是怎么解决的?”

    “我不是怕四叔您知道了会赶我回去嘛,”

    柴靖南噘着嘴、嘟哝着,

    “休息当然就在这梁上啊,吃饭就去他这王府的厨房随便地吃点儿,反正那里吃的东西多,没有人会发现的……”

    “你这孩子还真是的,”

    朱棣有些心疼地拉住他的手道,

    “既然来都来了,四叔又怎么会赶你走呢?这样吃不好、睡不好的又如何使得。”

    “我没事儿的,”

    柴靖南露出他那依然天真的笑容道,

    “只要是能呆在四叔身边、保护着您就好。”

    听了这句话,朱棣的心中不禁被触动了一下——

    自己和靖儿之间明明没有血缘关系,可两人所拥有的这份情意、却丝毫不逊色于那些骨肉至亲,甚至比其更深;可是为什么和远在京城的、真正的一直也在叫自己“四叔”的那个人之间、竟然会变成如今这个样子……

    房间中突然又多出这么一个大活人,好在柴靖南武功高强,又是个机灵鬼,所以几天下来、根本没露出什么破绽,更没有被府中的人发现。

    这样,约定的七天时间终于到了……

    就在朱棣表面上看起来茫茫然、被动地等待着的这些日子里,这大宁城中实则暗流涌动,宁王的封地几乎渐渐地完全掌握在了燕王的手中。

    当朱权在四哥向自己辞行后,如释重负地怀着终于可以放松下来的心情、将其送到城外时,忽然发现自己的手下好象都成了四哥的人。

    远远赶来迎接燕王的是朵颜三卫,本该是自己的部下;诧异之中发现气氛不对头、想回到城中时,拦住去路的竟然也是自己的那一万多人的护兵;下令和自己一起冲回城去时,竟然一动不动的禁卫们、更是他王府中的亲随……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朱权彻底愣在了那里,回头看时、正对上四哥紧紧盯着自己的眼睛,

    “四哥,你到底背着小弟我做了些什么?”

    “十七弟,很抱歉,四哥我骗了你,”

    朱棣的声音听起来异常的沉静,丝毫没有半点儿的心虚,

    “但你要相信、我这么做是为了你好。”

    “为我好?让我和你一起去造反、这是为了我好?”

    朱权此时当然什么都明白了,难以置信地看着自己的四哥,

    “强迫我去做一件并不情愿去做的事、是为了我好?!亏我一直都这么相信你、这么崇拜你……”

    “十七弟!”

    朱棣打断了他近乎于崩溃的声音道,

    “到现在你还没想明白么?就眼下的局面看来、四哥我若真的去请罪,你以为还会有活下去的可能吗?!象你五哥那样被流放、象你七哥那样被囚禁在宫中、象你十二哥那样被逼**!如果是四哥我的话、若能落得他们那样的下场、倒还算是好的,那黄子澄、齐泰等小人得志,一旦落入那些人手中,四哥我会被其如何的折辱、落得如何的生不如死,后果根本就是无法想象的!”

第四百二十五章 再获全胜

    “可、可是四哥……”

    朱权还想着要说服他、同时也想说服自己,

    “你没看出允炆他对你、其实是念及亲情的……”

    “我当然知道,”

    朱棣说得越发的痛心疾首、道,

    “可正因为如此,黄、齐二人所代表的那伙势力才更容不下我们这些兄弟,更容不下四哥我!你好好看看,十七弟你手下的这些弟兄们,你真的以为他们是在背叛你么?其实是因为他们都比你看的明白,若不反抗是根本就没有希望的!十七弟你好好的想想吧!”

    “想想么……”

    朱权抬起头看着自己的四哥、苦笑道,

    “事已至此,想不想又能如何?正如四哥你所说的,如今小弟违反旨意拒不返京在先,丢了属下、丢了大宁在后,就算我不跟你走,朝庭又如何会善罢甘休?我可不希望自己的家小沦为囚徒、沦为奴仆,也只能和四哥你走了。”

    “十七弟……”

    听了他的这番话,朱棣的声音也不禁开始发抖道,

    “你尽可放心,苍天为证,四哥我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绝不会负十七弟你。”

    “好了,别说这些了,”

    朱权习惯性地拉住了他的手道,

    “其实能跟四哥一起同生共死、倒也不算是件坏事……”

    直到此时、朱棣才稍稍的将一直紧崩着的神经放松了些,因为就目前手中的兵力来看,至少有了反击的本钱,不必一味的被动防守。所幸的是、高炽在道衍和顾成的辅佐下,竟然动员起了全北平的人来守城,一时间无论男女老少齐上阵,与军卒们并肩战斗,居然成功地将五十万大军挡在了城墙之外,为朱棣争取了时间。

    燕军渡白河,李景隆得知军情连忙派出哨探陈晖部队万余人,而朱棣倒也真不客气,直接让朵颜三卫去对付他,结果陈晖大败。

    当天,双方人马在郑村坝会战。朱棣率领燕军左右冲击,连破南军七营,李景隆大败,因见战事不利、加之本来从内心里就有点儿惧怕燕王,所以令郑村坝所有军队轻装撤退,数十万人的辎重全部留给了燕军。但李景隆走得匆忙,没有通知围攻北平城的南军军队,于是燕军轻易击溃北平城下的南军,获得其物资。李景隆率军撤回德州,郑村坝之战结束,而仅此次之战南军丧师十余万人。而燕军这边不但又收编了不少降卒、还缴获缁重无数,胜利返回北平。

    燕王返城、全北平的军民都很高兴,接着便是犒赏三军将士,满城庆贺之后,朱棣带着朱权来见道衍。

    其实朱权也早就听说过四哥身边有这么一位神秘的高人,而他自己又是一个求知欲很旺盛的性格,所以见了大师后、也是非常的兴奋。相互交谈了一阵子,朱棣终于还是将话题转到重点上来。

    “接下来,主公做何打算呢?”

    道衍问道。

    朱棣瞧了瞧他,

    “我知道大师您的意思,一味的这样被动防守、终归不是个解决的办法,要适当的反击是么?”

    “老衲正是这么想的。”

    道衍笑道。

    朱棣向靠在椅子后背上道,

    “可我还不想主动找着南边儿去打架。此番守卫北平城,从上到下、从军到民,这城中每个人都很努力,且不说这一阵子的辛苦、只说是这已近年底,也不该再用兵。”

    “嗯,主公言之有理。”

    道衍听了、微微点了点头。

    不知是不是因为朱权在场的缘故,道衍将对朱棣的称呼再次做了改变,由“殿下”转为“主公”。虽然注意到了这点,可朱棣并没有就此做出什么反应,只是就着刚刚的话题继续说了下去,

    “不过、大师尽请放心,小王也不会什么都不做、只是在家这么闲着。”

    “哦,这么说来、主公是想……”

    道衍不紧不慢地追问道。

    朱权坐在二人之间,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又看看那个,觉得即新奇又羡慕,表情也跟着变来变去、看上去有些滑稽。

    此时、朱棣也看了看朱权,才道,

    “我想再次给皇上写一份奏折、而且还想和十七弟一起写,送入京城。”

    “是啊,”

    道衍也叹了口气道,

    “眼见得这仗越打越烈,总不能任其这样发展下去,只要还有一线的希望、也得让皇上知道主公您的心意,尽力挽回这个局面。”

    “四哥?”

    听到这里,朱权忍不住地问道,

    “你们说的是真的么?”

    “十七弟你指的是……”

    朱棣有些诧异地看着他。

    朱权有些不好意思地道,

    “小弟是说、四哥您要上书给皇上。”

    “当然是真的了,”

    朱棣笑了道,

    “有关这件事、四哥我在你的王府中不是就和你说过了么?”

    “我还以为那时是四哥你为了……”

    朱权更加的难为情。

    知道他是怎么想的、朱棣便接过他的话茬儿道,

    “是以为四哥我为了骗你留我在你府中、所说的谎话是吧?”

    “哦、是啊……”

    朱权也笑了。

    朱棣却叹了口气道,

    “那时四哥我确实是下定决心一定将你带回来,因为不想让你因受连累而被朝庭那此人所害,当时也真的是骗了你。可是有关上书这件事却是真的,占领北平后给允炆写过奏折、也是真的,被黄子澄他们扣了下来没能上达天听更是真的。所以、这折子还是要写的,而且、十七弟你一定要帮我,我们都写好不好?”

    “当然好了,”

    朱权一听顿时来了精神、道,

    “这就写么?就在这里,我们一起写。”

    “好的,”

    朱棣看着他点着头道。

    一直服侍在旁边的郑和立刻为二人磨墨、准备绝笔,兄弟两个边商议着边写着,道衍也从旁不时地给出意见。

    正写着,柴靖南从外面冲了进来道,

    “四叔!”

    “什么事儿啊?”

    朱棣头也没抬地道,

    “想出去玩儿的话、就去好了,不必和四叔说。”

    “不是啊、四爷,”

    武平文也随后跟了进来,

    “这小家伙要和我一起到脱尔火察头领的驻地去玩儿,我说这一定要经过四爷您同意才行。”

    “哦?”

    朱棣这才将头抬了起来看看看他们道,

    “可以啊,不过不管怎么说那里也是军营,你们两个可要注意着点儿分寸哟。”

    “知道啦!”

    这两个闲不住的人高兴地答应着走了。

第四百二十六章 欺上瞒下

    朱权看的直发愣,半天才道,

    “四哥啊,我说您身边的护卫都这么和您说话么?”

    “他们两位自是不同,而且也不是四哥我的护卫,非要算起来的话、应该是我的救命恩人。”

    朱棣边将刚写好的奏折拿起来看着、边道。

    朱权似懂非懂地点着头,也将自己写完的那份折子递给道衍,

    “大师帮我看看、这么写行么?”

    “那老衲就不客气了、来看看好了。”

    道衍接了过去。

    朱权又回过头来、向着朱棣问道,

    “四哥,小弟我还有一事不明,那朵颜三卫到底是为什么会对你如此的崇拜?象他们那样的一群人、竟然会顺服某个人、真是无法想象的。”

    “这个么,是因为四哥我和他们是朋友啊。”

    朱棣笑着道……

    出身名将之家的李景隆率领五十万大军前去征剿、竟然也落得个惨败,战报送达到眼前时、黄子澄真的有些呆住了。

    真是不可思议啊,边这样都能输掉,就算对方是那位“北境战神”燕王朱棣,也不至于输得如此之惨吧,还是说因为天气的原因,也许是吧,毕竟朱棣在北方驻守了近二十年,对那里的环境已经习惯了,而李景隆一直生长在南方,一时间不能适应……可是将那么多的缁重都扔给人家又是做何解释……

    正在这里胡思乱想着,齐泰走了进来,

    “黄大人这是怎么了?因何发呆啊?”

    “还不是因为那个李大将军么,”

    黄子澄没好气地道,

    “给了他五十万人马,都能把仗给打败了,这件事你没听说么?”

    “当然听说了,我可是兵部尚书,前方战报怎么会不知道呢?不过这李景隆大败,黄大人打算怎么办呢?将他撤回来么?”

    齐泰看起来倒不象黄子澄那般的烦恼,不过这也难怪,反正推荐李景隆的人又不是他,自然不必担此责任。

    见对方不但一脸的轻松、而且还带着几许的幸灾乐祸,黄子澄真是有些气急败坏了,好不容易才将火气压了下去、道,

    “将他撤回来?那还能派谁去呢?就算能找到替代他的人,别忘了我们已经换了一回将了,短短的才几个月的时间、竟然三次换帅,还有军心可言吗!”

    “黄大人急什么呢,不换就不换嘛,只是皇上那边你打算怎么去解释答复呢?”

    齐泰依然不紧不慢地道。

    黄子澄瞧了他一眼道,

    “皇上那里本官自然会有办法交待,只是齐大人、你才是兵部尚书,别以为可以置身事外。”

    “我可没认为自己能够置身事外,不过是来和黄大人商议一下的。”

    齐泰不冷不热地回答道。

    刚说到这里,有内侍前来传道,

    “两位大人,皇上让您二位前去回话呢。”

    “哦,知道了,”

    黄子澄清答应了一声、又看了看齐泰,

    “好了,皇上在叫了,我们也别在这吵了,走吧。”

    “黄大人先请。”

    齐泰大概是在此时才想到自己的责任,脸上终于也开始严肃了起来……

    见到朱允炆时,明显地便能看的出、他的脸色十分的不好,而那单刀直入的质问,还真让人看到朱家的血脉在他的身上也开始有所体现,

    “李景隆是不是败了?”

    坐在龙椅上,朱允炆直盯着他们二人。

    见齐泰好象要说话,黄子澄连忙抢先开了口,

    “回皇上,如果严格地来说、曹国公并没有败。”

    “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还有不严格的说法吗?!”

    朱允炆的语调听起来火气大的很。

    因为对这种说法觉得新鲜,齐泰索性闭上了嘴,听黄子澄到底怎么来将“败”说成“没有败”。

    黄子澄看起来倒是很从容、微微施了一礼道,

    “事实上,曹国公围攻北平城一直都很顺利,差一点儿就将那里拿下而大获全胜了,只是因为出现了一些意外的情况、才令其功亏一篑的。”

    “意外?是什么意外啊!”

    朱允炆冷冷地问道。

    黄子澄看来是已经想好了,所以对答如流地道,

    “都是因为大宁守军、及朵颜三卫的临阵降叛,才导致了功败垂成。”

    “大宁?那里不是宁王的封地么?”

    朱允炆猛然记起那个违抗自己圣意的十七叔,不禁怒道,

    “果然他还是反叛了朕!你们因何不将其抓捕入京!”

    “这个……”

    齐泰此时有些尴尬地回答道,

    “那是因为、那个宁王他带着全家已经投奔了朱棣了,想抓捕已经做不到了……”

    “果然如此!”

    朱允炆恨得牙关紧咬道,

    “他们这些人眼里只有四叔、一个个的恨不得都围在四叔身边转、眼里根本就没有我这个皇上!”

    “皇上……”

    黄子澄和齐泰互相看了一眼,心道、目前这个应该不是重点吧,要想办法对付你那位四叔朱棣才是关键。可看皇上气成这副样子,只好让他消消气再说。

    过了好大一阵儿的工夫,朱允炆才缓了口气道,

    “那么,接下来你们说该怎么办?”

    “臣是这么想的,”

    黄子澄回答道,

    “曹国公那边说、此时已入冬季,我军将士多出自南方,比不得燕军习惯于在北方作战,所以打算暂时休整一段时间,等来年开春再行讨燕。”

    “是这样啊,”

    朱允炆想了想道,

    “好吧,朕权且再相信他一回,告诉李景隆,别再让朕失望了。”

    “臣明白。”

    黄子澄再次跪拜施礼。

    从朱允炆面前离开,黄子澄轻轻拭了拭冷汗,齐泰看了他一眼、冷笑道,

    “你的那位李大将军、来春就会有把握了么?”

    “唉,好歹他也是出自名将之家,总不会一败再败吧,”

    黄子澄也有些无奈道,

    “等来年春天,为李景隆补足粮草缁重,再多招集一些人马归其调派。而那朱棣充其量手下也不过只有几万人,虽然两次获胜、肯定也是有侥幸的因素在里面,我就不信他还真的是神仙了不成,那李景隆再不济,也不至于手握十几倍于敌军的兵力、还会赢不下来。”

    “话虽如此,可实际情况还要到战场上看,”

    齐泰还是有些担心的说着,却忽然又想起了什么道,

    “对了,还有啊、别说我没提醒你,李景隆那边你也要嘱咐好,别让他在奏折里说是战败了,既然谎言都已经说了出来,就要统一口径不是么。”

第四百二十七章 一举多得

    “这怎么是撒谎呢,不过是委婉地说法。”

    二人一边走、一边回到东阁中,却意外地看到本来因病告假的方孝孺坐在那里,手中正拿着两个奏折看着。

    黄子澄一见便是一愣,连忙道,

    “方大人怎么会来的?您身体好些了么?”

    “听说李景隆也败了不是么,我怎么能不来呢?”

    方孝孺看了他二人一眼道。

    齐泰又瞧了瞧黄子澄、硬着头皮道,

    “没关系,这不过是曹国公对北方气候不适应,加上又有宁王的意外背叛,所以才会导致暂时的失利。”

    “宁王?”

    方孝孺听了,好象有些犹疑,再次看了看他们二人。

    而这一表现已引起了黄子澄的注意,忙问道,

    “方大人在看的奏折、是什么人的啊?”

    “是燕王和宁王的。”

    方孝孺冷冷地道。

    这句话的声音并不大,可在黄子澄听来却如同炸雷一般,他实在没有想到、已经到了这个时候,燕王竟然还会上书给朝庭,吓得他几乎是扑到了对方面前道,

    “什么?这是真的么?快拿来给我看看!”

    “干嘛吓成这个样子,”

    方孝孺对他的这种反应很是不理解,

    “就算燕王上书给皇上又能如何,尽管拿去看好了。”

    “快给我看看!”

    黄子澄将朱棣的那份奏折接过来看了一遍、然后道,

    “真是岂有此理,已经到了这个份儿上,他竟然还在辩驳,不行,这种蛊惑人心的折本不能让皇上看到!”

    “你说了算好了,”

    此时、连方孝孺都懒得再提出反对意见了,冷冷地道。

    黄子澄将两份奏折拿了起来、叫过旁边的一个内侍吩咐道,

    “去将这些毁掉,不要让皇上看到。”

    “奴才知道了。”

    那个小内侍接了过去、转身走了……

    就在接到黄子澄命令的这一刻,李景隆也是大大地松了口气,老实说、他真怕皇上在知道其兵败后、强令他立刻出击挽回败局,还好允许等到来年开春之时。虽然还是没什么太大的信心,可总算能够得到喘息的机会,而且能闲一时是一时。

    通报全军上上下下开始休整,甚至告诉大家做过年的准备了,这样一来,在德州的南军大营中呈现出了一派休闲度假的气氛。

    与此同时,黄子澄是如何回复的皇上、以及如何的向李景隆下达的指令,这一切都被原原本本地传到了北平府中。

    看着手中的这些消息,朱棣不禁叹了口气。

    这一声叹息、立刻惊动了坐在他面前的道衍,老和尚抬眼瞧了他一下,

    “怎么了?”

    “这黄子澄、齐泰还真够可恶了,再次将我写给皇上的奏书给压下了,而且这回连十七弟的都没能递上去。”

    朱棣气忿忿地道。

    见他还真的将此事放在了心上,道衍倒是笑了,

    “主公不必为这件事发怒,其实想想也是必然的啊。”

    “我这也是替皇上担心,”

    朱棣叹了一口气道,

    “允炆竟然重用这样的人,如何能够使朝中安宁,此番事件无论结局如何尚不能定论,但这两个家伙我是绝对不会放过他们的。”

    “其实、这黄、齐二人还不都是先皇替皇太孙选的么,”

    道衍轻轻一笑道,

    “只能说是皇太孙他声望甚微、难以服众,以至于别无良臣可依。”

    “也是啊,”

    说到这里,朱棣忽然又想到了李景隆的身上道,

    “对了、李景隆打算休整一段时间,待恢复原气后来年开春再战,大师觉得任他这般如意可行么?”

    “主公觉得呢?”

    道衍习惯性地先是反问着。

    其实深知他一直都是先听后言,所以朱棣也就不加思索地先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小王倒不想让他如此舒舒服服地过了这个冬天,可又不想让我手下的将士们太过疲劳,这该如何是好呢?”

    “主公,不让对方舒服、不一定就非要正面的去和他硬碰,何不想个从侧面骚扰的办法呢?”

    边说、道衍边又将手中的另外几份、记下来的消息递给他,

    “你看,最好是想个能够一举多得的计策,一次性将它全都解决掉。”

    “让我想想……”

    朱棣开始审视着手中的这些线报,当他的目光落在其中一张纸上时,顿时一愣,

    “这是什么时候送来的?我怎么不知道呢?”

    “刚刚送到老衲手中不久,”

    道衍看都没看、就知道他问的是什么,

    “并且这也不是探报得到的消息,而是祝五侠派出的华山派弟子们、飞鸽传书送来的。”

    “是这样啊,”

    朱棣若有所思,忽然眼睛一亮笑道,

    “太好了,这回我可有办法将李景隆好好地耍弄一回了。”

    “主公有何打算,不妨说来听听。”

    道衍知道这位多智善谋的燕王殿下又有了好主意,便笑着问道。

    朱棣却又想了想,才缓缓地说了起来,

    “我琢磨着李景隆想舒舒服服地过冬,这个当然不成,无论如何也要折腾他一回。但是又能不好与他正面做战,那么本王不妨去攻打别的地方,一个让他不得不去发兵救援的地方。”

    “好主意,”

    道衍点头表示赞成,

    “主公打算去佯攻何处呢?”

    “我已经想好了,就定在大同吧,”

    朱棣看起来胸有成竹地道,

    “一来、那里是兵家必争之地,二来、幽禁在那里的十三弟一直想起兵呼应于我,仅凭这两点、李景隆他就不能不管,这样的话定会造成其疲惫之师,再挫其士气。另一方面,他若真的不去救援,本王就改佯攻为实攻,无论怎么样都不会吃亏。”

    “这真是绝妙的策略,”

    道衍知道他刚刚提到的十三弟就是代王朱桂,不禁从心底叫绝,

    “更何况还有祝五侠送来的那一消息呢。”

    “是啊,这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朱棣爽朗地一笑,

    “祝五侠说、居庸关外有几支前元的蒙古残部想来投奔于本王,此次佯攻大同之行,正好可以接收他们。”

    “就是这个主意了。”

    道衍连连点着头。

    只是、朱棣的神情又转为深沉,起身来回地踱了一趟,仿佛在自言自语、又好象在征求道衍的意见,

    “不过、那驻守在辽东的吴高不得不防,虽然这个人胆子比较小,却思维缜密、不可小视,而另一员守将杨文却是有勇无谋、人又善妒忌,所以不足为虑。”

第四百二十八章 出兵大同

    “是么,”

    道衍听了不禁笑了、道,

    “果真如此的话,那倒是好办的很,将他们交给老衲我好了,主公你只需要按我所说的写两封信就好。”

    “哦?好啊。”

    对于道衍大师,朱棣自是言听计从的,更何况他已经大概明白了对方的用意,立刻动手写了起来。

    很快便写好了,一封给吴高、盛赞他的为人如何的好,又如何出身将门之家、识大体,而且还特意提到了上次对阵时、他没怎么抵抗就撤了兵这件事;而另一封是给杨文的,告诉他自己的苦衷,并且希望对方能和自己一同“清君侧”。封好后、用了印,便交给了道衍。

    拿到手中,自然就是找人送出去,不过道衍却将两封信给送错了,也就是本应该送给吴高的、却送给了杨文,而给杨文的那封、却送到了吴高那里。当然了,会出这种错误完全就是出于故意的……

    很快,江阴侯吴高被削爵贬黜,原因下是因为杨文看到朱棣写给他的那封“送错”了的信,直接连信带参的折本、送到了京城皇上的面前,朱允炆见到后、当时十分的震怒,当即就下了旨、将吴高给罢免了。这样一来,辽东守将只剩下杨文,朱棣便可放心地依计发兵大同去了。

    “反间计”成功,心情自然就很好,和道衍商议接下来的具体行动计划时,朱棣也是显得很是轻松,讲起话来完全就是信心百倍。

    “既然已经决定走这一趟,不如再多拿下几个地方,”

    站在地势图前,朱棣边仔细地查看着通往大同的路线、边说道,

    “这广昌、蔚州全都给他拿下来,也省得浪费了机会与时间。”

    “这个当然是可以的,”

    道衍看着他、静静地道,

    “如此说来、主公还是想要亲自领兵前往喽?”

    “那是自然,本王不亲自去、也实在是放心不下,”

    朱棣回过身、也看着道衍,

    “另外,收服塞外那些蒙古部族这样的事,让别人去也不太合适,必需由本王亲自去接收才有诚意。”

    “说的也是,”

    道衍点了点头,又问道,

    “不过,主公您打算带多少人马?部将又想带谁去呢?”

    “这个么……”

    朱棣想了想道,

    “此一行来去一定要快,这样吧,先锋就让薛禄来担当,让他率领一万人马先行、赶往大同,而本王带朵颜三卫为中军就可以了,其他将士们留在北平过年吧。”

    “主公……”

    道衍有些担心地道,

    “脱儿火察他们虽然作战英勇,可人数有些少,另外粮草缁重您打算由谁来押运呢?”

    “中军有朵颜三卫他们这些位首领就足够了,”

    朱棣微微充满信心地一笑道,

    “至于缁重么、不必特意找什么人来运送,本王在路上解决就可以了。”

    “好吧,主公有此信心自然是好,但还请您随时派探报将出征途中各方的消息传递回来,不要让老衲我为你担心。”

    道衍还是有些不放心地嘱咐着。

    朱棣点了点头道,

    “本王记下了,大师尽可放心好了。”

    当即,朱棣传薛禄来见,命他点齐一万人马,每个人各自带够七天的粮食、从居庸关赶往大同,薛禄领令而去。

    将先锋派走了,朱棣回到内苑向徐王妃及三个儿子辞行,然后带着郑和及柴靖南、武平文这三个雷打不动的随行三人组,一同出城朝朵颜三卫的驻地而来。

    此时已是十二月十九,天寒地冻,可是在这片营地之中、给人的感觉却是一种说不出的热火朝天的氛围。

    听说是燕王殿下来营中了,脱尔火察连忙带着各部首领们迎了出来,寒暄几句后,大家众星捧月般地陪着朱棣他们四个人进入了首领大帐中。

    “燕王殿下,听说您每天都忙的很,我们兄弟想去城中看您都不敢,没想到今天您能自己到我们营中来了,真是太好啦!”

    刚一坐下,土不申便大着嗓门儿不停地说了起来。

    哈尔兀歹白了他一眼道,

    “你小声点儿,震得人头都快炸了。”

    “啊?!燕王殿下,我说话声音大么?!”

    土不申很不甘心地瞧着朱棣、瞪大眼睛问道。

    朱棣觉得他这副样子即可爱、又可笑,便只得笑了笑道,

    “土不申首领的声音确实不小,不过本王就喜欢你的快人快语。”

    “你看你看!殿下他喜欢我啊!”

    土不申得意地瞧着哈尔兀歹道。

    哈尔兀歹又好气又好笑地道,

    “我说你的脸皮还真够厚的,你这么个问法儿,人家燕王殿下还能说什么啊!”

    “好了,别再吵个没完没了,”

    脱尔火察打断了他们两个人之间的斗嘴,又将目光转向朱棣,

    “殿下,此次到我们营中来、可是有什么事需要我的兄弟来做的么?”

    “是啊,小王又来找各位帮忙了。”

    朱棣瞧着他们这些人、微微一笑道。

    那土不申一听、立刻又大声说了起来,

    “殿下您有事儿就说好了,和我们之间还客气个什么劲儿啊!”

    “是啊、殿下,”

    这回哈尔兀歹也没再和土不申抬杠,也跟着点了点头道,

    “如今我等投靠了您,就是您的部下了,有事的话、您就只管下命令就是了,何必还要客气呢?”

    听了他二人的话,朱棣又看了看身边的这些蒙古勇士们,见他们全都是用同样的真诚目光看着自己,便也点了点头、道,

    “那好吧,小王我就不客气了。是这样,我打算发兵出紫荆关去攻打大同,同时在路上顺带着拿下几个地方,只是来去有时需要迅速,想来想去、若讲速度快的话,没有谁会比这营中的各位更快了,所以打算和你们大家一块儿去。”

    “太好了!”

    听了他的话,土不申立刻又喊了起来,

    “早就想跟随着在燕王殿下身边儿、一块儿去痛快淋漓地打上一仗了!”

    “什么时候发兵呢?”

    脱尔火察也没再理那土不申,只是很干脆地问道关键问题上。

    朱棣回答道,

    “明天就起兵,先奔广昌,各位首领告诉大家今晚做好准备,尤其是要带够五天的粮食。”

    “末将知道了。”

    脱尔火察点着头,吩咐传令兵去传令,之后又看着朱棣道,

    “那么,今晚殿下您住在哪里呢?还要回城中去么?”

第四百二十九章 虚虚实实

    “我自然是不回去了,”

    朱棣看着大家笑着道,

    “今晚本王就住在首领你们的大营之中,明天一起动身,各位看可好?”

    “太好了!”

    土不申第三次大声喊出了这三个字,

    “那么今晚我们就好好地请殿下您大吃一顿!”

    “好啊,”

    朱棣的表情看起来也是兴奋的很、道,

    “小王也早想和各位一块儿饮酒畅谈呢,可惜明天就要出征了,今晚不能饮酒,等此次得胜归来、由我来请大家喝酒如何!?”

    “一言为定!”

    这朵颜三卫的各位首领都很喜欢朱棣,原因就是他毫无皇子贵胄的架子,还有他这愿意与部下同甘共苦的随和个性,也正因为如此才愿意追随于他……

    就这样、次日清晨,朱棣亲率这支钢铁般的队伍起兵开伐。为了让李景隆能够得到消息,特意大张旗鼓地出紫荆关、直奔广昌。

    去的时候只是为了引南军出兵,所以行进的速度并不是特别的快,直到五天后、才来到了广昌郡。可是并没有花费力气去攻打、那里的守将杨宗便来归附,就这样顺利地拿下了第一关。

    入了关后,朱棣收编了这里的守军及将士,然后派人给薛禄送去粮草给养,接着略加休整便前往下一个目标蔚州。

    而此时,远在德州的李景隆自然已收到了燕王带兵西进的消息,可他实在是不想离开驻地,所以一直在踌躇着,几天后便传来广昌失守、杨宗降了对方的战报。

    没关系,那与我无关——

    李景隆这样安慰着自己,反正皇上他不能将什么事情都怪到他这位“讨逆大将军”的头上。

    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就在大年初一这天,又有战报传来、蔚州也失守了,而且还和广昌一样、燕王一兵一卒都没费,是那里的守将王忠、李远主动归降的。

    其实,那些守将们降与不降的、李景隆并不在意,他生气的是这位小时候的玩伴儿燕王朱棣,这大过年的、而且还是天寒地冻,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过年不好么?出来折腾个什么劲儿啊!

    气的他实在没办法,只好将探报叫到自己面前来问话,

    “我且来问你,燕王现在在什么地方?”

    “回大将军,燕王目前还在蔚州。”

    那探报回答道。

    李景隆心中暗暗地叹了口气、又问道,

    “怎么,他还没回北平府么?”

    “这个……”

    探报抬眼看了他一下,那眼神中满是诧异,

    “燕王他虽然没有动、还在蔚州,可是他接下来也不会回北平啊。”

    “你这是什么意思?”

    李景隆皱着眉问道,

    “不回北平、他还想去哪里?!”

    “大将军,”

    那探报有些无奈,

    “燕王此行的真正目的是大同啊,他的部下薛禄所率领的先锋营、就快到达那里了……”

    “什么?大同!”

    这下李景隆可坐不住了,“腾”的一下站了起来,

    “因何不早报!”

    “他这个是因为……”

    探报听得很无奈,心道、早就和你说了,可上次报的时候被你一句“除了燕王、其他的事都不要和我说”就给挡了回来,现在又来怪我了……

    “他是因为燕军的先锋营走的是北路,而燕王带人从南路走的。”

    “是么……”

    李景隆的眼珠儿转了转,

    “好,我知道了,你下去吧,再有燕军的任何消息,都要及时来报知于本将军!”

    “遵令!”

    探报应了一声、退了下去。

    我这个小表叔到底在搞什么鬼呢——

    李景隆坐在那里自己琢磨开了。

    照理说,此时正值新春佳节之即,又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必然是人人都想获得一段难得安稳日子的时期,这也是人之常情,可这朱棣因何偏偏要在此时出兵到处的折腾,莫非只为引自己出兵,再行重创么?要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他攻打大同就一定是虚张声势、不过佯攻而已,不如先不理会以,看他又能如何?

    就这样打定了主意,李景隆继续缩在德州城中猫他的冬。然而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大同守将竟然告急,求援文书雪片般地飞到他面前的帅案上。这下他可坐不住了,连忙点齐人马、仓促发兵……

    此时、攻打大同的人马已经由薛禄统领的燕军、换成了朵颜三卫。

    向西这一路而来、基本上遇到的守军不是望风而降、就是主动归附,根本就不用去打,弄得跟随在朱棣身边的几位首领好不无聊,最后实在忍不住了、竟然开始抱怨了起来,

    “殿下,跟着您来打仗每次都这么容易么?这还没打呢、就先胜了。”

    “怎么可能呢,”

    朱棣笑着道,

    “要真能做到回回不战而胜、那倒好了,不必有将士们送命、正是本王所求之不得的。”

    “可这样也太没意思了,”

    土不申一脸的无趣道,

    “如果不需要真刀真枪的去打,还要我们这些勇士干嘛呢?”

    “这个么……”

    朱棣扭头瞧了瞧他们、不禁笑了。

    此时,一个远探纵马飞奔而至,

    “殿下!德州传信来、说李景隆依然没有出兵的迹象。”

    “是么,看来本王打的还不够激烈哟,”

    朱棣轻笑一声、对探报道,

    “好的,本王知道了,再探再报吧。”

    “得令。”

    探马施了一礼,转身离开。

    朱棣再次扭回头看了看身边的几位首领,见他们都用热切的眼神望着自己、便点了点头,

    “好吧,既然如此,我们就快行几日去打大同,让他们知道知道各位的利害,如何呢?”

    “好!”

    大家齐声应道。

    就这样、朱棣率领着三卫人马一路飞奔逼近大同城外,并传令给薛禄,让其将部下都撤下来好好的休息休息,接着、便是朵颜三卫的人们顶了上去。

    本来、大同的守军见对方攻城的人马退后,还以为可以得到片刻喘息,可哪里想得到、随之而来的是更加猛烈的如急风暴雨般的攻势。而且让他们更为惊讶的是、这回杀上来的竟然都是蒙古部族兵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远远看去、那旗号分明就是“燕”字大旗,可眼前这些好似精良猎手盯住猎物般兴奋的人们、不要命般地冲杀过来,猛烈地发起进攻,使得城上的守军禁不住的人人战栗,只好一个劲儿地向德州救援。

第四百三十章 雪中奇袭

    而与他们的紧张气氛相反的是、在燕军大营中却是一派的轻松祥和,朱棣正与薛禄及刚刚投奔过来的各位将官们闲聊着。此时、又有探报传来消息,李景隆终于出兵来驰援大同了。

    “让他出来还真是不太容易啊,”

    朱棣笑着对身边的诸将道,然后吩咐传令兵,

    “去传本王将令给脱尔火察首领,一定要客气着点儿,别真的将大同给攻下来了,那样的话、李景隆得到消息就会又跑回去了。”

    “是!”

    传令兵转身去传令了。

    从这天开始,攻城的战斗仿佛就成了游戏一般,打累了就回营休息,休息够了又去攻打,反正城中的守军根本就不敢放松,更不敢出来偷袭,弄得他们人人疲惫、各个崩溃。

    终于,李景隆驰援人马赶到了离大同不足二百里之处,得知消息后,朱棣十分的高兴,告诉薛禄及其他将官合兵一处、依然从北路撤回,从居庸关返回北平,自己却和脱尔火察他们一路迎着南军来的援兵而去。

    且说李景隆率援军终于就快赶到了,却听说燕军突然的全都撤走了,不禁又气又恨,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讲,和朱棣能少一次正面交锋倒也不是坏事,左右已经到了此地,也不能白来一趟,还是先传令给大同守军,让他们送些补给军需过来。

    就这样,南军在离恒山不远的地方扎下大营。因为知道在冰天雪地中白跑了一回,军心顿时有些涣散,抱怨不满的情绪也越发的高涨。听到部下们的消极议论,李景隆自然也很是恼火,传令下去、谁再敢说出不利军心的话,立刻军法从事。

    不利军心的话确实没人敢再说了,可是、俗话说的好“人算不如天算”,他管得了人却管不了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从天而降,仿佛要将南军几十万的人马困在此处。更要命的是、随着大雪而来到的,还有一支让摸不着头脑的队伍。

    这是一支马队,来去匆匆、呼啸而过,让人惊讶的是、他们竟然能在这么大的雪中跑得如此自如畅快,好象在这天地之间根本没有什么可以挡得住这些人。

    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明明雪还在下、这支马队在一掠而过之时,竟然还能让粮草缁重燃烧起来,而且还越烧越旺……

    “真是可恶啊!”

    李景隆忍不住一阵的怒骂,本想去追击那些已经跑远了的人马,可再看看那还在燃烧着的大营,只好道,

    “还都傻站着干嘛!快点儿去救火!”

    “唉、是、遵令!”

    全营上上下下忙的人仰马翻,好在到处是雪,不必特意去弄水,没用多久、火便被扑灭了,可经查点之后,缁重还是损失了不少。

    李景隆气得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骂道,

    “那些混帐都是些什么人?!难道是山贼草寇不成!”

    “山贼草寇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胆子,”

    部将陈晖冷冷地道,

    “我军这可是十几万人马的驻地,更何况他们根本没有抢夺任何东西,明显的只是以烧粮草为目的。”

    “不是山贼又会是什么人?!”

    李景隆的脑袋里如同被塞进了一个马蜂窝,“嗡嗡”地乱成一团。

    陈晖朝着那只马队消失的方向看了一眼、道,

    “依末将看来、他们应该是燕王的部下。”

    “什么?燕王!”

    李景隆当时就愣住了,

    “你从哪里看出他们是燕王手下的人马的?燕王的话,他不是应该退回北平去了么?”

    “末将应该没有看错,”

    陈晖看起来很有把握,

    “就在郑坝村那一战中,大将军您命末将为先锋去阻击燕王的人马,当时对方有一支战斗力极强的蒙古部族马队前来迎战,末将曾和他们正面交锋过,如果末将没有看错的话,刚才那些人很可能又是那支队伍。”

    “蒙古部族?”

    听了他的这番话,李景隆也想起了些什么、点了点头道,

    “是了,听说愿属于宁王部下的朵颜三卫、如今已归附在燕王麾下,看起来必是他们无疑。”

    “正是,末将也是这么认为。”

    陈晖点着头道。

    李景隆眼睛忽然一亮、道,

    “如此说来,燕王也一定就在这附近。”

    “什么?”

    这回是陈晖有些吃惊了,

    “会么?虽然说他的部下在此地袭扰,可不一定就能说燕王本人也会亲自来此,我们全军十几万人,他就真的不怕么?”

    “你不了解他,”

    李景隆的语气又变得有些傲然,

    “我和燕王可是自幼就相处过,而且还是很长的一段时间,对他那性格再了解不过了。每逢征战,他都恨不得冲在最前端,所以说、既然有他的部下赶来,那么他本人也一定离此不远了。”

    “若真是这样的话,”

    陈晖顿时也来了精神,

    “不如撒下人马将他搜寻出来,如果能够在此地将其生擒住,岂不是竟然的惊喜,我军也就算达到了目的,甚至可以搬师回朝了!”

    “是啊,”

    经他这么一提,李景隆也恍然大悟了起来,皇上下达的诏令就是捉拿燕王,而且务必生擒,并没说要将北平拿下,更没说要剿灭燕军人马,

    “没错儿、没错儿,说的太对了!来人,传所有人到中军帐来,本大将军要即刻升帐!”

    一声令下、所有部将都赶到了中军大帐之中,李景隆精神百倍地在正中坐稳道,

    “各位将军,本大将军料那朱棣一定就在我军附近出没,现在我命你们所有人、立刻撒下人马给我出去找,一定要将他捉住,切莫让他跑了!”

    “啊?大将军,”

    部将瞿能忍不住问道,

    “这个、虽然朱棣确实可能就在附近,但如此不分章法地去找,终不是个办法,是不是该派出探报去查看一下,等有了具体的目标再让全军去抓他呢?”

    “那样的话,他早就跑远了,”

    李景隆有些不耐烦地白了他一眼道,

    “根本没必要查,我军十几万人一起出去,还怕那他不着么?好了,休得再要多言,立刻执行军令去吧,一定要将燕王找出来、并抓到本王的面前来!哦、对于了,皇上可说过、一定要让他的四叔活着,谁都不许伤到他,更不能杀了他!记住了没有?”

    “末将、记住了……”

    这些部将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无可奈何地从中军帐中退出、回到各自本部营中,带上人马走进这依然没有停下来的大雪之中……

第四百三十一章 潜入敌营

    其实李景隆心中自然清楚瞿能说的对,可他之所以没有依从、是因为他不希望生擒燕王这样的大功被部下抢走,他此时会将部下全都派出去、只为造成声势,将这一片围困住,以防已经飞到身边的“猎物”再从眼前跑掉,而派探报是自己的事,一旦知道了燕王的准确位置、最后的功劳一定要由他自己来完成才行。

    李景隆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虽然不能说毫无胆识,但因为贪生怕死而常常的错失良机,却偏偏又自命不凡,妒贤嫉能,虽然他也有个聪明的头脑,可基本上都用在算计别人、盘算一已之利上了。在学习兵法之时倒是夸夸其谈,可真正上了战场、便无所适从。

    其实就在攻打北平城之时,有那么一瞬间、部将瞿能已经攻入了张掖门,几乎就要攻破城池了。可那时,因为燕王世子高炽采用了老将军顾成的计策,以一支轻骑将李景隆引到了十里之外。眼见得天大的功劳要被部将夺走,身为主帅的李景隆不但不为其派遣援军,反倒下令让他撤回,美其名曰“全军要共同进退”,当时就已经将瞿能气的个半死。

    眼下又有一个能够生擒燕王的机会,李景隆自然不会轻易让给别人,所以才利用部将们、将附近封锁住,而最后的功劳一定要由自己来立下才好。

    将探报派了出去后,李景隆便坐在中军帐中等待着消息,而营中其他众将只得依令冒着大雪象无头苍蝇般的到处寻找。

    依着大将军下达的命令看,他们要找的是一支人数应该不是太多的蒙古部族马队,想来特征很明显,只要是他们真的在附近的话,应该不是很难找。可问题是、这些南军们想不想找,老实说、这种大雪纷飞的天气,即使有足迹也很快便会被雪埋没,更何况连远一点儿的地方便看不清,所以大部分出来寻找的南军将士、走出一段距离后,基本上都自行找避风的地方休息去了。大家都怀着同样的想法,我们根本不想立什么功,也不想遭这份罪。

    十几万的南军没有章法的四处撒开,这样一来、就是碰到其他营的队伍,只要是见对方穿着南军的军衣号坎,就没有谁会去注意到,所以在众多的部队中,有一小队人马正向着李景隆的中军大营赶去,竟然没有被任何人所察觉到……

    有半个时辰了吧,怎么还没有探报传来——

    李景隆等的有些不耐烦了,毕竟这种事情需要快一些,再拖下去的话、恐怕燕王早就跑没影儿了,更何况对方本就是以速度见长的三军统帅。

    心中有些烦闷,不由自主地站起身来、从旁边取下披风,打算自己亲自带人去搜寻。而就在此时,帐外传来了一种奇怪的声音,接着便是一阵脚步声。

    手中拿着的披风很自然地挂在了臂弯上,李景隆迫不及待地转过头去,

    “可是有燕王的消息了?!”

    “是啊,大将军说的一点儿都没错呢。”

    随着话音,帐帘儿一挑,不紧不慢地走进两个人来。

    不管怎么说、有了消息就是好事,李景隆不禁松了口气,可紧接着、心又一下子提了起来,因为怎么听着这说话人的声音、如此的耳熟,难道是……

    竭力地从帐外因大雪反射的刺眼的白光中辩认着走进来的身影,顿时惊得他将手伸向了肋下的佩剑的剑柄,因为李景隆已经看的清清楚楚,走在前面的这个人、正是自己想到的那个人。

    然而就在他的手刚刚碰到剑柄的那一刹那,跟在来人身边的那个蓝色的影子、如闪电般到了眼前,接着那冷冰冰的利刃已经架在了他的脖子上,

    “别动。”

    一个和那利刃同样令人发冷的声音在他耳边低低地道。

    看来没抓到对方、反倒被人家给抓住了,李景隆的心跳得差点儿就蹦出嗓子眼儿来了,可他毕竟是三军统帅,出身将门之家,知道这种情况下求饶是没有用的,只好故做镇定地笑了笑道,

    “真没想到、燕王殿下会屈尊来到我这大帐之中。”

    “是啊,孤王也没想到会和景隆你在这种情势下见面。”

    来的果然是南军正在到处搜寻抓捕着的燕王朱棣。

    只能说燕王实在对他的这位年纪相仿的表侄、是太过了解了,知道他急功近利、又喜欢偷机取巧,所以走出了这一步深入虎穴的险棋。

    此时,看着对方那一脸的尴尬,朱棣云淡风轻地一笑、道,

    “怎么、不请本王坐下么?”

    “我……”

    虽然意识到被人家牢牢地掌控下的自己、真的有些丢脸,可李景隆也不是个一点儿骨气都没有的人,更何况他此时已经看出、对方此来肯定不只是为了杀掉自己那么的简单,一定还怀着别的什么目的,便勉强地一笑,

    “燕王殿下的这位护卫能不能将剑拿开一些呢?”

    “靖儿,放开他吧,”

    朱棣微微一笑道。

    柴靖南冷冷地哼了一声、收了剑锋,瞬间便已回到了已在李景隆对面坐了下的朱棣身边、按剑侍立在那里。

    如此的身手,令李景隆不禁咋舌,虽然剑从脖子上被移开,可一丝轻松的感觉也没有,他知道、如果此时有自己的人冲进来做出什么对燕王不利的事情,那么恐怕最先送命的是自己才对,便试探着问道,

    “殿下,帐外的那些护卫呢?他们没事吧?”

    “放心吧,他们不会妨碍我们交谈的。”

    朱棣瞧了瞧他道。

    李景隆叹了口气,

    “殿下莫做他想,在下不过是担心会有人闯进来罢了。”

    “本王已经处理好了,大将军不必担心,”

    朱棣瞟了他一眼,

    “不过也不要耽误时间,虽然既然能来到你这帐中,便也有办法顺利地离开,可若是拖延下去的话、恐怕会对你有所不利。”

    “是啊,景隆明白,”

    李景隆此时表现的倒是很通情达理起来,

    “殿下有何训教、尽管说来好了,在下洗耳恭听。”

    “训教当然谈不上,”

    朱棣淡淡地道,

    “本王不过是想托你传个口信儿给皇上而已。”

    “给皇上?口信儿……”

    李景隆微微愣了愣,

    “既然是给皇上,殿下因何不亲自上书给他呢?”

第四百三十二章 身入虎穴

    “如果能送到的话,我也就不必来麻烦大将军你了,”

    朱棣的口气中、明显带着讽刺的意味,

    “本王先后给皇上写了两次奏折,均被黄子澄、齐泰那两个奸贼给扣下了,有一次还是和十七弟宁王一起写的,也如石沉大海一般。”

    “原来还有这样的事……”

    李景隆很适时地露出了几分的同情口气,

    “那么好吧,殿下有什么吩咐呢?在下一定会让皇上知道您的心意的。”

    “请你转告皇上,孤王此次起兵完全就是出于无奈之举,如果圣上同意的话,可遣使来北平府相谈,本王愿意罢兵。”

    虽然对方的语气极力在示好,可朱棣依然不为所动,冷冷地道。

    李景隆看着他那张因身躯侧转、而显得越发坚毅的脸孔,停了停才道,

    “殿下的意思、景隆记下子,也一定会转告给皇上的。”

    “那就多谢了,”

    朱棣淡淡地道,

    “如此就有劳大将军了,孤王就此回去、在北平翘首以待了。”

    “燕王,”

    见对方对待自己的态度一直冷冷的,李景隆还是忍不住地问道,

    “殿下您是不是因为周王的事情、在怪罪着我啊?”

    “你在说什么?我为什么要怪罪你?”

    说是不怪,可那语气明明就冷得和帐外的冰雪一般,朱棣瞟了对方一眼、反问道。

    李景隆见了苦笑了一声、道,

    “周王的事、景隆不过是依圣旨所为,燕王殿下千万不要记恨。”

    “李大将军不必说这些,孤王内心自然明白,”

    边说着,朱棣边站起身来、瞧了柴靖南一眼道,

    “孤王要说的已经说完了,就此告辞吧。靖儿,请大将军休息片刻。”

    “啊?!”

    知道对方所说的这个“休息”绝对不会是普通的“休息”,李景隆顿时一愣,可不等他再开口说些什么,那个蓝衣年轻人已飘然来到他身边。

    随着剑指点到,李景隆只觉得全身一麻、当即一动都动不得了,耳边再次传来柴靖南的声音,

    “别提心,我不是封了你的穴道,你只要乖乖地休息一下,两刻钟后自己会解开。”

    天呐,难怪燕王有胆子和朝庭对抗,原来连他身边的护卫都这么利害、武艺如此之强——

    心中在叹息着,李景隆只得无可奈何、眼睁睁地看着那个刚刚自己还想要生擒活捉,并以此回京城邀功请赏的燕王殿下,此时却从容地起身整理战袍、迈着稳健的步子走出了大帐……

    唉,还想着要去抓人家,真是太好笑了。

    边在心中自嘲着,李景隆边等着那两刻钟过去,好在燕王的护卫说的还真的一点儿都不差,时间一到、穴道还真的就解了,他的全身立刻也能够活动了。

    从帅案旁站起身、来到帐外,却看见自己的那些个贴身护卫们、东倒西歪地躺在地上。李景隆又好气又好笑,走过去抬起脚、挨着个儿地将他们都给踢醒了,骂道,

    “你们这一个个的都在干嘛呢?!”

    “大将军……”

    护卫们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只记得自己忽然就什么都不知道、好象是睡了进去似的,纷纷爬了起来道,

    “属下该死、属下该死……”

    “好了,算了吧,”

    看起来这些人并没有谁见到自己已经和燕王见过面了,李景隆便放心地松了口气、表现也一副无所谓的样子道,

    “本大将军不怪你们,去让传令兵到各处传令,将撒出去的各营人马都调回来吧。找了这么久也没找到,燕王他们肯定已经逃走了,没必要再辛辛苦苦地去找了。”

    “是,属下得令。”

    护卫们去找传令兵们传令去了。

    就这样,南军大营中的将士们折腾了好半天,均空着手儿返回了大营。虽然都憋着一肚子的气,可谁都懒得再抱怨了,在冰天雪地中跑了好大一会儿,能回到营中暖和暖和,哪个还有闲心计较别的呢。

    而就在南军士卒乱乱哄哄地退回大营时,朱棣所带的经过化了妆的一小队人马、却从他们的缝隙之间穿过,从从容容地离开,与脱尔火察他们的主力人马汇合,并向北进发、追赶薛禄他们的先锋营去了。

    当雪停下来时,燕军部队也已经远远地甩开了南军那十几万的大军,几乎是很悠闲地向前走着。

    “殿下,属下有件事情想不太明白,能问问您么?”

    朵颜三卫中的另一位首领安出问道。

    朱棣回过头看了看他、微微一笑道,

    “是安出首领啊,有什么事尽管说来好了,切不要如此的客气。”

    “好啊,那属下就说了,”

    安出很好奇地又看了他一眼道,

    “殿下既然已经潜入南军中军大营、并控制住了他们的主帅,为什么不干脆将其擒获?那样的话,他们群龙无首、我军就可以将其一举击败了,不是更好吗?”

    “首领说的有一定的道理,”

    朱棣点了点头,首先对其所说出的观点表示出了赞成,但又将话锋一转道,

    “如果是用在其他将领身上,自然就象首领你所的那样是最好、也是最有效率的,但用在李景隆这里却不行,可以说如果真的将他抓来,不但不会起到瓦解南军的作用,很有可能还会起到相反的结果。”

    “那是为什么呢?”

    此时、连脱尔火察几个人都很感兴趣地、将疑问的目光投向了他。

    朱棣瞧了瞧大家、然后笑了笑道,

    “那是因为本王实在是太了解李景隆这个人了,所以才能更好地占据战场形势的主动权。可如果一旦将其擒获,他手下不乏良将,若真的有什么人挺身而出,临阵担当起来,将南军整合在一起,反而会更不好对付了。所以,李景隆抓住根本没什么大用,将他留在对方主帅的位置上、才会对本王更加的有利才是。”

    “原来是这样啊……”

    跟在旁边的将士们听了燕王的这一番分析,从心底对他更加佩服的同时、也觉得有些好笑,试想想,如果一个身为三军统帅的人,处在帅位上只能给对方带来好处,这样的事情还真是不多见。

    看到大家均是一脸很想笑的古怪表情,朱棣忍不住也笑了起来道,

    “另外,经此一吓,虽然本王没有将他如何,可在李景隆的心中肯定已经埋下了不安的种子。我敢说,以后每逢与本王作战时,他肯定都会记起来、本王曾潜入了他的中军帐这件事,从而令他产生惧怕的心理。”

第四百三十三章 停战条件

    “那一定是有趣极了,”

    哈尔兀歹也笑了起来、接着道,

    “还没开战,对方的主帅就先怕了殿下你,这仗还有个打头儿么。”

    “是啊,所以说若是可以选择的话,本王宁愿对手是李景隆!”

    朱棣爽朗地笑道。

    大家也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来,然后、众人纵马向前飞奔而去,全队在关外的旷野中尽情地前进着……

    接着就是收编了之前已经联络好的那些前元蒙古残部,在此之后,虽然此番西征并没有真的拿下大同,可让南军白跑了一趟,军心士气都受到了重创。反观朱棣的燕军这边、又扩充了了些队伍,实力更是大为增加,为开春后的战斗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另一方面,朱棣对李景隆的估计还真是准确的不能再准确了,就在双方人马各回各的驻地后,李景隆竟然写信来、表示要停战……

    从大同回兵之后,李景隆真的就象朱棣所说的、已经产生了厌战之心,从心底里不想再和燕王对阵了。

    不过该如何是好呢?猛然想到了在向西进兵的路上,朱棣亲自来营中时对自己说的那些话。可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平白无故地就将燕王的话、原原本本地转奏给皇上,那样不就是等于将自己曾私下里与对方会过面这件事给暴露了么?

    左思右想、也想不出个两全其美的好来,而此时又有军情传来,连保定府的守将也归降了燕王。

    这下可好了,自己面前的防守全都没了,毫无遮挡地与北平的燕军“遥遥相对”,李景隆不禁苦笑。可也正是因为这件事,让他忽然想到了一个主意,不如先写信给朱棣、提出停战,然后借着对方回信这个引子,再上书奏请皇上,将燕王的意思转告给他。

    就这么办——

    觉得这确实也是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李景隆便写了封信、请求停战,遣人送往北平。

    接到他的来信时、朱棣也正处于踌躇之中。

    从北平起兵开始,虽然与南军交锋数次,但基本上都是以守为主,这么做、一来是因为自己这边的兵力依然有限,二来也是让皇上看到虽然已走到目前这一步,可自己依然没做出主动与朝庭做对的事。

    可是从大同回来后,又加上保定的归附,道衍便开始在他耳边劝着、也要适时地主动出击一次。

    “我已经让李景隆替我捎话给皇上了,就算是要出击,也要等有了回话再说。”

    朱棣躺在榻上有些疲倦地道。

    道衍忍不住轻笑了一声,

    “主公还真以为皇上那边儿会有回话么?”

    “为什么不能有呢?”

    朱棣的眼皮儿一直在打着架,

    “大师的意思,皇上根本不会理睬我这个四叔么?”

    “老衲是说、那位曹国公根本就不会替你传这个信儿。”

    道衍边说、边端起面前的茶喝了一口。

    听他说过这句话、朱棣的眼珠儿在闭上的眼皮下转动了几下,才慢悠悠地道,

    “大师说的倒也是,李景隆做事首先考虑的都是他自己,如果对他没好处的事是不会做的,对他有坏处的事就更不会去做了。不过、同他会面时、可以看的出,这位大将军也不是很心甘情愿地来和我打仗的,本王觉得就算是他不替我传信儿给皇上,也不会就这么干呆着、什么也不做的。”

    “嗯,主公说的也是,那就再等等好了。”

    两个人在这里商议着,可让他们等的时间并不长,没过几天、李景隆的停战信就送到了面前。

    从头至尾看了一遍,朱棣那玲珑心窍当然看得出对方的用意,便“哈”了一声道,

    “还真被大师给说中了,这李景隆摆明着就是想以这封信为引子,让我再次上书给皇上。”

    “那么主公打算如何来应答他呢?”

    道衍很感兴趣地瞧着他问道。

    朱棣冷笑了一声道,

    “他让我上书、我就上书啊,我偏偏就将信回给他,看他李大将军怎么办。”

    “主公给他的信中写些什么呢?”

    道衍问道。

    朱棣想了想道,

    “干脆打开天窗说亮话吧,直接将底儿交给他好了,告诉他停战当然可以,但一定要将黄子澄、齐泰那两个逆贼严加惩处、并诏告天下。”

    “好啊,就这么说吧。”

    道衍听了、忍不住笑了笑,因为他知道这个条件、对方根本就不可能答应的,所以这所谓的“和谈”、根本就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

    朱棣当然也很明白这点,但他只是想以此来表明自己与朝庭对抗的目的、就是“靖国难、清君侧”,而并非是“谋逆”,至于那朱允炆答不答应的、都是无所谓。

    接到了回信,李景隆拿在手中仔仔细细地看了好几遍,见其中确实没有不利于自己的部分、才算是松了口气。而他又吸取了之前燕王的教训,将朱棣写的信及自己的奏折、派人想办法绕过兵部、直接送到了皇上的手中。

    再次见到四叔亲笔所书的信时,朱允炆甚至有些莫名其妙的激动起来,终于又能看到有关那个人的东西了,虽然仅仅是一封信而已,但很快、这种激动又变成了恼火,因为这封信并不是写给自己这位皇上的。

    “来人,传方孝孺速来见朕。”

    朱允炆知道、四叔提出和解的唯一条件就是严惩黄、齐二人,这样的事当然不能和那两个人商议了,可是、除了他们,自己身边唯一能够相信的人也只剩下方孝孺了。

    时间不大,这位唯一能够帮他出出主意的人来了,施过君臣之礼,方孝孺问道,

    “不知陛下叫臣来,是有什么事情么?”

    “方卿,你先来看看这个,然后告诉朕、你是怎么想的。”

    朱允炆将李景隆的奏折、及朱棣的求和信都递给了他,方孝孺接过来仔细地看了起来,看过之后不禁皱了皱眉。

    凭心而论,对黄子澄、齐泰这二人扣押奏折这件事,方孝孺也不是很赞成,可毕竟这两个人是朝中为数不多的、对皇上一心一意的人,无论如何还是要维护一些,便道,

    “皇上,依臣之见,这个条件绝不能答应,黄大人、齐大人一向对您忠心耿耿,若因为起兵谋逆之人的要求、便将他们二人下狱论罪,定会寒了朝中百官的心。”

第四百三十四章 和谈失败

    “朕倒也是这样想的,”

    朱允炆轻轻点了点头,很自然地又将朱棣所写的那封信拿回到手中、慢慢地掂了掂道,

    “只不过看到有罢兵的希望、不能不加以考虑,所以才找你来商议一下。可是、既然四叔已经表明了他的意思,而朕却不与理睬、这样做真的好么?”

    “有什么不好的,”

    方孝孺的目光随着朱棣的那封信、闪了闪道,

    “这求和信又不是写给陛下您的,如果朱棣真的有心罢兵,因何不直接上书给陛下,却写给了前方与其对阵的大将军李景隆,这样做、分明就是见时令入春,怕朝庭征剿大军再次发兵,而进行的拖延战术罢了。”

    其实说这样的话,可就是他在瞪着眼睛说瞎话了,因为方孝孺很清楚朱棣曾两次上书、却被黄子澄给扣押下的这件事,现在却来指责其不向皇上上书。

    不过,这一说法还真的触及了朱允炆的痛处,没错儿、到现在四叔都没有给自己写过只言片语,难道他就真的如此地不将自己这个皇上放在眼里么?!顿时、狠狠地咬了咬牙后,道,

    “方卿言之有理……”

    “另外,这曹国公的做法也很是令人费解,”

    方孝孺倒真的很聪明,已经看出李景隆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有一些疑点、便直接指了出来道,

    “身为大将军就该想想怎么打败叛军,可他竟然私自同意与对方和谈,更有可能还是他主动提出来的,这到底是居心何在?”

    “是啊,卿不说、朕还真的忽视了,”

    朱允炆恍然大悟般地道,

    “这李景隆上次败的那么惨,到现在已经到了他所说的春天了,因何还在按兵不动?”

    “这个、是不是应该问问黄大人呢,毕竟曹国公是他举荐的。”

    方孝孺提醒着他道。

    朱允炆连连点着头道,

    “好,来人,传黄子澄、齐泰来见朕!”

    且说这两个人也没因为新一年的来临、就转换了心情,反倒是比去年更加的压抑,尤其是黄子澄。

    回想起当年还是皇太孙时的皇上、向他问起“如果削藩会造成藩王起兵谋反、又当如何”这个问题时,自己的回答是何其的简章轻松,只说八方讨逆、仅仅靠府中护兵的话,没有哪个藩王可以叛逆成功的。可如今、在燕王面前,别说是八方讨逆没有做到,相反的、各地守将还纷纷的去投靠身为“反贼”的燕王,这还真是他所没想到的,现在听皇上在传他,便连忙来到了乾清宫。

    “朕来问你们,李景隆他打算什么时候出兵啊?不是说开春么?可现在马上就到三月份了,因何还没见他有动静呢?”

    朱允炆不动声色地看着他二人问道。

    黄子澄心道,既然是自己推荐的这个人,那么自己当然要负起责来了,只好硬着头皮道,

    “容臣去催一催。”

    “催一催?”

    朱允炆忽然冷笑了一声,

    “恐怕再催的话、就催到你们两个的头上了,我那位四叔可提出要休战和解呢,猜一猜、条件是什么?”

    “这个……臣实在是猜不到……”

    说是猜不到,事实上、黄子澄根本就没有猜,满脑子里在想着,燕王要停战这件事、因何自己不知道。

    朱允炆看了看他二人道,

    “猜不到吗?四叔的条件只有一个、就是将你二人治罪,朕若是答应了他就罢兵。你们说、朕该当如何呢?”

    其实“该当如何”这件事,刚刚和方孝孺已经商量过了,现在又来问这二人、当然只是为了让他们两个有点儿紧迫感而已。

    而此时,齐泰竟已经忍不住了、问道,

    “陛下,朱棣提出停战、这本来是属于军情,因何为臣身为兵部尚书、却不知道此事?”

    “你是问这个?”

    朱允炆瞟了他一眼,

    “那是因为李景隆直接上书给朕,所以朕才先知道、而你们却不知道的。”

    “是么,如此说来、李景隆他怀有二心!”

    齐泰十分生气地大声说着。

    可这句话一出口,不止是朱允炆和方孝孺,连黄子澄都被吓了一大跳。

    又抬头看了他一眼,朱允炆皱了皱眉头道,

    “齐卿因何会得出如此的结论?”

    “因为身为大将军、他不但不想着如何剿灭叛军,反倒帮着对方来惑乱我朝纲,这不是二心、又是什么?”

    齐泰看起来是起说越生气。

    黄子澄可有些沉不住气候了,毕竟做为推荐人、李景隆要是真的有二心,那么他自己自然也难辞其咎,连忙劝阻道,

    “齐大人言重了,据微臣看,李景隆不过是将前方发生的事情、如实地奏请皇上,若因此就下定论说他有不臣之心、这实在是有些过了。”

    “那他因何迟迟不发兵?!”

    齐泰仍然侨余怒未消地道。

    看着他们两个倒争论了起来,朱允炆顿觉得有些好笑,便摆了摆手道,

    “好了、好了,先不要再争论这个问题了,黄先生,”

    “臣在。”

    听皇上点了自己的名,黄子澄连忙向上叩头应着。

    朱允炆的手中还拿着朱棣写来的那封“求和信”、不停地翻弄着道,

    “朕当然不会用你们二人去同四叔和解的,不过还是要催促一下李景隆,差不多少就给朕发兵,别再拖延下去了,更别想变着法儿的敷衍朕!”

    “臣明白,”

    黄子澄向上磕着头道,

    “臣这就写诏书催促李景隆。”

    “还有,”

    朱允炆又想起了什么似的,转向了齐泰道,

    “看看还有没有可以调派的人马,给他再多加些帮手,朕可不想再听到前方战败的消息了。”

    “臣领旨。”

    齐泰也向上叩首答应道。

    朱允炆瞧了瞧他二人、又道,

    “给朕听好了,如果再将一个损兵折将、惨败而归的战报放到朕的眼前,我可就真的把你们两个当成礼物、给四叔送去了!好了,都退下吧。”

    “臣、告退……”

    三个人再次施礼、然后退了出来。

    黄子澄、齐泰他们两个自然是有些不太痛快,心道、这皇上也太无情了,竟然还想将他们当成礼物送出去,所以显得都很不开心。

    方孝孺自然也看出来了,便笑着劝慰道,

    “两位大人不要将皇上最后说的那句话当真,不管怎么说、圣上还是年轻,不过是顺嘴说说而已,又怎么会真的将你们二位交出去呢。”

第四百三十五章 点兵派将

    “我们也知道啊,”

    黄子澄叹了口气道,

    “可我们这位皇上啊,有时候就是没有身为帝王那‘高处不胜寒’的自觉,他的一言一行可都带动着整个朝纲呢,而他呢、偏偏就是不注意这些,他那可是金口玉言、怎么能够顺口就说呢?而且还经常因小事而废公,还没个主见……”

    “好了,我们呐、就别再说皇上的不是了,”

    齐泰依然气忿忿地说道,

    “正因为皇上还年轻,缺少谋断,才更需要我们为朝中之事多多尽力不是么?你我还是将眼下李景隆这件事解决了吧,问问他还缺什么、少什么,赶快为他补齐,趁早赶紧去讨逆,把皇上的那位四叔给他抓来、就不会再说用我们送礼这样的话了。”

    “齐大人说的是。”

    方孝孺很好笑地看着他们两个人、点了点头……

    事实上从李景隆的角度来讲,他也没有对“停战”这样的事、抱有多大的幻想,更何况燕王还提出那样的一个条件,所以自从往京城中上书后,立刻也开始考虑当朝中催促自己再次开战时、又该如何地来应付,想来想去,不如多找点儿帮手来的好。

    果然、没过几天,朝中传诏来、命他抓紧时间再次整队出征。

    好吧、好吧——

    看着诏书的末尾处、还特意注明,不许他再擅自地做出与对方和谈这样的事后,李景隆打定主意、这回自己说什么也不会再冲在最前面了。

    而此时,奉旨前来协助的武定侯郭英、以及安路侯吴杰也已经到达了真定,各路人马合在一起共有六十余万人、再次号称百万。

    又拖延了一阵子,看看时间已来到了四月,李景隆知道再这样拖下去、是绝对不行的了,不过无论如何、他是铁了心让别人冲到前面去吧,谁能打谁就打去,反正自己是实在不想和燕王正面对战了。

    不过令人好笑的是,此时看着自己再次整顿好的大营中、那望不到边际的帐蓬,李景隆不知为什么、倒有点儿替朱棣担起心来,便提笔写了封信、遣人给他的那位对手送了过去。

    朝庭百万大军开赴河北,朱棣当然已得到战报,知道果然这仗还是得打下去,只是没想到、李景隆竟然还会写信给自己,而且除了在信中告诉他和谈失败、皇上不同意惩治黄子澄和齐泰二人之外,还用警告的口气告诉他、南军这回共有人马六十万,以及各军的将领都是谁,劝燕王还是“早日投降请罪”的好。

    看了这封信,开始时朱棣当然是觉得很好笑,这样一来、自己这边不必派探报了,李景隆已经主动地将南军布置情况都给说的清清楚楚的了。

    不过在对方派来的这些将官中,有一个名字让他很在意,就是、平安。

    此时李景隆率领的南军已进驻到了白沟河,因为总不能背城一战,所以朱棣也统军十万前往那里。等全军扎下大营,便将所有的部将都召集到中军帐中。

    “各位,南军虽然号称百万,可实际上加起来是六十万左右,这可是李景隆亲口告诉本王的,所以消息绝对可靠。”

    朱棣笑着道。

    众将听主公用如此轻松、甚至是在调侃的口气说话,不禁也都笑了起来。

    笑罢、朱棣才又道,

    “虽然六十万人马听上去还是不少,但李景隆此人指挥协调能力差,所以那南军定是号令不齐、政令不一,而且将帅大多无斗志,我军定会胜了他们,但不能拖延下去,还是以速战速决为主。”

    “请殿下传令!我等定当奋勇当先!”

    众将一起拱手施礼道。

    朱棣点了点头,

    “好,那么本王就派将了。听好了,张玉统领本部一万为中军,朱能统领本部一万为左军,陈亨统领本部一万为右军,你三人为先锋营前往白沟河。丘福,你统领步骑军押后阵、并为接应,其余众将随本王为中军营、统一听从调派。”

    “末将得令!”

    众将一起领令。

    大家刚想各自依令而行,忽然探报赶来报,

    “启禀殿下,南军有一队先锋人马、约三万左右,正朝着北平方向前进了。”

    “什么?!”

    帐中的诸将均是一愣,忙将目光集中到了朱棣身上,

    “殿下,怎么办?北平城不能不管啊!”

    “别紧张,”

    朱棣听了,向大家微微笑了笑、然后又转向那名探报道,

    “让本王来猜猜,这支人马的主将该不会碰巧是都督平安吧?”

    “正是啊,殿下是如何知道的?”

    那探报一脸惊讶地看着他道。

    朱棣笑着摇了摇头,

    “好了,你下去吧,继续探听好南军各路人马的动向,随时来报知于本王。”

    “属下遵令!”

    探报答应了一声、退出了中军大帐。

    将目光转回,朱棣见大家的眼神已从紧张变成了惊讶,便摆了摆手笑道,

    “各位不必奇怪,那平安原是本王的部下,曾随我一起征讨过北元,他熟悉我的作战方法,而且也运用的颇为得当。此次去袭北平便是一例,其真正的目的并非是想偷袭那里,否则也不会只带三万人马了,平安不过是要引我们回防、以打乱我军现有的部署,再趁乱加以袭击。说穿了,这都是本王惯用的打法,根本骗不了我。”

    “那我们该怎么办?”

    张玉还是有些担心地问道。

    朱棣略一思忖道,

    “大家还是按本王刚才的吩咐去行事,不必因此打乱刚刚部署好的。至于平安那边、就由本王亲自去对付他,一则他去奔袭北平不管也不行,二则、这平安对本王来说、是南军中少有的威胁人物,不能放任其不管,本王也正好去会他一会。”

    “可是、殿下,您带谁去呢?”

    谭渊有些着急地问道。

    朱棣将头摇了摇道,

    “你们谁都不必跟着,由本王自己亲率一万轻骑就足够了,各位所面临的有六十万人马,相比之下,倒是你们更应该小心才是。”

    “这样太危险了吧!”

    其他众将也都很不放心地道。

    朱棣轻笑一声道,

    “放心吧,虽说平安了解本王,可本王同时也了解他哟,所以不会有事的,你们权且将各营守好,本王最迟明天一早就能回来。”

    “好,以明日天明为限,”

    张玉立刻接着道,

    “到时候殿下您若没返回,末将一定要去接您。”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3899/ 第一时间欣赏燕风啸金陵最新章节! 作者:几回又逢君所写的《燕风啸金陵》为转载作品,燕风啸金陵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燕风啸金陵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燕风啸金陵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燕风啸金陵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燕风啸金陵介绍:
人在江湖、身不由已;生在皇家、权不离身。绿林纷争,皇权相争,偏偏两者总要搅在一起,最后花落谁家、谁人天下称雄、谁人又伴月随风,一切自有天意来定……燕风啸金陵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燕风啸金陵,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燕风啸金陵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