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三国之北境之王TXT下载三国之北境之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之北境之王全文阅读

作者:红场唐人     三国之北境之王txt下载     三国之北境之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58章 李郭相争(上)

    “来人啊,”韩湛立即吩咐道:“将信使带进来!”

    随着他的吩咐,没过多久,徐庶派来送信的信使,就走进了议事厅。韩湛等对方在自己的面前跪下后,开口问道:“本侯问你,你在路上走了几日?”

    信使听到这个问题,立即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回禀主公,小的在路上快马加鞭走了五天。”

    韩湛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后,继续问道:“你在离开长安前,马腾、韩遂的兵马,距离城池还有多远的路程?”

    “回主公的话,”信使如实地回答说:“小的离开长安时,听看守城门的兵士说,马腾、韩遂的兵马,距离城池不过六十里,最多半日便可到达城下。”

    “本侯知道了。”韩湛等信使说完后,对他说道:“你且下去歇息,本侯有事再找你。”随后又叫过一名护卫,让他领着信使离开。

    “主公!”等信使一离开,荀攸就朝韩湛深施一礼,随后说道:“主公真是料事如神啊,说马腾、韩遂等人会起兵讨伐李郭等贼,没想到他们真的起兵了。若是他们能大败李郭等贼,那么我们就能顺利地将朝中的文武百官救出来。”

    但郭嘉似乎没有荀攸那么乐观,他等荀攸说完后,摇了摇头说:“公达,事情没有那么简单。马腾、韩遂远道而来,缺乏攻城器械,而且粮草也必定有限。若是李郭等贼闭门不出,要不了一月,马腾、韩遂就会因为粮尽退兵的。”

    对于郭嘉的分析,荀攸立即进行了反驳。就在两人争论不休时,韩湛的心里却震惊不已,虽然郭嘉没有亲眼见到马腾、韩遂,但却能准确地分析出他们根本无法打败李傕、郭汜,最后还不得不因为粮尽而退兵。

    因此他等郭嘉、荀攸两人的争论告一段落后,虚心地向郭嘉请教:“奉孝,本侯问你,你说马腾、韩遂必定兵败,那么我们有希望救出文武百官吗?”

    由于这一天话题都围绕着解救文武百官展开,因此听到韩湛的这个问题后,郭嘉摇了摇头,苦笑着说:“主公,若是没有马腾、韩遂兵犯长安一事,那么我们救出文武百官,还有一线希望。但如今,这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

    听到郭嘉这么说,韩湛立即吃惊地问:“奉孝,你刚刚可不是这么说的。为何仅仅过了短短的半个时辰,你就认为我们不可能救出文武百官?”

    “马腾、韩遂兴兵,让李傕、郭汜等贼意识到,他们的根基太浅。若是失去了文武百官这个护身符,任何一个诸侯都能起兵讨伐他们。”郭嘉向韩湛分析说:“因此,他们必须将文武百官抓在手里,使其他的诸侯投鼠忌器。如果有必要的话,他甚至能找来汉室宗亲,另立为新君。那样一来,我们手里的圣上就没有任何用处了。”

    “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韩湛有些慌乱地问道。

    “没有办法。”郭嘉摇着头说:“除非李傕、郭汜等人内讧,我们才会有机可乘。”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郭嘉本来只是随口那么一说,但听到韩湛的耳朵里,却如同醍醐灌顶,让他立即想起了历史上的李郭争兵,在长安一带杀得天昏地暗之事。想到这里,他呵呵一笑,说道:“若要李傕、郭汜等人反目,倒也不是什么难事。”

    郭嘉听韩湛这么说,不禁眼前一亮,连忙追问道:“主公难道有什么好的计策吗?”

    虽说在议事厅里的人,都是韩湛手下的心腹将领,但此事关系重大,若是走漏了风声,就不是什么好事了。因此他等郭嘉一说,立即打着哈哈说:“今日大家都辛苦了,且散去吧,此事待来日再议也不迟。”

    郭嘉是何等聪明之人,等众文武离开了议事厅,他就与荀攸一同来到了韩湛的书房,向他请教让李郭二人反目的计策。

    韩湛招呼两人坐下后,对他们说道:“本侯有一计,可以领李傕、郭汜二贼自相残杀,然后本侯引兵前往京师,扫除贼党,以安社稷。”

    对于韩湛这种大而化之的说法,郭嘉有些不以为然地问:“不知主公计将安出?”

    韩湛淡淡一笑,随后说道:“本侯知道郭汜之妻最善妒,可令人到郭汜之妻处用反间计,让二贼自相残杀。”

    “主公,虽说郭汜之妻善妒,但我们的身边根本没有和她相熟之人。”荀攸有些为难地说:“如果无法接近她,又如何使反间计呢?”

    “如果派我们的人出马,肯定是不行。”韩湛笑着对两人说道:“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元直、广元二人,联络朝中的大臣,让他们去使这反间计。”

    “此事若是知晓的人太多,势必会走漏风声。”对韩湛的这种说法,就连郭嘉也不看好,他善意地提醒道:“一旦李傕、郭汜二贼知道主公试图对他们使反间计,对我们恐有不妙。”

    “是啊,”荀攸点着头,对郭嘉的说法表示赞同:“到时他们以朝廷的名义,联络各路诸侯来攻打我们,恐怕我们的形势会非常危险。”

    韩湛在回书房的路上,已经仔细地回想了三国演义中,汉献帝派人挑拨李傕、郭汜交锋的细节。见自己手下的两名谋士,都竭力反对自己的提议,又继续往下说:“本侯思之再三,觉得朝中还是有靠得住的官员,譬如说太尉杨彪、大司农朱儁二人,就是使反间计的最佳人选。”

    韩湛的话说完后,书房里陷入了一片沉寂。过了好一阵,郭嘉才开口说道:“主公,若此计由杨彪、朱儁两位大人来进行,我们至少有五成的胜算。”

    “既然主公认为杨彪、朱儁两位大人,可以担此重任,那么就不妨通过书信告之元直、广元二人。”荀攸曾经在朝中为官,了解杨彪、朱儁两人的为人如何,因此对韩湛提出的人选:“让他们二人去私下联络杨彪、朱儁,请两位大人出马,施这反间之计。”

    “主公的反间计,的确是妙不可言。”就在韩湛以为三人的想法可以达成一致时,郭嘉忽然开口说道:“如今马腾、韩遂兵临城下,李郭二贼正是同舟共济之时,此时用计,效果会大打折扣的。”

    荀攸望着郭嘉问道:“那依奉孝之见,我们在何时用此反间计,才是最佳时机呢?”

    “至少要等马腾、韩遂二人退兵之后,我们再派人前往长安,联络杨彪、朱儁两位大人。”郭嘉胸有成竹地说:“到时由他们来施展此计,定能见奇效。”

    “奉孝,且等一等,吾刚刚忘记考虑另外两个人了。”荀攸先看了一眼郭嘉,又望向了韩湛,开口说道:“若是李郭二贼反目,而张济、樊稠二人出来调停,我们又该如何处置?”

    “公达表兄多虑了。”对荀攸的担忧,韩湛笑着说:“别看四将都是董贼的手下,但四人却并不齐心。比如说李傕和郭汜二人私交甚好,和张济的关系一般,而对樊稠则恨之入骨。据本侯估计,一旦马腾、韩遂退兵后,李傕有可能会找机会杀掉樊稠。樊稠如果一死,张济为了避货,势必前往其它的地方。如此一来,长安就只剩下李傕、郭汜二人,到时我们再施展反间计,就能事半功倍了。”

    对于韩湛的这种说法,荀攸是半信半疑:“主公为何如此肯定,在马腾、韩遂退兵之后,李傕会找理由杀掉樊稠呢?”

    韩湛自然不会告诉荀攸,说李傕之所以杀掉樊稠,是因为马腾、韩遂退兵时,樊稠的兵马已经追上了韩遂,只要一声令下,就能将韩遂生擒活捉。可是韩遂和樊稠攀交情,后者一时冲动,就放走了韩遂。

    而李傕一向对性格鲁莽的樊稠没有什么好感,从自己的侄儿李别那里知道了樊稠放走韩遂一事,便趁机做文章,在酒宴上埋伏刀斧手,将樊稠砍成了肉酱,还名正言顺地吞并了对方的兵马。吓得张济为了自保,不得不远离京师。

    韩湛招呼两人坐下后,对他们说道:“本侯有一计,可以领李傕、郭汜二贼自相残杀,然后本侯引兵前往京师,扫除贼党,以安社稷。”

    对于韩湛这种大而化之的说法,郭嘉有些不以为然地问:“不知主公计将安出?”

    韩湛淡淡一笑,随后说道:“本侯知道郭汜之妻最善妒,可令人到郭汜之妻处用反间计,让二贼自相残杀。”

    “主公,虽说郭汜之妻善妒,但我们的身边根本没有和她相熟之人。”荀攸有些为难地说:“如果无法接近她,又如何使反间计呢?”

    “如果派我们的人出马,肯定是不行。”韩湛笑着对两人说道:“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元直、广元二人,联络朝中的大臣,让他们去使这反间计。”

    “此事若是知晓的人太多,势必会走漏风声。”对韩湛的这种说法,就连郭嘉也不看好,他善意地提醒道:“一旦李傕、郭汜二贼知道主公试图对他们使反间计,对我们恐有不妙。”

    “是啊,”荀攸点着头,对郭嘉的说法表示赞同:“到时他们以朝廷的名义,联络各路诸侯来攻打我们,恐怕我们的形势会非常危险。”

    韩湛在回书房的路上,已经仔细地回想了三国演义中,汉献帝派人挑拨李傕、郭汜交锋的细节。见自己手下的两名谋士,都竭力反对自己的提议,又继续往下说:“本侯思之再三,觉得朝中还是有靠得住的官员,譬如说太尉杨彪、大司农朱儁二人,就是使反间计的最佳人选。”

    韩湛的话说完后,书房里陷入了一片沉寂。过了好一阵,郭嘉才开口说道:“主公,若此计由杨彪、朱儁两位大人来进行,我们至少有五成的胜算。”

    “既然主公认为杨彪、朱儁两位大人,可以担此重任,那么就不妨通过书信告之元直、广元二人。”荀攸曾经在朝中为官,了解杨彪、朱儁两人的为人如何,因此对韩湛提出的人选:“让他们二人去私下联络杨彪、朱儁,请两位大人出马,施这反间之计。”

    “主公的反间计,的确是妙不可言。”就在韩湛以为三人的想法可以达成一致时,郭嘉忽然开口说道:“如今马腾、韩遂兵临城下,李郭二贼正是同舟共济之时,此时用计,效果会大打折扣的。”

    荀攸望着郭嘉问道:“那依奉孝之见,我们在何时用此反间计,才是最佳时机呢?”

    “至少要等马腾、韩遂二人退兵之后,我们再派人前往长安,联络杨彪、朱儁两位大人。”郭嘉胸有成竹地说:“到时由他们来施展此计,定能见奇效。”

    “奉孝,且等一等,吾刚刚忘记考虑另外两个人了。”荀攸先看了一眼郭嘉,又望向了韩湛,开口说道:“若是李郭二贼反目,而张济、樊稠二人出来调停,我们又该如何处置?”

    “公达表兄多虑了。”对荀攸的担忧,韩湛笑着说:“别看四将都是董贼的手下,但四人却并不齐心。比如说李傕和郭汜二人私交甚好,和张济的关系一般,而对樊稠则恨之入骨。据本侯估计,一旦马腾、韩遂退兵后,李傕有可能会找机会杀掉樊稠。樊稠如果一死,张济为了避货,势必前往其它的地方。如此一来,长安就只剩下李傕、郭汜二人,到时我们再施展反间计,就能事半功倍了。”

    对于韩湛的这种说法,荀攸是半信半疑:“主公为何如此肯定,在马腾、韩遂退兵之后,李傕会找理由杀掉樊稠呢?”

    韩湛自然不会告诉荀攸,说李傕之所以杀掉樊稠,是因为马腾、韩遂退兵时,樊稠的兵马已经追上了韩遂,只要一声令下,就能将韩遂生擒活捉。可是韩遂和樊稠攀交情,后者一时冲动,就放走了韩遂。

第257章 漫天要价就地还钱

    留守邺城的郭嘉等人,得知韩湛率兵马返回邺城,连忙带人出城相迎。

    等了小半个时辰,韩湛统帅的兵马就出现在众人的视野里。郭嘉对身旁的荀攸说:“公达,主公此次抓住了逢纪,你说说,他会如何处置?”

    听到郭嘉这么问,荀攸毫不迟疑地回答说:“逢纪此人坏事做尽,此次想必难逃一死。我家姑父在天有灵,也能感到欣慰了。”

    “你家姑父?!”郭嘉听到荀攸这么说,先是一愣,随后明白对方嘴里的姑父,指的是在陈留自杀身亡的韩馥,便点了点头:“公达所言极是,主公必然会杀了逢纪,为韩州牧报仇雪恨。”

    见到韩湛骑的马匹,距离自己不过十几步,郭嘉连忙上前几步,站在路边躬身施礼:“属下郭嘉见过主公!”

    “奉孝不必如此多礼!”韩湛说完,便翻身下马,来到了郭嘉的面前,伸手扶住了他,笑着对他说:“本侯不在城里的这几日,多谢先生照拂了。”

    郭嘉呵呵地笑了两声,又朝韩湛拱了拱手,继续说道:“属下差点忘记恭喜主公,成功地将蔡小姐从逢纪狗贼的魔爪中救出,真是可喜可贺啊。”

    “主公,”这是荀攸凑上前,插嘴问道:“属下听说是一帮庄丁助纣为虐,帮着逢纪绑架了蔡小姐,不知主公打算如何处置这些人呢?”

    “那些庄丁不过是受了逢纪狗贼的蛊惑,一时不明是非,而做出了不当之事。”韩湛朝荀攸摆了摆手说道:“本侯已经将那些人全部开释,他们就在队伍的后面。”

    “主公,这是为何啊?”前几日韩湛得知蔡琰失踪之后,一系列失态的反应,都被众文武看在眼里,按照他们的想法,就算他不将那些参与绑架蔡琰的人都碎尸万段,所有的参与者也难逃一死。谁知他现在居然轻描淡写地将所有人都放了。

    看到众人脸上一脸疑惑的样子,韩湛笑着说:“当然,别人放的,逢纪狗贼却放不得,本侯还要将他明正典刑,为家父报仇雪恨呢。至于本侯为何要放过那些人,等回到城里,再细细说给你们听。”

    回到了州牧府,韩湛将黄家兄弟的事情,向众人详细地说了一遍。最后特别强调,说两人的伯父黄融黄承彦,乃是乃沔南名士,若是结好黄家,等将来进军荆襄之时,一定能得到当地士族的支持。

    对于韩湛的这种说法,郭嘉、荀攸等人是深信不疑。按照他们的想法,要在这个乱世中立足,就少不了得到各地士族的支持。否则的话,就算你再位高权重,也只是无根之萍。韩馥的下场,就诠释了失去士族支持的严重后果。

    作为韩馥的外甥,荀攸心里在暗想:假如不是颍川的士族放弃了韩馥,转而支持袁绍的话。那袁绍想进入冀州,简直比登天都难。好在自己的这位表弟考虑事情比较周详,如今还没占据北境四周,居然就开始布局南方了。

    和蔡琰有关的事情说完后,韩湛又望着郭嘉,问起了自己关心的一件大事:“奉孝,不知元直、广元二人在京师可有书信前来?”

    “昨日来了一封,”郭嘉说着,从袍袖里抽出了一封书信,恭恭敬敬地递给了韩湛,嘴里说道:“信中是李傕、郭汜等人提出的条件,请主公过目!”

    韩湛从信封里抽出信笺,只看了几眼,便勃然大怒。他用力拍着桌案,大声地说:“欺人太甚,欺人太甚,这是气煞本侯了!”

    议事厅里的文官,都看过书信上的内容,昨天看完后,他们也是和韩湛同样的反应。只有刚跟着韩湛回来的这群武官,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赵云冲着站在不远处的郭嘉小声地问:“郭先生,出什么事情了?”

    “子龙将军!”郭嘉见赵云问起,想到随韩湛出行的武将们,对李傕、郭汜的条件还不清楚,便提高嗓门说:“李傕、郭汜的信中提到,若是想赎回朝中的文武百官,需要我们出金银珠宝十万斤,战马两万皮,以及割让两座城池给他们,他们才肯放回文武百官……”

    郭嘉的话还没有说完,一向稳重的黄忠就发怒了:“这真是欺人太甚,居然张口就敢要金银珠宝十万斤,就算把冀州的府库全部搜空,也凑不到一半的数量。更何况,他们还想战马两万匹……”

    “够了,不要再说了。”韩湛虽然正在气头上,但听到黄忠这么说,他还是及时地制止了他,不让他继续说下去。他转头望着郭嘉问道:“奉孝,此事你怎么看?”

    郭嘉不紧不慢的说:“依属下之见,要想从李郭二贼的手里要回文武百官,虽说有些困难,但也并非没有办法。”

    对韩湛来说,郭嘉就是自己最好的军师,既然他说有办法,那就一定有办法,从李郭二人的手里,将文武百官都要过来。想到这里,他连忙问道:“奉孝有什么好办法?”

    “和李郭二贼打交道,就如同商贾经商。”郭嘉淡淡一笑说道:“无非就是对方漫天要价,我等就敌后去。他开出的这个价格,别说我们现在拿不出,就算拿得出,也不能给他。”

    “这是为何?”韩湛不解地问道。

    “若是我们轻易地答应了李郭二贼的要求,为他们提供了足够的金银珠宝和战马。”郭嘉耐心地向韩湛解释说:“他们的心里就会想,既然韩冀州如此轻松地拿出了我们需要的东西,是否我们的要价太低?如果他们这么想的话,就会依旧扣住文武百官,并继续向我们要各种东西。就算我们有一座金山银山,也无法填满李郭二贼的无底洞。”

    “有道理,有道理。”听完郭嘉的分析后,韩湛使劲地点了点头,又继续问道:“那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让元直、广元二人和他们讨价还价。”郭嘉脸上挂着笑容说道:“我们和李郭二贼之间,如今就如同商贾做生意一样,一方坐地起价,而我们则需要坐地还钱。”

    “奉孝,”韩湛等郭嘉说完后,虚心地向他请教:“既然李郭二贼已经开出了价码,我们又该如何还价呢?”

    “主公这几日不在邺城,属下与公达、公与等人商议过,觉得应该使劲地压价。”郭嘉看了一眼站在旁边的荀攸,继续说道:“他们不是要金银珠宝十万斤么?那我们就给他们千金;至于战马两万匹,就给他们两百匹;割让城池两座,那好办,把被袁尚占据的渤海郡给他……”

    对郭嘉的这些提议,韩湛是越听越糊涂,心说你杀价也杀得太狠了吧。别人砍价,最多是拦腰砍,你倒好,直接从脚踝那里砍了不说,还直接砍到了脚底板。他等郭嘉说完后,抬手擦了一把不知什么时候冒出来的冷汗,有些心虚地问:“奉孝,这样和李郭二贼还价,能行吗?”

    “主公,别看文武百官都在李郭二贼的手里。”郭嘉向韩湛分析说:“但若是没有皇帝,百官对他们就没有多大的用处。”

    “奉孝是说,如今文武百官在李郭二贼的手里,就是鸡肋。”韩湛听到这里,忍不住脱口而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没错没错,还是主公说得准确。”郭嘉听到韩湛说出的“鸡肋”二字后,不禁拍手叫好:“对李郭二贼来说,文武百官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别说我们给了他们东西,就算什么都不给,假以时日,李郭二贼还是会将文武百官送与我等的。”

    虽然韩湛的心里,觉得郭嘉分析得非常有道理,但他却很担心李傕、郭汜二人耍诬无赖,便担忧地问:“奉孝,就算文武百官对李郭二贼没有多大的用处,但要是他们迟迟不放,我们又该如何呢?”

    议事厅里的文官,都看过书信上的内容,昨天看完后,他们也是和韩湛同样的反应。只有刚跟着韩湛回来的这群武官,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赵云冲着站在不远处的郭嘉小声地问:“郭先生,出什么事情了?”

    “子龙将军!”郭嘉见赵云问起,想到随韩湛出行的武将们,对李傕、郭汜的条件还不清楚,便提高嗓门说:“李傕、郭汜的信中提到,若是想赎回朝中的文武百官,需要我们出金银珠宝十万斤,战马两万皮,以及割让两座城池给他们,他们才肯放回文武百官……”

    郭嘉的话还没有说完,一向稳重的黄忠就发怒了:“这真是欺人太甚,居然张口就敢要金银珠宝十万斤,就算把冀州的府库全部搜空,也凑不到一半的数量。更何况,他们还想战马两万匹……”

    “够了,不要再说了。”韩湛虽然正在气头上,但听到黄忠这么说,他还是及时地制止了他,不让他继续说下去。他转头望着郭嘉问道:“奉孝,此事你怎么看?”

    郭嘉不紧不慢的说:“依属下之见,要想从李郭二贼的手里要回文武百官,虽说有些困难,但也并非没有办法。”

    对韩湛来说,郭嘉就是自己最好的军师,既然他说有办法,那就一定有办法,从李郭二人的手里,将文武百官都要过来。想到这里,他连忙问道:“奉孝有什么好办法?”

    “和李郭二贼打交道,就如同商贾经商。”郭嘉淡淡一笑说道:“无非就是对方漫天要价,我等就敌后去。他开出的这个价格,别说我们现在拿不出,就算拿得出,也不能给他。”

    “这是为何?”韩湛不解地问道。

    “若是我们轻易地答应了李郭二贼的要求,为他们提供了足够的金银珠宝和战马。”郭嘉耐心地向韩湛解释说:“他们的心里就会想,既然韩冀州如此轻松地拿出了我们需要的东西,是否我们的要价太低?如果他们这么想的话,就会依旧扣住文武百官,并继续向我们要各种东西。就算我们有一座金山银山,也无法填满李郭二贼的无底洞。”

    “有道理,有道理。”听完郭嘉的分析后,韩湛使劲地点了点头,又继续问道:“那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让元直、广元二人和他们讨价还价。”郭嘉脸上挂着笑容说道:“我们和李郭二贼之间,如今就如同商贾做生意一样,一方坐地起价,而我们则需要坐地还钱。”

    “奉孝,”韩湛等郭嘉说完后,虚心地向他请教:“既然李郭二贼已经开出了价码,我们又该如何还价呢?”

    “主公这几日不在邺城,属下与公达、公与等人商议过,觉得应该使劲地压价。”郭嘉看了一眼站在旁边的荀攸,继续说道:“他们不是要金银珠宝十万斤么?那我们就给他们千金;至于战马两万匹,就给他们两百匹;割让城池两座,那好办,把被袁尚占据的渤海郡给他……”

    对郭嘉的这些提议,韩湛是越听越糊涂,心说你杀价也杀得太狠了吧。别人砍价,最多是拦腰砍,你倒好,直接从脚踝那里砍了不说,还直接砍到了脚底板。他等郭嘉说完后,抬手擦了一把不知什么时候冒出来的冷汗,有些心虚地问:“奉孝,这样和李郭二贼还价,能行吗?”

    “主公,别看文武百官都在李郭二贼的手里。”郭嘉向韩湛分析说:“但若是没有皇帝,百官对他们就没有多大的用处。”

    “奉孝是说,如今文武百官在李郭二贼的手里,就是鸡肋。”韩湛听到这里,忍不住脱口而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没错没错,还是主公说得准确。”郭嘉听到韩湛说出的“鸡肋”二字后,不禁拍手叫好:“对李郭二贼来说,文武百官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别说我们给了他们东西,就算什么都不给,假以时日,李郭二贼还是会将文武百官送与我等的。”

第258章 李郭相争(上)

    “来人啊,”韩湛立即吩咐道:“将信使带进来!”

    随着他的吩咐,没过多久,徐庶派来送信的信使,就走进了议事厅。韩湛等对方在自己的面前跪下后,开口问道:“本侯问你,你在路上走了几日?”

    信使听到这个问题,立即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回禀主公,小的在路上快马加鞭走了五天。”

    韩湛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后,继续问道:“你在离开长安前,马腾、韩遂的兵马,距离城池还有多远的路程?”

    “回主公的话,”信使如实地回答说:“小的离开长安时,听看守城门的兵士说,马腾、韩遂的兵马,距离城池不过六十里,最多半日便可到达城下。”

    “本侯知道了。”韩湛等信使说完后,对他说道:“你且下去歇息,本侯有事再找你。”随后又叫过一名护卫,让他领着信使离开。

    “主公!”等信使一离开,荀攸就朝韩湛深施一礼,随后说道:“主公真是料事如神啊,说马腾、韩遂等人会起兵讨伐李郭等贼,没想到他们真的起兵了。若是他们能大败李郭等贼,那么我们就能顺利地将朝中的文武百官救出来。”

    但郭嘉似乎没有荀攸那么乐观,他等荀攸说完后,摇了摇头说:“公达,事情没有那么简单。马腾、韩遂远道而来,缺乏攻城器械,而且粮草也必定有限。若是李郭等贼闭门不出,要不了一月,马腾、韩遂就会因为粮尽退兵的。”

    对于郭嘉的分析,荀攸立即进行了反驳。就在两人争论不休时,韩湛的心里却震惊不已,虽然郭嘉没有亲眼见到马腾、韩遂,但却能准确地分析出他们根本无法打败李傕、郭汜,最后还不得不因为粮尽而退兵。

    因此他等郭嘉、荀攸两人的争论告一段落后,虚心地向郭嘉请教:“奉孝,本侯问你,你说马腾、韩遂必定兵败,那么我们有希望救出文武百官吗?”

    由于这一天话题都围绕着解救文武百官展开,因此听到韩湛的这个问题后,郭嘉摇了摇头,苦笑着说:“主公,若是没有马腾、韩遂兵犯长安一事,那么我们救出文武百官,还有一线希望。但如今,这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

    听到郭嘉这么说,韩湛立即吃惊地问:“奉孝,你刚刚可不是这么说的。为何仅仅过了短短的半个时辰,你就认为我们不可能救出文武百官?”

    “马腾、韩遂兴兵,让李傕、郭汜等贼意识到,他们的根基太浅。若是失去了文武百官这个护身符,任何一个诸侯都能起兵讨伐他们。”郭嘉向韩湛分析说:“因此,他们必须将文武百官抓在手里,使其他的诸侯投鼠忌器。如果有必要的话,他甚至能找来汉室宗亲,另立为新君。那样一来,我们手里的圣上就没有任何用处了。”

    “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韩湛有些慌乱地问道。

    “没有办法。”郭嘉摇着头说:“除非李傕、郭汜等人内讧,我们才会有机可乘。”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郭嘉本来只是随口那么一说,但听到韩湛的耳朵里,却如同醍醐灌顶,让他立即想起了历史上的李郭争兵,在长安一带杀得天昏地暗之事。想到这里,他呵呵一笑,说道:“若要李傕、郭汜等人反目,倒也不是什么难事。”

    郭嘉听韩湛这么说,不禁眼前一亮,连忙追问道:“主公难道有什么好的计策吗?”

    虽说在议事厅里的人,都是韩湛手下的心腹将领,但此事关系重大,若是走漏了风声,就不是什么好事了。因此他等郭嘉一说,立即打着哈哈说:“今日大家都辛苦了,且散去吧,此事待来日再议也不迟。”

    郭嘉是何等聪明之人,等众文武离开了议事厅,他就与荀攸一同来到了韩湛的书房,向他请教让李郭二人反目的计策。

    韩湛招呼两人坐下后,对他们说道:“本侯有一计,可以领李傕、郭汜二贼自相残杀,然后本侯引兵前往京师,扫除贼党,以安社稷。”

    对于韩湛这种大而化之的说法,郭嘉有些不以为然地问:“不知主公计将安出?”

    韩湛淡淡一笑,随后说道:“本侯知道郭汜之妻最善妒,可令人到郭汜之妻处用反间计,让二贼自相残杀。”

    “主公,虽说郭汜之妻善妒,但我们的身边根本没有和她相熟之人。”荀攸有些为难地说:“如果无法接近她,又如何使反间计呢?”

    “如果派我们的人出马,肯定是不行。”韩湛笑着对两人说道:“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元直、广元二人,联络朝中的大臣,让他们去使这反间计。”

    “此事若是知晓的人太多,势必会走漏风声。”对韩湛的这种说法,就连郭嘉也不看好,他善意地提醒道:“一旦李傕、郭汜二贼知道主公试图对他们使反间计,对我们恐有不妙。”

    “是啊,”荀攸点着头,对郭嘉的说法表示赞同:“到时他们以朝廷的名义,联络各路诸侯来攻打我们,恐怕我们的形势会非常危险。”

    韩湛在回书房的路上,已经仔细地回想了三国演义中,汉献帝派人挑拨李傕、郭汜交锋的细节。见自己手下的两名谋士,都竭力反对自己的提议,又继续往下说:“本侯思之再三,觉得朝中还是有靠得住的官员,譬如说太尉杨彪、大司农朱儁二人,就是使反间计的最佳人选。”

    韩湛的话说完后,书房里陷入了一片沉寂。过了好一阵,郭嘉才开口说道:“主公,若此计由杨彪、朱儁两位大人来进行,我们至少有五成的胜算。”

    “既然主公认为杨彪、朱儁两位大人,可以担此重任,那么就不妨通过书信告之元直、广元二人。”荀攸曾经在朝中为官,了解杨彪、朱儁两人的为人如何,因此对韩湛提出的人选:“让他们二人去私下联络杨彪、朱儁,请两位大人出马,施这反间之计。”

    “主公的反间计,的确是妙不可言。”就在韩湛以为三人的想法可以达成一致时,郭嘉忽然开口说道:“如今马腾、韩遂兵临城下,李郭二贼正是同舟共济之时,此时用计,效果会大打折扣的。”

    荀攸望着郭嘉问道:“那依奉孝之见,我们在何时用此反间计,才是最佳时机呢?”

    “至少要等马腾、韩遂二人退兵之后,我们再派人前往长安,联络杨彪、朱儁两位大人。”郭嘉胸有成竹地说:“到时由他们来施展此计,定能见奇效。”

    “奉孝,且等一等,吾刚刚忘记考虑另外两个人了。”荀攸先看了一眼郭嘉,又望向了韩湛,开口说道:“若是李郭二贼反目,而张济、樊稠二人出来调停,我们又该如何处置?”

    “公达表兄多虑了。”对荀攸的担忧,韩湛笑着说:“别看四将都是董贼的手下,但四人却并不齐心。比如说李傕和郭汜二人私交甚好,和张济的关系一般,而对樊稠则恨之入骨。据本侯估计,一旦马腾、韩遂退兵后,李傕有可能会找机会杀掉樊稠。樊稠如果一死,张济为了避货,势必前往其它的地方。如此一来,长安就只剩下李傕、郭汜二人,到时我们再施展反间计,就能事半功倍了。”

    对于韩湛的这种说法,荀攸是半信半疑:“主公为何如此肯定,在马腾、韩遂退兵之后,李傕会找理由杀掉樊稠呢?”

    韩湛自然不会告诉荀攸,说李傕之所以杀掉樊稠,是因为马腾、韩遂退兵时,樊稠的兵马已经追上了韩遂,只要一声令下,就能将韩遂生擒活捉。可是韩遂和樊稠攀交情,后者一时冲动,就放走了韩遂。

    而李傕一向对性格鲁莽的樊稠没有什么好感,从自己的侄儿李别那里知道了樊稠放走韩遂一事,便趁机做文章,在酒宴上埋伏刀斧手,将樊稠砍成了肉酱,还名正言顺地吞并了对方的兵马。吓得张济为了自保,不得不远离京师。

    韩湛招呼两人坐下后,对他们说道:“本侯有一计,可以领李傕、郭汜二贼自相残杀,然后本侯引兵前往京师,扫除贼党,以安社稷。”

    对于韩湛这种大而化之的说法,郭嘉有些不以为然地问:“不知主公计将安出?”

    韩湛淡淡一笑,随后说道:“本侯知道郭汜之妻最善妒,可令人到郭汜之妻处用反间计,让二贼自相残杀。”

    “主公,虽说郭汜之妻善妒,但我们的身边根本没有和她相熟之人。”荀攸有些为难地说:“如果无法接近她,又如何使反间计呢?”

    “如果派我们的人出马,肯定是不行。”韩湛笑着对两人说道:“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元直、广元二人,联络朝中的大臣,让他们去使这反间计。”

    “此事若是知晓的人太多,势必会走漏风声。”对韩湛的这种说法,就连郭嘉也不看好,他善意地提醒道:“一旦李傕、郭汜二贼知道主公试图对他们使反间计,对我们恐有不妙。”

    “是啊,”荀攸点着头,对郭嘉的说法表示赞同:“到时他们以朝廷的名义,联络各路诸侯来攻打我们,恐怕我们的形势会非常危险。”

    韩湛在回书房的路上,已经仔细地回想了三国演义中,汉献帝派人挑拨李傕、郭汜交锋的细节。见自己手下的两名谋士,都竭力反对自己的提议,又继续往下说:“本侯思之再三,觉得朝中还是有靠得住的官员,譬如说太尉杨彪、大司农朱儁二人,就是使反间计的最佳人选。”

    韩湛的话说完后,书房里陷入了一片沉寂。过了好一阵,郭嘉才开口说道:“主公,若此计由杨彪、朱儁两位大人来进行,我们至少有五成的胜算。”

    “既然主公认为杨彪、朱儁两位大人,可以担此重任,那么就不妨通过书信告之元直、广元二人。”荀攸曾经在朝中为官,了解杨彪、朱儁两人的为人如何,因此对韩湛提出的人选:“让他们二人去私下联络杨彪、朱儁,请两位大人出马,施这反间之计。”

    “主公的反间计,的确是妙不可言。”就在韩湛以为三人的想法可以达成一致时,郭嘉忽然开口说道:“如今马腾、韩遂兵临城下,李郭二贼正是同舟共济之时,此时用计,效果会大打折扣的。”

    荀攸望着郭嘉问道:“那依奉孝之见,我们在何时用此反间计,才是最佳时机呢?”

    “至少要等马腾、韩遂二人退兵之后,我们再派人前往长安,联络杨彪、朱儁两位大人。”郭嘉胸有成竹地说:“到时由他们来施展此计,定能见奇效。”

    “奉孝,且等一等,吾刚刚忘记考虑另外两个人了。”荀攸先看了一眼郭嘉,又望向了韩湛,开口说道:“若是李郭二贼反目,而张济、樊稠二人出来调停,我们又该如何处置?”

    “公达表兄多虑了。”对荀攸的担忧,韩湛笑着说:“别看四将都是董贼的手下,但四人却并不齐心。比如说李傕和郭汜二人私交甚好,和张济的关系一般,而对樊稠则恨之入骨。据本侯估计,一旦马腾、韩遂退兵后,李傕有可能会找机会杀掉樊稠。樊稠如果一死,张济为了避货,势必前往其它的地方。如此一来,长安就只剩下李傕、郭汜二人,到时我们再施展反间计,就能事半功倍了。”

    对于韩湛的这种说法,荀攸是半信半疑:“主公为何如此肯定,在马腾、韩遂退兵之后,李傕会找理由杀掉樊稠呢?”

    韩湛自然不会告诉荀攸,说李傕之所以杀掉樊稠,是因为马腾、韩遂退兵时,樊稠的兵马已经追上了韩遂,只要一声令下,就能将韩遂生擒活捉。可是韩遂和樊稠攀交情,后者一时冲动,就放走了韩遂。

第259章 李郭相争(中)

    就在韩湛等人商议派人到京师,向李傕、郭汜等人使反间计之时,马腾、韩遂的兵马已经围住了长安城。面对城外的数万西凉大军,李傕、郭汜、张济、樊稠齐聚朝堂商议对策。

    张济为人谨慎,他首先开口对李傕说:“将军,马腾、韩遂的兵马士气正旺,我们需坚守城池以避其锋芒,待他们的粮草尽退兵,我们在引兵追赶,必可将二人擒获。”

    没等李傕说话,李蒙、王方二人就从队列里走出来,大声地说:“大将军,末将愿领一万精兵,出城与马腾、韩遂血战,定要取他们二人的首级,献与将军堂前。”

    “文和先生。”李傕知道自己之所以能进入长安,贾诩居功至伟,因此此刻虚心向他讨教:“不知我们该战还是该守啊?”

    贾诩听到李傕向自己问计,连忙回答说:“若是今日出战,必遭败绩。”

    李蒙、王方二人听到贾诩这么说,顿时急了,两人嚷嚷道:“若吾二人败,情愿斩首;吾若战胜,公亦当输首级与我。”

    贾诩见两人求战心切,而李傕、郭汜似乎也赞同出城迎敌,只能长叹一声,退回了队列,不再发表任何言论。

    李傕见没人反对出兵,便从桌案的令匣子里抽出一支令箭,大声地说道:“李蒙、王方听命!”

    “属下在!”两人听到李傕叫自己,连忙响亮地答应了一声。

    “我给尔等一万五千兵马,出城迎击马腾、韩遂二人。”

    李蒙上前一步,从李傕的手里接过令箭,随后两人齐声答道:“属下遵命!”

    两人离开宫殿,过了仅仅两炷香的时间,便有一名兵士神色慌张的冲了进来。向李傕禀报说:“启禀将军,李蒙、王方二位将军出城迎战马腾、韩遂,结果有一名小将甚是勇猛,先是枪挑了王方将军,又生擒活捉了李蒙将军,此刻正在城下搦战呢。”

    兵士的话,让李傕惊出了一身冷汗。他环顾众人,开口问道:“不知哪位将军,愿意领兵去迎敌。”

    在场的武将们,都知道李蒙、王方的武艺不俗,他们出去迎敌,仅仅几个照面,不是被擒就是被杀,自己出去也不过步他们的后尘而已。因此人人都保持着沉默,似乎根本没有听到李傕的这个问题似的。

    当然也有沉不住气的,比如说李傕的侄子李别就是一个。他见堂上没有人说话,连忙从队列中走出来,向李傕抱拳施礼:“叔父,小侄不才,愿领兵马前去迎敌。”

    “不行。”他的话刚出口,就被李傕拒绝了。李傕至今记得,当初领兵前来攻打长安之时,李别所打的那场败仗,损兵折将不说,还差点将自己的性命搭进去。因此他果断地拒绝了李别的提议,继续问道:“有哪位将军愿意领兵迎敌?”

    连着问了几声,堂上都没有任何说话。见众人都不愿意出战,李傕才意识到,自己刚刚拒绝了贾诩的忠告,是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他侧脸望着贾诩,有些为难的说:“文和,看来你是对的。马腾、韩遂兵马的士气正旺,我们已经坚守不出,以避其锋芒。”

    随后,李傕站起身,对着堂下众文武说道:“传本将军的将令,四门紧闭,若无本将军之命,谁敢擅自出战,定斩不赦!”

    站在堂下的武将们,听到不用再出城迎战了,都不禁暗松了一口气,连忙异口同声地说:“谨遵将军号令。”

    侍中马宇得知李傕兵败的消息,不禁拍手叫好,他连忙叫来自己的管家,吩咐道:“你速速去将左中郎将刘范、谏议大夫种邵请到府中来,吾有要事与他们相商!”

    听到自己老爷的吩咐,管家不敢怠慢,急匆匆地离开了自己的府邸,前去请刘范、种邵二位大人前来做客。

    过了没多久,刘范、种邵二人便来到了马宇的府邸。见礼完毕后,刘范开口问道:“不知马侍中派人招我二人前来,有何要事相商啊?”

    “今日李傕手下的李蒙、王方二人率兵出战。”马宇有些得意地说:“结果王方被马腾手下的小将所杀,而李蒙也被生擒活捉。据城楼上的兵士来报,马腾已经将被擒的李蒙斩首,并将首级挂在了辕门。”

    “李蒙、王方一死,如同断了李郭等贼的一只手臂。”种邵听到这里,不禁喜出望外,他连忙说道:“马侍中,不知我们该如何做?”

    马宇望着两人,叹了口气说道:“可是我们都是文臣,手里没有兵马可以调动,否则只要趁着夜色,杀散城门的守军,打开城门迎接西凉大军入城,就能铲除李郭等贼。”

    得知马宇想做内应,种邵谨慎的说:“马侍中,此事非同小可,你可要考虑清楚啊。一旦事情泄露,就会给你我惹来杀身之祸。”

    “没错,此事要从长计议。”原本听完马宇计划,还有几分激动的刘范,也变得谨慎起来:“我看,我们还是偷偷派人去和马腾、韩遂联络,和他们商议破城的时间和方式。马侍中,你看如何?”

    “这倒是一个好办法。”对于刘范的提议,马宇立即点头表示了同意:“我们先写一封书信给马腾、韩遂,与他们约为内应。同时,我们再想办法收买城门守将,等时机一成熟,立即打开城门,迎西凉大军入城。”

    “可是,”种邵有些为难的说:“送信倒是小事,可各城门的守将,俱是李郭等贼的心腹,要想收买他们,让他们乖乖地打开城门,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有钱能使鬼推磨,”马宇冷冷地说:“我们只要抓住这些守将的弱点,对症下药,定能事半功倍。”他说完后,见刘范、种邵两人并没有发表意见,又补充说,“比如说好色的,我们就给他们送美女歌姬;贪财的,我们就多送珠宝玉器;喜欢权势的,我们就向他们许于前程……”听完马宇的计策后,刘范、种邵两人都点了点头,接着便开始商议给马腾的书信该怎么写。

    当天晚上,一名黑衣人背着一个包袱,悄悄地从一段没有人的城墙处,顺着绳索爬下了城墙,然后拔腿就朝西凉大军的营寨跑去。

    结果距离营寨还有两三里,就被伏路小兵擒住。看到面前明晃晃的刀子,穿黑衣的信使被吓得魂飞魄散,连忙叫着:“不要杀我,我是城里派来给马将军、韩将军送信的。”

    听说是送信的,带队的什长连忙吩咐手下收起兵器,将那人用黑布蒙眼后,带到了马腾大帐的外面。正在与韩遂、马超议事的马腾,听到属下的禀报,冷笑了一声,说道:“将他带进来,我倒想听听,李郭等贼会说些什么花言巧语。”

    片刻之后,被双手反绑的信使,便在两名兵士的押解下,来到了马腾的大帐。马腾等着下面跪着的黑衣人,冷冷地问道:“来者何人?”

    信使连忙跪下,向声音传来的方向,回答说:“在下乃是侍中马宇家中的一名奴仆,是奉我家主人之命,前来联络将军的。”

    “要打就打,要降就想降。”韩遂听到这里,有些不耐烦地说:“我们哪里有什么心思去和他们谈什么?”

    “文约莫要着急,”马腾抬手制止了韩遂,随后吩咐兵士,“将蒙住他眼睛的黑布解开。”等兵士给信使松绑,并解开了眼睛上的黑布后,他又继续问道:“你家主人想对我们说什么?”

    信使连忙从怀中掏出了一份书信,上前放在了马腾的桌案上,开口说道:“两位将军,这是我家主人给你们的信,请过目。”

    韩遂拿起书信展开,仔细地浏览上面的内容。等看完书信之后,不禁喜笑颜开,他有些激动地对马腾说:“寿成,好消息,侍中马宇、左中郎将刘范和谏议大夫种邵,准备约为内应,为我等打开城门,迎大军入城。”

    说完这番话之后,韩遂望向信使的目光柔和了许多,他笑着问道:“这位兄台,不知令主人打算什么时候,为我们打开城门啊?”

    “回将军的话,”信使认不清坐在上面的哪个是马腾、哪个是韩遂,只能含糊地称呼一声,继续说道:“李郭等贼担心城内有人做内应,打开城门迎西凉大军入城,因此他所安排的各门守将,俱是他的心腹之人。我家主人需要花时间收买这些守将,估计最快要一个月左右,才能打开城门,迎两位将军入京师。”

    马腾、韩遂做梦都没想到,他们两人正在为如何破城而发愁,居然就有人主动要献城,顿时喜出望外。马腾吩咐人重赏了信使,并将一份临时写好的书信交给了对方,同时说道:“这是我给你家主人的回信。你在回城之时,要多加小心,千万不要被发现了。”

    “多谢两位将军的关心。”信使连忙朝两人拱手行礼,同时说道:“小的一定会顺利地将书信带回城内。”

    信使返回城内时,已经是三更天了,然而马宇的书房里依旧是灯火通明。而刘范、种邵二人也始终没有离去,反正如今天子不知去向,在新立天子之前,朝中也没有什么大事,是否上朝已无足轻重,所以两人便一直留在马宇的书房里,共同等待信使的到来。

    马宇接过信使交给自己的书信,快速地看完了上面的内容后,又交给刘范、种邵二人传阅,同时有些激动地说:“两位大人,马寿成的回信中,和我们约好在下月初三子时,让我们打开西门,他好率领大军入城。”

    “西门守将?!”刘范看完书信后,皱着眉头想到:“此人不管是李傕的心腹,而且和李傕的侄子李别也是莫逆之交,要想拉拢他,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韩遂拿起书信展开,仔细地浏览上面的内容。等看完书信之后,不禁喜笑颜开,他有些激动地对马腾说:“寿成,好消息,侍中马宇、左中郎将刘范和谏议大夫种邵,准备约为内应,为我等打开城门,迎大军入城。”

    说完这番话之后,韩遂望向信使的目光柔和了许多,他笑着问道:“这位兄台,不知令主人打算什么时候,为我们打开城门啊?”

    “回将军的话,”信使认不清坐在上面的哪个是马腾、哪个是韩遂,只能含糊地称呼一声,继续说道:“李郭等贼担心城内有人做内应,打开城门迎西凉大军入城,因此他所安排的各门守将,俱是他的心腹之人。我家主人需要花时间收买这些守将,估计最快要一个月左右,才能打开城门,迎两位将军入京师。”

    马腾、韩遂做梦都没想到,他们两人正在为如何破城而发愁,居然就有人主动要献城,顿时喜出望外。马腾吩咐人重赏了信使,并将一份临时写好的书信交给了对方,同时说道:“这是我给你家主人的回信。你在回城之时,要多加小心,千万不要被发现了。”

    “多谢两位将军的关心。”信使连忙朝两人拱手行礼,同时说道:“小的一定会顺利地将书信带回城内。”

    信使返回城内时,已经是三更天了,然而马宇的书房里依旧是灯火通明。而刘范、种邵二人也始终没有离去,反正如今天子不知去向,在新立天子之前,朝中也没有什么大事,是否上朝已无足轻重,所以两人便一直留在马宇的书房里,共同等待信使的到来。

    马宇接过信使交给自己的书信,快速地看完了上面的内容后,又交给刘范、种邵二人传阅,同时有些激动地说:“两位大人,马寿成的回信中,和我们约好在下月初三子时,让我们打开西门,他好率领大军入城。”

    “西门守将?!”刘范看完书信后,皱着眉头想到:“此人不管是李傕的心腹,而且和李傕的侄子李别也是莫逆之交,要想拉拢他,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第261章 李郭相争(下)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就在马宇等人盘算着如何策应西凉大军之时,一名巡城的兵士,发现了某段城墙有人攀爬过的痕迹,便立即向上进行了禀报。

    西门守将得到这个情报后,立即赶到宫中来找李傕、郭汜等人。他跪在李傕的面前,开口说道:“启禀将军,今日巡城的兵士,在城里发现了攀城的绳索,想必是有人趁着夜色混进了城内。”

    李傕一听,立即就从座位上站起来,大声地吩咐:“来人啊!”听到他的喊声,立即有几名亲兵从外面走了进来,听候他的吩咐。李傕用手一指那些亲兵,吩咐他们:“立即在城里挨家挨户进行搜查,一定要将混进城里的奸细抓出来。”

    就在这些亲兵答应一声,转身准备离开之际,却被贾诩叫住了:“且慢!”等亲兵们站住后,贾诩面向李傕说道:“将军,奸细既然是趁夜色混进了城,城中必然有人接应。若是满城搜索,只会打草惊蛇……”

    贾诩如果是昨天说这番话,没准李傕还会犹豫一下,但此刻他却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问贾诩:“文和先生,那我们该怎么办?”

    “以贾某看来,奸细混进城中,定是与某位大臣相勾结。”贾诩缓缓地说道:“我们不妨暗中盘查,看究竟是哪位大臣与马腾、韩遂相勾结。只要铲除了内应,城外的马腾、韩遂二人自然就会退兵。”

    “朝中文武百官众多,”听完贾诩的建议,李傕有些头疼地说:“我们怎么知道是哪家私下和马腾、韩遂相勾结啊?”

    “自从圣驾被劫,京师内人心惶惶,文武百官大多待在家中闭门不出。”贾诩想了想,对李傕说:“将军只需要了解哪些大臣,如今还在到处串门,就可以重点监视,没准能从这些人中,找出勾结马腾、韩遂的内应。”

    “此计甚妙。”旁边的郭汜听后,连声叫好:“那我们就依先生。”

    郭汜招来了巡城的军司马,向他问道:“我来问你,最近有哪些大臣,经常离开自己的府邸到处走动?”

    军司马思索了良久,开口说道:“启禀将军,昨日左中郎将刘范、谏议大夫种邵两人,到侍中马宇的府邸拜访,彻夜未归。”

    “这三个人待在一起,会做什么事情呢?”李傕听到这里,忍不住自言自语地说。

    军司马听到李傕的话,还以为对方是在问自己,连忙回答说:“启禀将军,或许他们三人是在一起喝酒聊天,也未可知。”

    “我知道了,你下去吧。”李傕面无表情地朝军司马挥了挥手,示意他离开。等军司马走了以后,李傕问在座的诸文武:“城里有人与城外的马腾、韩遂相勾结,你们说说,我们该怎么办?”

    “这还用说嘛?”一向鲁莽的樊稠率先发言说:“我率两千兵马,去围住三人的府邸,将他们生擒活捉,带回来见将军。”

    “樊将军不可。”贾诩连忙制止了樊稠,对他说:“目前我们只是猜测三人和城外的马腾、韩遂有勾结,奈何却没有真凭实据,贸然去抓人,会闹得城里人心惶惶的。”

    樊稠面朝着贾诩,气呼呼地说:“可要是他们真的勾结马腾、韩遂,而我们就这样放过他们,我心有不甘。”

    “左中郎将刘范之父,乃是益州牧刘焉。”为了防止鲁莽的樊稠干傻事,贾诩委婉地说道:“若是我们没有真凭实据,就将刘范下狱,恐怕刘焉知道之后,会兴兵作乱。”

    “文和先生。”张济见樊稠被贾诩说得哑口无言,连忙站出来说道:“如今马腾、韩遂的兵马就在城外,若是不除掉内应,恐怕……”他的话虽然没有说完,但大堂里的所有人都明白,他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启禀将军。”就在这时,从外面跑进来一名亲兵,在李傕的面前单膝跪下,“外面有一名自称为马侍中府中的下人求见。”

    “马侍中的下人。”李傕听完亲兵的禀报,不耐烦地挥挥手:“不见不见,速速去将他轰走!”

    亲兵答应一声,起身就准备离开,但贾诩再次站了出来:“且慢!”等亲兵站住后,贾诩对李傕说:“将军,我们不正在怀疑马宇、刘范、种邵三人,有可能是马腾和韩遂的内应么?既然他的下人求见,不如叫进来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稚然,”贾诩的话刚说完,郭汜就附和道:“吾认为贾先生之言甚有道理,不妨将侍中府的下人叫进来问问,听他究竟说些什么?若是胡言乱语,乱棍打出去就是了。”

    李傕对郭汜一直是非常信任的,因此听到他这么说,便改变了主意,吩咐亲兵:“你去将那名下人带到这里来!”

    “小人参见李将军。”片刻之后,跟着亲兵走进来的下人,直接跪倒在李傕的面前,口称:“小人想向将军举报家主任不法之勾当。”

    李傕盯着跪在地上的下人,只从嘴里吐出一个字:“说!”

    “启禀李将军,小的要举报家主人马宇,与左中郎将刘范、谏议大夫种邵两人密议,要打开城门,放城外的西凉大军入城!”

    马府下人的话,顿时将在场的人惊出了一身冷汗。过了许久,贾诩才开口问道:“你说你家主人,和刘范、种邵二人勾结,试图打开城门放西凉大军入城。是有真凭实据,还是你凭空猜想的?”

    “回大人的话,”马府下人虽然不知道问话的人是谁,但还是壮着胆子说:“昨夜天黑之后,我家主人派出一名心腹,到城外去联络马腾和韩遂。三更时分,派出去的人从外面回来,不知他向我家主人说了什么,我家主人和刘范、种邵两人商议了一晚。到天亮时分,我家主人还命人给我们分发兵器,说很快有所动作。小人觉得事情有所不妥,不愿意与他们同流合污,因此便来向李将军禀报。”

    贾诩鄙视地看了一眼这个卖主求荣的马府下人,冷冷的问:“你知不知道,你在李将军面前这么举报,你家主人的性命就保不住了?”

    “知道,知道。”马府下人连点了几下头,用肯定的口吻说道:“小人就是看不惯他们私下里企图危害李将军,因此特来向将军禀报。”

    “来人啊!”李傕从马府下人这里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情报,连忙吩咐郭汜、张济、樊稠三人,各率一千人马,分别前往马府、刘府和种府,去捉拿私下和马腾、韩遂勾结的三位官员。

    对于李傕的这道命令,张济有些迟疑地问:“将军,这刘范可是益州牧刘焉的长子,我们把他拿下,是否妥当?”

    “没有什么不妥的。”李傕一摆手,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立即将他阖家拿下,不准走了一人。”

    郭汜招来了巡城的军司马,向他问道:“我来问你,最近有哪些大臣,经常离开自己的府邸到处走动?”

    军司马思索了良久,开口说道:“启禀将军,昨日左中郎将刘范、谏议大夫种邵两人,到侍中马宇的府邸拜访,彻夜未归。”

    “这三个人待在一起,会做什么事情呢?”李傕听到这里,忍不住自言自语地说。

    军司马听到李傕的话,还以为对方是在问自己,连忙回答说:“启禀将军,或许他们三人是在一起喝酒聊天,也未可知。”

    “我知道了,你下去吧。”李傕面无表情地朝军司马挥了挥手,示意他离开。等军司马走了以后,李傕问在座的诸文武:“城里有人与城外的马腾、韩遂相勾结,你们说说,我们该怎么办?”

    “这还用说嘛?”一向鲁莽的樊稠率先发言说:“我率两千兵马,去围住三人的府邸,将他们生擒活捉,带回来见将军。”

    “樊将军不可。”贾诩连忙制止了樊稠,对他说:“目前我们只是猜测三人和城外的马腾、韩遂有勾结,奈何却没有真凭实据,贸然去抓人,会闹得城里人心惶惶的。”

    樊稠面朝着贾诩,气呼呼地说:“可要是他们真的勾结马腾、韩遂,而我们就这样放过他们,我心有不甘。”

    “左中郎将刘范之父,乃是益州牧刘焉。”为了防止鲁莽的樊稠干傻事,贾诩委婉地说道:“若是我们没有真凭实据,就将刘范下狱,恐怕刘焉知道之后,会兴兵作乱。”

    “文和先生。”张济见樊稠被贾诩说得哑口无言,连忙站出来说道:“如今马腾、韩遂的兵马就在城外,若是不除掉内应,恐怕……”他的话虽然没有说完,但大堂里的所有人都明白,他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启禀将军。”就在这时,从外面跑进来一名亲兵,在李傕的面前单膝跪下,“外面有一名自称为马侍中府中的下人求见。”

    “马侍中的下人。”李傕听完亲兵的禀报,不耐烦地挥挥手:“不见不见,速速去将他轰走!”

    亲兵答应一声,起身就准备离开,但贾诩再次站了出来:“且慢!”等亲兵站住后,贾诩对李傕说:“将军,我们不正在怀疑马宇、刘范、种邵三人,有可能是马腾和韩遂的内应么?既然他的下人求见,不如叫进来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稚然,”贾诩的话刚说完,郭汜就附和道:“吾认为贾先生之言甚有道理,不妨将侍中府的下人叫进来问问,听他究竟说些什么?若是胡言乱语,乱棍打出去就是了。”

    李傕对郭汜一直是非常信任的,因此听到他这么说,便改变了主意,吩咐亲兵:“你去将那名下人带到这里来!”

    “小人参见李将军。”片刻之后,跟着亲兵走进来的下人,直接跪倒在李傕的面前,口称:“小人想向将军举报家主任不法之勾当。”

    李傕盯着跪在地上的下人,只从嘴里吐出一个字:“说!”

    “启禀李将军,小的要举报家主人马宇,与左中郎将刘范、谏议大夫种邵两人密议,要打开城门,放城外的西凉大军入城!”

    马府下人的话,顿时将在场的人惊出了一身冷汗。过了许久,贾诩才开口问道:“你说你家主人,和刘范、种邵二人勾结,试图打开城门放西凉大军入城。是有真凭实据,还是你凭空猜想的?”

    “回大人的话,”马府下人虽然不知道问话的人是谁,但还是壮着胆子说:“昨夜天黑之后,我家主人派出一名心腹,到城外去联络马腾和韩遂。三更时分,派出去的人从外面回来,不知他向我家主人说了什么,我家主人和刘范、种邵两人商议了一晚。到天亮时分,我家主人还命人给我们分发兵器,说很快有所动作。小人觉得事情有所不妥,不愿意与他们同流合污,因此便来向李将军禀报。”

    贾诩鄙视地看了一眼这个卖主求荣的马府下人,冷冷的问:“你知不知道,你在李将军面前这么举报,你家主人的性命就保不住了?”

    “知道,知道。”马府下人连点了几下头,用肯定的口吻说道:“小人就是看不惯他们私下里企图危害李将军,因此特来向将军禀报。”

    “来人啊!”李傕从马府下人这里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情报,连忙吩咐郭汜、张济、樊稠三人,各率一千人马,分别前往马府、刘府和种府,去捉拿私下和马腾、韩遂勾结的三位官员。

    对于李傕的这道命令,张济有些迟疑地问:“将军,这刘范可是益州牧刘焉的长子,我们把他拿下,是否妥当?”

    “没有什么不妥的。”李傕一摆手,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立即将他阖家拿下,不准走了一人。”傕一摆手,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立即将他阖家拿下,不准走了一人。”

    “没有什么不妥的。”李傕一摆手,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立即将他阖家拿下,不准走了一人。”傕一摆手,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立即将他阖家拿下,不准走了一人。”

第262章 马腾退兵

    城外一直有西凉的探子,在监视着城池方向的动静,见到城头一下就杀了男男女女几百人,杀完后,还将尸体从城墙上抛下来,鲜血将护城河的河水都染红了。

    探子不敢怠慢,连忙返回大营向马腾、韩遂禀报:“启禀将军,大事不妙,长安城头此刻正在杀人。”

    听到探子的禀报,马腾和韩遂都猛地站起身,紧张地问:“你可看清楚杀的是什么人吗?”

    探子先是摇了摇头,接着又点了点头,说道:“虽说小的不知道被杀的是什么人,但男男女女都有。杀完后,尸首都直接从城墙上扔下来……”

    等探子说完,马腾望着韩遂小心地说道:“文约,你觉得李郭等贼杀的是什么人?”

    “这还用说嘛,”韩遂不屑地说:“定是朝中不可依附他们的大臣,李郭等贼是杀鸡儆猴,以威慑群臣。”

    马腾自从听了探子的禀报后,心里一直觉得不踏实,他接着又问:“文约,依你看,会不会是马宇马侍中?”

    “应该不会吧。”韩遂用不确定的语气说道:“我们昨晚刚与马侍中联络上,今天他们就被李傕、郭汜满门抄斩,这未免也太巧合了一点吧。”

    “不行,我的心里不踏实,我要出去看看。”马腾说着,朝前走了两步,冲着帐外大声的说:“来人,给我备马,我要亲自到城外去看看。”

    “父亲且慢。”站在一旁的马超,见自己的父亲要前往长安城外查看,连忙上前劝阻:“区区小事,何须父亲亲自出马,待孩儿前去探个究竟!”

    马超带了五百西凉骑兵,来到距离城池一箭之遥的地方,仔细观察城墙外堆积如山的尸体。就在他考虑该怎么弄清楚被杀的是什么人时,忽然听到城池方向传来了喊声。跟着马超来的骑兵,还以为城里的兵马要冲出来,纷纷做好了战斗准备。

    但等了一会儿,城池方向只听到喊声,却没有任何动静。一名耳尖的骑兵,对马超说:“启禀少将军,城墙上让您近前,说有话要说。”

    年轻气盛的马超,听完骑兵的话,一勒马缰就想过去,但却被旁边的军侯拉住了。军侯苦苦劝说道:“少将军,前方恐有诈,还是让小的带人过去看看吧。”

    “怕什么!”马超朝军侯瞪了一眼,不满地说道:“就算他们有什么阴谋诡计,小爷凭手里的这杆银枪也能杀个几进几出。”

    见马超生气了,军侯不敢再劝,只能带人跟在他的后面,朝城门方向驰去。他心里暗想,假如我们到了城下,城里的守军忽然掩杀出来,就算拼了自己的性命,也要保护少将军脱险。

    不过好在他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樊稠站在城楼之上,冲着城下的马超喊道:“喂,马家小儿,给你们做内应的马宇、刘范、种邵等人俱已伏诛。回去告诉你的老爹,假如再不退兵的话,他们就是你们的下场!”

    对于马宇等人做内应的事情,马腾还没来得及告诉马超,因此马超听到樊稠这么说,还以为是对方信口雌黄。城上的张济见马超等人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连忙吩咐兵士将马宇等人的首级取来。然后冲着马超大喊:“马家小儿,恐你家父亲不相信我们的话,我们就让你带几个凭证回去。”

    说完,张济冲旁边几个提着首级的兵士喊道:“把首级扔出去。”随着张济的一声令下,几名兵士用力将首级朝城外跑去。

    马超见城头有圆鼓鼓的东西飞下来,还是以为是守军投得礌石,连忙挥舞着手里的银枪拨打。马宇等人的首级,落在距离马超三四部的地方落下,在地上咕噜噜地打着滚。一名曾经跟着马腾进京,见过马宇等人的都伯翻身下马,上前仔细地检查了首级后,冲马超点了点头,说道:“少将军,没错,的确是马侍中他们三人的首级。”

    马超此来的目地,就是搞清楚被李郭等人杀掉的人是谁。此刻既然知道遇害的是马侍中,也就没有必要再在这里停留,他连忙吩咐兵士:“拾起首级,我们立即返回大营。”

    马腾看到马超放在自己面前的三颗首级后,不禁气得连连跺脚,他气呼呼地说:“昨晚刚和他们商议好开城一事,没想到还不到一日,三人就被李郭等贼满门抄斩了。”

    “寿成,”韩遂见城内的内应已经被杀了,想趁着夜色潜入长安的企图已经破灭,因此他只能问马腾,“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我们从西凉而来,难道就这样灰溜溜地回去吗?”马腾盯着面前的三颗首级,咬着后槽牙说道:“我定要攻破长安,杀掉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人,为马侍中他们报仇雪恨。”

    “可是我军远道而来,并没有足够的攻城器械,面对长安这样坚固的城池,我是无能为力的。”韩遂觉得就算进行强攻,要想拿下长安城,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他继续劝说道:“而且我军如今的粮草,只够一月只用,依我看,还是趁早撤兵吧。”

    “不可不可,我们千万不能撤兵。”马超听到韩遂的提议后,立即表示了反对:“一旦我们撤军,李傕、郭汜的兵马肯定会衔尾追杀,不等我们退回西凉,手下的兵马就会散掉大半。依我之见,还是攻城吧。”

    “文约有句话说得很对。”好在马腾没有立即命令攻城,而是对马超说:“我们现在没有攻城器械,要想攻占长安,恐不是一件易事。我儿可领三千兵马,到附近去伐木,赶制攻城器械。我们等五日之后再攻打长安也不迟。”

    且不说马超带兵去砍伐树木,制造攻城器械。此刻的城里,郭汜和李傕正在发生争吵:“稚然,虽然马宇、刘范、种邵等人勾结马腾,意图打开城门放西凉兵入城。可是你不该将他们三家的老老少少都杀光啊。这样做,有违天和,早晚必遭报应的。”

    谁知李傕听后,却冷笑了几声:“你我在战场上杀的人还杀了吗?到现在也没见到什么报应。行了,你不必说了,反正人已经杀了,就算要后悔,也来不及了。你立即带人在城里巡逻,若是再发现有勾结马腾者,不管他的官职高低,一律满门抄斩。”

    “郭将军,”见李傕和郭汜两人随时有可能争论起来,贾诩及时地出来打圆场:“李将军之所以要将三人满门抄斩,无法是为了以儆效尤,免得有更多不怕死的官员,继续勾结外人,意图对李将军不利……”

    “贾先生,”李傕毫无征兆地打断了贾诩后面的话,仰头望着他问:“冀州来的那两个人,如今怎么样了?”

    “回禀将军,他们还停留在驿馆之内。”贾诩只是李傕问的是韩湛派来讨要文武百官的徐庶和石韬二人,连忙回答说:“属下已经派人将驿馆围得水泄不通,彻底断绝了他们与外界的联系。”

    “怕什么!”马超朝军侯瞪了一眼,不满地说道:“就算他们有什么阴谋诡计,小爷凭手里的这杆银枪也能杀个几进几出。”

    见马超生气了,军侯不敢再劝,只能带人跟在他的后面,朝城门方向驰去。他心里暗想,假如我们到了城下,城里的守军忽然掩杀出来,就算拼了自己的性命,也要保护少将军脱险。

    不过好在他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樊稠站在城楼之上,冲着城下的马超喊道:“喂,马家小儿,给你们做内应的马宇、刘范、种邵等人俱已伏诛。回去告诉你的老爹,假如再不退兵的话,他们就是你们的下场!”

    对于马宇等人做内应的事情,马腾还没来得及告诉马超,因此马超听到樊稠这么说,还以为是对方信口雌黄。城上的张济见马超等人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连忙吩咐兵士将马宇等人的首级取来。然后冲着马超大喊:“马家小儿,恐你家父亲不相信我们的话,我们就让你带几个凭证回去。”

    说完,张济冲旁边几个提着首级的兵士喊道:“把首级扔出去。”随着张济的一声令下,几名兵士用力将首级朝城外跑去。

    马超见城头有圆鼓鼓的东西飞下来,还是以为是守军投得礌石,连忙挥舞着手里的银枪拨打。马宇等人的首级,落在距离马超三四部的地方落下,在地上咕噜噜地打着滚。一名曾经跟着马腾进京,见过马宇等人的都伯翻身下马,上前仔细地检查了首级后,冲马超点了点头,说道:“少将军,没错,的确是马侍中他们三人的首级。”

    马超此来的目地,就是搞清楚被李郭等人杀掉的人是谁。此刻既然知道遇害的是马侍中,也就没有必要再在这里停留,他连忙吩咐兵士:“拾起首级,我们立即返回大营。”

    马腾看到马超放在自己面前的三颗首级后,不禁气得连连跺脚,他气呼呼地说:“昨晚刚和他们商议好开城一事,没想到还不到一日,三人就被李郭等贼满门抄斩了。”

    “寿成,”韩遂见城内的内应已经被杀了,想趁着夜色潜入长安的企图已经破灭,因此他只能问马腾,“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我们从西凉而来,难道就这样灰溜溜地回去吗?”马腾盯着面前的三颗首级,咬着后槽牙说道:“我定要攻破长安,杀掉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人,为马侍中他们报仇雪恨。”

    “可是我军远道而来,并没有足够的攻城器械,面对长安这样坚固的城池,我是无能为力的。”韩遂觉得就算进行强攻,要想拿下长安城,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他继续劝说道:“而且我军如今的粮草,只够一月只用,依我看,还是趁早撤兵吧。”

    “不可不可,我们千万不能撤兵。”马超听到韩遂的提议后,立即表示了反对:“一旦我们撤军,李傕、郭汜的兵马肯定会衔尾追杀,不等我们退回西凉,手下的兵马就会散掉大半。依我之见,还是攻城吧。”

    “文约有句话说得很对。”好在马腾没有立即命令攻城,而是对马超说:“我们现在没有攻城器械,要想攻占长安,恐不是一件易事。我儿可领三千兵马,到附近去伐木,赶制攻城器械。我们等五日之后再攻打长安也不迟。”

    且不说马超带兵去砍伐树木,制造攻城器械。此刻的城里,郭汜和李傕正在发生争吵:“稚然,虽然马宇、刘范、种邵等人勾结马腾,意图打开城门放西凉兵入城。可是你不该将他们三家的老老少少都杀光啊。这样做,有违天和,早晚必遭报应的。”

    谁知李傕听后,却冷笑了几声:“你我在战场上杀的人还杀了吗?到现在也没见到什么报应。行了,你不必说了,反正人已经杀了,就算要后悔,也来不及了。你立即带人在城里巡逻,若是再发现有勾结马腾者,不管他的官职高低,一律满门抄斩。”

    “郭将军,”见李傕和郭汜两人随时有可能争论起来,贾诩及时地出来打圆场:“李将军之所以要将三人满门抄斩,无法是为了以儆效尤,免得有更多不怕死的官员,继续勾结外人,意图对李将军不利……”

    “贾先生,”李傕毫无征兆地打断了贾诩后面的话,仰头望着他问:“冀州来的那两个人,如今怎么样了?”

    “回禀将军,他们还停留在驿馆之内。”贾诩只是李傕问的是韩湛派来讨要文武百官的徐庶和石韬二人,连忙回答说:“属下已经派人将驿馆围得水泄不通,彻底断绝了他们与外界的联系。”

    “回禀将军,他们还停留在驿馆之内。”贾诩只是李傕问的是韩湛派来讨要文武百官的徐庶和石韬二人,连忙回答说:“属下已经派人将驿馆围得水泄不通,彻底断绝了他们与外界的联系。”

第263章 马腾退兵(下)

    站在一旁的程银、侯选二人,和梁兴一向是亲如兄弟,此刻听到他不知所踪,连忙出列向韩遂请命:“将军,请让我们带兵前去救援梁兴,不能让他有半点闪失啊。”

    韩遂望着自己的这两名属下,心里在暗自盘算:两人的武艺和梁兴不相上下,以二敌一去对付打败梁兴的小将,应该不成什么问题。于是便点了点头,对两人说道:“吾给你们三千兵马,前去救援梁兴!”

    “领命!”韩遂的话还没有说完,程银就响亮地答道:“请将军放心,我们一定会将梁兴毫发未损地带回来。”

    “且慢,”就在程银、侯选二人要往帐外走的时候,却被马腾叫住了。马腾望着韩遂说道:“文约,我们摸不清贼兵有多少兵力,贸然出击恐会有失,以吾之见,还是让吾儿孟起随行。这样就算贼兵势大,他们也能杀出重围。”

    韩遂想到马超的武艺高超,前几日曾经枪挑王方,生擒李蒙,如果他能出马,那么胜算就可以大大增加。因此他只迟疑了片刻,便点头同意:“既然寿成这么说,那就让孟起侄儿随吾的两名属下一同出击吧。”

    张济、张绣叔侄劫了马腾军的粮草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把这批粮草运回城中。只要有了粮草,马腾军人数就算再多,要想破城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们正沿着官道朝前走的时候,忽有探马急匆匆地赶了回来。

    张济见探马一脸惊惶的样子,便猜到肯定出什么事情了,连忙问道:“何事?”

    “启禀将军,”探马在马背上抱拳施礼,回答说:“前方有西凉大军,正朝此处而来,请将军早做准备。”

    听说有西凉大军迎面而来,张济的心里立即就明白,肯定是马腾等人知道粮草被劫,专门派人来抢回粮草的。便吩咐左右:“来人啊,立即放火烧掉粮草……”

    “叔父!”听到张济下令要烧掉粮草,张绣连忙出口制止:“既然我军已经夺取了粮草,岂能一把火烧掉。叔父可领兵带着粮车先行,待侄儿去挡住西凉的兵将。”

    见刚刚打败了梁兴的侄儿如此有信心,张济的心里暗想自己是不是有点被西凉人马吓破了胆,他在思索片刻后,便点着头说:“既然如此,那吾就给你两千人马,前去迎击西凉人马。”

    等张绣带兵要离开之际,他还特意叮嘱:“你我叔侄二人只要将粮草运回长安,就是大功一件。你千万不可恋战,打退了西凉的兵马之后,就赶来与吾汇合。”

    “侄儿知道。”张绣答应一声,便带着张济给自己的两千人马,迎着马超等人来的方向而去。

    马超、程银、侯选三人率领的兵马正在朝前赶路,忽然看到前面的官道上,有一支兵马在列队。有逃回来的败兵看清楚带队的人正是张绣后,连忙向程银说道:“就是此人打败了梁兴将军。”

    得知就是面前的人打败了梁兴,程银立即沉不住气了,他对马超说了一声:“少将军此处为我压阵,待我去取那名贼将的首级回来。”说完,双腿一夹马腹便冲了出去。

    张绣见对面的阵中有人冲出来,叫了一声:“来得好!”挥舞着手里的银枪比冲了上去,与程银战到了一块。

    程银和梁兴一样,虽然号称韩遂手下的八健将,但武艺和有“北地枪王”之称的张绣相比,就要逊色多了。站了不到五个回合,手里的兵器就被张绣磕飞,随后张绣刺来的一枪,将他的头盔挑飞。

    见到张绣如此厉害,程银慌忙拨转马头,将身体伏在马背上,朝着本阵冲去。嘴里大声地喊道:“少将军,救我!”

    侯选见程银形势危急,立即大吼一声,挥舞着兵器冲了上去。但他依旧不是张绣的对手,仅仅三个回合,张绣就一枪扎进了他的左肋,将他挑落马下。正准备上前一枪结果了他的性命,却听一人大喊道:“西凉马超马孟起再在此,贼将看枪!”

    张绣停下了手里的枪,抬头朝声音传来的方向一看,只见一名骑着白马,银盔银甲、手持银枪的少年朝自己冲过来。他冷笑一声,用手朝马超一指,说道:“这是哪家的娃娃,不知战场上刀枪无眼么?还不速速退下,否则吾手中的这支钢枪,定在你的身上扎七八个窟窿。”

    马超心高气傲,见对面的敌将也不过二十出头,但说话却是老气横秋,俨然一副大人的样子。他重重地哼了一声,朝对方猛地刺了出去。

    面对马超刺来的一枪,张绣轻描淡写地用手中长枪一挡。“噹”的一声巨响后,他感觉自己的虎口差点被震开,他这才意识到对面这员小将虽然年纪尚有,但武艺却远在自己之上。

    如果是出阵搦战,估计他此刻早就拨马而走。可如今他是为了掩护张济将粮草运回长安,因此只能硬着头皮和马超打下去。马超虽说武艺高超,但上战场的时间不多,因此一时之间,竟然无法奈何张绣。

    张绣的心里暗暗叫苦,心说假如知道来的援兵中,有这么一个棘手的角色,自己早就同意叔父的提议,将抢来的军粮都付之一炬。但此刻骑虎难下,只能硬着头皮打下去。

    程银、侯选二人虽然武艺比不上马超、张绣,但毕竟是在边关和外族打了多年的仗,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们看到对方的兵马比自己少,而且主将也被马超缠住了,哪里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连忙挥军杀了上去,和张绣的兵马战到了一块。

    张绣带来的兵马,看到张绣在和马超的较量中,已渐渐地处于下风,正在心惊胆战之时,却见对方已经挥军掩杀过来,只能硬着头皮应战。

    张绣的兵马人数少,只坚持了两炷香的工夫,就有损失了过半,剩下的人见势不妙,纷纷四散奔逃。而此时的张绣也狼狈不堪,头盔被打掉了,身上也中了十几枪,若不是马超的经验不够,他早已横尸在地了。

    看到自己的兵马四处逃散,他知道再打下去,自己的性命就会断送在此,连忙虚晃一枪,拨马便逃,赶去与押送粮草的张济汇合。

    “领命!”韩遂的话还没有说完,程银就响亮地答道:“请将军放心,我们一定会将梁兴毫发未损地带回来。”

    “且慢,”就在程银、侯选二人要往帐外走的时候,却被马腾叫住了。马腾望着韩遂说道:“文约,我们摸不清贼兵有多少兵力,贸然出击恐会有失,以吾之见,还是让吾儿孟起随行。这样就算贼兵势大,他们也能杀出重围。”

    韩遂想到马超的武艺高超,前几日曾经枪挑王方,生擒李蒙,如果他能出马,那么胜算就可以大大增加。因此他只迟疑了片刻,便点头同意:“既然寿成这么说,那就让孟起侄儿随吾的两名属下一同出击吧。”

    张济、张绣叔侄劫了马腾军的粮草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把这批粮草运回城中。只要有了粮草,马腾军人数就算再多,要想破城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们正沿着官道朝前走的时候,忽有探马急匆匆地赶了回来。

    张济见探马一脸惊惶的样子,便猜到肯定出什么事情了,连忙问道:“何事?”

    “启禀将军,”探马在马背上抱拳施礼,回答说:“前方有西凉大军,正朝此处而来,请将军早做准备。”

    听说有西凉大军迎面而来,张济的心里立即就明白,肯定是马腾等人知道粮草被劫,专门派人来抢回粮草的。便吩咐左右:“来人啊,立即放火烧掉粮草……”

    “叔父!”听到张济下令要烧掉粮草,张绣连忙出口制止:“既然我军已经夺取了粮草,岂能一把火烧掉。叔父可领兵带着粮车先行,待侄儿去挡住西凉的兵将。”

    见刚刚打败了梁兴的侄儿如此有信心,张济的心里暗想自己是不是有点被西凉人马吓破了胆,他在思索片刻后,便点着头说:“既然如此,那吾就给你两千人马,前去迎击西凉人马。”

    等张绣带兵要离开之际,他还特意叮嘱:“你我叔侄二人只要将粮草运回长安,就是大功一件。你千万不可恋战,打退了西凉的兵马之后,就赶来与吾汇合。”

    “侄儿知道。”张绣答应一声,便带着张济给自己的两千人马,迎着马超等人来的方向而去。

    马超、程银、侯选三人率领的兵马正在朝前赶路,忽然看到前面的官道上,有一支兵马在列队。有逃回来的败兵看清楚带队的人正是张绣后,连忙向程银说道:“就是此人打败了梁兴将军。”

    得知就是面前的人打败了梁兴,程银立即沉不住气了,他对马超说了一声:“少将军此处为我压阵,待我去取那名贼将的首级回来。”说完,双腿一夹马腹便冲了出去。

    张绣见对面的阵中有人冲出来,叫了一声:“来得好!”挥舞着手里的银枪比冲了上去,与程银战到了一块。

    程银和梁兴一样,虽然号称韩遂手下的八健将,但武艺和有“北地枪王”之称的张绣相比,就要逊色多了。站了不到五个回合,手里的兵器就被张绣磕飞,随后张绣刺来的一枪,将他的头盔挑飞。

    见到张绣如此厉害,程银慌忙拨转马头,将身体伏在马背上,朝着本阵冲去。嘴里大声地喊道:“少将军,救我!”

    侯选见程银形势危急,立即大吼一声,挥舞着兵器冲了上去。但他依旧不是张绣的对手,仅仅三个回合,张绣就一枪扎进了他的左肋,将他挑落马下。正准备上前一枪结果了他的性命,却听一人大喊道:“西凉马超马孟起再在此,贼将看枪!”

    张绣停下了手里的枪,抬头朝声音传来的方向一看,只见一名骑着白马,银盔银甲、手持银枪的少年朝自己冲过来。他冷笑一声,用手朝马超一指,说道:“这是哪家的娃娃,不知战场上刀枪无眼么?还不速速退下,否则吾手中的这支钢枪,定在你的身上扎七八个窟窿。”

    马超心高气傲,见对面的敌将也不过二十出头,但说话却是老气横秋,俨然一副大人的样子。他重重地哼了一声,朝对方猛地刺了出去。

    面对马超刺来的一枪,张绣轻描淡写地用手中长枪一挡。“噹”的一声巨响后,他感觉自己的虎口差点被震开,他这才意识到对面这员小将虽然年纪尚有,但武艺却远在自己之上。

    如果是出阵搦战,估计他此刻早就拨马而走。可如今他是为了掩护张济将粮草运回长安,因此只能硬着头皮和马超打下去。马超虽说武艺高超,但上战场的时间不多,因此一时之间,竟然无法奈何张绣。

    张绣的心里暗暗叫苦,心说假如知道来的援兵中,有这么一个棘手的角色,自己早就同意叔父的提议,将抢来的军粮都付之一炬。但此刻骑虎难下,只能硬着头皮打下去。

    程银、侯选二人虽然武艺比不上马超、张绣,但毕竟是在边关和外族打了多年的仗,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们看到对方的兵马比自己少,而且主将也被马超缠住了,哪里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连忙挥军杀了上去,和张绣的兵马战到了一块。

    张绣带来的兵马,看到张绣在和马超的较量中,已渐渐地处于下风,正在心惊胆战之时,却见对方已经挥军掩杀过来,只能硬着头皮应战。

    张绣的兵马人数少,只坚持了两炷香的工夫,就有损失了过半,剩下的人见势不妙,纷纷四散奔逃。而此时的张绣也狼狈不堪,头盔被打掉了,身上也中了十几枪,若不是马超的经验不够,他早已横尸在地了。

    看到自己的兵马四处逃散,他知道再打下去,自己的性命就会断送在此,连忙虚晃一枪,拨马便逃,赶去与押送粮草的张济汇合。

第264章 酒宴上的伏兵

    虽说马腾下令退兵,但大家都知道,西凉大军有七八万人马,自然不能说退就退。如果仓促拔营而走,势必会陷入一片混乱,要是李傕、郭汜的兵马再追杀上来,失去了建制的兵马,就会城外待宰的羔羊。

    马腾对韩遂说:“文约,我打算将兵马分成三队,依次退兵,免得被长安城内的李傕、郭汜等人察觉。”

    “寿成,不如你领一军先撤。”韩遂等马腾一说完,便主动提出:“我与贤侄留下断后,以拦截李郭等贼的追兵。”

    “不妥不妥,还是文约领军先退。”马腾镇定如常地说:“我乃是军中主帅,自然要留下断后。”

    “不可不可,寿成你既然是一军主帅,哪里有留下断后的道理。”韩遂怎么肯让马腾留下冒险,继续固执地说:“还是我留下吧。”

    就在两人争论不休之时,从外面进来一名兵士,在马腾面前单膝跪下,禀报说:“启禀两位将军,梁兴、成宜两位将军回来了!”

    韩遂听到自己手下的两名健将回来,悬在嗓子眼的石头算是落了地。但一想到两人都失掉了押送的粮草,便气不打一处来,连忙吩咐兵士:“将两人带上来。”

    片刻之后,被绳捆索绑的梁兴、成宜二人,跪在了马腾、韩遂的面前请罪:“两位将军在上,属下有负你们的重托,被贼兵劫了粮草,如今特来领死。”

    韩遂站起身,冲着外面大喊一声:“来人啊!”

    看着外面冲进来几名兵士,韩遂用手朝梁兴、成宜一指,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说:“把这两人拖出去斩了,首级挂在辕门示众三日。”

    “且慢!”看到兵士两人一个押着梁兴和成宜就要朝外面走,马超连忙出言制止:“韩叔父,梁兴、成宜两位将军失了粮草,固然是死罪,但如今是用人之际,不如留下他们的性命,让他们留在军中戴罪立功。”

    “是啊,文约。”一直保持沉默的马腾,听到自己的儿子都在为梁兴、成宜求情,知道自己不站出来说两句的话,没准会损害自己与韩遂之间的兄弟情义。便起身说道:“李傕、郭汜手下有贾诩这样的谋士相助,别说是他俩押运粮草,就算我家孟起前去,恐也能把粮草周全。依吾之见,还是算了吧。就留下二人的性命,让他们留在军中戴罪立功。”

    韩遂见马腾不愿意第一个领兵撤退,便再次提出新的方案:“既然寿成不愿意先引兵西撤,那不如让孟起侄儿领着我这几个不成器的手下先撤,如何?”

    就在马腾、韩遂商议退兵之际,在城内的李傕、郭汜等人已经知道了西凉军的粮草被劫一事。贾诩向两人说道:“两位将军,马腾、韩遂失掉了内应,军粮又被劫,恐在城下坚持不了多久,想必很快就会撤兵。请两位将军速速整顿兵马,等西凉军一撤,我们就趁势掩杀。如果运气好的话,还能取马腾、韩遂的项上人头。”

    李傕考虑到张济叔侄刚领兵从城外回来,便对张济说:“你们叔侄二人刚归来不久,想必已经是鞍马劳顿,且留在城里休整,出兵追赶西凉大军之事,就不劳你们费心了。”

    张济叔侄这次在外面吃了马超的亏,正在想如何避免和西凉军交锋。此刻听到李傕这么说,简直是想瞌睡有人送枕头,他连忙回答说:“既然稚然将军如此说,属下遵命就是了。”

    郭汜的心情好,还和张济开起了玩笑:“我们不在城内之时,你可要把城池守好,别等我们回来时,城里都不知换了哪个主人。”

    “请郭将军放心。”虽然张济心里明白郭汜是在开玩笑,但同时也猜到对方肯定会自己产生了疑心,慌忙答道:“只要属下叔侄在,这长安城就固若金汤。”

    马腾、韩遂等人虽然能征善战,但可惜只是武将不是谋士,因此他们撤军时,就不可能像那些著名的军师、谋士一样,搞点掩人耳目的假动作。而是在天亮后,按部就班地拔营而去。

    由于是分成三拨退兵,马超带着程银、梁兴、成宜、李堪等人,带着两万兵马及粮草先行韩遂带第二拨兵马在午后出发而马腾所率领的兵马,则要等马超和韩遂走远后再拔营离开。

    城头上的兵士发现城外的西凉大军在拔营,连忙前来向李傕禀报:“启禀将军,城外的西凉大军正在拔营,似有撤兵的打算。”

    听到兵士的禀报,李傕、郭汜等人便急忙赶到了西门,站在城门楼上朝下张望。看到远处的西凉兵马拔营之后,正朝着远处缓缓而去。看到这一幕,李傕扭头对贾诩说:“文若先生真是料事如神啊,说马腾、韩遂要拔营退兵,如今果然是开始退兵了。来人,点起兵马,准备出城追击!”

    “将军且慢!”见李傕、郭汜等人现在就要出城追击,贾诩连忙劝阻道:“如今拔营的西凉兵不过三成,如果我们现在就出击,留守营寨的兵马一旦出击迎战,我们恐怕会吃大亏。”

    “那依你之见,我们该怎么办?”李傕问道。

    贾诩朝城外张望了半天,开口说道:“稚然将军莫要性急。如今城外的西凉军还提防着我们,所以我们暂时不能轻举妄动。可要是等他们第二拨兵马再撤,剩下的兵士就不免有些人心惶惶,我们在那个时候出击,定可事半功倍。”

    “没错没错。”对贾诩的这种说法,郭汜表示了赞同:“到时西凉军人人思归,就无心作战,只要我军一出击,定能一触即溃。”

    等到了午后,贾诩在城楼上见到韩遂带兵离去,而剩下的兵士在营中有些急躁不安,他们都在朝西张望,似乎在等待自己也拔营退兵。见此情形,贾诩立即对李傕说:“稚然将军,时机已经成熟,可以开门追杀了。”

    “可是,”李傕指着远处的营寨,对贾诩说:“他们还有三成的兵士不曾离去,若我们此刻出击,势必会陷入一场混战。”

    “稚然将军请放心,”贾诩信心十足地说:“营寨中虽然还有数万兵士,但人心所归,无心作战。只要我军一出击,他们势必不战自溃。”

    “好吧,既然文和先生这么说,那本将军就领兵出击。”李傕说着,叫上了郭汜,离开城楼去点兵马出城。

    “寿成,不如你领一军先撤。”韩遂等马腾一说完,便主动提出:“我与贤侄留下断后,以拦截李郭等贼的追兵。”

    “不妥不妥,还是文约领军先退。”马腾镇定如常地说:“我乃是军中主帅,自然要留下断后。”

    “不可不可,寿成你既然是一军主帅,哪里有留下断后的道理。”韩遂怎么肯让马腾留下冒险,继续固执地说:“还是我留下吧。”

    就在两人争论不休之时,从外面进来一名兵士,在马腾面前单膝跪下,禀报说:“启禀两位将军,梁兴、成宜两位将军回来了!”

    韩遂听到自己手下的两名健将回来,悬在嗓子眼的石头算是落了地。但一想到两人都失掉了押送的粮草,便气不打一处来,连忙吩咐兵士:“将两人带上来。”

    片刻之后,被绳捆索绑的梁兴、成宜二人,跪在了马腾、韩遂的面前请罪:“两位将军在上,属下有负你们的重托,被贼兵劫了粮草,如今特来领死。”

    韩遂站起身,冲着外面大喊一声:“来人啊!”

    看着外面冲进来几名兵士,韩遂用手朝梁兴、成宜一指,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说:“把这两人拖出去斩了,首级挂在辕门示众三日。”

    “且慢!”看到兵士两人一个押着梁兴和成宜就要朝外面走,马超连忙出言制止:“韩叔父,梁兴、成宜两位将军失了粮草,固然是死罪,但如今是用人之际,不如留下他们的性命,让他们留在军中戴罪立功。”

    “是啊,文约。”一直保持沉默的马腾,听到自己的儿子都在为梁兴、成宜求情,知道自己不站出来说两句的话,没准会损害自己与韩遂之间的兄弟情义。便起身说道:“李傕、郭汜手下有贾诩这样的谋士相助,别说是他俩押运粮草,就算我家孟起前去,恐也能把粮草周全。依吾之见,还是算了吧。就留下二人的性命,让他们留在军中戴罪立功。”

    韩遂见马腾不愿意第一个领兵撤退,便再次提出新的方案:“既然寿成不愿意先引兵西撤,那不如让孟起侄儿领着我这几个不成器的手下先撤,如何?”

    就在马腾、韩遂商议退兵之际,在城内的李傕、郭汜等人已经知道了西凉军的粮草被劫一事。贾诩向两人说道:“两位将军,马腾、韩遂失掉了内应,军粮又被劫,恐在城下坚持不了多久,想必很快就会撤兵。请两位将军速速整顿兵马,等西凉军一撤,我们就趁势掩杀。如果运气好的话,还能取马腾、韩遂的项上人头。”

    李傕考虑到张济叔侄刚领兵从城外回来,便对张济说:“你们叔侄二人刚归来不久,想必已经是鞍马劳顿,且留在城里休整,出兵追赶西凉大军之事,就不劳你们费心了。”

    张济叔侄这次在外面吃了马超的亏,正在想如何避免和西凉军交锋。此刻听到李傕这么说,简直是想瞌睡有人送枕头,他连忙回答说:“既然稚然将军如此说,属下遵命就是了。”

    郭汜的心情好,还和张济开起了玩笑:“我们不在城内之时,你可要把城池守好,别等我们回来时,城里都不知换了哪个主人。”

    “请郭将军放心。”虽然张济心里明白郭汜是在开玩笑,但同时也猜到对方肯定会自己产生了疑心,慌忙答道:“只要属下叔侄在,这长安城就固若金汤。”

    马腾、韩遂等人虽然能征善战,但可惜只是武将不是谋士,因此他们撤军时,就不可能像那些著名的军师、谋士一样,搞点掩人耳目的假动作。而是在天亮后,按部就班地拔营而去。

    由于是分成三拨退兵,马超带着程银、梁兴、成宜、李堪等人,带着两万兵马及粮草先行韩遂带第二拨兵马在午后出发而马腾所率领的兵马,则要等马超和韩遂走远后再拔营离开。

    城头上的兵士发现城外的西凉大军在拔营,连忙前来向李傕禀报:“启禀将军,城外的西凉大军正在拔营,似有撤兵的打算。”

    听到兵士的禀报,李傕、郭汜等人便急忙赶到了西门,站在城门楼上朝下张望。看到远处的西凉兵马拔营之后,正朝着远处缓缓而去。看到这一幕,李傕扭头对贾诩说:“文若先生真是料事如神啊,说马腾、韩遂要拔营退兵,如今果然是开始退兵了。来人,点起兵马,准备出城追击!”

    “将军且慢!”见李傕、郭汜等人现在就要出城追击,贾诩连忙劝阻道:“如今拔营的西凉兵不过三成,如果我们现在就出击,留守营寨的兵马一旦出击迎战,我们恐怕会吃大亏。”

    “那依你之见,我们该怎么办?”李傕问道。

    贾诩朝城外张望了半天,开口说道:“稚然将军莫要性急。如今城外的西凉军还提防着我们,所以我们暂时不能轻举妄动。可要是等他们第二拨兵马再撤,剩下的兵士就不免有些人心惶惶,我们在那个时候出击,定可事半功倍。”

    “没错没错。”对贾诩的这种说法,郭汜表示了赞同:“到时西凉军人人思归,就无心作战,只要我军一出击,定能一触即溃。”

    等到了午后,贾诩在城楼上见到韩遂带兵离去,而剩下的兵士在营中有些急躁不安,他们都在朝西张望,似乎在等待自己也拔营退兵。见此情形,贾诩立即对李傕说:“稚然将军,时机已经成熟,可以开门追杀了。”

    “可是,”李傕指着远处的营寨,对贾诩说:“他们还有三成的兵士不曾离去,若我们此刻出击,势必会陷入一场混战。”

    “稚然将军请放心,”贾诩信心十足地说:“营寨中虽然还有数万兵士,但人心所归,无心作战。只要我军一出击,他们势必不战自溃。”

    “好吧,既然文和先生这么说,那本将军就领兵出击。”李傕说着,叫上了郭汜,离开城楼去点兵马出城。

第265章 酒宴上的伏兵(下)

    李别瞧了一眼樊稠的背影,又朝远处韩遂等人看了一会儿,抬手招来一名心腹,对他说:“你速速赶回长安,告诉我家叔父,说樊稠……”

    心腹听到李别说完后,使劲地点了点头,说道:“明白了,少将军,我一定将您的话带给李将军!”

    李傕、郭汜等人收兵回城后,回到了议事厅。等在这里的贾诩,一看到两人回来,连忙迎上去,笑着说道:“恭喜二位将军,大败西凉军!”

    在马超手下吃了亏的李傕,冲贾诩摆了摆手,有些失落地说:“别说了,眼看就要擒住马腾,谁知他的儿子却突然冒出来,将我们杀了一个措手不及。”说到这里,他朝四处张望,问道,“樊稠还没有回来吗?”

    “没有。”贾诩摇摇头说:“樊稠将军还不曾归来!”

    “张济叔侄何在?”李傕又问。

    “张济叔侄此刻正在巡城,”贾诩回答说:“恐怕还要半个时辰才能回来。”

    当天傍晚,李别的心腹来到了李傕的府中,将樊稠放走韩遂之事,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遍。得知樊稠居然擅自放走了韩遂,李傕将手里的酒樽往地上一摔,恶狠狠地骂道:“樊稠匹夫,欺人太甚。吾不杀你,誓不为人!”

    他发了一通脾气后,吩咐亲兵:“来人啊,去将郭汜和文和先生请到这里来!”

    郭汜的府邸只隔了几条街,不到两炷香的工夫,郭汜就急匆匆地赶来。看到李傕一副恼羞成怒的样子,连忙关切地问:“稚然,出了何事,为啥如此动怒?”

    “樊稠匹夫,”一想到樊稠,李傕就气不打一处来,“本将军命他拦截韩遂,他倒好,韩文约给他说了几句好话,他就命令兵士们让开一条道路,放韩遂回西凉了。”

    得知李傕叫自己来,乃是因为樊稠擅自放走了韩遂一事,郭汜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他迟疑了片刻,开口问道:“稚然,不知你打算如此处置?”

    “如今樊稠的兵马,距离长安城还有八十里。”李傕恶狠狠地说道:“本将军打算连夜起兵,去讨伐他。”

    “不可,将军万万不可!”闻讯赶来的贾诩,正好听到李傕要出兵讨伐樊稠之事,连忙劝阻说:“目今人心未宁,频动干戈,深为不便;不若设一宴,请张济、樊稠庆功,就席间擒稠斩之,毫不费力。”

    “稚然,文和先生此计甚妙。”郭汜听完贾诩的计谋之后,连忙对李傕说:“不如我们就依此计,除掉樊稠?”

    “好吧,既然如此,就依文和先生之策。”李傕对着郭汜、贾诩说道:“明日我会在城外的营寨里设宴,到时帐外埋伏下刀斧手,只听我摔杯为号,然后就冲进来将樊稠、张济等人砍成肉酱。”

    “杀掉樊稠,倒是无可厚非。”对于李傕想同时杀掉张济、樊稠二人,郭汜是不赞同的,他委婉地说:“依我之见,还是只杀樊稠一人。”

    “张济、樊稠情同手足,岂能眼睁睁地看着我们杀掉樊稠?”李傕见郭汜反对自己的提议,立即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担忧:“若是两人合兵一处,与我们为敌。到时想要除掉他们,简直比登天还难。”

    “将军,若是在宴席上杀掉了樊稠,张济自然丧胆,不敢与将军作对。”贾诩想到马腾、韩遂的兵马刚退,就要连着杀掉了两名大将,势必导致军心不稳,因此委婉地说道:“将军到时在好言安抚,他势必会俯首听命。”

    见郭汜、贾诩都不愿意杀掉了张济,李傕也就不坚持,而是开始讨论如何在宴席上诛杀樊稠一事。

    次日清晨,李傕派人给樊稠送信,说自己在城外的大营里,为凯旋的兵马接风洗尘。樊稠接到信件后,不疑有他,便欣然前往。

    李别见自己的亲信跟着信使一同返回,趁人不注意,便悄悄地问:“你可曾将我的话,带给我叔父?”

    “请少将军放心,将军早已把一切事情都安排妥帖。”亲信连忙回答说:“樊稠此次回长安,是在劫难逃。”

    听到信使这么说,李别便明白,自己的叔父肯定会趁这次的机会,将樊稠杀掉,因此心里踏实了许多。他望着樊稠远去的背影,对心腹说:“等樊稠匹夫一死,再把军中不服我的人统统杀掉,这支兵马就该改姓李了。”

    樊稠带着数十骑来到了马腾丢弃的营寨外,守门的兵士见是樊稠来了,哪里敢怠慢,慌忙打开了寨门,恭恭敬敬地请他入内。

    樊稠进营寨之后看,见到一名自己认识的军侯,便叫住对方问道:“你可曾见到张济将军?”

    军侯使劲地点了点头,回答说:“回樊将军的话,张将军在半个时辰前,已经到了大帐,正在与李将军、郭将军他们叙话。”

    得知张济早已到了,樊稠的心里不免有些着急,他连忙催马来到了大帐前下马,将马缰绳丢给了一名迎上来的兵士,便大踏步地朝帐内走去。

    帐内只有李傕、郭汜、张济三人,樊稠边走边朝三人拱手说道:“樊某路途遥远,来迟了一步,还请诸位见谅啊!”

    “樊将军来了!”郭汜见樊稠走进帐中,朝李傕使了个眼色后,皮笑肉不笑地说:“我们已经等你多时了,快点入席吧。”

    虽说李郭二人早就下了决心,要除掉樊稠,但也不能说动手就动手,总要做一些预防工作。郭汜等樊稠坐下后,笑着说道:“樊将军少坐片刻,我命人给你上酒菜。”说着,他走到门口,冲着外面大声地喊道,“来人啊,上酒菜!”

    一名亲信走到了郭汜的身边,低声地说:“将军,他只带了三十六人。”亲信口中的“他”,自然指的是樊稠。

    郭汜听后,微微颔首,随后低声地说道:“一个不留,全部杀掉!”

    亲信听后,连忙答应:“属下领命。”随后转身离开。

    郭汜反身走进了帐篷,满脸堆笑地对樊稠说:“樊将军稍安勿躁,给你准备的酒菜,马上就上来了。”他的话刚说完,便有兵士端着盘子,将酒菜端了进来,并一一地摆在了樊稠面前的桌案上。

    李别瞧了一眼樊稠的背影,又朝远处韩遂等人看了一会儿,抬手招来一名心腹,对他说:“你速速赶回长安,告诉我家叔父,说樊稠……”

    心腹听到李别说完后,使劲地点了点头,说道:“明白了,少将军,我一定将您的话带给李将军!”

    李傕、郭汜等人收兵回城后,回到了议事厅。等在这里的贾诩,一看到两人回来,连忙迎上去,笑着说道:“恭喜二位将军,大败西凉军!”

    在马超手下吃了亏的李傕,冲贾诩摆了摆手,有些失落地说:“别说了,眼看就要擒住马腾,谁知他的儿子却突然冒出来,将我们杀了一个措手不及。”说到这里,他朝四处张望,问道,“樊稠还没有回来吗?”

    “没有。”贾诩摇摇头说:“樊稠将军还不曾归来!”

    “张济叔侄何在?”李傕又问。

    “张济叔侄此刻正在巡城,”贾诩回答说:“恐怕还要半个时辰才能回来。”

    当天傍晚,李别的心腹来到了李傕的府中,将樊稠放走韩遂之事,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遍。得知樊稠居然擅自放走了韩遂,李傕将手里的酒樽往地上一摔,恶狠狠地骂道:“樊稠匹夫,欺人太甚。吾不杀你,誓不为人!”

    他发了一通脾气后,吩咐亲兵:“来人啊,去将郭汜和文和先生请到这里来!”

    郭汜的府邸只隔了几条街,不到两炷香的工夫,郭汜就急匆匆地赶来。看到李傕一副恼羞成怒的样子,连忙关切地问:“稚然,出了何事,为啥如此动怒?”

    “樊稠匹夫,”一想到樊稠,李傕就气不打一处来,“本将军命他拦截韩遂,他倒好,韩文约给他说了几句好话,他就命令兵士们让开一条道路,放韩遂回西凉了。”

    得知李傕叫自己来,乃是因为樊稠擅自放走了韩遂一事,郭汜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他迟疑了片刻,开口问道:“稚然,不知你打算如此处置?”

    “如今樊稠的兵马,距离长安城还有八十里。”李傕恶狠狠地说道:“本将军打算连夜起兵,去讨伐他。”

    “不可,将军万万不可!”闻讯赶来的贾诩,正好听到李傕要出兵讨伐樊稠之事,连忙劝阻说:“目今人心未宁,频动干戈,深为不便;不若设一宴,请张济、樊稠庆功,就席间擒稠斩之,毫不费力。”

    “稚然,文和先生此计甚妙。”郭汜听完贾诩的计谋之后,连忙对李傕说:“不如我们就依此计,除掉樊稠?”

    “好吧,既然如此,就依文和先生之策。”李傕对着郭汜、贾诩说道:“明日我会在城外的营寨里设宴,到时帐外埋伏下刀斧手,只听我摔杯为号,然后就冲进来将樊稠、张济等人砍成肉酱。”

    “杀掉樊稠,倒是无可厚非。”对于李傕想同时杀掉张济、樊稠二人,郭汜是不赞同的,他委婉地说:“依我之见,还是只杀樊稠一人。”

    “张济、樊稠情同手足,岂能眼睁睁地看着我们杀掉樊稠?”李傕见郭汜反对自己的提议,立即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担忧:“若是两人合兵一处,与我们为敌。到时想要除掉他们,简直比登天还难。”

    “将军,若是在宴席上杀掉了樊稠,张济自然丧胆,不敢与将军作对。”贾诩想到马腾、韩遂的兵马刚退,就要连着杀掉了两名大将,势必导致军心不稳,因此委婉地说道:“将军到时在好言安抚,他势必会俯首听命。”

    见郭汜、贾诩都不愿意杀掉了张济,李傕也就不坚持,而是开始讨论如何在宴席上诛杀樊稠一事。

    次日清晨,李傕派人给樊稠送信,说自己在城外的大营里,为凯旋的兵马接风洗尘。樊稠接到信件后,不疑有他,便欣然前往。

    李别见自己的亲信跟着信使一同返回,趁人不注意,便悄悄地问:“你可曾将我的话,带给我叔父?”

    “请少将军放心,将军早已把一切事情都安排妥帖。”亲信连忙回答说:“樊稠此次回长安,是在劫难逃。”

    听到信使这么说,李别便明白,自己的叔父肯定会趁这次的机会,将樊稠杀掉,因此心里踏实了许多。他望着樊稠远去的背影,对心腹说:“等樊稠匹夫一死,再把军中不服我的人统统杀掉,这支兵马就该改姓李了。”

    樊稠带着数十骑来到了马腾丢弃的营寨外,守门的兵士见是樊稠来了,哪里敢怠慢,慌忙打开了寨门,恭恭敬敬地请他入内。

    樊稠进营寨之后看,见到一名自己认识的军侯,便叫住对方问道:“你可曾见到张济将军?”

    军侯使劲地点了点头,回答说:“回樊将军的话,张将军在半个时辰前,已经到了大帐,正在与李将军、郭将军他们叙话。”

    得知张济早已到了,樊稠的心里不免有些着急,他连忙催马来到了大帐前下马,将马缰绳丢给了一名迎上来的兵士,便大踏步地朝帐内走去。

    帐内只有李傕、郭汜、张济三人,樊稠边走边朝三人拱手说道:“樊某路途遥远,来迟了一步,还请诸位见谅啊!”

    “樊将军来了!”郭汜见樊稠走进帐中,朝李傕使了个眼色后,皮笑肉不笑地说:“我们已经等你多时了,快点入席吧。”

    虽说李郭二人早就下了决心,要除掉樊稠,但也不能说动手就动手,总要做一些预防工作。郭汜等樊稠坐下后,笑着说道:“樊将军少坐片刻,我命人给你上酒菜。”说着,他走到门口,冲着外面大声地喊道,“来人啊,上酒菜!”

    一名亲信走到了郭汜的身边,低声地说:“将军,他只带了三十六人。”亲信口中的“他”,自然指的是樊稠。

    郭汜听后,微微颔首,随后低声地说道:“一个不留,全部杀掉!”

第266章 巧施反间计

    马腾、韩遂围攻长安的兵马退了,和李傕不一条心的樊稠被杀掉了,而与樊稠过往甚密的张济,也被李傕、郭汜等人打发去了弘农。

    别看汉献帝被韩湛劫走了,但文武百官依旧在长安。李傕等张济带着兵马离开后,立即召开朝会,当众宣布:“马腾、韩遂领兵来犯,社稷危在旦夕,是吾与郭汜二人率兵打败了西凉叛军。如此功劳,众卿家以为该如此封赏啊?”

    下面站着的朝臣,听到李傕这么说,都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应答。李别从武将的队列中大步走出,把左手从剑柄上移开,抱拳躬身施礼,说道:“叔父和郭将军劳苦功高,理应加官进爵。”

    太尉杨彪见李傕、郭汜等人都是带剑上殿,知道如果今天的事情不能让他们满意的话,就有无数人会人头落地,便连忙出列,问对面尔等李别:“不知李少将军觉得该如此封赏呢?”

    “吾家叔父晋大司马,郭将军晋大将军。”李别说完后,将左手放在了剑柄上,环顾殿内,提高嗓门问道:“不知朝中有何人不服?”

    朝中文武百官都知道李傕刚杀了樊稠,心里惧怕,因此听到李别这么说,谁也不敢接话,深怕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李别见没人说话,刷地一声拔出了宝剑,指着众文武说:“尔等为何不言语,莫非觉得吾家叔父不配担当此职吗?”

    “别儿,休得无礼,还不快快退下。”李傕喝退了李别后,假模假样地对百官说道:“诸位,舍侄年幼不懂事,若有什么冒犯之处,李某在此代他向大家赔礼了。”

    别看李傕说得冠冕堂皇,但杨彪的心里哪里还不明白,这是两人在唱双簧。他知道,假如今天众文武不同意两人自领这个职务的话,恐怕不少人就会血溅当场。想到这里,他连忙朝李傕拱了拱手,说道:“李将军劳苦功高,担任大司马一职,乃是众望所归。郭将军的才能,也能胜任大将军一职。我等决无异议!”

    听到杨彪这么说,下面的文武哪里还不明白,这是在给他们台阶,连忙附和道:“杨太尉所言极是,李将军理应担任大司马一职,郭将军也应即可极大将军位。”

    大司农朱儁从队列中走出,对李傕、郭汜说道:“若是两位将军不弃,老夫愿意起草诏书,将此事昭告天下。”

    李傕、郭汜等人在朝堂上唱戏,就是想让自己担任的新职务变得顺理成章,听到朱儁愿意配合自己,不由喜出望外,连忙吩咐人准备文房四宝,就在朝堂上匆忙起草了一份诏书,并命内侍取来了汉献帝留下的玉玺,在上面盖了一个大印。

    散朝之后,朱儁在经过杨彪身边时,低声对他说:“杨太尉,若是晚上有空闲,可否到老夫的府邸一叙?”

    杨彪听后点了点头,回答道:“老夫求之不得。”

    天黑之后,杨彪乘车来到了朱儁的府邸。朱府的管家等在门口,见是杨彪的马车到了,连忙上前迎接。

    杨彪从车里下来,见朱儁没有在府外迎接,心中隐隐有些不快,便问扶着自己下马车的管家:“老管家,你家老爷现在何处?”

    “正在会客厅里会客。”管家恭恭敬敬地回答说:“请杨太尉移驾到会客厅,老爷在那里等您。”

    听说朱儁是因为在接见客人,而无暇出来迎接自己,不禁引起了杨彪的好奇心。他迈着大步走进了朱府的大门,并在管家的引导下,来到了会客厅。

    一走进会客厅,他看到除了朱儁外,还有两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众人一见到杨彪,都纷纷站起身。朱儁起身相迎,笑着说:“文先,你来了!来来来,老夫为你引见两位后进新人。”他指着身边的两位年轻人,对杨彪说道:“这位是徐庶徐元直,旁边那位是石韬石广元,都是冀州牧、漳水亭侯韩湛的手下。”

    看到徐庶和石韬躬身朝自己施礼,杨彪只是抬手拱了拱,权当是还礼了。他在朱儁的下首坐定后,有些好奇地问:“二位先生既然都是韩冀州的属下,不好好地待在冀州,跑到京师来坐什么?”

    见杨彪对自己和石广元心保持着警惕,徐庶冲他淡淡一笑,随后说道:“杨太尉,我们乃是奉旨而来!”

    听到徐庶说奉旨而来,刚刚坐下的杨彪猛地站了起来,吃惊地问:“你说你奉旨而来,奉谁的旨意?”

    “还能有谁,当然当今圣上。”徐庶说着,从袍袖里取出一个卷轴,双手捧着递给了杨彪,口里说道:“此乃当今身上的密旨,请太尉和大司农过目。”

    杨彪听说徐庶捧的乃是圣旨,当时就要跪下,但却被徐庶制止了:“杨太尉不必多礼,圣上说了,这道圣旨你可以站着接。”

    杨彪慌忙接过了徐庶手里的圣旨,展开后快速的浏览上面的内容。虽说没有圣旨上没有盖玉玺,但杨彪对汉献帝的字体再熟悉不过,他一眼就看出是汉献帝亲笔所书,绝非旁人所代笔。

    他看完圣旨后,递给了朱儁,然后望着徐庶问:“元直,既然圣上让我等信任你,并全力配合你对李郭等人施反间计,不知你打算怎么做?”

    虽说在韩湛给徐庶的书信里,已经写下了施展反间计的详细过程,但徐庶听到杨彪的这个问题后,却没有立即将这个计划和盘托出,而是反问道:“不知道杨太尉可有什么妙计?”

    杨彪听徐庶这么问,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扭头望着正在看圣旨的朱儁,问道:“公伟,你看我们该如何施展反间计?”

    朱儁看完圣旨后,放在自己面前的桌案上,望着杨彪说道:“文先,你足智多谋,我看此事还是你来拿主意吧。”

    杨彪捻着胡须想了一阵,开口说道:“吾有一计,先令二贼自相残害,然后请韩冀州引兵杀之,扫清贼党,以安朝廷。”

    朱儁听杨彪这么一说,顿时眼前一亮,连忙追问道:“计将安出?”

    杨彪的目光从众人身上一一扫过之后,继续说道:“吾闻郭汜之妻最妒,可令人于汜妻处用反间计,则二贼自相害矣。”

    马腾、韩遂围攻长安的兵马退了,和李傕不一条心的樊稠被杀掉了,而与樊稠过往甚密的张济,也被李傕、郭汜等人打发去了弘农。

    别看汉献帝被韩湛劫走了,但文武百官依旧在长安。李傕等张济带着兵马离开后,立即召开朝会,当众宣布:“马腾、韩遂领兵来犯,社稷危在旦夕,是吾与郭汜二人率兵打败了西凉叛军。如此功劳,众卿家以为该如此封赏啊?”

    下面站着的朝臣,听到李傕这么说,都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应答。李别从武将的队列中大步走出,把左手从剑柄上移开,抱拳躬身施礼,说道:“叔父和郭将军劳苦功高,理应加官进爵。”

    太尉杨彪见李傕、郭汜等人都是带剑上殿,知道如果今天的事情不能让他们满意的话,就有无数人会人头落地,便连忙出列,问对面尔等李别:“不知李少将军觉得该如此封赏呢?”

    “吾家叔父晋大司马,郭将军晋大将军。”李别说完后,将左手放在了剑柄上,环顾殿内,提高嗓门问道:“不知朝中有何人不服?”

    朝中文武百官都知道李傕刚杀了樊稠,心里惧怕,因此听到李别这么说,谁也不敢接话,深怕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李别见没人说话,刷地一声拔出了宝剑,指着众文武说:“尔等为何不言语,莫非觉得吾家叔父不配担当此职吗?”

    “别儿,休得无礼,还不快快退下。”李傕喝退了李别后,假模假样地对百官说道:“诸位,舍侄年幼不懂事,若有什么冒犯之处,李某在此代他向大家赔礼了。”

    别看李傕说得冠冕堂皇,但杨彪的心里哪里还不明白,这是两人在唱双簧。他知道,假如今天众文武不同意两人自领这个职务的话,恐怕不少人就会血溅当场。想到这里,他连忙朝李傕拱了拱手,说道:“李将军劳苦功高,担任大司马一职,乃是众望所归。郭将军的才能,也能胜任大将军一职。我等决无异议!”

    听到杨彪这么说,下面的文武哪里还不明白,这是在给他们台阶,连忙附和道:“杨太尉所言极是,李将军理应担任大司马一职,郭将军也应即可极大将军位。”

    大司农朱儁从队列中走出,对李傕、郭汜说道:“若是两位将军不弃,老夫愿意起草诏书,将此事昭告天下。”

    李傕、郭汜等人在朝堂上唱戏,就是想让自己担任的新职务变得顺理成章,听到朱儁愿意配合自己,不由喜出望外,连忙吩咐人准备文房四宝,就在朝堂上匆忙起草了一份诏书,并命内侍取来了汉献帝留下的玉玺,在上面盖了一个大印。

    散朝之后,朱儁在经过杨彪身边时,低声对他说:“杨太尉,若是晚上有空闲,可否到老夫的府邸一叙?”

    杨彪听后点了点头,回答道:“老夫求之不得。”

    天黑之后,杨彪乘车来到了朱儁的府邸。朱府的管家等在门口,见是杨彪的马车到了,连忙上前迎接。

    杨彪从车里下来,见朱儁没有在府外迎接,心中隐隐有些不快,便问扶着自己下马车的管家:“老管家,你家老爷现在何处?”

    “正在会客厅里会客。”管家恭恭敬敬地回答说:“请杨太尉移驾到会客厅,老爷在那里等您。”

    听说朱儁是因为在接见客人,而无暇出来迎接自己,不禁引起了杨彪的好奇心。他迈着大步走进了朱府的大门,并在管家的引导下,来到了会客厅。

    一走进会客厅,他看到除了朱儁外,还有两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众人一见到杨彪,都纷纷站起身。朱儁起身相迎,笑着说:“文先,你来了!来来来,老夫为你引见两位后进新人。”他指着身边的两位年轻人,对杨彪说道:“这位是徐庶徐元直,旁边那位是石韬石广元,都是冀州牧、漳水亭侯韩湛的手下。”

    看到徐庶和石韬躬身朝自己施礼,杨彪只是抬手拱了拱,权当是还礼了。他在朱儁的下首坐定后,有些好奇地问:“二位先生既然都是韩冀州的属下,不好好地待在冀州,跑到京师来坐什么?”

    见杨彪对自己和石广元心保持着警惕,徐庶冲他淡淡一笑,随后说道:“杨太尉,我们乃是奉旨而来!”

    听到徐庶说奉旨而来,刚刚坐下的杨彪猛地站了起来,吃惊地问:“你说你奉旨而来,奉谁的旨意?”

    “还能有谁,当然当今圣上。”徐庶说着,从袍袖里取出一个卷轴,双手捧着递给了杨彪,口里说道:“此乃当今身上的密旨,请太尉和大司农过目。”

    杨彪听说徐庶捧的乃是圣旨,当时就要跪下,但却被徐庶制止了:“杨太尉不必多礼,圣上说了,这道圣旨你可以站着接。”

    杨彪慌忙接过了徐庶手里的圣旨,展开后快速的浏览上面的内容。虽说没有圣旨上没有盖玉玺,但杨彪对汉献帝的字体再熟悉不过,他一眼就看出是汉献帝亲笔所书,绝非旁人所代笔。

    他看完圣旨后,递给了朱儁,然后望着徐庶问:“元直,既然圣上让我等信任你,并全力配合你对李郭等人施反间计,不知你打算怎么做?”

    虽说在韩湛给徐庶的书信里,已经写下了施展反间计的详细过程,但徐庶听到杨彪的这个问题后,却没有立即将这个计划和盘托出,而是反问道:“不知道杨太尉可有什么妙计?”

    杨彪听徐庶这么问,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扭头望着正在看圣旨的朱儁,问道:“公伟,你看我们该如何施展反间计?”

    ”杨彪听徐庶这么问,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扭头望着正在看圣旨的朱儁,问道:“公伟,你看我们该如何施展反间计?”

第267章 李郭反目(上)

    接下来的事情发展,完全如韩湛给徐庶的密信里一样。徐庶在震惊之余,默默地做了一个看客,看这些事情按照韩湛所说的步骤发展。

    杨夫人到大将军府拜访后,又过了四五天,李傕派人请郭汜到自己的家中饮宴。郭汜正在更衣准备动身时,被郭夫人看到了,她连忙问道:“夫君欲往何处?”

    郭汜随口说道:“稚然请我到他家中饮宴,吾更衣完毕,就前往大司空府。”

    “夫君且慢。”得知郭汜要前往李傕的府中,郭夫人想起了前几日杨夫人的那番话,深怕自己的夫君又去勾引李傕的妻子,连忙拦住了郭汜,口中说道:“以妾之见,还是莫要前往大司空府了吧。”

    “这是为何啊?”郭夫人的话,让郭汜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郭夫人连忙说出在心里藏了几天的话:“傕性不测,况今两雄不并立,倘彼酒后置毒,妾将奈何?”

    郭汜听后哈哈大笑,对郭夫人说道:“夫人多虑了,吾与稚然亲如兄弟,他怎么可能下毒害吾呢。”说着,就准备朝外面走。

    郭夫人一把抓住了郭汜的衣袖,抹着眼泪说道:“夫君,你要是有什么三长两短,妾该如何是好啊。”说完,便坐在角落里不停地抹眼泪。

    郭汜在家里一直有几分惧内,见自己的夫人竭力劝阻自己不要前往大司空府,也不好扫她的面子,便冲着外面大声地说:“来人啊!”

    随着喊声,一名下人从外面走了进来。郭汜吩咐他说:“你去告诉大司空府来的那人,就说本大将军身体抱恙,无法前去饮宴,还请大司空莫要见怪。”

    等下人离开后,郭汜走到自己的夫人身旁,用手揽住她的肩部,陪着笑说:“既然夫人不愿吾前往大司空府,那吾就不去了。还请夫人莫要生气哦。”

    听到郭汜亲口说出自己不去大司空府的话,郭夫人立即破涕为笑。她冲着郭汜说道:“夫君想吃什么,妾命下人准备就是了,何必非要跑那么远去司空府。”

    李傕得到属下的回报,说郭汜因为身体不适,无法到府中赴宴,心里不免有些失落。陪坐在一旁的李别,听说郭汜不来,考虑的问题就要比李傕多,他低声地说:“叔父,这郭汜是否因为叔父的官职比他高,而心存怨恨,所以今日故意托词不来?”

    对于李别的这种说法,李傕立即摆着手予以了否定:“吾与郭阿多亲如手足,他怎么可能对为叔心存怨恨呢?你休要胡言乱语。”

    李傕看到桌案上摆的酒菜,想到郭汜不能来敷衍,心中难免有些遗憾,因此他叫过一名下人,吩咐对方:“你将这桌酒宴给郭阿多将军送去。”

    “小的明白。”下人答应着,找来了一个食盒,将桌案上的酒菜一样一样地放进了食盒。等做完这一切之后,他提着食盒悄没声息地走出了会客厅。

    下人乘马车来到了大将军府,下车后对守门的队率说:“这位军爷,小的是大司空府的,这是我家大司空大人命我给大将军送来的酒菜,请行个方便,让送进去。”

    队率听说是大司空派人送来的酒菜,哪里敢怠慢,连忙亲自带着这名下人来到了府中,找到了府内的管家。下人将酒菜交给了管家后,便告辞离开了。

    管家提着食盒,往郭汜的书房走去。刚走到半路,便看到郭夫人迎面而来,他连忙闪到一旁,给夫人施礼。

    郭夫人看到他手里的食盒,便停下了脚步,问道:“管家,你手里提着的是什么?”

    管家连忙回答说:“启禀夫人,是大司空差人给大将军送来的酒菜。小的正打算送到大将军的书房。”

    郭夫人听管家这么说,扭头冲跟着身后的几名丫鬟侍女说道:“你们且退后几步,本夫人有话要对管家说。”丫鬟侍女听到郭夫人这么说,慌忙转身离开,走到二三十步外才停下。她们站在这个距离里,既听不到郭夫人所说的话,而郭夫人有什么事情的话,只要一招手,她们就能立即赶过去。

    管家见郭夫人将丫鬟侍女都打发走了,猜到肯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连忙恭恭敬敬地说:“夫人有事,请尽管吩咐。”

    “附耳过来!”别看郭夫人和管家的身边没有闲人,但郭夫人还是担心走漏风声,便凑近管家的耳边,低声地说了几句。

    管家听后,不禁大惊失色,他有些慌乱地说:“夫人,小的不敢,小的不敢!请夫人收回成命~!”

    “你放心,大将军不会有事的。”郭夫人盯着管家,冷冷地说道:“你尽管按本夫人的吩咐去做就是了。”

    管家望着郭夫人那冷冰冰的面孔,不禁打了一个寒颤,他知道假如自己不遵照这位夫人的命令执行,恐怕自己的小命就会交代在这里,只能无奈地说:“小的遵命!”

    郭夫人等管家提着食盒朝厨房的方向走去后,自己转身带着丫鬟侍女来到了郭汜的书房。正在看书的郭汜,见自己的夫人从外面进来,连忙放下手里的书卷,起身笑脸相迎:“夫人今日怎么有雅兴,到吾的书房来呢?”

    郭夫人笑着回答说:“妾从外面经过,见夫君在看书,便进来瞧瞧。”

    夫妻两人聊了一会儿之后,管家提着食盒从外面走了进来。他看到郭夫人也在这里,不禁浑身打了一个哆嗦。郭汜看到他,好奇地问:“管家,你手里提的是什么?”

    “回大将军。”管家小心翼翼地回答说:“这是大司空派人给您送来的酒菜,小的特意给您送来的。”

    “是稚然派人送来的酒菜。”郭汜听管家这么说,眉毛不禁往上一扬,连忙吩咐管家:“快快摆上,吾要与夫人共饮一杯。”

    管家听到郭汜这么说,不禁被惊出了一身冷汗,但他又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提醒郭汜说酒菜里有毒,只能硬着头皮打开了食盒,准备将里面的酒菜摆在桌案上。郭夫人没有说话,只是目不转睛地盯着管家的一举一动。

    酒菜一摆好,郭汜就拿起筷子迫不及待地准备动手,却被郭夫人出言制止了:“夫君且慢!这酒菜吃不得。”

    “夫人,你这是何意啊?”郭汜举着筷子,一脸疑惑地问:“为何不让我吃这桌酒菜啊?”

    郭夫人哼了一声,随后说道:“食自外来,岂可便食?”说完,便冲着管家说道,“管家,去牵一条狗到这里来。”

    管家听到郭夫人让自己牵狗,不禁愣住了,心说你刚刚让我下毒,现在又让我去牵狗,你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啊。看到管家站在原地不动,郭汜有些不高兴了,他冲着管家不悦地说:“你还站在这里作甚,难道没听到夫人的话吗?还不快点去找条狗进来!”管家听到郭汜的吩咐,慌忙答应一声,便转身跑出了书房,到外面寻狗去了。

    李傕得到属下的回报,说郭汜因为身体不适,无法到府中赴宴,心里不免有些失落。陪坐在一旁的李别,听说郭汜不来,考虑的问题就要比李傕多,他低声地说:“叔父,这郭汜是否因为叔父的官职比他高,而心存怨恨,所以今日故意托词不来?”

    对于李别的这种说法,李傕立即摆着手予以了否定:“吾与郭阿多亲如手足,他怎么可能对为叔心存怨恨呢?你休要胡言乱语。”

    李傕看到桌案上摆的酒菜,想到郭汜不能来敷衍,心中难免有些遗憾,因此他叫过一名下人,吩咐对方:“你将这桌酒宴给郭阿多将军送去。”

    “小的明白。”下人答应着,找来了一个食盒,将桌案上的酒菜一样一样地放进了食盒。等做完这一切之后,他提着食盒悄没声息地走出了会客厅。

    下人乘马车来到了大将军府,下车后对守门的队率说:“这位军爷,小的是大司空府的,这是我家大司空大人命我给大将军送来的酒菜,请行个方便,让送进去。”

    队率听说是大司空派人送来的酒菜,哪里敢怠慢,连忙亲自带着这名下人来到了府中,找到了府内的管家。下人将酒菜交给了管家后,便告辞离开了。

    管家提着食盒,往郭汜的书房走去。刚走到半路,便看到郭夫人迎面而来,他连忙闪到一旁,给夫人施礼。

    郭夫人看到他手里的食盒,便停下了脚步,问道:“管家,你手里提着的是什么?”

    管家连忙回答说:“启禀夫人,是大司空差人给大将军送来的酒菜。小的正打算送到大将军的书房。”

    郭夫人听管家这么说,扭头冲跟着身后的几名丫鬟侍女说道:“你们且退后几步,本夫人有话要对管家说。”丫鬟侍女听到郭夫人这么说,慌忙转身离开,走到二三十步外才停下。她们站在这个距离里,既听不到郭夫人所说的话,而郭夫人有什么事情的话,只要一招手,她们就能立即赶过去。

    管家见郭夫人将丫鬟侍女都打发走了,猜到肯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连忙恭恭敬敬地说:“夫人有事,请尽管吩咐。”

    “附耳过来!”别看郭夫人和管家的身边没有闲人,但郭夫人还是担心走漏风声,便凑近管家的耳边,低声地说了几句。

    管家听后,不禁大惊失色,他有些慌乱地说:“夫人,小的不敢,小的不敢!请夫人收回成命~!”

    “你放心,大将军不会有事的。”郭夫人盯着管家,冷冷地说道:“你尽管按本夫人的吩咐去做就是了。”

    管家望着郭夫人那冷冰冰的面孔,不禁打了一个寒颤,他知道假如自己不遵照这位夫人的命令执行,恐怕自己的小命就会交代在这里,只能无奈地说:“小的遵命!”

    郭夫人等管家提着食盒朝厨房的方向走去后,自己转身带着丫鬟侍女来到了郭汜的书房。正在看书的郭汜,见自己的夫人从外面进来,连忙放下手里的书卷,起身笑脸相迎:“夫人今日怎么有雅兴,到吾的书房来呢?”

    郭夫人笑着回答说:“妾从外面经过,见夫君在看书,便进来瞧瞧。”

    夫妻两人聊了一会儿之后,管家提着食盒从外面走了进来。他看到郭夫人也在这里,不禁浑身打了一个哆嗦。郭汜看到他,好奇地问:“管家,你手里提的是什么?”

    “回大将军。”管家小心翼翼地回答说:“这是大司空派人给您送来的酒菜,小的特意给您送来的。”

    “是稚然派人送来的酒菜。”郭汜听管家这么说,眉毛不禁往上一扬,连忙吩咐管家:“快快摆上,吾要与夫人共饮一杯。”

    管家听到郭汜这么说,不禁被惊出了一身冷汗,但他又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提醒郭汜说酒菜里有毒,只能硬着头皮打开了食盒,准备将里面的酒菜摆在桌案上。郭夫人没有说话,只是目不转睛地盯着管家的一举一动。

    酒菜一摆好,郭汜就拿起筷子迫不及待地准备动手,却被郭夫人出言制止了:“夫君且慢!这酒菜吃不得。”

    “夫人,你这是何意啊?”郭汜举着筷子,一脸疑惑地问:“为何不让我吃这桌酒菜啊?”

    郭夫人哼了一声,随后说道:“食自外来,岂可便食?”说完,便冲着管家说道,“管家,去牵一条狗到这里来。”

    管家听到郭夫人让自己牵狗,不禁愣住了,心说你刚刚让我下毒,现在又让我去牵狗,你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啊。看到管家站在原地不动,郭汜有些不高兴了,他冲着管家不悦地说:“你还站在这里作甚,难道没听到夫人的话吗?还不快点去找条狗进来!”管家听到郭汜的吩咐,慌忙答应一声,便转身跑出了书房,到外面寻狗去了。

    工夫不大,管家从外面牵进来一条半大的狗,跪在两人的面前说道:“大将军,狗已经牵到。”

第268章 李郭反目(中)

    李别率领一支兵马离开了,长安内李傕和郭汜的力量达到了均衡。

    郭汜对李傕要下毒害自己一事,始终心存疑窦,但他又无法开口向李傕询问。一旦开口,两人表面的这种和睦,就会被撕得粉碎,因此他只能暂时隐忍,希望此事早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双方相安无事地过七八天,一日议事结束后,郭汜正准备回家,却被李傕叫住了。李傕热情地说:“阿多,上次吾请你饮宴,你说身体不适。今日吾见你红光满面,想必到府上喝几樽,应该没问题吧。”

    对于李傕的邀请,郭汜有意拒绝,但为了防止引起对方的怀疑,他在迟疑了片刻后,还是点头表示同意:“既然是稚然的一番美意,那在下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两人乘车一前一后地来到了大司空府外,李傕先下了车,又等在郭汜的车旁,等他下了车后,挽着他的手朝府内走去。

    由于李傕在出发前,就派人回府打过招呼,两人来到会客厅时,酒宴已经摆好。两人分宾主坐下后,李傕举起手里的酒樽,有些得意地对郭汜说道:“阿多,如今朝廷是你我二人的天下,这日子过得真是痛快啊。来来来,你我兄弟满饮此樽。”说完,没等郭汜举起酒樽,便仰头将樽中的美酒倒进了嘴里。

    郭汜端着酒樽,心中不免犹豫,深怕李傕在此酒里下毒,迟迟没有动作。李傕将樽中美酒饮尽之后,放在桌案上,等下人给自己斟酒,看到郭汜还端着酒樽没动弹,便好奇地问:“阿多,为何不饮酒啊?”

    郭汜有心说近期身体不适,不能饮酒之类的话,但转念一想,如果自己这么说的话,肯定会被李傕瞧出破绽,如今我可是在他的府中,只要他一声令下,从廊下冲进来一群刀斧手,足以将我碎尸万段。想到这里,他只能苦笑一下,端起酒樽,将樽中的美酒一饮而尽。

    他放下酒樽后,凝神观察自己的身体,见没有异样后,觉得自己有点杞人忧天了。若是李傕要害自己,断断不会将自己请到府中来下手。那样一来,不管是毒杀还是乱刃分尸,都会遭人议论,李傕绝对不会做这样的傻事。他放下心中的顾虑后,也就放心大胆地喝酒吃肉,与李傕谈论风花雪月。

    而待在驿馆的石韬,见已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李傕、郭汜二人还掌控了朝中大权,心里不免有些着急。他找到徐庶,对他说道:“元直,都过了这么长的日子,李郭二人还未反目,莫非主公的计策不奏效?”

    “广元,稍安勿躁。”徐庶望着急躁的石韬,表情如常地说:“主公一向料事如神,他说只要使了反间计之后,就能让李郭反目成仇,那么肯定两人就会成为死对头。目前虽说风平浪静,但没准两人已经在互相提防了。”

    “那我们总要做点什么。”有些沉不住气的石韬说道:“像如今这样一味地等下去,我们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等到两人反目。”

    “广元,我已经派人在大司空府和大将军府外,安排了人手,假如郭汜一入大司空府,我便能知晓。”徐庶淡淡地一笑,说道:“等时机一成熟,我们再来个煽风点火,一定能让李郭二人来个至死方休。”

    石韬本想再问,却看到一个穿着布衣的中年男子从外面走进来,他认识此人,乃是冀州派到京师的细作,便连忙问道:“可是有什么消息?”

    “两位先生,”由于徐庶、石韬两人在冀州都没有特定的官职,因此细作便对两人以先生相称:“小的看见郭汜去了大司空府。”

    徐庶听到细作这么说,不禁眼前一亮,连忙追问道:“你可知郭汜去李傕府中作甚?”

    细作回答说:“小的问过大司空府的厨子,李傕是请郭汜去赴宴。”

    “原来是这样,我知道了。”徐庶说完,又低声地吩咐细作:“你立即和大将军府里的内应取得联系,假如今晚郭汜回府后,要饮用粪汁,便速来报我。”

    细作被徐庶的话吓了一跳,他心说谁会无聊到在家里喝粪汁啊?但既然是徐庶下的命令,他却不敢违背,只能答应一声:“小的明白。郭府有什么风吹草动,小的一定在第一时间前来向先生禀报。”

    等细作离开后,石韬望着徐庶不解地问:“元直,你到底在说什么,都把我搞糊涂了。郭汜好好的,为何要喝粪汁啊?”

    徐庶起身走到门边,朝外面张望了一番,又重新走回到石韬的身边,从袍袖里抽出一封信,交给了石韬,对他说道:“这是主公给我的一封密信,你好好地看看吧。”

    一脸疑惑的石韬接过书信,打开浏览上面的内容。等他看完信之后,不禁吃惊地张大了嘴,过了许久,他才对徐庶说:“元直,原来这个反间计是主公想出来的?”在看到徐庶点头表示肯定后,他又接着问,“据吾所知,主公从来不曾到过京师,他怎么知道应该让朝中的什么人去施展这反间计呢?万一所托非人,走漏了风声,不是会给你我二人惹来杀身之祸吗?”

    对于石韬的担忧,徐庶点了点头,说道:“广元,你说得没错。我当时接到这份密信时,也有过你现在的担忧,但看到事情都按照主公信中所说发展,便觉得没有再担心的必要。我们只要配合好主公施展反间计,让李郭二人成为生死对头,一切就不用我们再操心了。”

    “可是,主公说郭汜到李傕府中饮宴后,次日就会率兵攻打李傕。”石韬虽然看完了密信,但有很多事情他依旧不明白,便虚心地向徐庶请教:“吾想知道,究竟是何事,能让两个亲如兄弟的人反目成仇?”

    “主公的书信上没有细说。”徐庶若有所思地说道:“但他让我们派人观察郭汜从李府回来时,是否饮用了粪汁一事来判断,应该是和下毒有关系。”

    “下毒?这怎么可能呢?”石韬到此刻,依旧觉得一切优点太匪夷所思了,他对徐庶说:“李傕若是要害郭汜,随便找两个刺客半夜潜入大将军府,将他刺杀便了,何必要多此一举,将他骗到家中下毒。这样不是不告诉所有人,说郭汜是他害死的吗?”

    “此事,吾也始终想不明白。”徐庶等石韬说完后,微微颔首,接着说道:“既然李傕不会给郭汜下毒,那郭汜回府之后,又如何要饮用粪汁解毒呢?”

    郭汜在李傕的府中开怀畅饮,只喝到月上三竿,方才告辞回府。郭夫人见郭汜迟迟未归,便差人到外面打听,听说他到了李傕府中饮酒,便气不打一处来,还以为郭汜借着喝酒的名头,又私会李夫人去了。

    见到郭汜从外面回来,便立即迎了上去,冷冷地问:“夫君,你总算回来了。难道你忘记妾曾经给你说过多少次,不能再轻易到那人家里去,否则会招来杀身之祸吗?”

    郭汜听后,却不以为然地说:“夫人多虑了,吾与稚然是多年老友,一向情同手足,他怎么会害吾呢。上次之事,十有**是小人从中作祟,有意挑拨我和他的关系……”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忽然便捂着肚子叫起痛来。

    郭夫人听到郭汜叫肚子痛,心里不禁着急,口中说道:“必中其毒矣!”说完,叫过管家,让他到茅厕去取粪汁,为郭汜解毒。

    “那我们总要做点什么。”有些沉不住气的石韬说道:“像如今这样一味地等下去,我们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等到两人反目。”

    “广元,我已经派人在大司空府和大将军府外,安排了人手,假如郭汜一入大司空府,我便能知晓。”徐庶淡淡地一笑,说道:“等时机一成熟,我们再来个煽风点火,一定能让李郭二人来个至死方休。”

    石韬本想再问,却看到一个穿着布衣的中年男子从外面走进来,他认识此人,乃是冀州派到京师的细作,便连忙问道:“可是有什么消息?”

    “两位先生,”由于徐庶、石韬两人在冀州都没有特定的官职,因此细作便对两人以先生相称:“小的看见郭汜去了大司空府。”

    徐庶听到细作这么说,不禁眼前一亮,连忙追问道:“你可知郭汜去李傕府中作甚?”

    细作回答说:“小的问过大司空府的厨子,李傕是请郭汜去赴宴。”

    “原来是这样,我知道了。”徐庶说完,又低声地吩咐细作:“你立即和大将军府里的内应取得联系,假如今晚郭汜回府后,要饮用粪汁,便速来报我。”

    细作被徐庶的话吓了一跳,他心说谁会无聊到在家里喝粪汁啊?但既然是徐庶下的命令,他却不敢违背,只能答应一声:“小的明白。郭府有什么风吹草动,小的一定在第一时间前来向先生禀报。”

    等细作离开后,石韬望着徐庶不解地问:“元直,你到底在说什么,都把我搞糊涂了。郭汜好好的,为何要喝粪汁啊?”

    徐庶起身走到门边,朝外面张望了一番,又重新走回到石韬的身边,从袍袖里抽出一封信,交给了石韬,对他说道:“这是主公给我的一封密信,你好好地看看吧。”

    一脸疑惑的石韬接过书信,打开浏览上面的内容。等他看完信之后,不禁吃惊地张大了嘴,过了许久,他才对徐庶说:“元直,原来这个反间计是主公想出来的?”在看到徐庶点头表示肯定后,他又接着问,“据吾所知,主公从来不曾到过京师,他怎么知道应该让朝中的什么人去施展这反间计呢?万一所托非人,走漏了风声,不是会给你我二人惹来杀身之祸吗?”

    对于石韬的担忧,徐庶点了点头,说道:“广元,你说得没错。我当时接到这份密信时,也有过你现在的担忧,但看到事情都按照主公信中所说发展,便觉得没有再担心的必要。我们只要配合好主公施展反间计,让李郭二人成为生死对头,一切就不用我们再操心了。”

    “可是,主公说郭汜到李傕府中饮宴后,次日就会率兵攻打李傕。”石韬虽然看完了密信,但有很多事情他依旧不明白,便虚心地向徐庶请教:“吾想知道,究竟是何事,能让两个亲如兄弟的人反目成仇?”

    “主公的书信上没有细说。”徐庶若有所思地说道:“但他让我们派人观察郭汜从李府回来时,是否饮用了粪汁一事来判断,应该是和下毒有关系。”

    “下毒?这怎么可能呢?”石韬到此刻,依旧觉得一切优点太匪夷所思了,他对徐庶说:“李傕若是要害郭汜,随便找两个刺客半夜潜入大将军府,将他刺杀便了,何必要多此一举,将他骗到家中下毒。这样不是不告诉所有人,说郭汜是他害死的吗?”

    “此事,吾也始终想不明白。”徐庶等石韬说完后,微微颔首,接着说道:“既然李傕不会给郭汜下毒,那郭汜回府之后,又如何要饮用粪汁解毒呢?”

    郭汜在李傕的府中开怀畅饮,只喝到月上三竿,方才告辞回府。郭夫人见郭汜迟迟未归,便差人到外面打听,听说他到了李傕府中饮酒,便气不打一处来,还以为郭汜借着喝酒的名头,又私会李夫人去了。

    见到郭汜从外面回来,便立即迎了上去,冷冷地问:“夫君,你总算回来了。难道你忘记妾曾经给你说过多少次,不能再轻易到那人家里去,否则会招来杀身之祸吗?”

    郭汜听后,却不以为然地说:“夫人多虑了,吾与稚然是多年老友,一向情同手足,他怎么会害吾呢。上次之事,十有**是小人从中作祟,有意挑拨我和他的关系……”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忽然便捂着肚子叫起痛来。

    郭夫人听到郭汜叫肚子痛,心里不禁着急,口中说道:“必中其毒矣!”说完,叫过管家,让他到茅厕去取粪汁,为郭汜解毒。

第269章 李郭反目(下)

    徐庶和石韬两人听了细作的回报后,都被惊得目瞪口呆。他们做梦都想不到,事情的发展,几乎都是按照韩湛书信里所写的那样发展。

    过了好一阵,石韬才从震惊中惊醒过来。他不顾细作还站在一旁,便对徐庶说:“元直,主公真是料事如神,什么事情都在他的预料之内。石某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对于石韬的这种说法,徐庶只是淡淡一笑,随后又问细作:“你可曾派人在大将军府外监视?”

    “回徐先生的话,”细作恭恭敬敬地回答说:“属下在前后门各留下了两人,若有什么风吹草动,他们就会立即前来向我禀报的。”

    “元直,你打算怎么做?”石韬和徐庶是多年的老友,见他这么问细作,便猜到他肯定还有什么打算,因此便直截了当地问。

    谁知徐庶没有立即回答他,而是冲细作挥了挥手,说道:“你也劳累了一天,先下去休息吧,等有了消息再来报我。”

    等细作离开后,徐庶对石韬说道:“广元,如今郭汜已经召集军营中的心腹,到大将军府内议事,估计是打算去攻打李傕,我看我们应该去给李傕报个讯。”

    “什么,元直,你说什么?”石韬听到徐庶这么说,立即蹦了起来,不由双眼圆瞪地说:“让李郭二人自相残杀,不是主公早就定好的计策,我们只需要作壁上观就可以了,为何要去向李傕通风报信,让他提起做好准备呢?”

    对石韬的这个问题,徐庶是笑而不语,只是抬头望着他。石韬也是个聪明人,片刻之后,便明白徐庶要这么做的目地。他一脸恍然大悟的样子说道:“元直,你说去通风报信,是担心李傕没有防范,被郭汜打个措手不及……”

    “没错,就是这个意思。”徐庶不等石韬说完,便接着说道:“若是李傕在最短的时间内,被郭汜消灭,那么他的兵马势必被郭汜收编,这样一来,郭汜的实力就会大增。但假如我们向李傕报讯,让他提前做好准备,这样就算造成郭汜的攻击,也不会损失惨重。只要两人打得难解难分,双方的实力都会被削弱,到时主公率兵赶到长安,就能将两人灭掉。”

    “元直,你说吧,我们什么时候派人去通知李傕?”

    “这个时间不能太早,太早的话,李傕不会相信”徐庶若有所思地说道:“太晚的话,李傕都已经被郭汜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就算想做什么,也有点力不从心。因此时机的选择相当重要。”

    石韬知道自己这位老友一向足智多谋,便虚心地向他请教:“那你觉得什么时候,才是最佳的时机呢?”

    “等郭汜的手下离开大将军府,返回军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动手了。”徐庶对石韬说:“一旦我们留在大将军府外的探子,有任何信息回来,我们就可以派人向李傕示警,免得他被郭汜杀一个措手不及。”

    过了差不多一个时辰,留在大将军府外的探子回来禀报,说郭汜的心腹都已离开了大将军府,各自返回自己的军营去了。

    徐庶听后点了点头,随后将那名稳重的细作找来。见一封写在布帛上的书信交给了他,并反复叮嘱说:“你一定要想办法,尽快将这份书信交到李傕的手里,否则就会误了大事。”

    细作接过了徐庶手里的书信,带着几名手下,赶往李傕的大司马府,准备将这封示警的书信,交给李傕。

    望着几人离去的背影,石韬有些担心地问:“元直,此事能成吗?”

    “我看到**能成。”徐庶点了点头,说道:“李傕接到我等的书信,再派人到军营中去查看,便会知道心中所言非虚,必定会勃然大怒,尽起兵马与郭汜一较高下。”

    细作带着自己的手下,来到距离大司马府约莫五十步的地方停下,然后几人就开始商议,如何才能把书信送给李傕,而又不至于引起他人的注意。他望着自己最信任的丁巳问道:“丁巳,如果吾让你来办此事,你打算怎么做?”

    “大哥,”被称为丁巳的探子对细作说:“假如我们直接走过去,告诉守门的兵士,说郭汜要率兵来攻打这里,肯定会他们乱刀砍成肉泥。依我之见,不如将此信绑在箭杆上,把书信射过去。”

    “这个办法不错。”对于丁巳的提议,细作点着头说:“那就这么办吧。待会儿我把信件绑在箭杆上,你来负责射箭。”

    片刻之后,徐庶的示警书信就被绑在箭杆上,由丁巳张弓搭箭射向了大司马府。利箭从守门兵士的头上飞过,钉在了柱子上,把那些兵士吓了一跳。他们咋咋呼呼地喊了一阵后,发现有一支箭钉在了柱子上。

    负责的队率把箭从柱子上取下来,将上面还绑着一份书信,哪里敢怠慢,连忙一路小跑地进入了府中,直接到会客厅里见李傕。

    有些醉意的李傕,此刻正躺在榻上昏昏欲睡,忽然听到有人大声地喊道:“启禀大司空,小的在府外捡到一封书信,特来交于大将军。”

    一名叫左灵的官员,此刻正坐在一旁。李傕对他说:“你过去看看,信上面都写了些什么?”

    左灵走到队率的面前,接过了他手里的信件,展开后只看了几眼,便不由大惊失色。他慌忙来到了李傕的面前,对他说道:“稚然将军,出大事了。”

    “出……出什……什么大……大事了?”李傕有点口齿不清地问道。

    “有人在心中告诉我们,说郭汜正在集结大军,准备过来攻打我们。”左灵有些慌乱地对李傕说:“还请大司马早做准备。”

    左灵的话,将李傕惊出了一身冷汗,吓得他的酒当时就醒了。他的脸上露出一脸难以置信的表情,“阿多为何要起兵攻打吾啊?殊不知吾待他一向不薄啊。”

    左灵摇了摇头,对李傕说:“大司马,属下认为这份书信的来历可疑,不可轻信,也不可不信。”

    “左灵,依你之见,我们该如何处置?”

    “若是郭将军真的要兴兵来攻打你,此刻他的军营之中,肯定正在调兵遣将。”左灵向李傕建议说:“大司马不妨派人去军营中刺探一番,若是真的在备战,那么我们就该早做防范。”

    李傕前几日杀了樊稠之后,心里一直不踏实,深怕有人会来为樊稠报仇。此刻听说郭汜正在调集兵马,准备来对付自己。想到这里,他连忙叫来了几名亲兵,吩咐他们立即赶往郭汜的军营,看营中是否有什么动静。

    派出的一名亲兵,用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回来了。他跪在李傕的面前说道:“回大司马的话,此刻大将军的军营里热闹非凡,各处的将官正在调兵遣将,据小的猜测,恐怕他们是打算去攻打什么地方。”

    李傕朝亲兵挥了挥手,将他打发离开后,对左灵说道:“左灵,若是郭汜真的引兵来攻,吾该如何应对?”

    “大司马,”左灵想到自己是站在李傕一边的,若是郭汜真的要搞什么反攻倒算,自己将难逃一死,因此他只能拼死一搏:“既然郭汜已经在调兵遣将,我们绝对不能坐以待毙。以属下之见,我们也早滴抽调兵马来大司马府,以防郭汜直接率兵攻打府邸。”

    对于左灵的提议,李傕点了点头,表示同意:“此言甚好,吾这就给军营中的部署下令,让他们立即领着兵马入城,到此处来与我们汇合。”

    大司马府内原本就有五百兵马,李傕得知郭汜要领兵来犯后,在仓促之间,又抽调了两千五百人来保卫自己的府邸,免得被郭汜攻破。

    天到四更,正当李府内戒备的兵士们个个昏昏欲睡之际,忽然听到外面的街道上传来了整齐的脚步声,随后听到有个人在高喊:“速速将大司马府围起来,千万不要走了李傕那狗贼。”

    来围府的是郭汜手下的一名心腹,他见大司马府外的守卫,见着自己带来的人马后,立即缩回到府中,还以为对方怕了自己,连忙吩咐属下对大司马府进攻。谁知他们刚冲到府前,就遭到了一阵乱箭,冲在最前面的十几名兵士被射成了刺猬。

    见府内早有准备,心腹一边派人继续围困大司马府,一边派人向郭汜禀报,说自己的兵马已经将大司马府团团围住,就请大将军过来主持大局。

    郭汜听说自己的兵马已经围住了大司马府,连忙带着四百骑兵,沿着街道奔驰而来。城内的百姓,听到外面响起的喊杀声和急促的马蹄声,不知道又出了什么事情,慌忙紧闭门窗,并用东西将门堵住,免得家里遭到乱兵的洗劫。

    郭汜带人赶到大司马府外之时,见府门外躺了数十具尸首,连忙问自己的心腹:“这是怎么回事,为何门口有这么多的死人?”他问这话时,还以为地上躺着的都是李傕的部下。但没曾想,这里的死人有一个算一个,皆是他的麾下,都是在冲向大司马府时,被墙头的乱箭射死的。

    郭汜见状,不由恼羞成怒,连忙命令心腹,集中兵力猛攻大司马府的正门。心腹得令之后,立即命令五百兵士朝正门发起了进攻。为了防止遭到来自府中的弓箭杀伤,冲在最前面的兵士手里都拿着盾牌。

    墙后的李傕军,将郭汜的兵马又围上来,便故技重施,纷纷用乱箭招呼,试图将他们从府外赶走。然而由于进攻的兵士,手里都有盾牌,李傕军见对方又开始了新的进攻,便故技重施,朝着接近的黑影放箭。

    如果郭汜军的手里没有盾牌,在李傕军的这拨箭雨中,至少又要倒下近百人。但此刻走在最前面的兵士,只有几个人中间倒下。他们刚倒下后,后面立即便有人来接替她们的位置,继续保持着整齐的队形向大司马府接近。

    郭汜的心腹在等郭汜到来的这段时间里,也没有闲着,他深怕大司马府的大门太结实,兵士们撞不开,还专门派人从军营中取来了撞车。一群手持盾牌的兵士,围在撞车的四周,免得推车的兵士被乱箭所伤。

    大司马府的大门虽然结实,但哪里挡得住撞车的撞击,要知道就算是城门,在遭到撞车的不断撞击后,也会被撞塌。

    大门被撞开后,府外的郭汜军一涌而入,和坚守在府内的李傕军展开了混战。由于李傕军人少,虽然他们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面对潮水般涌来的郭汜军,他们不得不节节败退。

    李傕得到了徐庶的示警后,没有立即调集兵马来保护自己的大司马府,而是先派人去打听消息。等忙完这一切后,他再调兵到这里来,就有些太迟了。赶来增援的两千五百人,在半道上遭到了郭汜军的截杀,双方正杀得难解难分,哪里还抽得出力量,来保卫大司马府。

    看到自己的手下越来越少,李傕知道再打下去,势必会全军覆灭,便连忙命令大家且战且走,朝后院撤退。他准备从后门逃出了大司马府,赶到自己的军营中调部队来围歼郭汜的叛军。

    五十多名亲兵护送着李傕来到了后门,谁知刚打开门,外面就有一群郭汜军杀到。亲兵们连忙上前迎敌,和对方战成一片。两名都伯带着七八名兵士,拼死从郭汜军中杀出一条血路,掩护李傕朝外面突围。

    郭汜为了防止李傕逃跑,在后门布置了两千人马。李傕身边就五十多人,要想杀出重围,又谈何容易。那两名都伯虽说勇猛过人,又身先士卒冲杀在最前面,但终因寡不敌众,很快就死在了乱军之中。

    李傕自己也是一名武将,他挥舞着手里的宝剑,砍翻了几名朝他冲来的郭汜军,但他身上也中了两刀。在慌乱之中,李傕根本无法停下来包扎伤口,只能拼命地挥舞着手里的宝剑,将冲到自己身边的郭汜军一一刺倒。

第270章 乱战

    见自己的主帅遇到了危险,李傕的那些亲兵拼命了,他们不顾一切地冲到了李傕的身边,将他与那些郭汜军分开。有的甚至身中十几刀,倒在地上无法动弹,却依旧凭着最后一口气,紧紧抱着敌人的腿,让他们无法去伤害自己的主帅。

    一人拼命万夫难挡,在亲兵们的拼死抵抗下,李傕生生地从两千郭汜军中杀出了一条血路。两名身强力壮的亲兵,架着李傕在街道上狂跑,而剩下的人,却在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抗后面的追兵。

    李傕的亲兵虽然亡命,但是人数太少,很快就被郭汜军所淹没,成为地上一滩滩看不出人形的烂泥。

    李傕等人朝前跑了一段距离,忽然看到前面的街道上有黑黝黝的一群人迎面而来。见此情形,李傕停下脚步仰天长叹:“真是天亡我也!”

    就在他闭眼等死之际,忽然听到对面有人在喊:“来的可是我家叔父?”

    李傕听着喊话的声音很熟悉,没等他想出来是谁时,旁边的一名亲兵已经激动地对他说:“大司马,是少将军李暹的声音。”

    听说是自己的另外一个侄儿李暹,李傕的心里顿时踏实了许多,连忙冲着对面问道:“来的可是李暹?”

    对面的军马呼啦啦地涌过来,借助火把的照明,李傕看清楚来的果然是自己的侄儿李暹,便连忙冲他说:“暹儿,后面有追兵,快点派人去挡住他们。”

    “来人,保护好我家叔父,其余的人跟我来!”李暹留下一彪人马保护李傕外,自己带着剩下的人马,沿着街道朝追兵的方向冲去。

    郭汜军沿着街道追来,眼看着要追上了李傕了,却不曾想忽然冒出数千生力军,一下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双方在街道上混战了一炷香的时间,郭汜军支持不住,便纷纷退了下去。

    李暹杀退了郭汜军之后,返回去找到了李傕,向他请示道:“叔父,郭汜军已经被侄儿杀退,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立即到城外的军营里去,”死里逃生的李傕,实在咽不下心中的这口怨气,连忙吩咐到:“点起人马,去攻打郭汜的军营。他只要失去了兵马,就成为了待宰的羔羊。”

    就在李傕带着人出了城,朝城外的军营而去时,在大司马府外指挥作战的郭汜,而已得到了败兵的回报,知道李傕带人赶往城外的军营了。他如何猜不到李傕的用意,连忙拨转马头,也赶回城外的兵营去调兵遣将,准备与李傕军一决雌雄。

    自从上次击退了马腾、韩遂之后,郭汜、李傕的兵马都驻扎在城外的军营里。等双方将兵马集结完毕,已天光大亮。双方的数万大军,在长安城外展开了一场混战。

    为了防止乱兵冲进城,太尉杨彪、大司农朱儁连忙命人关上城门。两人站在城门楼上,望着下方在混战中的李郭二军,他们没想到小小的反间计,居然能造成如此的效果。两人在感慨的同时,也犯起愁来。

    杨彪问朱儁:“公伟,如今李傕、郭汜二人已经反目成仇,我们该如何处置?”

    “可派出使者前往邺城,”朱儁回答说:“请冀州牧出兵来平定李郭之乱。”

    然而杨彪却为难地说:“此去邺城有千里之遥,就算冀州牧得到讯息后立即出兵,要想赶到这里,至少都是一月之后的事情。你瞧瞧,”他用手朝外面的战场一指,说道,“别看我们暂时关闭了城门,但城中守军里李郭的旧部不少,只要他们一声令下,这城门就会立即被打开,我们根本坚持不到冀州牧的大军赶到。”

    听杨彪这么一说,朱儁也拿不到注意,他跺着脚着急地说:“那该如何是好啊?”

    “既然此计是冀州牧派人所献,想必他应该有破解的办法。”杨彪想了想,又对朱儁说:“不如我们现在就去驿馆,问问元直,看他可有什么办法,来化解眼前的危机。”

    杨彪的提议,立即得到了朱儁的赞同,两人从城墙下来后,就匆匆忙忙地赶往了城中的驿馆,前去拜访徐庶等人。

    李郭两人反目成仇,在城外厮杀的消息,徐庶早已通过细作,了解得一清二楚。石韬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有些担心地说:“元直啊,数万大军在城外厮杀,一旦他们进入了城中,就将变为乱军,到时城里的百姓就会遭殃了。”

    “广元,趁着城里还没有被封锁,你立即离开长安,返回邺城去。”徐庶对石韬说道:“我们要尽快将这里的情况,向主公汇报,以便让他早做打算。”

    “打算,什么打算?”石韬听到徐庶这么说,一脸茫然地问:“难道元直你还打算让主公来取长安不成?”

    “在目前的情况下,就是让主公来取长安,又有何不可?”徐庶继续说道:“广元,你返回邺城,见到主公之后,请他速速出兵前来长安。徐某可保长安在一月之内,不会再被李郭二人占去,但时间一长,就不能保证了。”

    对于徐庶的这种说法,石韬沉默了,他在心里默默地计算着路程,随后发现要想让冀州军在一月之内,赶到长安来,似乎有点不太可能。不过既然徐庶将这个重任交给了自己,就算再艰难,他也必须去完成。因此他起身朝徐庶拱了拱手,转身回自己的房间收拾行装,准备立即出发。

    石韬刚离开不久,杨彪和朱儁二人就联袂而至。徐庶见到两人来访,慌忙起身相迎:“徐庶见过两位大人。不知两位大人到此,有何见教?”

    杨彪上前拉住徐庶的手,一脸焦急地说:“元直,你我都不是外人,没用的闲话就不必说了。我且问你,如今李傕、郭汜的兵马在城外混战,你有什么办法,能阻止两军入城吗?”

    “有的,”徐庶一直在等杨彪问这话,此刻听到他先说出口,便笑着说:“可以请我家主公派兵前来此处平息李郭之乱。”

    “要平息李郭之乱,冀州兵马的确是上上之选。”朱儁在知道韩湛的兵马打败了袁绍,占领了邺城之后,就对冀州军能消灭李郭二人一事深信不疑。但就算冀州军再强,如今也隔得太远,因此他苦着脸对徐庶说:“但是他们隔得太远,没有两月根本无法到达此处,老夫担心到时长安已经被李郭二人糟蹋成一片废墟了。”

    “大司农莫要担心。”徐庶等朱儁说完后,立即安慰他说:“其实在长安附近,还有一支兵马,就算无法平息李郭之乱,但要是用来牵制二人,倒也是绰绰有余。”

    两人听到徐庶这么说,顿时觉得眼前一亮,连忙追问道:“不知元直说的是哪里的兵马?”

    徐庶向东面一指,说道:“两位大人难道忘记,在长安东面两百里外,还驻扎着一支两万多人的兵马吗?”

    杨彪和朱儁两人对视一眼后,都在对方的眼神里看到了震惊。最后还是朱儁试探地问道:“元直说的可是杨奉的兵马?”

    徐庶点了点头,笑着说:“没错,正是此人!”

    “此人原是黄巾贼,后来归顺了李傕。”对于徐庶推荐的人选,杨彪有些为难地说:“他可是李傕的部下,让他到长安来,不是引狼入室吗?”

    徐庶等杨彪说完,胸有成竹地说:“太尉莫要担心,据徐某所知,杨奉一直有自立之心。如今有这么好的机会,他肯定会答应两位大人的请求,率兵进入长安,来牵制李郭二人的兵马。若是你们不放心他,还可以派人前往弘农,秘密联络张济,让他引兵回长安,来调停这场战事。”

    “妙,真是太妙了。”朱儁听完徐庶的建议后,连声叫好。他对杨彪说:“张济与樊稠情同手足,樊稠被李郭二人所杀之后,他一直耿耿于怀。如今李傕又派了自己的侄儿李别到弘农,就近监视于他。想必他早就有反李郭二人之心,如果这么好的机会,他都不懂得利用的话,他就不是张济。”

    说完,朱儁朝徐庶一拱手,说道:“多谢元直指教,老夫就此别过!”说完,拉着杨彪就离开了驿馆,返回朝中去起草调兵的诏书。

    虽说汉献帝此刻没有在长安城,但他被韩湛派人劫走时,玉玺却没有带走。这数月虽说朝中一直无主,但军政大事,都是他们二人和李郭二人商议着办理,然后将讨论出来的结果写在圣旨上,把玉玺一盖就发往各地。

    如今听了徐庶的建议,两人立即回到朝中,起草了两份调兵的旨意,盖上了玉玺后,分别派人送往了杨奉和张济二人那里。

    …………

    李郭二人的兵马,从早到晚打得难分难解,到天黑之后,谁也奈何不了对方,便各自回营。

    李傕回到营中,清点人马,伤亡了近万人马,心中对郭汜的怨气不由更盛。侄儿李暹走过来,有些不解地问:“叔父,侄儿有一事不明,想向叔父请教!”

    正在气头上的李傕,听到李暹这么问,瓮声瓮气的说了一句:“讲!”

    “叔父与郭阿多相交深厚,可以说亲如兄弟。”李暹不解地问道:“为何会忽然反目为仇,最后还要兵刃相见?”

    李傕皱着眉头想了想,随后摇摇头,说道:“吾不太清楚。昨日吾还请郭汜到家中饮酒,彼此相谈甚欢,谁知道下半夜,他忽然率兵马来攻……”

    李暹耐心地听完李傕的讲述,在思索良久,作战参谋地对李傕说:“叔父,侄儿想到了郭汜为何会对叔父下手的原因。”

    “什么原因?”李暹的话引起了李傕的兴趣,他连忙催促道:“快快说来听听!”

    “自从当今圣上被冀州牧派人劫走,朝中一直无主。”李暹在李傕的面前侃侃而谈:“朝中的诸事,名义上是由叔父、郭汜和杨彪、朱儁四人议决。但实际上,做主的还是叔父和郭汜二人。他若是除掉了您,便能大权独揽,甚至面南称帝也未尝不可。”

    对于李暹如此牵强的分析,李傕居然深信不疑,他觉得只有这个原因,才能迫使昔日和自己情同手足的郭汜,和自己反目为仇,心中对郭汜的恨意,不免又增加了几分。

    而在郭汜的营中,一名军司马正在问郭汜:“昔日大将军和大司马交情深厚,何以会走到今日兵戎相见的地步?”

    对于军司马提出的问题,郭汜也觉得挺奇怪的,自己和李傕的交情一直不错,为何他要三番两次对自己下毒手?

    见到郭汜迟迟无法作答,军司马委婉地提出:“大将军,以属下之间,还是请贾先生到此,让他给我们分析一下吧。”

    对于军司马的提议,郭汜自然满口答应,连忙命人到城里去寻贾诩,请他尽快赶到自己军营里。

    李郭两人反目为仇,并在城外大打出手之时,贾诩早就得到了消息。他坐在家中思索良久,忽然意识到两人肯定是中了别人的反间计,否则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了生死对头。

    以他的智谋,自然知道两人晚上收兵回营后,肯定会派人请自己去军营。对于李傕、郭汜这两个已经失去理智的人,他不觉得自己去了以后,能起到什么作用,相反,还有可能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而唯一避祸的方式,就是尽快离开长安,到弘农去投奔张济。

    主意打定,他连忙命人收拾行装,趁着天色还不晚,带了两名下人从城北方向出城,快马加鞭地赶往弘农投张济去了。

    天黑之后,不光郭汜派人到城里来寻贾诩,李傕同样派人来了贾府。双方的人马在贾府外相遇,一言不合就厮杀起来。等到巡城的兵士赶到,贾府门外除了留下数十具还未凉透的尸体外,一个活人都看不到。

    而李傕、郭汜二人,得到自己幸存的手下禀报后,都以为是对方事先派人挟制了贾诩,心中的恨意不免更盛了几分。

第271章 调停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李傕、郭汜的兵马每日都在城外大战。双方死伤狼藉不说,还四处劫掠村落,杀死村里的老弱,将青壮年编入队伍,而年轻的女子则抢入营中,分赠给李郭二人的心腹。

    见到李郭两人的混战,导致城外的百姓家破人亡,杨彪、朱儁等人于心不忍,便派出了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前往两人的军营说项,希望两人能暂歇干戈。

    皇甫郦首先去的是郭汜的营寨,他见到郭汜之后,首先开口问道:“大将军昔日和大司马情同手足,为何今日却要兵戎相见?”

    郭汜听后,怒气冲冲地回答说:“本将军待李傕不薄,谁知他却屡屡对本将军暗下毒手,若不是本将军机警,恐怕早已命丧黄泉了。要想罢战,是万万不能了。”

    皇甫郦见无法劝服郭汜,又转身去了李傕的营寨。刚看到李傕,还没有来得及说话,李傕就抢先说道:“你莫非是为郭阿多来做说客的么?若是如此,那就免开尊口,速速离营,否则,我认识你,但我手中的宝剑可不认识。”

    劝和失败的皇甫郦,灰头土脸地回到了长安城内,向杨彪、朱儁汇报,说道:“两位大人,属下有辱使命,没有劝服两人罢兵休战。”

    杨彪叹了口气说道:“李郭二人一日不停战,长安城外的百姓就一日不得安宁。”他扭头望着朱儁,无奈地说,“想不到有些事情,比你我想象的还要糟糕。”

    就在三人闲话之事,忽然有一名小校来报:“启禀太尉、大司农,城东方向有滚滚烟尘,似有大军前来。”

    听到小校说有大军到来,皇甫郦是面露惊惶之色,而杨彪、朱儁二人却面露喜色。朱儁低头问小校:“我来问你,来的兵马打的是什么旗号?”

    小校想了想,摇头回答说:“小的只看到了远处的烟尘,还不曾看到兵马,因此无法猜测来的是何处兵马?”

    “两位大人,”皇甫郦朝杨彪、朱儁拱拱手,说道:“如今李郭二贼在城西打得难解难分,如今城东方向又来了一支兵马,这可如何是好啊?”

    “莫要担心,”杨彪知道此刻从东面赶来的兵马,肯定是杨奉的兵马,因此心里一点都不担心,相反,还是笑着对皇甫郦说:“若要知道来的是哪路人马,尔只需随我到城楼上一观便知。”

    三人来到了东门的城楼上,此刻兵马已经接近了城池。朱儁看清楚远方的旗帜上,写着“大汉杨奉”四个大字,便确认来的就是杨奉的兵马。

    大军来到了距离城池一箭之遥停下,随后有一名手持宣化大斧的武将从阵中冲出,一直冲到了护城河前。他仰头望着城墙上,对着城楼上喊道:“我乃是中郎将杨奉的部下徐晃,请城上兄弟打开城门,放我们的兵马入城。”

    皇甫郦听说来的是杨奉的兵马,心里稍微踏实了一些。从这些兵马距离城池还有一箭之遥,便主动停下来的举动判断,他们是没打算攻城的。因此,他扭头问杨彪、朱儁二人:“两位大人,我们该怎么办,打开城门放他们进来吗?”

    “且慢!”一向谨慎的朱儁抬手制止了正准备命人开城门的杨彪,对两人说道:“叫门的这员武将,吾从来不曾见过。还是让杨奉过来,我们再开门不迟。”

    杨彪听朱儁这么一说,觉得还是有几分道理。于是便冲着下面的徐晃喊道:“城下的将军,让杨奉将军过来,老夫有话对他说。”

    徐晃听到杨彪这么说,脸上不禁露出了为难的表情。杨奉命他前来叫开城门,谁知叫了半天,城上不光不开城门,相反还要让他将主将叫过来。但没有办法,如果自己不将主将叫过来,没准城里根本不会给自己开城门。

    徐晃返回阵中,将此事对杨奉一说,最后说道:“将军是否亲自去涉险,全靠将军个人决断了。”

    杨奉觉得既然自己已经率兵赶到了这里,若是因为自己不肯到城下与城上的人说话的缘故,而导致对方闭门不纳,势必会对军心士气产生不利的影响。想到这里,他让徐晃留守中军,而自己则带着五十名骑兵,亲自来到了长安城下。

    杨奉骑马来到了护城河前,冲着城楼上喊道:“喂,城上的人听着,吾乃中郎将杨奉,不知城上是哪位大人啊?”

    杨彪见到城下叫城的人,果然是杨奉之时,心里顿时踏实了许多。他连忙从垛口探出半边身子,对着城下的杨奉说道:“杨将军,老夫是太尉杨彪,请稍等片刻,老夫即可命人开城门,请将军的兵马入城。”

    城门打开后,杨奉先带着五十名骑兵入城。但他穿过长长的门洞,来到了城内,见到站在门洞外的杨彪、朱儁二人,连忙翻身下马,抱拳向两人躬身施礼:“中郎将杨奉,见过太尉、见过大司农。”

    杨彪、朱儁两人连忙上前扶住了杨奉,杨彪笑着说:“将军来得好及时啊。如今你的兵马一到,城外的李郭二人便不足为虑了。”

    虽说李郭二人已经混战了好几天,但由于杨奉没有朝京师这里派细作,因此根本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只是接到了杨彪、朱儁二人起草的调兵诏书,才匆匆率兵赶到这里的。此刻听完杨彪的话,不禁一头雾水,他有些惊诧地问道:“敢问两位大人,不知道李傕、郭汜两位将军出了什么事情?末将率兵到京师,莫非也与他们二人有关?”

    “此事说来话长,我们且边走边说。”朱儁留下皇甫郦接应杨奉的军马入城,而自己和杨彪两人则引导杨奉去了西门,准备让他看看两军交战的场面。

    杨奉跟着杨彪、朱儁来到了西门,站在城墙上向城外放眼望去,只见数万人马正在距离城池两百多步远的地方厮杀。他仔细地看了一下双方的旗号,不由倒吸一口凉气。他扭头问杨彪:“敢问太尉,为何大司空和大将军两人会在城外兵戎相见。不知其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杨彪自然不会傻乎乎地告诉杨奉,是因为自己施展的反间计,才让李傕、郭汜二人反目成仇的。只能含糊其辞地说:“此事,老夫也不得而知。只知道前几日深夜,城内忽然喊杀声冲天,还以为是马腾、韩遂的兵马冲进了城池。派人一打探,才知道是李傕、郭汜两位将军不知什么原因,相互打了起来。”

    朱儁等杨彪说完,朝城外混战的战场努了努嘴,说道:“从那日到如今,已过了整整五天,双方都是日出而战,日落而归。若只是两军混战倒也罢了,但不少乱军趁机袭击城外的一些村落,弄得城外是十室九空,侥幸逃得性命的,都进入了长安城内。”

    杨奉想到刚刚在来的路上,见沿途有不少乞讨,或卖儿卖女的难民,想必就是从城外逃进来的村民。想到这里,他点了点头,望着杨彪问道:“太尉,不知末将可以做些什么?”

    “李郭二人不能再这样打下去了。”如果李郭二人没有祸害城外的百姓,杨彪还巴不得两人打得越激烈越好。但此刻,他只希望双方能早点停战,让黎民百姓少受点罪。因此他对杨奉说:“将军既然有兵马在手,不妨将双方约出来,劝说两人罢兵。”

    杨彪原以为只要自己一说完,杨奉就会毫不迟疑地答应。谁知自己说完了半天,杨奉还在低头沉思,脸上一副举棋不定的表情。

    见到杨奉这副表情,杨彪把脸一板,问道:“杨将军,莫非你怕了李傕、郭汜不成?”

    “不怕不行,自己毕竟是李傕的属下。”杨奉在心里暗自说道:“若是李傕命令自己攻打郭汜,自己是奉命呢,还是抗命?”正是因为在考虑这些厉害关系,因此杨奉迟迟没有说话。

    好在朱儁是人老成精,他一眼就猜到了杨奉的心思,便笑着对他说:“杨将军,莫非你担心自己是李傕的属下,行事时,有点名不正言不顺?”

    “没错,末将的确有这样的担忧。”杨奉也不隐瞒,而是如实地回答说:“且不说末将曾是李傕的属下。就算不是,我的兵马也没两人多,一旦打起来,恐怕有点力不从心啊。”

    杨奉的这番话,让杨彪、朱儁二人陷入沉思之中。他们的心里在想:让杨奉去调停,若是双方答应,那自然是皆大欢喜;若是对方不可接受调停,反而合兵一处,来攻打杨奉,以杨奉的实力,哪里是两人的对手。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忽然听到城下的兵士在大声呵斥一人:“城楼重地,闲杂人等不等靠近,还不速速离去。”

    众人朝城下一看,见徐庶带着几个人站在城门旁,想从这里上城墙去见杨彪和朱儁,谁知却被守城的兵士所阻。朱儁和杨彪使了一个眼色后,冲着下面大声地说:“放他们上来。”

    徐庶来到城墙上,冲着两人施礼后,又转头望着杨奉,笑着问道:“若是徐某没有猜错,这位一定是中郎将杨奉杨将军了?”

    “在下正是杨奉。”杨奉朝徐庶抱拳施礼后,好奇地问:“阁下不知该如何称呼?”

    “颍川徐庶徐元直。”徐庶在表明自己的身份以后,朝杨奉施礼:“见过杨将军。”

    朱儁等两人见礼完毕后,将徐庶拉到一旁,把自己所为难的事情,向他说了一遍,并最后问道:“不知元直可有什么办法,能化解当前的局面吗?”

    “杨将军,”徐庶没有立即回答朱儁的问题,而是先问杨奉:“不知您此来京师,带来了多少人马?”

    “一万五千人。”杨奉听到徐庶的这个问题,立即回答说:“其中有五千骑兵。”

    “一万五千人!”徐庶将这个数字重复一遍后,笑着对杨彪、朱儁二人说道:“这么多的兵马,要对付李郭二人,想必是绰绰有余了。”

    “元直,”朱儁听徐庶这么说,不禁吃惊地瞪大了眼睛:“李郭二人虽然经过连日厮杀,但他们手下的兵马,依旧有三四万之多,双方加起来有近十万人。仅仅凭杨奉的一万五千人,要想打败他们,谈何容易啊!”

    “大司农莫要担心,”徐庶对朱儁说:“若是让杨将军一人对付李郭二贼,这点兵马的确少了点。但要是他帮助其中一方,去对付另外一方,那么他的实力就绰绰有余了。”

    杨彪听完徐庶的这种说法,不由一头雾水。而朱儁毕竟是位老将军,听到徐庶这么说,稍作思索,便猜到了徐庶的想法,便试探地问:“元直,莫非你是打算让杨奉联络其中一方,来对付另外一方吗?”

    没等徐庶回答,朱儁就连连摆头说:“不妥不妥。若是杨将军也卷入了这场混战,别说调停了,估计要不了多久,他手中的兵马就会丧失殆尽。”

    “大司农且听徐某一言,”徐庶望着朱儁说道:“可让杨将军为李郭二人调停,让两人停战。若是他们肯听从杨将军的调停,就此罢战倒也罢了;若是有谁不肯,杨将军大可联络另外一方,来共同对付他。”

    听说徐庶的这种安排,几人想了想,都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说道:“妙,果然是妙计。”

    杨彪笑着说:“李郭二人经过连番恶战后,实力受到了损伤,如今都是势均力敌。若是有人来调停,他们担心对方会和调停人勾结,对自己不利,肯定会因此而罢战的。”说完这番话之后,他对杨奉说,“杨将军,可派出信使,前往李郭二人的军营,约他们出来相见,再有你做调停。”

    过了一炷香的工夫,两名信使带着杨奉亲自写好的书信,从打开的城门出城,分别奔向了李郭二人的营寨,将杨奉的书信交给李傕、郭汜。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4676/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之北境之王最新章节! 作者:红场唐人所写的《三国之北境之王》为转载作品,三国之北境之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之北境之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之北境之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之北境之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之北境之王介绍:
在博物馆参观的韩湛,意外地通过八阵图回到了东汉末年,成为了同名的冀州牧韩馥之子。他原想做个无忧无虑的纨绔子弟,每天没心没肺地过日子,享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吃饱喝足后就带一帮家丁恶仆去调戏良家妇女的幸福生活。但随着冀州被袁绍巧取豪夺,他的梦想破灭了。三国之北境之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之北境之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之北境之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