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三国之北境之王TXT下载三国之北境之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之北境之王全文阅读

作者:红场唐人     三国之北境之王txt下载     三国之北境之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87章 董承举荐

    三日后的上午,韩湛带着黄忠以及五千骑兵,护送着五万长安的百姓,朝邺城的方向进发。郭嘉、荀攸、徐庶等人将他送到了城门,临分别之前,韩湛再三叮嘱三人说道:“这几日又有五六万百姓报名,要把他们都安全地护送到冀州地界,你们肩上的责任可不轻啊。”

    “请主公放心,”郭嘉向韩湛表态说:“嘉与诸公一定不辜负主公的信任。”

    韩湛望着面前的三位谋士,心里在想,这几位可是三国时代最出类拔萃的谋士,若是连他们都办不好这些事情,那么还有谁能办好呢?于是没有再多说,只是朝三人拱了拱手,翻身上了战马,带着陈到等人去追赶前面的黄忠去了。

    在经过五日的跋涉之后,大军来到了函谷关。远远地望着关隘上飘着的“韩”字大旗,韩湛感慨地说:“若是汉升和董国丈没有及时地夺取这座关隘,估计我冀州大军如今还被困在关隘的东面不得寸进,更别说到京师击败李傕、郭汜等人了。”

    听到韩湛的夸奖,黄忠连忙谦虚地说:“主公过奖了,黄某不敢居功。我军能夺取函谷关,董国丈功不可没。”

    不久前被派来守御函谷关的董承,听说韩湛带人来了,连忙出关相迎。还隔着老远,董承就躬身施礼:“属下参见主公!主公一路鞍马劳顿,且入关歇息吧。”

    虽说韩湛一直骑在马上,但连着赶了几天的路,人还是感觉有些疲乏。既然董承要自己入关,便顺水推舟地答应了下来。

    在守将府里,董承为韩湛设宴洗尘,同时打听韩湛对自己下一步是如何安排的。他先举起酒樽敬了韩湛一樽酒,随后试探地问:“主公将长安的百姓都迁往了冀州,不知对这函谷关是如何考虑的?”

    别看董承没有直接问,你打算如何安置我?但韩湛还是从他的话里,听出了弦外之音,连忙说道:“如今长安和雒阳两地,都已经是人烟稀少,函谷关守与不守,都是无关轻重。等长安的百姓撤完之后,董国丈也率兵放弃此地,返回邺城吧。”

    听说韩湛打算让自己回邺城,董承顿时喜出望外,他连忙起身朝韩湛深施一礼,说道:“如此,董某就多谢主公了。待长安的百姓一撤完,董某就放火烧掉此关隘,随大军一同撤回邺城。”

    对于董承准备烧毁函谷关的说法,韩湛并没提出什么反对意见。他心里想,反正这个鬼地方十几二十年内都不会有什么人烟,留人在此看守,真的没有什么必要,一把火烧掉是最省事,免得有强人占据此事为非作歹。

    又饮了一会儿酒,董承忽然有些为难地说:“主公,属下有几个故交,那是昔日白波帅的属下。属下打算招揽他们加入冀州军,不知主公的意下如何?”

    一听到白波帅,韩湛便知道是黄巾军的余部,没有立即表态,而是反问道:“董国丈,不知是哪几位故交,不妨说来听听?”

    “他们分别是韩暹、李乐、胡才三人。”董承见韩湛听到白波帅,脸上的表情没有什么变化,连忙接着说道:“他们的手下约有四五万兵马,若是能招入麾下,冀州军的实力又能大大加强。”

    如果是旁人,听说有四五万兵马的加入,肯定都高兴地找不到北了。但韩湛考虑的是这些人都是黄巾军的余部,里面的成员良萎不齐,若是贸然接受,对冀州军的形象恐怕会有影响。因此,不免踌躇起来。

    见韩湛迟迟不回答,董承脸上的表情显得有些尴尬。在说这事之前,他就曾经仔细考虑过,根据他的经验,但凡是一名有称霸野心的主公,听说有四五万兵马的加入,会立即表现得欢天喜地。而韩湛听后,不管没有什么喜悦之色,表情反而变得凝重起来。他试探地问:“主公,假如您不愿接收他们也无所谓,属下回绝他们就是了。”

    虽然韩湛对收容这批兵马,心里有些不情愿,但他转念一想,若是对这支兵马不闻不问,听任他们在冀州地界活动,早晚必成祸害。与其将来派兵去清剿他们,但不如暂且收入麾下,然后再重新整顿一番就是了。想到这里,韩湛冲董承点了点头,说道:“既然是国丈推荐的人,想必不会太差。但不知国丈打算如何联络他们啊?”

    见韩湛同意收容韩暹、李乐、胡才等人,董承不禁长松了一口气,听说韩湛急于想见到三人,连忙说道:“主公,说来也巧,三人昨日来到本关,说想拜见主公。不知主公可否现在见他们三人?”

    “董国丈,既然他们三人在你的府中,为何不早点让他们前来相见。”韩湛笑着对董承说:“快点请他们出来相见吧。”

    董承向韩湛告了一声罪,起身走进了后堂。片刻功夫,就从里面带出三名顶盔掼甲的武将。三人在董承的带领下,来到了韩湛的面前,同时抱拳施礼:“韩暹、李乐、胡才见过亭侯!”

    “三位将军免礼!”韩湛连忙伸手虚扶了一下,随后对董承说道:“董国丈,请吩咐下人给三位将军准备酒菜,本侯要与他们开怀畅饮。”

    众人坐下后,韩湛在脑子里仔细回忆关于三个人历史,在著名的科普读物《三国演义》里,他们都是在李郭之乱时出现的。三人的名声都不怎么样,特别是李乐,更是啸聚山林之辈,如果不是护送汉献帝的董承、杨奉等人实在无兵可用,也不会劝说汉献帝,将他们招来赦罪赐予官职,让他们随行护驾。

    后来三人的兵马和李郭的兵马一交锋,立即被打得溃不成军,胡才居然当场战死。虽说他们打了大败仗,但李乐还是强迫汉献帝封他为征北将军,封韩暹为征东将军。

    对于这样的三个人,虽说韩湛想将他们立即除掉,但考虑到他们手下的四五万兵马,从中可以挑选出数千补充冀州军,剩下的勒令卸甲归田,这样能多出一批种地的农夫。

    宾主尽欢而散后,韩湛回到了董承为自己安排的房间。黄忠跟着走进了韩湛的房间,表情严肃地说:“主公,末将观韩暹、李乐、胡才三人不是良善之辈,留在身边恐是祸害,若不尽早除去,早晚必是祸害。”

    韩湛朝门口看了一眼,见外面都是陈到带的人在执勤。不过为了防止隔墙有耳,他还是压低嗓门对黄忠说道:“汉升,难道你没有听董国丈说,此三人手下有四五万人。虽然以你的五千骑兵,足以将他们全部打垮,但我们通行的还有五万百姓,若是不能将三人的兵马剿灭,乱兵势必会危害百姓,本侯不能冒这个险。”

    听韩湛这么一说,黄忠顿时明白,韩湛不是不想处置此三人,不过是因为随行的百姓人数太多,有点投鼠忌器。于是他点了点头,说道:“既然主公早有打算,末将也就不再多言。不过在接下来的路程里,请主公务必不要离开末将的视野,这样就算有什么变故,末将也能保护主公杀出重围。”

    次日清晨,韩湛在守将府的大厅里,再次见到韩暹、李乐、胡才三人,他笑着问道:“不知三位将军的兵马,如今在何处?本侯片刻之后便要出发,若是大军就在左近,可一同出发。”

    听到韩湛这么说,李乐满脸堆笑地回答说:“回亭侯的话,李某兄弟三人的兵马,就在函谷关的东面,可以随亭侯一同返回邺城。”

    韩湛的心里一惊,暗说要是我不答应接纳他们,今日在函谷关的东面,就将有一场恶战。为了继续麻痹对方,他朝外面做了一个请的姿势:“既然是如此,时辰不早了,那我们就一起动身吧。”

    在函谷关城外,韩湛见到韩暹、李乐、胡才等人手下的兵马,虽说黑黝黝的一片,但穿得实在太寒酸了,除了少数的兵士身上有盔甲外,手里有兵器外;剩下的看起来简直就是一群难民,不光穿得破破烂烂,手里的兵器不过是一根削尖的木棍。

    看到对方的这副军容,黄忠凑近韩湛的耳边说道:“主公,若是让我们的骑兵出击,最多半个时辰,我就可以让他们全军覆灭。”

    韩湛听后,却微微摇了摇头,说道:“就算如此,我们也不能动手。双方一旦开战,势必会惊吓到百姓,给他们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反正韩暹等人表面上已经臣服于我,我们不妨先将他们带到邺城,再行处置也不迟。”黄忠为了韩湛的安全,专门调来最精锐的一个骑兵曲,部署在韩湛的四周,负责保护他们的安全。

    中午在距离函谷关十五里的地方扎营,给百姓们施粥时,黄忠听完了一名兵士的报告,随后气呼呼地策马过来向韩湛报告:“主公,韩暹等人的兵马早已断粮,他们看到我们这里在给百姓施粥,便过来抢夺粮食。”

    “带我去看看。”听说韩暹等人的兵马,在抢夺百姓的粮食,韩湛顿时怒不可遏,连忙吩咐黄忠:“汉升,你派人去将韩暹、李乐、胡才叫过来,本侯要问问他们,是如何管束部下的。”

    等韩湛带着黄忠和五百骑兵赶到施粥地点时,只看到几个施粥点,被黑压压的人群包围着。看到韩湛带人过来,人群中立即有人在喊:“冀州牧来了,冀州牧来了!”

    听到喊声,原本挡在前面的人群,离开给韩湛他们让开了一条通道。为了防止战马受惊,践踏到百姓,韩湛翻身下马,迈着大步走进了人群。陈到、黄忠等人也纷纷下马紧随其后。

    韩湛从百姓中穿过,来到了白波军的面前,冲着他们问道:“你们谁是带头的,出来和本侯说话。”

    站在韩湛面前的人虽然个个面黄肌瘦,但都是一些身材魁梧的彪形大汉,见到韩湛年轻,不免有些看不起他,其中一人还不屑地说:“什么狗屁侯爷,在本大爷们显什么威风。若是你们不给大爷们足够的粮食,今天就谁也别想吃饭。”

    “这些粮食,是为长安百姓准备的。”韩湛望着这名嚣张的白波兵,皱着眉头说:“难道你们自己没有军粮了,非要来从老百姓的嘴里抢食吗?”

    “我们已经断粮两三天了。”白波兵里有人喊道:“如果再找不到吃的,我们就要饿死了。”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对面兵士的话,让韩湛立即明白,为何韩暹、李乐、胡才三人要急着投奔自己的。别看他们的兵多,但附近州县早已没有人烟,就算他们有钱想买粮食,也无处可买,因此便选择投奔了自己,希望能从自己得到他们所需要的粮草。

    韩湛知道,就算韩暹、李乐、胡才三人在场,如今不给对方提供足够的粮草,没准这几万兵士随时有哗变的可能。因此他开始沉思起来,是否应该为这些人提供粮草。

    黄忠显然也看出了韩湛的为难之处,再次凑近他的耳边说:“主公,军中还有五日之粮,若是分给了他们,我们的粮食只能支撑两天。若是邺城的运粮队不能及时赶到,军中就会断粮,到时形势可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韩湛经过再三的考虑,觉得还是应该为对方提供粮食,否则几万人一旦哗变,到时局面就可不好收拾了。别说韩暹、李乐、胡才三人如今对自己是虚与委蛇,就算他们是真心投靠,军队一旦乱了,他们也没办法收拾残局。

    最后,韩湛猛地一跺脚,朝对面的白波兵说道:“诸位兵士,本侯一定会给你们提供粮草的,现在请你们留下两百人来搬运粮草,剩下的人都散了吧,不要影响到百姓就食。都散了吧,都散了吧!”

    韩湛喊了几声后,黑压压的一片白波兵陆续散去,只留下刚刚闹腾得最厉害的几人。那几人不相信韩湛真的会给他们粮食,还站在原地发呆。

第288章 归途(上)

    望着对面站着发呆的几名兵士,韩湛黑着脸说:“你们还愣在那里做什么,还不快点跟着我的人去领粮食。”说完,他转身吩咐黄忠,“汉升,派人带他们去领粮食,给他们两天的粮食。”

    等黄忠的属下带着那群白波兵离开后,韩湛转身面对那些还站在原地发呆的百姓,大声地说:“各位乡亲,没事了,大家继续排队吃饭吧。”

    看到百姓们重新开始排队,准备领取食物之时,韩湛带着黄忠离开。黄忠趁着左右没人之际,小声地问韩湛:“主公,这次给了他们两天的粮食,不知他们会不会得寸进尺,过几天又来找我们要粮食。”

    韩湛冷笑一声,说道:“目前韩暹、李乐等人的兵马,和我们护送的百姓搅在一起,我们是投鼠忌器啊。等到了邺城之后,再慢慢收拾他们也不迟。”黄忠在确认韩湛准备对付韩暹等人后,便没有再言语,而是跟在韩湛的身后,朝韩暹等人所在的地方而去。

    两人刚走到半路,便遇到急匆匆赶来的韩暹等人。见到迎面而来的韩湛,韩暹连忙在马背上抱拳施礼,装模作样地问:“亭侯,听说你派人找吾,不知有何要事?”

    “韩将军,”韩湛朝对方回礼后,说道:“刚刚有一批你们手下的兵士,准备抢粮食,已经被我制止了。”

    “什么,居然有人想抢粮食,简直反了天了。”韩暹装出一副极为愤怒的样子问道:“他们在什么地方,待吾去斩了他们,以肃军纪。”为了表演得更加逼真,他甚至还拔出了腰间的宝剑。

    看到韩暹的这番表演,韩湛恨不得立即将那些抢粮的兵士扔到他的面前,看他会如何处置。不过为了大局着想,韩湛还是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对韩暹说道:“韩将军息怒,此事本侯已经处理妥当。”

    说完,他策马上前,从韩暹的手里接过了宝剑,帮他还剑入鞘,随后打着哈哈说道:“韩将军,军中断粮这样的大事,为何不和本侯打一个招呼?若是将军早点说,本侯早就命人将粮草送上,何至于像刚才那样,差点发生了误会。”

    听到韩湛这么说,韩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而他身后的李乐则大大咧咧地说:“没想到亭侯如此豪爽,那本将军代表那些兵士谢过了。”

    双方虚与委蛇了一番,各自回到了歇息的地方。黄忠对韩湛说:“主公,吾看此三人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早晚必生祸端,还是早点除掉为好。”

    韩湛微微颔首,说:“放心吧,快则半月,慢则一月,早晚取他们三人的项上人头。”

    “那几万兵士该怎么办?”黄忠朝白波兵所在的方向看了一眼后,皱着眉头问道:“总不能把他们全部杀光吧?”

    韩湛苦笑了一下,说道:“本侯最初的设想,是等到了邺城之后,从这支兵马里挑选数千人,编入冀州军内,剩下的则解甲归田。反正我们将开辟不少的新荒地,足以让他们每个人都有地种。不过我现在改变了主意。”

    见黄忠一脸惊诧地望着自己,韩湛继续说道:“这些兵的匪气太重,假如贸然编入冀州军,恐会带坏军中的风气。因此我打算在邺城郊外建立几个农庄,将这几万兵士缴械后编入农庄,派人监督他们老老实实地种地。”

    “他们要是不服管束,我们又该怎么办?”黄忠简短地问道。

    黄忠的话音刚落,便发现韩湛的脸上浮现出一股怒气。只听韩湛冷冷地说道:“假如他们老老实实种地,本侯可以保他们衣食无忧。若是有什么异心的话,本侯也不介意多杀几个人。”

    与此同时,韩暹、李乐、胡才三人也在讨论韩湛。李乐一脸不屑的说:“这个冀州牧就是一个乳臭未乾的娃娃,居然还要管理偌大的一个冀州,和一两百万百姓。我看我们完全可以取而代之,成为冀州之主……”

    李乐的话还没说完,就被韩暹抬手制止了:“小心隔墙有耳,被韩家小儿察觉,给你们兄弟三人惹来杀身之祸。”

    听到韩暹这么说,胡才插嘴说:“左近都是我们的心腹之人,谁会泄露?韩兄,我觉得李乐说得有道理,那冀州牧不过是一个无胆鼠辈,我们完全可以将他玩弄于股掌之间。等进入冀州之后,我们就想办法除掉他,然后占据冀州,进而称霸天下。”

    如果韩湛在一旁听到三人的对话,肯定会笑掉大牙。如果不是顾忌到随行的五万百姓,他早就命令黄忠指挥骑兵将他们的几万乌合之众灭掉了。就凭他们三人的实力,还想夺取冀州,简直是痴人说梦。

    在吃完了午饭之后,大队人马重新出发。黄忠对韩湛说道:“主公,以末将之见,我们可以每晚制作一些干粮,中午时分发给百姓,让他们边走边吃,这样可以节省不少的时间。”

    “有道理。”对黄忠的提醒,韩湛表示了赞同。他觉得每天中午让百姓停下来吃午饭,最少要花费一个时辰的时间,以至于每天行军的距离都超不过三十里。“今晚开始,就让火头军们多制作一些干粮,等天亮之后分发给百姓。”

    望着对面站着发呆的几名兵士,韩湛黑着脸说:“你们还愣在那里做什么,还不快点跟着我的人去领粮食。”说完,他转身吩咐黄忠,“汉升,派人带他们去领粮食,给他们两天的粮食。”

    等黄忠的属下带着那群白波兵离开后,韩湛转身面对那些还站在原地发呆的百姓,大声地说:“各位乡亲,没事了,大家继续排队吃饭吧。”

    看到百姓们重新开始排队,准备领取食物之时,韩湛带着黄忠离开。黄忠趁着左右没人之际,小声地问韩湛:“主公,这次给了他们两天的粮食,不知他们会不会得寸进尺,过几天又来找我们要粮食。”

    韩湛冷笑一声,说道:“目前韩暹、李乐等人的兵马,和我们护送的百姓搅在一起,我们是投鼠忌器啊。等到了邺城之后,再慢慢收拾他们也不迟。”黄忠在确认韩湛准备对付韩暹等人后,便没有再言语,而是跟在韩湛的身后,朝韩暹等人所在的地方而去。

    两人刚走到半路,便遇到急匆匆赶来的韩暹等人。见到迎面而来的韩湛,韩暹连忙在马背上抱拳施礼,装模作样地问:“亭侯,听说你派人找吾,不知有何要事?”

    “韩将军,”韩湛朝对方回礼后,说道:“刚刚有一批你们手下的兵士,准备抢粮食,已经被我制止了。”

    “什么,居然有人想抢粮食,简直反了天了。”韩暹装出一副极为愤怒的样子问道:“他们在什么地方,待吾去斩了他们,以肃军纪。”为了表演得更加逼真,他甚至还拔出了腰间的宝剑。

    看到韩暹的这番表演,韩湛恨不得立即将那些抢粮的兵士扔到他的面前,看他会如何处置。不过为了大局着想,韩湛还是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对韩暹说道:“韩将军息怒,此事本侯已经处理妥当。”

    说完,他策马上前,从韩暹的手里接过了宝剑,帮他还剑入鞘,随后打着哈哈说道:“韩将军,军中断粮这样的大事,为何不和本侯打一个招呼?若是将军早点说,本侯早就命人将粮草送上,何至于像刚才那样,差点发生了误会。”

    听到韩湛这么说,韩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而他身后的李乐则大大咧咧地说:“没想到亭侯如此豪爽,那本将军代表那些兵士谢过了。”

    双方虚与委蛇了一番,各自回到了歇息的地方。黄忠对韩湛说:“主公,吾看此三人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早晚必生祸端,还是早点除掉为好。”

    韩湛微微颔首,说:“放心吧,快则半月,慢则一月,早晚取他们三人的项上人头。”

    “那几万兵士该怎么办?”黄忠朝白波兵所在的方向看了一眼后,皱着眉头问道:“总不能把他们全部杀光吧?”

    韩湛苦笑了一下,说道:“本侯最初的设想,是等到了邺城之后,从这支兵马里挑选数千人,编入冀州军内,剩下的则解甲归田。反正我们将开辟不少的新荒地,足以让他们每个人都有地种。不过我现在改变了主意。”

    见黄忠一脸惊诧地望着自己,韩湛继续说道:“这些兵的匪气太重,假如贸然编入冀州军,恐会带坏军中的风气。因此我打算在邺城郊外建立几个农庄,将这几万兵士缴械后编入农庄,派人监督他们老老实实地种地。”

    “他们要是不服管束,我们又该怎么办?”黄忠简短地问道。

    黄忠的话音刚落,便发现韩湛的脸上浮现出一股怒气。只听韩湛冷冷地说道:“假如他们老老实实种地,本侯可以保他们衣食无忧。若是有什么异心的话,本侯也不介意多杀几个人。”

    与此同时,韩暹、李乐、胡才三人也在讨论韩湛。李乐一脸不屑的说:“这个冀州牧就是一个乳臭未乾的娃娃,居然还要管理偌大的一个冀州,和一两百万百姓。我看我们完全可以取而代之,成为冀州之主……”

    李乐的话还没说完,就被韩暹抬手制止了:“小心隔墙有耳,被韩家小儿察觉,给你们兄弟三人惹来杀身之祸。”

    听到韩暹这么说,胡才插嘴说:“左近都是我们的心腹之人,谁会泄露?韩兄,我觉得李乐说得有道理,那冀州牧不过是一个无胆鼠辈,我们完全可以将他玩弄于股掌之间。等进入冀州之后,我们就想办法除掉他,然后占据冀州,进而称霸天下。”

    如果韩湛在一旁听到三人的对话,肯定会笑掉大牙。如果不是顾忌到随行的五万百姓,他早就命令黄忠指挥骑兵将他们的几万乌合之众灭掉了。就凭他们三人的实力,还想夺取冀州,简直是痴人说梦。

    在吃完了午饭之后,大队人马重新出发。黄忠对韩湛说道:“主公,以末将之见,我们可以每晚制作一些干粮,中午时分发给百姓,让他们边走边吃,这样可以节省不少的时间。”

    “有道理。”对黄忠的提醒,韩湛表示了赞同。他觉得每天中午让百姓停下来吃午饭,最少要花费一个时辰的时间,以至于每天行军的距离都超不过三十里。“今晚开始,就让火头军们多制作一些干粮,等天亮之后分发给百姓。”

    望着对面站着发呆的几名兵士,韩湛黑着脸说:“你们还愣在那里做什么,还不快点跟着我的人去领粮食。”说完,他转身吩咐黄忠,“汉升,派人带他们去领粮食,给他们两天的粮食。”

    等黄忠的属下带着那群白波兵离开后,韩湛转身面对那些还站在原地发呆的百姓,大声地说:“各位乡亲,没事了,大家继续排队吃饭吧。”

    看到百姓们重新开始排队,准备领取食物之时,韩湛带着黄忠离开。黄忠趁着左右没人之际,小声地问韩湛:“主公,这次给了他们两天的粮食,不知他们会不会得寸进尺,过几天又来找我们要粮食。”

    韩湛冷笑一声,说道:“目前韩暹、李乐等人的兵马,和我们护送的百姓搅在一起,我们是投鼠忌器啊。等到了邺城之后,再慢慢收拾他们也不迟。”黄忠在确认韩湛准备对付韩暹等人后,便没有再言语,而是跟在韩湛的身后,朝韩暹等人所在的地方而去。

    两人刚走到半路,便遇到急匆匆赶来的韩暹等人。见到迎面而来的韩湛,韩暹连忙在马背上抱拳施礼,装模作样地问:“亭侯,听说你派人找吾,不知有何要事?”

    “韩将军,”韩湛朝对方回礼后,说道:“刚刚有一批你们手下的兵士,准备抢粮食,已经被我制止了。”

第289章 归途(中)

    “见鬼,这是谁干的?”带队的骑兵军侯,盯着自己部下的尸体,怒气冲冲地问附近的部下。

    一名最先赶到这里的兵士,听到军侯这么说,连忙上前回答说:“启禀军侯,小的看清楚了,是那些白波兵干的。他们杀死我们的弟兄后,见被我们发现了,便立即调头逃了回去,想必他们此刻已经躲进了军营。”

    军侯朝远处的白波兵军营方向看了一眼后,咬着后槽牙吩咐道:“此处留下一半的人,继续搜寻行凶的凶手,剩下的人跟我回营。我要将此事立即向主公禀报。”

    睡得正香的韩湛,被陈到从睡梦中吵醒后,揉着眼睛有些不耐烦地问:“叔至,天还没有凉吧,怎么这时辰把我吵醒,是不是出什么事情?”

    “回主公的话,”陈到连忙回答说:“我们守夜的一什兵士被人杀掉了。”

    “什么,我们的兵士被人杀掉了。”韩湛一听到这个消息,猛地从床榻上坐起,紧张地问:“搞清楚是什么人干的吗?”

    “据附近的一名哨兵说,是白波兵干的。”

    听说是白波兵杀害了自己的部下,韩湛觉得此事不能再忍下去了,否则韩暹、李乐、胡才等人就会觉得自己软弱可欺了,连忙吩咐陈到:“叔至,立即把汉升找来,我有事和他商议!”

    等黄忠匆忙赶来时,韩湛已经穿好了衣服,坐在帐中等候。见到黄忠进来,韩湛也不兜圈子,而是直截了当地问:“汉升,若是我们要袭击白波兵的营寨,有几分的胜算?”

    黄忠没想到韩湛居然会这么问,在沉默片刻之后,回答说:“主公,若是白波兵在平原扎营,我率五千骑兵冲进寨中,至少有六成的把握,可以将其击溃。但如今他们的营寨都在城内,骑兵根本冲不起来,要但打败他们,胜算不到两成。”

    “两成就两成。”韩湛为了不让自己的部下白死,决定冒一次险,便吩咐黄忠,“立即将我们的部队集结起来,随本侯去找韩暹、李乐他们讨个公道。”

    “主公,且不可冒失啊。”黄忠听到韩湛的吩咐,反而一反常态地说:“如今白波兵比我们多将近十倍,而且城内的地形不适合骑兵冲刺,要想解决韩暹、李乐他们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主公还是应该从长计议。”

    “从长计议,从长计议!”韩湛怒气冲冲地说:“我们对韩暹、李乐他们处处迁就退让,结果却让他们以为我们软弱可欺,甚至派人杀了我的部下。是可忍孰不可忍,本侯一定要亲自带兵剿灭他们。”

    “主公不可!”见到韩湛一意孤行,黄忠连忙再次劝说道:“若是我们的身后没有五万来自长安的百姓,要却灭掉韩暹、李乐等人,末将连眉头都不会皱一下。可一旦让白波兵成为了乱兵,到时吃苦的还是那些无辜的百姓。”

    听到黄忠这么说,韩湛沉默了。他心里暗想,若不是因为有五万手无寸铁的百姓,估计在函谷关外,自己的兵马就将韩暹、李乐的兵马击溃了,哪里还用等到现在。但如果忍气吞声的话,就会被韩暹、李乐他们视为软弱可欺,以后会更加得寸进尺。

    正当他左右为难时,帐外忽然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随后是帐外护卫们的喝止声。但韩湛很快就听清楚来的人,是自己的护卫统领陈到。他等陈到走进帐篷后,望着对方问道:“叔至,什么事,让你如此激动?”

    “启禀主公。”陈到满脸喜色地说道:“吕旷、吕翔两名校尉派人来与我们联络,他的兵马就驻扎在距离二十里的地方。”

    “什么,吕旷、吕翔的兵马来了?”听完陈到的禀报,韩湛顿时满脸喜色,连忙追问道:“他们有多少人马?”

    韩湛的问题把陈到问住了,他抬手挠了挠后脑勺,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说:“回主公的话,属下刚刚太着急,忘记问了。”

    “既然忘记问了,那还不快将使者请来,让本侯亲自问问他。”

    过了没多久,陈到就带着一名小校进入了帐篷。见礼过后,韩湛问小校:“不知吕旷、吕翔二人手下,有多少兵马?”

    “启禀主公,”小校恭恭敬敬地回答说:“两位校尉的手下,共有兵马一万八千人。”

    “一万八千人!”听到这个数目时,韩湛不禁心里狂喜,他扭头朝黄忠看了一眼后,接着问道:“为何两位吕校尉的手下,会有如此多的人马呢?”

    “回主公的话,”小校回答说:“两位吕校尉的手下,只有一万强弩兵和五千步卒,是奉荀长史之命,前来配合主公夺取长安的。在半路上,他们遇到了军司马姜凡率领的三千押送粮草的步卒,因此总兵力达到了一万八千人。”

    在确定了人数之后,韩湛点了点头,对黄忠说:“汉升,如果我们和二吕汇合,总兵力就有两万多人,要对付四五万白波兵,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主公,既然如此,那么事不宜迟,我们应该立即命两位吕校尉,星夜率兵马到此地来与我们汇合。”黄忠得知又增加了一万八千人马,说话的底气顿时足了不少:“到时我们可以找韩暹、李乐等人兴师问罪,让他们交出行凶的凶手。”

    就在韩湛和黄忠商议如何对付白波兵之时,李乐也得到了部下的回报,得知他们偷偷潜入对面军营的事情,被守夜的哨兵发现了。而且双方还发生了火拼,有十名冀州兵士被自己人杀死了。

    对李乐来说,死十来个人,简直就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令他感到遗憾的是,自己的人没能成功地潜入到韩湛的军营里,搞清楚那几万肥羊身上都有些什么财物。他挥手向十七这些小兵退下后,命人请韩暹到自己的帐中议事。

    过了许久,还没有完全清醒过来的韩暹,睡眼朦胧地来到了李乐的帐中,没好气地问:“老弟,你三更半夜把老哥叫来,有什么事情吗?”

    “我的哥哥诶,你还有心思睡觉。祸事来了,祸事来了。”李乐故作惊慌地说道:“没准会给我们兄弟三人招来杀身之祸。”

    “什么,招来杀身之祸?”李乐故弄玄虚的话,把韩暹顿时吓得清醒了,他紧张地问:“不知究竟出了什么事?”

    “见鬼,这是谁干的?”带队的骑兵军侯,盯着自己部下的尸体,怒气冲冲地问附近的部下。

    一名最先赶到这里的兵士,听到军侯这么说,连忙上前回答说:“启禀军侯,小的看清楚了,是那些白波兵干的。他们杀死我们的弟兄后,见被我们发现了,便立即调头逃了回去,想必他们此刻已经躲进了军营。”

    军侯朝远处的白波兵军营方向看了一眼后,咬着后槽牙吩咐道:“此处留下一半的人,继续搜寻行凶的凶手,剩下的人跟我回营。我要将此事立即向主公禀报。”

    睡得正香的韩湛,被陈到从睡梦中吵醒后,揉着眼睛有些不耐烦地问:“叔至,天还没有凉吧,怎么这时辰把我吵醒,是不是出什么事情?”

    “回主公的话,”陈到连忙回答说:“我们守夜的一什兵士被人杀掉了。”

    “什么,我们的兵士被人杀掉了。”韩湛一听到这个消息,猛地从床榻上坐起,紧张地问:“搞清楚是什么人干的吗?”

    “据附近的一名哨兵说,是白波兵干的。”

    听说是白波兵杀害了自己的部下,韩湛觉得此事不能再忍下去了,否则韩暹、李乐、胡才等人就会觉得自己软弱可欺了,连忙吩咐陈到:“叔至,立即把汉升找来,我有事和他商议!”

    等黄忠匆忙赶来时,韩湛已经穿好了衣服,坐在帐中等候。见到黄忠进来,韩湛也不兜圈子,而是直截了当地问:“汉升,若是我们要袭击白波兵的营寨,有几分的胜算?”

    黄忠没想到韩湛居然会这么问,在沉默片刻之后,回答说:“主公,若是白波兵在平原扎营,我率五千骑兵冲进寨中,至少有六成的把握,可以将其击溃。但如今他们的营寨都在城内,骑兵根本冲不起来,要但打败他们,胜算不到两成。”

    “两成就两成。”韩湛为了不让自己的部下白死,决定冒一次险,便吩咐黄忠,“立即将我们的部队集结起来,随本侯去找韩暹、李乐他们讨个公道。”

    “主公,且不可冒失啊。”黄忠听到韩湛的吩咐,反而一反常态地说:“如今白波兵比我们多将近十倍,而且城内的地形不适合骑兵冲刺,要想解决韩暹、李乐他们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主公还是应该从长计议。”

    “从长计议,从长计议!”韩湛怒气冲冲地说:“我们对韩暹、李乐他们处处迁就退让,结果却让他们以为我们软弱可欺,甚至派人杀了我的部下。是可忍孰不可忍,本侯一定要亲自带兵剿灭他们。”

    “主公不可!”见到韩湛一意孤行,黄忠连忙再次劝说道:“若是我们的身后没有五万来自长安的百姓,要却灭掉韩暹、李乐等人,末将连眉头都不会皱一下。可一旦让白波兵成为了乱兵,到时吃苦的还是那些无辜的百姓。”

    听到黄忠这么说,韩湛沉默了。他心里暗想,若不是因为有五万手无寸铁的百姓,估计在函谷关外,自己的兵马就将韩暹、李乐的兵马击溃了,哪里还用等到现在。但如果忍气吞声的话,就会被韩暹、李乐他们视为软弱可欺,以后会更加得寸进尺。

    正当他左右为难时,帐外忽然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随后是帐外护卫们的喝止声。但韩湛很快就听清楚来的人,是自己的护卫统领陈到。他等陈到走进帐篷后,望着对方问道:“叔至,什么事,让你如此激动?”

    “启禀主公。”陈到满脸喜色地说道:“吕旷、吕翔两名校尉派人来与我们联络,他的兵马就驻扎在距离二十里的地方。”

    “什么,吕旷、吕翔的兵马来了?”听完陈到的禀报,韩湛顿时满脸喜色,连忙追问道:“他们有多少人马?”

    韩湛的问题把陈到问住了,他抬手挠了挠后脑勺,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说:“回主公的话,属下刚刚太着急,忘记问了。”

    “既然忘记问了,那还不快将使者请来,让本侯亲自问问他。”

    过了没多久,陈到就带着一名小校进入了帐篷。见礼过后,韩湛问小校:“不知吕旷、吕翔二人手下,有多少兵马?”

    “启禀主公,”小校恭恭敬敬地回答说:“两位校尉的手下,共有兵马一万八千人。”

    “一万八千人!”听到这个数目时,韩湛不禁心里狂喜,他扭头朝黄忠看了一眼后,接着问道:“为何两位吕校尉的手下,会有如此多的人马呢?”

    “回主公的话,”小校回答说:“两位吕校尉的手下,只有一万强弩兵和五千步卒,是奉荀长史之命,前来配合主公夺取长安的。在半路上,他们遇到了军司马姜凡率领的三千押送粮草的步卒,因此总兵力达到了一万八千人。”

    在确定了人数之后,韩湛点了点头,对黄忠说:“汉升,如果我们和二吕汇合,总兵力就有两万多人,要对付四五万白波兵,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主公,既然如此,那么事不宜迟,我们应该立即命两位吕校尉,星夜率兵马到此地来与我们汇合。”黄忠得知又增加了一万八千人马,说话的底气顿时足了不少:“到时我们可以找韩暹、李乐等人兴师问罪,让他们交出行凶的凶手。”

    就在韩湛和黄忠商议如何对付白波兵之时,李乐也得到了部下的回报,得知他们偷偷潜入对面军营的事情,被守夜的哨兵发现了。而且双方还发生了火拼,有十名冀州兵士被自己人杀死了。

第290章 归途(下)

    韩湛在拖时间,韩暹、李乐等人又何尝不是在拖时间。虽说他们三人的身后有一万多将近两万兵马,但更多的人才刚刚离开营地,正朝这里走来。若是训练有素的部队,最多半柱香的工夫,就能完成集结,但他们手下都是一帮乌合之众,集结所需的时间自然就无限延长了。

    见到韩暹、李乐等人就在站在远处和自己磨嘴皮子,韩湛的心里顿时踏实了许多,因为时间拖得越久,对自己越有利。他索性就陪着韩暹、李乐等人玩下去,看谁才是笑到最后的人。

    又过了一炷香时间,李乐见自己的部队还没到齐,便凑近韩暹说道:“我们已经有两万多人了,而对面不过是三千骑兵,我们只要一鼓作气冲过去,就足以将他们打垮。”

    “不行。”对李乐的提议,韩暹毫不迟疑地予以了回绝:“别看我们的人数多,但我们都是步兵,而且缺乏训练,就算侥幸打垮了冀州的骑兵,也会损失惨重。依我看,还是等所有的兵马都来齐了再说。”

    “可是,”李乐觉得对面的韩湛,表现得过于冷静了,便对韩暹说:“韩家小儿若是要动手,趁我们只有几千兵马时,只要骑兵冲刺,就足以将我们打垮,可他却迟迟不动,我担心他有什么阴谋?”

    “他能有什么阴谋。”韩暹不屑地说道:“他无非是在拖延时间,等那些长安百姓有足够的时间离开此地。但他忘记了,百姓的行军速度太慢,就算让他们先走半日,我们还是能追上他们的。”

    韩湛和韩暹、李乐等人磨嘴皮时,黄忠望着对面越来越多的兵士,不禁皱起了眉头。他凑近韩遂说道:“主公,白波兵越来越多,依末将之见,我们用骑兵冲阵,只要能将他们打乱,我们的胜算就能大大地提高。”

    对于黄忠的提议,韩湛再次摇了摇头:“汉升,我冀州的骑兵天下无敌,要冲垮前面这帮乌合之众,本侯相信是完全可能的。但你麾下的骑兵势必会损失惨重,而是我们的人数少,在击败对方后,若是无法控制四处逃窜的乱兵,肯定会有人趁机去祸害百姓,到时我们就投鼠忌器了。”

    听到韩湛这么说,黄忠脸上的肌肉剧烈地抽搐了几下,他觉得在这种应该当机立断的时候,韩湛怎么能如此地优柔寡断呢?不过既然主公已经发话,说暂时不用骑兵冲阵,他只能保持沉默,继续观察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

    好在并没有等多长的时间,黄忠派出的一名骑兵匆匆地赶回,向黄忠禀报说:“启禀将军,吕旷、吕翔两位校尉的大军,距离这里不足两里,最多半柱香的工夫,就能赶到这里。”

    “太好了,这真是太好了。”韩湛听到骑兵的报告,顿时喜出望外,他笑着对黄忠说道:“汉升,等吕旷兄弟的兵马一到,我们就能好好地教训一下对面的白波兵了。”

    李乐看到韩湛忽然和黄忠有说有笑,而且远处还有尘土升起,心里不禁生疑,连忙对韩暹说:“你看远处又尘土升起,莫非是冀州的大军赶到?”

    韩暹听后笑着摇摇头说:“老弟真是疑神疑鬼的,韩家小儿要是有援兵,何必在这里和我们两人多费唇舌,早就率领他的几千骑兵冲过来了。”

    “我觉得有点不对劲!”李乐皱着眉头说:“为了避免夜长梦多,我们不用等全部兵马到齐,现在就开始进攻吧。”

    一直没有说话的胡才,可能也发现有点不对劲,便帮腔说道:“我也觉得有点不对劲,韩家小儿和我们磨蹭了这么久,却迟迟没有离开,难道说,他有一支我们不知道的援兵,目前正朝这边赶?”

    胡才的话,终于引起了韩暹的重视,他手搭凉棚朝远处看了看,由于有骑兵的遮挡,使他根本无法看清楚来的究竟是援兵,还是那些早该走远的百姓。他转身对李乐、胡才说:“既然是这样,那我们现在就开始进攻吧!”

    见韩暹同意了自己的提议,李乐、胡才两人开始招呼兵士,排成了密集的阵型,朝着对面的冀州骑兵大步走过去。

    吕旷担心韩湛有危险,自己带着两千骑兵的强弩兵,几乎是在白波兵展开进攻队形,朝这边走来时,与黄忠的骑兵汇合。

    简单的寒暄了几句后,吕旷看着黑黝黝的一片白波兵正朝着自己所在的方向而来,连忙向韩湛请命:“主公,末将立即命令强弩手做好准备,给他们一个终身难忘的教训。”

    “很好,吕校尉,此事就交给你了。”

    吕旷拔出宝剑,冲着骑在马背上的强弩兵喊道:“全体听我号令:下马!”随着他的一声令下,强弩兵们纷纷下马,开始列阵。

    韩湛在拖时间,韩暹、李乐等人又何尝不是在拖时间。虽说他们三人的身后有一万多将近两万兵马,但更多的人才刚刚离开营地,正朝这里走来。若是训练有素的部队,最多半柱香的工夫,就能完成集结,但他们手下都是一帮乌合之众,集结所需的时间自然就无限延长了。

    见到韩暹、李乐等人就在站在远处和自己磨嘴皮子,韩湛的心里顿时踏实了许多,因为时间拖得越久,对自己越有利。他索性就陪着韩暹、李乐等人玩下去,看谁才是笑到最后的人。

    又过了一炷香时间,李乐见自己的部队还没到齐,便凑近韩暹说道:“我们已经有两万多人了,而对面不过是三千骑兵,我们只要一鼓作气冲过去,就足以将他们打垮。”

    “不行。”对李乐的提议,韩暹毫不迟疑地予以了回绝:“别看我们的人数多,但我们都是步兵,而且缺乏训练,就算侥幸打垮了冀州的骑兵,也会损失惨重。依我看,还是等所有的兵马都来齐了再说。”

    “可是,”李乐觉得对面的韩湛,表现得过于冷静了,便对韩暹说:“韩家小儿若是要动手,趁我们只有几千兵马时,只要骑兵冲刺,就足以将我们打垮,可他却迟迟不动,我担心他有什么阴谋?”

    “他能有什么阴谋。”韩暹不屑地说道:“他无非是在拖延时间,等那些长安百姓有足够的时间离开此地。但他忘记了,百姓的行军速度太慢,就算让他们先走半日,我们还是能追上他们的。”

    韩湛和韩暹、李乐等人磨嘴皮时,黄忠望着对面越来越多的兵士,不禁皱起了眉头。他凑近韩遂说道:“主公,白波兵越来越多,依末将之见,我们用骑兵冲阵,只要能将他们打乱,我们的胜算就能大大地提高。”

    对于黄忠的提议,韩湛再次摇了摇头:“汉升,我冀州的骑兵天下无敌,要冲垮前面这帮乌合之众,本侯相信是完全可能的。但你麾下的骑兵势必会损失惨重,而是我们的人数少,在击败对方后,若是无法控制四处逃窜的乱兵,肯定会有人趁机去祸害百姓,到时我们就投鼠忌器了。”

    听到韩湛这么说,黄忠脸上的肌肉剧烈地抽搐了几下,他觉得在这种应该当机立断的时候,韩湛怎么能如此地优柔寡断呢?不过既然主公已经发话,说暂时不用骑兵冲阵,他只能保持沉默,继续观察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

    好在并没有等多长的时间,黄忠派出的一名骑兵匆匆地赶回,向黄忠禀报说:“启禀将军,吕旷、吕翔两位校尉的大军,距离这里不足两里,最多半柱香的工夫,就能赶到这里。”

    “太好了,这真是太好了。”韩湛听到骑兵的报告,顿时喜出望外,他笑着对黄忠说道:“汉升,等吕旷兄弟的兵马一到,我们就能好好地教训一下对面的白波兵了。”

    李乐看到韩湛忽然和黄忠有说有笑,而且远处还有尘土升起,心里不禁生疑,连忙对韩暹说:“你看远处又尘土升起,莫非是冀州的大军赶到?”

    韩暹听后笑着摇摇头说:“老弟真是疑神疑鬼的,韩家小儿要是有援兵,何必在这里和我们两人多费唇舌,早就率领他的几千骑兵冲过来了。”

    “我觉得有点不对劲!”李乐皱着眉头说:“为了避免夜长梦多,我们不用等全部兵马到齐,现在就开始进攻吧。”

    一直没有说话的胡才,可能也发现有点不对劲,便帮腔说道:“我也觉得有点不对劲,韩家小儿和我们磨蹭了这么久,却迟迟没有离开,难道说,他有一支我们不知道的援兵,目前正朝这边赶?”

    胡才的话,终于引起了韩暹的重视,他手搭凉棚朝远处看了看,由于有骑兵的遮挡,使他根本无法看清楚来的究竟是援兵,还是那些早该走远的百姓。他转身对李乐、胡才说:“既然是这样,那我们现在就开始进攻吧!”

    见韩暹同意了自己的提议,李乐、胡才两人开始招呼兵士,排成了密集的阵型,朝着对面的冀州骑兵大步走过去。

    吕旷担心韩湛有危险,自己带着两千骑兵的强弩兵,几乎是在白波兵展开进攻队形,朝这边走来时,与黄忠的骑兵汇合。

    简单的寒暄了几句后,吕旷看着黑黝黝的一片白波兵正朝着自己所在的方向而来,连忙向韩湛请命:“主公,末将立即命令强弩手做好准备,给他们一个终身难忘的教训。”

    “很好,吕校尉,此事就交给你了。”

    吕旷拔出宝剑,冲着骑在马背上的强弩兵喊道:“全体听我号令:下马!”随着他的一声令下,强弩兵们纷纷下马,开始列阵。

    韩湛在拖时间,韩暹、李乐等人又何尝不是在拖时间。虽说他们三人的身后有一万多将近两万兵马,但更多的人才刚刚离开营地,正朝这里走来。若是训练有素的部队,最多半柱香的工夫,就能完成集结,但他们手下都是一帮乌合之众,集结所需的时间自然就无限延长了。

    见到韩暹、李乐等人就在站在远处和自己磨嘴皮子,韩湛的心里顿时踏实了许多,因为时间拖得越久,对自己越有利。他索性就陪着韩暹、李乐等人玩下去,看谁才是笑到最后的人。

    又过了一炷香时间,李乐见自己的部队还没到齐,便凑近韩暹说道:“我们已经有两万多人了,而对面不过是三千骑兵,我们只要一鼓作气冲过去,就足以将他们打垮。”

    “不行。”对李乐的提议,韩暹毫不迟疑地予以了回绝:“别看我们的人数多,但我们都是步兵,而且缺乏训练,就算侥幸打垮了冀州的骑兵,也会损失惨重。依我看,还是等所有的兵马都来齐了再说。”

    “可是,”李乐觉得对面的韩湛,表现得过于冷静了,便对韩暹说:“韩家小儿若是要动手,趁我们只有几千兵马时,只要骑兵冲刺,就足以将我们打垮,可他却迟迟不动,我担心他有什么阴谋?”

    “他能有什么阴谋。”韩暹不屑地说道:“他无非是在拖延时间,等那些长安百姓有足够的时间离开此地。但他忘记了,百姓的行军速度太慢,就算让他们先走半日,我们还是能追上他们的。”

    韩湛和韩暹、李乐等人磨嘴皮时,黄忠望着对面越来越多的兵士,不禁皱起了眉头。他凑近韩遂说道:“主公,白波兵越来越多,依末将之见,我们用骑兵冲阵,只要能将他们打乱,我们的胜算就能大大地提高。”

    对于黄忠的提议,韩湛再次摇了摇头:“汉升,我冀州的骑兵天下无敌,要冲垮前面这帮乌合之众,本侯相信是完全可能的。但你麾下的骑兵势必会损失惨重,而是我们的人数少,在击败对方后,若是无法控制四处逃窜的乱兵,肯定会有人趁机去祸害百姓,到时我们就投鼠忌器了。”

    听到韩湛这么说,黄忠脸上的肌肉剧烈地抽搐了几下,他觉得在这种应该当机立断的时候,韩湛怎么能如此地优柔寡断呢?不过既然主公已经发话,说暂时不用骑兵冲阵,他只能保持沉默,继续观察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

    ”js3v3

第291章 渡河

    三千骑兵冲进了混乱的步兵队列,就如同虎入羊群一般,让早已胆丧的白波兵变得更加混乱。失去了统一指挥的白波兵们,除了少数挥舞着兵器各自为战,剩下的已经开始掉头逃跑了。

    黄忠率领的骑兵迅速地消灭了那些顽抗的白波兵,随后像赶羊似的追在白波兵的后面。远处的韩暹,虽说还有三万多兵马,但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们原本就没有完成集结,此刻再被败兵一冲,顿时就乱成了一锅粥。

    此刻,军司马姜凡带着剩下的人马赶到,他向韩湛见礼后,请示道:“主公,大军已经全部到达,我们是否也跟着出击。”

    韩湛看到白波兵已经四散奔逃,根本组织不起什么像样的抵抗。便对姜凡说:“强弩兵留下,你率步卒去围剿白波兵。若是主动弃械者,可以饶他们不死。”

    “末将遵命!”姜凡答应一声,率领的五千步卒便投入了战场。

    韩暹战场上是一边倒的屠杀,而且自己的军阵被乱军冲乱了,要想挡住对面的冀州骑兵,以及尾随其后的步卒,是基本不可能的事,便不敢再停留,拨转马头带着几名亲信便逃之夭夭。

    随着韩暹的逃跑,白波兵们顿时丧失了斗志,所有人都在漫无目的地逃跑,哪里人多,他们就朝哪里跑有些见到前面的人跑得慢了,挡住了自己的去路,便毫不迟疑一刀砍过去或一矛刺过去,只求自己能逃出生天。

    黄忠见白波兵已经彻底乱了,以他对韩湛的了解,便知道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在战场上劝降,以便将更多的人收为己用。于是他吩咐手下:“传令下去,凡是弃械蹲地者一律不杀,谁要是手里有兵器,绝不轻饶。”

    很快,战场上就响起了一片喊声,劝说那些像没头苍蝇似的白波兵尽快投降。白波兵原以为自己此次是必死无疑,听到喊声后,先是一愣,随后便有胆子大的率先扔掉了武器。见先扔掉武器的同伴,没有被冀州军杀掉,便有越来越多的兵士,学着他们的样子,扔掉兵器投降。

    这场仗只持续了不到半个时辰便结束了,剩下的时间,就是冀州军漫山遍野地抓那些逃散的白波兵。黄忠回到了韩湛的面前,向他请示道:“主公,我们该如何处置这些降兵?”

    “将他们的兵器收缴后,编为千人一组,等过了黄河之后,就开始沿途安置。”韩湛表情严肃地说:“他们和前面的百姓不一样,他们不光没有资格分土地,而且开荒之类的脏活累活,都交给他们去做。若是有人敢反抗,一律格杀勿论。”

    黄忠等韩湛一说完,连忙答道:“属下遵命!”

    韩湛想起一件事,连忙问黄忠:“汉升,可曾抓出昨晚暗害我军兵士的那些歹徒?”

    黄忠摇了摇头说:“没有,也许他们已死在了乱军之中,也算为那些死难弟兄报仇雪恨了。”

    就在黄忠和韩湛说话时,姜凡急匆匆地跑了过来,有些激动地向韩湛禀报说:“主公,末将抓住了一个要紧的人物。”

    “要紧的人物?”听到姜凡这么说,韩湛连忙问道:“是谁啊?”

    姜凡没有回答,而是转身冲着后面喊道:“来人吧,把俘虏带上来。”随着姜凡的喊声,两名兵士架着一名穿着盔甲的武将,来到了韩湛的面前。

    两名兵士一松手,那名武将的身子便如面条一般,软软地倒在了韩湛的面前。韩湛看到此人蓬头垢面,脸上全是血,根本认不出是谁,便好奇地问姜凡:“姜司马,你抓住的是何人啊?”

    “回主公的话,”姜凡得意洋洋地说:“据抓住的白波兵说,此人乃是李乐。”

    “李乐?!”听到这个命令,韩湛连忙吩咐刚刚将俘虏带过来的两名兵士:“你们把他抬起来,再把脸擦一下,本侯看看是否是李乐。”

    两名兵士根据韩湛的命令,将倒在地上的俘虏抬了起来,并有手在他的脸上使劲地擦了几下。这样一来,黄忠便首先看清楚了,他点了点头,对韩湛说:“主公,没错,的确是李乐。”

    “李乐!”韩湛望着对方冷笑着说:“看来你的命挺大的,从马背上摔下来,又被那么多人马从身上踩过,居然没有把你踩死。”

    “冀州牧饶命,饶命啊!”李乐再没有了几个时辰前的那种嚣张,他哭丧着脸说道:“求求您,饶了小的一条狗命吧。小的从今往后,愿意唯冀州牧马首是瞻。”

    以韩湛对李乐的了解,就算没有发生昨晚的事情,他也不会让这种卑鄙小人成为自己的部下。更何况几个小时前,此人还在自己的面前耀武扬威,是可忍孰不可忍,不杀他的话,难消心头之恨。想到这里,韩湛冷笑一声,说道:“本侯倒是想饶了你,可是昨晚被你手下杀害的几名冀州将士的亡魂,不会饶了你的。来人啊!”

    “在!”架着李乐的两名兵士响亮地答道。

    “将他拖到一旁斩首,待会儿本侯用他的心肝去祭奠那些死难的将士。”韩湛对两名兵士说完后,又吩咐姜凡,“姜司马,由你监斩!”

    片刻之后,姜凡就回来报告,说已将李乐斩首。韩湛想着自己刚刚看到冲阵的武将,除了李乐外,还有胡才,连忙又问:“谁看到了白波帅胡才?”

    “启禀主公,”这次回答韩湛提问的是黄忠:“他早已被千军万马踩成了肉泥,无法再斩首示众。”

    “没想到他就这么死了,真是太便宜他了。”韩湛冷哼一声后,继续说道:“白波帅如今还剩下韩暹一人,务必将他生擒活捉,明白否?”

    “末将遵命!”黄忠连忙高声地回答说:“末将立即派出人手,去搜寻韩暹的下落,一定将他献与主公面前。”

    解决了白波兵,接下来就该继续谈返程的事宜了。韩湛吩咐姜凡:“姜司马,你依旧带三千步卒,护送一半的粮草前往长安,与赵将军、荀先生他们汇合,不得有误!”随后又望着黄忠和吕氏兄弟说,“汉升、吕旷、吕翔,你们三人随着带着大队人马继续向北行进。”

    姜凡在接受了韩湛的将令后,在离开前对韩湛说道:“主公,如今在黄河上只有各种船只两百多只,可您率领的有将近十万之众,要把他们渡过河,可能不是一朝一夕办到的。”

    韩湛想了想,随后吩咐黄忠:“汉升,你率领的都是骑兵,不妨立即赶往黄河边,去收集船只,以便能尽快地将百姓渡过河。”

    等黄忠领命后,他又对吕旷兄弟二人说道:“你们兄弟二人,随本侯一同护送百姓赶往黄河边。”

    按照韩湛的想法,从此地到黄河边,最多只需要两天的时间。但是百姓和大量俘虏的存在,让大队的行军速度受到了影响,走了三天,距离黄河还有二十里地。面对这种情况,吕旷向韩湛请示道:“主公,我们的行军速度太慢,您看是否将百姓和俘虏分开。由末将率五千人马押解俘虏缓缓而行,而主公则领着百姓先行。”

    对于吕旷的这种提议,韩湛思索了良久,最后表示了同意。为了防止俘虏造反,吕旷是以百人为单位,将他们捆绑在一起,这样走路的速度自然就快不起来。既然是吕旷主动请命,韩湛最后还是表示了同意,他对吕旷说:“如此,就有劳吕校尉带着俘虏在后面缓缓而行了。”

    “主公太客气了。”听到韩湛这么说,吕旷有些诚惶诚恐地说:“为主公效力,乃是末将的份内之事,哪里当得起有劳二字。”

    把俘虏和百姓分开之后,行军速度果然快了起来。当天傍晚,就到达了黄河岸边。此刻黄忠早已带人等候在此,他向韩湛施礼后:“末将参见主公!”

    “免礼!”韩湛朝黄忠扬了一下手,随后问道:“不知渡河的船只可曾准备妥当?”

    “回主公的话,”黄忠连忙答道:“到目前为止,共有各种船只三百余只,每次能渡一万人,最多两日,就能将所有人都渡过黄河。”

    听说一切都安排妥当,韩湛便随口说道:“既然如此,汉升就安排人手,让百姓们渡河吧。”

    “主公,”黄忠抬头看了一眼天色之后,对韩湛说道:“此刻天色已晚,夜晚渡河恐有不测,以末将之见,还是明日再渡河也不迟。”

    “好吧,”韩湛意识到自己差点犯了个大错,让三百多只船渡河,就算是白天,也需要有人统筹安排,才能不出事。而如今自己居然想在夜晚渡河,那样出事的几率就太高了,一旦出现沉船事故,就是想救都没法救。于是便吩咐:“就地扎营,待明日一早再渡河也不迟。”

    等安顿好一切之后,黄忠来到了韩湛的帐中,似乎想汇报什么事情,但又开不了口。看到黄忠脸上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韩湛抢先问道:“汉升有什么事情,尽管说出来就是了,不用有所顾忌。”

    听韩湛这么说,黄忠连忙深施一礼,随后说道:“启禀主公,昨夜有人到营中拜访末将,说想投奔主公。”

    “有人想投奔本侯?”韩湛如今是巴不得投奔自己的武将越多越好,因此迫不及待地问:“是什么人?”

    黄忠再次迟疑了片,最后一咬牙说道:“回主公的话,是杨奉!”

    “杨奉?!”听到这个名字时,韩湛的眉毛不禁往上一扬,他想着自己上次在这里渡河时,遇到了杨奉兵马的袭击。特别是杨奉手下的大将徐晃,更是打得自己落荒而逃。若是他来投奔自己,这真是求之不得,至少又可以多一名徐晃这样的猛将。不过在收纳对方之前,首先要搞清楚是怎么回事:“他为何要投奔本侯啊?”

    “上月李傕、郭汜在长安城外开战,”黄忠连忙向韩湛解释说:“他奉了太尉杨彪、大司农朱儁之命,率兵前来调解李郭二人的矛盾。谁知却误中李傕的奸计,被打得差点全军覆灭。最后虽说侥幸逃脱,但身边只剩下几千人。”

    得知杨奉差点全军覆灭,韩湛忽然又觉得此人纯属鸡肋,几千兵马对自己来说,简直不值得一提,因此他有些兴趣缺缺地说:“原来他是走投无路,才想着来投奔本侯的。既然是如此,本侯又何必收留他呢?”

    “派来的使者说,杨奉如今还有水步军六千余人,有战船五十只。”黄忠深怕韩湛不可收留杨奉,便委婉的说:“如果我们能多上五十只战船,那么就能加快我们渡河的速度。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五十只战船,的确让韩湛有些心动。他在心里暗想,这五十只战船上,肯定配备有不少的水手,若是得到他们的帮助,要把百姓渡过黄河,就能更快捷一些。

    看到韩湛沉默不语,黄忠还以为他在为上次的事情而耿耿于怀,连忙劝说道:“主公,虽说上次他曾经率兵在此地截杀过我们,但当时也是各为其主,……”

    “行了,汉升,不必再说了。”韩湛不等黄忠说完,便抬手打断了他后面的话,自顾自地说道:“不知杨奉的使者在何处?”

    “末将已将他妥善安置,”黄忠听韩湛这么说,便知道对方改了主意,不过为了稳妥起见,他还是试探地问:“主公是同意接纳杨奉了?”

    “没错!”韩湛点了点头,对黄忠说道:“汉升,使者我就不见了,你让他转告杨奉,若是真心归顺,那么就在明日率水军到此处与我们汇合。”

    见韩湛同意接纳杨奉,黄忠顿时喜出望外,他连忙躬身施礼,嘴里说道:“请主公放心,末将一回到帐中,便将主公之意向使者转达,并让他立即返回杨奉军中。”

    “汉升,事不宜迟,你这就回帐去吧。”韩湛催促道:“让他早点回去向杨奉复命,免得杨奉的水师,明日无法赶到此处与我们汇合。”

第292章 杨奉归顺

    再说杨奉,自从派出了使者去韩湛处,心里就一直忐忑不安。他一是担心韩湛的心里记仇,至今还惦记着自己率人在黄河边袭击他的事情二是想到自己刚自立出来没几个月,如今却又要寄人篱下,心里多少有些不甘心。他思前想后,觉得心中不踏实,便命人将徐晃请来,共同商议此事。

    徐晃半夜被人从睡梦中叫醒,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慌忙来到了杨奉的帐中。他抱拳向杨奉施礼,奇怪地问道:“将军,不知半夜招末将至此,有何要事?”

    “公明啊,”杨奉招呼徐晃坐下后,对他说道:“本将军今日派遣了使者,前往冀州牧处,希望他能收容本将军。”

    “什么,将军派人去见冀州牧?”听到杨奉这么说,徐晃立即起身说道:“冀州牧不过是一个黄口小儿,将军怎么能去投奔他呢?”

    “如今本将军被李傕所败,兵马所剩无几。”杨奉无奈地说:“若是不投奔冀州牧,又该去投奔谁呢?”

    “当今乱世,群雄并起,将军完全可以割据一方,合并要寄人篱下呢?”徐晃对杨奉说道:“将军不如立即将使者召回。”

    杨奉本来就不甘心寄人篱下,否则他当初也不会背叛李傕。此刻听到徐晃这么说,他不禁怦然心动,虽说心里恨不得马上召回派出的使者,却又顾虑重重地说:“公明,若是冀州牧已经同意接纳我等,此时将使者召回,不是会与冀州牧撕破脸皮吗?”

    “冀州牧不过是一黄口小儿,怕他作甚。”谁知徐晃听后,却不以为然地说:“就算我们当着他的面召回了使者,他也拿我们没辙。”

    徐晃的话彻底打动了杨奉,就在他准备派人去召回自己的使者时,外面有一名兵士快步走进帐中,来到杨奉的面前单膝跪下,说道:“启禀将军,您派外冀州牧处的使者已经回来,此刻就在帐外等待。”

    听说自己的使者回来了,杨奉急于知道韩湛方面的答复,连忙吩咐那名兵士:“速速宣他进来!”

    片刻之后,使者便快步地走进了帐篷,来到杨奉的面前躬身施礼:“属下参见将军!”

    杨奉快步地走到使者面前,焦急地问:“你回来了!快点说说,冀州牧是如何答复你的?”

    “回将军的话,属下不曾见到冀州牧,只在黄河畔见到他手下的裨将军黄忠黄汉升。”使者连忙回答说:“后来黄将军传话说:若是将军真心归顺,可明日率水军沿河而下,与他们在黄河边汇合。”

    徐晃听完后,不等杨奉表态,便抢先问道:“他们有多少兵马?”

    使者想了想,回答说:“恐有七八万人。”

    “七八万人?”听到这个数目,杨奉被吓了一跳:“你莫非是在欺哄本将军不成,据探马回报,冀州军还大部留在长安,冀州牧身边哪里来的那么多人?”

    “属下不敢。”使者恭恭敬敬地回答说:“据属下观察,兵马只有两万不到,剩下的都是从长安城迁出的百姓。”

    “什么,有数万百姓与他们同行?”杨奉又被使者的话吓了一跳:“完了,若真是如此,就算冀州牧放弃了长安也没用。一座没有人的空城,我们根本没有什么用处。”

    徐晃同样被这个意外的消息镇住了,他心里很明白,如果城市连百姓都没有了,军队到哪里去征粮募兵?因此,他开始考虑,是否应该劝说杨奉放弃自立的主张,还是老老实实归顺冀州牧算了。

    杨奉沉默了一阵后,忽然哈哈大笑起来。徐晃连忙问道:“将军为何发笑?”

    “想那冀州牧领着数万百姓同行,就算他身边有一两万兵马,但如果遇到一支兵马拦截,估计就会被打得溃不成军。”杨奉有些不屑地说:“看来这黄口小儿只有妇人之仁,却不懂得调兵遣将之道。可惜,真是可惜啊!”

    使者静静地等杨奉发表完感慨后,开口说道:“启禀将军,属下听营中兵士说,前几日他们曾与白波帅韩暹、李乐、胡才的兵马交手。队伍有四五万人,结果和他们交锋不到一个时辰,白波兵就土崩瓦解,除了韩暹带着少数人逃脱外,剩下的不是战死就是归降了,就连李乐、胡才二人也当场战死。”

    得知韩湛的兵马,在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内,就几乎全歼了白波兵四五万人,杨奉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不得不重新审视起这位被自己轻视的年轻冀州牧。站在一旁的徐晃,见杨奉迟迟不说话,连忙向他请示道:“将军,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是择地自立还是归顺冀州牧?”

    “公明,你刚刚也听到了,冀州牧的兵马在不到一个时辰内,就打垮了白波帅的四五万兵马,若是对阵,我们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杨奉有些无奈地说:“既然打不过,以本将军之见,不如归顺了吧。”

    徐晃等杨奉一说完,连忙拱手说道:“既然将军已经决定归顺冀州牧,晃这就去召集人马,准备天明后乘船南下,去投奔冀州牧。”

    别看杨奉嘴里说要归顺韩湛,但心里却始终不甘心,此刻听到徐晃说要去点起人马,做出发的准备,他不由尴尬地笑了两声,随后说道:“公明,此刻天色太晚,兵士们早已安歇,此刻把他们吵醒不太合适。你还是早点回去安歇吧,此事待天明再说也不迟。”

    徐晃哪里知道杨奉心里的弯弯肠子,还真以为对方是为了营中的兵士着想,连忙拱手向杨奉告辞:“末将告退!”

    天明之后,徐晃离开自己住的帐篷,看到营中没有丝毫集结的迹象,便好奇地跑进了杨奉的大帐,不解地问:“将军,天光已经大亮,不知兵马何时出发?”

    “公明啊,”杨奉愁眉苦脸地对徐晃说:“不知冀州牧会不会还想着上次我们在河边截杀他的事情。若他是一个心胸狭窄之辈,我们一旦去投奔他,没准会落个死无全尸的下场。”

    见到杨奉如此优柔寡断,徐晃连忙说道:“既然将军已经决定要归顺冀州牧,就不应该如此瞻前顾后。若他是一个心胸狭窄之辈,估计就不会有现在这么多的谋士武将辅佐于他。晃可以用自己项上人头担保,若是将军真心相投,冀州牧一定会善待将军的。”

    举棋不定的杨奉,听到徐晃这么说,知道自己不能再摇摆不定,必须立即做出最后的选择,便猛地站起身,说道:“既然公明如此说,那我们就立即拔营,乘船沿河而下,去投奔冀州牧。”

    军中的兵士,早就听说过冀州牧韩湛的事情。他们曾经在李傕的手下吃过大亏,听说韩湛的兵马轻而易举地打垮了李傕,便将其视为了不起的英雄。此刻听到徐晃说要立即拔营,沿河而下去投奔冀州牧,顿时都欢呼了起来。

    再说杨奉,自从派出了使者去韩湛处,心里就一直忐忑不安。他一是担心韩湛的心里记仇,至今还惦记着自己率人在黄河边袭击他的事情二是想到自己刚自立出来没几个月,如今却又要寄人篱下,心里多少有些不甘心。他思前想后,觉得心中不踏实,便命人将徐晃请来,共同商议此事。

    徐晃半夜被人从睡梦中叫醒,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慌忙来到了杨奉的帐中。他抱拳向杨奉施礼,奇怪地问道:“将军,不知半夜招末将至此,有何要事?”

    “公明啊,”杨奉招呼徐晃坐下后,对他说道:“本将军今日派遣了使者,前往冀州牧处,希望他能收容本将军。”

    “什么,将军派人去见冀州牧?”听到杨奉这么说,徐晃立即起身说道:“冀州牧不过是一个黄口小儿,将军怎么能去投奔他呢?”

    “如今本将军被李傕所败,兵马所剩无几。”杨奉无奈地说:“若是不投奔冀州牧,又该去投奔谁呢?”

    “当今乱世,群雄并起,将军完全可以割据一方,合并要寄人篱下呢?”徐晃对杨奉说道:“将军不如立即将使者召回。”

    杨奉本来就不甘心寄人篱下,否则他当初也不会背叛李傕。此刻听到徐晃这么说,他不禁怦然心动,虽说心里恨不得马上召回派出的使者,却又顾虑重重地说:“公明,若是冀州牧已经同意接纳我等,此时将使者召回,不是会与冀州牧撕破脸皮吗?”

    “冀州牧不过是一黄口小儿,怕他作甚。”谁知徐晃听后,却不以为然地说:“就算我们当着他的面召回了使者,他也拿我们没辙。”

    徐晃的话彻底打动了杨奉,就在他准备派人去召回自己的使者时,外面有一名兵士快步走进帐中,来到杨奉的面前单膝跪下,说道:“启禀将军,您派外冀州牧处的使者已经回来,此刻就在帐外等待。”

    听说自己的使者回来了,杨奉急于知道韩湛方面的答复,连忙吩咐那名兵士:“速速宣他进来!”

    片刻之后,使者便快步地走进了帐篷,来到杨奉的面前躬身施礼:“属下参见将军!”

    杨奉快步地走到使者面前,焦急地问:“你回来了!快点说说,冀州牧是如何答复你的?”

    “回将军的话,属下不曾见到冀州牧,只在黄河畔见到他手下的裨将军黄忠黄汉升。”使者连忙回答说:“后来黄将军传话说:若是将军真心归顺,可明日率水军沿河而下,与他们在黄河边汇合。”

    徐晃听完后,不等杨奉表态,便抢先问道:“他们有多少兵马?”

    使者想了想,回答说:“恐有七八万人。”

    “七八万人?”听到这个数目,杨奉被吓了一跳:“你莫非是在欺哄本将军不成,据探马回报,冀州军还大部留在长安,冀州牧身边哪里来的那么多人?”

    “属下不敢。”使者恭恭敬敬地回答说:“据属下观察,兵马只有两万不到,剩下的都是从长安城迁出的百姓。”

    “什么,有数万百姓与他们同行?”杨奉又被使者的话吓了一跳:“完了,若真是如此,就算冀州牧放弃了长安也没用。一座没有人的空城,我们根本没有什么用处。”

    徐晃同样被这个意外的消息镇住了,他心里很明白,如果城市连百姓都没有了,军队到哪里去征粮募兵?因此,他开始考虑,是否应该劝说杨奉放弃自立的主张,还是老老实实归顺冀州牧算了。

    杨奉沉默了一阵后,忽然哈哈大笑起来。徐晃连忙问道:“将军为何发笑?”

    “想那冀州牧领着数万百姓同行,就算他身边有一两万兵马,但如果遇到一支兵马拦截,估计就会被打得溃不成军。”杨奉有些不屑地说:“看来这黄口小儿只有妇人之仁,却不懂得调兵遣将之道。可惜,真是可惜啊!”

    使者静静地等杨奉发表完感慨后,开口说道:“启禀将军,属下听营中兵士说,前几日他们曾与白波帅韩暹、李乐、胡才的兵马交手。队伍有四五万人,结果和他们交锋不到一个时辰,白波兵就土崩瓦解,除了韩暹带着少数人逃脱外,剩下的不是战死就是归降了,就连李乐、胡才二人也当场战死。”

    得知韩湛的兵马,在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内,就几乎全歼了白波兵四五万人,杨奉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不得不重新审视起这位被自己轻视的年轻冀州牧。站在一旁的徐晃,见杨奉迟迟不说话,连忙向他请示道:“将军,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是择地自立还是归顺冀州牧?”

    “公明,你刚刚也听到了,冀州牧的兵马在不到一个时辰内,就打垮了白波帅的四五万兵马,若是对阵,我们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杨奉有些无奈地说:“既然打不过,以本将军之见,不如归顺了吧。”

    徐晃等杨奉一说完,连忙拱手说道:“既然将军已经决定归顺冀州牧,晃这就去召集人马,准备天明后乘船南下,去投奔冀州牧。”

第293章 乱世用重典

    韩湛带着一群护卫来到了寨门外,远远地看到黄忠等人正朝此处走来。虽说隔得老远,但韩湛还是看清楚了,黄忠身后约莫三十来岁的那名武将,就是杨奉本人;而自己念念不忘的徐晃,则落后杨奉一个身位。

    但双方还相距二十余步,韩湛便笑着朝前走了几步,朝迎面而来的杨奉等人说道:“杨将军,别来无恙否?”

    见到韩湛主动上前和自己打招呼,杨奉也不好再继续留在黄忠的身后,连忙加快脚步向前走了几步,向韩湛抱拳施礼:“杨奉见过冀州牧!”

    韩湛上前拉着杨奉的手,笑容满面地说:“杨将军,一路辛苦了,请进营中歇息吧。”

    两人来到帐中,分宾主坐下后,韩湛望着站在帐中的徐晃说道:“这位就是徐晃徐公明吧?”

    杨奉连忙回答道:“冀州牧说得没错,他正是徐晃徐公明。”

    “果然是一员猛将。”韩湛望着徐晃点了点头,说道:“上次在这里,公明把本侯打得落荒而逃。若不是本侯命大,想必今日就没有机会在这里与杨将军把酒言欢了。”

    杨奉听到韩湛这么说,脸上露出了尴尬的表情:“冀州牧,当时,当时……”他不知道该如何向韩湛解释,连说了两个“当时”后就说不下去了。

    好在韩湛及时为他解围:“杨将军、公明,当时是各为其主,你们的所作所为也是应当的,不必介怀。来人啊,给公明将军看座。”

    看到韩湛和杨奉、徐晃等人都坐下后,黄忠抱拳施礼说道:“主公,可还有其它的吩咐。若是没有,末将就要回河边,去指挥渡河了。”

    “没有了。”韩湛冲黄忠摆了摆手,随后吩咐道:“汉升,你和公明将军也算是老相识了,不妨留下与他共饮几杯。指挥渡河一事,就交给吕翔吕校尉去负责吧。”

    黄忠答应一声,先出帐去向等在外面的吕翔交代了几句,随后又重新返回帐中。黄忠举起手中的酒樽,朝对面的徐晃示意了一下,说道:“公明将军,你我也算是不打不相识吗,请满饮此樽,昔日的恩怨便就此作罢!”

    徐晃对黄忠的印象很好,听他这么说,便拿起桌案上的酒樽,将樽中美酒一饮而尽。他喝酒时,没有注意到坐在一旁的杨奉,脸上蒙上了一层怒气。

    徐晃没有发现杨奉的异样,但韩湛却发现了,他连忙举起手里的酒樽,笑着对被烈酒呛得一直咳嗽的徐晃:“公明将军,不知此酒如何啊?”

    徐晃一边咳嗽一边回答说:“真…真没想…想到,此酒…居然如此之烈。”

    黄忠呵呵一笑,随后对徐晃说:“公明有所不知,此酒乃是我家主公经过反复研究,所酿造出的新酒,寻常可轻易喝不到。”

    “冀州牧,果然是好酒啊。”杨奉等黄忠一说完,便抢先说道:“比杨某喝过的任何一种酒都要烈。不知冀州牧营中可有多余的酒?”

    “杨将军若是喜欢此酒,带会儿本侯派人送你几坛。”说着,他又举起了手里的酒樽向杨奉敬酒:“杨将军,请~!”

    双方饮酒到了傍晚,才尽欢而散。杨奉、徐晃二人皆已大醉,便有兵士搀扶着去了为他们准备的帐篷。

    看到帐篷中只剩下自己和黄忠,韩湛开口问:“汉升,你看杨奉此人如何?”

    黄忠轻轻地哼了一声,随后说道:“据末将观察,此人乃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若是主公将他留在身边,早晚必叛。”

    对于黄忠的评语,韩湛不禁睁大了眼睛,他没想到自己手下的这员猛将,看人居然也如此厉害,一眼就将杨奉的本性看穿了。不过此时杨奉还有利用的价值,他不能因黄忠的一句话,就将对方除掉,这样会有损自己的名声。

    他淡淡地一笑,说道:“汉升的看法,与本侯不谋而合。此人留在身边,的确是非常危险。但他刚来投奔,就将其除掉,将来还有谁敢来投奔本侯。且随他去吧,不过要安排人手监视他的行踪,防患于未然。”

    黄忠点了点头,接着又说道:“不过那徐晃倒是一条汉子,若主公能招入麾下,等于又平添了一员猛将。”

    韩湛心说,若不是为了收服徐晃,我根本不会接纳杨奉。只要徐晃能跟着自己一起返回冀州,以后收服他的机会有的是。况且从今日宴席上的情形看,由于徐晃和黄忠表现得相对亲热,已经让杨奉心生不满了。

    “汉升,陪本侯到河边走走,”韩湛起身对黄忠说道:“本侯要看看有多少百姓已经渡河。”

    “主公,末将看你刚刚喝了不少的酒,”黄忠见韩湛想去河边,连忙劝谏道:“您还是回帐去歇息吧。”

    “不行,不行,本侯不亲眼看到百姓渡河,心里不踏实。”韩湛说着就朝帐篷门口走去:“汉升,随本侯来。”

    然而韩湛喝的酒太多,走出帐篷被冷风一吹,顿时大呕起来。黄忠连忙走到他身边,抬手在他的后背上轻轻地拍打着,说道:“主公,河边风大,您又喝了酒,若是非要去,恐怕会感染风寒。”

    虽说风寒在后世时不算什么,但在这个年代,其危害绝对不弱于癌症,听黄忠这么一说,韩湛觉得很有道理,也就不再坚持。而是吩咐黄忠:“既然如此,那本侯先回帐歇息片刻,你到河边了解完情况后,速来向本侯禀报,不得有误。”

    黄忠答应一声,先叫来陈到,让他带人将韩湛送回帐篷,才迈步朝江边走去。

    韩湛躺在床榻上,很快就酣然入睡。等到他被黄忠叫醒时,已经是半夜三更了。他用手揉着太阳穴,有气无力地问:“汉升,本侯让你到河边了解有多少百姓渡河,你怎么此时才回来啊?”

    “启禀主公。”黄忠连忙回答说:“末将早就回来了。不过主公一直沉醉未醒,末将不敢打扰,直等到此刻主公方才醒来。”

    听黄忠这么一说,韩湛有些不好意思了,他冲对方笑了笑,接着问道:“汉升,不知有多少百姓已经渡河了?”

    “到天黑为止,已有两万三千多名百姓渡河。吕校尉在对岸扎下了营寨,用以安顿这些百姓。”黄忠回答说:“剩下的百姓,在一天之内,也能全部渡完。另外,吕校尉带着白波兵的俘虏也赶到了。”

    “吕旷也赶到了?”听说押解俘虏的吕旷也到了,韩湛猛地坐直了身体,望着黄忠问道:“他人在何处?”

    “就在帐外等候。”

    “宣他进来!”

    片刻之后,吕旷从外面走了进来,抱拳向韩湛施礼:“末将参见主公!”

    “吕校尉一路辛苦了。”韩湛满脸堆笑的问:“不知一路可曾顺利?”

    “回主公的话,今日在路上,有几名白波兵企图逃跑,被末将的手下抓住了。”

    “什么,有人逃跑?”韩湛心想那些俘虏以百人为单位,都被串成了一串串的粽子,居然还有人会想着逃跑,便有些不悦地问:“吕校尉,你是如何处置他们的?”

    “末将再经过一番审讯后,已经将那一百人全部斩首示众。”

    “把一百人都斩首了?”韩湛听吕旷这么说,心里不禁咯噔一下,心说你的手段可真够狠的,几个人逃跑,你居然将和他们捆在一条绳上的俘虏都杀了。

    韩湛带着一群护卫来到了寨门外,远远地看到黄忠等人正朝此处走来。虽说隔得老远,但韩湛还是看清楚了,黄忠身后约莫三十来岁的那名武将,就是杨奉本人;而自己念念不忘的徐晃,则落后杨奉一个身位。

    但双方还相距二十余步,韩湛便笑着朝前走了几步,朝迎面而来的杨奉等人说道:“杨将军,别来无恙否?”

    见到韩湛主动上前和自己打招呼,杨奉也不好再继续留在黄忠的身后,连忙加快脚步向前走了几步,向韩湛抱拳施礼:“杨奉见过冀州牧!”

    韩湛上前拉着杨奉的手,笑容满面地说:“杨将军,一路辛苦了,请进营中歇息吧。”

    两人来到帐中,分宾主坐下后,韩湛望着站在帐中的徐晃说道:“这位就是徐晃徐公明吧?”

    杨奉连忙回答道:“冀州牧说得没错,他正是徐晃徐公明。”

    “果然是一员猛将。”韩湛望着徐晃点了点头,说道:“上次在这里,公明把本侯打得落荒而逃。若不是本侯命大,想必今日就没有机会在这里与杨将军把酒言欢了。”

    杨奉听到韩湛这么说,脸上露出了尴尬的表情:“冀州牧,当时,当时……”他不知道该如何向韩湛解释,连说了两个“当时”后就说不下去了。

    好在韩湛及时为他解围:“杨将军、公明,当时是各为其主,你们的所作所为也是应当的,不必介怀。来人啊,给公明将军看座。”

    看到韩湛和杨奉、徐晃等人都坐下后,黄忠抱拳施礼说道:“主公,可还有其它的吩咐。若是没有,末将就要回河边,去指挥渡河了。”

    “没有了。”韩湛冲黄忠摆了摆手,随后吩咐道:“汉升,你和公明将军也算是老相识了,不妨留下与他共饮几杯。指挥渡河一事,就交给吕翔吕校尉去负责吧。”

    黄忠答应一声,先出帐去向等在外面的吕翔交代了几句,随后又重新返回帐中。黄忠举起手中的酒樽,朝对面的徐晃示意了一下,说道:“公明将军,你我也算是不打不相识吗,请满饮此樽,昔日的恩怨便就此作罢!”

    徐晃对黄忠的印象很好,听他这么说,便拿起桌案上的酒樽,将樽中美酒一饮而尽。他喝酒时,没有注意到坐在一旁的杨奉,脸上蒙上了一层怒气。

    徐晃没有发现杨奉的异样,但韩湛却发现了,他连忙举起手里的酒樽,笑着对被烈酒呛得一直咳嗽的徐晃:“公明将军,不知此酒如何啊?”

    徐晃一边咳嗽一边回答说:“真…真没想…想到,此酒…居然如此之烈。”

    黄忠呵呵一笑,随后对徐晃说:“公明有所不知,此酒乃是我家主公经过反复研究,所酿造出的新酒,寻常可轻易喝不到。”

    “冀州牧,果然是好酒啊。”杨奉等黄忠一说完,便抢先说道:“比杨某喝过的任何一种酒都要烈。不知冀州牧营中可有多余的酒?”

    “杨将军若是喜欢此酒,带会儿本侯派人送你几坛。”说着,他又举起了手里的酒樽向杨奉敬酒:“杨将军,请~!”

    双方饮酒到了傍晚,才尽欢而散。杨奉、徐晃二人皆已大醉,便有兵士搀扶着去了为他们准备的帐篷。

    看到帐篷中只剩下自己和黄忠,韩湛开口问:“汉升,你看杨奉此人如何?”

    黄忠轻轻地哼了一声,随后说道:“据末将观察,此人乃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若是主公将他留在身边,早晚必叛。”

    对于黄忠的评语,韩湛不禁睁大了眼睛,他没想到自己手下的这员猛将,看人居然也如此厉害,一眼就将杨奉的本性看穿了。不过此时杨奉还有利用的价值,他不能因黄忠的一句话,就将对方除掉,这样会有损自己的名声。

    他淡淡地一笑,说道:“汉升的看法,与本侯不谋而合。此人留在身边,的确是非常危险。但他刚来投奔,就将其除掉,将来还有谁敢来投奔本侯。且随他去吧,不过要安排人手监视他的行踪,防患于未然。”

    黄忠点了点头,接着又说道:“不过那徐晃倒是一条汉子,若主公能招入麾下,等于又平添了一员猛将。”

    韩湛心说,若不是为了收服徐晃,我根本不会接纳杨奉。只要徐晃能跟着自己一起返回冀州,以后收服他的机会有的是。况且从今日宴席上的情形看,由于徐晃和黄忠两人之间表现得过于亲热,已经让坐在旁边的杨奉心生不满了。js3v3

第294章 神医张仲景

    韩湛连忙吩咐黄忠:“汉升,立即派人去问问同行的官吏,里面可有一位叫张机的?”

    “张机?”黄忠听到这个名字,先是一愣,随后反问道:“主公说的莫非是名医张仲景么?”

    听到黄忠居然知道张仲景,韩湛的脸上露出了惊喜的表情,他连忙问道:“汉升莫非听说过此人?”

    “没错,末将的确知晓此人。”黄忠点了点头说:“数年前,南阳有位七十多岁的名医沈槐,因觉得自己的医术后继无人,便因此忧郁成病。当地的郎中都去给他看过病,结果不管没有好转,反而越发严重了。张仲景知道此事后,毛遂自荐到沈槐家,去给他治病。

    张仲景察看了病情,确诊沈槐是忧虑成疾,马上开了一个药方,用五谷杂粮面各一斤,做成药丸状,外边涂上朱砂,叫病人一顿食用。

    沈槐看到这个药方,心里觉得好笑。他特意命家人把那五谷杂粮面做成的药丸,挂在屋檐下,逢人就指着这药丸,借机把张仲景奚落一番。

    亲戚来看他时,他指着药丸说:‘你们看!这是张仲景给我开的药方。谁见过五谷杂粮能医病?笑话!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朋友来看他时,他指着药丸说:‘你们看!这是张仲景给我开的药方,谁一顿能吃五斤面,真滑稽!真是太滑稽了!’

    有同行的郎中来看他时,他也指着药丸对他们说:‘你们快看!这就是张仲景给我开的药方。我行医数十载,还从来不曾听说过这种药方,……’

    他一心只想这件事可笑,忧心多虑的事全抛脑后了,在不知不觉中,他的忧虑之病居然不药而愈了。

    张仲景得知此事后,再次登门拜访,恭喜他的忧虑之病痊愈。到此时,沈槐才知道张仲景给他所开的药方,是对症下药,专门用来为他治病的。为了感谢张仲景的治病之恩,沈槐便将自己的平生所学倾囊相授。”

    韩湛饶有兴趣地听完黄忠的讲述,正想问对方,这是真事还是民间传闻。但转念一想,黄忠就是南阳人,他知道这样的事情是再正常不过,应该不会拿什么传闻来逗自己高兴。他等黄忠一说完,连忙吩咐道:“汉升,本侯觉得鲁周氏之女的伤寒,只有这位神医张仲景能治疗,你速速地去询问随行的官吏,看他可在其中。”

    黄忠知道小周萍的病情危急,不敢怠慢,便连忙赶去寻找。他来到那些官吏栖身之地,问一名小吏模样的人:“敢问这位兄台,不知你们中间可有一位叫张机之人?”

    小吏认识黄忠,听他这么一问,连忙躬身施礼,恭恭敬敬地回答说:“回禀黄将军,张先生半个时辰之前,还在此处呢。”

    听小吏这么说,黄忠心里不禁狂喜,看来自己的语气真不错,张仲景果然是在随行的官吏之中。他连忙一把抓住小吏的手臂,激动地问:“不知张先生如今在何处?”

    小吏左右张望了一番,朝东面一指,说:“张先生看到百姓中有人经过长途跋涉,感染了疾病,专门到那边只坐诊治病去了。”

    黄忠向小吏道谢后,带着几名兵士快步地朝他所指的方向走去。走了大概一百多步,果然看到一顶帐篷的门外,排着长长的队伍。他来到队尾,问站在最后的一名上了年纪的百姓:“老丈,尔等在此作甚?”

    百姓看到一名顶盔掼甲的武将问自己的话,先是被吓了一跳,等看清楚问话的人是黄忠后,便恭恭敬敬地回答说:“启禀黄将军,小人听说这里有一位姓张的神医问诊,正好身体有些不适,便过来瞧瞧。”

    黄忠确认帐篷中是张仲景坐诊后,便快步地朝帐篷走去。他来到帐篷前,看到里面摆着一张桌案,桌案上有纸笔,张仲景就坐在案后,正在一名妇人把脉。为了不打扰对方看病,黄忠便停住了脚步,站在帐外耐心地等待。

    等到妇人看完病,从帐篷中出来后,黄忠才迈步走进了帐篷。等在帐外的百姓,看到有一名武将抢先走进了帐篷,心中虽有不满,但却不敢随便发牢骚,免得给自己招来无妄之灾。

    听到有沉重的脚步声传来,张仲景听出来的是一员武将,只有穿着重甲的人走路时,脚步声才会如此沉重,因此他头也不抬地问:“阁下何处抱恙?”

    黄忠连忙朝对方深施一礼:“见过张先生。”

    张仲景听到来人居然是南阳口音,不禁大生亲切之感,连忙抬起头。等他看清楚是黄忠之后,连忙起身回礼:“原来是黄将军驾到,在下不曾远迎,还请恕罪。”

    两位南阳老乡闲聊了几句后,黄忠便直接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张先生,黄某是奉主公之命,前来请您去给一位病人看病的。”

    听说黄忠是奉韩湛之命来的,张仲景收敛了脸上的笑容,淡淡地说道:“黄将军,想必你也看到在下帐外有多少百姓在等着治病,我怎么能为了冀州牧的一名亲眷,就丢下众多的百姓不管呢?”

    谁知张仲景说完后,黄忠居然呵呵地笑了起来:“先生误会了,我家主公让先生去治疗的人,并非他的家眷,而是当初李郭攻破京师时,杀害的太仆鲁馗之孙女,大鸿胪周奂之外孙女。”

    “原来是忠良之后,”对于和王允等人一同死难的鲁馗、周奂等人,张仲景还是很钦佩,得知是他们的后人,自然是义不容辞,连忙问道:“不知病患现在何处?”

    黄忠见张仲景同意了,心里不禁暗喜,连忙对他说:“先生请随我来。”

    张仲景跟着黄忠从帐中走出,望着那条长长的队伍,迟疑了片刻。随后他朝一脸焦急的百姓拱拱手,说道:“诸位乡亲父老,张某要先去为一位病患出诊,请大家在此稍候,最多半个时辰,张某就会回来。”说完这番话,他转身对黄忠说,“我们走吧。”

    韩湛连忙吩咐黄忠:“汉升,立即派人去问问同行的官吏,里面可有一位叫张机的?”

    “张机?”黄忠听到这个名字,先是一愣,随后反问道:“主公说的莫非是名医张仲景么?”

    听到黄忠居然知道张仲景,韩湛的脸上露出了惊喜的表情,他连忙问道:“汉升莫非听说过此人?”

    “没错,末将的确知晓此人。”黄忠点了点头说:“数年前,南阳有位七十多岁的名医沈槐,因觉得自己的医术后继无人,便因此忧郁成病。当地的郎中都去给他看过病,结果不管没有好转,反而越发严重了。张仲景知道此事后,毛遂自荐到沈槐家,去给他治病。

    张仲景察看了病情,确诊沈槐是忧虑成疾,马上开了一个药方,用五谷杂粮面各一斤,做成药丸状,外边涂上朱砂,叫病人一顿食用。

    沈槐看到这个药方,心里觉得好笑。他特意命家人把那五谷杂粮面做成的药丸,挂在屋檐下,逢人就指着这药丸,借机把张仲景奚落一番。

    亲戚来看他时,他指着药丸说:‘你们看!这是张仲景给我开的药方。谁见过五谷杂粮能医病?笑话!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朋友来看他时,他指着药丸说:‘你们看!这是张仲景给我开的药方,谁一顿能吃五斤面,真滑稽!真是太滑稽了!’

    有同行的郎中来看他时,他也指着药丸对他们说:‘你们快看!这就是张仲景给我开的药方。我行医数十载,还从来不曾听说过这种药方,……’

    他一心只想这件事可笑,忧心多虑的事全抛脑后了,在不知不觉中,他的忧虑之病居然不药而愈了。

    张仲景得知此事后,再次登门拜访,恭喜他的忧虑之病痊愈。到此时,沈槐才知道张仲景给他所开的药方,是对症下药,专门用来为他治病的。为了感谢张仲景的治病之恩,沈槐便将自己的平生所学倾囊相授。”

    韩湛饶有兴趣地听完黄忠的讲述,正想问对方,这是真事还是民间传闻。但转念一想,黄忠就是南阳人,他知道这样的事情是再正常不过,应该不会拿什么传闻来逗自己高兴。他等黄忠一说完,连忙吩咐道:“汉升,本侯觉得鲁周氏之女的伤寒,只有这位神医张仲景能治疗,你速速地去询问随行的官吏,看他可在其中。”

    黄忠知道小周萍的病情危急,不敢怠慢,便连忙赶去寻找。他来到那些官吏栖身之地,问一名小吏模样的人:“敢问这位兄台,不知你们中间可有一位叫张机之人?”

    小吏认识黄忠,听他这么一问,连忙躬身施礼,恭恭敬敬地回答说:“回禀黄将军,张先生半个时辰之前,还在此处呢。”

    听小吏这么说,黄忠心里不禁狂喜,看来自己的语气真不错,张仲景果然是在随行的官吏之中。他连忙一把抓住小吏的手臂,激动地问:“不知张先生如今在何处?”

    小吏左右张望了一番,朝东面一指,说:“张先生看到百姓中有人经过长途跋涉,感染了疾病,专门到那边只坐诊治病去了。”

    黄忠向小吏道谢后,带着几名兵士快步地朝他所指的方向走去。走了大概一百多步,果然看到一顶帐篷的门外,排着长长的队伍。他来到队尾,问站在最后的一名上了年纪的百姓:“老丈,尔等在此作甚?”

    百姓看到一名顶盔掼甲的武将问自己的话,先是被吓了一跳,等看清楚问话的人是黄忠后,便恭恭敬敬地回答说:“启禀黄将军,小人听说这里有一位姓张的神医问诊,正好身体有些不适,便过来瞧瞧。”

    黄忠确认帐篷中是张仲景坐诊后,便快步地朝帐篷走去。他来到帐篷前,看到里面摆着一张桌案,桌案上有纸笔,张仲景就坐在案后,正在一名妇人把脉。为了不打扰对方看病,黄忠便停住了脚步,站在帐外耐心地等待。

    等到妇人看完病,从帐篷中出来后,黄忠才迈步走进了帐篷。等在帐外的百姓,看到有一名武将抢先走进了帐篷,心中虽有不满,但却不敢随便发牢骚,免得给自己招来无妄之灾。

    听到有沉重的脚步声传来,张仲景听出来的是一员武将,只有穿着重甲的人走路时,脚步声才会如此沉重,因此他头也不抬地问:“阁下何处抱恙?”

    黄忠连忙朝对方深施一礼:“见过张先生。”

    张仲景听到来人居然是南阳口音,不禁大生亲切之感,连忙抬起头。等他看清楚是黄忠之后,连忙起身回礼:“原来是黄将军驾到,在下不曾远迎,还请恕罪。”

    两位南阳老乡闲聊了几句后,黄忠便直接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张先生,黄某是奉主公之命,前来请您去给一位病人看病的。”

    听说黄忠是奉韩湛之命来的,张仲景收敛了脸上的笑容,淡淡地说道:“黄将军,想必你也看到在下帐外有多少百姓在等着治病,我怎么能为了冀州牧的一名亲眷,就丢下众多的百姓不管呢?”

    谁知张仲景说完后,黄忠居然呵呵地笑了起来:“先生误会了,我家主公让先生去治疗的人,并非他的家眷,而是当初李郭攻破京师时,杀害的太仆鲁馗之孙女,大鸿胪周奂之外孙女。”

    “原来是忠良之后,”对于和王允等人一同死难的鲁馗、周奂等人,张仲景还是很钦佩,得知是他们的后人,自然是义不容辞,连忙问道:“不知病患现在何处?”

    黄忠见张仲景同意了,心里不禁暗喜,连忙对他说:“先生请随我来。”

    张仲景跟着黄忠从帐中走出,望着那条长长的队伍,迟疑了片刻。随后他朝一脸焦急的百姓拱拱手,说道:“诸位乡亲父老,张某要先去为一位病患出诊,请大家在此稍候,最多半个时辰,张某就会回来。”说完这番话,他转身对黄忠说,“我们走吧。”

第295章 两位神医

    张仲景查看完小周萍的病情后,向鲁周氏告辞,匆匆地赶去寻找韩湛。

    韩湛在安顿好那些留在朝歌的百姓后,本来想继续赶路的,结果因为出了鲁周氏的事情,耽误了不少的时间,于是他便临时改变了主意,准备在这里再停留一天。

    他正在大帐中与黄忠商议明日的行程时,陈到从帐外走了进来,向他禀报说:“启禀主公,外面有神医张机先生求见。”

    听说张仲景在外面求见,韩湛连忙吩咐:“叔至,快将神医请进来!”

    片刻之后,张仲景跟在陈到的身后走了进来,他朝韩湛深施一礼后说道:“南阳张机,见过亭侯!”

    “原来是张神医来了!”韩湛伸手虚扶了一把,随后客气地问:“不知神医此来,有何见教?”

    “不敢不敢。”听到韩湛这么说,张仲景连忙谦虚地说道:“不敢说见教,张机前来是特意向亭侯求教的。”

    听张仲景说出了求教二字,韩湛便知道对方是为了那三个治疗伤寒和中风的药方而来,便笑着抢先问道:“神医此来,可是为了那几个药方之事?”

    张仲景听韩湛这么说,脸上不禁露出了惊诧的神情,他没想到自己还没开口,对方便已猜到了自己的来意,连忙点头回答道:“亭侯所料不错,张机正是为了那几个药方而来。”

    韩湛的脑子高速地运转着,他在心里嘀咕,该如何将几个药方的事情敷衍过去。因此张仲景已经看出自己对医术一窍不通,但却很轻松地写出了三个重要的药方,这个怎么解释都解释不清。

    张仲景见韩湛迟迟不说话,以为韩湛不愿意说出提供药方的高人,连忙说道:“亭侯,张机查看过孩子的病情,服用了麻黄汤之后,已大有好转,最多两三日就能痊愈。张机此来见亭侯,不是想将这几个方子据为己有,而是希望亭侯能允许张机用药方去救治天下百姓。”

    韩湛正在为如何向张仲景解释药方一事,而左右为难。此刻听到他这么说,慌忙顺水推舟的说:“既然这几个药方,能救治天下的百姓,张神医尽管用就是了。”

    见韩湛如此慷慨地同意自己可以随意使用这些药方,张仲景顿时喜出望外,他连忙起身向韩湛行礼,嘴里说道:“既然如此,张机代天下的百姓谢过亭侯。”

    看到张仲景向自己表示谢意,韩湛的心里不禁暗暗想:自己不久之后,要开始征战天下,到时受伤的兵士人数肯定不少,仅仅靠华佗一人,肯定是不行的,一定要想办法将更多的名医揽入麾下。想到这里,他笑着问:“张神医,本侯想请神医到冀州悬壶济世,不知先生愿意否?”

    按照张仲景的想法,他对做官一点兴趣都没有。等到了邺城之后,他就辞官,然后云游天下,为广大的百姓治疗疾病。此刻听到韩湛的邀请,让他变得有些迟疑起来。

    韩湛见张仲景一副举棋不定的样子,便趁热打铁的说:“张神医,神医华佗就在邺城之内,你到了邺城,可以和他好好地切磋一番。”

    “什么,华佗在邺城?”听说华佗就在邺城,张仲景的眼睛不禁一亮:“亭侯,您说的都是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旁边的黄忠帮腔说道:“我军攻取邺城时,有不少将士身负重伤,经过华神医的救治,已经陆续康复了。”

    和华佗切磋医术,的确是张仲景心中求之不得的事情,但要因此放弃自己的梦想,留在冀州为韩湛效力,张仲景的心里又有一些抵触清楚。

    见张仲景始终无法下定最后的决心,韩湛决定用一剂猛药:“神医有所不知,我刚刚给你的三个药方,乃是一位高人所赠。他说天下兵祸连连,民不聊生,用这个药方可以救治那些受难的百姓。”

    张仲景原本就像旁敲侧击地向韩湛打听药方的来历,此刻听到对方主动说明,觉得和自己的判断没有什么出入,心里自然就信了个十足十。他急于知道这位高人的下落,连忙问道:“亭侯,不知哪位高人姓甚名谁,如今在何处?”

    韩湛见张仲景已经入瓮,心里不禁狂喜,但表面却装出了一副为难的样子说道:“张神医啊,本侯曾经问过高人,可惜他不愿意吐露自己的姓名,如今也不知去向。”看到张仲景一脸的失望,他又补充说,“不过高人离开之际,曾经对本侯说过,只要本侯忠君爱民,他早晚会再回来的。若是张神医想见这位高人,不妨随本侯一同回邺城,如何?”

    听到韩湛这么说,经过了激烈思想斗争的张仲景,终于割舍不下那能医治万民的药方,于是猛地一咬牙,一跺脚说道:“既然如此,那张机就随亭侯一同返回亭侯,唯亭侯马首是瞻。”

    韩湛见自己成功地说服了张仲景,心里不禁一阵狂喜,连忙走到了张仲景的面前,握着他的手,激动地说:“张神医肯到邺城,对冀州百姓来说,乃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听到韩湛不断地称呼自己神医,张仲景有些汗颜地说道:“亭侯,你可以称呼在下张机或仲景,千万不要再用名医相称,在下实在是受之不起。”

    “假如先生不愿意本侯称呼你神医,那么从今日开始,本侯就称呼你为先生,行否?”见张仲景点头表示同意,韩湛连忙伸手做了个请的姿势,说道:“既然如此,请先生入座,本侯命人整治酒菜,宴请先生。”

    对于韩湛的好意,张仲景予以了拒绝:“张机一向是粗茶淡饭,不喜酒宴,亭侯的一番美意,张机心领了。”

    既然张仲景不愿饮宴,韩湛也不勉强,反正对方已经答应留在冀州为自己效力。有闲聊几句后,韩湛吩咐陈到,引着张仲景去了为他安排的帐篷。

    等大帐中只剩下韩湛和黄忠两人时,黄忠开口说道:“主公,张先生肯定主公效力,那么我们东征青州时,就可以让他随军前往。”

    张仲景查看完小周萍的病情后,向鲁周氏告辞,匆匆地赶去寻找韩湛。

    韩湛在安顿好那些留在朝歌的百姓后,本来想继续赶路的,结果因为出了鲁周氏的事情,耽误了不少的时间,于是他便临时改变了主意,准备在这里再停留一天。

    他正在大帐中与黄忠商议明日的行程时,陈到从帐外走了进来,向他禀报说:“启禀主公,外面有神医张机先生求见。”

    听说张仲景在外面求见,韩湛连忙吩咐:“叔至,快将神医请进来!”

    片刻之后,张仲景跟在陈到的身后走了进来,他朝韩湛深施一礼后说道:“南阳张机,见过亭侯!”

    “原来是张神医来了!”韩湛伸手虚扶了一把,随后客气地问:“不知神医此来,有何见教?”

    “不敢不敢。”听到韩湛这么说,张仲景连忙谦虚地说道:“不敢说见教,张机前来是特意向亭侯求教的。”

    听张仲景说出了求教二字,韩湛便知道对方是为了那三个治疗伤寒和中风的药方而来,便笑着抢先问道:“神医此来,可是为了那几个药方之事?”

    张仲景听韩湛这么说,脸上不禁露出了惊诧的神情,他没想到自己还没开口,对方便已猜到了自己的来意,连忙点头回答道:“亭侯所料不错,张机正是为了那几个药方而来。”

    韩湛的脑子高速地运转着,他在心里嘀咕,该如何将几个药方的事情敷衍过去。因此张仲景已经看出自己对医术一窍不通,但却很轻松地写出了三个重要的药方,这个怎么解释都解释不清。

    张仲景见韩湛迟迟不说话,以为韩湛不愿意说出提供药方的高人,连忙说道:“亭侯,张机查看过孩子的病情,服用了麻黄汤之后,已大有好转,最多两三日就能痊愈。张机此来见亭侯,不是想将这几个方子据为己有,而是希望亭侯能允许张机用药方去救治天下百姓。”

    韩湛正在为如何向张仲景解释药方一事,而左右为难。此刻听到他这么说,慌忙顺水推舟的说:“既然这几个药方,能救治天下的百姓,张神医尽管用就是了。”

    见韩湛如此慷慨地同意自己可以随意使用这些药方,张仲景顿时喜出望外,他连忙起身向韩湛行礼,嘴里说道:“既然如此,张机代天下的百姓谢过亭侯。”

    看到张仲景向自己表示谢意,韩湛的心里不禁暗暗想:自己不久之后,要开始征战天下,到时受伤的兵士人数肯定不少,仅仅靠华佗一人,肯定是不行的,一定要想办法将更多的名医揽入麾下。想到这里,他笑着问:“张神医,本侯想请神医到冀州悬壶济世,不知先生愿意否?”

    按照张仲景的想法,他对做官一点兴趣都没有。等到了邺城之后,他就辞官,然后云游天下,为广大的百姓治疗疾病。此刻听到韩湛的邀请,让他变得有些迟疑起来。

    韩湛见张仲景一副举棋不定的样子,便趁热打铁的说:“张神医,神医华佗就在邺城之内,你到了邺城,可以和他好好地切磋一番。”

    “什么,华佗在邺城?”听说华佗就在邺城,张仲景的眼睛不禁一亮:“亭侯,您说的都是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旁边的黄忠帮腔说道:“我军攻取邺城时,有不少将士身负重伤,经过华神医的救治,已经陆续康复了。”

    和华佗切磋医术,的确是张仲景心中求之不得的事情,但要因此放弃自己的梦想,留在冀州为韩湛效力,张仲景的心里又有一些抵触清楚。

    见张仲景始终无法下定最后的决心,韩湛决定用一剂猛药:“神医有所不知,我刚刚给你的三个药方,乃是一位高人所赠。他说天下兵祸连连,民不聊生,用这个药方可以救治那些受难的百姓。”

    张仲景原本就像旁敲侧击地向韩湛打听药方的来历,此刻听到对方主动说明,觉得和自己的判断没有什么出入,心里自然就信了个十足十。他急于知道这位高人的下落,连忙问道:“亭侯,不知哪位高人姓甚名谁,如今在何处?”

    韩湛见张仲景已经入瓮,心里不禁狂喜,但表面却装出了一副为难的样子说道:“张神医啊,本侯曾经问过高人,可惜他不愿意吐露自己的姓名,如今也不知去向。”看到张仲景一脸的失望,他又补充说,“不过高人离开之际,曾经对本侯说过,只要本侯忠君爱民,他早晚会再回来的。若是张神医想见这位高人,不妨随本侯一同回邺城,如何?”

    听到韩湛这么说,经过了激烈思想斗争的张仲景,终于割舍不下那能医治万民的药方,于是猛地一咬牙,一跺脚说道:“既然如此,那张机就随亭侯一同返回亭侯,唯亭侯马首是瞻。”

    韩湛见自己成功地说服了张仲景,心里不禁一阵狂喜,连忙走到了张仲景的面前,握着他的手,激动地说:“张神医肯到邺城,对冀州百姓来说,乃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听到韩湛不断地称呼自己神医,张仲景有些汗颜地说道:“亭侯,你可以称呼在下张机或仲景,千万不要再用名医相称,在下实在是受之不起。”

    “假如先生不愿意本侯称呼你神医,那么从今日开始,本侯就称呼你为先生,行否?”见张仲景点头表示同意,韩湛连忙伸手做了个请的姿势,说道:“既然如此,请先生入座,本侯命人整治酒菜,宴请先生。”

    对于韩湛的好意,张仲景予以了拒绝:“张机一向是粗茶淡饭,不喜酒宴,亭侯的一番美意,张机心领了。”

    既然张仲景不愿饮宴,韩湛也不勉强,反正对方已经答应留在冀州为自己效力。有闲聊几句后,韩湛吩咐陈到,引着张仲景去了为他安排的帐篷。

第296章 药方

    听到陈到这么说,张仲景的脸上露出了为难的表情:“叔至将军,你可知亭侯找张机什么事吗?”他扭头朝跟在牛车后面的百姓看了一眼,补充说,“张机此处还有诸多的病人,实在是走不开啊。”

    陈到知道张仲景说的是实情,连忙笑着说:“张先生,我家主公命我来请你,是因为华佗先生来了……”

    “什么,神医华佗来了?”张仲景听到华佗的名字,立即从车厢里钻了出来,吩咐车夫停车后,紧张地问陈到:“叔至将军,你说得都是真的吗?亭侯命你来见我,就是因为华佗先生来了?”

    见陈到使劲地点了几下头,张仲景觉得韩湛不可能在这种事情上欺骗自己,连忙冲着站在牛车后面的百姓说道:“诸位乡亲,张机有要事离开,请诸位稍候片刻,待会儿回来再为大家诊病。”

    对于张仲景中途要离开,等着看病的百姓谁也没有抱怨,反而通情达理地说:“神医有事,但去无妨,小的在此耐心等候即可!”

    陈到让随行的一名骑兵,给张仲景腾出一匹马,等张仲景上马后,一行人再匆忙赶回队伍的前列,去拜见华佗。

    华佗正在与韩湛叙话,讨论如何治疗韩柄腿伤一事,忽然听到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华佗抬头一看,只见陈到带着一队骑兵去而复返,不过在他的身旁有一位生面孔。等对方走近后,华佗拱手问道:“对面可是南阳张机?”

    “在下正是张机!”张仲景见韩湛身边有一位四十多岁,头发上包着青色方巾的中年人,连忙拱手回礼:“不知来的可是神医华佗?”

    华佗呵呵地笑着回答:“神医不敢当,在下不过是一位游方郎中而已。”

    “两位先生不必谦虚。”韩湛连两人主动打招呼,省却了自己为他们做介绍的麻烦,便笑着说:“你们都是当世神医,有你们坐诊邺城,整个冀州的百姓都有福气了。”说完之后,他吩咐继续赶路。

    华佗和张仲景两人是惺惺惜惺惺,一见面就有说不完的话。说了一阵后,张仲景忽然想起在牛车那里,还有一群病人在等自己,连忙向华佗告罪说:“华先生,张机还有不少的病人未曾诊治,就不能再陪你叙话。待我们回了邺城之后,再把酒言欢如何?”

    谁知华佗听到张机还有病人要诊治,立即来了兴趣,连忙问道:“仲景,不知你所说的病患身在何处?若是你不嫌在下医术肤浅的话,在下愿与你一同前往。”

    “华先生说哪里话,你若是医术肤浅,那张机只能算医道的门外汉了。”得知华佗愿意和自己一起去为百姓治病,张仲景不禁喜上眉梢,他连忙邀请道:“病患都在亭侯送给张机的牛车那里,若先生愿往,张机是求之不得。”

    说起要被百姓看病,两人顿时将韩湛忘之脑后,有说有笑地回到了牛车附近。华佗看着停在官道旁的牛车,笑着点了点头,赞许地说:“仲景啊,坐在牛车上为病人诊病,你这种方式还真不错,看来在下要向你多多学习才是。”

    就在华佗和张仲景两人为百姓治病之际,黄忠来到了韩湛的身边,对他说道:“主公,有了华先生和张先生两位神医,我们就不用担心在百姓中流行疫病了。”

    “疫病?!”原本笑逐颜开尔等韩湛,听到黄忠这么说,顿时警惕地问:“汉升,你说的是什么疫病?”

    黄忠一愣,随后反问道:“主公难道忘记了,李郭二人在长安城外厮杀月余,死伤数以万计。那么多的尸首留在城外没有掩埋,肯定早有疫病流行,只不过因为时间尚短,症状还不曾流露出来而已。”

    黄忠的话给韩湛提了个醒,长安城内外死了那么多人,尸首又没有及时地进行掩埋,肯定会有疫病流行,如果不及时预防的话,一旦在百姓中流传开来,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因此他的脑子里开始思索,应该给华佗和张仲景提供什么房子,让他们为百姓治病,以预防可能流行的瘟疫。

    黄忠跟随韩湛的时间不短了,见韩湛忽然陷入了沉默,便知道他正在思考时间,便识趣地闭上了嘴巴,并将周围的护卫撵远了一些,免得他们影响到韩湛的思考。

    听到陈到这么说,张仲景的脸上露出了为难的表情:“叔至将军,你可知亭侯找张机什么事吗?”他扭头朝跟在牛车后面的百姓看了一眼,补充说,“张机此处还有诸多的病人,实在是走不开啊。”

    陈到知道张仲景说的是实情,连忙笑着说:“张先生,我家主公命我来请你,是因为华佗先生来了……”

    “什么,神医华佗来了?”张仲景听到华佗的名字,立即从车厢里钻了出来,吩咐车夫停车后,紧张地问陈到:“叔至将军,你说得都是真的吗?亭侯命你来见我,就是因为华佗先生来了?”

    见陈到使劲地点了几下头,张仲景觉得韩湛不可能在这种事情上欺骗自己,连忙冲着站在牛车后面的百姓说道:“诸位乡亲,张机有要事离开,请诸位稍候片刻,待会儿回来再为大家诊病。”

    对于张仲景中途要离开,等着看病的百姓谁也没有抱怨,反而通情达理地说:“神医有事,但去无妨,小的在此耐心等候即可!”

    陈到让随行的一名骑兵,给张仲景腾出一匹马,等张仲景上马后,一行人再匆忙赶回队伍的前列,去拜见华佗。

    华佗正在与韩湛叙话,讨论如何治疗韩柄腿伤一事,忽然听到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华佗抬头一看,只见陈到带着一队骑兵去而复返,不过在他的身旁有一位生面孔。等对方走近后,华佗拱手问道:“对面可是南阳张机?”

    “在下正是张机!”张仲景见韩湛身边有一位四十多岁,头发上包着青色方巾的中年人,连忙拱手回礼:“不知来的可是神医华佗?”

    华佗呵呵地笑着回答:“神医不敢当,在下不过是一位游方郎中而已。”

    “两位先生不必谦虚。”韩湛连两人主动打招呼,省却了自己为他们做介绍的麻烦,便笑着说:“你们都是当世神医,有你们坐诊邺城,整个冀州的百姓都有福气了。”说完之后,他吩咐继续赶路。

    华佗和张仲景两人是惺惺惜惺惺,一见面就有说不完的话。说了一阵后,张仲景忽然想起在牛车那里,还有一群病人在等自己,连忙向华佗告罪说:“华先生,张机还有不少的病人未曾诊治,就不能再陪你叙话。待我们回了邺城之后,再把酒言欢如何?”

    谁知华佗听到张机还有病人要诊治,立即来了兴趣,连忙问道:“仲景,不知你所说的病患身在何处?若是你不嫌在下医术肤浅的话,在下愿与你一同前往。”

    “华先生说哪里话,你若是医术肤浅,那张机只能算医道的门外汉了。”得知华佗愿意和自己一起去为百姓治病,张仲景不禁喜上眉梢,他连忙邀请道:“病患都在亭侯送给张机的牛车那里,若先生愿往,张机是求之不得。”

    说起要被百姓看病,两人顿时将韩湛忘之脑后,有说有笑地回到了牛车附近。华佗看着停在官道旁的牛车,笑着点了点头,赞许地说:“仲景啊,坐在牛车上为病人诊病,你这种方式还真不错,看来在下要向你多多学习才是。”

    就在华佗和张仲景两人为百姓治病之际,黄忠来到了韩湛的身边,对他说道:“主公,有了华先生和张先生两位神医,我们就不用担心在百姓中流行疫病了。”

    “疫病?!”原本笑逐颜开尔等韩湛,听到黄忠这么说,顿时警惕地问:“汉升,你说的是什么疫病?”

    黄忠一愣,随后反问道:“主公难道忘记了,李郭二人在长安城外厮杀月余,死伤数以万计。那么多的尸首留在城外没有掩埋,肯定早有疫病流行,只不过因为时间尚短,症状还不曾流露出来而已。”

    黄忠的话给韩湛提了个醒,长安城内外死了那么多人,尸首又没有及时地进行掩埋,肯定会有疫病流行,如果不及时预防的话,一旦在百姓中流传开来,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因此他的脑子里开始思索,应该给华佗和张仲景提供什么房子,让他们为百姓治病,以预防可能流行的瘟疫。

    黄忠跟随韩湛的时间不短了,见韩湛忽然陷入了沉默,便知道他正在思考时间,便识趣地闭上了嘴巴,并将周围的护卫撵远了一些,免得他们影响到韩湛的思考。

    听到陈到这么说,张仲景的脸上露出了为难的表情:“叔至将军,你可知亭侯找张机什么事吗?”他扭头朝跟在牛车后面的百姓看了一眼,补充说,“张机此处还有诸多的病人,实在是走不开啊。”

    陈到知道张仲景说的是实情,连忙笑着说:“张先生,我家主公命我来请你,是因为华佗先生来了……”

    “什么,神医华佗来了?”张仲景听到华佗的名字,立即从车厢里钻了出来,吩咐车夫停车后,紧张地问陈到:“叔至将军,你说得都是真的吗?亭侯命你来见我,就是因为华佗先生来了?”

    见陈到使劲地点了几下头,张仲景觉得韩湛不可能在这种事情上欺骗自己,连忙冲着站在牛车后面的百姓说道:“诸位乡亲,张机有要事离开,请诸位稍候片刻,待会儿回来再为大家诊病。”

    对于张仲景中途要离开,等着看病的百姓谁也没有抱怨,反而通情达理地说:“神医有事,但去无妨,小的在此耐心等候即可!”

    陈到让随行的一名骑兵,给张仲景腾出一匹马,等张仲景上马后,一行人再匆忙赶回队伍的前列,去拜见华佗。

    华佗正在与韩湛叙话,讨论如何治疗韩柄腿伤一事,忽然听到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华佗抬头一看,只见陈到带着一队骑兵去而复返,不过在他的身旁有一位生面孔。等对方走近后,华佗拱手问道:“对面可是南阳张机?”

    “在下正是张机!”张仲景见韩湛身边有一位四十多岁,头发上包着青色方巾的中年人,连忙拱手回礼:“不知来的可是神医华佗?”

    华佗呵呵地笑着回答:“神医不敢当,在下不过是一位游方郎中而已。”

    “两位先生不必谦虚。”韩湛连两人主动打招呼,省却了自己为他们做介绍的麻烦,便笑着说:“你们都是当世神医,有你们坐诊邺城,整个冀州的百姓都有福气了。”说完之后,他吩咐继续赶路。

    华佗和张仲景两人是惺惺惜惺惺,一见面就有说不完的话。说了一阵后,张仲景忽然想起在牛车那里,还有一群病人在等自己,连忙向华佗告罪说:“华先生,张机还有不少的病人未曾诊治,就不能再陪你叙话。待我们回了邺城之后,再把酒言欢如何?”

    谁知华佗听到张机还有病人要诊治,立即来了兴趣,连忙问道:“仲景,不知你所说的病患身在何处?若是你不嫌在下医术肤浅的话,在下愿与你一同前往。”

    “华先生说哪里话,你若是医术肤浅,那张机只能算医道的门外汉了。”得知华佗愿意和自己一起去为百姓治病,张仲景不禁喜上眉梢,他连忙邀请道:“病患都在亭侯送给张机的牛车那里,若先生愿往,张机是求之不得。”

    说起要被百姓看病,两人顿时将韩湛忘之脑后,有说有笑地回到了牛车附近。华佗看着停在官道旁的牛车,笑着点了点头,赞许地说:“仲景啊,坐在牛车上为病人诊病,你这种方式还真不错,看来在下要向你多多学习才是。”

    黄忠跟随韩湛的时间不短了,见韩湛忽然陷入了沉默,便知道他正在思考时间,便识趣地闭上了嘴巴,并将周围的护卫撵远了一些,免得他们影响到韩湛的思考。

第297章 重返邺城

    华佗带着张仲景回到自己的帐篷,把韩湛给他们的药方仔细研究过后,不禁吃惊地瞪大了眼睛。根据两人十几二十年的行医经验,发现这些药方都是真实有效的。

    张仲景感慨地说:“元化先生,这次从长安迁出的百姓,沿途感染风寒和患痢疾的人数不少,有了主公给我们的这些药方,就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听到张仲景这么说,华佗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一番心不在焉的样子。见到他这个反应,张仲景不禁好奇地问:“元化先生,您在想什么?”

    华佗用手在桌案上的药方上敲击了两下,说道:“仲景,如此珍贵的药方,如果换了你是那位世外高人,会主动送人吗?”

    张仲景没想到华佗会问自己这个问题,想了想,随后摇头说:“就算张机要将药方送人,也必定会送给一位精通医术之人,绝对不会送给对医术一窍不通之辈。因为这些珍贵的药方到了他们的手里,没准就会流失了。”

    “没错,我也是这么想的。”华佗等张仲景说完后,点着头说:“如果世外高人将药方赠给懂医术的郎中,就算他医术平平,也勉强说得过去。可是直接送给了亭侯这样对医术一窍不通之人,就算他是自己的救命恩人,此事也说不过去啊。”

    张仲景其实在收到了治疗伤寒和中风的三个药方时,就产生过和华佗一样的疑问。但此刻他的脑子里是一门心思地想着救人,根本无暇再考虑这些无关轻重的事情,因此他对华佗说:“元化先生,这个药方是如何来的,你我用不着过问,我们只需要关心这个药方是否能治病救人。”

    一直为药方来历而耿耿于怀的华佗,听到张仲景这么说,不禁呵呵地笑了起来,随后说道:“看来是老夫钻牛角尖了,管它药方是从何途径而来,只要能治病救人即可。仲景,外面还有不少的医患,我们先去继续给他们诊病吧。”

    两人起身来到张仲景住的帐篷时,已有不少的百姓在这里等候。他们朝百姓拱手施礼后,掀开帘子走进了帐篷,坐在桌案后开始诊病。

    华佗诊治了几名病人后,发现他们几乎得的都是痢疾,正好可以根据他们的体质,分别开出了不同的治疗药方。就在华佗在叮嘱一名病人时,忽然见陈到从帐篷外急匆匆地走进来,以为韩湛又要招他们二人前往,连忙问道:“叔至将军,有什么事情吗?”

    “元化先生,”陈到走到了华佗的面前,拱手施礼后说道:“末将奉主公之命,前来告诉先生一件事。”

    “何事?”华佗冲陈到做了一个手势,说道:“但说无妨!”

    “主公说,若是遇到患痢疾的病人,”陈到连忙回答说:“务必让他们不可喝生水,必须喝烧开的水,否则会引起病情的反复。”陈到将话说完后,朝华佗施了一礼,便转身走出了帐篷。

    对于陈到转述的话,华佗思索了良久,最后点了点头,对坐在不远处的张仲景说:“仲景,老夫觉得亭侯所说的事情,有几分道理,你若是再遇到痢疾病人,务必要叮嘱他们千万不可饮用生水。”

    第二日一早,韩湛便带着黄忠和几千骑兵率先赶回了邺城,而百姓则在剩下的强弩兵和步卒护送下,向着邺城缓缓而行。

    留守邺城的沮授,按照路程计算,以为韩湛他们要等到傍晚才能赶到邺城,因此并没有安排人手迎接。城头执勤的兵士,见到远处尘土飞扬,似有大队骑兵赶来的迹象,连忙向守将夏侯云禀报。

    正在巡城的夏侯云听了兵士的禀报之后,虽然不知道来的是韩遂他们,但为了稳妥起见,她还是果断地命令疏散城门附近的百姓,紧急关闭城门。

    韩湛和黄忠策马来到了城池附近,见到远处的城门已经关闭,吊桥也吊了起来。韩湛不禁好奇地问:“还不到午时,怎么城门就关闭了,吊桥也吊了起来,城上还是一副如临大敌的态势。这是怎么回事?”

    黄忠手搭凉棚朝城池的方向望了望,随后小心翼翼地对韩湛说:“主公,莫非城池里以为是有敌兵来犯,已经才做此戒备的?”

    “戒备,他们戒备什么?”韩湛随口说完这句话之后,不禁浑身一震,随后反问黄忠:“汉升,难道你没有派人将我们提前回城的事情,告诉沮监军吗?”

    黄忠听韩湛这么说,摇了摇头,随后不解地说:“我还以为主公您派人去通知沮监军了呢。”

    在确认自己和黄忠都没派人通知城里之后,韩湛终于明白,肯定是城里人将自己当成来犯之敌了。便连忙和黄忠策马上前,来到了护城河边。韩湛仰头朝上面望去,只见城墙上沾满了人,而且个个是刀出鞘弓上弦,便笑着对一旁的黄忠说:“汉升,你让他们把城门打开!”

    黄忠点了点头,随后冲着城墙上喊道:“哪位将军在城墙之上,速速将城门打开,主公回来了!”

    在城楼上的夏侯云,见来自远方的骑兵,距离城池还有两箭之地时,就停止了前进,心里当时就翻开了嘀咕。后来见两骑离开了大队,朝城池而来,她当时心里就在想:怎么只有两个人,难道是来劝降的?

    但没过多久,她就听到了城池下方传来了熟悉的喊声,随后有兵士来报,说城下是主公和黄将军二人。听完禀报之后,她连忙离开了城门楼,趴在垛口朝下张望,见果然是韩湛与黄忠,便转身大声地吩咐:“放下吊桥,打开城门!”趁着放吊桥、开城门的工夫,夏侯云连忙下了城楼,站在城门洞里等待韩湛的到来。

    等在城外的韩湛,见吊桥放下,城门也缓缓打开,便一抖缰绳,策马朝城门冲了过去。出了城门洞,他一眼便看到了站在一旁的夏侯云,连忙勒住了马缰。

    看到韩湛从城门洞里出来,夏侯云连忙上前施礼:“末将参见主公!”

    “原来是夏侯校尉,免礼,快快免礼。”韩湛笑容满面地说道:“本侯看到城门紧闭,吊桥也被吊了上去,还以为有人在攻打城池呢。”

    听到韩湛这么说,夏侯云那张白皙的脸庞瞬间变成了一块大红布,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启禀主公,末将看到远处有尘土飞扬,因为又没有接到主公今日要回城的消息,为了稳妥起见,所以便命人疏散了城门附近的百姓,并关闭了城门。”

    “夏侯校尉不必自责,”看到夏侯云一脸娇羞的样子,韩湛连忙安慰她,“错在本侯,要回城,也没派人先通报一声,以至于夏侯校尉误会了。”

    华佗带着张仲景回到自己的帐篷,把韩湛给他们的药方仔细研究过后,不禁吃惊地瞪大了眼睛。根据两人十几二十年的行医经验,发现这些药方都是真实有效的。

    张仲景感慨地说:“元化先生,这次从长安迁出的百姓,沿途感染风寒和患痢疾的人数不少,有了主公给我们的这些药方,就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听到张仲景这么说,华佗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一番心不在焉的样子。见到他这个反应,张仲景不禁好奇地问:“元化先生,您在想什么?”

    华佗用手在桌案上的药方上敲击了两下,说道:“仲景,如此珍贵的药方,如果换了你是那位世外高人,会主动送人吗?”

    张仲景没想到华佗会问自己这个问题,想了想,随后摇头说:“就算张机要将药方送人,也必定会送给一位精通医术之人,绝对不会送给对医术一窍不通之辈。因为这些珍贵的药方到了他们的手里,没准就会流失了。”

    “没错,我也是这么想的。”华佗等张仲景说完后,点着头说:“如果世外高人将药方赠给懂医术的郎中,就算他医术平平,也勉强说得过去。可是直接送给了亭侯这样对医术一窍不通之人,就算他是自己的救命恩人,此事也说不过去啊。”

    张仲景其实在收到了治疗伤寒和中风的三个药方时,就产生过和华佗一样的疑问。但此刻他的脑子里是一门心思地想着救人,根本无暇再考虑这些无关轻重的事情,因此他对华佗说:“元化先生,这个药方是如何来的,你我用不着过问,我们只需要关心这个药方是否能治病救人。”

    一直为药方来历而耿耿于怀的华佗,听到张仲景这么说,不禁呵呵地笑了起来,随后说道:“看来是老夫钻牛角尖了,管它药方是从何途径而来,只要能治病救人即可。仲景,外面还有不少的医患,我们先去继续给他们诊病吧。”

    两人起身来到张仲景住的帐篷时,已有不少的百姓在这里等候。他们朝百姓拱手施礼后,掀开帘子走进了帐篷,坐在桌案后开始诊病。

    华佗诊治了几名病人后,发现他们几乎得的都是痢疾,正好可以根据他们的体质,分别开出了不同的治疗药方。就在华佗在叮嘱一名病人时,忽然见陈到从帐篷外急匆匆地走进来,以为韩湛又要招他们二人前往,连忙问道:“叔至将军,有什么事情吗?”

    “元化先生,”陈到走到了华佗的面前,拱手施礼后说道:“末将奉主公之命,前来告诉先生一件事。”

    “何事?”华佗冲陈到做了一个手势,说道:“但说无妨!”

    “主公说,若是遇到患痢疾的病人,”陈到连忙回答说:“务必让他们不可喝生水,必须喝烧开的水,否则会引起病情的反复。”陈到将话说完后,朝华佗施了一礼,便转身走出了帐篷。

    对于陈到转述的话,华佗思索了良久,最后点了点头,对坐在不远处的张仲景说:“仲景,老夫觉得亭侯所说的事情,有几分道理,你若是再遇到痢疾病人,务必要叮嘱他们千万不可饮用生水。”

    第二日一早,韩湛便带着黄忠和几千骑兵率先赶回了邺城,而百姓则在剩下的强弩兵和步卒护送下,向着邺城缓缓而行。

    留守邺城的沮授,按照路程计算,以为韩湛他们要等到傍晚才能赶到邺城,因此并没有安排人手迎接。城头执勤的兵士,见到远处尘土飞扬,似有大队骑兵赶来的迹象,连忙向守将夏侯云禀报。

    正在巡城的夏侯云听了兵士的禀报之后,虽然不知道来的是韩遂他们,但为了稳妥起见,她还是果断地命令疏散城门附近的百姓,紧急关闭城门。

    韩湛和黄忠策马来到了城池附近,见到远处的城门已经关闭,吊桥也吊了起来。韩湛不禁好奇地问:“还不到午时,怎么城门就关闭了,吊桥也吊了起来,城上还是一副如临大敌的态势。这是怎么回事?”

    黄忠手搭凉棚朝城池的方向望了望,随后小心翼翼地对韩湛说:“主公,莫非城池里以为是有敌兵来犯,已经才做此戒备的?”

    “戒备,他们戒备什么?”韩湛随口说完这句话之后,不禁浑身一震,随后反问黄忠:“汉升,难道你没有派人将我们提前回城的事情,告诉沮监军吗?”

    黄忠听韩湛这么说,摇了摇头,随后不解地说:“我还以为主公您派人去通知沮监军了呢。”

    在确认自己和黄忠都没派人通知城里之后,韩湛终于明白,肯定是城里人将自己当成来犯之敌了。便连忙和黄忠策马上前,来到了护城河边。韩湛仰头朝上面望去,只见城墙上沾满了人,而且个个是刀出鞘弓上弦,便笑着对一旁的黄忠说:“汉升,你让他们把城门打开!”

    黄忠点了点头,随后冲着城墙上喊道:“哪位将军在城墙之上,速速将城门打开,主公回来了!”

    在城楼上的夏侯云,见来自远方的骑兵,距离城池还有两箭之地时,就停止了前进,心里当时就翻开了嘀咕。后来见两骑离开了大队,朝城池而来,她当时心里就在想:怎么只有两个人,难道是来劝降的?

第298章 汉献帝封官

    魏续受了韩湛的责备之后,虽然口头认罪,但心里却极度不服气,心说我是为你着想,结果你不光不领情不说,还如此责备我。心里不免对韩湛生出了怨恨,暗想等张辽等人回来以后,将自己所受的委屈告诉他们,然后劝说自己那帮兄弟一起离开冀州。

    韩湛没有察觉到魏续的异样,而是继续对沮授说:“沮监军,本侯想问问你,我们现在就迎圣上到邺城,如何?”

    沮授想了想,随后说道:“回主公的话,如今宫殿尚未完工,文武百官而也不曾来到邺城,如果这个时候把圣上迎到邺城,未免太早了点。”

    “那依你之见呢?”韩湛谦虚地问道。

    “待宫殿完工之后,主公再亲临冀州城,将圣驾迎到此处,是最好不过。”沮授说完这番话,可能是觉得修建宫殿的人手还有些不足,便谨慎地问韩湛:“敢问主公,这次返回邺城的百姓中,青壮年有几许?”

    “本侯从长安带了五万百姓北上,”韩湛对沮授说道:“不过进入本侯管辖的地域之后,便沿途安置百姓,如今随我回到邺城的也不过万人。而且大多数是妇孺,让她们去修建宫殿,恐有不妥。”

    韩湛原以为沮授听完后,脸上会露出失望的表情,谁知对方却面无表情地反问道:“大多数是妇孺?”

    “没错,”韩湛点了点头,说道:“万人之中,妇孺至少占到了七千。”

    “主公,属下有个想法。”沮授恭恭敬敬地对韩湛说道:“不知当讲不当讲?”

    “公与,你有什么话,就尽管说吧。”

    “属下曾听人说过,主公将这些百姓从长安迁过来后,打算给他们分土地,不知可有此事?”在得到韩湛的肯定回答后,他又接着说道:“这些妇孺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就算把田地分给她们,她们也没有能力耕种,反而容易荒废了。倒不如让她们帮着修宫殿,也能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

    “公与,你刚刚不是说,她们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么?”韩湛听沮授这么说,反而越加糊涂了:“那她们到了工地上,又能做些什么呢?”

    “可以给工地上的民工,洗衣做饭,缝缝补补。”沮授见韩湛问自己,连忙解释说:“如果有可能,还能将她们婚配给那些单身的民工。”

    对于沮授的这种说法,韩湛深以为然。他心里很明白,长安在经过几次动荡之后,青壮年死伤无数,留下了诸多的孤儿寡母,若是真的像沮授所建议的,将她们许配给那些尚未成家的民工,倒也是一桩美事。

    韩湛在经过短暂的思索之后,微微颔首,对沮授说道:“公与所言极是,本侯相信那些受益的百姓,一定会对你感恩戴德的。”

    傍晚时分,黄忠护送着百姓进入了邺城。韩湛一面让沮授从新到的百姓中抽调妇孺,到修建宫殿的工地帮忙;一面派人前往冀州城,向汉献帝禀报文武百官获救之事。

    再说留守冀州城的是张郃和荀彧二人,韩湛派人送的书信,要送给汉献帝,必须要经过二人之手。荀彧看完书信之后,对张郃说道:“儁乂将军,看来主公打算将圣驾迎往邺城了。”

    张郃听完后,好奇地问道:“荀长史何出此言?”

    荀彧扬了扬手里的书信,对张郃说道:“主公已经击败了李傕、郭汜二人,将困在京师的文武百官都救了出来,最多再过两月,这些官员就能到达邺城。那时候,沮公与所督造的宫殿也完工了,到时主公就能亲自到冀州迎圣驾前往邺城了。”

    对于荀彧的这种说法,张郃听完后点了点头,随后反问道:“荀长史,如果圣驾去了邺城,那么你我二人还会留在冀州城吗?”

    “儁乂将军乃是主公手下的一员猛将,他肯定会将你留在他的身边。”荀彧向张郃分析说:“若是荀某猜测无误的话,可能会调高览到此驻守。”

    听说有可能是高览到此接替自己,张郃点了点头,说道:“荀长史,根据探子回报,公孙瓒最近似有调兵遣将的迹象,若是我们在护送圣驾前往邺城的途中,他兴兵来犯,我们该如何应对?”

    “这倒是一个问题。”荀彧听到张郃这么说,不由皱起眉头思索起来。别看荀彧在内政方面有一套,但说到谋略方面,他却远远不如自己的侄儿荀攸,因此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一个两全之策,只能含糊其辞地说:“你我不妨将此事禀报主公,让主公拿个章程出来吧。”

    魏续受了韩湛的责备之后,虽然口头认罪,但心里却极度不服气,心说我是为你着想,结果你不光不领情不说,还如此责备我。心里不免对韩湛生出了怨恨,暗想等张辽等人回来以后,将自己所受的委屈告诉他们,然后劝说自己那帮兄弟一起离开冀州。

    韩湛没有察觉到魏续的异样,而是继续对沮授说:“沮监军,本侯想问问你,我们现在就迎圣上到邺城,如何?”

    沮授想了想,随后说道:“回主公的话,如今宫殿尚未完工,文武百官而也不曾来到邺城,如果这个时候把圣上迎到邺城,未免太早了点。”

    “那依你之见呢?”韩湛谦虚地问道。

    “待宫殿完工之后,主公再亲临冀州城,将圣驾迎到此处,是最好不过。”沮授说完这番话,可能是觉得修建宫殿的人手还有些不足,便谨慎地问韩湛:“敢问主公,这次返回邺城的百姓中,青壮年有几许?”

    “本侯从长安带了五万百姓北上,”韩湛对沮授说道:“不过进入本侯管辖的地域之后,便沿途安置百姓,如今随我回到邺城的也不过万人。而且大多数是妇孺,让她们去修建宫殿,恐有不妥。”

    韩湛原以为沮授听完后,脸上会露出失望的表情,谁知对方却面无表情地反问道:“大多数是妇孺?”

    “没错,”韩湛点了点头,说道:“万人之中,妇孺至少占到了七千。”

    “主公,属下有个想法。”沮授恭恭敬敬地对韩湛说道:“不知当讲不当讲?”

    “公与,你有什么话,就尽管说吧。”

    “属下曾听人说过,主公将这些百姓从长安迁过来后,打算给他们分土地,不知可有此事?”在得到韩湛的肯定回答后,他又接着说道:“这些妇孺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就算把田地分给她们,她们也没有能力耕种,反而容易荒废了。倒不如让她们帮着修宫殿,也能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

    “公与,你刚刚不是说,她们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么?”韩湛听沮授这么说,反而越加糊涂了:“那她们到了工地上,又能做些什么呢?”

    “可以给工地上的民工,洗衣做饭,缝缝补补。”沮授见韩湛问自己,连忙解释说:“如果有可能,还能将她们婚配给那些单身的民工。”

    对于沮授的这种说法,韩湛深以为然。他心里很明白,长安在经过几次动荡之后,青壮年死伤无数,留下了诸多的孤儿寡母,若是真的像沮授所建议的,将她们许配给那些尚未成家的民工,倒也是一桩美事。

    韩湛在经过短暂的思索之后,微微颔首,对沮授说道:“公与所言极是,本侯相信那些受益的百姓,一定会对你感恩戴德的。”

    傍晚时分,黄忠护送着百姓进入了邺城。韩湛一面让沮授从新到的百姓中抽调妇孺,到修建宫殿的工地帮忙;一面派人前往冀州城,向汉献帝禀报文武百官获救之事。

    再说留守冀州城的是张郃和荀彧二人,韩湛派人送的书信,要送给汉献帝,必须要经过二人之手。荀彧看完书信之后,对张郃说道:“儁乂将军,看来主公打算将圣驾迎往邺城了。”

    张郃听完后,好奇地问道:“荀长史何出此言?”

    荀彧扬了扬手里的书信,对张郃说道:“主公已经击败了李傕、郭汜二人,将困在京师的文武百官都救了出来,最多再过两月,这些官员就能到达邺城。那时候,沮公与所督造的宫殿也完工了,到时主公就能亲自到冀州迎圣驾前往邺城了。”

    对于荀彧的这种说法,张郃听完后点了点头,随后反问道:“荀长史,如果圣驾去了邺城,那么你我二人还会留在冀州城吗?”

    “儁乂将军乃是主公手下的一员猛将,他肯定会将你留在他的身边。”荀彧向张郃分析说:“若是荀某猜测无误的话,可能会调高览到此驻守。”

    听说有可能是高览到此接替自己,张郃点了点头,说道:“荀长史,根据探子回报,公孙瓒最近似有调兵遣将的迹象,若是我们在护送圣驾前往邺城的途中,他兴兵来犯,我们该如何应对?”

    “这倒是一个问题。”荀彧听到张郃这么说,不由皱起眉头思索起来。别看荀彧在内政方面有一套,但说到谋略方面,他却远远不如自己的侄儿荀攸,因此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一个两全之策,只能含糊其辞地说:“你我不妨将此事禀报主公,让主公拿个章程出来吧。”

    魏续受了韩湛的责备之后,虽然口头认罪,但心里却极度不服气,心说我是为你着想,结果你不光不领情不说,还如此责备我。心里不免对韩湛生出了怨恨,暗想等张辽等人回来以后,将自己所受的委屈告诉他们,然后劝说自己那帮兄弟一起离开冀州。

    韩湛没有察觉到魏续的异样,而是继续对沮授说:“沮监军,本侯想问问你,我们现在就迎圣上到邺城,如何?”

    沮授想了想,随后说道:“回主公的话,如今宫殿尚未完工,文武百官而也不曾来到邺城,如果这个时候把圣上迎到邺城,未免太早了点。”

    “那依你之见呢?”韩湛谦虚地问道。

    “待宫殿完工之后,主公再亲临冀州城,将圣驾迎到此处,是最好不过。”沮授说完这番话,可能是觉得修建宫殿的人手还有些不足,便谨慎地问韩湛:“敢问主公,这次返回邺城的百姓中,青壮年有几许?”

    “本侯从长安带了五万百姓北上,”韩湛对沮授说道:“不过进入本侯管辖的地域之后,便沿途安置百姓,如今随我回到邺城的也不过万人。而且大多数是妇孺,让她们去修建宫殿,恐有不妥。”

    韩湛原以为沮授听完后,脸上会露出失望的表情,谁知对方却面无表情地反问道:“大多数是妇孺?”

    “没错,”韩湛点了点头,说道:“万人之中,妇孺至少占到了七千。”

    “主公,属下有个想法。”沮授恭恭敬敬地对韩湛说道:“不知当讲不当讲?”

    “公与,你有什么话,就尽管说吧。”

    “属下曾听人说过,主公将这些百姓从长安迁过来后,打算给他们分土地,不知可有此事?”在得到韩湛的肯定回答后,他又接着说道:“这些妇孺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就算把田地分给她们,她们也没有能力耕种,反而容易荒废了。倒不如让她们帮着修宫殿,也能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

    “公与,你刚刚不是说,她们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么?”韩湛听沮授这么说,反而越加糊涂了:“那她们到了工地上,又能做些什么呢?”

    “可以给工地上的民工,洗衣做饭,缝缝补补。”沮授见韩湛问自己,连忙解释说:“如果有可能,还能将她们婚配给那些单身的民工。”

    对于沮授的这种说法,韩湛深以为然。他心里很明白,长安在经过几次动荡之后,青壮年死伤无数,留下了诸多的孤儿寡母,若是真的像沮授所建议的,将她们许配给那些尚未成家的民工,倒也是一桩美事。

    韩湛在经过短暂的思索之后,微微颔首,对沮授说道:“公与所言极是,本侯相信那些受益的百姓,一定会对你感恩戴德的。”

第299章 求亲

    黄忠见韩湛不说话,还以为他对张辽不放心,便接着说:“主公,虽说张文远归顺冀州不远,但据末将的观察,此人乃是忠义之辈。不光武艺出众,而且颇有谋略,若是由他镇守冀州,一定可以确保万无一失。”

    韩湛听黄忠这么说,心里暗暗称奇,觉得黄忠还是有识人的眼光,知道张辽此人乃是忠义之辈。但光是张辽靠得住还不行,韩湛心说他手下还有魏续、宋宪、成宜、侯成四健将呢,他们也个个可靠吗?

    人心隔肚皮,若是这四人中间有一个人产生了歪念头,就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另外三人。假如四人的意见达成一致后,在张辽的耳边嘀嘀咕咕,那么就算张辽对自己再忠心,也不免会有心结存在。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韩湛迟迟没有做出最后的决定。他抬头对黄忠说:“汉升,如今子龙、典韦、夏侯兰他们都还在长安,我看此事等他们都回来以后再议也不迟。”

    见韩湛已经做出了决定,黄忠也不好再劝,只能回答说:“末将遵命。”

    议事结束后,韩湛回到了后院。在屋子里忙碌的梨花,看到韩湛从外面走进屋,脸上露出了惊喜的表情:“公子,政务处理完了?”

    “嗯,处理完了。”韩湛坐在床榻上,有气无力地说:“还是以前当冀州牧公子时轻松,什么事情都不用操心。”

    听到韩湛这么说,正端着一盆水走过来的梨花笑着说:“公子,若是当年韩府君没有受到逢纪狗贼的蛊惑,将冀州让与袁绍,公子此刻还是什么事都不用过问的冀州牧的大公子。”

    服侍韩湛洗完脸,梨花让下人将水盆端了出去,随后坐在韩湛的身边,小心翼翼地问:“公子,不知我家伯父何时可以回到邺城?”

    “你家伯父?!”正在想事情的韩湛,听到梨花这么问的时候,先是一愣,随后想起梨花是徐庶的侄女,便笑着回答说:“元直先生在长安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处置,估计至少还需要一两个月,才能返回邺城。”

    得知徐庶还要等一两个月,才能返回邺城,梨花的脸上露出了失望的表情。韩湛伸手在她的脸颊上轻轻地掐了一把,“梨花,你可是徐家的大小姐,还留在我的府中当婢女,未免有**份。依本侯看,你还是早点回徐家去侍奉你的祖母吧。”

    韩湛是用开玩笑的语气说这番话,谁知梨花听了之后,眼圈刷的一下就红了,她哽咽地问:“公子,你如今嫌弃梨花了吗?”

    “嫌弃你?”韩湛一头雾水地反问道:“梨花,这是从何说起啊?”

    梨花抬头望着韩湛,问道:“如果你不嫌弃梨花的话,怎么会赶我离开州牧府呢?”

    “令伯父徐庶,乃是本侯手下重要的谋士。”韩湛看到梨花一副要哭的样子,连忙搂着她的肩部,向她解释说:“你是徐家的小姐,怎么能自贬身份,到州牧府里当一名普通的婢女呢?”

    虽说韩湛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但梨花却不相信,她想到前几日跟着一起来到府中尔等那对母女,便警惕地问:“公子,你是不是喜欢鲁周氏?”

    “鲁周氏?”韩湛听到梨花的这个问题,不禁有些哭笑不得,心说你的联想也太丰富,我怎么可能喜欢一个带着孩子的寡妇呢。他心里想着,嘴里就不禁说了出来:“梨花,我怎么可能喜欢一个寡妇呢,况且她还带着一个孩子。”

    “那昭姬呢?”梨花等韩湛一说完,便不服气地说:“她不也是寡妇么?”

    梨花的话,让韩湛无言以对。没错,蔡琰的确是个寡妇,如今还被自己留在了府中,因此自己这次从长安千里迢迢地返回,还带回一对母女,不引起梨花的嫉妒才怪了。他在脑子里组织了一下词汇,随后说道:“梨花,你误会了。鲁周氏乃是忠良之后,若是本侯不管她们的话,她母女二人恐怕早已饿死在街头了。”接着,他便将自己在长安遇到鲁周氏母女的事情,向梨花详细地讲了一遍。

    梨花等韩湛说完后,明白自己是错怪了韩湛。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对韩湛说:“公子,是梨花错了,你可千万别生气。”

    “本侯哪里会生气呢。”韩湛搂着梨花的肩膀,嬉皮笑脸地说:“在本侯的心中,最重要的人,只有你梨花一人。”

    “瞎说。”梨花嘟着嘴说:“那蔡小姐呢?我还听人说,你打算到甄府向甄夫人提亲,娶甄家最小的那个女儿甄宓。”

    听梨花提到甄府,韩湛抬手在自己的额头上重重地拍了一巴掌,心说自己怎么把这么重要的事情忘记了。他起身来到门口,冲外面喊道:“来人啊!”

    随着喊声,陈到从一旁走了出来,态度恭谨地问:“主公有何吩咐?”

    “叔至,你立即派出快马前往长安。”韩湛用手指着陈到吩咐说:“通知子龙将军,将他尽快返回邺城!”

    “属下遵命!”陈到答应一声,便转身离开了。

    梨花等陈到离开后,走到韩湛的身边,关切地问:“公子,你这么急着让你的结义大哥返回邺城,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吗?”

    韩湛自然不会告诉梨花,说自己等着赵云回来后,可以一同到甄府提亲,只能岔开话题说:“梨花,再过两月,沮监军督建的皇宫就将会完工,本侯打算到时将圣驾从冀州迎到邺城。而如今的冀州守将张郃和长史荀彧,也将一同前来邺城。我是想和大哥商议一下,看由谁担任冀州守将。”

    别看梨花只是一个婢女,但对于冀州城的重要性,她的心里是非常清楚。假如当初不是公孙瓒出兵威胁到冀州,韩馥哪里会上逢纪的当,将自己的基业让给袁绍。因此她听韩湛这么说,还真的以为韩湛急于召回赵云,是为了讨论冀州新守将一事。

    数日之后,带着百姓返回的典韦,同行的还有太尉杨彪、大司农朱儁、太仆赵岐、太傅马日磾等人。四人在州牧府见到了韩湛之后,立即迫不及待地问:“冀州牧,不知圣上如今在何处?”

    “四位大人,”韩湛朝四位大臣拱了拱手,说道:“如今圣上在冀州城内,要等到此处的宫殿完工之后,再迎圣驾至此。”

    “冀州牧,”杨彪等韩湛一说完,连忙恳求道:“老夫等人急于见到圣驾,不知可否行个方便?”

    “既然四位大人急于见到圣驾,那本侯立即为你们安排此事。”韩湛说完,吩咐站在堂前的陈到:“叔至,立即点五百兵马,由骑都尉魏续率领,护送四位大人前往冀州拜见圣上。”

    杨彪见韩湛做事雷厉风行,脸上露出了感激的表情:“老夫多谢冀州牧了。”说完,便招呼着朱儁等人想离开。

    韩湛忽然想起了鲁周氏,连忙叫住了杨彪:“太尉请留步!”杨彪不知韩湛叫自己有什么事情,连忙停住了脚步,扭头望着韩湛。

    韩湛走到了杨彪的身边,对他说道:“太尉,本侯在离开长安之前,曾经救下一对母女,乃是前任太仆鲁馗之女,前任大鸿胪周奂之媳。”

    杨彪听到韩湛这么说,不由紧张地问:“她们现在何处?”

    “正在本侯的府中。”韩湛笑着对杨彪说:“她们是忠良之后,本侯自然不会慢待她们,所以一回到邺城,便将她们安置在府中好生照料。敢问太尉,她们在这个世上,可还有亲属在啊?”

    “应该有吧。”杨彪用不确定的语气说:“但老夫一时之间却想不起是谁。”他说到这里,朝韩湛拱拱手,“老夫急于和各位大人赶往冀州城拜见圣上,至于鲁周氏一事,待我们回来再说。还请冀州牧多多费心了。”

    杨彪等人离开后,韩湛把夏侯兰叫到议事厅,问道:“夏侯将军,不知长安的情况如何,城内的百姓还有多长时间才能迁完?”

    “回主公的话,”夏侯兰恭恭敬敬地回答说:“自从主公率百姓离开后,李傕、郭汜忽然卷土重来,好在我家义兄和元直先生联手,将贼兵杀得大败。”

    听说李傕、郭汜两人居然又领兵来犯,韩湛的心里先是一惊,但转念一想,赵云勇猛过人,而徐庶又足智多谋,两人联手要对付区区的李傕、郭汜,还不是易如反掌。吕布当初惨败的悲剧,是不会再重演的。

    想到这里,他又问:“城中还有多少百姓不愿意离开?”

    “经过我们的动员,原本还有约莫七万百姓不可能离开长安。但李郭兴兵来犯之后,百姓们纷纷改变了主意,愿意迁到邺城来。奉孝先生应该在末将离开长安后,三五日内动身。”夏侯兰介绍完长安城内的情况后,有些担心地对韩湛说:“主公,长安城内军民共有十余万,每天人吃马嚼的消耗不小。若是被李郭二人断了粮道,末将担心城内会不战自乱。”

    “放心吧,夏侯将军。”对于夏侯兰的担忧,韩湛不以为然地说:“我家大哥和元直先生联手,虽然不敢说天下无敌的大话,但要对付区区的李傕、郭汜,那简直是易如反掌。”

    若不是考虑长安离邺城太远,韩湛真的打算再派几万兵马过去,拍死李傕、郭汜两人,免得他们再兴兵作乱。不过既然有赵云、徐庶在,再加上他们手里的几万大军,就算无法消灭李郭二人,但要将他们从长安附近撵走,也不算什么难事。

    韩湛派出的信使,在路上马不停蹄地奔波七天之后,终于进入了长安。赵云看到在两名兵士搀扶下,依旧累得像一滩烂泥似的信使,有些奇怪地问:“主公有何要事?”

    信使连着喘了几口气,有些生气不接下气地说:“主公命赵将军火速赶回邺城,有要事相商。”

    赵云让人将信使抬下去后,有些不解地问徐庶:“元直先生,您说主公紧急招我回邺城,有什么急事吗?”

    “若是公事,主公肯定不会让信使给你捎口信。”徐庶捻着胡须说道:“既然是口信,徐某认为可能是主公的私事。”

    “私事?!”徐庶的话让赵云皱起了眉头。不过赵云想了片刻,便立即想到了答案:“原来是这件事啊,赵某明白了。”

    赵云搞清楚了怎么回事,但徐庶还是一头雾水,他连忙好奇地问:“子龙将军,不知是何事,不知可否告知一二?”

    赵云点了点头,凑近徐庶的耳边说道:“我家二弟,对我姨母家的小女儿甄宓有意思,他催我尽快赶回邺城,肯定是想让我陪他登门求亲的。”

    “原来如此!”徐庶呵呵地笑着说:“难怪主公如此着急了!”

    赵云虽说也想尽快赶回邺城,陪韩湛登门求亲,但如今城外的李傕、郭汜等人的兵马,却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消灭的,因此他犯愁地说:“元直先生,李郭二贼的兵马以骑兵为主,而我军则基本是步卒。每次他们二人一败,就立即引兵远飚,使我们追之不及,先生可有什么办法,来化解这个难题啊?”

    对于李郭二人打不过就跑这种战术,徐庶也非常头疼。若是附近有树林或者山丘之类的,自己还可以埋伏一支人马,断李郭二人的后路,可每次交战的地域,都是一望无垠的大平原,根本无法埋伏人马。

    徐庶摇了摇头,苦笑着说:“子龙将军,估计是我军刚到长安时,在城北、城南的埋伏,给李郭二人记忆深刻,因此他们为了防止重蹈覆辙,所以才会选择在平原地带与我军交战。”

    “元直先生,”赵云听徐庶这么说,不免有些着急:“难道您就没有什么妙计,来铲除李郭二贼吗?”

    就在两人一筹莫展之际,忽然从外面走进来一名兵士,来到两人的面前单膝跪下,大声禀报说:“启禀赵将军、徐先生,郭先生回来了!”

第300章 诱饵

    “郭先生?!”听到兵士的禀报,赵云不由皱起了眉头:“哪个郭先生?”

    没等兵士答话,堂外就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还能是哪个郭先生,当然是郭某我了!”接着,手持羽扇的郭嘉,就悠悠然地走进了大堂。

    看到郭嘉去而复返,赵云不禁喜出望外,他很清楚韩湛对郭嘉的器重,是因为对方的谋略过人。如果郭嘉在这里,那么要对付李傕、郭汜二人,就要容易多了。

    郭嘉就坐后,对两人说道:“嘉在途中,听说你们为李郭二人之事犯愁,便命张辽和他的部下率百姓继续北行,嘉回来祝你们一臂之力。”

    听到郭嘉这么说,赵云和徐庶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目光中看到了惊喜。赵云连忙起身,朝郭嘉深施一礼,说:“若是能得到先生相助,那么李郭二人必死无葬身之地。”

    郭嘉摇着手里的羽扇,不紧不慢地说:“李郭二人手下都是骑兵,来去如飞;而我军基本都是步卒,就算击败了他们,只要他们逃走,也是追赶不上。”

    “奉孝先生所言极是。”郭嘉的话刚说完,赵云就附和道:“若他们都是步卒,我们早已将其杀的片甲不留了。”

    “当初李郭二人交战时,城外还有无数的村庄,他们可以从那些地方搜刮粮草,补充兵员。”郭嘉淡淡地说道:“如今村庄里已空无一人,二人想搜集粮草和补充兵员,已经基本不可能了。”

    “奉孝先生,”徐庶补充说:“李郭二人曾经吃过我军埋伏的大亏,因此想再用埋伏之计来对付他们,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城西的地形,就算我们想设伏,也没有合适的地点。”郭嘉笑着对徐庶说:“我们可以将设伏的地点换到其它方向啊。”

    “其它方向?”赵云好奇地问:“奉孝先生,不知是哪个方向?”

    郭嘉看到在赵云面前的桌案上,有一张手绘的舆图,便起身走过去,指着城东的方向说:“李郭二人在等时机,等我们带着百姓全部撤出长安时,他便带兵随后追杀。我们的兵士因为要保护百姓,自然不可能全力和他们拼杀,到时说不定会遭来大败。”

    对于郭嘉的这种说法,赵云和徐庶两人都表示赞同。一旦所有的百姓都离开了长安,到时长安就是一座空城,李傕、郭汜的兵马可以自由出入。假如他们再尾随追击,负责保护百姓的兵士们,势必无法全力迎战,就算到时候是赵云亲自督战,也一样有打败仗的可能。

    “城中肯定有李郭二人的探子,我们可放出风声,说因此军粮不足,最后两批百姓可能要暂时留在长安,等从邺城方向运来了粮草再出发。”郭嘉对两人说道:“只要李郭二人知道了这个消息,势必会率兵去断我等的粮道。到时我们就将计就计,在城东方向设下埋伏,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奉孝先生此计甚妙。”徐庶听郭嘉说完之后,不禁连连点头,说道:“城外的村落早已没有了人烟,就算李郭二人想搜集粮草和补充兵员,也是无计可施。若是他们知道我们有大批的粮草要运到长安,势必会派人去劫粮,我们就可以在路上将他们杀个片甲不留。”

    计策定好之后,赵云、徐庶等人就在城内放出风声,说因为粮草不足,为了防止百姓在迁移途中挨饿,决定暂缓离开长安,等邺城方向的粮草送到之后再出发。隐藏在人群中的探子,得知这个消息后,连夜混出城,向李郭二人禀报此事。

    别看李郭二人前段时间打得难分难解,但如今却是同舟共济,郭汜依旧像从前那样,唯李傕马首是瞻。当他听到探子的禀报之后,便小心翼翼地对李傕说道:“稚然,如今长安城外没有人烟,粮草补给困难,所需的粮草不得不从西凉方向运来。如今我们的军粮只够维持两天,若不想办法的话,军中可能会断粮。一旦断粮,就会军心不稳。”

    对于郭汜的这种说法,李傕心里是非常赞同的,但城外的村庄早就在他们二人混战时,被洗劫一空了,如今连人烟都没有,到那里去补充粮草。他望着郭汜问道:“阿多可有什么良策?”

    “探子不是回报,说城中的冀州兵要等邺城的粮草到了之后,再出发吗?”郭汜对李傕说道:“我们可以在邺城的这批粮草上打打主意。”

    然而李傕听后却摇摇头,说:“冀州来的粮草,一般都是从东门入城,我们要却劫粮的话,路途过于遥远。而且每次押运粮草的兵马,都在两三千人左右,若是我们一时半会儿吃不掉他们,长安城内的援兵就赶到了。”

    “稚然,若我们不去劫粮,军中的粮草一尽,到时兵马就有可能散去。”郭汜见李傕拒绝了自己的提议,便特别提醒他说:“我们两人的手里没有兵马,到时就只能是束手就擒。”

    李傕是个贪生怕死之辈,当初董卓被王允等人除掉后,他曾经向王允请罪,希望对方能赦免自己的罪过。在遭到拒绝之后,便立即起兵犯长安,并顺利地击败了吕布,铲除了王允等人,将朝政把持在自己的手里。可惜好景不长,因为中了杨彪、朱儁等人的离间计,他和郭汜两人自相残杀,结果让韩湛捡了一个大便宜。

    为了防止重蹈覆辙,他决定铤而走险:“好吧,既然阿多这么说,我们就多派出人手,到城东方向去侦察。一旦发现来自冀州的粮队,我们就绕过长安,去夺取粮草。”

    按照赵云和徐庶两人的想法,打算准备一支假的运粮车队,来引李郭二人上钩。但他们的提议,遭到了郭嘉的反对:“不行,我们不知道李郭二人在附近有多少探子,一旦被他们发现城外的是假粮队,那么以后想让他们上当,也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听到郭嘉这么说,赵云的心里不禁咯噔一声,随后试探地问:“奉孝先生,您的意思是用真的粮队,来引李郭二人上钩?”

    “没错,真是这样的。”郭嘉想了想,继续说道:“以嘉的估计,这两日应该又有一支来自邺城的粮队,快要进入长安了,就是不知押车的是谁?”

    赵云立即表态说:“这个简单,赵某只要派人去打探,很快就能知道是谁押运的粮草,然后我们再给李郭二人布置陷阱。”

    议事结束后,赵云立即派出人手,沿着官道去寻找前来长安的运粮车队。赵云的使者在路上赶了两天路,终于遇到了从邺城来的运粮车队。

    “郭先生?!”听到兵士的禀报,赵云不由皱起了眉头:“哪个郭先生?”

    没等兵士答话,堂外就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还能是哪个郭先生,当然是郭某我了!”接着,手持羽扇的郭嘉,就悠悠然地走进了大堂。

    看到郭嘉去而复返,赵云不禁喜出望外,他很清楚韩湛对郭嘉的器重,是因为对方的谋略过人。如果郭嘉在这里,那么要对付李傕、郭汜二人,就要容易多了。

    郭嘉就坐后,对两人说道:“嘉在途中,听说你们为李郭二人之事犯愁,便命张辽和他的部下率百姓继续北行,嘉回来祝你们一臂之力。”

    听到郭嘉这么说,赵云和徐庶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目光中看到了惊喜。赵云连忙起身,朝郭嘉深施一礼,说:“若是能得到先生相助,那么李郭二人必死无葬身之地。”

    郭嘉摇着手里的羽扇,不紧不慢地说:“李郭二人手下都是骑兵,来去如飞;而我军基本都是步卒,就算击败了他们,只要他们逃走,也是追赶不上。”

    “奉孝先生所言极是。”郭嘉的话刚说完,赵云就附和道:“若他们都是步卒,我们早已将其杀的片甲不留了。”

    “当初李郭二人交战时,城外还有无数的村庄,他们可以从那些地方搜刮粮草,补充兵员。”郭嘉淡淡地说道:“如今村庄里已空无一人,二人想搜集粮草和补充兵员,已经基本不可能了。”

    “奉孝先生,”徐庶补充说:“李郭二人曾经吃过我军埋伏的大亏,因此想再用埋伏之计来对付他们,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城西的地形,就算我们想设伏,也没有合适的地点。”郭嘉笑着对徐庶说:“我们可以将设伏的地点换到其它方向啊。”

    “其它方向?”赵云好奇地问:“奉孝先生,不知是哪个方向?”

    郭嘉看到在赵云面前的桌案上,有一张手绘的舆图,便起身走过去,指着城东的方向说:“李郭二人在等时机,等我们带着百姓全部撤出长安时,他便带兵随后追杀。我们的兵士因为要保护百姓,自然不可能全力和他们拼杀,到时说不定会遭来大败。”

    对于郭嘉的这种说法,赵云和徐庶两人都表示赞同。一旦所有的百姓都离开了长安,到时长安就是一座空城,李傕、郭汜的兵马可以自由出入。假如他们再尾随追击,负责保护百姓的兵士们,势必无法全力迎战,就算到时候是赵云亲自督战,也一样有打败仗的可能。

    “城中肯定有李郭二人的探子,我们可放出风声,说因此军粮不足,最后两批百姓可能要暂时留在长安,等从邺城方向运来了粮草再出发。”郭嘉对两人说道:“只要李郭二人知道了这个消息,势必会率兵去断我等的粮道。到时我们就将计就计,在城东方向设下埋伏,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奉孝先生此计甚妙。”徐庶听郭嘉说完之后,不禁连连点头,说道:“城外的村落早已没有了人烟,就算李郭二人想搜集粮草和补充兵员,也是无计可施。若是他们知道我们有大批的粮草要运到长安,势必会派人去劫粮,我们就可以在路上将他们杀个片甲不留。”

    计策定好之后,赵云、徐庶等人就在城内放出风声,说因为粮草不足,为了防止百姓在迁移途中挨饿,决定暂缓离开长安,等邺城方向的粮草送到之后再出发。隐藏在人群中的探子,得知这个消息后,连夜混出城,向李郭二人禀报此事。

    别看李郭二人前段时间打得难分难解,但如今却是同舟共济,郭汜依旧像从前那样,唯李傕马首是瞻。当他听到探子的禀报之后,便小心翼翼地对李傕说道:“稚然,如今长安城外没有人烟,粮草补给困难,所需的粮草不得不从西凉方向运来。如今我们的军粮只够维持两天,若不想办法的话,军中可能会断粮。一旦断粮,就会军心不稳。”

    对于郭汜的这种说法,李傕心里是非常赞同的,但城外的村庄早就在他们二人混战时,被洗劫一空了,如今连人烟都没有,到那里去补充粮草。他望着郭汜问道:“阿多可有什么良策?”

    “探子不是回报,说城中的冀州兵要等邺城的粮草到了之后,再出发吗?”郭汜对李傕说道:“我们可以在邺城的这批粮草上打打主意。”

    然而李傕听后却摇摇头,说:“冀州来的粮草,一般都是从东门入城,我们要却劫粮的话,路途过于遥远。而且每次押运粮草的兵马,都在两三千人左右,若是我们一时半会儿吃不掉他们,长安城内的援兵就赶到了。”

    “稚然,若我们不去劫粮,军中的粮草一尽,到时兵马就有可能散去。”郭汜见李傕拒绝了自己的提议,便特别提醒他说:“我们两人的手里没有兵马,到时就只能是束手就擒。”

    李傕是个贪生怕死之辈,当初董卓被王允等人除掉后,他曾经向王允请罪,希望对方能赦免自己的罪过。在遭到拒绝之后,便立即起兵犯长安,并顺利地击败了吕布,铲除了王允等人,将朝政把持在自己的手里。可惜好景不长,因为中了杨彪、朱儁等人的离间计,他和郭汜两人自相残杀,结果让韩湛捡了一个大便宜。

第301章 劫粮与护粮

    赵云在派出了成宜和侯成之后,忽然想到了一件关键的事情,不免有些担心地问郭嘉:“奉孝先生,赵某忽然想起了一件事。”

    郭嘉轻摇羽扇,云淡风轻地说道:“子龙将军有什么担心的事情,但说无妨。”

    “若是李傕、郭汜二人抢先一步,夺取了粮草。”赵云谨慎的说道:“当他们发现无法将粮草全部搬走时,会不会将剩下的粮草一把火烧掉呢?”

    对于赵云的这个担心,郭嘉盯着他看了一阵后,摇了摇头说:“子龙将军多虑了。若是在别的地方,可能粮草会被杀掉,但在长安附近,却肯定不会被烧。”

    郭嘉的回答,把赵云搞糊涂了,他不解地问道:“不知这是为何啊?”

    “子龙将军有所不知,冀州的粮价是每斛两百钱钱,而在长安却高达五十万钱。”郭嘉望着赵云说道:“粮食的价格堪比金珠美玉不说,要想招兵买马,少了粮食还真不行。嘉敢断定,就算李郭二人劫取了孟岱押运的粮草,也不敢轻易烧掉,而是找地方存放起来。等到他们想招兵买马的时候,再把这批粮草取出来。”

    “这批粮草要是被李郭二人夺去,不光长安的百姓要饿肚子,就连军中也会断粮。”赵云听郭嘉说完后,忧心忡忡地说:“若是我们在退兵时,李郭二人趁机掩杀,势必会兵败如山倒。”

    “虽说孟岱只是一个无名之辈,但他的手下毕竟有三千兵士,就算遭到李郭二人的围攻,也完全有自保的能力。况且我们还派出了成宜和侯成二将,有他们的救援,李郭二人想要夺取粮草,哪里有那么容易。”郭嘉笑着安慰赵云说:“子龙将军莫要太担心。”

    再说孟岱得知自己所护送的粮队,有可能遭到李傕、郭汜的兵马袭击后,便提高了警惕。派出数队探马,走在粮队前方五六里的地方,如果有什么风吹草动的话,他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得知。

    这日出行,走了不到十里,孟岱忽然看到前方有几骑飞奔而来。从对方的穿着来看,都是自己放出的探马,孟岱的心里不禁咯噔一声,暗说:要来的终于来了。

    一名骑兵直奔孟岱而来,嘴里大声地喊道:“孟校尉,大事不好,贼兵来了!”

    孟岱连忙问道:“有多少人?”

    骑兵冲到孟岱的面前,勒住了战马,有些气喘地回答说:“大概有两三万人,都是骑兵,距离不过十五里。”

    相距十五里?!孟岱在心里暗暗计算一下,对方只需要两炷香的工夫就能冲到这里。好在事先早与赵云商议好了,一旦遇到李郭的兵马袭击,粮车队就立即结成一个圆阵,利用弓弩和长矛拒敌。

    想到这里,孟岱连忙大声地喊道:“车队停下,快快将粮车围城一圈,准备依托粮车抵抗来犯的贼兵。”随着他命令的下达,兵士和赶车的车夫连忙将马卸下来,将堆满粮袋的车子围成了一圈。

    孟岱见弓弩手已经准备就绪,再手搭凉棚朝远处望去,只见远处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道黑线。那道黑线由细变粗,朝自己所在的位置蠕动着。见此情形,他便知道是李郭的骑兵到了。

    孟岱叫过一名伍长,对他说道:“你速速带人赶往长安,去通知赵将军,说我等在此遭遇李郭二贼的兵马拦截,请他快快率兵前来救援。”伍长答应一声,带着自己的部下策马冲出了车圈,向南而去。他们打算避开了李郭的人马之后,再掉头向西,赶往长安去报讯。

    隐隐的马蹄声从远处传来,孟岱感觉自己脚下的大地在微微地颤抖,他握住兵器的手满是汗水。环顾四周,见到躲在粮车后的弓弩兵和步卒,身体都在微微地发抖,显然是被李郭二人的骑兵所震撼了。

    虽说孟岱的心里特别害怕,不过他的心里更明白,假如自己身边的这些兵士被李郭二人的气势所镇住,那么能否在李郭二人的围攻下,支持一个时辰就是问题了。于是他提供嗓门喊道:“诸位兵士莫要担忧,在长安的赵云将军早就猜到有贼兵回来袭击我们的粮队,因此和吾定下了计策,来对付这些贼兵。只有大家坚持一个时辰,我们的援兵就到了。”

    虽说车阵里的兵士,被李郭二人的骑兵气势吓住了,但听到孟岱这么一喊,心里顿时踏实了许多。为了节省体力,弓弩手们把手里的弓弩放在了粮车上,自己坐在车旁休息。而步卒也有样学样,握住自己的兵器席地而坐。

    当李郭的骑兵相距还有一里之遥时,孟岱举起了手里的兵器,大声地喊道:“弓弩手,准备!”

    随着他的喊声,坐在地上的弓弩手们刷地一下站起身,拿起自己放在粮车上的弓弩,瞄准了远处冲过来的骑兵,就等孟岱的一声令下,他们就可以扣动扳机,将早已上好弦的弩箭射出去。

    当李郭二人的骑兵距离车阵只有一箭之地时,孟岱猛地大吼一声:“放箭!”同时将手里的兵器向下一挥。弓弩手们猛地扣动了扳机,一千支弩箭如同飞蝗一般飞向了空中,划出一条条漂亮的弧线后,落入了骑兵的队列之中。

    一时间,马的嘶鸣声、人的惨叫声不绝于耳。冲在最前面的马匹中箭后,前腿一跪,就将背上的骑兵摔了出去。骑兵被摔出去后,中箭的马匹在巨大的惯性作用下,向前翻滚着砸在了自己的主人身上。侥幸没被砸死的骑兵,没等他们站起身,从后面蜂拥而至的骑兵,便将他们踩在了马蹄之下。

    车阵里的弓弩手们,连续发射了三次,才让李郭二人的骑兵冲到了粮车前。由于粮车上堆满了粮食,使骑兵不能一跃而过,又因为冲得太快,无法及时地勒住坐骑,结果撞得人仰马翻。见到骑兵陷入了一片混乱,手持长矛的兵卒连忙上前,从粮车的空隙中,将长矛刺出,把车阵外的骑兵刺下马。

    步卒用长矛收割车阵外骑兵的性命时,弓弩手也没有闲着,他们用手里的弩箭,不断地朝冲过来的骑兵射击。短短的半柱香工夫,在车阵外就堆满了骑兵和马匹的尸体,足有数千之多。跟在后面的李傕、郭汜二人,见粮车队早有准备,知道再继续这样冲击,势必会损失惨重,连忙命人鸣金收兵。

    等到兵马退回后,李傕大致清点了一下人数,发现居然折损了三千余骑,其中有不少还是跟随自己多年的老兵。见此情形,李傕有些郁闷地问郭汜:“阿多,看来冀州兵马早有准备,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郭汜朝车阵方向张望了一阵,随后说道:“稚然,吾观此车阵颇为严密,要想用骑兵冲开,恐不太容易,只会徒增伤亡。”

    赵云在派出了成宜和侯成之后,忽然想到了一件关键的事情,不免有些担心地问郭嘉:“奉孝先生,赵某忽然想起了一件事。”

    郭嘉轻摇羽扇,云淡风轻地说道:“子龙将军有什么担心的事情,但说无妨。”

    “若是李傕、郭汜二人抢先一步,夺取了粮草。”赵云谨慎的说道:“当他们发现无法将粮草全部搬走时,会不会将剩下的粮草一把火烧掉呢?”

    对于赵云的这个担心,郭嘉盯着他看了一阵后,摇了摇头说:“子龙将军多虑了。若是在别的地方,可能粮草会被杀掉,但在长安附近,却肯定不会被烧。”

    郭嘉的回答,把赵云搞糊涂了,他不解地问道:“不知这是为何啊?”

    “子龙将军有所不知,冀州的粮价是每斛两百钱钱,而在长安却高达五十万钱。”郭嘉望着赵云说道:“粮食的价格堪比金珠美玉不说,要想招兵买马,少了粮食还真不行。嘉敢断定,就算李郭二人劫取了孟岱押运的粮草,也不敢轻易烧掉,而是找地方存放起来。等到他们想招兵买马的时候,再把这批粮草取出来。”

    “这批粮草要是被李郭二人夺去,不光长安的百姓要饿肚子,就连军中也会断粮。”赵云听郭嘉说完后,忧心忡忡地说:“若是我们在退兵时,李郭二人趁机掩杀,势必会兵败如山倒。”

    “虽说孟岱只是一个无名之辈,但他的手下毕竟有三千兵士,就算遭到李郭二人的围攻,也完全有自保的能力。况且我们还派出了成宜和侯成二将,有他们的救援,李郭二人想要夺取粮草,哪里有那么容易。”郭嘉笑着安慰赵云说:“子龙将军莫要太担心。”

    再说孟岱得知自己所护送的粮队,有可能遭到李傕、郭汜的兵马袭击后,便提高了警惕。派出数队探马,走在粮队前方五六里的地方,如果有什么风吹草动的话,他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得知。

    这日出行,走了不到十里,孟岱忽然看到前方有几骑飞奔而来。从对方的穿着来看,都是自己放出的探马,孟岱的心里不禁咯噔一声,暗说:要来的终于来了。

    一名骑兵直奔孟岱而来,嘴里大声地喊道:“孟校尉,大事不好,贼兵来了!”

    孟岱连忙问道:“有多少人?”

    骑兵冲到孟岱的面前,勒住了战马,有些气喘地回答说:“大概有两三万人,都是骑兵,距离不过十五里。”

    相距十五里?!孟岱在心里暗暗计算一下,对方只需要两炷香的工夫就能冲到这里。好在事先早与赵云商议好了,一旦遇到李郭的兵马袭击,粮车队就立即结成一个圆阵,利用弓弩和长矛拒敌。

    想到这里,孟岱连忙大声地喊道:“车队停下,快快将粮车围城一圈,准备依托粮车抵抗来犯的贼兵。”随着他命令的下达,兵士和赶车的车夫连忙将马卸下来,将堆满粮袋的车子围成了一圈。

    孟岱见弓弩手已经准备就绪,再手搭凉棚朝远处望去,只见远处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道黑线。那道黑线由细变粗,朝自己所在的位置蠕动着。见此情形,他便知道是李郭的骑兵到了。

    孟岱叫过一名伍长,对他说道:“你速速带人赶往长安,去通知赵将军,说我等在此遭遇李郭二贼的兵马拦截,请他快快率兵前来救援。”伍长答应一声,带着自己的部下策马冲出了车圈,向南而去。他们打算避开了李郭的人马之后,再掉头向西,赶往长安去报讯。

    隐隐的马蹄声从远处传来,孟岱感觉自己脚下的大地在微微地颤抖,他握住兵器的手满是汗水。环顾四周,见到躲在粮车后的弓弩兵和步卒,身体都在微微地发抖,显然是被李郭二人的骑兵所震撼了。

    虽说孟岱的心里特别害怕,不过他的心里更明白,假如自己身边的这些兵士被李郭二人的气势所镇住,那么能否在李郭二人的围攻下,支持一个时辰就是问题了。于是他提供嗓门喊道:“诸位兵士莫要担忧,在长安的赵云将军早就猜到有贼兵回来袭击我们的粮队,因此和吾定下了计策,来对付这些贼兵。只有大家坚持一个时辰,我们的援兵就到了。”

    虽说车阵里的兵士,被李郭二人的骑兵气势吓住了,但听到孟岱这么一喊,心里顿时踏实了许多。为了节省体力,弓弩手们把手里的弓弩放在了粮车上,自己坐在车旁休息。而步卒也有样学样,握住自己的兵器席地而坐。

    当李郭的骑兵相距还有一里之遥时,孟岱举起了手里的兵器,大声地喊道:“弓弩手,准备!”

    随着他的喊声,坐在地上的弓弩手们刷地一下站起身,拿起自己放在粮车上的弓弩,瞄准了远处冲过来的骑兵,就等孟岱的一声令下,他们就可以扣动扳机,将早已上好弦的弩箭射出去。

    随着他的喊声,坐在地上的弓弩手们刷地一下站起身,拿起自己放在粮车上的弓弩,瞄准了远处冲过来的骑兵,就等孟岱的一声令下,他们就可以扣动扳机,将早已上好弦的弩箭射出去。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4676/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之北境之王最新章节! 作者:红场唐人所写的《三国之北境之王》为转载作品,三国之北境之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之北境之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之北境之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之北境之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之北境之王介绍:
在博物馆参观的韩湛,意外地通过八阵图回到了东汉末年,成为了同名的冀州牧韩馥之子。他原想做个无忧无虑的纨绔子弟,每天没心没肺地过日子,享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吃饱喝足后就带一帮家丁恶仆去调戏良家妇女的幸福生活。但随着冀州被袁绍巧取豪夺,他的梦想破灭了。三国之北境之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之北境之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之北境之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