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大明文魁TXT下载大明文魁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文魁全文阅读

作者:幸福来敲门     大明文魁txt下载     大明文魁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五十章 请教名儒(一更)

    ();    取过结票,再在院试的卷子上写上自己的姓名,籍贯,祖孙三代履历,填好了卷头后,将试卷交还给府衙的书吏。

    完成这些后,即是大功告成。

    书院众弟子们了解此事后,都是松了口气,下面就看二十日后的院试,到时再见分晓了。

    考试前,自有一段温书备考的过程,众人就不会再住在书院里,各自有各自的去处。

    众人中午都相约去府学街那逛了一会书肆,然后随便找了家饭馆吃饭。

    众人正吃饭之间,这时候有几名读书人匆匆忙忙地跑入饭馆里,找人借笔墨。

    府学街边的饭馆,多都是读书人,所以也不以为奇,但是吃饭时还要用笔墨,用功也用功到这地步的,众人都纳闷了。

    濂江书院几名弟子身上都是有携着笔墨,当下就借给他们数人,并问是怎么回事。

    那士子一抹汗道:“你们不知吗?山农先生来闽讲课,正住在华林寺里,我们要赶忙写了文章,准备向他讨教。”

    听了这几名士子的话,饭馆里的读书人无不骚动。

    一人问道:‘你说得山农先生,可是颜夫子?‘

    那士子一遍奋笔疾书一遍道:‘除了他,还有哪个山农先生?‘

    山农先生,姓颜名钧,他的名字可能有人不晓,但说到罗汝芳,何心隐,众人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二人就是他的弟子。

    颜钧生平最喜欢就是四面讲学,他虽身无功名,但教出的弟子罗汝芳是进士,还是当今大儒,还与老师一般最喜欢四面讲学,而且是做官做到哪里,讲学讲到哪里。

    颜钧最有名一次受首辅徐阶邀请,在京给参加会试七百举人讲学,轰动京师。连当朝官员也是纷纷向他请业。

    除了能讲学外,他的学问并非空谈,还能经世致用,颜钧曾在胡宗宪。俞大猷幕下,助胡宗宪平倭,助俞大猷平定广西之乱,献了不少奇策。

    除了这些,林延潮最佩服的。就是此人身上有读书人少见的侠气。颜钧自号山农游侠,号急人之难,其师徐樾战死于滇南,颜钧千里迢迢,翻山越岭,行数十日夜,打捞老师尸体。

    对于这样的人物,林延潮早就听说很久了,当下想也不想,拿了笔墨将自己录在闲草集里的两篇文章写了下来。

    众弟子们见林延潮如此也是纷纷拿起笔墨。当堂写起了文章。

    饭馆里就有人不屑道:‘听说此人身上没有功名,你们去听他讲课,与举业何益?‘

    另一人道:‘汝真是孤弱寡闻,当初福建巡抚谭公,云南巡抚邹公等人在为举人秀才,都是他门下信从,你说他们为何去听课?‘

    那人听了顿时哑口无言。

    众人写完卷子,当下都揣好,一并往华林寺去了。

    到了寺庙前,僧众听闻是来听山农先生讲课的。也未阻拦,让他进去了。

    不过众人却晚了一步,颜钧的讲会早是结束,留在寺内的都是还未离去听众。

    陈应龙道:‘无妨。我们将文稿投献山农先生看了,也算不虚此行。‘

    众人都是点头称是。

    于是众人找人问明了路径,当下绕过大殿,朝山后走去。

    福州本就是禅林极盛之地,在北宋时号称,城里三山千簇寺。夜来七塔万枝灯。

    而华林寺本是古刹,在正德年间扩建了一次,将半个越王山都包了进去。

    走到山后,但见青山如屏,鼓楼经阁隐于叠翠之间。

    众人拾阶上山,到来一半山亭子前。

    亭子里正有二人在高谈阔论,一名古稀老者,一名中年官绅,五六名健仆垂手立在亭外。

    而亭子下台阶上,还有十几人手上拿着卷宗,在那等候着。

    几名穿着襕衫的秀才,扫了林延潮他们一眼问道:‘你们是谁?来作什么?‘

    陈应龙道:‘我们是濂江书院的弟子,来向山农先生请教。‘

    那几名秀才听说濂江书院,点了点头道:‘原来如此,你们明日再来吧。‘

    ‘为何?‘

    那秀才冷笑道:‘没看见,这么多人都在这等着吗?还有马上要赴会试的王举人,都在等着向山农先生讨教,你们几个童生,我来指点你们文章就够了。‘

    这秀才说完,一旁几名秀才都笑出声来。

    一人道:‘他们想必要是赴院试的童生,你可不要看不起人了。何况他们是濂江书院的。‘

    那秀才笑道:‘濂江书院的弟子,没过院试的也多了去了。‘

    这两个秀才正在谈论。

    突龚子楠大声道:‘大伯!‘

    亭子上那名中年官绅转过头,朝这里看来。

    那秀才瞪向龚子楠道:‘乱喊什么,你们书院山长是怎么教你规矩的?‘

    林延潮上前一步道:‘对年纪远小于你的后辈大呼小叫,这也不是你老师教你的规矩吧!‘

    那秀才见林延潮站出来回护,不由气笑道:‘眼下的童生都这么嚣张吗?居然不敬前辈。‘

    ‘我只知有德有学者可为前辈,不知你占哪一样?‘林延潮叱道。

    二人斗嘴间,亭子上的中年官绅看了过来,并笑着对龚子楠招了招手。

    ‘此人真是你大伯?‘那秀才诧异道。

    龚子楠走上台阶,与那人擦身而过,笑了笑道:‘当然,我姓龚,我大伯可是国子监祭酒啊!‘

    那秀才顿时面无血色,姓龚,又是国子监祭酒,在这省城里,也只有嘉靖五年的进士第一,状元龚用卿才称得上了。

    什么秀才,举人,比起状元公的侄儿来,都是浮云啊!

    这秀才的同伴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吃一堑长一智吧,这濂江书院有名,不是因为其读书厉害,而是里面弟子都是官宦之后。‘

    看着对方一脸沮丧的样子,林延潮,叶向高等人都是好笑。

    亭子里龚子楠与其大伯谈了几句后,就兴高采烈地朝林延潮他们挥了挥手,示意他们上亭子来。

    当下林延潮,叶向高他们也是毫不客气,在那帮秀才面前,抖了抖衣服,拂了拂衣袖,轻轻地咳了一声道了句:‘借光!‘

    然后这些弟子们从山道台阶上,与众秀才们擦身而过。(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一章 老夫看好你

    ();    山风甚疾。

    吹打林叶,沙沙有声。

    偶尔疾风一起,满山松涛回响,令人脚下不稳。

    童生身上的衣衫,随着疾风扑扑作响,却努力兜紧了,不让自己在两人之前失仪。

    一位是当世大儒,讲学遍天下,一位百姓眼中的文曲星,力压三千举人,大魁天下的状元郎。

    众弟子们来到亭子里,都是毕恭毕敬地向二人施礼。林延潮悄然打量二人,颜钧年事已高,须发皆白。

    他数年前被南直隶提学道耿定向迫害下狱,被囚三年,幸亏其徒罗汝芳,以及俞大猷全力营救,这才幸免,出狱后继续讲学天下。

    至于这位龚用卿,不用提了,府内妇孺皆知了,龚用卿自幼长善属文,诵习经史,过目不遗。龚用卿成为翰林后,擅写馆阁体,有馆阁白眉之称。这是用‘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例子,将龚用卿比作翰林中写‘馆阁体’的第一能手。

    龚用卿仕官后一直走得是比较清贵的路线,没有办什么实政,只有出使朝鲜,以及出任南监祭酒值得称道。后龚用卿因有人‘阴沮其进’,以病乞归,从南监祭酒上退下来,在老家过日子。

    林延潮打量这位龚用卿,但见对方虽也上了岁数,但一直保养很好,面有美须,仪表堂堂。林延潮想起一个说法,殿试时,往往选状元还是要看长相。身为状元,咱们大明读书人的脸面,样貌还是必须周正的。

    除此之外,选状元公还有各种奇谈。比如名字好听与否,皇帝晚上作了一个古怪梦,拿来当预兆的。

    颜钧扫了众弟子一眼,他胸中杂学颇丰,颇能相人。大致扫了一眼,点点头道:“他们是请教时文来的,若没有你在,老夫尚敢指点一二,但有你这行家里手在,我就不献丑了。
conAd1();”

    龚用卿道:“他们是慕你之名而来。我岂敢插手。”

    龚子楠笑着道:“既是如此,你们都拿我们文章看了,咱们一人文章两家改!”

    颜钧听了呵呵笑起道:“这倒不错。”

    龚用卿轻轻责道:“就你会取巧,自小读书也没个定性。”

    龚子楠吐了吐舌头,垂下头。颜钧道:“令侄有赤子之心,依我看来,若不求举业,可别有建树。”

    龚用卿道:“这恐怕不行。不走仕途,还有哪般可称得建树。这样吧,你们自己选给谁看好了。”

    众弟子们犹豫了一会,一般而言,还是给龚用卿改才是。不过对方毕竟是没当过老师的。而颜钧呢,虽说没有功名在身,野路子出身。还是王学门人,但人家名气摆在那,举人秀才都向他请教学问。

    说眼下的官学是理学在把持,但被理学排斥,视作末流的王学,却一直专研理学。

    理学是功名的敲门砖。而王学弟子又提倡经世致用,积极入世。如嘉靖八年的状元罗洪先,就是王学弟子。而且不是仕官后,都是仕官前就拜下王学门下,还有同年的会元唐顺之,既是王学门人,也是八股名家。林延潮还借了他一篇文章考得县试呢。

    不过王学解八股文的思路,受禅理,老庄影响破深,隆庆二年李春芳主持会试,就允许《庄子》之言入文。

    众弟子们最后作出决定,多数人还是拿卷子给龚用卿看。毕竟是状元公,名气摆在那,如果文章能给他说一声好,那么享誉士林是逃不掉的。

    龚用卿取来卷子,直接在上面点评批注。龚用卿看文章都是一目十行,然后下了评语,绝对不如林垠,林燎二人改文章那么细致了。
conAd2();

    不过想想也是释然,毕竟不是自己老师,何况他是状元,觉得给童生这么改文章就可以了。

    至于颜钧改得人就少了,但却仔细多一些。

    龚子楠不用提了,给他大伯改文章,什么时候都可以,眼下当然是找颜钧。

    林延潮权衡了一下,最后将自己的文章递给颜钧,持礼道:“请夫子指点。”

    颜钧没有先看文章,而抬头看了林延潮一眼,温和地笑着道:“你今年几岁?”

    “十四!”

    “嗯,沉稳持重,目光炯炯有神,你的文章已在你的眼底了。”颜钧笑着道。

    “谢夫子夸奖!”

    当下颜钧拿起林延潮的卷子看了起来。林延潮两篇文章不长,加在一起六七百字而已。

    颜钧却看得很慢,还抬头笑着道:“人老了,眼底的水不够,看得仔细些,免得错了字。”

    林延潮始终恭恭敬敬持礼道:“多谢夫子。”

    终于颜钧将文章看完了道:“老夫就直言了,你不要介意。你的古文写得比你的时文好,文章的立意比文采高。你的时文文虽工而不免为下格,当然这样的文章,若遇到喜好华丽词藻,还是能取个好名次的。但是若遇上方家,就不行了。”

    颜钧说完,林延潮不由佩服,颜钧的点评与李贽给自己在闲草集里的点评如出一辙。

    不过自己这篇府试第一的文章,本来就是为了迎合陈知府所作的,当然以文媚人,在懂行的眼底看起来格调当然是比较低了。

    “至于你的古文,就很好了,老夫已是很久没见这么清奇的文章了,若是你的时文,能如你的古文一般,脱去绳墨布置,写出这等千古不可磨灭之见,那么就是天下第一等的文章了。
conAd3();”

    说到这里,颜钧笑着拍拍林延潮肩膀道:“咱们说句俗的,少年人,老夫看好你。”

    听了颜钧这一席话,林延潮顿时眼前霍然开朗的感觉,若说他以往写文章,还是一步一步摩挲,那么颜钧的话,至少给自己指明了明路。只要沿着这方向去做,迟早有一日,自己会有文章大成的一日。

    林延潮当下道:“晚生谨记教诲,他日有所成,必不忘今日指点之恩。”

    颜钧笑了笑道:“不忙言谢,老夫还会在华林寺住下两月,这段日子你都可以来。平日的讲学你可听也可不听,也可文章来改。老夫这里总有些东西,你是可以学的。”

    林延潮当下道:“那晚生就拜托夫子指点了。”

    濂江书院的弟子,见林延潮与颜钧相谈其乐融融,不由羡慕。(未完待续)

    PrintChapterError();

第一百五十二章 赠诗(一更)

    ();    从华林寺回家后,林延潮就准备温书迎考。

    林延潮每日早起就练习时文,作了五篇后,然后读一读经集。

    每日也会拿古籍来读,将自己筹备中的尚书古文疏证拿来写个一百多字,然后就停笔不写。

    期间谢肇淛来访一趟,他也是县试过了,但府试未过,不过他的脸上丝毫不见沮丧之色,原来儒林班已是将《聂小倩》编排好,准备重阳后就上演。

    谢肇淛见林延潮在家读书,也不敢多搅扰,坐了一会就走了。

    去书院读书两个月,家中也没什么大事,只是三叔的亲事,也是渐渐有眉目。

    三叔也是二十好几的人了,在这个时代算是大龄晚婚了,先前是家里困难一直娶不上,后来家里光景好了,三叔又挑挑捡捡起来。但三叔有一日去庙里回来后,整个人突然魂不守舍了,连乡下的田地也是不顾了。

    家里人以为他病了,请了大夫来治,抓了药来吃都不见效。

    后三叔与家里人坦白说,看上一个姑娘,与林高著道非她不娶了。于是林高著听了就着急了,当即就找了省城里的大媒去说亲,听说八字有一撇了。

    家里的事大致就是如此。

    林延潮读书后,间隔三五日,就去华林寺,将自己写的文章给颜钧看,请他批改。

    有时候去得早了,就听一会他的讲会,颜钧讲会时,什么人都可以来听,就算是走卒贩夫,妇孺小儿都可以,没有门第之见。

    颜钧说的道理,不是什么高大上,而是十分贴近百姓一些浅显道理,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圣人经世只是家常事,愚夫愚妇与知能行便是道。’

    这句话对林延潮启发很大,不过也有些话他不认同,比如颜钧说。要救天下,需停天下贡赋,三年免征,天下洗牢,大赦天下。将一切犯人都恩赦。这些说法当时不算过时,但林延潮看来大明的问题,不是这些手段,救得了的,根本不在这里。

    不过颜钧讲课还是很有真知灼见的,也能切合贫民的想法。不少人听了他的讲课后,都拜入他的门下。更不提,有百余名门生还从江西,浙江赶来,特意在他门下听讲。

    这简直就如当年孔子周游列国。门生从学于身旁。有这等影响力,也难怪耿定向当年拿他下狱了,不过颜钧被耿定向下狱三年,在狱卒,囚徒中传学,出狱时百余人痛哭流涕挽留。

    看着四周门人听得如痴如醉的样子,林延潮不免心想人活到如此,比起身居庙堂之上,又是别样的风光。

    周敦颐当年说过,圣人当以中正仁义立身。再以师道行于天下!

    林延潮拿文章给颜钧批改时,就没说他救民救世的观点,而是实事求是地与他说文章。

    颜钧与林延潮讨论完文章,坦荡地笑着道:“你的时文写得更好了。老夫肚里就这么多墨水,给你收刮干净了,毕竟没有赴过科考,终究算不得大宗师。我的弟子罗近溪在我之上,他日你遇到他可向他讨教。”

    林延潮道:“夫子过谦了,若非夫子昔日指点。我不能有所悟,时文也不会有进益。”

    颜钧摇了摇头道:“不是我指点你,而是你自己心底早已懂得这道理,只是平日所迷,这才不知罢了。”

    林延潮恍然道:“这就是一切道理都在心里,阳明先生昔日所言,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颜钧哈哈笑着道:“是的,你一点就透,我看你实与王学有缘,不如……”

    林延潮连忙道:“夫子,我虽敬仰你的学问,但我的几位老师都是理学宗师,他们若知我拜入王学门下,必是反对。”

    颜钧听了喝了口茶,叹道:“老夫明白,并非我不容他们,而是他们不容于我。”

    林延潮知道,自己失去了一个与罗汝芳,何心隐作同门师兄弟的机会。但世道就是如此,王学的人,可以学理学,但是理学的人,却不能学王学。

    自己一进濂江书院,林垠就告诉过自己,非五经、孔孟之书不读,非濂、洛、关、闽之学不讲。自己去听课可以,但拜下门下就不行。拜下门下,就要奉王学为道,这与理学自是格格不入。

    颜钧有些惋惜,但仍是道:“既不能传吾之道,但亦可为老夫之友,我们不谈道,谈谈读书日用,也可以吧!”

    林延潮笑着道:“多谢夫子体谅。”

    颜钧苦笑道:“不体谅还能如何,人群既以家国为分,为学何存门户之见,可笑!可笑!”

    林延潮道:“夫子,或许有一日,天下读书人,可以没有门户之间,但道虽不同,却能一并坐下来商讨。”

    颜钧摇了摇头道:“此事很难吧!”

    林延潮笑着道:“难与易之事,做了才知道,我辈只需尽力而为,成与不成看天命就是。”

    颜钧点头道:“就是有,老夫行将就木之人,也是看不见了,不过幸甚的是,老夫知你有一日可为参天大树!”

    二人又说了一阵话,林延潮从山上经阁走下,待行至华林寺门口时,突有一名男子追到了林延潮道:“某是山农先生弟子,老师说有一物要亲手交给公子。他方才忘了。”

    林延潮赶忙回去,见到颜钧。但见颜钧笑着道:“老夫下个月就要回江西老家著书了,你也要赴院试,分别在即,我又身无长物,就拿当年心斋先生写给我一首诗赠你。”

    心斋就是王艮,上承王阳明,下启颜钧。

    林延潮道:“既是夫子老师所赠,晚生怎么敢收。”

    颜钧笑道:“老夫拿了何用,汝胸怀大志,必是志在事功,他日当披坚执锐而行,那此诗再适合你不过了。”

    林延潮拿过诗来,诗下面落款是心斋,果真是王艮所作,但见上面写着。

    险夷原不滞胸中,

    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

    月明飞锡下天风。

    看了此诗后,林延潮不由心底一热,心道天下最懂他的人,除了去了苏州的业师外,就属山农先生了。

    林延潮当下对颜钧长揖道:“这首《泛海》,正好是阳明先生诗词中,晚生最喜欢一首。”

    “喜欢就好,拿去留个念想!”颜钧道。

    “是。”(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三章 院试(二更)

    ();    从华林寺归来后,林延潮就用心在家苦读。到了院试前几日,各县的童生都云集省城。

    每到院试,青楼楚馆内,自也是少不了读书人的身影。而也有读书人在客栈里,埋首苦读。

    日子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过,但是光阴就这么从指缝里流去了。

    到院试一日,众童生们云集考棚前。

    林延潮这一天,也是早起,院试考生不用如县试,府试多,所以不用四更天不到就要起床,但是还是早起为好。

    林浅浅早早地给林延潮烧好了热汤,林延潮起床穿好衣裳后,就给他递了一条热毛巾。

    林延潮拿着烫手的毛巾铺在脸上敷面,皮肤被这股烫热一刺激,顿时睡意尽去。

    林延潮将毛巾递还给林浅浅,林浅浅又打湿拧干后。林延潮这才仔仔细细地抹了一把脸。

    检查了一下考牌,笔墨纸砚,林延潮提着考篮走出小楼。

    林浅浅也摆好饭食,鸡蛋,油酥饼,千层糕,然后往考篮里,给林延潮塞考场上的吃食。

    林延潮吃完后,就听得外面骡鸣。

    林延潮提起考篮,临别时林浅浅红着脸道:“潮哥,好好考啊!”

    林延潮笑了笑道:“嗯,知道,在家等我。”

    说着林延潮就出了门,展明赶着辆骡车将林延潮送到考场。

    考棚其实并不远,但为了多睡一会,不用走路费体力,考生大多还是坐车抵达考场。

    下了车后,考棚龙门前,星火点点,童生们也是从四面八方而来。

    龙门前顿时人声鼎沸。

    院试是八月,天亮得早,所以考生都没携有考篮,倒是考棚里挂着不少灯笼。照得通明。

    这一次来参加院试的童生,有一千两百余名之多,当然这人数比县试,府试时是少多了。

    林延潮望去赴考的童生。年纪从老至少的都有,分布的很平均。

    县试时,都是十一二岁,十三四岁的儒童居多。府试时,大多已是十**。二十出头的儒童了,感觉和参加高考差不多。

    到了院试,看着左右年纪等差这么大的考生群体,林延潮也不知怎么形容。当初自己的蒙师林诚义,快四十岁了,仍是一个童生。

    至于考场里,白发苍苍的童生,竟也不知多少,其中又有几人是范进?

    有八十岁老童生,就有二十岁少状元。有人终老科插,有人少年雁塔题名。

    林延潮一到考场。就找叶向高,龚子楠他们的踪迹,他们都是府试前十,是要与自己这案首一并提坐堂号的,算是一并入考场。

    但不过一千两百号童生里,天色又没大亮,如果没有好眼神,要找人实在有些难。

    不过看来看去,却让林延潮发现一个熟悉的人。

    “老夫子?”

    林延潮不由讶异,但见前面戴着一顶边鼓帽。穿着打着数个补丁长衫的,不是自己蒙学时,另一个老师老夫子吗?他怎么也来赴考了?

    林延潮于是走了上去,施礼道:“先生。你也来了。”

    那人扭过头看了自己一眼,却急忙双手乱摇道:“你是谁,认错人,谁是你先生?”

    认错人了?

    林延潮仔细辨认了一下,这**成不会错,对方胡子一翘却道:“真是莫名其妙。来趟院试,却给一后生认作先生,古怪,古怪,事出反常必有妖,恩师说我火候已到,今科必过的,可别让他人分了运气,小子,快走,快走,我不认识你。”

    林延潮才是莫名其妙,见对方说了几句,突然闪身就走了,混入人群里。

    林延潮心里骂道,你妹啊,给我装什么不认识,不就考个院试,你要这么偷偷摸摸吗?

    林延潮要去人群里找老夫子,但是哪里有那么容易,十县的童生聚集在一块,出入也不便。

    林延潮在人群里走着,众童生交谈的声音也有一句,没一句的传来,

    “于兄,每个县县学收录五名生员,而府学再收录五名,比起上一次院试每县三名,府学三名,招收的人数还真的多了不少。”

    “算了,我就算院试落第,没进学为生员,也不是唯一出路,咱们落第童生充作佾生也行。”

    “佾生,也不错,算得半个秀才。”

    “丁祭时六佾之礼不行,至少要八佾,这才配上圣人的身份。”

    “对,对,这样佾生也好考了。”

    林延潮在人群里找老夫子,却听得有人道:“延潮。”

    林延潮转过头来,却见是翁正春,当下喜道:“翁兄,见到你真是太好了。”

    翁正春问道:“你在找何人啊?”

    林延潮道:“蒙学时的老师罢了,算了,翁兄,既是如此咱们一起进考场好了。”

    “正有此意。”

    林延潮与翁正春二人当下一并朝龙门走去。

    林延潮见翁正春脸色很差道:“翁兄怎么了?你额上都是汗啊?”

    翁正春勉强道了一声是吗,说着伸手擦汗。

    林延潮看得清楚翁正春满手心也都是汗水。翁正春抽了一巾帕来擦了擦脸和手道:“让延潮见笑了。愚兄昨夜一宿没有合眼,托店家熬了参汤提神,这才有力气来考场。”

    “翁兄,你是府试第二,实不必如此紧张啊。”

    翁正春苦笑道:“府试第二,又不是案首,我上一次县试时第三,可府试却两度点额,这一次实怕重蹈覆辙。”

    林延潮道:“翁兄宽心,你的文章在我之上,若是用心考,必不会有失。”

    翁正春摇了摇头道:“也许吧,延潮我知你好意,但你不必刻意安慰愚兄。”

    林延潮,翁正春一路走着,终于在考棚前,遇到濂江书院的同窗。

    他们见了林延潮都是道:“延潮,你快来看看,应龙他不好了。”

    林延潮当下三步并作两步上前,但见考棚旁台阶下,陈应龙一人盖着厚厚的衣裳,人不住地打颤。

    林延潮道:“这怎么回事?发烧了吗?”

    一旁龚子楠道:“怎么会是发烧,当然是又悚场了!”

    林延潮倒是突然是记起来。陈应龙前两次也是院试考试时,突然悚场这才名落孙山的。否则以他的才学,早就进学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四章 激将(一更)

    ();    但见陈应龙如此,众弟子们都是束手无策。

    几名弟子嘀咕道:“眼见要开考了,还是如此,连考场都进不去。”

    “就算勉强能走,搜子见他发颤,断是以为他心虚,先作舞弊给枷号了。”

    一旁叶向高道:“以往不是进考场才如此,怎么还没进考场,陈兄就犯了毛病。”

    书院另一个弟子道:“陈兄昨日在客栈时就如此了,当时吃饭连筷子都抓不住。我劝他去看大夫,他说不用,说看大夫喝得那些汤药反而会让人发睡。”

    这时候龙门前梆子响了。

    衙役开始喊人进考场,而一旁陈应龙颤颤巍巍地站起身来。

    众弟子都是上前扶住他道:“陈兄,别如此啊,你这样笔都拿不住,放宽松一些。”

    陈应龙摇了摇头道:“无妨,我现在哆嗦,到考场上却不哆嗦了。”

    说着陈应龙去提考篮,但手上却是抖得十分厉害,连考篮都提不稳。

    众弟子们道:“陈兄!”

    “延潮,想想办法吧!”龚子楠也是看不下去了。

    几名弟子也是看向林延潮。

    一旁另一名其他书院的考生,过来奚落地笑道:“你们想什么办法,听说这陈应龙在你们书院考试里,哪一次不是第一,若是他不能参加院试,你们轻松了,我们也轻松了。哈哈。”

    对方方这么说完,众弟子纷纷骂道:“你娘,有卵再说一句!”

    那个考生也是嘴硬道:“尔等都是假惺惺,其实心底多希望陈应龙不能赴考,我只不过直言道出来了,虽是真小人,但也光明磊落,比你们这些伪君子强多了。”

    这人刚说完,就见一砚台咻地飞了过去,正砸在那人脑袋上。

    那考生捂头惨叫一声。砚台从他脑袋上落在地上,碎成了数瓣。

    这时候听得这里有叫声,几名衙役按着刀跑过来道:“什么事了?谁敢在龙门前喧哗?”

    那被砸的考生朝这里一指道:“他们有人用砚台砸我!看我的头都破了出血,叫我如何考试?请给我主持公道。”

    衙役听说了。当下喝道:“竟有此事,考棚前也敢斗殴,你们谁干得?站出来!”

    这里濂江书院的众弟子都是仰头望天,无一人答话。

    那衙役当下大怒道:“好啊,不站出来。你们这些书院弟子通通都有嫌疑,给我一并拿了见督学老爷去!”

    那被砸考生道:“没错,让督学老爷替我做主!看尔等还不能考试。”

    “差大哥,我知道是谁砸的。”

    说话间林延潮站了出来。

    众人都看向他。

    衙役见终于有一人站出来道:“好,总算有个识相的,你说与我听,我就只追究一人,到底谁砸得?”

    “差大哥,其实没有人砸的。”林延潮一本正经地道。

    “什么,没人砸得。难道是他那脑袋往砚台上撞的?”衙役这么说,众人都笑了。

    “那也不是,”林延潮伸手往上指了指道:“这砚台啊!是从天下掉下来的!”

    众弟子们都是噗哧一笑,那衙役大怒道:“胡说八道,你当我傻是不是?”

    林延潮上前一步,低声道:“差大哥,我是府试案首林延潮,与张师爷交情好着呢,此事揭过,日后必有重谢。”

    那衙役听了恍然。立即换了个态度道:“原来是林公子,咱一家人,好说,好说。”

    当下衙役一挥手大声道:“你们去那边排队。快入考场了,别啰嗦了。”

    那被砸的弟子上前扯着衙役的袖子,哭着道:“差爷,你就这么放过了他们。”

    衙役一撒手道:“废话,没听说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算你倒霉了!”

    衙役走后,书院众弟子轰然大笑。

    林延潮问道:“谁有多余的砚台?咱们没有。去相熟的人那借一借!”

    不久一名书院弟子,借来一块交给林延潮道:“正好我有个同乡多带了一块。”

    “好,”林延潮拿着砚台放在了叶向高考篮,笑着道,“叶兄,方才冲动了,这样的小人理会做什么,不过只会逞口舌之快罢了。”

    叶向高道:“我也不是替陈兄出头,只是听不惯他,说我等书院弟子乃假惺惺之人。方才多谢林兄解围了。”

    林延潮道:“不过举手之劳罢了。”

    众弟子围过来笑着道:“砸了就砸了,要不是叶兄你方才出手快,我们也砸了。”

    “只是陈兄现在怎么办?马上要轮到我们进考棚了!”龚子楠提醒道。

    林延潮道:“眼下这样是不行了,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试一试激将吧!”

    众弟子也是点点头道:“对,这倒是个办法!”

    “反正不成,也没什么比现在更坏了。”

    林延潮当下来到陈应龙面前道:“陈兄,你就算上舍第一又如何,不是一样年年过不了院试!”

    “我看你今年再不过了,以后也再无颜留在书院了。”

    林延潮连道几句,陈应龙气得脸色涨红,站起身来道:“林兄,我在书院里,与你往日无怨,近日无仇,你何苦这样讥讽我啊!”

    林延潮冷笑道:“讥讽你又如何?谁叫你书院成绩好,处处压着我一头!我等这一天很久了。”

    “好,好!没看出林兄,却是这样的小人。”陈应龙手指着林延潮。

    众人一见陈应龙动怒了,赶紧加火添柴,替林延潮帮腔,讥讽起陈应龙来。

    陈应龙被气得,人站得不稳怒道:“好啊,好啊,你们都是这样,平日什么同窗共学都是假的,且看我进考场后,取个案首出来,再看尔等嘴脸。”

    说得陈应龙一提考篮,这次竟是不要人扶了,直入考棚。

    众弟子们都是讶异了一会,这办法竟是真有效,然后齐声大笑。

    众人都是笑道:“我倒是想看看,陈应龙从考场里出来后,是如何我等嘴脸的!”

    这时衙门口那书吏喊道:“提坐堂号之人,来考棚前,准备入场!”

    听书吏这么说,林延潮,翁正春,龚子楠,叶向高,林泉等人都要先去龙门前排队了。

    林延潮对书院其他弟子拱手道:“在下先走一步,诸位马到成功!”

    众弟子们也是一并拱手道:“马到成功!”(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五章 首题五经题(二更)

    ();    龙门前考生们依次搜检而入。

    林延潮提着考篮,从龙门下走过,搜子照例对林延潮进行检查一番后,就放了过去。

    林延潮走到公堂前,但见上首坐着一名四十余岁的官员,想必是新任的陶提学,知府陈楠坐一侧,作为本场的提调官。

    一旁书吏给林延潮唱名道:“侯官县考生林延潮,廪生林诚义保。”

    林延潮向陶提学行了一礼,接过之前在府衙报名时,就填好的试卷,正待走人,却听得上首陶提学道:“慢着。”

    林延潮停下脚步道:“大宗师有何示下?”

    陶提学问道:“你就是府试第一。”

    林延潮道:“回禀大宗师,晚生虽取了府试第一,但不敢妄称第一。”

    听林延潮这么说,陈楠几不可见的微微点头,但想起他是林烃的弟子,不由又默默叹了口气。

    陶提学轻轻点头,称许道:“倒是懂得不骄,你的府试文章,本官看过了。你需记得文章当以平实为美,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见。”

    林延潮知是陶提学给自己划道道了,当下道:“多谢督学提点。”

    陶提学顿了顿又道:“还有本次院试是糊名,本官只认文章不认人。”

    这句话就是提点自己,既是糊名制,那么府试第一,也不一定包过哦。这句话在林延潮脑子里一转,不以为意拿了卷子,下了台阶去。

    陶提学见林延潮这般,捏须笑了笑。

    当下林延潮被书吏引入考房。考房正对公堂的第一排,这就是提坐堂号的待遇。林延潮从考篮里将笔墨纸砚悉数拿出,放在几案上,坐下后在那细思。

    陶提学刚才的话是提点自己,府试时自己骈文的那套就收起来吧,院试时你要以平实周正的文章动人。当然这位陶提学文风,林延潮也是有打听过了。他是一贯反对文章拟古那一套的。

    林延潮看过他数篇文章,可以说是重义理,重考据,重辞章。与他的榜眼兄长陶大临各有所长。

    这倒是令林延潮松了口气,看来自己与陶提学的文风就差不太多了,那么就可以直抒胸臆地写了,不必再想着以文章迎合他人的口味了。

    不久考生入内完毕,考棚闭门锁钥。

    衙役都是退下。改由兵卒巡场,这兵卒都是从外地调来的,这显然是为了防止都是本地人的衙役,受士子托请而舞弊。

    当下书吏们举着题目牌在考房中的甬道间走动。

    院试考试仍是一道五经题,一道四书题,一道五言八韵诗,一道书判。

    这没什么特殊的,题目的顺序换了换,首题改成了五经题。

    按照科场上重八股,重首场。重首题的传统来说,原本都是四书题而为首题,如此告诉士子们,咱们按照四书取士,五经定排名座次的规矩来。

    但是这一次首题换成了五经题,那么规矩就改成五经取士,四书定等次了。

    考房里不少考生们哗然了。

    很多功底不扎实,只求附于榜末的考生都是苦练四书题,但对于自己本经就较疏忽了。可陶提学这么不按常理出牌,这些考生才是真正惨了。

    考房里一阵骚动。几个士子捶案哭号。

    兵丁们已是大喝道:“谁再敢喧哗,以扰乱考场治罪!”考房里的声音这才没了。

    林延潮没多想,他这一次为了给尚书作注,苦读专经。以五经题为首题正合他的意。唯一担心的是陶提学的本经也是尚书,自己在本经题出了什么疏忽,定给他抓到,不像其他四经,犯了点小错,说不准也好蒙混过关了。

    这算是有好有坏吧。

    当然若是自己这一经得到陶提学认可。那么一府之内,自己于尚书一经,有所小成,教授童生以下没有问题。

    若是更进一步在乡试取中经魁,那么一省之内,自己在尚书一经上,足可以胜任大多数人的老师。甚至以尚书为本经的秀才,都可以拜入他的门下,学习尚书了。

    只有到了这个地步,他写的为尚书作注的书,才有人看啊!否则一介童生也敢为尚书作注,传出去会被人喷的。

    至于院试糊名,陶提学提醒自己不能包过,自己毫不在意。既是下了这考场,他就有十足的信心,他可不止是为了进学,取秀才来的。

    林延潮将题目都抄在稿子上,然后才看起这首道五经题的题目,上面写着九个字‘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

    林延潮见这题目,顿有几分亲切。

    这句话出自尚书的《无逸》一篇。

    周公制礼作乐后,将大权彻底交给了周成王。而无逸一篇,是周公告诫成王,为君者,不要贪图安逸。

    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就是无逸里,周公告诫成王的一句,注疏里解这一句,大意是文王身穿卑薄的衣服,最后成就了他的安人之功与治田之功。

    当时林烃给自己解经时说道,这是周公告诫成王,当年文王俭朴,不贪图安逸,这才有了周室的兴盛。

    林延潮寻思这一题破题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写出自己水平。

    五经里治尚书的,必须要通古博学,因为尚书里的文字用典,是五经里最难的,都是上古先秦的典故。而且还有一大堆拗口的人名。后人手边没有注疏来看,要理解其意,只能靠蒙。

    所以尚书一经要说得上贯通,首先要博学,饱览典籍。书院藏书楼两个月积累,林延潮要说读书破万卷还差一点,但是六七千卷还是有的。

    何况自己的文章较之府试时,又进步了一等。

    林延潮只是想了片刻,就写好破题承题,然后在纸上挥笔写下。

    美服不敢崇,所以重民事也。夫文之所卑者服,而所不敢卑者功也。

    这破题已是很不错了,但还不足以让陶提学欣赏,下面文章的论述,才是见功底的地方。

    林延潮拿起笔在砚台上蘸了墨,沉思了一会,提笔又写了一句,又顿了顿,想再写点什么,但又觉得文词不妥。

    林延潮见无法一气呵成写下去,就是就搁笔,闭起眼睛凝思起来,打起了腹稿。(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六章 考完糊名(一更)

    ();    院试时写的文章,可不似平日应急赶工写的文章,那样林延潮一天最多能写十篇。如果不是锻炼急才,或者是在文思泉涌下,文章还是写得慢一点好。但通常下考生都会花大把精力来对付首题的。

    乡试首场七道题,要考三天两夜的,而林延潮看得前辈们写的科举笔记里,首题费了一日功夫的比比皆是。用一天来写一道题常有。

    而这次院试里最重要的就是五经题,次四书题,至于五言八韵诗和表判不在话下。当下林延潮停笔闭目凝思,这闭目就是一个时辰。

    公堂上,陶提学对于提坐堂号的十名考生一目了然,见林延潮费了这么久时间来揣摩首题,不由笑了笑对一旁陈知府道:‘案首莫非技穷?‘

    陈知府有些尴尬,他眼下捧林延潮也不是,贬林延潮也不是。捧了怕给巡抚留下不好印象,贬了又说明自己府试时没有眼光。

    陈知府喝了口茶,装着风淡风轻地道:‘呵,那个少年的背景本府不清楚,只知确有才华。‘

    没错,本知府可是唯才是举的好官,至于他是谁谁谁的弟子,咱没听说过。

    陶提学笑了笑,当日他看过林延潮的闲草集后,对他那篇为学的古文是赞叹不已,但对府试取中的时文,却觉得华而不实,取为府试第一真是拔高了挺多。

    后又看到他为闲草集作了校注后,心底确认此少年真是有才华的,存了栽培之意。

    但是若是林延潮再拿府试时那等时文,来院试应考,他断然是要罢落的。这样的文章嘉靖年拿出来时还行,到了隆庆万历年就不行了,他负责一省文教,当然需引导士林文风的方向,不能让这大好苗子走入了歧途。

    事后自己再好好提点他一番,反正自己任内还会主持一场院试。到时再取了他就是。幸亏林延潮年纪还小,磨练一番也是好,年少得志要不得啊。当年张居正十三岁赴乡试,本要中举的。但湖广巡抚却授意将张居正罢落,理由是怕他年少得志,所以耽误他三年再历练一下,好让之成器。

    这件事在当时传为美谈,张居正迟了三年中举后。还对湖广巡抚此举十分感激呢。至于辜负陈知府,破坏了规矩,他索性就拿糊名制来推脱。对于陶提学来说,这倒是他对林延潮好意呢。

    当然若是林延潮在考前,能听进去他的话,写出一篇能与他古文相媲美的时文,他是不会阻扰了。

    那时他会推翻先前想法,会认为十四岁的秀才,对于大明而言,虽谈不上遍地都是。但也是蛮多的,年少得志谈不上。人家张居正,当今的首辅大人,十二岁就是秀才了。而嘉靖年间的首辅,大奸臣严嵩,十岁就进学了,说出来你敢信?

    陶提学这么想着之际,却见公堂林延潮猛地睁眼,挥笔写文。陶提学笑着捏须心道,不知今日他能否听进自己的话。再看到一篇惊艳的好文。

    而林延潮打完了腹稿后,下笔写完,顿时数百字立就。看完这篇文章后,林延潮不由满意地点点头。

    从考篮里取出吃食后。林延潮吃了一些,稍有些饱腹感就好了。人在这样半饱之下,状态最好。

    考了一上午,有些疲惫,林延潮将四书题题目看了一眼,伏案闭目养神。

    这时巡场兵丁走了过来。见这少年早上睡了一个时辰,下午考试又睡不由摇头心道,这书生也忒不济了。

    小眯了半个时辰后,林延潮一骨碌直起身来,四书题的腹稿也打好了,当下在几案上写就。

    写完后,林延潮又接下来写诗赋和表判,悉数作好后,离交卷时间还有一个多时辰呢,自己只需将稿子上的文章,誉写到试卷上就好了。

    院试还真的蛮轻松呢,加上自己作文抄公的县试,蒙题蒙对的府试,自己的童子试一路过来,至少考场上还是很顺利的。

    不过考试既是糊名制,就不能提早交卷,请求主考官面试了。

    趁着有大把时间,林延潮仔细检查了一下,文章有没犯讳之处,言辞疏漏什么的。

    在几个小地方稍稍润色了一下后,林延潮就开始抄录正卷了。

    抄录时,文字要工整简洁,卷面不能有涂抹,更不能把卷子内容写到糊名的地方上。林延潮想考场上不会有这么逗的人吧。

    抄录完,考生们也多是交卷了,林延潮将卷子交给书吏然后走人。

    院试就如此落下帷幕了,本来院试要考两场,但陶提学月末要赶去泉州府主持下一场院试,故而只考一场作数。

    院试的卷子收上来后,就由提学道与知府衙门书吏一并,将试卷卷首的考生姓名糊起,只是保留籍贯。

    保留籍贯,因为各县县学收得是本地生员,若是录取的五十五名生员都是出自两三个县就不行了。

    糊名之后,然后陶提学还请了府学教谕,县学教谕,在一旁监督。

    卷子被呈送至陶提学的面前放好,一旁充任提调官的陈知府吓了一跳心道,你玩真的,我还以为你只是作个样子的。

    这糊名和监督,本来都是不用的,院试又不是乡试,身为提学,完全是可以一个人说得算。

    你搞个样子,不外乎让别人以为你陶提学大公无私,但你弄这套过场,不是给考生们看,而是给官场上的人看。

    陈知府心想,这陶幼学看来野心不小,任满要升迁了,有个当吏部侍郎的榜眼兄长真好。

    这一千多份卷子,不是由陶提学一人看,来赴任前,他手下就请了好几个精通文墨,能看文章的幕宾。

    晚上这几个幕宾先看,次日陶提学起床洗漱之后,幕宾就来禀告道:“东翁,这一千多份卷子,我等认认真真看了一夜,选出这一百份文章,请东翁过目。”

    陶提学喝了口茶问道:“卷子如何?”

    “闽地不愧是科举强县,士子的文章,丝毫不逊色于我绍兴,苏杭。其中有数人文章特别出色,我们要先恭喜东翁,要收得几名得意门生了。”

    陶提学笑了笑道:“看了再说。”(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七章 定名次

    >    ,!

    当下陶提学拿了卷子来到公堂,亲自拜了孔子后,然后将一百张卷子取来。●⌒,他看了一白天后,最后筛了五十五份卷子定为录卷。

    五十五份录卷中,又取了最好的三篇,定为前三。

    陶提学大致排定了座次,将定的卷,次卷,三卷一字排开。

    几案上摆着两支红烛,烛光照得卷面亮,众人不由心想是谁那么好运气,卷子能入选其中。

    陶提学对在场的府学教谕,县学教谕道:“这是本官定的名次,你们看后若无异议,本官就揭开糊名,依此放榜了。”

    众人听了心底都是大骂,你都定了座次了,叫我们排什么?如果真有诚意,应该是大家一起讨论后,再决定排名的。

    眼下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吗?

    不过有卷子看为何不看,院试前三的卷子,他们也想抢先一睹为快。

    一般而言,院试前三名的程文,不仅官府要刻录,题名录上要载,而且书坊商人们也都会附在最新一期的时文选集里。然后全省的秀才,童生都是抄借来看,揣摩提学大人的喜好。

    三张卷子,大家人手传看,众人边看文边捏须点头,或者与一旁之人评头论足一番。

    “奇才,真天下之奇才!”一人道,“这一篇治易的文章,写得太好,我本以为自蔡虚斋后,本省治易名家不过泛泛而已,但这一篇写得何止是入木三分,简直深入其髓,这等文章不取第一也难,你可知本府有哪位名家治易吗?”

    蔡虚斋就是蔡清,泉州人,理学大宗师,犹擅长治易,李廷机,俞大猷都拜下他的门下。

    “我略知一二。现任建阳训导的懋卿公啊,听说他的儿子,这一次也来赴院试了。”

    “他的儿子名叫是?”

    “你附耳来,我与你说。”

    “你们看这篇治尚书文章。也是极佳啊!这一篇出题是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他写这一句道,稽我周章服之旧,祀先王则衮冕,祀先公飨则鷩冕。四望山川毳冕,祭社稷王室则希冕,你知这一章出自何典?”

    府学卢教谕向长乐县学教谕。

    县学教谕笑着道:“你考不倒我,我虽不治周礼,但也知这出自此经,冕服有六,大裘衮冕鷩冕毳冕希冕玄冕。”

    “果真学识渊源,那再看这一句,九命者,衣五章而裳四章。七命者,衣五章而裳四章,……三命者,衣无文而裳制剌黻。我问你九命,五章,剌黻何解?”

    “你又考校我了,周爵有九命,上公九命为伯,王之三公八命,侯伯七命……衣五章。臯陶谟有云,天命有德,五服五章。”

    “那剌黻呢?”

    县学教谕沉思了一阵,摇了摇头道:“这我倒是不记得了。”

    卢教谕笑着道:“玄者,衣无文,裳刺黻而已,是以谓之玄。你不治周礼。连注疏也不读了吗?”

    县学教谕不以为意笑着道:“哈哈,这我倒是忘了。引经据典之事,你不要与我说,我只看文意,你看这一句乃知文王之卑服,岂曰无衣。不若思如挟纩也,岂翳无服,不若衣被天下也。”

    “挟纩乃授人寒衣,衣被天下为王者之心。文王卑服,并非没有华衣,衣五章,裳而有四章,只是与其华衣在身,却不如衣被天下。这真是一语道尽,天下一等一的好文章啊!”

    说着县学教谕拿着文章的手,都是抖了起来。

    县学教谕当下道:“以我之见,治尚书此子,真是博学多闻,典籍里的仪制,信手拈来。听闻陶提学本经也是尚书,会将此篇选入前三,真是实至名归。”

    卢教谕道:“是啊,不过此篇文王卑服,用词用典虽是不错,但文字功底火候还是稍逊了一分。”

    县学教谕听了当然变了脸色道:“什么?这等文字,我看能写到如此,去乡试都可一试了,你为何说不行?”

    卢教谕笑了笑道:“你误会我的意思,这等文字已算得第一流了,但是治易考生那卷子写得也不差,五经题各有所长,但四书文两人写得是同一篇,可见高下。”

    另一人听了拿卷子来一看,点点头道:“确实,四书题文字上逊了一筹,相较下还是欠些火候,而且此人五言八韵诗也作得一般,可惜了。”

    卢教谕捏须道:“没什么可惜的,若是此子不出数年,必成文章宗匠,你何必以今日长短论之。”

    县学教谕道:“是啊,是我短见了,不知此子是否是我长乐县的考生,我听说状元公之子陈若愚本经也是治尚书,这一篇八成他写的。”

    卢教谕笑着道:“不好说,不过我必向提学大人,让他进我府学。”

    县学教谕听了怒道:“卢兄,你既与我抢人!”

    卢教谕捏须笑道:“这又何不可?”

    县学教谕怒道:“不行,若是如此,我必不与你干休。”

    众人议论完了后,陶提学问道:“诸公看望后有何异议?”

    众人都是府学,县学教谕,学识在一府里都是顶尖,对望一眼心想,这陶提学取士,还是公允的,不说别的,仅这三篇文章确实过,往昔院试前三的程文。

    当下众人都是道:“我等都无异议。”

    陶提学笑着道:“那就好,拆卷!”

    当下几名书吏上来,动手将五十五份卷子糊名纸拆去,再依次将名字抄录到榜文上。这卷上名字的童生,马上就要入学,进入府县庙学里,成为生员,受他们教导。

    这些教谕们,不由想提前想看清卷上的名字。

    卷上一个个名字被抄录至红榜上的一刻,他们的人生也将由此改变。

    府学卢教谕待看到治尚书那考生的名字后,不由讶异道:“竟然是他!”

    次日,院试放榜。

    盘桓于青楼一夜的考生们,纷纷被**叫起。

    宿醉在酒馆里的考生,也被小二伙计摇醒,提醒今日要去看榜了。

    千余考生,以及考生家人,一并涌至府衙前。其实放榜对于不少考生而言,都是抱怨的,因为放榜的实在太快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八章 唱名(一更)

    对于大部分参加院试的儒童,童生而言,院试一完,童子试也就结束了。

    这一刻犹如那一世高考后的解脱,下面没有温书备考的压力,他们都是尽情地放纵。

    青楼楚馆等,留下无数人的诗句,或慷慨悲歌,或意气奋发。感伤岁月有之,叹青丝白发,科场蹉跎。或觉年少得志,盼策马扬鞭,再进一程。

    士子们狂歌醉马,最后只让老%鸨的腰包里也鼓了不少,客栈老板的脸上笑开了花。

    士子们赶去府衙看榜时,安泰河河面上浮着一层胭脂,随流水而去。

    不过随着放榜一刻,注定大部分人是要失望了,大部分人还是要沦为过客。一千两百余名童生,只录五十五名生员,二十名佾舞生。

    所谓佾舞生,又称佾生,就是孔祭时充任乐舞的童生。县学府学文庙里都有三十六名佾舞生,在孔祭表演跳六佾之舞,就是丁祭佾舞。或许有人说不就是个跳舞的吗?值得童生这么拼吗?

    佾生当时不止是解决童生出路一个途径。佾生在民间有半个秀才之说,选入佾生也是祖宗颜面有光的事。童生想选入佾生,不仅长得要俊俏,还必须托关系才行。

    尽管朝廷扩招了一波,但依旧是僧多粥少。所以科举里还是殿试最喜庆,考得再差也不作罢落。

    林延潮打着呵欠起床,梳洗后准备下楼吃饭后就去看榜,但见一家人都是起来了。

    大娘都是仔细梳妆打扮,爷爷和大伯都是穿着一身崭新的袍子,坐在堂上。

    “你们这是?”林延潮不由讶然道。

    爷爷喝着茶笑了一声,大伯在一旁道:“你爷爷这次嫌上一次街坊邻居来了,那件袍子觉得穿得不体面,于是重新做了新的。”

    林延潮当下道:“这还没放榜呢?你们也太……”

    大伯笑着道:“谁不知你府试第一,案首必取。”

    林延潮不由仰天长叹:“大伯你也太……”

    大伯笑着道:“那不会,咱也知得道理,不可太张扬。否则别人说我们没见过世面,让街坊笑话。你平时与我们说的都懂,低调,低调!”

    林延潮不由点点头。大伯能听进话就好。

    大伯话刚说完,而门外三叔拿着满满一簸箕的铜钱,对大伯道:“大哥,你看这些兑得钱,到时候打赏够不够用?”

    林延潮看了一眼回过头来问道:“这就是大伯你说的低调?”

    大伯一脸尴尬地。然后埋怨道:“三弟不是叫你晚些回来吗?”

    “爹,娘,今天鸡蛋有没有溏心的?”林延寿在那边唤道。

    林延寿上一次县试落榜后,心底留下阴影,怪大娘当日没给煮溏心的,以后每日早上吃蛋时,必要问有无溏心,没有溏心就闹脾气。而今日见林延潮要去看榜,一个人都躲在厨房里,都不出来打招呼的。

    这一家人。还是蛮奇葩的。

    至于三叔之前还挺正常的,但自相上那个女子后,自己一得了什么好东西,就隔三差五的就往还没定下亲的未来岳母家送。要不是大娘,浅浅在那盯着,三叔说不准要摸家里的东西了。

    说来说去,家里竟是大娘给林延潮感觉略正常一些。

    林延潮吃了早饭,就走出家门,这才来到府衙的十字街前,就感受到这股涌动的浮躁。

    考生们云集于府衙门前。

    林延潮心想这场景。自己要想挨到榜前,还真的有点难啊。

    “延潮兄,来看榜了!”

    不少的童生都是主动与林延潮打招呼。

    毕竟是府试案首,赴过知府的宴请。在场不少童生都是认识林延潮。不相熟的问一声,就知道了。听说是府试案首,众人不由怀着几分羡慕嫉妒之意。

    “你知道吗?府试前十的程文,我看过,此人也就首篇,次篇写得好。至于五言八韵诗什么的,也是平平。”

    “我也听说了,这人文章本未必在府试前十里能脱颖而出,只是正好写了一篇合知府老爷心意的四六骈文,故而文章被拔高了,这才取为案首。”

    “唉,你们也犯红眼病了,你说他以文媚人,那你们既知府台老爷喜欢四六骈文,府试时怎么不写啊?你们不会吧,人家会,你们有何好说?”

    榜前濂江书院的弟子们早是聚了一块,见林延潮来笑着道:“延潮,怎么姗姗来迟啊!”

    林延潮正要回话,这时有人喊道:“放榜了!”

    顿时外边的压力大了无数倍,众人都是涌上前去。

    院试就不发团案了,而是发一长案,一张告示从高至低排名,贴告示之际,无数人都是拥在榜前,维持秩序兵丁们拦都拦不住。

    后面仍有看不到榜的士子在那喊道:“让我看榜,让我看榜!”

    陶提学刚从衙门口走出来,见了这前呼后拥的一幕,不由怒道:“这成何体统!读书人如此,真有辱斯文!”

    陶提学授意下,一名官吏站在台上道:“诸位不要挤了,督学老爷道,再这样,就不贴榜了。”

    众考生们都是哗然道:“不贴榜,让我们怎么看?”

    商议后,那书吏得到陶提学授意后道:“陶提学有令,为免考生拥堵看榜,就一一唱名,由高至低上来。”

    听了书吏这么说后,众考生们这才安分了许多。

    当下书吏挑了十几名嗓门大的衙役,站在门前,陶提学亲自拿来长案念道:“乙亥年,福州府道试第一名……”

    陶提学停顿了下,下面士子心都要提到嗓子眼了。

    “道试第一名,侯官洪塘,翁正春,易!”

    十几名衙役齐声道:“侯官洪塘,翁正春,易!”

    “参加督学大老爷!”

    声音一出,全场回荡。

    “我中了,我中了。”林延潮但听身旁一个声音呜咽道。

    翁正春用袖子拭去泪水,一旁士子看着他,眼底都要冒出火来。

    林延潮听了案首不是自己,心底涌起了些许失望,看见翁正春喜极而泣心道,不说他是历史上万历二十年的状元郎,也不论才华如何,更不论父亲是府内治易的大家,单单是此人禁足岛上用功十载的勤奋,今日夺得案首,也是天道酬勤。

    林延潮第一个抱拳道:“翁兄,小弟在此先恭你荣膺鹗荐,乡试连捷!”

    翁正春拭泪后,也是抱拳回礼道:“多谢延潮,愚兄先行一步。”

    当下翁正春在众目所视下,走到台阶前,向陶提学施了一礼道:“弟子谢大宗师,朱衣点额。”

    陶提学点点头继续念道:“乙亥年,福州府道试第二名……”

    “道试第二名,侯官洪塘,林延潮,尚书!”(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九章 三个圈

    >    ,!

    所有考生的目光都聚焦在陶提学的身上,等着他一语落地。↑,

    “道试第二名,侯官洪塘,林延潮,书!”陶提学一语落地。

    一旁衙役听得清楚,不由心道,怎么第一是侯官洪塘,第二又是侯官洪塘,大老爷不会念错了吧。

    不过他们都是不敢多想,撑着腰,中气十足地朝一千余考生们喊道。

    “督学老爷,传道试第二名,侯官洪塘,林延潮,书!”

    “传道试第二名,侯官洪塘,林延潮,书!”

    “侯官洪塘,林延潮,书!参见大老爷!”

    林延潮先是微微一愕,然后一股狂喜涌上心头。

    第二啊,也好了,虽没有得了案,但这个成绩也是不错了。

    林延潮感受到这一刻无数目光落在自己身上。

    “兄长,恭喜你荣膺鹗荐,乡试连捷!”先开口的是龚子楠,但见激动得声音都颤抖了。

    “林兄,贺你荣膺鹗荐,乡试连捷!”叶向高也是拱手贺道。

    濂江书院的弟子,纷纷拱手向林延潮贺道:“延潮好样的,为我们书院先拔头筹。”

    “延潮,能取第二,实至名归。”

    “延潮,贺你从此青云直上!”

    林延潮眼眶有几分湿润,向众人道:“多谢诸位同窗,盼望一并折桂。”

    “延潮去吧!不要让大宗师久候。”众同窗劝道。

    林延潮当下定了定神,将长袍一撩,昂向衙门口走去。

    众人自觉分道两旁,两旁的人都是看向了自己,受着无数人的目光,林延潮一步一步走去,仿佛自己读书时踱步于庭间。

    这一刻,林延潮想起了往日寒窗苦读的日子,而眼下以往一切辛苦,都有了回报。

    正是成丹者火候到。何惜烹炼之功!

    林延潮走到陶提学面前行礼,朗声道:“弟子林延潮,谢大宗师朱衣点额。”

    陶提学本不苟言笑脸上,浮出一丝笑意道:“不可骄傲。你文章还有瑕疵,若能再下苦功,必有取青紫如拾芥的一日!”

    “多谢大宗师称赞,弟子谨记教诲!”

    林延潮退至一边,来到翁正春身旁。翁正春笑着道:“我就知道。延潮你必不会令愚兄久候。”

    林延潮笑了笑道:“是啊,我来了。”

    一旁的书官凑趣地道:“巧了,府试案次名,不仅是同县,还是同乡,看来洪塘还真是个出人杰的地方。”

    林延潮与翁正春对视一眼,齐声笑着道:“那还不是。”

    陶提学当下念道:“乙亥年,福州府道试第三名,长乐唐屿,林材。诗!”

    林延潮听了林材名字,不由心想,自己从未听说过此人,竟也取了第三,看来是往年落第再考童生。院试之中果真是藏龙卧虎,不可因取了第二,小看了他人。

    “乙亥年,福州府道试第七名,福清,叶向高。诗!”

    不久叶向高也是走上台阶,林延潮向叶向高道:“叶兄,你来了!”

    叶向高点点头,矜持地笑了笑道:“是啊。”

    他上次府试失手。令林延潮取了案。这一次他认真揣摩时文,在书院苦读,自觉得文章颇有进益,但院试还是输给了林延潮。如此对于自视甚高的他,取中生员并未多少高兴。

    “乙亥年,福州府道试第二十八名。闽县,龚子楠,礼!”

    龚子楠谢过陶提学,即在林延潮,叶向高面前嗷嗷大哭道:“我中了!”

    “我中了!”

    见了龚子楠性情流露,众人都是笑着摇了摇头。

    “乙亥年,福州府道试第五十三名,侯官,陈应龙,易。”

    陈应龙走上台阶,谢过陶提学后,但见濂江书院一干同窗正站在眼前。

    陈应龙面上露出愧色,这一次他虽没考好,但在考场上他悚场之症却再也没有作,没有如前几次,连下笔都不能。

    林延潮笑着道:“陈兄,我们这几人就等你了。”

    陈应龙看着数人,当下一揖到底道:“不是诸位同窗,我陈应龙焉有今日!”

    说完几滴热泪洒在地上。

    几名同窗当下也是作揖道:“陈兄言重了。”

    随着录取生员的名字念完,五十五名新晋站在台阶上,而下面则是落榜考生。

    “还有呢?”

    “还没有念完啊!”

    “我总觉得还有一人。”

    “只念了五十四个,再等等,再等等,我方才数过大宗师才念得五十四人。”

    一名考生跑上前跪在大宗师的面前道:“大宗师,求你再念吧!”

    “大宗师,再念几个吧!”

    陶提学又看了一眼榜单,摇了摇头。

    众考生都是面色黯然。

    台阶上众弟子们见此都是露出一抹不忍之色。

    而林泉蹲坐在地上,自言自语道:“不可能,不可能,我县试案,府试前十,我爷爷官居二品,翰林出身,我怎么会连区区一个院试都没有考过。”

    “这不能,绝对不能。”

    不过林泉这时只是众多失意之人中的一个。

    远远的,一名穿着破衫的老书生,看了一眼站在台阶上意气奋的林延潮,笑着摇了摇头,带着欣慰之色,悄然离去。

    那背影像极了洪塘社学的老夫子。

    院试之后,尘埃落定,书吏们挑最优前十名程墨,公示张贴,给与众考生们查卷,以示公平。

    落榜后不甘心自己被罢落的考生,都是涌到试卷前挑刺,寻找考官误把柴火当作凌云木的心底安慰。

    而院试第三的林材也是来到榜前,他的父亲乃是癸卯年举人,在南监任职,颇有乡名。

    林材两年前院试本以为必取案,不了其母过逝,不得不放弃,在家读书两年,学问更深,本以为今科案如探囊取物,没有料到排了第三。

    翁正春也就罢了,他的才学,自己也是钦佩,至于这林延潮他方才见了只有十四岁,这么年轻的少年,怎么能写出好文章来?

    林材心底存了挑刺的意思,他抬起头先看林延潮篇的五经文,但见上面是陶提学的朱批。陶提学用朱笔在,文章的卷头,连划了三个圈。

    一个圈,已是好的意思,那三个圈呢?

    林材惊讶得嘴都合不拢,走到翁正春的卷子前,但见他最好的两篇文章上,陶提学也只是给了他一个圈。

    但是林延潮这篇五经文,竟是提了三个圈,这令他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这只是卷才有的待遇啊!(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章 大办酒席(一更)

    林材看完了翁正春的卷子,又看了自己卷子,上面也只有五经题和五言八韵诗,得了一个圈。

    然后再回过头来看林延潮的卷子,上面三个圈是五经题,题目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

    林材不由好奇,这样的文章如何能得陶提学这么高的评价。通篇看了一遍后,林材却陷入良久的沉默,这时几名昔日的同案来道:“先贺喜林兄了,但以林兄如此大才,都取了不了案首,着实不公啊。”

    “是啊,断然是陶提学见识不明,错把鱼目当明珠。”

    “我看有可能。”

    林材反问道:“你们几人看过文章了吗?”

    几名同案道:“还未看过。”

    林材摇了摇头道:“你们看了就知道了,这洪塘林延潮,如此锦绣文章,都取不了案首。我取了第三又算得什么?”

    说完林材黯然离去,几名同案愕然立在原地。

    当下几人看起了文章,半响后,几人都是露出震惊之色。

    “一愚兄,以你之见,你这几篇文章,可否称得前三。”

    陈一愚目光从榜上收回道:“这三人都是大才,不能称得前三,还有什么文章称得。”

    “怎么陈兄真有这么好?”

    陈一愚道:“差不多,可以算文压一府了。”

    听了陈一愚,林材这么说,众士子都是没有话再质疑了。

    当下聚集在榜前的士子道:“既我们都已落榜,就别不服气了,看看他们文章怎么写的。”

    “是啊,咱们拿自己这一次院试的文章,与之贴一贴,再取其长而补其短。”

    “没错,兄台所言极是,明年若拿不出这等水平文章,院试也不必再来了。”

    “说得是,来。我们来好好揣摩一下,大家一样吃白米饭的,有人可以写出好文章来,我们写不出。”

    当下落榜士子们对着榜单。用心揣摩起来。也有不少人扫兴离去,走向河对岸的青楼,用醇酒美人来慰藉心中的失意。

    推却了濂江书院同窗的庆功宴,林延潮却还是往家里赶,心想自己不在家。不要出什么乱子才好。

    还没到家门口,这才到了登瀛坊巷巷口呢,林延潮就觉得气氛十分不对。

    但见地上满满的都是鞭炮屑,走到巷口呢,突然发觉人都没有,往日街坊邻居都不在了,连平日几间卖烛火的铺子都是关了门。

    林延潮不由心道,人哪里去?

    正诧异呢,听得远处传来一阵阵喧哗声,还有阵阵的酒菜肉香。

    林延潮心道不是吧。当下赶忙走过去,顿时吓了跳,这是什么?

    满满占满了半个巷子的流水席,人声噪杂。

    一桌,两桌,三桌……八桌?林延潮心想,这……这至于吗?

    “咱们的延潮来了!”

    “叫什么延潮?”

    “现在要改口叫相公了。”

    林延潮一出现,几个热情的街坊就聚了过来,将林延潮围了过来,各桌的街坊邻居都是起身道:“林相公回来了。”

    “林相公来了!”

    林延潮望去到处都是笑脸。举起酒杯的手,还有一抹抹挂在脸上的敬重。

    大伯满脸酒意,看来是喝高了,抢着过来。拿着林延潮手道:“你怎么才回来,报录人都到了一个时辰了,快,穿上咱们秀才的襕衫,给大伯看一看!”

    “襕衫是入宫游泮后才穿的,还有大伯你真的是喝高了!”林延潮提醒道。

    一旁三叔也是来了。林延潮道:“三叔,这是怎么回事?酒席提早就定下了?”

    三叔也是喝了几杯,嘿嘿笑着道:“是啊,昨日你大伯和我找了咱们省城里数一数二作流水席的师傅,瞒着你偷偷定下了这流水席,咱们要给你来个惊喜啊!”

    林延潮不由心道,果真如此,自己一回家,大伯三叔,果真给自己一个‘惊喜’。

    “这也太铺张了吧!”

    “别管那么多?你爷爷也同意了。”

    好吧,一家人都同意了,自己有什么好说的。

    林延潮望去远处就地摆着几个大锅炉子,在那烧着,那灶是用红砖头垒起一圈,周围用铁丝拧住了,里面烧得是煤炭。

    煤烟气远远传了过来,那锅底下的大火,煎得锅里的沸油,咋咋地乱响,也将师傅的脸照得是亮堂堂的。

    这一幕,正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景象。

    芋头鸭汤,红焖猪蹄,红糟鸡,满桌子的地道本地酒菜。一旁的帮役拿着一盅盅,老酒炖蛏端上桌子。林延潮不由想起,俚语里有句话是插蛏,来比喻十分拥挤,说得插在炖盅里的蛏子。

    林高著也是脸上红通通地来了,对林延潮道:“来,延潮与我去敬酒。”

    林延潮问道:“与谁敬酒啊?”

    林高著低声道:“是未来亲家。”

    见着三叔一脸喜色,林延潮知是怎么回事,当下笑了笑端着酒杯,来到一桌前。

    林高著与林延潮道:“这是城南丝线店的马老板!老板娘。”

    林延潮看去但见一个中年男子和中年女子坐在那。

    明末南方风气开放,特别越往南,女子地位越高,故而女眷带出来吃饭也是常有的事。这马老板是生意人,更没那么多讲究。

    对方夫妻二人一见林延潮,当下立即站起身来。马老板满脸堆着笑,还有几分拘谨笑着道:“林相公,年纪轻轻就中了秀才,真叫人佩服啊。”

    一旁林延潮矜持地笑了笑道:“马老板言重了,侥幸而已。”

    马夫人笑着道:“年纪轻轻,说了亲没有啊!恐怕从此以后提亲的人,要踏破门槛了吧。”

    林高著笑着道:“哪里,延潮年纪还小,他叔,他兄长还没成亲,哪里轮得到他?”

    林延潮不由心底含泪,但是林高著确实说得对啊。

    马夫人连忙道:“那赶紧的,我们这的事,不能再耽误了,赶紧办啊!当家的,你倒是说句话啊!”

    马老板拿捏了一阵,然后笑着对林高著道:“那么以后小弟,就要仰仗林官人了。”

    林高著顿时朗声大笑,一握马老板的胳膊道:“好说,好说,咱们以后啊,一家人不说两家人话了。”

    说着众人都是大笑起来。(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一章 入学

    天才壹秒記住『愛♂去÷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林高着盛情之下。

    马老板当下也是笑着道:“多蒙官人看得起啊,是,我们高攀了。”

    之前林家一直向马老板提亲,但马老板却始终没松口,今天总算答允了。

    林高着连忙道:“哪里,哪里,能结下马老板这亲家,我们林家才是三生有幸啊!”

    林延潮这一刻才知爷爷大摆酒席的用意,原来是为了自己三叔啊,还真是老奸巨猾啊。

    虽说用这个词来形容爷爷不太好,但林延潮心想这样一出酒席摆下来,比什么大媒说亲都有用啊。

    林延潮偷眼看去,但见三叔在一旁听得反而没有林延潮意想的那么激动,只是看出眼眶里隐隐有泪花闪动。

    坊甲笑着道:“此事就这么说定了,我们这一桌都是见证啊,你们两家可不能反悔啊!”

    林高着正是托坊甲向马老板说媒。坊甲也是热情一力促成此事,当下见两边答允,就趁热打铁,免得有人反悔。

    马老板笑着道:“就这样,不反悔了,要不要当堂立个字据啊?”

    坊甲笑着道:“不敢,不敢。”

    林高着笑呵呵地道:“好好,总甲多亏你帮忙,今日咱们喝个痛快,不可比我先醉。”

    坊甲笑着道:“你们林家酒这么好,就算你林大官人不请我,我也是要来讨几杯喝啊!”

    说着二人大笑。

    林高着笑着道:“你放心,到时候那杯媒人酒,你是逃不掉了。”

    坊甲乐呵呵地道:“那敢情好啊。”

    一桌的人本来不知,但听了坊甲这么讲,一桌人都是明白了,都是站起身来敬酒笑着道:“今日林家可是双喜临门啊!”

    “马老板。也是要恭贺你了。不说林家出了个秀才,就是林官人一家,为人也是没得说,咱们街坊平日里,也没少受他恩惠啊。”

    “是啊,你女儿嫁到他家算是一辈子享福了。”

    众人围着马老板。老板娘二人敬酒,而他们听了这一番奉承,脸上都是笑得十分灿烂。

    马老板也不忘了给林延潮敬酒道:“林相公,年纪轻轻,真是前途无量啊!”

    林延潮笑了笑,他不由心想,今日这一幕若是浅浅的老爹,程员外见了会有何感想。

    下面林延潮一桌一桌的敬酒,他没有满饮。但也没人挑剔什么不是。

    次日。

    林延潮一大早即去提学道衙门,院试录取了五十五名生员也是一并到来。

    新进生员先向陶提学行了拜师之礼。陶提学少不了对众人训话,劝诫一番。

    然后陶提学在府学,县学教谕面前,按籍贯分配弟子进学。

    院试规矩是,由五名弟子入府学,另外入府学县学的第一,可以直接保送为廪生。其余都充作增生。然后院试成绩在前的弟子,可以优先挑选自己去府学还是县学。

    翁正春当然简单。他是院试案首,是肯定去府学作廪生想也不用想了。

    但是排在第二的林延潮就有些犯了难,在众弟子看来,府学和廪生他只能选一个啊,这是一个选择题啊。

    去了府学,翁正春占了一个廪生。林延潮就只能递补为增生了。

    那去县学,林延潮是成为廪生,但又有点不甘心。

    府学与县学比较有什么不同呢?廪生与附生,增生又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廪生好处很多,生员拥有免役免粮。见官不拜,不受刑名等等特权都有,此外还有很多福利。

    第一个福利官府月给廪米六斗。

    第二个可以在童子试时,给考生作保,赚外快。

    第三就是廪生可以选贡入监,但附生,增生不行。

    乍听起来好像廪生比较划算,但想想看府学也不错。

    首先是廪生人数多,朝廷规定,府学廪生四十人,县学廪生二十人。

    其次府学比县学入贡机会大。

    廪生有章程的,新入廪生必须等前面的廪生,要么乡试中举人了,要么入贡,朝廷开恩贡了,要么等不到挂了,用这样论资排辈的方式等着,生员将此称为挨贡。

    从廪生熬成监生,机会有多大?

    若是林延潮入府学,还不是廪生,待在岁试中考上了廪生后,排在四十个廪生里最末开始轮。大明的体制,府学是一年贡两人,多久能轮得上看天意。若是入县学,马上就是廪生,在二十个廪生里轮,按照规矩,县学则是三年贡一人,看似速度慢了一点。

    众弟子看来这是一个令林延潮左右为难的选择,不知他是如何决定的。

    下面马上就有书吏给新进生员提具笔墨,让生员填写亲供,这也就是相当于报志愿了。

    翁正春毫不犹豫地就填了府学交了上去,然后府学的卢教谕很满意地在亲供上出具印结,算是认可翁正春入学了。

    下面轮到林延潮了,卢教谕和侯官县学的江教谕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林延潮会选择府学,还是县学?

    要知道卢教谕当日看了林延潮的文章后,赞赏不已,认为不出数年,必成文章宗匠的,这样的弟子,若是能归入他的门下,得之栽培,当然是很好的。

    在他看来林延潮选择府学是理所当然的,不过原因不是林延潮想的那些,而是他卢教谕是堂堂的两榜进士啊,而县学的江教谕只是举人,选择谁当老师,不是不言而喻的事吗?

    可是事情就是这么令人难以理解,林延潮在亲供上挥笔写下的,却是侯官县学。

    卢教谕顿时抓狂了,用指头叩着几案板着脸道:“林延潮,你可要想清楚了,院试第二,是可以入府学来读书的。”

    林延潮见是卢教谕毕恭毕敬地道:“是,晚生早想清楚了。”

    一旁江教谕忍不住了道:“卢教谕你这么是犯了规矩的。”

    卢教谕冷笑道:“我不过是让他考虑清楚一点,何来犯了规矩。”

    “你。”江教谕敢怒不敢言,毕竟对方官位高于自己,又是进士出身。

    一旁书吏问林延潮道:“那你如何决定?”

    “还是侯官县学吧!”林延潮想了会道。

    “为什么?为什么你还是选侯官县学?”卢教谕忍不住了。

    林延潮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憨笑道:“因为……因为离家近啊!”

    卢教谕顿时一口老血差一点喷出来,你娘的,侯官县学和府学都在省城内,你居然和我说离家近。

    “孺子不可教也!”卢教谕仰天长叹。(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二章 这怎么可能(一更)

    天才壹秒記住『愛♂去÷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当然林延潮说离家近,不过是笑话,之所以选县学,而不选府学,是因为县学自己有关系,可操作的余地多啊。

    林延潮写完亲供,江教谕喜孜孜,来与他结具盖印。

    林延潮后,其余生员也是陆续做出自己的选择。第三名陈材入长乐县学成为廪生,与陈材一并入长乐县学的还有陈一愚。

    至于叶向高则入福清县学为廪生。陈应龙与林延潮一并入侯官县学。

    龚子楠则入闽县县学。

    这差不多就同案入学的情况。留县的,称县学生员,拔入府学的,称府学生员。定完这些后,众人从文书上已被承认为生员了,当然最后还要走完游泮入宫的流程。

    士子换上蓝色圆领襕衫,明朝不似唐朝,蓝衫比青衫尊贵,岁考后列为五六等的生员,不许穿蓝衫,只能着青衫。

    穿上这身襕衫,就代表你已身具功名了,虽是最低的功名,但可称作士了,列入四民里士农工商里士一级的阶层。

    林延潮觉的整个人,都不一样了,说是蓝衫,但林延潮看来这蓝衫更近天青色,若是年轻男子穿在身上格外精神,连相貌平平的林延潮穿上这身襕衫后,都觉得颜值提升了一个档次。

    襕衫在身,再戴上四方平顶巾,众生员们再到了大堂,书吏们端着盘子,上放着几十支用彩绸、彩绢剪裁的花枝。

    陶提学亲自为生员一一戴花,行簪花之礼。

    林延潮见此簪花礼,不由想起李鸿章那首二十自述的诗里,意气奋发地道,簪花多在少年头。

    陶提学给翁正春,林延潮,林材三人簪花后,见三人头戴簪花身穿襕衫,且都年纪轻轻,分外的高兴。笑着道:“为官须作相,及第早争先。这句话本官与尔等共勉!”

    三人都是道:“谢大宗师教诲。”

    陶提学满意地点点头,当下众生员簪花之后,从提学道衙门。步行夸街至府学学宫,游泮入宫。

    这一路上,前面有衙役鸣锣喝道,身为案首的翁正春居首,其余按名次列后。道路两旁百姓们抢着来看秀才们的风采。一路上指指点点。

    路过最繁华的南门大街时,林延潮但见自己一家人都来了。

    爷爷红光满面站在那,大伯则是指着生员中的自己,逢人就在那炫耀着,说什么话就太远听不清了。百度搜索→愛♂去♀小♪說★網wwW.AiQuXs.cOM

    而大娘,浅浅都是挤在路边,向自己摇手。而堂兄林延寿也是嘟嘴在那,插手抱胸,一副‘这有什么了不起’的表情。至于大娘不知与浅浅说了什么,浅浅摇了一会手。就用双手捧着通红的脸,看去很难为情的样子。

    而在南门外的一个酒楼上。

    穿着绸衫的程员外正在一个人喝酒,他刚刚谈完了一桩生意,入账了几百两银子,正是痛快。

    他一边吃着酒菜,一边望着天街上的景色。

    正巧的两名穿着长衫的生意人走上了楼。

    “程员外!”

    两人都是向程员外行礼。

    程员外半起了身,笑了笑指了椅子道:“原来是李老板,朱老板,一起来吧。”

    朱老板,李老板笑着道:“这里景致好呢。一会新科秀才来了,我们也好一睹。”

    当下程员外叫小二加了碗筷,酒菜,三人就一张桌子。一并吃喝。

    三人聊了一会生意经,感叹了一阵光景不好,生意难做,这时朱老板道:“程员外知道城南丝线店的马老板吗?”

    程员外道:“怎么不记得,怎么他有什么事吗?”

    李老板点点头道:“是啊,他家有喜事了。马老板的女儿刚刚定亲。听说是这一次取了院试第二的一名生员的叔叔。”

    程员外笑着道:“那好啊,咱们可要去贺一贺呢。”

    朱老板,李老板对视一眼道:“程员外真是好气量,我们二人却是不去了。”

    “这是为何?”

    朱老板道:“这马老板什么出身,原来家住南台,住在柴栏厝那种破屋子里,后来靠借债才来省城开丝线店。”

    李老板道:“马老板的丝线店与我有几分生意上的往来,原来他生意上仰仗自己,一贯是唯唯诺诺的。往日在自己面前就算坐下,也只敢沾一点椅子边。到了昨日我与朱老板,见得他时,吐气扬眉了起来,竟是满满当当地坐下了。”

    程员外道:“诶,人家今夕不同往日了嘛,现在他的丝线店生意不错,每日也能赚几个银角子,何况他又攀上了这门亲家。”

    朱老板哼地一声道:“我只是看不惯此人小人得志,当初他店里周转不开时,还是我借过他三两银子,救了他全家老小一命呢,眼下竟然在我面前拿大。”

    李老板劝解了几句,这时候突听得远处街道锣鼓齐鸣。

    朱老板,李老板都是转过身去,依在栏上看去笑着道:“可新科秀才来了!”

    “这是簪花夸街呢!”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程员外也是转过头去看向南门大街。

    朱老板道:“程员外,咱们生意行里,数你肚子里墨水最多,听说还考过童生是吧。”

    程员外淡淡地道:“是又如何,终究没有进学啊。”

    “那也是厉害啊。”朱老板,李老板二人都是一脸佩服。

    程员外笑道:“昔年的事不提了,那马老板亲家的那秀才,也在其中?不知是哪一位啊?”

    李老板笑道:“虽未见过,但既是第二,断然是走在案首一旁的,听说还未成丁呢。”

    “还未弱冠?那可是奇才了。”程员外站起身子,在酒楼上去看,但见一名少年头插簪花,身穿天青色的襕衫,走在生员前列。

    “莫非就是他?”程员外笑着问道,只觉得对方身影似有几分熟悉。

    朱老板叹道:“是啊,还未成丁,不,还未弱冠,就进学中了秀才,真是神童啊,我若是如马老板那般有个女儿多好,立即说亲嫁给他,就算拿一间铺子作嫁妆,也是值得啊。”

    李老板讽刺道:“得了,你送一间铺子,我就送两间。不过可惜我女儿三年前就嫁人了。倒是程员外你有女儿没?”

    程员外笑了笑没说话,心里却道若是浅浅肯听我的话,我怎么也要给她说下这门亲事,可惜啊,好好的路你不选,非要嫁给一个穷小子,真不知还要再吃多少年的苦。

    想到这里程员外露出了落寂的神色,想到这里又看向天街,方才那少年的面容尚远远的看不清晰,但眼下待到了眼前。

    程员外不由霍然而起,惊呼道:“怎么可能?”(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三章 游泮采芹

    天才壹秒記住『愛♂去÷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看着人群中那头戴簪花,身穿襕衫,神采飞扬的少年,程员外脸色突然变得相当的精彩

    朱老板见了程员外脸色,奇道:“程员外你怎么了?莫非有恙?”

    李老板笑着道:“断然是程员外动了榜下捉婿的念头,听闻大宋时,进士放榜时,下面都是商贾大户开价竞女婿,价高者得,直接抢来成亲。”

    朱老板拍手笑着道:“妙极,妙极。不过那是老黄历的事,本朝自沈万三一死后,除开我们这些小买卖的,官就是商,商就是官。”

    程员外尴尬地笑了两声拱手道:“两位兄台,我突想起一件急事要办,先走一步。”

    李老板,朱老板见一贯从容淡定的程员外,不知为何却有几分魂不守舍,当下不由奇怪,但也是不便相问于是道:“程员外自便,帐我们二人来结好了。”

    程员外勉强笑了笑,当下不再说什么,急忙忙地走下了楼。

    “自己果真是不识凌云木啊,当初还以为这小子没那么快出头,没料到这才十四岁就中了秀才,完了,完了,这让我这张老脸往哪里搁啊?”程员外听着外面锣鼓鸣响,仿佛一下下的耳光打在他的脸上。

    眼下他担心不是女儿会不会跟着林延潮吃苦,而是担心林延潮中了秀才,会不会因之前之事,心含怨怼,反而冷落了自己女儿。万一如李老板,朱老板这样开出高价,去榜下抓婿。林延潮动心弃掉自己女儿,另觅新欢,若是那样自己如何是好。

    难道回去求林延潮吗?程员外心底一想起来,就后悔不已。

    生员的游街,过了南门大街,来到了府学前。府学在兴贤坊,就地挨着贡院。

    府学学宫门前各有东西牌坊竖立,上竖两碑。一碑曰文官下轿,一碑人武官下马。

    学宫前,衙役不敢再鸣锣。

    陶提学朗声道:“新科生员到,辟户!”

    言毕,学宫前布满黄色铜钉的朱门,由礼生一扇一扇从外至里打开。

    远远望去,三重门阙后。即是泮桥泮水,泮水之后即是十几级台阶。宏大的大成殿坐立在台阶上。

    大成殿里,主祀孔子,以四配、十二哲配享从祀。

    见到大成殿的一刻,众生员的呼吸都急促起来。入宫游泮,薄采其芹,这是一个读书人毕生的梦想。

    “请新科生员入泮!”

    当下生员们举起交叠的双手持礼,俯首趋步而行。

    一路过棂星门,戟门,沿着一条中轴线走下来。儒学殿内门子,斋夫,殿夫,库子都是俯首行礼列在两旁。

    道路左右影壁上,孔门七十二贤人,或微笑或长歌,或端礼或抚琴。或坐或立。

    瞻仰先贤,林延潮心底肃然起敬。

    白色的宫墙,赫然竖立,此墙又称为万仞宫墙。

    典故出自论语,鲁国大夫夸子张学问比老师孔子还高。子张说我的学问,好比这墙只到肩膀。很容易看出多少,但夫子之墙高达数仞,不得其门的话,是没办法进入知道夫子学问有多少的。

    而文庙的宫墙就比作夫子之墙,但后世之人,犹觉得‘夫子之墙数仞’不足以表达对孔子的敬仰,于是改成了‘万仞宫墙’。

    跨过戟门。面前半月形的一塘碧色的小池,就是泮池了。

    古礼天子之学为辟雍,四面环水,诸侯之学,半于天子之学,故南面泮水。

    至于泮池上的泮桥,只有身有功名之人,才能通过,否则只能绕泮水而行。

    众生员从泮池上泮桥走过,即是入泮。

    最后众生员至大成殿外,一旁通赞在那道:“行大礼!”

    “兴!”

    “平身!”

    生员行完礼后。

    赞官又道:“诣盥洗所!”

    生员们行净手之礼,然后入宫再拜。

    大功告成后,方才退至殿东的明伦堂。

    这一刻众生员,都是脱去先前的拘谨,脸上尽是放松的笑容,喜气洋洋。

    生员们相互拱手而拜,与同案攀谈。

    按照闽中科举强府的高比例,这些生员其中少不了是要出一二个进士的,这断然是要结识一番的。

    这边翁正春,林延潮,叶向高,龚子楠,陈应龙,还有一人叫周平治,也是濂江书院的弟子。

    几个读书人聚在一起,又都是生员,先是序齿,以明长幼之礼,再平辈相交。

    这序齿不是乱来的,生员是不与没有功名在身童生,儒童序齿的。

    就算进了官场,如非必要,进士举人出身官员,也不会与监生,吏员出身的官吏序齿。甚至有的进士出身官员,不与举人序齿。

    其中翁正春年纪居长,陈应龙居次,下来依次是叶向高,周平治,林延潮,年纪最幼为龚子楠。

    除了翁正春稍长,众人都是十几岁,头上簪花,蓝衫在身,年少得志,谈笑之间自是意气飞扬,睥睨豪杰。

    不时一阵阵欢笑声传来,引得众生员频频侧目。

    众生员谈笑了一阵,陶提学走入明伦堂,众生员都是停止谈笑,向陶提学行礼。

    陶提学笑着道:“当年本官入泮,更是年少轻狂,所以人生得意须尽欢,诸位无须顾忌。”

    众生员不由一笑。

    但片刻陶提学又肃然道:“不过尔等,若是以为进学中了秀才后,就可怠慢学业,以至求田问舍,那就错了。祖制科举必由学校,故而朝廷养士厚待尔等。你们入学之后,更当发奋读书,不可如长沮桀溺那般作辟世之士。”

    长沮桀溺是两个隐士,见孔子过路出言讥讽,认为天下滔滔,谁能改变,与此如此不如学他们作辟世之士。

    孔子感叹道,鸟与兽不可与之同群,就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意思。

    陶提学就告诫生员,当前不少人因可免役免粮,社会地位而考取生员,进学后就马放南山,不再求学业进步,不思为国家尽力。这种安心过自己小日子的思想是要不得的。

    “今年的岁考,若本官见汝等学问退步,廪生,增生一律降等,附生革除功名!”

    众生员听陶提学的话,都是心底一凛,当下道:“我等谨记大宗师教诲。”欢迎您来)

第一百六十四章 应制诗

    听了陶提学的告诫后,新进学的生员们不由心底有些恻恻然,同时腹诽道,咱们这才刚刚进学,能不能说些好听的。

    陶提学板着脸说了一通话,然后这才令书吏们下发励学的儒花红彩旗银,每人二两。

    见了这到手的银子,众人脸上都是又有了笑意。林延潮也是给陶提学,这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的手段点赞。

    训诫,打赏之后,就是簪花宴。

    林延潮明白这样的宴会,更重要的是一种风光,上下酬对,而不是在乎于你吃什么。

    当然院试后的簪花宴,比府试后宴饮,规矩要更多。生员们都是知书达理,礼仪上更是一点都不能错,特别有意在陶提学面前给自己留下一个好印象。

    做完一套礼仪回到位子上后,林延潮额上出了一层汗,然后才开始动筷。

    众人在陶提学的审视目光下,也不敢大吃大喝,当然这白水煮肉,也不会令人如何有胃口就是。

    陶提学看着弟子拘束,没有丝毫离席退场的觉悟,反而道:“即是雅宴,怎么能无雅诗而作?诸位即兴赋诗一首来!”

    众人都是满头大汗,陶提学还在折磨人,院试才考得诗赋,你这里又来点这一出。

    陶提学当下随意点了一人。

    那人战战兢兢一阵,当下作了一首诗,诗词说不上多好,但却称得上中正平和,应时应制。听得林延潮不由大为佩服,要自己这么短时间里作诗,根本别想的。生员之中果真藏龙卧虎。

    但是陶提学却很不满意道:“诸位不要拘束,大可放胆直言,直述其志嘛。”

    陶提学虽是这么说,但众人哪个敢如此,直述其志?女人。田地还是功名?

    下面一个个人被陶提学点名站起,吟得都是雍容典雅的,吟诵风物的诗词。

    陶提学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不是说这些士子诗作得不好,相反生员中都是很有文采的,即兴作诗。可是都将自己包裹得紧紧的。

    当下陶提学点到林延潮,笑着道:“延潮你经义文章虽写得好,但诗赋却是平平,多给你二十息仔细想想。”

    林延潮道:“回大宗师的话,方才诸位念诗时。弟子已有腹稿了,不过只有半阙。”

    “好,好,半阙也行。念来听听。”

    林延潮当下念道:“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陶提学听了点点头道:“此诗算不得上上乘,但难得是能以诗言志。名留青史,千里封侯。大丈夫当如是也。”

    当下众生员恍然,终于算是摸到了陶提学的脉。下面生员也是纷纷作一些书生报国的诗赋,倒是也吟出了几篇佳作。

    陶提学然后当场命乐工合之。

    众人这边吃着白水煮大肉。这边雅乐奏起,众生员们和着节拍轻轻在膝上击之。

    宴会越到后面,众人越是放开行迹,求学艰苦,家境贫寒,哀人生苦短这等不应制的诗词也是拿了出来。

    突这时有一名四十余岁的生员长吟起一首黄庭坚的诗来。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听了这诗,在场几名四五十岁生员,一齐是潸然泪下,生起‘白发簪花不解愁’的悲伤。

    不少人也是陪着他们拭泪,连陶提学也是伤感了起来,没有说什么,因为这才是真情实感。

    一场簪花宴落下帷幕。

    林延潮踏着月色离去,他眼下虽年少得志,但上一世也曾在单位蹉跎过好几年,所以还是很能理解这些人,困于棘闱二三十载,好容易得中生员后,却发觉双鬓斑白,韶华已逝的心情。

    陶提学说得对,为官须作相,及第早争先。

    簪花宴的次日。

    林延潮起了早,还有三日才入学,这里要做的事很多。

    爷爷与大伯都与衙门告了假必须回洪塘乡的老家一趟。

    爷爷与大伯回去作什么?林延潮问了下,二人满脸红光,原来得知自己了中了秀才后,洪山村的族长,老人,托人来信说老家的宗祠准备给自己弄个县学生员的匾额庆贺一下。

    这匾额并非是第一块,加上林延潮老爹的,一共两块,洪山村几百号姓林的人里,才气全都聚集在他们家了。

    听林高著说过,当年林延潮老爹中秀才时,宗族上下十分高兴。

    洪山林氏这一家是分支,还将本宗那边的人请来贺一贺的,但本宗那边的人,连来都不愿意来,笑话说从来没听说过,一个秀才牌匾也值得如此大肆操办的。

    林延潮老爹当时听了很生气,告诉族长先不要把自己的牌匾挂上去,待自己中了举人后,再挂举人牌匾,看他们敢不敢笑话。

    于是族长听了他的话,哪知隆庆年倭乱之事后,这块做好的牌匾就一直没挂上去。

    但眼下父子都中了秀才,咱们洪山林氏,这回不是挂一块匾,而是一起挂两块秀才匾,说出来吓死你,再敢看不起咱们!

    所以宗祠那边准备大肆操办一下,然后爷爷,大伯,三叔少不得回去风光一下,正是,富贵而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啊!在昔日的叔伯乡亲面前,吹吹牛逼,享受众人敬仰的目光。

    该得瑟的时候,就必须得得瑟一下啊!

    这样风光的事,爷爷,大伯,三叔是一并同去,随便叫了林延潮同去,不过林延潮推说,自己要回书院拜见一下老师,所以就不去了。

    爷爷,大伯,三叔也就不坚持,临出门时父子三人还在那商议。

    三叔提议,只是打块秀才牌匾,是不是小气了一点,咱们要不要修一个木制的‘秀才’牌坊,让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咱们林家出了个秀才。

    大伯立即拒绝掉,说这果断不行啊,木制的‘秀才’牌坊实在太小气了一点,要修牌坊,咱们就不能要木头的那种,要修就要修石头牌坊那种,如此看得才比较有脸面。

    林延潮听了,还是觉得满庆幸,若是自己答允和他们一并回去,真的是丢人,丢到老家去了。(未完待续)

    ps:今天没什么灵感,不想乱凑字数的,暂一更吧,明天再恢复两更。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535/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文魁最新章节! 作者:幸福来敲门所写的《大明文魁》为转载作品,大明文魁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文魁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文魁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文魁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文魁介绍:
金銮殿前九重门,百官簪缨北阙来。帽插宫花朝天颜,金殿传胪名声传。十里御街打马过,人称大明状元郎。
这是一个现代人在明朝好好读书,天天向上的故事,已有两本两百万字作品完本,人品保证!
大明文魁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文魁,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文魁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