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楚怀王TXT下载大楚怀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楚怀王全文阅读

作者:腊月青梅子     大楚怀王txt下载     大楚怀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六百一十六章 析邑

    熊槐在上官大夫退回后,转头向景鲤道:“令尹,宋国伐楚,我淮北之地损失惨重。故,寡人请卿将各地有功之臣以及叛国投敌之人的名录全部统计出来,然后报与寡人,寡人其后进行赏罚!”

    “唯!”

    熊槐点了点头,然后向群臣道:“诸卿,各国来袭,望诸卿继续操劳国事,与寡人共赴国难!”

    群臣皆应道:“唯”

    战事爆发的第三月,连战连捷的宋军继续南下,彻底占据了泗水流域西面的所有地区,并将势力范围扩展到颖水。

    第四月,宋军夺取楚淮北之地五百余里后,才暂停了攻势,开始展开防御。

    消息传到郢都。

    一些大臣再次提出伐宋,威逼齐魏的战略,但是依旧被熊槐否决。

    析邑。

    叶公带着麾下的几个将领例行巡视了淅水防线之后,然后登上高台,看着西岸的十几艘大船露出了一抹嘲笑。

    自从第一战秦韩联军吃了一个大亏后,联军便在对岸打造起能防御投石攻击的大船来。

    叶公刚开始见到这一幕还略有紧张,但是随着联军的第一批大船打造完成,然后当叶公看着这些船在联军士卒吃力推动下,艰难的进入淅水后,才彻底放心。

    大船虽然防御力强大,但是在小河中行动困难,根本毫无作用。

    想要快速渡河,还得轻便的快捷的木筏。

    故而,联军打造出第一批大船后,就再无动静,一连与楚军对持了三月。

    此刻,叶公看着对岸,向身侧的盛君问道:“将军,对岸的联军最近可有异常?”

    盛君应道:“叶公请放心,对面并无异常,我军的探子时刻都在盯着他们,只要樗里疾一有动静,我军就会立即得知。”

    叶公点了点头,吩咐道:“传令给阴君,让他小心守卫丹口,提防联军突袭!”

    “诺”

    众人一回到城中,此时,析君心事重重,一脸忧色的走了过来,行礼道:“叶公!”

    析君行礼后,想起他的令尹与司马对他的建言,顿时露出欲言又止之色。

    叶公见状,迟疑的问道:“析君有何事?”

    析君顿了顿,才为难的开口道:“叶公,大战四月,析邑的百姓已经被在下征召五月,以协防淅水。如今眼看春耕过去,许多百姓心中不安,担心大战之后,家中无粮可用。”

    众人闻言全都一滞,原本轻松的心情,变得沉闷起来。

    不仅是析邑,其他地方也一样。

    大战爆发,各地都抽调了大量青壮前来驻守,这不仅是一笔极大的开支,同样也会影响春耕,从而导致今年的收获锐减。

    这一进一出间,今年各封君的领地,十有**将会入不敷出,大亏一笔。

    想着,众人脸色全都不怎么好看。

    叶公沉默了一下,然后叹道:“老子云:大兵之后,必有灾年。此言甚是!”

    接着,叶公又开口道:“不过,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如今国家有难,还需诸位暂且忍耐,安抚百姓将士。只要渡过这次战事,大王肯定会有赏赐。”

    众人一听,想起杀到封地门口的秦韩联军,立即附和道:

    “不错,国家有难,理应共赴国难,岂能计较个人得失。”

    “大王一向仁慈,此战之后,必有封赏,而且可能还会免税。”

    “大王已经在离间各国,而且燕国义渠两国都派去了使者,想来离变局之日不远了。”

    “正是如此,还请析君坚持一二。”

    叶公听着盛君等人的话,点了点头,开口道:“析君,析邑百姓的难处,本将也深为理解,但是淅水的防御,还需析邑百姓鼎力相助。故,解散百姓,让百姓回家进行春耕一事,恕本将不能答应。”

    “这”

    析君听到叶公明确拒绝,虽然心中不由出现一阵失落,但是却并不意外。

    丹淅防线不仅关系楚国的战局,而且也关系着淅水东部众多封君领地的安全,叶公根本不可能会解散析邑的百姓。

    况且,析君自己也不愿在这个时候解散百姓。

    对析邑来说,守住淅水才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若是淅水失守,析邑以及他这个析君,就全都完了。

    让他在坚守淅水与让百姓去春耕中选择,他也会选择坚守淅水,而不是让百姓去春耕。

    他提出春耕的事情,目的也不在于春耕。

    析君想起门客传来的消息,立即定了定神,接着道:“叶公所言甚是,解散百姓一事,在下也知其不可。可若是仅仅只是大战一年半载,百姓自然还能坚持下去。但,在下担心,以目前的形式来看,各国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轻易退兵。

    而让我楚国吐出越国,那就更家不可能。故,在下十分担心,这一场战事很有可能会演变成昔日天下围魏救赵之战那样,一发不可收拾,接连持续数年,直到各国全都全都精疲力竭,实在坚持不下去了,这才休战回国。”

    析君话音一落,众人同时为之色变。

    那一次的战事,因魏国主力在赵,秦齐楚三国见有机可乘,纠集了许多国家,大举进攻魏国。

    于是,在仇恨与利益的推动下,楚国在大军与巴国作战的同时,大举出兵二十万,向北攻打魏国。

    当时楚王与群臣都认为,天下围攻魏国,而且魏国主力不在,一定能够击败魏国,重新饮马河水。

    结果,魏国的实力与顽强全都出乎天下人的预料,魏国在各国的围攻下扛了近两年。其中楚国更是因主力在外,而遭到魏韩联军的突袭,导致陈蔡两地都被韩魏联军夺走,还让韩魏联军杀到心腹叶地。

    那一战,北面的封君因此损失惨重,不少封君领地或被夺走,或遭到魏军的肆虐而残败不堪。即便是楚国腹地的封君,也因接连大战两年,付出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而元气大伤,其后十余年都没有缓过劲来。

    上一次,楚国只是出兵三十多万,就已经元气大伤。

    可这一战,楚国为了抵抗各国,出动的兵力已经超过六十万,几乎是举国而战。

    众人一想起楚王与朝中诸公制定的防御战,不由打了一个寒颤。

    若是离间计失败,那么这一战有的打了。

    虽然楚国为了这一战已经准备了数年,楚王不怕,可是他们没有丝毫准备,他们怕啊!

    若是这一战也持续个两三年,就算是对持两三年

    这一场防御战,就算楚国赢了,大家肯定也没有丝毫赚头,反而还会因为出兵出钱出粮而血亏。

    这是楚国的胜利,而不是大家的胜利。

    若是这一战输了

    大家想起失去封地,流落郢都的潘君等封君,顿时浑身发凉。

    打个两三年,肯定血亏!

    不打,那就封地不保!

    想到这,在场的众人全都面面相觑,谁也没有说话,一时间气氛沉重。

    良久。

    叶公才开口道:“不知析君可有破敌之策?”

第六百一十七章 声音

    析君见叶公话音一落,其他封君就全都将目光放在他身上,盯着他看。

    沉吟片刻后,析君开口道:“叶公,在下愚钝,岂有破敌之策。不过在下从郢都得到消息,之前曾担任宋相的上官大夫,正在推动伐宋一事。”

    说着,析君解释道:“上官大夫在宋许久,曾一眼看穿宋王的为人。数月前,上官大夫与左大夫在大王面前的争辩,更是证明了上官大夫的正确。故,在下以为,上官大夫深知宋国虚实,既然他全力推动柱国伐楚,那么肯定有必胜的把握。

    而目前的局势,秦韩联军与我等在淅水对持,只有齐魏赵三国正在强攻陈地。所以,现在我楚国破局的关键不在这里,而在于东面的陈地,在于齐魏赵三国。

    只要柱国能大破宋军,压服宋国,那么齐魏两国必然震动。

    如此,我楚国才有速战速决的可能!

    一旦拖延下去,不仅会让宋国在淮北站稳脚跟,更是夜长梦多。”

    说完,析君向众人问道:“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闻言顿时陷入思考当中。

    最近一段时间,郢都关于伐宋的声音越来越大,他们也有所耳闻。

    只是因为宋国太远,且丹淅防线这几个月来没有爆发大战,故而众封君只是在一旁观望,而没有参与进去。

    现在,听析君这么一说,似乎伐宋一事也关乎他们的切身利益。

    若是能尽早结束这一场战争,那就再好不过了。

    想着,众人露出意动之色。

    郢都朝议。

    “大王,如今宋国大军攻占楚国淮北五百里,兵力分散,士卒疲惫,且距离寿县极近。此时,只需柱国率军突袭,必可一战而大败宋国。如此,不仅可收复失地,还可振我国威,威服宋国,威逼齐魏,瓦解各国联盟。故,臣再次上表大王,请求出兵伐宋!”

    上官大夫说完,拜了一拜,而后一直未起身,一副长拜不起的架势。

    接着,一个月前在宋将臧信的帮助下,得以安然返回楚国的昭常跟着道:“大王,宋王戴偃射天鞭地,不敬鬼神,残杀大臣,穷兵黩武,宋国大臣表明臣服,然心中十分恐惧,唯恐宋国会因为戴偃缘故,而宗庙不存。

    臣闻之,宋太子仁义,大臣多有归附,百姓归心,称之曰贤。若是我楚国以扶立宋太子即位为名,出兵伐宋。宋国群臣百姓,必然箪食壶浆,广开城门以迎楚军。

    况且,一个弱小的宋国竟占据我大楚之地五百里,臣亦深以为耻。故,臣请大王不必迟疑,下诏柱国出兵伐宋。”

    昭常说完,同样长拜不起。

    熊槐看着在殿中拜请的昭常与上官大夫两人,一脸沉重。

    自从昭常回到郢都后,原本只有上官大夫一人大呼伐宋之利的情况,顿时出现极大的变化,在昭常的奔走下,在昭氏一脉强大的影响力下,要求伐宋的人越来越来越多。

    这一个月来,主张伐宋的大臣,已经从原本的一小撮,扩大到群臣的三分之一。几乎每次朝议上,他们都会提出伐宋之议,让熊槐不胜其扰。

    熊槐一面沉吟,一面看向公孙衍,让他出来与昭常二人分辩。

    公孙衍一见楚王看了过来,立即开口道:“大王,臣以为不然”

    大殿中,随着公孙衍的开口,两帮人马立即激烈的争吵了起来。

    见此,熊槐立即满意的点了点头。

    熊槐内心很清楚,昭常与上官大夫两人推动伐宋,这是因为他们二人对宋王充满仇恨。而其他大臣意图伐宋,那是因为楚国被围攻半年,离间计迟迟不见效果,群臣压抑的厉害,以致越来越悲观,故而乞求能够速胜,以改变现状。

    只是,熊槐虽然知道群臣的心思,但是却毫无办法,无法从根本上转变群臣的悲观。

    若是天下大势是能够想想就可以改变的,天下早就一统了。

    所以,熊槐每次都是让群臣相互争辩,然后双方相持不下,最后不了了之。

    当昭常与公孙衍等人从上午争到下午,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之时。

    就在熊槐本以为这次争辩也会不了了之的时候。

    突然,一声中气十足的高喊,压制住其他人的声音。

    而后,原本处在朝政边缘,一直保持中立的州侯从人群中走出来,行礼道:

    “大王,各国伐楚已有半年之久,然我楚国的离间之计迟迟未能奏效,令各国坚定不移的围攻楚国,令燕国以及义渠等国迟疑不决的原因。

    臣窃以为,那是因为各国皆以为我楚国已经各国的围攻下难以自保,料定我楚国将会大败。

    故,臣以为在此之时,立即主动出击,打一个打胜仗,以提升我楚军士气,并告诉天下各国,我楚国在各国的围攻下,依然还有余力。

    如此,只要我楚国获胜,那么观望的燕国等国,才会放心的站在我楚国这边。”

    说着,州侯拜道:“大王,六国之中,宋国最弱,且我楚国各地,只有柱国所部一直按兵不动。故,臣以为当此之时,唯有伐宋,才可破局!”

    州侯一说完,大殿瞬间安静下来,接着群臣顿时脸色一变。

    这些年来,州侯等人一直围在太子身边,乃是太子的近臣。

    州侯的话,不仅仅只代表他本人的意思,有可能还是太子的意思。

    莫非太子也有意伐宋?

    大殿之中,所有人的脑海中,都冒出这一个念头。

    想到这,无论是争辩的人,还是中立旁观的人,全都看向一直默不做声,在殿中旁观的太子横。

    太子横在群臣的注视中,依旧保持原样,微微低着头,似乎一直都在侧耳倾听群臣的议论,好像州侯的话,与他没有一点关系一般。

    此时,熊槐面无表情的瞥了一眼太子横。

    若是这次州侯所言,乃是太子授意,那么这一次,将是太子第一次在朝政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这一情况,意义重大!

    不仅群臣不方便驳斥太子,连他这个楚王也不方便驳斥太子。

    否则,这场仅限于朝议的争论,将会演变成内争。

    想到这,熊槐心中冒出一个疑惑。

    那就是一直都没有插手朝议的太子,怎么突然就插手了呢?

    是国内,还是国外?

    熊槐不知道太子为何在这个时候突然要插手这个乱局中,也不知是谁给了太子足够的底气插手其中。

第六百一十八章 宫中

    另一边,景鲤看了看太子横,又看了看楚王,见二人全都面无表情,顿时心中一沉。

    伐宋一事不仅楚王不赞同,连朝中大部重臣也坚决反对,原因不是别的,而是时机远远还未到成熟之时,楚国没有必胜把握。

    楚国打败宋国很容易,但是让景翠与匡章率领的大军在宋国决战,不仅在郢都楚国君臣没信心,连柱国景翠也没信心。

    不是说景翠一定会战败,而是只要景翠没打赢,对楚国来说,那就是输了。

    若是景翠被匡章拖在宋国,那么楚国原本十分完善的防线,就将出现致命的漏洞。

    是以,这几个月来,楚王虽然没有对伐宋一事表态,但是大家心中都清楚,楚王还在迟疑,心中有些担忧,故而从来没有表示出支持之意。

    不支持,这就是反对。

    而这一次太子突然出面赞同此事,实则会遭到楚王的很不满。

    不过

    景鲤心中微微松了一口气。

    好在太子也没有傻到亲自出面,而令楚王为难。

    想到这,景鲤立即轻咳了两声,在安静的大殿中格外显眼。

    接着,景鲤从人群走到大殿中间,行礼道:“大王,臣以为此时伐宋,还不到时候!”

    景鲤还未开口解释,此时,潘君从人群中走出来,开口道:“敢问令尹,这是何故?”

    熊槐闻言,顿时眉毛一挑。

    暗暗心惊:怎么,连令尹亲自出马也压制不住群臣了吗?

    难道要让他这个楚王亲自表态吗?

    黄昏时分,朝议在群臣的争论中不了了之。

    熊槐离开大殿后,走在前往后宫的路上,想起朝议中的事情,心情颇为沉重。

    太子终究还是年纪大了!

    想着,熊槐思考许久,才缓缓开口道:“传寡人诏令,请秦夫人与韩美人来陪寡人用晚膳!”

    “唯!”

    次日上午。

    陈轸正欲入宫求见楚王,不想,在宫外遇上令尹景鲤。

    “令尹!”陈轸率先行礼道。

    “刺史令!”景鲤笑了笑道:“莫非刺史令此时入宫,也是有要事求见大王吗?”

    陈轸愣了愣,然后应道:“正是如此。莫非令尹也有要事求见大王?”

    “正是!”景鲤点了点头,笑道:“既如此,你我一同前去求见大王!”

    “诺!”陈轸应着:“令尹请!”

    宫中。

    此时韩美人一脸紧张的看着熊槐,而秦夫人则微笑陪侍一旁。

    熊槐此时正拉满弓,全神贯注的盯着二十步外的插满着箭的箭靶,瞄准许久后,微微一笑,松开右手手指。

    接着,只听得一声大响,箭矢稳稳的插在箭靶上。

    见此,韩美人立即兴奋的大喊道:“大王,又射中了,整整一壶箭,全都射中,真是百发百中,箭无虚发!”

    熊槐闻言笑了笑,然后揉了揉韩美人的头发,宠溺的笑骂道:“阿谀、奉承,数百年前的养君与潘君,能箭箭射中百步之外的靶心,那才叫百发百中。寡人所射不过二十步,这么近的距离,连靶心都射不中,就说百发百中,这话传出去,还不怕其他人笑话寡人不知羞耻吗!”

    “大王乃是楚王,谁敢议论?还有,大王你又弄乱了妾身的头发!”韩美人理了理有些凌乱的头发,不禁嘟着嘴嗔怪道。

    熊槐闻言上下打量了韩美人一眼,调笑道:“美人勿怪,自美人少时入宫,寡人从小揉到大,已经习惯了,情不自禁的就想揉揉。”

    说着,熊槐再次伸出手来,向韩美人的头上探去。

    韩美人闻言脸颊一热,然后脑袋一偏,主动迎上熊槐的手,羞道:“大王,秦姐姐还在这呢!”

    秦夫人闻言,看着楚王再次亲昵的将韩美人的头发弄乱,顿时露出羡慕之色。接着,想起公子旺财来,又微微一笑。

    熊槐哈哈一笑,一把搂过秦夫人,笑道:“怕啥,夫人又不是外人。”

    三人嬉戏了好一会儿,一个侍者禀报道:“大王,令尹与刺史令求见。”

    熊槐一怔,迟疑道:“令尹也来了?”

    说着,立即整了整有些凌乱衣冠,吩咐道:“请令尹与刺史令去大殿稍后,寡人随后就到。另,犀首到了后,不必禀报寡人,直接请犀首也去大殿!”

    “唯!”

    接着,熊槐有对身侧的二人笑道:“夫人、美人,寡人这就去处理国事,稍后,等晚膳时分,你们再来陪寡人用膳!”

    秦夫人与韩美人闻言,立即正了正脸色,应道:“是,大王!”

    殿中。

    熊槐开口问道:“令尹,不知来找寡人有何事?”

    景鲤摸着自己修长的胡须笑道:“大王,臣并非有事求见大王,只是听说刺史令有要事求见大王,臣心忧国事,故特来旁听。”

    熊槐与陈轸同时一怔。

    景鲤接着看向陈轸道:“刺史令,方才在宫外,你不是说有要事禀报大王吗?现在见到大王,可以说了。”

    “这”陈轸闻言顿时哑然,一时间竟没有反应过来。

    方才他与景鲤在宫外不期相遇,明显都是要进宫求见楚王。结果,现在见到楚王,景鲤却没有他事,而是说专门为他而来,这分明就是早有预谋的。

    陈轸此时反应过来,或许景鲤早就在宫外等着他了,不然不会这么巧。

    至于景鲤的目的?

    应该就是他要向楚王禀报的事情。

    想着,陈轸不由迟疑起来,今天他要禀报的乃是和太子有关的事情,不方便让其他人知晓。

    景鲤一见陈轸吞吞吐吐不愿开口,顿时大怒道:“刺史令,难道楚国有什么大事,还是我这个令尹不能知道的吗?

    还是说,这次刺史令求见大王,乃是为了进谗言,不能让他人知道吗?”

    景鲤的话很重,陈轸一听,冷汗都冒出来了。

    此时,熊槐笑了笑道:“令尹言重了,我楚国之事,还有什么是令尹不能知道的呢!只是昨日寡人让刺史令去查一查,关于国中这场声势浩大的伐宋之议,是否有敌国插手其中吧了。寡人担心,我楚国的这场争论,是否与数月前的宋国一般,有敌国暗中推动!

    只是为了避免消息走漏,这才特意吩咐刺史令注意保密而已!”

第六百一十九章 两种可能

    熊槐为陈轸向景鲤解释了一句,然后对陈轸道:“陈卿,令尹乃我楚国百官之首,国之柱石,这些事无需对令尹隐瞒!”

    陈轸拱手道:“是大王!”

    接着,陈轸又想景鲤致歉道:“令尹,方才是在下迂腐了!”

    景鲤笑着摆手道:“无妨!刺史令忠于君命,其情可嘉!”

    说话间,一个侍者在外禀报道:“大王,犀首来了!”

    熊槐笑道:“来的正好,请犀首进来!”

    “诺!”

    待公孙衍进入殿中,此时,陈轸已经重新组织好语言,向熊槐一拱手,率先开口道:“大王,虽然这几个月来,郢都之中时有伐宋之声,但是其规模却没有这一个月以来的大,其人数增加之快,也远不如这一个月。

    是以,臣奉命调查此事,特将探子散步在郢都各处,并严密查探云梦、江水的渡口,经过半月的反复查探。终于,臣在郢都之中发现了大量齐魏两国的探子。”

    “嗯?”熊槐顿时精神一振。

    熊槐早就觉得楚国在议论宋国的事情上不对劲,颇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尤其是昨日朝议之时,支持伐宋的大臣,已经超过议事总人数的一半。

    这实在太不正常,分明还有其他人在背后推动。

    想着,熊槐立即问道:“他们都在郢都干了些什么?”

    陈轸迟疑了一下,然后开口道:“大王,这几日,魏相田文的门客公孙弘曾多次往来左尹以及上官大夫府中,而魏臣楼庳的门客则在结交其他大臣,至于齐国的探子,则经常在城中显贵出入的场地出现,到处鼓吹伐宋之利。”

    陈轸话音一落,景鲤脸色一沉,虽然陈轸没有证据证明昭常等人出卖楚国,但是,他们在这种情况下结交田文的门客,极有可能会引起楚王的不满。

    想着,便郑重的对陈轸道:“刺史令,左尹与上官大夫一向对大王忠心耿耿,他们俩是不可能接受他国的贿赂,出卖楚国的。刺史令说这话,可能负责?”

    陈轸立即应道:“令尹,虽然在下不知道公孙弘对左尹他们具体说了些什么,但是,公孙弘多出进入左尹二人府中,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情。”

    景鲤闻言皱了皱眉,却没有说话。他相信,陈轸肯定不敢在这种事情的说谎。

    此时,公孙衍开口道:“大王,令尹!或许左尹他们也没有背叛大王之意。若是齐魏两国的使者,全都表现出对宋国的不满,以此误导左尹他们,一旦楚国伐宋,宋国就会在齐魏楚三国的攻击下土崩瓦解,割地求和。

    只此一点,不必让左尹出卖楚国,便可极大的迎合乃至鼓动起左尹他们的伐宋之心。”

    “这”景鲤点头道:“这也极有可能!”

    接着,公孙衍拱手道:“大王,正如左尹他们在朝议中所说,各国伐楚已有半年之久,秦韩联军一直在丹淅之间按兵不动,而齐魏赵三国联军强攻陈城半年之久,我们齐楚魏三国全都损失惨重,士气低落,疲惫之色已经显现,只看那方先撑不下去。

    在这种情况下,齐魏两国见短时间内攻破陈城无望,难以获取楚国的土地,转而将目标转向宋国,这也是有可能的。”

    熊槐点了点,他也认为不排除这种可能。

    故而,昭常与上官大夫在推动伐宋之事,熊槐一直保持着极大的忍耐,而没有强行训斥他们,而是一直让公孙衍他们与昭常等人争论。

    直到昨日,局势才差点失控!

    而后,公孙衍一脸沉重的道:“大王,而另一种可能,淮北的宋军乃至宋国,从一开始就只是一个诱饵,一个引诱柱国大军北上的诱饵。”

    熊槐一怔,连忙开口问道:“请犀首细说一二!”

    公孙衍拱手应道:“大王,各国会盟之前,我楚国已经将淮北抽调一空,目的就是引诱各国攻打淮北,然后拉长各国的补给线,与各国对持与淮水。

    当此之时,匡章已经率领十万齐军屯兵清河城,只要匡章率兵西进,那么就可以轻易夺取我大片淮北之地。但是,齐军放弃了这个大好的机会。不仅如此,齐王为了薛地,还将匡章手中的精锐调走,然后大公无私的帮助魏国攻打陈城。

    以齐王与储子的性格,他们没有这么好心,肯定别有所图。

    还有,宋国离陈地并不远,在齐魏两国与宋国的矛盾不可调和的情况下,那么齐魏两国只会逼迫宋国一起加入陈城的攻城战,然后逼迫宋军强攻陈城,以解心头之恨。结果,齐魏逼迫宋国交出薛地后,竟然会让宋国去攻打淮北。

    宋国的壮大,显然并不符合齐魏两国的利益。所以说,齐魏两国让宋国攻打淮北的唯一目的,那就是以宋国为饵。”

    顿了顿,公孙衍缓缓地开口道:“大王,虽然齐国已经出兵十五万攻打陈城,但是齐国依然还有余力。

    匡章在清河仍有两万齐军,而自从数月前越王臼渡海抵达淮北后,为了复国,在齐国的支持下征召了三万越军,这三个多月来,匡章一直都在为越国训练军队。淮北之地,齐国就有五万大军。

    此外,燕国从南部撤军之后,齐国在北地的兵力已经空余出来,加上魏国,再加上滕薛鲁卫这几个地方,齐魏两国还能凑出二十万至三十万大军。如果算上宋国,那么柱国一旦率军北上,最坏的情况,则是会遭到四十万以上大军的围攻。最终的结果,柱国要么突围而出,要么全军覆没。

    最好的情况,则是齐魏两国真的打算攻击宋国,然后柱国率军收复失地,与齐魏两国对持。接着,六国联军因齐魏两国的背叛而土崩瓦解。或者,宋国从一开始就已经被五国卖了,然后,我们依然需要与各国对持。”

    熊槐听到这,闭目沉思许久,然后睁开眼睛,问道:“三位贤卿怎么看?能否判断出齐魏两国的意图?”

第六百二十章 震怒

    景鲤摇头道:“大王,臣无法猜测齐魏两国是怎么想的,但是臣知道,这几年来,我楚国屡屡伐齐,与齐国的仇恨极深。故,臣以为不能冒险。”

    公孙衍应道:“大王,现在的局势并不明显,或许此刻齐魏两国也在犹豫。但是,臣以为用兵之道,就在要做对方不愿我们去做的,而不做对方希望我们去做的。故,臣以为我们不能出兵!”

    “大王,令尹和犀首言之有理。”陈轸说着,迟疑了一下,开口道:“大王,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臣担心的是,齐魏两国为了推动我楚国伐宋,而会采用之前我们扰乱宋国的办法,通过群臣逼迫我们出兵伐宋。”

    此言一出,景鲤与公孙衍全都倒吸一口冷气,然后低着头,将目光瞥向楚王,闭口不言。

    熊槐见陈轸话音落下后,他们三人全都低着头,沉默不语,略一思索,就知道他们此刻在想什么!

    想着,便微微颔首,同时,脸上浮现出十分沉重之色。

    目前,陈轸所说的迹象,已经越来越明显了。

    如今大战不过半年,已经有越来越的大臣在战事的压力下,出于病急乱投医的心理,而走上投机冒险的道路。

    并且,熊槐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大臣会支持伐宋,以解决这场战事。

    若是他这个楚王一味的阻拦,与群臣背道而驰。

    那么,他很有可能就会被群臣抛弃。

    此时,熊槐突然想起从寿县返回郢都之时,齐国所施行的乱心之策,其目标也是直指他这个楚王。

    如果说之前的乱心计策还只是处在于谣言的层面,那么伐宋这一场辩论,就给了乱心之策施展的空间。

    若是伐宋之议,与之前的乱心之策真的搅和到一起。

    熊槐毫不迟疑,他肯定会众叛亲离,若是这种情况下,楚国爆发一场内乱,那么

    楚国完了!

    而且

    熊槐想起昨日太子一党的议论,毫无疑问,此事已经将太子扯了进来。

    想想宋国,宋国群臣已经楚国的支持下,准备推太子上位了。

    或许不久的将来,楚国也一样,诸多大臣在各国的支持下,也准备让太子取代他这个楚王。

    而要要想阻止乱心与伐宋合流,那么就只能让群臣相互争辩,难分胜负。

    他这个楚王万万不能直接下场。

    否则,那就只能学宋王了。

    想着,熊槐轻咳了两声,郑重的问道:“三位贤卿,不知你们能不能顶得住群臣的压力?”

    话音一落,公孙衍与陈轸立即看向景鲤。

    若是仅凭他们二人,早就被群臣淹没了,楚王真正问的是,其实是令尹景鲤能不能压制住群臣,不让楚王直接下场。

    此时,景鲤想起昨日太子一党加入辩论之后,群臣顿时激奋不已,瞬间就有超过一半的大臣支持伐宋。

    想着,不由脸色难看的道:“大王,若是仅凭臣出面,恐怕只能压制群臣一月,若是能请柱国司马上书议事,那么应该能压制群臣二三月。”

    “二三月?”熊槐不禁摇了摇头。

    然后熊槐沉吟了一下,看了看景鲤,又看了看陈轸,再次沉吟良久,才开口道:“陈卿,可知昨日,为何州侯等人突然参与伐宋之议?”

    此言一出,殿中顿时一滞。景鲤立即抬头看了看楚王,然后又看向陈轸,他今日入宫,就是为此而来,提防陈轸在楚王面前进太子的谗言。

    陈轸在熊槐三人的注视下,斟酌着道:“大王,臣听说不久前析君尹,还有阴君盛君等人的令尹,去拜访了州侯与潘君。”

    “嗯?”熊槐一怔,迟疑的问道:“如今叶公他们还在与秦韩联军对持,丹淅防线并无战事,他们为何主动参与此事?”

    “这”陈轸听到熊槐的询问,低着头,没有回答。

    另一边,景鲤似乎以及知道州侯昨日突然参与此事的原因了。

    只是景鲤见陈轸没有把太子牵扯出来,于是张了张口,终究还是没有开口说话。

    而公孙衍则是直接闭上了嘴巴。

    熊槐见无人回应,顿时知道这事牵扯太子,他们不愿参与进去。

    于是,熊槐冷哼一声,以表达不满,然后便自己思考了起来。

    很快,熊槐便将丹淅之地的封君推动伐宋之战的目的理清了。

    显而易见,他们这么做的目的也与郢都群臣一样,都想早点结束这场战场。

    只要楚国伐宋,无非胜败两种结果。

    楚国大胜,让齐魏两个震动,进而领兵回援,那么这场战事自然就结束了。

    若是楚国大败,那么留给楚国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从撤军割地赔款。

    如此,这场战争同样也结束了。

    而他们,只需坚守丹淅防线,就有功无过。至于战败的罪责,则是全力推动此事的左尹昭常以及上官大夫的,乃至其他参与此事的朝中大臣的,完全与他们无关。

    如果说,昭常等人是私心极重,并且病急乱投医,那么析君他们,更多的则是牺牲大局,顾全小我。

    只是

    这并非普通的战事,而是楚国与各国的决战!

    想到这,熊槐不由猛地大拍桌子,大怒道:“混账东西,其心可诛!”

    景鲤三人一见楚王震怒,顿时心中一颤,同时拜道:“大王息怒!”

    熊槐对三人的劝解不为所动,接着怒极反笑,冷冷笑道:“这群混蛋,莫非以为寡人遭到各国围攻,需要他们全力镇守防线,暂时有求于他们,就没有办法处置他们了吗?”

    景鲤唯恐楚王暴怒之下的做出傻事,立即开口道:“大王,当务之急还是解决伐宋之事,以及如何应对各国,其他事情全都可以放在一侧。”

    “大王,令尹所言极是,只要朝中能压制住伐宋的声音,其他问题都不是大问题”

    在三人的反复劝解下,熊槐狠狠的吸了两口气,勉强压制住心中的怒火,开口问道:“不知三位贤卿可有平息伐宋之声的策略!”

第六百二十一章 诏令

    “这”景鲤三人听到楚王的询问,全都摇了摇头。

    熊槐见状,不由同样也摇了摇头,而后思绪许久,冷笑道:“既然寡人还没有开口询问,他们就急不可耐的跳出来,那么也就别遮遮掩掩的,干脆摆在明面上好了!”

    说着,熊槐开口道:“传诏:今日朝中群臣争议伐宋利弊,群臣各持己见,各有利弊,寡人难以决断。寡人尝闻,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且伐宋一事,关乎我楚国大局,值此生死存亡之际,寡人不愿轻下决断。故,特将争辩一事通报各处,请父老兄弟建言献策,以为寡人分忧!”

    说完,熊槐便对景鲤道:“令尹,将寡人诏令传到各地封君的手中。告诉他们,无论赞同与否,还是跟寡人一样难以分辨,都必须要上书议事。

    以两月为期,封君的上书必须传到郢都,否则以渎职无能之罪论处。

    两月之后,寡人将会专门召开朝议,让群臣一同讨论伐宋之事是否可行。”

    景鲤闻言,想起淮水一带的封君,顿时了然,知道楚王要引江淮的封君对抗江汉封君的压力,于是,拱手应道:“大王英明!”

    接着,熊槐又想起太子横来,心中一阵头疼。

    虽然昨日太子没有发声,但是州侯等人的议论,明显是向楚国表明了他的态度。

    这是太子的第一次发声,在这个国家内部即将动乱的前奏,熊槐不想亲自出面打击太子,因为让群臣百姓以为楚国君臣父子不和,导致国内进一步动荡,更导致事态进一步复杂化。

    但是,太子因为封君的鼓动,无视出兵的凶险,而交好地方封君,这种行为,熊槐更加不能忍。

    想着,熊槐迟疑了许久,然后开口道:“令尹,请卿去一趟太子府,传寡人诏令。就说伐宋一事,寡人难分利弊,故欲听听柱国本人的意思。斯事重大,不可不慎,故,寡人欲让太子代表寡人,亲自前往寿县询问柱国,不知柱国有何高见?”

    景鲤一听楚王没有处罚太子,并且还打算让太子跳出郢都这个漩涡,让柱国景翠亲自向太子说明,便松了一口。接着又想起景阳与太子的亲密关系,顿时便知楚王的用意所在,于是应道:“大王英明!”

    楚国内部的争论本来就瞒不住各国,此时,楚王的诏令一下,很快,变为各国所知。

    宋国。

    宋王听说楚国的事情后,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而后又不屑道:“楚王大张旗鼓的议论伐宋,这是想恐吓寡人吗?寡人是可以被吓住的吗?”

    “传诏,让前线的将士们不必迟疑,以楚国的现状,楚国根本不敢出兵!”

    齐国。

    齐王将楚国的情报放下,然后向储子问道:“不知楚国之事,相国以为如何?”

    储子笑道:“大王,看来楚王是不准备出兵伐宋,故而才会下诏全国议论,以拖延时间。”

    齐王点了点头,沉吟道:“值此大战之时,战机转瞬即逝,岂能大张旗鼓的举国议论,花费数月时间让人议论。看了楚国还是能人辈出,竟然能用这种办法破解困局!”

    储子不以为然的道:“大王,楚国出此下策,证明我们的计策已经成功,若非楚王已经顶不住压力,也不会下诏地方。现在楚王的做法,不过是将出兵伐宋的时间暂时延后罢了,根本无关大局。

    而且,从宋国出兵那一刻开始,楚宋两国就已经入局。接下来,只要我们继续推动此事,楚宋两国一战,在所难免,因为这是楚王唯一的机会,楚王根本无从选择。”

    齐王大喜道:“相国所言甚是。看来寡人也该开始针对楚国布局了,上一次楚国一口气吃掉寡人十万大军,这一次,寡人一定要吃掉二十万楚军,否则难消寡人心头之恨。”

    说着,齐王想起一直按兵不动的燕国来,心中隐隐闪过一丝忧虑。

    接着,问道:“相国,推动燕国北伐的事情如何了?虽然有我六国的压力,但是严峻一日不动,寡人就担心一旦齐国大军尽出,燕国会在寡人与楚国决战之际,出兵偷袭齐国,以进行报复。

    须知,不仅利令智昏,而且仇恨同样也会蒙蔽人的双眼!”

    储子应道:“大王放心,经过近一年的布局,燕国北伐的呼声已经越来越大,据燕国的内应来报,燕国的准备已经差不多了,只等时机成熟,燕王就会出兵北伐。”

    齐王闻言长长一叹,想起北面那个复国的燕国,给齐国造成了无穷的后患,想着,不由感到心中一顿气闷:“希望如此吧!”

    顿了顿,齐王开口道:“相国,秦韩两国在丹淅之间已经与楚国对持半年之久,也该给他们施加压力了。”

    “大王的意思是?”储子迟疑的问道。

    齐王笑道:“寡人欲再次会盟五国之君,重申六国盟约,并给楚国施加更大的压力,逼迫楚国走投无路之下,尽快孤注一掷起兵伐宋。”

    “大王英明!”

    九月。

    六国之君再次在洛邑会盟。

    六人寒暄过后,齐王脸色冷若冰霜的道:“秦王,韩王,上次各国商议伐楚之事,是你们二人力主攻打江汉,以逼迫楚国从越国退兵的。

    但是,现在伐楚之战已经过去七个多月了,我齐魏赵三国已经强攻陈城七月,损失惨重,同时宋国已经攻取楚地五百里。而你们秦韩联军却依旧在丹淅之间按兵不动,坐观我四国与楚国厮杀。

    难道让我四国与楚国两败俱伤,这就是你们力主攻打汉北的用意吗?”

    齐王话音一落,魏王等三人立即与齐王站在一起,脸色不善的道:“齐王所言不错,我等也想问问,秦王与韩王,你们两国究竟是怎么想的。”

    “这”秦王荡脸色有些难看的张了张嘴。

    此时,韩王见秦王为难,立即开口道:“诸位,非是我两国不愿出兵,实则是淅水太凶险,而且楚国在丹淅之间经营多年,箭阵投石俱全,石如雨降,箭云遮日,我秦韩联军曾试探渡河,结果大军连一个楚军士卒都没碰到,就全军覆没。是故”

第六百二十二章 再次会盟

    韩王的话还未说完,魏王便阴沉的打断道:“淅水凶险,难道陈城便不危险了?我三国围攻陈城七月,大军死伤超十万,若是我们三国见陈城危险,便也拥兵不前,那么六国伐楚,这不就成了笑话了吗?”

    韩王一听,立即后退半步,站在秦王荡的身侧,然后看向秦王。

    秦王荡还未开口,齐王便笑道:“秦王,韩王,既然淅水凶险,秦韩联军难以渡过,那么依寡人之见,不如秦韩两国从丹淅之地退兵,然后率军前来陈地。我们五国大军聚集百万大军围攻陈地,不出两月,陈地必然为我联军所取。”

    秦王荡闻言立即摇了摇头。

    陈城之地远离秦国,若是联军全都去攻打陈地,就算能够成功攻下陈蔡,那对秦国又有什么好处?

    况且齐国帮助魏国攻打陈地,那是因为秦国割让了少梁韩城给魏国,而魏国让出了薛地给齐国。

    若是攻打陈地,那秦国就亏大了。

    想着,秦王荡立即开口道:“齐王此言差矣,如今各国已经将楚国逼到极处,若是秦韩联军此时撤走,无疑是告诉楚人,我联军已经坚持不住,只能无奈撤退。如此一来,岂不是让楚国士气大增,人心振奋吗?”

    齐王嘲笑道:“那秦王意思是,秦韩继续与楚军对持,然后坐观我们四国与楚国两败俱伤?”

    秦王荡陪笑道:“齐王放心,我秦国既然力主攻打江汉,自然也不会一直按兵不动。我秦国大军这数月来,一直都在强攻楚国汉中巫郡,用不了数月,就能攻下获取战果。那时,我秦军便可打通汉水江水,绕道丹淅之地的后方,让楚国苦心打造的丹淅防线毫无作用。故,请诸位不要怀疑我秦国破楚的决心。”

    齐王摇着头冷笑道:“敢问秦王,这数月是多久,是一个月还是十一个月?难道等我三国联军攻破陈蔡两地,大军杀到叶地,秦国才能在联军的接应下攻破楚军的防线吗?若是真到了那时候,我联军要秦韩联军何用!”

    “这”秦王荡顿时一滞,然后看着齐王道:“巫郡险阻,汉中有长城之固,都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攻下的,寡人无法保证多久能攻破楚军防线,但是”

    说着,秦王荡一字一顿的道:“但是,寡人可以再次派出援军,以表明寡人的伐楚决心。”

    “好!”齐王立即大声应道:“如此,寡人就相信秦国是真的要伐楚,而不只是想要让我们与楚国两败俱伤。”

    说完,齐王立即露出一丝笑意。

    如今,经过这一轮交锋,秦国已经全面落入下风,他已经取得联盟的主导权。现在,可以正式商议伐楚的事情了。

    想到这,齐王立即开口道:“诸位,寡人这次请诸位前来会盟,其主要目的,乃是商议如何尽快打破目前的僵局,如何尽快打败楚国。”

    早就与齐王通过气的魏王,一听齐王开口,立即开口道:“我等六国与楚国作战大半年,一直相持不下,不仅士卒损失惨重,而且百万大军的粮食消耗,也不再少数。

    寡人听说,楚国为了这一战,准备数年之久,粮食物资囤积如山。若是继续与楚国消耗下去,寡人担心我们六国加一起,都耗不过楚国。

    故,寡人也觉得我们六国应该想出办法,尽早结束此战才是。”

    说着,魏王扫了一眼各国之君,然后看着齐王道:“不知齐王可有对策?”

    众人看了一眼一唱一和的齐王魏王,哪能不知道齐王已经有了主意,于是,众人全都将目光看向齐王。

    此时,齐王轻咳了两声,开口道:“诸位,上一次会盟之时,寡人与赵王魏王宋王商议后,定下了以宋国为饵,诱歼楚军主力的计划。如今计划初见成效,在宋国受辱的楚国重臣,返回楚国后,已经在全力推动伐宋了。”

    说着,齐王停顿了一下,然后看向并不知晓内情的秦韩两国之君,见他们露出震惊之色,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然后接着道:“想必诸位已经得知楚王已经在下诏,让各地封君上书议论的事情了吧!”

    众人全都点了点头。

    各国正在与楚国大战,基本上有一半的心思都在关注着楚国,楚国郢都的那些破事,根本就瞒不住他们。

    只是之前楚宋两国所发生的一切,他们还以为宋王已经老糊涂了,不仅羞辱楚国重臣,鲸吞楚国土地,还弄得国内众叛亲离,国中一片大乱。

    当时秦王与韩王还担心宋国会出事,不是说楚国伐宋,而是担心宋王摆不平国内的群臣,在楚国伐宋之前,就引发群臣反叛,提前让太子即位。

    如此,宋国则会因为内乱而与楚国讲和。

    现在看来,宋国的这一切,都是计划好的。

    目的,就是为了给楚国足够的借口伐宋!

    想到这,秦王与韩王对视了一眼,突然隐隐有种被孤立的感觉。接着,秦王荡开口道:“楚国的事情,寡人也有所耳闻,不知齐王有何需要秦国效力的吗?”

    齐王笑道:“诸位,如今楚王下诏,让群臣议论伐宋之事,这就足以证明楚王已经难以抵挡群臣的压力,想要通过询问各地来拖延时间。所以,寡人希望,诸位能全力发动本国在楚国的势力,尽可能的联系更多的楚国大臣贵戚,推动楚国出兵伐宋。”

    说到这,齐王正色道:“只要楚国之内,十之七八的大臣要求出兵伐宋,那么楚王就没有选择的于地。”

    此时,秦王荡开口道:“齐王,如今楚王向各地询问,就已经表明楚王并不想出兵伐宋,若是楚王一直不愿出兵,难道我们各国就跟楚国耗着?”

    齐王冷笑道:“那也无妨,若是楚王真的一直按兵不动,与群臣相左,那么我们之前在楚国散步的谣言就有了用武之地,正好可以用外部的压力,诱发楚国的内乱。”

    说到这,齐王意味深长的道:“寡人听说这一次楚国伐宋的争论,楚太子已经表态,支持伐宋。若是这个楚王不愿伐宋,那么我们就换一个楚王,让楚太子提前即位好了。”

第六百二十三章 图穷匕见

    众人闻言,顿时大吸一口冷气,为齐王的破楚计划暗暗心惊,这简直就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啊!

    接着,众人又不由自主的想起楚国之前几年对齐国的大举征伐,看来齐王已经将之前的遭遇的屈辱全都算在了楚国头上。

    现在,齐王又不遗余力的谋算楚国,想必

    接下来的几十年,齐楚两国没法和解了。

    这对其他国家来说,是好事!

    就在众人为齐王的计划震惊间。

    此时,一直处于半隐身状态的赵王突然哈哈大笑,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齐王听到赵王大笑,不由向赵王看去,疑惑的问道:“不知赵王何故发笑?可是寡人的计策有何不妥?”

    赵王摇了摇头,笑道:“齐王的另立楚王计策很好,寡人深以为然。只是,寡人听齐王要立楚太子为楚王,寡人觉得其实我们还有一个更好的人选。”

    齐王闻言一怔,然后迟疑的问道:“不知赵王说的是那一位?”

    赵王笑道:“依寡人之见,与其立楚太子横,还不如立楚公子子兰?”

    “楚王次子,公子子兰?”

    众人闻言皆是一怔。

    “不错,正是楚王次子。”赵王点头道:“楚太子横在尚在楚国之中,被楚王所控制,这一次楚太子一发表声音,就被楚王赶出郢都,发配到寿县。这便证明,楚太子的实力太弱,难以反抗楚王。

    而且,楚王不愿伐宋,很可能就是因为已经看出了伐宋的极大弊端。同理,楚太子也未必看不出来,若是楚太子在最后一刻与楚王站在一起,一同反对伐楚,那么我们引导的楚国内乱的计划,则是事倍功半,更有可能劳而无功。

    但是,如果是立公子子兰为楚王则完全不同。”

    说话间,赵王便从众人的边缘处,慢慢的走到齐王身侧,然后与齐王并立道:“如今公子子兰正在韩国做人质,我们完全可以左右公子子兰的想法,并且还可以让公子子兰立即前来洛邑,在周天子的册封下,在我们各国之君的见证下,正式即位为楚王。

    接着,我们便可以送楚王回国为目的,让我们的楚王联系楚国群臣,驱逐郢都的楚王,让楚国群臣主动迎接楚王回国主政。如此一来,我们便可将这次战争的打击目标集中在楚王一人身上,而不再牵涉整个楚国。”

    说着,赵王笑了笑,意味深长的道:“尤其是楚国的那些封君,只要我们不再针对整个楚国,承诺楚王即位之后,只割让丹水以西的土地给秦国,割上蔡给韩国,割陈地给魏国,给淮北给齐宋两国,让越国在越地复国。

    如此一来,楚国群臣为了避免楚国被各国严重削弱,必然会有所心动,而不会坚定的进行抵抗。

    而楚王乃至楚太子,为了避免遭到群臣驱逐,让我们的楚王正式成为楚王,必然会主动加快伐宋破局的步伐。

    所以,不知诸位以为立楚太子横与立公子子兰,哪个更有利?”

    在赵王的叙说下,众人的思绪纷纷发散开来。

    秦王荡一想到楚国丹淅防线的封君可能会主动放开防御,让秦韩联军护送楚王子兰回国,然后秦军便可顺手牵羊,不仅可以获得淅水以东的土地,还能偷袭上庸,一举获取汉中上庸两地!

    丹阳汉中上庸三地,即可解除楚国对秦国巴蜀关中的威胁,又可对楚国形成战略优势,这可是先王都一直念念不忘的地方

    故,秦王荡听到赵王最后的询问,立即应道:“当然是立公子子兰更有利!”

    赵王笑了笑,然后看着韩王道:“不知韩王以为如何?”

    韩王闻言呵呵一笑,此时心中已经乐开了花。

    原本韩国还担心这次伐楚之后,等楚国元气恢复,可能会大举报复。为此,韩国提前向秦国靠拢,希望能用秦国的力量来抵抗楚国的压力。

    但是,一旦公子子兰即位为楚王,这情况就完全不同。

    韩王想起在新郑呆了数年之久的公子子兰,韩国因为楚国的强大,从来没有亏待过他。

    如此,公子子兰在韩赵两国的支持下即位为楚王,他岂能不对韩国感恩戴德!更重要的是,子兰要想在楚国稳住脚步,做一个真正的楚王,那就离不开韩国的支持。

    所以说,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楚国不仅不再是韩国的威胁,而且将成为韩国的助力。

    如此

    韩王瞥了一眼秦王,在秦王差异的目光中,身体不自觉的向赵王靠拢,笑容满面的脸上,露出讨好的神色,连忙应道:“寡人也以为立公子子兰为楚王,甚好!”

    韩王话音一落,宋王眼睛的余光瞄了一眼齐王魏王,然后不待赵王开口询问,便主动开口道:“赵王之策甚佳,寡人以为可行!”

    此时,魏王见身边的秦韩宋三国,不,若是此策成功,还得加上一个楚国,现在魏国周围的四国全都同意了赵王的建议!

    想到这,魏王不由向齐王看去,恰巧此时齐王也向他看了过来,魏王见齐王眼中露出期待的目光,而且还在微微摇头。

    见此,魏王沉吟了一下,而后,在齐王的期待中,微微摇了摇头,然后开口道:“寡人也同意立公子子兰为楚王!”

    此言一出,忧心忡忡的齐王以及方才还欣喜不已的秦王,顿时全都脸色大变。

    此时,赵王见在场的四国全都同意了之后,嘴角微微一抽,然后语气平淡的向齐王问道:“不知齐王意下如何?”

    齐王闻言目不转睛的盯着赵王,接着脑海中浮现起上次秦魏赵三国会盟之时,赵王提出孤立楚王,动摇楚国人心的计策。

    原本,齐王与储子二人都以为这只是赵国一个寻常的散步谣言的计划,为此,储子还冥思苦想,将赵国的谣言与齐国谋算宋国的计划联系在一起,使得赵国的提议变得极具杀伤力。

    现在,赵王一祭出公子子兰这一大杀器,齐王才反应过来,原来赵国早就算计好了,此刻后手一出,一举将天下各国全都算计了一遍。

    亏得齐国上下为了赵国的计划,君臣上下穷尽心思,呕心沥血,耗费巨大的代价,结果全都给赵国做了嫁衣。

第六百二十四章 破心

    齐王一想起燕王职乃是赵王所立,燕赵韩三国关系极为亲密。现在赵韩两国又将再立楚王,如此,不久后,燕赵韩魏楚宋六国将会组建起一国强大的联盟。而赵国,则将成为这次伐楚之战最大的赢家。

    其代价不过是说了两句话,并且仅仅只是动用了五万赵军。

    而齐国辛苦一年多,花费了无数财力物力人力乃至心力,背负了楚国的所有怨恨,结果外交局势却没有任何变化,好处全被赵国捞走了。

    一想到这,齐王顿觉心力交瘁,隐隐有种要吐血的冲动。

    此时,赵王见齐王脸上青白黑红之色相映交辉,眼中神色不断变幻,于是,再开口问道:“齐王,不知齐国是否同意立公子子兰为楚王的计划?”

    齐王闻言,定了定神,然后看向周围的众人,之见魏王脸上露出淡淡的无奈,秦王脸上铁青而神色紧张,而且其他人却如同赵王一般,露出淡淡的笑容。

    看罢,齐王脑海中浮现出一个词来:大势已成,无力回天。

    想着,便将目光转向赵王,然后死死的盯着赵王,尽量用平静的语气道:“好,寡人同意了!”

    话一出口,齐王犹如失神一般,身体顿时一晃。

    就在刚刚,齐王不仅同意了赵王的计划,同时也承认了赵王在联盟中的主导地位。

    接着,齐王在暗恨大意的时候,脑海中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这天下又出现一个能算计天下的人,这人不是赵王,也不是已知的赵国群臣,那么这人是谁?

    郢都。

    自从熊槐下诏让封君上书议事之后,整个郢都因为都在等待各地封君的上书,而陷入短暂的平静中。

    而熊槐也在这段时间中,享受着这难得的短暂平静,然后准备迎接国外的狂风骤雨,应对国中的暗流涌动。

    此刻,正当熊槐拿着楚国的史书看得入神的时候。突然,李秋来到熊槐身侧,行礼道:“大王,刺史令求见!”

    “陈轸?”熊槐一怔,眼睛没有离开竹简,神色不变的道:“请陈卿进来。”

    “诺!”

    不多时,陈轸匆匆走进来,见楚王正拿着一册《杌》入神,并没有发现自己进来,立即开口提醒:“臣陈轸拜见大王”

    熊槐闻言,回过神来,见陈轸已经站在殿中,立即开口道:“陈卿来了,方才寡人有些入神,却是失礼了!”

    说话间,熊槐发现陈轸脸色带着一丝急促,而且眼中还带着一丝慌乱,不由笑道:“陈卿,寡人与先生相交多年,从未见先生露出乱色,不知这次先生带来了什么消息,竟以致让先生如此?”

    陈轸看了看殿中侍者,然后应道:“大王,洛邑有消息传来!”

    熊槐见状微微一愣,然后一摆手,让周围侍者退下。

    而后,一面自己卷起案上展开的竹简,一面开口问道:“北面的六国又想干什么?难道这次会盟,他们决定增兵了?”

    陈轸低着头,应道:“大王,据各国内应来报,洛邑会盟之后,秦国决定增兵汉中,加强对汉中的攻势。此外,齐秦等六国决定立公子子兰为楚王,决定不再针对整个楚国,而是”

    熊槐顿时一滞,剩下的话陈轸没有说,但是熊槐用脚趾头也能想出来,六国想什么!

    想着,熊槐顿时停止了卷起竹简的动作,脸色阴沉的问道:“子兰是如何应对的?是否在护卫的帮助下,逃出韩国的掌控?”

    陈轸尽量使自己的语气平静道:“回大王,据探子来报,公子已经在韩国的护送下,前去洛邑了。”

    熊槐一听陈轸丝毫没有提到子兰的反抗之举,顿时浑身一僵,随后大怒道:“这个逆子!”

    说着,右手握紧拳头,而后猛然一锤桌案,“砰”的一声发出一声巨响。同时,案上的竹简受到冲击,顿时散落一地。其中一片竹简掉在陈轸脚边,陈轸瞥了一眼,只见竹简上写着令尹子西向楚昭王奏对的事情。

    仅仅只是瞄了一眼,便立即收回目光,然后眼观鼻鼻观心,一副视若罔闻的样子。

    此时,熊槐看了看地上的竹简,然后又看了看低头不语的陈轸,接着深吸一口气,道:“有劳贤卿去将令尹与犀首请来!”

    “唯”陈轸应了一声,然后快速转身离去。

    熊槐看着陈轸离去的背影,然后起身亲自去捡起地上的竹简

    不久后,依旧在这座大殿中。

    当陈轸将消息告诉景鲤与公孙衍之后,熊槐开口问道:“诸卿,若是子兰在洛邑即位为王,对我楚国而言,后果不堪设想。不知诸卿何以教寡人?”

    景鲤三人听到楚王的询问,顿时面面相觑。

    可此公子子兰已经前往洛邑,身处各国的护卫之中,如何阻止公子子兰即位,除非公子子兰在即位之前自我了断,否则,楚国能有什么办法!

    想着,便同时摇了摇头。

    熊槐见三人摇头,又问道:“若是那逆子即位为王,然后下诏让前线的军队放各**队进入楚国,你们说,前线的将领,会不会听那逆子的诏令?”

    “大王请放心!”景鲤立即应道:“大王乃是名正言顺的大楚之君,公子子兰乃是伪王,无论是柱国司马,还是将军景缺或是叶公,都不会认可公子子兰。”

    熊槐点了点头,问道:“那么那些正在与各国作战的普通将士们呢?那些不明真相的百姓呢?若是他们心乱了?且如何是好?”

    “这”景鲤顿时心中一沉。

    这不仅是楚王所担心,也是他所担心的地方,尤其是楚王未曾提到的,那些本来就已经萌生厌战情绪的江汉封君。

    普通百姓的心中出现混乱的思想,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出不了什么大乱子。甚至军中的士卒出现不解,只要将领还能控制的住士卒,他们同样也不会倒戈一击,最多就是士气大跌罢了。

    可是,若是有封君趁机投机,那才是要命的。

    如今的楚国中,内有谣言四起,外有各国来袭,苦战大半年,却迟迟看到战胜的希望。这种情况下,景鲤很担心会有封君主动投靠公子子兰。

第六百二十五章 鬼神

    想着,景鲤开口道:“大王,此时为了防止人心离散,理应树立群臣百姓的必胜信心,故,臣以为只有能让大家看到希望,才不会被动摇。”

    “那么希望在哪?”熊槐迟疑的问道。

    接着,熊槐又在景鲤开口之前,摇头拒绝道:“若是令尹也主站伐宋破局,那么就不要开口了,寡人宁可传位给太子,以**各国的乱心之策,也不愿意拿我楚国的希望以及未来去赌。”

    “大王”景鲤一听楚王宁愿主动放弃王位,也不愿意用将士的性命去博一博微乎其微的希望,一种感动顿时从心中升起,神情激动的道:“大王仁义,臣感同身受。不过臣要说的并非是伐宋破局,而是神器五色石。”

    “五色石?”熊槐皱起眉头。

    “正是如此!”景鲤郑重的点了点头,解释道:“大王,目前的状况很明显,我楚国准备已久,各国百万大军,在我坚固的防御工事下,已经碰的头破血流,这才想出这等离心之计。

    而我楚国为了破除齐国的离心计,早在大战开始之初,便已以谣言对谣言,在宋国散步出大王乃是天命所归的消息。而经过宋王灭神之事后,大王天命所归的消息,已经跟着搭着宋王的东风,传遍天下各国。如今,只是因为没有神迹,故而各国乃至我楚国群臣百姓皆不以为然。

    故,臣以为,在这楚国的生死关头,正是动用五色石的时候。唯有祭出五色石这一神器,才能化虚为实,迅速凝聚人心,破除各国的乱心离心之计。

    那时,别说各国只是立了一个楚王,哪怕六国各自立一个楚王,对我楚国来说,都毫无意义。我楚国的楚王,那就只有大王而已。”

    景鲤话音一落,公孙衍与陈轸全都拱手道:“大王,令尹所言不错,此时正是祭出五色石这一神器之时。”

    熊槐闻言顿时一怔,思绪许久后,缓缓摇了摇头:“不妥,五色石乃是重器,如今尚未到生死关头,不能轻易动用。况且,五色石这等神器,各国未必会承认!”

    景鲤迟疑的看向熊槐,劝道:“大王,五色石只要能凝聚我楚国君臣百姓之心便可,各国是否承认,对我楚国而言,又有什么关系呢?”

    公孙衍接着道:“大王,只要此时祭出五色石,足以让我楚国在各国的围攻下坚持半年以上,有了这一段时间,足以让我楚国瓦解各国的联盟。”

    熊槐闻言一摆手,制止了景鲤等人的劝说,然后开口道:“寡人心意已定,诸卿不必再劝。”

    说着,熊槐笑了笑道:“不过三位贤卿所言有理,既然此时寡人与诸卿已经无计可施,国人已经日渐陷入绝望,那就只能向鬼神求助了!”

    对于鬼神的强大作用,熊槐毫不迟疑。且不是史书上记载的事例,就说隔壁那个无法无天的宋王,就是一个明证。正是依靠鬼神之力,让弱小的宋国有了直面周围所有大国的勇气。

    现在,正是让鬼神给楚国群臣百姓信心的时候了。

    不管熊槐信不信,只要群臣百姓们信了,那就足够了。

    想着,熊槐向陈轸问道:“陈卿,不知子兰即位的消息,会在什么时候传到楚国各处。”

    陈轸在心中默算了一下,应道:“大王,公子子兰此时依旧还未抵达洛邑,故,臣以为各国虽然会主动在我楚国散布此事,但依旧需要数日时间,才会传播此事,而后必将在短时间内闹得人尽皆知。”

    熊槐点了点头,然后正色道:“传寡人诏令,大战近年,寡人心中忧乱,故欲明日前往宗庙祭祀,卜问战果!

    另,三位贤卿离去后,立即准备人手,将寡人明日占卜的结果传播出去,寡人要让所有的楚国百姓都知道这次占卜的结果!”

    “唯!”

    “令尹,稍后请太卜秘密来见寡人!”

    次日,九月二十六日。

    楚王突然要提前去宗庙祭祀占卜,以问战事的消息,在很短的时间内便传遍了整个郢都。

    群臣百姓在六国围攻下,已经压抑了许久,此刻,一听楚王要进行占卜,顿时万众瞩目,群臣百姓全都见将注意力集中在这场祭祀中。

    或许对许多人来说,这里是他们最后的希望所在。

    宗庙。

    待熊槐献上祭祀用的牺牲之后,在群臣期待紧张的目光中,占卜活动正式开始了。

    之见太卜向前走了散步,来到楚国地位最高贵的巫,楚王面前,问道:“不知大王欲问何事?”

    熊槐沉吟道:“大战近八月,而战况依旧不明显,故,寡人心中烦乱,欲问战果如何!”

    太卜点了点头,然后在群臣的注视下,将一块龟甲投入火堆中。

    一连串的仪式之后,火堆燃尽,太卜取出龟甲,对着龟甲凝视许久,然后想起昨日他在宫中与楚王的密谈来

    想毕,太卜立即露出笑意,转身向楚王恭贺道:“大王,占卜结果已出,大吉。此战的胜利必将属于我们楚国!”

    太卜的声音不太,但是在寂静无声的场景下,传的很远,大部分的大臣都听得真切,然后紧张的情绪缓缓消散,脸上不复紧张之意。

    熊槐露出一丝笑意,然后满意的点了点头,接着又开口问道:“太卜,战事款日持久,寡人欲问,不知我楚国何时才能战胜各国?”

    此言一出,立即勾住了群臣的好奇心。

    对许多人而言,战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战争会在什么时候结束,这看不到尽头的煎熬,才是最可怕的。

    故,群臣一听楚王开口,便再次目不转睛的盯着太卜。

    他们也想从太卜口中得知,这场大战究竟会什么时候。

    只要太卜一开口,那么便大局一定。

    要么楚国真的在这段时间中真的大胜六国,要么希望转为失望,楚军为六国所败。

    此时,太卜露出迟疑之色,摇了摇头,应道:“大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如今,神灵已经有所提示,此战必胜。故,请大王勉力为之,沉着应对,积极作战,最后的胜利必将属于楚国,请大王勿疑。”

第六百二十六章 八月之期

    群臣听得此言,顿时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以前卜筮的时候,得到的卦辞都是模糊不清的,即便是卜问战果,在胜与不胜这二者之间,也有不准的时候,哪能算到战事会在什么时候结束呢!

    想着,不少大臣露出自责之色,方才一听楚王询问,心就乱了,竟然会与大王一样期待神灵会做出这种提示。

    在一些大臣摇头的时候,熊槐笑了笑,开口道:“太卜何不一试,早在数十年前,天下就有谶语,说能结束这乱世的,不是秦国便是楚国。如今我楚国已经强盛三代,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劫难,若是天命落在楚国,上天神灵岂会吝啬提示。”

    “这”太卜面露为难之色。

    此时,群臣前列的景鲤开口道:“太卜,对于战事何事才能结束,不仅大王心中有疑虑,在下心中,乃至百姓心中,都有所疑虑。故请太卜一试,以解父老兄弟心中之忧。”

    景鲤开口后,心中同样忧心忡忡的大臣纷纷开口道:“请太卜一试。”

    “这”太卜为难的点了点头。

    不久后,在肃然的殿中,在一片沉长的呼吸声中,太卜再次从火堆中拿出龟甲,观看了一下后,向楚王拱手道:“大王,神灵示意,战事或有波折,但是未来四到八月内,就将出现转机,那就是我楚国战胜六国联军之时。”

    “而且!”太卜带着一丝振奋道:“大王,上天示警,不久的将来,上天将派出大神助大王一臂之力。”

    “”群臣还未从八月的期限中反应过来,接着又听到大神的消息,顿时陷入惊咦错愕中。

    此时,熊槐欣喜若狂地问道:“当真?”

    太卜点头道:“上天示警,臣不敢虚言。”

    熊槐闻言立即回过头,唯恐群臣没有听见,大喜着高声宣布道:“诸卿听到了吗?不久后,将有大神降临楚国”

    熊槐在前面激动不已的说着,下方的群臣则是一脸懵逼。

    神迹的事情大家早有耳闻,但是大神下凡,这还是亘古未有之事,大家全都闻所未闻(九天玄女的事迹还未编出来)。

    只是将信将疑的群臣看着前方激动难耐的楚王,只能拱手拜道:“天佑大楚,大王乃天命所归”

    离开宗庙后,在回楚宫的路上,熊槐将陈轸召入马车中,开口问道:

    “陈卿,此刻大臣们的情绪如何?”

    陈轸应道:“大王,群臣的心情已经不似前来宗庙祭祀之时的那么沉重,对我楚国在八月之内战胜六国已经有了一些信心。只是对于大神降临之说,只有一小部分大臣对此期待不已,另有一部分没有相信,剩下的大臣则是将信将疑。”

    “无妨,等寡人拿出五色石,就由不得他们不相信。”熊槐信心爆满。

    陈轸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当他第一次见到楚王珍藏起来的那一块美轮美奂的五色石时,原本还在对楚国广为流传的女娲不怎么相信,但,其后,哪怕他知道那块五色石是楚国的工匠制作的,他也成为了女娲信众的一员。

    想到这,陈轸立即应道:“大王,经过数年的宣传,女娲大神的传说,已经从楚国各地传遍天下各国,女娲补天的传说更是人尽皆知。只要我们拿出补天用的五色石,天下各国都会相信大王乃是天命所归的。”

    “好!”熊槐笑了笑,然后问道:“陈卿,昨日寡人让你们散步谣言的探子是否已经准备好?”

    陈轸应道:“大王,臣早就准备好了!”

    熊槐点了点头,郑重的道:“陈卿,除了今日的卜筮,寡人还想让卿散步一条谣言。”

    “请大王示下!”

    “就说楚国之所以战事不顺,那是因为有人霍乱国家、私通敌国、出卖楚国,只要我楚国除掉这些人,那么就可以扭转颓势!”

    “这”陈轸露出迟疑之色。

    这一句谣言不仅针对各地的封君,同样也将即位为王的公子子兰纳入打击范围,这一条谣言散布出去以后,公子子兰就再也回不来了。

    虽然子兰即位那一刻起,就已经回不来了。这一条消息由他陈轸传播出去,离间父子君臣这种事情,终究不妥。

    想着,陈轸便劝道:“大王,公子子兰只是被各国所挟持”

    “陈卿!”熊槐脸色一冷,声音冰冷的打断了陈轸的话,似乎是对公子子兰十分不满。

    顿了顿,熊槐又语气稍稍平缓,但是声音依旧冰冷的道:“从他打算借六国之力即位为王,意图削弱楚国,分裂楚国那一刻起,他就已经不再是寡人的儿子,更不是我楚国的公子,而仅仅只是一个贼子。”

    十月初一,楚国新年。整个郢都乃是楚国都陷入喜庆之中,加上数日前楚王卜筮传来的好消息,一直压抑在楚国上空的沉重气氛,似乎也被一扫而空。

    但这喜庆之下,股股暗流正不断涌现。

    清晨。

    熊槐接受群臣朝拜,听取了各地传来的好消息后,便下令退朝。接着,便返回后宫,与妃嫔子女共庆新年。

    不久后,正轮到奶气未脱的公子彘向熊槐与南后行礼祝贺时,李秋在熊槐耳边轻声道:“大王,令尹景鲤有要事求见。”

    熊槐点了点头,面上脸色不变,没有任何回应。

    待公子彘行礼完毕后,一个侍者快步走到李秋身侧,然后对着李秋耳语一番,接着李秋再次在熊槐耳边轻声道:“大王,左尹以及其他重臣全都在大殿中求见大王,似有急事求见。”

    熊槐皱着眉,微微颔首,接着,歉意地对南后一笑,然后在众人失落的目光中,消失在殿外。

    大殿中。

    景鲤一见楚王到来,立即迎上去,开口道:“大王,今日城中各处都在谣传:大王灭越,天怒人怨,公子子兰,众望所归,已经在周天子的册封下,即位为王的消息。”

    熊槐闻言点了点,一面向大殿中走去,一面轻声喃喃道:“恶心,这几个家伙在新年的第一天就闹这一出,这是诚心不想让寡人过一个好年呐!”

第六百二十七章 在陈

    熊槐在王位上坐下后,向殿中的群臣开口问道:“诸卿都是为寡人那逆子来的吧!”

    群臣听楚王一开口就直呼公子子兰为逆子,心下便知,郢都中谣传的消息,不是谣言而是真的,不然不会如此。

    只是一想到楚国突然冒出一个楚王,群臣全都面面相觑,相顾无言。

    等了一会儿。

    昭常见景鲤呆在原地沉默不语,便出列道:“大王,臣等方才刚从宫中离去,就得知郢都中到处都在谣传公子子兰在洛邑即位为王的消息,故才紧急入宫求见大王。”

    众人闻言,皆面色沉重的点了点头。

    熊槐见大家全是为此事而来,点了点头,向陈轸问道:“陈卿,说说看,具体是什么情况!”

    “唯!”陈轸一拱手,接着开口道:“大王,洛邑那边传来的消息,数日前公子子兰在周天子的册封下,在六国之君的见证下,已经宣布正式即楚王位。接着,六国之君打着护送楚王回国的旗号,从两周调出两万周军护送公子子兰前往陈地。”

    “陈地?”熊槐一怔,心中大感惊讶,不由再次问道:“陈卿,消息可曾确认,那逆子真的是去了陈地吗?”

    子兰从何处回国的消息,对楚国来说,非常重要。

    熊槐最担心的就是各国让秦韩联军护送子兰回国,因为此刻正与秦韩联军对持的封君们,厌战之心已经很强烈。

    若是子兰在丹淅之间与那些封君联络,熊槐猜测,恐怕不出半月,丹淅防线就将被秦韩联军突破。

    可若是子兰在陈地,面对昭雎率领的江淮封君,要想让他们出卖陈城,引联军入楚,恐怕只能徒费口舌,劳而无功。

    熊槐不仅对昭雎的忠诚有信心,更对江淮封君的抵抗之心毫不迟疑。

    所以,对楚国来说,子兰去丹淅防线是最危险的,稍微好一点的便是去淮北,最好的情况便是去陈地。

    而在熊槐开口的同时,殿中的群臣也全都难以置信的向陈轸看了过去。

    陈轸在众人的环视中应道:“回大王,臣已经再三确认,公子子兰的确正在前往陈地的路上。虽然秦国力主让秦韩联军护送公子回国,但是却被齐赵魏三国拒绝,在三国的力主下,公子子兰才前往陈地。”

    群臣闻言,顿时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只要公子子兰不出现在丹淅,那么他对楚国的威胁则将微乎其微。

    熊槐先是一怔,随后便反应过来,各国让子兰去陈地,显然不是因为各国太蠢,而是因为各国太精明。想着,便“哈哈”大笑道:“寡人早就知道他们六国乃是一盘散沙,矛盾重重,如今看来,果不其然,一步上好的棋,竟然放置在最坏的地方,看来寡人其无忧矣。”

    熊槐话音一落,景鲤立即出言道:“这正是说明大王天命所归,自有神灵庇护,故而六国才会让公子子兰去陈地。”

    熊槐闻言哈哈大笑。

    群臣见此,立即跟着道:“大王天命所归”

    顿了顿,群臣的恭维声落下后,熊槐脸上笑意隐去,露出一丝冷意:“传寡人诏令,公子子兰不思为父解忧,不思为国尽忠,反而在我楚国危难关头,投靠各国。此等不忠不孝之举,寡人深恨之。

    故,寡人决定剥夺公子子兰的公子之位,勾去宗族名号,贬为庶人,以儆效尤。”

    群臣闻言俱是一惊。

    贬为庶人,这不仅是仅次于直接赐死的惩罚,而且还表明楚王与公子子兰正式断绝关系。

    一些大臣本想劝劝楚王,毕竟公子子兰一直都在各国控制中,除了自杀,并没有反抗的于地。

    只是一见楚王冷若冰霜的臭脸,顿时无人敢触楚王的霉头。

    熊槐说完,见群臣脸色一变,满意的点了点头,接着,继续道:“此时此刻,子兰已是我楚国叛逆,若是还有人私通子兰,那就以叛国罪论处。”

    说着,熊槐一字一顿的吐出两个字:“灭族!”

    群臣离去安抚各地封君后,熊槐独自一人坐在大殿上,看向丹淅防线所在,露出一脸杀气,恶狠狠低声骂道:“希望有了子兰这个榜样,你们能暂时消停一会儿,否则,寡人连儿子都认了,还会在乎你们!”

    接着,又沉默良久,脸上的杀意才渐渐退去。

    不多时,李秋进来禀报道:“大王,王后与韩美人在外求见?”

    “王后,韩美人!”熊槐一怔,随后便知她们为何而来。

    想着,熊槐便吩咐道:“让王后回去吧,就说寡人心情烦乱,想要独自一人静静。另外,让韩美人也回去,告诉她,子兰的事情与公子虮虱无关,寡人不会迁怒到她的弟弟,寡人依旧还会为给予公子虮虱楚国公子的待遇,让韩美人勿忧。”

    “唯!”

    另一边。

    原本已经在景翠的劝说,已经打消推动出兵伐宋念头的太子横,在景翠的劝说下,以新年将至为由,开始代替楚王巡视淮水防线,以避免返回郢都哪一个大漩涡,更是为了避免他突然反口,对丹淅防线的封君不好交代。

    太子横从寿县开始,沿着淮水,一面巡视南岸各地,一面以楚王的名义进行劳军。

    太子横每到一地,全都受到了楚国将士的热烈欢迎。

    而与此同时,江淮的封君们为了讨好太子,更是为了让太子出面反对出兵宋国,纷纷献上大量礼物。

    当然,太子横为了拉拢江淮的封君,自然也来者不拒,将所有的礼物全都收下,以宽众人之心,表示自己不再推动伐宋一事。

    淮阴城。

    太子横将前来拜会的诸将送走后,看着仅剩的景阳,想起昔日二人一同与其他贵戚打架斗殴,一同外出游猎,一同强抢民女,一同彻夜欢饮的场景,不由感慨万千,叹道:“景阳啊,时至今日,孤方知治国之难。想起昔日年少的欢乐,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啊!”

    景阳劝道:“太子何出此言,如今大王尚在,太子只需紧跟大王的脚步,又有何为难之处。”

第六百二十八章 太子

    太子横闻言,想起他行冠礼之后,楚王再也不复往日慈爱模样,转而严厉异常。虽然母亲南后以及身边的其他人,全都说楚王这样做是为了他好,全都劝他按照楚王的要求去做,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心中难受的厉害。

    这种感觉自从楚国灭越之后,更为明显。楚王就如同一座大山一般,压在他的肩膀上,让他喘不过气来。旁人只知楚王贤名,称赞楚王发展并扩大了宣威两代楚王的霸业,却不知他这个太子压力山大。

    此时,他深深的感受到,继承楚国容易,但继承楚国的霸业太难,更别提超过前面的楚王。

    曾祖宣王,祖父威王,再加上父王,太子横心中很迷茫,他不知道能不能挑起这个楚国。

    尤其是这一次,他在江汉封君的忽悠下,让人出面支持伐宋后,肩膀上的压力更加大了,似乎随时都有可能将他压垮一般。

    想着,太子横摇了摇头:“孤之难,非你所知也!”

    景阳闻言呵呵一笑:“太子之难,或许臣无从知晓,但是,太子之乐,臣却略知一二!”

    太子横奇怪的问道:“景阳,孤何乐之有?”

    景阳露出一股意味深长的笑容,然后双手一拍,发出一声大响。

    接着,便在太子横惊讶之际,两位丽人从后室走出,来到太子横身前,盈盈一拜:“拜见太子。”

    “这”太子横迟疑的看着景阳。

    景阳笑道:“太子,左面的这一位乃是孟尝君之女,昔日臣随大王伐薛,蒙大王厚爱,赐其为臣之妾。右面的这位,乃是越王无疆之女!”

    太子横一怔,急道道:“景阳,父王有诏,越王无疆以及公子玉的家小,一律以礼相待,原地安置,不得欺凌,这”

    景阳摇头道:“太子放心,大王说的是越王以及公子玉还未出嫁的女儿,这一位已经出嫁,夫家举族为公子玉所杀,已是寡居,故而才成为臣之姬妾。”

    太子横微微松了一口气,然后看着面前的二位佳人,怦然心动,笑道:“景阳,你果真知孤之乐!”

    次日上午。

    太子横压力大减,神清气爽的从房中出来,洗漱之后,正在用早膳间,景阳一脸沉重的走了过来。

    太子横一听景阳带来的消息,得知弟弟子兰已经在各国的支持下即位为王,犹如晴天霹雳一般,顿时大惊失色的从席上跳了起来,惊恐道:“这怎么可能?”

    接着,又在原地转了数圈,喃喃道:“子兰即位为王,这该如何是好?”

    景阳赶紧道:“太子勿忧,柱国传来的消息说,公子子兰此刻正在陈地,司马肯定不会投靠子兰,故,柱国请太子暂且留在淮阴,以待变局,切勿返回郢都。

    而且,依臣之见,大王英明神武,必然能妥善处理此事,故请太子勿忧,暂且呆在淮阴,静观其变。”

    太子横闻言定了定神,先是点了点头,正欲应承下来,突然想起丹淅之间的封君,想起他们忽悠他支持伐宋一事,顿时面无血色。

    若是他此时此刻继续留在淮阴,无疑是背弃不久前的承诺,置丹淅之间的封君于不顾。万一丹淅的封君恼怒他这个太子,或者怀疑太子已经明悟,故而呆在淮阴,以示太子与他们没有关系。如此,他们为求自保而转投子兰,放开道路,引秦韩联军入楚,那么大事皆休。

    所以

    太子横心中一定:看来必须要让丹淅的封君们牢牢的站在他这一边才行。

    就算不让它们站在他这边,那也不能让他们投靠子兰。

    想着,太子横打了一个激灵,义正言辞的道:“柱国的好意孤心领了,但是如今楚国有难,孤岂能独留父王一人在郢都应对危难。所以,孤打算立即放回郢都”

    郢都。

    公子子兰即位为王的消息,虽然一度让郢都出现短暂的人心浮动,但是好在楚国控制得力,再加上公子子兰尚在千里之外,影响力难以波及郢都,故而公子子兰的消息,很快就从郢都揭过。

    但是,受此影响,再加上各地封君议论伐宋的上书,陆续传到郢都。

    此时,整个郢都在这两件事的推波助澜之下,一时间风起云涌。

    十月十五日。

    楚国大朝。

    整个朝议围绕伐宋展开,令尹景鲤与左尹昭常等人针锋相对,江汉封君的代表与江淮封君的代表相互攻讦,整个大殿吵成一团,一直从清晨吵到夜间,直到所有人都精疲力竭,这才暂时停止争论。

    散朝后。

    熊槐从大殿中出来,长长的吐出一口气,这一天可把他憋坏了,整整一天,都在听群臣的争论,直到现在都没有缓过来,耳中一直嗡嗡作响,吵个不停。

    熊槐晃了晃脑袋,然后露出一丝笑意。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江汉封君有了江淮封君的牵制,楚国群臣想要争个高低,分出胜负,短时间内就别想了。

    伐宋?

    熊槐摇了摇头,然后露出嘲讽之色。

    宋国这么好的盾牌,他怎么可能会亲手破坏呢!

    回到后宫中,熊槐用膳之时,突然发现这一段时间来,因为公子虮虱的缘故,而极力讨好他的韩美人突然不在身旁伺候,不由奇怪的问道:“司宫,韩美人哪去了?”

    李秋笑着应道:“恭喜大王,贺喜大王,秦夫人与韩美人今日同时查出有孕,故而韩美人已被王后送回她的宫中。”

    “嗯!”熊槐一怔,随后露出大喜之色。

    李秋接着问道:“大王,是否请韩美人来伺候大王?”

    熊槐摇了摇头:“不必了,稍后寡人亲自去看望夫人与美人。”

    说着,熊槐看着案上摆满的饭菜,顿觉胃口大开,好像心中的烦乱都消散了一般。

    次日。

    熊槐在韩美人的伺候下,美滋滋的用完早膳,还未从韩美人殿中离去,就见李秋来报:“大王,太子回都,正在宫中求见大王!”

    “嗯?太子怎么回来了?”熊槐一怔,笑脸顿时凝固,应道:“让他来见寡人!”

    “唯!”

第六百二十九章 劝说

    殿中。

    父子君臣相对。

    熊槐看着风尘仆仆的太子横,语气平淡的问道:“已经见过你母后了?”

    太子横屏住呼吸,低声应道:“回父王,儿臣已经见过母后了。不想,一月未见母后,竟发现母后突然消瘦了许多。”

    “是啊!”熊槐点了点头,接着叹道:“你们母后这段时间可是为你兄弟二人操碎了心,而寡人忧心国事,无暇照顾王后,以致王后日渐憔悴,寡人心忧不已。正好太子你返回郢都,这段时间就多陪陪你母后,让她稍稍宽心!”

    “这”太子横顿时一滞。

    他千里迢迢赶回郢都,可是为了替父王分忧的!是为丹淅的封君而来!

    结果,父王却让他去陪母后。

    大丈夫岂能儿女情长?

    虽然心中不痛快,但是父王开口,太子横不敢反抗,只得应着:“是,父王!”

    熊槐有叮嘱道:“还有,不要跟你那个不孝的弟弟一样,惹你母后生气。”

    太子横委屈的应道:“是,父王!”

    熊槐满意的点了点头,而后摆了摆手:“去吧,多陪陪你母后。”

    “唯!”太子横应着,但是身体却没有动,依旧跪坐在熊槐面前。

    熊槐眼睛一缩,立即沉声问道:“太子还不快去?”

    太子横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开口问道:“父王,儿臣听说在伐宋一事,群臣”

    话未说完,熊槐便开口打断道:“太子,伐宋一事,寡人自会处理,关于此事,太子不必插手了。”

    “这”太子横一听熊槐开口拒绝,顿时脑子一乱。

    接着,熊槐脸色一沉,板着脸道:“太子还是先去陪着王后吧,此事对太子,对寡人来说,都比伐宋一事重要的多!”

    太子横见熊槐已经生气了,立即低头应道:“唯!”

    熊槐看着太子横离去的背影,沉吟许久,然后开口道:“请太傅与令尹前来,寡人有要事相托。”

    话一出口,熊槐立即阻止前去传令的李秋道:“等等!”

    熊槐想了想,摇头道:“算了,太傅年事已高,不必请太傅了!”

    “唯!”

    太子府。

    太子横回到府中,正沐浴之时,一个使者在外禀报到:“太子,令尹在府外求见。”

    “令尹?”太子横一怔,立即应道:“请令尹稍后,孤随后就到。”

    “诺。”

    不久后,太子横来到大厅,见景鲤正在客座上闭目安坐,立即笑着上前。

    “令尹!”

    “太子!”

    礼毕。

    景鲤斟酌了一下,缓缓道:“敢问太子,匆匆而归,可是为公子子兰而回?”

    太子横点头道:“正是如此,子兰做出这等糊涂事,横忧心父王母后,故,特从淮阴赶回郢都,以略尽孝心。”

    景鲤点头道:“太子孝心可嘉,大王与王后必定会感受到的。”

    太子横闻言,想起楚王与王后截然相反的态度,顿时默然。

    景鲤见状,开口道:“臣不久前求见大王,却发现大王对太子归来并未感到欢喜,不知太子以为何故?”

    “这”太子横脸色一僵,无以应。

    见此,景鲤沉吟道:“太子,臣出宫后,左思右想,略有所得,故特意前来求见太子。”

    太子横立即长拜:“请令尹指点!”

    景鲤点了点头,开口道:“太子,自从大王得知公子子兰的事情后,这十几日来,每次与群臣议事,眼中忧色不断。然太子今日归来,臣求见大王之时,却发现大王眼中已经恢复平静。

    是以,臣暗想,大王对太子归来,还是十分欣喜的,但是却因为他事,而心有顾虑。”

    太子横精神一振,顿了顿,问道:“不知令尹以为父王在为何事担忧?”

    “是为太子!”

    “我?”

    景鲤点了点头:“如今大王所忧心的地方,不在于楚国之外的各国,而在于楚国之内。为了应对各国伐楚一战,大王已经准备数年之久,粮草器械充裕,各国大军为我楚军所阻,劳而无功,这便是明证。

    大王之所以担忧楚国之内,那是因为国内的情况,出乎大王以及臣等的预料。按照之前的预计,我楚国百万雄师防御险要之地,有足够的物资支撑,便可与各国百万大军相持两到三年。

    不想,仅仅只是交战半年,国中的厌战情绪就高涨,群臣百姓要求速战速决的呼声日益高昂,以致每次群臣议事,都分成两派,相互争执不下。”

    景鲤将太子横若有所思,便停顿了片刻,然后接着道:“太子,群臣相互争持,大王并不担忧,大王唯一担心的,那就是群臣将太子牵扯进来。

    为君之道,在于不偏不倚,如此才能团结大部分的臣子,只要内部不乱,国外的敌国,就不能把我楚国怎么样,是以伐宋之议在楚国争论半年,但是大王却始终没有发出声音。这不仅是因为大王心有疑虑,更是因为,值此关键时刻,大王需要团结所有的大臣。

    大王尚且如此,太子身为储君,更需如此。”

    说着,景鲤意味深长的道:“太子,你乃国之储君,如今群臣分成两派,不知太子打算站在那边。”

    太子横默然,他知道景鲤说的不是朝中的大臣,而是江汉与江淮封君的分歧。

    伐宋的争论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在争论伐宋利弊,而且还夹杂着东西两帮人的利益。

    如果他是公子,那么只需站在其中一边便可,但他是太子,是储君,他要的不是一半,而是全部,是没有封君反对。

    若是他即位之前就得罪一半封君,那么他即位之后,要想重新拉拢那些不听使唤的封君,树立楚王的威严,恐怕的付出很长的时间还有代价。

    所以说,无论他站那边,都是错。

    原本他已经跳出了这个漩涡,但是子兰称王后,他又回来了,再次陷入这个漩涡中。

    想到这,太子横又摇了摇头。

    不,不是他再次陷入其中,而是接受丹淅封君的贿赂后,在子兰称王后,他就没有选择了。或者说,自始至终,他都没有跳出这个漩涡。

    接着,太子横又想起不久前为了安抚江淮封君,而接受他们的重礼。

    结果,前脚收礼,后脚子兰称王。

    这真是命运弄人。

第六百三十章 伐宋

    “不知令尹有何高见?”太子横问道。

    景鲤应道:“太子,老子有云: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和怨尚且如此,更何况亲自参与其中。故,太子参与其中,实为大不妥。为太子计,不如以静制动,无为而胜有为。

    自从公子子兰称王之后,王后担忧过度,终日以泪洗面,此时太子难道不应该入宫以尽孝心吗?”

    太子横闻言一滞。

    原来令尹景鲤是奉命来劝他的。

    景鲤离去后不久,就在太子横唉声叹气之际,又有侍者来报:“太子,上官大夫求见!”

    太子横精神一振,立即应着:“快请大夫进来。”

    “诺。”

    楚宫中。

    熊槐正与前来复命的景鲤说着太子的事情时,李秋快步走了进来,接着禀报道:“大王,臣已奉命将大王赏赐的物品送到太子府上。”

    熊槐点了点头,然后问道:“司宫,现在太子在府中干什么?”

    李秋迟疑了一下,然后拱手应道:“回大王,臣去太子府上的时候,太子正在府中接见大臣!”

    熊槐与景鲤闻言全都脸色一沉。

    此时,熊槐心中闪过一丝冷笑,暗道:看来,寡人得给太子好好的上一课了,教教他什么事权谋,什么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想着,熊槐摆了摆手道:“有劳司宫了!”

    “不敢!”李秋应了一声,然后退下。

    接着,熊槐对景鲤道:“令尹,卿也退下吧!”

    景鲤闻言,心中叹恨太子不识时务,此时不仅没有闭门谢客,反而还大张旗鼓的接见大臣。

    想着,便在心中长长一叹,应道:“唯!”

    另一边,太子府热闹了近大半个时辰后,随着太傅环渊以讲学为名赶来,太子府这才安静下来

    接下来十余日,太子横每日一大早便入宫陪着南后,直到黄昏时分才返回府邸。

    而太傅环渊以太子月余未听讲学为由,每日黄昏时分赶到太子府,为太子补上着月余的缺失。

    虽然郢都表面恢复了平静,但是,所有人都能感觉到,随着太子的归来,郢都已经波涛汹涌,一股滔天巨浪,正在来袭。

    这次风暴焦点,不是旁人,正是太子。

    十一月初一。

    楚国大朝。

    熊槐坐在王位上,看着殿中群臣一如既往的争吵对骂。

    与往常不一样的是,这次的争吵,大家全都没有用上全力,反而留有一分心思关注着太子。

    而太子横此刻听着群臣的议论,低着头,闭上眼睛,一如既往的沉默。

    下午时分。

    就在群臣吵红了眼睛,连声音都一些嘶哑时,太子横突然睁开了眼睛,然后起身,向大殿之中走去。

    太子的行动一下子吸引了殿中所有人的目光,正在争论中的群臣,几乎就在太子起身的一瞬间,便沉默了下去,然后将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太子身上。

    有的露出期待的之色,有的一脸紧张,有的充满着不解,还有的露出遗憾之色。

    而此时,熊槐看着太子横,面无表情,心中冷冷一笑。

    太子横在所有人的注视中来到大殿中间,在全场死寂中,缓缓开口道:“父王,儿臣不久前巡视淮水归来,儿臣在淮水所见,十五万宋军,已经分散在我淮北各地,尚且聚在一起的宋军,已经不足七万,而柱国手中的兵力,依然有超过二十万的大军。

    故,儿臣以为,此时只需让柱国大军北上,便可一举击破宋军,收回失地,提振我楚国士气。”

    太子横的话犹如一个信号一边,话音还未落下,州侯立即跟上:“大王”

    很快,殿中的群臣中,就有不少原本反对伐宋的大臣倒戈,接着一大半的人出言赞同讨伐宋国。

    而反对伐宋的大臣,在太子第一次发言后,顿时全都哑口。

    一时间,整个大殿全都是要求讨伐宋国的呼声。

    好似整个楚国的大臣全都达成一致意见一般。

    接着,熊槐在群情激昂的呼声中,瞥见景鲤冲他微微颔首。

    见此,熊槐点了点头,伸出一只手来,制止了群臣的议论后,笑了笑,缓缓开口道:“诸卿的意思,寡人已经明白了。讨伐宋国一事,寡人”

    话未说完,便被殿外传来的一声急促的禀报声打断。

    “报大王,司马昭雎有紧急军情!”

    殿中众人闻言,立即向殿外看去,却见一个偏将正从远处跑来。

    很快,偏将急跑入殿中,喘着气禀报道:“大王,陈城危急,司马向大王求援,请大王派兵救援陈城!”

    说着,双手捧着一封帛书,向熊槐一拜。

    熊槐看罢帛书,顿时脸色一变,然后立即将帛书传示群臣,接着开口道:“诸卿,司马来报,在各国的强攻下,陈城的大军伤亡惨重,如今陈城兵力有所不足,一度被敌军杀入城中,幸得城中将士百姓拼死阻敌,这才让陈城幸免于难。

    司马担心陈城不守,而退路被宋国所阻,故请求寡人派兵打同寿县到陈城的道路,以免陈地将士全军覆没。

    不知诸卿以为,寡人应该如何是好?”

    熊槐话音一落,群臣全都一滞。尤其是太子横,顿时脸色僵直。

    楚王一开口,形势立即发生转变,变化之快,快到让他反应不过来。

    方才还是讨论怎么伐宋,一转眼,就变成了如何保卫寿县,以及如何救援司马昭雎。

    昭氏一脉乃是楚国朝中最强大的势力,而寿县则是楚国江淮最重要的地方,江淮的封君们同样也不弱。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他这个太子也不敢开口伐宋。

    群臣沉默了一阵,接着,昭氏一脉的大夫昭盖看了看太子,沉吟了一下,率先开口道:“大王,臣以为此时应该立即下令柱国出兵伐宋,讨伐盘踞在颖水的三万宋军,以打通陈地与寿县的道路。”

    景鲤闻言立即行礼道:“大王,昭大夫所言甚是,臣附议。”

    群臣附议之后,熊槐当即下令道:“传寡人诏令,让柱国立即派出五万大军,前往讨伐在颖水的宋军,打通寿县与陈地的道路。

    另,为了避免齐国水师杀入淮水,传令柱国,让他小心戒备!”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5494/ 第一时间欣赏大楚怀王最新章节! 作者:腊月青梅子所写的《大楚怀王》为转载作品,大楚怀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楚怀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楚怀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楚怀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楚怀王介绍:
熊槐刚刚穿越成为楚怀王,就碰到秦国的张仪前来送礼:商於之地六百里。熊槐表示要改写历史,不再做愚蠢的楚怀王,绝不绝齐连秦。结果第二天,和满朝文武商量之后,经过数轮唇枪舌剑,楚国上下达成一致意见。熊槐意气风发对张仪道:“寡人决定和齐国绝交。”大楚怀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楚怀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楚怀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