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楚怀王TXT下载大楚怀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楚怀王全文阅读

作者:腊月青梅子     大楚怀王txt下载     大楚怀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人口之议

    楚国面对五国的围攻,已经竭尽全力,全国每户百姓都已经征召一人,却只能勉强应对现在的困局,而无法应对未来齐魏两国可能的增兵。

    这一消息一经传出,顿时在楚国国中引起轩然大波。

    楚人一得到这样的消息,瞬间便意识到这事对此时的楚国是相当的不妙,而在为楚国的未来担忧的同时,绝大部分的楚人都对此事难以置信。

    毕竟仅仅只是一个郢都就有数万户百姓,一个郢都的人口就占据楚国近十分之一的人口。这种事谁会相信,要知道楚国除了郢都还有重镇鄢城、宛城、陈城(已失)、寿县等等,这些城池人口虽然没有郢都多,但最起码单论城中的百姓也超过万户。

    这么一算,谁会相信楚国就这么一点人。

    当然,得到这个消息的其他国家的人,也都难以置信,做为天下最大的国家楚国,很难想象除了江东之地以外的方圆五千里的国土中,竟然只有区区六七十多万户百姓。

    要知道楚国一直都是号称带甲之士百万,也就是说楚国的百姓最起码也有百万户,就算打个折扣,那也应该有**十万户百姓才是。

    而现在,楚王以及朝中重臣全都告诉他们,楚国其实只有六十多万户百姓。

    不相信。

    楚国以及各国的人全都不相信。

    虽然所有的人都不相信楚国只有这么一点人,甚至连熊槐自己这个楚王都不相信楚国只有这么一点人。

    但是,毫无疑问的是,楚国官方的账面上,最起码太府以及司马府的账本上,楚国各县以及各地封君哪里加起来的百姓,就只有这么多百姓。

    这由不得大家不相信。

    这个消息一经确认,楚人得知楚国真的就只有这么一点百姓,顿时举国一片哗然。

    接着,在一些人的提及下,以及一些年纪稍长的百姓的主动回忆下,国人顿时都知道了。原来早在二十多年前,楚王率五国伐秦之后,就曾在楚国接连两次清查楚国的户口。

    而从现在楚国官方的数据来看,显然,当初的那两次清查人口的行动,失败的很彻底。

    于是,在一些有心人的推动下,在楚国面临的艰难的困局下,一股要求再次清查人口的潮流很快便形成。

    就在消息散布的第三天,熊槐就收到了一份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郢都中级官员的上书。

    这人上书上强烈要求楚王再次在国中清查人口的。

    熊槐收到上书之后,没有任何反应,既没有开口赞同,也没有开口反对。

    而这人上书后,没有被楚王训斥的消息传出,许多自诩爱国以及自诩有志之士的官员,纷纷开始上书楚王,请求楚王第三次清查人口。

    就在接到第一份上书的第二天,熊槐的王案上就摆满了要求清查人口的上书。

    当然,这些上书的官吏,全都是郢都中低级的官吏,朝中重臣则一个没有。

    对此,熊槐依旧没有露出赞同之色,也没有开口训斥。

    接着,上书请求清查人口的官吏见上书之后没有被楚王下诏训斥,顿时得到了极大的鼓励。

    然后他们一面继续上书,一面开始游说郢都的重臣,尤其是跟户口有关的,负责征税以及征兵的太府司马府,要求他们主动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而不要尸位素餐。

    第十日,也就是秦韩联军强攻鲁阳的消息传来之日,被接连轰炸了五天的新任太府尹金君同、左司马司马翦、右司马邓陵光,在内外的强大压力下,同时进入楚宫,一同请求楚王下诏清查人口,以应对楚国现在的危机。

    熊槐见朝中重臣出面,这次没有继续保持沉默,当然也没有直接答应下来,而是下诏群臣议事。

    次日朝议。

    左司马司马翦率先开口道:“大王,自从秦韩两国增兵以来,臣昼夜苦思,思索如何才能才能抵挡住秦韩联军,甚至是抵挡住未来可能的齐魏联军。信赖大王神明,信赖上天庇护,臣在观看了司马府的历代文案之后,发现一个很不对劲的地方。

    那就是我楚国的百姓,从宣王开始,数十年来都一直是呈现减少的趋势,直到十几年前,大王大破齐国,从齐国淮北地获取了大量的百姓,并灭亡了越国之后,这才彻底扭转百姓不断减少的趋势。

    可是,不算从齐国掠夺来的百姓,不算越国的百姓,单论我楚国本土的百姓,却依旧呈减少的趋势。

    而这是极为不正常的,虽然天下纷争不断,但纵观北方各国的情况,只要没有遭遇极大的战败,出现国土大量沦丧的情况,各国的百姓基本上都是保持稳定甚至增长的。虽然臣并没有各国的具体数据,但是,纵观百年来的战事,从各国出兵数量日益增多的情况,便可见一般。”

    说着,司马翦面色沉重的道:“而我楚国则不然,臣查看我楚国近百年来的档案,发现除了宣王早年,楚国的百姓一直在增长意外,从宣王晚年开始,我楚国的人口却开始出现下降。

    更严重的是,我楚国战败了失地了,人口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减少。可是,当我楚国获得了对外战争的胜利后,我楚国却出现人口稳定不变甚至人口反而减少的反常情况。

    这种情况是不正常的,所以臣以为,这数十年来,我楚国一定出现了大量的人口流失,不是百姓逃亡为盗,就是有一些贵族隐匿人口。”

    说到这,司马翦突然下拜道:“大王,如今国家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举国之力只能勉强应对当下之局,一旦齐魏两国再次增兵,则我楚国将有亡国之忧。

    故,臣左司马翦冒死以闻,请求大王下诏清查国中人口,寻找逃亡在野的盗贼,并下诏让朝中以及各地贵族上报家中附庸数量,清查贵族隐匿人口,以渡过这次亡国危机。”

    司马翦话音一落,太府尹金君同,右司马邓陵光同时出列,然后一左一右地在司马翦身侧拜倒:“请大王清查人口。”

    殿中群臣许多人都变了脸色。

    其实早在十天前楚王拒绝了司马翦从黄国调兵的提议,然后让大家回去思考如何应对各国的时候,就已经有许多人在思考楚王的用意了。

    而大家刚从宫中离开,郢都中就开始冒出朝议的留言,那时,许多大臣就隐隐有些明白楚王的意思了。

    楚王想要对贵族的隐匿人口动手了。

    毕竟,做为楚国之君,楚王才拥有国中最多的探子。郢都出现大规模的流言,不是许多大臣联手,那就一定时楚王自己让人散布鼓吹的。现在群臣可以确认自己没让人散布谣言,那结果就很明显。

    而后果不其然,郢都的风潮开始向隐匿人口吹去,现在,太府尹、左司马、右司马竟然在朝议中正式提出要清查贵族的隐匿人口了。

    此时,群臣相互看了看,然后又将目光投向屈原,见屈原没有反应,又将目光投向屈原的党羽,而后见他们都没有反应之后,众人又疑惑起来。

    难道这事不是屈原这些人鼓动的?

    顿了顿,咸尹范环率先出列道:“大王,左司马之言乃是亡国之言,请大王万万不能听从。”

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安抚

    范环先贬斥了司马翦,然后才痛心疾首的向楚王拜倒:

    “大王,五国全力来袭,大有不败我楚国誓不罢休之意,当此之时,我们理应上下一心,共抗五国。此时此刻,国中大小贵族,无论是封君还是各地贵族,全都听从大王的诏令,尽起家中丁壮,在前线与五国厮杀。

    正是因为大王与国中贵戚百姓上下同心,这才得以用一国之力,抵挡住了五国疯狂的进攻数月之久。

    现在大王听信谗言,以为国中贵戚背叛了大王,暗中隐瞒百姓人口,还要派人清查国中贵族,要将他们治罪。

    这等消息一传出去,这让各地的贵戚怎么想,这让正在前线与五国厮杀死战的将领怎么想。”

    说到这,范环接连以头抢地三次,泪流满面的道:“大王,若是事有不协,齐魏两国再次出兵,而我楚国却无兵可用。

    那时,臣虽不才,愿率族中男女老幼一同奔赴前线,即便全族战死,身死族灭,也万死不辞。

    臣只求大王不要再这个时候,对正在前线为大王为楚国而战的贵戚起疑。”

    昭常闻言,亦出列拜道:“大王,不仅是国中的贵戚,还有国中的百姓。

    之前大王为了抵抗五国,已经下令从国中的每户百姓中征兵一人。国中百姓闻五国来袭,听到大王召唤,即便刚刚才被征发回乡的百姓,也都听从了大王的诏令,服从大王的征召,愿为国而战。

    现在大王因士卒不足,而怀疑百姓为了逃避租税,而刻意隐瞒人口,并决定清查国中的隐匿人口。

    这消息传到前线,臣担心无论是前线的将领,还是前线的士卒,都会担心家中老幼而无心战事。

    如此,为了区区一些还不知道多少的隐匿人口,而至前线数十万大军而不顾,这不正是亡国之举么。”

    昭常一说完,群臣全都反应过来。

    是啊,国中隐匿人口逃避租税的人可不是只有贵族,就算普通百姓也会为了躲避人头税,为了躲避徭役军赋,而刻意隐瞒家中的人口。

    虽然普通百姓家中最多也就只能隐瞒一两个男丁,但毫无疑问,隐瞒人口这个顽疾是普遍性的,不仅事关贵族,而且还会波及普通百姓。

    若楚王真按司马翦说的在这个时候进行人口普查,一旦前线也无需前线哗变,只要前线消极避战,那楚国就真的可能要亡了。

    此时,群臣还未开口,那边昭常只是稍稍停顿了一下,向楚王拜了两拜道:“若是大王真的因为前线兵力不足而担忧,那臣也愿与咸尹一般,愿率全族男女老幼奔赴前线,为大王为楚国而战。”

    这话音一落,已经反应过来的群臣,纷纷下拜道:“大王,臣愿与左尹咸尹一般,率全族男女老幼奔赴前线,为大王为楚国赴死,请求大王不要听信左司马的亡国之言。”

    群臣异口同声的话瞬间汇聚成一股洪流,直冲熊槐心田,然后散落在大殿中,好似回音盘旋,久久不散的样子。

    此时,熊槐看着殿中长拜的群臣,眼睛微微有些侵湿,感叹道:“寡人之前常说众志成城,以人为城,那么城墙就不会被摧毁,那么战争就不会失败,那么国家就不会衰亡。

    以前寡人每每听到这话,都一笑而过,心中从来都没有相信过。

    但现在,寡人听到诸卿的言语,现在寡人信了,不仅信了,而且还深信不疑。有诸卿在,有前方的将士在,有国中父老兄弟在,不要说五国来袭,就是天下围攻,寡人也有信心战而胜之。”

    此时,群臣听着楚王激情洋溢掷地有声的话,顿时热血一涌,齐声道:“众志成城,此战必胜。”

    当然,与其他人的热血沸腾不同,刚刚上奏楚王请求清查人口的太府尹金君同、左司马司马翦、右司马邓陵光,他们三人此时听着楚王与群臣的高呼,不仅没感到热血沸腾,相反,他们三人此时却从灵魂深处感到了一股透彻心扉的寒意。

    尤其是司马翦,之前他屡屡进言,楚王却没有听从,本来他心中还在疑惑,为什么楚王不听从他的意见。

    直到他听到郢都中的谣言,直到楚王对许多大臣的上书毫无反应,既不支持也不训斥,直到郢都中的群臣百姓逐渐沸腾,直到他从早到晚都遭到楚人大臣贵族的游说。

    然后他以为自己已经知道楚王的需求了,他以为诸多大臣的游说,已经算是楚王在明示他了,他以为已经到了他为国尽忠为楚王效死的时候。

    然后他拉上太府尹与右司马前来进言。

    结果,现在他却发现楚王完全没有他所想的意思。

    怎么办,大王是贤明的,贵族百姓全都是忠诚的,而他这个进言的人,却成了谄媚君王,祸国殃民的小人。

    他可以为楚王尽忠而死,也可以在战场上为国捐躯,但是,他万万不能忍受这样憋屈的去死。

    怎么办?

    司马翦思索了许久,却没有想到脱身的办法。

    直到群臣从热血中冷静下来,直到大殿安静下来,直到司马翦承受不住殿中强大的压力,他这才长拜请罪道:

    “大王,臣进言不善,险些铸成大错,臣有罪,请大王赐罪。”

    司马翦话音一落,金君同与邓陵光同时请罪道:“大王,臣等有罪,请大王赐罪。”

    两人话音一落,早就看他们不顺眼的上大夫景邵立即开口道:“大王,左司马计略失当,险些将楚国置于亡国的境地,如此不肖之臣,万死不抵其罪,臣请诛杀左司马,贬斥太府尹以及右司马,以儆效尤。”

    熊槐一怔,抬手制止了其他大臣的进言,然后笑了笑道:“上大夫此言差矣,大臣进言这正是出于对国家的忠诚,以及对寡人的爱护,寡人怎会以言杀人呢。

    再说了,大臣献策有误,是否施行的决断,还在于寡人,即便最后行动失败了,那也是寡人不智的缘故,罪责岂在进言献策的大臣。”

    说着,熊槐看向司马翦三人道:“三位贤卿还请归位,虽然刚刚的建议寡人不会采纳,但是三位贤卿对寡人的忠诚,寡人还是知道的。”

    三人闻言全都松了一口气,然后同时拱手行礼道:“谢大王。”

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渐进

    安抚了司马翦三人以及群臣之后,熊槐接着道:“诸卿,现在秦韩联军已经开始强攻鲁阳了,虽然目前齐魏两国还没有增兵的迹象,但是,寡人也不愿坐以待毙。

    寡人打算去北方联系燕赵两国,请两国出兵牵制齐魏两国,不知哪位贤卿往北方一行。”

    群臣听着楚王的话,并没有贸然开口。

    赵国刚刚才吞并了中山国,正在抓紧时间修养,此刻赵主父恨不得五国与楚国的战事打得越久越好,又怎会愿意出兵解救楚国呢。

    还有燕国,虽然大家都不怀疑燕国上下对齐国的仇恨,但是,燕国主力被齐国围歼不久,燕国元气还未恢复,这种情况下,燕国恐怕有心无力。

    正是出于这两种顾虑,以至于群臣在楚王的话音落下后,竟无人主动开口。

    接着,熊槐见群臣全都沉默,无人应答,面色一沉:“诸卿这是不愿去,还是以为无法说服燕赵两国?

    既然刚刚诸卿都向寡人表示愿意毁家纾难,寡人想来既然诸卿连为国捐躯都愿意,那一听也不会推辞去游说燕赵两国的。

    所以说,诸卿以为燕赵两国现在是不可能游说成功的了。”

    他们不仅担心游说燕赵两国失败,更担心游说失败后,齐魏两国趁机来伐,而那时,楚王会在急切之间,会干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等到那时候,即便他们想要阻止,却也因为自己远在燕赵两国,而无法阻止楚王。

    想着,昭常等重臣不约而同低下头颅。

    见此,熊槐叹道:“寡人也知道现在能说服燕赵两国出兵的可能性极低,但是,寡人所要的也不是让燕赵两国出兵,而是想要让两国制造一些动静来,让齐魏两国不敢轻易将无视燕赵两国,让齐魏两国不能全力来袭。

    难道就是这样的小小要求,诸卿也不能满足寡人吗。”

    说着,熊槐见群臣依旧没有主动请命,接着道:“常言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件事情只要有一半的机会,那就可以去做,有三成的机会,那就可以全力以赴。

    现在我楚国正面临生死存亡,此时此刻,只要有丁点的希望,难道我们不该为此付出所有的努力吗?

    即便最后努力了,却没有成功。”

    此时,咸尹范环见楚王话说到这份上了,便主动请命道:“大王,臣愿去燕国。”

    “好,咸尹果然一心为国。”熊槐大喜的称赞了范环一句,然后看向左尹昭常,主动点名道:“左尹,卿曾多次出访赵国,与赵国君臣多有交情,这次游说赵国的重任,寡人希望卿能承担起来,不知贤卿可愿为寡人分忧。”

    昭常本不想去,但被楚王点名后,也只能无奈的应道:“愿为大王分忧。”

    熊槐笑着点了点头,然后吩咐道:“即如此,那诸卿就散了吧。另外,还请左尹咸尹能尽快前往燕赵两国,寡人会在郢都等候两位贤卿的好消息。”

    “唯。”

    不久,熊槐来到侧殿座下,等了一会儿后,屈原陈轸二人便从外面走了进来。

    “拜见大王。”

    “免礼。”

    待二人在下方坐好后,熊槐先看向陈轸道:“陈卿,寡人这次将卿找来,还是为了朝议的事情。

    刚刚在朝议上,群臣纷纷表示要毁家纾难,寡人深受感动。所以,为了表彰群臣的品行,为了鼓励其他大臣百姓向群臣学习,为了向五国表达我楚国决死一战绝不妥协的决心

    寡人希望贤卿能将刚刚朝议中的事情散布到楚国各地,让国中父老与各国都知道我楚国群臣的爱国之心。”

    陈轸一怔,接着诧异的看着楚王。

    楚王这是要逼着群臣毁家纾难啊!主动毁家纾难与被迫毁家纾难,这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一个不好,这可能会导致朝中群臣在心中怨恨大王的。

    毕竟,刚刚群臣在楚王面前表忠心本没什么,就算事后没有行动也没什么,但是,一旦这消息传开,传得人尽皆知,那刚刚只是口上说说的群臣,就必须得付出行动了。否则,无论他们的地位有多高,权势有多重,他们都将无法在楚国立足。

    想着,陈轸看了看对面的屈原,见他一副面无表情毫无所动的模样,皱了皱眉,然后向楚王拱手问道:“大王,难道事情真的到了这一步了吗?”

    熊槐点了点头:“国家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岂能让他们只是说说而已。”

    说着,熊槐又补充了一句:“不仅要将这事散布出去,同时也要将寡人与朝中诸公拒绝清查人口的决定也散布出去,还有,将寡人决定在危难关头亲赴前线,与国共存亡的消息也散布出去。”

    陈轸一听连楚王都准备亲自上阵了,不禁长长的一叹之后,点头应道:“大王,臣明白了。”

    陈轸离去后,熊槐转头看向屈原,沉吟了一下,然后缓缓开口道:“贤卿,经过十天的发酵,现在国人差不多都已经知道了我楚国所面临的残酷的险境,同时也差不多都知道了我楚国更加真实而残酷的现实。

    而且,不久之后,国人就会知道,在种种困境之下,寡人面对内忧外患,在生死存亡的关头,甚至连寡人与朝中诸公都准备赤膊上阵了。但面对残酷的现实,却依旧不得不向国中贵族妥协,不愿向国中贵族清查人口。

    卿以为当各地的贵族封君知道了这个消息,他们会怎样应对。”

    屈原闻言冷冷一笑:“回大王,臣以为各地的贵族封君听到这个消息,肯定都会以为这只是大王逼他们继续从家中调兵,逼他们也效仿朝中诸公毁家纾难。而万万不会想到,大王在如此紧要的关头,竟然已经开始布局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变革,会进行一场会导致楚国内乱的变革。

    所以,臣以为各地封君与贵族在轻心大意之下,必然只会以为大王只是想逼迫他们,面对这种逼迫,他们无非是三种反应:破口大骂诽谤大王;装作不知道毫无反应;或许也有人见国家危难,会跟随大王的脚步,效仿朝中诸公毁家纾难。”

    说着,屈原神色一正,拱手道:“大王,这一次行动,不仅仅只是为变法提前布局,孤立国中贵族封君,争取国中的舆论支持,尽可能的为变化获取有识之士的支持,甚至只是让许多贵族认清事实之后,对我们接下来的变法不进行评击与反对,而让他们进行观望,让他们既便不支持,也不会反对,以尽可能的削减变法的阻力。

    而且,除此以外,这次的行动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目的,那就是进一步对各地封君贵族进行分化。

    前两种反应的贵族与封君,都是冷漠而麻木不仁的,在国家的生死存亡关头,都不思为国尽忠,这样的人,就是国家的蛀虫,地位越高,权势越大,就是越大的蛀虫,这些人就是要警惕的,要予以打击的。

    而后一种反应的贵族与封君,无论他们是真情实意还是虚情假意,都是需要加以笼络的目标。”

    “对于贵族封君的态度,寡人接下来将会拭目以待。”说着,熊槐面色沉重的看向屈原道:“寡人现在更关心的是,贤卿你那边准备的如何了。”

    屈原闻言,立即庄重的应道:“回大王,臣已经跟楚国的道墨儒农四大学派沟通好了,接下来的大半年里,楚国的各大学派都会讨论楚国现在该不该变法的问题,并在辩论大半年后,会将所有反对变法的贵族,全都贬斥成祸国殃民的乱臣贼子。

    如此,等到开始变法之时,想来各地的封君以及贵族,即便想要反对变法,面对汹涌而至的悠悠众口,也无法明目张胆的开口反对。”

    “好。”熊槐点了点头,笑道:“贤卿可以告诉各大学派的人,寡人亲口许诺,只要变法开始后,今后我楚国各地的县丞县尉,甚至是个别县尹,都将从考核中选出,而不是由贵族任命。

    就跟数年前寡人在郢都做的一样。”

    屈原笑着应道:“大王,他们会很期待的。”

    熊槐微微颔首,接着面色沉重道:“还有,为了能保证令尹在淮北大破齐魏宋三国联军,我们必须阻止齐魏两国可能的援军前往淮北支援,而需要将两国援军引到其他地方。

    淮南那边寡人并不担心,就算淮南失守,齐国从淮南获得一两个据点,寡人也能在事后全力夺回。

    寡人最担心的地方还是叶郡以及汉北郡,尤其是汉北郡,一旦失守,再想从秦韩两国尤其是秦国手中夺回,那就难了。”

    屈原闻言,当即表态道:“请大王放心,汉北郡守接子以及襄阳郡守陈相全都已经做好了准备,必要之时,两郡百姓都可以为大王死战。”

    熊槐微微点头,正欲开口说话,此时,殿外传来一道声音:

    “大王,刺史令求见。”

    刺史令?

    熊槐一怔,陈轸这才离去没多久,怎么突然又回来了?

    难道又出了什么大变故?

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此战必胜

    不久,陈轸走进殿中,见楚王还在跟屈原商谈,立即露出一丝笑容,快步向前,拱手贺道:“恭喜大王,贺喜大王。”

    熊槐一怔,他本以为陈轸去而复返,是因为出了什么大事,结果,不想陈轸一进来就是立即向他道喜。

    “贤卿,出了何事,喜从何来?”

    陈轸应道:“大王,刚刚臣奉命在郢都中散布消息,但,臣刚刚回到刺史府,还未来得及下达散布群臣准备毁家纾难的谣言,结果这个消息已经开始在郢都中散播了。”

    熊槐愣了愣,跟一侧的屈原对视了一眼,露出震惊之色,难以置信问道:“这个消息是谁散播出去的?”

    陈轸闻言感叹道:“回大王,是咸尹主动散布出去的。不久前咸尹回到自己府邸后,以自己即将北行燕国,难以顾及国中之事,且因战事千变万化,他也不能预料齐魏两国何时出兵增援,唯恐因为自己不在国中而耽误了战事。

    是以,为了以防万一,咸尹刚刚一回到府中,就立即下令,将族中所有十二岁以上六十五岁以下的族人,无论男女,全都进行整编,随时准备举族奔赴前线。”

    说着,陈轸见楚王满脸震惊,稍稍停顿了一下,便继续道:“咸尹整编府中族人的消息一经传出,顿时让周围的人全都震惊莫名,然后群臣在议事中阻止大王清查贵族的附庸,并请求毁家纾难的消息,顿时在周围传播开来。

    接着,正在收拾行装,准备前往赵国的左尹,听说了咸尹了事情后,惊叹了一声,也跟着整编家中的族人了。”

    说着,陈轸见楚王与屈原还未反应过来,便在他们的震惊中接着道:“左尹与咸尹整编族人的消息,几乎就在瞬间便在郢都中引起了轰动,所有的国人都在奔走相告。结果,等臣回到刺史府之时,刚刚朝中参与议事的群臣全都决定毁家纾难的消息,已经在郢都中人尽皆知,并且还在以极快的速度向周围地区扩散。”

    良久,屈原率先反应过来,然后立即向楚王拱手贺道:“恭喜大王,贺喜大王,大臣毁家纾难,国有如此贤臣,此战必胜。”

    熊槐亦反应过来,依然露出满脸震惊之色。

    之前在大殿议事的时候,他本以为群臣说要带着自己全家老少上阵,只是形式所为,一时热血上涌,过后冷静下来,就会食言而肥。

    所以,他才准备让人将大臣的誓言散布出去,准备将群臣逼向死地。

    但不想,他还没有动手,那边咸尹范环就自己干了。

    说真的,直到此时此刻,熊槐依然被范环的举动震撼到了,他这是真的要举族共赴国难啊。

    虽然咸尹范环在朝议中,屡屡与他意见相左,屡屡开口反对。但,毫无疑问,这也一个忠臣。

    想着,熊槐感叹道:“是啊,国中有如此忠良之臣,岂会衰亡。原本寡人对于此战还只有七成胜算,但现在,寡人已经十成胜算,此战必胜。”

    说着,熊槐向陈轸吩咐道:“陈卿,立即将咸尹范环以及左尹的事迹向各地以及各国传播,寡人要所有的人都知道,楚国虽然遭到五国围攻,但群臣百姓依然还紧密的团结在寡人身边,只要有咸尹左尹的这样的大臣,只要国中百姓还愿为寡人死战,寡人将毫不畏惧任何挑战。”

    “唯。”

    陈轸离去后,熊槐又向屈原吩咐道:“贤卿,让各大学派的人对咸尹他们的事迹进行讨论,寡人要通过朝中大臣毁家纾难的事情,进一步孤立各地封君。同时,让各大学派的人掌握好评击的焦点,寡人要让所有的封君贵族,都以为国中的舆论,都是在逼他们效仿朝中诸公,在逼他们拿出更多的实力来抵抗五国。”

    “请大王放心,臣立即就去拜访各大学派的领袖。”

    屈原陈轸二人离去后不久,熊槐就收到了昭常范环两人的上书,书中尽数二人家中族人,全部听候他这个楚王的调遣。

    熊槐收到上书后,看着名单上的人名,只看到他们十四岁以上的子嗣全在这份名单上,顿时便觉这两份上书全都重若千钧。

    接着,熊槐沉默了许久,然后下诏道:“传诏,让左尹与咸尹从族中各挑一名十岁左右的男丁前来宫中做为公子子鼠与公子子牛的伴读。”

    另一边。

    郢都中,自从咸尹范环与左尹昭常将族人编制起来,并将名录送进宫中后,整个郢都的楚人都沸腾起来了。

    原本今日楚王召集朝中重臣议事,商议是否在国中进行清查人口的事。

    结果,这事被群臣所阻后,许多中下层的官员以及许多有识之士,都在评击朝中诸公因为自己家中隐匿了人口,而至楚国的生死而不顾。

    甚至,连一向在游士群体以及各大学派声明极佳的屈原,都因为没有在朝议中开口支持清查人口,而遭到许多人痛骂,痛骂他空有爱国之名,实际却只是披上爱国变法的皮,借以获取士人以及爱国人士的支持,而究其根本,依然还是站在大贵族那边。

    结果,就在众人痛骂中,范环与昭常二人的事迹传来。

    众人惊愕的同时,瞬间就改变了评击的目标。

    朝中诸公都可以全家男女老少一同上阵,愿意毁家纾难了,难道他们还在乎自己隐匿的那点人口土地吗?

    诸公之所以阻止大王清查人口,那是担心国家出现动乱啊,现在的楚国,可是经不起半点折腾了。

    这才是老成谋国之人啊!

    于是,很快郢都中的中下层官员,在郢都游士求官的人,在太学求学的学子,纷纷将矛头对准楚国的贵族,评击他们占据了楚国太多的资源,却不思为国效力。

    以至于楚王废寝忘食即便求助群臣之后,却依然毫无办法,不知如何让楚国渡过难关。更逼的朝中诸公,为了渡过这次危机,而将自己的族人全都编制起来了。

    要知道,楚国地方五千里,江汉两淮等地并不贫瘠,如此广袤的地方,就算失去了淮北之地,全国的人口也不应该只有区区六十多万户。

    现在五国来袭,却逼的楚王和诸公如此,这就是贵族太过贪婪,而且不死报国吗?

    就在郢都众人对贵族的评击中,种种谣言很快便在有人的推动下,迅速向楚国各地扩散开口。

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反应 上

    寿县。

    六君、廖君、逯君三人在各自的防区巡视了一天后,临近黄昏之时回到寿县,然后聚在了一起享用晚膳。

    三人一边用膳一边说着目前的战局,突然之间,廖君皱起眉头,迟疑的道:“两位,最近郢都那边的情况,好像有些不对劲啊。在下从郢都那边得到的消息,现在郢都那边都在传说,我等封君贵族占据了国家太多的人口土地,但是现在国家面临危难,我等却不思为国效力,不思为大王分忧。”

    六君闻言放下碗筷,应着:“廖君你说的事情,在下也听说了。而且这种说法还是因为大王担忧齐魏两国再次出兵伐我,而大王却因为手中没有应对的兵力,故而下诏向群臣问策。

    当时这事还闹得沸沸扬扬,有人说大王准备开口要求我等再次出兵,有人说大王是在提前准备,准备向国中百姓进行第二次征发丁壮,有人说大王是在准备变法,准备收回我们这些封君的权力了。

    当然,最热门的说法,还是大王准备清查国中人口,当时在郢都闹得沸沸扬扬,这消息传到寿县,本君心中还着实紧张了几天。

    直到不久前大王与朝中诸公议事的消息传来,大王没有听信司马翦的谗言,而是决定联系燕赵两国之后,在下这紧张的心才放松下来。”

    “六君,在下说的不是大王要清查人口的事情。如今我等封君听从大王的诏令,在封地中每户征兵一人,然后尽起大军前来前线应对各国。这种情况下,大王肯定不会干那种引起国家动乱的事情。

    相反,大王还会为了安抚我等,而刻意笼络我等。就跟不久前夏泽的事情暴露一样,黄君等人私自瓜分夏泽的事情被大王得知,结果大王却并没有趁机处罚黄君等人,反而还因为黄君他们跟随令尹作战有功,顺势便将夏泽田地全部赏赐给黄君他们了。”

    廖君闻言,面色沉重的道:“在下不是说大王要在这个时候对我们下手,而是说最近在寿县游士求官的人,还有那些在家中教授弟子的人,那些在各处求学的人,他们一直都在议论我等的不是啊。”

    “无妨,且让他们议论便是。”六君摇了摇头,无所谓的道:“这种非议难道还少吗?自从吴起变法之后,各国来客以及国中的私学之中,不都是一直在非议我等吗?

    封君太多,朝中权势太重,官员太众,俸禄太厚,把持言路,世卿世禄等等,那些无法在本国出仕的人,可是非议朝中诸公以及我等封君上百年了,结果,还不是那样。”

    “六君你说的在下也都知道,可是现在国家正面临危难,那些人总是这样说,在下心里总感觉不对劲。”

    说着,廖君摇了摇头:“万一,这些人趁机掀起一股浪潮,鼓动大王效仿悼王变法,那该如何是好。要知道大王可是一直都想着变法呢!”

    “哈哈哈”六君闻言大笑道:“廖君你多虑了,现在是什么情况,难道你还不知道吗?若是没有这两次的五国来袭,在下也会担心一二,但现在

    面对五国的围攻,令尹先在陈地大败一阵,国土沦陷数百里。结果,大王还没有收回失地,又面临五国的征伐,现在大王拼尽全力都难以应对五国,笼络我等都来不及,又怎会在这个时候进行变法呢。”

    此时,一直在一旁保持沉默的逯君,脸色突然变得难看道:“六君所言极是,依在下之见,此时大王应该不会想要变法,而是想要逼我等继续出钱出粮出兵。”

    此言一出,六君与廖君脸色同时阴沉了下去,接着,六君暗恨道:“逯君所言极是,各地士人口诛笔伐,国中百姓议论纷纷,再加上左尹咸尹带头,这分明就是逼我们继续出兵出粮。”

    接着,三人沉默了一下,廖君迟疑的问道:“那我们是否应该出呢?”

    “出!”

    “不出。”

    廖君见六君逯君同时开口,一个支持一个反对,不禁疑惑的问道:“两位,为何要出,为何又不出。”

    六君闻言率先开口道:“两位想想,大王为何用这种手段逼我等出兵出粮,而不是直接下诏?

    这不就是因为楚国陈城一败,大王手中的军队大损,而且陈城重镇失守,让大王手中的实力大损,而无法强行逼迫吗?

    而且”

    说着,六君冷笑道:“不知你们以为这一战我楚国能否取胜?”

    “这”二人一怔。

    而后廖君迟疑道:“这一次五国来势汹汹,齐魏两国还未拼尽全力,而我楚国已经力尽矣。就算是现在我楚国也难以久持,若是齐魏两国援兵一到,则”

    剩下的话廖君虽然没说,但六君与逯君同时露出赞同之色。

    六君接着道:“就是这道理,目前的情况是,多年大战,我楚国已经快到山穷水尽得地步了,就算我们现在继续出兵出粮,也只不过是将局势维持下去,维持个不胜不败,然后跟五国拼消耗。

    且不说五国能坚持多久,就说我楚国,连年大战,国家财力将尽,坚持不了多久的。”

    说着,六君看向逯君问道:“逯君,在下可是听说你家中情况很不好啊,你还能坚持多长时间?”

    逯君一听,顿时露出羞愧之色。

    之前他年少冲动,见天下粮价暴涨,而趁机倒卖粮食。结果事情败露,楚王追责,他被罚了一大笔钱。

    然后又接连遭遇大战,伐齐伐越再加上这几场防守战,原本就伤了元气的他,现在彻底穷了。

    想着,逯君看了看身侧的两个邻居,知道自己家中的事情瞒不过他们,只好苦笑的摇头道:“一言难尽,在下家中存粮基本耗尽,而在下也已经连续一年未穿新衣,连续三年未娶新妇,连续五年未换新车了。”

    六君闻言摆了摆手:“廖君你看,就这样,你以为我们还能继续打下去吗?”

    廖君闻言脸色微微一变,然后诧异的向逯君问道:“逯君,你家中都是这样了,你为何要说要继续出兵出粮?”

    逯君摇了摇头,苦笑道:“两位,现在郢都那边,连左尹咸尹都举族而战了,难道我们就这样在这里干看着,没有任何动作?如此,这让天下人怎么看我等,这让大王如何看我等,这让国中父老如何看我等?”

    六君闻言嗤笑道:“看了逯君是被那暴君处罚了一次,已经被暴君吓破了胆。我等封君行事,难道还用在意旁人的看法与非议吗?”

    “难道不用吗?”逯君立即反问了一句。

    “用吗?”六君笑着轻轻回了一句。

    廖君:“”

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反应 下

    淅水西岸秦军大营。

    此时,收兵回营的甘茂,看着楚国传来的种种情报,面上露出沉重之色。

    “楚国左尹咸尹两位重臣竟然聚集族人,准备全族奔赴前线,共赴国难!”

    甘茂心中一震,目光中充满着迟疑与震惊。

    这是楚王散布出来的谣言,以提振楚军士气,逼迫各地贵族还是昭常范环两人真的准备全族奔赴战场了?

    甘茂沉吟了许久,难以确认究竟是那种情况。

    若是前者,楚王的主要目的是逼国中贵族继续出力,甚至连昭常范环两人都是被逼的,那么这对五国联军伐楚的事情,却是一个重大利好。

    一则说明楚国真的已经山穷水尽了,是故楚王才会出此下策。二则楚王如此行为,即便那些人被逼着上了战场,也只是一些士气低下消极避战的苦力,而这些人上了战场,只会会沉重打击前线楚军的士气。

    如此一来,楚国便是败局已定。

    可是,如果昭常范环两人是自愿的,那情况就截然不同,国家面临危难,大臣毁家纾难,必能极大的振奋人心,甚至还会鼓动其他人举家参战。

    至于楚国大臣会不会毁家纾难的问题?

    甘茂他自己就是楚人,对楚国知之甚深。

    楚国贵族封君在封地有极大的权力,在平常时候,他们或许会相互斗争,而且还会顾及家族而损害楚国。

    但楚国贵族同时也与楚国休戚与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也导致了楚人极富爱国情怀,楚王危难之际,绝对不缺那种毁家纾难的大臣。

    两百年前,楚国被吴国灭亡的时候,就有许多贵族举族奔赴国难了。

    现在楚国又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一些贵族再来一次,也是极有可能的。那么多的贵族,总不可能全是蛀虫吧。最起码,那个一心变法改变楚国,甚至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屈原,绝对不缺乏从容赴死的死志。

    想到这,甘茂突然想起上一次伐楚之时,他力主拒绝与楚国的和谈,全力鼓动秦王出兵夺取汉北的事情。

    想着,甘茂打了一个寒碜,然后立即摇了摇头,接着态度坚定的道:“什么毁家纾难,这是假的,楚王一手策划这种闹剧,岂能不败。”

    说着,甘茂立即写下一封信,然后召来一个将领:“立即将本将的上书传回咸阳,上禀大王。”

    “诺。”

    另一边。

    鲁阳关外的秦韩联军大营中,联军主将司马错看着楚国传来的消息,感叹道:“国有明君,朝有贤臣,这样的国家岂会衰亡,这样的国家又岂会战败,而且就算败上一两阵,又能如何?”

    说着,司马错想起二十年齐国被各国围攻的事情,那一次,齐国也是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败。

    而且,齐国战败后,接连数年都遭到以楚国为首的各国围攻,但结果又如何。

    君明臣贤,不过是短短十年,齐国便恢复元气,二十年,齐国便收复了所有的失地,甚至疆域还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昔日的齐国就是今日的楚国,而楚国的底蕴还要远远强过齐国,秦国现在夺取汉北,能不能取胜也不知道,就算是取胜了,也只不过是与楚国结下死仇,然后秦楚两国围绕汉北拉锯。

    汉北对秦国而言只是远方的要地,而对楚国而言,这确是心腹之地。

    如此,秦国与楚国在汉北进行拉锯战,最后的结果其实不言而喻。

    想着,司马错心中一凛,叹道:“这一场大战打到现在已经足够了,不能继续打下去了,理应见好就收。”

    说完,司马错立即拿起笔来,然后写下一封给秦王的上书。

    咸阳。

    秦王荡看着双手拿着的两份上书,紧紧的皱起眉头。

    不久前,楚国昭常范环两人愿举族奔赴战场的消息传来,这事令他很是吃了一惊。

    就在他为战事犹豫不决的时候,在前线指挥大军作战的甘茂与司马错先后传来上书。

    右丞相甘茂劝他继续坚持对楚作战,直到尽取楚国汉北汉中上庸之地。

    而国尉司马错则是劝他趁楚国山穷水尽之际,趁还没有激起楚国动员所有的国人发起举国而战,趁机逼迫楚国讲和,割取楚国汉中上庸两郡。

    此时,是战是和,这两个念头不断在他脑海中徘徊,也让他迟迟难以下定决心。

    苦思许久之后,难以决断的秦王荡,放下手中的上书,然后吩咐道:“传诏,请左丞相来见寡人。”

    不久,楼缓到来,秦王荡看着他开口道:“丞相,楚国那边传来的消息,令寡人难辨真假,也令寡人寝食难安。现在右丞相与国尉关于战事的判断,又各执一词,寡人现在难以决断,不知丞相怎么看。”

    楼缓闻言顿时露出沉吟之色。

    楚国的事情他也知道,同样他也知道楚国已经派出左尹昭常去赵国求援了。

    现在秦王询问他的看法,其实还在向他询问赵国对五国伐楚的看法。

    只是,对赵国而言,此时自然是让五国继续伐楚了,最好是五国与楚国两败俱伤。

    想着,楼缓拱手道:“大王,臣的看法与右丞相相同,所谓的毁家纾难,这必定是楚王用来逼迫国中贵族以及恐吓我们五国的诡计。”

    秦王荡闻言,精神一振,立即问道:“丞相,何以见得。”

    “大王,若是其他时候,臣也不敢轻易做出判断,但是现在的楚国”楼缓呵呵一笑:

    “大王,楚王变法的决定天下皆知,而且楚王为了给变法扫清障碍,可是在数年前借助我秦韩魏三国联军之力,一举扫清了汉水的封君,并且还趁机重创了江汉之间的封君。是以,楚王贤则贤矣,但对楚国的贵族而言,这也太暴虐了一些。面对这样的楚王,楚国各的封君岂会与楚王戮力同心。

    故而臣断定,所谓的昭常与范环毁家纾难之举,必定是楚王逼迫下的无奈之举,即便不是楚王所逼,那也是楚王放出的谣言,其跟本就不足为信。”

    秦王荡听着楼缓的话,不住的点头,现在他也认为昭常范环之举,肯定不是出于真心。

    想到这,秦王荡又看了看台下的楼缓,然后暗暗沉思。

    楼缓这么说,也表示赵国现在也希望五国能继续伐楚,这是不是也说明赵王会拒绝楚国的求援呢。

    想着,秦王荡笑了笑:“善,寡人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

    另一边,赵国邯郸。

    “楚国昭常来了。”赵主父得知楚左尹昭常到了邯郸,立即下令道:“传诏,让相国肥义亲自接待昭常,若是昭常求见大王,不用拦着,让大王召见昭常便可,给予昭常极高的礼遇。”

    “唯。”

    “若是昭常求见寡人,就说寡人小痒,不便见客。”

    “唯。”

    “传诏,秘密派人通知五国,就说楚国的强大,也是寡人所忧虑的,寡人必不会答应楚国的请求。”

    “唯。”

第一千零二十章 异变

    郢都。

    “大王,左尹从赵国传来的消息:左尹一到邯郸,便受到了赵国君臣的礼遇,左尹已经先后与赵相肥义以及赵王何见面。只是,左尹提出请求赵国出兵牵制齐魏两国之后,赵相肥义总是含糊其词,说是要等赵主父亲自做主。

    而当左尹求见赵主父时,却遭到了赵人的拒绝,说是赵主父小痒,无法见客。”

    熊槐一听陈轸的禀报,并没有露出意外之色。

    赵国那边虽然赵王何已经即位,但是现在赵王何年纪太小,且还未行冠礼,并没有正式接触赵国政事。

    现在赵国的国事,不是相国肥义在处理,就是赵主父亲自处理。

    既然肥义推脱给赵主父,而赵主父却避而不见,那赵国的意思就很明显了。

    不过,对于赵国的推脱,熊槐早有预料,甚至在昭常与范环还没有从郢都离去的时候,他就已经预料到赵国的态度。

    而他之所以还是派出昭常两人,不过是为了支开昭常范环两人,以及为了营造出楚国上穷水尽的局势罢了。

    想着,熊槐无所谓的笑了笑,然后看着陈轸道:“如此说来,燕国那边也没有好消息。”

    陈轸点了点头,应道:“大王明鉴,与含糊其辞的赵国不同,燕王已经向咸尹表明燕国的意思了。燕王说他虽有意帮助楚国渡过劫难,但奈何燕国元气大伤,远远还未恢复,是以燕国只能爱莫能助。

    不过,燕国虽然无法出兵,但是燕王已经答应支助我们一些物资,不久后,这些物资会从水路运到我们楚国。”

    “燕王有心了。”熊槐笑着点了点头,对燕赵两国的反应也没有多加抱怨,因为他从来都没有将希望寄托在哪两国身上。

    不过,燕赵这两个楚国仅有的盟友,面对楚国的求援却没有丝毫做为,却也让楚国的外部形势进一步恶化,更会助长五国的嚣张气焰。

    想着,熊槐皱眉道:“陈卿,现在各地的战况如何。”

    陈轸一听楚王问及战况,略微沉重的道:“原本我们大张旗鼓派出重臣去燕赵两国求援的时候,再加上我们国中重臣毁家纾难的消息传开,五国本来已经放缓了对我们的攻势,以观望未来的局势。

    可是,随着左尹迟迟无法见到赵主父的消息传开,以及燕王拒绝出兵的消息传开,甚至是各地贵族对朝中重臣毁家纾难的行为不为所动的消息传开,各国恢复了对我们的攻势。

    目前各处传回的消息,淮水那边我们依然还在与齐国对持。淮北那边,令尹正率军与三国联军斗智斗勇,叶郡丹淅那边,秦韩两国虽然攻势强大,但是短时间内并不会对我们造成威胁。

    唯有鲁阳关那边,司马率手中虽有五万楚军,但坚守两月之后,在秦韩联军强大的攻势下,鲁阳关的楚军越来越少,司马的压力越来越大所以,臣担心司马那边用不了多久就该向大王求援了。”

    “嗯!司马那边的情况寡人已经知道了。”熊槐闻言面色沉重的点了点头,接着,迟疑了一下,这才开口道:“传诏给司马,若是司马需要援兵,那就将不久前赶到宛城支援的江南楚军调往鲁阳。”

    “唯。”

    一月后,秦韩联军强攻鲁阳近三月之后,鲁阳关上的楚军伤亡近半。接着,司马景缺有感鲁阳兵力不足,于是将宛城的楚军调到鲁阳。

    其后,各国听说楚国连仅有的驻扎在宛城的兵力也调往前线,顿时纷纷心动。

    郢都。

    “大王,左尹从赵国传回消息,司马从宛城调兵的消息传到邯郸后,之前一直拖着不见左尹的赵主父,十几天前终于出面接见左尹了。

    但是,赵主父接见左尹之后,却以赵军苦战中山国未久,军队疲惫,士卒士气低下为由,拒绝了为我们牵制齐魏两国的请求。”

    熊槐一听,脸上立即露出两缕怒色。

    左尹昭常已经去赵国近三月,那么长的时间,赵主父都没见昭常,一直将事情拖着,既不答应,也不拒绝,既不让楚国失望,也不给楚国希望。

    结果,楚国最后一支可以调动的军队一上前线,赵国就立即拒绝了楚国的请求。

    虽然熊槐本来就没有对赵国出兵抱有希望,但是赵国在这个时间点拒绝楚国,却无疑会极大的助长五国的士气,尤其是会让齐魏两国放心大胆的增兵楚国。

    想着,熊槐猛然冷哼一声,极为不岔的气愤道:“赵雍这个混蛋,如此算计寡人,寡人迟早会给他一个报应。”

    说着,熊槐立即吩咐道:“陈卿,加派人手去齐魏两国,寡人担心齐魏两国增兵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还有,告诉左尹,寡人已经力竭,现在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赵国身上了,让左尹继续留在邯郸游说赵国。另外,从寡人的宝库中启出随候珠,再带上一块五色石,做为寡人送给赵王的大礼,务必请赵王出手相助。”

    “唯。”

    又几日。

    齐魏两国的消息还未传来,鲁阳关的景缺却先传来了消息。

    司马翦一脸凝重的禀报道:“大王,司马传来消息,秦韩联军攻打鲁阳甚急,鲁阳关虽得到了援军补充,但奈何军队士气低下,鲁阳伤亡与日俱增,司马请大王增派援军,以提振士气。”

    “援军?”熊槐闻言面无表情的摇了摇头:“回复司马,告诉他,现在寡人能调用的军队已经全都调用了,寡人已经没有援军给他了,让他坚持住,就算是死,那也要死在鲁阳关。”

    司马翦一听,急道:“大王,鲁阳关乃是汉北门户,鲁阳一失,秦韩联军杀入汉北,便可从后面攻击丹淅以及叶郡。若是甘茂与韩忧的军队杀入汉北,则方城不守,汉水不守,如此,整个江汉地区都将暴露在秦韩两国面前,这对我们的威胁实在是太大了。”

    说着,司马翦激动的下拜请命道:“大王,臣冒死以闻,请大王立即从黄城或者江东调兵前往鲁阳,力保鲁阳不失。”

    熊槐一听司马翦第三次说起要从黄城江东调兵,沉默了一下,依旧摇了摇头:“不行,黄城江东的楚军不可轻动。”

    司马翦见楚王又一次拒绝了他,急得直接站了起来,难以置信的紧瞪着楚王问道:“大王,这是为什么,黄地十万大军太多了,现在守住黄城只需五万楚军便可。

    还有,江东那边,柱国镇守江东近十年,如今江东已经基本稳定,就算不能将江东的八万楚军全都调走,现在调走五万楚军却是完全可以的。

    大王为何不愿调兵?”

    熊槐听着司马翦的质问,一时面露难色。

    他虽然有告诉司马翦令尹昭雎的计划的冲动,但是,他却知道,现在楚国面临危难,群臣全都人心惶惶,令尹昭雎的计划仅仅只是告诉司马翦是不够的,现在告诉了司马翦,那么等其他大臣全都急着来见他的时候,他是不是也要告诉其他重臣呢?

    令尹的计划在群臣中传播,这会不会传到齐魏宋三国哪里?

    就在熊槐迟疑间,一个侍者在殿外禀报道:“大王,左徒有要事求见。”

    熊槐一听,立即吩咐道:“请,快请。”

    不多时,屈原快步走进殿中,见司马翦也在殿中,没有露出意外之色,直接禀报道:“大王,令尹传来消息,淮北有变,今日三国联军突然加强了对巨阳的攻势,而且黄城北面的五万魏军,突然异动,向西部行进,已经封锁了黄城前往叶城的道路。”

    “什么?”司马翦闻言大惊失色。

    他才刚刚想要调黄城的楚军北上叶郡,但现在,魏军竟然提前封锁了道路。接下来再要从黄城调兵,那就要走淮水入江,绕一个大圈子才行。

    此时,屈原没有理会司马翦的震惊,接着道:“大王,柱国传来消息,最近江东各地突然出现许多齐魏宋三国的商人,据查,这些商人正在频频联系吴越贵族。

    柱国担心江东有变,已经下令江东楚王整军备战,并开始召见吴越贵族,以防万一。”

    “这”司马翦一听江东也有变故,现在楚国可能出兵的两地全都异变,不禁一懵。

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聚兵

    “不好,大王,魏军异动,齐魏宋三国突然派人前往江东行间,这说明齐魏两国即将增兵我们楚国。”

    司马翦听完屈原的话,愣了愣,而后突然发出一声惊呼。

    熊槐听道司马翦的话微微颔首,三国这番动作,无疑表明他们要再次增兵楚国,而且魏军的封锁行动,同样也表明接下来齐魏两国的目标,极有可能就是叶郡。

    正想着,熊槐又听到司马翦惊恐的声音。

    “大王,不好,魏国要对叶郡下手了。”

    熊槐一听,立即问道:“贤卿,若是魏军出兵叶郡,寡人应该如何?”

    司马翦闻言略一沉吟,脸色渐渐变得有些苍白,接着急忙拱手应道:“大王,以臣之愚见,请大王立即下诏让叶郡手昭滑率军退守方城。”

    说着,司马翦解释道:“大王,方城防线有两处关邑,其一是鲁阳,其二则是方城长城的东面尽头方城。因为秦韩联军强攻鲁阳的缘故,司马已经从方城防线抽调了大量楚军前往鲁阳,此刻留守方城的楚军已经不足两千。

    若是魏军抵达方城,以方城的守军,绝对坚持不了多久的。而叶郡那两万楚军,在魏韩联军的围攻下,同样也坚持不了多久的。

    是以,与其分兵两处,两者皆失,还不如放弃叶郡,让哪里的两万楚军趁魏军现在还没来,趁城外的五万韩军此刻难以困住他们,叶郡守军应立即退守方城。”

    熊槐听着不住点头,等司马翦说完,立即应道:“可行,此时放弃叶郡,也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乃不得已之法。”

    说完,熊槐立即对一旁的屈原吩咐道:“左徒,左司马,立即传寡人诏令,让叶郡守昭滑放弃叶城,退守方城,守住汉北郡门户。”

    屈原司马翦一听,知道此时调兵的事情已经刻不容缓,立即应了一声,然后直接转身快步离去。

    不久,楚王下诏放弃叶郡,让叶郡守昭滑退守方城的消息被郢都的重臣得知,不知道楚王为什么突然放弃叶郡的群臣,略一打听,很快便知道江东黄地异变的消息。

    知道这个消息后,即便他们知道楚王已经做出应对之策了,但依然禁不住在心中泛起阵阵惊慌。

    向燕赵两国求援失败,五国强攻不止,犹有余力的黄地江东被牵制,齐魏两国援军即将到来,这些坏消息一件接一件,无不预示着楚国即将面临最危险的一刻。

    就在群臣的惶恐中,第二天,魏国的消息传来了。

    “大王,魏国急报,魏王不久前正式下诏,开始在魏国进行第二次征兵了。”

    熊槐听到陈轸的禀报,心中一凛,面色沉重的道:“该来的始终要来,魏国终于准备增兵了么!”

    说着,熊槐想起齐国来,问道:“齐国那边呢?”

    陈轸摇了摇头:“齐国太远,目前还没有消息传来,不过,既然魏国已经开始聚兵了,想来齐国那边也开始了。”

    熊槐闻言沉重的点了点头,接着,想起昭常范环毁家纾难的事情已经传出好几个月了,但国中的贵族与封君,响应者了了无几。

    想着,熊槐心中不禁泛起阵阵寒意。

    “贤卿,你先关注着齐魏两国的动向,但同时,关于国中贵族漠视国家危难,享受着国家给予的厚遇却不思为国尽忠分忧的事情,还要进一步加强宣扬,寡人要半年之内,让国中的贵族封君遭到国中所有有识之士的口诛笔伐,还要让国中百姓知道他们的真面目。

    还有,也要将寡人的担忧、彷徨、无奈、暴躁等等情绪,全都宣扬出去,让国人都知道寡人的情绪。”

    陈轸一愣,瞄了一眼楚王,见楚王面色坚定,立即点了点头:“是大王,臣知道该怎么做了。”

    陈轸离去后,熊槐立即吩咐道:“请左徒前来一见。此外,通知群臣,一个时辰后,寡人要召开朝议。”

    不久,屈原到来,熊槐将魏国的消息告诉他后,开口道:“贤卿,如今国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了,接下来,寡人就要正式做出一些非常之举,不知贤卿那边可曾做好了准备。”

    屈原一听,知道楚王问的是什么,而他也为此准备许久,在得知令尹昭雎的计划后就已经开始准备了。

    “请大王放心,臣这半年来已经联系了国中十家大商人,其中有六家已经答应响应,其余四家还在观望。”

    熊槐一听,顿时皱了皱眉。

    因为楚国大量权贵封君参与经商的缘故,以致能成为楚国大商人的普通百姓,几乎寥寥无几。

    就算有,他们的背后也有楚国各方面的支持,否则,他们根本无法成长起来。

    自从熊槐决定在战后开始变法后,就准备扶持拉拢国中的商人阶层,然后从国中精挑细选了十个与贵族牵连较少的大商人,准备对他们进行扶持。

    结果,就这,竟然还有四家拒绝了。

    想着,熊槐脸色略微阴沉的道:“还有四家在观望,怎么,他们是害怕那些贵族,还是担心寡人这一战会失败,亦或者是担心寡人不能成事?

    可恶,真是给脸不要脸,敬酒不吃吃罚酒。”

    说着,熊槐冷漠的吩咐道:“贤卿,将那四家的名单记下来,将他们剔除在扶持计划之外。若是等那六家开口支持寡人之后,这四家依然没有附从,那就搞掉他们,查出他们的罪证,寡人要将他们抄家灭族。”

    “唯。”

    接着,熊槐又与屈原说起接下来朝议的细节。

    一个时辰后,楚国议事大殿中。

    熊槐让陈轸将魏国的情报进行说明,然后向群臣问道:“诸卿,魏国援军来袭在即,而我楚国现在能调用的军队已经全都全都动用了,至此危难之际,不知诸卿何以教我。”

    群臣闻言,顿时倍感急迫。

    如果之前还是魏国援军可能来袭,但现在,则是魏国援军已经迫在眉睫。

    此时,司马翦率先开口道:“大王,魏国大军来袭,即便叶郡守昭滑率两万叶郡守军返回方城,但面对至少十五万的魏韩联军,多则二十五万的魏韩联军,兵力难免相形见绌。

    是故,臣请大王立即从黄地调兵五万,经淮水,逆江汉,前往方城增援。”

    熊槐一听,立即摇头道:“不妥,目前魏军尚在大梁集结,目标尚未明确,此时从黄地调兵,万一魏军的目标是淮北,则淮北不再归我楚国所有。”

    说着,熊槐见司马翦又要开口,立即抢先道:“还有,江东的楚军也不能调走,现在虽然齐军还没有消息传来,但魏军一动,相比齐国也必然在聚兵,若是齐国兵锋直指淮南,那淮南还需要江东的楚军救援。

    况且,现在齐魏宋三国正在江东搅动风云,是故江东的楚军暂时也不可轻离。

    故而,想要黄地与江东的楚军前往汉北增援的事情,还请诸卿勿提。”

    群臣一听,脸上更显慌乱,若是仅有的黄地江东两地的楚军也不能调用,那此时此刻,楚国哪里还有军队可以调用?

    没有足够的军队,前线又如何能拦住五国的攻势?

    楚国一败,那他们这些朝臣岂能落得好处?

    一时间,群臣大恐。

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群臣急切间,司败罗异率先开口道:“大王,事急矣,臣请大王立即下诏,再次在国中征召军队。百姓家中凡是还有成年男丁的,就再征兵一人。

    如此,一月之内,必可聚得数十万大军,足以渡过这次劫难。”

    群臣一听,顿时反应过来,接着纷纷心动。

    楚国现在虽然已经每户百姓征兵一人了,但是这种征兵程度却远远没有到楚国的极限。之前前线的楚军可堪使用,自然不必再次征兵,但是现在

    魏国援军即将来袭,齐国援军也有极大的可能正在聚集的路上,而楚国已经没有其他军队可以调用,事已至此,当号召全国百姓共赴国难。

    想着,群臣纷纷附和道:“大王,司败说的是,事急矣,当再次征发百姓,以渡过劫难。”

    熊槐一听群臣全都要求再次征发百姓,顿时坚定的摇了摇头。

    楚国国中是什么状况,他这个楚王心知肚明。

    楚国税赋本来就重,税赋加在一起已经接近一户百姓全家收入的一半了,现在每户百姓还要供应一个壮丁打战,再加上之前几年楚国连年面对征伐,大战不断,这无疑已经让许多家庭处在破产逃亡的边缘了。

    每户抽调一个男丁,已经让国中大部分的百姓难以为继,须得战后进行免税修养,这才能让国中百姓渡过破产危机。

    这种情况下,再次征发一人,这不是在征发百姓,而是在逼迫百姓逃亡为盗。

    无论这一战是否得胜,一旦大量百姓逃亡为盗,这无疑会极大的动摇楚国的根基,甚至会让楚国数十年内难以恢复元气。

    这种自掘根基的事,他岂能做。

    想到这,熊槐立即用不容质疑的语气道:“不可,再次征发百姓的事情,万万不可行。寡人无德,屡屡遭到各国征伐,万幸国中百姓并没有因此而抛弃寡人,每次都听从寡人的征召,上阵为寡人杀敌。

    百姓如此大恩,寡人还没有回报,现在却又向已经出过兵的百姓家中再次征兵一人,致使国中百姓丁壮全都征战于外,妇孺耕种于内。以致国中妇人不仅要思念前线的丈夫,还要挂念远方的儿子,致使前线的战士不仅要挂怀家中妻女,还要担忧同一个军营的儿子。

    如此不德之举,岂能让国中百姓信服,即便这一次寡人借百姓之力渡过了这一次的劫难,但下一次呢,若是五国下一次来袭,还有谁会愿意为寡人而战呢?”

    群臣一听楚王言辞切切,态度坚定,顿时不再开口再次征兵的事情。

    毕竟,身为楚国重臣,楚国现在是什么状况,他们同样一清二楚。

    只是,既不能调兵,又不能再次征发百姓,那还怎么应对魏国的援军?

    难道真的要让他们率领族人去填那个无底深渊吗?

    想着,群臣心中不由有些急躁起来。

    若是让他们率族人去填,那得死多少人才能挡住魏国的大军?

    附庸仆役大量伤亡,他们家中必然元气大伤,若是族中子弟出现一些伤亡,这才是真的心伤肉痛。

    想着,殿中群臣一想起各地占据大量土地百姓的贵族封君,一想起他们听到自己等人向楚王宣誓毁家纾难后,却依旧无动于衷,一想起他们的种种,群臣不由在心中生出对那些人的阵阵不满与愤恨。

    平时享受着国家的优厚待遇,现在国家面临危难,那些人却自顾自己保存实力,不愿为国死战。

    这这真是国家的蛀虫。

    此时,王位的上的熊槐见群臣有的上很难看,有的脸上满是担忧之色,有的脸上带着屡屡怨恨,有的脸上已经露出坚定之色。

    见此,熊槐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然后满脸担忧的问道:“诸卿,事已至此,寡人心中已乱,已经束手无策,诸卿贤能,不知何以教寡人。”

    群臣一听楚王询问,大都羞愧的低下头颅,不愿看到楚王慌乱与期待的面庞。

    此刻不仅楚王没办法,他们同样也没办法。

    顿了顿,熊槐见群臣无人应答,轻轻发出一声饱含担忧的轻叹,然后看向左司马司马翦,点名道:“左司马,卿可还有其他策略。”

    司马翦闻言,看着楚王张了张口,沉默了一下,然后羞愧的长拜道:“臣无能,为报大王厚恩,臣愿率全族上前线杀敌,以报君恩。”

    熊槐闻言,沉默了一下,然后接连点了几个重臣的名,却只得到与司马翦一样的答复。

    见此,熊槐满是失望的问道:“诸卿,难道事情真的已经到这个地步,真的到了逼得诸卿要率族人上阵了吗?”

    群臣一听楚王的满是失望,甚至还带着屡屡绝望,不禁再拜道:“臣等无能”

    就在此时,就在群臣的声音落下后,一个与众不同的声音突然在殿中响起。

    “大王,臣有一策,可缓解眼下我楚国兵力不足,物资短缺的问题。”

    群臣一听有人有办法,立即带着诧异惊喜的目光向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却见开口的人是屈原。

    见到屈原,群臣顿时露出期待的目光。

    虽然许多人之前都对屈原不满,甚至是即位不满,但此时此刻,国难当头,屈原能拿出一个渡过危机的办法,这

    这一瞬间,群臣看屈原的目光都变得和缓起来,不复之前冷漠。

    此时,熊槐见的群臣模样,立即惊喜的问道:“贤卿有何办法,快快道来。”

    “大王,常言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屈原一拱手,然后笑道:“故,臣的办法就是,请大王立下重赏,以招募国人抗击五国。”

    “重赏?”太府尹金君同一听,立即摇头道:“左徒的计划好是好,可是连年征战,太府多有空虚,恐怕已经拿不出足够的钱粮来招募足够多的勇士了。”

    屈原笑道:“太府尹不急,平自然也知道太府的实情,所以,在下用于招募勇士的重赏,不是钱粮,而是爵位。”

    “爵位?”

    群臣听着屈原的话,全都大为震惊。

    这这屈原竟然在趁国家危难,趁机推行变法。

    若是变法的消息传出,这让前线的贵族封君怎么想?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暗藏杀机

    “大王,左徒的计划十分不妥。”

    “大王,慎重啊!”

    “大王,还望三思。”

    熊槐见群臣在屈原说出用爵位行赏后纷纷变了脸色,许多开口劝阻。

    对此,熊槐并没有意外之色,他知道群臣在担心什么,无非是担心屈原趁机在国中掀起全面变法的浪潮罢了。

    同样,熊槐也知道现在并不是变法的合适时机,外敌在前,不能再内乱了。

    想着,熊槐抬手制止了群臣后,看向屈原道:“贤卿关于用爵位行赏的办法,的确很吸引人,但是,此时用爵位来吸引国中百姓,寡人不仅担心百姓不信,更担心前线的士卒会因为之前的拼死杀敌而没有任何爵位赏赐,而对寡人心生不满。”

    群臣一听楚王没有听信屈原的鼓动,冒然开展变法,不由暗暗松了一口气。

    另一边,屈原听到楚王的话,并没有直接退缩,反而进一步解说道:“大王,臣也知道此时用爵位吸引百姓,乃是一件事倍功半的事情,现在情况危急,我们也不能慢慢来,以获取所有百姓的支持。

    所以,臣的意思是,准许国中商人豪强捐献钱粮,凡是捐献一千石粮食者,可赐予同国大夫爵。而这同国大夫爵地位比同国大夫,可享有国大夫的大多数权力,比家宅大小,奴仆多寡,出行规制,陵墓规格,甚至是准备他们上书议事等等。

    但同时,为了与正常因军功而获得的国大夫爵位相区分,我们还可以对同国大夫爵做出限制,如爵位不能世袭,没有相应的食邑封地等。”

    熊槐等屈原说完,故作思索了一番,然后向群臣问道:“不知诸卿以为如何。”

    群臣听到楚王询问,并没有立即回答,而是陷入快速的思索之中。

    屈原说的国大夫,这是楚国最低的爵位(不算江东已经实施的士爵),国大夫做为楚国最低的爵位,权益是很少的,基本上都只能在乡里混得开,在县里就没有说话的份。

    毕竟,楚国的县尹的权力是很重的,即便是最小的县的县尹,最起码也要有七大夫爵位或者五大夫爵位才能上任,其中大县如寿县公,已经相当于朝中重臣了。

    所以说,仅仅只是赏赐一个国大夫爵,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但这其中的关键,是开了用粮买爵的口子,这是对军功爵的极大的破坏。

    还有,用一千石粮食买一个国大夫爵位,对于国中的顶级商人豪强而言,区区一个国大夫他们根本看不上。同时,对于楚国而言,区区一千石粮食,他们这些朝中诸公同样也看不上。

    相通了关键点后,接着,群臣又相互小声议论了一阵,然后,上大夫景邵起身道:“大王,左徒所言只需捐献一千石粮食就可以获赐一个同国大夫爵。

    臣仔细算了算,就算国中有一百个人进行捐献,这也不过才区区十万石粮食,两百人也才二十万石粮食,这些粮食对我楚国的战事而言,依然只是杯水车薪。

    而且,最重要的是,现在我楚国最急迫的问题,不是缺粮,而是没有足够的兵力抵挡各国。

    所以,左徒赐爵的方案是不是搞错了方向。

    当然,如果左徒还有后续计划,还请左徒全部说出来,臣等也好一并探讨,看看左徒的计划是否可行。”

    熊槐闻言立即看向屈原,问道:“贤卿,你的计划是否全部说完?”

    “大王明鉴,臣的计划的确还没有说完。”屈原拱手应了一句,然后看向群臣道:“诸位,区区一千石粮食实在是太少,在下也没有这么小家子气。所以,在下的计划是,开放所有的大夫爵。”

    “所有的大夫爵”

    群臣闻言猛然一惊,接着心中又猛然一松。

    还好这个张狂的屈原并没有丧心病狂的开放卿爵,甚至君侯之爵。

    此时,屈原侃侃而谈道:“在下的计划,只需一千石就可以获得同国大夫爵,同时,若是国中有人愿意捐献两千石粮食,就可以获得同列大夫爵,而同上间爵、同七大夫爵、同五大夫爵则分别需要捐献五千石、一万石、两万石粮食。

    同时,这些比同的爵位,也如同国大夫一般,需要做出最关键的限制,那就是爵位不能被继承,同时大王并不会赐予他们食邑封地。”

    说着,屈原笑了笑,看着群臣继续道:“不过,做为回报,他们将享有爵位所附赠的所有权利,甚至包括七大夫五大夫所享有举荐贤能来郢都参加考核为官的权利。”

    说到这,屈原见殿中许多人都皱起眉头,便知道他们这是对自己向国中豪强富商开放官职,进一步打破由权贵垄断国家官职的局面很不满。

    但,此时他们却没有立即开口反对,便知这还没有触及他们的底线,或者说跟让自己的族人子弟去前线送死相比,拿出一些职位给国中的大商人大豪强,这个还是可以忍受的。

    毕竟这些人的爵位没有继承权,只能举荐几个人,而且还不能确保他们考核通过。就算他们考核通过了,安排他们去哪里任职的还不是在场的众人么。

    屈原停顿了一下,见群臣都没有开口反对,便继续道:“赐予他们同大夫爵,这只是在下计划的开始,同时为了给前线凑足大军,在下还打算准许他们自行招募相应爵位所拥有的军队上前线。

    只要他们能立下与相应爵位所需功勋等同的功劳,就可以将爵位前面的同字去掉,变成我楚国真正的贵族,爵位可以被继承,并且大王还可以赐予他们相应的食邑或者封地。”

    说到这,屈原声音越发高昂而洪亮的道:“大王,诸位同僚,这就是平不费国家丝毫之力,而为国家获取足够的军队粮食,以渡过这次危机的办法。

    而且,为了尽可能的在短时间内获取足够的军队还有粮食,以及为了避免爵位的泛滥以及给予其他人甚至是其他国家的奸细的机会,臣以为这次捐献赐爵应该立下六个月的时间限制。

    从大王下诏之日起,六个月后,国中百姓再想捐献获爵,却是再也不能了,过期不候。”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杀机重重

    屈原说到这,见群臣还在思考,便接着道:“诸位,在下的计划还不仅只是如此,用粮食捐献爵位还有三个好处,非常大的好处。

    其一,国中许多大商人所经营的商品并不包含粮食,所以这些人要想捐献粮食,就只能收购粮食。

    而现在,我楚国与五国连年大战,粮食耗费极多,以至于现在的粮价已经涨到平均三十五钱一石。这比往常高出近五成的粮价,导致许多商人已经大量减少了对百姓手中余粮的收购,让百姓卖不出去粮食,在手中积压了一些粮食。

    同时,我楚国百姓,也因为连年大战,支出大增,粮食难以卖出,物价高涨等原因而愈加贫困,甚至许多百姓已经处在破产的边缘。

    而捐粮获爵的政策一出,那些需要收购粮食的大商人,必然就要向百姓收购粮食。

    这一买一卖之间,商人家中积蓄的财富就会流出,而百姓家中的因为粮价太高而难以卖出的粮食,也会因此而得以出售,得以一解燃眉之急。

    所以,捐粮获爵的第一个天大的好处,就是我们可以不动用太府一分钱,就可以让国中的富商豪强自发的救济国中的百姓,而救济之后,富商豪强不仅不会怨恨大王,还会感激大王给他们这个机会。

    而国中百姓也会因此而得到一笔可观的财富,一解家中之忧,也会更加感激大王的恩德,还会让前线的将士更加奋力的杀敌报国。

    这就是我不花一分钱,而同时获得富商豪强以及百姓感激的办法。”

    屈原话音一落,许多大臣脸色顿时露出震撼之色,他们没想到屈原的计划竟然还暗藏这样一个天大的好处。

    往年,楚国每次大战后,都会有许多百姓破产逃亡。而这一次,或许不用楚王下诏免税修养,就可以避免许多百姓破产逃亡。

    最关键的是,这个庞大的救济百姓的计划,还没有花费太府一分钱。

    想着,许多人看屈原的眼神已经带着丝丝异色。

    以前大家都知道,屈原这个人博闻强识,精通律法,擅长外交辞令,内政上虽然也很出色,但是也没见得比其他人高出太多。

    可是现在,这个计划一出,虽然现在他们还没有听另两个好处,但就凭这第一个好处,屈原与他们拉开了距离,甚至已经是望尘莫及了。

    此时,他们看着屈原,仿佛现在站在他们面前的不是楚国的屈原,好像是传说中的齐国的管仲。

    这一刻,他们瞬间产生一个齐相管子站在楚国大殿上为楚王谋划的错觉。

    这错觉还未消散,大殿中突然传出一个突兀的声音。

    “大王,臣以为左徒之策上佳,可以立即施行。”

    群臣一听,立即向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却见第一个开口赞同屈原计划的人竟是太府尹金君同。

    见此,许多大臣心中更加震撼了。

    虽然金君同已经失去了封地,虽然金君同从他父亲开始就跟大王极为亲近,虽然现在楚国的局面很糟糕,但是面对这种大是大非面前,金君这个大贵族大封君竟然是第一个拜服的。

    此时,屈原见群臣中已经有了第一个赞同的人,而且赞同的人还是封君出身的金君,心中顿时大喜。

    见此,屈原再接再励道:“诸位,这第二个好处,便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齐魏韩宋四国,减少五国同盟的战争潜力,缩短这一次大战的时长,以避免这一战打得太长而动摇我楚国的根基。”

    群臣一听,全都不解而期待的看向屈原。

    “诸位,只要现在我们立即宣布可以捐粮获爵,那么必然会极大的增长富商豪强收购粮食的**,如此粮食价格必定会暴涨。

    只要我楚国周边的四国商人得知这一情况,必定会走私大量的粮食来楚国。如此一来,四国商人每走私一升粮食来楚国,那就是我楚国获得了一升粮食,而周围的四国则损失一升粮食,我得之一石,而四国损失一石甚至两石。

    这几年来,周围五国与我楚国连年大战,而且战争还发生在我楚国之中,各国运粮的压力也极大。可以说我楚国每消耗一石粮食,则五国就需要消耗一石半甚至两石粮食。

    所以说,五国那边的粮食压力也必然极其旁大,就以最缺粮的韩国为例,现在韩国之所以还能撑下去,全靠向秦魏两国借粮,甚至这借粮还是半借半送的。

    否则,以韩国的现状,韩国早就因缺粮而退兵了。”

    说着,屈原笑了笑:“所以,只要我们公布捐粮获爵的政策后,然后进一步抬高粮价,让各国的粮食大量涌入我楚国,那五国必定会顶不住压力,短则半年,长则十月,五国必定会因此而退兵。”

    “半年”

    “十月”

    此时,群臣口中不断的重复着这两个词语,随着口中不断的重复,他们的双眼也越加的明亮,甚至刚刚还紧贴在脸上的担忧与惶恐也渐渐消散了。

    这一刻,他们已经看到楚国打退各国并结束战争的希望了。

    就在群臣愈加期待的时候,殿中突然传出一个极为突兀的声音:

    “左徒,在下有一个疑问,你怎么就能确认各国的商人就一定会向我们楚国运来粮食呢?须知此时我楚国正与五国开战,各国已经封锁了道路,如此情况下,各国的商人岂会冒着灭门的风险,偷偷向我楚国走私粮食呢。”

    屈原闻言向开口的人看去,却见是上大夫景邵,见此屈原笑了笑,应道:“上大夫勿急,在下之所以能确认各国大大商人会向楚国走私粮食,那就是这个计划的第三个好处。”

    “第三个好处。”景邵与其他大臣全都一怔,接着全都看向屈原,并有意无意的向屈原靠近,似乎是想要听得跟清楚一些。

    “诸位!”屈原看着缓缓向他靠拢的群臣,露出一丝笑容:“在下之所以设下半年的期限,可不仅是为了逼迫国中的富商豪强尽快做出决定捐献粮食,更重要的一个目的,乃是以国中富商豪强做为榜样,借此吸引各国的大商人来楚捐粮,以获取我楚国的爵位。”

    “吸引他国商人!”群臣一愣。

    “不错。”屈原点了点头,接着道:“吴起者,卫人也,耗尽万金家产,奔走于卫鲁魏楚,所求者何,无非是求取各国高官厚禄罢了。

    苏秦者,周人也,花费数百金,游走于秦燕赵魏韩齐等国,所求者何,高官重爵而已。

    张仪者,魏人也,散尽百金家产以至于贫困,奔楚走赵入秦,所求者何,高官重爵也。

    甘茂者,楚人也,同样也是花费数百金,奔走于楚魏秦三国,来回奔波数年,这才在秦国的以重任。

    而这几个人全都在各国得到重用,并功成名就的,至于其他那些游走各国,花费数百金甚至上千金却毫无所得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说到这,屈原见群臣一脸沉重,笑了笑,看向群臣之后的典客申轩问道:“典客,现在你那里的上等宾客有多少人?”

    典客这是楚国负责接待并管理各国宾客的主官,也有引贤荐能的职责,此刻申轩一听屈原询问,当即应道:“回左徒话,目前我楚国有上等宾客二十余人。”

    话音还未落下,申轩立即意识到屈原真正的问题,然后立即补充道:“这些上等宾客中,大部分都是各国的来宾,他们来到楚国后,为了宣扬名声,参与贵族重臣举办的宴会,无不是花费百金以上的,有的甚至已经花费五百金了。”

    屈原闻言立即露出一丝笑容,然后看向群臣道:“诸位,现在你们还担心各国的商人听说楚国只要捐献了一点粮食,就可以获得爵位甚至可以参加考核任官后,他们还会忍得住吗?”

    说着,屈原不等群臣回答,有立即开口道:“各国的大商人虽然在各国并没有爵位,但是这些号称素侯的人,无不是在各国拥有巨大的影响力,甚至有的顶级的大商人,在各国之中还可以直接面见国君。

    若是这些人成为了楚国的贵族,然后大王让这些在各国有重大影响力的人出面游说各国与我们楚国讲和,那么诸位以为会发生什么?”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定策

    众人听到心动处,此时一听屈原开口询问,当即就有人笑着开口道:“他们还能怎样,刚刚才花费了巨大的代价获得了我楚国的爵位,刚刚才显示出与我们楚国的亲近,他们总不能就只拿一个五大夫的虚名,就与我楚国决裂吧。

    所以,即便不是出于本心,他们一定也会听从大王的诏令,开口向各国之君游说的。”

    此时,金君同见有人抢先开口附和了,立即跟着道:“不,他们怎么会不是出于本心呢,只要大王下诏,能成功游说各国退兵的,那就可以将爵位前面的‘同’字去掉,变成我楚国真正的五大夫,爵位可以被继承,而且还可以获得食邑或者封地。

    如此,那些捐粮获爵的各国大商人,岂不是要使出十二分力来,也要促成各国从楚国退兵。”

    金君话音还未落下,另一个人接着道:“不仅如此,有了这些在各国有重要影响力的楚国贵族散布在各国,有了他们不断的为楚国与各国交好出力,则我楚国被各国所孤立,被各国所敌对的局势也必将得到瓦解

    如此一来五国连横伐楚的大局必将被扭转,而我楚国外交上的不利局面也会得到根本上的转折。”

    “嘶”

    此时殿中突然传出一片吸气的声音,然后众人全都震撼的无以言表的看着屈原。

    他们之前本来已经对屈原的计划很震撼了,但是,随着群臣的不断叙说,他们却发现刚刚还是小瞧屈原了。

    仅仅只是一个计划,便可以内抚百姓,笼络豪商,团结国人,并同时做到外结诸侯,破解联盟,瞬间摆平内忧外患的局面

    关键是不仅不会花钱,而且还会赚上一大笔钱

    眼前的这个人,哪里还是屈原,这分明就是管子在世啊!

    此时,众人再看向屈原的眼神,已经不再是充满警惕以及厌恶,而是变得充满敬意,甚至还带有丝丝恐惧。

    另一边,屈原见众人将第三个好处大致说了出来后,就全都用异样的眼睛看着他,不再说话。

    见此,屈原笑着问道:“诸位,不知你们以为捐粮获爵的计划是否可以立即施行。”

    众人闻言,张了张口,却说不出话来。

    他们现在已经知道,要真的按屈原所说的计划去干,用爵位吸引国内外富商豪强,这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甚至是对楚国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但是,这个计划对他们很不利。

    要知道,大夫的最高爵五大夫才不过两万石粮食,按照现在的粮价,三十五钱一石粮食,两万石粮食也就是七十万钱,按现在的金价两千钱一金算,则只需要区区三百五十金,就可以捐献一个五大夫。

    天下各国的顶级富商,家有千金那也算是寻常的,如吴起一般,家累万金的人,也大有人在。区区三百五十金,想来一定有许多人会愿意捐献的。

    毕竟这一点钱对他们而言根本就算不得什么,而楚国的爵位甚至封地,这才是他们朝思暮想的。

    如此一来,他们几乎已经可以预料,只要屈原的计划一实施,那么各国豪商必然会像百川归海一样涌入楚国。

    而这些人的涌入,并获取楚国的爵位以及官职,这必然会对楚国现在官场造成极大的冲击。

    虽然这些人的最高爵位也只不过是区区一个五大夫爵,但是,万一这些人中冒出一个像吴起一样,不,不需要像吴起那样,只需如同苏秦张仪一般的才华,那就会对他们造成极大的冲击。

    要知道天下从来就不缺乏人杰,所欠缺的仅仅只是人杰施展才华的平台罢了。

    如同苏秦张仪一般,若是苏秦在洛邑饿死,若是张仪在楚国穷死,那么天下谁知道他们的才华。

    所以,正如燕王千金买骨,期年而获三匹千里马一样,他们此刻十分担心大量的人才涌入楚国,会严重破坏他们现在勉力才能维持的世卿世禄制度。

    而这世卿世禄制度,才是在场众人维持家族长盛不衰的根本。

    可是,如果现在不答应,一旦他们上战场,并在战场损失较大,那么他们就极有可能遭到其他贵族的打击吞并。

    如果不上战场,不说他们家族在楚国的名气问题,万一汉北失守,江汉之间沦为前线,那情况还会更遭,还不如他们现在就上战场。

    一时间,殿中群臣陷入为难之中。

    虽然群臣现在很难做出抉择,但此时,一直保持沉默的熊槐,却是一点也不为难。

    他见群臣都没开口,直接轻咳了两声,吸引了群臣的目光后,缓缓开口道:“军功授爵,这是国家对天下各国争锋的基石,若不是万不得已,寡人也是万万不会做出这种卖爵之事,即便是残缺的爵位。

    只是唉”

    熊槐看着群臣沉默了一下,接着长叹一声,万般无奈道:“左徒,就按你说的去办吧,寡人这就下诏通告全国百姓可以捐献赐爵一事。”

    屈原闻言,立即默契的应道:“唯。”

    众人一看楚王与屈原一呼一应间,就直接做出了决定,见此,他们心中一松的同时,还泛起一阵淡淡的失落。

    此刻,许多大臣看着台上的楚王,不禁在心中默默感叹:楚国变天了!

    另一边,熊槐可没有在意群臣内心的想法,他见群臣在自己开口后并没有提出反对,便再接再厉道:“左司马,立即将寡人的诏令传到前线主将,要求他们加强对各国商人的警惕,严防各国趁机伪装成商队突袭我楚国防线。”

    司马翦立即应道:“唯。”

    接着,熊槐又看向左成道:“中大夫,贤卿立即去一趟宋国,告诉宋太子贞,让他立即组织数只运粮的商队来楚,寡人要对宋国的商人进行册封,以给其他各国的商人做为榜样。”

    “唯。”

    “还有,告诉太子贞,让他联系宋国群臣贵族,疏通宋国前往楚国商路,以及宋国占领的淮北区通道,为各国走私粮食到楚国提供便利,寡人要让宋国成为各国走私粮食到楚国的中转站。

    泗水,颖水,沮水等淮北的淮水支流,大部都控制在宋国手中,无论如何,太子贞都要保证这些水路的通畅,另外寡人还会下诏给水师,让水师配合太子贞疏通水路。

    告诉太子贞,让他不要让寡人失望。”

    左成一听楚王的嘱咐,仿佛楚国已经有一大半压在自己的肩膀上,让他有种如负千钧的感觉。当然,他更多的还是感激楚王的信任以及重任。

    此刻,左成目光坚定神色沉重的应着:“臣必不负大王所托。”

    “好。”熊槐点了点头,然后看着群臣道:“诸卿,此事就这么定下了,稍后还请诸卿一同努力,以渡过这次生死存亡的危机。”

    “唯。”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火爆

    朝议一结束,群臣离开王宫没多久,下午时分,楚国关于捐粮获爵的诏令就开始在郢都公布,并以极快的速度向楚国各地甚至国外扩散。

    而郢都百姓得知只需捐粮一千石就可以获得一个国大夫的爵位后,顿时引发了国人的轰动。

    接着,就在国人的议论中,就在国人的将信将疑中,一个时辰未到,当日太阳西落时分,全族逃亡郢都的上蔡商人蔡永,直接从城外运来两万石粮食,运到郢都太府粮仓,认捐同五大夫一爵。

    做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蔡永当即得到了楚王的召见,并于当日落日之时,直接穿着一身五大夫爵的服饰离开王宫,并在早已准备好的楚军的簇拥下,骑着一匹骏马,在一个小吏的牵引下,开启了一场走街串巷之旅。

    郢都一条繁华的街道上,新晋同五大夫蔡永骑在高大的骏马上,一边开怀大笑,一边即便是笑的合不拢嘴了,也要跟接到两边的熟人热情的打招呼:

    “!李兄,多日不见,你越发风光了,你看本大夫这身衣服合身吗!”

    “咦!张兄,许久未见,你越来越光彩照人了,你看本大夫这身衣服如何!”

    “喂!周兄?我在这边,你走错方向了,你怎么还越走越快”

    “嗯?这不是吴市掾么?现在见到本大夫,还不快快前来见礼~”

    “那个被军队护送的人是谁?”

    “我知道,他是上蔡来的逃难商人蔡永。”

    “逃难商人?你确定这个嚣张跋扈,盛气凌人,横行于市的人是逃难商人?”

    “当然确定,这个家伙前天还遭到吴市掾的刁难,他昨天还低声下气的求着我帮他疏通,我当然认识他。”

    “前天还被刁难,昨天还到处求人,那他今天怎么就发达了,对着吴市掾都左呼又喝的,而吴市掾还黑着脸给他牵马。”

    “他刚刚给太府捐了两万石粮食,捐了一个五大夫爵,并且被大王召见,现在已经成了我楚国的五大夫了,吴市掾虽然有职位在身,但却没有任何爵位。现在蔡永想要吴市掾给他牵马,吴市掾敢开口拒绝吗?

    再说了,吴市掾给五大夫牵马,这也不算侮辱他。”

    旁边的一听,顿时议论纷纷:

    “唉!难道国家都危险到了这个地步了吗?区区两万石粮食,大王就将五大夫爵位给卖了。”

    “唉!国之将亡,必有妖孽,如此无耻小人,竟因为捐献粮食,而获得五大夫爵,真是羞煞我也。”

    “唉,有钱真好~~可惜我没有,不然现在我也是五大夫了。”

    “听说只要捐一千石粮食,就可以成为国大夫”

    “怎么捐,去哪捐,可否需要证明什么的?”

    “不是楚国人可以捐吗?在下愿捐四万石粮食!”

    “嘶给五大夫见礼了。”

    “哈哈哈好说好说哈哈哈,等等,阁下还没说在下可不可以捐呢!”

    “又一个满身铜臭味的人!简直臭不可闻。”

    随着蔡永不断的前行,随着蔡永不断的左邀右喝,随着附近的人越聚越多,捐粮获爵的事情也快速流传开来,很快便是满城皆知。

    而蔡永这只花枝招展的大螃蟹,也成功的完成了楚王交给他的重托,直接将轰动的郢都点爆,引发了郢都百姓对捐款获爵极大的热情。

    次日早上,蔡永带着自己的仆役,用马车运了五百金以及万石粮食到郢都的大街上,然后公然将五百金黄金摆在街头,大喊道:“走过路过,都不要错过,本大夫招募勇士了。”

    不多时,周围的百姓就全都被蔡永吆喝声以及明晃晃的黄金吸引过来。

    等人围得差不多了,蔡永才大声喊道:“诸位父老兄弟,如今我楚国正面临五国攻伐,在蔡永本是上蔡人氏,因为五国的缘故,失去家园,只能沦落郢都,五国对于在下而言,即便是倾尽四海,也难以消除在下心头的仇恨。

    大王听说了在下的事情,知道在下一心报国,要与五国决一死战,特赐在下同五大夫一爵,给了在下一千私军的名额,让在下去前线杀敌报国。

    是以,在下饱含忠君爱国之情,特倾家荡产,凑得五百金,并一万石粮食,以来此招募勇士。

    只要年满十六,身体强壮,愿意加入本大夫麾下的勇士,一经入伍,便可获得十石粟米的赏赐,而且这还不算完,凡是本大夫麾下的勇士,只要在战场上杀敌一人,那本大夫就立赏一金,是一金,是齐国技击士的赏金的一倍。”

    “一金?”周围的百姓顿时全都发出一声惊叹。

    天下的金价一般与粮食挂钩,粮贵则金贱,粮贱则金贵,但金价再怎么跌,大致也会在两千钱到三千钱左右波动。

    一金黄金,往年大约能买百石粮食,这基本上已经能供一个五口之家吃上一年。

    杀一个人就能让自己吃饱一年,能管全家一年的饭。

    此刻,围观的人群中,已经有许多人心动了!

    当日中午,屈原与陈轸一并进入楚宫。

    此刻,偏殿中,熊槐已经坐在王位上等了许久,当屈原二人一来到殿中,熊槐便迫不及待的问道:“两位贤卿,现在情况如何?”

    二人闻言对视了一眼,然后屈原先开口道:“大王,臣之前一直守在太府,截止目前,已经有七人捐献了五大夫一职,这七人中,除了一个燕国大商人以外,其余六人全是我楚国的豪商。”

    “七个人?而且还有燕国大商人?”熊槐微微一怔。

    他是让屈原提前找了十个大商人跟自己的政策相配合,其中只有六个人答应了下了,按照计划,昨日只有蔡永先进行捐献,然后今天也会有两人,并且明日还有三人,以此打造出捐献情况火爆异常的局面。

    但怎么也没想到,昨天下午才下达诏令,到了今天中午就有六个楚国人捐献了两万石粮食。这个数字比他预料的足足翻了一倍,而且他安排的人,还有一个会在下午进行捐献。

    熊槐沉默了一下,长叹道:“不想,我楚国竟有如此多的豪商啊。”

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图穷匕见

    熊槐说完这一句话,接着又沉默了。

    此时,屈原陈轸二人见楚王脸色复杂的沉默了下去,不再开口说话,二人也跟着沉默了。

    他们知道楚王现在在想什么,在楚国快要山穷水尽的时候,不到一天功夫,就聚得粮食数十万石,甚至还有士卒万余人,这本是好事。

    但是,他们一想到之前楚王接连下诏,让群臣群策效力想方设法度过难关,结果连楚王带群臣却束手无策,只能徒呼奈何。

    这前后不过一月功夫,甚至就在短短的半天中,就出现这种惊天大逆转。

    楚王这是因该欣喜呢还是该悲伤呢?

    或许此时楚王内心中还是欣喜大过悲伤吧!

    二人对视了一眼,然后全都低下头颅。

    另一边,熊槐定了定神,忽的又笑道:“好好好,国家危难之际,能有如此多的百姓愿意为寡人分忧,这是好事。”

    说着,熊槐立即正色道:“传寡人诏令,凡是捐献同五大夫的人,只要愿意上前线杀敌报国,那就可以招募一千的私军。此外,同七大夫可以招募五百人,同上间可以招募两百人,同列大夫可招募一百人,同国大夫可招募五十人。

    凡是有心报国者,寡人全都来者不拒。”

    二人闻言,同时拱手道:“大王英明。”

    熊槐笑了笑,又看向屈原问道:“左徒,卿之前一直都呆在太府,之前那些捐粮获爵的人,都是什么人?”

    屈原闻言,遗憾的摇了摇头:“回大王,全是地方商人豪强之类,七个五大夫中,有五个是出身于大商人家族,两个是郢都附件县城的豪强。捐献其他爵位的人,也大都是如此,不过越是低级的爵位,地方豪强占据的数量就越多。

    其中捐献同国大夫的六十七人,除了十六人士其他地方来郢都求仕的策士外,其他人全都是郢都附近的豪强。”

    熊槐闻言皱了皱眉,这个情况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他本以为自己的那些勋贵子弟中会有许多聪明人,但其实,那些人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反应过来。

    太令他失望了。

    想着,熊槐难以置信的看着屈原问道:“贤卿,难道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贵族子弟去捐献粮食吗?”

    屈原摇了摇头,而后迟疑了一下,开口解释道:“或许他们还没有反应过来,或许他们还在游说,又或许他们还在观望。”

    熊槐摇头道:“这不行,寡人还得给他们提一个醒,并给他们树立一个榜样才行。”

    屈原一听,立即明白过来,于是当即拜道:“请大王放心,之前臣趁着粮食还未涨价的时候,已经收购四万石,正准备给臣无法继承爵位的两个嫡子全都捐献一个同五大夫爵。”

    此言一出,一盘的陈轸顿时露出惊愕之色。

    做为楚王的情报官,他自然也知道,屈原早在这次大战爆发后不久,就开始到处收购粮食,甚至是倾家荡产一般的收购粮食。

    原本,他还以为屈原是在囤积居奇,或者是对此战不看好,提前准备退路。

    但万万没想到,屈原收购粮食的目的,竟然是给自己的儿子捐献爵位。

    想到这,陈轸心中猛然一惊,难道这个捐粮获爵的办法,早在战争开始的时候,屈原就已经料到了今天,并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

    不不仅只是这样!

    此时,陈轸想起刚刚楚王与屈原的一问一答,立即便意识到这其中还有内幕,接着,他脑海中一转,瞬间恍然大悟。

    原来楚王与屈原此举还是为了拉拢国中的贵族以及封君,避免国中贵族以及前线的封君因为楚王卖爵而心生不满。

    不久前,因为战事不利,楚王已经逼得朝中重臣许诺,一旦战事陷入崩溃的境地,群臣就会毁家纾难,带着全族子弟以及仆役附庸上阵杀敌。

    现在这个捐粮获爵的政策一出,瞬间就给极大的缓解了朝中重臣的不满,甚至还极大的调动了他们的作战积极性。

    试想,他们本来就是要举族上阵的,现在楚王颁布了捐粮获爵的政策后,他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私兵的数量,按数给自己的子弟捐献爵位。

    如此,上阵杀敌只是本分的他们,本来只有一份功劳的他们,瞬间就多出一倍的功劳。

    如此他们就还有什么不满呢?

    或许,不久后,他们就会开口称赞大王仁德,开口称赞屈原贤能了。

    而他们那些获得爵位的子弟,从此以后,也必然不会公开攻讦屈原了。

    想到这,陈轸用眼睛余光看了一眼身侧的屈原,然后向楚王拱手道:“大王,臣不才,家中也略有余粮,愿为大王效力。”

    熊槐一听,笑了笑道:“好,两位贤卿愿报效国家,寡人岂能阻止。”

    “大王英明。”

    接着,熊槐又看向陈轸道:“陈卿,寡人这次将将你找来,主要是又两件事需要交给贤卿去办。”

    陈轸一听,知道楚王找他来并不仅仅只是让伙同屈原给子弟捐爵,还有其他要事后,立即正色道:“请大王吩咐。”

    “嗯。”熊槐点了点头,然后开口道:“这第一件事,等贤卿二人捐爵之后,贤卿需要尽快将你们给自己的子弟捐爵的事情传播出去。”

    “唯。”陈轸点了点,明白楚王这是以他们二人为榜样,吸引其他贵族也为自己的子弟捐爵。

    “这第二件事,寡人希望贤卿立即将寡人在国中施行捐粮获爵,并且国中贵族豪商百姓纷纷响应,愿意为寡人分忧的事情,尽快通过各种渠道,上呈到各国之君的王案上。”

    陈轸闻言,不解的看着楚王,开口问道:“大王,请恕臣愚钝。如今我们捐粮获爵的事情才刚刚开始,新晋贵族麾下的军队还未招募完毕,更还未抵达前线作战。

    若是此时主动将国中情报散布出去,引起各国警惕,臣担心各国会趁我新军还未抵达战场之时,会让各地的军队疯狂的进攻我军防线。

    是以,臣以为此举会给前线的军队造成极大的压力,是故,此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熊槐笑了笑,拒绝道:“贤卿无需担心,天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若是各国之君不顾前线战况,强行下令前线主将进军,这也正是寡人所要的。”

    说着,熊槐见陈轸还欲劝说,立即抢先道:“贤卿不必担心,此战寡人已经有了必胜的把握,卿只管去散布消息便是。”

    陈轸一听迟疑的看着楚王,然后又看了看一侧的屈原,见这两天在朝中大放异彩的屈原,没有丝毫劝说的意思。

    见此,陈轸心中了然,知道楚王对此战早有安排,只是此时还不便公开作战计划。

    虽然他此时还没有想到楚国的胜机在什么地方,但既然楚王与屈原全都如此自信,那他也不再相劝,只得应道:“是大王,臣知道该怎么做了。”

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曙光

    次日一大早,提出捐粮获爵之策的左徒屈原,给自己两个嫡子捐献五大夫爵位的消息,顿时在整个郢都中引起了轰动。

    “想不到想不到,本以为屈原是一个一心为国不计个人得失的人,不想,屈原这个家伙,已经宣布要毁家纾难的情况下,还将家中仆役附庸一分为二,分别交给自己的两个嫡子,然后让他们去前线混军功,以将爵位转正,这岂是忠臣所为。”

    “左徒屈原也太会算计了,就凭一张嘴,就凭白为自己两个不能继承爵位嫡子混到了两个五大夫爵。

    咦,左徒屈原不愧是楚国最会算计的人。”

    “古人云:肉食者鄙,不能远谋。这话说的不错,即便是号称最大公无私的屈原,在关键时刻,还是免不了要为自己打算,更何况是其他贵族呢?

    啧啧,贵族果然全都是一丘之貉,全都精于谋身,短于谋国。想要强盛楚国,解救楚国的为难,还得看我们的,那些大贵族根本靠不住。”

    屈原给自己嫡子捐献爵位的消息一经传出,顿时让他在游仕者以及士人阶层中声名大损。

    但与此同时,在贵族之中,屈原的贤名却是暴涨了一波。

    一些还在犹豫的人,以及许多还没有想到捐粮政策漏洞的人,见到屈原的行为后,纷纷明悟过来,原来屈原所献之策,最有利的不是国中的那些商人豪强,而是他们这些贵族。

    对商人而言,大部分的商人都是有钱无粮,为了捐献爵位,为了组建私军,他们的花费必然极为惊人,非一般人能承受。

    同样,对于地方豪强而言,他们手中或许有一些的粮食,但是,他们手中的百姓却不贵他们所有。所以,他们想要组建军队,所花费的代价,那也是极为惊人的。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商人还是豪强,他们想要组建出一支军队,全都需要花费许多时间,去各地招募。

    而他们这些贵族则不然,他们要粮有粮,要人有人,而且还是不归国家所有,全都归他们自己调用的附庸。

    如此一来,他们只需一声令下,便可以立即聚得足够的兵力,然后上前线立功。

    所以,当屈原不顾颜面,亲自给自己儿子捐爵的时候,他们几乎都以为屈原转性子了,已经开始变成一个合格的贵族了。

    就在贵族的感叹中,陈轸的身影出现在太府,然后给他的嫡次子捐了一个五大夫。

    不久,楚宫中又传来消息,楚王召见了左尹昭常咸尹范环的所有嫡子,并以左尹咸尹不在郢都为由,感叹他们的忠诚,特赐他们二人无法继承爵位的嫡子同五大夫爵,并许诺他们,只要他们能在前线立功,那就可以转为正式的五大夫爵。

    接着,这八个新晋同五大夫爵位的出现,顿时将郢都所有的贵族都震撼到了。

    而后,许多无法继承爵位的贵族子弟,不仅是嫡子,甚至连许多庶子,也开启了猛烈的游说自己父母的道路。

    下午时分,楚宫中。

    “大王,刺史令求见。”

    熊槐一听他等待许久的陈轸终于来了,顿时精神一振,当即应道:“快请。”

    “唯。”

    很快,熊槐见陈轸走进殿中,见礼之后,他立即看着陈轸问道:“贤卿,现在情况郢都的贵族情况如何?”

    陈轸知道楚王对此事极为上心,昨日他离去之前,还让他刻意留心城中贵族的动静,是以现在他一听到楚王询问,立即应道:

    “大王,臣与左徒为自己的儿子捐爵的消息传出后,顿时在城中贵族那边引起了轰动。左司马、司败、廷理等听到魏国消息,已经开始将族人整编的重臣,立即就进行效仿,纷纷拿出族中的所有粮食,给他们的嫡子捐献了五大夫爵。

    短短半日功夫,今日新增的五大夫已经接近三十人,超过昨日三倍,而且还有其他准备捐献五大夫的人正在前往太府的路上。

    此刻太府已经人满为患,光凭太府的人已经不足接待那些去捐爵的人,以致左徒现在无法从太府脱身,正率领郢都的官吏一同处理捐爵一事。”

    熊槐闻言哈哈一笑:“捐爵一事如此火爆,看来准备杀敌报国的人很多啊!”

    陈轸闻言,跟着笑道:“大王,不仅如此,臣从城中各处得到的消息,朝中重臣纷纷给自己的儿子捐爵的消息传出后,城中的其他贵族子弟大都羡慕异常,已经开始游说他们的父母,让他们也给自己捐一个五大夫。

    甚至不仅是有实力的家族是这样,而且,臣还得到一些消息,据说许多没有足够实力上阵杀敌赚取功勋奖爵位转正的贵族,也准备将自己的爵位往上提一提。

    今日上午,就有一个上间爵位的人,清空了自己家族的粮仓,并向其他交好的贵族借贷了一些粮食,然后给自己捐了一个同五大夫爵。但是,他并没有招募军队上战场的行动,看样子,他似乎只满足于同五大夫爵,并不打算转正。”

    熊槐一怔,这个同五大夫爵,本来只是吸引那些没有爵位在身的商人豪强,不想,连原本的低级贵族也不能免俗,哪怕倾家荡产也要过一把中上级贵族的瘾。

    想到这,熊槐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得骂道:“败家子,没出息,若是寡人,即然已经清空粮仓了,何不倾家荡产去博一个真正的五大夫,万一成功了呢?”

    陈轸:“”

    接着,熊槐有询问了一些城中贵族的消息,然后才让陈轸离去。

    此时,熊槐独自一人坐在王位上,全身轻松的看着远方,嘴角边露出丝丝喜悦之色。

    计划成功了!

    许多人都以为捐爵的事情,是为了抵抗各国,但其实不是,自打一开始,这个计划的目标就不是五国,而是朝中的重臣以及郢都的其他大臣贵族。至于抵抗五国的入侵,那只是附带的顺便的,仅仅只是作为昭雎作战计划的备用手段以及辅助。

    自从他知道昭雎的计划后,他就已经开始为战争之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变法而谋划。

    昭雎能大破齐魏宋三国联军,这将能为展开变法提供一个十分有利的外部条件,并且,只要昭雎打赢,这也将极大的提升他这个楚王以及中央的威望,以震慑住许多人,不让它们铤而走险。

    当然,仅仅只是震慑这还不够,变法的阻力依旧很大。其中国内的主要阻力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朝中的大臣,其二是各地的贵族。

    而这次捐爵的主要目的,拉拢以及就是朝中以及国中的贵族。

    现在已经是三月份,按照以往的经验,江淮地区的雨季则将在六月左右到来,雨季一到,则昭雎大破齐魏宋三国联军的时机都到了。

    而郢都这边,那些新晋的五大夫、七大夫,召集私军需要一些时间,赶往前线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再加上轮换上阵。

    如此,给他们立功转正的时间也就太少了。

    按照熊槐的估计,这些想要迫切立功的新贵族上战场后,能立下足够功勋转正的人,应该会是极少的一部分,而且这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乃是重臣之后,是主将有意偏袒的结果。

    那么问题来了,那些迫切需要转正却没有立下足够功勋,且成为贵族后,已经与原本的家族分家,能从原本的家族获得的支持大减的情况下,他们除了依靠朝廷,依靠他这个楚王,还能怎么办。

    想要让他们可以继承爵位的兄长,不惜损害自己的根本利益的情况下,再次同意他们的父亲以及家族对他们进行无私的扶持?

    这根本不可能。

    自他们成为有爵位在身的贵族那一刻,他们就已经脱离原本的家族,从族谱上除名,自行另立一族了。

    所以,他们获得爵位之后,虽然他们与原来的家族父子关系还在,甚至兄弟情谊还在。但其实,他们就已经从原本家族的附庸,变成了他这个楚王的附庸。

    而这,也是根本性的改变,只是他们现在被爵位蒙蔽了双眼,暂时还没有看到这一点,或许即便看到了,也装作没看到。

    而没有继承权的贵族,仅仅只是楚王的附庸,没有他这个楚王的支持,那他们就什么也不是,甚至等到他们死后,他们的家族也将从贵族变成平民。

    当然,他们也可以避免从贵族沦为平民,而办法也很简单,就是团结在他这个楚王的身边,希求他这个楚王给他们再次立功转正的计划。

    而一旦他们都围着他这个楚王转,以他这个楚王唯命是从,那么他们的父亲,他们身为朝中重臣,身为楚国贵族的人,他们还能怎么办?

    狠下心舍弃自己的儿子,舍弃自己心爱的儿子,舍弃自己花费巨大代价给他们捐爵的儿子?

    熊槐笑着摇了摇头,他们狠不下心的,只要他们狠不下心来,那他们还有什么立场反对他这个楚王?

    爵位这个涂了蜜的毒药,只要吃下去,那就解不了了。

    只要朝中的群臣不反对,那么剩下的地方贵族

    常年征战,百姓甚至贵族全都人心思定,国中士人被他这个楚王拉拢,在楚国游仕者也大部站在他这个楚王这边,连国中的大商人与豪强都被他这个楚王拉拢,再加上朝中群臣不反对。

    仅凭散沙一般的各地封君,他们已经没有反抗的实力了。

    如此,变法的外部以及内部条件,都即将成熟,变法大势已经形成,已经不可逆转。

    想着,熊槐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小心翼翼如覆薄冰数十年,直到现在,寡人才真正的看到曙光。”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5494/ 第一时间欣赏大楚怀王最新章节! 作者:腊月青梅子所写的《大楚怀王》为转载作品,大楚怀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楚怀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楚怀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楚怀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楚怀王介绍:
熊槐刚刚穿越成为楚怀王,就碰到秦国的张仪前来送礼:商於之地六百里。熊槐表示要改写历史,不再做愚蠢的楚怀王,绝不绝齐连秦。结果第二天,和满朝文武商量之后,经过数轮唇枪舌剑,楚国上下达成一致意见。熊槐意气风发对张仪道:“寡人决定和齐国绝交。”大楚怀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楚怀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楚怀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