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楚怀王TXT下载大楚怀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楚怀王全文阅读

作者:腊月青梅子     大楚怀王txt下载     大楚怀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竹鸟之飞

    此时,龙舒君想了想,然后拱手道:“太子,臣推荐一人,此人曾多次领兵出征,数有功勋,大王曾称赞他贤能。

    而且,之前江淮叛乱,他面对叛军的围攻,始终坚守对大王的忠诚,始终坚守城池,直到大王援军杀到。

    若是太子推荐这人,那凭他的忠诚与贤能,大王必定允诺。”

    太子横迟疑道:“先生说的可是新任钟离君,钟离玳。”

    “正是此人。”龙舒君点了点头,然后拱手道:“太子,钟离君乃是江淮一带的大封君,也是江淮贵族的核心人物,在江淮贵族中的地位,仅次于渤海君昭浪,若是太子能将钟离君拉拢过来,必定大有助益。”

    太子横闻言若有所思。

    因为郑袖的缘故,还有因为他亲近江汉贵族的缘故,再加上最近一段时间,他频频接纳那些曾经反叛的江淮贵族,所以导致现在江淮贵族中的主流封君,比如渤海君昭浪以及钟离君玳等人,都跟他不怎么对付。

    若是他这次能举荐钟离君,即便不成,也能好钟离君,将钟离君打上自己的烙印,并离间父王与钟离君的关系。

    若是成了,也可拉拢钟离君,并缓和他与江淮贵族的关系。

    只是,这其中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钟离君一向中立,对于他的是好与拉拢,钟离君是否会领情,而不是怨恨。

    想着,太子横快速看了一眼龙舒君,他可是知到龙舒君的身份的,同时也知道当年钟离君坚守城池,给负责围攻钟离的龙舒君以及曲阳君造成了极大的麻烦。

    所以,这次龙舒君举荐自己的仇人做工尹,这会不会是伺机报复?

    万一龙舒君从中作梗,那他举荐钟离君的行动,极有可能会招致钟离君的敌视乃至报复。

    想着,太子横又迟疑起来。

    就在太子横犹豫间,一个士卒在外禀报道:“太子,右工公输正求见。”

    “公输正!”太子横闻言眼睛一亮。

    自从两百年前公输般奔楚后,公输家族就凭借优秀的技艺在楚国扎下了根。

    两百年来,公输家族已经彻底融入楚国,成为楚国的一大贵族,并常有族人出任工尹。也正是因为公输家在楚国的巨大优势,并有意无意的排挤墨家,所以从墨子及其弟子死后的两百年间,墨家之人甚少在楚国朝廷中出仕。

    直到二十多年前,墨家用包括首领在内的八百游侠,用他们的鲜血铺开了在楚国上位的通道。

    这几年来,随着墨家日渐受父王宠信,墨家的势力范围不仅伸到了工尹府,还伸到了军队,直到不久前,墨家的势力又伸到了楚国的情报组织。

    随着墨家势力的日益庞大,屡屡与墨家作对的公输家,日子也一天一天的不好受。

    所以,公输正在这个时候来拜访,一定是来投靠他的,并获取工尹之位。

    若是出手帮助公输正,那么,无论成还是不成,都可以获得公输家族的支持,甚至包括公输家背后那些盘根错节的贵族势力。

    而现在这个时间段,在墨家势力日渐膨胀的现在,用墨家的老对手来做工尹,一定能限制墨家势力的进一步扩张。

    而这,太子横微微颔首,他相信,用公输家贤侄墨家,应该也符合父王的心意的。

    想着,太子横微微一笑,然后对群臣道:“诸君,右工来访,孤去接见一下。”

    不久,公输正来。

    二人寒暄了一阵后。

    公输正献上一个已经打开的木盒道:“太子,自从大王下诏奖励发明以来,臣这些年来虽然改进了一些器械,但终究难有惊人的大发明。

    臣不才,数年来呕心沥血,终于重新制作出先祖曾制作的木雀。然臣愚钝,不能与先祖比,所制木雀也不能与先祖比,只能在天上飞个数十息。

    臣制得此雀,以为木雀并不如墨子所说一无是处,还可以携火攻敌,故愿献木雀于太子,于大王。”

    太子横看着木盒中的竹木鸟愣了愣,他当然知道公输般制木鸟的传说,据说那木鸟能在天上飞三天三夜不落地。但,公输般拿着竹鸟向墨子炫耀的时候,却被墨子斥责为无用于人,乃是一玩物,还不如一把种地的锄头有用。

    所以公输般被墨子说的无地自容,便亲手摧毁了木鸟。

    于是,木鸟这东西,就此失传,尽现于史书传说。

    现在,太子横看着盒中的木鸟,又摸了摸,确定不是真鸟,而是真的竹木以及不知名材料所制的竹木鸟后,惊异的看着公输正道:“右工确定这竹鸟能飞起来。”

    公输正一听太子横质疑,仿佛遭到侮辱一般,立即从席上跳了起来,然后激动的拱手道:“请太子到院中一观,以证我言非虚,若是欺骗太子,臣甘愿以死谢罪。”

    不久后,太子横站在庭院中,看着天上不断煽动翅膀飞翔的竹鸟,被惊得目瞪口呆。

    良久,才怔怔地惊叹道:“真的飞起来了,简直就是神乎其技!”

    说话间,太子横就见竹鸟仿佛力气耗尽一般,张开的翅膀再也扇不动了,然后落在地上。

    接着,公输正再次鼓捣了一番,竹鸟再次飞了起来。

    然后,太子横的目光再次被竹鸟吸引住了。

    过了一会儿,太子横眼中的惊奇之色消散,然后回归竹鸟本身。

    这时,太子横突然发现那竹鸟飞行轨迹或前或后,或左或右,毫无规律可循,也不受公输正的操控。

    见此,太子横走到公输正身侧,然后迟疑的看着正洋洋得意的公输正道:“右工,这竹鸟飞天,的确惊人,也的确巧夺天工。但你确定这竹鸟能用来攻击敌军大营或者敌国城池,而不是可能会烧到我们自己。”

    公输正脸色一僵,看了一眼面色沉重的太子横,然后忐忑不安的道:“太子,这竹鸟才制成没多久,还有很多改进的空间,再给臣一段时间,臣一定能控制它的飞行方向的。”

    “原来还是半成品!”太子横心中了然,然后笑了笑,对公输正道:“好,卿所制竹鸟,虽然尚有瑕疵,但也不失为一利器,稍后孤就去为卿请功,表卿为工尹,还望右工再接再厉,不负卿先祖之名。”

    公输正一听,立即大喜的拜道:“谢太子举荐,臣感激不尽!”

    太子横送走公输正后,又回到与群臣议事的大厅,然后未与群臣商议,便直接开口道:“孤已经决定,举荐右工为工尹,接下来,若是父王召见群臣商议工尹人选,诸君请一同推举右工。”

    众人一听,相互看了看,齐声道:“是,太子。”

    此时,人群中的龙舒君,却在低头的一瞬间,在心中默默感叹道:“现在的太子,越来越有主见了,越来越难忽悠了。”

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若有所思

    次日。

    熊槐召见朝中重臣。

    “诸卿,工尹不幸,寡人甚哀之,但工尹一职,事关重大,不可或缺,不知诸卿有何人选?”

    说着,熊槐将目光转向太子横,问道:“太子,不知你以为何人可接替工尹一职。”

    太子横见自己父王果然第一个向自己询问,早有准备的他,立即应道:“父王,右工公输正熟知工事,技艺精湛,甚至能够重现昔日公输般所制的木鹊。

    儿臣以为右工能,可接替工尹一职。”

    太子横话音还未落下,刺史令邓陵光立即开口道:“大王,臣以为不可,木鹊一物古已有之,虽极尽技巧,让人叹为观止。

    但是,此物于民无用,于国无用,甚至连昔日制作出木鹊的公输子,也以此物无用而毁之。

    倘若现在大王以这等无用之物,而重赏右工,并委以重任。

    这就是在告诉天下百姓智士,他们的所做所为,即便于民无用,于国无功,也可获得重赏。

    若是这个消息传出去,臣担心国中的智士将不再将智力放在发明于民有用,于国有用的地方,而会专研各种极尽智巧,而毫无用处的东西。

    智力用之不当,就是没有智力,没有智力,就会导致国家衰弱,国家衰弱,敌国就会来袭,敌国来而我无智能之士以对,必将兵败地削。

    此乃亡国之始也。”

    这一番话,顿时说得右工公输正脸黑,说得太子横脸色阴沉,同时也将熊槐以及殿中其他人说得目瞪口呆。

    尤其是熊槐,更是直愣愣的看着邓陵光。

    之前,邓陵光年轻的时候,熊槐一直把他当作自己的亲卫用,那时候,邓陵光可是一天到晚都挤不出一个字来。

    后来,邓陵光做了近卫军的将军,同样也是沉默寡言。

    现在,邓陵光做了刺史令,每次来见他,出来汇报消息,其他的也是什么不说。

    原本,熊槐以为邓陵光就是一个闷葫芦,是一个能藏得住话守得住秘密的人。

    但现在,熊槐发现他错了,原来这个往日的闷葫芦也这么能说。

    熊槐心中默默感叹:果然,诸子百家之人,没有一个不能说的。

    就在众人震惊间,邓陵光又开口道:“大王,昔日比干见纣王用象箸,乃知亡商者必纣王也,非是纣王用象箸而亡,乃是心意变也。

    今右工献木鹊于王,是乱我王心也,是居心不良,意图将我王乃至我楚国引入邪途。

    此等居心险恶之人,臣请大王黜之,以正国人之心。”

    另一边,公输正一听邓陵光将他打成了祸国殃民的小人,甚至还想将他驱逐,顿时大恐的走到大殿中间,长拜道:“大王,冤枉啊,臣世代为楚臣,虽不肖,但也不致于图谋不轨。臣之所以献木鹊,乃是因为此物有大用,可攻城,可攻敌军大营,乃是战场利器,故而才敢献于大王。”

    此时,太子横拱手道:“父王,此木鹊有用无用,口说无凭,何不让右工一试。”

    公输正一听,立即感激的看了太子横一眼。

    刚刚他最担心的事情就是,楚王宠信邓陵光,连给他展示的机会也不给,然后直接将他驱逐。

    若是这样,那公输家就完了,那楚墨的人一定趁机打击公输家,以报公输家两百年来的压制之仇。

    此时,熊槐看了看太子横,又看了看公输正,点头道:“可。”

    “谢大王!”公输正一听楚王许可,心中一松,再拜后,便起身到殿外开始准备。

    公输正离开后,殿中群臣开始议论起来,大部分的人都在感叹公输家能让木鹊飞腾的奇技,对接下来观赏充满期待之色。

    不久后,公输正再次回到大殿,然后向楚王行礼道:“大王,火鹊已经准备就绪,请大王出殿一观。”

    “好!”熊槐笑着应了一声,然后带着殿中群臣走到殿外。

    一到殿外,熊槐立即看到远处已经摆好了三排十列共三十个帐篷,而帐篷群外五十步远的地方,有十个手持木鹊以及十个手持火把的士卒正站在那。

    大致观看了一下,熊槐便知道公输正打算做什么了。

    但熊槐什么也没说,而是对身侧不远的公输正吩咐道:“右工,开始吧,寡人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昔日公输子的神技了。”

    公输正立即应道:“是,大王。”

    说罢,公输正立即快步走到士卒不远处,大喝道::“转鹊头。”

    十个拿着木鹊的士卒一听,立即开始飞快的转起鹊头来。

    而后,公输正在所有士卒停手后,再次开口道:“点火。”

    另十个那火把的士卒一听,立即飞快的点燃了长长的鹊尾。

    此时,公输正一见十个木鹊尾巴全部被点燃,立即喝道:“放!”

    早已忍不住的士卒一听,立即放飞了手中木鹊。

    接着,十鹊齐飞,其中三个飞向左边,两个飞向右边,一个飞到了士卒后面。剩下的四个往前飞的木鹊,其中三个飞了三四十步,便因木鹊起火而坠地,只有一个成功飞到了帐篷上方,然后鹊身起火,接着带着浑身火焰掉到一个帐篷上,并成功将帐篷点燃。

    看到这,群臣为木鹊飞行惊叹的同时,也露出不屑之色。

    此时,公输正快步跑回楚王身侧,然后羞愧的拜倒:“大王,臣······”

    另一边,熊槐见木鹊放火十个只成了一个,而且哪一个似乎还是碰运气的,现在右工公输正正羞愧难当的拜倒。

    见此,熊槐回头向令尹昭雎问道:“令尹,如何?”

    昭雎看了看地上的公输正,然后瞄了一眼楚王另一侧的太子横,应道:“大王,木鹊虽然能飞,但所飞不过五十步,还不如弓箭好使,实在是华而不实,虚有其表。”

    说着,昭雎拱手道:“大王,臣以为右工谄媚君王,当重罚。”

    “不然。”昭雎身侧的唐昧一听,立即反对道:“木鹊虽有瑕疵,但其飞行路线曲折,不像弓箭一样直来直往。

    若是能加以改进,让木鹊能朝着固定的区域飞行,并且加快木鹊的飞行速度,以及飞行距离,这将在袭营战事中,收到出乎意料的作用。”

    熊槐闻言,若有所思的瞥了唐昧一眼,然后看着公输正道:“贤卿,你说这木鹊可以用来攻城袭营,那不知木鹊制作困难否?”

    公输正一听,立即应道:“大王,木鹊虽然精巧,但是制作并不复杂,一个熟练的工匠,一天能制得十余,乃至数十。”

    “哦,那造价几何?”

    “回大王,也不贵,比弓弩低,比箭矢高。”

    “造价如此低廉,想来所需材料也很寻常了!”

    “大王英明,制作木鹊所需的,全都是寻常的胫角竹木叶,十分寻常。”

    “好。”熊槐点了点头,然后开口道:“虽然木鹊略有瑕疵,但胜在新颖,还有改进空间,寡人希望右工升任工尹后,能继续改进木鹊,让木鹊飞得更高,更快,更远。”

    “工尹···”公输正一听,惊喜的看着楚王道:“大王是说···”

    熊槐笑道:“贤卿,从今以后,你就是我楚国工尹了。”

    公输正一听,大喜的谢道:“谢大王!”

    而就在公输正谢恩的时候,太子横心中一喜,但令尹昭雎却是摇头长叹。

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日渐激烈

    不久后,公输正从宫中出来,上了马车。

    然后想起刚刚殿中邓陵光的横加指责,以及令尹昭雎的不屑一顾,还有柱国唐昧的及时出言,又想起唐昧变法派的身份。

    他迟疑了一下,然后吩咐道:“开车,去太子府上。”

    “诺···”

    不久后,随着太子横在令尹昭雎与刺史令邓陵光的双重阻拦下,依然成功举荐右工公输正为工尹的消息传开,顿时在寿春城中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原本许多因为太子横举荐叶巡为叶郡守失败,而猜疑楚王与太子关系的人,这一刻,也不再猜疑。

    从太子横举荐朝中重臣的事情中,许多人看到了太子横的能量,也有许多人看到了楚王在进一步放权,也有许多人从太子横身上看到了机会。

    一时间,许多人都在暗暗期待,期待自己成为下一个被太子重视的公输正。

    于是,解下来的数天内,众多贵族大臣开始拜访太子横。

    随着工尹公输正的投靠,随着国中贵族的投靠,太子横实力暴涨,在朝中的话语权也开始越来越重。

    不久,实力大增的太子横,彻底由暗转明,从水下浮出水面,然后一举打破了原本朝中变法派、反对派,中立派三足鼎立的局面,然后将朝中局面变成了太子党与原本的三派四野分立。

    而且,随着中低层的官员贵族还在继续向太子横靠拢,太子横的势力也有隐隐压过其他三派的趋势。

    ······

    另一边,秦韩两国的战事日渐激烈。

    随着白起的大军一直向宜阳推进,奉命击退秦军的韩将暴鸢忍不住了。

    “白起这小子实在可恶,本将见他率五万秦军来,本想卖秦国一个面子,让秦王荡有个台阶下,这才按兵不动。

    但不想,这白起已经攻下了我韩国五座城池,已经杀到新城下,竟然还不肯见好就收,退兵离去。

    既如此,那本将要给他一个教训,好叫他知道,并没每一个叫起的人,都是吴起。”

    想着,暴鸢大声下令道:“传我将令,明日三更造饭,四更用饭,五更拔营。诸将士随我迎击秦军。”

    “诺。”

    次日,暴鸢率大军奔袭正在攻打新城的秦军。

    结果,秦军虽有准备,但是因为兵力分散,被暴鸢率领的韩军强行破阵,好在两翼救援及时,这才引兵回营。

    是役,秦军小负一阵。

    战后,暴鸢统计战果后,冷笑道:“白起不过如此!”

    说着,暴鸢浑身一松的道:“今日秦军已败,而新城援军已至,想来秦军士气已失,距离退兵之日已经不远了。

    啧啧,敬酒不吃吃罚酒,非要撞破南墙,才能认清现实还有差距,这说的就是白起这样的年轻人。”

    正感叹着,此时,一个偏将快步走进来,拱手道:“将军,秦将白起以今日将军偷袭,认为将军胜之不武,是以邀将军明日在新城外会战,一决雌雄。”

    暴鸢闻言,怒道:“呵呵,好一个不知进退的小辈,何谓胜之不武,岂不闻兵者诡道也!若不是大王再三吩咐,不欲过分得罪秦国,今日本将已经捕获秦将矣!”

    说着,暴鸢大喝道:“传令,整军备战,明日本将要破秦军,获白起。”

    “诺。”

    次日。

    秦韩两军在新城西部展开阵势,两军交战,大战一场,不分胜负,然后各自罢兵回营。

    又次日。

    两军再次交战,又不分胜负,而后又收兵回营。

    第三日。

    两军再战,平。

    第四日,秦军避战不出,韩军派人邀战,不成。

    第五日,韩军再邀战。

    第八日,韩军邀战无果。

    韩军大营。

    暴鸢囔囔道:“那白起虽然有些实力,但还不是本将的对手,他虽然有凶悍的虎狼秦军,但依然被本将杀得不敢再战。

    可是,这种情况下,白起依然率军呆在城外,战又不战,退又不退。

    这等反常行为,要么是秦国打算偷袭他处,这白起只是来牵制于我的。要么,就是秦国即将有援军到来。”

    说着,暴鸢立即吩咐道:“传令,密切监视秦军,提防秦军退走。”

    “诺。”

    “传令,多派探子去秦国,提防秦军增援。”

    “诺。”

    “传令给宜阳,让宜阳小心秦军突袭,另让宜阳守将进一步召集大军,整军备战。”

    “诺。”

    “派人通知大王,就说秦军不是本将的对手,已经被我杀得闭营自守,但秦军不退,恐有他图,让大王小心。”

    “诺。”

    又两日。

    “报,将军,探子来报,秦国有一支三万人援军,已经离开函谷关,正向新城杀来。”

    暴鸢闻言,冷笑道:“果然不出我所料,白起果有援军。”

    说着,暴鸢吩咐道:“传我将令,立即从宜阳调四万援军来,本将不会给白起任何机会的。”

    “诺。”

    又两日,秦韩两国援军同时抵达军营。

    翌日。

    两军再次摆开阵势会战,八万秦军对阵十万韩军。

    结果,秦军不支,在败势显露之前,提前收兵回营。

    其后半月,秦军继续避战不出。

    半月后,秦国两万援军来。

    而后,两军再次交战,十万秦军对阵十三万韩军,秦军再次提前退走。

    又一月,秦国五万援军来。

    当夜,白起使者抵达韩营。

    “将军,我家将军说了,之前数战,全都是因为我秦军人数不如韩军,是以,之前战事,不算我秦军输。

    现在,我秦军已经聚集十五万大军,士气正盛,希望明日能再与将军会战一场,公平一战,以证我秦军之勇,以证我将军之能。”

    暴鸢一听白起又要求公平一战,当即应道:“好,本将就白起一个机会,明日各自出兵十五万,然后两军公平一战。

    本将这次就要让白起知道,论兵法,他跟本将比差远了。”

    使者一听,立即大喜道:“好,那就明日战场上见分晓。”

    使者走后,暴鸢立即吩咐道:“传我将令,明日三更造饭,四更用饭,二十万大军,每个将士全都赏肉两块。

    明日一战,诸军奋勇杀敌,待杀退秦军,本将要趁势围攻秦军大营。”

    “诺。”

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秦韩决战

    次日。

    秦韩两军再次在约定的新城西部的平地上摆开阵势准备会战。

    其中,秦军左右两翼各三万五千人,并且都有五百战车相助,而中军八万人,其中有五千骑兵在中军后侧驻留。

    而二十万韩军同样分成左右中三军,但与秦军厚中虚翼不同的是,韩军左右两翼各六万人,并且,暴鸢还将所有的战车,以及韩国仅有的骑兵,全都放在了两翼,而中军八万大军并无成建制的车骑。

    双方整队间,白起从斥候口中听到暴鸢的布置后,立即笑道:“看来韩将暴鸢已经将胜机放在了两翼。”

    说罢,白起立即下令道:“传令给左军将军,让左军缠住韩军右翼,不可让右翼韩军前来救援。”

    “诺。”

    “传令给右军将军,让他率领右军全力与韩军对攻,哪怕是拼尽最后一兵一卒,哪怕是把他自己搭上去,也要压制韩军左翼。等本将击溃韩国中军,就会立即率军前去支援右军,让右军顶住。”

    “诺。”

    “传令,让骑兵在后阵准备。”

    “诺。”

    不多时,秦军阵形整顿完成。

    此时,白起向对面的韩军阵中远远一望,见韩军中后侧旗帜还有一些混乱。

    见此,白起冷笑道:“看来暴鸢还真是视我如无物啊,竟然将韩国精锐尽数派去两翼,而将新上阵的士卒放在了中军后侧。”

    说着,白起没等韩军彻底整顿好阵型,当即下令道:“传令,擂鼓,令先锋上前,攻击韩军。”

    “咚···咚···”

    战鼓声一响,秦军五千先锋立即越阵而出,往韩军方向杀去。

    此时,暴鸢一听对面传来鼓声,顿时微微一怔:“秦军整队的速度好快!必是精锐之师。秦军精锐尽在中军,两翼必定虚弱。以我一倍于敌的精锐之师,攻打秦军数量精锐程度都不及我的秦军,秦军两翼岂能抵挡。

    此战本将必胜!”

    说罢,暴鸢大喝道:“传令,击鼓,让先锋冲击秦军。”

    “传令,让后军继续整顿阵型。”

    “诺。”

    两军初接战,凶悍的秦军先锋顿时如狼似虎的给了韩军先锋当头一棒,韩军攻势一挫,立即落入下风,然后陷入被动防御战,并且连阵线都有不稳之象。

    “嗯?”韩军中,一直关注前方战情的暴鸢一见韩军瞬间落入下风,顿时皱起眉头:“这支秦军先锋好生厉害,必是精锐中的精锐。

    传令,再派五千人上去,支援先锋。”

    “诺。”

    “传令给左右两军,让他们速速击溃秦军两翼,然后突袭秦军中军。”

    “诺。”

    此时,白起一听韩军的鼓声有异,然后站在战车上远远瞄了一眼韩军,便在韩军援军出动之前,开口道:“传令,然后弓弩手上前,在先锋军阵线八十步之后列阵,准备抛射两军交战后方。”

    “诺。”

    “传令,令左三右三两个方阵从两侧上前,然后在弓弩手两侧摆出前实后虚的弧阵,拦截韩军突袭弓弩箭阵的敌军。”

    “诺。”

    另一边,韩军阵中,暴鸢也听到秦军的鼓声有异,然后立即眺望秦军阵中。

    过了一会儿,当暴鸢见自己派出的援军与秦军弓弩手几乎同时离阵向前,当即目光一沉。

    “想要射击我援军,没这么容易!传令,让前方左右两个方阵向前,从两侧突袭秦军弓弩手。”

    军令刚下达,暴鸢突然见到秦军阵列两侧杀出两支秦军。

    这是刚刚从秦军次前方出列的方阵,与弓弩手同时行动,受视线遮拦,受秦军弓弩手的旗帜蒙蔽,刚刚暴鸢没看见。

    见此,暴鸢本想更改军令,让左右方阵急行拦截秦军左右的方阵,然后再派援军突袭秦军弓弩手。

    但话到了嘴边,却发现那两支秦军行动异常迅捷,已经来不及了。

    于是,暴鸢立即改口道:“传令,让前方方阵立即向前,突击秦军阵线,然后从正面突入秦军弓弩手阵列。”

    “诺。”

    军令下达后,暴鸢心中隐隐有些不安,又下令道:“传令,催促两翼,让他们尽快击溃秦军两翼。”

    “诺。”

    此时,白起听到韩军阵中鼓声再变,立即冷声道:“传令,让弓弩手变阵,聚集为五个密集小方阵,为援军让开道路。”

    “诺。”

    “传令,让前排方阵立即向前,支援先锋,压制韩军。”

    不久后,暴鸢又见两军援军同时先前,瞳孔微缩,再下令道:“传令,中军两侧各出两个方阵,从侧攻击秦军侧翼,扰乱秦军阵型。”

    说完,暴鸢又催促道:“传令左右两军,让他们速速击溃秦军两翼。”

    军令下达不久,一个斥候快速跑到暴鸢战车不远处:“报,将军,右军已经压制秦军左翼,但秦军抵抗顽强,我军击溃秦军左翼还需要一些时间。”

    “好,令右军继续加强攻势,尽快击溃秦军。”

    “诺。”

    接着,又一个斥候来报:“报,将军,秦军右翼攻势十分猛烈,我左军与之厮杀许久,相持不下。”

    “废物。”暴鸢大怒,骂道:“以六万精锐攻打三万弱兵,却不能取得优势,这简直就是无能!”

    与此同时,秦军阵中,白起听到对面的鼓声,然后看了看对面已经站到前面的中军,立即下令道:“传令,让后阵的骑兵开始在战场外围游走。”

    “诺。”

    接着,白起见两股韩军从两侧杀过来,不为所动,吩咐道:“传令,让两侧的方阵加强戒备,防守。”

    “诺。”

    另一边,暴鸢见秦军骑兵开始行动,立即皱眉道:“传令,让突袭秦军两翼的军队小心骑兵的突袭,传令,让后阵还有两侧加强戒备,小心骑兵突袭。”

    “诺。”

    激战半个时辰后,暴鸢始终被白起牵着鼻子行动,甚至,在白起开始调动中军的时候,暴鸢则将中军中最后一排方阵压了上去。

    此时。

    白起见暴鸢只剩下后军可以调动,而战场上厮杀的军队也已经全面落入下风,被秦军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至此,白起精神一振,拔出腰间长剑,大喝道:“传我将令,让骑兵立即前往韩军后阵北侧游走,并摆出攻击姿态,牵制韩军后军,别让暴鸢跑了。”

    “诺。”

    “传令,让后阵两侧的方阵,立即绕过战场,从两侧攻击韩军后阵。后阵中间的万人方阵做好准备,随时听从将令。”

    “诺。”

    “传令,中军两侧方阵继续阻拦韩军的攻击,中间方阵随我冲击韩军战线。”

    说着,白起长剑向前一指,大喝道:“诸将士,随本将撕碎他们!”

    “杀~~”

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天下震动

    随着秦军在白起的率领开始全线出击,韩军压力顿时倍增。

    此时,还在中军后阵的暴鸢,虽然手中还有两万军队未动,但他已经意识到,他已经输了。

    八万韩军正面对决八万秦军,结果,韩军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简直一败涂地。

    到了这个时候,暴鸢本欲趁手中还有两万大军还未投入战场,立即鸣金收兵,以保存韩军实力。

    但,北面战场传来的消息,韩军右军已经取得对秦军左翼的绝对优势,若是他能坚持一下,等到北面的六万韩军来援,那他还能反败为胜的。

    更重要的是,之前他一直都压着白起打,现在他不想输,白起只是后起之秀,而他是身经百战的名将,他不想用自己的一世英名来成就那个他之前瞧不起的白起。

    于是,就在他犹豫间,秦军骑兵飞快的杀到韩军后阵北面不远处,犹如一只猛虎雄踞在北面,并对着韩军后阵露出獠牙,仿佛韩军只要一动,那只猛虎就会展开致命一击。

    见此,暴鸢脸色一黑。

    “好个白起,真是小瞧他了。这支骑兵不仅能阻拦我右军来援,还能突袭我军后阵。”

    此时,暴鸢已经不想再等下去了,于是,暴鸢下令道:“传令,大军保持警戒,弓弩上弦,开始撤退!”

    暴鸢一动,秦军骑兵立即压上,以牵制韩军。

    暴鸢见此,不敢乱动,只能保持阵型,缓步撤退。

    而秦军骑兵见韩军戒备森严,而且弓弩俱已上弦,顾及韩军弩阵犀利,也不敢逼迫太甚,只是逼近韩军,不放韩军从容离去。

    于是,暴鸢率领的两万韩军,缓缓向后退去。

    而后,不多时,白起派出的后阵秦军追上暴鸢,并一南一北的向暴鸢所部发起冲锋。

    接着,暴鸢的移动速度更慢了。

    而且,有骑兵牵制,暴鸢完全不敢断尾求生。

    另一边,白起率中军发起冲锋后,正在厮杀的秦军见己方有大股援军杀来,而且还是主将亲自率兵出击,顿时士气暴涨。

    而韩军方面,在秦军援军前进时,士气便开始下跌,等候他们发现暴鸢已经抛弃了他们,开始向后退走时,正在厮杀的韩军顿时士气暴跌,只是在韩军将领的强力镇压下,这才勉强与秦军厮杀。

    但,随着白起率军杀到,以逸待劳的秦军如虎入羊群一般,几乎瞬间便在韩军的阵线上撕开了一个数个口子,然后缺口变大,大量秦军将士突入韩军阵中。

    韩军阵线被破,阵型大乱。

    接着,秦军迅速将缺口撕裂,凿穿韩军阵列。

    而后,随着秦军开始对韩军进行分割包围,此时,韩军将士再也坚持不住,全面溃败。

    此时,白起见韩军溃败,立即下令道:“传令,大军驱赶溃军,用溃军冲击韩将暴鸢所部。”

    “诺。”

    “传我将令,令后军将士立即前去支援左军,将北面的韩军右翼击溃。”

    “诺。”

    “传令,令骑兵在北面游走,封锁北面,不准韩军溃兵向北逃亡,将溃军往宜阳方向驱赶。”

    “诺。”

    在秦军的驱赶下,五万余韩军立即疯狂的向后败走。

    不多时,溃军撞上还在且战且退的暴鸢所部。

    然后,暴鸢所部瞬间崩溃,败走。

    接着,在骑兵的封锁下,以及秦军的有意驱赶下,韩军溃兵疯狂的开始向宜阳方向逃亡。

    在韩军中军全部溃逃后,白起又下令到:“传令,大军顺势掩杀韩国溃军。”

    “诺。”

    “传令,让骑兵迅速南下,奔袭南面的韩军左军。令骑兵击溃左军后,一面将韩军往宜阳驱赶,一面掩杀韩军,让骑兵尽可能的杀伤韩军溃兵。”

    “诺。”

    随着军令下达,秦军将士一听到了杀戮时间,全都眼睛一红,开始疯狂的捕杀后面的韩军士卒。甚至,还有中间以及后面的秦军将士,主动丢盔弃甲,也要疯狂的追杀韩军溃军,然后从溃军身上咬下一块肉来。

    随着秦军的疯狂杀戮,韩军死伤甚重,剩下的韩军则更加疯狂,更加玩命的向宜阳逃亡。

    而在两翼战场,随着韩军中军溃败的消息传到,随着秦军援兵的到了。

    韩军左右两翼也随之溃败。

    尤其是南面的左军,在五千秦国骑兵的追杀下,死伤甚重。

    当日,秦军追杀溃军四十余里,直到天黑眼盲才停止追杀。

    次日,白起再次率秦军出击。

    暴鸢趁夜收拢了数千溃军,见秦军来,心胆俱裂,不敢战,遁走。

    当日下午,白起率军追到宜阳城外。

    此时,暴鸢在宜阳城下喊道:“我乃韩国大将军暴鸢,速开城门放我军进城。”

    而宜阳守站在城头看了看城外,虽然他认出了暴鸢,但他也看到了败兵中正在疯狂杀戮败兵的秦军,更看到秦军主力就在不远处。

    见此,宜阳守大喊道:“大将军,秦军已至,宜阳兵少,请大将军杀退秦军,否则宜阳必将为秦军所趁。”

    “混账!”暴鸢大怒:“速开城门!”

    “请大将军杀退秦军。”

    此时白起率军杀到,败军见此,纷纷逃亡。

    暴鸢无法,只得大骂道:“混账!”

    说罢,便跟着溃军继续向南逃亡。

    不多时,溃军逃到洛水北岸,为洛水所阻。

    此时,白起率军杀到。

    两军再战,韩军不敌,大败。

    最后,暴鸢走投无路,自杀身亡,而韩军溃兵被赶入洛水,溺死者甚众。

    与此同时,宜阳城中得知韩军先败于新城,后败于城南,二十万韩军全军覆没的消息。城中之人,无不胆寒。

    翌日。

    休整了一夜的秦军,便在白起的率领下对宜阳城展开猛烈的攻击。

    三日后,秦军轻取宜阳。

    接着,白起又率十二万秦军进逼韩国都城新郑。

    半月后。

    心气已失的韩王几瑟,接受秦国的和谈要求,割宜阳新城等三百里地于秦,献麦米百万石,并任命正在秦国侍奉秦王荡的大臣韩珉为韩相。

    随着韩军将士的尸体顺着洛水飘到洛邑,随着韩国臣服的消息传到洛邑以及距离新郑百里之遥的大梁,魏国以及二周纷纷震动。

    接着,二周纷纷遣使向秦国示好,而魏国则开始在大梁征召百姓入伍,并调伐宋魏军回国备战。

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合纵救韩

    楚国寿春。

    当熊槐得知秦韩之战,秦军斩首十万余,并淹死数万韩军后,还是为白起的能力大大的震惊了一把。

    虽然他在白起第一次独立领兵作战的时候,就有不好的预感,但他也没想到白起会这么厉害,一战就打掉了韩国的主力。

    现在,韩国除了驻扎在上党的那数万韩军还一战之力,其他地方,整个河水以南,已经没有可以一战的军队了。

    可以说,韩国已经步入魏国后尘,短时间内已经没有自保之力了。

    此时,熊槐看着邓陵光道:“贤卿,这韩王服软也太快了吧,秦军才包围新郑,还没有攻城,韩王就服了。

    难道跟我们交好的大臣,跟齐赵魏等国交好的大臣,就没有人阻止韩王,然后向寡人还有其他国家求援吗?”

    邓陵光脸色微微便的沉重:“大王,白起两日之内,以弱势之兵力,不仅将韩国名将暴鸢逼得自杀身亡,还差点将韩军杀得全军覆没,而且还在一日之内攻克坚固程度不下新郑的宜阳。

    韩国君臣得知,无不噤若寒蝉,等白起包围新郑,无论是我们的人,还是齐赵魏三国的人,全都不敢开口,唯恐白起一怒之下攻打新郑,并血洗新郑。

    所以,秦使一进新郑,韩王立即上表臣服了。”

    “唉~~”熊槐不禁长长一叹,原本,他以为韩国就算败于秦国,也还会有自保之力的,这样,有韩国顶在前面,有赵魏两国在后支援,也能拖住秦国东进的步伐。

    但经此一役,魏韩两国已经论为案板上的鱼肉。

    这一下,熊槐突然感觉到,似乎天下大局要隐隐脱离他的掌控了。

    想了想,熊槐吩咐道:“传令,与秦国的商路继续保持通畅,但是卖给秦国的金石、粮食、竹木、皮革等战略物资,开始进行严格的控制,不准再流入秦国。”

    “唯。”

    “传诏,立即以三闾大夫屈署为使,前往韩国慰问韩王几瑟。”

    “唯。”

    “传诏,公子平与魏公主的聘问已经完成,寡人决定以令尹昭雎为使,亲往魏国大梁迎接魏公主。

    告诉令尹,准备扶持魏国,进一步扩宽与魏国的商道,将战略物资加入交易的范围。

    此外,寡人将撤回驻扎在陈地的大军,从此以后,陈城只留本地将士三千,其他大军全部退到上蔡。”

    “唯。”

    “传令给广信君田文,让他发动人脉,在各国全力鼓吹秦国威胁论。”

    “唯。”

    “让知北涯的探子也在各国鼓吹秦国威胁论。”

    “唯。”

    城中。

    随着秦国大败韩国的消息传来,随着楚王任命令尹昭雎以及三闾大夫屈署前往魏韩两国的消息传出,寿春城中的风向顿时一变,由原来的都在议论齐国的威胁,变成了全都议论秦国威胁。

    甚至,许多知道楚王与韩王几瑟情同父子的大臣贵族,还纷纷上书,要求楚国出兵教训秦国,给韩国报仇。

    而熊槐收到上书后,则直接无视了这些或有眼无珠,或投机取巧,或居心不良的人。

    半月后,各国的反应传到寿春。

    “大王,魏国传来的消息,魏王得知令尹前往大梁迎亲,亲自在城门处迎接令尹进城。从内应处得知,魏王本想在城外鸿沟渡口相迎的,但因为白起还驻扎在新郑城外,而新郑距离大梁仅百里之遥。

    所以,魏国上下担心遭到秦国骑兵突袭,不敢出城。”

    熊槐摇了摇头。

    身为一国之君,甚至连都城都不敢出,可见魏国的局势糟糕到了什么地步。

    此时,邓陵光继续禀报道:“还有,魏王已经与赵王达成协议,魏国割上党郡一半土地给赵国,而赵国则将不久前赵魏联军攻下的宋国七城全部让给魏国,并且,赵国还让大将军赵袑率领伐宋大军前往大梁守城。”

    “哦。”熊槐一怔,想了想道:“魏国面对秦国兵锋,宁死不屈,看来魏国是铁了心巴结齐国了。”

    “不。”说着,熊槐又摇头道:“不,看来是魏国想要尾从齐国,想要从宋国哪里得到补充。”

    说着,熊槐沉吟了一下:“魏国的事情,不必理会,寡人应该继续支持魏国,因为魏国面对秦国,根本没得选。”

    此时,熊槐看着邓陵光问道:“那齐国是何反应?”

    “回大王。”邓陵光应道:“之前齐国率领联军,围攻陶城半年,以燕鲁卫等国联军伤亡过半为代价,强取陶城。

    韩国臣服秦国的消息传到,接着赵魏联军退兵的消息传出,然后齐军也停止了攻略宋国城池的脚步,此时多国联军正在陶城休整。

    而临淄那边,据内应传回的消息,齐王恼怒秦国打乱齐国攻打宋国的步伐,同时也大为震惊秦军的战绩。

    于是,齐王已经派出使者前去联络各国,准备合纵伐秦。”

    “合纵伐秦?”熊槐陷入了沉思。

    若是以往,合纵伐秦缺了楚国也就缺了,并不会又太大的影响。

    但是这一次,魏韩两国已经被打残,燕国那边,乐毅还在进行政治军事变革,赵国内部还在进行调整。

    也就是说,若是楚国不参与,那么就是齐国带着病残疲惫之师去跟白起率领的虎狼秦军作战。

    虽然齐将触子用兵也很老到,但是跟白起相比,熊槐实在是对触子没信心。

    一旦齐军战败,那天下的大势就彻底变了。

    从齐军四处出击,触怒天下,变成了天下恐秦。

    毕竟,现在齐国目标还是宋国,而秦国一动手,三晋就将直面秦国的兵锋。

    这种情况下,赵魏韩根本不会在秦国的强大压力下,还去招惹齐国。

    而没有赵魏韩燕四国的帮助,楚国想要击败齐国不难,那以齐国近三千里的地盘,想要一战灭亡齐国,以楚国目前的实力,还做不到这一点。

    所以说,现阶段,还不是秦国该冒头的时候。

    这个时候,是应该给秦国当头一棒了。

    不然,眼下这天下混战的局面,很快就变成了秦齐楚三国鼎立的局面。

    如此,那三国想要一统天下,那就难了。

    所以,这次一定要将秦国赶出韩国。

    不过,为了避免秦国将仇恨的目标对准楚国,这个出兵的数量就有些考究了。

    想着,熊槐心意一定,然后吩咐道:“继续关注各国动静。”

    “唯。”

    数日后,齐使苏代来,说以合纵伐秦。

    熊槐当即许之。

    一月后,各国之君在陶城会盟,熊槐以年老不便出行为由,让令尹昭雎代为参加。

    会盟中,燕赵两国之君以楚王没有前来会盟为由,共推齐王为盟主。

    三日后,齐楚赵魏燕鲁卫七国宣布誓师伐秦。

    其中,按照盟约规定,身为盟主,齐国出兵二十五万。

    而其他国家,楚国出兵十万,赵国出兵十万,魏燕两国各出兵五万,鲁卫邾邹任等齐国属国共同出兵五万。

    各国共出兵六十万,以伐秦。

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出征大军

    陶城会盟签订的盟约传回楚国,熊槐第一时间召见了左尹甘茂。

    殿中,熊槐将昭雎送回来的盟约交给甘茂,等甘茂看完,问道:“左尹,这次各国合纵,率六十万大军伐秦,以卿对秦王以及秦国的僚机,不知卿以为秦国会如何应对?”

    甘茂之前在秦国呆了十几年,而且还在秦国做了多年的丞相,对秦国知之甚深。

    此刻听到楚王询问,甘茂略一沉吟,便应道:“大王,秦国核心之地在关中,秦国北地陇西需要防备义渠以及胡人,南郑需要防备楚国汉中,蜀地需要防备巴充两国以及楚国巫郡。

    所以,现在秦国能动员的地方,也就只有关中河西两地。

    而仅凭这两地,秦国正常能调动二十万大军,满负荷能调用四十几万大军,再多就会伤及秦国元气乃至根本。

    再加上不久前秦国夺取魏国河东,然后将河东的田地大量封给立功的将士,这就让秦国的国力被河东牵制了不少。

    所以,按照臣对秦王以及对秦国国力的判断,面对这次各国伐秦,秦国最多就只能出动二十万大军。”

    说到这,甘茂见楚王微微点头,便拱手道:“大王,韩国虽然已经屈服秦国,但是这是被迫无奈的权宜之计,所以,秦国极难从韩国哪里获得支持,甚至还得防备韩国的偷袭。

    如此一来,秦国以二十万大军面对各国六十万大军,还要防备后路被韩国截断。

    这种情况下,即便吴起在世,也无法取得战争的胜利。

    是以,臣推断,这次秦国必定会避免与各国开战,直接退回函谷关,坐等各国联军退走。

    只要各国联盟一散,秦国就会再次出兵要挟韩国,然后以秦韩之力威逼魏国。待魏韩两国臣服,秦国便可挟魏韩之力,说服赵国背叛齐国,然后与齐国争夺天下霸主的地位。

    这就是利则出兵东向,不利则退保关中。”

    熊槐沉吟了一下,然后笑道:“多谢贤卿指点,寡人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

    甘茂离开后,熊槐又沉吟了片刻,然后吩咐道:“传令,请朝中重臣前来议事。”

    大殿中,熊槐看了看群臣,然后将目光放在太子横身上:“太子,令尹与各国签订盟约,这次各国伐秦,我楚国需出兵十万,不知太子你以为,这次我楚国当以何人为将?又从何处调兵?”

    太子横一听,立即胸有成竹的道:“父王,秦国司马错、魏冉、白起都是当世名将,寻常之人率兵前往,可能会为秦国所趁。而我柱国亦是当世名将,战功显赫,故而臣以为此时伐秦救韩,当以柱国为将。

    至于将士,那就更容易,柱国麾下还有十万久经训练的精锐之师,就在寿郢南部屯田。为了避免征召百姓节省民力,为了展示我楚国的诚意,直接让柱国率麾下大军去救援韩国便可。”

    熊槐闻言,当即面无表情的看了太子横一眼。

    这话太子竟然也能说出口,让唐昧率寿郢南部的十万大军去,这不是别有用心吗?

    他之所以敢深居后宫,而让太子监国,并且还敢让太子的人渐渐在朝中占据高位。

    所为者何?

    其一,朝中有昭雎、屈原、甘茂三个辅政大臣在一旁牵制太子。

    别看现在太子党在朝中声势浩大,一呼百应,但其实现在掌握国中内政的,还是正在主持各地变法的屈原,发往各郡县的政令还是从屈原那里出,而各郡县大部分的丞、尉,还有近一半的郡守、县尹,基本上也是变法派的成员。

    只要有屈原在,太子就难以在各地郡县哪里插手,对于这,昭雎与左尹甘茂也是如此,全都在地方插不上手。

    所以,朝中的混乱,并不会影响各地。

    其二,便是唐昧率领的在寿郢屯田并训练的十万大军。

    正是这十万大军,才给了熊槐足够的底气。

    只要有着十万大军在,那寿郢就不会乱,寿郢不乱,楚国就不会乱。

    若是按照太子横的建议,让唐昧率领这十万大军去韩国,那寿郢之地就剩下州侯麾下专门守卫寿郢的两万大军,还有司败司马翦手中的数千将士,以及城外庞爰率领的近卫军。

    如此,一旦太子有异心。

    那他就有翻车的危险。

    虽然凭借他对太子横的了解,现在太子还不会公然反叛,就算反叛了,凭借司马翦与庞爰两人,加上城中百姓,他还能镇压下去。

    但···这种明显的破绽,他是不会露出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熊槐也打算趁这次机会,给那些之前纳粮出兵救国而获得爵位,但爵位无法传承给后人的那些贵族子弟以及商人豪强,给这些人一个立功的机会,让他们成为新法的收益者,让他们站在新法那边,以增强变法派的底蕴。

    可以说,这后一个理由是最重要的,不容他人阻拦。

    想着,熊槐看着太子横摇头道:“太子的建议的确万无一失,能保证我楚国不会战败,而且还能宣扬我楚国之兵威。

    但是,这次各国伐秦的盟主乃是齐国,而齐国的主将乃是触子。

    触子只是后起之秀,乃是晚辈,如何能与我楚国名将柱国相比。若是寡人让柱国带着我楚国最精锐的大军去参与会盟。

    如此,各国联军是听触子的,还是听柱国的。

    若是联军听柱国的,那么触子十有**便会带着齐国的三十万大军回国。若是联军听触子的,那寡人还有柱国全都丢不起这人。

    所以,这次出兵救韩,令尹、柱国、司马都不能作为主将,这次的主将人选,当选以为军中后起之秀。”

    此时,台下的太子横快速瞄了台上的父王一眼,暗叹道:“父王果然已经对我戒备甚深了,不会露出半点破绽。”

    另一边,熊槐则吩咐道:“本次伐秦救韩的人选,寡人决定以方城守襄成君疾为主将,近卫军统领庞爰以及将军屈恢为副将。

    至于大军,从柱国麾下调五万大军,并方城、上蔡两地五万大军,共十万大军,以伐秦救韩。”

    太子横一听自己否决了自己举荐的柱国唐昧,然后换上跟他又灭门之仇的襄成君疾。虽然他知道襄疾跟韩王几瑟关系莫逆,情同兄弟,用襄疾作为主将,可极大的表达楚国对韩国的善意。

    但他心中还是忍不住一寒。

    散朝后,熊槐又留下司马景缺,然后将朝中大臣的那些有同大夫爵的贵族子弟征调入伍,让他门加入军中,参与伐秦救韩行动。

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扶持韩国

    各国达成盟约的一月后,各国大军陆续集结完毕,然后向魏国大梁而去。

    另一边,秦国在各国开始会盟的时候,也再次从国中征召大军。

    秦国王宫中。

    此时,秦国左丞相魏冉沉重的道:“大王,因为镇守河东还有韩国宜阳等地的缘故,所以这次我们只从各地征召了十万大军,算上白起手中的十万大军,我们应对各国大军的军队只有二十万。

    以二十万对六十万,胜算太小了。”

    说着,魏冉拱手道:“大王,前方主将白起请求后撤,以避开各国锋芒。”

    秦王荡一听白起还没打就请求退兵,不禁皱了皱眉头,然后看向右丞相司马错,问道:“丞相,若是你指挥此战,如何?”

    司马错闻言,同样沉重的道:“大王,若是韩国全力协助我秦军,那臣可以依托新郑拖住各国联军三月,只需在这三月内分化各国,让齐楚赵等国决裂,如此才能击退各国。

    不过,若是不能离间各国,那时间一久,我二十万大军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还有,如果韩国从一开始就怀有异心,那就不用打了,因为即便是孙吴在世,也可能会在一月甚至半月之内全军覆没。”

    秦王荡脸色一黑,怒道:“齐王地实在可恶,当初寡人与他共同出兵伐魏,然后寡人击败了魏国,而他却在济阳城下碰壁,没有任何功业,却寡人的战果抢走了。

    寡人思及秦齐两国交好,便强行忍下屈辱。

    现在,寡人击败了韩国,让韩国屈服寡人。本来,只要寡人一声令下,在新郑的大军就可以东进包围魏国大梁。

    但寡人知道,魏国正在配合齐国攻打宋国,所以才强行忍下出兵魏国的冲动。”

    说着,秦王荡骂道:“可是齐王地这个混蛋是怎么报答寡人的,他竟然因为嫉妒寡人的工业,自知不是寡人的对手,竟然鼓动各国联合围攻寡人。

    厚颜无耻,以至于此,徒为天下笑耳。

    这次,寡人虽然退兵了,但寡人心中不服。”

    说罢,秦王荡立即下令道:“传诏,立即让白起率军退回函谷关。还有,让白起优先劫掠宜阳的工匠,粮食,金钱,矿石,武器,这些东西寡人都可以不要,但宜阳的工匠,寡人志在必得。”

    “唯。”

    此时,秦王荡看向司马错道:“丞相,稍后卿亲自率领征召的大军前往函谷关驻守。寡人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将各国联军拦在函谷关之外。”

    司马错立即拱手道:“唯。”

    接着,秦王荡看向魏冉道:“丞相,有劳卿亲自走一趟楚国,重申寡人对楚国的敬意,向楚王表明寡人绝无欺凌韩王之意。

    之前一战,寡人只是想给韩王一个教训,小胜韩国一阵便可,却不想战事打成了那样。

    请丞相务必说服楚王,让楚国退兵。”

    魏冉拜道:“臣领命。”

    “传召,立即派出使者前往赵魏燕宋四国,表明寡人愿同四国的交好之意。”

    “唯。”

    不久后,等各国大军齐聚大梁之时,秦军已经在白起的率领下,挟持着宜阳数万工匠及工匠家人返回秦国。

    各国联军听到秦国已经退回函谷关之时,并没有因此而放过韩国,毕竟,无论是各国之君,还是各国领兵的将领,都不能忍受合纵联盟就这么虎头蛇尾的结束了。

    于是,六十万联军在大梁城外休整了五日,协调好各**队,统一指挥号令后,便以十万楚军为先锋,浩浩荡荡的向秦国函谷关杀去。

    而后,十万楚军走了两天,来到韩国新郑。

    抵达新郑后,楚军主将襄成君疾立即以使者身份前去拜访韩王几瑟。

    而韩王几瑟一听与自己情同兄弟,而且还是楚军主将的襄疾来访,当即大喜过望,然后亲自到新郑东门外相迎。

    新郑东门外,当襄疾带着一百亲卫赶到,当襄疾看到人群中的韩王几瑟时,不禁一怔。

    此时的韩王几瑟,双目通红,面容憔悴,精神不振,已经与襄疾记忆中那个精神焕发,志得意满的韩王几瑟完全不同。

    见此,襄疾立即快步先前。

    另一边,韩王几瑟见襄疾独自一人走来,也抛下群臣,独自一人迎了过去。

    到了近前,襄疾看着神情略显激动的韩王几瑟,张了张嘴,然后强行压下心中的激动,拱手行礼道:“大王,臣奉寡君之命前来救援韩国。”

    韩王几瑟闻言,愣了愣,然后立即向前,握住襄疾的双手道:“疾,你我之间何必见外,我与大王情同父子,你我又情同手足,不必如此疏远!”

    说着,韩王几瑟又以袖遮面,泣道:“疾,你能来就好,我就知道大王不会放任秦国欺压与我的。”

    襄疾一见韩王几瑟以袖遮面,顿时恨道:“大王,疾来晚了!”

    兄弟二人说了一阵话后,然后二人同车返回韩宫。

    宫中。

    此时襄疾说明来意道:“大王知韩国此败已经伤及元气,而且秦国洗劫宜阳工匠的行为,也让韩国雪上加霜。

    但好在秦军虽然杀戮甚众,但还未曾祸及百姓。韩国底蕴犹在,只等修养几年,韩国实力就会恢复。

    所以,大王派我率军前来,除了是为韩国报仇,更重要的目的就是帮助韩国快速恢复元气。

    这一次,我带来了剑戈等武器五万柄,弓弩五万副,皮甲一万套,箭矢五百万支,粮食五十万石,以及打造武器铠甲器械的工匠各一百人。”

    韩王几瑟一听,顿时感动的泪流满面。

    宜阳作为韩国最重要武器生产基地,这次轻易之间被秦国攻克,城中所有武器还有各类工匠全部被洗劫一空。

    谁能想到,一向以打造强弓劲弩利剑出名的韩国,竟然也有一天会为武器短缺而发愁。

    现在楚国送来的这些武器虽然不多,但也解了韩国的燃眉之急。

    尤其是楚国还送来了各类工匠。

    要知道,宜阳之失,直接让韩国打造器械的工匠少了近七成。

    想着,韩王几瑟顿时感动的无以复加,然后直接从王位上起身,向东南方向寿春位置拱手行礼道:“谢大王赐。”

    此时,襄疾见韩王几瑟行礼,不禁点了点头。

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强攻坚城(二合一)

    当楚国主将襄成君疾成功说服韩王几瑟,并让韩国全力支持各国攻打函谷关,并愿意征召百姓承担运粮重任的消息传到联军主力,包括齐将触子在内的各国将领,全都倍受鼓舞,消息传开,联军士气大增。

    一月后,六十万联军全部赶到函谷关外。

    面对险要的函谷关,各国将领再次聚集在一起。

    此时,联军主将触子开口道:“诸位,现在我们已经杀到函谷关之外,从各国通往韩国的通道,唯一的通途就是函谷关,除此以外,我们别无他路。

    所以,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强攻函谷关。”

    说着,触子看了看帐中诸将,问道:“不知谁愿为先锋?”

    各国将领闻言,全都沉默了。

    这三十年来,各国围攻秦国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但是强攻函谷关这种事,也就在三十年前各国第一次围攻秦国的时候,才发生过。

    那一次,三晋实力犹存,同时也深受秦国之害,所以,当时三晋便头铁的强攻函谷关,然后在函谷关碰了一个头破血流。

    而这一次,联军主力是齐国,占据联军一半兵力的齐国,跟秦国一东一西,完全挨不到边。

    而深受秦国之害的三晋,其中魏韩两国已经被打残。

    这次魏国虽然出兵五万,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这次魏国来就是呐喊助威的,要想让魏国将好不容易才凑齐的五万大军作为先锋去强攻函谷关。

    那···魏国肯定前脚答应出兵,后脚就会悄悄撤军。

    至于韩国,更别说了。

    这次各国虽然是打着救韩的起来伐秦的,但韩国现在只负责给联军运送军粮,提供军资,根本没派兵来。

    所以,触子开口后,众人目光就落在了楚将襄疾以及赵将赵袑身上。

    如果手握三十万大军的齐国是主力,那楚赵两国无疑就是先锋人选。

    随着众人的目光注视,但无论是襄疾,还是赵袑,全都没有开口。

    接着,随着众人的沉默,帐中的气氛突然变得沉重起来。

    此时,触子看了看楚将襄疾,又看了看赵将赵袑,虽然他对两国如此不给面子很生气,但也很无奈。

    即便是身为联军主将,他也不能强迫楚赵两国出兵。

    否则,联军必定会不战而散的。

    于是,触子再次开口道:“不知哪位将军愿意领兵去试一试函谷关的虚实?”

    回应触子的,依旧是沉默。

    又过了一会儿,就在触子忍不住考虑是强迫燕军做先锋还是逼迫鲁卫等属国联军做先锋的时候。

    此时,楚将襄疾开口了。

    “哼~~这次关东各国除了宋国已经全部出兵杀到函谷关外了,若是无人愿意率先去攻打函谷关,然后联军不战而退,那我等都将再无颜面回去面见君王。”

    说着,襄疾掷地有声的道:“本将受命之际,可是答应过寡君,要为韩王报仇的。既然大家都不愿意做先锋,那我楚国就再次做一做先锋好了。”

    触子一怔,大喜过望的看着襄疾道:“将军深明大义,在下佩服佩服,也请将军放心,我齐国也不是胆小鬼,愿为楚军后援。”

    其他国家的将领一听,纷纷跟着大唱赞歌。

    ······

    楚营。

    副将庞爰不解的看着襄疾道:“将军,函谷关易守难攻,作为先锋强攻坚城,伤亡必重,而且还不会见到功效,将军为何主动承担起先锋的职责?”

    此时,另一个副将屈恢也开口道:“是啊将军,虽然在下也知道大王还有将军与韩王关系亲厚,但也没必要充当先锋吧。”

    襄疾闻言,想起楚王给自己的密诏,不禁皱了皱眉头。

    原本他借道诏令的时候,也以为这次楚国出兵的目的是为了救援韩国,并资助韩国一大批物资,以让韩国尽快恢复元气。

    但当他看完密诏后,才发现救援韩国这只是出兵目的的微不足道的小部分。

    其实这次出兵伐秦,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壮大变法派的根基,提拔新贵族,并从基层士卒中提拔一批低级贵族以及军官,然后让这些人回到家乡担任乡里基层官员,以增强楚国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力度,进一步扩大新法的影响力。

    所以,为了这个目标,楚军这一次必须要打一战,然后根据军中提拔将领以及士卒。

    否则,若是十万楚军只是在魏韩两国游走了一圈便返回国中,如此,朝廷凭什么进行赏赐。

    虽然襄疾自己也是封君的一员,但他只是食邑封君,早就没有封君属民,新法对他的影响不大。

    而且,他自小便与公子子青还有韩王几瑟在楚宫中长大,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楚王,所以,他天然的愿意跟着楚王行动,哪怕是让他支持新法也不例外。

    其次,这一次出兵,也是为了表达楚王对秦国出兵伐韩的愤怒。

    当然,愤怒并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让伐秦结束后,各国退兵之后,让秦国再想攻打韩国的时候,也得考虑楚国的态度。

    毕竟,韩王几瑟是楚王一手带大的。

    再次,则是为了逼迫齐国攻秦。

    这次合纵发起人是齐王,合纵联盟的盟主也是齐王,联军主力也是齐国。

    若是楚国已经奋力作战了,而齐国无动于衷,那天下人会怎么看齐国。

    毫无疑问,事后合纵联盟一定会破碎的。一旦合纵联盟破碎,那赵国就有被秦楚两国拉拢的可能。

    而只要赵国背叛齐国,那燕魏两国也有可能会跟着背叛。

    赵燕魏全都背叛了齐国,那齐国再想纠结各国围攻宋国就难了。

    要知道现在的宋国实力虽然远不如齐国,但也并非没有自保之力,如果宋国还有他国援军的话,那齐国就别想从宋国身上占大便宜了。

    而只要齐国真的出动大军攻打秦国,那以楚国在秦国的庞大影响力,那就可以把秦国的仇恨全部转移到齐国身上。

    已经大致了解楚王已经将下一个目标放在齐国身上的襄疾,当然会为了楚王的目标而不遗余力。

    想着,襄疾并没有将楚王透露给的事情告诉二人,而是神色激动的道:“两位将军,本将与韩王俱在楚宫中长大,幸得大王庇护,这才长大成人,我与韩王都视大王如父,而大王亦视我与韩王如子,这次秦国大破韩军,并兵围新郑,已经极大的触怒了大王。

    甚至连已经不理事许久的大王,都再次出面理事,并发誓要报复秦国。

    大王都如此了,在下岂能不奋力为大王分忧。”

    说着,襄疾停顿了一下,然后大声道:“况且,大王更担心,要是我联军劳而无功,待我联军退走,而韩国实力不足,到时,秦国再次出兵伐韩,那岂不是让韩王再次遭罪受辱吗?

    所以,大王的意思,这一次伐秦之战,我楚国一定要打,要狠狠的打,打出我楚国的威风,以让秦国明白我楚国庇护韩国的决心,让秦国在我们退兵后不敢轻易进犯韩国。”

    庞爰屈恢二人一听是楚王的意思,立即正色应道:“是,将军。”

    通过用楚王的威望压服两位副将后,襄疾又招来军中将领。

    而后,襄疾看着帐中的数十位将领,见他们似乎也对强攻函谷关而有些抵触,便开口道:“在坐的诸位,除了少数几位跟本将一样,有真正的爵位在身,剩下的,大部分都是不能将爵位传承的同大夫爵。

    这一次,大王之所以将大家派来,不是因为别的,就是要给大家一个机会,一个将爵位转正的机会。

    大王诏令,本次伐秦之战,卿大夫爵位这,只要能野战中,能做到麾下将士与秦军一比一战损者,便计功一件。攻城之战中,只要能将战损比控制在一比四之内,便可计功一件。

    有功者,凡是爵位不能传承者,重新登记爵位,并准许爵位传承。爵位可传承者,则晋爵一级。”

    此言一出,帐中诸将的目光全都炽热起来。

    本来,他们都是无法获得爵位的贵族子弟,后来因为救国于危难,这才获得了爵位,但不能传承。

    而这种不能传承的贵族,跟真正的贵族相比,终究还是有极大的差距,不被真贵族正眼相看。

    虽然许多人有了贵族的身份已经满足了,但是,还有许多人并不满足。

    这次楚王征召朝中贵族有同士大夫爵在身的子弟上阵,在场的将领,大部分都是主动请命来的。

    就好比屈鲋,他是屈原的三子,上次救援汉北郡时,他父亲屈原给他们三兄弟都捐了一个同五大夫,然后汉北之战中,只有最早出发的二哥屈天攒够了功劳,将爵位转正了。而他还有他四弟,因为去的晚,功劳不足,目前依旧还是同大夫爵。

    而这次楚王征召朝中大臣子弟中有同大夫爵位的人上阵,便是他凭借年长的优势获得的。

    其他的将领,大多与屈鲋类同。

    他们的爹都是朝中大臣,实力雄厚,除了几个子嗣多的,其他人基本上都给除世子以外的所有宠爱的儿子都捐了一个同大夫爵。

    而获得同大夫爵之后,要想将爵位前的同字去掉,那就的他们自己努力了。

    此时,帐中主将一听楚王设立的伤亡比例是一比四这样宽松的条件,全都信心大增,纷纷请命道:“将军,末将愿与秦军死战,不克函谷关,誓不罢休。”

    襄疾见主将的战心全都被调动起来了,抬手示意后,又开口道:“还有,告诉你们麾下的士卒,接下来的战事,只要他们能砍下一个秦军脑袋,那就晋爵一级。

    从今往后,楚国之内,在军中,会优先提拔有爵位者为伍长、什长,甚至屯长。只要晋升为大夫爵,那担任五百主也不是问题,甚至还能担任二五百主。

    甚至,即便他们回到地方,也能充当地方官吏,比如里长、亭长,甚至县吏。”

    说着,襄疾大喊道:“告诉将士们,只要能砍下敌军的脑袋,大王必不吝赏赐。”

    众将士一听,全都激动的大声应道:“是,将军。”

    此时,才到楚国不久的副将庞爰,看着帐中激动的主将,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不久后,随着各级将领将楚王的赏赐传达到所有楚军士卒处,很快,十万楚军顿时战意倍增。

    这是第一次,普通士卒立功也会得到楚王的赏赐,这也是第一次,普通士卒不是为楚国,为楚王,为军中将领而战,而是为他们自己而战。

    一时间,楚军士气暴涨。

    次日。

    楚军在函谷关外摆好阵势,然后,随着襄疾一声令下,五千楚军将士便疯狂的向函谷关冲去,然后疯狂的对函谷关展开冲击。

    战事一起,负责镇守函谷关的司马错,立即被楚军的强大攻势,以及不要命的冲锋吓了一跳。

    “不对!”司马错看着疯狂跳上城墙的楚军,囔囔道:“此战本是秦韩两国的矛盾,跟楚国没关系,而且这次联军的盟还有联军主将都是齐国。

    按理,楚军应该只是逢场作戏,应付一番了事,为何现在楚军攻城如此猛烈?”

    说着,司马错看了看城外的楚军主力,迟疑道:“难道楚王与韩王的感情如此之深,可是这也不对啊,当初各国伐楚是,韩王可是派兵攻打过楚国的,难道楚王真的一点都不在意吗?”

    说着,司马错皱了皱眉,然后对身侧的白起吩咐道:“白将军,请你率人将楚人赶下去。”

    “诺。”白起立即领命而去。

    另一边,在楚军阵中观战的各国将领,见主动充当先锋的楚军,正对函谷关发起猛烈的进攻,期间并没有半点消极怠战。

    所有看到这一幕的人,全都十分惊讶。

    半日后,当众人见楚军的攻势一直保持强势,见此,所有人脑海中全都浮现一个念头。

    “传说中楚王与韩王有父子之情,现在看来,传言不虚啊!”

    其后,一连五日,楚军将士对函谷关发起了一波又一波进宫,但却始终没有撼动函谷关。

    接着,赵军接替了楚军,继续对函谷关发起进攻。

    因为有楚军珠玉在前,所以赵军也不敢太过保存实力。

    赵军强攻五日后,齐将触子又逼着燕魏两国继续强攻函谷关。

    燕魏两国虽然不愿去碰函谷关,但在齐楚赵三国的压力下,不得不咬牙上了。

    而且,受楚赵两国影响,两国也不敢草草了事。

    不过,两国终究心中不愿攻打函谷关,两国的攻势根本无法与楚赵两国相比。

    对此,齐楚赵三国将领全都看在眼里,但什么都没说。

    两国联军退下后,齐将触子亲自上阵指挥,以鲁卫属**队为前驱,以齐军为主力,强攻函谷关半月。

    等到齐军换下,再次轮到楚军,已经是攻城的第二个月了。

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退缩之意

    楚军再次上阵,主将襄疾再次将楚军一分五,然后轮番上阵强攻函谷关,以确保所有的楚军将士都有上阵立功的机会。

    激战五日,楚军退下,然后赵军接着上阵。

    激战两月后,秦军虽坐拥函谷关,但在各国的轮番强攻下,还是出现了不稳的迹象,并且军中士气出现了明显的下跌。

    秦国咸阳。

    魏冉出使楚国归来,颇为沮丧的向秦王荡禀报道:“大王,臣无能,未能说服楚王退兵,还请大王责罚。”

    秦王荡闻言,十分失望的长叹一声道:“寡人已经预料到了,之前镇守函谷关的右丞相来报,楚军作为联军先锋,不计伤亡的强攻函谷关,给函谷关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楚军如此作战,必定是得到了楚王的诏令,而楚王下达这样的诏令,一定是对秦韩之战愤怒到了极点。”

    说着,秦王荡看着魏冉安抚道:“既然楚王已经下令让楚军强攻函谷关了,那丞相如何能说服楚王。

    所以,这不是丞相的过错。”

    此时,秦王荡沉吟道:“孙子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寡人不敏,在仅有楚国一个盟友的情况下,还大举出兵攻打与楚国关系极为亲密的韩国,然后威压正在协同齐国伐宋的魏国。

    以致虽然取得了对韩国的重大胜利,但却同时得罪齐楚两国大国,并招致天下各国的围攻。

    此寡人咎由自取,罪有应得啊。”

    魏冉一听,立即长拜道:“大王,臣等失职,臣等有罪。”

    顿了顿,秦王荡沉吟道:“右丞相来报,这次各国攻打函谷关,以楚军的攻势最为凶猛,齐国次之,赵国再次之,而燕魏两国的攻势并不猛烈。

    是以,右丞相建议寡人重点游说燕魏两国,寡人以为然。”

    说着,秦王荡看着魏冉道:“不过,寡人以为,出来燕魏两国外,宋国也是可以说服的。

    在各国围攻我秦国之前,齐国正率领各国大军围攻宋国,同样的际遇,比如有同样的情绪还有话语,而且这次关东各国围攻函谷关,唯有宋国未曾出兵。

    所以,寡人想让丞相再走一趟宋国,寡人欲与宋国结盟,守望相助,共抗齐国。”

    魏冉一听,立即拱手应道:“臣领命。”

    “传诏,让人携重礼去游说燕魏两国。告诉魏王,只要魏国愿意退兵,那寡人愿意归还魏国蒲阳等地。”

    “唯。”

    此时,函谷关的大战还在继续。

    激战到第三个月,攻势最为猛烈的楚军,伤亡已经接近两万人,赵军伤亡也超过一万五千人,而作为主力,齐军及附属军伤亡已经接近五万人。

    与此同时,守城的秦军同样损失不轻。

    大量的伤亡,伴随着秦军的士气进一步下跌,在齐楚赵三国的猛烈攻击下,联军已经能在城墙上站稳脚跟,甚至偶尔还能控制一小段城墙。

    此时此刻,函谷关外的各国联军,已经能隐隐看到攻破函谷关的希望了。

    但就在这个时候,远在蓟城的燕王职,面对秦国送来的重礼,以及伐秦主将张魁传回的战报,不禁对燕相乐毅发出一声哀叹。

    “相国,张将军来报,我函谷关外的燕国大军,被齐楚赵三国逼着强攻函谷关,强攻两月,如今我大军伤亡已经超过一成,将士怨声载道,不愿与燕国毫无仇恨的秦国作战,更不愿被雨燕国有深仇大恨的齐国逼着与秦国作战。

    现在,张将军上书,请求退兵!

    寡人心神混乱,不知所处,还请贤卿教我。”

    乐毅一听燕王职被秦使说动,已经有退缩之意,便坚决反对道:“大王万万不可有退兵之念,如今天下大势,在伐秦,此时任何一个国家退兵,都将引起其他国家的怨恨。

    燕国国小力弱,一旦退兵,结怨与齐楚赵,那么事后必将遭到齐国的报复。

    而若是齐国来攻,赵国束手旁观,楚国置身事外,而秦国远在千里之外,如此,燕国必危。

    所以,别说现在燕军伤亡超一成,就是燕军伤亡过半,那也不能退,以避免齐王将目光再次落在燕国身上。”

    说着,乐毅见燕王脸上还有难色,便继续道:“书云: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予之。

    当此之时,正处在齐国圆满极盛的前奏,齐国率领各国联军围攻秦国,这正是齐国圆满的关键一环,是我燕国离间齐国与秦国的关键一步,也是离间齐国与楚国的重要一步。

    所以,此时此刻,臣请大王全心全意的辅助齐王,侍奉齐王,不能有半分不耐不忍不岔之意。

    待到齐国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之际,再联合各国,兴师以伐齐。

    等那时,大王便可一展大志,报仇雪恨。”

    燕王职听到这,一脸狠色的道:“好,寡人听相国的,暂且忍耐,下诏安抚前方将士,以侍奉齐王。”

    “大王英明。”乐毅微微松了一口气,然后,他又见燕王职脸上还有不岔之色,想了想,又拱手道:

    “大王,臣知道大王体恤百姓,爱护士卒,不忍将士的鲜血染在秦国的函谷关上。虽然大王不能率先退兵,但大王却可以让齐国主动退兵。”

    燕王职一怔,喜道:“相国的意思是?”

    乐毅笑道:“大王,我燕国与秦国没有深仇大恨,不欲与秦军作战,那齐国同样也是如此。

    如今各国大军血溅函谷关,秦齐楚三国伤亡最为严重,臣想来,到了这个时候,齐国一定也不想与秦国打了。

    所以,大王只需修书一封,然后让在齐国侍奉齐王的苏代向齐王进言,然后继续以宋国引诱齐王。

    如此,齐军必退。”

    此时,乐毅呵呵一笑:“齐军虽退,但以齐国号召各国伐秦时机,秦国也不会因为齐国退兵而感激齐国,相反,秦国还会因为齐国为韩国出头而忌恨齐国。

    同时,这次各国伐秦,以楚军作战决心最坚定,只要齐国一退,楚国必定会怨恨齐国,以齐国身为盟主而不能为韩国报仇,而且还让楚国将士的鲜血白白的流在函谷关上。

    同时,三晋对秦国最为恐慌,也是最希望看到秦国被削弱的。但是,一旦齐国在攻克函谷关有望的时候退兵,那三晋一定会在内心深深的埋怨齐国。

    这就是让齐国结怨于天下的办法,还请大王察之。”

    燕王职闻言,眼睛顿时一亮,然后又皱眉道:“相国,寡人也知道现在齐国率先退兵对齐国大大的不利。

    但,寡人都知道的事,齐王一定也知道,所以齐王如何会冒着结怨天下的风险而率先退兵。”

    “不然。”乐毅笑道:“虽然齐国率先退兵会与天下各国结怨,但对齐国有利,所以臣以为齐王一定会去做的。”

    “嗯?”燕王职一怔。

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联盟瓦解

    齐国临淄。

    这一日,苏代进宫面见齐王,笑着行礼道:“大王,臣听说,函谷关那边传来消息,触子将军率军强攻函谷关,已经取得极大的进展,据说攻克函谷关有望了啊!”

    齐王地双目隐隐带着阴鸷的笑道:“不错,强攻函谷关四月,秦军士气已失,前方战报,我联盟大军已经能撕破秦军防线,在函谷关上站稳脚跟,甚至占据小段城墙了。”

    说着,齐王地露出一阵期待道:“想来,用不了一两月,我联军就能攻克函谷关,然后杀入关中,沉重的打击秦国。”

    “恭喜大王,贺喜大王。”苏代拱手贺道:“自从魏国衰退后,六十年来,便再也没有谁能杀到关中,打击秦国。五十年前的魏王不行,三十年前的楚王不行,数年前的赵王也不行,但大王却做到了。

    这说明各国之君都无法与大王比啊。

    臣要恭喜大王,贺喜大王,这可是威王以宣王都没有成就的伟业,但现在却在大王手中实现了。”

    齐王地闻言,露出得意的笑容,但嘴上谦虚道:“哈哈哈,贤卿过赞了,寡人的功业与南边的那个楚王比,还要有所不如,有所不如啊。”

    说到这,齐王地却是想起南边的那个宋国来。

    若是寡人灭掉宋国,那寡人的功业就能跟楚王相提并论了。

    可楚王已经垂垂老矣,而寡人却正值盛年,寡人还有时间继续建立功业,但楚王却没多少时间了。

    楚王如何能与寡人比!

    另一边,苏代却露出难色,迟疑的问道:“大王,最近臣心中一直有一个疑问,臣愚钝,百思不得其解,还请大王替臣解惑。”

    “原来贤卿也有疑惑啊!”齐王地露出好奇之色。

    苏代点了点头,然后向齐王地拱手道:“大王,三晋之所以臣服于大王,除了大王德行高洁,礼待各国以外,其中,秦国对三晋的严重威胁,这也是三晋不得不臣服大王的原因。

    可是,如果这次大王严重的削弱了秦国,那秦国一定会归还河东与魏国讲和,归还新城焦地与韩国讲和,割曲地与楚国讲和。

    若是魏韩两国收回失地,必定会将重心放在经营失地上,如此,不知大王以为伐秦之后,魏韩两国还会守诺跟大王伐宋吗?

    若是魏韩两国不伐宋,那赵国还会越过魏国出兵伐宋吗?

    若是赵国不出兵,那燕国还会越过赵魏两国出兵伐宋吗?

    若是各国都不出兵,臣并不担心大王不能灭亡宋国,却担心三晋还有燕国会在大王与宋国激战的时候,会联合起来对大王施压啊!”

    “嗯?”齐王地脸色一变,眼神变得阴郁起来。

    宋国虽然实力远不如齐国,但宋国实力也不弱。

    齐国要想击败宋国,夺取土地城池并不难,但要仅凭一国之力灭掉宋国,要么拼尽全力攻打宋国,要么宋国跟燕国一样,发生子之之乱那样大的动乱。

    否则,齐国灭宋并不轻松。

    最重要的是,宋国南接楚国,西接魏国,若是齐国拼得元气大伤灭掉宋国,那楚魏两国一定会过来抢地的。

    那时,以齐国的疲惫之师,可能就要将宋国拱手想让了。

    想着,齐王地猛的一抬头,然后面色沉重的看着苏代道:“先生的意思是,联军攻破函谷关,杀进关中对寡人不利。”

    苏代一脸正色地点了点头:“大王,齐国在天下之东,秦国在天下之西,风牛马不相及也,大王又何必刻意针对秦国。

    况且,大王消耗齐国的力量去帮助三晋,但最终的结果却不是笼络三晋,反而还会将三晋推开,让三晋背弃大王。

    与其如此,还不如留下一个强大的秦国,逼迫三晋向大王靠拢,然后联合三晋燕国一同伐宋。

    如此,宋之亡,即大王之得也。”

    齐王地沉吟了许久,再三权衡之后,缓缓点头道:“贤卿所言极是!”

    函谷关外。

    联军攻城的第五个月,各国大军见函谷关已露摇摇欲坠之象,士气大增,纷纷加强了对函谷关的攻势,甚至连心中极不情愿的魏军,也在魏将倪良的指挥下猛攻函谷关。

    楚赵魏燕四国轮番攻城之后,齐军又驱使鲁卫等附属军攻城四日,然后齐将触子召集各国将领。

    “诸位。”

    此时,触子看着各国将领道:“本将刚刚得到消息,不久前秦国丞相魏冉访宋,并已经成功说服宋王与秦国结盟,并且宋王还送出一名质子去秦国。

    据探子来报,宋王有意在东面呼应秦国,出兵伐魏。”

    “什么?”魏将倪良大惊失色,魏国元气大伤,现在魏国的一半精锐全都在函谷关外,一旦宋国出兵伐魏,那后果不堪设想。

    想着,倪良连忙开口问道:“触子将军,此言当真,宋国真的要出兵伐魏?”

    触子肯定的道:“绝对不假,这是我齐国在宋的内应传出的情报。”

    说着,触子又安慰道:“不过请将军放心,我齐国是绝对不会容许盟友被人偷袭后方的,之前秦国伐韩迫魏,然后有了现在的战事,现在,宋国欲偷袭魏国,我齐国也不会坐视不理的。

    所以,在下提议,我们立即移师东向,先教训宋国,再教训秦国。”

    此言一出,帐中各国将领顿时一片哗然。

    楚将襄疾率先反对道:“不可,如今函谷关即将被攻克,此时岂能退兵。而且,这次我楚国是为了韩国而来,至于宋国,宋无罪,我楚国师出无名。”

    触子摇头道:“襄成君,我们已经强攻函谷关近半年,函谷关已经坚不可摧,而且宋国出兵伐魏,城中秦军士气必定已经恢复。

    而宋国则不然,宋国无险可守,我联军人数优势可以全部发挥出来。

    所以,我提议,先易后难,宋国一破,秦国必定惊恐,那时我们再攻打函谷关必定易如反掌。”

    襄疾闻言,冷冷的道:“我同意,我楚军也不同意,我楚国更不同意。”

    触子见状,没理会襄疾,而是转头看向魏将倪良道:“将军以为如何?”

    “···”倪良看了看触子,不禁沉默了。

    现在他几乎已经确定触子刚刚说的宋国伐魏的消息是假的了,但是,现在齐军已有退意,只要占据联军数量一半的齐军不攻打函谷关,那联军就不可能攻克函谷关。

    更重要的是,对魏国而言,攻打函谷关与攻打宋国,明显攻打宋国对魏国有好处。

    想到这,倪良立即应道:“我同意先攻打宋国。”

    触子一听,笑了笑,然后扭头向燕将李愧问道:“将军意下如何?”

    李愧闻言,点头道:“伐宋!”

    接着,触子又向鲁卫赵三国询问,得到三国的点头后,触子再次看向襄疾:“襄成君,如何?”

    襄疾见状,冷笑一声,然后一甩衣袖,径自离去。

    襄疾一走,剩下的人相互看了一眼,然后从他人异样的神色中,全都知道合纵伐秦联盟算是破碎了。

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各国退兵

    就在襄疾与各国闹翻的当天夜里,襄疾率领剩下的楚军连夜从函谷关撤退。

    而剩下的齐赵魏燕四国联军,则在函谷关外耀武扬威一番后,递上了一份四国盟约,然后才退兵东进。

    咸阳。

    秦王荡看着王案上四国送来的盟约,脸色格外阴沉。

    顿了顿,秦王荡才对司马错道:“四国欺寡人太深,竟然递来国书威胁寡人,禁止寡人出兵伐韩,真是岂有此理!”

    司马错快速看了一眼秦王荡,拱手道:“大王,魏韩两国已经元气大伤,犹如案板的鱼肉一般,任我宰割。

    但我秦国之所以现在无法吞下两国,是因为魏韩两国恐惧我秦国,而紧紧的团结在齐国身边。

    我攻其一,其救者三,乃至于五,这才是我秦国无法臣服魏韩的根源。”

    “唉,寡人也知道,一如之前,只要寡人出兵伐韩,就会引得各国干预。”秦王荡有些烦躁的道:“寡人现在想要知道的不是原因和现实,而是想要知道如何破解面前的局势。”

    司马错微微一滞,然后拱手道:“大王,臣以为我秦国目前要做的是亲魏善韩,结交楚赵燕三国,然后等待时机。”

    秦王荡不岔的道:“太消极了,寡人岂能白白的坐在这里等待,而什么都不去做。”

    司马错应道:“大王,现在我秦国出兵的道路就三条,北上攻打义渠,渡河伐赵,南下伐楚,东出函谷关伐韩。楚赵两国道路险要,而且两国力量强大,难以使之屈服。

    而韩国那边,据探子来报,韩国为了避免再次遭到我秦国打击,不仅重新构建了宜阳防御,而且还派出了两万大军去协助齐国伐宋。

    再加上楚王与韩王关系密切,情同父子,一旦我秦国出兵伐韩,则楚国必定不会坐视不理。

    所以,现在我们只能等下去。”

    说着,司马错拱手道:“大王,其实我们并不要等多久。如今宋国接连遭遇战败,实力大损,无险可守,又遭遇各国来袭。

    只要我秦国与楚国不出手,甚至只要我秦国不出手,以楚国内部现在的情况,楚国也无法独自出兵救援宋国。

    宋无援兵,内部又混乱不可。

    所以,臣预测,宋国必定会在各国联军下一次集结伐宋的大败,然后被各国瓜分。

    而宋国一亡,齐国的下一个目标,必定就是燕赵魏三国中的一个,其中又以魏国的可能性最大。

    因为魏韩两国现在不仅是我秦国案板上的鱼肉,同样也是齐国嘴边的鱼肉,只是我秦国没得选,而齐国还有得选罢了。”

    秦王荡一怔,惊讶的看着司马错道:“如此说来,快则一两年,慢则两三年,齐国必定会与各国闹翻。”

    司马错肯定的点了点头:“正是如此。”

    秦王荡点了点头,然后又问道:“那楚国呢?”

    司马错闻言脸色微微一滞,然后应道:“大王,以楚国目前的情况,只要楚王一死,楚韩两国的情分必定松缓,并且,楚国还一定会发生一场波及整个国家的内乱。

    以楚王的年纪······当然,若是大王等不及了,我们还可以派人游说楚太子横,提前引发楚国内乱。

    臣这段时间以来,可是时常听说楚王与楚太子越发不合了。

    只要楚国一乱,那楚国就必定顾不上韩国。

    而韩国失去了齐楚两国作为凭依,那大王就不用废一兵一卒,只需一个使者,便可让韩王主动来咸阳献宜阳称臣。”

    秦王荡沉吟许久,咬牙道:“区区数年时光,寡人还等得。”

    说着,秦王荡立即吩咐道:“丞相,传诏,立即派出使者去齐国,就说寡人已经服了,从今往后再也不敢对韩国有窥视之心。”

    “大王英明。”

    “传诏给在宋国的左丞相,让他回来,宋国那个国家,寡人放弃了。”

    “唯。”

    “传诏,派出使者去魏韩两国,寡人欲归还魏国蒲阳,归还韩国新城、渑池,以与两国交好。”

    “唯。”

    “传诏,派出使者前往燕赵两国,奉上重礼,以交好两国。”

    “唯。”

    “传诏,立即派出使者前往楚国,送给楚太子万金,让楚太子为寡人在楚王面前美言几句,并献曲地以东丹水以北十座城池给楚王,以作为寡人伐韩之赔礼。”

    “唯。”

    “丞相,往去楚使者团里加几个探子,让他们联系楚国那些亲近我们的人,尤其是昭氏还有景氏的人,请他们多多支持楚太子。”

    “唯。”

    “再派几个心腹去投奔楚太子,鼓动楚太子谋反。”

    “唯。”

    “此外,这两三年间,三晋还有楚燕等五国哪里,不是都在谣传齐国威胁论吗?那咱们也插一脚。”秦王荡说着,然后看着司马错道:“丞相,从国库中提取两万金,让人去关东传播齐国威胁论,并拉拢三晋燕国,继续孤立楚国。”

    “唯。”

    楚国寿郢。

    当襄成君带着部分大军以及大部分的军中将领归来后,熊槐当即下诏,次日召见群臣,并特意让人去城外请回坐镇军营的柱国唐昧。

    翌日,大殿中,当熊槐在王位上坐好,当群臣在殿中坐好后。

    随着楚王召见主将的诏令下达,然后伐秦主将襄成君率领三十余位出身贵族的将领,十余位出身商人豪强的将领,以及一位平民的将领进入大殿中。

    礼毕。

    襄疾脸色灰败的长拜请罪道:“大王,臣奉命救韩伐秦,于函谷关外激战五月,伤亡超三成,却劳而无功,未能攻破函谷关,削弱秦国,请大王降罪。”

    “请大王降罪。”襄疾身后的将领,全都开口请罪。

    此时,熊槐摆了摆手:“此战经过,寡人已经知道,诸将士虽然未能攻破函谷关,但这并非是你等作战不力,而是齐国首鼠两端。

    不过,此战救韩这个目的,却是已经达到了。

    韩国的消息,秦国经过此战,已经胆寒,并未随着联军的退兵,而再次东进伐韩,而是归还了韩国新城、渑池两地。

    所以,此战你等有功。”

    说罢,熊槐立即看了司马景缺一眼。

    景缺会意,目光快速扫过殿中跪拜的诸将,在他随军出征的三子身上停留了半息后,大声开口道:“根据司马府统计,此战救韩有功···”

    景缺将军中将领的功勋全部公布后,屈原紧接着开口道:“根据新法,有功者必赏。故,此战主将襄成君疾有功,增封食邑五百户,副将庞爰有功···”

    等屈原根据诸将功勋,或将有功者爵位转正,或赐予爵位,或将功勋不足者累计功勋一件。

    待封赏公布完毕,殿中所有大臣,全都齐声呼道:“大王英明。”

    此时,坐在王位上的熊槐,再次感受到了君臣同心的一瞬间。

    这一刻,他不仅极大的壮大了变法派的根基,而且还第一次没有任何人反对。

    朝议结束后,熊槐又召见了屈原唐昧二人。

    此时,熊槐看着二人道:“两位贤卿,根据司马府的统计,这一次函谷关之战,成功获得秦军人头并活着回国的士卒,有五千余人。”

    说着,熊槐看着屈原道:“有劳左徒尽快将他们的爵位赐下。”

    屈原立即拱手道:“请大王放心,臣会在今天之内,根据他们的功勋晋升他们的爵位。”

    “嗯。”熊槐点了点头,然后转头看向唐昧道:“柱国,现在新法局势贤卿也很清楚,虽然各县哪里推行的还不错,但是,各村各里那边,宗族势力根深蒂固且异常强大,新法久久难见成效。

    所以,寡人的意思是,希望柱国能放人。”

    唐昧闻言,立即拱手道:“不知大王要多少人,臣稍后就去找司马,进行士卒轮换。”

    熊槐见状,笑道:“这次晋爵的五千三百余士卒,寡人希望柱国能换出五千人来。而且,这五千人,寡人希望的是能遍布全国各县各村。”

    唐昧心中一惊,但毫不犹豫的点头应道:“请大王放心,臣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

    熊槐点了点头,又对屈原道:“贤卿,这五千人士卒返回故乡后,寡人希望贤卿能尽快在各县、各乡、各村安排职位,让他们衣锦还乡,以进一步在各乡村打开局面。”

    屈原用力的点了点头:“唯。”

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秦使来楚

    就在屈原等人加大变法的力度,试图通过新法受益者进一步打开村里基层局面的时候,秦国使者秦王荡之弟公子悝,率领一个庞大的使者团抵达寿春城。

    当日,使者团的主使公子悝亲自拜访了楚太子横,并赠予太子横万金,请太子横为秦国美言。

    太子横受之。

    接着,公子悝又以私人的身份拜访了公子富以及公子富夫人秦公主,并请公子富为秦国说话。

    公子富许之。

    与此同时,使者团其他成员也纷纷拜访与秦国交好的楚臣,以重礼请他们为秦国说话。

    次日,熊槐召见秦国使者。

    大殿中。

    公子悝拱手道:“大王,之前秦韩之战,并非出自寡君本意,寡君也确实不知大王与韩王的感情竟如此之深,是以才有了秦韩之战。

    事情发生了,寡君对大王的愤怒十分震恐,心中也很不安以及后悔,奈何战事已经发生,寡君悔之晚矣。

    函谷关之战,幸赖大王看在秦楚两国昔日的情分上,网开一面,率先退兵,这才让敝国避过一难,对此寡君心中充满了对大王的感激。

    是故,寡君特让臣来楚国,一则向大王表示谢意,二则愿献曲地以东十城,愿为大王寿。

    同时,敝国为了向韩国表达歉意,不仅主动与韩国交好,而且还归还了新城渑池,以明诚意。

    故而,还请大王不要怀疑敝国的诚心。”

    熊槐闻言,心中微微一笑,几乎就在公子悝开口的看破了秦国的险恶用心。

    虽然公子悝言语甚是诚恳,姿态放的极低。

    但他刻意强调秦楚两国情分,以及率先退兵之语,这无疑就是离间楚国与各国的关系。

    在结合最近秦国交好关东各国消息,熊槐瞬间就知道秦国在打什么主意了。

    无非是一面结交三晋燕国,一面离间三晋燕国与楚国的关系,并伺机争夺盟主位置。

    想到这,熊槐不由看了台下的公子悝一眼,暗道:“看来这几年秦国先破魏国于河东,后破韩国于新城洛水,这两场大胜给了秦王极大的信心啊。

    而且,寡人也实在是太久没在各国担任盟主了,以至于连秦王荡这个小辈都敢眼馋盟主的位置。”

    想着,熊槐笑了笑,心中充满着对于虚名的不屑,他只要秦国出兵反齐就行了。

    至于盟主的位置,简直不值一提。

    心念急转,但却仅仅只发生在一瞬间,在公子悝话音落下后,熊槐高兴的哈哈大笑:“好好好,秦王能幡然醒悟,这实在是太好了。

    至于那十座城池,寡人就不客气了,不客气了。

    啊哈哈哈哈···”

    此时,公子悝听到楚王的话,不禁一怔。

    他本以为楚王会对他刚刚言语中陷阱开口解释两句的,但不想,楚王竟什么都没解释,就大笑着收下了秦国的城池。

    虽然他的目的在他开口后就已经达到了,无论楚王怎么解释都没用,但楚王什么也不解释,这就···

    想着,公子悝心中默默一叹:楚王老了,而且楚王远离朝政的时间也有些长了。

    这个想法才从公子悝的脑海中冒出来,那边,殿中群臣听到楚王的大笑声,纷纷贺道:“恭喜大王,贺喜大王。”

    公子悝一听楚国群臣的恭贺声,心中更是大吃一惊!

    楚王是这样也就罢了,怎么楚国群臣也没人提醒楚王,难道是群臣也与楚王太疏远了吗?

    这一刻,公子悝心中突然有了一丝悔意。

    似乎秦国的礼送得重了些,送得很不值啊。

    虽然心中这么想着,但是公子悝面上却一直保持恭敬之色,直到朝会结束。

    秦国使者团来了又走了,数日后,刺史令邓陵光进入王宫。

    “大王,根据探子来报,之前秦国使者团给朝中大臣送了重礼,而且,秦国还送给了太子万金重礼。”

    熊槐哈哈一笑:“贤卿还少说了一件,寡人收取了秦国十座城池。”

    面对楚王的玩笑,邓陵光犹如柱子一样,面不改色的杵在那,然后等楚王笑完,这才面无表情的接着道:“还有,知北涯奉命探查投靠太子的门客的底细,这半月来,投奔太子者十六人,其中有七人跟秦国有关系。”

    “嗯?”熊槐一怔,然后看向邓陵光道:“贤卿以为秦国在太子那边有阴谋?”

    邓陵光面无表情的应道:“臣不知,但只要大王下诏,臣可以查清楚。”

    熊槐迟疑了一下,摇头道:“不必了,各国来宾中,最起码有三成是接受他国指派,来楚国打探消息,或别有所图的。

    这些人,只要他们的行为以及所作所为不违背楚国的法律以及利益,那就不必理会他们。因为,经过各国的筛选,这些来宾可都是有一技之长的人,而且还会发挥出十二层的智力来为我楚国办事。”

    邓陵光一听,立即拱手道:“大王英明。”

    ······

    秦国咸阳。

    公子悝回国后,第一时间进入王宫,然后用轻视的语气禀报道:“大王,臣到楚国后······”

    秦王荡听完公子悝的禀报,确认消息属实,然后又结合自己所知,不禁感叹道:“看来楚王真的是老了,沉迷于天伦之乐,已无大志了。

    而楚太子监国多年,在朝中一呼百应,现在,寡人算是知道楚赵宋越这几个国家,为什么即便有明君在世,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动乱了。”

    说罢,秦王荡不禁对未来充满着期待,只要未来楚国的那个老王不死,不出来搅局,那两三年后,各国合纵伐齐的盟主之位,就非他莫属了。

    只要他率领联军击败齐国,严重的削弱齐国,那秦国就···不,还得等老楚王升天,等到那时候,韩国魏国还有二周,就全都任他宰割了。

    等他宰割了魏韩两国,就可以联合逼迫魏韩两国,甚至是逼迫三晋,联合出兵攻打那个内部大乱的楚国了。

    想着,秦王荡立即下诏道:

    “传诏,立即将那十座城池的秦国官员调回,城中钱粮典籍地图全部封装不动,尽数送与楚国,愿为秦楚之欢。”

    “是,大王。”

    “传令给右丞相,让他加大对燕赵两国的拉拢力度,传令给左丞相,让他亲自走一趟魏国,加大对魏国的拉拢力度。”

    “唯。”

    就在秦国频频出手拉拢齐国盟友的时候,另一边,齐将触子率领的各国大军,在攻下宋国五座城池后,在联军疲惫不堪的情况下,只得暂时瓜分了战果,然后联军散去。

    至此,天下又短暂的恢复了和平。

    而宋国那边,宋王面对各国的退兵,却没有丝毫喜色,反而一直黑着脸:“······”

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战端再起

    楚国。

    封赏朝议结束三个月后,在司马景缺从各县的抽调下,寿郢再次补足并替换了部分大军。然后柱国唐昧再次率领十万大军在寿郢南部训练并屯田。

    但绝大部分朝中大臣不知道的是,之前函谷关之战中立功受爵的五千余士卒,几乎全部被唐昧发归故乡。

    而这五千人还在回家乡的路上,就已经屈原安排的妥妥当当。

    凡是居住在县城的,或安排在当地县城担任基层小吏,或下放当地县城附属的乡里任职。

    而居住在乡村的,只要所在村子的里正无爵位在身的,则全部被当地县尹任命为居住地的里正,没条件的则任命为居住地附近乡里的小吏。

    随着这五千人返回家乡,并被当地县尹任命小吏,并赏赐爵位所附带的土地以及其他福利。

    这立即在全国各县的乡村引发极大的震动。

    虽然有许多被任命为里正后,却因为家族势力小,而在村子里说话依旧不算话。可是,他们里正的职位,却是真真实实没有半分虚假的。

    因为各县征税征兵征发徭役,全都是找的里正,而不是村子中声望最高,说话最算数的人。

    而楚国各地乡村的动荡还没有结束,就在那五千人正是履职一月后,楚国再次下达了禁止藏匿人口、土地的诏令,并严禁百姓因家贫而兄弟数人乃至父子兄弟共娶一妻这些道德沦丧扭曲人性等行为的诏令。

    诏令下达之后,众多受新法恩惠的小吏,意图向楚王报恩以及为自己树立威风的官吏,立即开始统计自己辖区内的违法家庭,然后根据远近亲疏敌我,选择性的向县尹告发本村村民。

    一时间,楚国基层越发动荡起来。

    而与此同时,所有被诏令波及的楚国百姓,全都已经意识到爵位的重要性。

    无爵者,哪怕是一村之长的里正,也不保险。因为没有爵位的里正,随时都有可能会被有爵位的人顶替职位。

    而哪怕是有爵位的里正,也全都开始坐立不安起来。

    因为按照楚国新法,士大夫爵所有者,一旦身死,那其嫡长子将降爵一级再继承爵位。

    而各地的里正,大部分都是士五爵,降一级,那就成平民了。

    如此,不仅家中的土地要被收走一部分,而且后代也无法继承里正等爵位了。

    于是乎,众多的里正乡老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与财富,开始仔细起新法来,最好是在现在的基础上,再晋爵一两级,再不济,也要将自己头上的爵位完完整整的传给子孙后代。

    而最受里正乡老影响的村民,一见里正乡老都开始研究如何晋爵了,他们也有样学样的研究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楚国基层的动荡渐渐平息,而各乡里村民纷纷越加努力的开垦、耕种、织布,乃至努力生育起来。

    而随着村民的行动,新法也越发的深入人心了。

    另一边,以齐国为首的联军在退兵八月后,再次协同出兵,共同伐宋。

    宋国。

    越发老迈,但依旧老而弥坚的宋王,在得到齐国等国再次准备出兵伐宋的消息后,沉默了许久,然后长叹道:“寡人本以为齐王只是想要削弱宋国,逼宋国彻底臣服齐国。但现在,寡人算是知道了,原来齐国打算灭亡我宋国,打算断绝我祖宗宗庙啊!”

    “大王!”前来禀报的宋相唐鞅,听到宋王的话后,心中一紧,连忙安慰道:“大王,天无绝人之路,我宋国传承千余年,绝不会灭亡的。”

    此时,宋王看着唐鞅道:“相国,至此生死存亡的关头,相国何以教寡人。”

    “这···”唐鞅愣了愣,然后拱手道:“齐燕三晋来势汹汹,绝非我宋国能抵挡,所以,现在我宋国只能向他国求援。”

    宋王悲叹道:“求援,现在寡人还能向谁求援,自从上一次函谷关之战后,秦国闭关不出,而现在楚国内部又出现动荡,再加上楚王那老小子跟寡人翻脸后,一直看寡人不顺眼。

    如此,秦楚两国岂能出手?”

    唐鞅一听,急道:“大王,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派人去秦楚两国求援,否则宋国这一次可能就真的亡了。”

    “真的要亡了吗?”宋王猛地摇了摇头,而后心中又瞬间涌出一股热血,一脸坚定的道:“我宋国传承自大商,商汤的功业传承至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年了,大商的宗庙绝不能断绝在寡人手中,列祖列宗的血食,也不能断绝在寡人手上。”

    说着,宋王大喝道:“传令,速请太子还有国尉臧子来见寡人。”

    当日。

    宋相唐鞅离开商丘,一路向西,直奔秦国而去,同时,宋国国尉臧子也离开商丘,一路向南,望楚国而去。

    两日后,臧子抵达寿春,并通过宋夫人的渠道见到了楚王。

    “嗯?”熊槐听到臧子的禀报后,似笑非笑的道:“三十座城池,还有宋国传承自大商的重宝,宋王也真是舍得啊!”

    臧子见到楚王脸色的异样笑道,心中大为不安的问道:“不知大王意下如何,只要大王答应出兵,那我宋国的土地、珍宝,就将在五天内抵达寿春。”

    熊槐闻言,没有戏弄臧子,而是直接摇头道:“这份礼物虽重,但寡人信不过宋王。”

    臧子急道:“若是大王怀疑,敝国可先行送来土地还有重宝。”

    熊槐依旧摇头:“宋王这个家伙,寡人还是信不过,万一寡人出兵后宋王派人从后面偷袭我楚国援军,那就危险了。”

    说着,熊槐没有给臧子辩解的机会,便接着道:“臧子,寡人还是那句话,只要宋国新君即位,那寡人的大军就会渡过淮水,北上救宋。”

    最后,臧子带着绝望而来,又带着绝望而去。

    宋王:“···”

    一月之后。

    齐国出兵二十万,赵国出兵五万,魏国出兵两万,韩国出兵两万,燕国出兵两万,鲁卫等国出兵五万,各国共三十五万大军联合伐宋。

    就在各国联军杀向宋国的路上。

    宋相唐鞅也从秦国无功而返。

    又一月,齐燕等国联军杀入宋国,开始攻城拔寨,一路直往商丘推进。而三晋联军则从魏国出发,一路向南往商丘推进。

    因宋国施行坚壁清野的对策,并将主力聚集于商丘。

    于是,各国联军一路平推,长驱直入,仅仅花费了两月时间,便成功在商丘城下会师。

    一时间,商丘内外,战云密布。

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垂死挣扎

    商丘城中。

    此时,宋王脸色十分难看的看着太子贞,怒道:“太子,你的大军呢?各国联军都杀到商丘城下了,宋国已经都到这了生死存亡的时候,为何还不见你的大军?”

    “父王请放心,儿臣的十万大军,早就在彭城准备好了。”太子贞面无表情的应着。

    “彭城???”宋王脸色一黑:“还在彭城,难道你就眼睁睁的看着各国围攻商丘而无动于衷,难道你就眼睁睁的看着各国摧毁我宋国的宗庙社稷而无动于衷。”

    说着,宋王勃然大怒:“逆子,你心中可还有我宋国社稷宗庙?”

    太子贞面不改色的道:“父王,儿臣早就说过了,商丘地势不如彭城险要,此时各国联军来袭,敌军势大,而我们宋国根本抵挡不住,再加上我宋国已无援军,至此之际,当坚守彭城以待天下之变。

    这商丘城根本就守不住,儿臣不能让我宋国最后的希望也葬送在这商丘城。”

    宋王一听,更加怒道:“逆子,你这是在狡辩,你分明就是在看寡人笑话,想看着寡人死,你是不肖忤逆。”

    太子贞闻言,冷笑道:“父王,儿臣还没有你想的那么不堪,如是商丘城破了,父王你若是不想死,无论是父王你想投降各国也好,想投奔秦楚也好,想移师去彭城也罢,或者是干脆就与商丘城共存亡。

    无论父王你怎么选择,儿臣已经打定主意,儿臣会与商丘城共存亡的。

    待儿臣死后,臧子就会辅助吾儿公子服在彭城即位,宋国的天,暂时还塌不了。”

    宋王闻言,顿时一滞,怔了怔许久之后,又怒骂道:“逆子。”

    “哼!”太子贞闻言,则回敬一声冷哼。

    虽然敌国大军压境,宋国已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但因为宋王与太子贞不合,城中大臣分成两派,指挥不变,沟通困难,相互冷漠。

    于是,待联军准备就绪,一攻城,守卫商丘的宋军便全面落入下风,并且士气持续下跌。

    大战第一天,双方激战一日,联军无功而返。

    大战第三天,双方激战半日,日中,一直在北面指挥攻城的触子突然发现有有一处战场,齐军士卒正源源不断的涌上城墙,然后一部分士卒被赶了下来,但还有一部分士卒却一直没下来。

    而且,透过墙上的人影,触子也发现宋军士卒也在远远不断的向哪里赶去。

    见此,触子心中一喜:“我军将士已经撕破宋军的防线,能在城墙站稳脚跟了?这才大战三天啊!看来这一次本将要获取灭宋大功了!”

    想着,触子立即向那处战场一指:“传令,调集一直军队,集中此处强攻。”

    “诺。”

    而后,又激战半日,齐军将士虽然开始在城墙上站住脚跟,但却始终没有更进一步进展。

    直到天黑,联军才收兵回营。

    又激战一日。

    第五天,齐军强攻城池一个时辰,便在城墙上站稳脚跟,接着,触子立即调动军队,重点突击宋军防线缺口。

    激战半日,就在齐宋两**队围绕缺口激战之时,齐军又在另一个地方打开一个缺口,然后迅速站稳脚跟,插上齐军旗帜。

    接着,下方的齐军将士一看城墙出现一面齐军的旗帜,立即向旗帜下方靠拢,并不断的顺着木梯云梯涌上城墙,城墙上的齐军将士越聚越多。

    而齐军阵中,触子也在城墙上出现旗帜的第一时间发现了有人把旗帜插上商丘城墙了。

    “攻城第五天,我军竟能插旗与商丘城,看来这是上天要灭亡宋国啊。”

    说着,触子立即调集大军前去支援。

    而与此同时,镇守北面的宋将曹斌也在第一时间发现了缺口,并调集大军前去围堵齐军。

    等宋国援军赶到,缺口已经扩张到七丈左右。

    接着,齐宋两国围绕此处缺口激战半日,血战到天黑,这才罢兵休战。

    其后,第八日,齐军再次占据一段城墙,双方激战到天黑才败兵。

    第十日,齐军又打开缺口,宋将曹斌率亲卫亲自堵缺口,这才将齐军将士赶下城。

    第十五日,宋王亲自上城墙激励士卒。

    第二十日,齐军士卒一度杀到宋王十步之外。

    当日夜间。

    宋相唐鞅沉重的道:“大王,敌军攻势强大,我军士气低弱,伤亡一天比一天多,臣担心商丘城不可久守,还望大王早做决断。”

    “早做决断?”宋王心中一冷,大怒道:“什么叫早做决定,这里是我宋国都城商丘,寡人还能做什么决断?无非是与商丘城共存亡罢了。”

    唐鞅:“···”

    宋王:“···”

    君臣二人沉默了一下,然后宋王开口道:“相国,国势危急如斯,相国可有办法解决我宋国的危机?”

    “臣还有一个办法!”唐鞅点了点头。

    宋王闻言,心中大喜,问道:“什么办法?”

    唐鞅看着宋王迟疑了许久,然后应道:“大王,我们可以向楚国求援。”

    宋王不快的道:“相国,你最近忙糊涂了吗?那秦楚两国早就宣布不会来救寡人了。”

    “大王!”唐鞅低头道:“楚国会的。”

    “嗯?嗯???!!!”宋王一怔,然后脸色一变,左手情不自禁的按住腰间的剑柄,接着双目死死的盯着唐鞅道:“相国你什么意思?”

    唐鞅一看宋王左手落在剑柄上,心脏突然剧烈跳动起来,然后他立即深深的低下头,不敢与宋王对视。

    “大王知道臣什么意思的。”

    宋王脸色铁青地道:“寡人不明白。”

    唐鞅低头不语。

    而后,唐鞅在宋王的再三逼迫下,终究还是开口道:“大王,只要太子即位,以太子与楚国的关系,楚军必出。”

    宋王一听,看着唐鞅勃然大怒:“好好好,寡人本以为相国你是一个面慈目善的大忠臣,但寡人万万没想到,连相国你也背叛了寡人,投靠了那逆子。”

    “大王。”唐鞅急道:“臣一直都是忠于大王的,但现在宋国已经危急如此,旦夕不保,值此生死存亡的关头,这是臣想出的唯一办法。

    成与不成,还请大王自决,但无论成还是不成,臣都愿听从大王的号令。”

    说到这,唐鞅偷偷瞄了一眼宋王,见宋王的手还在剑柄上,他立即长拜道:“若是大王决意与商丘共存亡,那臣请大王给臣一个机会,让臣为大王前驱,愿以残躯拼死斩杀一个齐人,以报大王之恩。”

    宋王一听,立即冷哼一声。

    又十日。

    就在联军攻城的第二个月,就在商丘城摇摇欲坠之际,宋王突然召见群臣。

    “诸卿,自寡人即位四十余年,四十年来,寡人励精图治,扭转了宋国的衰弱局面,国土扩大一倍有余,宋国日强。

    然,寡人不敏,宋国虽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盛局面,但也同时得罪了周边的齐魏楚三国。

    如今齐魏联合各国来袭,而楚国援军不出,此皆寡人之罪也。”

    此时,殿中群臣听到宋王承认自己的错误,全都大吃一惊,震恐的看着宋王,不知道宋王又要出什么诏。

    另一边,宋王还在继续道:“如今各国联军伐我,宋国已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为了宋王,寡人决定退位让贤,让太子即位为王,以向国人请罪。

    还请诸位父老兄弟,看在我宋国列祖列宗的份上,尽心辅佐新王,戮力同心,共赴国难。”

    说罢,宋王站起来拱手向群臣行了一礼,然后自己解下头上的冠冕以及腰间宝剑,接着走下殿中,将冠冕与宝剑全都教在了已经傻眼了的太子贞手中。

    这一刻,除了决绝的宋王与复杂的宋相,殿中其他人全都傻眼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5494/ 第一时间欣赏大楚怀王最新章节! 作者:腊月青梅子所写的《大楚怀王》为转载作品,大楚怀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楚怀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楚怀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楚怀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楚怀王介绍:
熊槐刚刚穿越成为楚怀王,就碰到秦国的张仪前来送礼:商於之地六百里。熊槐表示要改写历史,不再做愚蠢的楚怀王,绝不绝齐连秦。结果第二天,和满朝文武商量之后,经过数轮唇枪舌剑,楚国上下达成一致意见。熊槐意气风发对张仪道:“寡人决定和齐国绝交。”大楚怀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楚怀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楚怀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