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最后的三国2兴魏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文阅读

作者:风之清扬     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     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572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一件事去做,昨天晚上他和傅玄、裴秀、鲁芝一起讨论新营的后勤保障事宜,忙到四更天才歇下,现在起身后听亲兵说起这事,这才一拍额头道:“真是忙昏了头,差点把这事给忘了,传令下去,召集众将,前往木料场,且去看看军师是不是真得把木头给运来了。”

    这几天曹亮特意地吩咐木材的事情全权由桓范去经办,其他的人就无需过问了,就连曹亮本人,都不再探听关于木材的事,时间一到,想必桓范是自有交待。

    木料场就建在黎阳的城北,原先这里原本是一大片的荒地,现在已经让桓范给平整出来了,黎阳不过是一座小城,容纳不下多少的人马,所以曹亮的中军大营并没有驻扎在黎阳城内,而是驻扎在了黎阳城东,从中军大营出发,距离木料场大约有七八里的路程,骑马而行话,须臾即至。

    曹亮这两天没有过问木材的事,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人都不会不闻不问,许多人出于好奇,派出一些亲信的人悄悄接近木料场,想要打探一下消息。

    不过只到昨日,木料场内还是空空如也,没有堆放一根的木材,许多人便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次桓范肯定是认栽了,就算还有一夜的时间,难不成桓范能把那么多的木头凭空给变出来吗?

    不过一路行来,曹亮没有说话,他们也不敢乱说,都跟在了曹亮的身后,快马赶往了木料场。

    木料场就在一片平地处,其实用不着到跟前,就可以一览木料场的全貌了,远远望去,那儿的木头堆集如山,宛如是一座座小山丘似的。

    那些原本计划要看桓范笑话的人此刻一个个目瞪口呆,虽然昨天他们都没有亲临木料场,但所派出的人可都是自己的心腹亲信,如果他们真得到了木料场内有木头的话,回去之后肯定不会撒谎的,所以昨天木料场空无一物的情况应当是属实的。

    可是眼前这一幕又如何来解释呢?这么多的如山丘一样的木头,难不成都是桓范一夜之间变出来的吗?

    许多人都觉得这不可思议,仅仅过了一夜,桓范便将木头全部堆放到了这里,除了有神仙相助之外,他们实在是找不出一个合适的理由了。

    曹亮则是微微一笑,看来桓范还是靠谱的,言出必行,说三天,就一天不多,一天也不少,料算如神啊。

    曹亮快马赶到了木料场,桓范并未在场门口迎接,而是几个小官吏给曹亮执马,曹亮翻身下马,亲自到堆放木头的地方查看一番,众人也纷纷下马,紧跟着曹亮奔那些木头去了。

    究竟这些木头是不是真材实料,还是桓范使得障眼法,只有走到跟前去看看究竟。

    远远望去,那些木头堆放在一起便已经很是壮观了,走到近前,更是让人叹为观止,每一堆的木头堆得就如同一座小山丘,那一根根的木材数也数不清,密密麻麻地堆满着整个的木料场。

    这些木头,完全是货真价实的树木,有松木,有杨木,有栎木,最细的,也比壮汉的腰粗,最粗的,需要好几个人才能合抱起来,不管建造船只还是建造浮桥,都是相当的好的原材料。

    众人个个惊愕不已,昨天一直到傍晚,这个木料场还是空空如也,仅仅过去一夜的工夫,就堆满了木头,而且全部是货真价实的木头,桓范是如何做到的呢?众人百思不得其解。

    曹亮走到了近前,用手摸了摸木头,心里顿时了然了,微微地点了点头,感叹一声道:“桓军师真神人也!”

    裴秀疑惑地道:“主公似乎知道这些木头是如何运过来的?”

    曹亮微微一笑道:“季彦你有没有觉得这些木头很潮很湿?”

    裴秀也仔细地看了一眼,道:“没错,这些木头都很潮湿,但这些又能证明什么呢?新伐的木头自然是湿的,再加上这几天下雨,木头潮湿一些是很正常的。”

    曹亮道:“新伐的木头潮湿一些确实很正常,但就算是淋了雨也不会把水渗到木芯之中,你看这些木头,到现在还在不断地往外面渗水,一看就是在水中浸泡久已,所以这些木头,桓军师正是通过水运的手段,从太行山运抵的黎阳。而黎阳北面,只有一条河流,那便是清河的上游淇水,所以毫无疑问,桓军师便是通过淇水,将这些木头运抵的黎阳。”

    “淇水?”裴秀可是出了名的地理专家,对天下地理简直就是了如指掌,他当即道:“淇水只是一条小的溪流,如何能运载如此多的木头?”

    曹亮叹道:“这便是桓军师真正的过人之处,淇水上游无水可用,所以许多人想到了水运之法,但限于淇水的状况,自然也就不在考虑范围,虽然漳河水量充足,但漳河距离黄河太远,亦无法利用之。桓军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早已料定了一月之后有暴雨降临,所以才在淇河所在的峡谷周围砍伐木材,等到暴雨一下,山洪暴发,淇河的水位便会暴涨,此时再将那些砍伐的木材抛入到水中,洪水下流,自然便会将这些木材漂流到了黎阳,桓军师派人在黎阳水面上打捞起这些木头,便可轻易地完成任务了。”

    河运的办法曹亮自然也曾想到过,但苦于淇水水浅,才会放弃了这个想法,但桓范比任何人都看得远,他预料到一月之后必有大雨,原本没法满足的条件便可以得到满足。

    这个时代,还真没有什么气象预报这么一说,一般人就连明天什么天气都不知道,更别说高瞻远瞩能看到一个月之后的天气,在这一点上,曹亮对桓范还是相当的敬佩的,神人呐!

    在这个时代估计也只有已经去世的蜀国丞相诸葛亮能和桓范有得一拼,都是料事如之神的牛人。

第1573章

    ps:章节防盗,明天上午更正…………………………………………

    一件事去做,昨天晚上他和傅玄、裴秀、鲁芝一起讨论新营的后勤保障事宜,忙到四更天才歇下,现在起身后听亲兵说起这事,这才一拍额头道:“真是忙昏了头,差点把这事给忘了,传令下去,召集众将,前往木料场,且去看看军师是不是真得把木头给运来了。”

    这几天曹亮特意地吩咐木材的事情全权由桓范去经办,其他的人就无需过问了,就连曹亮本人,都不再探听关于木材的事,时间一到,想必桓范是自有交待。

    木料场就建在黎阳的城北,原先这里原本是一大片的荒地,现在已经让桓范给平整出来了,黎阳不过是一座小城,容纳不下多少的人马,所以曹亮的中军大营并没有驻扎在黎阳城内,而是驻扎在了黎阳城东,从中军大营出发,距离木料场大约有七八里的路程,骑马而行话,须臾即至。

    曹亮这两天没有过问木材的事,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人都不会不闻不问,许多人出于好奇,派出一些亲信的人悄悄接近木料场,想要打探一下消息。

    不过只到昨日,木料场内还是空空如也,没有堆放一根的木材,许多人便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次桓范肯定是认栽了,就算还有一夜的时间,难不成桓范能把那么多的木头凭空给变出来吗?

    不过一路行来,曹亮没有说话,他们也不敢乱说,都跟在了曹亮的身后,快马赶往了木料场。

    木料场就在一片平地处,其实用不着到跟前,就可以一览木料场的全貌了,远远望去,那儿的木头堆集如山,宛如是一座座小山丘似的。

    那些原本计划要看桓范笑话的人此刻一个个目瞪口呆,虽然昨天他们都没有亲临木料场,但所派出的人可都是自己的心腹亲信,如果他们真得到了木料场内有木头的话,回去之后肯定不会撒谎的,所以昨天木料场空无一物的情况应当是属实的。

    可是眼前这一幕又如何来解释呢?这么多的如山丘一样的木头,难不成都是桓范一夜之间变出来的吗?

    许多人都觉得这不可思议,仅仅过了一夜,桓范便将木头全部堆放到了这里,除了有神仙相助之外,他们实在是找不出一个合适的理由了。

    曹亮则是微微一笑,看来桓范还是靠谱的,言出必行,说三天,就一天不多,一天也不少,料算如神啊。

    曹亮快马赶到了木料场,桓范并未在场门口迎接,而是几个小官吏给曹亮执马,曹亮翻身下马,亲自到堆放木头的地方查看一番,众人也纷纷下马,紧跟着曹亮奔那些木头去了。

    究竟这些木头是不是真材实料,还是桓范使得障眼法,只有走到跟前去看看究竟。

    远远望去,那些木头堆放在一起便已经很是壮观了,走到近前,更是让人叹为观止,每一堆的木头堆得就如同一座小山丘,那一根根的木材数也数不清,密密麻麻地堆满着整个的木料场。

    这些木头,完全是货真价实的树木,有松木,有杨木,有栎木,最细的,也比壮汉的腰粗,最粗的,需要好几个人才能合抱起来,不管建造船只还是建造浮桥,都是相当的好的原材料。

    众人个个惊愕不已,昨天一直到傍晚,这个木料场还是空空如也,仅仅过去一夜的工夫,就堆满了木头,而且全部是货真价实的木头,桓范是如何做到的呢?众人百思不得其解。

    曹亮走到了近前,用手摸了摸木头,心里顿时了然了,微微地点了点头,感叹一声道:“桓军师真神人也!”

    裴秀疑惑地道:“主公似乎知道这些木头是如何运过来的?”

    曹亮微微一笑道:“季彦你有没有觉得这些木头很潮很湿?”

    裴秀也仔细地看了一眼,道:“没错,这些木头都很潮湿,但这些又能证明什么呢?新伐的木头自然是湿的,再加上这几天下雨,木头潮湿一些是很正常的。”

    曹亮道:“新伐的木头潮湿一些确实很正常,但就算是淋了雨也不会把水渗到木芯之中,你看这些木头,到现在还在不断地往外面渗水,一看就是在水中浸泡久已,所以这些木头,桓军师正是通过水运的手段,从太行山运抵的黎阳。而黎阳北面,只有一条河流,那便是清河的上游淇水,所以毫无疑问,桓军师便是通过淇水,将这些木头运抵的黎阳。”

    “淇水?”裴秀可是出了名的地理专家,对天下地理简直就是了如指掌,他当即道:“淇水只是一条小的溪流,如何能运载如此多的木头?”

    曹亮叹道:“这便是桓军师真正的过人之处,淇水上游无水可用,所以许多人想到了水运之法,但限于淇水的状况,自然也就不在考虑范围,虽然漳河水量充足,但漳河距离黄河太远,亦无法利用之。桓军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早已料定了一月之后有暴雨降临,所以才在淇河所在的峡谷周围砍伐木材,等到暴雨一下,山洪暴发,淇河的水位便会暴涨,此时再将那些砍伐的木材抛入到水中,洪水下流,自然便会将这些木材漂流到了黎阳,桓军师派人在黎阳水面上打捞起这些木头,便可轻易地完成任务了。”

    河运的办法曹亮自然也曾想到过,但苦于淇水水浅,才会放弃了这个想法,但桓范比任何人都看得远,他预料到一月之后必有大雨,原本没法满足的条件便可以得到满足。

    这个时代,还真没有什么气象预报这么一说,一般人就连明天什么天气都不知道,更别说高瞻远瞩能看到一个月之后的天气,在这一点上,曹亮对桓范还是相当的敬佩的,神人呐!

    在这个时代估计也只有已经去世的蜀国丞相诸葛亮能和桓范有得一拼,都是料事如之神的牛人。

第1574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是无法在这种残酷的现实之中生存的,曹亮从来也不没有幻想过自己可能会以德服人,以德报怨,对敌人仁慈的便是对自己最大的残忍。

    而野蛮和文明的最大区别则是在于野蛮的人行事往往直接了当,血腥残暴,不计后果,而文明的人,则是要需要伪装自己,手段看似温和,但实则更为更为地暴厉,既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还不为世人所诟病。

    距离上一次的匈奴之战已经过去十多年了,那些当年的匈奴战俘,还有几人存活?

    当初战事结束,俘获了大量的匈奴战俘,有人便曾提议,将这些战俘统统杀掉,一来可以震慑胡人,二来也可为死难的汉人百姓报仇血恨。

    曹亮当然没有采纳这些极端的建议,因为不管你是复仇也好,震慑也罢,一旦将这些匈奴战俘屠杀一空的话,曹亮自然不免会背上“屠夫”的骂名。

    而且这么多的战俘,可都是优质的劳动力,屠狗宰羊般的杀掉,岂不是白白浪费了,所以曹亮将这些匈奴战俘押解到了煤矿中或者是屯田、修路的地方,反正什么苦活脏活累活都是这些战俘来干,十几年来,熬得下去的匈奴战俘已经是廖廖无几了。

    但没有人对曹亮的政策有什么质疑之处,曹亮能给他们一条活路,已经是仁慈之至了,让他们干点活,那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难道说这些战俘还得好吃好喝地供着养着吗?

    至于这些战俘在劳作中死去,那又能怪得了谁,生老病死本来就是常事,能够苟且地活着,又是最大的幸事了,就连匈奴人自己也不曾抱怨过。

    对于这些战俘,曹亮已经剥夺了他们的繁衍权,所以匈奴人在并州,死上一个便会少一个,几十年后,这个种族也就差不多彻底地消亡了,比起直接屠杀的手段来,曹亮的方法显得温和了许多,但却是更为的诛心。

    匈奴人在并州,已经没有了未来,没有了希望。

    上一批的匈奴俘虏到如今已经是死亡殆尽了,光是挖煤的人缺口的就很大,毕竟这个时候挖煤的就跟小作坊生产一样,安全性上面很难有保障,每年死至矿难的人数相当的多,曹亮还寻思着怎样来补充煤矿的劳动力呢,匈奴人就已经是自动地来送上门了。

    如果把这些匈奴人全部砍了脑袋,固然是痛快了,但无形之中却损失了不少的劳动力,而且曹亮还用背上一个“屠夫”的骂名,这样的事,如果被敌对势力司马家所利用的话,很可能会借此来抹黑曹亮,积谤毁骨,众口铄金,让曹亮的名声在士林以及天下百姓之中大受损失。

    历史上白起战功卓著,无愧于名将之誉,但在长平坑杀四十万赵卒的事,却成为了他一生的一个污点,永远也无法洗刷掉。

    所以那怕是匈奴人再残暴,再凶恶,曹亮也不能以暴制暴,最稳妥的手段还是把匈奴人当做苦役来使唤,一举两得。

    曹亮很快地给牵弘批复,要他还是按照既定的办法处理匈奴战俘,同时给牵弘下令,要他时刻保持警惕,谨防刘渊向离石方向进行突围,如果刘渊真得试图从离石突围的话,左卫营要不惜一切代价来挡住他。

    对付刘渊的办法就是瓮中捉鳖,如今牵弘这边瓮已经是准备好了,且看邓艾和马隆这边如何捉鳖了,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最迟到明天,决战就会爆发,曹亮相信邓艾和越骑营一定会不负所望,重创刘渊所部。

    ……………………………………………………………………

    就在左卫营攻克离石的同时,邓艾已经率领着越骑营和锐骑营进入了黑岔沟,向楼烦方向疾速地推进。

    邓艾已经得到了确切的消息,刘渊的大军被王基阻挡在楼烦的蜂峰底,无法再前进半步,现在双方正在激战而且战况十分的激烈。

    这对邓艾来说,无疑是一个最好的消息了,刘渊被困在楼烦,前有拦截,后有追兵,险要之地已经被王基率先给抢了,现在十万匈奴大军的处境十分的困难,这样的局面,无疑是一个死局,只要邓艾现在火速赶往蜂峰底,与王基进行前后夹击,相信便可以轻易地击破匈奴大军,活捉刘渊了。

    邓艾知道,曹亮早在十几年前就对刘渊下达了追杀令,重金悬赏他的人头,当年的刘渊,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童,众人对曹亮的举动都有些大惑不解,为何曹亮对这么一个小孩这么感兴趣,难道说曹亮真得能未卜先知,知道刘渊将来会成为并州的心腹大患?

    现在看来,曹亮还真有未卜先知的本事,当年侥幸脱逃的那个左贤王刘豹的儿子刘渊居然真得带领大军杀回了并州,如果那时刘渊被抓获的话,又何至于现在要面临这样的局面?

    在这一点上,邓艾还真是对曹亮佩服的五体投地,结合到自己和石苞出身,如果没有曹亮的提拨,他们又焉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只恐怕邓艾到现在还是淮南地方上的一农事官,而石苞则是沦落到洛阳街头去卖铁。

    曹亮慧眼如炬,识人之准,天下无人可出其右,这一点谁都得服气,曹亮算无遗漏,别人还真是比不了。

    正是因为曹亮有这么一双慧眼,如今曹亮的帐下,是人才济济,将星云集,可不光是招揽到了邓艾石苞这样的寒门高士,而且招揽到了羊祜杜预裴秀这些豪门子弟,甚至连早有盛名的身居高位的桓范都心甘情愿地给他来当军师,光是用人这一点,曹亮就足以称得上是一时令主了。

    曹亮不光可以辨识人才,还能辨识敌人,一个七八岁的小孩恐怕是任谁也不知道他将来的成就的,但曹亮却似乎可以料算的到,事实也证明,刘渊果然成为了心腹大患。

第1575章

    ps:章节防盗,明天上午更正……………………………………………

    是无法在这种残酷的现实之中生存的,曹亮从来也不没有幻想过自己可能会以德服人,以德报怨,对敌人仁慈的便是对自己最大的残忍。

    而野蛮和文明的最大区别则是在于野蛮的人行事往往直接了当,血腥残暴,不计后果,而文明的人,则是要需要伪装自己,手段看似温和,但实则更为更为地暴厉,既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还不为世人所诟病。

    距离上一次的匈奴之战已经过去十多年了,那些当年的匈奴战俘,还有几人存活?

    当初战事结束,俘获了大量的匈奴战俘,有人便曾提议,将这些战俘统统杀掉,一来可以震慑胡人,二来也可为死难的汉人百姓报仇血恨。

    曹亮当然没有采纳这些极端的建议,因为不管你是复仇也好,震慑也罢,一旦将这些匈奴战俘屠杀一空的话,曹亮自然不免会背上“屠夫”的骂名。

    而且这么多的战俘,可都是优质的劳动力,屠狗宰羊般的杀掉,岂不是白白浪费了,所以曹亮将这些匈奴战俘押解到了煤矿中或者是屯田、修路的地方,反正什么苦活脏活累活都是这些战俘来干,十几年来,熬得下去的匈奴战俘已经是廖廖无几了。

    但没有人对曹亮的政策有什么质疑之处,曹亮能给他们一条活路,已经是仁慈之至了,让他们干点活,那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难道说这些战俘还得好吃好喝地供着养着吗?

    至于这些战俘在劳作中死去,那又能怪得了谁,生老病死本来就是常事,能够苟且地活着,又是最大的幸事了,就连匈奴人自己也不曾抱怨过。

    对于这些战俘,曹亮已经剥夺了他们的繁衍权,所以匈奴人在并州,死上一个便会少一个,几十年后,这个种族也就差不多彻底地消亡了,比起直接屠杀的手段来,曹亮的方法显得温和了许多,但却是更为的诛心。

    匈奴人在并州,已经没有了未来,没有了希望。

    上一批的匈奴俘虏到如今已经是死亡殆尽了,光是挖煤的人缺口的就很大,毕竟这个时候挖煤的就跟小作坊生产一样,安全性上面很难有保障,每年死至矿难的人数相当的多,曹亮还寻思着怎样来补充煤矿的劳动力呢,匈奴人就已经是自动地来送上门了。

    如果把这些匈奴人全部砍了脑袋,固然是痛快了,但无形之中却损失了不少的劳动力,而且曹亮还用背上一个“屠夫”的骂名,这样的事,如果被敌对势力司马家所利用的话,很可能会借此来抹黑曹亮,积谤毁骨,众口铄金,让曹亮的名声在士林以及天下百姓之中大受损失。

    历史上白起战功卓著,无愧于名将之誉,但在长平坑杀四十万赵卒的事,却成为了他一生的一个污点,永远也无法洗刷掉。

    所以那怕是匈奴人再残暴,再凶恶,曹亮也不能以暴制暴,最稳妥的手段还是把匈奴人当做苦役来使唤,一举两得。

    曹亮很快地给牵弘批复,要他还是按照既定的办法处理匈奴战俘,同时给牵弘下令,要他时刻保持警惕,谨防刘渊向离石方向进行突围,如果刘渊真得试图从离石突围的话,左卫营要不惜一切代价来挡住他。

    对付刘渊的办法就是瓮中捉鳖,如今牵弘这边瓮已经是准备好了,且看邓艾和马隆这边如何捉鳖了,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最迟到明天,决战就会爆发,曹亮相信邓艾和越骑营一定会不负所望,重创刘渊所部。

    ……………………………………………………………………

    就在左卫营攻克离石的同时,邓艾已经率领着越骑营和锐骑营进入了黑岔沟,向楼烦方向疾速地推进。

    邓艾已经得到了确切的消息,刘渊的大军被王基阻挡在楼烦的蜂峰底,无法再前进半步,现在双方正在激战而且战况十分的激烈。

    这对邓艾来说,无疑是一个最好的消息了,刘渊被困在楼烦,前有拦截,后有追兵,险要之地已经被王基率先给抢了,现在十万匈奴大军的处境十分的困难,这样的局面,无疑是一个死局,只要邓艾现在火速赶往蜂峰底,与王基进行前后夹击,相信便可以轻易地击破匈奴大军,活捉刘渊了。

    邓艾知道,曹亮早在十几年前就对刘渊下达了追杀令,重金悬赏他的人头,当年的刘渊,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童,众人对曹亮的举动都有些大惑不解,为何曹亮对这么一个小孩这么感兴趣,难道说曹亮真得能未卜先知,知道刘渊将来会成为并州的心腹大患?

    现在看来,曹亮还真有未卜先知的本事,当年侥幸脱逃的那个左贤王刘豹的儿子刘渊居然真得带领大军杀回了并州,如果那时刘渊被抓获的话,又何至于现在要面临这样的局面?

    在这一点上,邓艾还真是对曹亮佩服的五体投地,结合到自己和石苞出身,如果没有曹亮的提拨,他们又焉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只恐怕邓艾到现在还是淮南地方上的一农事官,而石苞则是沦落到洛阳街头去卖铁。

    曹亮慧眼如炬,识人之准,天下无人可出其右,这一点谁都得服气,曹亮算无遗漏,别人还真是比不了。

    正是因为曹亮有这么一双慧眼,如今曹亮的帐下,是人才济济,将星云集,可不光是招揽到了邓艾石苞这样的寒门高士,而且招揽到了羊祜杜预裴秀这些豪门子弟,甚至连早有盛名的身居高位的桓范都心甘情愿地给他来当军师,光是用人这一点,曹亮就足以称得上是一时令主了。

    曹亮不光可以辨识人才,还能辨识敌人,一个七八岁的小孩恐怕是任谁也不知道他将来的成就的,但曹亮却似乎可以料算的到,事实也证明,刘渊果然成为了心腹大患。

第1576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刘渊的老巢在朔方,他又怎么肯轻易的跑到塞北来?

    刘渊当然不想跑到塞北来,回到朔方,他就是土皇帝,可以为所欲为,而逃到了塞北,就得寄人篱下,仰人鼻息,刘渊打死也不愿北上的。

    但形势所迫,回归朔方的路给并州军掐断了,向北逃亡,成为了刘渊唯一的出路,他也没办法啊!

    但能不能逃得出并州军的围追堵截,刘渊自己可说了不算,雁门关这一线的防御,是并州军的重中之重,刘渊以残兵败旅,想要突破并州军的防线,试如登天。

    这个时候,就该拓跋沙漠汗出手了,他挥师直扑马邑城,由于鲜卑人准备极为充分,投入的兵力又多,装备又精良,而并州守军与匈奴人陷入激战,根本就没办法防备鲜卑人的背后一刀,所以片刻光景,马邑城便失守了。

    马邑城的失守,也给了刘渊逃生的机会,他率兵急急地逃入到了马邑城中,也让刚刚追上来的文鸯扑了个空。

    本来匈奴人受阻于马邑城下,越骑营和锐骑营赶到之后,便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其围杀,连一个漏网之鱼都逃不掉,但没想到这个时候鲜卑人居然突然出手,攻占了马邑城,把刘渊及匈奴残部从死亡的边缘上拉了回来。

    文鸯眼睁睁睁地看着刘渊逃之夭夭,脸上不禁露出愠怒之色,越骑营一路追击,本来准备在马邑城下将刘渊一举围歼,但没想到这个时候鲜卑人突然地横插一杠,已经煮熟的鸭子就这么飞走了。

    这事情发生的十分突然仓促,并州军事先完全没有任何的准备,他们距离匈奴军还有十余里的距离,匈奴军突然地夺城而走,并州军也是追之莫及。

    越骑营和锐骑营全部都是骑兵部队,并不擅长于攻城,而此时匈奴军一旦入城,越骑营和锐骑营再想要发起攻击的话,就必须要拿下马邑城才行,这显然并不是越骑营和锐骑营就可以办到的。

    文鸯不禁是扼腕而叹,虽然他十分的懊恼自己没有早些发起总攻,把刘渊截杀在并州境内,但是他也没有盲目地下令去攻打马邑城,此时匈奴人和鲜卑人已经联起了手,而文鸯现在还摸不清鲜卑人究竟出动了多少的人马参与到此战之中,越骑营盲目的进攻,不但可能是与事无补,而且会遭受到无谓的损失。

    在这一点上,文鸯还是比较冷静的,他下令越骑营停止行动,立刻将马邑城所发生的一切禀报给了邓艾。

    此时的邓艾和曹亮刚刚抵达了原平,毕竟除了越骑营和锐骑营之外,其他的三个步兵营行军速度比较缓慢,根本就无法跟得上骑兵的节奏。

    刘渊北逃之后,并州军一路之上是围追堵截,又杀伤了近半数的匈奴军,此刻刘渊的麾下,已经只有不到两万人了,而且俱是残兵败将,饥寒交迫,战斗力根本就不值一提,如果越骑营和锐骑营全力出击的话,灭掉他们只是须臾之间的事。

    但有了鲜卑人的接应,刘渊最终是逃之夭夭,这也让曹亮将刘渊围歼在并州的计划落空了。

    曹亮的计划原本是十分周密的,他在让左军团对刘渊进行围追堵截的同时,还给乐綝下令,要他封锁雁门郡,截断刘渊的北逃路线。

    刘渊在西逃朔方无望的情况下,于是选择了向北逃窜,企图寻求鲜卑人的辟护,曹亮当然不会让他如愿,在吕梁山的大山之中布下了天罗地网,准备一步步地将刘渊给蚕食掉。

    这个计划是相当的完备,曹亮一直不急不徐地施行着这个围歼计划,毕竟匈奴有着十万之众,在数量上面,甚至是超过左军团的,如果并州军追之甚急的话,以匈奴人好勇斗狠的性格,必然是置之于死地而后生,和并州军拼个你死我活,做困兽之斗。

    所以曹亮在围追堵截刘渊的过程之中,并没有全力以赴,也并没有殊死一战,而是采用围三阙一的办法,总给匈奴人一些希望,但却一点点地耗尽匈奴人的力量。

    本来马邑之战,将成为并州军围歼匈奴人的最后一战,曹亮让刘渊逃了几百里的路,已经把匈奴人拖也拖垮了,累也累惨了,该是并州收网的时候了,否则让刘渊逃出了塞外,并州军便是鞭长莫及,再也奈何不了他了。

    对于这一战,曹亮是怀着极大的信心的,经过几百里的长途追击,曹亮不相信刘渊还真具备再战的能力,所以这一战曹亮是志在必得。

    但千算万算,曹亮还是漏算了鲜卑人这一个重要的因素,当然,这也不能算是曹亮的一个失误,毕竟他之前一直将精力放在与司马师的决战上面,对于匈奴人的突然袭击,曹亮也是没有充分准备的,但曹亮很快地调整了战略,及时地率兵回援并州,并掐断了匈奴人的退路,将刘渊逼入到了绝境之中。

    至于鲜卑人的动向,曹亮还真是没有时间去顾及,更何况以鲜卑人和匈奴人世代为仇的关系,鲜卑人恐怕巴不得匈奴人被灭掉呢,又怎么可能会施以援手呢?

    但事情的发现,往往是出乎意料的,在最为关键的时候,鲜卑人突然出手,夺取了马邑城,帮助匈奴人逃出生天。

    节外生枝啊!

    鲜卑人的突然出手,对于曹亮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它意味着不仅刘渊逃得了性命,而且证明拓跋力微也有了染指中原之心,刘渊在并州的偷袭,似乎也让拓跋力微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拓跋力微选择在这个时候,证明他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才会肆无忌惮地营救刘渊,如今两大枭雄联手的话,必然带给曹亮不小的压力,曹亮此番回并州,只带回了左军团,对付匈奴人是绰绰有余了,但想要对付鲜卑人和匈奴人的联手,便显得勉为其难了。

第1577章

    ps:章节防盗,明天上午更正………………………………………

    刘渊的老巢在朔方,他又怎么肯轻易的跑到塞北来?

    刘渊当然不想跑到塞北来,回到朔方,他就是土皇帝,可以为所欲为,而逃到了塞北,就得寄人篱下,仰人鼻息,刘渊打死也不愿北上的。

    但形势所迫,回归朔方的路给并州军掐断了,向北逃亡,成为了刘渊唯一的出路,他也没办法啊!

    但能不能逃得出并州军的围追堵截,刘渊自己可说了不算,雁门关这一线的防御,是并州军的重中之重,刘渊以残兵败旅,想要突破并州军的防线,试如登天。

    这个时候,就该拓跋沙漠汗出手了,他挥师直扑马邑城,由于鲜卑人准备极为充分,投入的兵力又多,装备又精良,而并州守军与匈奴人陷入激战,根本就没办法防备鲜卑人的背后一刀,所以片刻光景,马邑城便失守了。

    马邑城的失守,也给了刘渊逃生的机会,他率兵急急地逃入到了马邑城中,也让刚刚追上来的文鸯扑了个空。

    本来匈奴人受阻于马邑城下,越骑营和锐骑营赶到之后,便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其围杀,连一个漏网之鱼都逃不掉,但没想到这个时候鲜卑人居然突然出手,攻占了马邑城,把刘渊及匈奴残部从死亡的边缘上拉了回来。

    文鸯眼睁睁睁地看着刘渊逃之夭夭,脸上不禁露出愠怒之色,越骑营一路追击,本来准备在马邑城下将刘渊一举围歼,但没想到这个时候鲜卑人突然地横插一杠,已经煮熟的鸭子就这么飞走了。

    这事情发生的十分突然仓促,并州军事先完全没有任何的准备,他们距离匈奴军还有十余里的距离,匈奴军突然地夺城而走,并州军也是追之莫及。

    越骑营和锐骑营全部都是骑兵部队,并不擅长于攻城,而此时匈奴军一旦入城,越骑营和锐骑营再想要发起攻击的话,就必须要拿下马邑城才行,这显然并不是越骑营和锐骑营就可以办到的。

    文鸯不禁是扼腕而叹,虽然他十分的懊恼自己没有早些发起总攻,把刘渊截杀在并州境内,但是他也没有盲目地下令去攻打马邑城,此时匈奴人和鲜卑人已经联起了手,而文鸯现在还摸不清鲜卑人究竟出动了多少的人马参与到此战之中,越骑营盲目的进攻,不但可能是与事无补,而且会遭受到无谓的损失。

    在这一点上,文鸯还是比较冷静的,他下令越骑营停止行动,立刻将马邑城所发生的一切禀报给了邓艾。

    此时的邓艾和曹亮刚刚抵达了原平,毕竟除了越骑营和锐骑营之外,其他的三个步兵营行军速度比较缓慢,根本就无法跟得上骑兵的节奏。

    刘渊北逃之后,并州军一路之上是围追堵截,又杀伤了近半数的匈奴军,此刻刘渊的麾下,已经只有不到两万人了,而且俱是残兵败将,饥寒交迫,战斗力根本就不值一提,如果越骑营和锐骑营全力出击的话,灭掉他们只是须臾之间的事。

    但有了鲜卑人的接应,刘渊最终是逃之夭夭,这也让曹亮将刘渊围歼在并州的计划落空了。

    曹亮的计划原本是十分周密的,他在让左军团对刘渊进行围追堵截的同时,还给乐綝下令,要他封锁雁门郡,截断刘渊的北逃路线。

    刘渊在西逃朔方无望的情况下,于是选择了向北逃窜,企图寻求鲜卑人的辟护,曹亮当然不会让他如愿,在吕梁山的大山之中布下了天罗地网,准备一步步地将刘渊给蚕食掉。

    这个计划是相当的完备,曹亮一直不急不徐地施行着这个围歼计划,毕竟匈奴有着十万之众,在数量上面,甚至是超过左军团的,如果并州军追之甚急的话,以匈奴人好勇斗狠的性格,必然是置之于死地而后生,和并州军拼个你死我活,做困兽之斗。

    所以曹亮在围追堵截刘渊的过程之中,并没有全力以赴,也并没有殊死一战,而是采用围三阙一的办法,总给匈奴人一些希望,但却一点点地耗尽匈奴人的力量。

    本来马邑之战,将成为并州军围歼匈奴人的最后一战,曹亮让刘渊逃了几百里的路,已经把匈奴人拖也拖垮了,累也累惨了,该是并州收网的时候了,否则让刘渊逃出了塞外,并州军便是鞭长莫及,再也奈何不了他了。

    对于这一战,曹亮是怀着极大的信心的,经过几百里的长途追击,曹亮不相信刘渊还真具备再战的能力,所以这一战曹亮是志在必得。

    但千算万算,曹亮还是漏算了鲜卑人这一个重要的因素,当然,这也不能算是曹亮的一个失误,毕竟他之前一直将精力放在与司马师的决战上面,对于匈奴人的突然袭击,曹亮也是没有充分准备的,但曹亮很快地调整了战略,及时地率兵回援并州,并掐断了匈奴人的退路,将刘渊逼入到了绝境之中。

    至于鲜卑人的动向,曹亮还真是没有时间去顾及,更何况以鲜卑人和匈奴人世代为仇的关系,鲜卑人恐怕巴不得匈奴人被灭掉呢,又怎么可能会施以援手呢?

    但事情的发现,往往是出乎意料的,在最为关键的时候,鲜卑人突然出手,夺取了马邑城,帮助匈奴人逃出生天。

    节外生枝啊!

    鲜卑人的突然出手,对于曹亮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它意味着不仅刘渊逃得了性命,而且证明拓跋力微也有了染指中原之心,刘渊在并州的偷袭,似乎也让拓跋力微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拓跋力微选择在这个时候,证明他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才会肆无忌惮地营救刘渊,如今两大枭雄联手的话,必然带给曹亮不小的压力,曹亮此番回并州,只带回了左军团,对付匈奴人是绰绰有余了,但想要对付鲜卑人和匈奴人的联手,便显得勉为其难了。

第1578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手握重兵,更多的是谋划和世故,考虑的东西多了,便少了当初的那份锐气。

    此刻文鸯豪气干云的话语,似乎让文钦又回想起了年少时候的热血激情,在文鸯的这个年纪上,文钦同样是天不怕地不怕,临阵杀敌,悍勇无双的。

    虽千万人,吾往矣!能说出这句话的人,胆量和豪气绝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文钦感受到了文鸯身上的热血在沸腾,身为父亲,他没有理由去拒绝儿子的请求,那怕真得是饮血疆场,马革裹尸,也不负这份豪情了。

    身为男儿,自然是顶天立地,铁骨铮铮,如果仅仅是因为前面有风险就畏缩的话,那么注定他这辈子将会是一事无成的,文鸯有这份胆量,有这份雄心,已经是难能可贵了,做为父亲,文钦也只有为他擂鼓助威,断不能去扼杀这颗英雄之心。

    文鸯很快地就将一千部众给集结了起来,这一千骑兵可是文钦的部曲亲兵,堪称是精锐之中的精锐,别人是很难调得动他们的,但文鸯可是文家大公子,他的一声号令,这些部曲自然是欣然从命。

    战机稍纵即逝,倘若错过了司马师,再想追赶,恐怕是难如登天,文鸯就是要趁着司马师接近的机会,率军一举而袭杀之,所以文鸯没有耽搁任何的时间,飞马率军杀出,直奔司马师而杀去。

    此刻司马师的身边,已经没有什么骑兵部队了,七万骑兵胡奋和陈骞带走了四万,钟会和胡烈又带走了两万,还剩一万在前面开路,现在拱卫司马师中军的,也只剩下了一些步兵。

    不过就算是步兵,那人数也是众多的,接近五万之数,只不过由于保持着行军的队形,队伍拉得比较长,这倒是为文鸯的突袭创造了条件,否则的话,光是这五万人堆在那儿,一动不动让文鸯去杀去砍,任他把两条胳膊累残了,也杀不透这人阵。

    文鸯骑了一匹白色的战马,这匹马神骏非凡,浑身上下没有一根的杂毛,纯白如雪,只有四只马蹄乌黑发亮,文鸯取其名为雪影,更兼文鸯一身的银盔银甲,披着一件雪白的披风,就连手中的长枪,都是一杆银光闪闪的亮银枪,但见他面如冠玉,俊朗非凡,怎一个帅字了得。

    文鸯当先一骑,快得就如同是一道白色的闪电,径直地杀向了司马军阵中。

    年轻气盛的文鸯冲起阵来,真有一种拼命三郎的架式,不过文鸯的勇,却不是那种莽夫的勇,无脑的勇,他在冲向司马师的时候,早就观察过司马军的情况,提前安排好了冲阵的布署,由几位军司马领军,分头去截杀司马军的各支队伍,尽可能在司马军阵中掀起混乱,令其首尾不能相顾。

    而文鸯则率亲骑数十人,直冲司马师的近前,由于人少的缘故,想必司马师也不会太在意,等他发现杀机来临之时,恐怕已经是迟了。

    文鸯既有勇气又有谋略,他这种多点开花的进攻方式,必然会令司马师防不胜防的,本身一千人对于五万大军来说,就已经是微不足道了,再加上他们采用多点进攻的方式,兵力更加稀释了,从司马军这个角度上来看,这些人纯粹不过是以卵击石罢了。

    而文鸯真正的杀机就在于他自己,文鸯可不仅仅只是胆略过人,他的武艺,也是顶尖极别的,若论单打独斗,只有十七岁的文鸯在并州军中已经是罕逢敌手了,平时文鸯的陪练都是好几十名骁骑兵,还不许他们手下留情,文鸯给他们下令,打得赢就有肉吃,打不赢就要受罚,结果陪练调了一批又一批,也没有一个人能吃上文鸯挂在那儿的腊肉。

    司马师身边的护卫虽然成群结队,但是文鸯可一点也没有发怵,就这些步卒,在文鸯的眼里,不过是就是些土鸡瓦狗,他一杆长枪很快就能摆平,文鸯这次的目标,可不是杀几条小杂鱼的,他的目标,就是司马师这条大鱼。

    司马师此刻却没有什么太大的防备之心了,并州军的三大骑兵主力都已经现身了,也就是说,并州军似乎再没有什么后续的力量可用了,只要冲出鹿泉,到达真定,司马军便可以虎口脱险。

    如果并州军的主力始终不现身,那就是等于在司马师的头顶上悬了一把剑,不知道这把剑何时掉下来,司马师始终是寝食难安的,自己在明处,敌人在暗处,这种感觉最是煎熬。

    如今并州军的主力悉数现身,对于司马师来说,反倒是好事,因为他掌握了并州军主力的踪迹,也能及时地调整战略布署,最起码可以避免被动,他可以逐渐地赢回战场的主动权。

    这时,一支千余人的并州军骑兵队伍突然从一座土山上杀了出来,甚至还可以听到其身后有隆隆作响的鼓声。

    起先的时候,司马师还为之惊了一跳,以为并州军还有成建制的骑兵队伍,等文鸯率兵杀到近前的时候,司马师看到并州骑兵居然只有千把人,立刻便放心下来,看来并州军也是强弩之末了,居然只派出了千把人来进攻,司马军如此众多的兵马,司马师自然不惧对方来冲阵。

    可紧接着眼前的一幕让他惊呆了,只见如一团白影的文鸯径直地冲着司马师杀了过来,不要问文鸯如何能认识司马师,因为世人皆知司马师是一个独眼龙,而整个军中,也只有司马师一个人是独眼,这么标志性的特征,文鸯看走眼才怪。

    一千多人四散着杀向了司马军的队伍之中,整个的队伍处于了一种混乱之中,文鸯快马急风,不动声色地冲了过来。

    但见文鸯手中的那条亮银枪上下翻飞,连挑带刺,瞬间就杀透了司马军的防线,如入无人之境,特别豪横地就朝着司马师杀了过来。

第1579章

    ps:章节防盗,明天上午更正………………………………………………

    手握重兵,更多的是谋划和世故,考虑的东西多了,便少了当初的那份锐气。

    此刻文鸯豪气干云的话语,似乎让文钦又回想起了年少时候的热血激情,在文鸯的这个年纪上,文钦同样是天不怕地不怕,临阵杀敌,悍勇无双的。

    虽千万人,吾往矣!能说出这句话的人,胆量和豪气绝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文钦感受到了文鸯身上的热血在沸腾,身为父亲,他没有理由去拒绝儿子的请求,那怕真得是饮血疆场,马革裹尸,也不负这份豪情了。

    身为男儿,自然是顶天立地,铁骨铮铮,如果仅仅是因为前面有风险就畏缩的话,那么注定他这辈子将会是一事无成的,文鸯有这份胆量,有这份雄心,已经是难能可贵了,做为父亲,文钦也只有为他擂鼓助威,断不能去扼杀这颗英雄之心。

    文鸯很快地就将一千部众给集结了起来,这一千骑兵可是文钦的部曲亲兵,堪称是精锐之中的精锐,别人是很难调得动他们的,但文鸯可是文家大公子,他的一声号令,这些部曲自然是欣然从命。

    战机稍纵即逝,倘若错过了司马师,再想追赶,恐怕是难如登天,文鸯就是要趁着司马师接近的机会,率军一举而袭杀之,所以文鸯没有耽搁任何的时间,飞马率军杀出,直奔司马师而杀去。

    此刻司马师的身边,已经没有什么骑兵部队了,七万骑兵胡奋和陈骞带走了四万,钟会和胡烈又带走了两万,还剩一万在前面开路,现在拱卫司马师中军的,也只剩下了一些步兵。

    不过就算是步兵,那人数也是众多的,接近五万之数,只不过由于保持着行军的队形,队伍拉得比较长,这倒是为文鸯的突袭创造了条件,否则的话,光是这五万人堆在那儿,一动不动让文鸯去杀去砍,任他把两条胳膊累残了,也杀不透这人阵。

    文鸯骑了一匹白色的战马,这匹马神骏非凡,浑身上下没有一根的杂毛,纯白如雪,只有四只马蹄乌黑发亮,文鸯取其名为雪影,更兼文鸯一身的银盔银甲,披着一件雪白的披风,就连手中的长枪,都是一杆银光闪闪的亮银枪,但见他面如冠玉,俊朗非凡,怎一个帅字了得。

    文鸯当先一骑,快得就如同是一道白色的闪电,径直地杀向了司马军阵中。

    年轻气盛的文鸯冲起阵来,真有一种拼命三郎的架式,不过文鸯的勇,却不是那种莽夫的勇,无脑的勇,他在冲向司马师的时候,早就观察过司马军的情况,提前安排好了冲阵的布署,由几位军司马领军,分头去截杀司马军的各支队伍,尽可能在司马军阵中掀起混乱,令其首尾不能相顾。

    而文鸯则率亲骑数十人,直冲司马师的近前,由于人少的缘故,想必司马师也不会太在意,等他发现杀机来临之时,恐怕已经是迟了。

    文鸯既有勇气又有谋略,他这种多点开花的进攻方式,必然会令司马师防不胜防的,本身一千人对于五万大军来说,就已经是微不足道了,再加上他们采用多点进攻的方式,兵力更加稀释了,从司马军这个角度上来看,这些人纯粹不过是以卵击石罢了。

    而文鸯真正的杀机就在于他自己,文鸯可不仅仅只是胆略过人,他的武艺,也是顶尖极别的,若论单打独斗,只有十七岁的文鸯在并州军中已经是罕逢敌手了,平时文鸯的陪练都是好几十名骁骑兵,还不许他们手下留情,文鸯给他们下令,打得赢就有肉吃,打不赢就要受罚,结果陪练调了一批又一批,也没有一个人能吃上文鸯挂在那儿的腊肉。

    司马师身边的护卫虽然成群结队,但是文鸯可一点也没有发怵,就这些步卒,在文鸯的眼里,不过是就是些土鸡瓦狗,他一杆长枪很快就能摆平,文鸯这次的目标,可不是杀几条小杂鱼的,他的目标,就是司马师这条大鱼。

    司马师此刻却没有什么太大的防备之心了,并州军的三大骑兵主力都已经现身了,也就是说,并州军似乎再没有什么后续的力量可用了,只要冲出鹿泉,到达真定,司马军便可以虎口脱险。

    如果并州军的主力始终不现身,那就是等于在司马师的头顶上悬了一把剑,不知道这把剑何时掉下来,司马师始终是寝食难安的,自己在明处,敌人在暗处,这种感觉最是煎熬。

    如今并州军的主力悉数现身,对于司马师来说,反倒是好事,因为他掌握了并州军主力的踪迹,也能及时地调整战略布署,最起码可以避免被动,他可以逐渐地赢回战场的主动权。

    这时,一支千余人的并州军骑兵队伍突然从一座土山上杀了出来,甚至还可以听到其身后有隆隆作响的鼓声。

    起先的时候,司马师还为之惊了一跳,以为并州军还有成建制的骑兵队伍,等文鸯率兵杀到近前的时候,司马师看到并州骑兵居然只有千把人,立刻便放心下来,看来并州军也是强弩之末了,居然只派出了千把人来进攻,司马军如此众多的兵马,司马师自然不惧对方来冲阵。

    可紧接着眼前的一幕让他惊呆了,只见如一团白影的文鸯径直地冲着司马师杀了过来,不要问文鸯如何能认识司马师,因为世人皆知司马师是一个独眼龙,而整个军中,也只有司马师一个人是独眼,这么标志性的特征,文鸯看走眼才怪。

    一千多人四散着杀向了司马军的队伍之中,整个的队伍处于了一种混乱之中,文鸯快马急风,不动声色地冲了过来。

    但见文鸯手中的那条亮银枪上下翻飞,连挑带刺,瞬间就杀透了司马军的防线,如入无人之境,特别豪横地就朝着司马师杀了过来。

第1580章

    ps:章节防盗,明天上午更正……………………………………

    怎么看都是有些匪夷所思的。

    投石车以前只有在攻城作战时才会采用,但曹亮之前便将它运用到了野战之中,现在更是将它搬到了战船上,许多人就会有一个疑问,投石车安装到了战船上,真得好使吗?

    投石车无论是攻城还是野战,都会放置在坚实的平地之上,这样就不会影响石弹投射的精度,但到了江面河面上,战船可能会受到风浪的影响,出现颠簸的现象,一旦投石车随着战船摇摆不定,那命中度如何来保证?

    曹亮在让投石车上船之前,就已经想过这个问题了,所以安装投石车的战船,都采用那种船舷高,吃水深,利用压舱石将战船的吃水线压得很深,这样就可以增加战船的稳定性。

    更何况黄河并不是长江那样的大江,也没有大海那样的风浪,所以只要提高战船的稳定性,便基本上可以保证投石车的发射要求。

    而且投石车在改装到战船上之后,取消了轮子的设计,直接将投石车的底座固定在了战船上,这样一来,整个战船和投石车就联为一体,投石车在投掷石弹的时候,也不会出现前后左右晃动的现象。

    曹亮亲自设计了投石车装备上船的图纸,并且召集工匠制成了样船,经过测试,基本上是可以达到实战的要求的。

    当然,投石车战船毕竟不能跟陆地上的投石车相比,在命中率方面,能达到一半的程度就相当不错了。

    根据间军司传回来的情报,司马军在黄河南岸已经修筑了相当坚固的防御工事,许多有利于渡河的河段,已经被司马师打造成了铜墙铁墙,如果没有一定的渡河攻击手段,并州军是很难突破黄河防线的。

    尽管马隆已经改进了浮桥的搭建方式,采用浮箱的话,要比采用船只的效率略高一些,但这么宽的黄河,并州军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一两天内就完成浮桥的搭建,所以一旦开始建桥,对岸的司马师很快便可以发现,从而组织起相应的防御来。

    仅仅依靠浮桥,是很难对南岸的司马军防御阵地构成威胁的,毕竟浮桥的体量有限,并州军只能是采用纵列的队形通过浮桥,司马军只需要在对岸投入防守重兵,并州军几乎就没有登岸的可能,甚至浮桥都无法修到岸边,因为一旦进入到司马军弓箭或投石车床弩的射程之内,司马军就会毫不疑问地发起攻击,来破坏并州军浮桥的兴建。

    所以不管是兴建浮桥,还是发起进攻,并州军都必须要加强掩护,利用强大的攻击力,破坏司马军的岸防工事,这样才能为登陆作战的步骑兵提供强有力的支援。

    箭船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双方弓箭的射程相当,箭船想要攻击到岸上的敌军,就必须接近到射程之内,这样虽然可以对敌人造成伤害,但同样箭船也要面临被攻击的风险。

    投石车船就没有这么一层顾虑了,由于并州军所使用的配重式投石车是目前战场上射程最远的武器,所以它可以打得到别人,别人却打不到它,这样天然的优势,可以让投石车船在攻击的同时,不用担心会受到敌方的反击。

    投石车船和箭船将会成为并州军攻破黄河防线最大的利器,那怕是司马师在黄河堤岸上修筑了大量的栅栏和土墙等工事,但在投石车强大的摧毁能力面前,完全是土鸡瓦狗,不堪一击的。

    木材到位之后,各项工作都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了,而新编步骑六营的建设也已经到了尾声,曹亮适时地宣布了组建三大军团的决定,并州军的扩编和重组,已经正式地迈上了轨道。

    三大军团之中,邓艾将出任左军都督,征西将军,统领左军团,副都督为平西将军马隆,安西将军牵弘,下辖越骑营、先登营、左卫营以及新编骑兵锐骑营和新编步兵陷阵营。

    羊祜为中军都督、征南将军,统领中军团,副都督为平南将军文钦、安南将军王濬,下辖骁骑营、步兵营、长水营以及新编骑兵果骑营和新编步兵中坚营。

    杜预为右军都督、征东将军,统领右军团,副都督为平东将军石苞、安东将军刘靖,下辖屯骑营、射声营、右卫营以及新编骑兵劲骑营和新编步兵中垒营。

    并州军重组之后,原来所有的营将军都提升到了军团都督或副都督的位置上,原先九个将军职位和六个新营将军职位自然而然出现了空缺,按照曹亮的安排,除了越骑将军一职之外,其他的将军职位将会由原先各营的校尉晋升。

    每营五名校尉,九个营一共就是四十五名校尉,四十五人来竞争十四个位置,可见这场竞争还是相当激烈的。

    曹亮在选拨之中,奉行的是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谁能胜出荣膺将军,将会对这四十五名校尉进行考核,而考核的最大的依据,就是战功,并州军已经经历过了无数次的战斗,每一次的战斗都会有专人去记录这些将领们的功劳,只有在战场上英勇杀战,战功卓越者,方有升职的机会。

    当然,考核的依据也不仅仅是比较战功,而是战功是列在首位,优先考虑的一个项目,身为一营之统率,曹亮还特别地注重选拨者的综合素质,除了勇而无畏之外,组织管理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考核项目,真正优秀的将领,不光善于冲锋陷阵,还要懂得谋略,能运筹帷幄。

    在这次的选拨之中唯一越级提升的,只有越骑将军一职,曹亮直接将这个职位交给了文鸯,尽管从别部司马一跃而升到了越骑将军,但所有的人都是心服口服,毕竟文鸯在冀州之战中的卓越表现,是任何人都无法企及的,光是射瞎司马师的眼,如此功绩,就足以让他胜任越骑将军一职了。

第1581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么看都是有些匪夷所思的。

    投石车以前只有在攻城作战时才会采用,但曹亮之前便将它运用到了野战之中,现在更是将它搬到了战船上,许多人就会有一个疑问,投石车安装到了战船上,真得好使吗?

    投石车无论是攻城还是野战,都会放置在坚实的平地之上,这样就不会影响石弹投射的精度,但到了江面河面上,战船可能会受到风浪的影响,出现颠簸的现象,一旦投石车随着战船摇摆不定,那命中度如何来保证?

    曹亮在让投石车上船之前,就已经想过这个问题了,所以安装投石车的战船,都采用那种船舷高,吃水深,利用压舱石将战船的吃水线压得很深,这样就可以增加战船的稳定性。

    更何况黄河并不是长江那样的大江,也没有大海那样的风浪,所以只要提高战船的稳定性,便基本上可以保证投石车的发射要求。

    而且投石车在改装到战船上之后,取消了轮子的设计,直接将投石车的底座固定在了战船上,这样一来,整个战船和投石车就联为一体,投石车在投掷石弹的时候,也不会出现前后左右晃动的现象。

    曹亮亲自设计了投石车装备上船的图纸,并且召集工匠制成了样船,经过测试,基本上是可以达到实战的要求的。

    当然,投石车战船毕竟不能跟陆地上的投石车相比,在命中率方面,能达到一半的程度就相当不错了。

    根据间军司传回来的情报,司马军在黄河南岸已经修筑了相当坚固的防御工事,许多有利于渡河的河段,已经被司马师打造成了铜墙铁墙,如果没有一定的渡河攻击手段,并州军是很难突破黄河防线的。

    尽管马隆已经改进了浮桥的搭建方式,采用浮箱的话,要比采用船只的效率略高一些,但这么宽的黄河,并州军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一两天内就完成浮桥的搭建,所以一旦开始建桥,对岸的司马师很快便可以发现,从而组织起相应的防御来。

    仅仅依靠浮桥,是很难对南岸的司马军防御阵地构成威胁的,毕竟浮桥的体量有限,并州军只能是采用纵列的队形通过浮桥,司马军只需要在对岸投入防守重兵,并州军几乎就没有登岸的可能,甚至浮桥都无法修到岸边,因为一旦进入到司马军弓箭或投石车床弩的射程之内,司马军就会毫不疑问地发起攻击,来破坏并州军浮桥的兴建。

    所以不管是兴建浮桥,还是发起进攻,并州军都必须要加强掩护,利用强大的攻击力,破坏司马军的岸防工事,这样才能为登陆作战的步骑兵提供强有力的支援。

    箭船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双方弓箭的射程相当,箭船想要攻击到岸上的敌军,就必须接近到射程之内,这样虽然可以对敌人造成伤害,但同样箭船也要面临被攻击的风险。

    投石车船就没有这么一层顾虑了,由于并州军所使用的配重式投石车是目前战场上射程最远的武器,所以它可以打得到别人,别人却打不到它,这样天然的优势,可以让投石车船在攻击的同时,不用担心会受到敌方的反击。

    投石车船和箭船将会成为并州军攻破黄河防线最大的利器,那怕是司马师在黄河堤岸上修筑了大量的栅栏和土墙等工事,但在投石车强大的摧毁能力面前,完全是土鸡瓦狗,不堪一击的。

    木材到位之后,各项工作都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了,而新编步骑六营的建设也已经到了尾声,曹亮适时地宣布了组建三大军团的决定,并州军的扩编和重组,已经正式地迈上了轨道。

    三大军团之中,邓艾将出任左军都督,征西将军,统领左军团,副都督为平西将军马隆,安西将军牵弘,下辖越骑营、先登营、左卫营以及新编骑兵锐骑营和新编步兵陷阵营。

    羊祜为中军都督、征南将军,统领中军团,副都督为平南将军文钦、安南将军王濬,下辖骁骑营、步兵营、长水营以及新编骑兵果骑营和新编步兵中坚营。

    杜预为右军都督、征东将军,统领右军团,副都督为平东将军石苞、安东将军刘靖,下辖屯骑营、射声营、右卫营以及新编骑兵劲骑营和新编步兵中垒营。

    并州军重组之后,原来所有的营将军都提升到了军团都督或副都督的位置上,原先九个将军职位和六个新营将军职位自然而然出现了空缺,按照曹亮的安排,除了越骑将军一职之外,其他的将军职位将会由原先各营的校尉晋升。

    每营五名校尉,九个营一共就是四十五名校尉,四十五人来竞争十四个位置,可见这场竞争还是相当激烈的。

    曹亮在选拨之中,奉行的是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谁能胜出荣膺将军,将会对这四十五名校尉进行考核,而考核的最大的依据,就是战功,并州军已经经历过了无数次的战斗,每一次的战斗都会有专人去记录这些将领们的功劳,只有在战场上英勇杀战,战功卓越者,方有升职的机会。

    当然,考核的依据也不仅仅是比较战功,而是战功是列在首位,优先考虑的一个项目,身为一营之统率,曹亮还特别地注重选拨者的综合素质,除了勇而无畏之外,组织管理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考核项目,真正优秀的将领,不光善于冲锋陷阵,还要懂得谋略,能运筹帷幄。

    在这次的选拨之中唯一越级提升的,只有越骑将军一职,曹亮直接将这个职位交给了文鸯,尽管从别部司马一跃而升到了越骑将军,但所有的人都是心服口服,毕竟文鸯在冀州之战中的卓越表现,是任何人都无法企及的,光是射瞎司马师的眼,如此功绩,就足以让他胜任越骑将军一职了。

第1582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贾充那假借身分的钦差大臣,这次来的可是货真价实的钦差,宫里的黄门侍郎陈公公,这可是皇帝身边的宦官,而且此次陈公公前来,还带了皇帝的诏书,宣旨的规格仪式都是一板一眼,相当的正规。

    诸葛诞当然不会怀疑陈公公的身份有假,只不过司马师把持朝政,如今的天子曹髦,也不过是一个傀儡的皇帝而已,所谓的诏书,应当是出自司马师的授意,所以这封诏书,定然是有所图谋的,诸葛诞虽然恭恭敬敬地来听听陈公公宣旨,但内心之中却颇为的不以为然。

    这个旨意如果真对自己不利的话,诸葛诞自然不会奉旨行事,反正诸葛诞早已做好了起兵的打算,司马师真要对自己动手的话,诸葛诞丝毫不介意这个时候便大兴兵马,与曹亮南北呼应,给司马师的背后狠狠地捅上一刀。

    按诸葛诞的估计,这张圣旨大多是升他官职,将他调离淮南,这种明升暗降的手段,恐怕是再平常不过了,诸葛诞的根基就在淮南,离开了淮南,他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只需一狱卒,便可以将诸葛诞擒下问罪。

    所以不管是司马师开出什么天价的条件,诸葛诞都不可能放弃淮南的兵权,贵为三公又能如何,只不过是笼中之鸟,池中之龙,司马师稍一翻脸,便为阶下之囚。

    诸葛诞心不在焉地跪在地上,身后是扬州都督府的一干官吏,诸葛靓也在其列,所有的人都规规矩矩地跪着,静静地听陈公公来宣旨。

    但听陈公公朗声地宣读道:“应天顺时,受兹明命,皇帝制曰:征东将军、扬州都督诸葛诞,公忠体国,恪尽职守,外御吴逆,内讨国贼,居功至伟,特晋封为征东大将军,兼领都督荆扬二州之军事。钦此。”

    诸葛诞闻之明显地愣了一下,这次并没有授予他三公之类的职务,而是在保留原来扬州都督的前提之下,加封他为荆州都督,更是赐征东大将军的封号。

    这是什么个情况?诸葛诞没想到司马师不但没有将他调离淮南,反而将荆州的军事大权也交付给了他,原本诸葛诞负责的只是淮南防线,也就是对吴边境的一半,现在将荆州的军事也全权交给了他,等于是将整个的对吴国边境都由他来管辖,诸葛诞手中的权力顿时便扩大了一倍。

    按理说贾充回到司马师身边之后,司马师已经知晓了诸葛诞的态度,就算暂时没有办法来对付诸葛诞,至少也不会再给给追加权力,司马师这一出乎意料的决定,让诸葛诞半天也没有回味过来怎么回事,于是陈公公宣旨之后,诸葛诞半晌没有反应。

    陈公公念圣旨的,尾音已经拖得足够长了,就等着诸葛诞领旨了,但等了半天,也没看到诸葛诞有什么反应,他只好轻咳了一声,低声地道:“诸葛都督,还不领旨谢恩?”

    诸葛诞这才回过神来,忙伏首道:“臣诸葛诞领旨谢恩。”

    陈公公笑呵呵地将圣旨卷起来,递到了诸葛诞的手中,道:“恭喜诸葛都督荣升征东大将军兼领二州啊。”

    诸葛诞赶紧地命人奉上一盘黄金来,道:“陈公公一路舟车劳顿,着实辛苦了,些许心意,还望陈公公可以笑纳。”

    接旨之前,诸葛诞就已经命人准备好了百两黄金,这大概也算是官场上的一个潜规则吧,陈公公略为推托了一下,然后便笑纳了。

    大多数宣旨的时候,接旨的人都会孝敬一些钱物,那怕是获罪下狱的,也会花钱来贿赂一下宣旨太监,除了那种满门抄斩的圣旨之外往往油水甚厚,这已经成为了种不成文的惯例了。

    不过像诸葛诞这样出手豪阔的,还是少数,陈公公接过黄金之后眉开眼笑,如此丰厚的收入,也不枉他奔波千里了。

    诸葛诞虽然不会心疼那些黄金,但付出了这么多的黄金,至少也要有所回报才是,毕竟他心中还有无数的疑惑,需要陈公公来给他答疑。

    “陈公公,朝廷这么突然间会有这样的任命,原先的荆州都督王昶何去?”

    陈公公笑咪咪地道:“雍凉都督郭淮此前身染重病,请求致仕还乡,所以朝廷才会征调王昶继任雍凉都督,由于黄河那边战事吃紧,暂时没有合适的人选来继任荆州都督,所以朝廷才会提议由您来兼任荆州都督,恭喜诸葛都督了。”

    诸葛诞轻轻地点了点头,原来如此啊,郭淮可是一员老将了,自从司马懿调离雍凉之后,郭淮就一直担负着雍凉重镇的防卫,抵御着蜀国不断的入侵。毕竟郭淮年事已高,有个病痛什么的,也很正常,他如果病退之后,雍凉都督自然出缺。

    按理说,朝廷那边是不乏镇牧边关的大将的,但连续的在幽州和冀州吃败仗,司马师已经是连折了好几员大将了,现在黄河防线那边更为紧要,抽调不出人来,也属正常的事。

    现在司马师能征调的,也只有南线的诸葛诞和王昶了,如果他想要调诸葛诞去担任雍凉都督,势必要解除诸葛诞扬州都督的职务,毕竟两地相隔千里,根本就无法兼顾。

    而不管是司马师还是诸葛诞,都清楚这一纸调令的后果,所以司马师肯定不敢轻举妄动,他只能是调嫡系的王昶前往雍凉,而不能动诸葛诞。

    如此一来,倒是便宜了诸葛诞,由于司马师手下无将可用,荆州都督空缺之后,并没有合适的人选来继任,而淮南和荆州本来就相邻,同样肩负着对吴作战的使命,所以司马师不得已才会将荆州都督的职位授予了诸葛诞。

    这也许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但却是迫不得己的选择,如此一来,边关虽然有所保障,但诸葛诞的权势更盛以往,横跨荆扬二州,实力更为的豪横了。

第1583章

    ps:章节防盗,明天上午更正………………………………………………

    贾充那假借身分的钦差大臣,这次来的可是货真价实的钦差,宫里的黄门侍郎陈公公,这可是皇帝身边的宦官,而且此次陈公公前来,还带了皇帝的诏书,宣旨的规格仪式都是一板一眼,相当的正规。

    诸葛诞当然不会怀疑陈公公的身份有假,只不过司马师把持朝政,如今的天子曹髦,也不过是一个傀儡的皇帝而已,所谓的诏书,应当是出自司马师的授意,所以这封诏书,定然是有所图谋的,诸葛诞虽然恭恭敬敬地来听听陈公公宣旨,但内心之中却颇为的不以为然。

    这个旨意如果真对自己不利的话,诸葛诞自然不会奉旨行事,反正诸葛诞早已做好了起兵的打算,司马师真要对自己动手的话,诸葛诞丝毫不介意这个时候便大兴兵马,与曹亮南北呼应,给司马师的背后狠狠地捅上一刀。

    按诸葛诞的估计,这张圣旨大多是升他官职,将他调离淮南,这种明升暗降的手段,恐怕是再平常不过了,诸葛诞的根基就在淮南,离开了淮南,他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只需一狱卒,便可以将诸葛诞擒下问罪。

    所以不管是司马师开出什么天价的条件,诸葛诞都不可能放弃淮南的兵权,贵为三公又能如何,只不过是笼中之鸟,池中之龙,司马师稍一翻脸,便为阶下之囚。

    诸葛诞心不在焉地跪在地上,身后是扬州都督府的一干官吏,诸葛靓也在其列,所有的人都规规矩矩地跪着,静静地听陈公公来宣旨。

    但听陈公公朗声地宣读道:“应天顺时,受兹明命,皇帝制曰:征东将军、扬州都督诸葛诞,公忠体国,恪尽职守,外御吴逆,内讨国贼,居功至伟,特晋封为征东大将军,兼领都督荆扬二州之军事。钦此。”

    诸葛诞闻之明显地愣了一下,这次并没有授予他三公之类的职务,而是在保留原来扬州都督的前提之下,加封他为荆州都督,更是赐征东大将军的封号。

    这是什么个情况?诸葛诞没想到司马师不但没有将他调离淮南,反而将荆州的军事大权也交付给了他,原本诸葛诞负责的只是淮南防线,也就是对吴边境的一半,现在将荆州的军事也全权交给了他,等于是将整个的对吴国边境都由他来管辖,诸葛诞手中的权力顿时便扩大了一倍。

    按理说贾充回到司马师身边之后,司马师已经知晓了诸葛诞的态度,就算暂时没有办法来对付诸葛诞,至少也不会再给给追加权力,司马师这一出乎意料的决定,让诸葛诞半天也没有回味过来怎么回事,于是陈公公宣旨之后,诸葛诞半晌没有反应。

    陈公公念圣旨的,尾音已经拖得足够长了,就等着诸葛诞领旨了,但等了半天,也没看到诸葛诞有什么反应,他只好轻咳了一声,低声地道:“诸葛都督,还不领旨谢恩?”

    诸葛诞这才回过神来,忙伏首道:“臣诸葛诞领旨谢恩。”

    陈公公笑呵呵地将圣旨卷起来,递到了诸葛诞的手中,道:“恭喜诸葛都督荣升征东大将军兼领二州啊。”

    诸葛诞赶紧地命人奉上一盘黄金来,道:“陈公公一路舟车劳顿,着实辛苦了,些许心意,还望陈公公可以笑纳。”

    接旨之前,诸葛诞就已经命人准备好了百两黄金,这大概也算是官场上的一个潜规则吧,陈公公略为推托了一下,然后便笑纳了。

    大多数宣旨的时候,接旨的人都会孝敬一些钱物,那怕是获罪下狱的,也会花钱来贿赂一下宣旨太监,除了那种满门抄斩的圣旨之外往往油水甚厚,这已经成为了种不成文的惯例了。

    不过像诸葛诞这样出手豪阔的,还是少数,陈公公接过黄金之后眉开眼笑,如此丰厚的收入,也不枉他奔波千里了。

    诸葛诞虽然不会心疼那些黄金,但付出了这么多的黄金,至少也要有所回报才是,毕竟他心中还有无数的疑惑,需要陈公公来给他答疑。

    “陈公公,朝廷这么突然间会有这样的任命,原先的荆州都督王昶何去?”

    陈公公笑咪咪地道:“雍凉都督郭淮此前身染重病,请求致仕还乡,所以朝廷才会征调王昶继任雍凉都督,由于黄河那边战事吃紧,暂时没有合适的人选来继任荆州都督,所以朝廷才会提议由您来兼任荆州都督,恭喜诸葛都督了。”

    诸葛诞轻轻地点了点头,原来如此啊,郭淮可是一员老将了,自从司马懿调离雍凉之后,郭淮就一直担负着雍凉重镇的防卫,抵御着蜀国不断的入侵。毕竟郭淮年事已高,有个病痛什么的,也很正常,他如果病退之后,雍凉都督自然出缺。

    按理说,朝廷那边是不乏镇牧边关的大将的,但连续的在幽州和冀州吃败仗,司马师已经是连折了好几员大将了,现在黄河防线那边更为紧要,抽调不出人来,也属正常的事。

    现在司马师能征调的,也只有南线的诸葛诞和王昶了,如果他想要调诸葛诞去担任雍凉都督,势必要解除诸葛诞扬州都督的职务,毕竟两地相隔千里,根本就无法兼顾。

    而不管是司马师还是诸葛诞,都清楚这一纸调令的后果,所以司马师肯定不敢轻举妄动,他只能是调嫡系的王昶前往雍凉,而不能动诸葛诞。

    如此一来,倒是便宜了诸葛诞,由于司马师手下无将可用,荆州都督空缺之后,并没有合适的人选来继任,而淮南和荆州本来就相邻,同样肩负着对吴作战的使命,所以司马师不得已才会将荆州都督的职位授予了诸葛诞。

    这也许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但却是迫不得己的选择,如此一来,边关虽然有所保障,但诸葛诞的权势更盛以往,横跨荆扬二州,实力更为的豪横了。

第1584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也不过是提振士气,打击敌人的气焰,文钦并没有指望文鸯能获得什么样的战果。

    在战阵中,文鸯是杀了不少的司马兵,数量少说也在数百之数,但勿庸置疑的是,这些人可大多是普通的士兵,杀多少其实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只是文钦万万没想到,文鸯竟然射中了司马师,且不管司马师伤得如何,光是能伤了司马师,就足以比斩杀百人更令人激动了。

    文鸯道:“我一箭射中了司马师的右眼,只是不知他生死如何?”

    文钦一怔,众所周知,司马师的左眼,是邓艾给射瞎的,这么多年来,司马师就是独眼龙一个,如果这次文鸯射中的是司马师的右眼,且不论司马师生死如何,右眼瞎掉已经是不可避免了,如此一来,司马师可不就全瞎了吗?

    司马师变成了瞎子,这对司马氏是一个最为沉重的打击,而且对中原战局也将引起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文鸯的这一箭,价值连城啊!

    文钦吩咐亲兵将文鸯搀扶下去休息,他对文鸯的话自然是深信不疑的,司马师可是司马军的主心骨,不管他是生是死,只要受了重伤,对司马军的士气必然是大为影响的,想必现在司马军已经是无心恋战了,骁骑营完全可以趁此机会,大举进攻,重创司马军。

    原本此次文钦拦截司马军,就是抱着滋扰的态度,能对司马军造成多少伤害就算多少了,毕竟司马军兵多将广,如果真把司马师给惹毛了,大举反击,骁骑营肯定也是难以招架的。

    所以在发起进攻的时候,文钦一再强调,各部人马要量力而行,不可深入敌阵,不与敌人做过多的纠缠,只在外围在对敌军进行滋扰,杀多少算多少。

    此刻司马师负伤之后,司马军必然大乱,正是骁骑营趁机掩杀的大好机会,文钦自然不会错过,所以他下令骁骑营全线出击,对司马军穷追猛打,大举攻击。

    司马师经过医匠的紧急治疗之后,箭是拨出去了,性命也没什么大碍,但眼睛注定是保不住了,文鸯的这一箭,正好贯穿了他的眼珠,司马师算是彻底地瞎了。

    此刻的司马军,本来就已经乱作了一团,他们遭受到了并州军数路人马的攻击,首尾以难呼应,再加上被文鸯冲击了一番,更是乱上加乱,再加之司马师负伤之后,整支军队已经是趋于崩溃了。

    钟会听闻到司马师被射瞎之事,也顾不得再与骁骑营交战了,火速地撤军回去,去探看司马师的伤势。

    此刻司马师的双眼,都被厚厚的布条蒙着,什么也看不见,估计他的余生,也只能是在黑夜之中摸索了。

    最让司马师痛心疾首的是,居然没有能够射死文鸯,这么多的人,竟然能让文鸯给跑掉了,司马师恨得是牙根直咬,此番让文鸯逃跑掉,这个深仇大恨,恐怕这辈子也难报了。

    “废物!统统都是废物!”司马师眼痛欲裂,气得是浑身颤抖,大骂身边的这些人。

    大家是噤若寒蝉,都不敢开口,反正司马师现在什么也看不见,大家悄不作声,司马师也奈何不了谁。

    这时钟会急匆匆地赶了回来,看到司马师的惨状,不禁是大吃一惊,赶忙道:“大将军,卑职救援来迟,还乞恕罪。”

    司马师一把拉住了钟会的手,此刻就算是有泪也流不出来了,流的全是血,他哽咽着对钟会道:“士季,这事怨不得你,某这身边,竟连一个可用之人也没有,悔不该不听你之言,若早些撤军,何至于有今日之败?”

    现在司马师恐怕连肠子都悔青了,当初钟会建议他放弃救援陈泰主动撤军时,司马师却听了胡奋等人的话,结果不但军队损失惨重,就连自己也身负重伤,双目失明了,真是一步错,步步错,如果当时他态度坚决一些,不为胡奋等人所动,此刻已经是安然前往阳平和司马伷会合了,何至于沦落到如此地步。

    钟会也是无语,暗自腹诽,早知现在,又何必当初,可这话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和司马师讲,只能是好言宽慰:“大将军勿忧,你且安心养伤吧,卑职等必将奋力而战,保大军平安撤离。”

    司马师叹口气道:“某不能视事,军中之事,皆由你来代之,士季,拜托了!”

    司马师中箭之后,对文鸯是恨之入骨,急切地想要射死文鸯来报仇,现在冷静下来之后,他也明白现在的局势对司马军来说,处境是极为艰难的,如果应对不当的话,很可能就会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司马师双目失明,根本就无法指挥战斗了,而现在他唯一能信任的人,恐怕也只有钟会一人了,所以司马师果断地将临时指挥之权交给了钟会,至于胡奋陈骞等人,司马师已经对他们是彻底地失望了,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钟会领命之后,重新审视了现在的战局,目前司马军的大队人马,遭到了并州军的多路围攻,损失惨重,如果这种混战的局面再持续下去的话,恐怕会遭受到更大的损失。

    唯今之计,只能是丢车保帅,断尾求生了,不能再和并州军纠缠下去,能杀出去多少算多少,钟会立刻给胡奋、陈骞、胡烈等人下达命令,要他们尽快地脱离战斗,向真定方向撤退,与主力部队会合。

    同时,钟会下令封锁司马师受伤的消息,尽可能让更少的人知道。司马师是三军主帅,他的这一负伤,对司马军的军心士气,是一个无比沉重的打击,如果这个消息传开之后,只怕整支军队都会变成一盘散沙。

    钟会所有的命令,都是假借司马师的名义发出的,这样一来,也可以暂时地稳定住军心,特殊时期,整个军队必须要团结一致,万众一心,才有可能走出困境。

第1585章

    ps:章节防盗,明天上午更正…………………………………………

    也不过是提振士气,打击敌人的气焰,文钦并没有指望文鸯能获得什么样的战果。

    在战阵中,文鸯是杀了不少的司马兵,数量少说也在数百之数,但勿庸置疑的是,这些人可大多是普通的士兵,杀多少其实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只是文钦万万没想到,文鸯竟然射中了司马师,且不管司马师伤得如何,光是能伤了司马师,就足以比斩杀百人更令人激动了。

    文鸯道:“我一箭射中了司马师的右眼,只是不知他生死如何?”

    文钦一怔,众所周知,司马师的左眼,是邓艾给射瞎的,这么多年来,司马师就是独眼龙一个,如果这次文鸯射中的是司马师的右眼,且不论司马师生死如何,右眼瞎掉已经是不可避免了,如此一来,司马师可不就全瞎了吗?

    司马师变成了瞎子,这对司马氏是一个最为沉重的打击,而且对中原战局也将引起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文鸯的这一箭,价值连城啊!

    文钦吩咐亲兵将文鸯搀扶下去休息,他对文鸯的话自然是深信不疑的,司马师可是司马军的主心骨,不管他是生是死,只要受了重伤,对司马军的士气必然是大为影响的,想必现在司马军已经是无心恋战了,骁骑营完全可以趁此机会,大举进攻,重创司马军。

    原本此次文钦拦截司马军,就是抱着滋扰的态度,能对司马军造成多少伤害就算多少了,毕竟司马军兵多将广,如果真把司马师给惹毛了,大举反击,骁骑营肯定也是难以招架的。

    所以在发起进攻的时候,文钦一再强调,各部人马要量力而行,不可深入敌阵,不与敌人做过多的纠缠,只在外围在对敌军进行滋扰,杀多少算多少。

    此刻司马师负伤之后,司马军必然大乱,正是骁骑营趁机掩杀的大好机会,文钦自然不会错过,所以他下令骁骑营全线出击,对司马军穷追猛打,大举攻击。

    司马师经过医匠的紧急治疗之后,箭是拨出去了,性命也没什么大碍,但眼睛注定是保不住了,文鸯的这一箭,正好贯穿了他的眼珠,司马师算是彻底地瞎了。

    此刻的司马军,本来就已经乱作了一团,他们遭受到了并州军数路人马的攻击,首尾以难呼应,再加上被文鸯冲击了一番,更是乱上加乱,再加之司马师负伤之后,整支军队已经是趋于崩溃了。

    钟会听闻到司马师被射瞎之事,也顾不得再与骁骑营交战了,火速地撤军回去,去探看司马师的伤势。

    此刻司马师的双眼,都被厚厚的布条蒙着,什么也看不见,估计他的余生,也只能是在黑夜之中摸索了。

    最让司马师痛心疾首的是,居然没有能够射死文鸯,这么多的人,竟然能让文鸯给跑掉了,司马师恨得是牙根直咬,此番让文鸯逃跑掉,这个深仇大恨,恐怕这辈子也难报了。

    “废物!统统都是废物!”司马师眼痛欲裂,气得是浑身颤抖,大骂身边的这些人。

    大家是噤若寒蝉,都不敢开口,反正司马师现在什么也看不见,大家悄不作声,司马师也奈何不了谁。

    这时钟会急匆匆地赶了回来,看到司马师的惨状,不禁是大吃一惊,赶忙道:“大将军,卑职救援来迟,还乞恕罪。”

    司马师一把拉住了钟会的手,此刻就算是有泪也流不出来了,流的全是血,他哽咽着对钟会道:“士季,这事怨不得你,某这身边,竟连一个可用之人也没有,悔不该不听你之言,若早些撤军,何至于有今日之败?”

    现在司马师恐怕连肠子都悔青了,当初钟会建议他放弃救援陈泰主动撤军时,司马师却听了胡奋等人的话,结果不但军队损失惨重,就连自己也身负重伤,双目失明了,真是一步错,步步错,如果当时他态度坚决一些,不为胡奋等人所动,此刻已经是安然前往阳平和司马伷会合了,何至于沦落到如此地步。

    钟会也是无语,暗自腹诽,早知现在,又何必当初,可这话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和司马师讲,只能是好言宽慰:“大将军勿忧,你且安心养伤吧,卑职等必将奋力而战,保大军平安撤离。”

    司马师叹口气道:“某不能视事,军中之事,皆由你来代之,士季,拜托了!”

    司马师中箭之后,对文鸯是恨之入骨,急切地想要射死文鸯来报仇,现在冷静下来之后,他也明白现在的局势对司马军来说,处境是极为艰难的,如果应对不当的话,很可能就会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司马师双目失明,根本就无法指挥战斗了,而现在他唯一能信任的人,恐怕也只有钟会一人了,所以司马师果断地将临时指挥之权交给了钟会,至于胡奋陈骞等人,司马师已经对他们是彻底地失望了,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钟会领命之后,重新审视了现在的战局,目前司马军的大队人马,遭到了并州军的多路围攻,损失惨重,如果这种混战的局面再持续下去的话,恐怕会遭受到更大的损失。

    唯今之计,只能是丢车保帅,断尾求生了,不能再和并州军纠缠下去,能杀出去多少算多少,钟会立刻给胡奋、陈骞、胡烈等人下达命令,要他们尽快地脱离战斗,向真定方向撤退,与主力部队会合。

    同时,钟会下令封锁司马师受伤的消息,尽可能让更少的人知道。司马师是三军主帅,他的这一负伤,对司马军的军心士气,是一个无比沉重的打击,如果这个消息传开之后,只怕整支军队都会变成一盘散沙。

    钟会所有的命令,都是假借司马师的名义发出的,这样一来,也可以暂时地稳定住军心,特殊时期,整个军队必须要团结一致,万众一心,才有可能走出困境。

第1586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再管木头的事,同时吩咐下面的人也不必再向他汇报这些情况,一切静候三天,答案自然会水落石出。

    而且这一个月的时间,曹亮可没有歇着,自从冀州之战开始,并州军就已经是连续地作战了长达半年多的时间,如此高强度的战斗,那怕并州军拥有铁打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充沛的体力,也难免会疲惫,会疲倦,所以捉住这个难得的契机,让并州军全员休整,恐怕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但休整不等于松懈,不等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这次的休整,将会是大决战之前的一次放松,曹亮要求各营的人马,按照计划进行分批的轮休,休整的同时,要捉住这一次难得的作战间歇期,进行兵力的补充和调派,并进行相应的操练,以保持军队旺盛的战斗力。

    同时在降兵之中麟选合格者以及从并州幽州招募的新兵,将会成为此次曹亮扩军计划的主力。

    这次的冀州之战中,并州军大获全胜,不但俘虏了司马军多达八万人,而且缴获了不计其数的粮草辎重、军械战马,尤其是战马,正是并州骑兵所急需的,长久以来,受困于战马的数量,并州骑兵一直未能进行大规模的扩编。

    而骑兵是战场之上的高端战力,并州军正是拥着三大骑兵王牌越骑营、屯骑营和骁骑营,在战场之上纵横捭阖,所向无敌,令敌人是闻风丧胆。

    随着战场向纵深方向不断推进,并州军目前拥有的兵力已经不足以实现战略控制,所以扩军之事,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但局限于并州幽州的人口和经济,大规模的扩军似乎是一个不可承受之重,曹亮必须要严格控制人口和军队的比例,不可穷兵黩武,给并州和幽州的老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

    而这次拿下冀州,掌握了大量的人口之后,并州军的扩编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尤其是司马师无偿援助了这么多兵卒、战马、军械、物资,曹亮如果不妥为利用的话,又怎么对得起司马师的一番好意呢?

    这次曹亮可是计划着一个大手笔,除了组建三大军团之外,曹亮一次性就将扩编六个营的军队,一个营按正常编制是一万五千人,六个营就是九万人,再加上三大军团直属的部队一万五千人,这次扩编的总数将会突破十万人。

    十万人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要知道,蜀国总共的兵力才达到了十万人,就算是吴国,也不过才二十余万人,曹亮一个简单的扩军,就等于是重建了蜀国的全部或者是吴国的一半兵力,这样的手笔,堪称大气。

    这六个营的名称曹亮都想好了,骑兵的三个营将会以锐骑营、果骑营、劲骑营来命名,步兵的三个营将会以陷阵营、中坚营、中垒营来命名。

    名称只是一个部队的番号而已,曹亮倒是没有刻意地去琢磨,上口好记即可,同时这些名称往往还有激励士气的意义,曹亮取名字的时候,还是选择一些有积极因素的字词,这样可以培养士兵的荣誉感和自信心。

    这段时间以来,曹亮一直致力于新编六个营的建设,这些营的所有骨干力量,都将会从九营之中进行抽调,原先九营之中的伍长,在新营之中就会担任什长,原先是什长的,抽调过来担任队率,以此类推,以前的在九营之中担任队率、都伯、军侯、司马的,抽调到新营之后,将会自动地高升一级,而九营之中所出缺的职位,也将按军功的高低进行递补。

    一支军队只有在建立骨架之后,才能屹立不倒,曹亮将那些身经百战,有着丰富战斗经验的军官安排到新营之中,然以以新兵填添充血肉,这样就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让新营形成战斗力。

    司马师当初在冀州募兵三十万,虽然从场面上看是蔚为壮观的,但是由于这些军队从上而下都是新兵,就算有个别的职位上会派上去一些有经验的军官,但军队在整体上完全是一种全新的结构,这样的军队,充其量只能算是一支乌合之众,那怕经过再长时间的训练,也无法有效地提升战斗力,失败当然是在所难免了。

    而现在这其中许多的人已经成为了并州军的俘虏,曹亮在这些俘虏之中进行挑选,合格者加入到了新营之中。

    正是因为什长以上的军官都是来自于旧营,所以整个新营的构架上没有出现任何的问题,这些新营完全可以照搬旧营的操练模式,在短时间内就完成整合,让新营初步地具备了作战能力。

    当然这些新营的战斗力想要达到旧营的水平,那还得经过长期的磨合和战斗经验的积累,任何一支军队,不可能只经过操练,就会成为百战雄师,只有在战火之中的焠炼,才可能会锻造出所向无敌无往而不胜的骁勇之师来。

    曹亮深知这一点,所以他在给六个新营配备齐全了骨架体系,接下来就会把他们投放到真正的战争之中去,让他们在战火之中历练成长,成为一支支无坚不摧的军队。

    组建新营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尤其是曹亮这次如此的大手笔,一下子就扩军达到了十万多人,想要井然有序地完成扩军,还真是一件煞费苦心的事。

    新营的建立,可不仅仅只是简单的人员调派,还有相应的后勤保障体系也必须要建立起来,毕竟十万人的吃喝拉撒,可不是一件小事。

    这段时间以来,曹亮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大建新营的事务上面,关于木材的事,他也仅仅只是过问一下而已,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详查。

    反正三天的时间一晃而过,到时候桓范必定会有所交待的。

    到了第三天早上,曹亮刚起身,便有亲兵上前道:“主公,桓军师请您移步木料场。”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6204/ 第一时间欣赏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作者:风之清扬所写的《最后的三国2兴魏》为转载作品,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最后的三国2兴魏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最后的三国2兴魏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最后的三国2兴魏介绍:
曹亮穿了,成为了曹魏宗室的“曹三代”。相比于纵横捭阖的曹一代、守成有余的曹二代,曹三代实在是麻绳穿豆腐——提不起来,士家坐大,司马专权,曹魏的天下已是危如累卵存亡绝续。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抗争?曹亮不甘随波逐流,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且看我如何步步为营,斗司马,兴曹魏,灭蜀破吴,执耳天下!┄┄┄┄┄┄┄┄┄┄┄┄┄┄┄┄┄新书启航,再战“最后的三国”,喜欢这段历史的书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支持!最后的三国2兴魏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最后的三国2兴魏,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