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最后的三国2兴魏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文阅读

作者:风之清扬     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     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587章

    ps:章节防盗,明天上午更正…………………………………………

    再管木头的事,同时吩咐下面的人也不必再向他汇报这些情况,一切静候三天,答案自然会水落石出。

    而且这一个月的时间,曹亮可没有歇着,自从冀州之战开始,并州军就已经是连续地作战了长达半年多的时间,如此高强度的战斗,那怕并州军拥有铁打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充沛的体力,也难免会疲惫,会疲倦,所以捉住这个难得的契机,让并州军全员休整,恐怕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但休整不等于松懈,不等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这次的休整,将会是大决战之前的一次放松,曹亮要求各营的人马,按照计划进行分批的轮休,休整的同时,要捉住这一次难得的作战间歇期,进行兵力的补充和调派,并进行相应的操练,以保持军队旺盛的战斗力。

    同时在降兵之中麟选合格者以及从并州幽州招募的新兵,将会成为此次曹亮扩军计划的主力。

    这次的冀州之战中,并州军大获全胜,不但俘虏了司马军多达八万人,而且缴获了不计其数的粮草辎重、军械战马,尤其是战马,正是并州骑兵所急需的,长久以来,受困于战马的数量,并州骑兵一直未能进行大规模的扩编。

    而骑兵是战场之上的高端战力,并州军正是拥着三大骑兵王牌越骑营、屯骑营和骁骑营,在战场之上纵横捭阖,所向无敌,令敌人是闻风丧胆。

    随着战场向纵深方向不断推进,并州军目前拥有的兵力已经不足以实现战略控制,所以扩军之事,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但局限于并州幽州的人口和经济,大规模的扩军似乎是一个不可承受之重,曹亮必须要严格控制人口和军队的比例,不可穷兵黩武,给并州和幽州的老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

    而这次拿下冀州,掌握了大量的人口之后,并州军的扩编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尤其是司马师无偿援助了这么多兵卒、战马、军械、物资,曹亮如果不妥为利用的话,又怎么对得起司马师的一番好意呢?

    这次曹亮可是计划着一个大手笔,除了组建三大军团之外,曹亮一次性就将扩编六个营的军队,一个营按正常编制是一万五千人,六个营就是九万人,再加上三大军团直属的部队一万五千人,这次扩编的总数将会突破十万人。

    十万人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要知道,蜀国总共的兵力才达到了十万人,就算是吴国,也不过才二十余万人,曹亮一个简单的扩军,就等于是重建了蜀国的全部或者是吴国的一半兵力,这样的手笔,堪称大气。

    这六个营的名称曹亮都想好了,骑兵的三个营将会以锐骑营、果骑营、劲骑营来命名,步兵的三个营将会以陷阵营、中坚营、中垒营来命名。

    名称只是一个部队的番号而已,曹亮倒是没有刻意地去琢磨,上口好记即可,同时这些名称往往还有激励士气的意义,曹亮取名字的时候,还是选择一些有积极因素的字词,这样可以培养士兵的荣誉感和自信心。

    这段时间以来,曹亮一直致力于新编六个营的建设,这些营的所有骨干力量,都将会从九营之中进行抽调,原先九营之中的伍长,在新营之中就会担任什长,原先是什长的,抽调过来担任队率,以此类推,以前的在九营之中担任队率、都伯、军侯、司马的,抽调到新营之后,将会自动地高升一级,而九营之中所出缺的职位,也将按军功的高低进行递补。

    一支军队只有在建立骨架之后,才能屹立不倒,曹亮将那些身经百战,有着丰富战斗经验的军官安排到新营之中,然以以新兵填添充血肉,这样就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让新营形成战斗力。

    司马师当初在冀州募兵三十万,虽然从场面上看是蔚为壮观的,但是由于这些军队从上而下都是新兵,就算有个别的职位上会派上去一些有经验的军官,但军队在整体上完全是一种全新的结构,这样的军队,充其量只能算是一支乌合之众,那怕经过再长时间的训练,也无法有效地提升战斗力,失败当然是在所难免了。

    而现在这其中许多的人已经成为了并州军的俘虏,曹亮在这些俘虏之中进行挑选,合格者加入到了新营之中。

    正是因为什长以上的军官都是来自于旧营,所以整个新营的构架上没有出现任何的问题,这些新营完全可以照搬旧营的操练模式,在短时间内就完成整合,让新营初步地具备了作战能力。

    当然这些新营的战斗力想要达到旧营的水平,那还得经过长期的磨合和战斗经验的积累,任何一支军队,不可能只经过操练,就会成为百战雄师,只有在战火之中的焠炼,才可能会锻造出所向无敌无往而不胜的骁勇之师来。

    曹亮深知这一点,所以他在给六个新营配备齐全了骨架体系,接下来就会把他们投放到真正的战争之中去,让他们在战火之中历练成长,成为一支支无坚不摧的军队。

    组建新营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尤其是曹亮这次如此的大手笔,一下子就扩军达到了十万多人,想要井然有序地完成扩军,还真是一件煞费苦心的事。

    新营的建立,可不仅仅只是简单的人员调派,还有相应的后勤保障体系也必须要建立起来,毕竟十万人的吃喝拉撒,可不是一件小事。

    这段时间以来,曹亮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大建新营的事务上面,关于木材的事,他也仅仅只是过问一下而已,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详查。

    反正三天的时间一晃而过,到时候桓范必定会有所交待的。

    到了第三天早上,曹亮刚起身,便有亲兵上前道:“主公,桓军师请您移步木料场。”

第1588章 愁云惨淡

    十天的撤离时间,已经是司马伦估算出来最低的要求了,以并州军的进展速度,很有可能不到十天的时间就杀过来了,所以一旦下定迁都的决心,所有的事务都必须要抓紧进行,否则等到并州军杀到眼前了,那才是真正的追悔莫及。

    不过司马伦终究还是留有后手的,他将淮南军安置在了南阳,就是准备阻击并州军的,有这么一支军队的拦截,至少也能给洛阳的大撤离再多争取几天的时间。

    众官吏跑到司马府来求请,但却碰了一鼻子的灰,只好灰溜溜地各自返回去,通过这件事,他们也清楚了现在的局势和处境,司马师既然已经下了迁都的决心和命令,那就绝没有更改的可能,所以还是趁早地收拾行李和细软跑路吧。

    消息传开,整个洛阳城里顿时乱成了一锅粥,洛阳做为首善之区,云集着无数的达官贵人,富商豪绅,而他们的资产,大多都是商铺住宅这样的不动产,迁都令一下,那些原本价格昂贵的商铺邸宅立马变得一文不值,许多的人顷刻间就血本无归了,整个洛阳城中一片哀号恸哭,愁云惨淡。

    原本戍守洛阳的禁军此刻接受了新的命令,那就是督促洛阳的百姓进行迁徙,司马师已经下令尽迁洛阳之民于关中,所有的军队、官吏、商贾、平民,一律通通迁往长安,整个洛阳城不留一人,不留一物,违令者,斩无赦。

    军队在此时严格地贯彻执行着司马师的命令,逐街逐巷地清理着,所到之处,所有的百姓都被驱赶了出来,并押解出城。

    洛阳的百姓过惯了平和安逸的日子,突然之间来了命令,要他们抛家弃宅,远迁长安,当然是一万个不情愿,但平民百姓什么时候能斗得过官府,斗得过军队,军队所到之处,所有的百姓都被驱赶出来,那些铁了心不走的,被官兵们强行给拖了出来,然后便把房子给扒了,这些百姓惹不起官兵,只能是含泪踏上了迁徙之路。

    由于时间紧迫,官府这方面自然不可能和老百姓有商有量说好话,反正就是一纸公告,限期迁移,如若不从者,一律严办。

    这个严办还真不是说说而已,那可是实打实的严办,对于那些聚众滋事,妖言惑众,煽动作乱的,有一个办一个,甚至连天牢都不去关押,直接就地正法。

    而天牢里那些关押的重犯,有待审的,有待秋后处决的,现在可管不了那么多了,直接就地处决,非常时刻,这些天牢要犯,可都些危险分子,司马师可不敢将他们轻易地放出去,索性处决了事,一了百了。

    官兵在挨家挨户地搜查,以保证连一个漏网之鱼也没有,关中虽然沃野八百里,但由于长年的战乱,人口锐减,几近荒凉,司马师虽然退守关中,但仍旧想要等待机会东山再起,可如果不携民迁都的话,以关陇现在的人口基础,想要翻身,实属不易,所以洛阳的数十万人口,对于司马师来说十分的重要,必须要将他们迁到关中去,充实当地的人口,无论是赋税还是兵源,都是取之于民的。

    ………………………………………………………………

    曹髦虽然当上皇帝才三年的时间,不过他当得却是憋屈无比,远比当初他做高贵乡公时差得太远,虽然说高贵乡公没啥实权,但贵在自由啊,曹髦在自己的封地之内,那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随心所欲。

    可来到了洛阳,坐上了万人瞩目的皇位,他却发现自己宛如变成了一只金丝雀,被关在了笼子里,丁点儿的自由也没有了,身边的宦官、宫女、侍卫,都是司马师派来监视他的人,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逃不过司马师的耳目眼线,这让曹髦是倍感郁闷。

    贵为天子,却形如囚徒,这便是曹髦最为真实的生活,如果换作是其他的傀儡皇帝,或许早就接受这种屈辱的生活方式了,但曹髦却有一身的傲骨,不愿和司马氏妥协,那怕他手中无兵无权,但也随时准备和司马师抗争到底。

    曹髦也清楚,单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足以对抗司马师的,而如今的朝堂之上,自从张缉李丰夏侯玄的兵变失败之后,司马氏更是一手遮天,从台阁到内宫,所有要害部门,都是被司马氏的亲信党羽所把持,在朝中没有一点根基的曹髦想要拉拢培养一些忠于自己的亲信,几乎都是一种奢望。

    不过曹亮的成功,却成为曹髦心目中的一道曙光,别人视曹亮为洪水猛兽,但在曹髦的心中,曹亮则是大魏江山社稷的救星,是推翻司马氏黑暗统治的希望。

    曹亮可是不折不扣的曹氏宗亲,是曹家的自己人,无论是血缘关系还是忠诚程度,曹亮都是曹髦最值得信赖的人,所以在别人听到曹亮突破黄河防线一个个都拉下了苦瓜脸的时候,曹髦则是非常的开心,看来距离曹亮进京勤王讨伐司马师的日子已经是越来越近了。

    曹亮打仗得越漂亮,司马家的人越沮丧,曹髦便越是高兴,他还曾挥毫赋诗一首,用隐晦的手法表达了他的愉悦之情,曹亮打到洛阳,已经是指日可待了。

    在曹氏的历代皇帝之中,曹髦的文采出众,颇有其祖父曹丕的风范,在皇宫里的时候,曹髦就曾常召集文人高士,讲经论道,其中便有王经、王沈、荀顗,崔赞、袁亮、钟毓,虞松等人,曹髦明为讲经,实则也是想要笼络大臣,培养亲信,只可惜朝中大部分的人,都为司马师的爪牙,曹髦还真找不到几个可以忠心于自己的人。

    但没想到就在此时,居然得到了司马师要迁都的消息,这让曹髦万分的吃惊,就算自己是傀儡天子人,但像迁都如此重要的大事,司马师再怎么也得事先支会他一声吧,可惜司马师独断专行惯了,就连迁都这样的事,他都可以擅自其事,自作主张,真是欺群罔上啊。

第1589章 桀骜不驯

    “朕不走,你们谁说了也没有用,朕必与洛阳共存亡!”曹髦斩钉截铁地对劝他赶紧离开皇宫官吏道。

    那几个官吏是奉命来协助曹髦迁徙的,遭到了曹髦的拒绝之后,他们是一脸的尴尬,尽管他们也清楚如今这朝廷之中,真正是话事人是司马师,眼前的这位天子不过是一个傀儡。

    但即便是傀儡,那地位也不是他们所能轻易擅越的,虽然在曹髦拒不配合的情况,这些官吏还真是无可奈何,毕竟他们可以驱赶老百姓,真没办法对天子用强。

    就在此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道冷厉的声音:“走不走,可由不得你说了算!”

    曹髦及众官吏抬头去望,只见一身戎装的司马昭出现在了大殿门口,他披挂整齐,斜挎着一口环首刀,手按在了刀柄之上,盛气凛然,昂首阔步地便迈上殿来。

    曹髦脸色攸然一变,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参拜不名那是司马师的特权,满朝文武也只有他才享有这样的殊荣,司马昭虽然是司马师的亲弟弟,现在还担任着卫将军的职务,负责着宫廷的禁卫,但不代表他就有剑履上殿的权力,这分明是赤果果地对皇权的蔑视。

    司马昭丝毫不理会曹髦的愤怒,上前只是朝着曹髦大喇喇地拱了拱手,傲然地道:“陛下,臣身为卫将军,担负宫廷宿卫重责,如今大敌将至,臣不敢卸甲,请恕臣之无礼。现今洛阳城危在旦夕,兵祸临城,还请陛下速速登辇,远离这是非之地,以保陛下龙体金安。”

    曹髦脸色阴沉,司马昭纵然是无礼之至,但他却对他丝毫没有办法,周围的那些内官外官一个个也是对司马昭唯唯诺诺,这便是做傀儡皇帝的悲哀吧。

    司马昭的态度越强硬,曹髦内心之中便越发地抗拒,他冷冷地道:“曹氏列祖列宗的陵寝就在这儿,朕宁死也要死在洛阳,绝不会背弃先祖先帝。”

    司马昭凑上前去,阴阴地一笑道:“陛下,你有什么心思打算臣可是一清二楚,曹亮要来了,你觉得自己翻身的机会也来了,是不是?哈哈,可惜你是没有机会见到曹亮的,收起你的小把戏,老老实实地配合迁都,否则的话,我们不介意换一个愿意听话来当这个皇帝,反正曹家子嗣遍地都是,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也不少!”

    曹髦银牙微咬,怒目而视,沉声地喝道:“司马昭你好大胆子,竟敢来威胁朕?其实你们司马家什么居心,天下谁人不知,今日朕便血溅五步,成全你们!”

    司马昭看到曹髦不肯就范,脸色顿时沉了下来,手按在刀柄之上,刷地拉出了半截,喝道:“你以为我不敢动手吗?”

    曹髦针锋相对,傲然地道:“朕的头颅便在此,有种你就去砍!”

    司马昭原本是想吓唬他一下的,没想到曹髦竟然如此地傲气,难道这家伙当皇帝久了,自以为这天下是由他说了算吗?不过曹髦这一硬气,让司马昭有些骑虎难下了,周围的官吏都在这儿盯着呢,但一个个都是鸦雀无声,似乎都想看看,今天这局面,是谁先怂了。

    司马昭的刀拨了一半,他此刻手按在刀柄之上,看看对面怒目圆睁的曹髦,司马昭还真是拨也不是,不拨也不是。

    就在此时,贾充上前拦阻道:“二公子,切莫动怒,陛下乃一国之君,社稷根本,岂可妄言杀之,请二公子三思而后行。”

    司马昭就等着这个台阶下呢,一听这话,悻悻然地将刀给撤了回去,贾充上去冲着曹髦躬身施礼道:“陛下,卫将军性子急,如有冲撞,还请陛下海涵,如今大敌逼近,社稷倾危,还望陛下以大局为重,迁都长安吧。”

    贾充是司马昭的心腹,曹髦如何能瞧得起他,他和司马昭,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无非是想要胁迫自己迁都长安的,但曹髦心中早就打定了主意,死活不走。

    “你们都不必说了,朕意已决,誓死不走,尔等且退下吧。”

    司马昭当然不敢在这个关键时刻弑帝,尽管他现在杀死曹髦,和捏死一只蚂蚁没有任何的分别,但弑杀天子的后果却不是他可以承担的,本来迁都一事,已经在朝廷及民间引起了纷攘,假如这个时候再杀了曹髦,只会让混乱的局势变得更为地混乱,所以司马昭充其量也只是吓吓曹髦的,真没打算把他如何。

    但曹髦此刻却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软硬不吃,让司马昭有些进退两难,如果曹髦能率先离宫,那必然可以给洛阳的臣民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这也是司马师特意派他来督促曹髦迁徙的重要原因。

    本以为这不过是一个极为简单的差事,但没想到却因为曹髦的态度而僵在了这儿,这不禁让司马昭恼羞成怒。

    当初定天子人选的时候,司马师便有意让曹操的儿子曹据来当这个皇帝,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曹据这个人老实木讷,比较听话,也容易管束。但郭太后那老娘们死活不同意,说曹据是她叔叔辈的,如果曹据当了皇帝,那郭太后岂不就成了皇帝的侄儿媳妇吗,这让郭太后颜面何存?

    所以在天子人选上面,郭太后是竭力反对曹据来当皇帝的,司马师也没办法,毕竟虽然他掌握了朝中大权,但还做不到一手遮天,需要跟郭太后合作,所以便同意了郭太后提出来的曹髦这个人选。

    曹髦是东海王曹霖之子,在曹丕诸孙之中,以他为最长,是为庶长孙,正是因为这一点,才被郭太后看中,立了为新君。

    起初司马师也觉得没什么,毕竟曹髦一个孤家寡人的,能掀起多大的风浪来,但谁也没想到曹髦看似柔弱的外表之下,却是有着血性和傲骨的,这样司马师也是很头疼的,这换天子也不是过家家,不合适了随便再换一个,废立曹芳已经是引起了轩然大波了,如果再废曹髦的话,还不知道会有什么后果呢。

    但曹髦的桀骜不驯,已经让司马家的人确实感到头痛了。

第1590章 度日如年

    “给我绑了!”司马昭已经彻底地被曹髦给激怒了,就算不能杀他,还不能绑他吗?

    贾充朝着身后的兵士呶呶嘴,那些兵士上前便将曹髦给五花大绑了,司马昭带的这些兵士可不是普通的侍卫,而是出身于司马家的死士,在他们的眼里,可没有什么天子,他们听从的,也就是司马昭的命令,司马昭让他们绑谁他们就绑谁,让他们杀谁他们就杀谁,眉头都不会皱半下。

    但那些殿内的内官和外官,却个个惊恐不已,天子是何等的身份,司马昭说绑便绑了,这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啊!

    曹髦也没想到司马昭竟然真得敢来绑自己,又惊又怒,但他手无缚鸡之力,又如何能敌得过那些如狼似虎的侍卫,很快便被捆得像粽子一般了。

    司马昭吩咐将曹髦押上辇车,所有后宫人员,一律强迁出宫,并以天子的名义颁发诏书,正式地诏告天下,迁都长安。

    就连天子都走了,许多持观望态度的人也就放弃了念想,开始收拾行装和细软,也相继地踏上了迁徙之路。

    为了整个的迁都计划,司马师下令在长安和洛阳之间开通迁徙专用通道,并在沿途设立了若干个补给点,给过往的百姓提供米粥和干粮,并且对整个通道的秩序进行维护和保障,以保证整个通道的畅通无阻。

    在司马军的驱赶之下,无数的百姓踏上了西去长安的漫漫路途之中,谁也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毕竟是背井离乡,前途一片茫然。

    整个关洛大道上,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人了,就如同是一条婉蜒而进的长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古道上激起的漫天飞尘,在空中飞荡着,宛如一场平地而起的沙尘暴,绵延百里。

    ……………………………………………………………………

    司马伦没有参与迁都的事务,他面见过司马师之后,便径直地来到了后府之中,却见他的母亲柏灵筠。

    自从前年离开洛阳前往兖州之后,司马伦一路辗转到了淮南并一直留守淮南,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没有见到母亲了,心中极是想念,所以在处理完公事之后,司马伦几乎是一路小跑,赶到了柏灵筠的居所。

    虽然身为统领千军万马的大都督,但司马伦实则是一个孩子,当年出征之时,他只有十三岁,正是年少之时,如今回到洛阳,他也不过才是十五岁而已。

    十五岁,正是志学之时,别人家的孩子在这个时候,正在寒窗苦读,勤奋努力,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为步入仕途奠定基础,而此刻的司马伦却已经成为了封疆大吏,肩负起社稷的重任,承受着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重担。

    或许出身在司马氏这样的家庭,又赶上多事之秋,不想早熟还真不行啊。

    司马伦和别的兄弟姐妹不一样,他们都有嫡亲同母的兄弟姐妹,唯独司马伦是柏灵筠的独子,所以打小他便是母亲柏灵筠抚养长大的,司马懿去世之时,司马伦年纪也不大,所以在这诺大的司马府之中,只有母子俩相依为命,自然而然的,司马伦对母亲的感情很深。

    从小到大,他几乎没有离开过柏灵筠的身边,这一次司马伦本以为只是到白马去探望一下司马师的,预估前后最多一个月的时间,就会返回洛阳。

    但无论是司马伦还是柏灵筠,都没有想到他这么一走,居然是两年的时间没有回家,尽管司马伦每个月都会寄一封书信给柏灵筠,柏灵筠也会按时给他回信,但远隔千里的相思之苦,远不是那几封书信可以慰籍的。

    司马伦急风火燎一般地跑进了柏灵筠的房间,却看到柏灵筠正坐在床榻前,手中捧着几封书信,翻来覆去地看,很显然,这便是司马伦写给他的信,柏灵筠自从司马伦走后,仿佛如同掉了魂一般,每日无所事事,神思恍惚,看到最多的,也就是司马伦的书信了。

    而司马伦的书信,也只是一个月才会来一封,柏灵筠每日翻看,那信纸都快折破了。

    “娘——”司马伦扑到了柏灵筠的身边,喊了一声,接着鼻子一酸,眼泪止不住地便掉了下来。

    柏灵筠有些恍惚地抬起头来,发现司马伦真的就在她的身边,一时间她恍如梦中,都不敢相信这是真事。

    “伦儿,真得是你吗?”

    司马伦跪倒在了她的膝前,他看到母亲不仅是神情恍惚,而且头发都白了不少,顿时便是一阵心酸,泣不成声地道:“娘,是我呀,我回来了,这两年,可苦了您啊!”

    柏灵筠这才明白过来,原来这不是梦啊,她抱着司马伦便是失声痛哭。

    尽管在司马府中,柏灵筠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而且因为司马懿的原配夫人张春华早已过逝,诸夫人之中,便是以柏灵筠为尊的,更何况,司马伦已经被司马懿指定来接司马师的班,母凭子贵,柏灵筠的地位自然也是无比尊崇,无人可及的。

    但是,自从司马伦突然离开洛阳之后,柏灵筠便变得魂不守舍起来,要知道司马伦从小到大,可都从来没有离开过她的身边,司马伦离开洛阳时,才不过十三岁,这么小的一个孩子,能吃得了军旅之苦吗?

    柏灵筠自从司马伦离开之后,便是日夜茶饭不思,忧心冲冲,军营之中的条件可是要艰苦的多,像司马伦这样含着金汤匙出生,从小长在温柔富贵乡里的公子,到了军营之中,可真就有他的罪受了。

    柏灵筠还担心战场之上刀箭无眼,一不留神就会被流矢所伤,丢了性命,司马伦身上所穿得甲胄够不够厚,能不能抵挡住突如其来的暗箭?她又担心司马伦身子单薄,穿得太重太厚了,身子骨能不能吃得消。

    总之,柏灵筠无时不刻地惦记着儿子,恨不得亲至淮南,到司马伦的身边伺候他,他不在身边的日子,柏灵筠是度日如年。

第1591章 孽缘啊,孽缘

    母子俩是抱头痛哭,许久之后,才平静了下来,细述起离别之情,幽幽倾述,似乎三天三夜也有说不完的话。

    柏灵筠看着多日未见的儿子,虽然他长高了,也壮实了,但明显黑多了,皮肤又干又糙,显然在军营之中,风餐露宿,吃了不少的苦,柏灵筠是怜惜不已,关切地问这问哪,事无详巨。

    司马伦虽然一一作答,但却没有耐心听她絮叨下去,毕竟司马伦现在的地位和身份,已经不是她膝下承欢的幼童了,他统领千军万马,日理万机,时间比金子还要宝贵。

    “母亲,孩儿这次回来,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办,如今曹亮那贼子得势,大军压境,洛阳估计是守不住了,孩儿已经向兄长建议迁都长安,母亲宜立刻准备,早些动身吧。”司马伦找了一个机会,适时地打断了柏灵筠的话,将迁都的消息告诉了她。

    柏灵筠猝然一惊,喃喃地道:“曹亮……他真得打到洛阳来了?”

    司马伦倒没有太注意她的表情变化,以为她是被迁都的事情给惊住了,其实几乎所有的人,听到迁都之事,第一个反应就是倒吸一口凉气,太震惊太意外了,想来柏灵筠也不会例外。

    但司马伦绝对没想到柏灵筠是听到曹亮这个名字之后,整个人就如同是石化了一般,多年来沉封在心底的往事一件件地浮上了心头,那么的清晰,那么的真切,仿佛就如同是昨日经历的事一般,一切都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曾几何时,柏灵筠将这段不堪回首的情感尘封在了心底,或许她觉得,这辈子再也无缘和曹亮相见了,但没想到十五年后,居然会听到他杀到洛阳的消息,柏灵筠的心怦然而动,如果她缘再和曹亮相见的话,又怎么去面对他呢?

    当初柏灵筠断然地否认了她怀的孩子就是曹亮的,毕竟她又不可能和曹亮走,只能将这个惊天的秘密隐藏到了肚子里,任由它发霉腐烂,而且柏灵筠打算将这个秘密埋一辈子,谁也不告诉。

    或许她觉得,曹亮和司马伦这一对父子,今生注定也不会再有什么交集,那么这个秘密就让它成为永远的秘密吧。

    可谁又能想到,若干年后,曹亮真得率兵打到了洛阳,而且即将和司马伦成为对手,父子相残的一幕必不可免,这让柏灵筠的内心之中涌起一阵的惶恐,这个结果,是她最不想看到的。

    但她能告诉司马伦,你的父亲并不是司马懿,而是曹亮吗?显然是不能的,司马伦自幼生在司马家,长在司马家,早已融入到了这个家庭之中,如果现在告诉他真相的话,只怕他会难以接受,痛苦不堪。

    更何况,如今执掌大权的还是司马师,尽管他眼瞎了,但如果他知道真相的话,肯定也不会放过司马伦母子。

    所以,柏灵筠只能是将这个秘密继续地隐藏下去,那怕是司马伦,她都不可能告诉,但战场之上,刀箭无眼,司马伦早将曹亮视做了杀父仇人,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真到了兵戎相见之时,这又将是何等的惨剧啊。

    柏灵筠痛苦地闭上眼睛,内心之中一阵颤栗,孽缘啊,孽缘!

    司马伦看到母亲面露痛苦之色,还以为她是舍不得离开这个家,便轻声宽慰,承诺到了长安之后,给柏灵筠建一个一模一样的府邸,还她一个温馨的家。

    这对于司马伦来说,算不得什么事,只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只要能让母亲高兴起来,他做什么都愿意。

    司马伦宽慰了母亲几句,然后便将管家给唤了进来,吩咐他们立刻收拾,尽快地出城。

    现在整个迁都事宜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做为首倡者,司马府自然首先地行动起来,率先做好表率作用。

    当然,现在出城西迁,道路上相对来说也是比较畅通的,而几天后必然会迎来人潮高峰,道路出现涌堵也在所难免,尽管一路之上有军队有维持秩序,但如此庞大的人潮,一旦出现混乱的状况,势必引发难以收拾的后果。

    所以,现在出城,是最为合适和理想的时机,而且司马伦无法保证原定十天的撤离时间是不是足够,因为司马伦无法估算到并州军骑兵的进军速度,就算他安排了淮南军在南阳阻击并州军,但如果淮南军也无法挡得住并州军,尚未撤离的洛阳将会变成一个修罗地狱。

    抱着宁早勿晚的原则,司马伦要求司马府所有的人都必须要一天之内做好撤离的准备,不管任何情况,明天早上的时候,司马府的人必须要出城,踏上西迁之路。

    尽管时间比较仓促,但是司马伦要求十分的明确,明天早上必须地启程,这也就忙坏了府里的管事和仆役,毕竟司马家家大业大,仅仅一天的时间,那里能收拾过来。

    不过司马伦倒也比较人性化,他告诉下人,只挑拣贵重轻便易于携带的物品,其他笨重不好携带的东西,一律统统地砸坏扔掉,一样也无需带走。

    仆役们遵照司马伦的吩咐,不过这也忙乎了整整的一天一夜,到了第二天的早上,上百辆的辎重车上,都满满当当地装足了东西,整个司马府内,已经是一片的狼籍了。

    司马伦也无暇去细看车上的东西,他亲自将柏灵筠扶上了车,并派出了一支数百人的亲卫来护送,这些人大多是司马家的死士,忠诚不二,司马伦将整个司马府的家眷交给他们来护送,也是比较放心的。

    柏灵筠对司马伦不能和她同行则表现的十分担忧,司马伦则宽慰她道,自己还有一些公务处理,不过随后就到,要母亲不必担忧。

    送走了柏灵筠,司马伦总算是轻舒了一口气,不过他现在还真不能走,迁都之事千头万绪,做为这个计划的策划人,司马伦肩头上的担子比谁都重,他需要留在洛阳,运筹调度,总揽全局。

第1592章 明智之选

    并州军在顺利地拿下了荆州之后,群情激昂,众将都纷纷跑到中军帐来,向曹亮请命,请求进军洛阳,谁都想去抢攻占洛阳的第一功。

    洛阳可是国都,而且此战也很有可能是和司马军的最后一战了,这样的战功如果错过了,就绝对不会再有,身为武将,谁不渴望着建功立业,更何况是拿下洛阳这样的功勋,自然是人人趋之若鹜,争得面红耳赤。

    曹亮微微一笑,诸将热情高涨,求战心切,这是好事,但也未必是好事,自从白马渡河之后,并州军转战两千余里,几乎没有做过任何的休整,尽管连战连捷让并州军的士气高涨,但也无法掩盖长途行军的疲惫,现在并州军各支队伍,就是用顽强的意志来硬扛疲惫的身体。

    这一种极为不健康的作战方式,如果遭遇弱敌的话,并州军还可以勉力维持,可一旦遭遇强敌,体力和精力的疲乏状况必然会严重地影响战斗力,让并州军深陷困境。

    而洛阳之敌,几乎囊括了司马军的全部精锐,也是司马家最后的底牌了,曹亮相信,这次的洛阳之战,司马师必然会全力以赴,所以进攻洛阳,并州军便不能再采用这种长驱直入轻兵而进的进攻方式,必须要做好打硬仗打攻坚的准备。

    所以,面对并州军诸将的纷纷请战,曹亮只是笑而不语,没有做任何的答复,只是传令下去,让各营的兵马原地休整,等候命令。

    众将不禁有些纳闷了,现在司马军兵败如山倒,正该是并州军捉住机会,一鼓作气直捣洛阳的时候,为何曹亮却要突然停了下来,这和曹亮一贯的作风可不相符合啊。

    曹亮这次还真得不急,如果要进军洛阳,曹亮必须要摸清楚司马军在洛阳的布署,毕竟让司马伦的十万大军逃回洛阳之后,司马师手中的可以调动的兵力也不少了,在数量上,至少也可以和并州军相持平了,所以并州军在此役之中,也不一定就占有多大的优势,而且洛阳四面环山,八水萦绕,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如果曹亮没有摸清司马军的具体防御布署,就冒然进军的话,很可能会吃一个大亏的。

    司马师在领军作战方面,也是很有一手的,如今更是冒出一个后起之秀司马伦,这不禁让曹亮是倍加谨慎,这个司马伦实属妖孽级的天才人物,颇有战略眼光,虽然年纪青青,但行事老辣沉稳,进退有度,就连打仗多年经验丰富的曹亮的也不得不暗暗佩服,将司马伦放在了头号强敌的位置上。

    所以,对付这样的对手,曹亮必须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先前的苦县之战,那已经是曹亮战争生涯之中为数不多的败仗之一了,曹亮可不希望还会有第二次。

    不过还没等曹亮把斥侯兵给派出去呢,就已经接到了来自洛阳的急报。

    这是来自洛阳间军司的情报,司马军迁都这么大的事情自然是没法子瞒人的,洛阳间军司的人也是在迁都计划实施的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消息,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他们便立刻将这个重要的情报送到荆州这边来。

    对于司马师的突然迁都之举,就连曹亮都直呼意外,放弃洛阳,这样的魄力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根据事先得到了情报,司马师从白马撤回到洛阳之后,已经是加强了虎牢关、伊阙关、轩辕关等地的防守,显然是做好了充分的死守洛阳的准备。

    这一点曹亮倒没有意外,毕竟洛阳是魏国的国都,司马师可以放弃其他的州郡,但不可能轻易地放弃都城洛阳,毕竟司马师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他的手中还握有不少的兵马,依靠洛阳附近的八大关隘,至少也是有一战之力的。

    所以无论是司马师那边,还是曹亮这边,都是把洛阳之战当做是终极之战来打的,曹亮迂回了这么一大个圈子,最终的进攻目标还是锁定在洛阳的,而司马师搜罗残兵败将,也在洛阳的周围,建立起了严密的防御体系,双方似乎不约而同地将决战的地点选择在了洛阳,胜败在此一举。

    但司马师突然地迁都,撤离洛阳,此举大大地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这诺大的都城,司马师说放弃就放弃了,难道说司马师对洛阳之战真得没有了信心吗?

    曹亮相信,在司马师的计划之中,一直是将洛阳做为最终的决战之地的,但是什么让他突然改变了主意呢?

    很显然,是司马伦回到洛阳之后的事,整个迁都计划,正是在司马伦回归之后才实施的,如果说这个计划与司马伦无关,鬼都不信!

    司马伦能主动地将淮南放弃,焉知他不会劝说司马师将洛阳也放弃掉,尽管说放弃淮南和放弃洛阳完全是两个概念,但是无论谁来做这样的事,都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非凡的胆识的,司马伦有放弃淮南的魄力,便有可能会去劝说司马师放弃洛阳。

    显然司马师是受到了司马伦的盅惑,才会迁都长安的。

    曹亮也确实没有想到司马伦对司马师竟然会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能让他放弃了之前一直准备坚守的都城洛阳。

    当然,从战略的角度上来讲,曹亮也觉得迁都长安要比死守洛阳更保险一些,虽然说洛阳号称是八关都邑,但除了西面的函谷关之外,其他的关隘也只不过是徒有其名而已,就连大名鼎鼎的虎牢关,曹亮也曾见识过,不过是几段低矮的土墙罢了,这样的关隘,丝毫也起不到阻挡敌军的作用,历史上洛阳的数度沦陷,无一不是敌军从官道上进入的,洛阳说白了,基本上是无险可守。

    比起拥有潼关武关之险的长安来说,洛阳的防御体系相差太远,如果双方的兵马实力相近的话,倒也不愁把守,但如果双方实力悬殊的话,司马伦提出的迁都之举,倒也不失为一种明智之选。

第1593章 最后的巢穴

    司马伦并没有带兵返回洛阳,而是把他带回来的十万兵马安置了南阳,很显然,司马伦的目的就是为阻击并州军向洛阳的前进,以避免在洛阳军民迁都之中受到袭击。

    此时的洛阳,由于正在进行的迁都引发了史无前例的混乱,其防御能力也是最为孱弱之时,一旦受到袭击,必定是损失惨重。

    而司马伦特意地将淮南军放置了南阳,阻断了并州军北上的路径,就算并州军可以击败淮南军或者是从别的路径上绕过去,可整个儿的迁都事宜也进行的差不多了,并州军就算是拼死杀到洛阳城下的时候,那儿已经是一座空城了。

    看来这个司马伦一早就制定了迁都的计划,而淮南撤军,也想必是这个计划中的一环,他不惜浪费时间绕道荆州,目的也是为了劝说王昶步其后尘。

    只不过因为王昶考虑的有点多了,才没有听从司马伦的建议,这样才给了曹亮得以包围荆州迫降王昶的机会,否则司马伦裹挟荆州兵返回洛阳,只会让司马军残余的力量越发的壮大。

    司马伦的目的似乎很明确,那就是不以一城一地得失为重,而是以集中兵力为目的,现在的大势对司马军很不利,黄河防线被突破之后,司马军更是一溃千里,连日之内便丢失数州之地,损失惨重,以敌我双方的兵力对比,司马军根本就无法跟并州军展开正面的抗衡,退守关中,依靠关中的险要地势,恐怕才是唯一能遏制并州军进攻的良策法宝。

    司马伦很轻易地便说服了司马师,并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开始推行迁都之举,将近百万军民迁往长安,如此系统而庞大的工程,司马伦处理起来却是游刃有余,就连曹亮也不得不感叹,此子的非凡,假以时日,这个司马伦必然会成为并州军的劲敌,成为曹亮平定天下最在的障碍。

    从司马师对司马伦的无限信任来看,未来司马师将会很有可能将权力交出,司马伦将会成为司马家的新一代领军者,尽管司马军已经退守到了雍凉之地,天下的地盘十去其九,但曹亮丝毫不敢认为司马家就再无威胁。

    关中自古以来就有龙脉之说,得关中者得天下,周朝便是发迹于渭水之滨,武王伐纣,一举成就了八百年的大周江山。

    当然周朝的成功是建立在商纣昏庸无道的前提之下,但战国七雄之一的秦国却能从强大的东方六国豪取天下,建立了大秦帝国,那便证明了得关中者得天下,绝非虚言。

    而其后秦朝覆灭,楚汉争雄,汉高祖刘邦也是借着先抢到关中的先手之利,再一步步地打压了不可一世的项羽,最终问鼎中原,成就大汉王朝的基业。

    而且大秦和前汉的都城,也一直建在长安,足可见关中地位之显要,虽然自后汉以来,长安的地位渐趋没落,但雍凉之地,一直是魏国的军事重镇,由于蜀汉不断地在边境滋事,魏国也只能是相应地增加关陇一带的防御,正是诸葛亮成就了司马懿,让司马懿从一介文官成为了执掌天下兵马的权臣。

    雍凉之地,也成为了司马家族的根据地大本营,司马懿借着对付诸葛亮,将雍凉二州成为了自己家的私有领地,培植亲信,提拨嫡系,网罗人才,将雍凉打造成了一块铁板,那怕后来朝廷意识到司马懿尾大不掉之势,刻意地将司马懿调离了雍凉,并安排皇族的人来接替他的位子,但奈何司马懿大事已成,雍凉这块地方已然是针插不动水泼不进,夏侯玄就算成为了征西将军雍凉都督,也不过是一个空头元帅光杆司令,完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高平陵事变之后,司马家坐拥天下,更是将雍凉之地交到了自己人郭淮的手中,显然就是准备将关中当做司马家最后的退路来准备的,当司马家败无可败,退无可退之时,关中将会成为司马家最后的巢穴,最后的堡垒。

    司马伦显然比其他的人要看到深看得远,当所有的人都还在执着于坚守洛阳城,准备在洛阳城决死一战的时候,司马伦就已经跳出这个思维,将所有的兵力都集中于关中这块险要之地,放弃整个天下都不可怕,只要司马家能牢牢地守住关中,便有中兴的机会。

    周朝居渭水之滨而有天下,秦国得八百里关中一统六国,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能在楚汉相争之中拨得头筹,那么司马家真就没有机会再次地问鼎中原吗?

    退守关中表面上看是司马伦的孱弱无能,但实则却是以退为进的一个妙招,将残存的司马军都集中到易守难攻的关中去,必然可以大大地增加关中的防御能力,打造一个固若金汤坚如磐石的地盘来。

    长期以来,由于司马军控制的地盘过多,兵力分散,一直被并州军各个击破,一损再损,而司马伦的这一番操作,便是上佳的止损妙手,集中优势兵力,固守险要地域,等到将来时机成熟之后,再行反击,重新夺回失去的一切。

    可以说,司马伦一直处心积虑地贯彻着这个思路,从淮南一路撤到了洛阳,再从洛阳撤往长安,表面上看丢城失地,一溃千里,但实则却是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司马军的有生力量,以便在最后的决战之中,发挥出最大的效率。

    曹亮以前便曾发出此子不简单的惊叹,现在看来,司马伦可真是不简单啊,有大智慧,有大魄力,如果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都无法收拾掉他的话,那么将来他必然会成为曹氏江山的最大威胁者。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曹亮立刻下令所有的军队暂停休整,拨营起寨,挥师北进,即刻向洛阳进发。反正等并州军赶到洛阳之后,那儿已经是空城一座了,没有什么仗要打,所以并州军赶到洛阳再休整亦未晚矣。

第1594章 空城一座

    并州军挥师北进,旌旗蔽日,摩盖如云,浩浩荡荡,气吞万里如虎。

    遥想当初高平陵事变之时,曹亮仓皇逃离洛阳,就连父亲曹演都战死于断后的战斗之中,可谓是灰头土脸,落魄之至。

    十年之后,曹亮重归洛阳,兜兜转转,仿佛人生划了一个大圈,从.asxs.又回到了.asxs.,但一切早已都是物似人非,现在的曹亮,已经不再是当初的曹亮,洛阳城还会是那个曾经的洛阳吗?

    司马军在撤离的时候,倒没有学当年的董卓,一把火把洛阳给付之一炬,大概是司马伦觉得这么做会引起天怒人怨,激起民变,所以才把有人提议纵火焚城的建议给压了下去,并劝告司马师,将来他们是还要打回洛阳的,万事留一线,日好好相见,焚城毁陵,这样的绝户之事,还是不做的为好。

    司马师如今对司马伦是言听计从,司马伦觉得怎么办好,司马师便是全力支持,所以这座都城,算是能完好无损的保存下来。

    不过城池虽在,宫室依旧,但整个都城,却如死一般的沉寂,诺大而繁华的京师,如今却成为了一座空无一人的死城。

    街道上一片狼籍,满地可见人们随手丢弃的垃圾,在这些垃圾之中,还夹杂着不少的尸骸,有拒绝搬迁被官兵所杀的,也有混乱之中被歹人谋害的,在这无序的混乱之中,混水摸鱼杀人越货的匪贼亦不在少数,许多携带金银细软上路的人经常会身遭不测,虽然有司马军一路上维持秩序,但迁徙的人口实在太多了,根本就顾不过来。

    并州军一路北上,并未遭到任何抵抗,就连原本驻扎在南阳一带的淮南军也接到了司马伦的命令,在并州军抵达南阳之前,就主动地撤离了,向西进入到了武关,没有和并州军进行任何的接触。

    显然是洛阳的撤离已经完成了,所以司马伦才会命令原本驻扎在南阳打阻击的淮南主动地撤退了。

    南阳的淮南军一撤,并州军北上更是毫无阻碍,一路长驱直入,直接就进入到了空城洛阳之中。

    这次司马师的迁都尽管时间紧迫,但还是迁得比较彻底的,整个洛阳及其周边地区,原本都是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但在司马军刀枪的胁迫之下,绝大多数的百姓和商旅都被裹挟着离开了洛阳。

    毕竟这完全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对于那些平民百姓乃至士家豪绅来说,只能是去屈从于朝廷的命令,凡是违背者,一律按逆党同伙论处,负责维持秩序的军队当场格杀勿论,就连申辩的机会都没有,要么遵从,要么死,没有其他的选择。

    只有生活在比较偏僻的地方比如洛阳周围山里的百姓,才有机会逃过一劫,不过这也只是极少数之中的极少数,绝大多数的人都是生活在洛阳城里或许是洛阳周围的土地上,几乎没有几个人能逃出司马军的胁迫。

    在这次的迁都之中,司马师使用最为严苛的铁腕手段,他们也清楚,时间紧,任务重,如果再有任何拖延的话,那迁都的任务是根本也不可能完成的。

    而这些百姓这些人口,司马师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留给曹亮的,一来关中地区人口匮乏,司马师需要洛阳的人口来填充关中一带的人口空缺,将来可以缓解司马军兵员和赋税方面的压力;其次是洛阳及周边地区可是有着近百万的人口,如果这些人口落在了曹亮的手中,无疑会更增大曹亮的实力,司马家几乎没有什么翻盘的可能了。

    迁民入关中,是司马伦提出来必须要办到的任务,这样才能确保司马家能拥有和曹亮一争长短的资本,如今天下大势已经是不可逆转地倒向了曹亮这边,如果司马军放弃洛阳的同时放弃掉洛阳百姓的话,那对于整个战局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司马军可以放弃洛阳,因为曹亮得到的,不过是一座空荡荡的洛阳城,这还是司马伦心慈手软的结果,如果他效仿当年的董卓的话,那么曹亮得到的,不过是一片焦土一座废墟而已。

    当年董卓所为,引来的是天怒人怨,众叛亲离,最终他自己也为吕布所杀,不得好死,所以董卓之举,司马伦是无意效仿的,留一座空城给曹亮,其实也没有什么。

    当初司马昭将河内郡的百姓强迁到洛阳来,如今更是再度远迁长安,数年之内,河内的百姓便是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如今从河内一直延伸到洛阳一带,本来是魏国最为繁华富庶的地区,现在却是赤地千里,荒无人烟,不禁令人感叹战争的残酷性。

    在这战乱之中,普通的平民百姓就如同是一叶飘萍,随波逐流,不管他们将要流向何方,都不是自己能做得了主的,他们的命运,永远是当权者来主宰的,生杀予夺,视如草芥。

    这是乱世之悲哀,这就么一条西迁之路,还不知道有多少人耐不得颠沛流离之苦,死在了半途之中,这条路,几乎就是一条用血泪铺就的路。

    司马师委任司马伦为撤军的总指挥,由他来全面负责迁都撤退事宜,司马伦除了要抓紧撤退的事务,而且还必须要加强潼关和武关这两道关隘的防御,以防止并州军趁机来夺取关隘。

    潼关和武关就如同是两扇大门一般,扼着关中的东面和东南面,是关洛之间两条极为重要的通道,守住潼关和武关,就如同是关上了这两扇大门,切断关中和洛阳之间的联系,以保证关中的安全。

    好在这两道关隘都是雄关险道,险要天成,自古以来就是易守难攻,司马伦甚至都无需多投入兵力,就可以确保潼关和武关的安全,等大批迁徙的民众通过潼关和武关之后,司马伦就下令封关,任何人都不得再从潼关和武关上经过,以防止并州军的细作来刺探军情。

第1595章 让位

    刚刚抵达长安之后,司马师便以天子诏书的方式,宣布自己转任太师,而大将军的位置,将会由司马伦来接任。

    虽然太师是位列于三公之上的,和太傅少傅并列,但所有的人都很清楚,司马师这是将兵马大权给交卸了出来,从此西迁到长安的魏国朝廷大权,就落到了司马伦的手中。

    三公之上的太师太傅少傅,更多的是一种荣誉性的职务,位优而职轻,很适合养老,当年的司马懿,受到曹爽的排挤,晋升为太傅,被剥夺了所有的权力,司马懿韬光养晦,最终发动了高平陵事变,干掉了曹爽,不过司马懿仍旧以太傅的身份署理朝政,直至终老。

    正因为司马懿长期担任太傅一职,所以轮到司马师的时候,他并没有选择当太傅,而是当了太师,这也算是避讳吧,毕竟司马太傅长期以来指得就是司马懿,现在又冒出一个司马太傅来,很容易让人产生歧义,司马师觉得也是对先父的不敬。

    至于交卸大权,这也完全是在司马师的计划之中,自从司马师眼瞎之后,即使他还能处理朝政,但也显得力不从心了,毕竟司马师双眼不能视物,只能听近侍的人进行转述,许多的时候,司马师自己都心烦意躁,郁结难平。

    更何况,司马师他对自己也是失望透顶的,自从他从司马懿手中接过权柄,司马氏的势力便是有如江河日下,一日不如一日,幽州失守、冀州失守,大量的地盘被曹亮给蚕食掉了,最终就连司马师苦心经营的黄河防线也被曹亮所突破,接下来更是一溃千里,兖青豫徐扬荆,六个州啊,全部失守,最后连洛阳都被迫主动地放弃了,这样的战绩,司马师自己觉得愧对九泉之下的司马懿啊。

    想当初,司马懿临终之时,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他的身上,希望他可以将司马氏的大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真正登上九五之尊的位子,让司马氏的子孙,永享这天下之权。

    当时的司马师,也是雄心勃勃,豪气万丈的,自以为以他的才华,必定可以在司马懿奠好的地基上面,建起司马家的煌煌大厦,司马师甚至幻想着,司马懿为之奋斗了一生却无缘戴上的那顶皇冠,可以戴到他的头顶之上。

    但再丰满的理想,却也敌不过骨感的现实,辗转数年之间,司马师丢城失地,一败再败,当初司马懿辛辛苦苦打下了来的江山社稷,却在司马师的手中一点点地被挥霍浪费掉了,曹亮就如同是附骨之蛆一样,不停地蚕食着司马师的地盘,也一步步吞噬着司马师的希望。

    黄河防线的失守,导致司马师的心态也崩了,双眼失明的他,再想翻盘是没有机会了,司马师便开始为后继者发愁了,无论是司马懿指定的继位人司马伦,还是他过继过来的儿子司马攸都年纪太小,不足以担当大任。

    而剩下的几个弟弟,司马昭性狭而急躁,能力尚且在自己之下,司马师如果把大位传给他的话,司马师自己都不太放心,其他的如司马干、司马伷、司马亮,能力比司马昭还要次上一等,如此倾危之时,将大权交给他们,无异于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所以司马师早就心存退位之念,但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人选,所以只能是自己勉力维持,但维持的结果,却是丧师失地,一败再败,败得连自己都有点怀疑人生了。

    再这么下去,司马家迟早完蛋!

    就在司马师一愁莫展之时,司马伦的横空出世,就如同是划破司马师心底里阴霾的一道曙光。

    司马伦天生聪慧不假,但毕竟他只有十几岁,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毛都没长齐呢,又从来没有在战场之上历练过,司马师又自怎么可能会把这么一个烂得一塌胡涂的摊子交给他?

    不过司马伦的到来还是给司马师带来了一些惊喜,他借匈奴人刘渊之手偷袭并州的计划堪称是围魏救赵的典范,虽然不可能对曹亮造成多少的伤害,但却给司马军赢得了不少的时间,尤其是在诸葛诞淮南叛乱腹背受敌的时候,用此计来牵制住曹亮,延缓了司马军的败亡之势。

    其后司马伦有一个更为惊艳的表现,那就是一举平定了诸葛诞的叛乱,要知道这可是司马伦平生第一次单独地领军作战,但他的表现却是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就连诸葛诞这样的宿将都不是对手,被他打得满地找牙,司马伦也很快地平息了准南的叛乱。

    这一战之后,所有的人都对司马伦是刮目相看,司马师更是激动万分,看来他期盼已久的继位者一直就在他的身边啊,从此司马师变是萌生了将大权交给司马伦的想法。

    这是他还没有来得及实施呢,曹亮便以雷霆万钧之势突破了司马师苦心经营的黄河防线,整个战局急转直下,形势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了。

    司马师夺路狂逃,并在酸枣掘开了黄河大堤以水代兵淹没了兖豫二州,这才阻断了并州军的追击之势,让他有了一丝的喘息之机。

    洛阳虽然转危为安了,但黄泛区以东的兖青豫徐却成为了待宰的羔羊,任由并州军去践踏了。

    这个时候,司马伦再次展现出了他过人的智慧,出兵豫东,在苦县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仗,一举歼灭了并州军上万人,这样的胜仗,可以说是数年来几乎从未有过的,司马师和曹亮交锋,一直在不停地打败仗,整个战局形势也呈现一边倒的态势。

    而司马伦此番逆势而为,打了一个大胜仗,虽然不足以扭转战局,但却大大地提振了司马军萎靡的士气。

    而后,司马伦更是果断地放弃了淮南,碾转千里,将这十万大军顺利地带回到了洛阳,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司马军的实力。

    这无疑更加坚定了司马师让位的决心,司马家确实需要一个新的领军人物了。

第1596章 舍你无他

    司马伦听到这个决定之后,立刻跑去见司马师,表示自己的年龄和资望还不足以担当如此重要的职位,希望司马师可以收回成命。

    而且本身司马师现在就已经赋予了他很多的权力,司马伦只需要尽心辅佐司马师便是,在司马伦的心目之中,这大局还得由司马师来主持才是。

    司马师却是苦笑着摇摇头,他很清楚,自己辉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的他已经是力不从心,如果由他来主持大局的话,只怕司马家还得要承担更大的失败。

    如今的司马氏的势力,早已不再是当初司马懿留下来的势力了,只剩下了最后的这么一点根基,已经是经不起任何的折腾了,司马师觉得,司马家族只有在司马伦的带领之下,才可能重振雄风,恢复到往昔的荣光,如果继续由他来统领的话,只怕连这点最后的希望也没有了。

    司马师语重心长地对司马伦道:“九弟,如今正是我们家族的危难之时,为兄给你的并不是什么权力,更像是一只烫手的山芋,为兄不是让你来享受权力,而是要让你担负起重振司马氏荣耀的重任,天降大任于斯人,希望你可以带着家族走出困境,重振辉煌,不负父亲的临终托付。”

    提起司马懿,司马伦神色也黯淡了许多,虽然说父亲司马懿临终之时,司马伦还尚在年幼,但是远比其他孩童更加早熟的他,格外地看重这份父子亲情。

    相比于其他的兄弟,司马伦享受过更多的父爱,也许是晚年得子的缘故吧,司马懿对司马伦相当的溺爱,以前他长年在外行军打仗,对其他的儿子大多是不管不问的,唯独司马伦出生之后,司马懿被曹爽架空,闲赋在家,晚年的司马懿,尽管他韬光养晦,时刻准备着对曹爽进行反击,但闲暇之余,也不妨碍他享受着天伦之乐,加上司马伦天资聪慧,自然是深得司马懿的宠爱。

    但是这美好的日子并不长久,高平陵事变后没多年,司马懿就在征伐并州的过程之中意外受伤,不久之后离世,还未成年的司马伦便从此失去了父爱。

    所以,司马伦内心之中对曹亮是极端地仇视的,认为就是曹亮害死了司马懿,这样的杀父之仇,有机会他一定要报。

    原本司马伦是竭力推辞的,但听了司马师的话之后,反倒是沉默了下来,是啊,现在这个所谓的大将军之位,并不是说谁想坐就能坐上去的,一旦登上此位,必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司马师在这个位置上做得并不好,让司马家族深陷危机之中,现在司马氏只剩下了雍凉之地,再无任何的退路了,如果雍凉之地也丢了,那就只能是等待全族受诛吧。

    司马伦沉默了一下,道:“复兴家族,小弟自然是责无旁贷,只是小弟担心以小弟之才,能不能担得起这份重任,唯恐托付不效,以伤兄长之明。”

    司马师沉声地道:“九弟何需妄自菲薄,为兄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自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诸兄弟之中,只有你堪当此重任,所以为兄恳求你万勿推辞,为了家族的中兴之举,还望九弟你能竭尽全力,让父亲亦可含笑九泉。”

    司马伦深吸了一口气,他也清楚,现在的形势已经不是他能推辞得了的,司马家现在确实是需要有人挺身而出,带着家族的人走出至暗时刻,既然司马懿和司马师都选择了自己,那么自己便是责无旁贷。

    他冲着司马师拱手道:“蒙兄长之抬爱,小弟必是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司马师终于是面上露出了微笑,这个决定,大概也是他这几年来做出的唯一最正确的决定了,现在他已经是无能为力了,只希望司马家族可以在司马伦的带领之下,走出困境,重塑辉煌。

    随后司马师将自己的几个弟弟:司马昭、司马干、司马伷、司马亮等人以及朝中重臣何曾、郑冲、郭淮、钟会、傅嘏、荀勖、荀顗、贾充、钟毓、州泰等人召入府邸,当众公布了由司马伦出任大将军的决定,从此一切兵马大权,皆由司马伦来调度,朝中所有文臣武将,皆需听命于司马伦,司马师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共克时艰。

    众人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神情各异,有的人是一脸的震惊,有的人的却是泰然处之,有人是欲言又止,有人是低头不语,总之这些人是各怀心思,各有计算。

    其实司马师在这个决定做出之前,没有同任何人商量过,自然也就没有任何人是知情的,总得来说,这个决定还是相当的出人意料,众人深感意外,毕竟司马师的年纪并不太大,四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虽然说眼不能视物,但指挥调度,需要的是一颗能够运转良好的头脑,现在的司马师,还没有到致仕的年纪,这个时候便将权力移交给司马伦,似乎是早了一些吧?

    当然,有些人对此并没有感到意外,比如钟会,他和司马师相处的日久了,自然对司马师的心思比其他的人了解的更多,从白马撤退之后,司马师就已经时不时地流露出交权的意思,虽然他没有跟钟会明言过,但钟会是何等聪明的人,他早已就猜测到了司马师的想法了,所以今天司马师做出这个决定,钟会一点也不没有感到意外。

    真正感到意外,触动最深的,却是司马昭,做为司马师的嫡亲兄弟,如此重大之事,事先司马昭竟然没有听到一点的风声,直到今天司马师当着众臣的面宣布的时候,司马昭这才知晓。

    而且最为让司马昭难受的是,司马师最终还是选择了司马伦来做他的继位者,就如同当初司马懿临终之时公布嗣位时,一次性地就决定了两代人的权位,当时司马昭就多有不忿,没想到事隔多年后,他竟然再遭打击,这让司马昭真得很难接受。

第1597章 机关算尽

    当初司马懿在位之时,所看重的人,只有司马师和司马伦,司马师是长子,能力最为出众,一直被司马懿当做继承人来培养,早在高平陵事变之前,司马师就晋升为中护军,并且暗中执掌着三千死士,是司马懿最为得力的左膀右臂。

    而司马昭却一直受到司马懿的轻视,高平陵事变前,他担任的职务是典农中郎将,一个主管屯田的官,堂堂太傅之子,却管着种地的事,司马昭见人都有些抬不起头来。

    好吧,司马昭承认自己不如司马师,司马师是嫡长子,能力又是出类拔萃的,和司马师要竞争的话,自己真得没有任何的胜算,所以司马昭只能是甘当绿叶,甘当陪衬。

    不过司马昭还是有一些私心的,如果说司马师能长命百岁寿祚长久最起码也能活到司马懿的那个年纪,那么司马昭也就没有什么念想了,可人人处处是意外啊,万一司马师提前给挂了的话,那么在诸兄弟之中,论资排辈,自然当是他司马昭了。

    可惜司马懿临终之前的一个决定,却让司马昭彻底地寒了心,那就是司马懿不但安排了由司马师继承大位,而且还指定司马师百年之后,由他最小的儿子司马伦来接替司马师。

    司马伦是司马懿的幼子,年纪最小,小到什么程度呢,那就是司马师最小的那个五女儿以及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都要比他大,司马师和司马伦,名为兄弟,实则有如父子,两个相差了有三十岁,司马懿做如此安排,在许多人看来,再合适不过了。

    他们是合适了,但司马昭的心态却是彻底地崩了,本来他还有一丝的希望,万一司马师先挂了的话,他还是大有机会的,但司马懿如此安排,把司马昭最后的希望也给泯灭掉了。

    司马昭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对权力的**比其他人都要强烈,本以为生在司马家这样的权贵人家,司马昭便有着相当大的上位机会。

    可惜司马懿对他不曾看重,又如何才能让他执掌大权,自从司马师继位之后,司马昭就一直郁郁寡欢,常常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啊。

    诸臣之中,贾充和司马昭的关系莫逆,于是贾充给司马昭出主意,让他把次子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当初是因为司马师无子,司马懿才做出了如此的安排,如果司马师膝下有子的话,大权是无论如何也轮不到司马伦的。

    如果司马师真得有个什么意外,那么子承父继,接过大权的必然是司马攸,而做为司马攸的亲生父亲,司马昭必定可以从中分润到不少的权力,甚至如果司马攸年幼的话,他取而代之亦未不可。

    由于司马攸出身成谜,连同王元姬在内,都遭到了司马昭的嫌弃,数年都未曾谋面,贾充这个计划确实让司马昭是怦然心动,用一个来历不明的野种换这天下之权,这买卖合算啊!

    但此事却遭到了王元姬的强力反对,并以自杀的方法进行了控诉,更为狗血的是,司马昭通过滴血验亲的方式,确认了司马攸居然真得是他的种,这下司马昭是赔了夫人折了儿,郁闷得差一点背过气去。

    但一切木已成舟,悔之晚矣,为了自己的权力大计,司马昭咬着牙把司马攸过继了司马师,希望将来真有机会能换来无限的锦绣前程。

    尤其是冀州之战后,司马师双目失明,这不禁让司马昭是兴奋不已,看来自己期盼已久的愿望就要达成了。

    可惜事与愿违,司马师虽然眼瞎了,但还是丝毫没有放权的意思,亲自坚守白马渡,主持兖州防线,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的是司马师居然会起用司马伦为征东将军扬州都督,去征讨叛乱的诸葛诞。

    这个苗头可不对啊,如果司马师有意让自己的儿子司马攸接掌大权,就不该去培养司马伦啊,诚然司马攸是小了点,还真没法去领军打仗,但司马伦也不大啊,出征淮南的时候,他才只有十三岁,司马昭真不相信一个毛都没长齐的黄口小儿能办成什么大事。

    但让司马昭大跌眼镜的是,司马伦不但打了胜仗,而且是一场漂漂亮亮的大胜,顺利地平定了诸葛诞。

    这样的仗,司马昭自问自己也不可能打得如此顺利,就算是朝廷上的那些宿将,也未必能打得比司马伦更出色,事实证明,司马伦这一战,让他是声名鹊起,这自然也让司马昭是忧心冲冲。

    这可不是什么好的苗头啊,司马师重用司马伦,摆明了就是有让司马伦接班的意思,而司马伦一旦继位,自己先前的所有努力不就付诸东流了吗?

    王元姬白死了,自己的儿子白送人了,所有的一切,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样的结果,是司马昭根本就无法接受的,他处心积虑地经营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才等来了这样的机会,可却又亲眼看着机会从指缝之中悄然流走,机关算尽可到头来一切成空,司马昭彻底地绝望了。

    司马昭脑袋昏昏沉沉的,接下来所发生的一切他似乎都有些记不清了,恍恍惚惚之间,只看到那些趋炎附势的人纷纷给司马伦道贺,极尽巴结之能事,反而平时他这位众人仰望的二公子,被冷落到了一旁,无人问津。

    世态炎凉,人心不古啊!司马昭脸色极为的难看,他只是虚以委蛇地应付了几句,然后找个借口便溜了出去,如果继续地呆在大堂之上,司马昭觉得自己真得能崩溃掉。

    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司马昭是一蹶不振,他头脑里浑浑噩噩的,只想找个地方买醉,大概也只有酩酊大醉一场,才能缓减他内心之中的痛楚吧。

    长安的街头酒肆林立,随着洛阳迁民的到来,整个长安也变得繁华喧嚣起来,司马昭随便找了一家酒楼,点了好几坛子的酒,一个人自斟自饮,不一会儿工夫,就喝得烂醉如泥了。

第1598章 别把称谓给弄混了

    司马昭身后随然还跟着几个贴身的侍卫,但他们也只能是远远地站着,劝都不敢劝,毕竟司马昭的脾气他们又不是不清楚,现在上前劝说,纯粹是自讨没趣。

    在司马昭身边当差久了,自然知道什么时候才是接近他的时候,像现在司马昭心情恶劣的时候,很可能会杀人的,所以打死他们也不敢去劝说的。

    司马昭先前只是用杯子喝,喝完一杯再倒一杯,不过喝着喝着,他觉得这样太麻烦了,索性直接捧起坛子来喝,连喝带洒,就连衣服有前襟都濡湿了,但司马昭浑然未觉,依然是一坛接着一坛地往下灌。

    虽然酒楼用的坛子不大,每坛酒也就大概一斤左右,但司马昭连喝了好几坛,酒量也委实够惊人了。

    司马昭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喝了多久,反正眼前摆了五六个空坛子了,整个人也喝得是晕晕乎乎,但他似乎还意犹未尽,高声嚷嚷道:“店家……拿酒来……拿好酒来……这些破酒一点也不好喝……寡淡如水……爷要喝好酒……”

    贾充这个时候走了进来,他离开府邸的时候,天色已经是不早了,出来之后他便去寻司马昭,但却没有发现司马昭的身影,询问之后才知道,司马昭去了一处酒楼饮酒了,他赶忙地赶到了酒楼,发现司马昭已经喝得酩酊大醉,却依然不依不饶地在向店家讨酒喝。

    虽然说店家不认识司马昭,但看他衣饰华贵,身边的随从都是锦衣带刀,显然司马昭非富即贵,这样的大人物他们可不敢得罪,可现在司马昭喝得烂醉,还在继续地索要酒,看这架式,不给的话显然是不行的,给他的话又害怕他喝出问题来,真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把他的酒楼拆了也不够赔啊。

    店家战战兢兢地不知如何是好,贾充进来冲他摆摆手,让他端上一碗醒酒汤来,这下店家才算是如释重负,拭了拭额头的汗珠退了下去。

    贾充跪坐到了司马昭的桌边,司马昭此刻却是箕坐着,一副大刀金刀的模样,他看到贾充过来,嘿嘿冷笑一声,道:“原来是公闾啊……如今新贵登台,你不去抱大腿,跑来这里干嘛……”

    贾充劝道:“二公子,今天你可喝不少了,这饮酒需适量,多则伤身,亦可误事。”

    “误事?”司马昭怪异地大笑三声,道:“公闾,你看我现在还有事可做吗?”

    店家把醒酒汤给端了过来,贾充将醒酒汤推到了司马昭的面前,道:“二公子,你现在的心情属下完全能理解,你且喝了这碗醒酒汤,属下有话要说。”

    司马昭没好气地道:“有话快说,有屁快放。”

    当初把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便是贾充的主意,现在看来,完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馊主意,让司马昭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所以司马昭恼火至极,对贾充自然也没什么好脸色。

    贾充看看了酒楼里可是有不少的客人,便压低声音对司马昭道:“二公子,此处非说话之所,我们换个地方如何?”

    司马昭扫了他一眼,哼了一声,对店家道:“店家,你们这儿可有客房么?”

    店家看司马昭醉意朦胧,显然是喝多了想找地方休息,连忙道:“客官,这楼上便是客房,您楼上请。”

    司马昭踉踉跄跄地站了起来,贾充连忙去搀扶,那知司马昭一把便把他给推开了,没好气地道:“起开,我还没老到走不动道的地步,要你来扶?”

    贾充讪讪一笑,只好跟着司马昭的身后,看着他摇摇晃晃,在店家的引路之下,爬上楼梯,店家特意地给他们安排了一间上房,同时又命伙计煮了一壶的浓茶给送了进来。

    一番折腾之后,司马昭的酒倒是醒了大半,不过他的心情却没有好起来,闷坐在床榻边上,喝着刚刚煮好的浓茶,半晌才对贾充道:“你不是有话要说吗,怎么不说了?”

    贾充道:“二公子,大将军的这个决定确实是太突然了,我们都是措手不及啊——”

    “打住!现在的大将军是司马伦,你应该称呼司马太师才对,别把称谓给弄混了。”司马昭打断了他的话,一本正经地纠正道。

    贾充有些尴尬地笑了笑,他们向来对司马师以大将军称呼惯了,这一时半会儿的还真改不过来口,不过他还是很聪明地改了一个称呼:“二公子,这次大公子突然让位给九公子,让人是始料不及,不过二公子放心,属下还是站在二公子这边的,二公子若有差遣之处,属下必定是效死以命,肝脑涂地。”

    司马昭看着向他竭力表忠心的贾充,无奈地叹了口气,其实一直以来,贾充都是效忠于他的,为他鞍前马后的做了不少的事,包括将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也是贾充出的主意,他们试图通过这样的一种手段,将本来已成定局的局势再想办法给扳回来。

    只可惜事与愿违,司马师虽然过继了司马攸,但显然并不准备违背司马懿的临终遗命,将自己的大位传给嗣子司马攸,而是选择了司马伦,并且还在他活着的时候,就将大将军之位交给了司马伦。

    贾充再有办法,也无法改变司马师的心迹,所以他们先前所做的种种努力,最终是付诸东流。司马昭心情不好,迁怒于贾充,其实想想也是有些过激的,贾充一直对他忠心耿耿,司马昭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

    当然,对于贾充来说,这无疑也是一场政治赌博,他投靠司马昭,或许就是认定司马昭将来有机会登上大位,做为他的心腹亲信,贾充便会迎来飞黄腾达的机会。

    可惜这场政治投机到目前未止,是失败的,贾充以前认为司马伦太过年幼,而司马师瞎了之后,估计很快就会另立继承人,而司马家唯一能抗起大旗的人,应该就是司马昭了,只要跟定了司马昭,从此青步平云步步高升,那还不是话下之事么?

第1599章 押错宝

    但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司马伦的横空出世。

    以前的司马伦,常被人们冠以神童的称谓,认为其天资聪慧,聪明过人,不过也仅此而已,毕竟神童再神,他也不是一个小孩,而治国理政,行军打仗,又不是过家家,一个小孩子家的,又能懂得了多少?

    少时了了,大未必佳,许多幼年被誉为神童的,长大以来未必就真得能成栋梁之材,夭折的天才不要太多太多了,就算他们有幸长大,许多人也会褪去原本的光彩,泯然众人也。

    当然,形势不等人啊,不管司马伦将来成材与否,但现在却是指望不少的,司马师双目失明,而司马军的形势又是相当的不乐观,丢城失地,一溃千里,如果司马家不更换新的领军者的话,很可能一败涂地,彻底地覆灭。

    而司马师之后,最合适的人选则莫过于司马昭了,尽管司马昭的能力也不是那么突出,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所欠缺,但数遍司马师诸兄弟以及诸子侄,真正可以挑大梁的,恐怕只有司马昭了。

    贾充为人精明,最擅长的就是投机钻营了,他有司马师的手下,并未得到重用,所以贾充便希望早些抱上一个大腿,和司马昭打好关系,等到司马昭真正上位之时,自己便是肱股之臣,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了。

    所以贾充竭力地向司马昭示好,并积极地给司马昭出谋划策,让司马昭把次子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这样一来,司马师有了儿子,就不会把大位传给司马伦了。

    贾充确实是打得一手如意算盘,尽管司马懿的临终遗命众人皆知,但那是建立在司马师无子嗣的前提之下,这次司马昭将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司马师便算是有了子嗣,有人来承继香火,那按照子承父继的传统,基本上就没有司马伦什么事了。

    而眼看着司马师的身体日渐崩坏,司马攸继位的概率大增,而司马攸年纪尚轻,一旦他承继大位,必定得有人在背后辅佐才行,而做为司马攸的亲生父亲和司马师最长年的嫡亲弟弟,司马昭无疑会成为最合适的人选。

    至于执掌大权之后,司马昭将如何运用这个权力,那便是后话了。

    只不过贾充千算万算,没有料算到司马伦竟然会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强势登场,十三岁之时,便领军出征,还一举地平定了诸葛诞的叛乱,声望疾速地在飙升,无疑也得到了司马师的认可。

    消息传来的那一刻,贾充便暗暗叫苦,这回自己可算是押错宝了,他将自己的所有筹码都押到了司马昭的身上,无形之中也得罪了司马伦,如果有朝一日司马伦真得上位的话,自己的前途人生那可就真得是一片灰暗了。

    不光是贾充,朝中一大帮的大臣都看好司马昭,在这场夺嫡之戏之中,他们都站到了司马昭的这边,可谁也不曾想到,最后的情景竟然会发生如此之大的反转,年仅十五岁的司马伦逆袭上位,让这些朝臣的计划全部落空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皇帝曹髦不过是一个傀儡,真正掌握朝廷大权的是司马氏,这次司马师让位给司马伦,在朝廷之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不亚于十级的地震,那些站错队的朝臣们一个个懊悔不迭,都在为自己的仕途前程担忧呢。

    司马伦接掌大权之后,当即便对关中的防御体系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命胡奋去守潼关,州泰去守武关,钟会去守蒲坂津,郭淮则坐镇长安,各项调度,井井有条。

    但那些亲司马昭派系的将领,司马伦则有意无意地加以冷落,贾充自然是没有捞到任何的实权好处,他内心之中也是慌得一批,看来这个司马伦虽然年纪不大,但城府很深,只怕自己的仕途,真就个断送在这儿了。

    所以散会之后,贾充赶紧地去寻司马昭,却发现司马昭早就离开了大将军府,跑到酒楼那儿买醉了,都到了这个时候了,司马昭居然去借酒浇愁,贾充赶紧地把司马昭给拦了下来,他们现在便是该商量怎么办的时候,司马昭这副模样,是成大事的人吗?

    司马昭也是一脸的无奈,双手一摊,一副生无可恋的模样,道:“大哥宠幸九弟,执意要将大位兵权传给他,我又能如何,拦得住吗?”

    贾充目光之中掠过一丝的狠戾,道:“拦肯定是拦不住的,但二公子想过没有,九公子虽然年幼,但为人城府极深,天资聪慧,我们当年办得那些勾当,他岂能无视,如今他执掌大权,只怕二公子的日子从此再不好过。”

    司马昭不以为然地道:“我们毕竟是兄弟,他还能对我开刀不成?”

    贾充看向司马昭的目光有些不善,冷笑一声道:“二公子把九公子视做兄弟,但九公子却未必肯如此之想,文帝与陈留王之事二公子忘乎?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二公子想要再续兄弟之情,只怕到头来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

    司马昭一听,顿时冷汗涔涔,曹丕和曹植的故事可是广为人知的,当年曹丕和曹植为了争夺嫡位,明争暗斗,最终曹丕胜出,坐拥天下,并试图杀了曹植,所以幸曹植七步赋诗,逃过一劫,但从此大权旁落,郁郁而终。

    司马昭可没有曹植的才气,七步写不出诗赋来,如果司马伦真要想来对付他的话,他大概只能是引颈待戮了。

    贾充的话,就像一把无形的刀,刺痛了司马昭的神经,是啊,司马昭和司马伦虽为兄弟,但此前两人关系一直都比较紧张,并不和睦。

    因为司马昭竭力要把自己的儿子过继给司马师的事,柏灵筠见了他,也一直冷眉冷眼的,如今司马伦成功上位,恐怕该是他们和司马昭算总帐的时候了,司马昭顿时背上寒意森森,他也感觉到己真得是噩运难逃了。

第1600章 禁绝五石散

    曹亮进入洛阳之后,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恢复洛阳的民生,司马师撤离洛阳的时候,带走了洛阳所有的居民,让洛阳成为了一座空城,曹亮想要恢复洛阳往日的繁荣,首先便是要移民,将并冀兖豫青徐荆州的平民迁往洛阳,以充实洛阳的人口,恢复洛阳的经济。

    当然,曹亮也不是什么人都往洛阳迁移的,毕竟洛阳是都城,如果放任百姓随意迁移的话,很可能会出现一窝蜂的移民**,什么三教九流、鱼龙混杂的人物都削尖了脑袋往洛阳钻,那么势必给洛阳的治安带来无穷的隐患。

    所以,曹亮对迁往洛阳的人口进行了严格的管控和审查,对于那些有前科有劣迹的人,一律予以阻拦,禁止其进入洛阳。

    不光如此,曹亮还对迁往洛阳的人员阶层进行管控,士农工商都按照所要的比例进行调派,以防止出现各个阶层人员失调的情况。

    一个合理而健康的社会,是需要各个阶层的人来建设的,假如整个洛阳都是读书人,看起来挺高大上的,但他们的衣食住行如何来保证,没有底层的平民阶级,上层建筑永远也只是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

    当然,曹亮也没有按照最为僵化的模式来定义各个阶层,这次的迁移过程之中,曹亮还是给商人阶层一些倾斜,并给予他们不少的优惠政策,曹亮相信,只有把商业给搞活了,洛阳的经济才能变得繁荣起来。

    以前洛阳的经济,完全是把持着各个士家豪门手中的,司马家旗下的一品居,几乎垄断了洛阳商业的一半以上,其他士家豪族则占据了剩下的大部分份额,那些最低层的商人,只能是苦苦挣扎求生,很难有出头之日。

    这样的一种垄断性商业经济,本身就是一种畸形的经济,司马家等士家豪族,依靠他们手中无上的权力,攫取着高额的利润,对平民经济实行残酷的压榨,洛阳表面繁荣的背后,还不知道充斥着多少人的血泪呢。

    曹亮曾经在洛阳做过生意,那就是五石散的生意,这桩利润极高的生意让曹亮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为曹亮的原始积累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否则仅仅凭着高陵侯府的那点资产,根本就不足以为曹亮培养私军,不足以让曹亮有对抗司马家的资本。

    当时这桩生意还是虎口拨牙,硬生生地从司马家手中给抢过来的,只不过高平陵事变之后,曹亮逃出了洛阳,所有的五石散生意都被司马家给没收了,尽管司马家的一品居所出产的五石散品质上不如曹亮的逍遥五石散,但是逍遥五石散断供之后,一品居的五石散重新抢回了先有的市场份额,成为司马家财政的一个重要来源。

    这次曹亮重回洛阳之后,许多人认为曹亮必将重新地夺回五石散的销售权,毕竟这玩意儿的利润极为地惊人,而且只有洛阳市场上才消费得起,基本上洛阳市场占据全国市场九成以上的份额。

    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曹亮重建洛阳城大规模移民之时,竟然发布了一条禁令,那就是禁售五石散,将五石散列为了禁品,任何生产、存贮、售卖五石散的行为,都将会被课以重罚,视情节严重程度,将会处以罚金或监禁,如果生产和售卖五石散数量极大,情节特别严重的,还会被处以流配之刑,致人死亡的,将会被处以死刑。

    这下原本以为司马家退出五石散市场之后,那些各地的商人便有可趁之机,他们屯积了大量的五石散,准备在洛阳大捞一笔的时候,却突然被这道禁令搞得发懵了。

    没听说生产贩卖五石散是犯法的事,何况以前曹亮不也是干这一行的吗,怎么说变脸就变脸了,这让那些花了重金生产出五石散的商人是欲哭无泪,而且根据禁令,私藏五石散也是重罪,他们只能是忍痛将五石散全部倒掉,改行做别的生意去。

    许多人深感莫名,都问曹亮何故,曹亮答道:“五石散乃是慢性毒药,害人误国,理当禁绝,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众人不解,问道:“既然主公认为它是毒物,为何当年还要生产售卖?”

    曹亮微微一笑道:“当然某若不卖五石散,其他人也会卖,根本就无法禁绝,而且某特制的逍遥五石散,配方先进,毒副作用小,等于是挽救了不少人的性命,当年我便曾立誓,待到将来有话语权的时候,首先便是禁绝五石散,令它无法再遗祸人间,今日我重归洛阳,正是实现当初诺言之时。”

    其实曹亮对五石散是抱着相当敌视的态度的,尽管五石散给他带了巨额的利润,但这不并意味着曹亮就能心安理得的享受这些所得,只不过当初自己无权无势,根本就做不到禁绝五石散。

    正如曹亮所说的,如果他不做五石散,一样会有别的人来做,比如司马家,比如其他的一些小作坊,而这些小作坊生产出来的五石散,由于品质难以保证,毒副作用极大,许多人吃了这样的五石散,常常就会一命呜呼。

    而曹亮所制的逍遥五石散,配方精确,毒副作用小,虽然长期服用对人体是有害的,但是却大大地减少了暴毙的可能,挽救了不少瘾君子们的性命,从客观的角度上来说,曹亮所做的五石散,还是功大于过的。

    而且曹亮本身对五石散就没有什么好感,当初研制五石散,内心之中也是怀璧其罪的,他曾经暗暗地发誓,等他拥有主宰一切的权力之时,首先要封禁的,便是这五石散,让它无法再祸害民众。

    现在曹亮大权在握之后,丝毫没有忘记自己当年立下的誓言,进入洛阳之后,颁布的禁令第一条就是禁绝五石散,这是关乎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曹亮在这方面一点也不含糊,任何人胆敢违反禁令的,一律是严惩不贷。

第1601章 联名上奏

    其实早在并州之时,曹亮就已经在并州推行了禁绝五石散的禁令,这让许多常年服用五石散成瘾的那些士人们颇感不便,其中便有裴秀,当初他跟着曹亮在洛阳售卖五石散,也是发了一笔横财的,他本人也是服药成瘾,曹亮断了五石散的来源,让裴秀很难接受。

    不过曹亮的一句话点醒了裴秀:“你若不想死在药石之中,以后千万别再去碰它。”

    裴秀因为常年服用五石服,身体状况极差,皮肤骚痒难耐,甚至都不敢穿紧身的衣服,后来听从了曹亮的建议,戒掉了五石散,他的身体逐渐地变好了,这也让他认识到了五石散确实是有着相当大的危害,主动地远离了五石散。

    由于没有五石散的侵袭,并州军的整体素质都有了相当的提高,战斗力也跟着水涨船高,在和司马军的较量之中,始终都是处于上风的。

    这也是曹亮要禁绝五石散的重要原因,五石散这种东西,本来就有钱有闲的贵族阶层才能享用起的东西,只有在士人之中才广为流传,而做为上层建筑的士人阶层,一旦被五石散所腐蚀,整个社会的崩溃也就不远了,魏晋时代的没落与衰亡,虽然原因种种,但五石散在其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绝不能轻视和忽略。

    这个禁令的推出,可见曹亮的决心是相当大的,他放弃了巨额的利润来源,给了士人阶层一个重生的机会。

    当然后续曹亮还会有一系列的手段来挽救危亡之中士族阶层,比如科举制,但现在时机还尚不成熟,曹亮只在并州和幽州推行,不过随着曹亮所占据的地盘越来越大,这种新的人才选拨制度毫无疑问将会面向全国推广。

    五石散禁令的推出,虽然有一部分商人的利益受一邓损失,但总得来说,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毕竟原本洛阳的旧官僚旧士族统统被司马师给迁走了,现在涌入洛阳城的,将会是一个新的官僚体系和士族体系,那些原本的被边缘化的地方士族此次则是隆重登场,成为了洛阳城的新贵。

    这其中,来自并州的势力将会成为主流,这当然也毫不令人奇怪,毕竟并州是曹亮起事的根据地,曾经义无反顾地追随曹亮的人,现在自然是到了硕果累累之时。

    不过此次并州崛起的这股新兴势力,已经不再是局限于士族了,经过并州科举制度的推行,已经有一大批的寒门庶族人才加入到了并州官宦势力体系当中,曹亮采用了择优录用的方式,唯才是举,摒除了官僚体系的恶习,真正做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司马师将洛阳所有的官吏军队以及平民百姓统统迁走,看似占了大便宜,但实则为曹亮革新除弊,创造一个新洛阳奠定了基础,正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如果司马师没有带走洛阳的这些人,曹亮势必得去接手这个烂摊子,洛阳的水究竟有多深,生长洛阳长在洛阳的曹亮不可能不知道,就算他想有所变革,也必然会遭到来自各方各面的阻力,举步维艰。

    但现在洛阳完全是一副空白,白得就如同是一张没有任何墨迹的宣纸,曹亮便可肆意地挥毫泼墨,按照自己的心意,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让曹亮多年来的夙愿得偿,这种随心所欲的感觉,真得是爽歪歪啊!

    现在曹亮完全是通过自己的构想来重建洛阳城,所以自然要做得尽善尽美。

    拿下洛阳之后,曹亮便给远在并州的夏侯玄去函,让他将兰台阁迁往洛阳,以后整个并州军的政治中心,也将会从晋阳迁往洛阳,如今的曹亮,已经是无冕之王了。

    司马师迁都长安之后,自任为太师,将大将军之职让给了司马伦,同时更改了正元的年号,六月底,天子曹髦下诏,宣布魏国朝廷正式迁都长安,改正元三年为甘露元年,并大赦天下。

    但是此刻的朝廷早已失去了以前的威望,偏安于雍凉二州,所管辖的地盘已经是越来越小了,整个潼关以东,已经全部成为了曹亮的天下,那些并州军的官吏和将领都希望曹亮可以称帝,以正其名。

    现在曹亮也确实拥有着称帝的资格,他坐拥天下十州之地,带甲之兵五十万,已经没有任何的势力敢同曹亮再叫板了。

    虽然说曹亮只是曹氏的旁支庶脉,但是这个时代,并不是唯血统论的时代,如果不是曹亮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曹魏的江山社稷早就被司马家的人篡夺了,哪还轮得上曹家的人在这里说话,曹亮对曹魏的江山社稷有着大天的功劳,所以曹亮登临帝位,乃是名正而言顺之事。

    更何况,如今的洛阳城乃至十州之地,全部都是曹亮的嫡系势力,如果曹亮进位为帝的话,那么论功行赏,大家也是有着莫大的好处的。

    不过这显然是一个最为敏感的事情,大家彼此心照不宣,但却无人敢率先提出来,所以大家都前往军师桓范那儿,希望桓范可以出头上表,劝说曹亮登临九五之位。

    桓范一听,微微一笑道:“你们啊,太过心急了,如今主公并无称帝之意,你们如此贸然进谏,势必让主公震怒,待到将来水到渠成之时,主公自然会君临天下的。”

    裴秀不信邪,认为现在并州军已经攻下了洛阳,曹亮称帝的时机完全成熟了,现在曹亮不好意思主动地来称帝,正是缺少大家的支持,如果所有的大臣们都联名上奏的话,曹亮肯定同意的。

    于是裴秀亲自草拟了一封奏章,并在阁中寻找联名者,大家的心思其实都是一样的,一听裴秀带头上奏,都纷纷在奏章上面签名,表示全力支持曹亮称帝。

    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之后,裴秀更是信心满满,他带着密密麻麻签满名字的奏章,和几个同僚一道,前往曹亮所居住的高陵侯府,亲自去递上奏章。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6204/ 第一时间欣赏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作者:风之清扬所写的《最后的三国2兴魏》为转载作品,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最后的三国2兴魏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最后的三国2兴魏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最后的三国2兴魏介绍:
曹亮穿了,成为了曹魏宗室的“曹三代”。相比于纵横捭阖的曹一代、守成有余的曹二代,曹三代实在是麻绳穿豆腐——提不起来,士家坐大,司马专权,曹魏的天下已是危如累卵存亡绝续。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抗争?曹亮不甘随波逐流,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且看我如何步步为营,斗司马,兴曹魏,灭蜀破吴,执耳天下!┄┄┄┄┄┄┄┄┄┄┄┄┄┄┄┄┄新书启航,再战“最后的三国”,喜欢这段历史的书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支持!最后的三国2兴魏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最后的三国2兴魏,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