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最后的三国2兴魏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文阅读

作者:风之清扬     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     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580章

    ps:章节防盗,明天上午更正……………………………………

    怎么看都是有些匪夷所思的。

    投石车以前只有在攻城作战时才会采用,但曹亮之前便将它运用到了野战之中,现在更是将它搬到了战船上,许多人就会有一个疑问,投石车安装到了战船上,真得好使吗?

    投石车无论是攻城还是野战,都会放置在坚实的平地之上,这样就不会影响石弹投射的精度,但到了江面河面上,战船可能会受到风浪的影响,出现颠簸的现象,一旦投石车随着战船摇摆不定,那命中度如何来保证?

    曹亮在让投石车上船之前,就已经想过这个问题了,所以安装投石车的战船,都采用那种船舷高,吃水深,利用压舱石将战船的吃水线压得很深,这样就可以增加战船的稳定性。

    更何况黄河并不是长江那样的大江,也没有大海那样的风浪,所以只要提高战船的稳定性,便基本上可以保证投石车的发射要求。

    而且投石车在改装到战船上之后,取消了轮子的设计,直接将投石车的底座固定在了战船上,这样一来,整个战船和投石车就联为一体,投石车在投掷石弹的时候,也不会出现前后左右晃动的现象。

    曹亮亲自设计了投石车装备上船的图纸,并且召集工匠制成了样船,经过测试,基本上是可以达到实战的要求的。

    当然,投石车战船毕竟不能跟陆地上的投石车相比,在命中率方面,能达到一半的程度就相当不错了。

    根据间军司传回来的情报,司马军在黄河南岸已经修筑了相当坚固的防御工事,许多有利于渡河的河段,已经被司马师打造成了铜墙铁墙,如果没有一定的渡河攻击手段,并州军是很难突破黄河防线的。

    尽管马隆已经改进了浮桥的搭建方式,采用浮箱的话,要比采用船只的效率略高一些,但这么宽的黄河,并州军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一两天内就完成浮桥的搭建,所以一旦开始建桥,对岸的司马师很快便可以发现,从而组织起相应的防御来。

    仅仅依靠浮桥,是很难对南岸的司马军防御阵地构成威胁的,毕竟浮桥的体量有限,并州军只能是采用纵列的队形通过浮桥,司马军只需要在对岸投入防守重兵,并州军几乎就没有登岸的可能,甚至浮桥都无法修到岸边,因为一旦进入到司马军弓箭或投石车床弩的射程之内,司马军就会毫不疑问地发起攻击,来破坏并州军浮桥的兴建。

    所以不管是兴建浮桥,还是发起进攻,并州军都必须要加强掩护,利用强大的攻击力,破坏司马军的岸防工事,这样才能为登陆作战的步骑兵提供强有力的支援。

    箭船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双方弓箭的射程相当,箭船想要攻击到岸上的敌军,就必须接近到射程之内,这样虽然可以对敌人造成伤害,但同样箭船也要面临被攻击的风险。

    投石车船就没有这么一层顾虑了,由于并州军所使用的配重式投石车是目前战场上射程最远的武器,所以它可以打得到别人,别人却打不到它,这样天然的优势,可以让投石车船在攻击的同时,不用担心会受到敌方的反击。

    投石车船和箭船将会成为并州军攻破黄河防线最大的利器,那怕是司马师在黄河堤岸上修筑了大量的栅栏和土墙等工事,但在投石车强大的摧毁能力面前,完全是土鸡瓦狗,不堪一击的。

    木材到位之后,各项工作都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了,而新编步骑六营的建设也已经到了尾声,曹亮适时地宣布了组建三大军团的决定,并州军的扩编和重组,已经正式地迈上了轨道。

    三大军团之中,邓艾将出任左军都督,征西将军,统领左军团,副都督为平西将军马隆,安西将军牵弘,下辖越骑营、先登营、左卫营以及新编骑兵锐骑营和新编步兵陷阵营。

    羊祜为中军都督、征南将军,统领中军团,副都督为平南将军文钦、安南将军王濬,下辖骁骑营、步兵营、长水营以及新编骑兵果骑营和新编步兵中坚营。

    杜预为右军都督、征东将军,统领右军团,副都督为平东将军石苞、安东将军刘靖,下辖屯骑营、射声营、右卫营以及新编骑兵劲骑营和新编步兵中垒营。

    并州军重组之后,原来所有的营将军都提升到了军团都督或副都督的位置上,原先九个将军职位和六个新营将军职位自然而然出现了空缺,按照曹亮的安排,除了越骑将军一职之外,其他的将军职位将会由原先各营的校尉晋升。

    每营五名校尉,九个营一共就是四十五名校尉,四十五人来竞争十四个位置,可见这场竞争还是相当激烈的。

    曹亮在选拨之中,奉行的是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谁能胜出荣膺将军,将会对这四十五名校尉进行考核,而考核的最大的依据,就是战功,并州军已经经历过了无数次的战斗,每一次的战斗都会有专人去记录这些将领们的功劳,只有在战场上英勇杀战,战功卓越者,方有升职的机会。

    当然,考核的依据也不仅仅是比较战功,而是战功是列在首位,优先考虑的一个项目,身为一营之统率,曹亮还特别地注重选拨者的综合素质,除了勇而无畏之外,组织管理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考核项目,真正优秀的将领,不光善于冲锋陷阵,还要懂得谋略,能运筹帷幄。

    在这次的选拨之中唯一越级提升的,只有越骑将军一职,曹亮直接将这个职位交给了文鸯,尽管从别部司马一跃而升到了越骑将军,但所有的人都是心服口服,毕竟文鸯在冀州之战中的卓越表现,是任何人都无法企及的,光是射瞎司马师的眼,如此功绩,就足以让他胜任越骑将军一职了。

第1581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么看都是有些匪夷所思的。

    投石车以前只有在攻城作战时才会采用,但曹亮之前便将它运用到了野战之中,现在更是将它搬到了战船上,许多人就会有一个疑问,投石车安装到了战船上,真得好使吗?

    投石车无论是攻城还是野战,都会放置在坚实的平地之上,这样就不会影响石弹投射的精度,但到了江面河面上,战船可能会受到风浪的影响,出现颠簸的现象,一旦投石车随着战船摇摆不定,那命中度如何来保证?

    曹亮在让投石车上船之前,就已经想过这个问题了,所以安装投石车的战船,都采用那种船舷高,吃水深,利用压舱石将战船的吃水线压得很深,这样就可以增加战船的稳定性。

    更何况黄河并不是长江那样的大江,也没有大海那样的风浪,所以只要提高战船的稳定性,便基本上可以保证投石车的发射要求。

    而且投石车在改装到战船上之后,取消了轮子的设计,直接将投石车的底座固定在了战船上,这样一来,整个战船和投石车就联为一体,投石车在投掷石弹的时候,也不会出现前后左右晃动的现象。

    曹亮亲自设计了投石车装备上船的图纸,并且召集工匠制成了样船,经过测试,基本上是可以达到实战的要求的。

    当然,投石车战船毕竟不能跟陆地上的投石车相比,在命中率方面,能达到一半的程度就相当不错了。

    根据间军司传回来的情报,司马军在黄河南岸已经修筑了相当坚固的防御工事,许多有利于渡河的河段,已经被司马师打造成了铜墙铁墙,如果没有一定的渡河攻击手段,并州军是很难突破黄河防线的。

    尽管马隆已经改进了浮桥的搭建方式,采用浮箱的话,要比采用船只的效率略高一些,但这么宽的黄河,并州军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一两天内就完成浮桥的搭建,所以一旦开始建桥,对岸的司马师很快便可以发现,从而组织起相应的防御来。

    仅仅依靠浮桥,是很难对南岸的司马军防御阵地构成威胁的,毕竟浮桥的体量有限,并州军只能是采用纵列的队形通过浮桥,司马军只需要在对岸投入防守重兵,并州军几乎就没有登岸的可能,甚至浮桥都无法修到岸边,因为一旦进入到司马军弓箭或投石车床弩的射程之内,司马军就会毫不疑问地发起攻击,来破坏并州军浮桥的兴建。

    所以不管是兴建浮桥,还是发起进攻,并州军都必须要加强掩护,利用强大的攻击力,破坏司马军的岸防工事,这样才能为登陆作战的步骑兵提供强有力的支援。

    箭船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双方弓箭的射程相当,箭船想要攻击到岸上的敌军,就必须接近到射程之内,这样虽然可以对敌人造成伤害,但同样箭船也要面临被攻击的风险。

    投石车船就没有这么一层顾虑了,由于并州军所使用的配重式投石车是目前战场上射程最远的武器,所以它可以打得到别人,别人却打不到它,这样天然的优势,可以让投石车船在攻击的同时,不用担心会受到敌方的反击。

    投石车船和箭船将会成为并州军攻破黄河防线最大的利器,那怕是司马师在黄河堤岸上修筑了大量的栅栏和土墙等工事,但在投石车强大的摧毁能力面前,完全是土鸡瓦狗,不堪一击的。

    木材到位之后,各项工作都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了,而新编步骑六营的建设也已经到了尾声,曹亮适时地宣布了组建三大军团的决定,并州军的扩编和重组,已经正式地迈上了轨道。

    三大军团之中,邓艾将出任左军都督,征西将军,统领左军团,副都督为平西将军马隆,安西将军牵弘,下辖越骑营、先登营、左卫营以及新编骑兵锐骑营和新编步兵陷阵营。

    羊祜为中军都督、征南将军,统领中军团,副都督为平南将军文钦、安南将军王濬,下辖骁骑营、步兵营、长水营以及新编骑兵果骑营和新编步兵中坚营。

    杜预为右军都督、征东将军,统领右军团,副都督为平东将军石苞、安东将军刘靖,下辖屯骑营、射声营、右卫营以及新编骑兵劲骑营和新编步兵中垒营。

    并州军重组之后,原来所有的营将军都提升到了军团都督或副都督的位置上,原先九个将军职位和六个新营将军职位自然而然出现了空缺,按照曹亮的安排,除了越骑将军一职之外,其他的将军职位将会由原先各营的校尉晋升。

    每营五名校尉,九个营一共就是四十五名校尉,四十五人来竞争十四个位置,可见这场竞争还是相当激烈的。

    曹亮在选拨之中,奉行的是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谁能胜出荣膺将军,将会对这四十五名校尉进行考核,而考核的最大的依据,就是战功,并州军已经经历过了无数次的战斗,每一次的战斗都会有专人去记录这些将领们的功劳,只有在战场上英勇杀战,战功卓越者,方有升职的机会。

    当然,考核的依据也不仅仅是比较战功,而是战功是列在首位,优先考虑的一个项目,身为一营之统率,曹亮还特别地注重选拨者的综合素质,除了勇而无畏之外,组织管理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考核项目,真正优秀的将领,不光善于冲锋陷阵,还要懂得谋略,能运筹帷幄。

    在这次的选拨之中唯一越级提升的,只有越骑将军一职,曹亮直接将这个职位交给了文鸯,尽管从别部司马一跃而升到了越骑将军,但所有的人都是心服口服,毕竟文鸯在冀州之战中的卓越表现,是任何人都无法企及的,光是射瞎司马师的眼,如此功绩,就足以让他胜任越骑将军一职了。

第1582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贾充那假借身分的钦差大臣,这次来的可是货真价实的钦差,宫里的黄门侍郎陈公公,这可是皇帝身边的宦官,而且此次陈公公前来,还带了皇帝的诏书,宣旨的规格仪式都是一板一眼,相当的正规。

    诸葛诞当然不会怀疑陈公公的身份有假,只不过司马师把持朝政,如今的天子曹髦,也不过是一个傀儡的皇帝而已,所谓的诏书,应当是出自司马师的授意,所以这封诏书,定然是有所图谋的,诸葛诞虽然恭恭敬敬地来听听陈公公宣旨,但内心之中却颇为的不以为然。

    这个旨意如果真对自己不利的话,诸葛诞自然不会奉旨行事,反正诸葛诞早已做好了起兵的打算,司马师真要对自己动手的话,诸葛诞丝毫不介意这个时候便大兴兵马,与曹亮南北呼应,给司马师的背后狠狠地捅上一刀。

    按诸葛诞的估计,这张圣旨大多是升他官职,将他调离淮南,这种明升暗降的手段,恐怕是再平常不过了,诸葛诞的根基就在淮南,离开了淮南,他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只需一狱卒,便可以将诸葛诞擒下问罪。

    所以不管是司马师开出什么天价的条件,诸葛诞都不可能放弃淮南的兵权,贵为三公又能如何,只不过是笼中之鸟,池中之龙,司马师稍一翻脸,便为阶下之囚。

    诸葛诞心不在焉地跪在地上,身后是扬州都督府的一干官吏,诸葛靓也在其列,所有的人都规规矩矩地跪着,静静地听陈公公来宣旨。

    但听陈公公朗声地宣读道:“应天顺时,受兹明命,皇帝制曰:征东将军、扬州都督诸葛诞,公忠体国,恪尽职守,外御吴逆,内讨国贼,居功至伟,特晋封为征东大将军,兼领都督荆扬二州之军事。钦此。”

    诸葛诞闻之明显地愣了一下,这次并没有授予他三公之类的职务,而是在保留原来扬州都督的前提之下,加封他为荆州都督,更是赐征东大将军的封号。

    这是什么个情况?诸葛诞没想到司马师不但没有将他调离淮南,反而将荆州的军事大权也交付给了他,原本诸葛诞负责的只是淮南防线,也就是对吴边境的一半,现在将荆州的军事也全权交给了他,等于是将整个的对吴国边境都由他来管辖,诸葛诞手中的权力顿时便扩大了一倍。

    按理说贾充回到司马师身边之后,司马师已经知晓了诸葛诞的态度,就算暂时没有办法来对付诸葛诞,至少也不会再给给追加权力,司马师这一出乎意料的决定,让诸葛诞半天也没有回味过来怎么回事,于是陈公公宣旨之后,诸葛诞半晌没有反应。

    陈公公念圣旨的,尾音已经拖得足够长了,就等着诸葛诞领旨了,但等了半天,也没看到诸葛诞有什么反应,他只好轻咳了一声,低声地道:“诸葛都督,还不领旨谢恩?”

    诸葛诞这才回过神来,忙伏首道:“臣诸葛诞领旨谢恩。”

    陈公公笑呵呵地将圣旨卷起来,递到了诸葛诞的手中,道:“恭喜诸葛都督荣升征东大将军兼领二州啊。”

    诸葛诞赶紧地命人奉上一盘黄金来,道:“陈公公一路舟车劳顿,着实辛苦了,些许心意,还望陈公公可以笑纳。”

    接旨之前,诸葛诞就已经命人准备好了百两黄金,这大概也算是官场上的一个潜规则吧,陈公公略为推托了一下,然后便笑纳了。

    大多数宣旨的时候,接旨的人都会孝敬一些钱物,那怕是获罪下狱的,也会花钱来贿赂一下宣旨太监,除了那种满门抄斩的圣旨之外往往油水甚厚,这已经成为了种不成文的惯例了。

    不过像诸葛诞这样出手豪阔的,还是少数,陈公公接过黄金之后眉开眼笑,如此丰厚的收入,也不枉他奔波千里了。

    诸葛诞虽然不会心疼那些黄金,但付出了这么多的黄金,至少也要有所回报才是,毕竟他心中还有无数的疑惑,需要陈公公来给他答疑。

    “陈公公,朝廷这么突然间会有这样的任命,原先的荆州都督王昶何去?”

    陈公公笑咪咪地道:“雍凉都督郭淮此前身染重病,请求致仕还乡,所以朝廷才会征调王昶继任雍凉都督,由于黄河那边战事吃紧,暂时没有合适的人选来继任荆州都督,所以朝廷才会提议由您来兼任荆州都督,恭喜诸葛都督了。”

    诸葛诞轻轻地点了点头,原来如此啊,郭淮可是一员老将了,自从司马懿调离雍凉之后,郭淮就一直担负着雍凉重镇的防卫,抵御着蜀国不断的入侵。毕竟郭淮年事已高,有个病痛什么的,也很正常,他如果病退之后,雍凉都督自然出缺。

    按理说,朝廷那边是不乏镇牧边关的大将的,但连续的在幽州和冀州吃败仗,司马师已经是连折了好几员大将了,现在黄河防线那边更为紧要,抽调不出人来,也属正常的事。

    现在司马师能征调的,也只有南线的诸葛诞和王昶了,如果他想要调诸葛诞去担任雍凉都督,势必要解除诸葛诞扬州都督的职务,毕竟两地相隔千里,根本就无法兼顾。

    而不管是司马师还是诸葛诞,都清楚这一纸调令的后果,所以司马师肯定不敢轻举妄动,他只能是调嫡系的王昶前往雍凉,而不能动诸葛诞。

    如此一来,倒是便宜了诸葛诞,由于司马师手下无将可用,荆州都督空缺之后,并没有合适的人选来继任,而淮南和荆州本来就相邻,同样肩负着对吴作战的使命,所以司马师不得已才会将荆州都督的职位授予了诸葛诞。

    这也许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但却是迫不得己的选择,如此一来,边关虽然有所保障,但诸葛诞的权势更盛以往,横跨荆扬二州,实力更为的豪横了。

第1583章

    ps:章节防盗,明天上午更正………………………………………………

    贾充那假借身分的钦差大臣,这次来的可是货真价实的钦差,宫里的黄门侍郎陈公公,这可是皇帝身边的宦官,而且此次陈公公前来,还带了皇帝的诏书,宣旨的规格仪式都是一板一眼,相当的正规。

    诸葛诞当然不会怀疑陈公公的身份有假,只不过司马师把持朝政,如今的天子曹髦,也不过是一个傀儡的皇帝而已,所谓的诏书,应当是出自司马师的授意,所以这封诏书,定然是有所图谋的,诸葛诞虽然恭恭敬敬地来听听陈公公宣旨,但内心之中却颇为的不以为然。

    这个旨意如果真对自己不利的话,诸葛诞自然不会奉旨行事,反正诸葛诞早已做好了起兵的打算,司马师真要对自己动手的话,诸葛诞丝毫不介意这个时候便大兴兵马,与曹亮南北呼应,给司马师的背后狠狠地捅上一刀。

    按诸葛诞的估计,这张圣旨大多是升他官职,将他调离淮南,这种明升暗降的手段,恐怕是再平常不过了,诸葛诞的根基就在淮南,离开了淮南,他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只需一狱卒,便可以将诸葛诞擒下问罪。

    所以不管是司马师开出什么天价的条件,诸葛诞都不可能放弃淮南的兵权,贵为三公又能如何,只不过是笼中之鸟,池中之龙,司马师稍一翻脸,便为阶下之囚。

    诸葛诞心不在焉地跪在地上,身后是扬州都督府的一干官吏,诸葛靓也在其列,所有的人都规规矩矩地跪着,静静地听陈公公来宣旨。

    但听陈公公朗声地宣读道:“应天顺时,受兹明命,皇帝制曰:征东将军、扬州都督诸葛诞,公忠体国,恪尽职守,外御吴逆,内讨国贼,居功至伟,特晋封为征东大将军,兼领都督荆扬二州之军事。钦此。”

    诸葛诞闻之明显地愣了一下,这次并没有授予他三公之类的职务,而是在保留原来扬州都督的前提之下,加封他为荆州都督,更是赐征东大将军的封号。

    这是什么个情况?诸葛诞没想到司马师不但没有将他调离淮南,反而将荆州的军事大权也交付给了他,原本诸葛诞负责的只是淮南防线,也就是对吴边境的一半,现在将荆州的军事也全权交给了他,等于是将整个的对吴国边境都由他来管辖,诸葛诞手中的权力顿时便扩大了一倍。

    按理说贾充回到司马师身边之后,司马师已经知晓了诸葛诞的态度,就算暂时没有办法来对付诸葛诞,至少也不会再给给追加权力,司马师这一出乎意料的决定,让诸葛诞半天也没有回味过来怎么回事,于是陈公公宣旨之后,诸葛诞半晌没有反应。

    陈公公念圣旨的,尾音已经拖得足够长了,就等着诸葛诞领旨了,但等了半天,也没看到诸葛诞有什么反应,他只好轻咳了一声,低声地道:“诸葛都督,还不领旨谢恩?”

    诸葛诞这才回过神来,忙伏首道:“臣诸葛诞领旨谢恩。”

    陈公公笑呵呵地将圣旨卷起来,递到了诸葛诞的手中,道:“恭喜诸葛都督荣升征东大将军兼领二州啊。”

    诸葛诞赶紧地命人奉上一盘黄金来,道:“陈公公一路舟车劳顿,着实辛苦了,些许心意,还望陈公公可以笑纳。”

    接旨之前,诸葛诞就已经命人准备好了百两黄金,这大概也算是官场上的一个潜规则吧,陈公公略为推托了一下,然后便笑纳了。

    大多数宣旨的时候,接旨的人都会孝敬一些钱物,那怕是获罪下狱的,也会花钱来贿赂一下宣旨太监,除了那种满门抄斩的圣旨之外往往油水甚厚,这已经成为了种不成文的惯例了。

    不过像诸葛诞这样出手豪阔的,还是少数,陈公公接过黄金之后眉开眼笑,如此丰厚的收入,也不枉他奔波千里了。

    诸葛诞虽然不会心疼那些黄金,但付出了这么多的黄金,至少也要有所回报才是,毕竟他心中还有无数的疑惑,需要陈公公来给他答疑。

    “陈公公,朝廷这么突然间会有这样的任命,原先的荆州都督王昶何去?”

    陈公公笑咪咪地道:“雍凉都督郭淮此前身染重病,请求致仕还乡,所以朝廷才会征调王昶继任雍凉都督,由于黄河那边战事吃紧,暂时没有合适的人选来继任荆州都督,所以朝廷才会提议由您来兼任荆州都督,恭喜诸葛都督了。”

    诸葛诞轻轻地点了点头,原来如此啊,郭淮可是一员老将了,自从司马懿调离雍凉之后,郭淮就一直担负着雍凉重镇的防卫,抵御着蜀国不断的入侵。毕竟郭淮年事已高,有个病痛什么的,也很正常,他如果病退之后,雍凉都督自然出缺。

    按理说,朝廷那边是不乏镇牧边关的大将的,但连续的在幽州和冀州吃败仗,司马师已经是连折了好几员大将了,现在黄河防线那边更为紧要,抽调不出人来,也属正常的事。

    现在司马师能征调的,也只有南线的诸葛诞和王昶了,如果他想要调诸葛诞去担任雍凉都督,势必要解除诸葛诞扬州都督的职务,毕竟两地相隔千里,根本就无法兼顾。

    而不管是司马师还是诸葛诞,都清楚这一纸调令的后果,所以司马师肯定不敢轻举妄动,他只能是调嫡系的王昶前往雍凉,而不能动诸葛诞。

    如此一来,倒是便宜了诸葛诞,由于司马师手下无将可用,荆州都督空缺之后,并没有合适的人选来继任,而淮南和荆州本来就相邻,同样肩负着对吴作战的使命,所以司马师不得已才会将荆州都督的职位授予了诸葛诞。

    这也许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但却是迫不得己的选择,如此一来,边关虽然有所保障,但诸葛诞的权势更盛以往,横跨荆扬二州,实力更为的豪横了。

第1584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也不过是提振士气,打击敌人的气焰,文钦并没有指望文鸯能获得什么样的战果。

    在战阵中,文鸯是杀了不少的司马兵,数量少说也在数百之数,但勿庸置疑的是,这些人可大多是普通的士兵,杀多少其实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只是文钦万万没想到,文鸯竟然射中了司马师,且不管司马师伤得如何,光是能伤了司马师,就足以比斩杀百人更令人激动了。

    文鸯道:“我一箭射中了司马师的右眼,只是不知他生死如何?”

    文钦一怔,众所周知,司马师的左眼,是邓艾给射瞎的,这么多年来,司马师就是独眼龙一个,如果这次文鸯射中的是司马师的右眼,且不论司马师生死如何,右眼瞎掉已经是不可避免了,如此一来,司马师可不就全瞎了吗?

    司马师变成了瞎子,这对司马氏是一个最为沉重的打击,而且对中原战局也将引起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文鸯的这一箭,价值连城啊!

    文钦吩咐亲兵将文鸯搀扶下去休息,他对文鸯的话自然是深信不疑的,司马师可是司马军的主心骨,不管他是生是死,只要受了重伤,对司马军的士气必然是大为影响的,想必现在司马军已经是无心恋战了,骁骑营完全可以趁此机会,大举进攻,重创司马军。

    原本此次文钦拦截司马军,就是抱着滋扰的态度,能对司马军造成多少伤害就算多少了,毕竟司马军兵多将广,如果真把司马师给惹毛了,大举反击,骁骑营肯定也是难以招架的。

    所以在发起进攻的时候,文钦一再强调,各部人马要量力而行,不可深入敌阵,不与敌人做过多的纠缠,只在外围在对敌军进行滋扰,杀多少算多少。

    此刻司马师负伤之后,司马军必然大乱,正是骁骑营趁机掩杀的大好机会,文钦自然不会错过,所以他下令骁骑营全线出击,对司马军穷追猛打,大举攻击。

    司马师经过医匠的紧急治疗之后,箭是拨出去了,性命也没什么大碍,但眼睛注定是保不住了,文鸯的这一箭,正好贯穿了他的眼珠,司马师算是彻底地瞎了。

    此刻的司马军,本来就已经乱作了一团,他们遭受到了并州军数路人马的攻击,首尾以难呼应,再加上被文鸯冲击了一番,更是乱上加乱,再加之司马师负伤之后,整支军队已经是趋于崩溃了。

    钟会听闻到司马师被射瞎之事,也顾不得再与骁骑营交战了,火速地撤军回去,去探看司马师的伤势。

    此刻司马师的双眼,都被厚厚的布条蒙着,什么也看不见,估计他的余生,也只能是在黑夜之中摸索了。

    最让司马师痛心疾首的是,居然没有能够射死文鸯,这么多的人,竟然能让文鸯给跑掉了,司马师恨得是牙根直咬,此番让文鸯逃跑掉,这个深仇大恨,恐怕这辈子也难报了。

    “废物!统统都是废物!”司马师眼痛欲裂,气得是浑身颤抖,大骂身边的这些人。

    大家是噤若寒蝉,都不敢开口,反正司马师现在什么也看不见,大家悄不作声,司马师也奈何不了谁。

    这时钟会急匆匆地赶了回来,看到司马师的惨状,不禁是大吃一惊,赶忙道:“大将军,卑职救援来迟,还乞恕罪。”

    司马师一把拉住了钟会的手,此刻就算是有泪也流不出来了,流的全是血,他哽咽着对钟会道:“士季,这事怨不得你,某这身边,竟连一个可用之人也没有,悔不该不听你之言,若早些撤军,何至于有今日之败?”

    现在司马师恐怕连肠子都悔青了,当初钟会建议他放弃救援陈泰主动撤军时,司马师却听了胡奋等人的话,结果不但军队损失惨重,就连自己也身负重伤,双目失明了,真是一步错,步步错,如果当时他态度坚决一些,不为胡奋等人所动,此刻已经是安然前往阳平和司马伷会合了,何至于沦落到如此地步。

    钟会也是无语,暗自腹诽,早知现在,又何必当初,可这话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和司马师讲,只能是好言宽慰:“大将军勿忧,你且安心养伤吧,卑职等必将奋力而战,保大军平安撤离。”

    司马师叹口气道:“某不能视事,军中之事,皆由你来代之,士季,拜托了!”

    司马师中箭之后,对文鸯是恨之入骨,急切地想要射死文鸯来报仇,现在冷静下来之后,他也明白现在的局势对司马军来说,处境是极为艰难的,如果应对不当的话,很可能就会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司马师双目失明,根本就无法指挥战斗了,而现在他唯一能信任的人,恐怕也只有钟会一人了,所以司马师果断地将临时指挥之权交给了钟会,至于胡奋陈骞等人,司马师已经对他们是彻底地失望了,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钟会领命之后,重新审视了现在的战局,目前司马军的大队人马,遭到了并州军的多路围攻,损失惨重,如果这种混战的局面再持续下去的话,恐怕会遭受到更大的损失。

    唯今之计,只能是丢车保帅,断尾求生了,不能再和并州军纠缠下去,能杀出去多少算多少,钟会立刻给胡奋、陈骞、胡烈等人下达命令,要他们尽快地脱离战斗,向真定方向撤退,与主力部队会合。

    同时,钟会下令封锁司马师受伤的消息,尽可能让更少的人知道。司马师是三军主帅,他的这一负伤,对司马军的军心士气,是一个无比沉重的打击,如果这个消息传开之后,只怕整支军队都会变成一盘散沙。

    钟会所有的命令,都是假借司马师的名义发出的,这样一来,也可以暂时地稳定住军心,特殊时期,整个军队必须要团结一致,万众一心,才有可能走出困境。

第1585章

    ps:章节防盗,明天上午更正…………………………………………

    也不过是提振士气,打击敌人的气焰,文钦并没有指望文鸯能获得什么样的战果。

    在战阵中,文鸯是杀了不少的司马兵,数量少说也在数百之数,但勿庸置疑的是,这些人可大多是普通的士兵,杀多少其实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只是文钦万万没想到,文鸯竟然射中了司马师,且不管司马师伤得如何,光是能伤了司马师,就足以比斩杀百人更令人激动了。

    文鸯道:“我一箭射中了司马师的右眼,只是不知他生死如何?”

    文钦一怔,众所周知,司马师的左眼,是邓艾给射瞎的,这么多年来,司马师就是独眼龙一个,如果这次文鸯射中的是司马师的右眼,且不论司马师生死如何,右眼瞎掉已经是不可避免了,如此一来,司马师可不就全瞎了吗?

    司马师变成了瞎子,这对司马氏是一个最为沉重的打击,而且对中原战局也将引起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文鸯的这一箭,价值连城啊!

    文钦吩咐亲兵将文鸯搀扶下去休息,他对文鸯的话自然是深信不疑的,司马师可是司马军的主心骨,不管他是生是死,只要受了重伤,对司马军的士气必然是大为影响的,想必现在司马军已经是无心恋战了,骁骑营完全可以趁此机会,大举进攻,重创司马军。

    原本此次文钦拦截司马军,就是抱着滋扰的态度,能对司马军造成多少伤害就算多少了,毕竟司马军兵多将广,如果真把司马师给惹毛了,大举反击,骁骑营肯定也是难以招架的。

    所以在发起进攻的时候,文钦一再强调,各部人马要量力而行,不可深入敌阵,不与敌人做过多的纠缠,只在外围在对敌军进行滋扰,杀多少算多少。

    此刻司马师负伤之后,司马军必然大乱,正是骁骑营趁机掩杀的大好机会,文钦自然不会错过,所以他下令骁骑营全线出击,对司马军穷追猛打,大举攻击。

    司马师经过医匠的紧急治疗之后,箭是拨出去了,性命也没什么大碍,但眼睛注定是保不住了,文鸯的这一箭,正好贯穿了他的眼珠,司马师算是彻底地瞎了。

    此刻的司马军,本来就已经乱作了一团,他们遭受到了并州军数路人马的攻击,首尾以难呼应,再加上被文鸯冲击了一番,更是乱上加乱,再加之司马师负伤之后,整支军队已经是趋于崩溃了。

    钟会听闻到司马师被射瞎之事,也顾不得再与骁骑营交战了,火速地撤军回去,去探看司马师的伤势。

    此刻司马师的双眼,都被厚厚的布条蒙着,什么也看不见,估计他的余生,也只能是在黑夜之中摸索了。

    最让司马师痛心疾首的是,居然没有能够射死文鸯,这么多的人,竟然能让文鸯给跑掉了,司马师恨得是牙根直咬,此番让文鸯逃跑掉,这个深仇大恨,恐怕这辈子也难报了。

    “废物!统统都是废物!”司马师眼痛欲裂,气得是浑身颤抖,大骂身边的这些人。

    大家是噤若寒蝉,都不敢开口,反正司马师现在什么也看不见,大家悄不作声,司马师也奈何不了谁。

    这时钟会急匆匆地赶了回来,看到司马师的惨状,不禁是大吃一惊,赶忙道:“大将军,卑职救援来迟,还乞恕罪。”

    司马师一把拉住了钟会的手,此刻就算是有泪也流不出来了,流的全是血,他哽咽着对钟会道:“士季,这事怨不得你,某这身边,竟连一个可用之人也没有,悔不该不听你之言,若早些撤军,何至于有今日之败?”

    现在司马师恐怕连肠子都悔青了,当初钟会建议他放弃救援陈泰主动撤军时,司马师却听了胡奋等人的话,结果不但军队损失惨重,就连自己也身负重伤,双目失明了,真是一步错,步步错,如果当时他态度坚决一些,不为胡奋等人所动,此刻已经是安然前往阳平和司马伷会合了,何至于沦落到如此地步。

    钟会也是无语,暗自腹诽,早知现在,又何必当初,可这话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和司马师讲,只能是好言宽慰:“大将军勿忧,你且安心养伤吧,卑职等必将奋力而战,保大军平安撤离。”

    司马师叹口气道:“某不能视事,军中之事,皆由你来代之,士季,拜托了!”

    司马师中箭之后,对文鸯是恨之入骨,急切地想要射死文鸯来报仇,现在冷静下来之后,他也明白现在的局势对司马军来说,处境是极为艰难的,如果应对不当的话,很可能就会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司马师双目失明,根本就无法指挥战斗了,而现在他唯一能信任的人,恐怕也只有钟会一人了,所以司马师果断地将临时指挥之权交给了钟会,至于胡奋陈骞等人,司马师已经对他们是彻底地失望了,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钟会领命之后,重新审视了现在的战局,目前司马军的大队人马,遭到了并州军的多路围攻,损失惨重,如果这种混战的局面再持续下去的话,恐怕会遭受到更大的损失。

    唯今之计,只能是丢车保帅,断尾求生了,不能再和并州军纠缠下去,能杀出去多少算多少,钟会立刻给胡奋、陈骞、胡烈等人下达命令,要他们尽快地脱离战斗,向真定方向撤退,与主力部队会合。

    同时,钟会下令封锁司马师受伤的消息,尽可能让更少的人知道。司马师是三军主帅,他的这一负伤,对司马军的军心士气,是一个无比沉重的打击,如果这个消息传开之后,只怕整支军队都会变成一盘散沙。

    钟会所有的命令,都是假借司马师的名义发出的,这样一来,也可以暂时地稳定住军心,特殊时期,整个军队必须要团结一致,万众一心,才有可能走出困境。

第1586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再管木头的事,同时吩咐下面的人也不必再向他汇报这些情况,一切静候三天,答案自然会水落石出。

    而且这一个月的时间,曹亮可没有歇着,自从冀州之战开始,并州军就已经是连续地作战了长达半年多的时间,如此高强度的战斗,那怕并州军拥有铁打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充沛的体力,也难免会疲惫,会疲倦,所以捉住这个难得的契机,让并州军全员休整,恐怕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但休整不等于松懈,不等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这次的休整,将会是大决战之前的一次放松,曹亮要求各营的人马,按照计划进行分批的轮休,休整的同时,要捉住这一次难得的作战间歇期,进行兵力的补充和调派,并进行相应的操练,以保持军队旺盛的战斗力。

    同时在降兵之中麟选合格者以及从并州幽州招募的新兵,将会成为此次曹亮扩军计划的主力。

    这次的冀州之战中,并州军大获全胜,不但俘虏了司马军多达八万人,而且缴获了不计其数的粮草辎重、军械战马,尤其是战马,正是并州骑兵所急需的,长久以来,受困于战马的数量,并州骑兵一直未能进行大规模的扩编。

    而骑兵是战场之上的高端战力,并州军正是拥着三大骑兵王牌越骑营、屯骑营和骁骑营,在战场之上纵横捭阖,所向无敌,令敌人是闻风丧胆。

    随着战场向纵深方向不断推进,并州军目前拥有的兵力已经不足以实现战略控制,所以扩军之事,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但局限于并州幽州的人口和经济,大规模的扩军似乎是一个不可承受之重,曹亮必须要严格控制人口和军队的比例,不可穷兵黩武,给并州和幽州的老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

    而这次拿下冀州,掌握了大量的人口之后,并州军的扩编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尤其是司马师无偿援助了这么多兵卒、战马、军械、物资,曹亮如果不妥为利用的话,又怎么对得起司马师的一番好意呢?

    这次曹亮可是计划着一个大手笔,除了组建三大军团之外,曹亮一次性就将扩编六个营的军队,一个营按正常编制是一万五千人,六个营就是九万人,再加上三大军团直属的部队一万五千人,这次扩编的总数将会突破十万人。

    十万人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要知道,蜀国总共的兵力才达到了十万人,就算是吴国,也不过才二十余万人,曹亮一个简单的扩军,就等于是重建了蜀国的全部或者是吴国的一半兵力,这样的手笔,堪称大气。

    这六个营的名称曹亮都想好了,骑兵的三个营将会以锐骑营、果骑营、劲骑营来命名,步兵的三个营将会以陷阵营、中坚营、中垒营来命名。

    名称只是一个部队的番号而已,曹亮倒是没有刻意地去琢磨,上口好记即可,同时这些名称往往还有激励士气的意义,曹亮取名字的时候,还是选择一些有积极因素的字词,这样可以培养士兵的荣誉感和自信心。

    这段时间以来,曹亮一直致力于新编六个营的建设,这些营的所有骨干力量,都将会从九营之中进行抽调,原先九营之中的伍长,在新营之中就会担任什长,原先是什长的,抽调过来担任队率,以此类推,以前的在九营之中担任队率、都伯、军侯、司马的,抽调到新营之后,将会自动地高升一级,而九营之中所出缺的职位,也将按军功的高低进行递补。

    一支军队只有在建立骨架之后,才能屹立不倒,曹亮将那些身经百战,有着丰富战斗经验的军官安排到新营之中,然以以新兵填添充血肉,这样就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让新营形成战斗力。

    司马师当初在冀州募兵三十万,虽然从场面上看是蔚为壮观的,但是由于这些军队从上而下都是新兵,就算有个别的职位上会派上去一些有经验的军官,但军队在整体上完全是一种全新的结构,这样的军队,充其量只能算是一支乌合之众,那怕经过再长时间的训练,也无法有效地提升战斗力,失败当然是在所难免了。

    而现在这其中许多的人已经成为了并州军的俘虏,曹亮在这些俘虏之中进行挑选,合格者加入到了新营之中。

    正是因为什长以上的军官都是来自于旧营,所以整个新营的构架上没有出现任何的问题,这些新营完全可以照搬旧营的操练模式,在短时间内就完成整合,让新营初步地具备了作战能力。

    当然这些新营的战斗力想要达到旧营的水平,那还得经过长期的磨合和战斗经验的积累,任何一支军队,不可能只经过操练,就会成为百战雄师,只有在战火之中的焠炼,才可能会锻造出所向无敌无往而不胜的骁勇之师来。

    曹亮深知这一点,所以他在给六个新营配备齐全了骨架体系,接下来就会把他们投放到真正的战争之中去,让他们在战火之中历练成长,成为一支支无坚不摧的军队。

    组建新营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尤其是曹亮这次如此的大手笔,一下子就扩军达到了十万多人,想要井然有序地完成扩军,还真是一件煞费苦心的事。

    新营的建立,可不仅仅只是简单的人员调派,还有相应的后勤保障体系也必须要建立起来,毕竟十万人的吃喝拉撒,可不是一件小事。

    这段时间以来,曹亮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大建新营的事务上面,关于木材的事,他也仅仅只是过问一下而已,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详查。

    反正三天的时间一晃而过,到时候桓范必定会有所交待的。

    到了第三天早上,曹亮刚起身,便有亲兵上前道:“主公,桓军师请您移步木料场。”

第1587章

    ps:章节防盗,明天上午更正…………………………………………

    再管木头的事,同时吩咐下面的人也不必再向他汇报这些情况,一切静候三天,答案自然会水落石出。

    而且这一个月的时间,曹亮可没有歇着,自从冀州之战开始,并州军就已经是连续地作战了长达半年多的时间,如此高强度的战斗,那怕并州军拥有铁打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充沛的体力,也难免会疲惫,会疲倦,所以捉住这个难得的契机,让并州军全员休整,恐怕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但休整不等于松懈,不等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这次的休整,将会是大决战之前的一次放松,曹亮要求各营的人马,按照计划进行分批的轮休,休整的同时,要捉住这一次难得的作战间歇期,进行兵力的补充和调派,并进行相应的操练,以保持军队旺盛的战斗力。

    同时在降兵之中麟选合格者以及从并州幽州招募的新兵,将会成为此次曹亮扩军计划的主力。

    这次的冀州之战中,并州军大获全胜,不但俘虏了司马军多达八万人,而且缴获了不计其数的粮草辎重、军械战马,尤其是战马,正是并州骑兵所急需的,长久以来,受困于战马的数量,并州骑兵一直未能进行大规模的扩编。

    而骑兵是战场之上的高端战力,并州军正是拥着三大骑兵王牌越骑营、屯骑营和骁骑营,在战场之上纵横捭阖,所向无敌,令敌人是闻风丧胆。

    随着战场向纵深方向不断推进,并州军目前拥有的兵力已经不足以实现战略控制,所以扩军之事,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但局限于并州幽州的人口和经济,大规模的扩军似乎是一个不可承受之重,曹亮必须要严格控制人口和军队的比例,不可穷兵黩武,给并州和幽州的老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

    而这次拿下冀州,掌握了大量的人口之后,并州军的扩编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尤其是司马师无偿援助了这么多兵卒、战马、军械、物资,曹亮如果不妥为利用的话,又怎么对得起司马师的一番好意呢?

    这次曹亮可是计划着一个大手笔,除了组建三大军团之外,曹亮一次性就将扩编六个营的军队,一个营按正常编制是一万五千人,六个营就是九万人,再加上三大军团直属的部队一万五千人,这次扩编的总数将会突破十万人。

    十万人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要知道,蜀国总共的兵力才达到了十万人,就算是吴国,也不过才二十余万人,曹亮一个简单的扩军,就等于是重建了蜀国的全部或者是吴国的一半兵力,这样的手笔,堪称大气。

    这六个营的名称曹亮都想好了,骑兵的三个营将会以锐骑营、果骑营、劲骑营来命名,步兵的三个营将会以陷阵营、中坚营、中垒营来命名。

    名称只是一个部队的番号而已,曹亮倒是没有刻意地去琢磨,上口好记即可,同时这些名称往往还有激励士气的意义,曹亮取名字的时候,还是选择一些有积极因素的字词,这样可以培养士兵的荣誉感和自信心。

    这段时间以来,曹亮一直致力于新编六个营的建设,这些营的所有骨干力量,都将会从九营之中进行抽调,原先九营之中的伍长,在新营之中就会担任什长,原先是什长的,抽调过来担任队率,以此类推,以前的在九营之中担任队率、都伯、军侯、司马的,抽调到新营之后,将会自动地高升一级,而九营之中所出缺的职位,也将按军功的高低进行递补。

    一支军队只有在建立骨架之后,才能屹立不倒,曹亮将那些身经百战,有着丰富战斗经验的军官安排到新营之中,然以以新兵填添充血肉,这样就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让新营形成战斗力。

    司马师当初在冀州募兵三十万,虽然从场面上看是蔚为壮观的,但是由于这些军队从上而下都是新兵,就算有个别的职位上会派上去一些有经验的军官,但军队在整体上完全是一种全新的结构,这样的军队,充其量只能算是一支乌合之众,那怕经过再长时间的训练,也无法有效地提升战斗力,失败当然是在所难免了。

    而现在这其中许多的人已经成为了并州军的俘虏,曹亮在这些俘虏之中进行挑选,合格者加入到了新营之中。

    正是因为什长以上的军官都是来自于旧营,所以整个新营的构架上没有出现任何的问题,这些新营完全可以照搬旧营的操练模式,在短时间内就完成整合,让新营初步地具备了作战能力。

    当然这些新营的战斗力想要达到旧营的水平,那还得经过长期的磨合和战斗经验的积累,任何一支军队,不可能只经过操练,就会成为百战雄师,只有在战火之中的焠炼,才可能会锻造出所向无敌无往而不胜的骁勇之师来。

    曹亮深知这一点,所以他在给六个新营配备齐全了骨架体系,接下来就会把他们投放到真正的战争之中去,让他们在战火之中历练成长,成为一支支无坚不摧的军队。

    组建新营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尤其是曹亮这次如此的大手笔,一下子就扩军达到了十万多人,想要井然有序地完成扩军,还真是一件煞费苦心的事。

    新营的建立,可不仅仅只是简单的人员调派,还有相应的后勤保障体系也必须要建立起来,毕竟十万人的吃喝拉撒,可不是一件小事。

    这段时间以来,曹亮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大建新营的事务上面,关于木材的事,他也仅仅只是过问一下而已,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详查。

    反正三天的时间一晃而过,到时候桓范必定会有所交待的。

    到了第三天早上,曹亮刚起身,便有亲兵上前道:“主公,桓军师请您移步木料场。”

第1588章 愁云惨淡

    十天的撤离时间,已经是司马伦估算出来最低的要求了,以并州军的进展速度,很有可能不到十天的时间就杀过来了,所以一旦下定迁都的决心,所有的事务都必须要抓紧进行,否则等到并州军杀到眼前了,那才是真正的追悔莫及。

    不过司马伦终究还是留有后手的,他将淮南军安置在了南阳,就是准备阻击并州军的,有这么一支军队的拦截,至少也能给洛阳的大撤离再多争取几天的时间。

    众官吏跑到司马府来求请,但却碰了一鼻子的灰,只好灰溜溜地各自返回去,通过这件事,他们也清楚了现在的局势和处境,司马师既然已经下了迁都的决心和命令,那就绝没有更改的可能,所以还是趁早地收拾行李和细软跑路吧。

    消息传开,整个洛阳城里顿时乱成了一锅粥,洛阳做为首善之区,云集着无数的达官贵人,富商豪绅,而他们的资产,大多都是商铺住宅这样的不动产,迁都令一下,那些原本价格昂贵的商铺邸宅立马变得一文不值,许多的人顷刻间就血本无归了,整个洛阳城中一片哀号恸哭,愁云惨淡。

    原本戍守洛阳的禁军此刻接受了新的命令,那就是督促洛阳的百姓进行迁徙,司马师已经下令尽迁洛阳之民于关中,所有的军队、官吏、商贾、平民,一律通通迁往长安,整个洛阳城不留一人,不留一物,违令者,斩无赦。

    军队在此时严格地贯彻执行着司马师的命令,逐街逐巷地清理着,所到之处,所有的百姓都被驱赶了出来,并押解出城。

    洛阳的百姓过惯了平和安逸的日子,突然之间来了命令,要他们抛家弃宅,远迁长安,当然是一万个不情愿,但平民百姓什么时候能斗得过官府,斗得过军队,军队所到之处,所有的百姓都被驱赶出来,那些铁了心不走的,被官兵们强行给拖了出来,然后便把房子给扒了,这些百姓惹不起官兵,只能是含泪踏上了迁徙之路。

    由于时间紧迫,官府这方面自然不可能和老百姓有商有量说好话,反正就是一纸公告,限期迁移,如若不从者,一律严办。

    这个严办还真不是说说而已,那可是实打实的严办,对于那些聚众滋事,妖言惑众,煽动作乱的,有一个办一个,甚至连天牢都不去关押,直接就地正法。

    而天牢里那些关押的重犯,有待审的,有待秋后处决的,现在可管不了那么多了,直接就地处决,非常时刻,这些天牢要犯,可都些危险分子,司马师可不敢将他们轻易地放出去,索性处决了事,一了百了。

    官兵在挨家挨户地搜查,以保证连一个漏网之鱼也没有,关中虽然沃野八百里,但由于长年的战乱,人口锐减,几近荒凉,司马师虽然退守关中,但仍旧想要等待机会东山再起,可如果不携民迁都的话,以关陇现在的人口基础,想要翻身,实属不易,所以洛阳的数十万人口,对于司马师来说十分的重要,必须要将他们迁到关中去,充实当地的人口,无论是赋税还是兵源,都是取之于民的。

    ………………………………………………………………

    曹髦虽然当上皇帝才三年的时间,不过他当得却是憋屈无比,远比当初他做高贵乡公时差得太远,虽然说高贵乡公没啥实权,但贵在自由啊,曹髦在自己的封地之内,那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随心所欲。

    可来到了洛阳,坐上了万人瞩目的皇位,他却发现自己宛如变成了一只金丝雀,被关在了笼子里,丁点儿的自由也没有了,身边的宦官、宫女、侍卫,都是司马师派来监视他的人,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逃不过司马师的耳目眼线,这让曹髦是倍感郁闷。

    贵为天子,却形如囚徒,这便是曹髦最为真实的生活,如果换作是其他的傀儡皇帝,或许早就接受这种屈辱的生活方式了,但曹髦却有一身的傲骨,不愿和司马氏妥协,那怕他手中无兵无权,但也随时准备和司马师抗争到底。

    曹髦也清楚,单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足以对抗司马师的,而如今的朝堂之上,自从张缉李丰夏侯玄的兵变失败之后,司马氏更是一手遮天,从台阁到内宫,所有要害部门,都是被司马氏的亲信党羽所把持,在朝中没有一点根基的曹髦想要拉拢培养一些忠于自己的亲信,几乎都是一种奢望。

    不过曹亮的成功,却成为曹髦心目中的一道曙光,别人视曹亮为洪水猛兽,但在曹髦的心中,曹亮则是大魏江山社稷的救星,是推翻司马氏黑暗统治的希望。

    曹亮可是不折不扣的曹氏宗亲,是曹家的自己人,无论是血缘关系还是忠诚程度,曹亮都是曹髦最值得信赖的人,所以在别人听到曹亮突破黄河防线一个个都拉下了苦瓜脸的时候,曹髦则是非常的开心,看来距离曹亮进京勤王讨伐司马师的日子已经是越来越近了。

    曹亮打仗得越漂亮,司马家的人越沮丧,曹髦便越是高兴,他还曾挥毫赋诗一首,用隐晦的手法表达了他的愉悦之情,曹亮打到洛阳,已经是指日可待了。

    在曹氏的历代皇帝之中,曹髦的文采出众,颇有其祖父曹丕的风范,在皇宫里的时候,曹髦就曾常召集文人高士,讲经论道,其中便有王经、王沈、荀顗,崔赞、袁亮、钟毓,虞松等人,曹髦明为讲经,实则也是想要笼络大臣,培养亲信,只可惜朝中大部分的人,都为司马师的爪牙,曹髦还真找不到几个可以忠心于自己的人。

    但没想到就在此时,居然得到了司马师要迁都的消息,这让曹髦万分的吃惊,就算自己是傀儡天子人,但像迁都如此重要的大事,司马师再怎么也得事先支会他一声吧,可惜司马师独断专行惯了,就连迁都这样的事,他都可以擅自其事,自作主张,真是欺群罔上啊。

第1589章 桀骜不驯

    “朕不走,你们谁说了也没有用,朕必与洛阳共存亡!”曹髦斩钉截铁地对劝他赶紧离开皇宫官吏道。

    那几个官吏是奉命来协助曹髦迁徙的,遭到了曹髦的拒绝之后,他们是一脸的尴尬,尽管他们也清楚如今这朝廷之中,真正是话事人是司马师,眼前的这位天子不过是一个傀儡。

    但即便是傀儡,那地位也不是他们所能轻易擅越的,虽然在曹髦拒不配合的情况,这些官吏还真是无可奈何,毕竟他们可以驱赶老百姓,真没办法对天子用强。

    就在此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道冷厉的声音:“走不走,可由不得你说了算!”

    曹髦及众官吏抬头去望,只见一身戎装的司马昭出现在了大殿门口,他披挂整齐,斜挎着一口环首刀,手按在了刀柄之上,盛气凛然,昂首阔步地便迈上殿来。

    曹髦脸色攸然一变,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参拜不名那是司马师的特权,满朝文武也只有他才享有这样的殊荣,司马昭虽然是司马师的亲弟弟,现在还担任着卫将军的职务,负责着宫廷的禁卫,但不代表他就有剑履上殿的权力,这分明是赤果果地对皇权的蔑视。

    司马昭丝毫不理会曹髦的愤怒,上前只是朝着曹髦大喇喇地拱了拱手,傲然地道:“陛下,臣身为卫将军,担负宫廷宿卫重责,如今大敌将至,臣不敢卸甲,请恕臣之无礼。现今洛阳城危在旦夕,兵祸临城,还请陛下速速登辇,远离这是非之地,以保陛下龙体金安。”

    曹髦脸色阴沉,司马昭纵然是无礼之至,但他却对他丝毫没有办法,周围的那些内官外官一个个也是对司马昭唯唯诺诺,这便是做傀儡皇帝的悲哀吧。

    司马昭的态度越强硬,曹髦内心之中便越发地抗拒,他冷冷地道:“曹氏列祖列宗的陵寝就在这儿,朕宁死也要死在洛阳,绝不会背弃先祖先帝。”

    司马昭凑上前去,阴阴地一笑道:“陛下,你有什么心思打算臣可是一清二楚,曹亮要来了,你觉得自己翻身的机会也来了,是不是?哈哈,可惜你是没有机会见到曹亮的,收起你的小把戏,老老实实地配合迁都,否则的话,我们不介意换一个愿意听话来当这个皇帝,反正曹家子嗣遍地都是,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也不少!”

    曹髦银牙微咬,怒目而视,沉声地喝道:“司马昭你好大胆子,竟敢来威胁朕?其实你们司马家什么居心,天下谁人不知,今日朕便血溅五步,成全你们!”

    司马昭看到曹髦不肯就范,脸色顿时沉了下来,手按在刀柄之上,刷地拉出了半截,喝道:“你以为我不敢动手吗?”

    曹髦针锋相对,傲然地道:“朕的头颅便在此,有种你就去砍!”

    司马昭原本是想吓唬他一下的,没想到曹髦竟然如此地傲气,难道这家伙当皇帝久了,自以为这天下是由他说了算吗?不过曹髦这一硬气,让司马昭有些骑虎难下了,周围的官吏都在这儿盯着呢,但一个个都是鸦雀无声,似乎都想看看,今天这局面,是谁先怂了。

    司马昭的刀拨了一半,他此刻手按在刀柄之上,看看对面怒目圆睁的曹髦,司马昭还真是拨也不是,不拨也不是。

    就在此时,贾充上前拦阻道:“二公子,切莫动怒,陛下乃一国之君,社稷根本,岂可妄言杀之,请二公子三思而后行。”

    司马昭就等着这个台阶下呢,一听这话,悻悻然地将刀给撤了回去,贾充上去冲着曹髦躬身施礼道:“陛下,卫将军性子急,如有冲撞,还请陛下海涵,如今大敌逼近,社稷倾危,还望陛下以大局为重,迁都长安吧。”

    贾充是司马昭的心腹,曹髦如何能瞧得起他,他和司马昭,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无非是想要胁迫自己迁都长安的,但曹髦心中早就打定了主意,死活不走。

    “你们都不必说了,朕意已决,誓死不走,尔等且退下吧。”

    司马昭当然不敢在这个关键时刻弑帝,尽管他现在杀死曹髦,和捏死一只蚂蚁没有任何的分别,但弑杀天子的后果却不是他可以承担的,本来迁都一事,已经在朝廷及民间引起了纷攘,假如这个时候再杀了曹髦,只会让混乱的局势变得更为地混乱,所以司马昭充其量也只是吓吓曹髦的,真没打算把他如何。

    但曹髦此刻却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软硬不吃,让司马昭有些进退两难,如果曹髦能率先离宫,那必然可以给洛阳的臣民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这也是司马师特意派他来督促曹髦迁徙的重要原因。

    本以为这不过是一个极为简单的差事,但没想到却因为曹髦的态度而僵在了这儿,这不禁让司马昭恼羞成怒。

    当初定天子人选的时候,司马师便有意让曹操的儿子曹据来当这个皇帝,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曹据这个人老实木讷,比较听话,也容易管束。但郭太后那老娘们死活不同意,说曹据是她叔叔辈的,如果曹据当了皇帝,那郭太后岂不就成了皇帝的侄儿媳妇吗,这让郭太后颜面何存?

    所以在天子人选上面,郭太后是竭力反对曹据来当皇帝的,司马师也没办法,毕竟虽然他掌握了朝中大权,但还做不到一手遮天,需要跟郭太后合作,所以便同意了郭太后提出来的曹髦这个人选。

    曹髦是东海王曹霖之子,在曹丕诸孙之中,以他为最长,是为庶长孙,正是因为这一点,才被郭太后看中,立了为新君。

    起初司马师也觉得没什么,毕竟曹髦一个孤家寡人的,能掀起多大的风浪来,但谁也没想到曹髦看似柔弱的外表之下,却是有着血性和傲骨的,这样司马师也是很头疼的,这换天子也不是过家家,不合适了随便再换一个,废立曹芳已经是引起了轩然大波了,如果再废曹髦的话,还不知道会有什么后果呢。

    但曹髦的桀骜不驯,已经让司马家的人确实感到头痛了。

第1590章 度日如年

    “给我绑了!”司马昭已经彻底地被曹髦给激怒了,就算不能杀他,还不能绑他吗?

    贾充朝着身后的兵士呶呶嘴,那些兵士上前便将曹髦给五花大绑了,司马昭带的这些兵士可不是普通的侍卫,而是出身于司马家的死士,在他们的眼里,可没有什么天子,他们听从的,也就是司马昭的命令,司马昭让他们绑谁他们就绑谁,让他们杀谁他们就杀谁,眉头都不会皱半下。

    但那些殿内的内官和外官,却个个惊恐不已,天子是何等的身份,司马昭说绑便绑了,这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啊!

    曹髦也没想到司马昭竟然真得敢来绑自己,又惊又怒,但他手无缚鸡之力,又如何能敌得过那些如狼似虎的侍卫,很快便被捆得像粽子一般了。

    司马昭吩咐将曹髦押上辇车,所有后宫人员,一律强迁出宫,并以天子的名义颁发诏书,正式地诏告天下,迁都长安。

    就连天子都走了,许多持观望态度的人也就放弃了念想,开始收拾行装和细软,也相继地踏上了迁徙之路。

    为了整个的迁都计划,司马师下令在长安和洛阳之间开通迁徙专用通道,并在沿途设立了若干个补给点,给过往的百姓提供米粥和干粮,并且对整个通道的秩序进行维护和保障,以保证整个通道的畅通无阻。

    在司马军的驱赶之下,无数的百姓踏上了西去长安的漫漫路途之中,谁也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毕竟是背井离乡,前途一片茫然。

    整个关洛大道上,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人了,就如同是一条婉蜒而进的长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古道上激起的漫天飞尘,在空中飞荡着,宛如一场平地而起的沙尘暴,绵延百里。

    ……………………………………………………………………

    司马伦没有参与迁都的事务,他面见过司马师之后,便径直地来到了后府之中,却见他的母亲柏灵筠。

    自从前年离开洛阳前往兖州之后,司马伦一路辗转到了淮南并一直留守淮南,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没有见到母亲了,心中极是想念,所以在处理完公事之后,司马伦几乎是一路小跑,赶到了柏灵筠的居所。

    虽然身为统领千军万马的大都督,但司马伦实则是一个孩子,当年出征之时,他只有十三岁,正是年少之时,如今回到洛阳,他也不过才是十五岁而已。

    十五岁,正是志学之时,别人家的孩子在这个时候,正在寒窗苦读,勤奋努力,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为步入仕途奠定基础,而此刻的司马伦却已经成为了封疆大吏,肩负起社稷的重任,承受着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重担。

    或许出身在司马氏这样的家庭,又赶上多事之秋,不想早熟还真不行啊。

    司马伦和别的兄弟姐妹不一样,他们都有嫡亲同母的兄弟姐妹,唯独司马伦是柏灵筠的独子,所以打小他便是母亲柏灵筠抚养长大的,司马懿去世之时,司马伦年纪也不大,所以在这诺大的司马府之中,只有母子俩相依为命,自然而然的,司马伦对母亲的感情很深。

    从小到大,他几乎没有离开过柏灵筠的身边,这一次司马伦本以为只是到白马去探望一下司马师的,预估前后最多一个月的时间,就会返回洛阳。

    但无论是司马伦还是柏灵筠,都没有想到他这么一走,居然是两年的时间没有回家,尽管司马伦每个月都会寄一封书信给柏灵筠,柏灵筠也会按时给他回信,但远隔千里的相思之苦,远不是那几封书信可以慰籍的。

    司马伦急风火燎一般地跑进了柏灵筠的房间,却看到柏灵筠正坐在床榻前,手中捧着几封书信,翻来覆去地看,很显然,这便是司马伦写给他的信,柏灵筠自从司马伦走后,仿佛如同掉了魂一般,每日无所事事,神思恍惚,看到最多的,也就是司马伦的书信了。

    而司马伦的书信,也只是一个月才会来一封,柏灵筠每日翻看,那信纸都快折破了。

    “娘——”司马伦扑到了柏灵筠的身边,喊了一声,接着鼻子一酸,眼泪止不住地便掉了下来。

    柏灵筠有些恍惚地抬起头来,发现司马伦真的就在她的身边,一时间她恍如梦中,都不敢相信这是真事。

    “伦儿,真得是你吗?”

    司马伦跪倒在了她的膝前,他看到母亲不仅是神情恍惚,而且头发都白了不少,顿时便是一阵心酸,泣不成声地道:“娘,是我呀,我回来了,这两年,可苦了您啊!”

    柏灵筠这才明白过来,原来这不是梦啊,她抱着司马伦便是失声痛哭。

    尽管在司马府中,柏灵筠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而且因为司马懿的原配夫人张春华早已过逝,诸夫人之中,便是以柏灵筠为尊的,更何况,司马伦已经被司马懿指定来接司马师的班,母凭子贵,柏灵筠的地位自然也是无比尊崇,无人可及的。

    但是,自从司马伦突然离开洛阳之后,柏灵筠便变得魂不守舍起来,要知道司马伦从小到大,可都从来没有离开过她的身边,司马伦离开洛阳时,才不过十三岁,这么小的一个孩子,能吃得了军旅之苦吗?

    柏灵筠自从司马伦离开之后,便是日夜茶饭不思,忧心冲冲,军营之中的条件可是要艰苦的多,像司马伦这样含着金汤匙出生,从小长在温柔富贵乡里的公子,到了军营之中,可真就有他的罪受了。

    柏灵筠还担心战场之上刀箭无眼,一不留神就会被流矢所伤,丢了性命,司马伦身上所穿得甲胄够不够厚,能不能抵挡住突如其来的暗箭?她又担心司马伦身子单薄,穿得太重太厚了,身子骨能不能吃得消。

    总之,柏灵筠无时不刻地惦记着儿子,恨不得亲至淮南,到司马伦的身边伺候他,他不在身边的日子,柏灵筠是度日如年。

第1591章 孽缘啊,孽缘

    母子俩是抱头痛哭,许久之后,才平静了下来,细述起离别之情,幽幽倾述,似乎三天三夜也有说不完的话。

    柏灵筠看着多日未见的儿子,虽然他长高了,也壮实了,但明显黑多了,皮肤又干又糙,显然在军营之中,风餐露宿,吃了不少的苦,柏灵筠是怜惜不已,关切地问这问哪,事无详巨。

    司马伦虽然一一作答,但却没有耐心听她絮叨下去,毕竟司马伦现在的地位和身份,已经不是她膝下承欢的幼童了,他统领千军万马,日理万机,时间比金子还要宝贵。

    “母亲,孩儿这次回来,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办,如今曹亮那贼子得势,大军压境,洛阳估计是守不住了,孩儿已经向兄长建议迁都长安,母亲宜立刻准备,早些动身吧。”司马伦找了一个机会,适时地打断了柏灵筠的话,将迁都的消息告诉了她。

    柏灵筠猝然一惊,喃喃地道:“曹亮……他真得打到洛阳来了?”

    司马伦倒没有太注意她的表情变化,以为她是被迁都的事情给惊住了,其实几乎所有的人,听到迁都之事,第一个反应就是倒吸一口凉气,太震惊太意外了,想来柏灵筠也不会例外。

    但司马伦绝对没想到柏灵筠是听到曹亮这个名字之后,整个人就如同是石化了一般,多年来沉封在心底的往事一件件地浮上了心头,那么的清晰,那么的真切,仿佛就如同是昨日经历的事一般,一切都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曾几何时,柏灵筠将这段不堪回首的情感尘封在了心底,或许她觉得,这辈子再也无缘和曹亮相见了,但没想到十五年后,居然会听到他杀到洛阳的消息,柏灵筠的心怦然而动,如果她缘再和曹亮相见的话,又怎么去面对他呢?

    当初柏灵筠断然地否认了她怀的孩子就是曹亮的,毕竟她又不可能和曹亮走,只能将这个惊天的秘密隐藏到了肚子里,任由它发霉腐烂,而且柏灵筠打算将这个秘密埋一辈子,谁也不告诉。

    或许她觉得,曹亮和司马伦这一对父子,今生注定也不会再有什么交集,那么这个秘密就让它成为永远的秘密吧。

    可谁又能想到,若干年后,曹亮真得率兵打到了洛阳,而且即将和司马伦成为对手,父子相残的一幕必不可免,这让柏灵筠的内心之中涌起一阵的惶恐,这个结果,是她最不想看到的。

    但她能告诉司马伦,你的父亲并不是司马懿,而是曹亮吗?显然是不能的,司马伦自幼生在司马家,长在司马家,早已融入到了这个家庭之中,如果现在告诉他真相的话,只怕他会难以接受,痛苦不堪。

    更何况,如今执掌大权的还是司马师,尽管他眼瞎了,但如果他知道真相的话,肯定也不会放过司马伦母子。

    所以,柏灵筠只能是将这个秘密继续地隐藏下去,那怕是司马伦,她都不可能告诉,但战场之上,刀箭无眼,司马伦早将曹亮视做了杀父仇人,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真到了兵戎相见之时,这又将是何等的惨剧啊。

    柏灵筠痛苦地闭上眼睛,内心之中一阵颤栗,孽缘啊,孽缘!

    司马伦看到母亲面露痛苦之色,还以为她是舍不得离开这个家,便轻声宽慰,承诺到了长安之后,给柏灵筠建一个一模一样的府邸,还她一个温馨的家。

    这对于司马伦来说,算不得什么事,只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只要能让母亲高兴起来,他做什么都愿意。

    司马伦宽慰了母亲几句,然后便将管家给唤了进来,吩咐他们立刻收拾,尽快地出城。

    现在整个迁都事宜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做为首倡者,司马府自然首先地行动起来,率先做好表率作用。

    当然,现在出城西迁,道路上相对来说也是比较畅通的,而几天后必然会迎来人潮高峰,道路出现涌堵也在所难免,尽管一路之上有军队有维持秩序,但如此庞大的人潮,一旦出现混乱的状况,势必引发难以收拾的后果。

    所以,现在出城,是最为合适和理想的时机,而且司马伦无法保证原定十天的撤离时间是不是足够,因为司马伦无法估算到并州军骑兵的进军速度,就算他安排了淮南军在南阳阻击并州军,但如果淮南军也无法挡得住并州军,尚未撤离的洛阳将会变成一个修罗地狱。

    抱着宁早勿晚的原则,司马伦要求司马府所有的人都必须要一天之内做好撤离的准备,不管任何情况,明天早上的时候,司马府的人必须要出城,踏上西迁之路。

    尽管时间比较仓促,但是司马伦要求十分的明确,明天早上必须地启程,这也就忙坏了府里的管事和仆役,毕竟司马家家大业大,仅仅一天的时间,那里能收拾过来。

    不过司马伦倒也比较人性化,他告诉下人,只挑拣贵重轻便易于携带的物品,其他笨重不好携带的东西,一律统统地砸坏扔掉,一样也无需带走。

    仆役们遵照司马伦的吩咐,不过这也忙乎了整整的一天一夜,到了第二天的早上,上百辆的辎重车上,都满满当当地装足了东西,整个司马府内,已经是一片的狼籍了。

    司马伦也无暇去细看车上的东西,他亲自将柏灵筠扶上了车,并派出了一支数百人的亲卫来护送,这些人大多是司马家的死士,忠诚不二,司马伦将整个司马府的家眷交给他们来护送,也是比较放心的。

    柏灵筠对司马伦不能和她同行则表现的十分担忧,司马伦则宽慰她道,自己还有一些公务处理,不过随后就到,要母亲不必担忧。

    送走了柏灵筠,司马伦总算是轻舒了一口气,不过他现在还真不能走,迁都之事千头万绪,做为这个计划的策划人,司马伦肩头上的担子比谁都重,他需要留在洛阳,运筹调度,总揽全局。

第1592章 明智之选

    并州军在顺利地拿下了荆州之后,群情激昂,众将都纷纷跑到中军帐来,向曹亮请命,请求进军洛阳,谁都想去抢攻占洛阳的第一功。

    洛阳可是国都,而且此战也很有可能是和司马军的最后一战了,这样的战功如果错过了,就绝对不会再有,身为武将,谁不渴望着建功立业,更何况是拿下洛阳这样的功勋,自然是人人趋之若鹜,争得面红耳赤。

    曹亮微微一笑,诸将热情高涨,求战心切,这是好事,但也未必是好事,自从白马渡河之后,并州军转战两千余里,几乎没有做过任何的休整,尽管连战连捷让并州军的士气高涨,但也无法掩盖长途行军的疲惫,现在并州军各支队伍,就是用顽强的意志来硬扛疲惫的身体。

    这一种极为不健康的作战方式,如果遭遇弱敌的话,并州军还可以勉力维持,可一旦遭遇强敌,体力和精力的疲乏状况必然会严重地影响战斗力,让并州军深陷困境。

    而洛阳之敌,几乎囊括了司马军的全部精锐,也是司马家最后的底牌了,曹亮相信,这次的洛阳之战,司马师必然会全力以赴,所以进攻洛阳,并州军便不能再采用这种长驱直入轻兵而进的进攻方式,必须要做好打硬仗打攻坚的准备。

    所以,面对并州军诸将的纷纷请战,曹亮只是笑而不语,没有做任何的答复,只是传令下去,让各营的兵马原地休整,等候命令。

    众将不禁有些纳闷了,现在司马军兵败如山倒,正该是并州军捉住机会,一鼓作气直捣洛阳的时候,为何曹亮却要突然停了下来,这和曹亮一贯的作风可不相符合啊。

    曹亮这次还真得不急,如果要进军洛阳,曹亮必须要摸清楚司马军在洛阳的布署,毕竟让司马伦的十万大军逃回洛阳之后,司马师手中的可以调动的兵力也不少了,在数量上,至少也可以和并州军相持平了,所以并州军在此役之中,也不一定就占有多大的优势,而且洛阳四面环山,八水萦绕,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如果曹亮没有摸清司马军的具体防御布署,就冒然进军的话,很可能会吃一个大亏的。

    司马师在领军作战方面,也是很有一手的,如今更是冒出一个后起之秀司马伦,这不禁让曹亮是倍加谨慎,这个司马伦实属妖孽级的天才人物,颇有战略眼光,虽然年纪青青,但行事老辣沉稳,进退有度,就连打仗多年经验丰富的曹亮的也不得不暗暗佩服,将司马伦放在了头号强敌的位置上。

    所以,对付这样的对手,曹亮必须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先前的苦县之战,那已经是曹亮战争生涯之中为数不多的败仗之一了,曹亮可不希望还会有第二次。

    不过还没等曹亮把斥侯兵给派出去呢,就已经接到了来自洛阳的急报。

    这是来自洛阳间军司的情报,司马军迁都这么大的事情自然是没法子瞒人的,洛阳间军司的人也是在迁都计划实施的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消息,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他们便立刻将这个重要的情报送到荆州这边来。

    对于司马师的突然迁都之举,就连曹亮都直呼意外,放弃洛阳,这样的魄力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根据事先得到了情报,司马师从白马撤回到洛阳之后,已经是加强了虎牢关、伊阙关、轩辕关等地的防守,显然是做好了充分的死守洛阳的准备。

    这一点曹亮倒没有意外,毕竟洛阳是魏国的国都,司马师可以放弃其他的州郡,但不可能轻易地放弃都城洛阳,毕竟司马师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他的手中还握有不少的兵马,依靠洛阳附近的八大关隘,至少也是有一战之力的。

    所以无论是司马师那边,还是曹亮这边,都是把洛阳之战当做是终极之战来打的,曹亮迂回了这么一大个圈子,最终的进攻目标还是锁定在洛阳的,而司马师搜罗残兵败将,也在洛阳的周围,建立起了严密的防御体系,双方似乎不约而同地将决战的地点选择在了洛阳,胜败在此一举。

    但司马师突然地迁都,撤离洛阳,此举大大地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这诺大的都城,司马师说放弃就放弃了,难道说司马师对洛阳之战真得没有了信心吗?

    曹亮相信,在司马师的计划之中,一直是将洛阳做为最终的决战之地的,但是什么让他突然改变了主意呢?

    很显然,是司马伦回到洛阳之后的事,整个迁都计划,正是在司马伦回归之后才实施的,如果说这个计划与司马伦无关,鬼都不信!

    司马伦能主动地将淮南放弃,焉知他不会劝说司马师将洛阳也放弃掉,尽管说放弃淮南和放弃洛阳完全是两个概念,但是无论谁来做这样的事,都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非凡的胆识的,司马伦有放弃淮南的魄力,便有可能会去劝说司马师放弃洛阳。

    显然司马师是受到了司马伦的盅惑,才会迁都长安的。

    曹亮也确实没有想到司马伦对司马师竟然会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能让他放弃了之前一直准备坚守的都城洛阳。

    当然,从战略的角度上来讲,曹亮也觉得迁都长安要比死守洛阳更保险一些,虽然说洛阳号称是八关都邑,但除了西面的函谷关之外,其他的关隘也只不过是徒有其名而已,就连大名鼎鼎的虎牢关,曹亮也曾见识过,不过是几段低矮的土墙罢了,这样的关隘,丝毫也起不到阻挡敌军的作用,历史上洛阳的数度沦陷,无一不是敌军从官道上进入的,洛阳说白了,基本上是无险可守。

    比起拥有潼关武关之险的长安来说,洛阳的防御体系相差太远,如果双方的兵马实力相近的话,倒也不愁把守,但如果双方实力悬殊的话,司马伦提出的迁都之举,倒也不失为一种明智之选。

第1593章 最后的巢穴

    司马伦并没有带兵返回洛阳,而是把他带回来的十万兵马安置了南阳,很显然,司马伦的目的就是为阻击并州军向洛阳的前进,以避免在洛阳军民迁都之中受到袭击。

    此时的洛阳,由于正在进行的迁都引发了史无前例的混乱,其防御能力也是最为孱弱之时,一旦受到袭击,必定是损失惨重。

    而司马伦特意地将淮南军放置了南阳,阻断了并州军北上的路径,就算并州军可以击败淮南军或者是从别的路径上绕过去,可整个儿的迁都事宜也进行的差不多了,并州军就算是拼死杀到洛阳城下的时候,那儿已经是一座空城了。

    看来这个司马伦一早就制定了迁都的计划,而淮南撤军,也想必是这个计划中的一环,他不惜浪费时间绕道荆州,目的也是为了劝说王昶步其后尘。

    只不过因为王昶考虑的有点多了,才没有听从司马伦的建议,这样才给了曹亮得以包围荆州迫降王昶的机会,否则司马伦裹挟荆州兵返回洛阳,只会让司马军残余的力量越发的壮大。

    司马伦的目的似乎很明确,那就是不以一城一地得失为重,而是以集中兵力为目的,现在的大势对司马军很不利,黄河防线被突破之后,司马军更是一溃千里,连日之内便丢失数州之地,损失惨重,以敌我双方的兵力对比,司马军根本就无法跟并州军展开正面的抗衡,退守关中,依靠关中的险要地势,恐怕才是唯一能遏制并州军进攻的良策法宝。

    司马伦很轻易地便说服了司马师,并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开始推行迁都之举,将近百万军民迁往长安,如此系统而庞大的工程,司马伦处理起来却是游刃有余,就连曹亮也不得不感叹,此子的非凡,假以时日,这个司马伦必然会成为并州军的劲敌,成为曹亮平定天下最在的障碍。

    从司马师对司马伦的无限信任来看,未来司马师将会很有可能将权力交出,司马伦将会成为司马家的新一代领军者,尽管司马军已经退守到了雍凉之地,天下的地盘十去其九,但曹亮丝毫不敢认为司马家就再无威胁。

    关中自古以来就有龙脉之说,得关中者得天下,周朝便是发迹于渭水之滨,武王伐纣,一举成就了八百年的大周江山。

    当然周朝的成功是建立在商纣昏庸无道的前提之下,但战国七雄之一的秦国却能从强大的东方六国豪取天下,建立了大秦帝国,那便证明了得关中者得天下,绝非虚言。

    而其后秦朝覆灭,楚汉争雄,汉高祖刘邦也是借着先抢到关中的先手之利,再一步步地打压了不可一世的项羽,最终问鼎中原,成就大汉王朝的基业。

    而且大秦和前汉的都城,也一直建在长安,足可见关中地位之显要,虽然自后汉以来,长安的地位渐趋没落,但雍凉之地,一直是魏国的军事重镇,由于蜀汉不断地在边境滋事,魏国也只能是相应地增加关陇一带的防御,正是诸葛亮成就了司马懿,让司马懿从一介文官成为了执掌天下兵马的权臣。

    雍凉之地,也成为了司马家族的根据地大本营,司马懿借着对付诸葛亮,将雍凉二州成为了自己家的私有领地,培植亲信,提拨嫡系,网罗人才,将雍凉打造成了一块铁板,那怕后来朝廷意识到司马懿尾大不掉之势,刻意地将司马懿调离了雍凉,并安排皇族的人来接替他的位子,但奈何司马懿大事已成,雍凉这块地方已然是针插不动水泼不进,夏侯玄就算成为了征西将军雍凉都督,也不过是一个空头元帅光杆司令,完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高平陵事变之后,司马家坐拥天下,更是将雍凉之地交到了自己人郭淮的手中,显然就是准备将关中当做司马家最后的退路来准备的,当司马家败无可败,退无可退之时,关中将会成为司马家最后的巢穴,最后的堡垒。

    司马伦显然比其他的人要看到深看得远,当所有的人都还在执着于坚守洛阳城,准备在洛阳城决死一战的时候,司马伦就已经跳出这个思维,将所有的兵力都集中于关中这块险要之地,放弃整个天下都不可怕,只要司马家能牢牢地守住关中,便有中兴的机会。

    周朝居渭水之滨而有天下,秦国得八百里关中一统六国,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能在楚汉相争之中拨得头筹,那么司马家真就没有机会再次地问鼎中原吗?

    退守关中表面上看是司马伦的孱弱无能,但实则却是以退为进的一个妙招,将残存的司马军都集中到易守难攻的关中去,必然可以大大地增加关中的防御能力,打造一个固若金汤坚如磐石的地盘来。

    长期以来,由于司马军控制的地盘过多,兵力分散,一直被并州军各个击破,一损再损,而司马伦的这一番操作,便是上佳的止损妙手,集中优势兵力,固守险要地域,等到将来时机成熟之后,再行反击,重新夺回失去的一切。

    可以说,司马伦一直处心积虑地贯彻着这个思路,从淮南一路撤到了洛阳,再从洛阳撤往长安,表面上看丢城失地,一溃千里,但实则却是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司马军的有生力量,以便在最后的决战之中,发挥出最大的效率。

    曹亮以前便曾发出此子不简单的惊叹,现在看来,司马伦可真是不简单啊,有大智慧,有大魄力,如果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都无法收拾掉他的话,那么将来他必然会成为曹氏江山的最大威胁者。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曹亮立刻下令所有的军队暂停休整,拨营起寨,挥师北进,即刻向洛阳进发。反正等并州军赶到洛阳之后,那儿已经是空城一座了,没有什么仗要打,所以并州军赶到洛阳再休整亦未晚矣。

第1594章 空城一座

    并州军挥师北进,旌旗蔽日,摩盖如云,浩浩荡荡,气吞万里如虎。

    遥想当初高平陵事变之时,曹亮仓皇逃离洛阳,就连父亲曹演都战死于断后的战斗之中,可谓是灰头土脸,落魄之至。

    十年之后,曹亮重归洛阳,兜兜转转,仿佛人生划了一个大圈,从.asxs.又回到了.asxs.,但一切早已都是物似人非,现在的曹亮,已经不再是当初的曹亮,洛阳城还会是那个曾经的洛阳吗?

    司马军在撤离的时候,倒没有学当年的董卓,一把火把洛阳给付之一炬,大概是司马伦觉得这么做会引起天怒人怨,激起民变,所以才把有人提议纵火焚城的建议给压了下去,并劝告司马师,将来他们是还要打回洛阳的,万事留一线,日好好相见,焚城毁陵,这样的绝户之事,还是不做的为好。

    司马师如今对司马伦是言听计从,司马伦觉得怎么办好,司马师便是全力支持,所以这座都城,算是能完好无损的保存下来。

    不过城池虽在,宫室依旧,但整个都城,却如死一般的沉寂,诺大而繁华的京师,如今却成为了一座空无一人的死城。

    街道上一片狼籍,满地可见人们随手丢弃的垃圾,在这些垃圾之中,还夹杂着不少的尸骸,有拒绝搬迁被官兵所杀的,也有混乱之中被歹人谋害的,在这无序的混乱之中,混水摸鱼杀人越货的匪贼亦不在少数,许多携带金银细软上路的人经常会身遭不测,虽然有司马军一路上维持秩序,但迁徙的人口实在太多了,根本就顾不过来。

    并州军一路北上,并未遭到任何抵抗,就连原本驻扎在南阳一带的淮南军也接到了司马伦的命令,在并州军抵达南阳之前,就主动地撤离了,向西进入到了武关,没有和并州军进行任何的接触。

    显然是洛阳的撤离已经完成了,所以司马伦才会命令原本驻扎在南阳打阻击的淮南主动地撤退了。

    南阳的淮南军一撤,并州军北上更是毫无阻碍,一路长驱直入,直接就进入到了空城洛阳之中。

    这次司马师的迁都尽管时间紧迫,但还是迁得比较彻底的,整个洛阳及其周边地区,原本都是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但在司马军刀枪的胁迫之下,绝大多数的百姓和商旅都被裹挟着离开了洛阳。

    毕竟这完全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对于那些平民百姓乃至士家豪绅来说,只能是去屈从于朝廷的命令,凡是违背者,一律按逆党同伙论处,负责维持秩序的军队当场格杀勿论,就连申辩的机会都没有,要么遵从,要么死,没有其他的选择。

    只有生活在比较偏僻的地方比如洛阳周围山里的百姓,才有机会逃过一劫,不过这也只是极少数之中的极少数,绝大多数的人都是生活在洛阳城里或许是洛阳周围的土地上,几乎没有几个人能逃出司马军的胁迫。

    在这次的迁都之中,司马师使用最为严苛的铁腕手段,他们也清楚,时间紧,任务重,如果再有任何拖延的话,那迁都的任务是根本也不可能完成的。

    而这些百姓这些人口,司马师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留给曹亮的,一来关中地区人口匮乏,司马师需要洛阳的人口来填充关中一带的人口空缺,将来可以缓解司马军兵员和赋税方面的压力;其次是洛阳及周边地区可是有着近百万的人口,如果这些人口落在了曹亮的手中,无疑会更增大曹亮的实力,司马家几乎没有什么翻盘的可能了。

    迁民入关中,是司马伦提出来必须要办到的任务,这样才能确保司马家能拥有和曹亮一争长短的资本,如今天下大势已经是不可逆转地倒向了曹亮这边,如果司马军放弃洛阳的同时放弃掉洛阳百姓的话,那对于整个战局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司马军可以放弃洛阳,因为曹亮得到的,不过是一座空荡荡的洛阳城,这还是司马伦心慈手软的结果,如果他效仿当年的董卓的话,那么曹亮得到的,不过是一片焦土一座废墟而已。

    当年董卓所为,引来的是天怒人怨,众叛亲离,最终他自己也为吕布所杀,不得好死,所以董卓之举,司马伦是无意效仿的,留一座空城给曹亮,其实也没有什么。

    当初司马昭将河内郡的百姓强迁到洛阳来,如今更是再度远迁长安,数年之内,河内的百姓便是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如今从河内一直延伸到洛阳一带,本来是魏国最为繁华富庶的地区,现在却是赤地千里,荒无人烟,不禁令人感叹战争的残酷性。

    在这战乱之中,普通的平民百姓就如同是一叶飘萍,随波逐流,不管他们将要流向何方,都不是自己能做得了主的,他们的命运,永远是当权者来主宰的,生杀予夺,视如草芥。

    这是乱世之悲哀,这就么一条西迁之路,还不知道有多少人耐不得颠沛流离之苦,死在了半途之中,这条路,几乎就是一条用血泪铺就的路。

    司马师委任司马伦为撤军的总指挥,由他来全面负责迁都撤退事宜,司马伦除了要抓紧撤退的事务,而且还必须要加强潼关和武关这两道关隘的防御,以防止并州军趁机来夺取关隘。

    潼关和武关就如同是两扇大门一般,扼着关中的东面和东南面,是关洛之间两条极为重要的通道,守住潼关和武关,就如同是关上了这两扇大门,切断关中和洛阳之间的联系,以保证关中的安全。

    好在这两道关隘都是雄关险道,险要天成,自古以来就是易守难攻,司马伦甚至都无需多投入兵力,就可以确保潼关和武关的安全,等大批迁徙的民众通过潼关和武关之后,司马伦就下令封关,任何人都不得再从潼关和武关上经过,以防止并州军的细作来刺探军情。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6204/ 第一时间欣赏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作者:风之清扬所写的《最后的三国2兴魏》为转载作品,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最后的三国2兴魏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最后的三国2兴魏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最后的三国2兴魏介绍:
曹亮穿了,成为了曹魏宗室的“曹三代”。相比于纵横捭阖的曹一代、守成有余的曹二代,曹三代实在是麻绳穿豆腐——提不起来,士家坐大,司马专权,曹魏的天下已是危如累卵存亡绝续。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抗争?曹亮不甘随波逐流,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且看我如何步步为营,斗司马,兴曹魏,灭蜀破吴,执耳天下!┄┄┄┄┄┄┄┄┄┄┄┄┄┄┄┄┄新书启航,再战“最后的三国”,喜欢这段历史的书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支持!最后的三国2兴魏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最后的三国2兴魏,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