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最后的三国2兴魏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文阅读

作者:风之清扬     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     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865章

    ps:章节防盗,明天上午更正………………………………………

    不过他可不敢睡着,吴军依然在不断地发起着进攻,这个时候如果稍有疏忽的话,就很有可能会酿成大错。

    诸葛靓找来了一个锥子,困得不行的时候,就拿锥子在大腿上狠狠地扎上一下,你别说,这法子还真有效,诸葛靓立马就变得精神了,困意全消。

    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法子还都真有不赖,诚不欺我。诸葛靓传令下去,各兵士之间相互监督,谁若是发现了身边的士兵打瞌睡,就用刀尖或枪尖在对方的大腿或屁股上轻轻地来那么一下,保证立马精神。

    这法子虽然短时间有效,但是连续作战,人的身体机能已经被掏空了,大多数的士兵已经是精疲力竭,很难再坚持下去,刺股的办法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但诸葛靓也是没有办法啊,由于寿春防守的兵力有限,而吴军的进攻又极为的猛烈,他不得不把所有的兵力都投入到城头上,手中就连一点预备兵员都没有,所以在城头的守军根本就没有轮休调换的机会,面对吴军昼夜不停的强攻,诸葛靓也只能是咬牙坚持着,在援军到来之前,他一刻也不能松懈。

    寿春守军这边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吴军那边日子也不好过,由于在攻城作战时吴军也是不遗余力地投入了所有的兵力,现在他们的体力和精力也到达了极限。

    仗打到了这个份上,已经不再是单纯地比较战斗力了,更多的是一种意志的比拼,就如同是搏斗场上,两个已经是精疲力竭摇摇晃晃的对手,就看谁更早一步倒下了。

    吴军燃起了火把,夜以继日地发动着进攻,整个城下都是星星点点的火光,就宛如是一片璀璨的星河,尽管现在吴军的攻势也远没有此前那般的凌厉了,但由于防守力量的衰减,寿春城的防御显得更是险象环生。

    有的城墙地段甚至都被吴军给突破了,不过好在有诸葛靓率领着亲卫营及时地进行了反扑,将冲上城头的吴军逐一斩杀,这才控制住了局势,避免了城池的失守。

    但是诸葛靓总不能时时刻刻都扮演救火队长吧,十几里的城墙,如果处处失守的话,诸葛靓就算是神人也救之不及的。

    寿春城的防守,确实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诸葛靓是心忧如焚,他站在城头上向北边眺望,希望可以看到父亲带兵杀回来的场景,但他只能是看到了远处星火点点的场面,想必诸葛诞的军队也是受到了吴军的阻击,双方也在淮河上厮杀激战,寿春城的防御,已经到了极限,诸葛靓都不知道能不能撑到诸葛诞率兵杀回来的那一刻。

    东方已经露出了鱼肚白,又一个不眠之夜就这样熬了过去,白天的到来,并不会意味着战斗的结束,恰恰相反的是,吴军的进攻将会进入到新的**之中,寿春守军激战了一夜之后,已经耗光了所有的精气神,城池的失守,也仅仅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了。

    “准备突围吧!”诸葛靓很不甘心地下达了准备突围的命令。继续死守下去,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了,吴军随时都会攻入到城中,如果没有突围的话,所有人不是战死就是被俘虏,这都不是诸葛靓所希望看到的结果,留下一点仅存的力量,与诸葛诞会合之后,他们还是有机会再发起反击的。

    虽然诸葛靓已经下达了突围的命令,但是许多的士兵却似乎无动于衷,他们一旦放弃坚守,吴军就会如洪水猛兽一样扑上来,他们为之奋斗和坚守了三天三夜的城池,顷刻之间就会沦入到吴军之手,他们所有的努力都付之东流,许多的士兵的脸上,都流露出不甘。

    可不甘又能怎样,他们已经战到了最后的一刻,敌众我寡,力量悬殊,失败已经是无可避免了.

    但就在此时,吴军西面的阵地上,突然为之大乱,一支人马从阵后杀出,直接就把吴军的阵地给冲了个七零八落。

    吴军西面的阵地是由留赞来负责的,此刻的留赞,正在护城河的边上指挥攻城作战,而吴军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攻城的上面,以致于背后突然地有淮南军杀出来,他们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一时间阵脚大乱,死伤无数。

    本来正准备撤退突围的寿春守军是精神大振,这分明是援军杀了呀,他们迅速地飞报给了诸葛靓,突围行动自然而然地也就中止了。

    诸葛靓更是亲自前往城池的西门去查看,想要一睹究竟。

    这时诸葛靓也是比较疑惑的,按理说诸葛诞是在北面的下蔡,即使他们突破吴军的封锁,最先抵达的方向也应该是北面,为何却突然会出现在城西呢?

    等赶到了西门,诸葛靓登上城楼一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率先杀回寿春救援的,并不是诸葛诞的军队,而是吴纲的军队。

    原来吴纲是奉了诸葛诞的命令前往弋阳去阻击王昶的荆州军的,听闻到诸葛诞在颖上战败的消息,吴纲在弋阳的处境变得十分艰难起来,他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想要挡住荆州大军,确实是困难重重,为了避免全军覆灭,吴纲只得在奏明诸葛诞的情况之下,选择了撤退,引兵退向了六安。

    本以为王昶会率兵追来,吴纲甚至都做好了打恶仗的准备,但出人意料的是,王昶并没有进军,就连吴纲主动让出来的弋阳,他都没进,而向后撤退,重新地撤退到了荆州和淮南的交界处平春。

    王昶的举动让吴纲是大惑不解,他确实想不通王昶为何畏之如蛇蝎,难道说王昶认为淮南军设下埋伏和圈套了吗,所以才不敢进军?

    吴纳搞不清状况,只能是派人去禀报诸葛诞,但刚到寿春,就得到了吴军围城的消息,送信人赶紧折回去告之了吴纲,这才有吴纲火速回援的一幕。

第1866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孙峻听罢,脸上却无半点的喜色,冷冷一笑,道:“子通啊,你想多了,此次淮南之战,我们并未出半份力,诸葛诞又如何肯将庐江三郡交付给我们,恐怕就连这新城,诸葛诞都想要讨要回去呢!”

    孙綝本来是面带着欣喜的笑容的,听完孙峻的话,面上却是不由自主地一僵,有些不可置信地道:“诸葛诞与我们有盟约,他不至于会背信弃义吧?”

    孙峻呵呵一笑,道:“诸葛诞是何等工于算计的人,他之所以肯割让新城,并许以庐江三郡,还不就是想要借助于我们的力量来对付司马师吗?但现在司马师的军队不战而退,诸葛诞并没有获得我们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又怎么可能会心甘情愿地将庐江三郡交给我们呢?现在诸葛诞最为后悔的,恐怕就是将合肥新城给了我们,也许诸葛诞此刻正盘算着如何将合肥新城给夺回来呢,所谓的盟约,在诸葛诞的眼中,不过是废纸一张罢了。”

    孙綝怒道:“诸葛诞简直就是欺人太甚,当初是他哭着喊着求我们相助的,如今司马军兵退,他就想着要过河拆桥了,直是岂有此理!我军虽然没有同司马军交战,但此番进军淮南,也是花费了不少钱粮的,军中闹疫病,也死了不少人,诸葛诞如果真得背信弃义的话,我孙綝第一个饶不了他!”

    孙綝是愤愤不平,当初诸葛诞为了请求东吴的援兵助战,态度谦恭,姿态放得很低,再苛刻的条件也是满承满应,可现在淮南的危机一过,诸葛诞陡然就要把脸一变了,之前所承诺的庐江三郡压根儿就不会给,就连吴军现在占据的合肥新城,诸葛诞都恐怕想要收回去了。

    理由嘛,诸葛诞肯定也会想得很充分的,吴军根本就没有打过一仗,没有对淮南军有过任何的帮助,所以无功不受禄,吴军也没有理由继续白白地占着新城了。

    这当然让孙綝是恼火不已,诸葛诞真要这么干了,岂不是让吴人竹蓝打水——一场空了,让吴人如何能接受得了?

    孙峻却是冷静无比,尽管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出自于孙峻的猜测,但孙峻却更清楚,他所有的猜测都是有根有据的,绝非是主观臆断,诸葛诞的为人如何,他们可是打了很多年交道的,那家伙,能是会吃亏的主吗?

    就算是吴国真正地帮他打退了司马军的进攻,能不能痛痛快快地割让庐江三郡还是一个未知之数,更别说吴国未有寸功,就想要划走淮南的大半地盘,那简直就是与虎谋皮。

    不过孙峻却有着自己的打算,当初出兵之时,孙峻就已经料想到这个局面了,但他依然还是义无反顾地出了兵,说明孙峻是早有安排,不可能被诸葛诞牵着鼻子走。

    孙峻冷冷一笑,道:“诸葛诞肯不肯给那是他的事,不过我孙峻看上的东西,还没有得到不了的。子通,传令下去,各营的人马立刻做好出征的准备,连夜出发,务必于天明之时,抵达寿春城下。”

    孙峻扬了扬右臂,下意识地要做一个手势出来,但伸出去手臂的时候,才想起自己的右手早就没了,如今虽然痊愈了,但却变成了一个秃手的模样,孙峻不想到这里还不甚难过,要抬起手来,自然是悲愤不己,可恨的诸葛恪,死到临头了还要反咬他一口,所以但凡这姓诸葛的,就没一个好人,孙峻对姓诸葛的,个个是仇深似海,诸葛诞当然也不例外。

    到了这个关键的时候,那就是要看谁先下手了,所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趁着诸葛诞此时还在下蔡之时,寿春城空虚,孙峻来个先下手为敌,夺下寿春来再说。

    如果是诸葛诞全盛之时,孙峻也不敢心存此种想法,但现在诸葛诞兵败,损兵折将,力量大衰,再加上司马军确实已经退兵了,所以孙峻才有胆量去偷袭寿春。

    当年吕蒙偷袭荆州之时,也不正是采用的同样的手段吗?尽管吕蒙的行径谈不上光彩二字,但是为了得到荆州,东吴上下早已经是不择手段了,关羽征战樊城,荆州空虚,正好给了吕蒙偷袭的机会,一战而功成。

    现在孙峻颇有点效仿吕蒙的做法,所不同的是,当然关羽在樊城是打了胜仗的,正是傲气十足,睥睨天下之际,而此时的诸葛诞,却是大败亏输,逃回到了下蔡,正在那儿舐拭伤口呢。

    所以说,孙峻这次成功的几率,甚至是远高于吕蒙的,就算诸葛诞洞悉了他的阴谋,孙峻也坦然无惧,就如今诸葛诞手中的那点残兵败将,孙峻还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这一战,孙峻对寿春是志在必得。

    从合肥北上,一路之上皆是平原,水网密布,对于熟悉水性的东吴军队来说,这几乎就是如鱼得水,丝毫没有什么难度。

    现在淮南军所有的防御力量都集中在淮河一线上,对于南路是疏于防范的,所以吴军一路乘夜而行,几乎没有受到任何的阻拦,到了天明时分,他们便顺利地抵达了寿春城下。

    此时天色微明,寿春的城门紧闭,当然由于大敌当前,到了白天,寿春的城门也是不会打开的,只不过现在城头上守军大部分在休息,显得空旷无人,如果到了白天,守军的数量明显就会增多,攻城的难度也会随之相应地增加。

    不过孙峻可没有采用强攻的打算,则是准备诈开城门,然后才会派兵强夺之。

    想要诈取城门,必然不能用太多的人马,否则对方肯定不会信任而拒绝开门。

    于是孙峻派了孙綝率一千人马,打着东吴援兵的旗号,慢悠悠地来到了寿春城下,至于孙峻所率的主力大军,则悄悄地隐藏了起来,等到孙綝那边抢夺下一座城门之后,孙峻便会率领着主力大军

第1867章

    ps:章节防盗,明天上午更正………………………………………………

    孙峻听罢,脸上却无半点的喜色,冷冷一笑,道:“子通啊,你想多了,此次淮南之战,我们并未出半份力,诸葛诞又如何肯将庐江三郡交付给我们,恐怕就连这新城,诸葛诞都想要讨要回去呢!”

    孙綝本来是面带着欣喜的笑容的,听完孙峻的话,面上却是不由自主地一僵,有些不可置信地道:“诸葛诞与我们有盟约,他不至于会背信弃义吧?”

    孙峻呵呵一笑,道:“诸葛诞是何等工于算计的人,他之所以肯割让新城,并许以庐江三郡,还不就是想要借助于我们的力量来对付司马师吗?但现在司马师的军队不战而退,诸葛诞并没有获得我们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又怎么可能会心甘情愿地将庐江三郡交给我们呢?现在诸葛诞最为后悔的,恐怕就是将合肥新城给了我们,也许诸葛诞此刻正盘算着如何将合肥新城给夺回来呢,所谓的盟约,在诸葛诞的眼中,不过是废纸一张罢了。”

    孙綝怒道:“诸葛诞简直就是欺人太甚,当初是他哭着喊着求我们相助的,如今司马军兵退,他就想着要过河拆桥了,直是岂有此理!我军虽然没有同司马军交战,但此番进军淮南,也是花费了不少钱粮的,军中闹疫病,也死了不少人,诸葛诞如果真得背信弃义的话,我孙綝第一个饶不了他!”

    孙綝是愤愤不平,当初诸葛诞为了请求东吴的援兵助战,态度谦恭,姿态放得很低,再苛刻的条件也是满承满应,可现在淮南的危机一过,诸葛诞陡然就要把脸一变了,之前所承诺的庐江三郡压根儿就不会给,就连吴军现在占据的合肥新城,诸葛诞都恐怕想要收回去了。

    理由嘛,诸葛诞肯定也会想得很充分的,吴军根本就没有打过一仗,没有对淮南军有过任何的帮助,所以无功不受禄,吴军也没有理由继续白白地占着新城了。

    这当然让孙綝是恼火不已,诸葛诞真要这么干了,岂不是让吴人竹蓝打水——一场空了,让吴人如何能接受得了?

    孙峻却是冷静无比,尽管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出自于孙峻的猜测,但孙峻却更清楚,他所有的猜测都是有根有据的,绝非是主观臆断,诸葛诞的为人如何,他们可是打了很多年交道的,那家伙,能是会吃亏的主吗?

    就算是吴国真正地帮他打退了司马军的进攻,能不能痛痛快快地割让庐江三郡还是一个未知之数,更别说吴国未有寸功,就想要划走淮南的大半地盘,那简直就是与虎谋皮。

    不过孙峻却有着自己的打算,当初出兵之时,孙峻就已经料想到这个局面了,但他依然还是义无反顾地出了兵,说明孙峻是早有安排,不可能被诸葛诞牵着鼻子走。

    孙峻冷冷一笑,道:“诸葛诞肯不肯给那是他的事,不过我孙峻看上的东西,还没有得到不了的。子通,传令下去,各营的人马立刻做好出征的准备,连夜出发,务必于天明之时,抵达寿春城下。”

    孙峻扬了扬右臂,下意识地要做一个手势出来,但伸出去手臂的时候,才想起自己的右手早就没了,如今虽然痊愈了,但却变成了一个秃手的模样,孙峻不想到这里还不甚难过,要抬起手来,自然是悲愤不己,可恨的诸葛恪,死到临头了还要反咬他一口,所以但凡这姓诸葛的,就没一个好人,孙峻对姓诸葛的,个个是仇深似海,诸葛诞当然也不例外。

    到了这个关键的时候,那就是要看谁先下手了,所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趁着诸葛诞此时还在下蔡之时,寿春城空虚,孙峻来个先下手为敌,夺下寿春来再说。

    如果是诸葛诞全盛之时,孙峻也不敢心存此种想法,但现在诸葛诞兵败,损兵折将,力量大衰,再加上司马军确实已经退兵了,所以孙峻才有胆量去偷袭寿春。

    当年吕蒙偷袭荆州之时,也不正是采用的同样的手段吗?尽管吕蒙的行径谈不上光彩二字,但是为了得到荆州,东吴上下早已经是不择手段了,关羽征战樊城,荆州空虚,正好给了吕蒙偷袭的机会,一战而功成。

    现在孙峻颇有点效仿吕蒙的做法,所不同的是,当然关羽在樊城是打了胜仗的,正是傲气十足,睥睨天下之际,而此时的诸葛诞,却是大败亏输,逃回到了下蔡,正在那儿舐拭伤口呢。

    所以说,孙峻这次成功的几率,甚至是远高于吕蒙的,就算诸葛诞洞悉了他的阴谋,孙峻也坦然无惧,就如今诸葛诞手中的那点残兵败将,孙峻还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这一战,孙峻对寿春是志在必得。

    从合肥北上,一路之上皆是平原,水网密布,对于熟悉水性的东吴军队来说,这几乎就是如鱼得水,丝毫没有什么难度。

    现在淮南军所有的防御力量都集中在淮河一线上,对于南路是疏于防范的,所以吴军一路乘夜而行,几乎没有受到任何的阻拦,到了天明时分,他们便顺利地抵达了寿春城下。

    此时天色微明,寿春的城门紧闭,当然由于大敌当前,到了白天,寿春的城门也是不会打开的,只不过现在城头上守军大部分在休息,显得空旷无人,如果到了白天,守军的数量明显就会增多,攻城的难度也会随之相应地增加。

    不过孙峻可没有采用强攻的打算,则是准备诈开城门,然后才会派兵强夺之。

    想要诈取城门,必然不能用太多的人马,否则对方肯定不会信任而拒绝开门。

    于是孙峻派了孙綝率一千人马,打着东吴援兵的旗号,慢悠悠地来到了寿春城下,至于孙峻所率的主力大军,则悄悄地隐藏了起来,等到孙綝那边抢夺下一座城门之后,孙峻便会率领着主力大军

第1868章 拼了

    张统在接到曹亮的命令之后第一时间就率领劲骑营赶赴了石亭,其实从时间上来讲,张统在接令之时,也正是吴军分兵改道之时,张统距离石亭甚至还要比吴军远上一些的。

    不过骑兵的优势这个时候发挥的淋漓尽致,那怕是进入到了天柱山一带险峻的山路之中,不利于骑兵的行动,但劲骑营还是要比吴军提前一天抵达了石亭。

    尽管石亭是处于吴国境内的,但对于张统来说,根本就不在乎这里谁的地盘,他的目的地就是石亭,任何人敢于阻拦,一律是格杀勿论。

    不过从逍津通往石亭的地带,基本上都处于魏吴两国的边界,由于这里地势险要,交通不便,所以双方在此都没有驻守大量的军队,而是仅仅派驻着一些哨卡,劲骑营一路前进,完全没有遭遇到任何的抵抗,畅通无阻地便直抵了石亭。

    尽管张统也不知道吴军究竟会不会走石亭这条路,但该做的准备他可是一样也不没有落下,

    由于石亭这一带地势山湖相连,地形复杂,并不利于骑兵展开大规模的作战,所以张统果断地决定要保留一部分骑兵的情况下,其他大部的人马则选择了弃马步战,首先抢占了石亭一带最为有利的地形,在此构筑起了层层的防线。

    张统好歹也是名将之后,自幼也是熟读兵书战策,通晓行军战阵之法,尽管他所率的是一支骑兵,但下马之后,依然是一支战力不差的步兵精锐,更何况魏军现在占据着地利之势,吴军如果真得从此处经过,张统绝对有信心将他们拦截下来。

    劲骑营虽然不是像越骑营那样属于弓骑兵兵种,但也不是骁骑营那样的单纯轻骑兵,它们更像是一种混合型的骑兵,所以在武器配备方面,反倒是最为齐全的,每名骑兵不但配备有长枪和马刀,而且都配备有一支弓和一壶箭,其中还有一部分的骑兵装备有连弩,所以就算是真得来打步兵阻击战,劲骑营一样可以完全胜任。

    有一天的时间来布防,让张统是十分的从容,等到吴军大队的人马从夹石赶过来的时候,劲骑营已经是严阵以待,做好了防御的准备。

    看到魏军的伏兵四起,吴军诸军士皆惊得是面如土色,这一路行来,他们最害怕的就是遭遇到魏军的伏兵,但从六安到夹石,一路之上,总算是有惊无险,可偏偏走到了他们认为已经没有任何问题的石亭之时,居然遭遇到了魏军的伏击。

    张统率军杀了出来,在山前亮出了阵势,封死了吴军的突围之路,在前面开路的孙干压根儿就不敢与之交战,只能是远远地停了下来,派人急报于孙綝。

    孙綝听闻石亭有魏军的伏兵,顿时是六神无主,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是好,先前还神气活现的模样,现在立刻是萎靡了下来,气势荡然无存。

    在抵达夹石之前,孙綝也确实是忐忑不安的,生怕魏军在半路之上进行拦截,自从到了夹石之后,他便安心了许多,认为回到了魏国的境内,就再无什么波澜了,甚至就连司马伷催促他早些行军时,孙綝都有些不耐烦,认为司马伷过于谨慎,既然已经回到了吴境,也就没有什么理由再惧怕魏军了。

    可就在孙綝以为他可以顺顺利利地抵达皖城的时候,却在石亭遭遇到了当头棒喝,当时整个人全懵了,急急地去询问司马伷:“子将,这前有拦截,后有追兵,该如何是好?”

    司马伷听闻石亭有魏军伏兵的消息,心里也不禁是咯登了一下,面色灰败,石亭有伏兵,那就意味着他的疑兵之计完全是失败的,为了引诱魏军有逍遥津的军队,司马伷特意地派张令率两万吴兵赶往了逍遥津,并且多竖旗帜,多备战鼓,虚张声势,只为造一个假象,那就是吴军主力的行进方向就是逍遥津。

    虽然这种瞒天过海的招数瞒不了魏军多久,但司马伷要的就是这么一个效果,只要能多拖延上一两天的时间就足以让吴军从容地从石亭撤往皖城了,等魏军发现前往逍遥津的吴军只不过是一支偏师的时候,已经是为时已晚,拦之不及了。

    但魏军显然没有上当,从石亭杀出来的伏兵就证明了这一点,否则就算是魏军得到了吴军分兵的消息,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赶到石亭进行拦截。

    除非是魏军事先做好了准备,专门从逍遥津调动人马赶到了石亭,这样才有充足的时间来布防。

    司马伷自以为自己的计策已经是相当的出色了,但没想到最终还是被曹亮所识破,人家棋高一招,自己则是满盘皆输。

    面对孙綝的问询,司马伷脸上露出了苦涩的笑容,事到如今,还能怎么办,只有拼了,如果能杀出一条血路,他们还有逃生的机会,如果突围不出去,那就只能是坐以待毙了。

    毕竟现在追兵就在身后,吴军根本就没有掉头的机会了,司马伷对孙綝道:“狭路相逢勇者胜,现在只有拼了。”

    孙綝也是无计可施,只得下令吴军全力向石亭的魏军发起进攻,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冲出一个缺口来。

    命令下达到了前部孙干那儿,孙干虽然早就丧了胆,但是此时无路可走,他也只能是鼓起勇气,挥军向石亭扑了过去。

    张统一看吴军漫山遍野地冲杀了过来,呵呵一笑,立刻下令魏军开弓放箭,将吴军阻击在山前。

    魏军占据着所有的有利地形,居高临下,箭矢如雨,吴军冲到山前,纷纷地中箭倒地,一死就是一大片。

    不过孙干在后面嘶声竭力地吆喝着督战,催促吴军奋力向前,不计伤亡代价地发起进攻,现在已经不是考虑死多少人的问题了,如果血战能够突围成功的话,死更多的人也是值得的,但如果突围不成,只怕吴军所有的人,都会交待在石亭了。

第1869章 强弩之末

    吴军发起的是集团式的冲锋,孙綝为了激励吴兵,也开出了极为诱人的悬赏条件,率先破敌突围者,封千户侯,赏百万钱,普通的士兵良田千顷,当官为将者,官升三级。

    孙綝相信,这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能突出重围,再高的赏格他也能付得起,相反的,如果把老命丢在了这里,那所有的荣华富贵也就是别人的了,与他孙綝再没有半文钱的关系。

    所以,这个时候,孙綝可不能有一点吝啬的念头,想要让原本已经胆怯的吴兵鼓起勇气来,只有高额的悬赏才能刺激到他们了。

    在悬赏激励的同时,孙綝还下令后退者斩,在攻击战阵的后面,安排了大量的刀斧手,凡是倒踵而退的,一律斩立决,绝不容情。

    毕竟此时已到了背水一战的地步,如果吴军再懒散再怯懦的话,估计没有人能再活着回到江东了,现在不动真格的可真就迟了。

    吴军潮水一般地涌了上去,张统下令魏军立刻开弓放箭,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交战。

    虽然吴军在人数上占据着明显的优势,但魏军却牢牢地控制着地理上的优势,构筑了一道坚固无比的防线,吴军还没有攻到近前,就已经伤亡累累了。

    不过在巨额的悬赏和后退即斩的军令之下,吴军虽然疲惫不堪,但仍旧是努力地发起着冲锋,希望可以在魏军的石亭防线上,撕开一道口子出来。

    困兽犹斗,甭看吴军在寿春攻城之战中表现不佳上,毕竟那不是生死之战,吴军没有压力和负担,自然是比较懈怠一些,可此时不同,如果他们不拼命不尽力的话,那就回不了家,就得全部交待在这儿,所以真正到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地步,吴军还是能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他们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攻击浪潮,给魏军的防线造成了极大的障碍,在战斗之中,就连孙干也被流矢所伤,中箭身亡了,但吴军的攻势依然是相当的猛烈,大有一股不拿下石亭誓不罢休的架式。

    司马伷也率领他的部下加入到了战斗行列,看到吴军如此地拼命,司马伷不禁感慨万分,如果吴军能早一些发力的话,又何至于落到如今这步田地。

    寿春的拿下与否,与淮南战局有着莫大的关系,如果在魏国援兵赶来之前,吴军就已经可以攻克寿春的话,吴军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落荒而逃。

    可惜一切都不可能重来,如今的石亭之战,已经成为了吴军的生死存亡之战,他们再努力也不过是能杀出一条血路突出重围,对淮南的战局已经再也形不成什么影响力了。

    而且,就算他们如此的拼命,真得能突破魏军的包围吗?司马伷也不敢抱太多乐观的态度,如果单凭地去打石亭阻击的魏军,或许给吴军一些时间,凭着他们不计伤亡的人海战术,迟早是可以攻下石亭的。

    但魏军会给他们机会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

    尽管石亭防线上的魏军人数并不太多,但张统打得特别的顽强,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吴军的进攻,弓箭不够,就用石头来砸,好在这石亭山上,遍地都是的石头,魏军俯首即拾,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如果吴军冲上来,魏军便与之展开肉搏战,石亭的阵地数度易守,尸横遍野,满目苍荑。

    张统在设立阵地的时候,就没有单纯地只设立一道防线,而是在石亭的山上,设下了多道的防线,那怕吴军攻破前面的一道防线,魏军还能继续地退守下一道了防线,继续地进行顽强地抵抗。

    毕竟石亭的地势并不是那种险关要隘,一夫当关即可万夫莫开,这里的地势更像是一种半山地半丘陵的地形,起伏不平,但却绝少那种悬崖峭壁,绝涧深渊,魏军想要完全挡住吴军的进攻确实比较困难,尤其是在吴军杀红了眼拼死进攻的情况下,想要将他们拦截下来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张统在石亭打得就是一种拖延战,如果寸土不让拼死而战的话,只能是徒增伤亡,所以张统打得相对来说比较巧妙,他部署了多道的防线,且战且退,当吴军攻破一道防线欢呼雀跃的时候,才发现前面依然是雄关漫道,魏军依旧如拦路虎一样挡在他们的面前。

    在这希望和失望之中,吴军的耐心和士气都快给磨光了,魏军层层叠叠的防线,都让他们有点引起怀疑人生了,这何时才是一个尽头啊?

    没办法,失望之极的吴军还得继续打啊,他们已经从凌晨到了黄昏,整整地激战了一天,但这样的战斗依然看不到尽头,吴军士兵已经是满怀沮丧,甚至是失去了进攻的动力。

    看到天色已晚,朱熊向孙綝请命暂停进攻,休整一宿之后,再行进攻,但司马伷却坚持吴军必须要连夜发起进攻,他们已经在夹石浪费了不少的时间,又在石亭失阻了一日,无疑让魏军的追兵迫近了不少,如果继续地拖延下去,魏军追兵一旦追至,那吴军就会遭受腹背受敌的困境,战局将会彻底无法收拾,所以这个时候那怕再疲惫再劳累,也必须要坚持下去。

    “我军虽然力竭,但魏军又何尝不是强弩之末,我们已经攻破了魏军的多道防线,只要再努把力,便可以突围成功,可一旦松懈,那便是万劫不复啊,望丞相三思。”司马伷苦劝道。

    孙綝被司马伷给说服了,毕竟现在形势万分险恶,多在石亭呆一宿,就多一份全军覆灭的风险,于是孙綝下令,让吴军燃起火把,准备挑灯夜战,不拿下石亭绝不罢休。

    此时的张统,已经撤退到了最后一道防线上,经过一天的激战,劲骑营也出现了不少的伤亡,最困难的是,他们所携带的弓箭基本上用光了,只能是使用石块树干等进行阻击,但这些东西的距离远比不上弓箭,吴军凭着人数的优势,可以强行突破到魏军的阵地上,一场血腥的肉搏战势在难免。

第1870章 血战石亭

    张统也感到了形势的严峻性,经过一天的鏖战,魏军至少杀伤了比自己兵力多几倍的敌军,但吴军的人马实在是太多了,杀之不绝,除之不尽,劲骑营的士兵用光了所有的箭矢,依然无法阻挡吴军如潮的攻势。

    困兽犹斗,置之于死地而后生,吴军在面临绝境之中迸发出来的战斗意志确实是相当惊人的,就连张统也暗暗地吃惊,都说吴军擅长于水战而不擅长于陆战,今日看来,所言非虚啊,如此强悍的攻击力,丝毫都不亚于以前魏军所遭遇过的队伍,如果劲骑营不是倚仗着地形之利,提前构筑好了多道防御阵地,那么想要挡住这么一支虎狼之师绝不是容易的事。

    但尽管如此,这场阻击战也打得是非常的艰苦,劲骑营面对着比自己差不多要多出七八倍的对手,他们已经是竭尽了全力,而且也付出了不小的伤亡代价,打到了最后,已经不是战斗力的问题了,而是全凭着意志力在支撑。

    激战了一日之后,劲骑营已经连续地退守了多道防线,这每一道的防线上面,都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吴军士兵的尸体,吴军所前进的每一步,都是用尸体来堆砌的,用鲜血来浸染的,其战况之惨烈,是空前的。

    不过现在吴军的进攻似乎完全是不计代价的,那怕死上再多的人,他们也要寻求突围,如果突围失败,就不会是死这么些人了,所有的人,都难逃一死。

    所以吴军的攻势一直保持着极为旺盛的势头,从来没有因为前面死的人多了,后面就畏战不前了,吴军前仆后继,悍不畏死,冲破了魏军一道又一道的防线,直到现在魏军退无可退,站到了最后的一道防线上面。

    这是张统部署的最后一道防线了,如果被吴军越过了这一道防线,那么石亭阻击战便以失败而告终了,所以张统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后退了,就算将劲骑营全部打光了,也要守住石亭的这最后一道防线。

    没有了弓箭,张统下令收集更多的石块和砍伐更多的树木来,并且做好白刃战的准备,如果吴军冲破防线冲上阵地之后,劲骑营所有的将士,都会拿起武器,与吴军血拼打底。

    人在,阵地在,人亡,阵地才会亡,吴军想要突破石亭,那就从劲骑营士兵的尸体上面踏过去,那怕战至一兵一卒,劲骑营都绝不会后退半步。

    天色渐渐地黑了,但张统注意地对面吴军阵中,燃起了一支支的火把,照得如同是白昼一般,很显然,吴军并不打算停止进攻,他们点燃火把,就是准备在黑夜里继续地发起进攻,已经是人困马乏疲惫不堪的劲骑营将会面临更大的考验。

    如果这个时候劲骑营放弃阵地,骑马而撤的话,吴军是望尘莫及,劲骑营全身而退,丝毫没有困难。

    但面对困境,劲骑营没有一个人提出来主动撤离的,他们此次的任务,就是要在石亭阻击吴军的队伍,在没有完成任务之前,他们决不会后撤半步。

    张统目光坚定,虽然他当上劲骑将军还没有多长的时间,但他骨子里的那种热血和豪迈让他绝不会后退半步,曾经就在这块淮南的土地上,先祖张辽以八百人无畏挑战孙权的十万大军,并且战而胜之,如果张统今日弃阵而走的话,那简直就是给张辽脸上抹黑呀,张统万万不肯如此做。

    看着吴军举着火把,浪涌而至,张统高高地扬起了手中的刀,高声喝道:“儿郎们,今日便是你们以死报国,报效朝廷报效陛下的时候了,有我无敌,有敌无我!”

    劲骑营诸将士也是热血沸腾,齐声高呼:“以死报国!报效陛下!有我无敌!有敌无我!”

    战斗几乎是不停歇地进行了下去,整整一宿的时间,整个石亭都陷入到了厮杀呐喊之中,火光冲天,杀声震天,吴军不断地发起着集团冲锋,无数的人马一齐涌向了石亭。

    原本以为魏军会像白天一样且战且退,吴军可以再夺几道阵地来,但连续地攻击了几个时辰之后,吴军才发现,魏军此时再没有后撤了,他们打得异常的勉强,就连弓箭都没有了,只能用树干和石块来充当滚木擂石,来阻挡吴军的进攻。

    看到此情景,司马伷对孙綝道:“丞相,这恐怕已经是魏军的最后一道防线了,只要攻破这道防线,我们就可以冲破石亭,现在该是全力以赴,放手一搏的时候了。”

    孙綝看看了东方亮起了鱼肚白,便道:“马上就要天亮了,先让将士们饱餐一顿,稍是休整一下,等天亮之后发起最后一攻吧。”

    虽然是挑灯夜战,但石亭的地形过于复杂,吴军的进攻也无法变得流畅,所以激战了一个晚上,也始终未能突破魏军的防线,孙綝固然也是忧心冲冲,但也是无可奈何,所以才会决定天亮之后再复进攻,反正魏军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天亮之后,对他展开最后的攻势,也一定可以摧垮魏军的防线的。

    司马伷也就没有再反对,尽管时间上是比较紧迫的,但马上天就要亮了,天亮之后,吴军也可以发起全面进攻,所以司马伷也下令司马军随同吴军一道撤下来,稍作休整,便再次准备投入进攻了。

    这一夜的激战,战况虽然比不过白天的战斗,但对无眠无休的劲骑营来说,困难程度犹胜之,他们已经是拼尽了全力,整个的劲骑营一万五千人马,伤亡了接近三分之二,只剩下了五六千人,确实已经是到了生死危急的关头。

    在天亮之前,吴军暂时地停止了进攻,但张统清楚,更激烈的战斗还在后面,他们已经是成功地阻击了吴军一天一夜的时间,劲骑营也几乎把人马快拼光了。

    但魏军的大队人马未至,他们的战斗就没有停止,趁着吴军停止进攻的这个当口,张统下令将战马牵过来,准备与吴军展开最后的一战。

第1871章 军魂不灭

    经过了一天一夜的鏖战,劲骑营挡住了吴军上百次的进攻,始终牢牢地坚守着石亭的最后一道防线,让吴军无法逾越。

    但代价同样也是极为惨重的,劲骑营的减员十分严重,近七成的人马阵亡或重伤,尚有战斗力的不足三成,而且经过激战,大部分的将士已经是耗光了体力,任何人都不可能是铁打铜铸的,他们也需要吃饭和休息,但吴军的进攻一波接着一波,压根儿就不给魏军以喘息之机,连续的战斗,别说是休息了,就连吃口干粮喝口水的工夫都没有。

    而且为了抵御吴军的疯狂进攻,张统已经将所有的预备队都顶了上去,就是火头兵和辎重兵和马伕都被编入到了战斗序列之中,劲骑营倾尽所有,才换来了一天一夜的坚守。

    但这也是真得到了强弩之末了,尽管现在吴军已经全面暂停了进攻,但张统清楚,短暂的平静则是蕴酿着更大的风暴,天马上就快亮了,毫无疑问,天亮之后,吴军就会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这也将会成为劲骑营在石亭的最后一战了。

    张统深吸了一口气,既然是最后一战了,那么就让他打得轰轰烈烈一些吧,因为地形之所限,劲骑营原本是一支骑兵之师,却当成了步兵来用,这显然让平时习惯了在马背上操练和作战的劲骑兵颇为的不适。

    但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劲骑营想要完成阻击任务,就必须放弃自己的马上优势,依托险要的地形打阵地防御战,否则一轮冲击,倒是杀得爽了,但一万多骑兵就算是再厉害,也不可能打得赢吴军的十万步兵,没有阵地防御对吴军进行阻击,吴军很可能早就逃之夭夭了。

    但现在的状况张统也是很清楚,如果吴军天亮之后发动大规模的攻击,最后的这道防线肯定是守不住了,与其在阵地上和吴军缠斗至死,倒不如索性放手拼上一把吧,劲骑营虽然不是魏军三大骑兵主力之一,但他们也着自己的尊严和荣耀,做为骑兵,死在马背上,那便是他们最大的荣耀。

    看到一匹匹的战马被牵了过来,那些劲骑兵们原本灰败黯淡的眼睛之中,突然地焕发出了异样的光彩,犹如喝了一剂强心药一般,疲惫与萎靡一扫而空,容光焕发,精神抖擞。

    张统大声地道:“劲骑营的儿郎们,这是属于你们的最后一战,是好汉是孬种,就在这最后一战之中,宁可站着死,也绝不跪着生!拿起你们的武器,骑上你们的战马,让这些吴狗知道,劲骑营是不可战胜的,就算今天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生还,但劲骑营的军魂不灭,永垂不朽!”

    “军魂不灭!永垂不朽!”劲骑兵一个个地跳上了马背,挥舞着刀枪,高声地厉吼着,声势震天。

    张统向北面吴军的阵地望去,这时天色已经渐亮,山下吴军的队伍已经开始了集结,漫山遍野,密密麻麻,就如同蝗虫过境一般,充斥着整条的山谷。

    估计吴军也没有耐心和时间再耗下去了,这次的吴军的进攻规模,是空前巨大的,远超过以往的上百次进攻,看来吴军这次是倾巢而出,将所有的兵力都投入到了进攻之中。

    他们也看出了形势的紧迫,同时也觉得魏军到了灯尽油枯的地步,他们决意要全力一搏,以最快地速度打开石亭的防线。

    几千的骑兵和多如蚁蝗的吴兵比起来,阵容显得渺小得多,但张统有眼神之中没有犹豫,正如当年张辽以八百之众,面对十万吴军之时那样的从容。

    张统虽然从小锦衣玉食,躺在祖辈的功劳薄上过着悠哉的生活,但他的骨子里头,还是流淌着勇士的鲜血,这一战,必将是张统为自己的正名之战,证明他绝不是一个混吃等死的官三代。

    张统缓缓地拨出了马刀,在这晨辉之中,刀刃上寒光闪闪,夺人心魄,张统回忆起二十年前,他和陛下曹亮同在宫中担任羽林郎,那时他还同曹亮比肩而立,称兄道弟,那时的他们正当年少,风华正茂,一转眼,二十年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但这段尘封在心底之中的记忆张统从来也不曾忘却过。

    “陛下,能和你称兄道弟,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荣耀了,但愿来世,我依然能做你的兄弟!”张统默默地道。

    尽管当时曹亮和他一样籍籍无名,但也不是谁都有资格和曹亮称兄道弟的,张统记得,当时在羽林军之中,只有他和曹亮交情莫逆,关系非浅,恐怕张统做梦也不曾起过,自己的这位同僚兄弟将来能登上九五之尊的位置,光是这件事,也足够张统吹一辈子的了。

    但越是如此,张统就越不敢松懈,如果让世人知道,陛下曾经的兄弟是一个贪生怕死之辈,那简直是有辱陛下的英明啊。

    这一战,张统就是拼掉了性命,也绝不能堕一世之英名,他高高地扬起了马刀,高声喊道:“杀!”他当先一骑,便冲下了山坡,迎着密密麻麻的吴军便冲了过去。

    五千余劲骑兵,也紧紧地跟随着张统,冲下山去,气势如虹。

    吴军和劲骑营打了一天一夜,基本上没有看到一匹的战马,自然在潜意识之中,把魏军当成了步兵,而且魏军几乎是且战且退,从来也没有发起过如此规模的反冲锋,所以在劲骑营向他们冲来的时候,吴军士兵全都懵了。

    原本劲骑营就是居高临下,此刻万马奔腾,呼啸而来,更有一种泰山压顶的气势,没有等到吴军反应过来的时候,劲骑兵已经是杀到了近前,大肆地掩杀了起来,一路势如破竹,杀得吴军丢盔弃甲,狼狈而逃。

    本来步骑对战,骑兵就占据着天然的优势,再加上地形所限,吴军不可能一次性展开太多的人马,劲骑营以高屋建瓴之势,一路席卷横扫,将骑兵的优势展现的淋漓尽致。

第1872章 追兵至

    孙綝在后面观战,看到魏军骑兵一路势如破竹的冲杀过来,不禁大骇,惊得是面如土色,此前一直没有看到魏军有骑兵,这个时候突然冒出一支骑兵来,难不成是魏军的援兵到了?

    如果魏军真有援兵的话,那么孙綝就真得抓瞎了,费力这么大的劲,还是没有能够突破重围,他不禁是面露绝望之色。

    不过司马伷宽慰他道:“丞相勿急,末将认为这并非是魏军的援兵,原本石亭的魏军就是一支骑兵,应该是魏军的劲骑营,只不过他们一直打步战,让丞相误以为魏军是步兵,此刻他们放弃阵地主动进攻,不过是因为阵地守不住的缘故,才做困兽之斗的,以末将之见,魏军已经是灯尽油枯,此时反击,也不过是回光返照而已,没什么可怕之处,只要我大军继续压上,必可以拿下石亭。”

    孙綝一听,有道理啊,别看魏军骑兵来势汹汹,他们不过是强弩之末,掀不起什么风浪来,如果魏军真有把握守住石亭,也肯定不会做出这么冒险的举动来,现在他们放弃了阵地,不顾一切地冲出来,只能证明这是魏军最后的疯狂了,只要吴军能够将其击败,石亭防线不攻自破。

    魏军骑兵看起来来势汹汹,但仔细瞧瞧,他们也不过只有数千人而已,这点人马,就算再厉害,也是无法影响大局的,只要吴军保持全力进攻的状态,歼灭这支魏军骑兵并且拿下石亭,也必不在话下。

    就在孙綝准备下令围杀劲骑营的时候,突然听到背后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喊杀声,孙綝回头一看,顿时惊得是魂飞魄散,原来是魏军的追兵赶到了。

    这一路的逃亡之中,孙綝最担心的就是魏军的追兵,毕竟从寿春开始,魏军的追兵就一直阴魂不散地跟着他,尽管孙綝采纳了司马伷的计策,用疑兵之计引开了追兵。

    但十万大军想要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地撤退,几乎是不可能的事,疑兵之计瞒得过一时,却也维持不了太长的时间,很快魏军就会发现其中有诈,尤其是吴军途经六安之时,虽然没有和六安的守军发生冲突,但吴军的行踪已经是完全暴露,六安守军必然会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通知给魏军的大队人马,很快魏军就会沿着这条路追过来。

    越过六安之后,吴军的行军速度再度提速,他们惧怕魏军的追兵赶上了,几乎是一路狂奔,只恨爹妈给他们少生了两脚。

    直到赶到夹石之后,吴军整体才算是松懈了一些,睡了一宿之后才上得路,无形之中让魏军的追兵逼近了几分。

    魏军的大队人马在追击吴军的过程之中,确实是受到了吴军疑兵之计的影响,把吴军的主力给追丢了。

    但羊祜很快就发现了异常,毕竟从寿春逃出去的吴军多达十余万人,而逃往逍遥津方向的吴军兵力上并没有那么多,只有旗帜和战鼓倒是不缺。

    这无疑给羊祜心中打了一个巨大的问号,如果说混乱之吴军四散而逃,倒也是常事,但逃往逍遥津的吴军却竖着十万人马的旗帜,难道说这支吴军不够累,故意地将吴军所有的旗帜抢过来扛?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逃亡之中,吴军一路丢盔弃甲,自己的武器装备都没法子保留,更别说去扛那些华而不实,基本上没有什么实战用途的旗帜了。

    这个时候,吴军不但扛起了大旗,而且大旗的数量惊人,羊祜隐隐便觉得有些不对劲,事出反常即为妖,这支吴军将所有的旗帜揽到自己这边,显然是为了掩盖什么。

    按逃往逍遥津的人马数量,还有大量的吴**队不知所踪,所以羊祜没有急于追赶地,而是暂缓了前进的速度,在周围广泛地搜寻起吴军的去向。

    毕竟羊祜也不是神,不可能对吴军的去向了如指掌,不过他的这一延期举动,给魏军向石亭一带追击创造成了条件,尽管这支吴军不知所踪,但羊祜没直拉抵达逍遥津那边,无疑给魏军的改道创造了先决条件。

    就在羊祜向曹亮禀报的时候,提前接到了曹亮的旨意,曹亮要求羊祜立刻率三个步兵营转向西南,至于追击逍遥津之敌,则王昶的大军足可以轻松地胜任了。

    羊祜果然等到了吴军主力逃往夹石、石亭的消息,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吴军主力是逃往了石亭,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羊祜急令步兵三营立刻转向西南,向六安方向挺进。

    这一路之上羊祜是穷追猛赶,倍道而行,虽然他也知道了曹亮特意地将劲骑营调往石亭,但吴军如此多的人马,劲骑营能挡得住吗?

    所以早一刻赶到石亭,便可以给劲骑营赢得不少的时间。

    通过夹石之后,羊祜几乎没有停歇半刻,所谓的魏吴边界,在他的眼里,只不过是一道地理的分界线而已,丝毫不能拦阻魏军的前进步伐。

    在夹石一带,羊祜发现了吴军宿营留下的痕迹,显然吴在此停留了不短的时间,这对魏军来说,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吴军这一停一站,让魏军明显地缩短了他们之间的距离。

    羊祜率军连夜兼程地赶路,从夹石到石亭,魏军几乎没有停歇过半刻,终于在天明之时,魏军抵达了石亭的外面。

    劲骑营有没有挡住吴军的退路,只需要看看石亭有没有吴军就知晓了,如果劲骑营拦截失败,吴军此刻就已经是远走高飞了,而不会在石亭滞留。

    当斥侯来报,在石亭发现大批的吴军之时,羊祜大喜,看来劲骑营的阻止是相当成功的,同时斥侯也禀报称前方正发生着激烈的交战,显然吴军是不甘心束手就擒的,正在垂死挣扎。

    不过既然羊祜的主力已经赶到了战场,吴军就插翅也难飞了,羊祜立刻下令步兵营、长水营和中坚营兵分三路,对吴军展开全面的攻击。

第1873章 绝境之中还是有奇迹的

    吴军的阵型瞬间就崩溃了,这种崩溃就如同是雪崩一样,瞬间就坍塌了。

    而坍塌掉的,不仅仅只是吴军的战阵,还包括吴军的心理防线。

    吴军一路逃亡,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地去攻击魏军的石亭防线,其实从内心之中,便是源于对魏军追兵的恐惧,他们也很清楚,一旦被魏军大队人马给追上,吴军就再没有逃跑的机会了。

    石亭之战打了整整的一天一夜,这无疑是让吴军最为煎熬的一天一夜,他们恨不得立刻越过石亭,逃之夭夭,但劲骑营就如同是矗立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高墙,任凭吴军如何疯狂地进攻,就是无法突破这最后的防线。

    现在劲骑营放弃了阵地,发起了反冲击,吴军眼看着胜利在望了,但魏军的追兵却出现在了他们的身后,也就是说,吴军那一天一夜的努力顷刻之间就化为了乌有,在这种绝望的情绪下,吴军不崩溃才怪。

    孙綝看到魏军追兵已至,顿时是面如死灰,他最不愿看到的一幕出现在了眼前,先前所有的努力都付之东流了,前有劲骑营的残余全力阻击,后有魏军大军相逼,腹背受敌,受限于石亭复杂的地势,吴军已经是在劫难逃了。

    司马伷也是绝望之极,到了这步的田地,任何的挣扎也是一种徒劳,此次出征淮南,司马伷是乘兴而来,欲借助吴国的军力帮他完成复仇的夙愿,但没想到的是,结局竟然是如此的悲惨,尽管司马伷竭尽了全力,但依然难逃魏军的重重包围。

    难道说,这次他真得要葬身此地吗?

    羊祜兵分三路,直插吴军的要害所在,这三路兵马,就如同是三把锋利的剑,在极短的时间就将吴军分割包围,然后再围而歼之,令其首尾不能相顾。

    面对劲骑营一路人马的时候,吴军尚能鼓起勇气,拼死一搏,但面对魏军主力部队,吴军的斗志立刻全面瓦解了,因为这是一场看不到希望的战斗,那怕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是枉然,所以许多的吴兵直接就放弃了抵抗,缴械投降了。

    那边的张统原本已经是做好了拼死一战的准备,为了悍卫劲骑营的荣耀,张统就是拼光了所有的人马,也绝不会放弃,他义无反顾地率领劲骑营冲入到了吴军的阵中,意在与敌同归于尽。

    但没想到他刚刚率军杀入到了吴军阵中,就看到魏军主力杀到,张统不禁是精神大振,大声喊道:“儿郎们,我们的队伍到了,杀光这些吴狗,杀!”

    原本已经是强弩之末的劲骑兵突然之间也不知从哪儿迸出了精神和斗志,一个个兴奋异常,魏军主力的杀到,就如同是一场及时雨一般,他们来得正是时候,劲骑兵士气大振,更是所向披靡,杀得吴军人仰马翻,溃不成军。

    在野战之中,骑兵的优势是得天独厚的,别看劲骑营鼓起最后的斗志做殊死一搏,但同样杀得吴军难以抵挡,只不过是吴军人数太多了,劲骑营就算是再能杀,也不可能杀光所有的吴军,所以这最后的进攻,更像是一种飞蛾扑火,用劲骑营的生命做一次最为绚烂的表演。

    生当何欢,死亦何惧,为了荣耀而战,死得其所!

    但是战场上的风向说变就变,魏军大队主力地杀到,顷刻间就扭转了战场上的形势,吴军在魏军的攻击之下,早已是溃不成军了,又焉有能力来围剿劲骑营。

    这时的劲骑营,如虎添翼,所向披靡,杀得吴军抱头鼠窜,根本就无法抵挡。

    这回孙綝彻底地是绝望了,本来指望着着灭了魏军劲骑营,杀出一条血路去,但此时的劲骑营,根本就不是吴军所能匹敌的,而且劲骑营虽然放弃了石亭的防御阵地,但他们所处的位置,却依然是在吴军的退路之上,吴军想要突出重围,就必须要击溃劲骑营才行。

    但从现在的局面看,吴军已经不具备那个能力了。

    孙綝面色惨白如纸,心如槁木,哀叹道:“天亡我也!”

    就在此时,突然从南面又杀来了一支人马,加入到了战团之中,孙綝此刻的心情更是沮丧到了极点,他没有在此安排军队接应,所以孙綝认定此刻赶来的一定是魏军的援兵,一个劲骑营已经让吴军无法对付了,再加上一支援军的话,那简直就是雪上加霜,除非有奇迹的出现,否则孙綝是插翅也难逃了。

    不过说奇迹,还真有奇迹的发生,这些刚刚杀来的军队,并没有向吴军发起进攻,而是向魏军杀了过去,由于这支军队是出现在身后,劲骑营没有防备,一下子就被冲出了一道口子。

    朱熊兴奋地大叫:“丞相,是咱们自己的军队啊!”

    战场之上局面就算再混乱,也不可能出现敌我不分的状况,此时这支奇兵突然出现,并且对着魏军下手,毫无疑问是自家的军队。

    孙綝也是大喜过望,只不过此刻他内心之中还充满了疑惑,因为他在石亭包括庐江郡这一带,根本就没有安排援兵,这一支吴军,究竟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不过孙綝现在也管不了那么许多了,只要能抓住一根救命的稻草,他也会死死地抓着不放,孙綝看到此情形,立刻率领身边的军队向这支奇兵所冲开的缺口处冲去,试图想要和这支奇兵相会合。

    此时的石亭,早已是陷入到了一团的混战之中,步兵三营虽然进攻势头凶猛,但吴军的乱兵实在是太多了,一时之间他们也无法和劲骑营靠扰,形成合围之势。

    而劲骑营本就是强弩之末,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力来顶着,挡住吴军的退路已经是竭尽全力了,如果想要拦截吴军的这支生力军,似乎是力所不逮。

    很快地,孙綝就率残部与这支生力军相会合了,当先闪出一骑,不是旁人,正是陆逊之子陆抗,如今他担任的是柴桑督一职,听闻淮南军情有变,便急率本部人马渡江北上,赶来救援。

第1874章 恩怨分明

    陆逊是在东吴赤乌八年去世的,陆逊去世之后,陆抗便被任命为建武校尉,领其父陆逊部众五千人,驻守武昌。。

    起初陆抗的才干并不为世人所知,由于孙逊在江东的声名显赫,功勋卓著,许多的人都把陆抗当做是一个籍着父荫而攀升起来的官二代,加之陆家本来就是江东大族,陆抗就算是统领兵马,也未能得到江东人的信任。

    其时陆逊病逝之时,孙权还在位,由于陆逊曾参与到二宫之争之中,未能独善其身,孙权深恶之,只是由于陆逊生前威名太重,孙权也拿他无可奈何,但陆逊死后,孙权对陆家的态度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颇有点秋后算帐的味道,还拿出以前杨竺告发其父的二十条罪状,与陆抗核实。陆抗逐条对答,为父辩白,不卑不亢,据理力争,孙权深异之,没有再追究。

    赤乌九年,孙权迁陆抗为立节中郎将,与诸葛恪互换防区,屯守柴桑。陆抗临走时,其驻地完好无损,诸葛恪到后,俨然若新。而诸葛恪的柴桑驻地却颇有毁坏,诸葛恪深为惭愧。

    后来孙权驾崩,孙亮即位,陆抗晋升为奋威将军。次年,诸葛恪被孙峻所杀,诛连三族,许多姻亲都受到了牵连,陆抗之妻是诸葛恪的外甥女,也在诛连之列,陆抗只得休妻,才算是逃过了牵连。

    原本陆抗和妻子张氏感情甚笃,伉俪情深,但没想到一场事不关己的**让他们是劳燕纷飞,强如诸葛恪都在场纷争之中丢了性命,陆抗官微言轻,自然不可能敌得过如日中天的孙峻。

    但陆抗的内心深处对孙峻的倒行逆施颇为不满,在东吴许多的官员趋炎附势,纷纷地投靠孙峻之时,陆抗表现出了不卑不亢的态度,坚定地和孙峻一派划清了界线。

    所以陆抗在孙峻执掌朝权的时候没有得到重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孙峻既死,孙綝登位,比起孙峻来,孙綝的手段更为残暴,排除异己,重用亲信,擅行废立,惑乱朝纲,把东吴朝廷上下搞得是乌烟瘴气,朝中的许多忠直之士虽然对孙綝深恶痛绝,但奈何孙綝执掌朝政,大权独揽,众臣也只能是敢怒不敢言。

    当时陆抗兵驻柴桑,置身于事外,不参与也不反对,和孙綝保持着相当大的距离。

    此次孙綝出兵淮南,东吴的群臣强烈地表示反对,认为东吴刚刚经历了败仗,兵疲民贫,国库空虚,理当休养生息,但孙綝不听劝谏,一意孤行,先后调动大军十八万进攻淮南,几乎是耗光了吴军的底子。

    当吴军攻下新城之时,整个江东都为之欢呼雀跃起来,许多当初反对孙綝出兵的人都沉默不语了,唯独陆抗听闻之后,忧心冲冲地对左右的心腹道:“丞相得了新城,未必是好事啊。”

    左右惊异地道:“将军何出此言?新城我军欲得之久矣,今日幸而得之,为何将军不喜?”

    陆抗道:“如果新城是凭我军真实战力拿下的,固然是可喜可贺,但新城乃是魏国淮南第一重镇,防御之强悍,尤在诸城之上,先帝在世之时,曾数度率兵围攻新城,皆未果,诸葛恪英明神武,挟东兴大捷之余威,围攻新城百日而未得,新城防御之强,人所共知。但此番丞相出兵,却仅仅一月之余,便拿下了新城,如果不是魏军故意地弃守,丞相又焉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拿下新城,此中必定有诈,恐怕丞相要中了魏军的诱敌深入之计了。”

    左右一听,皆道:“那将军何不写信劝阻丞相,暂缓进军。”当年孙权和后来的诸葛恪,也确实是进攻了新城许多的次,但一直是劳而无功,孙綝这回打得如此顺利,仔细地来琢磨一下,这里面怕是真有猫腻在其中。

    陆抗闻听亲信之言,苦笑了一声,如果孙綝真是忠耳逆耳的话,这次就不会冒然地出兵了,只怕现在早就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自己写信去劝谏,不但不会被采纳,反倒是会被孙綝记恨在心,如此出力不讨好的事,陆抗断然不会为之的。

    所以当吴军深入淮南,一直攻到寿春城下之后,陆抗的神色更为地凝重起来,吴军杀到寿春城下之时,距离巢湖越来越远,在得不到水军的援助之下,吴军极易遭遇到魏军的包抄反击,一旦魏军真得形成反击,十几万的吴军便危矣。

    为了关注前线的战况,陆抗还特意地派人前往淮南去打探消息,让他随时可以掌握淮南的动态。

    当魏军的屯骑营和劲骑营出现在逍遥津、骁骑营和果骑营出现在阜城的消息传来,陆抗立刻顿感大事不妙,魏军两路骑兵突然出击,直接就抄了吴军的后路,毫无疑问,这是魏军要包饺子的节奏啊,整个淮南的吴军都处于全军覆灭的危机之中。

    陆抗听闻这个消息之后,当即出兵,渡江北上,准备救援吴军。

    左右大为不解,道:“将军与丞相素来不睦,既然未奉军令,又何苦出兵呢?”

    陆抗正色地道:“某此番出兵相救的,只是众多的江东儿郎,不忍见他们命丧淮南而已,真如果是救孙綝一人,他便是死路一条也无人会伸以援手的。”

    陆抗自己和孙峻孙綝不睦,那不过是私怨,而拯救淮南万千吴军的性命,却是公事,陆抗是一个极为明事理的人,他恩怨分明,该出手时绝不会含糊的。

    渡过长江之后,陆抗并没有选择进攻逍遥津,而是直奔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的石亭,众将是大惑不解,追问陆抗缘何会去石亭,如果石亭那边并未有魏军出现的话,那陆抗此举,就等于是白费功了。

    对此,陆抗是有着自己的分析的,情报显示,魏军将两支骑兵部署在了逍遥津,以现在柴桑的兵力,想要在逍遥津杀出一条血路来,绝非易事,只怕吴军没有救到,反倒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第1875章 下次相见再决胜负

    逍遥津虽然是从新城撤退的必经之路,可魏军专门地在此重兵拦截,但凡有些头脑的人也不会选择从这里强行突围去自投罗网的,所以陆抗认定,如果吴军真要突围的话,那么他们唯一能选择的道路就是石亭了。

    所以陆抗从柴桑出兵之后,没有半刻的耽搁,就直奔石亭而去。

    这个预判是相当重要的,如果孙綝撤退的时候,没有选择石亭,那便是大罗神仙也救不了他。

    陆抗很清楚,孙綝虽然玩弄权术手腕高段,但真正论及行军打仗,却是一个典型的门外汉,他以前最高的军职也只是做到偏将军,而且还从来也没有真正上过战场,让一个权欲熏心却又不通军事之人领军作战,对吴军来说,本身就是一个灾难。

    尽管陆抗在战场上也是一个新手,但在其父的熏陶之下,陆抗在同辈人之中早已是出类拨萃,在上一次的淮南之战中,陆抗就已经有过不俗的表现,只过不受到了孙峻孙綝的排挤,没有独当一面的机会而已。

    如果说此行是救孙綝的,陆抗就算是眼睁睁地看着他掉入火坑也不会施以援手的,但如果孙綝死了,整个吴军也将会全军覆灭,这对于吴国来说,将会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陆抗身为吴将,自然是不愿意看到这个结果的,所以此行名义上是去救孙綝,但实则是为了挽救吴国的危亡。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陆抗肩上的担子也是相当重的。

    其实陆抗统率的兵力,也不过只有不到两万人,如果以这点兵力,去和强大的魏军硬碰硬的话,无异于是以卵击石。

    避实就虚,选择在魏军防御相对薄弱的石亭下手,也是陆抗做出的一个最为正确的选择。

    陆抗到达石亭的时机,也是最恰当的,再早一些,魏军劲骑营还没有放弃石亭防线,他们想要达成救援的目标,就必须要强行地突破魏军防线才行。

    如果再晚一些的话,魏军已经形成了合围之势,吴军全军覆灭,救之不及。

    而现在时机再合适不过了,劲骑营主动反击,将石亭的防御阵地放弃了,陆抗率军便轻易地穿过了这道防线,出现在了劲骑营的身后。

    此刻的劲骑营,也不过是强撑着一口气罢了,对于从背后袭来的陆抗军队,他们应对起来明显的力不从心,很快地就被陆抗突破了阵线,陆抗一口气便冲到了孙綝的面前。

    孙綝原本已经是绝望了,但没想到陆抗这个救星居然出现了,他不禁是喜极而泣,感激涕零地道:“幼节,你来得太好了,救命之恩,无以为报,回京之后,本相必有厚报。”

    孙綝也没想到在这个关键时候,能出兵救自己的居然是以前关系并不和睦的陆抗,他就如同是在汪洋大海之中捞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赶紧地向陆抗许下厚报,生怕陆抗把他扔在战场上弃之不顾。

    陆抗却不以为然,淡淡地道:“丞相,敌军势大,还是先突出重围再说吧。”

    “诺,还是幼节想的周全,此刻突围要紧,突围要紧。”孙綝忙不迭地点头承应,同时将吴军的兵马指挥大权交给了陆抗,由他来统一指挥战斗。

    但这个时候,吴军的指挥权也不过是形同虚设,大部分的吴军兵马已经被魏军分割包围,乱成了一团,军令早就下达不下去了。

    而且魏军此刻的攻势如潮,尽管劲骑营没有能够挡得住陆抗,但魏军的三大步兵营却是气势如虹,正向这边大肆掩杀过来,如果吴军不能火速撤离的话,迟早也会被魏军给蚕食掉。

    陆抗当机立断,下令能撤走了军队尽快地撤走,已经陷入到魏军包围圈的吴军救之不及的,一律统统地放弃,现在的形势万分的紧迫,能救多少算多少了。

    孙綝当然没有半点的意见,他本来已经准备放弃了,现在突然之间有了希望,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就已经是万幸了,孙綝哪还顾得上其他的人的生死。

    陆抗下令他带来的柴桑兵断后,与劲骑营展开厮杀,以掩护吴军的其他军队撤离,孙綝、司马伷、朱熊、朱损等人终于是有惊无险的突破了魏军的石亭防线。

    只不过能突围出去的,也不足三万人了,其他的吴军,大多已经陷入到魏军的重重包围之中,或死或降,就算暂时没死没降的,也只能是苟延残喘,败亡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对于这些人,不是陆抗无情,而是鞭长莫及,想救也救不下来了,陆抗当然希望能救到更多的人,吴军的伤亡越小,吴国的损失就越少,但眼前的形势,却不是可以凭着陆抗的一己之力就能改变的。

    护送着孙綝等人离去,陆抗亲自来断后,还好劲骑营这个时候已经确实是疲惫不堪力所不能了,否则以骑兵的实力,陆抗就算是想要脱身,也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魏军的大队人马已经向这边逼近了,陆抗可以清楚的看到魏军的帅旗,一个大大的“羊”字,想必领军之人便是魏军的中军都督羊祜了。

    陆抗知道,羊祜可是魏军之中一位不可多得的名将,能征惯战,屡建奇功,陆抗虽然是名将陆逊之子,但他的声名和乃父却是相去甚远的,陆抗看到羊祜,自然会产生一种一较高下的想法。

    但现在敌强我弱,陆抗真有心想要和羊祜较量一番,此刻也是没有机会的,所以陆抗审时度势,看到魏军步兵席卷而来,他果断地下令撤退,不再与魏军进行纠缠。

    至于以后,还是有机会的,陆抗知道,魏军取得了这次的淮南大捷,也绝不会收兵罢战,魏吴两国之间的较量,这才算是真正的拉开了大幕,以后的路还很长,有许多的仗要打,陆抗不怕自己没有和羊祜再次交手的机会。

    “下一次相见的时候,我们再一决胜负吧。”陆抗遥望着魏军的那杆帅旗,喃喃自语道。

第1876章 漏网之鱼

    张统十分的懊恼,由于劲骑营这边未能挡得住吴军的援兵,让包围圈之内的三万余吴军逃之夭夭,原本按照正常的情况,魏军是完全有可能将吴军就地全歼的。

    不过张统已经是尽力了,在魏军主力赶到之前,劲骑营已经是连续地奋战了一天一夜的时间,以一万五千人的兵力,挡住了吴军十万人的疯狂进攻,给魏军主力赢得了围歼吴军的机会,否则的话,未等魏军主力赶到石亭,吴军就已经逃出生天了。

    正是凭着劲骑营的卓越表现,才将十万吴军死死地拦在了石亭不得寸进,而为此劲骑营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一万五千人军队损失高达七成,一万多人阵亡和重伤,以致到最后,只剩下了五千人拼死力战。

    如果不是魏军主力部队及时地赶到,劲骑营很可能就已经是拼光了所有的人马了。

    而陆抗的援军出现,完全是一个意外,事先劲骑营并没有得到这方面的消息,陆抗从柴桑渡江,长途奔袭而来,确实是打了魏军一个措手不及。

    当然,就算劲骑营有所防备,在他们已经是杀到精疲力竭的时候,也无从再防备了,经过了一天一夜的奋战,劲骑营幸存下来的将士,也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勉强地凭着意志力在支撑。

    而此刻陆抗的人马,却是体力旺盛,精力充沛,这么一支两万人的生力军加入到战场之后,确实是能瞬间扭转战局的。

    张统虽是心有不甘,但却也是无能为力,毕竟以劲骑营现在的能力,真心挡不住啊,只能是眼睁睁地看着吴军的人马扬长而去。

    不过就算是吴军的三万人马成为了漏网之鱼,但至少还有七万左右的人马落到了魏军的重围之中,在魏军主力的迂回包抄之下,这些人马几乎没有逃生的机会,虽然他们远远地看着孙綝等人逃走了,但他们却再也没有机会逃跑了,完全地被吴军高层所抛弃了。

    失望之余,大部分的吴兵选择了投降,既然他们爹不亲娘不疼的,他们又何需再去卖命,反正魏军这边是优待俘虏的,降者不但可以免死,而且也不会冻着饿着,和在吴军之中吃粮当兵也没啥区别。

    吴军大量的投降,就算有个别试图负隅顽抗的,也很快就被魏军所斩杀,这完全是一场单方面的碾压战斗,魏军根本就不会给吴兵们太多的考虑时间,要么投降,要么去死,绝对不会有第三个选项的,稍有犹豫者,就会横死当场。

    吴军的主将逃走了,自然剩下的那些吴兵也就不肯再为他卖命,投降成为了大势所趋,近八成左右的吴军选择了投降。

    这场石亭之战,也就很快地落下了帷幕,除了孙綝带着三万左右的吴军侥幸突围而去之外,近七万吴军被歼灭,光是俘虏,就是有五万人之多,以至于俘兵满营,人满为患。

    对于这些战俘,羊祜下令一律按魏军的战俘政策处理之,不得出现一起虐待俘虏的事件,魏军要尽可能地保证战俘营的粮草供应,绝对不能让战俘营出现冻死饿死的现象。

    这些吴兵之所以肯投降,最主要的还是魏军喊出了“降者免死”的口号,那些并没有殉国打算的吴兵听了这样的诱惑才主动地放下了武器,向魏军投降的。

    如果魏军只是口号喊得响,吴军真正投降之后,遭遇到非人的迫害的话,那么这些降兵就会后悔他们的所做所为,尽管这好几万的人吴军放下了武器,但如果这些降兵问题得不到妥善处理的话,很可能这些吴兵就会造反就会暴动。

    曹亮之所以能够打败强大的司马军,优待俘虏的政策起到了一个关键的作用,对于普通的士兵来说,给谁卖命打仗并没有什么区别,唯一有区别的,就是粮饷待遇问题,许多的司马兵,昨天还在为司马家出生入死地卖命,今天很可能就会倒戈相向,成为了曹亮军队之中的一员,去讨伐司马家。

    这其中让这些降兵心甘情愿地变换身份的一个原因,就是魏军的战俘政策太优惠了,许多人原本是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才归顺的,如果魏军能给他们一个最为安定和可靠的环境,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还是愿意加入到魏军的队伍行列之中的。

    而且这些战俘就算是加入魏军,也会受到一视同仁的待遇,并不会因为是降兵的缘故而受到歧视,对于那就些寒门出身的士兵而言,当兵只是为了混口饭吃和搏一个好的前程,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加入魏军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待遇,这些降兵自然是趋之若鹜。

    这次的淮南之战,曹亮不仅仅是要重创吴军,而且要震慑江东,收复江东的人心,为接下来的渡江之战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而其中优待俘虏,也是一个最为重要的举措,对瓦解江东的人心士气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些战俘的家人和亲属都是江东,让他们的亲人和家属知道他们平安无事,江东的抵抗意志自然而然就会被瓦解,魏军渡江之日,就是吴国的败亡之时。

    一次性俘虏如此的多的战俘,对于魏军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负担,毕竟一个战俘一张嘴,几万战俘就是几万嘴,每天的粮草消耗都是十分的惊人的。

    更何况,这些吴军战俘,不能像司马军战俘那样快速地进行转化,司马军的战俘也原本属于魏军,大家都来自中原各州,彼此之间没有什么隔阂,无论是改编还是遣返,都比较迅速。

    而吴军战俘则是来自于敌对的国家,不可能很快地改编他们加入魏军,更不可能遣返原籍,所以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个战俘营将会一直存在下去。

    如此数量庞大的战俘,自然不可能交给野战军团来管理,羊祜在收获大胜,打扫战场之余,就向曹亮飞报战况,将消息传递到了寿春。

第1877章 筹建水军

    “石亭之战打得不错,一举全歼了吴军七万余人,加上淮南诸战场之胜利,吴国这次损失兵马多达十几万人,他们的国本算是动摇喽。”曹亮刚刚读过了羊祜派人递送来的奏章,心情愉悦地道。

    桓范道:“唯一漏算的是柴桑的陆抗,如果没有他的驰援,孙綝的三万人马根本就没有机会逃脱,有些可惜,否则依陛下的计划,这次在淮南全歼孙綝的人马,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曹亮呵呵一笑,道:“左相的胃口也太大了一点吧,这次如不是张统的劲骑营打得十分的出色,在石亭成功阻击了吴军,也不会获得如此大胜。”

    桓范微微颔首道:“张统确实打得不错,劲骑营伤亡也极是惨重,全营上下,损失了一万多人,陛下就应当予以嘉奖之。”

    曹亮道:“这个自然,提升张统为平南将军,中军团副都督,顶替王濬的职务,所有幸存的军官,一律官升一级,所有阵亡的将士,按双倍给予抚恤。”

    一战就从营将晋升为军团副都督,张统恐怕是魏军之中撺升最快的将军了,要知道张统也是刚刚调任的劲骑将军,而劲骑营在魏军的战斗序列之中,向来也算不是是什么主力,但张统的运气实在是好,刚刚上任就捞了一个如此大的功劳,一下子就攀升到了一个令所有人都艳羡的位置上。

    当然,张统能获得如此的殊荣,也是他用命拼出来的,石亭阻击战,张统用一万五千人,骑兵当做步兵来用,拼了一天一夜,成功地将吴军十万人马死死地挡在了石亭,为魏军主力赶到赢得了时间。

    劲骑营十折其七,可见当时的战斗状况有多少的惨烈,能够从战斗之中幸存下来的,那全是得到了上天的眷顾,真得非常不容易。

    张统得以晋升,此战他是功不可没,劲骑营虽然快打光了,但对于一个有着完善的预备役制定的军队来说,劲骑营会很快重新得到补充,恢复编制,而所有的活下来的那些军官将领,也都将晋升一级,只是那些死难者,他们将会永远地长眠在了石亭。

    曹亮的这些安排,桓范大多没有什么意见,唯一让他感到意外的是,曹亮安排张统来顶替王濬的职务,让桓范是大为不解,此役王濬虽然没有什么特别出色的表现,但领军作战,依然是中规中矩,曹亮为何会撤他的职?

    面对一脸的疑惑的桓范,曹亮微微一笑,道:“左相想得太多了,朕之所以安排张统接替王濬,并不是有什么特别的原因,而是对王濬另有重用。”

    淮南之战后,曹亮很快地将会开启渡江作战,而想要渡江,没有战船,没有水军,是根本无法完成的,所以曹亮在洛阳之时,就已经开始谋划筹建水军的事了。

    要知道,水军对于魏国来讲,多少年来就没有一个成建制的规模,在荆州和淮南,魏军虽然有一些战船,但和吴军的水军相比,那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双方根本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要说以魏国的国力和军力,打造一支规模庞大的水军,也不是什么难事,但赤壁之战的教训告诉魏人,生活习性的不同,让北方的这群旱鸭子,想要越过长江这道天堑,几乎是困难重重的。

    所以多年以来,魏国在淮南也仅仅维持着一种防御的态势,从来也没有谋求什么更大的图谋,只要能击退吴军的进攻,魏军就会收兵罢战,班师回朝。

    而曹亮的心思不同,此番的淮南之战,他可不仅仅只是击败吴军就足矣,而是谋着更大的一盘棋,打过长江去,平定全天下。

    所以这次的淮南之战,开启的是曹亮一统天下的壮志雄心,没有水军怎么办,建!没有战船怎么办,造!仗打到了这个份上,曹亮就不会再退缩半步了。

    至于水军都督和副都督,曹亮倒是有两个合适的人选,第一个当然是王濬了,虽然没有人知道王濬有着这样的才能,但曹亮清楚,历史上王濬可是西晋灭吴的第一功臣,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有他来担任水军都督,曹亮便可以大为放心的。

    副都督的人选,曹亮也已经确定了,那就是吴国的降将孙壹,孙壹是吴国宗室,是吕据、滕胤的妻兄,孙綝诛杀吕据滕胤的时候,孙壹担任镇军将军,驻守夏口,因为担心孙綝会迫害自己,孙壹便率部千余人投奔了魏国。

    当时的魏帝曹髦以及司马师对孙壹的投降大为兴奋,加封孙壹为车骑将军,封其为江夏侯,地位荣宠。

    后来司马氏败亡,孙壹在长安时向曹亮投降,车骑将军是做不成了,但江夏侯的位置却保留了下来,爵禄标准没有降低。

    尽管孙壹降魏之后,一直担任高官,但这也仅仅是一些虚衔,毕竟司马师也不会真将车骑将军的领军实权交给他,而曹亮此时却另有打算。

    孙壹虽然算不得什么赫赫名将,但他长年在江东领军,并且担任镇军将军夏口督,对于水军的事务应当是十分熟悉的,而魏军正是缺乏这方面的人才,所以曹亮拟让孙壹来担会水军副都督,协助王濬筹建水军。

    水军的筹建是一个相当复杂而庞大的工程,从无到有,从零开始,确实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

    曹亮不光启用孙壹为副都督,而且还将任用一些吴军的降将来担任各舰队的副职,并会挑选一些吴兵来担任水手。

    只不过水军真正的要害位置,都是掌握在魏军自己的手中,新降之人,其心不固,毕竟除了孙壹之外,其他人的家小,可都是在江东的,如果将水军的大部分权力都并给降将的话,到时候他们变节投降,辛辛苦苦创建起来的水军,恐怕是为他人做了嫁衣。

    所以曹亮自然要防患于未然,建立了水军,自然要将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第1878章 稍纵即逝

    石亭之战大获全胜,在淮南的其他战线上,魏军同样是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寿春一带残余的吴军基本上都被肃清了,撤往逍遥津的两万吴军基本上也是自投罗网,在屯骑营和淮南军的夹击之下,全军覆灭,无一逃生,领军主将张令拼死而战,最终葬身于屯骑兵的铁蹄之下,死无全尸。

    这支吴军本身就是一支疑兵,人马并不多,多的只有旗帜和战鼓,他们前往逍遥津只有一个目的,就是送死,只要能吸引到魏军主力,即便他们全军覆灭,也是没有什么遗憾的。

    不过除了领军主将张令之外,其他的吴兵并不知道他们此行的目的,更不知道此行的凶险,只管在张令的带领下一路向前,对于前途则是一片茫然。

    唯一让吴军们感到奇怪的是,这次前往逍遥津,队伍的领军将领居然不是吴军方面的人,而是司马伷的部将,司马伷虽然归降了吴国,但他并没有率领吴军的权力,他统率的依然是他的旧部人马。

    这次孙綝居然委派司马伷的部将来领军,这确实是一个比较奇怪的事,但军令如山,吴军士兵就算是满腹疑惑,也只得遵令行事,在张令的指挥下,一路向逍遥津而去。

    至于多打旗帜,多备战鼓,这大概是吴军高层的一种战术安排,吴军士兵倒没有什么意见,遵令行事便罢了,反正多打几面旗帜也不会累着。

    不过等到他们进入到逍遥津的地界,发现迎面冲过来的铁甲骑兵,吴军士兵瞬间就全懵了,这样的铁甲骑兵,他们这辈子恐怕都没有见过,这特么的不就是钢铁怪物吗,刀枪不入,吴军士兵又怎么能抵挡得了?

    更为可怕的是,这铁甲骑兵不但拥有着变态的防御,在攻击力上面,更是可怕,他们一路推进,完全就是一种碾压的方式,任何的抵抗都是一种徒劳,屯骑兵所到之处,尽皆肉泥。

    吴军一看这场面,根本就没有交手的机会啊,他们只能是撒丫子的逃跑,能逃多远算多远。

    但比较悲催的是,吴军刚一转身,就发现淮南军已经是追到了身后,在这两面夹击之下,吴军全军覆灭,最终就连一个人都没有机会逃出去。

    这两条腿的,终究是没法跑得过四条腿的,逍遥津一带,地势平坦,视眼开阔,屯骑兵追击起来毫不费力,那怕就是一两落单的吴军士兵,屯骑营也不肯放过,一路追杀到底。

    本来屯骑营在此张网以待,可惜半路之上却让吴军主力金蝉脱壳给逃了,大鱼没逮着,只能抓一只小虾米了,这本身已经让屯骑兵有些恼羞成怒了,再如果让这些小虾米也给逃掉不少的话,那岂不是要把屯骑营的脸都给丢尽了?

    所以屯骑兵在追杀吴军方面,表现的是格外的卖力,两万多的吴军,在屯骑营的眼里,不过是两万只四处逃窜的猪而矣,基本上没有什么反抗之力,除了尽情的逃跑之外,就是没命的狂逃乱跑,屯骑营想要彻底地围剿他们,还是需要花费不少的力气的。

    还好有淮南军的拦截,让那些掉头逃跑的吴军无路可逃,和其他的吴军一样,在这里大多数的吴兵也是选择了投降,反正降者免死,在这种绝望的情况下,还不投降的人,绝对是脑子进水了。

    张令估计就是属于那种人,明知道突围无望,但还是依然不屈不挠地战斗着,结果被屯骑兵给撞翻在地,然后一轮碾压,张令就连尸骨血肉,都和泥土混在了一起,被碾成了渣渣。

    就算如此,石苞依然是不解气,屯骑营这次在逍遥津,可是做好了充分的战斗准备的,一个漏网之鱼也甭想跑掉,就算吴军的主力前来,以屯骑营的实力,完全可以一路横扫。

    只是吴军的主力半路改道而行,改走了石亭,好在曹亮事先做出了安排,将劲骑营从逍遥津抽调到了石亭,避免了无人拦截的着问题。

    但劲骑营的战力,终究是要比屯骑营逊色一筹的,劲骑兵拼了一天一夜,用一万人的伤亡代价,最终换来了阻击的成功,如果当时调往石亭的是屯骑营的话,很可能就不会打得那么辛苦了,更不会给陆抗救援的机会,将孙綝等三万吴军给救走。

    就算是两线同时作战,屯骑营也丝毫不怵,陆抗如果真得敢来的话,那他也别计划再走掉了,石苞不会给他营救的机会,也不会给他逃跑的机会。

    只可惜当初魏军是将逍遥津选择为主战场的,所以才会出现将屯骑营留在逍遥津,另行派遣劲骑营前往石亭的,如果当时能对调一下,让劲骑营留守逍遥津,让屯骑营前往石亭,或许整个战斗的局面就会彻底地改观。

    但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再想改变已经是不可能了,石苞在知晓了石亭那边的情况之下,便将一腔的怒火发泄到了逍遥津的吴军身上,大杀特杀,只要负隅顽抗拒不投降的,一律统统斩杀,甚至石苞都不给吴军考虑的时间,屯骑营一路横扫,所向披靡,许多有心思投降,但还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的吴兵,也一律地横遭屠戮。

    总而言之,没有主动投降的,根本就没有免死的机会,在逍遥津的战场上,别说是逃跑的机会了,就连投降的机会,那都是稍纵即逝的,不是说魏军没有给他们机会,而是他们反应迟钝,自己把机会白白地浪费掉了。

    淮南诸战场的战斗很快就结束了,在前前后后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魏军共歼敌十五万人,此番孙綝一共调动了十八万大军入侵淮南,来势汹汹,但最终却只有三万人逃回了江东,损失之惨重,在魏吴两国的交战史上,几乎是空前绝后的。

    这一战也几乎掏空了吴军的兵力,现在吴军尚存的兵力,已经只有十万左右的人数了,想要守卫蔓延数千里的长江防线,已经是捉襟见肘,兵力明显不足了。

第1879章 虽败犹得意

    石亭和逍遥津战役结束之后,按照魏国以前的惯例,大胜之后,就应当是高奏凯歌,得胜还朝了。

    但曹亮没有下令还朝,反而是下令各部人马,简单地打扫战场之后,继续挥师南下,西路的羊祜率兵攻打皖城和皖口,中路的石苞和王昶率兵攻打东关和濡须口,东路的刘靖率兵攻打乌江和广陵,彻底地清扫吴军在长江北岸的地盘。

    经历了淮南之败后,吴军在江北的防线已经是形同虚设了,虽然皖城和东关一直有吴军的兵马驻守,但此时孙綝早已成为了惊弓之鸟,从石亭逃出来之后,他根本就不敢在皖城多做停留,连夜穿城而过,从皖口渡江,逃回了江东。

    留守江北的军队也早已是人心惶惶,军心涣散,面对魏军气势如虹的进攻,他们根本就无心抵抗,纷纷溃逃,还好江北一带水网密布,吴军可以坐船逃跑,魏军虽然势大,但想要歼灭乘上战船的吴军,却是力不所及的,所以魏军大军所至,吴军是望风披靡,连半点抵抗的意志都丧失了。

    就连号称是固若金汤,曾经让魏军在此折戟沉沙的东关,吴军都弃守了,淮南之战十五万大军的损失,令吴军是闻风丧胆,根本就不敢在江北之地再做停留,亡命而逃。

    也许只有长江天堑,才能给吴人带来一丝的安全感,各路吴军的人马,都恨不得胁生双翅,逃过长江去,这样才能够逃出生天。

    魏军在江北的这一战,基本上没有与吴军发生过战斗,他们推进地异乎寻常的顺利,很快地就拿下了西起皖口,东到广陵的所有城池、渡口和要塞,整个江左之地,已经全部落入到了魏军的手中。

    淮南之战魏军已经歼灭了足够多的吴军,所以横扫江北的过程之中,魏军的目标只是为了攻城略地,并不准备在寻机歼敌,皖城的吴军有皖水,东关的吴军有濡须水,至于乌江和广陵,更是背靠长江,吴军一个转身,就可以从水路逃走,魏军想要歼敌,还真是无迹可寻。

    不过拿下了江北,也已经是达到了曹亮的目的,此时的魏军,已经可以陈兵于江北,饮马长江,虎视石头城了。

    登临西江口,便可以遥望长江对岸的建业城了,石头城虎距龙盘,巍巍壮观,天气晴朗的时候,可以清楚地看到石头城全貌。

    魏军已是兵临城下,在江东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比起损失掉十五万人的淮南之战,魏军的兵临城下,更是让吴人深感恐惶,整个吴国,都陷入到了一片动荡之中。

    自从吴国立国之始,吴魏之间虽然发生过数不胜数的战争,但像今天这样让魏军直接兵临国都之下的情况,却从来也没有发生过,尽管吴国拥有着号称天险的长江防线,但遥望魏军的旗帜在对岸飘扬着,吴国上下,无不战栗。

    孙綝是从皖口登的船,他乘坐的是吴军最大最好的楼船,楼船有上下三层,宽阔到吴兵完全可以在甲板上骑马。

    登上了楼船,孙綝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这才算是放回到了肚皮之中,在淮南的陆地上,孙綝丝毫的没有半点安全感,那怕是在陆抗的护送下到达了皖城,孙綝依然是惊魂未定,在皖城稍做停留之后,连夜便出得城去,直奔皖口,离岸登船。

    许多人认为孙綝的担心是多余的,以前吴军和魏军打仗,也不是没有吃过败仗,只不过战败之后,魏军一般情况下也不会乘胜追击,因为再追击的话,就到了长江边上,魏军就算有再大的能耐,也不可能渡江而过,所以许多部下都劝孙綝在皖城休息一下,明天早上再上路也不迟。

    但孙綝却如同是吓破了胆一般,不管其他的人如何劝说,孙綝执意连夜出发,众将拗不过他,也只好是拖着疲惫的身躯,连夜地离开了皖城。

    事实证明,孙綝的判断是正确的,孙綝是半夜时分离开的皖城,而天亮之后,皖城便遭到了魏军大队人马的来袭,皖城的守军抵敌不住,弃城而逃,皖城很快便沦陷了。

    虽然说孙綝留在皖城也不一定会遭遇危险,但毕竟风险极大,万一有一点闪失的话,那他可真就回不到江东了。

    孙綝在登船的时候,听闻到皖城失守的消息,自鸣得意地对左右道:“如何,如果不是本相有先见之明,尔等此刻恐尽为阶下囚了。”

    左右皆是低头不语,本以为孙綝经此一败之后,人也会变得低调谦虚一些,没想到孙綝依旧是飞扬跋扈,一点些许的成就就如此地得意洋洋。

    什么先见之明,纯属放屁,如果孙綝只有点先见之明的话,那么吴军又如何能吃如此的败仗,丧师辱国,他之所以连夜逃离皖城,完全是惧怕魏军要死,如今魏军真得来攻皖城,反倒让孙綝有了傲娇的资本。

    孙綝在皖口登上楼船之后,并未在南岸登陆,而是乘坐战船,顺流东下,从水路奔赴建业,水军船队,顺流而下,浩浩荡荡。

    经过濡须口时,孙綝看到东关的吴军已经败退到了濡须口,魏军的铁骑,已经是饮马长江,峙立在了长江北岸。

    孙綝乘坐在战船上,就算是与魏军擦肩而过,他都丝毫不再惧怕,而是用手指指点着濡须口,对手下道:“魏军虽然势大,但只有江水天险不失,纵然他们就是有再大的能耐,也只有望洋兴叹的份,我军只要守住长江,江东基业,稳如磐石。”

    从皖口到建业,全是水路,又是顺流而行,速度丝毫不慢,只需要几日的光景,就可以抵达建业。

    只不过孙綝没有着急,而是在长江上走走停停,名义上是巡视牛诸、马鞍山等地的防务,但实则是他还没有想好答对吴主的说辞,毕竟这次出征,孙綝是信誓旦旦地表示,不夺下淮南,誓不回还,但结果却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回,如何向吴主孙休以及江东上下交待,是孙綝需要斟酌一番的。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6204/ 第一时间欣赏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作者:风之清扬所写的《最后的三国2兴魏》为转载作品,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最后的三国2兴魏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最后的三国2兴魏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最后的三国2兴魏介绍:
曹亮穿了,成为了曹魏宗室的“曹三代”。相比于纵横捭阖的曹一代、守成有余的曹二代,曹三代实在是麻绳穿豆腐——提不起来,士家坐大,司马专权,曹魏的天下已是危如累卵存亡绝续。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抗争?曹亮不甘随波逐流,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且看我如何步步为营,斗司马,兴曹魏,灭蜀破吴,执耳天下!┄┄┄┄┄┄┄┄┄┄┄┄┄┄┄┄┄新书启航,再战“最后的三国”,喜欢这段历史的书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支持!最后的三国2兴魏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最后的三国2兴魏,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