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最后的三国2兴魏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文阅读

作者:风之清扬     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     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895章 好重的薄礼

    黄皓现在在朝中几乎是如日中天,就连诸葛瞻、董厥、樊建这些大臣都不得不曲意迎奉,右大将军阎宇更是黄皓的心腹,朝中党羽林立,只手遮天。

    黄皓之所以敢如此大胆包天,玩弄权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刘禅无条件地信任于他,甘陵王刘永憎恶黄皓,屡次向刘禅提议把除掉黄皓,但刘禅不听,反而是听信了黄皓的谗言,疏远了刘永,致使刘永十多年都未能入宫朝见刘禅。

    就连皇帝的弟弟黄皓都能摆平,更何况一般的大臣,所以朝中许多的弹劾黄皓的谏臣,不是给黄皓弄死了,就是贬斥到了边郡偏远的地方,终身不得入朝,整个朝堂之上,几乎都成为了黄皓的一言堂。

    按理说,黄皓如此专权,不差钱呀,但黄皓却对金钱财富痴迷到了极致,但凡送礼的,黄皓从来都是嫌少不嫌多,黄皓原本只是一个太监,但执掌权柄之后,却也在成都城内买下了一座大宅子,其奢华程度,简直不亚于皇宫,黄皓在宫中当值回去,便过着奢靡无度的生活。

    按理说他一个太监,早就是无欲无求了,但在府中,却豢养着无数的美姬,夜夜笙歌,通宿欢饮,几乎成为了黄皓常态化的生活。

    这天夜里,黄皓依旧召来了一大堆的舞姬,醉饮欢歌,正当酒酣微醺之际,忽然府里的管事来报,魏国特使求见。

    黄皓当即把脸一沉,两国交兵,素来没有什么交往,魏国居然会派什么特使求见,黄皓冷哼一声,道:“咱家什么身份,是什么阿猫阿狗能见得了的吗?轰出去,别影响咱家的心情!”

    管事的显然已经是收了魏国使者的好处,连忙对黄皓道:“小人看到魏国使者可不是空手而来的,身后跟着好几辆大车,车上肯定有不少好东西。”

    黄皓一听,两眼放光,立刻将魏国使者给召上来。

    黄皓扫了一眼来使,装腔作势地道:“汉贼不两立,你既是逆魏之臣,跑到我大汉都城作甚?咱家可是大汉纯臣,你要来当说客的话,趁早断了心思。”

    来使微微一笑道:“在下奉雍凉都督邓艾之命,前来与大人共商国策。魏蜀长年交兵,导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此为天下苍生之不幸,邓都督知道黄大人乃是爱民如子,体恤黎庶,故而派在下前来,与大人协商修好之事,两国如能罢兵休战,永不相侵,此为天下百姓之福,亦是大人之功也。”

    一顶子高帽戴上来,黄皓顿时有些飘飘然了,道:“咱家最讨厌打打杀杀了,邓都督此举与咱家那是不谋而合啊,汉魏两国如果能休兵罢战,永不相侵,那可是再好也不过的事了。可你也知道,大将军姜维主兵事,咱家可做不得主啊。”

    魏使道:“大人过谦了,谁不知道大人乃是天子身边的红人啊,姜维纵然权力再大,不也得听天子的,只要大人在天子面前美言几句,魏蜀交好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如此利国利民之事,益州百姓必对大人是感恩戴德,大人又何需推辞啊。”

    黄皓面带难色地道:“话虽如此,但这朝中上下,处处都得打点才是,咱家就一内官,人微言轻,不足以成大事啊。”

    魏使微微一笑,立刻从袖中掏出一封礼单,献了上去,道:“邓都督也知道大人的难处,所以才特备了薄礼一份,不成敬意。”

    黄皓迫不及待地打开礼单,想想看看这所谓的“薄礼”究竟有多薄,不过打开之后,黄皓的眼睛扫了一下,瞬间就直了,这礼哪儿薄了,简直就是价值连城啊,白璧十双、珍珠百颗、珊瑚十对、夜明珠十颗、黄金万两、百年人参十株、上等裘皮百领、各种奇玩珍异若干,看得黄皓是眼花瞭乱。

    虽然说黄皓极为的贪婪,但蜀国地稀民贫,就算是刮尽民脂民膏,黄皓也极难收集到一些名贵的珍宝。

    邓艾知道黄皓贪婪奢靡,所以这次送礼,他准备的极为丰厚,各种金银珠宝,应有尽有,按邓艾的话说,不怕给的他多,将来终归是要连本带利地还回来的。

    黄皓一看如此厚礼,笑得嘴都合不拢了,连声道:“邓都督有心了,咱家必定不拂邓都督这一番美意,竭力玉成此事,如果两国修好,亦是天下百姓之福啊,咱家亦是责无旁贷。”

    魏国使者微微一笑,看来真正能打动黄皓的,也只有这些金银珍宝了,当下道:“在下还有一事,需要支会大人一声,此番姜维大将军在陇西可是搞出了一番大动静,不但是招兵买马,而且听说自立旗号,以陇西王自封,恐怕是不思回朝了。”

    黄皓冷哼一声,道:“姜维这贼胚,原本就是陇上人,常思北伐,不过是想衣锦还乡罢了,如此穷兵黩武,虚耗国力,咱家如何能容他,这次定然是拼了性命,也要力谏陛下。”

    黄皓说得大义凛然,魏国使者虽然心中暗暗发笑,但却表面上恭维了黄皓许多,之后才告辞而去。

    次日,黄皓入宫朝见刘禅,在路上,黄皓早就罗织好了话语,他对刘禅的性格那可是了如指掌,所以见到刘禅之后,黄皓就夸大其辞,称姜维拥兵自重,在陇西招兵买马,自立为王,建议刘禅立刻将姜维给召回来,否则一旦让姜维得势,羽翼丰满,就再难驾驭了。

    刘禅耳根子本来就软,再加上他对黄皓原本就是言听计从,黄皓出言威吓了他一番,刘禅顿时便是六神无主,不知所措。

    当皇帝的最怕的就是身边的权臣得势,看看魏国的司马懿司马师和吴国的诸葛恪孙峻孙綝,这些权臣一旦掌握朝政大权,便将皇帝视为无物,杀剐存留都在他们的一念之间。

    这可是血淋淋的教育训啊,刘禅自然对姜维是防着一手的,此时听了黄皓的话,便立刻下旨,要姜维退兵回朝。

第1896章 将在外,君命不得不受

    诏书送到陇西之后,蜀军诸将皆是一脸的愕然,这次在姜维的率领,蜀军出征陇西大获成功,不但拿下了陇西,而且兵精粮足,正是大有一番作为之时,却接到了朝廷的退兵诏书,这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

    姜维沉黩无语,但可以看到他内心之中的怒火,显然又是朝中的那些主和派在刘禅的耳边吹风了,这些家伙别的本事没有,拖后腿的本事倒是一堆,每当姜维在前线取得一些进展,获得一些胜利的时候,这些人就开始搞事情了,这兴复汉室的计划,何时才能真正实现啊?

    帐下诸将倒是一个个极为愤慨,怒斥朝中之人,他们辛辛苦苦地在前线卖力,为匡扶汉室尽心竭力,但朝中的那些人享受着安逸的生活,却时不时地出来搞破坏,让北伐大计是毁于一旦,真是让人痛心疾首啊。

    “大将军,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朝廷诏书,大将军大可不必理会,等破敌立功之后,再交待朝廷那边亦是不晚。”傅佥年轻气盛,直接提出了这么一个最为大胆的建议。

    姜维脸色微微地有些异动,但他旋即露出了一丝的苦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虽然是《孙子兵法》之中的一条,被许多的人奉为经典,但真正实行起来,却非常的有难度。

    君命是什么,那是压倒一切的存在,违抗君命,那就意味着叛逆,那绝对是一条不归之路,如果姜维有着战胜魏军,拿下关陇的十足把握,那倒也是不妨一试的,但事实上,姜维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把握,如果违抗君命最终吃了败仗而归的话,等待姜维的是什么,他比谁都清楚。

    所以这条路其实是行不通的,那怕姜维执掌重兵,可一旦背上了叛逆之名,那些在前线追随他的将士是否还能一如既往地听从于他,都是一个巨大的疑问,更别说来自后方的压力了。

    前线蜀军的粮草供应基本上是靠后方来运送的,一旦姜维拒绝撤军违抗圣命,朝廷那边虽然奈何不了他,但断绝粮草供应则是在意料之中的事,到那时,前线无粮无援,将何以为战?

    姜维不敢冒这个风险进行一搏,只能是苦涩地接受了圣旨,准备撤军。

    姜维挥退诸将,独留司马伦一人,叹了口气,对司马伦道:“子彝,这次北伐功亏一篑,令人叹惋,让你失望了。”

    司马伦对蜀国朝堂之上的事确实还是不太熟,现在才发现,这里面的水深得很啊,姜维虽然是军事天才,但再天才的人物也架不住有人在后面掣肘啊。

    这次北伐虽然没有取得大胜,但至少也拿下了陇西郡,让蜀国在秦岭以北有了这么一个立足之地,徐图发展,但没想到朝廷的一纸诏书,却让姜维先前的努力化为了乌有,也难怪姜维如此感叹了。

    司马伦只得宽慰他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大将军只要保全兵马,异日还是会有卷土重来的机会的。”

    姜维微微地点点头,他打了一辈子的仗,打得最多的都是逆风仗,那一次不是从困境之中绝地求生,从来也没有任何的失败能击倒他,这一次当然也不会例外。

    姜维道:“邓艾如果知道我们想要退兵,必然会进犯牛头山,而牛头山是我军的唯一的退路,不容有失,希望子彝能带兵守住牛头山,确保各路大军从容而退。”

    蜀军目前在陇西郡分布比较广,东至襄武,北至狄道,西至河关,想要全部安全撤退,确非易事,而牛头山是蜀军撤退时的必经之路,邓艾如果知道蜀军要撤退,首先要攻击的目标便会是牛头山,只要魏军拿下了牛头山,等于就是掐断了蜀军的归途,五万蜀军必定是陷入困境,不可自拨。

    所以姜维才会留下司马伦,让他带兵去守牛头山,以保证这条唯一的退路是畅通无阻。

    司马伦当即是慷然领命,带兵火速赶往了牛头山。

    ……………………………………………………………………

    邓艾自从派出使者前往了成都之后,就时刻关注着陇西蜀军的动向了,他知道黄皓贪财,此番送上如此厚礼,黄皓那边肯定是会有所回报的,只要他说服了蜀主刘禅,一道诏书就能让姜维无功而返。

    果然没多久,邓艾就得到了蜀军那边些异动的消息,虽然姜维将撤军之事估得非常隐秘,但邓艾早就料定了姜维会撤军,所以只要蜀军那边有所动作,那就与撤军是脱不了关系的。

    邓艾当即下令,命锐骑将军田章率领锐骑营火速赶往牛头山,去封堵蜀军的退路,另外命令左卫营和陷阵营,兵分两路,向陇西郡纵深推进,去追击蜀军的兵马。

    田章率领锐骑营星夜兼程地赶往牛头山,却不料在半路之上遭遇到了司马军的拦截,司马伦率军抢占了有利的地形,对锐骑营进行了阻击,田章虽然发起了多次的冲击,但司马军打得十分顽强,拼死守住了山口,让魏军无法逾越。

    这个时候,姜维率各路蜀军徐缓而撤,已经抵达了牛头山,由于司马军的出色表现,成功地将魏军挡在了牛头山外,蜀军得以顺利地踏上了返回沓中的道路。

    田章无奈,只得回去禀报给了邓艾,邓艾闻之,也感叹良多,看来姜维确实是一个大将之才,如此急匆匆的大撤军,依然可以做到从容不迫,全师而退,确实是了不得啊。

    尤其是提前预判到邓艾必定会去抢夺牛头山,派兵抢先地进行了半路阻击,让邓艾的计划没有能够成功,足见其智谋超群了。

    这样的对手,确实是曹亮一统天下的劲敌啊,此人不除,蜀国难灭。

    邓艾遥望着牛头山的方向,这一次让姜维是全身而退了,但下一次,邓艾就不会再给姜维逃脱的机会了,不管将来的战斗发生在何处,邓艾都立誓首先要除掉姜维。

第1897章 怒发冲冠

    回到了蜀地,虽然不用再担心魏军的围追堵截,但所有的蜀军都似乎开心不起来,人人低着头,显得心事重重的样子。

    如果说他们是打了败仗被迫撤回蜀地的,那虽然痛楚,但也不至于情绪低落。

    而现在他们得以全师而退,没有多少的伤亡,但心情却是糟透了。

    这次的北伐,他们已经在陇西站稳了脚跟,并且组建了新的骑兵队伍,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在发展着,许多人甚至都开始憧憬着攻下长安,还朝洛阳的锦样前程了,但朝廷的一纸诏书将本来是大好的局面顷刻之间化为了乌有,他们不得不再一次踏上了归途。

    刚刚抵达了沓中,朝廷的又一道诏书送到,让大将军姜维、骠骑将军司马伦、车骑将军夏侯霸、镇北将军张翼、镇西将军廖化前往成都述职。

    于是姜维安排好汉中和沓中的防务,带领两万人马,其中就包括刚刚组建起来的五千骑兵,返回了成都。

    放下兵马,孤身前往,姜维才不会犯那种愚蠢的错误呢,不管走到哪儿,这支亲卫军队姜维是时刻要带在身边的,这也是谨防一些小人的算计,毕竟姜维位高权重,觎觑他的人不在少数,如果姜维不带兵回京的话,难免会遭到敌对势力的暗算。

    更何况,将军不领兵,算是什么将军?

    这次姜维回京,还是另有打算的,如果不解决后方的问题,那么他的北伐,只能是徒劳之举,朝廷那边的反对派,他已经容忍很久了,原本希望他们可以看在兴复汉室的大局上就算不伸以援手,也不要扯后腿,但姜维想错了,这些人处心积虑地来反对他,破坏北伐大业,是可忍,孰不可忍。

    所以这次姜维回京,就是一定要解决这个后顾之忧的,前线的将士在流汗流血,后方的人在享受安逸的时候,却依然指手划脚,这种局面不改变的话,姜维再多的努力也是徒劳。

    一路南行,过了剑阁之后,便进入到了成都平原。

    司马伦可是第一次到成都去,这一路行来,蜀道之奇峻绝险,令他是叹为观止,尤其是到了剑阁,这里雄峦叠嶂,峥嵘崔鬼,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让司马伦也是叹为观止。

    其实司马伦一直很好奇,那就是魏强蜀弱,魏国的国力十倍于蜀,兵力亦是蜀国的数倍,但为什么几十年来魏国一直未能灭掉蜀国?

    现在一路南行,看过了蜀道之艰险,司马伦这才明白过来,不是说魏国不想灭蜀,而是难度实在是太大了,蜀国有着天然的地理屏障,易守难攻,魏军那怕是倾尽全力,也未必能逾越这剑阁天险。

    而过了剑阁,就是一望无际的成都平原,益州号称是天府之国,果然是名不虚传,这里沃野千里,稻花飘香,在这山穷水恶之间,竟然有如此之地,也难怪蜀国能以区区一州之地与魏抗衡数十年了。

    一路行至绵竹,秘书郎郤正早就在此迎候了,姜维下马,向郤正询问朝中之地,郤正倒不相瞒,实言以告知,此次陛下降诏召姜维回师,就是因为宦官黄皓进谗言之故,黄皓对陛下称姜维在陇西招兵买马,自立为陇西王,意图不行不轨之事,陛下见疑,乃召大将军回师。

    姜维一听,勃然大怒,道:“阉竖安敢如此?某一心为国,伐魏讨贼,不招兵买马如何应敌?自立陇西王,那便是一派胡言,某对汉室忠心耿耿,岂有二志,阉竖竟然含血喷人,污蔑构陷,如此奸佞之人,岂可容他留在陛下身边,入朝之后,某必杀之!”

    姜维常年领兵在外,虽然挂着录尚书事的头衔,但朝中的政事他基本上不参与不理会,黄皓专权的事,姜维也早有耳闻,只不过当时心想,黄皓不过是刘禅身边的一个宦官,与刘禅相处日久,得到刘禅的宠幸,所以才会得意忘形,只不过谅他一个太监,手中无兵无权,也兴不起多大的风浪来。

    但没想到这黄皓竟然是变本加厉,把手伸到了军队之中,姜维一听是他搞得鬼,顿时便是火冒三丈,当下便直言要宰他这个祸害。

    郤正大惊,连忙地道:“大将军不可冲动,此事需三思而后行。”

    姜维冷笑一声道:“谅他一个太监,只不过得陛下宠幸而已,何德何能竟敢擅权弄国,某不杀他,如何对得起战死于前线的那些将士们,郤秘书不必说了,某意已决,即刻便进宫面圣,不除此贼,绝不罢休!”

    郤正不禁是暗暗地叫苦不迭,姜维久在边关,不谙朝事,殊不知此时的朝堂已经早不是当年的朝堂了,自从董允去世之后,朝中已经是无人再可以制衡黄皓了,陈祇当政之事,就和黄皓狼狈为奸,如今陈祇虽死,但是黄皓早已是羽翼渐丰,就连辅国大将军董厥和中都护诸葛瞻都对其曲意迎奉,如今的黄皓,党羽早已是遍布朝廷内外,已经不仅仅只是靠后主庇护那么简单了,如果姜维执意要杀黄皓的话,那必然会引起朝廷之动荡,这后果堪忧啊。

    郤正虽然苦劝姜维,但奈何姜维心意已决,不听规劝,郤正虽然着急,但也是无可奈何,只得随同姜维返回了成都。

    到了成都之后,姜维并没有把两万兵马带入城中,而是安排了成都郊外的军营之中,最终只带了数百名亲兵护卫,和司马伦、夏侯霸、张翼、廖化一同入城,径直前往皇宫。

    到了午门之外,尚书令樊建亲自相迎,拱手道:“大将军一路鞍马劳顿,辛苦了,陛下特意地在建章殿设宴,为大将军和诸位将军接风洗尘。大将军,请吧。”

    姜维一身的戎装,也不换朝服,只是将佩剑解了下来,交给了宫中侍卫,冷冷地对樊建道:“黄皓何在?”

    樊建愕然了,他寻思自己和姜维并无过节呀,为何姜维如此冷脸相对,他只得道:“与陛下俱在殿内。”

    姜维眉宇之间陡然怒气冲天,径直奔建章殿而去。

第1898章 请旨

    刘禅知道姜维今日回京,所以特意地在建章殿设宴,为姜维接风洗尘。

    这也是刘禅有些心虚的表现,毕竟姜维为国出战,征讨逆魏,为匡扶汉室竭心尽力,自己听信了黄皓的话,便下旨让姜维撤军,令北伐之事半途而废。

    想想刘禅也是有些懊悔的,这个旨下得确实有些太草率了,刘禅倒没有责怪黄皓的意思,毕竟黄皓也没有亲临陇西前线,所有的一切,不过是黄皓道听途说而已。

    不过黄皓也向刘禅表示,这种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万一姜维真得存有不良之心的话,那可就是追悔也莫及了。

    刘禅原本就是一个没主意的人,刚刚有些懊悔,听了黄皓的话,又觉得在理,这样反反复复地纠结了多日,直到听闻姜维到了绵竹,这下他又慌了神起来,心想万一姜维上朝诘问于他,他又该如何回答。

    刘禅连忙地吩咐宫人出去宣称自己病了,暂不上朝,先躲躲风头再说。

    黄皓却说不妥,此次姜维回朝,一时半会儿也不会离开,刘禅躲得过初一,却躲不过十五,反正迟早是要和姜维见面的,早见不如晚见。

    黄皓给刘禅出主意,让他在建章殿大排筵席,召集群臣给姜维等人接风洗尘,姜维就算有千般的怨言,也不可能当着群臣的面来质问刘禅吧,天子的面子,他终归还是要给的。

    刘禅一听,连连点头,称这个主意不错,立刻命御膳房准备宴席,将群臣召来赴宴,又让樊建在午门外候着,等姜维他们一行人到了之后,立刻将其迎往建章殿。

    那知樊建刚见到姜维,就见姜维阴沉着脸,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听到后主和黄皓俱在建章殿,二话不说,大步流星地便冲着建章殿去了。

    樊建微微地一皱眉,看姜维的这架式,是准备要跟谁干架似的,他连忙和司马伦等人见了一下礼,带着他们一同赴宴去了。

    姜维快步上殿,门口的侍卫有不认得姜维的,正欲拦他问话,旁边一个略微年长的侍卫立刻是扯了他一把,低低地道:“大将军进殿你也敢拦着,不要命吗?”

    年轻的侍卫这才慌忙低头让开路,这场宴会本来就是陛下给大将军设的接风宴,如果他将大将军拦住的话,那岂不是自讨没趣。

    不过这也怨不得他呀,毕竟他才刚刚到宫中当值没有多久,而大将军姜维离开都城都好几年的时间了,他不认识大将军也毫不奇怪。

    姜维倒是没有理会这些小小的侍卫,他现在一门心思想要找到黄皓除掉他,所以他径直上殿。

    殿内的酒筵已经是摆好了,蜀国的大臣们皆已经是危襟正坐,济济一堂,只不过主角还未登场,酒筵还未开始。

    姜维这一出现,立刻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有人便含笑向姜维施礼问候,怎知姜维毫不理会,甚至正眼都没有瞧他一瞧,朝着大殿之上最高的位置上坐的刘禅便去,行至驾前,参拜道:“臣姜维参见陛下。”

    刘禅连忙是面带微笑地道:“大将军一路鞍马劳顿,甚是辛苦,朕在此特备酒宴,为大将军接风洗尘。来人,赐大将军座。”

    有太监上前,欲引姜维就坐。

    那知姜维纹丝未动,继续地道:“微臣与魏将邓艾战于陇西,方得襄武,全军振奋,正欲进军与魏军决战之时,陛下连降三诏召臣回师,未审圣意如何?”

    刘禅没想到姜维回朝之后,啥事不干,直接就询问起他为何要降诏退兵之事,顿时为之语塞,毕竟刘禅也没法当着姜维的面说,别人告你有谋反之意所以才把你给调回来,所以他支支唔唔了半天,才道:“大将军在外征战多年,朕常思念之,故而下诏令大将军回朝,朕亲眼见大将军安然无恙,才算心安。”

    姜维知道刘禅这是睁着眼说瞎话,他顾忌到他是天子的身份,姜维也不好拆穿他,只得道:“臣秉承武侯之遗志,兴仁义之师,北伐讨贼,如今功业未就,兴复大业未成,如何敢有所懈怠,只求陛下能鼎力相助,勿听小人佞臣之言,殆误社稷大计。”

    刘禅脸色微微地有些尴尬,连声道:“此事朕虑事不周,有些唐突了,下不为例,下不为例!”

    姜维道:“陛下乃圣德贤明之主,但奈何身边总有些奸佞之臣,臣闻宦官黄皓奸巧弄权,欺君罔上,与灵帝之十常侍无二,陛下近则鉴于张让,远则鉴于赵高,当速斩此人,则朝廷清明,再无奸佞作祟,恢复中原还都洛阳指日可待。”

    刘禅没想到姜维这一回朝,不但公然地质问自己,而且还要杀黄皓,这可如何使得,刘禅连忙地道:“黄皓不过朕跟前的一个近侍,专门来服侍朕的,在朝中无职无权,如何能专权弄国,大将军如何如董允一般,对黄皓是切齿痛恨,你们都错怪于他了。”

    姜维道:“黄皓乱权擅政,惑乱朝廷,人所共知,陛下断不可因与他亲近而私相回护,否则朝纲混乱,大汉社稷危矣。”

    刘禅对黄皓是宠幸之极,又怎么肯因为姜维的几句话就杀了黄皓呢,于是他道:“大将军久在边关,对朝中之事并不相熟,黄皓侍奉朕久了,难免会有人嫉妒,流言可畏。大将军向来是宽宏大量的,如何容不下区区一个小宦官。黄皓,你且上前,给大将军赔个不是,这事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后谁也休得再提。”

    黄皓自从姜维上殿,就已是战战兢兢了,尤其是姜维身上带着一股子的杀气,让黄皓是不寒而栗。

    虽然黄皓在蜀国的朝堂上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在背后诋毁阴谋暗算,但面对一身凛身正气的姜维,黄皓还是心里发虚,底气不足,尽管有后主刘禅为他撑腰,但黄皓还是吓得要死,尤其是在听到姜维请旨要杀他之时,差一点就吓尿了。

    听刘禅要他向姜维赔罪,黄皓虽然不太情愿,但还是鼓作勇气,来到姜维面前,跪地讨饶。

第1899章 驸马

    “某早晚趋侍圣上而已,并不干与国政。大将军休听外人之言,欲杀某也。某命系于大将军,惟大将军怜之!”黄皓跪在姜维的面前,痛哭流涕,苦苦哀求,委屈的就如同是受了虐待的妇人一般。

    不得不说,黄皓还真是一个戏精,把这跪地求饶的一幕,演得是情真意切,楚楚可怜,再看看姜维盛气凌人的模样,不明原委的人一定以为是姜维恃强凌弱,黄皓真的受委屈了。

    姜维怒不可遏,黄皓罪恶滔天,又岂是道个歉叩个头就能解决的,如果姜维此刻剑在手的话,恨不得一剑将其斩之,可蜀汉朝堂之上从来也没有过剑履上殿的特权,那怕是当初诸葛亮有资格享受这样的殊荣,也被他婉言谢绝了,此后继任的官员,自问才干功勋皆不及诸葛丞相,又如何敢去申请剑履上殿的特权,姜维就算身为大将军,上殿之前也得将佩剑解下来。

    当然,就算是姜维此刻真得剑在手,没有刘禅的准允,就公然地杀了黄皓,那岂不是大逆不道之事,除非姜维有胆子谋反,否则的话此事他断不能为之。

    刘禅见姜维不说话,于是打圆场道:“大将军,得饶人处且饶人,黄奉车如今已向你道过歉了,今后朕也自会约束于他,绝不让他再干预朝政,大将军就饶他一命吧。来来来,今日本是设宴为大将军洗尘的,大将军为国征战,劳苦功高,今日你我君臣当痛饮一番,不醉不归。”

    姜维眼看杀黄皓无望,心中郁闷,如何能饮得下酒去,于是向刘禅告退道:“陛下,臣一路奔波,身有微恙,不得饮酒,还乞告退。”

    刘禅立刻道:“既然大将军身体不适,那就早些回府歇息吧,回头朕会派御医过去给大将军瞧瞧。”

    “谢陛下。”姜维揖了一礼,徐退而去。

    当姜维请旨要杀黄皓之时,樊建、郤正已经领了司马伦夏侯霸等人到了殿下,正好瞧到这一幕,司马伦暗暗地有些皱眉,这姜维也太鲁莽了,当着天子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就要杀黄皓,这岂不是和黄皓结下了生死梁子,那怕黄皓今天服个软,给姜维叩头请罪,但只要黄皓不死,以后姜维可就有好日子过了。

    像黄皓这样的奸佞之臣,当殿受此之辱,一定会找机会报复回来的,只要他还是皇帝身边的近侍,机会自然多得事,什么阴招损招让你防不胜防,黄皓这种人,从来也没有什么底线的,只能说姜维此举,太过孟浪了。

    姜维退出去之后,反倒让司马伦等人比较尴尬了,今天的宴会,本来姜维是主角,如今姜维一走,反倒让他们这些配角无所适从了。

    刘禅却没有因为姜维的离去而郁闷,反倒是因为姜维的离去而显得心情舒畅,如释重负一般,看了一眼殿下之人,夏侯霸、廖化、张翼这些他都是相熟的,只有一少年,唇红齿白,目若朗星,他并不认识,不过显然他便是司马伦了,刘禅当即笑盈盈地道:“司马爱卿,快上前来,让朕瞧瞧。”

    司马伦只得上前,大礼参拜:“臣司马伦参见陛下。”

    刘禅仔细端详了片刻,哈哈大笑道:“久闻其名,今日一见,司马爱卿果然是人中龙凤,不知爱卿今年贵庚几何?”

    “回禀陛下,臣今年一十八岁。”司马伦如实禀道。

    蜀中群臣不禁是议论纷纷,司马伦是司马懿最小的一个儿子,数年前就已经领兵出战了,淮南破诸葛诞,蒲坂津拒曹亮,官至大将军,后来更被封为了赵王,长安沦陷之后,司马伦转战于陇西,世人只知司马伦年轻有为,却没想到他今年只有十八岁,如此算来,他领军出战的年纪,更是小矣。

    刘禅也不禁叹道:“自古英雄出少年,司马爱卿能归附我大汉,真乃我大汉之幸啊!不知爱卿可曾婚配否?”

    “未曾。”按照司马伦的年纪,娶妻也是正常的事,只不过这几年来,一直处于颠沛流离之中,连生死都顾不上了,司马伦如何顾得上去娶妻啊。

    刘禅不禁面露喜色,道:“朕有一女,年方二八,正当妙龄,与司马爱卿甚是般配,司马爱卿若不嫌弃,朕便将公主许配于你如何?”

    司马伦归降蜀汉,那可不是像夏侯霸那样单人独骑而来,最初他投降时可是带领着十万大军的,就算兵败于陇西,那至少也还有一半的人马在握,如此手握重兵的大将,必定会成为刘禅拉拢的对象。

    别看刘禅表面上庸庸无为,但好歹也是当了三十多年皇帝的人,在同时代的皇帝里面,数他在位时间最长,朝政最为安稳,这固然有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姜维等人的功劳,但真若细品下来,刘禅的中庸之道,也成为了他明哲保身的智慧之道。

    司马伦降蜀之后,便和姜维走得很近,两人是强强组合,拥有兵力占据了蜀国兵力的七成以上,这让刘禅心自难安,所以他一直便暗自计划着来拉拢司马伦,拉拢的最佳手段,自然莫过联姻了,只要刘禅成为了司马伦的老丈人,分化他和姜维的关系,那不是手到擒来吗?

    所以将公主许配给司马伦早就在刘禅的计划之中了,今日初见司马伦,刘禅便迫不及待地提了出来。

    刘禅有好几个女儿,有一个嫁给了关羽之子关统,有一个嫁给了费祎之子费恭,还有一个嫁给了诸葛瞻,公主下嫁,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荣耀无比的事。

    但皇帝嫁女,从来也不是随随便便的事,所有的政治婚姻,都是建立在政治利益的链条之上的,别看司马伦在蜀国没有什么根基,但依然得到了刘禅的重视,所以才会出现刘禅主动地赐婚一事。

    司马伦不禁为之一怔,说实话,娶妻的事现在还真不在他考虑的范围之内,但天子的美意,他能拒绝吗?司马伦只能是谢恩接受,成为了蜀国的驸马。

第1900章 神来之笔

    “司马伦在蜀国当了驸马?”曹亮正在批阅各地送来的奏章,翻看到蜀地那边传来的最新消息,饶有兴致地道。

    蜀国公主下嫁司马伦,那在蜀国也是一件极为轰动的事,后主刘禅赐给了司马伦一座宅邸,将公主许配给了他,如今的司马伦,身居骠骑将军的高位,又有驸马的身份,成为了蜀汉朝中灸手可热的人物。

    桓范拈须微微一笑道:“世人皆道蜀主刘禅昏聩无能,但光是此举,就足见其精明之处了,用驸马之位来拉拢司马伦,分化孤立姜维,足见刘禅也不是十分的信任姜维啊。”

    曹亮微微一笑道:“姜维拥兵自重,自然会受到刘禅的猜忌,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蜀国无休止的内斗,迟早会耗光他们的力量。传诏给邓艾,黄皓可是一枚咱们值得利用的棋子,有他在刘禅耳边时不时地吹风,姜维纵然本事再大,也难有所做为,甚至会有性命之忧,这枚棋子利用了好了,绝不亚于十万雄兵。”

    桓范道:“陛下所言极是,此番姜维回朝,欲杀黄皓,却因刘禅私相回护而不得,黄皓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此后姜维的日子恐怕过不那么顺心了。”

    姜维是蜀国唯一能与魏军抗衡的将领,他是继诸葛亮之后,唯一继续高举北伐大旗的人,如果蜀国不是姜维在撑着,很难想像它还会坚持多久。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状况,蜀国上下都无法做到全力去支持姜维,天子的猜忌,同僚的敌视再加上阴谋暗算,其实姜维在蜀国生存的也是极为地艰难,面前是神一样的对手,身后却是猪一样的队友,说实话,曹亮都有些同情姜维了,如果姜维没有投降蜀国,而是选择留在魏国的话,很可能就会成为和邓艾那样比肩而立的名将。

    因为单论能力的话,姜维一直是不逊色于邓艾,邓艾正是因为背靠大树好乘凉,有灭蜀的功勋加成,才得以位列古今六十四名将之列,而姜维最终以失败者的角色,自然是无缘这一殊荣的。

    如果两人易地而处的话,谁的成就更高,还真是一个未知之数。

    但世事谁都难料,邓艾原本是荆州新野人氏,如果不是当阳之败,邓艾或许将会成为蜀国的一员战将,而姜维原本是魏国人,阴差阳错之下,被迫投蜀,得到了诸葛亮的赏识和提拨,成为了蜀国后期唯一一位主张北伐的人,蜀国所谓的北伐大业,最终却是由一个生于魏国长于魏国的人来担当,这不得不说,历史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曹亮道:“姜维为了防止黄皓的谋害,定然不敢在成都久留,最大的可能便是前往沓中屯田,以图再出祁山,下旨给邓艾,要他加强防范,姜维一日不死,北伐之心一日不休。”

    桓范笑了笑,道:“陛下猜错了,此番姜维并未返回汉中,更未前往沓中,而是调往了永安,兼领巴州刺史永安都督,原任永安都督的阎宇则是调往了汉中,改任为汉中都督,等于是姜维和阎宇的防区对调。”

    “噢?竟有些事?”曹亮有些吃惊了,按照历史的进程,姜维可从来也没有离开汉中一线,他在杀黄皓无果之后,便避祸沓中,现在姜维居然前往了永安,这又是一个什么情况?

    姜维是蜀国的顶梁柱,虽然他名为避祸沓中,但姜维掌握着蜀国的兵马大权,真要灭个黄皓,有那么难吗?姜维之所以隐而不发,不过是给刘禅一个面子罢了,真要是较起真来,姜维手握重兵,废帝再立,也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更别说是杀掉一个宦官了。

    只是姜维比较清楚的是,一旦他如此做为,那便是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吴国的诸葛恪,魏国的司马懿,那便是前车之鉴,而更为重要的是,以蜀国的国力,根本就经不起这样的折腾,随便一场政变,都可能让蜀国伤筋动骨,走向覆灭的深渊。

    所以姜维选择远离政治斗争的漩涡,只是让曹亮奇怪的是,姜维没有回到汉中,没有回到北伐前线,而是来到了蜀国的东大门——永安。

    历史的进程早已经是天翻地覆面目全非了,所以曹亮也不可能要求姜维还按照既定的剧本前往沓中,姜维既然来到了永安,那就证明姜维是有着极为敏锐的军事嗅觉的。

    原本的永安只是蜀国的次级防御重镇,吴蜀两国虽然貌合神离各怀鬼胎,但自从诸葛亮重修了蜀吴联盟之后,双方几十年都没有再动过刀兵,勉强能做到一致对外,所以永安虽然对蜀国极为重要,也是蜀国仅次于汉中的第二大防区,但其驻防的兵力,一直以来都不满万,和汉中动辄十万大军的规模比起来,永安这边的防御兵力就单薄得多。

    但随着姜维东调永安,蜀国的军事重心也从汉中移向了永安,蜀国的战略防御体系出现了新的变化。

    尽管魏军只是在淮南取得了局部性的胜利,尚未展开渡江灭吴之战,但姜维似乎已经察觉到了什么,才会做出如此重大的战略调整。

    一旦吴国灭亡之后,魏军便可以溯长江而上,沿着当年刘备入蜀的路线,开辟伐蜀的第二条战线。

    如果蜀国还是默守成规,集重兵于汉中的话,那么在战略防御上就会陷入到极大的被动之中,而姜维的此番调动,则是具有极高的前瞻性,避免了蜀军东路上防御的空当。

    汉中和永安相隔千里之遥,如果等到永安受到攻击之后再从汉中调兵的话,那可就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了,一旦被魏军攻破永安的话,整个益州都将是无险可御,魏军可以沿江一路西进,直取巴州和成都,蜀国的亡国在即。

    曹亮细品之后,微微颔首,轻轻地叹了一声,道:“姜维果然不负蜀国第一名将之誉啊,此番操作,堪称是神来之笔。”

第1901章 时间将会证明一切

    黄皓密谋用阎宇取代姜维的计划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他屡次向刘禅进谏,建议由阎宇来当汉中都督,将姜维调回朝中,只要剥夺了姜维的兵权,那姜维还是任他揉捏吗?

    但刘禅却没有同意,毕竟刘禅也清楚,姜维这么多年统率军队,在军队之中培植了多少他的亲信心腹,就算夺了姜维的兵权,也不可能获得军队的掌控权,而且把姜维给逼急了,后果完全是不堪设想的。

    所以历来对黄皓言听计从的刘禅,却在这件事上面始终没有让步,兵权是姜维的逆鳞,触碰它的结果会很严重。

    但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姜维回朝之后不久,竟然主动地上表请求调往永安,并提议由阎宇来出任汉中都督。

    一时之间朝中一片哗然,蜀国大臣们都认为姜维这回刚不过黄皓,服软了,永安的地位和汉中那是相去甚远的,姜维心甘情愿前往永安,也就等同于放弃了北伐,毕竟以阎宇的水平,守成或许有余,但进取嘛,恐怕是没那个能力的。

    听闻到这个消息的黄皓更是趾高气扬,以前他惧怕的只有姜维,如今连姜维都认怂了,还有谁敢来怼他?

    满朝的文武皆是叹息,姜维已经是最后的希望了,如果连他也倒了,那蜀汉的天下,岂不是由黄皓来一手遮天吗?

    许多人都跑到姜维府上,劝他放弃调任,但姜维却是沉默不语,显然他已经打定了主意,不会再做出更改了。

    姜维会惧怕黄皓吗?当然不会,难道说姜维从汉中带回来的两万人马是吃素的吗,真要灭掉个黄皓,还不是手到擒来?

    姜维只是顾全刘禅的面子,所以才会放黄皓一马,一个手握兵马大权的大将军,没理由会惧怕一个宦官,而且姜维又不是何进,不会犯那种低级而愚蠢的错误。

    之所以姜维会想到要去永安,最主要的还是天下形势的变化,以前永安是蜀吴两国的边关,但很可能很快就不是了,姜维回成都之后,得到了魏军在巢湖大建水军的消息,他就敏锐地察觉到,吴国很可能会有亡国之虞。

    蜀吴之间,唇亡而齿寒,一旦吴国灭亡,那么原本安全的蜀国东部防线也将会芨芨可危,所以原本计划着回到汉中前线的姜维,突然间改了主意,欲和阎宇防区对调,他将要亲至永安。

    阎宇和黄皓勾勾搭搭,密谋取代姜维的位置,这回姜维极其大方地遂他们所愿,自己去永安,而将阎宇调往了汉中。

    这次对调,只调人不调兵,汉中的兵马不动,永安的兵马也不动,不过姜维所率的两万人马,却要跟随姜维从成都到永安去,永安的守军不多,只有万余人,姜维的人马一到,将在永安占据明显的优势地位,那怕永安军全是阎宇的人,姜维也能轻易地摆平。

    阎宇一个光杆都督到了汉中之后,却是彻底地无所做为,姜维在回京之前,就已经做了安排,在汉中推行新的战略防御计划,名为“敛兵聚谷”之计。

    姜维建议,以为错守诸围,虽合周易“重门”之义,然适可御敌,不获大利。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阳平关,且令傅佥、蒋舒守阳平关,重兵镇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于是令胡济屯住汉寿,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又於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皆立围守。

    姜维的这个汉中防御体系已然成形,而且这些将领皆是姜维的亲信部下,唯姜维之命是从,前任的汉中都督胡济都被姜维给架空了,阎宇这个新任汉中都督到任之后,亦是无所做为。

    只是阎宇此时还一无所知,得到朝廷的调令之后,他欣然北上,自以为得计,殊不知到了汉中之后,才有他哭的时候。

    这是一个各方都皆大欢喜的结果,姜维达到了他自己的战略目标,黄皓和阎宇也自以为得计,实现了他们先前的构想,而刘禅似乎也放心了下来,毕竟姜维久镇汉中,拥兵自重,刘禅也担心彼会有取而代之的心思,这回姜维调到了永安,永安的地位,远不如汉中,不用担心姜维有什么异心了。

    其实姜维本来就没有什么异心,那怕是遭到天子的猜忌,群臣的弹劾,宦官的谋算,姜维忠于天子忠于朝廷,一心匡扶汉室之志从来也没有改变,如果说姜维有当权臣的心思或者说有篡逆的想法,那姜维早在他当上大将军,掌握了蜀国的兵马大权之后,就完全有机会有条件实现了。

    但姜维秉承了诸葛亮的遗志,对蜀汉是忠贞不二,矢志不移,他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兴复汉室的上面,对于朝廷之中的那些尔虞我诈,只是一笑付之。

    姜维清楚,不管是益州的本土派也好,荆襄派也好,只要自己牢牢地将兵权控制在手中的话,任他们如何折腾,都不过是跳梁小丑,姜维根本就无需理会。

    之所以他下令决心去他从来也没有去过的永安,那是因为姜维已经意识到了天下形势的剧变,在未来的若干时候,汉中和关陇将不会再是魏蜀之间的主战场,永安和荆州方向,才会是魏蜀较量的重点区域,如果蜀国不适时地做出战略调整的话,等到魏国灭吴之后,从荆州大举进攻永安,蜀国就无法做出及时的应对,很可能会导致一个灾难性的后果。

    所以战略东移,加强永安的防御,已经成为蜀军的不二之选,尽管蜀国内部还没有多少人察觉出来这个潜在的危险,所以似乎没有人支持姜维的举动,甚至觉得姜维是在向黄皓示弱。

    但姜维不在乎,时间将会证明一切。

第1902章 初具规模

    蜀国所发生的一切,自然是瞒不过魏军的耳目的,间军司如今已向蜀国进行了全面的渗透,触角几乎伸到了蜀国的各个阶层之中,一旦有任何的风吹草动,间军司的人都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并且将情报适时传递出去。

    以前间军司的假想敌是司马氏,所以他们的活动区域以中原为主,虽然有涉及到吴蜀两国,但相对来说比较薄弱,但随着司马氏的败亡和魏国的一统,魏军间军司的刺探重心也发生了改变,大量的细作潜入到了吴国和蜀国的境内,对吴国和蜀国进行了大范围的渗透,仅仅用了两年左右的时间,间军司已在吴国和蜀国构筑了两个相当完善的情报网。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两军交战,粮草先行,但比粮草更重要的,是情报,只有确切地掌握了敌人的情报之后,才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姜维调任永安,蜀国的战略防御东移,这也足显出姜维的军事智慧来。

    当年这不会影响到曹亮的既定战略目标,曹亮的灭吴大计已经进入到了实质性的阶段,就算姜维出兵助吴,也不可能改变曹亮的战略大计。

    更何况,姜维就算到了永安,也不过是加强蜀国东路的防御体系而已,出兵吴国,那还得要吴人答应才行。

    现在的吴国上下,还沉浸在坐拥长江天险的无忧状态之中,吴国朝野上下,似乎没人相信魏军有攻破长江天堑的能力,为了对抗魏军,吴国已经做了全面的战争动员,调动了一切后备的兵力,全部投入到了长江防线之中,他们自认为这道防线是固若金汤的,只要守住这条防线,江东的半壁江山,永远是高枕无忧。

    所以吴人丝毫不惧怕魏军的进攻,那怕魏军在巢湖在大建水军,在吴人的眼里,是极为地蔑视的,吴国的水军已经存在了多少年,他们拥有的战斗力,是一支刚刚组建的水军队伍就能超越的吗,别说是给魏军两三年的时间,就算给他们二十三年的时间,想在在水上战胜吴军,做他们的清秋大梦去吧。

    魏国的军队大多是来自于北方的,这些旱鸭子不通水性,更不懂得战船的操控之法,他们组建那怕规模再大的水军,也是虚有其表的,一旦在大江之上与吴国水军展开交战,一定会一败涂地。

    他们的自信来自于当年的赤壁之战,当年的曹操是何等的强盛,挟天子以令诸侯,加上刚刚灭了袁绍和刘表,打得刘备是抱头鼠窜,兵锋所至,所向披靡。

    当时的江东,兵微将少,根本就无法和曹操相抗衡,当时江东降声一片,但在周瑜的率领下,火烧赤壁,不仅击败了曹操的进攻,粉碎了曹操一统天下的梦想,而且直接导致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更重要的是,赤壁之战让东吴人收获了信心,让他们相信,只要依靠长江天险,他们便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确实在此后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之中,吴国就从未让魏国染指过江东,长江天险也确实成为了魏人的一个噩梦,他们大举兴兵,无数次的征伐,也全部止步于长江北岸,吴国人不相信这次也会例外。

    所以就算是姜维想要出兵吴境,吴国人也会断然地拒绝的,其一是他们自信自己完全有能力应付魏军的进攻,其二是所谓的吴蜀联盟,也不过是一个貌合神离的松散联盟,当年孙刘两家为了争夺荆州,不惜大打出手,孙权杀了关羽,夺下了荆州,刘备兴兵报仇,才会有夷陵之败,孙刘联盟也彻底破裂了。

    虽然后经诸葛亮的斡旋,吴蜀联盟重修旧好,但这也是基于双方有着共同的敌人而不得不采取的策略,从本质上来讲,双方积怨之深,根本就是无法化解的,多年以来,双方表面上虽然合作还算愉快,但相互之间还是提防得紧。

    蜀国那边的有永安,吴国这边有西陵,俱都是的两国的门户要塞,都派驻重兵严防死守,正如蜀国不可能让吴军越过永安一样,吴国也不可能让蜀军抵达西陵,所以就算姜维调到了永安,他想要进入荆州,西陵要塞依旧是一道他绕不过去的坎。

    这对于曹亮来说,还是一个比较利好的,毕竟在灭吴的过程之中,魏军不会受到蜀军的干扰。

    一晃就到了兴安三年秋,距离淮南战役的结束,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而魏国水军,经过这一年的建设,正如王濬当初承诺给曹亮的,半年时间初具规模,一年之内可以形成初步的战斗力,如今的魏国水军,已经是千船林立,规模庞大,横行于巢湖之上,气势非凡。

    水军的操练王濬基本上是交给孙壹来进行的,孙壹在吴军之中,担任过夏口督,统领过水军舰队,对于水军舰船的调度指挥有着丰富的经验,所以水军的操练基本上是由他来负责的。

    七万五千人的编制,如今已经是满编满额的,三分之一也就是两万五千吴军的降兵穿上了魏军的军服铠甲,成为了魏国水军的一员,这些人都是王濬精心从战俘营之中挑选出来的,以前都是水军出身,熟悉水军的战术战法以及驾驭战船的技术,有这些战俘的传帮带,另外的五万魏军水兵上手也是极快,仅仅一年的时间,就已经可以熟练地操纵战船,进行水战了。

    但就算现在魏国水军像模像样了,许多人依然不相信魏军水师可以战胜吴国水军,横渡长江,攻破建业,毕竟和吴国水军比起来,魏国的水军还稚嫩的很,真要到了和吴军水面交锋的时候,他们根本就没有获胜的把握。

    别说是一年的时间,就算再给他们三年五年的时间,魏国水军的战斗力提升也是极为有限的,谁都没有把握战胜吴军。

    对于曹亮来说,他也明白这个事实,但从一开始,曹亮就没有把这支水军当做是灭吴的主力,渡江破吴,他另有杀手锏。

第1903章 巨型投石车

    没有人比曹亮更清楚灭吴的难度了,历史上魏国灭蜀之后,晋国花了十七年的时间才把吴国搞定,并不是说晋国不想早些灭掉吴国,而是实力不容许啊。

    尽管魏国吞蜀之后,实力大增,并且占据了长江的上游,占有了地利优势,但吴国的水军,依然强大到让晋军需要仰望的地步,后来发生的西陵之战,羊祜败给了陆抗,就证明吴国还远没有到任人宰割的地步。

    如果不是吴主孙皓暴虐不仁,残害忠良,搞得东吴自废武功,晋国想要灭吴,还指不定等到猴年马月呢。

    长江天险,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其实现在曹亮面临的局面,远远比历史上西晋灭吴要艰难的多。

    首先不占天时,蜀国未灭,中原也才刚刚统一,魏国的疆域虽大,人口虽多,但经过了多年的战乱,民生经济凋蔽,百废待兴,此时伐吴,魏国并没有长期的积累,物资后勤方面的准备亦不充分。

    其次不占地利,吴国已经差不多放弃了长江下游几乎所有的地盘,全面退守长江防线,吴国划江而治,表面上看来他们损失惨重,但这却是以退为进的高招,而死守长江防线,已经成为吴国的防御重点。

    最后是不占人和,西晋灭吴,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吴国自己出了问题,自作孽,不可活。但现在孙休还没有去世,孙皓还没有继位,除了权臣孙綝之后,吴国的政局面貌为之焕然一新,此刻吴国君臣上下一心,将士用命,他们在坚守长江防线的决心上,是异常坚定的。

    打仗首先要讲的条件就是天时地利人和,此时的曹亮,三个条件一个不占,就想要伐吴破江东,在所有的人看来,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光是吴人那边完全不信,就连魏军阵营这边,大多数人都是持怀疑态度的。

    但曹亮却是要铁了心灭吴的,这次的淮南之战,魏军一举歼灭了吴军十五万人,令吴国是元气大伤,吴国的总兵力,其实也就一直维持在二十四、五万人的模样,这次吴国的损失,超过了半数,尽管他们还会再补充一部分兵员,但想要恢复到战前的水平,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最起码在两三年间,是无法恢复起来的。

    趁你病,要你命,曹亮这次下了灭吴国的决心,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看到吴国的兵力衰减,如果让吴国再缓上个五七八年的,兵力全面恢复,那么这次一次淮南之战,就做了无用功。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曹亮就是要趁热打铁,挟淮南之战的余威,一举灭掉吴国。

    天下战乱纷争的时间已经太久了,想要让天下百姓真正过上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首先要做的就是结束分裂,天下一统,曹亮不想再等了,他不想将自己的有生之年都放在征伐厮杀的上面,就算灭吴没有十足的把握,他也要尝试一番。

    再何况,曹亮还是拥有杀手锏的,长江天险对于其他来说,确实是一道天堑,但对于曹亮来说,却是有一妙招来破解。

    这个妙招就是曹亮纵横天下,无可匹敌的投石车。

    说到这儿,许多人都会瞪眼,投石车虽然厉害,但它的射程却是有限的,目前魏军所使用的配重式投石车,射程最远的可达七百步,尽管这已经是射程最远的武器了,但对于宽阔的长江来说,仅仅能打到江心的位置,更别说打到对岸的石头城,所以没有人相信投石车可以应用到渡江作战之中去。

    但曹亮却是另有高招的,普通的投石车射程不够,那就建造更大的更高的投石车,只要将投石车建的足够大,在石弹大小不变的情况下,便可以将石弹抛射到更远的距离上。

    这当然不是理论上的东西,而且曹亮经过了实践的,为了证明投石车可以射得更远,曹亮曾经设计制造过几台样机,只要将投石车做得足够高大,提高射程几乎是轻而易举的事。

    长江在建业附近的宽度,也就是三里左右的距离,加上投石车在岸边所需要的阵地,是不超过四里的,这个里不是汉里,而是华里,这是曹亮按照后世的度量单位估算的,汉代的一步相当于后世的1.3米,普通的投石车能射七百步,那就是九百多米,接近了一公里,这个射程,在当时的武器之中,也算是够恐怖了。

    而这次曹亮建造新的投石车,射程将会再提高一倍,最远的距离达到一千四百步,而这个距离,完全可以覆盖整个江面。

    投石车的破坏威力是巨大的,就连城墙都不可阻挡,更别说是木制的战船了,魏军想要突破吴军的战船封锁,投石车将会成为攻坚的利器。

    所以在新建水军的同时,大批的工匠和建造投石车的原料都源源不断地赶赴西江口。

    西江口的对岸就是石头城,这块投石车阵地,是曹亮亲自考察过的,这里的江面没有沙洲,也算是长江最为狭窄之处。

    为了保证投石车阵地的隐秘性,不让吴人发觉魏军的真实意图,所以在建造投石车之前,曹亮下令在阵地的四周建起了围档,十余丈的白杨树干直接就埋到了土里,并在栅栏上蒙以青色的幔布。

    江面上风很大,为了防止大风的破坏,围挡造得十分坚固,前后都是有杆木来支撑的,那怕是十级的大风,也休想将它给摧毁。

    如此体积庞大的投石车,移动起来是十分困难的,曹亮也就放弃了给它做轮子,而采用了固定的埋桩设计,这样一来,投石车虽然没有了机动性,但在稳定性上面,却是远胜于普通投石车的。

    为了保证攻击的效果,曹亮在这块阵地上,同时就建造了两百辆巨型投石车,以达到对江面的封锁效果,试想一下,两百枚石弹同时落下江面的场景,将会是何其的壮观!

第1904章 谜一样的西江口阵地

    投石车的建造,完全是在一种极其绝密的情况之下进行的,这块阵地,两面环水,在水面上,一天十二个时辰都有巡逻的船只,岸边更是设立了环型的防御阵地,布置了大量的弓箭手,亦是全天十二个时辰轮流值守。

    整个阵地,非常的庞大,四周围全部用十丈以上的白杨树干围成栅栏,覆以青色的幔布,除了北边有一个出入口之外,其他地方再无出口,而且就这么一个窄窄的出入口,还设有三道关卡,任何人员车辆的进入,都要经过反复地盘查,以防止吴国奸细的混入。

    而且营地的周围不但用栅栏幔布包围,就连每辆投石车的上面,都装有顶棚,那怕是吴军在对岸登上山顶或者是爬上高高的刁斗,都无法看清楚魏军在营地里面究竟做什么。

    安装顶棚不但可以防敌人的刺探,而且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那就是江南一带,本来就是多雨的天气,尤其是到了梅雨时节,连月不开,阴雨霏霏,严重地影响了建造投石车的工程进度。安装了顶棚之后,即使是在下雨天,也不会影响到工期进度,工匠完全可以在防雨的顶棚下干活。

    这个投石车阵地,是曹亮灭吴的秘密武器,既然是秘密武器,那就得需要保持足够的神秘感,在发起攻击之前,绝不能让吴人事先发现任何的蛛丝马迹。

    这么一大片的阵地就矗立在吴人的眼皮子底下,不激起吴人的好奇心才怪,这块阵地越是神秘,吴人就越想要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会对吴军的长江防线产生什么影响。

    丁奉很快就注意到了魏军的动向,他们在西江口大肆圈地,每日进进出出地车辆是络驿不绝,运送了来大量的人员和物资,这不禁让丁奉是心疑惑,魏军这是要在这儿造船,还是造浮桥?

    如果是造船的话,那似乎没这个必要,因为吴国得到了情报,魏军已经在巢湖之上打造出了千余艘的战船,这片西江口的营地,如果真是造船的话,比起巢湖的造船基地来,那就小得多了,而且光见魏军在这里鼓捣了多日,一艘战船都未曾下水,按这个情况来看,显然魏军在这里造的不是船。

    除了战船之外,想要渡江,另一种可能就是浮桥了,但长江水面宽阔,可不是寻常的江河,如此宽阔的江面,水流的冲击力非常的强,搭建浮桥的难度非常的大,吴国往来于江上,常常都是只靠渡船,从来也没有搭建过浮桥。

    就算魏军有可能搭建成功,但那也必须是要在无干扰情况之下才有可能完成的,东吴的水军可不是吃素的,绝不会任由魏军在江面上搭建浮桥,所以魏军在击败吴国水军之前,几乎没有半点可能将浮桥建成功,就算他们真这么做了,也是一种徒劳。

    如果魏军在西江口不是建战船,也不是建浮桥,那么他们还能有什么别的招数吗?

    丁奉就是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如今丁奉身为建业都督,执掌长江下游的防区,对岸魏军的任何动静他都是极为密切地关注的,魏军既然搞出如此的阵仗,显然是来者不善的,所以丁奉就是想方设法,也要搞清楚魏军的真实意图。

    可魏军的防范实在是太严密了,营地的周围,全是高耸的栅栏和幔布,根本就看不到里面的情况,丁奉亲自登上了建业城外最高的山峰,也只看到了一片片青色的幔布,将魏军的营地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再加上距离很远,丁奉根本就看不清楚魏军究竟在干什么。

    这不禁让丁奉是寝食难安,对于任何人来说,越是神秘的东西越是好奇,丁奉当然也不例外,于是丁奉派出去了无数的斥侯和密探,潜入到蜀军的营地周围,想一探究竟。

    但魏军的防范实在是太严密了,吴军的斥侯根本就无机可趁,许多的吴军斥侯不是被巡逻的水军擒获,就是被乱箭射死,就算有个别的人乔装改扮,但也无法通过魏军的岗哨,进入到营地的内部。

    尝试了多次之后,吴军那边依然无果,最终也只能是选择了放弃,西江口的阵地,一直以来,便成为了谜一样的存在,里面究竟有什么,成为了萦绕着在吴人心中最大的疑惑。

    这片营地内究竟有什么,吴国那边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说法也是五花八门的,但他们仅靠猜,根本就不可能猜得透。

    也有人认为,这是魏军在故弄玄虚,转移吴军的注意力,魏军打造的重点,还是巢湖上的水军,无以舟船,何以渡江,所以吴人纠结于西江口的魏军营地根本就没有什么意义,当务之急,还是盯紧了巢湖上的魏军水军才是正解。

    不过对于丁奉来说,魏军的水军他们压根儿就不惧怕,尽管说魏军的水军规模庞大,但两军对垒,若是人数和战船占优的一方可以轻易地取得胜利,那这仗还要打吗?

    一旦真正开战,比拼的可不止是人员和船只的数量,更多是经验和战斗力,而吴军在这方面占据着先天的优势,那怕魏军再努力,也是不可能超越的。

    这场水战,双方还未开打,吴军就已经是占得了先机,吴国的水军天下第一,这绝对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管是魏国还是蜀国,都没有能够与吴国水军相抗衡的水面力量,在长江的江面上,吴国水军绝对是无敌的存在,那怕魏军打造再多的战船,招募再多的水兵,也一样是手下败将。

    这一个点自信丁奉还是有的,做为吴国最为骁勇的战将,丁奉面对魏军,自然是无所畏惧的,如今乱政的孙綝已经被铲除,吴主孙休亲政,孙休可是一个年轻有为的皇帝,他与诸臣联合,设计除掉了无恶不作的权臣孙綝,任命张布濮阳兴为左右丞相,任命陆抗丁奉为左右大将军,有如此的贤臣良将辅佐,吴国的局面是蒸?日上。

第1905章 真正的渡江主力

    孙休是孙权第六子,按理说东吴的皇位是无论如何也轮不到他的,所以孙休很明智地退避三舍,得以在暗流汹涌的宫廷之斗中活了下来。

    孙权死后,弟弟孙亮继位,太傅诸葛恪主掌朝政,诸葛恪不愿诸王居住在长江边沿战略要地,将琅琊王孙休迁往丹阳郡。孙休与当地太守李衡不睦。李衡多次以法律侵扰孙休,孙休上奏书请求迁往他郡,于是朝廷下诏让孙休夫妇迁至会稽。

    孙休在会稽郡居住六年,好善慕名。与会稽太守濮阳兴和左右将督张布交结深厚。又曾经梦见自己乘龙上天,回头看不到龙尾,醒后颇为惊奇。

    后来权臣孙綝废孙亮,改立孙休为帝,将孙休从会稽迎回了建业。原本以为自己一辈子最多做个诸侯王就到头了,但没想到皇冠居然会掉到他的头上,这幸福来得真有些突然,让孙休都不敢相信。

    这一年,孙休十八岁。

    但到了建业,坐了皇帝之位,孙休才发现原来这个皇帝的位子也不好坐啊,权臣孙綝把持了朝政,朝中的大小事务皆决于孙綝,自己完全就是一个傀儡,就是一个摆设。

    孙綝的暴虐比起孙峻来,更胜一筹,他排除异己,擅杀大臣,培植亲信,网罗党羽,孙綝兄弟一门五侯,把持了朝中的所有权力,孙休这个皇帝,当得比诸侯王还憋屈。

    孙綝如此倒行逆施,擅权弄国,引得朝中诸多大臣的不满,现加上淮南兵败之后,民怨沸腾,孙休便与张布暗中联络,设计除掉了孙綝,终于真正地执掌了朝政大权。

    但是孙綝乱政之时给吴国留下的这么一个烂摊子却也让孙休是焦头烂额的,魏军陈兵于江北,虎视眈眈,让孙休枕席不安。

    孙休虽然年轻,但却是一个极为作为的皇帝,为人谦和,虚怀若谷,丹阳太守李衡和他素有旧怨,此番孙休即位之后,李衡惶恐不甚,自己绑了,到宫门外负荆请罪,孙休谓古人有射钩斩袂不计前仇,朕为天子,岂能睚眦必报?于是孙休下令赦免李衡,让他仍旧回丹阳郡做太守。

    孙休勤于政事,体恤百姓,下诏免除那些孙峻孙綝当权时征收的苛捐杂税,得到了百姓的拥戴。

    但孙休心忧国事,整天是忧心冲冲的,魏军在淮南之战后,迟迟不肯退兵,更是打造了无数的战船,渡江攻吴之心昭然若揭,这可是自东吴建立之后都没有面临过的局面。

    尽管东吴的群臣都认为魏国不过是虚张声势,他们根本就没有渡江的实力,想要攻破长江防线,无异于痴人说梦。

    但孙休依然不放心,江北的魏军就如同是悬在他头上的一把刀,这把刀一日不撤,孙休就一日难安。

    但魏军撤不撤军,决定权并不在孙休这边,此刻的吴军遭遇大败,已经全然没有了反击之力,孙?给吴国埋下的这个祸根,真得是太深了,吴国现在只能采用被动的防御战术,死守长江防线,舍此之外,还真是没有别的招了。

    孙峻和孙綝在位之时,别的好事没干,屠戮忠良大将的事倒是没少干,诸葛恪、吕据、滕胤、朱异这些人可都是吴国的支柱栋梁,都被他们给害死了,以至于魏军来犯的时候,吴国几乎是无将可用,淮南之战仗得那么惨,还不就是这个原因吗?

    尽管孙休主政之后,及时地调整了防御策略,将长江防线划分为两个战区,东部为了建业战区,西部为武昌战区,并委派老将丁奉和陆逊之子陆抗为两个战区的都督,全力以赴地守住长江防线。

    丁奉和陆抗,已经是目前吴国硕果仅存的两员大将了,由他们来负责把守长江防线的两端,在许多人看来,这是一个无比正确的决定。

    而且也没有人会相信魏军能攻破长江防线,毕竟丁奉可是吴国现在最有资格的老将了,战斗经验无比丰富,由他来坐镇建业,吴国的都城自然是安稳如山。

    至于陆抗,虽然没有什么太大的名气,但他却是大都督陆逊之子,吴国人都相信,虎父无犬子,有陆抗坐镇武昌,吴国的西线无忧。

    为了牵制武昌的陆抗,曹亮已经派驻守在襄阳的杜预挥师南下了,尽管杜预的这支人马并不担负渡江伐吴的任务,但只要杜预的兵马抵达江夏,就牢牢地拌住了陆抗,使其不能东顾,为淮南的魏军渡江作战,提供良好的策应。

    西江口的投石车阵地,才是曹亮赖以渡江的法宝利器,所以到了十月间,投车阵地宣告峻工之后,曹亮决定在年底之前动手,展开对吴国的最后一战。

    王濬听到了曹亮的渡江时间表,不禁是大吃了一惊,连忙从巢湖的水军基地赶往了西江口魏军大营,来见曹亮。

    到年底,魏国水军的建业才一年多一点的时间,虽然这段时间以来,王濬没日没夜地强抓水军建设,但想要组建强大的水军,那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那怕王濬全年无休,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打造出一支可以和吴国水军相较量的水师来。

    在王濬看来,曹亮实在是心急了,这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所以他准备亲自来面见曹亮,陈述利害,希望曹亮可以更改这个进攻的时间表。

    曹亮笑而不语,亲自带着王濬来到了西江口投石车阵地,让王濬参观一下。

    王濬看到了那一辆辆巨大的投石车,彻底地惊呆了,这一年的时间,他基本上都是呆在巢湖水军基地的,根本就无睱来西江口,本身投石车阵地的建设在魏军之中处于一种绝密的状态,真正了解内情的人少之又少,王濬虽然身为水军都督,但他和大多数的人一样,都被蒙在了鼓里。

    看到这一幕,王濬才恍然明白,原来曹亮并没有将水军视做是渡江的主力,而真正的渡江主力军,是这些比平常投石车体积更大个头更高的投石车,有这样的攻击利器,何愁长江不渡?

第1906章 甘当绿叶

    普通的投石车,射程再远,撑死也只能将石弹投射到江心的位置,这显然是不会威胁到东吴的战船和岸防工事的。

    而曹亮最新设计出来的巨型投石车,高度和宽度都比普通的投石车大了不止一倍,光是一那根长长的投石臂,这长达十余丈。

    也幸亏是曹亮发明了配重式的投石车,否则这么大的投石车,得多少来牵拉,保守估计,没有上千人是根本不可能拉得动的,二百辆投石车的话,那至少也得二十万人去拉,不说别的,能容纳二十万人的地方根本就没有,所以如果是采用人力牵拉式的投石车,根本就不可能做得如此之巨大。

    但配备式的投石车最多的好处就是减少了操作人员,一辆为了投石车,只需要配置一二十人便可以进行操作了,简单方便,那怕巨型投石车的体积更大了,操作人员依然基本不变。

    普通的投石车配重箱采用的是石块或砖块,而巨型投石车配重箱采用的是铁块,不但体积更大,而且份量远不止重了一倍,也只有如此沉重的配重箱,才能拉得动如此长且沉重的投石臂。

    巨型投石车可以抛射普通规格的石弹,亦可抛射杀伤威力更大的石弹,但这次为了渡江作战,必须要在威力的基础上,兼顾射程,所以这些巨型投石车,装备的依然还是普通投石车所用的石弹,这种石弹已经标配量产了,就算是数量不够,也可以从其他的步兵营借调一些石弹。

    当然,投石车阵地的筹建至少也用了大半年的时间,所以在建造巨型投石车的时候,就已经召集了大量的工匠制作石弹了,所以在石弹的储备方面,是非常充足的,说填平长江有些夸张,但如果将所储备的石弹砌成一道坝的话,足以断流长江。

    王濬此前一直负责筹建水军,所以根本就不知道在西江口,就在吴国的都城下,还有这么一个存在,就在王濬为自己打造出千艘战舰的成绩而沾沾自喜之时,此刻看到巨型的投石车,顿时是惊为天人。

    原本他此来是准备劝谏曹亮暂缓进攻吴国的,但看到这个投石车阵地之后,便自觉地闭上了嘴.

    他此行赶到西江口想要劝说曹亮暂缓进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魏国水军虽然是初具规模,但在实战方面还是一个短板,如果此时与吴军交战的话,王濬自知就连一成的获胜把握也没有,如果强行出战的话,只会让王濬的这年多来的努力白白地打了水漂。

    其实王濬来之前还比较纳闷,他追随了曹亮多年,对曹亮的脾性是十分了解的,曹亮虽然身经百战,但却从来也不打无准备之战,这一年的时间里,曹亮也曾多次地亲临巢湖水军基地,视察水军的组建情况,按理说魏国水军现在拥有怎样的作战能力,曹亮也是相当清楚的,但突然间曹亮就制定出了伐吴的时间表,原本两三年的准备时间,被压缩到了一年多一点,在年底之前,就要投入到实战之中。

    这对王濬和王濬统领的水军,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王濬才会急风火燎地赶到了西江口,来求见曹亮。

    曹亮没等他开口,就带他到了投石车阵地,王濬一看,自然全都明白了,如果魏军真得拥有此等的攻击利器的话,那么突破吴国的长江防线便是易如反掌。

    原来曹亮是明修战船,暗造投石车,他早就想好了破吴之计,真正的攻坚主力军并不是王濬的船队,而是这些矗立在江边的巨型投石车。

    尽管王濬有些小小的失落,但是很快他就释怀了,曹亮秘密建造巨型投石车,并不是有意地隐瞒他,而是为了封锁消息,不被吴人察觉,等到这些巨型投石车真正亮相的时候,就会打吴人一个措手不及,吴人引以为傲的战船战舰,在投石车的面前,不过是一堆纸糊的玩具而已,甚至只需要一枚石弹,就足以报废吴军的一艘战船。

    更关键的是,吴国的这些战船,一旦进入到投石车的射程之内,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半点的还手之力也没有,吴国的防线其实就是这些战船在撑着,一旦战船尽被摧毁的话,那么吴军号称是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也就形同虚设了,魏军可以轻易地凿穿这条防线,直抵建业城下。

    所以水军能不能充当主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魏军能不能拿下长江防线,攻灭吴国,只要能灭吴成功,王濬就算当不上红花,当一片绿叶他也是心甘情愿的。

    曹亮似乎看出了王濬的心思,微微一笑道:“士治,这次伐吴,水军那边可不是配角,一样要担负重任的,虽然不需要水军与吴军决战,但你们需要担负运送十万步骑渡江的一个艰巨任务,冬月月底之前,水军能不能到位,将会是这次伐吴之战是否功成的关键。”

    投石车是破坏之王,无坚不摧,但投石车在攻破吴军的防御之后,只有将十余万步骑兵投送到长江南岸,才能对吴国造成毁灭性打击。

    而长江水面宽阔,水深且急,搭建浮桥的难度非常之大,所以利用渡船来运送步骑兵将会是唯一的选择。

    在这次的渡江计划之中,曹亮不需要魏国水军拥有和吴国水军可以匹敌的能力,只有他们能够拥有足够数量的战船和经过初步训练的可以驾驭船只和掌握初步水战能力的水兵即可。

    在曹亮上一次对巢湖水军的视察之时,就发现这支水军已经完全可以满足曹亮的要求了,现在只需要投石车阵和步骑兵那儿做好准备,就可以投入到进攻之中了。

    十万余的步骑至少淮南战事结束之后,就已经是枕戈待旦,随时准备着渡江了,甚至他们每日操练的内容,都是以吴国的岸防部队为假想敌,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

    现在就等投石车到位了。

第1907章 转移

    而这些巨型投石车的建造已经是接近了尾声,只剩最后几辆投石车没有竣工了,而那些工匠们正在日以继夜地赶工,用不了几天的时间就可以全部完工。

    当然这些投石车建造完成之后,并不能立刻投入使用,必须要进行试射和调拭,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

    为了防止吴军发现,试射则是安排在晚上进行,拆开顶棚,所有的操作人员全部到位,每辆投石车将会安排进行一到两枚石弹的试射,根据情况,对投石车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投射角度。

    有着夜色的掩护,就算这些石弹落到江中的时候,也不会被对岸的吴军发现什么,浩荡的长江足以吞噬掉一切,而且魏军每晚也只测试一二十辆投石车,每次试射都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间隔,纵然有石弹落入到江水之中产生声响,那些夜间巡逻的吴兵最多也只是诧异一番,一片漆黑之中,他们也搞不清有什么东西落入到大江之中。

    毕竟长江中曾经会有大鱼跳跃出水面,产生的声响足以盖过石弹。

    到了冬季之后,长江沿岸的气候进入到了阴雨时节,十天便有九天阴,一到夜晚,江面上不是阴雨霏霏,就是乌漆麻黑的,伸手不见五指,魏军也只是听声辨位,通过石弹落江的声响来大致辨断远近和方位。

    其实试射任务也很简单,能保证石弹顺利地抛射出去,落在大致的指定位置上即可,至于落点精度,那就需要在实战之中再调整了,毕竟谁也不知道吴军的战船会出现在江面上的哪个位置,只有到了实战之时,才能对具体目标再进行具体地调整了。

    吴国的战船体积寻常都比较大,石弹砸中无论战船的任何部位,都会造成实质性的伤害,所以在投射的精度上,也无需去追求极致,只要能大致的瞄准目标,那怕只能做到十弹中一,这个伤害率也是足够了。

    当然那些更小的目标,也就是吴军的快船,投石车就显得有些无能为力了,毕竟这些快船移动灵活,小巧轻变,打击这种目标,只能是通过覆盖率来解决,相对来说漏网之鱼便会比较多。

    不过曹亮也没有指望利用投石车就能完全摧毁吴国的水军,只要能摧毁吴国的楼船和大型战船即可,至于那些小型的战船,则由王濬的水军来对付。

    连续十几天的试射,曹亮对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除了极个别的投石车因为机械故障的原因无法发射之外,大部分的投石车都能顺利地投出石弹,并击中预定的目标区域。

    对那些有机械故障的投石车也进行了抢修,并在几天后进行了再次的试射,基本上保证了二百辆投石车无一问题,都可以在总攻的时候投入战斗。

    现在万事俱备,就等着王濬的水军到来了。

    王濬回到巢湖水军基地之后,立刻看手准备调动水军到西江口。

    由于魏军已经控制了濡须口和东关,吴军的战船就无法再从水路进入巢湖了,所以王濬的组建水军的过程之中,没有受到任何的干扰,顺利地就完成了组建。

    但现在曹亮要求王濬率水军赶赴西江口,王濬就必须要绕道长江前往。

    而整个长江水道都处于吴国水军的严密控制之下,王濬率军通过这一江段,显然是有着重重的难度的。

    尤其是此行魏国水军要直奔建业的,吴国水军自然是如临大敌,一场激战势在难免。

    魏国水军虽然看起来规模庞大,但实战能力却要逊色的多,一句话简而概括,那就是徒有其表。

    尽管说魏国水军之中有三分之一的水兵是来自于吴国的,平时操练的时候,他们倒是能十足地卖力,但真正到了实战的时候,这些人又将会抱什么样的心思,就无人能够知晓了。

    所以魏国水军的中坚力量还是三分之二的魏兵,但魏水军组建时间尚短,操练的时间也比较有限,这个时候仓促出战的话,基本上是没有任何的胜算可言的。

    不过曹亮给王濬的任务并不是要他打败吴国水军,仅仅只是将所有的战船转移到西江口一带去。

    这样的难度,无疑便减小了许多。

    为了接应水军的转移行动,曹亮特意地从各营之中抽调了两万弓弩手,在长江沿岸一路进行掩护。

    有了这些弓弩手,魏国水军行动的时候底气也会足以一些,只要他们一直不出弓箭射程的话,一路之上还是比较安全的。

    当魏国水军浩浩荡荡驶出濡须口之后,吴国那边顿时是如临大敌,立刻飞报于丁奉。

    丁奉当时正在芜湖督查江防的事务,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刻是乘船赶往了濡须口。

    就连丁奉也是十分的诧异,按理说魏国的水军一年前还是一片空白,刚刚组建,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能形成战斗力,这也太扯了吧?

    但魏军既然敢来,说明他们还是有着一定的把握的,所以丁奉也不敢轻敌,立刻调动水军前往迎战。

    不过抵达濡须口附近的长江水面之后,丁奉发现魏国的战船并不向着南岸驶来,而是慢慢悠悠地沿着北岸向下游行驶,这不禁让丁奉有些迷惑了,这魏国水军究竟是想要搞什么?

    长江北岸如今都处于魏军的控制之下,那怕一直东到建业、广陵亦是如此,魏国水军如果一直靠着北岸的话,那么他们根本就不可能完成渡江。

    丁奉开始还比较疑心这是不是魏军的一种战术,想趁着吴国水军防备较弱的时候才发起进攻,于是丁奉下令,吴军也保持按兵不动的状态,时刻密切注意魏军的动向,毕竟千里江防,不能出现任何的疏漏,一旦出现问题,那可真就麻烦了。

    但双方这么一直隔水相持着,始终也不见魏军有什么动作,反而是小心翼翼地贴着岸边走,看到岸边有大量的魏军步兵在出没,丁奉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魏国水军仅仅只是转移,并不计划进行水战。

第1908章 抵达西江口

    丁奉在知晓了魏军的真实意图之后,心中的有些疑惑算是放下了,丁奉也觉得魏军刚刚组建水军没有多长的时间就敢公然地来挑战强大的吴国水军要多不靠谱有多不靠谱,现在看来,果然魏军不是想和吴军开战,仅仅是沿着江北岸向东面进行转移。

    那魏军的战船是准备向何处转移呢?毫无疑问将会是向建业城对岸的西江口进行转移,现在丁奉心中存着一个最大的疑惑,那就是魏军在西江口到底隐藏了什么?

    现在看来,魏军的水军战船并不会成为渡江的主力,最起码现阶段魏国水军还不具备这种力量,那么就算让魏国的水军船队到达西江口,他们又能掀起什么风浪来?

    但如果这些战船和西江口魏军圈起来的那块地的隐藏的东西相配合的话,丁奉就料想不到后果了。

    既然如此,丁奉就不能让魏军的阴谋得逞,魏军战船靠着北岸走,丁奉就下令吴国水军发起进攻,只要在长江里,只要不登岸,吴国水军就是不可战胜的。

    看到吴国的水军向北逼了过来,王濬下令魏国水军不得与之交战,尽可能地向岸边靠拢,最好是停泊到岸边,这样就可以得到岸边一路护送和掩护船队的弓弩兵的支援。

    果然,吴国水军的战船刚刚进入到岸边弓弩兵的射程之内,就遭遇了密集的箭雨打击,其中魏军的弓箭兵还使用了大量的火箭,逼得吴军在应付大量弩箭的同时,还得去灭火,否则的话,整个战船都会被点燃。

    如果仅仅是水面上水军的对垒,丁奉有十足的把握击败魏军,但如果魏国水军背后有着数万的弓弩手来让掩护的话,丁奉就没有丝毫的办法了。

    如果单凭是弓箭手的话,吴军还能坚持一段时间,可魏军为了掩护船队,确保船队的安全,整整的两万人之中,连弩手就占了四成,如此之多的连弩,一发十矢的威力,丁奉显然是抗不住的,就算吴兵在战船上,有不少的地方可以躲避箭矢,但魏军的箭雨实在是太密集了,只要有吴兵刚刚一露头,马上就被弓箭给爆头了。

    如此密集的箭雨下,吴军进攻受到了极大的压制,他们越靠近岸边,越承受更多的箭雨,根本就没法子和魏军船队去交战,丁奉一看这种情况,想要消灭魏军的船队,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为了避免出现更大的伤亡,丁奉只能是下令水军全部撤退,只有离开魏军的弓箭的射程,他们才能安然无恙。

    魏国水军的打法简直就是猥琐之极,他们的战船,跟一字长蛇一样,全部蜿蜒地龟缩在了岸边,许多战船,甚至就死死地贴在岸边上,岸上的弓箭手都可以登上战船来助战。

    丁奉打过无数次的水战,但这样的战术还真是让他无从下手,毕竟魏军这打得根本就是不是水战,让吴军和陆上的弓箭手来拼的话,那肯定是拼不过的,所以对于丁奉来说,这仗真是没法打。

    为了让岸边的弓弩兵跟得上,王濬下令减缓船队的行进速度,甚至在行进的过程之中,还时不时地停一停,原本从濡须口到西江口,船队顺流而下,顺风顺水,只需要几天的时间即可抵达,但王濬这样的龟速行军,没有一月半月的时间,根本就到不了西江口。

    王濬在时间上显然没有什么可担心,毕竟曹亮给他的时间相当的充裕,他只需要在十一月底之前抵达西江口即可,按现在的行军速度,时间上完全是绰绰有余的。

    现在王濬只需要保证这支船队顺顺利利地抵达西江口即可,与吴国水军交战,并不是他的任务,而且王濬明知道自己水军的实力没法跟吴军相比,现在和吴军展开较量,那真是以卵击石,自找麻烦,本着明哲保身的精神,王濬可不管难堪与不难堪,实在是大型的战船没法子在陆地上走,否则的话,王濬宁可将战船从陆路运到西江口也不会走水路。

    事实上,有一大部分的小型战船确实是从陆路运信西江口的,这些战船基本上被拆卸开,分别装到辎重车上运往了西江口,到达目的地之后,再重新组装,这样就可以避免在行船过程之中遭遇到风险了。

    而大的战船则是无法拆卸的,只能走水路,不过一路之上有着两万弓弩手的护送,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危险,吴国的水军就这么一路相随,但他们似乎也没有破解之法,只能束手无策。

    丁奉也是无可奈何,他只能是阻止魏军南渡,却无法阻止其向东转移,只能是目送着魏军东去。

    王濬花了大约二十多天的时间,才率领水军的数百艘战船从巢湖抵达了西江口。

    而曹亮早就命人在西江口修好了水寨,王濬的水军抵达之后,便可以直接停泊到水寨之中。

    这一路行来,魏水军也是极为疲惫的,尽管他们并不曾与吴军有过多次的交战,但吴军就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让他们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防范,以防备吴军的偷袭。

    尤其是在夜晚的时候,吴军曾几次试图发起夜袭,都被有所准备的魏军给击退了,不过从此之后,魏军夜间的防范,也变得愈加地严密了,王濬下令所有的水军和陆上了弓箭手,都分为两班,日夜轮值,不给吴军任何的可趁之机。

    此时抵达了西江口水寨,水寨之中,自有防御设施,只需要派少量的人手,就可以防备吴军的偷袭了,再不用担心夜间的防御问题了。

    丁奉也尾随魏军抵达了建业,看到魏军在西江口声势浩大的水陆两寨,丁奉脸上不禁带起了一些忧色,尤其是那块被栅栏和幔布围起来的阵地,依然是密不透风,无论吴军采用什么手段,始终都没有搞清楚那里面究竟有什么样的存在,这无疑也成为了丁奉心中挥之不去的阴霾。

第1909章 首战即决战

    不过此刻的建业城中,吴国朝廷上下对魏国水军的到来却丝毫无人在意,或许他们早就听说过了魏国水军的事,一群没有胆子的窝囊废,只会爬在岸边走,只如同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孩童,这样的水军,又有什么让人惧怕得呢?

    至于让丁奉一直忧心冲冲的那块阵地,吴国人似乎也看得习以为常了,许多人认,那不过是曹亮在故弄玄虚而已,如果曹亮真有什么厉害的手段,恐怕早就使出来了,又何必会拖到此时呢?

    所以,吴国上下在忐忑了一阵之后,也就慢慢地放下了心,有这道长江天险,有着强大的水军,吴人还有什么好担心害怕的?

    就连吴主孙休此刻也平静了许多,自从除掉了权臣孙綝之后,孙休还没有好好地放松一下呢,魏军兵临城下,孙休是寝食难安,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魏军始终没有什么动作,雷声大雨点小,孙休也逐渐地对这种对峙的状况习以为常了。

    甚至有许多吴人都嘲笑起魏军来,称魏国的水军乃是龟军,从濡须口到西江口,区区几百里的路,居然走了二十多天,这跟乌龟爬有什么区别,这样的水军,驶到长江来,纯粹是丢人现眼的。

    和吴军的松懈不同,北岸的魏军此刻已经进入到了紧锣密鼓的最后布署之中,王濬的水军船队的到来,等于是将曹亮的战略拼图最后一块给拼上了,渡江作战也正式地进入到了实质性的阶段。

    经过一年多的准备,魏军渡江作战方案已经不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东西了,而是真真正正地摆在了诸将士的面前。

    这次的伐吴之战,不再是以前那种小打小闹的格局了,而是真正的灭国之战,魏军诸将等这一天已经是等了很久,现在终于要开战了,他们的兴奋之情自然是溢于言表的。

    随着天下的渐趋一统,接下来能打得仗已经是越来越少了,如果不能在仅剩的这几次战役之中捞够功勋的话,以后再想建功立功,就没有多少的机会了。

    所以,魏军诸将都暗暗地憋着一口气呢,他们后半辈子荣华富贵封妻荫子,就指望着这为数不多的战争机会了,现在不拼,更待何时?

    为了这次的伐吴大计,曹亮总共调动了中军团五个营八万人,右军团两个营三万人,水军七万五千人,各州郡抽调来的守备军四万人,再加荆州那边打策应的右军团三个营五万人,合计总兵力超过了二十七万人,这恐怕是曹亮自领军出战并州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了。

    调动如此庞大的兵马,也足见曹亮的吞吴决心,此役要么不打,要打的话,一定要打出一个结果来。

    而吴国的军队在经历了淮南大败之后,元气大伤,尽管这一年多来也恢复了一些,但大量的新兵涌入军营,对吴军原本就不强的战斗力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影响。

    当然,吴军也不可能指望陆战的力量,别说魏军兵多将广,就算是同等的兵力对战,吴军都没有任何的赢面,他们所唯一能倚仗的,只有长江防线了,如果长江防线一旦失守的话,吴国几乎很快就会全面崩溃。

    但吴国上下,此刻全然没有半点的忧患意识,因为他们都相信,有这么一道长江防线,吴国便可以高枕无忧了,魏军那怕再兵强马壮,再人多势众,只要他们无法逾越长江,一切就都是枉然。

    曹亮已经将总攻的日期,定在了腊月二十三,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这个新年他们就准备在建业城过了。

    当然这个总攻的日期是魏军的最高机密,到目前为止,也只传达到了营一级将领那儿,这完全是基于保密的需要,不能让吴国有针对性的防备。

    西江口的魏军,已经是悬在吴国头上的一把刀了,也许最初的时候吴国上下都会比较紧张,因为他们时刻会担心这把刀落下来,但时间久了以来,就麻木了,对潜在的危险也往往是视而不见。

    曹亮就是要抓住吴人松懈的时候,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只要突破了长江防线,也就彻底地突破了吴人的心理防线,灭吴国那不过是弹指挥间的事。

    总攻日期一确定,魏军各部也就进入到了最后的备战之中,曹亮召集魏军营以上的将领议事,也最终敲定了渡江作战的终极方案。

    巨型投石车方阵的二百辆投石车已经全部就位,并完成了试射,已经处于了待命状态,只需一声令下,即可投石发射。

    投石车阵的攻击目标自然是吴国的水军,一旦魏军开始渡江,吴国的水军势必将会来拦截,这个时候就需要投石车大展神威了。

    通过试射,魏军这边已经确定投石车可以覆盖的战场面积了,整个西江口到建业城的江面,都在巨型投石车的射程之内。

    巨型投石车所使用的石弹,是魏军投石车标配的石弹,人头一般大小,重量正好是一百汉斤,这样的石弹,对城墙都可以造成相当程度的破坏,吴国的战船就算造得再坚固,它也是木头做得,一百斤的石弹被巨型投石车抛向了高空,然后再沿着抛物线坠落下来,同样的石弹,抛得越高,势能便越大,如此从天而降的石弹,破坏力是相当惊人的,吴国的战船根本就无法匹敌。

    而王濬的水军,这次担负的是渡船运输的任务,骁骑营和步兵营将会率先上船,对南岸的吴军岸防阵地进行突破,并开辟出一个有纵深的滩头阵地来,以确保后续的军队快速地登岸,并对建业城进行合围。

    正因为吴国人对长江防线有着谜之自信,所以就算是魏军已经兵临城下了,他们还没有迁都或疏散的打算,只要魏军行动迅速,将吴国的皇帝和大臣们一锅给端了,吴国自然而然地也就覆灭了。

    首战即决战,能不能吞灭吴国,这渡江之战的成败将会做出决定。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6204/ 第一时间欣赏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作者:风之清扬所写的《最后的三国2兴魏》为转载作品,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最后的三国2兴魏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最后的三国2兴魏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最后的三国2兴魏介绍:
曹亮穿了,成为了曹魏宗室的“曹三代”。相比于纵横捭阖的曹一代、守成有余的曹二代,曹三代实在是麻绳穿豆腐——提不起来,士家坐大,司马专权,曹魏的天下已是危如累卵存亡绝续。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抗争?曹亮不甘随波逐流,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且看我如何步步为营,斗司马,兴曹魏,灭蜀破吴,执耳天下!┄┄┄┄┄┄┄┄┄┄┄┄┄┄┄┄┄新书启航,再战“最后的三国”,喜欢这段历史的书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支持!最后的三国2兴魏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最后的三国2兴魏,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