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最后的三国2兴魏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文阅读

作者:风之清扬     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     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000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拿下城门,诸葛诞就没有任何翻盘的机会了,所以王昶率军进入寿春,并没有急于向城内进军,而是转头去接管城门的城防,将城门的控制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这也是防止淮南军使诈的一个最有效办法,如果蒋班和焦彝使得是苦肉计的话,司马军入城之后,很可能就会中了诸葛诞的圈套,而控制住城门的话,那怕诸葛诞再诡计百出,也是无济于事的。

    寿春的城门,是瓮城结构,也就是说有里外两道城门,两道城门之间有城墙连接,司马军登上城墙之后,不但可以控制外城门,同时也可以完成对内城门的控制,这样一来,整个寿春城的防守就形同虚设,司马军随后便可以发动全面的总攻,拿下寿春城。

    蒋班和焦彝全力地配合着王昶,看着源源不断涌入寿春的司马军,蒋班和焦彝此前忐忑不安的心情也一扫而空,先前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在司马军入城之前,被诸葛诞发现,那他们就真是是百死莫赎了。

    现在王昶入城之后,他们所有的担忧都一扫而空了,将城门的控制权移交给王昶之后,两人是一身的轻松,心里再没有什么负担了。

    王昶与蒋班焦彝会面之后,便令其为向导,利用他们对寿春城内的熟悉情况,迅速地抢夺城内的要害位置,生擒诸葛诞。

    淮南军在寿春城内的布防是四面强而中间弱,大部分的兵力都被安排在城墙一线上,城内则是比较空虚,这个时候司马军从北门入城之后,进入城内,基本上是无兵守御的,如入无人之境,就算淮南军反应过来,再进行调防的话,也是为时已晚。

    且不说临时调防的混乱程度了,失去了城墙的庇护,淮南军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是数倍于自己兵力的司马军的对手,北门的失守,代表寿春城已经沦陷了,诸葛诞苦心经营的寿春城,在蒋班和焦彝的叛变之下,顷刻间就土崩瓦解,彻底崩溃了。

    寿春城内杀声四起,自然也惊醒了熟睡之中的诸葛诞,这些天来,诸葛诞一直忙于寿春的城防事务,心力交瘁,疲惫不堪,这一晚无事,他总算可以睡个安生觉了,那知刚睡到半夜,他就被外面的喊杀声给惊醒了,还没等他开口相问呢,身披戎装的诸葛靓就急匆匆地跑了进来,连声地大喊道:“父亲,大事不好了,蒋班和焦彝变节投敌,献城而降了,现在司马伦的大军已经通过北门杀入到了城中。”

    诸葛诞悚然一惊,懊悔不迭地道:“蒋班焦彝这两个叛逆,前几天就当该将他们斩首,留着反而成了祸害,尔等误我啊!”

    诸葛靓道:“父亲,现在不是后悔的时候,如今司马军已经杀入城中,大势已去,孩儿还是先护送父亲离开寿春再说吧。”

    诸葛诞苦笑着摇摇头道:“寿春城已经是我们最后的依托了,离开了寿春,就算是天大地大,何处是我们的容身之所啊,靓儿,你走吧,向北去投奔并州,这也是你唯一的出路了,只不过路途遥远艰险,能不能逃得生路,就只有听天由命了。”

    由于刚刚和东吴交恶,向南投奔吴国的这条路基本上是给堵死了,现在逃奔新城,落到了吴人的手中,恐怕只有人头落地的份,就算没有死在吴人的手中,也可能会被吴人当做战利品移交给司马军,以吴人的尿性,是很可能会干出这样的事来的,所以投奔吴国的事,想也不用想了。

    这天下唯一能逃脱过司马家通缉的地方,恐怕只有曹亮所控制下的并州冀州了,此前诸葛诞一直没有和曹亮取得过联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路途遥远,双方信使往来不便,不过看在都是忠于曹魏朝廷的份上,诸葛诞相信如果诸葛靓他们侥幸能逃到并州的话,还是可能会得到曹亮的庇护的。

    到了如今的地步,诸葛诞也不求什么飞黄腾达了,能让后辈儿孙保住性命,保住诸葛家的香火,就已经是烧高香的事了。

    但事能不能成,诸葛诞也无法保证,毕竟在这乱军之中,想要逃得性命,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诸葛靓一听之下,大急,道:“父亲,这如何能使得,你不走,孩儿绝不会走的。”

    诸葛诞凄然地苦笑一声,道:“司马家首要的通缉目标是为父,如果司马伦没有捉到我,那是绝不会善罢干休的,如果我与你们同行,反而会成为累赘,谁也逃不掉,能舍我一人换你们的平安,为父便是死也值得了。”

    诸葛靓顿时是泪如雨下,泣不成声,虽然他也清楚诸葛诞所说的是事实,但此刻真要让他舍弃父亲独自逃亡,还真是办不到。

    诸葛诞将吴纲给唤了进来,道:“如今大势已去,寿春城失陷在即,你是本督唯一可以信任之人,立刻护送少将军出城,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他平安地护送到并州去。”

    吴纲慷然应允,道:“请都督放心,末将就算是赴汤蹈火,也必定会完成都督所托。”

    诸葛靓还要再劝说诸葛诞,却听诸葛诞一声断喝,打断了他的话:“快走,莫要迟疑,再迟便来不及了!”

    吴纲重重地朝着诸葛诞抱了一拳,扯着诸葛靓的胳膊便往走,寿春城现在早已经是一片混乱了,趁着混乱的时候,他们还有出城逃亡的机会,但如果等到天亮之后,司马军彻底地控制了全城,再想走,那就真得来不及了。

    诸葛诞目送着吴纲和诸葛靓离去,心情反倒是平静了下来,现在的形势,诸葛诞已经是无力回天了,他索性不管不顾了,任由城内一乱到底。

    “取我的剑来!”诸葛诞对身边的亲兵道。

    亲兵将剑取来,诸葛诞拨出了长剑,抚摸着光滑冰冷的剑身,久久地默然无语。

第2001章

    ps:章节防盗,明天上午更正………………………………………………

    拿下城门,诸葛诞就没有任何翻盘的机会了,所以王昶率军进入寿春,并没有急于向城内进军,而是转头去接管城门的城防,将城门的控制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这也是防止淮南军使诈的一个最有效办法,如果蒋班和焦彝使得是苦肉计的话,司马军入城之后,很可能就会中了诸葛诞的圈套,而控制住城门的话,那怕诸葛诞再诡计百出,也是无济于事的。

    寿春的城门,是瓮城结构,也就是说有里外两道城门,两道城门之间有城墙连接,司马军登上城墙之后,不但可以控制外城门,同时也可以完成对内城门的控制,这样一来,整个寿春城的防守就形同虚设,司马军随后便可以发动全面的总攻,拿下寿春城。

    蒋班和焦彝全力地配合着王昶,看着源源不断涌入寿春的司马军,蒋班和焦彝此前忐忑不安的心情也一扫而空,先前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在司马军入城之前,被诸葛诞发现,那他们就真是是百死莫赎了。

    现在王昶入城之后,他们所有的担忧都一扫而空了,将城门的控制权移交给王昶之后,两人是一身的轻松,心里再没有什么负担了。

    王昶与蒋班焦彝会面之后,便令其为向导,利用他们对寿春城内的熟悉情况,迅速地抢夺城内的要害位置,生擒诸葛诞。

    淮南军在寿春城内的布防是四面强而中间弱,大部分的兵力都被安排在城墙一线上,城内则是比较空虚,这个时候司马军从北门入城之后,进入城内,基本上是无兵守御的,如入无人之境,就算淮南军反应过来,再进行调防的话,也是为时已晚。

    且不说临时调防的混乱程度了,失去了城墙的庇护,淮南军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是数倍于自己兵力的司马军的对手,北门的失守,代表寿春城已经沦陷了,诸葛诞苦心经营的寿春城,在蒋班和焦彝的叛变之下,顷刻间就土崩瓦解,彻底崩溃了。

    寿春城内杀声四起,自然也惊醒了熟睡之中的诸葛诞,这些天来,诸葛诞一直忙于寿春的城防事务,心力交瘁,疲惫不堪,这一晚无事,他总算可以睡个安生觉了,那知刚睡到半夜,他就被外面的喊杀声给惊醒了,还没等他开口相问呢,身披戎装的诸葛靓就急匆匆地跑了进来,连声地大喊道:“父亲,大事不好了,蒋班和焦彝变节投敌,献城而降了,现在司马伦的大军已经通过北门杀入到了城中。”

    诸葛诞悚然一惊,懊悔不迭地道:“蒋班焦彝这两个叛逆,前几天就当该将他们斩首,留着反而成了祸害,尔等误我啊!”

    诸葛靓道:“父亲,现在不是后悔的时候,如今司马军已经杀入城中,大势已去,孩儿还是先护送父亲离开寿春再说吧。”

    诸葛诞苦笑着摇摇头道:“寿春城已经是我们最后的依托了,离开了寿春,就算是天大地大,何处是我们的容身之所啊,靓儿,你走吧,向北去投奔并州,这也是你唯一的出路了,只不过路途遥远艰险,能不能逃得生路,就只有听天由命了。”

    由于刚刚和东吴交恶,向南投奔吴国的这条路基本上是给堵死了,现在逃奔新城,落到了吴人的手中,恐怕只有人头落地的份,就算没有死在吴人的手中,也可能会被吴人当做战利品移交给司马军,以吴人的尿性,是很可能会干出这样的事来的,所以投奔吴国的事,想也不用想了。

    这天下唯一能逃脱过司马家通缉的地方,恐怕只有曹亮所控制下的并州冀州了,此前诸葛诞一直没有和曹亮取得过联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路途遥远,双方信使往来不便,不过看在都是忠于曹魏朝廷的份上,诸葛诞相信如果诸葛靓他们侥幸能逃到并州的话,还是可能会得到曹亮的庇护的。

    到了如今的地步,诸葛诞也不求什么飞黄腾达了,能让后辈儿孙保住性命,保住诸葛家的香火,就已经是烧高香的事了。

    但事能不能成,诸葛诞也无法保证,毕竟在这乱军之中,想要逃得性命,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诸葛靓一听之下,大急,道:“父亲,这如何能使得,你不走,孩儿绝不会走的。”

    诸葛诞凄然地苦笑一声,道:“司马家首要的通缉目标是为父,如果司马伦没有捉到我,那是绝不会善罢干休的,如果我与你们同行,反而会成为累赘,谁也逃不掉,能舍我一人换你们的平安,为父便是死也值得了。”

    诸葛靓顿时是泪如雨下,泣不成声,虽然他也清楚诸葛诞所说的是事实,但此刻真要让他舍弃父亲独自逃亡,还真是办不到。

    诸葛诞将吴纲给唤了进来,道:“如今大势已去,寿春城失陷在即,你是本督唯一可以信任之人,立刻护送少将军出城,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他平安地护送到并州去。”

    吴纲慷然应允,道:“请都督放心,末将就算是赴汤蹈火,也必定会完成都督所托。”

    诸葛靓还要再劝说诸葛诞,却听诸葛诞一声断喝,打断了他的话:“快走,莫要迟疑,再迟便来不及了!”

    吴纲重重地朝着诸葛诞抱了一拳,扯着诸葛靓的胳膊便往走,寿春城现在早已经是一片混乱了,趁着混乱的时候,他们还有出城逃亡的机会,但如果等到天亮之后,司马军彻底地控制了全城,再想走,那就真得来不及了。

    诸葛诞目送着吴纲和诸葛靓离去,心情反倒是平静了下来,现在的形势,诸葛诞已经是无力回天了,他索性不管不顾了,任由城内一乱到底。

    “取我的剑来!”诸葛诞对身边的亲兵道。

    亲兵将剑取来,诸葛诞拨出了长剑,抚摸着光滑冰冷的剑身,久久地默然无语。

第2002章 半渡而击

    这一声的尖叫,就如同是在平静的湖面上扔了一枚石子,立刻荡起层层的涟漪,那些处在半梦半醒之间的吴兵瞬间就惊醒了,或者是被吓醒了,他们惊恐万状的从地上爬起来,紧紧地攥着随身的武器,目光呆滞魂不守舍地四处张望着,脑子还没有清醒过来的他们根本无力去分辨敌人究竟来自哪个方向。

    恐慌就如同是瘟疫一般,急速地在吴军之中蔓延开来,还没有看到魏军追兵的身影呢,这些吴兵就已经是吓得簌簌发抖了,只是他们茫然四顾,却发现四周一片平静,根本就没有那急骤的马蹄声和四起的喊杀声。

    难不成是有人在开玩笑,故意地惊醒这些睡着的士兵吗?

    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是谁如此胆大包天,扰乱军心,这一旦被揪出来,那可是要人头落地的。

    这时,又有人喊道:“追兵在江上,魏人的战船追过来了!”

    众吴兵这才恍然大悟,之前他们提防的一直是身后陆路上的追兵,所以一听追兵来了,都会下意识地往身后打量,大多数人都忽略了水面上的情况,这时听有人喊追兵在江上,这才向江面上张望过去。

    可不,在巴丘东面的江面上,突然涌出了无数的战船,正朝着他们这边驶来,虽然距离相隔较远,看不清船上的旗号,但毫无疑问,这正是魏军的水师船队,因为吴军船队受到重创之后,此刻真正能横行于长江之上的,也只有魏军的水师了。

    陆抗脸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之前他最担心的就是魏军的水师,一旦被他们封锁长江航道,那吴军根本就没有机会再北渡了,所以他才会一路疾行,并且步协提前赶到巴丘来渡江,争取在魏军水师船队到达巴丘之前,全军渡过长江,进入云梦泽。

    可惜的是,天不遂人愿啊,魏军水师的赶来的速度,还是超过了陆抗的预期,而且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吴军的先头部队渡江之后,他们才赶到。

    这种半渡而击,对吴军的打击更厉害,一下子就能让将吴军一切两断,分隔在长江南北,令其首尾不能相顾。

    此刻吴军正忙着摆渡呢,大量的战船和渔船正在穿梭于江面上,还没有一艘船来得及靠向北岸,那三艘楼船也正刚刚航行到了江心的位置上,而码头上还有无数的吴兵正在登船,准备。

    但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打乱了吴军渡江的节奏,许多人在第一时间就瞧见了魏军的船队,正浩浩荡荡地朝他们这边入航行而来,吴军顿时变得惊恐万状。

    如果在岸上,他们很可能就已经是四散而逃了,可现在身处于船上,四周都是茫茫的江水,就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啊,许多人吴兵在船上急得直跳脚,纷纷嚷嚷着让船掉头。

    但为了装载更多的人过江,每艘船都处于超载的状态,如此的重船,顺水行舟或许会好一点,但逆水行舟的话,划起来特别的困难,可顺水的话,正好是魏军来袭的方向,他们想要逃跑,要不逆水而上,要不划向岸边,无论是哪种,都是难度重重。

    陆抗在第一时间就下达了撤回的命令,这对刚刚登岸,还来不及离岸或者是刚刚离岸,还没有驶出多远的船只来说,倒不是什么难事,但对于已经到达江心或者距离北岸已经很近的船只来说,想要撤回去,还真不是容易的事。

    其实不用陆抗下令,许多船只看到魏军的战船出现之时,就已经吓得掉头了,他们都很清楚,以吴军船队现在的状况,根本就不可能是魏军的对手,更何况,吴军现在的战船,都在当渡船来使,满载超载的情况下,战船的吃水线压得很低,无论是航行还是掉头,都显得笨拙无比,如此的战斗力,根本无法匹敌。

    而且此刻吴军的船只,即使是撤退,也是毫无章法的,由于船多密集,在如此慌乱的情况下,肯定会不可避免地发生碰撞,所以还没有等魏军的战船冲到近前呢,吴军的船只就已经是自撞一气,损失惨重了。

    这次进军巴丘,曹亮以及他的旗舰凌云号并没有前来,但其他的四艘战列舰则都划归到了王濬的麾下由他来统一指挥,王濬的水军力量,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是大大地增强了,拥有着四艘具备远程攻击能力的战列舰,魏国水军在长江水道上就是王者一般的存在,别说吴国水军现在只是残部了,就算是他们全盛的时候,都不一定是魏军的对手。

    建业渡江之战和彭泽湖水战之后,吴国的水军力量已经被摧毁殆尽了,残余的力量根本就不足以再和魏军相抗衡,魏军已经牢牢地控制了长江的制水权,所到之处,挡者披靡。

    此刻曹亮让王濬的水军继续地逆江而上,目的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彻底地控制长江水道,让原本自由往来于江南江北的吴军再也无法轻易地渡江往来,这就等于是将吴军残余力量一刀斩为了两截,江北一截,江南一截,令其首尾不得相顾,方便魏军各个击破。

    同时魏军掌控了长江水道之后,魏军的陆上步骑则随时可以跨江作战,实现自由调动,这让魏军的机动能力更是大大地提高了,拿下荆州,也是指日可待。

    如今陆抗率领吴军残部正在沿长江南岸西逃,如果他此行的目的地确定是江陵的话,那么陆抗肯定会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段进行渡江的,因为江陵是在长江以北的,陆抗不渡江的话,他是永远也无法抵达江陵的。

    但陆抗究竟会选择从何处渡江呢?这一点王濬却不明确,不过王濬并不在乎,他奉命之后,就即刻率领水军出发了,他的目标就是直抵江陵,沿途的长江水道,都要被魏军所掌控和封锁,无论陆抗从何处渡江,王濬都有办法拦阻之,不会让其轻易地渡过江去。

第2003章 全无还手之力

    刚刚到巴丘附近江面的时候,魏军就发现了江面上有无数的船只,王濬一看,果然陆抗是选择在了巴丘进行渡江,之前曹亮就曾判断陆抗很有可能会在巴丘过江,因为巴丘是进入云梦泽最为理想的地点,看来曹亮的推测真是精准无比啊!

    王濬下令水军舰队排出攻击阵型,全速前进,朝着吴军的船队冲去。

    王濬的首要攻击目标就是吴军的那三艘楼船,这也是吴军水师残部之中最后仅存的硕果了,王濬直接动用了四艘战列舰对这三艘楼船集中火力先行打击之,上百枚的石弹和猛油火弹如雨点般地砸了向了那些楼船。

    楼船由于体积庞大再加上满载士兵,速度自然是快不起来,想要掉头更是难上加难,此刻看到魏军的船队突然来袭,吓得他们是惊惶失措,忙不迭地就要逃走。

    以前吴军的楼船那可是食物链顶端的存在,它们航行在长江之上,根本不把任何船舰放在眼里,大摇大摆,趾高气扬,横行无忌。

    但彭泽湖水战之后,吴军所有的战船,包括七艘楼船,全军覆灭,灰飞烟灭,这一战,也彻底地打破了吴国水军的不败神话,那些没有经历的彭泽湖水战的水军,从此也生活了无边的恐惧之中。

    一艘楼船看到魏军的舰队来袭,楼船统领吓得是魂飞魄散,六神无主,下令楼船急转舵,准备逃回南岸去。

    本来楼船体积庞大,船层很高,重心不稳,再加上此刻突然江面上风浪骤起,当楼船急转掉头之时,巨大的船身不堪重负,轰然倾覆,一船的人都被扣到了水里。

    陆抗在岸上看了,不禁怒骂了一声:“蠢货!”

    按理说吴国水军也是训练有素的,那怕是情况再危急的时候,也不可能犯这样低级的错误,当年长安号沉没的事故也不全是人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风浪太大的缘故,而此时江面的风力都不太大,此刻翻船,完全是因为操作失误导致的,急转掉头,那就是自己作死啊!

    陆抗赶紧下令周围的战船过去营救落水人员,同时给另外的两艘楼船打旗语信号,让他们不要再掉头了,径直地驶往北岸,尽可能地保证船员可以登陆。

    面对魏军的突然来袭,这些楼船想要逃掉几乎是不可能了,陆抗只能寄希望于他们可以尽管地靠岸,毕竟每艘船上,可是搭载了上千人啊,一旦发现刚才那样的沉没事故,那船员都是九死一生,活下来的几率是很小的。

    更何况此刻楼船都已经航行到了江心的位置,面对快速袭来的魏军船队,掉头动作太慢,根本就来不及,只能是硬着头皮往前开,先靠岸再说。

    方才陆抗在情急之下也是下达了撤回的命令,现在一艘楼船的突然倾覆沉没,让他也意识到了这个命令的错误,不光是这一艘楼船翻了,因为其他的战船和渔船纷纷掉头的关系,导致了许多战船连环相撞的事故发生,场面已经是几近失控。

    陆抗只得更改命令,让那些已经驶到了江心位置的船只不必掉头,而是拼命往前划,尽可能抢在魏军到达之前登陆北岸。

    至于那些刚刚离岸或者是离南岸不远的船只,则全部掉头返航,不得再向前一步。

    那些刚刚的船只返回来倒是没有什么困难,但那些已经到达江心位置的船只处境就变得十分尴尬了,他们往前和往后的距离是大致相等的,但魏军的来势极快,他们还有机会能逃跑得掉吗?

    剩下的两艘楼船汲取了前一艘楼船翻船的教训,不敢再冒然地掉头了,只能是硬着头皮向前驶去。

    但魏军的打击接踵而击,根本不给他们任何逃亡的机会,那一艘楼船沉没之后,魏军战列舰的打击目标就完全锁定在了另外两艘楼船的上面,尽管魏军使用的猛油火弹数量不及石弹的十分之一,但每一枚猛油火弹的命中,都给楼船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爆燃的烈火无情地席卷着战船上的一切,那怕吴军船员奋力地来扑救大火,但收效甚微,这种连水都扑不灭的烈火瞬间就燃遍了全船,无数的吴兵在烈火之中被吞噬,痛苦地哀嚎挣扎着。

    一个个着火的身影跳下了楼船,跳到了长江之中,火倒是熄灭了,但能不能从汹涌的江流之中活下来,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除了猛油火弹给楼船造成了致命的打击之外,那和暴雨一样密集的石弹更是打得两艘楼船千疮百孔,石弹击穿着甲板,直接射入到了底舱,那儿有大量的桨手,狭窄的舱室让他们行动困难,一旦被石弹击中,就同时会有许多人丧命。

    桨手的大量丧命,让楼船失去了动力,横陈于江面之上,更成为了魏军的活靶子。

    没有经历过彭泽湖水战的陆抗此刻目光呆滞地望向了江面,此刻他才会深刻地体会到步阐当时遭遇到打击的时候是何等的仓皇与无助,怪不得吴国水军会败得如此之惨,双方的较量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

    而对魏军投石舰的打击,吴军不仅全无还手之力,就连招架之功也没有,这完全就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而已。

    曾经天下无敌的吴国水军如今竟然沦落到了如此的地步,这不禁是陆抗是心如死灰,如果没有今天的这一幕,他是永远也无法想像当时彭泽湖水战是何等的惨烈,虽然他已经从陆式的口中,了解到了水战的详情,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亲眼目睹两艘楼船在烈火和石弹之中缓缓的沉没,带给的震撼是无以言表的。

    陆抗原本有着极为坚定的信念,那怕国都沦丧,那怕吴主崩殂,那怕水军覆灭,都没有动摇陆抗复国的决心,他试图凭借着一己之力,来挽救危亡之中的吴国。

    但现在他却在心底突在地涌起一丝的无助感,拔凉拔凉的,吴国完了,真得没救了!

第2004章 五斗米的代价

    摧毁两艘楼船其实并没有用多长的时间,也就两三柱香的工夫吧,毕竟四艘战列舰集中火力进行打击的时候,攻击力是相当可怕的,数百枚的石弹和火弹倾泻下去,就算只有四分之一或者五分之一可以命中目标,也足以将两艘楼船打得千疮百孔遍体鳞伤了。

    不过楼船的沉没却花了比较长的时间,熊熊燃烧的烈火已经将两艘楼船水面上的部分烧得面目全非,无数的吴兵葬身于火海之中,侥幸未死的也跳水逃生,因为谁也清楚,留在船上,只能是跟着楼船陪葬。

    对于这两艘半沉的还未烧尽的楼船,魏军早已经停上了攻击,他们把攻击的目标,放在了吴军的其他战船上面。

    当然打击这种小的目标,也就无需再使用投石车这样的重型武器了,目标太小,大部分的石弹会落入到江水之中,这样的攻击方向,更多的是一种浪费,所以王濬下令让战列舰停止攻击,而派遣其它的战船加速前进,去扫荡残局。

    歼灭了吴军的楼船,那么接下来大发神威的就成为了魏军的楼船。

    楼船其实属于一种中近程的攻击性战舰,楼船上配备了大量的弓箭手和连弩车,虽然射程不能跟战列舰相提并论,但也是无需接近敌船就可以进行射击了,尤其是站在楼船上,居高临下,乱箭如飞,吴军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只有抱头鼠窜的份。

    而楼船更为可怕的是它的近身攻击能力,在楼船的两侧,各安装六部拍竿,拍竿的原理也是杠杆,是投石车的一种衍生品,不过它不是用于远程作战而是用于近距离作战的,即在战船的两舷或头尾架起一根长木棍,木棍的一端拴着一块大石头,另一端有数根绳索。使用时,拉动绳索,使拴有巨石的一端高高翘起,然后战船驶近敌船,再放松绳索。巨石在重力作用下狠狠砸向敌舰,完全可以破坏木制战船的船体。

    用拍竿去对付吴军的中小型舰船,简直就是轻松的不要不要的,当楼船靠近吴军战船之时,拍竿落下,顷刻之间就将吴军战船砸成了齑粉,而船上的大部分吴兵也难逃成为肉饼的命运。

    当拍竿再次抬起来的时候,可以清楚地看到拍竿上沾满了鲜血和许多碎的肉屑,看起来令人是毛骨耸然。

    和又粗又长的沉重拍竿比起来,普通的战船脆弱的就如同是土塑泥雕的,不堪一击,轻易地就被摧毁了,而吴军的战船就连一点的反抗之力也没有。

    如果吴军的楼船还在的话,那绝对是有着一战之力的,甚至吴军楼船的战力是在魏军之上的,双方对战,吴军甚至是占有着一定的优势的。

    可魏军根本就没有给吴军这样对战的机会,魏军采用的方式是类似于田忌赛马的方式,以上等马对中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魏军则是用战列舰对付楼船,用楼船来对付蒙冲,用蒙冲来对付其他船只,这样魏军在对战之时,便可以占据着绝对的碾压优势,让吴军是有苦不能言。

    在消灭了吴军的楼船之后,魏军的战列舰基本上停手了,但魏军的楼船则成为了无敌的存在,除了使用弓箭和拍竿之外,楼船还能采用更为直接更为野蛮的攻击方式,那就是撞击,只要前方有吴军的战船,魏军的楼船就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将吴军战船给撞个粉碎。

    越是大吨位的船,冲撞力越厉害,两船相撞时,大船往往是毫发无伤,而小船则会被撞个稀碎。

    所以魏军的那一艘艘楼船,就如同是冲入羊群的猛虎,在吴军阵中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

    而吴军除了掉头逃跑之外,还真没有任何的应对招数,运气好的,能逃到岸边,也就能捡回一条命去,运气不好的,便是被楼船攻击,死无葬身之地。

    而魏军的蒙冲战舰,也随后出击了,他们对付的目标,就是那些渔船,如果说吴军的战船,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战斗力的,那么那些渔船,则完完全全是运输工具,平时渔民们用它来打鱼,但此前却是充当着渡船的角色,可论战斗力,几乎是等于零的。

    这些渔民也被魏军的攻势给吓坏了,脸色煞白,这五斗米的代价也太大了,吃了人家的五斗米,到头来,却是用命来换,这些渔民是懊悔不迭,早知道是这么一个结果,那还不如当初跟着那些拒不应命的渔民逃跑了呢,落到这步田地,怎一个惨字了得。

    吴军船队根本就是无心恋战,玩了命地逃跑,只是这江面太宽了,所有的战船和渔船都处于超载的状态,速度想快也快不起来,而魏军那边是轻舟而进,速度奇快,除了那些距离岸边近的,大部分驶入到江心位置的吴军船只,鲜有生还者。

    这场猫捉老鼠游戏一般的战斗很快就落下了帷幕,吴军是损失惨重,所有试图向北岸靠岸的船只全部覆灭,不是被摧毁就是被撞沉,没有一艘船能靠岸,也没有一名的吴兵能登陆。

    急得步协在岸上捶胸顿足,但却无可奈何,就算是他想伸以援手,拉那就些吴兵一把,但却是鞭长莫及,有力也使不上,只能是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吴军战船沉没,人员阵亡。

    其实步协比谁都更着急,因为这次渡江北上,他是先锋官,所率的兵马,又是他从西陵带过来的,除了第一波跟随他过江的能平安无事,第二波吴军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大部分随船沉没,死亡惨重。

    不光是渡江不成的问题,魏军的这次半道而击,对于步协来说,简直就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现在他在北岸,只集结了大约七千人,这七千人将会和吴军的主力失去联系,面对魏军的围追堵截,步协想要活着到达江陵,几乎就是痴人在做梦。

    接下来,他又该何去何从呢?

第2005章 何去何从

    同样陷入到困境之中的还有陆抗,原本他的计划是从巴丘北渡长江,进入到云梦泽,凭借着云梦泽复杂而泥泞的道路,从而甩开魏军骑兵部队的追击,争取到战略上的主动地位。

    但突然出现的魏军水师,却彻底地打破了陆抗的计划,反而将吴军分割为了两北两截,首尾不能相顾,没有什么比这更糟糕的结局了。

    尽管陆抗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召回了近三分之一的船只,但仍有三分之二的船只被摧毁或沉没,数千人伤亡或下落不明,北渡的计划彻底失败。

    魏军的的舰队并没有靠岸,一直地停留在江心附近的位置,尽管从这个距离上来说,战列舰完全可以攻击的岸上,但魏军水师却没有再发起攻击,而仅仅只是封锁了江面。

    毕竟用石弹和猛油火弹攻击岸上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吴军遭受到攻击之后可以很快地退守到安全的地带,魏军最大能破坏的也仅仅只是一些岸边的船只和码头上的东西,反正魏军也没有在巴丘登陆的计划,所以这种攻击完全是一种徒劳的行为,王濬压根儿就没打算用。

    王濬现在需要执行的任务就是封锁长江水道,不让吴军有机会渡江,不管是从南往北渡,还是从北往南渡,一律是禁止的。只要魏军水师横在这江中,吴军就会永远处于南北不能相通的处境。

    这样一来,就大大地缩小了吴军的活动范围和迂回空间,陆抗怕目的地是江陵,江陵是荆州的州治,也是一座军事重镇,防御完善,粮草充足,但它唯一的不利之外就是处于长江的北岸,如果魏军能够做到对长江水道的严密封锁的话,陆抗根本没有机会前往江陵的。

    陆抗收兵之后,虽然是船只尽毁,但人马损失却也不大,只是步协所率的前部七千人,却断了音讯,从此陌路,想要再见,亦不知何时了。

    但现在最困难的却不是与步协的联络,而是身处巴丘的这支军队又该何去何从呢?

    巴丘虽然一座军事重镇,但却也不是理想的栖身之所,毕竟巴丘城太小,又没有太多的粮草军械储备,陆抗想要在此久守,根本就没有可能。

    然而北渡的计划失败之后,前往江陵之路就变得渺茫起来了,因不管从哪条路前往江陵,长江水道都是他们绕不过去的一个坎,这次在巴丘损失了这么多的船只,以后吴军再想渡江,也恐怕也没那个能力了。

    再加上魏军游弋在长江之中的战船,江陵城估计也成为了陆抗一个永远也无法再到达的目的地了。

    逃离武昌之时,陆抗几乎是舍弃了全部的辎重,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轻装而行,从而摆脱魏军的追击。

    这是一个不得已的选择,如果吴军拖着笨重的辎重物资上路的话,走不了多远就会被魏军的骑兵给追上,所以那怕局面再困难,陆抗都必须要保证军队的机动性。

    这也就产生了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那就是吴军每名士兵只能携带十天的干粮,如果十天之后,还无法获得补给的话,那么整支军队就会陷入到粮荒的地步。

    身为主将,陆抗当然清楚粮草对军队的影响,如果一旦粮尽的话,整支军队就会陷入到分离析之中,民以食为天,军队也不会例外。

    按陆抗的计划,他们一路急行军的话,十天之内到达江陵是绰绰有余的,只要能到达江陵,所有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但现在他们在巴丘受阻,无法渡江,前往江陵似乎成为了一个遥不可及的事,究竟如何来解决这么一个困局,陆抗一时之间也踌躇起来,不知该如何是好。

    如果无法抵达江陵,那么先前整个的西迁计划就完全泡汤了,魏军不仅是用水军舰队来封锁了长江水道,而且石苞的追兵就在身后,距离他们并不太远,陆抗派出去的断后部队根本就无法阻挡魏军的追击,先后已经有两支断后的队伍全军覆灭了,而他们起到的作用,也仅仅只是迟滞了魏军几个时辰而已。

    根据最新的消息,魏军追兵已经到达了浦圻,距离巴丘也不过百十来里,以魏军骑兵的进军速度,追上他们也不过一天左右的路程,如果吴军一直滞留在巴丘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施绩这个时候道:“既然前往江陵无望,倒不如南下长沙,前往荆南各郡,先找一个落脚点再说。”

    荆南原先是四个郡:长沙、武陵、零陵和桂阳,后来吴国夺了荆州之后,将荆南四郡又析分出衡阳、湘东、临贺三个郡,如今荆南地区号称是荆南七郡。

    不过荆南七郡虽然地盘很大,但无论人口还是经济,都比不过南郡一个郡,大多的地盘处于蛮荒和原始的状况,能不能养活得了这么多的军队还是一个疑问。

    但更重要的是,一旦放弃了南郡,整个荆州的局面恐怕就难以挽回了,正因为如此,陆抗听完施绩的建议之后,轻轻地摇了摇头,道:“荆南非久留之所,亦无法常驻,倘若魏军杀来,更难抵挡。”

    施绩道:“荆南与交州相邻,倘若战之不利,我们亦可撤往交州。”

    陆抗苦笑着摇了摇头,逃往交州的可能性,他们先前就已经是否决了的,毕竟交州路途遥远,荒凉偏僻,就算他们能逃到交州立身安命,也不过是苟且偷生,这对于志在复国的陆抗来说,几乎是不可接受的。

    因为他们一旦逃到交州,那就再无回到荆扬的可能了,陆抗撤离武昌到江陵的计划,就是为了能够保证自己在荆州有一块立足之地,并借助着云梦泽复杂的地形与魏军展开周旋。

    而且留在荆州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可以获得蜀军方面的支持,可吴军一旦南逃荆州甚至是远遁交州,那就和姜维的军队失之交臂,这一点陆抗是不能接受的,毕竟他还有复国的梦想,不愿意轻易地放弃。

第2006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王昶看着司马伦的大军绝尘而去,心里是五味杂陈,司马伦放弃淮南之后,王昶在荆州的处境就变得更为地艰难了,已经抵达淮南的并州军,随时都有可能挥师西进,司马伦的十万大军尚且抵挡不住,拥兵五万的王昶想要守住荆州,难度是何其之大。

    坦白来讲,王昶也认为司马伦目前采用的手段是正确的,与其在和并州军的较量之中全军覆没,到不如撤军回洛阳,这样便可以将各地零散的兵马集结在一处,可以大大加强洛阳的防卫,对司马师守住洛阳是有极大好处的。

    但王昶不是司马伦,他没有司马伦的身份和地位,也没有司马伦的胆量和魄力,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说起来好说,做起来就难了,上位者的心思,往往是最难猜测的,如果你的所做所为,符合上位者的心意,那不管成败,都会受到称赞,反过来说,即使你做得很对,但并不符合上位者的心意,那你注定是要倒楣的。

    虽然说在战场上,领军主将的临机权变审时度势,但实则没有多少上位者会喜欢擅自行事违背军令的人,因为这样的人往往是桀骜不驯难以驾驭的,那怕你就是做得正确无比,但在上位者的潜意识之中,你就成为了一个极其危险的人,而往往他认为危险的人,会不择手段地去除掉,将危险消除在萌芽的状态才是最安全的。

    所以王昶权衡再三,最终还是没有听从司马伦的建议,而是选择向司马师上书,在没有得到司马师的命令之前,他是绝对不会离开荆州半步的。

    王昶目送着信使离去,转头望向了淮南方向,此刻前方大地,一片苍茫,一片寂静,但王昶不知道这片寂静还能保持多久,但愿一切都来得及吧?

    但事实上,王昶还是低估了并州军行进的速度,仅仅只过了三四天的时间,并州军的骑兵部队就呼啸而来,一举攻占了平春,并向着新野、襄阳一带迫近,一时之间,战火弥漫了整个的荆州,形势陡然之间变得严峻起来。

    王昶虽然对局势忧心冲冲,但是没有接到司马师的命令之前,他是无论如何也不敢效仿司马伦,主动地撤退的,所以王昶只能是调集兵马,加强了新野的防御,准备做坚守的打算。

    原本荆州的州治在襄阳,但是襄阳处于和吴国的边界处,随时都可能会受到袭击,所以魏国将荆州的州治迁往了新野,尽管此前的新野只不过是一座小县城,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时候,刘备还曾屯兵于此,当时的规模很小,曹操大军一到,刘备便望风而逃了。

    如今新野从一个小县城跃升到了州治的地位,城池的规模徒然增加了很多倍,变得高大雄伟了许多,王昶将大部分的兵力都集中到了新野来,严阵以待。

    不过王昶此刻就算是想要逃跑,已经来不及了,并州军的骁骑营已经抵达了湖阳,距离新野是近在咫尺,以骁骑营的速度,就算是王昶带兵逃出了新野,恐怕走没有多远,就会被骁骑营给追上,很可能会遭到全军覆灭,所以与其在野战中没有半点机会,倒不如凭借着新野坚固的城池拼一下。

    不过能不能拼得过去,王昶却心中一点底也没有,由于并州军拥有强力的投石车,司马军在这方面已经是吃了很多次的亏,冀州的州城信都、青州的州城临淄,都是在重兵防守的情况下,被并州军的投石车攻破了城防,最终导致城池的陷落。

    难道说新野将会“有幸”成为受到投石车攻击的第三座州城吗?王昶的心里是忐忑不安的,因为他也知道,荆州将等不来援兵了,他只能率领这么一点残余的兵力来镇守新野,至于能撑到何时,王昶可是一点底气也没有。

    在失守的几座州城之中,任何一座的防御力都要比新野强上许多,但饶是如此,并州军每到一地,攻城的时间被压缩的很短,司马军城池的沦陷,也不过是几天的时间而已,新野想要坚守更长的时间,仿佛是一件难以办到的事情。

    就算是能再多坚守几天,也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了,毕竟王昶等不来援军,再多的坚守也只是无用功而已,按照朝廷的规定,守城百日援兵未至而降者,才会不被追究责任,可在并州军的强大威慑之下,守城百日,谈何容易?

    也许一瞬间,王昶有那么一丝的后悔,如果当时他痛下决心跟着司马伦走的话,或许现在已经快抵达洛阳了吧,可正是因为他的犹豫和迟疑,已经把最好的撤军时机白白给浪费掉了,现在就算是想走,也未必能走得脱了。

    ……………………………………………………………………

    并州军自渡淮以后,一路如入无人之境,其实也确实是无人之境,司马伦撤离时几乎带走了所有的兵马,淮南的这些城池,对于并州军来说,完全是不设防的。

    先前曹亮还担心吴国会趁着淮南易主的时机,出兵来捞一把呢,毕竟有便宜不占,绝不是吴人的一贯作风。不过这次好象是恰恰相反,吴国那边居然对淮南的变故视而不见,直到并州军顺利地接收了淮南诸城,他们也没有派出一兵一卒。

    事实上,并非是吴人心慈手软,也并非是他们讯息闭塞,没有得到淮南的消息,而是吴国朝廷上下,正在经历新的一轮腥风血雨,现在的吴人,自顾还不暇呢,如何有余力去分淮南这一杯羹。

    自从孙权死后,吴国就如同缺了主心骨一样,内乱频频,首先是丞相诸葛恪被孙峻所杀,一大波的人掉了脑袋,接着孙峻死后,孙綝上位,又连杀了吕据、滕胤、华融等人,又是一大波的人脑袋哗哗地落了地,整个的吴国,陷入到了血色恐怖之中,人人自危,势如水火。

第2007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放弃淮南之后,王昶在荆州的处境就变得更为地艰难了,已经抵达淮南的并州军,随时都有可能挥师西进,司马伦的十万大军尚且抵挡不住,拥兵五万的王昶想要守住荆州,难度是何其之大。

    坦白来讲,王昶也认为司马伦目前采用的手段是正确的,与其在和并州军的较量之中全军覆没,到不如撤军回洛阳,这样便可以将各地零散的兵马集结在一处,可以大大加强洛阳的防卫,对司马师守住洛阳是有极大好处的。

    但王昶不是司马伦,他没有司马伦的身份和地位,也没有司马伦的胆量和魄力,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说起来好说,做起来就难了,上位者的心思,往往是最难猜测的,如果你的所做所为,符合上位者的心意,那不管成败,都会受到称赞,反过来说,即使你做得很对,但并不符合上位者的心意,那你注定是要倒楣的。

    虽然说在战场上,领军主将的临机权变审时度势,但实则没有多少上位者会喜欢擅自行事违背军令的人,因为这样的人往往是桀骜不驯难以驾驭的,那怕你就是做得正确无比,但在上位者的潜意识之中,你就成为了一个极其危险的人,而往往他认为危险的人,会不择手段地去除掉,将危险消除在萌芽的状态才是最安全的。

    所以王昶权衡再三,最终还是没有听从司马伦的建议,而是选择向司马师上书,在没有得到司马师的命令之前,他是绝对不会离开荆州半步的。

    王昶目送着信使离去,转头望向了淮南方向,此刻前方大地,一片苍茫,一片寂静,但王昶不知道这片寂静还能保持多久,但愿一切都来得及吧?

    但事实上,王昶还是低估了并州军行进的速度,仅仅只过了三四天的时间,并州军的骑兵部队就呼啸而来,一举攻占了平春,并向着新野、襄阳一带迫近,一时之间,战火弥漫了整个的荆州,形势陡然之间变得严峻起来。

    王昶虽然对局势忧心冲冲,但是没有接到司马师的命令之前,他是无论如何也不敢效仿司马伦,主动地撤退的,所以王昶只能是调集兵马,加强了新野的防御,准备做坚守的打算。

    原本荆州的州治在襄阳,但是襄阳处于和吴国的边界处,随时都可能会受到袭击,所以魏国将荆州的州治迁往了新野,尽管此前的新野只不过是一座小县城,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时候,刘备还曾屯兵于此,当时的规模很小,曹操大军一到,刘备便望风而逃了。

    如今新野从一个小县城跃升到了州治的地位,城池的规模徒然增加了很多倍,变得高大雄伟了许多,王昶将大部分的兵力都集中到了新野来,严阵以待。

    不过王昶此刻就算是想要逃跑,已经来不及了,并州军的骁骑营已经抵达了湖阳,距离新野是近在咫尺,以骁骑营的速度,就算是王昶带兵逃出了新野,恐怕走没有多远,就会被骁骑营给追上,很可能会遭到全军覆灭,所以与其在野战中没有半点机会,倒不如凭借着新野坚固的城池拼一下。

    不过能不能拼得过去,王昶却心中一点底也没有,由于并州军拥有强力的投石车,司马军在这方面已经是吃了很多次的亏,冀州的州城信都、青州的州城临淄,都是在重兵防守的情况下,被并州军的投石车攻破了城防,最终导致城池的陷落。

    难道说新野将会“有幸”成为受到投石车攻击的第三座州城吗?王昶的心里是忐忑不安的,因为他也知道,荆州将等不来援兵了,他只能率领这么一点残余的兵力来镇守新野,至于能撑到何时,王昶可是一点底气也没有。

    在失守的几座州城之中,任何一座的防御力都要比新野强上许多,但饶是如此,并州军每到一地,攻城的时间被压缩的很短,司马军城池的沦陷,也不过是几天的时间而已,新野想要坚守更长的时间,仿佛是一件难以办到的事情。

    就算是能再多坚守几天,也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了,毕竟王昶等不来援军,再多的坚守也只是无用功而已,按照朝廷的规定,守城百日援兵未至而降者,才会不被追究责任,可在并州军的强大威慑之下,守城百日,谈何容易?

    也许一瞬间,王昶有那么一丝的后悔,如果当时他痛下决心跟着司马伦走的话,或许现在已经快抵达洛阳了吧,可正是因为他的犹豫和迟疑,已经把最好的撤军时机白白给浪费掉了,现在就算是想走,也未必能走得脱了。

    ……………………………………………………………………

    并州军自渡淮以后,一路如入无人之境,其实也确实是无人之境,司马伦撤离时几乎带走了所有的兵马,淮南的这些城池,对于并州军来说,完全是不设防的。

    先前曹亮还担心吴国会趁着淮南易主的时机,出兵来捞一把呢,毕竟有便宜不占,绝不是吴人的一贯作风。不过这次好象是恰恰相反,吴国那边居然对淮南的变故视而不见,直到并州军顺利地接收了淮南诸城,他们也没有派出一兵一卒。

    事实上,并非是吴人心慈手软,也并非是他们讯息闭塞,没有得到淮南的消息,而是吴国朝廷上下,正在经历新的一轮腥风血雨,现在的吴人,自顾还不暇呢,如何有余力去分淮南这一杯羹。

    自从孙权死后,吴国就如同缺了主心骨一样,内乱频频,首先是丞相诸葛恪被孙峻所杀,一大波的人掉了脑袋,接着孙峻死后,孙綝上位,又连杀了吕据、滕胤、华融等人,又是一大波的人脑袋哗哗地落了地,整个的吴国,陷入到了血色恐怖之中,人人自危,势如水火。

第2008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子通啊,你想多了,此次淮南之战,我们并未出半份力,诸葛诞又如何肯将庐江三郡交付给我们,恐怕就连这新城,诸葛诞都想要讨要回去呢!”

    孙綝本来是面带着欣喜的笑容的,听完孙峻的话,面上却是不由自主地一僵,有些不可置信地道:“诸葛诞与我们有盟约,他不至于会背信弃义吧?”

    孙峻呵呵一笑,道:“诸葛诞是何等工于算计的人,他之所以肯割让新城,并许以庐江三郡,还不就是想要借助于我们的力量来对付司马师吗?但现在司马师的军队不战而退,诸葛诞并没有获得我们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又怎么可能会心甘情愿地将庐江三郡交给我们呢?现在诸葛诞最为后悔的,恐怕就是将合肥新城给了我们,也许诸葛诞此刻正盘算着如何将合肥新城给夺回来呢,所谓的盟约,在诸葛诞的眼中,不过是废纸一张罢了。”

    孙綝怒道:“诸葛诞简直就是欺人太甚,当初是他哭着喊着求我们相助的,如今司马军兵退,他就想着要过河拆桥了,直是岂有此理!我军虽然没有同司马军交战,但此番进军淮南,也是花费了不少钱粮的,军中闹疫病,也死了不少人,诸葛诞如果真得背信弃义的话,我孙綝第一个饶不了他!”

    孙綝是愤愤不平,当初诸葛诞为了请求东吴的援兵助战,态度谦恭,姿态放得很低,再苛刻的条件也是满承满应,可现在淮南的危机一过,诸葛诞陡然就要把脸一变了,之前所承诺的庐江三郡压根儿就不会给,就连吴军现在占据的合肥新城,诸葛诞都恐怕想要收回去了。

    理由嘛,诸葛诞肯定也会想得很充分的,吴军根本就没有打过一仗,没有对淮南军有过任何的帮助,所以无功不受禄,吴军也没有理由继续白白地占着新城了。

    这当然让孙綝是恼火不已,诸葛诞真要这么干了,岂不是让吴人竹蓝打水——一场空了,让吴人如何能接受得了?

    孙峻却是冷静无比,尽管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出自于孙峻的猜测,但孙峻却更清楚,他所有的猜测都是有根有据的,绝非是主观臆断,诸葛诞的为人如何,他们可是打了很多年交道的,那家伙,能是会吃亏的主吗?

    就算是吴国真正地帮他打退了司马军的进攻,能不能痛痛快快地割让庐江三郡还是一个未知之数,更别说吴国未有寸功,就想要划走淮南的大半地盘,那简直就是与虎谋皮。

    不过孙峻却有着自己的打算,当初出兵之时,孙峻就已经料想到这个局面了,但他依然还是义无反顾地出了兵,说明孙峻是早有安排,不可能被诸葛诞牵着鼻子走。

    孙峻冷冷一笑,道:“诸葛诞肯不肯给那是他的事,不过我孙峻看上的东西,还没有得到不了的。子通,传令下去,各营的人马立刻做好出征的准备,连夜出发,务必于天明之时,抵达寿春城下。”

    孙峻扬了扬右臂,下意识地要做一个手势出来,但伸出去手臂的时候,才想起自己的右手早就没了,如今虽然痊愈了,但却变成了一个秃手的模样,孙峻不想到这里还不甚难过,要抬起手来,自然是悲愤不己,可恨的诸葛恪,死到临头了还要反咬他一口,所以但凡这姓诸葛的,就没一个好人,孙峻对姓诸葛的,个个是仇深似海,诸葛诞当然也不例外。

    到了这个关键的时候,那就是要看谁先下手了,所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趁着诸葛诞此时还在下蔡之时,寿春城空虚,孙峻来个先下手为敌,夺下寿春来再说。

    如果是诸葛诞全盛之时,孙峻也不敢心存此种想法,但现在诸葛诞兵败,损兵折将,力量大衰,再加上司马军确实已经退兵了,所以孙峻才有胆量去偷袭寿春。

    当年吕蒙偷袭荆州之时,也不正是采用的同样的手段吗?尽管吕蒙的行径谈不上光彩二字,但是为了得到荆州,东吴上下早已经是不择手段了,关羽征战樊城,荆州空虚,正好给了吕蒙偷袭的机会,一战而功成。

    现在孙峻颇有点效仿吕蒙的做法,所不同的是,当然关羽在樊城是打了胜仗的,正是傲气十足,睥睨天下之际,而此时的诸葛诞,却是大败亏输,逃回到了下蔡,正在那儿舐拭伤口呢。

    所以说,孙峻这次成功的几率,甚至是远高于吕蒙的,就算诸葛诞洞悉了他的阴谋,孙峻也坦然无惧,就如今诸葛诞手中的那点残兵败将,孙峻还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这一战,孙峻对寿春是志在必得。

    从合肥北上,一路之上皆是平原,水网密布,对于熟悉水性的东吴军队来说,这几乎就是如鱼得水,丝毫没有什么难度。

    现在淮南军所有的防御力量都集中在淮河一线上,对于南路是疏于防范的,所以吴军一路乘夜而行,几乎没有受到任何的阻拦,到了天明时分,他们便顺利地抵达了寿春城下。

    此时天色微明,寿春的城门紧闭,当然由于大敌当前,到了白天,寿春的城门也是不会打开的,只不过现在城头上守军大部分在休息,显得空旷无人,如果到了白天,守军的数量明显就会增多,攻城的难度也会随之相应地增加。

    不过孙峻可没有采用强攻的打算,则是准备诈开城门,然后才会派兵强夺之。

    想要诈取城门,必然不能用太多的人马,否则对方肯定不会信任而拒绝开门。

    于是孙峻派了孙綝率一千人马,打着东吴援兵的旗号,慢悠悠地来到了寿春城下,至于孙峻所率的主力大军,则悄悄地隐藏了起来,等到孙綝那边抢夺下一座城门之后,孙峻便会率领着主力大军,倾巢而出,直扑寿春城,一口气杀到城中去。

第2009章

    ps:章节防盗,明天上午更正………………………………………………

    “子通啊,你想多了,此次淮南之战,我们并未出半份力,诸葛诞又如何肯将庐江三郡交付给我们,恐怕就连这新城,诸葛诞都想要讨要回去呢!”

    孙綝本来是面带着欣喜的笑容的,听完孙峻的话,面上却是不由自主地一僵,有些不可置信地道:“诸葛诞与我们有盟约,他不至于会背信弃义吧?”

    孙峻呵呵一笑,道:“诸葛诞是何等工于算计的人,他之所以肯割让新城,并许以庐江三郡,还不就是想要借助于我们的力量来对付司马师吗?但现在司马师的军队不战而退,诸葛诞并没有获得我们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又怎么可能会心甘情愿地将庐江三郡交给我们呢?现在诸葛诞最为后悔的,恐怕就是将合肥新城给了我们,也许诸葛诞此刻正盘算着如何将合肥新城给夺回来呢,所谓的盟约,在诸葛诞的眼中,不过是废纸一张罢了。”

    孙綝怒道:“诸葛诞简直就是欺人太甚,当初是他哭着喊着求我们相助的,如今司马军兵退,他就想着要过河拆桥了,直是岂有此理!我军虽然没有同司马军交战,但此番进军淮南,也是花费了不少钱粮的,军中闹疫病,也死了不少人,诸葛诞如果真得背信弃义的话,我孙綝第一个饶不了他!”

    孙綝是愤愤不平,当初诸葛诞为了请求东吴的援兵助战,态度谦恭,姿态放得很低,再苛刻的条件也是满承满应,可现在淮南的危机一过,诸葛诞陡然就要把脸一变了,之前所承诺的庐江三郡压根儿就不会给,就连吴军现在占据的合肥新城,诸葛诞都恐怕想要收回去了。

    理由嘛,诸葛诞肯定也会想得很充分的,吴军根本就没有打过一仗,没有对淮南军有过任何的帮助,所以无功不受禄,吴军也没有理由继续白白地占着新城了。

    这当然让孙綝是恼火不已,诸葛诞真要这么干了,岂不是让吴人竹蓝打水——一场空了,让吴人如何能接受得了?

    孙峻却是冷静无比,尽管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出自于孙峻的猜测,但孙峻却更清楚,他所有的猜测都是有根有据的,绝非是主观臆断,诸葛诞的为人如何,他们可是打了很多年交道的,那家伙,能是会吃亏的主吗?

    就算是吴国真正地帮他打退了司马军的进攻,能不能痛痛快快地割让庐江三郡还是一个未知之数,更别说吴国未有寸功,就想要划走淮南的大半地盘,那简直就是与虎谋皮。

    不过孙峻却有着自己的打算,当初出兵之时,孙峻就已经料想到这个局面了,但他依然还是义无反顾地出了兵,说明孙峻是早有安排,不可能被诸葛诞牵着鼻子走。

    孙峻冷冷一笑,道:“诸葛诞肯不肯给那是他的事,不过我孙峻看上的东西,还没有得到不了的。子通,传令下去,各营的人马立刻做好出征的准备,连夜出发,务必于天明之时,抵达寿春城下。”

    孙峻扬了扬右臂,下意识地要做一个手势出来,但伸出去手臂的时候,才想起自己的右手早就没了,如今虽然痊愈了,但却变成了一个秃手的模样,孙峻不想到这里还不甚难过,要抬起手来,自然是悲愤不己,可恨的诸葛恪,死到临头了还要反咬他一口,所以但凡这姓诸葛的,就没一个好人,孙峻对姓诸葛的,个个是仇深似海,诸葛诞当然也不例外。

    到了这个关键的时候,那就是要看谁先下手了,所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趁着诸葛诞此时还在下蔡之时,寿春城空虚,孙峻来个先下手为敌,夺下寿春来再说。

    如果是诸葛诞全盛之时,孙峻也不敢心存此种想法,但现在诸葛诞兵败,损兵折将,力量大衰,再加上司马军确实已经退兵了,所以孙峻才有胆量去偷袭寿春。

    当年吕蒙偷袭荆州之时,也不正是采用的同样的手段吗?尽管吕蒙的行径谈不上光彩二字,但是为了得到荆州,东吴上下早已经是不择手段了,关羽征战樊城,荆州空虚,正好给了吕蒙偷袭的机会,一战而功成。

    现在孙峻颇有点效仿吕蒙的做法,所不同的是,当然关羽在樊城是打了胜仗的,正是傲气十足,睥睨天下之际,而此时的诸葛诞,却是大败亏输,逃回到了下蔡,正在那儿舐拭伤口呢。

    所以说,孙峻这次成功的几率,甚至是远高于吕蒙的,就算诸葛诞洞悉了他的阴谋,孙峻也坦然无惧,就如今诸葛诞手中的那点残兵败将,孙峻还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这一战,孙峻对寿春是志在必得。

    从合肥北上,一路之上皆是平原,水网密布,对于熟悉水性的东吴军队来说,这几乎就是如鱼得水,丝毫没有什么难度。

    现在淮南军所有的防御力量都集中在淮河一线上,对于南路是疏于防范的,所以吴军一路乘夜而行,几乎没有受到任何的阻拦,到了天明时分,他们便顺利地抵达了寿春城下。

    此时天色微明,寿春的城门紧闭,当然由于大敌当前,到了白天,寿春的城门也是不会打开的,只不过现在城头上守军大部分在休息,显得空旷无人,如果到了白天,守军的数量明显就会增多,攻城的难度也会随之相应地增加。

    不过孙峻可没有采用强攻的打算,则是准备诈开城门,然后才会派兵强夺之。

    想要诈取城门,必然不能用太多的人马,否则对方肯定不会信任而拒绝开门。

    于是孙峻派了孙綝率一千人马,打着东吴援兵的旗号,慢悠悠地来到了寿春城下,至于孙峻所率的主力大军,则悄悄地隐藏了起来,等到孙綝那边抢夺下一座城门之后,孙峻便会率领着主力大军,倾巢而出,直扑寿春城,一口气杀到城中去。

第2010章 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施绩的这封信,写得是软硬兼施,一方面刻意地讨好陆抗,说他公忠体国,顾全大局,其实这也等于是给陆抗挖了一个大坑,既然你陆抗如此的顾全大局,总不能为了一时的愤怒派兵追击吧?

    如果陆抗执意地要追击的话,那他也需要拈量拈量了,施绩既然敢走,那就是抱了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态度,如果陆抗真得派兵来追的话,那就准备承受鱼死网破的结果吧,反正施绩踏出了这一步,那肯定是不准备再回头的。

    另一方面,施绩再三地申明,自己这不是临阵脱逃,而是为吴国保留最后的一点火种,道不同不相为谋,施绩认为陆抗的西去战略注定是会失败的,所以南下交州成为了吴国唯一的出路,所以施绩恳求陆抗成全于他,不是为了他个人,而是为了吴国最后的这一点薪火。

    “薪火?”陆抗拈着书信,喃喃自语,眼神之中透出一丝的迷茫,也许在陆抗的信念之中,他是不会失败的,正是这种信念,一直支撑着他前进,支撑着他的复国大梦。

    但施绩突然南下的举动,才让陆抗觉得,这种胜利的信念仅仅只是他一个人的事,与别人无关。

    此前他就和施绩因为西去和南下的路线发生过争执,虽然陆抗以权压人,拒绝了施绩的建议,并下达了西进的命令。

    这无疑伤了施绩的心,施绩在荆州的地位,是仅次于陆抗的,而且他镇牧荆州多年,实力和地位都相当的牢固,陆抗虽然挂着大将的头衔,但他毕竟来到荆州没有多长的时间,在威望上还是略逊施绩一筹的。

    陆抗此番独断专行,确实让施绩很是难堪,而且施绩的反击手段,也来得极为迅速,甚至让陆抗是措手不及,此前陆抗确实没有想到施绩会突然叛逃,如果自己早点做出防范的话,这事也许就不会发生了。

    但这事最终还是发生了,陆抗就是后悔也没有用了,现在他能做的,也只有考虑追击和不追击的问题,但施绩留下的那封信,却无疑像一把刀,直插陆抗的软肋,让他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

    陆式请命之后,等了半天,也没见陆抗回复,不禁有些着急了,道:“大将军,您还是快些下令吧,否则耽搁越久,这些叛逆就会逃得更远了,追之不及了。”

    陆抗扫了他一眼,沉声地道:“施州牧是奉某之命前往交州搬请救兵的,如何成为叛逆,你休得再胡言乱语,扰乱军心了!”

    陆式惊讶的差点没有把下巴掉到地上,按先前陆抗的态度,是压根儿不知道施绩孙奉的事情,为何看了施绩的书信之后,态度却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陆式讷讷地道:“大将军,那……”

    陆抗淡淡道:“不必再多言了,传令各部人马,加快行军速度,陆式,由你来断后,所有人马过桥之后,立刻烧毁浮桥,不得有误!”

    既然陆抗都这么说了,众将虽然内心之中疑云未散,但也不好再说什么,施绩不管是奉命南下也好,私自逃跑也罢,都不是他们所能管着的,只能是依陆抗之令行事。

    施绩带领一万多人马的离去,倒是无形之中减轻了渡桥的压力,让吴军得以用更快地渡过浮桥,而后陆式便带人放火烧了浮桥,追赶大部队去了。

    烧毁了浮桥,最多也只能是稍微的迟滞一下魏军而已,根本不会对魏军的追击之势造成太大的影响,以魏军追击的速度,他们正在不断地接近吴军,估计用不了几天的时间,就会追上吴军的大部队。

    陆抗的心里掠过了一丝的隐忧,北渡长江失败,施绩分兵南下,这一切都严重地打乱了陆抗的计划,长距离的撤退并不符合陆抗的战略战术,因为吴军两条的腿的行进速度,永远也是赶不上魏军四条腿的骑兵,如果不是魏军顾忌骑兵孤军深入的后果,那么在到达巴丘之前,魏军骑兵就很可能已经追上吴军了。

    但这跨越数百里的撤退路程,让吴军的处境一天比一天更为的恶劣,江南岸这边的道路,虽然也是需要跨越不少河流湖泊的,但总得来说,这里是平原地形,没有多少的险阻,在这种地形条件之下,吴军想要阻击魏军的话,难度是相当的大。

    原本陆抗计划着从巴丘北上渡过长江,进入到云梦泽,利用云梦泽特殊的地理条件,完全有机会与魏军周旋一二,但吴军竭尽所能,还是迟了一步,除了步协所率的先头部队七千人渡过长江之外,其余的主力部队,全部被挡在了巴丘。

    渡江的失败也直接导致了施绩的出走,如今陆抗所率的人马,已经不足三万了,这样的非战斗减员,让吴军的处境变得更为艰难起来。

    江陵是去不成了,陆抗只能是重新选定目标,前往公安,公安以前的名称是叫油江口,刘备当年曾驻兵在这里,改名为公安,原先的公安,也只不过是一座小城,因为战略位置比较重要的原因,后来才发展成为了一座要塞型的城池。

    离开武昌之后,为了保证能够轻装而行,陆抗下令让吴军几乎丢掉了所有的辎重物资,就连干粮每人都是限量的,只携带十天之数,就算抵达巴丘,所获得的补充都是极为有限的,所以吴军的粮草食物,最多能支撑十来天的时间,如果在十天之内无法赶到公安的话,吴军就会陷入到更大的困难之中。

    事实上,公安现在并非是吴军驻守的要点城池,所以粮草储备并不太多,陆抗就算是到达公安,也无法彻底地解决补给问题。

    但现在陆抗是别无选择,他只能是先赶到公安,然后再做下一步的打算和计较。

    公安距离江陵很近,只有几十里的路程,但隔着一条长江,却让陆抗是可望而不可及,究竟下一步该怎么走,就连陆抗心里都没有多少的底。

第2011章 最后的倚仗

    一路西行,吴军已经是将行军速度提到了极致,他们风餐露宿,晓行夜宿,披星戴月,他们希望可以快些更快些,尽早地赶到公安,只有逃到公安城中,依靠城墙的防御,他们才能获得安全感,在这一望无际的平原之上,除了惶恐,就还是惶恐。

    但人终究不是机器,一连许多天没日没夜的行军,让吴军变得是疲惫不堪,许多的士兵双腿如灌了铅一般,脚步明显地变得迟滞,行军速度也大为减慢。

    见此情景,陆抗也是心忧如焚,但却是无可奈何,毕竟如此高强度的行军,换作是谁也承受不了,但陆抗根本就不敢停歇下来,因为后面不断传来的消息显示,魏军真得距离他们已经是很近了。

    只有要合适的地理位置,比如隘口、河流、渡口,陆抗都会派出断后的人马来进行阻击,想尽一切办法来拖延魏军的追击,尽管收效甚微,但只也是吴军能使出的最大的力量了,否则话的,吴军根本就没有机会能逃得更远。

    但这种螳臂挡车的行为,也仅仅只是稍稍迟滞了魏军的追击而已,毕竟陆抗能派出来的人数有限,仅仅只利用地形上的优势来进行阻击,一旦被魏军突破防线,这点少得可怜的人马立刻就被淹没在人潮之中,全军覆灭,无一可逃。

    其实陆抗在离开巴丘之后,他的内心也是极为的煎熬的,正是他固执地选择了西去的这条路,确实走得是无比的艰难,他现在深深地产生了一种怀疑的思想,难道说,他的选择是错的吗?

    施绩的话言犹在耳,不时地还会在陆抗的心头响起,当时他们之间的分歧很大,施绩认为西进是绝路,唯有南下交州才是出路,但陆抗却认为南下交州是逃跑主义,荆州一失,就再没有机会恢复了,而交州地处蛮荒之境,人口和资源贫乏,就算他们能苟且地活下去,想要东山再起,兴复吴国,也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了。

    对于陆抗而言,复国才是他最大的执念,他的所有计划和战略,都是围绕这个目标而展开的,如果按施绩的计划逃往交州的话,那陆抗复国的目标岂不是泡汤了。

    所以陆抗严词拒绝了施绩的建议,固执地向西行去,那怕他没有机会到达江陵,但依然还是不改路线。

    其实,陆抗最大的倚仗就是蜀军的援助了,单单地依靠吴军自己的力量,还真没办法和魏军相抗衡,但如果加上蜀国的兵马,情况就会大不相同。

    之前陆抗派吾彥前往永安时,就已经和蜀国大将军姜维达成了共识,尽管说姜维还需要上禀蜀主刘禅,但既然姜维已经是欣然应允了,那蜀军出兵之事,基本上就是板上钉钉了。

    虽然姜维已经承诺出兵,但却没有确定出兵的时间,而荆州这边的形势发展,却是一日千里,这不能不让陆抗是暗暗焦急,在吴军撤离武昌之前,陆抗就已经再度派遣吾彥前往永安,与姜维商讨具体的出兵时间,尽可能促使姜维尽早地出兵。

    陆抗降蜀之后,荆州的地盘自然而然地也就归属了蜀国,魏军现在打过来,每攻陷的一座城池,都算作是蜀国的地盘了,如果让姜维知道武昌已经失守了,恐怕他还得心疼好一阵子的。

    陆抗相信,姜维也是不会看着荆州白白地落入到魏军手中的,只不过此去永安,相隔千里,再加上一路之上皆是高山峡谷,道阻难行,消息闭塞,姜维暂时还没有得到荆州方面的消息,所以陆抗才会再次派遣吾彥前往永安,陈说厉害,只要姜维清楚了荆州此时面临的局面之后,定然会义无反顾地出兵相援的。

    尽管说陆抗的降蜀其中有不少的猫腻,姜维也不是糊涂人,不会不明白陆抗真正的图谋,但荆州这块让蜀人垂涎了几十年的肉摆在面前的时候,姜维不动心那是假的,甭管将来荆州的归属会有何种的争议,但此刻他们面对着共同的敌人——曹亮,自然得需要同心协力一致对外才行。

    至于将来的事,那便是后话了,这世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有的只是永远的利益。

    所以至少在驱逐魏人之前,姜维和陆抗的利益是一致的,这也无形之中将他们绑在了一起,共进同退。

    但比较遗憾的是,姜维的军队目前还在比较遥远的永安,而魏国的追兵就在身后,远水难解近渴呀。

    而且根据探马的禀报,魏军的追兵已经在不断的迫近了,最多再有一天半天的时间,就能追得上来,而此时吴军距离公安,至少还有两三天的路程。

    如果吴军有机会逃到公安,那么依托城池,便可以暂时能抵挡得住魏军的攻击,只要姜维的援兵到来,里应外合,吴军自然可以化险为夷。

    这个时候的陆抗,恨不得肋生双翅,一下子飞出这百里的距离,可现在吴军的行军速度已经处于一种极限,看得出整个军队早已是疲惫不堪,他们一路倍道而行,已经耗空了几乎所有的气力,现在完全是仅凭最后的一丝信念在坚持着,想要提高行军速度摆脱魏军的追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入夜时分,吴军的队伍赶到了一个叫做燕子咀的地方,其时已经快接近二更了,陆抗看到吴军实在是走不动了,于是下令全军休息。

    拖着灌铅的双腿走了一天的路,吴兵实在没有几个人能再坚持下去了,听到了休息的号令,许多的人一头便栽倒在地上,不过几息的时间,就已经是鼾声大作。

    吴军的宿营没有营寨,更没有帐蓬,他们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赶路上,所谓的宿营,不过是找一块平整的地方,沙堆里,草丛里这么一躺,眼一闭一睁,一宿就这么过去了,五更的时候,天边还刚刚露出一点曙光,他们就又将踏上旅途。

第2012章 只需坚守一个时辰

    但这一夜,对于陆抗来说,却是极为漫长的,倒不是因为睡在沙地之上让他辗转反侧彻夜难眠,而是一种直觉在告诉他,危险正在迫近,也许燕子咀,就很有可能成为他最后的战场。

    望着倒在地上横七竖八鼾然入睡的吴军士兵,陆抗心里默默叹息了一声,多么好的战士啊,连日的强行军,几乎榨干了他们所有的体力和精力,而他们每天能补充的,仅仅一点点的干粮,渴了就喝江河里的水,连一口热乎饭都吃不上。

    但陆抗很少听到士兵的抱怨声,他们一个个埋头赶路,将所有的情绪都踩到了脚底下,对于他们而言,服从命令就是天职,至于最后的结局如何,那就不是他们能决定了的。

    陆抗睡不着,他在营地内巡视了一番,营地的外围,是陆抗安排好的岗哨,这些明岗暗哨遍布在营地的周围,一旦发生敌情,随时就可以示警。

    比起那些能睡觉的士兵,这些岗哨则更为的辛苦,他们分为两班进行轮值,吴军每天的睡眠时间,仅仅只有两个时辰左右,而这些岗哨,白天还得照常行军,晚上的睡眠的时间,也只剩下了一个时辰。

    但这些岗哨的存在,是极为必须的,不可或缺的,陆抗每天都会安排一个将领来值守,以应对任何可能的突发事件。

    今夜轮值的是游击将军张咸,他是陆抗的心腹部将,他正在四处巡视,正好和刚刚出营的陆抗不期而遇,张咸有些诧异,这个时候陆抗不应该正在休息吗,他怎么出来巡视了?

    张咸施了一礼,道:“大将军,您日夜操劳,日理万机,这些巡哨的小事就交给末将来办吧,您还是回营歇息吧。”

    陆抗神情冷峻地道:“张咸——”

    张咸愣了一下,平时陆抗对他称呼一般是表字,只有在下达命令或正式场合的时候,才会直呼其名,现在只有他们两个人,按理也算不得什么正式场合,陆抗突然郑重其事地喊他的姓名,张咸下意识地应了一声:“末将在。”

    陆抗轻声地道:“如果今夜魏军突然袭来,你将如何应对?”

    张咸慷然地道:“末将必当誓死而战,护大将军之周全。”

    陆抗轻笑了一声,道:“你不必护我周全,现在你站着的这个位置上,正是魏军追兵袭来的位置,我对你没有别的要求,坚守此处一个时辰,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坚守一个时辰就行。”

    “一个时辰?会不会太短了?”张咸疑惑地道,一个时辰须臾即过,张咸在此坚守一个时辰,又有什么意义?再说了,这对张咸来说,也没有什么难度呀,如果让张咸来守一天的阵地,或许他比较难办到,但仅仅只守一个时辰,这个任务就似乎很轻松了。

    “嫌短?”陆抗呵呵一笑,道,“如果你能在这里守得上一个时辰,我便记你头功,如果你守不到一个时辰便撤退,那我可是要你的人头,能办得到吗?”

    张咸拱手道:“末将愿意军令状,别说一个时辰,就是两个时辰,三个时辰,末将也绝不后退。”

    “不,就一个时辰,你只需要在此坚守一个时辰,时间一到,一刻都不用多呆,不管出现任何的情况,立刻撤退,不得有误!听明白没有?”陆抗郑重其事地道。

    张咸立刻是躬身领命,道:“末将谨遵大将军之令!”

    陆抗道:“不要以为这个任务很轻松,其实这个任务相当的艰巨,除了你现在的带的一千人,我还另外给你配两千人马,而且是神武营的兵,看到前面的那条河了吧,你就只需要守住河的西岸,在一个时辰之内,绝不让魏军渡过这条河。”

    张咸有些吃惊,神武营可是陆抗的亲军,是吴军之中战斗力最强的一支部队,大多数是丹阳山越兵,正是当年诸葛恪平定山越人之后招募来的军队,共约四万人,诸葛恪没有将其全部纳入到自己的麾下,而是将丹阳兵分配给了各地的都督,武昌之边接纳了大约五千人,编为了神武营。

    如今神武营已经是荆州军最为精锐的一支力量,也成为陆抗的心腹亲军,没想到这次陆抗居然会拨出两千人来交给张咸,毫无疑问,神武营参与的这场战斗,必将是一场恶战。

    张咸这时才感觉到,陆抗根本就没有和他开玩笑的意思,也许这一个时辰的战斗,将会是他平生以来面对的最为激烈最为残酷的战斗,但不管怎样,张咸不会有任何的退缩。

    正因为陆抗对他的信任,才将这么艰巨的任务交给他,而且还将神武营交给他指挥,所以无论如何,张咸都不会辜负这份信任,那怕是战死疆场,马革裹尸,他也要守住这片阵地。

    陆抗亲临河边,来指挥张咸部署阵地。陆抗号称是东吴最后的名将,那绝不是后人胡乱给戴的帽子,他是有实打实的才华。

    所谓的名将,并不是说有一两次拿得出手的战绩就能称之为名将,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真正的名将,往往是知微见著,在平凡之中做出不平凡的事来。

    一路之上,虽然是急行军,看似慌不择路,但每日的宿营地,陆抗都要精心的选择,以避开一些不利的地形地势。

    因为魏军的追兵就在身后,谁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就会突然杀到近前,每天夜里宿营的这两个多时辰,其实就是最危险的时间,陆抗必须保证宿营地的相对安全,以免遭到魏军的偷袭。

    所以在宿营地的选择上,陆抗都是极为慎重的,比如说今天的宿营地,陆抗就选择了一块两面环水的地形,东面是一条河流,而南面是一片湖泊,如果魏军半夜偷袭的话,肯定是绕不开这些水系的,而河流湖泊对魏军的步骑兵都有极大的影响,他们几乎是不可能绕得过这些水系对吴军发起攻击的,这无疑成了吴军的一道天然屏障,可以保护吴军的安全。

第2013章 狼真得来了

    在途经这条无名的河流时,陆抗就已经注意到了这里的地形,尽管说这条河流并不太宽,水也不太深,但这里差不多已经是前后几十里之内最为有利的一块宿营地了,所以陆抗才会在河的西面进行宿营,同时派遣张咸来担任巡哨警戒的任务。

    就算做出了如此详尽的安排,但陆抗依然还是显得心神不宁,他隐隐地预感到了情况的不妙,虽然说这几天来魏军就在身后的不远处,但他们依然是安然渡过了这么些天,但今天晚上能逃得过这一劫吗?

    陆抗显然不会抱任何的侥幸心理,其实在战场上,这种侥幸的心理是绝不应当出现的,任何的一次疏忽和大意,都有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这简直就是不堪承受之重。

    尤其是在这种敌强我弱的情况,甚至不容许出现一次的失误,也许一次不经意的失误,很可能就会导致满盘皆输。

    所以陆抗丝毫不敢大意,特别是在今夜,他辗转反侧,根本就无法入眠,直觉告诉他,狼真得来了!

    陆抗从军多年,拥有极为敏锐的军事嗅觉和丰富的作战经验,再加上他出身于陆氏家族,父亲陆逊的优秀基因让他一出生就站在了一个别人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高度上,而他从小读过的那些兵书战策堪称是学富五车,甚至五辆大车也装不下。

    陆逊乃是有名的儒将,书生出生,从古至今的兵法典籍,他搜罗极尽,一些世上罕见的孤本绝本,陆逊都多有藏。在陆家,有一座藏书阁,所收藏的书籍包罗万象,门类之全,种类之多,让人叹为观止。

    而这些书可不是放在那儿供人观瞻的,陆抗从小最喜欢的地方就是藏书阁,阅尽群书,博览众家之长,而那些书可不是白读的。

    尽管说读这么多的兵书并不一定会成为名将,但真正成名的名将却没有一个不读书的。

    陆抗熟读兵书典籍,擅识山川地理,有着极为丰富的作战经验,但奈时运不济,摊上了吴国现在这么一个烂摊子,纵然他是天纵奇才,但也是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尽管陆抗安排了张咸在河边进行防守,但这条河只是一条小河,水不深,大概只是普通人齐腰的深度吧,吴军过这条河时,就是直接趟过去的,这样的水深,虽然对魏军的行进速度有一些影响,但丝毫不会妨碍魏军的渡河,所以张咸想要在这儿挡往魏军的进攻,还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

    为了能给吴军主力赢得一个时辰的撤退时间,陆抗特意地将吴军战斗力最强悍的神武营抽调出来两千人来,交给张咸。

    陆抗很清楚,这儿将会是最为关键的一战,能不能挡得住魏军,就是吴军主力能不能顺利撤往公安的关键所在,只有将最为精锐的部队部署在这道防线上,才让陆抗能有所安心。

    不光如此,陆抗还亲临阵地,手把手地教张咸如何在阵地上布防,何处挖壕沟,何处堆高垒,何处设拒马,何处安路障,交待的十分详细,张咸听了,一一用心记下,按陆抗的交待来布置。

    陆抗之所以交待的这么清楚,因为他很清楚,身后魏军的追兵可不是一般的骑兵,而是魏军之中最为精锐的铁甲精骑屯骑营。

    虽然说屯骑营的速度在所有骑兵之中是最慢的,但它拥有的可怕攻击力,却是任何骑兵都无法比拟的,屯骑营的骑兵全身覆甲,就连战马都披着马铠,可谓是武装到了牙齿,在战场上毫无破绽可言,每一个骑兵,就是一座移动的铁塔,无坚不摧,攻无不克,在淮南之战和建业之战中,屯骑营就曾两次出战,杀得吴军溃不成军,常规的战法战阵,根本就无法与之匹敌。

    陆抗也深知这一点,所以他每次派出的断后人马,都会选择在地形复杂,不利于骑兵作战的地方,对魏军进行阻击,尽管无法挡住魏军的前进步伐,但多多少少也能迟滞一下魏军的行进速度,这也是到目前为止,魏军还没有能够追上来的真正原因。

    即使在宿营的地方,陆抗也尽可能会选择河流湖泊沼泽这类能阻挡骑兵活动的区域,尽量地利用地利条件,以免在遭到魏军骑兵攻击的时候,陷入到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

    在平原地带,一旦遭遇敌人骑兵的攻击,往往是十分危险的,步兵的机动能力是远远不如骑兵的,如果地形有利的话,骑兵寻常会采用迂回包抄,穿插进攻的手段,将步兵分割包围成孤立的几块,而后再围而歼之。

    这种打法,步兵几乎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丧失了机动能力的步兵在战场上,就如同一群待宰的羔羊一般,而他们面对的是,一群真正的恶狼。

    羊群再厉害,也终究不可能是狼的对手,陆抗如此精心的布置,也不过是仅仅能为吴军主力争取一个时辰的逃亡时间而已。

    而这一个时辰,也是陆抗心中的一道底线,至于张咸能不能够撑上一个时辰,陆抗其实心中也没底。

    但这是一场不能输的战斗,想要逃出生天,这一战,就必须咬牙坚持下去。

    陆抗安排完之后,便返回了营地,营地内鼾声依旧,中军官想要去叫醒他们,陆抗却轻轻地摆了摆手,示意不要打扰他们。

    这些士兵太疲惫了,就算是战斗迫在眉睫,能让他们多休息一刻也是好的,陆抗给中军官下令,只有张咸那边战斗打响之后,才能擂鼓将众军士给喊醒。

    因为魏军会不会在今夜袭来,也仅仅只是陆抗的一个直觉,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或许魏军的追兵会延迟出现,所以陆抗也只是做出了相应的部署,并没去惊扰所有的士兵。

    这两个时辰的休息时间,对于吴军士兵来说,实在是弥足珍贵,连一息一刻都不敢浪费。

    吴军的营地内十分安静,除了一片呼噜声之外,听不到别的声音,但这片安静之中,又潜藏着多少的危险,恐怕只有无眠的陆抗最为清楚。

第2014章 闷雷声

    张咸那边却是在阵地上忙得热火朝天,不过他好在人多,三千人一齐动手,挖壕筑垒,兴修工事,很快就按照陆抗的吩咐,整出一个了临时性的防御阵地来。

    江南这边最不缺的就是竹子,就在河岸边,就有大片大片的竹林,比起树木来,竹子更容易被砍伐,这无疑给吴军节省了不少的时间。

    而且竹林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大片的屏障,它很轻易地就能挡住骑兵的去路,就连步兵想在竹林之中行进,也都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

    当然,魏军也可以砍掉竹子清理出一条条的路来,但这也需要时间啊,所以张咸实际上需要封锁的地域并不太多,他只需要在交通路径上挖壕筑垒,用削尖了的竹子制成拒马,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抵制魏军骑兵的进攻了。

    忙乎了一个多时辰,这个临时性的防御阵地总算是完工了,虽然粗糙简陋了一些,但终归还是构筑了一个阵地,这也让张咸是信心倍增,如果魏军真得来袭的话,他绝对有把握拖上一个时辰的。

    这个时候,天边已经微微地露出了一抹的曙光,距离天亮已经不远了,很快吴军将会结束宿营,继续踏上征程了。

    不过对于张咸来说,那怕吴军全体已经出发了,他还必须要在这里坚守一段时间,就算魏军没有来袭,他也必须要保证让吴军可以行得更远,他才可以撤出阵地,去追赶大部队。

    但就在此时,张咸耳边忽然响起了轰隆隆的声音,好似闷雷一般,他抬头看了看天空,满天的繁星点点,就连一朵的乌云都没有,怎么可能会打雷?

    他暗叫了一声不好,这不是雷声,而是急骤的马蹄声,屯骑营的人马皆覆甲,选用的战马又是那种又高又壮十分健硕的马匹,如此沉重的分量,让屯骑营的马蹄声和其他的骑兵马蹄声完全不同。

    普通的骑兵,马蹄声清脆明快,悠扬悦耳,而屯骑兵的马蹄声,则是沉重有力,声如闷雷,尤其是千骑万乘席卷而来之时,那沉重的马蹄声汇合在一起,就如同是滚滚的雷声响彻大地,令人闻之色变。

    张咸最初也以为是打雷了,但抬头看看睛朗的夜空,他顿时明白了过来,魏军的追兵已至,张咸立刻大喊一声道:“有敌袭!儿郎们,准备迎敌!”

    吴军刚刚修完阵地工事,还在喘息的时候,就听到了如闷雷般马蹄声,张咸紧急地下令迎敌,所有的吴军都扑向了他们指定的阵地之中,紧握着武器,目光死死地盯着东面的方向,他们的目光之中带着焦灼和亢奋,也说不清他们到底是惧怕还是渴望这场战斗,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吧。

    这时候的天边,才微微地露出了一丝的曙光,大地还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吴军根本就看不到魏军骑兵的身影,只能是通过声音来判断魏军距离的远近,不过那闷雷般的马蹄声越来越响亮,他们甚至可以感觉到大地似乎也在震颤,想必魏军已经是近在咫尺了,随时都有可能会渡过河来,双方短兵相接的战斗已经迫在眉睫。

    ………………………………………………………………

    夜路对于石苞来说,也并不陌生,以前的数次战役之中,为了对敌人进行迂回包抄,半夜行军突进,那是常有的事。

    而且夜袭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是进攻的突然性,如果时机把握地恰当的话,完全可以杀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不过向这种长距离的追击战,石苞倒是打得比较少,以前和司马军作战,司马军也很少这样的玩命的逃亡,他们一般就是撤退,也会撤往周围的城池,利用城池的防御来抵抗骑兵的攻击。

    野战之中,骑兵几乎就是无敌的存在,司马军明知不敌,也不会进行长距离的逃跑,毕竟没有几个步兵能跑得过骑兵的,跑到最后,一样也是难以逃脱。

    但这次吴军一口气竟然逃出了七八百里,而且居然让屯骑营撵不上,这不禁让石苞有些郁闷。

    就算屯骑营这样的重骑兵不是以速度见长,但好歹他们也是四条腿的,如果让吴军最终给逃掉的话,那石苞这脸面可真就丢大发了。

    当魏军到达武昌之后,他们才发现武昌早已经是人去城空了,陆抗在撤退上面,还是相当的果决的,如此重要的一座城池,说放弃就放弃,都不带一丝犹豫的。

    魏军原本是做好了武昌决战的准备的,就连曹亮都认为在武昌必有一场恶战,不过魏军一旦拿下武昌之后,吴国在荆州的残余力量大半也就被肃清了,再没有多少的抵抗之力了。

    但没想到的陆抗竟然主动地放弃了武昌,让魏军三路大军扑了一个空,等曹亮下令调动军队进行追击的时候,陆抗已经率领吴军撤离到了两三百里之外了。

    不过魏军拥有屯骑营和劲骑营两大骑兵营,在行军速度上还是占据着绝对的优势的,为了防止陆抗逃窜到江北,曹亮特意地将屯骑营和劲骑营分别安排到江南和江北两路去。

    在江南路这边,由石苞率领屯骑营和右卫营进行追击,在江北路那边,则由杜预率领劲骑营和射声营、中垒营进行追击,不管是陆抗从江南路逃走,还是从江北路遁去,魏军的追兵都会死死地将他给咬住,不让他轻易地逃脱。

    同时,王濬的水军也是在第一时间就出发了,他们的目标是封锁长江水道,一旦发现吴军试图渡江的话,则立刻予以拦截和打击,绝不能让吴军渡过长江去。

    这次吴军的逃亡方向,显然是冲着江陵而去的,江陵是荆州的军事经济中心,那儿有着完善的城防和充足军械粮草,陆抗逃往江陵,就是试图利用江陵的资源进行负隅顽抗。

    所以魏军的这次追击,首要的任务就是阻止吴军逃往江陵,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魏军水陆大军三路并进,气吞山河。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6204/ 第一时间欣赏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作者:风之清扬所写的《最后的三国2兴魏》为转载作品,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最后的三国2兴魏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最后的三国2兴魏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最后的三国2兴魏介绍:
曹亮穿了,成为了曹魏宗室的“曹三代”。相比于纵横捭阖的曹一代、守成有余的曹二代,曹三代实在是麻绳穿豆腐——提不起来,士家坐大,司马专权,曹魏的天下已是危如累卵存亡绝续。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抗争?曹亮不甘随波逐流,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且看我如何步步为营,斗司马,兴曹魏,灭蜀破吴,执耳天下!┄┄┄┄┄┄┄┄┄┄┄┄┄┄┄┄┄新书启航,再战“最后的三国”,喜欢这段历史的书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支持!最后的三国2兴魏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最后的三国2兴魏,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