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最后的三国2兴魏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文阅读

作者:风之清扬     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     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075章 西陵防御体系

    主帅的权威,自然是容不得任何人去亵渎的,更何况姜维是刚刚地上位,正是需要立威的时候,朱乔就自己撞到了枪头之上,那他跟自寻死路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如果朱乔得罪的是陆抗的话,或许陆抗还会念在故旧之情的份上,法外开恩,饶他一命。

    毕竟陆抗在荆州军之中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威望的,不管朱乔怎么做,都不一定能动摇陆抗的地位。

    但姜维不同,他在蜀军之中的地位自然是不用说的,但在吴军之中,不买他帐的人,那是大有人在,甚至有人在等着看笑话呢,如果这次朱乔没有得到惩治的话,那接下来就会有更多的人来挑战姜维的权威,所以说判定朱乔生死的,并不是陆抗,而且朱乔他自己,如果不是他自己非要和姜维做对的话,也不可能会掉了脑袋。

    陆抗处斩朱乔,就是要释入一个明确的信号,任何敢挑战姜维权威的人,陆抗都不会饶恕,那怕是吴军之中职位很高屡立功勋甚至是陆抗的亲信之人,谁敢逾越这条底线,绝不宽恕。

    这个杀一儆百的效果自然是非常得好,荆州军这边原本那些观望的、懈怠的、投机的、取巧的人无不为之悚然惊惧,他们清楚,陆抗这回可是玩真得了,如果继续他们阴奉阳违吊儿郎当的态度,很可能下一个掉脑袋的就是他们了。

    事关性命,恐怕没有一个人不在乎,所以荆州军的军纪瞬间就焕然一新,各部将领,昂首待命,积极响应,之前那颓废萎靡的模样,全部一扫而空,姜维所有的军令,几乎是畅行无阻,言出法随。

    姜维知道,这一切的改变皆是陆抗诛杀朱乔换来的,而且这杀朱乔的事,只有陆抗能做得出来,别人还真做不了。

    步协当时将朱乔给生擒下来,虽然夺了他的兵权,但步协却没办法直接斩了朱乔,一来步协还需要把朱乔当人质,二来步协也确实没有斩杀朱乔的权力,如果他一怒之下真得将朱乔给宰了的话,那很可能会激起江陵军的兵变,到时候后果不堪设想。

    同理,姜维也不能这么做,虽然吴军名义上归降了蜀国,也全部换上了蜀军的军旗和军服,但这些吴军内心之中显然没有完全的归附感,一旦姜维将朱乔按军法给处治了,难免会让荆州军有姜维在排除异己的感觉,或明或暗地会产生抗拒的心理,军心溃散,彻底崩盘。

    以至于朱乔临死之前向姜维求饶的时候,姜维也只能是违心地来替他说好话,希望陆抗能饶恕于他。

    朱乔可以死,但不能死在姜维的手中,不管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但陆抗的态度相当的决绝,这也就体现了陆抗内心十分强大的一面,或许他真没有要置朱乔死地的私心,但为了大局,朱乔必须死。

    经过朱乔之事后,姜维和陆抗的关系更加地紧密了,聪明如斯的他们都清楚,此刻的吴国和蜀国,就如同是一根绳上的蚂蚱,飞不了你,也跑不了我,只有同心协力精诚合作,才有战胜魏军的希望,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接下来的时间,姜维和陆抗几乎整天都泡在一起,共同研究起西陵防御体系来。

    西陵是目前蜀军最后的一道防线了,他们退到了这里,已经是退无可退,也就是说,这里将会成为蜀军和魏军的决战之处,生死存亡,系于一战,姜维和陆抗如何敢掉以轻心,他们不眠不休地研究战术,分析情报,构筑最为坚固的防御,誓要于魏军在此决一死战。

    姜维最为擅长的就是山地作战,这和蜀军长期以来的作战风格是相吻合的,蜀地多山,蜀军的攻防,大多时候也是围绕着山地作战来展开的。

    山地作战的最大特点就是充分地利用地势之利,扬长避短,最终达到克制魏军的目的。

    众所周知,魏军的强大之处,就在于他们掌握着骑兵的优势和投石车的优势,所以在平原地带和攻城作战之中,魏军几乎是无敌的存在,蜀军在平原作战之中,几乎没有战胜魏军的可能。

    以前吴军在掌握在水军优势的时候,最起码水路上魏军是行不通的,但现在吴军水师尽数覆灭,在水军上,魏军更是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所以,姜维一到江陵,瞅瞅了这形势,没法干呀,江陵的平原地带,魏军骑兵纵横无敌,那怕江陵城城池再坚固,但能敌得住魏军投石车的攻击吗?

    再加上魏军已经控制了长江水道,江陵城的唯一退路也没有了,死守江陵恐怕是最愚蠢的想法了,所以放弃江陵,才是吴蜀军唯一的出路。

    为将者,必须要擅于利用天时地利,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以己之短,想要克敌之长,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如果连这点自知之明都没有,那到了战场上,和送人头也没啥分别了。

    而西陵的地形地势,却是姜维最为擅长的,这里山峦起伏,丘陵纵横,魏军骑兵的长处根本就无法发挥出来,至于投石车,那玩意儿只有在攻城的时候才能起到作用,想要攻打险要的关隘要山口要塞,投石车完全使不上力。

    不过公安的那场登陆战,多多少少还是刷新了姜维的认知,让蜀军为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原来投石车还能这么用。

    所以,在制定西陵防御计划的时候,姜维十分的耐心和细致,因为魏军会常常地不按常理来出牌,蜀军就必须要做到有备无患,在西陵的长围防御体系之中,姜维制定了一个相当完善的增援保障体系,一旦某处要塞关隘出现险情之后,后备的预备队就会立刻顶上去,不给魏军以突破的机会。

    就算是第一层次的防御阵地失守了,蜀军也会重新构筑的防御阵地上对魏军进行阻击,因为姜维设计出的防御体系并不是单层次的,不会因为某一处的要塞失守就导致整个防御体系的崩坏。

第2076章 魏军的阴谋

    如果说先前姜维在布防上面因为兵力薄弱军心涣散的缘故而显得力不从心,捉襟见肘,许多的战术构想都没办法实现,那么自从陆抗和司马伦到来之后,情况就大为地改观了。

    数量庞大的军队,充足的战略物资,以及陆抗一手强推出来的给姜维树立的权威,让姜维在构筑防线的时候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现在姜维已经不需要再考虑别的东西了,他一门心思只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来打造一条固若金汤坚如磐石的防线。

    魏军迟迟地没有发起进攻,也给姜维创造了一个相当有利的条件,魏军那边显然也是在刺探情报,他们不可能打无准备之战,不可能在敌情未明的情况之下就贸然地发起进攻,知己知彼,谋定而后动,是任何一个有素养的军事指挥者需要做的事。

    当然这也给姜维构筑防线留足了时间,可以让姜维更加地从容不迫地来精心设计,打造一条完美的防线。

    魏军进驻江陵之后,就一直按兵不动,这让姜维和陆抗有些疑惑,不知道魏军这葫芦里到底卖得是什么药。

    按理说,魏军自从在柴桑关重创了吴军之后,就是一路高歌猛进,狂追猛打,逼得陆抗几无逃生之路,如果不是罗宪及时地率兵来援,陆抗很可能就在燕子矶惨遭覆灭了。

    现在蜀军和吴军合二为一,退守西陵,魏军正当继续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拿下荆州之时,却突然在江陵停顿了下来,这是什么名堂啊?

    如果说魏军需要掌握蜀军在西陵的布防情况,历时一个多月的时间,也应该是差不摸清楚了吧,毕竟蜀军这边虽然对间谍奸细地排查是极为严格的,但西陵这么大,防线这么长,想要做到无一遗露那是完全不可能的,关键是看魏军究竟掌握了蜀军多少的情报,毕竟姜维在布防的时候,也是颇动了一番脑筋的,虚虚实实,真真假假,魏军想要百分百地掌握西陵防线的情况,还是相当费力的。

    但就算如此,魏军那边实力强大,有如在弦之箭,不得不发,这场仗,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无疾而终的。

    不过魏军迟迟地没有发起进攻,自然让姜维和陆抗是心生疑虑,在西陵防线构筑完成之前,他们总希望魏军的进攻可以迟一些,再迟一些,这样蜀军这边就有机会将防线构筑的更加完善了。

    可蜀军完成了布防之后,却再没有听到什么动静了,这似乎也有些太不正常了吧,事出反常即为妖,所以姜维预感到魏军定然会有别的阴谋,所以姜维下令加大了情报的搜集力度,他要看看,魏军究竟在搞什么名堂。

    就如同魏军派出了大量的间谍和斥侯一样不断地对西陵防线进行渗透一般,蜀军也同样派出不少的斥侯潜入到魏军所控制的区域内去侦察,以了解魏军的动态。

    不过起初蜀军的个侦察范围基本上只覆盖江陵一带,那儿驻扎的是魏军的主力兵团,同时他们是对西陵防线最具威胁的存在,任何的军事调动姜维都要求斥侯兵查得清清楚楚,不得出现任何的疏漏。

    侦察和反侦察,本来就是战场上一场暗战,谁能掌握更多敌方的情报,谁能更多地阻止敌人获取己方的情报,那么谁就能占据战场上的主动权。

    在情报的刺探方面,蜀军似乎比魏军更具优势,毕竟荆州军在这里是土生土长,熟知地利,他们行动起来更方便一些,也容易刺探到更多的情报。

    只是姜维将拿回来的情报分析了一番,却发现有价值的情报很少,魏军抵达江陵之后,除了按兵不动之外,就是消极怠战,看不到他们一点的进攻规划。

    陆抗建议姜维扩大侦察的范围,既然魏军在江陵一带按兵不动,那么他们肯定是另有所图的。

    姜维听从了陆抗的建议,派斥侯偷偷地渡过长江,潜入到荆南地区,去刺探一下那边的情况。

    现在魏军全面封锁了长江航道,让蜀军往来于长江南北极为的不便,否则陆抗明明距离江陵咫尺之遥,却偏偏绕行了数百里的路,大费周章。

    所以蜀军集结于西陵之后,大部分的活动范围都集中在长江的北岸,很少有机会到南岸去活动。

    不过这时候江陵那边魏军出现的异常情况,促使姜维必须要扩大侦察的范围,这样他们才有机会知道魏军究竟有什么样的阴谋。

    想要渡过被魏军水师完全封锁的长江确实不容易,除非蜀军可以绕相对来说比较远的路,但这会耽搁不少的时间的。

    所以姜维只好想办法安排一些水性好的斥侯兵,在半夜的时候,偷偷地泅渡过江,那怕魏军在江面上的封锁再严密,想要达到滴水不漏的状况也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这些半夜偷渡的蜀军斥侯,还是比较轻易地就越过了长江,进入到了长江南岸地区。

    侦察的结果果然没有出乎陆抗的意料,魏军在江陵地区没有兴兵,他们居然是派兵扫荡了荆南七郡,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连续地攻拨了七座郡城,在姜维和陆抗忙于构筑西陵防线的时候,魏军就这么不显山不露水的,将绝大部分的荆州之地收入到了囊中。

    而先解决荆南七郡再回过头收拾西陵的策略,自然是曹亮做出来的,吴蜀联军退守西陵之后,集中了大约十一万左右的军队,毫无疑问,姜维是将这里做为决战的战场,欲于魏军决一死战的。

    姜维想要决战,曹亮自然是求之不得的,那怕西陵的地形势复杂,山势险要,但曹亮却也是无一无所惧,毕竟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再难缠的对手,再艰险的局面,曹亮都曾经经历过,所以曹亮绝对没有理由惧怕了姜维和陆抗的联手。

    不过在对付姜维和陆抗之前,曹亮还需要解决掉一个人,那就是逃往了荆州南七郡的施绩,只有这样,曹亮才能真正没有后顾之忧地全力进攻西陵。

第2077章 继续逃

    施绩从巴丘南下之后,并没有直接逃往交州,而是先抵达了长沙郡,一方面施绩的军队也急需得到补给,另一方面,施绩也持一种观望的态度,如果魏军也南下追击的话,他再跑也不迟,如果魏军不来追击,他也可以在长沙暂时地喘口气,有个立足的地方。

    所以施绩逃到长沙之后,并没有继续向南逃跑,而是留守在了长沙郡的临湘城,以便观望一下形势。

    施绩内心之中还是打着小算盘的,他率领着一万多人脱离了大部队,但魏军首先要追击的目标是陆抗所率的吴军主力,肯定不会是他的这一支偏师。

    当然魏军会不会分兵来追,施绩就不得而知了,所以他逃到了长沙之后,就一直密切地关注着魏军的动向,稍有风吹草动的话,施绩就准备立刻跑路,继续地向南逃跑。

    还好魏军在抵达巴丘之后,并没有分兵南下,而是继续地向西进行了追击,看来施绩猜测的并没有错,魏军的目标依然是相当的明确,那就是陆抗的那支吴军主力,不追歼掉誓不罢休。

    施绩终于可以暗暗地松了一口气下来,他之所以下定决心脱离主力叛逃南下,就是担心自己和陆抗搅在一起,到时候,一个也逃不掉。

    现在的吴国,真的到了存亡绝续的时刻,他们的这一支军队,已经差不多是吴国最后的残余力量了,如果他们被魏军所歼灭的话,吴国可真得就完了。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是最普通的农夫都能想到的,施绩又焉能不知道这个道理,但陆抗却执意不肯分兵,他认为吴军的力量现在已经是削弱太多了,如果再次分兵的话,那他们就更没有胜算可言了。

    道不同不相为谋,施绩既然和陆抗有着不同的想法,那肯定是尿不到一个壶里的,索性他率领本部人马直接叛逃,来一个先斩后奏,至于陆抗的感受,施绩也就顾不得去考虑了。

    施绩既然敢走出这一步,那他就是吃定了陆抗不敢派兵来追,毕竟魏军就在他们的身后,摆脱起来都相当的困难,如果吴军内部自己先打杀起来的话,那后果无疑是灾难性的。

    而陆抗是一个识大体顾大局的人,肯定不会因为一时的恼怒就丧失理智地派兵来追击,所以施绩给陆抗留了一封信,就足以摆平这一切了。

    从此路归路,桥归桥,他们各走各的,至于谁才能真正地笑到最后,现在还犹未可知。

    不过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魏军暂时地还没有对他动手,而是倾尽全力去追击陆抗,施绩在庆幸之余,也暗暗地给陆抗捏了一把汗。

    虽然他和陆抗已经是分道扬镳了,但并不代表施绩就一点儿也不关心陆抗的死活了,如果陆抗能在荆西立足,那不光是为吴国保存了力量,而且还能牵制更多的魏军,他在长沙这边也只会更安全。

    如果陆抗速败的话,那魏军便很快地会掉头南下,以施绩的现在的实力,完全不具备和魏军的抗衡的能力,所以他们只能是再一次地踏上逃亡之路。

    不过这种安宁的日子并没有维持太长的时间,陆抗逃往西陵之后和姜维会合,在西陵站稳了脚跟,施绩本以为拿下江陵的魏军会趁势而进,直取西陵,但没想到魏军的突然之间派了三万步骑,挥师南下,直逼长沙而来。

    对于曹亮来说,荆州之战的次序是先歼灭陆抗的吴军主力,然后腾出手来,再收拾施绩不迟,毕竟施绩的那点人马,还真不够魏军塞牙缝的。

    但蜀国的插手让荆州的战事变得复杂起来,陆抗在得到了蜀军的相助之后,如虎添翼,在地势险要的西陵一带构筑了严密的防线,本来魏军可以轻易拿下的西陵现在显然变得困难了不少。

    而荆南七郡这边,如果魏军放任不管的话,施绩很可能会发展势力,与陆抗形成南北呼应的局面。

    所以曹亮考虑了一下,决定暂缓进攻西陵,押调出步骑各一个营来,先将施绩给收拾了,这样一来,魏军也就免除了荆南这个后顾之忧,专心致志地去打西陵之战了。

    于是曹亮派遣右军副都督、镇东大将军刘靖率领劲骑营和中垒营,步骑三万兵马,从江陵挥师南下,取道武陵郡,转攻长沙郡。

    武陵郡在洞庭之西,魏军在追击陆抗的过程之中,虽然战斗发生在武陵郡的北部,但陆抗逃走之后,石苞旋即就移兵公安,准备渡江攻打江陵了,至于武陵郡这边,魏军还来不及派兵占领。

    不过就算是魏军没有攻来,守城的吴军早已是人心惶惶,武陵的郡兵也没有多少人,所以真要守城的话,凭这么一点兵力又如何能抵挡得住魏军。

    于是乎,武陵郡的官吏和郡兵纷纷逃亡,比及刘靖率军杀到武陵之时,城中的吴军和百姓,早已逃散了大半,俨然已是一座空城。

    刘靖此行的目标当然不是武陵郡,拿下武陵郡不过是顺手而为的事,而武陵郡就在从江陵通往长沙的道路上,不取白不取。

    不过刘靖在武陵并没有停留多长的时间,稍作休整之后,他就率兵继续南下,直取长沙而来。

    施绩听闻到魏军袭来的消息,顿时是一脸的苦相,看来自己的算盘还是打砸了,魏军在没有歼灭陆抗之前,居然会对他首先动手,这可如何是好?

    不过施绩可没有死守长沙的打算,毕竟以他手中的那点兵力,还真没办法和魏军相抗衡,魏军派出来的步骑可是有三万人,三倍于他的兵力,而且还有十分厉害的骑兵,这让施绩怎么打?

    既然打不过,那就撤呗,反正施绩早就时刻做好了跑路的准备,刚刚得到了魏军攻克武陵的消息之后,施绩就果断地下令撤军,带领着他的兵马以及搜刮来的物资,离开了临湘城,向南撤退,再一次地踏上了逃亡之旅。

第2078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打量着司马军蜂拥登山的场景,微微地露出了一丝的笑意,这个请君入瓮,果然是不错的妙计!

    白鹿山是井陉关东面的一座断山,有三座山峰,但却不与周围的山脉相接,最要命的是山上没有水源,司马军五万多人登山之后,喝不到水,最多也坚持了不了三天的时间。

    这白鹿山的地形,羊祜一早就专门登山去考察过了,别看这白鹿山上山林茂密,但却是一个无水之地,山上就连一个泉眼也没有,想要水,那就得看老天爷的脸色了。

    所以在并州军发起进攻之前,羊祜已经特意地选择好了在白鹿山一带设伏,只要并州军四面的伏兵一出,慌不择路的陈泰,肯定会选择先抢占白鹿山这个制高点。

    由于时间的关系,陈泰已经是顾不上去考虑白鹿山有没有水的问题了,恕不知,他已经完全掉入到了羊祜的圈套之中。

    白鹿山上无水,陈泰的五万人马根本就坚不了多久的时间,并州军根本就无需去攻山,只要在山下进行围困,陈泰迟早会突围的,到那时,自然是手到擒来。

    并州军的这个反击计划,是和偷袭邺城是息息相关的,曹亮在稳守井陉关的同时,就已经布署好了反击的手段。

    其实以现在并州军的实力,就算是和司马军正面的较量,也是占有极高的胜率的,毕竟并州军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战斗经验极其丰富,尤是并州军的三大骑兵,经验老道,骁勇善战,就算司马军现在装备了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也不过是东施效颦而已,曹亮还真没把他们视作是真正的对手。

    一支骑兵队伍的战斗力,远不止是马具和武器更新一下就能提高的,不可否认新式的马具和武器对骑兵的影响程度,但这绝不是决定性的条件,一支骑兵队伍的成长,战斗经验才是关键所在。

    并州骑兵在这数年间,经历过无数次的大战,经过这不断地锺炼,才成为真正的百战雄师,天下无人可以与之争锋。

    司马军的骑兵虽然经过了长时间的操练,也完整的装备了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但在作战经验的上面,却是一个大大的零字,没有经过残酷的战场洗礼,完全就是一群战场菜鸟,根本就不可能是并州军的对手。

    曹亮之所以没有轻易地调动军队直接来和司马军开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并州军处于数量上的劣势,这样的战斗,就算是可以达到获胜的目标,但杀敌千人,自损八百同样也是无可避免的,如果仅仅为了打赢这场战役而不计损耗,曹亮自然是不会选择这样的方式来和司马师拼消耗的。

    所以并州军最初的避而不战,让许多的人为之质疑,认为曹亮胆小如鼠,就连和司马师正面怼的勇气都没有。

    对此,曹亮也只是付之一笑,以最小的代价拿下最大的胜利,才是他追求的极致目标,上兵伐谋,能用计策来取胜,又何须逞武力?

    上党的这枚棋子,早在曹亮布局冀州之时,就已经暗藏着那儿了,为了暴露行踪,长水营和右卫营进入上党之后,一直是偃旗息鼓,藏匿于太行山的深山峡谷之中,不为人所知。

    为了侦察并州军的动向,司马军肯定没少往并州派间谍进行军情刺探,但由于上党的这支伏兵保密工作做得极好,司马军间谍根本就没有发现在太行山的峡谷之中,还潜藏着这么一支队伍。

    错误的信息自然会导致错误的结果,不管是司马师还是钟会吕昭,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冀州北部,密切的关注着可能来自幽州和井陉方面的进攻,而忽视了上党方向。

    所以从一开始,曹亮就将长水营和右卫营定位于攻击邺城,这完全是一步釜底抽薪的狠招,不管冀州北部的战况进行得如何,只要并州军能攻克邺城,就会彻底地打乱司马军的战略布署,从而在战略上赢得主动。

    不过长水营和右卫营选择出击的时机必须要适当,只有在司马军防守松懈兵力薄弱的时候出击,才可以收到奇效,否则出兵去攻打敌人重兵防守的邺城,完全是以卵击石的。

    所以在钟会坐镇邺城之时,曹亮一直采用按兵不动的方式,隐而不发,这也让司马军所有的高层都认为,并州军的主攻方向是来自北面的,所以丝毫没有担心邺城会出问题。

    司马师率军进入冀州之后,整个冀州的形势也由守转攻,钟会被撤去了河北都督的职务而转任先锋官,这无疑释放出一个战略大反攻的信号,司马师频频地调兵遣将,挥师冀北,无形之中削弱了邺城的防御。

    王濬巧为其谋,设计轻取了邺城,也彻底地扭转了整个冀州的形势,曹亮运筹帷幄,谋划全局,在王濬攻取邺城之后,曹亮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就已经浮出水面了。

    司马师强攻井陉关,在真定设下伏击圈,等着曹亮来钻,曹亮自然不会上当,只要井陉关能坚守得住,司马师所有的计划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邺城失守之后,司马军的后勤补给线完全给掐断了,对于这个致命的影响,司马师肯定也是坐不住的,撤军已经成为了必然。

    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这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曹亮当然不会让司马师轻易地脱身,而从井陉关撤下来的陈泰部,自然成为了曹亮首先要吃掉的目标。

    司马师想要围点打援,曹亮没有上他的当,现在却是风水轮流转,只要并州军截击司马军这一支撤退的军队,司马师肯定是会派兵来救援的。

    一口气吃掉司马师的七万骑兵和五万步兵,曹亮现在还没有那么大的胃口,所以这次的目标,还是以之被围困在白鹿山的陈泰部为主,对付司马师的援兵,曹亮只是进行阻援,而不是打援。

第2079章

    ps:章节防盗,明天上午更正………………………………

    打量着司马军蜂拥登山的场景,微微地露出了一丝的笑意,这个请君入瓮,果然是不错的妙计!

    白鹿山是井陉关东面的一座断山,有三座山峰,但却不与周围的山脉相接,最要命的是山上没有水源,司马军五万多人登山之后,喝不到水,最多也坚持了不了三天的时间。

    这白鹿山的地形,羊祜一早就专门登山去考察过了,别看这白鹿山上山林茂密,但却是一个无水之地,山上就连一个泉眼也没有,想要水,那就得看老天爷的脸色了。

    所以在并州军发起进攻之前,羊祜已经特意地选择好了在白鹿山一带设伏,只要并州军四面的伏兵一出,慌不择路的陈泰,肯定会选择先抢占白鹿山这个制高点。

    由于时间的关系,陈泰已经是顾不上去考虑白鹿山有没有水的问题了,恕不知,他已经完全掉入到了羊祜的圈套之中。

    白鹿山上无水,陈泰的五万人马根本就坚不了多久的时间,并州军根本就无需去攻山,只要在山下进行围困,陈泰迟早会突围的,到那时,自然是手到擒来。

    并州军的这个反击计划,是和偷袭邺城是息息相关的,曹亮在稳守井陉关的同时,就已经布署好了反击的手段。

    其实以现在并州军的实力,就算是和司马军正面的较量,也是占有极高的胜率的,毕竟并州军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战斗经验极其丰富,尤是并州军的三大骑兵,经验老道,骁勇善战,就算司马军现在装备了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也不过是东施效颦而已,曹亮还真没把他们视作是真正的对手。

    一支骑兵队伍的战斗力,远不止是马具和武器更新一下就能提高的,不可否认新式的马具和武器对骑兵的影响程度,但这绝不是决定性的条件,一支骑兵队伍的成长,战斗经验才是关键所在。

    并州骑兵在这数年间,经历过无数次的大战,经过这不断地锺炼,才成为真正的百战雄师,天下无人可以与之争锋。

    司马军的骑兵虽然经过了长时间的操练,也完整的装备了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但在作战经验的上面,却是一个大大的零字,没有经过残酷的战场洗礼,完全就是一群战场菜鸟,根本就不可能是并州军的对手。

    曹亮之所以没有轻易地调动军队直接来和司马军开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并州军处于数量上的劣势,这样的战斗,就算是可以达到获胜的目标,但杀敌千人,自损八百同样也是无可避免的,如果仅仅为了打赢这场战役而不计损耗,曹亮自然是不会选择这样的方式来和司马师拼消耗的。

    所以并州军最初的避而不战,让许多的人为之质疑,认为曹亮胆小如鼠,就连和司马师正面怼的勇气都没有。

    对此,曹亮也只是付之一笑,以最小的代价拿下最大的胜利,才是他追求的极致目标,上兵伐谋,能用计策来取胜,又何须逞武力?

    上党的这枚棋子,早在曹亮布局冀州之时,就已经暗藏着那儿了,为了暴露行踪,长水营和右卫营进入上党之后,一直是偃旗息鼓,藏匿于太行山的深山峡谷之中,不为人所知。

    为了侦察并州军的动向,司马军肯定没少往并州派间谍进行军情刺探,但由于上党的这支伏兵保密工作做得极好,司马军间谍根本就没有发现在太行山的峡谷之中,还潜藏着这么一支队伍。

    错误的信息自然会导致错误的结果,不管是司马师还是钟会吕昭,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冀州北部,密切的关注着可能来自幽州和井陉方面的进攻,而忽视了上党方向。

    所以从一开始,曹亮就将长水营和右卫营定位于攻击邺城,这完全是一步釜底抽薪的狠招,不管冀州北部的战况进行得如何,只要并州军能攻克邺城,就会彻底地打乱司马军的战略布署,从而在战略上赢得主动。

    不过长水营和右卫营选择出击的时机必须要适当,只有在司马军防守松懈兵力薄弱的时候出击,才可以收到奇效,否则出兵去攻打敌人重兵防守的邺城,完全是以卵击石的。

    所以在钟会坐镇邺城之时,曹亮一直采用按兵不动的方式,隐而不发,这也让司马军所有的高层都认为,并州军的主攻方向是来自北面的,所以丝毫没有担心邺城会出问题。

    司马师率军进入冀州之后,整个冀州的形势也由守转攻,钟会被撤去了河北都督的职务而转任先锋官,这无疑释放出一个战略大反攻的信号,司马师频频地调兵遣将,挥师冀北,无形之中削弱了邺城的防御。

    王濬巧为其谋,设计轻取了邺城,也彻底地扭转了整个冀州的形势,曹亮运筹帷幄,谋划全局,在王濬攻取邺城之后,曹亮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就已经浮出水面了。

    司马师强攻井陉关,在真定设下伏击圈,等着曹亮来钻,曹亮自然不会上当,只要井陉关能坚守得住,司马师所有的计划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邺城失守之后,司马军的后勤补给线完全给掐断了,对于这个致命的影响,司马师肯定也是坐不住的,撤军已经成为了必然。

    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这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曹亮当然不会让司马师轻易地脱身,而从井陉关撤下来的陈泰部,自然成为了曹亮首先要吃掉的目标。

    司马师想要围点打援,曹亮没有上他的当,现在却是风水轮流转,只要并州军截击司马军这一支撤退的军队,司马师肯定是会派兵来救援的。

    一口气吃掉司马师的七万骑兵和五万步兵,曹亮现在还没有那么大的胃口,所以这次的目标,还是以之被围困在白鹿山的陈泰部为主,对付司马师的援兵,曹亮只是进行阻援,而不是打援。

第2080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顿时火光冲天,把南半个天空都映红了。

    并州军的这一个举动着实让人费解,整个外城已经都被并州军给拿下了,对于已经掌握在手中的东西,再放火去烧毁,似乎并没有什么意义,难道仅仅只是为了泄忿吗?

    或者是要向邺城的守军和百姓示威,借烧毁城门楼来恫吓守军,如果他们敢继续地顽抗的话,终将会葬身火海。

    当然这个时候也无人去理会这些细节了,混乱的战况,已经让司马军疲惫不堪,更无心去关心哪里着火了,他们只关心的是内城能不能守得住,自己的命会不会丢掉。

    其实王濬下令烧掉南门的城楼,不过是向邺城城内发出一个信号而已,根据事先和潜伏到邺城内的队伍的约定,在并州军发起攻城之时,举火为号,城内的队伍将会进行接应。

    现在的战局已经是一片混乱了,城内城外多处起火,已经让城内的潜伏部队有些无所适从了,也不知道那个是战斗时引起的火灾还是并州军发出的信号了。

    所以王濬索性来把大的,下令把城门楼子给点着了,邺城的城门楼高大雄伟,完全称得上是地标性的建筑,这个时候城门楼一着火,估计整个邺城内外都看得见,可以准确无误的传递出信号去。

    战斗开始的时候,呆在军营之中的杨波就已经知情了,司马军往来调动频繁,城墙上不时传来厮杀声呐喊声,毫无疑问,并州军开始攻城了。

    吃过他们暗中准备好的草药,腹泻的症状已经消失了,五百并州兵大多已经恢复,只不过为了迷惑司马军,他们还一个个地装出虚弱不堪的样子,其实他们早已是精力充沛,战力十足了。

    身处敌营之中,杨波可不敢露出半点的马脚来,如果被司马伷察觉出什么不对来,他们这五百人,很可能就会横尸街头。

    所以杨波下令手下的兵士,不可轻举妄动,一律老老实实地呆在军营之中,静候并州军攻城时发出的信号。

    由于有城墙的相隔,他们之间传递消息变得很困难,唯一的办法就是以烟火为信号,白天用狼烟,晚上用火,举烟号为号,潜伏在城内的军队适时出击,配合城外的军队攻取城池。

    由于他们是客军,不在邺城守军的编制之内,所以守军上城迎战的时候,他们便无人去理会了,或者是觉得他们这一群病号,也没有什么战斗力,就算是派到城墙上,也只能成为累赘,所以整个邺城的军队都被调动参战时,他们可以安安稳稳地呆在军营之中。

    杨波则是密切地关注着战况的发展,他们的军营是在内城之中,接近南门的位置,想必杜义临走之时,已经将他们的位置发给了王濬。

    在这个位置上,对于外城墙上的战斗,他们是无力干预的,杨波所能做的,也就是静静地等待,等待城外的并州军给他们发信号。

    只不过战况激烈,城内和城墙上多处起火,让杨波有些无所适从了,他也无法判断出这些火光是不信号,如果错过了,那就追悔莫及了,但如果他出击的提前了,也不会起到应有作用。

    五百人,说少不少,说多也不多,在双方数万军队的交锋之中,五百人充其量也只能是一支小分队而已,所以他们出击的时候,必须把握好时机,果断下手,速战速决。

    大南门的城楼着火的时候,火光冲天,杨波自然是看得清清楚楚,城楼是城池的重要建筑,司马军不会无缘无故地放火烧掉城楼,那么城楼着火,只能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并州军故意纵的火。

    或许别人不知道并州军纵火的意图,但杨波知道,这正是给他们发信号呢,王濬唯恐他们看不见火光的信号,所以才会故意把大南门的城楼给点了,真是好大手笔啊。

    王濬点火的信号,明确无误地告诉杨波,长水营的军队正在向邺城的内城发起攻击,需要他们配合行动。

    杨波没有再犹豫,果断地下令五百军士出营,朝着南门赶了过去。

    他们的军营驻地距离南门也就只有几百步的距离,须臾即至,一路之上,都是乱哄哄的一片,虽然已经是临近天明了,但所有的老百姓都听到了城内的动静,自然是无人敢再出门,悄悄地扒着门缝上偷看。

    此刻的街道之上,往来奔走的全是司马军的士兵,一个个神色慌张,步履匆匆,很显然外城墙的失守给他们带了极大的心理负担,谁都不知道内城墙还能不能守得住,邺城会不会丢?这可是性命攸关的大事,没有一个人不上心的。

    杨波向南门前进的过程之中,几乎没有受到任何的盘查和询问,毕竟他们也是身着司马军的军服的,如今又身处城内,自然没有会去怀疑他们的身份。

    杨波的任务,就是要抢夺南门的城门,只有将城门打开,城外的并州军才可以杀入到城中,这也是接应并州军入城的最佳方式。

    可是赶到城门口的时候,杨波发现了城门口有一大队的司马军在把守,人数有五六百人。

    虽然说这么一点人马杨波并没有放在眼里,毕竟杨波所率的,可都是长水营的精锐步兵,如果一对一地厮杀,完全可以轻松的碾压把守城门的司马军。

    光对付城门口的守军不难,可一旦发生战斗,附近城上的守军随时都会赶来增援,杨波目测了一下,附近能够在短时间内赶过来的司马兵,至少有两三千人,如果杨波他们不能率先拿下城门,必然会深陷到敌人的包围之中。

    就算司马军战斗力弱上一些,但人数上的优势必然可以弥补战力的劣势,而时间拖得越长,形势便对并州军更为的不利。

    所以杨波务必地寻找出一个破敌的办法来,尽快地打开城门。

第2081章

    ps:章节防盗,明天上午更正…………………………………………………………

    顿时火光冲天,把南半个天空都映红了。

    并州军的这一个举动着实让人费解,整个外城已经都被并州军给拿下了,对于已经掌握在手中的东西,再放火去烧毁,似乎并没有什么意义,难道仅仅只是为了泄忿吗?

    或者是要向邺城的守军和百姓示威,借烧毁城门楼来恫吓守军,如果他们敢继续地顽抗的话,终将会葬身火海。

    当然这个时候也无人去理会这些细节了,混乱的战况,已经让司马军疲惫不堪,更无心去关心哪里着火了,他们只关心的是内城能不能守得住,自己的命会不会丢掉。

    其实王濬下令烧掉南门的城楼,不过是向邺城城内发出一个信号而已,根据事先和潜伏到邺城内的队伍的约定,在并州军发起攻城之时,举火为号,城内的队伍将会进行接应。

    现在的战局已经是一片混乱了,城内城外多处起火,已经让城内的潜伏部队有些无所适从了,也不知道那个是战斗时引起的火灾还是并州军发出的信号了。

    所以王濬索性来把大的,下令把城门楼子给点着了,邺城的城门楼高大雄伟,完全称得上是地标性的建筑,这个时候城门楼一着火,估计整个邺城内外都看得见,可以准确无误的传递出信号去。

    战斗开始的时候,呆在军营之中的杨波就已经知情了,司马军往来调动频繁,城墙上不时传来厮杀声呐喊声,毫无疑问,并州军开始攻城了。

    吃过他们暗中准备好的草药,腹泻的症状已经消失了,五百并州兵大多已经恢复,只不过为了迷惑司马军,他们还一个个地装出虚弱不堪的样子,其实他们早已是精力充沛,战力十足了。

    身处敌营之中,杨波可不敢露出半点的马脚来,如果被司马伷察觉出什么不对来,他们这五百人,很可能就会横尸街头。

    所以杨波下令手下的兵士,不可轻举妄动,一律老老实实地呆在军营之中,静候并州军攻城时发出的信号。

    由于有城墙的相隔,他们之间传递消息变得很困难,唯一的办法就是以烟火为信号,白天用狼烟,晚上用火,举烟号为号,潜伏在城内的军队适时出击,配合城外的军队攻取城池。

    由于他们是客军,不在邺城守军的编制之内,所以守军上城迎战的时候,他们便无人去理会了,或者是觉得他们这一群病号,也没有什么战斗力,就算是派到城墙上,也只能成为累赘,所以整个邺城的军队都被调动参战时,他们可以安安稳稳地呆在军营之中。

    杨波则是密切地关注着战况的发展,他们的军营是在内城之中,接近南门的位置,想必杜义临走之时,已经将他们的位置发给了王濬。

    在这个位置上,对于外城墙上的战斗,他们是无力干预的,杨波所能做的,也就是静静地等待,等待城外的并州军给他们发信号。

    只不过战况激烈,城内和城墙上多处起火,让杨波有些无所适从了,他也无法判断出这些火光是不信号,如果错过了,那就追悔莫及了,但如果他出击的提前了,也不会起到应有作用。

    五百人,说少不少,说多也不多,在双方数万军队的交锋之中,五百人充其量也只能是一支小分队而已,所以他们出击的时候,必须把握好时机,果断下手,速战速决。

    大南门的城楼着火的时候,火光冲天,杨波自然是看得清清楚楚,城楼是城池的重要建筑,司马军不会无缘无故地放火烧掉城楼,那么城楼着火,只能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并州军故意纵的火。

    或许别人不知道并州军纵火的意图,但杨波知道,这正是给他们发信号呢,王濬唯恐他们看不见火光的信号,所以才会故意把大南门的城楼给点了,真是好大手笔啊。

    王濬点火的信号,明确无误地告诉杨波,长水营的军队正在向邺城的内城发起攻击,需要他们配合行动。

    杨波没有再犹豫,果断地下令五百军士出营,朝着南门赶了过去。

    他们的军营驻地距离南门也就只有几百步的距离,须臾即至,一路之上,都是乱哄哄的一片,虽然已经是临近天明了,但所有的老百姓都听到了城内的动静,自然是无人敢再出门,悄悄地扒着门缝上偷看。

    此刻的街道之上,往来奔走的全是司马军的士兵,一个个神色慌张,步履匆匆,很显然外城墙的失守给他们带了极大的心理负担,谁都不知道内城墙还能不能守得住,邺城会不会丢?这可是性命攸关的大事,没有一个人不上心的。

    杨波向南门前进的过程之中,几乎没有受到任何的盘查和询问,毕竟他们也是身着司马军的军服的,如今又身处城内,自然没有会去怀疑他们的身份。

    杨波的任务,就是要抢夺南门的城门,只有将城门打开,城外的并州军才可以杀入到城中,这也是接应并州军入城的最佳方式。

    可是赶到城门口的时候,杨波发现了城门口有一大队的司马军在把守,人数有五六百人。

    虽然说这么一点人马杨波并没有放在眼里,毕竟杨波所率的,可都是长水营的精锐步兵,如果一对一地厮杀,完全可以轻松的碾压把守城门的司马军。

    光对付城门口的守军不难,可一旦发生战斗,附近城上的守军随时都会赶来增援,杨波目测了一下,附近能够在短时间内赶过来的司马兵,至少有两三千人,如果杨波他们不能率先拿下城门,必然会深陷到敌人的包围之中。

    就算司马军战斗力弱上一些,但人数上的优势必然可以弥补战力的劣势,而时间拖得越长,形势便对并州军更为的不利。

    所以杨波务必地寻找出一个破敌的办法来,尽快地打开城门。

第2082章 桂阳火起

    望着眼前熊熊燃烧的大火,刘靖面色铁青,愠怒之中却有带着一丝的无奈。

    这一次他真得被施绩给耍了,当他们抵达桂阳城外之时,远远地就瞧见了桂阳城内烈焰腾空,黑烟冲天的景象,当时刘靖的心里便是咯登了一下,感觉到情况有些不妙了。

    自从从江陵挥师南以来,吴军一路是望风而逃,刘靖连一轻取荆南数郡,都不费吹灰之力,这次的攻城拔寨,简直就是一马平川,没有任何的阻力可言。

    这个结果,自然是刘靖可以想象到的,吴军不战而逃,完全是在魏军的预期之内的,所以曹亮给刘靖的命令就是不光要拿下荆南七郡,而且要将施绩的人马全歼于荆南,不给他们逃亡交州的机会。

    但显然施绩早就丧了胆,一听魏军来袭的消息,立刻是弃城而逃,根本就不给刘靖围歼他的机会。

    刘靖也没办法,只好是加快了追击的速度,力争在施绩逃离荆州之前,将他给追上并歼灭之,不令其窜逃到交州去。

    按照事先掌握的情报来看,施绩的逃亡路线就是长沙——湘东——桂阳——交州,这条路是一条驰道,也是荆州通往交州的唯一大道,施绩想要以最快的速度逃往交州,这条相对来说比较平坦的官道自然会成为吴军的首选。

    而且从情报上来看,施绩事先已经在湘东桂阳等地设下了补给点,将粮草物资提前运往了这些地方,以方便吴军的撤退之时轻装而行,从容地获得补给。

    所以综合各方面的考虑,刘靖认为施绩逃亡的路线无疑是桂阳那条路,魏军的追击方向自然也朝着那个方向进行。

    一路之上,魏军虽然没有能够追得上吴军,但可以看得出吴军逃得也是十分仓皇的,沿路之上,有许多吴军所丢弃的物资,车辙脚印也是瞧得清清楚楚,刘靖自然不疑有它,倾尽全力直扑桂阳。

    按照双方的速度估算,魏军抵达桂阳之后,就算是追不上吴军,也相差不会太远了,刘靖正准备下令劲骑营加速前进,直取桂阳之时,就瞧见了桂阳城中火光黑烟冲天的景象,不禁是大惊失色。

    这一路之上吴军全部是弃城而逃,不过尚没有发现一起纵火焚城的举动,毕竟城内还有大量的百姓,纵火烧城的话,那就是对平民百姓的一种屠杀,吴军显然还没有丧心病狂到这种地步。

    但没想到魏军追到了桂阳,却发现吴军正在纵火,出现这一反常的情况,确实让刘靖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他立刻下令魏军加速前进,赶往桂阳城中。

    此刻的桂阳城,早已是城门大开,城内的百姓四散而逃,显然是唯恐被大火烧到,所以他们这时才拼命地逃离。

    等魏兵入城之时,城内已经没有多少的人了,吴军更是连一个人影也不曾看到,不过从刚刚燃起来的大火来看,吴军似乎也是在魏军入城之前才刚刚逃走的。

    刘靖当即立令劲骑营出城向南去追,而中垒营则负责救火。

    刘靖亲自查看了火情,火是从桂阳的仓库那边烧起来的,只是烧毁了一些相邻的民房,并未波及到更多的地方。

    很显然,吴军纵火的目的十分明确,那就是烧掉仓库之内那些带不走的东西,这倒让刘靖十分的好奇了,吴军继然将桂阳做为了一个补给点,那么所贮存的物资粮草就是为了保障军队的所需的,吴军又怎么可能会轻易地将其焚烧掉,难道说吴军在这里存放的物资已经多到带不走的地步了?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这一路上吴军几乎是轻装而行的,为了加速逃亡,他们从长沙逃出来的时候,就不敢携带冗余的东西,一路之上,全都倚仗沿途的补给。

    此时桂阳所存贮的粮草物资对于吴军来说,那就是救命的口粮啊,所以他们肯定会不顾一切地将这些物资带走的。

    除非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吴军不再需要这些物资了,为了防止这些物资落入到魏军的手中,才会在魏军到来之前,纵火烧掉。

    中垒营入城之后,立刻竭尽全力地扑灭大火,经过他们的奋力扑救,火势已经得到了控制,不过仓库之内的大部分物资都被烧毁了。

    从那些残存的余烬之中可以看出,被烧毁的物资大部分是粮草,中垒营的士兵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刘靖,刘靖微微一皱眉,看来自己的推测没有错,吴军这次纵火,目标仅仅只是那些库存的粮草,而并不是刻意地要来纵烧焚城。

    至于那些被烧的民居,也只是被殃及而已,并非是吴军有意为之的。

    而且从被烧的粮草来看,那数量也绝对不是少数,至少也多达数万斛,几乎占到了吴军在桂阳存贮粮草的绝大部分。

    也就是说,吴军存贮在桂阳的粮草根本就没有被带走,而是全部被付之一炬了。

    刘靖想了想,下令魏军带几个城内尚未出城的百姓过来。

    城内的百姓虽然有不少的人逃走了,但滞留在城内的仍旧有不少的人,毕竟这次吴军放火,也只是烧掉了府库附近的一些房子,其他没有波及到的百姓还是有人不肯离城的。

    这些平民被带到刘靖面前的时候,吓得是魂飞魄散,双股战战,这一刻他们恐怕是连肠子也悔青了,只恨自己为什么不跟着其他的人逃走呢。

    刘靖却是一脸的和颜悦色,首先向这些百姓讲明了魏军的纪律,与民秋毫无犯,任何魏军士兵如有违反军纪者,刘靖欢迎桂阳的百姓出来告发,他们一定会严肃处理,并给予百姓补偿。

    这些百姓虽是将信将疑,但看到刘靖如此的大官,一点架子也没有,忐忑不安地心终于也算是平静了一些,对着刘靖磕头谢恩。

    刘靖命人取过几串铜钱来,对百姓道:“本督有几个小问题需要问一下父老乡亲,希望大家据实回答,凡是答对的,皆有赏钱可拿。”

第2083章 莫名消失了

    桂阳的这些百姓眼睛都直了,回答问题居然还有赏钱可拿?这赚钱倒是挺容易的,就是不知道刘靖的问题会不会太刁钻古怪了,普通人根本就答不上来。

    不过他们很快就知道了,刘靖所有的问题都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无非是吴军在桂阳城存贮着多少的粮草,这两天一共有多少的吴军抵达的桂阳,他们何时入城,又何出的城?诸如此类。

    刘靖也不食言,只要第一个回答出问题的人,他当即命人奖赏了一贯铜钱。

    拿到赏钱的那个汉子一脸的错愕,似乎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要知道这一贯铜钱可是整整的一千文,足够他一家老小生活好几个月了,而自己所付出的代价也仅仅只是动了动嘴皮子而已。

    周围的百姓更是艳羡不已,先前刘靖问话的时候,他们还顾虑重重,谁也不敢抢先回答,没想到居然让一个愣头青的小伙抢了先,面对接下来问题,自然就踊跃得多了。

    刘靖是言出必行,只要有人答对了一个问题,他就当即赏钱一贯,丝毫都没在乎这个问题的答案到底值不值一贯钱。

    很快刘靖就了解到了他所需要的信息,然后让魏兵将这些百姓给遣散了,中垒将军皇甫坚亲眼看着刘靖眨眼工夫就将上万钱给送了出去,不禁略感肉痛,道:“都督,向这些百姓问话,随便打赏几个小钱便是了,又何须如此破费?谅他们也没有胆子敢欺瞒都督的。”

    刘靖哈哈一笑道:“你真以为本督是担心他们不说真话而特意重赏的?其实问询出真相来非常简单,也不需要花费一文,只需要找几拨平民来即可,他们又不可能串供,回答一致即为真相,回答不一致时便是谎言,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的。至于本督为何要重赏他们,不过是效仿商鞅而已,以重金求信于民,以区区万钱,就能得到桂阳百姓之信任,这钱花得何其值也。”

    刘靖此次南下,目的可不光是追击施绩的,而且还兼带着平定荆南七郡的目的,现在桂阳百姓闻听魏军到来,民心惶惶,四散而逃,对于刘靖的安抚计划有着很大的影响。

    所以刘靖才心生一计,决定效仿变法秦国的商鞅,千金买信诺,看似刘靖一个简单的问题就花费了千文的代价,但此时传出去之后,相信桂阳的百姓很快就全部都知晓了,自然而然对刘靖的命令不再有任何的怀疑,之后刘靖张贴安民告示,桂阳的百姓也会积极的配合。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刘靖的这一万钱花得是特超值的,既知晓了桂阳城内的真实情况,又起到了安抚民心的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

    根据这些百姓提供的信息,刘靖得知近几天之内吴军根本就没有大量的军队经过桂阳,仅仅只是有一支数百人规模的队伍打北边而来,城内的火就是他们放的,而且放火之后,这些人就从南门紧急地撤离了。

    刘靖当然不会怀疑这些平民百姓会说谎,因为吴军究竟有多少人进的城,那是许多人都能看得见的,一旦说谎,很容易就会被拆穿,这些平民百姓跟官府也没有利益纠割,犯不着为了吴军而撒这个弥天大谎,因为他们撒谎的代价是相当大的,很可能会掉脑袋的。

    得到了这些消息之后,刘靖便可以轻易地判断出来吴军主力根本就没有到达桂阳,而吴军在桂阳设立补给点,也只是为了迷惑魏军,最后他们纵火烧毁了提前存贮的粮草物资,也是为了防止这些粮草物资落到魏军的手中。

    看来这次魏军真得被施绩给耍了,好一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魏军一路死追着吴军不放,但追到了桂阳之后,才发现吴军主力竟然消失不见了,这尼玛的,也太坑了吧!

    刘靖的脸色虽然很难看,但他却没有发怒,毕竟吴军这一路上逃得相当的快,尽管魏军拥有骑兵,在行军速度上是优于吴军的,但先前和吴军有着极大的距离,他们所能做的,也只是不断地拉近这个距离而已。

    魏军距离吴军最近的时候,也至少相差百十里左右,有这么长的距离空当,如果吴军提前做好改道准备的话,魏军这边还真是防不胜防。

    毕竟一路之上支路岔路相当的多,魏军也不可能一一派兵去排查,他们只能是按着既定的路线进行追击,那知追到了桂阳,却发现追了个空气。

    那吴军究竟是从哪儿逃走了?

    显然问询桂阳的百姓是不可能得到答案的,吴军主力根本就没有到达桂阳,桂阳的百姓自然也就不可能知道吴军的去向。

    刘靖只能是将希望寄托在了那些放火后逃跑的吴军身上,他们刚刚离开桂阳不久,以劲骑营的速度,追上他们没有任何的难度。

    张乔果然不负刘靖之望,他很快地就率劲骑营返了回来,那些纵火逃亡的吴军少部分逃散之外,大部分不是被斩杀,就是被生擒,张乔抓获了至少也有上百人,他押解着这些战俘火速地返回了桂阳城。

    吴军主力的突然消失,让张乔也是深为纳闷的,他一路之上,率领劲骑营为先锋,长驱而行,并没有发现任何的异常,但居然就这样无影无踪的消失了,张乔也知道刘靖那边肯定是焦急万分的,所以他才会带着这些战俘急冲冲地返了回去。

    刘靖立刻将这些战俘带上来,分头去审问,但他们抓获的这些吴兵可都是些下层的普通士兵,只是奉命前来桂阳办事的,所办的事就是纵火烧掉囤积在桂阳的这些粮草和物资。

    至于吴军主力究竟在哪儿,他们也是一头雾水,压根儿就不知道。

    刘靖询问这支队伍的领军的吴将,却被告知此人刚刚在被魏军追击的时候给杀掉了,估计此人是施绩的心腹,只有他应当是知道吴军主力的下落的,可此人一死,线索就全断了。

第2084章 逃之夭夭

    张乔和皇甫坚有些傻眼,要知道施绩的人马好歹也是有一万多人的,如此规模的一支大队人马,说消失就消失,而且一点踪迹都找不到,这委实也是有些太奇怪了吧。

    皇甫坚提议对这些被俘的吴兵进行刑逼供,他们之中,肯定有人是知情的,只不过隐瞒了真相而已,如果魏军使用一点强硬手段的话,不相信他们不招供。

    刘靖摇了摇头,被俘的这些吴兵,都是些普通的士兵,肯定是无法获得吴军的最高机密的,施绩竟然有这个暗渡陈仓之计,那肯定不会在吴军之中大肆宣扬,所以下层的士兵不知情也就不奇怪了。

    更何况,对于普通的士兵来说,求生欲还是很强的,他们并没有多少忠君报国的想法,当兵打仗也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或者是受官府胁迫,所以被俘之后,很少能有宁死不屈的。

    只要他们所知道的,不用动刑,稍稍威胁利诱一下,就能让他们和盘托出了,但不知道的事就是不知道,那怕就是把他们打残了,也不可能问出什么结果来。

    不过刘靖在询问的时候,还是得到了一个重要的信息,这支吴军的小分队是施绩在半路上派出的,也就是说之前他们一直是随同大部队行动的,那么这个分离的节点就变得十分重要了,距这些吴兵交待,他们脱离大部队的地点是耒阳以北,当时整支军队还保持着南下的队型,至于何时消失的,那他们真不得而知了。

    耒阳?

    刘靖很快就捕捉到了这个相当重要的信息,那毫无疑问,在长沙到耒阳这一段路上,吴军还是正常南下的,那么吴军所消失的区域,也就只有耒阳到桂阳这一段了。

    桂阳附近是不可能的,因为距离桂阳太近,很容易地就被魏军所发现,所以刘靖现在基本上可以确实吴军改道的位置,应当就在耒阳到便县之间。

    至于吴军的去向,东逃的话,那便会进入到扬州,扬州那边战事已经基本结束,魏军已经控制了扬州的大部分区域,施绩不会傻到去自投罗网。

    所以施绩这次逃跑的方向,依然还会是交州,前往交州,自然走桂阳这条驰道是首选,但如果绕道零陵的话,也是一样可以抵达交州的,于是刘靖便可以断定施绩肯定是中途改道前往了零陵,并且经零陵前往交州。

    当下刘靖立刻找来熟知当地地形的一些百姓,经过询问,从耒阳确实有一条小路可以直通零陵,那么现在所有的谜团也就解开了。

    施绩先前故布疑阵,将大量的粮草和物资囤积于桂阳,便是要营造出吴军将从桂阳逃交州的假象,并以此来引诱魏军一种追向桂阳。

    而事实上,施绩早已经暗中规划好了改道零陵的计划,到达耒阳之后,施绩只派部分兵马南下,并且故意营造出声势来,主力部队则从耒阳秘密改道西行,逃之夭夭。

    最后,施绩也没有放过这批被他当做诱饵的粮草物资,为了防止这些物资落入到魏军的手中,还特意地下令吴军在魏军抵达桂阳之前,将这些粮草物资全部焚毁。

    不得不说,施绩的这个计划是相当缜密的,他一面大张旗鼓地囤粮积粟,营造南下桂阳的假象,不但瞒过了魏军的细作,而且还瞒过了吴军之中的绝大部分人,让所有人对他南下桂阳的行程是深信不疑。

    而在暗中,却神不知鬼不觉地规划了西逃零陵的计划,从这一点上,也确实证明了施绩还是一个颇有心计和智慧的人,也许他早就算准了走桂阳这条路,肯定是无法逃得过魏军的追击的,所以才会使用这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划。

    显然,施绩的阴谋是得逞了,魏军的大队人马被他骗到了桂阳,而且就算此刻刘靖知道了真相,再度赶往零陵的话,显然已经是追不上施绩了,一旦让施绩进入到南岭山区,那儿道路崎岖险峻,艰险难行,刘靖的追击计划也就彻底的失败了。

    至于进军交州,刘靖不是没有想过,但远征交州的话,是面临诸多的问题的,至少在情报侦察、后勤补给方面,魏军都没有过任何的准备,曹亮给刘靖的命令,只是要他进军荆南,追击施绩,如果真要远征交州的话,那刘靖就必须要请奏曹亮了,在没有得到曹亮的许可之前,他是无论如何也不敢冒然地出兵的。

    虽然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那也只是仅仅前敌的主将在掌握有利的时机之时果然采取的一种手段和措拖,并不代表领军的主将就有公然抗命的权力。

    而且这也是完全基于在百分百有把握打胜仗的前提之下,才敢冒着相当大的风险来行事的,如果违抗君命之后却打了败仗,结果只能是二罪归一,本来不用掉脑袋,结果很可能却枉送了自己的性命。

    所以在违抗圣命之前,任何人都必须要做出慎重的考虑,第一要看主上的为人,是不是能接受前方主将擅自行事,如果不能的话,那最好趁早打消这个念头,甭管你是不是能获得胜利,都不值得去冒这个险。

    其次,就是需要掂量一下形势,看看自己是不是有百分百的胜算,这一点是犹为关键的,如果没有打胜仗的把握,一切都是虚妄。

    现在如果让刘靖进军交州的话,别说是百分之百的把握,就连三成的把握他都没有,毕竟对交州那边的情况,刘靖完全是两眼一摸黑,根本就不知道,这种盲目的进军,又怎么可能会打得了胜仗呢?

    这种情况下,刘靖那怕再咽不下那口气,也只能是暂时地隐忍下来,不过他并没有按兵不动,虽然不能进军交州,但拿下荆南七郡还是刘靖此行的另一个目标,所以他派劲骑营前往零陵郡,派中垒营前往临贺郡,不管什么情况,先完成平定荆南七郡的目标再说。

第2085章 交给陛下定夺

    确实也没有出现什么意外的情况,当劲骑营赶到零陵之后,施绩早已经是逃之夭夭了,率领吴军逃向了茫茫的南岭大山,踪迹难觅。

    真是因为这一次改道计划,吴军成功地将魏军甩在了身后,为他们的撤退至少赢得了两天的时间。

    别小看这区区两天的时间,却可以让吴军从容地撤退到零陵,在获得了最后的补给之后,他们顺利地踏上了南下交州之路。

    尽管比起桂阳通往交州的驰道来,零陵这条路比较岖崎和艰辛,但正因为路难走,他们才更有机会躲开魏骑兵的追击,一旦他们踏入到大山深处,那便真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了。

    张乔率领劲骑营星夜兼程的赶到了零陵,其实从耒阳到零陵的这条小路,确实是坎坷难行的,甚至许多路段都不方便骑兵通行,但张乔还是克服了许多的困难,以最快的速度赶往了零陵。

    其实张乔还是心存一些侥幸的,他希望吴军在抵达零陵之后,会有一定的时间来补充给养及原地休整,只要劲骑营能以最快速度抵达零陵,说不定还有机会追上吴军。

    但魏军耽搁的这两天时间完全是致命的,现在那怕劲骑营再一路地狂追猛赶,也是不可能追得上吴军的。

    毕竟施绩使出这个暗渡陈仓的计划,目的就是为了摆脱魏军的追击,所以施绩在改道之后,绝不会浪费一星半点的时间,吴军抵达零陵之后,只是做了短暂的停留,就连一个时辰的时间都没有。

    施绩事先已经通知零陵太守将府库之中的粮草和物资集中了起来,又命其在民间大肆搜刮了一番,所以在零陵,已经筹措到了足够一万多人前往交州的粮草和物资。

    零陵太守阮度可是施绩一手提拔起来的,以前他就在施绩的手下干过师友从事,算得上是施绩的心腹,此番施绩突然下令让他筹措粮草,阮度当然是不敢怠慢,亲自来抓这事。

    虽然零陵大部分区域都处于荆西南的山区,环境较为闭塞,人口也比较稀少,但好歹也是一个大郡,治下怎么也有十几个县,筹措个几万斛的粮草还是没有多大的压力的,阮度只是在零陵周围的几个地区搜刮了一圈,就已经完成了施绩给他的任务。

    阮度囤积好粮草,整顿好人马,就在零陵静候施绩的到来了。

    施绩率军逃到了零陵,一看阮度准备的挺周全,顿时为之大喜,看来自己的亲信心腹就是信得过,当即下令接收这批粮草和物资,将零陵的人马编入到吴军之中,经过短暂地停留之后,大军连夜出发,一口气向南,奔交州的郁林郡而去。

    张乔赶到了零陵之时,零陵城早已空无一兵,不过吴军撤离零陵时并没有放火,想必他们从容地拿走了粮草和物资之后,也就没有放火的必要了。

    由于吴军离城的时候正是夜间,城里的百姓都搞不清这是什么状况,只见无数的军队纷沓而至,又纷纭而去,老百姓不明就里,也不敢出门来看。

    直到第二天他们才会发现,官府和官兵在一夜之间全部消失了,零陵城成为了一座无主的城池,没有官府和律法的约束,城内的秩序一下子就变得混乱起来,恃强凌弱、寻衅报复、抢劫掳掠的事时常发生,平静的零陵城很快就变成了一座混乱之城。

    张乔到零陵之后,才阻止了事态朝着更严重方向发展,很快地平息了城内的动乱。

    当然对于劲骑营来说,这些不过是抬手即办的小事,让张乔遗憾的是,最终他们还是没有能够追上施绩,让施绩的人马逃之夭夭了。

    刘靖给张乔的命令就是远至零陵,能追上施绩更好,如果追不上,抵达零陵之后就放弃追击,绝不可孤军深入,前往交州。

    既然刘靖有令在先,那就是借张乔几个胆子也不敢擅自行事的,更何况进军交州至少也有强大的后勤补给能力,劲骑营抵达零陵,根本就没有携带过多的粮草,不足以支撑他们远距离作战,张乔最终只能是遥望着交州的方向,长叹了一声,停止了追击。

    中垒营那边,进展也是相当的顺利,临贺太守本来就是孙奉,孙奉离开临贺北上武昌之时,带走了临贺郡的大部分郡兵,以至于留守临贺郡的,只剩下了一些杂兵,而所有的郡务,孙奉也是交给一个姓范的郡丞在处理。

    皇甫坚一到临贺,范郡丞就率兵出城投降了,不是他不想坚守,而是没有那个实力,光看看魏军声势浩大的队伍,文官出身的范郡丞当即就傻了眼,负隅顽抗的话,就如同是以卵击石,范郡丞可没那个献身的精神,还是自己的小命要紧,他就连丝毫的斗志也没有,立刻举城而降。

    可以说,这一次刘靖平定荆南七郡,几乎是兵不血刃,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如此广阔的一大片地盘。

    不过刘靖却似乎一点也开心不起来,这次南下,平定荆南七郡,只不过是次要目标,魏军最主要的目标,还是要消灭掉施绩的兵马,如果让施绩率兵逃往交州的话,那就等于是纵虎归山,后患无穷。

    可惜刘靖已经是竭尽了全力,奈何施绩嗅觉灵敏,刚刚察觉到不对的时候,就开启了夺路逃亡的模式,而且在半道上还玩了一把暗渡陈仓的把戏,将刘靖给戏耍了一把,从容而逃。

    从此至终,魏军除了在桂阳捉了几个纵火犯之外,就连吴军主力的衣角都没有沾到,如果说刘靖一口气豪取荆南七个郡是大胜的话,那么让施绩全身而退,却成为了此役最大的败笔。

    接下来,是进还是退,刘靖自己就无权决断了,所以他只能是在桂阳零陵临贺一带按兵不动,亲自写了一封奏章,详述了荆南的情况,派六百里的快马加急将奏章送往江陵,呈给曹亮,此事还得由陛下来定夺。

第2086章 躲得过初一,他躲不过十五

    曹亮看到了刘靖的奏章之后,却没有像刘靖那般的沮丧,而是微微一笑道:“刘爱卿此次出征荆南,还是相当的顺利嘛,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连夺荆南七郡,所向披靡啊!”

    曹亮的心情看起来相当的不错,其实这次虽然曹亮给了刘靖歼灭施绩的任务,但事实上,刘靖能不能完成,曹亮还是心里有底的。

    这并不是取决于刘靖的能力问题,而是取决于施绩的反应速度,如果施绩铁了心要弃城而逃的话,那么刘靖就算速度再快,想要追上施绩也是有着很大的难度的。

    其实从整个荆州的战略大局上来看,施绩那万把人根本就影响不了什么,曹亮之所以在西陵决战之前,先将荆南的施绩给收拾了,不过是给西陵的姜维和陆抗营造一种紧张的氛围,让他们陷入一种孤立无援的状态之中。

    荆南七个郡,地域相当的广阔,施绩统共出只有一万多的人马,就算再加上各郡的郡兵和临时招募来的一些军队,撑死也超不过一万五千人,这么一点兵马,施绩真的如果有胆量敢和魏军叫板的话,那他肯定是死路一条。

    曹亮主动地向荆南发起进攻,只不过是要剪除掉吴军的羽翼而已,同时也彻底地切断姜维和陆抗向交州的退路。

    当然,姜维和陆抗就算是西陵守不住了,退往交州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的,毕竟西陵背靠的就是蜀国的永安,姜维陆抗如果不敌的话,退守永安自然是上上之选。

    所以许多人对曹亮在江陵按兵不动,却突然挥师南下深感费解,这种脱离主战场的打法,也是挺清新脱俗的嘛。

    但曹亮有着自己的战略意图,吴国的领土一共是三个州:扬州、荆州和交州,其中交州地处偏远荒蛮之地,对中原的影响力微乎其微,所以曹亮在平定扬州和荆州之前,是暂时不会理会交州。

    所以扬州和荆州是曹亮首先要针对的目标,如今扬州的战事基本上已经是结束了,曹亮给羊祜的命令是让他在建安一带稍做休整,积极地筹备进攻交州的事宜,毕竟跨越几千里的战场,没有充分的战略储备,完善的后勤保障,是不可能进行如此大规模远征的。

    羊祜的中军团目标已经确定,曹亮也不会再让他们劳师以远,再跑到荆州来打仗,所以荆州的战事,基本上确实是由右军团和水军来完成的。

    于是平定荆南的事,也需要右军团来做,那怕施绩现在对魏军构不成什么威胁,但卧榻之侧,又岂能容他人鼾睡,所以在西陵大战之前,顺手地将施绩给解决掉,是曹亮战略部署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其实曹亮从头到底,需要拿下的,也只有荆南七郡,至于能不能收拾掉施绩,那就另当别论了。

    如果施绩迟疑不决,患得患失的话,那肯定给刘靖歼灭他创造了机会,如果施绩比较果决,一门心思想跑的话,那刘靖基本就没有多少追上他的希望了。

    不过这也无所谓,反正施绩最终也是会逃往交州的,交州那边的事,自然有羊祜会去处理,施绩也不过是躲过初一,但他依然躲不过十五。

    现在刘靖已经平定了荆南七郡,完成了既定的目标,继续地留在桂阳零陵那边也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了,曹亮当即给刘靖下旨,要他即刻撤军返回江陵,征讨交州的事,也无需他去了,至于荆南七郡的治理,曹亮将会安排官吏和郡兵前往接管。

    此次征讨吴国,曹亮在军队方面,是做了两方面的准备的,其一便是野战兵团,他们负责攻城掠地,征战讨伐,并不管镇守之事,不是他们不想管,而是东吴几百座城池,那怕一座城池只需要数百兵士去把守,魏军的野战兵团这么点人,分也分不过来。

    所以野战兵团所攻略的地方,全部交给后续到达的各地郡国兵来镇守,但野战兵团的进攻速度太快了,攻占的地盘和城池众多,曹亮调过来的几万郡国兵也不够分配。

    所以在各城池的镇守上面,魏军基本上是采用各州的郡兵和吴军各地的降兵以及临时招募的乡勇联合使用,这三种兵士所占的比例大致各为三分之一。

    刘靖在短短二十多天的时间内就连夺荆南七个郡,这无疑让守备郡兵又出现了大量的缺口,不过如何解决那就是另外的一回事了,刘靖的人马还有别的用途,自然不可能继续地留守在荆南,所以曹亮安排刘靖即刻撤离,将荆南的事务交给接下来新任的各个太守。

    至于这些太守如何署理荆南七郡的事务,那就不是刘靖需要去关心的问题了。

    曹亮给刘靖下旨的同时,就立刻委派了四位官员来担任长沙、武陵、桂阳和零陵的太守,并且让他们即刻赴任,前往荆南与刘靖办理交接手续。

    毕竟没有办理交接手续之前,刘靖都无法脱身,看看零陵城在无主状态下发生的事就明白了,无秩序的混乱,那是最大问题,曹亮向荆州火速地委派了四个太守,就是要忙着在荆南建立起新的秩序,让荆南社会秩序稳定下来。

    有人就感到奇怪了,荆南不是七个郡吗,曹亮怎么才派去了四个太守,那三个郡就不管了吗?

    其实荆南原本就是四个郡,在汉末的时候,荆州才一共只有九个郡,每个郡所辖的地盘都很大,当年赤壁之战后,刘备为了拓展地盘,便派兵夺取了荆南四郡,连同向东吴借的南郡,一共控制了荆州五个郡的地盘。

    后来孙刘两家不停地在荆州的归属上面扯皮,刘备得了益州之后,又与曹亮决战于汉中,为了搞好和孙权的关系,特意地以湘水为界,将湘水以东的长沙郡和桂阳郡割让给了孙权。

    但孙权并没有由此而满足,他的目标是吞并整个的荆州,于是在关羽北伐荆州空虚之时,从背后捅了一刀,将荆州给夺了下来。

第2087章 撤郡并县

    郡县制是秦代时所创的,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废除了分封制,改立郡县制,建立起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当时一共将天下分设为三十六个郡,每个郡的地方长官都由朝廷直接委派并且只对中央朝廷负责。

    后来到汉代,郡县制和分封制并存,也就是郡国并立,不过汉代所谓的“国”和春秋战国时的“国”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那些诸侯王对自己的封国并没有行政管辖权,其国相也并不是诸侯王自己封的而是由朝廷委派,其实除了名称之外,太守和国相的俱都是一样的。

    汉代在郡国之上,又设立了十二个州加司隶校尉部,以方便管辖辽阔的疆域。

    但在汉代州并不是行政区而是监察区,州的最高长官是刺史,行使的是监察权力,秩六百石,官位要比二千石的太守国相差了很远,所以在汉代便出现了下品官员管理上品官员的奇葩事。

    后来到了汉末,群雄割据,州的地位也逐渐地从监察区向行政区转变,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许多州设立了州牧,州牧可不是六百石的官员,而是比二千石更高一级的中二千石,州牧成为了实打实封疆大吏,拥兵坐镇一方的诸侯。

    到了三国时代,虽然州的长官有时被封为州牧,有时被封为刺史,比如施绩就是荆州牧,而交州那边陶坚就是刺史,但实质上两者并有什么太大的区别,都是州一级的行政长官,只是州牧稍微显得尊崇一些,但他们的权力是一般大的。

    相对而言,郡守的地位下降了不少,原本郡守和国相都是直接向朝廷负责的直属官员,但州成为行政区后,太守国相就需要向州牧刺史负责了。

    而且郡国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所管辖的面积也相应地缩小,许多的大郡都是被一分二,甚至一分为三四,以吴国的荆州为例,在吴刚夺取荆州之后,吴国境内的荆州共设有江夏、南郡、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六个郡,后来不断地析分,新设立了建平郡、宜都郡、衡阳郡、湘东郡、临贺郡,生生地将荆州六郡划分为了荆州十一郡,郡的数目,比汉代时荆州九郡还多。

    郡的数目越多,那就代表官吏队伍越发的臃肿冗余,不管是大郡小郡,从太守到计吏书佐,大小官员,一律配齐,可谓是麻雀虽小,也是五脏俱全。

    官吏越多,对百姓的盘剥自然就越厉害,三国时期各国的兵民比例大约是十比一,而官民比例大约是在二十五比一,也就是说每二十五个普通的平民百姓,就要养活两个半士兵和一个官吏,可见其负担之沉重,已经到了不堪重负的地步。

    曹亮在征伐的过程之中,已经在刻意地改变这种局面了,以前的魏国,常备军的维持数量总是在五十万人以上,也是占到了人口比例的十分之一左右,如今曹亮的野战兵团,只有三十万余人,就算加上各地的郡国兵,数量也是比之前要少十多万。

    从起兵之始,曹亮走的就是精兵路线,宁缺勿滥。曹亮深知,兵不在多,而在精,军队的战斗力,可不是仅仅是靠人多就能堆出来的,所以长年以来,曹亮一直狠抓军队的素质建设,不断地地改进装备,加强训练,提高实战水平,让军队的战斗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所以每一次的战役,魏军都从来没有在兵力数量上占据过优势,但却可以轻易地打败敌军,看似以少胜多的背后,其实是另有奥妙的。

    曹亮不光是精兵,而且还简政,裁减冗员,精减机构,将一些析分出来的小郡重新划归到大郡之中,这样就可以节省下一整套的官僚班子,这次只派出四个太守,曹亮就是将荆南七郡重新地划分为四郡,将吴国新设立的衡阳郡、湘东郡和临贺郡给取消了。

    在其他的州,曹亮也至少合并撤消了二十多个郡,一百多个县,这种撤郡并县的举措,光是裁减的冗员就多达数万人,减少俸禄支出数亿的钱粮。

    表面上看,曹亮的精兵简政,撤郡并县是为朝廷减轻负担,开源节流,但实际上却是为老百姓减负的。

    军队和官吏的开支从哪儿来,朝廷也不会无中生有,朝廷的所有开支都来自于赋税,而赋税是要加到每一个平民百姓身上的,如果朝廷的傣禄不足了,粮饷不够了,那也只是能是来薅百姓的羊毛,羊毛出在羊身上,朝廷的开支越大,百姓的负担便越重。

    历史上再兴盛的王朝,其实都是败在赋税的上面,王朝越兴盛越繁荣,开支便越浩大,越容易滋生**,为了弥补财政的漏洞,除了加税之外,没有别的路可走。

    底层的百姓不断地被盘剥压榨,最终被逼到忍无可忍的地步,只能是揭竿而起,奋起反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强大的王朝最终也会灰飞烟灭,不复存在。

    纵观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几乎就是在这种兴衰之中不断地轮回着,数千年来都走不这个怪圈,深谙历史的曹亮自然会想尽一切办法,不让历史重演。

    其实对于普通的黎民百姓而言,他们并不需要什么奢侈的生活,日求两餐,夜求一宿,能吃饱能穿暖就足矣,只要解决了老百姓的温饱问题,那怕是有人跳出来带头造反,都没有人跟随,自然社会就不会乱。

    但解决百姓的温饱,说难不难,说易也不易,首先是轻徭薄役,减轻老百姓的负担,这个时代生产力比较低下,普通老百姓一年的收入所得,大部分都交了税,遇到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或许还能勉强地糊个口,但遇到了灾荒年,如何能挺得过去。

    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根子在朝廷上面,提高生产力是一个方面,但更为重要的是,要给百姓减负,那撤裁冗员,减少朝廷的开支,便成为了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

第2088章 吴人制吴

    现在是战争时期,为了维持战争所需要的庞大军费开支,曹亮想要做到轻徭薄赋也很困难,毕竟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战争可以说是最烧钱的游戏了,那怕曹亮精兵简政,尽量把军费开支降到最低,但这样的开支仍旧像一个无底洞一样,不停地吞噬着大量的人才财力和物力。

    只有尽快地结束战争,一统天下,才能让老百姓过上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的日子。

    越是临近于战争的尾声,曹亮便越有这种紧迫感,这场从公元一百八十四年黄巾之乱就开始的战争,已经持续了近八十年的时间了,天下的人口从最鼎盛时期的五千万人降到了只有一千多万人,多少的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这和这场持续了近百年的战争有着莫大的关系。

    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曾经繁荣富庶的中原地带,到如今也沦落到荒如边塞。

    然后,你以为这就是结束了吗?

    在真正的历史之中,这仅仅不过是一曲序幕而已,对于汉民族而言,真正的苦难才刚刚开始,其后的三百余年,那才叫暗无天日,真正的修罗地狱,汉民族坠入到了无底的黑暗深渊之中。

    曹亮庆幸自己可以穿越到这个时代,他凭借着一己之力,灭掉了篡权夺位的司马家族,也清除了悬在汉人头顶上的匈奴鲜卑这把刀,从此历史上再无西晋王朝,也再没有五胡乱华,魏国也不再将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如果后继者能在曹亮打下的这片基业上发扬光大,那么盛唐时代就会提前到来,大魏王朝也将会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之中去。

    但一个人的能力终究是有限的,那怕他是一个经天纬地的人,但同样也无法敌得过岁月这把杀猪刀,曹亮终究会老去,死去,他生前可以主宰一切,但死后却灰飞烟灭,滚滚红尘之中,最后他连最微小的一粒尘土都无法捉得住。

    曹亮深知这一点,自己活着可以主宰历史,但身后事,却是他无法左右的,秦始皇一统天下,横扫八荒,自号为始皇帝,并定下了规矩以,以后的皇帝就挨个儿叫秦二世、秦三世……一直到千秋万代,只不过秦始皇估计怎么也想不到强大的秦帝国,居然就二世而亡了,如果秦始皇泉下有知的话,估计棺材板都盖不住了吧。

    所以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至于后代儿孙的事,真个儿操不了那个心。

    人生不满百,而怀千古忧,曹亮恨不得自己能活一千八百年,一直活到自己穿越前的那个时代去,这样那些历史的错误就可以彻底地避免,将汉魏盛世一直延续下去。

    但曹亮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事,那怕自己是穿越者的身份,依然改变不了生老病死的命运,他只有在有限的生命里有限的时间内,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辉煌时代,便将这个时代赋予历史,至于自己对历史的影响究竟会有多大,究竟能改变到什么样的程度,曹亮真得就不得而知了。

    一统天下只是曹亮所要走的第一步,那怕没有他,别人也会完成这一步,而一统天下之后曹亮所要做的,才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真正的盛世,将他由来开启。

    而现在曹亮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不断地夯实着这个基础,兴科举、重商业、精耕细作、大修水利、革新除弊、裁撤冗员、惩治贪腐、抑制豪强,凡是有利于国计民生之事,曹亮总是不遗余力地推行之,那怕是身在前线战争的环境之中,曹亮时刻都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尤其是对吴战争已经是临近尾声之时,关于吴地的治理问题已经早在曹亮的考虑范围之内。

    尽管曹亮此次南征,是带了大量的守备兵和候补官吏的,前方的野战兵团负责攻城掠地,后续的官吏和守备兵旋即就接管了这些城池和地盘,基本上要做到无缝衔接,减少动乱,让吴国境内的百姓免受战乱的祸害。

    但真正让魏国的官吏和军队接管各郡县的话,却又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诸多问题,魏国的官吏和军队人生地不熟的,贸然地全盘接收,会和当地的士族以及百姓产生尖锐的冲突,唯有奉行吴人制吴的原则,这才避免这些冲突和矛盾。

    吴人制吴,是曹亮推行的一种治理吴境的手段,此次南征以来,所到之处皆是望风披靡,吴人降者如云,其中不乏有能力的官吏和将领,在忠诚和自己的性命前途面前,许多人还是选择了后者,毕竟甘心情愿来为孙氏赔葬的人,只是少数,大多数的人还是愿意和魏国合作和效力的。

    这对曹亮而言是好事,这些归降的官吏基本上都是东吴的士家大族出身,在东吴各地拥有着极大的影响力,有这些人出面,在安抚地方百姓方面,可以说是起事半功倍的效率。

    说实话,在三国的这个时代,国家的概念并不是深入人心的,许多的士家豪门,看重的只是他们门阀的利益,只要在不触及到家族利益的前提条件之下,他们归降于那个势力并不是什么很大的问题。

    当年赤壁之战时,曹操大军兵临江东,江东的那些士家代表纷纷跳出来支持投降曹操,如果曹操到江东的目标是屠尽江东人的话,那这些士家估计是宁死不降的,但曹操事先承诺江东各大士家利益不会减少,那这些士家就不会再给孙权卖命了。

    现在的情况也一样,孙休死了,孙吴政权瓦解冰消,大部分的士家豪门的产业可都是在江东,他们也不可能跟着孙氏的残余力量去流亡,所以只要在保全他们利益的前提条件下,这些人还是愿意归顺于魏国的。

    曹亮现在正是用人之际,这些吴人愿意归降,他自然是来者不拒的。

    尤其现在是过渡时期,曹亮非常需要这些吴人站出来帮助安抚吴国的百姓,至于将来局势稳定之后,也不排除卸磨杀驴的可能。

第2089章 逃到交州

    这次曹亮最新任命的四个太守之中,两个是来自于魏国的官吏,他们分别将担任长沙太守和桂阳太守,另外两个则是吴国的降臣,曹亮任命他俩分别为武陵太守和零陵太守。

    不过四个郡主管军事的都尉,倒都是来自于魏国,曹亮在行政上面可以放权,但在军事上却从不松懈,那怕是各地的郡国兵,都会牢牢地掌握在自己人手中,即使是任用吴国的降将,也大多是担任副职的,不会将兵权毫无保留地交给吴人。

    这是曹亮的一贯原则,在这一点上,从来也没有例外。

    别看一个郡的守备兵没有多少人,但郡都尉却掌握着一个郡很大地盘,一旦发生哗变或者是叛乱,魏军这边还得派兵去平叛,麻烦不说,造成的后果和危害却是相当深重的。

    所以曹亮在任用吴国官吏的时候,有一个不可触碰的底线,那就是各地的兵马统率权,必须牢牢地掌握着自己人手中,而其他的权力,则都可以下放到吴国降臣手中。

    桂阳和零陵的新任太守到达各自的郡城之后,和刘靖办理了交割手续,刘靖也算是如释重负,率领着劲骑营和中垒营挥师北上,重返江陵了。

    虽然刘靖此次南下,顺利地拿下了荆南诸郡,但这种兵不血刃的方式多少让刘靖感到有些遗憾,尤其是让施绩从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给溜掉了,这让刘靖是郁闷不已。

    刘靖恨不得率军一口气杀到交州去,把施绩连同交州的陶基一锅给端了,这样才能出心头的这口恶气。

    可曹亮的旨意去严格地束缚了他,刘靖可不敢玩什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把戏,曹亮此刻安排他班师回江陵,自然是有着重要的战役安排的,西陵之战迫在眉睫,刘靖可不敢因小失大。

    刘靖离开桂阳的时候,回首望了一下南面,暗想,相隔了这么多天,施绩此刻想必已经到达了交州吧,这次是没机会收拾他了,但愿可以在西陵战事结束之后,自己有机会再度挥师南下,到那时,不光要将施绩给收拾了,就连交州也必须要拿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如今曹亮陛下已经囊括了天下十三州的十一州,只剩下益州和交州了,益州那边不必说了,早就是曹亮的囊中之物,交州更不是化外之地,将来天下一统,交州当然也不可能例外。

    ………………………………………………………………

    经过了十余天的长途跋涉之后,施绩一行终于走出了大山,前面就是郁林郡了,施绩终于是可以长吁一口气了。

    因为搞不清身后是否有魏军的追兵,这一路上吴军几乎是风餐露宿,晓行夜营,一刻都不敢松懈,那怕是身后有任何的风吹草动,都让吴军是心惊胆战,搞得是草木皆兵,杯弓蛇影。

    从零陵到郁林这条路,并不是驰道官道,所以走这条路格外的艰辛,一路攀山越岭,披荆斩棘,迂回曲折,一条几百里的路,生生地走出了千里之地的感觉。

    此刻郁林城就在眼前,吴军士兵也终于可以喘息一下了,好消息是魏军终于没有出现在他们的身后,虽然搞不清楚魏军的动向,但大概率他们是放弃了追击,这也让施绩彻底地安心了。

    这次南逃交州,本来就是施绩计划之中的事,从巴丘分兵之后,施绩虽然没有立刻南逃交州,但却为这个计划做出了充分的准备。

    现在看来,这个准备还是相当必要的,如果没有施绩事先安排好的暗渡陈仓之计,很可能施绩连肠子都悔青了。

    当初施绩从巴丘南下之后,魏军并没有理会于他,而是集中全部兵力去对付陆抗,这无疑让施绩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他可以在荆南站稳脚跟,所以当时施绩还真没有下前往交州的决心,而是在一边做准备的情况下选择了观望。

    现在看来,这种迟疑不决的态度差点就把他给害死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魏军是在突然之间,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就发起了进攻。

    按理说,西陵那边的形势已经相当的紧张了,双方集结重兵,准备殊死一搏,施绩在荆南,正好可以备点茶水,吃个瓜看个戏,根据西陵战事的结果再进行下一步的行动。

    如果陆抗那边失败了,施绩也就放弃了幻想,带兵趁早南下去投奔交州,但如果陆抗那边打赢了,施绩也可以向魏军发起反击,收复失去。

    这便是施绩心里打得如意算盘,可没想到魏军完全不按常理出牌,西陵的形势如火如荼,他们居然置之不理,派兵直取荆南七郡。

    幸亏施绩比较果断,一听到了魏军已经打到了武陵的消息,立刻丢掉了全部的幻想,率军就逃出了长沙,一路向南狂奔而去。

    也幸亏施绩早有准备,不光是安排了走桂阳这条大路,而且还暗中安排好了零陵这条小路。

    魏军追兵如此之急,走桂阳完全是来不及了,施绩及时地启用了他的备用逃跑路线,终于是成功地甩掉了魏军追兵。

    虽然零陵这条小路走得特别艰辛,但身后没有了魏军的追兵,这才是比什么都重要的,走出大山的那一刻,施绩终于可以长长地吐出了胸口郁积了多少的天那口浊气。

    呼吸着交州大地上这雨后清新的空气,施绩彻底地放松了下来,看着衣衫褴褛、面色憔悴的众多部下,施绩自己也是饥肠漉漉,由于对零陵这条路上的耗时估计不足,吴军在粮草储备上面依然有不少的缺口,导致走出大山之前吴军就断粮了,只能是在山里吃点野果挖点野菜充饥,可真是苦不堪言。

    不过既然已经到了交州的地面,那这一切的苦难就将结束了,施绩和交州刺史陶基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这也是施绩一门心思要南下的动力,如今到了陶基的地盘上,施绩还能没口吃得?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6204/ 第一时间欣赏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作者:风之清扬所写的《最后的三国2兴魏》为转载作品,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最后的三国2兴魏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最后的三国2兴魏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最后的三国2兴魏介绍:
曹亮穿了,成为了曹魏宗室的“曹三代”。相比于纵横捭阖的曹一代、守成有余的曹二代,曹三代实在是麻绳穿豆腐——提不起来,士家坐大,司马专权,曹魏的天下已是危如累卵存亡绝续。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抗争?曹亮不甘随波逐流,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且看我如何步步为营,斗司马,兴曹魏,灭蜀破吴,执耳天下!┄┄┄┄┄┄┄┄┄┄┄┄┄┄┄┄┄新书启航,再战“最后的三国”,喜欢这段历史的书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支持!最后的三国2兴魏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最后的三国2兴魏,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