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最后的三国2兴魏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文阅读

作者:风之清扬     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     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315章 前哨战

    攻打秭归巫县不过是伐蜀之战的前哨战,这些战斗对于曹亮而言,其实是无足轻重的,而且对于蜀军来说,也并非是非要坚守的阵地,属于可弃不可弃的地方,鸡肋一般的存在。

    所以不管是魏军还是蜀军,在秭归巫县一带都维持着低兵力的交战模式,双方都没有投入大规模的兵力,蜀军的主力部队在忙着构筑永安防线,而魏军的主力部队在筹备伐蜀大计,这自然而然地导致了秭归巫县之战的关注度相当的低。

    但关注度低也并不意味着战斗会不激烈,就双方投入进去的兵力而已,总计也超过了三万多人,受地势的影响,秭归巫县一带高山峡谷,地势狭隘,真就是大兵团作战,那也施展不开啊。

    所以这几场战斗,一直打得十分激烈,尽管在外人看来,这不过是一场小规模的冲突,比起动辄数十万人的大决战来,这样的战斗多少让人提不起兴致的。

    但对于直接交锋的两支军队而言,战斗的惨烈程度绝不亚于那些规模庞大的战斗,双方仅仅在秭归一带,就激战了四个多月的时间,阵地数度易手,战况空前的白热化。

    曹亮在江陵,关注的重点并不是这场战役,而是在想法设法地筹措粮草和物资,做着伐蜀之前的最后准备。

    曹亮并不是单纯的为右军团和水军筹措粮草物资,毕竟伐蜀将会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参战的部队也不仅仅只限于右军团一支部队,而是三大野战军团全部都是出战的,邓艾的左军团在雍州,杜预的右军团在荆州,羊祜的中军团在交州,三路大军将会从三个方向,对蜀国发起进攻。

    灭蜀之战曹亮将会动用全部的力量,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灭蜀之战关系到曹亮能不能一统天下,能不能实现真正的天下太平,国泰民安,这已经是最后的一战了,曹亮自然也不会再有什么保留,将会倾注全力,发起最后的进攻。

    此时的蜀国,也并不是当初三国鼎立时最为孱弱的时候了,司马氏败亡之时司马伦率残部归降了蜀国,吴国灭亡之际,陆抗也率亡国之军加入到了蜀国之中,如今的蜀**队,已经不再单纯是来自蜀地的军队了,更为准确地称呼应当是三国联军,整合了蜀汉、孙吴和司马晋三方的力量,就兵力而言,差不多已经是达到了二十万人之多,是以前蜀国常备军的两倍人数,实力剧增。

    益州人口百万,维持十万的常备军,兵民比例也达到了十比一的程度,在理论上,十比一的兵民比也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限,更何况,蜀国还有近四万人的官吏队伍,这也是需要平民百姓来负担的,也难怪当年吴国使者出使蜀国,观蜀国乡间,民有菜色,老百姓的负担这么重,能不贫困吗?

    维持十万常备军,对于蜀国来说,已经是一个极限了,现在司马伦和陆抗率军加入,虽然让蜀军平添了一倍的军事实力,但同时也增加了一倍的经济负担,短时间内,或许还可以勉力维持,但长久以往,蜀国的经济必然崩溃,民不聊生。

    兵民比例达到五比一,再上官僚集团,也就是每四个平民百姓,将会养活一个官兵,这显然是不现实的,那怕蜀国的生产力再发达,也不可能做到如此的程度。

    或许姜维会想一些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说屯田,让闲赋的军队开垦荒地,自给自足,但这也仅仅是权宜之际,毕竟军队的主要职责还是作战,一旦敌人来犯,那怕庄稼烂在地里,他们都得优先投入到战斗之中去,没法再顾及这些庄稼。

    所以蜀国的经济压力,始终也是难以得到解决的,二十万军队想要解决吃饭的问题,只有不断地增加赋税,而本身蜀国百姓的赋税就已经很重了,再加赋的话,蜀国的老百姓肯定是无法承受的。

    曹亮其实也有一个兵不血刃的好办法,那就是在魏蜀两国边境陈兵,造成一种大军压境的态势,让蜀国的军队不得不放弃其他的事情,全力以赴地进行备战和防御,但魏军却不采用进攻的手段,就这么和蜀军对峙着,耗着。

    用不了几年的时间,蜀国要么削减军队,要么经济崩溃,长期的这种对峙,比拼得就是国力,蜀国的国力薄弱,根本就耗不起,长此以往,不用魏军进攻,蜀国必将是内乱迭起,民不聊生。

    如果曹亮能在蜀国内部再搞点动作,比如说贿赂一下黄皓,在后主刘禅的面前给姜维尽些谗言,或者支持一下以谯周为首的益州本土派,给姜维后方制造点紧张空气,那必然可以加速蜀国的灭亡。

    这样的手段,也可以称做是“和平演变”,曹亮不需要自己动手,只需要外部施加一些压力,让蜀国内部自己内卷,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等到蜀国内乱之时,魏国再出兵,灭蜀自然是轻而易举的。

    但这种和平演变的过程会比较长,短则三五年,长则十几年才能见到效果,显然曹亮是不愿意等待的。

    如今的天下大势正趋于一统,正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现在曹亮就站到了这个风口上,如果再让曹亮去等待十几年的时间,显然他是不愿意的。

    魏国虽然家大业大,但同样如果十几年和蜀国对峙的话,那肯定也会无情地消耗掉魏国不少的资源的,浩大的军费开支也会让魏国的百姓不堪重负。

    所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掉蜀国,实现天下的大一统,是摆在曹亮面前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今邓艾的左军团和杜预的右军团已经是枕戈待旦,做好了出征前的一切准备,只需要曹亮的一道旨意,他们便可以兵发蜀国,拉开伐蜀的帷幕了。

    唯有羊祜的中军团,还在交州作战,所以曹亮只能是静心等待,等着交州的战事结束,才能进行下一步的部署。

第2316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对陈仓城展开了轮番的强攻,战斗一度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不过陈仓的守军是相当的顽强,在州泰的亲自指挥下,前仆后继,奋力抵抗,双方的战事陷入到了胶着的状态,魏军连续地进攻了十余日,始终也无法突破陈仓的防线。

    战前,羊祜和邓艾就很清楚,陈仓必然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但他们还是低估了陈仓的防御,这哪里是什么硬骨头,分明就是一块金刚石啊,任凭魏军使尽手段,也无法在短时间内突破陈仓防线。

    这无疑是一场最为艰难的战斗,魏军这些年来,一路横扫天下,顺风顺水,似乎已经忘记了战争原本的残酷,而这场陈仓攻防战,分明就是在提醒他们,战争从来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那怕敌人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依然还是有着獠牙和利爪的,不将他们彻底地消灭,战争就不会结束。

    寒冷的天气和越战越勇的敌人,都让魏军的士气变得低落起来,每日攻城,必定是伤亡累累,为了能拿下陈仓城,魏军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差不多打了半个多月的仗了,毫无进展可言,军心严重受挫,也渐渐出现攻击乏力的现象。

    邓艾的打援行动也未有成果,也许是司马伦和姜维对于陈仓的防守有着极大的信心,魏军包围陈仓之后,他们竟然是无动于衷,根本就没有派兵增援的意图,邓艾的四个骑兵营等于是空置,毫无作为。

    不过骑兵营的强项本来就不在攻城上,司马军和蜀军不前来增援,他们自然是没有用武之地的。

    至于邓艾率兵西进,直接攻打陇西诸郡的话,那肯定也不行的,根据斥侯探明的情报,陇西的司马军和蜀军基本上都是驻扎在险要之处的,邓艾率领骑兵,固然可以横闯陇西,但想要攻破这些要塞,没有攻坚的步兵部队,光凭骑兵是没有什么用途的,只能是虚耗钱粮。

    而如果魏军放弃强攻陈仓,只留一部分兵马来围困陈仓,大部队转而攻打陇西的话,虽然表面上看也是成立的,但实则陈仓紧扼渭水和关陇大道,无论水路还是陆路,都是咽喉之所在,魏军无法控制陈仓,就等于是被人死死地掐着脖子,呼吸都分外的困难。

    更何况,陈仓的守军可不是软柿子,三万的军队,始终是一个心腹之患,退可守,进可攻,州泰就如同是一只困在笼子里的老虎,一旦魏军的包围有所松懈,他就会冲出樊笼,威胁到魏军的粮草补给线。

    所以在拿下不陈仓的情况下,冒然地进攻陇西,失败的风险是相当高的,就算是魏军有进攻陇西的意图,那有必须要有详尽的作战计划,详实的情报探查以及充分的后勤保障,这几个条件缺一不可,所以魏军受阻于陈仓,暂时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陈仓这边打不开局面,自然就轮到了石苞出手了。

    离开长安之后,石苞的前进速度相对来说比较滞后,两个骑兵营都是慢慢悠悠的前行,这一路人马怎么看,也似乎是给左军团和中军团押阵的,根本就无人把他们和攻打街亭联系在一起。

    不过在魏军受阻于陈仓之后,石苞却突然发力,三万骑兵,以雷霆万钧之势,直扑街亭而来。

    如果司马军毫无防备的话,他们根本就挡不往屯骑营的雷霆碾压,不过当石苞赶到街亭的时候,发现司马军早已在这里严阵以待了。

    街亭只是一条宽约两里左右的缺口,中间还有一座方圆五里的土山,胡奋虽然将中军帐扎在了土山之上,但他也只不过是为了瞭望方便而已,毕竟站得高看得远,站在土山之上,可以眺望到一望无际的关中平原,魏军攻来的时候,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当年马谡是怎么丢掉街亭的,胡奋那可是清清楚楚,虽然他没有机会亲身参与这一仗,但是这场战斗的结果,决定了整个战役的成败,多少年来还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

    马谡死读兵书,光是看到了兵书之中所谓居高临下,势如破竹,打仗时抢占制高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关键是这个制高点没粮没水,一旦遭到敌人包围,你怎么来守?

    马谡的教训是血淋淋的,所以胡奋这一次奉命到街亭来布防,司马伦就再三地叮嘱他不可重蹈覆辙,司马伦还亲手给胡奋绘制了一份布防图,要求胡奋按图布防,不得自做主张。

    胡奋赶到了街亭之后,便立刻按照司马伦的布署修筑防御工事,首先将街亭道口的道路全部挖断,挖出一条深达三四丈的宽约两三丈的深壕来,同时砍伐树木,在深壕的后面,立起栅栏,在深壕的前面,设置了大量的拒马和鹿角。

    而且这样的壕沟,可不止一道,每间隔五十丈远的距离,就会再挖上一道,一直挖到街亭口的另一端,同时为了防止魏军从侧翼偷袭,在开挖横沟的时候,还挖了两条纵向的深壕,这样纵横交错的壕沟,便将街亭要道生生地截断了。

    为了对付强悍的魏军骑兵,司马伦也是绞尽脑汁的,毕竟一旦给了魏军骑兵冲击的机会,那可真是势不可挡,司马军完全没有获胜的机会,山地有天然的障碍要制约骑兵的行动,平原地带也只能是人为的制造障碍了。

    但人为的制造障碍也必须要在特定的地形之中才能进行,否则一片茫茫的平原,那么穷尽司马军的力量也是无法挖出能阻挡魏军骑兵前进的障碍的。

    不过街亭道路狭窄,对司马伦的计划实施还是有利的,几万兵马和征调来的民夫一起动手,数日之间便可以初具规模,魏军首先进攻陈仓,完全给了司马军修筑街亭工事的时间,等到石苞杀到街亭之时,街亭的防御体系早已竣工了。

第2317章

    ps:章节防盗,明天更正……………………………………………………………

    对陈仓城展开了轮番的强攻,战斗一度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不过陈仓的守军是相当的顽强,在州泰的亲自指挥下,前仆后继,奋力抵抗,双方的战事陷入到了胶着的状态,魏军连续地进攻了十余日,始终也无法突破陈仓的防线。

    战前,羊祜和邓艾就很清楚,陈仓必然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但他们还是低估了陈仓的防御,这哪里是什么硬骨头,分明就是一块金刚石啊,任凭魏军使尽手段,也无法在短时间内突破陈仓防线。

    这无疑是一场最为艰难的战斗,魏军这些年来,一路横扫天下,顺风顺水,似乎已经忘记了战争原本的残酷,而这场陈仓攻防战,分明就是在提醒他们,战争从来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那怕敌人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依然还是有着獠牙和利爪的,不将他们彻底地消灭,战争就不会结束。

    寒冷的天气和越战越勇的敌人,都让魏军的士气变得低落起来,每日攻城,必定是伤亡累累,为了能拿下陈仓城,魏军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差不多打了半个多月的仗了,毫无进展可言,军心严重受挫,也渐渐出现攻击乏力的现象。

    邓艾的打援行动也未有成果,也许是司马伦和姜维对于陈仓的防守有着极大的信心,魏军包围陈仓之后,他们竟然是无动于衷,根本就没有派兵增援的意图,邓艾的四个骑兵营等于是空置,毫无作为。

    不过骑兵营的强项本来就不在攻城上,司马军和蜀军不前来增援,他们自然是没有用武之地的。

    至于邓艾率兵西进,直接攻打陇西诸郡的话,那肯定也不行的,根据斥侯探明的情报,陇西的司马军和蜀军基本上都是驻扎在险要之处的,邓艾率领骑兵,固然可以横闯陇西,但想要攻破这些要塞,没有攻坚的步兵部队,光凭骑兵是没有什么用途的,只能是虚耗钱粮。

    而如果魏军放弃强攻陈仓,只留一部分兵马来围困陈仓,大部队转而攻打陇西的话,虽然表面上看也是成立的,但实则陈仓紧扼渭水和关陇大道,无论水路还是陆路,都是咽喉之所在,魏军无法控制陈仓,就等于是被人死死地掐着脖子,呼吸都分外的困难。

    更何况,陈仓的守军可不是软柿子,三万的军队,始终是一个心腹之患,退可守,进可攻,州泰就如同是一只困在笼子里的老虎,一旦魏军的包围有所松懈,他就会冲出樊笼,威胁到魏军的粮草补给线。

    所以在拿下不陈仓的情况下,冒然地进攻陇西,失败的风险是相当高的,就算是魏军有进攻陇西的意图,那有必须要有详尽的作战计划,详实的情报探查以及充分的后勤保障,这几个条件缺一不可,所以魏军受阻于陈仓,暂时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陈仓这边打不开局面,自然就轮到了石苞出手了。

    离开长安之后,石苞的前进速度相对来说比较滞后,两个骑兵营都是慢慢悠悠的前行,这一路人马怎么看,也似乎是给左军团和中军团押阵的,根本就无人把他们和攻打街亭联系在一起。

    不过在魏军受阻于陈仓之后,石苞却突然发力,三万骑兵,以雷霆万钧之势,直扑街亭而来。

    如果司马军毫无防备的话,他们根本就挡不往屯骑营的雷霆碾压,不过当石苞赶到街亭的时候,发现司马军早已在这里严阵以待了。

    街亭只是一条宽约两里左右的缺口,中间还有一座方圆五里的土山,胡奋虽然将中军帐扎在了土山之上,但他也只不过是为了瞭望方便而已,毕竟站得高看得远,站在土山之上,可以眺望到一望无际的关中平原,魏军攻来的时候,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当年马谡是怎么丢掉街亭的,胡奋那可是清清楚楚,虽然他没有机会亲身参与这一仗,但是这场战斗的结果,决定了整个战役的成败,多少年来还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

    马谡死读兵书,光是看到了兵书之中所谓居高临下,势如破竹,打仗时抢占制高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关键是这个制高点没粮没水,一旦遭到敌人包围,你怎么来守?

    马谡的教训是血淋淋的,所以胡奋这一次奉命到街亭来布防,司马伦就再三地叮嘱他不可重蹈覆辙,司马伦还亲手给胡奋绘制了一份布防图,要求胡奋按图布防,不得自做主张。

    胡奋赶到了街亭之后,便立刻按照司马伦的布署修筑防御工事,首先将街亭道口的道路全部挖断,挖出一条深达三四丈的宽约两三丈的深壕来,同时砍伐树木,在深壕的后面,立起栅栏,在深壕的前面,设置了大量的拒马和鹿角。

    而且这样的壕沟,可不止一道,每间隔五十丈远的距离,就会再挖上一道,一直挖到街亭口的另一端,同时为了防止魏军从侧翼偷袭,在开挖横沟的时候,还挖了两条纵向的深壕,这样纵横交错的壕沟,便将街亭要道生生地截断了。

    为了对付强悍的魏军骑兵,司马伦也是绞尽脑汁的,毕竟一旦给了魏军骑兵冲击的机会,那可真是势不可挡,司马军完全没有获胜的机会,山地有天然的障碍要制约骑兵的行动,平原地带也只能是人为的制造障碍了。

    但人为的制造障碍也必须要在特定的地形之中才能进行,否则一片茫茫的平原,那么穷尽司马军的力量也是无法挖出能阻挡魏军骑兵前进的障碍的。

    不过街亭道路狭窄,对司马伦的计划实施还是有利的,几万兵马和征调来的民夫一起动手,数日之间便可以初具规模,魏军首先进攻陈仓,完全给了司马军修筑街亭工事的时间,等到石苞杀到街亭之时,街亭的防御体系早已竣工了。

第2318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就必须要无条件地撤退,否则按军令,斩无赦!

    夏侯霸愣住了,下意识地抬头看了看太阳,现在距离午时还有一段时间的,姜维为何会在这个时候下令鸣金收兵呢?

    不光是夏侯霸,就连所有的蜀军将士都深感莫名,虽然说现在的战况是比较胶着,但蜀军并没有处于劣势,反而是隐隐占据着上风,许多人都相信,只要蜀军坚持不懈,再努把力加把劲,拿下冀县似乎不成什么问题。

    可这个时候,突然传来的鸣金声又是什么鬼?姜维怎么会在双方正当鏖战之时突然地下令撤军了呢?

    带着一头的雾水,夏侯霸也只能是下达了撤军的命令,那怕他此刻再不甘心,也不可能有胆量去违抗军令。

    蜀军停止了进攻,迅速地撤退了,冀县城下一地的狼籍,到处都是尸体,半截的云梯已经是烧得焦黑了,依然在冒着青烟,一面残破的军旗似乎不甘心地立在那儿,倔强地迎风招展着。

    夏侯霸这边一撤退,傅佥和蒋舒那边也紧跟着撤退了,原本喧嚣的战场上突然变得安静了起来,死一般的沉寂。

    蜀军的突然撤退也让晋军是深感莫名,郭淮一直在城头上督战,所以战场上的状况他是了如指掌的,原本战况进行的十分胶着,双方势均力敌,蜀军并没有落下风,但为何却突然地鸣金收兵,让郭淮十分的诧异。

    难道说这背后有还什么诡计不成吗?以郭淮对姜维的了解,虽然姜维和诸葛亮比起来要差了一截子的,但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智计,计谋超群,此刻蜀军突然后撤,让郭淮不禁有些犯嘀咕,难不成这是姜维的欲擒故纵之计?

    郭淮越思量越觉得这里面会有很大的阴谋,否则的话,姜维也不会轻易地将军队撤走,整个攻城作战,才进行了不到两天的时间,比起那动辄几个月的城池攻防大战,蜀军的进攻也仅仅只是开了一头而已,姜维没理由这么快就放弃进攻了吧?

    所以这次的撤军,肯定是姜维另有谋算,或者是要利用撤军让守军松懈下来,再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或者是姜维另有进攻计划,这次的撤军不过是下一次进攻的前奏。

    不管是什么原因,郭淮这边都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不能因为蜀军的撤退而松懈下来,继续地保持高度的戒备状态,随时都可以投入到战斗之中来。

    夏侯霸急匆匆地赶回到了蜀军大营,他此刻心中有太多的疑问,想要找姜维问个清楚。他快马飞奔到了营门口,还没等战马停稳呢,就从马背上跳了下来,不巧地上正好有块石头,夏侯霸被绊了一下,差点儿就摔倒在地。

    正在营门口守望的副将宁随倒也是眼疾手快,一把便将夏侯霸给搀住了,道:“夏侯将军,小心!”

    宁随也是担心啊,夏侯霸年事已高,真要摔一下摔出个好歹来,这可咋办?

    夏侯霸倒是满不在乎,别看他年岁大了,但身子骨还硬朗着呢,常年的军旅生涯,让他始终保持着健壮的身体状态,夏侯霸也是从来不服老的,时常跟年轻人一起比拼,一点也不输给他们。

    刚才差点儿摔个跟头,但夏侯霸却是因为着急的缘故,所以他浑然不在意,反倒是问宁随道:“大都督为何鸣金?”

    宁随脸色有些凝重,道:“刚刚接到急报,祁山堡那边出事了,所以大都督才会下令鸣金收兵,召集众将回来议事的。”

    夏侯霸愣了一下,祁山堡的得失自然是极其重要的,一旦祁山堡失守,蜀军的整个粮道和退路就被截断了,没想到郭淮这厮竟然如此地狡猾,一方面死守冀县,另一方面则派兵去偷袭蜀军的粮道,这一招还真是狠毒之至。

    不过根据事先蜀军探子探明的情况,郭淮的手中并没有多少的兵马,他既要守卫冀县,还要分兵去偷袭祁山堡,郭淮真有那么多的人马吗?

    看来,需得见到姜维,才能问个明白的。

    这时,傅佥和蒋舒也返回了军营,四人相偕入营,来见姜维。

    姜维一脸的凝重之色,见诸将到齐,他也没有多说什么废话,直接了当地道:“刚刚接到祁山堡方面的告急文书,晋军十万大军横穿段谷,已经抵达木门,正在向祁山堡靠近,这个消息传过来已经是两个时辰之前的了,估计现在晋军已经抵达祁山堡,祁山堡那边是凶多吉少了。”

    十万晋军?夏侯霸、傅佥等人惊讶地无以加复,此前他们得到的情报是晋军在陇西一带最多只有三万余人,所以姜维才大举兴兵出祁山,就是想要利用兵力上的优势,能够横扫陇西诸郡。

    可这突然冒出来的十万晋军是打哪儿来了,难不成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成?

    姜维没等他们询问,便解释道:“是逆晋赵王司马伦的军队,本督这边也是刚刚得到的消息,魏将邓艾攻破了潼关和长安,逆晋皇帝司马昭已经是**而亡,逆晋覆灭了。司马伦率领从蒲坂津撤下来的军队一路向西,抵达了陇西,恰逢我军与郭淮战于冀县,所以才被司马伦抄了后路,祁山告急。”

    众将这才恍然大悟,隔着一座秦岭,他们的情报和消息相对来说比较滞后,其实在姜维从沓中起兵之时,潼关那边就已经失守了,只不过蜀军还没有得到消息。

    在姜维的计划之中,魏晋两军旗鼓相当,正处于相持阶段,陇西这边空虚,正好给了蜀军以可趁之机,姜维便可以捉住这次的机会,一举拿下陇西诸郡。

    可谁也想不到,就在他们刚刚兵出祁山的第三天,就被司马伦的军队包抄了后路,如果只是小股晋军滋扰,倒也不必担忧,可那是十万大军啊,这一下蜀军腹背受敌,形势陡然变得严峻起来。

第2319章

    ps:章节防盗,明天更正…………………………………………………………………

    就必须要无条件地撤退,否则按军令,斩无赦!

    夏侯霸愣住了,下意识地抬头看了看太阳,现在距离午时还有一段时间的,姜维为何会在这个时候下令鸣金收兵呢?

    不光是夏侯霸,就连所有的蜀军将士都深感莫名,虽然说现在的战况是比较胶着,但蜀军并没有处于劣势,反而是隐隐占据着上风,许多人都相信,只要蜀军坚持不懈,再努把力加把劲,拿下冀县似乎不成什么问题。

    可这个时候,突然传来的鸣金声又是什么鬼?姜维怎么会在双方正当鏖战之时突然地下令撤军了呢?

    带着一头的雾水,夏侯霸也只能是下达了撤军的命令,那怕他此刻再不甘心,也不可能有胆量去违抗军令。

    蜀军停止了进攻,迅速地撤退了,冀县城下一地的狼籍,到处都是尸体,半截的云梯已经是烧得焦黑了,依然在冒着青烟,一面残破的军旗似乎不甘心地立在那儿,倔强地迎风招展着。

    夏侯霸这边一撤退,傅佥和蒋舒那边也紧跟着撤退了,原本喧嚣的战场上突然变得安静了起来,死一般的沉寂。

    蜀军的突然撤退也让晋军是深感莫名,郭淮一直在城头上督战,所以战场上的状况他是了如指掌的,原本战况进行的十分胶着,双方势均力敌,蜀军并没有落下风,但为何却突然地鸣金收兵,让郭淮十分的诧异。

    难道说这背后有还什么诡计不成吗?以郭淮对姜维的了解,虽然姜维和诸葛亮比起来要差了一截子的,但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智计,计谋超群,此刻蜀军突然后撤,让郭淮不禁有些犯嘀咕,难不成这是姜维的欲擒故纵之计?

    郭淮越思量越觉得这里面会有很大的阴谋,否则的话,姜维也不会轻易地将军队撤走,整个攻城作战,才进行了不到两天的时间,比起那动辄几个月的城池攻防大战,蜀军的进攻也仅仅只是开了一头而已,姜维没理由这么快就放弃进攻了吧?

    所以这次的撤军,肯定是姜维另有谋算,或者是要利用撤军让守军松懈下来,再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或者是姜维另有进攻计划,这次的撤军不过是下一次进攻的前奏。

    不管是什么原因,郭淮这边都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不能因为蜀军的撤退而松懈下来,继续地保持高度的戒备状态,随时都可以投入到战斗之中来。

    夏侯霸急匆匆地赶回到了蜀军大营,他此刻心中有太多的疑问,想要找姜维问个清楚。他快马飞奔到了营门口,还没等战马停稳呢,就从马背上跳了下来,不巧地上正好有块石头,夏侯霸被绊了一下,差点儿就摔倒在地。

    正在营门口守望的副将宁随倒也是眼疾手快,一把便将夏侯霸给搀住了,道:“夏侯将军,小心!”

    宁随也是担心啊,夏侯霸年事已高,真要摔一下摔出个好歹来,这可咋办?

    夏侯霸倒是满不在乎,别看他年岁大了,但身子骨还硬朗着呢,常年的军旅生涯,让他始终保持着健壮的身体状态,夏侯霸也是从来不服老的,时常跟年轻人一起比拼,一点也不输给他们。

    刚才差点儿摔个跟头,但夏侯霸却是因为着急的缘故,所以他浑然不在意,反倒是问宁随道:“大都督为何鸣金?”

    宁随脸色有些凝重,道:“刚刚接到急报,祁山堡那边出事了,所以大都督才会下令鸣金收兵,召集众将回来议事的。”

    夏侯霸愣了一下,祁山堡的得失自然是极其重要的,一旦祁山堡失守,蜀军的整个粮道和退路就被截断了,没想到郭淮这厮竟然如此地狡猾,一方面死守冀县,另一方面则派兵去偷袭蜀军的粮道,这一招还真是狠毒之至。

    不过根据事先蜀军探子探明的情况,郭淮的手中并没有多少的兵马,他既要守卫冀县,还要分兵去偷袭祁山堡,郭淮真有那么多的人马吗?

    看来,需得见到姜维,才能问个明白的。

    这时,傅佥和蒋舒也返回了军营,四人相偕入营,来见姜维。

    姜维一脸的凝重之色,见诸将到齐,他也没有多说什么废话,直接了当地道:“刚刚接到祁山堡方面的告急文书,晋军十万大军横穿段谷,已经抵达木门,正在向祁山堡靠近,这个消息传过来已经是两个时辰之前的了,估计现在晋军已经抵达祁山堡,祁山堡那边是凶多吉少了。”

    十万晋军?夏侯霸、傅佥等人惊讶地无以加复,此前他们得到的情报是晋军在陇西一带最多只有三万余人,所以姜维才大举兴兵出祁山,就是想要利用兵力上的优势,能够横扫陇西诸郡。

    可这突然冒出来的十万晋军是打哪儿来了,难不成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成?

    姜维没等他们询问,便解释道:“是逆晋赵王司马伦的军队,本督这边也是刚刚得到的消息,魏将邓艾攻破了潼关和长安,逆晋皇帝司马昭已经是**而亡,逆晋覆灭了。司马伦率领从蒲坂津撤下来的军队一路向西,抵达了陇西,恰逢我军与郭淮战于冀县,所以才被司马伦抄了后路,祁山告急。”

    众将这才恍然大悟,隔着一座秦岭,他们的情报和消息相对来说比较滞后,其实在姜维从沓中起兵之时,潼关那边就已经失守了,只不过蜀军还没有得到消息。

    在姜维的计划之中,魏晋两军旗鼓相当,正处于相持阶段,陇西这边空虚,正好给了蜀军以可趁之机,姜维便可以捉住这次的机会,一举拿下陇西诸郡。

    可谁也想不到,就在他们刚刚兵出祁山的第三天,就被司马伦的军队包抄了后路,如果只是小股晋军滋扰,倒也不必担忧,可那是十万大军啊,这一下蜀军腹背受敌,形势陡然变得严峻起来。

第2320章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匆匆间,冬去春来。

    邓艾知道,如果曹亮能有所选择的话,那么春天便是最好的时机,冬天奇寒彻冷,冰天雪地,夏天酷热难耐,暑热炎炎,这两个季节无疑不是出兵的好时机,所以按常理来推测,春季和秋季,才是最为理想的出兵季节。

    而秋天又太过遥远,按照现在魏军的准备情况,随时都可以投入到进攻之中,所以邓艾断定,曹亮不会再延长筹备的时间了,如果今年就要发起进攻,那么他肯定是会首选春天。

    自从去年秋天羊祜拿下交州之后,整个伐蜀的准备工作就都在提速了,许多的军用物资源源不断地从中原运抵了关中,曹亮特意地安排了后勤的官员来负责督粮运草,押送物资。

    这无疑也让邓艾从繁重的后勤事务中解脱出来,毕竟按照以前的惯例,身为雍凉都督和左军都督,邓艾是需要全面负责出征的各项事务的,包括粮草补给物资运输。

    毕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尤其伐蜀这样的大事,没有充分的后勤保障,根本就无法实现。

    如果邓艾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粮草筹措物资准备上面,那么必将会消耗他的许多时间和精力,让他准备战略战术的时间变得拮据起来,影响大局。

    所以曹亮首先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毕竟邓艾也不再年轻了,年过花甲的人,无论是体力还是精力,都比年轻时候要差一大截子的,曹亮这边安排好后勤补给的事,就可以让邓艾不再分神,从而能专心致志的备战。

    而且不光是邓艾这边,杜预和羊祜这边,曹亮也安排了专人来负责粮草的供应,三大都督现在的任务,全部都是一门心思地备战,心无旁鹜地准备战略上的事情,那些冗杂之事,全部都不用他们操心。

    交趾的羊祜那边和西陵的杜预这边,粮草物资运输是比较简单的,一个可以继续沿用海路的运输途径,所有的粮草物资直接就运到了交趾郡,从那儿登陆之后运往龙编。

    而西陵这边,运输更为地简单便捷,利用长江水道,粮草物资便可以源源不断地运往西陵了。

    交趾和西陵所需的粮草,原吴国境内的荆州和扬州诸郡即可提供,其中最主要的来源就是吴郡,吴郡号称是鱼米之乡,吴国的粮仓,那绝非是浪得虚名的,现在魏军两大军团加上水军的粮草供给,有一半都是出自吴郡的,足可见吴郡的富庶程度。

    相比之下,关陇一带的粮草补给就困难一些了,关陇一带连年战乱,田地荒芜的厉害,基本无法实现自给自足,这次出征,要筹备的粮草是平时所需的好几倍,所以单靠雍凉本地的产出,是无法满足需求的。

    不过关东这些州郡,早已经是太平治世了,经济也在逐步地恢复之中,冀青幽并,司豫兖徐八个州来供应左军团八万人的粮草物资,自然是绰绰有余的。

    但关键的问题是在运输上面,南方的两路人马皆有水路海路来运输粮草,粮道畅通,运输的效率极高。

    而北方诸州,路途有远有近,若是春夏秋三季,还有黄河渭河水道可以利用,而现在时值冬季,黄河渭河千里冰封,无法漕运,只能是通过陆路车马运输,将关东诸州征集的粮草物资运往关中。

    陆路的运输方式,消耗是极大的,不过这一次征伐蜀国,曹亮是下了极大的决心的,所以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完成任务,朝廷方面下达了动员令,征发数十万的民夫以徭役的方式,向关中运送粮草。

    关东其他州郡的粮草首先向洛阳集中,而后统一运送往长安,整一个冬天,漫长的关洛通道上,人潮往来,络绎不绝,魏国朝廷用这种人海的方式,解决了粮草调度的困难,在兴安六年的立春之前,所有的粮草物资按计划全部超额到位。

    没有了这个后顾之忧,邓艾基本上不用再考虑后勤补给的问题了,而且随着粮草的到位,征蜀之战也紧锣密鼓的提上了议事日程。

    邓艾和曹亮之间的书信往来也变得频繁起来,邓艾和羊祜无法亲自前往江陵与曹亮会面,快马通信已经成为了他们交流的最主要方式,曹亮的许多战略安排也通过书信传达到了关陇和交州,而邓艾则及时地将雍凉这边的备战情况以及自己制定的伐蜀攻略汇报给了曹亮。

    这几年关陇虽无战事,但邓艾时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他派出了不少的斥侯和探子,深入蜀地进行刺探,对蜀军在汉中和阴平的兵力部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针对性地提出了进攻的方案。

    魏国伐蜀,最大的难度就在于蜀道之险峻艰难,历史上魏国两次对蜀国用兵,都是因为地利的因素而失败,所以想要拿下蜀国,不解决地利的问题,那伐蜀必定是没有结果的。

    不过这一次姜维采用了敛兵聚谷的防御计划,对于邓艾来说还是一件比较利好的事情,首先姜维放弃了外围的防御,可以让魏军沿着几大故道轻松地攻入到汉中,不会因为蜀军在险要的隘口处设下埋伏让魏军寸步难行。

    只要魏军进入到汉中,那战局就不一定是姜维那样预想的了,姜维的这个敛兵聚谷之计,最主要的防御手段就是建立汉城、乐城和阳平关三大防御要塞,在汉中平原上,构筑一道互为犄角的防御体系,魏军攻城未果,必然会受困于粮草,不能长久,蜀军再以小股的游击军袭扰之,令魏军疲惫不堪,久之必退兵也。

    所以邓艾针对性地提出来隔而不围,围而不打的策略,对于汉中腹地的汉乐二城,采用围而不打的方式,而对于汉中到蜀中的门户阳平关,则派重兵以袭之,只要能攻破阳平关,全局皆活,不但魏军拥有了南下剑阁的机会,而且汉乐二城之敌也如瓮中之鳖,唾手可得。

第2321章 悲催的阎宇

    邓艾这两年来,一直潜心研究伐蜀的攻略,因为他清楚,这迟早是必有一战的,早做准备的话,魏军在主动权方面将会更具优势。

    姜维的敛兵聚谷之计,看起来是无懈可击的,但邓艾却不那么认为,姜维的计划,是完全建立在汉中的三大要塞:汉城、乐城和阳平关必须要坚守住的情况下,一旦三大要塞被魏军攻破一个,那么汉中的战局就有可能出现天翻地覆的变化。

    尤其是阳平关,那是通往蜀地的咽喉要道,也是联结汉中和阴平之间的枢纽,地理位置相当的重要,阳关平的得失,将会决定整个汉中战役乃至伐蜀之战的走向,所以,邓艾一直以来,对阳平关保持着密切的关注。

    姜维在汉中防御体系之中,汉城与乐城都采用单将指挥制,蒋斌守汉城,王舍守乐城,唯独阳平关,采用的是双将制,设一正将和一副将守之,正将是关中督傅佥,副将是武兴督蒋舒,而且在兵力的配置方面,阳平关也是汉中诸围之中兵力最强的。

    蜀军的兵力布防情况自然也是邓艾最为关注的,蜀军在汉中和阴平一带,驻防的总兵力达到了八万多人,其中汉中近五万人,阴平沓中一带,大约是三万人。

    汉中的五万人,基本上都是益州军,这支军队向来属于姜维的嫡系部队,是姜维屡次北伐的中坚力量,此次姜维南调到永安,只带走了其中的两万人,其余的部队,则都留在了汉中。

    前任的汉中都督是胡济,后来胡济因事免,被贬为了汉寿督,现在的汉中都督是右大将军阎宇。

    阎宇以前是担任永安都督的,不过永安和汉中似乎没有法相提并论,汉中一直以来都是蜀国北伐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在这里,几乎集中了蜀国半数以上的军队,而永安虽然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但是由于它与盟国吴国相邻,发生战争的概率非常的小,驻兵寻常不满万人。

    阎宇攀附黄皓之后,背后有人给他撑腰,腰杆子自然也是硬气的多了,阎宇当然希望自己手中可以执掌更多的权力,而黄皓和姜维积怨颇深,经常地向后主刘禅进献谗言,希望由阎宇取代姜维在汉中的位置。

    后来这个阴谋居然得逞了,姜维和阎宇的防区对调,阎宇顺利地成为了新任的汉中都督,而姜维则以大将军的身份进驻永安。

    汉中都督府设在南郑,正好处于汉城和乐城之间,阎宇到任之后,本来以来自己可以大展拳脚,有所作为,但到达南郑之后才发现,汉中的兵力,都各有司职,而做为汉中郡城的南郑,居然是一座空城,根本就没有多少可以调用的人马。

    这让阎宇大感诧异,姜维的敛兵聚谷计划,本来就是准备放弃南郑的,而阎宇对这个计划显然是毫不知情,到达南郑之后他才发现自己完全被架空了,这个汉中都督,纯属一个空架子。

    以前胡济在担任汉中都督的时候,由于姜维是大将军,一直驻守在汉中,所以胡济的地位相对来说是比较尴尬的,他虽然挂着汉中都督的名,但却无法行汉中都督之事。

    阎宇当然清楚这一点,所以他要当汉中都督,就不能让姜维呆在汉中,毕竟姜维是大将军的身份,负责统领全蜀国的兵马的,阎宇和姜维共处一地,那还不得处处受姜维的辖制。

    所以阎宇谋求汉中都督之位,就要想方设法地将姜维给调离汉中,这样才能方便他在汉中行使权力。

    尽管最终阎宇如愿以偿地当上了汉中都督,但到任之后才悲催的发现,自己还真就一光杆司令,南郑几无可调之兵,而蒋斌、王舍、傅佥等人又以执行姜维大将军的命令为由,拒不奉命,几乎让阎宇是气得吐血。

    在永安的时候,虽然兵马不多,但全部唯阎宇之命是从,阎宇让他们往东,他们不敢往西,让他们往南,他们不敢往北,在永安,阎宇的话就是圣旨,说一不二。

    只不过阎宇嫌弃永安的兵少权微,心中对汉中都督甚是向往,想想汉中都督可以指挥五倍于永安的兵力,那是何等的风光,但到任之后才发现,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汉中都督只是一个被架空了的位置,空有官职,却无实权,底下的这些将领一个个阳奉阴违,甚至是公然地抗命。

    但阎宇只是假节,并无处治这些官吏将领的权力,更何况,汉中的兵马大权都掌握在这些将领的手中,阎宇投鼠忌器,也不敢做得太过分了,所以汉中现在一直维持着一个奇妙的僵局。

    汉中的五万兵力,两万在傅佥和蒋舒的手中,驻守最为紧要的阳平关,汉乐二城分别驻守着一万人马,由蒋斌和王舍分别统领之,剩下的一万人马,则分为十部,每部五百到二千人不等,分别驻守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等地,以为游击之军。

    其中留给阎宇的南郑守军,只有两千人,要知道南郑乃是汉中的中心,汉中郡的第一大城,姜维居然只留守两千人,摆明了就是要弃守啊,这让阎宇是郁闷到了极点。

    现在他能调动的人马居然只有两千人,堂堂汉中都督,只有这么一点权力,真是岂有此理!

    阎宇当然是心不甘的,但是凭借着他一个人的力量,肯定是无法改变目前的局面的,想要获得更大的权力,突破姜维留下来的桎梏,阎宇就得在朝廷上面想办法。

    姜维是大将军,统领全国兵马不假,但他也并非就是一手遮天的人物,姜维的头顶上不是还有皇帝刘禅吗,姜维的官职再大,他也不可能大得过刘禅。

    所以阎宇看清了汉中的形势之后,便给黄皓写了密信,向他陈述了汉中的现状,希望黄皓可以在刘禅的面前建言献策,将原本属于汉中都督的权力给要回来,重建汉中的防御体系。

第2322章 新任务

    邓艾的侦察范围比较细致,不光是蜀军的兵力配置,防御等级,就连蜀军的人际关系都调查的比较清楚,汉中蜀军的将帅不和,对于邓艾来说,倒是一个契机,如果邓艾可以捉得住这个机会,想办法能离计阎宇和其他将领之间的关系,将会对蜀军造成致命的打击。

    而且邓艾不光是想想,已经秘密地进入到了实施的阶段。

    南郑福源货栈的掌柜何清表面上是一个生意人,但实则他是魏国间军司派驻汉中的间军司马,负责整个汉中地区的情报事务,他在搜集蜀军的情报方面,是立了下大功的。

    这次邓艾给他下达的任务不仅仅只是要刺探情报,而且还要想方设法地来接近阎宇身边的人,以达到离间阎宇和手下将领的目的。

    这个任务看起来是颇为艰巨的,毕竟何清只是一个商人的身份,自古以来,商人多为贱民,社会地位是比较低下的,想要攀权附贵,难度寻常是比较大的。

    所以邓艾的这个任务并没有强制性的要求,而仅仅只是要求何清尽力地去完成。

    何清利用商人的身份来打掩护,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他需要经常的向北方传递消息,往来的商队就是最好的选择。

    何清潜入汉中已经有十余年的时间了,他所经营的货栈生意是越做越大,益州出产的蜀锦、井盐是魏国比较稀缺的东西,尤其是蜀锦这种高档的奢侈品,一直是魏国那些达官贵人们所追捧的对象,蜀国虽然没有和魏国有官方的交易渠道,但对于民间的这种贸易往来,却也采用一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方式,默许其存在。

    蜀锦是蜀国最为著名的丝绸产品,因其制作精良图案精美而称著于天下,但蜀国人消费能力有限,每年出产的那么多蜀锦没有多少销路,而比较富庶的中原地区,对蜀锦的需求是比较大的,蜀国也只有对外销出蜀锦,才能真正地改善蜀国的经济民生。

    所以在外销蜀锦上面,蜀国官方一直持着一种默许甚至是暗中支持的态度,这才会使得着关中和汉中民间贸易往来频繁的事实。

    而魏国那边也有会有大宗的商品输入蜀国,比如药材、香料、皮毛、玉器等等,经济上的需求,也让魏国这边对商贸往来持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

    当然魏国这边也会利用这种开放的商贸来从事间谍活动,如果没有这种贸易往来,魏国的间谍和细作想要混入到蜀国境内不是说没有机会,但至少难度是相当大的,毕竟魏国通往蜀国就那么几条通道,而蜀国的这些谷道上,都设有严密的关卡和暗哨,对往来的人员进行严格的盘查,没有商旅的身份做掩护,魏国间谍想要对蜀国境内的目前进行渗透,确非易事。

    现在能有这种公开而半合法的身份入境,魏国的间谍当然不会再用那些危险的手段了,这也是何清在蜀国境内从事商贸活动的最主要原因,这种身份的掩护手段是目前来说最好的一种手段没有更好。

    反正这些间谍人员伪装的都十分出色,那怕是有情报需要携带,也好藏匿的十分安全,不会在过关卡和暗哨的时候被蜀军士兵给搜出来。

    至于蜀国会不会也以同样的方式向魏军那边进行渗透,那就不得而知了,但按照正常的思维,魏国能向蜀国派遣间谍,蜀国自然也能向魏国派遣细作,只要双方的敌对关系不停止,这些间谍就会有生存的空间和存在的必要。

    通过这些贸易通道,何清将自己刺探到的情报源源不断地送回到了关中,在履职这方面,何清是极为尽职的,他不仅负责整个汉中情报网的运作,而且还负责着将成都方面转来的情报传递回关中,担负着一个情报中转站的作用。

    姜维离开汉中之后,蜀军在汉中的战略也由攻转守,再未向关陇地区发起进攻了,而与此同时,雍凉方面也开始向汉中间军司索要更为详实的情报,何清敏锐地察觉,魏国有可能向蜀国发起反攻了,毕竟只有魏军想要向汉中进军,才需要蜀军在汉中的详细布防图。

    这让何清很是兴奋,这么多年以来,一直是蜀军不断地出击,而魏军在雍凉地区则是被动的防御,明明是魏强蜀弱的局面,但魏军始终被蜀军给压着打,让何清心里很是憋屈。

    而且何清身处敌后,一直担负着最为重要的谍报工作,就是想着有一天可以引领魏军走向胜利,而蜀攻魏守的局面,让他无法看到胜利。

    现在形势终于逆转了过来,何清兴奋异常,更加百倍地努力,费尽心机尽可能地搜集到蜀国的详尽情报,而后将这些情报及时地送抵关中。

    何清很清楚这些情报的重要性,这些情报送抵长安之后,经过层层的过滤筛选,那些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情报将会摆到雍凉都督邓艾的桌面之上,成为邓艾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

    所以,对于情报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何清不敢有一丝的马虎,如果这些情报出现重大的错误,那后果将会是十分严重的,很可能会导致魏军战略上的失败。

    对于情报的搜集和甄别,何清都是十分慎重的,一丝不苟,尤其是关于军事方面的情报,他更是严加审查,反复地查证,只有在得到确切的结果之后,他才会将情报给上传回关中去,如果稍有质疑,何清就会反复地重新查实,不敢有任何的疏忽。

    可以说每一张的图纸,每一份的数据,都是何清严格把关之后的成果,没有弄虚做假的任何可能,这些真实而详尽的情报数据,是支撑魏军战略决策的关键,是邓艾最不可或缺的资料。

    这就在这个时候,何清又接到了雍凉方面的新任务,那就是离间蜀军将帅的关系,把汉中的水搅得更浑一些。

第2323章 鹰展计划

    这个任务自然也比收集情报更艰难一些,想要间计蜀军将帅的关系,首先必须要想方设法地接近阎宇才行,至少能对阎宇产生足够的影响力,否则的话,这个任务是几乎不可能达成的。

    但想要接近阎宇,又何其之难。魏军的间军司,是曹亮在并州崛起之后才成立的,以方布为首,最初间军司主要刺探的目标是司马家,活动范围也仅限于中原一带,毕竟曹亮早期的对手,也只有司马懿,那时候曹亮的力量还很弱小,必须要集中全力去对付司马家。

    后来随着曹亮势力的扩展,间军司的规模才逐渐地壮大起来,同时也开始尝试着向蜀国和吴国进行渗透。

    这无疑体现了曹亮的高瞻远瞩和未雨绸缪,要知道,当时曹亮和司马家的战争已经进入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孰胜孰败还未有定论,在常人的思维之中,顾得眼前之疾才是头等大事,谁还有闲情逸致去管遥远的吴蜀两国的事情。

    但那个时候曹亮已经开始深谋远虑地考虑天下一统的事情了,虽然曹亮的人马是无法涉足于吴蜀两国的,但派出一些间谍和细作渗透到两国去刺探情报,还是完全可以的。

    于是在方布的领导之下,间军司开展了向吴蜀两国全方位渗透的“鹰展计划”,分别向吴国和蜀国派出了若干的情报人员,陆续地潜伏到吴蜀两国境内,刺探情报,掌握吴国两国的军事、经济、民风、吏治等诸方面的信息。

    尽管这些情报在当时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卵用,然而随着司马家的覆灭,曹亮称帝之后开始对吴蜀两国用兵,吴蜀两国的情报工作的重要性便突显了出来。

    何清是当年鹰展计划首批进入蜀国的情报人员,当时何清还是一名普通的间谍,由于他的祖籍是益州巴西,行事便比较的方便,他以商人的身份在汉中潜伏了下来,由于他出色的表现,逐步升职到了间军司马的职位上,掌管了整个的汉中情报系统。

    间军司在蜀国最高的职位是间军校尉,全面负责在蜀的情报网,旗下一共有四个间军司马,分别负责成都、汉中、永安和阴平的情报事务,何清就属于重要的一员。

    汉中间军司马不但要负责汉中本地的情报收集工作,而且还兼顾传递情报的责任,毕竟其他地方收集来的情报,也必须要经过汉中才能传递到关中去,由此可见何清在整个蜀国情报网之中占据的位置是何其的重要。

    一旦何清这边出现问题,不但汉中的情报系统有面临瘫痪的风险,而且情报中继站的作用也将难以维持,许多重要的情报也无法及时地送达长安,这会给魏军带来极大的损失。

    何清在间军司马的位置上干得十分出色,无数的情报经过他的手传递到了长安,支撑着魏军的整个战略决策。

    对于这一点,何清当然是无比自豪的,不过何清更希望魏军可以拿下蜀国,这样他们这些情报人员就不用再从事这种高危高风险的事业了。

    有间谍的存在,就必然会有反间谍的手段,蜀国方面也不会坐视他们这些间谍对蜀国的渗透刺探破坏,专门成立缉查部门,对魏国的间谍进行搜捕。

    这么多年来,何清也曾见证有过无数的同僚被蜀军给捕获,惨遭严刑拷打,惨死于蜀军暗无天日的地牢之中。

    间谍被抓获之后,往往会受到无比常人更为惨烈残酷的刑罚,为了挖出多的间谍来,蜀军的审讯手段也是残无人道的,往往让人是生不如死。

    尽管这些情报人员潜入蜀国的时候,就明白自己所面临的风险和处境,他们都是抱着一颗必死之心来到的蜀国,许多人甚至都会想方设法在暴露被捕之前寻机自杀,只为少受一点折磨。

    因为他们清楚,落到了蜀军的手中,那是比死还要惨的事,所以通常情况下,他们宁可选择自杀,也不愿意落到蜀军的手中。

    但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视死如归,英勇赴死的,有些情报人员被俘之后,会选择变节投降。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对汉中的地下情报网将会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尽管说情报人员之间往往是采用单线联系的方式,但一人变节之后,蜀军就会顺藤摸瓜,搜寻到更多的间谍来。

    在这个时候,一旦身份暴露的话,几乎是没有逃脱的机会,蜀国为了严防间谍的渗透,采用的是极其严格的保甲制度,以前或许会松宽一些,但随着魏蜀两国的战事不断的升级,蜀国越来越重视户籍管理。

    现在魏国所派遣来的间谍,大部分都是十几年前就已经潜伏到蜀国的人员,如果一个新的面孔出现在汉中的话,不管是不是有间谍的嫌疑,都会被蜀军的缉查人员给带走。

    在蜀军的这种高压严密的政策之下,魏军想要继续地派人向蜀国进行渗透,难度变得越来越大,毕竟伪造的户籍和路引,是很容易被蜀军给识破的。

    如今的局面之下,魏国的间谍每牺牲一人,便是一个重大的损失,而每变节一人,更是损失惨重,没有后补人员的进入,汉中的情报工作也只会变得越来越艰难。

    想到这一点,何清都不禁要佩服曹亮陛下的高瞻远瞩了,如果不是当年陛下英明睿智,趁着蜀国疏于防范的机会,向蜀国渗透了这么多的情报人员,铺就了一个缜密的情报网络,那么到了现在才想要派间谍刺探的话,那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了。

    现在蜀国的反谍网部署的相当严密,可谓是针插不透,水泼不进,现在不管魏国派多少的情报人员前来,都是白送的,也只有他们这些常人潜伏在蜀国,早已和蜀国各个阶层的人混迹难辨的人,才有机会自保。

    何清多年以来,一直小心翼翼地维持着汉中情报网,尽管他知道整个汉中至少有数百人的间谍存在,但他认识的人绝对不会超过五个,只有这种陌生感,才会让他们在这种白色恐怖之下安然地生存下来。

第2324章 小心驶得万年船

    地下情报工作首先注重的便是安全,没有安全,那怕这个情报网再庞大,也可能会被敌人在一夜之间连根拨起。

    所以在何清担任汉中间军司马伊始,他就极其地注重情报网的安全,五个和何清单线联系的情报人员之中,只有两个和何清认识,知道何清的身份信息。

    而且这两个都是何清的心腹亲信,绝对的忠诚,真得就算他们到了暴露的时候,打死也不会将何清给供出来,是何清绝对可以信任的人。

    另外的三个则都是间军军侯,各自负责一摊,他们和何清之间素未谋面,他们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情报传递,都是通过几种特殊的方式来联系的,一旦出现问题,何清都能及时地掐断联系方式,中断联络,蜀军就算是追查下去,也是沓无踪迹的。

    在这种环境之中,想要生存下去,就得小心再小心,慎微再慎微,那怕任何微小的一点疏忽大意,都可能会酿成无可估量的损失,小心驶得万年船,做地下谍报工作的,必须要时刻牢记这一点。

    何清的谨慎确实是为他躲过了不少次的危机,三年前,一位代号为苍狼的间军军侯被俘变节,投靠了蜀军,汉中情报网遭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破坏,苍狼手下的那条支线情报网几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苍狼还伙同蜀军,设下了圈套,试图捉住汉中间军司马青隼。

    青隼就是何清的代号,但苍狼也只知道青隼,并不知道何清的真实身份,不过他有与何清之间的联络方式,苍狼和蜀军反谍部门设下圈套,以一个重要的情报为诱饵,想把何清给钓出来。

    但何清的警惕性很高,虽然这份情报相当的重要,但何清也没有冒险去取,尽管苍狼的投敌是秘密的,但还是有些蛛丝马迹显露了出来,何清没有自己赴约,而是花钱雇佣了一个普通人前往,蜀军布了一个天罗地网,但最终只捉到了一只小杂鱼,气得蜀军负责抓捕行动的那个校尉直跳脚。

    何清凭着自己敏锐的第六感逃过了一劫,而且在事后半年的时间内,找机会除掉了苍狼,对于这种背叛组织的败类,何清当然不会手下留情。

    情报组织的原则是你可选择忠诚,也可能选择退出,但是绝不容许背叛,因为任何的背叛行为都会对组织造成严重的破坏,危及其他情报人员的人身安全,组织上是绝对不会纵容这种叛徒的。

    但往往一名间谍的暴露,要么去死,要么背叛,根本就没有第三条路可走,而且他们一旦选择了背叛,就会变得更加地穷凶极恶,更加地疯狂,象一条疯狗一样不停地往出咬人。

    对于这种疯狗,情报组织当然会不遗余力地进行铲除,因为背叛是最不能容忍的行为。

    除掉了苍狼,不但可以让蜀军情报人员相对变得安全一些,更重要的是,可以震慑一下那些心怀二志的人,证明他们对于叛徒,是绝不会容忍的。

    不过经过此事之后,蜀军那边也知道了青隼的存在,不遗余力地展开了大搜捕,这不得不让何清更加小心地行事,既要完成上面交待的情报收集任务,也要避免自己暴露身份。

    一个苍狼的暴露就让汉中情报网遭受到了重创,如果身为间军司马的青隼出事的话,那么对于魏军的汉中情报系统来说,绝对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很可能在几年之内都无法恢复过来。

    所以何清需要竭力保证自己的安全,无论如何,自己这边是不能出事的,更何况现在魏军将会展开伐蜀作战,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更需要得到间军司的大力支持,没有间军司提供的准确情报,魏军指挥层就无法制定作战方案,整个大军行动也如同是盲人摸象。

    而这个时候,魏军高层给他下达了新的任务,离间蜀军汉中将帅,破坏蜀军的防御计划。

    这个任务不禁有些让何清犯愁,相比于刺探收集情报,这个离间任务难度将会是成倍地提升啊。

    不过好在邓艾也应该能意识到这个任务完成的难度,所以他并没有做硬性的要求,只是让汉中间军司的人尽力为之,办得成最好,办不成的话,也没有什么关系。

    尽管邓艾是这样要求的,但对于何清来说,当然也是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完成的,有条件要办,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办。

    其实何清身处汉中,根据多方面收集的情报,已经证实了汉中都督阎宇和汉中诸将领之间,有着一些不可调和的矛盾,何清现在所要做的,就是想办法点把火,加点柴,再扇点风,让火烧得旺一些即可。

    本身汉中的将领都是大将军姜维的嫡系,虽然姜维现在不在汉中了,但不是说随便调过一个人来,就能压得住汉中的这些将领,如果真有这种人的话,那必定是在蜀军之中地位不逊色于姜维,战功彪柄,威望极高,这样的领军者才能让汉中诸将是心服口服。

    但阎宇是什么身份,投靠宦官黄皓的行径,已经让众多的蜀将为之不满了,黄皓虽然是得宠,但其太监的身份足以让那些忠于汉室内人的唾弃了。

    再加上黄皓擅权弄国,营私舞弊,贪赃枉法,惑乱朝纲,干得都是天怒人怨的事,但凡忠诚正直之士,无不对黄皓是恨之入骨,而阎宇居然会认贼做父,甘心为黄皓的爪牙,不管阎宇的能力如何,其人品就已经不招人待见了。

    所以虽然阎宇身为汉中都督,但却和汉中诸将多有不和,那怕阎于权力再大,也无人敢服从于他,阎宇在汉中的地位颇为尴尬。

    不过何清想要煽风点火,挑拨阎宇和其他蜀将的关系,却也不是容易的事,因为何清想要这么做,首先最大的困难便是如何才能接近阎宇,毕竟何清表面的身份只是一介商人,和阎宇的地位悬殊,他连见阎宇的机会也没有,何来挑唆?

第2325章 翻身无望的咸鱼

    当然,何清是不可能亲自去见阎宇的,毕竟以现在何清乔装的身份,和阎宇之间,实在是不搭界的,别说他没有机会见到阎宇,就算是有,也不可能让阎宇和他推心置腹,更不可能让阎宇听他的话。

    而且何清去见阎宇,本身就是有着极大的暴露风险的,你一个商人,随随便便地掺和军事政治上的事,如何能让人不疑心别有用心。

    在这里,可没有什么疑罪从无,而是宁枉勿纵,宁可错杀一千,也不令一人漏网,一旦何清身上的疑点的话,蜀军这边的反谍部门会立刻将何清给抓起来,严刑逼供,不死也得脱层皮。

    何清当然不敢去冒这个险,而且他出马的成功率几乎为零,所以根本就没必要由他来出手。

    想要完成这个任务,看来还得另想办法。

    何清暗暗地思索,这次的任务十分的特殊,如果不是蜀军体制内的人,是根本没有机会接近阎宇的,但魏军汉中间军司的人虽然不少,但绝大部分都是处于低层或外围的人,这些间谍收集情报是比较容易的,他们渗透进入到了蜀国的社会阶层的各个方面,但唯独比较缺少接近于权力中心的人,这无疑让何清是比较头疼。

    忽然何清心念一动,拍了一下额头,呵呵大笑,道:“有了!”

    何清这个时候想到的人并不是他的直系或间接下属,而是潜伏在蜀国境内已经长达四十多年的一名魏国的老牌间谍了,据说是当年曹操在汉中之战中失败,大军撤离之时,专门潜伏下来的,代号挺特别,叫做咸鱼,大概是想着有着一日可以咸鱼翻身吧。

    只可惜,它这条咸鱼,潜伏了四十多年的时间,从当初二十多岁朝气少年,变成了一个花甲老者,咸鱼依然是咸鱼,看不到任何翻身的机会。

    后来由于魏国的大规模内乱,潜伏到蜀国内部的这些间谍无人再去过问,再加上蜀国反谍部门的清洗,咸鱼和上线断了联系,这一断就是十几年的时间。

    断了联系其实对于咸鱼来说反倒是一件好事,正因为断了联系,只要他自己不说,就无人再知晓他间谍的身份了。

    咸鱼在很早的时候就加入到了蜀军之中,由于他识文断字,能写会算,这样的“人才”在当时的蜀军之中还是比较少的,大部分的蜀兵都是文盲,大字不识不一个,就连赫赫有名的大将王平都是目不识丁,斗大的字不认识一萝筐。

    所以咸鱼很轻易地就成为了书吏,他潜伏在蜀军之中,几十年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到也一路升到了令史的位置上来。令史是太守的属官,只不过后来蜀国废了汉中太守这个职位,改由汉中都督代之,所以令史自然而然地也就成为了都督的属官。

    论地位,令史是仅次于功曹,左右曹椽的,在都督府内也算是比较重要的职位了。

    但自从大将军姜维驻守汉中以来,汉中都督的权力基本上被架空了,大将军姜维是开府治事的,所以他有自己的一套属官系统,而且领军的将领也多直接受姜维的领导和指挥,比如前任的汉中都督胡济,手中几乎没有多少的实权,都督府也形同虚设,至于那些属官,更是没有多少机会参与军务,只能是干些地方上的民事罢了。

    咸鱼干到了六十这个年纪,按理说也差不多该致仕退休了,但汉中官吏比较缺乏,所以才会一直留任到现在。

    由于十几年都没有和组织上取得联系,咸鱼几乎都快忘掉了自己间谍的身份,他一生都未曾娶妻——干间谍这一行的人,是很少有家室的,大概也是怕自己在梦中说了什么话被枕边人知晓,然后稀里糊涂地就掉了脑袋吧。

    除非是夫妻两人都是干这一行的,但这个年月,女间谍是少之又少的,所以寻常情况下,潜伏在敌人之中的间谍都是深居简出,孤家寡人。

    在同僚们的眼中,咸鱼倒不算一个另类的人,他兢兢业业地工作,克勤克俭,每个月的月俸都会寄往成都,据说他有一个残疾的弟弟需要他来养,他的弟弟是当年诸葛丞相第一次出兵北伐时断了两条腿,落下了终生的残疾,如今他们没有别的亲戚,只能是相依为命。

    令史的年俸是四百石,养活一家人也够局促的,所以咸鱼没有娶妻,在许多人看来也是正常合理的事。

    其实咸鱼的这个弟弟并不是他的亲弟弟,而他的一名下属,他并不是间谍,仅仅只是都督府的一员当差的,当年在战场上为了救咸鱼,被魏军的箭给射中了,后来因为感染了,不得不进行了截肢,锯掉了两条腿才保全了性命。

    从此咸鱼发誓要把他当做自己的亲弟弟来看待,一辈子不离不弃。

    在众同僚的眼里,咸鱼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一个非亲非故的人,仅仅只是在战场上替他挡了一箭,咸鱼就能照顾他终身,换作是旁人,真得很难做得到。

    咸鱼过着非常简单的生活,深居简出,每日除了官署和住所之外,很少去其他的地方,从不饮酒,也没有其他的不良嗜好,唯一的兴趣爱好大概就是读书了吧。

    没有人会想到,这么一个老实木讷的老好人,居然会是潜藏着蜀国几十年的一个间谍。

    如果不是有人突然地发暗号给他,咸鱼自己都差不多快忘记自己的真实身份了。

    以前他一直是一名出色的间谍,利用自己的职务特权,将许多有用的情报悄悄地送出了汉中。

    只不过后来他的上线暴露了,在抓捕的过程之中服毒自杀,咸鱼才得以存活下来,但从此也跟上面的组织断了联系。

    咸鱼就如同一只断了线的风筝,只能是随风飘荡,生活再没有了什么目标和信念。

    也许他觉得这样也挺好,反正他都是一个快行将就木的人了,尽管客死异乡有些遗憾,但能落下一个囫囵尸首来,也算是一件不错的事了。

第2326章 暗号

    但就在某一天,他早上前往公署应卯之时,忽然发现就在校场边上的一个旗杆之下,摆放着三块石头,看起来摆得很是随意,但最上面的一块石头却是立着,石尖指向了旗角的位置。

    而旗角上,多了一个墨点,当然这个墨点非常的小,一般人不刻意注意的话,是根本也发现不了的,就算是发现了,也不会觉得有什么,最多也只是觉得有人无意间把墨洒到了旗子上面。

    但咸鱼的脸色却是陡然地一变,因为只有他清楚,这是魏国间谍之间的一种联络方式,专门用于失联之后的紧急联系使用的。

    咸鱼看看四下里无人,他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走到了那个石堆的旁边,将最顶上的那块尖石给倒过来放置,然后起身从容地离开了校场。

    一整天咸鱼都显得心神不宁,他不清楚这个暗号为何会出现在这里,是魏国的间谍组织试图要与他联系吗?还是敌人在故意布置着一个陷井,等待他往里面跳?

    咸鱼想了很久,觉得这个暗号很有针对性,似乎是刻意地摆给他的,否则的话,这个暗号摆在其他的地方,他看到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有人将这个暗号故意地摆在校场,摆在他每天途经的道路之上,那就说明有人在试图联络他。

    如果是蜀军反谍部门的圈套,那完全是画蛇添足的,因为蜀军一旦获悉都督府内有间谍,那会毫不犹豫地在第一时间就进行搜捕,根本犯不着跟他打哑谜。

    那究竟是什么人要和他联络呢?

    咸鱼感到十分的好奇,他和情报组织失联已经有十余年的时间了,这十几年来,他一直等着组织上来联系他,但始终没有消息,就在咸鱼彻底绝望之后,却意外地发现了这个暗号。

    咸鱼已经做出了回应,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他今天就可以得到下一步的指令,回归组织指日可待。

    一想到这儿,咸鱼本来有如死水一般平静的心湖竟然掀起了波澜,他本以为自己已经是真得死心了,但当新的使命在召唤他的时候,做为一名资深的有职业素养的间谍,咸鱼还是有一种心潮澎湃的感觉,他仿佛又回到了年轻的岁月之中,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当年这一批潜伏下来的间谍,都是受到过严格的特殊的训练的,在他们的眼中,使命是高于一切的,那怕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也许时光能磨平他们性格的棱角,但永完也磨不平他们心中的那份使命感。

    下午回家的时候,咸鱼特意地放慢了脚步,在途径校场的时候,发现那个暗号明显地又变化了,这次上面的那块尖石指向了东南方向,并且向后位移了五寸的距离。

    咸鱼暗暗地观察四周,确实没有偷窥者之后,他才慢吞吞地走向了东南方向五十步开外的地方,并且在五十步之外,看到了一块灰色的残破的瓦片,这个时候,咸鱼没有再犹豫,而是看到四下里无人,轻轻地磕破了那块破瓦,并且在破碎的瓦片之中,找到了一张叠成指甲片大小的麻纸,迅速地藏在了袖筒之中,然后装做一副若无其事的模样,回到了自己的寓所。

    咸鱼住的地方比较简陋,只有一个又聋又哑的仆人在伺候他,咸鱼回来的时候,他已经煮好了一份很烂的肉羹和豆子的汤,一根煮熟的胡萝卜和一块干面饼,端到了咸鱼的面前,咸鱼吃过晚饭之后,屋里面再没有别人了。

    他挑了挑油灯的灯芯,让油灯燃得更亮一些,这个年代的油灯,用的可不是豆油或菜籽油,而是动物的油脂,有时候是猪油,有时候是牛油,而有时候用的是羊油,用羊油燃灯时,会发出一股刺鼻的羊臊味。

    蜡烛什么的,一般人可用不起,那是高档奢侈消费品,只有皇宫或者达官贵人才会使用,就算是这种比较难闻的羊油灯,也不是寻常百姓舍得点的,大部分的百姓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栖的生活,天一黑就会睡觉。

    早睡觉的好处是可以养精蓄锐,让第二天有更好的体力去干活,还有更为关键的一点,早点睡觉可以省灯油,不费钱。

    咸鱼取出了麻纸,看清楚了上面写着的时间和地点,然后他将麻纸给烧掉了。

    这么多年来,咸鱼一直保持着谨小慎微的生活,他住的寓所内,没有保留任何的情报文书之类的东西,用的仆人的也是又聋又哑还不识字,在他这里,往往是找不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来。

    和咸鱼接头的,并不是间军司马青隼,而是青隼身边的两个亲信之一:白雀。

    其实让咸鱼感到十分好奇的是,他们是如何找到自己的,毕竟十几年没有联络了,知晓咸鱼存在的人,恐怕早已是消声匿迹了。

    而且这十几年间,魏国内部掀起了极大的变化,完全是日月换青天,如果说司马氏当权时代的魏军还有一些传承的话,那么这一次曹亮即位,完全是推倒重来的。

    本来魏国间军司是无法发现咸鱼的身份的,但后来他们在长安查获了司马军执掌的一本名册,才知道了咸鱼以及其他的失散间谍的存在。

    司马军前期的时候,还对蜀国有着一定程度上的渗透和侦察,只是随着战事的推进,司马军在中原一带都显得焦头烂额,如何还有精力去处理蜀国那边潜伏的间谍的事,所以长期以来,这些失去了联系的间谍们基本上都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

    青隼继任汉中间军司马之后,对情报的收集更加地积极主动,对于那些失散的间谍,他都采用不同的手段进行联络,尽可能地让他们回到大家庭来。

    本身谍报工作是孤独的,寂寞的,再多的艰难他们都会藏到心里,绝不会在常人面前流露出来,何清之所以将这些流浪在外的间谍拉拢回来,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团结更多的人,迎接魏军伐蜀的成功。

第2327章 欲擒故纵

    咸鱼的回归也让何清有了一枚重要棋子,毕竟像以前间军司还真没有像他这样能在蜀军之中担任比较高级职务的间谍,等级越高的职务,也就预示着可以获得更为机密的情报,所以何清对咸鱼的回归还是很有期望的。

    不过,由于汉中都督府只是一个被架空了的机构,并没有多少的实权,自然也接不触不到太多的机密情报,所以何清只是将咸鱼很好的地保护起来,能不用尽量不用,以确保他不会暴露。

    毕竟间谍使用的频率越高,获取的情报越多,暴露的风险也就会越大,像咸鱼这样能够晋升到令史这种职位的间谍,将来或许有更大的用处,反正平时的情报,何清也有获取的渠道,并不需要咸鱼来承担风险。

    但这一次邓艾下达的任务不同,是想要离间蜀军将帅之间的关系,寻常的间谍那是力所不逮的,倒是咸鱼这种能混迹于蜀国官场的人或许会有机会。

    想到这儿之后,何清立刻将白雀找来,让他和咸鱼进行联络,把这次上峰交待下来的任务交给咸鱼。

    自从和咸鱼取得联系之后,白雀就和他一直保持着单线联系的方式,而且除了何清之外,也再没有任何人知道咸鱼的存在,从这方面看出,何清对咸鱼还是刻意地加以保护的,平时的情报都不需要他来收集,只是希望他能在关键的时候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咸鱼和白雀会面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寓所,不过他的眉头一直紧皱着,显然青隼交待给他的这个任务让他也觉得很棘手。

    咸鱼虽然是都督府的令史,也经常和阎宇能碰面,但他和阎宇之间,有着极为悬殊的身份地位,对于他们这些都督府的旧人,阎宇似乎并没有信任过,到任之后,态度便是极为的冷淡,倒是他们这些旧人,每日见到了阎宇,都会恭恭敬敬施礼问候,而阎宇对他们通常是爱搭不理,咸鱼根本就没有机会和阎宇搭上话。

    阎宇来到汉中任职,也并不是孤身前来的,而是带着他一整套的幕僚班子的,毕竟阎宇也需要一些可靠的人来给他办事,原先都督府的人他自然是信不过的,所以只能是安排一些自己的心腹亲信来跑腿办事。

    咸鱼也明显的可以看到阎宇很焦虑的样子,本来阎宇来到汉中当都督,是一副踌躇满志,信心十足的心态,可到了汉中之后,他反倒是懵了,手下的各个将领各行其事,根本就没有将他这个都督放在眼里,那怕他下达一道无关轻重的命令,都会给这些将领怼回去,声称这和大将军姜维的部署有冲突,他们必须要遵照大将军的命令行事。

    姜维人不在汉中,却能继续地左右汉中的形势,这无疑让阎宇急得直跳脚,这和他当初的想法是大相径庭的。

    阎宇可不甘心继续地当姜维的陪衬,他来汉中,就是想要将汉中的兵马指挥大权抓在手中的,如果有机会,不用咸鱼离计,阎宇自己就想要办到。

    咸鱼倒不是担心阎宇会不配合,现在阎宇一门心思地想要夺权,巴不得有人给他献计献策呢,但关键的问题是咸鱼是旧都督府里的人,并不是阎宇的亲信,纵然有什么妙策,咸鱼也没有机会向阎宇去陈述。

    真要是直接和阎宇去说的话,也很难得到阎宇的相信,反倒会认为是有人在挖坑害他呢。

    所以,如何能不动声色地这些计策说与阎宇,还是一个相当有技巧性的问题。

    咸鱼苦思了一宿,倒是想出了几条对阎宇有利的办法来,如果阎宇肯听从的话,倒是可以扭转他在汉中的被动局面,而且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破坏姜维的敛兵聚谷的防御大计。

    但让咸鱼苦恼的却是如何才能将这些办法告诉阎宇,毕竟他和阎宇之间,根本就没办法进行直接的沟通,咸鱼苦思冥想了很久,也是无计可施。

    一宿无眠,到了官署之后,咸鱼难免就显得有些萎靡不振,心事重重的样子,别的同僚见状还打趣地称他这不是昨夜太过“辛苦”所致的,咸鱼也只是打个哈哈遮掩了过去,然后就到了自己的衙内,各自办公。

    令史的职责是处理各种的文书档案,说清闲也清闲,说忙也忙,如果一段时间各类公文堆积如山的话,自然是有得他忙的。

    就在此时,一名武官模样的人来到了咸鱼的近前,拱手道:“程令史,都督命某前来调阅一些公文的,有劳了。”

    咸鱼抬头看了一眼,来的人他认识,是阎宇幕僚之中副都尉杨辛,虽然副都尉的官职不,但他却也是阎宇的心腹亲信之人,平常见面,大家都也得给他几分情面。

    不过和阎宇眼高过顶目中无人不同,这个杨辛态度却是比较和蔼,待人接物谦逊有礼,在都督府内人缘倒也不错。

    见杨辛客客气气地和他说话,咸鱼倒也没啥态度,客气地回了一礼,打开了文库,让杨辛随意地查看公文。

    杨辛所需的公文种类是比较多的,而且也不是随便什么公文都要看,他是专门挑捡一些重要的公文的,所以这个挑捡的过程是比较漫长的。

    在挑捡的过程之中,杨辛和咸鱼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了起来,咸鱼看到他挑选的公文,大多都是关于汉中防御计划的,显然阎宇也想要研究一下姜维的这个防御计划,这分明倒是一个机会,如果咸鱼将那几条妙计说给杨辛,再由杨辛转告给阎宇的话,那不就能顺利地完成任务了吗?

    想到了这一点,咸鱼自然在闲聊之中有意无意地透露了一些信息出来,杨辛听到了之后,脸上顿时也是露出了欣喜之意,急着向咸鱼追问详情。

    但咸鱼这个时候,却是很有经验地绕开了这个话题,想要让杨辛上钩,还得用点欲擒故纵之计,把他的胃口给吊足了,这样才能达到目的。

第2328章 便饭

    杨辛当然想打破砂锅问到底,但看看咸鱼欲言又止的模样,再看看门外不时往来的官吏,杨辛也清楚这里并不是叙话之所,所以他也只能是按捺住。

    很快便到了午时,咸鱼打了个哈欠,对杨辛道:“杨都尉,看来今日上午是弄不完了,现在已到午时,先去用饭吧,饭后我们再查点如何?”

    官署在办公日是提供午餐的,当然也是很简单的吃食而已,杨辛笑了笑,对咸鱼道:“今日劳烦程令史了,在下今日做东,还请程令史移步到外面的酒楼吃顿便饭吧。”

    咸鱼迟疑了一下,道:“这不太好吧……”

    杨辛微微一笑道:“只是一顿便饭而已,程令史就不必推辞了,正好在下也有事想向程令史请教,还望程令史不吝赐教。”

    咸鱼这才允之,两人相偕出了都督府,在都督府的右侧,便是南郑最大的酒楼悦来酒楼,杨辛与咸鱼上楼,直接就来到了二楼一个最大的包间之内,显然杨辛已经提前让手下的人做好了准备,不但订好了包间,而且酒菜都上齐了。

    望着满桌的山珍海味,咸鱼不禁有些愕然地道:“杨都尉,这也算是便饭?”

    杨辛热情地招呼咸鱼坐下,略带歉意地道:“南郑这小地方,终究是比不过京城的,能拿得出来的也就这几个菜了,将来如果程兄有机会到京城去,小弟定然是好生招待,今日只能是暂且将就了。程兄,请上座。”

    咸鱼不禁是感慨万分,杨辛到底是阎宇身边的亲信啊,如此丰盛的酒筵居然只能用将就来形容,那不将就的酒筵又该是什么样的,难道是龙肝凤胆吗?

    咸鱼在潜伏到蜀国之前,在魏军之中只是一个小角色,后来潜伏在蜀国之后,也是逐渐地从最低层的书吏做起的,一步步才升到了目前的职位上,其实令史也是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官职,而且这也是咸鱼的天花板了,年过六旬的他恐怕已经再无升职的机会了。

    他差不多是平平淡淡的过了一生,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也没有经历过大富大贵,做为一个间谍,却能拥有一个普通而平淡的人生,也确实是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

    杨辛特意地备下了丰盛的酒筵,而且对咸鱼是极其地礼遇,也正是从咸鱼的话语里面他嗅到了不少有用的信息,现在阎宇正为如何能掌握汉中的权力犯愁呢,杨辛做为阎宇从永安带过来的幕僚班子的亲信人员,自然想如何能为阎宇分忧,他本来到咸鱼这儿调看公文案牍,就是想找出一些东西来,如果咸鱼这边能有些有用的话,杨辛当然是求这不得的,那怕花再大的代价也是值得的。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杨辛放下筷子,又为咸鱼满斟了一杯,道:“在下看程兄也是有大才之人,为何会屈就令史一职,只管些文书案牍,真是天大的屈才啊!”

    咸鱼苦笑了一声,道:“老朽年迈,昏聩无能,到现在还能尸位素餐,已经算是朝廷的恩典了,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杨辛呵呵一笑道:“程兄过谦,方才在官署那廖廖几语,便可见程兄的不凡之处,小弟心中尚有些许疑惑,还请程兄可以不吝赐教。”

    咸鱼道:“杨都尉客气了,还请直言,某必当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杨辛闻言大喜,他今日破费置酒席,等着就是咸鱼的这句话了,当下端起酒杯来,又敬了咸鱼一杯酒,方道:“方才在官署之时,便听得程兄对姜大将军的防御计划颇有微词,只是在官署之内,人多耳杂,想来程兄也不敢多言,如今此处僻静,还望程兄可以推心置腹,畅所欲言。”

    咸鱼略作微醺之态,道:“大将军雄才大略,在下岂敢臧否?只是如今的汉中防御计划,大背常理,某认为多有不妥之处,其中南郑乃是汉中之心腹,大将军却只留二千人守之,倘若逆魏的人马来犯,将何以为敌?某以为,现在阎都督到任之后,理当应整肃军队,加强南郑之防御,此为首要大事矣。”

    杨辛心中暗喜,虽然说咸鱼这番话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但至少咸鱼不是姜维派系的人,他能说出这样的大实话来,也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在姜维的防御汉中体系之中,最让人为之诟病的就是南郑了,南郑一直以来都是汉中的郡治所在,以前的汉中太守府,现在的汉中都督府,都是设在南郑的,南郑也是汉中最大的一座城池。

    但姜维新的防御体系之中,南郑俨然是被排除在外的,堂堂郡治所在,只有区区二千兵马来守卫,地位尚不及邻近的汉城与乐城,更别说阳平关了。

    以至于阎宇到任南郑之后,居然手头上只有两千人马可以调度,实在是太寒碜了一些。

    当然,如果说姜维此举是刻意地来针对阎宇的,似乎也显得有些牵强,毕竟姜维在部署汉中防御计划的时候,阎宇还没有调往汉中的想法,姜维也不可能未卜先知阎宇会来汉中吧?

    如果说姜维此举是刻意来对付胡济的,似乎也没有什么道理,胡济的汉中都督,一直以来就是被姜维所架空的,胡济挂着汉中都督的名号,却根本没有多少的兵马权力可以执掌,后来在姜维部署敛兵聚谷之策时,胡济被姜维派驻到了汉寿,已经不再汉中的范围之内了。

    所以说,姜维压根儿也没有对付胡济的打算,但南郑却是确确实实地被姜维所放弃了,这无疑引来了许多的猜测,但谁也不清楚姜维此举的目的何在?

    只不过阎宇到达南郑之后,却实实在在地踩到了这个坑里,阎宇面对的,是没有任何实权的汉中都督,他想改变这一切,就得从姜维的汉中防御系统上动手。

    但姜维的防御体系早已成型,而且汉中的将领们又似乎是铁板一块,阎宇想要改变这一切,似乎真的不容易。

第2329章 酒酣耳热

    很快杨辛就觉得他这顿饭花得钱超值了,这位其貌不扬的程令史不但能直指问题的结症所在,而且给出了相当靠谱的建议,那就是撤围汉中的游击之军,来加强南郑的守备力量。

    各个游击军的规模并不太大,多则一两千人,少则五六百人,分别驻守汉中各地,而领军者多为校尉和司马,千人以上者为校尉,千人以下者为司马。

    这些校尉司马军衔较低,他们可没有胆量跟蒋斌傅佥一样,公然地敢跟阎宇来叫板,阎宇汉中都督右大将军的职权,对他们还是有着很大的震慑力的。

    咸鱼的建议,让杨辛眼前顿时为之一亮,对呀,以前阎宇的目光总盯着蒋斌王舍傅佥蒋舒这些人,诚然他们手中是掌握着汉中近八成以上的兵马,是中坚的实力派,但这些人想要撼动,着实不是容易的事。

    相对来说,那些游击军就属于虾兵蟹将了,阎宇对付不了蒋斌他们,但收拾这些校尉和司马还不是简单的事么,只需一道军令,便可以将他们给召来南郑来,谁敢不从命,阎宇就直接下令惩处之,剥夺他们的兵权,将他们手中的兵马给接管过来。

    杨辛暗暗点头,这个办法好,先前阎宇总盯着这几个将军,想要一举扭转被动局面,但蒋斌这几个人可轻易对付不了,至于那游击军,先前阎宇还有看不上,看来还是得听从咸鱼的意见,由小搏大,先把这些游击军想办法集合起来,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啊,只要阎宇手中掌握的兵马多了,他的话语权也就多了,地位自然而然也就上去了。

    双方有了共识,下面的谈话自然也就顺畅的多了,酒酣耳热之际,两人是相谈甚欢,该说的不该说的,都倾吐了出来,两人推心置腹,无所不谈。

    不得不说,酒真是一个好东西,它可以让陌生的人变得熟悉,可以冷淡的人变得热情,推杯推盏之间,两人俨然已经成为了无话不谈无话不说的至交好友,甚至可以两肋插刀,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咸鱼要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效果,想要完成离间计的任务,眼前的杨辛就是最好的机会,趁着杨辛有求于他的时候,咸鱼一鼓脑地将破坏姜维防御计划的招数倾囊相授,反正这些招数正是阎宇为了改变目前的处境而急需的,杨辛闻之,如获至宝。

    为了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咸鱼还故意地装出一副郁郁不得志的模样,这样无疑让杨辛深信不疑,咸鱼是因为对自己的境遇不满,才会说出这番话的来。

    酒足饭饱之后,杨辛也不再去官翻检文书了,而是与咸鱼拱手道别,离开了酒楼,直奔阎宇的住处,向阎宇去汇报刚刚获得的重要信息。

    杨辛虽然官职比较低,但这并不妨碍他在阎宇那边的地位,甚至他可以无需通传便可以直接见到阎宇。

    阎宇到任汉中已经有些时日了,但他依旧迟迟地打不开局面,无法真正的履职,其命令,恐怕连南郑城的出不了,这不禁让阎宇是好生郁闷。

    当初在永安之时,阎宇可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永安的军政大权,皆是他一个人说了算,本以为换个地方,一样当他的都督,一样可以随心所欲。

    但阎宇真得想错了,汉中不是永安,他在永安趾高气扬惯了,到了汉中之后,却发现自己的命令真得不好使,他让蒋斌、王舍到南郑来,结果却遭到了拒绝,两人的理由也很简单,那就是大将军的军令在上,他们职责所在,不敢擅离职守。

    阎宇连主将都调不动,更别说想从汉城乐城调一兵一卒了,看看汉中的这个架式,有如铁桶一般,针扎不透,水泼不进,搞得阎宇是无计可施。

    毕竟姜维虽然人不在汉中,但他依然还是蜀国的大将军,所有的军务他都有权处置,包括阎宇本人,也是姜维的下属,蒋斌等人只是一句奉大将军之命行事,就能把阎宇的命令给顶回去了,阎宇还能咋办,他是真没办法呀!

    但阎宇又不是一个轻易就服输的人,他好不容易才从永安调到汉中来,花了好大的力气,费了好多的人情,才达成了他的愿望,可结果却跟他料想的完全不一样,这自然是让阎宇无法接受的。

    姜维是大将军不假,但他真得就能一手遮天吗?在蜀国,地位最高的人是皇帝刘禅,姜维他官再大,能大得过刘禅吗?

    所以阎宇是不甘心就这么当这个傀儡都督的,他派人给黄皓送密信,让黄皓在刘禅面前进言,改变目前的局面。

    黄皓也回信了,对于阎宇,他自然是全力支持的,黄皓最大的仇人就是姜维了,为了打压姜维,黄皓可是不遗余力,甚至还要面对姜维的死亡威胁。

    这一山容不得二虎,黄皓也看清了形势,他和姜维基本上没有共存于朝堂的可能,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所以黄皓拼命地培植党羽,就是想要扳倒姜维。

    本身让姜维和阎宇的防区对调,就是黄皓的一个重要阴谋,如果能将兵力最多的汉中防区控制在他这一边的话,那接下来对付姜维就变得容易多了。

    可令黄皓没想到的是,姜维虽然人离开了汉中,但对于汉中兵权的掌控,却一点也没有放松,阎宇当了汉中都督,却成为了一个光杆都督,无权可用,无兵可调,反而让姜维又控制了永安防区。

    这样的结果,岂不成了偷鸡不成蚀把米,你说尴尬不尴尬?

    阎宇急于想要改变现状,黄皓当然也是鼎力支持的,但黄皓不通军事啊,那怕有刘禅的支持,他也不能瞎下命令吧。

    所以黄皓给阎宇写信,告诉他尽快地搞出一个方案来,至少也得寻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这样也能让别人信服。

    姜维在汉中有敛兵聚谷的计划,阎宇想要取而代之,至少也得拿出相应的甚至是超越姜维计划的东西来才行。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6204/ 第一时间欣赏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作者:风之清扬所写的《最后的三国2兴魏》为转载作品,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最后的三国2兴魏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最后的三国2兴魏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最后的三国2兴魏介绍:
曹亮穿了,成为了曹魏宗室的“曹三代”。相比于纵横捭阖的曹一代、守成有余的曹二代,曹三代实在是麻绳穿豆腐——提不起来,士家坐大,司马专权,曹魏的天下已是危如累卵存亡绝续。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抗争?曹亮不甘随波逐流,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且看我如何步步为营,斗司马,兴曹魏,灭蜀破吴,执耳天下!┄┄┄┄┄┄┄┄┄┄┄┄┄┄┄┄┄新书启航,再战“最后的三国”,喜欢这段历史的书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支持!最后的三国2兴魏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最后的三国2兴魏,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