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最后的三国2兴魏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文阅读

作者:风之清扬     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     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745章 兵分三路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管事的前来禀报,称令狐愚派人送信来,只不过这次不同以往,送信的人要亲自面呈王凌。

    这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王凌轻笑了一声,他倒没有特别的在意,吩咐管事地将下书之人带进来。

    令狐愚的信使见到了王凌,这才恭恭敬敬地将火漆封好的书信呈给了王凌。

    如此郑重其事的传信方式让王凌心中犯起了一阵的狐疑,王凌对这个不太靠谱的外甥平日里倒是照顾有加,两人的关系一直相处的比较不错,而且王凌也很清楚,如果仅仅是一般的家书,令狐愚是不会这么重视的,还特意地让人传信人将书信面呈给他。

    难道这信里面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

    王凌倒是没有急于打开书信,而是不动声色地吩咐管事的将传信人带下去,好生招呼着,等他们都离开了,屋内再无他人之后,王凌才打开了这封书信。

    信的内容并不太长,但足够震憾,王凌只读了几行,就已经是冷汗涔涔,饶是饱经世故的他,也被令狐愚大胆而狂妄的计划所震慑住了。

    另立新君?!

    天子的废立岂可视同儿戏,如果失败的话,那肯定是身死族灭,无一人可以幸存。

    而令狐愚对这个计划已经有了详细的安排,就连新君的人选,令狐愚都已经是选好了。

    王凌将令狐愚的整封信读完,心情倒是平复了不少,令狐愚的处境,又何尝不是自己的处境,令狐愚做为曹爽的亲信,此次之所以能幸免于难,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放了外任,没有在京师任职,否则的话,就会陪同曹爽上了断头台。

    但侥幸逃过一劫未必就代表从此平安无事了,以司马懿残酷的手段来看,不是司马懿准备罢手,而是天下很大,还没有轮得上处理他们这边的事,现在司马懿陈兵河内,将攻击的矛头,对准了并州的曹亮。

    这时王凌才恍然大悟,原来司马懿封自己为太尉,并不是什么善心大发之举,而是一种缓兵之计,企图用高官厚禄来迷惑自己,他好集中兵力,全力去对付并州的曹亮。

    只怕将来的报复和清算,会来得更加的猛烈。

    识破了司马懿的企图,王凌的头脑也就变得更加的清醒了,司马懿也太小看人了,用一个太尉的官职,就妄想着可以拴住他,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司马懿并不是不想收拾王凌和令狐愚这些人,关键是他现在腾不出手来,并州的曹亮已经旗帜鲜明的反了,自然成为司马懿首要攻击的目标,其他的目标,只能是暂缓对付。

    而这无疑给了王凌和令狐愚一个天大的机会,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乘着这个时机,兖州和淮南完全可以揭竿而起,另立新君,和司马懿大干上一场。

    王凌暗暗嘉许,看来这个曾被曹丕所憎强行替他改名为愚的令狐愚并不是想像之中的那般愚蠢,恐怕是大智若愚的这个愚,他所制定的计划,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不错的,只需要在少数的细节上再精细地谋划谋划,那就接近完美了。

    于是,王凌即刻给令狐愚回信,对令狐愚所言之事,大为赞同,同意令狐愚从即日起筹备新君登基诸事宜,但他告诫令狐愚不可操之过急,司马懿不是正准备集结大军进犯并州吗,所以他们的行动完全可以不急不徐,等到司马懿和曹亮斗个两败俱伤的时候,再出手也不迟。

    至于兵马的准备,王凌倒也是更不着急,整个淮南的兵马,都归他调度,由于此前孙礼任扬州刺史,和王凌关系很僵,而孙礼是司马懿的得力干将,就如同插入淮南的一颗钉子,横竖让王凌感到难受。

    为了排挤孙礼,王凌是不遗余力的,而结果也是王凌比较满意的,孙礼被调往了豫州,担任豫州刺史,这样一来,整个淮南,就是王凌一手遮天的局面了。

    如果此时发动兵变,王凌敢说至少可以调动淮南九成以上的人马参与进来,如果再加上令狐愚的兖州,他们的实力是蔚为壮观的。

    王凌写好信之后,吩咐管事的将令狐愚派来的传信之人带回来,将写好的回信交给他,叮嘱其一定要将这封信传递给令狐愚,中间不得假手他人。

    信使倒是当即就应允了,反正他对信的内容一点也不敢兴趣,但对主人交待的事,却是完成的一丝不苟,所以他带好回信,又连夜踏上了归途。

    令狐愚至从送走了信使之后,心中一直忐忑不安,生怕王凌那边会否决他的建议,这样的话,单靠他兖州这边,是很难成就大事的。

    信使去的很快,来得也很疾,仅仅只用了两天的时间,他就从淮南的寿春折返回来,并且带回了王凌的信。

    令狐愚读过了王凌的回信,顿时感到莫名的兴奋,王凌竟然是全盘支持他的计划,这让令狐愚是大喜过望,看来拥立新君登基之事,也该正式地列入行动日程中了。

    楚王曹彪,是曹操的儿子,最初在曹丕时被封为弋阳王,后改封为楚王,迁移封地为白马,而白马就在兖州境内。

    身为兖州刺史的令狐愚自然少不了和曹彪见面,其间令狐愚就稍稍地显露出一点拥立曹彪的想法,让曹彪是莫名的兴奋。

    诸侯王就如同是圈在笼子里的名贵动物,一点自由也没有,虽然在自己的封地上可以呼风唤雨,但是,也仅此而己,按照朝廷的旧例,诸侯王是不容许踏出自己的封地了,如果一旦违反,就会受到重罚。

    曹彪也是有野心的一面,面对令狐愚投来的橄榄枝,他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两人一拍即合,也让令狐愚对另立新君的事上,有更加积极的表现。

    接到王凌的回信之后,令狐愚也就将心腹之士,此时任兖州主薄的张式唤来,命他以监察诸侯王的形势前往白马会见曹彪,接洽此事。

第746章 她肚子里的孩子是谁的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有几艘船沉没了,也导致了一部分士兵葬身河底,但这并没有动摇司马懿渡河的决心,在他看来,这么一点的伤亡代价和整支队伍的军心士气,根本就不足以相提并论。

    大战在即,提振军队的士气才是最为重要的。

    如果连一道汹涌的黄河都无法战胜的话,那么这支军队又如何能担当大任?

    司马懿亲自乘上渡船,在惊涛骇浪之中,渡过了黄河。

    老帅尚且可以勇而无畏,整个大军又岂能畏畏缩缩,所以在渡河时,原本令人望而生畏的黄河此刻变成了人人争先欲渡,整个队伍的气势仿佛比黄河水还更高涨。

    司马懿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他领军作战多年,在激励士气方面还是有着自己的办法的,其实激励士气的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身先士卒,敢为人先,当一个主将不畏艰险挺身而出的时候,比任何鼓动的人心的言语激励更有效果。

    这支军队,构成的成份比较复杂,既有司马家的嫡系人马,又有刚刚归附过来中军,还有临时从周围州郡调过来的军队,如何让这么一支大杂烩一样的军队形成高效的战斗力,是司马懿必须要面对的难题。

    没有时间去整合,也没有时间去操练,在短暂的集合之后,就匆匆地踏上了征途,但司马懿却是胸有成竹,多年的领军经验让他从容不迫,在鼓舞军心激励士气提升战斗力方面,司马懿自有独到的方法。

    此次出征,司马懿将司马师带在了身边,而将司马昭留在了京师做镇守,毕竟留守洛阳也是一件极为重要的差事,司马懿必须要做好安排。

    尽管经验欠缺的司马昭并不是最好的人选,但现在司马懿也比较无奈,嫡系子弟之中,恐怕也只有司马昭可堪一用了。

    这让司马懿特别的怀念刚刚离世的三弟司马孚,如果他还活着,那留守洛阳的重任,只需要交给他就行了,司马懿根本就无需去操心后方。

    现在让司马昭来担任洛阳留守,难免会让司马懿有些担忧,不过他安排了司徒高柔和光禄大夫王肃来辅佐司马昭,这两个人一个是司马懿可以信任的密友,一个是司马昭的岳父,有他俩人来辅助,相信司马昭可以稳定住洛阳的大局。

    渡过黄河之后,司马懿便同原先驻守在河内的大军汇合一处,他来到了温县,看过几乎空无一人的城池,不禁是感慨万千。

    司马懿出生在温县,长在温县,年轻时为了拒绝曹操的征辟而装病,就是在温县老家一躺就是七年,可以说,温县承载了他最为美好的回忆。

    而如今,曹亮在河内强迁百姓入并州,导致温县几乎沦为了一座空城,房屋破蔽,断壁残垣,只剩下了一片焦土,可见曹亮的手段是如何的暴虐了,把司马家族的人以及河内的百姓回迁回来,显然已经成为司马懿的责任了。

    司马懿计划兵分三路进攻上党,西路由胡遵、王经率领三万人马,进入河东郡,从安邑向东,越过王屋山,直取阳阿。东路由陈泰、胡奋率领两万人马,从冀州出发,经羊肠坂,直取壶关。

    中路则由司马懿亲率大军十万,经石门关北上,直取高都。

    三路兵马之中,毫无疑问司马懿的中路军是此次北征并州的主力,而东西两路人马,则更多的是起牵制作用。

    三路大军从三个方向同时攻入上党,分进合击,是司马懿根据并州军的布防状况以及地形地势做出的最为合理的进攻策略,司马懿相信,尽管并州军经营上党防线多年,但在如此三路大军的围攻之下,必定可以轻易地摧毁并州军防线,直捣晋阳。

    司马懿需要的,就是速战速决,他之所以一次性调集十五万大军,就是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掉并州问题,这样既可以解决并州之患,又可以震慑其他割据势力,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国。

    而战事如果久拖不决的话,形势便会变得极为不利,更别说铩羽而归了。

    这注定是一场只能胜不能败,甚至连平局的机会都不能有的战斗,司马懿打了这么多年的仗,这回还真是感受到了压力山大。

    ┈┈┈┈┈┈┈┈┈┈┈┈┈┈┈┈┈┈┈┈┈┈┈┈┈┈┈

    同样承受着如山压力的还有曹亮,当司马懿亲率十五万大军来袭的消息,整个上党是一片哗然。

    曹亮布署的上党防线,抵御十万以下的军队来袭是没有多大的问题的,但超过十万大军的话,整个防线的压力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司马懿如此重兵压境,显然他对并州是志在必得,曹亮此番也是退无可退,必须奋起而战,尽管敌我力量对比相当的悬殊,但曹亮同样有信心来打好这一仗。

    曹亮最大的倚仗就是天时地利人和,这三大要素尽在并州军掌握之中,那怕司马懿来势汹汹,曹亮也未必就惧怕于他。

    尽管曹亮离开并州有一年多的时间,但并州的防御却一直也未曾松懈过,在邓艾石苞羊祜的主持下,整个上党的防御体系堪称是固若金汤。

    这一场大战,将会是真正考验上党防线的时刻,这一战,也必将会改变天下的格局。

    桓范自兖州而返,出色地完成了说服令狐愚的任务,不过曹亮清楚,王凌这只老狐狸,在没有得到实惠之前,是绝不肯轻举妄动的,所以并州这一战,也将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打败或重创司马懿,才会令王凌有所动作。

    只要南北同时举事,相信司马懿必是焦头烂额,应接不。

    大战在即,曹亮不放心母亲妻儿,于是决定将他们迁往晋阳,晋阳远离前线,暂时将会是安全的,只有上党失守,才会危及晋阳。

    到达晋阳之后,并州刺史王基也会照顾他们,而没有羁拌的曹亮,也可以更好地投入到战斗之中。

第747章 石门关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有几艘船沉没了,也导致了一部分士兵葬身河底,但这并没有动摇司马懿渡河的决心,在他看来,这么一点的伤亡代价和整支队伍的军心士气,根本就不足以相提并论。

    大战在即,提振军队的士气才是最为重要的。

    如果连一道汹涌的黄河都无法战胜的话,那么这支军队又如何能担当大任?

    司马懿亲自乘上渡船,在惊涛骇浪之中,渡过了黄河。

    老帅尚且可以勇而无畏,整个大军又岂能畏畏缩缩,所以在渡河时,原本令人望而生畏的黄河此刻变成了人人争先欲渡,整个队伍的气势仿佛比黄河水还更高涨。

    司马懿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他领军作战多年,在激励士气方面还是有着自己的办法的,其实激励士气的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身先士卒,敢为人先,当一个主将不畏艰险挺身而出的时候,比任何鼓动的人心的言语激励更有效果。

    这支军队,构成的成份比较复杂,既有司马家的嫡系人马,又有刚刚归附过来中军,还有临时从周围州郡调过来的军队,如何让这么一支大杂烩一样的军队形成高效的战斗力,是司马懿必须要面对的难题。

    没有时间去整合,也没有时间去操练,在短暂的集合之后,就匆匆地踏上了征途,但司马懿却是胸有成竹,多年的领军经验让他从容不迫,在鼓舞军心激励士气提升战斗力方面,司马懿自有独到的方法。

    此次出征,司马懿将司马师带在了身边,而将司马昭留在了京师做镇守,毕竟留守洛阳也是一件极为重要的差事,司马懿必须要做好安排。

    尽管经验欠缺的司马昭并不是最好的人选,但现在司马懿也比较无奈,嫡系子弟之中,恐怕也只有司马昭可堪一用了。

    这让司马懿特别的怀念刚刚离世的三弟司马孚,如果他还活着,那留守洛阳的重任,只需要交给他就行了,司马懿根本就无需去操心后方。

    现在让司马昭来担任洛阳留守,难免会让司马懿有些担忧,不过他安排了司徒高柔和光禄大夫王肃来辅佐司马昭,这两个人一个是司马懿可以信任的密友,一个是司马昭的岳父,有他俩人来辅助,相信司马昭可以稳定住洛阳的大局。

    渡过黄河之后,司马懿便同原先驻守在河内的大军汇合一处,他来到了温县,看过几乎空无一人的城池,不禁是感慨万千。

    司马懿出生在温县,长在温县,年轻时为了拒绝曹操的征辟而装病,就是在温县老家一躺就是七年,可以说,温县承载了他最为美好的回忆。

    而如今,曹亮在河内强迁百姓入并州,导致温县几乎沦为了一座空城,房屋破蔽,断壁残垣,只剩下了一片焦土,可见曹亮的手段是如何的暴虐了,把司马家族的人以及河内的百姓回迁回来,显然已经成为司马懿的责任了。

    司马懿计划兵分三路进攻上党,西路由胡遵、王经率领三万人马,进入河东郡,从安邑向东,越过王屋山,直取阳阿。东路由陈泰、胡奋率领两万人马,从冀州出发,经羊肠坂,直取壶关。

    中路则由司马懿亲率大军十万,经石门关北上,直取高都。

    三路兵马之中,毫无疑问司马懿的中路军是此次北征并州的主力,而东西两路人马,则更多的是起牵制作用。

    三路大军从三个方向同时攻入上党,分进合击,是司马懿根据并州军的布防状况以及地形地势做出的最为合理的进攻策略,司马懿相信,尽管并州军经营上党防线多年,但在如此三路大军的围攻之下,必定可以轻易地摧毁并州军防线,直捣晋阳。

    司马懿需要的,就是速战速决,他之所以一次性调集十五万大军,就是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掉并州问题,这样既可以解决并州之患,又可以震慑其他割据势力,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国。

    而战事如果久拖不决的话,形势便会变得极为不利,更别说铩羽而归了。

    这注定是一场只能胜不能败,甚至连平局的机会都不能有的战斗,司马懿打了这么多年的仗,这回还真是感受到了压力山大。

    ┈┈┈┈┈┈┈┈┈┈┈┈┈┈┈┈┈┈┈┈┈┈┈┈┈┈┈

    同样承受着如山压力的还有曹亮,当司马懿亲率十五万大军来袭的消息,整个上党是一片哗然。

    曹亮布署的上党防线,抵御十万以下的军队来袭是没有多大的问题的,但超过十万大军的话,整个防线的压力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司马懿如此重兵压境,显然他对并州是志在必得,曹亮此番也是退无可退,必须奋起而战,尽管敌我力量对比相当的悬殊,但曹亮同样有信心来打好这一仗。

    曹亮最大的倚仗就是天时地利人和,这三大要素尽在并州军掌握之中,那怕司马懿来势汹汹,曹亮也未必就惧怕于他。

    尽管曹亮离开并州有一年多的时间,但并州的防御却一直也未曾松懈过,在邓艾石苞羊祜的主持下,整个上党的防御体系堪称是固若金汤。

    这一场大战,将会是真正考验上党防线的时刻,这一战,也必将会改变天下的格局。

    桓范自兖州而返,出色地完成了说服令狐愚的任务,不过曹亮清楚,王凌这只老狐狸,在没有得到实惠之前,是绝不肯轻举妄动的,所以并州这一战,也将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打败或重创司马懿,才会令王凌有所动作。

    只要南北同时举事,相信司马懿必是焦头烂额,应接不。

    大战在即,曹亮不放心母亲妻儿,于是决定将他们迁往晋阳,晋阳远离前线,暂时将会是安全的,只有上党失守,才会危及晋阳。

    到达晋阳之后,并州刺史王基也会照顾他们,而没有羁拌的曹亮,也可以更好地投入到战斗之中。

第748章 重建班底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医匠面带一些难色,这个时代要准确地判断一个女人怀孕多长时间了确实是不容易的事,由于王元姬的脉象紊乱,更增加了难度,不过医匠还是以自己多年来的经验来判断道:“大约一个半月左右。”

    羊徽瑜神色一滞,此时距离并州军攻占温县正好一个半月的时间,也就是说王元姬肚子里的孩子,是她被俘之后怀上的,这无疑就产生了一个疑问,这是谁的种?

    羊徽瑜立刻将看守王元姬的那几名护卫全部叫过来,厉声喝问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是不是你们干的好事?”

    那几句护卫吓得是面如土色,扑通通地跪倒在地上,连声道:“冤枉啊,夫人,我们这些粗鄙下人,如何敢冒犯王夫人这样的贵人,借我们一百个胆也不敢啊!”

    羊徽瑜皱了皱眉头,这几个护卫是比较忠心可靠的家丁,一般情况下是干不出那种卑劣之事的,无论日夜守卫的时候,至少都是两人在场,想做出不轨的事也难。

    更何况,司马如时常来探望王元姬,这些护卫知道王元姬和司马如的关系,恐怕更不敢有什么邪思淫念了。

    但问题是,除了他们,别的人更没有机会接触到王元姬,那么王元姬怀孕的事,又如何来解释呢?

    羊徽瑜一向态度温和,待人亲切,但此刻她却是冷若冰霜,疾言厉色,毕竟这关系到曹府的声誉,她不得严厉追究,一个身份地位特殊的女人被关押在曹府,却莫名其妙的怀了孕,这要是传扬出去,曹家的名誉岂不就丢光了。

    “好,我相信你们的话,但是你们今天也必须要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否则的话,休怪本夫人动用大刑!”

    几名护卫是面面相觑,一人鼓了鼓勇气,小心翼翼地道:“启禀夫人,小人听说少君侯曾传王夫人侍寝过,不知是不是与此有关?”

    羊徽瑜不禁愣住了,曹亮睡过王元姬?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个孩子岂不就是曹亮的?

    “你说的可是实言?”

    那名护卫冷汗涔涔地道:“小的岂敢胡言乱语,当时送王夫人到少主帐中的,正是任护卫长,夫人不信的话,可问询于他。”

    羊徽瑜立刻便命人将任朝南召来,任朝南不敢有任何隐瞒,将那一晚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羊徽瑜,末了道:“小的听从少主吩咐,接送王夫人出入过少主的大帐,至于帐内发生了什么,小人就不知道了。”

    羊徽瑜心中顿时是五味杂陈,孤男寡女,**,帐内能发生什么,这还用得着猜吗?

    看来实锤了,这个孩子,确定无疑是曹亮的!

    羊徽瑜不禁有些怅然若失,并不是说羊徽瑜是一个醋坛子,这个时代男人三妻四妾是很正常的事,如果一个有地位的男人没有几房妾室,反倒会让人为之诟病。

    羊徽瑜在这方面其实已经是很通情达理了,象迎娶司马如过门,她非但没有反对,反而是竭力赞成的,司马如进门之后,她待之更是亲如姐妹。

    但王元姬不同,人家是有夫之妇,如果曹亮对她干出非分之事,那就是不道德的事了,再把人家的肚子给搞大了,传扬出去,曹亮的名声可是要受损的。

    曹操一代枭雄,王霸天下,不过他最让人诟病的就是好人妻,打一仗,抢一个女人,最后后宫是佳丽成群,连他的儿子曹丕也是上行下效,强抢了袁绍的儿媳,也就是曹的生母甄氏。

    难不成曹亮还遗传了曹氏的家风不成?

    羊徽瑜不禁轻叹了一声,对司马如道:“既然这个孩子是曹家的种,那就务必要善待之,回头我调两个丫鬟来服侍她吧,专门开个小灶,让她吃得好一点。”

    “啊?”司马如一脸的愕然,她真想不到王元姬肚子里的孩子,竟然是曹亮的,真是太让人意外了。

    司马如不禁为王元姬担忧起来,如果让她知道了自己竟然怀了曹亮的孩子,以她刚烈的性子,还不得寻死觅活呀?

    可事到如今,也没什么办法了,躲是躲不过去,只能是就事论事了。

    司马如道:“姊姊,要不要通知一下夫君?”

    羊徽瑜轻轻地摇了摇头,道:“如今大敌当前,他重任在肩,这种事就不必让他分心了。”

    羊徽瑜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善解人意,温柔体贴,就算曹亮干出这种拈花惹草的事,羊徽瑜也能做善后之事。

    只不过,曹亮却莫名其妙的背上了这么一个黑锅。

    过了许久,王元姬才悠悠转醒,看到眼前的场景,她都愣住了。

    羊徽瑜主动地道:“王夫人,我是曹亮的妻子羊徽瑜,孩子的事,只能是说一声抱歉了,不过你放心,我们曹家是不可能亏待你和孩子的,我们会尽可能地补偿你的。”

    王元姬初时还感到莫名其妙,不过很快她就意识到显然羊徽瑜是把她肚子里的孩子当成曹亮的了,本来她正想要反驳,但心念一动,便住口不言了。

    王元姬知道自己怀孕之后,是极其的惶恐的,这个孩子,来得真不是时候,曹亮为了捉住司马炎不遗余力,幸亏王元姬想出了金蝉脱壳之计才让司马炎得以脱逃。

    但人算不如天算,王元姬居然这个时候又怀上了,这个孩子生出来,岂不又让曹亮扣为人质吗?

    王元姬不禁悲从中来,这个孩子的命还真是苦,这在龙潭虎穴之中,他能不能长大,都还是一个谜,这几日她茶饭不思,就是不知该如何是好。

    没想到羊徽瑜竟然错认这个孩子是曹亮的,这无疑让王元姬心中一动,想必就是那一晚发生的事让别人误会了,不过这似乎看起来也不是什么坏事,只要她默认了,不就等于给孩子一个保护伞吗?

    至于曹亮,当然知道这个孩子不是他的,但只要她一口咬死了,这锅他便是背定了。

第749章 石门关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医匠面带一些难色,这个时代要准确地判断一个女人怀孕多长时间了确实是不容易的事,由于王元姬的脉象紊乱,更增加了难度,不过医匠还是以自己多年来的经验来判断道:“大约一个半月左右。”

    羊徽瑜神色一滞,此时距离并州军攻占温县正好一个半月的时间,也就是说王元姬肚子里的孩子,是她被俘之后怀上的,这无疑就产生了一个疑问,这是谁的种?

    羊徽瑜立刻将看守王元姬的那几名护卫全部叫过来,厉声喝问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是不是你们干的好事?”

    那几句护卫吓得是面如土色,扑通通地跪倒在地上,连声道:“冤枉啊,夫人,我们这些粗鄙下人,如何敢冒犯王夫人这样的贵人,借我们一百个胆也不敢啊!”

    羊徽瑜皱了皱眉头,这几个护卫是比较忠心可靠的家丁,一般情况下是干不出那种卑劣之事的,无论日夜守卫的时候,至少都是两人在场,想做出不轨的事也难。

    更何况,司马如时常来探望王元姬,这些护卫知道王元姬和司马如的关系,恐怕更不敢有什么邪思淫念了。

    但问题是,除了他们,别的人更没有机会接触到王元姬,那么王元姬怀孕的事,又如何来解释呢?

    羊徽瑜一向态度温和,待人亲切,但此刻她却是冷若冰霜,疾言厉色,毕竟这关系到曹府的声誉,她不得严厉追究,一个身份地位特殊的女人被关押在曹府,却莫名其妙的怀了孕,这要是传扬出去,曹家的名誉岂不就丢光了。

    “好,我相信你们的话,但是你们今天也必须要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否则的话,休怪本夫人动用大刑!”

    几名护卫是面面相觑,一人鼓了鼓勇气,小心翼翼地道:“启禀夫人,小人听说少君侯曾传王夫人侍寝过,不知是不是与此有关?”

    羊徽瑜不禁愣住了,曹亮睡过王元姬?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个孩子岂不就是曹亮的?

    “你说的可是实言?”

    那名护卫冷汗涔涔地道:“小的岂敢胡言乱语,当时送王夫人到少主帐中的,正是任护卫长,夫人不信的话,可问询于他。”

    羊徽瑜立刻便命人将任朝南召来,任朝南不敢有任何隐瞒,将那一晚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羊徽瑜,末了道:“小的听从少主吩咐,接送王夫人出入过少主的大帐,至于帐内发生了什么,小人就不知道了。”

    羊徽瑜心中顿时是五味杂陈,孤男寡女,**,帐内能发生什么,这还用得着猜吗?

    看来实锤了,这个孩子,确定无疑是曹亮的!

    羊徽瑜不禁有些怅然若失,并不是说羊徽瑜是一个醋坛子,这个时代男人三妻四妾是很正常的事,如果一个有地位的男人没有几房妾室,反倒会让人为之诟病。

    羊徽瑜在这方面其实已经是很通情达理了,象迎娶司马如过门,她非但没有反对,反而是竭力赞成的,司马如进门之后,她待之更是亲如姐妹。

    但王元姬不同,人家是有夫之妇,如果曹亮对她干出非分之事,那就是不道德的事了,再把人家的肚子给搞大了,传扬出去,曹亮的名声可是要受损的。

    曹操一代枭雄,王霸天下,不过他最让人诟病的就是好人妻,打一仗,抢一个女人,最后后宫是佳丽成群,连他的儿子曹丕也是上行下效,强抢了袁绍的儿媳,也就是曹的生母甄氏。

    难不成曹亮还遗传了曹氏的家风不成?

    羊徽瑜不禁轻叹了一声,对司马如道:“既然这个孩子是曹家的种,那就务必要善待之,回头我调两个丫鬟来服侍她吧,专门开个小灶,让她吃得好一点。”

    “啊?”司马如一脸的愕然,她真想不到王元姬肚子里的孩子,竟然是曹亮的,真是太让人意外了。

    司马如不禁为王元姬担忧起来,如果让她知道了自己竟然怀了曹亮的孩子,以她刚烈的性子,还不得寻死觅活呀?

    可事到如今,也没什么办法了,躲是躲不过去,只能是就事论事了。

    司马如道:“姊姊,要不要通知一下夫君?”

    羊徽瑜轻轻地摇了摇头,道:“如今大敌当前,他重任在肩,这种事就不必让他分心了。”

    羊徽瑜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善解人意,温柔体贴,就算曹亮干出这种拈花惹草的事,羊徽瑜也能做善后之事。

    只不过,曹亮却莫名其妙的背上了这么一个黑锅。

    过了许久,王元姬才悠悠转醒,看到眼前的场景,她都愣住了。

    羊徽瑜主动地道:“王夫人,我是曹亮的妻子羊徽瑜,孩子的事,只能是说一声抱歉了,不过你放心,我们曹家是不可能亏待你和孩子的,我们会尽可能地补偿你的。”

    王元姬初时还感到莫名其妙,不过很快她就意识到显然羊徽瑜是把她肚子里的孩子当成曹亮的了,本来她正想要反驳,但心念一动,便住口不言了。

    王元姬知道自己怀孕之后,是极其的惶恐的,这个孩子,来得真不是时候,曹亮为了捉住司马炎不遗余力,幸亏王元姬想出了金蝉脱壳之计才让司马炎得以脱逃。

    但人算不如天算,王元姬居然这个时候又怀上了,这个孩子生出来,岂不又让曹亮扣为人质吗?

    王元姬不禁悲从中来,这个孩子的命还真是苦,这在龙潭虎穴之中,他能不能长大,都还是一个谜,这几日她茶饭不思,就是不知该如何是好。

    没想到羊徽瑜竟然错认这个孩子是曹亮的,这无疑让王元姬心中一动,想必就是那一晚发生的事让别人误会了,不过这似乎看起来也不是什么坏事,只要她默认了,不就等于给孩子一个保护伞吗?

    至于曹亮,当然知道这个孩子不是他的,但只要她一口咬死了,这锅他便是背定了。

第750章 激战石门(上)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司马师请缨担任先锋,司马懿准之,拨了三万步骑给司马师,以陈骞为副将,钟会为长史,克日进军,直取石门关。

    石门关是河内进入并州的唯一咽喉要道,能不能打开进军并州的大门,此役便极为的关键,司马懿为了锻炼和培养司马师,特意地让他单独领军来打头阵,可见司马懿之用心良苦。

    司马懿年近七旬,马上就要到古稀之年了,都说人活七十古来稀,到了这个年纪,司马懿自己也觉得时日无多。

    但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尤其是政变成功之后,司马懿成为了把持朝政的权臣,虽然风光无限,但司马懿却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因为他清楚,所谓的权臣,其实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就是董卓的路,身死族灭,死无葬身之地,另一条就是曹操的路,谋权篡位,改朝换代。

    除此之外,真的没有第三路可走,所谓的功成身退,归隐山林,根本就不可能,权臣一旦交出权力,那接下来就是反对者的疯狂反扑和杀戮,司马家的子孙无一可以幸免。

    所以走上了权臣之路,那就注定是无法再回头的,只能是一条道走到黑,就算司马懿不在了,司马家的子孙也会承继大业,顽强地继续走下去。

    随着司马懿年事渐高,他更加地担忧在他亡故之后,司马家的命运将会何去何从,如果没有一个头脑敏锐手腕刚硬晓畅军事的继承人的话,司马懿根本就不敢相信这些后辈儿孙会走多远。

    所以培养接班人,成为司马懿竭力要办好的一件大事,淮南之战和汉中之战,司马懿分别让司马师和司马昭参与战事,希望借机考察一下这两个儿子的领军能力。

    虽然说司马师和司马昭表现都不错,但风头却完全让曹亮给盖过去了,也就是说曹亮在军事方面的能力,完爆司马师和司马昭。

    这恐怕不是司马懿最想看到的,如今曹亮割据并州,司马师请求挂帅出征讨伐之,司马懿没有同意,不是说司马懿不希望司马师有单独领军的机会,而是他清楚,司马师不可能是曹亮的对手。

    曹亮这样的对手,必须要由司马懿亲自来剪除掉,而且是必须要剪除掉,如果在司马懿的有生之年不能完成这个目标,很可能会带给后辈儿孙一个灾难性的后果。

    当然,司马师当不了主将,当一个先锋还是足够资格的,而且这也是司马懿最希望看到的,毕竟司马师终究是要承继大业的,司马懿所要做的,就是扶上马,送一程。

    而对于司马师来说,他更加想迫切地证明自己,淮南之战留给他的遗憾与痛苦,时刻地吞噬着他的心灵,这些年他担任中护军,虽然也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但中护军毕竟不是打仗的,他极其渴望领军征战沙场,把曾经丢失掉的东西,在战场上重新找回来。

    洛阳事变时,他率军一路追杀着曹亮,甚至在北邙山有围杀曹亮父亲曹演的记录,最后因为黄河的隔绝没能追得上曹亮,让他引为遗憾。那小小的一仗,根本就无法满足司马师内心的渴望,他的目的,就是要统率千军万马,真正地来一场大厮杀。

    所以这次担任北征军的先锋,司马师是踌躇满志,信心爆棚,他必须要打开石门关,吹响司马大军北伐的号角。

    石门关与其说是一座关隘,倒不如说是一处天然的险要,连绵巍峨的太行山在这里闪出一道口子,左右俱像一座石门,所以石门关由此而得名。

    由于石门关地处魏国腹地要带,所以那怕地势险要,也没有设关的必要,到是在这里设下一个关卡,用于检查往来的商旅行人。

    石门关的地势也是相当高的,河内平原一马平川,到了石门关,地势突然地增高了,险要天成。

    并州军在撤出河内之时,唯一占据没有撤出的地方,就是石门关,司马师率军一路向北,逐渐地逼近了石门关。

    三月的天气最是怡人,春光明媚,和风送暖,在这个季节出征打仗,再舒服不过了。

    不过随着地势的抬头,气候也变得寒冷起来,当可以看到巍峨的大山之时,司马师又穿上了刚刚脱掉的裘袍,尤其是夜晚的时候,还可以看到冰霜,冷风刺骨。

    夜晚宿营之时,也是最为危险的时刻,司马师对这些军事常识还是谙熟的,何况他身边还有副将陈骞和长史钟会,这两个人堪称是非同一般的人物,在夜晚宿营之时,绝对不会给并州军留下任何机会。

    钟会还耍了一点小聪明,他建议司马师故意地在宿营时留下一些破绽,引诱并州军前来进攻,如果并州军前来偷袭的时候,司马军正好可以将其包围歼灭,然后再出兵攻打石门关,就轻松简单多了。

    司马师听从了钟会的计策,在宿营的时候,故意地卖了一个大大的破绽出来,然后调集精兵埋伏在营外,单等并州军上钩。

    不过等了一夜,并没有看到并州军的半个人影,看来他们是白等了,风寒露重的,在草丛中埋伏了一宿的司马军反倒是苦不堪言,这一路行军已经是很辛苦了,再加上冻上一宿,许多士兵得了风寒症,伤号减员让司马军的士气似乎有些低迷了。

    钟会倒是不以为然,打仗就是这样,做好准备未必就能取得理想的结果,但不做准备却很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并州军没有上钩,并不是说他的策略有什么不妥,而是说对手只能是更加的谨慎,看来石门关这场战斗,打起来不会太轻松。

    司马师一脸的沉毅,他们的宿营地距离石门关只有十余里的路程了,天亮的时候,司马师下令全军集合,埋锅造饭,饱餐战饭之后,司马军便向着石门关发起了进攻,战斗也将会在今天全面打响。

第751章 激战石门(下)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司马军在河内完成集结之后,司马师请缨担任先锋,司马懿准之,拨了三万步骑给司马师,以陈骞为副将,钟会为长史,克日进军,直取石门关。

    石门关是河内进入并州的唯一咽喉要道,能不能打开进军并州的大门,此役便极为的关键,司马懿为了锻炼和培养司马师,特意地让他单独领军来打头阵,可见司马懿之用心良苦。

    司马懿年近七旬,马上就要到古稀之年了,都说人活七十古来稀,到了这个年纪,司马懿自己也觉得时日无多。

    但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尤其是政变成功之后,司马懿成为了把持朝政的权臣,虽然风光无限,但司马懿却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因为他清楚,所谓的权臣,其实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就是董卓的路,身死族灭,死无葬身之地,另一条就是曹操的路,谋权篡位,改朝换代。

    除此之外,真的没有第三路可走,所谓的功成身退,归隐山林,根本就不可能,权臣一旦交出权力,那接下来就是反对者的疯狂反扑和杀戮,司马家的子孙无一可以幸免。

    所以走上了权臣之路,那就注定是无法再回头的,只能是一条道走到黑,就算司马懿不在了,司马家的子孙也会承继大业,顽强地继续走下去。

    随着司马懿年事渐高,他更加地担忧在他亡故之后,司马家的命运将会何去何从,如果没有一个头脑敏锐手腕刚硬晓畅军事的继承人的话,司马懿根本就不敢相信这些后辈儿孙会走多远。

    所以培养接班人,成为司马懿竭力要办好的一件大事,淮南之战和汉中之战,司马懿分别让司马师和司马昭参与战事,希望借机考察一下这两个儿子的领军能力。

    虽然说司马师和司马昭表现都不错,但风头却完全让曹亮给盖过去了,也就是说曹亮在军事方面的能力,完爆司马师和司马昭。

    这恐怕不是司马懿最想看到的,如今曹亮割据并州,司马师请求挂帅出征讨伐之,司马懿没有同意,不是说司马懿不希望司马师有单独领军的机会,而是他清楚,司马师不可能是曹亮的对手。

    曹亮这样的对手,必须要由司马懿亲自来剪除掉,而且是必须要剪除掉,如果在司马懿的有生之年不能完成这个目标,很可能会带给后辈儿孙一个灾难性的后果。

    当然,司马师当不了主将,当一个先锋还是足够资格的,而且这也是司马懿最希望看到的,毕竟司马师终究是要承继大业的,司马懿所要做的,就是扶上马,送一程。

    而对于司马师来说,他更加想迫切地证明自己,淮南之战留给他的遗憾与痛苦,时刻地吞噬着他的心灵,这些年他担任中护军,虽然也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但中护军毕竟不是打仗的,他极其渴望领军征战沙场,把曾经丢失掉的东西,在战场上重新找回来。

    洛阳事变时,他率军一路追杀着曹亮,甚至在北邙山有围杀曹亮父亲曹演的记录,最后因为黄河的隔绝没能追得上曹亮,让他引为遗憾。那小小的一仗,根本就无法满足司马师内心的渴望,他的目的,就是要统率千军万马,真正地来一场大厮杀。

    所以这次担任北征军的先锋,司马师是踌躇满志,信心爆棚,他必须要打开石门关,吹响司马大军北伐的号角。

    石门关与其说是一座关隘,倒不如说是一处天然的险要,连绵巍峨的太行山在这里闪出一道口子,左右俱像一座石门,所以石门关由此而得名。

    由于石门关地处魏国腹地要带,所以那怕地势险要,也没有设关的必要,到是在这里设下一个关卡,用于检查往来的商旅行人。

    石门关的地势也是相当高的,河内平原一马平川,到了石门关,地势突然地增高了,险要天成。

    并州军在撤出河内之时,唯一占据没有撤出的地方,就是石门关,司马师率军一路向北,逐渐地逼近了石门关。

    三月的天气最是怡人,春光明媚,和风送暖,在这个季节出征打仗,再舒服不过了。

    不过随着地势的抬头,气候也变得寒冷起来,当可以看到巍峨的大山之时,司马师又穿上了刚刚脱掉的裘袍,尤其是夜晚的时候,还可以看到冰霜,冷风刺骨。

    夜晚宿营之时,也是最为危险的时刻,司马师对这些军事常识还是谙熟的,何况他身边还有副将陈骞和长史钟会,这两个人堪称是非同一般的人物,在夜晚宿营之时,绝对不会给并州军留下任何机会。

    钟会还耍了一点小聪明,他建议司马师故意地在宿营时留下一些破绽,引诱并州军前来进攻,如果并州军前来偷袭的时候,司马军正好可以将其包围歼灭,然后再出兵攻打石门关,就轻松简单多了。

    司马师听从了钟会的计策,在宿营的时候,故意地卖了一个大大的破绽出来,然后调集精兵埋伏在营外,单等并州军上钩。

    不过等了一夜,并没有看到并州军的半个人影,看来他们是白等了,风寒露重的,在草丛中埋伏了一宿的司马军反倒是苦不堪言,这一路行军已经是很辛苦了,再加上冻上一宿,许多士兵得了风寒症,伤号减员让司马军的士气似乎有些低迷了。

    钟会倒是不以为然,打仗就是这样,做好准备未必就能取得理想的结果,但不做准备却很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并州军没有上钩,并不是说他的策略有什么不妥,而是说对手只能是更加的谨慎,看来石门关这场战斗,打起来不会太轻松。

    司马师一脸的沉毅,他们的宿营地距离石门关只有十余里的路程了,天亮的时候,司马师下令全军集合,埋锅造饭,饱餐战饭之后,司马军便向着石门关发起了进攻,战斗也将会在今天全面打响。

第752章 任尔三路来,我只一路去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石墙上的箭雨立刻是倾泻而去,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向着司马军袭去。

    司马军的进攻自然是以盾兵为首,在队伍的最前列,是一面面的盾牌构成的战阵,虽然说盾兵的推进速度比较慢,但是防御力却是无比强大的,司马师发起第一次攻击,自然要以稳妥为主。

    无数的箭矢扎在了盾牌之上,发出令人心颤的“扑哧”声,如果没有盾牌的防护,这声音大概就是箭矢穿透身体的声音了吧?

    不过司马军虽然竖起了无数面盾牌,但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而且并州军采用抛射的方式而非平射,许多的箭矢是落在司马军头顶上的,这样一来,那怕司马军大多数士兵手持盾牌,但仍有不少的箭矢穿过防线,夺人性命。

    走着走着,那一头栽倒的士兵,肯定是被流矢所射中的,不过总体而言,司马军损失并不大,大概只有几十个人阵亡,眼看就要推进到石墙之下了,付出这么一点代价,还是值得的。

    杜预在石墙上瞧了,轻轻地冷笑一声,司马师祭出这么一个龟壳攻势,自以为得计,却不知在前面还有更大的危险等着他们呢。

    最初射箭的,几乎全是弓箭兵,一来弓箭的射程较远,二来杜预也是要以弓箭兵来麻痹司马军,让他们以为并州军就这么一点手段,他们完全可以用盾牌就能防御得了。

    恕不知,杜预在后面还安排了更为厉害的杀招,等着他们呢。

    眼看着距离石墙越来越近了,并州军的箭矢密集程度有增无减,排在最前列的司马军士兵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不留神的话,就很可能被一支突如其来的流矢所伤,一命呜呼了。

    想要保住性命,那就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用盾牌死死地护住身前和头顶,一刻也不敢松懈。

    不过他们的注意力都放到了身前和头顶上,自然忽略了来自于脚下的危险,排在最前面的司马军,走着走着,突然脚下一陷,连人带盾牌就掉入了陷坑之中。

    这些陷坑的上面,仅仅只是搭盖着一层的树叶或茅草,再撒上一层土,将陷坑隐藏起来。

    但其实这种隐藏是比较粗糙的,新土和旧土的区别肉眼可见,而且陷坑的上面,多数也是不平整的,如果细看的话,是很容易发现这些陷坑的。

    但现在司马军的注意力压根儿不在脚下,所以一进入到陷坑区,司马军就有不少人掉了下去。

    陷坑挖得还是比较深的,至少有一人半的高度,而坑底密密地插满了尖刺,第一个落到坑里的司马兵,根本就不可能有活路,会被无数的尖刺给刺穿身体。

    那些落坑的士兵发出一阵阵的惨叫声,引得司马军队伍大乱,人人自危,都在担心前面还有没有陷井了。

    其实陷坑的伤害力是有限的,最多一个陷坑能坑杀一个士兵,后面的就算掉进去,有前面的垫底,也不会再造成什么伤害。

    但正是因为这些陷坑的存在,完全打乱了司马军的进攻节奏,原先井然有序的队伍出现了不小的混乱。

    而在石墙上静候已久的连弩兵等待的就是这样的机会,看到司马军有人落坑,队形一片混乱之时,连弩兵果断地出手了,密集的箭雨如泼墨一般,向着司马军倾泻了过去。

    几百具连弩同时发射,那绝对是令人恐怖窒息的场景,再加上原先就已经不断射击的弓箭,在这半里宽的战场上,形成了一道死亡扇面。

    正是因为陷坑的作用,让司马军无法专注于一个方面,而同时要顾及上面下面和前面的话,那恐怕又是力所不逮的,密集箭雨恐怖袭来,就算是司马军有持盾牌,也难以应对了,只要有一点点的空隙,那些弩箭就会趁虚而入,毫不留情地射穿一切。

    司马军顶不住了,狼狈而撤,战场上遗留下了数百具横七竖八的尸体,有人倒在陷坑之中,有人在爬在陷坑边上,无一例外都是被弓箭给射死得,有的人死得更为凄惨,活活地被射成了刺猬的模样。

    首次进攻就惨败而归,司马师的脸上有些挂不住了,在他看来,这么简陋的一座关隘,只要司马大军发起进攻,还不是手到擒来?

    但事与愿违,这第一波进攻就遭遇了当头一棒,司马军折损了好几百人,但却连石墙的边都没有摸上,这一仗败得有些太窝囊了吧。

    钟会却在一边淡定地道:“大公子勿忧,此番进攻失利也并非是大公子指挥失当,乃是并州军奸诈所致,他们在关前挖下陷坑,让我军难以兼顾,以致大败。某以为,大公子还是派兵再度进攻,只要多注意脚下即可。另外并州军弓箭强悍,我们得派出弓弩兵进行压制,掩护步兵突击。”

    司马师从其言,他对钟会的建议一向是比较信任的,司马军稍作休整,马上就投入到了第二波进攻之中。

    这次的进攻司马军就变得更加地小心翼翼了,不光要顾及头顶身前,还得紧盯着脚下,看是不是还有陷坑在等着他们。

    提高了注意力,就不会再出现第一波进攻时的那种狼狈场面上了,这次司马军的推进速度更慢了,却也更加地稳妥了。

    另外为了压制并州军的弓箭兵,司马师听从钟会的建议,安排了大量的弓箭兵站到了一箭之地的距离上,对着石门关就是一阵的狂射。

    因为有石墙掩护的缘故,司马军弓箭兵对并州军造不成多少伤害,他们射箭的目的,也只是为了压制并州军的,如果没有这么一层压制,并州军弓箭兵几乎是肆无忌惮的,如今多了一个对手,他们就算攻击时也会顾及到,那么射出来的箭无论是密度还是强度,都比第一轮逊色了不少。

    正是因为在这层掩护之下,司马军踏过前面的士兵的尸体,终于是推进到了石墙之下。

第753章 羊肠坂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石墙上的箭雨立刻是倾泻而去,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向着司马军袭去。

    司马军的进攻自然是以盾兵为首,在队伍的最前列,是一面面的盾牌构成的战阵,虽然说盾兵的推进速度比较慢,但是防御力却是无比强大的,司马师发起第一次攻击,自然要以稳妥为主。

    无数的箭矢扎在了盾牌之上,发出令人心颤的“扑哧”声,如果没有盾牌的防护,这声音大概就是箭矢穿透身体的声音了吧?

    不过司马军虽然竖起了无数面盾牌,但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而且并州军采用抛射的方式而非平射,许多的箭矢是落在司马军头顶上的,这样一来,那怕司马军大多数士兵手持盾牌,但仍有不少的箭矢穿过防线,夺人性命。

    走着走着,那一头栽倒的士兵,肯定是被流矢所射中的,不过总体而言,司马军损失并不大,大概只有几十个人阵亡,眼看就要推进到石墙之下了,付出这么一点代价,还是值得的。

    杜预在石墙上瞧了,轻轻地冷笑一声,司马师祭出这么一个龟壳攻势,自以为得计,却不知在前面还有更大的危险等着他们呢。

    最初射箭的,几乎全是弓箭兵,一来弓箭的射程较远,二来杜预也是要以弓箭兵来麻痹司马军,让他们以为并州军就这么一点手段,他们完全可以用盾牌就能防御得了。

    恕不知,杜预在后面还安排了更为厉害的杀招,等着他们呢。

    眼看着距离石墙越来越近了,并州军的箭矢密集程度有增无减,排在最前列的司马军士兵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不留神的话,就很可能被一支突如其来的流矢所伤,一命呜呼了。

    想要保住性命,那就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用盾牌死死地护住身前和头顶,一刻也不敢松懈。

    不过他们的注意力都放到了身前和头顶上,自然忽略了来自于脚下的危险,排在最前面的司马军,走着走着,突然脚下一陷,连人带盾牌就掉入了陷坑之中。

    这些陷坑的上面,仅仅只是搭盖着一层的树叶或茅草,再撒上一层土,将陷坑隐藏起来。

    但其实这种隐藏是比较粗糙的,新土和旧土的区别肉眼可见,而且陷坑的上面,多数也是不平整的,如果细看的话,是很容易发现这些陷坑的。

    但现在司马军的注意力压根儿不在脚下,所以一进入到陷坑区,司马军就有不少人掉了下去。

    陷坑挖得还是比较深的,至少有一人半的高度,而坑底密密地插满了尖刺,第一个落到坑里的司马兵,根本就不可能有活路,会被无数的尖刺给刺穿身体。

    那些落坑的士兵发出一阵阵的惨叫声,引得司马军队伍大乱,人人自危,都在担心前面还有没有陷井了。

    其实陷坑的伤害力是有限的,最多一个陷坑能坑杀一个士兵,后面的就算掉进去,有前面的垫底,也不会再造成什么伤害。

    但正是因为这些陷坑的存在,完全打乱了司马军的进攻节奏,原先井然有序的队伍出现了不小的混乱。

    而在石墙上静候已久的连弩兵等待的就是这样的机会,看到司马军有人落坑,队形一片混乱之时,连弩兵果断地出手了,密集的箭雨如泼墨一般,向着司马军倾泻了过去。

    几百具连弩同时发射,那绝对是令人恐怖窒息的场景,再加上原先就已经不断射击的弓箭,在这半里宽的战场上,形成了一道死亡扇面。

    正是因为陷坑的作用,让司马军无法专注于一个方面,而同时要顾及上面下面和前面的话,那恐怕又是力所不逮的,密集箭雨恐怖袭来,就算是司马军有持盾牌,也难以应对了,只要有一点点的空隙,那些弩箭就会趁虚而入,毫不留情地射穿一切。

    司马军顶不住了,狼狈而撤,战场上遗留下了数百具横七竖八的尸体,有人倒在陷坑之中,有人在爬在陷坑边上,无一例外都是被弓箭给射死得,有的人死得更为凄惨,活活地被射成了刺猬的模样。

    首次进攻就惨败而归,司马师的脸上有些挂不住了,在他看来,这么简陋的一座关隘,只要司马大军发起进攻,还不是手到擒来?

    但事与愿违,这第一波进攻就遭遇了当头一棒,司马军折损了好几百人,但却连石墙的边都没有摸上,这一仗败得有些太窝囊了吧。

    钟会却在一边淡定地道:“大公子勿忧,此番进攻失利也并非是大公子指挥失当,乃是并州军奸诈所致,他们在关前挖下陷坑,让我军难以兼顾,以致大败。某以为,大公子还是派兵再度进攻,只要多注意脚下即可。另外并州军弓箭强悍,我们得派出弓弩兵进行压制,掩护步兵突击。”

    司马师从其言,他对钟会的建议一向是比较信任的,司马军稍作休整,马上就投入到了第二波进攻之中。

    这次的进攻司马军就变得更加地小心翼翼了,不光要顾及头顶身前,还得紧盯着脚下,看是不是还有陷坑在等着他们。

    提高了注意力,就不会再出现第一波进攻时的那种狼狈场面上了,这次司马军的推进速度更慢了,却也更加地稳妥了。

    另外为了压制并州军的弓箭兵,司马师听从钟会的建议,安排了大量的弓箭兵站到了一箭之地的距离上,对着石门关就是一阵的狂射。

    因为有石墙掩护的缘故,司马军弓箭兵对并州军造不成多少伤害,他们射箭的目的,也只是为了压制并州军的,如果没有这么一层压制,并州军弓箭兵几乎是肆无忌惮的,如今多了一个对手,他们就算攻击时也会顾及到,那么射出来的箭无论是密度还是强度,都比第一轮逊色了不少。

    正是因为在这层掩护之下,司马军踏过前面的士兵的尸体,终于是推进到了石墙之下。

第754章 兵围碗子城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杜预再多守个三天五天也是毫无问题的,不过曹亮并不准备让他死守下去,一昧的死守,只会徒增并州军的伤亡代价。

    而三天时间,已经足够曹亮在东路或西路有所动作了。

    司马懿依仗其人多势众兵强马壮,兵分三路而进,确实有一举将上党的并州军包了饺子的意图,但这皮薄馅大的饺子,又岂是那么好包的?

    如果按正常的应敌策略,敌军分三路来攻,那我方也得派出三路人马来抵御,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但这样一来,就正中司马懿的下怀了,因为并州军兵力有限,如果再兵分三路抵御司马军进攻的话,那力量就会更显得单薄了,任何一场防御战都是要拼消耗的,而并州军人少力薄,拼消耗根本就拼不过司马军,结果只能是越打人越少,而人少阵地也就守不住了,最终曹亮必然会失败。

    曹亮当然不会采用这样的战术,被司马懿牵着鼻子走,战争之中什么最大,是地盘吗?固然战争争夺的就是地盘,但是执着于一城一地的得失却没有任何的意义,只有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不断地歼灭敌人,最终才能控制更多的地盘。

    曹亮把目光瞄向了司马军的东路军,陈泰和胡奋率领的这两万人马,从兵力上来讲,这显然是司马军三路大军之中最为薄弱的一支,以并州军的战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吃掉这支军队并不会太过于困难。

    尽管消灭东路军并不能令司马懿伤筋动骨,但在破坏司马懿战略意图方面,却是有着明显作用的,最起码可以打破司马懿的三路围剿,为并州军赢得更为宽广的战场环境。

    要知道这里可是并州军的主场,他们对这里的地理条件十分的谙熟,只要并州军不拘泥于一城一地之得失,那么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完全可以纵横驰骋,游刃有余。

    曹亮的计划获得了桓范等人的首肯,接下来曹亮便开始调兵遣将,在羊肠坂的出口碗子城一带,布下了一个大口袋,单等胡奋和陈泰率军往里面钻了。

    ┄┄┄┄┄┄┄┄┄┄┄┄┄┄┄┄┄┄┄┄┄┄┄┄┄┄┄┄┄

    羊肠坂是最为有名的“太行八陉”之一,而在这“太行八陉”之中,羊肠坂则是以险峻崎岖称著,因其道路崎岖缠绕、曲曲弯弯、形似羊肠,所以才取名为羊肠坂。

    这条道路也是出入并州与河洛的一条重要通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当年曹操北征高干之时,就曾从羊肠坂进军,杀了高干一个措手不及,从而顺利地占领了并州,当时曹操途经羊肠坂,天降大雪,道路难行,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苦寒行》一诗,更令羊肠坂名噪天下。

    司马懿率主力从石门关进军,为了迂回包抄并州军,于是派遣司隶校尉陈泰和河内太守胡奋率兵两万从羊肠坂进军。

    胡奋当时在河阳吃了败仗之后,一口气逃出了河内,逃往了冀州,不过司马师的军队到达河内之后,他又率着残兵败将返回了河内。

    河内变成现在这样一副烂摊子,可以说是胡奋的重大失职,不过司马懿并没有追究他的意思,在此次北征并州的作战之中,司马懿委派胡奋为副将,协助司隶校尉陈泰从羊肠坂进军,迂回攻击并州军的侧翼。

    胡奋原本忐忑不安,担心会受到责罚,但没想到司马懿如此宽宏大量,不得没有追究他失守河内的责任,反而此次依旧对他委以重任,胡奋不禁是感激涕零,暗暗地发誓,要打好这一仗,一雪前耻。

    在司马师向石门关进军之时,陈泰和胡奋也率军踏上了征途,他们从野王出发,一路向北,踏上了羊肠坂。

    羊肠坂的险峻果然是天下闻名,整条坂道就完全是在太行山的大峡谷之中穿行,弯弯曲曲,绕来绕去,如果不是天上挂着太阳,司马军肯定会被绕糊涂了,分不清东南西北。

    这条路不但险峻,更以狭窄而称著,许多地方窄得只能容一车一骑通过,甚至宽一点的车辆都无法通行,被卡在石头缝里,前进不得,后退不能。

    按理说,从河内到上党,羊肠坂是一条捷径,但由道路太过险峻艰辛,司马懿不得不放弃了从这里率主力进军的打算,而改走比较宽阔的轵关陉,也就是石门关那条道,虽然比起羊肠坂来有点绕路,但相对而言有利于大部队行动。

    不过对于陈泰和胡奋的这支偏师来说,走羊肠坂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两万人的队伍单排行进,绵延数里,逶迤而行,白天还好说,因为山势的遮挡,首尾难顾,到了晚上,一路火把照得通明,宛如一支火龙在山间行进。

    到不是陈泰和胡奋不想晚上休息,主要是这条路就这么宽,最宽的地方也不过难容两三辆车并行,如此地形,根本就没有安营扎寨的地方,大军走累了,也只能是原地休息一下,吃点干粮,继续前进。

    没办法,陈泰和胡奋商量了一下,决定出了羊肠坂,赶到碗子城时再休息。

    不过到达了碗子城,也就是进入到了并州境内,那里是否有并州军在驻守,还不得而知。

    陈泰信心满满地道:“大公子已经率兵攻打石门关了,并州军的主力必然会集中到石门关,碗子城那边,就算有并州军在驻守,也想必不会有多少人马,以我们的兵力,拿下碗子城毫无问题!”

    这倒也不是陈泰托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司马军的主攻方向是石门关,毫无疑问并州军的主力也必须要到那边去防守,否则被司马大军长驱直入,这仗也就不用再打了。

    如此一来,把守碗子城的并州军人数肯定不会太多,只要他们的两万人马一路掩杀过去,夺下碗子城,先在上党境内掌握一块立足之地,才是最为重要的。

第755章 这是并州军的主力吗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杜预再多守个三天五天也是毫无问题的,不过曹亮并不准备让他死守下去,一昧的死守,只会徒增并州军的伤亡代价。

    而三天时间,已经足够曹亮在东路或西路有所动作了。

    司马懿依仗其人多势众兵强马壮,兵分三路而进,确实有一举将上党的并州军包了饺子的意图,但这皮薄馅大的饺子,又岂是那么好包的?

    如果按正常的应敌策略,敌军分三路来攻,那我方也得派出三路人马来抵御,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但这样一来,就正中司马懿的下怀了,因为并州军兵力有限,如果再兵分三路抵御司马军进攻的话,那力量就会更显得单薄了,任何一场防御战都是要拼消耗的,而并州军人少力薄,拼消耗根本就拼不过司马军,结果只能是越打人越少,而人少阵地也就守不住了,最终曹亮必然会失败。

    曹亮当然不会采用这样的战术,被司马懿牵着鼻子走,战争之中什么最大,是地盘吗?固然战争争夺的就是地盘,但是执着于一城一地的得失却没有任何的意义,只有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不断地歼灭敌人,最终才能控制更多的地盘。

    曹亮把目光瞄向了司马军的东路军,陈泰和胡奋率领的这两万人马,从兵力上来讲,这显然是司马军三路大军之中最为薄弱的一支,以并州军的战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吃掉这支军队并不会太过于困难。

    尽管消灭东路军并不能令司马懿伤筋动骨,但在破坏司马懿战略意图方面,却是有着明显作用的,最起码可以打破司马懿的三路围剿,为并州军赢得更为宽广的战场环境。

    要知道这里可是并州军的主场,他们对这里的地理条件十分的谙熟,只要并州军不拘泥于一城一地之得失,那么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完全可以纵横驰骋,游刃有余。

    曹亮的计划获得了桓范等人的首肯,接下来曹亮便开始调兵遣将,在羊肠坂的出口碗子城一带,布下了一个大口袋,单等胡奋和陈泰率军往里面钻了。

    ┄┄┄┄┄┄┄┄┄┄┄┄┄┄┄┄┄┄┄┄┄┄┄┄┄┄┄┄┄

    羊肠坂是最为有名的“太行八陉”之一,而在这“太行八陉”之中,羊肠坂则是以险峻崎岖称著,因其道路崎岖缠绕、曲曲弯弯、形似羊肠,所以才取名为羊肠坂。

    这条道路也是出入并州与河洛的一条重要通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当年曹操北征高干之时,就曾从羊肠坂进军,杀了高干一个措手不及,从而顺利地占领了并州,当时曹操途经羊肠坂,天降大雪,道路难行,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苦寒行》一诗,更令羊肠坂名噪天下。

    司马懿率主力从石门关进军,为了迂回包抄并州军,于是派遣司隶校尉陈泰和河内太守胡奋率兵两万从羊肠坂进军。

    胡奋当时在河阳吃了败仗之后,一口气逃出了河内,逃往了冀州,不过司马师的军队到达河内之后,他又率着残兵败将返回了河内。

    河内变成现在这样一副烂摊子,可以说是胡奋的重大失职,不过司马懿并没有追究他的意思,在此次北征并州的作战之中,司马懿委派胡奋为副将,协助司隶校尉陈泰从羊肠坂进军,迂回攻击并州军的侧翼。

    胡奋原本忐忑不安,担心会受到责罚,但没想到司马懿如此宽宏大量,不得没有追究他失守河内的责任,反而此次依旧对他委以重任,胡奋不禁是感激涕零,暗暗地发誓,要打好这一仗,一雪前耻。

    在司马师向石门关进军之时,陈泰和胡奋也率军踏上了征途,他们从野王出发,一路向北,踏上了羊肠坂。

    羊肠坂的险峻果然是天下闻名,整条坂道就完全是在太行山的大峡谷之中穿行,弯弯曲曲,绕来绕去,如果不是天上挂着太阳,司马军肯定会被绕糊涂了,分不清东南西北。

    这条路不但险峻,更以狭窄而称著,许多地方窄得只能容一车一骑通过,甚至宽一点的车辆都无法通行,被卡在石头缝里,前进不得,后退不能。

    按理说,从河内到上党,羊肠坂是一条捷径,但由道路太过险峻艰辛,司马懿不得不放弃了从这里率主力进军的打算,而改走比较宽阔的轵关陉,也就是石门关那条道,虽然比起羊肠坂来有点绕路,但相对而言有利于大部队行动。

    不过对于陈泰和胡奋的这支偏师来说,走羊肠坂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两万人的队伍单排行进,绵延数里,逶迤而行,白天还好说,因为山势的遮挡,首尾难顾,到了晚上,一路火把照得通明,宛如一支火龙在山间行进。

    到不是陈泰和胡奋不想晚上休息,主要是这条路就这么宽,最宽的地方也不过难容两三辆车并行,如此地形,根本就没有安营扎寨的地方,大军走累了,也只能是原地休息一下,吃点干粮,继续前进。

    没办法,陈泰和胡奋商量了一下,决定出了羊肠坂,赶到碗子城时再休息。

    不过到达了碗子城,也就是进入到了并州境内,那里是否有并州军在驻守,还不得而知。

    陈泰信心满满地道:“大公子已经率兵攻打石门关了,并州军的主力必然会集中到石门关,碗子城那边,就算有并州军在驻守,也想必不会有多少人马,以我们的兵力,拿下碗子城毫无问题!”

    这倒也不是陈泰托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司马军的主攻方向是石门关,毫无疑问并州军的主力也必须要到那边去防守,否则被司马大军长驱直入,这仗也就不用再打了。

    如此一来,把守碗子城的并州军人数肯定不会太多,只要他们的两万人马一路掩杀过去,夺下碗子城,先在上党境内掌握一块立足之地,才是最为重要的。

第756章 惨遭碾压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陈泰下令大军加快进军的节奏,尽可能快地进入碗子城,可他不想将到手的胜利再白白送人,如今司马军一路强行军,众军极为疲惫,占据碗子城后,也可以稍事休整一下,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行动。

    碗子城得名非常的形象,这座小小的山城,和别处的地方是绝然不同的,别的地方的城池,大多是呈方形或长方形的,唯独这儿的城池,是兴建成椭圆状的,就如同是在羊肠坂之外,摆上了一只碗,所以非常形象地叫做碗子城。

    碗子城并不大,方圆还不到半里,这里也没有居民,只有几户的商号服务于过往的商旅,看到有如神兵天降一般的司马军,个个惊得是目瞪口呆。

    陈泰和胡奋纵马入城,不过这么一座小城想要容纳两万的司马军似乎有些困难,当这么多的军队涌入这座小城时,简直要把碗子城给挤爆了。

    没奈何陈泰只得叫停,除了先期入城的五千人外,剩余的一万五千人只能是在碗子城外扎营。

    不过这似乎也没有什么,在羊肠坂,司马军就连一片可以扎营的地方也找不到,所以迫于无奈,他们也只得连夜赶路,走出了羊肠坂。

    如今到了碗子城,虽然小城容纳不了这么多人,但城外的地方还算是宽敞,扎营安寨倒也比较方便,反正到了这里也是临时驻扎,许多的士兵也没有在意,他们现在又困又乏,急需找一个能落脚的地方,吃口热乎的饭,睡上一个囫囵觉,舍此之外,别无他求。

    营帐很快地搭了起来,炊烟也升了起来,许多的士兵都来不及等战饭做好,就已经和衣倒地而睡了。

    此刻曹亮就坐在距离碗子城十余里之外的一座无名的山岗上,从这里居高临下,可以看到碗子城的全貌,那袅袅而升的炊烟,应当是司马军在埋锅造饭吧?

    曹亮的脸上微微地露出一丝的笑意,一切果然不出所料,陈泰和胡奋率领的两万人马长途跋涉,暂时地在碗子城停留驻扎,看司马军的模样,这一路从羊肠坂走来,自是又疲又乏,而早已埋伏在附近的越骑营屯骑营和骁骑营是养精蓄锐,就等着曹亮的一声令下了。

    曹亮倒是不急不徐,反正陈泰和胡奋的这支军队已经是瓮中之鳖了,想怎么对付他们也都是手到擒来之事,他们一夜未曾休息,此刻埋锅造饭,吃完饭之后,歇息之时,正是并州军出击的最佳时间。

    所以急躁的石苞主动请战之时,曹亮只是淡淡一笑,要他稍安勿躁。

    曹亮要打,自然是力求利益最大化,就是要将这两万多人全部包了饺子,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吃掉了这两万多人,至少也能让司马懿痛上一阵了。

    曹亮悠然地在山顶上等了小半个时辰,眼看着午时将近,他还没有下达出击的军令,邓艾也按捺不住了,前来问询曹亮是否让三营骑兵吃过干粮之后再发起进攻。

    “那倒不必,狼只有在饿的时候,才会有血性和斗志,就让他们先饿上一顿吧,马上就可以享受饕餮盛宴了。”曹亮老神在在地道,不过他旋即下达了攻击的命令。

    越骑营、屯骑营、骁骑营是从三个方向上同时发起攻击的,他们原先掩藏在山森林之中,没有人能发现他们的存在,此时突然地发起冲击,狂飙突进,有如平地之上刮起了龙卷风一般,山呼海啸,声势震天。

    隆隆的马蹄声宛如打雷一般,响彻在了碗子城的上空,原本刚刚放松下来的陈泰,听到了这声音,脸色陡然地一变,这大晴天的,又怎么可能会有雷声,不对,这是战马来袭的声音,光是听这响动,就知道这是何其庞大的一股子的骑兵力量,千骑万乘,势如惊雷。

    “有敌袭!准备迎敌!”陈泰高声厉叱道。

    司马军刚刚歇了下来,许多人甚至进入了梦乡,虽然陈泰的命令已下,而且那地动山摇的声音也传了过来,这些士兵才如梦方醒,乱作了一团。

    尽管并州军是埋伏在数里之外的,但这么一点路程对于急驰的骑兵而言,不过是须臾之间的事,未等司马军完全地清醒过来,三大骑兵营已经是扑了上来。

    对于步兵占据七成以上的司马军来说,并州骑兵的冲击完全是灾难性的,没等到司马军组织起有效的防线,并州骑兵就已经是扑了上来,杀了司马军一个措手不及。

    其实对于此刻的司马军来说,组织起防线与否也并没有什么太强的抵抗能力,以城外一万五千左右的步骑兵来对付两万五千如狼似虎的并州骑兵,这种结局几乎在战斗的一开始,就已经是注定了,不管他们能不能排得出长枪阵或者别的什么阵来,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一败涂地。

    并州骑兵的进攻几乎是拉枯摧朽的,他们在碗子城下肆意地横扫着一切,所到之处,那人头,就如同是割韭菜一般,滚滚而落,司马军就连半点的招架之力也没有。

    陈泰和胡奋站在城墙之上看着眼前的一幕,完完全全地惊呆了,如此的碾压之势,估计并州军出动的是他们全部的骑兵力量了吧,不是说他们的主力正在石门关与司马师的军队交战,怎么会出现在碗子城?

    陈泰懵了,胡奋傻了,绝望的情绪在他们心头蔓延着,如果他们不是有这么一道城墙挡着,很可能连他们也会被卷入骑兵的浪潮之中,被碾压的渣都不剩。

    本来做为一支偏师,他们的作用就是敲敲边鼓,迂回到侧翼后方支援主力队伍的,但没想到千辛万苦地刚走出羊肠坂,就重重地挨了一记闷棍,他们遭遇了并州军的主力伏击,就连一点抵抗的能力都没有了。

    这里更像是一个陷井、圈套,并州军早已布好了口袋,只等他们往这里钻了。

第757章 夺路而逃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陈泰下令大军加快进军的节奏,尽可能快地进入碗子城,可他不想将到手的胜利再白白送人,如今司马军一路强行军,众军极为疲惫,占据碗子城后,也可以稍事休整一下,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行动。

    碗子城得名非常的形象,这座小小的山城,和别处的地方是绝然不同的,别的地方的城池,大多是呈方形或长方形的,唯独这儿的城池,是兴建成椭圆状的,就如同是在羊肠坂之外,摆上了一只碗,所以非常形象地叫做碗子城。

    碗子城并不大,方圆还不到半里,这里也没有居民,只有几户的商号服务于过往的商旅,看到有如神兵天降一般的司马军,个个惊得是目瞪口呆。

    陈泰和胡奋纵马入城,不过这么一座小城想要容纳两万的司马军似乎有些困难,当这么多的军队涌入这座小城时,简直要把碗子城给挤爆了。

    没奈何陈泰只得叫停,除了先期入城的五千人外,剩余的一万五千人只能是在碗子城外扎营。

    不过这似乎也没有什么,在羊肠坂,司马军就连一片可以扎营的地方也找不到,所以迫于无奈,他们也只得连夜赶路,走出了羊肠坂。

    如今到了碗子城,虽然小城容纳不了这么多人,但城外的地方还算是宽敞,扎营安寨倒也比较方便,反正到了这里也是临时驻扎,许多的士兵也没有在意,他们现在又困又乏,急需找一个能落脚的地方,吃口热乎的饭,睡上一个囫囵觉,舍此之外,别无他求。

    营帐很快地搭了起来,炊烟也升了起来,许多的士兵都来不及等战饭做好,就已经和衣倒地而睡了。

    此刻曹亮就坐在距离碗子城十余里之外的一座无名的山岗上,从这里居高临下,可以看到碗子城的全貌,那袅袅而升的炊烟,应当是司马军在埋锅造饭吧?

    曹亮的脸上微微地露出一丝的笑意,一切果然不出所料,陈泰和胡奋率领的两万人马长途跋涉,暂时地在碗子城停留驻扎,看司马军的模样,这一路从羊肠坂走来,自是又疲又乏,而早已埋伏在附近的越骑营屯骑营和骁骑营是养精蓄锐,就等着曹亮的一声令下了。

    曹亮倒是不急不徐,反正陈泰和胡奋的这支军队已经是瓮中之鳖了,想怎么对付他们也都是手到擒来之事,他们一夜未曾休息,此刻埋锅造饭,吃完饭之后,歇息之时,正是并州军出击的最佳时间。

    所以急躁的石苞主动请战之时,曹亮只是淡淡一笑,要他稍安勿躁。

    曹亮要打,自然是力求利益最大化,就是要将这两万多人全部包了饺子,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吃掉了这两万多人,至少也能让司马懿痛上一阵了。

    曹亮悠然地在山顶上等了小半个时辰,眼看着午时将近,他还没有下达出击的军令,邓艾也按捺不住了,前来问询曹亮是否让三营骑兵吃过干粮之后再发起进攻。

    “那倒不必,狼只有在饿的时候,才会有血性和斗志,就让他们先饿上一顿吧,马上就可以享受饕餮盛宴了。”曹亮老神在在地道,不过他旋即下达了攻击的命令。

    越骑营、屯骑营、骁骑营是从三个方向上同时发起攻击的,他们原先掩藏在山森林之中,没有人能发现他们的存在,此时突然地发起冲击,狂飙突进,有如平地之上刮起了龙卷风一般,山呼海啸,声势震天。

    隆隆的马蹄声宛如打雷一般,响彻在了碗子城的上空,原本刚刚放松下来的陈泰,听到了这声音,脸色陡然地一变,这大晴天的,又怎么可能会有雷声,不对,这是战马来袭的声音,光是听这响动,就知道这是何其庞大的一股子的骑兵力量,千骑万乘,势如惊雷。

    “有敌袭!准备迎敌!”陈泰高声厉叱道。

    司马军刚刚歇了下来,许多人甚至进入了梦乡,虽然陈泰的命令已下,而且那地动山摇的声音也传了过来,这些士兵才如梦方醒,乱作了一团。

    尽管并州军是埋伏在数里之外的,但这么一点路程对于急驰的骑兵而言,不过是须臾之间的事,未等司马军完全地清醒过来,三大骑兵营已经是扑了上来。

    对于步兵占据七成以上的司马军来说,并州骑兵的冲击完全是灾难性的,没等到司马军组织起有效的防线,并州骑兵就已经是扑了上来,杀了司马军一个措手不及。

    其实对于此刻的司马军来说,组织起防线与否也并没有什么太强的抵抗能力,以城外一万五千左右的步骑兵来对付两万五千如狼似虎的并州骑兵,这种结局几乎在战斗的一开始,就已经是注定了,不管他们能不能排得出长枪阵或者别的什么阵来,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一败涂地。

    并州骑兵的进攻几乎是拉枯摧朽的,他们在碗子城下肆意地横扫着一切,所到之处,那人头,就如同是割韭菜一般,滚滚而落,司马军就连半点的招架之力也没有。

    陈泰和胡奋站在城墙之上看着眼前的一幕,完完全全地惊呆了,如此的碾压之势,估计并州军出动的是他们全部的骑兵力量了吧,不是说他们的主力正在石门关与司马师的军队交战,怎么会出现在碗子城?

    陈泰懵了,胡奋傻了,绝望的情绪在他们心头蔓延着,如果他们不是有这么一道城墙挡着,很可能连他们也会被卷入骑兵的浪潮之中,被碾压的渣都不剩。

    本来做为一支偏师,他们的作用就是敲敲边鼓,迂回到侧翼后方支援主力队伍的,但没想到千辛万苦地刚走出羊肠坂,就重重地挨了一记闷棍,他们遭遇了并州军的主力伏击,就连一点抵抗的能力都没有了。

    这里更像是一个陷井、圈套,并州军早已布好了口袋,只等他们往这里钻了。

第758章 速战速决

    ps:章节防盗,稍兵更正…………

    固然现在并州军的攻击目标只是城外的司马军,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城外的司马军被肃清只是时间的问题,少则一半个时辰,多则三两个时辰,城外的战斗就会彻底地结束。

    而一旦城外的战斗结束之后,并州军攻击的目标就会转向碗子城,这么一个弹丸小城,内无粮草,外无援兵,胡奋都不知道他们能坚守多久。

    诚然现在并州军派出的是骑兵,骑兵善长野战而不善于攻城,但如果城外的司马军被肃清清之后,他们也就只有死守碗子城了,而一旦出城的话,就会惨遭并州骑兵的追杀屠戮,恐怕连半点反抗之力都没有。

    可死守碗子城,仅凭他们手中的五千人马,能不能守得住还真是一个比较难说的事,因为并州军可不光有骑兵,还有攻坚能力相当出色的步兵,碗子城这么一座弹丸之城,如果被围的话,迟早会陷落的。

    指望司马懿的大军来救援?这个还真指望不上,虽然说碗子城到石门关的直线距离并不远,但中间隔着崇山峻岭,司马懿的的大军如果绕到这边,还不知道有多少的路要走,再加上有并州军的阻击,胡奋真不知道得等到什么时候。

    但碗子城这边的战况却是不等人的,从并州骑兵出击时的雷霆之势来看,曹亮的目的就是要干脆利落地干掉他们,绝对不会给他们等待援兵的机会。

    如果固守城池,恐怕就是坐以待毙。

    胡奋将自己的担忧告诉了陈泰,陈泰也深以为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并州军显然早就知晓了他们从羊肠坂进军的计划,从而调动兵力,在碗子城的周围设伏,意图全歼他们这一支偏师。

    陈泰有些百思不得其解,按理说司马军的主力部队正在攻打石门关,并州军必定是应接不,如何还有余力来在碗子城设下埋伏?

    而且从并州军的攻势来看,何止是有余力,出现在碗子城周围的,估计是并州军的骑兵主力部队,难道他们真得不用去派兵防守石门关吗?

    不过这些问题对于陈泰来讲都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能不能守住碗子城才是关键所在,如果碗子城失守了,那么他们必将遭遇灭顶之灾。

    并州骑兵的可怕战力他们已经是亲眼目睹了,如果不是这一段高高的城墙挡着,没有人认为他们会幸免于难,他们此刻呆在城里,就如同是关在羊圈中的绵羊,而城下的并州骑兵,则更像是虎视眈眈的狼群,城内的这些司马兵,都可以想像得到羊入狼群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恐怕是连骨头渣子都剩不下了。

    守城,无疑是坐以待毙,陈泰思虑了半天,觉得确实不能再这么等下去了,如果现在不做为的话,那么城外这些司马军的下场,必定是他接下来会面对的。

    和胡奋商量了一下,胡奋的建议是趁着城外的局势还未平定之时,赶紧地突围,也许这才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陈泰考虑了一下,最终还是做出了突围的决定。

    突围之后,司马军还得沿着羊肠坂原路返回,所以打开的碗子城南面的那一个城门。

    这个时候,城门口依然聚集着不少的司马兵,看到城门开启,顿时个个狂喜,正想往城门里挤去,但更多的司马兵从城里面涌了出来,顿时一脸的懵,怎么回事,没看到城外并州骑兵正在大肆杀戮么,你们从城里出来就能敌得过他们?

    陈泰顾不上城外这些士兵的感受,他下令司马军出城之后,立刻奔向羊肠坂,试图夺路而逃。

    而胡奋则是尽可能地召集部众,召集那些陷入乱军之中,但还未曾向并州军投降的司马兵,既然要撤,那能带走更多的士兵自然是最好的,而且人多力量大,突围的时候面对并州军的追击,成功的希望便会更大一些。

    不过胡奋能召集到的司马兵只是少数了,绝望之下,许多的司马兵选择了投降,几乎占到了还活着的司马兵的绝大部分,另外还有一部分继续地负隅顽抗,但已经深陷并州骑兵的重重包围之中,就算他们想逃,也是无路可遁。

    碗子城距离羊肠坂很近,也可以说碗子城就坐落在羊肠坂的出口处,两者之间的直线距离也就只有不到半里的距离,并州军的攻势很猛,但大部分集中在北面和东西两面,对南面尚未形成大规模的攻势。

    这无疑给陈泰和胡奋的逃跑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其实这个时候距离并州军发起全面进攻还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谁都未曾想到司马军这个时候会望风而逃。

    邓艾第一时间就观察到了司马军的逃跑企图,他即将下令越骑营向羊肠坂这边靠拢,对司马军出逃的军队进行歼灭性打击。

    现在司马军的军心斗志基本上已经垮掉了,为了逃命,他们争先恐后地奔向羊肠坂,就连吃奶的力气都使了出来。

    步兵逃得过骑兵吗?答案当在是否定的,那怕再多给步兵两条腿也未必能跑得过骑兵,不过这个时候正应了那句话,跑不过敌人能跑得过队友就行了,生死关头,自然是自己的性命更重要。

    越骑营从左翼向司马军发起了攻击,旋风似的冲击波不断地收割着司马兵的性命,不过求生的**让这些司马兵还是拼命地冲向了羊肠坂,在他们看来,只要踏上羊肠坂那条路,就有生的希望。

    很快石苞也指挥屯骑营加入到了攻击的行列,在越骑兵和屯骑兵左右两路夹击之下,司马军这条南逃的通道变得越来越窄了,最终越骑营和屯骑营会师,彻底地截断了司马军的退路。

    这个时候,碗子城中还有一千多司马军没有来得及出城,而出城之后被截杀的司马军也多达一千多人,最终陈泰和胡奋带领的逃到羊肠坂路上的,只剩下了三千多人。

第759章 又一个倒霉蛋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固然现在并州军的攻击目标只是城外的司马军,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城外的司马军被肃清只是时间的问题,少则一半个时辰,多则三两个时辰,城外的战斗就会彻底地结束。

    而一旦城外的战斗结束之后,并州军攻击的目标就会转向碗子城,这么一个弹丸小城,内无粮草,外无援兵,胡奋都不知道他们能坚守多久。

    诚然现在并州军派出的是骑兵,骑兵善长野战而不善于攻城,但如果城外的司马军被肃清清之后,他们也就只有死守碗子城了,而一旦出城的话,就会惨遭并州骑兵的追杀屠戮,恐怕连半点反抗之力都没有。

    可死守碗子城,仅凭他们手中的五千人马,能不能守得住还真是一个比较难说的事,因为并州军可不光有骑兵,还有攻坚能力相当出色的步兵,碗子城这么一座弹丸之城,如果被围的话,迟早会陷落的。

    指望司马懿的大军来救援?这个还真指望不上,虽然说碗子城到石门关的直线距离并不远,但中间隔着崇山峻岭,司马懿的的大军如果绕到这边,还不知道有多少的路要走,再加上有并州军的阻击,胡奋真不知道得等到什么时候。

    但碗子城这边的战况却是不等人的,从并州骑兵出击时的雷霆之势来看,曹亮的目的就是要干脆利落地干掉他们,绝对不会给他们等待援兵的机会。

    如果固守城池,恐怕就是坐以待毙。

    胡奋将自己的担忧告诉了陈泰,陈泰也深以为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并州军显然早就知晓了他们从羊肠坂进军的计划,从而调动兵力,在碗子城的周围设伏,意图全歼他们这一支偏师。

    陈泰有些百思不得其解,按理说司马军的主力部队正在攻打石门关,并州军必定是应接不,如何还有余力来在碗子城设下埋伏?

    而且从并州军的攻势来看,何止是有余力,出现在碗子城周围的,估计是并州军的骑兵主力部队,难道他们真得不用去派兵防守石门关吗?

    不过这些问题对于陈泰来讲都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能不能守住碗子城才是关键所在,如果碗子城失守了,那么他们必将遭遇灭顶之灾。

    并州骑兵的可怕战力他们已经是亲眼目睹了,如果不是这一段高高的城墙挡着,没有人认为他们会幸免于难,他们此刻呆在城里,就如同是关在羊圈中的绵羊,而城下的并州骑兵,则更像是虎视眈眈的狼群,城内的这些司马兵,都可以想像得到羊入狼群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恐怕是连骨头渣子都剩不下了。

    守城,无疑是坐以待毙,陈泰思虑了半天,觉得确实不能再这么等下去了,如果现在不做为的话,那么城外这些司马军的下场,必定是他接下来会面对的。

    和胡奋商量了一下,胡奋的建议是趁着城外的局势还未平定之时,赶紧地突围,也许这才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陈泰考虑了一下,最终还是做出了突围的决定。

    突围之后,司马军还得沿着羊肠坂原路返回,所以打开的碗子城南面的那一个城门。

    这个时候,城门口依然聚集着不少的司马兵,看到城门开启,顿时个个狂喜,正想往城门里挤去,但更多的司马兵从城里面涌了出来,顿时一脸的懵,怎么回事,没看到城外并州骑兵正在大肆杀戮么,你们从城里出来就能敌得过他们?

    陈泰顾不上城外这些士兵的感受,他下令司马军出城之后,立刻奔向羊肠坂,试图夺路而逃。

    而胡奋则是尽可能地召集部众,召集那些陷入乱军之中,但还未曾向并州军投降的司马兵,既然要撤,那能带走更多的士兵自然是最好的,而且人多力量大,突围的时候面对并州军的追击,成功的希望便会更大一些。

    不过胡奋能召集到的司马兵只是少数了,绝望之下,许多的司马兵选择了投降,几乎占到了还活着的司马兵的绝大部分,另外还有一部分继续地负隅顽抗,但已经深陷并州骑兵的重重包围之中,就算他们想逃,也是无路可遁。

    碗子城距离羊肠坂很近,也可以说碗子城就坐落在羊肠坂的出口处,两者之间的直线距离也就只有不到半里的距离,并州军的攻势很猛,但大部分集中在北面和东西两面,对南面尚未形成大规模的攻势。

    这无疑给陈泰和胡奋的逃跑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其实这个时候距离并州军发起全面进攻还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谁都未曾想到司马军这个时候会望风而逃。

    邓艾第一时间就观察到了司马军的逃跑企图,他即将下令越骑营向羊肠坂这边靠拢,对司马军出逃的军队进行歼灭性打击。

    现在司马军的军心斗志基本上已经垮掉了,为了逃命,他们争先恐后地奔向羊肠坂,就连吃奶的力气都使了出来。

    步兵逃得过骑兵吗?答案当在是否定的,那怕再多给步兵两条腿也未必能跑得过骑兵,不过这个时候正应了那句话,跑不过敌人能跑得过队友就行了,生死关头,自然是自己的性命更重要。

    越骑营从左翼向司马军发起了攻击,旋风似的冲击波不断地收割着司马兵的性命,不过求生的**让这些司马兵还是拼命地冲向了羊肠坂,在他们看来,只要踏上羊肠坂那条路,就有生的希望。

    很快石苞也指挥屯骑营加入到了攻击的行列,在越骑兵和屯骑兵左右两路夹击之下,司马军这条南逃的通道变得越来越窄了,最终越骑营和屯骑营会师,彻底地截断了司马军的退路。

    这个时候,碗子城中还有一千多司马军没有来得及出城,而出城之后被截杀的司马军也多达一千多人,最终陈泰和胡奋带领的逃到羊肠坂路上的,只剩下了三千多人。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6204/ 第一时间欣赏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作者:风之清扬所写的《最后的三国2兴魏》为转载作品,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最后的三国2兴魏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最后的三国2兴魏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最后的三国2兴魏介绍:
曹亮穿了,成为了曹魏宗室的“曹三代”。相比于纵横捭阖的曹一代、守成有余的曹二代,曹三代实在是麻绳穿豆腐——提不起来,士家坐大,司马专权,曹魏的天下已是危如累卵存亡绝续。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抗争?曹亮不甘随波逐流,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且看我如何步步为营,斗司马,兴曹魏,灭蜀破吴,执耳天下!┄┄┄┄┄┄┄┄┄┄┄┄┄┄┄┄┄新书启航,再战“最后的三国”,喜欢这段历史的书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支持!最后的三国2兴魏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最后的三国2兴魏,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