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最后的三国2兴魏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文阅读

作者:风之清扬     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     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225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骨头更硬又有什么用,不过是自取其辱罢了,输不起你就不要玩!”司马师冷冷地嘲笑道。

    李丰扶着墙站了起来,他的一条腿已经断了,稍微挪动一下,都是剧痛无比,但他依然咬着牙挣扎着站了起来,挺直了腰杆,站到了司马师的面前。

    “呸!”李丰趁着司马师不备,一口唾沫便吐在了司马师的身上,怒目而视道:“尔父子才是真正的国贼,篡权夺位,祸乱朝纲,欺君罔上,残害臣良,我李丰不过是替天行道,为国除贼,何罪之有?”

    司马师猝不及防,被李丰吐了一身唾沫,又听得他破口大骂,不但把自己给骂了,而且还辱及先父,不禁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锵”地一声,将环首刀给拨了出来,不过他并没有用刀刃去砍李丰,而是拿着环首刀的那个环型刀柄猛地朝李丰头上砸去。

    方才去皇宫时,司马师是佩着长剑的,不过那七尺长的长剑,只是用来装点门面的,真要使用,恐怕把剑拨出来都得费很大的劲,所以出了皇宫之后,司马师就将剑鞘给解了下来,换了一把平时他常用的环首刀佩着。

    本来去天牢,司马师是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俯看并嘲弄一下这些失败的对手,其他人的表现令司马师比较满意,唯独李丰极其倔强,死到临头居然敢骂不绝口,一怒之下,司马师便拿刀柄砸了过去。

    之所以没用刀刃去砍,是因为司马师并没有准备杀他,在这里把他给杀了,那岂不是便宜了他,以李丰所犯的罪行,不是零刀碎剐那得五马分尸。

    不过司马师盛怒之下出手,环形的刀柄这一砸下去,正好砸中了李丰的太阳穴,李丰惨叫了一声,栽倒在了地上,再无声息。

    贾充本来在外面,听到里面有响动,连忙跑了进来,看到李丰倒地,上前一探鼻息,诧异地道:“死了?”

    司马师收刀归鞘,恨声地道:“死了算他便宜,来人,将他的尸首拖到闹市街口,鞭尸三日,以敬效尤!”

    司马师对李丰恨极,就算他死了,也不可能就轻饶了他,曝尸三日并且进行鞭尸,估计三天下来,也没剩多少的尸骨了,最终挫骨扬灰,也就是对他最大的惩罚了。

    至于其他的人,司马师倒是不急着处置,他让钟毓加大审讯的力度,凡是参与到此次兵变之中的人,要一个不落地全部揖拿归案,而且按律谋反是诛连三族的大罪,三族之内的人也全部都缉拿归案,整个天牢里一时间人满为患,塞都塞不下了。

    根据初步的统计结果,直接参与兵变的就达到了近两千人,其中一半左右的人被击毙在了首阳山,其余的近一千人则是被生擒活捉。如果要诛连三族的话,那数量就比较庞大了,至少也有上万人的规模。

    如果司马师一口气杀上上万人,那影响可就太大了,所以何曾、郑冲等一干老臣纷纷地来劝说司马师,要慎重处理这件事,虽然叛逆行为十恶不赦,但本着首恶必办,胁从者从轻发落的原则,还是尽可能地将处以极刑的范围缩小才是。

    毕竟六年前的高平陵事变,司马懿一口气杀了七千多人,血色恐怖笼罩着洛阳城,彼时的洛阳城,人心惶惶,时局动荡,造成的影响时至今日都无法消除。

    当时的司马懿,杀人也是迫不得已的,毕竟他刚刚从曹爽的手中把权力给夺过来,曹爽主政八年,培植的亲信党羽无数,充斥着整个的朝堂内外,如果司马懿不用铁血手段的话,是很难镇压得住这些人的,而一旦留下祸端,势必会危及司马家的统治地位。

    所以司马懿才对曹爽余党下了狠手,斩草除根,一个不留。而司马懿的残酷手段,一直以来也让人诟病,何曾郑冲等人担心,如果司马师效仿司马懿的杀那么多人的话,势必会引起更大的动荡,让本来已经艰难的局势变得更为艰难。

    事实上,司马师拿到这个名单的时候,也吓了一跳,那厚厚的名册,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名字,只要司马师朱笔一挥,这些人可就统统灰飞烟灭了。

    司马师也没有想到钟毓竟然会整出这么一个庞大的名单,不过想想也正常,直接参与到此次叛乱之中的人数就多达两千多人,连带他们三族之内的人,有上万人也就不足为奇了,钟毓完全是按照司马师的命令在行事,确实没有夸大的成分在里面。

    考虑再三,司马师最终决定从轻发落,对于那些胁从者,只处以流放之刑。以前流放之地大多在乐浪带方这些极边苦寒之地,现在幽州失守,乐浪带方自然是去不成了,于是司马师决定将这些人发配到凉州河西四郡,也就是敦煌、酒泉、张掖、武威这几个郡,这些地方虽然不及乐浪带方遥远,但地处大漠边缘,荒凉干旱,条件也是极为艰苦的。

    当然对于这些囚徒而言,能够免死,已经是可以弹冠相庆了,河西四郡条件再苦,也比人头落地强的多。

    不过司马师虽然饶恕了大多数的人,但对于主犯,却丝毫没有饶恕的意识,张缉张邈李翼李伟李韬尽皆伏诛,连带他们三族之内的人和一些骨干党羽,共计四五百人,则全部被司马师送上了断头台。

    其中唯一逃脱死罪的,也只有李韬的夫人齐长公主和他的三个儿子了,毕竟他们是先帝的骨血,司马师最终还是放了他们一马。

    司马师最恨的,莫过于夏侯玄的逃脱,按理说,他最想处死的人,就是夏侯玄了,但偏偏夏侯玄在关键的时候,成为了漏网之鱼,逃之夭夭。而据可靠的消失,夏侯玄正是被曹亮派来的人营救走的,司马师和曹亮的旧帐未清,现在又添新恨,让司马师不禁是气恼万分。

第1226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原本司马军的战斗力不足,加至上孙礼的阵亡,残余的司马军更是力不能支,很快地就全军覆灭了。

    羊祜下令简单地收拾了一下战场,而后顺势包围了矮山。

    虽然说并州军已经歼灭了司马军两万多人和射杀了领军主将礼礼,但是还有几千人藏身于矮山之上,当然羊祜对这几千颗人头并不怎么感兴趣,他最感兴趣的自然是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

    要知道司马懿年过古稀,寿元无多,根本就撑不了多长的时间了,而司马懿子嗣虽多,但大多年幼,不堪大用,唯有司马师和司马昭能承继大业,司马懿把他们安排在军中,便有历练之意,如果能像斩杀孙礼一样斩杀司马师司马昭的话,对司马懿将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不让他吐血才怪。

    所以羊祜对藏身于矮山之上的司马师和司马昭很感兴趣,如果能拿下矮山,擒获司马氏兄弟,也能为灵石之战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不过现在司马军抢占了矮山这个制高点,凭险据守,并州军想要攻克,却是不易。

    先前并州军只派了一千名弓弩手把守整个西山,就让司马军大吃苦头,西山的数座山头,他们拼死累活的,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才攻下了最矮最小的一座山头。

    由此可见,地利的优势是何其的重要,如今司马军至少五六千人逃上了这座山头,并州军真要是强攻的话,也未必能讨得什么便宜。

    更何况,这是夜里,山势险要,道路难辨,想要攻取,难度会成倍地增加,就算能打得下来,也估计会损失不少的兵力,得不偿失啊!

    或许别的将领发现山上有他们想要做的大鱼,就会不惜一切代价派兵往上冲,但羊祜不会,他打仗首先会权衡利弊,如果付出的代价大于收获,那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停止行动。不会做无谓的牺牲。

    更何况羊祜统领步兵营多年,爱兵如子,这些士卒袍泽都是他的兄弟,都是他手足,那怕牺牲一人,对于羊祜来说都是比较痛惜的,真若是为了实现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而让步兵营损失惨重,他自己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考量了一下攻克矮山的难度,羊祜还是果断地选择了放弃。

    而手下的几名校尉则是心有不甘,明知道有两条大鱼就藏身前面的山头上,他们可不愿意轻易地放弃,于是纷纷地向羊祜请战,请羊祜允许他们攻打矮山,那怕试一试也好。

    羊祜却是态度坚决,不为这巨大的诱惑所动,如果能擒拿获司马师和司马昭固然是好事,但其中的风险却不是步兵营可以承担的了得,如果步兵营全力进攻,付出极大的伤亡代价,也没有能拿得下矮山,那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灵石关这一战,步兵营大获全胜,但如果在攻击矮山中受到重创的话,那前面取得的胜果就会被抵消掉,这种画蛇添足的举动,还将影响到曹亮的整体战略布署。

    不过放弃攻打矮山并不意味着并州军不进攻,近程兵种不用了,远程兵种却没有停止攻击,羊祜将所有的弓弩兵都调到了山脚下,只要射程所及的范围同,都会纳入到并州军的攻击范围。

    一时间,并州军万箭齐发,也不管目标在何处,一**风疾雨似的攻击向关矮山倾泻而去。

    这回处到山腰以下的司马军是遭了大殃,由于并州军的攻击是覆盖似攻击,根本就无需瞄准,直管把箭射到山上就行,这样的射击对于并州军来说,是毫无压力的,他们就算是闭着眼睛,也能把箭射向目标。

    而司马军就比较悲催了,整个山腰以下的区域都处于弓箭的射程之内,除了山头上半部分受不到弓箭打击之外,山腰底下近一半的人都处于并州军的攻击范围。

    由于司马军的人数过于密集,而山腰处的地势过于险要,能站人的地方并不太多,所以司马军拥挤在一起,就连移动躲避箭失的机会也没有,除了盾兵可以使用盾牌自我保护之外,其他的兵种只有听天由命的份,黑暗之中,谁被箭射中了算谁倒楣。

    这种被动挨打方式确实是很憋屈,但是却无可奈何,现在司马军的斗志全消,军心涣散,别说是他们的体力和精力尚没有恢复,就算是真恢复了,谁还有勇气去冲击并州的战阵。

    这么一通的乱箭,也给司马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山腰以下的司马军,接近一半的士兵中箭,死者甚众。

    由于山上是陡坡,被射死的司马兵大多会滚落下去,不过有的司马兵也很聪明,他们手中没有盾牌,很难防护得住这些冷箭流矢,所以他们干脆把袍泽的尸体提起来,挡在身前,让这些尸体充当盾牌来挡箭。

    还别说,这种方法倒是挺有效的,藏身到尸体的后面,尸体上便插满了箭,而躲在后面的人却可以安然无恙。

    这个方法得到了效仿,许多人开始抱给尸体充当盾牌,虽然不能完全抵用,但也聊胜于无。

    几乎所有的司马兵都盼望着灾难可以躲得过去,并州军的弓箭数量应当是限的,不可能这么无限制地射下去吧?

    但如果让他们看看山下的情况,恐怕就会大失所望了,因为并州军所使用的弓箭可不单单是他们带来的,其中绝大部分还是从他们这边缴获的。

    司马军力竭之后,就连箭都难以射出去,所以战场之上,那些大批弓箭随着司马军在败亡而全部落到了并州军的手中。

    原本在弓箭的使用上,步兵营是足襟见肘,打了几个时辰,所携带的箭矢几乎耗尽了,还好司马军的“慷慨相赠”,让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连续用箭攻击。

    估计司马师见了此场面之后,要气得吐血了吧。

第1227章

    ps:章节防盗,明更正…………………………………………………………………………………………

    原本司马军的战斗力不足,加至上孙礼的阵亡,残余的司马军更是力不能支,很快地就全军覆灭了。

    羊祜下令简单地收拾了一下战场,而后顺势包围了矮山。

    虽然说并州军已经歼灭了司马军两万多人和射杀了领军主将礼礼,但是还有几千人藏身于矮山之上,当然羊祜对这几千颗人头并不怎么感兴趣,他最感兴趣的自然是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

    要知道司马懿年过古稀,寿元无多,根本就撑不了多长的时间了,而司马懿子嗣虽多,但大多年幼,不堪大用,唯有司马师和司马昭能承继大业,司马懿把他们安排在军中,便有历练之意,如果能像斩杀孙礼一样斩杀司马师司马昭的话,对司马懿将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不让他吐血才怪。

    所以羊祜对藏身于矮山之上的司马师和司马昭很感兴趣,如果能拿下矮山,擒获司马氏兄弟,也能为灵石之战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不过现在司马军抢占了矮山这个制高点,凭险据守,并州军想要攻克,却是不易。

    先前并州军只派了一千名弓弩手把守整个西山,就让司马军大吃苦头,西山的数座山头,他们拼死累活的,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才攻下了最矮最小的一座山头。

    由此可见,地利的优势是何其的重要,如今司马军至少五六千人逃上了这座山头,并州军真要是强攻的话,也未必能讨得什么便宜。

    更何况,这是夜里,山势险要,道路难辨,想要攻取,难度会成倍地增加,就算能打得下来,也估计会损失不少的兵力,得不偿失啊!

    或许别的将领发现山上有他们想要做的大鱼,就会不惜一切代价派兵往上冲,但羊祜不会,他打仗首先会权衡利弊,如果付出的代价大于收获,那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停止行动。不会做无谓的牺牲。

    更何况羊祜统领步兵营多年,爱兵如子,这些士卒袍泽都是他的兄弟,都是他手足,那怕牺牲一人,对于羊祜来说都是比较痛惜的,真若是为了实现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而让步兵营损失惨重,他自己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考量了一下攻克矮山的难度,羊祜还是果断地选择了放弃。

    而手下的几名校尉则是心有不甘,明知道有两条大鱼就藏身前面的山头上,他们可不愿意轻易地放弃,于是纷纷地向羊祜请战,请羊祜允许他们攻打矮山,那怕试一试也好。

    羊祜却是态度坚决,不为这巨大的诱惑所动,如果能擒拿获司马师和司马昭固然是好事,但其中的风险却不是步兵营可以承担的了得,如果步兵营全力进攻,付出极大的伤亡代价,也没有能拿得下矮山,那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灵石关这一战,步兵营大获全胜,但如果在攻击矮山中受到重创的话,那前面取得的胜果就会被抵消掉,这种画蛇添足的举动,还将影响到曹亮的整体战略布署。

    不过放弃攻打矮山并不意味着并州军不进攻,近程兵种不用了,远程兵种却没有停止攻击,羊祜将所有的弓弩兵都调到了山脚下,只要射程所及的范围同,都会纳入到并州军的攻击范围。

    一时间,并州军万箭齐发,也不管目标在何处,一**风疾雨似的攻击向关矮山倾泻而去。

    这回处到山腰以下的司马军是遭了大殃,由于并州军的攻击是覆盖似攻击,根本就无需瞄准,直管把箭射到山上就行,这样的射击对于并州军来说,是毫无压力的,他们就算是闭着眼睛,也能把箭射向目标。

    而司马军就比较悲催了,整个山腰以下的区域都处于弓箭的射程之内,除了山头上半部分受不到弓箭打击之外,山腰底下近一半的人都处于并州军的攻击范围。

    由于司马军的人数过于密集,而山腰处的地势过于险要,能站人的地方并不太多,所以司马军拥挤在一起,就连移动躲避箭失的机会也没有,除了盾兵可以使用盾牌自我保护之外,其他的兵种只有听天由命的份,黑暗之中,谁被箭射中了算谁倒楣。

    这种被动挨打方式确实是很憋屈,但是却无可奈何,现在司马军的斗志全消,军心涣散,别说是他们的体力和精力尚没有恢复,就算是真恢复了,谁还有勇气去冲击并州的战阵。

    这么一通的乱箭,也给司马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山腰以下的司马军,接近一半的士兵中箭,死者甚众。

    由于山上是陡坡,被射死的司马兵大多会滚落下去,不过有的司马兵也很聪明,他们手中没有盾牌,很难防护得住这些冷箭流矢,所以他们干脆把袍泽的尸体提起来,挡在身前,让这些尸体充当盾牌来挡箭。

    还别说,这种方法倒是挺有效的,藏身到尸体的后面,尸体上便插满了箭,而躲在后面的人却可以安然无恙。

    这个方法得到了效仿,许多人开始抱给尸体充当盾牌,虽然不能完全抵用,但也聊胜于无。

    几乎所有的司马兵都盼望着灾难可以躲得过去,并州军的弓箭数量应当是限的,不可能这么无限制地射下去吧?

    但如果让他们看看山下的情况,恐怕就会大失所望了,因为并州军所使用的弓箭可不单单是他们带来的,其中绝大部分还是从他们这边缴获的。

    司马军力竭之后,就连箭都难以射出去,所以战场之上,那些大批弓箭随着司马军在败亡而全部落到了并州军的手中。

    原本在弓箭的使用上,步兵营是足襟见肘,打了几个时辰,所携带的箭矢几乎耗尽了,还好司马军的“慷慨相赠”,让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连续用箭攻击。

    估计司马师见了此场面之后,要气得吐血了吧。

第1128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糟糕透顶的阴雨天气变得更为恶劣起来,冷雨之中,夹杂着雪片,让天气变得更为地寒冷。

    魏军在此之前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由于开战时间已经拖延到了冬季,所以魏军准备了大量的御寒衣物,以防备冬天的酷寒。

    但是魏军的衣服虽然穿得厚了,但却不具备防雨的功能,厚重的冬衣被雨水浇湿之后,又冷又重,配上沉重的铁盔铁铠,分量简直不知道增加了多少,人人都不堪重负,让行动都变得迟缓起来。

    更为艰难的是,被淋湿的冬衣又沉重又湿冷,许多人都给冻坏了,而他们又不敢在这大冷的天脱掉衣服,只能是在冰冷之中苦捱着苦撑着。

    这样的状态让魏军的进攻变得更为的乏力,恶劣的天气配上泥泞的道路,还有顽强的守军,让前来攻城的魏军看不到任何的希望,望着烟雨濛濛之中的关城,一个个垂头丧气,摇头叹息。

    不是他们不尽力,而是现在的天气和路况都太糟糕了,打仗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这三样他们一样也没有占到,想要攻克东关和西关,确实是是困难重重。

    韩综每次伐吴的时候,都表现的格外的卖力,这当然和他的出身有关,他出身于东吴,虽然叛逃到了魏国,并且得到了诸葛诞的重用,但是韩综依然可以感受到魏军诸将对他的排斥,毕竟他对于魏军而言,是一个外来者,他是很难融入到这个圈子中去的。

    许多人其实并不真正地相信韩综,所以每次与吴军作战时,韩综都格外地卖力,尽其所能地多斩杀吴兵,只为别人能相信自己真得已经和东吴划清了界线,他真得是诚心实意地归降魏国的,那怕因此而得罪昔日的同僚,让吴国的君臣对他恨之入骨也在所不惜。

    既然韩综已经背叛了吴国,那么他就不再以吴国人自称,吴国人的死活就和他没有半文钱的关系了,他想要在魏国立足,就必须自己去争取更大的军功,这才是他需要做的。

    不过这一次进攻东关,似乎并不顺利,韩综已经是竭尽全力了,但东关的城防相当的坚固,连续地进攻了三天,魏军都毫无进展,这让韩综相当的郁闷,如果他不能尽快地拿下东关,或许会被别有用心的人说是他出工不出力,故意地来抵毁他。

    韩综确实已经是够拼得了,他身为攻城的先锋官,三天以来一直最在最前线,几乎没怎么合眼,只是临时短暂地休息过三两个时辰,其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前线督战。

    魏军攻城不利,韩综甚至亲临城下,来鼓舞士气,不过韩综实在是太拉仇恨了,一旦他进入到了吴军弓箭的射程之内,几乎所有弓箭就会向他这边倾泻过来,令他无法招架,还好他退的非常及时,否则很可能会被乱箭给射成刺猬。

    诸葛诞一直以来都是挺重用韩综的,虽然韩综是一员降将,但打起仗来格外的卖力,比自己手下的嫡系将领都好用,所以每次韩综都是充当冲锋陷阵的角色,也为诸葛诞立下过不少的战功。

    但这次进攻东关,却屡屡受挫,显然不是韩综的态度问题,他确实已经是够拼了,但天时地利都不站在他们这边,想要拿下东关,的确不易。

    雨加雪的天气一直持续了整整一夜,在这凄风冷雨之中,魏军的攻势虽然依旧猛烈,但却收获甚微,就连东关和西关的城墙边都没有摸上去过,反倒是在城下死了成堆成堆的人。

    那些尸体都来不及清理,直挺挺地冻成了冰尸,尸体上挂满了冰碴子,仿佛他们不是被箭刺死的,而像是冻死的。

    魏军现在的最大心愿就是希望这场冷雨能停下来,但事与愿违,雨加雪倒是不下了,但天空中却降下了鹅毛大雪,漫天飞舞的雪花似乎让人感觉回到了北国。

    确实在江淮一带,很少看到这样的大雪,只有在北国在中原,才会有如此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风景。

    突降大雪,令天气变得更为严寒,路面也更加地湿滑泥泞,风雪挡路,诸葛诞不得不下令暂停攻城,让魏军在原地休整,待到雪停之后,再发起进攻。

    冒雪进攻,那攻破城池的机会就会变得更为地渺茫了,诸葛诞虽然也是急功尽利,但此时此刻,也不得不体恤一些士兵,这时攻城,不但徒劳无功,反而会令魏军出现更大的伤亡,白白地损失兵马,这又是何苦呢?

    所以诸葛诞才下令原地宿营的,魏军是通过浮桥才到达的大堤,大堤拦阻了濡须水,在大堤的北面,是一片汪洋,而在大堤的南面,到是有一片平地。魏军人数众多,大堤上无法立足,许多的人马便驻扎在了大堤的南面,在大堤的下面扎营安寨,建立起一个临时的营地,权避风雪。

    司马昭以及一干将士都是北方人,对于这场大雪自然没有什么稀罕的,在北方,比这还大的风雪他们又不是没有见识过,现在司马昭只盼着这种风雪天气可以早些停下来,魏军才能重新地投入到进攻之中。

    不过看这天气,似乎大雪并没有要停止的迹象,反而有越下越大的可能,司马昭叹了口气,看来这老天爷也似乎在他们作对,刚一出兵,就遭遇到了这糟糕的恶劣天气,如果这雪一直不停的话,恐怕这一次的军事行动,就会就此夭折了。

    要知道,这可是司马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领兵出战,他本来指望着这一战可以扬眉吐气,风光无限地回到洛阳,可看现在这局势,灰头土脸还差不多。

    魏军进攻受挫,但一个坏消息又传了过来,吴军的援兵已经从建业杀了过来,直抵徐塘,距离东兴已经是不远了,对于已经困难重重的魏军而言,这消息,简直是雪上加霜。

第1129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糟糕透顶的阴雨天气变得更为恶劣起来,冷雨之中,夹杂着雪片,让天气变得更为地寒冷。

    魏军在此之前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由于开战时间已经拖延到了冬季,所以魏军准备了大量的御寒衣物,以防备冬天的酷寒。

    但是魏军的衣服虽然穿得厚了,但却不具备防雨的功能,厚重的冬衣被雨水浇湿之后,又冷又重,配上沉重的铁盔铁铠,分量简直不知道增加了多少,人人都不堪重负,让行动都变得迟缓起来。

    更为艰难的是,被淋湿的冬衣又沉重又湿冷,许多人都给冻坏了,而他们又不敢在这大冷的天脱掉衣服,只能是在冰冷之中苦捱着苦撑着。

    这样的状态让魏军的进攻变得更为的乏力,恶劣的天气配上泥泞的道路,还有顽强的守军,让前来攻城的魏军看不到任何的希望,望着烟雨濛濛之中的关城,一个个垂头丧气,摇头叹息。

    不是他们不尽力,而是现在的天气和路况都太糟糕了,打仗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这三样他们一样也没有占到,想要攻克东关和西关,确实是是困难重重。

    韩综每次伐吴的时候,都表现的格外的卖力,这当然和他的出身有关,他出身于东吴,虽然叛逃到了魏国,并且得到了诸葛诞的重用,但是韩综依然可以感受到魏军诸将对他的排斥,毕竟他对于魏军而言,是一个外来者,他是很难融入到这个圈子中去的。

    许多人其实并不真正地相信韩综,所以每次与吴军作战时,韩综都格外地卖力,尽其所能地多斩杀吴兵,只为别人能相信自己真得已经和东吴划清了界线,他真得是诚心实意地归降魏国的,那怕因此而得罪昔日的同僚,让吴国的君臣对他恨之入骨也在所不惜。

    既然韩综已经背叛了吴国,那么他就不再以吴国人自称,吴国人的死活就和他没有半文钱的关系了,他想要在魏国立足,就必须自己去争取更大的军功,这才是他需要做的。

    不过这一次进攻东关,似乎并不顺利,韩综已经是竭尽全力了,但东关的城防相当的坚固,连续地进攻了三天,魏军都毫无进展,这让韩综相当的郁闷,如果他不能尽快地拿下东关,或许会被别有用心的人说是他出工不出力,故意地来抵毁他。

    韩综确实已经是够拼得了,他身为攻城的先锋官,三天以来一直最在最前线,几乎没怎么合眼,只是临时短暂地休息过三两个时辰,其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前线督战。

    魏军攻城不利,韩综甚至亲临城下,来鼓舞士气,不过韩综实在是太拉仇恨了,一旦他进入到了吴军弓箭的射程之内,几乎所有弓箭就会向他这边倾泻过来,令他无法招架,还好他退的非常及时,否则很可能会被乱箭给射成刺猬。

    诸葛诞一直以来都是挺重用韩综的,虽然韩综是一员降将,但打起仗来格外的卖力,比自己手下的嫡系将领都好用,所以每次韩综都是充当冲锋陷阵的角色,也为诸葛诞立下过不少的战功。

    但这次进攻东关,却屡屡受挫,显然不是韩综的态度问题,他确实已经是够拼了,但天时地利都不站在他们这边,想要拿下东关,的确不易。

    雨加雪的天气一直持续了整整一夜,在这凄风冷雨之中,魏军的攻势虽然依旧猛烈,但却收获甚微,就连东关和西关的城墙边都没有摸上去过,反倒是在城下死了成堆成堆的人。

    那些尸体都来不及清理,直挺挺地冻成了冰尸,尸体上挂满了冰碴子,仿佛他们不是被箭刺死的,而像是冻死的。

    魏军现在的最大心愿就是希望这场冷雨能停下来,但事与愿违,雨加雪倒是不下了,但天空中却降下了鹅毛大雪,漫天飞舞的雪花似乎让人感觉回到了北国。

    确实在江淮一带,很少看到这样的大雪,只有在北国在中原,才会有如此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风景。

    突降大雪,令天气变得更为严寒,路面也更加地湿滑泥泞,风雪挡路,诸葛诞不得不下令暂停攻城,让魏军在原地休整,待到雪停之后,再发起进攻。

    冒雪进攻,那攻破城池的机会就会变得更为地渺茫了,诸葛诞虽然也是急功尽利,但此时此刻,也不得不体恤一些士兵,这时攻城,不但徒劳无功,反而会令魏军出现更大的伤亡,白白地损失兵马,这又是何苦呢?

    所以诸葛诞才下令原地宿营的,魏军是通过浮桥才到达的大堤,大堤拦阻了濡须水,在大堤的北面,是一片汪洋,而在大堤的南面,到是有一片平地。魏军人数众多,大堤上无法立足,许多的人马便驻扎在了大堤的南面,在大堤的下面扎营安寨,建立起一个临时的营地,权避风雪。

    司马昭以及一干将士都是北方人,对于这场大雪自然没有什么稀罕的,在北方,比这还大的风雪他们又不是没有见识过,现在司马昭只盼着这种风雪天气可以早些停下来,魏军才能重新地投入到进攻之中。

    不过看这天气,似乎大雪并没有要停止的迹象,反而有越下越大的可能,司马昭叹了口气,看来这老天爷也似乎在他们作对,刚一出兵,就遭遇到了这糟糕的恶劣天气,如果这雪一直不停的话,恐怕这一次的军事行动,就会就此夭折了。

    要知道,这可是司马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领兵出战,他本来指望着这一战可以扬眉吐气,风光无限地回到洛阳,可看现在这局势,灰头土脸还差不多。

    魏军进攻受挫,但一个坏消息又传了过来,吴军的援兵已经从建业杀了过来,直抵徐塘,距离东兴已经是不远了,对于已经困难重重的魏军而言,这消息,简直是雪上加霜。

第1230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但他知道这封书信一定会牵涉到谋反的内容,这让原本胆小怕事的他是战战兢兢,可是他又不敢违抗令狐愚的命令,只能是咬着牙出了城,骑马前往寿春。

    路过陈留的时候,天色已晚,而杨康的家就在陈留,所以杨康决定先回家暂住一宿,明早再行上路。

    杨康的父亲杨益曾在幽州右北平郡当过太守,因为年事已高而致仕,目前在家养老,对于儿子杨康在令狐愚手下任职,杨益一直不太满意,认为令狐愚为人心术不正,跟着这种人没有什么好下场。

    吃饭的时候,杨益看到杨康神思有些恍惚,魂不守舍的,便追问何故。

    杨康可是个大孝子,他不想把父亲牵连到此事之中来,所以支支唔唔地不肯说出实情,只是道受刺史令狐愚的差遣,前往淮南公干。

    如果杨益只是一个平头百姓,自然不会清楚这里面的猫腻,但做过一任太守的杨益对官场的事却是门儿清,杨康想瞒他,又谈何容易,杨益只追问了几句,杨康便露出了马脚。

    淮南属扬州,兖州和扬州只是平行并列的单位,并无上下隶属之关系,令狐愚派杨康前往淮南公干,这里面本身就有着很大的问题,而且杨康语焉不详,说话遮遮掩掩,分明有事瞒着他。

    杨益把脸一沉,喝令杨康道出实情来。

    杨康连忙跪到了地上,一五一十地将事情的原委告诉了杨益,并将令狐愚给王凌的书信呈了出来。

    “糊涂呀,我的儿!”杨益痛心疾首地道,“令狐愚干得可是谋逆大罪,你为其办事,助纣为虐,将来事发之后,我们杨家必遭灭门之祸呀!”

    杨康也是六神无主,原本他就担忧此事泄露的后果,现在听杨益这么一说,更是懵了,连声地道:“父亲,这该如何是好?”

    杨益把儿子训斥了一顿,不过他很快冷静了下来,毕竟杨康也只是刚刚参与了此事,如果能及时出首告发的话,或许朝廷也能免于追究他的罪责。

    “我儿不必担忧,此事还得需从事计议。”杨益想了半天,吩咐管家去太守府把陈留太守薛正给请来。

    没错,不是杨益父子登门拜访,而是把薛正给请过来,这三更半夜的,估计薛正差不多也睡下了,杨益这个时候派人把陈留郡最大的官给叫过来,这得多大的面子啊?

    但杨益确实有这么大的面子,先前杨益在幽州做中正官的时候,将薛正举为孝廉,也就是说薛正是杨益的门生,尽管杨益已经致仕,但一日为师,终身为师,薛正对杨益是毕恭毕敬。

    果然杨府的管家赶到太守府的时候,薛正已经睡下了,但一听说老师召唤,薛正二话不说,立马从被窝里爬起来,穿戴整齐,赶到杨府。

    尽管是一头的雾水,但薛正知道,杨益之所以这么晚了还把他叫来,那肯定是有大事的,所以薛正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由于杨家和太府府只隔了一条街,薛正都不用骑马或乘车,一路小跑着就赶到了杨家。

    进门之后,简单地寒喧了一下,薛正便问道:“老师深夜急召,莫非是有什么紧要之事吗?”

    杨益面色凝重,点点头道:“深夜请季直过来,确实有一件不得了的大事,兖州刺史令狐愚和扬州都督太尉王凌密谋另立新君,我儿杨康亦参与其中,请季直过来,就是想商量一下,这事该怎么办?”

    薛正悚然一惊,另立新君一般来讲那都是朝廷上的事,如果地方官参与这事,那完全是等同于谋逆,那这事自然是非同异响。

    不过兖州刺史令狐愚是薛正的顶头上司,而扬州都督王凌则是新晋的太尉,位列三公,地位尊崇,如果想要指证他们谋逆,那必须要拿出真凭实据来才行,捕风捉影的事肯定是不行的。

    薛正看了一眼杨康,道:“可有真凭实据否?”

    杨益拿出一封书信来,道:“这便是令狐愚写给王凌的亲笔书信,可为凭证。”

    薛正接过了书信,原本这封书信是拿火漆封好的,只不过杨益看的时候,已经把信给拆开了,薛正打开信,匆匆地读了一遍,脸色顿时大变。

    在这封信中,令狐愚提及了在许都另立楚王曹彪为新君的筹备情况,谋反之证据铁证如山。

    薛正小心翼翼地将书信装好,郑重其事地对杨益道:“老师,此事干系重大,需立刻上奏朝廷,由朝廷定夺才是。”

    薛正只是一个小小的太守,现在涉嫌谋反的一个是他的顶头上司,一个是手握重兵的当朝太尉,这两个人随便那一个都不是薛正能够惹得起的,而且这事太大了,也远不是他薛正能管得了的,唯今之计,也只有如实地上奏朝廷,由朝廷那边来处置了。

    杨益点点头,道:“某正有此意,只是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是否让小儿继续前往淮南?”

    薛正摇头道:“令郎是此案的关键人证,此信又是此案的唯一物证,需一同前往洛阳才是。”

    他们要告发的,可是两个封疆大吏,如果没有真凭实据的话,朝廷又怎么可能会轻易地相信他们,现在他们手中掌握的只有这么一封书信为物证,杨康本人为人证,如果杨康和书信都未到洛阳的话,那显然是不可能告得倒令狐愚和王凌的。

    可是如果杨康没有前往淮南,在半路上神秘“消失”的话,势必会引起令狐愚和王凌的警觉,打草惊蛇,反倒是会坏了事。

    杨益提出来让杨康继续前往淮南,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稳住令狐愚和王凌,但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想要取信于朝廷,却也是一件难办的事。

    这事似乎是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三个人都是紧皱眉头,苦苦思索。

    但见薛正沉吟了半刻,眼珠一转,猛地拍了一把大腿,兴奋地道:“有了!”

第1231章

    ps:章节防盗,明天上午更正…………………………………………

    但他知道这封书信一定会牵涉到谋反的内容,这让原本胆小怕事的他是战战兢兢,可是他又不敢违抗令狐愚的命令,只能是咬着牙出了城,骑马前往寿春。

    路过陈留的时候,天色已晚,而杨康的家就在陈留,所以杨康决定先回家暂住一宿,明早再行上路。

    杨康的父亲杨益曾在幽州右北平郡当过太守,因为年事已高而致仕,目前在家养老,对于儿子杨康在令狐愚手下任职,杨益一直不太满意,认为令狐愚为人心术不正,跟着这种人没有什么好下场。

    吃饭的时候,杨益看到杨康神思有些恍惚,魂不守舍的,便追问何故。

    杨康可是个大孝子,他不想把父亲牵连到此事之中来,所以支支唔唔地不肯说出实情,只是道受刺史令狐愚的差遣,前往淮南公干。

    如果杨益只是一个平头百姓,自然不会清楚这里面的猫腻,但做过一任太守的杨益对官场的事却是门儿清,杨康想瞒他,又谈何容易,杨益只追问了几句,杨康便露出了马脚。

    淮南属扬州,兖州和扬州只是平行并列的单位,并无上下隶属之关系,令狐愚派杨康前往淮南公干,这里面本身就有着很大的问题,而且杨康语焉不详,说话遮遮掩掩,分明有事瞒着他。

    杨益把脸一沉,喝令杨康道出实情来。

    杨康连忙跪到了地上,一五一十地将事情的原委告诉了杨益,并将令狐愚给王凌的书信呈了出来。

    “糊涂呀,我的儿!”杨益痛心疾首地道,“令狐愚干得可是谋逆大罪,你为其办事,助纣为虐,将来事发之后,我们杨家必遭灭门之祸呀!”

    杨康也是六神无主,原本他就担忧此事泄露的后果,现在听杨益这么一说,更是懵了,连声地道:“父亲,这该如何是好?”

    杨益把儿子训斥了一顿,不过他很快冷静了下来,毕竟杨康也只是刚刚参与了此事,如果能及时出首告发的话,或许朝廷也能免于追究他的罪责。

    “我儿不必担忧,此事还得需从事计议。”杨益想了半天,吩咐管家去太守府把陈留太守薛正给请来。

    没错,不是杨益父子登门拜访,而是把薛正给请过来,这三更半夜的,估计薛正差不多也睡下了,杨益这个时候派人把陈留郡最大的官给叫过来,这得多大的面子啊?

    但杨益确实有这么大的面子,先前杨益在幽州做中正官的时候,将薛正举为孝廉,也就是说薛正是杨益的门生,尽管杨益已经致仕,但一日为师,终身为师,薛正对杨益是毕恭毕敬。

    果然杨府的管家赶到太守府的时候,薛正已经睡下了,但一听说老师召唤,薛正二话不说,立马从被窝里爬起来,穿戴整齐,赶到杨府。

    尽管是一头的雾水,但薛正知道,杨益之所以这么晚了还把他叫来,那肯定是有大事的,所以薛正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由于杨家和太府府只隔了一条街,薛正都不用骑马或乘车,一路小跑着就赶到了杨家。

    进门之后,简单地寒喧了一下,薛正便问道:“老师深夜急召,莫非是有什么紧要之事吗?”

    杨益面色凝重,点点头道:“深夜请季直过来,确实有一件不得了的大事,兖州刺史令狐愚和扬州都督太尉王凌密谋另立新君,我儿杨康亦参与其中,请季直过来,就是想商量一下,这事该怎么办?”

    薛正悚然一惊,另立新君一般来讲那都是朝廷上的事,如果地方官参与这事,那完全是等同于谋逆,那这事自然是非同异响。

    不过兖州刺史令狐愚是薛正的顶头上司,而扬州都督王凌则是新晋的太尉,位列三公,地位尊崇,如果想要指证他们谋逆,那必须要拿出真凭实据来才行,捕风捉影的事肯定是不行的。

    薛正看了一眼杨康,道:“可有真凭实据否?”

    杨益拿出一封书信来,道:“这便是令狐愚写给王凌的亲笔书信,可为凭证。”

    薛正接过了书信,原本这封书信是拿火漆封好的,只不过杨益看的时候,已经把信给拆开了,薛正打开信,匆匆地读了一遍,脸色顿时大变。

    在这封信中,令狐愚提及了在许都另立楚王曹彪为新君的筹备情况,谋反之证据铁证如山。

    薛正小心翼翼地将书信装好,郑重其事地对杨益道:“老师,此事干系重大,需立刻上奏朝廷,由朝廷定夺才是。”

    薛正只是一个小小的太守,现在涉嫌谋反的一个是他的顶头上司,一个是手握重兵的当朝太尉,这两个人随便那一个都不是薛正能够惹得起的,而且这事太大了,也远不是他薛正能管得了的,唯今之计,也只有如实地上奏朝廷,由朝廷那边来处置了。

    杨益点点头,道:“某正有此意,只是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是否让小儿继续前往淮南?”

    薛正摇头道:“令郎是此案的关键人证,此信又是此案的唯一物证,需一同前往洛阳才是。”

    他们要告发的,可是两个封疆大吏,如果没有真凭实据的话,朝廷又怎么可能会轻易地相信他们,现在他们手中掌握的只有这么一封书信为物证,杨康本人为人证,如果杨康和书信都未到洛阳的话,那显然是不可能告得倒令狐愚和王凌的。

    可是如果杨康没有前往淮南,在半路上神秘“消失”的话,势必会引起令狐愚和王凌的警觉,打草惊蛇,反倒是会坏了事。

    杨益提出来让杨康继续前往淮南,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稳住令狐愚和王凌,但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想要取信于朝廷,却也是一件难办的事。

    这事似乎是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三个人都是紧皱眉头,苦苦思索。

    但见薛正沉吟了半刻,眼珠一转,猛地拍了一把大腿,兴奋地道:“有了!”

第1232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他率先入帐向曹亮禀报道。

    曹亮正在聚精会神地批阅公文,听到方布的话,立刻便搁下笔,对方布道:“一路辛苦了,带他们进来吧。”

    方布转身出去将王元姬母子带了进来,然后他识趣地退了出去,只留下王元姬母子和曹亮见面。

    曹亮一副悠然地表情看向王元姬,这一路风尘仆仆,但依然难掩王元姬的天姿国色,不过看起来王元姬明显的有些局促不安,目光飘忽,神色慌张,倒是她怀中的孩子很是好奇地打量着曹亮,乌黑漆漆的眼珠子滴溜溜乱转。

    曹亮笑了笑,道:“挺机灵的一个孩子,给他娶名了吗?”

    王元姬低声地道:“先给他取了个小名叫桃符,大名还未曾娶。”

    原本刘瑛是希望曹亮给孩子取个名的,但曹亮一直忙于军务,很少回家,所以这孩子的名字自然是一拖再拖,王元姬也只是给孩子娶了个小名叫桃符,先随口叫着。

    曹亮道:“这孩子也一岁多了吧,怎么能没名字呢,那我给他取个名吧,就叫司马攸,你看如何?”

    王元姬有些愕然地道:“你让他姓……司马?”

    曹亮脸色微微一沉,道:“怎么,你还想讹我一辈子吗?我早说过了,这锅我不背,他既然是司马家的种,当然要姓司马,怎么,王夫人难怪不希望他认祖归宗吗?”

    “我当然……”王元姬脱口而出,但话说了半截,她又咽了回去,幽幽地道,“只是老夫人那边……”

    “打住!”曹亮抬手阻止了她,“这里不是曹家,你也用不再拿我娘来做挡箭牌,说实话,王夫人,我挺佩服你的心机和手段,我曹亮的俘虏之中能活得像你这么滋润的,还真是绝无仅有,而我拿你一点办法也没有,算了,我还真是怕了你了,实话告诉你吧,这次将你带到河内来,就是要送你回洛阳,让你们夫妻团聚的。”

    王元姬满脸不可思议的神色,她甚至都怀疑自己听错了,此次曹亮将她召来,先前根本就没有说明原因,也难怪王元姬自己胡乱猜测了。

    这两年在曹家利用这一层的身份,王元姬的日子过得确实很滋润,但她同样也无时不刻地担忧,曹亮如果一怒之下假戏真做,她又该这么办?

    此次曹亮将她召往军中,王元姬已经是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她觉得这一次是很难再逃过曹亮的魔掌了,以前曹亮试图对她用强时,她还可以用自尽来相威胁,但此时她有了自己的孩子,如果她身遇不测的话,那么她的孩子怎么办?

    王元姬内心之中是纠结无比,到底是屈从还是拼死抗争,一时之间,她也拿不定主意了,如果屈从的话,她的名节就彻底地毁了,她此生都没有颜面再去见自己的丈夫了,可如果以死抗争捍卫清白的话,她的孩子将来沦为孤儿,将来是生是死都无法知晓。

    王元姬是怀着极为复杂的心态来见曹亮的,那怕就是踏入这个大帐国,她都没有做出最后的决定。

    但她万万没想到,曹亮根本就没有对她有任何的企图,这次召她到河内,竟然是淮备将她送回洛阳的,这怎么可能?

    “你说的可……当真?”王元姬颤声地道。

    曹亮晒然一笑道:“某好歹也是辅国将军、讨逆大都督,虽说不上金口玉言,却也是一言九鼎,又岂会诳骗于你,你暂且在军中留驻几日,等那边的事办妥了,自会有船送你回洛阳。”

    王元姬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双膝跪地,泪水涟涟地道:“妾身谢过将军了,如此大恩大德,没齿难忘。”

    曹亮连忙摆手道:“别,要谢你千万别谢我,坦白的说,你该去谢你的丈夫司马昭,是他肯出巨额的赎金来赎你,要不然我是不会放人的。”

    王元姬依然是跪地不起,低声泣道:“就算如此,妾身依然要谢过将军,先前是妾身错怪将军了,妾身为救自保,有污将军的名声,将军能既往不咎,妾身感激不尽。”

    曹亮戏诌道:“既然如此,那你是不是要以身相许来报恩呢?”

    王元姬悚然一惊,起身后退了几步,露出了惊恐之色,她现在都快搞不清曹亮哪句话是真的哪句话是假的了。

    曹亮呵呵一笑,道:“开个玩笑罢了,我曹亮虽非正人君人,但也绝不会对女人用强的,这强扭的瓜也不甜不是?今天告诉你这个消息,就是让你安安心心地住下来,等着回家吧。”

    曹亮随后又将方布唤进来,特意地叮嘱方布要派人保护好王元姬母子的安全,毕竟这可是他的摇钱树,容不得出半点差池。

    方布领命,带王元姬下去了,将她安置在了一个独立的营帐之中,并派出几个武艺高超的护卫日夜守在帐外,严加保护。

    将王元姬接来之后,曹亮立刻便派人与荀恺取得联系,通知他随时可以进行交易了。

    荀恺那边对此事是特殊的上心,和司马昭交流之后,荀恺第一时间便赶到了北邙山,找到了曹演的坟莹,当着并州特使的面,挖开了曹演的坟墓,虽然曹演的尸身早已腐烂,但骨骸却是保存的相当完整,只要能测量骨骸的高度,自然也能大概判断尸骨的真伪。

    而且棺木之中随葬的物品,包括曹演用过的兵器和穿过的铠甲,也容易证明曹演的身份。

    荀恺是暗暗地庆幸,幸亏当时自己心动恻隐,认为曹演好歹是宗室之人,不能混同于普通的士兵,才稍微费了点事找来一具普通的柳木棺材把他单独地安葬了。

    如果当时图省事,把那么一大堆尸体扔到一个坑里安葬,那么现在打死荀恺也不可能分辨出那具骨骸是曹演的,如果胡乱指认,很可能就会弄巧成拙,那么这么一大件功劳就白白地擦身而过,岂不可惜?

第1233章

    ps:章节防盗,明天上午更正……………………………………………………

    他率先入帐向曹亮禀报道。

    曹亮正在聚精会神地批阅公文,听到方布的话,立刻便搁下笔,对方布道:“一路辛苦了,带他们进来吧。”

    方布转身出去将王元姬母子带了进来,然后他识趣地退了出去,只留下王元姬母子和曹亮见面。

    曹亮一副悠然地表情看向王元姬,这一路风尘仆仆,但依然难掩王元姬的天姿国色,不过看起来王元姬明显的有些局促不安,目光飘忽,神色慌张,倒是她怀中的孩子很是好奇地打量着曹亮,乌黑漆漆的眼珠子滴溜溜乱转。

    曹亮笑了笑,道:“挺机灵的一个孩子,给他娶名了吗?”

    王元姬低声地道:“先给他取了个小名叫桃符,大名还未曾娶。”

    原本刘瑛是希望曹亮给孩子取个名的,但曹亮一直忙于军务,很少回家,所以这孩子的名字自然是一拖再拖,王元姬也只是给孩子娶了个小名叫桃符,先随口叫着。

    曹亮道:“这孩子也一岁多了吧,怎么能没名字呢,那我给他取个名吧,就叫司马攸,你看如何?”

    王元姬有些愕然地道:“你让他姓……司马?”

    曹亮脸色微微一沉,道:“怎么,你还想讹我一辈子吗?我早说过了,这锅我不背,他既然是司马家的种,当然要姓司马,怎么,王夫人难怪不希望他认祖归宗吗?”

    “我当然……”王元姬脱口而出,但话说了半截,她又咽了回去,幽幽地道,“只是老夫人那边……”

    “打住!”曹亮抬手阻止了她,“这里不是曹家,你也用不再拿我娘来做挡箭牌,说实话,王夫人,我挺佩服你的心机和手段,我曹亮的俘虏之中能活得像你这么滋润的,还真是绝无仅有,而我拿你一点办法也没有,算了,我还真是怕了你了,实话告诉你吧,这次将你带到河内来,就是要送你回洛阳,让你们夫妻团聚的。”

    王元姬满脸不可思议的神色,她甚至都怀疑自己听错了,此次曹亮将她召来,先前根本就没有说明原因,也难怪王元姬自己胡乱猜测了。

    这两年在曹家利用这一层的身份,王元姬的日子过得确实很滋润,但她同样也无时不刻地担忧,曹亮如果一怒之下假戏真做,她又该这么办?

    此次曹亮将她召往军中,王元姬已经是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她觉得这一次是很难再逃过曹亮的魔掌了,以前曹亮试图对她用强时,她还可以用自尽来相威胁,但此时她有了自己的孩子,如果她身遇不测的话,那么她的孩子怎么办?

    王元姬内心之中是纠结无比,到底是屈从还是拼死抗争,一时之间,她也拿不定主意了,如果屈从的话,她的名节就彻底地毁了,她此生都没有颜面再去见自己的丈夫了,可如果以死抗争捍卫清白的话,她的孩子将来沦为孤儿,将来是生是死都无法知晓。

    王元姬是怀着极为复杂的心态来见曹亮的,那怕就是踏入这个大帐国,她都没有做出最后的决定。

    但她万万没想到,曹亮根本就没有对她有任何的企图,这次召她到河内,竟然是淮备将她送回洛阳的,这怎么可能?

    “你说的可……当真?”王元姬颤声地道。

    曹亮晒然一笑道:“某好歹也是辅国将军、讨逆大都督,虽说不上金口玉言,却也是一言九鼎,又岂会诳骗于你,你暂且在军中留驻几日,等那边的事办妥了,自会有船送你回洛阳。”

    王元姬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双膝跪地,泪水涟涟地道:“妾身谢过将军了,如此大恩大德,没齿难忘。”

    曹亮连忙摆手道:“别,要谢你千万别谢我,坦白的说,你该去谢你的丈夫司马昭,是他肯出巨额的赎金来赎你,要不然我是不会放人的。”

    王元姬依然是跪地不起,低声泣道:“就算如此,妾身依然要谢过将军,先前是妾身错怪将军了,妾身为救自保,有污将军的名声,将军能既往不咎,妾身感激不尽。”

    曹亮戏诌道:“既然如此,那你是不是要以身相许来报恩呢?”

    王元姬悚然一惊,起身后退了几步,露出了惊恐之色,她现在都快搞不清曹亮哪句话是真的哪句话是假的了。

    曹亮呵呵一笑,道:“开个玩笑罢了,我曹亮虽非正人君人,但也绝不会对女人用强的,这强扭的瓜也不甜不是?今天告诉你这个消息,就是让你安安心心地住下来,等着回家吧。”

    曹亮随后又将方布唤进来,特意地叮嘱方布要派人保护好王元姬母子的安全,毕竟这可是他的摇钱树,容不得出半点差池。

    方布领命,带王元姬下去了,将她安置在了一个独立的营帐之中,并派出几个武艺高超的护卫日夜守在帐外,严加保护。

    将王元姬接来之后,曹亮立刻便派人与荀恺取得联系,通知他随时可以进行交易了。

    荀恺那边对此事是特殊的上心,和司马昭交流之后,荀恺第一时间便赶到了北邙山,找到了曹演的坟莹,当着并州特使的面,挖开了曹演的坟墓,虽然曹演的尸身早已腐烂,但骨骸却是保存的相当完整,只要能测量骨骸的高度,自然也能大概判断尸骨的真伪。

    而且棺木之中随葬的物品,包括曹演用过的兵器和穿过的铠甲,也容易证明曹演的身份。

    荀恺是暗暗地庆幸,幸亏当时自己心动恻隐,认为曹演好歹是宗室之人,不能混同于普通的士兵,才稍微费了点事找来一具普通的柳木棺材把他单独地安葬了。

    如果当时图省事,把那么一大堆尸体扔到一个坑里安葬,那么现在打死荀恺也不可能分辨出那具骨骸是曹演的,如果胡乱指认,很可能就会弄巧成拙,那么这么一大件功劳就白白地擦身而过,岂不可惜?

第1234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但受地势影响,人多的优势根本就发挥不出来,所以他们才采用轮班进攻的方式,不断地向吴军进行施压,只要守军稍有松懈,他们便可以趁势攻上城去。

    这种战法也叫疲劳战法,采用高饱和度的攻击方式,来拖垮守军,别看吴军现在精气神挺足的,连续地没日没夜的战斗,肯定会精疲力竭的,这世上没有铁人,那怕再斗志昂扬的战士,也是需要吃饭和休息的,任何人也不例外。

    依靠正面的强攻,魏军是很难拿下东关和西关的,也只有通过这种轮班作战的方式,才有可能拖垮吴军的斗志。

    毕竟魏军人数占优,每次投入的兵力有限,大部分人都处于休息的状态,轮番上阵,那怕是黑夜白天颠倒,对他们而言,也没有什么影响。

    而吴军毕竟人数有限,他们防守的时候,必然是全员上阵,把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都利用上,最初的作战时,斗志必然昂扬,士气必然很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斗志必然低落,士气也会随着萎靡,只要魏军持之以恒地发起进攻,拿下这两座关城,也不过是迟早的事。

    诸葛诞和司马昭也到达了大堤之上,并在大堤中间设下帅帐,进行督战,这仗都连续地打了三天了,但魏军的攻势却毫无进展,这不禁让诸葛诞暗暗有些心焦。

    现在他担心的是吴军的援兵,东兴这边发生战斗,吴国那边肯定是会派兵救援的,如果魏军能趁着吴军援兵到达之前,首先攻下东兴二城,这样他们就可以占据一个极为有利的战略位置,但如果不能拿下东兴二城的话,魏军很可能会受到三面之敌的夹击,这样的形势就会变得极为的不利。

    但是拿下东兴二城,又谈何容易,吴军在此建造要塞,自然是做了充分的战斗准备的,那怕魏军采用轮番进攻日夜不停的方式,但吴军恐怕对此也早有预案,魏军的这个战术方案很难得逞。

    再加上现在的天气真是糟糕透顶了,自从他们出兵以来,淮南地区就一直是阴雨不断,恶劣的天气加上泥泞不堪的道路,让魏军的行动变得迟缓而困难,本来应该是速战速决的战斗,却仿佛被拖入了泥潭之中,举步为艰。

    司马昭也没有想到战斗竟然会是如此地艰难,此次从洛阳出发,司马昭可是顶着监军的头衔,代司马师亲征的,如今司马师位高权重,身份特殊,再加上朝中的事务繁杂,所以才会把领军出征的指挥权交给了司马昭,要他和前线的将领相配合,打出一场漂亮的仗来。

    司马昭离京之时,也是踌躇满志,信心满满,这可是他真正意义上第一次独立地领军作战,以前出征,他可一直都是配角,被父兄的光环所笼罩,没有什么存在感。

    而这次不同,司马昭成为了伐吴大军的最高统帅,所有的军队都受他辖制,这次司马昭暗暗发誓,一定要搞出一点名堂来,为司马师排忧解难,也为司马家的大业,可以蓬勃发展。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司马昭打响了东兴之战后,才发现原来整个战役的走向并不象他想象地那般理想,到目前为止,他们也仅仅只是搭建了四座浮桥,占据了没有防御设置的一条大堤,而处于大堤两端的东关和西关,那怕魏军竭尽全力,却也无法拿下来。

    战斗进入到了极为胶着的状态,那怕有智将称号的诸葛诞也是无计可施,只能是采用最笨的攻击方法,日夜不停地发起轮番攻击。

    诸葛诞是琅琊人,和蜀汉丞相诸葛亮是不出五服的兄弟,而诸葛瑾更是诸葛亮的亲兄弟,诸葛一门三杰,分别效力于魏蜀吴三国,而且全部是位极人臣,诸葛亮自然是不必说了,他在蜀国的位子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绝对是大腕之中的大腕,诸葛瑾在东吴也是位高权重,位居大将之位,其子诸葛恪更是成为托孤辅政的权臣,而诸葛诞虽然位置稍逊一筹,但也做到了征东大将军扬州都督,真正的封疆大吏。

    世人常谓诸葛三杰,蜀得一龙,吴得一虎,魏得一狗,尽管说诸葛家族在三国时期并不是最牛逼的家族,但绝对是最独一无二的家族,因为他们在三国之中,都有子弟盛极一时,风光无限。

    诸葛诞在魏国素有智将之称,那在名将辈出的魏国坐上征东将军的高位,也足见其能力过人,平定王凌叛乱的时候,诸葛诞就立下过奇功,虽然他不是司马氏的嫡系心腹,但在朝中也拥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司马师委任他为扬州都督,坐镇一方,还是对其十分器重的。

    这次主张趁吴国国丧之时伐吴,诸葛诞还精心地做了一个战略计划,司马师看后,深以为然,所以在东线,诸葛诞是做为主将的,就算司马昭身为监军,代司马师统领三军,但在行军打仗上面,还是倚重于诸葛诞的,毕竟司马昭人生地不熟,对淮南的军事不甚了解。

    诸葛诞虽然在平定王凌之后,就一直担任征东将军扬州都督,坐镇淮南也有几年的时间了,而且他对此次的出兵,也做了精心的准备,但是在时间上,显然与诸葛诞原先的计划有所偏差。

    在原先的计划之中,诸葛诞认为最理想的出兵月份是九月,秋高气爽,正好可以避开淮南最为炎热的夏季和湿冷的冬季。

    可是洛阳那边行动拖沓,一直到十一月的时候才完成了进攻的布署,而这个时候,最好的进攻时间已经错过了。

    而且今年又遭遇到了数年来最为严重的阴雨天气,连日的冷雨让道路变得泥泞,士兵们也是怨声载道,这样的天气之下打仗,确实也是比较困难的,拿不下东兴二城,诸葛诞也是无可奈何。

第1235章

    ps:章节防盗,明天上午更正………………………………………………

    但受地势影响,人多的优势根本就发挥不出来,所以他们才采用轮班进攻的方式,不断地向吴军进行施压,只要守军稍有松懈,他们便可以趁势攻上城去。

    这种战法也叫疲劳战法,采用高饱和度的攻击方式,来拖垮守军,别看吴军现在精气神挺足的,连续地没日没夜的战斗,肯定会精疲力竭的,这世上没有铁人,那怕再斗志昂扬的战士,也是需要吃饭和休息的,任何人也不例外。

    依靠正面的强攻,魏军是很难拿下东关和西关的,也只有通过这种轮班作战的方式,才有可能拖垮吴军的斗志。

    毕竟魏军人数占优,每次投入的兵力有限,大部分人都处于休息的状态,轮番上阵,那怕是黑夜白天颠倒,对他们而言,也没有什么影响。

    而吴军毕竟人数有限,他们防守的时候,必然是全员上阵,把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都利用上,最初的作战时,斗志必然昂扬,士气必然很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斗志必然低落,士气也会随着萎靡,只要魏军持之以恒地发起进攻,拿下这两座关城,也不过是迟早的事。

    诸葛诞和司马昭也到达了大堤之上,并在大堤中间设下帅帐,进行督战,这仗都连续地打了三天了,但魏军的攻势却毫无进展,这不禁让诸葛诞暗暗有些心焦。

    现在他担心的是吴军的援兵,东兴这边发生战斗,吴国那边肯定是会派兵救援的,如果魏军能趁着吴军援兵到达之前,首先攻下东兴二城,这样他们就可以占据一个极为有利的战略位置,但如果不能拿下东兴二城的话,魏军很可能会受到三面之敌的夹击,这样的形势就会变得极为的不利。

    但是拿下东兴二城,又谈何容易,吴军在此建造要塞,自然是做了充分的战斗准备的,那怕魏军采用轮番进攻日夜不停的方式,但吴军恐怕对此也早有预案,魏军的这个战术方案很难得逞。

    再加上现在的天气真是糟糕透顶了,自从他们出兵以来,淮南地区就一直是阴雨不断,恶劣的天气加上泥泞不堪的道路,让魏军的行动变得迟缓而困难,本来应该是速战速决的战斗,却仿佛被拖入了泥潭之中,举步为艰。

    司马昭也没有想到战斗竟然会是如此地艰难,此次从洛阳出发,司马昭可是顶着监军的头衔,代司马师亲征的,如今司马师位高权重,身份特殊,再加上朝中的事务繁杂,所以才会把领军出征的指挥权交给了司马昭,要他和前线的将领相配合,打出一场漂亮的仗来。

    司马昭离京之时,也是踌躇满志,信心满满,这可是他真正意义上第一次独立地领军作战,以前出征,他可一直都是配角,被父兄的光环所笼罩,没有什么存在感。

    而这次不同,司马昭成为了伐吴大军的最高统帅,所有的军队都受他辖制,这次司马昭暗暗发誓,一定要搞出一点名堂来,为司马师排忧解难,也为司马家的大业,可以蓬勃发展。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司马昭打响了东兴之战后,才发现原来整个战役的走向并不象他想象地那般理想,到目前为止,他们也仅仅只是搭建了四座浮桥,占据了没有防御设置的一条大堤,而处于大堤两端的东关和西关,那怕魏军竭尽全力,却也无法拿下来。

    战斗进入到了极为胶着的状态,那怕有智将称号的诸葛诞也是无计可施,只能是采用最笨的攻击方法,日夜不停地发起轮番攻击。

    诸葛诞是琅琊人,和蜀汉丞相诸葛亮是不出五服的兄弟,而诸葛瑾更是诸葛亮的亲兄弟,诸葛一门三杰,分别效力于魏蜀吴三国,而且全部是位极人臣,诸葛亮自然是不必说了,他在蜀国的位子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绝对是大腕之中的大腕,诸葛瑾在东吴也是位高权重,位居大将之位,其子诸葛恪更是成为托孤辅政的权臣,而诸葛诞虽然位置稍逊一筹,但也做到了征东大将军扬州都督,真正的封疆大吏。

    世人常谓诸葛三杰,蜀得一龙,吴得一虎,魏得一狗,尽管说诸葛家族在三国时期并不是最牛逼的家族,但绝对是最独一无二的家族,因为他们在三国之中,都有子弟盛极一时,风光无限。

    诸葛诞在魏国素有智将之称,那在名将辈出的魏国坐上征东将军的高位,也足见其能力过人,平定王凌叛乱的时候,诸葛诞就立下过奇功,虽然他不是司马氏的嫡系心腹,但在朝中也拥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司马师委任他为扬州都督,坐镇一方,还是对其十分器重的。

    这次主张趁吴国国丧之时伐吴,诸葛诞还精心地做了一个战略计划,司马师看后,深以为然,所以在东线,诸葛诞是做为主将的,就算司马昭身为监军,代司马师统领三军,但在行军打仗上面,还是倚重于诸葛诞的,毕竟司马昭人生地不熟,对淮南的军事不甚了解。

    诸葛诞虽然在平定王凌之后,就一直担任征东将军扬州都督,坐镇淮南也有几年的时间了,而且他对此次的出兵,也做了精心的准备,但是在时间上,显然与诸葛诞原先的计划有所偏差。

    在原先的计划之中,诸葛诞认为最理想的出兵月份是九月,秋高气爽,正好可以避开淮南最为炎热的夏季和湿冷的冬季。

    可是洛阳那边行动拖沓,一直到十一月的时候才完成了进攻的布署,而这个时候,最好的进攻时间已经错过了。

    而且今年又遭遇到了数年来最为严重的阴雨天气,连日的冷雨让道路变得泥泞,士兵们也是怨声载道,这样的天气之下打仗,确实也是比较困难的,拿不下东兴二城,诸葛诞也是无可奈何。

第1236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方布道:“夫人,请别误会,在下是来搭救夏侯君侯的,并非是前来谋害的他。”

    李惠姑指着昏迷之中的夏侯玄,道:“这就是你所谓的搭救,先把他打晕吗?”

    方布无奈地道:“在下当然也不想要采取这样的方式,只不过出现了一些意外,在下才不得不出此下策,还请夫人见谅。在下有一些话,不方便当着这么多人来讲,还请夫人借一步说话。”

    李惠姑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随后挥了挥手,冲着下人道:“你们权且退下。”

    管家等人大惊失色,连忙道:“夫人不可,此人心怀叵测,连君侯都敢伤,我等退下之后,恐怕他会加害夫人啊。”

    李惠姑淡淡地道:“凭你们几个的身手,根本就不可能是他的对手,你们退下吧,我自有分寸。”

    李惠姑很清楚,曹亮当年的这个贴身保镖可不是吃素的,武艺相当的高强,如果他真是来当刺客的,那么全府上下,恐怕无人敌得过他,李惠姑这个时候别无选择,只能是赌一赌方布所说的是真话。

    下人们无奈,只得退到堂外去了。

    方布拱手道:“夏侯夫人,在下此来,正是奉了我家主公之命,如今夏侯君侯卷入了一场政变之中,夫人可知情否?”

    李惠姑一脸的茫然,显然她是不知情的,“政变?什么政变?”

    方布估计夏侯玄也不会向家人提及此事,所以才会这么问,看李惠姑一脸懵然的模样,果然不出所料,于是他耐心地把李丰张缉和夏侯玄密谋兵变的事以及曹亮的营救计划都和盘地向李惠姑托了出来,虽然现在打晕了夏侯玄,但如果得不到他夫人的支持,方布还是很难带着夏侯玄离开昌陵侯府的,更别说出洛阳城了,所以现在他首先必须要说明李惠姑才行。

    李惠姑听了方布之言,这回总算是明白过来了,不由地暗暗惊出了一身的冷汗,兵变谋反,无论搁在什么时候,那可都是诛灭三族的大罪,这么大的事,夏侯玄居然都没有和自己说,显然夏侯玄是有自己的考虑的。

    可是按方布所说的,他们兵变成功的几率很小,司马师很可能已经知晓了他们的计划,所有参与兵变的人都将无可幸免。

    而这个时候夏侯玄态度非常的坚决,那就是宁死都不愿离开洛阳,迫不得已之下,方布才会出手打晕夏侯玄,而且他们现在也必须要赶紧地离开洛阳,趁着兵变时的混乱,或许城门的防备不会过于严格,否则一旦司马师平息了兵变,再想走,那就是比登天还要难了。

    李惠姑也是一个极为聪慧的女子,她也知道曹亮和夏侯玄关系非浅,交情深厚,既然曹亮不远千里地派人前来洛阳营救他们,显然不是在开什么玩笑,说明形势确实是很严重的。

    李惠姑当然不会像夏侯玄那样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她更重视的,自然是一家人可以平安无事,方布都说得如此诚恳了,李惠姑也就没有不相信的理由。

    权衡了一下利弊之后,李惠姑道:“那就有劳方将军了,妾身一切听从方将军的安排。”

    方布道:“外面司马家的人盯梢地太紧,所以在下只能带君侯、夫人及公子三人走,希望夫人安抚府内下人,保持府内状况不变,以免让盯梢的人察觉异常。”

    李惠姑点点头,夏侯府上上下下几百口人呢,如果全部带走,那完全是不可能的,好在司马师要针对的,也仅仅只是夏侯玄及至亲之人,不至于滥杀无辜,这些奴仆大概率没有性命之忧,充其量沦为别家的奴仆罢了,

    李惠姑出去将管家唤过来,交待了几句,她并没有提及出逃之事,只说夏侯玄受了伤,要外出医治,让管家约束众人,不得生事,府内各杂人等,一切照旧。

    管家一头的雾水,但夫人如此地吩咐了,他也不敢反驳,只是唯唯诺诺地应了。

    李惠姑回到屋内,对方布道:“方将军,府内的事都已经安排妥当了,接下来怎么办?”

    方布道:“那就劳烦夫人和公子找两件下人的衣服换上,再给夏侯君侯找一件下人的衣服,我们只能是乔装出行。”

    外面监视的人挺多,方布也不敢动手将这些人除掉,唯恐打草惊蛇,所以他只能让夏侯玄一家乔装成下人的模样,反正平时夏侯府的下人也是来来往往的,换了下人的衣服,自然不会引起太大的怀疑,否则这么堂而皇之地走出去,很容易被拦截的。

    李惠姑没有言语,拉着儿子便离开了中堂,不多时,她便去而复返了,再回来时,已经是换上了女仆的衣服,连夏侯峥都扮做了一个书童,所有的风华尽掩,如果不细看的话,根本就看不出破绽来。

    同时,她也给夏侯玄带来了一件下人的破旧衣服,方布立刻动手给夏侯玄换上,然后将夏侯抱了起来,出了中堂,将他送在了一辆破旧的板车之上。

    这辆板车,就是方布带来的,这也是寻常府里下人们出门买东西所使用的板车,因为昌陵侯府人口众多,每日所需的柴米油盐及其他的生活物资数量众多,没有车拉的话,根本就运不回来,方布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才会拉了一车的东西,混进了昌陵侯府,没有让盯梢的人有所怀疑。

    进来时如此准备,出门时自然也是如法炮制,方布找来了一些东西,堆放在夏侯玄的身上,将他遮盖的严严实实的,然后叮嘱了李惠姑几句,让李惠姑及夏侯峥跟在板车的后面,然后方布拉着板车,吱吱呀呀地离开了昌陵侯府。

    夏侯府的下人看着这一幕是目瞪口呆,不过夫人临行前已经吩咐了,不许他们交头接耳,乱嚼舌根子,所以管家约束众人,让府内的状况是一切照旧。

第1237章

    ps:章节防盗,明天上午更正………………………………………………

    方布道:“夫人,请别误会,在下是来搭救夏侯君侯的,并非是前来谋害的他。”

    李惠姑指着昏迷之中的夏侯玄,道:“这就是你所谓的搭救,先把他打晕吗?”

    方布无奈地道:“在下当然也不想要采取这样的方式,只不过出现了一些意外,在下才不得不出此下策,还请夫人见谅。在下有一些话,不方便当着这么多人来讲,还请夫人借一步说话。”

    李惠姑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随后挥了挥手,冲着下人道:“你们权且退下。”

    管家等人大惊失色,连忙道:“夫人不可,此人心怀叵测,连君侯都敢伤,我等退下之后,恐怕他会加害夫人啊。”

    李惠姑淡淡地道:“凭你们几个的身手,根本就不可能是他的对手,你们退下吧,我自有分寸。”

    李惠姑很清楚,曹亮当年的这个贴身保镖可不是吃素的,武艺相当的高强,如果他真是来当刺客的,那么全府上下,恐怕无人敌得过他,李惠姑这个时候别无选择,只能是赌一赌方布所说的是真话。

    下人们无奈,只得退到堂外去了。

    方布拱手道:“夏侯夫人,在下此来,正是奉了我家主公之命,如今夏侯君侯卷入了一场政变之中,夫人可知情否?”

    李惠姑一脸的茫然,显然她是不知情的,“政变?什么政变?”

    方布估计夏侯玄也不会向家人提及此事,所以才会这么问,看李惠姑一脸懵然的模样,果然不出所料,于是他耐心地把李丰张缉和夏侯玄密谋兵变的事以及曹亮的营救计划都和盘地向李惠姑托了出来,虽然现在打晕了夏侯玄,但如果得不到他夫人的支持,方布还是很难带着夏侯玄离开昌陵侯府的,更别说出洛阳城了,所以现在他首先必须要说明李惠姑才行。

    李惠姑听了方布之言,这回总算是明白过来了,不由地暗暗惊出了一身的冷汗,兵变谋反,无论搁在什么时候,那可都是诛灭三族的大罪,这么大的事,夏侯玄居然都没有和自己说,显然夏侯玄是有自己的考虑的。

    可是按方布所说的,他们兵变成功的几率很小,司马师很可能已经知晓了他们的计划,所有参与兵变的人都将无可幸免。

    而这个时候夏侯玄态度非常的坚决,那就是宁死都不愿离开洛阳,迫不得已之下,方布才会出手打晕夏侯玄,而且他们现在也必须要赶紧地离开洛阳,趁着兵变时的混乱,或许城门的防备不会过于严格,否则一旦司马师平息了兵变,再想走,那就是比登天还要难了。

    李惠姑也是一个极为聪慧的女子,她也知道曹亮和夏侯玄关系非浅,交情深厚,既然曹亮不远千里地派人前来洛阳营救他们,显然不是在开什么玩笑,说明形势确实是很严重的。

    李惠姑当然不会像夏侯玄那样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她更重视的,自然是一家人可以平安无事,方布都说得如此诚恳了,李惠姑也就没有不相信的理由。

    权衡了一下利弊之后,李惠姑道:“那就有劳方将军了,妾身一切听从方将军的安排。”

    方布道:“外面司马家的人盯梢地太紧,所以在下只能带君侯、夫人及公子三人走,希望夫人安抚府内下人,保持府内状况不变,以免让盯梢的人察觉异常。”

    李惠姑点点头,夏侯府上上下下几百口人呢,如果全部带走,那完全是不可能的,好在司马师要针对的,也仅仅只是夏侯玄及至亲之人,不至于滥杀无辜,这些奴仆大概率没有性命之忧,充其量沦为别家的奴仆罢了,

    李惠姑出去将管家唤过来,交待了几句,她并没有提及出逃之事,只说夏侯玄受了伤,要外出医治,让管家约束众人,不得生事,府内各杂人等,一切照旧。

    管家一头的雾水,但夫人如此地吩咐了,他也不敢反驳,只是唯唯诺诺地应了。

    李惠姑回到屋内,对方布道:“方将军,府内的事都已经安排妥当了,接下来怎么办?”

    方布道:“那就劳烦夫人和公子找两件下人的衣服换上,再给夏侯君侯找一件下人的衣服,我们只能是乔装出行。”

    外面监视的人挺多,方布也不敢动手将这些人除掉,唯恐打草惊蛇,所以他只能让夏侯玄一家乔装成下人的模样,反正平时夏侯府的下人也是来来往往的,换了下人的衣服,自然不会引起太大的怀疑,否则这么堂而皇之地走出去,很容易被拦截的。

    李惠姑没有言语,拉着儿子便离开了中堂,不多时,她便去而复返了,再回来时,已经是换上了女仆的衣服,连夏侯峥都扮做了一个书童,所有的风华尽掩,如果不细看的话,根本就看不出破绽来。

    同时,她也给夏侯玄带来了一件下人的破旧衣服,方布立刻动手给夏侯玄换上,然后将夏侯抱了起来,出了中堂,将他送在了一辆破旧的板车之上。

    这辆板车,就是方布带来的,这也是寻常府里下人们出门买东西所使用的板车,因为昌陵侯府人口众多,每日所需的柴米油盐及其他的生活物资数量众多,没有车拉的话,根本就运不回来,方布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才会拉了一车的东西,混进了昌陵侯府,没有让盯梢的人有所怀疑。

    进来时如此准备,出门时自然也是如法炮制,方布找来了一些东西,堆放在夏侯玄的身上,将他遮盖的严严实实的,然后叮嘱了李惠姑几句,让李惠姑及夏侯峥跟在板车的后面,然后方布拉着板车,吱吱呀呀地离开了昌陵侯府。

    夏侯府的下人看着这一幕是目瞪口呆,不过夫人临行前已经吩咐了,不许他们交头接耳,乱嚼舌根子,所以管家约束众人,让府内的状况是一切照旧。

第1238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脸色不禁有些发白,对他而言,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原本指望着在吴军援兵到来之前,魏军就可以拿下东兴二城了,但现在一座城也没有拿下来,吴国的援兵就赶来了,如此一来,攻取东兴二城的计划可就要泡汤了。

    司马昭对诸葛诞道:“诸葛将军,吴军援兵已至,我们该当如何应对?”

    诸葛诞呵呵一笑,道:“司马监军无需担忧,吴军援兵不过四万人,而我军尚有七万之众,兵力倍于敌军,又何患敌军来攻?如今正逢大雪,只要我军稳守大堤,就不惧吴军来攻,待到雪睛之时,再与吴军决一死战。”

    诸葛诞到是一点也不担心吴军的援兵,驻守东兴二城的吴军有城池的防护,魏军奈何他们不得,但吴军援兵可没有什么防御的工事,按照以往的交战经验,水战吴军肯定是占优的,但陆战他们却不是魏军步骑的对手,尤其是在这种双方兵力差距悬殊的对战之中,魏军完全地占据着上风,诸葛诞相信双方一交战,魏军肯定是会取得碾压性的胜利。

    攻打要塞城池诸葛涎没有什么把握,但在平地上对付吴军步兵,魏军可是有着先天性的优势的,取胜毫无悬念。

    现在唯一的困扰就是这漫天的大雪,这种风雪交加的天气,实在是不适合来作战的,尽管吴军的援兵已经在十里之外了,但诸葛诞不可能主动地发起进攻,这仗就算是要打,也得等到雪停了再说。

    不过好在机会是均等的,这种恶劣的风雪天气不利于魏军的军事行动,同样也不利于吴军的军事行动,别看他们已经到了徐塘,与大堤上的魏军近在咫尺,但这样的天气条件,吴军发起进攻显然是不可能的,他们也只能是驻扎在原地,等待天气转好之后,再行进攻吧。

    所以诸葛诞丝毫没有担心的样子,反而是气定神闲,吩咐亲兵取上几壶热酒来,放置在中军帐中,对司马师道:“司马监军,外面风雪交加,寒冷刺骨,某特意地令人备了几壶热酒,与司马监军共饮之,以趋风寒,请——”

    虽然司马昭觉得这个时候在军中饮酒有些不合时宜,但诸葛诞是诚意相邀的,盛情难却啊,何况在这冷风冷雪之中,司马昭也站了不短的时间了,冻得是簌簌发抖,这个时候,看到一壶热酒,简直就如同是见了亲娘,所以司马昭也顾不得其他了,和诸葛诞共入帐中,同饮起热酒来。

    帐内虽然帘子是卷起来的,但由于帐内放置着几盆炭火,正烧得通红,使得帐内一点也不觉得寒冷,反倒是暖意融融的。

    帐帘子是诸葛诞吩咐卷起来的,这个帐口正对着徐塘方向,正是吴军的驻军所在,诸葛诞那怕是坐在帐中,对对面的情况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只要吴军有任何的异动,不用魏军来报告,都逃不过诸葛诞的眼睛。

    虽然诸葛诞在帐中饮酒,但他也仅仅只是驱寒而已,并不会把自己喝得酩酊大醉,这是在前线,这是在战场,诸葛诞清楚自己现在的处境和地位,他是不可能让自己喝醉的。

    而且,诸葛诞也笃定吴军不会来进攻,所以他才敢放肆一把,如果吴军这个时候来进攻的话,诸葛诞肯定是滴酒不沾的。

    司马昭一杯热酒下肚,这才觉得似乎有一股暖流浸润到了他的五脏六腑之中,暖意融融,身上的寒意一扫而光,四肢百駭无人通畅。

    “好酒,没有想诸葛将军在淮南,竟也有如此的美酒,这酒若放在洛阳,那是绝品佳酿啊!”司马昭喝过之后,不禁是对酒赞不绝口。

    洛阳当然是不乏好酒的,以司马昭的地位,在洛阳,什么好酒贵酒他都尝过,所以他品酒的口味极刁,本以为在淮南前线,诸葛诞能拿出来的也不过是乡野村醪,没想到这酒竟然是口味醇厚,堪称是好酒之中的好酒,真没想到在这打仗前线,还能喝到如此正宗美洒,令人叹观止。

    “好酒!好酒!”司马昭举杯连声地称赞,这也是发自内心的声音,把这洒和洛阳的好酒相比,居然是不遑多让。

    诸葛诞微微一笑,做为一方的封疆大吏,这点酒不过是小意思,诸葛诞是一个极重生活品味的人,不光是酒,许多生活的东西他都是讲究奢华,和京城里的那些达官贵人也没有什么区别。

    这个时代奢靡之风渐起,享乐至上主义盛行,朝中那些达官显贵挥霍无度,奢侈成风,这样的风向标不光影响着洛阳,全天下皆亦然,诸葛诞能在军中立暖帐,饮酒作乐,这在以前,恐怕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因为喝酒是违反军纪的,违令者斩无赦。

    不过诸葛诞是此间的领军将军,而司马昭是监军,两人是前线的最高统帅,他们在此饮酒,谁能管得着?

    “司马监军觉得酒不错,不妨多饮几杯,反正今日闲来无事,直当是饮酒赏雪,解解忧烦。”诸葛诞劝酒道。

    司马昭摆了摆手,道:“军中有禁酒的规定,你我在此饮酒,本已是违例,若喝个酩酊大醉,又成何体统?少饮几杯,聊避风寒即可,不可贪杯啊!”

    诸葛诞当然也清楚军规所在,不过自觉今日无事,这军规也不成了摆设,反正已经是喝上了,这喝一杯也是犯禁,喝一坛也是犯禁,索性不如喝个痛快,以解这些天的郁闷和忧愁。

    正当诸葛诞开怀畅饮之时,忽然有军士急匆匆地跑了过来,不过他没敢闯入大帐,而是跪在帐前禀道:“启禀诸葛将军,司马监军,吴人趁雪攻上来了!”

    诸葛诞和司马昭不禁是双双脸色大变,方才他们还正议论着这么大的雪,不利于军事行动呢,怎么一转眼的工夫,吴人居然会趁雪发起进攻了?

第1239章

    ps:章节防盗,明天早上更正……………………………………………………

    脸色不禁有些发白,对他而言,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原本指望着在吴军援兵到来之前,魏军就可以拿下东兴二城了,但现在一座城也没有拿下来,吴国的援兵就赶来了,如此一来,攻取东兴二城的计划可就要泡汤了。

    司马昭对诸葛诞道:“诸葛将军,吴军援兵已至,我们该当如何应对?”

    诸葛诞呵呵一笑,道:“司马监军无需担忧,吴军援兵不过四万人,而我军尚有七万之众,兵力倍于敌军,又何患敌军来攻?如今正逢大雪,只要我军稳守大堤,就不惧吴军来攻,待到雪睛之时,再与吴军决一死战。”

    诸葛诞到是一点也不担心吴军的援兵,驻守东兴二城的吴军有城池的防护,魏军奈何他们不得,但吴军援兵可没有什么防御的工事,按照以往的交战经验,水战吴军肯定是占优的,但陆战他们却不是魏军步骑的对手,尤其是在这种双方兵力差距悬殊的对战之中,魏军完全地占据着上风,诸葛诞相信双方一交战,魏军肯定是会取得碾压性的胜利。

    攻打要塞城池诸葛涎没有什么把握,但在平地上对付吴军步兵,魏军可是有着先天性的优势的,取胜毫无悬念。

    现在唯一的困扰就是这漫天的大雪,这种风雪交加的天气,实在是不适合来作战的,尽管吴军的援兵已经在十里之外了,但诸葛诞不可能主动地发起进攻,这仗就算是要打,也得等到雪停了再说。

    不过好在机会是均等的,这种恶劣的风雪天气不利于魏军的军事行动,同样也不利于吴军的军事行动,别看他们已经到了徐塘,与大堤上的魏军近在咫尺,但这样的天气条件,吴军发起进攻显然是不可能的,他们也只能是驻扎在原地,等待天气转好之后,再行进攻吧。

    所以诸葛诞丝毫没有担心的样子,反而是气定神闲,吩咐亲兵取上几壶热酒来,放置在中军帐中,对司马师道:“司马监军,外面风雪交加,寒冷刺骨,某特意地令人备了几壶热酒,与司马监军共饮之,以趋风寒,请——”

    虽然司马昭觉得这个时候在军中饮酒有些不合时宜,但诸葛诞是诚意相邀的,盛情难却啊,何况在这冷风冷雪之中,司马昭也站了不短的时间了,冻得是簌簌发抖,这个时候,看到一壶热酒,简直就如同是见了亲娘,所以司马昭也顾不得其他了,和诸葛诞共入帐中,同饮起热酒来。

    帐内虽然帘子是卷起来的,但由于帐内放置着几盆炭火,正烧得通红,使得帐内一点也不觉得寒冷,反倒是暖意融融的。

    帐帘子是诸葛诞吩咐卷起来的,这个帐口正对着徐塘方向,正是吴军的驻军所在,诸葛诞那怕是坐在帐中,对对面的情况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只要吴军有任何的异动,不用魏军来报告,都逃不过诸葛诞的眼睛。

    虽然诸葛诞在帐中饮酒,但他也仅仅只是驱寒而已,并不会把自己喝得酩酊大醉,这是在前线,这是在战场,诸葛诞清楚自己现在的处境和地位,他是不可能让自己喝醉的。

    而且,诸葛诞也笃定吴军不会来进攻,所以他才敢放肆一把,如果吴军这个时候来进攻的话,诸葛诞肯定是滴酒不沾的。

    司马昭一杯热酒下肚,这才觉得似乎有一股暖流浸润到了他的五脏六腑之中,暖意融融,身上的寒意一扫而光,四肢百駭无人通畅。

    “好酒,没有想诸葛将军在淮南,竟也有如此的美酒,这酒若放在洛阳,那是绝品佳酿啊!”司马昭喝过之后,不禁是对酒赞不绝口。

    洛阳当然是不乏好酒的,以司马昭的地位,在洛阳,什么好酒贵酒他都尝过,所以他品酒的口味极刁,本以为在淮南前线,诸葛诞能拿出来的也不过是乡野村醪,没想到这酒竟然是口味醇厚,堪称是好酒之中的好酒,真没想到在这打仗前线,还能喝到如此正宗美洒,令人叹观止。

    “好酒!好酒!”司马昭举杯连声地称赞,这也是发自内心的声音,把这洒和洛阳的好酒相比,居然是不遑多让。

    诸葛诞微微一笑,做为一方的封疆大吏,这点酒不过是小意思,诸葛诞是一个极重生活品味的人,不光是酒,许多生活的东西他都是讲究奢华,和京城里的那些达官贵人也没有什么区别。

    这个时代奢靡之风渐起,享乐至上主义盛行,朝中那些达官显贵挥霍无度,奢侈成风,这样的风向标不光影响着洛阳,全天下皆亦然,诸葛诞能在军中立暖帐,饮酒作乐,这在以前,恐怕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因为喝酒是违反军纪的,违令者斩无赦。

    不过诸葛诞是此间的领军将军,而司马昭是监军,两人是前线的最高统帅,他们在此饮酒,谁能管得着?

    “司马监军觉得酒不错,不妨多饮几杯,反正今日闲来无事,直当是饮酒赏雪,解解忧烦。”诸葛诞劝酒道。

    司马昭摆了摆手,道:“军中有禁酒的规定,你我在此饮酒,本已是违例,若喝个酩酊大醉,又成何体统?少饮几杯,聊避风寒即可,不可贪杯啊!”

    诸葛诞当然也清楚军规所在,不过自觉今日无事,这军规也不成了摆设,反正已经是喝上了,这喝一杯也是犯禁,喝一坛也是犯禁,索性不如喝个痛快,以解这些天的郁闷和忧愁。

    正当诸葛诞开怀畅饮之时,忽然有军士急匆匆地跑了过来,不过他没敢闯入大帐,而是跪在帐前禀道:“启禀诸葛将军,司马监军,吴人趁雪攻上来了!”

    诸葛诞和司马昭不禁是双双脸色大变,方才他们还正议论着这么大的雪,不利于军事行动呢,怎么一转眼的工夫,吴人居然会趁雪发起进攻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6204/ 第一时间欣赏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作者:风之清扬所写的《最后的三国2兴魏》为转载作品,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最后的三国2兴魏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最后的三国2兴魏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最后的三国2兴魏介绍:
曹亮穿了,成为了曹魏宗室的“曹三代”。相比于纵横捭阖的曹一代、守成有余的曹二代,曹三代实在是麻绳穿豆腐——提不起来,士家坐大,司马专权,曹魏的天下已是危如累卵存亡绝续。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抗争?曹亮不甘随波逐流,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且看我如何步步为营,斗司马,兴曹魏,灭蜀破吴,执耳天下!┄┄┄┄┄┄┄┄┄┄┄┄┄┄┄┄┄新书启航,再战“最后的三国”,喜欢这段历史的书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支持!最后的三国2兴魏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最后的三国2兴魏,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