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最后的三国2兴魏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文阅读

作者:风之清扬     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     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301章 许仪

    钟会将麾下的五万骑兵分为了三部,前部一万人,由许仪率领,后部一万人,由胡烈率领,中部三万人,由他亲自统率,这样分开,就能避免军队过于扎堆拥挤,有利用行军的效率。

    不过为了避免被敌人所分割包围,钟会下令三部人马之间,最远的相隔距离不得超过十里,这样不管是前部还是后部,一旦遭遇敌袭,其他各部的人马也可以很快增援过去,毕竟十里的距离对于骑兵而言,根本就算不了什么,须臾即至。

    钟会排出的这个阵形,也可以算是一个比较脱节一些的一字长蛇阵,如果并州军来袭的话,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腰则首尾皆应,只要并州军敢出现,定然会被无情地绞杀在这个骑兵战阵之中。

    尽管钟会此前并没有率领骑兵军才作战的经验,但钟会对骑兵战法却不陌生,毕竟不管那种战法,一般都是触类旁通大同小异的,骑兵不同于步兵的作战方式,其特点便是更快更迅速,往往是战斗才刚刚开始便结束了,所以骑兵的作战常常是速战速决。

    司马师将这么一支骑兵部队交给他,让他担任的就是开路先锋的角色,很可能到达常山郡之后,便会和并州军的主力骑兵遭遇,这将会是一场硬仗。

    当然,司马师也没有指望钟会的前部人马就能将并州军给全歼了,他给钟会的命令是,一旦遭遇到并州军的主力,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将并州军拖入到战局之中,而且司马师将会亲率大军进行包抄,依靠兵力上的优势将并州军包了饺子。

    对于司马师这样的安排,钟会并没有任何的异议,如果这个计划得到实施的话,确实相当的不错,但是钟会也清楚,战场之上的形势,往往是瞬息万变的,为将者,当临机权变善于谋划才是,一昧地拘泥于计划,食古不化,往往才是最危险的。

    果然战局的发展出人意料,原本根据斥侯的侦察,钟会认为只有在赶到常山郡之后,才会遭遇到并州军,但没想到刚刚赶到赵国的高邑,在其东北方向上,就突然地杀出一支并州骑兵。

    这支骑兵恐怕一早就埋伏在了高邑一带,等到司马军经过的时候,他们突然之间就杀了出来,来势凶猛,拦腰便将许仪的前部人马给截断了。

    打伏击的是并州军骁骑营的一部人马,领军之将不是别人,正是文钦之子,年仅十七岁的文鸯,但见他白衣束甲,骑了一匹火红的赤焰马,手持一杆亮银枪,当先一骑,有如旋风一般,就一头扎入到了司马军的战阵之中。

    文鸯是埋伏在一片山林之中的,这片山林,正好处于一块高地之上,距离司马军行军的大道,也不过才两三里的距离,文鸯的速度何其之快,当司马军意识到敌袭的时候,文鸯就已经率领着骁骑兵冲入到了司马军之中。

    司马军的行军速度并不太快,为了和后续的步兵部队保持一定的距离,钟会的前部人马一直是压着速度的,所有的战马都是缓辔而行,不急不徐。

    前部领军的牙门将是许仪,许仪乃是名将许禇之子,虎体猿班,孔武有力,颇有乃父之风,当日钟会出征之时,召集诸将问道:“何人可为先锋?”

    许仪主动地请缨而出,傲然地道:“某愿为前锋。”众将一致推举,认为许仪武勇过人,堪当此任,于是钟会令许仪领兵一万,为前部先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大军行进铺平道路。同时钟会晓喻诸将,任何人必须以军令行事,有违背者,一律按军法处置。

    许仪争这个先锋,并不是想当清道夫的角色,而是他急于建功,想当初,他父亲许褚可是曹操帐下的一员虎将,屡立战功,深得曹操的器重,一直做到了虎卫将军,是曹操的贴身护卫将军。

    许仪自小就颇有许褚的风范,长得和许褚膀大腰圆,膂力过人,只可惜他的职位却不见长,混了多少年,也才勉强地混到了牙门将军的位置上,这让常常标榜自己为将门虎子的许仪颜面无光。

    这次司马师扩军备战,许多的名将之后也都被他招入麾下,许仪便是其中之一,能够跟随司马师出征冀州,许仪是兴奋不已,认为自己飞黄腾达的机会就要来临了。

    到达邺城之后,许仪被划归到了钟会的麾下,他更是主动地争取到了领军先锋的职位,只要此次能够大破并州军,他许仪便是首功。许仪就是要籍此向世人证明,他可不是那些混吃等死的官二代,他要继承他们许家的荣光,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虎将。

    当文鸯率领着骁骑兵杀出来的时候,许仪并没有为之慌乱,似乎他早就知道并州军会来这么一手,这也许更是他期待已久的,许仪挥舞大刀,迎着文鸯便冲了上来,哈哈大笑道:“谁家的黄毛小儿,毛都没长齐就敢上阵,真是不知死活!”

    文鸯也不搭话,举起手中的亮银枪便朝许仪刺去,许仪挥刀是接架相还,两个人杀在了一处。

    许仪身高臂长,腰粗十围,光是这柄许褚生前留下来的大刀,就重达七十余斤,一般的人还真是抡不起来,许仪看文鸯不过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压根就没有在意,极为地轻视,心想只凭自己三两刀,就足以将其拿下了。

    那知文鸯力气虽然输于他,但枪法异常的灵活,避实就虚,刚一交锋,就刺伤了许仪的左臂,气得许仪是哇哇大叫,不顾左臂上的血流如注,挥刀直劈文鸯,刀刀致命。

    文鸯看到许仪拼命,力道极猛,于是他并不恋战,拨马便走,那些冲入司马军中的骁骑兵,也在一轮冲杀之后,跟随着文鸯撤退下去。

    许仪是怒不可遏,如何能容忍文鸯这般来去自如,他当即便率军紧追不舍,誓要亲手将文鸯给斩杀掉。

第1302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可战场之上人山人海,嘶杀声呐喊声震耳欲聋,想从这种混乱的场合之中找出司马昭来,简直试如登天。

    这时一名士兵禀报道:“子元将军,先前小人曾看到子上将军在那个方向被并州军所围困,只是不知道现在情况如何了。”

    司马师急切地道:“在哪?”

    那名士兵指了指身后的东南方向,司马师循着目光看了过去,虽然没看到司马昭的身影,但那一片区域,却是战场上战斗最为激烈的所在。

    司马师心莫名的一悸,高举着手中的剑,大声喝道:“儿郎们,随我来!”

    也不管身后的那些士兵答没答应,司马师已经是一马当先地冲向了前方,他挂念司马昭的安危,自然是不顾一切地冲过去了,不管司马昭现在是否遭遇到了危险,但司马师没有耽搁那怕是一息的时间,救人如救火,这个时候,司马师根本就没有考虑自身的安危,他不顾一切地杀回重围,那怕只有一线的希望,也绝不放弃。

    孙礼这下有些纠结了,本来牺牲掉断后的部队保证大部队的撤退是他的既定方针,但没想到司马昭却陷了进去,原本他并没有安排司马昭去断后的,只不过打着打着,司马昭不知为何竟被并州军给包围了。

    别的人的生死孙礼或许可以不考虑,但司马兄弟这两条性命,他却是不能不救的,尤其是司马师,孙礼很清楚司马懿可是把他当做接班人来培养的,如果因为这一次意外把这两兄弟折在这儿,孙礼将来就算是有命回去估计司马懿也不会饶恕他的。

    所以没办法,孙礼只能是组织军队,跟在司马师的后面,重新地杀了回去。

    司马师一马当先,直冲了过去,他的亲兵卫队,自然是紧紧相随,尽管他们这一队人马在庞大的战场上显得很渺小,但由于他们全是骑兵,逆流而行,倒也显得十分扎眼。

    冲至近前,司马师挥起手中的剑,左劈右砍,硬生生地生出一条血路来。

    司马昭果然是被围困这儿的,司马师率领着一队人马在战场上拼死厮杀,司马昭也不甘落后,也引军而战,想要抵挡并州军的进攻。

    尽管他也接到了孙礼撤退的命令,但是战场上的混乱局面下想要脱身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况司马昭一身鲜明的铠甲,很容易招来并州军的目光,一看这是一条大鱼,他的人头价值可比普通的士兵要值钱的多,所以更多的并州军扑了过来,将司马昭给围住了,他想脱身,确实不是易事。

    司马昭一看形势不利,也急着想要突围出去,但是这个时候司马军兵败如山倒,大多数的人都在向后撤退,无人向他伸以援手,而司马昭身边的人则是越来越少,局面也变得越发凶险了。

    乱战之中,司马昭不知道自己砍翻了多少的并州兵,但周围的并州兵根本就杀不完,而且是越来越多,战斗之中,司马昭的战马也被并州军的长枪给刺死了,身上多处负伤,如果不是身穿着一身的铠甲,只怕他早就挂了。

    铠甲有铠甲的好处,那就是在防御上要加于布衣,但是这一身的铠甲,至少也有三四十斤重,在移动时,显然是一个巨大的累赘,严重影响行进的速度,而且连续地战斗了一段时间,司马昭浑身上下都被汗水给浸透了,双臂肌肉酸疼,累得几乎抬不起来了。

    司马昭看着身边越来越少的士兵和如潮水般涌来的并州军,心中不禁涌起了悲凉之意,看来今天自己是在劫难逃了。

    这一次他十分坚决地要加入先锋营,就是想要亲自率军杀到晋阳,亲手斩下曹亮的人头,这样才能消除掉他积压在心中怨气,可是没有想到这进入并州的第一战,居然打得这么惨,陷入到重重包围之中。

    就这么死在这里,司马昭好不甘心,可是眼看着形势越来越差,司马昭也只能是痛苦地接受了这个结果。

    就在此时,围在四周的并州军忽然一阵大乱,司马昭抬头一看,竟然是司马师率军杀了回来,冲破了并州军的包围。

    “兄长……”司马昭不禁是热泪盈眶,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关键的时候,还是自家兄弟靠得上。

    司马师大吼道:“快上马,我们一起杀出去!”

    这边的骑兵已经专门给司马昭空出了一匹马,司马昭踉踉跄跄地奔了过去,十分努力地想踩着马镫爬到马背上,但他此刻已然脱力,就连爬上去的这点力气也没有了。

    还是身后的司马兵扶了他一把,司马昭这才算是连滚带爬地上了马,他爬在了马背上,气喘吁吁地对司马师道:“多谢兄长相救。”

    司马师吼道:“废什么话,你是我弟弟,我怎么可能丢下你不管!什么也别说了,杀出去再说!”

    这时,孙礼也率领着兵马赶了回来进行接应,并州军再也无法形成合围,只能是目送着司马师将司马昭救走。

    而后孙礼也不敢恋战,主动地引军撤了下来,朝着西山方向而去。

    孙礼也是暗暗的庆幸,幸亏司马昭没出事,否则司马懿那边他怎么交待,现在仗打得一塌糊涂,损兵折将,损失惨重,如果连司马昭都死在乱战之中,孙礼又如何能承受得了司马懿的怒火。

    虽然孙礼是司马懿的嫡系爱将不假,但这一次的仗打得估计让司马懿也太失望了,司马懿对他委以先锋之职,就是看重孙礼的能力,战场之上,常是以胜负来论英雄的,不过你过往有多少骄人的战绩显赫的战功,此刻踏入战场,一切就都归零了,过往的荣耀都成为了浮云,这一战打得好,便可以继续地扬名于世,而败了的话,注定是声名狼籍。

    所以孙礼必须要力挽狂澜,这一战,他不能败,至少不能败得太惨。

第1303章

    ps:章节防盗,明天上午更正……………………………………………

    可战场之上人山人海,嘶杀声呐喊声震耳欲聋,想从这种混乱的场合之中找出司马昭来,简直试如登天。

    这时一名士兵禀报道:“子元将军,先前小人曾看到子上将军在那个方向被并州军所围困,只是不知道现在情况如何了。”

    司马师急切地道:“在哪?”

    那名士兵指了指身后的东南方向,司马师循着目光看了过去,虽然没看到司马昭的身影,但那一片区域,却是战场上战斗最为激烈的所在。

    司马师心莫名的一悸,高举着手中的剑,大声喝道:“儿郎们,随我来!”

    也不管身后的那些士兵答没答应,司马师已经是一马当先地冲向了前方,他挂念司马昭的安危,自然是不顾一切地冲过去了,不管司马昭现在是否遭遇到了危险,但司马师没有耽搁那怕是一息的时间,救人如救火,这个时候,司马师根本就没有考虑自身的安危,他不顾一切地杀回重围,那怕只有一线的希望,也绝不放弃。

    孙礼这下有些纠结了,本来牺牲掉断后的部队保证大部队的撤退是他的既定方针,但没想到司马昭却陷了进去,原本他并没有安排司马昭去断后的,只不过打着打着,司马昭不知为何竟被并州军给包围了。

    别的人的生死孙礼或许可以不考虑,但司马兄弟这两条性命,他却是不能不救的,尤其是司马师,孙礼很清楚司马懿可是把他当做接班人来培养的,如果因为这一次意外把这两兄弟折在这儿,孙礼将来就算是有命回去估计司马懿也不会饶恕他的。

    所以没办法,孙礼只能是组织军队,跟在司马师的后面,重新地杀了回去。

    司马师一马当先,直冲了过去,他的亲兵卫队,自然是紧紧相随,尽管他们这一队人马在庞大的战场上显得很渺小,但由于他们全是骑兵,逆流而行,倒也显得十分扎眼。

    冲至近前,司马师挥起手中的剑,左劈右砍,硬生生地生出一条血路来。

    司马昭果然是被围困这儿的,司马师率领着一队人马在战场上拼死厮杀,司马昭也不甘落后,也引军而战,想要抵挡并州军的进攻。

    尽管他也接到了孙礼撤退的命令,但是战场上的混乱局面下想要脱身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况司马昭一身鲜明的铠甲,很容易招来并州军的目光,一看这是一条大鱼,他的人头价值可比普通的士兵要值钱的多,所以更多的并州军扑了过来,将司马昭给围住了,他想脱身,确实不是易事。

    司马昭一看形势不利,也急着想要突围出去,但是这个时候司马军兵败如山倒,大多数的人都在向后撤退,无人向他伸以援手,而司马昭身边的人则是越来越少,局面也变得越发凶险了。

    乱战之中,司马昭不知道自己砍翻了多少的并州兵,但周围的并州兵根本就杀不完,而且是越来越多,战斗之中,司马昭的战马也被并州军的长枪给刺死了,身上多处负伤,如果不是身穿着一身的铠甲,只怕他早就挂了。

    铠甲有铠甲的好处,那就是在防御上要加于布衣,但是这一身的铠甲,至少也有三四十斤重,在移动时,显然是一个巨大的累赘,严重影响行进的速度,而且连续地战斗了一段时间,司马昭浑身上下都被汗水给浸透了,双臂肌肉酸疼,累得几乎抬不起来了。

    司马昭看着身边越来越少的士兵和如潮水般涌来的并州军,心中不禁涌起了悲凉之意,看来今天自己是在劫难逃了。

    这一次他十分坚决地要加入先锋营,就是想要亲自率军杀到晋阳,亲手斩下曹亮的人头,这样才能消除掉他积压在心中怨气,可是没有想到这进入并州的第一战,居然打得这么惨,陷入到重重包围之中。

    就这么死在这里,司马昭好不甘心,可是眼看着形势越来越差,司马昭也只能是痛苦地接受了这个结果。

    就在此时,围在四周的并州军忽然一阵大乱,司马昭抬头一看,竟然是司马师率军杀了回来,冲破了并州军的包围。

    “兄长……”司马昭不禁是热泪盈眶,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关键的时候,还是自家兄弟靠得上。

    司马师大吼道:“快上马,我们一起杀出去!”

    这边的骑兵已经专门给司马昭空出了一匹马,司马昭踉踉跄跄地奔了过去,十分努力地想踩着马镫爬到马背上,但他此刻已然脱力,就连爬上去的这点力气也没有了。

    还是身后的司马兵扶了他一把,司马昭这才算是连滚带爬地上了马,他爬在了马背上,气喘吁吁地对司马师道:“多谢兄长相救。”

    司马师吼道:“废什么话,你是我弟弟,我怎么可能丢下你不管!什么也别说了,杀出去再说!”

    这时,孙礼也率领着兵马赶了回来进行接应,并州军再也无法形成合围,只能是目送着司马师将司马昭救走。

    而后孙礼也不敢恋战,主动地引军撤了下来,朝着西山方向而去。

    孙礼也是暗暗的庆幸,幸亏司马昭没出事,否则司马懿那边他怎么交待,现在仗打得一塌糊涂,损兵折将,损失惨重,如果连司马昭都死在乱战之中,孙礼又如何能承受得了司马懿的怒火。

    虽然孙礼是司马懿的嫡系爱将不假,但这一次的仗打得估计让司马懿也太失望了,司马懿对他委以先锋之职,就是看重孙礼的能力,战场之上,常是以胜负来论英雄的,不过你过往有多少骄人的战绩显赫的战功,此刻踏入战场,一切就都归零了,过往的荣耀都成为了浮云,这一战打得好,便可以继续地扬名于世,而败了的话,注定是声名狼籍。

    所以孙礼必须要力挽狂澜,这一战,他不能败,至少不能败得太惨。

第1304章 好了伤疤忘了疼

    骁骑营的截击战术明确,行动迅捷,他们出现的位置更是精心的经过设计,在最短的时间内,就将司马军的退路全部给掐断了,既然将这一支人马引诱到了口袋之内,文钦当然不会给他们脱逃的机会,目标就是一举全歼这一支人马。

    此刻的司马军早已是乱作了一团,别看他们现在的装备和并州军几乎没有什么差别的,但是没有经过实战熏陶的司马军在临敌经验上,显然是相差了一大截子,面对骁骑营的犀利进攻,他们早就乱作了一团,而许仪早被文鸯缠住,脱不了身,更没法下达突围的指令,各部人马只能是各自为战,只不过想要突破并州军的拦截,试如登天。

    就在司马军陷入到绝望之中的时候,西南方向突然的尘烟滚滚,无数的人马朝着这边杀了过来。

    原来是钟会的人马杀到了,钟会率领着中军,跟随在前锋营的后面,一直保持着十里左右的距离,前锋营有任何的异动,钟会都能及时的知晓。

    许仪这边遭遇到了并州军的滋扰,然后便是一路狂追,这个情况很快传到了钟会的耳朵里,钟会不禁怒骂道:“这个蠢货,这摆明了敌人诱敌深入的诡计,居然就能上当,真是废物!”

    不过骂归骂,钟会却不能坐视前锋部队有失,急令中军三万骑兵加快速度,前去救援。

    许仪面对文鸯,越战越心惊肉跳,在他的感觉之中,文鸯不过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娃娃,以他的武艺,分分钟就能搞定,但真正打过之后才发现,这黄毛小儿居然枪法极好,许仪不但奈何不了他,反而是处处受制,险象环生。

    许仪不禁是惊出了一身的冷汗,眼看着周围的并州军是越聚越多,他突围无望,不禁是心生绝望,此刻他怕是连肠子也悔青了,早听安涉的话有多好,何至于沦到这样的绝境之中。

    就在此时,许仪听到了外围传来了呐喊之声,不禁精神一震,想必是司马军的援兵到了,其实许仪所率的前部人马和钟会所率的主力人马相隔的并不太远,一旦钟会察觉有异的话,及时地派出兵马来救援,还是可以的。

    援兵到来,许仪顿时大喜,这可是救星来了,他举刀高呼,下令被包围的司马军鼓起士气来,拼死向外突围,绝不能束手待毙。

    这场伏击战,文钦本来就是准备速战速决的,但没料到钟会的援兵会这么快地赶来,如果这个时候并州军还继续地强行作战的话,会受到司马军的内外夹击,形势反而不利,反正这一战骁骑营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战果,围歼了司马军的不少人,见好就收吧。

    文钦当机立断,下令鸣金收兵,果断地撤出战斗。

    骁骑营行动迅捷,这边鸣金声刚一响起,他们就已经飞速地撤退了,钟会率领的骑兵刚刚扑上来,骁骑营大部分的人马就已经逃之夭夭了。

    文鸯是最后一批撤离的,提枪冷笑道:“蠢肥彘,今日你的人头就暂留项上,待来日有空,文某必当取之,洗干净等着吧!”

    许仪大怒,这文鸯也太猖狂了,如今司马军的援兵赶到,他也竟敢如此大言不惭,许仪正想骂回去呢,文鸯已经拨马而走了,情急之下,许仪又欲去追。

    安涉一看脸都绿了,这许仪不知道真长脑子没有,刚刚吃了这么一个大亏,差点都把命给丢这儿了,居然还敢去追呀,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一点记性也没啊!

    情急之下,安涉赶紧地一把拉住了许仪的缰绳,道:“许将军,不能再追了,说不定前面还有埋伏和圈套呢?”

    许仪这才醒悟了过来,难道他的心理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别人看破的吗?这次中了埋伏,也完全是许仪自己盲目的追击,最终才导致这样的结果,这也太不长记性了吧?

    只是这小子也太可恶了,就这么轻易地放过他,岂不是太便宜他了?许仪寻思着,看到钟会的大军已经接近了过来,他便拨马朝着钟会那边赶了过去,想去向钟会请命,调派更多的军队,去追击并州军。

    此刻的钟会,已经率领大军快速地接近于战场了,眼看着前面双方陷入到混战之中,突然间并州军竟然是飞快地撤离了,只剩下了满地的尸体和绝处逢生的前部人马。

    面对快速逃走的并州军,领军的夏侯咸和田续不敢自做主张,便向钟会请命,是否对并州军进行追击。

    钟会沉吟了片刻,道:“敌人狡诈多端,需谨防圈套,暂时不可追击,等查明敌情之后,再行出击未迟。”

    许仪所率的前部人马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啊,钟会又怎么可能会轻易地重蹈覆辙,更何况并州军撤得如此之快,谁能保证他们没有更大的阴谋和圈套?慎重起见,钟会只能是下令按兵不动,反正他救援前部人马的计划已经达成,只有等斥侯兵探明并州军的动静之后,才会做出下一步的行动。

    这时,许仪率兵已经赶到了钟会的大军面前,只不过受到亲兵的阻拦,许仪没法子接近钟会,眼看着并州军已经是星流云散,再迟的话的根本就追不上了,许仪急着对那些亲兵道:“请速速通传钟将军,就说末将有急事欲见钟将军。”

    亲兵禀报给了钟会,钟会一听许仪求见,脸上如罩寒霜,沉声地喝道:“让他等着!”

    许仪无奈,也只好是乖乖地在外围候着。

    钟会命人去检点司马军的伤亡状况,其实不用细看,那些倒地的尸体已经是够触目惊心了,在并州军弓箭兵和骁骑营的双重夹击之下,司马军伤亡累累,前部人马总共一万人,此次战斗中竟然损了近三分之一,这也是主力部队救援及时,如果他们赶来的再迟一点,恐怕死的人只会更多。

    钟会听闻了禀报,目中闪现出一丝的杀机,下令先将副将安涉叫来。

第1305章

    ps:章节防盗,明天上午更正………………………………………………………………

    剩下一些还尚未投降试图突围的幽州兵最终也放弃了念头,就连王颀和卫瓘都没办法突围出去,其他的人也就更没有什么念想了。

    所以幽州军从一个两个的投降,到后来整队整曲的人马投降,到最后全体都扔掉了武器,没有一个人再敢反抗了,整场的战斗,也就很快地落幕了。

    文钦下令将王颀的尸体收殓起来,同时把战场打扫清理了一番,不过有这么多的降兵,打扫清理战场这样的脏累活自然不用骁骑兵来动手,这些降兵就可以完成了。

    贾成在城头之上亲眼目睹了幽州军的败亡,看得他是两眼发直,他心里清楚的很,幽州军的失败其实是他一手导致,如果不是他坚持不开城门,不给幽州军进城的机会,幽州军是不会这么全军覆灭的。

    其次,贾成也感受到了并州骑兵的可怕之处,他们就如同是秋风扫落叶一般,瞬间就席卷了整个战场,看起来浩浩荡荡的幽州军,竟然是如此地不堪一击,或死或降,数万人马,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崩溃掉了。

    章武城其实并没有多少的守军,贾成看到并州军的强悍之后,不禁是心生惧意,如果并州军在剿灭幽州军之后,向章武城发起进攻该怎么办?以章武城的兵力,根本就挡不住并州军啊!

    一瞬间,贾成甚至有弃城而逃的想法,但转念一想,就算他逃出章武城又有什么用,以并州骑兵的速度,可以轻易地追上他们,到头来还不照样是死路一条?

    所以贾成压根儿不敢动了,他站在城头之上,木立如死,心中是忐忑不安。

    不过并州军围歼幽州军之后,并没有对章武城发起攻击,甚至连正眼都是没瞥一瞥,清理完战场之后,便押解着战俘撤退了。

    贾成如蒙大赦,一屁股跌坐在地,他浑身都被汗水给浸透了,贾成很难理解,并州军为何在打败幽州军之后,居然对章武城弃之不理,撤退之时,连眼角的余光都不曾多瞥一下,难道章武城在他们的眼里,完全是不屑一顾吗?

    其实贾成的想法是正确的,文钦对章武城确实是不屑一顾,他们这一次的攻击目标,就是幽州军,千里追击,只为能全歼卫瓘和王颀,至于章武城,并没有列入他们的攻击目标,所以骁骑营完成任务之后,便主动地撤退了,并没有去试图攻击章武城。

    其实这个时候,章武的守军兵力比较薄弱,而且亲眼目睹了幽州军的败亡,他们早已经丧了胆,这个时候攻城,那怕并不擅长于攻城的骁骑营也可以轻易地拿下章武城来。

    但拿下章武城,却似乎没有任何的战略意义,首先章武城只不过是冀州渤海郡治下的一座小县城,没有什么很高的战略价值,曹亮目前还没有打算向冀州进军,所以冒然地占据章武城,反倒是容易引起冀州军的注意,影响整个战略大局。

    这是曹亮事先叮嘱过文钦的,不可妄取冀州一城,那怕这样的城池唾手可得,暂时也只能是放弃,不保因为贪小便宜而影响大局。

    所以文钦便尊从于曹亮的命令,放弃了攻城的打算,不过他在临走之前,意味深长地看了城头上一眼,其实这一仗能打得如此顺风顺水,与章武县守将的“默契配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章武城的城门打开的话,至少会有一大部分的幽州军涌入城中,并且依靠章武的城墙进行防守,这样骁骑营想要全歼幽州军,他们就必须要杀入到章武城中。

    攻城可不是骁骑营的强项,一旦陷入攻城作战,那么骁骑营的伤亡必然会大幅度地上升,而有了城墙的防护,幽州军的抵抗信心也会增强不少,最起码不会像野战之中这样轻易地就垮掉。

    所以,骁骑营今天可以全其功,完全得益于章武城的这位守将,文钦不知道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才让这位守将做出如此愚蠢的举动,双方甚至大打出手,自相残杀,如果不是骁骑营出手将他们隔开,文钦都不知道他们究竟要打到什么时候。

    不过这个原因文钦也不可能深究了,毕竟他不能亲自登上城头去问上一句,更何况,原因如何已经变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骁骑营大获全胜,斩敌数千人,生俘两万余,活捉了卫瓘,阵斩了王颀,这样的结果,他已经十分满意了。

    眼望着骁骑营扬长而去,贾成这才如梦方醒,章武城没事了,但他自己却麻烦缠身了。

    幽州军败亡在章武城下,全军覆灭,这事必须会惊动朝廷,朝廷也肯定会派人来调查此事的,贾成很清楚,自己绝对是难辞其咎,如果朝廷要人出来背锅的话,贾成相信,自己肯定是难逃一死的。

    按正常的操作,贾成的处理也没有任何问题,在没有了解具体的情况之前,任何人也不应该擅自开城的,万一放进来的是敌军的奸细,那么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可是操作没问题,结果却导致了数万人的伤亡和被俘,这么大的责任,总得有人承担吧,贾成想不出还有谁会比他更有资格来承担这个责任,所以不管什么情况,贾成注定是在劫难逃。

    但真得逃不脱吗?贾成突然脑子里灵光一动,司马军这边肯定是会拿他开刀问罪的,但如果他逃到并州军那边,光是凭着阻挡幽州军入城,就可以为他记上一功了。

    想来想去,想要免于一死,他就必须主动地向并州军投降,不过并州军似乎对拿下章武并不感兴趣,所以贾成就必须抢在并州军撤走之前,主动地出城追上并州军,向其投降,这样或许还有生存的机会。

    于是,贾成下令点起城中的兵马,打开城门,不顾一切地向着并州军撤退的方向追去。

第1306章 退而求其次

    许仪的生死,对于司马师来说,自然是无足轻重的,许禇是朝廷的功臣不假,但他不过是曹操的手下,并不是司马家的下属,司马师自然无需去体恤于他。

    至于乡侯的爵位,那在朝中一抓便是一大把,并没有什么稀罕的,死上一个两个,反而能减轻一下朝廷的负担,反正许仪是因罪被杀的,那么他死之后,爵位也就自然给削夺了,不能再继承给他的子孙了。

    反倒是司马师对钟会的这种态度极为欣赏,治军就是要铁面无私才行,处处顾及人情脸面,那军法的威严何在?钟会治军严谨,军队纪律才严明,只有军纪严明的军队,才有更强的战斗力。

    高邑的这场战斗,虽然司马军伤亡了三千人,但这并不足以动摇司马师的信心,区区三千人,和十几万大军比起来,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损失些皮毛,还达不到伤筋动骨的地步,司马师当然是浑不在意了。

    这次的失败责任,毫无疑问是许仪来承担的,他罔顾军令,冒然追击,最终导致了这次战斗的失败,所以说他被斩杀,也是罪有应得的。

    经过此次战斗,其他的将领必将会汲取教训,不再轻兵冒进,这自然也就不再轻易地中并州军的计了。

    钟会在此次战斗中,处置是极为恰当的,如果不是他的及时救援,前部的人马很可能就会全军覆灭,也就是说钟会至少挽救了七千人的性命,而且钟会在完成救援之后,极为冷静,并没有对撤退之中并州军进行盲目的追击,避免了遭遇再次被伏击的危险。

    司马师需要的,就是像钟会这样既能雷厉风行果决刚毅,又谨小慎微虑事周详的领军主将,所以司马师没有对钟会进行任何的责罚,而是叮嘱他小心从事,按照既定的方向前进。

    有司马师的支持,钟会的信心更为充实了,他下令在高邑宿营休整一日,召集诸将议事,再一次地严明军纪,要求诸将必须要做到令行禁止,不管何人,只要违反军令,许仪就是例子,绝不姑息。

    钟会还特别的强调,以后也绝不容许出现为罪将求请之事,钟会要处斩许仪,一大堆人都围在那儿给许仪求情,成何体统?钟会身为主将,言出法随,如此多的人来挑战他的权威,让钟会很是不爽。

    不是说钟会和许仪有仇,非得置许仪于死地不成,如果钟会和许仪往有就有怨隙的话,那么先锋的职位肯定是轮不到许仪的,钟会这个人例来是睚眦必报,谁和他有仇,那绝对是逮着机会就把对方往死里整。

    钟会出身名门,仕途上更是一帆风顺,书法造诣极高,《世语新语》中曾记载过这样的故事:当初钟会撰写完《四本论》时,想求嵇康一见,可又怕嵇康看不上,情急之中,竟“于户外遥掷,便回怠走”。后来做了高官的钟会再次造访嵇康,嵇康理都不理,继续在家门口的大树下“锻铁”。炉火熊熊,嵇康手起锤落,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钟会终是觉得无趣,于是悻悻地决定离开。嵇康在这个时候终于说话了,他问钟会:“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钟会对这次造访觉得丢了面子,深深怀恨在心。

    后来因为吕安之案,嵇康也牵涉其中,钟会便在司马昭的面前进献谗言,让本来就对嵇康很是不满的司马昭下令处死了嵇康和吕安。当然,这是后话,不过也佐证了钟会睚眦必报的小人之径。

    如今钟会执意要杀许仪,也不过是因为钟会急欲在军中立威,他虽然担任了两年多的河北都督,但却从未在中军体系之中任职,此次以征北将军的身份领衔先锋军,还是有很多人不服气的,认为钟会没有那个资格。

    想要在军中立威,最好的方法就是斩敌立功,但斩敌立功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尤其是面对实力非常强大的并州军,想要立功谈何容易。

    那么钟会只能是退而求其次,选择杀人来立威,杀什么人呢,自然那些违反军令的人,只有做到令行禁止,言出法随,那样才能震慑部下,让众人害怕。

    其实整件事只能算是许仪倒楣,钟会急欲需要杀人立威,而他却好死不活的撞到了枪口上,违反军令再加上吃了败仗,二罪归一,许仪的脑袋注定是保不住的。

    处斩了许仪,钟会的目的显然是达到了,整个军队面貌都肃然为之改变,那些原本还有些散漫的将领一个个变得紧张起来,对待钟会的态度也恭敬了许多。

    杀一而儆百,钟会满意这件事带来的效果,许仪只不过是他手中的一枚棋子,舍掉也没有什么可心疼的之外,许仪之死,能给钟会带来足够的威望,他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接下来,钟会任命胡烈为前军统领,并从后军之中抽调三千人补充了前军的所缺,让前军的编制仍为一万人。

    胡烈是胡遵之子,胡奋的弟弟,当年胡遵兵败并州,被并州军所生擒,迫不得已,投降了曹亮,不过胡奋和胡烈等兄弟六人并未受到牵连,而是继续得到了司马氏的重用,尤其是胡奋,担任了镇南将军,为了司马师的军中大员朝中新贵,权力灸手可热。

    而此次胡烈也是以护军将军的身份随同司马师出征冀州,并委派到了钟会的麾下,只要此次立下了军功,加官晋爵,自不在话下。

    至于胡遵,被迫投降了曹亮之后,也并没有受到重用,没两年就染病身亡了,在许多人看来,胡遵成为晚节不保的典型,早知如此下场,还不如战死疆场,马革裹尸,至少也能搏个好名声不是。

    胡烈担任先锋之后,更是信心满满,率领着前部人马,遵照钟会的命令,一路向真定方向杀去,气势汹汹,所向无敌。

第1307章 一片废墟

    胡烈虽然性子比较急,和许仪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他的脑子却是比许仪好使得多,尽管了上面有着和钟会地位差不多的兄长胡奋罩着,但胡烈却从来不敢妄自尊大,对钟会是毕恭毕敬,言听计从,对钟会的安排相当的服从,先前就算钟会让他殿后,都毫无怨言。

    相比之下,许仪就属于那种脑子一根筋了,许褚当初是曹操的红人不假,他也为曹魏的江山立下过不少汗马功劳不假,但那些都是老黄历了,明眼人都知道,如今司马氏大权独揽,很快这曹姓的江山就要易主了,想要继续飞黄腾达,那就得紧抱着新的大腿不放才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过去的功劳薄已经翻篇了,许仪还想把它当成护身符,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

    这方面胡烈就要比许仪务实的多,胡烈以护军的身份去殿后,换作其他的人,多半会心怀不满,甚至是消极怠工,但胡烈非但没有半句的怨言,反而是任劳任怨,扎扎实实地做好殿后的事务,紧跟着钟会的步伐,言听计从。

    正因为如此,此次许仪获罪伏诛之后,先锋出缺,钟会首先想到的不是别人,而是负责殿后的胡烈,所以胡烈顺理成章地完成了逆袭,从默默无闻的殿后者成为了新的先锋官。

    这让夏侯咸田章等人很是嫉妒,凭啥先锋官出缺时没有轮到他们这些中军的将领反而是轮到了殿后的胡烈,他们很是费解。

    论战力,大家都是半斤八两,论智谋,性格急躁的胡烈比许仪也好不到那儿去,钟会选人失当话,没准就是诞生下一个许仪。

    可钟会并没有理会众人的闲言碎语,非常坚定地选择了胡烈。如今钟会的威望在军中已经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不管他做出什么决定,都无人敢再去质疑,当然这是指当着钟会的面,至于私底下,不满的人多了去,不过也只能是背地下私下议论,根本就不敢把话传到钟会的耳朵里。

    胡烈当然更不会去理会这些质疑声,他只要有钟会的支持就足够了,至于其他的人,胡烈甚至懒得理会他们,他只需要依够自己的实力来证明这一切,就可以让许多人闭上嘴了。

    继续地向北而行,过了赵国,就进入到了常山郡境内,距离司马军的目标真定,已经是不远了。

    胡烈严格的遵循着钟会的命令,压制着先锋营的速度,让它尽可能地与钟会的大军保持着十里之内的距离,并时刻派人与钟会保持着联络,不致于让讯息丢失。

    而钟会也是严格地控制着整个先锋军的速度,让它与司马师的大军保持着至多半日的行程,这样别说是并州军小股人马的袭击了,就算是曹亮倾巢而出,也未必能奈何得了他们,反而是容易被司马师捉住机会,杀曹亮一个措手不及。

    这样的行军方式,虽然比较刻板,但却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各路人马的安全,不管歼敌的数量的多少,自己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许仪正是不遵守钟会的要求,冒然地进行追击,最终才掉入到了并州军的陷井之中,如果许仪恪守规定,将先头部队和主力部队之间的距离保持在十里之内,那么就算先头部队遭遇到大规模的敌袭,主力部队也会在极短时间内增援赶到,不会造成任何大的损失。

    有了许仪的前车之鉴,胡烈自然也不敢冒然出击,整个行军的过程是循规蹈矩,按步就班,进展地十分顺利。

    奇怪的是,并州军在高邑之战后,突然间就消声匿迹了,一路之上,再没有遭遇过,直到胡烈抵达了真定城下,也再没有看到并州军的踪影。

    此刻的真定城,早已经是一座废城了,当时冀州军撤离真定的时候,常山太守杜奇奉吕昭的命令,已经将真定付之一炬了,杜奇生怕烧不干净,特意地在城内堆放了不少的干草木头等引火之物,并四处点火,大火熊熊燃烧了好几天,直到那场大雨的时候才熄灭,即使被雨淋灭了,但整个城池早已是面目全非,再无一座完整的房舍,就连城墙,都在烈火的烘烤之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倾斜和倒塌。

    胡烈望着已经被毁弃的城池,莫名感慨,当初为了阻击并州军,冀州军不惜将重金打造的城池给焚毁,现在等到司马军前来接收,却已经没有任何的价值了,就算是重建,不但花费巨大,而且在短时间内根本就不可能完成。

    现在冀州北部的城池,大部分毁于了烈火,而州城信都则是毁了水灾,水火无情啊,此刻冀北,真是赤地千里,了无人烟,要知道,冀州历来可是魏国的最繁华富庶之地,经过战火的蹫躏之后,想要恢复生息,恐怕没有几十年的时间是很难实现的。

    真定没有任何的并州军驻守,看来这么一座废城,并州军也早就把它给放弃了,胡烈命人迅速地通传给钟会。

    由于相隔只有十里的距离,钟会很快就赶到了真定城下,虽然钟会事先早就得到了真定城被焚毁的消息,可亲眼看到真定的荒凉的模样,钟会也还是不禁感慨万千。

    当时钟会远在邺城,对冀北的军事是鞭长莫及,吕昭倒是和他有过联系,也提及到了放弃诸城集中兵力守信都的计划,当时整个冀州北部的形势极为的紧张,坚壁清野恐怕是唯一的办法了。

    可现在重回冀北,钟会却不得不面对满目疮荑的局面。

    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收复真定只是一个方面,司马军的真正目的,还是要消灭盘距在冀北的并州军,可现在真定一带根本就没有并州军的踪迹,他们显然是扑了个空,接下来,将向何处进军,这无疑又将是一个新的问题了。

    钟会一方面派出斥侯四处侦察,一方面传信给司马师,希望司马师尽快可以赶到真定,共商大计。

第1308章 阴沟里的老鼠

    司马师的大军与钟会的前部人马始终保持着半日左右的路程,接到了钟会的禀报之后,司马师加快了行程,大约在两个时辰之后,便赶到了真定,与钟会会合。

    司马师倒是没有纠结于真定的这片废墟,在司马师看来,只要是为了最终的胜利,付出任何的代价都是值得的,司马师只是冷漠地在真定废墟上看了一圈,然后便返回了中军大帐。

    十几万的人马集结于此,但却找不到对手,司马师脸色并不好看。

    冀州北部的所有重要城池基本上都遭到了毁弃,所以并州军进入冀州之后,也无需去驻守这些城池了,冀州幅员广阔,如果并州军刻意地躲藏起来,避而不战,这倒还真是一个难题,并州军的机动能力极强,想要找到他们并不容易。

    可是不找到并州军,接下来的仗怎么打,难道司马师就一直陪着曹亮玩猫捉老鼠的游戏?

    而且关键是曹亮这只老鼠太狡猾,司马师就算是使出全力,也照样被他耍得团团转,高邑之战,虽然是许仪犯了轻兵冒进的错误,但归根结底,还是曹亮过于的狡诈多端,才让许仪中了圈套,让司马军损失了三千多人。

    三千多人固然不多,但如果曹亮一直采用避而不战,逮着机会就咬上一口的猥琐打法,司马师还真是不胜其烦。

    钟会派出去的斥侯都返了回来,除了井陉关有并州军驻守之外,其他方圆百里之内,都找不到并州军的任何踪迹,仿佛并州军已经从冀州北部消失了一般。

    但司马师清楚,这只是一种假象,曹亮是最惯于使用这种游击战术的,斥侯没有找到并州军,只能是证明并州军隐藏的比较深而已,他们此刻恐怕早已潜藏在某处,窥探着司马军的动向,并且会在适当的时候,露出他们的獠牙来,狠狠地咬上一口。

    司马师很讨厌这种敌暗我明的感觉,他喜欢的是堂堂正正地展开一场大决战,无论输赢如何,最起码也能杀个痛快。

    可曹亮就如同是阴沟里的老鼠,你看不到他,但却无时不刻地能感受到他的存在,这种感觉,真让人厌恶无比。

    现在司马师急切地需要把曹亮的主力部队给逼出来,如果曹亮一直避而不战的话,确实让司马师很是头痛。

    钟会似乎看出司马师的烦心,特意地向司马师建言道:“大将军,我军屯驻真定,日耗巨大,但并州军避而不战,长久以往,我军必难久持。卑职以为,四处搜寻并非良策,四处搜寻必然导致兵力分散,极易被敌各个击破。唯今之计,也只有引蛇出洞才是最好的办法。并州军弃守冀北诸城,唯有井陉关未曾放弃,大将军可遣一支人马攻打井陉关,其余各部在井陉之东张网以待,只要并州军前去援救井陉关,就必须要与我军进行决战。如果曹亮真弃井陉关而不顾,我军可以在拿下井陉关之后,顺势去夺苇泽关,打通入并之咽喉要道。如今并州军主力皆在冀州,并州那边空虚,大将军可遣一支人马进入并州,看他曹亮如何应对?”

    司马师闻言,点头道:“士季果然腹有良谋,曹亮不肯出战,那么咱们就逼他出来,让他无所遁形!”

    井陉关是晋冀州之间的一座重要关隘,是由冀州进入并州的咽喉要冲,当时吕昭撤防北部诸城之时,唯独留下了井陉关没有撤防,以此希望可以挡得住并州军从并州进军过来。

    只可惜,吕昭的计划是好的,但结果却是守将不给力,使得井陉关轻易地就失了守,给信都守军造成了极大的被动。

    而同样的,曹亮在放弃把守冀北诸城之时,也没有放弃井陉关,这当然和井陉关没有被火烧毁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井陉关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并州军是不可能轻易放弃的。

    如今并州军的主力已经尽数开拨到了冀州,并州境内只剩下一些战斗力不太强的守备部队了,如果此时司马大军涌入并州的话,势必可以势如破竹,所向无敌。

    对于并州,司马师那是朝思暮想着希望可以早日拿下,司马懿就是因为在并州之战中身负重伤而最终丧命的,司马师自然是盼望着可以拿下并州来告慰司马懿的在天之灵。

    只不过现在战争的重心还在冀州,司马师首要的目标还是寻找机会与曹亮进行决战,从而彻底地摧垮对手,只要能消灭并州军的主力,剩下的幽州和并州,那自然是唾手可得,没有丝毫的难度了。

    但现在曹亮避而不战,故意地藏匿起来,司马师也没有其他什么的好办法,唯有集中兵力去攻打井陉关,这样或许会逼着曹亮来现身。

    按照钟会的计划,曹亮真得如果铁了心的不露面,放任井陉关不管,这对于司马师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打开了进入并州的咽喉要道,接下来是攻是守,司马师便可以游刃有余了。

    所以,钟会的这个建议司马师还是颇为赞赏的,并立刻付诸实施。

    经过探报,驻守井陉关的并州军正是当初驻守苇泽关的左卫营,由牵弘所统率,大概是牵弘把守苇泽关多年,有着较高的防御城池的经验,所以曹亮才会特意地派他来驻守井陉关。

    不过司马师对此倒是浑不在意,毕竟牵弘并没有什么名气,更何况,驻守井陉关的左卫营只有区区的一万五千人,司马师压根儿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

    于是司马师派遣陈泰率五万步军前去攻打井陉关,同时令钟会率领马军五万,陈骞率领马步军三万,胡奋率领步军四万,布署在真定以西,井陉关以东的区域,准备实施围城打援的计划,只要曹亮敢率兵前来井陉关,司马师必定保证他是有来无回。

    陈泰接令之后,立刻整点起人马,向井陉关方向而去,很快便打响了这场攻坚之战。

第1309章

    ps:章节防盗,明天上午更正………………………………

    毌丘俭宛如是一盆凉水浇头,把他从头到脚浇了一个透心凉。

    本来毌丘俭一直精心准备着起兵,可以说这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可惜他等了一年多,也没等到这股子的东风,反倒是听到了一个噩耗。

    王凌败亡,几乎对毌丘俭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他也曾担任过荆州刺史,对南线的状况有所了解,淮南重镇,可以说是集中了魏国最为优势的兵力,而且王凌也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大将,水平能力丝毫也不亚于司马懿,而且王凌兼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毌丘俭相信,王凌肯定不会束手就擒的,他必定有反抗司马懿的手段。

    可惜王凌最终也无法逃出司马懿给他编织的大网,兵败自杀,也就让满怀期待的毌丘俭彻底地凉凉了。

    在观望和等待中,毌丘俭已经丧失了最好的机会,原本他还准备等王凌在淮南站稳脚跟,然后他在幽州起兵,南北呼应,但现在孤掌难鸣,他压根儿再没有了起兵的念头了。

    淮南的王凌兵多将广,实力雄厚,尚且斗司马懿不过,幽州这边地广人稀,兵力薄弱,又有什么资本和司马懿来斗?

    至于并州的曹亮,本能地被毌丘俭忽略掉了,并州和幽州一样,都属于汉胡杂居的边州,经济条件很差,根本就没有多少实力抗衡中原大州。

    至于曹亮本人,抱歉,恕毌丘俭孤陋寡闻,还真没觉得这么一个刚刚冒出头的年轻人有什么能和司马懿来斗的资历,连王凌都不是司马懿的对手,曹亮能行吗?

    或许毌丘俭还在庆幸,庆幸自己没有莽撞,如果早些起时候起兵的话,那么开弓便没有回头箭了,只怕现在司马懿的重兵,已经是兵临幽州,自己穷于应付了。

    但没有起兵就代表平安无事吗?

    那倒也未必,毌丘俭可是和司马懿共过事的,他很清楚司马懿的为人,阴鸷腹黑,睚眦必报,自己从来也不是司马懿的嫡系,而且彼此之间还有很深的矛盾来怨隙,就算自己老老实实地来当这个幽州都督,那也未必能让司马懿安心。

    司马懿之所以升他的官,之所以对幽州按兵不动,并不是说司马懿这个人宽宏大量,继往不咎,而是现在他还腾不出手来,没空来对付毌丘俭,如果等着王凌曹亮这些明面上起兵对抗他的人被消灭了,毌丘俭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本以为忍了这口气,就可以换来幽州的暂时安宁,但毌丘俭没想到司马懿居然以朝廷的名义给他下了一道圣旨,要他尽起幽州之兵,去讨伐并州的曹亮。

    这种再简单不过的一石二鸟之计,毌丘俭又焉能看不出来,但他没办法拒绝呀,司马懿下的是圣旨,用得是冠冕堂皇的理由,如果毌丘俭拒不出兵,那他就是抗旨不遵,犯了欺君大罪,到那时,毌丘俭不想反也得给逼反了。

    可是出兵并州,摆明了就是上了司马懿的当,二虎之争,必有一伤,渔翁得利的,只能是司马懿,司马懿隔岸观火,看着并州和幽州火拼,这恐怕是他最为得意的了。

    毌丘俭为此事是头疼不已,思忖半天,也想不出什么个好的应对之策,到是谋士杨帆建言道:“都督不必心忧,出不出兵,或许不由都督定夺,但具体如何作战,却是都督临阵决断的。”

    毌丘俭一拍大腿,喜道:“对呀,这个办法妙,战场之上行军打仗,却是某说了算,司马懿想算计某,可不容他得逞。”

    没错,如果毌丘俭拒不出兵,那就是抗旨不遵,而违抗圣旨的后果自然是相当严重的,可是只要毌丘俭出兵并州,司马懿就没法再追究他的罪责了。

    而出兵之后,仗怎么打,却是毌丘俭说了算,完全可以找各种理由避而不战,或者是虚攻佯攻,反正就是出工不出力,司马懿远在洛阳,你又能耐我何?

    不过好象圣旨中有提到朝廷会派一个监军过来,不过这个监军早被毌丘俭选择性地无视了,幽州兵可是他毌丘俭统率多年的嫡系人马,在幽州这块地盘上,毌丘俭说话还是有着相当的分量的,区区一个监军,人生地不熟的,能起到牵制他的作用吗?

    对此毌丘俭当然是嗤之以鼻,所以接到圣旨之后,他也懒得备战,把圣旨一丢,继续地我行我素,该干嘛干嘛。

    毌丘俭是三月接到的圣旨,可到了四月中旬,他依然没有调兵的迹象,而这个时候,被司马懿任用为监军的卫瓘匆匆赶到了蓟县,催促毌丘俭进军。

    卫瓘出身于官宦世家,而卫家本身就是河东望族,父亲卫觊曾官至尚书,卫瓘也算是名门子弟,他出仕较早,二十岁的时候就担任了尚书郎,十年间,历任通事郎、中书郎、散骑常侍等职,高平陵事变之后,卫瓘出任廷尉,深得司马懿的赏识。

    此番奉命担任幽州监军一职,并统率一部人马,接到诏令之后,卫瓘便星夜兼程,率领着麾下一千人马赶赴幽州。

    只不过洛阳距离幽州路途遥远,卫瓘虽是晓行夜宿营,加速赶路,也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这才赶到了幽州的治所蓟县。

    可到达蓟县之后,卫瓘才发现整个幽州,就连一点备战出征的准备都没有,他不禁暗暗地有些恼火,朝廷的圣旨,下达都快一个月了,毌丘俭这边,居然是毫无动静,这完全是不把朝廷的圣旨放在眼里啊。

    卫瓘立刻前往都督府去拜见毌丘俭,初次见面,卫瓘倒也是比较克制,态度中规中矩,寒喧了片刻之后,卫瓘委婉地提到了调兵出征之事。

    毌丘俭立刻是大吐口水:“卫监军你有所不知,这幽州地跨千里,驻兵分散于各郡,朝廷的圣旨一到,本督就已经向各郡下达了调令,只是路途遥远,到现在还未抵达。”

第1310章 小巫见大巫

    陈泰刚刚被司马师任命为镇北将军,补了吕昭死后的缺,四征四镇将军向来是军中的要职重将,尤其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候,镇北将军更像是一副重重的担子,压在了陈泰的肩上,让他有点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此次的冀州之战,司马军已经是经受到极大的损失,吕昭战败身亡,信都失守,冀州北部全线沦陷,就连司马师的大军北进,未获一胜,反而挨了并州军的闷头一棒。

    所以司马军现在急需一场胜利来提振士气,而所有的人的希望都压到了陈泰的肩上,进攻井陉关,已经是不容有失了。

    井陉关的守军只有一万五千人,而司马师足足地给他调派了五万步军,在兵力上具备碾压的优势。很显然,司马师是对陈泰寄以厚望的,希望陈泰可以拿下井陉关,一举扭转现在的不利局面。

    曹亮避而不战,让到达真定的司马军陷入到了困境之中,现在唯一的突破口就是井陉关了,司马师攻击井陉关的目的,就是要逼迫曹亮现身,派兵来救援井陉关,这样他才有可能达到围城打援的目的。

    当然如果曹亮死活不派援兵的话,司马师也不介意将井陉关拿下来,进而攻取苇泽关,彻底地打开入并之通道,司马师就不相信曹亮能对此举无动于衷。

    现在司马大军已经在井陉关以东张网以待了,只要并州军敢出现,灭你没商量。

    当然,前提条件是陈泰必须要给井陉关足够的压力才行,井陉关的守军抵抗不住,才有可能会向曹亮求援的,所以陈泰的进攻是关键,井陉关这边打得越激烈,并州军出现的几率才越大。

    如何进攻井陉关,陈泰事先已经有过大致的预案了,由于井陉关地势险要,险阻天成,关前的道路十分狭窄,纵然陈泰手中握在重兵,但无法迂回到敌后,只能采用正面进攻的方式,这就有一种施展不开的感觉了。

    进攻兵力无法增加的情况下,也只能是通过来改变进攻的强度提高进攻的效率了,陈泰到达井陉关前,就亲自查看过井陉关的地形地势,特意地制定了一套进攻的方案,那就是将五万大军编为若干个攻击方队,每个方队大约五千人,轮流对井陉关发起进攻,昼夜不停歇。

    只有这样,才能将兵力上的优势发挥出来,否则并州军凭险据守,司马军就算是攻上一年,也未必能有什么效果。

    司马师给陈泰的时间并不多,要求他尽快地拿下井陉关来,就算拿不下,也必须给井陉关的守军一定的危机感,让他们主动地向曹亮求援,围攻井陉关,只是一种手段,真正的目的,还是要将曹亮的主力给引出来。

    陈泰当然能领会到司马师的用意,所以才会制定出这么一套昼夜不停歇的进攻方案,司马军拥有着数量上的绝对优势,一拨人马在攻击的同时,另外各支人马都在休息,每支队伍的攻击时间,最长不超过两个时辰,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司马军的体力和精力,让他们在投入战斗的时候,都能精神百倍,斗志昂扬。

    似乎是从并州军攻打乐成和信都时大规模使用投石车上面,陈泰也获得了一些灵感,在步兵军团发起进攻之前,陈泰也想方设法地集中了好几十架投石机,准备对井陉关发起投石攻击。

    司马军的投石机,还是那种老旧的人力牵拉式投石机,这种投石机在官渡之战,曹军就曾大规模使用过,而后一直沿用,但几十年来从未做过革新,还是那种那样子,甚至底部都没有安装轮子,只能采用人抬的方式前进,所以只能称之为投石机而不叫投石车。

    这些投石机,每架都需要上百名的拽手,几十辆投石机,就需要数千人的拽手,投石机一出场,倒是淹没在了人海之中。

    以前魏军使用投石机,大多数的时候是一种攻城的辅助手段,为蚁附攻城的步兵军团壮壮行色,干扰一下城头的守军,从来也没指望这些石弹能轰塌一座城墙。

    可并州军的投石车就做到了,它不但轰塌了郡城乐成的城墙,而且轰塌了州城信都的城墙,威力之大,震惊天下,许多人听闻之后,都觉得不可思议,原来攻城战还能这么打?

    乐成和信都的战例似乎说明,再坚固的城墙也无法抵御投石车的攻击,也许以后城墙的攻防战将会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之中,城池攻防战的格局也将会彻底地发生改变。

    陈泰当然没指望他的这些投石机能达到摧毁井陉关的作用,光看看井陉关那用石块砌成的城墙,就不是这些石弹可以轻易能撼动的。

    而且司马军的投石机和并州军的投石车完全是两个概念,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两者都相去甚远,光是石弹,司马军的石弹就要比并州军的石弹轻上近一半,攻击的效果那自然是差了很远的。

    陈泰之所以坚持首先使用投石机,最大的原因还是受到了并州军的启发,就算这些投石机没法和并州军的投石车相提并论,但依然可以破坏城头上的那些防御设施,以及对守军进行猛烈的打压,为攻城的部队扫清障碍。

    就在司马军在城下紧急布署投石机的时候,牵弘早就在城头上看得是一清二楚了,原本以为司马军会首先大举发起攻击,没想到居然是先摆弄那些投石机。

    牵弘不禁是嗤之以鼻,以前在洛阳时,牵弘在中军之中见过投石机,或许觉得还挺威风凛凛的,但自从左卫营装备了配重式投石车之后,还真是小巫见大巫,司马军的那些投石机,和并州军的投石车比起来,不过像是小孩的玩具一般,二者根本就没有什么可比性。

    既然司马军率先排出了投石机,这倒给了并州军一个机会,出让他们见识一番,什么才是真正的投石车!

第1311章 东施效颦

    左卫营的投石车,已经布署在了城头之上,只不过因为地方狭小,五六十辆的投石车没法全部布署到城头,一次性只能布置二十多辆。

    不过对付司马军的这些投石机,二十辆投石车也已经是足够了。

    看到城下那些投石机正在紧张地进行放置和装弹,牵弘微微地冷笑一声,下令城上的投石车手装弹,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

    投石车安装之后,就已经进入到了战斗状态,这时只需要填装石弹,就可以发射了。

    以前的投石车,都是应用于攻城作战之中,而此次,却是应于守城作战,很显然,攻城时投掷石弹和守城时投掷石弹,完全是不同的,攻城时,采用的方式是仰攻,由下往上攻,而守城时,采用的是方式是俯攻,居高临下,由上往下攻。

    不过对于投石车手来说,这也算不上是什么难事,调整好弹道即可,而且城下黑压压的一片人,每一枚石弹根本就不用做太多的瞄准,砸下去,便可伤人。

    城下的司马军还在紧张的忙碌着,安装投石机的正在满头大汗地安装着,运送石弹的士兵正在填装石弹。

    司马军的石弹,并不像并州军那样精雕细琢地雕成圆球状,而是比较粗旷的使用大小大致相等的石块,这些石块五花八门,有球状,有方型,更多的是些不规则型状的,司马军开采石料,只需要重量差不多即可,基本上不去顾及形状。

    像并州军那样费时费力地将石弹凿成大小一致的圆球状,在他们看来,纯粹是多此一举,不管是石球还是石块,只要重量相同,造成的损坏应当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但事实上,还是有许多的不同的,曹亮之所以花费大力气让工匠将石弹凿成球状,从空气动力学上来讲,可以减少空气的阻力,提高石弹飞行的稳定性,不规则的石块在空中如果发生翻滚,则会使得弹道发生变化,命中率显著降低。

    而球状的石弹则完美的避开了这个问题,无论石弹在空中如何翻滚,都不会对弹道产生影响,从而可以大大地提高命中率。

    显然其他人是不会知道这个原理的,所以图省事,魏军一直以来的石弹都是不规则的石块,这个时候也不会例外。

    就在司马军一片忙碌之际,城头上的石弹已经是呼啸而来,在空中划出一道道的弧线,而后砸在了司马军的头顶上。

    仰攻时,这道弧线的前端长而后端短,俯攻时,则是前端短而后端长,整个的投掷过程,也就是一个将动能转化为势能的运动,弧线的前端是运用的是动能,达到顶点之后,转化为势能,在重力的影响下,后端线段越长,势能便越大,石弹所造成的破坏就越大。

    司马军似乎没有想到并州军会突然的出手,那些凌空飞来的石弹,让司马军变得惊惶失措起来,他们拼命地想要避开,但石弹的下落速度太快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砸向了人群。

    一枚势大力沉的石弹直接砸在了一名司马兵的脑袋上,脑袋就如同西瓜一样爆开了,红的白的东西四处飞溅,洒满了周围的人身上,空气之中弥散着浓重的血腥味,令人作呕。

    别以为石弹砸死一个人就是终结,石弹落地之后,还在地面上弹了几弹,然后借助着下落之势,在人群之中迅速地滚动了不短的距离,所到之处,司马兵是骨断筋折,哀嚎连连。

    陈泰这才明白,原来这才是球形石弹和普通石弹的最大区别,普通的不规则形状的石弹,落在那儿就在那儿,基本上不会再挪地方,而这些圆球状的石弹却可以借势滚动,造成二次的伤害。

    尤其是像井陉关前这样的坡道上,石弹不停地滚动,所到之处,非死即伤,更能将司马军的阵形给搅个天翻地覆,看来此前人们不以为然的球形石弹真得有极大的妙用之处,这世上还真没有白费的工夫。

    仅仅只是一轮二十多枚的石弹,就带给司马军投石阵地一片慌乱,许多人是抱头鼠窜,而这些投石机是需要人力来牵拉的,拽手纷纷逃窜,也让这些投石机近乎处于瘫痪状态。

    只有少数的处于边缘地带的投石机没有爱到影响,抛射出了一些石弹,不过仓促之间,准头却是大为欠缺的,不是砸在了城墙之上,就是落在了关城里面,几乎没有一枚石弹可以击中城头上的目标。

    其实不管什么样的投石机,都是需要来调整的,只有通过不断的抛射,才能找到正确的攻击点,就算是并州军的投石车,第一轮攻击也没有击中任何一辆投石机,只是司马军的人员过于密集了,才造成了不小的伤害。

    但投石车的调整能力是极强的,试射一枚石弹之后,投手就已经大致确定了弹着点,所以第二轮的攻击,直接就瞄着那些投石机来打了。

    最先被摧毁的就是那些还有能力发射石弹的投石机,这些投石机对城池的威胁最大,尽管它们现在还没有能力将石弹砸中城头,但经过不断的抛射之后,总是能调整过来的。

    牵弘当然不会给他们调整的机会,下令投手瞄着这些投石机来打。

    一架投石机首先被石弹给击中了,只听“喀嚓”,整架的投石机就碎成了一堆烂木头,断木和木屑横飞,如此沉重的石弹,只要能准确无误的命中投石机,这些投石机绝对是无可幸免的。

    陈泰顿时是目瞪口呆,虽然投石机个头较大,但相隔着几百步远,投石机就是一个小点,并州军的投石车竟然可以准确无误地命中这一个点,这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事。

    这个时候,陈泰才赫然明白,这投石车和投石机的差距,还真不是有没有轮子的差距,这样的差距,远不是一星半点,投石机对战,司马军完全只有被吊打的份,陈泰想利用投石机进行攻城,不过是东施效颦罢了。

第1312章 自掏腰包

    司马军的投石机一架接一架的被摧毁,虽然做不到百分百中,但这样恐怖的命中率已经让司马军的投石机阵地趋于瘫痪,先前还能勉强地射出一些石弹进行还击,但并州军的投石车似乎长了眼一样,谁还击就先打谁,等把这些投石机打残了,剩下的投石机也就没有还手之力了。

    这场投石车(机)之间的较量,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上的较量,司马军完全只有被碾压的份,经过数轮攻击,司马军已经没有了任何还手之力,那些拽手已经逃散了一大半人,只剩下那些投石机孤零零地矗在那儿,成为了并州军的活靶子。

    没有了对战的压力,并州军的投手们更加地轻松了,他们把这些投石机当成了训练用的靶子,挨个儿地给他砸了个稀巴烂。

    陈泰脸色铁青,看来使用投石机就是一个笑话,自己的石弹竟然连一枚都没有命中目标,就被人家砸了个七零八落,不但投石机尽数被毁,就连那些拽手都是伤亡累累,今天可谓是出师不利!

    本来陈泰今天是指挥大军趁兴而来,准备着敲山震虎,给并州军一点下马威看看,但这一战之后,威风扫地,颜面尽失,恐怕连士气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这个结果,还真是陈泰始料未及的。

    不得已,陈泰只能是下令将那些残余的投石机撤出阵地,但这同样也是一个危险的活计,因为并州军的投石车仍在不断地攻击之中,只要进入到射程之内的人,就没有安全的,一个不走运,很可能就被石弹砸个死翘翘。

    而且,这个基本上是没有防护的可能,不像对付弓箭,拿个盾牌还能抵御一下,可石弹这玩意,拿什么来防也是白搭,一旦被砸中,绝对是无可幸免。

    这些临时被派上去的士兵个个战战兢兢,睁大着双眼,恐惧地盯着天空,生怕那些石弹落下来正好就砸在他们的头顶上。

    但如果真得有石弹落下来的话,未必他们能躲得过去,那些石弹速度极快,宛如不及掩耳的迅雷,当你真正看到石弹落在头顶上的时候,一切都已经迟了。

    在并州军投石车不断地打击下,司马军狼狈不堪地终于抢救出了一些投石机,但大部分的投石机还是被摧毁了,现在一片狼籍。

    利用投石机来进攻,这也不过是陈泰的一种尝试,然而只能说是陈泰找错了对象,鸡蛋碰石头,碰了一个头破血流,完败给了并州军。

    当然,陈泰也不会因为这一次的失败就彻底地丧失了信心,既然投石车利用不上,那么陈泰很快便放弃了这个方案,还是老老实实地转入到了蚁附攻城之中,他感觉新的法子还终究是不靠谱的,想要攻下井陉关,看来还得采用老办法。

    蚁附攻城拼得就是人海战术,反正司马军也不缺人,每一拨进攻的队伍便有五千人,而这五千人几乎已经将这条谷道给填满了。

    这也是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司马军一次只能出动这么多的人,饶是如此,整条谷道之上,也已经是密密麻麻,层层叠叠,人山人海了,一次性派出的人马再多,也施展不开。

    陈泰把这些人马全部分开,计划着就是采用轮番进攻的手段,来把守城的并州军给拖累拖垮。

    采用蚁附攻城这样的手段,想要攻破防守严密地形险要的井陉关,难度是相当的大,陈泰也没指望着能在三两天的时间内就拿下井陉关,但司马师要不希望无限期地拖延下去,所以想要尽快地拿下井陉关,那就必须在攻击力度上面做文章。

    陈泰为攻城的部队开出了巨额的悬赏,第一个攻上城头的司马兵赏赐万金,良田千亩,每斩杀一名并州军,也有万钱的奖励。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更何况陈泰开出的竟然是如此高额的奖赏,如何能不令司马兵不眼红不眼馋,征战沙场为的是什么,不就是想能搏个封妻荫子,求个富贵荣华吗?如今巨额的赏格就摆在眼前,改变自己一生的机会就要到来了,他们如何能不拼命?

    当然也有人质疑陈泰的悬赏,这给的赏格也太重了,远远的超出了司马军正常的悬赏,会不会是忽悠人呀?

    这样的事情也并非没有过先例,以前有的将领为了追求战功,开出了巨额的悬赏,等到事成之后,他自己去邀功领赏了,把真正立功的将士却给忽悠了,白白的流血又流汗。

    如果是军中正常的悬赏,那一般是没什么问题的,但陈泰开出的悬赏却比军中正常的悬赏高出十倍不止,到时候攻破了城池,朝廷会认帐吗?

    针对这样的疑问,陈泰当众表示,这次的悬赏是他个人提出来的,与朝廷无关,所以大家根本就无需担心能不能兑现的问题,他陈泰以个人的声誉做为担保,只要有谁能第一个攻破城池,保证悬赏足额发放,绝不拖欠!

    陈家可是颖川的望族,富可敌国,这些悬赏在陈泰的眼里,不过是九牛一毛,陈泰以自己的声誉做为担保,自然没有人再来怀疑,毕竟象陈家这样的名门大族,声誉远比万两黄金千顷良田更值钱,陈泰自掏腰包,信誉度更比朝廷还要高,声明一出,众将士是欢呼雀跃,兴奋不已,仿佛这些黄金良田,已经是他们的囊中之物了。

    陈泰当然不会在乎这点小钱了,他在乎的是如何能尽快地拿下井陉关来,完成司马师交待的任务,只有最大程度的将士气给激励调动起来,司马军才有攻克井陉关的可能。

    司马军得到了陈泰的保证之后,犹如打了鸡血一样,一个个兴奋高亢,鼓声一响,就如同是离弦之箭一样,一窝蜂地向前冲去,你逐我赶,生怕会落在别人的后头,仿佛这巨额的悬赏,就摆在那儿,谁冲在最前面,这些悬赏就是谁的,唾手可得。

第1313章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所谓的利令智昏,大概就是司马军的这副模样吧。

    这些司马兵的眼中,看到的只有金灿灿的黄金和肥沃的良田,却似乎忘却了前方等待他们的,是霹雳一般的石弹,是密集的箭雨,是夺命的木石,任何一样东西,都是追魂夺命的,没等他们登上城头,这些东西都很有可能就会夺去他们的性命。

    可是在巨额的悬赏面前,恐怕连他们自己的性命都变得无足轻重了,纵然这些悬赏是致命的诱惑,他们也如飞蛾扑火一样义无反顾。

    刚刚打退了司马军的投石机进攻,牵弘本以为司马军的攻势将会缓上一阵,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才会再次地投入战斗。

    但没想到司马军的来势竟然是如此之快,才不过片刻的工夫,就又发起了潮水一般的攻势,光看看这些军队漫山遍野冲上来的气势,就足以让人心寒胆战了。

    不过牵弘可不是被吓大的,那怕司马军的攻势宛如潮水那样澎湃,牵弘都是一脸的泰然自若,丝毫没有紧张之色,他下令全体守军严阵以待,做好应战的准备,一旦司马军攻到城下,进入到射程之内,就对其进行毫不留情地攻击,将司马军的进攻扼杀在摇篮之中。

    最先发起攻击的依然是投石车,当司马军前进到那一片投石机阵地废墟上的时候,并州军的投石车就率先地出手了,一枚枚的石弹凌空飞出,在空中划出一道道的抛物线,而后重重地砸落在了司马军的阵中。

    司马军的战阵相当的密集,几乎是人挨人,人挤人,这样的密集阵势,根本就无法去闪避开,每一枚石弹在人群之中落下,必定是血光四溅,伤亡累累。

    不过这丝毫也不能阻挡司马军的进攻之势,毕竟城上只有二十多辆的投石车,就算一齐发射的话,每次也只有二十枚的石弹会落下去,尽管是弹无虚发,但终归杀伤人数还是有限的。

    投石车厉害归厉害,但它能攻击到的范围终究是有限的,太远不行,太近了也不行,所以司马军拼了命地往前冲,也许他们觉得,等冲过了这一段,投石车无法再覆盖他们,那就相对来说安全一些了。

    不过显然这是他们一厢情愿的想法,还没有走出投石车的射程覆盖的范围呢,并州军的连弩车就开始发射弩箭了,一排排的弩箭密集地向着司马军的战阵射去,顷刻间,司马军便又倒下了一大片。

    这些弩箭的射程要比普通的弓箭远,而且穿透力极强,普通的木质盾牌根本就无法挡得住这样的弩箭,用盾牌来抵挡,只能是被射穿,身后执盾的人,也是无可幸免。

    连弩车在杀伤普通士兵的方面,确实要比投石车更为理想,投石车的攻击是点,而连弩车的攻击是面,一排排的弩箭射出去,可以形成一个死亡扇面。

    司马军的进攻受到了稍稍的迟滞,被弩箭射杀的士兵人数激增,许多士兵在冲锋的途中,就被射杀了,关键是那些木质的盾牌,似乎很难抵挡得住这些凌厉的弩箭,许多的盾牌直接就被弩箭给射穿了,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

    不过司马军的攻势还是如潮水一般,那怕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依然不断地向前涌来,踩踏着尸体继续向前冲锋。

    不得不说金钱的魅力相当的诱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勇夫还不止一个两个,整支队伍个个都红着眼,无视死亡,勇往直前。

    投石车和连弩车因为死角的关系,覆盖战场的范围终归是有限的,当司马军冲到接近城墙的位置之后,这些武器就鞭长莫及了,近距离的战斗,还是普通的弓箭担当主角。

    牵弘倒是不慌不忙,长年镇守苇泽关,经历过数次攻防战之后,牵弘在守城作战的经验方面,要远胜于常人,别看司马军的攻势如潮,牵弘却是一点也不着急,他从容不迫地调度着守城的军队,那怕司马军已经是冲到了城下,但牵弘命令投石车和连弩车一刻也不停歇,继续地加大攻击的力度,对司马军后续的部队持续地进行打击。

    由于受地形所限,司马军的阵型几乎被压制成了一字长蛇状,投石车和连弩车永远也不缺乏攻击的目标,牵弘下令投石车和连弩车各自只需要覆盖它们射程之内的范围,不管司马军何时经过这些区域,都会经受死亡的袭扰,让他们根本就无法轻轻松松地抵达城下。

    至于抵达了城下,司马军就能安全了吗?有这种想法的人,那更是大错特错了,一旦他们进入到了距离城墙百步之内的范围,死亡的风险则会更进一步的提升,密集的箭雨无处不在,那怕他们手持盾牌,龟缩在盾牌的后面,聊可避箭雨。

    但是司马军总不能一昧地蹲在那儿防守吧,他们的任务是攻城,可一旦他们有所动作,那些箭矢就总能找到空隙,给他们以致命的一击。

    一架架的云梯被竖了起来,司马军所使用的,除了简易的云梯之外,还有那种带防护顶子的云梯车,这种云梯车是折叠的,使用时可以打开并接近城墙,省去了攀登时的风险。

    冲到了城下之后,司马军变得更加地兴奋了,仿佛那巨额的悬赏就在眼前,他们不顾一切地踩踏着云梯,拼了命地向着城头上冲去,相互之间还你追我赶,唯恐被别人捷足先登了。

    但并州军的防守极其的严密,左卫营又是极为擅长守城的,所以那怕这些司马军再拼命,想登上城头,也是难如登天,不断地有人从云梯上跌落下去,摔得尸骨无存。

    但这丝毫也无法阻挡司马军的攻势,前面的人掉了下去,后面的人依然顽强地攀登着,前面的云梯到了下去,后面还有更多的云梯竖了起来,他们密密麻麻地挂满着城墙,奋力地攀爬着,悍不畏死,这是一场极为疯狂的战斗。

第1314章 挑灯夜战

    激战从早晨一直持续到了黄昏,城墙下面,司马军的尸体堆集如山,被火油焚毁的云梯残骸到处都是,还着半燃着,冒着青烟。

    按理说,这个时候已经是司马军该鸣金收兵的时候了,打到现在,司马军伤亡累累,疲惫不堪,应该是没有再战的能力了。

    但新的一拨军队再次地投入到了战斗之中,他们嗷嗷地叫着,士气高昂,丝毫也没有被眼前尸堆如山的场景所吓住,反倒是有一种看到鲜血淋漓场面后的狂热,他们踩踏着这些尸体,更为疯狂地向着城头冲去。

    前面死的人越多,证明战斗越激烈,自己这方面有人死亡,守城的敌军想必也会付出相应的代价,只要守军疲惫了式微了,攻城便变得更为轻松了,距离陈泰的巨额悬赏,则又更进了一步。

    那些悬赏,始终是悬在那么令垂涎的诱饵,它激励着一拨又一拨司马军前仆后继,舍身忘死,谁都不希望这份悬赏被别人抢了去,谁都期冀这份悬赏可以落到自己的头上,只要没有被拿走,后面的人终归是有机会的。

    夜幕降临之后,司马军燃起了无数的火把,照得整个战场上有如白昼一般,火光一直向着山外的营地蔓延过去,宛如一条长长的火龙,盘桓在崇山峻岭之间。

    牵弘脸色微微有些变化,看这情形,司马军是准备挑灯夜战连夜攻城了。

    一般的情况下,夜间攻城的难度是远远地要大于白天的,就算是采用再多的火把,其光照程度也远不能和白天相比,而且点燃火把,最容易暴露目标,让对方的弓箭手有的放矢,可不点燃火把的话,只能是摸黑进攻,反倒让攻城作战变得更为艰难。

    所以,大多数攻城方都会选择在夜间休战,等到天亮之后再度发起进攻。

    但显然这次司马军的进攻比较迫切,不仅白天就发动了全力的猛攻,而且夜晚同样不曾停歇,试图想要用这种连轴转的方式,拖垮守军。

    不过牵弘对此早有准备,他并没有将一万五千名将士全部都派到城头上,而是将他们分为了三班,每班五千人,一班作战,另一班则为预备队,处于半休整的状态,如果敌军攻势猛烈的话,预备队便可以及时地顶上去,而剩下的一班则去睡觉歇息,全面的撤出战斗。

    这种三班倒的作战方式并不是牵弘首创的,而是曹亮创立的,目前已经推广到了并州军所有的各营部队之中,不光是左卫营采用,就是其他的各营在守城作战时,也都会遵循这个原则。

    因为守城战往往是持久战,经常会打上几个月,甚至打上几年都不稀罕,所以守城的军队不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将兵力一次性全部投入上去,再顽强的战士也会有疲惫的时候,劳累的时候,一旦力竭,而敌人的攻势不减,这城池便很难再守得住。

    所以守城的军队必须是劳逸结合,这样才能保证持久的战斗力。以前的军队大多会采用两班倒的模式,但曹亮认为,两班倒的话如果只在白天进行,倒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遇到需要昼夜作战的情况,两班倒就难以支撑了。

    而将军队分为三班,每班作战时间控制在大约四个时辰,这样那怕是连续多日作战,也不会使军队太过疲劳,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

    所以牵弘在看到司马军连夜继续发起攻击的时候,也仅仅只是表示惊讶,但却没有流露出担忧的神色,因为并州军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足以应付司马军的连续进攻了。

    牵弘并没有严格地将每一班作战的时间规定为四个时辰,因为相对而言白天司马军的攻势要猛烈一些,在白天作战的队伍承受的压力相对来说要大一些,所以牵弘在白天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两个班的轮换。当夜幕降临的时候,第二班奋战了三个多时辰,也已经是疲态尽显了,所以牵弘及时地将第三班的队伍轮换上去,将第二班的将士替换下来。

    牵弘下令所有白天参战的队伍吃过战饭之后,抓紧时间睡觉休息,在五更之时,第一班的队伍就必须起身吃饭,并投入作战,看目前司马军的作战方式,就是想用轮番进攻的方法来拖垮守军的,估计到了天亮之后,司马军将会发起更为猛烈的进攻,所以并州军的养精蓄锐更为重要,只有休息好了,才能有充足的体力和精力来应对司马军的进攻。

    夜晚的进攻在规模上也确实是不能跟白天相提并论的,陈泰将攻城的部队派上去,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对守城的军队进行滋扰,毕竟司马军占据着兵力上的优势,他们可以分批次地发起进攻,大部分的军队都在休整,参与进攻的,永远只占人数的一少部分。

    夜战的难度确实比较大,陈泰也没有指望可以通过黑夜的战斗就能攻克井陉关,他也只是希望通过不断的进攻,来瓦解并州军的斗志,让他们变得疲惫不堪,而后他将会在白天的时候,派出最为精锐的部队发起强攻,一举拿下井陉关。

    如果一天的时间不行,那就两天,两天不行,三天五天也可以,甚至将战斗拖他个十天半个月,陈泰就不相信并州军是铜浇铁铸的,他们总会有累垮累瘫的时候,只要司马军能保持着这样的攻势不減,那么拿下井陉关只不过是迟早的事。

    夜晚的时候,投石车和连弩车都停止了攻击,所以司马军在攻到城下的过程之中确实是比较顺畅的,不用担心进攻途中会有石弹落在头顶上,会有弩箭击穿他的们盾牌和铠甲。

    但攻到城下的时候,司马军发现攻上城池的难道反而是倍增了,火把的光芒不仅给他们照明了道路,而且也招来了偷袭的箭矢,一不留神,就会有冷箭从黑夜之中突然地窜出来,追魂夺命。

第1315章

    ps:章节防盗,明天上午更正…………………………………………

    简直就是痴人做梦,我先把这片草地给烧光了,看你们还能在何处藏身?

    烈火迅速地在草地上蔓延着,腾起了滚滚的浓烟,冬春之际,百草枯黄,正是极易点燃的时候,再加上不弱的风力,风借火势,火助风威,很快就将整片的草场给点燃了。

    冀州军并不是单纯的从一面点火,而是四面八方,只要能点的地方,统统地点上一把,仿佛不把并州人烧死在火里不甘心。

    眼看着火舌不断地吞噬着周围的野草,方布脸色阴沉,这大概是他平生面临的一次最大的危机了吧,这片草场虽然面积比较大,但也架不住冀州兵这样四处点火,如果他们不趁着火势还小的时候突出去,等到大火烧遍这片草场之后,恐怕真没有脱身的机会了。

    不过就算是面临生死危机,方布也没有任何的慌乱,他蹲在草丛之中,冷静地观察着周围的状况,这股的冀州骑兵人数大约在两百多人,如果他们聚集在一块,那么方布就是浑身是胆,也不可能从乱军之中杀出去。

    但现在冀州军为了点火,已经四散到各个方向上,这片草场极大,两百人想要将它围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现在冀州军的兵力相当的分散,任何一个方向上,都没有太多的人,这显然给了方布不小的机会。

    而且冀州军从一开始点火,就是乱哄哄地四处放火,不管上风下风,火起的时候,下风位置就会被浓烟所笼罩,呛得这些冀州兵不得不向后退却,等于是将这包围圈扩得更大了。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方布当机立断,向着埋伏在草丛之中的部下打了一个手势,点指了北面的一个方向,既然要突围了,肯定是要从北面走了。

    那个军司马似乎也料算到并州人可以会从这个方向突围,所以他特意地带人扼守在这里,只不过现在兵力分散,他手头也没有多少人了。

    而且这个时候正好刮着东南风,所有的浓烟都朝着这面刮了过来,这显然让军司马有些恼火,浓烟之中不但呛得人无法呼吸,视线也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就在他们频频后撤的时候,突然间从浓烟之中冲出十来个矫健的身影,疾速地向他们冲了过来。

    军司马大惊失色,连忙指挥骑兵进行阻击,绝不能让他们突出去。

    但方布他们出手太快了,双方的距离又近,等他们刚刚发现之时,寒光闪闪的环首刀就已经落在了冀州兵的身上。

    方布的目的就是抢马,他深知,一旦他们现身,冀州骑兵就会立刻围杀上来,如果没有战马的话,无论如何也是逃不过冀州兵的追杀的,所以只有抢到几匹战马,才是逃生的最佳方法。

    方布直接瞄着那个军司马出手了,擒贼擒王,只有首先将他击杀,才能让这股骑兵陷入混乱,所以方布下手特别的狠,根本就不给他逃跑的机会,冲到他近前的时候,方布一跃而起,竟然要比那军司马还高。

    军司马正被浓烟呛得直流泪,等他发现方布已经窜到身前的时候,心底一寒,赶忙提起手中的长矛刺了过去,但方布的身手何其的灵活,一闪身就避开了那长矛,一刀就劈在了军司马的脖子上,军司马的脑袋立刻就搬了家,脖颈处鲜血狂喷。

    本来那军司马玩命地追来,就是冲着巨额的悬赏,他还以为这是老天特意赐给他的机会呢,兴奋至极,但没想到他竟然是第一个踏入了鬼门关,被人一刀枭首。

    一切都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估计他连后悔的念头还没有生成吧。

    方布不等身子落地,飞起一脚,将那军司马的尸身给踹了下去,自己跳上了马背。

    方布顺利地得手,但其他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的速度没有方布那么快,方布击杀军司马之后,他们才刚刚赶到了近前,这个时候冀州兵已经发现危险来临,纷纷策马而逃,他们追之不及,没能再抢到战马。

    而这时,其他各处的冀州骑兵也纷纷地赶了过来,一匹马战马根本就载不了这么多人,就在方布思忖怎么能再抢到更多的马时,他的一个部下大喊道:“将军快走,属下们断后!”

    这些人可都是方布最忠心最得力的部下,那怕平时方布再严厉,此刻也不忍一个人逃生。

    那些部下急了,大叫道:“将军,情报要紧,属下们死不足惜,但一定要把情报送交给主公啊!”

    眼看着冀州骑兵越聚越多,如果再不走,那就谁也走不成了,方布一咬牙,大喝道:“兄弟们,咱们来生再聚!”说罢,他的靴子猛踢了一下马腹,战马嘶吼一声,如离弦之前一般冲了出去。

    剩余的九人并肩而立,面对冲上来的滚滚骑兵,他们一无所惧,其中一人大喝道:“兄弟们,为方将军而死,我们死得其所!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冲!”

    九个人提着环首刀,怒吼着,不退反进,迎着冀州骑兵冲了上去。

    以九人之力,面对两百多名的冀州骑兵,肯定是毫无胜算的,但他们没有逃,没有躲避,视死如归地冲上去,以血肉之躯去阻挡冀州铁蹄,只为方布赢得一些逃亡的时间。

    刀光闪烁,鲜血四溅,他们如困兽一样发疯地冲击着,把冀州骑兵从马背上砍落下来,其生猛的架式,足以让这些冀州兵为之胆寒了。

    不过敌众我寡,虽然九个人拉了不少的垫背的,但还是难逃杀戮,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倒在了血泊之中。

    当最后一个人倒下的时候,他转过身,回头最后望了一眼北面,方布已经消失在了他的视线之中,只剩下一路的烟尘,在慢慢地扩散着。

    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他微笑着倒在了血泊中,直至闭上了双眼,脸上的笑容都没有消散。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6204/ 第一时间欣赏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作者:风之清扬所写的《最后的三国2兴魏》为转载作品,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最后的三国2兴魏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最后的三国2兴魏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最后的三国2兴魏介绍:
曹亮穿了,成为了曹魏宗室的“曹三代”。相比于纵横捭阖的曹一代、守成有余的曹二代,曹三代实在是麻绳穿豆腐——提不起来,士家坐大,司马专权,曹魏的天下已是危如累卵存亡绝续。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抗争?曹亮不甘随波逐流,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且看我如何步步为营,斗司马,兴曹魏,灭蜀破吴,执耳天下!┄┄┄┄┄┄┄┄┄┄┄┄┄┄┄┄┄新书启航,再战“最后的三国”,喜欢这段历史的书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支持!最后的三国2兴魏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最后的三国2兴魏,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