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一九八一年TXT下载一九八一年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一九八一年全文阅读

作者:实在闲得疼     一九八一年txt下载     一九八一年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六十八章:厂房

    老房子建起来慢,拆起来容易。

    那是因为完全不用水泥,用的是石灰和黄泥,轻轻地一敲一块完整的小楼转就拿下来了。

    有可能是因为那时三水县根本没水泥这种高级货,因此拆下的小楼转都能够派上用场。

    拆房子用不着大工,夏家班子来了三十几个小工,一大半都是妇女老人。

    别小看他们,这些成天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干活儿有长劲,连黄道武都比不上。

    他们用了四天时间不仅仅把房子拆了,材料堆放齐整了,还挖好了基础。

    第五天撤下一半小工,上来八个瓦工,砌墙的瓦工基本上是一个大师傅配两个小工帮着运砖头、拎水泥砂浆。

    建筑工们大多数是本庄人或者是亲戚关系,一起干活儿时没有人好意思偷奸耍滑。

    这小小的工程进度很快,两三天时间墙体的高度就超过了黄瀚的身高。

    黄瀚的活儿一直到第八天才真正开始。

    他其实就是动动嘴指挥如何预埋电线和下水管道,活儿都是黄道武干,还有一半是黄宪礼、黄宪诚利用下班时间来干。

    其实黄瀚准备亲自动手来着,可是黄哲远宝贝这个最小的孙子,看得紧,发现黄瀚动手,就抢过去做。

    这回砌房子手里的钱宽裕得很,再加上面子更加大,能够批到足够的钢材、螺纹钢和水泥,屋面当然采取钢筋混凝土浇筑,主大梁甚至于用上了二十五毫米直径的螺纹钢加强。

    这样的好处就是内部墙体除了东西五道二十四公分厚度的承重墙外,其余都是填充墙。

    黄瀚家该得的房子在最东面,不仅仅有朝南的门,还开了一个大门朝东。

    这房子连楼上的三十个平方,足有一百一十五平方米,比后世同样面积的商品房至少大百分之十五。

    黄瀚在楼下设计的卫生间居然是安装两个蹲便器,内部只有跟楼上对应的一堵留了两米门洞的墙,把八十五个平方的面积隔成一个三十平方米、一个五十五平方米的大房间。

    不把房子隔成一二十平方的房间其实是为了办个小小服装箱包厂而准备。

    以后这两间屋子是准备作为厂房使用的,这里能够摆上二十几台缝纫机呢,生产时两班倒,能够满足四五十女工在这里工作。

    黄瀚甚至于想好了用“新风”这两个字做厂名,注册商标“风牌”。

    女工最喜欢上班的地方离家近,能够做到这一点哪怕工资少点也乐意。

    后世黄瀚家附近就有个小老板租了个五十几个平方的房子摆了十几台工业缝纫机加工服装。

    那时行情截然不同,太多服装厂找不着女工。

    原因很简单,工资不高、太辛苦,生活条件改善了的农村人也不肯干这种低端的活儿。

    但是这个小老板的十几台缝纫机都是满负荷,因为有不少陪读的农村妇女租住在这个小区,她们的孩子在三水实验中学读高中。

    闲着也是闲着,十几个妇女在家门口上班,一边唠嗑一边干活儿,反而不闷得慌。

    因此哪怕只拿两三千块一个月,她们也愿意干完陪读的三年。

    三水县包括全国,在八十年代初期治安都是不太好。

    如果女工上班的地方在城郊,下了晚班肯定要家里的男人接送的。

    可是上班的地方在城区中心,就不存在这个难题。

    可以预见“新风服装箱包厂”有了集体单位的外衣,职工的档案得到承认,能够享受到退休待遇,哪怕工资差不多,三水县的服装厂和第二服装厂都有可能被挖了墙角。

    很简单,三水县的服装厂和纱厂、鞋帽厂等等都是镇办集体单位,效益都不咋地。

    “东方红布厂”、“煤球厂”等等才是国营单位,液压元件厂也是集体单位。

    一开始被国营单位招工的待业青年基本上能够获得国营单位编制。

    也有不少单位存在国营和集体两种编制。

    国营单位的职工调去集体单位,只要拥有国营编制,这劳动关系也会保留。

    这时没有人意识到集体、国营到了最后没啥区别,一样的下岗、散伙,退休时退休金一个样。

    反而是现在没有人重视的企业、事业编制,才真正至关重要,退休金的差距超过一倍。

    同样的集体编制单位,一个坐落在几里外的郊区,一个就在家门口?两家的工资即便差不多,也足以吸引人。

    “新风服装厂”办起来,只要发现技术好的女工要调来这个离家近的地方上班,张芳芬哪有可能不收?

    三水县的服装厂也是镇办集体,女工不是国营编制,在集体单位之间调动,福利、待遇以及退休保障其实都是一回事。

    可以想象得出,“新风服装厂”,其实说成厂子有些夜郎自大,在黄瀚眼里仅仅是个服装加工作坊罢了。

    但是厂子不怕小,船小好调头啊!

    有黄瀚把关,肯定能够生产出符合流行趋势的时装,何愁不赚钱?

    有丰厚的盈利,“新风服装箱包厂”当然做得到收入不低于三水县的平均工资水平,以后不知道有多少家离得近的女工争着调进呢!

    黄瀚和张芳芬都不是黑了心的,赚到钱自然舍得发放奖金、福利,职工的收入肯定远高于集体厂子,那时会怎么样?

    恐怕得用趋之若鹜来形容!

    黄哲远做主翻建祖宅当然要做到一碗水端平,虽然四兄弟将要得到的房子都是一样的,但是也存在点差别。

    只要不傻,都知道靠东边、西边的房子除了南北通透的窗户还可以开朝西、朝东的门窗,肯定更加敞亮。

    靠西边最好,那是巷道,靠东边就差了,那边是臭水沟、烂水塘、荒地,苍蝇、蚊虫太多。

    因此黄哲远采取了最公平、最简单的法子“抓阄”。

    鸿运当头的黄道舟抓到了最东边的,也是黄瀚最满意的,因为东边没有邻居是空地、臭阴沟。

    以后只要让居委会派人来修一修把明沟改成暗沟,臭烘烘、脏兮兮的现状就不存在了。

    然居委会穷得很,哪有可能做该城建局管的事儿,况且黄瀚都不知道此时三水县有没有城建局?

    原本轨迹,这臭阴沟一直存在到了九一年才被改造。

    那是黄瀚家北边的一条有一百来亩水面的池塘被填平,以前往池塘里排水的明渠都修成了暗沟。

    然由于排水的池塘没了,导致下到暴雨,黄瀚家包括几十、上百家邻居都是水漫金山,最惨时,家里的水位有接近二尺。

    就是因为这个影响生活质量的问题,黄瀚才下定决心翻建楼房,抬高房子的地面。

第二百六十九章:喜上眉梢

    重来一回有了先见之明,当然要争取保住老宅北的池塘,也要保住池塘西实验小学的古代建筑“六一堂”。

    要做成这样的事不太容易,这肯定需要很大的影响力。

    让家里获得金钱,让黄道舟、张芳芬获得地位至关重要。

    然黄哲远又无法得知黄瀚心里的计划,见老三抓到了他认为最不好的东边还摇头叹息一番。

    老大运气不错抓到了最西边,笑得见牙不见眼。

    剩下的房子就真的没啥区别,因为大家心中认为的最好、最差的都没有了。

    黄道涵抓到了紧靠黄道舟该得房子西隔壁的位置。

    砌承重墙时,黄瀚吩咐夏二在二十四公分厚度的西墙留了个一米二的门洞。

    不仅仅是黄瀚、黄道舟懂砌房子,黄哲远、黄道涵、黄道乾包括黄道武都有点懂。

    黄瀚提议不用楼板现浇屋面,承重墙要浇筑地梁、圈梁所有人都支持。

    这年头砌房子是头等大事,平时可以扣,在房子的用料上没人扣门,连黄道乾都没有提过任何节约造价的建议。

    这堵墙少砌一米二无伤大雅,不会影响承重,因为上面有圈梁脚下有地梁。

    按理说这堵墙是黄道涵、黄道舟两兄弟共同拥有。

    黄道武这一年经常跟着黄瀚做事,听黄瀚谈天说地,早就习惯了,不把黄瀚当小孩子看待,发现黄瀚指挥瓦工干什么从来不过问。

    黄哲远见黄瀚居然没经过老四同意自作主张留门洞,大为奇怪。

    问道:“黄瀚,你这是干嘛呢?跟你四叔讲好了没?”

    黄瀚没想骗老人家,告诉他实话,道:“四叔家只是黄鸿运来县里上学需要有住的地方,有门朝南的两间楼上下六十个平方足够了。

    给四叔家留这个门洞,是方便以后我家租下他家楼下的那五十五平方米的地方。”

    听到了解释的黄道武恍然大悟,道:“怪不得你让瓦匠留了那么宽的门洞,原来是想着做大事啊!”

    方桂兰四个人在黄瀚家徽派宅院做“双肩包”,黄哲远天天都看得见,也知道“双肩包”现在都是上海的外孙女徐若男在卖。

    黄哲远知道以后“双肩包”还会在老宅做,他少年时也是做生意的,当然明白黄瀚这是为了以后扩大生产未雨绸缪。

    他明白了黄瀚的用意后,乐得见牙不见眼,慈爱地摸着黄瀚的大脑袋,笑问道:“你是不是想干脆办个服装厂啊?”

    “爷爷真厉害,我只不过预留了个门洞,你就能联想到了办厂。”

    “呵呵,不是我厉害,而是听到了你五婶、小姨、大伯母谈论过,也知道她们做出来的包在沪城卖得好着呢。

    你姑妈来信了,夸你呢。我知道五丫头开了店卖衣服赚着钱了,这都是你帮着拿的主意对不对?”

    “那是因为五姐能干,也是因为姑妈帮衬着。”

    “做包、做衣服拿去沪城交给五丫头卖,这生意真的能做。嘿嘿!保不准就能办起一个红红火火的厂子。

    留门洞这事儿你不用管了,你四叔来了我会告诉他,这是我安排的,想帮他找点财源。”

    “好的!有您说话,这事儿当然更好办。”

    黄道武笑道:“你四叔算小账精着呢,能够把房子租了赚些租金肯定乐意,恐怕他都用不着楼上楼下两间房,只留一间就够用了。”

    黄哲远点头道:“这话不假,老四还就真有可能这样做。”

    “爷爷说得对,黄鸿运来上学恐怕会跟着您和五叔家吃饭,有一间朝南的大房间足够住了。”

    黄哲远道:“肯定够啊!三十个平方呢,还修了厕所,方圆几百户人家,哪家有咱家这条件。”

    这一刻老人家喜上眉梢一脸骄傲。

    黄道武看着已经有了轮廓的工地现场,充满遐想,春风得意写在脸上。

    ……

    老宅离学校没有几步路,黄瀚下午放学后总会带着黄颦来转转。

    有事忙当然让一直负责接送的成文阁、钱爱国先回家做作业,不用在这里等着。

    这两天赵秀贞见到黄瀚热情得有些过了分,反而让黄瀚觉得浑身不自在。

    黄宪诚大部分时间和放学后的黄瀚同时在工地上干活儿,他带着三小做帮手。

    见爷爷、奶奶这么偏心,小心脏多多少少有些受伤。

    这回黄道乾没有说酸话,他让两个儿子不要计较爷爷、奶奶。

    并且劝他们,黄瀚比你俩小好几岁呢,老的疼最小的有什么不对?

    没多久,黄瀚终于从黄道武口中弄明白赵秀贞究竟是为了什么,不就是给刘晓莲安排个工作么?

    这事情不为难啊!“事竟成饭店”接下来反正要再找不少杂工、厨子、服务员呢。

    赵玉海家属于住得最近的农村亲戚,一直有来往。

    黄瀚对刘晓莲的了解甚至于超过对秀儿、玉儿几个。

    刘晓莲可能干了,后来找了个给兽药厂糊纸盒子的活儿。

    别人一个月能够挣二十几块钱就算手脚快的了,她一个月能够拿三十几。

    只不过拿纸盒子回家糊的工作不常有罢了。

    再后来刘晓莲又找了穿小灯泡的活儿。

    就是那一种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很常见的“满天星”。

    她一个人又能顶人家一个半,可惜好景不长,生产灯泡的厂子没折腾多久,就玩完而了。

    她长得不好看、个子矮根本不是个事儿,后厨也得要勤杂工呢,用这样的人再好不过。

    黄瀚心里有了计较,没有主动开口,他有意要看看赵秀贞憋到什么时候才说。

    星期五下午,黄瀚放学后照例带着黄颦顺路来老宅工地上看看时,早就有所准备的赵秀贞拉着俩孩子来到棚子里方桌前坐下。

    片刻后,刘晓莲端了两盘炒好的菜上桌,她笑着道:“这俩菜都是我刚刚做的,你俩尝尝看,还有两样呢,我马上炒上桌。”

    黄瀚看了看,两样家常菜样子过得去,一盘炒猪肝,一盘炒鳝丝。

    见黄哲远和赵秀贞笑嘻嘻看着自己,黄瀚笑道:“爷爷奶奶,无功不受禄,你们这时啥意思?”

    老一辈比较重男轻女,黄颦在爷爷面前基本上属于被无视,她也有些怕爷爷,轻易不敢开口。

第二百七十章:一个味儿

    黄哲远乐呵呵道:“别装傻,你这么聪明哪有可能不知道是为了啥事?”

    “嘻嘻,小颦给爷爷拿筷子,倒杯酒,我们一起尝尝晓莲阿姨的手艺。”

    赵秀贞道:“晓莲可能干了,在村里就是个热心肠,不管哪家办白事、红事都会请她去帮着忙席面,去了你家的饭店肯定能够派上用场。”

    “咦?”这倒是不太清楚。

    三水县的农村人家办红事、白事不可能去饭店,其实不仅仅是农村,此时绝大多数城里人家也是自己忙。

    比如大前年爷爷过七十大寿,就是在老宅忙的,兄弟、妯娌几个齐动手,八个人中,唯有黄道舟一人全然不会做菜,帮不上什么忙。

    九几年以后出现了专门给农村人办酒席的班子,都是厨子带着两三个打杂的跟主家谈好包厨一桌多少钱,锅碗瓢盆、圆桌、凳子都是他们提供。

    现在的群众大多数比较贫穷,消费能力不强,农村人办酒席大多数是以“六大碗”为主。

    因此根本没做“包厨”这种营生的人,也没几个专业的厨子,家里办席面也就是请亲戚、邻居中烧菜有两下子的帮帮忙。

    请人基本上用不着花钱,满满的都是人情味。

    其实高手在民间,不是专业的厨子也就少了那种都是一个味儿的感觉。

    往往烧出的拿手菜都是一绝,在饭店根本吃不着这种独有的特色。

    赵秀贞强调刘晓莲能干,黄瀚是认可的,他点头道:“嗯!奶奶说得对,我也是这样认为的。”

    “太好了,你这算是答应晓莲去你家饭店上班了。”

    “当然答应啊!去了也是跟秀儿姐姐拿一样的工资,用不着她给顾客端茶倒水,在厨房炒菜、摘菜、杀鱼、杀鸡就行了。”

    黄哲远听了这话,满心欢喜,点头赞同道:“这样安排好得很。晓莲肯定能够做得来那些活计。”

    老人家总觉得这是个心事,现在心事放下了,心情特好,居然拿杯子给黄瀚倒了二三钱白酒,喜滋滋道:“今天高兴,你陪爷爷喝一口。”

    “喝酒?”黄瀚早就想了,只不过如今是个小学生、小孩子,哪敢造次?

    “爷爷,万一我喝得满脸通红、满口酒气回家被爸爸发现了会挨揍的!”

    “哈哈,你爸爸现在忙得很,哪有空管你,你只要机灵点、躲着点不就行了。”

    “好嘞,我听您的。”黄瀚双手端起酒杯道:“爷爷,我敬您,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嗬!蛮老练啊!我也敬你,祝你学习进步天天向上!哈哈……”

    赵秀贞见祖孙二人居然喝上了,笑得合不拢嘴,道:“你悠着点,别让黄瀚喝高了。”

    “哎呦喂!今天真开心,秀贞,你也喝点吧!”

    “我又不会喝,干嘛糟蹋这么好的酒!”

    刘晓莲又端上来一盘爆炒小公鸡,那味道真是不错,黄瀚和小丫头都觉得香,俩人吃了有小半盘。

    见黄瀚喝得美吃得香,黄哲远又给他倒了一点点酒,两次加起来恐怕有八钱。

    后世的黄瀚有八两的酒量,但那是经常应酬练出来的,此时还真有些不胜酒力,觉得身体燥热,还有些小兴奋。

    黄哲远担心黄瀚、黄颦路上出事。

    他和赵秀贞一直把俩孩子送到了“事竟成饭店”交给张芳芬才去徽派大院休息,这段时间爷爷奶奶和五叔一家都住在那里。

    黄道舟不在家,而且今天不回来了。

    这年头出差办事哪怕是在省内基本上得花两天,一是因为交通太不方便,二是因为晚上要登门拜访相关人员。

    张芳芬见到儿子,惊愕莫名,道:“哟!黄瀚你是怎么了,脸红得吓人呢!”

    小颦道:“不怪哥哥,是爷爷高兴,非得要哥哥陪他喝点酒。”

    儿子是心头肉,这一刻张芳芬有些不高兴了,“啊?你爷爷也是老糊涂了,你还小呢,万一把脑子喝坏了怎么办?”

    黄瀚道:“妈妈不用担心,喝一点点酒没什么大不了,不会影响身体。”

    “你以后千万别喝酒,我不放心呢!”

    “嘻嘻!喝一点点还是可以的。”

    “干嘛要学这个坏毛病呢,像我这样,不喝酒、不抽烟多好?”

    爷爷奶奶都抽烟,这时没有大人抽烟时顾忌身边有孩子,黄颦闻了接近两个小时的烟味根本不敢吭声,此时头点得如同小鸡啄米,道:

    “嗯嗯!就是,哥哥,你以后别喝酒了,长大了也别抽烟!烟味太难闻了。”

    唉!臣妾做不到啊!什么都不,活着还有劲吗?

    黄瀚连忙转移话题道:“妈妈,我答应爷爷、奶奶让晓莲阿姨过一阵子来咱家饭店帮忙,你同意吗?”

    “你都答应了,我哪会不同意,反正还要找好些个人呢,刘晓莲是个勤快人,还会烧菜,你爷爷奶奶不提,我也想到她了。”

    “妈妈,晓莲阿姨的爆炒小公鸡和爆炒猪肝味道好极了,以后咱们饭店的这两样菜可以让她掌勺。”

    小颦附和道:“晓莲阿姨做的菜真的很好吃,我今天都有些吃撑了。”

    “呵呵,怪不得这么帮人家说话,原来是吃人家的嘴短呀!刘晓莲我还能不知道?她摊的荞麦饼、涨的‘糊浆饼’那才叫好呢。”

    “糊浆饼”好像只有三水县附近县市独有,味道很是特别,用碱发酵的火候一定要掌握得好。

    刚刚出锅的“糊浆饼”金灿灿油亮亮疏松多孔,咬上一口香甜松软妙不可言。

    黄瀚道:“以后我家饭店里一定要卖三水县传统的食品,而且用传统手艺做,越是能够体现出本地特色越好做生意。

    晓莲阿姨来了后,咱们店里的主食除了鱼汤刀面还可以加上荞麦饼和“糊浆饼”。”

    “嗯!我知道了,‘糊浆饼’、荞麦饼可以切开端上桌,算主食、算菜都行。”

    “对!妈妈,你太善于经营了,咱们家的饭店肯定能够长盛不衰。”

    “说‘果子话’没用,我肯定要把你偷摸着喝酒的事儿告诉你爸爸。”

    “哈哈,说不定爸爸听了被勾起酒瘾,也拉上我喝一杯呢!”

    “他敢?反了天了!那我连他的酒一起禁了!”

    “哈哈哈,你真把爸爸的酒禁了,我肯定不喝……”

    “你以为我不敢啊?这可是大是大非的大问题!”

    “敢!当然敢!爸爸最敬重妈妈,肯定明白是非,我以后尽量不喝总行了吧!”

    “什么话?还尽量?一滴酒都不许喝!”

    “嘻嘻!臣领旨谢恩!”

    “不许皮脸,给我记住了!”

    见儿子喝了酒有点亢奋,张芳芬不放心,让黄馨盯着店里,自己给黄瀚打来洗脚水,叮嘱黄瀚早点歇着。

第二百七十一章:沪城又来信了

    张芳芬虽然赚了不少钱,但是心里总是不踏实,一直在担心政策又有了变化。

    这种心态很正常,以前约等于一无所有,怕个屁!

    现在算得上家大业大,她当然患得患失。

    所以说无产者最具备革命性是大有道理的。

    统治者需要社会安定,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无产者挣到钱拥有家当。

    张芳芬替黄瀚理了理被子又摸摸他的额头,道:

    “我昨天又抽空跑去‘南城当铺’大院里看了看。”

    黄瀚随口问道:“文化馆搬空了吗?”

    “没呢,不过快了,估摸着一个月内肯定完事儿。那里太大了,恐怕要用十几个人才舞得下来呢!”

    “是啊!那里我也看过,确实足够大,占地面积恐怕接近两千平方米,前期最起码需要二十几人,如果生意好了恐怕要三四十。”

    “雇佣这么多人还真跟资本家差不多,不会惹祸啊?”

    “个体户暂时哪能雇佣这么多人?至多八个顶天了。多了就是走资派,弄不好要坐牢呢!”

    “那怎么办?你呀!我们家跟房管所谈租房子前干嘛不说清楚了?”

    “没关系,我们家只要变通一下,就会变成了雇佣的人越多越好,不仅仅不惹祸,还会获得荣誉、获得表彰、获得意想不到的好处。”

    “变通?怎么变通啊?”

    “跟集体合作,挂个集体的牌子就行了!”

    “亏你想得出!五几年就搞公私合营了,哪个私人的店铺、厂子最后不全部变成了公家的?”

    这倒是事实,张芳芬经历过那个年代,当然耳闻目睹,可是她想象不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八十年代的再次公私合营完全是逆袭,最后绝大多数的厂子完全变成了私人的。

    黄瀚解释道:“时代不一样了,国家在进步,大领导们也意识到大锅饭再也吃不下去了,以后的小厂、小店绝大多数是私人经营。

    我家用不着做出头椽子,主动挂上公家的牌子,是为了避祸,也是为了更好地发展。”

    “要是挂上公家的牌子,产业被人家收走了咋办呢?”

    “不会的,现在的政府再也不会随意没收任何人的财产。”

    “公家派来干部,我家再也做不了主那也不行啊!”

    “所以我们要在挂上集体牌子前谈好条件,自主经营是底线。”

    “公家给牌子却做不了主,有可能吗?人家图什么?”

    “政绩、就业岗位,还有点管理费。妈妈,你没瞧见满大街的待业青年啊?国家要安排这许多人工作,压力大着呢。”

    “也是,反正房子都租了,就听你的,咱们试试看吧!”

    “五表姐又来信了,她说‘双肩包’好卖得很,问能不能多送些货过去,她认为反正是自己家做的,干嘛不多找些人多做些?”

    徐若男申请做个体户买卖服装、箱包真的很容易,也有可能沪城的工作效率要比其他地方高的缘故。

    报告到了街道办,当天就批了,因为黄锦兰家有两个待业青年,本来就属于扶持就业的家庭。

    街道办主任还帮着打电话联系工商所,指点徐若男该怎么办手续,半个月时间就拿到了营业执照。

    徐若男暂时没有雇人,都是自己打理生意,她暂时没法也不敢去南方进货,都是从自由市场的二道贩子手里批发。

    第一次进货时,黄锦兰带着徐胜男自始至终陪着五丫头。

    有了黄锦兰这个老商业在一旁盯着,二道贩子还就真不敢欺负人,给的货还算地道,价格也公道。

    虽然货物已经最少过了两道手差价不大,但是好在徐胜男租下的是个三十几平方米的铺子,买东西的人信任度高一些,她的生意还算好做。

    黄瀚临走时就特意叮嘱徐若男放开手脚,店面不能小,市口不能差,用不着担心扎堆,街面上的服装店越多越好。

    并且表态起步阶段用不着怕亏本,本钱不够时,再给她出四千块都不成问题。

    有了这个承诺就是坚强的后盾。

    沪城做服装生意的个体户已经开始多了起来,店面房的价值一直在飙升,租金越来越贵。

    徐若男舍得出一年一千二百块的高额租金,服装店的位置不错。

    沪城职工的平均工资一年也就是五六百块,这房租相当于两个职工一年的总收入,确实不低。

    舍得投入才能得到回报,徐若男下对了第一步琪。

    第一个月抛去房租、费用和她的工资赚了接近一百块,写来的信中,字里行间流露的都是喜悦。

    这一次来信已经不仅仅是流露出喜悦了,而是有了豪情壮志,居然要求舅母扩大“双肩包”的生产。

    因为她卖出两百只“双肩包”就赚了六百块的差价,这个月的纯利润将要达到七百多块。

    赚着钱了的徐若男胆子大了许多,她已经雇佣了一个女孩子帮忙,基本工资给四十块钱,生意做得好发奖金。

    这个才十七岁的女孩子叫周继红,原本是来沪城做小保姆的,这也是八十年代初期农村妹子进城打工的首选。

    谁知主人家挑剔,嫌这嫌那,她只干了一个月人家就不要她做了。

    她六神无主地缩在墙角抹眼泪时,正巧被回家的徐若男瞧见了。

    徐若男本性善良,问清楚了小姑娘的情况后把她领回了家洗脸吃饭。

    现在这个女孩子不仅仅做营业员,晚上还睡在店里。

    她喜欢做营业员,心情好着呢,每天都乐滋滋面对顾客,因为用不着伺候人了,觉得有了尊严。

    卖“双肩包”是徐若男服装店的主要财源,她当然希望能够多多拿货。

    这段时间接二连三写信,要求舅母多找些工人,多生产“双肩包”。

    张芳芬当然希望看到徐若男生意做得好,得知她已经赚了不少钱,真心替她高兴。

    见黄瀚谈起这件事,点头道:“是啊!做‘双肩包’简直是稳赚不赔,是应该多请几个人。”

    “咱们家相当于在沪城有了店面,做‘双肩包’、衣服拿去卖肯定能赚不少钱,我家干脆把计划中的厂子办起来。”

    “嗯!老宅砌好就有了地方,是可以办。”

第二百七十二章:妖孽

    黄瀚已经跟黄道舟、张芳芬谈过利用砌好的老宅办个小小服装箱包厂的打算。

    他们俩人认为反正方桂兰四人已经在做,“双肩包”既然好卖,布料又能够解决,干嘛不尽可能争取多做些?

    他俩都支持,都认为厂名叫做“新风服装箱包厂”蛮好的。

    这段时间黄瀚一直在琢磨着挂上集体的招牌,心里已经有了计划,这时乘着酒兴跟张芳芬谈起自己的打算。

    黄瀚道:“‘黄陈居委会’主任是钱爱国的大姨,我们找她谈谈合作,我准备成立一个隶属于三水镇的服务公司。

    不仅仅‘事竟成饭店’是挂靠单位,生产‘双肩包’的新风服装箱包厂也是,以后说不定还会有新的项目。”

    张芳芬听了觉得头大如斗,道:“这些我都不懂啊!”

    “服务公司其实是个拥有集体牌子的空壳,‘事竟成饭店’和新风箱包、服装厂都是挂靠单位,都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那这个服务公司有什么用呢?”

    “给集体性质的职工发工资,缴纳医疗费、退休金统筹,这些职工根据她们的特长,可以安排在‘事竟成饭店’上班,也可以去做‘双肩包’、服装挣计件工资。

    她们拿到的工资其实跟农村户口的临时工是一回事,缴纳的统筹也是工资的一部分。”

    张芳芬有点懵,一脸迷茫道:“我还是不太听得懂!”

    见张芳芬眉头紧皱,黄瀚觉得有些强人所难,人的成长需要时间和经历的,一下子让张芳芬提高到运作公司的高度,完全是急于求成。

    他赶紧安慰道:“妈妈放心,你不懂没关系,我全程参加谈判就行,以后服务公司办起来,也是我来手把手教你怎么当好经理,你聪明又能干,学起来肯定容易得很。”

    儿子的神奇这一年时间张芳芬已经充分感受到了,她信任黄瀚的程度甚至于超过了对黄道舟的信任度,此时如释重负。

    她“呵!呵!”笑道:“你这样说我就放心了,我虽然识字,但是没上过学,太复杂的东西还真弄不明白。不像你,就是个天生的鬼灵精。”

    “妈妈,我准备把你将要担任一把手的服务公司叫做‘自强服务公司’,我们家现在生产的‘双肩包’以后生产的服装叫做‘风’牌。”

    “嗯!我听你的。”

    “我明天就让钱爱国约他爸爸来谈一谈,也顺便拜托他安排人帮着去注册‘风’牌商标。”

    “人家在办那么大的厂子呢,忙得很!总是麻烦人家好吗?”

    “不要紧,钱叔叔手底下有不少人呢,用不着他亲力亲为,况且我也想知道他们的‘阳光牌’电饭锅出新产品了吗?销售完成得怎么样?”

    “呵呵,老钱这个人也蛮有意思的,他怎么就那么相信你呢?”

    “因为我聪明呗!”

    “去去去,能得你!”

    “阳光牌”电饭煲已经在生产,并且形成了销售,只不过前期产品严格来说根本不是自己生产的,而是从广东那一边购买配件组装。

    这些生产零部件的厂子同样是“三角牌”的供货厂家。

    钱国栋前段时间重点攻关几个主要零部件争取实现量产,因为唯有这样做才能够自己掌握质量,才能够赚取利润。

    “阳光牌”电饭煲一开始就是进入沪城市场,没有竞争对手的市场好做得很。

    至今为止已经实现了一百多万的销售,但是完全没有利润。

    这根本不重要,因为卖出去两万几千只电饭煲,顾客的质量反馈还行,“阳光”这个牌子渐渐地在沪城有了知名度。

    黄瀚在钱国栋心里根本不是小孩子,而是妖孽。

    啊呸!不应该这么说,听起来像骂人。

    总而言之,钱国栋心目中的黄瀚是不同寻常的,不可以轻视。

    黄瀚约他,他不管多忙都会赶来见面。

    第二天正好是星期六,晚上八点钟,“事竟成饭店”楼上的东房间里。

    黄道舟夫妻俩、钱国栋夫妻俩加上黄瀚,五个人在商量事情。

    钱国栋来的时候带了两个电饭煲,他喜滋滋告诉黄瀚,这两只电饭煲已经实现了百分之四五十的零件自产,利润能够达到两成以上。

    厂里还在进行技术攻关,最迟明年春天将要实现全部自产,那时毛利率将要达到甚至于超过三成。

    先全部使用“三角牌”原装配件生产“阳光牌”电饭煲就是黄瀚出的金点子。

    事实证明行之有效,使得“阳光牌”电饭煲在很短时间内就立足沪城市场。

    阳光电器厂生产的电饭煲,钱国栋总会在第一时间拿两个来“事竟成饭店”使用,他这也是让黄瀚能够了解电饭煲的质量,好提出针对性建议。

    一开始没有谈自家事,而是再次为钱国栋出谋划策。

    黄瀚没有太多要求,只要求阳光电器厂无论生产什么产品,都要实行包退、包换、保修。

    要求钱国栋放出豪言,“阳光牌”电饭煲保用三年,三年后包修,只收取材料费。

    黄瀚还指点钱国栋在沪城搞几个销售点专卖“阳光牌”电饭煲,这种销售点也是维修点,提供三包服务。

    这些都是生产小家电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只要钱国栋不折不扣照做了,相信用不了多久“阳光牌”电饭煲在沪城就能够深入人心。

    黄瀚还建议钱国栋不要舍不得花钱搞销售网点建设,为了防止地方不能稳定,最好想方设法买门面做网点。

    听了黄瀚的建议后,钱国栋大受启发,道:“你的这些办法太好了,我们厂只要站稳沪城市场,恐怕两三年内都用不着担心产品卖不出去。”

    “是啊!沪城就有三百万只以上的销售市场,算算账就是一两个亿的产值,你们厂今年能够达到一千五百万的产值就顶天了。”

    “一千五百万?今年恐怕做不到,有个一千二百万就不错了。就这样,我们厂也是县里数一数二的利税大户啊!”

    黄道舟惊叹道:“一千二百万?如果有百分之二十的毛利润,就是二百多万啊!

    就算减去五十万的工资和医疗费、退休金统筹,你们今年的利润也不低于一百万。”

    “这有啥,县里重点扶持呢,你才真的不简单,这个月产值都接近二十万了,今年总产值恐怕不会低于二百万吧?”

    “我们厂的利润不高,至多有个百分之十毛利。”

    “可是你们的人数也少啊?”

    “现在已经不少了,加上马上到位的徒工,不算退休人员,已经接近一百四十。对了,你们厂现在多少人啊?”

    “满打满算不超过四百五十,平均月收入不低于六十块钱。”

    “嗯!平均收入应该比我们厂子多点,我们厂子是五十块钱出头。”

第二百七十三章:自强服务公司

    黄瀚见黄道舟和钱国栋有点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架势,暗自好笑,打断他俩道:

    “好了,好了,你们都干得风生水起,祝贺你们。现在能不能不谈你们的厂子了,咱们谈谈我妈妈准备挂靠三水镇的事。”

    “你说,我们听着呢!”

    “个体户难发展,有块公家的牌子截然不同。”

    钱国栋快人快语,道:“有道理,你又有了什么金点子?你用不着说理由,我相信你,用不着听,你直接说要我怎么做吧!”

    黄瀚道:“我妈妈想申请成立一家公司,归属于三水镇管辖,性质是镇办集体单位。

    名字已经想好了,叫做‘自强服务公司’,地址就放在我家翻建后的祖宅,我妈妈担任经理,自负盈亏。”

    “三水镇为什么要成立一家公司交给你家经营呢?”

    毕竟是当了十几年干部的,钱国栋的提问一针见血。

    “因为我家是要给出条件的。‘自强服务公司’保守估计今年能够解决三十个工作岗位,而且全部是女工。

    如果运行良好,年底就有可能提供五十或者更多工作岗位。

    三水镇一分钱用不着花,能够安置几十个待业青年中就业更加困难的大龄女青年,何乐不为?

    况且‘自强服务公司’每年还要缴纳千儿八百的管理费。

    这样的好事三水镇不要拉倒,刘庄镇你熟啊!你可以帮着我家去联系刘庄镇。”

    钱国栋赞叹道:“嗬!这一手狠,所有的乡镇都面临就业压力。只要放出这样的话,三水镇当然要积极配合。”

    “之所以找你帮忙,完全是因为老宅的地界归‘黄陈居委会’管辖,也是因为钱爱国的大姨是居委会主任,肥水不流外人田么。”

    宋丹华点头道:“让我姐姐参与创办‘自强服务公司’,地址又在‘黄陈居委会’,

    以后这单位就相当于是居委会的,取得成绩肯定能算在我姐姐头上,她肯定会支持。”

    黄瀚道:“钱叔叔,宋阿姨,你们先问问宋主任,万一她没兴趣,我们还可以约南大街居委会的主任谈谈。

    公司地址放到‘南城当铺’旧址也是行的,那里地方大着呢,属于南大街居委会管辖。”

    钱国栋道:“这还用问吗?‘黄陈居委会’都快穷疯了,一家像样的单位都没有,连居委会主任都帮着糊花圈挣仨瓜俩枣。

    有人找上门送管理费,还承诺解决待业青年,他们还不乐疯了?”

    “你先帮着吹吹风,记住了,我家的底线是居委会和镇里、县里不得干预经营,别乱派领导,派了‘自强服务公司’也不认。”

    “这个我懂,你家辛辛苦苦挣出来的产业,怎么可能拱手送人?”

    “大话我用不着说,反正近水楼台先得月,‘自强服务公司’办起来,黄陈居委会的好处不会少。最起码居委会几个正式工的福利会多出双倍!”

    “我明白,也相信你亏不了我大姨子。”

    钱国栋夫妻俩离开“事竟成饭店”根本没有回家,直接就去了大姨子家和宋春华夫妻俩进行了一番长谈。

    “黄陈居委会”主任宋春华不是个榆木脑袋,有上进心,当然想着促成这件事。

    她的老公王祥是柴油机厂的车间副主任,技术员出身“妻管严”一个,基本上没有吭声。

    他们家的大事小事都是宋春华说了算,三个孩子也都听妈妈的,经常跟爸爸皮脸。

    第二天是星期天,下午两点,宋春华和钱国栋一起来到黄瀚家的徽派大院堂屋里围着方桌谈正事。

    约在这里是防止大白天“事竟成饭店”那里人多眼杂不好谈正事。

    虽然是星期天,但是黄道舟没在家,液压元件厂这段时间没有厂休,都在加班,厂里的干部职工数量翻了翻,这事那事有不少,他得盯着度过磨合期。

    黄道舟听了黄瀚的计划,认为这是个好事,但是未必办得成。

    要镇里、县里批这样的公司,还给那么多经营项目,还不插手经营仅仅收些管理费,恐怕比较难。

    他没什么好的建议,也没有时间盯着办手续,干脆不管了,让黄瀚和张芳芬试试看,本着“得之不喜、失之不忧”的态度。

    因此是黄瀚和张芳芬一起跟宋春华、钱国栋谈细节。

    宋春华知道黄瀚,见他这个小孩子一本正经谈事情一点点也不奇怪,估摸着是钱国栋和钱爱国以前没少在她面前讲黄瀚的故事。

    能够创造就业机会的干部就是好干部,宋春华当然希望做个好干部,争取在退休前得到正科级别。

    她认为用不着三水镇拿一分钱资金,也用不着提供办公地点,镇里肯定同意批准成立“自强服务公司”。

    如果真的能够解决三十个甚至更多的工作岗位,“自强服务公司”肯定能够得到镇里的扶持。

    可是张芳芬个体户干得好好的,“事竟成饭店”名气越来越大,她家应该赚得不少,干嘛要这样做呢?

    宋春华百思不得其解,终于忍不住,问道:

    “老张,我真的搞不明白,你家的饭店红火着呢,为什么要这样做呀?当个空头经理好像没什么意思,工资级别恐怕定不了多高。”

    “呵呵,我是为了能够把我家的饭店做得更大,把服装箱包厂办起来。

    这需要招不少工人,绝大多数人不认个体户,认公家的单位呢!”

    “我当然希望你这个能人办好服务公司,可是这要多花不少钱呢,这可都是你辛辛苦苦挣来的呀!”

    “国家、党中央号召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带动更多人致富。

    我这样做真是响应国家号召。去年借了许多钱开饭店也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现在有了带动更多人致富的能力,想着尽微薄之力。”

    这些冠冕堂皇的话,肯定不是张芳芬的原创,都是黄瀚事先教会的,此时说出来,让宋春华觉得她不仅仅有水平还有觉悟。

    宋春华是最基层的干部之一,没少传达上面的精神,这一两年会少多了,以前居委会三天两头开大会、学习,主要内容就是给大家读报纸上的文章。

    她每天都要看主流报纸,当然知道国家号召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第二百七十四章:又是一年春好处

    “嗯!”宋春华点头道:“想不到老张有这么高的觉悟,这些话我明天去镇里一定要说给领导们听。”

    她又对钱国栋道:“国栋,你明天也抽空回镇里一趟,你现在是大红人,说话更加管用。”

    “我肯定要去,这是个大好事,你我完全可以作为牵头人,以后‘自强服务公司’红火了,这也算我们的工作成绩呢!”

    “你这么看好‘自强服务公司’?”

    “肯定啊!有黄瀚帮着出主意还能差得了!”

    “黄瀚好像根本没说话呀!”

    “他昨天晚上就跟我分析清楚了,成立‘自强服务公司’,多争取些经营项目就是他的金点子,要不然我怎么会特意请你来商量?

    反正你记住了,镇里只出一块牌子,其他什么都没有,如果提出过分的要求,直接顶回去。”

    “嗯!我知道,谁把人当傻子,我肯定跟他不客气。

    老张,‘自强服务公司’的牌子批下来你千万不能同意谁来参与管理,要知道请神容易送神难。”

    张芳芬道:“本钱我出,地方是我家的,该招的工人一个都不少,该交的管理费一天都不拖。

    这样做了还不满意,还派人来乱指挥,我也不是吃素的,县委一把手、县长我也能说得上话!”

    底气足所以腰杆子硬的钱国栋道:“这种情况应该不会有,如果有了,先跟我说一声。”

    不管白猫黑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钱国栋约等于白手起家搞起了阳光电器厂,产品已经在沪城打开销路。

    这足以证明钱国栋是只好猫,他在镇里的排名已经上升到了第三位,威望甚至于超过一二把手。

    三水镇的领导没有人把钱国栋作为竞争对手,因为大家都知道,三水镇的小池塘容不下这条大鱼,钱国栋早晚会得到县里、市里的委任。

    明眼人都知道阳光电器厂后劲大着呢,钱国栋这个创始人加一把手的前途不可限量。

    他在镇里说话当然举足轻重。

    “黄陈居委会”的东边就是“东方红布厂”,这个厂虽然大职工多,但是居委会沾不到什么光。

    人家是国营大单位,厂长跟镇长平级,哪里可能求到居委会主任?

    除了“东方红布厂”,“黄陈居委会”的辖区还就真没厂子了,地界上的邮电局、糖烟酒公司、银行哪有可能买居委会的账,更加不可能在招工时给予方便。

    况且这些单位也没什么自主权,权力其实是在县里和上级单位呢。

    面对面交流、协商后,宋春华变成了最积极的人。

    她是干部,是居委会主任,但是没有级别,连个副科级都没混上。

    眼看着已经过了四十岁,如果再没有工作成绩,这辈子就这样了。

    她想做事,可是没钱、没人、以居委会主任的那一点权力能干什么?

    真的有个‘自强服务公司’肯定不一样,她相信只要好好干,就能够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

    她回家后就立刻写报告,起草合同,准备星期一一大早就去镇里找领导们交涉,请教一下怎么走程序。

    ……

    这个春天的雨水不算多,晴明的日子不少。

    和煦的春风佛面,明媚的春光下,实验小学的操场上空出现了一只风筝,那图案瞧上去应该是只蝴蝶。

    这时的人们普遍贫穷,风筝基本上不是商品,估摸着有得卖也不见得有什么人家舍得花钱买,绝大多数风筝是手巧的家长给孩子糊的。

    元宵节那段时间孩子们玩的花灯也都是家长们的手工制作,形象各异,那种感觉要比后世孩子手中千篇一律的灯笼有趣多了。

    晚上三五一群去街上看花灯时,家长和孩子们都会指指点点,给各式各样的灯笼评头论足,被夸赞花灯扎得漂亮的人家都一脸自豪。

    黄瀚小时候几乎每一年都会提着黄道舟扎的花灯和小伙伴们上街溜达。

    印象中有兔儿灯,记忆深刻的就是五角星灯、凤凰灯,因为这两种花灯不是提着的,而是用竹竿举着。

    那时的花灯内都是燃烧一支红蜡烛,不可能有小灯泡和电池,纸糊的花灯能够玩到落灯的都是命大的,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烧着了。

    让黄瀚终生难忘的是因为五角星灯内的蜡烛在头顶上燃烧,烛泪滴下来,滴了黄瀚一头,回家时张芳芬才发现,儿子的头发都变成了一坨一坨的。

    第二天的黄瀚可惨了,都不好意思去上学,因为张芳芬用剪刀把黄瀚的头发剪了,她不会剃头,把儿子剪成了个花脑壳。

    活动课时,四五班的一个孩子拿了一个风筝在操场上放,身边围了十几个同班同学,几百上千小孩子都仰望天空一脸羡慕。

    黄瀚当然不会有兴趣瞧,准备去弹钢琴时瞧见了沈晓蓉居然也眼巴巴瞧着天上的风筝。

    “蓉儿,你喜欢那个风筝吗?”

    “当然喜欢!同学们恐怕没有人不喜欢吧!”

    “未必,我就不喜欢。”

    “嘻嘻,你应该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吧!”

    紧跟着的哼哈二将听到这话觉得受伤了,黄瀚是大哥,是无所不能的,哪能为了一个风筝被调侃?

    钱爱国道:“大哥,我去跟那个同学说一声,他肯定愿意把那个风筝借给你放。”

    黄瀚在实验学校无人不晓,牛逼大了去了,钱爱国有这个自信,他认为只要说清楚借给黄瀚,不可能有哪个不开眼的同学会舍不得。

    成文阁比较老实,他知道太多同学羡慕他手中的吉他,道:“那个四五班的同学要是不肯,我就答应把吉他借给他玩。”

    “你们这是什么意思?我刚才明明说了对风筝不感兴趣啊!”

    钱爱国道:“可是人家沈班长说你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呢!我觉得没面子。”

    “什么酸不酸?那个风筝难看死了,如果我愿意动手,做出来的风筝肯定好看多了。”

    沈晓蓉眨巴眨巴眼,故意道:“吹牛谁不会呀?我要是会做,肯定做一个又大又漂亮的风筝。”

    “蓉儿,我从来不吹牛,我真的会做。”

    钱爱国道:“我大哥肯定不是吹牛,反正我相信大哥能够做。”

    成文阁道:“我也信!”

    “你们俩就是黄瀚的跟屁虫,当然是他说什么,你们就相信什么。”

    “蓉儿,难道你不相信?”

    “嘻嘻!我只相信事实。”

    “好吧,明天我就做一个风筝送给你,用事实来证明我从来不吹牛。”

    “真的吗?太好了。”小姑娘笑得一脸狡黠,顿时让大叔意识到了什么。

    “蓉儿,你的心机太深啊!”

    小姑娘装出一脸茫然,反问道:“我哪有啊?”

    “额!好吧,就算你没有吧!”

    “嘻嘻,你要当心哦!明天的风筝要是上不了天恐怕要被同学们笑话呢!”

    “只要有风就没有这样的可能性。”

    “嗯嗯!我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晚上,黄瀚无比后悔,“我干嘛为了这种没有意义的事浪费时间?跟一个小姑娘叫什么劲?”

    糊风筝他当然会,他的手也不笨,曾经动手给儿子扎花灯、糊风筝,每每这时都会泪光莹莹,无他,想起了父亲给自己扎花灯的场景。

    许久没做这活儿了,麻烦得很,算上去篾匠那里找材料,去“缘大纸坊”买彩纸的时间,完成一只风筝的制作足足花了四个小时。

    黄瀚的习惯是要么不做,要做就会尽力而为,他糊的风筝其实蛮好看,图案是个有点卡通的蜻蜓。

    小颦一直在帮忙,见黄瀚完成了风筝的制作乐得直蹦,黄瀚实在不想做两个,道:

    “我明天中午带你去体育场放风筝,这个风筝你可以玩一个中午,下午我要拿去给沈晓蓉的。”

    黄馨见黄颦有些不高兴了,道:“明天中午我也去体育场和你们一起放风筝,我们开开心心玩一个中午足够了。

    小颦,你还记得人家沈晓蓉借收录机给我们家吗?”

    小丫头比以前懂事多了,她点点头道:“我知道,我们喝的奶粉,还有妈妈的自行车,都是人家帮忙才买得到。”

    第二天中午,黄馨和黄颦加上李梅在体育场玩嗨了,以至于忘了时间。

    还好黄馨骑了自行车,她带上李梅急匆匆赶往实验中学,黄瀚担心姐姐急急忙忙赶路撞着人,赶紧让成文阁跟着。

    重来一回的黄瀚什么都不愁,最担心的就是家人的安全和健康。

第二百七十五章:断了线的风筝

    下午,活动课的铃声刚刚响过,四一班、四二班的同学们就奔到了操场上。

    在黄瀚指挥下,在萧蔷、张春梅、成文阁几人的协助下,沈晓蓉把那只蜻蜓越放越高。

    这一刻她的高冷形象荡然无存,在操场上欢快地奔跑,笑得春花烂漫。

    黄瀚做的风筝又大又漂亮,同学们都惊叹不已,不少老师笑嘻嘻指着天空中的那只蜻蜓评头论足,都说成绩突出的孩子这不一样,连糊的风筝都那么与众不同。

    害得四五班的那个孩子自惭形秽,都没好意思把自己的风筝拿到操场上来。

    沈晓蓉自觉得很,玩了一会儿就把线轱辘交给了貌似不痛快的萧蔷,然后是张春梅、卫红星、康静等等……

    只可惜,或许是黄瀚找到的那卷线不太结实,又或许是几人七手八脚放线时磨着了,又或许遭遇风切变。

    反正忽然间一阵风来,风筝断了线,那只蜻蜓晃晃悠悠越飞越远,萧蔷追着大喊:“回来,快回来!”根本没有用。

    这一刻世界上最尴尬的人应该是钱爱国,因为风筝是在他手上断了线。

    “我,我刚刚拿到手,什么也没干,这事儿真不赖我!”

    “算了、算了,飞就飞了吧!”

    沈晓蓉瞧着那只蜻蜓,有些恋恋不舍,问道:“黄瀚,我们的风筝会不会一直飞到日本去?”

    “今天是东风,好像有可能呢!”

    跑回来的萧蔷怒气冲冲道:“钱爱国,你、你,我气死了,我不管,你要赔我们的风筝!”

    刘晓丽赶紧道:“萧蔷,别这样,你瞧瞧钱爱国,人家都难过成什么样子了。”

    懊恼不已的钱爱国道:“赔就赔,我明天就去街上找找看。只要有得卖,我最少买三个。”

    讲义气的成文阁道:“我带着钱呢,干脆买十个。”

    怒气未消的萧蔷不依不饶,道:“买?买个屁呀!我和我妈妈今天中午跑遍了四条大街也没看见有人卖风筝。”

    “那怎么办?”一群人都转过头瞧向黄瀚。

    沈晓蓉打圆场道:“我们都已经玩了一会儿,也没觉着有太大意思,算了吧!”

    “唉!”钱爱国自责道:“我干嘛手欠,干嘛要去拿那倒霉的风筝?”

    成文阁道:“你这不是手欠,应该是手气背吧!嘿嘿,我知道你为什么要去争着放风筝!”

    “你知道?”

    “你我都是大人了,怎么可能跟她们争风筝,你肯定是想拿给刘晓莉。”

    “是啊!本来想争个脸,现在倒好变成了丢脸,我肠子都悔青了,恨不能抽自己一个大嘴巴!”

    “真的吗?要不要我帮帮你?想抽左边还是右边?”

    “去去去!”

    沈晓蓉小声道:“黄瀚,那是我见过最漂亮的风筝,谢谢你呀!”

    黄瀚也轻声道:“要不我再给你做一个吧!”

    “不用不用,其实风筝断了线倒是少了麻烦!”

    “麻烦什么?”

    “大家都喜欢那个风筝,你准备给谁呢?真的给了我萧蔷能答应?张春梅几个应该也会不乐意吧!”

    “额!也是,张春梅还好,萧蔷真有可能跟我翻脸呢!”

    “虽然遗憾,但是我今天很快乐,那只蜻蜓我会永远记在心里的。”

    “去了外国,在那里安家了也能记得?”

    “胡扯,我干嘛要去外国?我为什么要在外国安家?”

    “我不是听你说过你家有亲戚在国外么?”

    “嗯!我都记不得什么时候跟你说过了,你的记性真好。”

    “现在资本主义的美国、英国条件那么好,你家的亲戚没跟你说什么吗?”

    “嘘,你小点声,这些话不能乱说。”

    黄瀚压低声音道:“那是事实,我们国家跟人家的差距太大,现在已经改革开放了,瞒是瞒不住的。”

    “唉!我们家的亲戚过年时跟我爸爸妈妈说,要我把主要精力用来学英语。”

    “对啊!学英语最有用,我也一直在用心学。”

    “可是我不想去英国读书。”

    “你现在还小,过一两年你就想通了。”

    “你成绩那么好,有没有想过去外国读书?”

    “没有!这个想法对于我来说不切合实际,但是你不一样,有条件还是应该出国走一遭。

    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底蕴深厚,你出去了肯定能够增长见识,肯定能够学到西方的新知识。”

    “我爸爸妈妈也是这么认为的。”

    “所以我才说你以后会定居在国外。”

    “不会的,我,我,我们不说这个了,好烦,走,我们练琴去。”

    “成文阁、张春梅,走啊,我们去排练,钱爱国,别想那只断了线的风筝,走吧!”

    学校布置了教育局下派的五一节演出任务,演出地点是人民剧场,应该是县里表彰先进工作者后的文娱演出。

    沈晓蓉、张春梅和黄瀚、成文阁几个算得上是三水县名人,有了文艺汇演当仁不让。

    他们这两天在排练《红莓花儿开》、《小城故事》,保留曲目《老师慢些走》那是主办方县工会明确指定的。

    ……

    快乐且无忧无虑的日子过得飞快。

    转眼间过了清明节,又到了小学生写一篇祭扫烈士墓的作文时间段。

    四月中上旬的四二班教室里,张春梅在朗读黄瀚刚刚完成的作文,身边围了十几个小伙伴。

    “春花无限好,柳絮满天飘,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

    今天我满怀喜悦之情和实验小学的师生们一同来到烈士墓前告慰先烈,先烈们的血没有白流,老百姓再也用不着吃糠咽菜,正在奔向小康……”

    自从去年的那个清明节过后,张春梅养成了习惯,每一次都要看看黄瀚的作文,而且至少看三遍。

    今天她读了黄瀚这篇满是喜悦之情的祭扫烈士墓的作文,觉得无法理解,问道:“黄瀚,你这样写真的可以吗?”

    “你认为呢?”

    “我觉得写得很好,可是这作文满篇都洋溢着喜庆,总是觉得不太妥当。”

    “嘿嘿!我的心情不错,真的没有步履沉重,更加没有一丝悲伤,就跟有的人家办喜丧差不多!”

    “喜丧是什么呀!我听不懂!”

第二百七十六章:满一年了

    黄瀚解释道:“儿孙满堂的老人九十几岁无疾而终,子女儿孙们根据遗嘱乐呵呵给去世的老人办丧事,还吹吹打打,这就是喜丧!”

    张春梅根本无法理解,道:“我更加糊涂了!”

    “人都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烈士们为理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理想肯定包括让全中国的老百姓再也不吃糠,走向小康。”

    “我还是有些不太明白!”

    萧蔷是个暴脾气,已经不耐烦了,道:

    “这作文我觉得很真实,我就是喜欢黄瀚的诚实。反正我就是这样的,每一次去扫墓都在玩,都很开心。……”

    黄瀚赶紧道:“萧蔷,你不要口无遮拦,这时按理说是应该想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想着无数先烈的!”

    “嘻嘻!我真的没想,也没觉着有什么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实话实说呗!”

    黄瀚愕然,决定不扯这个,免得把一个单纯得可爱的小姑娘带沟里去,歪楼道:

    “所以你缺乏想象力,作文的成绩就是上不去!”

    “想象力?我蛮有想象力,可是我不喜欢胡编乱造。唉!我一直记得去年,有可能就是今天,太神奇了!

    张春梅找你要作文,你根本没有写,然后你直接……”

    “啊?都有一年了呀?”被萧蔷提醒,黄瀚顿时觉得时光飞逝,有些怅然若失。

    又是一年春好处,人的一生也就是几十个春天而已,重来一回黄瀚是希望日子过得越慢越好,他希望能够细细品味人生。

    “嗯啊!都是你不好,你一下子变得这么神奇,我紧赶慢赶都赶不上,累也累死了!”

    “你的成绩依旧是很好的,干嘛抱怨啊?”

    “好什么呀?拿你比差远了,也比不上隔壁班的沈晓蓉。”

    “你干嘛总要跟人比?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有这个想法当然心累,身体也累!”

    “我乐意,我就是憋着劲儿要超过沈晓蓉。”

    “咦!人家在隔壁班呢,你怎么惦记上人家了?”

    “不用你管,我就是不能输给她!”

    张春梅竖起食指在嘟起的唇上比了个禁声动作,“嘘!小声点,人家沈晓蓉不经念叨,来了!”

    “你们在聊什么呢?这么热闹。”走过来沈晓蓉笑问。

    张春梅道:“聊作文呢,你是不是想拿黄瀚写的作文看看啊?”

    “嗯!他的作文每一回都是全年级最高分,我当然要学习学习。”

    “我觉得黄瀚这一次的作文有些特别,你看看吧!”

    沈晓蓉接过张春梅递上的作文本认认真真看,片刻后,她惊叹道:

    “黄瀚,你这篇作文写得太新颖了,一准儿又能够被《少年文艺》选登。”

    张春梅道:“你是这么认为啊!”

    “听你话音好像有不同看法?”

    “黄瀚把扫墓的气氛写得都让人感觉到喜气洋洋了,这样恐怕不好吧!”

    “告慰亡灵,来跟先烈分享成功的喜悦,这个想法新颖着呢!”

    “我还是觉得不太合适。”

    “那我举个例子,日本鬼子投降了,战友们祭奠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战友时,在烈士们的墓前宣布鬼子投降的大事,这时该不该高兴?”

    “咦!你这样说,我好想有点懂了。”

    黄瀚也就是随便一写,没想到引起两位学霸的热烈讨论,他此时竖起大拇指,道:“蓉儿高见,实在是高!”

    “噗呲!”笑点、哭点都低的萧蔷忍不住,笑出了声。

    事实证明,黄瀚的这篇为改革开放唱赞歌的作文与时俱进,老师校长传阅后赞不绝口。

    作文理所当然又被实验小学选送《少年文艺》,没多久就被刊登。

    四月二十六号,四年级下学期的期中考试成绩公布了。

    这一次大考的试卷是扬州地区统一使用,监考很严格,监考老师都不是本校的。

    市教育局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好好摸一下底,便于发现先进,甄别出哪个学校拖后腿。

    这一次的考试成绩将要决定市教育局的一次大规模的人事调整,将要有不少被判定为不合格的校长、老师被调离。

    实验小学的总体成绩位列三水县第一,扬州市第二,成绩最突出的是四年级,如果仅仅比四年级,实验小学肯定是全市第一名,而且跟第二名的差距拉得不小。

    也就是因为四年级的总分最高,才硬生生拉高了实验小学的名次,使得实验小学取得了历史性突破,等到了全市第二名的骄人业绩。

    四二班的成绩属于强中选强,肯定是全校、全县、全市四年级的王者。

    成绩令人瞩目的四二班全体同学都昂起骄傲的头颅,小小少年们居然有了点舍我其谁的气势,上学、放学时排着的队伍都更加整齐。

    九十年代后的小学好像都是家长接送孩子,根本瞧不见七八十年代小学生上学的样子。

    这个时代的孩子不金贵,少有家长接送孩子,一般情况下,学校都会根据孩子们家的方向让小学生组队上学、放学。

    每个队伍都有班干部负责,路上不听话的同学会被打小报告,老师会给予罚站、请家长、罚抄课文之类的处罚。

    以前的三四班,混日子的姜胖子做事马虎,布置了组队后从来不检查,几天后这队伍就散了。

    现在截然不同,四二班的队伍在黄瀚的监督下越走越整齐,都有点像解放军了。

    黄瀚不是为了流于形式,而是认为这样做真的很好,能够减少小学生在上学、放学的途中出事故,也能够较好的避免小学生放学后不回家在外面野。

    他自己不排队,想起来就会让成文阁骑着自行车载着他去看一看四二班回家的队伍,队列整齐的肯定能够获得表扬。

    每一次的检查都是张春梅带的队伍最好,由此可见这个小姑娘从小就锻炼出了领导能力。

    实验小学取得了绝无仅有的好成绩,黄老师、韩老师、小韩老师和朱校长、马书记等等都得到了市教育局的表彰。

    这一次不仅仅是得到了荣誉,还能够得到实惠,因为他们的奖励包括上调一级工资。

    这些奖励都将要在五一节县里在人民剧场召开的全县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公布。

    黄瀚被校长、老师当做了宝那是肯定的,连黄颦也沾光了,成为了一年级最受到校长、老师重视的学生没有之一。

    这一年来日子过得富足,黄瀚家三个孩子天天有牛奶、鸡蛋保证营养。

    还每天跑步锻炼身体,以前瘦得担心来一阵风都能够吹倒的黄颦,如今养壮实多了。

    她成为了一年级的学霸,每一次考试都是双百,居然想着跳级去读二年级。

    很简单,她一直跟着哥哥姐姐学习,确实已经快把二年级的课文读完了。

第二百七十七章:舍不得

    原本轨迹,小丫头就是家里成绩最好的,黄瀚最差。

    最后也只有黄瀚接了黄道舟的班依旧在三水县生活,她俩都是通过考学“跃农门”在大城市工作。

    现在的黄瀚不但不差,还成为了全年级第一名,三好学生,成为了实验小学的宠儿。

    这个榜样的力量何止影响了同班同学,最受影响的就是黄馨、黄颦。

    这一年来她俩营养足、坚持锻炼,个头一直在往上窜,白里透红的脸上再也没有了一丝菜色。

    她俩在黄瀚影响下学习方式更加科学,作息时间更加有规律。

    最关键的是黄瀚教儿子十几年养成了好为人师的习惯,不管黄馨、黄颦提成什么问题,都会讲明白、分析透彻了。

    黄馨的成绩在实验中学的全年级排名已经进入前五十,只要保持住,考入高中部如同探囊取物。

    小丫头简直是一发而不可收,居然不耐烦按部就班读小学,要求跳一级。

    黄道舟没想到小丫头的成绩好成这个样子,心花怒放,原则上同意小丫头跳级。

    黄瀚郁闷了,他都没想着跳级,准备踏踏实实舒舒服服重温幸福的童年,奇怪黄颦怎么就迫不及待?

    没多久朱校长和马书记就找黄瀚征求意见,他们不仅仅同意,还鼓励黄颦跳级,还特意问问黄瀚有没有跳一级的打算。

    问这话的时候,黄老师、两个韩老师都在。

    他们很是紧张,因为他们心里清楚黄瀚在四二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少了黄瀚,这个班甚至于整个四年级的成绩都会下降。

    黄瀚摇摇头拒绝了,他的理由让人啼笑皆非。

    因为黄瀚很煽情地说:他喜欢黄老师和两位韩老师,更加喜欢朱校长和马书记,喜欢实验小学,深爱着邱老师,不想匆匆结束小学生活。

    老师和校长被感动得不行,小韩老师当场就激动哭了。

    后来沈晓蓉悄悄地问黄瀚为什么不跳级,黄瀚的答复是:不想过早的结束跟她同学的日子,担心如同那断了线的风筝,飞走了就再也回不来。

    已经有些懂人事的小姑娘立刻飞霞满脸,羞答答逃了。

    张春梅问黄瀚为什么?黄瀚的答复很简单,不愿意离开四二班这个他付诸行动心血的集体,舍不得她这个好班长加好朋友。

    一向落落大方的张春梅居然被感动得泪光盈盈。

    萧蔷小萝莉硬拉着黄瀚到“六一堂”逼问原因,黄瀚告诉她实话,现在过得快乐充实,很享受吃穿不愁且无忧无虑的童年,真不想早早的小学毕业。

    谁知小萝莉误会了,说了句,我知道你舍不得什么,捂着脸撒腿就跑。

    黄瀚看着她的背影一脸茫然,他每天弹吉他、练钢琴、学英语,这些都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需要大量时间。

    他还要帮着爸爸妈妈谋划,让父母能够获取更高的社会地位。

    接下来还得帮着运作“自强服务公司”争取做大做强,还要为“新风服装、箱包厂”设计引领时尚的服装,这日子确实过得富足而充实,真的用不着拔苗助长。

    钱爱国和成文阁也问这个问题,被黄瀚一顿臭骂:

    “我跳级了今年夏天就会考初中,九月一号肯定去实验中学上课,你们怎么办?”

    成文阁哭丧着脸道:“是啊!知道这个消息不仅仅我一夜没睡着,我爸爸也是抽了一夜的香烟!”

    钱爱国道:“我爸爸知道了这个消息后唉声叹气,一个人喝闷酒,都喝高了。”

    “所以你们要下苦功学习呀,最好别看电视,把时间用来背课文。

    还有两个多月四年级就没了,再有一年就得考初中,万一你们考不上实验中学怎么办?”

    成文阁很认真道:“黄瀚,你都不跳级等着我们俩,我们一定会用功的!”

    钱爱国信心满满道:“我肯定能够考得上实验中学,因为我现在是音乐特长生!”

    成文阁立刻道:“我能弹吉他还去省里录过歌,应该也是音乐特长生!”

    黄瀚点头道:“肯定是啊!你们还要勤学苦练,钱爱国,你现在唱歌已经好多了,有了邱老师的指点,效果真的不一样,比我强多了。”

    “那是,邱老师已经开始喜欢我,经常教我怎么发声、怎么练嗓子,我每天早上都练最少半个小时。”

    “你记住了,要真心对待邱老师。”

    “我一直真心对待邱老师!其他同学或许不喜欢她,但是我喜欢,我爸爸说过,人家是解放前的大学生,学问大着呢。

    我每一次去邱老师家都用心干活儿,上一次她家的煤炉坏了也是我拿去找路口的二瘸子修好的。”

    “你们俩记住了,没几天就是五一节,你们要抓住这一次去人民剧场演出的机会好好表现。

    台下的观众都是咱们县的领导,教育局、实验中学的校长、老师也有不少呢!”

    钱爱国道:“我知道,我爸爸就是先进工作者,也要上台领奖状呢!”

    “我爸爸也是先进工作者,他带的车队还获得了集体一等奖。

    他知道五一节领奖时会看到有我参加表演的节目乐坏了,早就约了车队的同事们看完节目去‘事竟成饭店’喝顿大酒。”

    黄瀚这才想起来,黄道舟一直是物资局先进,好像这一次被评为县先进工作者,五一节那天也要去人民剧场接受表彰。

    这几个月上课时,黄瀚一般情况下都是坐在最后一排。

    为了避免影响其他同学,他不发出声音,看书、看报纸、目读古文、英语单词,这几天突发奇想,在尝试写小说,准备投寄给《今古传奇》试试水。

    老师上课时,黄瀚每隔十几分钟总会习惯性看一看成文阁、钱爱国和其他同学,发现谁开小差了直接用一根教鞭轻轻地敲一敲脑壳进行提醒。

    不仅仅同学们习惯了黄瀚的管束,老师们都习以为常,没有人限制他的自由。

    黄瀚之所以不冒冒失失办私营服装厂,就是因为看到了报纸上许多有关于姓社、姓资的大讨论,有些文章又开始提及“投机倒把”。

    旗帜鲜明指出个体户倒卖物资给国有的厂矿企业,扰乱国家计划经济、冲击社会主义市场,破坏了物价政策等等。

    山雨欲来春满楼,黄瀚感觉到了历史大方向丝毫没有因为自己的魂穿发生一丝一毫改变,逆流将要袭来。

    不少个体经营者,特别是“倒买、倒卖”物资给国营、集体单位赚取不菲差价个体户,将要属于“经济犯罪”,被打击在所难免。

    开饭店、卖服装的个体户被收拾的少之甚少,因为这些人的生意是面向老百姓,谈不上是扰乱国家计划经济、冲击社会主义市场。

第二百七十八章:大龄女知青的工作岗位

    不管如何,国家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是不争的事实。

    发展中没有任何成功的例子可以借鉴,完全靠摸着石头过河,前进的途中一波三折在所难免。

    黄瀚只能做到不让亲人受到惊吓,其余人只能自求多福。

    奸商,无商不奸,这话在理。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依旧是计划经济,物资匮乏。

    ……

    花了一个多月时间,老宅建成了,黄哲远摆下流水席招待来道贺的亲朋好友。

    炮仗放了有几箩筐,来看过黄家新宅的人都一脸羡慕。

    黄哲远老两口和黄道武一家三口搬回祖宅,黄宪礼和未婚妻喜滋滋收拾房子准备结婚。

    黄瀚家的祖宅用不着装修,只是做了不起灰尘容易打扫的“水泥磨子”地面。

    楼上三十个平方米的房间用来做办公室,楼下八十五个平方米没有完全隔断的房子摆二十五台缝纫机都不会挤。

    未雨绸缪的黄瀚早就进行了电增容,不仅仅接了民用电,还申请了三百八十伏的工业用电。

    这是因为当下绝大多数机器都是用工业电,从沪城或者广东买回来的工业缝纫机应该也是。

    现在的房子里空荡荡的,只有四台缝纫机和四张长凳,“双肩包”的产量一天保持在八个左右,满二百只就麻烦成胜利捎去沪城。

    上周星期天跟宋春华达成共识后,她当时就开始考虑镇里跟“自强服务公司”的合同怎么签。

    张芳芬有自知之明,她仅仅是识字,哪有起草合同的水平?当然委托宋春华全权负责。

    这种合同不能一厢情愿,必须一手托两家。

    合同条款过于儿戏,镇里这一关肯定过不了,过于严苛,张芳芬肯定不干。

    黄瀚倒是可以起草合同,但是他脑子里绝大多数是两千年后的政策法规,有可能起草的协议不合时宜。

    这年头没有电脑,都是垫上复写纸手写,宋春华苦思冥想了两天,才拿来了草稿,四人又来到徽派宅院商量着办。

    宋春华比张芳芬小几岁,貌似更好沟通。

    她一直奇怪“事竟成饭店”搬到“南城当铺”旧址来,怎么就会要三十个甚至于更多的人。

    张芳芬也不隐瞒什么了,告诉宋春华,她准备开一个小小的服装、箱包加工厂,准备集中二三十台缝纫机加工服装、背包。

    如果做得好,执行两班倒,就需要四五十个缝纫女工。

    这个时期,缝纫女工最好找,因为超过一半妇女都会缝缝补补。

    宋春华顿时来了谈性,问道:“老张,如果在你办的服装厂做工,你一个月给人家开多少钱工资呀?”

    “‘自强服务公司’是集体的呀!工资当然不能搞特殊,级别多少,该交多少统筹,我一样的给。”

    “也是,那些待业青年能够有个工作就心满意足了,哪里会挑肥拣瘦!”

    “轮不到她们挑肥拣瘦,我要奖勤罚懒呢,刚刚招工的待业青年都是拿二十块徒工工资对不对?”

    “是啊!第一年二十,第二年二十二,第三年二十四。”

    “我不仅仅发二十块钱徒工工资,还准备再拿出二十块钱发奖金,做得好、做得快的有可能拿到三四十块钱奖金,懒骨头、做得差的有可能一分钱奖金都拿不到。”

    “你真准备拿这么多钱发奖金?”

    “是啊!也请你在招工的时候把把关,有缝纫手艺的优先,能够带上家里缝纫机的不仅仅优先,一个月还可以拿三块钱缝纫机的折旧费。”

    “哎呦喂!张姐,你这脑子也太好使了,这主意真是绝了。”

    宋春华改了口,不喊张芳芬“老张”了,开始喊“张姐”,俩人貌似热络了许多。

    张芳芬此时笑吟吟看着黄瀚,她知道儿子教她怎么白手起家办小小服装厂的那番话,把居委会主任折服了。

    “宋主任,手续早晚会批下来,我建议你马上就可以先招几个能够带上缝纫机上班的女工。

    告诉她们,只要会缝纫活儿,脑子没有问题,肯干,一个月拿到手的钱肯定不低于四十块。

    但是话要说明白了,手续下来之前她们都属于居委会招收的临时工,也是社会主义工人群体。”

    “好呀,好呀!我保证三天内送最少八个女工去上班,她们的家都离得不远。”

    “八个?”

    “是不是有些多?五六个也行!”

    “八个就八个吧!反正有活儿给她们干!”

    “太好了,张姐,我替她们谢谢你呀!”

    “我们之间说谢字有些见外呀!”

    钱国栋这时插话道:“是的,是的,大姐,黄瀚妈妈是自己人,用不着太客气。”

    “国栋啊!你以后也得改口,喊黄瀚妈妈多别扭,喊张经理吧!”

    “嗯!确实应该改口,反正马上就会是名正言顺的张经理。”

    此刻的张芳芬只觉得有些如同是梦中的感觉,“经理”这个词以前离一个农村人该有多遥远,想不到时过境迁,她将要变成张经理。

    宋春华却是心花怒放,美着呢!

    三天两头往居委会跑的待业青年太多了,闹的、哭的、下跪恳求的都有。

    甚至于还有耍横的扬言发现居委会干部处事不公,他就敢杀人家全家。

    基层工作难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不一样了。

    宋春华自己能够联系到八个工作岗位,还能够保证月工资不低于四十块,可以想象得出,她会被回城知青、待业青年追捧成什么样子。

    这年头的困难户多不胜数,“黄陈居委会”辖区还有不少回城超过两年没有分配工作的大龄女青年。

    宋春华已经干了五六年居委会主任,辖区里的人家了然于胸,她道:

    “我手里有不少知青的档案,有些困难户的日子真的难熬,张姐在这个时候让她们挣到钱,简直就是救苦救难,我哪能不说声谢谢!”

    “哦!是这样啊!”黄瀚开口了,“宋阿姨,我认为你全部照顾家庭最困难的知青会面临一个现实问题。”

    “你说,我的工作就是解决问题。”

    “太穷的人家有可能没有缝纫机呀!”

    这是现实问题,黄瀚家以前就没有缝纫机,去年在姑妈的帮助下才买了一台旧货,原本轨迹,为了买旧缝纫机的不到九十块钱,家里节衣缩食足三年。

    既然是困难户,没有缝纫机的可能性很大,这些人家又没有哪个孩子成为了穿越者。

第二百七十九章:租赁缝纫机

    这是个现实问题,做了多年基层工作的宋春华当然清楚。

    她道:“这我已经想到了,我准备把我家的缝纫机借给她们,应该能够解决两个女知青的实际困难。”

    黄瀚竖起大拇指,赞道:“佩服、佩服!原来宋阿姨如此高风亮节,堪比白求恩啊!我们家应该是找对人了。”

    张芳芬训斥道:“黄瀚,不许‘老卵’,好好说话!”

    宋春华笑到:“张姐,你让黄瀚接着说,我爱听。”

    钱国栋道:“别呀,张经理,我们已经习惯黄瀚这样说话了,他如果说孩子话,我们也不可能听啊!”

    他又对宋春华道:“二姐,我家里的缝纫机一直闲着,丹华其实不怎么会缝纫,你也可拿去借给困难户。”

    张芳芬见他们接收得了黄瀚的老气横秋也就不言语了,笑嘻嘻看着儿子,等着听下文。

    黄瀚道:“钱叔叔家有闲置的缝纫机,肯定能够派上用场,我家需要不少呢。

    去买新的一下子也弄不到那么多缝纫机票。

    况且家用的缝纫机只是在过渡期使用,以后得去沪城或者广东那一边买最新的工业缝纫机。”

    钱国栋插嘴道:“我下一次去沪城、广东时可以跑跑看看,争取尽快给你家卖一台工业缝纫机回来试用。”

    “这样再好不过,可以看看实用性,还能试出质量咋样。

    钱叔叔,你帮着了解一下,看看沪城服装厂常用的工业缝纫机是几种规格,最好每个规格都买一台。”

    “没问题,如果是沪城的厂子生产的,一个星期时间差不多,是广东生产的麻烦一些,至少要半个月时间。”

    “不急,反正手续不是十天半个月能够办妥的。”

    “确实是这样,这事儿急也急不起来,你接着说当下怎么解决缝纫机不够的问题?”

    “新风服装、箱包厂完全可以出三块钱一个月的折旧费让女工自带缝纫机上班,这也可以理解为租赁。

    不仅仅让女工自带,如宋阿姨和钱叔叔家的缝纫机,包括能够联系到的邻居家的缝纫机都可以这样操作。

    我们家承诺及时维护、修理,损坏赔偿,相信肯定有不少人家愿意出租。这事儿,宋阿姨办起来肯定得心应手。”

    作为一个工作踏实的居委会主任,哪能不知道辖区家庭的情况?

    宋春华出面借几台缝纫机都不成问题,花三块钱一个月租赁?这就不是个事儿,弄一百台都不在话下。

    她乐滋滋点头道:“嗯!一年给三十六块钱不少了,有些人家的缝纫机一年也用不了几回,得知有这样的好事,肯定积极得很!”

    “老周,就是我家巷子口的住着的周东锦,宋阿姨应该熟悉他家吧!”

    “当然熟啊!他是针织器材厂的修理工,还是个热心肠,经常给人家上门修缝纫机,人家给钱都不肯要,简直就是活雷风。”

    “我们不能让人家无私奉献,他家离我家祖宅才几步路,以后可以让他利用工余时间维护所有的缝纫机,每台缝纫机一个月给他一块钱。”

    都是女人,大多数天生的玩不转机械,有点小毛病就会束手无策,黄瀚这是相当于找个专职机修工。

    黄瀚了解周东锦这个人,他两千年后还曾经来黄瀚家帮着修理年纪比黄瀚还大的那台“蝴蝶牌”缝纫机。

    也是小毛病,换了两个小零件就运转正常。

    他不肯收钱,弄得张芳芬过意不去,买了几斤水果送去他家,他还是不肯要,口口声声老邻居,帮这点小忙是应该的。

    如今家里将要有不少缝纫机,也确实需要人维护,能够让好人多挣点钱当然要尽力而为。

    宋春华点头道:“嗯!这办法好,我明天就可以找他谈谈,他肯定同意。

    我已经起草了协议,你们看看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国栋,这方面你有经验,帮我把把关。”

    钱国栋道:“买卖合同我起草得不少,开办服务公司的合同还就真是头一回,恐怕把不了关。”

    “没关系,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帮着看看吧!”

    当下还没到五花八门的皮包公司层出不穷的年月。

    国企、大单位还没有大张旗鼓开办服务公司安置职工子弟呢!满大街都是大小经理的风气还没有形成。

    除了黄瀚这个穿越者,其余人都没有开办皮包公司的经验,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宋春华起草的协议很不规范,大概的几条是这样的。

    三水镇“黄陈居委会”为了解决大龄女知青就业牵头创办镇办集体单位“自强服务公司”。

    该公司承包给有经营能力且有成功经验的“事竟成饭店”个体经营者张芳芬自主经营。

    “自强服务公司”自负盈亏,经营项目为餐饮,服装箱包加工、批发、零售,副食品、糖烟酒、小五金、家电批发、零售。

    承包期十二年,起步阶段三水镇不提供办公地点和资金。

    一年内,承包人张芳芬必须接收、安排不低于三十个回城待业的女知识青年工作。

    承包人必须按时以不低于三水县规定的工资标准,给进入“自强服务公司”工作,并且拥有集体编制的回城女知青发工资、缴纳医疗费、退休金统筹。

    从第二年也就是一九八三年开始,具体日期以合同生效日为准且顺延两年整。

    “自强服务公司”每年上交三水镇管理费两千元,五年后即一九八六年开始,每年上交管理费三千元直至合同期满。

    这协议约等于三水县除了给一块集体的牌子,什么都不给,张芳芬要为三水镇解决最少三十个工作岗位。

    以后每年还得缴纳两三千块钱管理费!

    吃亏吗?不可能!

    披上集体的外衣,就可以自己开出介绍信批物资。

    “东方红布厂”坐落在三水镇的地皮上,哪能拒绝给三水镇下属的“自强服务公司”提供布料,价格当然是计划内的。

    仅仅这一条就超过给出的管理费价值。

    况且黄瀚压根儿没想过让三水县白占好处不付出,说不定哪天就会拉三水镇去银行担保弄贷款。

    还会以三水镇的名义批地皮建造服装厂,私人要办这样的事,恐怕比较难。

第二百八十章:喇叭裤

    现在房屋的造价多便宜?全部买新料砌楼房才一二十块钱左右一个平方米!

    为什么要把造价写得这么模糊,那是因为砌房子的弯弯绕多不胜数。

    八一年、八二年花两千块钱肯定能够完成一百平方米的二层小楼,质量标准肯定能够承受七级地震。

    为了节约造价不现浇屋面用预制楼板,不放或者少放地梁、圈梁,一千五百块钱也就够了,是否抗震得看运气。

    如果用些旧砖、旧瓦、旧屋梁、椽子,主人家再自己带着儿女们做小工,一千块钱也能够干得下来。

    造什么样子的房子黄瀚心里有数,也知道当下建造的房子至多使用三十年,时间短的仅仅十几年就会遭遇拆迁。

    三水县包括整个南苏省一直到二零二零年都没有遭遇四级以上的地震,本着节约的原则,自家翻建老宅都用了一半旧料就可见一斑。

    虽然造房子很便宜,但是私人根本没办法拿到地皮,即便这时的地皮不紧张、不值钱也不行,因为没法买卖。

    披上了集体外衣就截然不同,完全可以在城区拿到地,能够用为职工解决福利房的名义砌楼房。

    楼房交给谁承建,砌好的集体宿舍、福利房给谁不给谁,学问大着呢!

    这种天大的人情送出去会换回多少利益?

    地皮是国家的,产权是谁的?当然是谁花钱建的属于谁!

    达成共识后宋春华和钱国栋立刻赶去三水镇找一二把手商谈,以黄瀚的经验估计成功的概率超过九成。

    因为原本轨迹三水县就是在这两年冒出来许多镇办、乡办、村办集体单位,绝大多数是个人承包经营上交一些管理费。

    有些就是原本的个体户被整顿经济秩序搞怕了,主动承诺上交管理费挂靠集体单位。

    乡镇都穷,能够得到管理费还能够安排待业青年工作,这样的好事哪能往外推?这简直就是一拍即合。

    方桂兰四人才搬回翻建后的老宅三天,新房子里已经摆下十二台缝纫机,连她们几个现在有十二个女工在生产“双肩包”。

    一天可以生产十五到二十只,用不了十天,日产量就能够达到二十四只。

    这当然是积极分子加热心肠宋春华急于给女知青解决困难,从镇里回家的当天晚上就联系几个特别困难的女知青。

    都是“黄陈居委会”辖区的居民,家住得都不远,宋春华都进行过家访。

    见居委会主任亲自上门通知明天早上有工作安排,而且是她们擅长的缝纫,女知青当然是千恩万谢。

    第二天早上,宋春华带着女知青搬来了八台缝纫机。

    肯以三块钱一个月出租缝纫机的家庭太多了,宋春华还挑挑拣拣,尽可能选比较新的。

    黄瀚特意看了看八个女知青的档案,也去老宅瞧了瞧这八个年龄二十大几三十出头的妇女。

    八个人的衣服都很朴素,有俩人的衣服甚至于还有布丁,但是都干干净净。

    她们干活儿很认真,瞧上去就知道她们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

    由此可见宋春华还是凭良心做事的,这些人肯定不是关系户,应该都是来自困难家庭。

    可惜这里没有六六年前毕业的高中生,都是初中、小学毕业、没有文盲。

    一个三十出头名字叫何爱凤的女知青会裁剪,她吸引了黄瀚的注意。

    因为黄瀚打听八个女知青的长处时,另外七个人都说何爱凤一直在裁缝店干活儿,不仅仅会裁剪,人家都夸她手艺好。

    黄瀚记得许多曾经流行过的服装款式,他能够画出草图,但是不会裁剪。

    他需要一个能够明白自己意图,并且有裁剪手艺的女工和张芳芬、方桂兰一起决定服装的款式,统一下料。

    黄瀚决定先生产“喇叭裤”试水,利用星期天花了一整天时间完成了五个规格五十条“喇叭裤”的定型、下料。

    一起工作了接近八个小时,黄瀚发现何爱凤的领悟力和裁剪手艺比方桂兰强多了,张芳芬这个做了一二十年缝缝补补的也不如她。

    张芳芬虽然发现黄瀚要求生产的牛仔裤样子古里古怪,但是她已经对儿子有了盲从,根本没说什么。

    当下三水县的电视机保有量很少,女工们难得有机会看电视。

    中国引进的第一部美国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三水县几乎没什么人看到过,当然没见过“喇叭裤”。

    “喇叭裤”才在南方流行,这股流行风刚刚刮到沪城。

    三水县只是一个小城市,“喇叭裤”还没有开始流行,八个比较土气的女工无法接受这个新生事物,一个个瞪大眼睛瞧着那大得夸张的裤脚,人人觉得不可思议。

    她们心里都认为,这种样子的裤子太丑了,做出来卖得掉吗,别浪费了那么好的劳动布啊!

    黄瀚让她们不要大惊小怪,认真做好每一条裤子,一样的以一块钱一条计件。

    “风牌”商标的注册已经报上去了正在审批中,黄瀚设计的标志就是一撇外加汉字“风”,类似于耐克的一钩。

    很明显,没有人看好第一批喇叭口的“风牌”牛仔裤,这得经得起市场检验。

    黄瀚的计划是生产二百条让成胜利送去五表姐的店里销售,批发价算十四块,建议零售价十八块。

    成本是多少钱?嘿嘿!只不过比“双肩包”的成本高几毛钱,满打满算不超过八块钱一条。

    为了一炮打响,坚定所有人的相信,黄瀚亲自抽空来检验质量。

    不赚黑心钱是底线,只要是黄瀚参与的产品,最起码得做到质量无可挑剔。

    这不是吹牛皮,黄瀚就是以挑剔的眼光检验产品,不容许任何瑕疵,连线头清理得不干净都要返工。

    黄瀚不可能每一次都监督裁剪和下料,把这个工作交给了何爱凤,故意没说影响了她的计件工资怎么办?

    跟黄瀚其实没有血缘关系的奶奶赵秀贞只比名义上的大儿媳李秀珍大三岁,俩人几乎同时生孩子坐月子。

    自从李秀珍来做缝纫,赵秀贞就特别喜欢往黄瀚家西房间跑,有时一待就是小半天,无他,这里热闹有人唠嗑。

    房子砌好了,黄瀚家的房子里多了八个女知青更加热闹,赵秀贞每天都来这里听大家谈笑。

    她还帮着方桂兰接接拿拿,帮着清理线头、布屑,有时还拿起针线缝几针。

    见黄瀚下达任务并且指点女工们做裤子,赵秀贞很是眼热,她拉住黄瀚的手道:

    “我不会用缝纫机,但是会做针线活儿,有没有锁纽扣眼的活儿,我能做的。”

第二百八十一章: 风牌LOGO

    牛仔布材质的“喇叭裤”用铜质拉链,铜扣子。

    只有三个纽扣眼,前面裤腰中间有一个,后面两个口袋处分别有一个。

    想来赵秀贞看到了样式,看出来有纽扣眼,想着干这活儿。

    “奶奶,你是不是想挣点钱呀?”

    “嗯!想呢,真的很想。”

    “你眼睛瞧得见?”

    “瞧得见,我的眼睛不比秀珍差,我只比她大三岁。你给我安排点活儿呗!”

    “行啊,但是你要明白,单位不是家里,来干活儿了,就不是奶奶,是工人,不可以在这里抽烟,也不许太劳累。”

    “我晓得,这里都是布料万一着火了可不得了,我抽烟时自觉得很,总会跑到门口去。”

    “真的都跑去外面了?”黄瀚故意拉长声调问道。

    赵秀贞有些不好意思了,“嘿!嘿!”她干笑两声道:“只有次把次在屋里来着,但是我小心着呢,一点点火星都不可能掉下来。”

    “奶奶,这里不仅仅不许抽烟,还要杜绝明火、杜绝火种,火柴都不许带进来。你如果做得到我现在就给你安排活儿。”

    “做得到,肯定做得到。”

    黄瀚知道赵秀贞小时候学的是传统女红,会刺绣,而且手艺过得去。

    他安排赵秀贞在“喇叭裤”后面的口袋一角绣“风牌”logo,很简单就是一撇的左上角加一个“风”字。

    缝“喇叭裤”前面、后面一共三个纽扣眼,钉铜质纽扣的活儿也交给她,因为家用缝纫机缝纽扣眼还没有手工来得方便。

    这活儿太轻松,赵秀贞一听就明白了,再听到黄瀚问完成一条裤子算一毛钱工钱可不可以?

    她毫不犹豫道:“这活儿是你家的,我只要有活儿干,不给钱都乐意。”

    黄瀚笑了,然后又装出一脸严肃,道:“奶奶,你记住了,女工们上班你也来干活儿,人家下班了你也要休息,不许为了多拿钱累着。”

    “呵呵!这活儿又不累,还有这么多人说话打打岔,更加不觉得累。”

    见赵秀贞一副很积极的样子,黄瀚干脆画了用于“双肩包”上的logo。

    “双肩包”上的图案大多了,没有了缝三个纽扣眼定纽扣的工作量,黄瀚也给一毛钱一只。

    黄瀚家里经济条件好了,黄道舟两口子不时给黄哲远、赵秀贞买些东西,张芳芬也塞点钱给赵秀贞。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人家给的哪有自己挣的令人安心,让人心情舒畅?

    得到了工作的赵秀贞乐得像个孩子,想掏香烟点上一根时,发现一只白白净净的小手伸到面前。

    “拿来!我刚才说什么了?”

    被孙子抓了现行,赵秀贞居然羞红了脸,分辩道:“我不是想抽烟,只是习惯了摸一摸,我其实没什么烟瘾。”

    “以后来上班不许带香烟、火柴,今天就算了,如果有下次,我就告诉爷爷,请爷爷管你不许你往这里跑。”

    “我听你的,以后肯定不会了。”

    “这里你年纪最大,千万不能带头破坏纪律,如果发现谁抽烟,你要管起来。”

    “我晓得了,她们都不抽烟。”

    “那不一定,她们的亲戚有可能来看看,发现有叼着香烟进来的,你要记住把他们轰走。”

    “呵呵,我肯定要赶走他们啊!小心驶得万年船,水火无情呢。”

    “这就对了!”

    几番周折,“南城当铺”的房子也终于在四月中旬交给了张芳芬。

    夏家班子随即进场开始修缮,张芳芬还特意找人糊几十个大红灯笼,准备在开业时全部挂上。

    挂靠集体单位的大方向定了,具体的事情用不着黄瀚去办。

    去了也没用,钱国栋、张芳芬、宋春华把黄瀚当做智囊以成年人看待,人家可不会听一个四年级的孩子指指点点。

    此时正是提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时候,搞活经济才是主流。

    镇里得知还有一分钱也用不着出就能够解决三十个就业岗位,就能够收取服务费的好事,哪能不支持?

    不仅仅批准成立“自强服务公司”,还给足了钱国栋面子,就让宋春华管理。

    三水镇没法预料同意办“自强服务公司”祸兮福兮,交给宋春华全权办理此事是照顾钱国栋的面子,也是甩锅。

    镇里更加不知道黄瀚家是始作俑者,还以为是钱国栋拉来的老板,目的就是帮大姨子做出成绩。

    可是上报“自强服务公司”经理张芳芬的档案时,镇领导感觉有了麻烦。

    为什么?

    张芳芬是农村户口,没听说过镇办集体单位的一把手有农村户口的呀!

    集体单位正式职工的基本条件就是拥有定量户口,农村人哪怕干一辈子也只是临时工,没有退休金、没有医保。

    领导们又开会研究了足三天,最后决定可以让张芳芬这个临时工担任经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既然“自强服务公司”承诺招工以回城知青中的大龄女青年为主,那么党建肯定是要搞起来的,知青中的党员也有不少呢。

    于是乎,宋春华这个居委会主任兼职“自强服务公司”支书。

    镇里的手续齐了并不表示“自强服务公司”可以正式挂牌,还得上报县里、还得去工商局办理营业执照,还得去银行开户……

    总而言之千头万绪,即便一帆风顺,没有一两个月恐怕也没法落实。

    手续反正在办,该做的事不能耽误,镇里党委会已经研究决定的事除非当事人犯下严重错误,否则不会轻易更改。

    宋春华这个居委会主任终于可以得到参与管理一个公司的机会心里高兴,干劲十足。

    这也是因为妹妹宋丹华和妹夫钱国栋言辞凿凿,让她不要小看将要成立的“自强服务公司”,有黄瀚那个鬼灵精在幕后出点子,保不准两三年时间会一鸣惊人。

    “自强服务公司”虽然没有公章,但是已经签订第一份合同。

    那是一份租房协议,黄道涵果然乐意把房子租给黄瀚家,他只需要留下楼下朝南的房间给黄鸿运住。

    跟自家兄弟不较量,黄道舟出了高价,一年给五十块钱租金,合同签了十年,立刻给了一百块算两年的房租。

第二百八十二章: 宣传炸弹

    (请书友们记得投票,谢谢!)

    投入一千多块钱翻建的房子能够得到五十块钱一年的租金,黄道涵当然高兴,简直是心花怒放。

    因为此时的三水县的住家房根本租不上价钱,其实到了二零一九年也是如此。

    三水毕竟是个四线城市,手里有超过两套房子的人家太多,需要租房的不多。

    价值一百几十万的商品房用来出租,平均一年两万块钱租金都不足,投入比都达不到百分之二,其实还不如把钱存银行省事,大额存款能够达到百分之三左右的利息呢。

    但是因为有房价上涨、钞票贬值的心理预期,劳苦大众还是傻傻的把辛辛苦苦攒起来的钞票用来买价格虚高得令人发指的房子。

    “自强服务公司”有了办公楼,还是拥有卫生间的新房子实打实六十平方米,这办公条件已经超过了三水县百分之九十的小单位。

    “新风服装、箱包厂”的面积加起来达到一百二十平方米。

    不仅仅有了八十五个平方的大车间,还拥有了五十五个平方的原材料、成品仓库,足够容纳三五十个缝纫女工。

    见黄瀚家出钱、出地方完全是动真格的,激情澎湃的宋春华干劲十足,她在为开张做准备。

    她做主买了两张办公桌、两张木头长椅、四张藤椅和一个文件柜,加上零零碎碎的东西花了花二百几十块钱。

    这钱当然不是居委会拿,居委会穷得很也不可能出钱,而是张芳芬给了她一千块钱现金,让她置办办公用品。

    没有电话太不方便,每一次打电话都得一路小跑着去“黄陈居委会”大院,一来一回得花二十分钟。

    得到张芳芬同意后,宋春华打了报告送去坐落在“黄陈居委会”大院南不足五十米的邮电局,申请安装两部电话。

    一部将要放在“新风服装厂”楼上的“自强服务公司”办公室,一部准备留给“事竟成饭店”使用。

    钱爱国妈妈宋丹华就是邮电局的干部,不仅仅帮着催,价格也是放到最优惠,即便如此两部电话也得千儿八百。

    黄道舟听说了这件事,也写了报告申请一部住宅电话,这部电话当然安装到徽派宅院,以后那里才是用来住家的房子。

    现在的事竟成饭店将要再次修建,建成后楼上楼下的实用面积不低于二百平方米,以后留着开卖服装、箱包、家用电器的商店。

    当下的个体户都是小打小闹,租个二三十平方米的房子开个小店就算大投入,根本舍不得花大钱装修。

    披上了集体外衣的黄瀚家拥有这么大的新房子作为店面,绝对有气派。

    再有懂行、明白发展趋势的黄瀚把握质量关,在卖方市场的大环境下,赚得盆满钵满值得期待。

    宋春华一直在做筹备工作,“自强服务公司”的牌子还得有段时间才能够批下来。

    不是出现了周折,而是政府部门办事的效率不能拿两千年后比,没有审批中心集中办理,不知道要跑多少路,要多少人签字,盖多少公章呢。

    张芳芬不急,反正牌子不批下来就不再次招工,明明有了十二台缝纫机可以执行两班倒,可以再次雇佣最少十个女工,她都放弃了。

    这是黄瀚的主意,招工时承诺发多少钱,那都是口头上的,人家不会有什么感觉。

    等新招募的八个女工真拿到手四五十块钱工资,这影响力有可能如同在“黄陈居委会”投下了宣传炸弹。

    那时候这个社区街谈巷议的肯定就是这件事,太多待业女青年会迫不及待。

    来找张芳芬、宋春华的人数不可预见,得到的答复可以肯定:“自强服务公司”的手续还没办下来呢?我们怎么招工?

    想要我们早点接收待业青年找我们没有用,你们得去催县里的相关部门啊!

    嘿嘿!急于工作的知青和待业青年闹起来非同小可,县里还不特事特办?给相关部门施压在所难免。

    其实原本一直被忽视的宋春华已经在上报有可能解决三十个就业岗位时开始受到重视,面子大了不少。

    不少领导找上门或者打电话到“黄陈居委会”,话题当然是给予他们的亲属或者朋友方便,千万照顾一个招工指标。

    宋春华已经开始头大,“黄陈居委会”居民中需要工作的待业青年太多了,符合条件的女知青有一百多。

    张芳芬承诺的工作岗位只有三十个,现在还等于内定了八个,人家已经开始上班,手里只剩下了二十二个名额。

    僧多粥少啊!还不够给托关系的领导呢!宋春华在叹息。

    何止是她,物资局秦局长也是叹息不已。

    液压元件厂忽然串红,平均奖已经接近三十块钱一个月,约等于一个青年一级工在液压元件厂干能够拿到双倍工资。

    局里的十个招工指标成为了香饽饽,不知道多少人出面疏通关系。

    没几天局里的指标就被瓜分,十个物资系统职工的子弟已经开始了学徒期。

    这时有个老部下特意找上门求秦局长帮忙,指名道姓要求安排他家二小陈春松去液压元件厂。

    陈春松服役三年转业回三水县,一直在等待分配个好工作,听说了物资系统的液压元件厂红火,知道老爸跟物资局一把手关系密切,当然要利用好这个关系。

    县里应该优先安排退伍军人、知识青年,陈春松不属于物资系统子弟,秦局长给县里相关人员打电话要求照顾一个名额。

    可是电话打给老朋友劳动局一把手吕大勇时,听到的却是叫苦连天。

    因为他们劳动局的名额早就用光了,也因为僧多粥少不知道驳了多少领导的面子。

    人事局吕局长反过来请秦局长帮帮忙,询问能不能帮他小舅子的对象弄个名额,如果办成了这事儿,他会记在心里一辈子。

    物资系统招工五十人太具备吸引,盯着劳动局的领导何其多也,一把手吕大勇想一碗水端平哪里做得到?

    担心被领导挑刺,吕大勇不敢越雷池一步,自己的关系户一个都没考虑。

    小舅子为了给对象找个好工作三天两头上门来求姐姐,吕大勇不知道被吹了多少枕头风。

    因为他小舅子的对象说了,连个工作都找不着,你家有亲戚在劳动局当一把手还有个屁用,趁早“吹”。

    他小舅子普普通通,也是因为有个在劳动局担任一把手的姐夫,出了校门就进了厂们,没有混过社会,没有学坏。

    在自己职权范围没法办这事,影响太坏,于是吕大勇想到了迂回,本来想等物资局五十个名额的事儿尘埃落定后再悄悄地进行。

    谁知道秦局长在这个时候打电话来请他帮忙。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7091/ 第一时间欣赏一九八一年最新章节! 作者:实在闲得疼所写的《一九八一年》为转载作品,一九八一年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一九八一年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一九八一年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一九八一年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一九八一年介绍:
隆重推荐儿子的小说《哈利波特之眠龙勿扰》。
……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最好的时代来临了,虽然也曾经有些蹒跚,但是越走越稳健!
主角黄瀚有幸重来一回之时有些傻眼,纵然到处都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但也得先从摆脱贫困开始!
QQ群号:733596078
欢迎进群讨论!!!一九八一年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一九八一年,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一九八一年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